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均收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偶像的牌坊
benlion 2014-1-30 02:44
- 黄金土地与生命绿洲 2013 年 12 月以来,长时间至今,间歇仅仅数日,窗外又是浓浓的雾霾,让人感受到呼吸不通畅。 回国起初到北京,海淀密集的建筑带来拥挤,傍晚见烟雾慢悠悠爬上高楼,感觉透不过气来;于是,来到广州,间隔的绿化树木给人以清香。不久,广州黄埔的傍晚扬起的重重灰尘漫天;于是,又来到江苏,蓝天白云、敞开的公园,风景江南美,一晃几年过去了。 美国金融危机,远没公布之前,在广州的超市一片叫卖声中,我已经感觉到了经济危机,而到江苏不久,也从空气中能够嗅觉到危机气氛。多次建议,不可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加工型企业,应该抓住第 3 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转型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然而,几乎房地产仍不放弃每寸黄金地皮,似乎,却不珍惜每一片应该留给生命的绿化空间。 中国近现代化中的 3 次危机,一是文化摧残,伦理道德和诚信守约的缺失;二是政治失衡,权力制衡和司法辩论的欠缺;三是偶像崇拜,等级商业模式和虚名逐利,缺乏奥林匹克竞赛的准则。 犹太 - 基督教谈罪( Sin ),就是说人性的欠缺,必须通过教化、修道来弥补。儒家讲中庸,就是说不要偏颇,必须通过自省、修心来正身。 以色列人信仰唯一上帝,就是不可有实体、可见的偶像,必须发挥独自天生的颖赋,如同中国古代的人人有个性和八仙过海、 18 搬武艺,应该发掘独自的潜力和才能,拥有各自的特长和发挥到精致。 回国之初,人人意气风发,城市与城市、乡村之间,大有发展潜力,中国与欧洲、与美国相远的差距,正是大有作为的空间。 城市缺乏整体的统筹兼顾规划,科技与产业结构缺乏产业链的区域布局。 必须限制城市内机动车辆,加大绿化空间,以色列、欧洲每个小区都有大面积的绿化草坪,城市之间是居民区,城市区域和城市之间设立绿色和森林区带,城市与小镇形成网络化,大幅度减少了城市拥挤、污染和温室效应等。 - ( 2007 年 -2013 年) -
个人分类: 春晖|2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哥本哈根街头的自行车与丹麦人的幸福观
热度 3 lifeng9038 2012-12-5 21:20
 哥本哈根街头的自行车与丹麦人的幸福观 丹麦是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丹麦、芬兰、荷兰等北欧国家,是全球人均收入排名最前的国家。但进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区,你会看到一个令你意想不到的景象,即大街小巷和广场里那成堆成排的自行车。不抬头远望,专心观赏那些自行车,仿佛置身于北京的老市区,似曾相识。 在我们高歌猛进,奔向汽车王国的时候,丹麦及其北欧国家,却与我们相向而行,正在由汽车时代向自行车时代回归。丹麦、荷兰等北欧国家,早在数十年前就进入了汽车时代,他们不仅人人有汽车,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游艇。在他们充分享受了几十年的现代汽车文明后,现在又一反常态,检起前代人的时髦————自行车,做为现代时尚去追求、去推广、去享受。最新统计, 哥本哈根市民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多寡依次为: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居次,私人轿车居末。 几乎每个丹麦人都拥有两辆自行车,一辆代步,另一辆运动。 另一个北欧国家 荷兰,全国有 1600 万人口,登记在册的自行车已达 1800 万辆。与此相适应的是车辆配套的工程建设,在我们大力修建汽车高速公路的时候,北欧各国却在大力修建和普及自行车高速公路,即没有红绿灯的自行车专用路,用以使这种社会潮流、社会时尚,更加完美、健康、和谐。 综观向汽车时代迈进和向自行车时代回归这两股时代潮流,不管背后复杂的、具体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概而论之 ,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已有幸福生活的享受和对更为幸福生活的追求的差异。在国内,当你对现代职场上的年轻人询问对幸福的追求是什么时,普遍的答案是:房子、汽车和爱人。这个答案无可非议,因为这是他们的急需,而现在他们还没有完全得到。但当房子、汽车、游艇应有尽有,子女上学、失业保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即从摇篮到坟墓,均有社会保障,个人对生活中的问题都无需担忧时,他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内容和标准,也就必然与这些基本民生问题还普遍没有着落的国民或人群大相径庭。在观察和研究这些社会现象时,衍生出了一个问题,即我们的社会与他们相较,孰先孰后?孰优孰劣?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政治,尽管事实很清楚,但却很难回答。 由汽车时代回归到自行车时代,或者严格地说,由汽车时代回归到自行车 + 汽车时代,这可能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各国人民或先或后必然走向的一个文明阶段。眼下向自行车文化回归搞的热火朝天的是北欧诸国,因此可以说北欧在追求现代文明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放着汽车不坐,去骑自行车,这是种什么社会心态?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注意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既自行车使用最普遍的国家,也正好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涵盖 2005 年至 2011 年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显示,丹麦、芬兰、挪威和荷兰这四个人均收入排在全球前 15 位的国家,其幸福指数是全球幸福榜的前四名。 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怀特 2006 年 7 月发布的《世界快乐地图》报告( World Map of Happiness) 称,丹麦在全球一百七十八个国家中,名列快乐国家的榜首。因此,享受和追求自行车文化,与享受和追求幸福具有内在的联系和同一性。 享受和普及自行车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理性选择,因此也是一种社会的召唤。 1980 年在德国的不来梅举行了第一届欧洲自行车推广大会。第 15 届欧洲自行车推广大会近期又在布鲁塞尔闭幕。大会上,欧洲近 30 个城市的与会代表签署了布鲁塞尔宣言,承诺将在城市中大力推广自行车的使用。大会宣言一致认为,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噪音、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节约化石能源和发展可持续旅游等方面,自行车的使用和推广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宣言的这些内容,概括了推广自行车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但丹麦和北欧人如此钟情自行车,恐怕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情缘。我看到一篇文章中有如下的表述: 与西方发 达国家相比丹麦的社会更接近完善,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就是“民主、平等、宽容、富裕、安定”。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其人均国民总产值是欧洲最高的国家,人民享受着世界最高水平的生活标准,堪称“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富裕的样板” 在丹麦人的生活里,“平等”二字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倒像是当年维京人的遗传。著名的《詹特法则》是丹麦人不成文的社会行为准则,它就是:“不要认为你高他人一等,不要觉得自己是个精英。 ” 能体现这种政治素质和心理追求的,是自行车而不是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乘坐林肯、卡地莱克急行而过的人,与乘坐羚羊、夏利的人绝不是一个挡次,不同的汽车代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汽车,不言而喻地区别和表征着人们的高低贵践之别。而自行车就不同,你是皇帝,你是总统,但只要你在人群中骑上自行车,你和周围的人就是同类,你和同行者的共同感受,就是大家都有是平等的。丹麦政府的总理和部长们与普通人一样,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一起去超级市场购物,一起在公共游泳池里游泳。在自行车的洪流里,在游泳池的人群里面,人人都是平等的一员。丹麦官僚的平民化,不是作秀,而是一种制度性的素养和平共处习惯。 据说一次法国的文化部长到丹麦进行正式访问。 当他乘着豪华的轿车,带着一大群官员、秘书和记者的车队来到会晤的地方时,丹麦的总理却骑着自行车先到了。 丹麦及北欧人在这样的政治、社会氛围中生活,他们感到自己很安全、很有尊严, 所以他们普遍感到自己很幸福。 骑自行车与乘坐轿车,是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一个人从豪华的别墅里出来,坐上豪华的轿车,到豪华的写字楼办公,晚上再到豪华的酒店餐饮娱乐,一天下来,两条腿没有走几步路。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叫“用进废退”,人类由猿变人的关键是用腿走路,由用四肢行走,到用两条腿走路,人站立了起来,视野更为开阔,终于由猿变成了人。如果照现代时尚贵族的生活方式延续下去,人的蜕变将不可避免。在这一点上,丹麦、北欧人是智者。所以有的旅欧游子惊叹丹麦人很会享受小幸福。说有的丹麦人喜欢冒着小雨在大街上骑行,感受让雨丝敲打面颊,让细雨湿透双衣。这种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由此感受到的生活的美妙和惬意,是坐在豪华车里的时尚贵族无法体验到的。 正因为自行车在丹麦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丹麦馆处处体现着自行车文化的影子。由丹麦本土建筑设计公司 BIG 负责设计的丹麦馆主体结构就是由两条环形轨道构成丹麦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后,这些轨道摇身一变成了自行车道。丹麦馆还特别对外提供 1500 辆丹麦生产的自行车,供游客在馆内体验正宗的哥本哈根自行车出行文化。 丹麦人的自行车文化,丹麦人的幸福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新台阶,值得一切追求幸福者的思考和效仿。
71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十八大评析:产出和人均收入翻倍能否改变国运?
热度 2 huangwd 2012-11-13 21:22
Normal 0 7.8 磅 0 2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十八大评析:产出和人均收入翻倍能否改变国运? 十八大报告提出 2020年人均收入和国民产值均比2010年翻番。目前中国的产出,一半自己消费,一半送给国外消费。10年后产出和消费各翻一番,等于还是一半自己消费,一半送给国外消费。财富输出比例不变,只是每年奉送量逐渐增加,直到十年后加倍。 收入翻番,我们不存在物质基础方面的障碍,因为我们的收入占总产出比例仅仅只有 30%水平,加倍也在60%水平,比美国80%水平还差一大截。只要调整这个比例,减少对外出口换美元欠条,减少免费奉送财富,即可达到目的。 实际问题是精英们光喊不做。扩大内需都喊了很多年了吧?从江泽民主政的时候就要提高老百姓收入,结果是老百姓收入占产出的比例不断下降,从 55%下降到最低时仅29%。收入倍增看起来更像是个一个空中的大饼罢了。通货膨胀高涨,名义收入翻倍倒是有可能的。 真正的困难的在于产值翻番,我们的各种工业产品年生产量已经占世界一半了,如果再加倍,估计世界其他国家都不需要生产多少了。问题是我们出口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拿什么换我们的产品? 也许我们还是出口产品换美元欠条吧,这样下去,估计美元欠条数量要翻好几番了。生产产品需要资源,这样做,等于是继续拿资源和劳动换美元欠条。我们的资源能满足吗?草民非常怀疑,中国的资源能否还能这样支撑 10年?估计真正实施的时候,还是通过涨价,在统计上做文章。 另草民在 2008年7月曾撰文呼吁实行收入倍增计划,特地指出,每年老百姓收入和消费增长率要超过产出增长率,以弥补长久以来的产出和消费不平衡,逐渐减少财富输出,平稳过渡到生产和消费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双翻番,只会带来更大的问题――资源枯竭。 参考:时寒冰 - 草根网 链接出处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个人分类: 时政|1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林毅夫:中国人均收入18年后能达美国一半
dongzg101 2012-9-19 20:48
林毅夫:中国人均收入18年后能达美国一半 2012-09-19 07:51:15 来源: 现代快报   有 384 人参与 如果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美国的50%。 林毅夫:财富往富人的手中转移会导致储蓄越来越高 昨天的南农校园,掀起了一股“林毅夫”旋风,当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走进迎接110周年华诞的南农校园,立即引来了众多师生的追捧。在讲座中,林毅夫指出,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美国的50%。 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美国一半 简单的寒暄之后,林毅夫表示,2008年,全球再次爆发继1998年来更为猛烈的经济危机。而这一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与日本在1951年、韩国在1977年及台湾在1975年的水平相当。其中,日本1951-1971年的年均GDP增长是9.2%,韩国1977-1997年的年均GDP增长为7.6%,台湾1975-1995年的年均GDP增长则是8.3%。 林毅夫说,考虑到这些经济体的类似经验和中国1979年以来的发展战略,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仍具有以8%增长20年的潜力。“如果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美国的50%。” 收入差距扩大抑制消费 林毅夫说,长期以来,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GDP年均9.9%的增长速度和16.3%的年均贸易增长。但中国的成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其中就包括收入差距的扩大,部分原因是基于相关行业的垄断。 林毅夫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所有的资源都属于国家,如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资本密集,为了扶持他们,政府给予垄断地位。这就导致会出现大量财富往大型企业和富人手中集中,造成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近日,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发布,该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基尼系数为0.275,而2010年已达到0.438。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在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 林毅夫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国内消费和导致中国的贸易失衡。“穷人赚的钱绝大多数是用来消费的,但富人的消费倾向会略低,他们往往会把财富用来储蓄、投资,如果把财富往富人的手中转移的话,会导致储蓄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低,目前中国的家庭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企业的储蓄也占20%的比重。” 林毅夫指出,消费能力降低,会导致国内市场的吸收能力降低,更多的资金流向国外。而这种失衡会一直存在,直到中国完成市场转型。
个人分类: 经济发展|1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外国人看中国:中国“威胁”还是“不威胁”?
