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害虫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害虫

相关日志

比赛打农药、装防盗门与过度体检
蒋高明 2019-6-1 18:26
比赛打农药、装防盗门与过度体检 蒋高明 在农村,农民打农药是比赛着打的,生怕别人家的害虫进入自己家的地里。你打农药了,我更要打,而且打的比你家的还多还毒,打一次能够管十年才好呢。 在城市里,居民装防盗门也是一样的心理。你家装了,我也得装,不能让小偷到我家里。 在单位里,体检也是争先恐后的。什么工作都没有比体检重要,那怕在外面出差也要赶回来,每个人都害怕漏检掉什么。等待体检报告的日子不好过。既担心自己的指标不正常,又害怕被检出癌症来,指标正常了又去馆子里胡吃八喝。今年体检过去了,明年体检到来了,一颗放下的心重新悬起来。 比赛打农药、装防盗门、过度体检,三者看似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反应的都是同样的心理活动,即人人都不愿意吃亏、人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便宜别别人占去。于是,卖农药的,装防盗门的,代理体检的生意非常火爆。 不打农药,有人说会绝产,想想蝗灾的可怕吧;不装防盗门,小偷就把你家值钱的东西都偷走,想想被小偷偷过的狼藉画面吧;不去体检,万一查出了癌症变成晚期,想想医院里绝望的癌症病人吧。 其实,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恢复了生态平衡,那几个小虫子是成不了什么大灾的;在城市里,如果加强治安防范,提高公民素质,人人都当好人,那防盗门就没有什么用场。体检也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是最清楚的。知道自己吃进去的是什么;休息的好不好;有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不与人斗气,吃喝拉撒睡都正常,一些体检也似乎是没有必要的。 在人人都不愿意吃亏,在所谓科学话语权下,很多人是将万一概率变成一万概率的,就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将小概率事件作为必然发生的事件去对待——而且对待得有些过分了,因为是为了自己。 还有更深一层逻辑关系人们是忽视的,即源头不打农药,后面得癌症的概率就大幅度下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而不进城或少进城,造成的无业游民就少,社会治安就好,小偷自然也就少了。可见,农民是可以扔下喷雾器,市民可以不用防盗门,单位职工不必要纠结那些体检报告的。 科学话语权的回归,还需人类智慧的回归。今天的许多事物,科学有了,然而智慧却没有了。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物理+生物防虫,我们的实验与建议
热度 1 蒋高明 2019-4-23 10:02
关于物理+生物防虫,我们的实验与建议 蒋高明 本文节选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高频紫外诱虫灯通过引诱成虫扑灯,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入灯下专用接虫袋中并及时收取害虫,达到灭杀害虫的目的。诱虫灯可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白飞虱、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天蛾、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二化螟、稻三化螟、叶蝉、棉铃虫、烟青虫、红铃虫、盲蝽蟓、造桥虫、蝼蛄、金龟子、玉米螟、谷子钻心虫、大豆食心虫、豆天蛾、吸果夜蛾、桃蛀螟、天蛾、松毛虫、灯蛾、松天牛、杨树白蛾、卷叶蛾、大青叶蝉、米蛾、药材甲、黑粉虫、麦蛾、地老虎等。 农田害虫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涉及 19 个目、 120 多个种,其中,蜻蜓目、螳螂目和脉翅目的全部种类(共 33 科)均具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涉及膜翅目、双翅目、捻翅目、鞘翅目及鳞翅目等 5 个目,分属于 98 个科。此外,还包括除昆虫以外的其它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如蜘蛛、捕食螨、寄生螨、线虫、益鸟、两栖类、兽类及鱼类等。 我们以小麦 - 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诱虫灯控虫区和常规化防区防治效果;诱虫灯控虫区分三个处理,处理 1 :不施农药;处理 2 :在小麦开花前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分别防治一遍害虫;处理 3 :在小麦播种耕地时防治一遍地下害虫,小麦开花前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分别防治一遍害虫;常规化防区为处理 4 :常规防治害虫(小麦播种耕地时防治一遍地下害虫,小麦开花前、小麦开花后、玉米苗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分别防治一遍害虫)。 我们于 2013 年 5 月 6 日在挂灯区悬挂 12 盏普通杀虫灯和 10 盏太阳能杀虫灯,于次日早晨 6-7 点收集害虫,至 2013 年 10 月 23 日结束。平均每盏灯年捕获害虫 1499.1 g ,其中蛾类 7045 头,重 357.4 g ,占总重的 23.84% ;金龟甲类 862 头,重 344.5 g ,占总重的 22.98% ;蝼蛄类 544 头,重 287.2 g ,占总重的 19.16% 。 高频紫外诱虫灯的防虫效果显著,害虫捕获量从 2009 年的 4.5 kg/d 下降到 2013 年的 0.02 kg/d; 每盏灯年捕获量从 33.8 kg 下降到 2.4 kg 。害虫还存在,但基本不对庄稼构成产量威胁。其科学原理在于,害虫都是有性繁殖的,交配后的雌虫无法回到地里产卵,这样害虫从卵这个阶段就控制了。并且,我们的做法是在惊蛰时就开始让诱虫灯工作,每天除下雨自动关灯外,生长季节天天捕捉,害虫几乎无构成大种群的能力。并且停止农药后,益虫(夜间不活动或少活动)益鸟(夜间不活动)数量增加,残余的害虫又成为益虫益鸟的食物,如此 “ 物理 + 生物 ” 的立体防治,就构成了无虫害的农田生态环境,不用农药也不会对产量构成威胁。 为了明确诱虫灯的控虫范围,我们以金龟甲为研究对象,在距诱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用不同颜色标记的金龟甲。可以看出,距离诱虫灯 70 米处的金龟甲依然能够被诱虫灯捕获,但是在距离诱虫灯 45 米以内捕捉到的金龟甲占 70 米以内捕捉到的金龟甲数量的 84.6% ,故初步确定诱虫灯捕捉半径为 45 米,控虫面积约为 10 亩。但由于释放个数和重复次数较少,距离设置间隔太大,诱虫灯的控制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在诱虫灯控虫区,无农药处理与有农药处理的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但玉米产量不显著,小麦和玉米周年产量均达到 1 吨。说明在利用诱虫灯控虫的前提下,只需要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即可,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害虫对产量的贡献不大。我们还发现,施 2 遍农药处理比施 3 遍农药处理的周年产量少 4.03 千克,小麦和玉米都按 2.0 元 / 千克算,合计 8.06 元,但施 2 遍农药处理比施 3 遍农药处理产生的费用少 15 元,而且农药用量少 37.6% 。因此,防治 1 遍小麦蚜虫,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防治 1 遍害虫更加合算。同时施 2 遍农药处理的周年产量与常规化防处理的周年产量相差不大,甚至高于常规管理,但农药用量减少 55.4% 。这很可能是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能否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比如只在小麦季防治 1 遍害虫,而在玉米季仅利用诱虫灯,并保证达到吨粮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追踪。 鉴于我们在农田一线研究发现,利用物理+生物方法,完全不用农药是能够控制害虫的,对产量没有形成影响。为此,我们特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第一,由国家出资,提供诱虫灯及电线,创立农村基本农田生态系统无虫害环境 。今后农民种地不用担心虫害,虫害由国家专业人员统一防治。以中等规模农村 1000 亩地为例,仅需要 100 盏诱虫灯, 100 个支架,电线 8000 米,诱虫灯 350 元 / 盏,支架 100 元 / 个,电线 2 元 / 米,共计 61000 元。诱虫灯安装由所在村庄和电工完成,所涉及的少量费用可由所在村配套支付。建议国家在进行水利、道路等农田基本建设时,将害虫防治统一考虑在内。 第二,成立防治农田害虫的企业,管理几个或者十几个村庄 。每 500 亩安排一个人,或由村组织专门人员,按时收取诱虫灯捕捉的害虫。由公司或者村发放工资,国家提供少量运转费。同时可收取农民害虫防治费 10-15 元 / 亩 / 年,作为公司的利润。国家对害虫防治的专项经费直接给防虫公司,公司成员可由农民组成。 第三,充分发挥各级植保站的功能 。植保站工作人员应常去田间地头,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帮助农民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植保站人员工资由国家支付,除非常必要的收费外,禁止植保站向农民收取服务费。 第四,国家设立对农田生态系统方面研究的专项研究资金 。鼓励科学家走到一线农田,不要求他们急功近利发文章,以防虫效果为考核目标,不以文章为考核标准。杜绝从事植保的科学家从事贩卖农药的活动,减少乃至杜绝农药污染,从而保证中国农田始终处于生态健康的状态。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6096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农民做了哪些无用功?
热度 2 蒋高明 2018-6-23 09:23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农民做了哪些无用功? 蒋高明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科学种田,遗憾的是,这方面一直没有很好地实施。而且越来越差了,乡村几乎是各类假冒伪劣农资的集散地,实际上,只要进行合理的教育与培训,农民很多功夫换回来的收益是很高的。现在,从生态农业角度,农民做的都是无用功,浪费劳动力不说,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举例如下: 农田中的玉米、小麦、花生、红薯等秸秆等是庄稼很好的饲料或肥料;大蒜秧、西瓜秧、各种蔬菜废弃叶也都是很好的肥料;剪枝的剩下的果树枝;果树落叶、葡萄蔬果的果粒、打叉的枝条都是非常好的肥料;养蘑菇的菌棒经过充分的发酵更是优质的有机肥,但农民不知道元素循环的道理,将他们一把火烧掉,或者扔到河沟里面去污染环境。在一些地方,笔者反复告诉他们养分循环的道理,开始不扔了,尝到了有机肥养地的甜头。但仅靠个人的努力毕竟有限,还需要教育与培训,让更多的人知道科学种田的好处。 再如地膜,40年前是有用的,那个时候气温低,农民希望抢季节上市,地膜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起到的作用可能是相反的,因为全球气温已经增加了,连播种季节都发生了变化,即物候期和收获期都变了,继续使用地膜造成了各种疾病爆发,多种病害是因为地膜影响的。另外,地膜低温焚烧会释放二噁英等致癌物质,覆盖地膜生长的蔬菜、水果或作物含有塑化剂等环境雌激素;长期食用地膜,土壤透气性差,和化肥一起使用造成耕地板结,覆盖地膜生产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做法。笔者想农民讲解和示范不用地膜大蒜、花生不生病的好处,信服的农民跟着做了,不但恢复了地力,减少了疾病,更关键的是他们的产品价位提高了二三倍。可见,乡村教育与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进入山东平邑县进行“六不用”(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人工激素与转基因)生态农业实验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农民是将果园里的蚯蚓看做害虫,用农药杀死它们,仔细了解,原来是农药贩子们告诉他们的。可见,正确的科学知识不去乡村普及,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就有了市场。 在农药使用方面,农民不知道生态平衡的道理,见了虫子就要杀,且一些专家鼓励他们这样做,建议农民发现每亩地有2-3头虫子时,就要打药,美其名曰预防为主,农药商耕高兴农民多用药,因为有利可图。当农药商知道我们不用农药控制了害虫危害时,他们是冷嘲热讽的,背地地说我们的坏话,弄得农民不知道听谁的。因此,乡村振兴,必须要将科学的生态农业知识及时传播到一线生产者那里。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8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用农药能控制害虫吗?我们进行12年的实验证明完全能
蒋高明 2018-4-5 19:45
科学通报发表了下面的文章: 产量与经济效益共赢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蒋高明 郑延海 吴光磊 等 由于大量化学物质投入以及元素不能循环,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退化,耕地质量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食物链受到污染。本研究从低产田开始,通过秸秆养牛、腐熟牛粪还田恢复地力;以物理+生物方法控制虫害;以人工+机械管理杂草,停止农药、化肥和除草剂污染,同时不用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种子生产优质安全食品,并在线上与线下销售。该10年的长期实验结果表明:所在村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减少农药用量58.3%;物理+生物控虫效果明显,每盏灯年捕获量从2009年的33 kg下降到2015年的2.6 kg,下降92%;年消耗秸秆1000 t,秸秆利用率从1.1%提高到62.5%。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生物多样性,有机果园蚯蚓数量317条/平方米,而普通果园只有16条/平方米;粮食产量从最初的1524.5 斤/亩提高到目前的2324.5 斤/亩,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大豆和花生产量分别超出山东省平均水平42.6%、60.9%、32.2%和38.1%。由于产品质量好,产品已销售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效益明显,平均亩效益是普通农田的3-5倍,带动所在村庄67户农民从事高效生态农业。本研究可为国家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精准扶贫、农村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收起 本成果发表在 《科学通报》 , 62(4), 289-297(2017) 本文摘要在《 今日头条》 发布后,有人对我们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文章,农药下降没有到100%就怀疑我们的技术(我们实验所在村减少了58.3%农药用量)。六不用(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不用地膜、不用人工合成激素、不用转基因种子)当然是不能用农药的,只要是采用弘毅模式的,率先解决的是农药残留问题。文章的数据那是全村农田平均结果,有些农户还没有改变习惯,市场使然。如果全村纳入我们的“四道防线”害虫防控系统,就是零农药使用。实际上,害虫之所以越来越猖獗,是人类大量使用农药造成天敌物种消失,生态失衡造成的。 如果恢复了生态平衡,害虫造成的产量下降是没有那么可怕的。据我了解,目前全国没有一个村实现零农药,而我们的科技完全可以做到,问题是农民认为没有农药的农产品,卖普通价是感觉吃亏的,留给自己吃的是六不用的,卖到市场上的该用药就用,他们不会关注什么环保和市民健康的,而他们本人也是农药的受害者。事实上,靠近弘毅生态农场的农田用药量也大幅度下降了。用药是农民的习惯问题,也有农药商各种公共的功劳(农药商是不希望农田里没有害虫的!)。害虫控制必须从源头开始!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高阶段,很多人依然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崇洋媚外心理严重。 事实上,美国的工业化农业是不可持续的,我国采取对方的模式短短三四十年暴露的问题已经充分验证了笔者的判断——这些问题概况起来就是:农业面源问题、土壤酸化、农田生物多样性尤其天敌物种消失、医院人满为患、农村空心化、农产品大量滞销、资源严重浪费等等。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科研一线常遇难题:小偷与害虫
热度 4 蒋高明 2015-10-26 18:04
小偷与害虫 作者: 蒋高明 文章来源: 中国县域经济报(第78期 总第1077期) 更新时间:2015-10-14 18:28:28 本文链接:http://www.xyshjj.cn/bz/xyjj/sb/201510/79299.html   7月中旬,农田爆发了一种钻心虫,我们调查的几个村里的农民开始忙碌起来。这种虫专门啃食玉米芯,即顶端的幼叶,吃完后钻到植株下面,非常难治理,农民对其恨之入骨。   农民每年都要向地里打多遍农药,加上播种期用农药拌种,使用农药四五次都属于正常。如果种植果树,每年打药的次数更高达20多次。   现在的农田充满了杀机,害虫几乎都是经过农药洗礼的。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似乎也越战越勇。在过去100多年的人虫大战中,化学对抗的胜者似乎是害虫而不是人类——医院里癌症病人越来越多,而害虫的繁殖速度却成倍增长。   有农民也表示,怎么打这么多药,虫子好像更肥了?(肥,沂蒙山语,横、霸道之意)。农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害虫在农药胁迫下,会出现进化。这个进化是在农药诱导下产生的。有些害虫,据说泡在农药原液里也毒不死,这类害虫进化出来了一层隔离液态的蜡质毛。但每年,依然有成吨的农药倾倒在农田里。   有些虫害是农药商和农药贩子人为制造的恐慌,为了吓唬农民,以达到向其兜售农药的目的。他们不关心农民是否治住了害虫,他们关心的是自己农药的销售量。   当农田出现害虫的时候,仅仅是每亩出现2-3只害虫的时候,植保专家就建议农民喷洒农药,还推荐他们使用哪一种农药。如果不打,农民们经常听到的是这样的话:   “你不打吗?不打庄稼都毁了。”   一些政府官员也成了农药商的传话筒:“不打农药,产量会减少70%,甚至会绝产。”   现在农药的名称越来越奇怪,如“一步绝”“一月无虫”等,既充满了对害虫咬牙切齿的恨,又充满了对农民的诱惑——不怕你不来买。   然而,与一些村的村民打多遍农药不同的是,在这次钻心虫爆发中,蒋家庄村民有些根本没有打药,有些也只打了一遍。主要是因为,从2008年起,我们给村里装了诱虫灯,每年都抓,预防为主,雌虫交配后不能回土壤产卵,害虫不多反而越来越少。   但现在农村社会风气越来越差,小偷小摸很多,太阳能诱虫灯经常被偷走,而去年我们的有机果园也被小偷洗劫,损失3万多元。在与害虫做斗争的同时,我们还要防备着小偷。   相对于集体时代,现在的小偷小摸已严重得多,乡村治理令人失望。目前,基层组织还在,但在治理小偷小摸方面似乎力度不够,政府也只对重大的案件进行治理,如凶杀死人或重大盗窃,有人报案派出所会出警,而对于小偷小摸几乎无能为力。 农村小偷小摸还出现了新变化。笔者印象中,某村一共出现过两次较严重的盗窃事件,都是本村人所为。 前一个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与邻村村民合伙偷牛,抓住被判刑,释放后尽管挣了些钱,终因名声不好,一辈子没有娶上媳妇,抑郁而终。 后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也被立案判刑,释放后挣了钱也返回家乡,因为有钱,竟然找到了媳妇。   小偷小摸的盛行与农民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有关。在传统的文化意识里,小偷小摸一旦被人发现是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的。然而现在不同了,只要有钱,照样大摇大摆。一些小偷暂跑到外面躲避一段时间,在外面发了财,开辆汽车回村,还会被认为是能人。 现在小偷小摸有些已发展成职业,有人骑摩托车偷猫和狗,这样的人多为外村人,大白天也可干,有专用工具,下手快。他们偷到的猫和狗,卖到城里冒充羊肉串被吃掉了,由于货源不愁销售,村里白天见到的猫和狗几乎没有了。   村里还有一种偷动物的,是一些游手好闲之徒,多为年轻人,他们养殖一种很凶的狗,村民称这种狗为“细狗”,细狗是家狗的克星,专门偷家狗卖给狗贩子。对于这种公开的偷窃,村民敢怒不敢言。村干部为躲事,往往也不过问。   小偷小摸由地下到半公开,再到公开,如果从源头堵住,更关键的是,从社会的源头发出强烈呐喊,形成威慑力量,小偷小摸或许会偃旗息鼓。   对于小偷小摸,建议有关部门必须重拳出击,现在农村多以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为主,如果他们的安全得不到保护,发展再好的经济,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枉然。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392 次阅读|5 个评论
乡村调查之三:害虫越杀越多
热度 3 蒋高明 2015-7-14 18:46
乡村调查之三:害虫越杀越多 蒋高明 最近几天,蒋家庄、石桥、南安靖、卞桥、西荆埠、黄埔庄等几个村里的农民开始忙碌起来。农田里爆发了一种钻心虫,专门啃食玉米芯,即顶端的幼叶,吃完后就钻到植株下面的部位,非常难以治理,农民恨之入骨。 农民每年都要向地里打多遍农药,加上播种期用农药拌种,使用农药四五次属于正常,如果种植果树,每年打药的次数高达 20 多次。 现在的农田充满了杀机,害虫几乎都是经过农药洗礼的,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似乎也越战越勇,在过去一百多年的人虫大战中,化学对抗的胜者似乎是害虫而不是人类——人类医院里癌症病人越来越多,而害虫繁殖依然我行我素。 “现在真是怪了,打这么多药,虫子好像更肥了”(肥,沂蒙山语,横,霸道之意)。农民蒋寿登如此说。 农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害虫在农药胁迫下,会出现进化,这个进化是在农药诱导下产生的。有些害虫,据说泡在农药原液里也毒不死,这类害虫进化出来了一层隔离液态的蜡质毛。如果有人研究农药诱导的害虫进化机理,应当有很好的科学发现。这个发现的代价是每年成吨成吨的农药倾倒在上述几个村庄的农田里。 有些虫害是农药商和农药贩子人为制造恐慌,吓唬农民而出现的,其目的是兜售其农药,他们不关心农民是否治住了害虫,他们关心的是自己农药的销售量。 当农田出现的害虫的时候,仅仅是每亩出现 2-3 头害虫的时候,植保专家就建议农民大农药,还推荐他们使用哪一种农药。如果不打,农民们经常听到的是下面的话: “你不打管吗?不打庄稼都毁了”。 一些政府官员也成立农药商的传话筒:“不打农药,产量会减少 70% ,甚至会绝产”。 现在农药的名称越来越奇怪,如“一步绝”、“一月无虫”等,即充满了对害虫咬牙切齿的恨,又充满了对农民的诱惑——不怕你不来买。 然而,与石桥等村民大农药不同的是,这次玉米钻心虫爆发,蒋家庄村民有些根本没有打药,有些也只打了一遍,而石桥村的村民打了至少两遍药了。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差异呢?原来,自从 2008 年,我们给村里装上了诱虫灯,每年都抓,预防为主,雌虫交配后不能回到土壤里产卵,害虫不少反而越来越少。 “那些灯很管用”。这是村民对我们科研成果的最大褒奖。在弘毅生态农场试验田,我们 100% 禁止了农药,在有诱虫灯保护的农民农田,农药减少量最高可达 90% 。 可恨的是,一些小偷偷去了我们的放置的 2 盏太阳能诱虫灯,价值 6000 多元。现在农村社会风气越来越差,小偷小摸很多,去年我们的有机果园被小偷洗劫,损失 3 万多元。 即使损失,我们也要做给农民看。昨天,笔者带研究生又增加了 4 盏太阳能诱虫灯,当晚。四盏灯都有斩获。每盏灯诱捕害虫约 50 克,减少了几千只第二代害虫数量。 蒋家庄村民自觉保护我们的科研成果,研究生早上收害虫称重的时候,就会有人前来制止,以为有人搞破坏。我们为村里免费装太阳能灯,蒋家庄村两委在欠款生存的前提下,免费为我们装水泥底座。 但愿有一天,政府有关部门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一起来推广这种不用或少用农药控害虫的生态预防办法。我们发明的这种物理 + 生物、非对抗防虫的成本只有农药成本的 18% 左右,全村每年购买农药就得花十多万元。今后农民种地,政府是否将害虫统一管理起来呢? 但愿有一天,我们的努力能够感动上帝,派“神仙”下凡,搬走农业生产上的一座座大山。 下面转发农民打农药、弘毅生态农业为村民免费装太阳能诱虫灯,及其收获害虫的几幅图片。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336 次阅读|4 个评论
有一种人类害虫,叫“不死幽灵”!
