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择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考择业比择校更重要
zhpd55 2018-6-24 04:26
高考择业比择校更重要 诸平 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即将揭晓,报考志愿的填写既是在考学生,也是在靠家长。怎样来选择孩子喜欢,而又称心如意的学校,不是一件易事。当然,现在是成绩揭晓之后填报志愿,较过去估分填报志愿相对要容易一点。但是,根据自己实际,设计人生未来可能会更好一些。根据以往的经验,选择专业要比选择学校可能更为重要。但是,有人会说我宁可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一定要选择一个名校(211,985,部属院校,一本院校;2017年9月下旬, 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院校名单 ,211工程985工程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样的选择也有道理,是因为就业是用人单位需要它。为了便于就业,考生也只能委曲求全了。但是,这样的选择是否是对自己未来有利,值得反思。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报志愿更应该慎重对待。如果让我来填写,还是先看专业,在选院校。现在不同过去,你需要放眼全球看未来。如果学业上成绩斐然,说不定名校会向你伸出橄榄枝,招收你为硕博连读生,国外名校也有可能为你敞开大门,欢迎你的到来。这时候,高考择名校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2018年世界不同区域前5名大学名单摘引如下,仅供参考。 The 2018 Global Regional Rankings of the Top 5 Universities are: Africa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 South Africa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 South Africa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 South Africa 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 South Africa Cairo University – Egypt Asia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T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 China Caribbean Universidad de la Habana – Cuba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at Mayaguez – Puerto Rico Universidad de Puerto Rico – Puerto Rico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Rio Piedras – Puerto Rico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 Jamaica Central America Universidad de Costa Rico – Costa R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Costa Rico Universidad Latinoamericana de Ciencia y Tecnologia, Costa Rica Universidad Rafael Landívar – Guatemala Universidad de El Salvador – El Salvador Europ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University of Oxford, UK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itzerland Oceania 1.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Australia 2.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 Australia 3.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Australia 4.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 Australia 5.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 Australia North America Harvard University, US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USA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USA South America 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o Paulo – Brazil Universidad Federal do Rio de Janeiro – Brazil 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 – Argentina 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oilca de Chile Universidade Estadual de Campinas – Brazil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8/world-ranking#!/page/0/length/-1/locations/CN/sort_by/scores_overall/sort_order/asc/cols/scores
