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特权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特权

相关日志

中国的博士称号是一个特权的象征和荣耀的光环
热度 13 jiangjiping 2018-2-5 07:57
中国的博士称号是一个特权的象征和荣耀的光环 蒋继平 2018年2月4日 首先我着重声明一下, 我这里说的博士是已经具有博士学位证书的博士毕业生, 不是在读的博士生。在读的博士生还不能算真正的博士。 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其它原因,从中美两国的媒体和我个人的亲身经历中, 我总觉得中国的博士无论在社会地位, 还是在个人相对收入方面, 以及在荣誉方面, 都比美国的博士好的多。 有的中国博士一看到我这样说, 就会说我不了解中国国情,要继续抱怨中国的博士待遇差。其实, 说这种话的人肯定对美国的博士生活现状一无所知, 才会发出这样的评论。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比较的资料, 总是从中国的国情单方面来考量一个状态。 这篇博文就来谈谈中国博士的特殊地位。 首先在社会地位上, 中国的博士备受瞩目。就拿刚刚自杀的杨宝德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虽然杨宝德还没有博士毕业, 不能算作博士, 但是, 中国社会已经把他当成博士来看待,那倒不是问题的核心, 问题的核心是, 一个人自杀, 这在社会上经常发生,通常不会引起什么大的反应。 可是杨宝德的自杀却好像引发了一个社会事件,媒体上到处都是有关他的报道, 为其打抱不平。他的自杀在科学网引起的热议甚至多余军队大老虎张阳的自杀。由此可见, 博士的社会地位有多么显眼了。我所读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病理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有一位博士自杀。 他的自杀几乎没有引发任何公众的议论, 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 中国的博士除了专业方面的特权外, 要是还有一个行政职务, 比如说某某长, 那更是如虎添翼, 一定会显摆得很。而美国博士即使有一个行政头衔, 比如说, 系主任, 院长等, 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比其它教授好不了多少。 其次来说收入, 那更是人人关心的话题。中国的博士首先看的是绝对收入。 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中美两国在人均收入上相差很大, 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 您如何可以以绝对收入来衡量呢?所以, 在收入的比较上, 我们要用相对比较法。 这个相对比较法就是拿中美两国的博士平均年收入和中美两国的平均个人年收入来比较。美国博士平均年收入在8万美元左右, 美国的个人平均年收入在43460美元。 因而,美国博士的平均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数的两倍。虽然我没有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 但是, 我的直觉告许我, 中国博士的平均年收入一定比全国个人平均年收入高出两倍以上。所以, 中国博士的相对收入远远好于美国。顺便说一下, 我美国的博士同事中, 有两个已经宣布家庭经济破产,许多其它的家庭生活条件也是一般, 几乎都有一大笔银行贷款。 再来说说声望和名誉。我觉得许多中国人读博士是为了一个好名声。一个博士头衔,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 已经属于光宗耀祖的事了。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 在我的感觉中, 中国人对博士的崇拜远远胜于美国人对博士的敬重。 在美国, 一个博士头衔根本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 不管是在国际学术会议上, 还是在公众场合, 或者私人宴会, 名片上的博士学位是太平常的标记了, 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总而言之, 在我的心目中, 与美国的博士相比, 中国的博士享受着某些特权, 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是一个比较荣耀的头衔。 也许, 这就是中国社会目前许多年轻人挣破头皮也要读博士的一个主要原因。
个人分类: 研究生|4018 次阅读|34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47)
jiangjiping 2017-6-10 06:13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47) 四十七 美国的黑人享受着反歧视的特权 蒋继平 2017年6月9日 最近在高中同学的微信群中谈论到中美的一些社会现实。 我的两位同班同学的言论使我感到他们对美国社会的实际现状了解的太少了, 或者说是带有严重的误解, 甚至可以说带有一定的偏见。 我觉得他们的言论或多或少受到中国主流媒体的影响。 而一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总是带有严重的政治倾向。使我觉得有点意外的是, 他们两位一个是名牌大学的教授, 另一个是一所名牌中学的教师。 照理来说, 他们应该能够比较公正地来评论这个世界和社会现实。 可是, 他们认为美国的黑人受到歧视, 受到不公正待遇, 受到白人的欺压。 我看到这样的论点, 心中觉得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说法。 的确, 现代媒体上, 尤其是美国本土的媒体, 偶尔有关于黑人被警察打死的报道。这样的事毕竟是极少数。因为现代媒体的渲染, 闹得全世界都知道。黑人们更是利用这样的机会, 大做文章,以获得更优惠的少数民族政策。黑人们的这种做法, 是因为社会上流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规则。 我所知道的美国社会,黑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白人差。 大家一定知道迈克尔乔丹这个人, 他是典型的黑人。他是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他的年薪是整个联盟最高的。 整个联盟里有许多白人运动员, 是不是?乔丹一年的工资, 我几辈子也挣不到。 我有一个博士学位, 而且工作出色。我的工资不比我的一些白人同班同学低。 再来说拳王泰森, 也是黑人。 在他职业生涯的高峰期, 90秒钟获得三千万美元的报酬。 他90秒的收入,我想科学网的绝大多数读者一辈子也挣不到, 对不对?反正我自己要几辈子才能挣到。鉴于这样的差异, 黑人们有谁站出来说这个社会不公正? 实际上, 美国的体育界,黑人占着绝对优势,从高尔夫球职业运动员老虎伍兹, 到职业篮球联盟的大鲨鱼欧尼尔, 体育明星中大多数是黑人的名字。 美国平均收入最高的职业橄榄球运动员中的大多数队员都是黑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一年的收入是我一辈子也挣不到的。 其实, 在美国, 只要你真的有才能, 有价值, 不管你是什么肤色, 都是受到平等对待的。几乎所有的部门和单位都在本单位最显著的地方公开展出联邦政府的反歧视法。 正因为如此, 在同等才能的前提下, 少数民族的人在应聘时占有优势。这是因为美国的国策就是保证少数民族不受到歧视。具体地来说, 要是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同时应聘一份工作, 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相当, 在这样的情况下, 用人单位大多数会录用黑人。 要不然, 会担心被告上法庭。这是美国少数民族拥有的反歧视特权。其中, 黑人获得的好处最大。 那么, 为什么人们会有美国的黑人社会地位低, 受到歧视这样的看法呢?我个人的观点是,美国黑人的整体素质比较差, 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除了体育外, 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较低,他们最拿手的是吃喝玩乐。所以, 在玩乐方面很有优势。但是, 这个世界不是吃喝玩乐的场所, 而是上帝让我们管理的乐园。 我们人类肩负着建设这个世界的重任。黑人善于玩乐, 但是缺乏管理和创造的能力, 所以, 整体上就要听从别人的管理。这难道不公平吗?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2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36)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7-1-30 22:18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 36 ) 三十六 美国人对公务职位不感兴趣 蒋继平 2017 年 1 月 30 日 美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 普通民众对当公务员不是很感兴趣。我这里所说的公务员就是政府部门的雇员。当我问及儿子和女儿是否有意从政, 他们都表示没有任何兴趣。 我也问及他们的同学, 都是差不多的观点。 我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个境况的原因。 我觉得美国人不想当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公务员没有特权。美国的公务员没有做官当老爷的福分。 政府大楼前的最好停车位是给残疾人设置的, 而不是给大官们设置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没有专门司机和勤务员。普通民众也不会主动地给当官的行贿。 年薪和待遇一般。附表是佛罗利达州政府议院的全体公务员的年薪总揽。大家可以从表中看到,在 386 位政府雇员中, 只有 31 位年薪超过 10 万美元,这个比例实在太低。绝大多数的年薪在三万到八万美元之间,还有一些不到三万美元。美国国会议员的工资也不是很高,副总统的年薪是二十三万三千美元,多数党和少数党的领袖是一样的, 年薪为十九万三千四百美元, 其他的参议员和众议员的年薪是十七万四千美元。 这样的收入在美国不算很高。实际上, 许多律师, 医生, 教授,银行家,私企老板都比这个收入高。 从收入和责任上来考虑不合算。美国官员的责任很大。 大家可以从美国总统的头发变化看出这一点。克林顿, 奥巴马, 布希几位总统的头发都是花白的,而且是当上总统不久就变白了的。但是, 虽然责任重大,官员的收入相对来讲只是一般。我儿子比奥巴马小两圈的牛,几乎与奥巴马同时签的任职合同, 合同期是四年,我儿子的年收入要是按照今日的股价来算的话, 几乎是奥巴马总统年薪的两倍。 你说我儿子对当官会有兴趣吗?女儿大学毕业第二年的收入也跟川普总统的年薪很接近 。 只想过平淡自在的生活, 不想主宰他人的命运。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是自由平等的理念作主导, 没有主宰和操控他人命运的雄心抱负。事实上, 当今世界, 当官的要想主宰他人的命运也可能办不到。而且, 不管你做得如何完美, 总是有人不满意。民意调查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这点。 我可以充满自信地说, 读者中的绝大多数要是来美国定居, 也一定对当官不感兴趣。 Salaries for All Senate Employees-Senators Last Name First Name TITLE Committee/Office Salary Hire Date Abad Miguel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6 $34,932.00 9/1/15 Akhavein Linda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griculture $78,588.00 2/3/95 Aldikacti Drew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6 $45,000.00 7/1/15 Alexander Desiree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4 $53,388.00 9/26/01 Alexandre Kyle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11 $38,220.00 11/26/12 Alford Matthew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13 $38,220.00 11/28/16 Allen Delano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0 $34,932.00 11/17/16 Allen Patrick Senior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5,892.00 11/22/99 Alvarez Nicholas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39 $31,128.00 12/5/16 Anderson Charline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0 $82,848.00 1/16/07 Arana Sequeira Grace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40 $31,128.00 11/18/16 Armstrong James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Higher Education $116,472.00 11/6/02 Arnold Susan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Criminal Justice $53,244.00 1/26/94 Artiles Frank Senator S District 40 $29,697.00 11/3/10 Askey Joshua Legislative Analyst S Commerce and Tourism $39,624.00 10/7/13 Austin Gary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2,604.00 5/14/12 Aziz Margaret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Secretary`s Office $40,500.00 6/1/15 Babin Robert Senior Attorney S Approp Subcmte on Finance and Tax $101,028.00 11/23/10 Bailey Kayl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17 $33,672.00 12/1/16 Barnes Rachel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2 $58,500.00 11/26/02 Baxley Dennis Senator S District 12 $29,697.00 11/3/10 Bean Aaron Senator S District 04 $29,697.00 11/7/12 Becker Katherine Staff Director S Agriculture $88,020.00 5/8/06 Bell Anne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6 $49,632.00 10/1/14 Bellamy Jonothan Program Specialist S Secretary`s Office $44,736.00 6/3/13 Benacquisto Lizbeth Senator S District 27 $29,697.00 11/3/10 Bennett Dane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27 $38,220.00 10/17/16 Bennett JoAnne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pprop Subcmte on Higher Education $55,200.00 6/1/10 Bennett Robert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1,740.00 5/21/12 Betta Giovanni Staff Director S Approp Subcmte on General Government $105,000.00 12/20/10 Betta Katherine Senior Executive Assistant S President`s Office $130,212.00 11/16/12 Bickley Alexandria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12 $28,092.00 1/6/14 Bilgrien Sara Attorney S Education $45,000.00 8/3/15 Billmeier L Michael Chief Attorney S Banking And Insurance $69,660.00 1/23/14 Blair Alejandro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23 $33,672.00 11/17/16 Blizzard Sandra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General Government $84,096.00 4/10/89 Bolles Elizabeth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23 $28,092.00 5/2/16 Bonn Kim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Conservation $55,776.00 7/24/89 Book Lauren Senator S District 32 $29,697.00 11/9/16 Bouck Matthew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Education $79,008.00 9/6/16 Bracy Randolph Senator S District 11 $29,697.00 11/7/12 Bradley Robert Senator S District 05 $29,697.00 11/7/12 Brandes Jeffrey Senator S District 24 $29,697.00 11/3/10 Braynon Oscar Senator S District 35 $29,697.00 3/1/11 Brinson Daniel Legislative Research Assistant S Ethics Elections $46,524.00 3/1/04 Brown Cindy Senior Attorney S Judiciary $72,312.00 10/2/09 Brown Deborah Secretary of Senate S Secretary`s Office $141,528.00 6/21/93 Brown Gary Senior Executive Assistant S President`s Office $111,000.00 10/7/10 Brown Kevin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1 $43,548.00 9/12/16 Brown Wallace Senior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54,432.00 3/12/90 Broxson Douglas Senator S District 01 $29,697.00 11/3/10 Bryant Paul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Higher Education $96,696.00 1/2/09 Bucher April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mer/Analyst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65,004.00 6/22/16 Burns Dana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Secretary`s Office $45,696.00 2/11/13 Busatta Demi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9 $34,932.00 12/5/16 Bush Sherrie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25,008.00 6/13/16 Butler Jeffrey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mer/Analyst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3,572.00 10/17/05 Butler Joyce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Judiciary $42,696.00 6/6/05 Caddell Tracy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6 $55,740.00 11/1/93 Caldwell Diana Staff Director S Communications Energy Public Utilities $93,852.00 1/28/11 Campbell Daphne Senator S District 38 $29,697.00 11/3/10 Cantella Tracy Legislative Analyst S Rules $60,660.00 5/1/02 Carlton Daniel Attorney S Ethics Elections $60,012.00 2/15/07 Carr Marcus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26,508.00 6/2/14 Carter James Support Services Manager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58,164.00 8/1/84 Carter Lucy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Secretary`s Office $64,008.00 10/26/98 Cellon Connie Senior Attorney S Criminal Justice $84,336.00 1/18/00 Chen Sonya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6,884.00 3/17/08 Cibula Thomas Staff Director S Judiciary $93,312.00 12/3/01 Clarke Valerie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9 $45,000.00 6/5/08 Clemens Jeffrey Senator S District 31 $29,697.00 11/3/10 Clemons Lance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05 $29,868.00 12/1/16 Clinton Kirstie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3 $34,932.00 11/30/16 Cochran Kellie Attorney S Community Affairs $45,012.00 10/13/15 Collins Carlecia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6 $68,004.00 2/21/11 Comerer Kevin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8 $43,548.00 7/6/10 Conlan Ashley B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7,008.00 2/11/15 Cox David Senior Staff Director S Democratic Office $100,008.00 1/21/05 Crosier Barbara Chief Attorney S Children Families Elder Affairs $80,004.00 12/4/13 Crump Andrew Graphics Specialist S Secretary`s Office $32,508.00 1/5/16 Curbow Danielle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07 $38,220.00 1/2/13 D`Amico Alessandro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6 $33,672.00 1/26/15 D`Arcangelis Mariann L Program Specialist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53,004.00 9/1/15 Davis Charles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22 $33,672.00 8/31/16 Davis Elizabeth Senior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General Government $61,824.00 2/24/03 Davis Eva Senior Attorney S Judiciary $63,000.00 12/14/07 Demarco Michelle Senior Legislative Analyst S Democratic Office $85,008.00 12/9/02 Demers Holly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5 $80,004.00 8/31/09 Dennis Debbie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2 $52,632.00 11/3/10 Diez-Arguelles Jose Staff Director S Approp Subcmte on Finance and Tax $123,516.00 12/3/02 Dorneles Isabel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38 $31,128.00 8/10/15 Dowdy Chris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2 $43,548.00 12/1/08 Dozier Maria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0 $34,932.00 5/2/16 Druckman Zoraida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32 $44,808.00 11/3/10 Duncan Conella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2,820.00 10/13/08 Duplecy Johann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31 $50,892.00 1/11/05 Durgan Benjami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30 $31,128.00 7/1/14 Durham Meliss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3 $73,044.00 3/1/83 Edwards Debbie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Chief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9,016.00 4/16/07 Elwell Timothy Staff Director S Approp Subcmte on Higher Education $124,572.00 7/2/07 Embry Teresa Program Manager S Secretary`s Office $53,004.00 8/10/15 Endicott Joseph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04 $33,672.00 8/18/14 Endress Robert Staff Directo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114,768.00 2/20/02 Erickson Michael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Criminal Justice $83,556.00 9/20/93 Everette Shirlyne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Office Of General Counsel $59,148.00 2/15/01 Farmer Gary Senator S District 34 $29,697.00 11/9/16 Faulkner Marth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3 $65,916.00 11/4/98 Ferrer Gladys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15 $38,220.00 1/29/15 Ferrin Jay Staff Director S Governnental Oversight and Accountability $80,004.00 12/1/06 Fetterhoff Elizabeth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14 $35,076.00 1/2/13 Flaherty Jacob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34 $31,128.00 11/22/16 Flores Anateresita Senator S District 39 $29,697.00 11/3/04 Fluriach Joseph District Executive Secretary II S District 08 $26,460.00 11/23/16 Flynn Kaley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riations $51,000.00 11/7/16 Forbes Robyn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Health Human Services $98,328.00 10/4/12 Foster Ivona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mer/Analyst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58,080.00 11/10/16 Fournier Ellen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Finance and Tax $89,328.00 1/7/91 Fox Jonathan Chief Attorney S Ethics Elections $82,128.00 11/13/95 Fox Kaly District Executive Secretary I S District 01 $23,544.00 12/13/16 Frederick Theres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38 $80,004.00 8/1/05 Frier Nancy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28,728.00 2/9/15 Futch Cynthia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Rules $38,004.00 4/1/16 Gainer George Senator S District 02 $29,697.00 11/9/16 Gainey Andre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02 $33,672.00 11/9/16 Gainous Sherese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Democratic Office $61,008.00 10/8/01 Galea Kathleen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1 $58,380.00 5/11/98 Galvano William Senator S District 21 $29,697.00 11/7/12 Garcia Alin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40 $50,892.00 11/22/16 Garcia Rene Senator S District 36 $29,697.00 11/3/10 Gatlin Charlea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11 $33,672.00 3/9/15 Georgiades Celia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Health Policy $42,900.00 12/11/12 Gerbrandt Alexandra Senior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General Government $61,308.00 12/1/14 Giannini Joseph Information Systems Chief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97,500.00 7/6/15 Gibson Audrey Senator S District 06 $29,697.00 10/19/11 Giles Christopher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18 $29,868.00 11/22/16 Gonzalez Bianca Attorney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41,724.00 9/28/15 Gore Corrie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Secretary`s Office $45,696.00 12/1/10 Gosney Patrici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32 $64,608.00 8/19/83 Gottlieb Jennifer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4 $34,932.00 11/22/16 Graf Shruti Staff Director S Education $85,008.00 2/22/11 Graham Chauncey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31 $44,808.00 12/12/12 Graham Lois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Military Veteran Affairs Space Domestic Sec $43,008.00 11/10/10 Green Sheri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Banking And Insurance $51,264.00 6/30/09 Grimsley Denise Senator S District 26 $29,697.00 11/3/04 Grissom William Deputy Sergeant At Arms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50,604.00 1/4/16 Gross Stephen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Finance and Tax $47,004.00 1/5/15 Grzan Caroly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09 $35,004.00 6/29/15 Hadjipetrou Teresa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29 $32,556.00 12/28/15 Hall Jennifer Attorney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48,144.00 8/26/13 Halley Mark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9,856.00 12/14/92 Hamid Farish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06 $38,220.00 3/4/13 Hand Jason Chief Attorney S Education $83,232.00 11/26/12 Hansen Michael Staff Director S Appropriations $144,000.00 10/31/16 Harkness Marti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Criminal Civil Justice $96,744.00 1/6/92 Harnett Geoffrey Information Systems Chief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5,068.00 9/13/95 Harrison Patty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0 $56,532.00 1/7/13 Hartman Paul Information Systems Project Administrato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0,004.00 1/2/08 Hay Timothy Sergeant At Arms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85,008.00 2/13/12 Hendon Robert Staff Director S Children Families Elder Affairs $104,016.00 12/1/98 Henriques Samuel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40 $34,932.00 11/21/16 Hertzfeld Meliss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24 $33,672.00 4/13/16 Hoang Hanh Program Specialist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63,600.00 12/6/10 Hodges Claude Program Specialist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51,504.00 10/20/14 Holcomb Kenneth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69,516.00 5/30/00 Holden Karen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cretary`s Office $36,684.00 2/8/01 Holloway Jaso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19 $38,220.00 9/9/16 Honorat Elizabeth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38 $50,892.00 12/1/16 Hoodenpyle Scott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mer/Analyst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52,020.00 2/25/03 Hoyt Melonie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8 $52,656.00 11/7/12 Hrdlicka Jennifer Staff Director S Criminal Justice $89,508.00 2/9/09 Hudson Marilyn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Transportation $44,400.00 12/3/12 Hudtwalcker Christopher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7 $34,932.00 11/14/16 Hukill Dorothy Senator S District 14 $29,697.00 11/3/04 Hunt Mark Senior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53,436.00 2/18/85 Hunter Matthew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7 $44,808.00 8/31/16 Hutson Travis Senator S District 07 $29,697.00 4/8/15 Hybart Timothy Information Systems Chief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1,984.00 8/8/88 Istler Ashley Attorney S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Conservation $48,648.00 8/26/13 Jackson Robi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pprop Subcmte on Health Human Services $53,064.00 2/10/03 Jahna Andrea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6 $43,548.00 12/3/12 Jarmon Darryl Photographer S Secretary`s Office $43,248.00 9/9/97 Jimenez Laur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7 $34,932.00 12/19/16 Johnson Lisa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Banking And Insurance $80,196.00 3/20/95 Jones Bethany Legislative Analyst S Transportation $40,884.00 8/26/13 Jones LaToy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3 $34,932.00 12/5/16 Jones Lauren Attorney S Criminal Justice $56,604.00 12/10/12 Karraker Jorda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4,004.00 6/6/16 Kauffmann Matthew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07 $35,076.00 11/30/12 Keith Robert Program Specialist S Secretary`s Office $44,736.00 6/1/12 Keppler Mount Sarah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mer/Analyst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69,216.00 11/26/07 Kim Grace Senior Attorney S Governnental Oversight and Accountability $60,000.00 2/5/14 Kim John Senior Attorney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66,504.00 9/9/15 Klebacha Theresa Senior Executive Assistant S President`s Office $120,000.00 9/1/10 Knudson James Staff Director S Banking And Insurance $79,008.00 11/8/10 Kokkinos Rebecc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8 $59,868.00 6/19/00 Kooi Jeff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26,508.00 9/1/15 Koon Jackie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Regulated Industries $57,612.00 2/20/89 Kotyk Joh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07 $38,220.00 11/8/12 Kraemer Mary Chief Attorney S Regulated Industries $82,644.00 11/29/12 Kruse Shasta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enate S Secretary`s Office $82,740.00 9/9/05 Latvala Woodrow Senator S District 16 $29,697.00 11/3/10 Lee Mary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05 $29,868.00 1/5/16 Lee Thomas Senator S District 20 $29,697.00 11/7/12 Legrand Whitney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21 $38,220.00 1/2/13 Leroy Ali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5 $34,932.00 12/11/15 Letarte Christie Senior Attorney S Office Of General Counsel $85,008.00 9/9/13 Lin Wan Hua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7,528.00 5/5/08 Lira Carrie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5 $87,588.00 11/7/90 Little Edith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14 $32,316.00 10/23/06 Little Valerie Attorney S Commerce and Tourism $44,508.00 11/2/15 Lloyd Jennifer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Health Policy $88,020.00 8/13/12 Loe David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Health Human Services $48,708.00 10/22/12 Looke Daniel Attorney S Health Policy $58,860.00 10/10/16 Lorente Tiffany District Executive Secretary I S District 39 $24,804.00 7/10/15 Lott Kayla An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08 $38,220.00 11/23/16 Lowery Nikki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Children Families Elder Affairs $43,236.00 1/27/93 Lowery Oneca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35 $45,816.00 3/4/08 MacKintosh Andrew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Rules $105,012.00 10/4/10 Machado Garcia Antonio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25,008.00 5/23/16 Manning Kare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pprop Subcmte on Trans Tourism Econ Dev $44,004.00 2/10/03 Mansolo Alexis District Executive Secretary II S District 27 $31,260.00 3/9/15 Mathis Ezujuan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0,168.00 11/7/12 Mathis Marci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03 $66,012.00 11/3/10 Matiyow Scott Senior Legislative Analyst S Banking And Insurance $61,608.00 2/16/11 Mattice Alicia Legislative Analyst S Republican Office $56,004.00 11/7/12 Mayfield Deborah Senator S District 17 $29,697.00 11/5/08 McAuliffe John Senior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Trans Tourism Econ Dev $74,508.00 2/8/93 McClain Matthew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12 $33,672.00 11/14/12 McCully William Senior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cretary`s Office $48,900.00 7/1/85 McCurdy Travaris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11 $29,868.00 12/5/16 McKay Joseph Staff Director S Commerce and Tourism $93,024.00 1/7/05 McKenzie Gar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enate S Secretary`s Office $89,256.00 10/1/09 McKinnon Noah Legislative Policy Analyst S Appropriations $68,364.00 2/8/10 McManus Bria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18 $60,000.00 12/17/12 McSwain Thomas Staff Director S Regulated Industries $128,520.00 6/20/11 McVaney Joseph Deputy Staff Director Appropriations S Appropriations $120,000.00 10/26/12 Meyer Reynold Senior Executive Assistant S President`s Office $150,000.00 12/11/98 Mica Mary Program Specialist S Secretary`s Office $21,288.00 10/29/12 Mielke Marty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6 $58,392.00 6/21/93 Miller Phillip Staff Director S Transportation $118,008.00 11/5/12 Mitchell John Chief Attorney S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Conservation $75,000.00 1/12/15 Mitchell Margaret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17 $33,672.00 7/23/14 Mitchell Varna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0,000.00 1/4/16 Montford William Senator S District 03 $29,697.00 11/3/10 Moore Tennille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19 $36,984.00 1/14/05 Morgan Dustin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2,424.00 6/17/13 Mummert Sandr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8 $49,632.00 2/21/05 Muntz Trento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 S District 28 $29,868.00 11/14/16 Nathan Carlos Legislative Analyst S Democratic Office $52,008.00 9/1/09 Negron Joseph Senator S District 25 $41,181.00 8/5/09 Neilson Lin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48,012.00 4/11/94 Nelson Creston Program Specialist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59,112.00 12/15/08 Nicklas Austin District Executive Secretary I S District 04 $23,544.00 6/1/16 Oxamendi Miguel Senior Attorney S Regulated Industries $67,956.00 3/3/03 Pace Rhonda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5,000.00 12/14/15 Parker Craig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3,460.00 2/13/95 Parker Judy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10 $38,220.00 11/7/12 Passidomo Kathleen Senator S District 28 $29,697.00 11/3/10 Peacock John Senior Attorney S Governnental Oversight and Accountability $68,004.00 10/27/14 Peck Taylor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03 $38,220.00 4/22/13 Pelham Cary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mer/Analyst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55,320.00 10/4/06 Perez An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6 $34,932.00 11/28/16 Perez Michelle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Education $41,412.00 1/2/13 Perez Fernandez Luisana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37 $29,352.00 2/12/15 Perez Toledo Americo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mer/Analyst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69,012.00 5/14/12 Perrin Rogers Rachel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0 $61,752.00 12/10/15 Perry Warren Senator S District 08 $29,697.00 11/3/10 Persak Laquisha Press Secretary S Republican Office $56,004.00 9/19/11 Phelps John Senior Staff Director S Rules $142,164.00 12/1/05 Phillips Ella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33 $35,856.00 5/3/16 Piskadlo John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32 $39,480.00 9/9/13 Pitts Teddi Staff Director S Approp Subcmte on Trans Tourism Econ Dev $120,000.00 9/6/16 Powell Bobby Senator S District 30 $29,697.00 11/7/12 Present Bryan Attorney S Community Affairs $43,236.00 10/10/14 Preston Carol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Children Families Elder Affairs $67,008.00 10/1/14 Price Cindy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Transportation $83,016.00 9/14/12 Rader Kevin Senator S District 29 $29,697.00 11/7/12 Ramirez Johnny Attorney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44,232.00 9/29/14 Reagan Arthur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General Government $72,000.00 9/3/15 Redig Mark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5,696.00 8/27/90 Redig Tamra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Governnental Oversight and Accountability $55,236.00 6/23/88 Reeves Jennifer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01 $32,244.00 3/19/12 Reichert Adam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29,736.00 5/4/15 Reidy Richard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6 $54,600.00 10/2/13 Rhea James Staff Director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107,532.00 11/19/12 Richardson Jordan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26,508.00 7/13/15 Richardson Steven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5 $52,644.00 11/30/04 Roberts Dawn General Counsel S Office Of General Counsel $135,000.00 1/4/11 Roberts Lisa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ppropriations $44,508.00 9/1/15 Rodriguez Jose Javier Senator S District 37 $29,697.00 11/7/12 Roe Elizabeth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9 $52,656.00 2/2/15 Rogers Ellen Staff Director S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Conservation $86,508.00 12/2/13 Rogers Russell Senior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8,064.00 10/2/00 Romant Amand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21 $34,008.00 12/1/14 Ross Ashley Senior Executive Assistant S President`s Office $125,004.00 11/10/16 Rossitto Van Winkle Tari Senior Attorney S Health Policy $65,004.00 10/15/15 Rouson Darryl Senator S District 19 $29,697.00 4/16/08 Rutledge Dan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13 $38,220.00 11/23/16 Ryon Elizabeth Staff Director S Military Veteran Affairs Space Domestic Sec $79,008.00 7/24/07 Sadberry Robert Deputy Staff Director Appropriations S Approp Subcmte on Criminal Civil Justice $132,000.00 10/16/95 Sanders Mary Legislative Analyst S Military Veteran Affairs Space Domestic Sec $41,724.00 12/29/14 Sanders Roxanne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pprop Subcmte on Criminal Civil Justice $50,868.00 11/12/08 Sanford Nikita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2,516.00 1/24/14 Santoro Meliss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1 $34,932.00 2/23/15 Schnur Joe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55,896.00 3/5/07 Schrader Kurt Attorney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49,512.00 9/28/15 Schuessler William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0 $68,004.00 1/20/15 Schuh Harmsen Jessica Senior Attorney S Commerce and Tourism $59,268.00 12/30/14 Schwirian Sarah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20 $43,008.00 9/8/16 Seay John Attorney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60,684.00 10/17/11 Settle Joshua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6,392.00 6/12/97 Shannon Jay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34 $34,932.00 11/22/16 Shays Tony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5 $72,108.00 9/12/88 Shettle John Deputy Staff Director Appropriations S Appropriations $90,000.00 2/18/13 Shumate Lisa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62,088.00 11/23/98 Sikes David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Higher Education $76,008.00 9/23/13 Simmons David Senator S District 09 $29,697.00 11/3/10 Simpson Wilton Senator S District 10 $29,697.00 11/7/12 Sitte Allison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President`s Office $60,000.00 1/28/13 Smith Kira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riations $54,876.00 1/7/13 Smith Kristin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21 $34,692.00 4/9/15 Sneed Diane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Health Human Services $100,020.00 12/6/10 Spaulding Bryan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7,552.00 12/12/06 Spencer Christopher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4 $43,548.00 11/21/16 Spiers Travis Program Specialist S Secretary`s Office $43,800.00 12/28/98 Stallard Adam Attorney S Judiciary $58,008.00 12/9/16 Stanton Victor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mer/Analyst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53,928.00 7/1/89 Stargel Kelli Senator S District 22 $29,697.00 11/5/08 Steinbaugh India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President`s Office $30,000.00 8/22/16 Stephens Joshua Senior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47,004.00 9/1/15 Steube William Senator S District 23 $29,697.00 11/3/10 Stewart Linda Senator S District 13 $29,697.00 11/9/16 Stovall Sandra Staff Director S Health Policy $104,964.00 9/6/07 Strickland David Legislative Analyst S Republican Office $56,004.00 9/1/15 Suddes Diane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9 $48,000.00 8/8/11 Sumner Tracy Senior Attorney S Criminal Justice $82,344.00 1/2/14 Swanson Skylar District Executive Secretary II S District 08 $26,460.00 11/23/16 Swindle Lindsey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14 $43,056.00 12/17/09 Thomas Margaret Senior Legislative Analyst S Democratic Office $60,000.00 11/15/04 Thomas Rhonda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2 $49,632.00 1/8/01 Thomas Stephen Attorney S Democratic Office $68,208.00 10/3/16 Thurston Perry Senator S District 33 $29,697.00 11/9/16 Tisdale Lygia Legislative Research Assistant S Ethics Elections $57,132.00 2/1/89 Tooley Michael Attorney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44,232.00 11/3/14 Toombs Lakechia Editor S Office of Bill Drafting Services $37,836.00 7/1/03 Torres Victor Senator S District 15 $29,697.00 11/7/12 Tysinger Lillian Legislative Analyst S Republican Office $50,004.00 11/14/16 Ullery Melissa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2 $64,668.00 8/14/08 Ulrich Cameron Staff Director S Ethics Elections $100,008.00 2/8/16 Vaccaro Claudia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2,828.00 10/20/93 Vail Gail Legislative Analyst S Democratic Office $66,000.00 9/11/15 Vancura Cheryl Executive Director S President`s Office $157,500.00 11/9/16 Vanderhoof Thomas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7,712.00 9/8/09 Vasquez Lissette District Senior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39 $44,808.00 1/13/11 Vaughn Mega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65,352.00 1/7/08 Vause Elizabeth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Ethics Elections $50,004.00 12/1/15 Vickers Bobby Senior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4,236.00 5/21/12 Vickers Lisa Senior Executive Assistant S President`s Office $138,516.00 7/1/12 Waddell Lisa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pprop Subcmte on General Government $54,912.00 12/13/04 Wagoner Tessa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Office Of General Counsel $33,000.00 5/2/16 Warren Samuel Senior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1,236.00 2/13/12 Weiss Alicia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ppropriations $55,956.00 10/15/01 Welborn Kelly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Secretary`s Office $37,068.00 6/3/13 Wells Judy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10 $61,224.00 11/7/90 Wells Lynn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pprop Subcmte on Finance and Tax $46,716.00 5/14/10 Wells Mary Legislative Analyst S Approp Subcmte on Trans Tourism Econ Dev $54,000.00 1/20/98 Wester Daniel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73,896.00 5/3/93 Whitaker Ronald Staff Director S Republican Office $110,004.00 11/17/14 Whitney Thompson Vaness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24 $33,672.00 6/1/15 Whittaker Ann Senio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Community Affairs $43,572.00 1/11/10 Wiehle Kevin Chief Legislative Analyst S Communications Energy Public Utilities $84,792.00 1/13/86 Wilkie Linda Program Specialis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44,400.00 10/10/05 Williams Jae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26 $51,120.00 1/3/05 Williams Phil Staff Director S Approp Subcmte on Health Human Services $110,004.00 10/3/16 Williams Elam Teres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06 $38,220.00 7/15/13 Willis Rogelyn Support Services Assistant S Sergeant at Arms' Office $30,168.00 11/1/11 Wilson Kelli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 S District 25 $45,000.00 11/14/16 Wilson Leila District Senior Executive Secretary S District 19 $35,568.00 4/16/08 Wilson Susan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enate S Secretary`s Office $120,000.00 11/5/12 Winialski David District Chief Legislative Assistant S District 08 $55,044.00 7/5/11 Wright Sharonda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29 $42,828.00 2/21/05 Yeatman Thomas Senior Staff Director S Community Affairs $124,008.00 3/28/89 Yorston Alfred District Legislative Assistant III S District 15 $38,220.00 11/21/16 Young Dana Senator S District 18 $29,697.00 11/3/10 Zaugg Lauree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S Agriculture $41,508.00 10/19/15 Zhang Yuyu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 S Info Technology Services Office $84,372.00 11/9/09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3938 次阅读|14 个评论
”论资排辈“、”特权保留“,学术评价面前怎么能人人平等?