lbjman 2014-6-8 09:06
有一种人类害虫,叫“不死幽灵”! 害虫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统称。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目前社会上有某种人,顶着“专家”、“学者”、“思想家”和“XX家”的头衔,以似是而非的言论处妖言惑众,为利益集团造势而为害民众利益,这种人是普罗大众的害虫,创新性给他们取个学名,叫“不死幽灵”。 目前“不死幽灵”得到热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惰政行为流行,为“以权谋私,以权牟利”留下操作空间;(二)不断冲击民众的智商底线,为利益集团谋利制造舆论支持;(三)作为国内外利益集团联盟支撑点,为游说政府高层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天则经济研究所”是中国“不死幽灵”发源地。
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敌招引技术略谈
热度 6 fanxiaoyingz 2013-10-31 16:54
天敌招引技术略谈 生态农业的关键是不使用有害于人体的化学物质,但是这基本是一种奢求,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尽管如此,利用生物的相克相食原理用一些生物吃掉害虫,可以达到防治目的;还可以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病害和虫害。这里面有许多学问,对于物理方法不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单说如何利用一些设备和技术招引天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对于天敌的概念,过去总的来说比较狭隘。百度上说“ 在自然界中一种动物甲被另一种动物乙所捕食或寄生而致死时,动物乙就是动物甲的天敌。 ”,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特定动物的捕食者就是该动物的天敌。一种动物可能有几种天敌,一个天敌也可能捕食好几种动物。 这个概念很显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生态农业的生产。首先,天敌的概念用在生态农业上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也就是说对于某种农作物,例如杨树,对于防治黄斑星天牛,如果有一种动物它能够吃掉而且很贪吃 黄斑星天牛 ,而且这种动物不吃杨树叶子,不危害杨树健康,那么我们就应该称这种动物为有利于杨树的天敌动物,很显然过去的天敌概念不能概括生态农业的全部目的;第二,过去的天敌概念不能概括有害性和有益性,例如蚜虫的天敌是麻雀,麻雀不吃树叶子,对杨树健康没有危害,但是麻雀吃粮食对粮食安全有害,当使用于防治果树虫害的时候,麻雀是有益的,但是在防止粮食减产的时候,麻雀是有害的,如何利用麻雀的好处而防止它的危害呢?第三,在生态农业上,天敌不能仅仅指相食关系,还应该包括抑制关系,寄生关系等。这样,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只要对目的农作物没有危害,而对该农作物的害虫或者病菌有抑制作用,都可以视为该害虫的天敌,例如某种有毒真菌可以散发某种气味,这种气味可以使 核桃举肢蛾 逃避,那么这种真菌在生产上也可以视为 核桃举肢蛾 的天敌,而它对核桃并没有危害。第四,对于农业来说,食肉性动物都是植食性和杂食性动物的天敌,应该充分利用肉食性动物的特点,例如蜘蛛和鸟。 总之,当我们重新反思天敌概念的时候,发现如果针对生态农业,对其有用有利的天敌种类很多,而目前需要一种专门的学问来招引和饲养这些对庄家无害而能克制其病虫害的技术,这种技术估且叫他“天敌招引技术”。 天敌招引技术既要体现出招引技术的独特性,又应该体现出可操作可推广特点,后者要求招引技术简单实用,同时要求针对大的类别做统一的措施;前者要求各种招引技术有所不同,有针对性。 对农作物无害而能够克制农作物的病虫害的天敌很多,主要有以下大类:鸟类、寄生蜂(赤眼蜂、 黑卵蜂 等)、蜘蛛、 瓢虫 、青蛙、蝙蝠、 壁虎 等。我们认为要真正搞好生态农业,就必须对这些普遍有效的天敌进行人工饲养,然后在春夏生长季节放到目的农地中,从而让天敌发挥作用,从而完全实现不使用农药的目的。 那么如何饲养这些天敌呢?我这里有些粗浅的见解,分别来说,与大家分享。 1 ,鸟类的利用。鸟类的利用主要是在目的农地或者目的森林里面制造鸟巢,例如柑橘园、葡萄园、苹果园、核桃园等,如果园子周围有防护林最好,做很多长宽高尺寸为 40*40*30 的鸟巢,为了防止腐烂最好用混凝土浇筑,造一个模子,顶端重心位置预留木头担子的孔,上下左右和后面都封闭,前面浇筑一半,以利于鸟进出。使用的时候用木头横杠穿过重心孔,然后木头担子放置在树杈上即可。鸟巢中可以预置一些鸡毛、太空棉等有利于鸟取暖的东西。做尺寸为 40*40*30 的鸟巢的好处很多,首先是它既可以放置在地面,也可以放置到三角树杈上,也可以用木头横杠穿过重心孔挂在树枝上。招引的主要鸟有喜鹊、麻雀 ( 家雀 ) 、燕子 ( 家燕 ) 、啄木鸟、杜鹃、布谷鸟、猫头鹰、金丝雀等。如果这个小小的设备在广大果园使用,至少可以使得果园效益增加 20% 以上。保证农药使用基本停止,生产出的是真正的有机食品。 2 ,寄生蜂的利用。寄生蜂是最常见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属膜翅目,它们有 2 对薄而透明的翅膀,是膜翅目细腰亚目中金小蜂科、姬蜂科、小茧科等靠寄生生活的多种昆虫。这种蜂寄生在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蛹和卵里,能够消灭被寄生的昆虫。常见的寄生蜂有姬蜂科、茧蜂科、金小蜂科、纹翅卵蜂(赤眼蜂)科、旋小蜂科、土蜂科、青蜂科等。姬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枣尺蠖轭姬蜂、刺蛾紫姬蜂、紫瘦姬蜂和蓑蛾瘤姬蜂等;茧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天牛寄蜂,桃小甲腹寄蜂等;金小蜂科寄生蜂类有龟蜡蚧长盾金小蜂,凤蝶金小蜂等;纹翅卵蜂(赤眼蜂)科寄生蜂类有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旋小蜂科的麻皮椿卵平腹小蜂;土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白毛长服土蜂,金毛长服土蜂,大斑土蜂;青蜂科的上海青蜂等。徐志宏等著述的《中国介壳虫寄生蜂志》介绍了 295 种介壳虫寄生蜂。寄生蜂的利用首先应该是“仿生饲养”,按照危害的害虫标本和营养特点,人为制造相应的害虫,然后人工把天敌的卵大量地种植到害虫的体内,从而人为可控地生殖大量的寄生蜂,然后把这些寄生蜂放到需要根除虫害的果园中。这个需要科技工作者和农技人员进一步总结。 3 ,蜘蛛的利用。首先应该明白蜘蛛不是一个种,而是一个“目”,在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中,它是一个大类,已知有 3821 属 42055 种( 2010 年),中国记载约 3000 种(截至 2007 年 11 月)。共有 14 个目,已有 5 个目绝灭,分属于 66 个科,我国已发现 7 个目,在我国生存的有 39 科。蜘蛛主要捕食小虫,所以蜘蛛是绝对不会危害植物叶子和果子的,所以蜘蛛是很好的防止果园森林虫害的天敌。另外蜘蛛有一个绝妙的优点:它很能忍耐饥饿,最长可以绝食两个月,所以当投放一次蜘蛛以后几乎不用担心它会饿死,可以长期有效使用,蜘蛛非常害怕惊扰,喜欢安静。所以招引蜘蛛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在常年没有人住的老屋的荒草中,由于那里营养多,昆虫多,防雨防风,所以那里的蜘蛛很多,用筷子夹住蜘蛛放到玻璃瓶中,再放一点昆虫尸体即可让它在里面待一个月,如此捉好些蜘蛛,到了春季把这些蜘蛛放到果园中即可。蜘蛛主要占领果园的底层,喜欢比较阴凉避雨的地方,而鸟类则喜欢高层树梢,两者按道理各自不影响。但是鸟有可能扑食蜘蛛,那么就有必要造一些蜘蛛专用的“窝”来防止被鸟扑食。做个什么窝呢?我建议把废弃的小药瓶子(直径 2~125px ,长度 4~150px )倒挂在果树上,下面开一个小孔保证蜘蛛能够进出。这样蜘蛛就能够正常生活,防风防雨防止鸟食。蜘蛛的防治害虫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家老院子很多年没有人住,院子里有四棵核桃树,今年别人家的核桃被害虫侵害很厉害,树叶被吃的象网子,而且感染了炭疽病、溃疡病和黑斑病等多种病害,但是我家院子没有苍蝇,也没有多少飞蛾,核桃也没有病害和虫害,主要是我家原子里有大量的蜘蛛网。 4 ,瓢虫的利用。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全世界有超过 5,000 种以上的瓢虫。瓢虫的生命非常短暂,从卵生长到成虫时期只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幼虫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间疯狂地捕食蚜虫,成年瓢虫会捕食任何肉质嫩软的昆虫(包括害虫的幼虫),它们最喜欢吃的是蚜虫。主要用来防治蚜虫、蚧、螨、壁虱等害虫,不同的瓢虫的食物并不一样,所以瓢虫防止害虫往往有独特性专一性,针对的措施也有差异。常见的瓢虫有七星瓢虫(捕食蚜虫与叶螨捕食蚜虫)、异色瓢虫(捕食蚜虫)、六条瓢虫(捕食蚜虫)、大龟纹瓢虫(捕食胡桃金花虫的幼虫)、大突肩瓢虫(捕食介壳虫)、澳洲瓢虫(捕食吹绵介壳虫)、黑缘红瓢虫(捕食介壳虫)、柯氏素菌瓢虫(捕食白粉病菌)、十二斑褐菌瓢虫(捕食白粉病菌)、二星瓢虫、六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都是益虫。其中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所以人工饲养瓢虫很有意义,首先要人工培养瓢虫的食物,因此要培养大量蚜虫,可用蚕豆苗人工培养蚜虫,当蚕豆苗长出 3 - 4 厘米高时,把野外采集的少量蚜虫放在豆苗上,在室温 20 - 30 ℃、相对湿度 60% - 70% 的条件下培养 10 - 15 天,蚜虫就能大量繁殖,这时就可用蚜虫作七星瓢虫的饲料。把七星瓢虫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垫树叶,保持相对湿度 70% ,每瓶放进七星瓢虫 1 - 2 对,每天投一次饲料,它们就能正常生活,并能繁殖后代。到了春季放置到目的果园即可。 5 ,壁虎的利用。壁虎是蜥蜴目的 1 种,也叫蝎虎,旧称守宫,其中壁虎属约 20 种,中国产 8 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主要食物是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喜欢温热地区,平均寿命 5--10 年,昼伏夜出,敏感容易受惊吓,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壁虎可以采用人工养殖来大量繁殖用于扑食田间害虫。养殖的时候在安静、光线暗淡的地方建立养殖箱,,箱内建立隔断巢穴,使用适当的水,饲喂黄粉虫、黑光灯杀死的虫子、蟋蟀、面包虫等,保持箱子防风温暖。壁虎还是常用重要的中药,可以治疗瘫痪、破伤风、心虚惊痫、痈疮大痛、反胃膈气等。所以饲养壁虎不仅有生态意义,还有经济价值。 6 ,蝙蝠的利用。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现生物种类共有 19 科 185 属 962 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有助于控制害虫。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甚至人的血液为食,所以选择性地培养有利于消灭害虫的蝙蝠是生态学家的一个课题。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上的,它们总是倒挂着休息,一般聚成群体生活。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利用这个习性,可以在冬季为蝙蝠搬迁新的窝,让这些窝距离果园和树林近一些,也利于隐蔽和栖息,可以利用废弃的窑洞、山洞、水窖等作为蝙蝠的栖息地。为了恢复蝙蝠种群数量,应该禁止在林业上使用农药。蝙蝠可用作一种中药,用于久咳,疟疾,淋病,目翳等,蝙蝠的粪便也是一种中药,叫夜明砂,用于目疾。所以探索人工饲养蝙蝠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以上介绍了六类田间害虫的天敌。但是对于天敌的研究还是很落后,尤其是许多天敌的饲养技术依然比较原始。这些正是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理想领域,将来肯定成果多而且重要。
个人分类: 农林科技|512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博士生生态农业科研重要收获:中秋节后抓到大量蝼蛄
热度 2 蒋高明 2013-9-24 00:24
蒋高明 中秋节后,在弘毅生态农场实验室里,博士生郭立月正在称他新抓到的害虫。这个常规的科研项目,每天进行,我们已经连续坚持了 6 年,积累了几千个数据,光研究生就换了 4 人了。 9 月 20 日 这天,郭立月发现,严重危害庄稼根部的蝼蛄,被大量捕获了——我们等了好几年没有过的情景,而且是在中秋节后。 进入秋后,诱虫灯捕获的害虫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减少了。正准备撤下诱虫灯呢,不料在这个时候,有了重要的发现。 每盏太阳能诱虫灯捕获的害虫量达 80 多克,且以蝼蛄为主, 10 盏灯的捕获量一夜之间达到 800 多克,这在已往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从来没有抓过这个多的蝼蛄害虫的。可能是中秋节后几天气温回升,造成了害虫数量增加?具体原因还要结合农场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分析。 蝼蛄的体重很大,胖乎乎的,它们脆弱的翅膀是怎样载着笨重的身躯,飞进离地近两米的高的诱虫灯呢?这是个生物学问题,我们也不十分清楚。毫无悬念的是,这次集中捕获的蝼蛄,将大量的后代被提前“计划生育”了。另外,提醒我们的是,采取的以预防为主的防虫对策,那是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不能漏过一个意外的机会啊。 采取的防虫措施,与化学方法对抗不同,我们设置陷阱,那些害虫自投罗网,没有人追着要它们的命。害虫们本身,连同那些交配后没有来得及孵化的卵,都成了鸡的美食,最终创造一种少虫的环境(无虫是不可能的)。 农田里没有了害虫危害,打农药就是多余的,这些费用可以省下来。最关键的是,保护了环境,保护了喷洒农药的农民的健康,食品中从此告别农药残留。 害虫夜间飞行的距离很远,博士生郭立月发现,最远的金龟甲可从放置的 70 米 外的半径距离内,重新被捕获。这样看来,约 23 亩内的范围内,如果有一盏等从惊蛰后就自动值守,每年防范,害虫危害的概率就非常少了。 没有了农药,天敌昆虫和鸟类回归,那些侥幸漏网的害虫无法逃脱最后的两道防线。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农场院内连续 7 年不打一滴农药,害虫对玉米小麦蔬菜果树莲藕等不形成危害的主要机理。但所有害虫物种,依然存在。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管理害虫,如果感觉到害虫物种生存出现了问题,很简单,一段时期停止捕获,让雌虫回去将卵产到土壤里,放生一部分即可。 对于害虫,不对抗,搞和谐,我们的科研团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1 蝼蛄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都秋后了还会算账的 图2 郭立月在认真称重他捕获的害虫,美女研究生在观望呢 图3 除了蝼蛄,还抓获大量的蠓虫,就是咬人很疼的那种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5856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研究生的第一篇论文:中国柑橘害虫多样性及功能团研究
热度 2 entomology 2013-9-7 20:03
中国柑橘害虫多样性及功能团研究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Group of Citrus Pests in China close On-line first: A new on-line publishing mode developed by CNKI, contains the manuscripts published in printed journals. Before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this mode will broadcast all the contents on internet or cell-phone. Two different publishing ways: a) Publishing finalized single article: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arrangement of an adopted manuscript by editors according to print standards, CNKI would publish this single article on line first. b) Publishing finalized whole journal: publishes the whole journal of all the published finalized single articles, and the contents and format are in concordance with print edition. The “on-line publishing time” and “on-line publishing address” are arranged in the on-line first papers, which can be quoted by writers in references. Switch to the print edition 下载CAJ格式论文:Recommended CAJ Download 下载PDF格式论文: PDF Download 【作者Author in Chinese】 廖承清 ; 朱亚东 ; 张爱美 ; 徐家生 ; 戴小华 ; 【Authors】 LIAO ChengQing 1,ZHU Yadong 1,ZHANG Aimei 1,XU Jiasheng 1,DAI Xiaohua 1,2(1.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2. National Navel Orang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Ganzhou 341000,China) 【单位Institution】 赣南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文摘要Abstract in Chinese】 柑橘是我国最重要的果树之一,柑橘害虫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严重威胁柑橘产业.研究经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分析,对我国各地柑橘害虫进行多样性和功能团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柑橘害虫物种多样性以夜蛾科居首,而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植食性螨类.根据不同柑橘害虫的食性和行为可划分为7个功能团.本研究有利于对柑橘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并为柑橘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More Back 【Abstract】 Citru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ruits in China.With a great variety of species and wide distributions,the citrus pests in China have serious threats on citrus industry.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literature analyses,the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group of citrus pests in Chin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Noctuidea had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among citrus pests in China,while herbivorous mites had most dangerous damages.Based on the feeding habits and behaviours of different c... More Back 【关键词Keywords in Chinese】 柑橘害虫 ; 物种多样性 ; 功能团 ; 【Key words】 citrus pests ; species diversity ; functional group ; 【Source】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 2013(03) 【CLC code】S436.66 【Internet Publish Date】2013-06-09 10:58 【Downloads】23 参见: http://eng.oversea.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30609.1058.023.html 原文为黑白图,现在放上彩图: 图1 我国柑橘害虫各目物种数所占比例 Figure 1 The proportions of species number in each order of Citrus pests in China
个人分类: Other Insects 其他昆虫|4301 次阅读|4 个评论
生态农场的麻雀们
热度 3 蒋高明 2013-2-16 23:07
生态农场的麻雀们
蒋高明 因为没有农药、化肥、除草剂,加上农场里为牛拌料有大量的食物,有本地树木可以栖息,弘毅生态农场变成了麻雀的乐园。麻雀们冬天聚集在柳树上,开起来会议来,商量着来年为主人多抓一些害虫,回报农场的养育之恩——麻雀吃虫的本领是很大的。在温带地区,麻雀每年可繁 殖3 ~4 窝,每窝平均有雏鸟4 ~6 只,每只雏鸟要经过亲鸟饲喂12天左右才离窠,这段时期内所吃掉的昆虫数量以蚜虫幼虫计:每只幼鸟一天要吃掉5-10条,数量是十分可观的。麻雀在每年4 ~8 月的繁殖季节,有利于消灭田间害虫。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56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一稿两投——转我的贴:油菜绿了,虫子快死光吧!
