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青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青海的丹霞地貌
lixuekuan 2009-12-10 00:44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748 次阅读|6 个评论
天安门广场上家乡的彩车
wangdh 2009-10-9 14:01
天安门广场上家乡的彩车 ( 王德华 ) 热热闹闹的国庆结束了。 电视上在忙着总结国庆精神,尤其是分秒不差、米秒不差的精神。刨去政治含义,这种敬业精神还是值得赞颂的。这种高标准的表演,带来的美感是震撼的,也是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的。 由于自己的不理性写了篇博文 祖国万岁! , 使一些理性的博友感觉不是很爽。实际上没有什么,科学家为什么就不能喊祖国万岁!?我也不觉得不理性。我们高唱洋歌:友谊地久天长,还不是狂吼友谊万岁吗?不过还好,博友们很给面子,没有给予很大压力,我的那篇博文就放着吧。写点东西就是自己想有个记忆。但博客确实不是好玩的,尤其是实名博客。毕竟心理上已经有了些许的不安,也明白了和理解了那些弃博而去的朋友们的想法和决定。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是:我这是在干什么呀,何苦呢!不玩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关于祖国的定义,简单说就是生你养你的那块土地。洋文有个词: Motherland , 解释是: The motherland is the country in which you or your ancestors were born and to which you still feel emotionally linked, even if you live somewhere else. ( Motherland 就是你或你的祖宗出生的那个国家,即使你生活在异国也让你在感情上还牵挂的那个国家 )。 也有一个词是Fatherland ,意思是一样的。咱们喜欢喊:祖国啊,妈妈(母亲)!很少喊:祖国啊,爸爸(父亲)!这大概也是文化差异。对自己感情上牵挂的那块土地献上祝福,不应该算是什么错的。个人的一种情感流露,不涉及政治,也不涉及政党。 长大了以后,逐渐明白了热爱自己的祖国跟拥护政党的领导是两码事(二者可以统一,不见得非要统一)。执政党只有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利,才能赢得人民的爱。但是,国家,是不能以她的贫富强弱来决定我们的感情的。老百姓都知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博文的题目是家乡的彩车,看说那里去了。在心里,有大祖国,也有小祖国,那就是家乡或者第二故乡。在北京快 20 年了,在情感上还没有第三故乡的感觉。 祝福祖国! 祝福山东! 祝福青海! 祝福北京! (王德华 2009.10.9 ) (应该怀念的人) (开国领袖)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据说是一个新英语成语)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594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三江源贴图
nbsgdsb 2009-10-2 17:34
青海三江源放羊归来,整理了下照片,随便拿出来晒晒吧。 好长时间没出野外了,出去放风半个月,感觉整个人都舒坦了好多。 本来以为爬那么高,多少会有点高原反应,睡不着觉什么的,还兴致勃勃的准备了一大堆补血糖抗高反的药,结果才发现没派上多大用场,看来俺的老胳膊老腿还能折腾几下滴。 名义是去看鸟,回来整理才发现,能看得过去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景和人,其余的都是垃圾。看来俺的单反是迫在眉睫了,踌躇ing...... 这次是为了执行青海省林业局的全省猛禽调查项目,人员分成三组,俺带队去玉树和果洛两州,虽然时间有些匆忙,经费也略显紧张,但是基本任务算是圆满完成。 行程:9.14-9.30 北京-西宁-玉树州结古镇-玉树州治多县-玉树州江西林场-玉树州称多县-果洛州玛多县-果洛州达日县-果洛州玛沁县-西宁-北京 编号为考察顺序,懒得写流水账了,弄图吧,仅附简介了........... 先来人和景 藏传佛教的经幡 去治多县考察时经过的山路 雪后的山路 路过巴颜喀拉山隘口的留影 江西林场的山和雾 江西林场的山和雾 山水之间 塌方? 其实是炸石,哈哈 虔诚的教徒,从西宁磕头一直到拉萨,据说起码要1年半 佛像开光仪式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万里长江之源通天河,脚下是唐僧师徒的晒经石,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 暮霭中的黄河之源 薄雾中的寺院 玛尼石堆的转经轮 达日县城进城前测体温,H1N1的影子真是无处不在呀!~ 之后是动植物了 藏原羚 藏野驴 藏狐 牦牛 黑颈鹤 高山兀鹫 斑头雁和起飞的赤嘛鸭 下面这几张都是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西宁)拍的了 雪豹 白鹈鹕 普通石鸡 胡兀鹫 大天鹅 最后来张葱花吧,哈哈~~~ 好了,贴图运动结束,等待板砖! P.S. 照片均本人亲自操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90 次阅读|7 个评论