个人分类: 新观察|2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哪个学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一直努力成为学校的杰出校友
热度 31 张海霞 2017-7-18 11:46
这是孩子小升初时我对她说的话,事情是这样的:我工作很忙,很少过问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那天我回到家,却是孩子和爸爸坐在餐桌前严阵以待: 先生一脸肃杀:你还知道回家啊?孩子都小升初啦 孩子满含泪水:妈妈,你真的不管我了?班里同学都有消息,就我没有 先生话里带刺:你不是号称很能干吗?自己孩子上学你咋不管啦? 我一看形势不对,就开始问到底怎么回事:北京的小升初,既不是进行考试,也不是完全随机派位,情况极度混乱,家长忙不迭地带着孩子参加各个学校设立的琳琅满目的的招生活动,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一个10岁的孩子,脑子都被周围的同学和家长的各种择校举动搞乱了,紧张得不行,觉得自己都要没有学校可上了。爸爸也是心疼闺女,添油加醋,我立马意识到这是个很严重的没有自己分析和判断的“盲从教育”问题,马上把姥姥姥爷也叫上召开家庭会议,我仔细跟娃和家里人分析孩子上学的形式: “宝贝儿,你根本不用担心你小升初到哪个学校,首先,你在北京海淀,没有很差的学校,其次,你是北大二代,可以上的只有两所学校,好一点去北大附中,差一点去北达资源,资源中学办的也非常好,自觉性差的孩子去资源更好,退一万步说,这两所学校比我和你爸爸当年上的中学都好一万倍,你爸爸之前的农场中学已经关门了,我在河南的县城中学老师连普通话都不会(当年真的是这样的),我们只所以最后还能够做出一点点成绩,靠得都不是上了不可一世的学校,而是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娃呀, 你上哪个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一直努力下去,让自己成为这个学校的杰出校友! 现在妈妈在北大,每年都看着很多同学沉沦下去,最后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北大校友,这才是你真正要担心的!” 正是这一次家庭会议,家长和孩子都统一了思想,再也不用为学习成绩和择校而烦恼,这句话也成了我们家的经典:自觉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持续努力,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其实,孩子成长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我们自己也是,教育是一生的功课,大家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人生无时无处不是起跑线,孩子上哪个学校选哪个专业都很好,都只是漫长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新起点,努力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做扎实,才会有希望在今后的生涯中持续前进,有成就才有机会让自己成为这个学校的杰出校友(也就是所谓的母校以你为荣)。 有这样的信念,家长和孩子都会看到希望,不断地前进和超越自我; 没有这样的信念,君不见,多少高分学生在大学里都退学了?多年后甚至不好意思说出母校的名字! 同样,作为老师,也要努力把招来的每个学生都当作状元一样进行培养,把普通的孩子培养成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更应该是大学的使命! 最后,祝福孩子们,无论去哪所大学,都要坚信自己,继续努力,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416 次阅读|29 个评论
美国学霸的择校取向
热度 30 jiangjiping 2015-6-27 22:19
美国学霸的择校取向 蒋继平 2015年6月27日 最近中国刚刚结束了一年 一度的全国高考, 媒体上充斥着“学霸”和“状元”的新闻和术语。 我一开始不懂这两个术语的具体意思, 后来推测:学霸可能是一个学校中成绩最好的学生, 而状元是某个地区高考成绩最好的人。 据说在中国, 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会选择全国最知名的名牌大学。 30年来, 我一直生活在美国, 我对中国的这种现象说不出任何看法, 这是 因为我不知情, 所以, 无发言权。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高中生的择校取向也可能不知情。 鉴于这样的想法,我今天抽空来为大家提供一个我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以起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下面的数据是2003年五月18日登载在 The News-press 报纸第6版上的新闻。新闻的大幅标题是: The News-press salutes 2003 Valedictorians。新闻的内容是介绍当地两个县的12所高中应届毕业生的第一名的简要信息。我想这些第一名应该是各个学校的学霸吧。新闻的正版部分是三个学生 的大型照片, 他们是成绩最好的三个学生。我儿子是第一位。下面是这12所高中中排名前六位的6所学校的第一名的简单信息。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我只选择与文章题目相关的信息登录如下。 