热度 1 duke01361 2012-7-19 10:23
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不威胁论" 是当今中国之外世界看中国最为关心的话题。 “中国威胁”Vs“中国不威胁” 跳出中国看中国,最在意的还是“老外”如何看中国。 中国当今的国情是:人口第一大,经济第二大,东、中和西部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人均收入只为4000美元上下,与东邻日本和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同一指标相差十倍以上。经济发展动力主要看“老外”的消费需求,国内人民“内需”不旺!与周边各国差不多都有“领土争议”,这些周边国家“习惯性”地把美国和俄国两头“巨鲨”引入争端.... .... 这个样子的中国拿什么“威胁”西方?凭着什么去“撼动”美国及其盟友对世界的主导地位? 所以,有些老外就认为“China can never rule the world"(中国永远也不会统治世界)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目前“中国威胁”和“中国不威胁”观点的“老外”差不多已经互相伯仲! 可喜的是持“中国威胁论”观点的西方人与前几年明显减少,相反“中国不威胁论”已经完全有可能占“上风”。 我非常高兴西方人能对中国有更为“正面”的看法,那样可以使得西方更为热情地“拥抱”中国!我等着听到发自老外心中的“ China is coming back!"欢呼声!
个人分类: Life a Bit|344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载(可怜的中国老百姓)
热度 2 zhanghaifeng 2012-4-6 15:09
1.55岁的周润发宣布死后将捐出99%的财产,什么都不想带走。作家顾晓军评论道:千万不要捐到大陆来,不要害了无辜的官员。 2.发改委成立至今只做过两件事:1)涨价,2)替涨价辩护。 3.目前中国有效的反腐手段有:1夫妻反目;2家中被盗;3情人举报;4狗咬狗,5站错队 4.国外奶粉热销中国的原因:1没有三聚氰胺;2如果有,可以索赔巨款;3如果索赔不成,不会坐牢 5.1955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韩国的3.2倍,日本的1.1倍。但经过50多年翻天覆地的增长,2008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日本的3%,韩国7%,但韩国、日本从来没宣布自己经济怎么翻番,只有中国是天天说自己翻了很多番。 6.中国人固有一死,或死于地沟油,或死于石灰面粉,或死于结石奶粉,或死于毒疫苗,或死于危房,或死于拆迁,或死于躲猫猫,或死于日记,或死于酒色,或死于车轮下,或死于被自杀……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7.中国不一定是和邻国土地争端最多的国家,但肯定是和本国公民土地争端最多的国家。 8.在谈所谓大国崛起之时,请扪心自问:你的收入崛起没有、你的住房面积崛起没有、你的护照免签国家数量崛起没有、你的食品安全崛起没有、你的医保社保崛起,你的国防力量增强了没有...如果都没有,那么大国再崛起关你P事。 9.日本人冈本真夜1997年的一首歌无耻地抄袭了我们2010年世博会的会歌,太可恶了!!? 10.什么是奇迹?我建了一座豆腐渣大楼,然后雇了150个短工装修,很多人说这房子容易塌,我充耳不闻。结果「哗啦」的塌了,把他们埋在废墟里整整八天八夜,我找人挖开塌坍时,有一百多人活着。这是个奇迹,更奇迹的是我他妈不但无罪,表彰会上我还成了救人的大英雄! 11.统计局宣布:中国城市人均月收入已突破9000人民币大关。看到这个消息我不禁黯然神伤,仔细算算,我何止才拖了祖国的大腿,我都扒到祖国的臀部了,对不起,祖国---我是否扯到你的蛋了!!
2970 次阅读|4 个评论
北京进入中等富裕国家人均GDP1.2万美元
duke01361 2012-1-31 14:44
北京人均GDP已经进入了中等富裕国家水平,在2000万人口中(一个澳大利亚人口,4个新加坡人口...),人均GDP(不是GNP收入)已经达1.2万美元。这个公布的数据说明什么? 为什么不公布GNP数据? 校正:是人均GDP,不是收入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个人分类: 逗你玩儿|2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黄亚生:中国现在本应该人均收入15000美元
dongzg101 2011-11-24 13:45
黄亚生:中国现在本应该人均收入15000美元 第1页:在中国一些东西过于有"特色"了 第2页:“中国模式”有误导性 第3页:"转型"已经变成一种口号 黄亚生(资料图)   在北京友谊宾馆一层的咖啡厅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 商学院 的黄亚生教授在谈到中国很多地方发生的拆迁纠纷时,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他的感觉,思考片刻后,他选择用"amazing",而在接下来我们大约一个小时的谈话里,他又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个英文单词。   Amazing,在英文中更多地用来形容令人惊叹的事情,在我看来,它很适合我们谈话时身处的这家酒店,至少在它建成时的上世纪50年代。这家号称亚洲最大的花园式酒店由中国现代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设计,并以其恢宏的规模和独特的中国味道被载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册》。"友谊"两字透露出它在当时所要招待的对象在京的苏联专家们,今天,这家国有的酒店已对所有人开放。   然而,黄亚生在使用"amazing"这个词来形容中国时,并不仅仅是赞叹。因为当他用它来形容自己对制度的缺陷、有些国民的愚钝以及某些精英的荒谬等话题的看法时,语气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不解和遗憾,虽然他谨慎地将"amazing"翻译成语义色彩比较中性的"不可思议"或"不可想象"。   除了像黄亚生这样的外籍人士,如今友谊宾馆的客人主要是那些来京旅游或办公的国人,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权力释放,让这个国家的一部分人迅速积聚起了可观的财富,也有机会享用以往外宾才能专享的服务。落座不久,刚刚还人影稀落的咖啡厅渐渐拥挤起来。人们衣着考究,但交谈的方式让人感觉这里似乎不是一座四星级酒店的咖啡厅,而是一家普通的中式餐馆;每当隔座那位拿着手机打电话的男士的爽朗笑声响起,我都不得不把录音机放得离我的采访对象更近一些。   上一次见到黄亚生是两年前,2009年的8月,次贷危机发生整一年。当时,中国经济在政府采取的强力刺激政策下,率先出现复苏的趋势;而美国政府仍然被瘫痪的金融体系和高失业率拖得焦头烂额。2010年整整一年,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成为国际上最热门的话题,一种声音认为,历史的终结也许不是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而是以国有企业、强势政府以及儒家文化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面对依然强劲的GDP数字,那些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驱动经济的做法抱以忧虑的学者不得不尴尬面对乐观者的嘲笑。   黄亚生即是如此。明确对中国经济表达悲观态度的他也常常因此被他的西方同僚们称为"黑马"。其实在危机之前,黄亚生就对中国经济表示担忧,他认为虽然当时的GDP增速已达到11%,却是极为脆弱的,因为它受外需制约的程度相当严重。而在危机发生后,黄亚生从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中看到了更大的风险,"如果中国还是像过去那样子,只增加供给,而不去实行制度上和政策上的调整以促进消费内需,转变成消费型的经济,以后不可避免会产生生产过剩、泡沫破灭。任何政府都不能强迫老百姓消费。所以我对中国以后一年、两年的经济走势非常担忧。"   而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急速攀升,这样的忧虑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同样的,关于"中国模式",他的观点和两年前相比仍未改变,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不独特。无论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发展困境,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身上找到影子"。实际上,早在他于2007年起笔、2008年写就的那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里,这一切都已经被讨论过,他的结论也早就得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和原则与西方体制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我们有的只是"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那些普世原则。   然而,在黄亚生看来,在中国一些东西过于有"特色"了,甚至会让任何一个身处现代社会的人觉得"不可想象"。他强调自己是一位温和的学者,不支持全盘西化,也不支持"休克疗法"。他希望中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走回头路,即使慢一点。但他认为中国迫切需要一场政治体制改革,因为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正在受畸形制度和特权阶层的侵蚀。   他半开玩笑地说,"可能是因为中国老百姓的心理太强大了,对制度的要求很低,总觉得自己能适应,所以几千年就在同一制度的圈子里转。"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黄亚生最近都在忙一个新的调查项目,"我现在开始研究人,以前研究制度、政策,但是我觉得应该更多去注意一下人力资本的心态,甚至心理,看看一种特定的体制到底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进而如何影响他的行为。" “中国模式”有误导性    经济观察报:最近大家都在谈"中国模式",但对于"模式"是什么每个人说的都不同,比如你侧重于历史的方向和普世价值,另一些人则侧重于经济或政治的运行和治理方式,大家争论的焦点好像不一样。    黄亚生: 我觉得还是有真正的争论的,说白了,就是竞争性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还是受国家管控的、有很强的社会主义烙印的制度更加优越,这是一种理念上的争论;从时政角度,中国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辩论很有意义,因为金融危机以后,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近年来的成功以及躲过金融危机是因为政府和政党制度起了强大的作用。但我很早就提出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在这三年中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通货膨胀、效率的损失以及大的投资项目造成的巨额负债。不仅是四万亿,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数字很惊人,如果把这些算为公债,那么中国的政府负债很可能高于美国。美国的政府负债虽然在金融危机后增加了,但私人负债减少了,所以国家整体负债并不是很高,所以我对美元非常有信心。   国外投资者对中国的态度总是很极端,因为他不了解情况,不是过于乐观,就是过于悲观。过去他们觉得美国就要崩溃了,中国马上会变成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但现在你看,"中国概念"也就维持了不到一年,现在基本上是全军覆没。成功的方面,中国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失败的方面在其他国家也都能看到影子,所以严格来讲没有什么"中国模式"。   我最近刚去巴西,跟那里的学者讨论"巴西模式"。这个国家有段时间GDP增长达10%,也有一个强大的政府。1970年代,遇到西方的石油危机,和2008年情况很像,巴西采取了"国进民退",从此以后一直到2003年左右,巴西经济一蹶不振。中国跟巴西相比有一些优势,教育水平、中国人的创业精神,还有一个是中国有大量的外资,所以中国可能不至于达到巴西的地步。   但是中国并不需要达到GDP2%才证明失败,只要回落到5%-6%,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从数据来看,即使是"文革"期间,中国的GDP增长也是3%-4%,现在有这么多的外资、外贸,这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30年高度增长的基础,增长却只比"文革"时快50%,并不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中国现在本应该达到人均收入15000美元,东亚国家除了朝鲜和中国,都是1万到2万美元,我们现在却只有4000美元。所以,我们的经济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贫穷经济,虽有增长但是经济水平还是很落后的。    经济观察报:你是说"经济繁荣"这个词不太适合用来形容中国这三十多年?    黄亚生: 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成就,我觉得更应该追问的是,为什么经过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现在还有一亿农民没地、没收入、没有低保?在中国, 微博 上动不动就爆出有自焚的,甚至一家人集体自焚,我每看到这种消息,就像看到原子弹爆炸的新闻一样,但是好像在中国,自焚、拆迁什么的就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而已。   可能是因为中国老百姓的心理太强大了,对制度的要求很低,总觉得自己能适应,所以几千年就在同一制度的圈子里转。我们古代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现在经济却搞成这样,哪里要拆迁,推土机就过去,甚至调动警察,这真是很amazing的事情。不用说在美国、欧洲这样法治完备的地方,在任何一个文明的现代国家,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经济观察报:那么,中国未来的模式是?    黄亚生: 我不是特别在乎什么西方、东方,一个中国农民有地种,财产受保护,劳动果实他能享用到,然后天天早晨起来说这是西方模式,你说会吗?根本不会,反而是精英们天天在说,这是他们西方的,那是我们东方的。但他用来在网络上写下这些观点的电脑是谁创造的,软件是谁创造的?你用的所有现代科技的东西都是西方的。西方的又怎么着了,我为什么要在乎这种东西呢?第二,如果让中国人民自己去尝试,我相信他最终选择的结果跟西方模式也不会差得很远,他肯定要搞一些契约、一套互相监督的东西出来。这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第三,如果按照所谓的"中国模式",中国地图上的很多省份和区域都要划掉,台湾、香港不应该是中国模式的,温州不应该是中国的,广东大部分都不应该是中国的,因为它们的私营经济的发展完全都是依托西方或类似西方的模式。很多人一提西方,就像吃了苍蝇一样,这非常奇怪。有时候和人辩论,对方会说你这观点是西方观点,我听了就想,西方观点又怎么了?他在讲这话的时候,头脑中就有一个判断,因为你是西方观点,这本身就证明你是错误的,但西方观点和对错有什么关系呢,一种观点至少要通过辩论才能知道是对是错吧。    经济观察报:说你是"华盛顿共识"的拥护者是误解吗?    黄亚生: 不是,方向上我是支持"华盛顿共识"的,但不是一定一步到位,要考虑中国特色,考虑中国人能接受的程度。有人常常挂在嘴上的是,西方的民主和市场发展经过了几百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承认这是漫长的过程。因为我承认这是漫长的过程所以我认为你要赶紧动手,快点做。漫长的过程不是你推迟的理由,反而是尽快开始的原因。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改革,并不是一下子就要全部市场化,全部民主,只要往那个方向走就行,但是我的判断是,现在在走回头路,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这个时候提"中国模式",是不是也很严重,因为它带有很大误导性?    黄亚生: 肯定是,因为它强调中国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从静态上来讲是"中国模式",一党执政、国有资产,但从动态上看都是"华盛顿模式",大家不看变量只看常量,是非常错误的思维方式。 "转型"已经变成一种口号    经济观察报:经济发展对制度演进没有作用吗?    黄亚生: 我觉得没有本质上的作用。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会改善政治体制的质量。但如果我们用腐败作为衡量体制质量的一个指标,那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认为中国现在比以前更腐败了。没有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本身不会自动提高体制的质量。比如上访、冤案,二十年以前没有这么多,八十年代冤案都是文革遗留。在中国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当中,有一种特别普遍的看法,那就是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计是有矛盾的,贫富差距必然要加大,才会有经济发展。作为精英这样振振有词,也是我所不能想象的。没有任何统计证据来说明这个观点,我所知道的正相反,贫富差距不大的国家发展是最快的,而贫富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在经济上一塌糊涂,拉美就是这样。这就像说一个家庭要挣钱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代价,就是孩子得饿肚子,多奇怪的逻辑。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家庭有人饿肚子那就说明它的经济模式失败了,不管它能挣多少钱。    经济观察报:中国政府近些年来经常谈"转型"。    黄亚生: 对,现在某种程度已经变成一种口号,做什么都叫转型,都叫改革,但实际上很多是反改革的,是逆转。"改革"在中国好像已经变成一个很高尚的政治目标,包括"可持续发展"也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过去投资在钢、煤、铝、水泥上,现在还是政府来做,只不过投在新能源上面。