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国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对日本核弹轰炸的飞行员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
sunapple 2013-10-6 23:30
对日本核弹轰炸的飞行员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 美国退役空军少将 查尔斯.斯文尼 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   我是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我是唯一一位参加了两次对日本原子轰炸的飞行员。在对广岛的轰炸中,担任驾驶员蒂贝茨上校的右座领航员,在对长崎的轰炸中,任编队指挥员。   作为唯一一个参与两次对日本原子轰炸的飞行员,我将陈述本人亲身经历的往事。我要强调指出,我所陈述的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有些人就是无视这些明显的事实,因为这些事实与他们头脑中的偏见不符。   此刻,作为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们,我要陈述我的思考、观察和结论。我相信杜鲁门总统作出的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不仅符合当时的情况,而且具有压倒其他可能选择的道义上的必要性。象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人一样,我最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就是战争。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不是骑士,我们不渴望那种辉煌。当我国正在大萧条中挣扎时,日本开始了对邻国的征服--搞什么“大东亚共荣圈”。法西斯总是打着漂亮的旗帜去掩饰最卑鄙的阴谋。   这种“共荣”是通过对中国进行残酷的总体战进行的。日本作为一个国家,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统治亚洲,并由此据有亚洲的自然资源和广袤土地。未有丝毫的怜悯和犹豫,日本屠杀无辜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30万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屠杀。这是犯罪。   这是事实。   日本认为美国是阻止其实现在亚洲的“神授”命运的唯一障碍。于是日本对驻扎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进行了精心策划的偷袭。偷袭时间定于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因为此时行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摧毁舰队实力、消灭人员,给予美国海军以致命的打击。   数千名美国水兵的生命湮灭于仍然沉睡在珍珠港湾底的美海军亚利桑那号军舰里。其中的许多士兵甚至不清楚为什么受到突然袭击。战争就这样强加在美国的头上。   科雷希多的陷落及随后对盟军战俘的屠杀,驱散了对日军兽性的最后一丝怀疑。即使是在战时,日军的残暴也是令人发指的。巴甘省的死亡进军充满恐怖。   日本人认为投降是对自身、对家庭、对祖国、对天皇的污辱。他们对自身和对敌人都不手软。7000名美军和菲律宾战俘惨遭殴打、枪杀、被刺刀捅死,或惨死于疾病和讥饿。   这都是事实随着美国在广阔的太平洋向日本缓慢、艰苦、一步一流血地进军,日本显示出自己是冷酷无情、桀骜不逊的杀人机器。无论战事是多么令人绝望,无论机会是多么渺茫,无论结果是多么确定,日本人都战至最后一人。为了取得可能大的光荣,日军全力以赴去杀死尽可能多的美国人。   美军开进的距日本本土越近,日本人的行为就变得越疯狂。      塞班岛:美军阵亡3000人,其中在最后几小时就死了1500人。   硫黄岛:美军阵亡6000人,伤21000人。   冲绳岛:美军阵亡12000人,伤38000人。   这是沉重的事实,凯米卡兹--即“神风敢死队”,驾驶装载炸弹的飞机撞击美国军舰。   队员认为这是天上人间至高的光荣,是向神之境界的升华。在冲绳海域,神风敢死队的自杀性攻击要了5000名美国海军军人的命。   日本用言语和行动表明,只要第一个美国人蹋上日本本土,他们就处决所有的盟军战俘。日本为大屠杀作准备,强迫盟军战俘为自己挖掘坟墓。即使在投降后,他们仍然处决了一些战俘。   这是事实。   《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人认为这是荒唐可笑而不屑考虑的。我们从截获的密码得知,日本打算拖延时间,争取以可接受的条件经谈判投降。   在8月6日之前的几个月里,美国飞机开始轰炸日本本土。一个个日本城市化为火海,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死去。但日军发誓决不投降。他们准备牺牲自己的人民,以换取他们所理解的光荣和荣誉--不管死多少人。   他们拒绝救助平民,尽管我们的飞行员事先已就可能来临的空袭投撒了传单。   在一次为期10天的轰炸行动中,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的许多地方化为灰烬。   这是事实。   即使在用原子弹轰炸了广岛之后,日本军部仍然认为美国只有一枚炸弹,日本可以继续坚持。在8月6日之后,他们有3天的时间用于投降,但他们不。只有在长崎受到原子轰炸后,日本天皇才最后宣布投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军方仍声称他们可以而且应该继续战斗。一个陆军军官团体发起叛乱,试图截获并销毁天皇向日本人宣布投降的诏书。   这是事实。   这些事实有助于说明我们所面临的敌人的本质,有助于认清杜鲁门总统在进行各种选择时所要考虑的背景,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对日本进行原子轰炸是必要的。   像每一个男女军人一样,杜鲁门总统理解这些事实。伤亡不是某种抽象的统计数字,而是惨痛的事实。   ---原子弹是否结束了战争?   ---是的。   ---它们是必须的吗?   ---对此存在争议。   50年过去了,在某些人看来日本成为受害者,美军成为凶残成性的征服者和报复者;原子弹的使用是核时代的不正义、不道德的起点。自然,为了支撑这种歪曲,他们必然要故意无视事实或者编造新的材料以证明这种论调。其中最令人吃惊的行经之一,就是否认日军曾进行过大屠杀。   事物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呢?答案也许会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中找到。   当前关于杜鲁门总统为什么要下达对日本进行原子轰炸的命令的争论,在某些情况下已演变成数字游戏。史密斯策划的“原子轰炸后果”展览,显示了卑劣的论调,这种论调造史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原子轰炸后果”展览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日本是受害者,美国是罪恶的侵略者。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去看展览,他们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他们还会知道事实的真相吗?   在一个全国性的电视辩论中,我听到这样一位所谓的杰出历史学家声称,原子弹是没有必要的,杜鲁门总统是想用原子弹吓唬俄国人,日本本来已经打算投降了。   有些人提出,艾森豪威尔将军曾说过,日本已准备投降,没有必要使用原子弹,然而,基于同样的判断,艾森豪威尔曾严重低估了德国继续战斗的意志,在 1944年就下结论说德国已无力进行攻势作战。这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判断,其结果即是阿登战役的激战。是役,数万盟军毫无必要地牺牲了,并冒着允许德国拖延战争和有条件投降的风险。   一个相当公正的结论是,根据太平洋战争的情况,可以合理地预期日本将是比德国更疯狂的敌人。   最后,有一种理论认为,如果盟军进攻日本本土,我们的伤亡不是100万,而是只要死上46000人就够了。只不过是46000!你能够想象这种论调的冷酷吗?仅46000人,好象这些是无关紧要的美国人的生命。   在此时此刻,我要承认,我不清楚在对日本本土的部队进攻中美军将会伤亡多少人--也没有任何人知道。   根据对日本战时行为的判断,我的确认为,一个公正合理的假设是对日本本土的进攻将是漫长而代价高昂的。根据我们所知道的情况,不是根据某些人的臆想,日本不打算无条件投降。      在对硫黄岛--太平洋中一个8平方英里的岛礁--的进攻中, 60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牺牲,伤亡总数达27000人。但对那些认为我们的损失仅是46000人的人,我要问:是哪46000人?谁的父亲?谁的兄弟?谁的丈夫?   是的,我只注意到了美国人的生命。但是,日本的命运掌握造日本人的手中,而美国不是。数以万计的美军部队焦急地在大洋中等待着进攻--他们的命运取决于日本下一步怎么走。日本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刻投降,但他们选择了等待。而就是日本“无所作为”的时候,随着战事的进行,美军每天伤亡900多人。   我曾听到另一种说法,称我们应该与日本谈判,达到一个日本可以接受的有条件投降。   我从来没听任何人提出过与法西斯德国谈判投降。这是一个疯狂的念头,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与这样一个邪恶的法西斯魔鬼谈判,就是承认其合法性,即使是已经在事实上打败了它。这并不是那个时代空洞的哲学上的原则,而是人类的正义要求,必须彻底、干净地铲除法西斯恶魔的势力,必须粉碎这些邪恶的力量。法西斯的领导者已经无情地打碎了外交的信誉。   为什么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这么容易就被遗忘了呢?   也许原因就存在于目前正在进行着的对历史的歪曲,对我们集体记忆的歪曲。   在战败50年后,日本领导人轻率地声称他们是受害者,广岛、长崎与南京大屠杀在实质上是一回事!   整整几代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干了些什么。这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理解日本为什么要道歉。   与德国认罪的姿态不同,日本坚持认为它没干任何错事,它的行为是受当时局势的拖累。这种态度粉碎了任何真正弥合创伤的希望。   只有记忆才能带来真正的原谅,而遗忘就可能冒重复历史的危险。   通过精心策划的政治和公关活动,日本现在建议使用“太平洋胜利日”来取代“对日本胜利日”这一术语。他们说,这一术语将会使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不那么特别与日本有关。   有些人可能会提出,这些文字能说明什么呢?对日本胜利--太平洋的胜利--让我们庆祝一个事件,而不是一个胜利。   我要说,话语就是一切。   庆祝一个事件!类似于庆祝一个商场开业典礼,而不是欢庆战争的胜利。这将分裂整个地球。数以千万计的死者、数以千万计受到身心伤害的人和更多的人将会不知所措。   这种对语言的攻击是颠倒历史、混淆是非的工具。文字或话语可以像任何一 种武器一样具有毁灭性:上是下;奴役是自由;侵略是和平。   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抹除精确的描述文字而对我们语言所展开的攻击,要比10年前日本对我们进行的真正的侵略更具有危害性,至少在真正的侵略中,敌人是清楚的,威胁是清楚的。   今天日本巧妙地打起种族主义这张牌,以此来宣示其行为的正义性。日本不是进行罪恶的侵略,而只是从白人帝??的,他们用屠杀“解放”了2000万无辜的亚洲人。我坚信,这2000万无辜的人,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后代,永远也不会欣赏日本崇高的行为。   经常有人问我,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否是出于报复,是否是蓄意毁灭一个古老而令人尊敬的文明。   对此,有如下事实:其一,在最初的轰炸目标清单上包括京都。虽然京都也是一个合法的目标,在先前的空袭中未曾予以轰炸,国务卿史迪文森把它从目标清单中去掉了,因为京都是日本的古都,也是日本的文化宗教中心。其二,在战时我们受到命令的严格约束,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轰炸东京的皇宫--尽管我们很容易识别皇宫并炸死天皇。毕竟我们不是为了报复。我经常想如果日本有机会轰炸白宫,是否也会像美国这样克制。我认为日本不会。   在此让我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偏见,那就是我们故意选择人口密集的城市轰炸。我们要轰炸的每一个目标城市都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广岛是日军南方司令部所在地,并集结了实力可观的防御部队。长崎是工业中心,有两个重要的兵工厂。在这两个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厂和部队配置于市区中心。   像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一样,我们的目标--理所当然的目标--是胜利。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   我不想否认双方死了许多人,不仅两国,而且是世界。我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我不希望我国或敌国的人民受难。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但我的确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是他们以日本人民为代价追求自身的辉煌。他们发动了战争,并拒绝停止战争。难道他们不应为所有的苦难、为日本的灾难负最终的责任吗?   也许如果日本人真切地了解过去,认清他们国家在战争中的责任,他们将会看到是日本战犯要负起战争的罪责。日本人民应该给远东人民一个答复,是谁把灾难强加给远东各国,最后强加给日本自己。当然如果我们与日本人一道抹煞历史的真相,那么这一点是永远也做不到的。   如果日本不追询并接受真相,日本怎能安心地与自己相处,与亚洲邻国、与美国相处?   我和我的部属在执行原子轰炸任务时坚信,我们将结束战争。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我们想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   今天,我战在这里作证,并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而是相反。我希望我的使命是最后一次。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应该对原子弹的存在感到恐惧。我就感到恐惧。   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到1945年8月,在战时情况下,在敌人顽固凶残的条件下,杜鲁门总统没有义务使用所有可能的武器结束战争。我同意杜鲁门总统的决定,当时以及现在。   战后几年,有人问杜鲁门总统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他响亮地说:没有。接着他提醒提问者:记住,珍珠港的死难者也没有其它选择。   战争总是代价高昂的,正如罗伯特·李将军所说:“战争如此残酷是件好事,否则就会有人喜欢它。”   感谢上帝使我们拥有原子武器,而不是日本和德国。科学有其自身的逻辑,迟早会有人设计出原子弹。科学不能被否定。关于制造原子弹是否明智的问题,终将被原子弹已被制造出来这一事实所压倒。   由于德国和日本法西斯被击败,世界变得更好了。日本和美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互杀戮,而是生长、成家立业,在和平中生活。作为10个孩子的父亲和21个孩子的祖父,我可以表明,我很高兴战争这样结束。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度警惕美国国会中对日“绥靖”派的两面活动
黄安年 2013-8-24 07:48
高度警惕美国国会中对日 “ 绥靖 ” 派的两面活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8月24日发布 政客就是政客,特别是美国国会议员中的某些对日 “ 绥靖 ” 派即对华强硬派,这些人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无论是人是鬼,对他们的话,既不能当真,又要当真。你不当真,他会得意忘形,人来疯,愈走愈远,调门愈来愈高;你当真了,他就得有所收敛,甚至显出原形。你看说话值钱还是不值钱的美 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在东京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谈后表示, “ 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是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也会传达给中国 ” 。对此,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立即作出反应,奉劝美国有关议员停止发表涉及钓鱼岛的不负责任的言论。 而两天后的23日, 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凯恩、怀特豪斯一行。麦凯恩表示,美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 请看,是21日的麦凯恩还是23日的麦凯恩讲话算数,依我看都数算,又都不数算,在日本讲的只在日本数算,在中国讲的只是说给中国听的。但是他在日本的讲话却是他的真心话,在中国不得已改口罢了。 其实他所说 “ 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是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也会传达给中国 ” 没有一点是对的; 第一,美国政府没有授权他讲这样的话,2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说,对于麦凯恩的发言我没有特别的评论,我只能强调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不在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上采取立场。这仍然是美国政府的立场。 第二,美国国会也没有授权他讲这番话,他只代表共和党中来自他那个小州的民众而不代表整个共和党,更不代表民主党议员,所谓这是美国国会的立场从何而来? 第三,他说会将 “ 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是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也会传达给中国 ” ,但是我们看到他传达给中国政府的却是“美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并非在日本讲的鬼话。再说,他也无权代表美国说这样的话,何况在2008年他是落选的总统候选人,他不是奥巴马。 今天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中对德、日绥靖派十分活跃的时期,罗斯福最终战胜了这些对德、日绥靖派才最终赢得国际反法西斯光明形势的到来,奥巴马要当21世纪的罗斯福,有这个机遇,恐怕难有这个魄力,当今美国国会和政府、媒体中的对日绥靖势力不能小看,我们既要做打硬仗的准备,又要多做这些转向的绥靖派人士的工作,并且提醒其中的领袖人物要正确认识钓鱼岛问题的是非曲直,谨言慎行,不要忘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 麦凯恩在北京改口 称美国对钓鱼岛问题不持立场 2013 年08月24日 03:03 来源: 京华时报 原标题:杨洁篪会见麦凯恩 劝美方谨言慎行 据新华社电 国务委员杨洁篪昨天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凯恩、怀特豪斯一行。 杨洁篪表示,自从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成功会晤以来,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两国关系保持总体良好发展势头。双方应继续共同努力落实两国元首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重申了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美方应正确认识钓鱼岛问题的是非曲直,谨言慎行。 麦凯恩表示,中美关系是平等伙伴关系。我支持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国关系和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合作,这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麦凯恩表示,美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 本月21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在东京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谈后表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是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也会传达给中国”。对此,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昨天奉劝美国有关议员停止发表涉及钓鱼岛的不负责任的言论。麦凯恩曾在2008年同奥巴马展开总统竞选。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3_08/24/28970143_0.shtml ***************** 美国回应麦凯恩“钓岛属日本”言论:对归属不持立场 2013 年08月23日 08:46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9112 人参与 0 条主评论 587 条评论 0 条总评论 21 日上午,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麦凯恩(左)与日本防卫相小野寺在防卫省会谈前握手。