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理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大学的分布与命名——理工高校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8-7-11 11:38
我以前写过 农村 农民 农业大学 。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所以高校中理工专业颇多。过去的工学院一般改名为工业大学或者理工大学 , 纺织(轻工)、钢铁、矿冶,特别是地质等专科院校也有很多改名为理工大和工大或者工程(工程技术)大的。当然不论工大和理工大 , 学校的英文名一般都是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一部分工程大学(学院)用的也是Technology , 当然,工程大学一般创立的比较晚,为了避免重名也有用Engineering University的 , 理工大学有的还是University of Science of Technology , 不过这其实就是科技大学 , 工大(工程大)也有用Polytechnic University的 , 不过还有一些特例 , 看来为了大学的命名(改名) , 大学领导者和教师 , 充分发挥了创造性 , 把能用的汉语与英文单词都想遍了。 分布格局 我国工科高等教育的分布格局主要形成在20世纪50-70年代 , 整体上在东北(尤其是辽宁,包括京津冀)、华东(上海、苏南 , 向西到皖江沿岸的芜湖、马鞍山)、华中(武汉、长株潭)最为集中,此后是西安附近和中原地区,河南的工科院校也颇多,但强校不多。此外,江苏对发展地方理工院校最为积极,基本上每个市都有一所地方理工学院或综合大学中的理工院系(苏州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湖北和湖南以省命名的高校基本不在省会,很多理工、工程、科技学院都是以师范学校为核心,在地方中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四个华工: 华南(北、东、中)理工大学都有,但是并没有同时存在,是前三/四、中二、后三(现在)。前三分别是华南(北、东、中)工(化工)学院(理工大学)。 华南工学院(理工大学):是建国初整合中山、岭南等大学工科院系组建的华南最高工科院校,直到今天也是广东仅次于中南大学的存在,不过华南工学院成立后,在院校调整中又分出部分专业支援华东化工学院(上海,今天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今天华中科大)、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后吉林工大,今天吉大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沙铁道学院(今天中南大学一部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的优势专业还是土建类。 华东理工大学,前身是建国初组建的华东化工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化工类专科院校。 华中理工大学(工学院):素有“中南小清华”之称的理工院校,强项是物理、机电类专业。建国初为了工业化建设人才的需要,拟整合中南区高校的理工类专业,在武汉成立华中机电和动力学院,后发展为华中工学院,升格为大学,是国内较早的理工(工业)大学之一;1999年与同济医大(原同济大学一部分,50年代初,由上海迁汉),在华中理工改名为华中科大之前,是前三个华工并存时期,此后至2015年,我们所说的华工一般只有两个,即华南和华东理工,当然同时期还存在华北工学院(1993-2004),但一般不会有三个(两个)华工并列。 华北理工大学:第四个华工,也是后三个“华工”之一,但与其他华工实力相差甚远,只是名不见经传的河北省属地方高校。2010年河北理工大与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成立河北联合大学(这是继北京联大、四川联大之后又一个联大),但是由于名字过去山寨,2015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学校在距离唐山市百里之外的曹妃甸建立新校区,所 以说华北理工可以说是让新生理想与现实反差最大的高校之一 。河北理工的前身为河北省唐山矿冶学院,为建国后(1958年)合并唐山铁道学院(原唐山交大)和河北工大矿冶专业新建的省部(煤炭部)共管专科院校,因此也是系出名门,有交大系和北洋系的血统,80年代初采煤系迁到邯郸参与组建河北煤炭建筑学院(后为煤炭工业部所属河北建筑科技学院,今河北工程大学的一部分),1985-1995年为唐山工程技术学院,1995-2004年为河北理工学院,2004年升格为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开滦高级护士职校,1963年,与华北地区医学院相关专业合并组建华北煤矿医学院(后改为煤炭医学院),作为煤炭部直属医学院校,职业病和矿山救护一直是其优势专业。华北理工大学虽然是一所反差很大的高校,但在河北乃至北方地区的煤铁企业里人脉很广,并不比北科大和矿大弱多少。 当然也曾经存在华北工学院,是“兵工七子”当中太原机械学院2000年前后所用的校名,申请更名华北理工大学受阻后,改名为中北大学。 华北地区 北京理工大学:“兵工七子”的领头羊,前身是属于兵器工业部的北京工业学院,办校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区的华北大学(北方大学)工学院;高校体制改革后属于国防七校(隶属国防科工委,现工信部的七所院校)的排头兵。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属重点工科大学,始于1960年 北方工业大学:原为冶金部、中国有色冶金总公司管理的北京冶金机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原为化工部管理的北京化工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 前身是防治工业部直属的天津纺织工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市属理工院校,类似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校始建于1979年,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1996年,与原 天津大学 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更为现名。 河北工业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河北省唯一的一所211高校,但校址在天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洋工艺学堂(直隶/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建国后为河北工学院,并与北洋大学(北洋工学院)联合成立天津大学,与天大是兄弟院校。1958年,河北省委决定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同年原一机部所属机器制造学校下放给河北省,并并入 河北工学院 ;1961年河北科技学院停办,转入河北工学院;1962年,与 天津工学院 (由 天津机电学院 、 天津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化工学院合并组成)合并为新的 天津工学院 ,由 天津市 领导;1969年,划归河北省领导,1971年,复名为河北工学院;1995年2月批准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煤炭部,煤炭建工学院、矿业学院、峰峰煤校、开滦煤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与邯郸农专、医专重组而成。 燕京理工学院:民办三本,在三河燕郊。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唯一的一所211高校。原太原工大(工学院)与煤炭部属山西矿院合并组建。太原工大(工学院)的前身是山西大学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中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西斋)。山西大学堂为国内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初为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1986年成立阳泉煤炭专科学校;太原理工大学成立后,为太原理工阳泉学院(专科),2014年独立办学并升格为本科高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曾隶属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 东北地区 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的前身(属于冶金工业部),可以追溯到奉系东北大学工学院。冶金和材料工业是东北大学的强项,近年来东北大学及其校办企业东大阿派、东软集团在软件、医疗电子方面也很有影响力。 大连理工大学:前身是大连工学院,校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昙花一现的大连大学工学院,50年代专业调整中,大连专业流散,仅余力学、土木与化工系,后来又复办了物理、无线电、内燃机、船舶工程等专业,逐渐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理工科院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Liaoni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阜新、葫芦岛),原阜新矿院,原煤炭工业部仅次于中国矿大的高校 辽宁工业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锦州):原辽宁省地方高校——锦州工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位于抚顺市,1950年创办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时名抚顺石油学校;1958年升格为 抚顺石油学院 ;1970年-1980年为抚顺化工学院;2002年2月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英文校名中石油化工居然是汉语拼音“Shihua” 沈阳工业大学(Sheng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58年原一机部沈阳机械学校(中专,前身是东北机械工业管理局技校、高级技校,曾迁往长春办学——长春机械学校)晋升为工科大学,并改名为沈阳机电学院,隶属沈阳市管理;1985年,学院由机械工业部和辽宁省共同管理,并改名为沈阳工业大学。1998年后,下放给辽宁省管理。2002年,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成为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 。学校位于机械工业重镇沈阳,是老牌机械工业院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沈阳理工大学(Shengyang Ligong University ):原沈阳工业学院,“兵工七子”后三子之一,该校的英文名干脆用了拼音。 大连工业大学(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原沈阳、大连轻工业学院。 