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上海交大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上海交大

相关日志

夕阳西下
陈龙珠 2020-7-22 21:17
庚子鼠年,与花冠神仙一同来临。在慌乱而不无踏实之中,人们度过了或许会终身难忘的半年时光。 今年农历闰四月,江南黄梅雨季,到今天大暑节气了,才有点要离开的样子。全面防疫,使得众多的学生没有来校,偌大的交大校园,仍显得空荡荡的:只是也正因如此,晴天的傍晚,现在比以往更容易在思源湖的东边,找到一张靠椅,再静静地坐着,看湖水的潋滟,还有那西边落日四周的余晖和云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班路边~校园秋色
热度 1 陈龙珠 2019-9-26 11:5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5 次阅读|1 个评论
【考证向趣谈】1989年初时,上海交大是否也有“好几百个教授”?
wusaite 2019-6-10 15:38
上海交大作为沪上乃至全国的顶尖高校,在其逾百年的校史中可谓英才辈出。笔者在此开了个脑洞,当我们把时刻点调回1989年初时,当时的上海交大是否也有“好几百个教授”呢? 根据笔者的多方调研及考证,参照了1988年3月出版的图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 》中第900页至901页的文献资料,详情如下: 上图中详尽列出了交大的教授名录,进行细数后发现交大教授(从贝季瑶教授至朱物华教授)共有144位(人数偏差在±5以内),并未真的达到“好几百位教授”的规模。但不可否认,80年代的教授都是业界的行家泰斗,可谓人中龙凤,因此人数相对稀缺并不足为奇。 参考文献: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编写组编.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03:900-901.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 王新兵 《移动互联网导论》(第三版) 课件 PPT (英文Demo)下载
lhj701 2019-4-8 08:47
上海交大 傅洛伊、 王新兵老师-《移动互联网导论》(第三版) 课件PPT(英文-Demo)下载 上海交通大学王新兵、傅洛伊老师的《移动互联网导论(第3版))(2019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理论、新兴技术、应用开发等内容,在系统地讲解移动互联网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的同时,还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本书注重对网络领域前沿知识的涵盖和介绍,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引入了比特币、区块链等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专业以及其他相近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1、部分更新的PPT-demo下载 :(更多资源下载到百度网盘链接,见下边4所示) 24_Barcode_v2_demo.pdf 25_VLC_demo.pdf 26_bitcoin_demo.pdf 27_GameProgrammer_demo.pdf 28_CSMA-CA_demo.pdf 29_Cellular_Network_Positioning_demo.pdf 2、课程网站: http://www.cs.sjtu.edu.cn/~wang-xb/wireless_new/index.html 3、王新兵老师的网页: http://www.cs.sjtu.edu.cn/~wang-xb/ 4、更多资源下载: 电子资料(含中英文PPT): https://pan.baidu.com/s/1CgBJv5Lb9uTN9CZXDq-kGg (提取密码获取 请联系:xwang8@sjtu.edu.cn, wang-xb@cs.sjtu.edu.cn ) 5、目录内容: 上篇基 础 理 论 第1章无线通信网络概述3 1.1无线通信网络的历史与发展4 1.2无线通信网络的主要特点5 1.3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5 1.4无线通信网络的新兴技术7 1.5移动互联网渗透7 习题7 参考文献7 第2章无线电的传播9 2.1有线介质与无线介质9 2.2无线电的传播机制12 2.3天线与天线增益13 2.4路径损耗模型16 2.5多径效应与多普勒效应21 习题23 参考文献23 第3章蜂窝系统原理24 3.1蜂窝系统24 3.2移动性管理25 3.2.1切换管理26 3.2.2位置管理26 3.3区群和频率复用26◆移动互联网导论(第3版)目录3.3.1通过频率复用扩大系统容量27 3.3.2频率复用下的小区规划27 3.3.3六边形小区的几何结构29 3.3.4频率复用比30 3.4同信道与相邻信道干扰31 3.4.1同信道干扰32 3.4.2邻信道干扰33 3.5扩大系统容量的其他方法34 3.5.1小区分裂34 3.5.2定向天线(天线扇区化)35 3.6信道分配策略36 习题37 参考文献37 第4章3G、4G和5G38 4.13G概述38 4.1.1技术起源38 4.1.2标准参数39 4.1.3应用领域42 4.24G44 4.2.1技术层面44 4.2.2概念44 4.2.3系统网络结构45 4.2.4关键技术46 4.2.54G国际标准46 4.2.6性能49 4.35G50 习题50 参考文献50 第5章移动IP52 5.1概述52 5.1.1移动IP的出现背景52 5.1.2移动IP设计目标及设计要求52 5.1.3移动IP的发展历史53 5.2移动IP53 5.2.1基本术语53 5.2.2移动IP的基本操作原理54 5.2.3移动IP的工作过程54 5.2.4移动IP存在的问题64 5.3移动IPv665 5.3.1移动IPv6操作65 5.3.2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区别68 习题68 参考文献69 人物介绍——互联网之父Vinton G. Cerf70 参考文献70 第6章无线局域网与IEEE 802.11标准71 6.1无线局域网的构成71 6.2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72 6.3IEEE 802.11标准家族73 6.3.1IEEE 802.1173 6.3.2IEEE 802.11b73 6.3.3IEEE 802.11a74 6.3.4IEEE 802.11g75 6.3.5IEEE 802.11n75 6.3.6IEEE 802.11ac77 6.3.7IEEE 802.11ad78 6.3.8IEEE 802.11aa79 6.3.9IEEE 802.11af80 6.3.10IEEE 802.11ax81 习题85 参考文献85 第7章无线移动互联网安全86 7.1概述86 7.2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威胁和安全机制87 7.2.1安全威胁87 7.2.2WEP加密机制87 7.2.3WEP认证机制89 7.2.4IEEE 802.1X认证机制90 725WAPI协议93 7.2.6IEEE 802.11i TKIP和CCMP95 7.3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与安全技术99 7.3.1移动通信网络安全问题99 7.3.2移动终端和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102 习题105 参考文献105 第8章Ad hoc网络106 8.1Ad hoc网络概述106 8.1.1Ad hoc网络产生背景106 8.1.2Ad hoc网络发展历史106 8.1.3Ad hoc网络定义107 8.1.4Ad hoc网络特点107 8.1.5Ad hoc网络的应用109 8.1.6Ad hoc网络面临的问题109 8.2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110 8.2.1Ad hoc网络的节点结构110 8.2.2Ad hoc网络的拓扑结构111 8.2.3Ad hoc网络协议栈简介112 8.2.4Ad hoc网络的跨层设计113 8.3Ad hoc网络的关键性技术114 8.3.1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115 8.3.2Ad hoc网络路由协议119 8.4Ad hoc的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129 8.4.1服务质量的概念129 8.4.2跨层模型129 8.4.3Ad hoc网络中的安全问题130 习题133 参考文献134 人物介绍——无线网络专家Dina Katabi教授135 参考文献135 第9章传感器网络136 9.1概述136 9.2无线传感器网络137 9.2.1IEEE 1451与智能传感器137 9.2.2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139 9.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141 9.3.1军事应用141 9.3.2医疗卫生应用142 9.3.3环境及农业应用143 9.3.4智能家居应用144 9.3.5其他应用144 9.4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145 习题146 参考文献146 人物介绍——图灵奖得主Edmund M. Clarke教授147 参考文献147 第10章物联网148 10.1物联网综述148 10.1.1物联网的历史148 10.1.2物联网的发展近况148 10.1.3物联网的应用150 10.2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153 10.2.1超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的历史154 10.2.2超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154 10.2.3超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156 10.3软件无线电157 10.3.1软件无线电的历史157 10.3.2软件无线电的特点159 10.3.3软件无线电的应用160 10.3.4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前景160 10.4射频识别161 10.4.1射频识别的历史161 10.4.2射频识别的特点162 10.4.3射频识别的应用163 10.5低功耗蓝牙无线技术163 10.5.1低功耗蓝牙无线技术的历史164 10.5.2低功耗蓝牙无线技术的特点165 10.5.3低功耗蓝牙无线技术的应用165 10.6人体局域网166 10.6.1人体局域网的历史166 10.6.2人体局域网的应用167 10.7认知无线电167 10.7.1认知无线电的历史167 10.7.2认知无线电的特点168 10.7.3认知无线电的应用169 习题171 参考文献172 人物介绍——ACM/IEEE Fellow刘云浩教授173 第11章软件定义网络174 11.1网络发展概述174 11.1.1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174 11.1.2计算机网络发展面临的问题175 11.1.3云计算网络176 11.2软件定义网络概述177 11.2.1软件定义网络的发展177 11.2.2软件定义网络的定义178 11.2.3软件定义网络的优势179 11.3软件定义网络关键技术180 11.3.1OpenFlow概述181 11.3.2VXLAN概述183 11.3.3其他关键技术186 11.4软件定义网络标准现状188 11.4.1标准化组织188 11.4.2开源项目189 习题189 第12章比特币与区块链190 12.1比特币概述190 12.1.1比特币的诞生190 12.1.2比特币的发展191 12.2比特币的原理192 12.2.1比特币钱包193 12.2.2比特币交易过程193 12.2.3比特币挖矿过程195 12.3比特币的困难和挑战198 12.4区块链简介199 12.4.1区块链的核心——去中心化199 12.4.2区块链的技术原理201 12.4.3区块链的应用与挑战202 12.5比特币网络中的研究问题204 12.5.1比特币网络中的信息传播204 12.5.2比特币网络中交易信息的回溯207 习题210 参考文献210 第13章智能机器人网络212 13.1智能机器人平台212 13.1.1NAO人形机器人212 13.1.2H20系列人形机器人216 13.1.3国内机器人现状217 13.2网络模块219 13.2.1WiFi219 13.2.2ZigBee221 13.3相关拓展225 13.3.1分布式系统与算法225 13.3.2人工智能226 13.3.3机器学习228 习题231 参考文献231 人物介绍——图灵奖得主Les Valiant教授232 参考文献232 第14章移动智能小车网络233 14.1智能小车的平台233 14.2学术界移动小车机器人的研究应用238 14.2.1蛙跳路径设计 238 14.2.2实时室内地图239 14.2.3全分布式平滑与地图240 14.2.4多合作多机器人估计与控制241 14.2.5局部与全局242 14.3移动智能小车网络在产业界的应用242 14.3.1无人驾驶汽车245 14.3.2无线传感器网络246 习题248 参考文献248 人物介绍——人工智能专家Judea Pearl教授250 参考文献250 第15章四旋翼飞行器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251 15.1在物联运输方面的应用251 15.2在自主导航方面的应用252 15.3在遥感测绘方面的应用252 15.4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52 习题253 参考文献253 人物介绍——机器人专家Vijay Kumar教授254 参考文献254 第16章Android编程与开发255 16.1Android系统的架构256 16.1.1应用程序层256 16.1.2应用程序框架层256 16.1.3系统运行库257 16.1.4Linux内核258 16.2编程环境的搭建258 16.3Android工程260 16.3.1Android程序里的基本概念261 16.3.2安卓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264 16.3.3典型例程268 16.3.4网上的资源268 16.4Android手机功能介绍268 16.5Android手机在研究领域的应用269 16.5.1应用 1269 16.5.2应用 2269 16.5.3应用 3270 16.5.4应用 4270 16.5.5应用 5270 16.5.6应用 6272 16.5.7应用 7272 16.5.8应用 8274 16.5.9应用 9275 16.5.10应用 10275 16.5.11应用 11275 16.5.12应用 12276 16.5.13应用 13276 16.5.14应用 14277 16.5.15应用 15277 16.5.16应用 16278 16.5.17应用 17279 16.5.18应用 18280 16.5.19应用 19281 习题282 参考文献283 人物介绍——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285 参考文献285 第17章iOS编程与开发286 17.1iOS系统介绍286 17.1.1开发者计划287 17.1.2iOS框架介绍287 17.1.3应用程序介绍290 17.2iOS开发292 17.2.1窗口293 17.2.2视图293 17.2.3运算符与表达式295 17.2.4Foundation 框架简介297 17.2.5面向对象297 17.2.6内存管理299 17.3典型iOS程序介绍301 17.3.1实例1地图导航301 17.3.2实例2自定义地图的标注302 17.3.3实例3自定义的地图303 17.4iOS程序应用304 17.4.1iOS手机中的传感器304 17.4.2应用1304 17.4.3应用2305 17.4.4应用3305 17.4.5应用4307 习题307 参考文献308 第18章图形码309 18.1一维条形码309 18.1.1一维条形码的分类310 18.1.2一维条形码的应用311 18.2QR码312 18.2.1二维码的诞生312 18.2.2QR码的公开及其普及313 18.2.3QR码标准及其进化313 18.2.4QR码的优点314 18.2.5QR码的符号结构314 18.2.6QR码的特征314 18.2.7版本和规格315 18.2.8QR码的应用316 18.3其他二维码318 18.3.1Data Matrix318 18.3.2PDF417319 18.3.3Aztec码320 18.3.4MaxiCode320 18.3.5EZcode321 18.4高维码321 18.4.1HCCB(高容量彩色条码)321 18.4.2COBRA321 习题323 第19章网络经济学324 19.1博弈论324 19.1.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324 19.1.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329 19.1.3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330 19.1.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333 19.2拍卖机制334 19.2.1拍卖的要素335 19.2.2拍卖的分类336 19.2.3VCG拍卖341 19.2.4全支付拍卖341 19.3契约理论342 19.3.1契约要素342 19.3.2契约模型343 19.3.3契约可行性344 19.3.4契约理论应用344 19.3.5契约理论小结346 19.4市场理论346 19.4.1市场均衡346 19.4.2用户行为分析348 19.4.3厂家行为分析350 19.5谈判理论350 19.5.1谈判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分类351 19.5.2纳什谈判理论351 19.5.3纳什谈判理论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353 习题354 参考文献355 第20章移动互联网智能化和算法357 20.1智能移动互联网358 20.1.1移动社交网络358 20.1.2基于大规模视频流的实时分析与处理359 20.1.3智慧城市359 20.1.4医疗图像分析系统360 20.1.5互联网金融大数据360 20.2众筹网络360 20.2.1资源调度方案361 20.2.2网络节点激励机制361 20.2.3众筹网络安全机制361 20.3移动互联网的计算361 20.3.1大数据分析——强大的工具361 20.3.2分布式计算363 20.4两个实例364 20.4.1朋友关系预测364 20.4.2车载互联网路由优化365 习题365 参考文献365 第21章移动互联网的工业设计367 21.1移动互联网的产品367 21.1.1产品分类367 21.1.2产品特点369 21.2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和研发370 21.2.1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的特点371 21.2.2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原则371 21.2.3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要素372 21.2.4与传统的产品设计的不同点372 习题373 参考文献373 人物介绍——Apple公司创始人乔布斯375 参考文献376 第22章移动互联网游戏377 22.1移动互联网游戏产业链377 22.2移动互联网游戏类型379 22.3移动互联网游戏发展史与经典游戏379 22.4移动互联网游戏的发展前景382 22.5移动互联网游戏公司miHoYo383 习题384 参考文献385 人物介绍——Facebook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386 第23章互联网的未来及影响387 23.1互联网带来的行业变革387 23.2互联网金融: 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革396 23.2.1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396 23.2.2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397 23.2.3互联网金融的未来399 23.3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挑战400 23.3.1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影响400 23.3.2因特网对教育观念转变的意义400 23.3.3互联网时代现代教育的几个特点401 23.3.4因特网进入现代教育需注意的问题403 23.4互联网所引起的信息安全问题404 23.5移动互联网游戏开发者的攀登珠峰之路405 习题407 参考文献408 人物介绍——阿里巴巴公司创始人马云409 参考文献410 下篇实验 第24章实验1Android开发基础413 第25章实验2Android开发提高416 第26章实验3SDN实验417 第27章实验4Android测量WiFi信号强度423 第28章实验5Android计步器424 第29章实验6iOS开发基础426 第30章实验7iOS开发提高42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7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居安思危
热度 2 zdqiao 2018-1-3 09:22
2017 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上海交大生物学破天荒地进入了A+的行列,竟然与北大,清华并列了。说破天荒,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上海交大生物学科从开始筹备到现在也仅仅只有35个年头。1982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老校长范绪箕主持的校长会议上,决定聘请中科院上海植生所副所长沈善炯院士领衔指导,应用化学系徐祥铭教授组织筹建设立分子遗传和生物工程研究室;在精密仪器系设立生物技术研究室,朱章玉教授负责开展模拟生物圈综合研究。1985年,建立了生物系,开始独立招收生物学科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伴随着闵行校区的开放,开始招收本科生。1997年。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的鼎力支持下,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了。这之后,学院开始了蓬勃发展。我记得教育部第二次学科评估的时候,生物学排名还在14名。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有同事还很自卑地说,我们十年之后也进不了前十!和二医合并以后,我们继承了他们的生物学一级学科,很快第三次学科评估,上海交大就和复旦并列前三!这让我们大跌眼镜。11月中旬,学院纪念建院20周年,我们都还忐忑不安,也不知道这次评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很意外的是进入了A+的行列。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问题,我们其实也知道学院还存在哪些问题,且一直在努力弥补。12月30日,学院党委书记在朋友圈中转发了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的文章:《 从第四次学科评估看中国科大距离破产有多远?》。其实,中国科技大学有7个学科进入了A+,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都意识到了危机,我们难道不应该意识到吗?我想这可能是书记考虑的问题。居安思危,交大生命科学才能更进一步。 正好,30号下午,学校致远文艺年终总结,让我们两口子朗诵。我们就把给生命学院院庆写的朗诵词又上去读了一遍。也算是祝贺生命学院取得的好成绩吧! 生命之树 祝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建院20周年 冬去春回,又见黎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走了漫天的乌云 敢为人先的交大人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悄悄地埋下了一颗生命的种子 从此,这片不平静的百年沃土里更加的不平静 种子萌发、长须的声音激动着每一颗倾听的心 借助着黄浦江畔独特的优势 依托着中国科学院的强大外力 伴随着闵行校区的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 终于迎来了生物系的学子 带来了破土而出的第一份惊喜 春种秋收,奋发务实 生命科学的小树 为这所百年工科大学添加了绿色的音符 汲取着大地的养分 谱写着新的曲谱 短短二十个年轮 将童话般的故事讲述 短指基因的发现,弥补了遗传学百年的缺憾 DNA 的硫修饰,增添了基因新的元素 短短 二十个年轮 今天的 上海交大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早已长成 参天大树 强队谐群,凝特聚优 全国优秀基层党支部 带领着我们一步步跨越 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千人学者、中科院院士 优秀的师资队伍组建成 生命科学的主体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示范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年轻的大树早已结出了硕果 国家教学名师 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教学团队 国家教学一等奖 五千多优秀毕业生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修德厚爱,健己惠人 宽容的学院文化 激发了科学家的无穷想象 卵子可以无限再生 合成生物学描写着新的篇章 温度调节水稻的生育 微生物技术把环境污染物降解 肠道菌群竟然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生物大数据计算出蛋白质的构象 每天我们都在无私奉献 每天我们都会收获新的硕果 每天我们都在创造新的奇迹 引领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 才是我们几代生科人共同的理想
2692 次阅读|4 个评论
坚决支持上海交大教授看脸识罪犯
热度 22 gaoshannankai 2017-5-9 18:20
以下内容来自科学网新闻《谷歌研究员质疑上海交大教授看脸识罪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5773.shtm 武筱林和张熙运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检测1856张中国成年男子面部照片,其中将近一半是已经定罪的罪犯。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机器学习,分类器可以以较高概率区分罪犯与非罪犯这两个群体的照片。特别是在内眼角间距、上唇曲率和鼻唇角角度这三个测度上,罪犯和非罪犯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平均来讲,罪犯的内眼角间距要比普通人短5.6%,上唇曲率大23.4%,鼻唇角角度小19.6%。同时,他们发现罪犯间的面部特征差异要比非罪犯大。 鼻子眼这几个特征的设计是受了古代相术的启发的,说明了研究人员 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知识。 三名美国研究者在网络上撰写洋洋洒洒的万字长文向他隔空喊话,点名批评他的研究为“科学种族主义”。这篇万字长文名为《相面术的新外衣》(Physiognomy’s New Clothes),于当地时间5月6日发表在新媒体网站Medium上。三名作者,Blaise Agüera y Arcas是机器学习领域的著名工程师,2013年从微软跳槽到谷歌;Margaret Mitchell同样是谷歌的人工智能研究员;而Alexander Todorov则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 坚决支持武筱林教授的创新性工作,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他证明了各民族古老的相面之术 有非常重要的依据,而且这些成果完全可以用于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 我本人非常推崇面相,国内国外,军队地方,我也可以说是阅人无数,有些人过一眼, 基本就知道是什么货色,可以说,这么多年,我看面相很少看走眼,这就是功力。 武筱林教授的这项工作,我要继续学习,应用于实战,嘿嘿。 西方社会已经糜烂,其中,从小进行的关于种族,性别等问题不能谈,不能碰的洗脑, 让西方社会自行堕落。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干细胞和人体器官移植,就是因为他们的狗屁 假人权假伦理进展缓慢。相比而言,中国社会更为宽容,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不要犯傻,一定不要 听信某些狗屁专家,增加狗屁伦理等管理。 西方社会这种政策性失误,给了中国科研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嘿嘿,可惜学霸横行,不然抓住这个机遇,中国依然有机会在很多领域赶超西方社会 郭伯雄和 徐才厚 的 面相 告诉我们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10754.html 还有一个给花和尚看面相的博文,找不到了 这里从机器学习角度,讲一下这个课题的最大问题,就是阴性样本不好找, 阳性样本罪犯是确定的,你可以找那些重刑犯; 但是阴性样本,只是没有发现犯罪,并不代表不是坏人,而且由于范围大,很难找有代表性的人。 第二个问题就是样本分层问题,由于南北方等差异,这个犯罪特征最好加一些参数予以调整,或者分开做。 犯罪也应该把性犯罪与暴力犯罪(杀人抢劫)和技巧性犯罪(偷骗)等分开处理,这三来罪犯特征肯定有较大差异。 另外,请武教授自己给自己看一下,是不是罪犯 这个看相才是个贝叶斯问题,最后各种特征之间的条件概率一起上, 以确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好人
3733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药学院与附属医院团队合作揭示地佐辛镇痛奥秘
whychongqing 2017-3-1 19:39
一百多年来,交大人用知识和智慧创造累累硕果,谱写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第一”。这是人才培养的智慧、科学研究的智慧、服务社会的智慧、为国争光的智慧。新闻网特推出“交大智慧”专栏,聚焦交大人的智慧之光,展现交大人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马中主任医生合作,在镇痛药地佐辛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中最近取得重要突破,首次阐明地佐辛的镇痛活性是通过激动脊髓μ-阿片受体(MOR)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 (NRI)。此项研究成果以“Dezocine exhibits antihypersensitivity activities in neuropathy through spinal μ-opioid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ion”为题,近日在Nature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布( www.nature.com/articles/srep43137 )。 近20年来,由于不正确的疼痛治疗理念,处方阿片类镇痛药滥用和非法使用在美国大幅度蔓延,约200万病人对处方阿片类镇痛药物成瘾,每年处方阿片类药物死亡病人从1999年8,000例增加到2014年18,000例。此“阿片类药物流行病 (Opioid Epidemic)”在美国产生了较大的医疗、经济和社会问题,给美国政府和医疗界带来高度恐慌和冲击。最近美国卫生部部长前所未有地直接给美国每个医生写信,要求大幅降低阿片类药物处方量。与此相反,中国由于处方阿片类药物而成瘾和死亡几乎未见报道。这归功于中国政府强烈打击制毒、贩毒和吸毒,及社会、法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主导的“疼痛用吗啡治疗会上瘾”的理念。同时,中国疼痛界采用较低成瘾的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地佐辛做出了显著贡献。 地佐辛是阿片类镇痛药,其镇痛活性高,较少有呼吸抑制、便秘、镇痛耐受和成瘾等不良反应。因此地佐辛作为首仿药(该药于1990年由当年的美国惠氏公司研发上市,但于2000年撤除市场)于2009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广泛用于全麻诱导、术后镇痛和超前镇痛,并用于治疗内脏疼痛和癌症疼痛。其2015年销售额超过30亿人民币,约为中国单品种药物销售前第5位,占据中国阿片类镇痛药物44%市场 (2016年),而吗啡仅占2%。但是地佐辛的镇痛作用机制长期存在困惑甚至是错误的学术观点。在教科书、药物治疗指南及各种文献中,地佐辛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认为μ-阿片受体部分激动/拮抗作用以及与κ-阿片受体/δ-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其镇痛活性,并由此解释其具有较低的镇痛耐受性和成瘾性。 与此相反,王永祥教授团队采用疼痛动物模型、化学生物学和基因沉默等技术研究发现,地佐辛镇痛作用完全由MOR-NRI介导,即通过激动脊髓μ-阿片受体(占60%)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占40%),而不涉及其他药理学机制,包括激动脊髓κ-阿片受体或δ-阿片受体及抑制5-羟色胺重摄取。此外,抑制脊髓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被证明与地佐辛产生较少的镇痛耐受作用有关。有趣的是,美国9年前上市的他喷他多也通过MOR-NRI产生镇痛作用,公认是MOR-NRI这一新镇痛药类别的第一个上市药物。显然,上市已27年之久的地佐辛应是第一个MOR-NRI (first in class),尽管其镇痛作用机制刚刚被阐明。 王永祥教授团队对地佐辛镇痛作用机制的阐明,为地佐辛的重新分类、临床进一步广泛使用包括慢性疼痛和与吗啡联用,以及研发新型MOR-NRI药物及新剂型提供了突破性的生物学基础,为转化疼痛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http://news.sjtu.edu.cn/info/1002/1311724.htm
1962 次阅读|1 个评论
“预言帝”宋祖德是怎样炼成的?奇思异想,科学法理,旁门佐道!
