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分布格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
livingfossil 2011-1-2 03:10
古植物学的故事(93) 美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 孙启高 2011年元1日完稿于美国康州 美国是古植物学研究的大国与强国之一。自 19 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古植物学逐步全面崛起,不仅积累 了 丰富的植物化石标本,而且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古植物学家。我在《 古植物学的故事》(第 6期)谈过,美国古植物学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水平的、研究型博物馆。美国一些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也博物馆化,即在大学所属博物馆进行。美国古植物学的实际研究基本上与美国科学院没有关系。 研究型博物馆为美国古植物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固的研究平台,为维系古植物学之学科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可能。 从某种角度看,美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已基本确立起来。美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历史对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和全面崛起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对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基础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大致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因神设庙,其二是因庙请神。如果我们用时髦一点的词语,此处的庙即是学术平台,此处的神即是优秀人才。就古植物学而言,博物馆或标本馆可以比作庙,优秀的古植物学家可以比作神。这种比喻很通俗,恐怕不算妥贴,但是可以生动说明古植物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历史事实表明:美国古植物学的发展过程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自然历史 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一直面临着危机与挑战,从而影响古植物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古植物学与相邻学科在博物馆内部的空间、经费、人力等资源方面都存在着竞争,从而直接影响古植物学的发展规模。 美国很多学术机构的古植物学研究在汹涌澎湃的学术洪流中潮起潮落,有些已无影无踪。我在此仅举两个例子。 纽约植物园曾经是美国古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机构。该园曾经收藏的一些植物化石标本历史悠久,对于探讨北美地区的古植物学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地质学家和古植物学家 John Strong Newberry ( 18221892)于186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首批院士。自1866年起,他担任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学院(现称哥伦比亚大学)中的矿业学院地质与古生物学的掌门人24年。 John Strong Newberry 积累了很多植物化石标本。 1892 年, John Strong Newberry 去世,他的 的植物化石标本被送到纽约植物园。 1879 年,美国古植物学家 Arthur Hollick ( 1857--1933 )毕业于 哥伦比亚学院中的矿业学院, 1897年从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19011913年 Arthur Hollick 在纽约植物园工作。 1913--1933 年,他在该园兼职。 Arthur Hollick 采集了很多植物化石并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 - 美国古植物学家Herman F. Becker (1907--1985)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植物学,于1952年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MA)。之后,他到University of Michigan跟随Chester Arthur Arnold(1901--1977)学习古植物学,于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19581974年,Herman F. Becker在纽约植物园工作,在1965年担任古植物学的Curator。Herman F. Becker于1974年退休,之后纽约植物园的植物化石标本无专人管理。1983年,该园的植物化石标本转至耶鲁大学 Peabody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植物部收藏。 普林斯顿大学地质系的古植物学研究非常悠久,开始于 19世纪70年代。许多植物化石标本是由著名古植物学家 Leo Lesquereux(1806--1889)鉴定的 ,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著名地质学家和古植物学家Erling Dorf (1905--1984)于1928年担任 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教授,直到 1974年退休。 Erling Dorf教授是20世纪著名古植物学家,他和他的学生们积累 了 很多植物化石标本,并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著。Erling Dorf教授退休后, 普林斯顿大学地质系的古植物学研究停顿,其植物化石标本孤儿化,也于 1985年被送至耶鲁大学Peabody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植物部收藏。 一、美国古植物学研究国家体系中的重要博物馆与标本馆 美国许多重要博物馆与标本馆为古植物学研究国家体系提供了坚实稳固的研究平台,它们不仅馆藏大量植物化石标本,而且拥有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 (一)综合性博物馆 1. 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松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古生物部收藏量多达4,000万份,其中包括大量植物化石标本, 著名古植物学家Scott Wing负责古植物学研究。 http://paleobiology.si.edu/collections/paleoCollections.html 2.位于芝加哥的Field博物馆拥有植物化石标本约8万份。 http://www.fieldmuseum.org/research_collections/geology/plants_col.htm 3.科罗拉多州丹佛自然与科学博物馆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Science, Denver, Colorado http://www.dmns.org/ http://www.paleobotanyproject.org/ 4.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3万份植物化石标本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Cleveland, Ohio http://www.cmnh.org/site/researchandcollections/Paleobotany.aspx http://www.cmnh.org/site/ResearchandCollections/Paleobotany/Collections.aspx 5. 伊利诺斯州立博物馆收藏有植物化石标本 Research and Collections Center, Illinois State Museum, Springfield http://www.museum.state.il.us/ismdepts/geology/collections.html 6. 纽约州立博物馆收藏有植物化石标本 New York State Museum http://www.nysm.nysed.gov/ http://www.nysm.nysed.gov/research_collections/collections/geology/paleo.html 7. 其它一些自然历史博物馆如: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Pittsburgh, PA) 也收藏植物化石标本。 (二)研究型大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或标本馆 1. 耶鲁大学Peabody自然历史博物馆是培养杰出古植物学家的摇篮。该馆收藏植物化石标本20万份。 http://www.peabody.yale.edu/collections/pb/ 2. 哈佛大学的植物博物馆(The Botanical Museum)收藏6万份植物化石标本。哈佛大学也是培养杰出古植物学家的摇篮。 