青海游记---塔尔寺
热度 1 lixuekuan 2009-8-26 18:17
去青海旅游,塔尔寺应该说是不能不去的,因为她是青海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 10前,在盐湖所开会,去了趟塔尔寺,寺院的宏大和清静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次重访塔尔寺,变化太大了。整个寺院被游人完全塞满,可以说你想拍一张没有游人的风景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此商业化的寺院也许已经不是修行的好地方了。 想想整个社会的浮躁,也不能怪罪塔尔寺,少林寺比塔尔寺商业化有过而无不及,北大、清华不也是旅游景点了吗? 存在的就有它的合理性。 为了增加GDP,无论你是从事什么工作,是信仰什么,努力工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59 次阅读|8 个评论
最高法院讲师团来青开展2009年巡回授课活动
chni 2009-8-24 03:29
王立西行三七二十一之五(转文) 最高法院讲师团来青开展 2009 年巡回授课活动 青海法制报 于瑞荣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908/18/369943.shtml 青海新闻网讯 8 月17 日上午 ,省高级人民法院七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国家法官学院的 王立 教授,现场为我省广大法官们讲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一课,也由此拉开了最高人民法院组织讲师团赴我省法院开展2009 年巡回授课活动的序幕。 据悉,此次最高人民法院组织讲师团赴我省法院开展巡回授课活动,其目的是增强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广大干警的为民意识和司法能力;拓展视野,促进学校交流和知识更新;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推动各项审判工作的开展。巡回授课活动中,讲 师团的 老师们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立案信访、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商事审判以及执行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授课,此次巡回授课对审判、执行工作将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授课活动采取远程视频开展的方式进行,即在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一个主课堂,各中级法院设立分课堂,授课时间为 5 天,整个活动于 8 月 21 日 结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海游记---黄河晨雾
热度 8 lixuekuan 2009-8-22 12:08
从鸟岛出来,环青海湖转了一圈(照片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664 ),下午到塔尔寺游览。塔尔寺已经和10年前大不一样了,停车场大了,广场大了,游人如织,想拍几张照片都不容易了。旅游发展了,佛教文化弱化了。 很快游览完塔尔寺,回平安县住宿。平安县距离西宁20多公里,住这里不单单是因为这个县的名字(旅游者谁不想平平安安?)还是因为西宁住宿很难找,而且贵。平安县准4星才225元,而且包括早餐,在西宁这个价格你想也别想。所以,如果是自驾游我建议大家不要住大城市,就住这些大城市的卫星城。 明天计划去李家峡看丹霞地貌(照片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401 ) 一夜无话,早晨6点早饭,6点半出发。 除司机外其他人在车里昏昏欲睡,没有人说话,和刚出来时候的兴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来5天,都疲劳了。 平安县离李家峡只有30多公里,路不错,公路沿黄河一路向上。尽管景色很好,环绕青海湖一圈的我们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 同车的杨经理喊:快看黄河!突然的声音打破的这难得的寂静。哇.......晨雾的黄河和山林如梦如幻,马上停车,带上相机奔向河边。 太美了!我的语言贫乏,描绘这样的美景只能是文学家的事情,我这学理工的无能为力呀。 由于这里的黄河离李家峡水库很近,几乎看不到河水的流动,这么温柔的黄河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看照片吧,晨雾中温柔的黄河和梦幻般的山林!