(图片来源:日本共同社) 原标题:美国务院重申: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 据凤凰卫视报道,对于美国参议员麦凯恩日前在日本表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22号在记者会上重申,美国政府的立场没有改变,美国在钓鱼岛的最终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 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麦凯恩日前在日本访问时多次表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对此美国国务院22号表示,不对麦凯恩的言论做评论,但重申美国对钓鱼岛的归属不持立场。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对于麦凯恩的发言我没有特别的评论,我只能强调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不在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上采取立场。这仍然是美国政府的立场。 麦凯恩在与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会晤时称,其他美国参议员也将支持日本的立场。麦凯恩还表示,他希望在访问中国时说服中国与日本展开对话,解决钓鱼岛争端。普萨基当天在记者会上拒绝透露国务卿克里是否将就此议题与麦凯恩进行讨论,但指出克里与麦凯恩在广泛的议题上保持沟通。 针对麦凯恩访日期间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2日说,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任何人想否定这一基本事实都是徒劳的。我们奉劝美国有关议员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以免使有关问题和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3_08/23/28940820_0.shtml?_from_ralated 麦凯恩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这是美国政府的立场 2013 年08月22日 05:22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许莹慧 分享到: 156817 人参与 0 条主评论 10743 条评论 0 条总评论 曾经参加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21号在日本访问期间,对媒体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又称受到中国海洋活动威胁的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 麦凯恩在和外相岸田文雄会谈后的记者会上,多次强调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没有必要讨论,又说这是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也会传达给中国。对于中国公务船多次巡航钓鱼岛周边海域,他声称“中国侵犯了日本的主权”。他又表示,受到中国海洋活动威胁的国家应该加强合作,以统一的立场应付中国。 麦凯恩的发言与美国政府就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偏向于中日任何一方的立场并不一致。 麦凯恩与防卫相小野寺五典会谈时,批评中国船舰巡航钓鱼岛海域无助问题的和平解决。小野寺五典就赞扬美国参议院七月通过决议案,重申美国强烈支持和平解决亚太海域领土、主权和司法争议,又说会继续在东海进行警戒和监视活动,以及呼吁与中国设立热线,以防出现误判。 另外,麦凯恩与安倍会谈时,谈到日本的集体自卫权等问题。他认为安倍晋三政府若能通过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日本国家安全和日美同盟应该能够得到强化。 凤凰卫视 许莹慧 综合报道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3_08/22/28888575_0.shtml?_from_ralated ***************8 麦凯恩在北京改口 称美国对钓鱼岛问题不持立场 2013 年08月24日 03:03 来源: 京华时报 原标题:杨洁篪会见麦凯恩 劝美方谨言慎行 据新华社电 国务委员杨洁篪昨天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凯恩、怀特豪斯一行。 杨洁篪表示,自从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成功会晤以来,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两国关系保持总体良好发展势头。双方应继续共同努力落实两国元首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重申了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美方应正确认识钓鱼岛问题的是非曲直,谨言慎行。 麦凯恩表示,中美关系是平等伙伴关系。我支持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国关系和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合作,这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麦凯恩表示,美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 本月21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在东京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谈后表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是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的立场。也会传达给中国”。对此,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昨天奉劝美国有关议员停止发表涉及钓鱼岛的不负责任的言论。麦凯恩曾在2008年同奥巴马展开总统竞选。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3_08/24/28970143_0.s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1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国会关于得克萨斯并入美国的联合决议(1845年3月1日)
黄安年 2013-4-14 06:48
美国国会关于得克萨斯并入美国的联合决议(1845年3月1日)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4月14日 这里发布的是美国国会关于得克萨斯并入美国的联合决议(1845年3月1日)。翻译自亨利·康码杰编:《美国历史文件》,第165号,上卷第306-307页, 1973 年英文版(JointResolution of Congress Annexing Texas to United States) 。 李微华译,黄德禄、黄安年校。 1846 —1848 年美国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是美国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史中一个关键性事件,它对于美国经济大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也是美国内战的前驱,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此外,对墨西哥的发展,则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国内对于美墨战争的研究的人很少。了解者也不多。这个专辑是北京师大历史系、河北师大历史系《美墨战争资料专辑》组众多美国史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依据的原始资料主要选自美国国会档案及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其中包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国内独自保存的美国国会档案资料。参加本专辑翻译的有河北师院历史系的王玮、王翔玉、张忠全,张兹暑,刘广太、赵耀军、潘炳皋。有北京师大历史系的马秋莎、曲小燕、赵世瑜、赵梅、莫亚平、徐承范、龚晓庄、黄开来、黄安年 ( 以上按姓名笔划为序 ) ,还有华中师院历史系的李其荣,南京海员学校英语教研组的李微华、北京林学院英语教研组的吴江梅。整个专辑的终校工作由黄德禄教授负责。专辑的责任编辑是黄安年。《专辑》中六十二份是有关美墨战争的一些基本资料。另外有三份关于三位美国总统的简介,还有三份是美国参议院文件中关于美墨战争的目录索引。 1984 年 5 月,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内部出版。迄今虽然已经快 30 年了 , 依然是国内研究美墨战争的基本中文资料。 以下照片 2 张是 《美墨战争专辑》中 美国国会关于得克萨斯并入美国的联合决议,第45-46页 PDF 版。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国会议员提出一项转基因标识法令
蒋高明 2013-2-23 15:14
美国某转基因巨头花巨资压制了美国加州转基因标识立法,如今美国议员又提出新法令,要求美国50个州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注,这下要拿出多少亿美元才能扑灭这次的抵制转基因大火?并且 美国马里兰州、爱荷华州、华盛顿州已经出台了相关转基因标识法令。转基因作物除了卖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美国本土岂不死定了?中国转基因推手应该赶紧到美国去灭火吧,否则,反转烈火必将燃遍全世界。 是好东西为什么怕标注呢?为什么要花巨资阻止转基因食品标注呢? 在中国,那些转基因食品为什么不标注?为什么剥夺老百姓的消费知情权? 美国国会议员提出一项转基因标识法令 http://www.foodmate.net/news/daodu/2013/02/224725.html 发布日期:2013-02-21来源:食品伙伴网浏览次数: 220 核心提示:食品伙伴网讯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消息,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国会议员提出一项转基因标识法令,新法令要求美国的50州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注。 食品伙伴网讯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消息,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国会议员提出一项转基因标识法令,新法令要求美国50州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注。 此外美国马里兰州、爱荷华州、华盛顿州也出台了相关的转基因标识法令。 部分原文报道如下: Today Colorado's Jared Polis will announce, outside a reborn organic retail store in Boulder, that he is introducing a federal bill in Congress to mandate the labeling of food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n all 50 states. And next Tuesday, the Maryland House Health and Government Operations Committee will hold a public hearing on state House Bill (HB) 0903, setting disclosure and labeling requirements for GMO foods. A similar bill was introduced in Iowa, and Washington State's Initiative 522 is still moving along. A battle in Congress over uniform labeling of genetic changes to food would be bigger and more costly than even last November's initiative campaign in California. Whether Rep. Polis (D-Boulder) can turn his bill into more than just a district press event with a big donor, remains to be seen. 原文链接: http://www.foodsafetynews.com/2013/02/gmo-labeling-bill-introduced-in-congress/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外皇宫
xupeiyang 2012-12-4 09:41
都爱造国外的皇宫,也很好。 【无锡惊现四座豪华办公楼 似美国国会大厦】 近日,有网友爆料,在江苏省无锡市有四座豪华办公楼,它们分别是南长区、高新区、江阴市和宜兴市的人民法院办公楼。无锡市的这些法院大楼,外形酷似美国的国会大厦,其主要构成元素为穹顶、立柱和三角门楼。。 http://t.itc.cn/txSNX 【澳大利亚拟仿照故宫建造主题公园】 澳大利亚官员称,新南威尔士州怀王市将兴建一座模仿北京故宫的“紫禁城”主题公园。预计落成后将成为能与悉尼歌剧院比肩的热门旅游景点。据悉,这一项目预计投资5.2亿美元,占地15.7万平方米。项目计划2015年动工,2020年落成。(中国新闻网)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会:华为中兴威胁美国通信安全
wangfangnk 2012-10-14 13:53
美国国会:华为中兴威胁美国通信安全 2012年10月08日14:13 南方报业网 字号: T | T   原标题: 美国 众议院认定华为 中兴 可能危害美国家安全   最新消息:《华尔街日报》消息称,美国国会今天发布的报告显示,华为和中兴为中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干预美国通信 网络 的机会。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报告中表示,这两家公司未能与这一长达一年的调查展开合作,也未能解释他们在美国的商业利益以及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将在当地时间8日发布针对两家中国通信企业华为和中兴“可能对美国带来安全威胁”的调查结果。不过,结果已没有悬念。在美国CBS电视台7日播出的节目中,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已为华为“扣上帽子”:“如果我是一家美国公司……当人们正瞅着华为的生意时,如果真的关心自己的知识产权、关心顾客的隐私、关心 美利坚 合众国的国家安全,我会选择另外一家供货商。”   该委员会对这两家中国企业的产品“涉嫌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的调查耗时近一年,9月中旬,华为和中兴的高管分别被要求在美众院听证会上提供证词。据路透社报道,美国CBS电视台的“60分钟”节目7日晚将播出对该委员会主席、前FBI特工迈克·罗杰斯的访谈,讨论“中国企业在美国电信市场竞争的危险”。该节目组5日发布的预告片显示,该委员会认为“华为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预告片没有说明该委员会如何看待中兴。美国众议员洛普斯博格称:“我们开展这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教育美国企业界和通信领域人士。”   “中国企业准备迎击美国国会报告的间谍指责”,美国“国会山”网站6日以此为题发文称, 罗杰斯 说,8日发表的报告将解释“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担忧”。对此,华为美国公司发言人布拉默对该网站称,“有一种假设称华为有个阴谋,为服从一国政府的命令,在自己的产品中植入某种设备真的吗?这个阴谋需要成百上千人完成。”他称,华为是个在中国成立的公司,但展开国际业务,正如许多西方公司一样。将华为驱逐出美国“完全是政治因素”,意味着“更少的工作岗位,更少的外商投资,更少的创新和竞争,更高的宽带价格,更紧张的贸易争端”。布拉默称,华为产品的安全性在全世界都获得了证明,“这是今天、也是以后的事实,但面对涉及政治议程的指控时除外”。   “为打消疑虑,华为考虑美国上市”,《华尔街日报》5日的这一消息备受关注。报道称,过去一年多,华为高管和董事会成员对是否进行公开募股展开辩论,结论认为,公开募股有助于让华为的运营变得透明,“更像一家西方公司”。对此,布拉默表示,华为不会对“市场传言”进行评论,但“如果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纯粹出于商业目的”。
个人分类: 企业创新|2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国会毫无根据地要以“安全威胁”彻底封杀中兴、华为两公司
热度 3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0-10 12:38
美国国会毫无根据地要以“安全威胁”彻底封杀中兴、华为两公司 昨日凌晨,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公开调查报告部分细节。 这份名为《关于华为及中兴通讯引发的对美安全威胁问题》的报告显示,该委员会调查了近一年,仍然用质疑的口吻将“安全威胁”的帽子扣到华为及中兴两公司头上,通篇指控没有真凭实据,结论却称:“中兴、华为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上所产生的设备条款,将会破坏美国国家核心安全利益。” 甚至还提出五条建议,试图在电信设备市场彻底封杀两公司。 第一,建议美国保持“怀疑的眼光”。建议禁止任何有关于中兴和华为的并购收购或者兼并活动,美国国家系统部门不应该签下与华为或者中兴的合作合约,敏感部门应该尽量避免与华为中兴签合约。 第二,建议美国网络提供商或系统开发商寻求另外的供应厂商。 第三,建议对中国电信部门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进行调查。 第四,要求中国公司更加开放和透明,包括在有高度透明要求的西方股票交易所上市等。 第五,建议考虑可能的法律条款,以明确应对由于政府利益相关联的通信公司对美国所造成的威胁。 这份长达 52 页的报告充斥着“怀疑”、“无法确信”、“可能”等臆断词语,缺乏真凭实据。甚至,公然提出五大建议意图全面封杀中兴、华为。 对此,中国商务部对美方的无端指控表示强烈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日称,美国国会该委员会的这份调查报告仅凭主观猜忌和不实依据,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进行无端指控,排斥中国企业在美开展正常经营和参与正当竞争,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反对。 事实上,上述调查报告在正式发布前已提前曝光部分内容。 华为指出, 其本质和目的是阻挠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阻碍竞争。 事实上,无论是中兴还是华为,在美国的电信设备市场步履艰难,在政治壁垒阻碍下几乎没有什么作为。 而美国国会此番打压风暴是否将引来连锁反应尚待观察,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中美间爆发电信设备贸易战,思科受到的影响将大于华为。 此番美国国会“安全门”引发美国思科终止与中兴通讯间合作的第一起商业合作破裂事件。目前,其它美国企业尚未大规模宣布终止与华为、中兴合作。 昨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 2012 年 7 月思科通知该公司终止其于 2005 年与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向其采购路由器等产品。 已使中兴通讯的股价陷入低迷。昨日在香港 (00763.HK) 跌去 5.556% ,盘中跌幅一度达到 7.94% 。 A 股 (000063) 表现相对稳定,微跌 0.44% 。 但是,该公司强调该合作终止对公司财务状况影响有限,思科提供的路由器产品,中兴通讯均已有替代产品。 同时,中兴通讯还表示,其在美国市场的电信设备销售收入占公司总体销售收入比例较小,绝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于智能终端,因此,美国国会本次的所谓“调查报告”的结果,不会对公司当期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2559 次阅读|11 个评论
泰勒: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
zlhua 2012-8-17 10:29
