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不合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身体如此之差,还能够打仗吗?
热度 2 rongqiaohe 2017-8-19 21:09
读了 《今年征兵体检淘汰率“爆表”暴露出十大问题》 这篇报道,令人感到震惊! 原文地址: http://news.sina.com.cn/o/2017-08-19/doc-ifykcirz3158527.shtml 今年招兵,某市体检淘汰率竟然高达56.9%,年轻人的身体不合格超过了二分之一! 着实令人咋舌! 孩子们的身体如此之差,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子孙,除了会考试,还能干什么? 孩子们将来还能够打仗吗?
个人分类: 浅谈|2265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网的编辑到底是怎么回事?
热度 3 techne 2016-10-29 17:03
  本来我还琢磨着针对质疑,再花时间写篇文章,详细谈一谈二战日本的问题。   结果,发现我那文章被从首页热门区域给拿下了。而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岳东晓的一篇指名道姓的扯淡文章,跟科学网的任何主题几乎都扯不上边,居然反倒还是恬不知耻地挂在首页热门区域,群魔乱舞,一片乌烟瘴气。   我真的就很纳闷了:科学网这个网站,这个博客,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是用来讨论问题的,是要加深大家的理解,让我们,让这个世界,不断变得更好,还是在这里示范宣扬:怎么才能善于使用各种招数,来侮辱人,整人,怎么才能精于比low比黑,去恶心别人?   说实话,我真的不想花这个时间,在一个科学家和学者的网站,反复说这些幼儿园小孩都该懂的道理。但科学网的编辑,你们到底在干嘛?为什么我的文章上了热门很快就会被拿下,而岳东晓对我指名道姓,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挂在热门那里?   你们不是把造谣的匿名账号都删除了吗?岳东晓为什么还没完没了?你们为什么又不干净彻底点,把当初另一个造谣和发起人身攻击的匿名账号一起删除,非要留在那里?就这么纵容,让岳东晓没完没了,占用着公共版面,在那里教导大家怎么堂而皇之地在光天化日之下,随地大小便,还自我感觉良好?   我真的很怀疑,科学网的编辑到底是从哪里聘请来的高素质人才?科学网的博客,怎么会没完没了地出现这样荒诞的场面?   再次郑重警告一下:请科学网的编辑抓紧时间,好好地仔细地清查一下,把所有造谣的匿名id,恶毒留言,一次性删除干净。   包括岳东晓,请立刻停止指名道姓没有依据的人身攻击。   如果科学网的编辑就这么纵容人身攻击,甚至造谣污蔑,变相地让一些人重演文革,大鸣大放大字报,那早就有人发过一大堆岳东晓的黑材料。到时候科学网可不要推卸责任。这可是你们使用的不合格编辑一再诱导的比low比黑发展方向。
95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博导十有八九不合格
热度 2 wzpwlsbio 2013-4-14 11:30
十有八九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 (原标题: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 2007.10.01 (鉴于有一些人动不动就说我不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因为在美国久了偏激,所以特作以下说明。 其实,在美国久了的人,如果没有真正研究过中国的人才问题,往往会高估国内学术界的能力和成就,而且也往往会恭维国内学术界的能力和成就。因为,中国大陆人才的体量实在太大,人们往往很容易看见冒尖的少数,而忽略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最基本的事实是,我是在北京做了8年博导,培养了若干博士,担任过多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多年所内所外博士评审、处理和讨论过多年学生招生、学位授予等事务之后,再和国外及两岸三地的情况反复比较,才明白中国大陆的博士和博导的真正问题。八年前,我在美国八年之后刚回国,绝没有能力看到这些问题,还以为国内的博士和博导的水平过得去。 所以,这里是我用在国内的8年的研究教育经验和国外的8年求学经验,以及8年来在世界各地访问和交流的经验得出的结论。认真地讲,在中国大陆没有多少人是象我这样真正立足于国内的研究,又非常了解国际的前沿和具体情况的人。在说我不慎重和不了解情况之前,请大家先了解这些基本事实,千万不要随便假设自己在北京吸入的沙尘真的就多。 特此说明。2007.10.06.) (鉴于大家对99%或97%的估算的异议很大,但对90%异议不大,所以把标题改为:十有八九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其实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说基本上都不合格。 其实不合格问题并不大,比如说,有很多博士和博导只要在关键的阶段多专心两年其实水平就上去了,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学会的。