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肉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肉食

相关日志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sheep021 2016-12-29 09:53
《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信出版社,2011年9月26日出版 作者 作者: T·柯林·坎贝尔 , 托马斯·M·埃贝尔Ⅱ 译者 翻译:吕奕欣 倪婉君 著作原名: The China Study 1983~1989年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坎贝尔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理查德·佩托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陈君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黎均耀和刘伯齐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于中国的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了3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坎贝尔父子著就了这本《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是一本真正能挽救你生命的书,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饮食习惯发生巨变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加以关注! 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研究结论令人震惊:动物蛋白(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白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概率。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 坎贝尔教授认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即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 坎贝尔博士发自良心建言死亡,是食物造成的! 作者简介: T·柯林·坎贝尔(T. Colin campbell): 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40多年来一直身处营养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他还是最强致癌物二恶英的主要发现者。1982年6月,他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撰写的报告《膳食、营养与癌症》发表后,震惊了全美国。1983到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疾控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中外权威机构的精诚合作下,坎贝尔教授领导其团队在中国的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了3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营养健康调查研究被称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几乎不可能再重复。 真相来得晚了一些。不知道是啥原因,1983到1989年的调查,直到2011年才公开出版,这20年正是中国文中提及的各种疾病高发的重要时期。 不过,聪明的人的见解都是一样的,与这位被 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的作者一样,3000年前已经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对健康的饮食结构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1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2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今天看来, 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依然很有科学道理。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附录:原书 目录 序言一 勇气挑战 序言二 勇气与正直 序言三 他让我们活得更健康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国健康调查及营养研究 第1章 什么问题?如何解答? 医生决定如何进行医治的考量要点,通常是基于金钱。 第2章 蛋白质王朝 罹患肝癌的孩子,都来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第3章 癌症不要来 日常15%~16%的每日动物蛋白摄取量,就可能引来癌症。 第4章 到中国取经 最健康的饮食是复合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饮食。 第二部分 有钱人的富贵病 第5章 破碎的心脏 300名平均22岁的军人中,竟然77.3%都罹患了心脏病。 第6章 吸金黑洞--肥胖症 与荤食者摄取的热量相同或更多的素食者,身材显得较苗条。 第7章 老少通吃--糖尿病 8周的素食疗法让有21年病史的糖尿病患不用再接受药物治疗。 第8章 头号杀手--癌症 我们会接触环境荷尔蒙,90%~95%是因为我们吃肉。 第9章 自杀性的自身免疫疾病 食用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牛奶)常和疾病风险较高有关。 第10章 吃植物性食物防病--骨质疏松、肾病、眼科疾病、脑病 每日多摄取三份蔬果,将可减少22%中风概率。 第三部分 最佳营养指南 第11章 吃得对,活得好 就算改吃不含化学物质的有机肉制品,也不会更安全。 第12章 怎么吃才健康 最理想的动物性食物摄取量是零。 第四部分 这些讯息为什么你以前没听过? 第13章 科学的黑暗面 以植物性食物去防癌,一点也不受食品和医药界欢迎。 第14章 科学简化论的死胡同 美国农业部的全国学校午餐计划竟将炸薯条列为蔬菜! 第15章 嗜钱如命的产业科学 乳制品业的教育竟是:享用冰淇淋的同时又能吸收到营养! 第16章 爱民或害民的政府 说到健康,政府不为民服务反而替食品业和制药厂服务。 第17章 医疗帝国暗黑心 负责人民健康的体系正在损害我们的健康。 第18章 历史总在重演 没有任何手术或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任何慢性疾病。 附录 附录A 大鼠实验中的蛋白质效应 附录B 中国健康调查及营养研究的实验设计 附录C 维生素D的反应网络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6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肉食在伦理道德上有缺陷是什么意思?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3-11-28 22:57
今天说肉食在伦理学上是无法辩护的 并不是说吃肉违反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观点,不是说要对肉食者进行道德谴责。 而是说这种行为,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是错误的,虽然今天是符合社会公认道德观点的,是社会流行的做法。因此,就不能简单地进行谴责,而是要耐心地说服、教育、启发,提高大家在这些议题上的道德敏感性。 混淆上述两种情况,是造成许多朋友反弹的根本原因。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923 次阅读|19 个评论
鳄鱼可能也需要吃点水果,每天五份哦
arthurw321 2013-7-31 19:46
· 九点 55 科林 · 巴拉斯 2013 年 7 月 30 日 看起来,即便鳄鱼也需要他们的“每天五份水果”。至少有一半种类的短吻鳄和其它鳄鱼都会用新鲜水果补充他们的肉食菜谱。 数十年前就有报道称,鳄鱼爱吃水果,南卡罗来纳州 查尔斯顿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 中心的 托马斯 Thomas Rainwater 如是 说。 “ 但是,因为这些动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食肉动物,所以没有人重视这件事。 ” 最近,研究人员对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国家公园的美国短吻鳄( 短吻鳄或者密西西比鳄)进行了一次常规检查。 托马斯和他的同事发现包括牛心果在内的很多水果都能在鳄鱼的胃里发现。然后,他们报告说,至少有 13 到 23 种还未灭绝的鳄鱼会吃水果。 无论鳄鱼是不是主动吃水果(这件事值得商榷)——作为一种食肉动物却偷偷摸摸吃水果,而且往往大部分是在夜间觅食,这件事就很奇怪了。当然,也有可能只不过是鳄鱼在吃肉食的时候不小心带进去了一点水果。 西瓜爱好者 但有一些证据表明,水果是被主动吃掉的。去年在东南亚工作的研究员报告说,他看到野生 暹罗鳄 每天进食一个西瓜。也许,就像鸟肚子里的磨石一样,重一些的水果种子有可能可以帮助动物消化更难以消化的食物。 每天,鳄鱼都在很大的面积里闲逛游泳,所以他们可能是很重要的种子传播者? “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告诉大家,我们还没发现有植物仅仅依靠鳄鱼作为种子传播者, ” 托马斯说。事实上, saurochory- 爬行动物传播植物种子的行为 -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研究人员所忽略,他说。 “ 但是,鉴于我们已经在某些动物的胃里发现了惊人数量的植物种子,所以,我们怀疑它们可能是某些湿地植物重要的种子传播者 ” 。 西班牙塞维利亚多纳纳生物研究站的 卡洛斯 Carlos Herrera 专门 研究食肉哺乳动物吃水果 的行为 ,他说,这个研究结果很有意义。 “ 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就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不一定什么时候就都会吃下点肉质果植物的种子,无论是有意的或偶然的, ” 他说。 期刊参考: Journal reference: Journal of Zoology , doi.org/m9x Crocodilesmay need their fruity five-a-day · 09:55 30 July 2013 by Colin Barras Even crocodiles need their five a day , it seems. At least halfof all species of alligator and crocodile supplement their meaty diet with theflesh of fruit. Reports that crocodiles have a taste for fruit go back decades, saysThomas Rainwater at 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inCharleston , South Carolina. "But since these animals were long consideredcarnivores, no one paid much attention." In a routine analysis of American alligators (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living in the 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in Florida, Rainwater and his colleagues foundfruit including pond apples in the alligators' stomachs. They then turned upreports that at least 13 of the 23 living crocodilian species are fruit eaters. Whether or not crocodilians actively go after fruit is debatable –especially as the predators are secretive and tend to do most of their foragingat night. A crocodile might simply eat an animal that has itself recently dinedon fruit, for example. Watermelonlover But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fruit is consumed deliberately, too. Lastyear a researcher working in south-east Asiareported seeing a wild Siamese crocodile tucking into a watermelon. Perhaps, likegrinding stones in a bird's crop, the heavy seeds of some fruits may help theanimals digest their meatier meals. Crocodilians roam and swim over large areas, so could they be importantseed dispersal agents? "As far as we can tell, there are no plants thatrely exclusively on crocodilians as dispersal agents," says Rainwater.Indeed, saurochory – the act of seed dispersal by reptiles – has largely beenignored by researchers, he says. "But given the number of seeds we havefound in some stomachs, we suspect they may be important for some wetlandspecies." Carlos Herrera at the Do愀渀愀 Biological Station in Seville, Spain, who has studied fruit-eating incarnivorous mammals , says the results makesense. "Whenever sufficient attention is paid, nearly all vertebrates arefound to ingest seeds of fleshy-fruited plants at one time or another, eitherdeliberately or accidentally," he says.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3958#.UfjXgDvigrd
个人分类: 小楼一夜听春雨——翻译|5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Meet Your Meat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3-4-30 20:46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574 次阅读|23 个评论
战争与否要听肉食者的
热度 4 Bobby 2013-1-27 20:14
战争与否,需要肉食者进行庙算,看战争是否有利。战而能胜,方才开战;如果战而不胜,则不如采取别种战略。战争与否不能偏听民间的呼声。盖民间不了解国家的真实实力(不能根据媒体宣传来判断国家的实力),不了解国家的整体战略(政府不会详细披露给大众),易受情绪影响和民粹主义绑架,且其鼓动性和迷惑性很强。认同其战争的观点即为所谓爱国,反对者则轻易扣上卖国的帽子,还易使理性的声音沉默。如果政府为这些人左右,不恤胜负成败,孤注一掷,则有可能招致丧权辱国的后果。 中日是否需要战争,我听政府的。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418 次阅读|9 个评论
“吃什么补什么”与“十个男人九个虚“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12-19 15:31
而国人在传统上流行的“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又以粗鄙和朴素的方式反映了另外一面:在某种意义上,吃肉者为被吃者所同化。所以,这种对他者的征服同时又是一种对他者的效仿。而这种征服本来是从蔑视、否定、丑化他者开始的,结果最后走向了反面。在吃肉的这件事上,逻辑是这样的纠结:正因为他者缺乏固有的价值,才是可以否定的;反过来,正因为他者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否定的。 所以,吃动物器官意味着否定自己器官的能力,在中国人狂热“进补”各种动物器官的文化中,中国人其实陷入到了一种普遍“体虚”的自我认同。例如,中国某些男人热衷于吃狗鞭、牛鞭甚至虎鞭,其实就是在否定自己的性能力,对自己的性能力没有自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以吃动物来进补的思路,反而建构了中国男人“十个男人九个虚”的自我否定的神话。 补充说明:这篇博文推到新浪微博之后,小考兄的精彩评论深化了这一论题! 考槃在涧的围脖 : 中国人普遍缺乏锻炼,人们用各种借口逃避体育,然后寄希望用嘴来弥补四肢应该做的工作,根源是大脑缺乏六甲基磷酸三酰胺导致植物神经系统麻痹。至于热衷于吃鞭壮阳的男人,我猜多数是磨损过度,如果吃哪补哪,那些吃猪脑花的岂不悲剧了?应该学僵尸吃掉爱因斯坦的脑子才对,最不济也要吃掉何院士的 心齋老蔣 : 嗯,说得对,国人懒惰、缺乏锻炼是热衷于乱吃动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考槃在涧的围脖 : 我在坚持锻炼以前,因为经常使用电脑,肩背部经常痛,有一段间每周末都会花不少钱去做肩背部按摩;坚持锻炼之后,偶尔会有不适感,但再没有痛、麻木过。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由锻炼解决,但多数寄望于食补的人的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度锻炼。 心齋老蔣 : 回覆 @考槃在涧的围脖 :精彩,我们要全面检讨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种错误会引发、唆使另一种错误! 考槃在涧的围脖 : 回复 @心齋老蔣 :现在还有一种思潮,即看似旷达的生活观,比如以生死有命为借口而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其背后的实质是放纵,仍然是商业大潮下的享乐主义。 心齋老蔣 : 回覆 @考槃在涧的围脖 :是的,那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11 次阅读|27 个评论
素食者吃仿荤菜是虚伪的表现吗?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12-15 23:45
有些肉食朋友批判仿荤菜,认为这显得很虚伪。 他们说,你既然标榜素食,又何必放不下肉食,非要将好端端的素食做成肉食的形状口味呢?那还不如肉食的朋友来得表里如一呢。 这种批评的要害在于,不明白素食的目的在于保护动物,而不是不再馋肉。 这是一个将自己思路强加给对方,然后进行批评的典型案例。 从动物保护的角度看,馋肉本身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馋肉的唯一危险在于有可能导致对动物的杀害。在这种意义上,不馋肉自然可以防微杜渐,当然更有利于动物保护。所以,从动物保护的角度看,素食者如果能做到一点都不馋肉自然更好。 但是,就当下的道德努力而言,一个馋肉的人为了不伤害动物而素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不馋肉的人素食更值得敬佩,因为其付出更多。 仿荤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帮助素食者抵抗口味锁定的影响,坚持不杀害动物,不给动物杀害制造市场等方面,功德无量,值得赞叹。一时不能摆脱口味锁定的人,借助于这种技术,促进了动物保护的发展,是很聪明的选择,绝非虚伪。 相关阅读: 知行一时不能合一怎么办?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7570 次阅读|21 个评论
周日晚七点去北大讲东坡肘子批肉食文化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12-10 19:40
时间:2012年12月16日(周日)晚7点到9点 地点:北大二教425。 主题:对东坡肘子的观察与思考 CYAPA动保大讲堂 网络直播:QQ群218515553 QT语音直播2917150 这次是应北大素协的邀请去讲的。 2010年12月4日曾经给北大素协讲过一次深层素食主义,主要是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这次是讲自己的工作。 提纲 一、杀戮的遮蔽与世界的隔离 二、双向的驯化:囚禁、阉割与伺候 三、动物的标签化与屠杀的合理化 四、快乐的共享与资源的分配 五、压迫的秩序与他者的同化 六、文化的伪饰与传统的反思 七、东坡肘子的世界 这个题目是为了要参加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会议而写的。写的时候,顺便就在科学网上贴一些适合发在博客上的内容,结果天天贴肘子,惹毛了一些朋友,他们后来有些反弹,这可以理解。不过,我看了一下,在学理逻辑上倒也没有提出什么挑战性的问题出来。 在广州会上,不出意料,果然成为了会上大家谈论的话题,同行们从现象学研究的角度提了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更加严谨和深入。 去北大素协讲,面对不同的人群,关注点又不一样了,估计又会有另外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了,这样又可以从别的方面改进了。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590 次阅读|15 个评论
田松关于吃肉的三个问题!
