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恐龙脚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滦平·近观露头·远瞻恐龙
热度 1 Zenobia 2011-5-31 18:10
滦平·近观露头·远瞻恐龙
本文照片使用的相机: Canon EOS 40D SONY DSC-T100 滦平: --------- 位于承德市西南部,是河北省环京津的35个市县之一,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点,西南距北京约165公里,东距承德约65公里。 滦平不仅有金山岭长城(包括东段司马台)、碧霞山、转山湖这样的著名景区,更有壮观的“侏罗纪”地貌,是交通非常便利的观察野外露头的好去处。 考察活动的组织与参与者: ------------------------ 北大能源协会(地质类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我们研究所的部分同仁 近观露头: ----------- 很近,就在路边。 身后不时有超载的大货车驶过,耳边轰响,脚下在震动。 各种美与不美,内行看到曾经的沧海桑田,外行看到一块石头?一张头发稀疏的人脸? 动作有点假装滴偶啦! 硅化木,就这样立在这里,听着风声、人声、它都看到过什么呢? 很有看头的露头 小小壁蜥把我们突然拉回现实! 远观恐龙: ------------ 滦平境内,有着东北亚最大规模的恐龙脚印化石群。。。当然,这是过去的事了! 虽然未经保护,虽然。。。 今天,仍然幸存在这里清晰可辨地还有三个小家庭: 两大一小肉食性的三指(形似鸡爪印)恐龙脚印化石组、两大一小多指(形似象蹄印)食草恐龙脚印化石组、两大肉食性恐龙脚印化石组。 沉睡于地下多少年后,由于修铁路的施工,它们的“足迹”显现在今人的眼前。 幸?或是,不幸? 图中是一个较小的食肉恐龙的脚印 脚印外的一圈显然是今人的所为,而且肯定不是在“标记”,也许是想取走脚印化石! 结语: ------- 不说沉重滴话题,一张照片结尾。 本次地质考察之行口袋最多滴男士! 特别强调一下下,该同学第一天就丢失了单反相机的镜头盖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46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发现小恐龙神秘“死亡坑”是大恐龙脚印
邢立达 2010-1-30 00:08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目前,最新一项考古研究表明,巨型恐龙的脚印对于其他小恐龙而言是一场灾难。在中国新疆挖掘的1.6亿年前恐龙化石显示20多只小恐龙骨骸保留在神秘的死亡坑中,而这种死亡坑是大型恐龙脚印形成的。 中国新疆境内的神秘恐龙死亡坑是由大型恐龙脚印形成的 考古学家共发现3个恐龙死亡坑,其中第一个是十年前发现的,在1-2米深的凹陷内保存着几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双足恐龙骨骸化石,这些小型恐龙与霸王龙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这些恐龙骨骼中其中包括冠龙,一种长有类似印第安莫霍克人头饰冠状结构的霸王龙近亲,最值得考古学家关注的是泥潭龙也在其中,这是一种食草性动物,长着类似手的前肢,许多专家认为这可能是恐龙前肢过渡到鸟类翅膀的证据。然而,当考古学家们庆祝发现这些罕见的恐龙化石时,一个神秘谜团让他们困扰不解这些恐龙是如何进入陷坑导致死亡的呢? 艾伯特皇家博物馆的地质学家大卫-埃伯斯(David Eberth)指出,对包裹恐龙化石的岩石分析显示,这些倒霉的恐龙被包裹在火山泥岩和砂岩的混合物中。而在该地区地面上没有发现其他的空洞。 埃伯斯的研究小组认为这种死亡坑是体型超大的马门溪龙脚印,这项研究报告将发表在今年2月份出版的《PALAIOS》杂志上。虽然这些陷坑位于现今的戈壁滩上,但在1.6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沼泽湿地。 侏罗纪末期,喷射的火山物质释放出大量的灰尘,火山残骸形成了类似流沙的半固体火山泥层。当体型庞大的马门溪龙经过这种奇特地形时,它们的大脚会在半固体流沙层留下深深的脚印,之后脚印又被浓泥浆填充。在潮湿的沙地中这样的大脚印很快会表面上消失,之后会变成隐形的陷坑。 体重18-22.6公斤大小的兽脚亚目恐龙和其他小型动物平时可以漫步在薄灰尘地面上,但是当它们陷入马门溪龙的脚印陷坑中,便很难从中逃脱。埃伯斯称,兽脚亚目恐龙很难逃离,这是由于恐龙仅使用后腿支撑运动。很可能也有其他的动物掉入这些陷坑,但它们从中逃脱。我们认为四足动物会从这样的陷坑中逃离,这是由于它们的四肢具有四轮驱动作用,可以摆脱泥坑的束缚。此外,这些小型兽脚亚目恐龙身体上长有羽毛,当羽毛上沾着泥泞下沉时,体重会变得更重。 当一只恐龙沉溺在陷坑中死亡,它的尸体只占陷坑一部分,其他动物将相继落入泥泞的陷坑,最终形成一个死亡之坑。几个月之后,很可能一些动物途经这个陷坑时也会幸免,因为坑内已有大量尸体。 史密森尼安国家历史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古生物学馆长汉斯-迪特尔-休斯(Hans-Dieter Sues)说:死亡坑是大型恐龙脚印的理论是可行的,这种小型食草兽脚亚目恐龙通常以小群队伍排列行走,它们很容易落入这样的地面陷坑。 休斯强调称,无论这种陷坑是如何形成,在陷坑内发现这些恐龙骨骸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1.6亿年前的兽脚亚目恐龙非常接近于鸟类,这些骨骼化石对于构建动物飞行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虽然小型掠食性恐龙在侏罗纪时期非常普遍,但发现它们的残骸却非常罕见。这是由于像这样的小型恐龙尸体会被其他的掠食动物撕碎吞食,它的骨骼很小很难保存到现在。 在陷坑中发现多只相同种类的恐龙,可使古生物学家更好地理解恐龙的生长阶段和年龄,它们大量生存在野生环境中。这项发现有助于填补侏罗纪中期至末期的化石空隙。 ------------------------------------------------------------------ 仅仅看报道好像有点无厘头,马门溪龙能留下2米深的足迹?当地已经有恐龙足迹的发现吗?恐龙足迹与恐龙化石的保存条件并不一样啊.无论如何,等看到paper再说
个人分类: 捶打科普|306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