Karl Jiang : Barron Collier High School, Age 17, GPA: 6.08, College: University of Miami, Area of study: Engineering, Career Goal: Undecided. David Lugrin: Gulf Coast High School, Age 17, GPA: 5.80, College: University of Florida, Area of Study: Physics, Career Goal: Research scientist. Cheryl Brumley : Estero High School, Age 17, GPA: 5.06, Colleg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Honors College, Area of Study: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political science, Career Goal: Washington, D.C, or International work. Jacob Thompson : Cape Coral High School, Age 18, GPA: 4.78, Colleg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Area of Study: Liberal Arts, Career Goal: Undecided. Cristin “C. J.” Woods: Riverdale High School, Age 18, GPA: 4.62, College: Florida Gulf Coast University, Area of Study: Nursing, Career Goal: Nurse anesthetist. Eric Zwick: Canterbury School, Age 18, GPA: 4.29, College: Swarthmore, Area of Study: Physics/economics, Career Goal: Professor.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很容易看出, 在这六位学霸中, 没有一个选择顶尖的名牌大学, 其中的五位都选择在本州的大学就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虽然我不知道其他学生的具体原因, 但是我儿子的情况我很清楚, 他拿到了几十所大学主动提供的入学通知,其中有些是顶尖名牌大学。 但是, University of Miami 给他四年的全额奖学金, 免除所有的学费, Florida 州的一些其他单位也给他一些奖学金, 不过, 有些奖学金是有条件的 , 就是必须在本州上大学 。所以, 我儿子一共获得了9份奖学金, 其中包括一个全国性的奖学金, 这个奖学金要经过多次比赛选拔才能获得,还有我公司的两个奖学金(顺便说一下, 他也是总统奖学金候选人之一)。这些物质条件对于像我们家这样经济不是很宽裕的孩子来说, 是很有吸引力的 。 还有, Miami 大学离家很近,经常可以回家过周末。而且, 他有信心读完大学后, 选择更好一些的大学读研究生。 我想其他的学生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这是因为Florida 对于本地 的学生有一些非常优惠的政策。 这些政策对本地学生非常有吸引力 。 还有, 美国学生 一般不是很看重大学的排名, 而是注重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从经济层面来综合考量。 所以, 在我的印象中, 美国高中生选择大学的标准是:1。兴趣爱好, 即专业。 2。经济负担, 3。 地理区位。他们好像把大学的排名看得很轻。
个人分类: 现象分析|18214 次阅读|68 个评论
[转载]美国名人择校潜规则:捐款大户子女可破格录取
redtree 2015-2-10 23:42
美国名人择校潜规则:捐款大户子女可破格录取 作者:方向明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5/2/9 14:42:38 奥巴马大女儿参观哥伦比亚大学 或有意入读父亲母校 “第一女儿”读什么大学?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16岁的长女玛莉亚在纽约的几所大学参观。这被认为是“第一女儿”择校的一次重要参考之旅。 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站是奥巴马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外界揣测,玛莉亚或将复制其父求学轨迹。在美国,不少“第一家庭”子女都会选择与总统父亲做校友,沿袭同一色彩的价值观。 美国国家大学招生咨询协会的戴维·霍金斯(DavidHawkin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考虑到她的身份,我想很多大学都会争先恐后地要她。” 美国名人子女择校有一些公开的“潜规则”,比如你恰好是捐款大户子女,或者你父辈曾是这一学校的校友,那么破格录取就不是什么难事。 母女低调参观校园 除了哥伦比亚大学,米歇尔和玛莉亚还参观了纽约大学和哥大附属的女子学院巴纳德学院。见到如此“大腕”来临,学生在讶异不已的同时,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惊喜。 一些网友信誓旦旦地调侃道,如果玛莉亚来读他的学校,一定要成为她的挚友。还有一些网友甚至不敢相信奥巴马女儿已经到了读大学的年龄,在很多人印象中,奥巴马的女儿才刚刚10岁出头。 有媒体援引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学生考特妮·克雷格(CourtneyCraig)的话称,她在学校餐厅看见米歇尔、玛莉亚和几个成年人就在离她不远处吃饭,同时还有大约10名特工坐在附近,外头停了7辆黑色的大型SUV。当米歇尔起身离开时,所有人都站起来为她鼓掌。 早在去年6月,就有媒体注意到玛莉亚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当时玛莉亚正在洛杉矶打一份“暑期工”——在斯皮尔伯格制作的科幻剧《Extant》剧组里当了一天的制片助理。奥巴马夫妇曾经表示,玛莉亚有志于成为一名电影人。 和总统父亲当校友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美国历任总统及其子女的大学教育情况发现,44任总统中,除了7位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自学成才外,有8名总统曾就读哈佛大学,而耶鲁大学诞生了5名总统,不少总统都曾转学,也有部分肄业。 