热度 8 jiangjinsong 2012-12-7 22:35
田松说过,每次大家在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点菜之前他都会问大家三个问题: 1,上次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最后桌上剩下的是蔬菜?水果?还是肉? 2,既然每一次剩的都是肉,下次点菜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点那么多肉? 3,为什么每一次我都问过这些问题,最后还会剩下那么多肉?甚至今天最后还会剩下那么多肉? 蒋科学按: 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杀害动物,真的是营养方面的必须吗? 我们这样做在伦理上真的能给自己辩护吗? 说明: 田松本人驾到,把他的三个问题的准确表达在本博文后面留言,我贴到这里,请大家思考: 点菜之前,问: 1,为什么每次饭局,剩下的都是肉? 2,为什么你明明知道上次剩了肉,这次还要点这么多肉? 3,即使我提出了这两个问题,今天这顿饭,还要剩肉! 好了,你点菜吧!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399 次阅读|49 个评论
骨头与瘦肉精:肉食转化的局限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11-28 22:43
东坡肘子是一块带着骨头的肉。肉可以吃,但是骨头无法食用,一般是煮汤喝以利用最后一点营养和滋味。骨头中间的骨髓也被认为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人们往往会耐心取用之。但最终总会有一些再也无法利用必须要扔掉的骨头。这表明,动物尸体并不能完全为人类所食用,总有一些要成为垃圾。这提示我们,动物的尸体无法完全转化为我们的身体。动物总有其自己独立的性质,抵制我们的同化。我们想完全吃掉动物是不可能的。“吃”这一模式是其局限性的。 更危险的是:如果你吃肉,你吃下去的可能不仅仅是动物的尸体,尤其是在中国,你可能吃下去的还有瘦肉精,超标的抗生素、过量的生长激素,得到不是健康,而是性早熟、癌症等各种慢性病。吃肉可能就是在服毒。这是因为猪肉在食客那里是食物,在猪的身上是身体的一部分,在商人那里是可以换钱的商品。食客想尽可能以低廉的价格吃到更多的猪肉,商人想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时间内生产最多的猪肉,全然不顾猪的生活状况会是什么样子。然而,以最低的成本短期内生产最多的猪肉,结果就会是既有损于猪的福利,最终也导致人的食品安全受威胁。 延伸阅读: 肉食的隐喻!(更新)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肉食动物的素食理想
热度 2 yllu 2012-11-24 14:05
昨天,吃得满嘴流油后,我对家里负责买菜的同志说:“以后少买猪肉吧,一步步来,先把四条腿的戒了。” 某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你是不是特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三条腿的动物,这样你可以多一个戒的步骤,等你戒完四条腿的,再戒三条腿的,再戒两条腿的,再戒没有腿的,也该七老八十了。” 哼!反正我是有理想的! 忘了贴首歌了。 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作词:李宗盛 作曲:刘天健 演唱:赵传 再一次 我淹没在掌声中 眼前的你竟如此激动 黑暗中 世界仿佛已停止转动 你我的心不用双手也能相拥 如果有一天 我迷失风雨中 我知道你会为我疗伤止痛 也许我们的世界 终究有一点不同 可是我知道你将会陪我在风雨中 请你为我再将双手舞动 我会知道你在哪个角落 看人生匆匆 愿我们同享光荣 愿我们的梦永不落空 请你为我再将双手舞动 就让我们把爱留在心中 也许有一天 我老的不能唱也走不动 我也将为你献上最真挚的笑容 感谢你和我患难与共 感谢天 我的心有你能懂 感谢在泪光中 我们还能拥有笑容 虽然在此刻 我们必须暂时互道珍重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51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日的我们,是否会被百年后的人们同情?
热度 11 dawnshower 2012-11-23 22:22
看百年前的故事,我的同情常常会不自觉地压过审美。比如第一次看《红楼梦》时,我很纳闷书中青年男女比例怎么那么失调?好女孩儿太多,而她们有机会认识的男孩几乎只有宝玉。他和谁都可以暧昧,且婚前就已有了侍妾;但林妹妹眼里只有他,这也太不公平了吧!还有《浮生六记》,沈三白与芸娘两小无猜,婚后的芸娘却为丈夫纳妾之事奔走,还亲自挑选出一个“美而有韵”的女子。 西方文化中,100多年前女人的地位也好不到哪儿去。《唐顿庄园》从一战前英国一位伯爵的家事讲起。伯爵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精明能干,待字闺中。当时的英国法律规定女儿不能继承财产,而且连她母亲的大宗财产都要视为家族产业,一起留给未来的家族继承人。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家族继承人?答案是家里的男丁,哪怕这个男丁是一个远方表亲。为了保住财产,大女儿只能嫁给未来的财产继承人。可是伯爵的两位继承人在泰坦尼克上遇难,于是继承权只能顺延给伯爵的另一位更遥远的远亲,然后伯爵夫妇再试图把大女儿嫁给他。大女儿还算幸运——另外两个女儿,连“曲线救国”的法子都行不通,一个子儿也别想分到! 仅仅只过了一两百年,女人的处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尽管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比起上面几个例子,我还是庆幸自己生在现在这个年代。历史上必定有很多人,付出了很大代价、花了很大力气为女性争取到了种种权利。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许多看起来很正常的权利和观念,其实是来之不易的。同理,也许在今天我们看来很正常的“不平等现象”,也正在被一些人、付出很大代价、花很大力气来改变。 比如对于动物的伤害和奴役,在今天的大多数国人看来,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但是他们为“伤害动物是合理的”这一结论所做的辩护,却并不比一百年前支持保留纳妾制度的人更高明。以下就是类比。 其实我也不是特别爱吃肉,但是大家都吃,我也不好意思特立独行,再说工作餐的标配还是“两荤两素”呢。——我纳妾是因为周围人都这样做了,所以我也要顺时随俗,法律甚至为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规定了纳妾数量:“诸王置妾八人,郡公候妾六人……第七第八有一妾”; 我吃肉仅仅是因为好吃,并不是想刻意伤害动物。——我纳妾仅仅是因为我喜欢享用年轻女孩,并不是想伤害她; 正因为我吃肉,那些动物才有了出生的机会,如果不是因为有大量食客,谁会养那么多猪!——正是因为有纳妾制度,青楼女子才有了从良的机会、“扬州瘦马”业才形成产业链,要不然,那些女孩子出路何在? 如果不吃肉,有人会怀疑我身体有毛病。——纳妾,同理; 吃肉是为了补充营养——很多医书上都有“采阴补阳”之说; 就算那些动物福利推行得比较好的国家、吃素风气较盛的国家,不也是有吃肉的人吗?——就算妇女解放运动推行了这么多年,不也是有女人愿意当男人的附庸吗?(今天尽管仍有自愿成为附庸的女人,但是,人们不会因为有这种现象的存在而否认“妇女解放运动”的合理性,更不会退步到认为“纳妾制度是合理的”。) 百年后的人,看到我们今日对于动物保护的有关争论,会不会就像我们看百年前的芸娘为丈夫纳妾一样,觉得荒唐?
个人分类: 疾苦声|3907 次阅读|21 个评论
肉食的隐喻!(更新)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11-23 15:55
“吃掉敌人三个团的 兵力 ”这是军事语言中常见的表述。 在这里,军事活动使用了肉食的 隐喻 。因为消灭了敌人三个团,不仅意味着敌人减少了三个团的战斗力量,而且在战斗中,我方通过俘获敌人的武器,通过让敌人的士兵加入我方战斗阵营,而加强了自身的实力。这和吃肉消灭了动物尸体,而充实自己是一样的。从这一隐喻中 可以看出吃肉行为的双重意义,消灭了 作为对手的动物 的力量,同时又 因此而 加强了自己的力量。吃肉 模式既 是敌对 冲突 关系的极致, 又 是 冲突 敌对关系 单方面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 与其他利用的模式相比,比如作为观赏品的宠物,作为劳动工具的牛马,被食用的动物的独立性被否定得最为彻底,而且是一次性一劳永逸地被否定。吃肉是利用占有模式的极致,因为吃掉之后,被利用占有者自身完全消失,而吃肉者却得到了肉的“滋养”,这是征服意志的彻底胜利。将异己者完全同化为自身,消灭异己者的存在。 “弱肉强食 " 这一 隐喻,通常都会被用来描述一种强者为了一己之私而无情地欺凌、压榨乃至毁灭弱者的现象。在人类社会的现象中使用时,都会伴随着一种倾向否定的伦理评价。而在自然生态活动中,使用这一成语往往就带有一种不做伦理判断的中立描述态度,通常伴随着天然秩序就是如此的冷静判断。因此,当在人类社会中将“吃肉”这一隐喻引入到某一领域中的时候,其传达出来的就往往是在提倡一种冷酷无情的态度,对慈悲怜悯考虑的嘲笑。正是在这一种意义上,我们说所有的压迫形式都彼此支持。对肉食行为的批判,其实也是对其他冷酷无情的行为方式的否定。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8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吃肉与仇恨!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11-22 21:38
吃肉与仇恨!
吃肉这件事,对大多数肉食者来说,是令人兴奋的。它代表着富足、幸福、欢乐。在吃肉的问题上,人与被吃的动物之间,显然存在一种最明显不过的权力关系,一种等级体制,涉及到压迫的秩序,更涉及到征服统治。 而在相反一面,被当做肉来食用,则是生命被剥夺被压榨被侮辱的极致。因此食肉不仅仅是解决营养问题的手段,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它也可能代表着仇恨、复仇、压榨、轻蔑。或者说本来剥夺是为了吃肉,现在可能反转,吃肉是为了剥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被剥夺者的哀鸣与控诉。而“食肉寝皮”代表了复仇的狠毒。“敲骨吸髓”体现了剥削的彻底性。岳飞的著名诗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则充分表达了当时的民族矛盾,以及在受侵略之下的复仇心理。甚至网络名人方舟子被许多人称为“肘子”,也体现了许多人对方舟子先生的仇恨和极度轻蔑。 取自网络,没有商业目的,仅以此哀悼对感恩节中无数被不知感恩的人类所杀害的火鸡!感谢照片拍摄者。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344 次阅读|68 个评论
魔法式的烹饪隔绝了两个世界!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11-21 23:53
魔法式的烹饪隔绝了两个世界!
大家都知道生肉是很腥臭的, 而作为美食的东坡肘子之所以受到欢迎, 是因为它的滋味和气味, 是混杂了葱、姜、蒜、冰糖、桂皮、香叶、八角和五香粉的味道而生成的, 所以滋味令人愉悦。 中华烹饪文化讲究的是五味调和。 这种魔法式的操作的确很奇妙, 不仅改变了食材的风味, 还构建了文明的界限, 它把野蛮的屠杀与行礼如仪的宴会隔绝开来, 它把对动物的残忍屠杀变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天伦之乐, 把沾满鲜血的动物尸体变成了友善好客的一片诚心。 这种烹饪文化把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与仁义道德的伦理世界隔绝开来。 “君子远庖厨”, 远离了具体的转化过程, 直接接受转化后的文明世界, 人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东坡肘子的美味, 而不必尴尬面对残忍杀戮的事实。 照片取自网络,感谢陆mm !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43 次阅读|6 个评论
你的说法让我们无法吃饭了!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11-21 14:34
你的说法让我们无法吃饭了!