辽宁工程学院(锦州):民办高校,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2003年, 沈阳电力高专(前身是东北电管局职校,后为沈阳电力学校、学院) 、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前身是东北团校、辽宁团校、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 吉林工业大学:新吉大的组成部分,前身是长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院,原机械工业部(一机部)院校中长期排名第一 长春理工大学:“兵工七子”的中间力量,原长春光学精密机器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前身为配合“一汽”建设的的长春汽车(技术、工业、制造)学校(属于一机部),1958年升格为长春工专;1961年8月起为吉林理工学院,期间先后合并了长春无线电工业学校、长春理工学院、吉林矿冶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大专部);1962年8月起为吉林工学院,期间合并了延边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吉林轻工学院;1970年10月起为吉林工业大学,1978年10月复为吉林工学院;2000年9月,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2002年3月成为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2000年3月,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重工业部、冶金部、有色总公司)、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重工业部、冶金部)、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燃料工业部、水利部、水利电力部)三所部属大专合并升本,组建长春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属于“国防七校”前列,其航空航天专业属国内翘楚。英文校名HIT采取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 实际上,我国多所新建理工(工程学院)的英文名也是采用了麻省理工学院模式,我们虽然没有MIT,但至少有三所NIT——Nanjing(Nanchang,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NIT只差一个字母。 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前身是哈军工留哈未迁部分改建的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心专业是两航一核,既属于“国防七校”,也是“军工六校”中两所地方院校之一。 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隶属于机械工业部(一机部)的哈尔滨科技大学(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机学院与哈尔并工业高专(机电专科学院)合并组建。 黑龙江工程学院:前身是煤炭部鸡西矿务学院。 华东(东南)地区 上海工业大学:新上海大学的四个来源之一,上海工学院创建于1960年,时为上海市地方工业院校,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科学院所属高校)、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上海大学,原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延长校区。 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是建国初在原沪江大学校址上建立的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在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在原德文医工学堂校址)基础建立的上海机械高专,1996年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60年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半工半读大学),1984年改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类似于北京联合大学的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前身为1978年开始办学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经批准,合并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炮兵工程学院,后命名为华东工学院、华东工程学院,既属于“国防七校”,也属于“军工六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哈军炮兵专业,是 “国防七子”当中的排头兵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工学院两校合并,南化校史可以追溯到中央大学工科,建工学院可以追溯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附属职业学院。 南京工学院:今天东南大学,与南京工大或南京理工没有什么关系;南京工学院即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央大学的工科类院系,但在建国初的高校调整中又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华东航空学院(西北航空学院,今西工大一部分)、镇江农机学院(今江苏大学一部分)、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使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成为以土建类为优势的工科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 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原属机械工业部)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原属电力工业部)于2000年合并组建的新建本科院校;2001年又并入了原隶属于核工业部的南京工业学校。 江苏理工学院:前身是1984年秋成立的常州职业师范学院,1987年末批准改名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8月,合并了常州经济管理干部学,翌年批准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04年12月年合并了江苏省常州会计学校。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并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大学的前称,2010年,经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由江苏省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弓箭。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正式成立江苏化工学院,由江苏省管理。1984年,江苏省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1992年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2000年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淮海工学院:为了促进苏北发展,1980年代中期,江苏省和苏北四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徐州市)在连云港联合筹办“淮海大学”,由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等江苏省内著名高校对口援建。1989年7月,经批准正式建立淮海工学院。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现为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一所初显海洋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常熟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1989年,由苏州师专和常熟职工大学、常熟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常熟理工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甚至绝无仅有的以县(县级市)命名的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1996年5月由盐城工业专科学校与盐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 淮阴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2000年3月由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职工大学、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淮阴工学院与淮阴师范学院拟合并组建淮安大学。淮阴工学院位于地级淮安市,却以县级行政单位(淮阴)命名。 徐州工程学院:2003年,彭城职业大学与徐州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合并筹办徐州工程学院,2005年正式成立,2007年徐州教育学院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是纺织工业部的浙江丝绸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升格为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1980年,以浙江化工学校为基础组建浙江工学院,并由衢州迁回杭州办学,1991年台湾浙籍实业家 张子良捐资在浙江工学院基础上合作兴办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1999-2004年间的校名。 宁波工程学院 :2004年,由 宁波 高等专科学校升格。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最好的工科高校。1958年, 合肥矿业学院 (淮南矿业学校)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水利部)淮河水利学校复校并升格为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安徽工业专科干校、芜湖电力学校(机械科)合并升格为安徽工业专科学校,后又更名为安徽机械工专,并升格为安徽机械学院。1961年,蚌埠机械学院、芜湖电力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淮南化工专科学校、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组建安徽工学院。1970年,安徽工学院、安徽水利水电学院并入合肥工大。1978年安徽工学院,从合肥工大分出,组建安徽农机学院,旋又改名为安徽工学院。