热度 3 ericmapes 2016-12-25 12:35
首先,得承认,截止目前,宋祖德,在影视娱乐圈,众多预言,都应验了! 其次,在国内,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应该承认的! 再次,被封为,“预言帝”,是当之无愧的!(部分预言附后) 但就这点而言,谁不服,可挑战! 在科学网,能“娱乐八卦”者,可谓高手林立,谁都不会服气! 我说你得服,因为你来科学网了,人家宋祖德,就没来! 这一点差别,就足够,能说明根源,你信不? 不信不行啊! 因为你太讲科学、信科学,当然这是相对的,相对宋祖德而言的! 科学求实太专,杂家视野才广。 预测是科学,需要事实依据,根据专门经验,进行逻辑推理,配合悟性甚至顿悟,“功夫在诗外”,把不可直播,更不可预测的事物,预测准确,得到实际验证! 这是真本事,且具有可持续性! 预言未必科学,一般都不必科学,常规,上下嘴唇一碰就可以了,如要文字公开,鼠标一点也就足够了!反正,都是一半一半的对错概率! 但如“预言帝”宋祖德这般准确,就不那么简单了! 从学历看,他是上海交大工学学士,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农学博士,美国科技大学(InternationalTechnologicalUniversity,ITU,另一个说法是UniversityofManagementTechnology,从这名称看,可能还不如,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打工皇帝”唐俊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加州理工学院实在,干脆就是,钱学森博士学位,所在著名院校,这些暂不去论)法学博士学位。 这样,祖德同志,还是,科学实证与法学推理,相结合的,辨证唯物主义者! 采用私人侦探卧底,或提前知晓内情,就说明了这一点。 经历上,从小体弱多病,勤于思考,家里经济不好,历经坎坷,诚实取巧,投资投机,“坑蒙拐骗”,艰苦奋斗,终成亿万富翁,并且,学历学位,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其经历之丰富,造就敏锐视觉,睿智思维。 预言必须有一定预测,才思敏捷是预测所必须的! 这样,他大胆设想,谨慎求证,甚至不惜吃官司,赔偿几十万,作为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欣然接受! 比如,赔偿谢晋遗霜几十万,刘晓庆声言要告他!不告的,不就可能对的多吗! 既然预言不是科学,而他有科技管理学历,疑难之时,也不能掷股子决断! 怎么办? 答案是,四柱八字来看相!这种最低级的东西,也还是比投掷股子要准那么一点儿! “预言帝”不懂得,皇室“紫薇斗数”,更不会,绝学“奇门盾甲”! 如果他,逐渐掌握,这两门学问,预言水准必上新台阶! 一气呵成,该吃饭了,以后再说! 额外说明: 博客不是论文,语言颠覆常规,诸多标点断句断词,违背汉语规则,也是特意而为,这不是学术论文,带有娱乐休闲性质,特此说明,免得个别“真学者”质疑语文都不懂,还网文错别字连篇,一点儿都不严谨! 宋祖德 7月31日22:59 来自 微博weibo.com 【史上最全宋祖德神准预言大盘点】 星通社娱乐讯前几年,网上宋祖德的N大精准预言帖子众多,每次发出必会引起娱乐圈内外的大轰动。时隔几年,宋祖德的功劳簿上又添多条浓彩重墨!娱记认为非常有必要及时罗列出来,以飨读者。同时也对娱乐圈劳模宋祖德表示崇高的敬意。宋祖德的神准预言必将让广大读者重新对其有更加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让时间来说话! 预言一:2010年宋祖德工作室在天涯爆料贴爆料,王菲和李亚鹏两人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矛盾,协议三年后离婚。2013年9月13日19:27分,王菲突发微博宣布和李亚鹏夫妻缘尽,随后李亚鹏也微博证实了这一消息,称自己要的是家庭而王菲只是传奇。有网友不无感慨,“有的料需要时间等待啊”。还有些网友因为宋祖德预言神准,似已掌握天机,感觉“可怕”。 预言二:2008年3月,梁洛施和李泽楷公开两人相恋半年,李泽楷为梁洛施花费一亿从英皇赎身,为其在台湾开公司,爱情、事业前景大好之时,宋祖德大胆预言李泽楷和梁洛施绝对不可能结婚。2009年6月4日梁洛施为李泽楷诞下一名男婴。2010年6月底,梁洛施于美国旧金山再次生下一对男双胞胎;眼看嫁入豪门指日可待。然而,2011年2月26日,梁洛施发表声明与李泽楷分手,从容“走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 预言三:2016年7月2日和10日,宋祖德在微博中反复预言本届欧洲杯最后夺冠是红衣球队,原因是“今年丙申年,太岁为申为金,金喜火炼也,八字书云:“金神入火乡,富贵天下响”,红衣为火也”云云,反正记者也看不大懂,预测准就行。北京时间7月11日3时(法国当地时间10日21时),第15届欧洲杯决赛在法兰西大球场打响,葡萄牙身穿红色球衣,加时1比0绝杀东道主法国,首次夺得大赛冠军。 预言四:请注意,跟广大股民有关的重点来了! 股灾1.0最低点,2015年7月8日,当晚19点29分,宋祖德在微博里旗帜鲜明的写道:【反弹,从明天开始】跟政府救市无关,是技术性反弹。7月9日,股市一举终结17个交易日断崖式血腥暴跌,开始反弹。 股灾2.0最低点,2015年8月26号,当晚祖德微博发文,股市即将反弹,事后验证8月26日上证2850.71点为阶段性低点,随后股市展开四个月的反弹。 2015年12月12日,祖德顶住各方巨大压力再次发微博,称【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影响不大】股市还会涨一点,提醒散户不要心存侥幸恋战,大声疾呼:走,快点走,坚决走,才是上策!给了大家充足的撤退时间。7个交易日后,股灾3.0开始,个股暴跌惨状不忍回顾。 。。。。。。 想看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宋祖德频道”。如有疑问想和宋祖德交流,请到分答 O 网页链接 直接提问或偷听。 收起全文 d 宋祖德 4月12日12:06 来自 微博weibo.com 【炒股与屁股】除了诗歌与电影,祖德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期货,曾经投资拍过并主演过几部小电影,2006年被媒体错爱封为炒作大王,那时年少轻狂,娱乐圈18个大事件 预言 几乎全部成真,一不小心成了第一代网红,其实祖德有何德何能?深感惭愧。沉默的这几年里,潜心研究金融,凭自己海大博士研究生的一点粗糙... 展开全文 c 【炒股与屁股】除了诗歌与电影,祖德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期货,曾经投资拍过并主演过几部小电影,2006年被媒体错爱封为炒作大王,那时年少轻狂,娱乐圈18个大事件预言几乎全部成真,一不小心成了第一代网红,其实祖德有何德何能?深感惭愧。沉默的这几年里,潜心研究金融,凭自己海大博士研究生的一点粗糙学问,亲自实盘操作期货五年多,独自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是佛学让我心有所悟,炒股与炒期货,其实道理相通。归根结底,炒股就是炒屁股,比谁的屁股更坐得住,比谁的心更淡定。高手总是耐心耐心非常耐心地等待,等到钱躺在墙角时才入场捡起来。空仓不作为的才是祖师爷!小散户大部分人患有多动症,喜欢穷忙,频繁操作导致亏损!为了让股市小散走上稳定盈利之路,祖德决定从今天起,在微信公众号“宋祖德频道”里每周发布三篇谈股论心的原创短文,将自己从佛学哲学兵法里悟出的博弈之道抖出来,抛砖引玉,请各位多多赐教。 收起全文 d 宋祖德老师包含王菲亚鹏离婚在内的16大预言全部检验,真神人啊!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574050-1.shtml 祖德大师预言成真的鲜活例子,王林大师在祖德大师面前算个屁!王林大师就是一坨屎!   预言一:李湘离婚2005年1月,宋祖德称李湘两月就得离婚,2006年11月,李湘公开承认离婚。   预言二:黄圣依周星驰决裂2006年5月,宋祖德称黄圣依不满星爷,2006年11月,黄圣依周星驰对簿公堂。   预言三:郝彤还俗2007年6月,宋祖德称郝彤已经决定还俗,2008年1月,陈晓旭丈夫被曝秘密还俗。   预言四:王菲女儿兔唇2006年7月,宋祖德称王菲赴美为女儿治兔唇,2006年8月,李亚鹏承认孩子病情。   预言五:张柏芝艳照2007年5月,宋祖德称张柏芝拍过不伦照,2008年1月,张柏芝艳照曝光。   预言六:twins潜规则上位2005年6月,宋祖德说twins表面清纯,私底下开放,2008年1月,艳照门出现。   预言七:宋祖德说章子怡老外男友早已结婚,章子怡霍启山很快分手。   预言八:纸老虎周正龙被抓事件2007年11月28日宋祖德写博预言周正龙要被抓,2008年下半年周果然被抓。   预言九:伊能静包二爷事件2007年7月4日宋祖德率先透露这一内幕,2008年底果然被全国媒体炒出她和黄维德的奸情。   预言十:汤唯要被封杀事件2007年11月9日宋祖德在博文里大胆预言汤唯要被封杀,两个月后果然被广电总局封杀。   预言十一:周笔畅走到了尽头2007年12月5日宋祖德所写,几个月后周笔畅就被现在经纪公司雪藏,再无任何作品,人气下降到最低点。   预言十二:王宝强08年没戏宋祖德在2008年1月15日大胆预言没文化没长相没演技的王宝强迅速走下坡路,果然08年他人气大降,他签约的公司的贺岁电影都没给他一个露脸的机会,09年王就更没戏了。   预言十三:谢老和刘晓庆海外有私生子德达侦探所常务所长刘信达亲自到海外见到了这个脑瘫儿。   预言十四:周慧敏倪震分手是炒作2008年12月12日,宋祖德一针见血指出周慧敏为了复出而炒作分手,18日当事人就宣布结婚消息。   预言十五:奥运开幕式童星林妙可是私生女2008年12月14日,宋祖德曝料林妙可是私生女,2008年12月16日林妙可父亲就发来邮件给刘信达,想出20万封口   预言十六:王菲李亚鹏离婚,果然2013年9月13日,王菲微博宣布和李亚鹏离婚。 作者: 留言惹 时间:2013-11-2220:51:00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574050-3.shtml 李湘于昨晚在博客上公开承认已和李厚霖离婚,并坦承   双方离婚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祖德本无话可说,因为二   李离婚,是祖德早就知道的事。只是,李湘的承认,客观上   起到了为祖德鸣冤的效果。因为在很早以前,祖德就在博客   里透露,二李已经离婚,就在今年8月份,祖德还写了一篇   《离了婚的李湘还被李厚霖强奸着》的博客,再次指出,双   李早已离婚,只不过双方都死要面子,心照不宣地捂着不   说,此外,两人还不时需要互相利用一下。就像祖德在李亚   鹏站出来承认之前,就披露李鄢患了兔唇一样,网友对祖   德“双李早已离婚”一说大多并不相信,在网上对祖德进行攻   击和谩骂,说祖德是乌鸦嘴,惟恐天下不乱,胡说八道等   等。面对谩骂,祖德并不在乎,因为,祖德坚信事实胜于雄   辩,网友一时的误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祖德相信纸是包不   住火的,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果不其然,李亚鹏写博客承   认女儿患了兔唇,李湘写博客承认早已和李厚霖离婚。事件   的发生、发展、结果都何其相似!这是巧合吗?当然不是。   因为祖德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好像整天胡说八道、   无中生有。祖德拥有专业的调查公司,此外,在演艺圈还有   大批密友,他们为祖德提供了许多可靠、扎实的第一手信   息。祖德所说的每一件事,所批评的每一个人,都言之有   据,绝不空穴来风。如果不是李湘和新欢亲热被人家拍到、   李湘无可奈何只好面对现实,还不知有多少网友要继续误解   祖德,以为祖德是故意中伤李湘呢。昨晚李湘承认离婚后,   有不少网友质疑李湘此举又是为了炒作。祖德倒不这么看。   祖德认为这一次李湘是真情流露。以李湘虚荣、好胜的性   格,她会拿结婚来炒作,但不可能拿离婚来炒作。她是看透   了李厚霖这个纸糊的所谓钻石王子,实在是假冒伪劣,连一   丝发展成为潜力股的机会也没有,痛定思痛,把离婚公之于   众,一了百了。往后自己要和新欢如何胡天胡地,也就顺理   成章,不用再像作贼似的偷偷摸摸了。祖德之前就多次说   过,李厚霖只是个打工仔,是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什么大老   板,但婚前的李湘不明了这一点,一直以为李厚霖是个有模   有样的款爷。当她明白这一点后,他们的婚姻也就走到了尽   头。祖德在这里要郑重指出的是,李湘的今天就是王菲的明   天。祖德预言王菲李亚鹏的婚姻最多维持到明年八月。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婚姻和李湘李厚霖有着太多的相   似。李湘掏空李厚霖的钱袋后,激情一下子从沸点降到了冰   点,以离婚告终;李亚鹏掏空王菲的钱袋后同样会把王菲一   脚踹开——没有人会真以为像李亚鹏这样的射女英雄会对王   菲死心踏地吧?所以,王菲应该看好自己的钱袋,时刻准备   着迎接李亚鹏的致命一射。而就目前来看,被李亚鹏的迷魂   汤灌得昏昏糊糊的王菲显然缺乏准备。广大网友们,都给王   菲提个醒吧,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先把李亚鹏   这个花心大少一脚踹到太平洋去!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878 次阅读|4 个评论
记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处来上海交大开展博士培养调研座谈会有感
热度 13 yuren909 2016-7-22 11:13
记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处来上海交大开展博士培养调研座谈会有感 0 小引 暑假待在学校里面修改小论文,工作效率并不高,最近上海的人们真是有种“行走中的五花肉”的感觉。前天学院通知教育部研究生司培养处来交大调研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座谈会。学院教务办的老师问我有空没,反正工作效率不高,去参加一下倾听和反馈一下自己或者身边的问题,也没有坏处。 1 问题 这次培养处来交大调研,属于小范围的调研座谈,分两场座谈会,前一场是十个博士生导师,后一场是十个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博士生,最后还有一个调查问卷。由于他们没让我参加第一个,我就去了第二个,O(∩_∩)O哈哈~。调研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博士的入学方式?对直博和硕博连读学制的看法? (2)博士资助的方式和额度?导师资助的力度多大? (3)所在学校是否有博士分流机制?对其的看法? (4)是否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与了多少哪些类型的项目? (5)在读期间是否愿意出国交流、访学?学校和导师提供了哪些帮助? (6)对博士研究生教育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2 我的回答 (1)我是2013年春季通过申请制来交大读博的,自己感觉这种更接近西方教育的入学方式,可以通过降低入学考试复习这一阶段的时间成本。只要本科和硕士期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得到了充分的科研能力培训,应该是可以更直接地进入到科研中来。对直博和硕博连读的看法:我当年是抱着先读硕看看有没有科研兴趣再读博的想法,选择本科保研。后来,感觉这种方法也没错,万一直博中间对学术失去兴趣,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而且连硕士没的拿。但是,对于很早确立科研兴趣并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生而言,直博会少一两年时间的成本,毕竟现在各种评比都有年龄限制。 (2)这部分我只能说交大对博士的资助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是四年博士学制,但是生活上还是相对比较轻松一点。 (3)我们学院好像是有分流机制,貌似是后10%吧。我在座谈会的时候,坚决抵制了这种机制,因为学术应该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培养单位引入淘汰机制,无形中会让博导和博士都感到恐慌,落在最后多难看多难熬,这样会让博士选择课题的时候偏向短平快的科研,而这是对我们国家长远发展没有好处的。而且,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课题深度,不同的产出周期,都拿在一起比较是很荒谬的。 (4)博士阶段主要参与的还是导师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另外还有一些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一点我导师还是很开明的,不阻碍我自己的想法。 (5)之前跟导师探讨过出国联培的问题,后来我们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出现两边课题出现的差异性而带来的都做不深的问题,我决定还是先在国内把博士课题系统完成,然后出国做博士后。否则刚到了可以出成果的时候,又去国外要进入新课题。另一方面,如果国外导师不管你,你继续做自己的课题,那好像出去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6)博士的压力是很大的,来源于课题进展中的困难,生活中诸如成家买房生子的困难,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课题进展不顺,经济又缺少来源的时候,人的心理有时候是会发生变化的。博士的心理问题和心理辅导,我感觉在中国大学做的还不够,应该多一些这方面的辅导和干预。另外,我认为博士是最适合创业的群体,而不是本科生。本科生创业的起点较低,而且缺乏系统的分析能力,仅仅能解决就业的压力而已。但是,博士具有一个方向上的知识优势,如果能给予一些创业课程或者金融课程的辅导,也许博士的奋斗目标就不仅仅是眼前的几页纸啦。当有真实目标的时候,人的奋斗精神是不可估量的。 3 后感 我国的博士生数目全球第二,比第一名的美国相差并不多。但是,如何让一个最具希望的知识群体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这确实是高校和教育部乃至整个国家的重大课题。我只是一个个体,我要想生存,就得按照现有的体制和标准去努力,争取达到各种要求来提升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的水平。但是,我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我是十几万中国博士大军中的一员,我面临的问题他们都有,我没有面临的问题他们也有。如果就拿一个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科专业,或者同一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甚至同一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深度课题,那对于想深入做研究的人来说,只是在消磨他的斗志和科研兴趣,因为人总要生活。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是量体裁衣的制度是可以研究出来的,如果管理部门都是想拿出一个通用的标准,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庆幸自己读博是幸运的,在读博期间能遇到一个好导师;同时,我也庆幸自己读博期间找到了一位好姑娘,默默地支持着我的科研工作。最后,我衷心祝愿所有的博士们,敞开心怀,迈开脚步,潜心科研的时候也不要忘了享受生活,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即使有一天科研前行艰难之时,看看身边还有那么多一直爱着自己的人们。其实,幸福就在身边!Good luck! 杨伟东 于交大木兰船建大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316 次阅读|28 个评论
纵观12期ESI数据, C9高校科研发展喜忧参半
idmresearch 2016-4-2 12:25
近日,汤森路透公布了2016年3月份ESI的最新数据。里瑟琦智库采集了全国高校2014年5月至今共计12期的ESI数据,此次推出的是根据总被引频次排序的C9高校数据。 从 总被引频次 的数据来看, C9 高校ESI总被引频次整体上呈增长的态势, 只在2015年5月有小幅的下滑。如图1所示:北大、清华和浙大三校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上海交大和复旦紧随其后,尤其是上海交大发展更为迅速;第三梯队的南大和中科大、第四梯队的哈工大和西安交大增长趋势相近,各个梯队之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差距。 为了直观的观察变化趋势,我们直接选取了2016年3月和2014年5月的总被引数据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 各校总被引频次都有非常显著的增长 ——北大、清华和浙大的总被引频次绝对数增长量超过了20万次,对其他5所高校保持着一定的优势;西安交大和哈工大由于基数较小,所以保持了较高的总被引增长率,分别达到了75.77%和71.36%。另外,上海交大在绝对增长量(19.97万次,第4)和相对增长率(61.10%,第3)两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从 总被引频次 的排名数据来看,C9高校虽未进入全球TOP100,但整体上竞争实力较强。2016年3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占据了大陆高校ESI总被引频次排名的前7位。从历次排名的情况来看,详见图3: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和上海交大5校形成了一个梯队,尤其是前三者,历次排名都在全球TOP200以内;南大和中科大形成第二集团,并形成一定优势;哈工大和西安交大稍显逊色。 在进入ESI榜单的高校数量持续增加(2015年5月除外)的情况下,9校的总被引全球排名整体上呈持续进步的态势。其中, 浙江大学自2015年7月份总被引频次被清华大学超越,退居大陆高校第三位 ,详见图4。 数据库说明: ESI (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为美国汤森路透科技与医疗集团的《基础科学指标》英文缩写,是当今普遍用以评价大学和科研机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公认的判断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之一。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其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共分22个学科),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 ESI 学科排名有3种方式,分别依据总被引次数、论文总数和篇均被引次数排序,其中被采用较多的一般是按总被引次数的排名。ESI数据库每两个月更新一次。 以上数据为人工整理所得,如有错误或遗漏,敬请指正。 (作者: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规划专员于鲁江)
个人分类: 智库数据|2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学者发现改变肠道菌群可有效控制儿童遗传性肥胖
gdn 2015-7-26 00:47
胃肠消化系统使人的第二大脑,对人的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重视人的第二大脑的研究: 中新网上海7月22日电(记者 许婧) 上海交通 大学生 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22日在此间称,其与 广东 省妇幼 保健 院尹爱华主任医师和 中国 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唐惠儒教授共同领导,中、美、英、德、法等12家机构的40名研究者合作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在儿童遗传性 肥胖 的产生、发展中具有关键推动作用,通过营养治疗改变菌群可以有效控制“小胖威利”们的食欲、降低患儿体重,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 目前,这项发现已于2015年7月10日在线发表在由《细胞》和《柳叶刀》联合支持的开源杂志《EBioMedicine》上。 作为一种染色体缺陷导致的遗传性肥胖症,“小胖威利”综合征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属于高发的遗传缺陷。当前临床上控制肥胖患者体重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使用抑制食欲的药物、肠胃道手术或者长期低卡路里膳食。但抑制食欲的药物对“小胖威利”患儿的效果不显著,肠胃道手术又存在较高风险。如何有效帮助“小胖威利”综合征患儿控制体重一直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为此,赵立平教授科研团队展开了系列研究,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行的临床实验中,为参加住院营养干预的“小胖威利”患儿和单纯性肥胖儿童提供了以全粮、中医药食同源食品和益生元为核心的膳食,一方面为人体均衡地提供所需大量和微量营养素,另一方面还特别增加了大量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复杂碳水化合物。 经过12周的营养干预后,在没有外加锻炼的情况下,“小胖威利”患儿与单纯性肥胖患儿一样,饥饿感明显缓解,暴食症得到较好的控制,体重显著下降,血糖、血脂、血压等各种代谢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暴食症缓解以后,“小胖”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继续在家坚持干预。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实验志愿者,经过430天的营养治疗,体重由140公斤下降至73公斤,并能长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再像治疗前那样持续增加。在体重下降和代谢改善的同时,患儿全身性的慢性炎症逐渐减轻,血液中细菌产生的能引发炎症的毒素也在减少。 “菌群结构失调在遗传因素导致的肥胖中可能会对症状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通过膳食干预、营养改变菌群将会有效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赵立平认为,该项研究对在肠道菌群中找到新的药物和营养干预肥胖的靶标,改善遗传性肥胖患儿的生活质量,乃至控制全球肥胖症的流行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与加州理工合作求解“钱学森之问”
redtree 2015-3-23 06:55
上海交大与加州理工合作求解“钱学森之问” 作者:许婧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3/22 8:54:02 中新社上海3月21日电 (记者 许婧)加州理工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两所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母校,因加州理工校长21日获颁上海交大荣誉博士学位,有了新交集。 33位诺贝尔奖得主、连续四年蝉联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行榜榜首,加州理工新任校长托马斯·罗森鲍姆眼中的大学,“不但是培养和磨砺思想的场所,更孕育着改变世界的发现。” “在加州理工学院,探寻新方向的尝试无处不在”,托马斯缓慢而清晰地举例:从研制世界最小的植入式医学装置,到主持建造世界最大的望远镜以助行星探测器冲出日球层;从发明夸克概念,发现类星体,开创分子生物学领域,到揭秘地球内部结构,发起太阳系外文明搜寻,“若能招揽到独具创见的英才,并提供一切皆有可能的环境,则创新和探索将永无止境。” “要突出重点,确立具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潜力的领域和相对的弱势领域,一个生动的事例便是新兴跨学科中心的纷纷建立”,托马斯说,新形势要求大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大胆追求新观念。 1891年,加州理工还只是一所训练小学毕业生操作机器和工具的小型职业学院,时至今日,学院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知名科学家,且从未停止培养新秀,它为中国就培养了钱学森、钱伟长、周培源、谈家桢等大师。 钱学森临终前曾问道:“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还曾说,“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如今,钱学森的两个母校已经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切磋,拟通过交大致远荣誉计划合作探索,共同培养能够改变未来的人才。或许再过不久,亦或经年累月,钱学森所期望的那种科学的创新精神,便能在上海交大乃至中国高校中得以扩散。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当日为这种创新添加了前缀“颠覆性”,“只有颠覆式创新,才能引领这个不断加速的时代”,张杰希望所有的交大人不断打破思维惯性,让创新融入血脉,让创意改变世界的未来。 两位大学的掌舵者似乎志向一致,张杰同样认为创新的前提是“加强基础研究”和“营造创新环境”。 “(颠覆性创新)将是一个漫长但美好的旅程”,托马斯耸耸肩,笑着告诉中新社记者。(原标题:上海交大与美国顶尖学府合作求解 “钱学森之问”)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的高职餐厅
热度 9 zdqiao 2014-7-11 14:45
上海交大行政部门还在徐家汇校区的时候,学生食堂上边有一个高职餐厅,当时仅允许教授们凭工作证买卡,食堂工作人员在卡上给我们画道道,吃一次饭,划掉一格。记得当时是 4 菜一汤,一个大荤、二个小荤,还有一份素菜。吃完饭以后,还有一个水果可以拿。随着物价的上涨,首先没有的是水果,然后是价格从原来的 3 元变成了 4 元,一直到现在的 6 元。菜也从原来的 4 个变成了现在的 3 个。后来,在闵行校区的一食堂二楼也建有高职餐厅。交大实现闵行校区的大转移后,副教授也可以在高职餐厅吃饭了。现在的饭价是 6 元一份,包括 1 个大荤,一个小荤和一份素菜。当然汤和主食是随意吃的,来得早点儿,还能吃到馒头。有时候,我也会带我的学生一起过来,他们的饭卡在这里是不能用的,我就用我的校园卡给他们刷。 在徐家汇的时候,因为学校的总办公厅离食堂不远,所以时不时地会碰到谢绳武校长或王崇光书记排在我前面或后面,翁史烈老校长也是食堂的常客,当然与学校的副校长们见面的机会也更多了。到了闵行以后,由于食堂比较多,选择范围也比较大。虽然,二食堂和四食堂也有教师餐厅,但,我就喜欢在离我办公室最近的三食堂买 2 份素菜, 2 两米,在办公室电脑旁看看新闻。可我老婆却喜欢去一食堂上面的高职餐厅去用餐,她的理论是,菜不咸还便宜,也不用和学生们一起排队。架不住她每天叨叨,特别是有了车以后,每天中午,我们就一起去一食堂二楼的高职餐厅用餐。这以后,我也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虽然饭菜的种类不如学生食堂多,但很少有没有座位的时候,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认识一些其他院系的老师。 有一天,我正在吃饭,来了一位熟悉的教授,我说我旁边还有位置,邀请他过来和我一起吃饭。但这位同事却说,他约了张杰校长在这里见面,有事要谈。过了一会儿,张校长一个人来了,和他熟悉的人打着招呼。虽然张杰号称是太原人,但我近距离的与他在一起也就一两次。估计我能认识他,他不会认识我。我看见张校长排在队尾,刷好卡,选好菜,去我的同事桌上谈事情去了。偶然,我也会看见马德秀书记笑咪咪的和大家打招呼,然后自己去买饭,随便坐在哪个空座位上与大家聊天。在食堂最常见到的是分管后勤的吴旦副校长,因为和他认识,倒是经常打个招呼,说句话。其实,校领导们都比较忙,他们来的都比较晚,菜选择的余地也不多了。有时候,我们来得很晚了,食堂基本都收摊了,这时候,师傅们就会跑到学生食堂给我们打菜过来。 有一天,后保处的处长对我说,其他几个食堂的教工餐厅也不错,你为啥不去?我说,其实我也去,只不过那些食堂的菜比较咸,也比较贵,所以,每天就在这里了。结果后保处的处长笑话我说,俩大教授,挣那么多钱,吃食堂还嫌贵。
560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回忆我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
热度 1 zhaoming159 2014-5-11 02:56
现在正在参加由著名基因组科学家阮一骏教授组织的“3D基因组研讨会”,这次会议很特别也非常有建设性, 关于这次会议的具体情况,相信科学网很快就会有相关报道,这也并不是我今天想讲的主题。关于以3D基因组为基础的基因组学远程调控给后基因组时代的数据解释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想在以后的博客中以学术博文的形式具体向大家介绍。 经历了半年不平凡的工作之后,重新又回到校园读博。期间,硕士两位导师在我几乎最黑暗无助的时候给予了最强有力的帮助,才又让我得到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如今回到母校,百感交集,新朋旧友欢聚一堂,自然少不了要多喝几杯。这也是我第二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所以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第一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情景。 记得那是2011年11月11日(神棍节),我和我研究生最好的哥们之一磊兄,一起去上海参加 R语言大会,当时我们刚上研二,那个时候我们整个大的课题组处于刚刚起势阶段(当然两年之后的今天与那时相比已经是一日千里了),我是我导师的第一个硕士,当时我们手上除了一个20多万的青年基金,其他一无所有。我们大老板也是刚刚拿到第一笔比较大的经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我们上完一年级的课程,刚刚进入研二,研究生期间要做的课题也正处在思考与探索中,非常希望出去和人交流。因为以前实验室经费比较少,老师们都很节约,我们刚刚来也不好意思去报销差旅和会议费用,但我们又感觉非常迫切要出去交流,看看学科的发展趋势。 我们找了很久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会议——上海R语言大会,不需要注册费用,只要自己承担路费和住宿费,还可以开三天,同时如果你提交大会报告,主办方就资助你的路费和食宿。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方向是做数量遗传的,R语言作为一门新兴发展的统计语言,当时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我们都很希望去开这个会。 上海的房价和消费都很高,我导师又只有一个很小的基金,我自然不好开口,后来我就跟我导师商量,把之前做的一些事情整理一下投一个大会报告试试看,正好也锻炼一下自己,一举多得。 经过多次修改之后,我得到了这次资助,但是磊兄当时手上没有内容可以提交报告。当时主办方给我订的房间是标准双人间,每两个人共一间。我就跟主办方说,我另外一个同学也要过来,我们打算两个人谁一张床行不行。主办方的主席非常好,他说来的人正好是单数,有一间只住一个人就把那间安排给我们住。我们非常感激,这事情也就办妥了。后来得知他也是武汉人,我们去武汉的时候去周黑鸭买了一只金牌黑鸭和一些鸭产品送给了他。 第一天晚上到了上海我们就发现吃饭非常贵,走了一圈最后每人买了个泡面回去吃了。开会期间我可以和其他报告人一起吃饭(期间我还认识了很多R语言的开发者和我使用的教科书的作者,当时感触非常大),我那哥们几乎是每天都吃泡面+火腿肠。后来磊兄还跟我开玩笑说,明哥,等多年之后,咱们再来上海,可不能再这么磕碜了,必须得各种牛逼。 第三天的会议是下午结束的,但是酒店住宿当天就结束了,我们又要到第二天才能坐火车回家,所以那天晚上我们两没地方睡。然后我们就商量各自去找在上海的同学或者朋友,他说他有很好的朋友在同济,住一晚肯定没问题。我本科毕业实习是在上海做的,我也打算去公司找那边的朋友借宿一晚,万一不行我至少知道那边有个地方住宿相对较便宜。后来我去找他们了玩,只有几个女同事来了,以前那个玩得好的主管临时有事去张家港了,我和她们吃了饭,然后就走了。 当时想法很单纯,依据我的经验靠近学校旁边一定有比较便宜的房子的,然后我就坐地铁去了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希望能到周边能够找到一个合理价位的房子住一晚。结果,发现周围没有什么酒店,仅有的几个也都一看就非常贵。 后来我就去交大里面转了转,心想就在学校里面这个可以坐的地方,最好是有灯看看书一个晚上很快就过去了。结果我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在那里看书,但是过了一会儿就开始被蚊子咬了。大概到了十一二点的时候,两个保安来找我了,问我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回去。我说看书。他们又问我是哪个院的,我一时语塞,他们要看学生证,我说我不是这里的,然后跟他们讲了一下情况。那个保安非常好,很关心地对我说:小伙子,你在这里过一晚是过不了的,而且我们学校也不允许外来人员在这里面过夜,这样对你来讲也不安全。到外面去找个房子住一晚,硬是不行的话到我的保安亭里面休息一个晚上也行。 他们都这样说了,我自然不好意思去他那里,我就离开了,在周围转来转去最后看到了一家网吧,20块钱包夜,上了一会儿网,拖了几条凳子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坐火车回去了。 回去之后,我报销了一趟回去的路费,他报销了来回两趟路费,我们两一起在上海开了三天的会。借机会还游览了静安寺、人民公园、南京路、外滩、陆家嘴。 记得那一天是神棍节,我和磊兄一起去静安寺拜了佛,各自许了愿。年轻的时候一无所有,愿望很多,在这特殊的日子最希望的莫过于早日结束自己的光棍身份。他当时正处于相当不淡定,广撒网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阶段,我那个时候也正遭遇着感情危机。 这一切马上就有了变化——无法形容静安寺的菩萨是多么的灵验——回去之后一个星期磊兄就和安娜牵手了——似乎这一切冥冥中都已注定——当时我们来上海的时候磊兄借的相机就是他朋友从阿娜手上借过来的,还回去的时候,两个就一见钟情,再见就倾心了。一直到现在,感情都非常好。我经常跟他们开玩笑,到时候一定要去静安寺还愿哦。 我呢,后来也慢慢走出了那段暂时的感情危机,之后我们就更加珍惜彼此了,去年过年的时候不仅见了她的家长而且还见了其他亲戚。 也就在大概两年半之后的上个月,我也正式注册成为了上海交大的博士,住进了徐家汇校区,每天从瑞金医院回来,都要经过当时我打算读书过夜的那个桌子。 同时,这次“3D基因组大会”也是我外出参加的第二次学术会议,我从上海交大回到了华中农业大学。 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巧合。
个人分类: 解我之愁|656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上海交大,冤枉!