热度 1 xueshuhui 2016-5-3 16:26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术汇(微信ID:sscp-yxb)新媒体原创 当今的学术评价之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考核的工具而用于各个领域。诸如学术论文的发表、学术著作的出版、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结项、学术奖项的确定、教师职称的评定,等等,都离不开学术评价。如果说,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那么成为考核工具的学术评价也就成了学术研究的“指挥棒”。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术评价不但会直接对学术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对论文发表、著作出版、科研立项、学术评奖、职称评定等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将推动学术研究及其相关事业的健康发展,反之就会对学术研究及其相关领域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学术评价在诸多领域特别是高校中成了考核的根据,与此同时,人们的意见也越来越多。 有人认为, 学术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区别对待,对于某些学科(如核心期刊数很少的学科)应该适当调整评价标准而不能要求过高。 也有人认为, 不应该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作为获得博士学位的前提条件,因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对教师来说都是难事,以此来要求学生就显得过分了,所以应该加强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要求,而取消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要求。 又有人认为, 某些高校教师晋升副教授必须在本学科仅有的一两种权威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的要求过高,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本职工作和未来发展。 诸如此类的意见,在笔者看来可以归结为一条,即某些高校规定的学术评价标准不利于弱势学术群体。    众所周知, 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是因为这一群体得不到权势的支撑,或权势对这一群体的支撑力很弱。 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意见纷纷,甚至种种意见不断见诸报端,而现状却难以改变。某些学科想降低学术评价标准,博士生想取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要求,青年教师晋升副教授时想摆脱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困境,均难以成为现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意见者都是无权制定这些学术政策的人,而有权制定这些学术政策的人都是已经不再受这些政策约束的人。    在笔者看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使弱势群体的呼声成为现实,真正有效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即由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在学术评价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督责各高校对所有人员用同一评价标准进行考核。 具体而言,就是让所有强势者和弱势者都接受同一种学术评价标准的裁判。当强势者不再有什么特权而处于与弱势群体相同的地位,他们受到了由他们自己所定政策的压力时,才会反省其政策的合理性,才会促使他们对现有政策作出适当调整。    就拿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师职务聘任规定来说,我们实行每三年一聘的制度,以前任教授的继续任教授,以前任副教授的继续任副教授,以前任讲师的继续任讲师。如果讲师想晋升副教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必须在任讲师以后至少于权威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权威期刊《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和《中国语文》为例,要在这三种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教授都会感到为难。正因为如此,来单位工作的一些博士,即使出版了专著,在CSSCI的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教学岗位上干了十几年,仍然是讲师。利用所谓的权威期刊这种难以逾越的障碍将博士们拒于副教授队伍之外,这样的“科研要求”实在是一种不合理的“苛严要求”。但是,这些教师有意见也没有用,因为关键就在于:他们不是政策制定者或没有直接参与政策制定。如果我们贯彻在学术评价和考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受这一政策的约束,就是说,无论是教授还是副教授,在聘任三年以后还想续聘教授或副教授,就必须在上次任职以后至少发表两篇学术论文于学校所定的权威期刊上。这样就会使那些已身为教授、副教授的政策制定者真正体会到政策的不合理性,从而进行反思和调整,弱势学术群体的利益保护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人们所讥刺的“懒汉教授”现象也会有所改观。否则,现任讲师还将“压力山大”而难以摆脱困境,现任教授、副教授还可以“优哉游哉”,获得比讲师更高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心理失衡的年轻教师为了晋升职称而与领导发生肢体冲突的斯文扫地事件很可能还会发生。    由此,我不禁想到体育比赛时的竞赛规则。体育比赛,可谓是平等竞争、注重实绩的典范!它没有丝毫的论资排辈,没有一丁点儿压抑进取心和创造性的空气,老将新秀在竞争中一律平等,老将经验丰富能力强,但要争得桂冠,不靠资格靠实绩。    我们应该借鉴体育界的经验, 彻底破除论资排辈以及保留特权等压抑进取心和创造性的陈腐观念,努力贯彻在学术评价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学术考核中大力发扬竞技场上不讲资格、平等竞争、只重实绩的精神,以公正合理的制度确保所有教师都和运动会上的运动员一样在同一学术平台上竞争,接受同一种学术评价标准的裁判。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尽其才,才能增强高校学术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高校学术研究的效率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尽快解决人事工作中长期面临的青年才俊难以脱颖而出的问题,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才能使我们的大学和学术走向世界。 (原标题:学术评价面前人人平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觉
23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什么让大学成了特权的温床?
热度 1 xiaoyanghe 2014-7-17 09:07
按:本文转引自共识网,作者:王灰   对于中国的家长和学生而言,哈佛大学无疑是高等教育界的标杆,有着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而国内的高校,自80年代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效仿。   然而,这所顶尖学府有着并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面:对社交痴迷的学生、不被重视的课堂教育、贬值的分数体系、临毕业前一封封自我炫耀的邮件——一个被精英主义与功利主义主宰的地方。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哈佛。作者罗斯·格雷戈里·多赛特是《大西洋月刊》的高级编辑,2009年开始担任《纽约时报》评论版的专栏作家,成为该报保守主义的喉舌。他1998年进入哈佛大学,2002年毕业,毕业后不到4年,即出版《特权》一书。   大学的宣传材料称,良好的教育和获得知识上的满足是其吸引学生的价值所在。罗斯 · 多赛特却认为,人们将孩子送入哈佛,主要是因为“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功”。他无不讽刺地写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多数美国人比哈佛自己更了解哈佛的本质。”    特权俱乐部   上世纪30年代,当哈佛从一个新英格兰学院转变为一所真正的大学时,它的本科生院还保持着贵族化的面貌,不仅学生大都为富家子弟,教师也多属社会名流。直到今天,阶层划分在哈佛校园中仍然有迹可循。这就是八个“终极俱乐部”:古老的具有排他性的男性社团。   表面上,俱乐部的筛选主要看新人与老成员是否谈得来,以此判断对方是否有资格加入团体,享用俱乐部的人脉和特权——在平时,是精彩的派对;毕业时,就成了轻而易举获得的工作机会。但事实上,在去贵族化的过程中,21世纪的“终极俱乐部”已演化出另一套“特权”机制:非洲大使的儿子、犹太律师的后代都能在俱乐部掺合一脚,只要有钱、有人脉。   在这样的背景下,“俱乐部”早已不是哈佛悠久传统的堡垒,相反,恰如大学本身,“它巧妙地适应了21世纪现实和需要,信奉应享权力而不是高尚责任,推崇社会等级甚于品格层次”,是特权中的特权者。   作者认为,“终极俱乐部”完全可以看作是哈佛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特权”不仅是一个事实性存在,也是精英教育的逻辑所在。一句话,“优秀的他们理应统治世界”。    何为真正精英   在这种不断往上的欲念作祟下,学生热衷社交、追求高分,却看轻知识本身——在作者看来,“精英教育”包括几层意思。其中,“知识精英”是拿来装点门面的,政治、经济地位上的“精英”才是真正的“实力”体现。   “在大范围的哈佛大学文化里,学术理想主义多被视为古怪有趣的好奇心:对于书呆子、混日子和想当教授的人来说,学术理想主义是很好的,可是对于其余的人来说,没有理由让这种高尚的追求给哈佛真正的交易挡路。真正的交易被理解为是追求成功和总能带来成功的人脉关系。”   “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的“educere”,意为“引导出”。在作者看来,美国的精英大学已经日益抛弃了教育的这种功能——大学变得比较不像学校而更像工厂,它的流水线为广阔的世界生产未来的银行家、律师、政治家和医生。   另一方面,大学为了保持学科的生命力,需要不断吸引足够的学生进入学术领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得保证教师队伍的“一流”。正因如此,哈佛喜欢雇佣超级学术明星,并从不在学校内部提拔。尤其是在人文学科,年轻的初级教师绝不会得到终身教授职位。书中,一位老师直言,”如果你想当哈佛的教授,就先离开这儿,去其他地方变成超级明星,到那个时候他们就会要你了。“   “哈佛是一个一团糟的地方,一个造就美国统治阶级的温床。”作者毫不客气地写道,“这个阶层等级分明,自命不凡,自我欣赏,但在知识的追求上确实随波逐流。”   法国经济学家皮克迪在其《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中认为,教育公平的衰退是全球性问题,他举的例子即哈佛学生家长平均年收入达45万美元。作为一所具有贵族化传统的私立大学,这一情况似乎不可避免。    阶层决定一切   在作者眼中,虽然哈佛是一所全球性大学,号称“毫无遗漏地从美国的每一所高中和每一个小镇里挖掘最杰出的和最聪明的”,但是,哈佛的学生实际上是颇有特权的一个群体,是从全国上升阶层的飞地里挑选出来的、拥有父母提供的大钱囊的幸运儿。   罗斯·多赛特认为,尽管哈佛有看似多样化的性别、种族,但“社会和经济的层次划分才是实质。”   以美国学生为例,其来源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全国范围内共有31700所公立和私立高中,在1998—2001年的毕业班里,只有930所,约3%,号称有四名以上的学生被耶鲁、哈佛和普林斯顿录取。“同时,”在《价值》排名前一百所高中总共送了3452人到这3所大学,这意味着大约22%的“耶—哈—普”学生来自少于0.3%的高中。”   这种由社会阶层与经济实力所决定的功利主义从学生们进校前就开始了,直到他们毕业,成为律师、银行家……踏上社会的成功大道。   毕业前,一封封哈佛学子自我炫耀的邮件在网络上飞舞,内容则不外乎“你不知道在我今天被邀请的派对上出现了哪个名人!”这不禁令人反思:在哈佛,在整个英才教育体系里,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中国的特权学堂   罗斯·多赛特的观点与立场,不仅是美国高等教育自我观照的一面镜子,对国内的高等教育界也有相当的启示: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指出,唯哈佛耶鲁“马首是瞻”,正在给国内高校带来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国内的高校在某些方面确实与《特权》中的哈佛有相似之处。仅举一例,比如师资上,同样崇拜学术明星,忽略年轻学者的成长。当掌握资源的明星学者满天飞忙着应酬时,大量的无名学者在校园内默默打工。   尤其令人困惑的是,虽然以哈佛为代表的美国高校如作者所言存在诸种问题,但那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私立高校。反观国内高校,凡是向哈佛、耶鲁看齐的,大多是占据大量社会资源,理论上为全社会所共有,因此承担着实现“教育公平”责任的公立高校。在这些学校里,赤裸裸地将“特权”作为一枚勋章挂在胸口,却一点儿都不罕见。   以近日持续发酵的北京大学创办燕京学堂一事为例,一边强调“中国学”、“主体性”,一边却大谈培养“世界领袖”、“社会精英”——事实上,按照官方宣传材料的描述,“燕京学堂”的学科定位并不清晰,但社会地位却是相当明了——一个占据了学校精华地带的“校中校”,并在各方面享有特权。   在燕京学堂的主事者中,不乏具有多年美国高校从教经验的中国学者,然而,美国高校对平等民主的追求(至少有追求),似乎完全被其忽略。在哈佛,或许允许存在“终极俱乐部”,或许潜伏着精英主义和阶层划分,但无法想象会有燕京学堂这样一所“特权学堂”。   在“特权学堂”呼之欲出的同时,是这样一个事实: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2012年北大招收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所谓的教育公平,任重道远。
个人分类: 教学|118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喜欢做官?
热度 55 Majorite 2013-12-6 06:28
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喜欢做官? 我的随手博文《谁的命,十个人换不来》,上了搜狐首页,15万多点击,我看了所有的评论,内容精彩。大家对公仆在医保与保健方面的特权,反应强烈,看人不看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口头上讲我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实际上利用人民上交的税收享受着种种特权,这是最大的不诚信。上网搜了一下, 发现 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论中国特权的文章,他把 中国特权政治制度分为8个方面,看了之后真是触目惊心。为什么中国教授不喜欢做学问,而喜欢做官,说白了, 还不是为了多快好省享受特殊待遇。做学问,多清苦! 许多教授梦想当院士,也是冲“副部级”去的。 北美著名大学教授的工资与部长的也差不了多少,况且部长不是永久性,而教授却是, 教授的工资足以养家糊口,体面的生活。部长当几年就不当成了(选举下来来), 待遇就没有了。西方国家,人人平等,当官没有利益好处,基本就是奉献。所以,大家还是喜欢做教授凭自己兴趣做学问。中国社会这种做官才有待遇的文化,阻碍科技创新。追求特权的社会,永远没有平等! 其实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官员制度性地独享特权,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谈中国历史上朝代盛衰周期律时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说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实行民主 。上述的 朝代 盛衰周期 就是中国古代的“ 四大发明”:用“造纸术”的纸写状子吧,可司法无公义;找“印刷术”的媒体投诉吧,可只刊登主旋律;用“指南针”进京去上访吧,被抓回老家劳教;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用“火药”了。 美国总统先生的破皮鞋,没有“徐明”之流给你买双新的?你这间临时办公室条件不好,离开白宫去地方视察,住当地政府招待所。忘了,美国没有政府招待所, 怎自称为发达国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中餐馆买外卖,自己买单。原来美国总统也是随身带钱包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中餐馆买外卖时遇中国大妈要求合影, 被摸pp。 美国总统奥巴马女儿去书店买书,爸爸付钱,原来 美国总统也要随身带信用卡的。我们村长的女儿买几本书的零用钱还是有的。 美国正副总统这午餐,我们村长也不吃 --------------------------- 北 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认为,目前中国最大问题是特权横行,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特权制度。不铲除特权腐败制度,中国的现代化其实是无望的。腐败滥权是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敌人是社会矛盾激化危机丛生主要源头 是政府面临着亟待解决主要课题 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是拥护 信任还是反对不信任主要呼声。 中国特权政治制度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  一官位等级制度。 中国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官”手中,虽然现在很多资源也市场化民营化了 但是非权力依附型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壮大。由于中国没有同时进行宪政改革所以市场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削弱官本位封建等级制度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等级制 反而不断地强化着君臣尊卑传统观念并且将之法制化。 与封建制度相比 现在只是称呼上有所改变 称为县处级地厅级省部级等等。等级制度在改革开放前还只在“干部”中实行现在推广到了社会各个领域 于是有了局级公司、师级歌星、厅级和尚、副部级院士等等。除了一些民营企业外,举凡工厂、医院、银行、城市、街道、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甚至道观佛寺等一切社会组织都被划定了相应的等级,一切官员也都分成县管干部、市管干部、省管干部,等等。 同级干部都有严格的座次顺序,不同级干部更有不可逾越排名及待遇--干部可以听什么报告看什么档是否享受秘书厨师、保姆、警卫员、司机、公务员等等服务全看他级别高低。级别高干部就自认为掌握了“真理”,从而可以傲视普通人过着特权生活。 二 黑箱化的财政制度。 发 达国家的钱袋子是掌握在议会的手中,官员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议会的批准。而中国的财政是官员化、随意化、秘密化的财政,一切支出由官员说了算。所以30年来,中国政府的行政开支增加了100倍。 据有关调研报告:全国党政机关系统违规违纪、挪用侵占、公款吃喝、休假旅游、出境出国、送礼滥发奖金福利,2006年度高达2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税收收入的50.5%。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五省市厅局级干部实际年收入为55万至105万元,副省级以上干部实际年收入为125万至250万元,每人花费公款600万至2000万元。 2004年上海市党政国家机关系统公款吃喝、旅游、境外观光、进修、读书、送礼、超规格发放福利奖金、补贴等共计1045亿元,2005年为1276亿元;广东省2005年为2485亿元。如今更盛,只是官方不敢公布实际数据。 三权贵垄断的企业制度。 据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报道中国亿万富翁3220人,其中2932人即超过90%是高干子弟;在5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女的手中。 截至2005年底仅海外高干子女亲属经营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每年就达1千多亿美元,拥有财产6千亿美元以上,海外定居的高干亲属超过100万,其中高干配偶子女20多万人。特权垄断常常造成国家和全民利益的损失,如国有商业银行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兴业银行甚至以不到市场价格的1/10把股份贱卖给外资,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4家银行因为贱卖损失就超过7500亿元,仅2006年一年银行股贱卖的损失就达6000亿元,整个银行业损失上万亿元。 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4家国有公司4年海外分红就超过1000亿美元,这些公司的盈利完全是来自对国内消费者的掠夺,凭着其垄断地位抬高资源价格或者对手机双向高额收费等,然后把利润送给外国人。为了增加赢利,两大石油巨头不惜制造“油荒”以抬高国内价格,并且出口退税。这些国有企业凭藉垄断获得的巨额利润不但不需要向国家分红,反而得到财政补贴,而8亿农民2005年获得的粮食直补也才132亿元。 中国的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达9800亿斤以上,为什么还出现粮食短缺、粮油价格上涨的现象呢?原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每年要收购全国小麦商品总量的60%以控制麦源,按兵不动,采取“市场饥饿法”,把小麦市场“托”起来,继而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价“顺价销售”。中储粮每收购1斤粮食,政府给予2.5分钱的补贴;每存储1斤粮食,政府给予4分钱的补贴。按亩产800斤小麦计算,一亩地政府给出的补贴为52元,其中农民实际得到了每斤2分钱、每亩16元的补贴,其余36元补贴给了中储粮。 四 ,封建等级的社会保障制度。目 前,中国的医疗分成几类,公务员享受财政拨款的公费医疗,部分职工是个人帐户加社会统筹,另外一些职工和居民购买商业保险,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城市居民中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占44.8%,农村有79.1%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试点,也只覆盖了10%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由于看不起病住不起院死在家中人占60%到80%。据《当代中国研究》2003年第4期,从1991年到2000年,中央拨给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仅为象征性的每年500万,地方政府再配套500万。全国农民分摊下来,平均每年每人每年大概是1分钱。一方面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另一方面离退休高干却长年占据40多万套宾馆式高干病房,一年开支500多亿元,再加上在职干部疗养,国家每年花费约2200亿。官员们的公费医疗占去了全国财政卫生开支的80%。 中国卫生的公平性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四。中国的养老制度也是封建等级化的。官员们按照级别享受相应的待遇直到死亡,不论是否在职。高干离职后,秘书、警卫、司机、勤务、厨师、保姆、专车、住房及医疗待遇一律不变。 五 ,令人生畏的警察特权和司法特权。 警察绝大多数是好人,警察和司法的特权源于缺乏民主监督的体制。哈尔滨市区电子监控设备发现,警车闯红灯月均近1200次。某县动用警察收提留款,动不动就把村民拘留,站在一旁的村民刘振中说了一句“这赶上土匪了!”于是被警察四处搜捕,其妻、父、叔、兄弟媳妇皆受牵连都被送进监狱。某警察甚至说:我们吃的就是这碗饭开的就是这种店 打人是家常便饭我打你是执行公务你还手是妨碍执行公务。 上海巨富周正毅的看守所和监狱生活,也处处显示出特权:每餐“四菜一汤” 允许使用手机数次看病每次医院都接到命令停止门诊,专为周正毅一人服务;亲情电话成为周正毅想打就打的特权电话。 六歧视性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造成了城市人的特权、农村人的社会底层化。1999年北京市劳动局出台了2000年本市允许和限制外来工的职业范围,限制外来工的行业8个,职业、工种103个。南京上百万农民工5年中只有5人成功落户在南京,不到百万分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显示,34.28%的在京流动儿童为北京土生土长,20.82%的儿童不能及时接受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城乡学生比从改革开放初的3:7发展为7:3。 中国农民高价购买生产资料交纳的增值税每年在5000亿元,是全国增值税的一半,相当于每个农业人口每年交税400-500元,而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表示,全国增值税的60%都是农民交的。但国家财政每年拨出支农资金高达4000多亿,大部分资金却补贴了粮食企业、化肥企业等权贵部门,农民获得的补贴很少,国家的扶贫资金也主要肥了地方政府部门。 七 宣扬特权教育制度。 小学生个个比谁家父母的官大;大官的孩子被老师悉心照料,当上班干部;课堂上宣讲的往往是尊敬领导、服从权力。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武汉市举行少先队的特色比赛;当日,武汉最高气温达35.3℃,原计划8点30分开始的比赛,却因领导的姗姗来迟而延后。等一个个领导在太阳伞的遮阴下讲完“祖国的花朵们”之类的话,一直炙烤在烈日底下,穿着长袖制服,并且手套、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军乐队员,终于起步,开始比赛。手持指挥杖的小男孩,才走出几步,一头晕倒在地。当老师和家长的抢救时,领导们悄然离去。某市文化旅游节逢雨,领导们都有人给打伞观礼,而学生们个个立在雨中,浑身湿透。在河北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一名小学生耐不住持续两小时的烈日炙烤,当场中暑昏倒,然后台上领导们也都悄然离去。1994年12月8日的克拉玛依,当大火突袭的时候,有人高喊着:同学们不要挤,让领导先走!结果克市领导、教委领导几十人都成功逃生,没有一人死亡,而288名学生葬身火海。 中国的学术机构也处处渗透了权力。55年来,北大物理系培养的22位院士,不带官职的只有4位。51级入学的4位院士中3位是部长。高考分数线歧视则造成了地区特权、城市特权以及考生人格上的不平等。恢复高考20多年来,北京的高招录取分数线大大低于其他省份,相差最高达160多分,在其他省份只能上普通本科的分数,在北京竟能上北大、清华。 八歌颂权贵的文化制度 。由于电台电视台、新闻出版业的垄断、特权,以及不允许出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除娱乐之外的明星,电视台等为了保险,“不出问题”,不敢报道真实消息,不敢追踪社会问题,不敢深入挖掘新闻内幕,因此天天播出娱乐节目,吹捧几个歌星,号称是弘扬“主旋律”。8亿农民、2亿农民工、3亿多低生活水准者、4000万失地农民、3000万上访者、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2000万打工子弟、6000万残疾人、2亿工人、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上百万爱滋病患者在媒体上统统不见踪影。 因此只有废除官本位的等级制度、黑箱化的财政制度、权贵垄断的企业制度、封建等级的社会保障制度、歧视性的户籍制度、宣扬特权的教育制度、歌颂权贵的文化制度等,中国才能进步,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 中国亟待取消工厂、医院、银行、城市、街道、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民主党派、道观佛寺的行政等级;除退休的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总理等少数人之外,取消退休离休后的秘书、厨师、保姆、警卫员、司机、勤务、公务员、专车、住房及医疗方面的特别待遇。 取消干部病房、高干病房、干部疗养所、领导度假别墅、部级待遇等公款福利特权;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民主化的公共财政体制,一切支出改由各级人大决定;打破石油、电力、电信、金融、保险、证券、外贸、烟草、粮食、地产、大型工程、农用生产资料、有色金属、民航、铁路、安全等领域的垄断,国家参与其分红提高其税赋标准,引入竞争主体,形成市场化的多元竞争格局;废除歧视性的户籍制度,建立身份证电子管理系统,将沉淀在当地的户籍资料、人事档案、个人及家庭收入纳税、缴纳保险情况,信用、守法记录等等纳入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中;废除高考分数线的歧视;立法严禁在招工、教育、医疗、住房、自由迁徙、失业保障、养老保险等方面歧视任何一部分国民。取消财政对机关幼儿园、机关小学、重点中小学等的倾斜投资政策,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规定一切城市不得限制外来工的职业范围,不得拒收或者高价接受打工子弟入学;规定行政人员、官员不得参与教授、院士等的评定;取消电台电视台、新闻出版业的垄断。 允许民营媒体参与竞争,政府只需对其业务、内容进行规范;逐步建立宪政民主、以及公民监督、司法监督 媒体监督的制度;把各级人大变成真正的权力机关,实现人民代表的专职化、专业化和自由选举,人民代表拥有罢免弹劾官员决定财政预算决算、进行重大决策的权利 让司法、反贪、审计、监察、信访等部门独立于行政;对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权利救济、司法救济,媒体从各级官员的喉舌变为人民群众的喉舌。 只有废除特权政治,中国才有希望,只有废除特权制度,才能建设崭新中国!
个人分类: 论大学|8926 次阅读|63 个评论
[转载]圣雄子:资本势力欲攫取政治特权,设国安会有助遏制
liuxg99 2013-11-23 09:40
核心提示:如今资本座大,欲以经济实力攫取政治特权,联合一些律师、媒体、学者及特殊势力,结朋党、煽民愤、造舆论、施压政府,凌驾法律之上,企图对犯事者法外开恩,曾、吴、陈、冀、薛案无不如此。有人公开称要建组织联合“为涉案企业家提供帮助”。随着政府打压这一势力的标志性案件王功权案的后,国家设立安全局,这表明上层对政治稳定这一现实要求和坚定自主道路的信心越发明显,今后动作将更大。 改开推进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变、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公有财产权重不断下降, 社会 私人财富迅猛积累,催生了一帮富豪资本家。他们是改革的弄潮儿,是现行享受甜头的一帮人,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这个“先富”是从经济地位而言。尽管随着“改开”的持续推进,他们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到处享受鲜花掌声,以至备受政府青睐,有些人还饮誉江湖。政治地位也是不断提升,各级人大、政协充分给予其参政、议政的权利,乃至在言论尺度、话语权力、社会活动、公民权利等各方面都有超于普通民众的权利。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其日益强大的政治欲望和政治权利需求。以这帮人为核心,联合学者、律师、艺人、异见者,组成的“伪公知”泛联盟,如今在中国社会里利用其积累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话语权力,结朋党、煽民愤、造舆论、施压政府、凌驾于普罗大众和司法之上,企图谋求法外政治特权的行为已日益猖獗。 马克思说,资本家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情剥削工人、压榨弱势群体的鲜明写照。在我国社会主义里,改革初期,有些人钻空子、跑关系,投机倒把,倒买倒卖,大发横财。有些人,违法集资,放高利贷,牟取暴利。还有些人趁国家政策推进,违法乱纪,鲸吞大量国有资产,损害大量工人利益。当老板后违法运营,办血汗工厂。甚至公开宣传自己“算是投机高手,除了黄赌毒、军火之外,几乎都涉足过”。部分资本家一方面担心自己“原始积累”的违法性,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继续采取初期的发财手段,如今随着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底层权利意识日益强烈,这种踩红线、侵犯底层利益的行为愈来愈激发更多社会矛盾。故他们急需改变现行体制,改变既有的政治格局,谋求更大的政治权利,以保障和巩固甚至继续发展其财富和社会地位。 这些行为,在王功权案、徐蛮子案、曾成杰案和吴英案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以曾成杰案为例,与吴英案类似,湖南商人曾成杰因“集资诈骗”罪,被先后两次判处死刑。曾成杰曾经以高额利息为诱饵,使用诈骗的方法,面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涉案金额高达34.52亿余元,造成集资户经济损失6.2亿元,并引发万余名群众围堵铁路、火车站,千余名群众围堵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受害人吴某在政府大院门口人行道上当众自焚,造成七级伤残等多起群体性、恶性事件。与夏俊峰案等一系列炒作案如出一辙,曾成杰女儿开微博、各位所谓专家学者、律师团、媒体、知名资本家联合组成“伪公知”同盟,广造舆论,在曾成杰一审、二审前后企图干预司法。甚至在最高法院死刑核准之际,一些律师、学者组织所谓法学专家研讨会搞“抢人”行动,曾女以绝食等的方式继续煽动舆论要求免除死刑。这也得到一大帮地产寡头等企业家的联合声援。更有甚者要求免除经济犯罪死刑,在如此重大的、恶劣的经济犯罪下,若免除死刑怎么足矣惩戒来着,怎么足矣告慰别骗的万余名受害者?他们用舆论,用特权,动用各种资源挽救曾成杰,谁来挽救那些成千上万个血泪无归、倾家荡产、急等用钱买房、看病的受害者?曾成杰即使死刑尚不足以偿还这滔天罪行,何来免其死刑?资本家的冠冕堂皇背后的血腥与冷酷,对弱势群体的联合压榨与剥削,知识分子的唯利是图、甘当打手的丑恶嘴脸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司法到底还是守住了基本底线。 我不想用过多的笔墨来描述这些具体的案件,每一个资本家犯罪的背后,都有他们向特权开口的声音。吴英案“集资诈骗”被判刑引发其“伪公知”联盟强烈抵制,甚至有所谓经济学教授公开称,这是改革开放的倒退,倒退200年。薛蛮子因嫖娼这种见不得人的、拿不上台面的事被抓,他们联合声援洗地。王功权则有着更为鲜明的政治权力色彩,公然对抗体制,搞运动,被他们描绘成英雄。这种预谋化、组织化、系统化的联合行动日益频繁和猖獗,有“伪公知”资本家甚至公开喊话宣称与犯罪资本家是“兔死狐悲,我们是同类人”,在资本家犯罪后他们要和“民间智库联手起来,和司法界联手起来,我们就这样联合起来展开救援”。乃至以“基金会”的名义成立组织。这已是公开要权,不仅仅是一帮资本家的经济诉求、利益诉求了。这是谋求凌驾与普通老百姓,凌驾于司法之上的法外政治待遇、政治权利。 在“要权”行动中,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凡是以垄断资源发家致富的,有着一定官方背景、甚至曾经直接是官二代的,没什么 科技 含量的传统行业里土豪式的资本家叫的越发响亮,越想充当“伪公知”。特别是地产行业,比如任某、王某、潘某……而以白手发家致富或者以科技等新兴行业崛起的企业家则往往较为,遵守现有秩序,不会谋求法外特权,甚至越发拥护当今体制,在 国际 资本市场上备受攻击后更为有着爱国情怀。典型的就是向文波,还有比如马化腾、马云、柳传志等等。甚至在柳传志发出“在商言商”的本分声音后,遭到了前者的强烈谴责。我倒要问,作为一个商人,不好好经商,你们要干什么?干别的你们是商人么?相信这种鲜明的对比后面,读者自有是非的判断,财富的来源决定了他们今天的表现。 在博弈日益激烈的今天,若不遏制住这股势力,阶层将进一步固化,经济上、政治上的两极分化将更为严重,“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必南辕北辙。那么,沿着中国既有的道路继续探索前进,将极为艰难,“中国梦”诚不可期。“伪公知”期待的所谓“宪政梦”,难免不噩梦成真。 幸好,中国已经行动了,王功权案是政府打击这一势力的标志性事件。随着“国安会”的成立,其功能定义为统筹维护 国内 外安全事物,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当然包括政治体制安全。这表明上层对政治稳定的现实要求和坚定自主道路的信心越发明显,今后的动作将更大。但愿,如今领导者的智慧,能够操稳如此复杂的局面!