1997年,安徽工学院重新并入合肥工大。 安徽工业大学:原为部属的马鞍山钢铁学院(华东冶金学院)。马鞍山钢铁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院、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两校合并为马鞍山钢铁工专,又改为工业学校;1962年,该校一部分参与组建安徽工学院(今合肥工大一部分);1977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冶金工业部属五大钢院之一),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83年,马鞍山商专(师专更名)、联合大学(成人业大)成立;1992年两校合并组建安徽商业专科学校;1995年更名为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徽商业高专并入华东冶金学院,成立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原为煤炭部淮南矿院,1997年与煤炭部属华东煤炭医专合并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2002年,升本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位于芜湖,学校始于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建国初期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属于一机部)、后下放给地方,为省机械工业厅所属的芜湖工业技校、电力学校;1961年再次为一机部领导为芜湖电机学院,文革中再次下放给地方,为安徽省工业厅芜湖机械学校;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翌年正式成立安徽机电学院,并招收本科生;1984年,国家标准化局在安徽机电学院成立的中国标准化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皖江工学院:民办三本,在马鞍山,原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江西工学院(工业大学):江西省地方高等工业院校,与江西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南昌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原二机部(核工业部)抚州地质学院、华东地院,在中国第一个铀矿基地办学,2002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升格为大学;升格大学后搬到南昌。 江西理工大学:原冶金工业部江西冶金学院、南方冶金学院,在赣州;立足于我国特有的南方钨矿、稀土矿区。 南昌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原水利部南昌水利水电高专,2003年改名省部;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江西水利水电学院(以专科为主),后将为水利水电学校(中专),1978年恢复高等专业后教育后,为江西工学院(水利分校);1983年12月,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更名为江西水利专科学校,1987年调整为水利电力部直属院校,几经更名,1993年定名为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南昌工学院:民办。 南昌理工学院:民办。 江西理工学院:民办,在宜春 福建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学校溯源于清末“苍霞精舍”,1914年为福建公立专门工业学校,1938年为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2年为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1953年分立为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和福州建筑工程学校,之后两校几易校名;2002年经批准,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工程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前身为成人业大性质的鹭江大学。 闽南理工学院:民办,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98年的石狮长兴工业学校(长春理工大学和福建兴达集团联合办学);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泉州光电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闽南理工学院,这也是一所在县(县级市)办学的高校。 山东工业大学:参与组建新山东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I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淄博,原山东农机学院(数次更改校名,在济南、德州、兖州等地流浪,最后落脚在淄博)和山东建材工业学院(部属,今济南大学)分校等合并而成。1990年,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发展成为 山东工程学院 (Shan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8年,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分院与淄博师专、淄博大学(成人业大)、淄博市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等合并组建 淄博学院 (Zibo University),为山东省第一所综合性地方本科学院。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始于德国人卫礼贤创建的 礼贤书院 ,1931年为礼贤中学附设的高级工程科,1953年正式成立“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是 山东省 最早设立土木专业学校,并划归重工业部(后为冶金工业部);1960年6月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此后,隶属关系几经更迭,办学层次几起几落;1978年更名为“山东冶金工业学院”,恢复本科招生,1985年9月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98年11月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2004年5月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1993年、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在山东省工科院校中,特别是土建类专业里居于前列。和同济大学相似,学校初创时期都有德国背景。在建筑类院校中,和西安建筑科技大类似,都属于原冶金工业部。 青岛工学院:民办三本,前身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民办三本,原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有济南、曲阜两个校区 中南地区 河南理工大学:原焦作矿院,中国现代矿山高等教育的源头,与中国矿大同根同源。 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国家粮食部直属),曾经为河南农业大学和郑州工学院粮油工业系,2000年,正式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与郑州机器制造高专合并成立河南工业大学。机器高专的前身是一机部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曾经下放到省里,为河南郑州制造专科学校),1983年-1993年为郑州制造专科学校。 河南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校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2007年3月,始建于1956年的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原煤炭工业部大专,经历过郑州工人技校、郑州煤矿学校、中南煤矿干校、河南煤碳工业干校、郑州煤炭工业学校、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等办法阶段)和始建于1954年的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适于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经历过开封纺织学校、郑州纺织工业学校、河南纺织工业学校、河南纺织工业学院、河南纺织工业职校、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分校、河南纺织工专)合并组建为河南工程学院。 郑州工业大学: 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与河南化工学院合并组建郑州工学院为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1973年,河南农业大学粮油工业系(原郑州粮食学院)并入郑州工学院。1978年,郑州工学院粮油工业系析出,复校为郑州粮食学院,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2000年,与郑州大学、河南医大组建新的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理工(包括医学院校)。1952年起,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为了加强内陆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河南的高等教育,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到郑州组建新的河南大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山东大学由青岛内迁到济南。1954年教育部决定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负责在河南新省会郑州市设立一所新的大学,此郑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1958年,经省政府要求,由教育部直属划归河南省,并增设了政治、历史、中文3个系;1959年,在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援下,增设了土建、机械、水利和电机4个系;1960年,增设了外语系;1961年,原 郑州师范学院 (最早可追溯到河南大学堂中等教育部分以及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后改名开封师范学校)并入;1962年,河南省应用物理所并入,郑州大学地理系调整到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参与组建郑州工学院;1991年, 黄河大学 (民办)并入;1992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参与三校合并新郑大的河南医大前身为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河南大学)医科。