热度 8 lix 2014-4-17 21:48
进平兄 现在的大学是否比西南联大好? 一文中提及:“从目前所能获得相当残缺的早期中英、中美庚款考试资料,可以看出抗战前清华工学院毕业学生录取的人数远远不如交通大学之多。可是,抗战期间举行的第五( 1940 )及第六( 1943 )两届清华留美庚款考试,清华及联大毕业生占总共 17 工程科门公费生中 11 名之多”。 这个,赞美西南联大,是对的;但用上海交大来说事,则欠公平。上海交大在抗战初期,仅部分西迁重庆,成立交大重庆分校。主力则以上海人的精明,迁往法租界,改名“私立南洋大学”,但其实仍保留与国府的隶属关系。后来“慷慨歌燕市”那位,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外国租界,这下私立南洋大学的日子就难过了。董事会最后决定在校内推选一位真心爱校、勇于承担的人士出面主持校务,以免接收改组、被日伪方派员掌校。最后,校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嘱张廷金勉为其难,代行校长职务,“以不被改组,不被接收,维持交大立校精神,并以经济有着落为原则,与敌伪周旋保存学校命脉。”伪教育部随即宣布交通大学归伪政府管辖。这种情况下,交通大学学生考庚款,简单就是不可能。 “老子八年抗战”凯旋之后,执行了打击一大片的政策,伪交通大学的学生被作为“伪学生”处置,张廷金伪校长更以“汉奸嫌疑”被提起公诉。 1948 年 6 月 30 日,上海高等法院最终宣判“张廷金无罪”。虽然官司胜诉,这件事对张廷金和上海交大造成的影响却难以消除。 总之,上海交大并无当汉奸的故意,顶多是“精明反被精明误”,尽管后来出了个老大,学校却再也无法与清华北大比肩(不包括以后的事)。
个人分类: 历史杂谈|8185 次阅读|8 个评论
交大.春早
陈龙珠 2014-3-18 08:3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所2003-2013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小统计
陈龙珠 2014-3-6 07:50
上海交大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2001年由本博从浙大建工学院调入交大建工学院时提议设立,目前已有专职教师8人,全部具有土木水利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和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 上周邀请本所毕业研究生和出站博士后加入QQ群,以便加强联系和互动。 根据已加入Q群的信息,可以大致了解本所最近10年来毕业校友50余人(不含在职攻硕)目前工作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 上海约61%(1位晋升部属高校教授); 浙江(杭州、宁波) 约15%(2位晋升省属高校教授); 广东(广州、深圳) 约13%; 其它(京、津、苏、滇、辽) 约11%。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邀请本所在校、毕业研究生加入Q群
陈龙珠 2014-3-2 12:26
为加强本所教师及全体在校、毕业研究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现已开设了QQ群:丁香学苑(iesdp/sjtu),群号:104634592。 欢迎大家加入并相互转告!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下上海交大教授搞不懂的小学心算常识
热度 28 ljry8044 2014-1-29 09:46
声明 : 本文并非针对周同学,更非打周同学的假,实际上是怕周被作道具利用受伤害才出此文。 我们知道,一个双腿残废的人双手完全可以比常人更巧,并以此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我叔叔摔残了一条腿,他现在同样生活得很好,开小店子很受赞誉,收入比一般人都高。另外,我们这之前也曾有个人腿残废,但手很巧,编制的竹制品远近闻名,同样生活得很好。 同样,周同学大脑是有些缺陷,但并不是所有的思维方式都受影响,有些方面可以跟常人一样,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较常人更佳,尤其是经过训练后还能超过一般人,譬如速算。 作为科研人员,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周达成正常人的生活,发现周大脑思维中正常的部分,证实其从事某些工作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甚至还能做得比正常人更好……而非去证实其特异功能,更非证实其是天才,除非想巧立名目圈钱。 真要想研究特异才能或者天才,那该是爱因斯坦、杨振宁、莫言等已经有所成就的人,你去研究啊。 迄今为止,任何一台高科技设备的复杂性都无法跟人脑相比,科学家连一个正常人大脑运作机制都无法解读,更何况一个发育有缺陷的。所以,还不如测试出周同学思维中正常的部分,使其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对周来说,还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事情吗,而且,这是可以做到的! 真关心周,就拜托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吧! —————————————————————————————————————————— 【在一张写着题目“321×678”的答题纸上,他写下的运算过程为:“321÷3=107,678÷6=113,107×113×3×6=217638”。上海交大数学系和自然科学研究院特别研究员徐振礼表示,对周玮的很多数字分解,他并不理解,因为分解后似乎还是很难心算,但周玮分解后就能得出答案了。】 其实,这种心算对上海交大的徐教授是太难了点,但受过训练的小学生是可以轻易应付的,尤其是周炜已经分解到这么简单的情况下,已经不算个事儿了。首先,对三位数相乘是像算盘一样,从高位往低位算起,113*107=11300+791=12091。注意,只要受过正规训练,脑子像珠算一样从高位像低位算,一般的小学生都能直接报答案的。 后面的就更简单了:12091*3=36273;36273*3=108819。顺便再借此介绍下心算技巧,那就是整体化+模块化,像珠算一样从高位往低位算,但却需要整体看,对任一乘以3的高位数,如果后面不大于333……3,就直接写乘积答案;如果超过了,但不大于666……6,那就+1;再超过那就+2;新手是一下算一个数字,熟练了则一次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作为一个模块计算。 我没受过正规训练,只学过一两次课,只能两三个作为一个模块算,对12091*3,脑子里能一下子跳出的是36和273,然后得出答案36273, 对36273*3,脑子里一下子跳出的是108和819,然后得出108819的答案。 如果是经过系统训练过的学生,到了后来,像乘以3这种简单的算法,根本无需像我这分成两个模块计算,瞥一眼就能瞬间报答案,就像国际象棋大师一眼记住整盘棋局,从而跟十多人同时对弈一样。 心算其实就是专业训练 (刚刚有留言指出周是靠自学掌握相应技能的,如果这样话,周确实可谓中国的雨人 ) +熟能生巧而已。所以,专业知识很重要,懂得心算的小学老师对周炜的评测无疑会比不懂相关专业知识的上海交大教授客观得多,上海交大的相关教授真不懂得这道理?我是在回家的火车上用手机发该博文的,如果排版不顺或者什么的,请见谅,手机的操作性太差了……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13419 次阅读|64 个评论
上海交大规定本校博士毕业生留校任教基本条件
热度 10 陈龙珠 2013-12-9 09:04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发文实施本校优秀博士毕业生和海外博士后师资储备项目。 对本校博士毕业生选拔师资储备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款摘录如下: 一、报名条件 1. 获得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 2 .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一项: ( 1 )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 2 )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资助; ( 3 )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3 .经导师推荐,院(系)审核后列入本单位留师后备人选。 二、培养资助方法 师资候选人在海外培养 2 年。 学校支持第一年的海外培养费,第二年的资助经费应由海外接收单位合作导师负责筹集承担。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4635 次阅读|15 个评论
2013年通过自主招生考入上海交大的刘凯文的一封信
Yaogy 2013-10-16 15:02
上大学之后才知道,学校的观念已经落后了,交大(至少我们学院)大部分是自主招生和保送生,高考的学生很少。但是,对于烟台二中学生而言,仍然应以高考为重,因为整个烟台市都不重视自主招生和奥赛(甚至可以说是反对),所以我对大家的推荐是学习自主招生为高考服务,因为自主招生考得内容实际上是完全超出高中内容,但是当你接触更多知识后,再做高考题,就有一种俯视的感觉,没有恐惧感。 我参加的是华约,去年华约进行考题改革,将选择填空题全部换成了大题(北约仍保留了原形式),这也就没有了蒙的机会。整个考题难度,我个人感觉,有所降低。考题形式趋近于奥赛,物理大题涵盖物理各个方面,分别为运动学、静力学、电、磁、几何光学、近代物理。而且最后一题( 20 分)在大学课本中有几乎完全一样的推导,而如果你没有看过大学课本就会完全不知道。数学其实也是一样,有好多概念高中完全没有出现过。自主招生看似难,实际是内容广,深度很浅,好多只要知道,把公式一带,就出来了。 我个人是考物理奥赛,高二把高等数学和大学普通物理全部学了,高三还停了一个月的课,这一年多确实很苦。我只是把我的情况和我知道的告诉大家,我自主招生完全没有准备过,只是去放松一下(心态好,哈哈)。所以我对大家的建议是,学有余力的话,准备下自招,但是无论是自招还是奥赛,都不要把它当成唯一出路,无论如何心态最重要,自招就当做是高三出去放松!(其实我考自招的时候,完全没有抱希望,然后就过了) 2013 年 10 月 16 日
2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儿不选清华和复旦,而选上海交大的原因?
热度 22 bjqin 2013-9-27 09:58
女儿还在上小学三年级,从小她在大人每每鼓励她以后如何选择上中国的大学时,她的选择当然受到大人们的影响,首选是北大。后来由于她老爸的理工背景对她的影响,后来她改选清华了。每每此时,她的选项中竟然连她老爸工作的上海交大,提都没提,我内心有点小失落。 一年后的现在,我们大人再问她,她的回答竟然有点意外,她说以后不想上清华,而且说也肯定不上复旦。虽然有点可笑中国的名牌大学都这么可以让她信手拈来,但对她改变了以前的选择,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我们倒还是很有兴趣,想听听她的真实原因。 问下来的结果,女儿坚定地认为不上这两所学校,因为她害怕被投毒;而且也不想上了学,还要她拎着很笨重的检测仪器每次检查喝的水中是否被投毒。哈哈,原因竟然这么简单搞笑!最后,她选择上交大的原因就很简单了,因为这个学校是她从小和小伙伴们快乐玩耍的地方。我为她的选择有些窃喜,甚至想好了以后在我做上海交大的招生宣传时,也可以开这个玩笑给大家听。 今天一早,又看到一则新闻“朱令家人收到来自美国爆料信”上称“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该信说朱令影响别人睡眠已经有两年多了,同宿舍人均处于半崩溃状态,且忍无可忍。该信称“ 你女儿错在先,她们多次向宿舍管理处投诉,而清华大学不做为错在后;那几个下毒的人讨论N次,N个方案,才出此下策,是错在大后 ”。 看了这则说是“冬冬草于美国洛杉矶”的信,以及整个事件在去年一年被重新翻起后的历史追索曝光,我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可能较大,这封信虽提到了她们的集体作为“错在大后”, 但整个信件中没有看出对投毒罪行的谴责或深刻忏悔之情 。或许这封信的本身可以看做是调查事件一个好的开端。 联想到现在的大学生,以上这类事真的很普遍,我就知道我的本科生中,睡眠受同寝室影响,直至差点崩溃。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整个家庭及大家庭的中心,在学校也就成了各类考试和高考的机器;在大学,如果再没有人点拨他们如何顺应自然,如何做人,则走出社会后,按照我们一个同事的意思,这帮孩子,大学毕业了也就成了废人了。我理解这位 同事 要表达的意思,大多数的孩子,直至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后,我们的家长开始,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社会,都没有给他们上过“如何做人”这门课。而做人的前提首先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如果我们的孩子,心灵中从来没有对世界万物的敬畏,没有对周围人的尊敬,没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般对他人的关怀容纳,则这个本来就纷扰多变,充满矛盾的世界,怎么能被他们容纳,并激励他们内心的正能量去贡献这个世界呢? 以上这些,类似“朱令被投毒案”和“黄洋中毒案”,难道要被追责的仅仅是这些投毒的人,仅仅是我们有些部门的不作为吗(据报道朱令事件已经启动对清华的追责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整个体系的反省,或许,习总已经说了,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的时候到了!!!
10960 次阅读|56 个评论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指标(2):1篇 SSCI 论文顶2篇SCI论文
热度 13 liuli66 2013-8-17 21:24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 指标定义与统计方法”说: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与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代码 权重 教育质量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 Alumni 10% 教师质量 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 Award 20% 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量 HiCi 20% 科研成果 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 NS 20% 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 PUB 20% 师均表现 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 PCP 10% 总计 ​ ​ 100% * 对纯文科大学,不考虑 NS 指标,其权重按比例分解到其它指标中。 PUB 是指一所大学过去一年(2012)被SCIE和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只统计研究论文(Article)和发表在期刊上的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不统计评论(Review)或快讯(Letter)等。 考虑到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经常以著作等形式发表其研究成果, 根据实证数据,我们对 SSCI收录的论文赋予2倍的权重。 (来源: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ARWU-Methodology-2013.html ) LL注:SSCI是指社会科学因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由此可见, 一个大学要提高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争“上位”,多多发表SSCI论文是一个策略 ,1篇SSCI顶2篇SCI论文;而且应鼓励各大学的教师争取在文章中作“通讯作者”( 参见 上海交大大学排名指标:通讯作者单位权重100%,第一作者5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717536.html )。 LIULI多次被国际学者问到,贵国SCI论文一大把,可SSCI论文屈指可数,WHY? LL给出了若干原因(哈哈,这里保密)。 相关: 赵兄:莫言让北师大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前进了100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717659.html 补充: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指标:SN论文顶1万种SCI/SSCI杂志之总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717758.html
7679 次阅读|32 个评论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指标体系汇编
热度 1 liuli66 2013-8-16 18:45
1)评价指标体系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于2003年首次在网上公布,此后每年更新。 ARWU采用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评价指标, 具体包括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 校友 折合数(权重10%)、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 教师 折合数(权重20%)、 各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权重20%)、 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权重20%)、 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权重20%), 以及师均学术表现(权重10%)。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作为首个多指标全球性大学排名,以其评价体系的客观和透明引领了国际大学排名的浪潮,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报导和引用,许多政府和大学从该排名出发,分析比较本国、本校的情况,采取各种举措来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rankinglist/arwucnranking.html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方法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ARWU-Methodology-2013.html 大学选择 排名指标与权重 指标定义与统计方法 数据来源 大学选择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对象包括:所有曾经有教师或校友获得过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大学;所有有高被引科学家的大学;过去10年中所有在《Nature》或《Science》杂志上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过论文的大学;以及各个国家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论文数较多的大学。被扫描的大学有2000余所,每年实际被排名的大学有1200余所,网上公布的是处于世界前500名的大学。 排名指标与权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选择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简称Alumni)、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简称Award)、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简称HiCi)、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简称NS)、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简称PUB)、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简称PCP)等六个指标对世界大学的学术表现进行排名。排名指标体系的说明和权重见表1。 在进行排名时,Alumni、Award、HiCi、NS、PUB、PCP等每项指标得分最高的大学为100分,其它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如果任何一个指标的数据分布呈现明显的异常,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大学在六项指标上的得分进行加权,令总得分最高的大学为100分,其它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 表1.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与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代码 权重 教育质量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 Alumni 10% 教师质量 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 Award 20% 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量 HiCi 20% 科研成果 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 NS 20% 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 PUB 20% 师均表现 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 PCP 10% 总计 ​ ​ 100% * 对纯文科大学,不考虑 NS 指标,其权重按比例分解到其它指标中。 指标定义与统计方法 指标定义与统计方法 指标 定义 Alumni 是指一所大学的校友获得的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数量。校友是指在一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表现,对不同年代的获奖校友赋予不同的权重,每回推十年权重递减10%,如2001-2010年毕业的获奖校友的权重为100%,1991-2000年的权重为 90%,1911-1920年的权重为10%。最后计算1911年以来的获奖折合数。如果一个校友在一所学校获得两个或以上学位,只计算最近的一次。 Award 是指一所大学的教师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学)和菲尔兹奖(数学)的数量。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表现,对不同年代的获奖者赋予不同的权重,每回推十年权重递减10%,如2011年以来获奖者的权重为100%,2001-2010年的权重为90%,1991-2000年的权重为80%,1921-1930年的权重为10%。最后计算1921年以来的获奖折合数。获奖人同时署名两个单位时,各计0.5。诺贝尔科学奖共享者的权重为获得奖金的比例。 HiCi 是指一所大学的高被引科学家总数。按Thomson公布的二十年来在21个学科内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的所在单位进行统计。当一名高被引科学家有多个工作单位时,这些科学家会被请求估计他们在所有工作单位的时间分配情况。超过2/3的有跨单位现象的高被引科学家提供了他们的答案,他们的相关工作单位获得相应的份额。对于那些没有回复的高被引科学家,他们的第一工作单位被赋予84%的份额(所有回复的高被引科学家对于第一工作单位投入时间比例的估计的平均值),另外16%的份额由剩下的工作单位平均分配。 NS 是指一所大学过去五年(2008-2012)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量,只统计研究论文(Article)和发表在期刊上的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不统计评论(Review)或快讯(Letter)等。 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表现,对不同作者单位排序赋予不同的权重, 通讯作者单位的权重为100%, 第一作者单位(如果第一作者单位与通讯作者单位相同,则为第二作者单位)的权重为50%, 下一个作者单位的权重为25%, 其它作者单位的权重为10%。 PUB 是指一所大学过去一年(2012)被SCIE和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只统计研究论文(Article)和发表在期刊上的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不统计评论(Review)或快讯(Letter)等。考虑到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经常以著作等形式发表其研究成果,根据实证数据,我们对 SSCI收录的论文赋予2倍的权重。 PCP 是指一所大学的师均学术表现,由前五项指标得分之和除以全时(Full time equivalent)教师数而得。2013年排名中有教师数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中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瑞士、比利时、韩国、捷克、新西兰、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奥地利、挪威等,其它国家或地区的PCP得分采用前五项指标得分的加权数。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指标 数据来源 诺贝尔奖 http://www.nobelprize.org/ 菲尔兹奖 http://www.mathunion.org/index.php?id=prizewinners 高被引科学家(HiCi) http://www.highlycited.com/ 《Nature》和《Science》论文(NS) http://www.webofknowledge.com 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PUB) http://www.webofknowledge.com 其它 教师数来自各国的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大学校长协会等。 ARWU简介及评价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aboutarwu.html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独立研究完成的,于2003年通过网站首次公布,随后每年更新。研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最初的目的是分析我国大学在世界大学体系中的位置,找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加快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 ARWU自公布以来,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主流媒体报道或引用,加州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东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在自己的年报或主页上进行了报道。《Economist》(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的一份长篇报告提到ARWU是“被最为广泛使用的世界大学排名”;美国的《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记事)称赞ARWU是“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排名”。 排名方法的客观性和透明性是ARWU的显著特点。ARWU全部选择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具体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师数、在《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等。牛津大学校长Chris Patten在英国议会科学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到,“ARWU的排名方法看起来相当可靠,是一个公正的比较”。国际高等教育研究著名专家、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Simon Marginson教授认为ARWU的优点在于“遵守了学术研究的规范”。 ARWU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还影响了多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法国,教育部门的领导和高校校长普遍认为:法国大学规模不大、资源分散,政府对大学的干预过多,并且缺乏专项科研投入,导致了法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世界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科学)2007年刊载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在ARWU排名中法国大学表现不佳,由此引发了法国有关高等教育的全国性辩论,并于上月(2007年7月)出台了新的教育法,赋予了大学更多的自由”。此外,ARWU还引发了德国等多个国家对本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反思和资源配置战略的改革。 任何大学排名都是有争议的,ARWU也不例外,它体现的仅仅是看待大学国际地位的一种视角。我们将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排名方法。实际上,ARWU几年来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并产生了分领域的世界大学排名(ARWU-FIELD)、以及分学科的世界大学排名(ARWU-SUBJECT)。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研究,研发更有价值的指标,收集更丰富的数据,并将研究结果通过报告和网络平台等方式提供给社会各界。此外,我们将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排名,例如针对不同学科特色的大学进行分类排名,以及针对特定区域大学的排名,如非洲、南美、东欧,以及中国等地区性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 QS自2004年起至2009年受《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委托负责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收集工作并共同发布排名。2009年与《泰晤士高等教育》终止合作。 2010年起,QS开始沿用原来THE-QS世界大学排名的方法单独推出全球大学排名。 QS使用的6项评比指标分别是 学者调查(权重40%)、 企业雇主调查(10%)、 外籍教授比例(5%)、 留学生比例(5%)、 师生比(20%) 和师均论文引用(20%)。 (来源: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rankinglist/qsranking.html )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Thur, 15/08/2013 Author: ARWU (来源: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ARWU-2013-Press-Release.html )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今日正式发布了 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排名列出了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28所大学上榜,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所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自2003年首次发布以来,以其评价体系的客观和透明引领了国际大学排名的浪潮,确立了大学评价的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报导和大量引用,许多政府和大学从该排名出发,分析比较本国、本校的情况,采取各种举措来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结果显示:美英大学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哈佛大学连续十一年蝉联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位列第二至第十名。欧洲大陆地区排名最高的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在世界第二十位,是“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以来第一所跻身世界前20的欧洲大陆地区的大学。亚洲地区的大学中表现最好的是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名次分别为第二十一名和第二十六名。 今年我国内地入围世界500强的大学共有28所,总数与2012年持平,但是上榜大学的名次相比去年整体上有所上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5所学校位列世界前200名, 其中复旦大学是首次进入世界前200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3所学校排在第201~300名;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8所学校排在第301~400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等12所学校排在第401~500名。从排名指标来看: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国际论文总量已经普遍达到或超过同档次大学的平均水平,部分学校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若干所学校在高被引科学家指标上已经取得突破,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大学在国际学术大师和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等指标上与世界百强大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和“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显示,占据各领域和各学科榜单前列的仍然是哈佛、斯坦福、伯克利、普林斯顿、剑桥等美英名校。在“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中,我国内地的北京大学位列理科领域排名的世界百强,清华大学等7所学校入围工科领域排名世界百强,中国农业大学成为内地第一所进入生命科学与农学领域排名世界前200名的大学,北京大学是内地唯一一所进入社科领域排名世界前200名的大学。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的数学、化学、计算机三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均进入了化学和计算机两个学科的世界百强,上海交通大学入围数学和计算机两个学科的世界百强。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入围化学学科世界百强,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数学学科的世界百强。在经济学/商学学科排名中,今年我国内地没有大学能够进入世界百强。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03年首次发布,至今已连续发布了十一版。排名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的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的折合数、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师均学术表现等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采用的都是可以验证的第三方客观数据,排名的目的、方法、数据来源等内容都公布在排名网站 ( 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 )上,每所大学都可以通过与其它大学的数据比较对排名的结果进行核查,排名完全透明。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 2013年8月15日 联系方式: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 博士 联系电话:(021)60906951转8012 排名网址: 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 Email: pr@shanghairanking.com 201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五百强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ARWU2013.html
个人分类: 杂感|5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3年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大版)
热度 1 jerrycueb 2013-8-15 10:16
1 Harvard University 1 100 100 2 Stanford University 2 72.8 38 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3 71.8 69 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4 71.6 67.5 5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 69.8 80.3 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64.1 48.5 7 Princeton University 6 62.1 52.3 8 Columbia University 7 60.1 64.2 9 University of Chicago 8 57.2 61.8 10 University of Oxford 2 56.1 51.2 11 Yale University 9 54.8 45.7 1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0 52.2 27.7 13 Cornell University 11 50.8 38.7 14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2 50.5 33.4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13 49.6 20.3 16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4 48.4 22.4 17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5 47.4 39.9 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16 46.6 0 1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17 45.4 32.5 20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1 43.8 32.5 21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3 43.7 29.7 2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 18 43.4 33.9 23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1 43.3 31.2 24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4 42.4 15.3 25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19 41.9 31.6 26 Kyoto University 2 41.3 31.2 27 New York University 20 40.8 29.7 27 University of Toronto 1 40.8 21 29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21 39.7 27.7 30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22 38.8 16.3 31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23 37.6 19.6 32 Rockefeller University 24 37 18 33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25 36.6 13.3 3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26 36.5 15.3 35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27 35.8 17.1 36 Duke University 28 35.2 16.3 37 University of Paris Sud (Paris 11) 1 34.9 32.1 38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29 34.7 20.3 39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 34.6 16.3 40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5 33.9 19.6 41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30 33.5 9.4 42 Karolinska Institute 1 33.4 23.6 42 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 Paris 6 2 33.4 32.5 44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1 33.1 23 4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31 32.2 0 46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32 31.9 0 4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33 31.8 0 48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34 31.6 19.6 49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 35 31.5 10.8 50 Vanderbilt University 36 31.4 16.3 5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37 30.6 33.4 51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6 30.6 21.7 53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1 30.5 36.8 53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1 30.5 33.9 53 Utrecht University 1 30.5 24.3 56 Purdue University - West Lafayette 38 30.2 14.3 57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1 30.1 18 5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39 30 19.6 59 University of Zurich 2 29.9 5.4 60 University of Munich 2 29.7 27.1 61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New Brunswick 40 29.6 10.8 62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3 29.5 14.3 63 McGill University 3 29.3 32.1 64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 29.1 14.3 65 Brown University 41 29 15.3 65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Columbus 41 29 13.3 67 University of Oslo 1 28.9 18.8 68 King's College London 7 28.6 13.3 69 University of Geneva 3 28.5 23 70 University of Bristol 8 28.4 7.7 71 Boston University 43 28 12.1 72 University of Florida 44 27.9 18 73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 Paris 3 27.6 50 73 Leiden University 2 27.6 18.8 73 University of Helsinki 1 27.6 13.3 73 Uppsala University 2 27.6 18.8 77 University of Arizona 45 27.4 15.3 78 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26.9 21 79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 Tempe 46 26.6 0 80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1 26.3 43.7 81 Stockholm University 3 26.1 25.4 82 University of Utah 47 26 0 83 Osaka University 3 25.9 9.4 84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48 25.7 10.8 85 University of Basel 4 25.6 20.3 86 Aarhus University 2 25.5 12.1 86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9 25.5 12.1 86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49 25.5 26 89 Ghent University 1 25.4 5.4 90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3 25.3 13.3 91 Rice University 50 25.1 17.1 92 McMaster University 4 25 13.3 93 Texas AM University - College Station 51 24.6 0 93 University of Sydney 4 24.6 15.3 93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3 24.6 13.3 96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52 24.4 9.4 96 Nagoya University 4 24.4 23 96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5 24.4 14.3 99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53 24.3 32.1 99 University of Freiburg 4 24.3 19.6 101-150 Aix Marseille University 4-7 14.3 101-150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54-67 0 101-150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2-3 0 101-150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 2-3 10.8 101-150 Emory University 54-67 0 101-150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4-67 13.3 101-150 Hokkaido University 5-7 12.1 101-150 Joseph Fourier University (Grenoble 1) 4-7 0 101-150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10-14 21 101-150 Lund University 4 22.4 101-150 Mayo Medical School 54-67 0 101-150 Monash University 6-7 0 101-15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 12.1 101-150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 0 101-150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3-7 17.1 101-150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1 0 101-150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Lausanne 5 0 101-150 Tel Aviv University 4 0 101-150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54-67 0 101-150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10-14 18.8 101-150 Tohoku University 5-7 15.3 101-150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7 13.3 101-150 Tufts University 54-67 15.3 101-150 University of Alberta 5-6 12.1 101-150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3-7 5.4 101-150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10-14 19.6 101-150 University of Bonn 5-8 16.3 101-15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54-67 13.3 101-15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54-67 0 101-150 University of Delaware 54-67 10.8 101-150 University of Frankfurt 5-8 32.1 101-150 University of Goettingen 5-8 28.7 101-150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3-7 0 101-150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54-67 0 101-150 University of Iowa 54-67 0 101-150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10-14 18 101-150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54-67 14.3 101-150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 Worcester 54-67 0 101-150 University of Montreal 5-6 12.1 101-150 University of Muenster 5-8 20.3 101-150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6-7 0 101-150 University of Paris Diderot (Paris 7) 4-7 12.1 101-150 University of Pisa 1-2 14.3 101-150 University of Roma - La Sapienza 1-2 12.1 101-150 University of Sao Paulo 1 0 101-150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4-7 26.6 101-150 University of Sussex 10-14 0 101-150 University of Virginia 54-67 0 101-150 University of Wageningen 3-7 0 101-150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3-7 0 151-200 Cardiff University 15-19 0 151-200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68-85 0 151-200 Dartmouth College 68-85 18.8 151-200 Erasmus University 8 0 151-200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68-85 0 151-200 Iowa State University 68-85 0 151-200 Kyushu University 8-9 0 151-200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68-85 0 151-200 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exico 1 13.3 151-200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Raleigh 68-85 0 151-200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68-85 0 151-200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68-85 10.8 151-200 Peking University 1-4 0 151-200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4 0 151-200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68-85 0 151-200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3 5.4 151-200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 0 151-200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1 14.3 151-200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15-19 7.7 151-200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 0 151-200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68-85 0 151-200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68-85 0 151-200 Tsinghua University 1-4 10.8 151-200 University Libre Bruxelles 4 17.1 151-200 University of Bern 6 13.3 151-200 University of Buenos Aires 1 15.3 151-200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5 0 151-200 University of Hamburg 9-14 12.1 151-200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68-85 