个人分类: 人文|1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取消院士特权不符合中国国情
热度 10 Bobby 2013-11-16 09:14
“取消院士特权不符合中国国情”。兄弟我这么说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大有道理在。 列位!试问大家做科研的是怀着什么目的?是纯粹为了探索自然奥秘吗?我看未必。为了国家、为了人类,无非是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私底下其实是为了自己的衣食富贵,多发几篇高点数的 SCI 论文想着的是今年的奖金又多收了三五斗,而不是又揭开大自然几多奥秘。院士特权作为最大的奖励,鼓舞着学术界的多少铮铮男女奋勇向科学进军?岂可说取消就取消? 兄弟我再说第二个方面。中国的整体架构不变,取消院士特权无异于扬汤止沸、舍本逐末。你看那公务员考试有多少俊男靓女、精英好汉参加?他们之所以前赴后继地奔向做公务员做官这独木桥,全因为那里面有油水,你当他们是傻瓜蛋子?不取消官和官科学家的特权,只取消院士特权,对中国科学的未来能有多大用呢?要知道院士里面还真有做事的人在,再差也比某些官员强吧? 兄弟我再提醒列位别忘了,院士的招牌对于一个单位有多重要。这种文化不变,院士特权取而不消,你不信呀?等着瞧! 兄弟的话,也说得笔秃口枯了。列位看官,切不可囫囵吞的读过,不然兄弟这一番苦心就白白废掉了岂不可惜!(最后一段为胡适语) 实行退休和退出制度 院士 “终身制”将被打破 新华网 院士 退休制度今后将强制执行 或在70岁以上退休 人民网科技 《看东方》 院士 遴选改革 推退休退出制 新浪视频 教授:取消 院士 终身制未触及根本 应去利益化 中国新闻网 高考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 改革 院士 遴选管理体制 腾讯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853 次阅读|20 个评论
米拉围脖:学文科的特权
liwei999 2013-7-30 02:37
​理工开始自我感觉还不错。等醒过梦来,才知道是给文科的人打工呢。 【立委后记:这在美国太明显了。不过,当老板比打工辛苦多了,其素质特别是EQ要求也高得多。性格乖张的工友遍地是,而性格乖张的老板鲜见,不见老板总是哄着优质工友呢。统计上看,理呆IQ不低,但能做好老板的很少,文傻的EQ明显强。家庭生活往往亦如此,理呆老公被文傻老婆收服者不计其数。】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强奸危害性依对象不同乃特权思想在作祟
热度 8 xiaojiyun 2013-7-16 21:03
说强奸危害性依对象不同乃特权思想在作祟 7 月 10 日,因涉嫌强奸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少年李某某的新律师,在其博客上发表声明称,媒体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和老艺术家。加之此前两位新律师向媒体表示,要对李某某做无罪辩护。一时间,该事件再次引发舆论发酵。   据了解,在李某某刚刚被逮捕时,李家人便对此案产生了疑问,涉案女子是否属于酒吧的陪酒员?知情人透露,李家人从李某某本人口中了解到,案发当晚在酒吧喝酒时,李某某身边并非只有涉案的 5 人,另外还有李某某的其他朋友在场。从酒吧离开时,女孩并没有反抗,李某某的朋友也就此分道扬镳。在到达酒店后,受害女孩没有明显反抗,且受害女孩“醉酒”状态并不明显。尽管这些细节与多家媒体的报道内容矛盾,但李家人还是认为,这么多人员能在场证明,况且酒店等地也有监控录像。因此,李某某的母亲等人要求律师做无罪辩护。(据深圳晚报)    16 日,一名新浪微博认证为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中心主任的易延友,在其微博替李天一律师辩护时表示,强奸陪酒女也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此言一出,立即引来网友热议。随即,针对网友质疑,易延友在其微博表示,关于最后一句,修正如下:强奸良家妇女比强奸陪酒女、陪舞女、三陪女、妓女危害性要大。   以下为微博原文: @ 易延友:替李天一的辩护律师说几句: 1. 无罪辩护是他的权利,引述海淀检察官的说法,让人做无罪辩护天塌不下来。 2. 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律师发声明要求大家遵守法律并无不当。 3. 强调被害人为陪酒女并不是说陪酒女就可以强奸,而是说陪酒女同意性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即便是强奸,强奸陪酒女也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 微博热议:    @ 宦卿世界:清华大学法学院这位易先生做为“法律人”显然是在为李双江说话。辩护律师可以做无罪辩护。此案只能以罪罚相适应来讨论,因为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已有规定。以陪酒女愿意发生性关系的可能性来辩护便是法盲了。因为法律只对证据说话而不是对“可能性”说话。“可能性”只是“莫须有”而不是证据。    @FTD-TT :呵呵,请问危害大小是以什么标准来评价?强奸就是强奸,只要违背女方的意愿罪过都是一样的,跟女方职业无关,就你这种人还当博导?你教的好学生吗?    @ 一十一为王:完了,彻底完了,中国的教育怎么会走到牲畜一样的水平,人性甚至还不如畜性。 @ 包炬强: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中心主任,在你心目中人是三六九等么,居然公然能说出此等歧视话语。 @ 杨和平导演:完全是个法盲,幼稚,无知。就这样的人还混进清华当叫兽?!这个国家怎么啦?! @ 热情洋溢的老头:你太缺德了! 上述材料来源“光明网”。对此雄论,您怎么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易先生要么是博出位,要么是为人操刀。如果把利益割裂开来,这种话语发自其内心,那么他的及所谓“中国教育”的问题就大的去了。但愿其只是意乱情迷,一时为利所惑。不然,一种自觉的特权思想嵌入所谓社会精英阶层,负面影响深远不言而喻。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种话语会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固化、加厚!作为一位资深学人,把所谓的专家意识用非良语言来表达,本身便是对自己身份的不负责任。如果硬要表达一孔之见,就要善于推导,雄于表达,而不要传达消极的、让人摸不着边际的怪论。其实博友说得很到位,公共言论不可乱喷矣。
2421 次阅读|17 个评论
[科普]带你见识奢华的朝鲜国宴
热度 2 冯用军 2013-6-24 22:04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苏联因为党的高级干部群体的特权和腐败,而被人民所抛弃、唾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成为在野党.. 我们要戒骄戒躁、反对空谈、勤俭建国、实干兴邦,打破历史周期律和社会主义从娘胎里带出的病根.. 左 图:烤火鸡,鱼冻,百叶凉菜,药凉糕,泡菜,面包,苏打饼,七色鳟鱼菜包,烤孜然牛肉,蟹肉炒松茸菇,鹌鹑丸子汤,黄米饭,西瓜,蛋糕,茶;右图:西点, 南瓜蒸糕,泡菜,苏子烤牛肉,鳗鱼冻,水果拼盘,人参鸡汤,小米饭烤七色鳟鱼,香菜汁猪腿,蘑菇松针炖鳟鱼,平壤冷面,水果,民族糕点,柠檬奶油,人参茶 宴会场的餐桌。每桌提供20-30种料理。 宴会场餐桌上摆着朝鲜高级宾馆或外汇商店都无法看到的高级矿泉水和饮料。这些都是为宴会特别供应的。
个人分类: WCGI世界廉政研究院|2370 次阅读|5 个评论
院士有点特权很“正常”
热度 1 Bobby 2013-6-3 20:04
内地院士被指成为新特权阶层 : 可住高干病房 院士有点特权,很“正常”,不仅跟我们的文化相适应,也与政治系统相适应。单说前者,有句话叫“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在科研界什么是“人上人”?院士是也。如果院士没有一点特权,那这“人上人”还有什么吸引力? 从内地的社会系统来看,院士有点特权就象学术不自由、大学没有自主性、大学设立党委一样正常。从西方视角来看内地的一切,难怪样样都不入眼。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9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IPLAWYER 2013-5-25 07:56
郑永年专栏 特权阶层存在于每一个社会和不同的政治制度里。受其历史文化和现实政治的影响,每一个社会对特权阶层有不同的定义和看法。在中国,特权阶层往往指那些能够通过公权力(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个体地或者集体地,为自己、自己的家庭与和自己相关的人,获得与其所掌握权力不相配的利益的那些人。掌握公权力的社会群体包括高级公务员、现任政治人物、离退休政治人物,及其他可以用各种方式享受权力资源的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市场经济的引入,特权阶层又要加上掌握巨大资本的群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本来不是特权。但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资本要不属于国家(公权力),要不和公权力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无论是资本的获得还是运作,都和公权力相关。在这样的条件下,掌握资本的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掌握被资本影响的社会群体的命运。资本特权这个群体很重要,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本文聚焦于前一个群体。 在中国,并不难发现,掌握公权力的群体可以获得超越其权力职位的好处。因为他们是掌权者,他们可以自行决定从国家获取哪些好处,获得多少好处。公务员系统比较复杂,有区域差别(东西部的差别,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别),也有等级差别(中央、省、地区和县市等)。但不管如何,级别是最重要的。不管在哪里,只要到了一定的级别,拥有了权力资源,他们便可以追求特权。 尽管较之其他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高级公务员的名义薪水并不高,但这个群体则在众多的领域享受着无穷的好处。他们有方方面面的福利,包括政府住房、政府部门特殊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车等等。即使在薪水增加方面,这个群体也几乎可以自主决定。近年来,公务员已经数次加薪。正因为公务员这个群体所享受的特权,这些年来,这个领域已经成为社会精英最向往的领域,甚于任何私人和外企领域。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有那么多的人争当公务员。 另外一个群体,即领导群体或者高级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则享受着更难以说清楚的特权。这个群体甚至包括他们的家庭,基本上是无需通过市场交易来维持生活的,因为他们所掌握的公权力,保证他们生活的各种所需。货币和现钞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因为对这个群体所享受的特权没有制度规定,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享受各种新生的特权。对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人来说,国库就是私人银行。 特权制度的负面影响 特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非常负面的影响,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特权政治已经形成了“城堡政治”,使得执政党及其政府官员和社会严重脱节。尽管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30多年了,但公务员领域俨然是计划经济模式,所有都是“公”字当头。除了一些底层公务员,这个群体的大多数普遍都不需要在市场上获得所需物品,包括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交通、食品等等。也就是说,他们仍然生活在计划的城堡里面。这使得他们很难了解城堡之外(即生活在市场领域)民众的实际生活。中国在社会政策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房地产、食品药物监管等改革不力,和掌权者的城堡政治密切相关。 很显然,如果掌权者也必须在市场上购买住房、医疗服务、食品药物等,他们必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革,因为他们可以从改革中获得好处。现在的情形是,因为他们无需通过市场而生存,他们不仅没有任何动力去做改革的努力,反而成为改革的阻力,因为改革会负面地影响到他们所享受的特权。城堡政治使得执政党的合法性快速流失。这是特权的政治代价。 第二,特权具有巨大的财政代价。特权阶层毫不吝啬地消耗着甚至浪费着有限的社会财政资源。在维持特权阶层的供给方面,政府财政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数次行政体制改革,但政府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扩大。政府规模扩大的压力在今后不会减少。随着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 其次,离退休干部的规模在急剧扩大。中国领导体制改革,确立了限任制和年龄限制等一些新制度,有效加速了领导层的更新,但同时也在增加着国家的财政负担。离退休高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层的群体在急剧增加,而且因为医疗卫生等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寿命也在增加。 再次,特权制度从来没有改革过,特权的种类一直在增加。很显然,如果不加以改革,特权最终必然会成为深刻财政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 第三,特权也包含着巨大的社会代价,即造就了社会的越来越不公平。人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这些特权群体实际上是有钱的阶层,但现在的制度并不要求他们掏自己的腰包来向市场购买服务。进而,很多特权者即使不需要某种服务(例如药品),但出于自私心理,他们也往往会根据规定而变相地领取这种服务(例如把感冒药换成其他的营养药品),从而造成严重的浪费。这样,真正需要这些服务的公众,尤其是穷人阶层,所得到的资源越来越少。 因此,人们说,一个高干多活一年,需要消耗掉多少老百姓的福利。 其次,特权造成了社会机会的不公平。 在所有国家,社会服务的均等化的其中一个社会目标,就是要保障给于社会成员差不多的起点。但如果特权阶层享受和消耗掉了大部分公共服务,不仅面对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水平很难提高,而且社会机会会变得更不公平。实际上,一些研究已经表明,中国每一年新投入的公共服务费用(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绝大部分,被政府内部的特权阶层所消耗掉了。 其三,社会代价也表现在特权所导致的社会高度封闭性,就是前面所说的城堡政治。城堡政治使得中国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小,呈现出固态。流动性减少,当然也影响着机会的平等。 财政和政治双重危机 怎么办?中国必须改革特权制度。中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很多有效经验,因为大多数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如何改革?首先必须对特权有一个现实的认识。从经验上看,特权可以加以限制,但很难甚至不可能被彻底消灭。把特权限制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应当是改革目标。 共产主义从理论上是要彻底消灭特权的,但在实际上创造出高度特权的阶层。这不仅仅发生在在中国,也发生在苏联和前东欧所有共产主义国家。 即使到今天,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人人痛恨特权,但人人都向往特权,要想彻底废除特权的革命性和理想化的反特权方式,不会有任何积极的效果,搞不好就是走向反面。 从制度层面来说,有很多制度可以限制特权。首先是社会服务和福利的货币化。无论是对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在大大减少非货币化的收入或者服务的同时,实行合理的高工资。其次,逐渐拆掉城堡政治。党政官员可以实行高工资制度,但必须向市场购买服务,就是说去医院看病要付钱,也要花钱到市场上购房、购食物等等。这些制度对执政党来说会有巨大的政治红利,即长期执政。 类似的制度可以使得党政官员不脱离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它们也有助于社会对党政官员进行监督,从而可以减少和控制他们的腐败程度。 政府也可以通过开征遗产税、地产税等方式确立一系列新的制度,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有利于长远的政治利益。中国的“官二代”、“富二代”现在是丑态百出,在很短的历史时间里已经出现了“纨绔子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满清王朝晚年出现过,也在欧洲贵族统治时代出现过。欧洲特权政治最后导致了统治阶级“政治基因”的衰落。因此,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之后,尤其是民主化来临之后,各国都出现了诸如遗产税那样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特权的代代相传,延续特权群体的长远利益。 也就是说,不能这辈子是富人,以后很多辈子都是富人。富人家族后代仍然有机会变为穷人,重新创业。同时这样做也改善了社会公平,通过保持社会的流动性,为社会成员创造平等的机会。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等也有类似的制度。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类似的制度,如果社会整体不想衰落的话,就必须确立类似的制度。这些制度对社会整体有利,也符合既得利益的长远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特权的社会化。这是西方社会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什么一些社会群体需要特权,主要是因为社会资源稀缺,因此需要通过公权力来获取特权。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可能建设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政策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教育和住房等领域。如果这些领域的社会政策建立起来了,特权就变得不是那么需要了,因为无论是特权阶层还是社会,都可以从社会政策获取公共服务。这是大部分西方社会的经验。尤其在北欧社会,因为有强健的社会政策,即使是公务员和政治官员的低工资制度,政府仍然能够维持非常清廉的水平。在社会政策强健的情况下,谁还需要搞权力寻租呢?这是一场政府和社会的双赢游戏。 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一方面,特权阶层大量消耗甚至浪费着最大量的公共资源,使得社会政策的确立越来越困难。尽管近十年来,政府在社会政策上努力不少,但制度水平仍然极其低下,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充足的资源,其中特权阶层又占用了绝大部分。 另一方面,因为社会政策不能得到确立,不仅特权阶层仍然需要继续用公权力来获取额外的服务,社会各个非特权阶层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越来越大,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强。 很显然,特权制度不改革,中国的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在演变成一场双输游戏。一旦财政危机来临,这个制度最终不得不改,但早改要比晚改好。早改不仅可以避免财政危机,也可以避免政治危机;晚改则有可能导致财政和政治的双重危机,甚至失去改革机会的危机,而演变成革命。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1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mpmhpu 2013-5-22 04:59
郑永年: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特权阶层存在于每一个社会和不同的政治制度里。受其历史文化和现实政治的影响,每一个社会对特权阶层有不同的定义和看法。在中国,特权阶层往往指那些能够通过公权力(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个体地或者集体地,为自己、自己的家庭与和自己相关的人,获得与其所掌握权力不相配的利益的那些人。掌握公权力的社会群体包括高级公务员、现任政治人物、离退休政治人物,及其他可以用各种方式享受权力资源的群体。    改革开放 以来,因为市场经济的引入,特权阶层又要加上掌握巨大资本的群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本来不是特权。但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资本要不属于国家(公权力),要不和公权力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无论是资本的获得还是运作,都和公权力相关。在这样的条件下,掌握资本的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掌握被资本影响的社会群体的命运。资本特权这个群体很重要,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本文聚焦于前一个群体。   在中国,并不难发现,掌握公权力的群体可以获得超越其权力职位的好处。因为他们是掌权者,他们可以自行决定从国家获取哪些好处,获得多少好处。公务员系统比较复杂,有区域差别(东西部的差别,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别),也有等级差别(中央、省、地区和县市等)。但不管如何,级别是最重要的。不管在哪里,只要到了一定的级别,拥有了权力资源,他们便可以追求特权。   尽管较之其他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高级公务员的名义薪水并不高,但这个群体则在众多的领域享受着无穷的好处。他们有方方面面的福利,包括 政府 住房、政府部门特殊的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公车等等。即使在薪水增加方面,这个群体也几乎可以自主决定。近年来,公务员已经数次加薪。正因为公务员这个群体所享受的特权,这些年来,这个领域已经成为社会精英最向往的领域,甚于任何私人和外企领域。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有那么多的人争当公务员。   另外一个群体,即领导群体或者高级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则享受着更难以说清楚的特权。这个群体甚至包括他们的家庭,基本上是无需通过市场交易来维持生活的,因为他们所掌握的公权力,保证他们生活的各种所需。货币和现钞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因为对这个群体所享受的特权没有制度规定,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享受各种新生的特权。对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人来说,国库就是私人银行。    特权制度的负面影响   特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非常负面的影响,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特权政治已经形成了“城堡政治”,使得执政党及其政府官员和社会严重脱节。尽管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30多年了,但公务员领域俨然是计划经济模式,所有都是“公”字当头。除了一些底层公务员,这个群体的大多数普遍都不需要在市场上获得所需物品,包括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交通、食品等等。也就是说,他们仍然生活在计划的城堡里面。这使得他们很难了解城堡之外(即生活在市场领域)民众的实际生活。中国在社会政策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房地产、食品药物监管等改革不力,和掌权者的城堡政治密切相关。   很显然,如果掌权者也必须在市场上购买住房、医疗服务、食品药物等,他们必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革,因为他们可以从改革中获得好处。现在的情形是,因为他们无需通过市场而生存,他们不仅没有任何动力去做改革的努力,反而成为改革的阻力,因为改革会负面地影响到他们所享受的特权。城堡政治使得执政党的合法性快速流失。这是特权的政治代价。   第二,特权具有巨大的财政代价。特权阶层毫不吝啬地消耗着甚至浪费着有限的社会财政资源。在维持特权阶层的供给方面,政府财政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数次 行政体制改革 ,但政府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扩大。政府规模扩大的压力在今后不会减少。随着向 服务型政府 转型,政府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   其次,离退休干部的规模在急剧扩大。中国领导体制改革,确立了限任制和年龄限制等一些新制度,有效加速了领导层的更新,但同时也在增加着国家的财政负担。离退休高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层的群体在急剧增加,而且因为医疗卫生等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寿命也在增加。   再次,特权制度从来没有改革过,特权的种类一直在增加。很显然,如果不加以改革,特权最终必然会成为深刻财政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   第三,特权也包含着巨大的社会代价,即造就了社会的越来越不公平。人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这些特权群体实际上是有钱的阶层,但现在的制度并不要求他们掏自己的腰包来向市场购买服务。进而,很多特权者即使不需要某种服务(例如药品),但出于自私心理,他们也往往会根据规定而变相地领取这种服务(例如把感冒药换成其他的营养药品),从而造成严重的浪费。这样,真正需要这些服务的公众,尤其是穷人阶层,所得到的资源越来越少。因此,人们说,一个高干多活一年,需要消耗掉多少老百姓的福利。   其次,特权造成了社会机会的不公平。在所有国家,社会服务的均等化的其中一个社会目标,就是要保障给于社会成员差不多的起点。但如果特权阶层享受和消耗掉了大部分 公共服务 ,不仅面对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水平很难提高,而且社会机会会变得更不公平。实际上,一些研究已经表明,中国每一年新投入的公共服务费用(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绝大部分,被政府内部的特权阶层所消耗掉了。   其三,社会代价也表现在特权所导致的社会高度封闭性,就是前面所说的城堡政治。城堡政治使得中国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小,呈现出固态。流动性减少,当然也影响着机会的平等。 财政和政治双重危机   怎么办?中国必须改革特权制度。中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很多有效经验,因为大多数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如何改革?首先必须对特权有一个现实的认识。从经验上看,特权可以加以限制,但很难甚至不可能被彻底消灭。把特权限制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应当是改革目标。共产主义从理论上是要彻底消灭特权的,但在实际上创造出高度特权的阶层。这不仅仅发生在在中国,也发生在苏联和前东欧所有共产主义国家。即使到今天,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人人痛恨特权,但人人都向往特权,要想彻底废除特权的革命性和理想化的反特权方式,不会有任何积极的效果,搞不好就是走向反面。   从制度层面来说,有很多制度可以限制特权。首先是社会服务和福利的货币化。无论是对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在大大减少非货币化的收入或者服务的同时,实行合理的高工资。其次,逐渐拆掉城堡政治。党政官员可以实行高工资制度,但必须向市场购买服务,就是说去医院看病要付钱,也要花钱到市场上购房、购食物等等。这些制度对执政党来说会有巨大的政治红利,即长期执政。类似的制度可以使得党政官员不脱离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它们也有助于社会对党政官员进行监督,从而可以减少和控制他们的腐败程度。   政府也可以通过开征遗产税、地产税等方式确立一系列新的制度,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有利于长远的政治利益。中国的“官二代”、“富二代”现在是丑态百出,在很短的历史时间里已经出现了“纨绔子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满清王朝晚年出现过,也在欧洲贵族统治时代出现过。欧洲特权政治最后导致了统治阶级“政治基因”的衰落。因此,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之后,尤其是 民主 化来临之后,各国都出现了诸如遗产税那样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特权的代代相传,延续特权群体的长远利益。   也就是说,不能这辈子是富人,以后很多辈子都是富人。富人家族后代仍然有机会变为穷人,重新创业。同时这样做也改善了社会公平,通过保持社会的流动性,为社会成员创造平等的机会。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等也有类似的制度。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类似的制度,如果社会整体不想衰落的话,就必须确立类似的制度。这些制度对社会整体有利,也符合既得利益的长远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特权的社会化。这是西方社会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什么一些社会群体需要特权,主要是因为社会资源稀缺,因此需要通过公权力来获取特权。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可能建设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政策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教育和住房等领域。如果这些领域的社会政策建立起来了,特权就变得不是那么需要了,因为无论是特权阶层还是社会,都可以从社会政策获取公共服务。这是大部分西方社会的经验。尤其在北欧社会,因为有强健的社会政策,即使是公务员和政治官员的低工资制度,政府仍然能够维持非常清廉的水平。在社会政策强健的情况下,谁还需要搞权力寻租呢?这是一场政府和社会的双赢游戏。   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一方面,特权阶层大量消耗甚至浪费着最大量的公共资源,使得社会政策的确立越来越困难。尽管近十年来,政府在社会政策上努力不少,但制度水平仍然极其低下,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充足的资源,其中特权阶层又占用了绝大部分。   另一方面,因为社会政策不能得到确立,不仅特权阶层仍然需要继续用公权力来获取额外的服务,社会各个非特权阶层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越来越大,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强。   很显然,特权制度不改革,中国的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在演变成一场双输游戏。一旦财政危机来临,这个制度最终不得不改,但早改要比晚改好。早改不仅可以避免财政危机,也可以避免政治危机;晚改则有可能导致财政和政治的双重危机,甚至失去改革机会的危机,而演变成革命
个人分类: 转载|1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古老的特权
duzhanchi 2013-5-17 16:43
没有哪一种特权像繁衍的特权那样让社会感到痛楚   百家姓中有一些“大姓”,这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学现象。有学者考证说,之所以出现人口奇多的“大姓”,主要原因是古代的王公贵族们在传宗接代方面拥有特权。比如,封建王朝时期普遍征收人头税,穷人越来越生不起孩子,有时甚至不得不把婴儿溺死。而贵族不但拥有雄厚的财力,还可以免交人头税,于是就出现了人口的马太效应。还有一些“大姓”与帝王有关。比如,历代姓李的皇帝很多,于是李氏得以超常繁衍,积累了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方面明代的朱家表现得最突出,明初期,朱元璋家族人口很少,但到了万历末年,皇族居然膨胀到了八万多人,新的“大姓”也就应运而生。   繁衍的特权,大概是人类最古老的特权之一。皇帝娶数百个老婆、生一大群龙子龙女,就是最集中的表现。黑暗时期盛行的初夜权制度,其实质也是领主对平民的繁衍权的剥夺与征收。据说元朝时,统治者在一些地区也施行初夜权,汉人为了保持家族血统的纯正,往往把第一个孩子弄死。这种惨烈的“维权”方式,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于血统的极度重视。   现代社会里,繁衍的特权已经日渐式微。印度有个教主据说娶了三十多个老婆,但那毕竟是异数。像刚刚切除了乳腺的安吉丽娜朱莉那样,自己生三个孩子、再领养三个孩子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通。繁衍权的平等,已经构成了人权平等的底座。不过,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实行最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繁衍权需要经过行政许可的程序才可实现。比如,城里人生孩子之前要办准生证,这个证件很难办,和户籍、就业等多个外部条件挂钩,经常弄得年轻人焦头烂额。当然,有许可的地方就有违禁。看过宋丹丹小品《超生游击队》的人,对社会底层的违禁者就有非常直观的印象。他们在城市边缘活得像惊弓之鸟,一旦被抓住,强行流产自不必说,往往还会被罚得上无片瓦。   但另一些违禁者,却有一份旁人无法理解的坦然。广东一个富商借助试管婴儿和代孕生了八胞胎,其中五个被认定为超生,据说罚款可能高达千万元。这笔钱最终有没有缴纳,外人似乎已经无从知晓。辽宁一个政协委员利用循环结婚离婚的方式,据说生了六个孩子,他和一妻四妾、多个子女,住在一栋占地数十亩的宫殿里。他的奇异生活被媒体曝光后,政协委员等职务被免,其他问题则处于“进一步了解”的悬搁状态。还有很多村官一级的地头蛇人物,在众人眼皮子底下悍然超生,却因为名头不够响亮,而被置于公共视野之外而无人问津。娱乐界的大人物张艺谋,最近被曝出育有八个孩子,但情况是否属实,好像谁也不知道。而一向以强硬著称的计生部门,这回连表态都省了,让人觉得张艺谋超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这些公开的、隐匿的违禁者的存在,构成了繁衍领域的一个特权阶层,他们超然于基本国策之外,像大马哈鱼一样多子多福,并俨然发育成独生子女时代的“望族”。   张艺谋之超生,让公众最清楚地看到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选择性失明。自从导演了奥运会开幕式之后,张艺谋从娱乐圈进入主流话语领域,拥有了多重光环和政治身份,成为绝对意义上的公众人物。这样的人物,原本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他的私生活状况,在坊间早已多有谈论,但是,由于计生部门装睡,体制又缺乏必要的叫醒功能,张艺谋的孩子们便也鱼贯而出、毫无滞碍。他对法律的僭越不但没有受到任何追究,甚至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政治前程。对比多个地区曾经出现的大月份强制引产现象,张艺谋超生的赫然存在和不受追问,简直就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耻辱。   没有哪一种特权像繁衍的特权那样让社会感到痛楚。生育乃是一种基本人权,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合法性,源于全体国民基于利益共同体考虑所做的权利让渡,它的基石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生育的权利绝不能以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名义重新分配,否则基本人权就遭到践踏,社会公平也遭致削弱,计划生育政策也面临失去民意支持的危险。计生部门面对超生大人物的软弱无力,看上去是行政部门的权力放任或寻租,但实质是社会治理的失效和权利分配机制的失衡。   繁衍的特权在特殊国情下的死灰复燃,勾勒了一种权力社会的分裂景观。道德和责任的共同体趋于破碎,事实上的贵族正在产生。他们逍遥于法律和文明的飞地,并不再担负群体的苦难。他们是“大姓”,是生殖的英雄。   来源: YNET.com 北青网 文/老猜 引自: http://bjyouth.ynet.com/3.1/1305/17/8015210.html
个人分类: 转载|1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公道自在人心
wya 2013-4-19 09:38
http://edu.163.com/13/0419/07/8SQD7ITE00294JNM.html 根据“孙维声明”2005年12月30日发布在天涯社区的声明,1997年4月2日,她被北京市公安局14处带走讯问,警方称她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1998年8月, 警方宣布解除对她的嫌疑,“他们承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和朱令中毒有关。” 在2005年的声明中,孙维表示她并非能唯一接触铊的学生,清华对试剂管理也不严格,并且她与朱令没有不和,没有投毒动机。根据《新民周刊》2006年的报道,与朱令同宿舍的孙维因为课题能接触到铊盐,并且有医生介绍,当时北京能接触铊盐的仅200人左右。网友由此认为孙维具备获取铊的途径,同时因为和朱令同宿舍,也具备投毒的条件。 孙维也回应了他爷爷为她向国家领导人求情的传言,孙维称1997年她爷爷已过世。根据维基百科,孙维的祖父是孙越崎,曾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堂伯父是孙孚凌,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清华朱令谜案猛料:被怀疑女生曾动用网络水军 http://news.163.com/13/0418/20/8SP5150G00011229.html 黑客“偷”到发帖指南 2006年,朱令案再次在网上被热炒,怀疑矛头再次指向孙某。孙某发帖,再次否认自己曾经投毒,并逐条解释回应网上的怀疑。 昨日访谈中,贝志诚贴出了两张《发帖指南》。他称,这是2006年孙某在天涯发帖以前,发给朱令班几位班干部以及室友的,是“当年有黑客攻入邮箱获得的”。这两页发帖指南罗列了一些回帖纲要和注意事项,甚至还包含“孙某她们宿舍非常和睦友好,从未有过任何矛盾,所有舍友人都很好,朱令中毒不可能与她们宿舍有任何关系”等回帖例句。 在回帖纲要中,要求“发表对孙某的了解信任支持言论”,并对哪些人说什么部分做了明确分工,对ID发言也做了说明,例如,徐某某和王某发帖“证实孙某家人清廉”,用新ID以旁观者身份分析窃听器事件等等。 在注意事项中,要求最好不要用自己的电脑或者IP地址,不要给朱家提供额外的信息,严防记者的采访 ,与案件相关的关键性事实要与孙某核实后再发等。指南还写明了发帖的具体时间,并附上了每个人的联系方式。 贝志诚说,他本来没有将案件的重点放在凶手上,直到2006年孙某在天涯辩解,他才“怒不可遏”。 民间机构提前3天预报大理地震 云南地震局称违法 http://news.163.com/13/0418/19/8SP23E2Q0001124J.html 对于这些民间的地震预报机构,张俊伟表示,云南省地震局一直都有所关注和了解。除了本次发布预报信息的“预报中心”外,这样的民间地震预报机构及人士还有很多。对于有网友提出能否加强官与民的合作交流。张俊伟表示, 目前他个人并没有与这些民间机构取得过联系, 但地震局对这些民间机构一直抱着包容与开放的态度,欢迎其与地震局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 “但另一方面, 对外公开发布地震预报信息始终是违法的。 我们对这些公开发布地震预报信息的民间机构也很头痛,担心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张俊伟认为,市民、网友不应采信民间机构发布的地震预报消息。 出租车公司:单车净利润仅160元 不算“暴利” http://news.163.com/13/0419/03/8SQ007U40001124J.html 这一监管的合理性在于, 出租车公司使用政府无偿分配的运营权,并取得垄断地位,无理由赚取过高利润。对当前的出租车行业,不应该以市场竞争性行业或者企业的标准进行评价。它有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与其他竞争性行业完全不同。 事实上,“糊涂账”背后自有玄机。 当老百姓关心“为啥要涨价,咋就不能降‘份子钱’”的时候,出租车公司也能拿出一份委屈的账本。 北京市规定单班出租车司机的承包金每月约5175元,双班车每月约8280元。以单班车为例,5175元的“份子钱”中,单车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定税制)的231元,司机人工成本(岗位补贴、服装、劳保、六险二金中企业负担部分等)1498元;公司购车供司机使用,按购车价格和使用年限,折旧到每个月是1138元;发给司机油料补贴520元, 交强 险费用140元,车船使用税29.17元,扣除车路费、事故费,剩余毛利润1393.72元。 北京市一家专营出租车业务的企业负责人曾经给记者算过这笔账:毛利润扣除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折合下来的利润再扣税后,企业从中获得的单车净利润仅为160元左右,实在算不上“暴利”。 然而,另一些出租车企业的账本不是这么算的。 北汽集团原宣传部长张国庆说,拥有很多出租车牌照的大公司,相当于占据了垄断的出租车市场的很大一块。 凭着这一份额的“特许经营权”,即可获取银行贷款,投到其他利润高的产业,比如房地产、金融。“经营权虽然看不见,但能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拿到经营权除了能收‘份子钱’,还能别处生财。” 在这个利益格局中,老百姓和出租车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的利益冲突得厉害:如果想降低运价,打破垄断, 让更多的车公开、公平地进入这个市场展开竞争,就意味着大公司市场份额被稀释 ,“看不见的价值”马上贬值。这绝不是既得利益者们愿意看到的局面。 多年以来,“打车难、司机苦”的情况得不到改善,出租车业的垄断格局难以撼动,盖因这个行业的利益分配错综复杂,改革阻力重重。 公务员靠盖公章赚钱 国土所长系其“老客户” http://news.163.com/13/0419/04/8SQ2LT1A00011229.html 国土所长竟成其“老客户” 庭审中,杨某案的相关细节显现,在他那里, 基本上掏1000块钱就能买到一个“证”。 2005年,平舆县的郑某某找到杨某,送了3000元,杨某办理了郑某某及其父、其弟3家的宅基地建设用地规划证。 2009年夏,平舆县的代某某,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6份,杨某收受现金6000元,盖公章后把6个集体土地使用证变更为国有土地使用证。 而拿着“红票子”换“印章子”的也不只是普通人。2006年至2011年期间,杨某还违规为平舆县古槐镇国土资源所所长刘某办理 、变更土地使用证多达59个,收受贿赂4.5万元;为刘某办理盖过章的空白土地使用证6个,收受刘某现金5000元。另据查证,2006年春,杨某在给刘某盖章办理古槐办事处18户拆迁安置户的土地使用证过程中,收受刘某现金2000元。案发后,经评估,杨某违规办理的土地使用证中的15个证件造成国家土地出让金损失32万多元。 早产孕妇拒绝内地120急救 忍痛赴澳门生子 http://edu.163.com/13/0417/18/8SMBEHE200294III.html ,珠海拱北口岸上演生死大营救。一广西籍孕妇在过关时出现早产征兆, 但坚拒边检警察呼叫珠海120。她在澳门籍丈夫陪同下,经多方努力,终忍痛赴澳后顺利生子。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劝退烟草院士只能说明【特权】和【敷衍】横行
热度 6 cgh 2013-3-12 11:34
劝退烟草院士只能说明特权和敷衍横行 烟草院士之事不知为啥今天又突然炸开了 锅 。这次讨论的不是烟草院士本身,而是关于劝退。俺想说的是,劝退烟草院士的做法只能说明,现在的院士特权太严重了,现在某些看时顺应民意的做法其实实在敷衍老百姓。 谢剑平院士是在当时的中国工程院相关规定下,由院士推荐、评选,经国务院批准,经受后期调查的院士。工程院没有理由撤销,他本人当然没有理由退出。现在完全可以认为,他是合法的。为什么要“劝退”? 劝退实质是现在院士特权 太严重的表现。 首先,老百姓下意识担心让谢作为院士存在会产生 坏的后果。请问,院士没有特权,和别 人一样遵守法规,用得着担心吗?实质是担心他用特权,而限制特权就一定要摘掉院士头衔吗? 其 次 ,劝退过程是少数院士在滥用特权 !烟草院士是合法通过院士推选过程 当选的,是大部分(好像是超过三分之二)院士赞成的。现在有院士打着民意的口号反对,在各种场合高调指责,实际上就是利用他们院士的特权,挑战多数人的决定,挑战相关的法规,挑战中国工程院的管理。一般老百姓能公开挑战合法的东西吗? 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是针对一个人的浩浩荡荡的运动,而不是问题背后的东西?是不是说明,这些运动只是在敷衍民意!中国工程院烟草相关学科存在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这些 反对烟草院士的院士们没有在这之前提出了?很多高校的烟草相关专业还一大堆,这些院士们为什么没有向国务院建议取消?中国这么多烟草企业和法规,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些院士去严厉取缔?很多烟草研究机构,这些院士为什么不提出来关闭?现在对一个混进工程院争夺特权的人叫得这么响亮, 除了利用民意赚取自己的荣誉、谋求利益,还能是什么?谢剑平只是一个人,说的不敬一点,二十年后就没了。可是那些危害人们的东西却依然存在,老百姓可能还有不断被折腾。 要劝退烟草院士,请先取缔院士特权,请先劝退那些在院士队伍里利用特权牟利多年、敷衍老百姓的院士们,请取缔烟草学科、机构和公司!