“你的说法让我们感到恶心,我们无法吃饭了。”这种说法揭示了在肉食问题上进行反思的极端困难所在。就是因为,关于肉食所涉及的杀戮、血腥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平心静气探讨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对每天都在进行的实践的冲击干扰的问题。大多数肉食者每天吃肉,这是一个常规性的实践,吃肉的正当性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假定,而且已经与我们身体的活动、情感反应紧密锁定,因此关于肉食杀害动物的讨论影响了肉食者的食欲,肉食者看来这在伦理学上甚至是有缺陷的。只有在暂时中断、跳出或悬置这种实践、反应、感受时,才有可能从事这一讨论。 在餐桌上,我们的认识器官主要是舌头。我们通过舌头来认识东坡肘子。这样一种认识方式,显然是排斥我们对动物苦难与死亡的讨论或者认知的。不知趣的动物保护分子,在这个时候介绍动物的苦难和死亡,质疑人们吃肉在伦理学上是否可以得到辩护,这就严重破坏了舌头认知的氛围。或者说,这种气氛是建立在封闭我们的感知和认识基础上的。通常大多数动物保护人士和素食者,在此场合下,为了不激怒大家,也都只好闭口不言。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陆mm!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6356 次阅读|18 个评论
牺牲弱者加强联合!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2-11-16 22:50
共同吃肉, 一起分享肉食的美味, 这是人们加强联合常见的有效途径。 所以, 请客吃饭是最有效的社交活动。 而所谓“吃饭”, 即满足生理需要不过是个委婉的幌子, 关键是要坐下来一起吃肉, 没有肉的宴席和请客, 简直是个笑话。 在共同吃肉时, 通过牺牲被食者, 吃肉的人们结成了联盟, 强化了联合, 尽管彼此之间由于肉食分配多寡, 获得肉食的先后, 甚至分得肉食的部位和品质, 也会有矛盾和不满。 甚至共同吃肉者也可能是人类共同体之外的成员, 比如在共同吃肉的餐桌下, 可能会有狗来回走动, 等待吃肉的人们扔下一根骨头。 人类在奴役动物的过程中, 极有策略, 成功地分化了动物, 利用了它们彼此之间的矛盾, 使得它们为人类所用。 比如, 将原本野性十足充满战斗力善于集体协作的狼, 驯化为便于指挥忠心耿耿的狗, 协助人们去猎捕各种动物, 然后在吃肉的时候, 让狗也能分享部分肉食。 人们日常语言中的所谓“走狗”、“鹰犬”, 正是这种协助掠夺者猎捕弱者, 而从中分得一杯羹的生态位或者社会分层。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98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边芹:西媒与我们
liuxg99 2012-11-6 10:01
(在《看世界少用“心态”多用“头脑”》一文中我已经回答过那些动不动如丧考妣的人:介绍一头肉食动物时,说老虎可能吃人并非仇视老虎。想在此再重申一遍,请勿将打破神话等同于反对西方,那样非黑即白地想问题就没有说真话的余地了。然而偏偏有人爱胡搅蛮缠,把两码事扯在一起吵个不停,好像不信神就罪大莫有。这些人不知是脑袋少根弦还是肩负使命,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不过是 历史 真相出现前螳臂挡车、插科打浑而已。打破神话只是提醒国人凡事都有个度,过了会适得其反。没有神话的西方并不意味着没有优点,破除迷信也并不一定就是自大自闭。总有人把向西方学习与放弃自我混为一谈,学人之长与认人为主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就是有人没有足够的智慧将二者分开。时常是看到这一点而悲从心来:救亡,救亡,亡者愿去,强留亦不可复生!) 在西方呆久了,眼睛尖的人首先发觉的一大不对味,就是传媒的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并非自由开放,而是唯意志论事,这么做又怕被人发现,故暗中做足手脚,极不诚实。如果未来有一天“组织”内部突变出异军翻出西媒几个世纪的老底(只怕这天很难到来,谁敢太岁头上动土),那精心蓄意作弊岂是自行车“七连冠”大骗子阿姆斯特朗能比?我们以为的传媒应有了“米”才能“做饭”,不能做无“米”之饮。“米”是什么?就是每天发生的事。我们认为记者有别于小说家的关键一点,就是做活的基点源自客观事实而非主观意志。所以传媒是个被动的生产机制,永远都是发生的事在先,制作 新闻 在后,而且必须忠实于发生的事,有点像古代的史官,主动性至多来自有意回避或筛选,即便怀着操纵现实的鬼胎,也难有改变历史的奢望。 感觉不对味是西媒与之做的正相反,它是主观意志在先,事实在后,这么一搞历史绝对难有真实版本。我们长久以来看不透并被其牵着鼻子转,不是我们笨他们能干,也不是我们好他们坏,而正是由于对传媒基本概念的认识南辕北辙。基本点的截然不同是源自我们的传统,我们是历史上少见的一直保持信史的民族,这得利于我们没有一统天下的宗教信仰,由于没有绝不通融异教的信仰,至少时过境迁后我们并不逃避真实。这一传统决定了我们对传媒运作的目的和方法有自己的概念,并且以为放之四海而兼准,即便实际操作中存在弄虚做假现象,但否认不了我们具有的基本概念。我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想像和解释西媒,时常落入他们有意误导的陷阱。这与我们观察和模仿西方文明时犯的错误如出一辙,不但只仿效了皮毛,还乱了自己的阵脚。 由于在基点上的背反,我们总是把他们的蓄意误导当成客观事实,把花招当成真传,一而再再而三落入圈套。蓄意误导又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贬低,一个是缴械。贬低是心理战,缴械则是实战,无论是贬低还是缴械,都从不正大光明,而是旁敲侧击。误导的切入点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专挑优点背面的缺点,而多好的东西背面都有缺点。这个擦边球打得漂亮,以揪着缺点不放的方式解构优点,被算计的人不但不察,还颇生共鸣。他们总是抓住一个点的事实,将其扩大为整体,以此抹掉真实,而且总能找到动一发毁全身的那个支点。近代以来他们细心研究对手的长处,甚至构成长处的文化和种族根脉都已探明,然后以这种声东击西的方式,将支撑大树的根筋一一剔解,不费一兵一卒缴掉对手的武器。 所以大致可以做出如下推理:他们说什么不好,多半这个缺点的另一面帮了我们而妨碍了他们。以此算式推演,你就能看清花招下面的意图。例如,他们时不时会充满“关爱”地提醒中国人缺乏创造性,注意这是个长久经营的调子,百多年来这堆柴火就没熄灭过,不断地有人添柴加火,隔一段就会抛出新的依据,还时常是以科学的名义。为什么这么关心中国人的创造性?如果中国人不具创造性,总想着独霸天下的他们应该偷着乐才是,担心什么呢?比如在法国,中国从鼻尖到脚趾皆可指责,唯独对最不人道的一胎化从不吭气。这就叫偷着乐。怎么没见他们说非洲人或南亚人缺乏创造性?如果中国人真缺乏创造性,他们就会像对非洲人那样只字不提了。持久不断地“怜悯”中国人的创造性,不是中国人真的没有创造性,而恰恰是创造力之强让他们胆颤,才会从侧面进攻。 “关心”中国人的创造性是处心积虑的误导,利用中国工业化晚了一步,没有赶上工业革命头几波发明潮,便设计出这一指控真是一石数鸟:首先把中国人尊祖守统的长处废掉,因为这阻碍了他们要征服中国而实施的各种改造;其次解构中国文化,从文字到思想,以及手工艺的传承;接下去就是废中国教育的武功,中国教育的传统是尊师苦学,别的文明坚守的是宗教,而我们锲而不舍的是文化。中华文明没有被各种野蛮征服中断,不是偶然的,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他们所说的“没有创造性”。他们几千年念一本经书,怎么没见有人说他们的文明缺乏创造性?!把工业化与文明混淆,也是一大陷阱,而我们居然真掉进去了。 其实有没有创造性只要不人云亦云,自己动动脑筋就能看到事实。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世界各种技术发明的中心,除了四大发明,吃、穿、用、民间手工艺的小发明之多之慧更是举世无双,这个土地贫脊的农耕民族如果没有惊人的创造力怎么数千年绵延不断?所以说中国文化、文字阻滞了创造性是无稽之谈,甚至可说居心险恶。在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过程中,尽管大量 科技 人才被西方挖走,同时遭受技术封锁,但其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难道不是深具创造力的表现?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如果科技人才像中国这样被放血,都会一蹶不振,更不要说能在落后情况下追赶上来。改开以后,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很多新技术领域中国已走到西方前面,申请专利的数量也已超西方。说中国文化和教育致使中国人缺乏创造性,为什么大学和实验室里收了那么多中国人,为什么这些肥缺位子不留给“充满创造力”的西方人?中国人不是缺乏创造性,而是缺乏自我意识,这才是症结所在!而这一点却从不见他们“关怀提醒”。 问题不在人家怎么设套,坐在“猴王”宝座上的人,自然要耍尽花招不让觊觎者靠近,所以出假牌实属正常,不正常的是我们耳提面命大信不移,人家巧使一鞭,我们就加快了自废武功的步伐,这都是上百年盲信的恶果。总有人把向西方学习与放弃自我混为一谈,学人之长与认人为主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就是有人没有足够的智慧将二者分开。时常是看到这一点而悲从心来:救亡,救亡,亡者愿去,强留亦不可复生!而盲信的根源之一就是我们对传播这类误导的西媒太缺乏了解,以己之见度人之腹。 学人之长,“长”究竟是什么,你得弄清。国与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一样,好人愿意授以真长,小人则故意以短相诱。西方连科技都以专利、知识产权、禁售的屏障阻止你接近,其他领域人家会把真长告诉你?不但不让你知道,人家兵不厌诈,还把表面迷惑人的花招力荐给你,让你拿着假方子吃错药。在人家那边没什么不该,谁叫你傻!所以破除迷信,就是为了找到人家藏起来的真“长”。 由于基本概念上的背道而驰,西媒的操作技巧和运作方式都与我们自身和我们以为的他们大相庭径。比如中国人专挑舞文弄墨的文人作记者,学文学语言的青年写不了小说的多去了报社,电视记者更有选“艺人”的倾向;西方人挑记者却首先是意识形态其次是胆略,关键位置血统乃重要条件。此处的血统并非我们中国人以为的小舅帮外甥这种狭窄的亲缘关系,而是上层加族群血统的自觉抱团。这与中西的各自传统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挑文采飞扬的读书人进入士大夫阶层,欧洲古代挑信仰坚定的教徒进入教士阶层,一个挑才艺,一个挑思想,自古就思路不同。在此无意评说谁优谁劣,存在的就是本性的,怨不得天也怨不了人。所以在西方选记者,文学语言专业写得一手美文的人不是想当然的被挑选对象,我们最大通讯社录人的考试语言文字是主项,曾发生过考常用字的不常用读音!在“民主”搞得“纰漏”少的那几个西方国家,政客与记者角色时常互换,作几年记者换一张明片又去作政客时有发生,反过来亦然。两个职业如此接近,是因为此乃金权卵翼下的一对孪兄弟,实为左右“门神”。 派往国外的记者,素质更是接近侦探而非文人。派往敌视国家(中、俄之类)的记者多是贼大胆的冒险家,刺探内情、培养反对派是基本活计,必要时帮助反对派推翻政权也是份内事,而绝不是我们理解的满足百姓的知情权。派往国外的记者实为一支不带枪的“军队”,指哪打哪,向全世界推销“新闻自由”就是便于这支“军队”的行动和安全。而且这些“教士兼军人”若遇险皆有军人般的献身精神,可以跑到枪林弹雨的最前沿,我称他们“战士”意即在此。献身精神来自哪里?绝对不是笔墨激情,而是发自信仰,一如古代的教士。 教士的特点就是时刻不忘传教,战士的好处是指哪打哪,不似文人爱反思、发牢骚、追逐真理。古代西方的教士与中国的秀才也是在这点上相去甚远,古代欧洲鲜少王朝更迭,而华夏却屡见不鲜,此乃根源之一,即便外族入侵,若无内奸也难实现。战士和文人对自由的诠释和满足程度会相差多远,不懂得这一微妙的实体差异的人,是永远也看不清世事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传媒“自由”之下犹似坚硬的混凝土,而我们一放就如散沙!一群舞词弄札之人如何应对舞刀跃马的“兵”,“翰林院”与“海军陆战队”怎可逐鹿于同一战场! 世界统治者之所以几百年来所向披靡,从未被阵营内部的叛徒蛀空掀翻,三分之一是不懈的警觉,三分之一是胆大谋略,最关键一个法宝就是懂得挑人。不但在自家阵营中慎选擅挑,手还能伸到对手阵营中,挑到效力的卒子,其手法之精准,卒子都无须正式御批委任状,便已干得不亦乐乎。挑人绝非选秀,我在《人与宠物》一文中写过挑选忠诚适用的猎犬和漂亮灵俐的哈巴狗的区别。我就是看到这一层,才惊悟毛泽东时代很多事是真学了西人所长的,之所以看起来不像而且做砸了是源自两点:一,不懂得度及区分形式与内含。人家这里内含一套形式上另一套,内紧外松,内含是不让人看到的,用细节洗脑的办法搞意识形态一统,表面上不见一句标语口号,与中国人正相反,中国人表面上一堆口号,还到处张贴悬挂,开会讨论,搞形式的一统,内里却根本统一不了。结果是真具品质的人厌恶搞形式,而投其所好者则是有意投机之人。此外人家只在挑与不挑上做手脚,唯恐打压的那一面让人知道;我们却不懂适可而止,不挑还要大声宣告甚至去挽救,于是就搞批斗检讨,大大越过公人生与私人生的界。二,受不了长久精神束缚。人家有两千年只信一神、只读一经的传统,意识形态一统在人家是正常状态,而我们除了真实没什么能绝对占据精神世界,以开国君主之威,统一意志的能量也过不了二三十年,“蜜月期”一过就钳制不住了。 明白了什么才是西方的真“长”,才能知道自己要不要学、能不能学、学什么以及学了的后果。操纵舆论最省力、别人多半察觉不到的做法,除了挑人还有派人。分派记者做什么、派到哪里从来不是平等的一刀切或照顾个人利益,而是精挑细选,然后用森严的等级分别利用每一个人的潜质。经多年观察,社论记者(éditorialiste)、特派记者(envoyé spécial)和 专题 报道记者(grand reporter)是紧靠核心圈的心腹,对心腹都是宠爱有加,这一小把人(少而精)多有血统保障忠诚,经济和政治地位远非一般记者能比,可出入上流 社会 。他们是仅次于报刊主编和电视明星主持的次核心人员,制造舆论尤其到境外制造舆论主要靠这群心腹,他们的特点是需要他们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比如需要他们去支持叙利亚叛军,他们就会按事先定好的舆论口径制造“ 新闻 ”;需要他们去支持马里政府,尽管马里政府军与叙利亚政府军面对的是同样性质的武装力量,他们却可采编出完全不同的“新闻”。让他们作弊如同派精兵去埋地雷,谁都不会抱怨有没有说真话的自由。 而常驻记者“本事”就略逊一筹,他们在另一个等级里,不如上一个层圈的人那么接近权力核心并有血统保障,自然心领神会的能力也不如前者,所以一般都是以其性配其鞍,根据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强弱和个性特点,派往不同的地方。如意识形态狂热并爱挑刺的人会派往中、俄、伊之类敌对或对手国,他们到了那里自觉与当地反政权力量抱成一团,不但以记者的合法身份承担起培养他国反政府力量的艰巨任务,而且专做负面报道。而那些意识形态淡化、喜欢说好话的记者,则会派到英、美、日之类友邦国家,派到英国的记者成天讴歌英王室,派去日本的不说一句坏话,去印度的从不见脏乱差,到泰国的可把妓女天堂描绘成桃花园,放到越南的则从不质疑越共,而派到伊朗的,不管怎么选举,都是专制独裁。对每一国都有事先定好的调子,事实无足轻重。某个时期为配合新的战略,会局部改变战术,如在某次访问前,为了从中国手上多拿几份订单,会派几个“友善”的“特派”过去,远远地送回一点正面新闻。总之这只“乐队”是根据战略乐谱挑乐手,精心弹奏着事先谱好的曲目,一弦一音皆为精密安排。 问题是一天到晚向我们推销甚至强输“新闻自由”的西方,从不把这些“真传”告诉徒弟。常识告诉我们有意不把绝活教给徒弟、却拚命诱他逼他只学花招的师傅,一定别有用心,我就是从这一点开始怀疑他们的用心及后面隐藏的阴谋。世上但凡接受了“理念”又未学到“真传”的国度,结局只有一个:其传媒不可避免地成了“传声筒”。这正是“师傅”的目的所在。而拒绝“理念”则道德上又已无容身之地,看来看去唯一的出路是接过“理念”但实行“真传”,不过“真传”在中国恐怕百分百会水土不服。 上述各类“真传”是秘而不宣握于“核心集团”手里的,不要说传媒学校不会教,就是核心圈外的记者也无从知晓,他们被搅在这架机器里,不过一颗忠于职守的镙丝钉。这就是为什么局外人觉出不对味,却难找证据。为数极少的对传媒的揭露都出自圈外观察者和研究者,因而都是透过现象观察本质,而且一旦涉入这个禁区即被边缘化,边缘化意味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声音、在金钱至上的社会没有钱。业内少有的几个不驯服者至多揭一揭涉及自身的孤立事件,若不想永远丢掉饭碗,多半只敢写成虚构,不写成虚构也无处发表。由圈内人以揭短的方式全面具体地写出整个行业操作内幕的书你是找不到的,一是因为业内人有信仰和血统等多重控制,还有对下场的恐惧(没有上家不做去做下家的可能,一背叛就是自绝于整个行业);二是因为对全局的把控集中在极少数核心人员手中,行内等级森严。这些“被挑中者”与传媒的金主究竟什么关系(血统的、利益的、秘密社团的)、他们如何、为何操纵舆论是严守秘密的。何况这是个“信仰组织”,对外的招牌就是“独立”、“自由”,因而除非少数背叛者,其余忠诚于组织的人,打死都不会承认自己并不自由更不独立。就像基督教信徒,除了叛教者,坚定的信徒永远都不会承认上帝其实不存在。 一般从业人员都是做东不知西,机构内部层圈结构,每个层圈之间皆有防水层阻隔,不像中国一个刚入行的记者都可把主编身边发生的事摸得一清二楚。有一天当国人终得“自由”之时,这份平等是肯定会收回的,没有森严等级则自由实乃无法无天,哪有不付代价的获取,不是横着规,就是竖着规。本人观察戛纳电影节二十年,选片内幕始终如谜,一层一级皆有被严密封于层级内的秘密。比如组委会雇中国 留学 生为邀请来推销商品的中国明星作翻译,这些雇员只准呆在旅馆,无权进电影宫。这是一般最常见的“隔离法”。在中国这是难以想像的,雇个年轻人干十几天活,还不得“人性化”一点让人进一次电影宫看场电影?这样想恰恰是没有理解西方文明的精髓,“民主”社会得利于分权,而分权的社会切忌在层级间设直通车。 想以此文告诉读过或将读我文章的人两点:一,盯着西媒是因为有了核武和飞弹的中国仍未逃出亡国危险,而致命的子弹就是由这支军团输送。我们如果没有防弹衣反倒遍地里应外合的传递手,则命必不能保!二,针对西媒鲜少揭秘的书及揭秘的人,故需时漫长才看出大致的路径,由于是观察而非直接证据,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请勿因此而一叶遮林。而且有一天他们发现你摸到套路,变换战术,也非不可能。韩非子说:“战阵之间,不厌诈伪。”2009年以后,西媒针对中国的战略未变,战术却做了调整,2011年以后更加明显,会继续朝哪个方向发展,尚难以判断,要看世界幕后统治者决定让中国在他们设置的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这个太能干又与西方文明缺乏共同语言的文明,让统治者们头疼了近两百年,拉进来她不懂规矩,继续打压还有没有效用而且会不会两败俱伤,总之是吞不进,又放心不下。如果有一天西媒的枪炮全收起来了,也并非什么喜讯,绝不是中国人什么事都做得完美了,而是“野生动物”终于进围猎场了。到哪一天西媒就会自觉维护你,他们这种“自觉”运用起来连你的缺点都可视而不见。