yuchyu 2012-11-2 18:31
油菜绿了,虫子快死光吧! http://yuchyu-001.blog.163.com/blog/static/172268287201210254238594/ 2012-11-02 18:26:51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9月17-19种油菜试验地,15亩全是人工活,忙死了。 9月23日一查出苗很差,每行只有一少部分露头了,原因在于播后有2天太阳暴晒,把表土晒干了,由于次日下雨,5天后又出来第二茬苗子,形成了严重的大小苗。没出来的赶紧找种子补种。我们现在试验搞的是双低高含油量的油菜种子、子叶营养丰富味道好,饼粕是优质饲料,导致可恶的蟋蟀不停吃子叶,专拣缺苗的行一个挨一个吃。连鸟也来凑热闹,飞来把苗子叼走了。赶紧喷药,经过去年和今年检验,农药新拔跳(马拉硫磷- 毒死蜱 组合)效果还不错。 10月4日间苗一次、10月10间苗二次,10月19日补苗栽苗,10月21日差不多都5叶期过了,干脆定苗了,24日赶紧打药防虫,要不然菜青虫把油菜叶子吃秃了。 虽然没有下一场透雨,油菜依然长得很旺。可恶的蛴螬,从10月初到11月不停地啃断油菜根,每天有死苗,挖都挖不尽,还有金针虫、地蜈蚣、西瓜虫、蚂蚁。
3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花椒虎与毒毛虫
热度 6 liudongyang 2012-9-26 20:02
花椒虎与毒毛虫
感谢张珑老师指导,下面补充上虫子的常见中文名。 第一张 柑橘凤蝶幼虫 第二张,柑橘凤蝶幼虫受到木棍刺激后,由头部伸出两个红色触角,一旦刺激消失,触角收回。 第三张 一种毒蛾科幼虫-俗称洋喇子,采食紫藤叶子,在柿树,核桃和洋槐树上均有生长。毒刺伤皮肤,可以导致皮肤剧痛,出现水泡。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279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弘毅生态农场啃最硬的骨头:让果园停农药
热度 9 蒋高明 2012-6-23 00:52
弘毅生态农场啃最硬的骨头:让果园停农药
蒋高明 一、果园里的杀手 在人类所有的栽培植物中,果树恐怕是被打农药最多的。自从有了农药的发明,果园里的另一种生命就一直在与农药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人类使用的农药毒性越来越大,以前使用 硫酸铜(天然矿石)的波尔多液,现在使用扩散性很强的有机磷和有机氮(亚硝酸盐是严重的致癌物),目前农药的花样品种不断翻新,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害虫的抗药性也 不断地提高。农药施用由原来的叶面喷洒,到后来的内吸式的药物喷施,一致于不惜进入果肉;由过去的每年打1-2遍药,到目前一年打十几遍药,果园已经变成了药味充斥的杀场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果农们并没有消灭害虫,尽管害虫们以更大的生命代价验证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法则,证明了它们的存在。相反,人类以前的许多好朋友如一些有益 的鸟类(如灰喜鹊、大山雀)和昆虫(如螳螂、七星瓢虫)却被他们杀死了。 而更不幸的还在后头,农药最终杀死了果园的主人。山东某县有个叫新村的几百人小村,近几年得怪病的人不断增加:不到三十岁得了尿毒症;不到半百的人浑身肿痒,疼痛而死 ;不到六十的人患上了肝癌、肺癌和肠癌。过去七八年间,因癌症而失去生命的超过了20多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50出头!而在果园没有进入该村前,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癌症。 我们调查后发现,患怪病的人,都是长期住在果园里或者果园边的农民,致病的部位都与他们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关。除了喷洒农药直接接触剧毒性的药物外,更可怕的灾难 是他们常年饮用被他们自己污染的水。果农们一般就地掘井,在沙质的土壤上挖3-5米就见水,长期喷洒的农药通过雨水淋溶进入土壤,又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最后在井水里富集 ,最终致人于死地。那些住在黄土质的果园里的人避免了侥幸一死,然而,土壤里潜藏的化学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在山东某县一个叫大屿沟的山前沟谷,每年有十几吨的农药被拉进这条沟,用水稀释后喷洒在果树上。住在这个不到三十平方公里约1.5的万沟里人,十年来他们的果园经历了近百 吨农药洗礼,这些要害虫命也会要人命的东西成了果农们丢不掉的伙伴。大屿沟里,每年春天一片艳丽景象,盛开的梨华、桃花、苹果花、杏花足以让诗人们认为这里就是世外桃 园;小溪里流出的水是清澈的透明的,然而,水里面已经没有了鱼虾,而三十年前这里是鱼虾的天堂,鸟类的乐园。果园正逐步成为埋葬果农的坟场。 以苹果特产而闻名全国的某果树大县,不幸成了所在省患癌症最多的县;我们必须思考:谁来救救果农,谁来救我们自己。50多年前,美国环境学者卡尔逊一部《寂静的春天》唤 醒了美国人对自己家园的关注。今天,全国很多死于农药污染的果农们的生命应当使我们清醒过来:现在农业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不是城里的居民,而是田里的农民;生态环境污染 起来容易而治理起来困难;一旦养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土地里积累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我们后悔也来不及了。 二、向果园农药开战 那么,我们研究团队的技术能不能让果园停止农药呢?尽管经过5年努力,我们已经不用农药成功控制了大田害虫,但对于果园不用农药我们心里还是没有底的,但不服输的我们还 要挑战这个难题。要实验就需要果树,需要资金。弘毅生态农场外面就有一片约十亩地的苹果园。原来是集体的果园,后来搞土地承包时,被4户蒋家庄的村民承包了,其中一户为 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蒋盛林。两年前,我们曾经将购买的诱虫灯免费给蒋盛林,并在果园养鸡,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因此,用作实验的果园是现成的,关键是实验的成本很高。 我们要彻底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来管理果园,果农们听了都摇头。他们认为如果那样,根本收不到苹果。要实验可以,我们必须得包产量。即利用我们的技术,必须 保证产量不能低于往年,且还要给他们发工资,因为他们担心我们的技术更费人工。这样算下来,光实验费一亩果园的费用就需要1万多元,如果能够收到5000斤苹果,还基本能够 保本,实际上果农们都清楚,他们的果园一亩地收获5000斤苹果是很好的年景。由于费用高,我们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做这个实验,尽管研究生孟杰已经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她很有 信心做成功这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验。的确,美国人曾经用有机的办法做过类似的实验,文章还发表到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因此,如果具有实验条件,研究生非常希望做一个具 有挑战性的实验,发表高水平的成果。然而,我们为四五万元的实验费头疼了。 正当我们为实验费发愁的时候,广东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老总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2011年,弘毅生态农场秋季有机粮食再获丰收后,农场员工与研究生们赢来了一批特殊客人。11月11-12日,广东康力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瀞予一行前来弘毅生态农场 参观。当许总知道我们要用有机的办法对苹果园进行有机实验的想法,缺乏科研费用时,她慷慨地答应帮我们解决。于是,我们得到了进行该项试验的费用。很快,我们与弘 毅生态农场一墙之隔的果园主人蒋光远签订了果园承包合同,共约5亩果园,条件是严格按照我们提供的办法进行果园管理。经谈判,我们支付给他8000元果园使用费,每月支付 1200人工管理费用,有机肥、浇水、杂草控制以及剪枝、套袋等需要大量人工时的费用另外计算,都由我们承担,这样算下来约需4万多元。作为回报,所生产的所有苹果归我们, 我们再以低于市场有机苹果的价格售给广东的许总。 三、小小壁蜂显神威 实验果园落实后,研究生孟杰也就开始忙碌起来。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还要保证果园高产,这是个高难度的研究工作,果农们对我们的做法更是怀疑加加奇了。 不用化肥,就需要用有机肥,弘毅生态农场里的大量牛粪有了用途,但是将大量牛粪运到果园并施入果园里花了一个多周的时间,这是用工较多的一件话儿。不打农药,害虫靠诱 虫灯来防治,为了保证首次实验成功,我们在5亩果园里挂了3盏诱虫灯,这样就将打农药的人工费和农药费全部省下了。因为果树浓密,在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还放置一些粘虫 黄板。对于杂草,果农们每年要锄5遍草,我们一遍也不锄,因为地面上的草本植物有保持水土减少地面蒸发的好处。不但不锄草,我们还种草。孟杰买来了白三叶草,种植这种草 的目的,一是用来与本地杂草产生竞争,以草治草;而是三叶草是豆科植物,其固定的氮素可以直接翻到果园里作为肥料。这样调整后,打农药与锄草的人工成本及药费全部省下 了。 最让果农们服气的技术是我们引进了传粉蜜蜂。用传统的办法管理果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蜜蜂等传粉昆虫都被杀死了。没有了蜜蜂,可怜的果农们只好搭起梯子,实行人工授 粉。蒋光远两口子要不停地干1个多星期才能将给果树们授完粉,人工授粉毕竟不均匀,座果率低,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停止农药后,蜜蜂们就能够重新采蜜,可蜜蜂那里来呢 ?弘扬生态农场的志愿者、山东农业大学的李立君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来自山东著名苹果之乡栖霞县的大三学生来弘毅生态农场参观时,向我们提出了解决蜜蜂来源的难 题。他从家乡带来的小小蜜蜂是装在芦苇管里的,在冰箱里越冬。他给我们带来了约600多只小壁蜂,成本只有区区几十元,一下子解决了1000多元的人工授粉成本。让果农们更信 服的是,那些嗡嗡飞翔的小蜜蜂授粉远远比他们搭梯子人工授粉要彻底得多,苹果座果异常多,看到苹果座果比任何一年都高,乐得果农蒋光远嘴都合不拢。那些周边没有列入实 验田的果农们偷偷地求小李明年也给他们弄点蜜蜂来。 果园里的营养、杂草、害虫、授粉问题用生态学的办法解决了,但还面临着蚜虫和鸟类袭击等问题。对于小小蚜虫,还真拿它们没有办法,它们压根就不按正常规律办事,不要交配 就能够产下后代(孤雌生殖),且不会飞,诱虫灯和粘虫黄板不管用了。但这些小生灵也有怕的,沼液喷到它们身上那怕事凉水喷上去,都能要它们的命。蚜虫出现时天气干旱的 信号,即使喷水或浇灌或者下一场雨也能够控制。于是,果园里安装了三口装满沼液的大瓦缸,随时准备扑灭要爆发的蚜虫。对于鸟儿,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有的果农索性布置了 尼龙袋做的“天网”,将捕获的鸟类“暴尸示众”,而我们感觉那太残忍了。在果园上空悬挂发声的汽球或一些废旧的光盘,多少对鸟类有些趋避作用。如果不能有效防鸟,我们计划留一部分果实给鸟儿了。 苹果采摘的日子,大部分要到秋后,然而有一种早熟的品种8月份就能够采摘了。小孟连续2个月在果园里摸打滚爬,在北京我的办公室里见到她时,她已被果园里的跳蚤咬得满身 是包不得不回京休整了。 “果园的大爷说,看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果园产量很可能超过去年”,小孟对我汇报她的战绩。要知道,我们取得这样的产量可是她啃的有机农业里最硬的骨头啊——一点不能用 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结下了累累硕果,研究生孟杰自信地笑了。 图1 小蜜蜂授粉后苹果座果率高 图2 蜜蜂授粉后将后代留在这些芦苇管里 图3 防治蚜虫的大缸里装满沼液 图4 农场科研助理曾彦设计取虫袋,长长的塑料管方便研究生从地面取虫 图5 粘虫黄板上粘满了飞虫,它们的幼虫是果园害虫 图6 农民与研究生在一起 图7 从事有机果园研究的研究生孟杰 图8 果园里博士硕士生们阳光般的笑容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659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害虫是不是有权在地球上生活?
热度 42 lixuekuan 2012-5-28 20:42
害虫是不是有权在地球上生活?
什么叫害虫?一般认为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 , 就被认为是害虫。 这是以人为本给出的定义。对人有利的昆虫就是益虫,对人有害或者对人所拥有的财物有害的昆虫就是害虫。 那地球就是人的地球吗?人在地球上出现之前一些昆虫早已存在,后来的人说早已存在的昆虫是害虫应该死绝合理吗? 写到这样我想到了白人登陆北美大陆随意杀害原土著印第安人的惨剧。 国槐现在已经郁郁葱葱,害虫“吊死鬼”开始大量滋生。它们活不了几天,因为大面积国槐喷药就要进行,这是每年绿化队必须要干的工作。打过药的国槐下很快就会掉下来很多失去生命的绿色虫子。这些昆虫还有它们的同类就应该死吗? 趁没有打药之前,为它们拍了几张,也许这是它们这一生唯一的照片。 请欣赏。 1,第一个虫子 2、第二个虫子 3、第三个虫子 4、第四个虫子 5、银杏树没有看到长虫子。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319 次阅读|131 个评论
生态防虫比农药防虫成本低6倍
热度 8 蒋高明 2012-5-22 22:01
蒋高明 5月19日,笔者在科学网上发表博文《如果不用农药中国肯定会出现饥荒吗?》。文章发表后,有匿名网友叫 Luo8811288于2012-5-22 11:52 在笔者博客上有下面的留言,照登如 下: 就这水平?叫兽?砖家?真正种过地没? 有考虑成本没?种一亩地倒亏好几百,这就是所谓的砖家?给你算算成本。单算人工钱。8个人每天每人现在是100块钱的工,你自己算你们花了多少工。再加上种子和那灯的钱。 以及其他各种花销。 知道中国有多少山地不?中国有多少地是在山中?山中的蚊虫数量是你区区几个诱虫灯就能解决的? 知道农民有多少地不?要多少灯?知道地离家多远不?有的远的20公里。那灯怎么亮?每天去还是扯线?除了虫子还有其他地的除草,施肥,翻地。每天各个地走一遍都走不过来 。 中国有多少地是在山区?山里各种动物随时进地你觉得那破灯能保持多久? 你那地是在市里还是郊区,或者是真的在远离市区的地方?临城市近虫子少这你知道不?几十倍的少。 知道什么叫天灾不?哪一年碰上天气干,虫子漫天飞打药都减产。 最后我都想骂人了。农民每家几十亩地,多的我家100亩。还有几百亩的。就一家两三个人在忙能像你们那么弄地? 你们几个人?至少8个人一天到晚就忙活那么几亩地。结果到了年底要是没产量我都要骂你们脑残了。然后呢?卖了几大毛钱?够你们8个吃几顿饭的?农民要是都像你们这么搞, 自己都饿死了,更别说供应全国粮食了。 最后说,别找了一块最好的地就代表全国了。有胆量找一块山坡地,最好是刚开荒的山坡地。减产70%?要是不除草,减产95%都是老天开眼。 这也进中科院?门槛真低啊。是不是改天我也能进。 减少防治虫害的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学工作者要奋斗方向之一。值得高兴的是,经过6年多努力,我们找到不用农药控制了害虫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物理+生物的方法, 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办法,控制效果非常明显,生长季节一盏灯捕获的害虫数量日均值2009-2011年之间减少了10倍。我们的试验田连续6年(2007-今)没有打农药,但没有爆发过虫灾。只有实验 的第一年害虫数量明显偏多。 还应当补充的是,过去6年间,我们接管的土地种植黄瓜、西红柿、洋葱、芹菜、芫荽、大蒜、辣椒、茄子、韭菜、南瓜、莴苣、油菜等蔬菜也是一点不打农药的,即物理+生物的办法同样适合蔬菜种植(露天菜)。众所周知,蔬菜种植是最担心害虫危害的,可生态办法照样有效。 那么,我们的成本是多少呢?按照每盏灯控制10亩农田计算,灯的成本是300元,使用三年,每年折旧合(300元/3年/10亩)10元; 架电及折旧成本每亩20元,共30元/亩/年。在山东农田,生长季节从5月底开始害虫活动,9月底害虫停止活 动,实际控制时间4个月,每月电费5元,每生长季节20元。按照一个标准村落1000亩地计算,放置100盏灯即可,雇一个人完全可以照看(就是每天早上去收那些虫子,防止没有被电死的害虫回到农田,每天约2小时工作量),按照每月发工资2000元计算,四个月8000元,平均 每亩人工费8元。 每年每亩大田实际直接成本为:30元(诱虫灯及线路折旧费)+20元(电费)+8元(人工费)=58元。 物理+生物的方法包括,捕获的害虫可以养鸡,天敌在田间即控制害虫。 而在山东一带,农民种植6种作物,实际打农药23遍农药( http://www.haodaxue.net/html/07/n-4807.html ),按照每打一遍农药2小时计算,约需人工,46小时,即5.75工日(每天 8小时,我们能够雇的农民多为老人和妇女),每工日60元,每亩喷洒农药的人工成本345元;每亩地农药成本在山东一带,种植花生仅防治金龟甲一项就是50元,平均每亩农药成 本按最低100元,不计算喷雾器价格,每亩发生的农药防虫直接成本为: 345人工成本+100元农药费= 445元。 农药防治害虫的直接成本为445元,而物理+生物方法为58元,两者之比为7.6:1,即生态防虫的成本比农药防虫成本低667%,或低6.67倍。前者防治办法,来年虫子继续危害,而后者越防越少。哪一个更经济、更有效、更健康、更环保,不是 一目了然吗? 至于“那灯怎么亮,每天去还是扯线?”,更是无端指责。那灯是主动开关的,遇雨天自动停电保护,谁闲着没事,每天都要扯线呢? 没有虫害为什么要打农药呢?那显然是为了商业利益需要,对于农药商来说,有虫子就有生意,他们是盼望农田里害虫不断爆发的。恢复了生态平衡后,农田害虫防治这一项的 的成本是大大下降的。那个指责我们没有种过地的Luo8811288,也来晒一晒你的农药防治害虫的成本吧。如果没有直接利益,为何那样气急败坏地泼妇骂街呢? Luo8811288提出的两个问题倒是有价值,即山区的虫害问题,和农田电力问题。前者需要进行试验才能有结论。但据我的了解,如果山区的生态环境好,虫害是比平原区要少的, 浙江某山区县,连灯都不用就实现了有机种植,其机理就是生态平衡起了作用。至于农田电网问题,完全可由国家买单,可列入农田基本建设之内容。诱虫灯耗的电是非常少的, 相对于农药生产、运输、使用、残留、健康所造成的费用,要小得多。 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有句名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更要,健康比成绩更重要,生活比文凭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在吃饭问题上,如果出现了方向 性的错误,那些再高的科技,再好的努力、能力还能有什么用呢?只能离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越来越远,离人类社会崩溃越来越近。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6553 次阅读|12 个评论
恐怖: 喝茶等于喝农药!
热度 14 tarimriver 2012-4-12 20:59
很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喝茶比吸烟健康多了,而且也不会伤害别人。但是,在茶叶生长过程中茶农为了对害虫赶尽杀绝,他们花大力气,买剧毒药喷施在茶树上,结果是打死了害虫的同时,过量的农药残留也给饮茶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绿色和平组织对北京、海口和成都三个城市 9 个畅销品牌的茶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天福茗茶、吴裕泰、张一元茶叶、中国茶叶股份和日春股份等,茶叶价格从 60 元一斤的普通茶叶到一千元一斤的高档茶叶中取的 18 个样本全部都有农药残留,其中 12 样本含剧毒农药。日春出品的多款铁观音,含多达十三至十七种农药,部分同时含有灭多威和硫丹。天福茗茶的碧螺春除了含有灭多威,更有多菌灵和苯菌灵,可影响生育、胎儿和损害遗传基因。(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2/04/hongkong120412h.shtml ) 通常对付蔬菜农药残留的办法是在炒菜前用水泡一两个小时,因为农药都是溶于水的,可以想象喝茶的效果。所以, 泡得越久的茶叶,浸出的农药越多,进入人体的有毒成分越多。 茶农大量使用剧毒农药还不仅仅是茶叶表面的残留问题,一些进入土壤的农药随植物的生理活动进入到茶叶的内部组织中去,增加了其毒害作用。 茶,还是浅尝辄止好。 看来喝茶也不是个好习惯,除非能自己生产茶叶,才不至于喝农药。不仅茶是不安全的,现在还有什么不危险?各种有毒危险的东西都往肚子里装,我们都快成了人肉炸弹了! 我想,是用叶芽做的茶叶应该农药少,早春害虫少,几乎很少用农药,有条件的可以搞点喝。其实让虫子吃点也不要紧,曾经有卖菜的菜农拿着有虫眼的青菜说没有打农药的青菜,快来买啊,结果很快买完。这方面的宣传不够,人们都想着最完美的才是最好的。其实前文所说的害虫是不对的,只是昆虫而已,昆虫也是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环,人是食物链的最上端。如果把其它生物都消灭掉了,人类的末日也不远了。所以应该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有利于增加人们的就业,生态农业少用化肥农药,有利于人类健康,生态农药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从而保护了人类生活的家园。
5601 次阅读|39 个评论
[转载]网友分析转基因加速害虫与杂草进化机制
热度 1 dongzg101 2012-3-24 03:12
网友分析转基因加速害虫与杂草进化机制 已有 181 次阅读 2012-3-16 23:06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害虫 杂草 进化 转基因 生物学 农业 网友柳条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刻分析了人类发明的转基因技术造成害虫与杂草进化机制,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征得作者同意,特在这里发表。文章指出,人类采取以 对抗方式对付害虫和杂草,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做法,是资本导致的悲剧。其中,科技所起的作用,不是有利于问题解决,而是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过去5年内,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我们采取生态平衡的办 法,杜绝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以后,恢复了生态平衡和农田生物多样性,农田的害虫不是增大了而是减少了,对农业产量不产生危害。本文从机理上解释 了转基因并非控制害虫杂草的良策,与恢复生态平衡的做法相比,是下策中的下策。 转基因逼迫害虫和杂草进化 柳 条 (读书笔记) “超级害虫”、“超级杂草”,这是转基因作物衍生出来的最大副产品。人类对付害虫、杂草的办法一次次升级,从DDT、六六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百草净等各 种化学除草剂,直到今天的Bt毒素、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 人类施加给害虫、杂草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苛刻,但结果怎么样?害虫和杂草却越来越兴旺发达。难道所用的这些杀虫剂、除草剂是害虫杂草进化中最大的推动力吗? 如果改变一种方式去管理害虫和杂草,比如说,也能让害虫享受一下“特供”,那也许害虫啃食植物的本领也就退化了。 人类不是享受上好生活以后,有些功能开始退化,得上 了各种现代文明病吗? 我国学者宋安群教授的《新生物进化论》,对生物进化的规律阐述的非常清楚,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能进化到今天这种地步,那完全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学习之后,在此讨论一下 ,在遭遇到转基因时代,如今的害虫和杂草是不是也赶上了生物大进化的好时光呢? 一、害虫对转基因作物产生抗性的背景分析 1、抗性害虫的发展 害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已有100年的历史,现已有500多种害虫对各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 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为什么在转基因作物种植以来,害虫抗性进化的速度如此神速呢? 转Bt基因作物是从1996年开始大量商业化种植的,现已报道有近20种昆虫对Bt毒素产生了抗性,其中有几条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1) 用Bt毒素来防治害虫,是一种常规的生物防治技术。而原来只是在田间定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害虫抗性的发展也比较缓慢。 而现在种植转Bt基因作物以后,害虫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暴露在Bt毒素的阴影下来度过,害虫的一生都面临着Bt毒素的威胁。用同一种杀虫剂时时刻刻去形成高压选择环境,很容 易让害虫在短期内对此产生出抗性。 2) 昆虫取食的植物是带毒作物,这是天大的威胁。取食到的食物有毒!这是多么大的一种生存选择压力,远比用杀虫剂直接把害虫杀死的压力大得多。也许正是在这种高压选择下 ,才激发出害虫高水平的抗性机制。 3) 但是在转Bt基因作物的强大攻势下,害虫们才不会像印度20万棉农那样,被逼的走投无路,“悬梁自尽”。害虫们开足马力进化,争取把有毒食物变成无毒的食物,继续生存下 去。 环境中的毒物对生物的选择,实际上是对生物基因型的选择。突变!赶紧突变!只有突变这些基因,就有活路。目前已报道出害虫对Bt毒素产生的分子进化机制有各种类型,以下 是主要的几种。 2、害虫的一些主要抗性机制 1) 受体基因的突变:Bt毒素要在昆虫体内发挥毒性作用,一共要经过10个环节,哪一个环节上出问题,都会产生抗性。而Bt毒素与昆虫中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是最重要的一环 。 当Bt毒素与昆虫体内的靶标受体蛋白—氨肽酶N(APN)特异性结合后,就会锚定在中肠上皮细胞上,然后开始在细胞膜上钻孔,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而在印度谷螟的抗性品系中,该受体蛋白的基因已经发生了突变。使得表达出来的氨肽酶N在185位已由原来的天冬氨酸Aps,突变为谷氨酸Glu。这一突变位点刚好是与Bt毒素结合 的部位。这样就使Bt毒素与受体蛋白的亲和力下降,导致印度谷螟对Bt毒素产生了抗性。 2) 受体蛋白片段缺失:类钙黏蛋白也是昆虫体内一种与Bt毒素结合的受体。在棉铃虫的抗性品系中,发现该受体蛋白缺失了一大片段。主要是类钙黏蛋白受体基因在遗传密码上发 生了突变,在1,258位提前就出现了一个终止子密码TAA,导致DNA向mRNA的转录过程提前终止,翻译成受体蛋白的过程提早结束。这样就导致表达出来的受体蛋白缺失了20多个氨基 酸,已无法再与Bt毒素结合,导致棉铃虫对Bt毒素产生高水平的抗性。 3) 受体蛋白的基因关闭:受体蛋白实际上并不是昆虫生存所必须的,所以一些昆虫干脆关闭了受体蛋白的基因,表现为基因沉默,不再表达受体蛋白APN了。Bt毒素没有相应的受 体与之结合,就不会发挥毒性作用。 甜菜夜蛾对Bt毒素产生抗性就是这种机制,受体蛋白APN1在甜菜夜蛾的抗性昆虫中不被表达,或表达量很少,降低了这些昆虫对Bt毒素的敏感性。 4) 水解酶下调、解毒酶上调:Bt原毒素蛋白,必须在昆虫体内被降解为两个活性片段,才能与受体结合发挥毒性作用。在鳞翅目的一些害虫中,当食入Bt毒素后,体内的水解酶类 ,如蛋白酶、磷脂酶的表达量下降,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了50%。这是一种反馈抑制作用,使Bt毒蛋白不能被水解激活,而引起昆虫的抗性增加。 而在玉米夜蛾中,在食入Bt原毒素后,一些和解毒过程有关的解毒酶、裂解酶的表达量增加。如过氧化物酶、羧肽酶、金属蛋白酶加速表达,使Bt原毒素被降解掉,导致昆虫对Bt 毒素产生抗性。 5) 抗性基因重组:昆虫分别发生突变的抗性基因可以重组,产生高水品的抗性。