大举兴建节能城市本身就是浪费,中国现在是城市过剩,大城市人口密度是全世界大城市人口密度一半都不到,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城市,增加人口的密度来节能,为什么还要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建一个新城?政府提改革、节能,都是要保持、加强自己的权力,这个不改,中国不会有真正的经济起飞,不会有普惠式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有很多富翁,是因为人口基数比较大,绝对数字上看比较多。如果经济增长每年8%、9%、10%,回报都给了人口的1%,当然有巨大的财富效应,但这本身是错误的。对于一个亿万富翁来讲,多给他一万块钱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于挣一万块钱的人,再给他一万块钱不得了。经济增长应该是普惠的,应该有穷人的收入增加,中产阶级的崛起,有没有富翁是次要的。西方投资银行经常将中国消费奢侈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中国总体家庭消费只占GDP35%,而奢侈消费却成为世界第一、第二,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崩盘的预兆。    经济观察报:也有人说,改变目前以投资为主的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停滞的风险,会像日本在九十年代那样,失去整整十年。    黄亚生: 我不认为。咱们先研究一下日本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日元升值,这没有数据支持。日元升值以后做得最好的公司都是出口的公司,而受到打击的恰恰是那些针对内需、没有竞争的企业,包括服务业、银行业。我们担心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受影响,有一定道理,但不用过于担心,出口企业都是私有企业,自己会努力想办法消化。另外,中国和日本一个巨大的差别,就是中国人的创业精神。日本的社会组织和结构就像一潭死水,这在它落后的时候是一种优势,它要奋起直追,目标非常明确,国民团结一致共同去追赶这个目标。但在它已经赶上的时候,就得有一个新的目标,而新的目标、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东西,如果人和人想的都是一样的话,是产生不出来的;肯定是那些人种不一样,思维方式又非常不一样的国家能产生创新,美国就是这种国家。中国虽然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都非常固化,但中国人的思维还是比较灵活的,你看微博上各种各样的言论都有;另外中国人性格很强韧,他要创业,去解决他自己的问题,这个日本是没有的。所以我不觉得中国会像日本那样停滞十年,但停滞一年、两年会不会?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现在这种严重依赖于投资的方式,GDP早晚要低下来,硬着陆,中国的经济起伏比印度大很多,从10%降到6%,绝对有可能,而且在我看来是肯定要发生的。关键是经济滑坡的时候,还能不能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这是一个问号。    扶持国资是最差的选择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在过去的三年里,国资、外资、民资三种力量在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黄亚生: 国资肯定是在壮大,而且国资的定义,还包括那些不是百分之百国有但和政府关系很好、生意只靠政府的企业,虽然它们本身是私有,但实际上是国家资本的附属物。而且从最近的支付宝事件来看,政府还是在限制民营和外资的。我比较高兴的是过去这五年,国家对外资政策有所调整,比如说内外收入税率的统一。但像现在这样限制外资,强迫外资转移技术,是没有效率的做法。金融危机以后又加大了扶持国资的力度,某种意义上来讲还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国家对外资的政策虽然挤压了民营企业,但起码扶持了外资。扶持国资是最差的选择。没有竞争,挣多少钱都是垄断利润,没有任何意义,这些国有企业如果放开的话,我想它一天也做不下去。它对国家的税收贡献也是来自于国民为获得垄断产品所付的高额代价。更严重的是,垄断企业拿走大量的资金,你想创业就没办法了,所以中国的 互联网 企业,实际上都是外资通过协议在控制。你要知道中国互联网的成功多亏了有外资,中国国有的金融机构有几家支持过创业型的企业?    经济观察报: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最近几年有成长吗?    黄亚生: 我们的"中国实验室"每年做16个项目,为中小企业家提供咨询,帮助它们做商业计划。通过接触,我发现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做到一定规模后,中国的企业家都越来越重视管理,越来越重视公司制度的建设。   对于民营企业,主要还是要改变它的整个生存环境。如果是一个非常健康、法制的社会,它的行为就会改变,会加强在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来赢得竞争。那些所谓"野蛮"的生长方式,如果我处在同样的位置,在同样的环境下,可能也会做。    经济观察报:你对马云转移支付宝股权这件事怎么看?    黄亚生: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件事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协议控制是一种在 法律 上没有明确界定的非常模糊的架构,但是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家,都得靠这个东西,他们当然希望保持,但马云把这个东西捅了出来。你可以批评马云缺乏契约精神,但我觉得更应反思经济制度本身。首先如果不限制外资,我干嘛需要你协议控制;其次国家政策对外资好像想吸引又不想吸引,模棱两可,对协议控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协议控制的风险通过支付宝事件暴露出来,将影响所有想去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把它们的路给断了,因为美国的监管机构要保护本国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无论是民企还是外资,利益都是受损的。   牌照就是一种控制,不管是第三方支付所属的金融业还是互联网媒体,这和金融安全、国家安全没有任何关系。而政府之所以默许而不是公开地认可协议控制的存在,或许是要寻求更深层次的对企业的控制,可能是运营,也可能是言论。    经济观察报:最终还是回到这个问题上——不想放弃做大政府。    黄亚生: 根本不想放弃,这个大前提不能改。但微观的调整怎么也调不出大的怪圈。政府的治理观念还是诉诸于道德约束、孔夫子的那套,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已经破产的思维方式。两千年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你认为现在能成功?而明明有其他成功的模式,为什么不去走? 上 "转型"已经变成一种口号    经济观察报:经济发展对制度演进没有作用吗?    黄亚生: 我觉得没有本质上的作用。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会改善政治体制的质量。但如果我们用腐败作为衡量体制质量的一个指标,那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认为中国现在比以前更腐败了。没有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本身不会自动提高体制的质量。比如上访、冤案,二十年以前没有这么多,八十年代冤案都是文革遗留。在中国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当中,有一种特别普遍的看法,那就是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计是有矛盾的,贫富差距必然要加大,才会有经济发展。作为精英这样振振有词,也是我所不能想象的。没有任何统计证据来说明这个观点,我所知道的正相反,贫富差距不大的国家发展是最快的,而贫富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在经济上一塌糊涂,拉美就是这样。这就像说一个家庭要挣钱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代价,就是孩子得饿肚子,多奇怪的逻辑。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家庭有人饿肚子那就说明它的经济模式失败了,不管它能挣多少钱。    经济观察报:中国政府近些年来经常谈"转型"。    黄亚生: 对,现在某种程度已经变成一种口号,做什么都叫转型,都叫改革,但实际上很多是反改革的,是逆转。"改革"在中国好像已经变成一个很高尚的政治目标,包括"可持续发展"也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过去投资在钢、煤、铝、水泥上,现在还是政府来做,只不过投在新能源上面。大举兴建节能城市本身就是浪费,中国现在是城市过剩,大城市人口密度是全世界大城市人口密度一半都不到,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城市,增加人口的密度来节能,为什么还要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建一个新城?政府提改革、节能,都是要保持、加强自己的权力,这个不改,中国不会有真正的经济起飞,不会有普惠式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有很多富翁,是因为人口基数比较大,绝对数字上看比较多。如果经济增长每年8%、9%、10%,回报都给了人口的1%,当然有巨大的财富效应,但这本身是错误的。对于一个亿万富翁来讲,多给他一万块钱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于挣一万块钱的人,再给他一万块钱不得了。经济增长应该是普惠的,应该有穷人的收入增加,中产阶级的崛起,有没有富翁是次要的。西方投资银行经常将中国消费奢侈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中国总体家庭消费只占GDP35%,而奢侈消费却成为世界第一、第二,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崩盘的预兆。    经济观察报:也有人说,改变目前以投资为主的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停滞的风险,会像日本在九十年代那样,失去整整十年。    黄亚生: 我不认为。咱们先研究一下日本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日元升值,这没有数据支持。日元升值以后做得最好的公司都是出口的公司,而受到打击的恰恰是那些针对内需、没有竞争的企业,包括服务业、银行业。我们担心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受影响,有一定道理,但不用过于担心,出口企业都是私有企业,自己会努力想办法消化。另外,中国和日本一个巨大的差别,就是中国人的创业精神。日本的社会组织和结构就像一潭死水,这在它落后的时候是一种优势,它要奋起直追,目标非常明确,国民团结一致共同去追赶这个目标。但在它已经赶上的时候,就得有一个新的目标,而新的目标、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东西,如果人和人想的都是一样的话,是产生不出来的;肯定是那些人种不一样,思维方式又非常不一样的国家能产生创新,美国就是这种国家。中国虽然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都非常固化,但中国人的思维还是比较灵活的,你看微博上各种各样的言论都有;另外中国人性格很强韧,他要创业,去解决他自己的问题,这个日本是没有的。所以我不觉得中国会像日本那样停滞十年,但停滞一年、两年会不会?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现在这种严重依赖于投资的方式,GDP早晚要低下来,硬着陆,中国的经济起伏比印度大很多,从10%降到6%,绝对有可能,而且在我看来是肯定要发生的。关键是经济滑坡的时候,还能不能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这是一个问号。    扶持国资是最差的选择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在过去的三年里,国资、外资、民资三种力量在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黄亚生: 国资肯定是在壮大,而且国资的定义,还包括那些不是百分之百国有但和政府关系很好、生意只靠政府的企业,虽然它们本身是私有,但实际上是国家资本的附属物。而且从最近的支付宝事件来看,政府还是在限制民营和外资的。我比较高兴的是过去这五年,国家对外资政策有所调整,比如说内外收入税率的统一。但像现在这样限制外资,强迫外资转移技术,是没有效率的做法。金融危机以后又加大了扶持国资的力度,某种意义上来讲还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国家对外资的政策虽然挤压了民营企业,但起码扶持了外资。扶持国资是最差的选择。没有竞争,挣多少钱都是垄断利润,没有任何意义,这些国有企业如果放开的话,我想它一天也做不下去。它对国家的税收贡献也是来自于国民为获得垄断产品所付的高额代价。更严重的是,垄断企业拿走大量的资金,你想创业就没办法了,所以中国的 互联网 企业,实际上都是外资通过协议在控制。你要知道中国互联网的成功多亏了有外资,中国国有的金融机构有几家支持过创业型的企业?    经济观察报: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最近几年有成长吗?    黄亚生: 我们的"中国实验室"每年做16个项目,为中小企业家提供咨询,帮助它们做商业计划。通过接触,我发现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做到一定规模后,中国的企业家都越来越重视管理,越来越重视公司制度的建设。   对于民营企业,主要还是要改变它的整个生存环境。如果是一个非常健康、法制的社会,它的行为就会改变,会加强在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来赢得竞争。那些所谓"野蛮"的生长方式,如果我处在同样的位置,在同样的环境下,可能也会做。    经济观察报:你对马云转移支付宝股权这件事怎么看?    黄亚生: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件事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协议控制是一种在 法律 上没有明确界定的非常模糊的架构,但是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家,都得靠这个东西,他们当然希望保持,但马云把这个东西捅了出来。你可以批评马云缺乏契约精神,但我觉得更应反思经济制度本身。首先如果不限制外资,我干嘛需要你协议控制;其次国家政策对外资好像想吸引又不想吸引,模棱两可,对协议控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协议控制的风险通过支付宝事件暴露出来,将影响所有想去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把它们的路给断了,因为美国的监管机构要保护本国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无论是民企还是外资,利益都是受损的。   牌照就是一种控制,不管是第三方支付所属的金融业还是互联网媒体,这和金融安全、国家安全没有任何关系。而政府之所以默许而不是公开地认可协议控制的存在,或许是要寻求更深层次的对企业的控制,可能是运营,也可能是言论。    经济观察报:最终还是回到这个问题上——不想放弃做大政府。    黄亚生: 根本不想放弃,这个大前提不能改。但微观的调整怎么也调不出大的怪圈。政府的治理观念还是诉诸于道德约束、孔夫子的那套,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已经破产的思维方式。两千年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你认为现在能成功?而明明有其他成功的模式,为什么不去走?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HN017) (责任编辑:佘振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财经名博 股市中人帮人是件难事 热钱并非是不看好中国 相关新闻 查看关于 中国 , 人均收入 的微博 07/06 08:51 黄亚生:中国现在本应该人均收入15000美元 03/24 17:17 林毅夫: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一半 相关推荐 中国
1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寒门——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ann236 2011-8-22 11:06
近来科学网大力转载和热议“寒门难出贵子”的感慨,作为研究人员的我们便开始思量:什么才是所谓的“寒门”? 要给“寒门”下一个准确的操作性定义,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确凿的定义恐怕都会引来批评。如果说“寒门”主要意味着贫困和社会关系的缺乏,那我觉得应该考虑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问题。 总体来说,农村经济应该还是有所增长的,“绝对贫困”的、连饭都吃不起的家庭应该是在减少甚至逐步消失。然而,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有“相对贫困”,比如你可以将家庭人均收入处于某地区/某国家下15%的人定义为贫困人群。而贫困的“代际传递”,我想也应该也是指相对贫困吧! “无论是招进来的,还是从来没机会进入我们视野的年轻人,他们都在复制父辈的模样。” ——《南方周末》报道中引用的这句来自复旦大学某招生办老师的话,以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贫二代”继“富二代”之后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觉着是一件好事。作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我觉得应有更详尽的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去考察其中的机理,如贫困的代际传递的机制、打破这种传递的机制和可能性等。作为心理学研究人员,则可能更多的关注这其中的个体因素。比如,对于当前为数不多的“寒门贵子”,他们是否具有比同龄人更高的“心理弹性”?