个人分类: 人文|1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结果从一开始便注定的PK:纯素食健康女专家VS肉食厨艺女主持
热度 14 QFL 2012-10-24 07:39
结果从一开始便注定的PK:纯素食健康女专家VS肉食厨艺女主持
51 岁的 Gillian McKeith 是一位健康专家,常 上电视,提倡吃纯素食,例如有机水果和蔬菜 …… ,其本人也是以身作则。 51 岁的 Nigella Lawson 是一 位电视厨艺节目的主持人,提倡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多吃黄油 …… ,其本人也是以身作则。 博主批: 如果单纯地从口才上讲,素食主义专家 Gillian McKeith, 滔滔不绝,讲出地理论那可是一套一套的,其逻辑更要比一些科学网博主怎么着也得强上 1.01 倍 。 然而,不幸地是,对于常爱 “以貌取人”的广大观众 而言,两位中年妇女的 PK 结果,在从一开始便就已经注定下来了 。 51岁的食素专家 Gillian McKeith(左); 51岁的食肉主持人NigellaLawson(右)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读书读报|4355 次阅读|30 个评论
長假期結束了,但是動物的苦難還在繼續!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10-7 15:47
長假期結束了,但是動物的苦難還在繼續!
在這個肉食文化的社會中,在這個非人類動物奴隸制的社會中,幾乎每一次人類的節日都意味著動物的苦難,就如同古羅馬時期,大眾的娛樂就意味著大量奴隸在鬥獸場中的流血、被屠殺和互相屠殺。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像,與羅馬如此燦爛文化同時顯現的是如此野蠻血腥的奴隸制! 後人也很難想像,在二十一世紀如此高度發達的文明中,全球仍然流行著如此血腥的肉食文化! 大量動物的死亡與苦難每天都被人們系統地忽視、迴避、合理化。 當闔家歡聚時,餐桌上的美食,是動物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慘遭滅門。 當慶祝生命的誕生時,餐桌上的美食,是動物的屠殺和死亡。 當親如手足的朋友們共敘珍貴的感情之時,餐桌上的動物,早已手足分離。 它們的手足,經過切割、煮爛、油炸各種烹飪處理,等待著進入沉浸在手足之情的人類口中。 …… 非人類動物奴隸制的壓迫者和被壓迫者,都是有痛苦感受的動物,都有貪生怕死的天性,都有家庭的情感聯繫。 這種奴隸制真的有理由繼續存在下去嗎? 儘管素食完全可以提供足夠的營養,儘管肉食對健康有害,人們卻仍然爲了口腹之欲去殺害動物,損害自己的健康,破壞著生存的環境。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3042 次阅读|8 个评论
吃肉让我们进化成人
热度 13 qpzeng 2012-10-5 09:19
【点评】 对一块出土自非洲坦桑尼亚北部的古人类头骨的研究表明,我们的祖先至少在150万年前就开始吃肉了,彰显肉食对人类生理及大脑发育的进化具有促进作用。这项研究成果已于10月3日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 这块头盖骨来自一个两岁的小孩,他患有疏松性骨肥厚症,并伴有贫血,推测可能是他的食物中突然缺乏肉食引起的。同时,头盖骨测试表明,小孩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和B9,表明他在断奶后遭遇肉食缺乏,可能因营养不良而死。 尽管很多人认为人类进化的驱动力是肉食-杂食方式,但作者坚持认为肉食赋予的丰富蛋白质才是让我们的远古祖先进化成人的根本动力。他还举例说,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很少吃肉,其脑容量就比人类小得多。 以上结果显示,蛋白质不仅对人类的系统演化至关重要,而且对人体(尤其是婴幼儿)的个体发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作为发育已经完成的成年人而言,以我们现有的膳食结构来看,蛋白质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因此,我支持成年人适度增加素食而减少肉食,顺便也晒一晒其他营养学专家的观点。这里贴出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医生顾中一发表在《纽约时报》(中文版)上的一篇文章,供参考。 附: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10/121004093508.htm Anthropologist Finds Evidence of Hominin Meat Eating 1.5 Million Years Ago: Eating Meat May Have 'Made Us Human' ScienceDaily (Oct. 3, 2012) — A skull fragment unearthed by anthropologists in Tanzania shows that our ancient ancestors were eating meat at least 1.5 million years ago, shedding new light into the evolution of human physiology and brain development. "Meat eating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things that made us human, with the protein contributing to the growth of our brains," said Charles Musiba,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who helped make the discovery. "Our work shows that 1.5 million years ago we were not opportunistic meat eaters, we were actively hunting and eating meat."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October 3 in the peer-reviewed journal PLOS ONE . The two-inch skull fragment was found at the famed Olduvai Gorge in northern Tanzania, a site that for decades has yielded numerous clues into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humans and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cradle of mankind.' The fragment belonged to a 2-year-old child and showed signs of porotic hyperostosis associated with anemia.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condition was likely caused by a diet suddenly lacking in meat. "The presence of anemia-induced porotic hyperostosis…indicates indirectly that by at least the early Pleistocene meat had become so essential to proper hominin functioning that its paucity or lack led to deleteriou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the study said. "Because fossils of very young hominin children are so rare in the early Pleistocene fossil record of East Africa, the occurrence of porotic hyperostosis in one…suggests we have only scratched the surfac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in ancestral populations of the deep past." Musiba said the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juvenile's diet was deficient in vitamin B12 and B9. Meat seems to have been cut off during the weaning process. "He was not getting the proper nutrients and probably died of malnutrition," he said. The study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hominins including Homo sapiens . Musiba said the movement from a scavenger, largely plant-eating lifestyle to a meat-eating one may have provided the protein needed to grow our brains and give us an evolutionary boost. Some scientists have argued that we became human when we became carnivorous-omnivorous creatures. "Meat eating is associated with brain development," he said. "The brain is a large organ and requires a lot of energy. We are beginning to think mor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expansion and a high protein diet." Humans are one of the few surviving species with such a large brain to body size ratio. Chimpanzees, our closest relatives, eat little meat and have far less brain capacity than humans, Musiba said. "That separates us from our distant cousins," he said. "The question is what triggered our meat eating? Was it a changing environment? Was it the expansion of the brain itself? We don't really know." Four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CU Denver Tanzania Field School were at Olduvai Gorge when the skull fragment was discovered. "It was a great experience for them," said Musiba, director of the Field School and a native of Tanzania. "Hopefully, it will inspire even more students to come to Africa and help us find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posed by these discoveries." Journ al Reference : Manuel Domínguez-Rodrigo, Travis Rayne Pickering, Fernando Diez-Martín, Audax Mabulla, Charles Musiba, Gonzalo Trancho, Enrique Baquedano, Henry T. Bunn, Doris Barboni, Manuel Santonja, David Uribelarrea, Gail M. Ashley, María del Sol Martínez-vila, Rebeca Barba, Agness Gidna, José Yravedra, Carmen Arriaza. Earliest Porotic Hyperostosis on a 1.5-Million-Year-Old Hominin, Olduvai Gorge, Tanzania . PLoS ONE , 2012; 7 (10): e46414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6414 摄取丰富的蛋白质很难吗? 顾中一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10月04日 http://cn.nytimes.com/article/education/2012/10/04/cc04guzhongyi/ 如果你最近路过公交车站,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海报:一个男子手捧一颗巨大的鸡蛋面露惊讶,又或是一位女子怀抱着半米高的牛奶杯而目瞪口呆,旁边配有这么一行话:“为了摄取更丰富的蛋白质,早餐你得吃这么多?”或许你已经猜出来了,没错,这确实是某著名品牌的蛋白粉广告。然而普通人获得丰富的蛋白质真的很难吗?都到了需要加蛋白粉的程度了? 判断这个问题很简单,先了解自己需要多少蛋白质,看看这些蛋白质可以从哪些食物中获得,最后估算下自己有没有条件吃到这些食物就够了。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答案是简单而肯定的:“不需要。” 你需要多少蛋白质? 国人距离最近一次集体蛋白质营养不良只有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没肉吃”造成的全身浮肿、免疫力下降相信你或多或少都见识或听闻过。另一方面,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增加、肾脏负担过重、钙流失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普通人群到底需要多少的蛋白质,由于涉及到个体差异、其他能量物质是否充足以及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百年来医学界始终争议不断。 尽管每天30克蛋白质似乎就可以满足最基本的蛋白质需求,但WHO(世界卫生组织)最终考虑应激状态、运动量、人与人之间差异等因素,在1986年还是给出了一个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每公斤体重0.758克,对于一个身高180厘米、理想体重75公斤的轻体力男性差不多是60克蛋白质。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在参考了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以及一些国内氮平衡实验的结果后,考虑国人饮食习惯中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质量往往较动物蛋白差,导致整体膳食蛋白质生物利用率仅为69%,因此在2000年给出的成年人推荐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1.16克。具体到轻体力的成年男性是75克,女性是65克。 总之,除非你的身材像姚明那样伟岸,运动量有林书豪那么大,否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75克都可以看做是“丰富的蛋白质”了。 75克蛋白质从哪里来? “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的牛肉,我说店小二三两银够不够……”周杰伦歌曲中的游子选择了用几斤牛肉来宽慰近乡情怯的心灵,我们所熟知的梁山好汉们也都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骄傲。