几个位点分别突变再进行基因重组,可以增加抗性基因的数量,这是害虫迅速适应环境选择压力的 一个重要机制。 当然,基因重组对于害虫的适合度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一些杂合子昆虫会被淘汰掉,但是抗性昆虫还是奇迹般的进化出来了。 在印度出现了一种对转基因棉花具有抗性的新害虫。这种粉棉铃虫在喂食了Bt毒素后,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把这些棉铃虫泡在高浓度的Bt毒蛋白之中,泡也泡不死。它们高水平 的抗性机制还在研究当中。 二、“超级杂草”出现与转基因作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田中的杂草,最初使用人工的办法去锄草;后来随着农田化学锄草体系的建立,发展为用化学除草剂去锄草;而现在动用的是生物高科技,用转 基因作物去“锄草”。 然而,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超级抗性杂草正在迅速崛起,铺天盖地而来,彻底颠覆了农作物与杂草的生长格局。 截止目前,世界上已报道了牛筋草、飞蓬草、黑麦草、长芒苋、等35中杂草对草甘膦产生了抗性。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并没有解决杂草危害问题,反而使超级抗性杂草成为 当地农业生产中最为严峻的问题。这一点,连孟山都公司都不敢抵赖。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有机磷除草剂,能杀灭百余种杂草,抗性发展的也比较缓慢。曾经业绩辉煌,盖世无双,成为除草剂中的头号杀手。 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对它的“包装”使用,使众多杂草对它产生了抗性,缩短了草甘膦的生命周期,真实可惜这么好一支农药了。 1、抗性杂草的出现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为“超级杂草”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 1) 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不自由,就是只能使用草甘膦这一种农药,“捆绑式”的销售。自从种了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都是在大量使用草甘膦,农药的使用量一直成上升趋 势。 长期单独使用同一种农药,很容易让杂草很快进化出抗药性。如果在加大草甘膦的用量,只会使杂草的抗性越来越强。所以,大量持续使用草甘膦,是“超级杂草”的出现的一个 重要原因。 2) 杂草的抗性问题,与其说是草甘膦,还不如说是转基因作物一手造成的。转基因作物这种基因型,对杂草造成的威胁远大于其它任何事件。 美洲出现的一种抗性杂草长芒苋,都能长到7英尺多高,并迅速在田间蔓延。从现场的图片看到,那些“超级杂草”长的像树一样高大,工人们都可以在杂草下乘凉。这还能叫“杂 草”吗?简直就是一棵棵“杂树”。 这种高度强势的杂草,别说草甘膦消灭不了它们,就是收割机的机具上去,也砍不断它们。 转基因作物有着较强的生长优势,杂草要想在转基因作物的地盘上生存下去,就必须与之一争高低,杂草们非得长过转基因不可。只有这样猛长,杂草才能争夺到更多的阳光,争 夺到更多的水肥。转基因地里长出的杂草,都比农作物长的要高出一头。所以,是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型,逼着杂草疯狂的进化。 2、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真相 大多数化学除草剂都是以植物体内一个关键性的蛋白质作为毒杀靶标。草甘膦的生化靶标是植物莽草酸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Epsps酶,简称莽草酸合成酶,存在于植物的叶绿体中 。 莽草酸途径对于绿色植物而言,再重要不过了。如果莽草酸通向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被阻断,就等于蛋白质的合成途径被切断,莽草酸就 会大量积累,植物就必死无疑。 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农作物中,就是转入了Epsps酶的基因。把来自一种细菌的编码Epsps酶的基因转入了植物体内,一下子转进去40个拷贝。这样使得农作物能够产生足够的Epsps酶 ,以保证在草甘膦的作用下,植物还能够正常生长。这样就可以在大田中放心的喷施草甘膦农药,只是选择性的杀灭杂草了。 3、抗性杂草的分子进化机制 杂草对于化学除草剂,都会逐渐形成一种抗药性。但在转基因作物营造的选择压力下,杂草的进化方向路在何方呢?可以说,基因转到哪里,杂草就进化到哪里。从已获得的分析 数据看,一些抗性杂草总是针对Epsps基因而发生的遗传突变。 1) 抗草甘膦的牛筋草,其抗性机制是Epsps基因的突变。经检测后发现,抗型牛筋草中编码Epsps酶的基因在第319位发生了突变:碱基胞嘧啶C,突变为胸腺嘧啶T,使得表达出来 的Epsps酶在106位由脯氨酸变成了丝氨酸。还有一种突变也是在这一突变位点上,胞嘧啶C突变为鸟嘌呤A,相应的脯氨酸变成了苏氨酸。 这样一来,杂草中的Epsps酶在三维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导致草甘膦无法与该酶结合,而发生毒害作用,也就导致了杂草对草甘膦产生了抗性。 2) 杂草对付草甘膦,最超级的分子进化机制,就是以牙还牙式的“基因复增”,这是美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一种杂草进化机制。 在美国乔治亚州出现的一种抗性杂草马齿苋,用PCR检测后发现,杂草编码Epsps酶的基因扩增到了5~160个拷贝,平均拷贝数为77个,超常的多。而且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这种拷贝 。 排除了其它的可能,科学家确信这是存在于杂草中的一种自身进化方式—“基因复增”。因为杂草大幅度增加Epsps基因的拷贝数,就可以海量表达Epsps酶,中和草甘膦的毒性, 莽草酸就不会积累,因而表现出对草甘膦极强的抗性。 这一发现表明,杂草是不会在那里苦苦等待转基因作物给它传花授粉,“漂移”过来抗性基因,而是自己给自己“转”开了:杂草把编码Epsps酶的基因调出来,复制上100 多个拷 贝,分别放在每一条染色体上。就这样,超级抗性杂草就轻而易举的进化出来了,杂草的悟性也太高了。 3) 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还有一种机制正在解释当中,认为杂草中也存在着像土壤微生物一样的裂解酶,可以将草甘膦降解掉(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平均为32天)。 这种裂解酶可以打断草甘膦分子中的C—P键,将草甘膦代谢为磷酸、甘氨酸、CO2等。而降解得到的磷酸可以作为磷源供杂草自身生长用。 这样一来,草甘膦的毒性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杂草都可以把草甘膦中的磷当成营养元素来使用了。 如果是这样,以往的做法也太徒劳了。人们大把大把的喷洒草甘膦,岂不是在给杂草上“磷肥”。怪不得在草甘膦的“追肥”下,杂草们使劲的疯长,枝叶茂盛,原来它们不缺磷 。 三、结束语 随着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草甘膦的用量持续增加,导致杂草快速进化出抗性。抗性杂草问题使得转基因农业面临严峻考验,草根文化正在挑战生物高科 技。这是一场化学叫板自然、杂草PK转基因的对台戏,看谁是赢家?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安群著,《新生物进化论》, 宋安群新生物进化论网站,http://sea3000.net/songanqun/ 2、宋小玲,通过植物的亲和性评价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基因漂移的安全性博士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 , 2003 3、苏少泉,杂草对草甘膦抗性的发展及其治理,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9,13 (2):1-5 4、刘延,崔海兰,黄红娟等,抗草甘膦杂草及其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 2008,10(1):10-14 5、一种新的草甘膦抗性机制———基因复制, 杂草科学,2011年第29卷第3期 ,76 毛婵娟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摘译自Todd A.Gaines,et al. Gene amplification confers glyphosate resistance in Amaranthus palmeri [J].PNAS,2010,107:1029-1034. 6、美科学家阐明基因复增是马齿苋获得草甘膦抗性的机制 US Scientists Claritied That Gene Amplification Should be the Mechanism of Acquired Herbicide Resistance in Amaranthus palmeri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8(1):52 胡小丫编译自;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09/12/10/0906649107.abstract 7、 澳大利亚草甘膦的抗性加重. 农药市场信息,2009,(13);28,管志刚编译 8、滥用农达导致新型超级杂草迅速滋长蔓延(组图) 作者:威廉·纽曼安德鲁·泼拉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ab7f8f0102dvlk.html 9、草甘膦(Glyphosate)Phytotech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除草剂 http://www.chem17.com/st118010/product_2298102.html 10、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其应用评述 百度文库,戴宝江编 http://wenku.baidu.com/view/69bc3f020740be1e650e9ab8.html 11、澳大利亚南部首现耐草甘膦雀麦草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681.htm 12、持续使用草甘膦能够导致杂草进化出抗性 http://www.lnjn.gov.cn/edu/kjyw/kejixinwen/2011/2/260557.shtml 13、加拿大发现抗草甘膦杂草地肤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3070146.html 14、沈湫莎,转基因抗杂草,福还是祸? 农药市场信息,2011,(29);1-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SC201129022.htm 15、魏伟,钱迎倩,马克平,害虫对转基因Bt作物的抗性及其管理对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5(2):215-228 16、墨西哥研究人员目标瞄定Bt抗性, 农药市场信息,2008.(4):27, 殷向东翻译 17、汪伦记,纠敏,害虫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性及其延缓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78-1379 18、Bt抗性玉米螟出现,生物技术通报,1997,(5);51-52, 李思经译自《Biotceh Reporter》1997,14(2):1-2。 19、马文静,韩兰芝,尹新明等,鳞翅目昆虫氨肽酶N与Bt毒素的结合及与Bt抗性的关系,环境昆虫学报,2011,33(3):378-387 20、常晓丽,吴青君,王少丽等,昆虫氨肽酶N的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2011,13(3):213-220 21、害虫抗药性进化的遗传起源与分子机制, http://www.exam8.com/lunwen/lixue/nonglinxue/200909/1054960.html 22、转基因农作物时代出现的超级害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9d953c0100xhoi.html 23、西印度害虫出现BT棉花抗性, 信息来自: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周报》: 2010-04-12 24、美国研究发现:昆虫已进化出对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的抗性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3370833.html 25、张谦,郭芳,梁革梅等, 转基因棉花主要靶标害虫的抗性发展及抗性治理策略研究,环境昆虫学报,2010,32(2):256-263 26、杨春英,杨艳春,郜习信,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的抗性, 河南农业科学,1998,(10):17-19 27、张小军,科技随笔:黔之驴与Bt转基因水稻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962917.html 28、害虫的抗药性及害虫抗性的防止途径,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2692242.html 29、美国发现首例抗Bt棉的害虫, http://www.bioexpress.ac.cn/zhutis.asp?id=127 30、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的抗性, http://www.shgmo.org/anonymous-display-news.htm?newsid=40part=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548522
1636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友分析转基因加速害虫与杂草进化机制
热度 5 蒋高明 2012-3-16 23:06
网友柳条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刻分析了人类发明的转基因技术造成害虫与杂草进化机制,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征得作者同意,特在这里发表。文章指出,人类采取以 对抗方式对付害虫和杂草,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做法,是资本导致的悲剧。其中,科技所起的作用,不是有利于问题解决,而是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过去5年内,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我们采取生态平衡的办 法,杜绝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以后,恢复了生态平衡和农田生物多样性,农田的害虫不是增大了而是减少了,对农业产量不产生危害。本文从机理上解释 了转基因并非控制害虫杂草的良策,与恢复生态平衡的做法相比,是下策中的下策。 转基因逼迫害虫和杂草进化 柳 条 (读书笔记) “超级害虫”、“超级杂草”,这是转基因作物衍生出来的最大副产品。人类对付害虫、杂草的办法一次次升级,从DDT、六六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百草净等各 种化学除草剂,直到今天的Bt毒素、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 人类施加给害虫、杂草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苛刻,但结果怎么样?害虫和杂草却越来越兴旺发达。难道所用的这些杀虫剂、除草剂是害虫杂草进化中最大的推动力吗? 如果改变一种方式去管理害虫和杂草,比如说,也能让害虫享受一下“特供”,那也许害虫啃食植物的本领也就退化了。 人类不是享受上好生活以后,有些功能开始退化,得上 了各种现代文明病吗? 我国学者宋安群教授的《新生物进化论》,对生物进化的规律阐述的非常清楚,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能进化到今天这种地步,那完全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学习之后,在此讨论一下 ,在遭遇到转基因时代,如今的害虫和杂草是不是也赶上了生物大进化的好时光呢? 一、害虫对转基因作物产生抗性的背景分析 1、抗性害虫的发展 害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已有100年的历史,现已有500多种害虫对各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 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为什么在转基因作物种植以来,害虫抗性进化的速度如此神速呢? 转Bt基因作物是从1996年开始大量商业化种植的,现已报道有近20种昆虫对Bt毒素产生了抗性,其中有几条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1) 用Bt毒素来防治害虫,是一种常规的生物防治技术。而原来只是在田间定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害虫抗性的发展也比较缓慢。 而现在种植转Bt基因作物以后,害虫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暴露在Bt毒素的阴影下来度过,害虫的一生都面临着Bt毒素的威胁。用同一种杀虫剂时时刻刻去形成高压选择环境,很容 易让害虫在短期内对此产生出抗性。 2) 昆虫取食的植物是带毒作物,这是天大的威胁。取食到的食物有毒!这是多么大的一种生存选择压力,远比用杀虫剂直接把害虫杀死的压力大得多。也许正是在这种高压选择下 ,才激发出害虫高水平的抗性机制。 3) 但是在转Bt基因作物的强大攻势下,害虫们才不会像印度20万棉农那样,被逼的走投无路,“悬梁自尽”。害虫们开足马力进化,争取把有毒食物变成无毒的食物,继续生存下 去。 环境中的毒物对生物的选择,实际上是对生物基因型的选择。突变!赶紧突变!只有突变这些基因,就有活路。目前已报道出害虫对Bt毒素产生的分子进化机制有各种类型,以下 是主要的几种。 2、害虫的一些主要抗性机制 1) 受体基因的突变:Bt毒素要在昆虫体内发挥毒性作用,一共要经过10个环节,哪一个环节上出问题,都会产生抗性。而Bt毒素与昆虫中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是最重要的一环 。 当Bt毒素与昆虫体内的靶标受体蛋白—氨肽酶N(APN)特异性结合后,就会锚定在中肠上皮细胞上,然后开始在细胞膜上钻孔,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而在印度谷螟的抗性品系中,该受体蛋白的基因已经发生了突变。使得表达出来的氨肽酶N在185位已由原来的天冬氨酸Aps,突变为谷氨酸Glu。这一突变位点刚好是与Bt毒素结合 的部位。这样就使Bt毒素与受体蛋白的亲和力下降,导致印度谷螟对Bt毒素产生了抗性。 2) 受体蛋白片段缺失:类钙黏蛋白也是昆虫体内一种与Bt毒素结合的受体。在棉铃虫的抗性品系中,发现该受体蛋白缺失了一大片段。主要是类钙黏蛋白受体基因在遗传密码上发 生了突变,在1,258位提前就出现了一个终止子密码TAA,导致DNA向mRNA的转录过程提前终止,翻译成受体蛋白的过程提早结束。这样就导致表达出来的受体蛋白缺失了20多个氨基 酸,已无法再与Bt毒素结合,导致棉铃虫对Bt毒素产生高水平的抗性。 3) 受体蛋白的基因关闭:受体蛋白实际上并不是昆虫生存所必须的,所以一些昆虫干脆关闭了受体蛋白的基因,表现为基因沉默,不再表达受体蛋白APN了。Bt毒素没有相应的受 体与之结合,就不会发挥毒性作用。 甜菜夜蛾对Bt毒素产生抗性就是这种机制,受体蛋白APN1在甜菜夜蛾的抗性昆虫中不被表达,或表达量很少,降低了这些昆虫对Bt毒素的敏感性。 4) 水解酶下调、解毒酶上调:Bt原毒素蛋白,必须在昆虫体内被降解为两个活性片段,才能与受体结合发挥毒性作用。在鳞翅目的一些害虫中,当食入Bt毒素后,体内的水解酶类 ,如蛋白酶、磷脂酶的表达量下降,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了50%。这是一种反馈抑制作用,使Bt毒蛋白不能被水解激活,而引起昆虫的抗性增加。 而在玉米夜蛾中,在食入Bt原毒素后,一些和解毒过程有关的解毒酶、裂解酶的表达量增加。如过氧化物酶、羧肽酶、金属蛋白酶加速表达,使Bt原毒素被降解掉,导致昆虫对Bt 毒素产生抗性。 5) 抗性基因重组:昆虫分别发生突变的抗性基因可以重组,产生高水品的抗性。几个位点分别突变再进行基因重组,可以增加抗性基因的数量,这是害虫迅速适应环境选择压力的 一个重要机制。 当然,基因重组对于害虫的适合度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一些杂合子昆虫会被淘汰掉,但是抗性昆虫还是奇迹般的进化出来了。 在印度出现了一种对转基因棉花具有抗性的新害虫。这种粉棉铃虫在喂食了Bt毒素后,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把这些棉铃虫泡在高浓度的Bt毒蛋白之中,泡也泡不死。它们高水平 的抗性机制还在研究当中。 二、“超级杂草”出现与转基因作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田中的杂草,最初使用人工的办法去锄草;后来随着农田化学锄草体系的建立,发展为用化学除草剂去锄草;而现在动用的是生物高科技,用转 基因作物去“锄草”。 然而,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超级抗性杂草正在迅速崛起,铺天盖地而来,彻底颠覆了农作物与杂草的生长格局。 截止目前,世界上已报道了牛筋草、飞蓬草、黑麦草、长芒苋、等35中杂草对草甘膦产生了抗性。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并没有解决杂草危害问题,反而使超级抗性杂草成为 当地农业生产中最为严峻的问题。这一点,连孟山都公司都不敢抵赖。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有机磷除草剂,能杀灭百余种杂草,抗性发展的也比较缓慢。曾经业绩辉煌,盖世无双,成为除草剂中的头号杀手。 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对它的“包装”使用,使众多杂草对它产生了抗性,缩短了草甘膦的生命周期,真实可惜这么好一支农药了。 1、抗性杂草的出现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为“超级杂草”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 1) 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不自由,就是只能使用草甘膦这一种农药,“捆绑式”的销售。自从种了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都是在大量使用草甘膦,农药的使用量一直成上升趋 势。 长期单独使用同一种农药,很容易让杂草很快进化出抗药性。如果在加大草甘膦的用量,只会使杂草的抗性越来越强。所以,大量持续使用草甘膦,是“超级杂草”的出现的一个 重要原因。 2) 杂草的抗性问题,与其说是草甘膦,还不如说是转基因作物一手造成的。转基因作物这种基因型,对杂草造成的威胁远大于其它任何事件。 美洲出现的一种抗性杂草长芒苋,都能长到7英尺多高,并迅速在田间蔓延。从现场的图片看到,那些“超级杂草”长的像树一样高大,工人们都可以在杂草下乘凉。这还能叫“杂 草”吗?简直就是一棵棵“杂树”。 这种高度强势的杂草,别说草甘膦消灭不了它们,就是收割机的机具上去,也砍不断它们。 转基因作物有着较强的生长优势,杂草要想在转基因作物的地盘上生存下去,就必须与之一争高低,杂草们非得长过转基因不可。只有这样猛长,杂草才能争夺到更多的阳光,争 夺到更多的水肥。转基因地里长出的杂草,都比农作物长的要高出一头。所以,是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型,逼着杂草疯狂的进化。 2、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真相 大多数化学除草剂都是以植物体内一个关键性的蛋白质作为毒杀靶标。草甘膦的生化靶标是植物莽草酸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Epsps酶,简称莽草酸合成酶,存在于植物的叶绿体中 。 莽草酸途径对于绿色植物而言,再重要不过了。如果莽草酸通向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被阻断,就等于蛋白质的合成途径被切断,莽草酸就 会大量积累,植物就必死无疑。 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农作物中,就是转入了Epsps酶的基因。把来自一种细菌的编码Epsps酶的基因转入了植物体内,一下子转进去40个拷贝。这样使得农作物能够产生足够的Epsps酶 ,以保证在草甘膦的作用下,植物还能够正常生长。这样就可以在大田中放心的喷施草甘膦农药,只是选择性的杀灭杂草了。 3、抗性杂草的分子进化机制 杂草对于化学除草剂,都会逐渐形成一种抗药性。但在转基因作物营造的选择压力下,杂草的进化方向路在何方呢?可以说,基因转到哪里,杂草就进化到哪里。从已获得的分析 数据看,一些抗性杂草总是针对Epsps基因而发生的遗传突变。 1) 抗草甘膦的牛筋草,其抗性机制是Epsps基因的突变。经检测后发现,抗型牛筋草中编码Epsps酶的基因在第319位发生了突变:碱基胞嘧啶C,突变为胸腺嘧啶T,使得表达出来 的Epsps酶在106位由脯氨酸变成了丝氨酸。还有一种突变也是在这一突变位点上,胞嘧啶C突变为鸟嘌呤A,相应的脯氨酸变成了苏氨酸。 这样一来,杂草中的Epsps酶在三维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导致草甘膦无法与该酶结合,而发生毒害作用,也就导致了杂草对草甘膦产生了抗性。 2) 杂草对付草甘膦,最超级的分子进化机制,就是以牙还牙式的“基因复增”,这是美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一种杂草进化机制。 在美国乔治亚州出现的一种抗性杂草马齿苋,用PCR检测后发现,杂草编码Epsps酶的基因扩增到了5~160个拷贝,平均拷贝数为77个,超常的多。而且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这种拷贝 。 排除了其它的可能,科学家确信这是存在于杂草中的一种自身进化方式—“基因复增”。因为杂草大幅度增加Epsps基因的拷贝数,就可以海量表达Epsps酶,中和草甘膦的毒性, 莽草酸就不会积累,因而表现出对草甘膦极强的抗性。 这一发现表明,杂草是不会在那里苦苦等待转基因作物给它传花授粉,“漂移”过来抗性基因,而是自己给自己“转”开了:杂草把编码Epsps酶的基因调出来,复制上100 多个拷 贝,分别放在每一条染色体上。就这样,超级抗性杂草就轻而易举的进化出来了,杂草的悟性也太高了。 3) 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还有一种机制正在解释当中,认为杂草中也存在着像土壤微生物一样的裂解酶,可以将草甘膦降解掉(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平均为32天)。 这种裂解酶可以打断草甘膦分子中的C—P键,将草甘膦代谢为磷酸、甘氨酸、CO2等。而降解得到的磷酸可以作为磷源供杂草自身生长用。 这样一来,草甘膦的毒性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杂草都可以把草甘膦中的磷当成营养元素来使用了。 如果是这样,以往的做法也太徒劳了。人们大把大把的喷洒草甘膦,岂不是在给杂草上“磷肥”。怪不得在草甘膦的“追肥”下,杂草们使劲的疯长,枝叶茂盛,原来它们不缺磷 。 三、结束语 随着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草甘膦的用量持续增加,导致杂草快速进化出抗性。抗性杂草问题使得转基因农业面临严峻考验,草根文化正在挑战生物高科 技。这是一场化学叫板自然、杂草PK转基因的对台戏,看谁是赢家?