不过该学时候的没学会,标准也乱了,在人一生中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大家总想在还没有合格的时候就毕业和被提拔,搞得自己和别人完全不知道做事和做人的标准,所以不合格的越来越多,而且高达十之八九,才是最严重的事。这些人中有少数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可以弥补一下的,但绝大多数由于学问和做事的标准乱了,毕业和工作后又再没有人严格指导,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力争资源,个人的发展和学术界的风气就毁了。 有的人觉得说你说我不合格,我也说你不合格。如果这样能够提高他的水平的话,我也非常高兴。其实我个人合不合格,是要由我的学术同行来评价的事情,不是几个人用一些所谓标准关起门来就可以定性的。关起门来,我们这些人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所以我才要公开替自己和大家说话。 特此说明。2007.10.02) 简单地说,以我以前读书的Columbia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我所在的研究所和中国最好的大学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以美国三流大学的水平的学术标准来衡量,中国大陆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 如果有人有异议,我可以把数字改为98%或者97%。 这绝不是我们不可以做得更好,而是我们没有做得更好,而且也不真正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总算有人要管了 两天前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开展全国博士质量调查工作》的新闻中是这样说的: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要求,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博士质量,制定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政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9月28日下发通知,即日起部署在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以期全面评价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 “通知要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通过本次调查,对本单位博士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深刻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寻找博士研究生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采取切实措施,将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重视质量、提高质量上来。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要组织专家本单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纵向比较和国际比较研究,组织关于博士质量的分类问卷调查,撰写本单位博士质量分析报告。调查工作为期2个月,将于2007年11月30日以前完成。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博士质量调查,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任务,以高质量的工作确保调查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有效、科学严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质量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紧紧围绕质量这个中心,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三大部委终于开始关心博士培养质量的问题,不能说是坏事,但也很难说一定是好事。 如果调查结果是否定的,谅他们三部委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出来解决问题。如果调查结果是肯定的,不就是国家部门正式肯定现在糟糕的博士培养质量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了吗? 我倒是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不过要证明这一点倒是很难,不信就走着瞧。