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研教散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名山、名师与高徒
热度 1 tangchangjie 2010-9-6 10:40
名山、名师与高徒—研教散记20 (唐常杰)   硕士生导师是个岗位,不是职称,但得到这个岗位殊为不易,若干单位都规定,先要具备副教授(或大致相当的)资历和职位,有项目、有经费,才有资格 申请。得之不易,弥足珍贵;年轻人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导师后,心情极好。摩拳擦掌,规划学术生涯;跃跃欲试,准备招收研究生;提出了一 系列问题,大致有:招生前,问招生数量、怎样选学生,怎样从面试看学生素质;招生后,问怎样做培养计划,怎样选题、怎样修改论文、怎样办讨论班,等 等。   上篇博文 新导师首次招收多少研究生 议论了招收硕士生的数量,这篇议论故事中的名师与高徒,学习名师带高徒的方法与艺术。    1“带”=“选”+“培”  带学生、带徒弟的“带”蕴含了遴选(S--Selecting )和培养(T—Training)两层意思。   在成功的成才过程中, S和T各占几成?朋友们议论的大致结论是,遴选和培养都重要,权重比例S:T 因校因师而变。          武侠小说中,华山、峨眉的宗师,把中上的材料培养成为上等的人才。华山、峨眉地处西部,生源水平差一些(这是客观事实,毋庸讳言)。如果还要坚持抄 用少林武当的遴选标准,有可能出现曲高和寡,至清无鱼。在这种意义上,遴选和培养的权重可能是 选四培六,或 选三培七。经过辛勤的琢磨,大多数中上材 料培养成为上等人才,但华山峨眉也代有才人出,不乏出类拔萃者; 少林武当的大师,致力于把上等的材料培养成特等人才。他们有一流的生源,有的弟子还没进门,就才华毕露,名动江湖;名师选到了这样的好材料,只 须指出兔子在何方,(名师之所以名,就是有这种洞察力),学生就把兔子打回来了。在少林武当,遴选和培养在成功中也许各占一半,所以少林武当门槛很高 ,代有才人出,(偶尔也有始优而后平者)。 2 名山名师环境形成过程 用下列算法描述名山名师环境形成迭代过程 FamousMountain( ) { 初始化,名山有个好环境; Loop: 名山吸引外来名师; 名山因名师而更有名; 名山名师 吸引高徒; 环境+名师+高徒--新的名师; goto Loop; //进入良性循环, } 一旦进入良性循环,且有一定的规模,系统的惯性就能排除小的干扰,进入比较稳定的良性循环。    3 名师招生方法或可借鉴 。孔孟的弟子较多,偏重理论,其中有特别成功的,也有个别较务虚。   小说中的鬼谷子(王诩),治学务实;一个年级招生两三个,学制较长,有多个年级,大概都相当于直博;以学、辩、行、悟为特色,成才比例高; 小说中 ,庞涓和孙膑同在一个军事研究生班,孙膑稍后毕业,命运坎坷;苏秦与张仪同修国际关系,同一个年级、张仪稍后毕业,人生蹉跎;这两个年级似乎各只两个 学生,(或有他生,不太出名,被小说家忽略),出了一双名嘴,两对冤家,争斗中互相衬托,更显出类拔萃;其中历难多的,成就更大。如果鬼谷子当年一个 班多收几人,不知又会怎样?   此外一些书籍把商鞅,毛遂等成才人物归到鬼谷子名下,不知是用名师来衬托高徒,还是要用高徒来衬托名师,需要考证;不管怎样,如果要评战国 时期人才培养奖,鬼谷子一定在Top-5中,他的招生方法,他的学、辩、行、悟的教学理念,都值得后人学习。 4 大师也以项目来定招生数 。 小说中,王重阳收了7个弟子,据说是为了是天罡北斗阵这个项目。张三丰收7个弟子,是为了真武七截阵项目, (但据史料,二人都收了很多弟子)。 少林武当中,常常是一师多徒,且代有人才出。而只收一个徒弟的,可能有某种特 殊原因,如金庸安排小龙女只收杨过一人,是为搭载恩怨情仇的情节,是小说家限制了名额。 5 看重素质和人品。 一些世外高人偶见一好素材,收一关门弟子,看重的是天生的身子骨和良好人品,而对已经具备的武功(基础)的考察反而十分宽松。 这些做法,在确信看准了可造之才时,或可借鉴。   6 从合成数据中挖掘哲理。   这里用故事中的名师与高徒的那些事儿,来说出的道理是否可信?   数据挖掘中的训练数据有两类:(a) 真实数据,(b)合成数据( synthetic data),合成数据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的人工数据。 