0 151-200 University of Kiel 9-14 10.8 151-200 University of Koeln 9-14 0 151-200 University of Leeds 15-19 18 151-200 University of Mainz 9-14 0 151-200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68-85 0 151-200 University of Miami 68-85 0 151-200 University of Milan 3-4 18 151-200 University of Nebraska - Lincoln 68-85 18 151-200 University of Padua 3-4 0 151-200 University of Paris Descartes (Paris 5) 8 12.1 151-200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15-19 0 151-200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 Knoxville 68-85 10.8 151-200 University of Tsukuba 8-9 0 151-200 University of Tuebingen 9-14 23.6 151-200 University of Vienna 1 14.3 151-200 University of Warwick 15-19 0 151-200 University of Waterloo 7 0 151-200 University of Wuerzburg 9-14 20.3 151-200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68-85 10.8 151-200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68-85 12.1 151-200 Zhejiang University 1-4 0 201-300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adrid 1-3 0 201-300 Brandeis University 86-109 20.3 201-300 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 1 9.4 201-300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5 0 201-300 Claude Bernard University Lyon 1 9-13 10.8 201-300 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 1-3 20.3 201-300 Dalhousie University 8-17 0 201-300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9-10 12.1 201-300 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5-24 0 201-300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86-109 0 201-300 Fudan University 5-7 0 201-300 King Saud University 1 0 201-300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4 0 201-300 Lancaster University 20-30 0 201-300 Laval University 8-17 0 201-300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 Baton Rouge 86-109 0 201-300 Macquarie University 8-9 0 201-300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2-3 9.4 201-300 Nanjing University 5-7 0 201-300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2 0 201-300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2-3 0 201-300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2-3 13.3 201-300 Newcastle University 20-30 0 201-300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3 14.3 201-300 Paul Sabatier University (Toulouse 3) 9-13 0 201-300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Milan 5-9 7.7 201-300 Queen Mary, U. of London 20-30 18.8 201-300 Queen's University 8-17 0 201-300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86-109 13.3 201-300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7 0 201-300 RWTH Aachen University 15-24 0 201-300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 Pisa 5-9 0 201-300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8-17 0 201-300 State University of Campinas 2 0 201-300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86-109 0 201-300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2-4 0 201-300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15-24 17.1 201-300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86-109 12.1 201-300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5 0 201-300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5 0 201-300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8-9 15.3 201-300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86-109 0 201-300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8-17 0 201-300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Storrs 86-109 12.1 201-300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 Albuquerque 86-109 0 201-300 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 20-30 0 201-300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8-17 0 201-300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86-109 0 201-300 Trinity College Dublin 1 10.8 201-300 Umea University 6-7 0 201-300 University of Aberdeen 20-30 0 201-300 University of Antwerp 5-6 0 201-300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1-3 0 201-300 University of Bergen 2-3 0 201-300 University of Bochum 15-24 0 201-300 University of Bologna 5-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1 19.6 201-300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86-10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86-10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86-10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Duesseldorf 15-24 12.1 201-300 University of Durham 20-30 0 201-300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20-30 14.3 201-300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 15-24 0 201-300 University of Exeter 20-30 0 201-300 University of Florence 5-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Guelph 8-17 0 201-300 University of Houston 86-10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Innsbruck 2-3 0 201-300 University of Kansas - Lawrence 86-109 12.1 201-300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15-24 0 201-300 University of Kentucky 86-109 10.8 201-300 University of Lausanne 7 0 201-300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20-30 0 201-300 University of Leipzig 15-24 12.1 201-300 University of Liege 5-6 7.7 201-300 University of Lorraine 9-13 12.1 201-300 University of Maastricht 9-10 0 201-300 University of Manitoba 8-17 0 201-300 University of Marburg 15-24 10.8 201-300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New Jersey 86-10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Missouri - Columbia 86-109 9.4 201-300 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 2 9-13 10.8 201-300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86-109 13.3 201-300 University of Oregon 86-109 9.4 201-300 University of Otago 2 0 201-300 University of Ottawa 8-17 0 201-300 University of Paris Dauphine (Paris 9) 9-13 16.3 201-300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8-17 9.4 201-300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5-7 0 201-300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 Columbia 86-10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86-109 0 201-30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 4 0 201-300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20-30 10.8 201-300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15-24 19.6 201-300 University of Turin 5-9 16.3 201-300 University of York 20-30 0 201-300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 Pullman 86-109 0 201-300 Yeshiva University 86-109 0 201-300 Yonsei University 2-4 0 301-400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 1-2 0 301-400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4-7 0 301-400 Bar-Ilan University 5-6 0 301-400 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5-6 0 301-400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110-137 9.4 301-400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8-11 0 301-400 Chang Gung University 4-5 0 301-400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8-14 0 301-400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ity College 110-137 30.2 301-400 Clemson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Drexel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Ecole Polytechnique 14-16 18 301-400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12 0 301-400 Eotvos Lorand University 1 14.3 301-400 Federal University of Minas Gerais 3-5 0 301-400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3-5 0 301-400 Flinders University 10-16 16.3 301-400 Georgetown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Griffith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Hanyang University 5-7 0 301-400 Hiroshima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8-14 0 301-400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1 0 301-400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at Indianapolis 110-137 0 301-400 Industrial Physics and Chemistry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 Paris 14-16 7.7 301-400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1-2 10.8 301-400 James Cook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Jilin University 8-14 0 301-400 Kanazawa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Keio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2-3 0 301-400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Minerals 2-3 0 301-400 Kobe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Korea University 5-7 0 301-400 Linkoping University 8-11 0 301-400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110-137 0 301-400 National and Kapodistrian University of Athens 1-2 0 301-400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4-5 0 301-400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Okayama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 0 301-400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Valencia 4-7 0 301-400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31-33 18.8 301-400 Saint Louis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Sao Paulo State University 3-5 0 301-400 Shandong University 8-14 0 301-400 Sichuan University 8-14 0 301-400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 110-137 0 301-400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Brooklyn 110-137 0 301-400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8-11 0 301-400 Sun Yat-sen University 8-14 0 301-400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8-11 0 301-400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0-16 0 301-400 Syracuse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Technical University Darmstadt 25-30 15.3 301-400 Temple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The University of Dundee 31-33 0 301-400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 Missoula 110-137 5.4 301-400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110-137 0 301-400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San Antonio 110-137 0 301-400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at Galveston 110-137 0 301-400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Tulane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University College Cork 2-3 0 301-400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2-3 0 301-400 University of Alaska - Fairbanks 110-137 0 301-400 University of Bath 31-33 0 301-400 University of Bordeaux 1 14-16 0 301-400 University of Genova 10-12 0 301-400 University of Giessen 25-30 0 301-400 University of Halle-Wittenberg 25-30 0 301-400 University of Konstanz 25-30 0 301-400 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 10-12 0 301-400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110-137 0 301-400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 Durham 110-137 0 301-400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10-16 0 301-400 University of Oklahoma - Norman 110-137 0 301-400 University of Oulu 2-3 12.1 301-400 University of Porto 1 0 301-400 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25-30 0 301-400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110-137 0 301-400 University of Roma - Tor Vergata 10-12 0 301-400 University of Tasmania 10-16 0 301-400 University of Tehran 1 13.3 301-400 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 4-7 0 301-400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2 19.6 301-400 University of Turku 2-3 0 301-400 University of Twente 11-12 0 301-400 University of Ulm 25-30 0 301-400 University of Valencia 4-7 0 301-400 University of Vermont 110-137 14.3 301-400 University of Victoria 18 0 301-400 University of Warsaw 1-2 16.3 301-400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10-16 0 301-400 Wake Forest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Waseda University 10-16 0 301-400 Wayne State University 110-137 0 301-400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8-14 0 401-500 Auburn University 138-150 0 401-500 Beihang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Boston College 138-150 0 401-500 Cairo University 1 20.3 401-500 Carleton University 19-22 0 401-500 Catholic University of Chile 1-2 0 401-500 Catholic University of the Sacred Heart 13-20 0 401-500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Chiba University 17-21 0 401-500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6-9 0 401-500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7-19 0 401-500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5-28 0 401-500 Ecole National Superieure Mines - Paris 17-20 14.3 401-500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 do Sul 6 0 401-50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5-28 0 401-500 Istanbul University 1 14.3 401-500 Kent State University 138-150 0 401-500 Kyung Hee University 8-10 0 401-500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8-10 0 401-500 La Trobe University 17-19 0 401-500 Lanzhou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Lehigh University 138-150 0 401-500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34-38 7.7 401-500 Massey University 3-5 0 401-500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 138-150 0 401-500 Medical University of Graz 4-7 0 401-500 Medical University of Innsbruck 4-7 0 401-500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 Bozeman 138-150 0 401-500 Nagasaki University 17-21 12.1 401-500 Nankai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Nar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7-21 0 401-500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6-9 0 401-500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6-9 0 401-500 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 6-9 0 401-500 Niigata University 17-21 0 401-500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15-28 0 401-500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urin 13-20 0 401-500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8-10 0 401-500 Sain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2 28.2 401-500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5-28 0 401-500 Southeast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138-150 12.1 401-500 Swansea Univ 34-38 0 401-500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raunschweig 31-37 13.3 401-500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Lisbon 2-3 0 401-500 Texas Tech University 138-150 0 401-500 The Open University 34-38 0 401-500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138-150 0 401-500 The University of Tokushima 17-21 0 401-500 Tianjin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Tilburg University 13 0 401-500 Tongji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Fayetteville 138-15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Bari 13-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Bayreuth 31-37 0 401-500 University of Belgrade 1 0 401-500 University of Bielefeld 31-37 0 401-500 University of Bremen 31-37 0 401-500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3-5 0 401-500 University of Chile 1-2 7.7 401-500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31-37 0 401-500 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 4-5 0 401-500 University of Essex 34-38 20.3 401-500 University of Ferrara 13-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Granada 8-11 0 401-500 University of Graz 4-7 7.7 401-500 University of Hannover 31-37 0 401-500 University of Jena 31-37 0 401-500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4-5 0 401-500 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3 0 401-500 University of Lille 1 17-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Lisbon 2-3 0 401-500 University of Ljubljana 1 0 401-500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138-15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Malaya 1 0 401-500 University of Milan - Bicocca 13-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Nice Sophia Antipolis 17-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Palermo 13-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Parma 13-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Perugia 13-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Pompeu Fabra 8-11 0 401-500 University of Quebec 19-22 0 401-500 University of Rennes 1 17-2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Sherbrooke 19-22 0 401-500 University of Surrey 34-38 0 401-500 University of Szeged 2 0 401-500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17-19 0 401-500 University of Tromso 4 0 401-500 University of Vigo 8-11 0 401-500 University of Wyoming 138-150 0 401-500 University of Zagreb 1 0 401-500 University of Zaragoza 8-11 0 401-500 Utah State University 138-150 0 401-500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3-5 12.1 401-500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7 0 401-500 Vrije University Brussel 7 14.3 401-500 Wuhan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Xiamen University 15-28 0 401-500 York University 19-22 0 * Institutions within the same rank range are listed alphabetically. 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index.html#
个人分类: 数据专题|19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Translation 2013
carldy 2013-7-30 21:12
第一届实证翻译研究国际会议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Call for Papers As Translation Studies establishes itself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ere have also been apparent efforts among translation scholars towards enhanced o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research.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thus witnessed a growing interest in applying data-based empirical methods, e.g. the psycho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processes and the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ed language and translators' styles. Whilst these new approaches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study translation in ways previously unavailable and have yielded interesting and significant findings, they are also met with doubts and even challenges. As we plough ahead with new empirical studies, it is also high time we critically reflect and review the methods as they are applied in studying the complexity of translation. This conference aims at bringing together academics and researchers for a productive and rewarding exchange of insights,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n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in data-base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theme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Critical reviews on the data-base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competence, strategies and processes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terpretation competence, strategies and processe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teaching (e.g. curricular issues, market needs,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mes, corpus-assisted translation teaching, etc.)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e.g. features of translated language, translators' styles.) Data-based empirical studies on any other aspect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not included in the above Language of the Conference English. Conference Venue The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Registration Fees The registrations fees will be 250 USD. which will include the conference fee, the conference booklet, coffee breaks, lunches and dinners from May 23rd to 25th, 2014. Contacts Wei CUI, Yang HAN, Huiting HU email:ctsl109@qq.com phone:86-21-34204704 Organizing committee The Firs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Center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Lexicography(CTS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Translation Studies(CTS) at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September. 31, 2013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November. 30, 2013 Camera ready papers due: March 1, 2014 SICETS-1 Conference: May 23 - 25, 2014 Sidebar Menu Home Abstracts Papers Invited Speakers Registration Accommodation Travel Campus Contact 中文 Organizer Center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Lexicography (CTSL)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o-organizer Center for Translation Studies(CTS) at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Conference Chair Prof. HU, Kai-ba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onvenor Prof. LI, Deng-feng University of London http://sfl.sjtu.edu.cn/sicets/index.html
个人分类: 翻译/语料库语言学等会议 Symposiums|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与日本公司共建地震模拟与工业振动实验室
陈龙珠 2013-7-21 18:27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木兰船建大楼隆重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 地震模拟与工业振动实验室”捐赠共建协议签字仪式。土木工程系主任沈水龙教授主持会议,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杨建民教授、日本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社长松本 繁先生代表双方单位在协议书上签字。 由上海交大利用国家985工程投资和日本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部分捐赠联建的地震与工业模拟振动台将用于开展相关科研和教学实验,对交大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会长松本 繁先生表示,公司将抓紧时间生产科技实验设备,按协议计划早日交付。 最近10余年来,在全国兄弟高校相关学科和社会企业领导与同行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大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较为顺利和迅速,已被学校和上海市列入重点关注的学科领域,并将得到持续的经费投入。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平台设置完成后,目前已重点进入大型科研实验装备的建设阶段。除已启动上述模拟振动台实验室建设外,可用于海洋工程和陆地土木工程的大型风洞实验室已完成土建工序而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鼓式土工离心机模拟实验室也将进入设备采购程序。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钟建江教授课题组发现信号转导工程强化灵芝酸生产
WileyChina 2013-5-31 16:34
期刊: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信号转导工程强化灵芝酸生产 蘑菇作为高等真菌产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因此获得医疗保健行业的极大关注。灵芝是中国传统的药用蘑菇,它能产抗肿瘤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灵芝酸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转移、防侵袭活性。然而,蘑菇栽培来生产灵芝酸费时费力,低产率是其商业化应用的瓶颈;液体深层发酵被看作是一种可满足灵芝酸单体临床相关需求的有前途的替代生产技术。在该研究中,针对有效生产灵芝酸的灵芝菌丝体液体静态发酵过程,通过添加钠离子的信号转导工程,经触发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大幅提高了灵芝酸的生产。该工作提供了提高抗肿瘤化合物生产的一个简单高效的策略,并揭示了钠离子通过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转导来调节灵芝酸生物合成的机制。 原文地址: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it.24852/abstract Signal Transduction Engineering Enhances GA Production Mushrooms, as higher fungi, produce numerous unique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thus receive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Ganoderma lucidum (Ling-zhi),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ushroom, produces ganoderic acids (GAs) – a type of anti-tumor triterpenoid, which was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o possess significant anti-tumor, anti-metastasis, and anti-invasion activity. However, the low yield of GA from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ntensive field cultivation is the bottleneck for its commercial application, and submerged fermentation was viewed a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satisfy the need for clinically relevant amounts of individual GAs. In this work, signal transduction engineering by Na + addition to the static liquid fermentation of G. lucidum , which is an efficient process for GA production, greatly enhanced the GA production by triggering calcineurin signals. The work provide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anti-tumor compound production and demonstrates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Na + on GA biosynthesis through calcineurin signaling transduction. 钟建江教授简介: http://life.sjtu.edu.cn/index.php?option=com_comprofilertask=userprofileuser=66Itemid=127
个人分类: Life Science|3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重点奖励论文的国际学术期刊分类目录(2012-2014)
热度 2 陈龙珠 2013-5-4 12:19
上海交大近期正式发文修改对SCI论文进行重点奖励的A/B档国际学术期刊目录。近期拟来校应聘高级职称岗位的学者,看似须留心和重视提交相关学科的A档期刊论文。如下摘编其中的分类目录,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各学科相关。 船舶与海洋工程 (共16本,其中A档5本,B档11本) No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Full Journal Title Rank ISSN ​ 1 J FLUID MECH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A 0022-1120 ​ 2 J ACOUST SOC AM JOURNAL OF ACOUSTIC SOCIAL OF AMERICA A 0001-4966 ​ 3 OCEAN ENG OCEAN ENGINEERING A 0029-8018 ​ 4 MAR STRUCT MARINE STRUCTURES A 0951-8339 ​ 5 J SHIP RES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A 0022-4502 ​ 6 J OFFSHORE MECH ARCT JOURNAL OF OFFSHORE MECHANICS AND ARCTIC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B 0892-7219 ​ 7 J ATMOS OCEAN TECH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B 0739-0572 ​ 8 APPL MATH COMPUT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B 0096-3003 ​ 9 IEEE J OCEANIC ENG 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B 0364-9059 ​ 10 INT J MECH 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B 0020-7403 ​ 11 INT J ENG 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 0020-7225 ​ 12 APPL OCEAN RES APPLIED OCEAN RESEARCH B 0141-1187 ​ 13 MAR TECHNOL SOC J MARINE TECHNOLOGY SOCIETY JOURNAL B 0025-3324 ​ 14 INT J OFFSHORE POL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B 1053-5381 ​ 15 J MAR SCI TECH-JAPA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 0948-4280 ​ 16 CHINA OCEAN E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B 0890-5487 ​ 力学(共20本,其中A档8本,B档12本)   No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Full Journal Title Rank ISSN   1 INT J PLASTIC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A 0749-6419   2 J MECH PHYS SOLIDS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A 0022-5096   3 ADV APPL MECH ADVANCES IN APPLIED MECHANICS A 0065-2156   4 COMPUT METHOD APPL M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 0045-7825   5 PHYS FLUIDS PHYSICS OF FLUIDS A 1070-6631   6 INT J SOLIDS STRU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A 0020-7683   7 ENG FRACT MECH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A 0013-7944   8 MULTIBODY SYST DYN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A 1384-5640   9 J MICROMECH MICROENG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B 0960-1317   10 COMPOS STRUCT COMPOSITE STRUCTURES B 0263-8223   11 MECH MATER MECHANICS OF MATERIAL B 0167-6636   12 J STAT MECH-THEORY E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THEORY AND EXPERIMENT B 1742-5468   13 J NON-NEWTON FLUID 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UID MECHANICS B 0377-0257   14 WAVE MOTION WAVE MOTION B 0165-2125   15 EUR J MECH A-SOLID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A-SOLIDS B 0997-7538   16 MECH RES COMMUN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B 0093-6413   17 EUR J MECH B-FLUID EUROPEAN JOURNALS OF MECHANICS B-FLUIDS B 0997-7546   18 INT J NUMER METH FL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B 0271-2091   19 J ENG MECH-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 B 0733-9399   20 J HEAT TRANS-T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B 0022-1481 ​ 土木与建筑(共27本,其中A档8本,B档19本)   No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Full Journal Title Rank ISSN   1 INT J NUMER METH 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A 0029-5981 ​ 2 COMPUT STRUCT COMPUTERS STRUCTURES A 0045-7949 ​ 3 EARTHQ ENG STRUCT 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A 0098-8847 ​ 4 INT J ROCK MECH M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A 1365-1609 ​ 5 ENG STRUC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 0141-0296 ​ 6 GEOTECHNIQUE GEOTECHNIQUE A 0016-8505 ​ 7 J STRUCT ENG-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A 0733-9445 ​ 8 J MATER CIVIL ENG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 A 0899-1561 ​ 9 GEOTEXT GEOMEMBRANES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B 0266-1144 ​ 10 CEMENT CONCRETE RES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B 0008-8846 ​ 11 INDOOR AIR INDOOR AIR B 0905-6947 ​ 12 NAT HAZARD EARTH SYS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B 1561-8633 ​ 13 STRUCT SAF STRUCTURAL SAFETY B 0167-4730 ​ 14 LANDSLIDES LANDSLIDES B 1612-510X ​ 15 ENG GEOL ENGINEERING GEOLOGY B 0013-7952 ​ 16 COMPUT FLUIDS COMPUTERS FLUIDS B 0045-7930 ​ 17 NAT HAZARDS NATURAL HAZARDS B 0921-030x ​ 18 CONSTR BUILD MATER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B 0950-0618 ​ 19 HYDROGEOL J HYDROGEOLOGY JOURNAL B 1431-2174 ​ 20 INT J NUMER ANAL M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B 0363-9061 ​ 21 FIRE SAFETY J FIRE SAFETY JOURNAL B 0379-7112 ​ 22 SOIL DYN EARTHQ ENG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B 0267-7261 ​ 23 J CONSTR STEEL R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B 0143-974X ​ 24 TUNN UNDERGR SP TECH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B 0886-7798 ​ 25 CAN GEOTECH J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B 0008-3674 ​ 26 ACI STRUCT J ACI STRUCTURAL JOURNAL B 0889-3241 ​ 27 WIND STRUCT WIND AND STRUCUTRE B 1226-6116 ​ 交通运输工程(共11本,其中A档4本,B档7本)   No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Full Journal Title Rank ISSN   1 IEEE T INTELL TRANSP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 1524-9050 ​ 2 TRANSPORT RES B-MET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METHODOLOGICAL A 0191-2615 ​ 3 TRANSPORT RES E-LO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A 1366-5545 ​ 4 TRANSPORT SCI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 0041-1655 ​ 5 J CIV ENG MANAG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B 1392-3730 ​ 6 COMPUT-AIDED CIV INF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B 1093-9687 ​ 7 IEEE T VEH TECHNOL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B 0018-9545 ​ 8 J INTELL TRANSPORT S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B 1547-2450 ​ 9 NAV RES LOG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B 0894-069X ​ 10 J URBAN PLAN D-ASCE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ASCE B 0733-9488 ​ 11 J CONSTR ENG M ASC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ASCE B 0733-9364 ​ 水利工程(共10本,其中A档4本,B档6本)   No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Full Journal Title Rank ISSN   1 J GEOPHYS R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 0148-0227 ​ 2 ESTUAR COAST SHELF S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A 0272-7714 ​ 3 COAST ENG COASTAL ENGINEERING A 0378-3839 ​ 4 J WATERW PORT C-ASCE 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ASCE A 0733-950X ​ 5 J RHEOL JOURNAL OF RHEOLOGY B 0148-6055 ​ 6 ADV WATER RESOUR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B 0309-1708 ​ 7 GEOMORPHOLOGY GEOMORPHOLOGY B 0169-555X ​ 8 ESTUAR COAST ESTUARIES AND COASTS B 1559-2723 ​ 9 OCEAN COAST MANAGE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B 0964-5691 ​ 10 J HYDRAUL ENG-ASCE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SCE B 0733-9429 ​ 海洋学(共7本,其中A档1本,B档6本) No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Full Journal Title Rank ISSN ​ 1 OCEANOGR MAR BIOL OCEANOGRAPHY AND MARINE BIOLOGY A 0078-3218 ​ 2 PALEOCEANOGRAPHY PALEOCEANOGRAPHY B 0883-8305 ​ 3 PROG OCEANOGR 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B 0079-6611 ​ 4 MAR CHEM MARINE CHEMISTRY B 0304-4203 ​ 5 J PHYS OCEANOGR 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B 0022-3670 ​ 6 ICES J MAR SCI 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B 1054-3139 ​ 7 OCEAN DYNAM OCEAN DYNAMICS B 1616-7341 ​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12251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所谓上海交大掏鸟窝