1952年10月,全国院系调整时从河南大学分出为为河南医学院,隶属于中央卫生部,是中国27所首批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院):前身是郑州轻工业机电学校,1977年,国务院同意以该校为基础,并尽量利用郑州纺织机电学校、纺织工业学校等的资源,建立郑州轻工业学院,以省为主、河南省和轻工业部双重领导,面向中南地区招生,同年河南省革委确定将原郑州轻工业机电学校改建的郑州电机电器厂和在原校址上建立的河南省轻工业机电学校划归郑州轻工业学院。1998年学校由轻工业部下放到河南省,以省管为主。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年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学校的英文名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是典型的Chinglish。 郑州工程学院:河南工程大学主体的曾用名。 中原工学院:原郑州纺织工学院,前身为榆次纺织机械制造学校;郑州、河南纺机制造学校,河南纺机学院、郑州纺织机电学院等发展阶段。 洛阳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办学历史可溯源至1956年创立的三门峡水力发电学校,后历经洛阳地质勘探学校、洛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等发展阶段,1993年6月更名为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3月,经批准,与洛阳大学(成人业大)合并组建并升格为洛阳理工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前身是南阳大学(成人业大)和张仲景国医大学,1993年合并设立南阳理工学院(专科)。2005年,原南阳一师并入理工学院成立基础教育学院 安阳工学院:始于1983年创建的安阳市职业大学,1985年更名为安阳大学(专科);2001年,安阳农校、市财会学校并入安阳大学,成为北校区; 2004年5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安阳工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学校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末期1898年湖广总督 张之洞 创办的 湖北工艺学堂 ,2000年国务院批准,由分属于教育部(原由国家建材总局管理)、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武汉工业大学(原武汉建材工学院)、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工学院:是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前身,与武汉工业大学没有直接渊源。1958年10月,学院创建;1960年 华中工学院 ( 华中科技大学 )汽车制造专业并入武汉工学院,1961年 湖北工学院 (1958年创建)、湖北化工学院(1958年创建)并入武汉工学院;1970年,武汉工学院、 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 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1979年,武汉工学院从湖北农机学院中恢复独立办学;1983年9月,由机械部划归为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领导;1995年,武汉工学院更名为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 武汉工程大学: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由湖北农机学院(华中农学院农机系)和湖北轻工业学院合并组建。 湖北工学院:一个是湖北工业大学的前身(1984-2004),1984年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湖北工学院;另一个是建国初的湖北工学院,前身是中南兵工职工学校(1950),1958年发展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湖北工学院,并合并了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汽车拖拉机等专业;1961年,湖北工学院撤销(本科部分)并入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冶金机械并系入武汉钢铁学院(今武汉科技大学前身),专科部分改建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湖北理工学院(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新建二本院校,1975年黄石工业学校成立,后经历湖北省高等院校黄石高工班、 武汉工学院 (现 武汉理工大学 )黄石分院等办学阶段;1978年,湖北省高等院校黄石高医班、高师班与高工班相继成立,后黄石高医班更名为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部)黄石分院,1983年,改建为黄石职业大学;1985年4月,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黄石分院成立;1989年1月,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分院、黄石职业大学、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黄石分院合并组建黄石大学,1991年改为黄石高等专科学校。1986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黄石市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创办、1978年恢复)更名为湖北省黄石教育学院。2004年6月,经批准,黄石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北省黄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黄石理工学院;2005年12月,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并入黄石理工学院,成立网络学院。2011年,学校经批准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校史溯源于1943年创办随州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师范学校(1950-1958、1961-1970)、孝感大学(1958-59)、武汉师专(1960-61)、孝感地区师范学校、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1986年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又名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3月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 年12月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中南工业大学:原冶金工业部所属的中南矿冶学院,是中南大学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中南工学院:原属于核工业部(二机部),以铀矿采选冶炼为主攻方向,后与衡阳医学院合并成立南华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长沙电力学院(电力部,国电总公司)与长沙交通学院(交通部)合并成立。 长沙工学院:哈军工主体部分南迁长沙,并转业为长沙工学院,以长沙工学院为基础恢复国防科大。 湖南工业大学:1958年,株洲师范学校创办,次年株洲教师进修学校创办(后发展为株洲教育学院),1999年,两校合并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9年株洲基础大学创办,1985年更名为株州大学,并以之为基础筹办中国包装工程学院,1989年正式建立为株洲工学院;2001年、2004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先后并入株洲工学院;2006年2月,株洲工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于1959年创办的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1999年3月,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岳阳大学和岳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 岳阳师范学院 ;2003年2月,正式更名为湖南理工学院。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美国教会创办的湖滨大学。1902年,在普济医院设求新堂;1907年,求新学堂更名盘湖书院,并开设大学部;1910年,书院更名为 湖滨大学 。建国后湖滨大学留在岳阳部分改建为湘潭专区师范学校。1956年10月,改为岳阳地区师范学校;1972年08月,改为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岳阳分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 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湖南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2000年6月原机械工业部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和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原隶属于湖南省纺织工业厅)合并组建而成。 广东工业大学: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广东省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和广东机械学院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于1990年筹办,1992年批准成立,并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招生办学;2002年正式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桂林理工大学:原为冶金工业部所属的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校在部属和自治区属之间五改隶属关系,并十易校名。 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了广西轻工业学院、机械工业学院、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2013年与柳州医专合并成立广西科大。 西部地区 昆明理工大学:是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工科大学;1995年,昆明工学院更名为理工大学;1999年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工学院的前身是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建国初的院系调整中,成为以冶金为主要专业的专科院校(曾为云南大学工学院,1954年独立办学)。