小说家观察了历史和社会,加以提炼、典型化,故事中的人物思想和行为大致反映了事物发生发展规律。好的小说可以是挖掘社会规律的有效合成数据;例如人们常从 三国演义学军事、学谋略;从红楼梦了解封建社会,从故事中学愚公移山,从寓言中避免刻舟求剑,等等。    7 循律促变 。人才流动有其特殊的的规律,从峨嵋、华山流向少林、武当容易,反流则难。有鉴于此, 峨嵋、华山的师傅应该正确定位,立足于自己从中等材 料中,通过自己琢磨,造就上等人才,再用政策、感情和环境,留住上等人才,进而培养为特等人才。   如果定位失当,在峨嵋、华山强制应用少林、武当的选人标准,可能自塞才路,至察无徒,无人可选。      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包括你的职业、能拿到资助的研究项目,想招收的研究生数量和质量;多数时候是社会和时势在推动和决定,而不完全由一个单位一 个人决定。要恰当定位、尊重规律,循律促变。 相关博文(研究生导师系列) 导师的面子,学生的胆子、路子和帽子 研究生导师的“两怕”及避防体会 急用先学 vs 厚积薄发 : 两种不同风格的讨论班 新导师首次招收多少研究生 名山、名师与高徒 科研管理中的风与帆的递归较量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098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新导师首次招收多少研究生---研教散记之19
热度 1 tangchangjie 2010-9-1 09:48
新 导师首次 招 收多少研究生--研教散记之19, (唐常杰 ) 昨天下午,一位新批的硕士导师问我,首次招收硕士生,收多少个学生比较合适? 个人意见,据校情,我们计算机学院的新硕导首招三位硕士生是可行方案之一;如果名额有限制,可隔年或隔两年收两三个;如果名额和经费都充足,多收一点也无妨。理由如次: 1 环境和团队。 新批硕导首招三名硕士生,一开张就有了一个小团队,刚好满足了孔子命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最小数量条件,铺垫了一个师生互相促进的环境,能办讨论班、能践行孔子命题的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计算机专业中,特别需要合作和讨论;几乎每个项目都需要编程实现,这些工程性环节常常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合作能呈现1+12 的优势,质量和效率都高很多。 2 激励和竞争 。一位学生有了想法或论文草稿,和老师、和师兄弟一起讨论,不只是集思广益,还对师兄弟有无形激励,接受师兄弟的监督,有防抄袭的作用。一位学生的论文发表了,自觉性强的师兄弟不但分享了快乐,还感觉到无形的压力,激励他们努力赶超,这种“不需扬鞭自奋蹄”的压力比较宽松、比较健康、比较有效。 3 奇妙的 “三” 。一师一生,可讨论,但不构成“讨论班”;一人讲一人听,较费力且劲头不大;一师二生,有了点听众、有了点讨论、有了点竞争;一师三生,就差不多有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众的人气和氛围,有比较和谐的竞争、能相互激励,去克服九九八十一难。 三是一个奇妙的数,常听到“三思而行”、“三足鼎立”和“三角稳定“,若换为其他数,听起来会别扭。听过一位专家做报告:“今天讲三点意见(1)(2)(3)… 其中第(1)点又分(a)(b)(c)三个小点…”.当场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事后静心思之,脉络不忘。这是因为三个对象比较容易掌控、协调和平衡,人的思维喜欢和谐的“三”。 4 利于学生成长 。如果在家是独生子,在校是独招生,则学生的成长少了一些与人交流的锻炼,多了一些无端的障碍。统计观察表明,独招生学术消息不灵通,校内学术报告、申请、评奖的消息时有错过,非学术消息也不灵(文娱、招聘。生活其他);出差不方便,老师不放心。 5 性价比高 ,地球人都知道,带一名硕士生不比带三名硕士生轻松多少,无须多说。 6 首招不宜太多 ,因为导师需要积累经验,需要经费,首招三位足矣。次年如名额多,可多招,名额少,则少招,或隔年招;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小生境已在第一年形成,能较好运转。    