马红孺 2013-4-9 15:02
我还是不知道交大掏鸟窝的消息最初来自何处,我是先在新浪微博,然后在 喻海良先生的博客看到了这个可怕的消息的。 然后,兄弟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搜到不少,似乎始作俑者是某个晚报(我还是不能肯定)。 所谓掏鸟窝时,我正好路过,亲眼目睹部分过程。如同我在喻先生的博文下所发评论解释,这只不过是一个每年不止一次的规定动作而已。 非常遗憾的是,喻先生的博文还在那里。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进一步的说明。 下面的我的评论和喻先生的回复,包括我写的错别字原封不动的保留。 为避免吵架,本文将设为不可评论。原则上,我也不会就此事发表更多言论。 马红孺 2013-4-9 12:34 我不知道所谓上海交大吧鸟窝全部捣毁的消息来自何处,但绝对不是事实。这个年头,找点事实真难。 上海交大掏鸟窝应该和禽流感一点关系没有,而是一个每年的规定动作:把靠近路边的树枝剪掉,鸟窝毁掉,而树林内是不会破坏的。否则,路上的行人会随时受到天屎的攻击。 即便如此,兄弟我每年也会被天屎击中几次。 博主回复(2013-4-9 12:38) : 即便如此,那他们赶的也太是时候了。 在沈阳,如果如您所说,都是冬天进行,那是树还没有发芽,一切都非常容易操作。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5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百岁教授范绪箕每天坚持上班六小时
brbaba 2013-1-25 23:19
航空力学专家范绪箕教授 1 月 5 日在上海交大度过百岁生日。与百岁年龄相比, 72 年的教龄更堪称传奇。退休 28 年来,他每天坚持上班 6 小时以上,带教本科生、研究生,坐办公室、泡实验室。“你们把我说得太好了,我没什么传奇,要算传奇的话,就是我还活着,希望还能活下去。”范绪箕庆生时站着发表了充满京韵的长段感言,引来师生阵阵笑声。 李卫成和其他 9 个研究生,天天和这位与钱学森同门的交大老校长在一起。“实验室在一楼,范校长办公室在二楼,每天早上八九点他独自步行上班,下午两三点才下班。”熟悉范老的人知道,他回家后还自己烧饭做菜,只让家人和保姆做些清洁活儿,动脑动手动脚或许是长寿秘诀。学生们常去办公室给他送各种学术报刊,他也常来实验室向学生问长问短,忙不忙啊,怎么样啊。范绪箕“坐镇”大楼,仿佛一根精神支柱,李卫成等人从不敢丝毫马虎。在一次测定半导体照明光强的基础实验中,李卫成原以为测个 10 次足够了,但同门告诉他,在范老的这个实验室,至少连续 10 次测得稳定数据才行, 10 个数据相差 2% 以内才算准。 郑京良是范老最年轻的弟子之一,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八院从事科研,如今隔一两个月就来求教范教授。推开办公室的门,他每每见到范绪箕埋头书堆中,在稿纸上推导公式。 1958 年,老先生最早提出发展无人机构想,最近十多年则一直在研究航天器热防护系统,梦想将纳米热防护等材料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让返回舱降落地球后不再像被烤过一样,“看起来更美”。他分别在 92 岁、 96 岁完成了两部学术著作,挑战人类从事科研的年龄极限。郑京良说,当他把足有两本辞典那么厚、洋洋十万言的稿纸交给学生时,众人惊呆了。原来,范绪箕电脑打字时手指已不太利索,他将文稿一个字一个字写在 A4 纸上,请学生转换为电子文档以便出版。 “人生如同驴推磨。”范绪箕直言,“我就是这小毛驴,力有所不及,路也不平坦,就是跟着时代走,其中风风雨雨三十载,终究走了 70 年。”范绪箕幽默地表示,延长退休年龄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不可行,但像我这样“解甲不归田”,自愿奉献点能量还是可行的。“实现中国梦,还要大家努力,我们老年人也要努力,与大家一起走进小康社会。” 作者:徐瑞哲 来源:解放日报 2013 年 1 月 7 日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机械学院的政策已经国际化看齐了
sincos 2013-1-13 12:03
招生: 博导一词称为过去式。老师有省部级项目的就可以招博士生。 博士生一年老师出的培养费5万/人。 本科生如果只想读硕士,则必须是工程硕士,卓越工程师计划,以企业培养为主, 老师为副指导老师。 如果想在学校深造,则必须读博士。 换句话说,就是硕士生都到企业去,老师基本上指望不上硕士生,只能招博士。 (据说交大机械系招到的二本三本读博士的学生越来越多、本校的比例减少了) 升职称: 论文灌水已经是过去式,只能选出3-5篇代表作参评 其他指标要看奖、企业评价等等 其他请交大的补充啊,呵呵。 原文地址: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QingJiao/154708
1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毕业要发sci论文是不是上海交大等一批学校搞的?
热度 3 longfo 2013-1-11 12:22
毕业要发sci论文是不是上海交大等一批学校搞的?有谁知道,请留言告知,谢谢。
364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车祸:校内悲剧
热度 2 陈龙珠 2013-1-7 17:02
新民网 : http://news.sina.com.cn/s/2013-01-06/174025967942.shtml 据悉,4日18时许,在交大校园内的思源湖旁靠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段路上,一辆接送职工的班车与一辆自行车迎头相撞。事发后,经过警方确认受伤女子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得知消息后,众多学生在“饮水思源BBS”和微博等网络平台表达了祝福,希望老师度过难关、早日康复。但不幸的是,6日中午,受伤教师经全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去世。而肇事司机已被警方控制,事故原因警方尚在进一步调查中。 陈龙珠sh 【2010-9-29 本博对校内诸多师生不遵守交通规则曾发文感概,至今并未有所改善。近日发生撞死人的悲剧了,会汲取教训吗?】当代高校学生的自由之路 http://t.cn/zjmW0lC 陈龙珠sh 血的教训警示师生员工们,应将校园当成现实社会,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 ◆ @上海交通大学微博 哀悼! 今天中午,受伤教师经全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感到无比痛惜、深深哀悼。肇事司机已被警方控制,事故原因警方尚在进一步调查中。学校已将她的家人接至上海,并成立工作组,配合家属全力做好善后事宜。老师,您一路走好!大家要多注意安全! (11) | 转发(1649) | 评论(373) 1月6日13:08 来自 教育版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372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评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的惊人发现
热度 8 lpzhao 2013-1-2 02: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e4g1.html 评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的惊人发现 (2013-01-01 18:00:40) 转载 ▼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术打假 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声称做出惊人发现,“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并称“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上”。但我查最新一期(2013年1月)以及其他期的ISME Journal,都没有赵立平的该论文。该“成果”不是作为论文(而是作为短通讯(short communication)预发在2012年12月ISME Journal网站上的。该刊规定短通讯是供发表初步实验结果、新假说或评论的,未能达到论文发表要求。赵立平是个大忽悠,是学术界的“老中医”,多年来一直在宣扬“人体肠道菌群”伪科学,还曾被松鼠会请去做演讲声称人体肠道菌群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吃素的“好细菌”,另一类是吃肉的“坏细菌”,当人体内“好细菌”压倒“坏细菌”的时候,人就健康;反之,人就会生病。并号称根据其发明的营养配方就能减肥,其实就是要推销保健品。 阴沟肠杆菌:肥胖的直接“元凶”   你还在为自己为何肥胖烦恼吗?近日,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给“胖友”们带来福音。他们通过临床实验发现,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上。   在实验中,阴沟肠杆菌在无菌小鼠内引起了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为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肥胖、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赵立平介绍,阴沟肠杆菌可以产生内毒素,能够让本来吃高脂饲料吃不胖的无菌小鼠发展出严重的肥胖症,同时能够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以关闭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   科研人员在临床研究中还发现,阴沟肠杆菌在一个体重达175公斤的肥胖患者肠道里过度生长,占到总菌量的1/3之多。经过用一种特殊设计的营养配方干预以后,这种病菌数量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而患者的体重在将近半年里下降了51.4公斤,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症状也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组将这种细菌分离,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结果造成了小鼠的严重肥胖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胰岛素抵抗,从而证明了这种细菌是导致该病人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这项工作为分离鉴定更多的参与人体肥胖和糖尿病的细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赵立平说,阴沟肠杆菌只是“致胖细菌”的一种典型代表,沿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可以阐明肠道菌群如何与饮食互相作用,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机制,有望发展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的新方法。(王鹏 记者 王春)   《科技日报》(2012-12-21 一版) 附:ISME Journal编辑部在自己的Facebook(脸谱)网站发布的关于我们这篇论文的消息。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 (ISME) The ISME Journal 个人主.pdf Nature在自己的脸谱网站转载了ISME-J在自己的脸谱网站发布的 关于我们这篇论文的消息。 Nature _ Facebook.pdf
101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评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的惊人发现
热度 4 yulele 2013-1-2 01:10
评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的惊人发现 (2013-01-01 18:00:40) 转载 ▼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术打假 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声称做出惊人发现,“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并称“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上”。但我查最新一期(2013年1月)以及其他期的ISME Journal,都没有赵立平的该论文。该“成果”不是作为论文(而是作为短通讯(short communication)预发在2012年12月ISME Journal网站上的。该刊规定短通讯是供发表初步实验结果、新假说或评论的,未能达到论文发表要求。赵立平是个大忽悠,是学术界的“老中医”,多年来一直在宣扬“人体肠道菌群”伪科学,还曾被松鼠会请去做演讲声称人体肠道菌群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吃素的“好细菌”,另一类是吃肉的“坏细菌”,当人体内“好细菌”压倒“坏细菌”的时候,人就健康;反之,人就会生病。并号称根据其发明的营养配方就能减肥,其实就是要推销保健品。 阴沟肠杆菌:肥胖的直接“元凶”   你还在为自己为何肥胖烦恼吗?近日,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给“胖友”们带来福音。他们通过临床实验发现,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上。   在实验中,阴沟肠杆菌在无菌小鼠内引起了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为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肥胖、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赵立平介绍,阴沟肠杆菌可以产生内毒素,能够让本来吃高脂饲料吃不胖的无菌小鼠发展出严重的肥胖症,同时能够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以关闭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   科研人员在临床研究中还发现,阴沟肠杆菌在一个体重达175公斤的肥胖患者肠道里过度生长,占到总菌量的1/3之多。经过用一种特殊设计的营养配方干预以后,这种病菌数量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而患者的体重在将近半年里下降了51.4公斤,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症状也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组将这种细菌分离,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结果造成了小鼠的严重肥胖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胰岛素抵抗,从而证明了这种细菌是导致该病人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这项工作为分离鉴定更多的参与人体肥胖和糖尿病的细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赵立平说,阴沟肠杆菌只是“致胖细菌”的一种典型代表,沿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可以阐明肠道菌群如何与饮食互相作用,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机制,有望发展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的新方法。(王鹏 记者 王春)   《科技日报》(2012-12-21 一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e4g1.html
个人分类: 学术打假|241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赵立平实验室找到细菌引起人体肥胖的直接证据
lpzhao 2012-12-24 00:26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http://www.ft.com/intl/cms/s/0/0b7af978-493a-11e2-9225-00144feab49a.html#axzz2FvvoSaaB 新科学家周刊报道: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1628964.700-blame-bacteria-if-you-start-putting-on-weight.html 上海交大主页:http://news.sjtu.edu.cn/info/1021/13232.htm 上海交大赵立平实验室找到细菌引起人体肥胖的直接证据 : 解丛君 思源 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团队12月13日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ISME Journal上发表论文,用一种来自肥胖病人的肠道细菌,在无菌小鼠内引起了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为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肥胖、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有一种可以产生内毒素的条件致病菌,在一个体重达175千克的肥胖患者肠道里过度生长,占到总菌量的三分之一之多。经过用一种特殊设计的营养配方干预以后,这种病菌数量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的水平,患者的体重在将近半年里下降了51.4 千克,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症状也恢复正常。赵教授的博士生费娜把这个细菌分离出来,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造成了严重的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胰岛素抵抗。 人体肠道里生活着大约1000种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其总重量大约有1.5千克,其细胞总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总数的10倍,其编码的基因总数量是人体基因总数的100倍。如此庞大的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自19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得病的主要原因以来,一直是微生物学家关注的问题。 200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戈登教授领导的实验室,首次报道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小鼠的脂肪代谢,降低消耗脂肪的基因的活动,升高合成脂肪的基因的活性,令动物过度合成和积累脂肪。他们还发现,肠道菌群是动物肥胖发生的必需条件,因为无菌动物即使吃高脂饲料,也不会肥胖的。2007年,比利时天主教卢文大学的喀尼教授与其合作者发现,高脂饲料喂成的肥胖小鼠的血液内,病菌产生的内毒素比正常小鼠高2-3倍,而且全身有低度的炎症。他们把提纯的内毒素以同样的低剂量直接皮下注射给吃普通饲料、本来不会胖的小鼠,结果这些小鼠出现全身性的低度炎症、变得肥胖,而且有了胰岛素抵抗,表明肠道病原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如果进入血液可以引起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但是,对于能调控动物的脂肪代谢的基因表达、产生内毒素引起肥胖和炎症的细菌到底是哪些种类,国际上一直没有能“验明正身”。 2004年以来,包括赵教授实验室在内的多个研究组都观察到高脂饲料喂胖的小鼠的肠道里病菌增加,有益菌减少。华大基因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发现条件致病菌的增加和丁酸盐产生菌的减少是糖尿病人菌群的主要的特征。但是,由于这些结果都是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获得的,学术界对于人体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是肥胖、糖尿病的原因还是结果,一直存在争议。 赵教授实验室找到的这种病菌可以产生内毒素,能够让本来吃高脂饲料吃不胖的无菌小鼠发展出严重的肥胖症,同时能够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以关闭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是国际上一直在寻找的能引起肥胖的细菌。 赵教授实验室在做这项研究时,遵循了证明某种细菌是引起传染病的病因的“科赫法则”的要求,先在人体内发现某种细菌与肥胖相关,然后把这种细菌分离出来,让动物发展出肥胖症,从而证明这种细菌是该病人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这项工作为分离鉴定更多的参与人体肥胖和糖尿病的细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沿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可以阐明肠道菌群如何与饮食互作,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机制,有望发展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的新方法。 : 生命学院 : : : 4397 人次 : 58 人次
个人分类: 肠道菌与健康|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绪仁获上海交大上海第六人民医院2012年肩关节镜培训班证书
GaoXurenKnee 2012-12-1 14:11
高绪仁获上海交大上海第六人民医院2012年肩关节镜培训班证书
个人分类: 肩关节|1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11月30日
xupeiyang 2012-11-30 10:24
· Nature重要发现:维生素的新功能 (11-30) · 上海交大特聘教授Blood癌症研究论文 (11-30) · 华人学者解决癌转移十年争议 (11-30) · Cell子刊:按图索骥,探寻衰老的秘密 (11-30) · Science医学:捕捉癌症的蛛丝马迹 (11-30) · Science医学突破:新型糖尿病、肥胖治疗抗体 (11-30) · 上海交大抗结核及艾滋病毒药物研究项目获美 (11-30) · “治疗即预防”策略降低艾滋病感染率 (11-30) · 美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男患者病情会迅速恶化 (11-30) · 曾毅院士:远离艾滋病重在预防 (11-30) · 空间构象揭示基因组的奥秘 (11-29) · 华南农业大学最新J Virol文章 (11-29) · Blood:调动机体内的“突击队” (11-29) · Nature:经典癌信号通路新发现 (11-29) · 首支不含病毒流感疫苗问世 (11-29)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11月12日
xupeiyang 2012-11-12 12:25
· Nature重大发现,免疫与炎症划清三八线? (11-12) · 上海交大贺林院士最新论文解答研究疑惑 (11-12) · Nature医学:“细胞尘埃”与癌,以小检大 (11-12) · JBC:新模型剑指阿尔茨海默症真凶 (11-12) · Science重要发现:炎症促进再生 (11-12) · Cell杂志最受关注十篇文章(11月) (11-12) · 蓝青博士Nature子刊解析癌症易感性 (11-12) · 防治心脏病新招迭出 (11-12) · 刘锋教授Science子刊解析癌症信号机制 (11-9) · 基因治疗里程碑,Glybera开启新时代 (11-9) · Cell子刊:糖尿病超前诊断新指标 (11-9) · Cell子刊:详解热点药物靶标 (11-9) · 研究发现癌症特殊分子 可提前检测出发病迹象 (11-9) · 加拿大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首阶段获成功 (11-9) · 报告称复合维生素不会降低男性心血管疾病风 (11-9)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7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11月6日
xupeiyang 2012-11-6 10:16
· Cell聚焦中国免疫学之干细胞与免疫 (11-6) · 上海交大最新JBC文章 (11-6) · PNAS:21年努力,基因治疗消除癌症副作用 (11-6) · Cell子刊:“舞蹈病”治疗现曙光 (11-6) · Science:免疫助力细胞重编程 (11-6) · 两篇《柳叶刀》子刊文章聚焦阿尔茨海默氏症 (11-6) · PNAS:鼹鼠抗癌启示录 (11-6) · 我科学家破解黄曲霉毒素高快准检测技术难题 (11-6) · 新研究揭示一种病菌产生耐药性原因 (11-6) · 印尼发现红毛猩猩感染埃博拉病毒 (11-6) · 新研究证实癌症存在基因“开关” (11-6) · 《柳叶刀》子刊:不治性肿瘤迎来福音 (11-5) · Science:癌症基因数据提出技术质疑 (11-5) · 美国科学家有望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 (11-5) · 中国与欧洲人群有相同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 (11-5)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交大徐汇校区:一隅秋色
热度 5 陈龙珠 2012-10-30 08:33
交大徐汇校区:一隅秋色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71 次阅读|9 个评论
上海交大网页上的学者笔谈专栏
热度 2 陈龙珠 2012-10-5 08:18
上海交大主页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刊发本校教授们撰写的短文,涉及各自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或行业发展等方面的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所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思想风貌。 上海交大“学者笔谈”专栏地址: http://news.sjtu.edu.cn/jdrw.htm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082 次阅读|4 个评论
狗尾草也美丽
陈龙珠 2012-9-6 08:50
狗尾草也美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秋微风细雨中的小鹭
热度 1 陈龙珠 2012-9-4 09:04
初秋微风细雨中的小鹭
这批小家伙,已光顾交大闵行校园东区一段日子了。或许觉得行人很是友善,它们的胆子也就大起来了,现在经常跑到致远湖周边靠路的草地和水边觅食,而不象前期那样总呆在大草地的腹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大秘密:上海交大内网泄露惊人内幕
liuyongjing 2012-8-28 18:3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4217do=blogid=603215 大秘密:上海交大内网泄露惊人内幕 2001 年 由于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故障,不能连外面。面对信息闭塞的无聊苦闷,学生们在内部网乱逛。大概是教导处那位昏了头,下面这份东西共享却没设密码!呵呵,学生将它贴到交大饮水思源站上后, 20 分钟后就被斑竹删了,不过已经成为了当天十大之二,不过后来者看不到内容罢了。虽然这很普遍,虽然大家心知肚明,呵呵,但这份材料是如此清晰的将情况摆在我们面前: 机动指标使用讨论材料 1 、校领导接收 招生特殊情况汇总 考生姓名 生源  分数  学校加分因素 专业情况 委托人拟解决意见 曹炎焱  江苏   620  生物医学工程、金融、电气、应用物理 胡光   安徽   609  环境工程、英语 发展研究中心徐诤处长推荐 韩超阳  上海   507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 \ 自动化 闵行区委办公室韩朝阳之弟保证专业 袁毅婷  上海   482 5 测控 保证专业 李丰园  上海   466 120 百分号 李巧   上海   449 外语 周永兴 , 电力局纪委书记李永鸣之女 曾诚   上海   470 5 工商管理高凤池,上海检查院二院副检查长曾勉之子 120 百分号 郭佳   上海   458 20 w** 120 百分号 刘晨   北京   582 钱永昌 120 百分号 王昕   浙江   604 王宗先 徐明   四川   604 徐僖之孙 朱文谦  湖北  629 电气工程、船舶 国家计委 黄展鹏  湖北   632 全国政协,陈鼎常 章琼   浙江   574 (文科) 基金办 应    江苏   603 学指委、武装部 周慈   上海   454 5 程天纵妻妹 续琰   上海 434 5 新任上海副市长严隽琪,浦东司法局长陈建之子 张轶颖  上海 462 5 航天局长金壮龙 120 百分号 叶鸣   上海 464 5 中医大 party 委书记张建中侄 120 百分号 孙?   上海 467 20 信息工程、应用物理六院干部病房孙宜平主任侄 120 百分号 宋鸿翔 上海 479 不进农学院 市妇联 保证专业 王聪 湖北 431 计算机 多位领导托 钱君 上海 471 市人大领导托 120 百分号 张晶 上海 466 120 百分号 盛涵涛 上海 455 5 测控、工程力学 盛校长之侄 张由仪 上海 505 5 计算机(保证一志愿)同济大学力学系主任 保证专业 蔡梦 上海 436 陈云青,大电气托 王兴华 上海 493 10 材料科学(保证一志愿) 保证专业 唐青 杭州 612 大电气副总裁托 已建议不要报考 李程贝 上海 469 瞿振元内侄 120 百分号 朱晏燕 上海 461 10 材料科学(保证一志愿)蒋光照亲戚之女保证专业 李树青 上海 476 退学后重考 录取 朱淼 上海 试点班 闵行区宣传部 保证专业 刘文君 上海 蒋光照侄之亲戚 杨士佳 上海 458 10 吴毅雄,磁悬浮项目负责人杨永兴之子、向明中学校长拟投档考虑 张驰宁 上海 466 外语新华社教科文部主任张学全之女、南模中学校长 120 百分号 欧洲 上海 443 朱物华外孙崔功之外甥 蒋春曦 四川 605 生物技术 西南交大蒋校长之子 唐鹤 四川 605 电子科技大学唐小我之子 许培恒 上海 陆燕荪 吴立婧 上海 吴敬儒侄女 吴则 北京 485 教育部、王大中,吴建平之子 闻毅 上海 467 5 上海市人事局闻处长之女 投档考虑 李宁 山西 432 教育部人事司管培俊司长 周凯 北京 547 总装备部 耿成厚 云南 566 卓越 上海 502 5 计算机(保证一志愿)华东政法学院副书记莫负春 保证专业 汪远 上海 438 40 艺术特长生薛沛健,上海教育电视台台长汪天云之子 王玮 上海 459 上海教育超市总经理王星之子 120 百分号 许颖 上海 479 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保证专业 王阳 江苏 598 10 王如竹堂妹 孔洁宏 上海 476 市考试院院长胡启迪 朱嘉炯 上海 468 市考试院院长胡启迪、太平洋口腔医院院长 120 百分号 唐月 江苏 605 市考试院副院长刘昌坤亲戚 李晶 上海 460 5 120 百分号 李涛 江苏 622 秦? 北京 563 戴海波 程鹏 北京 569 教育部学生司副处长杨松 施永闻 上海 462 5 长宁教育局 120 百分号 陈裕 江苏 620 清华大学副校长余寿之 桂园方 江西 629 团市委副书记张仁良内弟 向莹 上海 470 市财政局行财处 120 百分号 2 、中学校长推荐 编号 考生姓名 生源 分数 学校加分因素 专业情况 委托人 1 孙贤杰 上海 469 复旦附中 2 张思成 上海 466 大同中学 3 吴若玮 上海 466 南汇中学 4 苏呈彦 上海 477 5 光明中学 5 张瑞瑞 上海 格致中学 6 周瑾 上海 465 市二 7 张驰宁 上海 459 南模 8 马雅谨 上海 442 吴淞中学 9 张珏良 上海 458 延安中学 10 黄墨寒 上海 470 10 位育中学 11 余美琳 上海 426 20 南模 12 曹晶 上海 建平中学 13 姚乾华 上海 460 5 嘉一中 14 许晶? 上海 464 闵行中学 2001 年上海生源 120 百分号以内讨论材料 考生姓名 生源 分数 学校加分因素 委托人 唐本伟 上海 465 5 曾诚 上海 370 5 高凤池,上海检查院二院副检查长曾勉之子 郭佳 上海 458 20 w** 张轶颖 上海 462 5 航天局长金壮龙 叶鸣 上海 464 5 中医大 party 委书记张建中侄 孙? 上海 467 20 六院干部病房孙宜平主任侄 钱君 上海 471 市人大领导托 张晶 上海 466 李程贝 上海 469 瞿振元内侄 张驰宁 上海 466 新华社教科文部主任张学全之女、南模中学校长 王玮 上海 459 上海教育超市总经理王星之子 朱嘉炯 上海 468 市考试院院长胡启迪、太平洋口腔医院院长 李晶 上海 460 5 施永闻 上海 462 5 长宁教育局 向莹 上海 470 市财政局行财处 杨士佳 上海 458 10 吴毅雄,磁悬浮项目负责人杨永兴之子、向明中学校长 闻毅 上海 467 5 上海市人事局闻处长之女 孔洁宏 上海 476 市考试院院长胡启迪 朱晏燕 上海 461 10 蒋光照亲戚之女 4 、 2001 年上海生源机动指标讨论材料 编号 考生姓名 生源 分数 学校加分因素 委托人 1 李巧 上海 449 周永兴 , 电力局纪委书记李永鸣之女 2 周 慈 上海 454 5 程天纵妻妹 3 续琰 上海 434 5 严隽琪,浦东司法局长陈建之子 4 盛涵涛 上海 455 5 盛校长之侄 5 蔡梦 上海 436 陈云青,大电气托 6 刘文君 上海 蒋光照侄之亲戚 7 欧洲 上海 443 朱物华外孙崔功之外甥 8 许培恒 上海 陆燕荪 9 汪远 上海 438 40 薛沛健、于信汇,上海教育电视台台长汪天?之子 5 、 2001 年外地生源机动指标讨论材料 编号 考生姓名 生源 分数 学校加分因素 委托人 1 王昕 浙江 604 2 章琼 浙江 574 文科 基金办 3 耿成厚 云南 566 4 徐明 四川 604 徐僖之孙 5 蒋春曦 四川 605 西南交大蒋校长之子 6 唐鹤 四川 605 电子科技大学唐小我之子 7 李宁 山西 632 教育部人事司管培俊司 8 桂园方 江西 629 团市委副书记张仁良内弟 9 苏于果 江苏 629 推荐 10 曹炎焱 江苏 620 11 应 江苏 603 学指委、武装部 12 王阳 江苏 598 10 王如竹堂妹 13 唐月 江苏 605 市考试院副院长刘昌坤亲戚 14 李涛 江苏 622 15 陈裕 江苏 620 清华大学副校长余寿之 16 朱文谦 湖北 629 国家计委 17 黄展鹏 湖北 632 全国政协,陈鼎常 18 王聪 湖北 631 多位领导托 19 唐青 杭州 612 大电气副总裁托 20 刘晨 北京 582 钱永昌 21 吴则?北京 485 教育部、王大中,吴建平之子 22 周凯 北京 547 总装备部 23 秦? 北京 563 戴海波 24 程鹏 北京 569 教育部学生司副处长杨松 25 胡光 安徽 609 发展研究中心徐诤处长 26 吴立婧 上海 吴敬儒侄女 27 黄 剑 江苏 621 20 梁丰中学 28 龚子明 江西 629 江西师大附中 29 唐 月 江苏 605 进才中学 30 帅承? 湖北 624 华中师大一附中 开始看见这个东西,觉得有点意思,很多都是言之凿凿的,但是里面还有很多人是只提了一个名字,可能是(原稿)作者认为是众所周知的人物,可惜我孤陋寡闻,好在网络发达,我们可以一点一点的考证一下,看看这份名单到底真实性如何。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前面的一段里面大部分都是有职务的,我看就最后验证一下吧,但是最后那一段里面基本上就是只提一个名字,让我大感兴趣,一个一个看来 . 第一个阮雪榆( 1933 年 1 月 -- )压力加工专家。生于广东中山。 1953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主任、教授。 199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似乎还不是什么实权人物。第二个盛焕烨就不一样了,盛焕烨男,生于 1943 年 8 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大自动控制系本科毕业 , 历任上海交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副教授 , 教授 , 副系主任 , 系主任现任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校长出面应该可以摆平了。有没有更大的?我兴趣更浓了。 来看这个“ 16 曹圣梁 1410607357 494 5 交通运输谢绳武”。乖乖,谢绳武,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呀。 算了,我直接来查交大的主要领导吧: 上海交通大学 校 长:谢绳武 副校长:盛焕烨 沈为平 叶取源 张圣坤 许晓鸣 张世民 CP 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 书 记:王宗光 副书记:陶爱珠 潘永华 陈 龙 常 委:王宗光 谢绳武 蒋秀明 陶爱珠 潘永华 陈 龙 盛焕烨 沈为平 王永华 田信灿 CP 上海交通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委书记:王永华校长们除了“许晓鸣”,都写了条子;书记们还算对得起 party 员,没有全锅端,但是头带的不好,书记和第一副书记都写了条子,而且很恶劣的是,纪委书记王永华也写条子。这怎么去查呀?! 其他的人来头大部分也是响当当的,尤其是什么都不写只写名字的,更是如此。比如 w** ,我开始在交大里面查,发现大人物叫这个名字的,于是到上海查,你猜是谁:上海市公 ~ 安 ~ 局局长 w** 同志。 还有一个范祖德,也只写名字,想来甚是厉害。到 google 上查,条目主要有香港《經濟一週》社長范祖德,上海高科房地产公司法人代表范祖德。看来是后者呀,但似乎一个法人代 ? 不至于在交大 " 众所周知 " 了吧,再去交大查,有了:原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范祖德同志。 仔细查看里面的名字,共和国的部长们也榜上有名,不过基本上是退休的人士,比如, 1984-1991 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钱永昌,原国家机械部副部长陆燕荪等。当前在位的最厉害的当属新任上海副市长严隽琪了,类似的大官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里面教育口的官员很多,不过原作者似乎没有仔细查对名单,王宗先当为交大书记王宗光,余寿之当为清华副校长余寿文,想必是打字员用五笔录入的。其它还有避 " 副 " 之讳的,比如,教育部人事司管培俊司长应该是副司长管培俊,上海教育电视台台长汪天云也只是副台长。等等。 仔细看名单,还有有不少东西可以挖挖的 1 、教育口的人最多。上至教育部,下迄上海教委,区教委,甚至各大学,中学,校办企业,校董(蒋光照),院士。里面有一个头衔让我奇怪(可能是全国政协的面子大):陈鼎常 (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黄冈中学特级教师)。 2 、实权单位。公共安全专家局,电力,医院(真是 FT ,一个住院病房的主任都来了。),组织,人事局,外办。其实教育口的也大部分是实权职能部门,比如招生,财务,人事等等。 3 、企业。总裁们,想必钱能通神,当然现买现卖是不行的,应该是以前打好的基础了。 4 、其他自认为很牛的人物。比如浙江电力局副局长赵义亮等。虽然你上海不归我管,但是电力系统一家亲,牛人在哪儿都应该很牛。 5 、其他一些关联的人物也很有意思,比如“上海检查院二院副检查长曾勉托高凤池”一条,“上海检查院二院副检查长”想来也是来头颇大,但为什么还要托一个“高凤池”呢? 此“高凤池”何许人?一查,一个村长能这么厉害?再仔细一看,这个村长可不一般, 1998 上海综合实力百强村,上海旗忠集团公司法人代表,这还不算,旗忠村位于上海闵行区,想必地头也很厉害。所以这个双保险应该问题不大。 电视台、党报经常批评说,高考采用不正常手段舞弊作弊等! 你们当官的自己都这样还说个屁啊!
6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8月28日10时发布
xupeiyang 2012-8-28 11:16
· 首次发现DNA非编码区与癌症风险强关联 (8-28) · 上海交大Nature Genetics发表肝癌研究新成果 (8-28) · 中国农科院、北大与华大基因联合发表Nature (8-28) · 同一课题组两篇Nature文章表观遗传新发现 (8-28) · Nature技术创新:首个检测单分子质量设备 (8-28) · Nature热点:酒精让干细胞很受伤 (8-28) · 一种酶可用于生物燃料生产 (8-28) · 一毫克DNA可“容”一座图书馆 (8-28) · 分子靶向药物或使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降33% (8-28) · 让干细胞保持“干性”的关键蛋白现身 (8-28) · 让干细胞保持“干性”的关键蛋白现身 (8-28) · PLoS ONE:首次报道泌乳期猪乳Exosome中mic (8-28) · Science:基因组测序解密癌症医学之谜 (8-27) · 北生所最新Science文章 (8-27) · Cell子刊:首张致癌EB病毒注释图谱 (8-2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一流大学不是干出来的,是拍出来的
热度 1 pukin 2012-8-19 18:33
世界一流大学不是干出来的,是拍出来的
今天在科学网首页看到一则新闻:“ 法国媒体对法高校在上交大排行榜中落后表示不安 ”,点进去一看才知道上海交大8月15号又正式发布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行榜。 中国的大学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但是给各类大学排名的排行榜倒是遍地开花,至少有两位数。除了官方、校方的以外,还有民间和个人的。其中最要命有两个:一个是给国内各类大学和专业排名的武书排行榜;一个是给世界大学和专业排名的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 这个大学排行榜,外人看起来挺复杂、神秘的,实际上特简单,整7、8或十几个可量化的指标,比如学生数、教师数、SCI论文数、国家级获奖数等等,然后给这些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通过加加减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把一所大学的学术品位、学术积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她的精气神就用这些冰凉、无聊的数字就给排出来了。 武书连童鞋从1993年开始推出第一个大学排行榜到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这20年来,他的大学排行榜从单一的一个榜单到现在已经细化成几十上百个分榜单。当然,这二十年,拍他的板砖盖个世界第一高楼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他的最大贡献有两个:一个是每年忽悠了几百上千万的考生;一个是把浙江大学排到了全国第一。也算是这位校友对母校的最大贡献了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从2003年开始在网上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至今已连续发布10年了。 上海交大2012年世界大学排行榜科学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 “ 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公布 ”。看新闻报道其中有几个亮点: 1、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被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2012年大陆有28所大学进入世界500强,其中北大、清华、上海交大、浙大四所大学进入了世界前200名以内。 2、大陆在物理、化学、计算机学科领域已经进入世界百强。 3、整个大中国(包括香港、台湾)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学达到42所,超过英国排名第二。 上海交大这个世界大学排名指标对法国和俄罗斯的高校排名非常不利,因此受到了法国的指责。一些法方人士认为其标准更倾向于英美, 关键是在学术著作方面只计入英文著作等 。法国高教与科研部长菲奥拉索认为,此排行榜缺乏活力,只能作为高等教育与研究方面的导航性工具。 实际上在交大这个排行榜上,选取的指标相对简单,主要侧重于诺贝尔、菲尔茨奖和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尤其是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数在排名指标里占有重要地位。诺奖一年也就不超过10个获奖人,菲尔茨奖更是四年才3、4个获奖人。 所以上海交大这个世界大学排行榜实际上就是SCI论文排名。因此像莫斯科大学、巴黎高师这些公认的世界名牌大学,在交大这个排行榜上也只能屈就排在60位以后的名次了。 如果大学排行榜的指标和权重稍微做一下改变,大学的排名立马就可以完全不一样。 比如我如果把培养学生的数量这个指标的权重给的很高的话,那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开放大学当之无愧可以排在中国乃至世界第一。 如果博文也算论文的话,那么我把博文的浏览量和评论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的话,那么科学网大学绝对在全国排第一,君不见随便一个名博的博文浏览量都过千,评论上百。而很多SCI论文基本没人看。 所以世界一流大学不是干出来的,是拍出来的。拍是拍脑子的拍
3892 次阅读|1 个评论
校园信步
热度 4 陈龙珠 2012-8-16 20:12
校园信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4 次阅读|6 个评论
再探小白鹭
热度 2 陈龙珠 2012-8-15 21:01
再探小白鹭
欢乐的早晨 起早贪黑觅食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初秋-校园-草地-白鹭
热度 4 陈龙珠 2012-8-14 21:24
初秋-校园-草地-白鹭
上午去办公室的路途见到的,用Canon数码傻瓜机,手端着拉近远处的景致,只能拍出这个水平的图片了 大家凑合着欣赏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36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7月19日10时发布
xupeiyang 2012-7-19 09:19
· 山中伸弥PNAS:iPSC分化能力为什么不同 (7-19) · 贺福初院士Cell Res解析p53信号调控子 (7-19) · 上海交大首席科学家连发两篇Nature子刊文章 (7-19) · Nature子刊解析干细胞的多能性机制 (7-19) · 新研究:简单数学图形可描述神经"丛林"连接 (7-19) · “鹦鹉学舌”基因被解码 亦有望解释癌细胞 (7-19) · 白血病基因,逮住了一个! (7-19) · 干细胞权威PNAS转分化研究新突破 (7-18) · 我研究人员发现改善血管内膜增生新靶点 (7-18) · 日实现活体动物脑内神经细胞再生 (7-18) · 陈赛娟院士发文聚焦血癌靶向治疗 (7-17) · Cancer cell:攻克儿童癌症的新策略 (7-17) · 新方法可筛查肿瘤再生细胞 (7-17) · Cell子刊:心脏发育的开关 (7-16) · JBC:张宏研究组解析细胞自噬基因 (7-16)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6月27日
xupeiyang 2012-6-27 16:27