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安群著,《新生物进化论》, 宋安群新生物进化论网站,http://sea3000.net/songanqun/ 2、宋小玲,通过植物的亲和性评价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基因漂移的安全性博士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 , 2003 3、苏少泉,杂草对草甘膦抗性的发展及其治理,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9,13 (2):1-5 4、刘延,崔海兰,黄红娟等,抗草甘膦杂草及其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 2008,10(1):10-14 5、一种新的草甘膦抗性机制———基因复制, 杂草科学,2011年第29卷第3期 ,76 毛婵娟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摘译自Todd A.Gaines,et al. Gene amplification confers glyphosate resistance in Amaranthus palmeri [J].PNAS,2010,107:1029-1034. 6、美科学家阐明基因复增是马齿苋获得草甘膦抗性的机制 US Scientists Claritied That Gene Amplification Should be the Mechanism of Acquired Herbicide Resistance in Amaranthus palmeri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8(1):52 胡小丫编译自;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09/12/10/0906649107.abstract 7、 澳大利亚草甘膦的抗性加重. 农药市场信息,2009,(13);28,管志刚编译 8、滥用农达导致新型超级杂草迅速滋长蔓延(组图) 作者:威廉·纽曼安德鲁·泼拉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ab7f8f0102dvlk.html 9、草甘膦(Glyphosate)Phytotech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除草剂 http://www.chem17.com/st118010/product_2298102.html 10、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其应用评述 百度文库,戴宝江编 http://wenku.baidu.com/view/69bc3f020740be1e650e9ab8.html 11、澳大利亚南部首现耐草甘膦雀麦草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681.htm 12、持续使用草甘膦能够导致杂草进化出抗性 http://www.lnjn.gov.cn/edu/kjyw/kejixinwen/2011/2/260557.shtml 13、加拿大发现抗草甘膦杂草地肤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3070146.html 14、沈湫莎,转基因抗杂草,福还是祸? 农药市场信息,2011,(29);1-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SC201129022.htm 15、魏伟,钱迎倩,马克平,害虫对转基因Bt作物的抗性及其管理对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5(2):215-228 16、墨西哥研究人员目标瞄定Bt抗性, 农药市场信息,2008.(4):27, 殷向东翻译 17、汪伦记,纠敏,害虫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性及其延缓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78-1379 18、Bt抗性玉米螟出现,生物技术通报,1997,(5);51-52, 李思经译自《Biotceh Reporter》1997,14(2):1-2。 19、马文静,韩兰芝,尹新明等,鳞翅目昆虫氨肽酶N与Bt毒素的结合及与Bt抗性的关系,环境昆虫学报,2011,33(3):378-387 20、常晓丽,吴青君,王少丽等,昆虫氨肽酶N的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2011,13(3):213-220 21、害虫抗药性进化的遗传起源与分子机制, http://www.exam8.com/lunwen/lixue/nonglinxue/200909/1054960.html 22、转基因农作物时代出现的超级害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9d953c0100xhoi.html 23、西印度害虫出现BT棉花抗性, 信息来自: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周报》: 2010-04-12 24、美国研究发现:昆虫已进化出对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的抗性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3370833.html 25、张谦,郭芳,梁革梅等, 转基因棉花主要靶标害虫的抗性发展及抗性治理策略研究,环境昆虫学报,2010,32(2):256-263 26、杨春英,杨艳春,郜习信,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的抗性, 河南农业科学,1998,(10):17-19 27、张小军,科技随笔:黔之驴与Bt转基因水稻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962917.html 28、害虫的抗药性及害虫抗性的防止途径,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2692242.html 29、美国发现首例抗Bt棉的害虫, http://www.bioexpress.ac.cn/zhutis.asp?id=127 30、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的抗性, http://www.shgmo.org/anonymous-display-news.htm?newsid=40part=4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963 次阅读|5 个评论
有感于我国春秋时期就掌握了害虫和杂草控制方法
热度 1 蒋高明 2012-1-12 17:46
蒋高明 近读书,看到下面一段精彩的话: 杜石然、范楚玉、陈美乐、金秋鹏、周世德、曹婉如:中国科技史稿(上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P51-52,1985. 田间杂草对农作物有很大影响。周代已重视用工具“以薅荼蓼”的除草工作了。《周记. 秋宫》中还提出了四种消灭杂草的方法,分春、夏、秋、冬四季运行,如全面施用,确实 可收到效果。例如,夏季除草,把杂草地上部分全部刈割掉。夏天是植物生长发育最旺盛、消耗养分最多的时候,这时候除草,其光合作用停止,根失去养分,必然大部分死掉。 这种灭草方法,近代有的地方还在使用。关于防止害虫的方法,《诗经. 小雅. 大田》里提到“秉畀炎火”,即用火来诱杀害虫。《周记. 秋宫》也记载了用牡菊的灰烬触杀,或 者用牡菊的烟熏杀害虫的办法。 在恢复土地的肥力方法,商周时代已有了一定的办法。除让土地休闲来恢复地力外,有人根据甲骨文的研究,以为商代人们已在地里施用粪肥,并已有贮存人类畜类粪及造厩肥的 方法。又结合消除田间杂草,人们已明确知道绿肥的作用。“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还是由于肥料的施用,这时期才可能开始出现连作的“不易之田”。 从上面的叙述看,我国春秋时期就掌握了杂草和害虫的控制方法,并知道如何用地养地,且为无污染无公害生物控制技术。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周,前256秦灭周,前后分 西周东周,共计790年;《诗经》成书时间为公元前6世纪,从这两个时间节点判断,我国先人掌握农学的地力养护、虫、草害控制时间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了。 而美国建国时间为1776年,整个国家的历史才有236年。他们经历的世纪与我们经历的千年差不多,相差10倍。 今天,美国领先全人类应用转基因技术控制虫草害,并在全球种植面积最多,期间其本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肆虐。新技术才使用了不到20年就出现了各种问题,美国 不得不反思或抛弃这个技术。而中国人发明的技术前后使用了2000多年,是美国人发明的高科技技术的100倍。是中国人的技术好,还是美国人的技术好?道理不言自明。 中国有关专家、无良造假打假“斗士”、高官与转基因利益集团纠结在一起,抛弃了使用了几千年安全健康的办法不用,转而利用美国将要抛弃的转基因技术,这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背叛,是对大 自然的背叛,是对全世界弱势人群(他们不让穷人知道这个技术)的犯罪,是学术屈服于资本的赤裸裸表现。 转基因专家自己也承认,转基因不能增产。除了造成健康隐患外,还在生产过程中持续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因为,转基因技术是在传统的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基础上 继续采用对抗的办法,试图消灭害虫和杂草,并掠夺地力,造成害虫和杂草越杀越多,造成作物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双下降。唯一的好处就是,便于资本控制农业生产,形成种子、专用肥料与专用除草剂的垄断。从商业角度看,这正 是大资本投资这个充满风险的高技术领域的真实目的所在;从政治和军事目的看,就是他们可以非常方便地用转基因武器消灭他们眼中的“垃圾人口”。目标人群锁定了,动手脚就容易 了。有机食品和转基因食物可将发达国家人群、高官、高级知识分子、转基因专家及其鼓吹者、媒体从业者、普通民众、穷人泾渭分明地分开。 他们中的有些人知道该吃什么,有些人不知道吃下去的是什么。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0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两脚踏伐东西医学 一心品评中西药物
热度 1 dongzg101 2012-1-2 18:15
两脚踏伐东西医学 一心品评中西药物 有研究抑制庄稼害虫的药,没有研究抑制庄稼生长的药。西医生物制药研究抑制人体内虫子的药:抗生素;竟也荒唐的研究抑制人机体结构的药,也是杀虫(人)剂吧。如:止咳药、止痛药等。最有名的如:迈克尔杰克逊为了治疗失眠,竟天天的抑制心脏跳动的功能,他也就必然的永远的长眠了。也就验证了英国博士写了《别让医生杀了你》之说了。西医名人Sir William Osler - Jan van Gijn说:Medicine is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可见现在的主流医学也竟荒唐到如此地步。过去西方人研究证明喝红葡萄酒能长寿,现在又证明是错的了;西方人又研究证明吃各种维生素片能长寿,现在又证明是错的了;现在又研究证明吃膳食纤维能治疗慢性疾病。因此现在不论是中国营养学教科书和外国营养学教科书,都把肠道当成了治疗慢性疾病(“排毒”)的系统了。它符合人机体功能的规律吗?肠道是人体的吸收系统吧?肝脏是人体的解毒系统吧;皮肤和肾脏才是人体的排毒系统。所以营养学荒唐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1761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争议点之九:有没有“超级害虫”
蒋高明 2011-11-17 22:35
蒋高明 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第39问有下面的问答: 39.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会产生“超级害虫”吗? 答:在农业生产中,长期持续应用同一种农药,害虫往往会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使用效果下降甚至失去作用,产生该农药难以防治的害虫。实际上,可以利用更换农药、作物品 种,改变栽培制度等方法有效控制这种害虫,不会产生所谓的“超级害虫”。 转基因抗虫作物和农药类似,理论上害虫也会产生抗性。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生产当中已经采用了多种针对性措施:一是庇护所策略,即在Bt作物周围种植一定量的非Bt作物作 为敏感昆虫的庇护所,通过它们与抗性昆虫交配而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二是双基因/多基因策略,研发并推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转双价或多价基因的抗虫植物;三是严禁低剂量 表达的转Bt基因植物进入市场;四是加强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抗性演变的监测。 上述描述的固然很好,可残酷的现实再次将科学家美梦打破了。即转基因诱发了超级杂草后,又诱发了他们说不愿见到的所谓的‘超级害虫’。 针对害虫对转基因作物抗性的演变,他们提出的理论上的控制措施,在实际中却难以应用,如中国非法种植的转基因稻米就没有庇护所。研发并推动更毒的转基因作物,让虫子变 得更超级吗?超级害虫出现了,靠加强监测用处是不大的。再者说,前面说不会产生所谓的超级害虫,后面有在对策中提出“加强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抗性的监测”,前后不是矛 盾吗? 在美国,经过十多年实践,BT转基因作物出现普遍规模失效现象,即不但不再抗虫,而且,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害虫”和生态破坏等危害作用,而目前人类还没有足够科技 手段予以防治和弥补。这也说明,所谓“避难所”措施不过是延缓了转基因作物的危害之来临和爆发,并不能防治其危害。不管转基因的“人定胜天”的吹牛有多大,事实正如俗 话所说:“自然是最终胜利者。” 下面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转基因农作物超级害虫出现,易受某种新型超级甲虫危害 文章链接: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41008/217376 以前,我只知道有一些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比如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昨天,我却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超级害虫。 调查表明,不能简单的将这次的虫害视为尽在这片区域发生的孤立事件,就比如如果你家厨房出现了蟑螂,绝不可能是单独的一只跑来你家串串门,这可能预示着你整个家都 将遭到蟑螂大军的大举侵袭。不能简单的将这次的虫害视为尽在这片区域发生的孤立事件,就比如如果你家厨房出现了蟑螂,绝不可能是单独的 一只跑来你家串串门,这可能预示着你整个家都将遭到蟑螂大军的大举侵袭。果真,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已经确认,爱荷华州的四片区域已经遭受了新型玉米根虫的侵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孟山都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具有转Bt蛋白基因,使得这种玉米根虫不得再肆虐的转基因玉米。 但据农户的反映,这些玉米根虫不久之后就会对Bt蛋白产生耐药性 ,继续在这些玉米作物上为所欲为 。 伊利诺斯州种植山都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农户们也遭受了变异甲虫的袭击。 面对这次新型的虫害,种植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农作物的农民们该怎么办?答案并没有多么出乎意料——换一种其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就好了!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打农药为什么农田里没有害虫?
热度 4 蒋高明 2011-7-12 00:39
不打农药为什么农田里没有害虫?
蒋高明 昨天写了一篇感言文章《农民一年往地里打多少遍农药?》: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463612 ) 拙文指出, 农田里的害虫是农民往地里多次打药造成了,农药越多,害虫也越凶猛。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意见如下: 网友一:老蒋说话要靠点谱。给山东农民打听打听,五几年的虫灾是怎么回事! 网友二:生态失衡不仅仅是滥用农药造成的。话说回来,现在如果不用农药,那些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恐怕生活的更加艰难。 上面两名网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声明的是,我的文章不是指责农民,而是指责那些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专家学者和商人。后者希望地里有越来越多的虫子,这样他们就有 永远赚不完的钱。六十年前的虫害爆发(主要是蝗灾)无疑也是生态失衡造成的,限于历史条件,当时的情况是天灾还是人祸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科技进步到今天,人为打着科技的名义再来打乱物种之间的生态平衡就不能原谅,就是人祸。而最可怜的 那些弱势群体——农村妇女并不知道那些剧毒农药对她们的健康意味着什么。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民得癌症的概率是城市的四五倍,这与他们依靠化学方法种地尤其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没有关系吗? 为了验证笔者上面的假设,即大量虫子是打农药打出来的,我们做了个大胆的实验设计,在17亩试验田里,彻底停止农药,看看虫子是多了还是少了。 虫子怎么控制呢?用诱虫灯引诱,然后被鸡吃掉。 结果令人振奋:2008年一个晚上最多抓10斤虫子,4年后的今天,到目前为止,只能抓1两左右,减少了100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分析一下下面的道理就明白了: 第一,虫子是要靠两性结合,产卵后才繁殖后代,并依靠大种群才造成危害的。成虫早几年被抓住了,抓到的性别比例约为雌雄各半,这样,繁殖的概率少了。早抓到一对,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后代被鸡吃掉 了。诱虫灯从开春虫子活动时就开始值班工作,早抓早见效。正如火灾在早发现时,一杯水就可扑灭了,等火大面积烧起来了,许多的水量再大也不容扑灭了。但做成这个实验, 必须人不能懒,即要及时收虫子喂鸡或鸭,或者晒干之。否则,那些虫子并没有都被电死,白天还会飞跑的。 第二,虫子也有时间上的生态位差,被抓的多为夜间活动的害虫,而益虫尤其鸟类晚上没有被伤害,而害虫反被诱虫灯吸引越来越少了。害虫还在,这个物种并没有消灭,它们还 有吃的喝的,但是想成大虫群还面临着下面一道道关。 第三,生态平衡建立起来后,益虫益鸟多了,害虫想成灾都没有了机会。生态农场停止了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添加剂、转基因后,燕子、麻雀、蜻蜓、青蛙、蟾蜍、蛇、 刺猬都回来了,它们也要吃东西啊,害虫就是它们的美味。 第四,生态农业首先生态环境要好。农民种地为了不让树木灌木争夺他们地里的养分,将能够生长的地头上的乔灌木连同草本植物统统拔掉或用除草剂灭杀,这样,物种多样性就严重 下降了。我们搞生态农业,先恢复生态。事实上,蚜虫放弃了吃小麦而到地头吃杏或红叶李,被诱虫灯引诱“上当”来的金龟甲,没有回到农田,将种植的连翘当成了解恨的对象。但天然 植物有更强的补偿生长能力,它们保护了庄稼。 第五,多样性的作物混种增加了抗虫害等风险的能力,多样性的群落是稳定的,种植作物也一样。在弘毅生态农场,除了种植小麦、玉米、蔬菜,还有莲藕、大豆、花生、芝麻, 如此多的作物种植,虫子都不知道去吃那一种,加上它们自投罗网,各种天敌控制,在真正的有机农场里,虫害想成灾都难。 有人说,将杀虫的基因转到庄稼里让庄稼自己生产农药不是更好吗?这恰恰又打乱了生态平衡,是按了葫芦起了瓢。虫子不吃你转抗虫基因的庄稼会吃别的,并没有除根。而且那么多虫子你得转多少基因啊?为 什么不利用现成的物种呢,物种会携带多少亿个基因呢?转基因除虫技术,正如前面的救火,是错将汽油当成了水泼向了燃烧的火焰中。 如不相信,种植抗虫的转基因作物,一点农药都不打,看它还那么神奇吗?生态学的办法就能,而转基因的办法不能。这就是两者的巨大差异。 事实上,转基因后不但要继续打农药,还要用专用农药,专用化肥,专用除草剂,这“三专”再加上转基因专利这“一专”,农民还能指望过好日子吗?农田里没有了害虫,“四专”吃什么? 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于九思斋 图1 虫子们发出倡议:“走,到灯下聚会去” 图2 被电死的蛾子其前身就是大害虫 图3 还有一只大个的 图4 坏蛋们在开会呢 图5 不防灯下有个陷阱 图6 发觉上当的金龟甲咬食农田边上的连翘解恨,可连翘并不怕咬 图7 两只小鸭再等捕获来的虫子当早餐呢 图8 晒干的害虫成为鸡的优质饲料,饲料添加剂就有了 图9 鸡们争食含有害虫饲料的玉米面 图10 害虫如何是被诱虫灯和鸡控制的?问问乌云塔娜吧,她做成功了这个实验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2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到底什么是害虫?
chilo36 2010-9-21 15:05
前几天和一虫友聊天,他说今年暑假期间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抓害虫锹甲,收获不小。于是我和他说,锹甲作为大型观赏性珍稀昆虫,应该不能算作害虫。没想到他倒较真起来。说锹甲明明就是害虫,证据确凿云云,不要好歹不分。 最近南昌市园林部门技术人员在指导农民工灭虫时,也有交代青虫,好大,地上也有好多虫屎,要多喷些药杀灭。 几件事情让我开始思考害虫的真正的科学涵义是什么?如何让普通老百姓或者小孩子也能够认识到故意掐死或踩死一只过路蚂蚁的行为到底是不是有错?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长期我们接受的教育很样板戏化。看的电影,里面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坏人一出场,大家就知道他是坏的了。记得当年一年级学习的《语文》课本里就有七星瓢虫爱吃蚜虫,赤眼蜂能消灭螟虫。老师也正好给孩子们教导昆虫分为害虫和益虫,蜻蜓螳螂是益虫,什么什么是害虫。昆虫的形象也即刻被阶级化了。至今,诸多人在面临陌生的昆虫或动物面前,首先想到的是把该虫分为害虫还是益虫。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益虫和害虫的概念是相对于人的利益而言的。对人有益,我们说它是益虫;对人有害,我们说它是害虫。以蜘蛛而言(当然严格说蜘蛛不是昆虫),当它出现在农田的时候,我们说它是益虫,是害虫的天敌;当它出现在居室和房间的时候,我们说它是害虫,污染了家居环境。蟑螂也是如此,平时它是人人深恶痛绝的卫生害虫,因为它会传播各种疾病。而美洲大蠊作为一种中药,却是治疗创口的良药(康复新液),甚至最近有科学家发现它的脑部含有新型的抗生素。 我认为,害虫的本质是对人(类)有害处,同时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数量极大。这是首要的特征,没有数量,也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审视某一种单独的昆虫个体,我们可能并不会觉得它长的很丑陋而是长的很艺术。试想一下,河南山东的蜱,虽然也不是昆虫,却繁殖力惊人,网络照片显示某狗耳内侧寄生的蜱达到数百上千头,惨不忍睹。蝗虫、德国小蠊、褐飞虱、白蚁等害虫无不是以惊人的数量对人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害而名闻天下。 二、对人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害。危害健康是直接损害,如蚊子;危害工农业生产、粮食、房屋建筑、餐饮、仓库储藏等是间接危害,如螟虫、蠹虫等。 若不符合以上两个特征,不可认为是害虫。如某郊外发现大量蚂蚁行进,如果没有危害农业生产或咬人,并不需要采取措施防治。再如,城市里发生的个别大型昆虫吃树木或者花卉的叶子,因其数量有限,也不可作为害虫,应该作为珍稀动物进行保护。它们是生物圈中重要的一员,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
个人分类: 科普随想|10847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看蜗牛干的好事
saraca 2010-9-15 21:12
早上看了蜗牛在树干上横行霸道的情形,中午回来就着灵感写了一篇《可恨的蜗牛》,下午植保人员对我说:“现在下雨天,蜗牛特别多。” 晚上 ,雨中漫步植物园,准备拍一些植物。 不曾想,刚拍了两朵带着雨滴的白色木芙蓉( Hibiscus rosa-sinensis ),注意力就被枝条上,叶子上那些蜗牛状的东西吸引过去了。这一看,可是大势不好啊!大大小小的蜗牛,大如核桃,小如黄豆般的蜗牛,错落有序,名花有主般地粘在了木芙蓉的花朵上、叶子上、光秃秃的茎杆上。无声无息,伸着长长的脑袋,轻轻地摇摆着前面一对长长的触角,用它那具有上万颗细小的牙齿品尝着木芙蓉的花瓣和叶子。 左看右看,触目惊心,一片木芙蓉,恐怕供养着几百只大小不一的蜗牛。真奇怪了,从哪里来的蜗牛?怎么这么多啊,看来蜗牛的繁殖能力也蛮惊人的。我不断地寻找着蜗牛,希冀拍下蜗牛蚕食植物的罪证,不知不觉中忽然觉得自己的腿上,脖子上,手臂上,手腕上有种很痒的感觉,挠一挠吧,又啥都没有,心里突然有些不舒服起来。关了相机,拔腿就往前走,再也不肯再多看蜗牛一眼。 我把图片放在文中,如果有人研究蜗牛的话,也许会有用。据说,蜗牛作为害虫吃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叶子,但作为药用和食用,也是种益虫。看来无论什么事情,得分不同的场合来评判。
个人分类: 植物园漫步|56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可恨的蜗牛
saraca 2010-9-15 14:42
长期以来,一直觉得蜗牛是可爱的。你看它背着厚厚的壳,露出两条长长的触觉,慢腾腾地爬行着,样子很可爱。再说了,那首旋律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让人们对蜗牛憨态可掬的样子印象非常深刻,同时还让觉得蜗牛执着,坚持不懈。 蜗牛,是可爱的,似乎人见人爱。在植物园里,我第一次破天荒地见到了这么多蜗牛。在草丛,在路边,在叶子,在植物茎杆,随处可见。7岁的小女傍晚在蒲葵大道上总是很留意脚下的蜗牛,看到了,总是停下脚步,很小心地把它拿起放到草丛里,生怕过往的行人车辆把蜗牛给踩了。我时常开玩笑地逗她:“人家慢腾腾地爬了老半天,好不容易爬到路中央。你来了,你也不知道她是要到路的左边呢,还是右边?也许又被放回原地呢!”呵呵,小女听了也“呵呵”地笑。但是她一见到蜗牛,依旧很小心地帮它们放到路边草丛。我的姐姐,来到植物园,也是第一次看到蜗牛,也觉得很惊奇,说在书本、电视上看过蜗牛,但一直没看过“真人版”的蜗牛。想不到蜗牛这个样子,蛮可爱的。 我也觉得蜗牛很可爱,但这种形象在我心里慢慢地发生了改变,从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变成了一种可恶的害虫。在植物园,植保人员接到病虫害防治单上,最多的虫害报告就是蜗牛和螺丝。 今天下雨时,走在植物园里,看到沿途的树干上爬满了蜗牛,大大小小,密密麻麻,有的树干都光秃秃的,有的已经被吃的千疮百孔,惨不忍睹。一旦看到那么多蜗牛爬在树干上,我就忍不住上前使劲摇,摇两下,那些蜗牛就如同成熟的果实纷纷坠落在草地上。同事说,不管用的,我们也摇过,蜗牛掉下来,照样继续爬。看着落了一地的蜗牛,我可不忍心上前去踩它们。但是如果用药的话,我也不是植保人员。总之,有些无奈,蜗牛成了害虫。 蜗牛为什么这么执着地爬树呢?在儿歌里,本以为蜗牛也是为了吃葡萄。“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喜阿喜哈哈在笑他,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你可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实际上,蜗牛的速度不慢,它一直在爬,有些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它爬葡萄树并非为了葡萄,而是为了那些嫩嫩的叶片,多好吃啊!这深刻地改变了我对蜗牛的态度,由可爱的虫子变成了pest,目前还是很可恨的蜗牛。
个人分类: 植物园漫步|4261 次阅读|6 个评论
生态农场不打农药为什么反不见害虫?