1961-1963年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云南机械学院、煤炭学院、铁道学院并入,滇南大学冶金机械系、化工系,滇西大学采矿机械系,甘肃工业大学(今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系。云南工大前身为昆明工业学校(省第一工业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的云南甲等工业学堂、路政学堂。建国后先后为昆明工业学校、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1974年,云南第一工业学校、第三工业学校和农业机械学校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云南工学院;1994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云南化工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工学院,组建云南工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为地质部所属的成都地质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前身是轻工业部所属的西南轻化工学院,下放到省管后,与自贡师专、医专、教育学院,组建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2018年四川理工学院升格为大学,改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新校名突出了专业特色与办学方向,这也是近几年高校命名一个新的趋势。 重庆理工大学:前身是重庆工业学院,“兵工七子”后三子之一。 重庆工业大学:1970年“哈军工”原子工程系与“哈工大”部分专业合并西迁重庆北碚组建重庆工大,1974年哈工大部分返迁哈尔滨,原子工程系转长沙工学院(今天国防科大) 重庆工程学院:前身是2001年8月成立的重庆正大软件专修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 Polytechnic University):属于大名鼎鼎的“军工七校”,特色是“三航”,前身是西北工学院(西北联大系高校)和西北航空学院(华东航院西迁) 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前身是陕西机械学院,1970年代北京机械学院内迁办学,在组建陕西机械学院的过程中也吸收了陕西工大(西北农学院)水利系。 西安工程大学(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前身是纺织工业部所属的西安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与西安工程学院(西安地质学院更改后的校名,现并入长安大学)没啥关系 西安工业大学(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前身是西安工业学院,“兵工七子”后三子之一,改大学后,分数线增加了不少,可能某些人会和西工大(西北工业大学)混淆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工学院(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的遗产)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8年升格为大学。 甘肃工业大学:学校前身是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建国后为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1958年,在兰州工业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兰州工学院,后将筹建的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98年,学校属第一机部(机械工业部)领导。 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甘肃工业大学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这个更名有必要吗? 其他 此外,还有六个军事工程大学。分别是: 陆军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和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联合组建。 海军工程大学:武汉,1999年组建。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1999年组建。 火箭军工程大学:西安,原二炮工程学院,2017年改建为工程大学。 武警工程大学:西安, 原武警技术学院,2013年改建为工程大学。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和洛阳外国语学院2017年合并组建。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北京,2017年组建。 当然,早年还有赫赫有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即今天在军、地中均有一定有影响力的“军工六校”。 此外,科技、交通/铁道、航空航天、电子/邮电、水利/电力/建筑、石油/地质类高校也主要以工科专业见长,当然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都是综合性研究大学,生物、管理、人文经济类等也不错。 此外,很多校名里没有专业特征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工科名校,清华、同济自不用说,浙大、湖(南)大、川大、山(东)大等工科也不弱;武大合并了武水与武测,吉大合并吉工大(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长春科大(地质学院)、邮电学院以后,在某些工科专业也可以独树一帜。天大、郑大、昌大等建校的老底子也是工业院系。还有以*南/北命名的六所高校,除了西北、西南大学以外,前身也是工科院校东南工学院、东北工学院、中南工大(矿冶学院)+长沙铁道、华北工学院。 综合性农业院校在生物、环境、食品、园林设计等学科领域还是有很有优势的 ,这也是专业其实也是适合女生的。 对于男生而言 ,综合性农大的 土木(水利、建筑)、机械专业的性价比也都不错 。对于男生而言地质、采矿、冶金等工科专业虽然艰苦一些,但以后成长的空间也很大。比如阜新、葫芦岛(兴城)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是阜新矿院,也曾经是煤炭部部属院校当中的排头兵,也属于性价比比较好的高校。原 地质部、煤炭工业部一些高校下放到地方以后,虽然名气不大、分数线一般,但还是有一些王牌专业 的。 女生的话学工科我建议还是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一类 。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9089 次阅读|9 个评论
为什么生物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如理化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8-2-8 07:52
为什么生物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如理化 蒋继平 2018年2月7日 除了人文社科的科研,几乎绝大多数理工的科研都是为了出成果,这种成果就是新的科技产品。 我这里说的理工包含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和生物类。我把物理, 化学和工程技术简称为理化, 把医学, 生物工程和农学等与生命有关的领域统称为生物类。 在我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 我知道当今世界上理化的科研成果通常比较容易转化为新的科技产品或者新的应用技术, 从而服务于人类和提升人们的生产力。可是, 大多数生物类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远远不如理化。 我一直在生命科技领域从事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创新, 从大学开始, 就在同一个专业奋战了将近40个春秋。具体地来说, 我是一个植物医生, 专门为植物看病的, 专业名词叫植物保护或者更细一点叫植物病理专家。 实事求是地说, 给植物当医生比给病人当医生更难。 这是因为植物不会说话, 所以, 在医生和植物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交流途径, 只能凭医生的知识和经验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回到本文的标题, 为什么生物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如理化?我的答案如下。 物理, 化学和工程类实验用的材料都是没有生命的原料。 这些原料在组成上比较简单, 对周围环境一般不是很敏感。 所以, 造出来的产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性状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因而, 应用范围就比较广, 在应用中也很少会出现大的问题。 生物类科研的对象和原料一般都是具有生命的活体。一个生命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系统, 那怕生命体中的一个最基本单元, 细胞, 也是非常复杂的构成。 所以, 至今为止, 人类穷其所有努力也不能制造出一个带有生命力的细胞。 生物类的科研一般都在实验室里进行。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下操作。这种操作都有严格的科学规范。 凡是涉及到生物生长的实验, 其所用的实验材料, 大多数必须先消毒灭菌, 以便在没有外界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因为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和适当的环境条件, 所以,为了使实验生物在实验室处于最佳的生存状态, 科学家一般给实验生物提供最佳生存环境,包括营养, 温度, 湿度,光照强度和时间。比如说, 在给实验生物配置营养剂的时候, 要用高级天平来称量各种营养成分, 有时需要精确到几微克的精度。 生物类的科研成果大多数都是在这种脱离自然的环境下取得的。但是, 自然界不可能与实验室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一样, 那里不可能是真空, 一定存在着大量的其它生物种群, 其中有的可能是自然天敌, 互相克制。 还有, 自然界有风雨冰霜, 四季温差变化。 这些都会对生物科技产品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 某个实验室开发了一个生物防治新产品, 是一种真菌粉剂, 用来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 它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发成功的, 在人工气候箱或者温室内还是能够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的。 可是, 当喷散到田间进行大面积的生物防治应用时, 往往效果不如意。原因是:遇到下雨刮风,药剂流失了, 而且大田里有其它各种微生物, 可能对这种真菌制剂产生拮抗作用, 从而使其活性大大地降低。 医学上科技成果也是效果不佳。 那是因为每个个体的状况不一样, 即使是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环境下, 其体内的代谢途径也会有一些变化。 而实验室研发的科技成果不可能兼顾到这些具体的细节。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5076 次阅读|9 个评论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热度 2 terahertz 2017-4-17 18:40