个人分类: 杂谈|27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善禁者 先己而后人---权利的牢笼
热度 2 胡业生 2013-1-27 10:09
22日在中纪委会议,习近平引用东汉荀悦的名句指“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意思是,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 他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表示“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同时要“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1796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年长联赠某GQ:愚乐无穷(290字)
warlong 2013-1-3 16:58
新年长联赠某GQ:愚乐无穷(290字)
新年长联赠某GQ: 愚乐无穷 上联:炒概念,舞龙套,玩空壳,忽外界,悠股民,吸人血;或肥似肉囊,或瓜似奴才;近亲繁殖,良知退化,圈养些蠢驴;阿谀逢迎,纸迷金醉,坐井底观天;御用笼鸟,鸣唱欢音,作形式升平;自娱自乐假和谐,云云游戏捧业绩;且挥数亿,绷面子,露跛脚,可悲可笑可怜;仍南一游,北一炮,卅年陋习难改,常睡老大矿床显阔气。 下联:装古董,秀新闻,仗声势,摆臭架,打官腔,盗群心;或丑似猿猴,或凶似鹰犬;论资排辈,体制僵笨,歪戴顶红帽;繁文缛节,狼奸鼠窜,抓鸡毛扯蛋;勾兑酒精,钻营黑洞,张獠牙阴险;互搞互愚真恶浊,便便饭袋啃经费;欲垄资源,宰市场,扰经济,无能无耻无廉;遂东一榔,西一锤,屡次国际失败,爱耍小儿权术遮卑鄙。 附录:国企之弊 中国国企最根本弊端在于政企不分、以党治企,使得企业缺乏现代化气氛,其习气与机关基本无二。 1 、行政任命,只上不下。一般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都是副处级以上职称,任命时并不太考虑市场经验,管理能力,经营手段之类的东西,主要是考察是否靠得住。因此,许多国有企业内部就是个小政府,提拔、表扬、嘉奖、处罚等都跟政府一套。内部等级森严,圈子套圈子,论资排辈,拉帮结派,国企内部官员多数只上不下、只进不出。有的甚至严重到随便一个小会,每个人的座位都是经过“精确排序”的,长此以往这便导致上下离心、感情冷淡。 2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受一些历史原因影响,国有企业一般工资福利待遇较民营企业要好出许多,而且有很多是虚职,光拿钱而不必办事的那种,所以很多企业领导会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之类的往里头安插,把这种事情作为送人情也是家常便饭,这导致企业的负担很重。另外,有些要职也可能被非正道安插的人员占据,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巧舌无能,难以胜任,由此引发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 3 、不思进取,爱走过场。国有企业有很多都是垄断企业,似乎在国内基本没有“对手”。而就算企业盈利再多,顶多就是老总们多发点奖金,低层员工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老总本身光工资奖金加灰色收入就已经多的不行,更在乎的是其它事情,企业只要不至于发生影响太坏的事情,基本就无所谓。这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在设备更新,人才引进和管理革新上数十年如一日,根本没有改进的打算。至于与国外企业竞争,大多是有政府推动,这些企业只要花钱办事就可以了。有些国企高管官僚习气严重,因长期脱离实际工作,坐井观天,对外界缺乏深刻的体验和认识,缺乏人才眼光和战略眼光,与基层、下级感情冷漠,爱摆臭架,隔几层说话和安排做事,说话不爽快,做事不干脆。有的还对溜须拍马之流很信任器重,用来相互愚弄,以维护权位。 4 、唯权是弄,缺乏监督。一般民营企业大多管理者就是老板自身,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会想方设法来发展壮大企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管理层可能受到绩效奖励和股权激励等因素推动,对公司业绩比较在意,且股东对管理层也有监督权。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口号上当然可以喊成“政府监督”,“民众监督”之类的,但事实上政府只有在这些企业太出格的时候才以撤换领导来平民愤,民众就别指望了。没有监督就能保持高效经营,就好像不用清洗厕所就可以一直保持干净一样,你能相信吗?即使有的国企搞民主,也是打压别人的遮羞工具。官痞掌权,整天钻营,耍弄无耻伎俩,不断内耗,导致腐败奢靡之风盛行。 5 、体制僵化,效益低下。分配失衡,内部差距巨大。人治严重,任人唯亲,裙带关系,排斥外来。不以干事为中心,而以权力为中心,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工作积极性差,缺乏开拓意识。而且,长期不了解外界,坐井观天,自我感觉良好,盲目吹嘘,能力逐渐退化。形式主义严重,多爱跟风,大搞纸面工作、酒桌文化,暗行进贡主义。文山会海,不注重实效能力,官僚伪善,玩权作秀,有的官僚缺乏基本道德素养,久之习以为常,相互掣肘,内耗严重。制度缺乏基本公正公平,严重非平等竞争,内部积怨,人才流失。工作分配不清晰,相互交叉,相互扯皮。总之,制度僵化,套手套脚;效率低下,拖拖拉拉。建议能力强者、个性强者不去,因为那里看似有平台,但往往缺乏必要的条件;也建议科研学者不宜去,因为那里缺乏清净的环境。 国内有些矿业国企,既乏地勘力量,也缺科研力量,通过拉各种政府关系或行政划拨,曾先取得了许多矿产资源,就凭这点关系混得的家底,于是就从一只鸡化身为凤,自鸣得意地开始招摇过市了。既不按上市公司规程办事,也不在企业网站上公布公司财务、资源储量、勘查进度的真实情况,因为里面是一个大黑洞,害怕泄漏某些要命的 商业机密 。于是这类国企高管就爱吹,无耻地吹,一张嘴,老唱词,扯大旗,假虎威,一边忽悠融资,一边外包项目,于是企业最终只是一个外包团,其管理层不过是些没啥科技含量的攻关员、管理员、烟酒员、合同文员而已。其内部政企不分,作秀不做事。老百姓的话说得很明白:“马屎皮面光,里面一包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某些国企已蜕化为官僚集团,成为权贵资本主义的吸血管,充满迂腐的封建气息,但善渲染文字,包装宣传愚蒙。外界不了解,媒体蒙蔽思维,故多被其渲染的文化、耍弄的动作所迷惑,所以继续有散户、外行投资方为这种不劳而获集团献血、输血。为了吸引更多资金,于是泡沫吹得越来越大,但一旦人们看清其运作把戏及其贪婪无耻的本性,就终究会见到其吹爆的一天。 如此空壳化的国企,其内部体制僵笨,冗员笨重,关系复杂,多外行领导,相互扯皮,嫉妒贤能,乌烟瘴气,争权夺利,效率低下,外行官僚严重压制实务人才,甚至到了算计陷害的地步。企业政治化,工作形式化,能力空壳化,宣传虚浮化;官僚玩权作秀,只上不下,员工坐井观天,对外界缺乏认知;不以干事为中心,而以权力为中心,不讲公平、效益,而讲关系、人情,导致内耗严重,效益低下,等等弊端。其实这类国企是一团外行、裙带户、小政客、小官僚扎堆的脓疮或毒瘤,潜在地严重干扰着国家经济,吮吸着人民的血液,这哪里像企业,简直是只会纸上管理的政治机关,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中国未来社会就是低效的、落后的、危险的权贵资本主义。 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和资本扶持,就其实际能力无法与外界竞争,因为有些国企自己不做、也不会做,外强中干,机器虚浮;会从银行忽悠钱,然后项目全部外包,让其它单位给他打工,且成果归其所有(但不敢全部公开,否则会露出马脚),显然这种矿业垄断现象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因为它是经济泡沫的制造中心,稀释了劳工阶层的利益。所以,一旦看穿这种“空手盗”运作模式,就没必要为某些国企的品牌力量、资本优势所忽悠蒙惑,它是利用了国家这个名词和人性的弱点,而维护了少数权贵阶层的利益。劳动创造价值,这才是最基本的政治判断、阶级判断和道德判断。民营企业通过与地勘单位的联合,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资本市场,可形成强大的矿业投资勘查开发力量,而许多国企由于思想呆滞,至今多年走不出去。目前,国内大矿分吃殆尽,几乎很难能找到或并购一个大型矿床,而面向更大范围的海外却更容易筛选到一个优质的矿业项目。 随着中国矿业市场的演化,将有更多民营企业和地勘单位直接或联合上市融资,民营资本虽来源复杂,但不少敢打敢拼,动作精敏,体制灵活,而地勘单位(如地质队、地勘院、地勘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熟悉矿业,务实敢干。而如今,民营矿企如雨后春笋般四处崛起,中国国内未来的矿业市场可能在 10-15 年出现民营资本崛起的局面,但要做大做强,还有许多路要走,第一要抓住各类矿业人才,第二要善转矿业资本魔方,第三要加强民营矿企联盟,第四要打造矿业核心竞争力,第四不能失去海外矿业市场,第五要负起更多责任和争取更多的合理权益。 不久的将来,各种地勘单位、地勘公司以及矿业开发公司应争取自己融资,不必依靠某些国企虚假的资本实力,它们其实很虚弱且自卑,只不过被精心的包装起来罢了;直接完成融资到勘查开发,减少中间运营成本、剥削环节,这也是矿业市场更趋合理地健康发展的必然。当然,对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其未来的演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方的政策博弈;国企高管层通过复杂利益关系在政府中维持有大量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权贵,但显然国内民企在党内缺乏足够强势的代理人。许多学者认为,国企已成为腐败的毒瘤。
个人分类: 历史人文|3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中国财政耗费在特权上
热度 1 x224179896 2012-12-18 20:35
三公经费2万亿,华生的详细解读。 我们在财政资源上面大量得用在特权方面的太多了,从办公楼到各种各样的楼堂馆所,到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疗养中心,到给各种各样的人安排的休息、修养、出游、出巡的地方,这块耗费了我们财政资源相当大的部分    201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论坛上表示,我们在财政资源上面大量得用在特权方面的太多了,从办公楼到各种各样的楼堂馆所,到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疗养中心,到给各种各样的人安排的休息、修养、出游、出巡的地方,这块耗费了我们财政资源相当大的部分。    以下为华生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    今天的题目是讲财税,昨天为了参加这个会,我专门看了一下网易关于年会的说明,还有我看把前几年的会议都附上去了。我有一个感觉,现在政府都开始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大话,开始扭转了,但是我看看我们年会上的话,财经界也基本上是空话、套话挺多。当然是不同形式的套话,那边的套话是从马列主义开始带一大堆,我们每年说的话,我看前几年的发言拿到今年也一样可以用。所以,因为今天下午的分组我不能参加了,答应人家到山里面去,虽然下雪了,但是答应人家的还是要去,我讲完了就走。    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媒体办的研讨会,很多话我都不太懂,比如网易年会的标题是“重返民富之路”,我昨天琢磨了半天,我没有懂这是什么意思。“重返民富之路”就意味着我们曾经有过民富的时代,最近没有了,原来民富过,现在不富了,所以要“重返民富之路”,但是就我活了几十年,我不记得以前有什么民富之路,所以不知道往哪重返。这几年如果公告的说,比如农民工,农民工前几年都是几百块钱工资,现在是几千块钱工资,由于劳动成本上升,一些企业家说生产成本太高了,所以很多移到东南亚了,所以一线的工人的工资是增加了。富人是不是变得比较穷了?也不是,前两天我看计量司的年度经济任务,大佬们赌一件事情,一赌都是拿一个亿赌,现在贫困县一年财政收入恐怕也不到一个亿,所以富人也很富。所以,我就是没有明白,我们今天讲“重返民富之路”是说的什么意思。    再回到这个分论坛,我首先给主人提个建议,叫做“深化财税分权”,这个我也没有太明白,财税分权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研究财税分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经常开会,他也不请我们去,人家自己把这个问题该讨论的都讨论了,真是用不着咱们帮助他们操心。中国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比例关系,如果和起来国家比起来,比例也很正常,跟别人差不多,中央财政占的比例也不算高,转移支付的情况其他国家也存在,我在英国生活很多年,他的集成度比咱们还高,转移度更大,这个有没有问题?有问题,但是显然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问题。财政税收体制有没有问题?肯定问题,而且有大问题。可惜就像我们现在城市化的问题、收入分配的问题、证券市场的问题,我觉得媒体上讨论的基本上都不是讨论的真问题,基本上都是说一些空话、套话、大话,重复以前的一些形式上的话。    就我来看,我们先讲财政体制,中国的财政体制现在首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我认为中国财政体制现在有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卖地财政问题,就是我们的财政收入其中相当大一块是非税收入,还不是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这么大,这个跟其他国家相比是不正常的。同时,我们这个非税收入非常主要的一块是靠倒卖土地来的,我们学的是香港的办法,香港的地本来就是官地,就是港府的地,我们这还不是自己的地,我们是收了农民的地倒卖,所以我们准确的说咱们不是土地财政,我们是“倒地财政”,这个“倒地财政”我觉得是财政体制要改革的第一件事情。明年要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没有这个毅力,有没有这个决心来动这个“倒地财政”,这是对新政府第一个最大的挑战。很可惜我们媒体,包括学界对这个问题说法也不一,起码没有把它作为首要问题。在我来看新一届政府改革能不能有突破,在经济上面能不能有突破,第一个试金石,第一个最重大的考验,就是对“倒地财政”采取什么态度。就目前来看,基本上卖地财政在新型城镇化的口号下还在继续蓬勃发展,我看媒体上也在推波助澜,媒体上基本上炒作的都是这一套。    原来我们倒卖土地的财政是和旧城市化配套的东西,新型城市化是不能搞这个的,这是我们帮助媒体都没有搞清楚的事情。那个东西就跟计划经济一样,计划经济是专门为那个时代配套的,现在这个时代倒卖土地的财政是不能给新型城市化配套的。因为新型城市化建设,我2006年就给领导提出了建议,我说新农村建设这个事情不是龙头,龙头是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型和旧型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现在基本没有讨论的问题,什么叫做新型城市化?原来那个旧在什么地方?这个新又新在何处?我觉得政府没有明白,我们媒体和学界有责任要把这个说清楚。我当时提新型城市化,最主要说的新型就是新在新要解决人口,先要解决户籍,旧城市化核心问题就是我们会讲到的土地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脱节,现在要搞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就是要让你的土地为外来人口的落户服务。但是,我看了直到今天的所有的中央文件基本没有这个内容,基本上还是包括开发商怎么疯狂的拿地为了迎接新型城市化,我说那不是迎接新型城市化,那是迎接旧型城市化,因为新型城市化首要是解决人落户的问题,土地制度的改革怎么转过来,从过去为大楼、大广场服务、为开发商赚钱服务、为城中村和成交农村补偿服务,转到为城市化的主体,农民工主体、以及外地来移居的人口服务,这才是新型城市化。    财政体制要为新型城市化服务,我认为要打的第一个大仗就是改变倒卖土地的财政,但是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说没有任何准备。如果没有这方面动作和准备,我觉得所谓的新型城市化最后必然还是旧城市化,还是少部分人获益的城市化,大多数人被排挤在外的城市化,就是我们今天的状态。所以,我认为财政体制要改革的核心,第一仗就是要动摇买卖土地的财政。动摇这个东西后面带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批评它是容易的,但是要替代它,问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土地还在招拍挂,如果按照中央文件里面说的“严格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征地”,当然这个口号我认为也是不对的。假定按照这个口号去做,就不能招拍挂了,不能卖地了,卖地就结束了,但是现在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做任何准备。按照现在这条路走下去,因为这种招拍挂的模式必然会抬高城市土地价格,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开发商的暴富,中国财富榜上有那么多大开发上,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这个只有香港有,因为我们是从香港学来的拍地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把少数土地资源给少数大开发上,所以我们福布斯排行榜很多地产商在上面。所以一说新型城市化,地产股都上涨,我说这完了,这不是新型城市化,这是旧型城市化。所以我们的财政体制用什么来替代过去我们称之为土地财政的模式?土地如果不用拍卖的方式是用什么方式?现在又有新的建议,说是政府和农民是双轨制的方式,双轨制的开头跟我有关系,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搞双轨制我是反对的。实际上无非就是在政府卖地财政的同时允许城中村和城郊村农民分享一个更大的蛋糕,等于是政府、开发商和城中村和城郊村的这些既得利益者做进一步分脏而已,这是解决不了新型城市化的问题的。    所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倒卖土地财政的问题,现在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已经占很大比例,如果不从根本上动摇这一块,而且设计一套新的技术完全替代这一块,那么我们新型城市化拉动经济发展就会完全落空,因为靠少数人发财拉动不了中国GDP,只有几亿农民工和他们在农村的家属、留守的儿童,还有大量丛中小城镇到沿海一线大城市转移过来的外来人口,这些人的安置,这些人有土地权利,有住房权利,才会真正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所以,我个人认为财政体制第一个问题,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倒卖土地财政的态度和措施。    财政体制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财政资源歧视性的分配。我说的这个可能都不是现在媒体讨论的热点,但是我认为这是主要问题。我们中国之所以现在贫富差距大到今天这个程度,除了市场本身的马太效应以外,很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财政资源分配加重了一部分人更好、一部分人更差。我们财政资源的分配首先跟刚才说的有关系,就是我们的住房,我们城市保障房主要是对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基本上住在地下室和工棚里面。教育方面现在还在争论外来人能不能参加本地高考的问题。医疗更是向城市人口,特别是向体制内倾斜。这个加剧了我们整个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个在我们国家跟计划经济是相关联的,因为我们从计划经济时代保的就是这批城市人口,当年很困难的时候,城市人口有布票、有粮票、有油票,保证了至少最基本的供应,但是其他人是没有的。我们的公共医疗资源主要是集中在城市,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体制内,用掉了医疗资源绝大部分。所有这些过去习以为常的东西,跟我们财政体制都是有关系的,就像广州市稍微公开一点,马上公开出来说他的财务里面有一部分资金,几千万是拨给省立或者市立幼儿园的,就是他财政资源分配是严重不均等的。别人的财政资源的分配可以减弱市场本身分配所造成的差距,而我们的财政分配从整体上强化的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这是我们财政体制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当然,这个改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财政体制现在的分配完全是有利于城市居民的,完全是有利于体制内的,这样会触动巨大的既得利益,而且包括我们各界精英,不光是权力精英,包括我们的财经精英,艺术精英,体育精英,都是这个体制受益的,要动摇这个是难度很大的。所以,我一直说收入分配的改革第一步是做不了的。这是我认为财政体制第二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财政资源歧视性分配,严重的强化了我们的贫富差距。    第三个问题,这个就更难了,就是我们财政资源的特权分配。现在我们开始新一波的反腐败,腐败是非法的,特权是合法的权力的滥用,特权是法律给你的。因此反腐败要深入,最后肯定涉及到特权,实际上从开头已经涉及到了,比如说过去领导一出门要封路,现在不封路了,实际上这个碰的是什么?这个碰的不是腐败,碰的是特权。但是,概念上可以区分,一个是反腐败,一个是反特权,这两件事做了,政治提出已经做了一半了。    这个特权在我们原来财政分配体制里面,它是向特权倾斜的。举个例子,我们的办公楼,最近有人把地方办公楼搞的富丽堂皇,比人大会堂还气派,不光是它,全国办公楼都膨胀,这就涉及到权力。我去日本议会议员办公室,日本议会议员不是我们人大代表,谁在议会里面议员多数就组成政府,他们是真正执政党的精英,他的议会议员至少相当于我们党的中央委员会。他们的办公室,每个议员一间房,当中挂一个布帘隔一下,秘书坐外面,他坐里面,我还上了一趟厕所,厕所很小,不太方便。所以,我们在财政资源上面大量得用在特权方面的太多了,从办公楼到各种各样的楼堂馆所,到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疗养中心,到给各种各样的人安排的休息、修养、出游、出巡的地方,这块耗费了我们财政资源相当大的部分。所以,反腐败的深入必然是要碰到对特权的限制,包括对办公面积的限制,更不要说办公以外大量的设施。我去参加美国国务院的会,美国国务院没有地方招待,找一个公关公司给你安排在宾馆里面,会议厅都是在外面,我们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    所以,真正的财政资源,就是财政体制改革在我来看是这三大问题。首先要突破的我认为是第一个问题,因为第一个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而且它的收益很明显,我们现在想要经济增长,想要持续发展,不解决第一个“倒地财政”的问题就不能前进,其他的问题只能是循序渐进。所以,我认为这是财政体制真正问题,根本不是中央和地方分权,地方的钱是不是少了一点,我想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其他国家都是转移支付的,中央财政占大头,各个国家都是如此,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值得值得在这上面耗费脑筋。关于财政问题我就简略的说这些。    下面我再讲税制。如果财政问题上是一片混乱,税制问题上基本上是错误思想占主导。刚才我们主持人还说结构性减税只见结构不见减税,这个我觉得也不够公平,因为营业税改增值税实际上就是降低增值税税率,我们原来增值税是17%,现在推广到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就把17%降到了7%、5%,确实会减一部分税。    但是,我要说的实际上中国税收体制主要问题,我们现在主要攻击的就是国家税收太多了,在我来看并不多。中国的税收现在占GDP20%多,是非常正常的水平,它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税收以外的非税收入,所以加起来以后到了30%多。如果真正像我们刚才说的把非税收入拿掉,税收的主要问题就不是砍总量的问题,就不是减税的问题。当然,喊减税,这都高兴,现在在这方面的意见归纳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句话:第一,减少税收,所有人都欢迎。第二,增加福利,大家也很高兴。要提高低收入人怎么办?要增加福利,这样提低,另外就是减少税收。现在美国和欧洲都是这个问题,美国和欧洲所有难题就是一边要减少税收,一边要增加福利,所以美国出的财政悬崖,欧洲出了债务危机。因为如果是把政府多吃多占的那块拿出来以后,政府本身实际上是一个过路财神了,他收的少就干的少。你可以增加税收,然后增加福利,也可以减少税收减少福利,但是唯一不能持续的就是减少税收增加福利,这个是混不下去的,这也是今天美国和欧洲混不下去的原因,这显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在这么低的发展水平上要学美国和欧洲,我们肯定是死定了。    因此,税收上的问题,尽管这个话不受人欢迎,我觉得解决了非税收入以后,税收本身这个水平恐怕基本上是降不下来的,按照现在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包括对农村、对医疗、对方方面面大家所要求他花的那些钱,他这个税收减不下来,就像美国现在一样,共和党说税是绝对不能加了,砍不砍福利你们看着办?税不能加,只能砍福利。奥巴马说福利一定不能砍,因此必须加税收。    中国税制问题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在我来看不是总量问题,不是结构问题,要看的是税收之外的非税收入,要砍的是不合规,把那一大块砍掉以后,税收这块在中国现在发展水平上,20%多是非常正常的。中国税收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问题,什么结构问题?我们现在是以间接税为主体,基本上没有直接税。所以,像调整经济结构一样,税收制度最主要是调整税收结构,实现从间接税向直接税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的口号大家是喜欢的,做起来没有一个人欢迎,包括我们在座的人。间接税监管都是老百姓承担的,你去买个馒头,买个消费品都交税了,富人消费的少,所以他交的少,穷人交的少,但是这是间接的,没有直接从你口袋里面掏,从口袋里面拿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所以,中国个人所得税现在工薪阶层当中只有7%的人交,7%的人当中有6%点几只交5%,真正叫超过5%的个人所得税的人不到1%,现在又有新建议,说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到1万元,网民大多数赞成,也就意味着中国人的偏好是最好个人所得税取消才好。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少了,提到1万元是百分之零点几的人交税,美国是40%的人交税。    个人所得税如此,我们财产税也是全都没有。所以,美国大选这次辩论的话题是欧洲社会主义和美国资本主义,中国的税收主义是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我在参加政府会议上就讲了,我说中国税收主义是世界上最热爱资本主义的税收制度了,因为我们基本上对资本不征税。我们共和党右派主张拿到中国来就是很左派了,因为我们没有遗产税,我们没有赠与税,我们也没有固定资产保有税,美国人炒股一年以内卖出的要交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40%,长期炒股也是20%,最近优惠了是15%,我们这个税基本上是没有的。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如果不喜欢这些税,也是可以的,但是贫富差距大家就得忍一忍,因为没有这个调节,贫富差距一定很大,而且越来越大。因为市场经济本身,不要说发展中国家像中国这些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因为很多人说所有这些问题是因为市场化改革不彻底造成的,市场化彻底了,就像美国和欧洲的贫富差距在税收和福利调节下仍然是很大的。美国和欧洲在一次分配结束的时候,基尼系数也是0.5左右,是通过税收和福利的再分配把0.5调到0.4左右。欧洲呢?在美国人眼里面欧洲是社会主义,所以他从0.5调到0.3左右,调低20个百分点。我们呢?刚才我讲了,我们前面的财政体制的再分配是强化一次分配当中的不平等,税收该调节的完全没有,而且我们不喜欢,所以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以前我说一定在0.5以上,最近有人说到了0.6,没有准确的数据计算,但是我想中国基尼系数在0.5以上恐怕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因为连人家完善的市场经济在二次分配之前也是0.5左右,我们肯定比他高得多。    所以,我觉得我们税收体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样实现从间接税向直接税的转化。中国现在的税收制度相当于18世纪美国、欧洲的税收制度,就是对资本基本不调节的税收制度,不是现代资本主义,我们离现代资本主义还有很长距离,严重现代资本主义从罗斯福新政开始,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开始,从8小时工作制到个人所得税,到遗产税,到赠与税,到固定资产税,到一系列对资本调节的措施。    所以,我开头说的就是空话、套话的问题,我的意思就是说当我们面对现实的时候,这个现实有时候是很残酷甚至是很丑陋的。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状况,就是说如果我们税收制度还停留在18世纪的原始资本主义的税收制度,我们必然有一个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否则我们想改变这个状态,我们就必须在税收制度上做重大的变革。而且没有直接税的时候,基本上隐性收入也是很难办的。只有当一个税收体制是以直接税为主体的,这个时候隐性收入才能提上日程,有人算中国隐性收入是8万亿、10万亿,相当于GDP的20%,如果真有这么大,居民收入占GDP就不低了,我们说的套话又不成立了,我们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如果算上隐性收入的话就不是这样了。如果撇开套话,我们跟老百姓的真实感受是有关系的,跟我们的购买力也是有关系的,我们的奢侈品,全世界25%的奢侈品是被中国人买走了,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差距是惊人的。这样就需要你转到这样的税收体制上来,这样你才有可能针对隐性收入。税收体制以直接税为主,隐性收入才会成为主要的东西,而且它也是遏制腐败主要的东西,因为在西方国家,在一定意义上反腐败主要不是靠我们的纪委,靠的是税务局。西方人最普遍的一句话就是税收和死亡一样不可避免,所有人最害怕的都是税务,因为每个人都逃不脱。    这样我觉得在财政税收体制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非常大的,其中有政府的阻力,还有帮助我们自己在内的各界精英的阻力,因为讲既得利益集团,我们都在既得利益集团当中。房产如果开始收税,收1%,我们大家觉得已经很严重了,从第三套收,很多人提出很多意见来,说这个有不合理之处,如果真像日本、韩国那样从第一套就收,到了第三套住别墅收7%,住一个1亿元别墅,每年交700万,每个月交60万,这样人们早就晕过去了。但是,人家能够越过中等收入陷井就是靠这套制度安排。我们现在设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包括我们唱的高调,讲市场化、攻击别人都可以,但是当所有这些东西落到我们自己头上的时候,包括有话语权的精英的头上的时候,这是取决于中国能不能真正前进的关键。    所以,我觉得财政税收体制的题目,这个分论坛的大题目是非常好的,这确实是整个改革推进的关键之所在,因为西方国家大选的时候,所有人最关心的是财政部长的演说,因为他的演说里面讲税,全国人都停下来看明年的税又怎么征了,因为那是涉及到每个人利益的。你去搞选举最多四年、五年投一次票,而且到时候可能还不去,你说今天我要送孩子上学,就不去投了。但是,经济利益是跟你每天都发生关系的,你的基本权利在这里。所以,我觉得财政税收体制是改革的核心所在,但是这里面的难度我们要有充分的预计,它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而这些我们基本上准备的都很差。    所以,我个人觉得刚才我说的这些改革三五年内都很难,我希望能够在一两个问题上突破,比如在倒卖土地财政上突破,因为土地收益占我们收入不平等很大一块,使这块受益不被我们政府、开发商、城市精英、城中村、城郊村的农民瓜分,而真正让大多数城市化主体农民工家属和外来人口获益,能够走出这一步,大局就会有比较根本性的扭转。其他事情有待于我们统一思想,逐步形成共识,然后再下决心慢慢去做。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