个人分类: 未分类|8444 次阅读|34 个评论
青海游记---鸟岛
热度 1 lixuekuan 2009-8-20 19:34
本来要在祁连住上一天,好好欣赏雪山和峡谷,但大雨和修路使得我们决定去海北州刚察县。一路风雨一路歌,翻过一座海拔4122的大山,前面豁然开朗,大片草原呈现在眼前。由于是雨天,没有办法把这美景拍下来让大家欣赏,只能自己去看了。 大雨不停地下着,中午就到了 刚察。县城可真让人失望,只有内地一个大村子的规模。政府招待所正在装修改为宾馆,留了几个房间条件很差,整个县城没有住宿的地方。 到了午饭时间,一边吃饭一边探讨下一步的行程。既然没有住的地方,就直接去鸟岛吧。 刚察县离鸟岛很近,很快就到了鸟岛宾馆。中国科学院正在鸟岛宾馆开一个关于青海湖开发和保护的会议(这里的博主有参加这个会议的吗?),剩下的房间有限,每个标准间460一点都不打折。在这荒凉的地方又是自费旅游谁舍得花这样的冤枉钱?好在鸟岛宾馆旁边有个人旅馆,80一个标准间,很干净。 已经好几天没有睡午觉了,在这雨天整好休整一下。 晚饭后大家望着窗外的大雨,都很惆怅。跑了2000公里就看看能见度不到50米的风景? 可能是累了,这一夜睡的很好。早晨被同屋的胡教授叫醒,打开窗帘,哇.......晴空万里呀! 马上穿好衣服,看鸟去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60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青海是一首不能“被翻译”的诗歌
chni 2009-8-19 03:30
青海:一首不能被翻译的诗歌 王立西行三七二十一之三 讲完最高法院讲师团在青海授课的第一讲,虽然感觉有点累,但想到在西宁主课堂和其他数十个分课堂数千名同志分享着我的心得体会,此时由心底涌现的一丝欣慰,疲惫顿然全失,消失得踪影全无。 我说在青海授课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倒不止是自己授课的感觉,更多的是这块神奇的土地和生于斯长于斯的同志们传递出的那份热枕,如凉爽的季节里的一股暖流,温暖着青海,也温暖着远道而来的我。好比今天,同志们对我叙说着青海的山川青海的湖,青海的草原青海的歌,青海的风物青海的情,青海的文化青海的人,如听一段段歌,如赏一幅幅画,萦在耳际,记在心里,有胜原上葱茏,宛似古措(措即湖)清波,那一刻,令我无限陶醉于神怡心旷的梦幻般的东方仙界。我深深地震撼于这里。这里,如诗如歌。这里,竟是一首不能被翻译的诗歌! 诗歌总是不能被翻译的。 是的,青海是一首不能被翻译的山之诗歌。这里远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此地北垂南耸,祁连山壁立千仞,仿佛巨大的力士擎起一个高原,原上一马平川,景色秀美,风光迤俪。极目南向,却有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缓坡叠起,起伏蜿蜒而上,直上雪峰皑皑。黄土、青草、白雪山,层起层落,好似一首山歌,段落分明,却又气韵相接,疏而不散,抒而不阻。这样的诗歌,属于这样的大地,是大自然的原生态,谁人翻译得了? 是的,青海是一首不能被翻译的水之诗歌。高原之上,山岭层耸,直入云端,山顶出却雪线之外,凝雪成冰,储于峰巅,似把冰川雪峰作了山的冠带,更似崇山奇峰上的一个固体水库。这里,绿的草原,青的山,白皑皑却是大自然放置在最高处的水。这水,是气、是雾、是冰,冰雪融化,从大山深处缓缓淌出的是雪水。雪水涓涓,汇流潺潺,积长成流,渗入草甸之下,弥漫开来,聚泽成措,汇溪成川,形成三江之源,流淌而下,于是有了黄河,有了长江,有了澜沧江。水源如摇篮,滋润了青海,滋润中国,滋润了中华文明。这支从雪山上唱出的歌,这首由冰川抒写的诗,这首诗歌,就是一个伟大民族源头上的岁月悠悠,谁人翻译得了? 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藏、回、蒙古、撒拉等 40 多个少数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天然源头之上,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营造他们的幸福生活,共同唱响民族团结的歌、民族进步的歌,民族和谐的歌。共同唱响的,永远都是一首不能被翻译的诗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996 次阅读|16 个评论
赏花的人
热度 2 lixuekuan 2009-8-7 21:37
油菜花单个看没有什么特殊,说她美有点牵强。但如果大面积种植,成为油菜花的海洋,那种壮观只能作家才会形容,俺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词藻。就使用照片表达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539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祁连的高山草场
qujiansheng 2009-8-6 18:02
2009年7-8月野外调研期间的照片:祁连山中的高山牧场
个人分类: 我的收藏|3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门源的油菜花
qujiansheng 2009-8-6 17:53
2009年7-8月野外调研期间的部分照片-青海省门源县的油菜花田
个人分类: 我的收藏|3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09-5-21日回西宁,去海北。
tilman 2009-5-14 19:56
时间匆匆,到了最后的时间,终于要开始今年的实验。关于实验,自己挖空心思的想了好久,断断续续设计了几个问题去验证下,希望运气会好一些,工作量很大,得加班加点了。 5月21日,打算回到西宁,05年头一次去西宁,没有一个认识的人,现在再回去已经什么都很熟悉,有不少的好朋友就毕业留在了西宁。这个城市注定成为命中深深记忆的地方。09年,我又一次回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海无名高地古柏吟
yuelugj 2009-3-31 21:26
青海无名高地古柏吟 刘继顺 2009-03-31 昆仑山系 自西而来 显不出五千米伟岸 峥肋嶙骨 柴达木盆 向东缓上 道不尽百万顷雅丹 咸风砂雨 南北脊背上 一座低矮的山丘 沧茫硬岩中 一棵倔强的孤树 了无寸草相伴 惟有黄砾为伍 刺入黝黑磐石 绿于灰黄碱土 任凭日曝冰冻 哪管砂击风枯 幼时看 水草柏树林盛极而衰 亦见证 吐谷浑王国兴起落幕 岁月雕琢出 粗糙陆离的皱纹 与疏密相间的年目 徒留下 我孤树一棵 在沙海岩峰中独舞 千年期待 万载守驻 为什么这般执著 却原来欲语还休 只盼有缘人 来将我眷顾 祈望知已者 能懂衷情诉 我脚下的岩地 看似贫瘠斑驳 实则殷实富庶 不然 我怎会这般婀娜多姿 长袖善舞 又岂能如此傲立群峰 铜枝铁柱