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开展全国博士质量调查工作》新闻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92910202842190818.html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开展全国博士质量调查工作》更详细的新闻链接: http://www.edu.cn/yan_jiu_sheng_363/20070928/t20070928_257162.shtml 皇帝不急太监急 在博士培养质量这件事上,攻读博士的人不急,培养博士的单位不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急,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博士培养的直接的主体,是攻读博士的研究生,培养博士的导师。博士培养的间接主体,是培养博士的学校和研究所,以及博士毕业后的就业市场。和培养博士的质量八杆子打不着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 首先,攻读博士的研究生们,绝大多数是不关心博士培养质量的,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能够拿到学位。为什么?因为学位是个敲门砖,职称、工资都和学位挂钩,管你博士的质量如何,反正人事部门的规定只管有没有博士学位。以前连学位真假都不管,现在还算好,起码对于假的真文凭有点严肃了,不过对于真的假文凭还是没有辙。即使博士的研究生们相关心自己的被培养质量。没有真正的动力和那么高质量的导师把关,也真是难为他们。 其次,培养博士的导师,绝大多数是不关心博士培养质量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博士生导师,本身自己就是不合格的。通知中说,要进行“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纵向比较和国际比较研究”。如果进行博士导师质量的纵向比较和国际比较研究,文科的我不敢说,理工科的我至少知道99%的博士生导师是没有资格在相对较好的国家或地区拿到培养博士的资格的。既然如此,99%的博士的质量肯定是不合格的。 如果对此有异议,那么最好直接和简单地让研究生、导师自己和社会公众评价一下,我们究竟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是在美国、欧洲、香港和台湾可能做的到教授的。我的感觉是如果高于1%,也高不了多少。这个东西是绝对是不能做国际比较的。 博士生导师质量差,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和研究所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提高博士导师和教授的质量,但却有足够的动力去增加博士导师和教授的数量。即使他们关心博士导师的质量,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的办法去提高它,反而会不断地降低它。 其三,培养博士的学校和研究所,绝大多数是不关心博士培养质量的,在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中,博士培养质量决不是他们的生存压力之一。即使他们想关心博士培养质量,也完全是力不从心。 最后,就业市场对博士培养的质量的要求,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博士的去处,绝大部分还是高校和研究所,以及其它政府部门。在近期的人才政策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下下,尤其是高校的扩招和公务员向学历看齐,对博士数量的要求还是大大超过对质量的要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的标准,是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看起来很神圣,其实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国家标准越严格,市场和行业标准就越没法确立。人才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和市场和行业问题,市场和行业应该是主体,主体问题无法解决,政府部门越俎代庖,最后不仅只能使问题变得更严重,而且是吃力不讨好,惹得一身骚。 我原来对于国内学术和教育问题很着急,因为我发现周围的很多事,的确常常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所以也不急了。 就事论事 有人会说,王鸿飞你说这话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第一得罪了所有的博士。第二得罪了所有的同事。第三得罪了所有的主管部门和学术单位。 我只能说:我只是就事论事,既不是要贬低谁,也不是要责怪谁。 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对自己的要求低,是没有人否认的事实。他们周围没有很好的做学问的榜样,就算有几个,也很少有得势和不受排挤的。他们习惯于抱怨,不习惯于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好像他们的质量低不会给他们自己带来一生的损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周围的同事和平时接触的人,在国内大多数是属于前1%的高水平。他们的自知之明比我高,对于学术界官本位和封闭造成的危害比我的感触深。