228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来做一回‘干爷’,回应陈热闹他爸。
TUGJAYZHAB 2012-11-28 00:26
我来做‘干爷’,回“热闹”他爸 “陈热闹”他爸在科学网上登博文,征求‘干妈’意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636466 。 我留帖却被删掉了,哈。 他的地盘他做主。回到自己博客(有修改)发表: ' 干妈 ' 、 ‘ 干妈 ’ 的,硬把肉麻当有趣。 不过回到上学问题,我赞成爷爷奶奶的意见: 4 ,最后,做过小学校长的俺娘和做过中学校长的俺爹说:算了,就上家附近的小学吧,别费那劲了,学校再不著名,也比你当年上的乡村小学强得多吧。 而且我再来给增加一个新理由:如果“陈热闹的爸爸”真地认为:坚决不能让吃 ‘ 特供 ’ 的人搞‘食品安全’,则遇到 ‘ 特供 ’ 食品自己就应当坚决不买。因为,如果孩子吃‘特供’食品长大,则一定不会关心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你说会吗,元芳? 许多朋友,一般地反对‘特权’,但轮到享用特权,却不想放过,甚而求之。这是我们社会的症结之所在,也是中国人的悲哀。一切追求民主、法治的正常人,应当以特权为耻,唾弃特权。否则,中国没救。如果特权成了臭豆腐,虽然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那还能铲除吗?而特权在中国存在的日子里,中国就建不成法治社会,就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不能腾飞。你说能吗,元芳? 追求特权,成为 ‘ 精神空虚的贵族 ’ ,即使贵如“热闹他爸”,其实也是挺可怜的。不是吗,元芳?(热闹他爸自己也这么认为:“ 自己发现作为一个研究员,我在社会上还是挺可怜的” ) 所以,咱如果进不了那500个特权家庭,就认命,干脆做平民吧。
个人分类: 时评|1625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专制、特权、社会不公走向法制、平等、公正的历史转型与过渡
pww1380 2012-9-7 11:32
从 专制、特权、社会不公走向 法制、平等、公正的 历史转型与过渡 ——社会理想与历史悲剧之间的艰难抉择(修订版) 杨文祥 毋庸讳言,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文明数千年文明史上的一个十分关键而敏感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就是一个由具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封建专制社会走向一个全新的现代法制社会的历史转型和历史过渡时期。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最大特征就是既有封建传统社会的历史遗存及其现实影响,也有现代法制社会历史新生元素的不断萌生与积累。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如果坚持和深化社会变革,依据历史规律创造性地建设现代文明,不断完善并在社会实践中落实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中华民族就会赢得新生,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同时实现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反之,如果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就只能停滞甚至中断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进而使反复曲折的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再度受挫,使中华民族重新蹈入一个历史沉沦时期,甚至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悲剧性的历史命运。 于是,究竟是赢得生存还是走向毁灭,就在于我们对上述社会理想与历史悲剧的取舍之间。而这一取舍的时代标志就是坚持和深化改革还是知难而退。 社会理想 社会平等是法制社会的基本特征,而社会公正就是法制社会的通行证。 这样,就在全社会共享社会平等、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同时,让特权与社会不公作为专制时代的墓志铭而构成一去不返的历史记忆。 历史悲剧 社会不公是社会专制的基本特色,而特权则是专制时代的通行证。 在这里,社会平等、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只能是难以成真的人间梦想,更是久困于社会不公的人们“悼念”未曾诞生的法制的墓志铭——真正的法制社会在于社会平等、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实现,而不在于是否制定有宪法,也不在于制定了多少法律条文。 总之,生存还是毁灭?面对莎士比亚提出的这个人生之问和命运拷问,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历史抉择。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之间做出正确的不愧对历史的抉择,显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
个人分类: 盛世危言|2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人的特权
热度 22 liuxuxia126 2012-9-3 11:25
昨天圆明园看了一半,今天还有半天休息时间,一大早就赶到圆明园南门。 宿舍6点钟才开门,之前在科学网上看到北京的博友拍朝霞,圆明园和颐和园的早晨,以为这些园子很早就开门。让我不禁佩服起北京园林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了。没想到,今天我去到圆明园,还不得7点钟,我看见侧门陆陆续续有很多老人进园子,却被告知,要等到7点才能买票进园,那些老人,都是北京人,是有月票或年票的。 外地人不知道能办月票,就无法在7点钟之前看见清晨的圆明园或颐和园,真是郁闷。只好等。北京人真是有特权啊。 今天是周一,工作日。所以进园子的多是老人,很少见我这样的外地人。 今天的游人明显稀少。 原来的皇家园林,因为国家性质的改变,成为当地人娱乐休闲的场所,也是外地人的旅游场所。但周末和假期之外的圆明园和颐和园,当地人在这里休闲锻炼的多。 圆明园的猫为什么那么肥硕?它们不能算是流浪猫,也是家养的猫。一大早就有一个老太太从家里带了3个饭盒,我看是炒的花饭,拿来专门喂猫吃。有四只猫在那里等她来,吃得很香。她边用温柔的眼神看它们,还边抚摸它们。好像它们是她的家人。看我拍照,她像个猫一样跑来跑去,我一举起相机,她就跑到离猫远远的地方,我放下相机,她又靠近猫咪,再举再跑。最后我只好向她解释:我是不会拍你的,我只拍猫。后来我干脆不拍了,任她在那里喂猫。 黑天鹅的栖息地,专门有个牌子,告知市民,那个水塘里的水质适合黑天鹅生活,没有恶化,请市民放心。很显然,有北京市民对黑天鹅栖息地的水质提出质疑。 科学网博友LIULI拍摄过的圆明园的黑天鹅,只剩下爸爸妈妈还留在那里,继续孵化新的生命,不知道新的一窝黑天鹅有几只。其他的年青的黑天鹅们,据饲养员说,都飞走了。也许因为饲养的关系,它们不用担心食物,所以还继续留在那里。如果没有人工饲养,不知道圆明园的环境,是否合适黑天鹅生长。 PS: zzjtcm 博友提醒外地人也可以办月票,太高兴了。打电话咨询,竟然真的可以。带身份证和一寸照片即可。
个人分类: 游记|7239 次阅读|44 个评论
[转载]俄大刀阔斧削减特权车动真格的了
yangsenhn 2012-7-3 17:18
原文: http://guanjianbin.i.sohu.com/blog/view/224535483.htm 7月1日,是俄罗斯削减“特权车”的大限之日。7月1日,俄总统普京于5月19日签署一份关于“对交通工具上使用的警灯和警报器进行规范管理”的总统令正式生效。 此命令称,俄全境内允许配备警灯和警报器的国家机关车辆从此前的968辆减少至569辆,以便“提高交通安全、对交通工具使用警笛和闪灯进行整顿,同时排除非法使用的情况。”据此,俄境内各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只有在其行政管辖区内才有权使用配备警灯的车辆;而联邦级的各部部长则只能在莫斯科市内使用配备警灯的车辆;国家保安局负责安全的人员以及受国家保护的人士所乘坐的车辆可以安装警报器。此令严禁为不负责公民生命和健康的政府官员车辆安装警灯。 “特权车”:百姓讨厌 总统削减 只要来过莫斯科的人都会发现,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库图佐夫大街、列宁大街等主干道的正中央都有一条由双实线单独划出来的专用车道,这是政府特地辟出的一条供政府高官、护法机关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老百姓称其为“霸王道”。 在莫斯科常驻快6年了,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普通车辆堵得“寸步难行”之时,总有一些“特权车”闪着警灯、拉着警笛在这条“霸王道”上迎面而来、飞驰而过、绝尘而去。这些“特权车”走的道就是“霸王道”。尽管有“霸王道”,但这些“特权车”还是由于种种原因偶尔要与老百姓的普通车撞上一下。 久而久之,俄罗斯老百姓对这些“特权车”可谓是怨声载道,要求限制“特权车”数量和权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些俄罗斯市民时常组织一些抗议活动,他们把蓝色的小水桶放在自己的普通车上,炮制出了一些“山寨版”的“特权车”和警车,来讽刺和奚落俄交警,弄得交警们苦笑不得…… 但根据这条新总统令,自2012年7月1日起,俄政府办公厅将完全失去“特权车”,而俄最高法院、中央选举委员会和许多政府部长、署长都将痛失“特权车”待遇,而“特权车”将主要集中在强力部门:俄总统办公厅的“特权车”数量从50辆削减至20辆、俄政府从26辆增至28、政府办公厅的数量从40辆减至0辆、联邦委员会从8辆减至5辆、国家杜马从12辆减至8辆、总检察院从35辆减至30辆、联邦调查委员会从30辆减至12辆、内务部从140辆减至100辆、国防部从23辆减至20辆、联邦机要通信局从70辆减至60辆、联邦安全局从230辆减至197辆、各联邦主体的最高行政长官从85辆减至83辆、各联邦主体最高立法机关从83辆减0辆。 违令行为将遭“连坐制”处罚 据俄总统办公厅新闻中心负责人赫列科夫6月30日透露,俄总统办公厅于6月30日晚至7月1日早之间已拆除了本机构所属的100套“特权车”设备。一套“特权车”的警灯和警报设备总价为15万卢布,而拆除的费用是4000卢布。这些被拆下来的专用设备将直接扔到仓库里,成为废铁。因为俄国内不许出售这类物品,俄国外也没有什么卖家。 其实,为解决俄百姓对“特权车”的反感问题,俄官方曾于2006年大幅度削减“特权车”数量,把配备警灯和警报器的车辆从7000多辆削减至如今实际的968辆。今年3月7日,普京在当选俄总统后曾表示,“我们很难和那些已经习惯使用警灯的人做斗争。我们刚削减完,它们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又冒出来。”普京强调,“高官应该有可能尽快抵达工作地点,但不应该使用警灯和警报器。”那时,普京曾承诺把“特权车”的数量减少至几十辆。 无疑,普京的这条新政就是针对这种这种社会现象和民众情绪的。对于这道总统令,俄自民党在杜马议员团的副主席尼洛夫称,“很好,新当选总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签署命令削减特种车的数量。我希望,这只是第一步,我认为削减的程度还不够。”他强调,“有些人已经习惯了天天乘坐“特权车”出行了,这些人未必会严格遵守这道最新总统令。他们肯定会想出规避这个命令的做法,因为俄自民党建议专门立法,对违反这条总统令的人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这道新总统令,非法在车辆上配备警灯和报警器的人员将处以2500卢布(1元人民币折合5卢布)的行政罚款。同时,乘坐非法配备警灯和报警器的的官员将处以15000至20000卢布罚款、相关法人机构将处以40-50万卢布的罚款。这道总统令规定,只有俄内务部才能拥有使用“特权车”许可权,该部门有义务确保这一命令的严格实施,并对相关违反者进行追查。 有官员主动放弃“特权车” 有民众怀疑新政效果 有意思的是,有些根据新总统令规定依然有权使用“特权车”的俄政府官员最近公开高调表示要放弃这一特权。俄罗斯教育部长利瓦诺夫就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请把警灯从我的公务车上撤掉吧!我坐的车将按普通的交通规则行驶。”而俄杜马副主席热列兹尼亚克和涅韦洛夫两人则号召所有杜马副主席都放弃使用“特权车”。 但俄媒体发现,在2006年普京上次大幅度削减“特权车”时,许多国家杜马议员也表示主动放弃“特权车”,而没过几周,这些“特权车”又悄悄地回来了。人们还注意到,俄机关部门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6月搞了两次打击非法使用“特权车”的专项行动,但这两个行动的成果均未公布。 俄共议员、俄杜马宪法委员会副主席索洛维约夫称则认为,“消减“特权车”的总统令是好的,但幅度还不够,要全面禁止“特权车”现象。因为,只要我们不全面取缔“特权车”,那么要不了多久,一切都将回到原来的样子。对官员而言,“特权车”意义重大,这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我认为,这道总统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一些社会人士则在怀疑这个总统令的落实程度,俄反“特权车”的民间组织——“蓝色水桶”(俄特种车的警灯与蓝色的水桶很相似)领导人什古曼托夫认为,这条总统令不会对现状有任何改变,“所有人都不会发现街面上“特权车”会有什么减少的!一些车辆的警灯也许没了,但特权却依然在。”看来,普京要想在这个问题上让俄罗斯老百姓真正信服,光够这条总统令是不够的,除了开药方,还要看疗效,也就是要看7月1日以后的落实情况。
1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超级公民 特权思想
xuxiujiang 2012-6-18 13:45
超级公民、特权思想是社会危害最大的封建余毒。
2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巴西农民对孟山都的诉讼——保护农民特权
liuxuxia126 2012-5-14 08:31
农民特权,也即农民留种豁免权,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对权利人的限制的重要制度。 巴西农民是孟山都的重要客户群,孟山都的盈利一部分靠收取专利使用费和品种权使用费获得。 按照巴西的品种保护法,农民应当享有留种权,即购买种子后种植,若自己留种再种植,交换种子,不能算侵犯专利权。但孟山都却依然向巴西种植业协会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 2009年巴西种植业协会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认定不侵权,并请求返回以前的收费。 近期,巴西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孟山都停止收取权利许可使用费,并返还500万农民2003/2004年以来收取的约6.2亿欧元的费用。 孟山都是否上诉,以及上诉后法院是否维持这一判决,关系巴西农民特权的保护,也可为中国提供司法借鉴。 详见: http://www.gmwatch.eu/latest-listing/1-news-items/13906-monsanto-in-big-trouble-in-brazil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3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林家彬:限制公权,废除特权,扩展民权
whyhoo 2012-4-14 1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和谐问题,在完善法治、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群体性事件多发,“仇官”情绪普遍,腐败现象未能有效遏止,等等。广大民众权利意识的日益觉醒,与现实生活中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关系失衡形成的巨大反差,是造成这种局面最为关键的制度性成因。?? 一、公权力的缺乏制约导致私权利的缺乏保障 ? 观察一个时期以来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社会普遍不满情绪的热点新闻事件,可以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可以归结为公权力的滥用导致的侵害公民权利和损害群众利益。各地频繁发生的强行征地、暴力拆迁,其本质是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与民争利,被强征强拆者不仅经济利益受损,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一些地方将大部分保障性住房分配给公务员, 是掌握权力者利用权力为自身及其小团体谋利,导致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本来所应享受的权利被剥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地方政府豪华办公楼,显示出的是公权力在资源配置上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建设豪华办公楼,势必造成民生改善的大幅拖延;“安元鼎”之类专门对付上访人员的公司,是被滥用的公权力向市场“购买服务”的荒唐产物,这些公司所从事的地方政府委托“业务”,是对公民的非法拘禁;令人发指的湖南邵阳“邵氏孤儿”事件,则是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联手以权谋私而不顾道德底线的极端事例,众多公民的生育权、抚养权等基本权利被粗暴剥夺和践踏。这样一些现实,与党中央大力弘扬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等理念形成巨大的反差,是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重要来源。?? 二、特权的广泛存在导致民众的离心离德 ? 毋庸讳言,当前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特权广泛存在。一边是普通民众被“看病难、看病贵”所困扰,另一边是财政性医疗费用支出主要用在了享受高干医疗待遇的群体身上;一边是普通民众的食品安全缺乏保障,另一边是“特供基地”保障着少数人享用“绿色有机食品”;在住房问题仍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的大环境下,军队某总部拟议为其首长们建设的住宅每户面积达一千平米以上。虽然“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等理念和口号被广泛宣传,虽然从孔繁森到杨善洲,一个又一个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被大力弘扬,但是广泛存在的特权使所有这些正面教育都变得苍白无力。更不用说“我爸是李刚”、“我爸就是王法”这样一些特权意识的无耻张扬对民众内心的深深刺痛。特权的广泛存在造成民众对党和政府的离心离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民众推到党和政府的对立面。有研究指出,前苏共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腐败和特权所造成的民众的普遍不满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殷鉴未远,不可不察。?? 三、限制公权、废除特权、扩展民权是当务之急 ? 1. 限制公权?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30余年的发展和变革,过去那种公权力无限延伸、私权利绝对弱小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公民权利受保障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公权力缺乏制约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民营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都形成了现实的障碍,距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有很大的差距。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公权力进行制约已成燃眉之急。? 通过外部监督制约公权力。党和国家在强化对公权力的内部监督方面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局限性十分明显。今后应在强化外部监督方面多下功夫。一是强化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使其在实质上成为独立的立法和监督机构。目前各地方通行的由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做法,极大地削弱了人大的独立性,应予杜绝。对于各级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以及激励机制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使其有足够的动力汲取民意和对政府进行监督。二是强化舆论监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意见表达、议政问政的渠道,也为强化舆论监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目前总体上舆论管制过严,舆论对公权力的监督功能被大幅削弱。结果导致的是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受损,小道消息和政治笑话满天飞,效果与初衷恰恰相反。“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 通过强化法治制约公权力。十几年来,陆续有多部旨在约束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法律出台,“让公权力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取得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各级地方司法部门受到同级地方政府的强力干预,有法不依和司法公正缺失使得通过法律制约公权力的立法宗旨实际上难以实现。为此,迫切需要从加强司法的独立性着手改进。应逐步实现各级司法部门的经费保障和人事任免与同级地方政府的完全脱钩,扫清妨碍司法独立的关键性因素。? 2. 废除特权? 特权的广泛存在体现的是封建王权思想的遗毒,严重地疏远民心,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中央所提倡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理念格格不入,应尽快着手废除。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通过舆情调查找出那些群众最为反感、反映最为强烈者,以政令的形式明确予以禁止或废除。尔后进行细致的排查和梳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形形色色的特权逐一废除。“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共产党人着手废除特权将是对其先进性的最好诠释。? 3. 扩展民权? 扩展民权与限制公权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公权力的制约意味着予以私权利更多的保障和活动空间,而公民权利意识的充分觉醒,又是制约公权力非法扩张与恣意滥用最根本的依靠。现阶段,应将强化社区自治作为扩展民权的重要抓手。推进社区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使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有效形式。例如在城市社区,有了有效的社区自治,很多事务就不再需要“城管”之类公权力的干预,而可以通过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民主协商和合作处理来解决。又如在成都市农村地区,尝试将政府下拨的支农资金的用途交由村民自主讨论决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进和实现社区自治,是当前公民社会转型和扩大基层民主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官民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原文见 http://www.chinareform.org.cn/gov/governance/Report/201204/t20120410_138956.htm
个人分类: 政治|1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是反对特权还是反对自己没特权?(王邦进)
liyibo666 2012-3-19 17:02
是反对特权还是反对自己没特权? 精选 已有 3559 次阅读 2012-3-6 16:25 | 个人分类: 时事社会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北京户口 高考 知识分子 公交车 改变自己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自己的利益。而每个人不管是否聪明,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的观点并非由于个人利益左右的,而仅仅是因为他的信息来源不够充分或者思考问题不够全面,那么与人格无关,他需要的是多学习,多长进;如果一个人的观点,会随着自身的利益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譬如著名的公交车踏板理论),人格就已经不是太高尚了。人格不高尚也无妨,起码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假设就是人性自私。不高尚的人也有发言权,也有为自己的利益呼喊的权力,但是国家的庙堂之高,公共话语权不能被一帮自私自利的人占据。不能明明他们是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却顺便也把你代表了!或者他们明明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却占据一个理论的高度或者一个“和国际接轨”的高度或者引用邓爷爷的“中国国情”论。不容置喙,不容置疑。任何质疑都是无知的,都是不了解国际动态的,都是不懂中国国情的。 现实世界中,利益每天被损害的一群人,是没法发出声音的。而一些掌握公共话语权的人,甚至号称“公共知识分子”,却沾到了一点蝇头小利就改变自己的是非观,是非不分,甚至刻意去混淆是非。 回到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我遇到过很多北京的知识分子,他们也不过是北京的“移民”,当年他们在“外地”参加高考的时候,不知道有多么痛恨因为不公平的制度,他必须比北京上海的孩子多考几十甚至100-200分才有机会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但是现在当他摇身一变成为“北京人”“上海人”,当现在他的子女是北京户籍可以从这个不公平的制度中获益的时候,他们的观点和调调就改变了。 我曾经和一帮所谓的活动份子接触过。他们为非北京户口的孩子在北京的高考权奔波,但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却呼吁只能是他们的“在北京出生并上学的”孩子才有资格在北京考试,享受北京的高考优惠条件。原来,他们委屈、愤懑,失衡的仅仅是他们的孩子没有象其他北京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特权,而不是形成特权的制度!他们只是认为他们的孩子也应该象北京孩子一样享受特权,因为他们都是“准北京孩子”,他们认为北京孩子享受特权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唯一不合理的是他们这些“准北京孩子”没有享受到这个特权。 原来他们反对的仅仅是自己没有特权,他们并不反对特权本身!我问他们:既然你们作为外地人,对外地人都如此歧视,那么你们有什么理由说北京人歧视你们呢? 中国(特指大陆)目前在教育公平的问题上,纵向比还不如武则天执政时期的科举考试;横向比,比“人权问题比中国糟糕100倍”的美帝国也根本没有可比性。稍稍有点文化的人应该都了解美国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及其形成的历史。而中国到目前,改革中还有很多“不能碰”的禁区,改革可以,但是北京孩子和上海的孩子是“不能影响”的,如同红色二代和官二代们的升官发财之路“不可影响”一样。 我也有北京户籍。我的孩子将来也可以拥有北京户籍,但是我坚决反对户籍制度带来的特权和不公平!无论是我当年在安徽参加高考的时候还是现在我拥有北京户籍的时候,我的观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当然,在不公平不可改变,还是不可改变的现实的时候,我也尽力让自己不是这个不平等的制度的受害者(譬如当年我选择到北京工作而不是回老家),但是无论我是特权制度的受害者还是受益者,这不会影响我反对特权制度的观点。 那有些人就疑问:那你呼吁“改革”不是“革自己的命”吗?对,我就是革自己的命!如果一个人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洋洋洒洒,一旦涉及自身利益,立即改变观点,那么这个人不是一个纯粹的人。 中国长期的专制和特权社会,让民族心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反对特权制度,只反对自己没特权!一个对特权趋之若鹜,一个特权可以堂而皇之,一个特权可以光明正大,一个特权可以在庙堂之上登堂入室的国家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93do=blogid=544714
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高考改革不能损害京沪学生权益一事责问教育部
热度 5 Mervyn1985 2012-3-5 15:01
如果教育部发表的是关于小升初或者中考的言论,本人绝对没有丝毫反对意见,因为人家地盘上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是人家自己的税款建立起来的,其他人不应该有想法。但是,说到高考不能损害京沪学生权益,本人十分不解,如下: 一、若京沪两地的高校属于地方高校,中央财政没有拨款,则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但是如果京沪两地属于教育部或者其他部委的高校,则在讨论之列。地方高校得中央财政支持较少,有理由进行教育保护主义,多多招生本地学生。但是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必须一碗水端平,面向全国招生。中央财政是花的是全国的税款,不是只有京沪两地的税款。 二、发表此言论的相关官员必须引咎辞职!这种言论明显有分裂中国、挑起和激化业已存在区域矛盾和涉嫌种族歧视,因此发表这个言论的相关官员必须引咎辞职!发表这种言论的相关官员理论水平太低,属于败类里面的突出产品,不开除不足以清洁队伍! 三、此番言论一出,表明中央行改革之心是假,暴露了有些部委已被既得利益所把持,口口声称改革,其实在大捞特捞利益好处,这种人不开除不足以赢取民心! 四、封建社会在科举一事上尚且没有给京城考生以特权,没想到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却大行其道,我们是进步了,还是一改回到奴隶社会了?教育部如此一来与当年上海租界“狗与华人不得入内”有何区别?请教育部给一个说法! 请有识之士广布言论!