呵呵,这是于2012年8月14日整理的资料,希望与各位共享,如有谬误和请及时指正,谢谢... 张利华2012年8月17日 1911 年,在陆军军械部部长克罗泽的支持下,泰勒在马萨诸塞的沃特顿兵工厂和伊利诺斯的罗克艾兰兵工厂进行科学管理实验。具体实施科学管理的梅里克在沃特顿兵工厂解雇拒绝配合的工会会员引起罢工,国会众议院组成特别委员会展开调查。 1911 年 10 月至 1912 年 2 月,美国国会举行关于泰勒制和其他工厂管理制度的听证会,泰勒出庭作证。 听证会上,泰勒首先声明,最好不要把他的工厂管理制称为泰勒制度,他认为应当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普通名词比较好。因为,许多自尊心强而又能干的经理通常不喜欢任何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制度下工作。比如,如果采用“科学管理”这个名词就不会引起管理人员的反感。 听证会上,主席首先向泰勒提问,在各种机构中发展与考验这项制度时,你是怎样给它命名的 ? 泰勒回答,最初我叫它 “ 计件工资制 ” ,但是很快发现,它并不是我改革的全部,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个基础。因为后来我发现自己更看重的是任务管理,也就是对每个工人每日的工作制定一个可测定的定额。于是我将其改称为“工场 / 厂管理”。但这个命名又让我感觉过于严厉,并不能体现我想表达的公平特征,由于该命名还是不能充分表达这个制度的含义,于是,最后在大家的讨论下,我又改了一个更合适的名字:科学管理。 主席紧接着提问,请按你自己的考虑向委员会说明,你是怎样发展这项制度的,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形成的,在所发展的这项制度中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根据主席的提问,泰勒通过说明研究科学管理的初衷道出了该制度的形成背景,“科学管理”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在真正的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之前,有过哪些不同的看法,其中,哪些是合理的。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强调了科学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基本原理是什么。 ( 1 )研究科学管理的初衷 当时,在美国工厂,有一种怠工现象引起泰勒的注意,通过观察,他发现有一种论调在工人中十分流行:“越来越多的工人认为,工作应当干得慢些而不是快些,尽可能地控制每天的产量而不是增加产量。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周围的工友都是有利的”。 注意,这里的“工人”主要是指雇佣若干工人一起工作的合作行业中的人,他们是社会中重要组成要素。并不包括指马车夫、花匠或其他单独工作的人。 在工厂,站在同情工人而不是与工人的意见对立、争论的立场下,泰勒有幸取得工人的信任,他开始尝试跟任何一位他能接触到的工人亲切谈话,请他毫无保留地谈谈自己真实看法,工人几乎都说:他毫不明白为什么增加他和他的同事们每日的产量会对他们有利?在信任的前提下,有些工人甚至还提出疑问:如果我们大量增加日产量,那么,我们同行中那些被解雇的同事又该怎么办 ? 了解工人真实看法后,泰勒更加好奇,为什么工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经过深入交谈,泰勒发现原来工人们普遍认为,他们所在的城镇和行业,每年的工作(生产)量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他们增加了(一倍)产量,那唯一的后果就是,与他们一起工作的工友就会被解雇(一半)。在随后的调查中泰勒发现,这个想法是当时各个行业非常盛行,几乎代表所有工人的真实看法:“在任何行业中,工人大量增加产量对工人不利”。当这种看法逐渐成为一种默认的工作信念被传播后,究竟会产生什么后果?那就是所有工人都开始故意控制自己的产量,并自认为此举是一件对于每位工人弟兄们更为有利,更合乎人情,更仁慈的事情。 他们错了吗?如果前提没有错,工人就没有错!那问题到底出在哪?泰勒认为,一方面,问题出在那些有时间、有条件教育工人的人身上!那些有责任向社会说明真理,使社会大众受到应有教育的人身上!他们应当为这种谬论在工人中广为传播而受到责备。另一方面,泰勒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美国,的确很少有人敢于将事实真相清楚地告诉工人,让工人明白,为什么工人加快工作效率后却相对以前得到更少的工资? 在泰勒看来,大多数经常与工人直接接触的工人领袖都很诚实、正直和坦率,但由于学识、阅历有限,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而误导了工人。由于他们的善良和无知,使他们对事实产生误解,不仅自己很容易迷路,同时,也加深了劳资之间的矛盾,致使他所带领的工人团队的行为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调查发现,现实的确如泰勒所料,这些工人领袖和他们所领导的工人一样,由于对“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一无所知。而一味迷信“限制产量”这个谬论,结果带工人走错了路,虽然他们主观上不是故意的。 当时,在美国,差不多所有的工人领袖都热衷于宣扬这种理论,同时,几乎没有人有意识地花点时间来做研究,对抗这种谬论,即慢些工作,限制产量是对工人有利。意识到这些问题及现实后,面对这种谬论可能导致的大量有害影响,泰勒决定站出来! 泰勒首先从研究史料入手,他发现,只要稍微认真研究任一行业的历史,就可得出与这个谬论相反的结论:无论由于什么原因使工人的产量增加,从来都不会导致这个行业工人的减少。工人产量的增加并不会产生解雇工人的长期作用,相反还会增加工人的就业机会。 为此,在听证会上,泰勒还举出了一个大家普遍了解和熟悉的棉纺织业的历史事实。一个 “ 增加产量并不导致工人解雇 ” 的实例来说明这个结论的真实性。 任何人只要愿意花点时间查阅工业革命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动力织布机是在 1780 一 1790 年间发明的。但遗憾的是,这种动力织布机的应用推广却相当迟缓,为什么?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技术上的问题,而在于人的原因,源于工人的抵触情绪。比如,大约在 1840 年前后,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约有 5,000 个织布工人,当他们了解动力织布机的能力后,马上意识到动力织布机的产量要比手工织布机大得多。其产量大约是手工织布机的三倍。很快他们开始恐慌,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动力织布机被安装完毕,手工织布机就会被淘汰,就会生产出相当于手工织布机三倍的产量。那么在曼彻斯特的 5,000 织布工人中就会有 2,000 到 3,000 的人被解雇,大批的人将会失业。泰勒换位思考后提出,作为工人,当发觉有五分之三的工友将被解雇时,肯定会发生恐慌。特别是那些担心自己被解雇的工人,当他发现自己的利益即将蒙受巨大损失时,自然会采取一些应激性的反抗行为。历史事实的确证实了这一点,那些无知的、恐慌的曼彻斯特织布工人,冲进了装上动力织布机的工厂,打烂了这些织布机,焚烧了厂房,并殴打那些不参加集会的工人,那些被错误论断引导的工人在担惊受怕的同时,不断聚集一切可集结的力量,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动力织布机的采用。那动力织布机的命运最终如何?在听证会上,泰勒欣然宣布:“先生们,如同其他节约劳动的手段一样,动力织布机还是最终被采用了!”在听证会上,泰勒引用了有关英格兰曼彻斯特的历史事实数据。在 1840 年使用了动力织布机后, 英格兰曼彻斯特的织布工人每天生产的棉布长度比用手工织布机时增加 8 到 10 倍。 1840 年英格兰曼彻斯特有 5,000 个织布工人,而 1910 年则约有 265,000 个织布工人。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采用动力织布机、通过诸如此类的节约劳动力的机器提高产量不仅没有使工人失去工作,还增加了就业。在研究了大量相关的历史事实后,泰勒坚信“无论来自何方反对,无论反对者来历如何,任何节约(解放)劳动力的手段最终都将取得胜利。” 尽管有历史事实佐证,但当时的美国工厂大多数工人仍相信谬论,泰勒认为,究其原因在于管理人员不给力,特别是那些占据管理要位,本应研究历史事实,传播真理,但现实却疏于学习研究,难以看清事情真相的人。在泰勒看来,真正的财富与货币关系甚微,货币财富的一种度量工具,而非财富本身。世界上的财富其实存在两个来源,一个来源于大自然,直接取自地球表面;另一个来源是人类的劳动。比如,上述曼彻斯特的例子,在 1840 年时每天每产 1 码 棉布的时间和人力,在有了机器的协助后,就变成了 400 一 500 码 棉布。大量增产的棉布作为对人们最有用的东西。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总之,不论哪个行业,通过分工,改进应用新的生产工具,都可以增加生产效率,使人类获得更多财富。比如,它可以使普通棉布衬衫和衣服为普通工人所消费,而非像过去英国人所说,它是难得享用的奢侈品,只有中产阶级而非贫民才能穿上。因此,通过改革,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产量,使上一代人的奢侈品变成下一代人的必需品,不仅提高了贫民生活水平,还可以使社会更好地理解增产对促进世界财富增加的意义!  ( 2 )怠工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研究如何增产的问题上,最初,泰勒发现计件工资制更能激励生产力增长。比如,如果一个工人每天生产 10 支笔可拿到 2.50 美元的工资。那么,则意味着这个工人每生产一支笔,就可以获得 0.25 美元的工资。计件工资制不同于计时工资制,他鼓励工人增产,并承诺,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得越多,工人所得到的工资也就可以越多。 如果工人一开始每天只能生产 10 支,那么采用两种工资制度的表面收入是一样,但实际上,计件工资制度更具有激励作用,可以促使工人自觉加强劳动技能训练,只要坚持不懈,工人的才能就会增长、加上管理者的帮助,以及工友间的相互学习,工人每人每日的产量完全可能提高,一年之后,完全可能达到 20 支,甚至更多。这样一来,通过诚实劳动,工人原来每天只拿到 2.50 美元的工资,而现在则可高达 5.00 美元。此外,尽管工厂对每支笔仍然支付和以前同样多的工资,但由于增加了产量而多嫌了钱,实现了更多盈利,面对这种共赢的结果,无论工人、管理者、还是投资工厂的老板都应感到高兴。 但现实中,有一类事情难以避免,那就是每个公司董事会中总有一些人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工资的发放情况。而仅仅从报表上看,这些董事会很快发现,过去每天只需要支付 2.50 美元每日工资的制笔工人,现在竟然每天拿到了 5.00 美元的工资!由于不明就里或者信息不对称,在对问题缺乏全面理解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恐慌,他们会认为现在每天工人多收入 2.50 美元完全是对自己利益的侵犯。为此,他们可能会说:“我们这样支付工资会将全国劳工市场给搞坏。”他们害怕,如果他们每天支付工人 5.00 美元,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只支付 2.50 美元,那就无法与之竞争,注定会破产。于是,他们可能马上命令主管降低工人每天的工资收入。做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那些工人中的一员,在遭遇上述情况时,你会怎么办?当你发现,过去他生产 10 支笔拿到工资 2.50 美元,而现在生产 20 支笔也只收入 2.50 美元,或者最多不过 2.75 或 3.00 美元时,工作积极性肯定会受挫,会感觉自己辛勤劳动没有得到认同,自然义愤填膺,怠工甚至罢工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工人也是人,他们并不是大多数雇主所宣称的贪心、自私、贪婪,甚至更坏的人。他们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并不比其他阶层的人更加贪婪、更加自私。他们也不比其他阶层的人少贪婪、少自私。他们都是人,而且都不是笨蛋,特别是当自己提高了每天的产量而又被削减了工资时,如果他不怠工或者罢工,以避免遭受雇主更大的剥削,那他一定是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在听证会上,泰勒坦言,我当工人的时候,也会怠工。特别是那些工人中的精英们,在了解到上述情况时,都不可避免地会采取怠工的对策。就算是那些相对愚钝、或者心胸十分宽广的人,面对长此的剥削,他们也不得不把怠工作为应对之策。这是在工人增加产量而老板采取降低计件工资额的错误做法的情况下的人性的正常反应,因此,不能责怪工人偷懒。正是作了上述换位思考后,泰勒提出,这种在当时美国非常盛行的、以限制产量或者工人放慢工作速度的怠工问题,从工人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对策是完全合理的。在这一基础上,泰勒提出了的“科学管理“制度。   ( 3 )科学管理的本质 听证会上,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不是一种、或者一组取得效率的措施,不是一种新的成本核算制度,不是一种新的工资制度,它不是计件工资制度的代名词,也不是一种分红制度,一种奖金制度,一种职工报酬方式。它不是时间研究,也不是动作研究,对工人动作的分析。它不是印制的、大量的、必须执行的工作文件,它不是工长分工制,也不是职能工长制,更不是普通工人在提到科学管理时,想到的各种折磨人的新措施。科学管理不轻视成本会计制度、时间研究、职能工资制,也不轻视任何一种新的工资方法,也不轻视任何的确可以提高效率的措施。但这些都不是科学管理,它们只是科学管理的有用附件,因而也是其他管理制度有用的附件。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它不仅是对工人也是对管理者进行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 它既是针对工人该如何对待工作责任、对待同事,对待雇主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针对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该如何对待同事、工人和日常工作责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 众所周知,工厂所生产的每件产品出卖时都有售价。而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都会发生原料成本、销售费用以及房租、税收、保险费、电费及动力费、机器维修费、工厂设备投资利息等其他间接费用。从售价中减去上述费用,剩下来的就是盈余。盈余中一部分是资本家的利润,还有一部分是工人的工资。这就是过去劳资双方共同关注。在盈余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工人想用工资的形式从盈余中多得一些,那么资本家则会认为,他的利润会因此而减少,这是所有资本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他们跟工人的想法一样,也期望自己收获更多盈余。泰勒认为,盈余分配不公是早期劳资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常,当资方发觉产品的市场售价下降,就会降低工资,减少工人在盈余中所占的份额,以避免损失、保持利润不变。至于工人方面,则极少愿意降低工资,即使在生意不景气的时候也不愿意。他总要期望保持或者超越过去曾经达到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当工作忙起来的时候,他自然想多一些工资。他们就会在盈余分配问题产生纠纷,一旦处理不好,双方逐渐会产生对立情结。在一些严重的事件中,有时甚至彼此看作是敌人 —— 互相争吵、较量实力,这往往是劳资双方发生争议和罢工的原因。 在科学管理中,劳资双方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进行大革命:促使双方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而将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使盈余增加到使“如何分配盈余”的争论成为不必要。当他们停止互相对抗,转为向一个方向并肩前进时,他们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出来的盈利会大得惊人。他们会懂得,当用友谊合作、互相帮助来代替敌对情绪,通过共同努力,就能创造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余。完全可以做到既增加工人工资也增加资方的利润。这就是科学管理伟大思想革命轨道第一步。沿着这条双方思想态度完全变革的路线,用和平代替斗争,用全心全意兄弟般的合作代替争吵和冲突,用向同一方向努力代替背道而驰,用互相信任代替相互猜疑,双方成为朋友而不是对头。这种新的看法、新的观点来代替老的看法、老的观点正是科学管理的精华所在。如果这些新观点不能成为双方合作的指导思想。如果不能用合作与和平的新见解来代替旧的对立与斗争的观点,那么就谈不上科学管理。 然而,对“盈余”思想态度的改变,只不过是科学管理下的伟大思想革命的第一步。另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变是:无论工人还是工长,双方都必须承认,对工厂内的一切事情,要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来代替旧式的个人判断或意见。这是科学管理的两个必备要素: 第一,改变对盈余的观点,用和平代替斗争,全心全意兄弟般的合作,向同一方向努力,互相信任,成为朋友。 第二,用淮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来代替旧式的个人判断或意见。  ( 4 )科学管理的作用及基本原理 在实行科学管理的工厂中,每个工人或多或少增加了产量,资方也嫌到较多的利润。此外,使产品市场售价下降,使全体公众能够用较低价格买到这些由工人与机器共同制造的产品。就是群众对科学管理最感兴趣的地方。科学管理能使我们将来生活得比现在好些。因此,通过科学管理,不仅工人、资本家可以得益,广大群众也得益。 实行科学管理得益最大的是工人。他们的工资收入比未实行科学管理之前增加 30—100 %。而且,工人从未延长过工作时间。有的还因此缩短了工作时间。可以肯定地认为,工人最大的利益不是增加收入,而是实行科学管理后,工人不再把雇主看作对头而是好朋友,他们懂得了友谊和合作比冲突更好些。 事实表明,所有实行科学管理的工厂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罢工。大多竞争性强的工业行业都采用了科学管理。就算在旧管理制度到新管理制度过渡的困难时期也如此,而那些没有实行科学管理的工厂则不断发生罢工。 当然,也存在一些没有理解“科学管理”实质,而跟风使用了被公众认为是与科学管理有关的有用附件而引起的罢工。泰勒认为,这些案例并不能成为否定科学管理原理的证据。 目前,很多工厂里工人的技术都不是从书本学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来,学徒通过观察他人工作的方式来学习,采用模仿最好的技术工人的作法或者通过向周围有经验的工人请教来学习。偶尔,有的学徒可能也会从书本上学一点,或者从工长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那里学一点,但主要还是以模仿榜样的方式来学习。这就是美国在 20 世纪初的工厂,工人通过手和眼来学,很少从书本上来学。泰勒也承认,自己在两次当学徒期间 —— 一次学制模,一次学车工 —— 用来读书学工艺的时间也非常少。进入 20 世纪之后,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版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但上述师傅带徒弟,学榜样的现象依然存在。泰勒曾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儿子。他在读完大学一年级后就到一家机器厂去做车工,泰勒曾尽力把有关车工的书籍给他,但事实上,他几乎从未花一小时来阅读这些书。而直接选择了传统方式和途径来学艺。 对于每个满师的学徒而言,都会认为他所学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是自己生存的资本,非常实用,比在学校或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更加宝贵。 在这种流行的旧式管理制度下,经理们最需要做的工作是培养工人的主动精神,通过工人的热情、机敏和苦干,而增进自己和雇主利益。他们中间,的确存在不超 1 %的思想开通、善良厚道的厂商,他们的确真诚希望他们雇佣的工人可以生活得比他们竞争对手雇佣的工人更好些,于是他们也会尝试采用一些办法提高雇佣人员的工资。如果这些雇主们长期坚持,工人的确会表现出他们期望的主动精神,忠心地为其努力工作,将他们的智慧用在提高质量和产量,而不是机智地去说服雇主他们已经尽力了。这种雇主有意识地使他们的雇佣人员比他们竞争对手的雇佣人员工资待遇更好些的案例,在旧式管理中虽然很罕见,但事实证明,其做法的确能够取得雇佣人员真正的主动精神。 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雇主采用了这种支付比竞争对手较高的工资方法后,都感到失望。因为他的雇佣人员,并没有在新的管理制度下做出相应的努力。究其原因是他们与工人们缺乏有效沟通,致使工人们无法完全信任他们的雇主。因为在很长时间里,他们看到或听到太多雇主诡计。先是雇主虚伪承诺如果他们工作得快些就可以获得更高工资,但真正提高产量之后,那些雇主就会换了一副嘴脸,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导致计件工资率降低。当最后工人们发现他们用较高的速度工作而得到和原来一样多的工资时,自然会对所有雇主的“好心”行为提高戒备。这也是为什么上述案例罕见的原因。泰勒将这种案例是一种“积极性加刺激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即管理方有计划地给工人提供大量奖励,而工人则尽可保持或发挥他们最高潜能来为雇主工作。在泰勒看来,科学管理超过“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第一个优点是能不断地取得工人的主动性而不是偶然地刺激工人们的积极性。 除了能够持续取得工人们的积极性外,科学原理的更大优点是企业中巨大的、非常繁重的新责任与负担都由管理方面自觉地承担起来。这些责任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管理人员将过去长期存在于工人头脑中的经验收集起来,形成科学知识; 这里的科学一词取之波士顿技术学院院长麦劳林 (Mclaurin) 给“科学”所下的定义,即任何一种经过分类和组织了的知识。经验只是记忆在工人头脑里,在 1,000 人中,有 999 人没有做过保存,更不用说完整的记录。对工人思想中未经过分类的经验加以收集。将这些经验进行及时、恰当的分类和组织,概括成为规律、守则及公式,使工人建立一种用科学来代替过去习惯的工作方式。管理人员把过去人们自己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大量的传统知识、技能和诀窍集中起来。主动将这些传统经验收集起来,记录下来,编成表格,然后将它们概括为规律和守则、甚至数学公式。再将这些规律、守则、公式在全厂工人中实行,通过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密切和用心的合作,不仅可以每个工人的产量大大增加,工作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可以使公司能够支付更高的工资;同时,使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二类,科学地挑选工人和使工人进步; 科学地选择与培训工人并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每年都要进行的,是管理人员要不断加以探讨的课题。