6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xushui 2011-8-18 10:24
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 1.污染物排放现状。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量25.55亿立方米。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表1.2-1 2005年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分类 COD NH 3 -N TN TP 排放量(万吨) 比重 (%) 排放量(万吨) 比重 (%) 排放量(万吨) 比重 (%) 排放量(万吨) 比重 (%) 工业 20.57 35.1 2.64 41.1 3.51 35.7 0.04 7.2 城镇生活 14.46 24.7 1.23 19.1 1.64 16.7 0.15 26.7 农村面源 23.56 40.2 2.56 39.8 4.67 47.6 0.38 66.1 小计 58.60 6.42 9.82 0.58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五里湖、西部沿岸区和梅梁湖污染最为严重。五里湖、西部沿岸区和梅梁湖总氮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磷为Ⅴ类水质。各湖区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2)其他主要湖体水质现状。滆湖、长荡湖和阳澄湖是太湖流域除太湖外水域面积较大的湖泊,水质污染也较为严重,2007年滆湖和长荡湖均为Ⅴ类水质,阳澄湖为劣Ⅴ类水质。滆湖为Ⅴ类水质,总氮和总磷是主要污染因子,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超标0.6倍和1.0倍;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长荡湖为Ⅴ类水质,总磷污染最为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超标1.5倍;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Ⅳ类和Ⅲ类水质,氨氮满足Ⅱ类水质标准;阳澄湖为劣Ⅴ类水质,总氮污染最为严重,超Ⅲ类水质标准2.6倍,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磷和氨氮污染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超标1.4倍和0.7倍,均为Ⅴ类水质。 (3)出入湖河流水质现状。对照《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5年水质目标,太湖主要出入湖河流21个控制断面中有13个达标,达标率为61.9%;45个行政交界断面中有24个达标,达标率为53.3%。2007年,流域主要河流53个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40%,其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占控制断面总数的56.6%,Ⅳ类断面占17.0%,Ⅱ类和Ⅲ类断面占26.4%。 3.水质变化趋势。 (1)湖体水质变化趋势。太湖湖体水质总体上呈显著的恶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太湖平均水体水质由以Ⅱ类水为主下降到以Ⅲ类水为主;90年代中期至今,全湖平均水质恶化为劣Ⅴ类。监测数据表明,1997-2006年高锰酸盐指数在4mg/L和6mg/L之间波动;2000年以来氨氮浓度逐年增加,2006年超过Ⅱ类水质标准限值;2000年以来总磷浓度逐年下降,由Ⅴ类水质逐步变为Ⅳ类水质;总氮浓度一直劣于Ⅴ类水质标准,“九五”末以来呈现逐步恶化趋势,2006年浓度超过Ⅳ类标准1倍以上。 (2)其他主要湖体水质变化趋势。滆湖水质在“十五”期间逐步恶化,由Ⅳ类水体迅速恶化为劣Ⅴ类水质。总氮污染最为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最大超标2.4倍;“十一五”以来,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目前水质仍为Ⅴ类水质。长荡湖水质“九五”末污染非常严重,劣于Ⅴ类水质;总氮是主要污染指标,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最大超标3.1倍;“十五”以来,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仍为Ⅴ类水质,且氮磷污染均比较严重。阳澄湖水质污染非常严重,2000年以来一直为劣Ⅴ类水质;总氮污染最为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最大超标4倍。 (3)出入湖河流水质变化情况。1998-2006年环太湖地区河流入湖水质平均浓度均为劣Ⅴ类,上游入湖河流水质明显劣于下游入湖河流水质。直湖港、武进港、漕桥河、太滆运河、陈东河等河流入湖水质最差,占太湖入湖污染负荷的比例较大,是治污重点区域。 (五)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按照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建成一批规模化种植和生态养殖基地,形成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和生态良好的农村环境。 1.种植业治理。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化学氮肥、化学农药施用量。 (1)主要任务。建设有机农业生态圈,恢复和增强环太湖地区的生态功能,构建生态屏障。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和生产方式,从源头上禁止施用农用化学投入品。到2012年,在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初步建成有机栽培农业生产基地30万亩;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扩大商品有机肥补贴规模,推广行之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引导农民种植绿肥,化学氮肥施用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20%以上;加强病虫监测预报,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化学农药施用量比2005年降低30%。2013-2020年,有机栽培农业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全面推广。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有机农业工程建设。在环太湖1公里以及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上溯10公里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建设有机农业生态圈,实施有机农业建设工程。区域内种植业全部按照有机农业栽培方式组织生产,参照有机农业国际通行标准,逐步向有机农产品转换。2008-2012年建成30万亩有机农业栽培生产基地,其中水稻20万亩、茶果9万亩、蔬菜1万亩。2013-2020年,逐步向太湖一级保护区1-5公里扩展。 化学氮肥减施工程。2008-2012年,在苏锡常三市及镇江所辖丹阳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和缓释肥推广应用、绿肥种植等综合措施。2013-2020年,在太湖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商品有机肥、缓释肥替代化学氮肥50%。 表3.5-1 2008-2012年太湖流域化肥减施工程 (万亩) 项目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测土配方施肥 660 910 910 910 910 商品有机肥推广 75 100 100 100 100 缓释肥推广 50 100 100 100 100 绿肥种植 20 20 20 20 20 化学农药减施工程。积极示范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药械,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部分替代化学防治,控制农作物虫害发生频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采取覆盖防虫网、推广生物农药、安置频振式杀虫灯等手段,全面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提高农药利用率。2008- 2012年,在无锡、苏州、常州三市及镇江所辖的丹阳市实施化学农药替代工程,每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5000个,防虫网8000亩,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790万亩次,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网点100个。2013-2020年,太湖地区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全覆盖。 2.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农业湿地工程。太湖流域乡村氮磷流失除农田排水和径流外,还有乡村生活污水及农户畜禽养殖尾水的排放,具有面广、量大、分散、间歇的峰值和高无机沉淀物负荷的特点,且太湖地区许多沟渠塘由于缺乏管理,淤积严重,杂草丛生,不仅无法有效拦截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直接进入水体,同时又成为乡村生活污水、分散畜禽养殖尾水的排放通道和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场所,是农业污染源的重要传播途径。南京土壤所“863”科技计划研究成果表明,生态拦截沟渠对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48.36%和40.53%,另对示范工程跟踪监测,对排水沟渠塘生态化工程改造后,可削减面源氮磷流失主要污染物40%以上。 (1)主要任务。加快采用生态田埂、生态沟渠、旱地系统生态隔离带、生态型湿地处理以及农区自然塘池缓冲与截留等技术,利用现有农田沟渠塘生态化工程改造,建立新型的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拦截吸附氮磷污染物,大幅削减面源污染物对水体直接排放。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加快在太湖、滆湖、长荡湖、阳澄湖周边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建立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2008-2012年,重点在太湖流域建设生态沟渠294.8平方米;建设生态池塘总面积为868万平方米。2013-2020年在太湖地区计划建设生态沟渠500万平方米,生态池塘面积50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农业湿地系统。 表3.5-2 2008-2012年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 市别 生态沟渠 生态池塘 工程量 比例(%) 面积(万平方米) 数量(个) 面积(万平方米) 无锡市辖区 112.6 857 259.1 32 常州市辖区 109.9 1183 384 42.5 苏州市辖区 48.9 141 142.2 16.4 镇江市辖区 23.4 466 82.9 9.1 合计 294.8 2647 868.2 100 3.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 (1)主要任务。对流域内畜牧生产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区管理,划定畜禽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要求,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重构养殖业发展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推进农牧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生态链。到2012年,基本完成流域内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太湖地区基本实现畜禽养殖场粪污零排放。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禁养区内取缔或迁移所有畜禽养殖场,2009年底前基本完成。限养区和适养区内全面推广应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发酵、发酵床生态养殖和粪便集中处理等综合治理技术,实施畜禽场循环农业工程。环太湖1公里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两侧1公里范围为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关闭或迁移。环太湖1-5公里为限养区,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对现有养殖场完善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环保设施,实行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农牧结合,达到零排放;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或强制关闭。 适度养殖区:环太湖5公里外的养殖区要实行总量控制,实际载畜量控制在600万头猪单位。对新建规模养殖企业,要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备设施,提高粪污处理能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在丘陵山区利用山地、林地、果园、茶园等资源发展生态养殖。大中型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工程,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利用。鼓励和扶持畜禽养殖场通过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及沼渣沼液还田技术,进一步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以生物发酵床为载体,快速消化分解粪尿等养殖排泄物,实现猪舍(栏、圈)免冲洗,无异味,粪尿零排放。对畜禽分散养殖实行粪便集中收集处理,实现物业化管理、专业化收集、无害化处理、商品化造肥和市场化运作的目标。按照人畜分离、集中管理的原则,在养殖大户相对密集的区域,建设清洁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集中处理的利用工程,包括建设畜舍建筑、饲养设备、通风保暖设施及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建立统一防疫系统。到2012年,太湖流域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治理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716个;建设30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场; 在1600个养殖场推广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设清洁养殖小区140处。 表3.5-3 近期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治理工程计划表 单位:个 年度 苏州市 无锡市 常州市 镇江市 合计 2008 年 44 21 32 4 101 2009 年 52 33 62 18 165 2010 年 45 39 69 36 189 2011 年 32 32 83 28 175 2012 年 10 27 31 18 86 合计 183 152 277 104 716 4.水产清洁养殖工程。通过实施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工程,控制流域内水产养殖对太湖水体的影响。对现有养殖池塘进行合理布局,在同一区域内规划为主养区、混养区、湿地净化区和水源区等四个功能区,构建养殖池塘—湿地系统,实现养殖小区内水的循环利用。同时采用多级生物系统修复技术,对养殖池塘环境进行修复。根据水生态状况,有选择投放草食性动物群,种植浮水、挺水、沉水植物,改善池塘生态系统。 (1)主要任务。2008年底完成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示范区建设。2010年,环湖五公里百亩连片养殖场全部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整体推进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太湖流域地区百亩连片养殖场20%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连片面积不足百亩的,15%养殖面积建立人工湿地。2012年,太湖流域地区百亩连片养殖场50%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2020年,太湖流域地区百亩连片养殖场全部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四市现有池塘连片养殖150万亩,规模以上连片养殖鱼塘总数约1919个,共69万亩,从2008年-2012年完成池塘水循环工程34.5万亩,2013-2020年再完成34.5万亩。 表3.5-4 太湖流域规模池塘连片养殖调查表 市 别 池塘养殖总面积(亩) 100 亩以上的连片养殖场 数量(个) 面积(亩) 苏州市 610875 1011 370000 常州 449955 434 134000 镇江(丹阳) 123838 67 22000 无锡 317295 407 164000 合计 1501693 1919 690000 5.网围养殖整治工程。 (1)主要任务。太湖流域围网养殖整治工作是减少湖体污染的重要措施,太湖流域网围养殖主要集中在太湖、滆湖等湖泊内。为减少网围养殖带来的水体污染,应逐步拆除围网养殖面积,压缩网围养殖规模,重点做好太湖、滆湖、长荡湖、阳澄湖等湖泊的围网清理工作,同时落实湖泊生态和环境修复措施,探索生态放养的相关机制,着力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围网拆迁的同时,对退养还湖带来的经济损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合理进行补偿,做好渔民安置工作。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逐步实施围网拆除工程,近期重点做好太湖、滆湖、长荡湖三个湖泊的围网清理工作。到2020年,基本取消太湖网围养殖。 太湖围网拆除。东太湖现有网围养殖面积16.9万亩,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补偿的原则,大力压缩网围养殖面积,近期压缩到4.5万亩。 滆湖围网拆除。滆湖现有网围养殖面积7.7万亩,实施全面整治,拆除4.92万亩,其中滆湖无锡部分拆除网围面积为30781.5亩,滆湖常州部分拆除网围面积为11194.9亩,滆湖总体围网面积近期压缩到3.5万亩 长荡湖围网拆除。长荡湖现有围网养殖面积6.4万亩,实施全面整治,到2009年,围网面积压缩到3.5万亩。 阳澄湖围网拆除。阳澄湖现有围网养殖面积8.04万亩,实施全面整治,到2008年底,围网面积压缩到3.2万亩。 6.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工程。 (1)主要任务。凡具备接管集中处理条件的村镇,要扩大城镇污水管网的延伸覆盖,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不具备接管条件的农村地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处理的原则,采取微动力、少管网、低成本、易维护的生态处理模式。到2010年,太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到2012年,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达到70%以上。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集成组合厌氧好氧和土壤植物生态系统,构建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模式,通过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机物质,有效去除污染物。重点推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以上标准的处理技术。