蒋高明 2010-6-6 23:15
蒋高明 最近,笔者在弘毅生态农场现场拍到下面的图片。 图片显示的是农场里的菜园。在这里,我们自从2007年7月起,彻底告别了农药、化肥、农膜、添加剂、除草剂,根本不用转基因。实验3年来,除了去年出现过少量小麦蚜 虫外(为严格保证实验效果,我们不打药控制,任其自生自灭,最终产量似没有多大影响),生态农场里几乎没有出现过害虫危害。 不打农药为什么害虫反而没有了呢?这是生态平衡的结果。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是诱虫灯从2008年起,就在农场里捕获害虫,连续两个生长季节下来,害虫的祖宗辈成了鸡的美餐,田园里害虫密度大大下降了。今年,我们的研究生将继续这个实验,最终我们要掌握害虫的活动规律。害虫越多,鸡的饲料就越多,害虫越少,我们就不用担心虫害问题了。现实实验结果,很可能是后者。 二是不打农药后,益虫益鸟增加了。尽管诱虫灯也诱捕益虫,但对益鸟危害。农场里燕子、麻雀很多,那些肉虫子是鸟类的美食。在农场湿地,笔者见到过一些不知名的鸟儿。 三是大量有机肥施加到农田,土壤肥力大大提高,即使残存的害虫对蔬菜和粮食的危害也可忽略不计,植物的光合补偿能力已经远超过害虫的危害。在菜地里,我们也看到一些飞 舞的菜粉蝶,但是,其数量不足以危害蔬菜。菜粉蝶对环境污染比较敏感,菜粉蝶出现说明环境在好转。 四是我们用沼液和牛尿作为肥料,既施肥又除虫。韭菜是最容易生虫的蔬菜,为控制韭菜害虫,人们将有机磷农业施加到根部,严重污染韭菜。市场上有机蔬菜的价格吵到40元/斤 了,实际上,弘毅生态农场里的韭菜甚至比使用化肥的韭菜产量还高,万物没有道理卖到天价。我们的办法是用牛尿施肥,再加上连续3年使用牛粪作为肥料,以及物理方法防虫, 这里的韭菜根本没有虫害。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吃有机韭菜不反胃,而吃打农药的韭菜很容易出现反胃。 五是生物多样性的功劳。在生态农场,我们种植的作物、蔬菜、本地树木、果树、花卉、草坪植物、攀援植物、以及野生杂草多达二百种,目前园子里仅蔬菜就有苦菜、莴苣、苔 菜、油菜、生菜、萝卜、白菜、西红柿、黄瓜、韭菜、茄子、马铃薯、西瓜、苦瓜、南瓜、葫芦、丝瓜、辣椒、洋葱、大蒜、菜豆,等等,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一条生态学的规 律同样适应农业。 另外,我们不搞反季节蔬菜,蔬菜不连茬种植,也会减少害虫危害。 不打农药,既保护了环境(各种益虫、鸟类喜欢,害虫也喜欢),保护了地下水和耕地,还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尤其农村妇女的健康,目前近距离接触农药的活都是妇女再干),城 市居民也喜欢。不希望我们实验成功的是农药生产厂家和农药贩子,以及支持农药使用的科学家。因为,我们可能砸了他们的饭碗。 图1 有机种植的莴苣 图2 油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最易受菜粉蝶幼虫危害 图3 萝卜的花在开放,这是农场留种用的 图4 小白菜在有机种植模式下长势良好 图5 小油菜 图6 反季节蔬菜大棚里的韭菜最爱招虫,而在弘毅生态农场里,没有虫害 图7 牛尿控制了韭菜害虫并施肥 图5 菜豆园 图6 有机种植的马铃薯,也未见虫害 图7 有机种植的大蒜。农民种植大蒜覆盖农膜,施加化肥、农药、除草剂,我们告别了这些做法,产量略有下降。我们计划用传统的秸秆覆盖,夺回损失的产量 图8 洋葱不爱生虫,是因为它的分泌物本身就有防虫功能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9611 次阅读|8 个评论
bt蛋白,只杀害虫不伤人?只杀害虫不伤鼠!
sheep021 2010-3-22 12:52
中国 转基因 抗虫水稻获安全证书 只杀害虫不伤人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我国最近为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发放了安全证书。它们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高抗鳞翅目害虫转基因水稻品系。 杨晓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食用安全性分析表明,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杨晓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食用安全性分析表明,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在营养学评价方面,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在主要成分、微量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在毒理学评价方面,转基因水稻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 在致敏性评价方面,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Bt玉米、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已超过10年,其间没有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 记者:转基因水稻之所以抗虫,是因为其中的Bt蛋白可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请问,这种蛋白是否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杨晓光: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本博评论: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只杀害虫不伤人 !但是提供的证据看,仅仅是用老鼠做的实验,所以,严格说来,应该是: 只杀害虫不伤鼠 !毕竟,人还没开始吃嘛,咋知道他不伤人呢? 最多是理论上不伤人而已嘛!人与老鼠的差别大了去了,不信?抓一把巴豆给老鼠吃,老鼠吃得特香,人呢? 吃完就飞奔厕所拉肚乐,呵呵。再说了,很多老鼠药对老鼠无效,人也敢吃? 民以食为天,不能人鼠不分哦。总不能人跟着老鼠走吧,他吃啥,人也吃啥?! 关于抗虫害,增产等,可以参考转基因棉花的推广经验和教训: 据调查显示,从 2005 年开始,抗虫棉(转基因棉花)推广在江苏进入第五个年头,曾经因优势而产生的增量经过时间的考验后被消耗殆尽。 转基因棉花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 ,前景堪忧。 2001 2004 年,种植转基因棉花的确带来好处:一是农药使用量下降,二是种植成本下降,三是亩产总量上升,四是转基因棉花的衣分率(籽棉向不带籽的皮棉的转化率)达到 42% 左右,超过了常规棉平均的 37% 。 但近几年,转基因棉的劣势开始显现:一是转基因棉花的亩产产量已与常规棉持平,二是衣分率已下降到 34% 左右,低于常规棉,三是遇到了新的虫害、病害。转基因棉基本成功抵抗了棉铃虫,但原本危害次于棉铃虫的盲蝽蟓等小害虫却在棉花农场集中爆发。而分散种植的转基因棉面临的最大困扰则是以黄萎病(瘟病)为首的病害。 无独有偶,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植物的抗病毒性是有代价的, 转基因抗病毒的南瓜品种更容易受到一种致命细菌感染的危害 。原来,不具备抗病毒基因的植物会感染病毒性疾病,所以,聪明的害虫当然不愿意吃这些有病的植物,这些害虫就越来越多的集中到健康的植物中,其中多数为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结果,转基因植物的青枯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转基因作物。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有一利必有一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74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是一只害虫
chrujun 2009-6-22 20:29
好几年没有听见儿子唱歌了。一天晚上他突然唱起歌来,歌词和旋律全是自创,唱了半个多小时。我现在只能回忆起一点点歌词。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被子,让你无法入睡!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粮食,让你没有饭吃!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书本,让你无法读书!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蚊帐,让蚊子一直咬你!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蔬菜,让你没有维生素!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衣服,让你无法出门!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房子,让你无处容身!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饭桌,让你无法吃饭!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玩具,让你无法玩耍!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课桌,让你没有地方做作业! 我是一只害虫,吃掉你的眼镜,让你无法走路! 现在只能想起怎么多了,这只害虫的威力真强啊。
个人分类: 儿童教育|4580 次阅读|1 个评论
找到了控制“害虫”的方法
热度 2 蒋高明 2009-6-3 01:29
蒋高明 最近,在山东平邑县蒋家庄弘毅生态农场,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我的学生乌云塔娜发来下面两条手机短信: 这几天虫子比较多了,院子里有200多克(1只灯每晚擒获的虫子,本博注)。果园我也天天去,比院子里稍微多一些。关于喷雾器,我查了,发达国家都有生产。蚊子几乎没有,我们都还没有挂蚊帐,还没有被咬过。 国外有机农业都偏重虫害和杂草防治这块。我们这几天也在做杂草调查。现在金龟甲数量明显增多了,诱到的虫子80-90%都是它。等您来了看看我们的成果吧。 第一条短信中,生态农场没有蚊子是很令人兴奋的。在这个1.13万平方米(17亩)的生态农场里,我们自2007年起全面停止了农药、除草剂、化肥、农膜、添加剂,根本不用转基因,来验证生态学的办法到底有多大的功能。 第二条短信中,严重危害花生产量的金龟甲如果现在就诱捕,按照去年的经验,秋后就危害不了了。 我们的目标是粮食产量接近常规产量,单位土地经济效益比上述6种技术模式之和高3-5倍。 我们的做法是不盲目杀死试验区内的每一个生命,靠食物链和人工适当干预达到生态平衡。具体做法为: 1) 秸秆不烧掉,全部靠肉牛(刚售出24头,目前保有51头)转化,牛粪进入沼气池,腐熟的牛粪和沼渣沼液还田(最近正在设计将牛粪通过趋粪型的蚯蚓转化一次,提取出大量蛋白质,使牛粪再升值1次。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肖智华同学免费给我们送来了蚯蚓种)。 2) 杂草不用除草剂杀灭,而回归人工除草,既松土,又保湿。但除掉的草连同小广场里割下来的草坪草(因没有农药所有草可用,老百姓农田里的草因打药和杀虫剂能够毒死蝗虫)喂养蝗虫和淡水鱼,两项收益可以提供一个农民全年就业。等于蚂蚱和鱼给农民发了锄禾日当午的工钱。 3) 害虫靠特殊光谱的诱虫灯诱捕,这个整晚瞪着眼等那些害虫自投罗网的哨兵,令害虫变得不害了,它们成了鸡的食物。在玉米小喇叭口时,我们将柴鸡放进玉米田。这样下半年严重危害花生的金龟甲幼虫(当地群众称之为大牙)不能对花生形成危害。去年靠近我们院墙的外面的农田,因诱虫灯的存在,虫害明显减少。老百姓用于花生的剧毒农药(绿英)费用每亩50元,但依旧控制不了虫害。我们控制虫害的办法成本远低于剧毒农药。另外,鸡的净收益是玉米的2-3倍。这个办法的缺陷是好赖不分,连益虫也通吃。但还是比农药好,农药连无辜的鸟儿们也不放过。 4) 建有两块人工湿地:一片为荷花池,池塘里有青蛙、蟾蜍、泥鳅、蜻蜓,蚊子的幼虫在这里被吃掉了,能够产1000-2000斤有机藕;一片为淡水鱼塘,养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儿们是以生态农场里的杂草和荷花塘里的浮萍为食的,不加任何添加剂。约2000尾鱼,2年收获,长到3斤左右。 5) 农场里生产近20种有机粮食和蔬菜,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绿豆、韭菜、芹菜、土豆、葱、蒜、萝卜、白菜、西红柿、黄瓜、南瓜、丝瓜等等,一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都可以挖来当菜。在城市吃韭菜后反胃严重,因为农药残留多,而在生态农场里吃韭菜饺子或包子是不反胃的,因为我们不用药,不用化肥,而用牛粪。 因为没有了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添加剂、转基因,农场里生物多样性迅速提高。约200只麻雀和6只燕子在这里安家了,还有刺猬、野鸡,饲养有狗、猫、鸡、鸭、鹅、猪,还有2只鹦鹉呢,可惜不能出笼子。空地里栽植了本地的乔木和灌木,给鸟儿们歇脚用,明年计划栽果树。农场里的害虫再也不敢来危害庄稼。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养殖了2只鸽子,2个月后变成5只了,有3只是被拐来的。真不知道鸟儿们用的什么招数拐跑了人家的良家妇女。有一点是清楚的,这里没有污染,有大量天然半天然食物可以米西米西。 不打农药,用诱虫灯取代肩背式喷雾器,一可节省大量的药钱,二可保护生态环境,三也省了体力。更重要的是,我们保护了农村妇女,挽救了母亲。目前,给庄稼打药的活多为妇女干,长期接触剧毒农药让农民得了不少怪病或癌症。上个月,试验站邻村的两名40岁的农村妇女,被癌症夺取了生命,前后不到10天。 水也干净,打出来的地下水我们直接灌进了饮水机的大桶里就能喝。 从理论上讲,这个生态农场的规模越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高,管理的成本也越小,带动的就业人数就越多。我们近期目标是发动老百姓拿出100亩扩大我们的战果,搞有机农业;远期目标就是将整村的1000亩地连同300亩村庄搞成生态农庄。可惜,我们没有地。地都分给农民了,一些农民看到了好处,要跟我们学。生态的办法缺陷是慢,他们往往等不得。 越等不得,效益就越低,有时农民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如去年的大蒜,只有5分钱1斤。很明显,农民的钱被农药商、化肥商、农膜商、除草剂商、添加剂商、或转基因公司分割了,最后将所有的钱掏给医院。环境污染了。怪病多了,重病多了,不正常死亡的农民也多了。 我们的团队要用大量的事实证明:生态学不是软道理,而是比转基因等6个技术之和还要强大的硬道理。 听到学生介绍害虫被制服了,尤其宿舍里没有了蚊子,心情特别激动,一气写了上面的文字。 图1 这个诱虫灯的本领好大,去年有一个晚上抓了1.5斤金龟甲,相当于20万个后代给计划生育了 图 2 俺家的小鸡可是老母鸡抱窝出来的,它们在农场里不知道添加剂是什么 图3 老牛说:我吃的是草,变的是肉,还给你们生产了肥料和能源呢 图4 鸽子一家亲,注意有三只是它们拐来的 图5 鹦鹉也想出去捉虫子,可惜它被人类驯化了,只会学舌混口饭吃 图6 楼房屋檐下的燕子窝。这些年由于环境污染,燕子在农村少多了。燕子回归说明生态环境改善了 图7 乌云塔娜在剪草。她发来的手机短信促使了本文发表 图8 吴光磊在给鱼池里的淡水鱼找食物,他是定位站的总管,我们叫他吴基地 图9 李彩虹:剪草比做臭氧试验好玩多了。前年我和她联名发表的质疑转基因文章遭到了人家的谩骂呢 图10 贺新华可是我们定位站认昆虫的专家呢 图11 博文静、李勇、吴光磊在测定小麦光合。瞧他们的动作多像摆拍的 图12 李彩虹和乌云塔娜在数经过臭氧熏蒸后的小麦结了多少麦粒 图13 定位站的主楼,夏天晚上睡觉没有蚊子是农村里的奇迹。奇迹是生物多样性创造的 图14 这个小家伙专吃单子叶的植物,农场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经其转化为蛋白质。90平方米网室养殖的蝗虫可收获150斤,每年2茬,约4500-5000元。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0046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三点启示
zhyk97 2009-4-21 21:39
l 我们一般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蜂或捕食天敌往往适应寄主高种群密度,随着寄主的崩溃,天敌无法适应寄主的低密度而灭绝,并预备着寄主种群的下一次爆发。 l 控制害虫的关键技术不在于寻求控制害虫高密度的天敌,而在于怎样维持害虫在低密度下的寄主――寄生蜂(猎物――捕食者)系统的稳定性,也即,寻找有效天敌的思路应该是能适应寄主低密度并能在空间上维持寄主-寄生蜂(害虫-天敌)系统的天敌。 l 害虫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境均一化,在害虫种群消长过程中,害虫的 天敌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集合种群(包括害虫高密度下起控制作用的天敌和在低密度下起控制作用的天敌)。害虫管理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提高害虫与天敌的生境多样性,如何根据害虫与天敌关系的生态过程尺度进行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或生态景观设计)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Citrus Leaf Miner 柑橘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2): Larva and adult 幼虫和成虫
entomology 2008-11-10 20:12
Citrus Leaf Miner 柑橘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1)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43 戴小华2008年10-11月摄于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 IPM Scope数码显微摄像头 Photo by Xiaohua Dai with IPM Scope digital micorscope @ Huangjing Campu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China,October-November 2008.
个人分类: Miners 潜叶虫|5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Kudzu 葛属 Pueraria spp
entomology 2008-8-25 20:01
Kudzu: Pueraria , fast-growing, twining, perennial, woody vine, some species ( Pueraria lobata , or P. thunbergiana ) are famous for their edible, starchy roots. Ref: http://www.answers.com/topic/pueraria-1 葛属,豆科或者说蝶形花科。约2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日本,我国有12种,广布于各省。 其中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是很好的覆盖植物,有固砂作用,花入药,地下部的淀粉可食,至华南栽培的粉葛 P. thomsoni Benth.,其地下部含淀粉尤富,可为蔬菜食用。 Ref: http://baike.baidu.com/view/461427.htm Miner species 潜叶虫种类: 1 双翅目 Diptera: 东潜蝇属 Japanagromyza ***Possible Kudzu miners in China ***中国可能存在的葛潜叶虫种类 1 Chinese names: 豆叶东潜蝇 English names 英文名:Soy bean black leaf miner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Japanagromyza tristella (Thomson) Description of mine 潜道描述:Blotch miner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young leaves and leaflets respectively, normally with several larvae in each mine (1-5). 危害葛、沙葛、大豆等豆科作物。以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残留叶表皮,在叶面上呈现长径1~2厘米的白色膜状斑块,此有别于其他潜蝇造成的弯曲蛀道状。通常每叶可有多个斑块,严重危害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受阻。 Refs: 1. http://nlbif.eti.uva.nl/bis/agromyzidae.php?menuentry=soortenid=63 2. http://www.dhbc.net/datalib/2003/VegetableIll/DL/DL-20031205161431/md_edit_form?pageIndex=3 a b c d e Fig.1 Leaf mines and miner larva (the little white one in Fig. 1e)@ Pueraria lobata . Since the mine is blotch and the larva looks like one maggot, the miner ispossible Japanagromyza tristella . 图1. 野葛上的潜道和潜叶虫(图1e中的白色小虫),根据潜道特征和幼虫特征,潜叶虫种类很可能是豆叶东潜蝇。【戴小华2008年8月17日摄于福建连城父母的菜园中,相机为Olympus X-775. 】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3974 次阅读|2 个评论
Rubus 悬钩子属 Rubus spp
entomology 2008-8-14 13:02
Rubus , including Cloudberry, Brambles, Shrub dewberry and Raspberry 悬钩子属,蔷薇科,包括黄莓、树莓、露莓和黑莓等。 Referencing links: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Plants/rubus.htm , http://www.ukflymines.co.uk/Keys/RUBUS.html ,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rosaceae/rubus.htm Miner species 潜叶虫种类: 1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属 Agromyza , 泉蝇属 Pegomyia 2 鳞翅目 Lepidoptera: 鞘蛾属 Coleophora , Coptotriche 属, Ectoedemia 属, 穿孔蛾属 Incurvaria , 微蛾属 Stigmella , 3 膜翅目 Hymenoptera: Fenella 属, 潜叶蜂属 Metallus 4 鞘翅目 Coleoptera: 窄颈铁甲虫属 Dactylispa ***Possible Rubus miners in China ***中国可能存在的悬钩子潜叶虫种类 1(?) Chinese names: 台湾铁甲虫 English names: Scientific names: Dactylispa insulicola Taxonomy: 鞘翅目 Order Coleoptera, 铁甲科 Family Hispidae, 铁甲亚科 Subfamily Hispinae Ref: http://gaga.jes.mlc.edu.tw/9507bx/392.htm a b c Fig.1a-c Leaf mines @ Rubus trianthus Focke. 图1a-c. 三花悬钩子 Rubus trianthus Focke上的潜道. 【戴小华2008年8月2日摄于三清山,相机为Olympus X-775. 感谢以下同仁帮助植物鉴定:中山大学的廖文波教授和凡强博士等。】 a b Fig.2a-b Leaf mines @ Rubus chingii Hu. 图2a-b. 掌叶覆盆子 Rubus chingii Hu上的潜道. 【戴小华2008年8月2日摄于三清山,相机为Olympus X-775. 感谢以下同仁帮助植物鉴定:中山大学的廖文波教授和凡强博士等。】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5741 次阅读|4 个评论
Eupatorium 泽兰属 Eupatorium spp
entomology 2008-8-6 13:17
Eupatorium 泽兰属,菊科 Referencing links: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Plants/eupatorium.htm , http://www.ukflymines.co.uk/Keys/EUPATORIUM.html ,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asteraceae/eupatorium.htm ,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patorium Miner species: 潜叶虫种类 1 双翅目 Diptera: 萼潜蝇属 Calycomyza , 斑潜蝇属 Liriomyza , 彩潜叶属 Chromatomyia , 植潜蝇属 Phytomyza ,实蝇属 Trypeta , Stemonocera 属 2 鳞翅目 Lepidoptera: 鞘蛾属 Coleophora , Digitivalva 属 检索表 Keys: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asteraceae/eupatorium.htm http://www.ukflymines.co.uk/Keys/EUPATORIUM.html **中国境内泽兰上可能有的潜叶虫 Possible Eupatorium leaf miners in China** 1 豌豆潜叶蝇 Chromatomyia horticola = Chromatomyia 'atricornis' ? 2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3 番茄斑潜蝇 L. bryoniae 4 三叶草斑潜蝇 L. trifolii (目前仅发现于华南only found in South China presently) 5 蒿萼潜蝇 Calycomyza artemisiae 6 泽兰植潜蝇 Phytomyza eupatorii (cf. taibnet.sinica.edu.tw) 7 艾提米实蝇 Trypeta artemisiae (cf. taibnet.sinica.edu.tw) a b c d e f g Fig.1a-g Mines on the leaves of 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 Since the frass distributealternatively at either side of the mines, the miners should be a fly. 图1a-g. 泽兰 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 叶上的虫道。由于粪粒在潜道两侧交替排列,估计多为潜叶蝇。【戴小华2008年8月2日摄于三清山,相机为Olympus X-775;感谢以下同仁帮助植物鉴定:中山大学的廖文波教授和凡强博士,emay的mrstarlitsky,Planta的陈沉等。】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3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Not only mining leaves 不仅仅是潜叶
entomology 2008-7-28 14:16
Leaf miners typically live and feed between the epidermal layers of a leaf. However, some miners will mine the surface of the fruit or the twigs, some mine the petioles and flowers stalks, and some also make galls. Therefore,you will possibly finda borer, a miner or a galler in the same genus and some species have two feeding habits above(cf. Byers, 2006). The mine may occur in the parenchyma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plant,including the root, stem, flower, fruit, leaf or petiole (Hering, 1951; Kang, 1996; Almeida-Cortez, 2006). But, in whatever plant part, the miner normally dont damage the epidermal layers or at least not the outerwalls (Hering, 1951; Kang, 1996). 潜叶虫通常在叶子的表皮层间生活和取食。然而,一些潜叶虫会潜入果皮或者嫩梢,一些会潜入叶柄或者花梗,还有一些则会制造虫瘿。因此,很可能在同一个属里发现钻蛀虫、潜叶虫或者造瘿虫,而一些种类同时拥有以上的两种取食习性(cf. Byers, 2006)。除了在叶片外,潜食也可以发生在果实、花朵、叶柄、茎秆和根的薄壁组织中(Hering, 1951; 康乐, 1996; Almeida-Cortez, 2006)。但无论在什么部位,潜食都不破坏表皮或者至少外壁(Hering, 1951;康乐,1996)。 References: Hering, E. M. Biology of the leaf miners. Berlin: Dr. W. Junk Gravenhage, 1951. Kang, L.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Control of Serpentine Leafminer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6. Almeida-Cortez J. S., Melo-de-Pinna G. F. A.. Morphology and anatomy of a leaf mine in Vismia guianensis (Aubl.) Choisy (Clusiaceae) in a fragment of Brazilian Atlantic forest. Braz. J. Biol. . 2006, 66(2b): 759-763. Byers J A. Leaf-Mining Insects. http://www.chemical-ecology.net/insects/leafmine.htm Last modified: 03/30/2006 10:48:34 Not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reports, it is not very rare to find Phyllocnistis spp. tunnels in plant twigs ( http://www.bladmineerders.nl/minersf/lepidopteramin/phyllocnistis/ramulicola/ramulicola.htm ,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Lepidoptera/P.ramulicola.htm ) or petioles (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Lepidoptera/P.saligna.htm , http://www.bladmineerders.nl/minersf/lepidopteramin/phyllocnistis/saligna/saligna.htm ), for example, the famous citrus leaf miner ( Phyllocnistis citrella ) will mine not only twigs (Fig.2)but also the oranges ( http://www.bladmineerders.nl/minersf/lepidopteramin/phyllocnistis/citrella/citrella.htm ,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Lepidoptera/P.citrella.htm ). Therefore, the minerin Fig.1might possibly be a Phyllocnistis sp. (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Lepidoptera/P.ramulicola.htm ) 注: 叶潜蛾属 ( Phyllocnistis )在植物嫩枝或者叶柄上潜食的现象并不是非常罕见,例如 柑橘潜叶蛾 会在柑橘梢上或者果上潜食(图2)。因此怀疑图1的潜叶虫可能是一种叶潜蛾。有关图片还可以参考前一段的有关链接。 Fig. 1. Unknown mines on the twig of hankow willow ( Salix matsudana )[Photo by Dr. Xiong Lihu with sony dcr-hc 100E (DV) @ Lvhua Town, Chongming Island, Shanghai, China, July 2008). 图1. 旱 柳 嫩梢上的潜道 【熊李虎博士2008年7月摄于崇明岛崇西湿地科学试验站, sony dcr-hc 100E (DV)】 Fig.2 Mines and larvaeof citrus leaf miner ( Phyllocnistis citrella ) onone twig of navel orange (Photo by Deng Linfeng with Nokia N73 @ Orchard, Ganzhou, China) 图2 脐橙 嫩梢上的 柑橘潜叶蛾 虫道及虫道内的幼虫 【邓林峰2008年7月摄于中国赣州怡风果园,Nokia N73】