个人分类: 地学课堂|4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沉痛悼念夏武平先生
woodenson 2009-3-29 13:18
刚刚得悉师爷夏先生仙逝,发此消息,沉痛悼念! 我国兽类和啮齿动物生态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首任理事长、《兽类学报》首任主编,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现名誉所长,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研究室主任,夏武平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09年3月27日凌晨仙逝,享年92岁。 有发唁电的同志请按下列地址联系: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综合处: 联系电话:0971-6143530;传真:0971-6143282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15号院2号搂1508 邮政编码:100038 联系电话: 010-63976196(家) 夏武平先生治丧委员会 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夏先生生平 夏武平 先生对我国动物生态学的发展、兽类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夏先生及其合作者在 50 年代关于红背鼠平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60 年代关于长爪沙鼠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研究、关于动物群落的研究、关于动物肥满度的研究, 80 年代关于大熊猫的研究、关于高原鼠类血清和血红蛋白的研究、关于动物节律和生态位的研究,关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研究、关于人类生态的研究等等这些开创性的工作,在我国动物生态学、兽类学和保护生物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1973年-1976年,夏先生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组织有关人员翻译编撰了《生物学译丛》3集;1973年-1980年,编辑出版了《灭鼠与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4期;1980年创办《兽类学报》;1982年-2002年,编辑出版了《高原生物学集刊》15集; 1982-1995年,编辑出版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5期。他 主编的关于《红松直播防鼠害研究工作报告》、《大兴安岭和嫩江地区流行性出血动物宿主的调查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等著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为了揭露美国使用细菌战,夏先生为此做出了贡献。 夏 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和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实验站-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几十年来,通过广大科研人员在海北站的不懈努力,现在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开放台站和重点网络台站、国际冻原研究计划野外台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夏 先生在青藏高原工作了几十年,深知青藏高原工作和生活的艰苦,他更知科研人员为高原科学献身的高尚情操,他倡导的牦牛精神 激励着几代人在高原上默默地奉献着 : 忍处恶劣的条件, 啃食低矮的青草, 提供浓郁的乳汁, 充当高原的船舶, 不畏艰苦,忍辱负重, 不计报酬,但求贡献。 这种牦牛精神正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追求。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提倡牦牛精神,将牦牛精神发扬光大。 夏 先生严于律己、胸怀坦荡、乐于助人、甘当人梯的高尚品质是我们科学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对我国兽类学和动物生态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 信息来自《兽类学报》编辑部2007年撰写的庆祝夏先生90华诞的材料) 。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4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岗察一夜(1991年夏)
jlpemail 2009-1-29 14:50
听说岗察距离青海湖很近,我就一个人去了。   当时,我的工资不过130多元。兜里搁了几十块钱就出发了。   这足够我三天的花销,我去刚察是为了看青海湖。到青海多年了, 还没有去过呢,我知道,自己快要离开青海了,心里好像要朝圣一般地虔诚, 前往那个著名的咸水湖泊。   先到西宁,然后坐汽车去刚察,我第一次去那里。路途的细节已经忘记。      后来的事实表明,在沉闷的时候,我往往是选择一次独自旅行。 回来后,旅途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充实我乏味的生活,成为日后抵御 平淡心境的营养品。   一个人外出旅行,这不是第一次,却是最远的一次。   从部队驻地出发时,我自己都以为不过是路过西宁。   那年夏天,在刚察我居住的旅馆是家庭旅馆。当晚我几乎失眠。 卧具上的味道很特别,是以前很少闻到的。那个夜晚,在旅馆里的感觉 和在西宁是不一样的。有了莫名其妙的几分恐惧感。      早晨,我朝青海湖走,一个人。   离开刚察,一直朝南走,就是青海湖北岸了。   尽管是盛夏,湖边的晨风仍属罡劲。我打了一个冷战,立马 精神起来。
个人分类: 游若有方|4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树兵变为那般?
