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张家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悼张家骅老先生
热度 1 longwei1221 2010-1-30 09:53
悼 张家骅老 先生 骇闻张 家骅老 先生驾鹤西去,心里怅然若失。这是在从京回沪的火车上得到的信息,我告诉清华大学核研院 胡 老师,他回信息听到张 家骅老 先生作古,有感我们应合作把 张 先生未尽的事业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未 曾与 先生谋面,是钍基核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后赴美留学。 1952 年学成准备回国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局勒令禁止出境,移民局向其许诺移民美国并提供优厚待遇,先生不为所动,经过三年努力,二十多位留学生联名发表致美国总统公开信,以及中国政府的关心下,终于在 1955 年成为第一批归国留美学者。 先生一生淡薄名利,关心国家科学事业发展。在参与国家核武器研制时候开创了我国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领域。同 时 先生也是我国钍基核能利用的先驱,生前一直积极推动钍资源的核能利用甚至到痴迷境地(先生长子语)。 张 先生从八十年代开始,集中精力在钍资源的核能利用上研究。那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年代,核能发展在全世界受挫,中国也不例外,因此钍的利用也未得到国家重视。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的。要是现在恐怕没几个人有这个胆识和勇气。先生完全凭着着眼于国家能源长远需求这种爱国热情和敏锐的科学眼光在坚持。二十年未得到国家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三十年后国家开始把钍资源利用提上日程,并由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来继续他的工作,这也令人欣慰。 我所在刚确定核能为发展主方向时,我导师 和蒋大真 老师专门就如何开展核能工作去先生家请教过。先生有眼疾,行动不便,语言也表达不清楚了,但是看到他们便很兴奋,因为后继有人了! 我所的钍基核能方向,先生就像一颗启明星,照亮着前进的路。现在这颗星突然陨落,让我们突然感到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导师和先驱,未来的道路还得自己探索,这对我们来说也是莫大的损失。但是先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并给了我们潜心科研,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的榜样,已经够我们用的了。 先生的追悼会上有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的挽联,也有各级科研部门,科学协会的挽联。我常常在想,一个人要怎样才算活过?先生那一代包括钱学森、邓稼先等人,他们做了事,并留下来后人用,这就是在间接的活在人们心中。我辈人应以先辈们的艰苦奋斗为榜样,踏踏实实,不断进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算没白活。 先生一路走好!我辈人会以您为榜样,为国家能源之安全贡献应有之力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8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