2008-2012年在3264个自然村建设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013-2020年建设3600个。 表3.5-5 2008-2009年乡村生活污水工程实施计划表 市别 乡村生活污水工程量(个) 处理规模(户) 工程量 比例% 实施时间 重点实施区域 无锡市辖区 250 79908 22.5 2008 - 2009 年。其中 200 8 年和 2009 年分别 211 个和 903 个 以太湖一级保护区、 15 条主要入湖河道(如漕桥河、武进港、乌溪港等)和太湖上游地区为主。 常州市辖区 416 58390 37.3 苏州市辖区 331 46737 29.7 镇江市辖区 117 13375 10.5 合计 1114 198410 100 (六)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有效途径,工程面广量大时间紧迫,按照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对太湖上游的湖滨、主要入湖河流及入湖口、流域重点湖泊(如滆湖、长荡湖、三氿、阳澄湖等)和其他重要湿地开展保护与修复。生态修复内容主要包括河湖清淤、湿地保护与建设、生态林建设和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 1.太湖生态清淤。 (1)主要任务。底泥是湖泊内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态清淤可以有效减少湖体内源污染物含量,减少“湖泛”发生机率,改善水生态环境,保证饮用水安全。在科学论证和试点的基础上,对底泥沉积严重、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湖泛”多发区实施底泥生态清淤。实施生态清淤的主要湖泊有太湖、滆湖、长荡湖(洮湖)、阳澄湖、尚湖、三氿等。2020年前清淤总面积约236平方公里,清除淤泥6700万方,其中,近期完成太湖93.65平方公里的清淤任务,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太湖底泥生态清淤。对太湖内的梅梁湖、竺山湖、贡湖水源地、东太湖及入湖河口进行底泥疏浚,面积约93.65平方公里,清淤量约3000万方。其中梅梁湖清淤面积为47.42平方公里、竺山湖清淤面积为24.14平方公里、贡湖水源地清淤面积为8.56平方公里、东太湖清淤面积为13.53平方公里。 滆湖生态清淤。滆湖湖区清淤总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清淤量约1300万方;其中武进所辖范围45平方公里,清淤量约900万方,宜兴境内清淤面积约15平方公里,清淤量约400万方。 长荡湖(洮湖)生态清淤。对长荡湖保护区、入湖河口、沿岸污染严重湖区进行生态清淤,清淤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清淤量约800万方。 阳澄湖生态清淤。对阳澄湖重要入湖河口、取水口、淤积严重湖区实施生态清淤,清淤面积约40平方公里,清淤量约1000万方。 其他重点湖泊生态清淤。尚湖、三氿等湖泊总清淤面积约15平方公里,总清淤量600约万方。 2.湿地保护与恢复。 (1)主要任务。加强流域内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实施生态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同时改善和丰富太湖流域湖泊及河流的滨岸景观。2008-2012年,重点实施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太湖湖滨、上游主要入湖河流及河口、上游重要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程,在适宜区域恢复湿地约8万亩。2013-2020年,在完善和巩固前期湿地恢复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流域内其它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到2020年,流域内恢复湿地约21万亩,太湖流域湿地面积、生态功能基本恢复。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在太湖湖滨、入湖河流自然堤岸等地区开展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恢复基底整理、种植水生植物、生境改造、生态护坡或自然堤岸建设、收割水生植物、生物墙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等。 环太湖湖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在太湖环湖湖滨适宜区域恢复约100米的湖滨湿地植物带;选择湖滨湿地植被带保存较完整、重要水产资源或水生植物集中分布区或水源区,建立苏州东太湖、无锡贡湖湾2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上游主要入湖河流及河口湿地恢复工程。根据滨岸结构现状,在漕桥河、社渎港、乌溪港等重要入湖河道恢复约5-10米左右的滨岸湿地植被带。在河流沿线的节点建设小型湿地,在硬质护岸区域主要以河道清淤为主。 上游重要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主要针对流域内上游大中型湖泊,主要包括滆湖、长荡湖、漕湖、宜兴东氿、西氿、团氿、浯溪、徐家荡、临津荡、阳山荡、马公荡、钱墅荡、嘉菱荡、宛山荡等,在环湖适宜区域恢复约50米的湖滨湿地植被带,在出湖和入湖河道口、重要水源区域根据湖滨水深情况恢复湿地植被50-100米。 净化型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人工湿地的功能,对工厂处理的污水或农业面源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提升水质,同时展示湿地生态功能,发挥湿地宣教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结合城乡污水尾水排放,在无锡鸿山、苏州三山岛、三角咀等地建立人工湿地19处,约1.6万亩。 水生植物控制性种养工程。在充分示范试验的基础上,按照采用集中圈养、集中管理、集中打捞和集中处置的原则,对太湖湖湾和入湖河流实施水生植物控制性种养工程,主要包括水葫芦控制性种养、科学化管理、机械化打捞等内容。2008年种养面积1.5万亩,2009-2012年每年种养面积2.5万亩,其中在太湖十八湾、竺山湖年种养1万亩,非航道入湖河道及支浜1.5万亩,5年累计种养11.5万亩,打捞水葫芦约460万吨,可吸附氮、磷分别为9246吨、1380吨。 (七)资源化利用工程。在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资源化利用工程主要包括太湖清淤的底泥利用、蓝藻打捞后的处理利用、水葫芦种养及其他湿地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等方面。 1.主要任务。加大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投入,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积极开展资源化利用工作,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1)底泥资源化利用。在开展湖体、河网清淤的同时,本着节省临时占地、减少环境影响、利于排泥场循环利用等原则,积极开展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综合优化比选,探索研究河湖底泥及固化土在农业种植、土地利用、制造填方材料和建筑材料、生物堆肥等方面的资源利用途径,全面推广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并开展效果评估,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根据不同河、湖水域清淤底泥的物理及生化特征,优化比选各类淤泥固化技术,重点实施淤泥固化土资源化利用工程、利用清淤底泥实施滨水生态湿地建设工程等。 (2)蓝藻打捞与资源化利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太湖流域蓝藻重点发生区域,实施蓝藻巡查-打捞-运输-处置-资源利用一体化工程。组建专业蓝藻打捞队伍,配置蓝藻打捞及运输专用设备,建设水藻分离装置,将分离出的藻泥进行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水解氨基酸等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覆盖太湖岸线和阳澄湖岸线的蓝藻打捞、处理和利用的能力。重点实施蓝藻机械化打捞工程(捞藻船购置)、水藻分离站建设、蓝藻沼气发电项目、蓝藻有机肥生产等资源化利用工程。2012年前建设无锡锦园、闾江口、杨湾、新安街道、壬子港、月亮湾以及宜兴丁蜀镇、周铁镇和武进雅浦港等9座固定式藻水分离站;并根据需要建设移动式藻水分离设施。 (3)水葫芦及其他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对人工种养的水葫芦和其它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进行商品有机肥生产、还田利用、饲料制作、沼气发电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实现水生植物吸附氮磷等养分的资源化利用。 (4)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创新发展资源化工程技术,建设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生产示范工程,逐步加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规模。 (5)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逐层提取,分步利用,进行工业(饲料)用油脂原料提取、饲料原料、肥料制作等技术研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应用,充分提高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6)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重点推广粉碎还田、过腹还田、腐熟沤制、生物反应堆、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纤维等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到201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基本控制焚烧、丢弃等带来的污染。 (十一)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1)主要任务。按照统一的水环境监测规范,统一标准、统一布点、统一方法和统一发布,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在现有的监测站网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增建必要的新站网,在国家整体监测体系框架下,构建我省太湖流域统一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省级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省自动监测站建设要与国家控制断面、太湖局监测断面(监测点)、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监测点所建设的自动监测站进行衔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投资与效用的最大化。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建设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网。在流域内省市县(区)行政交界断面、主要入湖河流、调水沿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202个,其中新建190个,改造12个。根据省政府批准的《太湖水环境监控体系建设规划》,启动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建设。 实施太湖流域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苏州、常州及镇江分局水质监测化验室升级改造工程,有效提高对太湖流域调水沿线、太湖湖体和主要水源地、环太湖出入河道及苏南运河等重要水体水质、水量的监测化验能力。 建设太湖蓝藻预警监测系统。一是配置太湖湖体应急监测船和环湖巡测应急监测车,加强太湖湖体水质快速应急监测能力。二是建设太湖野外水质与蓝藻综合观测站,配备蓝藻生命观测系统。三是建设太湖湖体浮标站和预警站。四是建设太湖流域遥感实时数据接收与解译系统。 建设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整合环保、水利、气象、农林、建设、渔政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部门间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包括功能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代码编制和系统调试部署。二是数据资源建设,包括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规范化整合,数据管理和维护。 2.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1)主要任务。建立省、区域、县三级分布式、层次式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信息专网,开发并应用LIMS等决策及管理辅助系统,全面提高整个监测系统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产排污监测网。加强湿地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太湖流域的湿地保护、恢复以及管理水平。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农业面源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设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省级中心监测站1个,省级重点区域站5个,重点县级监测站16个,省级太湖农业湿地监测中心站1个。针对农村生活污染源、种植业径流小区、畜牧业污染源,建设一批省级农业面源野外监测点。 建立省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信息平台,实现覆盖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数据的快速采集、审核、传输、反馈,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预测预报。 3.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加强流域内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能力,对湿地进行监测和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和内在特性,在无锡、苏州、常州适宜湿地区域,建设3个流域湿地监测站,建设监测用房,配置必要监测设施设备。 (十二)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由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复杂性,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所以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必须坚持“科技治太 ”的方针,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应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太湖治理实际过程中存在的治理难点及重大问题,加强对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和水专项已有成果的推广应用。 1.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围绕当前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需求,选择一批技术成熟、治理效果好、有推广基础、能够落实的应用技术,作为综合治理的重要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太湖水污染治理水平。 (1)城镇生活污水氮磷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示范工程。根据省建设厅研究出台的《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氮磷处理提标改造技术规范》的要求,建设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城镇污水氮磷深度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 (2)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有机肥生产和废水处理示范工程,中小型养殖场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的示范工程。(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 ZL200610096358.0) (3)建设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工程。推广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毛细管渗滤沟处理模式、人工潜流湿地生态床处理模式、复合生物装置处理模式、土壤植物-稳定塘处理模式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注:1.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毛细管渗滤沟处理模式。南京大学“十五”863课题,发明专利CN1235817C,实用新型专利CN2707745Y。2.人工潜流湿地生态床处理模式。江苏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鉴定编号:苏科鉴字〔2006〕第895号。3.复合生物装置处理模式。南京林业大学科技成果,专利号CN1042090、专利申请号ZL200710135011.0。4.土壤植物-稳定塘处理模式) (4)建设农业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技术示范工程。推广农业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专项课题的技术成果。(注:“用于农田污染控制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及其效果”,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02AA601012; “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江苏)”专题•2006BAD25B07-03; IPNI合作项目“集约化耕地养分非均衡化调控技术研究”•JIANGSU-10;国家支撑计划“长江三角洲集约化农田循环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5)建设水葫芦种养及净化水质技术示范工程;推广“基于水体修复的水葫芦种植及资源化技术研究与示范(BS2007117)” 的省太湖专项技术成果。 (6)建设利用水葫芦、污泥、蓝藻、畜禽粪便、秸秆制造有机肥技术示范工程,推广有关资源化利用专项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注: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规模养殖场粪便生物处理技术研究”•96-015-01-03;科技部水治理专项‘863’“生活垃圾及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TK-2,2002AA601012-02;国家环保部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项目编号:2007-S-053,证书编号200) (7)蓝藻打捞及藻水分离技术推广与应用;建设蓝藻打捞及藻水分离示范工程,推广运用有关藻水分离技术成果。(发明专利:防治水华爆发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藻自体循环站,200710055795.4;囊内脱水技术处理蓝藻浆的工艺,200710066251.X;蓝藻浆脱水处理工艺,200710066082.X;气浮除藻法,200810058076.4) (8)湖底清淤、淤泥固化及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实施太湖流域底泥固化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推广有关淤泥固化和处理方法及专利成果。