个人分类: Introduction to leafminers 潜叶虫简介|3317 次阅读|1 个评论
Privet 女贞属 Ligustrum spp
entomology 2008-7-24 11:42
Privet: Ligustrum China is the center of diversity, with about 38 species 女贞属,木犀科。 中国是女贞属的分布中心,约38种,而全世界约50种。 Miner species: 潜叶虫种类: 1 English names: Lilac leafminer Scientific names: Gracillaria syringella = Caloptilia syringella Chinese names 中文名: ? Taxonomy: 鳞翅目 Order Lepidoptera, 细蛾科 Family Gracillari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No 未见报道 2 English names: privet leafminer Scientific names: Caloptilia cucilipennella Chinese names 中文名: ( ) 丽细蛾 Taxonomy: 鳞翅目 Order Lepidoptera, 细蛾科 Family Gracillari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国内有分布 3 English names: apple leafminer Scientific names: Lyonetia prunifoliella Chinese names 中文名:银纹潜叶蛾 Taxonomy: 鳞翅目 Order Lepidoptera, 潜蛾科 Family Lyonetiidae Distribui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分布 4 English names: flea beetle Scientific names: Argopistes tsekooni Chinese names 中文名:女贞潜叶跳甲,女贞瓢跳甲,赤星跳甲 Taxonomy: 鞘翅目 Order Coleoptera, 叶甲科 Family Chrysomelidae Distribui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分布 5 English names: flea beetle Scientific names: Argopistes hoenei Chinese names 中文名:丁香潜叶跳甲, 棕色瓢跳甲 Taxonomy: 鞘翅目 Order Coleoptera, 叶甲科 Family Chrysomelidae Distribui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分布 Keys 检索表: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oleaceae/ligustrum.htm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mine-guide/privet.htm a b Fig.1a-b Distinctive mines on the leaves of Quihoui privet ( Ligustrum quihoui ). Since the mine color is so dark and the leaves have many small feeding holes or scars, and I aslolook upXu Yang (2007)'s book, the leafminershould be a beetle ( Argopistes sp.). Fig.2 Unknown mines on the leaves of Quihoui privet ( Ligustrum quihoui ). Note that the leave here is older than Fig.1. The miner could be a moth. [Photo by Dr.Xiong Lihu with sony dcr-hc 100E (DV) @ Lvhua Town, Chongming Island, Shanghai, China, July 2008). 图2. 小叶女贞老叶上的未知虫道,可能由一种蛾类造成。【熊李虎博士2008年7月摄于崇明岛崇西湿地科学试验站, sony dcr-hc 100E (DV)】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3274 次阅读|3 个评论
Willow 柳属 Salix spp
entomology 2008-7-23 22:08
Willow: Salix 柳属, 柳科 It is amazing that there are so many miner species living on Salix spp., although willow leaves are often thin and long. Since the leaf area is so small, some miners will either mine from one leave to the other or even tunnel into the twigs. Why leafminers prefer this genus? One reason, I guess, might be that the leaves have high nutrition and low toxicants. However, the answers awaited more guesses and proofs. 很惊讶地发现虽然柳属植物的叶子细长, 但潜叶虫种类非常丰富, 例如bladmineerders.nl网站上有超过40种, ukflymines.co.uk有35种。 既然柳树叶子面积小, 有一些潜叶虫就可能潜到另外一片叶子继续危害, 也可能潜入嫩梢。潜叶虫为什么如此珍爱该属?我猜一种原因可能是其叶子营养丰富而且有毒物质含量低。但是, 需要更多的猜想和证明来回答这个问题。 Ref: Mopper, S., Y. Wang, C. Criner, K. Hasenstein. 2004. Iris hexagona hormonal response to salinity stress, leafminer herbivory, and phenology. Ecology 85:38-47. (A) Miner species: 潜叶虫种类: 1 双翅目 Order Diptera: 潜蝇属 Agromyza , Aulagromyza 属, 瘿潜蝇属 Hexomyza , 菲潜蝇属 Phytobia , 2 鳞翅目 Order Lepiodptera: Callisto 属, 丽细蛾属 Caloptilia , 直鞘蛾属 Coleophora , Ectoedemia 属, 小卷蛾属 Gypsonoma , 桃潜叶蛾属 Lyonetia , 叶潜蛾属 Phyllocnistis , 潜叶蛾属 Phyllonorycter , 微蛾属 Stigmella , 白潜叶蛾属 Leucoptera , 巢蛾属 Yponomeuta 3 鞘翅目 Order Coleoptera: I sochnus 属, 直角象属 Rhamphus , 跳象属 Tachyerges , 潜叶甲属 Zeugophora , 4 膜翅目 Order Hymenoptera: 凹颜叶蜂属 Heterarthrus , Fenusella 属 (B) Keys: 检索表: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salicaceae/salix.htm http://www.ukflymines.co.uk/Keys/SALIX.html (C) Possible willow miners in China: 中国柳树上可能有的潜叶虫: (1) 柳枝瘿潜蝇 Hexomyza simplicoides (2) 杨柳小卷蛾 Gypsonoma minutana (3) 柳细蛾 Lithocolletis pastorella = Phyllonorycter pastorella (4) 桃潜叶蛾 Lyonetia clerkella (5) 杨银叶潜蛾 Phyllocnistis saligna (6)兔形直角象 Rhamphus pulicarius (7) 杨白潜蛾 Leucoptera susinella (8) 盾瘤胸叶甲 Zeugophora scutellaris (9) 白杨小潜细蛾 Phyllonorycter populiella (?) ***** 柑桔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 Note that some researchers doubted that Phyllocnistis citrella will feed on plants other than Rutaceae,sometime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identify between different Phyllocnistis species(Liu Zeng, 1980) 但刘秀琼,曾仁光(1980)认为取食非芸香科植物的潜叶蛾为其他种,而非 柑桔潜叶蛾 。 Ref: Liu X, Zeng R. The morphology of the citurs leaf miner (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ton) and its food plants in Kwangtung Provinc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College, 1980, (01): 117-124. 参见: 刘秀琼, 曾仁光; 柑桔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的形态及其寄主植物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年01期; 117-124. Fig. 1. Unknown mines on the twig of hankow willow ( Salix matsudana )[Photo by Dr. Xiong Lihu with sony dcr-hc 100E (DV) @ Lvhua Town, Chongming Island, Shanghai, China, July 2008). Not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reports, it is not very rare to find Phyllocnistis spp. tunnels in plant twigs. Therefore, the miner here might possibly be a Phyllocnistis sp. 图1. 旱柳嫩梢上的潜道 【熊李虎博士2008年7月摄于崇明岛崇西湿地科学试验站, sony dcr-hc 100E (DV)】注: 叶潜蛾属 ( Phyllocnistis )在植物嫩枝上潜食的现象并不是非常罕见,怀疑这里的潜叶虫可能是一种叶潜蛾。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4155 次阅读|3 个评论
Cinnamon 樟属 Cinnamomum spp
entomology 2008-7-23 18:37
Cinnamon: Cinnamomum Evergreen trees and shrubs with aromatic oils in their leaves and bark. 樟属,樟科,多为常绿乔灌木,叶子和树皮含芳香油。 Miner species 潜叶虫种类: 1 English names: unknown Scientific names: Acrocercops ordinatalla Chinese names 中文名: 樟细蛾,樟潜叶蛾,香樟潜叶细蛾 Taxonomy: 鳞翅目 Order Lepidoptera, 细蛾科 Family Gracillari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分布 a b Fig.1a-b Mineson the leaves of Camphor tree ( Cinnamomum camphora ), the minermight possibly be Acrocercops ordinatalla 图1a-b 香樟树叶上的潜道,很可能是樟潜叶蛾所造成。 【任明迅博士2008年7月摄于武汉植物园,sony HDR-SR7】 Fig.2a-b Mineson the fallenleaves of Camphor tree ( Cinnamomum camphora. Some studiesfound that the early leaf falling might be a protection againstleaf mining. 图2a-b 香樟落叶上的潜道。一些研究发现提早落叶可能是植物对潜叶的一种适应性保护。【熊李虎博士2009年4月摄于武汉植物园,Canon Powershot Pro90 IS】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3418 次阅读|1 个评论
Luffa gourd 丝瓜属 Luffa spp
entomology 2008-7-22 09:30
Luffa gourd: Luffa The Luffa or Loofah/Lufah ar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vines comprising the genus Luffa. The fruit of at least two species, ridged gourd ( Luffa acutangula ) and dishcloth gourd ( Luffa cylindrica ), is grown to be harvested before maturity and eaten as a vegetable in China. 丝瓜属,葫芦科;约6种,分布于热带地区,其中棱角丝瓜 L. acutangula (L. )Roxb. 和丝瓜 L. cylindrica (L. )Roem. 2种,我国各地多有栽培供蔬食,或取成熟果肉的网状纤维为洗濯盆碗之用。 潜叶虫种类 Miner species: 1 English names: vegetable leafminer Chinese names: 美洲斑潜蝇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Liriomyza sativae Taxonomy: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广泛分布 2 English names: pea leafminer Chinese names: 南美斑潜蝇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Liriomyza huidobrensis Taxonomy: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广泛分布 3 English names: American serpentine leafminer Chinese names: 三叶草斑潜蝇,美国斑潜蝇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Liriomyza trifolii = Oscinis trifolii = Liriomyza allivora = Liriomyza phascolunulata Taxonomy: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but only in South China 国内仅华南有分布,检疫害虫 4 English names: leafminer fly Chinese names: 线斑潜蝇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Liriomyza strigata = Agromyza strigata = Agromyza violae Taxonomy: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No 国内无分布,属检疫害虫 Fig.1The mines of Liriomyza sp. on the leaf of Luffa cylindrica (Photo by Xiaohua Dai with Kodak Easyshare @ Vegetable Farm,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China,November 2007) 图1 丝瓜上的斑潜蝇潜道 (戴小华2008年7月摄于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附近菜地,Kodak Easyshare)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Beautyberry 紫珠属 Callicarpa spp
entomology 2008-7-21 09:37
Beautyberry: Callicarpa 紫珠属,马鞭草科 其潜叶虫种类未见报道。No miners reported at: http://www.leafmines.co.uk , http://www.bladmineerders.nl , http://www.ukflymines.co.uk/index.html I searchedwith GOOGLE and BAIDU and presently found no reports, too. 用谷歌和百度搜索亦未发现报道。 However, it was very common to seemined leavesof a Callicarpa sp. @ Youshan, Ganzhou, China. 但本人在赣州油山的江西省林业教学实验中心却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紫珠(绒毛紫珠)上有许多潜道: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2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Lettuce 莴苣属 Lactuca spp
entomology 2008-7-20 21:46
Lactuca: lettuce , including the cultivated vegetable ( L. sativa ) and the wild india Lettuce( L. indica ) 莴苣属 【菊科】包括栽培的莴苣(莴笋, L. sativa )和野生的山莴苣(苦荬菜, L. indica) Miner species: 潜叶虫种类 1 双翅目 Diptera: 斑潜蝇属 Liriomyza , 彩潜叶属 Chromatomyia , 蛇潜蝇属 Ophiomyia , 植潜蝇属 Phytomyza ,实蝇属 Trypeta 2 鞘翅目 Coleoptera: Orthochaetes 属 Refer to: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Plants/lactuca.htm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asteraceae/lactuca.htm http://www.ukflymines.co.uk/Keys/LACTUCA.html 检索表 Keys: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asteraceae/lactuca.htm **中国境内莴苣上所发现的潜叶虫 Lettuce leaf miners in China** 1 豌豆潜叶蝇 Chromatomyia horticola 2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3 番茄斑潜蝇 L. bryoniae 4 南美斑潜蝇 L. huidobrensis 5 三叶草斑潜蝇 L. trifolii (目前仅发现于华南only found in South China presently) Fig.1 Unknown mine on the leaf of Indian lettuce Lactuca indica. Since the minewas mainly along the midvein, the leafminer might be Liriomyza sp. (Photo by Xiaohua Dai with Nokia E50 @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China, July 2008) 图1 山莴苣上的未知潜道。由于潜道主要沿着主脉走,这可能是一种斑潜蝇。(戴小华2008年7月摄于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Nokia E50)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3653 次阅读|2 个评论
Cockleburs 苍耳属 Xanthium spp
entomology 2008-7-19 23:13
XANTHIUM . Cockleburs. 苍耳属 a b Fig.1a-b Unknown mines on the leaves of Siberia Cocklebur ( Xanthium sibiricum ) 图1a-b. 苍耳上的未知虫道 【邓林峰2008年7月摄于中国赣州路旁,Nokia N70】 潜叶虫种类 Miner species: 1 English names: vegetable leafminer, garden pea leafminer Chinese names: 豌豆潜蝇(豌豆植潜蝇、豌豆彩潜蝇)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 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u)= Phytomyza atricornis Meigen Taxonomy: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中国有分布 2 English names: leafminer fly Chinese names: 紫苑斑潜蝇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Liriomyza pusilla Taxonomy: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No? 3 English names: leafminer fly Chinese names: 线斑潜蝇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Liriomyza strigata = Agromyza strigata = Agromyza violae Taxonomy: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No 国内无分布,属检疫害虫 4 English names: American serpentine leafminer Chinese names: 三叶草斑潜蝇,美国斑潜蝇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Liriomyza trifolii = Oscinis trifolii = Liriomyza allivora = Liriomyza phascolunulata Taxonomy: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Refer to: http://www.ukflymines.co.uk/Keys/XANTHIUM.html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but only in South China 国内仅华南有分布,检疫害虫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3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Citrus Leaf Miner 柑橘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1)
entomology 2008-7-18 22:11
To be continued 续文请看: Citrus Leaf Miner 柑橘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2): Larva and adult 幼虫和成虫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185 English names: citrus leaf-miner (CLM) Scientific names: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ton Taxonomy: Order Lepidoptera, FamilyPhyllocnistidae Host plants: Citrus spp and related Rutaceae, Distribuition: Citrus producing area in China Natural enemies reported in China国内已报道天敌: parasitoids 拟寄生蜂, aphids lions 草蛉andants 蚂蚁.Reported parasitoid species include 白星橘啮小蜂 ( Citrostichus phyllocnistoides ), 长腹桔啮小蜂 ( Citrostichus dolichogaster ), 黄岩瑟姬小蜂 ( Cirrospilus huangyanensis ), 江西瑟姬小蜂 ( Cirrospilus jiangxiensis ), 桔潜蛾瑟姬小蜂 ( Cirrospilus phyllocnistis ), 桔潜黑盾姬小蜂 ( Cirrospilus nigriscutellari ), 横带瑟姬小蜂 ( Cirrospilus lyncus ), 四带瑟姬小蜂 ( Cirrospilus guadristriatus ), 瑟姬小蜂一种 ( Cirrospilus sp.), 潜蛾楔翅姬小蜂 ( Achrysocharella sp.), 潜蛾纹翅姬小蜂 ( Teleopterus sp.), 鹿蛾柄腹姬小蜂 ( Pediobus pyrgo ), 桔潜啮小蜂 ( Aproscetus sp.),潜蛾短腹啮小蜂 ( Tetrastichus sp.), 潜蛾羽角姬小蜂 ( Cympisis sp.), 潜蛾杂毛姬小蜂 ( Pnigalio sp.),潜蛾黄小蜂 ( Scotolinx phyllocnistis ), 潜蛾黑小蜂 ( Sympiesis sp.), 潜黑姬小蜂 ( Euderus sp.), 日本姬小蜂 ( Stenomesius japonicus ), 白足扁股小蜂 ( Elasmus corbetti ), 串茧跳小蜂 ( Ageniaspis citricola ), 桔潜蛾姬小蜂 ( Elachertus sp.) Refer to: http://creatures.ifas.ufl.edu/citrus/citrus_leafminer.htm for detailed descriptions. Note thatsome researchersdoubt thatthe leaf miner feeding on plants other than Rutaceae might be other Phyllocnistis species (Liu Zeng, 1980) Ref: Liu X, Zeng R. The morphology of the citurs leaf miner (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ton) and its food plants in Kwangtung Provinc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College, 1980, (01): 117-124. Fig.1 Mines and larvae inside on the leaves of navel orange (Photo by Deng Linfeng with Nokia N73 @ Orchard, Ganzhou, China) 图1 脐橙叶片上的虫道及虫道内的幼虫 【邓林峰2008年7月摄于中国赣州怡风果园,Nokia N73】 Fig.2 Mines and larvaeof citrus leaf miner ( Phyllocnistis citrella ) onone twig of navel orange (Photo by Deng Linfeng with Nokia N73 @ Orchard, Ganzhou, China) 图2 脐橙嫩梢上的 柑橘潜叶蛾 虫道及虫道内的幼虫 【邓林峰2008年7月摄于中国赣州怡风果园,Nokia N73】 More pictures of CLM larva and mine under microscope 柑橘潜叶蛾的数码显微照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3417 and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043 Chinese names: 柑橘潜叶蛾 分类地位:鳞翅目:叶潜蛾科 寄主: 柑橘类 , 但刘秀琼,曾仁光(1980)认为取食非芸香科植物的潜叶蛾为其他种。 柑桔是中国南方省份最重要的水果,其产量占了该地区所有水果产量的30%。柑桔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 又称画图虫、鬼画符、潜叶虫等,主要为害柑橘类的植物,是柑桔苗木、幼年树和成年树嫩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我国公布的《双边协定中涉及限定性有害生物及其他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中规定的危险性害虫。为2001年中国农业部确定的278种有害生物疫情普查重点之一。分布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柑桔产区都有分布。以幼虫在柑桔嫩茎、嫩叶表皮下钻蛀为害,成银白色的蜿蜒隧道。受害叶片不能充分发育,卷缩、变硬或坏死,易于脱落,新梢生长受阻,发生严重时,新梢、嫩叶几无幸免。不仅影响幼树树冠的长成,也影响幼年树结果和成年树产量。同时,幼虫为害的伤口,有利溃疡病菌的侵入,常诱发柑桔溃疡病的大发生;被害卷叶又为红蜘蛛、锈避虱和卷叶蛾等害虫提供越冬聚集场所,增加了越冬害虫防治的困难,为害极大。柑桔潜叶蛾在全国各柑桔产地均有分布,基本上属于稳定的、历来危害严重的柑桔害虫,有时具有毁灭性。 参见: 刘秀琼, 曾仁光; 柑桔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的形态及其寄主植物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年01期; 117-124.