· 诺奖得主连发两篇Cell文章:piRNA突破性发现 new · 上海交大《柳叶刀》子刊揭示新肝癌标记物 new · 林圣彩,韩家淮细胞自噬研究登国际刊物 new · Nature子刊: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体细胞突变 new · Cell头条:p53的新功能 new · Nature子刊:干细胞生成血脑屏障 new · Nature新闻:逆转辐射影响的蛋白 new · 中国三大高校联合发表Nature medicine文章 new · 斑马鱼:研究黑色素瘤的新模型 new · Science:端粒酶的调控 new · 小分子RNA整合分析软件:psRobot new · Nature打破传统观点 癌症副作用逆转 new · JBC:朊病毒与癌症,正在展开的故事 new · ACMG: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new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揭秘灵芝基因密码 new · 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受贿被诉 涉及金额近两百万 (6-27) · 饶毅:中国科研一直在捡别国成果的"面包屑" (6-27) · 施一公:别追捧热门专业 (6-27) · 期刊版面费何以如此“疯狂” (6-27) · 中国首批八年制医学博士毕业 拟培养大师级人 (6-27) · 日本东电公司发布福岛核事故最终调查报告 (6-27) · 下一个哈佛会是谁 (6-27) · 新秀丽致癌物超标产品被召回 (6-26) · 食品安全也搞“一国两制”? (6-26) · 网传新型艾滋病威胁美洲 专家称中国尚无病例 (6-26) · 危险的转基因大米 (6-25) · 中科大探索给予本科生三次自选专业机会 (6-25) · 台湾肠病毒疫情发展 卫生部门查基因变异 (6-25) · 职称评审谁说了算 (6-21) · 国家食药监局:鼓励社会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 (6-21) · 诺奖得主连发两篇Cell文章:piRNA突破性发现 (6-27) · 上海交大《柳叶刀》子刊揭示新肝癌标记物 (6-27) · Nature子刊: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体细胞突变 (6-27) · Nature子刊:干细胞生成血脑屏障 (6-27) · Nature新闻:逆转辐射影响的蛋白 (6-27) · 中国三大高校联合发表Nature medicine文章 (6-27) · Science:端粒酶的调控 (6-27) · 小分子RNA整合分析软件:psRobot (6-27) · Nature打破传统观点 癌症副作用逆转 (6-27) · ACMG: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6-27)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揭秘灵芝基因密码 (6-27) · 牛校Cell发文解析miRNA与表观遗传 (6-27) · 北大生科院连发Cell,Nature子刊文章 (6-27) · 中科院发现智障关键基因 (6-27) · 贺熹教授Cell文章揭示Wnt信号新发现 (6-26) · 林圣彩,韩家淮细胞自噬研究登国际刊物 (6-27) · Nature子刊: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体细胞突变 (6-27) · Nature子刊:干细胞生成血脑屏障 (6-27) · Nature新闻:逆转辐射影响的蛋白 (6-27) · Science:端粒酶的调控 (6-27) · Nature打破传统观点 癌症副作用逆转 (6-27) · ACMG: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6-27) · 山东大学独家完成Nature子刊文章 (6-27) · NIH先锋奖得主张谨Nature子刊解答长期争辩 (6-27) · Nat methods:细胞功能分析新软件(免费) (6-27) · 科普:毛囊也会触发免疫反应 (6-27) · 发现免疫系统对膜融合的识别机制 (6-27) · Nature头条: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络 (6-26) · 上海交大长江学者Nature子刊文章 (6-26) · Science:将病原体“一网打尽” (6-26) · 小分子RNA整合分析软件:psRobot (6-27) · 牛校Cell发文解析miRNA与表观遗传 (6-27) · RNA领域泰斗Nature解析基因沉默关键蛋白 (6-21) · microRNA存在肿瘤内异质性 (6-18) · Nature子刊:解析miRNA生成调控机制 (6-14) · 金鹏Cell子刊:提高RNA干扰效率 (6-8) · 用小分子RNA治疗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获进展 (6-8) · Nature子刊:癌症“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6-7) · 《细胞》解析基因沉默的关键蛋白(免费) (5-29) · JCI:microRNA帮助治疗败血症 (5-25) · 这是一个陷阱!新技术捕获miRNA靶标 (5-11) · 中山大学《柳叶刀》杂志最新文章 (5-10) · 诺奖得主Cell特写文章:miRNA新角色 (5-10) · JBC: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唐中林发现肌肉发育调 (5-3) · 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解答miRNAs研究疑惑 (5-2) · 上海交大《柳叶刀》子刊揭示新肝癌标记物 (6-27) · Cell头条:p53的新功能 (6-27) · 斑马鱼:研究黑色素瘤的新模型 (6-27) · Nature打破传统观点 癌症副作用逆转 (6-27) · JBC:朊病毒与癌症,正在展开的故事 (6-27) · ACMG: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6-27) · 研究显示甘精胰岛素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6-27) ·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致病机理中取得新进展 (6-27) · 食用7种人工色素或致儿童智商降5分 (6-27) · 日本科学家在老鼠头部成功培育出微型人类肝 (6-27) · 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可降低患者患癌风险 (6-27) · 苯丙酮尿症具淀粉样变病特征 (6-27) · 生物物理所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6-26) · Science:禽流感将通过空气传播? (6-26) · Science:将病原体“一网打尽” (6-26) · Nature子刊: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体细胞突变 (6-27)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揭秘灵芝基因密码 (6-27) · 新农业技术使果蔬营养今不如昔 (6-25) · Nature:癌症的多个驱动子 (6-21) · Nature:解析常见儿童肿瘤的遗传根源 (6-21) · 基因测序技术可实时分析疫情中病菌类型 (6-21) · 两大机构利用测序新技术发多篇文章 (6-20) · PNAS:海地霍乱菌株的遗传多样性 (6-20) · 嵌合RNA:人类基因组潜在编码信息 (6-19) · PNAS:新型测序技术检测DNA损伤 (6-19) · Science子刊:外显子组测序个体化医疗应用 (6-18) · 卡尔加里大学研发出新干细胞制造方法 (6-18) · 《自然》重要基因组测序论文之技术篇 (6-15) · 新英格兰医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全基因组 (6-15) · Nature:胚胎干细胞的“神奇状态” (6-15) · 中国三大高校联合发表Nature medicine文章 (6-27)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揭秘灵芝基因密码 (6-27) ·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筹建10周年 (6-26) · 华裔NIH创新奖得主Nature获单细胞技术突破 (6-25) · 中国学者最新PNAS文章 (6-21) · PNAS:中国学者直击转基因作物面临的困境 (6-21) · 陈竺Nature Medicine谈中国癌症研究 (6-20) · 柳叶刀:糖尿病掠夺中国的健康与财富 (6-19) · 华裔教授Nature解答牛奶为何会引发肠炎 (6-19) · 华裔女科学家再发Cell子刊解析细胞分裂 (6-13) · 中国农大再发Nature Genetics文章 (6-11) · 中国学者NEJM关注结核病流行情况 (6-8) · 名校华裔研究组Nature获突破新成果 (6-7) · 同期Cell子刊公布两项中国学者新成果 (6-7) · 发现幽门螺杆菌的“中国特色” (6-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诈传,可以这样造就
热度 2 陈龙珠 2012-6-23 11:25
新浪网新闻栏目今天上午一则新闻标题: 上海交大首届90后毕业生出国比例超过55% 09:37 很雷人,但显然与我的直觉不符。点击进去一看,是摘自《劳动报》的。内容写道 :昨天下午,上海交大首届90后毕业生带着母校的嘱托和祝福,走向新的人生目标。据介绍,上海交大首届“90后”毕业生出国深造比例超过55%。本科四年期间参加海外游学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40%多毕业生就业,就业需求比是1:15。 事实上,昨晚本博读到的上海交大主页新闻稿 : 上海交大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接近尾声是这样写的 :今年,学校继续实施就业引导工程,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推动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到2012年6月22日为止,超过50%的学生继续深造,在就业的学生当中,进入到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企事单位的人数超过50%。数百人进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等世界最优秀的大学继续深造。 不难看出,相关记者,似将“继续深造”中包括在国内攻读硕、博士学位的大量本科毕业同学,全部划归成“出国深造”之列。一篇吸人眼球的新闻,由此产出。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0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6月13日
xupeiyang 2012-6-13 15:54
· 上海交大长江学者Cell子刊文章 new · Nature重要成果:大规模处方药筛查 new · 华裔女科学家再发Cell子刊解析细胞分裂 new · PNAS:感染如何致癌 new · PNAS:基因组信息协助蛋白结构预测 new · Cell Stem Cell十大热点文章(6月) new · PNAS:细菌效应蛋白研究新进展 new · Science新闻关注:免疫系统的刹车 new · PLoS:构建植物ihpRNA新方法 new · The Scientist:值得关注的基因组研究 new · Cell子刊:遗传物质的分子开关 new · PNAS:一百年后,细胞发生什么变化? new · Nature子刊:癌症研究解开30年遗传谜题 new · Stem Cells:干细胞不同寻常的“利他”行为 new · Science专题人物:上海交大赵立平(下) new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6月12日
热度 1 xupeiyang 2012-6-12 13:14
· Science专题人物:上海交大赵立平(下) new · 大连理工唐一源最新PNAS文章 new · Nature重要成果:全基因组→癌症标记 new · 中科院Nature子刊文章解析纤毛发生机制 new · Cell:比较表观基因组学,基因组调控研究新 new · Nature新闻:癌症抗体免疫治疗 new · Cell头条:任红霞等解析控制食欲新机制 new · 南京大学PLos ONE揭示细胞命运机制 new · 北大Cell子刊挑战20年主流观点 new · Nature子刊:揭示HIV天然杀手的秘密 new · PLoS:构建植物ihpRNA新方法 new · 百人博士973项目新成果登国际刊物 new · Nature子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定时炸弹” new · Cell Stem Cell十大热点文章(6月) new · Nature重要成果:大规模处方药筛查 new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6月11日
xupeiyang 2012-6-11 09:50
· 专访周俭民:假以时日,差距会缩小 new · Science专题人物:上海交大赵立平(中) new · 知名学者丁盛Cell点评癌症干细胞新发现 new · Nature:多靶点策略抗击癌症 new · Cell:细胞“保护神”蛋白 new · Science:20年解密轴突变性之谜 new · PLos:新发现颠覆癌症传统理念 new · 关联研究组蛋白修饰和甲基化的新技术 new · The scientist:癌症的基因治疗 new · Science专题人物:上海交大赵立平(下) new · Nature新闻:癌症抗体免疫治疗 new · Cell突破成果:基因组远程作用 new · Science专题人物:上海交大赵立平(上) new · 北大生科院最新Cell文章 new · 中国学者NEJM关注结核病流行情况 new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材征求合作者
hunanyufei 2012-6-10 17:30
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李仁发主编、喻飞、朱淼良、周洲议等编写。曾被国内多所知名高校选为教材,如上海交大( http://cc.sjtu.edu.cn/able.acc2.web/ShowSystem/CourseDetail.aspx?fCourseID=10722OrgID=608 )。我们计划编写第二版,征求2-3名合作编写者,如您有意,请与本人联系。 本人联系方式:hunanyufei|126|com或feiyu|yandex|ru或yufei|hunau|edu.cn
个人分类: 论文组稿|6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6月1日
xupeiyang 2012-6-1 09:45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 · 贺福初院士组癌转移新发现登国际著名刊物 new · 上海交大郑俊克Nature发表干细胞研究成果 new · 干细胞牛人Cell头条:转分化指南 new · 尚红、张林琦Nature文章评论中国艾滋病状况 new · Science子刊:癌症检测新测序技术 new · Science医学:艾滋病疫苗及治疗的新靶点 new · 袁钧英Nature综述解析细胞凋亡 new · Nature子刊:癌症转移的新机制 new · Nature重大成果:中方参与 首次公布西红柿基 new · 韩国木乃伊提供古老乙肝病毒基因组图谱 new · 北京大学最新PNAS文章 new · Nature methods:快速解析膜蛋白的新技术 new · PNAS:发现新的艾滋病毒抑制蛋白 new · 中国学者5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new · Nature专题:乳腺癌 new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5月29日
xupeiyang 2012-5-29 14:08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 · 上海交大等Nature子刊解析细胞迁移 new · Science:解答80年谜题,植物何时开花? new · Nature子刊:深度测序制造对抗流感新武器 new · Science:获取更清晰的分子视图 new · Science提出癌症生长新假说 new · Nature子刊:筛查药物靶点的新技术 new · 《细胞》解析基因沉默的关键蛋白(免费) new · Nature子刊:超敏测试及早确诊疾病 new · Cell:让分子各就其位 new · Nature Genetics:大规模全基因组肝癌调查 new · 留德学者Nat Biotechno封面发表新技术 new · Nature子刊:新发现扭转免疫学研究方向 new · The scientist:科研迫于商业化的压力 new · Science公布首个癌细胞大型代谢分析 new · Cell重要发现:癌变的“推手” new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眼中的潜规则
热度 2 longfo 2012-5-22 07:20
上海交大和复旦搞了一次才以大比拼,结果,交大输掉了,大家开始在新闻媒体方面下文章,认为是复旦操纵了裁判和媒体,为什么,因为上海的媒体都是复旦毕业生的天下。 这说明了,天之骄子,从大学开始就知道潜规则了,呜呼哀哉,潜规则害死人阿。是不是真有潜规则呢,即使官方澄清,我看也是没人相信的,呜呼哀哉,这是更可怕的,我却觉得好玩。
324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5月18日
xupeiyang 2012-5-18 09:05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 · Cell重大成果:首次解析癌症发生全过程 new · Nature子刊:捕捉万分之一癌细胞突变 new · 上海交大长江学者发Nature子刊文章 new · Nature头条:同步的时钟 new · 胡务亮博士Science子刊基因治疗新突破 new · 21个癌症基因组全面解析 new · Nature头条:实现黑客帝国的梦想 new · Nature:线虫的神经系统远比认为的更复杂 new · Science杂志Top关注文章 new · Nature里程碑:大型测序揭示共享基因 new · Nature:中国大学获得的自由度 new · 中国农业大学发Cell子刊文章 new · 华东师范大学Nature子刊新文章 new · “明星”抑癌基因功能恢复 杀死癌细胞 new · Cancer cell:癌细胞生来就各司其职 new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拓扑量子时代或随新薄膜而来 (上海交大有望年内实现探测Majorana
UniPHY 2012-5-6 19:17
拓扑量子时代或随新薄膜而来 上海交大有望年内实现探测Majorana费米子 ■本报记者 黄辛 张楠 3月29日,多云转阵雨,15℃~23℃,南风4~5级。 未来,人们也许能看到这样的天气预报:某月某日某分某秒,晴,18℃,东南风2级。我们将可以精确地知道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点的天气实时情况。 这种超给力的天气预报会变成现实吗?答案是:有了拓扑量子计算机,像实时天气预报这样便捷的生活条件都将成为现实。 上海交大物理系贾金锋、钱冬研究组3月28日宣布:由他们领衔的科研团队,制备出一种由拓扑绝缘体材料和超导体材料复合而成的特殊人工薄膜。这种薄膜是产生Majorana费米子的必要条件。 钱冬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如果找到了Majorana费米子,在固体中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将成为可能,这将引发未来电子技术的新一轮革命,人类也将进入拓扑量子计算时代。据悉,上海交大科研团队有望在年内实现探测Majorana费米子的突破。 跨世纪预言或将应验 粒子世界有“两个家族”:费米子和玻色子。玻色子这户“人家”有个共同的脾性:“翻脸”后还是一家人;而费米子这家则完全相反,它们“翻脸”后,就形同陌路。 物理学家认为,任何粒子都有它的双胞胎兄弟,也就是它的反粒子。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就一直在寻找由反粒子组成的反物质。而当正反物质相遇,就会一起消失,变成光。 意大利学者埃托雷·马约拉纳(Majorana)曾预测,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类特殊的费米子,它是自己的反粒子,自己是自己的双胞胎兄弟。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Majorana费米子”。 Majorana费米子神秘莫测,全世界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找它,快80年了。高能物理学家认为,中微子可能就是一种Majorana费米子。上海交大的高能物理学家们也正紧锣密鼓地从事相关研究。而凝聚态(固体)物理学家们,则在不同的材料体系中热情寻找着Majorana费米子。 理论物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多个Majorana费米子可能“藏身”的材料体系,其中上海交大低维物理和界面工程实验室贾金锋、钱冬、刘灿华、高春雷等4位教授联合攻关的拓扑绝缘体与超导体的界面就是极可能存有Majorana费米子的地方。 钱冬介绍,近年来,随着拓扑绝缘体的问世,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在实验上追寻Majorana费米子的竞赛。上海交大已经制备出最适合探测和操纵Majorana费米子的人工薄膜系统,有望在年内实现探测Majorana费米子的突破。 众里寻她千百度。离找到这个Majorana费米子日子不远了,届时,埃托雷·马约拉纳的跨世纪预言也可能得到应验。 小薄膜成就大突破 究竟是什么薄膜有如此“神通”? 据介绍,这种薄膜由拓扑绝缘体材料和超导材料复合而成。厚度只有发丝的万分之一。通过精确控制,将所需材料的原子一层一层垒起来,最终达到产生Majorana费米子的必要要求。 钱冬举了个例子:“想象一下,在我们面前放了张桌子,桌面上要做一个贵重的台面,把拓扑绝缘体看做是台面,把超导材料看做是桌子,怎么把台面和桌子有机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更漂亮的桌子?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大难题。”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研究组能生长出高质量拓扑绝缘体薄膜,但由于界面反应和晶格匹配等问题,拓扑绝缘体与超导体之间的高质量的薄膜非常难以制备。 上海交大低维物理和界面工程实验室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他们在拓扑绝缘体与超导体之间插入一种超薄的过渡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工薄膜,首次成功实现了超导体和拓扑绝缘体的“珠联璧合”。他们发现,超导的特性能够传递到拓扑绝缘体上——拓扑绝缘体也具有了超导体的“本领”。 小小薄膜成就了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这项研究成果即将在Science杂志发表,目前网站已先行发布。该工作被Science审稿人评价为“材料科学的突破(a breakthrough)”和“巨大的实验成就(a tremendous experimental feat)”。 《中国科学报》 (2012-03-30 A1 要闻) 更多阅读 拓扑绝缘体研究获进展
2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高教院:《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总第1期~总第35期
tangminqian 2012-5-6 10:44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主页 品牌工作 http://gse.sjtu.edu.cn/GradDigest/index.htm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每月及时选载世界各地报刊媒体和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发布的最新信息和观点评论,全面报道国外研究生教育最新动态。 本刊致力于帮助我国研究生教育决策和管理者、研究生教育研究者、研究生教师等相关人士,了解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最新动态、不同观点、重要数据和研究成果,加强中外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和借鉴,以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在国际视野下更切合实际、更有竞争力和更富创新求是精神地开展工作。 2013-07-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3年7月 总第35期.pdf 2013-06-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3年6月 总第34期.pdf 2013-05-03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3年5月 总第33期.pdf 2013-04-14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3年4月 总第32期.pdf 2013-03-19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3年3月 总第31期.pdf 2013-01-24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3年1月 总第30期.pdf 2013-01-24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12月 总第29期.pdf 2012-12-1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11月 总第28期.pdf 2012-10-3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10月 总第27期.pdf 2012-09-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9月 总第26期.pdf 2012-07-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7月 总第25期 2012-06-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6月 总第24期 2012-05-02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5月 总第23期 2012-04-03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4月 总第22期 2012-03-03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3月 总第21期 2012-01-05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2年1月 总第20期 2011-12-02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12月 总第19期 2011-11-03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11月 总第18期 2011-10-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10月 总第17期 2011-09-02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9月 总第16期 2011-07-02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7月 总第15期 2011-06-03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6月 总第14期 2011-04-29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5月 总第13期 2011-04-03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4月 总第12期 2011-03-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3月 总第11期 2011-01-06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1年1月 总第10期 2010-12-07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12月 总第9期 2010-11-08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11月 总第8期 2010-10-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10月 总第7期 2010-08-02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8月 总第6期 2010-07-08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7月 总第5期 2010-06-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6月 总第4期 2010-05-01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5月 总第3期 2010-04-26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杂志创刊 2010-04-02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4月 总第2期 2010-03-05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2010年3月 总第1期
个人分类: 国外教育动态|2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品-上海交大顾佳俊老师发表ADFM内封面
scimage 2012-4-19 10:17
作品-上海交大顾佳俊老师发表ADFM内封面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顾佳俊老师发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内封面 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290048/abstract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7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桃红柳绿
热度 6 陈龙珠 2012-4-12 19:56
桃红柳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92 次阅读|11 个评论
思源湖边的樱花
陈龙珠 2012-4-4 17:48
思源湖边的樱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大的上海交大医学院11院士,北大清华浙大比不上
热度 10 zw373737 2012-2-19 12:20
陈竺 王振义 江绍基 顾健人 曾溢滔 张涤生 杨胜利 邱蔚六 陈赛娟 项坤三 戴尅戎    历史沿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地处上海市中心繁华地区,前身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1896-1952) 、震旦大学医学院 (1911-1952) 、同德医学院 (1918-1952) 于 1952 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 1997 年学校通过了“ 211 工程”正式立项,是国家重点建设的“ 211 工程 ”大学之一。 2005 年 7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新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成立,崭新的上海交大医学院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医护员工 22253 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 2474 名 ;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人,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4 人( 6 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6 人;长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4 人 ;获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的 10 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6 人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 16 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1 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95 人。 1 人获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 ,3 人获“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 1 人获世界十大杰出女科学家提名奖。博士生导师 332 人,硕士生导师 732 人; 200 人次在国际学术机构及国内一、二级学术团体内担任要职。   教育教学:学院现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和检验系、营养系、生物医学工程系、药学系等 15 个二级学院(系), 7 所综合性附属医院及 5 所专科性附属医院, 15 所教学医院及教学中心 。有临床医学八年制硕博连读专业、八年一贯制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和七年一贯制口腔专业及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营养学、药学等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 4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5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4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56 个。目前在校本科及长学制学生 3800 余名, 研究生 2700 余名 。   科学研究: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三级) 14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18 个(其中“重中之重”学科 2 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23 个,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 9 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 15 个。有 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5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13 个,世界卫生组织( WHO )合作中心 3 个,上海市级研究所 22 个; 11 个学科列入“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自“九五”期间进入“ 211 工程”建设以来,医学院获得各级 各类纵向科研项目 4393 项,总经费 112334 万元 ,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 57357 万元,占总经费的 51% 。国家项目中包括国 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973 ) 8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 项、重点项目 26 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 863 ) 82 项 。“九五”以来,医学院共获得市(部)级科技成果奖 434 项,其中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 3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28 项,国家发明奖 3 项 。近年来,被〈 SCI 〉收录的论文数逐年大幅度上升,〈 SCI 〉单篇论文引证数居全国前列。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承担数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医疗服务:学院现有 7 所综合性附属医院, 5 所专科性附属医院。其中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胸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共有核定床位 12404 张 , 2008 年度门急诊总量为 1657.84 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 40.58 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 20.32 万人次。   对外交流:同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韩国、以色列等 26 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共 42 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目前有在职外国名誉教授、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共计 78 位。中法合作办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是中法两国政府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学生在校以法语为第一外语,部分基础和临床课程以法语授课。每年由法方派遣教授来院参与教学。经考核合格者被选送赴法国大学医院,作为住院医师实习一年。 医教研重要突破 1954 年 完成国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 1956 年 国内首次用阿托品治疗锑剂中毒引起的阿斯综合症 1958 年 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员邱财康 1963 年 成功实施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 1973 年 施行国内首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77 年 国内首例同种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 1978 年 完成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1981 年 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手术 1986 年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8 年后又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三氧化二砷的应用可以特导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使得复发难治白血病治疗取得突破 1991 年 国内首次进行了头皮撕脱伤原位再植获得成功 1999 年 研制成功国内首例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 1999 年 国内最早研究发展计算机辅助定制型人工关节以及形状记忆骨折内固定装置,并用于临床 2003 年 成功施行了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成人胰岛细胞—肾联合移植 2004 年 成功完成亚洲首例腹腔七器官联合移植 北京协和医学院27个院士 刘德培 巴德年 曹雪涛 曾益新 王世真 史轶蘩 刘彤华 邱贵兴 刘玉清 朱晓东 高润霖 肖培根 吴 旻 陆士新 孙 燕 程书钧 强伯勤 薛社普 王琳芳 沈 岩 黄 量 周同惠 于德泉 甄永苏 詹启敏 赵玉沛 郎景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774 次阅读|17 个评论
最权威的大学排名出来了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10 11:14
邱均平教授好。 我们期待已久,终于出来了。 1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3 浙江大学 4 复旦大学 5 上海交大 6 南京大学 7 武汉大学 8 华中科大 9 中山大学 10 四川大学 详细信息 http://www.cnr.cn/jy/yw/201201/t20120110_50903757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279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今日科技动态
xupeiyang 2012-1-5 08:27
· 2011值得关注的技术:功能基因组资源 (1-5) · Nature子刊:揭示中性粒细胞新功能 (1-5) · 上海交大新文章:揭示罕见骨病的新致病基因 (1-5) · Science新周刊:丙肝疫苗新希望 (1-5) · 丙肝病毒挟持了肝脏中的miRNA (1-5) · 首次在蜜蜂身上发现致命的寄生蝇 (1-5) · 减肥手术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降低有关 (1-5) · 过度进食时热卡促成了身体脂肪的增加 (1-5) · 上海药物所论文发表总数位居中科院前列 (1-5) · 专家提出超级杂交稻栽培新技术“三定栽培” (1-5) · 《自然》展望今年值得关注的科学进展和事件 (1-5) · 中国学者12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1-4) · Cell:维持造血祖细胞的双重信号 (1-4) · 复旦拟DNA鉴定曹操墓 河南迟未答复 (1-4) · 日本研究者揭示渐冻症发病机制 (1-4)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然中国(Nature China)评价上海交大物理系罗旭东的发现
NathanUFO 2011-12-30 15:27
最近, 自然中国在研究亮点栏目下介绍了罗旭东博士及其合作者最近的一个发现。下面是评价的翻译。 光学装置:窗户替代物 Felix Cheung 摘要: 在一个窄窗内填充巧妙设计材料的,可以使光线象通过宽窗一样进入房间。 超常人工介质材料(metamaterials)——能够以异乎寻常的方式来弯曲可见光或者其它形式的电磁辐射的人工设计的复合材料——的发展显示了各种新颖光学设备的可能性,比如隐身衣、波的集中器以及极化旋转器。在上海交通大学,罗旭东及其合作者提出另一种超常人工介质材料的用途——将窄窗变成宽窗。 研究者们用数值方法模拟了两种环境下的光传输途径:正在穿过由两个长方形障碍物形成的宽通道的光(见上图),以及正在穿过由两个梯形障碍物形成的窄缝的光(见下图)。他们发现,如果在梯形障碍物之间的区域上,电导率和磁导率的取值合适,窄缝可以让光以与在宽通道中相同的方式传输,并形成相同的衍射图案。 为了得到这一结果,一种方法是在窄缝中填充超常人工介质材料。这一观念与隐身衣的思路相同,在那里,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弯曲:就像超常人工介质材料物体不在那里一样。这里提出的想法颇具希望,因为它无需取极端的电导率和磁导率的值。另外,利用这一想法,从增强牢固性出发,建筑物或者器件中的宽窗可以用窄缝替代。 这项工作的作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中国上海。 Reference 1. Zhang, X., Chen, H., Luo, X. Ma, H. Transformation media that turn a narrow slit into alarge window. Opt. Express 16, 11764–11768 (2008). 原文链接为: http://www.nature.com/nchina/2008/080806/full/nchina.2008.181.html
个人分类: 成功案例|36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赞一句上海交大,并再次呼唤教育之回归常识!
热度 28 陈安博士 2011-12-14 21:33
  今天看到一条来自上海交大的消息: 原则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均可申请指导博士生,对于特别优秀的讲师也鼓励其申请博导工作,一些学院如中外合办的密歇根学院已出现作为博导的讲师。    清华大学去年也玩过类似的一手,还是通过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宣称的,俺们当时写了两篇文章来表扬清华大学在这个问题上终于回归了常识。    其实,中国高等教育与科研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缺乏创新,缺乏愿意或有能力创新的科学家,而是严重地缺乏常识。   在常识问题上,很多人是根本不承认的,比如 有些人坚持认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必须按照国情弄事。    我一般情况下反对“中国国情”说,其实,这些国情是怎么造成的?还不是因为刚开始就不遵守国际规范造成的。人造出特定的国情,然后再依着这个人造的东西来说事儿,言称因此我们就不能国际化,或者暂时不能国际化,而应该国情化,我认为完全是本末倒置。       我们也早就看到了东邻的日本(以前称为东洋的),虽然我们在南京大屠杀之际应该更加憎恨法西斯的日本,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尤其从他们学习外来的东西的认真执着劲上看,我们得好好学习他们。       难道日本就没有日情?有的是!比中国的国情还国情呢,而且韩国就很强调他们自己的“韩情”嘛。    我相信,当我这里说出“日情”,“韩情”这样的字眼,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可笑,当然如此,中国国情也是一个可笑的词。    我们坚决应该在可以国际化的方面大胆推进国际化,比如,讲师或者副教授招收博士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有些人会有担忧,比如,中国的博士生导师已经很烂了,再把年幼无知的讲师们弄进来,不得更烂啊。    这个担忧是很可笑的,其实,一旦这些讲师或者年轻副教授们的青春力量加进来,反而会使已经烂掉的博士生导师群体稍微干净健康点呢。我相信,完全就是这么一回事。   相信年轻人,没错的!我们过去一直说要辅导年轻人,老人要当好导师和引路人,事实证明,引导到今天都引导了几十年了,就没引出点啥创新性的东西。从效果推断原因,应该是引错了或者干脆不会引。既然如此,还引啥,抓紧让人家自己走路。   虽然上海交大再度高声喊出来一个已经很多大学在尝试的常识,看上去似乎很美,但是我们最应该担忧的倒应该是:中国的大学在回归常识的道路上,能够走多久走多远?   朋友们说清华在忽悠完副教授全部是博士生导师之后,并没有真正地实施下去,或者说,虽然在教育部记者招待会上忽悠了,可是,现状并没有本质性改变。这个,俺觉得又得设计新的管理机制来确保这一点的实施了。我想这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常识依然是片段性的常识,并没有汇聚完整,而且大学似乎只满足于有喊声,之后再也没有继续推进常识化的意识和动力了。   我们希 望上海交大在宣称之后能有更进一步的行动落实这一声称。
个人分类: 时论|6777 次阅读|39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首推本科 入学 申请制
dongzg101 2011-11-23 15:12
上海交大首推本科入学申请制 上海交大昨日(11月22日)发布消息称,2012年上海交大首次推出本科入学申请制,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 明年首推本科申请制 交大方面表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学生,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根据纲要精神,上海交大2012年在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实施“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试点,完善高校自身的综合评价体系,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选拔具有学科特长、适合上海交大培养、全面发展且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以期引导中学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接轨世界一流大学人才选拔模式,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将以“入学申请制”的形式进行。凡符合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高考报名资格,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或以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向上海交大提出申请。考生可登录上海交大招生网(网址: http://zsb.sjtu.edu.cn ),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网上报名系统”,进行“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报名。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提交后下载打印相关表格,由所在中学核实该表和获奖复印件后,由校长签字、中学盖章,并以特快专递EMS方式寄(送)到上海交大招生办公室。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由考生申请,学校审核批准后,可减免报名考试费、资助面试交通费。 据悉,上海交大自2009年在博士招生中推出“入学申请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次在本科招生中试点“入学申请制”,旨在回归大学学术本位,探索选才、育才新模式,让更多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优秀学生进入交大。 复试时直接进实验室 上海交大将组织专门力量,对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参加“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自主选拔的复试人选。进入复试的同学,免予参加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AAA测试)。学校积极探索测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组织各领域教授成立专家组,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及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对复试学生进行针对性面试和特色测试。 “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自主选拔的“考官”和“测试方式”不同于以往的选拔。以往的选拔中,考生面对的是来自各学科领域的教授,而“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自主选拔的复试环节中,学校将组织考生申请材料中所提及的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考官”。同时,复试环节中,考生还会打破笔试加“面对面谈话”的传统测试形式,走进实验室,用“实践”证明自己的创新潜质,让创新思维和实践紧密结合。 上海交大根据考生面试和特色测试结果,确定获得“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自主选拔认定名单。名单将在相关省级教育考试院网站和教育部阳光平台网上公示。 不过,考生仍需参加所在省市高考,只要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线,即可被上海交大相关专业录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975 次阅读|2 个评论
胡震的道德执照
热度 6 fs007 2011-11-21 07:54
寻正 我公开要求胡震面对公众道歉,针对自己的剽窃论文修改重投存档,还不足以警告他的那些毫无原则,执着于意气之争的支持者。他们一如既往地创造着各种希奇古怪中国式的谬论,还自以为很会辩论。我不回复,他们便宣称自己得胜,然而,更可笑的是,三天两头这群人指责我扮演“法官”。 有人把一位名叫熊丙奇的上海交大教授的《 导师举报学生,应进行双重调查 》一文链结过来,要我学习。我学习之后,仍然是那一句话,胡震愚弄了一批人,包括这位熊丙奇教授,连分辨基本事实的能力都缺乏,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可笑无比。因为他无非重复的是胡震的谎言,一篇充斥着谎言的文章会有真知灼见?相信熊丙奇在知道自己被胡震欺骗之后肯定脸色很精彩。 熊丙奇教授其实在法理学上也比较欠缺,在以德治国的时代,他的看法可能成立,然而,却不附合法制精神。退一万步说,钱思进当导师的确滥权,但他的滥权没有造成后果,胡震如期毕业出国。熊丙奇教授要如何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以什么作为法理学基础?因为他举报揭露了自己的学生?任何机构此类调查行为,是一定要有错误进行纠正的,北大总不能调查结束,给胡震发两张毕业证,对吧? 胡震及其支持者,中国的法盲教授们所持者,不外乎一种称为道德执照的东西(Moral License)。曾经看过一个电影,主人公阴差阳错扮演起暗探来了,被警察追捕过程中,他围着街心花园把两个警察绕晕了,然后给二人大吹特吹暗探生活,其中提到了“杀人执照”(A License to Kill),把两小警察羡慕得眼冒星星。在国外当警察不是那么浪漫,他们对付的人多能够搞到现代武器,有时比他们的火器还先进,是要冒生命危险的,然而,他们一旦开枪,还不时要受到调查,看他们是否过度使用了暴力。 什么是道德执照?侩子手杀人就有杀人热照,依法处决罪犯,当然不是谋杀。中国法庭的警察强行执行法庭裁定,比如武汉法警强行从方舟子夫妇账户上划走法庭裁定的罚金,那也不是抢劫。如果你被攻击,进行还击,你有权利进行正当防卫,在防卫过程中,尽管你有意伤人,造成了后果,依然用不着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正当的道德与法理执照,让你执行某项在另外场景中是非法不道德的行为。 不过,在讨论道德执照的场景中,学者多关注的是不适当的道德执照,因此,道德执照一词一般是贬义的,指人们用别人的不道德不法行为掩盖自己的失德与非法行为。举个简单例子,两个孩子争执,跑来告妈妈,甲说,乙抢了他的冰棒。乙马上还嘴,说甲抓破了他的小人书。对于乙来说,他拥有一张道德执照,因为甲做了坏事,抓破了他的小人书。现实的场景往往更为复杂,因为甲气恼地说,乙踢了他一脚,他去抓乙,不小心抓破了小人书。作为兄弟这般争执,遇到中国糊涂法官,就推托曰,“清官难断家务事”,实质上是糊涂官难断任何事。以德治国就好清廉的糊涂官,结果中国人法盲居多,当了法官,仍然是法盲,缺乏论一事断一事的基本法制精神。 胡震等人针对钱思进的攻击套路就是以指出钱思进本身不道德行为的方式来为胡震辩解。这些人的辩解逻辑是,如果钱思进作为导师滥权,他就没有资格公开揭露自己的学生,许多糊涂中国教授,(可能包括熊丙奇教授这样的教育专家),就可能认为凡是导师指责学生,都是不许可的。大家不要以为我是开玩笑,中国历史针对儿子是否可以举报父亲,父亲是否可以举报儿子,是争论了几千年的,迄今,大部分人可能还糊涂着呢。 那些人以钱思进为人如何,学术上不懂物理学如何如何,针对胡震同学又如何如何,无非在为胡震寻求一张道德执照,有了这张道德执照,胡震同学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些人最大的麻烦在于,即使钱思进真是混世魔王,邪恶透顶,在胡震同学读硕士期间把胡震同学迫害了,这张从钱思进的不义行为上升发出来的道德执照仍然管不着胡震的本科毕业论文!凡事还有先后顺序,对吧? 我为什么对联系跟胡震共享网名的同学没兴趣呢?因为我知道道德执照的害处,让大多数的人失去了客观判断能力。中国传统文化讲“杀富济贫”,就是一张恶劣的道德执照,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为这一张道德执照统治了1/3个世纪,结果中国人穷得舔灰。胡震的支持者总认为我听不进去他们说钱思进的坏话,拒不承认他们所讲的事实,根本无从意识到我对那些事实不感兴趣。不是说我赞同钱思进,我从来就认为钱思进针对胡震的揭露出于报复,而他的失误在于此前针对胡震的包庇,而不是不该此时来揭露。 即使我对钱思进的人格、学术水平、以及他针对胡震的迫害行动感兴趣,胡震同学的支持者也没有说服我。我知道一些钱思进针对胡震同学的迫害行为,但认为随着胡震同学顺利地毕业出国,那些行为除了暴露钱思进私德有亏,因为北大的英明,尚未造成不良后果。此外,胡震支持者习惯于人身攻击而非提供事实。 我作为一个局外人进行客观评价,胡震同学的支持者一开始就针对我的评价不满,因为我批胡震多于钱思进,但他们选择的方式是试图通过语法分析或者推荐我联系胡震的至交好友,一言不合,便大肆攻击,怀疑我的水平,质疑我的学位论文,诋毁我想做法官。他们似乎除了寻求道德执照之外,不会其它的辩解方式。如同他们攻击钱思进一样,他们针对我的恶评仍然是泛化的道德执照,好象我如果有不德行为,那么胡震就有资格在四年前抄袭了一样。 我已经连续发文,讨论了胡震跟钱思进之间的私人恩怨,即使是从私德上来说,胡震也远差于钱思进。胡震同学通过钱思进获得了众多的在学业上成长的机会,做了本科毕业论文,拿到了出国见习机会,获得了硕士学位,请问钱思进从胡震身上得到什么?钱思进除了试图阻止胡震毕业外,他是否向胡震撒过谎?即使是钱思进阻止胡震毕业,仍然是有言在先,前后一致,胡震呢? 胡震同学的支持者们一致骂我偏信钱思进。在胡震是否骗取了钱思进的签字问题上,由于事涉两人私下交流,不可能有旁证,胡震的支持者们就以为凭一张嘴就可以抵赖。在两人证词相左的情形下(One man’s word against another’s),任何人评判的依据都是二人的诚信,你可以说钱思进是小人,心胸不宽厚,但他表里如一,我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他撒谎,而胡震三番五次的谎言让人反胃,这么鲜明的比较,我的结论不言而喻。 道德执照本就不靠谱,更何况本身还从未存在过。 说到道德执照,我知道中国人的木鱼脑袋是转不过那道弯的,因此,我就暂时认可道德执照,假如一个人让你吃了亏,我认为你有执照执行一定的相称的惩罚行为,哥哥踩了你一脚,你踢他一下可以谅解,但我不认为你可以转身把这张方向明确的执照用在其它地方,比如打不赢哥哥,就打妹妹出气,或者偷邻居的文章去卖。如果你是学生,导师亏了你,比如要你出钱买试剂或者出差费用不给你报,你或许领到了一张在背着导师说他坏话的执照,但你不能剽窃导师的文章做论文,也不能故意扔两鼻涕在实验中的培养试管里,因为前者不相关,后者超过限——破坏实验引起的后果严重重于导师对你的不公。 从道德批判上来说,不少人以为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因此就横行无忌。比如有的人随便选择了导师,结果到学校报到之后,就听同学朋友说其导师如何如何坏,在该导师没有任何针对这位同学的不当行为之时,这位同学就认为领到了道德执照,发放道德执照的同学们斜着眼,歪着嘴,向“受害者”传输经验,“你这个导师啊,你绝对不能说实话,他的研究生出差,他会要研究出一半的钱。因此,你以后报账就要乘二乘三!”当你处于道德制高点时,如果你想从道德制高点出发抑制对方,就不要降低身价,要维持道德制高点,人以不诚行为相待,你以不诚行为待之,你就堕落到对方同一水平。事实上,大多数对道德执照感兴趣的人,由于自私、缺乏克制、以及有了理由就变本加利的倾向,他们往往堕落到远比对方更低的位置。 得了所有便宜还跑来卖乖,难道不知道你的道德执照本就不存在,或者早就过期了吗? 针对身边事,其实家务事最好判断,所有的道德执照一概取消。擅动拳脚者,认错道歉,甲踢了弟弟,当由父母来决断,弟弟没有私下报复的理由,同样地,弟弟损坏了哥哥的东西,当由父母来惩罚,哥哥也不能私刑相加。失去了道德执照的基础,一事了一事,踢了弟弟要受乱踢人的惩罚,损坏了东西就要赔偿,所有的事情极为简单,父母也就不用担心培养出了一个道德上的糊涂蛋,在其成年后被人指着说,养不教,父之过。 针对川大来说,梳理钱胡之争非常简单,无非是一事了一事,钱思进包庇学生,取消其导师资格,胡震剽窃,通报批评,重修论文。为什么要作难呢?如果川大认为胡震没有剽窃,那么请公示其调查程序与调查报告,以息纷争。不要说我们无权看川大的报告之类的废话,不要说川大是公立学校,即使是私立学校,进入公众视野,也得要出示报告,因为你得对你发放的学位负责。
个人分类: 人物评论|474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11月1日
xupeiyang 2011-11-1 12:15
· 突破性技术:高通量培养细胞 (11-1) · 上海交大发表两篇Nature Genetics文章 (11-1) · 《细胞》:新角度探索干细胞修复 (11-1) · Nature不可不读的论文:绘制大规模完整蛋白 (11-1) · 武汉大学最新PNAS文章 (11-1) · 肿瘤专家Nat Medicine:抓住癌症的“帮凶” (11-1) · Nature解开细胞周期之谜 (11-1) · 翟琦巍Diabetes揭示血糖调控新机制 (11-1) · 两项研究获心脏病治疗新方法 (11-1) · 锁定!追踪!命中!这枚“导弹” 专打肝癌细 (11-1) · 杭师大教授一科研项目将延长人类寿命 (11-1) · 印度科学家第一次完成楝树基因组测序 (11-1) · 新型双荧光共定位系统开发成功 (11-1) ·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列入“973” (11-1) ·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不死原因 (11-1)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大学世界级名校 七姐妹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0-25 23:57
只需要七所 清华 北大 上海交大 还有哪几所值得入围?大家讨论一下?