(发明专利:淤泥固化土的施工方法•200610040093.6;利用太湖淤泥制砖的方法•2006100400940;复合型淤泥固化材料•ZL03113373.8;实用专利:淤泥固化处理机•ZL200420028026.9) (9)生态湿地建设与恢复关键技术示范。积极推广现有生态湿地建设与恢复的专利成果,提升太湖流域河道、湖泊等主要湿地的污染削减能力与污染物吸纳容量,改善其水环境质量。(注:1.入湖河道生态修复与污染削减功能重建集成技术,ZL200310106558.X,ZL200610039345.3,ZL200610161292.2;2.湖滨带湿地重建与污染削减功能恢复集成技术,ZL20041 0041089.2,ZL200610039342.X,ZL200610161292.2;3.湿地植物工具种大规模扩繁与快速建群集成技术,ZL200310106559.4,ZL200410013848.4,ZL200410065474.0,ZL200410014210.2,ZL200510065450.X,ZL200510040376.6;4.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构建与功能强化集成技术,ZL200610161292.2,ZL200610039343.4,ZL200610039342.X等) (10)建设工业节水技术示范工程。积极推广火电、化工、造纸、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等八大行业中适用的节水科技成果,促进节水减排。 2.重点技术攻关项目。重点开展与太湖综合治理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指导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包括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性研究和关键应用技术攻关。 (1)基础性研究项目。围绕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大科学需求,系统收集分析国内外湖泊,特别是太湖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成果,开展基础性工作和应用基础研究,弄清基本规律,取得科学数据,建立基本模型,为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以下8个项目:太湖富营养化形成及消除机理研究,蓝藻生长暴发规律及控制研究,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及阈值研究,水体氮磷沉积及消除机理研究,清淤工程对太湖水质影响研究,氮磷污染贡献率分析技术及“湖泛”发生成因研究,平原河网、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综合配置技术及植物系统去除氮磷作用的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计划、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产业技术政策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2)应用技术攻关项目。围绕当前太湖流域水污染处理和蓝藻防治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太湖污染防治关键技术装备的攻关和应用研究,为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包括以下8个项目:饮用水深度处理和应急达标处理工艺研究,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城镇污水氮磷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主要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究,机械化生态清淤改进技术研究,移动式藻水分离设备及技术攻关研究,“湖泛”监测、保障饮水安全应急处理措施的研究。 3.国家水专项已有成果的推广应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根据太湖流域综合整治的实际需要,选择国家水专项中一些已成熟的科技成果,进行研究和推广应用。 五、管理体制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流域地方各级政府是实施本《实施方案》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组织实施。省政府成立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太湖治理全局性重大问题;根据省政府授权,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对省《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实行全面监督,组织全过程跟踪检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环保厅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分解各有关部门和太湖流域各省辖市政府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省政府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治污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各部门行政效能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完成任务情况较好的,报请省人民政府给予表扬;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报请省人民政府对主要责任人给予批评;失职渎职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责任。建立太湖治理项目绩效审计制度,规范项目资金使用,保证投资效益。由省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对政府性投资资金使用情况及相关经济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年度审计。落实省政府对主要入湖河流建立“双河长”制的重要措施,加强省级领导和部门与地方领导及部门的通力合作,对15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重点治理,做到“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市、县(区)政府也要根据治湖先治河的要求,对辖区内的河流或河浜建立河长责任制。省各有关部门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分工细则》的要求,细化本部门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保证本方案制定的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二)健全环境法制,严格执法监管。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完善地方环保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江苏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例等地方法规以及江苏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定太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出台治污工程环境监理规则、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实施方案;根据治太要求,进一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中水回用的强制标准,提高环保准入条件。建立太湖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计指标体系,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环境信息。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污染物总量监测、监控和考核体系。完善和加强流域和区域间的联合执法,努力打破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杜绝重复监管、相互推诿和转嫁污染等现象。严格落实执法监管的各项措施,加大对破坏水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和督办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其他污染源排放实施专项执法检查,提高执法效果;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挂牌督办,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加强环境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各级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组建省环保厅苏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负责检查监督流域内市、县政府和部门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解决太湖跨行政区环境监管的问题。设立苏南污染源监控中心,对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源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在线自动监控。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发展改革、经贸、环保、水利、卫生、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交通、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将治理太湖水污染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省财政近期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所确定的重点工程及其相关工作;太湖地区各市、县(市)以2007年基数,每年从新增财力中划出10%-20%专项用于水污染防治。在省财政建立的省级节能及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污染防治资金中,加大对太湖水污染防治的倾斜力度。鼓励各地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治污减排重点工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治污减排关键技术和监管体系等建设,同时加强对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价格调节机制的作用,完善环境价格体系。加快落实《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污水处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工〔2008〕126、苏财综〔2008〕27),尽快将太湖流域市、县污水处理费调整到每吨1.30元-1.60元。制订乡镇污水处理收费价格,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将化学需氧量排污费由每公斤0.9元提高至1.4元,全面开征氮磷排污费,按超标倍数计收超标排污费,并逐步使排污费征收水平超过污染治理成本,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太湖流域所有城镇尽快开征垃圾处理费,并限期将垃圾处理费提高到补偿运行成本并使垃圾处理企业合理盈利水平;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完善差别水价政策,制定中水价格,建立鼓励水资源综合使用的政策体系;推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太湖流域开展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初始分配有偿试点,开展排污权交易,并逐步扩大到氨氮、总磷排放指标,培育排污权交易一级、二级市场,建设国家排污权交易平台。建立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落实《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太湖流域建立上下游污染赔付的补偿机制,区域补偿按行政区划分级管理,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确定责任主体,按照“补偿标准高于环境治理成本”的原则计算补偿金额,严格落实各级政府治污责任制。建立太湖流域污染损失补偿、治污控源奖励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和创新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技术作价投资试点,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进一步推行BOT、TOT等多种融资方式,吸收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四)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加强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综合研究,为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建立健全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强决策咨询和支持。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提高综合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加强指导,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集成和适用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培训工作。建立国家级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高新技术研发平台,聚集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发展专业的环保产业,为太湖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效益。对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细化,科学论证工程技术方案,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要强化工程实施管理,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项目竣工后按规定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每年对流域重点治污项目实施、水质改善、排污总量和环境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估。重点治污项目建成后,要组织开展后评价。要严格建设资金管理,保证各类投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计划工期实施。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收费政策不落实的地方和项目,暂停项目审批、暂停拨付国债资金和投资补助。 (六)推进公众参与,保障环境权益。建立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环保、水利、建设、卫生等部门协作,实现水源地、污染源、流域水文和人群健康资料等有关信息的共享,并由各级政府及时发布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流域与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各级政府通过设置热线电话、公众信箱、开展社会调查或环境信访等途径获得各类公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环境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创新太湖流域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增强太湖流域街道社区、乡镇村庄等自主管理环境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受到水污染威胁或损害时,可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提出污染补偿等要求,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附表1: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重点项目汇总表(按项目类型分)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个数 近期投资(亿元) 远期投资(亿元) 总投资(亿元) 占总投资比例 合 计 1601 804.82 278.28 1083.10 100.00% 一 饮用水安全项目 55 41.23 18.38 59.61 5.50% 二 产业结构调整 三 点源污染治理 580 53.36 0.81 54.17 5.00% 四 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 493 268.98 6.45 275.43 25.43% 五 面源污染治理 213 100.82 92.14 192.98 17.82% 六 生态修复 107 74.40 63.89 138.30 12.77% 七 资源再利用 28 4.08 3.56 7.64 0.71% 八 提高水环境容量的引排通道工程 10 168.34 80.12 248.46 22.94% 九 河网综合整治 36 54.37 12.15 66.52 6.14% 十 节水减排 70 31.28 0.27 31.55 2.91% 十一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9 7.94 0.50 8.44 0.78% 十二 科技支撑 0.00 0.00 0.00 0.00% 附表2: 江苏省太湖流域各市投资重点治理项目汇总表(按地区分) 项目类别 无锡 苏州 常州 镇江 南京 跨行政区 占比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饮用水安全项目 11 21.58 28 27.58 6 5.20 4 3.40 2 0.95 4 0.90 5.50% 产业结构调整 点源污染治理 209 16.57 199 19.99 113 11.80 53 2.43 3 0.18 3 3.20 5.00% 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 137 86.69 210 113.07 74 45.27 44 23.75 27 6.58 1 0.08 25.43% 面源污染治理 51 55.83 83 52.93 54 62.32 25 21.90 0 0.00 0 0.00 17.82% 生态修复 63 42.51 27 68.03 13 18.96 1 0.40 0 0.00 3 8.40 12.77% 资源再利用 12 4.35 9 0.44 5 2.82 1 0.00 0 0.00 1 0.04 0.71% 提高水环境容量的引排通道工程 2 1.96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8 246.50 22.94% 河网综合整治 11 11.67 16 41.64 6 3.36 2 9.43 1 0.42 0 0.00 6.14% 节水减排 22 11.67 27 10.89 7 5.81 1 2.55 4 0.50 9 0.14 2.91%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1 0.08 1 0.08 1 0.08 0 0.00 1 1.60 5 6.60 0.78% 科技支撑 0.00% 合计 519 252.91 600 334.65 279 155.60 131 63.86 38 10.23 34 265.85 100.00% 占比 21.46% 23.35% 24.81% 30.90% 11.54% 14.37% 5.42% 5.90% 1.57% 0.94% 1.41% 24.54% 100.00% 注:本表在统计中将节水减排跨行政区项目的投资分解到各市
个人分类: 湖沼学|2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环境问题能解决吗?