个人分类: Miners 潜叶虫|70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entomology 2008-7-18 21:43
感谢以下单位和个人提供珍贵照片、资料、材料、建议或者帮助调查、鉴定或者图像处理。 With thanks to whom offer me suggestions, photos and/or materials, or help me investigate, identify and/or PS: 江西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学学术讨论QQ群 EcoScience QQ Group (7768696) 中科院动物所:朱朝东、袁峰(寄生蜂) 南开大学:李后魂、王淑霞(小蛾类) 荷兰莱顿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aturalis, Leiden):Erik J. van Nieukerken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吴伟南(植绥螨) 赣南师范学院:刘仁林(寄主植物) 中山大学:廖文波、凡强(寄主植物)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李晓东(寄主植物) 赣南师范学院:徐家生、曹利民、徐华、胡殿明、王学雄、屈鸿恩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任明迅 德班理工大学(Durb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uth Africa):Kevin J Duffy 中山大学:余世孝、刘蔚秋、杨雪 福建农林大学:尤民生、郑云开 华东师范大学:熊李虎 东北林业大学(now 北京师范大学):王化儒 中科院动物所:徐峰 江西师范大学:简敏菲 河南农科院:任应党 北京林业大学:武三安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齐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赣州市果业局:钟八莲、谢金招 赣州市农业局:李爱华 北京农林科学院:虞国跃 华中农业大学:付新华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顾垒 浙江大学:杜玉娟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黄敦元 于都果业局:杨斌华 安远果业局:李卫敏 兴国果业局:李明 全南果业局:陈安 南开大学:席丽 潜叶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技术、潜叶虫寄生蜂鉴定:中科院动物所朱朝东 江西省脐橙工程中心捕食螨繁殖中心:兰桥妹、廖雪梅 脐橙园昆虫和寄主调查:邓林峰、曾竞、罗能忠、徐家生、曹利民、李珺、周建、王秀萍、刘文平、王飞、赣南师院05生物本、08生物本(周亮、蓝雅惠、姚发标、曾春星、江智敏、刘星、陈惠娟、李丽萍、陈兵华、廖海荣)、09生物本(梁金水等) 昆虫摄影:邓林峰、任明迅、郑云开、熊李虎、曾竞、李珺、雷蕾、周建、江智敏 生态学学术讨论群(QQ群):熊李虎、任明迅、邓艳、张珑及群内很多朋友 YAHOO邮件群组:ukleafminers Planta: 陈沉, 红景天 Emay: mrstarlitsky 图像处理 Image processing: Jack Tasoff @ San Pedro, California; 雷蕾 相关研究得到下列基金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赣州市果业基金 南非国家研究基金(NRF) 等 另有许多朋友提供帮助,已在相应博文中说明,也表达诚挚谢意!可能有缺漏的地方,我将努力加以修正。
个人分类: Acknowledgements 致谢|6183 次阅读|5 个评论
白背叶上的蚁巢 Ant's nests on the leaves of Mallotus apelta
entomology 2008-7-18 17:21
Photo by Xiaohua Dai with Nokia e50 @ Youshan, Ganzhou, China, July 2008 戴小华2008年7月摄于江西赣州油山江西省林业实验中学野外实习基地,Nokia E50 The extrafloral nectaries on leaf baseof Mallotus apelta can attract ants to feed or nest there. The ants will provide patrol and defense for the plants. It is an interesting mutualistic relation. We even found several ant species on a leaf. 带学生野外实习,突然发现有的植物叶子基部有蚁巢,如果没有蚁巢就有些蚂蚁在叶基忙碌。经鉴定,该植物为白背叶 Mallotus apelta ,基部有腺点, 可以分泌蜜液吸引蚂蚁。而蚂蚁可以提供巡逻和防御作为回报。这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我们甚至在一片叶子上看到了几种蚂蚁。
个人分类: Other Insects 其他昆虫|2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片欣赏 Enjoy the pictures
entomology 2008-7-18 15:53
ID 相册名 封面 状态 排序 操作 操作 操作 操作 26962 Leafminers 已推送到 动物图 0 批量管理 修改 上传图片 删除 24824 神农架昆虫之生态图 已推送到 动物图 0 批量管理 修改 上传图片 删除 9716 三清山风光 The Scenery of Sanqing Mountain 已推送到 植物图 0 批量管理 修改 上传图片 删除 8218 赣南柑橘害虫 Citrus pests in South Jiangxi 已推送到 动物图 0 批量管理 修改 上传图片 删除 8064 南非生态图片集 Pictures in the wild Africa 已推送到 植物图 0 批量管理 修改 上传图片 删除 5516 脐橙园灯诱昆虫 Light-trapped insects 已推送到 动物图 0 批量管理 修改 上传图片 删除 5490 未知潜叶虫的潜道 Leaf mines of unknown insects 已推送到 动物图 0 批量管理 修改 上传图片 删除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2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粪”识潜虫 To identify miners by frass
热度 1 entomology 2008-7-18 13:27
语云闻香识美人,就是通过间接的信息进行物种或者个体的鉴定。对于潜叶虫而言,潜道就是物种识别的最明显的证据。在野外要采集到具备活潜叶虫的叶子是比较难的,要么错过了季节,要么虫子直接就死在虫道里。但潜道一直都保留着,甚至可以到来年。 To know a beauty by her scent, that is to say, we can identify a species or an individual according to indirect information. As for leafminer, the trails (mines) are the most distict feature to aid identification. In the wild it is difficult to collect leaves with active miners, one reason may be that we miss the season, the other is that the larva died in the trail. However, the mine is there and will be kept until next year. 不同目的潜叶虫在叶子上作画的风格各具特色:鳞翅目蛾类的喜欢用虫粪形成的单线条绘制廊道或者斑块;而双翅目蝇类幼虫的粪便则形成平行的双线;与双翅目相比,膜翅目蜂类的粪便更多更黑;鞘翅目甲虫类则经常造成叶子的缺刻。 Leafminers from different orders have theirunique styles of leaf drawing:Lepidopteral mothslike todraw galleries or blotches with single frasslines,while Diptera fliesusuallydraw two parallel frass trails. The mines of Hymenoptera wasps have more and darker frass than the mines of dipetrous flies. Coleoptera beetles alwaysmake cut-outs and holesin the leaves. 参考 Refer to: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leaf_mines.htm a b Fig.1 Leaf mines and miner larva (the little yellow one in Fig. 1b)@ cowpea ( Vigna unguiculata ). Since the mine is serpentine with frass alternatively at each side, the mines only occur on the surface of the leaves, and the larva is golden-yellow maggot, the miner is Lriomyza sativae . 图1. 豇豆上的潜道和潜叶虫(图1b中的黄色小虫),根据蛇形潜道,粪便在两侧交替排列,潜道仅出现在叶正面,和幼虫特征,潜叶虫种类是美洲斑潜蝇。【戴小华2008年8月17日摄于福建连城父母的菜园中,相机为Olympus X-775. 】
个人分类: Introduction to leafminers 潜叶虫简介|27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硕士论文 Master Thesis】两种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Preliminary Studies on Host-Selection by Two
entomology 2008-7-17 22:05
Dai, Xiaohua. (2000) Preliminary Studies on Host-Selection by Two Liriomyza species. (Thesis/Dissertation completed at Fuj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host-plant ranges of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and L. huidobrensis (Blanchard) and their preference to different plant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soil nitrogen, phosphor and potassium, moisture, salinity, heavy metals and heterogeny plant substances on host-selection by L. sativae ,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 sativae sele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nutritional substances were studie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spp. And the possible model of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spp. and some advice on the control of the leafminers were given. Firstly, the preliminary lists of host-plants of both leafminers in the suburb of Fuzhou were respectively recorded, based on outdoor investig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L. sativae can feed on the plants of 20 families with 85 species, and L. huidobrensis can feed on the plants of 20 families with 73 species. Then the host families of the two leafminers were given. The major vegetable, flower and weed host-plants were discussed. The agricultural control methods of interplanting and cleaning the weeds were proposed. The Liriomyza species are very adaptive: the range of their hosts is gradually expanded. Their dynamics should be considered seriously. The feeding and ovipositing selection of L. sativae to important vegetables was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It was found that L. sativae can do harm to all vegetables studied; host-selections by L. sativae are not only different between families, between genus, and between species, but also between variations and between varieties; the host-selection sequence by L. sativae is Leguminosea, Cucurbitaceae, Solanaceae, Cruiciferae and Compositae. It was discovered in the field that main hosts of L. huidobrensis were listed in series as follows: Caryphyllaceae, Leguminosea, Compositae,Cucurbitaceae, Solanaceae, Ranunculaceae and Cruiciferae. The influences of N, P, K on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deficient of nitrogen is unfavorable for the leafminers feeding and ovipositing on the foliage of Vigna sinensis (L.) Savi. But its selection enhan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 concentration, and reaches the maximum when N concentration is about 60mmol/L, then decreases. Deficient of phosphorus is also unfavorable for the leafminers selection, and its selection enhan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 concentration. When P concentration is about 4mmol/L, the foliage becomes most favorable. Then it also decreases. But the entire shift is more slow. Deficient of potassium is very favorable for the leafminer.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K concentration, its selection inclines exponent-lik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host-selection by L. sativae is affected by water and salinity. Drought, excessive humidity or the stress of sodium chloride (NaCl) can strengthen the host-selection of L. sativae . Its host selection enhan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aCl concentration. It reaches the tiptop when NaCl concentration is 0.6%, then drops slightly. But the influence of salinity is not notable (F test, P0.05) 。 Heavy metals can also affect the host-selection by L. sativae . Cd can promote its host selection, while Zn and Pb reduce the selection. The influence of Cu is small, Cu can only promote slightly the leafminers selection. But the influences of heavy metals are not notable (F test, P0.05) 。 It showed in the treatments of substances from heterogeny plants that, if the leaves of the leafminers favorite host-plant were treated with water-soluble substances from its unfavorable hosts or nonhosts, it would reduce the leafminers selection; while the leaves of the insects unfavorable host were treated with water-soluble substances from its favorite hosts, it would promote the insects selection. But if we treated the leaves with extracts, it had no effect. The result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deterrents or phagostimulants in the soluble substances. It was known through the measuring of nutritional substances in foliage that host-selection by L. sativa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content of protein in foliage; while i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 in foliage, i.e., the content of sugar is high, then the leafminer is apt to not feeding or oviposting. It could be explained that if the content of sugar is too high, it will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fminer. Moreover, high sugar content may arise the increasing of secondary substances based on carbon inside plants, such as sinigrin in mustard and tomatine in tomato. these substances will restrain the feeding of the leafminer. Its select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water content of foliages. Finall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model of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species, and advice on the control of leafminers such as cleaning the weeds in the field, intercropping,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ing and fertilizing, crossbreeding leafminer-resistant varieties and the utilizing of plant protectants were provided. Key Words: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L. huidorensis (Blanchard), Host-Selec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Nutritional Substances 戴小华. 2002. 两种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福建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本文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主植物范围,以及它们对不同植物的选择性,并研究了土壤氮磷钾、水分、盐分、重金属以及植物水提物和水溶物对美洲斑潜蝇选择性的影响,以及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与植物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试图阐明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机制。文章给出了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可能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 通过田间调查并记录了福州郊区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寄主植物的初步名录,结果发现该地区美洲斑潜蝇可取食20科85种植物,南美斑潜蝇可取食20科73种。并给出了两种斑潜蝇可能取食的寄主植物科的名录。同时阐明了两种斑潜蝇的主要寄主作物和杂草,并提出套种和田间清除的农防措施;指出斑潜蝇的适应性很强,寄主范围正逐步扩大,应密切关注其动态。 通过室内研究美洲斑潜蝇对主要作物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美洲斑潜蝇能够为害所有供试的豆科、葫芦科、茄科、菊科和十字花科作物;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不仅存在科、属、种间差异,也存在变种和品种间差异;美洲斑潜蝇对不同科蔬菜的选择顺序为: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菊科。并通过室外研究发现,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主包括:石竹科、豆科、菊科、苋科、葫芦科、茄科、毛茛科和十字花科。 通过氮磷钾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的研究发现,缺氮不利于美洲斑潜蝇在豇豆上的取食和产卵,但随着氮浓度的上升,其选择性也随之增强,在60mmol/L附近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呈下降趋势;缺磷也不利于美洲斑潜蝇的选择,其选择性也随磷浓度的上升而增强,在4mmol/L附近时达到最大,然后亦呈下降趋势,但整个变化趋势较为平缓;缺钾则十分有利于美洲斑潜蝇,随着钾浓度的上升,美洲斑潜蝇的选择性则呈类似指数减弱的趋势。同时讨论了上述影响的可能机理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土壤水分、盐分和重金属都会影响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干旱、土壤过湿、NaCl胁迫都会增加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而重金属则不影响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 通过植物水溶物或水提物处理叶片的实验表明,用美洲斑潜蝇不嗜好寄主或者非寄主的叶片水溶物处理其嗜好寄主叶片,会降低美洲斑潜蝇对嗜好寄主的选择;相反,如用美洲斑潜蝇嗜好寄主的叶片水溶物去处理其不嗜好寄主的叶片,则会促进美洲斑潜蝇对不嗜好寄主的选择。而用叶片水提物则没有影响。这可能和水溶物中含有美洲斑潜蝇的拒食剂或助食剂有关。 通过测定植物叶片营养物质的含量可知,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大小与植物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无关,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即糖含量越高,美洲斑潜蝇越倾向于不取食或产卵。这可能是因为含糖量过多,会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和发育有抑制作用。另外,糖含量高可能会导致植物体内一些以碳为基础的次生物质如芥菜中的芥子油糖苷、番茄中的番茄碱糖苷的增加,这些次生物质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可能有抑制作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与叶片含水量无关。 文章最后提出了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可能机制和模式图,以及对斑潜蝇的防治建议如清除田间杂草、套种、加强水肥管理、抗虫育种以及植物保护剂的使用。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 寄主选择性 环境因素 营养物质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3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Preliminary Study on Host-Plant Selection by Liriomyza sativae
entomology 2008-7-17 22:02
Dai, Xiaohua; You, Minsheng; Fu, Lijun. (2003) Preliminary Study on Host-Plant Selection by Liriomyza sativae .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4(2), 202 - 20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eeding and ovipositing selection of Liriomyza sativae to important vegetables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L. sativae can do harm to all vegetables; host-selection by L. sativae is not only different between families, between genus, and between species, but also between variations and between varieties; the host-selection sequence by L. sativae is Leguminosea, Cucurbitaceae, Solanaceae, Cruiciferae and Compositae. 戴小华, 尤民生. 傅丽君. (2003). 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2), 202 - 205. 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 ,系统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对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菊科作物的选择性差异 ,对同科不同种作物的选择性差异 ,以及对豇豆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 ,美洲斑潜蝇能够在所有供试作物上取食和产卵 ;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不仅可能存在科、属、种间差异 ,也可能存在变种和品种差异 ;美洲斑潜蝇对不同科作物的选择顺序为 :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菊科。 文章下载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2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氮、磷、钾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Effect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via leaf on ho
entomology 2008-7-17 21:59
Dai, Xiaohua; You, Minsheng; Fu, Lijun. (2002) Effect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via leaf on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sativae .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45(1), 145 - 147.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via leaf on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sativae were studied with their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s discussed. 戴小华, 尤民生. 傅丽君. (2002). 氮、磷、钾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45(1), 145 - 147.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营养液处理豇豆叶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机理和应用 文章下载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2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壤水分和盐分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Effect of water and salinity of soil on the host-selection
entomology 2008-7-17 21:57
Dai, Xiaohua; You, Minsheng; Fu, Lijun. (2001) Effect of water and salinity of soil on the host-selection of Liriomyza sativae .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0(2), 205 - 208. ABSTRACT: The host- selection of Liriomyza sativae is affected by water and salinity. Drought,excessive humidity and the stress of low mass fraction of sodium chloride could strengthen the host- selection of L. sativae 戴小华, 尤民生. 傅丽君. (2001). 土壤水分和盐分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30(2), 205 - 208. 水分和盐分都会影响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 .干旱、土壤过湿、低质量分数的NaCl胁迫都可能增加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 文章下载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1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水溶物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The influences of water-soluble substances from other plants
entomology 2008-7-17 21:55
Dai, Xiaohua; You, Minsheng; Fu, Lijun. (2001) The influences of water-soluble substances from other plants on the host-selection of Liriomyza sativae .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0(4), 490 - 492. ABSTRACT: The host- selection of Liriomyza sativae could be influenced by water- soluble substance from other plants. If the leaves of the leafminer's favorite host-plant were treated with water-soluble substances from its unfavorable hosts or nonhosts,the leafminer's selection would be reduced;while the leaves of the insect's unfavorable host were treated with water-soluble substances from its favorite hosts,the insect's selection would be promoted. 戴小华, 尤民生. 傅丽君. (2001). 植物水溶物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30(4), 490 - 492. 植物水溶物会影响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 .用美洲斑潜蝇不嗜好寄主或者非寄主的叶片水溶物处理其嗜好寄主叶片 ,会显著降低美洲斑潜蝇对嗜好寄主的选择性 ;相反 ,如用美洲斑潜蝇嗜好寄主的叶片水溶物处理其不嗜好寄主的叶片 ,则会明显促进美洲斑潜蝇对不嗜好寄主的选择 文章下载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1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与寄主植物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st-selection by Liriom
entomology 2008-7-17 21:51
Dai, X. H., M. S. You, et al. (2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sativae and the content of nutritional substances in foliage.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2(3): 311-313.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st-selection of Liriomyza sativae and the content of nutritonal substances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sect's host-selection is i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protein in foliage; while i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 in foliage, i.e., the higher is the content of sugar, the less will the leafminer feed on or oviposite on the leaves. 戴小华, 尤民生. 傅丽君. (2001). 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与寄主植物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3): 311-313. 研究了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与寄主植物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发现 ,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大小与植物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无关 ,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 ,即糖含量越高 ,美洲斑潜蝇越倾向于不取食和产卵。 文章下载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1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美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Preliminary Study on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huidobrensis (B
entomology 2008-7-17 21:44
Dai, Xiaohua; You, Minsheng; Fu, Lijun. (2001) Preliminary Study on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 Journal of Laiyan Agricultural College, 17(S), 112 - 114. ABSTRACT: Host-selection by 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major families of host-plants of this leafminer includes Caryphyllaceae, Leguminosea, Compositae, Solanaceae, Convolvulanceae, Amaranthaceae, Cucuritaceae, Ranunculaceae and Cruciferae, especially feeds and oviposites more on Stellaria.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1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寄主植物比较 Comparison of Host-Plants of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and L
entomology 2008-7-17 21:33
戴小华, 尤民生. 傅丽君. (2000). 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寄主植物比较. 武夷科学,16, 202 - 206. 摘 要:本文记录了福州郊区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寄主植物的初步名录。发现该地区美洲斑潜蝇可取食20科85种植物,南美斑潜蝇可取食20科73种。最后讨论了这两种斑潜蝇的主要寄主作物和杂草,并提出套种和清除田间杂草的农防措施;斑潜蝇的适应性很强,寄主范围正逐步扩大,应密切关注其动态。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 寄主植物 名录 福州 Dai, Xiaohua; You, Minsheng; Fu, Lijun. (2000) Comparison of Host-Plants of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and L. Huidobrensis (Blanchard). Wuyi Science Journal, 16, 202 - 206. ABSTRACT: Both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and L. huidobrensis (Blanchard) have wide ranges of host- plants. There are both overla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anges of their hosts. It is found in the suburban of Fuzhou that L. sativae can feed on the plants of 20 families with 58 genera,85 species, and L. huidobrensis can feed on the plants of 20 families with 50 genera,73 species. And 46 species are their common host-plants. The major vegetable,flower and weed host- plants are discussed.The agricultural control methods of intercrop and cleaning the weeds are proposed.The Lirlornyza species are very adaptive and the range of their hosts is gradually expanded. Their dynamics should be considered seriously. 文章下载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1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Citrus spp 柑橘
entomology 2008-7-17 17:15
Citrus spp (oranges, lemons, grapefruits, etc. ) Family: Rutaceae 柑橘(柑桔),含柑、橘、橙、柚、柠檬等, 芸香科柑橘属 潜叶虫种类:Miner species: 1 English names: citrus leaf miner Chinese names: 柑橘潜叶蛾, 柑桔叶潜蛾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Phyllocnistis citrella Taxonomy: 鳞翅目 Order Lepidoptera, 叶潜蛾科 Phyllocnist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分布 Fig.1 A CLM mine on a navel orange leaf 图1. 脐橙叶片上的柑橘潜叶蛾虫道 【戴小华2007年11月摄于中国赣州果园; 感谢Jack Tasoff @ San Pedro , California 进行图像后处理】 2 English names: flea beetle (also citrus leaf miner) Chinese names: 柑橘潜跳甲 别名 柑橘潜叶跳甲、(中)柑桔跳甲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 Taxonomy: 鞘翅目 Order Coleoptera, 叶甲科 Family Chrysomel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分布 3 English names: citrus bud-feeder Chinese names: 枸橘潜叶跳甲 又称拟恶性叶甲、潜叶绿跳甲、枸橘潜斧 Scientific names 学名: Podagricomela weisei Heikertinger Taxonomy: 鞘翅目 Order Coleoptera, 叶甲科 Family Chrysomelidae Distribution in China: Yes 国内分布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3574 次阅读|2 个评论
Reed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
entomology 2008-7-17 12:57
Reed Phragmites australis ( P. communis) , Family: Poaceae 芦苇:禾本科芦苇属 潜叶害虫属 Miner genus: 1 双翅目Diptera 潜蝇属 A gromyza ,角潜蝇属 Cerodontha ,伪萝潜蝇属 Pseudonapomyza ,毛眼水蝇属 Hydrellia , Thrypticus 属 2 鳞翅目Lepidoptera 尖蛾属 Cosmopterix ,草潜蛾属 Elachista , Monochroa 属, Donacaula 属 参考 http://www.leafmines.co.uk/html/Plants/phragmites.htm ,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poaceae/phragmites.htm , http://www.ukflymines.co.uk/Keys/PHRAGMITES.html 潜叶虫检索表Miner Keys:参考 http://www.bladmineerders.nl/plantenf/pfpoaceae/phragmites.htm http://www.ukflymines.co.uk/Keys/PHRAGMITES.html 感谢熊李虎指出芦苇学名的错误。Thanks for Hier bin ich for the correction of Reed's scientific name.
个人分类: Host Plants 寄主植物|2740 次阅读|2 个评论
Leaf mine--a map on the leaf surface 潜道--叶面上的地图
entomology 2008-7-17 10:29
Whether you are in a crop land or in a wild land, or even in your garden, with a bit attention, you will probably find some mines on the leaves. Like cartographers, miners draw lines or blotches between epidermal layers and feeding on internal tissue. It is interesting that different mining species make different mine shapes. 只要你留心一下,无论是农田还是野外,甚至就在你的花园,你就会发现叶子上的潜道。潜叶虫犹如制图师,在表皮层间画线或者斑块,取食其中的组织。有趣的是不同种的潜叶虫制作出不同的潜道形状。 Why? The evolution and ecologicalsecrets behind such patternsfascinate me. 这些潜道后面隐藏着的进化生态秘密使我着迷。 Fig.1 Unknown mine on the leaf of Indian lettuce Lactuca indica (Photo by Xiaohua Dai with Nokia E50 @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China, July 2008) 图1 山莴苣上的未知潜道 (戴小华2008年7月摄于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Nokia E50) Fig.2 Unknown mine on the leaf of Callicarpa sp. (Photo by Xiaohua Dai with Nokia E50 @ Youshan, Ganzhou, China, July 2008) 图2 一种紫珠上的未知潜道 (戴小华2008年7月摄于江西林业实验中学(油山),Nokia E50) Fig.3The roadson thesurface of the Earth. (Photo by Xiaohua Dai with Nokia E50 @ Quanzhou-Ganzhou Rail Train, China, October 2006) 图3地球表面上的道路 (戴小华2006年10月摄于泉州--赣州火车上,Nokia E50)
个人分类: Introduction to leafminers 潜叶虫简介|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分享您的资料和观点 Please share your great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here
entomology 2008-7-17 00:04
It would be highly appreciated if you can provide photos and information on Chinese leaf miners. 如能提供有关潜叶虫的图片和资料,深表谢意! Any suggestions are welcom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有什么好的建议请联系:Dr. Xiaohua Dai. Email: 9778129 qq.com. Here you should change to @. 请将 替换成@. 植物受害状标本和潜叶虫标本的饲养、鉴定和制作比较困难,您如果有能力和条件做,也可以按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进行。你也可以饲养潜道内的活虫知道它们变成成虫,这对潜叶虫的种类鉴定帮助很大。You can make speciments of either mined plants or miners. You can also rear the active larva in the leafmines until it become adults. It couldgreatlyhelp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er species.
个人分类: Exchange & Cooperation 交流与合作|3142 次阅读|4 个评论
谁潜食在叶片上下表皮间?Who are mining between leaf layers?
entomology 2008-7-16 23:50
潜叶虫包括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幼虫,潜在叶中生活并取食。 自然环境中,较少看到潜叶虫的大规模发生,并且很多植物可以耐受轻微的潜食。但是, 由于该类害虫体型微小,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隐蔽性取食,早期不易被发现,能在较短期内造成危害,不易防治。严重危害时,植物叶面虫道密布,使叶片早期枯死或脱落,影响光合作用与产量。其中包括潜叶蝇、潜叶蛾等为重要农林害虫,对蔬菜、花卉、果树和作物等威胁较大。 目前未发现成虫有潜叶习性。 Leafminers are insect larvaein the following four orders: Lepidoptera, Diptera, Coleoptera and Hymenoptera, which mine and feedbetween leaf layers. In natural systems, the popuplation sizes of leaf miners are low and many plants can tolerate slight mining activities.However, according to their small body size, short life history, high reproductive rate, and cryptic feeding habit, they are difficult to discover and control. Once outbreak, they can cause damages in a short time.If theyoutbreak, the mines will cover nearly all the leaf surface, the leaves willdie orfallearlier andphotosynthesis and production will be affected. Some leafminers (e.g.mining flies and mining moths) are important pes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which have great threats on vegetables, flowers, fruit trees and other crops.Pr esently no adult insects have the mining habit. Fig.1The mines of Liriomyza sp. on the leaf of Luffa cylindrica (Photo by Xiaohua Dai with Kodak Easyshare @ Vegetable Farm,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China,November 2007) 图1 丝瓜上的斑潜蝇潜道 (戴小华2008年7月摄于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附近菜地,Kodak Easyshare) a b Fig.2 Leaf mines and miner larva (the little yellow one in Fig. 2b)@ cowpea ( Vigna unguiculata ). Since the mine is serpentine with frass alternatively at each side, the mines only occur on the surface of the leaves, and the larva is golden-yellow maggot, the miner is Lriomyza sativae . 图2. 豇豆上的潜道和潜叶虫(图2b中的黄色小虫),根据蛇形潜道,粪便在两侧交替排列,潜道仅出现在叶正面,和幼虫特征,潜叶虫种类是美洲斑潜蝇。【戴小华2008年8月17日摄于福建连城父母的菜园中,相机为Olympus X-775. 】
个人分类: Introduction to leafminers 潜叶虫简介|310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