招生数量,不全由己 。笔者曾经是局内人,现在是局外人,(按年龄规定,现已不再招生了)。在培养硕士生的20多年实践中(博士生复杂一些, 不在本文中讨论),名额少时,收一个两个,也曾隔年招;名额多且经费足时,收三、四个,偶尔五、六个;还陆续收过几批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硕士生。 一个单位中,导师招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数量一般受四个因素影响:    N =f(StudentNum,TotalTeachers,Position,Money),其中, StudentNum分配给单位的招生数;    TotalTeachers,当年招生的指导教师数,与国民经济,稳定需求,是否扩招相关; Position,你的职务职称; Money或funds导师的项目综合指标(含 项目性质、工作量、经费); 其中,S和T的影响比较大,如果S小且T大,称为小年;有的单位规定新导师收1-2名;如S大且T小,称为大年,有的单位也可能规定新导师收2-4名,或更多;   如果单位计划与人意向的阻抗不匹配,例如分配4名,而个人意向1名,单位完不成任务;如果分配2名,个人意向8-10名,向同事竞争;都需要足够的理由,而且可能会为寻找合适的理由而烦恼。       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 包括你的职业、能拿到资助的研究项目,想招收的研究生数量;多数时候是社会和时势在推动和决定,而不完全由个人选择。个人要学会在允许的空间中协调。 意犹未尽,下文 名山、名师与高徒 议论故事中的名师与高徒,议论如何学习名师带高徒的方法与艺术。 相关博文(研究生导师系列) 导师的面子,学生的胆子、路子和帽子 研究生导师的“两怕”及避防体会 急用先学 vs 厚积薄发 : 两种不同风格的讨论班 新导师首次招收多少研究生 名山、名师与高徒 科研管理中的风与帆的递归较量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3641 次阅读|20 个评论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研教散记14
tangchangjie 2010-1-25 09:27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研教散记14 (唐常杰) 《研教散记13》 讨论了选拔性考试的属性,并预告了关于非选拔性考试的议论。现才忙完期末阅卷,利用周末的休闲性思考来兑现这个预告,含三个要点: * 非选拔性考试是督训的教鞭、是选拔的微分; *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 研究生课程的学期考试宜开卷考能力 。 1 非选拔性考试是督训的教鞭、是选拔的微分   非选拔性考试分布在课程x和时间t两个维度上,其主旨不是规模性的淘汰,而是周期性鞭策和激励。 把坐标为 (x,t) 的考核结果记为 Test(x,t)dx dt ,它的二维积分为 J=∫∫ Test(x,t) dx dt . J常用于激励和鞭策,例如用于评优、用于推荐免试、偶有用于末尾淘汰。 由于在两个维度上展开,时间跨度常为3±Delta(年),虽没有达到白居易说的“辨材须待七年期”,但已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比较宏观、比较宽松,也比较准确;偶有失败也还有努力机会转向成功;在此意义上可以说, 非选拔性考试是“至千里”的跬步,是督训的教鞭、是选拔的微分。 非选拔性考试至少包括技能考试和基础理论考试,各有特色。 2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专业基本技能是毕业后在行业内安身立命的基本技能。徒弟出师时须会作“活路”,活路者,谋生之途径也;少侠下山前要会基本武功,都说江湖险恶,出来混不容易;学计算机的当会写程序,学文秘的须会用办公软件,学理化的,要会作实验;如今驾驶是普及性技能,学驾驶,自然应把车开好,开安全。   规范的驾驶执照考试的范围和类型是公开的:交通规则、倒车停车、转弯避障,.... 应试者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考试内容,会了就过关,考试的目的不是难倒应试者。而是要应试者学会这些基本技能。