他们也是年轻时缺乏很好的做学问的榜样的受害者。我不相信他们愿意这样下去。在封闭和官本位的教育和科研体制下,个人尊严和作为学者的基本生存都没有很好的保证,还有什么办法去担起维护学术质量和尊严的担子? 主管部门和学术单位,各有各的难念的经。教育已经彻底成了行政,为了应付上面,面对不良和无序的竞争,争取主管部门的经费和行政支持,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术单位不得不放弃本身的职责,把最重要的职责放在工作中靠后的位置。 这些现实,是任何对教育和学术界有体验和观察的人所不能否认的。 我很高兴看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三大部委终于开始关心博士培养质量的问题。不过,我总是怀疑,研究生、导师、学术单位和机构以及人才市场这些主体力量都不到位,这三大部委的努力终究是白费。 教育和创新,是彻底的自下而上的事业。任何自上而下的努力,如果不能增强教育和创新主体的作用,都是反其道而行之。教学评估是这样,博士质量调查是这样,还有很多有关的事情都是这样。 教育与学术的将来 教师和培养学生的质量,关系到社会长远发展。做学问的人宁愿没有,也不要把学问的标准弄坏了。把学问的标准弄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一大批没有学问的人装模做样地占据学术和教育的位置。 学问标准弄坏了,要恢复它需要好几十年的时间。假设一个学术单位的有30个40岁左右的教授或研究员,这个学术单位以后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的学术水平基本上将由这30位教授或研究员的水平决定。不仅如此,他们还会通过参与同行评议和学术委员会影响其它学术单位的学术水平。这是一个学术生态问题。 请见本人的《关于学术》博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 我对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担忧和最没有信心,就是我不相信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在已有的学术机构和体系内恢复良好的学术标准和学术生态。现有的学术界的状态,没有一次文化大革命,不可能有大的改变。而来一次文化大革命,不仅不可能,也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将来的唯一出路,恐怕只能是教育和学术事业的彻底开放,通过区域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在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Then, it will be exciting! (注:为了避免misunderstanding,附加以下说明。 考试考了55分不及格,并不是什么都不会。不合格不是说什么都不会,次品很多时候也可以将就当正品用。我们蜀国没有什么能干的将军,用廖化当先锋,照样可以三分天下。不过要一统天下,靠廖化魏延再加姜维,差距明摆在那里,就不谈了。)
1932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学研究应是在好奇心驱使下自由自在的研究
热度 102 Majorite 2013-2-24 03:18
科学研究应是在好奇心驱使下自由自在的研究 作者: 嵇少丞 人不同于动物,不能光想着什么东西好吃? 从2012年第8期“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新华字典》,开始我还不相信,后来拿出《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找出猪、牛、驴、羊、鸡的中文解释,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地吓一跳。 “猪:一种家畜, 体肥多肉,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 “牛:家畜名,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驴:一种家畜,像马,比马小,耳朵和脸都较长,能驮东西、拉车、耕田、供人骑乘,皮可制阿胶。” “羊: 家畜名, 毛、皮、骨、角都可作工业上的原料,肉和乳供食用。” “鸡: 一种家畜,公鸡能报晓,母鸡能下蛋。” …… 当下大城市里的孩子,吃过很多猪肉,没看过一次猪跑。作为权威性中文字典,至少应对猪、牛、驴、羊等动物给予一定的动物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的描述,让孩子即使没有见过这些动物从今之后也能认识这些动物,不要一上来就是杀了吃肉,再把它们身体什么部位可以做成什么产品,活着的时候用来做啥劳动工具等说给孩子们听。《新华字典》这样的解释已经由来已久,反映我们中华文化十足的功利性。 一个国家最权威的字典,不应站一个屠夫或大厨的立场,对动物的描述主要就是哪个部分可以做成什么菜吃,社会上甚至还有吃啥补啥的食疗说法(猪头肉,耳丝、红烧猪蹄、炒肝尖、烀猪心、油炸肥肠、紫色血料、五香酱驴肉……),另外还强调哪些动物死后做成什么器件,实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悲哀! 似乎基于同样的文化基础,我们中国人谈生意甚至谈工作也要到饭桌上谈,不在一起吃喝,不足联络感情,无法相互信任,无法买卖产品。 