2425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成立名师工作室 知名教授兼职思政老师
热度 1 毛宁波 2011-10-23 07:11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名师工作室,首批4位知名教授向所有学生公开邮箱、电话和办公室,并且定时为学生开设讲座或进行座谈。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刘西拉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每年都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三校为学生开设讲座的著名学者认为,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可不是像辅导员那样对他们面面俱到地照顾,重要的是激活他们的个性,启发他们对专业的爱好,“来找我交流的学生更希望解决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有时候,这些困惑往往是那些不合格的教育者传递给他们的。” 真诚直言让学生看到希望 出国还是不出国?这是来找刘西拉教授的学生最常问的问题。刘西拉这样回复:如果是美国排名15名以后的学校,不建议你们申请;如果请我写推荐信,我也不写。他建议学生考虑自己未来是想做工程,还是想从事研究。“如果想从事研究,那么一定要选择美国土木和建筑专业前15名的学校,并且一定要读到博士,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开放性思维。如果是做工程,很多大工程都在中国,根本没必要出国。” 就在本学期开学的学生和教授见面会上,就有教授这样自我介绍:“我每年主要的工作,是写几篇文章发表在国外的杂志上,你如果跟着我,可以多发文章,而且以后你要出国,我也可以帮助你。”刘西拉教授当即反对:“这样的自我介绍,不是在介绍业务,而是在做生意,明目张胆地拉生意怎么可以上讲台?”刘西拉在他的课上告诉学生:大学里不是所有的教授都很优秀,有些教授和学生根本不见面,只靠邮件联系,这样的教授叫E教授;有些教授一年到头就靠自己的PPT,而且PPT从来不变,这样的教授叫P教授。你们也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教授,但是你们自己得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刘西拉说,教授为本科生当导师,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当老师或者学校做得不对时,教授能够真诚直言。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导师这样,就会感觉到希望;否则,学生在导师的耳濡目染之下,只能一代不如一代。 导师要复活学生的个性 “担任本科生的导师,我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复活学生的思想,激起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爱好。”刘西拉教授说,“因为现在中小学阶段采用的是班级为主的教育方式,这样虽然高效但是成功率很低,是最偷懒的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变得越来越没有个性。我想做的就是恢复他们的个性。” 土木工程专业新生今年的概论课,就是刘西拉教授上的。第一节课,刘西拉教授给他们讲的就是现在国内失败的建筑设计和土木工程的典型。“我举这些例子不是为了向学生抱怨或者发牢骚,而是为了告诉他们,当他们做了总工程师后,不要再设计和建设这样的‘豪门’建筑,既不符合审美需求,又不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学生在听完课后当场就来问刘西拉:“你讲的和我在现实中所受到的教育差别太大了,按照您的说法,那我们不论是做建筑设计还是做土木工程,都不可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那还有什么好多学的。” 刘西拉告诉他:“这样的想法太悲观,我作为一名教授能够在讲台上讲这些内容,就代表了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虽然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可能在一天之内解决。而且从认识论上来说,人也总是一直处于从失望到希望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渐进过程中。” 有学生来咨询:“现在大家都提倡创业,我该学些什么才有助于我的创业理想呢?”刘西拉的一句话简直是迎头一盆冷水:“要创业,毕业后有的是时间,如果不是有成熟的理想,那么珍惜自己在学校四年的时间吧。鼓励学生去开公司就是错误的,知道你有这样发展的一种可能就可以了。” 把学生推向正确的方向 虽然名师工作室是面向新生开设的,但高年级学生也会找上门来。有名学生这学期一开学就诚恳地问刘西拉:“马上要毕业了,我该如何在毕业后尽快体现我作为名校毕业生的人生价值?” 刘西拉毫不客气:“这简直就是个伪问题,如果你想做大事情就别想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先下基层去吧!如果你未来想成为一名管理人才,不管在哪个行业都得先下基层,没做过工程、没开过机器、没做过航务,怎么可能成为一名管理人才。”和学生交流后刘西拉得知,这个问题,原本是其他老师提出来的。刘西拉一声叹息:“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自己有问题,而是教育他的人本身就有问题,学生的错误观念都是老师传递的。” 刘西拉教授认为,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把挣钱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这当然不宜提倡。“做学问的人面对不同数量的金钱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是不同的”,他随手给学生画了个图,“对生存必需的钱,做学问的人当然会有兴趣;但再多的钱,超过了需要,挣钱的热度就应该下降。还有些人是钱越多挣钱的热度越高,这种人好像更适合去搞经营。一个年轻教师是否适合教书,就是看他在必要的经济需求已经满足之后,其挣钱热情是继续上升还是下降”,他特别强调了一句:“这是我找助手的一条很重要的标准,也可以作为你们寻找人生目标的一个参考”。 刘西拉称,教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学生的导师,教授的办公室永远都应该对学生开放。任何时候,都要想着把学生推向正确的方向,鼓励他们只要能做成的事情就要有勇气去做。否则,人就只能在越来越没有希望的环境中生活。 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239.shtm
个人分类: 教学改革|2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调增博士生奖助学金标准
热度 13 陈龙珠 2011-9-7 09:34
近日收到学校有关文件,摘编如下。不断提高博士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预估同时也将受到更严格的考评 ),是增强国家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的好事,值得高兴! 本学期开学起,上海交大计划逐步调整全日制统招非定向(非在职)博士生的奖助学金标准(发放以4年为限): (1)对2011- 2012 学年入学的博士生, 2000 元 / 月(分摊:国家1000元,学校200元,导师800元); (2)对 2012-2013 学年入学的博士生, 2500 元 / 月(分摊:国家1000元,学校100元,导师1400元); (3)对 2011 年 9 月前入学的博士生,原标准不变为 1575 元 / 月(分摊:国家1000元,学校200元,导师375元), 学校鼓励导师按照新标准发放助研津贴。 (4)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标准按医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在奖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各单位应加强对导师的考核,导师应加强对博士生的考核,导师无特殊理由不按要求发助研津贴,暂停第二年招生。 导师发放助研津贴的操作办法不变 。 以上是由文件电子版关于按基本指标招收博士生(尚有重大项目招生、支持项目招生等类型)的内容摘编,具体细节规定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海交大的以上规定意味着,导师每招收一名博士生,除每年根据博士生科研工作业绩以志愿为主另行支付的助研津贴外,必须支付的助学金总额由以往的1.8万元逐步提高到6.72万元。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9422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人耳鼠”技术真实成熟
dongzg101 2011-9-4 05:54
上海交大:“人耳鼠”技术真实成熟 曹谊林教授 摄影/舒伟伦 人耳鼠 摄影/舒伟伦 今年6月20日,有媒体撰文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曹谊林教授科研团队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成果存在科研造假,并认为科研经费使用存在弊端。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对组织工程的成果进行了确认。 8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的媒体通气会上,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先群向媒体记者公布了有关调查核实情况,曹谊林也介绍了组织工程研究成果及其活体“人耳鼠”再造成果展示,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的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是真实的 裸鼠背上成功再生“人耳软骨”是国际公认的事实。1997年,曹谊林在美国哈佛大学时在裸鼠背上成功再生了人耳廓形态软骨,首次向人们形象地展示了组织工程技术“再生”人体组织修复缺损的可能性。该成果引起很大反响,美国NBC、英国BBC等国际权威媒体都做过相关的专题报道,并已在国际整形外科权威杂志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上发表,被誉为曹谊林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该技术的真实性已得到国际公认。 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6月21日曹谊林教授研究团队开始构建耳廓支架材料,再次开始重复验证实验。经过7周半的时间,在8个裸鼠背上成功地构建了“人耳软骨”。6月24—25日,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经过体外一周培养,于7月1—5日,将接种了细胞的耳廓支架植入裸鼠体内。6周后,8月中旬,在8个裸鼠背上成功构建了“人耳软骨”,形态良好,并作全程实验录像。 8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组织了全国相关领域4名院士和4名专家组成的学术鉴定委员会对曹谊林教授领衔的国家组织工程学术研究成果予以事实鉴定。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曹谊林教授的相关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学术评议。现场展示了活体“人耳鼠”,并当场取材验证,再生组织经现场冰冻切片,病理鉴定确认为人软骨组织,并同时移送第三方机构作组织病理学鉴定,8月16日病理报告进一步证实为软骨组织。 会中,专家组还征询了文章署名举报人“商庆新”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他当场表示:“曹谊林教授是我国组织工程领域的开拓者,国家对组织工程研究的投入是正确的,对863成就展展出的人耳鼠植入过程不了解,材料最后没有形成软骨,不过当时该项技术确实是真实的、已能成功复制。” 专家组一致认为“人耳鼠”的技术是真实和成熟的,在国家对该项科研的投入下,曹谊林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和缺损修复的大动物模型研究,体外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技术等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特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十年中发表SCI论文85篇,总影响因子300分,他引2000次。该团队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组织工程的发展及提升我国组织工程的国际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潜心研究,人体细胞的体外耳廓软骨构建的关键技术已经成熟,曹谊林教授领街的团队现在不但可以在裸鼠体内用动物的软骨细胞成功再生人耳,而且在体外培养箱内也能形成再生人耳廓形态的软骨,这一成果已于去年(2010年)发表在 Biomaterials 杂志,成为“十一五”“863”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该团队应用小耳症病人的残耳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箱中再造人耳廓形态软骨也获得成功。应用人体细胞在体外再生逼真人耳廓形态软骨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相关报道,这是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也是推进临床应用转化进程的关键一步,目前人残耳软骨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已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相关的产品标准也已制订,近期准备开始更全面的检测。 针对关于2001年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上展出的“人耳鼠”造假的情况,曹谊林作了回答:由于裸鼠的生命周期及缺乏免疫力,最初在美国获得成功并被报道的活体鼠不能被永久保存。“人耳鼠”的正常实验过程是将带有软骨细胞的生物材料支架植入裸鼠体内后在无菌饲养条件下需6-8周才能形成软骨。2001年曹谊林教授接到上级要求参展国家“863”计划成果展的任务,离布展仅2周,实验室将软骨细胞接种到可降解材料的支架上并植入裸鼠体内送去参展。由于裸鼠缺乏免疫力,在展会参观人员众多的环境下,裸鼠被展出后2周死亡,实验周期未能完成,裸鼠体内还未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展示的裸鼠终止于实验中间过程。 经国家审计署调查,组织工程相关课题申请及经费使用规范 2011年7月5日至14日,国家审计署卫生药品审计局接实名举报,专程派人来上海九院调查审计曹谊林科研课题申请和经费使用情况。经过10天的审计取证,曹谊林教授自1999年至今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或科研课题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涉及项目经费总额6409.23万元,所有项目均已结题,通过验收。审计取证调查反馈,7个课题均有其明确的研究任务和目标,“账目原汁原味”,检查组认为,经费的使用均严格按项目计划执行,科研项目达到任务书预期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认为,“曹谊林仍然是我国组织工程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此事也不是个坏事,科研工作要时刻经得起同行和社会的监督”,曹谊林对记者表示,“我热爱科学,这件事情会更加激励我坚持做下去,中国人一定要争这口气。”他还告诉记者,“原来认为很多实验很快就能临床应用,但科学的东西,比想象中要难,今后会努力做一些服务临床的工作,做组织工程产业化的推动者。” 附一:曹谊林教授的学术成绩介绍 曹谊林教授从事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33年,在组织器官缺损重建与再生领域的基础和临床前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开创性工作,是国际组织工程研究的早期参与者和国内组织工程研究的开创者之一。1997年曹谊林在哈佛大学成功构建了人耳廓形态软骨,首次向人们形象地展示了组织工程技术“再生”人体组织修复缺损的可能性。 曹谊林回国后一直积极推动组织工程研究向应用的转化,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2项973项目,承担国家“杰青”及863项目,为促进我国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并进入该领域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仅拓展了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新来源,优化了组织构建技术并推动了产业化进程,提出了模拟“微环境”构建组织和“生物力学”影响组织构建的理念并用于实践,建立了我国独特的体外组织构建技术体系,为产业化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并开展了组织工程骨、软骨、肌腱的临床前研究,将组织工程技术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转化。以上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曹谊林的原创性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认可,具有很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被邀担任国际组织工程领域最权威杂志 Biomaterials (IF:7.365)副主编和 Tissue Engineering (IF:4.582)执行编委及其它8种国际期刊编委,担任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亚太分会下任主席。在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30余次。作为大会主席2005年成功主办了第八届国际组织工程年会。继1998年获James Barrett Brown奖后,2010年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又将Maliniac Lecturer颁发给曹谊林,以表彰其学术成就及对整形外科发展的突出贡献。 曹谊林教授发表SCI论文73篇,其中通讯或第一作者67篇,总IF=253,他引1394次,单篇最高他引381次。主编专著2部,主编学术期刊2种。培养研究生55名。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1项。各类科技成果奖27项,个人学术荣誉24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人才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教育部全国高校十大科技创新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技精英、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人才等。担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组织工程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附二:曹谊林教授科研团队介绍 刘伟,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工作。1986-1989年攻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并获医学硕士学位。1990-1993年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治医师。1993年赴美国阿肯色州立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美国纽约大学从事创伤愈合博士后研究。2000年回国开展组织工程和创伤愈合和瘢痕等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973”和“863”组织工程课题和国家自然基金及上海市科委等组织工程和创伤愈合基金,获奖近十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三),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二)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含非第一/通讯作者)。副主编国内专著3本,参编国外专著3本,近年来应邀在各种国际会议做特邀发言20余次。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担任上海市整形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组织工程(上海)中心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华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上海交通大学报(医学版)编委,中华整形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再生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TERMIS)Governing Board Member,TERMIS亚太分会Member at large,国际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杂志编委,美国 Tissue Engineering 杂志特刊编辑,英国 Biomaterials 杂志编委。 张文杰,1992年6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3月赴日本浜松医科大学留学,师从Ryuzo OHNO教授从事血液干细胞研究。2000年3月取得博士学位。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部Kyunghee CHOI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从事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工作。在中胚层细胞发育分化方面,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发育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核心刊物 Blood , Development 等杂志上发表。2004年7月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继续从事胚胎干细胞分化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承担了“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回国后已发表SIC论文二十多篇,2008年12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周广东,1997年及2000年获得山东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外科学(整形)硕士学位。200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成体干细胞和软骨组织工程,师从曹谊林教授,2003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职。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国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国家十五、十一五“863”计划软骨组织工程重大专项课题总负责人,国家“973”计划组织工程项目子项目负责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卫生局优秀学科带头人等16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9篇,总影响因子60分以上),参编专著6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发言及特邀专题发言30余次,申请技术发明专利11项(获授权6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国际工博会创新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等荣誉称号。主要学术职务包括: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会员、863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分会青年委员、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附三:关于上海交通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学术成果评议意见 应上海交通大学邀请,由全国相关领域多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学术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曹谊林教授的相关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学术评议,征询了商庆新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专家组一致提出如下意见: 1. 曹教授原创性裸鼠背上“组织工程人耳”的工作已于1997年在美国 PRS 杂志发表,他引381次,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要成果。曹谊林课题组成员最近又成功重复了这一实验,在专家评议现场展示了活的“人耳鼠”,并当场取材验证,再生组织经现场冰冻切片确认为人耳形态软骨组织,同时已送第三方组织病理学鉴定。更重要的是,该课题组目前已能利用人软骨细胞在体外构建耳廓软骨,进一步提升了其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部分相关成果已发表在 Biomaterials 杂志,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曹教授团队在近十年中,在大动物模型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和修复组织缺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关节软骨、半月板、气管软骨、颅骨、下颌骨、股骨、屈肌腱、腱鞘组织、皮肤、角膜基质、角膜上皮等组织的构建与缺损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展示了临床应用的良好前景。 3. 应用骨髓、脂肪等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成功构建并修复了软骨、骨等组织缺损,建立了模拟“微环境”诱导干细胞分化和成熟细胞转分化方法并用于组织构建实践,将模拟生物力学刺激成功应用于功能性工程化组织构建,如肌腱和血管等。 4. 建立了不同类型组织体外构建技术,包括组织工程软骨、皮肤、肌腱和血管等组织,为工程化组织产品开发打下了基础。 5. 开展了工程化组织产业发展的研究,建立了支架材料工业化生产基地以及工程化组织生产GMP厂房,制订了相关产品的企业标准,组织工程骨和肌腱的种子细胞安全性已获得中检所合格检测报告。 6. 开展了组织工程化组织的临床应用研究:包括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和四肢骨缺损;组织工程表皮修复供皮区创面等。 7. 该团队在十年中发表SCI论文85篇,总影响因子300分,他引2000次。已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40项,授权18项;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80人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及个人学术荣誉40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求是杰出青年奖、教育部全国高校十大科技创新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 通过现场考察取证,本评议专家组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曹谊林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特别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和缺损修复的大动物模型研究,体外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技术等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该团队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组织工程的发展及提升我国组织工程的国际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更多阅读 曹谊林受访谈人耳鼠:正重做实验证清白 候选院士曹谊林被质疑“人耳鼠”“学术造假”
1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8月30日
xupeiyang 2011-8-30 08:09
在基因、吸毒、化石等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许博主 · 中科院最新Cell子刊文章 (8-30) · 上海交大教授最新文章解析PD关键基因 (8-30) · 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的白菜全基因组研究成果于《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 (8-30) ·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Stpk-V (8-30) · 国人身上发现抗艾滋基因? (8-30) · 香港中大研究发现青少年吸毒可致膀胱萎缩 (8-30) · 中奥合作研究“许昌人”头骨化石 (8-30) · 中国学者最新Nature文章 (8-29) · 中科院、华大基因联合发表Nature Genetics新文章 (8-29) · 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在吉大农学部培育成功 (8-29) · 谁是恐龙灭绝元凶 (8-25) · 台湾研究人员:每天锻炼15分钟多活3年 (8-25) · 张明杰研究组获人类X连锁智力障碍致病机理新发现 (8-24) · 天津医科大最新PNAS文章 (8-24) · 院士研究组最新文章公布蛋白质组新技术 (8-24) · 百人博士刘佳佳MboC文章解析囊泡运输机制 (8-24) · 北大韩芳教授新研究成果登国际权威期刊 (8-24) · 上海百人博士2011年发JBC,Cell子刊文章 (8-24) · 中科院杰青发表Cell子刊新文章 (8-23) · 华南农大最新《The Plant Cell》文章 (8-23) · 上海交大教授新成果登国际权威专业杂志 (8-23) · Science报道中科院海洋所新研究成果 (8-23) · 第二军医大学最新文章解析中药疗效 (8-23) · 2011院士候选人Science、Cell连发4篇文章 (8-22) · 中科院动物所最新PNAS文章 (8-22) · 百人博士刘锋《Blood》发表干细胞研究新成果 (8-22) · 南京医科大学最新SCI学术论文 (8-22) · 刘廷析研究组Blood文章解析干细胞调控机制 (8-22) · Nature China热点推荐青年学者表观遗传新发现 (8-22) · 我国水稻产业关键技术主攻方向 (8-22) · 中科院8月18日Nature文章 (8-19) · 饶毅回国后发表4篇Nature及子刊文章 (8-19) · 厦门大学千人教授最新JCB文章 (8-19) · 中科院杰青郭惠珊权威期刊解析RNA沉默机制 (8-19) · 重点实验室新成果获Nature子刊亮点推荐 (8-19) · 中国学者八月5篇PNAS文章 (8-19) · 张明杰:细胞不对称分裂的奥秘 (8-18) · 北京生科所最新Science文章 (8-18) ·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等多篇文章解析乳腺癌 (8-18) · 江苏大学最新PLOS ONE文章 (8-18)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行榜
热度 1 chenzhongx 2011-8-23 21:28
(1) 上海交通大学:762项 毕竟同属于“交通”系列大学,并且经常和我们的西安交大相对比。今年拔得头筹!看来,金钱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想当初,1995年时,上海交大哪能和西安交大相比呢? (2) 浙江大学:707项 现在蠢蠢欲动取代清华,折腾教师的政策原创基地。难怪他们能用这些基金折腾教师,看来浙江大学的教师不想拿国基都难! (3) 北京大学:586项 虽然不是第一、第二,是不是和清华一样,看不上这些面上项目了?都去折腾那些带数字亿的项目了。 (4) 清华大学:575项 让他们去申请国外的去吧。本来我觉得清华不怎样?当然本科生除外。也许,10年后,清华又打回八十年代的原形了。 (5) 华中科技大学:521项 到底工科界的强者,但是不知道江苏考生认为他不好呢? (6) 复旦大学:506项 八十年代当然很强,现在其实很没落。没想到,这次还出彩? (7) 西安交通大学:398项 虽然与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无法比,但是在第二集团中还是领先的,到底是老牌劲旅。但是很遗憾,江苏的考生死活不想上。 (8) 哈尔滨工业大学:390项 我的母校。 和西安交大一样,地域害死人,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底是叶群喜欢选女婿的地方,实力还是很强的。只是,南方人感觉太好,总是不屑一顾。 (9) 南京大学:351项 本来我认为中国只有三所真正的大学——北大、南大、人大,但是这次表现好像不如意,也许他们都去搞基础研究了?但是又很奇怪,这不正是国基重点支持的吗?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51项 本来一直吹的国防科工委中的“第一”,京城工科仅次清华。不知道是这次栽了,还是本来就这个水平?
2503 次阅读|3 个评论
部分上海高校2011年自然基金情况
热度 5 halcon 2011-8-23 04:57
刚刚查了,今年上海的高校中上海理工表现不错,命中43项; 上海交大 762项 复旦大学 502项 同济大学 358项 上海大学 156项 华东师大 131项 华东理工 124项 东华大学 55项 上海理工 43项 上海师范 35项 上海财经 28项 上海海事 23项
3947 次阅读|9 个评论
为上海交大的大学排行榜说两句公道话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1-8-16 21:28
  世界有诸多的扯淡排行榜。   中国人扯淡的能力明显超过世界上各个国家,于是,搞排行榜那更是得心应手。   你想当第几?说吧,想当第几我就能排你当第几。   懂得排队评价数学方法的人几乎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陈氏语录:在任何多准则排队评价中,都能立刻找到一个或多个反例,证明这个排队结果完全荒谬。   陈氏第二语录:公道只在心中,唯心主义很多时候是必须的。   评价本身具备很大的偏差,甚至背道而驰的情况也有,因此,做评价的人必须要准备好挨骂,而且挨骂挨的一点都不冤枉。上海交大也好,武书连也好,网大的排行榜也好,Peterson Guidebook的也好,都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上海交大的排行榜即便没有更好,估计也没有更差。   只是,这个东西交给商业机构去做比较好,如果申请国家基金或者花所谓纳税人的钱,貌似认认真真地玩一个所谓的大学排行,这个就比较荒谬了,几乎可以判定是明知瞎闹还瞎闹。   我觉得上海交大的排行榜肯定比我给我家5岁的闺女陈热闹500个名字,让她随机地排顺序,然后拿这个顺序作为大学排行榜要准确些,不过似乎不会有太本质性的差异。   不过,上海交大有趣之处还在于:它的评价数据完全是可以由任何人自行验证的,这一点比那些私下里收黑钱完全乱排一气的要稍微有点道德感,这也是我觉得它还凑合的一个原因。   至于权重、指标,这些玩意儿对于任何做过评价的学者来说,都没有丝毫神秘之处,且一文钱都不值。你弄6类指标,我弄9类;你弄50个具体指标,我来65个好了,就纯玩数字。而且这个结果没有任何可比性,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标准的例子在那里验证谁更正确,基本属于自说自话。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很小。   做评价尤其难以进入研究的大雅之堂,尽管我自己从基金委申请到一个项目,做应急管理的事中评价,也只能从评价的对象和角度上想办法做点工作。而有趣的是,基金委拿出来上千万元人民币专门做评价的研究,唉,都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是怎么想的,也许曾经被啥动物踢过。   评价,社会领域的评价,多准则多指标的排队评价,近乎扯淡,不只是上海交大,几乎所有的,都在扯。所以,对于赵明兄挖的新坑,我给扬起土来,就不填了。   此外,在唯一显得有点学术价值的评价方法方面,中国学者没有贡献!