当然,既有珍珠,就有鱼目, 本讨论要排除不规范的驾照考试。以盈利为目的驾照考试中,教练与考官合一,金钱和驾照互换 ,可能放出潜在的马路杀手。规范的驾驶执照考试思想可借鉴到技能性课程考试。   以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例,某些教例中存在四少四多,即:   (a)讲语法规定多,讲程序构思和组织少,如较少讲怎样写有循环有选单的总控模块;   (b)讲小程序(10-20行)多,讲有实用功能中大规模的程序(几百到千行)少;   (c)讲键盘输入(scanf,gets,cin等)和黑屏幕输出(printf,cout等)多,讲通过文件输入输出少。   (d)试卷中选择、填空多,为只为老师阅卷费时少,学生的知识体系散而少序,说通俗一些,像动漫画片,说高雅一点,熵较大。。 学生抱怨,难的较少有用,用的多半不难;有用的却没教或不考。学完课程,部分学生还不会用程序读写文件,与实用需求差距大;好比拿了驾照,还不会起步和停车。 对技能性课程有下列考虑:    (1) 公开考试要素 。例如程序语言或理化实验这类技能性的课程的考试可学驾照考试。不以学生为敌,而以应试者为求学者。一个语言有7个要素,输入、输出、运算、类型、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子程序;好比驾驶中的转弯、换档,倒车,入库等要素,要素可公开、还可年年一样。    (2) 公开题型 ,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如考驾照,题型可公开且多年一样。例如给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应用问题,分成4-5个编程小题,每小题解决其中一个步骤,联合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 综合性问题且规模适中 。问题面向实用,且规模不能太小,适度的规模才能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以程序设计语言为例,如果问题规模太小,则可能只考察了问题的数学内涵、算法或急转弯思维,而不能考察程序语言能力。 3 研究生课程的学期考试宜开卷考能力    科研即考试 ,是自然或社会对研究者的考试。撰写一个项目申请,或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都是一场对研究者和团队的开卷考试。 从没听说过闭卷科研 ,即不准翻文献、不准看书、不准看笔记的科研。   对比之下,对博士生和要做研究、要写毕业论文的硕士生之专业课程的学期考试要求闭卷,就有所不妥、有所不公了(在国内外还有一类只修学分,不做论文的一年制或两年制硕士,其考试方式也许另文讨论)。   一般而言,研究生课程学期考试属于非选拔性考试。在实践中采用过下列(当年在美国学习时见识到的)方法: (a) 基础理论性课程 ,如计算理论,开卷考试,试行过两种: * 堂上开卷(open book),2-3小时; * 堂下开卷(Take home)几天,做研究性题目,试卷像模像样,有深度;答卷系统深入,有分析、有巧思。 (b) 前沿性课程 ,与科研项目联系较紧密,如基因表达式编程,如数据挖掘。 * 教材:常采用最新论文或专著; * 教学形式: 常采用讨论班; * 考察或考试方式:学期论文,鼓励学生投稿;两阶段记分:交论文后记分,如在几个月后录用发表,可根据杂志或检索级别加分。学生学了课程,做了科研,发了文章,师生双赢。 非选拔性考试是至千里的跬步,是督训的教鞭、是选拔的微分;其目的不是要大规模淘汰学生,而是督促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学习真本事,学那些真正有用的本事。如果用人单位都说某校某学院出来的学生能力不错,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相关博文(考试,出题系列) 选拔性考试的属性和试题要素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进化、人工选择和考试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2763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