热度 5 yanjundu 2011-4-22 17:19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指标总能超额完成任务,但是,环境指标却年年欠账。“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是中国年度环境报告的惯用语。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的基础上的。按理说,中国应该避免走别的国家已付出代价的弯路,但是中国这 30 年走的还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污染”是肯定的,大范围的;但是,“后治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治理,到时候能不能治理也还是个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最根本的就是由人口过多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现在中国人均收入排到世界 100 名以后,可以说中国人还很穷。遇到经济和环境冲突的时候,国家和地方政府首先还是会选择经济作为首选;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不会关心遥远后代的生存环境。而很多工业企业会对政府的环保举措百般阻挠或者选择逃避;中国缺乏新闻监督制度,旨在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民意无法达到最高层,加上部分官员腐败,企图从开发资源破坏环境的工程中捞黑钱,启动了对环境有潜在危害的工程,等等。这些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很少能看到清澈的。经常看到的是,工厂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天然河流成为了下水道和垃圾场。辽河 , 海河污染严重,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中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上世纪 50 年代用江水淘米, 60 年代洗衣, 80 年代江中无鱼, 90 年代就得了癌症。不知道今后会怎样……”这是被称为“中国最脏江河”的淮河中上游地区居民哼唱的歌曲。难怪现在出现了“癌症村”。某癌症村东、西、北三面临河断面,正处在污染物包围之中:河水乌黑,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恶臭;卫生巾、塑料袋丢得到处都是;狗、猫、牛等动物毫无生息地趴在那里;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息。在不到 10 年时间内,该村已有 30 位村民死于癌症或白血病,死者年龄大约在 55 至 60 岁之间(蒋高明博客)。中国的大气污染也很严重。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 16 个。中国能源大部分是煤,能源总产量的 70% 左右是煤。用煤的工厂或事业单位,半数以上没有集尘装置和脱硫装置,一般的家庭和办公室等取暖用煤,产生的煤烟也成了大气污染源,冬季尢甚。由于工业污水、固体废弃物和农药的使用等造成土壤污染也非常严重。土壤中的重金属到达粮食和蔬菜里,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中国今天面临的环境问题,要比上世纪六十年代 Rachel Carson 《寂静的春天》笔下描述的情景要严重很多。 Carson 将自己的这本书注明为“寂静的春天”,是因为对普通人来说,在自家后院听不到鸟鸣,是件使人猛然吃惊的大事。可是,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城市居民,什么年代曾在自家后院或者附近听到过鸟鸣呢?对于中国人来说,环境问题已远远不是什么听不听得见鸟鸣,而是人能不能正常生存的额外问题了(梁从诫)。甚至在中国的很多森林中,鸟类都很少了。 那么,中国环境污染解决的出路在哪里? 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巨大,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继续增加环境负荷。所以,我预计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严重。有环境主义者认为,只要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环境危机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提倡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从而使人类走出环境危机。他们认为的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它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到人类的经济系统。在生态文明时代,科学技术不再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修复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助手。 如果中国能够自觉地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让人与自然真正实现“和谐”,中国的环境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太多,中国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参考文献: 环境伦理学,【美】尤金 哈格洛夫。
个人分类: 杂评|4769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的赤贫是印度的富翁?——看《穷人与富人》中的一张图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1-2-10 00:40
美国的赤贫是印度的富翁?——看《穷人与富人》中的一张图
  《穷人与富人》一书的作者是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布兰科·米兰诺维克(Branko Milanovic),内容为世界范围内的不平衡现象。里面有一张图很有意思。   其中,横坐标根据家庭人均收入进行排列,将每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割为二十个同等大小的收入群体,命名为Ventile,每一Ventile代表某国百分之五人口的集合。【这里,家庭收入数字以同等购买力的美元计算。】   纵坐标代表任一国家任一Ventile在全球收入梯队当中处于何种位置。   美国的整个曲线都处于图表的高层部位,这说明美国整个国家相对富裕。而且美国的底层Ventile要比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要富裕:也就是说,美国收入分配曲线当中位于底部(最穷)的那部分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同一世界上百分之六十八的人口更有钱。   再来看看印度。印度最穷Ventile收入水平对应的世界水平在第四个百分点上,最富裕的处于第六十八个百分点上。也就是说:美国的穷鬼,作为一个群体来看(提醒一下,不是个体),跟印度的富翁也没啥差别。   美国底层最穷的一批人中,有的人年收入六千七百美元,按美国标准这就是赤贫,拿到印度这就是小康了。而印度则几乎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天的生活水平就只有一美元。   而相对于中国,我们有15%的人群其收入超过了美国最穷的人,富人富裕的程度似乎比印度强点。   Brankovic在书中写道:一个人的收入很悲剧地就取决于国籍,也就意味着是取决于出生地:所有出生于富裕国家的人们因而获得了地区津贴或地区租金,而出生于贫穷国家的人们则得到的是地区罚金。   【纽约时报文章《 什么是富裕国家?收入取决于国籍? 》,俺们对译文稍微整理了一下】
个人分类: 物论|8120 次阅读|12 个评论
浙江农民全国最富
xupeiyang 2011-2-8 18:15
2010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303元,比2009年人均增收1295元,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6%。至此,浙江农民人均收入已连续26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 浙江淳安农民也有很穷的。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罗的小偷
liluyuan 2011-2-3 22:58
开罗的小偷
开罗传来的消息说,一帮小偷趁宵禁的机会潜入埃及博物馆寻宝,把很多展览室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把博物馆里的纪念品小卖部洗劫一空,却没有拿走那些真正价值连城的宝物。博物馆长庆幸之余,对开罗市民的文化水平哭笑不得。 这事让我想起几年前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一个古埃及瑰宝展,听到很多观众大呼上当,说闹了半天就看看这些陶俑,玻璃俑,刻了字的砖头瓦片什么的,我听了心里暗暗好笑,估计上海博物馆长听了也只能苦笑。 埃及是个很特别的国家。地跨亚非,文化传统主要是地中海文明,包容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埃及的伊斯兰传统属于逊尼派,其中苏菲派的影响又特别大。伊斯兰苏菲派继承了古希腊文明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精神,不太容易被蒙蔽。十九世纪的学者 Rifa'a el-Tahtawi 利发.塔赫塔维发起的埃及文化复兴运动虽然没有能够成功地带来伊斯兰现代化,但仍然让埃及社会经历了文化启蒙,使得对个人的尊重、社会制度的政教分离等现代思想成为主流。 Mahmoud Mokhtar: Egypt's Renaissance 1919–1928, Cairo University 我的朋友杜欣欣足迹遍及五洲四海,最近写了篇关于埃及的游记,附在下面跟朋友分享。 茉莉花之焰 by xinxin 2010 年12月17日,突尼斯26岁的青年Mohamed Bouazizi为抗议警察没收他的街头小摊和侮辱而自焚身亡,从而点燃了茉莉花革命之火。那些耳后戴着茉莉花的青年走上街头,抗议独裁腐败,最终导致在 位23年的总统本阿里出逃。突尼斯人均收入为4000美元,排名为非洲经济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但它又是典型的中东国家,一半人口是25岁以下的青年。在老 人掌握的独裁政权下,他们看不到未来和希望,而且还时不时受到权力机构的侮辱。放眼看去,周遭都是同一模式:利比亚总统68岁,已经在位42年,也门总统 64岁,在位33年,埃及总统82岁在位30年,阿尔及利亚总统73岁,算是比较新的,也在位20年。北非和西南亚地缘文化宗教接近,随着茉莉花飘香,茉 莉之焰也开始蔓延-----也门,约旦,黎巴嫩,埃及也有民众上街抗议极权腐败,其中之最为埃及,撤侨戒严,坦克上街,俨然89535的北京街头,唯一不 同是军队还未使用杀伤武器。 很多大城市都有小贩,比如印度。但在印度,我没见过警察驱赶。去年他们办英联邦体育会时,新德里曾为市容想驱 赶过,但未成功。在中国,搬迁自焚都也只能围观甚至只能在网络上围观,驱赶小贩已属常态。2006年我在开罗时,看到过警察取缔小贩。那些警察的态度很恶 劣,小贩们都忍气吞声。于是埃及比印度城市干净,中国又比埃及干净,干净的一个代价是军警多。 2010年的世界自由地图以颜色区分,显示人民享受的自由程度。埃及,突尼斯,中国等是一种颜色。 开 罗城内外常见警察或武装警察,大金字塔还有荷枪实弹的军警。前往虎加达,或者去法庸绿洲,游客大巴都有军车随行。红海边几公里之距即可见荷枪实弹的军人, 重要的城市进口还设碉堡了望塔,上面站着武装警察。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1997年路克索附近哈姬苏神殿的屠杀游客案。那次事件重创了埃及旅游业,而旅游 业是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他三个是棉花,苏伊士运河和石油。 这次埃及最先起事的城市除了大城市开罗,亚历山大还有苏伊士。我在埃及时, 趁团队的其他游客去开罗市区购物,特别自己出资前往苏伊士,并登上西奈半岛。那条运河长190公里,宽200多米,据说海船一入运河必须换上埃及船长,每 条货船收费是15万美元,每年承载全世界8%的海船,为埃及带来20多亿美元的年收入。苏市安静又干净,渡河免费,等待的时间比过河时间长多了。渡过运河 就踏上了亚洲的土地,几无人烟的西奈半岛保留了一些埃以作战的军营,其中的一个标语上写着“和平要靠力量来实现。”埃及人对1973年 10月底战役(又称第4次中东战争)特别自豪,视当时的总统萨达特为民族英雄,却绝口不提1967年夏天的战争。在那次只有六天的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彻底 击败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联军,并从埃及夺取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从叙拉亚夺得了戈兰高地,并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按照埃以和约,埃及后来收 回西奈半岛,却不愿收回加沙地区,觉得那里太麻烦。 带我们去苏市的导游是80后的小男孩,中文名字叫李小龙。他平时在中国人办的地毯厂当 翻译,因原团队的导游苏海走不开,就请他来客串。这孩子中文讲的好,据他说开罗大约有80人可以担任中文翻译。埃及军队每年会在大学生毕业生里招兵,但所 招专业不同。李小龙毕业时,正好没招他那个专业,他就到中国去做珍珠生意赚了一笔钱,回到埃及后自己买了房子。他说就是因为没当兵,比同届毕业生起步早。 在吉萨大金字塔的军人曾对我作手势要小费,从一个侧面看出低阶军人的收入不高,当兵的好处不大。但因埃及就业机会不多,参军是就业的一个途径,警察和军队 中有很多是父子兵,兄弟兵。埃及政府机构是早晨8点半上班,下午两点下班,大量军警和低效的政府系统,也可看出当局维持政权的成本。 我们 另一个导游苏海出道比较早,80年代就在北京语言学院念中文,后来在开罗大学做教师,然后下海当导游。如此他得以在开罗买房子,并打算在亚历山大市买公 寓。苏海比较喜欢谈政治,在尼罗河上坐船两天,他常来和我们聊天,评论时政。他说穆巴拉克选举时,有人投票却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有些选票上是死人的名字, 投票时票箱又满了,穆还逮捕过与他就竞选的在野党人,埃及产业的7-8个大老板也都是穆巴拉克的朋友。苏海很崇拜毛泽东。当听到毛泽东的暴政时,他非常吃 惊,沉默了很久,由此我也猜出埃及的新闻过滤。苏海说他喜欢中国人和中国政府,不喜欢美国政府却喜欢美国人,既不喜欢以色列政府又不喜欢以色列人,并认为 现在的以色列人不是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只要一提以色列,连不爱谈政治的李小龙都大声反对。 苏海对穆巴拉克的不满还出于他的反犹反美情 绪。