不少总统的儿女选择就读父亲的母校。比如前总统吉米·卡特的四名子女中,长子约翰·卡特和次子詹姆斯·卡特都和其父一样曾就读佐治亚州的西南大学。克林顿曾以“罗德学者”身份在牛津大学深造,他的女儿切尔西去年获得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 更庞大的校友图谱来自布什家族:小布什和他的双胞胎女儿之一芭芭拉都毕业于耶鲁大学,该校也是老布什的母校,沿袭了保守主义价值观。此外,布什的祖父和叔公也是耶鲁校友,还是耶鲁著名的团体“骷髅会”成员,该团体为美国政治经济领域输送了大量精英。 2005年之前的12年,奥巴马都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宪法学讲师。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之前,奥巴马曾就读于洛杉矶西方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观察一些政客和社会精英就读校可以发现,大学的意识形态倾向可以成为预测未来政治版图的重要因素。以哥大为例,该校诞生过97名诺贝尔奖得主、3位美国总统、9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和29位美国州长,狂热和激进的政治理念让它成为自由派的重要堡垒。 美国历史上,还有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两位总统曾就读哥大法学院。 “第一女儿”的选择 不少人揣测,玛莉亚这位十来岁走进公众视线的“第一女儿”是否会因为奥巴马希望她读自己的母校而有压力,她的大学选择最终是否会有所突破? “基于父母的学识水平,我只能推测,她会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优等生。”霍金斯称。 除了玛莉亚自身的入学资格外,“第一女儿”的择校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其中一条就是安全。为了不让人觉得这是一场学校代言或者政治秀,玛莉亚入学前的参观已经精心安排并低调至极,可以想见入学后的安全考虑仍会大费周章。 入主白宫之初,奥巴马夫妇为两个女儿在华盛顿张罗读高中就费了不少功夫,最终选择了有130年历史的著名私立中学西德威尔友谊中学(SidwellFriendsSchool)。明年,玛莉亚将从该中学毕业,彼时也恰好是奥巴马卸任之际。 在美国,高中毕业生向大学提交申请材料时,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高中成绩单、校园活动与工作经验外,还会被问及选择这所大学的原因以及是否参观过校园。另外,大学也通过接待各地来访的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学校设施和环境来拉近彼此距离,提高招生数量。 美国大学“潜规则” 在以平等和自由为基本精神的美国,名人政要的子女上名校是否有灰色地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这些“潜规则”并不违法,也渐渐被信奉实用主义的社会所接受。其中之一就是捐款。据非营利机构美国教育援助委员会(CouncilforAidtoEducation)最新统计,去年美国70家受访的高等学府共收到375亿美元捐款,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校友捐赠额达到98.5亿美元。 来自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尤其是精英校友的捐款构成了美国高校发展的强大持续力,这也意味着,学校在审核来自重要资助者子女的申请时普遍倾向于“高抬贵手”,破格录取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另一种优先考虑的情况被称为“传统偏好”,意即申请人的父母或者家庭成员曾经在这所学校就读,该申请人将得到学校对于校友子女的优先考虑。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美国排名靠前的学府的“传统偏好”基本上占新生入学比例的10%左右。以常春藤盟校2014年招生情况为例,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传统偏好”率都达到13%。康奈尔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也在10%左右。 2011年,哈佛大学一名教育学专家迈克尔·赫维茨(MichaelHurwitz)在整理30所大学录取情况后发现,在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分数等其他因素同等的前提下,校友子女被录取几率比其他人高出45.1%。 一种观点指出,长远来看,大学吸纳校友捐赠,并对校友子女优先录取,培养了精英校友对大学忠诚度的良性循环,吸纳而来的捐赠既用于科研发展,也可以用于给更多弱势群体和少数族裔提供助学金,从而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在另一个维度上达到了社会平等的目的。(原标题:奥巴马长女参观父亲母校引猜想:美国总统子女如何择校)
个人分类: 教育|1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优质教育资源大体上是房地产利益集团炒作的噱头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4-11-24 12:38
想想80年代的时候我们早年时候受到的教育,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大体上都是散养长大的,其实优质教育资源大体上是房地产利益集团炒作的噱头。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249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活在别处 (献给高考生)
热度 10 daringpig06 2013-6-30 10:55