2017年4月14日参观了山东理工大学逸夫图书馆。
个人分类: 图书馆|4181 次阅读|3 个评论
顶尖科学家、知名编辑、未来之星成果汇总与分享!
WileyChina 2014-11-21 17:39
Biotechnology Bioengineering (BB) 祝贺2014 年詹姆斯E •贝利奖得主: DouglasS. Clark Douglas S. Clark 从1996 年起开始担任BB 杂志主编。2014 年,得益于他在生物工程学界的杰出贡献, Douglas S. Clark 获得由生物工程学会颁发的詹姆斯E •贝利奖。 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院的院长,也是化学工程学的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教授。Dr. Clark 将会在2014 年11 月在亚特兰大(佐治亚州)举行的AlChE 年会上发表获奖演讲。 Engineeringthe filamentous fungus Neurospora crassa for lipid production fromlignocellulosic biomass (Authors: ChristineM. Roche, N. Louise Glass, Harvey W. Blanch and Douglas S. Clark) Cur rent Protocols in Nucleic Acid Chemistr y 祝贺2014年IS3NA因巴赫-汤森奖(Imbach-Townsend)得主 : Piet Herdewijn Piet Herdewijn是Current Protocols in Nucleic Acid Chemistry杂志的编辑。在波兰城市-波兹兰举行的11届世界圆桌会议上,PietHerdewijn获得由IS3NA(国际核苷、核苷酸、核酸协会)颁发的2014年因巴赫-汤森奖。Herdewijn教授工作于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药物化学系。 View Sample Copy European Journal of Lipi 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祝贺DGF威廉诺曼奖章得主: UweBornscheuer 夫斯瓦尔德大学的Uwe Bornscheuer是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EJLST)杂志主编。Bornscheuer于2014年9月在蒙彼利埃举行的第12届“欧洲联邦脂质”代表大会上获得DGF威廉诺曼奖章。奖章嘉奖了他对DGF的贡献、他在学术教学上的成功以及他在EJLST的主编工作。他的大多数著作都在最新的EJLST特别刊的主版上被回顾。 Enzymesin lipid modification: Past achievements and current trends (Author: UweT. Bornscheuer) Biotechnology Journ al 李相烨(Sang YupLee)是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所的特聘教授。李相烨是Biotechnology Journal的主编,同时兼任其他杂志 的副主 编与董事会成员,包括Biotechnologyand Bioengineering杂志。 Metabolicengineering of Escherichia coli for the production of phenol from glucose (Authors: ByoungjinKim, Hyegwon Park, Dokyun Na and Sang Yup Lee)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 曾安平(An-Ping Zeng)是德国汉堡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和生物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教授兼所长。曾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工业生物技术、系统和合成生物学。曾教授在系统和合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酶和细胞的整合发展工程。他同时也是杂志Engineeringin Life Sciences的副主编。 Cell-free synthesis of1,3-propanediol from glycerol with a high yield (Autors:FabianRieckenberg, Inés Ardao, Rosarin Rujananon and An-Ping Zeng) BiotechnologyProgres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Publication 祝贺2014年获奖者:Ravi Kane Ravi Kane目前是伦斯勒理工学院的P.K.Lashmet教授,Howard P. Isermann化学和生物工程系系主任。Kane由于在生物工程上论文上的杰出表现而获得了2014年生物技术进步奖。这个奖项由2011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今年将会在11月8日举办的AlChE国际会议上由编辑Michael M. Domach颁发,就在詹姆斯 E.贝利奖获奖人的获奖演讲之前。 View Sample Copy Current Protocols in ChemicalBiology FloydRomesberg 就职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同时也是 Wiley 杂志 Current Protocols in Chemical Biology 的编辑。 Romersberg 今年通过在复制细菌的基因序列里植入人造 DNA 字母而摘得今年合成生命发展学界的头冠。 View Sample Copy IUBMBLife – Wiley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祝贺2014年获奖者:Luidmila Abrosimova Luidmila Abrosimova隶属于莫斯科国立大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系,化学系以及Belozersky物理化学生物研究所。 A Journal of : Thermo-switchable activity of th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Ssollachieved by site-directed enzyme modification (Authors:LiudmilaA. Abrosimova, Mayya V. Monakhova, Anzhela Yu. Migur, Wende Wolfgang, AlfredPingoud, Elena A. Kubareva and Tatiana S. Oretskaya) BioFactors– Wiley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祝贺2014年获奖者:Juewon Kim Juewon Kim是日本千叶市东京大学的博士生候选人,他曾在东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Juewon Kim是爱茉莉太平洋有限公司——美容食物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他在该研究所的工作主要是生物化妆品的基础研究,以及功能食品的应用研究。 A DAF-16/FoxO3a-dependent longevity signal is initiated byantioxidants (Authors: JuewonKim, Naoko Ishihara and Tae Ryong Lee) Anywhere Article Is Here! OnlineOpen “AnywhereArticle” 致力于将Wiley在线文章的内容变得更具有阅读性和便捷性,同时也让丰富的信息更容易获得。 马上体验! 需要提交论文吗?如果您想让您的文章可以在在Wiley在线图书馆和免费全文中心开放获取,免费阅读、下载和分享,那么”Online Open”是您可利用的最佳工具。 查看OnlineOpen的一篇在线文章
个人分类: Physical Science|2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三侠
热度 2 duke01361 2013-4-24 12:25
北京理工三侠-今天桃李芬芳,明天国家栋梁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3170 次阅读|2 个评论
【陈氏排行榜】俺们最欣赏的十大科学女人
热度 20 陈安博士 2012-8-11 23:11
   【这里的科学其实指的仅仅是科学网,暂时不和居里夫人她们玩。】    【陈氏排行榜,是科学网目前最靠谱的排行榜】 一,吴渝    计算学家。从传统女性到手握智能计算工具的现代女性形象,兼而有之。难得! 二,杨晓虹    生物学家。聪慧,亦为理工背景,而其人文素养几乎不需培养天生就有,且英文中文俱佳,科学界不多。 三,关燕青    化学家。从科学网消失已有多日,完全理工背景,填诗作词却巧夺天工,目前这个功夫人文学科的女士远远不如,连杨晓虹这等精灵鬼怪的也不如,也许是家传。 四,看客ZZJ    化学家。俺见过,且陈热闹当场叫做干妈。虽做中药研究却能与反中医的各位科学家相容,不是一般能做到的。人很中正平和,可与蒋公介石媲美。 五,梁进    数学家。以中国眼神看西方文化、哲学、科学,虽略土,却入木。 六,陆俊茜    医生。其博文没有一篇是我看得上眼的,极差(以95%的置信阈值为故意所为)。可是从这些极差的博文和还不错但也算不上多好的评论中,能够深刻感觉到其作为女人和医生的聪明与精明。每每能鞭辟入里,抽鞭带痕。    你可以得罪科学网上其他所有女人,但是这个却绝对得罪不得。 七,王芳    图书情报学家。她所表现出来的,仅仅是她内涵的5%以下。 八,张欣    海事安全专家,我的一部分同行。书香门第,文笔优雅。 九,刘玉仙    图书情报学家。 奋斗的、不服输的女人。这个世界常常故意忽略和为难她,但是她能让世界明白这是错的。 十,郝忻    《科学》撰稿人。慢慢地,就具备了很好的审视能力。
个人分类: 人论|6555 次阅读|34 个评论
【出版教育】应鼓励理工农医管理类专业考生跨专业报考出版硕士
chensh 2012-7-28 00:23