让每一位工人都能做自己最有兴趣的、最有利公司、最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一方面,管理者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个工人的性格、脾气和工作表现,找出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一个工人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并且逐步地系统地训练、帮助和指导每一个工人,为他们提供上进的机会。 第三类,将科学知识与科学地挑练、培训工人结合起来; 激发工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鼓励其养成习惯,否则前面所做的一切将会前功尽弃,同时派专人监督检查工人是否在按科学管理工作,以避免其半途而废,三心二意。在适合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而有的时候却沿用以前习惯的老方法。设法将人们从旧的管理方法转到新的管理方法即科学管理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来自管理人员。有 90 %的阻力来自管理人员,他们大多不愿意承担那些需要他们新承担的额外的工作任务。只有 10 %的阻力来自工人方面.因此,改革中,更容易遇到的是管理人员对承担新的责任的强烈反对。而在工人方面则很少有人反对合作。 第四类,工人与管理方面保持不断的和密切的合作。 在旧式管理中的管理工作绝大部分是由工人承包的,在新的管理制度下,则将整个机构的工作,平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转到管理人员方面。 这种分工方式增加了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繁重程度。当工人与管理人员都在学习如何在新管理制度下工作的时候,当他们都在学习与对方密切合作的方法的时候.当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发生争论或误会的情况。但当双方都认识到,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合作,就不可能用适当的速度完成这个机构的工作,当双方都认识到如果得不到对方兄弟般的合作就不能成功的时候,就会把矛盾、意见不统一和争论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因此,实践表明,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 上述四类管理人员担负责任,也被称为科学管理的四大原理。第一,采用科学态度将过去长期存在于工人头脑中的经验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第三,科学地挑选工人和使工人进步;第三,将科学与科学地挑练、培训工人结合起来;第四,工人与管理方面保持不断的和密切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责任的实现都需要花钱,比如给进行铲工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合适的薪金。给从事铲工科学研究及许多其他种类的工作研究长达三年之久大学老师必要的津贴。给计划室负责工人每天工作计划的人员发工资。给财务人员发放工资,以便他们愿意积极工作,使每个工人可以第二天清晨上班时就知道他前一天完成的工作数量、工资报酬。还有负责编制工人工作改善指示单的员工工资。这一切都要用钱。 泰勒认为,任何一种管理措施都不是做慈善,如果含有慈善因素,那将注定要失败。慈善因素在任何管理措施中都没有地位,因为没有一个有自尊心的工人愿意接受施舍,他们都期望凭自己的能力嫌工资。如果上述四大科学管理原理不能帮助工人赚钱养活自己,那么它就是一个可悲的制度。在泰勒看来,是否让所有参与劳动的人乐享收益是对任何制度的有效性最终检验。 ( 5 )科学管理的应用实例  实例1:美国一流垒球队的管理 每一个看过第一流垒球比赛的人,或熟识一个现代垒球队的管理的人都会充分认识到,除非球队每一个人在教练员发出信号或命令时都服从教练员的命令,这个球队就不可能取胜。那就是说,没有整个球队成员与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是不可能取胜的。而双方密切合作,正是科学管理的首要特征。 此外。在这个垒球队里很容易会看到队员们在球场上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在科学地发展。因为垒球运动中每一个要素一直是许多关心垒球的人们深入研究的题目。最后使得在垒球场上每个动作的最佳方式得到了普遍承认,并且成为全国的标准。每一个队员每一个动作不但受过最佳方式的教育,而且还必须经受长期的教导、指导和训练。  实例2:搬运生铁 搬运生铁是人们一种看似非常简单的劳动,一个工人只需弯腰用双手从地上捧起一块生铁,走几步,再放到地上即可。初看这项工作的确没有太多科学而言,几乎没有必要用科学方法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训练,更谈不上什么双方合作方面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术有专攻,虽然那些工人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但长期的工作,使他们积累了一些其余工种的人完全不知道的技巧,除非得到他们的信任、同情和合作,不然很难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的科学。这就是科学管理的魅力之一,不是去驱赶人工作,而是一种好意,一种教育。把工人看作兄弟一样进行教导和帮助,教他学会更好的工作方法、更容易完成手头的工作。对于一个刚入行想学手艺的新手而言.大多都希望得到这样的待遇。这种新的思想态度正是科学管理的精华所在。强调首导道、次术求。即如果你的感情不对头,技巧就毫无用处。所谓正确的感情是指劳资双方相互尊重、合作的思想感情。  实例 3 :伯利垣钢厂的管理 伯利垣钢厂曾有 400 至 600 人的规模。当实施科学管理制度后,只需 190 个工人便可轻松承担过去 400 至 600 个工人的工作量,每年能处理几百万吨的物料。泰勒十分幸运地取得在这个场院中采用新旧两种方式处理物料的准确统计资料。资料显示,在旧制度下,每吨物料的装卸费用在 7 至 8 分之间。而实行新制度后,每吨物料的装卸费用下降到 3 至 4 分。每年可以节约 7 . 8 万元。这些费用包括工人的工资,此外还包括许多在旧制度下没有的开支,比如在新制度下进行时间研究及教师的工资、建筑劳动科的房屋及科内的一切开支、工具房的开支、设立调度电话系统的开支,以及与发展铲工科学和工人管理新制度有关的所有开支,这就是公司从新管理制度得到的利益。而参与此项改革的工人平均收入比全国任何地方的工人兄弟多出 60 %工资。他们中间没有人过分疲劳。因为科学管理从来不会让工人过分疲劳。任何一个具有科学管理知识的人都不会使工人过分疲劳。因为科学管理的宗旨就是不能靠给工人不能承担的工作来长期发财。科学管理不驱赶任何工人工作。 三年之后,泰勒通过和这个场院的工人进行谈话来调查,发现工人们普遍满意他们的工作。他们生活得比过去好些,多数人都开始有了积蓄,家庭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他们对雇主的满意度逐渐提高,开始把雇主看作是他们的好朋友。因为雇主教导他们可以怎样比过去多赚 60 %的工资。这就是科学管理制度实施的结果。如果所采用的制度,不能使劳资双方都获益,那么这个制度就没有用。  实例4:砌砖 砌砖是一项非常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从技术的角度讲几乎没有改善的可能,这也意味着科学管理原理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就的机会比在其它任何新兴行业要小很多。 弗兰克 . 吉尔布雷斯年青的时候是一位砌砖工人。他是一位热爱学习、探索、有学问的人,后来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承包商人,也是现代工业工程的创始人之一。 在 20 世纪初,他专门找到了泰勒。他自认为作为一名承包商人,需要建造各种房屋。所以必须熟悉的一件事就是砌砖。那个时候吉尔布雷斯先生非常自信,因为在十分钟内,他的砌砖速度和准确度上可以赶超他认识的任何一个砌砖工人。他也正是靠此而发家。但之所以找到泰勒,是因为吉尔布雷斯先生觉得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也开始虚弱了,手也软了,加上成为承包商人后,多年没砌砖实战了,因此已不能支持超过十分钟的砌砖工作。但还好,在十分钟内他还是可以和任何人比赛一下。当他听说了泰勒的管理制度后,十分有兴趣,想请教泰勒,那些美其名曰的科学是否也可应用于砌砖工作。泰勒自信地回答:“当然可以,只要有人象我在对别的工种进行研究一样,对砌砖进行研究,一定会取得同样的成果。”吉尔布雷斯先生深受泰勒的鼓舞,马上回应说,“好!如果你这样想,我就告诉你谁会做这件事,他的名字叫弗兰克 · 吉尔布雷斯。” 大约三年之后,吉尔布雷斯先生再次找到泰勒,欣喜地告诉他,自己用了三年时间对砌砖进行了工时和动作研究。吉尔布雷斯先生的太太对此也鼎力协助,花了很多时间帮助丈夫研究砌砖问题,最终使砌砖科学研究中取得的进步。接着吉尔布雷斯先生向泰勒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首先,假设我现在就站在砌砖工人站的脚手架上。墙在我的左手边,而砖在我的右边的脚手架上,灰浆则顺着砖堆放。于是我开始思考,砌砖的每一个动作应当是什么,我所采用的每一工作是不是必要的。比如,第一个动作是右脚向右边先迈一步,吉尔布雷斯先生坦言,后来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成功取消了这一个向右迈一步的动作。第二个动作是向下弯腰,到砖堆中清理了一下,从中拿起了一块砖。当讲到这里时,吉尔布雷斯先生开始感叹,你知道我当时这个动作有多笨重,一个体重超过 250 磅 的人,每次弯腰取砖,就意味着要把 250 磅 下放 2 英尺,然后再拿起一块 4 磅 重的砖。后来才发现这的确是一种无谓的体力浪费。虽然研究和思考更好的动作的工作枯燥无味,但吉尔布雷斯先生仍然坚持了下来,最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思考和实验,成功地取消那些不必要动作。 当吉尔布雷斯先生成功取消了他认为不必要的动作之后,他砌砖的工作方法简单到使任何旁观者都“ 不屑一顾”,有的还直接评价说,这算什么发明,任何一个傻瓜都干得了,有必要花一年半的时间来做这样一件小事么?的确,吉尔布雷斯先生的发明的确很简单,他所做的不过是在自己右边的脚手架上多放了一张桌子,将砖和灰浆置于桌子之上,以保持它们适当高度,以避免弯腰取砖。这张桌子放在脚手架的中间。工人站在一边,另一边则留下一条通道,方便另外的人用手推车或用泥斗将砖运来放在桌子上,而不致影响砌砖的效率。 吉尔布雷斯先生将他的脚手架制成可以调节高度的。由一个工人专门负责搭建脚手架,以便使其随着墙的高度上升而上升,使砖、灰浆和工人保持同一位置,以便减少体力消耗。 吉尔布雷斯先生研究了每一个砌砖工人的位置。对每种砌砖工作都规定工人的脚的固定位置,使工人可以无须不必要的移动而进行工作。吉尔布雷斯夫妇共同进一步研究做出的一项成果是:在将砖从车上卸下来以后,送给砌砖工人之前,由一个工人将砖细心分类,将边缘完好的砖放在一个简单的木架上,使砌砖工人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在最好的位置上拿起砖。 这样,砌砖工人就可避免在砌砖前,先将砖翻来翻去检查,以便找到最好的边缘,同时把好的一面放在墙外边可以节省决定是哪一边或哪一头较好的时间,节省在乱放在脚手架上的砖堆中抽砖的时间。此外,吉尔布雷斯先生把这些放砖架称为“砖盒”,由专人将其放在可调节高低的脚手架上,它必须刚好位于靠近灰斗的恰当位置。 通常,砌砖工人将砖放上灰浆后,会自然用灰刀轻轻敲打每一块砖,使砖的灰浆在联接处达到适当的厚度。吉尔布雷斯先生发现,为了使灰浆摊好,可以直接用手把砖向下压到适当的深度。他坚持主张灰浆工人应当注意将灰浆混合好,从而减少敲砖的时间。 此外,他教砌砖工人同时用两手操作。过去砌砖工人先用右手完成一个动作,然后用左手做另一个动作。吉尔布雷斯先生教他的工人,一面用左手捡起一块砖,同时用右手拿灰刀挑起灰浆。当然要做到双手同时工作,必须要用深灰浆斗来代替旧式灰浆板。因为那种旧灰浆板上,灰浆摊得很薄,必须走一、二步才能取得灰浆。而把灰浆斗和砖在吉尔布雷斯先生发明的新型脚手架上则方便很多。   这些研究的实际成果是什么?用新法砌砖时,每砌一块砖只用五个动作,而用旧的方法砌砖,每砌一块砖只用十八个动作。事实上,在一种非常简单的砌砖工作中,吉尔布雷斯先生将每砌一块砖的动作从十八个减到二个。而在普通的砌砖工作中,他就将砌砖动作从十八个减至五个。不过,吉尔布雷斯先生经过长期细致研究的砌砖动作,在实际应用时却困难重重,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当吉尔布雷斯先生把这种新砌砖方法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们时,他们都劝阻吉尔布雷斯先生,因为他的朋友们都认为,这方法说起来好听,但做起来有很多“害处”,因为当时工会严格限制了每个工人每天砌砖的数量,当时的工会绝对不会允许实行这种“有害”的新方法。 了解到当时工会的境况,吉尔布雷斯先生没有期气馁,而是改用智慧而耐心地说服,首先,他申明自己曾经是波士顿砌砖工人工会的成员。做这项研究并非为了个人利益,只是期望砌砖工人可以更正确、轻松地工作,而且他保证自己绝对不会暗中推行这项改善工作。而且他还承诺可以支付比波士顿工会规定的更高工资。而且还说明自己在波士顿工会领导人中有很多朋友。不怕有什么麻烦。于是,为了在波士顿附近找到包工工作。吉尔布雷斯先生主动去会见当地工会的领袖人物,向他们进行耐心、适当的解释,说明自己在此地的包工合同的性质,自己对砌砖工作的兴趣,以及自己在面临钢筋泥凝土工程和其他建筑工程竞争时的思考。吉尔布雷斯先生坦言,自己始终是一个砌砖工人,所以期望工会给自己机会,实现砌砖工人同混凝土及其他任何类似的建筑工人的竞争。最后,那些工会领导人被他说服了。同时,吉尔布雷斯就对工人们说: “ 工会规定每日工资 5 美元,你们按我的方法砌砖,每天收入不会少于 6.5 美元。自己会派一位教师在现场教授这套砌砖新方法。而且会给每一个工人充分的时间来学习练习这种新方法。与此同时,他警告工人,如果一个砌砖工人经过充分试砌后,不愿按照新方法砌,就得离职。结果,吉尔布雷斯先生发现有许多工人都愿意试试看.在第一层楼还未建成时,吉尔布雷斯先生就成功推行了他的新方法,那些工人也因此每天得到 6.5 美元,而过去他们每天只能得到 5 美元。 这就是科学管理的原理,要求工人按正确的方法工作,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按科学方法改变他们相对落后的工作方法,从而使他们能够轻松增加 30 %到 100 %的收入。具体收入增加幅度按工人所处行业的不同而稍有变化。 参考文献:科学管理原理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11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国会迟到了70年的道歉
黄安年 2012-6-20 06:53
美国国会迟到了 70 年的道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6 月20 日 发布 2012 年 6 月 18 日 (美东时间)美国国会众议院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的法律表示歉意。这个法案的通过连同去年底美国参议院的致歉法案,从国会立法程序上完成了法律手续 , 然而相距 194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废除排华法案要晚了几乎整 70 年。不管怎么说 , 道歉总比不道歉好。不过美国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上的道歉层面上 , 需要有些后续作为,而非就此了断 , 诸如解决导致美国 130 年前极其错误的排华法案通过的那些所谓的理由,那些种族歧视的价值判断 , 那些贸易和就业保护主义的论点,还有涉及赔偿损失的考虑等等。 下面是媒体的相关报道 : ******************8 美国众院对排华法案正式通过决议百年后 道歉姗姗来迟 2012-06-20 03:30:00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北京 ) (function() { var options = { sourceUrl: "http://news.163.com/", source: encodeURIComponent("网易新闻"), title: encodeURIComponent("美国众院对排华法案正式通过决议百年后 道歉姗姗来迟"), link: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 document.location.host + document.location.pathname + '#sns_163') }; NTES.ready( function() { WbApp.initShareTipsSm(options,"wb-article-sharewraper-sm"); }); })(); 新华社华盛顿 6 月 18 日电(记者王丰丰)美国国会众议院 18 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的法律表示歉意。提出法案的华裔众议员赵美心说,对美籍华人而言,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这一道歉法案当天在美国众议院以口头表决形式通过。赵美心在投票后对记者说,随着道歉法案在众院通过,国会参众两院都已就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的“丑陋法律”正式道歉。去年 10 月 6 日,美国会参议院也以全票通过为排华法案道歉的法案。 本报华盛顿 6 月 18 日电(记者温宪)美国众议院将在美国东部时间 18 日下午 4 时(北京时间 19 日凌晨)表决,对 1882 年国会通过的《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简称《排华法案》)正式致歉。美国众议院网站 18 日显示,当天将表决第 683 号决议案,表达对“排华法案等联邦法律给在美华人带来负面影响”的歉意。促成该表决的美国众议员、美国首位华裔国会议员赵美心 16 日通过邮件告诉记者,在经过数月的磋商后,美众院已经就该法案达成两党共识,这意味着该法案将在国会获得一致通过。赵美心说,这标志着美国国会首次承认这一歧视性法律的不公正性。 记者 18 日在美国众议院网站上看到,在当天计划将表决的 11 项议案中,对《排华法案》致歉的第 683 号决议案被排在第一位。赵美心对记者说,美国东部时间 18 日下午 4 时(即北京时间 19 日凌晨 4 时),众议院议员将表决该议案,届时美国 C-SPAN 电视台将转播。赵美心说,美国国会于 1882 年通过《排华法案》,禁止中国人移民美国,禁止中国人拥有投票权。这是几项针对中国移民的歧视性法律的开端,之后花费了 60 年时间才废除。排华法案所带来的精神创伤给数代美籍华人带来了永久性的伤疤,使许多家庭离散,剥夺了许多人的投票权。“如同所有美籍华人一样,我的祖父没有权利成为归化公民,必须时刻携带所有文件,否则就有可能被驱逐。我提出的第 683 号议案最终承认这些不公。它正式就给华人带来不公正待遇的法律进行道歉,承认美国的建国原则之一是所有人生而平等。” http://news.163.com/12/0620/03/84DNVTU800014AED.html 综合:美国众议院昨通过决议为 “ 排华法案 ” 道歉 (2012-06-19 21:20:23) 世界日报:排华法众院表遗憾 华人雪耻 在国会亚太裔小组主席、华裔众议员赵美心 (Judy Chu ,民主党,加州 ) 的领导与推动下,全美华人 18 日得以洗刷祖先的耻辱,翻开历史新页。 国会众院院会 18 日傍晚无异议通过对百年前国会「排华法」表达遗憾的决议案。参院已先于去年 10 月无异议通过类似的决议案。 两院的决议案都不具法律效力,也表明不予赔偿。决议案最主要的是其象征性意义。 本月也是底特律华裔陈果仁命案 30 周年纪念,因此决议案在此际通过,意义更为深远。决议案认知反华法与美国独立宣言及宪法精神不符。决议案指出,国会遗憾通过对华人造成负面影响的法案。 1882 年起国会通过的「排华法」,规定华人必须随身携带证件,不能归化,并禁止华人来美。「排华法」直到二次大战美中结盟后,才於 1943 年撤销。 赵美心在审议此决议案时指出,她的祖父必须随身携带证件 40 年之久。而这项历史性决议案的通过,表示歧视绝不容于这个社会。 赵美心于去年 5 月提出这项决议案。加州就「排华法」道歉后,「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开始在国会推动类似的法案。 赵美心在表外甥海军陆战队士兵廖梓源 (Harry Lew) 从军枉死阿富汗后,认为亚太裔不应再沉默,而更加积极伸张正义,争取各项权益。 推动该决议案的「 1882 计画」主席林敬忠 (Michael Lin) 表示,该案通过后,「 1882 计画」还将继续民众教育工作,提高一般美国人对族裔的认识,避免仇恨及歧视。 延伸阅读:( 1 ) “ 排华法案”—— 美国华人史关键事件之一 ( 2 ) 赵美心—— 美国华人参政关键人物之一 ( 3 ) 2011.10.6 :美国参议院为《排华法案》认错道歉 华媒:美众议院通过决议 对排华法案表道歉 美国国会众议院 6 月 18 日通过一项决议案 HR683 ,为美国的 1882 年排华法案表示遗憾。 决议说,众议院的议员们对当年的立法条文因种族(歧视)给美国华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示遗憾。 众议院承认,这个反华法不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议案不会抹去这些历史事件,但它会教导公众和子孙后代,了解这些法律给华人、其他亚洲人以及所有美国人带来的影响。 但该决议案也声明,在这项决议中的任何内容不得被解释为依赖授权或支持任何形式的索赔。 排华法案是指美国国会自 1879 到 1904 年通过的一系列对华人带有歧视性的法律( Chinese Exclusion Laws ),其中以 1882 年通过的排华法案( The Act of 1882 ),禁止华人入境并取得美国国籍最具代表性。排华法律一直到 1943 年,美国和中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盟才被废除。虽然排华法案已废止,但由于国会从未承认以前的错误,提案议员们希望籍此议案来终结美国历史上的错误。 赵美心日前表示,决议案在文字上使用 “ 遗憾 ” ,而不是 “ 道歉 ” ,是因为有议员反对 “ 道歉 ” 字眼,她同意妥协而使用 “ 遗憾 ” 。 有人认为,该法案的历史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也有人认为这个议案的影响力不大。一位华人说, “ 这张纸不是道歉,也不是赎罪,它只是一种认可。不过,有总比没有好,迟到总比不到好。 ” 去年 10 月美国参议院已通过类似的决议案。 1876 年和 1877 年 —— 加州两次发生白人种族主义者袭击旧金山唐人街的骚乱。到七十年代末,排华情绪在加州蔓延。 1880 年 —— 科罗拉多丹佛市发生白人种族主义者包围华人住宅区的暴力事件,造成多人受伤。 1882 年 —— 美国通过历史上唯一一个针对特定族群的种族歧视法案 “ 排华法案 ” 。该法案的提案人是当时的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 John F. Miller )。他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无法融入美国文化的种族;如果不对中国移民进行限制,美国人口素质会遭到破坏。 