最近也许因为宣传电影的需要,郭敬明上了很多娱乐综艺节目。大周末的,在office里面加班效率果然是低得可以。一不小心小手一抖,打开了一个网页,刚好看到一篇采访郭敬明的文章。读完后不仅感慨,并不是所有爱好文字的人都有他那样的好运气,作为他的同龄人,在自己身上我看到了这个时代存在于不同个体间的巨大落差。原则上,我更加喜欢韩寒,如果“代笔门”是冤枉他的话,他的某些文章确实体现出他对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丝的责任感。 在网络上,这些文艺之星们往往给年轻人一种错觉,那就是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世界里,尤其是他们的粉丝群,甚至以为追星才是自己的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名人就是名人,屌丝就是屌丝,就算变成了名人的粉丝,也改变不了自己仍是“丝”的命运。作为一个“现实而又庸俗”的人,我常常想 ,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有人在,但名气和钱途如斯者,却是寂寂寥寥的。 最近,NBA季后赛刚刚落下帷幕。在这高三学子外加学子父母都在为高考疯狂的日子里,我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 NBA ,看总决赛,直到看完了马刺与热火的 7 场比赛。一边为邓肯而喝彩和感动,一边消磨掉了自己本该写论文的时间。当马刺在抢七大战中惜败热火,与总决赛失之交臂之时,我觉得岁月真的走得太快了,她催老了GDP,也催老了我 。实际上,我是个伪球迷,更不是马刺的球迷,我只是觉得马刺的GDP已经很老了,这次如果没能拿到总冠军,以后也很难再有机会了,而热火的大牌球员都还年轻,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在比赛结束的一天时间里,各种媒体上都充斥着比赛相关的信息,大家都肆意抒发着自己的情绪。有为自己支持的球队赢球而兴奋不已的,也有为自己喜欢的球星没能拿总冠军而摇头叹气的,甚至有些朋友彼此之间因为支持不同的球队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想法单纯却又可爱,这也许就是年轻人让人羡慕的原因吧。 也许会有人注意到,作为郭的粉丝为了去看他的电影,你作业都还没有写完;作为NBA的狂热者,有篇paper马上就要提交了,而你数据还没有整理好。你说,你已经习惯了拖延,不喜欢做作业,又说自己惰性太强,还坚持说自己对实验设计和论文写作都没有兴趣,没有激情,so what?那你喜欢做的事情呢,你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做过什么?当郭敬明写出《幻城》时,自认为有文学才华的你又做过什么?当韩寒发出自己的声音时,你可曾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喊?当邓肯最后一投不中时,你气愤填膺甩手摇头,你自己的羸弱的双臂可否能投篮?是的,你不用羞于自己答案的不理想,因为你不孤独,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实际上,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想要拥有健美的体魄,自己却很少抽时间去运动,只会看看奥运比赛,意淫一下中国是个体育强国的迷梦。喜欢文学,自己却很少动笔写作,只会在什么作家排行榜下面发个帖子对上榜作家品头论足一番,以满足自己的虚荣。 生活在别处,我们一直生活在别处,习惯于忽视自己的生活,却太关注于外在世界的东西。当现实的生活不那么理想,当生活的琐碎和无奈把自己压垮,我们开始慢慢的转移自己的理想,转移自己的行动,转移自己的视线,直到完全生活在与自己毫无瓜葛的世界,而冷落了自己真实的生活。岁月无情,时光流逝,当青春远去、韶华不再,我们回忆往事时可会辛酸:我做了什么?我的理想呢?我的时间呢? 有时候,我相信一些综艺节目是有教化意义的,有些体育节目也能促进人奋发向上,但是那毕竟不是我们全部的生活,真实的生活需要自己亲身去经历。这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都会有所领悟,但是有一种隐性的堕落,更让人恐怖。当未来有多条路可走,而又不知道该往哪儿走时,很多人都会无所适从,并渐渐放任这种情绪的滋生,直到完全走上一个浑浑噩噩混日子的轨道。当某一天,你心底的梦想冒出来刺激你一下的时候,你就又开始纠结未来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了,向左走满足这个社会对你的期望,符合你社会化的价值观,往右走是你的理想,是你的兴趣所在,甚至是你的宿命。这个时候你害怕了,你厌烦了,悄悄把冒头的想法扼杀,继续混你的小日子。其实你有没有想过,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别处”的生活,那是未来的事情,处在一片混沌中,事情 真正的 发展路线和最后的结果,是混沌中的各种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随机的,你无法控制事情的结果,但你主观的意志却能够影响“现在”这个时间点,而这才是最重要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情怀是最要不得的,把握好现在,过好当下的生活,才能达到人生的完满、命运的彼岸。 为文容易,转变实难。希望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朋友都能够回来,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回到当下的生活中来。来练习写作,放弃无知的追捧;来发出自己的言论,放弃无意义的附庸;来锻炼自己的投篮,而不是在电视机前一待两个小时,只为了已经完全商业化了的输赢;来操场踢球,当然也不反对合理地安排时间来看世界杯。如果有人跟你谈芙蓉、风姐,你毫无所知,那我会从心中无比地敬佩你。套用一句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埋头干者,明日之日成大牛……
3559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我也说说重点中学的择校问题
zhagangorg 2013-3-9 15:03