2010年开始,全国有十四所高校设置了出版专业硕士点,推动了我国高级出版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我国出版业的大发展。 与其他行业不同,出版业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广,诸如教育出版、科技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和新闻出版等等,除了需要出版传媒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专门的知识,比如,科技出版,需要编辑出版知识和科技知识;数字出版人掌握一定数字技术能力就更合适。因此,高级出版人才一般应 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当代出版业的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反映在高校的出版硕士教育上,应注意出版专业方向和特色培育,比如有 数字出版与新媒体、大众编辑出版、科技编辑出版、出版传播管理、出版营销等方向, 课程设置要与专业方向特色的要求相适应。 与此同时,在出版硕士的招生考试时,应鼓励考生跨专业报考,扩大生源的专业面,除了新闻出版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读出版硕士外,还应特别有意识地招收理工、农医和经管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读出版硕士。 就目前的出版硕士招生考试大纲来看,也体现了较宽的知识面要求,比如有科技知识(常识)、经济管理类知识(常识)的考查要求,也比较适合理工、农医和经管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跨专业报考。 2013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即将开始,期望广大的考生关注出版业这个朝阳产业,欢迎同学们,特别是理工、农医和经管类专业的同学们积极地咨询出版硕士的报考事项。 (陈少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出版研究所,邮箱: chensh@hust.edu.cn , QQ:1241163093 )
个人分类: 出版教育|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找女朋友就找理工生-理工大学校园观感
duke01361 2012-5-23 20:15
嗨!请听我说,如果你还没有女朋友,那就请找学理工的女生好哇? 为什么要找理工女生? 一、理工女生太理性,不会对你使性子 二、理工女生太朴实,不会逼着你为她买昂贵的化妆品和高档服装 三、理工女生太能干,别看是冰凉的小手儿,这小手儿做个钳工没问题 四、理工女生太实在,一加一就等于二,决不会等于三 五、理工女生太坦白,整个夏日就一条超短裙就能过 六、理工女生太麻辣,可以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中扭过你的脖子和你接吻 七、理工女生太强势,校园中的椅子上总是男生依偎在女生的怀中 八、理工女生太讲科学,不喜欢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武侠小说,这让金庸等人很扫兴 九、理工女生太会过日子,从来不为应酬乱花你的钱 十、最后最关键的是,学理工的女生好就业,自己能挣钱,不用你养活
个人分类: 逗你玩儿|3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国梦孕育大学梦——《印度理工学院的精英们》书评
songshuhui 2011-1-10 01:49
印度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历史上交流颇多,近代又有相似的境遇。于情于理,了解印度都是必要的。今天,印度在以软件业为代表的高技术领域闯出了自己的天地,这背后,高等工科教育功不可没。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工科院校的杰出代表,现在有一位校友为其树史立传。我们作为局外人,也得以一窥这个神秘古国帷幕后的新兴高校的情况。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由印度政府创建于1951年,现由七所工程与技术学院组成,各学院高度自治。该校在学术界具有世界声誉,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印度理工学院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遍及全球,硅谷更是这些人才的聚集地。 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业者来说,研究印度高校比研究欧美高校更具现实意义。欧美名校大多建校百年以上,成就它们现今地位的社会环境已经难以再现。而印度与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起点相似、环境相似,正可作为比较研究的案例乃至学习的范例。 通观全书,印度理工学院的成功之道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学术自治。 该校创建伊始就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原型建立科研和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实现了与国际一流的接轨。有《印度理工学院法》这部法律作为保障,该校达到彻底的自治,任何权力都无法干涉专家们定下的学术自治制度。该校创立了一种可以给予学生们发现自己能力并追求梦想的自由的体制。并能在行政部门的压力下捍卫这种体制。对于如何达到这个境界,北京大学陈乐民教授有段话说得好,办教育,不要再搞形式主义,办教育需要的是宁静致远,不是搞热热闹闹,花花哨哨教育的改进用行政命令是不行的,性急也是不行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磨合。。 二、优中选优。 任何国家的尖子生都怀揣大学梦。希望能在大学中脱胎换骨,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印度理工被赋予独立招生权,自行组织入学考试。2010年有45.5万人参加考试,只录取9500人。这号称是世界上最苛刻、也是最公平的考试。入学考试举行四十年来,没有任何考题是重复的。严格公正的考试保证了把优秀的考生一网打尽,但也只是考生,未必全是人才。因为世界上没有哪种考试是无法培训的。针对印度理工的入学考试建立的培训学校已经成了产业。不少中学生在应试培训上花的时间比正规课还多。 过分强调公平录取、以分数论成败的负面效果是应试教育的制度化。用印度理工一位教授的话说:怎能指望五年来只做模拟考题、没读过课外书、没看过电视、没结交过同龄异性的年轻人对学术有怎样的热爱?更不用说做出什么重要的发现了。在过独木桥的压力下,通识教育无从谈起。所以印度理工培养出了大匠,但大师尚缺。重术而不重道,这也是它与欧美名校的差距所在。也许,广开取士之门,将学业以外的素养纳入录取的考量,才是这个恶性循环的破解之道。 三、尊重传统。 作为以工科为主的高校,该校自立校之日始便对工程教育的传统给予充分尊重。强调培育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甚至口头辩论都是训练内容(技术竞标用得着)。反观国内的某些工科院校,书本与实践完全是两张皮,未来的工程师不了解工艺流程,不熟悉机械、工具,怎能指望他们毕业后很快进入职业状态。创新在国内喊了许多年,却得来山寨大国的绰号。羸弱的技术创新能力根源也在于人才培养方式的落后。 四、国际视野。 技术没有国界,学术不分地域。印度理工的教师鼓励学生做学问时有国际眼光,教学科研项目也有大量的国际合作。在印度出国热比中国更甚。对印度理工毕业生大批出国的质疑也如影随形:国家的培养的毕业生,为国效力和出国工作哪个更有价值?作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在他以白描手法写出的一个个站在世界之巅的校友列传中,我们可以读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都以肩负社会责任为己任。用他们的卓越技能与创造力为各地人民服务。在商业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在国还是出国,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伪问题了。 有了以上四点做保证,印度理工学院为本国培育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成为治国工程师的摇篮和工程师治国论的试验田。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更走向国际舞台,在学术制高点和跨国企业大展宏图。 当然,除了上述容易学到的四个成功秘诀外,还有深层因素决定了印度理工学院乃至印度科技事业的成功。比如,书中提到印度人具有不急功近利的品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培育具有这样的学生可不是通过什么规划、工程能一蹴而就的。说到底,象牙塔的基座落在社会上。社会的风气和主流价值观影响着象牙塔内的人心。伟大的人孕育自伟大的学校,伟大的学校源于伟大的传统。要想拥有国际一流人才,首先要有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传统。现在,是扬弃老传统、建立新传统的时候了。 书中说,印度理工之父们的国际一流大学梦其实是羸弱古国强国梦的投射。他们在设计制度、选择教师、建设校舍时是憋着一口气的要给西方人看看印度人也能行!中国的大学梦何尝不是这样。大学梦是强国梦的缩影。 21世纪初,人口众多的印度和中国同时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金砖四国有其二。在这个历史时刻,了解老朋友、认识新对手,《印度理工学院的精英们》在中国的译出可谓恰逢其时。 发表于《科学时报》 (2010-12-30 B3 社科 视点)有删节
个人分类: 其他|1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闻名世界的印度理工大学
liuxiaod 2010-12-22 22:37
中国人对印度理工大学了解的不多,可能因为目前印度还不是一个富强的国家,但是印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学体系,就是印度理工大学,请注意这是一个大学体系,不是一所大学,而是有15所大学,她们都叫印度理工大学。 在美国,只要是印度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就会被另眼相看,优先录取到名牌大学研究生院,是硅谷高科技公司的优秀人选。在硅谷有印度人协会,帮助印度人创业,其中50%的会员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在美国计算机,电子,航空,金融等行业,很多高层管理人士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 印度理工大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大学,她创建于1950年,印度政府为了振兴印度的科学技术实力,效仿MIT和加州理工大学创建了第一所印度理工大学。后来以相同的模式先后建立了15所同样的大学,分布在印度各地,以后还会增加新的成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地区差别,使各个邦(省)都可以得到同等的机会,有利于各地区平衡发展。 印度实行精英教育,每一所印度理工大学每年只招500名学生,类似于加州理工大学(每年200名学生),因为人数少,教授可以有更多时间辅导学生,为了满足印度对人才的需要,印度采用在全国各地建分校的办法扩大规模,据说第16所印度理工大学已经在筹建中,每年的招生规模可以达到8000名。 在15所大学中,没有排名的区别,每一个印度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是印度最优秀的学生,每一个考取印度理工大学的学生可以就近上学,不必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所有的毕业生都以印度理工自豪,他们不讲自己是从哪一所分校毕业的,以至于很多外国人以为印度理工大学只是一所大学,而不是15所大学的总和,从这里可以看到印度人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中国恰好也有一所大学与印度理工大学非常相似,她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创始人钱学森,钱伟长,周培源,赵忠饶等等大师很多毕业于美国MIT或Caltech,学校小而精,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著名的大学,享有世界声誉。 我们注意到印度与中国的大学发展模式不同,在中国是把一所名牌大学单一扩大规模,增加每年招生人数,2000,3000,4000,但是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在学校管理上会出现巨大的困难,学术资源被摊薄,学生缺乏与教授的沟通,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单一学校的规模是有极限的。在印度,通过建立分校扩大规模,每所分校地位相同,不分彼此,每所学校招生人数也是一样的,这种规模没有极限,将来印度理工大学的招生人数完全可以达到一万人甚至两万人,却能够保证相同的教学质量和相同的国际声誉 。 这种方法值得中国的大学借鉴。 现在筹建的南方科大,我认为可以借鉴印度理工大学的经验,办成第二所中国科大,如果这个经验成功,还可以在其他的城市建更多的中国科大。