人类潜意识里似乎都保留着对食物链上端的渴望,所以一旦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高蛋白的食物就成了普遍的选择。不信?瞧瞧这些高蛋白食物是不是都是你爱吃的? 鱼肉蛋奶豆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以100克生重计,鸡蛋含蛋白质12克,鱼类蛋白质平均18克,鸡翅19克,里脊肉无论猪牛羊基本都是20到22克。大豆也是天然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干豆中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可与煮熟的鸡胸肉相媲美,达40%,即便做成豆腐也可达到8%,且不含胆固醇,因此是素食者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牛奶3%的蛋白质也意味着300克即可获得9克蛋白质。此外,不但坚果含有20%到30%不等的蛋白质,通过500克的米面也能获得相当于一个鸡蛋的7克蛋白,就连蔬菜中同样也有一些,只不过植物性食物除了大豆以外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差别过大,不太“好使”罢了。 所以,别说“几斤牛肉”了,这些高蛋白的食物只需加起来够一斤就能有75克蛋白质了。 一天一掌肉足矣 我们不可能对着一样食物猛吃,食物品种还是应当尽量多样,那么鸡鸭鱼肉到底应该各吃多少呢? 中科院前不久发布了一个《中国人营养指南》,其中给出的建议是四两肉二两鱼一斤奶;在美国,连膳食指南中食物放置的先后顺序都会被质疑与食品企业有利益关联,当我看到这份超量一倍的指南时,个人认为完全应该更名为农产品消费指南。 目前国内营养学界主流观点还是赞成WHO出资推荐、卫生部发文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建议谷类和杂豆250-4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75-100克,蛋类25-5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奶类及奶制品300克。 算算其中的蛋白质吧。主食很多人一顿吃不了3两饭,那就按下限一天5两米算,蛋白质大约20克;畜禽肉类50~75克相当于一厘米厚、啤酒瓶底大小的一块肉,蛋白质10克;一个鸡蛋7克;二两鱼18克;三两豆腐12克;一袋牛奶8克蛋,还没算到蔬菜水果已经坚果就已经够75克了。何况以上鱼虾和畜禽肉类的一日推荐摄入量合计摊开也不超过手掌大小,你确定无肉不欢的自己没吃多吗? 吃多了会怎样?回顾我们先祖的狩猎岁月,没有冰箱从而必须暴饮暴食的年代证明了人体可以耐受数倍于需要量的蛋白质,但对于运动量不足且追求长寿的我们,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对健康带来很多风险。首先,动物性食物往往意味着较多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对心血管系统不利。其次,正常情况下人体无法将过多的蛋白质储存下来,必须进行脱氨分解后将氮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个过程迫使我们的肾脏像冲水马桶一样不停接受大量水分灌注,从而增加负担,对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危害更大。也有研究表明摄入蛋白质过多与结肠癌、乳腺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相关,还可能加速骨骼中钙质的流失。尿酸高的人吃一顿涮羊肉还得考虑其中的嘌呤会不会使你得痛风……还是适可而止吧。 在2010年剑桥举行的TED大会上,一位昆虫学家提出一碗蚱蜢跟一碗牛肉相比,可以提供同样多的优质蛋白质、更多的维生素以及更少的脂肪,所需饲料却少得多。所以至少从营养和低碳的角度来说,排在蛋白粉的前面可能还有很多的东西。 顾中一是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医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5642 次阅读|60 个评论
杀彼身以悦我口,何其残忍?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9-29 22:22
仁人君子,为报恩故,为免劫故,倍复注意于戒杀放生,持斋茹素也。然有大多数未闻佛法者,习以为常,任意行杀,以期悦口。由是之故,酿成兵劫。试思兵劫之中,人被杀戮,与彼物类受宰割以充口腹者,相去几何。倘作此想,则杀彼身以悦我口之念,能不消灭乎。又我既贪生,彼岂爱死。我若一芒刺指,即难忍受。彼则脔割其身,心岂能甘。虽力不能敌,无可如何,其怨恨之心,固结莫解,生生世世,必为报复。是以贤哲之士,欲令世人同息杀业,冀合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道,种种设法,买而放之,令尽天年。须知此举,重在救人,非单为救物也。以其冀人因见买放,不忍特杀。既不忍杀,则怨对不结,而未来之杀劫可消,后世之福寿自永。此放生之究竟宗旨,真实利益也。不知者,每谓虚费钱财,了无所益。试设身处地,为当愿人放我,为当愿人杀而食我耶。杭州西湖,自宋真宗时,即为放生池。自后纵有废弛,不久即复。 《三编·赎迁西湖放生鱼募缘疏》 蔣科學按:幾天沒上來,又看到科學家居然以羅列單個案例胡說什麼吃肉有利健康,完全不講科學的做法,全然不管相關系統研究統計調查的結果,除了為自己的口腹之欲辯護,估計平時也不好意思在博客上寫出來吧?現在還倒打一耙,說別人狡辯,這真是典型的肉令智昏! 更何況,為肉食辯護,在動物倫理學上如何站得住腳?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80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丧礼不应肉食!
热度 11 jiangjinsong 2012-9-6 21:23
蔣科學按: 中國許多事情我搞不太懂,例如,我小時候見過許多人家辦喪事,在那裡大吃大喝,就很納悶,人家死了人,哀痛欲絕,你們怎麼忍心在那兒大吃大喝呢?到底是辦喜事還是辦喪事? 從佛教的角度看,爲了喪事而殺生,這不是給死者來生轉世製造障礙嗎?真是印光祖師說的“落井下石”! #印光大师谈护生# 现今世道陵夷,礼法坏乱,凡所行事,通皆图撑架子,壮场面。不知何者应法,何者应戒。汝母既在生吃素念佛,临终尚有瑞应,勿道荤不宜用,亦当勉遵母意,全体用素。古者丧礼绝不用荤酒。隋炀帝为太子时,其母死,不敢吃肉,偷令竹筒装肉,以蜡封口,用包袱裹而进之。可见丧中用肉,古儒者如此之严,虽为太子尚恐人知,作此种办法。今人自己也吃肉,且以肉享宾客,宾客皆不知丧是何事,居然饮酒食肉,当做一场热闹开心事办。其于先王礼法,全体违背,而只知其要人夸美。如欲避用素系为省钱之嫌,宜标示大义,而提出若干钱以作公益,则人自不至以省钱怪也。 人子于亲,当令神识得所,今之为人子者,多多皆是以落井下石为孝,如其不肯下石,似乎羞惭无颜见人一样。越下的石多,越自为得意。可怜父母一生为儿女,及至其死,又借此丧事杀诸生命以祭其灵,以宴其宾,以自食啖。尚扬扬得意曰:我于我亲丧,杀了几只猪,买了几多鸡鸭鱼虾,以宴宾客。我父母生我一番,我也可谓尽心焉耳矣。而不知因亲丧杀生,令亲受杀报,凡眼不见,谓为行孝。天眼视之,比杀亲为更可怜悯。何以故,以所杀生多,令亲与自己及宾客,生生世世,相为酬偿,可不哀哉?成家之子,不借重债。况欲行孝,而借性命之债乎? 汝虽皈依佛法,恐于此理未能瞭然。故为汝说。即家中兄弟姊妹,有不知此理者,宜以光言令彼看,为彼详说所以。彼等若晓得此理,谁肯行落井下石之孝?行落井下石之孝,虽虎狼尚有不忍,况人乎哉?但以人不知三世因果,固执世间习惯之事,以行丧礼,其悖先王丧礼也,大矣。 汝与光未一面,汝母与光亦无相识,光何必要络络索索讨人嫌,说这些空头话做什么?不过念汝尚信光,汝母一生勤俭慈惠,念佛修善。光唯欲汝母得利益,不愿汝母由汝等不明大理,致令受损。若汝等不怕自己母亲受损,不肯令其得利益,则亦只好任汝等。光岂能强汝等不行乎?然光已说过,光心无愧。光若不说,便失光之身份。何以故,以汝以光为善知识故。譬如有人,欲得归家,问路于人,必须指其当行之正路,不当行之岔路。汝若仍依己见,一定要向不当行之岔路去,乃汝之过,与指路者无干也。祈谛审吾言,是骗汝耶,是成就汝之孝道耶?知好歹者,当不以吾言为谬 (答孙庆泽居士丧礼不宜用荤酒,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29 次阅读|38 个评论
好萌的小豬,怎麼忍心去吃肘子?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9-4 20:28
好萌的小豬,怎麼忍心去吃肘子?
啥也不用說了!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432 次阅读|85 个评论
动物蛋白质的危害!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8-26 17:10
我们得出了一项非常惊人的发现:低蛋白质饮食能够抑制由黄曲霉素所造成的癌症,不论这种致癌物质在动物身上的使用剂量有多大!更重要的是,即便已发展出初期癌症,低蛋白质饮食能够阻断后续的癌细胞发展。换句话说,低蛋白质饮食同样能够化解高致癌化学物质黄曲霉素所带来的致癌影响。 事实上,饮食中的蛋白质作用非常强大,我们只要改变蛋白质的摄取量,就能任意阻断或延续癌细胞的发展! 此外,我们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蛋白质含量,跟人类一般摄取的蛋白质含量差不多,不像其他许多致癌物质的研究,额外使用了更多的蛋白质含量。然而,研究结果还不至于此。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有这样的影响:酪蛋白——牛奶蛋白质中占87%的成分——可促进任何阶段的癌细胞生长,而那些来自小麦和大豆等植物蛋白质,就算摄取较高单位也不会致癌。 ……我接着展开生化研究史上最广泛的一次关于人类饮食、生活形态和疾病的研究。这项大型研究史由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以及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共同筹办,《纽约时报》称这项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这项计划调查了中国农村相当广泛的疾病、饮食和生活方式,而最近调查的触角也深入到了中国台湾,并在最后得到逾8000组饮食和疾病之间的重大关联数据。 这项计划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许多饮食和疾病的关联都指向同一个发现,吃最多动物性食物的人,最容易罹患慢性病,而且就算只摄取少部分的动物性食物,也会有负面效果出现。反之,吃最多植物性食物的人最健康,而且较不易得慢性病。这项研究结果绝对不容忽视,因为从早期的动物蛋白质之于动物的实验研究,到现在这项关于人类饮食模式的大型研究,都有一致的发现,也就是说,摄取动物性或植物性的营养,对于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摘自:《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信出版社,T·柯林·坎贝尔 托马斯·M·坎贝尔 著,吕奕欣 倪婉君 译,前言,7-8页。 蒋科学按:按照坎贝尔教授的说法,癌症患者应该素食为好。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1004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肉食制与集权制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8-24 11:12
集权制在逻辑上与肉食制其实是同构的。 集权制不承认人的权利。 肉食制不承认非人类动物的权利。 集权制认为草民是满足统治者需要的工具。 肉食制认为非人类动物是满足人类口腹之欲的工具。 集权制有一套说辞,说自由平等博爱慈悲都是骗人的。 肉食制有一套说辞,说动物权利众生平等都是骗人的。 集权制嘲笑三权分立民主法制选举是骗人的,最后还是有钱有势力的人吃香喝辣。 肉食制嘲笑素食不杀生都是骗人的,你生病还是要吃药你最后还是要吃植物遇到害虫捣乱你怎么办? 但是, 没人能否认民主法制社会比集权社会还是更人性,连官二代官太太都纷纷移民。 没人能否认素食文化总是在减少杀戮有利环保促进健康,连肉食者自己吃饭时也不愿意探讨肉食的具体来源。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3425 次阅读|9 个评论
饮食文化讨论的双重标准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8-12 09:39
#动保碎碎念#之:关于饮食文化讨论的双重标准 有些朋友抱怨素食者们不应该把肉食的真相揭露那么彻底, 说这样会让他们没有食欲。 其实, 大多数素食者都会注意, 很少有人会在餐桌上谈论尸体、杀戮等等话题, 充分尊重了食肉者的感受。 但是,电视上那么多所谓的美食节目, 天天在那里做肉食加工的节目, 为什么不考虑素食者的感受? 那么多介绍肉食制作过程, 渲染肉食所谓美味的节目, 他们这样做, 有谁会去质疑正当性呢? 双重标准是不正确的。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557 次阅读|15 个评论
微博两则:肉食文化与非人类动物奴隶制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7-31 09:22
肉食本质上就是吃尸体,但是吃饭时你决不能把这个真相告诉肉食者,这充分说明了肉食的虚伪性。 今天我们无法理解曾经有过漫长的奴隶制时代,人们居然认为奴役同类是天经地义的;以后人们也可能无法理解曾经有过漫长的肉食时代,人们居然认为杀死动物作为食物是天经地义的。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06 次阅读|13 个评论
愿云禅师劝素食偈
jiangjinsong 2012-7-13 11:17
千百年来碗里羹, 怨深如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听屠门夜半声。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庭坚戒食肉诗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7-13 11:10
我肉众生肉, 名殊体不殊。 本是一种性, 只为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 肥甘为我需, 莫教阎君断, 自揣应何如。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4680 次阅读|3 个评论
肉食素食科学谈
热度 17 qpzeng 2012-6-20 09:46
有位神秘的博主在幕后“唆使”我从专家角度谈谈肉食或素食的问题。说实话,我不是研究营养学的专家,充其量只懂得几条代谢途径,因为我教过好多年的生化。不过,我最近专注于抗衰老疾病药物开发,倒是可以从健康及保健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谈到肉食还是素食,必须首先撇开宗教信仰不谈,因为对于佛教徒来说,不管你把肉食的好处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他们丝毫也不会动心。以前老蒋仅从不杀生的角度提倡素食,令很多不信教者不以为然,现在他改从科学角度来谈这个问题,说服力就强多了。 我在迟菲博文下留言:“总体来说,素食确实比肉食健康,但不可完全素食或完全肉食,比如孕妇素食不利胎儿发育;成长中的儿童素食不利大脑发育。我主张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多素食少肉食”。结果被二傻黏贴到我在 他的博文 《上帝可以吃肉,二傻为何不可以吃肉?》后的留言“看着两个“外行”掐架,“内行”笑了,哈哈”下面,似有“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之效,大概是对“专家”的讽刺! 话说回来,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肉食或素食是不同人种对食物种类长期适应性选择的结果,各有各的嗜好理由。据说欧洲人的小肠比亚洲人的小肠要短,我的理解是欧洲人一般吃肉喝奶,营养吸收快而多,而亚洲人基本吃素(五谷杂粮也算),营养吸收慢而少(我没找到参考文献)。如果真是这样,无论你吃肉还是吃素,只要你尊崇祖宗的饮食习惯就没有问题。相反,如果强迫亚洲人多吃肉,欧洲人多吃素,恐怕都不合适。 从营养价值来说,肉食显然比素食高,因为肉食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与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完全相同,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这恰恰是很多素食所不具备的,如大米就缺乏含硫氨基酸。不过,只要不偏食,其他素食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补充某种素食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比如面粉中的含硫氨基酸就比较丰富。即使素食不能提供完全营养,人体内共生的微生物也能部分合成,如维生素等。因此,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素食一般不会造成营养不良,营养吸收能力先天不足者除外。 不过,对于短期内需要大量营养的人(如孕妇、伤员、成长中的儿童),光吃素可能弊大于利;相反,对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吃肉太多反而弊大于利。对于希望减肥的人来说,吃素绝对好过吃肉。遗憾的是,肥胖者看到肉食就会垂涎三尺,你叫他如何能管住自己的嘴呢?这里我给肥胖者一个两全其美的建议:先把荤素比例定为7:3,观察效果,然后调整为5:5,最后永远保持3:7。 即使是素食,吃得太饱也是有害的,所以有“吃饭只吃七分饱”的说法。从抗衰老的角度来看,饥饿(葡萄糖减少)信号有利于身体自身做出适应性代谢调整,通过胰岛素信号下调促进脂肪动用,不仅能减肥,而且能延寿。可以说,只要一个人能控制主食(米饭、面条)的量,那么他的血糖含量就会较低,胰岛素分泌也会随之减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老年痴呆的机会就能大大降低,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当然,我的这些说法也许在知识分子中有人听或者有人信,遇见“大老粗”一句话就把我的全部说教给顶回去了:“为了多活那几年减掉几十年的口福图个啥”?也不能说没道理,反正吃荤吃素在于个人的选择,也是个人的自由。老蒋以后还是多谈谈动物保护吧!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7363 次阅读|55 个评论