与此同时,担心中国劳工抢夺工作机会的工会组织以及宣扬保护 “ 纯粹 ” 美国文化的人士也向国会和当时的总统阿瑟( Chester A. Arthur )施压,终于导致该法案获得通过。这项法案不允许新华人移民进入美国,不允许华人与白人通婚。另外,华人不能出庭作证、不能归化为美国公民、不能在美国购屋、不能在政府任职,在美华人的配偶及子女也不能入境美国。 1885 年 —— 加拿大政府开始向入境华人收取所谓 “ 人头 ” 税,使华人成为唯一需要交纳税金才能入境的族群。 1923 年 —— 加拿大循美国之例也通过了排华法案。该法案禁止中国人或者有中国血统的人以移民身份进入加拿大。已经居留在加拿大的华人,必须在该法生效之内 12 个月向移民局登记。 1943 年 —— 美国国会废除了该法案。这是因为美中两国在二战期间是反法西斯同盟国,该法案成为两国关系的障碍。罗斯福总统在签署废除排华法案的法令时表示: “ 通过废除排华法案,我们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错误。 ” 但美国政府并未就法案正式做出道歉。 1947 年 —— 加拿大国会也正式废除排华法案,允许华人享受和其他族裔一样的移民待遇。 2006 年 —— 加拿大政府正式就人头税排华法案正式向华人社区道歉 。( BOCHY 按:当时总理哈珀不是光用英文和广东话表道歉,而且加国政府也有提供一定赔偿,虽然被人指责只有象征意义,但终究不是只有遗憾而已,而是也有金钱赔偿的意味) 中广网:美国会为排华法案道歉 美国华人百年后等到迟来公正   中广网北京 6 月 19 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 138 年前 10 月寒冷的一天,两名华人因为一名华人女子而发生争吵,一名白人男子尝试干预而意外身亡。此后几百名洛杉矶人闯进街道来逮捕华人,建筑物被损坏、到处布满弹孔,男人、女人、小孩被拖到街道上惨遭毒打,最后有十几名华人被害,但没有一名凶手被绳之以法。   这是美国《排华法案》出台前的代表性排华事件,也是美国华人的一场噩梦,类似的噩梦,当地华人忍受了 60 年。而从排华法案出台至今,华人心中的伤痕也刻下了足足有 130 年。    美国华人一雪百年耻辱 等来迟到公正   对美国华人来说,刚刚过去的 6 月 18 号值得写下重重的一笔。这一天,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了《排华法案》道歉案,正式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歧视、打击华人的做法道歉。这也意味着美国华人一雪百年耻辱,终于等来了迟到的公正。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 4 点,美国国会众议院就《排华法案》道歉案进行口头表决,表决结果全票通过。加上此前,美国参议院也已经全票通过 “ 参议院决议 201” ,就《 1882 年排华法案》向全美华人表示歉意。至此,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在道歉议案通过之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前众议长佩洛西也对议案的通过表示祝贺。他说美国如果想要在道德上占领制高点,就不能够对自己国内歧视华人的这段历史视而不见。    将争取奥巴马就此发表声明   自 2010 年起,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等华裔社团开始联手推动国会为《排华法案》道歉,此后展开递交请愿书、游说、起草道歉议案等一系列工作; 2011 年 5 月华裔众议员赵美心等议员递交议案后,道歉案正式进入国会立法程序。今天道歉案通过后,赵美心表示,这条路走得很长,稍候还将争取奥巴马总统也可以就此发表一份声明。   赵美心:我们得到了投票。得到了支持。你知道,从排华法案的历史看,有一段时间华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投票的。所以说,我们这条路走得很长。我希望总统能够至少发布一份声明,通过各种方式,我们当然会敦促奥巴马政府就发生的事情做出一定的表态。    《排华法案》给几代美籍华人留下伤疤    1882 年美国《排华法案》臭名昭著,给几代美籍华人留下了深深的伤疤。这一法案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部以法律形式、以政府的名义,所谓的 “ 合法 ” 排斥、迫害少数族裔的法案。   自美国西部掀起 “ 淘金热 ” 后,看到中国人能吃苦,工资要求低,而且又十分顺从,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大量招收华人。共有 10 万名华工参加了美国西部铁路的修筑,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873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此时华人移民也达到了 19 世纪以来的最高潮。愈来愈多的白人把失业归咎于任劳任怨的华人。有人公开喊出 “ 不给华人一个工作机会 ” 的口号,华人遭受暴力侵害等恶性排华事件频发,反华情绪高涨最终促成了美国国会《排华法案》的出台。   该法案规定任何州法院或联邦法院不得给予中国人美国公民身份,禁止华人在美国拥有房产、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此后,华裔的配偶子女也被禁止移民美国,造成大量家庭离散。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排斥特定族裔的法案,该法案一直持续了 60 年,直到 1943 年,为了推动美国战争目标的实现,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美国国会撤销了此前的议案,允许中国人成为美国公民。   在为《排华法案》道歉之前,美国国会三次道歉,分别是就奴隶制和种族隔离制度等历史问题向黑人道歉,就二战时期关押日裔美国人道歉,以及向夏威夷原住民就 1893 年推翻夏威夷王国表示道歉。    道歉案创造美国华人历史 政治意义重大   而对美国华人来说,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表示, 18 号的道歉案创造了美国华人的历史。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认为,这一法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美国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一直参与推动《排华法案》道歉案,他表示, 18 号是所有美国华人值得骄傲的一天,从此,历史和心灵的伤痛可以开始愈合。而同时,这一天的政治意义也非比寻常。   薛海培:作为一个美国华人,我觉得今天是非常骄傲。今天是所有美国华人值得骄傲的一天,一雪一百多年来的耻辱和歧视。政治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法案的通过能够使华人和亚裔在美国更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排华法案有臭名昭著的一条,不允许合法在美国的华人拥有公民权,公民权说穿了就是政治权,也就是说一百多年前,美国社会是怕华人在美国有投票权,那么今天通过了这个法案,我们希望这件事能够让以后,让未来的一天,华人在美国可以变成投票最踊跃的。 综合:助推美国为排华法案道歉的华人女功臣赵美心 编者按 130 年前,为了排除华人这一特定族群,美国根据 1880 年修订《柏林盖姆条约》的基础上签署了《排华法案》。自此,所有的华人,不论国籍为何,都毫无例外地受到了美国《排华法案》的严厉排斥。 由于美国本身和华人个人的原因,美国国会迟迟不肯为这一不公正的法案道歉。自 2011 年以来,美国亚华裔国会议员积极运作,促政府就逾一个世纪前曾通过的 “ 排华法案 ” 进行官方正式道歉。这些助推者中,一个尤为引人自豪的人物就是助推美国为排华法案道歉的华人女功臣 - 赵美心。 赵美心简介 赵美心( Judy May Chu , 1953 年 7 月 7 日-),祖籍中国广东新会古井镇霞路乡五福里。美国联邦众议员,代表民主党在加利福尼亚州第 32 选区当选,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国会议员。赵美心当选后将成为美国国会联邦众议院教育与劳工委员会的成员。 促使美国废除排华法案并为之道歉 随着美国众议院 2012 年 6 月 18 日全票表决通过,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 1882 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美国华人历史掀开新篇章,而作为功臣之一的美国国会华裔众议员赵美心,这朵 “ 铿锵玫瑰 ” 今天应该绽放的格外娇艳。 在 2011 年的亚太传统月,赵美心在多位侨团代表的建议下起草了要求美国政府就 1882 年的《排华法案》表示道歉的提案 (H.Res.683) 。尽管《排华法案》于 1943 年被废除,但美国政府一直没有就这段种族歧视的历史作出反省,更没有做出官方道歉的意思。直到赵美心于 2009 年踏进国会的大门,这个在美国历史上记录了将近 60 年的耻辱才得以清算。 但 H.Res.683 提案的国会之路并不平坦,在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想要通过一位民主党代表的提案谈何容易。 按照规定,这项提案必须得到 218 位国会众议员的支持才能进行表决。但在该提案送到国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只得到了 40 位议员的签名,以至于到了 2011 年 10 月,范世丹 ( BOCHY 按:加州参议员 Dianne Feinstein ) 起草的 “ 姊妹篇 ” 《排华法案》致歉案 (S.Res.201) 都已获得了国会参议院的一致通过,赵的提案仍在众议院坐着冷板凳。 赵美心本以为她的提案会在 2012 年 5 月提交国会讨论通过,给今年的亚太传统月一份厚礼,但面对国会共和党的重重障碍,赵曾一度失去信心,以为该提案会被拖到总统大选之后。让她喜出望外的是,这项被打入冷宫的提案终于得到了国会司法委员会主席史密斯的认可,两人达成跨党派协议,决定将 H.Res.683 提案尽快交由国会讨论表决,被尘封了 130 年的历史污点终于盼到了得以彻底清洗一天。 “ 巾帼议员 ” 赵美心,排华法案道歉取得胜利的功臣之一,她优雅美丽又充满激情,这是华人的骄傲。 终于在本月 14 日赵美心透露,美国国会众院将于美东时间 6 月 18 日下午通过对历史上《排华法案》表示歉意的法案。对于历史上饱受屈辱的美国华人而言,此举颇具历史性意义。全体在美华人和美国主流人士的努力,终于在 18 日成为现实,随着众议院全票表决通过,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 1882 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美国华人历史掀开新篇章。 结语: 一部历时 130 年的排华法案,将华人这个给历史和世界作出卓越贡献的群体排除在了美国的法律之外。命运对华人是不公的,但时间又把这种理所应当的公正还给了华人。 18 日,美国参众两院彻底废除排华法案,郑重公开地为排华法案道歉。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结果包含了赵美心等美籍华人功臣的付出,也是全世界华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华裔政治觉醒的胜利:美国会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始末 美国众议院 18 日全票通过一项《排华法案》道歉案,就 1882 年美国国会制定的这项歧视华人的法案向全体美国华人表示歉意。图为当日力促此议案在国会通过的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右 3 )在议案通过后与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右 2 )等伸大拇指祝贺。    “ 如果我的祖父、祖母今天还活着,我会对他们说,这是值得骄傲的时刻! 1882 年有一个歧视你们的法律,但现在,两代人之后,你的孙女已成为一名国会议员。 ” 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 18 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一天将注定将载入美国史册,美国众议院当天以全票通过一项议案,对美国历史上的 “ 排华法案 ” 正式致歉。连同美国参议院于去年通过的类似道歉案,至此,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向全体华人致歉。    迟到 130 年的正义   这个议案是美国国会众议院在 25 年之内通过的第四项道歉议案,也是美国历史上第六个获国会通过的道歉议案,极具标志意义。此前,美国国会曾分别对二战时将日裔关进集中营、派兵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黑奴制、奴隶制、对印第安人的不公平待遇等道歉。   对美国华裔而言,这一声歉意等了整整 130 年。 1882 年通过的排华法案系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某一族裔的移民排斥法案,直到 1943 年才被废除。该法连同其它歧视性法案禁止华人在美拥有房产、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禁止华人妻子儿女移民美国﹑禁止华人在政府就职、禁止华人同白人在法院对簿公堂等。   在推动 “ 道歉案 ” 的近三年间,赵美心常以自己的祖父为例来解释这个 “ 恶法 ” 给几代华人带来的创伤。赵美心的祖父赵宝能光绪年间从广东移居美国时,正好赶上排华法案实行,他受到了很多限制,不能拥有投票权,不能申请为美国公民,过着清贫且备受歧视的日子。    “ 如今我们可以告慰来美先辈的英灵,他们遭受的歧视和苦难成为后代成长和进步的精神食粮。 ” 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薛海培说,虽然这是 “ 迟来的正义 ” ,但对美国华人而言依然是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165 个华人团体罕见联手推动   在 18 日的投票之后,作为推动这项 “ 道歉案 ” 的第一人,薛海培与赵美心紧紧地拥抱着,两人都对对方说: “ 你值得拥抱! ”   实际上,值得拥抱的人难以计数。薛海培告诉记者,这是美国历史上华人最团结的一次,参与推动这项 “ 道歉案 ” 的华人团体达到 165 个之众,这些华人团体既有像 “ 百人会 ” 这样的精英团体,也有历史悠久的老侨团体,既有台湾的侨团也有大陆的新侨。    2009 年秋天,当薛海培第一次向中新网记者透露他决定推动这项议案时,他连说了三个 “ 太不像话了 ” 来形容自己看到 “ 排华法案 ” 内容时的气愤之情,然而当时他也隐约透露了一点点对华人参政热情不高以及不团结的担心。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薛海培的顾虑就打消了,因为他发起的请愿书竟很快得到了一百多个华人团体的积极响应,过去素无往来的团体竟全都团结起来了。但他把请愿书送到赵美心办公室并请她出面推动国会通过道歉案时,赵美心说了两句话:一是惊喜竟有这么多华人团体踊跃捍卫自己的权益;二是对推动这个 “ 道歉案 ” 更有信心了。   此后,从唯一获邀出席 2010 年 5 月 8 日全美各华人团体就 “ 道歉案 ” 的首次内部磋商会,以及此后对国会议员的游说,记者亲眼目睹了薛海培等华人精英为这个法案四处奔走付出的种种努力。   薛海培认为,这次排华法案的通过是美国华人政治觉醒的胜利。他说: “ 美国历史上华人还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成功地推动过维护自己权益的法案,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是华人参政的里程碑。 ”   赵美心也对记者说: “ 这是第一次所有的华裔团体能够一起合作到这种程度 …… 我为他们所做的感到骄傲。 ”    奥巴马可能签署公告或声明   谈及下一步的举动,赵美心表示她将推动把 “ 排华 ” 历史写入美国教科书,让全美各地的孩子们了解这段历史,因为这样的事情应该让每个人都知道,才能从中吸取教训。   赵美心还敦促美国总统奥巴马采取行动表达政府的立场,至少应该对此事发布一份声明。她对中新网记者说: “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奥巴马总统发布声明对所有人都有利,对任何一位领导人而言,发布这样的说明也只会对他们有利。 ”   对此,曾经在 2008 年担任过奥巴马的华裔竞选顾问的薛海培向记者透露,这两天他已经与白宫官员取得联系,准备推动奥巴马正式发布一份声明或签署一份公告。他告诉记者,白宫对此态度非常积极,但表示要先查历史先例再作决定。   薛海培认为,由于美国正面临 2012 年总统大选,考虑到华裔选民的选票,奥巴马签署公告或声明的可能性很大。 “ 毕竟,这件事对奥巴马有百利而无一害。 ”    华裔仍需进一步告别政治冷感   薛海培表示,美国国会对华裔表达歉意也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美国华裔群体实力的增强,如今总数已达 400 万的美国华裔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已崛起,成为美国政客们不容忽视的群体。   薛海培认为,这项法案的通过,是全体华裔共同努力争取的结果,表明华裔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已有进步,这为今后华人积极参政提供了一个行动范本和模式,表明华裔只要积极行动就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从整体而言,目前华裔的参政积极性与其他族裔相比仍然很低。事实上,过去一百多年来,华裔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声音一直甚微,特别是 130 年前通过的 “ 排华法案 ” 给华人造成长期的政治伤痕,复杂的心理情结使华人在不知不觉中砌起一堵拒绝参政的墙。   如今,这堵墙已经彻底拆除了,薛海培希望 “ 历史和心灵的伤痛从此可以开始癒合 ” ,华人从此能够积极参与政治与公共事务,真正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员。   作为美国国会的唯一一位华裔议员,赵美心也呼吁华人在今年的美国国会和总统大选中积极站出来投票,只有这样国会里才会有更多华裔的身影。    “ 美国华人被剥夺投票权长达 60 年,实际上 ‘ 排华法案 ’ 就是不允许他们获得任何能够影响政策的权利。 ” 赵美心说: “ 投票权是非常非常宝贵的,我希望每个华人吸取教训,并站出来投票。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fe2597010149af.html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4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130年前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
热度 1 黄安年 2012-6-20 06:39
谈130年前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
谈 130 年前美国国会通过的 《排华法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6 月20 日 发布 无论从美国立国之本、美国的人权价值观、美国的自由移民政策、美国的发展与繁荣的角度 , 还是从中国华工对美国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 中国华工的遵纪守法、辛勤建设北美的角度,或者从美国法律的角度看 , 1882 年国会通过,经阿瑟总统 1882 年 5 月 6 日签署生效《排华法案》, 都是大错特错的。 1882 年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经阿瑟总统 1882 年 5 月 6 日签署生效 , 她规定 10 年内不准华人入境;非经正当途径进入美国的华人,依美国法院的裁判驱逐出境;州法院和联邦法院均不得准许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等等。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一个国家人民的排斥法律,从而成了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移民史、政治史和人权记录史上最可悲的记录之一,排华法的生效使华人的“美国梦”遭受严重挫折,新闻媒体用通栏标题“欢呼”排华法案的生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选列出的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100 件文献中,就包括这极不公正的 1882 年《排华法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的“ 1882 年《排华法案》”网页上有这样的文字:“当 1882 年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后,中国人通向美国梦的大门最终被‘乓’地一声关上了。” 当时“让中国人抓住美国文明吧:找不到工作,吃不饱肚子,租不到房子,没有选举权”、“自由的殿堂,华人免入”、“中国异教徒”等歧视华人漫画充斥报纸。 随后,全国性的排华法案不断出台,攻击和迫害华人事件不断发生,随后,全国性的排华法案接连不断,如 1888 、 1893 、 1902 、 1904 、 1911 、 1912 、 1913 年通过了各类排华法案。其间攻击和迫害华人事件不断发生,如在华人集聚的怀俄明州石泉矿场, 1885 年 9 月 2 日发生白人种族主义者攻击华工的恶性案件, 28 名华工被杀、 15 名受伤,其他华工皆被赶走。华人是美国历史上惟一曾被美国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即使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国民也未遭此厄运,这一段历史事实人们是不该忘却的。   1905 年,美国有远见的政治家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致国会的第五个年度咨文中,主张公正地对待华人。他在谈及排除华人移民歧视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时认为,“在努力执行排除华工(中国苦力)的政策时,我们国家过去对中国非常不公平,而且已经做了错事,所以最后还是对美本身带来这些后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中结盟对法西斯侵略国家作战,在美国陆军服役的华人超过 1 . 3 万多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 17 %,是美国各族裔参军人数百分比最高的族裔之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加深了华人华侨和美国人民的情谊,也促成了美国政府废除了排华法令,给华人华侨以公正的待遇。 