http://www.huh.harvard.edu/collections/botanical.html http://www.huh.harvard.edu/collections/paleobotanical.html 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博物馆拥有植物化石标本35万之多,它曾是美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古植物学教学与科研基地。代表人物是已故著名古植物学家R. W. Chaney,他是20世纪世界古植物学的领袖人物之一。 http://www.ucmp.berkeley.edu/science/paleobotany_holdings.php 4. 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植物化石标本30多万。 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古植物学家 David L. Dilcher 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及学生们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 http://www.flmnh.ufl.edu/paleobotany/ 5. 伊利诺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收藏煤核(coal balls) 标本约4万份。这是世界上关于煤核化石标本的最大收藏,代表着80个不同的煤层(coal seams),记录了跨越1200万年间的植物发展历史。 http://www.life.illinois.edu/plantbio/People/Faculty/Phillips.htm http://paleobiology.si.edu/paleoArt/Techniques/pages/reconstuct9.htm 6. 密执根州立大学(The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植物生物系馆藏15万植物化石标本 http://www.bpp.msu.edu/history/html/facilfs.html 7. 密执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古生物博物馆收藏1万5千份已编目的植物化石标本 Paleobotany, Museum of Paleontolog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http://www.paleontology.lsa.umich.edu/Resources/paleobotany.html 8. 康奈尔大学的Bailey Hortorium收藏有植物化石 Paleobotanical Holdings at the Bailey Hortorium, The Liberty Hyde Bailey Hortorium,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http://bhort.bh.cornell.edu/paleo/fossils.htm 9. 堪萨斯大学有个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大量采自南极的植物化石标本。 Natural History Museum and Biod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Kansas. http://www.nhm.ku.edu/ 10. 俄亥俄大学( Ohio University)有一个 Ohio University Paleobotanical Herbarium (OUPH) 收藏了很多植物化石标本。 http://www.ohio.edu/paleo/ http://www.ohio.edu/paleo/facilities.htm 11. 科罗拉多大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收藏有植物化石标本。 http://cumuseum.colorado.edu/Research/Paleo/index.html http://cumuseum.colorado.edu/Research/Paleo/invert_coll.html http://cumuseum.colorado.edu/Research/Paleo/invert_database.html 12. 华盛顿大学的 Burke 博物馆( The Burke Museum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收藏有植物化石标本。 http://www.washington.edu/burkemuseum/ http://www.washington.edu/burkemuseum/collections/paleontology/index.php 13. 东田纳西州立大学 ( Eastern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 有一个博物馆采集与研究植物化石。 http://www.etsu.edu/cas/paleontology/ http://www.etsu.edu/cas/paleontology/aboutus/history.aspx http://www.grayfossilmuseum.com/ 14. 其它大学的博物馆或标本馆,如:蒙他那大学古生物学中心(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Paleontology Center )。 http://www.cas.umt.edu/paleontology/ 二、美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其他众多学术机构 除了上述学术机构,在美国从事古植物学教学或科研的学术机构非常多。许多人在大学里一边从事教学活动,一边从事古植物学研究。例如: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lbuquerque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 Arcata Department of Geology, Auburn University, Aubur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Botany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Maryland Department of Biology,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State University, Blacksburg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EBIO),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Department of the Geophys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Oregon, Eugene Department of Biology,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Fairfax, Virginia Department of Biology, 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 Frostburg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New Hampshire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Kent State University, Kent, Ohio Department of Biology, Cameron University, Lawton, OK Dept. of Earth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 Alabama, Mobile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hysical Sciences, Western Oregon University, Monmouth Department of Bi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Southeast, New Albany, Indiana College of Earth and Mineral Sciences, Penn State University, Penn State University Park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Department of Botany and Range Science Departmen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 Department of Biology, Southwest Texas State University, San Marcos, Texas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Department of Botan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yant College, Smithfield, Rhode Island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Arizona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 PA Biological Science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Geology, Colby College, Waterville, Maine 另外,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公园服务处等机构也有古植物学研究人员: USGS http://www.usgs.gov/aboutusgs/ Coal Research Section, Kentucky Geological Survey, University of Kentucky, Lexington National parks services http://www.nps.gov/index.htm H.W. Meyer,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Florrissant Fossil Beds Nat. Mon., Florissant, Colorado .. 关于美国古植物学研究机构与人员,可以参阅如下网页资料(有些已过时): http://www.equisetites.de/search2.html#USA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536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运行现状、区域分布格局与类型划分