素食vs.肉食——说吃之前把线画好
热度 26 jinsblog 2012-5-7 04:55
喜欢吃的人很多,无论荤素,这很自然。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吃更重要呢? 到了学期末大家都累了的时候,在博客上讲点关于吃的故事挺好。不过要从科学、健康、环保、道德的角度来对待它,那我们就得严肃一点,最起码把相关的术语做一些定义,大家清楚在讲什么,否则讨论起来就会是一锅粥,谁都讲不清。 素食者都喜欢说爱因斯坦是吃素或倾向于素食,举出一堆例子来,还把素食和他的聪明挂上勾。可是一旦说到阿道夫 . 希特勒也是个素食者,素食者们就极力反对,谁都不愿和这个魔头沾上边。关于希特勒是否是素食者的正反方内容,维基百科上有,其中的一些参考书也可以去翻一下。台湾佛教网络论坛的公开讨论区中有中文的相关内容,看起来可能更方便点(链接1)。 一种理念能否流传要看它有没有道理。如果它没有道理,一个好人喜欢它,并不能证明它有道理;如果它有道理,一个坏人喜欢它,它也不会因此就破功。爱因斯坦和希特勒大概都不是真正的素食者。但对饮食问题的讨论来说,到底什么是肉食者或素食者,有必要弄清楚,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下面是我整理出来的分类: 肉食者 - 或者说肉食动物。这是指以肉类,尤其是以脊椎动物的肉,为食物的各种动物,比如狮子老虎。 植物中也有以“食”动物为生的,但我们可以把它们排除在这个名词涵义覆盖的范围之外。 杂食者 - 指从植物到动物都吃的各类动物。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杂食动物。比如绝大部分亚洲人,他们的食物结构中,大部分是植物,少部分为肉类、奶制品和蛋类。而欧美人以及来源于欧美的人群(比如南美洲的人)、一些游牧业为主的人群,他们的食物结构中,肉食含量会不同程度的较高。但他们仍然都是杂食者,因为他们的主要食品中,还包括了面包、土豆、大米、玉米、各种豆类、蔬菜、水果、干果等。 部分素食者 - 在英文当中,有两个概念,一是 vegetarian ,二是 vegan ,过去这两个概念混用,或者说前者包含了后者。而现在的使用中,前者比较宽泛,相对于部分素食者,后者相对于严格素食者。部分素食者除了吃植物性的食物外,也会不同程度的吃某些源于动物的食品,比如,鸡蛋,牛奶,奶酪,酸奶,等等。 因此,也有了以下的一些区分: 1) 蛋奶素食者( Ovo-lacto vegetarian ):食用蛋、奶类制品,但不食用动物的肉和海鲜。 2) 奶素食者( Lacto-vegetarian; lactarian ):和蛋奶素食者类似,但不食用蛋类。 3) 蛋素食者( Ovo-vegetarian ):与奶素食相反,食用蛋类,但不食用奶类。 鱼素者 - (Pescetarian) :食用鱼类 ,鱼子, 或海鲜,但不食用红肉类,禽类 。对于鱼素者是否是“素食者”有争论,所以我把它单独列出。 我个人不认为这是素食,尽管我知道爱因斯坦喜欢吃鱼子酱。 严格素食者 – 大体上是英文中的 vegan :不食用动物的 肉以及动物来源的食品 ,比如蛋类,奶类,甚至不食用蜂蜜。 其中的 生食者( raw veganism) 是将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状态,即使加热也不超过摄氏 47 ℃。食果实主义者( fruitarianism) , 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它植物果实。 根据不同的原因, 严格素食者又有以下一些不同类别: 1 )生理 素食者,因为自身生理原因不能食用动物性食物; 2 )基于道德观念的 素食者 ,他们反对以任何理由吃动物来源的食品; 3 )环保素食者, 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而不吃动物来源的食品。 后面两种情况,也可称为观念 素食者。 宗教素食者 - 因为宗教原因而吃素者。在不同宗教和教派中,对食物的讲究不同,比如有的可以吃“三净肉”,有的则不能吃肉,甚至 “不得食五辛:大蒜、葱、韭、薤、兴渠” ,这里就不细分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一半,他们都不忌食肉类,但有各自的讲究。这可以从《古兰经》和圣经《旧约全书》中读到。在我有限的宗教饮食知识中,我觉得印度的耆那教徒对素食的要求最为严格。 根据上面的分类,我们至少可以有下列一些观察: 现生人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肉食者。 现生人群中,和肉食者最为接近的也许是传统的爱斯基摩人,他们以海生哺乳动物、鱼类、鸟等为主要食物。如果按有些人把鱼也算作素食,那他们也不是全荤。在我了解到的亚洲人群中,蒙古人吃的肉大概是最多的,那里的牲口数量和人口数量是 14:1 ,人平均年消耗肉达 200 磅(见链接 2 ),加上奶制品,动物蛋白摄入量相当的高了。和蒙古同行在野外考察,我们吃饭都是分开的。我们煮点罐装的豆、意大利面,加点罐头肉类就行了。但他们一定要吃肉和奶制品。在戈壁滩那样干热的环境中,有时几天见不到一个牧民人家的情况下,不知他们是怎么弄到并保存自己的食品的。他们的传统食品中有很大比例的奶制品,也吃土豆之类的东西,但很少吃蔬菜。 人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素食者。 我们知道,现生的哺乳动物包括单孔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三大类群。在自然状态下,无论长大后是吃草的牛羊还是吃肉的虎狼,它们在幼年时,都必须靠吃母奶生活、成长。因为只有母奶能为他们提供必须的营养。人是哺乳动物中灵长类的一个物种,自然也需要吃奶才能长大。 婴儿需要母乳,这是自然法则,也就是说,动物性食物是哺乳动物,当然包括人,生存和成长必不可少的食物。 因此,在讨论吃什么的时候,需要分清年龄段,否则就没有办法把事情讲清楚。当我们说严格素食者时, 我们实际上是在说“成年严格素食者”。从吃的角度看,人之初,要吃奶,性本恶。对母亲来说,哺乳是一件劳累、甚至 痛苦 的事情,但没有母亲会因为劳累 痛苦 而拿豆浆或果汁去灌自己刚生下的婴儿。当然,例外总是有的,以后有机会再讲。人长大成年后,可以选择成为素食者,但无论追寻什么样的理想,不要忘记自己是靠吃动物母亲的奶长大的。 现代人群基本上都是杂食性的。 杂食不是一种主义,而是自然选择出来的人类饮食习惯。大部分的亚洲国家,比如中国,老百姓的主要食品和能量来源是淀粉,包括大米,麦子,玉米,土豆,豆类等。在他们的食物中,蔬菜水果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毫无疑问,大部分的人也不同程度的吃肉或来源于动物的食品。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动物性食品在日常饮食中的分量也在增加,我唯一有的数据,是 70 年代我念中学时,每个月有半斤肉的供应,而现在出野外回来,饿了,一顿吃的肉我过去两、三个月都吃不上。 我们现在对吃什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杂食人类和“成年观念素食者”之间。具体的议题是:在拥有充分食物的前提下,因为各种健康、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因素,自然形成的杂食人类是否该向严格素食者转变。这种转变是否具有道德、伦理上的意义。如果要转变,该以什么形式最好。当不同的社会、文化标准出现冲突时,比如环境因素和动物保护出现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处理。 我自己是很随意地过平常日子,没有特别地理想化我的饭菜,随遇而安,有什么吃什么, 我很满足现在能把饭吃饱的日子。 通常喜欢简单点的东西,可口点最好,而最可口的味道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我的观点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每个人有权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等选择合适的饮食(不浪费,不过分,避免吃野生动物),以健康为主,兼顾环境等因素,尊重他人以健康、环保、动保、宗教等原因而选择的饮食方式。 1. http://tw-buddha.com/forum3/index.php?s=7e1a6c554ad63ff11990f85eb9c3cf04showtopic=9116 2. http://www.eurasianet.org/node/61212
个人分类: 以食为天|10244 次阅读|54 个评论
关于人类吃素还是吃荤
热度 18 wangdh 2012-5-5 12:24
关于人类吃素还是吃荤 1 、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属于灵长类,猿、猩猩、狒狒是人类的近亲。 我们共有一个地球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关注和认识。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包括物理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所以人类需要保护和爱护的除了物理化学环境,也要保护生物环境,也就是除了人类的其他生物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 、人类既然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物物种,生存是第一位的。衣食住行,是基本生理保证。人类在自然界中有自己的生态位置,有自己的生态功能。在食物链中、食物网中、生态关系中,人类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人类的特殊性,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也具有特殊性。 3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过程中,生理、行为、形态解剖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进行了相应调节。食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人类生存,健康生存,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这些都来自与食物。要获得食物中的营养和能量,人类的消化系统(消化生理学)就需要与食物相匹配。动物的食性,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生态关系)。大自然是和谐的,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是和谐共存的,虽然有弱肉强食,这属于自然选择。早期人类属于狩猎和采集型的,男子狩猎、女子采集果实等,这些生活习性对于现代人类的食性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人类应该属于一个杂食性物种。 4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观。现代人类重视生活质量,重视心身健康。饮食结构、生活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殖需求,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有些可以改变,有些估计不是很好改变了。 转载一篇新闻报道,肉食曾经帮助人类迅速扩散。 *************************** 2012 年 4 月 21 日的《参考消息》: 缩短哺乳时间,生育更多子女 食肉帮助早期人类迅速扩散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4 月 1 9 日报道】科学家说,食肉果腹帮助早期人类更迅速地在世界各地扩散,并且对人类进化构成了深远的影响。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说,高质量的饮食使得母亲可以较早地给孩子断奶,从而生育更多子女,这意味着人类族群更快地发展壮大。 这项研究对比了 67 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人类、猿、老鼠和虎鲸。研究结果显示,食肉与较早断奶之间存在联系。 他们发现,在所有这些物种中,当幼仔的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幼仔便停止吃奶。但与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相比,食肉动物更加迅速地达到这一阶段。 这份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埃利娅 · 普索尼说: “ 食肉使得哺乳期缩短,从而使生育间隔缩短。这肯定对人类进化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 在自然生育的人类群体中,平均哺乳期为两年零四个月。这与我们人类的最长寿命没有多少关系,人类的最长寿命大约在 120 年左右。 与我们的近亲相比,人类的哺乳期就显得更短了:黑猩猩的哺乳期为 4 至 5 年,而最长寿命只有 60 年。 研究人员此前曾试图通过关于育儿方式和家庭规模的社会和行为理论来解释人类的哺乳期相对较短的原因。 但隆德大学的研究团队如今证明,所有物种的幼仔在大脑发育到特定阶段后便停止吃奶。食肉动物由于高质量的饮食而较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提前进入这一阶段。因此,人类和类人猿之间存在的哺乳期长短差异似乎是由这样一个事实导致的,那就是: 作为物种,人类是食肉动物,而大猩猩、红毛猩猩和黑猩猩是食草动物或杂食动物 。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10287 次阅读|25 个评论
肉食有害健康的真相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4-19 09:28
肉食有害健康的真相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421:肉食有害健康的真相 說明:簡化字版在博文的最後。 為何真相竟如此難得? 蔣勁松 http://www.gmw.cn 2007-01-07 來源:博   老實說,作為一位素食者,本書的基本立場 ―― 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於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 ,對我來說並非什麼 “ 石破天驚 ” 的新觀念,不過是一些未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常識而已。美國的相關研究表明,素食者的營養知識和意識都要比肉食者明顯高出許多。這再次印證了女性主義科學哲學家桑德拉・哈丁 “ 立場認識論 ” 的觀點:邊緣人群往往比主流群體更有反思批判能力,看問題更加全面,因而觀點往往也更加客觀。然而,我仍然驚訝地發現,甚至連大多數素食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的許多理念,仍然是沒有科學依據,僅僅體現了食品工業利益的迷思(myth)。   從1983到1989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 有發現這些錯誤嗎?為什麼在十幾年前在中國進行的研究結果,對我們的健康如此關係重大,我們自己卻都不知道?究竟是誰或者什麼機制在阻礙我們獲得正確的資訊?   坎貝爾在書中講述了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障礙才將這些珍貴的真理向大眾傳播的。他指出: “ 整個社會體系,政府、科學界、醫療界、工業界、媒體都將利益置於健康之上 ” ,為了各自的利益,他們會非常默契地合作,試圖將真相 有接受多少營養學培訓,他們向體重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建議多攝入牛奶或是含糖的奶昔作為正餐替代品。也正是這些醫生,向那些想減輕體重的患者建議攝入高比例的肉製品和乳製品。也正是這樣的醫生,向骨質疏鬆症患者建議攝入更多牛奶。醫生對營養學的無知給病人帶來的惡果實際上是非常令人震驚的。 ”   至於工業界,他們為了商業利益,將營養的 “ 科學 ” 變成了商業行銷的業務。他們不僅不顧公眾的健康,而過度誇大宣傳其產品的營養價值,掩蓋其副作用,甚至於會派間諜密切監視相關科學研究人員的一舉一動,針對任何不利於其產品行銷的科學研究成果,及時組織對抗性的宣傳。他們毫無顧忌地收買科學家,以學術爭論的形式掩蓋其商業推銷真面目,破壞科學界的誠信原則。   