jlpemail 2009-1-13 09:46
《青海历史纪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第一版,以下简称纪要)第257页记载: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六月,马步芳部驻玉树骑兵第八旅第三、四连官兵二百余人,以团副马进龙、骑三连连长马如海、连副马进元为首,发动事变,击毙海南警备司令马正魁,携带枪支军粮奔俄洛,转而逗留在四川邓柯、德格和甘孜三县边境。纪要还记载,海南警备司令马正魁在激发了兵变后仓皇出逃,跳了窗户,没有保持所谓的将军风度。兵变士兵没有为难马的妻子,放过了她。 马步芳多方诱骗,玉树兵变兵一百五十人在连长马如海率领下回到西宁。后分别在乐家湾和小桥杀害。 激发兵变的原因是:两连官兵月饷被克扣,炒面、酥油、被服、马料等供应品也被七折八扣。士兵衣食不足,整日被迫进行劳役,对马正魁怨恨加剧。马进龙等起事后的展转三县说明,他们的行动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被迫兵变的士兵由于激愤,击毙了司令马正魁。这个家伙是自食其果,罪有应得! 由于轻信了马步芳的花言巧语,马连长等人回到西宁无疑于自投罗网,中了调虎离山之计。离开玉树,离开了大后方和根据地,遭到杀戮在情理之中。 纪要193至194页还记载,兵变后,国民党政府蒙藏委员会表示:误认马进龙及其随从为共产党员,这个可笑的理由在当时很有杀伤力。即使错杀了,也可以理解。 马进龙没有回青海西宁,一直在藏区活动,他的活动持续到了9月份。后来也死于武装冲突。 兵变的官兵们的两难处境是:忍受是死,兵变也是死,底层人的处境就是如此。组织起来行动是对的,但没有明确的纲领无法坚持长久。没有取得民众的支持也是一大缺陷。如果马进龙正确利用藏区人对于马步芳的怨恨,予以结盟的话,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支持的。马进龙和藏区人本来是没有厉害冲突的,而且有结盟的心理基础。与当地民团的冲突,导致了兵变无法坚持长久。 当时马进龙等没有找到合适的出路,要是某战略家做导师就好了,可以得到其他结局,至少不会让人像屠杀猪狗一样杀戮。
个人分类: 科技会场|6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恢复研究生制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huarenmin 2008-12-18 09:27
恢复研究生制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周年。改革开放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大概是当时所有的中国人所始料未及的。 30年前,我是一名青海高原上的地质勘探队员,从毕业离开南京大学,已经在昆仑山下、戈壁滩旁工作了整整十年,看惯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景致,过惯了住帐篷、吃罐头、草原上纵马、烛光下饮酒的生活。也许,我会一直这样地工作和生活,直到退休。 1978年,我国恢复了中断13年之久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这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教育战线改革开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又一重大举措。研究生制度的恢复,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一年,我正在柴达木盆地的锡铁山铅锌矿外围搞物化探异常检查,我们分队住地附近驻扎着铁道兵的一个团,他们正在修建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因为部队的后勤供应比较充裕,我们经常去他们那里采购食品,享受一份军民鱼水情。团部有三位和我年岁相似、毕业于铁道学院的大学生技术员,所谓物以类聚,我在工作之余也会去这三位老兄那里聊天、打桥牌。他们的消息也比较灵通,正是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了恢复研究生招生的消息。我们4位牌友都决定要报考一下试试。 现在回想起来,我庆幸自己在这十年中没有过分迷恋于喝酒打牌,庆幸我较快完成了接受工人师傅再教育的任务及时回到地质专业技术工作上来,庆幸我还能坚持学习英语,庆幸我在地质勘探公司的7.21工人大学里担任了教师因此为了备课而不但系统复习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总之,我不但以较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南京大学徐克勤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而且又通过了教育部选派出国研究生的英语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公派出国研究生。 30年前,我回到了我的母校。那一年,南大校园里增添了一批佩带黄校徽的新成员文革后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我们中间既有刚毕业的工农兵学员,也不乏象我这样文革期间毕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多年的老大学生,还有一些因文革而未能正常毕业的老研究生。