wll1979 2010-8-11 22:32
摘要 : 文章对湿地公园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 对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运行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总结 , 对湿地公园类型划分进行了研究 , 对两类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构建分析。结果表明 : 湿地公园概念需从学术层面统一界定 ; 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获批门槛低、建设进程慢、区域发展差异大、建设类型多样化不足、专题研究匮乏 ; 其原因主要在于起步晚、受 经济发展水平、 湿地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 ; 国家应加强对湿地公园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 要注重质量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 类型划分是展示湿地公园类型多样性的重要环节 , 要优先建设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 (全文见附件)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植物学的故事(32):简述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
livingfossil 2010-1-30 06:22
古植物学的故事( 32): 简述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08 发表于 2010-1-30 6:22:37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32):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by Qigao Sun) 关键词:古植物学;中国;研究力量;分布格局;国家需求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古植物学的研究人员 (包括标本采集人员)主要分布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地质矿产、博物馆诸多部门。但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古植物学发展水平与发展规模极不均衡,且极不稳定,有些部门或单位的古植物学研究工作已处于停顿状态或被世人淡忘了。从国家层面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急需加强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建设。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简述一下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即罗列涉猎古植物学(主要为大化石)研究的公立单位名单。 ( 1)中国科学院 在中国科学院主要有 3个研究所从事古植物学研究,它们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科学院是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队、或领头羊或火车头,在建设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国家体系的历史过程将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有两个国字号古植物学分会,实际上,这两个古植物学分会都挂靠在一个中国科学院系统里!一个古植物学分会隶属中国植物学会,该学会挂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另一个隶属中国古生物学会,此学会挂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学会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公器,应该积极应对学科发展的国家需求,进而彰显学会的公信力。在当前学会工作的中国模式中,中国科学院对提高学会公信力赋有重要历史使命,进而对引领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 2)高等院校及其他学校 近年来,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古植物学研究发展较快。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 中国矿业大学 成都科技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原淮南矿业学院) 湖北大学 焦作矿业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学院 西北大学 徐州煤炭工业学校 云南省煤炭工业学校 ( 3)地质矿产部门 国土资源部沈阳地矿所 国土资源部天津地矿所 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国家地质公园相关单位,如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煤田地质局一公司普查队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云南省地质科研所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区调大队 黑龙江煤田勘探 108 队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局 哈尔滨煤田勘察设计院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西煤田地质研究所 西北地质研究所 新疆国土资源厅第一区调队 长春煤田勘察设计研究院 ( 4)博物馆系统 北京自然博物馆 广西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 ( 5)其他 一些民间私立学术机构和博物馆有待确认和添加。 这份清单显然不完整的,但是很重要的线索,因为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中国古植物学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对未来有志于中国古植物学历史研究的司马迁们是很有用的。我相信,只要顺藤摸瓜,我们就能发现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我在《古植物学的故事》第 6期谈到: 美国古植物学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水平的、研究型博物馆。美国一些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也博物馆化,即在大学所属博物馆进行。美国古植物学的实际研究基本上与美国科学院没有关系。 我考虑,如果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存在体制上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对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建设不利。在建设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国家体系的历史过程中,个人和部门的利益在总体上都要服从于科学利益与国家利益。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队、或领头羊或火车头应有历史使命感。 孙启高 2010年元月27日写于美国,元月29日修改 参考资料: 中国古生物学古植物学分会编印,《中国古植物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者通讯录》 古植物学的故事( 6): 残酷的现实与严峻的挑战:看看中国与美国古植物学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2455 发表于 2009-8-31 13:14:47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54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