个人分类: 社会讨论|3732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张维迎:纠正对计划经济的错误认识
LEOLAND 2012-2-20 17:55
张维迎:纠正对计划经济的错误认识 作者 张维迎 提示: 人类已经犯了几千年的错误,至今也没有改正错误的迹象。我一直努力减少人类的错误,无知,无耻。 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是减少人类错误的最好的方式,商品卖不掉,积压,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平等现象,这些都需要计划经济来解决。 市场经济之前是特权经济,有三个要点: 1 、大特权追求长生不老; 2 、排斥异己,整自己的同志比敌人还要狠一百倍; 3 、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千万不要把特权经济和计划经济混为一谈。西方国家就是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社会在西方。 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犯错误,而且一犯就是几千年,有了错误,也不肯改正错误, 大部分人是无知的,少部分人是无耻 。 但是还有一种人既无知,也无耻,这样的人更加值得人们去思索了,譬如,金正恩说,朝鲜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完全没有必要改革。朝鲜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理。原民主德国、俄罗斯和中国,就是因为盲目的经济、政治改革而陷入贫困和饥荒的。甚至在最近几年,这些原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像美国、日本那样饿死人的悲剧 ! 为什么金正恩会说这样的话,我想因为是有了最大的特权了。 有了特权就有了一切,特权就是商品,如果把这样的特权思想运用到经济生活,这必然产生特权经济。 查韦斯 14 岁小女儿手捧美元照片引发民众不满。 据英国媒体报道称,对于普通的委内瑞拉民众来说,想要拥有一些美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国家经济被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外汇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产。但是这对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 14 岁的小女儿罗斯尼斯来说似乎不是一件难事。这也说明了特权经济就是强盗逻辑,掠夺别人的幸福,自己幸福,损人利己。 我们的经济学研究是否也存在大量的错误呢?无知,无耻呢?我想,肯定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无知,无耻,只不过人们没有发现而己,如果我提出一个问题,朝鲜、古巴等国家是特权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呢?可能全世界的人都说是计划经济,没有人敢说是特权经济的,这是一个 巨大的错误 ,这是人类的无知。 有了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着三种经济体制:特权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三种体制任务和分工是不一样的。 目前,人们把特权经济和计划经济混一谈,把特权经济说成计划经济,例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这就不正确了,这是一个错误。所以,写此文章的目的是把三种经济体制的关系搞清楚,不能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了。 一、特权经济 特权经济,吴敬琏先生称之为管制经济、命令经济,这种经济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根本没有任何的经济效益可言。 特权经济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有了剩余产品,这时氏族的领导们就经常交易这些剩余产品,因为只有交易才能产生财富,对于交易的双方来讲都是有利的,交易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 交易是要有游戏规则的,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第一要给每一个人自由,第二产权的保护,第三企业家的精神。这三个条件在原始社会末期根本不具备。 譬如现在两个原始部族的领导在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易, A 部族用 100 斤大米和 B 部族 10 斤猪肉交易,这一种交易谁也不吃亏,公平合理,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部族领导们把交易的所得到剩余产品直接带回家了,部族其它成员不能享受到这些交易所带来的好处,甚至后来发展到和对方进行交易时,直接抢劫交易的剩余产品了。 A 部族和 B 部族不能象以前那样进行交易了,我用大米换您猪肉,大家面对面之间进行了,因为可能 A 部族就要动手抢劫了,如果不给的话就要 B 部族的命。我们可以翻开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就是这样写的,就是发生战争、抢劫,缴获的奴隶一律杀头。 按照这样逻辑的话,就必须要建立国家、军队、政府等各种组织了,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抢劫,这就是强盗逻辑,不让别人幸福而自己幸福,是建立在别人万分痛苦之上的。这样一种社会是依靠什么力量来维持的呢?特权,那些氏族领导们无偿占有本部族用于交易的剩余产品,同时抢劫别的部族用于交易的剩余产品,这就是 特权的价值 ,这样特权就代表商品的价值,例如,无偿占 A 部族用 100 斤大米和抢劫别人 B 部族 10 斤猪肉。 这样在原始社会就有特殊商品链:   ……特权 1+ 特权 2 …… 茅于轼说:“几千年就是个特权社会,皇帝的特权最多,一品官也有特权,一直到九品芝麻官都有特权,老百姓就没有人权了。解放后没有解决特权的问题,反而加剧了特权。 ” 研究特权经济特别要关注这个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最大特权拥有者皇帝,最大的心愿是长生不老,最害怕死亡。秦始皇最迷信有长生不老之药,传说中秦始皇派出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 ( 各种数量的说方法都有 ) ,入海求仙,但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 最后秦始皇死在路,身体也开始腐烂。“文革”中,毛泽东最喜欢听的话是毛主席万岁,有一位南京的医学专家说毛主席可以活到 150 岁,而且是有科学根据的,林彪知道以后非常着急,因为九大党章规定林彪是法定的接班人……。最近又发生一件怪事:委内瑞拉查韦斯得了了癌症,而且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得了甲状腺癌,巴西总统罗塞夫和她的前任者卢拉也患上癌症。查韦斯很气愤地说,可能与美国发展出一种秘密技术有关。 其次,排斥异己,整自己的同志比敌人还要狠一百倍。 特权具有排它性,你有特权了,我就没有特权了,你的存在是对我的威胁,是少部分人占有大部分人的利益。秦国丞相李斯亲自把法家韩非子杀害,因为韩非子的才华比李斯大,韩非子的存在是对李斯巨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要杀了韩非子,这样的观念延续了几千年至今还存在。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卡扎菲等国家领导人到死也不肯放弃对特权的追求,整自己的同志比敌人厉害一百倍。当卡扎菲被打死以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看望他的卫戍部队,呈现出了对于安危的顾虑,并作出了“不要因今天的失误,造成明天的苦杯”的讲话。 最后,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中国历史是有 15 次灭绝人口的大屠杀,也只有 200 年的和平时期。斯大林统治时期饿死上千万人的生命,毛泽东时期饿死三千多万人的生命,朝鲜金家王朝统治时期也饿死上几百万人的生命,等等。最近,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于 12 月 16 日夜间审批了最后一份文件。该报报道说,“ (16 日 ) 深夜 21 时 13 分,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份 ( 金正日 ) 将军签署的文件。这是一份就迎接元旦给平壤市民供应青鱼和明太鱼的问题批示的文件。”这也说明老百姓吃什么和不吃什么都由特权的人说了算,老百姓根本失去选择的自由。 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起源西方国家,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时间,这二百年人类进步的飞跃,这和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所取得的进步十分类似,都是在长期停滞后的突然飞跃。 如果以人口和平均寿命两个指标来看人类的发展,显然,人口增加和寿命延长,其基础是财富的增长,或人们能够享受的物质条件的改善。人类在过去两百年、中国在过去三十年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市场经济。从公元元年到公元 1800 年,技术进步率仅为 0.05% ,而过去两百年大约为 1 .5% , 过去两百年的进步是过去 1800 年的三十倍 。 《共产党宣言》对市场经济给予充分的肯定: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市场经济是依靠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特殊商品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持续繁荣的呢?早在 19 世纪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已经为了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 劳动力成为商品 。马克思指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身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除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这两个条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形成的。 那么,市场经济中特殊商品链:   ……劳动力 1 + 劳动力 2 …… 目前,中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 吴英案说明中国距离市场经济还有至少 200 年 。 因为中国经济是建立在特权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也就是说 我们并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真正的基础 。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国有经济仍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制高点 ( 一般称为“经济命脉” ) ,国有企业在石油、电信、铁道、金融等重要行业中继续处于垄断地位; 2 、各级政府握有支配土地、资金等重要经济资源流向的巨大权力; 3 、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官员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通过多种手段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频繁的直接干预。 不过,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许多的弊端 ,如经济危机,大量的商品积压卖不出去,总供给大于总需要;贫富差距悬殊,财富分配不公平, 4% 的富人拥有社会 80% 的财富,威胁到社会稳定;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腐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等等。 三、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 , 先有市场经济,然后才能有计划经济 ,这是一个顺序问题,是解决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的如大量商品积压卖不出去,财富分配不公平等等问题的。 是指“按着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是要求必须把每个企业、每个基层单位、每个行业、每个地区的内部计划同全社会的总计划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计划。从而彻底消除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和生产力浪费,把全社会生产力充分利用起来。 计划经济的优势 有三点: 1 、可以站在国家的高度,甚至全球的高度,合理调配资源,从而避免自由市场的无政府主义,带来的生产的盲目性和对资源的浪费。 2 、可以永久的消除市场经济的癌症——经济危机。 3 、是以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和消费的需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为了谋取利益。所以,全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可以用较为公平合理的方式,按劳分配给劳动者,而不是按权按资分配。 要实现计划经济还必须找到一个特殊的商品 ,这个特殊商品的使用能够超过自身更大的价值,这就是思想成为特殊的商品,如果 离开思想这个特殊的商品,就必然是特权经济 了。 一位 101 岁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人科斯说:“回顾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不已,往前看,未来光明无量。但是,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一个运作良好的思想市场,培育宽容,这是一副有效的对偏见和自负的解毒剂。”那么,计划经济的特殊商品链:   ……思想 1 + 思想 2 …… 怎么保证人类不犯错误,符合市场的需要呢?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 不是自己说自己正确 ,需要竞争,需要思想的自由。思想市场的重要性,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和理性探索真正的市场,是计划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有科学的进步,才能够有技术的进步, 我们拥有思想市场,意味着任何思想都不应该取得垄断地位 ,我们看到 美国之所以成为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为什么?因为它明确规定,这个国家不能有国教,这个国家不能以任何的法律限制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目前,西方国家更像社会主义国家 ,把追求社会公平放在第一位,西方社会的改革更加符合人性的需求,在改革的行动中,西方的垄断资产阶级慢慢退出了社会舞台,从而使社会进一步向公平迈进。 计划经济以其宏观调控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工人参与制度、现代股份共有制度、完善的所得税、遗产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如美国有 1 亿多人直接或间接地持有股份, 1981 、 1984 年美国两次立法鼓励本企业职工持股;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职工集体掌握了 55% 的股份,环球航空公司职工掌握了 45% 的股份,西北航空公司职工掌握了 38% 的股份,于是,资本家让出了企业经营权, 工人代表成为董事长 。 实现计划经济必须要以思想成为特殊商品为前提条件 ,将来统治这个世界的,不是核武器、原子弹、金钱、美女,而是人类的思想,思想投降了,真理无处容身,思想才是力量。汪华斌先生写了两篇文章,第一篇《为什么失业也不愿意离开美国》,讲的是美国社会的公平;第二篇文章《中美两个社会究竟谁更催人老?》,讲的美国社会思想已经成为商品。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的三者关系为:    ……特权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发生在 1989 年年底到 1991 年之间的这场“计划与市场大论战”,这是一个大的笑话, 没有市场经济,中国什么时候出现过计划经济呢 ?计划经济要求思想成为商品,思想的自由,社会非常公平,合理,这是我们的无知。目前,越南、古巴等国家也搞对外开放,这是特权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而不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如果出现这样的表达方式: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这就是错误的,颠倒黑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啊 ! 最后,茅于轼老师有一篇文章《计划经济何以能得逞?》说:计划经济之奥秘就在于有一批人胆子特别大,敢于定一个自己都说不清的规矩,叫全国人民去执行。表明茅老师对以前搞的计划经济的怀疑,根本不是搞的计划经济,而是特权经济,“我敢说,这个四倍根本无法论证,只能说拍脑袋定出来的。” ( 茅于轼 ) 过去,东风汽车制造厂几十年来就是一张图纸,没有任何变化,这能够说是计划经济吗?    解释:    茅于轼:《 2012 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在地产》一文
个人分类: 闲读偶得|1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选举中的个人贡献与制度建设
kejidaobao 2012-1-31 14:58
文/方唯硕 最近科学网上最热闹的是什么?不言自明,当然是院士选举结果。为什么在中国院士选举会引起这么多关注?有的人已经指出,在中国的院士头衔之下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包括在科学界甚至超出科学界的手眼通天和呼风唤雨的能量,以及享受了副部级待遇在内等太多的特权和利益。也许有人会说,院士真到了“手眼通天和呼风唤雨”的程度?这要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看看各地双聘乃至多聘院士的出现,看看中国顶尖高校北大清华把所有沾边的校友(特别是受益于院校合来并去的结果)都纳入自己的院士名单之中的做法,再看看自己或是朋友和熟人曾经遇到的在评审项目等活动中与院士们打交道的经历,这个说法应当不过分。请注意这是对一个团体而言,如果有人拿出个例来反驳我说“xxx不是这样的”,那我只能回答“你说的是个别现象”。 有人说把院士的特权取消,自然会减少这种热闹和麻烦,对此我“严重同意”(新学来的网络语言)。我所在的单位曾有3名科学院院士,分别是1980和1991年选举产生的,我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有工程院。院士(当年称学部委员)对于我等平头百姓而言,除了有些高山仰止的感觉,以及坊间传闻的某个院士深不可测的水平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东西。其实当年院士们在物质条件上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当时的待遇主要还是按行政级别来排列,其实当今院士获得副部级待遇又何尝不是按行政级别办事)。至于在申请课题时是否有特别的好处?我当时没有接触过这些属于“老板”们的事务;但据我有限的经验,答案应该也是否定的。所以对院士的“礼遇”从终身制开始,再到今天蔚为壮观的景象,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给予院士们礼遇,大家反感的或者说对中国科学发展不但无利而且有害的,只是那些过度的、与贡献不相称的特权而已。 如何改变这种被称为“逆淘汰”的现象?如果“逆淘汰”不只是耸人听闻的新闻话题,如果这些年来中国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发展不是前进而是停滞甚至倒退的话(特别是刨除了著名海龟们的贡献后),那么的确应当从制度设计上设法避免“逆淘汰”的发生。然而,即使本次落选的海龟也承认中国科学院的选举制度从字面上说还是严谨的。也许有人说再好的制度也要人来执行,而且这种情况大家都深有感触(例如已有很多相对完善的法律条文,但具体执行时却千疮百孔),那么唯一的办法也许是推倒重来。 提个不“靠谱”的建议供大家一笑,干脆分别成立一个中国“土鳖”科学院和一个中国“海龟”科学院,各自建立自己的章程并选举院士。科学网也可在现有框架下设立一个“院士”专栏,供科学界同仁对院士选举的方方面面进行认真思考以及传播八卦消息,让大家能比较这两个科学院院士的水平和制度的优劣。如果有一天经过科学界全体投票,认为某个科学院的院士水平普遍低于另一个科学院,则撤销低水平的科学院,其原有院士由高水平科学院的院士甄别后或加入高水平科学院当院士,或干脆被淘汰出局。低水平科学院个别的人如果不服可以到美国科学院去碰碰运气。 最后再讨论几句个人贡献与制度建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人是利益驱使的动物,不能指望单纯靠提高道德水准来解决问题。过去中国过于强调道德而忽视制度对人正面的激励及对负面的约束作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大力提倡完善制度建设,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然而,任何制度在建立的初期,需要具有权威和道德感召力的个人推动制度的确立,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个人要以身作则,不能以各种理由带头破坏已经制订好的制度。在这点上,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是正面的例子,而有心要成为新一代彼得大帝的普京是负面的例子(不过普京至少在表面上尊重俄总统不能两次以上连选连任的制度安排)。有了良好的开头,此后大家就会按照规则办事,排斥不合规矩者。就算后来发现有不合理的条文,也需要通过制度安排的方式加以修改。如果有人带头破坏制度而不受惩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样学样,制度的大堤早晚会崩溃。 经过文化大革命后,1980年中国科学院补选学部委员。除了在1955年成立时的学部委员外,此后20多年就再没有新人进入学部。我看过回忆这次选举的文章,据说当时官方的最高层曾有一个推荐名单,但学部委员们力主自行决定人选,而且那次当选的学部委员也普遍得到认可。为什么那次院士们的自主行为被认为是宁可“犯上”而坚持学术独立精神的体现,而今天院士们的投票结果会受到来自科学界内部和外部如此激烈的双重抨击?有篇精选博文不仅指责院士们在著名海龟把院士选举变为公众话题后依然我行我素,还嘲笑说院士们将来还会以“学术独立”为由拒绝舆论和社会的监督,就差直斥院士们不要脸了。 当“叫兽”的名称在网络上呼啸而过时,我也感到心里不舒服,因为自己不是那样的人,而被这个群体的某些个人所牵连。然而,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也需要思考怎么办。我希望首先要清除这样的败类(然而现实多少令人失望),并且在制度安排上减少乃至消除“叫兽”产生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考虑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让其他人对我这个人产生足够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院参与选举事务的有关院士出来回应公众的质疑,总比不理不睬更好,即使这个回应仍然让某些人不满意。我相信院士们并不比社会大众普遍的道德水准更低(如果说不是更高的话),但是大家对他们道德水准的要求恐怕决不限于社会的平均水平,不仅因为他们掌握了很多资源,而且也认为他们应当为后来者提供学习的榜样。即使有一天他们的特权被取消,我相信对于他们的学术造诣和道德示范方面的要求决不会因此而减少。 (源自科学网博客2011-12-19博文)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2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青年人的特权、自信、读研和责任等四则
liuyongjing 2012-1-17 15:1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527031
个人分类: 教育|1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青年人的特权、自信、读研和责任等四则
crystalchu 2012-1-8 19:08
转载自: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527031 青年人的特权、自信、读研和责任等四则 (王德华) 青年人的本钱和特权 年轻人有很多本钱,也有很多特权。年轻本身就是本钱,读研就是一种特权。年轻人在成长时期,创造时期,思维活跃时期,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没有很多约束,所以容易犯错。犯错不可怕,但不应该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特权,年轻人应避免犯一些影响自己发展和成长的错误才是。处于成长时期,容易犯错,也允许犯错,知错纠错,是为了更快成熟和发展。我们也应该清楚,有些错误是属于自己无知,有些错误是属于自己大意,有些错误则是属于自己故意为之。有些错误是可以原谅的,有些错误是不能原谅的。有些错误是他人可以原谅的,有些错误是自己不能原谅的。错误有轻有重,有些错误犯了之后可以补救,有些错误一旦犯了是没有补救机会的,可能会毁掉自己前程,也可能是一条不归路。所以,知规矩、守规矩是必须的,这就是人为什么需要学习 12 年之久(小学 6 年,中学 6 年)、甚至更长(大学 4 年,研究生 3-6 年)的原因了吧。规矩是需要学习的,如果老师没有教,是老师的错,如果自己没有学,那是自己的错。但是,所有原因导致的自己无知,后果只能是自己来承担。这就要求成年人要有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错了,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了。无知犯错可以原谅,知错犯错就让人费解了。实际上,现在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在明知故犯。 自信还是自负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成长的时代,老人家的话背得烂熟。趾高气扬,摇头晃脑,小时候父母也是经常给以纠偏的。人是需要学习知识的,没有知识是很可怕的,不愿意学习知识同样是可怕的。要想学点知识,首先要把自己当做无知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时候低下自己高傲的头,不是缺乏自信,我更愿意看作是一种平等和尊重。年轻人喜欢张扬,容易自信,本是好事,总比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信心好,总是缩手缩脚的。但做人和做事既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狂妄自大,无知者无畏更可怕。目中无人,目空一切,是高傲自负,鼠目寸光。人各有所长,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崇尚自信的人,容易受到自信的人的感染,自信容易给人信心和希望,但自信应建立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对人要平等和真诚,友善和爱心,微笑对待生活,不是蔑视,不是高人一等,更不是侮辱。知耻而后勇,知道自己的不足,善于接受他人好的意见和建议,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是当代年轻人很需要的。 读研为了啥? 媒体报道说今天又 165.6 万年轻人走进考场,参加 2012 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知道这些惊人的数字后面会隐藏着那些含义和故事,不可置疑的是这绝对是世界之最了。不知道考研人数占毕业生的比例是多少。这个现象应该引起关注了。为什么考研,考研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需要重新问问自己的。反过来说,这样大的数字,只要被录取的未来研究生们能够有正确的读研态度,真的是为了求学,如果导师们也能够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培养标准要求自己和学生,让这些研究生们在一个高的层次上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展自己的眼光,训练自己的思维,这应该是一个好事,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也会充满希望。再细想一下,环顾周围看一看,如果我们的人才政策还是媚外,对国内的青年人才漠视和歧视,后果真的会非常严重了。现在很多优秀的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都出去了,有些甚至开始送孩子出去读高中了,国人在逐渐抛弃自己国家的教育,如果这样的大众观念再延续下去,我们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呢?国内的研究生数量再多也是没有用的。政策失误,风气不正,文化低俗,诚信缺失,良心泯灭,正气不足,投机取巧,不仅对青年一代是毁灭性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毁灭性的。 青年人要敢于担当责任 年轻人要有责任意识。前些日子上海电台报道了河南一青年学生退学后靠欺骗父母和姐姐打工挣的辛苦钱自己旅行的事情,小伙子依然要求父母和姐姐给他时间,他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靠什么成功,他自己茫然。前几天科学网上讨论这事,我恰巧看了几眼这期节目,尽管小伙子跪在父母跟前,满是泪水,却怎么也勾不起内心里的那点同情和理解,倒是他父母的泪水和无奈,让人心痛。小伙子口口声声说他会成功,自己成功的本钱在哪里,不知道。崇尚“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一种境界,可他是只想 走万里路,却不愿意读万卷书。一个成年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自己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不惜采取欺骗亲人的手段,把一家人的幸福都搭进去,就是有点成绩,能说明什么呢?青年人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梦想,都没有错。但到了该担当责任的年龄,需要的勇敢地担起责任的重担,利用自己的智慧改变这种窘迫的状况,而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想,更不能再搭上年迈的父母的幸福甚至性命去满足自己那点私欲。社会是有层次差异的,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也是有差异的,保持心理健康,正确面对社会,是很重要的。
个人分类: 科研经验|1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年人的特权、自信、读研和责任等四则
热度 14 wangdh 2012-1-8 14:02
青年人的特权、自信、读研和责任等四则
青年人的特权、自信、读研和责任等四则 (王德华) 青年人的本钱和特权 年轻人有很多本钱,也有很多特权。年轻本身就是本钱,读研就是一种特权。年轻人在成长时期,创造时期,思维活跃时期,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没有很多约束,所以容易犯错。犯错不可怕,但不应该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特权,年轻人应避免犯一些影响自己发展和成长的错误才是。处于成长时期,容易犯错,也允许犯错,知错纠错,是为了更快成熟和发展。我们也应该清楚,有些错误是属于自己无知,有些错误是属于自己大意,有些错误则是属于自己故意为之。有些错误是可以原谅的,有些错误是不能原谅的。有些错误是他人可以原谅的,有些错误是自己不能原谅的。错误有轻有重,有些错误犯了之后可以补救,有些错误一旦犯了是没有补救机会的,可能会毁掉自己前程,也可能是一条不归路。所以,知规矩、守规矩是必须的,这就是人为什么需要学习 12 年之久(小学 6 年,中学 6 年)、甚至更长(大学 4 年,研究生 3-6 年)的原因了吧。规矩是需要学习的,如果老师没有教,是老师的错,如果自己没有学,那是自己的错。但是,所有原因导致的自己无知,后果只能是自己来承担。这就要求成年人要有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错了,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了。无知犯错可以原谅,知错犯错就让人费解了。实际上,现在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在明知故犯。 自信还是自负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成长的时代,老人家的话背得烂熟。趾高气扬,摇头晃脑,小时候父母也是经常给以纠偏的。人是需要学习知识的,没有知识是很可怕的,不愿意学习知识同样是可怕的。要想学点知识,首先要把自己当做无知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时候低下自己高傲的头,不是缺乏自信,我更愿意看作是一种平等和尊重。年轻人喜欢张扬,容易自信,本是好事,总比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信心好,总是缩手缩脚的。但做人和做事既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狂妄自大,无知者无畏更可怕。目中无人,目空一切,是高傲自负,鼠目寸光。人各有所长,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崇尚自信的人,容易受到自信的人的感染,自信容易给人信心和希望,但自信应建立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对人要平等和真诚,友善和爱心,微笑对待生活,不是蔑视,不是高人一等,更不是侮辱。知耻而后勇,知道自己的不足,善于接受他人好的意见和建议,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是当代年轻人很需要的。 读研为了啥? 媒体报道说今天又 165.6 万年轻人走进考场,参加 2012 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知道这些惊人的数字后面会隐藏着那些含义和故事,不可置疑的是这绝对是世界之最了。不知道考研人数占毕业生的比例是多少。这个现象应该引起关注了。为什么考研,考研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需要重新问问自己的。反过来说,这样大的数字,只要被录取的未来研究生们能够有正确的读研态度,真的是为了求学,如果导师们也能够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培养标准要求自己和学生,让这些研究生们在一个高的层次上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展自己的眼光,训练自己的思维,这应该是一个好事,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也会充满希望。再细想一下,环顾周围看一看,如果我们的人才政策还是媚外,对国内的青年人才漠视和歧视,后果真的会非常严重了。现在很多优秀的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都出去了,有些甚至开始送孩子出去读高中了,国人在逐渐抛弃自己国家的教育,如果这样的大众观念再延续下去,我们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呢?国内的研究生数量再多也是没有用的。政策失误,风气不正,文化低俗,诚信缺失,良心泯灭,正气不足,投机取巧,不仅对青年一代是毁灭性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毁灭性的。 青年人要敢于担当责任 年轻人要有责任意识。前些日子上海电台报道了河南一青年学生退学后靠欺骗父母和姐姐打工挣的辛苦钱自己旅行的事情,小伙子依然要求父母和姐姐给他时间,他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靠什么成功,他自己茫然。前几天科学网上讨论这事,我恰巧看了几眼这期节目,尽管小伙子跪在父母跟前,满是泪水,却怎么也勾不起内心里的那点同情和理解,倒是他父母的泪水和无奈,让人心痛。小伙子口口声声说他会成功,自己成功的本钱在哪里,不知道。崇尚“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一种境界,可他是只想 走万里路,却不愿意读万卷书。一个成年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自己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不惜采取欺骗亲人的手段,把一家人的幸福都搭进去,就是有点成绩,能说明什么呢?青年人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梦想,都没有错。但到了该担当责任的年龄,需要的勇敢地担起责任的重担,利用自己的智慧改变这种窘迫的状况,而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想,更不能再搭上年迈的父母的幸福甚至性命去满足自己那点私欲。社会是有层次差异的,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也是有差异的,保持心理健康,正确面对社会,是很重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据报道是安徽大学考点情况。)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7369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犯错”是年轻人的特权,但不能亵渎“特权” 精选
dongzg101 2012-1-6 16:24
“犯错”是年轻人的特权,但不能亵渎“特权” 精选 已有 781 次阅读 2012-1-6 07:45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class center “犯错”是年轻人的特权,但不能亵渎“特权” 喻海良, 2012-01-06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人长大了后,有些人违法乱纪、贪污受贿,而有些人能够建功立业、献身祖国。其实,最主要的和他人生的“老师”有关系。 上幼儿园,有启蒙幼师;上小学初中,有小学初中老师;上高中,也有高中老师;念大学研究生,有导师;就算走入社会了,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我相信应该没有一个人一点点错误都没有违反过。就算是以前的“皇子皇孙”也随时有把利尺对他们错误进行处罚。所以说,犯错算什么?特别是年轻人,犯错算什么?我个人认为, 年轻人犯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他们的“特权”。关键是年轻人犯错误了,怎样处理。 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这里先讲一个妈妈们爱讲的故事。说是一个小孩从小就有偷东西的习惯,妈妈见他偷的东西非常好,就奖励他喝一口奶。后来小孩每偷一次就会得到奖励一次。久而久之,小孩养成了这个习惯,最后也因为偷东西被判死刑。临刑前他对妈妈说,能否让我再喝一口奶。最后,他咬掉妈妈的奶头,两个人一起死了。相反,如果妈妈见到孩子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就加以严加训斥以致打罚,这个小孩将能有这样的结局吗?就这个案例而言,是谁的错?我认为,小孩子没有错。 哪一个小孩子不是看见自己喜欢而没有的东西,就想方设法的拿为己用,这属于他们人性的本能。 相反,对于这位母亲,那就大错特错了。 讲完这个故事,大家就知道一个人的成长,老师的作用有多大。现在,好的老师不只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不容学生犯错,一棍子打死。而是,对这个学生进行监督。学生努力了,给予适当鼓励;如果学生犯错了,马上予以纠正,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犯错误了。 下面列列我对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的看法:首先有学识。能给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第二,应该有容错之能。不是看到学生犯错误了,马上就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给错的机会,也就是“戴罪立功”的机会。还有,值得强调一下,也要看这个错误是故意犯的,还是无意犯得。俗话说,“无知者无罪”。 很有可能,以前犯的错误有多大,将来的成功就有多大 ;第三,给学生以希望与自信心。很多老师都忽略这一条,但 学生的自信心有多强,将来的本事可能就有多大 。再看看《新亮剑》的一句口号,“狭路相逢,勇者胜。”可见信心多重要。 写完这,大家就能理会我在《导师教我写第一篇学术论文》时的主要想法,不是说我鼓励和教学生犯错;而是说,学生犯错了,导师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以及处理后带来的“效果”,怎样做一个好的导师。 最后,应 赵老师的批评,最后必须强调一下: “犯错”是年轻人的特权,但不能亵渎“特权”!
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校车安全条例》忧虑
tutor 2011-12-12 10:14
在城市里,如果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原则,校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所以在城市安排校车“就近入学”就是个幌子,不安排校车《校车安全条例》就是个幌子。 目前中国最需要校车的是广大的农村。但如果给校车特权,最有可能使用到它们的是特权阶级子女集中的学校,就是那些个所谓的“重点”、“实验”学校,而农村 学校还是见不到校车的毛。比如目前在济南,最好的校车在山师附小。当然,还会出现特权阶级自己使用的假校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用警车在公路上耍横,现在可以用校车了。
个人分类: 时事热评|2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特权"的真耻辱羞辱我们和我们的国家一生!