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当时还叫地质系,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享有盛名。1978年,全系7个专业共招收了17名研究生。担任研究生指导老师的,除了在文革前就招收研究生的徐克勤、张祖还、孙鼐、郭令智、肖楠森、陈旭等老先生外,更有王德滋、俞剑华、胡受奚、施央申、刘英俊、薛禹群、罗国煜、卢华复、周新民等一批当时年富力强、才华横溢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在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岁月,学校和社会都对这批研究生寄以厚望,十分关注。我们也深知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在导师们的精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下,圆满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并很快充实到教学、科研、生产的第一线,有效地填补了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文革后第一、二届研究生中的许多人,早已成为科教兴国、实现四化的栋梁之材。 30年后的今天,我的研究生同学中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半百,不少人已经退休。今年5.20校庆期间,我们17个同学中的13人回母校聚会,向母校、母系,向我们敬爱的导师表达怀念和感激之情,汇报自己离校后的成长历程和点滴成绩。回首往事,我想,我们这一代人理应为自己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而感到庆幸,同时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而看到3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巨大发展,看到今日研究生队伍的壮大(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我们更为科教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7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世界上最大的花海(美丽照片)
wangdh 2008-7-14 12:14
世界上最大的花海(美丽照片) 7 月的青藏高原美丽宜人,蓝天白云,雪山草地,阳光灿烂,舒适清凉。这片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到这里。 去年我们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委员会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的联合年会在青海西宁召开。会后组织与会者到青海湖游览,看到湛蓝的湖水,绿色的草地,橘黄的油菜花,没有不感叹不兴奋的。感叹高原的辽阔,感叹高原的美丽。 由于有国际合作项目,去年在会前我与英方合作者 John 教授到了青海省门源县境内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在回西宁市时,由于要准备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通过大阪山的隧道维修,同行的 张 博士建议走互助林场的线路。这是一条非常美丽的路线,一路上你会忘乎所以,路边的美丽景色让你来不及呼吸,瞪大眼睛总觉不够用的。遗憾的是由于住宿定位站时晚上停电,数码相机的电池用光了,无法留下那美丽的画面。每当给朋友描述那数十公里的油菜花时,总流露出遗憾。 今年我们又到了定位站,回西宁时我建议是否再走一遍互助林场的路线,想弥补一下去年的遗憾。司机李师傅很高兴走这条线。路上尽管天空中有乌云,最后下起了雨,但是一路上的迷人风光还是让我又过了一把瘾。路上虽然已经很疲劳,但是那美丽的风光很快就将你的疲劳抛到云里去了。一路上就一直兴奋着,随意拍摄着,那壮观得一塌糊涂的百里花海确实名副其实。 在绿绿的草原上,偶尔有几朵黄色的小花,你就会很爱惜地欣赏着,忘记了时空。设想一下,当你进入那橘黄色的油菜花海洋中时,你会是什么感觉?没有体验,相信是你是无法想象的。我自己感觉用文字怎么都无法描绘那壮观的景色。 面对此美丽的景色,记得去年 John 一路上就问我: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到北京工作?李师傅也笑着说,要是在北京附近有这样的景色,会怎样?我说恐怕天天爆满,但这种美景很快就消失了! 油菜花开放的季节是迷人的季节,蜜蜂和蜂农都忙碌着。今年的百里花海从门源县的风匣口开始,经门源、互助,几乎快延续到省会西宁了。宣传牌上写着:世界上最大的花海!你走过这一趟后,会说确实是 百里花海 , 世界上最大的花海 。 在这种美丽面前,任何文字都显得苍白。要非得说点感受的话,还是只能笨笨的说:壮观、震撼!朋友,有机会去看看吧,去过了你永远不会遗憾!不信,你看看下面几张照片。 (王德华 2008. 7.14 ) 提醒:照片可有版权喔! 开车驰骋在两边都是花海的公路上,会是什么心情! (王德华 摄)
个人分类: 走南闯北|16085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