我的朋友中,也有很多面临小升初的问题,都不知道如何抉择。从我的经验来看,往往学历越高的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高。本文系转载,来自物理网,原文作者苏阳老师。 标题:我也说说重点中学的择校问题 2012-03-09(苏阳) 我早就听说择校难,要花多少钱,占坑班之类的,也经常在新浪教育、腾讯教育、物理网等网站看到相关的文章。因为自己的孩子还小,我就没太多关注过这些。可在前几天,一朋友给我说,准备花十万块钱,找人托关系,送儿子进一个市重点中学读高中。 她说,如果在普通高中,孩子升学机会太小了。进了重点高中,差不多就算一脚跨进好大学的门槛儿了。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整合,国内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同一地区、同一层次的学校间还是存有相当的差别。有些重点高中高考生本科上线率接近百分之百,一届学生中能出十来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而也有一些普通高中一届学生里能上本科线的也没几个人。 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普通学校与名校、重点校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客观事实。从这点儿上来说,家长们择校的想法也能被理解。问题在于不一定名校就适合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不一定重点校就绝对能使自己的孩子成才,而进了普通高中,孩子就一定不适合,也不可能绝对考不上好大学。有的重点学校军事化管理,早起晚睡,处处都严格要求,很多孩子娇生惯养习惯了,根本吃不了苦,身体也受不了,总得病影响学习。 择校是一门学问,既需要研究学校、学校的管理、任课老师,也需要研究自己的孩子。择校不要盲目地跟风,以免既耽误了孩子的学业,又浪费钱;如果要给孩子择校,家长朋友们也要会择,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考虑。作者苏阳,来源物理网(gaozhongwuli.com)
1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异地高考是公平民主的体现
ybren 2012-3-8 09:40
2012两会,异地高考再次成为新闻,为什么不能异地高考?重点大学都是国家财政养的,大家都是纳税人,国家堂堂正正的公民,为什么要限制大家只能在户籍地报名参加高考?同样的试题,同样的分数,却上不了同样层次的大学,只能说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你生在什么地方很重要,所以北上广人满为患,所以现在香港生子如此火热,所以。。。。 究其原因很简单,地方保护主义,利益的分配,蛋糕就这么大,大家都来吃,有话语权的利益就少了。所以年复一年地讨论,我想如果根据报名人数分配招生人数,就ok了,在哪里考都一样。为什么重点大学所在省就要多些名额,重点大学给所在省已经带来很多利益了(名声,GDP,人才等),为什么就那么不知足?教育部又为什么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择校,为什么要择校?为什么设置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择校自古就有,大家有选择的权利,但是目前择校成风,择校费水涨船高,而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是利益的分配,设想如果政府明码制定择校费,然后把这些择校费都投到其他非重点学校用于发展,而收择校费的学校和相关人员拿不到一分钱,估计不出5年,择校就基本消失了,但是这可能实现吗?因为很多人希望保持这种局面,大家都知道一个老中医和他儿子小中医的故事吧,治而不愈,细水长流。 同是纳税人,同是国家公民,却在享受公民权利时出现如此多不和谐的声音。谁设置了这些障碍,谁制造了这些噪音,大家都清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学情与择校-------儿子内心的纠结
热度 33 baoyongli800 2011-12-14 12:55
“同学情”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一种只需一个电话,不需任何代价就一切OK的感情,是一种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感情。同学永远能够透过各种附加色看到本真的你,因此无论在人生“三大铁”、“四大铁”和“五大铁”的关系中,“同过窗”都是占据了第一位。 儿子的班主任曾和他们说初中和大学是同学感情最好的阶段,因为小学时大家都太小,尚不知友情为何物,等知道了,小学也毕业了;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因为太忙而无暇顾及学习以外的东西;工作以后,大家彼此都多了更多的人情世故,很难拥有真正的友情。而在初中和大学阶段,心智已基本成熟,学习也不是很累,彼此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可以有时间、有心情去发展同学之间的友情。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儿子他们班同学感情特别好,尤其是前面的十几名同学,因为上课总在一起(学校把初三同学分为A层和B层,分别授课),所以彼此都有了很深的感情,总是互相关心、彼此鼓励,分享彼此的快乐、痛苦,以至于食物,每次重要的考试之前,会在对方的胳膊上写上祝福的话,预祝考试顺利,虽然很迷信,但是很温馨。因为身处这样一份浓浓的友情包围之中,尽管学习很累,但大家依然快乐、阳光。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风雨同舟的日子即将随着“中考”这个节点而告一段落。 随着择校签约日期的临近,儿子也便时时陷入一种隐隐的难过之中,于是在一天晚饭后,他说想和我谈一谈。他说一想起马上要和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开,心里便很难过,因为他觉得大多数同学为了学校的荣誉感,会选择签约母校的高中部,如果他不留在母校就会和大多数的好朋友分开,他想问问我是怎么想的。