热度 1 jimmy198360 2011-12-8 20:15
此文写于大约去年的这个时候,面对各种愈演愈烈的各种不公平待遇,我忍不住又发在这里!各位看官包涵. 原文名为重点大学的真耻辱羞辱我们非重点大学出身的人一生! 现在感觉改成《"特权"的真耻辱羞辱我们和我们的国家一生!》比较应景和合适。下面的长文也是详细述说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和抱怨的。 眼看 2012 我的毕业年就要到了,在国内教育中煎熬了 20 多个年月( 1990-2012 )马上就要结束了,要为世界末日年马上要到来是否能安稳活下来找到工作而忧虑,也没办法,毕竟这可是自然的力量,呵呵,开玩笑。但是很少为工作焦虑的我慢慢地也为 2012 年毕业后的工作而焦虑。 因为我小学初高中都是在农村受教育,虽然在那所私立高中一直名列前茅(年级前三名),当然坦白的说,不是因为我能力好聪明,实则是因为我们大家都笨而且教育环境也不好,我只不过好了一点点,所以说我高考虽然算考的最好,也就在这个高分的山东省刚好压在二本线进入了一所很不入流的大学 ---** 大学,它非 211 ,更谈不上 985 ,没有什么贵族血统。虽然我高中时的作业本和学习本上都梦想地写上 “ 清华大学生科院某某班 ” ,但我还是像阿 Q 一样安慰自己,不能让自己在复读中蹉跎自己的青春岁月, 我认为自身的努力和教育环境至少同样重要,有时候还更重要,我可以慢慢努力去寻找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特权面前这些都是白日梦)。 总的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是很感谢我的母校,虽然它没有赋予我贵族的血统,但是我认为自己在那里通过同学的熏染刺激,通过学校的图书馆和老师们寻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从一个不谙世事不知丁卯的毛头小子,知道了生命中孰轻孰重,知道了我这一辈子能够发自内心的快乐的做些什么,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贡献些什么,并让自己和他人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当然更多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我个人的幸福和快乐。三年大学的苦苦思索后,我在自己喜爱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间做出了自己一生的选择 ---- 我决定我这一生要去做个科学研究者,去开拓人的认知,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当然我并不是不喜欢或者否定文化艺术文学音乐的价值,因为那同样重要我也一样喜欢,但是我选择科学作为我的职业,生活中和工作中我把文学艺术音乐社科同样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我会关注和学习他们,但是从没考虑过靠他们谋生,它们梳理、点拨、滋养我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实际上是在困顿、比较差的环境下自身的学习和深造,让自己成功转身为真正科学研究者的过程。从事研究生教育或者正在国内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们知道这个过程有多么的艰辛,在这个过程中,我每每想退缩于科学研究转向其他更能给自己带来物质财富的领域时,我都会想起大学三年级时候那时候我的决定,我相信对于我个人来说,那三年的思考我没有错,我的选择也一定是对的。想到这些我就又勇敢起来,在繁杂的实验和海量的科学数据与自己犀利跳跃的思维和清晰的设计思路间,重新燃气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大三的时候,为了能让自己有做研究的资格,仅仅对研究拥有热情而对研究过程本身不甚了了的我,报考了研究生,选择志愿时,我曾犹豫过清华、北大、南京大学,以及四大理工(大连理工,北京理工,华东理工,华南理工)这些在国内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处于顶尖和一流的大学,但是我最终在详细查阅各种资料信息后,选择了在我学习的领域国内最顶尖的研究机构---中科院北京化学所作为我的报考志愿,因为不是出身于重点大学尤其是 211 和 985 学校,**大学没有自己的研究生报送名额,即它没有资格向任何大学免试保送自己的学生攻读其它学校的研究生,重点大学能力强啊,而且是贵族血统他们有很多保送名额,据说他们每个班级有相当一部分被保送(前茅的学生),然后有一少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努力考进自己的学校攻读研究生,或者学校和国家合力提供机会和资助去国外攻读研究生若干年后可以变成浑身镀满黄金的海归,还有一部分无心研究的就顺利的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当然这些只是耳听,我不是重点学校的学生,没有亲见,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因为我没有占尽这些先天优势,或者说几乎不占任何优势,去努力争取化学所保送后剩下的名额,在紧张快乐学习环境不断变动,整天背着一大包书跑来跑去的备考日子里,时常会兴奋焦虑失落,因为总感觉自己这点学习复习的不够好,那点不够强,每每看到化学所和北京大学这类一流单位招录学生的各项成绩都有点心虚,但是真正做起来模拟题测试起自己的基本能力来又重拾了自己的努力的信心。 就这样直到考试的前一天,按多年的考试经验应该放松休息,但是还在梳理那些重要的知识点。第一天第一场英语考试,不得不佩服英语考研试题的经典和对多年英语学习实力的考验,就在这一场自我感觉极不好的从小到大没有放弃过任何考试也没有因为任何考试不及格的我有想放弃的年头,时间赶的真紧,作文草草收尾,为了写那关键的作文,放弃了 10 分选择补句子题全选 B, 第一场考试几乎让我这次考试全失信心,但是身经十数年大考小考的我迅速调整心情和状态,进入下午的政治考试,政治考试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它比较主观很容易往上面写东西,而且自己的也用功准备和复习了。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第一场物理化学考试,考试开始,整个考场里只剩下一般人左右,就是说 30 人已经有一般人放弃了考试,下午的有机化学考试又有若干人未到也放弃了考试。我个人对于数理的悟性和理解能力强,但是具体的运算演绎又相对迟钝,加上中科院各院所自主命题的专业课的难度在国内也是最高和最新奇的,这次明显题量大而又有若干新奇的东西,在紧张的考试中我几乎答完了所有的题目,有一题目由于没时间只写上了可能用到的主要公式, 10 分的题最多给个一两分或者不给,这也是我这科考试略显遗憾的地方。下午的有机化学考试,就是我的噩梦了,因为有机化学中的化学物质和各种繁杂的化学反应,以及各种分析仪器的数据分析与测算,这些东西不像物理化学和数学,它们缺少很强的逻辑关联,需要反复不断的记忆和温习。经过近两天紧张的考试,试卷发下来我的脑子就是空白,开始的反应产物题作为我的热身苦力搜索这我的大脑,不过这一大题几乎全战落败(这一大题近 40 分),幸好进入第二大题,我的脑细胞渐渐苏醒,几道小题中状态渐好,做出来了一部分,进入最后一个大题,脑细胞完全苏醒,自我感觉几乎所有小题得心应手全战全捷。但是等这些全部做完后,这一季的考试铃声也敲响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每科考试时间都很紧凑,没有给大多数人回首检测繁复演习的时间。 不难想象,在和考友们一起回学校的傍晚,外面灯火闪耀,朋友们兴高采烈,我却难掩自身的失落和疲惫,失落的同时也是一个小小的解脱。很清楚哪一科是自己的滑铁卢,虽然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只要有机化学能过就 OK. 过完 2006 年的农历新年的假期回校后不久,考试成绩就出来了,结果又出人意外,又有在意料之中的成分,英语成绩考了 72 分(满分 100 分,对于我来说相当于 90 分考了 72 分),这是我很喜出望外的,因为国家线当时好像是 40 多,能过 55 分就是很优秀的, 55 分是很多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要求线, 60 分以上的人占的比例是比较少的,可见考研试题的选拨能力。政治考了 70 还是 72 分我不记得了,这是个对我来说既正常又满意的分数,我不太关注它。物理化学考了 127 分这个也是我自豪和喜出望外的成绩因为相当于 140 分考了 127 分,很难得。接下来就是我的滑铁卢和低落了,有机化学考了 72 分,只过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专业课分数线(当然也过了内陆地区的线),当然我深知无望,因为中科院和各重点大学的专业课分数基本线都要求在 90 分,没有破例,过不了这个线你就没有资格面试,没有面试其他的也没有任何奢望。但是我的总分是远在化学所的总分要求之上的,上一年他们的分数线好像是 320 还是 310 不记得了,但是无用。失落中,我也不得不寻找其他更好的出路 ---- 调剂到较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和学科环境也能实现我的梦想,朋友是不是我又一次的妥协了? 在得知化学所可以复查专业课成绩后,我买了当天去北京的火车票,第二天到北京住在朋友安下后就去地处中关村的化学所复查成绩,这里中科院所云集,都市喧嚣中静谧和低调的研究环境让人肃然起敬和心生更大的向往,在毕恭毕敬的问得复查分数的办公室后,工作人员冷漠地让我留下联系电话后,说她查过之后给我电话或信息,我有点失落,我以为会让我自己查阅我的试卷,后来被朋友嘲笑天真。实际上这样后,我就对复查不抱任何希望,就迅速坐火车折回学校(我忘记了是会学校了,还是直接从北京杀到远在近 3000 多里之外的宁波正在筹建并在招录调剂生的中科院新的一个研究所),未在北京作任何逗留,这样后来被朋友骂过几次,来一天北京来它干啥。这成绩出来后,我联系过 211 或者 985 重点大学,记得最清楚的是兰州大学,他们的化学研究也是国内一流的,但是地处西北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很难像东部地区一样能有充足的好的生源,心想我的成绩应该是他们可以考虑的对象,虽然曾耳闻重点大学一直歧视非重点大学的考生,没有报考他们学校的非重点大学的调剂生更别想又调剂进去的门了,电话打过去,果然验证了这些传言,他们说调剂的学生至少要是 211 或者 985 学校的考试,电话挂了之后我就有骂人的冲动,甚至暗自立下誓言,我以后做了大学领导,或者创办了自己的大学绝对不招录 211 或 985 等重点大学的学生,抑或是那些工作人员,当然我只是一时气愤,我想我是不会做出这样没有人性的规 定的,要知道被歧视和被羞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这里以后,这就在我的心里烙下了一个大大的心结,以后遇到类似歧视的事情,比如站街女被执法人员打和强制捆绑游街,比如刑事犯人被公开审判公开羞辱,这个结就会让我很难受很痛,为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中这些非人性的东西,那种难受难以言说,难以发泄。 但是被兰州大学拒绝后,没来得及考虑太多,我就和同样失落的考友一起坐上了杀往南方城市宁波的火车,一路南下越来越湿润茂盛的沃土,越来越蓬勃发展的经济生机倒是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考试与调剂的失利,而且这所新筹建的中科院研究院所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除了火车站,来到宁波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整洁宁静,坐上公交车直接去处于开发区的研究所,那里的老师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在给我们看了想要调剂到他们学校的学生的名单后,名牌大学的出身的考生占了一大部分,老师委婉的说他们基本上不招收非重点大学毕业的考生,让我们考虑考虑西部青藏高原附近的那些中科院科研院所,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实际上我们也了解过这些院所,一是他们的各科分数线要求和东部沿海院所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也倾向于招录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 至此,我几乎完全打消了调剂进入任何重点大学的打算,当然后来也没有任何馅儿饼砸向我。 如果说有馅儿饼的话,就是一天午睡的时候,**大学生科院打来的面试的电话,他们属于破格抢生源录取,因为真正的这一年的国家线还没有出来,他们按照上一年的分数线确定了面试人员,大量招录研究生,不过大部分是报考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落榜调剂过来的,他们没有歧视我这个化学专业而非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已感激不尽,而且生命科学又是我高中时蒙昧以求的研究方向,高考时分数低未敢报考,现在正好可以圆我的一个梦,而且杭州这座天堂城市,环境好,也适合学术研究,更让我喜不自胜。出发面试前,我草草看了一些生命科学专业知识,还有专业外语,面试和复试笔试部分我对自己的答题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是),后来成绩出来时,我记得是英文复试口语什么的是最靠前的,专业课也不来,就顺利以免学费的公费名额顺利入学了。 2 年半辛苦的实验和学习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培养和关照中还算顺利的过去了。 去年( 2009 年)研究机构和大学招聘教师和研究人员要求持续走高,进入这些单位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在同学和朋友都纷纷选择就业工作养活自己寻求经济独立和自由或者出国寻找更好的深造环境的情况,我一往无前丝毫没有考虑去工作地考入了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锻炼和研究工作,继续为实验自己的职业研究梦想而努力着。 这不已经进入二年级,顺利的话应该在后年的开春毕业的我和高我一年的好朋友们讨论起将来的工作来(他们已经面对进大学或者研究所工作,他们是中科院或者 211 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第一次开始为工作纠结起来,被歧视的心结再一次被狠狠的揪醒。 一是,中国人力资源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与快速膨胀的教育发展中,培养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包括各个学科门类的博士生。进入大学工作的条件哪怕是个普通的照顾管理学生的辅导员,从我高中入大学起的基本学历大学本科要求,一路飙升到要求是博士学位要求。做一个授课的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大部分重点学校都把这一门槛提到了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实际上博士后只是一个在其他实验室做研究的工作经历,可以看做博士生的延续。而且大多数重点大学要求这些博士或者博士后要有海外留学或者工作经历,这一条,在我看来是无理和没有人性的要求。倘若在美国,绝对会有人起诉这些招录单位歧视。他们的潜台词,没有出过国就没有资格没有能力,二话 没说直接把你砍了,以后这个要求还可能上升到没有登陆过月球的不要。 实际上有这些要求,有大部分我也认了,确实每个学历都有每个学历的培养目标,没有这些学历的确说明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但是我对国外经历还是有些愤愤,国外的就一定优秀吗,国外经历就一定带来高深的学术能力吗?回来忽悠的不占少数,当然我不是对海归们有异议,只是对这没人性的要求愤愤,当然对于他们来说,我也只能愤愤,这是法制社会,我想有条件而且当危机到我个人的原则的话,我会诉诸与我们健全伟大的法律。 另外一个也是最无法让人忍受的一点,重点大学(甚至相当一大部分的非重点大学)对招录补充教师和研究人员有这非人性的规定,比如我随便拈来一个重点大学今年的人事招聘规定(很重点的大学哦):“教师补充以接收“ 211 工程”建设高校或中科院科研院所的博士毕业生为主 , 且第一学历为重点大学全日制四年本科 , 硕士培养单位为“ 211 工程”建设高校或中科院科研院所 , 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体育教师可适当接收重点体育类院校硕士毕业生。 ” 这段话的潜台词是说, 非 “ 211 工程”建设高校或中科院科研院所的博士毕业生去死吧,即使是“ 211 工程”建设高校或中科院科研院所的博士毕业生但是本科不是在重点大学年的人去死吧,而且即使本科是在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本科又是在“ 211 工程”建设高校或中科院科研院所的毕业的博士生但是硕士期间不再重点院校的人也去死吧,想想能活下来的有多少,我们要是一路的贵族,犯一点错就去死 。 *** (此处略去三个字,请尽情想象) , 都是些什么没有人性的规定,不是对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考核,仅一些没人性的规定就能砍死所有拥有梦想和能力的人,难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按照这些既定的路去走去成长才是合格的?!我是有过多远经历的人更懂得珍惜和尊重,更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是不是唯能力下,让那些学历证书上的字回避下,看看真正的人。国外的大学招录一个研究人员及教师,都是组建一个相关学科的学术造诣高的人员,对招录人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设想进行答辩和审核打分后以决定是否录取,一切取决与你的研究经历成果以及你个人的研究能力,不想国内会把你的每个学历当作逼上梁山的罪犯的烙在头上的等级烙印,进而推脱自己的招录责任。可悲的时,这样的学校是大部分学校啊,这已经是一种风气和潮流。 我不明白教育资源和国家资助以及各种精英和顶级人才汇聚的地方为什么这样没有人性的规定,可悲吗?是的,很可悲,相当可悲! 然后普通的大学也做出类似的举动不要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了,这更是自己煽自己耳光的举动! 国内各大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一种氛围也是崇洋媚外的煽自己耳光的像,他们以招录海归为荣,这是在助长什么样的一种做法呢,就是逼迫我们的人出去,为什么不他们有能力的招录进来,给他们更多出外学习深造的机会呢,这点教育责任都没有,而是一味的媚洋,可悲可恶实在可悲可恶,还要在别人给自己培养了人才后,挺直了腰杆歌唱伟大的自己。 *** (此处略去三个字,请尽情想象),一帮什么以人为本,去死吧,规定那些没有人性规定的人!!!朋友们,你说我这个出身“卑微”的人能不纠结吗?! 我写这些是纠结是气愤,但更多的是期望一起更人性和美好!希望不要在2012年世界末日没有终结掉我的未来,却被没人性的规定给终结掉!
341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苏联的崩塌为何是历史必然?官僚特权阶层激化社会矛盾
dongzg101 2011-11-28 22:38
作者:水多 红色帝国苏联崩塌后,很多人都在讨论,到底谁才是苏联的掘墓人?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以及苏联历史后发现,红色帝国的掘墓人恰恰就是苏共上层精英集团。也就是说,从这个红色帝国创立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为自己的掘墓过程,红色帝国的崩塌是历史的必然。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说明这个结论:学习马列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苏联历史进行简单的回顾;研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发展过程。结论是:主要矛盾的发展过程就是红色帝国的掘墓过程。同时讨论了另一种解决主要矛盾办法的可能结果。   一、马克思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列宁所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1)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恩格斯说:“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列宁说:“在这里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題上一个最卓越最重要的思想即‘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公社以后开始这样说)这个思想的表述,其次我们还看到给国家下的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定义”:“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马克思指出:“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   (2)公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列宁也说:“全体公民都成为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   (3)计划经济: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得到的事实上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至于社会主义,那么大家知道,它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论什么社会主义都是可笑的。”他特别强调:“自由贸易就是回到资本主义奴隶制。”“我们都可以看到,受市场调节的社会经济组织所一般具有的种种现象: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是平等的直接生产者在分化为富人和穷人,可以看到资本特别是商业资本的产生,它像蜘蛛网一样束缚着和吮吸着劳动人民的脂膏。”他指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的任何法律也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都转交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   二、苏联历史回顾   在苏联历史上,马林科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主政时间很短,不妨把整个苏联历史分成五段,即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   1.列宁的退却:1917年10月列宁主政后,领导俄国进入战时共产主义。它的主要内容是:(1)将拥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企业,全部收归国有;(2)一切食品及日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3)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4)一切非农业人口都由合作社按照工种定量配给食品及日用品;(5)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政府可以招募公民完成不同的社会工作。   战时共产主义基本上满足社会主义的特征,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下,集体劳动,集中分配,基本无流通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说:“专政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为了维系战时共产主义,列宁大开杀戒。他要求:“在任何工厂,任何经济单位,任何事情上,凡是破坏劳动纪律的人,就是造成饥荒和失业痛苦的罪人;应该善于查出这种罪人,交付审判,严厉惩办。”他规定“凡贻误工作和玩忽职守的犯罪分子,交由革命法庭制裁。”“所有敌方奸细、投机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动者、德国间谍,一律就地枪决。”   尽管如此,战时共产主义还是遭到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地反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水兵叛乱。列宁不得不于1921年初开始执行退却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1)废除余粮收集政策;(2)停止配给制度;(3)鼓励外资企业投资;(4)停止以没收的方式进行资本主义改造,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列宁说:“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新经济政策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至1928年,俄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成功地恢复到了一战前水平。   2.斯大林的反攻:1924年春发生粮食收购危机,格鲁吉亚发生农民暴动;1926年春,当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下降时,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又发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到1929年更趋严重。面对严峻的形势,斯大林决定“停止退却”、开始“进攻”。他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是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强化专政中的暴力镇压。斯大林决定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于是,开展了以“消灭富农”为纲,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运动。结果导致农民暴动此起彼伏,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苏联出现了大饥荒,其间死亡人数近千万。同时,还推行了国家工业化运动。通过残酷掠夺农民,强迫工人超负荷工作以及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积累大量资金。1936年苏联通过宪法宣布:苏联是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而后在1936--1938年间开始了大清洗。有不少于157万人被判刑,约69万人被枪决,约70万人被关进劳改营。苏联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受到残酷迫害。这一时期,虽然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但死板呆滞的计划经济拖住苏联经济无法前行,人民生活得不到提高,积累了大量尖锐的社会矛盾。   3.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1953年斯大林死了,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迅速暴露出来,苏共领导集团的多数成员都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赫鲁晓夫主政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了斯大林时期的近千万人的冤假错案,释放了绝大多数劳改营中的政治犯;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改革了工业管理体制,扩大了地方权力,实行物质利益原则;政治气候空前宽松,思想文艺解冻;对内提出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理论;对外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可以不经过武装斗争直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打开了监狱和集中营的大门,千百万家庭感激他。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出版作品,苏联逐渐变为“正常社会”。赫鲁晓夫对普通群众开放克林姆林宫,并取消了中央领导的“特殊供给”和官僚干部的各种特权以及“特殊津贴”。1953年—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普通人生活也明显改善,就连骂赫鲁晓夫是“暗藏敌人”的老布尔什维克莫洛托夫,晚年也不得不承认,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过得轻松”。   4.勃列日涅夫“静悄悄的斯大林化”:赫鲁晓夫的自由化政策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也被一些人看成是激进冒险。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取代。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立即采取了稳定政治局势和社会情绪的措施,同时,逐步对赫鲁晓夫大规模的改革进行调整。在政治上,基本上恢复了中央集权体制;在经济上,苏共中央授命柯西金主持新经济体制改革。“1966--70”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8.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7.7%,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8%。   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发生后,勃列日涅夫公开反对“新经济体制”改革。进入70年代,“新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完成了安乐死。同时,勃列日涅夫一直推行“静悄悄的斯大林化”,“非斯大林化”的一些著名人物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社会向着斯大林时期的老路回转。这导致了持续不断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为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早在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官僚化过程已经开始,斯大林时期已形成了一个“官僚特权阶层”。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据说这个阶层已达3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改革停滞使经济增长率明显递减与停滞。   5.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掌权时,这个帝国已处于严重危机之中。所有事务的决定权都在政治局的几个常委那里、特别是在总书记一个人那里;现实生活中到处是对人的尊严的无耻践踏和从上到下逍遥法外的腐败行为;经济上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除了改革别无出路"的口号。他更换了4位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换了40多名部长、近50名州委第一书记;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实现了言论自由,开放党禁,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特别是停止武力干预)。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1990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格鲁吉亚决定脱离苏联,1991年8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决定脱离苏联。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总统签定"明斯克协定",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红色帝国苏联完全崩塌了。   三、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矛盾   纵观苏俄历史,可以发现贯穿整个历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这种社会生产力不仅要生产物质财富,而且还要生产精神财富,诸如意识形态,思想,文艺等等。从苏俄历史中可以看出,每当强化无产阶级专政,强化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时,物质财富的生产就会萎缩,意识形态僵化,思想枯竭,文艺凋零;每当偏离社会主义理论时,物质财富的生产就会激增,意识形态多彩,思想活跃,文艺繁荣。   为了维系战时共产主义,列宁搞了“群众专政”,“对富人,骗子和懒汉实行实际计算和监督的数千种方式和方法,应当由公社本身和城乡基层组织制定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在一定地方捉十个富人,一打骗子,半打逃避工作的工人(在彼得格勒,特别是党的印刷所,有许多排字工人逃避工作,这同样也是流氓行为)去坐牢。在另一个地方叫他们去打扫厕所。在第三个地方,一当监禁期满就发给他们一张黄色卡片,使全体人民在他们悔过以前把他们当作危害分子加以监视。在第四个地方,从十个寄生虫中挑出一个来就地枪决。”   尽管如此,战时共产主义还是流产了。而新经济政策就是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中,引入私有制和市场机制,是公有和私有、计划和市场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列宁说:“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不仅使经济激增,而且精神产品的生产也开始解冻。仅从媒体产业看,在莫斯科有二百多家私人报刊注册登记,而在彼得堡也有近百家。   斯大林时期对农民的盘剥是通过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即所谓的价格剪刀差和农业集体化来实现的。为了筹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除了牺牲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加大贡赋外,还大量低价出口农产品和原材料。导致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和农村的落后,农副产品供应紧张成了常态。1950年苏联谷物总产量6480万吨,人均447公斤,肉类总产(屠宰量)490万吨,人均27公斤;而1913年沙俄时期这些数据为7250,540,500,31。考虑到苏联发达的工业和大量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求,苏联人民生活的窘境可想而知。为了维护统治,斯大林把无产阶级专政强化到极致。   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纪念大清洗中遇难的人们时说:“对民族悲剧的回忆是神圣的,它的意义不亚于对胜利的回忆。让我们好好想想吧,数百万人因恐怖手段而丧生,而他们的罪名均是谎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听到这样的说辞,那些众多的牺牲品是为了某种国家的最高目的。我坚信,无论国家需要什么样式的发展,无论他的成就如何,狂妄的自尊自大不能以人的痛苦和伤亡为代价。任何东西都不能高于人的生命价值。因此,镇压是有罪的。”“斯大林针对自己的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虽然说他在管理国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虽然在他的统治下,前苏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对于自己的人民所犯下的罪行是无法饶恕的”。   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并不能归于“忘恩负义”和道德品质恶劣,而是时间的推移和大量真相的披露让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上层精英集团改变了对斯大林模式的看法,动摇了他们对斯大林的崇敬。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既是当时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得到了苏共中央的赞同。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大胆的修正:政治上放弃了阶级斗争,经济上引入了资本主义成分。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赫鲁晓夫甚至提出了“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口号。   在镇压“布拉格之春”后,勃列日涅夫全盘否定赫鲁晓夫的修正,强化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1.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从6.8%下降到3.2%。1982年苏联经济成长率是零。为了化解苏联人民对其倒退政策的反抗,勃列日涅夫利用石油美元大幅度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当石油价格下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为继。与美国的核对抗以及入侵阿富汗使国家财力更加枯竭。令人无法容忍的贪污、腐败和特权使广大群众怨声载道。   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修正是全方位的,这首先激发了东欧人民的民主热情。事实上从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一直到团结工会,东欧人民不断地为争取民主和自由而流血牺牲,他们终于赢得了自主选择生活道路的权利。随后,各加盟共和国   纷纷退出苏联,戈尔巴乔夫回天无力,红色帝国轰然倒塌。由于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生产力一次次地破坏,人们早已厌倦了这种社会形态,所以当它崩塌时,苏联人民是那样的平静。企图挽救前苏联的8.19政变也在人民的唾弃声中彻底失败,至此,红色帝国完全化成一片历史浮云。   四、主要矛盾的发展过程就是红色帝国的掘墓过程   红色帝国建立之初,列宁把这艘巨轮的航向完全对准了社会主义。为了坚持航向,列宁一次次地发动残酷的阶级斗争,最后还是败下阵来,改变了航向。航向的偏离,使得巨轮继续前进。   斯大林控制这艘航船后,它的动力系统出了故障。斯大林要求农民把粮食低价卖给国家,支援工业化建设,但遭到了农民的拒绝。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资本主义成分,使农民不仅在生产上,而且在销售上获得了自主权。二元经济与一元政治发生了矛盾,新经济政策下形成的富裕农民开始挑战无产阶级权威,挑战计划经济。斯大林抡起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把近千万农民送进了地狱。在斯大林的高压政策下,航船又开始向社会主义航道靠拢,但与列宁开始时确定的航道还是有偏差,斯大林时期没有取消商品和流通。在默默地航行中,这艘航船开始渗水和老化。   赫鲁晓夫掌舵后,为了修补这艘百孔千疮的大船,不得不远离社会主义航道。此时,源于列宁时期,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使苏共开始由政治集团向利益集团转化。如果说,列宁在社会主义前的退却,使一些老布尔什维克痛哭流涕,是对马列主义忠诚的表白。那么赫鲁晓夫的转舵,遭到苏共上层精英集团地批判,即源自对社会主义较大的修正,也由于“官僚特权阶层”的蛋糕被触动。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官僚特权阶层”正以细菌繁殖的指数幂速度蔓延成“特权阶层”,人们极力用手中的权力,哪怕只有一点点,去获取利益。“布拉格之春”后,“官僚特权阶层”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一党专政是最好的保护伞,所以努力推行斯大林化。但社会主义已是昨日黄花,勃列日涅夫只能“静悄悄”向斯大林的航线靠拢,却无法回到斯大林的航线上去。各种矛盾的激化,使这艘船开始漏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努力使这艘船远离社会主义航道,但终因进水速度太快而沉没。   如果依时间序列来观察各段历史,就会发现:站在社会主义起点的红色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偏离社会主义,又不断地被拉向社会主义。这是一种发散震荡,是一种越来越远离社会主义的发散震荡。就是在这种震荡中,社会主义理论一次次地破坏社会生产力,且这种破坏的力度越来越大。红色帝国的坟墓就是被这种破坏力一点点挖掘成的,由此看来,红色帝国的崩塌也是历史的必然。压垮骆驼的稻草很多,究竟哪一根更重些并不重要,关键是一根根添加稻草的过程必然导致骆驼的垮掉。   苏联和东欧各国对社会主义的放弃,使自信为“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者们开始了反思。原来非常清晰的,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社会主义变得模糊了。事实上,早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晚年的列宁就曾写道“我们不得不承认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1989年冬,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保共前领导人日夫科夫也说:“我们有个弱点,就是记载下来的巨大成就有时压抑了我们总结失利的原因和后果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对采取注意事物根源的方法不感到必要。在新的形势下,事情已变得越来越清楚,失却这种新的方法不仅使我们面临困难,而且使我们面临对社会主义本身命运攸关的非此即彼的抉择。后来我用一句短语表达它:‘要还是不要社会主义。’那时,我并不完全清楚,社会主义的哪些地方需要改变。或者说,是应该改变还是更换。”   五、另一种解决主要矛盾办法的可能结果   红色帝国崩塌后,有人假设:如果苏联坚持执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就不会垮掉。现在看起来,这种论点很难成立。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侵蚀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他说:“这个政策之所以叫新经济政策,是因为它在向后转。我们现在退却,好象是在向后退,但是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先后退几步,然后再起跑,更有力地向前跳。只是在这一条件下,我们才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向后退。”“这个新经济政策所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危险。”“资本主义的恢复、资产阶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关系在商业领域的发展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的经济建设所碰到的危险,就是我们目前逐步解决远比过去困难的任务时所碰到的危险。在这一点上切不可有丝毫的糊涂。”   事实上,列宁对现实的发展也很不满意,他说:“你们共产党员,你们工人,你们负责管理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觉悟分子,你们必须善于使自己掌握的国家按照你们的意志来行动。我们又经历了一年,国家掌握在我们手中,但是这一年在新经济政策方面,它是否按照我们的意志行动了呢?没有。我们不愿意承认,它没有按照我们的意志行动。它是怎样行动的呢?就像一辆不听使唤的汽车,似乎有人坐在里面驾驶,可是汽车不是开往要它去的地方,而是开往别人要它去的地方,这个别人不知是非法活动分子,不法之徒,投机倒把分子,天知道哪里来的人,还是私人经济资本家,或者两者都是。总之,汽车不完全按照,甚至常常完全不按照掌握方向盘的那个人所设想的那样行驶。这就是在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上我们要记住的基本点。”   引入的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内发展壮大,其影响也会延伸到政治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甚至威胁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当年在俄国的瞿秋白写到:“新经济政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小商人、市侩、妓女、富农、大批发商、资本家纷纷出现,贪污腐败、两极分化、失业、物价不稳,商业投机也屡屡发生。并且随着市场的逐步繁荣,有了经济地位的资产阶级开始寻求政治地位乃至政权。”根据解密档案的披露,在一些经济管理干部中出现了腐化现象。列宁也称:“贪污受贿”是共产党员“面前的三大敌人”之一。   1922年2月,列宁写道:“据2月5日《消息报》报道,在莫斯科登记的私营出版社超过143家,现托您检查一下:这些出版社是根据哪些法律和规定登记的,各出版社负责行政和编辑工作的都是什么人,他们承担什么民事责任及总的法律责任,这件事在国家出版社由谁主管,由谁负责。同时,请通过秘密交谈了解一下,司法人民委员部、工农检查院和全俄肃反委员会对此事有哪些监督,是怎样组织监督的。所有这些都要严格保密。”瞿秋白说:“大学教授反对苏维埃政府非常厉害。”1922年2月,当列宁得知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教授罢课后,致信加米尼夫和斯大林,他说:“如果情况属实,一定要解聘20---40名教授。他们是在愚弄我们。应周密考虑,做好准备,狠狠地打击。”   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为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提供了土壤,严格地舆论管制使权利失去了监督,而市场经济的引入无疑为贪腐提供了机会。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必然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公正缺失、贪腐、群体性事件以及执政党的异化。这种异化表现为官僚特权阶层占有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同时社会上新兴的富人阶级也越来越多地渗入执政党内。这显然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远。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一种过渡时期,不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形态。一元政治和二元经济的矛盾将导致社会管理成本不断地上升,经济也将震荡于“民进国退”和“国进民退”之间。如果这种震荡长期进行下去,当维系震荡的社会财富,如“天然资源”、“人口红利”和“土地财政”等,消耗殆尽时,这种社会形态也自然变成一片历史浮云。或蜕变为“二元政治和二元经济”的社会,或倒退为“一元政治和一元经济”的社会,但后者的命运必将和红色帝国的命运一样。当然,也不排除这种社会形态因各种矛盾激化而猝死。   在社会主义体制中引入的资本主义因素是一剂兴奋剂,短期内,它能刺激停滞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从苏联的历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济对这种兴奋剂的依赖性。离开了这种兴奋剂社会主义无法生存,长期服用必将导致安乐死。这到应了一句俚语“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2011.11.06
109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黄色的特权
热度 1 miran 2011-11-16 20:31
[转载]黄色的特权
黄色的特权 1.美国校车,黄车身色,坚固无比。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安全因素,底盘设计的比一般 车高很多,还有牢固的保险杠,而且为了防止撞车 事故中起火燃烧,还对油箱进行了装甲 加厚;即便悍马从后面撞校车,也会大半截车身钻进校车底盘下面; 2.美国政府平均每年要为一个正常孩子坐校车支付520美元,为特殊儿童支付2400美元。美 国的校车可称的上真正的特权车,一般情况下即便总统车队也要为给其无条件让道。 3。在2007年的7月31号,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上有一个桥梁突然间坍塌了,桥上60辆汽车掉 进了水当中,其中很多人死亡;其中一辆正在运送学生的校车也掉了进去,但是只有几个 孩子受了一点点的轻伤,大家基本安然无恙的。美国校车的质量可见一斑。 4。今天甘肃幼儿园校车与卡车相撞,事故致19名幼儿死亡。
335 次阅读|2 个评论
特权
热度 5 youxue 2011-11-6 22:05
由于经常飞来飞去,我有一张美国某航空公司的白金卡 (PlatinumCard) 。这卡好处很多。不仅办很多手续时优先,在美国国内旅行大部分时候都能升到头等舱。国际旅行有时也能升舱。升舱的感觉很爽,尤其是国际旅行时升舱,在旅途中可以少吃很多苦。自从升过一次舱后,每次飞行总是期待升舱。在中国国内飞来飞去,没什么特殊待遇,更不能升舱,感觉就差多了。 有一次从欧洲飞美国,我升到了商务舱,我旁边的一位女士也是升舱而来。我们情绪都不错,聊开了。她说她升舱了,但她的丈夫没有升舱,因此他很不高兴。在飞机起飞后不久,这位女士就到经济舱安慰她的丈夫去了。回来说她丈夫还是不高兴,说她不应该接受升舱。但该女士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我也说当然不要放弃。到了美国,在入境处排队时,我见到这对夫妇,该男士还在不高兴,埋怨妻子,说其不应该升舱。将他甩在后面经济舱。我知道前因后果,觉得很好玩,都差点笑出声了。 升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权。自己享受特权的感觉是极好的。我自认还算是看得开的。例如,假如我是上面这位男士,我肯定不会小气到抱怨。又如,我还是助理教授时,有友人曾到美国军方管理科研基金,问我是否有兴趣申请。虽然我的基金不是很多,再多一些会对我的事业有帮助,而且也是合法的,我想了想,觉得还是有点不合适,婉拒了。但如果是属于我的特权,如升舱机会(也有时是不属于我的特权,如我常去的餐馆有时让我优先就座),我似乎从没自觉放弃过,而且心安理得,感觉很好。 不知被称为圣人者如孔夫子王阳明圣雄甘地等是否自觉到能放弃所有特权(但华盛顿确实伟大,自己放弃了终生总统,以身作则开创了美国的民主),但我自己显然还远不到圣人的境界,对拥有一些特权还是很享受的。由己及人而想到,靠自觉来放弃或制约特权太难,不现实,只能靠健全制度来明确限制。对制度内的特权没有必要批判享受特权者,或者要求这些人放弃特权。如果觉得不合理,只能靠批判和改善制度了。
3008 次阅读|5 个评论
划定层次,树立典型是最愚蠢的管理方式!
daodezhenjing 2011-11-4 10:17
  新加坡是科学管理的典范,在它们那里,人与人是平等的,任何人没有特权,比如排队购物,即使再大的明星也得和平头老百姓一样,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见怪不怪,不象在中国,明星有特权,所以人们都羡慕明星,国有企业有特权,可以通过垄断给员工很多福利,所以人们挤扁头往国有企业钻,城市人有特权,人们都想成为城里人,领导人有特权,人人都想成为领导,名人有特权,人人都想成为名人,富人有特权,人人都想成为富人。为什么中国式的管理历来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特权存在。比如国家制定了法律控制管理部门对企业乱收费,可他们总是可以通过一些名目来给自己增加收入,有权不用是傻瓜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看看中国式的管理,简直是把老祖宗管理的精髓弄丢完了。老子早就告诉我们,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真正好的管理是制定一套顺应自然之理的规则,并严格按照这个规则来执行。可我们呢?总是要树立什么典型,把人分等,这不是明显的违背规则的行为吗?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中国还没有一套顺应自然之理的规则,更没有一种好的管理思路,如此的管法只能越管越乱。老子还告诉我们,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真正好的管理就是严格地按照规则,顺应这个规则的获得才是真正的道德,违背这个规则的获得就应该受到惩罚。可我们的国家呢?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随处可见,法律形同虚设,有权的可以随着曲解法律,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使法律成为了有权人控制没权人的一种工具。中国人为什么连仁义道德都丢了,其根就在于不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监督,缺乏了监督,人自私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那时仁义道德就失去了约束的意义。老子还说过,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中国人为什么总喜欢投机取巧,其根本就在于法律失去了监督的意义,违背法律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有权人可以轻描淡写,而无权人则被用来显示法律的威严。有了这种技巧,人们才会拼命地拉关系,有了有关系好啊,闯红灯了可以找人说说不用罚钱,违背了法律只要不引起公怒就好说话。就象那些名人的子弟,如果它们违法没有受到公众的关注,大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是因为此,他们才趾高气扬地说,我是谁谁的儿子。如果没有特权,说这的意义何在?   爱之深,恨之切。我之所以指出中国管理方法上的愚蠢,只是提醒中国人,别忘记了中国有着最好的方法论指导,可以在管理上有所作为,而不是得过切过,不思愧改,甚至迷信西方的那些管理模式,使中国的管理水平一直停留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不好
热度 3 xupeiyang 2011-10-27 06:50
马克思曾预言,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重压下,“剥削阶级”会衰落并最终灭亡。 在资本主义社会,1%的特权阶级被赋予了各种优惠待遇,而99%的工人群众却被迫陷入贫穷和死亡。 资本主义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报告,从1979年到2007年,美国最富的1%人口的收入增加了2.75倍,而最穷的20%人口同期收入只增加18%。   报告还发现一个现象,收入越低的阶层,过去30年收入增幅越小。仅次于最富的1%人口的20%富人,28年内收入增长了6成5,虽然比不上最富的1%,但还是比近80%的其它阶层人口收入增长快得多。   这个报告指出,即便不考虑最富人群收入急剧增加,美国人收入不平等现象还是加剧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916 次阅读|3 个评论
linux 系统备份或对全盘数据进行操作及通过终端对系统进行更新
fangxia 2011-10-5 22:51
首先切到root名下:su konqueror 弹出fedora project界面(以fedora为例)删除网址,键入/ 即可对全盘数据进行操作。谨慎:由于root的特权很多操作无回复的余地,三四后敲 更新系统:同样的root身份,yum update
个人分类: CFHT|2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让成立研究生院继续成为一种特权的象征
lxj6309 2011-10-5 11:37
近日报道:首批五所财经类高校获准成立研究生院。除了来自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还有上海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从前(距今32年前),成立研究生院在我国是凤毛麟角,是一种特权和一种资源。那时,能成规模培养研究生的学校很少,实行审批在情理之中。今天,许多大学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了千人以上,但拘泥于行政审批程序,不能自称研究生院,而曲线正名叫“研究生学院”。这实在是一种怪象。建议同时取消研究生院称号的资源特权和繁琐审批,就像学位授予权开放一样开放研究生院设立。只要招生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自设研究生院。
个人分类: 评论|19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经济学规律不起作用?