有学者【见 Richard E. Nisbett: 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思维的版图:东西方思维差异及其原因》】 做过如下心理测验:给受试人看三幅图画,分别是鸡、牛、青草,让他们将其分为两类。结果大部分中国人把牛和青草分为一类,而把鸡分到另一类;而大部分西方人把牛和鸡归为一类,而把青草分为另一类,西方人这么分类是认为,牛和鸡都是动物,而青草是植物。然而,中国人基于功利性,首先看到的是牛要吃草这个利益关系。 从这样的文化土壤,让我联想起我们中国人科学研究的驱动力。真正的科学研究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的自由自在的研究,而不是各种功利性的驱动:职称、职务、工资、奖励、做官、院士、头衔....国内有的研究人员甚至觉得研究做好了,若不得国家级大奖、不做官、不当院士,研究就是白做了,亏了。 系统的近代科学与现代科学为什么不能诞生并蓬勃发展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不能不与中华文化过分的功利性有关。即使中国古人的“仰望星空”也不是真正的天文学研究,而是为皇帝观天象,为统治政治服务;中国古代道士的炼(仙)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工程与采矿冶金的研究,而是为了皇帝的长生不老,万岁万岁万万岁。就是当下中国,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和实验条件都不比其他国家差,但是研究人员中又有多少不为名、不为钱、不为利、真正献身科学事业的人?许多科研人员一出了几篇国际SCI文章,就要申报各种奖励,就瞄准当院士的大目标飞奔而去。一旦为钱与名利做研究,这“研究”就掺水了,弄虚作假与浮躁吹牛就会趁虚而来。文革中科研条件那么差,中国科研人员还是做出一些国际一流的成果(例如, 青蒿素的发现、 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发现、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一比 20 万地质填图,等等) , 现在条件这么好,真正的成果倒出不来, 令人深思啊。 最近,北京大学名教授陈平原先生提及王鸿飞博士几年前的一个观点: “以我在Columbia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我所在的研究所和中国最好的大学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以美国三流大学的学术标准来衡量,中国大陆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陈平原写道,“让我惊讶不已的是,读科学网上的争辩文字,竟有不少人认为王文在理,只是不该说得那么透彻、那么决绝”。其实,任何不带偏见和对西方大学有足够了解的人,也都看到王鸿飞提到的问题,只是不想说出而已,当然即使不是99%,至少也有90%。然而, 正是这90%的人正在花费国家80%以上的科研经费、正是承担着中国科研与大学教学主要任务的主力军呢。 以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追求真理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使命”,发表在海外一个华文报纸上,说的几乎是同样的问题,迄今还没过时。 追求真理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使命 据说,当年牛顿讲微积分,有位小商人发问道:“这学问有什么用?”,牛顿仿效古希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数学家欧几里德先前的做法,气愤地扔给他一英镑,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还想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又过了很多年,爱因斯坦讲相对论,有位珠光宝气的富妇问:“这有什么用?”,爱因斯坦引用Benjamin Franklin的话反问道:“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时至今日,那位鄙薄小商人和无知富妇关于科学的提问有时也会挂到政府官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口头。他们似乎只关注科学与引进人才的物质功能,完全不顾科学的内在精神价值。他们只欣赏科学之树上有实用价值的果实,为果树浇水施肥也只是为了日后采摘大批果实,而要将科学森林中暂时不结果或不以结果为目的的树木不屑一顾,或统统砍倒,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人类再也不认为科学更崇高的使命正是在于对真理的追求。 科学家常常发牢骚:“我们这个时代是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时代,绝不是真正科学家的时代。人类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能满足食欲和肉欲就够了,他们用不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家。现代生活追求利润和效率,真理、心灵、思想,再没人要了。” 太急功近利,势必鼠目寸光。