近代科學技術和醫學的高速發展,不僅在社會運作層次上和資本主義追逐利潤的極端產業化緊密相聯,而且在自然觀層次上表現為對自然的全面征服和控制,在方法論上表現為還原論的大行其道。而《中國健康調查報告》所揭示的真相,不僅因推崇簡樸自然的消費觀念而受到鼓勵消費的資本主義產業的封鎖,而且因提倡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整體綜合的研究方法,而與主流意識形態相衝突,因而受到打壓。   在有關蛋白質的問題上,存在著太多的文化偏見和神秘觀點。人們往往將蛋白質等同於肉食,等同於健康、強壯、甚至是先進文明。近代文明中將自然界的食物鏈與人類社會中的權勢、地位與健康簡單等同起來,所以植物蛋白往往被認為是低等的。但是, “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謂低品質的植物蛋白,儘管用於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比較慢,但是很穩定,這種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體最需要的蛋白。和動物來源的蛋白質相比,植物蛋白緩慢,但是能穩定地贏得 ‘ 健康比賽 ’ 的勝利。 ”   在營養學的問題上,還原論的思路是錯誤認識占統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 現在我可以自信地說,公眾對膳食與營養缺乏清晰的認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某些科學家僅僅強調細節,而不談整體。科學家總是花大量時間去分析某個單獨的營養素的作用,例如維生素A是否能預防癌症,或者維生素E是否能夠預防心臟病,因此他們總是通過高度抽象化或簡單化的分析總結出結論。這種做法實際上低估了自然本身的複雜性。我們總是研究食物中極小的生物化學部分,試圖從中得到廣泛適用的結論,這就導致了研究結果的自相矛盾。而這種自相矛盾的結果導致科學家和決策者無所適從,並進而導致了公眾的困惑、不安和無所適從。 ”   長期以來,現代科學與歷史進步的觀念把臂而行。人們總是相信,科學在進步,現代的觀念意味著更加準確、真理和理性的發展,古老的信念意味著迷信、教條和可悲的謬誤。然而,坎貝爾教授通過研究相關歷史,驚訝地發現,在有關膳食與健康關係的觀念上,歷史更像是輪回而非進步,許多情況下歷史是在退步的。當代耗費1億美元的 “ 護士健康調查 ” 專案,最後被證明對於預防乳腺癌沒有任何幫助;而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塞涅卡早就在批評肉食的危害,其主要思路與今天的認識並無二致。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把膳食作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主要方式。一方面癌症等現代富貴病肆虐流行,另一方面大批關於膳食與癌症等疾病關係的研究著作卻塵封在圖書館中,無人問津。新潮的思想未必比得上傳統的智慧。   如此看來,《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不僅僅傳播了醫學和營養學的新知識,它還警示我們,只有掙脫當代社會流行的意識形態的束縛,只有始終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學與工業以及其他當代社會的統治勢力的共謀,只有我們真正以理性來尊重一切傳統智慧,以毫無偏見的精神來對待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真相才不會被以科學的名義所蒙蔽。   (《中國健康調查報告》,〔美〕T.柯林・坎貝爾、托馬斯・M・坎貝爾著,張宇暉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9月版,39.80元) 为何真相竟如此难得? 蒋劲松 http://www.gmw.cn 2007-01-07 来源:博览群书    老实说,作为一位素食者,本书的基本立场 ――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 ,对我来说并非什么 “ 石破天惊 ” 的新观念,不过是一些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常识而已。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素食者的营养知识和意识都要比肉食者明显高出许多。这再次印证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桑德拉・哈丁 “ 立场认识论 ” 的观点:边缘人群往往比主流群体更有反思批判能力,看问题更加全面,因而观点往往也更加客观。然而,我仍然惊讶地发现,甚至连大多数素食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的许多理念,仍然是没有科学依据,仅仅体现了食品工业利益的迷思(myth)。   从1983到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中外权威机构精诚合作,在中国24个省市区的69个县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荣获我国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纽约时报》称为 “ 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 ” ;然而它在国内的影响却并不很大。反而是在国外,不仅发表了几十篇广为引证的研究论文,而且还为许多国家的电视和平面媒体作为专题广泛报道。   该项研究的主要领导者T.柯林・坎贝尔教授,发表过350篇论文,荣获包括199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在内的无数奖励,是世界营养学界的最重要权威之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就是他积一生营养学研究心得精心打造的科普杰作,出版之后好评如潮。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C・理查森教授称赞本书在营养学图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创始人及所长迪安・奥尼什教授称之为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营养学专著。   多少年来,动物蛋白意味着健康、强壮、进步乃至文明和希望,这一 “ 迷思 ” 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成为不言自明、天经地义的常识。甚至有许多人将近代以来中国国势不振、文化衰退,全都归罪于中国人的饮食传统。基于大量确凿的科学事实,经过严谨的论证,本书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动物蛋白(包括甚至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地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病、白内障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几率。尤其令人吃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反而是更加 “ 科学 ” ,更加有利健康的。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在当代中国饮食习惯日益西化的形势下,这一颠覆性的结论无疑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   震惊之余,我们不禁要问:长期以来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饮食观念,多少人信誓旦旦地以科学的名义向我们灌输的那些信条,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错误的理念,疾病的祸首? “ 科学 ” 的食谱怎么会如此不科学?难道过去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吗?为什么在十几年前在中国进行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健康如此关系重大,我们自己却都不知道?究竟是谁或者什么机制在阻碍我们获得正确的信息?   坎贝尔在书中讲述了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障碍才将这些珍贵的真理向大众传播的。他指出: “ 整个社会体系,政府、科学界、医疗界、工业界、媒体都将利益置于健康之上 ” ,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会非常默契地合作,试图将真相隐藏起来。我们不能对学界过分相信,因为今天世界各国艳称的产学研一体化,往往导致共谋分赃。 “ 经过无数艰难的考验,我对学界内部有这样的阻力的原因有了一个更深的体会。科学家得到的这些资助都是由像米德・约翰逊营养学实验室、LEDERLE实验室、BIOSERVE生物工程公司以及以前的宝洁公司,还有达能营养中心提供的。这些都是食品工业和药物工业的衍生机构,他们代表的是科学界和产业界的一种畸形的联姻。你能相信这些所谓 ‘ 科学界的朋友 ’ ,真正致力于追求科学的真相,而不管结论对他们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吗? ”   医学教育与药品公司长期以来一直狼狈为奸。医学院的学生、住院医生长期受到药品行业和医药代表的影响,对药物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了必要。年轻的医生学到的理念是对于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合适的药物。医生越来越习惯于从制药企业接受各种礼物和帮助,而制药工业则利用这样的小恩小惠来影响医生们的继续医学教育。整个医学学术界心甘情愿地沦为了工业界的前沿阵地,将研究重点放在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上。相比之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研究,很难得到资助。正是这一原因,像基因工程、心脏移植手术这样引起轰动而又花费巨大的治疗手段,工业界因有利可图就会大力支持,而营养学很难得到公平、公正的关注。无怪乎,像约翰・麦肯道格尔、埃塞尔斯汀这样通过教给病人正确的生活方式,控制膳食,不用手术就能成功地治疗心脏病的大夫,会受到医学界的排挤。   因此,我们对于医生的建议也要分析,不能迷信。 “ 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医生比你的邻居或同事有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更多。现实情况是,医生并没有接受多少营养学培训,他们向体重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多摄入牛奶或是含糖的奶昔作为正餐替代品。也正是这些医生,向那些想减轻体重的患者建议摄入高比例的肉制品和奶制品。也正是这样的医生,向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摄入更多牛奶。医生对营养学的无知给病人带来的恶果实际上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   至于工业界,他们为了商业利益,将营养的 “ 科学 ” 变成了商业营销的业务。他们不仅不顾公众的健康,而过度夸大宣传其产品的营养价值,掩盖其副作用,甚至于会派间谍密切监视相关科学研究人员的一举一动,针对任何不利于其产品营销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组织对抗性的宣传。他们毫无顾忌地收买科学家,以学术争论的形式掩盖其商业推销真面目,破坏科学界的诚信原则。   近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高速发展,不仅在社会运作层次上和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极端产业化紧密相联,而且在自然观层次上表现为对自然的全面征服和控制,在方法论上表现为还原论的大行其道。而《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真相,不仅因推崇简朴自然的消费观念而受到鼓励消费的资本主义产业的封锁,而且因提倡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而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因而受到打压。   在有关蛋白质的问题上,存在着太多的文化偏见和神秘观点。人们往往将蛋白质等同于肉食,等同于健康、强壮、甚至是先进文明。近代文明中将自然界的食物链与人类社会中的权势、地位与健康简单等同起来,所以植物蛋白往往被认为是低等的。但是, “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谓低品质的植物蛋白,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和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缓慢,但是能稳定地赢得 ‘ 健康比赛 ’ 的胜利。 ”   在营养学的问题上,还原论的思路是错误认识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 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公众对膳食与营养缺乏清晰的认识,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某些科学家仅仅强调细节,而不谈整体。科学家总是花大量时间去分析某个单独的营养素的作用,例如维生素A是否能预防癌症,或者维生素E是否能够预防心脏病,因此他们总是通过高度抽象化或简单化的分析总结出结论。这种做法实际上低估了自然本身的复杂性。我们总是研究食物中极小的生物化学部分,试图从中得到广泛适用的结论,这就导致了研究结果的自相矛盾。而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导致科学家和决策者无所适从,并进而导致了公众的困惑、不安和无所适从。 ”   长期以来,现代科学与历史进步的观念把臂而行。人们总是相信,科学在进步,现代的观念意味着更加准确、真理和理性的发展,古老的信念意味着迷信、教条和可悲的谬误。然而,坎贝尔教授通过研究相关历史,惊讶地发现,在有关膳食与健康关系的观念上,历史更像是轮回而非进步,许多情况下历史是在退步的。当代耗费1亿美元的 “ 护士健康调查 ” 项目,最后被证明对于预防乳腺癌没有任何帮助;而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塞涅卡早就在批评肉食的危害,其主要思路与今天的认识并无二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把膳食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一方面癌症等现代富贵病肆虐流行,另一方面大批关于膳食与癌症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著作却尘封在图书馆中,无人问津。新潮的思想未必比得上传统的智慧。   如此看来,《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不仅仅传播了医学和营养学的新知识,它还警示我们,只有挣脱当代社会流行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只有始终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与工业以及其他当代社会的统治势力的共谋,只有我们真正以理性来尊重一切传统智慧,以毫无偏见的精神来对待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真相才不会被以科学的名义所蒙蔽。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美〕T.柯林・坎贝尔、托马斯・M・坎贝尔著,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9月版,39.80元)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032 次阅读|16 个评论
肉食文化是见不得阳光的传统
热度 8 jiangjinsong 2012-4-16 23:17
肉食文化是见不得阳光的传统
# 老蔣動保每日談 #20120415 : 肉食文化是見不得陽光的傳統 宣傳動物保護和素食的人一定要注意: 千萬不要在飯桌上批評肉食文化 千萬不要說大家興高采烈吃的肉實際上就是動物屍體 這樣做很不好 容易造成他人的反感 但是 為什麼不可以揭露真相呢? 雖然這個 事實 其實大家都早已知道 為 何我們一定回避這一事實呢? 肉食文化居然如此不敢在陽光下讓自己的刀審視 這說明了什麼? 很簡單 肉食文化是一種扭曲的、變態的文化 是一種對待動物不公平的文化 我們大家從心底裏知道這一點 大家知道直面現實就無法再心安理得地繼續肉食 但是許多人為了維持既有的習俗 寧願背轉身不去面對真相面對事實 繼續欺騙自己麻醉自己 所以說肉食文化其實是虛偽的、自欺欺人的文化 是一種不敢直面現實的文化 不敢在陽光下審視自己的傳統 但是 真相會被永遠遮蔽嗎? 素食文化是一種直面事實、富有理想主義的文化 它本質上與年輕人的氣質合拍共鳴 必定會成為人類未來的新文化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68 次阅读|28 个评论
动物权利手册58. 我吃肉不正是充分利用一个已死的动物吗?