热度 2 mcshcheng 2011-9-14 00:32
读了《北京高房租背后的神奇经济学》,里面感叹经济学规律解释不了北京的高房租。我就想到,何止北京的高房租解释不了,还有很多呢。比如媒体批露的高菜价和出租车。 http://news.sohu.com/20100605/n272578227.shtml 在《廉价进京菜涨幅高达20倍 菜贩委屈称只能卖够本》里,种菜的农民没赚到多少钱,搞长途运输的也没赚到多少钱,起早贪黑的卖菜摊贩也就是糊口。经济学规律能解释吗?菜价涨了这么多,钱哪儿去了?原来是让掌管菜市场的人赚去了,高企的菜市场准入费,高企的租金。菜市场是一般人能包去的吗?显然不是。 http://money.163.com/11/0802/18/7AFL5N3C00253B0H.html 杭州的出租车出了名的难打,我去过一次,也有体会,差点从西湖走回宾馆。出租车这么火,可是出租车司机却没挣到多少钱。钱哪儿去了?交份子钱和油钱了!出租车公司是一般人能开的吗?加油站是一般人能开的吗?都不是。 我2005年在香港读博的时候,北京的房价在小涨,那时候我就想,北京的房价绝对跟香港比不了。为什么呢?香港人挣多少?普通文员挣一万左右。北京人挣多少?普通文员三千左右?我当时的思维也是基于最朴素的经济学理论吧。6年过去了,我看北京警方招的无编的文职人员还是挣三千。可是北京房价跟香港比呢,一点都不逊色了! 所以,在中国的经济领域,特别是挣钱的领域,哪怕是高端像石油房地产,低端像菜市场,既没有上帝之手,也没有市场之手,有的只是特权之手!
489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房子要降价,人民不答应
热度 5 mcshcheng 2011-9-13 23:53
最近读了这样几个新闻,都是关于房子要降价,业主不干的,让人啼笑皆非。有北京通州的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913/KDZ6METUGMNCY.shtml?c=sh_stock http://beijing.aifang.com/news/2011-08-23/111793-4.html 有济南的 http://house.3g.cn/ipnewscontent.aspx?nid=71271sid=cin=-1706waped=9 我想这下开发商得偷着乐了,你看,我要降价,出麻烦了吧,老百姓不干,影响社会稳定。不过这也揭示了房价难降的另外一个阻力,就是已经有房的人。已经有房的不光是特权阶层,里面也有很多普通的老百姓,包括科学网上的很多博主,未必有多富贵,但房子至少还是有一套两套的。这些人也都是人民啊。让有了房的人盼房子降价,这个需要有很高的道德境界才行,像谭嗣同那样“虽千万人,吾往矣”,但这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本性。对只有一套房的人来讲,降不降价跟他们其实关系不大,升了降了你这房子也不会卖,但是心理感觉不一样啊,升了觉得我这房子买对了,降了那个懊悔啊,淡定不了,当然一般人都淡定不了。所以,有了房的人不希望房子降价,也无可厚非。 没房的盼降价,有房的盼不降价,没房的是人民,有房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人民,房价博弈变成人民内部矛盾了。苦果谁种下的?特权阶层!官商勾结,一手导演了房价的飞涨,把普通老百姓几代人的积蓄刮的干干净净,还得用未来几十年来偿还欠他们的。人民内部有矛盾了,特权阶层在干什么呢?在偷着乐往瑞士银行汇款呢。 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房价的飞涨,跟那帮暴露出来的贪官的受贿额的飞涨是成正比的。以前一个贪官小的几十万,大的几百万了不得,现在呢,乖乖,一个县官都几千万,苏州杭州一个副市长好几个亿。钱哪儿来的?开动印钞机印的到不了他们手上,主要受贿来的。房地产商哪来的钱行贿?高房价刮来的,所以这样就能解释了。
2221 次阅读|5 个评论
特权时代正在终结
热度 3 fqng1008 2011-5-14 08:32
刚才看到新华网 记者程晓芳的报道“宁波机场‘让领导先飞’致其他航班延误”,觉得有必要声援一下。 我国的特权时代已经非常久远,记得文革中曾经反过“资产阶级制外法权”,虽然最高指示号召我们破除特权,但只是阶级斗争的需要。如今,从新疆大火的“让领导先走”到宁波机场的“让领导先飞”,无不反映了人们对特权的愤恨。我相信,人民的愤恨是终结特权的最大推力,因为特权并不符合世界的潮流。 当然,任何特权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它只能在人民的一拨又一拨的反对声中,才会慢慢的黯淡下去...... 附新华网:宁波机场“让领导先飞”致其他航班延误 现场 照片 两次航班代码相近待遇不同 现场照片 天气因素致宁波机场多次航班延误 “特权”效应何时了 全国进入立夏节气,各地雨水日渐充沛,国内多条航线因天气原因延误。5月8日下午,海航执飞宁波至北京的两次航班均“被迫”延误,本应后起飞的航班却因一位“重量级领导”的登机而未按“先来后到”的原则提前起飞了。遭遇航班延误的网友愤而将当天经过公布在网络论坛上,称宁波机场让领导先“飞”,直指遭遇“领导特权”。 5月8日,网友遭遇“被延误”后,怒将机场遭遇发帖到网上。该网友称,当日,由于天气原因,计划18时起飞的海航HU7197次航班受到空中管制而未能准时起飞,而同为海航的HU7297次航班执飞同一条线路却因有位“重量级”旅客而先于HU7197次航班起飞。海航HU7297次航班计划起飞时间在21时左右,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在允许起飞的条件下本应在HU7197次航班起飞之后再执飞。 该网友表示,“由于HU7197次航班的乘客们不断向机场工作人员发难,工作人员终于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正是由于这位‘重量级’旅客,HU7297次航班便拥有了优先起飞权!而当乘客要求将其曝光时,机场工作人员又推脱说查不到!到底什么样的乘客,有这么大的能力呢?在和乘客的解释中,机场工作人员无意中说出,原来这位要客是一位领导!并且还说道,机场工作人员曾一度和他进行沟通,希望他能够换乘HU7197,这样的话,还是遵行着‘先来后到’的原则,可惜的是,领导以‘安全因素’拒绝了……” 而当乘客希望海航工作人员解释这个问题时,工作人员却将责任推给了空管,向旅客表示,哪个航班率先起飞是由空管决定,可能是由于7297和7197代码相差无几,使得空管搞错了先后。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太过于牵强了。 据媒体报道,5月6日,宁波机场原计划下午5点半起飞的HU7270、下午6点起飞的CZ3776、晚上7点起飞的CZ6334和晚上9点半起飞的CZ3780等5个航班均延误4小时以上;5月7日,飞往广州的7个航班中有6个航班延误,延误率达85%。 本月2日,赵本山包机也曾因天气原因迫降常德机场,常德市长急赴机场惹网友质疑名人特权,可见,“重量级”旅客的特权绝非名人专有,网贴中提及的领导也同样拥有无形的特权。可悲的是无论是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或是当地政府明知“特权”存在,还打着“航空管制”的幌子蒙骗旅客,致使航班延误原因扑朔迷离,机场给出的解释与网友揭示的原因大相径庭。 记者:程晓芳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513 次阅读|5 个评论
“搞垮”与“搞跨”
boxcar 2010-12-3 12:10
进平兄( Bobby )昨天的博文 警惕特权阶层搞跨中国 【 1 】已经被顶到了热门区的顶上 ,博文图文并茂,说得很有道理 。 不过, MS进平兄也悄悄地玩儿起了撷英,在标题和正文不说搞垮却说搞跨,但又没就如此写法进行深入的解释,不知何故?我来凑个热闹,替进平兄说说搞跨和搞垮这事儿。 垮这个字看上去是土大亏,有土崩瓦解的意思。搞垮一个国家也就是这个国家变得分崩离析,最终土崩瓦解的意思,不远的例子有苏联和南斯拉夫,当然古代的例子可能更多。这种垮,有按照地域和民族产生的分裂,当然也有按照社会阶层、价值取向和经济政治状况等等不同而出现的族群分裂。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分裂,其结局对于崇尚大一统文化的中国都是灾难性的。更何况搞垮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一种强大的破坏性,其结果多半是地位下降和巨大的混乱和动荡,所以千万不要把中国搞垮。 跨这个字似乎没有垮那么可怕,甚至经常有些相当正面的涵义,有奋发向上的意味,例如,现在不是常常提倡要跨越式发展么?!当然,提倡归提倡,能否跨得起来、跨得过去还要看实际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跨过去之后是否还需要返回头来补课,也是个问题。正如跨的动作大开大合,非常舒展好看,拿来表演效果是很不错的,但存在一定的风险,落地不稳搞不好会崴了脚脖子。其实跨得再高总归还是要落到实处的,真正干实事,跨度多大要有个讲究。 特权阶层搞跨中国其实是存在的。不信你看:人有了特权,可能就会买东西不排队,直接跨过了前面N个人抢先拿到最好的商品;办事儿也不按正常的秩序或程序,跨过了N多中间环节直接走了上层路线。因为有了这种频繁出现的搞跨行为,就会导致社会最起码的公平受到破坏。更因为这些搞跨的人还都特别喜欢搞夸夸耀自己能搞跨(例如那句著名的我爸是李刚就是个鲜活生动的例子),所以会使很多人艳羡和追捧,结果是让人们的责任心、正义感甚至良心都逐渐泯灭,其最终的后果可能就是从思想道德上开始搞垮一个社会。 我们应该防微杜渐,要防止一个国家被搞垮,就从防范最初的搞跨开始,别搞特权,都按规矩和规范办事。 ~~~~~~~~~~~~~~~~ 参考: 【 1 】刘进平: 警惕特权阶层搞跨中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9461
个人分类: 社会|3641 次阅读|8 个评论
论爱情与权力之间微妙的可怕经历
Emily007ly 2010-9-23 18:28
今天听到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一题的报告,对于报告的内容没听进多少,但借着这个时间简单短暂的思考了几个问题,也想到几个不是很形的题目。还有一幅小小的漫画小小紧箍咒。 想起面对窗明几净,面对窗外叠层楼宇,几经挣扎,却是不曾有过,也丝毫不想存在的!但却无法磨灭一次次出现的念头,神经与快乐,悲哀,生命的悲哀,快乐的悲哀,人生的悲哀!这糊乱说上一通,糊乱的联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陈永贵政治局开会喝开水与宋惠昌的“怀旧”论
sunapple 2010-7-28 14:30
陈永贵政治局开会喝开水与宋惠昌的怀旧论    中国霸权精英如此理论水平        近日,中央党校宋惠昌出面各大媒体跟踪,抛出个怀旧话题以诛讨极左。这一滴霸权理论之水,折射出了中国精英的全部智慧:尽管他们掌控着网络外的全部媒体垄断着霸权话语,但在理论上,他们早已捉襟见肘,除了浅薄虚伪再也拿不出一点像样的东西了。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的社会改革,都要从根本上改变该社会已有的利益格局 - 宋惠昌的一般前提倒是没错,不过他的具体结论则是彻头彻尾的弥天大谎: 在曾经存在的人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总是要有少数人享有某种特权的,而由人治转变为法治、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相应的特权的废除,他们的既得利益也就失去了,因而怀念起昔日辉煌,于是对改革开放事业产生抵触情绪, 这肆意胡说未免蔑视大众、欺人太甚了。     一        昔日领导阶级及其同盟军,数以十亿计的劳动大众改开成了弱势群体,他们自然怀念昔日辉煌,可惜他们除了主人尊严并无特权可以废除。 实在要找特权的话,也只能将放大镜转向专制年代的官僚阶层了。 拨乱反正前后 30 年的特权对比话题,要说太觉陈旧,了无新意,实在不愿絮叨。 近日,与宋氏的高论同时出现的一个四人帮特权腐败的故实倒颇能出新。     王洪文原来月薪 68 元。当了中央副主席以后,并没有量入为出,自我克制,而是利用职权,鸟枪换炮了王洪文爱喝茅台酒,被捕以后还从他的办公室酒柜里发现不少整瓶茅台酒。当时的茅台酒在市场上买不到,价格也相对较高, 1 瓶 6 、 7 元钱。王洪文如果用自己的工资喝茅台,一个月工资只够买 10 瓶酒。但当时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每次国宴结束后,都要把瓶中剩下的茅台酒并在一起,然后重新装瓶内部供应,一两块钱一瓶。王洪文看中这个机会,去买了许多次,一些人知道后就很看不起他。王海容、唐闻生甚至说:他要到我们这里来占什么便宜,没门。    (丁东:《王洪文喝茅台》)     王洪文在押上历史的审判台时,追究过他的特权但并未涉及这一细节。自法治视之,数额细小不够立案,而且法之未禁即为可行,既然能卖就可买,市场行为亦无大错。不过,王氏以副主席之尊而不放过这点区区小便宜,以品格论,实在是不足为训,难怪王海容她们看不起。即小见大,王洪文的这一小节倒非无害,实在应该在中南海的相应的支部生活会上好好帮助帮助。 其他人,比如多年来被精英们无尽嘲弄的工农出身的副总理陈永贵和吴桂贤,他们就不是如此。 毛泽东时代的规矩,即使是人大会堂政治局开会,喝茶也要付茶钱的,否则,你就喝白开水说起来也有点不可思议:在最专制,最计划经济最不讲市场经济时代,毛泽东和中共的政治局倒是最讲究等价交换,反对公款招待白吃白拿于是,又有了如下的故实:     吴桂贤原来月工资 67 元 2 角,到中央工作后还是 67 元 2 角。参加国务院会议喝一杯茶要交 1 角茶叶费,吴桂贤原来不知道这个规矩,就喝了茶,知道这个规矩后,就说自己不爱喝茶,只喝白开水了。陈永贵原来没有工资,在大寨挣工分。大寨每个工 1 元 5 角,一个月出满勤是 45 元。陈永贵继续挣大寨的工分外,山西省每个月补助他 100 元。中央每天也给陈永贵 1 元 2 角的生活补助,一个月 36 元。陈永贵在消费上也比较克制,接见外宾收到一些计算器之类的小礼物,他都上交。        这些微不足道的故实,在今天 80 或 90 后的青年看了简直是天方夜谭,实在不可思议。 不过,这的的确确、实实在在,是 冬天的故事。 王洪文贪小便宜买茅台,今天放在哪怕一个小小的科员身上也会感到丢份,太没出息!不过,从怀旧的角度看,当日,也即宋惠昌们所深恶痛绝的专制特权年代,可见毛泽东和共产党约束干部之严难怪辛子陵热中于两种政体下国家领导人的不同遭遇话题了 红色公主李讷三年困难时期一样和大家吃定量,回家不能用小车,毛泽东迫害干部,李讷和一样到鲤鱼洲蹲牛棚。江青爱摄影,得向毛泽东要稿费买相机。这就是改开后他们被废除的 相应的特权!     如今,随着随着相应的特权的废除,他们的既得利益也就失去了,随着新时期社会进步历史潮流的进步 , 这一切恍若隔世了。 30 年拨乱反正端正党风,三年大见成效,废除特权的结果如何呢?     中石化接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先进生产力之后,其老总陈同海一次就能够受贿 1.6 亿元,日均挥霍公款 4 万元。对此,他根据能人创造价值的理论,还振振有词:每月交际一二百万算什么,公司一年上缴税款二百多亿。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    被称为中国第一屁股的鞍山市国税局长刘光明,可以化公款 50 万专门去香港美容屁股。靠美容飞黄腾达,几年来,她到美国、欧洲各地遍寻美容大师,把自己的眼睛、鼻子、脸蛋、头发、手臂、胸脯、肚子、大小腿、背部、腰部、脚指、手指,全身都美容了一遍,仅此就花费 500 多万!    相形见绌,相形见绌! 王洪文,小家子气哉! 如此这般,叫人怎能不怀旧?     二        精英与草根,左右双方,何尝不都怀旧。 宋惠昌所抨击的是以工农为主体的大多数,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话语讲,他们翻身做主人之后重新沦落为奴,也就是新启蒙所谓的实现人性复归,用宋惠昌也不否认的语言说,是由主人变成了弱势群体。他们一旦从先富和浑浑噩噩梦中甦醒,自然会怀旧就像通钢工人,那是奴隶觉醒的第一步。 他们所怀的,是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列强面前扬眉吐气,不用做三孙子之旧。 他们所怀的,是翻身做主人,国家民族阶级和个人第一次有了尊严之旧。 他们所怀的,是人民掌握了生产要素,发展生产可以满足人民自己,而不是美国人和少数富豪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用担心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之旧。 他们所怀的,是黄赌毒绝迹,从来不用担心孩子被拐卖为黑窑奴工和鸡,不存在自己的妻女为生存去出卖青春之旧。 宋惠昌为代表的精英阶层难道不怀旧吗? 极左和专制批了 30 多年,至今,充斥媒体的,依然是大小精英的忆苦思甜文章,没完没了的控诉声讨前三十年,无限深情地回忆曾被万恶的毛泽东时代颠覆过的陈旧古老的一切。 同是怀旧,但内容绝然相反:草根阶层所怀的正是精英阶层所憎恶的,精英阶层所怀的正是草根阶层所痛恨的。    草根阶层怀旧是追念,追念曾经使他们活得像人样的日子;精英阶层怀旧是实现与复归,是将一度失去的往昔辉煌,一步步重新变成了现实。    这就是神州大地上所发生的活生生的一切,这也就是宋惠昌们经常所谓的深刻变革。        南方报系与袁腾飞们在精神上对达赖佛爷的歌颂,与现实中黑窑奴工的光辉再现,你们所怀的是殷商古罗马西藏农奴制的之旧。 《炎黄春秋》与南方报系连篇累牍对土改的妖魔化,翻《半夜鸡叫》的案,你们是怀黄世仁、刘文彩和周扒皮任意宰割农民之旧。 你们从语文课本抽掉形而上的《包身工 . 》,让形而下的包身工与狼狗保安一起在生活中漫天漫地卷土重来,一步步将中国变成 全球化的最大血汗工厂,你们所怀的是顾正红烈士流血牺牲年代之旧为此,你们拆毁顾正红烈士纪念碑,同时原汁原味地恢复了百乐门,以之作为回复记忆的见证。 随着妖魔化毛泽东的步步深化, 对蒋委员长海一样的伟大胸怀的称颂渐入佳境,你们所怀的剿共黄金十年、攘外必先安内对共匪与暴民杀人如草不闻声之旧。 袁伟时与朱学勤创新史学,鼓吹信守不平等条约, 推销融入世界再为洋人打工二十年和三百年殖民地现代化, 老佛爷 和李中堂成了改革开放的先驱,你们所怀的是宁赠朋友不予家奴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旧。 你们奉张爱玲奉为海派文化之母,不遗余力地张扬这海派文化,将张爱玲与胡兰成姘居的香巢开发为上海文化地标,不遗余力地利用话语霸权极力打造周作人热、张爱玲热、胡兰成热和《色戒》热,你们所怀的,是汪精卫、周佛海大东亚共荣圈何日君再来之旧。 你们鼓吹牺牲一代少女和性产业阳光化, 20 余年,使三陪二奶与鸡遍地,使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的妻女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靠出卖青春为生,你们所怀的的是北京八大胡同和上海四马路之旧。 多年来,你们打着批判极左的旗号,对革命文化发动了一场远较 1930 年代声势更大范围更广的围剿,革命年代所否定的一切,堂而皇之的携起手来结成了统一战线,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先进文化大张挞伐,旷日持久,不断深化。革命年代所扫荡的一切污泥浊水,沉渣泛滥沧海横流,信仰失落,荣耻颠倒,国民精神空前倒退吸毒卖淫、三陪二奶、书僮奶妈、妻妾成群、贵族血统、冥婚豪墓、黑窑奴工、保镖跟班、走穴堂会、算命打卦、风角推背这些 五四以来即遭唾弃、建国后更已绝迹的宝贝,不正是满足你们怀旧需要的产物吗?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更高层次的文明!     三        到底什么是新什么是旧? 这个问题上可笑颠倒,最能看出中国精英霸权理论的卑鄙。 市场经济从文艺复兴算起,业已由五六个世纪里,从 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也已四个世纪了。市场经济原始积累初级阶段, 若从奴隶贸易算起,至今已有五个世纪的历史 计划经济,从《共产党宣言》算起至今也不到 200 年,从十月革命搞计划经济算起,也没过一个世纪。在马克思之前,许多探讨人类文明的先进人士,以欧文傅立叶等为代表,都曾对市场经济的弊端做过深入的探讨和深刻的批判,包括巴尔扎克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家们,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扬弃了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被中国新自由主义者奉为祖宗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文明成果,经过扬弃,这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而计划经济正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分析得出的革命的否定结论。     这一切,到了中国精英的话语里,六百年前的东西连同黑窑奴工和达赖佛爷的剥皮抽筋怎么就 先进得没完没了呢?你们一要补课,他们就变成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与更高层次的文明了呢?    而从资本主义体制腹内自然必然孕育出的社会主义新生儿,怎么一下子变成了陈旧、传统与落后了呢?    你们起家时打着实事求是的旗号,请问还有比这更为荒诞的历史颠倒吗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权与公平
windlight 2010-7-17 21:39
特权是近乎一个贬义的用词。但实际上特权有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的作用,似右实左,为公存私的一个选择。 知识产权是一个典型的,为了更多人的和更广泛的利益,在短期内 保护私权,集中公权授予私人,似右实左,但在一定期限内,公权得到创新和补充,增加了更多的全民福利。 特权有时也是公共利益的必要选择路径,这可能更多为效率的考虑,比如市场失灵的时刻,在公共卫生或战争时期,这时特权必须授予给国家机器,集中优势资源,才能避免整个社会的更多损失。 特权有时也是公平的考虑,比如给少数群体或弱势群体特别的优惠或特别的权利,比如烈士子女的高考加分。比如低保的廉租房或低保房。 资源分配的时候,肯定有个筛选的标准,但例外的特权是大多数筛选时都会遇到的,这个时候,一般都不是单次博弈,而是一个历史传承的选择,或者是之前的承诺兑现,比如道路优先权赋予给救生,消防,军队等。 但特权大多数时都是对规则的一种破坏和例外。如何控制特权与绝对公平的冲突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了。
个人分类: 公平|4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贪官比清官好”
王铮 2010-2-3 09:48
2010/02/03 贪官比清官好是姚文元在批判《海瑞罢官》时提出的一个命题,说它是个命题,是因为姚文元并没有论证它。 姚文元是谁?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一大文豪。他的水平就在于能够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不过逻辑上他不行,靠的不是逻辑力量,而是《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推荐。讲文笔和知识水平,张春桥比他好,但是他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文章多,笔头快,不讲逻辑当然快;第二发迹之初靠他爸爸在出版界的关系,文章容易发,朝内有人好做官。所以张春桥没有他红,虽然张春桥来头更大。 姚文元论述贪官比清官好的观点是:贪官为了自己的利益,清官是为了理想。这个理想是封建主义的长治久安,所以对劳动人民更坏。为什么长治久安更坏,难道要人人贪婪处处隐藏战争吗?他没有讲,他没有这个逻辑水平。贪官比清官好是为了支持打到彭德怀立论的。你彭德怀这个 20 世纪的海瑞,为民请命,就是野心家。至于为什么是野心家,他又没有论证了。他没有这个逻辑水平的。那年头我还小,还觉得姚文元有理,可是我这个人从小喜欢逻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爷爷,爷爷说彭德怀成功,老百姓就拥护他,他就让领导他的怕了。我反正似懂非懂的。 那是一个堕落的年代,为人民说话的,被指责为野心家,莫须有地被指责上台要搞独裁,复辟封建主义,如彭德怀。为个人谋利益唱热爱社会主义高调的,被树立为英雄人物,比如柯庆施。柯庆施是当时上海市委书记,他是一个见过列宁的革命者。在延安整风时,老婆被整死了,他就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只要个人利益了。这与为人民说话不然成为独裁者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是人性的懦弱。 其实为自己说话不为人民说话的更容易成为独裁者。痛恨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朱元璋是这样,任人唯亲的萨达姆也是这样。四人帮当道 时代为什么会黑白颠倒,因为像四人帮和帮四人唱着爱国主义高调谋取私利,江青就对手下人说,想一想后退两千年我与你什么关系。个人主义驱使她对特权的追求要回到农奴社会了。 人就得有点精神,就得有点理想。中国有两个状元,一个是秦桧,一个是文天祥,结果怎么样?当然可以说秦桧比文天祥更有人性,因为秦桧活下去了,文天祥被杀害了,这样的人性只能讲是动物性,或者说爬行动物性,因为哺育动物都知道要维护社会群体利益。如果进一步地像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干些损人利己的事,只能让自己后代说:从此世人愧姓秦。 好在认为贪官比清官好的姚文元这样的精英是昙花一现的。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4699 次阅读|8 个评论
还是原来的呼唤:要责任心不要特权
王铮 2010-1-31 11:42
看了王鸿飞先生新作《呼唤提高高水平土鳖的待遇》本来想推荐一下,后来一想:第一是多此一举,鸿飞先生文章自有编辑部推荐。编辑部推荐与草根博主推荐有天壤之别。我的博文《这个大学想关门?》,编辑部一不小心推荐了,点击率 12000 多次,王鸿飞先生回应的博文《这个大学不想关门》,编辑部推荐了,点击率 10000 多次。反过来王鸿飞先生博文《呼唤高水平土鳖》,编辑部推荐,点击率截止公元 2010 年 1 月 31 日星期日 11 : 02 ,点击率 2778 。我回应的博文《呼唤高水平并且有责任心的海归》,草根推荐,同一截止时间只有 493 ,不到五分之一。弄得我或多或少有点丢人了。第二,推荐了可能暴露我想提高土鳖待遇的想法,小人的本质,贪。 鸿飞先生的文章继续发挥他不论证得特点,如高水平的土鳖的最大问题,不仅是待遇太差,而且还在于他们掌握的资源常常并不算少。结果这些人不得不养成一边浪费和一边揩油的坏习惯的判断意义重大,却没有论证,反正土鳖还真没有出现一个陈进。同样文章的结论中国学术界目前的乱象和不得不在很多方面依赖海龟的现实,其根源实际上很简单:高水平土鳖不仅太少,而且高水平土鳖的待遇太差。完全回避了乱象是官场腐败想学术界延伸的问题,因为这种延伸,导致乱象的人没有被惩罚,结果好一个乱字了得。我当然要举证。海龟陈进带来的是乱象,查处了谁?三鹿奶粉拿了科技进步奖,宣布撤销没有?为什么要保陈进,因为他是海龟,为什么不撤销三鹿的奖,涉及不少人吧。所以学术界乱象不是什么高水平土鳖不仅太少,主要原因就是官场腐败与陈进这样的无良海龟的结合恶果。至于说到学术界不得不依靠海龟,实际上正是不公平政策导致不信任土鳖的结果。就像科学网,大海龟、中海龟的博文,编辑部推荐。土鳖博文,基本上是博主推荐的,院士文章也不过如此。这是一种管理文化,不平等文化,没有什么科学意义。 鸿飞先生为不平等的科技人员待遇辩护说:任何一个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有机制如何更合理地形成差别、等级和特权,并且有机制允许社会对这些差别、等级和特权进行自然的调整,这样大家独有个盼头,也不会动不动就闹革命。这个要特权的理论需要社会学家的分析。我只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要消除特权,例如奴隶社会特权很多,发生革命了,特权崩溃了。特权是必然导致革命的。满清贵族的特权,导致了辛亥革命;军阀买办的特权,导致了1947~1949的革命。不过这个特权有理论倒是与指责陈安不揪贪官揪高薪爱国是同一个思想,有些海龟回国就是抱着要特权的思想,结果真的要不得,有这种思想也难怪说毛泽东思想短路。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另外讨论。不过这里反映的个别精英海龟要特权的思想,我已经不能再呼唤新的东西了,还是原来的呼唤: 呼喊高水平有责任心的海归! 其实要特权对谁都不好。博古搞特权,害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搞特权,也害了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海龟刘少奇帮助毛泽东建立特权,自己也有了些特权,可是结果被请君入瓮。 特权思想要不得,真的要不得。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37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