整天直愣愣地想什么树上结什么果实,什么果实好吃,这是任何猿猴都能有的想法,只有大智的人类才会想到宇宙的起源,地球的演化,物质的组成,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类能变得更聪明吗?这类问题。所以,科学更深层的本质表现为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通常意义上那种有益于人生活得更好些,而是使人类对真理的沉思更完美,这正是人类比动物更高尚的一面。 整天直愣愣地想什么树上结什么果实,什么果实好吃,这是小松鼠都能有的想法。 加拿大有位世界著名的教授,在学科的年会上遇到几位已成名的他过去的研究生,晚上一起下馆子吃饭。大家围着桌子坐好,等了二十分钟也不见服务员送菜单来,有位高足打趣地说:“看,饭馆都不愿为我们服务了,因为我们是搞纯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一帮无用的人。”。他那低沉的声音像一片阴云掠过了餐桌。谁也没再说话,谁都在想自己作为科学家对社会有什么贡献,难道这社会真的用不着我们了?老教授看着大家一板一眼地说:“科学家是唯一能够愉快地、自觉自愿地干自己本行的人。现在就是把你们的工资消减百分之五十,你们还会选择干科研这一行,而这正是我们同时代人所缺少的。他们只是硬着头皮为了挣钱苦应付而已。假使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职工,都像科学家追求真理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尽善尽美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以此为最大的快乐,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大有希望了。我们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既享受了乐趣,又表现了自我。” 我的一位同事说:“我死时要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科学家在天堂里享受永生的极乐还嫌不够,还要在那里和上帝讨论科学。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沉浸在一种与宇宙、与真理同在的激情之中。思维活动给科学家带来乐趣,而这在鄙薄的小商人和无知的二奶眼中则毫无乐趣,就如同一个太监面对三千后宫佳丽。 宇宙星辰与我们吃喝拉撒睡没关系,我们就不该研究吗? 仰望星空,人类的好奇心 笔者曾是位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学者,在波茨坦爱因斯坦塔边的地球科学研究所学术度假一年。德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奠基人 -- 威廉·冯·洪堡 洪堡有句名言:“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而不是职业或技术培训中心,更不是卖文凭的机构。”。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好像和洪堡的思想正好相反,把大学“改革”成一种新兴的产业、商业和生意,学生成为顾客,父母为他们买单,教授变成“摆地摊儿的”,教育的源头活水——“学”正在逐渐枯竭,科学终极价值的东西,在这里也正演变成找份工作的敲门砖。如此戕害教育和科学,其实不就是戕害一个伟大的民族走向世界文明前列的未来吗?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12738 次阅读|130 个评论
围观:从雅培奶粉事件,看专家的担当
wya 2012-3-29 09:29
博主注: 我们经常看到,某些专家在接受咨询邀请拿钱的时候很高兴,报告发布引起争议了就纷纷逃避。甚至在报告里都不敢具名。这是真正专家的做法吗?专家需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明确表明你对该问题的专业看法! 俺也一直看不明白,如此简单的问题,再找几个第三方机构检测一下相关指标不就行了?口水战有何用?? 雅培向CER发律师函 CER反击:雅培可再做检测以证清白 http://finance.qq.com/a/20120326/004147.htm 上海检疫局称尚未发现雅培奶粉不符合中国标准 http://finance.qq.com/a/20120329/000611.htm 专家要求撤回雅培不合格报告 称被恶意利用 http://finance.qq.com/a/20120325/000130.htm 涉事专家 称被调查公司恶意利用 CER的英文版调查报告中引用了3名中国专家和3名外国专家的说法,而在中文版中,并未引用3名中国专家的说法。报告发布 后,3名中国专家纷纷发表了“被调查公司利用”的个人声明。 在CER调查报告第一段中,曾援引广东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裕明的言论,以证明雅培喜康宝奶粉存在质量缺陷。 但陈裕明23日晚间率先在微博发布声明称,自己“是在咨询幌子下被恶意利用的所谓专家之一,这家调查公司不管其结论如何,手段过于卑劣!” 陈裕明随后发表的个人声明称:“在CER报告发布前,本人对该报告的背景、内容、过程和结果毫不知情;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该报告引用了本人不针对任何产品或特定事件所发表的学术观点;被引用的本人学术观点与任何产品和任何公司没有任何特指关系;在该事件中,本人与任何公司或机构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或冲突。” CER报告中引用专家观点的另外两名中国专家冯翔和刘静也同 天发 表了与陈裕明基本相同的个人声明。 