jiangjinsong 2011-7-4 12:23
蔣科學按: 沒錯,肉食的關鍵是殺害生命,折磨生命!我們今天的肉食就是在製造市場,鼓勵人們養殖動物,屠宰動物! 58. 我(吃肉)不正是充分利用一个已死的动物吗? 并不是吃肉是错误的,错误的是不必要地杀生。由于吃肉不是必需的,而且一般都要杀死那些动物,所以通常才推断肉食是错误的。 无论如何,如果你确实能在不杀死一只动物(或付钱让其他人为你而杀它),或让其受苦的前提下,得到一些肉的话——比方说,你被路上一只已死的动物绊倒——这样的话我可以说你吃它并没有道德方面的异议。 最近的考古证据显示出早期的人类更倾向于吃腐肉而不是狩猎。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权利手册48. 素食食品太贵了?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6-24 07:32
蔣科學按: 國內也有一些人抱怨素食餐館的素食比肉食還貴。這是一種誤解。相比同樣檔次的肉食,素食還是更便宜。 不可否認,有些做得精緻的素食,的確可能比低檔的肉食價格要高一些。但是,你本來就不該設定素食價格永遠就必須比肉食低。在肉食文化中,素食被理解和定位成劣質、低檔的食物。但是,素食也可以做得美味,精緻,則價格也應該相應提升才對。畢竟,素食更加護生,通常來說也更加環保、更加健康。 48. 全素食/素食食品太贵了? 动物产品,特别是肉类与奶酪是我们日常食品中价格最贵的。你越多地用更便宜(也更健康)的果蔬来替代昂贵的荤食,你所节省的钱也就越多。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2665 次阅读|2 个评论
【推荐】试试你能看几分钟不崩溃——Earthlings/地球公民
热度 1 seawan 2011-6-13 11:15
原来还想找一个高清版的(新浪的一个才有7分钟),现在不需要了,因为: 我只看了21分钟,再看不下去了。。 你能坚持看多长时间? 明天起不吃奶制品了。
个人分类: 电影|4030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朋友有关肉食、素食、牛奶等常见问题之误区
热度 8 ljry8044 2011-5-11 21:36
1、 不吃肉或者牛奶如何满足蛋白质、胆固醇和脂肪的需要? 将蛋白质与动物蛋白混为一谈啦! 兔子、羚羊、水牛等等都不吃肉,均不乏蛋白质、胆固醇和脂肪。 动物膳食所含氨基酸与人体比较接近,可以更快地满足人体所需,使人保持在躁动、亢奋状态,有利于适应瞬息万变的浮躁环境。所以,社会越发浮躁时,人们一般会本能地多吃与人体契合度较高的动物蛋白。 植物膳食也能满足蛋白质等各种营养需要,只是需要一定转化时间,不过更加稳定,更适合持久从事脑力和体力活动,自然也就更适合科研工作者。国外研究也表明,早上摄入燕麦、面包等植物膳食者,身体更健康,大脑也更加聪明。不过如果是中国人,那燕麦、面包该是米粥、面条了,毕竟中外体质有别。 2 、天翼兄指出:“ 我对素食的最关注的问题是素食对儿童发育的利弊。因为人类与肉食动物有共同的起源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下子不吃肉,不知道我们体内的基因网络能否调整得过来”。 事实上,针对中国 65 县近 10 年的大规模调研表明。摄入更多的蛋白与更加高大的身材之间是显著相关的,但是这个效果主要来自植物蛋白,因为中国人膳食中 90 %的蛋白质来自植物性食物。当然,动物蛋白也同样有效果,牛奶也是(前提是能吸收到体内,可中国人大多不耐受)。这就是说,摄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一样能让人长得更高大,达到遗传允许的极限。 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儿童不吃肉是可以的。不过,该结论对国外青少年未必成立,因为他们肠道偏短,对植物膳食的吸收和利用率低,更偏好动物膳食。 3 、植物膳食不能满足耗能较高的青少年的需要。 事实上,大量调研表明,相比于高动物膳食者,高植物膳食者活动量更高,更加勤快,身材更好。植物膳食完全可以满足高耗能的需要。 不过,动物膳食更容易满足爆发型活动需要,适合踢足球,更易满足快速应变的需要。另外,持续的高强度体力活动须多补充动物蛋白,否则根本支撑不下来。 4 、肉食多了不利健康,容易导致各种炎症,降低身体免疫力,使人早衰。但是,到底多少才不利健康?“应该有个科学的标准来判断”,赵立平教授如是说。 事实上,针对中国 65 县近 10 年的大规模调研表明。中国农村以素食为主的传统饮食最健康! 摄入的动物蛋白越高,罹患癌症(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儿童脑癌,胃癌,肝癌),糖尿病,冠状动脉心脏病等概率越高。上述疾病又成为富贵病、西方病,是美国的常见病,但在动物蛋白摄入量极低的中国农村却很少。像四川和贵州两省,在三年( 1973 - 1975 年)抽查的 42 万样本中,居然没有任何一个研究对象死于冠状动脉心脏病。 赵 老师,您还能设定所谓的“科学标准”吗? 理论上,不摄入动物蛋白最好! 另外,我觉得还是慎谈“科学标准”为妙,“科学”是没有标准的,尤其是涉及到身体健康问题上,所谓的“科学标准”基本愚不可及,建议喜谈“科学标准”者看看本人该博文为妙: 我们中国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大家! 我仅强调两句: 杨振宁指出, 现在很多人研究物理就是在那里算东西,实际上没有看到一个十分清楚的物理图像,这个图像其实比那些演算更重要。所以, 即使是高深的数学物理,整体图像依然是看科学之最高境界,至于健康饮食,那就更不必说了,直观感觉永远比所谓的“科学标准”强百倍,更能反应身体真实所需。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3888 次阅读|16 个评论
動物權利手冊5. 人类在吃肉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1-5-5 22:07
蔣科學按:許多人受肉食文化的洗腦,把肉食與健康畫上等號。其實,肉食實際上是不利健康的。更重要的是:肉食總也脫離不了對動物的殺戮。 我曾竟說過這樣的名言: 奴隸主再慈悲, 也不如徹底廢除奴隸制。 肉食者再善良, 也不如廢除肉食制。 5. 人类在吃肉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 人类的消化系统是非常有弹性和适应能力的。我们的确能在饮食中吃一点适量的肉食而同时仍旧健康。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一丁点的肉食也能保持完美的健康,然而我们却仅仅是为了物质上的利益和对动物血肉口味的执著,让千千万万的动物遭受极大的痛苦和死亡。要是考虑到哪怕是一丁点的动物权利的话,每一个人就应该发现到吃肉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625 次阅读|5 个评论
蒋科学“不讲科学”的故事
liwei999 2010-10-28 08:22
蒋科学不讲科学的故事。 (111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27, 2010 02:32PM 蒋老师说:就全球暖化的問題,汽車的確沒有肉食問題嚴重,哈哈哈。且不论全球暖化的問題能否成立,就碳排放而言,哪个行业的影响因子最大?是畜牧业还是化石燃料?这个问题应该比较好回答。 畜牧业的碳是现世循环当中的碳,不论这个值是否应该如此,此值都是个现实。而化石燃料,顾名思义,是过去的沉积,是碳循环中纯增的部分。此乃第一。 蒋老师的素食说是主张改善现世碳循环的走向,多固化些碳、少排放些。问题是现世固化的碳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大树可以固碳,在树活着的时间里。但是树枯朽了以后就不好说了。与地质年代中形成的煤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高利贷之所以可怕,是因为有个本金纯增的因素。把炭排放想像成高利贷,就可以知道碳排放量纯增的可怕性了。因此,同样数量的炭排放,抑制化石燃料排放的作用比畜牧业的抑制要有效。这在经济学上叫做优先偿还有利息的债务。 《新素食运动》与资本的价值观相悖,所以是不讲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肉类产品也是粮食的深度加工产品,与酿酒差不多。因为这个加工的连锁上有利益,所以人们去作这件事。单纯靠素食,不过是一种姿态,对资本主义的体制并没有大的影响。 共产主义的幽灵消失之后,人们需要有些敌对势力代替。对于蒋老师一派来说,肉就是敌对势力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0620,70620#msg-70620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83 次阅读|4 个评论
你喜欢吃狗肉吗?
张三火 2010-7-4 15:16
最近,不断有媒体报道称:对于 肉食者来说,存在着 一个相当大 的 潜在危险,那就是肉食中残留着 毒药、硝酸盐、荷尔蒙、抗生素 ,以及其他化学品,这些都是 危害人类健康的 隐藏着的污染毒害。 据说,国外还有人研究后,得出结论:多吃肉食会影响人的智商,使人变笨。 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有句名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语出于 先秦 左丘明 《 左传 庄公十年》)意思是:吃肉的人多是低俗的,难以怀有深谋远虑。后将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用这句话来说明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会变得没有谋略,眼光短浅。这似乎与老外的研究结论完全相同。 那么,肉食对人体到底有什么营养作用呢?是否真像素食者所说的那样危害无穷呢? 《黄帝内经》中说五畜为益(《素问脏气法时论》)。 五畜,是指狗、羊、牛、鸡、猪五种畜类的肉食。具有补益阴精,填充营养,强壮身体的作用。虽然肉食能够为我们提供较多的热量,含有丰富的 B 族维生素和容易吸收的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但是过多食用,尤其是多种肉类混合食用,往往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反而危害健康。 狗肉五行属木,味咸、酸,性温,无毒。有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适宜于肾阳虚出现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数、浮肿、耳聋、阳痿等症,或者由于脾胃阳虚出现脘腹胀满、腹部冷痛等症状的病人食用。 人们多知道狗肉大补,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温补,所以民间有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的说法。吃狗肉的最佳时节是冬季,寒冬至,狗肉肥。正因为如此,凡是身体强壮、体内热盛的人,还有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肠炎)的人均不宜食用;有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的患者不宜食用;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宜食用。可用于老年人的体弱虚寒证,如小便淋漓不尽、四肢逆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 狗肉烹调前须经浸泡或腌渍,必须将肉煮熟才能食用。狗肉适合于烧、炖、煮、煨、焖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法。据《本草纲目》记载,狗肉不可炙食,令人消渴,即不能烤炙狗肉食用,否则容易导致人患上消渴病。狗肉与大蒜同食,能够损伤人体正气。另外,据说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有害物质。 现代研究认为,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的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478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所知道的最重要的事 – 肉食
songshuhui 2010-1-25 12:18
Marvin P 发表于 2010-01-22 10:20 几天前旅居英国的某姑娘发群组信,说有环保主义团体正试图在她的大学推行饭堂不提供荤菜的无肉星期一,作为无肉不欢的亚非拉劳动人民,姑娘急切地向我们冰天雪地裸体跪求吃肉的好处以便提出异议(依我看这个跪求方式就足够自证了)。 大伙看了看附件中人家提出的素食比荤食好的理由,比如能消耗较少的水资源,减少畜牧业的土地占用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人体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等等,还真找不到可以入手的反驳点,最后只好让那姑娘届时以个人自由为名义,螳臂挡车地坐在饭堂门口去啃红烧猪蹄,只求荤香飘四邻,佛闻跳墙来。 但科技的进展有时候就是那么体贴:09年11月《食品科学技术趋势》上的一篇综述来见识新肉(Meet the new meat, Langelaan et al.)全面总结了在实验室中通过组织工程学制造人工肉类的技术。文中所指的新肉不是素鸡鸭那种油炸大豆渣或者火腿肠那种死不要脸的染色淀粉块,而是实实在在由肌肉纤维组成的肉。该综述指出,研究者使用家畜的肌卫星细胞作为分裂增殖的种子,目前已经在实验室里培育出了1.50.5厘米大小的小肉片儿这个面积足以在大学饭堂里将素炒青椒提升到十人份青椒炒肉丝的层次,不容小觑。这种技术若成熟后应用于食品业,制造肉食将不再需要牧场;能大量减排温室气体(你知道专家说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部分是因为牛放屁造成的吗?);消除了家畜同类相食的环节,因此将疯牛病的传播降到最低;还能想要什么肉就造出什么肉,只需通过调整数据改变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分布和质地,一块安格斯里脊可以渐变成大理石花纹的神户牛,而且反式脂肪酸都被置换成保护心血管的 Omega 3这些特点正好让那些素食的理由不再舍我其谁地占有制高点,因此也让肉食爱好者们不必为了爱护地球而只能吃生菜沙拉,到下午三四点就心理饥饿得恨不得反刍一下。 其实组织工程学并不是为广大吃货谋口福的技术,它的概念最初是在1987年被提出来的,根据领域大牛罗伯特兰杰等人的定义,此学科的目的是融合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技术,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替代性材料,用于修复、维持或改善组织或器官功能,因此也被称为再生医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在体外再造骨骼、骨髓、软骨、皮肤、肌肉和角膜等组织和器官。跟自体移植相比,它不需要剜肉补疮;和外来器官移植相比,它又少有免疫排斥的问题。因此有人乐观地估计,要不了几十年人类就可以像汽车换零件一样,心梗了换个心,肾衰了换个肾,脑残了那还是会被自然选择淘汰掉。 将这项技术从医用转到食品业的幕后推手之一是NASA,考虑到太空旅行时食品舱的寸土寸金,他们比肯德基还更渴望6个翅膀的肯德鸡,所以可以理解NASA对这项技术进行支持的热情何来这人造肉多适合长成牙膏状啊。但离开特殊环境后,人造肉能不能被大众接受?目前的回答是,难说。转基因食物出现这么多年尚未有报道说谁吃成了半人半鸟的雷震子,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依然在纷纷表示对其安全性的犹豫;又或者像去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在市场上出售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生产的肉与奶制品,FDA在长达678页的风险评估研究报告中表明没有发现克隆动物食品存在任何风险和害处,但调查显示还是有64%的美国人对于克隆动物感到不舒服,43%的人认为来自克隆动物的食物制品不安全。这种对食物的谨慎让人类这个物种延续至今,但也让人类险些错失品味螃蟹美味的机会。这种由组织工程学制作出的人造肉食品,就算做得脂肪混杂率、颜色、质地细腻度都可乱真,先天就已经输在纯不天然这点上。既然每一步都要人工干预,倘若进行干预的人不能使群众信任,那么也不能怪群众去选择不会自身合成三聚氰胺和苏丹红的牛羊。而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群众观念的转变,则不是在实验室里种瓜得豆的科学家们可以凭一已之力操控的了。同时,爱吃肉的也得把握好时光,今年早些时候已经有可以全面模拟五感的虚拟现实原型机面世,这样下去汉堡店卖的该是Matrix里那种描述牛排的字节了吧? 图片出处: 百度图片
个人分类: 环境|1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