据2007年统计,93%的埃及人不喜欢美国,穆巴拉克有点儿像埃及18王朝的法老 Akhenaten,那个法老改信的Aten而不崇拜埃及人传统神。苏海认为911是犹太人干的,而1997年卢克索枪杀案是中情局干的,而且故事编的还 不错:埃以当年在美国大卫营缔和令埃及人反感穆巴拉克,穆巴拉克为了顺应民意就不要美国钱(美国一年资助埃及十几亿,一半用来资助军费),于是中情局就搞 了卢克索枪杀。他们还认为埃及的科普特基督教徒经常向英美打小报告,破坏安定团结。每当礼拜时,苏海都避开众人,在船上找个角落铺上毯子做礼拜。开罗的香 水店到了晚祈时,也只留一人照顾顾客,其他人在店外铺摊子跪地便拜。埃及是世俗政府,但自1952年起,军队就是埃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几代总统都有军人 背景。穆斯林兄弟会1920年代在埃及成立,后来逐渐扩大到国外,哈马斯也是这个组织的一支,埃及30年最大的反对党就是穆斯林兄弟会,当局时不时地禁止 它的活动。有人担心如果自由选举,穆斯林兄弟组织将会取得政权,而英国金融时报社评则认为阿拉伯统治者利用西方担心原教旨主义掌权而胁迫他们做浮士德式的 交易,希望西方在“埃及人(和阿拉伯人)想要尽一切努力爬出威权的深坑。西方至少能做的是不要再踩他们的手指了。”对于革命是否会被劫持的问题,没法预 言,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压制越久动荡越烈,二是茉莉花革命并非宗教革命。那些世俗青年憎恨不给他们自由的政府,也憎恨支持不给他们自由的政府的西方 人。 伊斯兰国家包括北非,西南亚的阿拉伯世界,伊朗和土耳其因语种不同单列,另外还有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等,而非穆斯林国 家的印度,其穆斯林人口为世界第一。表面上,印度和埃及很类似。它们都是文明古国,人口众多,国土不大,土地却肥沃,都流淌着一两条母亲河。城市里骆驼, 驴车和现代交通并行,城中都有贫民窟,但印度的城市贫民更穷,水源污染严重,而埃及的尼罗河及周边的水渠都非常干净。这两个国家也都曾长期被外族统治,埃 及被希腊人占领了 300年,罗马人呆了600年,波斯人又呆了130年,后来就是伊斯兰,占了600年。独立之后,它们也都搞过社会主义,买过苏联的武器,后来又和美国交 好。开罗的食品和印度北方类似,主食为烤饼和豆类。印度的穆斯林区食肉,但没有牛肉。埃及肉食中有牛羊肉,但也少见牛肉,原因是牛肉很贵,当时一头牛要 1300美元。埃及的鸡比较便宜,社区小店就可见烤鸡店,开罗和其他地方大量养鸽子,有些专卖烤鸽子的饭店。这两个国家丧葬习惯差异大,埃及一般都是土 葬,从亚历山大去法庸路上的沙漠里经常看到很大的土葬坟场。埃及人的生死观念没印度人那么具有哲思,但图画好看。它们都是自由生育,埃及入关的表格列有4 个孩子,因此人口构成中的年轻人所占比例大,年轻人有血性!这两个国家最大的不同是,印度还能换换国家领导,埃及却30年不换。 大家都 知道印度出过甘地,埃及也出过一个名叫丽法(Riffaael Tahtawi)的先贤。他曾被誉为东方的托克维尔,其创始的“阿拉伯文艺复兴”在50年代几乎把阿拉伯世界导向现代化和民主化。但后来复兴运动遽然中 断,几乎各地军人专政,采取了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此再未恢复元气,专制贫穷比比皆是。按照法国作家孟索尔的说法,西方国家曾五次背叛丽法,阿 拉伯世界后退与欧美丧失道德有关。这五次背叛包括50年代欧洲人拒绝放弃阿尔及利亚殖民和苏伊士运河,对以色列的全力支持,以及为了反恐支持中东的极权政 府。这一次衰老的法老将向何处去? 霍金在《大设计》中提到“可择历史”,那些被选择出来的历史即成为真实,茉莉之焰将在阿拉伯世界燃烧出什么样的历史真实? 李注:欣欣这篇文章里的Riffaael Tahtawi应为Rifa'a el-Tahtawi。“阿拉伯文艺复兴”应为“伊斯兰文艺复兴”或“伊斯兰现代化”,“阿拉伯世界”应为“穆斯林世界”或“伊斯兰世界”,因为埃及人并不是阿拉伯人。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将经济增长指标从GDP改为人均收入
wangql 2011-1-15 08:40
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五年计划也开始了。国家和各省市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新指标。一般而言预定的年均GDP增长都在10%以上,以至有人担心能源的增长不能满足GDP增长的需要。 其实,大家都知道,GDP增长是一个很虚幻的东西。修一条很好的公路,十年不用维修,GDP就不增加。修一条烂路,年年维修,GDP就年年增加。 中央现在已经把民生作为头等大事考虑了。那么能否将人民的年均收入实际增长率作为衡量各部门各地官员业绩的指标来考量呢? 让各省、各市县的官员比比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率吧。别在搞那些假大空的东西了。 这样一来,那些强拆、烂建之类的现象肯定少很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格拉底的GDP——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18)
newniu 2010-10-29 22:41
2007年10月的一天,天高气爽,苏格拉底和弟子们正在酒吧喝酒。当他们喝得差不多时,柏拉图贴着苏格拉底的耳朵,悄悄地说,中国的GDP快要超过德国了,来我们干一杯吧!要是德国不统一,中国早就超过了,也没有什么,不过让我们多等了两年,现在还不是超过了。 GDP是什么,超过他们做什么?,苏格拉底一脸茫然,好像一切与他无关。 看你说的,超过他们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世界第三了,这可是世界第三,不是我们班里那种第三名,级别可不一样。 的确可喜可贺,可是GDP是什么,我不知道呀,要不你给我讲讲吧。 GDP,用经济学术语讲,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如你看那个高个调酒师,在那里干活,也在创造GDP。GDP多,说明创造的东西多,你能说不好? 东西多了当然好,可我不明白市场价格计算什么意思? 你看那个调酒师为我们干活,他干得这个活要放到GDP里面,可是怎么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算算这个调酒师带来多少收益,然后加进去。 可是,我看到这个调酒师好几年了,没有什么变化呀,这GDP怎么能增长上去了? 全国GDP当然指全国总和,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了。他袁隆平,把水稻从亩产1000斤提高到2000斤;还有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搬到中国来了,那些效率高的,科技含量高的都来了,当然GDP就增长了。 是不是科技增加了,GDP就增加吗?,这个没有问题,你前天在我家看得电脑,两年前买的,主流配置,花了5000;现在主流的只要4000了,而且所有配件都上了一个层次。有点不合你的说法吧! 什么东西都要考虑一个比价,电脑降价了,这说明钱升值了。现在GDP统计没有考虑这么详细,它只考虑你花了多少钱,这也反映了科技的好处,在GDP不上升的情况下,都可以提高的人生活,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科技才是生产力。 不会以花钱为标准计算GDP吧 还是老师有智慧,还真有一种用花了多少钱来计算GDP的,叫做支出法。以你为例子来说,你花了100块买国内的东西,就是帮着国家产生了100元的GDP。全世界所有的人,企业等等吧,只要在我国买了我们的东西,都算成了我国的GDP。 要是在国内买了国外的东西怎么算?我国出口怎么算? 在我国买国外的东西,这只算增加值,就像做买卖,一加一减;出口嘛,其实也就是老外买咱的东西,也有个价,当然算GDP了 这是挺方便的,不过算赚得钱更方便,公司赚得钱,个人赚得,当然是税前 也有这个办法,叫做收入法,反正都一样 不过,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呀,你说GDP涨了这么多,为什么我怎么觉得最近挺难受的,肉也不敢随意吃了,油也涨了。前一段时候,我还想扩大一个咱们这个学院,我问了一下房子价格。我这一问呀,心里都有阴影了,我真得太难受了 GDP统计值,千真万确的,GDP高代表好,GDP增长一定是好的 那我生病了,医生给我看病所创造的GDP,我可不愿意要;地震了,房子要重建,我可负担不起这个GDP呀 这两种是外部灾难,我们最好不提,在正常情况下,GDP增长一定是好的 你说收入就算GDP,要是被抢了,是不是也算创造了GDP 你别说,还真的,现在加拿大都对小偷收税。不过,在我国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GDP是指你自愿交钱,正常情况下的自愿交钱 按你的说话,古代剪径的土匪的收入也算GDP了,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你不自愿交钱,他不让你过呀 土匪不算,他们只是剪径,又没有付出劳动,付出劳动才行的 付出劳动才行,你说那土匪只要修了路,弄了点黄沙铺了一下,那就算GDP了? 老师你这不是糊涂吗?土匪是漫天要价,他们干那点活怎么算 那怎么才算呀,我真的不知道这GDP是怎么回事呀 GDP呀,要求你自愿交钱,还要付出合理劳动,土匪把路一拦,交钱才过人,那是强迫,不算自愿 可是你看那高速公路过路费,还不是一样,把路一拦,就要收钱,我不给钱,他们也不让过呀 这个吗?他们那些高速路是收钱还贷我怎么听说有一些路贷款早就还完了,还在收 这个吗,我想是少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要光注意阴暗面 我还有个疑问呀,我前几天在路上走,就是去看你。我饿得走不动了,突然看见一个卖饼的,我招呼他,没有想到他狮子大开口呀,100元一个,其实平时也就1元一个。你说我花100元是不是就增加了100元GDP 在数字上算,这属于乘人之危,不仗义,不理他 可是,我最听老听房地产商谈刚需,房子本来不值什么钱,这样一折腾,房价涨了好几倍。你说算不算GDP? 在数字上算,这属于乘人之危,不仗义,不理他 不过,我怎么发现到处是这种事呀,本来我家小二要上大学了,你说学费要多少,我拿出了节省了半辈子的钱呀!这为GDP做贡献了,没有办法 老师呀,我看这GDP呀,大多数都是好的,只有极少数是没有办法的,咱不论这个好了 你当我小孩呀,我当你老师还是有能耐的,去年我的钱大部分花在看病、小二上学、还有学院的房子上了,我大部分是被迫的呀。少给我谈什么多数,少数的。我大部分钱都花得冤,你看GDP涨这么多,可我的工资还是那么少,你觉得我容易?我到是希望GDP不涨,我的工资涨。 你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是一个愤青呀,纯粹是老愤青! 我愤什么愤,你不要以为看了一点经济学书,就了不得。我还是不明白GDP是什么? GDP简单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创造的价值 生产后,总要有消费吧,我很奇怪呀,这些东西都让谁消费了? 这个么,当然是肉烂到锅里,让全国人民消费了或者出口换钱,不过出口换钱是很少很少的,大多数还是让咱自己用了 你这么说,咱这个社会为了维护运转,消费得东西越来越多了。消费不就是社会运转成本吗? 应该这样算吧,这说明社会运转成本高了 可是社会运转成本升高了,有什么得意的。人家都说要成本降低,我们窜到第三位了,是不是社会有问题,怎么成本会上升的这样快? 哦,我也不知道,看来GDP高也不见得好,重要是看大家的感觉,心理上是不是觉得好 我也不知道怎么才算最准,不过百姓的感觉,应该更重要一些。 尾况说明: 中国人是开朗的民族,然而有些玩笑却很苦涩:GDP长得跟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跟眉毛一样慢就是典型的一例。中国的GDP增速虽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但工资增速却远落后于这个幅度。经济连年保持接近10%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中国的骄傲,然而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许多中国人并没感觉到收入有明显增长。至少相比于两位数的GDP增速,中国人的钱包并没有鼓起的那么快。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感觉出了问题。事实上,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低于GDP增速。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人的 工资收入并没有跟着同步增长。与周围国家相比,印度平均工资水平在2003、2004和2005三年里分别上涨了11.45%、11.6%和14%,远远高于印度当年的GDP增长速度。2007年印度雇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了14%。这一速度有望继续保持,预计2008年的平均涨幅将达15%。 中国的GDP增速虽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但工资增速却远落后于这个幅度。当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日本工资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快70%,从1950~1980年,日本用了30年时间让百姓的工资收入追上美国,当日本和美国工资收入持平的时候,意味着日本人有了和美国人一样的购买力。当百姓具有足够的购买力时,国家绝不用担心消费低迷。而从1978~2004年,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将近30年,工资水平却只有美国的4%。扣除国内实际购买力高的因素,国内实际工资水平也达不到美国的20%。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上世 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2007年,中国员工今年的薪资涨幅有望达到8%,2008年达到9%,与全球最高的印度14%、15%的涨幅,已经接近有一小半的差距了。 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增长的薪资水平,还在不知不觉中被拉面变贵、馒头变小、油价上浮、猪肉飞涨,以及柴米油盐消弭殆尽,还在不知不觉中被房价疯涨、教育重负的现实问题损耗大半,就连个人所得税重头戏瞄准的都是我们口袋里那点可怜的工资。 单从劳动时间来看,发达国家工人工作的时间呈现减少的趋势,GDP增长只有依靠生产率增长带动。怎么才能增长生产率,一是科技力量;二是减少不必要的损耗。然后,GDP仅仅是从货币上来统计的,那么会产生非常大的误差。科技在某些情况下还会降低GDP值,增加不必要的损耗反而有利于GDP增长。比如最近几年发展的信息产业,PC机、电话通信费用的价格一直在降低。增加不必要的损耗,比如高速公路多收费,大幅提高房价,从表面来看GDP的确增加了,然而这种行为不但没有实际经济价值,反而损害经济运行。 最后说明了GDP不仅仅是社会创造的价值,还代表了社会运转成本。从第一角度来看,GDP越高越好;而从第二角度来看,GDP越低越好。而我们现在有大量GDP增加是以社会运转成本方式增加的,并不会使普通老百姓得利。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2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