雅培昨天在声明中明确表示:6位专家表示,这份报告和它的结论不具有效性,在发布之前也未经过任何科学层面的核查。因此,有5位专家已要求撤回该报告,或者把他们的名字及用他们名字发表的相关言论从报告中删除。 但是雅培中国昨天只向记者提供了4名专家的声明,另外两名外国专家的说法没有人提供证据。 调查公司 有必要向公众公开事实 CER公司CEO晏格文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他们与报告中所有专家的联系或是通过电子邮件或是通过其他方式,都有录音或者其他记录。 对于雅培所说的几位专家的个人声明,CER一相关工作人员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必要对此做出回应,因为我们能理解他们(指专家)。 对于有说法认为CER背后有雅培的幕后竞争对手指使,对此,该人士表示,“这是没有理由的说法,也是无端的猜测”,他还再次强调,CER对中国奶粉市场调查的原计划是,要拿一个非常好的品牌作为质量对比的标杆,而雅培则是他们认为质量最好的一个,只是最终实际的检测结果却出人意料,这或许也是一个巧合。 “我们认为有必要向公众公开事实,保障消费者利益。”该人士表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XX不合格的深层原因
sheep021 2010-1-25 10:36
近几天, 中国博士不合格 的说法甚为嚣张,起因则是部分高校限招境外博士。 此招一出,势必激发新一轮的出国留学热,大把大把的外汇流向海外,为西方解救金融危机增砖添瓦做贡献啊,也许,有些东挪西凑,携巨款去西洋的留学生内心可能会说: 哥留的不是洋,是寂寞! 本人不反对引进境外优秀人才,但唯境外人才是举,把国内人才赶尽杀绝,一棍子全打死就不合理、不合法了吧?! 顺着中国博士不合格这根藤,我们可以摸出很多瓜中国XX不合格系列 中国教授不合格 ,这个可能是因为井冈山大学的被退论文激发起来的话题,其实,这次事件的背后也许不是一个软件偶尔发现了这批不合格论文那么简单,要我说,晶体学报还不合格呢。什么垃圾文章也发表,自己收完钱,拉完屎,把屎盆子扣别人头上。应该承认,教授中有不合格的,但应该改看到大多数还是很不错的,不少教授还是很优秀的。问题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成有啊。 中医中药不合格 ,类似言论、事件很多,仅举一例: 张颖清:倒在问鼎诺奖途中 (《瞭望》2005年第3期), 悲乎 ? 美军规模部署应用,在中国却成伪科学 美军规模部署中医针灸,但该项技术的创始人 山东大学 张颖清教授 却被封杀、打击,致使他不但失去了所有科研学术活动机会,且因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而患病至死 中国红旗轿车不合格 (见 : 国产红旗轿车沉浮录 ),被勒令停产的主要原因竟是油耗大,TNND,炸不翻,打不穿的大家伙不费油才怪呢,悍马油耗大不大? 中国运十大飞机不合格 (见 : 中国人永远的痛:大型飞机运十 )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关乎国家战略实力与地位的重大项目,竟然连一条能摆到桌面上来的理由也没有,甚至连一个决定下马的正式文件也没有,就在大功告成之后被毫无道理地终止了,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前途和希望的已经呱呱坠地的运十被活活地饿死在摇篮里。运十的下马, 表面上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技术不过关,其二是没有经费,其三是没有市场。 类似的事情简直太多了,数不胜数啊。 其实,这些中国XX不合格的言论、事件,说到底是 中国信心不合格、中国精神不合格 。不是教育机制,而是用人机制、学术体系。毕竟人才还是被教育出来了,没人用,没人发现而已。 论文还是写出来了、产品做出来了,没人信而已。只有洋人信了,我们才信,甚至洋人信了,我们自己还不信呢。比如 张颖清教授的耳针,等等 其实,这都是老生常谈,不是本博的独闻。都懒得多说了,而且,大家发现没有,越是有实力的东西,越容易被人说成是不合格,如此诡计不可不防。最后,改编一段豫剧《花木兰》戏词来表达吧: 留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土鳖不如洋, 洋鳖留学出海外,土鳖打拼在家园, 有的去科研,有的去种田(杂家水稻),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洋憋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不是中国国力强盛,国际地位日渐提高,海外华人的国际地位难以被得到承认,现在,在海外活出个人样了,有些人就认为是洋人洋学校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忘记了解放前海外华人的艰辛和苦难!) 您要不相信啊,请往这边看,核武和潜艇,卫星和导弹,千难万险可都是她们攻啊~~~~~ 有许多土英雄,也把功劳建,科研公关是代代出英贤, 这土鳖们哪一点不如洋鳖~~~
个人分类: 天下大势|110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