1943 年 10 月 11 日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求美国国会通过废除排华法令。 1943 年 12 月 17 日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法令,正式废除《排华法案》。他说:“国会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通过废除《排华法案》,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错误……使中国人比某些其他东方人占有较优越的地位……他们对荣誉和自由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使他们理应得到这种优惠。”“要采取这种早就应采取的措施,以纠正过去对我们朋友不公正的行为。” 1943 年至今已经将近 70 年了 , 继去年美国参议院通过道歉决定, 2012 年 6 月 18 日(美东时间)美国众议院才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的法律表示歉意。提出法案的华裔众议员赵美心说,对美籍华人而言,这是“历史性”的一天。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被拖了 70 年的道歉法案,并不感到特别的高兴。美国国会要真正纠正自己所犯下的历史性错误 , 需要认真反思当时那些根本站不住的排华理由,而那些根本站不主的理由,在今天依然作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 下面重发笔者三年前的一篇文章 ************************** 从历史上的漫画看 19 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 (《社会科学论坛》 2009 年 6 月) 中国劳工在建设横贯北美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但是铁路建成后美国掀起了排华浪潮,大量排华漫画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现在成了近代史上美国排华的历史见证。 (一)    1869 年 5 月 10 日,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经过连续七年协同努力艰苦奋战 , 两支筑路大军,即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向东修筑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大军,和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向西延伸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大军,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接轨,其中西段承担最艰巨任务的主力正是特别能吃苦和具有聪明才智的华工。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同时也表明中国的最初移民潮,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地区的崛起,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劳工在建设横贯北美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无名的筑路英雄,就像无数沉默的道钉那样,铺就了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从事高强度、高风险工种,其中许多人因疾病、高寒、超强度劳累,以及塌方、雪崩、坠岩等工程事故而殒身异乡。他们不仅酬金极其微薄,而且还遭受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等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铁路先驱们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用自己的血汗书写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1877 年美国国会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书 , 就是当年美国排华和中国华工贡献于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见证,表明没有中国华工的参与,中央太平洋铁路要按期修建成功是不可能的;中国华工承担了横贯太平洋铁路工程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中国华工在众多劳工中,最为勤劳苦干,最为出色,是廉价劳动力的最好来源;美国政府和铁路部门给予华工的待遇和白人劳工相比是不公正的。按照美国自由民主的立国精神、美利坚民族的传统精神、勤俭奋斗的精神、自由移民国家政策、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竞争规则以及《独立宣言》所倡导的人权价值观,华工应当得到公正的待遇和客观的评价;作为迈向现代化、建设北美家园、与各族移民和谐相处的楷模,中国华工是当之无愧的。      华工对于美国西部开发的贡献,并不限于建设北美大陆铁路。他们积极投身于北美社会的各行各业,顽强不息、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加利福尼亚、内华达、亚利桑那、科罗拉多、爱达荷、犹他和新墨西哥等地,华工开发金矿和其他有色金属;参加加州等其他路段铁路的修建,疏通河道、排涝改造加利福尼亚的低洼地、修筑堤坝、变沼泽地为农垦地;种植谷类等农作物和豆类等菜蔬,种植瓜果和栽培葡萄、苹果、核桃、樱桃、橙子等果树,使加利福尼亚成为果木园;此外,他们在发展捕鱼业、毛纺、制鞋、制帽、烟草、服装、冼衣、餐饮等行业中也起了独特的作用。    (二)   然而不幸的事情随之发生 , 美国加州等地掀起了排华浪潮,华工的廉价劳力居然成了排华的主要依据。 1876 年,丹尼尔·凯尼在加州组织了势力强大的反华团体工人党,把加州经济萧条归罪于华人劳工的进口,并在许多城市组织反华骚动。 1876 年和 1877 年,两次发生白人种族主义武装攻打旧金山唐人街的动乱,在 1877 年 7 月 23 日洛杉矶的反华骚动中, 3 天内,种族主义份子攻击华人的商店和住宅区,捣毁了大约 25 家华人洗衣店。凯尼公开宣称“中国佬必须滚开!”到 19 世纪 70 年代末,这种叫嚣已经充斥了整个加州,并进而向全国扩展。国会于 1878 年 6 月 17 日通过一项决议案,敦促政府修改中、美之间的条约,停止华人的移民。 1879 年 2 月 15 日,国会通过法案 ( 众议院 2423 号法案 ) ,禁止任何载有超过 15 名华人的船只进入美国。 1879 年奥勒根州通过宪法宣布,在宪法生效后进入奥勒根州的华人,将不得拥有房地产和矿产权,也不能在矿区里工作。加州议会于 1879 年通过的新宪法中有多项反对华人的条款,如:加州任何公司不得雇用华人;在公共工程中不得雇用华人;中国出生的人不得在加州拥有和继承土地;华人将永远不能在加州行使选民权利等。 1880 年 10 月 13 日,三千多白人种族主义份子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闹区包围华人住宅区,造成华人生命和财产损失。在反华浪潮中,《哈泼斯周刊》( Harper ’ s Weekly )等一些新闻媒体推波助澜,发表许多丑化华人的漫画 , 影响极坏。    1882 年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经阿瑟总统 1882 年 5 月 6 日签署生效 , 她规定 10 年内不准华人入境;非经正当途径进入美国的华人,依美国法院的裁判驱逐出境;州法院和联邦法院均不得准许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等等。 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一个国家人民的排斥法律,从而成了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移民史、政治史和人权记录史上最可悲的记录之一,排华法的生效使华人的“美国梦”遭受严重挫折,新闻媒体用通栏标题“欢呼”排华法案的生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选列出的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100 件文献中,就包括这极不公正的 1882 年《排华法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的“ 1882 年《排华法案》”网页上有这样的文字:“当 1882 年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后,中国人通向美国梦的大门最终被‘乓’地一声关上了。” 当时“让中国人抓住美国文明吧:找不到工作,吃不饱肚子,租不到房子,没有选举权”、“自由的殿堂,华人免入”、“中国异教徒”等歧视华人漫画充斥报纸。随后,全国性的排华法案不断出台,攻击和迫害华人事件不断发生,随后,全国性的排华法案接连不断,如 1888 、 1893 、 1902 、 1904 、 1911 、 1912 、 1913 年通过了各类排华法案。其间攻击和迫害华人事件不断发生,如在华人集聚的怀俄明州石泉矿场, 1885 年 9 月 2 日发生白人种族主义者攻击华工的恶性案件, 28 名华工被杀、 15 名受伤,其他华工皆被赶走。华人是美国历史上惟一曾被美国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即使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国民也未遭此厄运,这一段历史事实人们是不该忘却的。 (三)    19 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中美国的排华漫画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现在这些漫画成了近代史上美国排华的历史见证。我们通过美国国会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克罗夫特图书馆、中央太平铁路历史摄影博物馆等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站,可以看到当年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漫画,集中反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后,美国出现的排华潮。本文从大量排华漫画中选择一部分展示如下。 ( 1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克罗夫特图书馆收藏的 1870 年歧视华人的漫画:上面写着:“中国异教徒”,漫画把华人称为“中国异教徒”反映了美国白人对于华人的排斥心态。 ( 2 )排华急先锋美国工人党领袖丹尼斯·凯尼( Denis Kearney )在 1876 年发表演说 , 称“中国人必须滚出去!” ( 3 )哈泼斯周刊 1876 年发表了一幅丑化华人的“中国玩具”的漫画 ( 4 )哈泼斯周刊 1878 年 4 月 6 日刊登了一幅反华漫画。上面写着 Nast 所画,“请勿怀疑,白人眼中的废物!”“我憎恶‘黑鬼’因为他是美国公民”,“我憎恶‘黄狗’因为他不是美国公民”。 ( 5 ) Wasp 杂志 1878 年刊登了“中国人必须离开!”的排华漫画。 ( 6 ) WASP 杂志 1877-1878 年间还刊登了一幅关于“中国问题”的排华漫画。 ( 7 ) Henry Grimm 在 1879 年出版了排华著作《华人必须走开!》 ( 8 )哈泼斯周刊 1879 年 3 月 8 日刊登了纳什的反华漫画:上面写着:名叫 Ah Sin 的 “中国异教徒”。 ( 9 )哈泼斯周刊 1879 年 3 月 15 日刊登了纳什的反华漫画。 (10) 哈泼斯周刊 1879 年 9 月 13 日刊登了歧视美国黑人和华人的漫画,其中有黑人必需走开,华人必需走开的文字。 ( 11 )哈泼斯周刊 1880 年刊登了纳什的歧视华人的漫画 ( 12 ) 1880 年 10 月 13 日, 3000 多白人暴民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包围并袭击了住有约 400 华人的住宅区,导致死伤多人,房舍财产损失惨重,清政府驻美公使陈兰彬向美交涉赔偿,但美国白宫和国务院不予理睬。 ( 13 )哈泼斯周刊 1880 年 11 月 13 日刊登了一幅排华漫画上面写着:“让中国人抓住美国文明吧:让他们找不到工作,吃不饱肚子,租不到房子,没有选举权。” (14)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克罗夫特图书馆收藏的一幅卡通漫画,表明多种势力集团在鼓动排华。 ( 15 )哈泼斯周刊 1881 年刊登了一幅丑化华人的漫画 ( 16 )哈泼斯周刊 1881 年有刊登了一幅丑化华人的漫画 ( 17 )哈泼斯周刊 1882 年刊登了“华人免入”的排华漫画,上面写着:自由的殿堂,华人免入。 ( 18 ) Wasp 杂志 1882 年刊登了一幅“中国人必须离开!”的排华漫画。 ( 19 ) Wasp 杂志 1882 年刊登了一幅反华漫画:“昏睡中的中国商人”。 (20) 《成为美国人 —— 华人经历·金山梦》 DVD 中展示了一幅漫画,上面写着:“中国人必须滚回去!” (21 )《成为美国人 —— 华人经历·金山梦》 DVD 中展示了一幅排华漫画,上面写着“美国不要中国廉价劳工”。 (22 )《成为美国人 —— 华人经历·金山梦》 DVD 中展示了一幅宣扬白人种族优越于华人的图画。 (23 )《成为美国人 —— 华人经历·金山梦》 DVD 中展示了一幅排华图画 : 哈瓦那优质雪茄烟制造公司 : 这里招工只限白人。 (24 )《成为美国人 —— 华人经历·金山梦》 DVD 中展示了一幅排华图画:在所有人一律平等的口号下 , 公开排斥华工 : 不准在工业部门工作 , 不要廉价劳工 , 不给选举权。 ( 25 )哈泼斯周刊 1885 年 9 月 26 日刊登了怀俄明准州石泉的白人矿工在驱赶中国矿工,至少造成 15 人死亡的消息。 ( 26 )哈泼斯周刊 1886 年又刊登一篇发表丑化华人的“中国玩具”的漫画。 ( 27 ) WASP 杂志 1888 年刊登了一幅排华漫画:“我们喜欢看什么?” ( 28 ) Wasp 杂志 1893 年刊登了一幅反华漫画。 ( 29 )哈泼斯周刊 1894 年还刊登了一幅丑化华人的漫画。   笔者收集到的美国历史上排华漫画和图片还有数十张。所有这些历史上的排华漫画说明美国宣扬的人权、自由和民主,是维护 WASP 白人主体的人权、自由和民主,她并不保障作为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华人的基本人权、自由和民主。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汲取历史教训,才能共同面向未来。中国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历史的经验表明: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大国的崛起和发展,包含着中国华人华侨开发和建设北美的一份贡献,仅仅认为美加的发展是美加白人及其后裔努力的结果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移民政策是关系美加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国华工开发美国西部和加拿大所做出的里程碑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历史上的排华漫画说明,当时的美国短视政府和特殊利益集团却恩将仇报,排斥华人,剥夺华人的在美国的生存权和基本人权,从而玷污了美国的立国之本,违背了对于自由、民主、人权的承诺。。美国的一些政治家们热衷于评论别的国家的人权记录,指手画脚,但是他们对于本国政府在历史上的违背基本人权的记录往往视而不见,很少反思 。 美国以全世界人权、自由、民主国家的典范自诩,而历史上的排华记录却表明美国的人权、自由和民主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对自身的人权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需要从自身改进人权状况做起。 (四)    1892 年,美国国会通过将 1882 年的《排华法案》延长 10 年的法案。被誉为华人中的马丁·路德·金的王清福和一些华人在纽约成立了“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以示抗议。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华人民权组织之一。 1893 年 1 月,王清福代表该组织前往国会作证。他也成为最早到国会就《排华法案》作证的华人之一。“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向美国人民发出了一封呼吁书说:“美国是我们的家。……我们坚信,如想成为美国公民,只要人品好、身体好,就够资格了。”王清福认为,美国社会中的反华情绪来源于美国民众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无知和误解。他在文章和演说中反复强调,美国人民应该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及其道德价值,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在教人为善的道德原则上是基本相同的;基督教文化不应有独霸心态,不应排斥而是应当接纳其他文化。    1905 年,美国有远见的政治家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致国会的第五个年度咨文中,主张公正地对待华人。他在谈及排除华人移民歧视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时认为,“在努力执行排除华工(中国苦力)的政策时,我们国家过去对中国非常不公平,而且已经做了错事,所以最后还是对美本身带来这些后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中结盟对法西斯侵略国家作战,在美国陆军服役的华人超过 1 . 3 万多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 17 %,是美国各族裔参军人数百分比最高的族裔之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加深了华人华侨和美国人民的情谊,也促成了美国政府废除了排华法令,给华人华侨以公正的待遇。 1943 年 10 月 11 日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求美国国会通过废除排华法令。 1943 年 12 月 17 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法令,正式废除《排华法案》。他说:“国会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通过废除《排华法案》,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错误……使中国人比某些其他东方人占有较优越的地位……他们对荣誉和自由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使他们理应得到这种优惠。”“要采取这种早就应采取的措施,以纠正过去对我们朋友不公正的行为。” 美国政府自己起来纠正历史上实行的一项错误政策,是值得赞扬的,这是一个政府明智和成熟的表现。排华潮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排华潮引出的历史教训却是美国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跨入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今天,面向欣欣向荣的浩瀚太平洋,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美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共同珍惜和继续发展这来之不易的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友好交往,这是美中两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的共同期望。 100 多年前,中国的劳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越过重洋,构建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在当代世界,太平洋理应成为联系中美人民和政府间友好合作、和谐发展的更加坚实的纽带。   写于 2009 年 2 月 , 北美第一条太平洋铁路 1869 年 5 月 10 日建成 140 周年之前 *********************************************************** 注释: 黄安年编著:《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前言》及第二部分,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第一版 Chinese Exclusion Act, May 6,1882,Henry Steele Commager, ed., Documents of American History , Vols,1,No.307. 根据史料记载:在反华情绪持续高涨之际, 1882 年,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向参议院提议中止华工赴美。这项提案在参院辩论 8 天,美国西部一带的两党参议员和南方的民主党参议员都支持他,只有东北部的两党参议员反对。参院以 29 对 15 票决通过排华法案;众院再以 167 票对 66 票( 55 票弃权)通过。 1882 年 5 月 6 日,切斯特·阿瑟总统签署了这项玷辱美国历史的法案。 http://memory.loc.gov/learn/features/immig/chinese6.html ,见黄安年著:《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 117 页。 黄安年编著:《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前言》,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第一版。并见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贡献》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2 期。