个人分类: 教育|21579 次阅读|17 个评论
自己的“享受”与他人享受的一致性
liwei999 2010-12-1 17:24
引用: 今天我跟老板说: (719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pril 02, 2008 11:52AM This is the best thing of the job I love. I start everyday knowing that today is better than yesterday and tomorrow will be even better. 这种感觉很好。一步一个脚印,也许进步是缓慢的,点滴的,但明确知道明天更美好,这种明确性让人宽心满足。 并不是每个工作都有这样的确定性,学文的,学理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差,如果是搞表演的,搞体育的,达到一个高峰以后,因为人要老要丑,体力要下降,几乎肯定是江河日下,只能做一场没有希望的挣扎。 相比之下,做工程的就比较好。除非是傻瓜设计的系统(譬如微软的操作系统),质量可能与时间成反比,一个正常的系统总是越来越好。万一路走错了,至少可以倒回来。 因此,我主张孩子学工,或者学一门手艺(医匠,牙匠,木匠,管道工,美容师都成)。因为,我的观察,学工的,有手艺的,生活得单纯幸福。 自己的享受与他人享受的一致性。 (91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pril 02, 2008 07:09PM 有朋友研究历史,而且是近代史。看文献就是种享受了。看的结果分析出来讲给学生们听、出书,就是他人的享受了。利益来自他人的享受。 在今天会开车不算是什么技术了。早年喜欢开车的人当司机,拉客载货,也是一种乐趣。生活得单纯幸福的要点是会麻痹自己--能够容忍周围的人活得比自己更好。但是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并不多,没有办法才借出家的方法来加强这种超脱世俗的能力。 温饱问题是个物理上的事儿,好办。而幸福是个感觉的问题,不好处置。各类宗教的存在理由也就在此。更复杂的是幸福的感觉还是个时间的函数,会发生变化!新婚时代,幸福与快感是重合的,学术上叫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与快感就发生分离了。所谓非线性就是:虽然幸福与快感是独立的,但还有个coupling--幸福感转变快感以及快感转变成幸福。转换的阈值、转换的频率、转换的持续时间等等也因人不同。 开拓型与重复型是两种模式。对一个系统(集团)而言,两者的平衡、调和很重要,但对个人,大约只能是一个型。到了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地步,就是堕落了。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国人的理工教育不够“活”,而文科,思维没有个头绪。
liwei999 2010-7-29 06:19
引用: 镜先生,作为您的忠实fans,我有义务提醒你: (26764) Posted by: mangolasi Date: October 13, 2006 01:51PM 吸烟危害健康; 问题要有答案。 担待不起啊。有些可以有,有些则无。 (26767)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13, 2006 02:09PM 比如可以这样想。测量剥落树皮的力,找棵树试试就是了。 因为树皮没有被剥落,所以这个力要小于什么什么的也就可以了。 要的是这个思路。国人的理工教育还是不够活。而文科是活,而且很滋润。但是思维没有个头绪。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硕士研究生在研究什么
liangqin2010 2010-4-27 17:05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他们实验室时,看见好多同学正在做实验。最前面的是一个小女生,只见她手持一吹风机使劲儿吹着一电路板,神情相当专注,吹得也很是惬意。情不自禁我对她好生羡慕,理工科的研究生就是好啊,可以真枪实弹做实验,哪怕一次次失败,也可以乐在其中。爱迪生不都总结了嘛,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他们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可以一次次在实践中出真知,只要踏踏实实研究了,总有一天会有成果出现。可是反思反思,我们文科类的研究生到底在研究什么? 鄙人根据不完全观察,大致总结了以下几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热情高涨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研一刚开始,每人先置办一台电脑,吆三喝四拉上网线,好家伙这就在寝室开始我们的研究生活了。只见大家个个正襟危坐,对着电脑。有人打开中文数据库,干劲十足下载论文;有人专心致志倒腾各种统计分析软件,什么spss、matlab、sas、excel一股脑儿全装上;还有人穿梭于各大论坛之间,以期发现学术界研究热点、重点问题;更有高瞻远瞩之人,不急着切入研究主题,而是在电脑前敲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到研究生规划,再到学年规划总之,大家都是热情高涨、信心十足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 第二阶段思想转变期 态度决定一切! 课程安排下来了,导师有任务也布置下来了,各项工作蓄势待发。可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即我们的思想觉悟和做学问的态度问题没有解决。于是在老师和学长的洗礼、熏陶下,我们的思想觉悟也在被步步转变和提高:研究生应该改变学习思路和方法,不能再像本科生那样按时上下课、只读老师指定书目、一味接受已有知识定论,而是要带着问号去博览尽可能多的书目和文章,然后用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再通过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科学的方法,要学会将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只要你读了、想了、用了,就会有好的结果。嘿嘿,大家心里一阵窃喜,貌似前面的准备工作没有白干,因为我们已然觉悟在先。 第三阶段稳定发展期 希望就在前方。 通过短期的学习实践,我们确实体会到了研究生使命重大。因为好多问题和结论与我们已成的思维定势大相径庭哥伦布不是著名航海家,而是海盗,不是他发现了新大陆,而是侵略;《进化论》不是达尔文所写,他只是搜集整理,最多也就归纳总结而已;黄世仁原型确有其人,但他并不是大恶人,而是善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可以说这一个个颠覆性的问题确实让我们领教许多,我们真的很无知。于是,我们开始入驻图书馆,或是从图书馆搬回N多书来研读,然后归纳总结问题,带到课上交流讨论。这段时间,大家都发扬钉子精神,刻苦钻研,具体行动就是疯狂看书、疯狂做PPT。 第四阶段停滞不前期 是不为,非不能也。 书看了,论文读了,PPT做了,也讨论了、演示了,突然考试也临近了。遂疯狂背笔记、做习题、查资料,突然感觉我们又回归本科了。考完了,我们也累了,疲了,该歇歇了。电脑和Internet真是好东西,又是人人面对电脑,可已不再是正襟危坐,坐着、站着、趴着、躺着,怎么舒服怎么来。敢问大伙都忙啥呢?打游戏、聊天、看电影,居然还有人偷菜。那您下载的论文看完了么,您教教我SPSS怎么弄,您找到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了吗,您的规划都实现了吗,还整不整新的了?没有,不着急俺也不会,不过挺简单,回头在说啊没有啊,什么规划? 第五阶段迷茫逃避期 敢问路在何方? 一场沙尘暴后,春天的身影总算隐约显现。万物勃发的春景总是会拯救一个个沉迷的生命,于是大家陆续觉醒,再也不能这样活!可是我们该怎样活?有的人拽回心思,继续埋头书海或苦读论文;有的人着手写小论文,以期发表;有的人四处找兼职,打起了临工;还有人复习公务员考试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井然有序各得其所。但是,当被问起为何这般那般做时,几乎没有人有明确的答案。 考博哪,我不确定,不知道考不考,先读着吧! 我寻寻觅觅,就是不知道论文写什么? 不晓得以后干什么工作,无聊嘛,闲着也是闲着,出去挣点钱先解决下温饱问题噻! 碰碰运气吧,能考上公务员研究生就不上了吧!? 研究生这是在研究什么,硕士生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个人分类: 思考ING|6547 次阅读|9 个评论
国内最大人造钻石 已经量产
sheep021 2010-1-20 10:43
河南理工大学 新技术造出国内最大 钻石 (发布时间: 2009-09-07) 昨日,记者从河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超硬材料研究所成功合成出重2克拉、尺寸达8.2mm的高品质黄色钻石,该样品为目前国内重量和尺寸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单晶。此项成果标志着该校在国内人工合成钻石(宝石级金刚石)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   据了解,优质宝石级金刚石单晶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工业、科技及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此前,世界上仅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能够合成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巨大的商业价值使得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合成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严密的封锁。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超硬材料研究所经过长期、大量的探索,成功掌握合成优质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核心技术,实现3~8mm优质金刚石单晶的批量化生产,合成实验的重复性超过90%。   据介绍,该校目前已成功合成出黄色、蓝色、绿色及无色透明的优质宝石级金刚石样品。近期该校将冲击更大尺寸(预计10~15mm)的宝石级金刚石单晶,为我国宝石级金刚石高压合成技术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9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