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公共知识分子
热度 1 sstone2009 2017-9-8 17:06
8月5日,在北京华侨大厦与彦武兄初次见面,他赠我一本他作为特邀企划的著作,周泽雄的《知识分子的笔墨事功》,书中所指的知识分子不是一般的或广义的知识分子,而是狭义的知识分子,即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在某个事件或某段时期或整个一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公众,努力工作、呼号呐喊,推动社会进步或者给社会进步提供依据。 最近几日,我开始细读,古今中外十六位著名知识分子,已经读过,有些人物我从未知晓,有些即使知道也是其他方面,一篇篇文章、一个个人物,不断地加深我对公共知识分子的认识,由此产生敬仰之意。在某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有使命向他们学习。 对照自己,最近些年里,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工作,除了谋生之外,似乎也在做着公共知识分子的努力,我倡导完美医疗,是希望社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民众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除此之外,由我个人的某个经历(与南京市第二医院的纠葛),我似乎也有责任将之由私人事件转化为公共事件,以为推进中国当今的法制建设做点努力。 由周先生的书,我渐渐地清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我虽不敢奢望成为公共知识分子,甚至名垂青史,但我可以言行一致地敬仰他们;我努力做了,不管成功与否,可以少却一份遗憾,否则我将视为人生的大败笔!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别了,毕福剑
热度 49 lvnaiji 2015-4-9 17:58
吕乃基 毕福剑版的“智取威虎山”看来正在持续发酵,隐隐然上升为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平心而论,博主并不待见毕福剑,然而这一事件却成为导火索,暴露了社会上深层的矛盾。感谢毕福剑,因为他为此付出了他本人所意想不到的代价。 围绕这一事件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争,其二是如何看待毛泽东和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这两类争论往往混淆而难以辨明,然而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二者又确实有关甚至难以分离。 人,在何时区分为私人场合与公共场合? 人们赞赏儿童的童真,实际上在于儿童不分公私,只有一面。在公共场合,想哭想笑,随意而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童言无忌。 儿童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与具有相当不同背景的他人交往,逐步发现自己原本的随意而为不可行,会伤害他人或自身,或成为笑料,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区分公私,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群,调整自己的言行。 虽然如此,但在总体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依然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一致的基本价值观念,由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切换主要是行为举止需要得体。在这样的语境中,儿童的社会化无需发生根本上的转换,更无需两面三刀。当然,如果有敌对方介入,在敌对方面前会以另一面目示人。《三体》人之所以一度不敌地球人,就在于不了解地球人的另一面。 中国语境具有自己的特色。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就有了《镜花缘》中的“两面”。诸如“人心隔肚皮”、“口蜜腹剑”、“同床异梦”、“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还有“阳奉阴违”等等。这些说法在细节上虽有差异,实质上大同小异。 在这些言辞的背后有着浓重的中国特色。 其一,儒家伦理过高的道德要求违背人的本性。在公共场合故作清高,又放不下自己的本来面目,于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前者越高,后者就报复式越低,直至“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其实当面也不是人了。 其二,强大的官本位,权力对个人权利侵犯。既难以当场违抗,实际上又不想做或做不到,这就是阳奉阴违。 其三,个人没有底线,对外不守住自我的界限,曲意逢迎,委曲求全;对己放弃做人的准则,任由人格堕落。 其四,公私界限模糊。集体本位之下,没有或少有个人的自我意识(参见: 中国特色的 “ 隐私 ”—— 《互联网时代》观后1 )。 按维特根斯坦“河床”与“河水”的说法,前两点涉及“河床”,后两点则是“河水”自己的事。当然二者互为因果,河床规定河水,河水冲刷河床。在中国,大致没有后者。其三其四,实际上个人为防止人格分裂的自我保护,是非理性的“理性”。 正是这样的传统文化,童真的儿童稍长大,便“少年老成”。 少年强则中国强? 看看送出去学足球的少年,一开始踢起来像模像样,不亚于南美欧洲各国,长大成人便失去了儿时的精气神。 当今的文化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而且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一,人之初之时的教育就居高临下,而不是交给儿童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自身安全和保护等,成人之后回过头来由小处着眼,不要随地吐痰,不要穿红灯之类。过度拔高的要求让人难以适从,以至从小造假。眼下在私人场合与公共场合之间更有非此即彼的意识形态介入。那些往日的人和事和物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不容亵渎,不准摇滚。有人说,改革开放之初的障碍主要是意识形态,眼下主要是利益集团,言下之意,意识形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看来,当年的遗老遗少尚在,越发意气风发。8、90年代的“顽主”尚可调侃“马列主义老太”,进入21世纪,甚至不可掸去落在上面的尘土,否则就是“抹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同时面临意识形态和物质利益两条战线,谈何容易! 其二,当下之权力,尤甚于传统社会,而且权力与特定的意识形态捆绑在一起。权力规定正统意识形态,后者论证权力的合法性。正因为此,在穿越公私场域之时,不仅是一般国家仅在礼仪举止上的区别,而且有意识形态之别,是穿越到30多年前。私人空间在21世纪,公共空间在1978年前。直令今世之人,不知今夕何夕……。 至于其三、其四,看看“死也要死在体制里”和“宁可在宝马车上哭”吧。 在这样的河床中,除了培养“五道杠”(参见 “ 五道杠 ” 激起千层浪 ),还能流淌什么样的河水? 好在,毕竟,时代不同了。毕福剑大概不致再受皮肉之苦,牢狱之灾,甚至还可能复出。不过,经此一劫,往日嬉笑怒骂的毕福剑已经死去。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6782 次阅读|87 个评论