黄安年:《近代中美之间的平等和不平等关系》 , 《九江师专学报》 ,1999 年第 3 期。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Bret Harte1870 年,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DIGITAL ID , cubcic brk5426 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Gold Mountain Dreams , Denis Kearney and his relations to the Workingmen ’ s party of California, The Chinese Must Go!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40 of 149 , Harper's Weekly, Vol. 20 , 1876 年, MTP/HW: Vol. 20: 476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cubcic brk5396 HARPER'S WEEKLY. Vol. XXII, 1878. Apr. 6, 1878, p. 280. Political cartoon on citizenship. "Hard to Please the `White Trash.'" U.S. "I hate the `Nigger' because he is a citizen, and I hate the `Yellow Dog' because he will not become one."Drawn by The. Nast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并见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4 of 17 , Wasp: v. 2, Aug , 1877 - July. 1878 , Wasp Publishing Company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DIGITAL ID , cubcic brk1794 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见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The Wasp: v. 2, Aug. 1877- July 1878 , CALL NUMBER , No. 62 brk1369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美国国会图书馆。 Grimm, Henry , San Francisco, A.L. Bancroft Co.,1879.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The Chinese Must Go, A Farce in four Acts HARPER'S WEEKLY, Vol. XXIII, 1879, Mar. 8, 1879, p. 196.Political cartoon. "Ah Sin Was His Name." The Heathen Chinee. "That is just what I have been longing for." Drawn by The. Nast HARPER'S WEEKLY, Vol. XXIII, 1879, Mar. 15, 1879, p. 212. Political cartoon. "A Matter of Taste." Confucius. "How can Christians stomach such dirt?" Drawn by Th. Nast. 见《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 96 页 , 转自 Gettyimages ;又见 News,sohu.com,2003 年7 月9 日 千龙网 美国国会图书馆。并见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114 of 149 , Harper's Weekly, Vol. 24 , 1880 年, MTP/HW: Vol. 24: 336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cubcic brk7112 。 Nast , A Paradox “ A Chinaman has declared his intention to become an American citizen ”(“一个中国人宣称他企图成为美国公民”的后果)。 Harper's , Weekly, Vol. 23 , 1879 年 9 月 23 日, CALL NUMBER , MTP/HW: Vol. 23: 721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DIGITAL ID , cubcic brk7052 ,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tem 109 of 149 "The Nigger Must Go," and "The Chinese Must Go" Harper's Weekly, 1876-1880: engravings, lithographs, political cartoons HARPER'S WEEKLY, Vol. XXIV, 1880 Nov. 13, 1880, p. 733. 见《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 95 页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克罗夫特图书馆 (Bancroft Library) 收藏 ,Octopus Chinese Man Cartoon, “ What shall we do with our boys? ” As the Chinese expanded into a range of industries, other immigrants feared and blamed economic hardship on them. Anti-Chinese cartoons such as this one, were prevalent during the years leading up to the Exclusion Act of 1882 。 美国国会图书馆。并见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54 of 149 , Harper's Weekly, Vol. 25 , 1881 年, MTP/HW: Vol. 25: 79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cubcic brk7187 美国国会图书馆。并见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Item 56 of 149,"Harper's Weekly, Vol. 25,1881 年, CALL NUMBER,MTP/HW: Vol. 25: 100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cubcic brk7189 见美国国会图书馆并见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59 of 149 , Harper's Weekly, Vol. 26 , 1882 年, CALL NUMBER , MTP/HW: Vol. 26: 207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DIGITAL ID , cubcic brk7180 见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并见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7 of 17 , Wasp: v. 9, July - Dec. 1882 , Wasp Publishing Company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Item 14 of 17 ,The Wasp: v. 9, July - Dec. 1882,Wasp Publishing Company, CALL NUMBER,No. 331,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DIGITAL ID,cubcic brk1543 。 图自 Bill Moyers Ed. 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Gold Mountain Dreams 。漫画中西下方写着:爱尔兰人的 1883 年 5 月 1 日,密苏里轮船上的洗衣人 the Missour steam washer, Chinese must Go 。 图自 Bill Moyers Ed. 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Gold Mountain Dreams 。 No Chinese Cheap labor for US 。 图自 Bill Moyers Ed. 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Gold Mountain Dreams 。 图自 Bill Moyers Ed. 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Gold Mountain Dreams , None But White men employed here, Regalia Company, manufacturers of Havana Cigars 。 图自 Bill Moyers Ed. 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Gold Mountain Dreams , Equal Right to all men, for Chinese no vote, Chinese Labor, Industry 。 Harper ’ s Weekly, Sept. 26,1885 , White coal miners Rock Springs, Wyoming Territory, chased Chinese miners out of town, shooting or burning to death at least 15 people 。并见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105 of 149 , Harper's Weekly, Vol. 29 , 1885 年, NUMBER , MTP/HW: Vol. 29: 637 , brk7231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并见美国国会图书馆。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41 of 149 , Harper's Weekly, Vol. 30 , 1886 年, MTP/HW: Vol. 30: 319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cubcic brk7213 。并见美国国会图书馆。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34 of 35 , What We Would Like to See by hair and dangling over the Pacific Ocean] : From The Wasp: v. 21, July - Dec. 1888 , Wasp Publishing Company , 8/4/88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cubcic brk1650 。 The Wasp Magazine, Jan-June 1893, PP.10-11 ,并见加州清杂志。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 , Item 49 of 149 , Harper's Weekly, Vol. 38 , 1894 年, CALL NUMBER , MTP/HW: Vol. 38: 1080 ,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cubcic brk7239 。哈泼斯周刊漫画中写着: Ching: “ Me advlertizee allee samee Melicans. Bling lots of tea blizness ” Ching (ten minutes later): “ Oh, hangee melican bloy! Spoilee advlertisement. ”并见美国国会图书馆。 选自 http://www.xyren.cn/bbs/dispbbs.asp boardID=45ID=3110 ,参见黄安年编著黄安年编著:《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 101 页,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第一版。 詹姆斯·理查森 (James, Richardson), 《美国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 (A Compilation of the Massages and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第 2 卷 , 第 2155-2157 页。 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 , 商务印书馆 ,1982 年 , 第 445 页。 (《 从历史上的漫画看 19 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原载《社会科学论坛》 2009 年 6 月 ( 上 ) 第 30-37 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241051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643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康州通过法案——转基因食品必须标注成分和含量
热度 1 蒋高明 2012-4-1 13:41
美国康州突破坚冰,实质等同名存实亡。 直言了,2012-03-31 | 2012-03-31 19:14:10。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4311474_d.html 。 本月21日到今日,美国国会成员公告和哥伦比亚(CBS)等媒体报道说,美国康州通过法案,因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安全有严重危害风险、要求所有转基因食品标签必须标明是什么成分和含量多少、以便消费者做知情选择;法案通过表决后即生效。目前,在美国正在做同样立法工作的州有20个;这20个州集中了美国的工业和金融业的多半,其人口占美国人口总数的大约一半。其它州也有加入的迹象。美国纽约时报等主要媒体调查显示,美国80%以上的消费者反对或拒绝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 在美国,这个立法工作的发展意味着美国开始效仿欧盟国家的严格限制转基因食品和走向“零转基因”食品市场的政策,即所谓“实质等同”的原则开始进入名存实亡的阶段,转基因食品作物将被清理赶出食品市场,被转基因公司们夺走的消费者知情权开始得以恢复。 附件: CBS报道,美国康州通过法案,要求所有食品标签必须标明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摘录)。 自转基因食品作物商业化以来,美国FDA-实行“不问不说”的转基因食品标签政策,即不标记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于是,消费者就只好通过注明“天然有机”的标签来选择非转基因食品。 该标签规则的制定基础是所谓“实质等同”的原则,即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是“实质等同”的,因而不需要标签标明。可是,转基因成分的实质是毒素农药,转基因食品就是把“外用”毒素农药搞成“内用”农药的食品,吃转基因食品实际上就是吃毒素农药。不标记含有什么转基因成分,就是不说明含有什么毒素农药及其含量,整个做法就是为商业利益而剥夺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 所谓“实质等同”的原则并非来自科学,而是来自孟山都公司的商业广告。该原则没有得到任何科学组织的公认,而是由“经合组织”做的推荐推销;“经合组织”根本不是科技学术组织,而是《大西洋》杂志所说的由极少数富翁公司资助的国际贸易商业组织。 从开始到现在,美国学界和消费者社会的就对“实质等同”原则提出了严重质疑甚至反对,要求转基因食品跟所有食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必须明确标明成分和含量。然而,美国FDA-却一直坚持该原则。 近几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带来的危害风险越来越明显,譬如,超级害虫和超级杂草已经威胁到美国半壁国土,美国卫生部发表的调查论文和欧盟国国家调查报告说明、转基因食品不但伤害动物内脏且已给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危害风险。就超级杂草等问题,美国国会已经召集听政、要求主管和相关企业拿出弥补和防治措施。9/11以后,基因武器威胁国土安全的问题更加突出,为此,美国强化了有空军协助的宇航太空作业,对美国和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对国土农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做24/7的跟踪监测和及时报告。 转基因食品作物危害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明显的事实,证明了“实质等同”是个荒谬十足的原则,证明了相关食品标签政策也是个荒谬十足的政策。于是,在2011年联合国CODEX年度会议上,美国官方首次表示不反对食品标签标记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改变了它坚持了20来年的立场。这意味着美国官方终于承认了“实质等同”原则的转基因神话是彻底破产了。 然而,承认神话破产是一回事,改正错误政策是另一回事。自那次联合国CODEX会议以后,美国FDA-没有任何纠正转基因食品标签错误政策的迹象。于是,地方各州自己行动起来纠正联邦政策错误。先是沿海各州就FDA-转基因鱼的审批做出反弹,即:若FDA-批准转基因鱼商业化,那么,本州就通过法规要求所有转基因食品必须有明确标记标签。FDA-延迟了审批,以此可能防止各州立法纠正其标签政策、以便“不问不说”的标签政策可以继续下去。再于是,地方各州不管FDA-是否批准转基因鱼,干脆立法要求所有转基因食品标签必须清楚标明。开始是加州,如今遍及20个州,且康州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立法工作,其它州也将陆续跟上。与地方配合,在美国首都的不少国会成员也联名或单独发信给FDA-部门、要求FDA-改正现有转基因食品标签的错误政策、转而实行对转基因成分必须做清楚标明的标签政策。 美国有20个州实行转基因食品清楚标明的标签政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其它州即便想坚持“不问不说”的不做标记的错误政策,它们也得在实际上执行清楚标明的政策,那缘故很简单:某州食品产品要到那20个州销售,就必须做清楚标记、否则就不能进入那些规定清楚标记的州的食品市场;同时,不做清楚标记的州的消费者可以参照做标记的州的消费者做食品选择、甚至可能到有清楚标记的地方去购买食品。如此一来,那就等于全国地方各州都是主动或被动地实行转基因食品清楚标记的标签政策,美国全国消费者夺回了知情权和自由选择主动权。 如前说,美国有80%以上的消费者反对或拒绝转基因食品;他们见到有转基因成分标签的食品、就会做出拒绝购买的选择。全国80%以上的消费者不买不用,不必多说,那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将被赶出美国食品市场;若哪家公司硬要再搞转基因食品,那就意味着彻底失败甚至破产。 当然,坚持了20来年的错误政策,不可能一两天或几个月就能获得纠正。美国FDA-何时改变它的转基因食品错误标签政策、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美国市场的前景已经开始明朗起来:从地方各州开始,美国消费者将把转基因食品作物赶出食品市场,欧盟国家的严格管制转基因技术泛滥和实行“零转基因”食品市场的政策将在美国逐步铺开,所谓“实质等同“原则实际上进入名存实亡的阶段了。那就不奇怪了:前阵子,美国在与中国签定市值43亿美元转基因大豆出口中国的贸易协议的同时,与欧盟国家签定了市值500亿美元的天然有机食品贸易协约。 在这次纠正转基因食品标签错误政策的地方立法活动中,康州国会议员里查德-罗伊是带头人之一。就康州立法成功迈出第一步,他说:“我们这些被迫成为的小白鼠终于发出了我们的声音。我们能够改变错误现状,而且,我们正在改变它。” 附图: 由于转基因食品作物商业化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风险,而且,也给美国和全球带来了生态环境安全的严重危害风险。为此,美国强化了有空军协助的宇航太空作业,就美国全国甚至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对国土农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做24/7监测、并向主管部门(包括国防部门和安全部门)做出及时报告。这是关于对转基因玉米农田的太空监测的知识说明(摘录)。资料来源:美国联邦环保部,2011。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349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好人生,快乐学习:)
热度 1 zlhua 2012-2-16 22:40
今天花了几乎整整一天的时间看泰勒的在美国国会的证词一文.感觉泰勒真的很了不起!不愧是律师之子,学法律的人口才就是不错,而且他所学的机械工程也对他的思维能力起了很大影响,思维很严谨!所给出的证词有理有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的不愧为管理学宗师.... 太精彩了!呵呵,不知不觉,IE的PPT增至114页了... 真的很佩服自己... 没有人逼,也没有谁发钱钱... 仅仅凭着兴趣坚持搜资料,买书,写读书笔记.... 看来我真的是童心未泯啊... 越来越喜欢现在这个自由,快乐而充实自己了:) 呵呵,晚安...今天快乐....明天更快乐!
个人分类: 业务流程管理|2616 次阅读|3 个评论
Wikipedia出事了!