我说我认为择校最主要要考虑的因素是这所学校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友谊不应该是择校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不能成为择校的羁绊。原因之一是:现在信息很发达,如果彼此想着对方,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与他对话,而且在高中阶段,大家都很忙,即便是在一个学校,如果不是在一个班,也很少有见面的机会。反过来说,如果因为不在一个学校,你们便不再联系了,证明你们之前还没有建立起友谊,那就更没有必要非要选择一个学校了。原因之二是:友谊最好的体现方式就是更好地发展自己,以便有朝一日可以给自己的朋友以实质性的帮助,只有自己发展好了,当你的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才能够有能力帮助他,而不是和他成为难兄难弟,然后坐在一起唉声叹气。因为不知道儿子最难以割舍的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我还同时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我高中时的班长和他的同桌,班长学习很好,大学毕业后自己开了一家公司,而他的同桌没有考上大学,一直没有工作,班长开公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同桌调到他的公司,从而彻底改变了同桌及其后代的命运,他和同桌之间的友情得到了最大价值的体现。第二个例子是我高中时文科班的两名同学,两个人是潜在的男女朋友关系,男同学最后考上了很好的大学,而女同学则因为学习太差没有考上大学,最后那名男同学为了照顾女朋友回到了县城,现在一名不文,两个人的家庭也谈不上幸福,只是勉强维持罢了,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原因,一个人都不能为另一个人做出太大的牺牲,因为今后生活的路还很漫长,太大的牺牲所留下的隐患会在适当的时机爆发,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本来我还想举个例子,就是本来是很好的同学,因为分到一个科室,彼此形成竞争关系,最后反目成仇的例子,但是终因太过残酷而作罢。 在我说这些的时候,儿子一直静静地听着,等我说完了,儿子说有点想哭,说着眼圈就红了,可能怕我看到他流泪,转身迅速离开,回到自己的房间。一直在一旁的老公觉得很困惑,他说你也没说啥呀!为啥儿子哭了?我说看来儿子是真正理解了我说的话,我想他在今后择校的时候不会再因为难以割舍的同学情而百般纠结了。
个人分类: 亲子乐园|10430 次阅读|72 个评论
[转载]国家教改试点:确定建现代大学制度等
panfq 2011-1-13 07:20
2011年01月13日03:48 中国新闻网 图表:教育部十招治理择校乱收费 新华社发 中新网1月13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 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 并于12日在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 此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三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日前表示,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地区时统筹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布局。 该负责人表示,改革试点力争在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着力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 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该负责人称,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个人分类: 教育新闻|2455 次阅读|1 个评论
5年内治理得好择校乱收费吗?
LJF 2010-11-3 02:48
昨天看新闻,新浪网头条,教育部:5年内治理好择校乱收费, http://news.sina.com.cn/c/2010-11-02/020121395139.shtml 想了一想,还是想说几句,5年内教育部治理得好择校乱收费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呢? 中小学的择校费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呵呵,问题的关键大家都知道,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是哪些群众在强烈反映这个问题呢,当然,是利益相关者,是那些想进入好公办学校,却无法进入的人。真正花钱让孩子进入好学校的家长,并不在其列。反映问题的是那些,没有钱能够进入好学校,或者是即使有钱,也找不到门路送进去,让孩子进入好学校的那些家长们。 众所周知,公办学校并不是一个唯钱是举的地方,至少我还没有听说,有一个公办学校敢明目张胆的说,说交钱多,谁就能够进。而媒体报道的往往是,到了开学招生之初,好的公办学校的这些校长们都设法藏起来,因为太多的条子和电话,都是爷爷(上级领导说情),他们得罪不起。择校费,是一个门槛,但是,对于家里只有一个小皇帝的家长来说,这个门槛,实在不足为道。公办学校的择校费,相对于那些学费高不可攀的私立小学,私立中学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关键在于,如何扩大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施政者的解决思路是什么呢? 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并执行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学校招生期间必须公布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等重要信息。   