中国公共采购【HK1094】大事记20111008
laojing 2011-10-9 17:26
1094关连交易201110.pdf 1094股东大会201110.pdf 期待新气象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差易倒反差难调——哈佛归来闲思遐想之一:
fjjing 2010-12-20 23:07
时差易倒反差难调哈佛归来闲思遐想之一:公有私有 文/景行高山 刚刚参加完为期不到一个月的由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主办的GCPCL项目(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学习之全球训练项目)回来。说是刚刚,其实是在暑假期间,回来后就马不停蹄地开会或上课,算起来已经二月有余了。然而,正是由于哈佛之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中美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极其强烈的反差,感觉就像是昨天刚刚发生一样。 闲思遐想之一:公有私有 美国作为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怎么有那么多的公共资源?在美国,公园真的是公园,大家都可以免费游园;公路真的是公路,大家都可以免费上路(部分路桥隧道是收费的,但是都是明码标价甚至地图上都可以查到,并且绝不是毁了不收费的旧路建高速强制收费的那种)。江河湖海名山大川等自然资源几乎都是公共资源,大家都可以分享。公厕真的是公厕,不仅如此,在美国几乎任何一个建筑内的厕所都没有限制,都是公厕。相反,中国作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反倒无法享受到公共资源?中国有公园吗?很少,绝大多数的公园属于私家园林。门票价格高得要命,普通百姓干半个月也许还买不到一张门票。中国有公路吗?没有。中国的高速公路都是私路。而且,很多高速是毁了原来的不收费的旧路修建的,让你不走高速就无路可走。国道省道总算取消收费了,可是谁敢相信那是国道省道啊!自然资源本是国有,可是土地改革把它都分田到户分山到户分水到户了,国土私有化了,老百姓稍不留神就踏入私家领地。说起来,中国的旅游产业总是没搞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上的问题。导游分什么全陪地陪,没听说过。公厕更不必说,要是不收费那地方你估计就去不了,那气味那环境让你无处可站。厕所里还总是贴着标语: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可是,你知道那一小步上得有多艰难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國內地為何鮮見公共飲水機?
LEOLAND 2010-1-25 13:19
曲津華 所謂的公共飲水機,是那種設置于公共場所的一種供人免費飲水的設施。說是設施而非設備,是因為這類東東多是固定設置於露天人多場所的,非能搬走移動之物,因其都是由管路供水,并非用塑料桶的那種。相信游走比較多的人都看過、用過以及享受過它。 這種公共設施,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然國人卻鮮能見到。北京好像哪里有過,這幾年去就沒有見過了;深圳以前的大劇院廣場有,隨著大劇院的翻修就消失了。深圳新建的市民中心有,卻沒有看見誰用。 中國內地封閉的時間不短,除了民國到新中國之間的那三十多年,近代到1970年代一直是閉關鎖國的,國民對外界的了解還是近三十年的恩惠所得,以致很多同胞不太知道世界上竟還有免費飲水機如此人性化的福利設施。世上總有好心人,可好東東引進了國內,為什么就水土不服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是人權觀念問題。天賦人喝水的權利,喝水也是人的一個生存要素。以生存權計,喝水僅次于吃飯,所以怎樣重視也不為過。從硬件設置來看,我們這方面還做得遠遠不夠,局部甚至在倒退、被歸零了。除了官方要把未竟的事業做起來,百姓也應有理所當然享用作為一個公民所應該有的福利,比如這個免費飲水的權利。當面對這樣一個應有的福利設施時,一不要不信為真,二不要受寵若驚,更不要怕被下套。需知,發達國家都用了N年了,我們為什么還不用呢?我們差什么呢?所以比較靠譜的態度是,普及它,享用它,愛護它。 二,是技術管理問題。我們酒店的洗手間都有一個提示牌牌,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反襯出,發達國家沒有這么個牌牌,人家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這是默認加缺省的,無人懷疑。雖然國內幾個先鋒城市搞直飲水的牛皮吹了幾年了,也是一直樓梯響人未見。聯想到已有的公共飲水機被拆除,是不是有水源不配套的問題? 三,是服務理念問題。政府的新定位是服務,這幾年越來越清晰了。其實這也是廣為人知的納稅人意識普及的結果。但政府的服務總是有個效果的問題,也有個別公職人員怕麻煩思想大過服務意識的問題。從公民們尚未看到、聽到何時能大范圍地享用免費的公共飲水機服務,就可以體會到這一點。 四,是公共管理問題。多年來政府不乏有好的服務推出,但不可諱言,很多建好的服務設施卻失于管理,疏于管理的結果是廢置和浪費,各方都無不感到可惜。比如過街天橋,管理不力的結果是欄桿被盜,比如道路設施,被盜也難以避免。現在所說的公共飲水機,能否逃脫被素質不高的市民洗腳和飲料小販的故意損毀?其實,只要認真對待這些問題,都有解決之道。所謂的借口在先進思路和安防技術面前都不成其為理由。 現代的健康理念,建議成年人每天在吃飯之外至少飲用2升水。城市的管理者若能為市民提供安全衛生的飲水便利,對提高全體市民的健康水平,減少疾病,功莫大矣。期盼這一福利措施能被列入地方官的政績考核范疇,以推動其早日實施和完善。 在此之前,我們市民可以利用一些變通措施來解決免費飲水問題到醫院去,到銀行去,到派出所去,假裝看病、存款和辦事,那里八成有免費水可喝。其他地方,大概沒有什么可能性。 2010-01-24
个人分类: 闲读偶得|337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