热度 2 gl6866 2012-1-18 17:23
用英文版的Wikipedia,打开网页没几秒,就出现了带有下面文字的黑屏: Imagine a World Without Free Knowledge. For over a decade,we have spent millions of hours building the largest encyclopedia in human history. Right now, the U.S. Congress is considering legislation that could fatally damage the free and open Internet. For 24 hours, to raise awareness, we are blacking out Wikipedia. 意思大意是,设想一下一个没有自由知识的世界吧!十多年来,我们花费了不知多少小时来建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可就在眼下,美国国会却在考虑可能给自由和开放的互联网致命破坏的立法。为了引起公众的警觉,我们将Wikipedia做24小时的黑屏处理。 Wikipedia这个组织到底要为什么这么做?除了微软给盗版用户以黑屏警示之外,我还真没见到这样干的。后来接着往下看,原来是美国众参二院分别提出了二项法案。一个是“制止在线盗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简称SOAP;以及“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rotect IP Act),简称PIPA。这里的IP不是网络地址IP而是知识产权的缩写(intellectual property)。不过这二个法案只限于英语的范围,所以它们也只有对英语的Wikipedia有效。当然,其目的是制止美国以外的网站侵权。这本来是“好事”呀!保护知识产权!可是Wikipedia组织却毫不买账,在它们看来,立法本身就是在伤害互联网的同时侵害了人的自由表达。电子边疆基金会(EFF)认为,这些法案对价值开放、安全和自由的互联网根本就是不可接受的。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45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声明
whyhoo 2011-12-4 2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声明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九日,华盛顿   1. 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于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主席会见了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将会见美国国会领导人,并访问芝加哥。   2. 两国元首回顾了自奥巴马总统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以来中美关系取得的进展,并重申致力于建设二十一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这符合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利益。双方重申,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为两国关系奠定了政治基础,并将继续指导两国关系的发展。双方重申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两国元首还重申了对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中美联合声明》的承诺。   3. 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中美正在安全、经济、社会、能源、环境等广泛领域开展积极合作,需进一步深化双边接触与协调。两国领导人还一致认为,需要与国际伙伴和机构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以形成和落实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和各国人民的福祉。    加强中美关系   4. 鉴于两国面临重要的共同挑战,中美决定继续建设伙伴关系,以推进共同利益、处理共同关切、强调国际责任。两国领导人认识到,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双方同意进一步努力培育和深化战略互信,以加强双边关系。双方重申要深化对话,拓展务实合作,确认需共同努力,处理分歧、扩大共识、加强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协调。   5. 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两国领导人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二十一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   6. 双方强调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信守有关承诺,理解并支持中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赞扬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欢迎两岸间新的沟通渠道。美方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   7. 双方重申,尽管两国在人权问题上仍然存在重要分歧,但双方都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美方强调,促进人权和民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强调,不应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中美强调,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应相互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模式。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处理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按照国际文书促进和保护人权,并同意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举行下一轮中美人权对话。   8. 中美同意在下一轮人权对话前恢复举行法律专家对话。双方还同意将加强两国的法律合作和法治交流。两国正积极探讨关于加强妇女在社会中作用的交流和讨论。   9. 中美两国确认,一个健康、稳定、可靠的两军关系是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关于积极合作全面中美关系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加强各层次的实质性对话和沟通,以减少误解、误读、误判,增进了解,扩大共同利益,推动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可靠发展。双方注意到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本月早些时候对中国进行了成功访问,美方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于二〇一一年上半年访问美国。双方重申,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国防部工作会晤、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未来将继续作为两军对话的重要渠道。双方表示,将继续推动二〇〇九年十月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就发展两军关系达成的七项共识得到落实。   10. 中美同意采取具体行动,深化在航天领域的对话和交流。美方邀请中方代表团于二〇一一年访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和其他合适的设施,以作为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长二〇一〇年对中国富有成果的访问的回访。双方同意继续在透明、对等、互利的基础上讨论在航天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机会。   11.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两国最早签署的双边协定之一,双方认可在该协定框架下取得的成果并欢迎签署该协定延期议定书。中美将继续在农业、卫生、能源、环境、渔业、学生交流、技术创新等广泛领域进行合作,以增进双方福祉。   12. 中美双方欢迎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在反恐等诸多领域加强执法合作取得的进展。双方同意通过双边和其他途径加强反腐败合作。    促进高层交往   13. 双方认为,强有力的中美关系离不开高层交往,密切、频繁、深入的对话对推进双边关系以及国际和平与发展十分重要。本着这一精神,两国元首期待在二〇一一年再次会面,包括在美国夏威夷州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晤。中方欢迎拜登副总统于二〇一一年访华。美方欢迎习近平副主席此后访美。   14. 双方积极评价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两国政府间十分重要的协调机制,同意二〇一一年五月在华盛顿举行第三轮对话。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帮助两国建立互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还同意二〇一一年春在美国举行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二〇一一年下半年在中国举行第二十二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双方同意两国外长通过互访、会晤等方式保持密切沟通。   15. 双方强调两国议会继续保持交往的重要性,包括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的机制化交流。    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   16. 双方认为,中美两国在促进亚太及其他地区和平安全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同意加强沟通与协调,应对紧迫的地区和全球挑战。双方致力于采取行动保护全球环境,在全球性问题上协调合作,维护和促进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中美同意在下述领域增进合作:应对暴力极端主义,防止核武器扩散、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加强核安全,消除传染性疾病和饥饿,消灭极端贫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打击海盗,预防和减少灾害,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打击跨国犯罪,打击贩卖人口。中美将与其他各方一道,努力加强合作,应对共同关切、促进共同利益。   17. 中美强调致力于最终实现无核武器世界,强调需要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以应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等威胁。在此方面,双方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尽早生效,重申支持日内瓦裁谈会尽早启动“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条约”谈判,并愿为此进行合作。双方注意到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后中美在核安全领域合作深化,签署了关于在华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18. 中美一致认为,正如六方会谈“九·一九”共同声明和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所强调,保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至关重要。双方对近期事态发展导致半岛局势紧张表示关切。双方注意到两国在半岛问题上保持了密切合作。中美强调改善半岛南北关系的重要性,都认为朝韩开展真诚和建设性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鉴于半岛无核化对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中美双方重申,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步骤实现无核化目标,并全面落实六方会谈“九·一九”共同声明中的其他承诺。在此背景下,中美对朝鲜宣称的铀浓缩计划表示关切。双方反对所有违反六方会谈“九·一九”共同声明和相关国际义务和承诺的活动。双方呼吁采取必要步骤,以尽早重启六方会谈进程,解决这一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   19. 中美重申,将致力于寻求全面长期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办法,以重建国际社会对于伊朗核计划仅限于和平目的的信心。双方同意伊朗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伊朗也应履行该条约规定的相应国际义务。双方呼吁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所有有关决议。双方欢迎并将积极参与六国与伊朗进程,强调包括伊朗在内的各方应致力于建设性的对话进程。   20. 双方同意全力支持苏丹北南和平进程,包括全面有效落实《全面和平协议》。双方强调各方应尊重自由、公平和透明的公投结果。中美双方对达尔富尔问题表示关注,认为应推动达尔富尔地区政治进程取得进一步实质性进展,以促进该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妥善解决。整个地区继续保持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双方利益。   21. 双方同意,本着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精神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沟通和协调,并通过多边机构等渠道和其他亚太国家一道促进和平、稳定与繁荣。    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   22. 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认识到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对两国和世界经济极其重要。两国领导人同意推进全面经济合作,并将依托现有对话机制,基于以下要素,到将于今年五月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进一步确立全面经济合作框架。   23. 为推进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双方同意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与合作:   (1)美国将重点减少中期联邦赤字,确保长期财政可持续性,并对汇率过度波动保持警惕。美联储近年来已采取重要步骤增强其传递未来展望和长期目标的清晰度。   (2)中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扩大内需,促进服务部门的私人投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将继续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双方同意继续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并关注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两国支持欧洲领导人为增强市场稳定性和促进可持续长期增长所做出的努力。   24. 双方认识到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创新和繁荣的重要意义,重申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推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双方也同意愿本着建设性、合作性和互利性的态度,积极解决双边贸易和投资争端。   25. 两国领导人强调将指示其谈判代表进行跨领域的谈判,在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发展回合授权、锁定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促使多哈回合谈判尽快取得成功、富有雄心、全面和平衡的结果。双方同意加强和扩大两国谈判代表的参与度以完成谈判。   26. 两国领导人同意实现更加平衡的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并高度赞扬包括近期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在此方面取得的进展。   27. 中方将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包括进行审计以确保各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并依法公布审计结果。中国的创新政策与提供政府采购优惠不挂钩。美方欢迎中方同意在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委员会二〇一一年最后一次会议前提交一份强有力的新的修改出价,其中包括次中央实体。   28. 两国领导人认识到培育开放、公平和透明的投资环境对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性,重申双方继续致力于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双方认识到成功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将通过促进和保护投资,为双方投资者增强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支持开放的全球经济。中方欢迎美方承诺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方欢迎中美双方讨论美国正在推进的出口管制体系改革,以及在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这一改革对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潜在影响。   29. 双方进一步认识到双边商贸关系广阔和强有力的特点,包括此访所达成的合同,双方欢迎双边商贸关系经济上的互利性。   30. 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将要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进程致力于推进双边经济关系取得具体进展。   31. 双方认识到企业在两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潜力,并愿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   32. 双方承诺深化在金融部门投资和监管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在符合审慎监管并与国家安全要求一致的情况下,支持为金融服务和跨境证券投资领域营造开放的投资环境。美方承诺确保“政府支持企业”具有足够资本和能力以履行其财务责任。   33. 中美双方认同纳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应仅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中广泛使用的货币。鉴此,美方支持中方逐步推动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努力。   34. 双方承诺致力于加强全球金融体系和改革国际金融框架。双方将继续强有力的合作以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多边开发银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双方将共同促进国际社会援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努力。双方还将与多边开发银行协作,寻求合作支持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减贫、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为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35. 双方重申支持二十国集团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重申在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公报中的承诺,包括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全球经济复苏、减少过度外部失衡并将经常账户失衡保持在可持续水平。双方支持二十国集团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并承诺加强沟通协调,落实二十国集团峰会承诺,推动戛纳峰会取得积极成果。    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   36. 双方认为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是当今时代两大重要挑战。中美同意继续就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行密切磋商,为实现两国和世界人民的能源安全而开展协调,加强现有清洁能源合作,确保市场开放,在气候友好型能源领域推动互利投资,鼓励清洁能源,推动先进清洁能源技术开发。   37. 双方积极评价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和中美能源合作项目启动以来两国在清洁能源和能源安全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双方重申继续就能源政策进行交流,在石油、天然气(包括页岩气)、民用核能、风能和太阳能、智能电网、先进生物燃料、清洁煤、能效、电动汽车及清洁能源技术标准等领域进行合作。   38. 双方积极评价《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自二〇〇八年启动以来取得的进展。双方同意在该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落实水、大气、交通、电力、保护区和湿地、能效等优先领域的行动计划,开展政策对话,实施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双方高兴地宣布两个新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双方欢迎两国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参与十年合作框架,共同探索中美能源环境合作的创新模式。双方对根据十年合作框架将于二〇一一年开展的合作项目和活动表示欢迎。   39. 双方对坎昆协议表示欢迎,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双方同意与其他国家一道,积极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全面、有效、持续落实,包括落实坎昆协议,并支持今年的南非会议达成积极成果。    扩展人文交流   40. 中美两国一贯支持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这也是双方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的一部分。双方同意采取切实步骤加强人文交流。双方满意地注意到,二〇一〇年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中方对美国馆的成功展示向美方表示祝贺。双方宣布建立中美省州长论坛,决定进一步支持两国地方各级在一系列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包括增强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中美还同意采取切实措施,特别是通过“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加强两国青年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美方热忱欢迎更多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并将继续为他们提供签证便利。双方同意讨论扩大文化交流的途径,包括探讨举办中美文化年及其他活动。双方强调将进一步推动相互旅游并为此提供便利。双方认为,所有上述活动都有助于深化了解、互信与合作。    结语   41. 胡锦涛主席感谢奥巴马总统和美国人民在他访问期间给予的热情款待。中美两国元首认为,此访进一步推进了两国关系,双方决心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元首均深信,一个更加强有力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zt/dnzt/hujintaozhuxifangwenmeiguo/t788163.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会议员:北京华盛顿都不应干预 台湾选举
dongzg101 2011-12-4 12:48
美国会议员:北京华盛顿都不应干预台湾选举 2011年12月04日 00:57 来源:凤凰卫视 7358 人参与 0 条主评论 175 条评论 0 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凤凰卫视12月4日《国际新闻》节目播出“美国会议员谈台湾大选:不应被任何因素左右”,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台湾大选进入关键阶段,美国方面高度关注选情发展,1号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在台湾大选公平性的研讨会中,不约而同的表示,期待明年1月14号的台湾选举,能够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进行。 罗伊斯(美国众议员):不论是华盛顿还是北京都不应该干预选举,这是台湾人民的选举。 解说:今年9月,民进党大选候选人蔡英文访美时,奥巴马政府官员曾经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美国担心若蔡英文胜选,可能会加剧台海紧张关系,事后声言负责亚太事物的副国务卿坎贝尔多次表示,美国对台湾大选没有任何立场,但仍在美国政坛引发议论。 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斯·莱赫蒂宁,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访问时表示,将在选后对此举办听证会,检视台湾大选不被任何因素左右。 记者:除了美国国会议员对于2012大选能否顺利进行表达高度关注之外,前台湾驻美代表吴钊燮也表示,在12月15号,他们将会成立一个台湾公平选举国际委员会,邀请国际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到台湾来,针对这次选举能否顺利进行进行研讨。 相关专题: 2012台湾大选 相关新闻: · 2012选举首场电视辩论结束后 马蔡照跑行程无疲态 · 辩论评析:蔡跳脱生涩 马下一场或不会一上场就猛攻 · 马英九激昂做结论时口误:带领台湾人民逆风高“灰” · 肢体观察:马是演说出色、蔡像教授答辩、宋四平八稳 美国国会议员对台湾大选进程表示关注 美国两议员促奥巴马政府向台湾出售F16战机 PN004 标签: 大选
1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美国,缺钱了,经费给众多普通学者,而非少数几个爱因斯坦
热度 11 DNAgene 2011-9-18 16:16
经济危机了,美国国会要削减科研经费。怎样削减呢?国会征求美国科学院的意见。科学院的科学家把他们的建议公布在Nature上: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823/full/476385a.htm l。一个外国人,德国的生物学家 Andrew Moore(BioEssays的主编),不怕美国人说他干涉内政,不怕美国人说他别有用心,在自己主编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评论, Save Our Science? You could learn something from E. coli's SOS response !,告诫美国人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对,应该如何如何做,否则会严重影响美国科学的发展。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篇短文。作者也赞同美国科学家的一些想法,如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等。但是作者极力反对在众多科研方向中压缩掉一些,即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作者提醒美国人,向大肠杆菌学习。大肠杆菌面临严重危险时(不严重的危险,应对方式就不同了),它们没有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能够规划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而是放松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在保证能够复制伤痕累累的遗传物质的情况下,允许DNA复制出错。DNA复制出错,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由于变异多了,总会有个别变异能够对抗危险,使大肠杆菌转危为安。相反,未来不可预测,如果大肠杆菌孤注一掷地将自己的未来押宝在个别看似合理的对策上,决策失败就意味着全军覆没。 科学发展也是一样,很多人都承认科学发展很难预测。但是科学决策者,各种的所谓高手们,包括美国科学院那帮院士,总觉得自己本领非凡,“很难预测,是你们普通人预测不了,我们高手就是有算命先生的本领”。于是乎,重点培养几个爱因斯坦,压缩掉众多普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如果这帮算命先生确实能够算准,当然,重点培养效率高,产出高。但是如果押宝出错,将全军覆没。 那位德国生物学家提醒美国人,科学发展难以预测,向大肠杆菌学习吧,增加科学研究方向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保证无论哪里有机会都能抓住,任何绝处逢生的机会都错过不了。 这种想法,比我在前一博客( 想诺贝尔奖,先看奥运金牌数和全民身体素质吧 )的想法更激进一些,也更合理一些。也许美国的愤青和几位潜在的爱因斯坦会批评这位德国人别有用心、指手划脚、干涉内政。但凭心而论,这位德国人是为美国好,也是为世界好。美国科学发展好了,全世界人民或多或少都会受益。但愿将来我们中国强大了,比现在的美国还强大时,能虚心倾听外国科学家的逆耳忠言,不要总以小人之心对待外界的建议和批评。 我们国家,科学和技术、工程总也分不清楚,工程技术是可以计划、可以攻关的,但科学不行。但是,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定向投入大量科研经费,无异于高考报志愿前到庙里算命 。 Andrew Moore这篇短文,如果无法下载全文,可向原作者索取或者 发邮件找我帮助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与政策|10538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美国专家:否决转基因鲑鱼意味着未来新型食品技术
sqzhang 2011-8-24 15:54
食品伙伴网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FDA前任专家近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在现行的转基因鲑鱼的评估程序下,未来新型食品技术被通过的可能性将非常小。   该文章发表于电子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两位动物科学家表示,如果仅对新型食品技术的风险进行评估而不评估其益处,或者出于风险的考虑而不予以通过并固守现行的食品生产体系,那么这种做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据了解6月15日,美国国会口头表决通过了一项由议员提出的转基因鲑鱼禁令修正案,该修正案将禁止美国FDA就批准转基因鲑鱼支出费用。  鲑鱼转基因技术经美国生物科技公司AquaBounty研制而出,美国FDA曾考虑批准通过转基因鲑鱼供人食用。AquaBounty公司一直坚称转基因鲑鱼对人体健康无害,并保证将转基因鲑鱼同非转基因鲑鱼隔离放养。然而消费者利益团体以及水产品行业对此观点表示反对。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1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国会:YEA & NAY
book 2010-1-22 21:54
不知道大家看新闻时,是否留意到美国国会开会时主席台面向议员座席有个电子屏幕,屏幕两头有两个字: YEA,NAY 。 我第一次从电视屏幕上看见的时候,从字面还是可以知道是YES和NO的意思,但心里就想,这投票为啥不用YES NO而要用YEA NAY呢? 一查,这YEA NAY相当于YES NO的古语表达,现在多用在投票表决的场合。看到网上有些美国人写,从他们那些国父开会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使用YEA NAY,现在也算对传统的继承吧。 实际上,每个议员的座位上都有一个投票器,一般有四个按钮,分别是YEA(赞同票,绿色),NAY(否决票,红色),Present(出席),Reset (重置)或Open(电源灯)。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994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