教育部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改造力度,缩小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的差距,并努力办出特色。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当地办学标准。并要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善教师聘任(聘用)制度,配足配齐合格教师。 这是典型的锄强扶弱,不患贫只患不均的思路。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吗?照我看来,只有逼得那些好学校,好校长不思上进,逼得有钱的家长让学生进私立学校。如果我有钱,有资源,我会设法集聚一批优质的教育人才,迅速成立一个收费合理的私立小学,并设法使之连锁化,扩大化。当然,这也是私立学校的商机了。 怎么样缩小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的差距?互换校长和教师行得通吗?一个差校的校长,到了好学校,会把好学校办得一团糟,一个好学校的校长,到了差学校,首先要应付的是当地复杂的人事关系,哪里是三五年能够做好的?这个时间表解决得了任何问题吗? 好的学校,有一套严密的体制,教师的选拔,学风的树立,题库的建设等等,是多年的积累,哪里是换几个人能够解决的?而完善教师聘任(聘用)制度,配足配齐合格教师这句话,又会为某些教育部门的领导开一个口子,让更多的人进入生源日益稀少的中小学,捧上铁饭碗,增加国家财政支出,加重纳税人的负担。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扩大优质资源,推进优质中小学合并劣质中小学,赋予好学校好校长更多的权利,而不是杀富济贫。我们武汉有一个育才小学,是汉口著名的一个优质小学。后来,武汉市政府开发新小区,就和开发商一起,在新的小区成立育才小学分校。新小区的居民很满意,很快,人气就聚集了,红火了。现在,武汉有几个育才小学分校,个个办得火,周围百姓很满意。 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进,人口的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小学的生源已经开始不足,并且开始蔓延到中学。淘汰那些不合格的中小学,扩大优质中小学,是时候了。 教育部门的某些领导们,放权给优质中小学的校长吧,支持他们吧,让他们来干一番事业,不是来约束他们,夺他们的权,抓他们的小辫子。等整体的中小学教育水平上来后,你们再来抓那些不规范的行为,再来整顿歪风,OK?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育部:5年内治理好择校乱收费问题
wqb 2010-11-2 10:13
教育部表示,各地要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教育部表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消息来源】 http://news.sina.com.cn/c/2010-11-02/020121395139.shtml 【评论】治理一个择校乱收费还要5年时间?也就是说,学校还可以乱收5年吗?5年内可能部长换了,教委主任换了,校长也换了。这个乱谁管到底?怎么管理好这个乱?呵呵,真够乱的。
个人分类: 一句话观点|2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轮岗制度——一种解决教育公平和择校陋习的有效方法
luohaijun 2010-2-22 10:53
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的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全民的择校运动导致每一个家庭都参与这场个人无法改变的潮流中去,即使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为了唯一的下一代,任何家庭不敢有任何闪失。高昂的择校费、赞助费用以及不同学校的政府投入的差距,不仅使绝大多数家庭难以承受长期的教育费用,而且使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待遇差距过大,除了少数教师和学校受益,大多数教师、学校和学生其实都是这场运动失败者。 政府和教育部表面上也做了相当多的功夫来平息这些教育不公,但收效甚微,一则是只打雷不下雨的政令确实难以服众,二则是为了小孩,任何家庭必须选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潜规则。三是一些地方为了政绩的需要也必须这么做等。 其实我认为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可以消除这些教育的不公,那就是轮岗制度。大体的做法就是以3年为一个周期,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在轮岗的制度下,做到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平衡,教育的投入平衡: 任何一个教育管理部门,在实行轮岗制度时候,为了平衡师资力量,可以以较大的师资数量为一个单位,比如,县级可以以整个县为单位,市级以区或者市为单位,根据特级、高级、中级等教师的总数,学校的规模,算出每个学校的应该分配的每级教师的总数,实施时候,可以保留学校的1/2到2/3的师资人数不变,剩下的则统一实行电脑配位。当然为了照顾偏远地区,可以实行边缘地区工资待遇比市区高20%左右等优惠措施。 这个关键在于要基本做到每所学校的投入平等公平,师资力量的分配平衡,由于师资力量具有平衡和不确定性,因此新生入学时候,择校也就自然失去了动力和目标。 教育部门已经公开说明了要加大教育的平衡和公平,但是如果投入不平衡,师资力量分配不平衡,很多是一个空话,而教师轮岗制度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个人分类: 基础教育|394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