个人分类: 物论|8315 次阅读|10 个评论
见过扯淡的排行榜,但没见过这么扯淡的
热度 58 pukin 2011-8-16 08:08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8月15日发布“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文网站 www.shanghairanking.cn 同时上线。今年中国共有35所大学上榜,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入围世界500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8/250878-1.shtm )。 按照交大这个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制定的排行指标,你的学校只要能在Nature和Science上灌几篇文章,然后号召老师们多发papers,不管是杂志还是会议论文,只要能被SCIE和SSCI收录,学校的排名一定会进入世界500强。 只要论文数量足够多,就可以打败那些培养了N个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大学,虽然中国上榜的大学可能100年内也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大师,但凭借其论文数量,在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操控下,一定会在5-10年内进入世界百强! 附:上海交通大学排名指标和权重 大学选择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对象包括:所有曾经有教师或校友获得过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大学;所有有高被引科学家的大学;过去10年中所有在《Nature》或《Science》杂志上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过论文的大学;以及各个国家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论文数较多的大学。被扫描的大学有2000余所,每年实际被排名的大学有1200余所,网上公布的是处于世界前500名的大学。 排名指标与权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选择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简称Alumni)、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简称Award)、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简称HiCi)、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简称NS)、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简称PUB)、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简称PCP)等六个指标对世界大学的学术表现进行排名。排名指标体系的说明和权重见表1。 在进行排名时,Alumni、Award、HiCi、NS、PUB、PCP等每项指标得分最高的大学为100分,其它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如果任何一个指标的数据分布呈现明显的异常,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大学在六项指标上的得分进行加权,令总得分最高的大学为100分,其它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 表1.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与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代码 权重 教育质量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 Alumni 10% 教师质量 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 Award 20% 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量 HiCi 20% 科研成果 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 NS* 20% 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 PUB 20% 师均表现 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 PCP 10% 总计 100% * 对纯文科大学,不考虑 NS 指标,其权重按比例分解到其它指标中。 指标定义与统计方法 指标 定义 Alumni 是指一所大学的校友获得的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数量。校友是指在一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表现,对不同年代的获奖校友赋予不同的权重,每回推十年权重递减10%,如1991年以后毕业的获奖校友的权重为100%,1981-1990年的权重为90%,1901-1910年的权重为 10%。最后计算1901年以来的获奖折合数。如果一个校友在一所学校获得两个或以上学位,只计算最近的一次。 Award 是指一所大学的教师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学)和菲尔兹奖(数学)的数量。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表现,对不同年代的获奖者赋予不同的权重,每回推十年权重递减10%,如2001年以后获奖者的权重为100%,1991-2000年的权重为90%,1981-1990年的权重为 80%,1911-1920年的权重为10%。最后计算1911年以来的获奖折合数。获奖人同时署名两个单位时,各计0.5。诺贝尔科学奖共享者的权重为获得奖金的比例。 HiCi 是指一所大学的高被引科学家总数。按Thomson公布的二十年来在21个学科内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的所在单位进行统计。 NS 是指一所大学过去五年(2004-2008)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量,只统计研究论文(Article)和发表在期刊上的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不统计评论(Review)或快讯(Letter)等。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表现,对不同作者单位排序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讯作者单位的权重为100%,第一作者单位(如果第一作者单位与通讯作者单位相同,则为第二作者单位)的权重为50%,下一个作者单位的权重为25%,其它作者单位的权重为10%。 PUB 是指一所大学过去一年(2008)被SCIE和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只统计研究论文(Article)和发表在期刊上的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不统计评论(Review)或快讯(Letter)等。考虑到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经常以著作等形式发表其研究成果,根据实证数据,我们对 SSCI收录的论文赋予2倍的权重。 PCP 是指一所大学的师均学术表现,由前五项指标得分之和除以全时(Full time equivalent)教师数而得。2009年排名中有教师数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中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瑞士、比利时、韩国、捷克、新西兰等,其它国家或地区的PCP得分采用前五项指标得分的加权数。 数据来源 指标 来源 诺贝尔奖 http://nobelprize.org/ 菲尔兹奖 http://www.mathunion.org/medals/ 高被引科学家(HiCi) http://www.isihighlycited.com 《Nature》和《Science》论文(NS) http://www.isiknowledge.com 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PUB) http://www.isiknowledge.com 其它 教师数来自各国的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大学校长协会等。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6268 次阅读|67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发布学术排名:内地23高校居世界500强
热度 1 xupeiyang 2011-8-16 07:09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5/225022995051.shtml  人民网上海8月15日电 (记者姜泓冰)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今日发布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该排名列出了全球领先的500所大学,中国内地共23所大学榜上有名,但只有清华大学位列世界前200。   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美国大学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有8所大学进入世界前十名,53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哈佛大学连续九年位列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也都进入了世界前十名。亚洲地区排名最高的是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分别排在第二十一名和第二十四名。   今年我国内地位列世界500强的大学有23所,相较于2003年该榜单首次推出时我国8所大学上榜,已大大增加。清华大学再次进入世界前200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6所大学排在第201~300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入围世界500强。我国大学在国际论文数量指标上的表现较好,一批学校的论文数已经达到世界百强大学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国际学术大师、国际顶尖期刊论文等指标上,国内名校与世界百强大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发布的2011年“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和“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显示,占据各领域和各学科前三名的全部是哈佛、斯坦福、伯克利、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美国名校。我国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学校入围工科领域排名世界百强。北京大学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表现突出,数学、化学、计算机、经济学/商学四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其中数学和经济学/商学都是我国唯一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位列化学学科排名世界百强的还有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和浙江大学,入围计算机学科排名世界百强的还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物理学科我国还没有大学进入世界百强,但排名最高的北京大学已经比较接近。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念才教授表示,2003年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已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种大学排行榜之一。许多政府和大学从该排名出发,分析比较本国、本校的情况,采取各种举措来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该榜单排名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的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的折合数、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师均学术表现等,采用客观数据,排名的目的、方法、数据来源等在官方网站(http://www.shanghairanking.cn)可核查。   刘念才教授还透露,他们已在收集全球研究型大学数据库,希望研发更多反映大学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今年有300余所各国研究型大学参加了调查,调查收集的数据将以研究报告和网络平台等方式提供给社会各界。鉴于目前各高校及国内留学生和家长们对于大学排行榜的重视,该中心还邀请了十余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权威国际组织和非营利机构的顶尖政策研究人员,以及世界知名大学的前校长,成立了ARWU国际顾问委员会,致力于进一步改进排名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关研究项目。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169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研究进展----上海交大发表顶级杂志Nature Medicine文章
热度 1 xupeiyang 2011-7-22 14:40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关键因子Caspase 3不仅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可以刺激肿瘤再增殖,从而诱导肿瘤复发,这对于解析肿瘤为什么会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顶级杂志Nature Medicine上。 全文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7/201172195719541.htm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308 次阅读|2 个评论
首遇上海交大
热度 1 ninayang 2011-7-20 16:37
首遇上海交大
7月17日中午到的上海,这是第二次到上海了。第一次是2008年11月,但是那次的上海记忆并不美好,因为某些人和事。 这一次是因为Tekkaya教授到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做学术访问,所以我也趁机安排了一场论文写作的指导讲座。 上海的地铁和北京的一样拥挤,城市的街头也一样的人流涌动。不同的是,上海的地面交通很好,这让在北京经常遭遇严重塞车的我,觉得很愉快。从人民广场到衡山路,10分钟的的士就到了。 上海交大的闵行校区大得不可思议,环境也很好,绿茵成片。当我行走在校园里,心里有些复杂的情绪,也许是因为这里曾经住着一个让我梦牵萦绕的人吧,虽然已经过了那么那么久。 由于现在是暑假期间,原以为来参加讲座的学生不会太多,结果居然来了110多人,让我觉得很感激,也让我感觉到这样的论文指导讲座还是很受学生们欢迎的。Tekkaya教授和学生们有着良好的互动,讲座进行得很顺利。 谢谢赵震老师对此次讲座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323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大高教院:《国际高等教育》第1卷第1期~第6卷第1期
tangminqian 2011-7-9 13:57
《国际高等教育》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第6卷第1期2013年2月.pdf 《国际高等教育》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第5卷第5期2012年12月.pdf 《国际高等教育》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第5卷第4期2012年10月.pdf 《国际高等教育》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第5卷第3期2012年7月.pdf 《国际高等教育》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第5卷第2期2012年3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第5卷第1期 2012年1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第4卷第5期 2011年12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第4卷第4期 2011年11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第4卷第3期 2011年9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第4卷第2期 2011年4月.pdf 《国际高等教育》 第4卷第1期. 201 1 年 2 月. pdf 《国际高等教育》第3卷第5期.2010年 12 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3卷第4期.2010年10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第3卷第3期.2010年8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3卷第2期.2010年5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3卷第1期.2010年3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2卷第4期.2009年12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2卷第3期.2009年9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2卷第2期.2009年5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2卷第1期.2009年2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1卷第4期.2008年11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1卷第3期.2008年9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1卷第2期.2008年7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第1卷第1期.2008年5月.pdf 《 国际高等教育 》 创刊号2008 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 主页 品牌工作 《国际高等教育》 http://gse.sjtu.edu.cn/jihe/index.htm 《国际高等教育》 《国际高等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与国外高等教育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国际高等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并将努力发挥中国与国外高等教育交流的桥梁作用。 本刊由两部分组成: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编辑出版的"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的中文版,每年4期;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围绕中国与国外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编辑出版的专辑,每期一个主题,每年最多出6期。 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编辑的"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每期包含十余篇有关国际高等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文章以及新书简介。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编辑的专辑则包含世界一流大学、大学评价与排名、研究生教育、科学英才的迁移等热点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综述文章、书评以及有关的会议和活动信息。 主编: 刘念才 顾问: 菲利普·G·阿特巴赫(美) 编辑: 吴 燕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邮编: 200240 电话: 021-34205947*18 电邮: jihe@sjtu.edu.cn 网址: http://gse.sjtu.edu.cn/journal/index.htm 刊物索引 第 六 卷 第一期 第 五 卷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 四 卷 第一期 第 二 期 第 三 期 第 四 期 第 五 期 第三卷 第一期 第 二 期 第 三 期 第 四 期 第 五 期 第二卷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一卷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创刊号
个人分类: 国外教育动态|2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问陈部长:我国建100个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是否太多啦?
热度 3 xupeiyang 2011-7-5 15:07
陈部长:您好。 100个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 我们应该调研一下国外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的数量、规模、模式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免失误。 在7月3日的上海交大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成立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 我国目标建立100个国家级医学中心 ,引领临床治疗与转化医学。 陈竺指出“我们在教育领域很早就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在卫生系统似乎有点犹豫。建立世界一流的国家级医学中心,我认为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建设国家级医学中心,是为了让人们“看得好病”。 我国提出目标建设100家左右的国家级医学中心,以研究型和医教研结合为中心。 引领临床治疗与转化医学 我国拟建百个国家级医学中心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7/249072.shtm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 转化医学填平业界“鸿沟” 人类健康却收益浅薄 国内进行转化医学研究也要建立一批转化医学中心,但是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规划,避免尚未具备条件就一窝蜂上马的情况发生。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7/249018.shtm
个人分类: 转化医学|314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1~15期,上海交大高教院编)
tangminqian 2011-7-4 11:10
201107(15).pdf ( http://gse.sjtu.edu.cn/gsecms/UpFiles/Article/2011728272066654.pdf ) 201106(14).pdf 201105(13).pdf 201104(12).pdf 201103(11).pdf 201101(10).pdf 201012(9).pdf 201011(8).pdf 201010(7).pdf 201008(6).pdf 201007(5).pdf 201006(4).pdf 201005(3).pdf 201004(2).pdf 201003(1).pdf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杂志创刊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学术动态 正文 http://topics.sjtu.edu.cn/newsnet/shownews.php?id=25826 为了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在国际视野下更切合实际、更有竞争力和更富创新求是精神地开展工作,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下设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杂志。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杂志主要面向我国研究生教育决策和管理者、研究生教育研究者、研究生教师等相关人士,每月选载世界各地报刊媒体和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发布的最新信息和观点评论,全面报道国外研究生教育最新动态、教育改革、重要数据和研究成果等。   经过精心策划、准备与编撰工作,《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杂志第一期于2010年3月问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发表了创刊寄语:“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研究人员、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在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了解国外研究生教育改革动态,掌握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将会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不可或缺的现实借鉴和参考”,希望“《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刊物,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杂志将坚持及时、全面、客观、来源可靠的特点,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重要决策和管理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士提供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最新动态,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杂志电子版可免费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网站( http://www.csadge.edu.cn )与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网站( http://gse.sjtu.edu.cn )上获取。
个人分类: 国外教育动态|2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旦与上交招生的“楚河汉界”
热度 1 冯用军 2011-7-4 00:12
交大声明——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相关媒体对考生的采访中了解到,有高校招生老师在招生时,肆意贬低上海交大,误导考生,对这种行为我们表示强烈谴责。”该声明还表示,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复旦指控——戈壁小二不曾偷: 复旦大学7月1日发布公报称,在复旦大学招办发声明称有“李鬼”假冒复旦大学骗学生改志愿,并宣布李鬼很可能来自上海某理工类高校,称复旦取消了之前与考生签订的预录取协议,以此影响考生修改志愿。复旦调查发现,此事系上海另一所院校的招生老师所为,并承诺对被欺骗的考生一定全力弥补损失,并追查造谣者责任。 北京3名文科状元放弃北大 选择就读港大 375880 北清交复只知窝里斗,港台高校紧逼沦为二流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3495 次阅读|2 个评论
旁观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招生之争
热度 3 immuneweb 2011-7-3 15:32
近日,上海两所大学因争生源而引发的口水大战,看着是简单的招生之争,其实折射出目前大学体制存在众多问题。每年新学期开学以后,都会有这样的新闻:某某大学招收了多少名文科、理科状元之类,重点大学争夺好的生源仅仅是为了宣传和大学排名时有用,他们并没有考虑如何将争来的好学生如何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大学之间争夺生源其实和争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院士、长江学者、引进国外人才一样,只是装装学校的门面而已,这样的竞争是没有意义的竞争。 作为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更应该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不要把精力放在招收优质生源上,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把招来的每一位新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优秀人才。现在大学注重招生,而不注重培养,我认为应该有一个社会独立机构对每所大学的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引导大学把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
4914 次阅读|5 个评论
斯文扫地:上海交大、复旦、考生,你们谁在撒谎?
热度 30 陈龙珠 2011-7-3 06:42
前天(周五) 从网上看到 ,复旦大学招生官网发布微博和 声明 ,指责同城某理工科大学冒名欺诈一些省份的高考学生修改报考志愿,将保留追究涉案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晨读看到 ,在复旦大学教授冯玮在转发该微博时直接称是上海交通大学所为之后,7月2日21点07分,上海交通大学招办网站也发出一份 声明 ,称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该校,对该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声明称,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高分考生想进理想的名牌大学及其好专业,名校争夺高分考生,本是一场各自施展智慧的博弈。 但两所同处国际大都市的名牌大学,在这场博弈中却表现出如此的不理性,斯文扫地而令人失望和恶心。 南方都市报 : 复旦与上海交大招生掐架 (其中包括复旦大学教授与记者交谈的内容)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10198 次阅读|40 个评论
短信、微博会害死人的
xupeiyang 2011-6-27 08:54
短信、微博造成误解的实例很多,很多。 最近,我就看到了好几个人在吵呢,整天要死要活的。 轻的引起人间矛盾,重的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大家要提高警惕,分清真假,不要轻信恶搞的短信、微博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我们成长的摇蓝
dongzg101 2011-6-24 20:06
当年考中科院的时候,被老师忽悠考北京,结果被录取了,我不想过来读,结果,北京打了三次电话,最后一次说,你不来读啊,叫你这辈子都读不了研究生。结果我只好来了 。来面试之前,我大学同学的老乡,不是一个系的,我同学一般喊他胡弟,他让我带点东西给他弟弟,他弟弟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我面试完后就去了,在他弟弟宿舍下了 两盘围棋一比一打平。 后来就在研究生院读书。三个人一个宿舍,我们宿舍时三个人,在三个所做实验 ,开学不久,有一天只有两个人的时候,上海交大考过来的那个突然问我,家是哪的,我说柳州的,又问我老家是哪的,湖南长沙 的。怎么啦?我们随便聊聊 。聊着聊着, 就聊到了上海和柳州的合作 ,后来就聊到了汽车 ,他问我柳州那个汽车厂好一点,我说 五菱,我家那时就在旁边。一年学习差不多结束了,我们一起喝酒,有植物所、动物所、生物物理所、计算所的同学,喝多了,我们互相开始吹牛了,我们问上海交大来的那个,听说你老爸当过外交官和总书记有点关系。本来他不想说的,又多喝了几杯,就吹上了,他老爸是总书记的英语老师,总理的发言人都是他老爸的学生。喝多了!那时候追女生也是挺有意思的,别人的都成功了,我喜欢一个女生,约了几次,一直没成功,最多也就是一起几个人打打牌 。 从来没能约出来,遗传所的。中科院研究生院是一个大舞台,里面有太多的故事!
2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卓越工程经理人论坛有感
xiaoxue6228 2011-6-20 18:18
昨天下午去参加一个卓越工程经理人论坛,嘉宾有西门子(中国)副总裁、华东区业务拓展总监沈学军先生、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叶文邦先生、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处唐炎华处长、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导、工程硕士办主任蒋祖华教授、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工程硕士管理中心副主任汪曙康副教授及华理商学院吴柏均院长。听完他们的报告我受益匪浅,我经常在思索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我们技术人员到底我们的前途在哪,每天在电脑前工作,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博士生,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是不是就这样写代码甚至是给别人打工一辈子了,参加了这么论坛,我的疑云展开了。最近工作中遇到一点困惑,这次论坛真是一场及时雨,让我的职业规划越来越清晰明朗。我特别欣赏西门子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西门子公司作为电子电气行业的龙头,经过100多年的洗礼,已经发展城全世界的一个标志,我觉得他核心的理念就是以科技为核心动力以营销作为手段,采用人才兴业战略的大型公司。这和我们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或者志向不谋而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要生存下来首先就要吃饱饭,但是不是嗟来之食的理念在国人的价值观里是正人君子之道,因此靠自己的脑子吃饭,靠科技吃饭,靠技术吃饭是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奋斗目标,但是往往我们很多时候都被枯燥的程序和论文搞的失去了方向,但是我想这些先知,或者说精英们给了我们一个标榜————工程经理人的道路。特别适合想做一番事业,除了技术以外还有很多管理、人际交往才能的人。我前几天看电视有一档求职节目叫“非你莫属”,我发现越是像清华北大里这样多才多艺的人越多,他们不光自己专业知识学的好,而且组织能力,口才,交际能力都是很强的,一位的让他们去做研发工作,他们会犹豫不决,原因不是别的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不想把其他的才能都埋没了,所以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他,但是万科总裁王石说过:“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是的,我现在深有体会,如果没有超人的意志力,没有超人的创造想象力,那么工程经理人道路适合这类人!做技术的人就是一点,就是能就一个问题深挖下去,但是试想什么工作不需要你深挖下去呢,凡是想做一番成就的人如果看问题都浮在表面,能做出点什么事情呢,社会就需要这种理性有感性的人去主宰,通过感性思维通过自己的触角去发现问题,通过理性思维去解决问题,纯感性,纯理性的人除非你是一个极端,否则很难做出什么事情来。中石化的叶总我觉得讲的非常好,他讲到这条路,普通人的规划,要想踏进去首先技术要做3-5年,要想有所成就技术要做5-10年,这样在这条路上我们可以看到曙光,不荒废自己技术的前提下,又能领导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公司,一个企业,一个集团,本人对技术从小都是非常痴迷的,但是在中国这个政本位的国家里,往往做技术的人不受尊重,或者说没有地位,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这绝对是一条完美的路线,这条路线和西门子这个人的职业规划,以及西门子这家公司的理念太像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四个方向:行政路线,项目经理,专家,转做销售,像沈学军本人也是从技术走出来的,他提供了一条路,我们就要去杀出这篇光明!这坚定了我在科技这条路,或者说技术这条路不懈的走下去,并且和我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理念完美的集合起来了!一起加油!
1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部长、院长,钱多未必好事!
热度 1 xupeiyang 2011-5-23 14:55
当今,科学家一个共同的认识是要钱容易,化钱难,科研经费执行不好,党和人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  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刘德培紧随其后,共申请到2777万元经费。 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曹雪涛位列第三,共申请到2496万元资助。 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在这份榜单之上。他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拿到的经费合计1082万元。他的夫人陈赛娟名列第11位,获得1616万元资助。两人都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从事研究。 详细数据见 http://policy.caing.com/2011-05-23/10026214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23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开张,拜山贴
MNYGSS 2011-5-22 21:44
各位博友,大家好! 首次开博,还基本属于什么都不懂的状态,以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之所以敢开博,主要是因为我最尊敬的老师——上海大学蒋国昌教授在退休这几年中,回头思考自己在上海交大23年和上大23年一共教书46年的一些感触,这些感触值得发出来,给我们这些年轻学子一些警示和提醒! 后面的7篇博文都是蒋老师的心血!
3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BioMed Central投稿系列讲座--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
热度 1 liwenbianji 2011-5-12 19:59
BioMed Central 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出版机构,共拥有200多种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内容涵盖医学和生物学各领域。BioMed Central 的期刊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其中97 种期刊被SCI 收录,77 种期刊已有影响因子。BioMed Central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各期刊来自中国的投稿量每年迅速增长。2010年,BioMed Central有超过11%的稿件来自中国。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作者在文章接收率方面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为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积极支持开放获取出版,BioMed Central在全世界范围推行机构会员制度,目前共有来自世界各地360多家机构会员,包括众多世界名校和研究机构。2011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部加入BioMed Central会员计划,从而成为BioMed Central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高校会员。为向浙江大学医学部科研人员介绍会员优惠政策、普及开放获取知识并在科技论文写作方面提供指导,BioMed Central此次特邀理文编辑资深培训师、分子病毒学专业博士Warren Raye一起为浙江大学医学部的科研人员举行联合讲座。讲座信息如下: 主讲人Dr Warren Raye背景介绍 Warren Raye, 分子病毒学专业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Warren Raye 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 Warren曾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担任教职,教授干细胞生物学课程。2009年,Warren Raye加入理文编辑公司担任英文论文的编辑工作,2010年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级编辑。在编辑工作之外,Warren Raye已在多个国家举办论文写作讲座,帮助非英语国家的科研人员改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他讲座的内容涵盖科技写作各个方面,包括论文选题、研究设计、期刊选择、论文架构、常见语言错误、评审人员意见回复等等。 BioMed Central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出版机构,共拥有200多种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内容涵盖医学和生物学各领域。BioMed Central 的期刊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其中97 种期刊被SCI 收录,77 种期刊已有影响因子。日前BioMed Central已宣布与理文编辑达成协议,为在BioMed Central发表文章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英文语言支持。 理 文编辑于2006 年在北京成立,致力于提供英语学术文章的语言润色及相关服务。理文编辑可以帮助作者提高文章的语言质量,达到国际期刊的发表标准,200余位具有资深背景 的英语母语编辑覆盖了大部分的学术领域。截至2010年,理文编辑已经为4,000余位个人作者编辑了上万份稿件,十分了解希望成功发表文章的英语非母语 作者所面临的挑战。我们通过不断的创新以及全力帮助作者提高文章发表成功率的积极态度,力图地为作者创造更高的价值、提供更多的便利。
39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百年老校上海交大
热度 4 yangyongtian 2011-4-22 15:44
百年老校上海交大
上海交大百十五, 中国教育榜眼录! 学子万千遍宇内, 振翮高飞出此庐! 上海交大徐家汇老校区——摄影陈龙珠
个人分类: 诗配画|4596 次阅读|6 个评论
千呼万唤才出来
热度 1 david2000abc 2011-4-5 13:14
我的专业是电子科学技术下面的二级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读博士(硕博)几年来一直做的方向是计算电磁学。说白了就是类似于开发商业软件(Ansoft HFSS, Designer,Feko)的底层代码。一开始自己是小博士的时候一直迷恋于快速方法觉得能开发一些快速方法真是件令人兴奋地事情。当然也出了些成果。后来一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来到我们学校说快速方法真是害了很多人,把很多人引向了一个误区。本来许多物理概念,基本设计技能,与专业相关的集成电路的发展,信号完整性分析。。。等等都应该是我们去掌握的。结果现在就变成整天在忙乎些怎么快速求解线性方程组,是啊 这些又和我的专业有啥关系。应该是搞数学计算的人去研究的。 发现这些开始猛补一些资料,集成,高频是以后电路发展的趋势。所以就想多看些资料,看看国内都在做些什么,国际上都在做些什么。国内做这块的个人觉得是复旦大学的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交大的微波实验室。国内也就这两家能在IEEE. advanced package, IEEE.CAD 上给国人争口气。自己觉得自己对快速方法的掌握还是不错从FMM,FFT based method 到Rank based method 三大类快速方法都比较了解。真的很想拿手上的武器去杀出一片战场,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需要商业软件又很不成熟的问题。 课题的难度是很大的从基本的模型到底是什么个样子,怎么建模,怎么提取参数。。。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的面前,当然对于会的这些都是小问题。先从简单的互联线模型开始,再到整个system in package(SIP),system on chip(SOC)。有时想这些基础工作也可能出国访学半年啥都会了,一面又告诫自己不能偷懒,总想着靠别人。 希望国内做微电子的同行一起加把油,若干年后由我们去引领潮流。(好像和题目不符合)
571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上海交大土木工程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热度 3 陈龙珠 2011-4-2 12:55
自2001年从浙大移师到上海交大以来,本博先后以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名义招收博士研究生。 10年过去了,随着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的 文件通知 ,上海交大已获得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意味着2012年起,本博可以按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招收博士研究生了。这也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在读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提供了便捷的机会。 藉此机会,本博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教授、研究员关注并加 盟上海交大的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600 次阅读|7 个评论
上海交大励志讲坛结集,第一卷科学人生卷:《成蹊集》
josh 2011-3-21 11:20
上海交大励志讲坛结集,第一卷科学人生卷:《成蹊集》 前几日看到《成蹊集》一书,翻了翻,不觉思绪万千:因为其中的好几次我都是去听过的,而且总是挤到最前排去听。看到其中文字,勾起许多回忆,差点不能自已。一边感觉就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一边却又不敢确定其真实性,总觉得像是回忆梦境一样。不管怎么样,这本书算是对交大最好的记忆之一。想到这里,想到要离开交大,不觉潸然泪下。只得别过脸去,凝望窗外... P.S. 以上文字部分采用了煽情、夸张的手法,如描述与事实不符,请以事实为准。作者保留最终解释权。如果给看贴者带来任何损失,比如浪费大量纸巾擦拭泪水,本人概不负责。 简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35029 《成蹊集(科学人生卷)》精选了十二位对社会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在上海奖励的励志讲坛的演讲,他们皆是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其中包括 杨振宁、邓子新、赖明沼、张杰、徐如人、刘吉、周光召、吴家玮、徐光宪、谭崇仁、李政道、萧荫堂、杜祥琬、程正迪, 将他们的故事集结出版,以期他们对时局的洞见和克服各自学术难题的智慧能够启发和受惠读者。 目录: 杨振宁我的一生 邓子新我是农民的儿子 叶军从交大走近诺贝尔 徐如人一个老校友对交大化学的回忆 刘吉试问成才需几商 周光召一个物理学家的人生 徐光宪科研创新方法学探索 谭崇仁“深蓝”和计算机的未来 李政道以天之语 解物之道 萧荫堂清泉活水 遭时实遂 杜祥琬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程正迪科学与人生
个人分类: “人-书-博-文”系列|3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笔友,网友
热度 2 jlublx 2011-3-19 19:21
笔友,这个词,早已经被网友所代替。95年的时候,我上高一,那时候流行“笔友”,就是从未谋面的通过写信认识的友人。已经忘记这个友人怎么联系上的,只是清晰地记得,他是仙桃的,我们通过几次信,也每次都盼望着班主任取来的信中有我的那封,没有网络,没有电话的那个时代,笔友,是我获悉省外信息的一个途径。后来呢,笔友跟我要了一张照片,我寄给他了,从此,杳无音信,不再联系。我想,可能我邮寄的那张照片太土了,把笔友吓走了。呵呵。如今想起来,身边一个同事D说起他是仙桃的,我就讲起这个笑话,十几年前的事情,嫣然笑之。 为什么想起来笔友呢?因为今天,我在上海交大的华山路门口,见到了我另一个笔友,也是网友。已经忘了是哪一年,也忘了源于哪件事情,我们就那么认识了,最初是在MSN上吧。我们是从交通控制专业开始谈起的,他是做交通信号控制的,做些研究,也开发软件,而我呢,当初正在痴迷的研究美国ATC标准,于是,我们就围绕着信号机等话题展开。当然,其中也有聊过生活,工作等等。 网友,笔友,其实只是交流的方式变化了,从邮寄信件到了QQ,MSN。同样的,不曾谋面。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与网友S的联系中断了。直到2010年的一天,他和团队到我们单位来考察,我作为接待方在会议室见到,彼此对面,其实我并不认识对方。直到相互报出名字时,我们才一愣,想起了若干年前我们的专业交流。 今天,我们在交大的对面,简单的吃个饭,同样,还是聊了很多专业的问题,科研的,工程的,理论的,应用的。尽管不到一个小时,但是久违的熟悉,和亲切。 以此送给我所有的朋友。生活多了份希冀,因为有了你们。
4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硕士生招生工作临近收兵
热度 7 陈龙珠 2011-3-12 13:56
昨晚,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公布了2011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专业代码08的工学学科总分330,其中政治和英语单科50,数学和专业课单科90。 由于这些年高校师资中的副教授人数多于教授与讲师之和的现象并不鲜见,作为学科负责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为自己学科能否招到每位硕导人均一位硕士生的事纠结:硕导人数多,各学科招生计划数有限,本校自定且不愿比兄弟名校低的复试分数线 又很可能使某些学科的考生上线数少于往年录取数。 一方面是研究生规模已扩到大家认为不能再扩的程度,另一方面是高校许多学科的每位硕导经常不能人均招到一位硕士生。要解决这种奇特的矛盾现象,是要继续扩招学生,还是应该削减高校教师规模呢,值得深思。每年有部分导师招生轮空,看来不失为暂时化解这个问题的实用做法。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847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上海交大为研究生选修本科生课程背书
热度 2 陈龙珠 2011-3-8 08:50
在理工农医经各类学科齐全的大学,攻硕、攻博期间若对其它学科感兴趣,可以在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去选修一些本科课程去听听课。从上海交大新近发文来看,可以将其成绩正式登记于研究生学习档案之中,对扩大知识面和今后拓展工作空间估计有益无害的。 上海交大关于硕士、 博士研究生修读本科生课程的通知 自本学期起,我校所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登录本科生教学信息服务网,进行选择修读本科生课程。 选课对象:所有硕士、博士研究生 选课方式:登录 http://electsys.sjtu.edu.cn/ ,通过Jaccount登录 选课时间:本学期第3周,2011年3月7日 13:00-2011年3月14日 08:00 课程范围:未选满的本科生课程(特殊班级,如体育班课程等不开放),选课名额先来先得,选满为止。 请各位有意向的研究生同学在导师同意下,选择修读本科生课程。请注意选课开放时段,并慎重选课,逾期不能补退、选处理。 教务处 研究生院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2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导读:我们为什么质疑上海交大引进吕克·蒙塔尼
songshuhui 2011-2-23 12:37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2-22 15:39 去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12版报道了2008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之一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也有人译作吕克蒙塔尼耶,见“维基百科” 介绍 )接受上海交大的邀请、成为该校讲席教授一事,引起不少关注,因为此前中国高校聘请诺奖获得者做全职教授的先例不多。 蒙塔尼获得诺奖后媒体报道用图 但是,这个看似值得高兴的消息在国内学界和评论界却引起了不少质疑,甚至声讨,原因在于这位曾在艾滋病研究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蒙塔尼先生近年来其实颇有剑走偏锋之势,包括他被指“试验方法非主流”的孤独症治疗临床试验(见 Nature 报道 ),也由于他对所谓分子顺势疗法的痴迷,都是在科研领域内很受争议未被认可的议题,甚至被同行指出有伪科学成分。《科学》( Science )杂志随后对蒙塔尼本人进行了 专访 (交大“饮水思源”亦有 转载 ),使用的是意味深长的一个标题“法国诺奖得主逃离‘学术恐怖’去往中国继续探寻其激进想法”( French Nobelist Escapes “ Intellectual Terror ” to Pursue Radical Ideas in China )。显然, Science 的编辑在这个并不算充分的访谈中已经抛出了若干从学术规范角度出发产生的疑点,而蒙塔尼的回答并不能提供推翻或解答这些疑点的有利证词,只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过于开放的“想象空间”。 由于所讨论的问题其实已经深入到了实验细节层面,其诺奖得主身份也对中国媒体和普通民众理解此事造成困扰,我们认为,在现有的质疑的声音之外,还需要做一个深入的“透视”,才能够对“蒙塔尼研究的是什么”以及“如何看待他的研究”提出实质性的看法。于是,科学松鼠会的几位松鼠先是私下聊天,进而形成讨论之势,通过反复阅读他最近的三篇论文得到一些新的质疑,在此基础上合力完成了 《不讨论细节问题的物理就是耍流氓》 和《DNA不知何处来之生物学拍案惊奇》这两篇分别从不同学科来探讨蒙塔尼实验和理论所存在漏洞的“审稿意见”,今明两天依次释放,以帮助广大读者和感兴趣的媒体来分辨此事。 相关链接: 科学网 《诺奖得主吕克·蒙塔尼谈为何选择上海交大》 :称因无经费而离开法国;认为上海交大思想开放 var wumiiPermaLink =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0623"; var wumiiTitle = "导读:我们为什么质疑上海交大引进吕克·蒙塔尼"; var wumiiTags = "上海交大,原创,吕克·蒙塔尼,"; var wumiiSitePrefix = "http://songshuhui.net/";
个人分类: 八卦|1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在美国当教授要发多少篇文章?
longkai 2011-2-21 20:33
这两天科学网上在议论一个老话题 - 发文章先讲数量还是先讲质量?我同意鸿飞的观点,写文章的唯一标准应该是质量,不过我倒不同意他的担忧,说这个(发文章先讲究数量的)观点是“误导人的”。科学网的可爱之处就是各种观点都可以“飞”一阵子,说实在的,很多年轻的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理念不见得比我们一些“名博”或“资深”教授们差。 国内不少高校现在已基本不再追求论文数量了,因为人们已渐渐看清,科技刊物多如牛毛,发一篇论文其实并不难,而高质量的论文才能真正受到(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关注。记得5-6年前我在上海交大的课题组招聘青年教师,有一个985高校的在读博士生跟我联系想竞聘这个岗位,他的简历中列了15篇SCI论文。一个年轻的学生在3年半的博士研究阶段(尚未结束)已发表十几篇论文,这委实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思考了很久,没想让我的那些(毕业前也就能发1-2篇论文的)博士生们向人家学习,反而跟两个助手私底下说了这么一个观点,这个人不能要,我们组永远也不能这么做研究!这十几篇论文的数据来源于两三个不大的实验,要搁在我们组至多也就能发2-3篇文章,那些多发出来的论文里面要么是重复性的发表,要么里面有更糟糕的情况。 这两年里我评审过几个从助理教授晋升(终身)副教授的材料,在美国大学称之为PT (Promotion and Tenure)。考核指标包括教学、科研经费、论文、公共服务几项。其中申请人的论文数量都不多,多的在三五十篇,少的只有14篇(跟我们的那个博士生差不多)。但这些申请者(除了一个没过以外)大多数顺利拿到了副教授和终身教席的位置。那个文章发的最少的很顺利就通过了,因为她有较好的科研经费,教学和公共服务做得很好。在我担任遴选委员会主席招聘一名终身正教授职位时,我淘汰了一名在名校当大教授的候选人,他的论文数量有三四百篇,但多年没有NIH的经费,最终向学校推荐录取的是一名论文数量只有三四十篇但有几个RO1项目的教授。当时那个名校的资深教授咽不下这口气,给我们院长和学校领导写信告了我的状,当然结果是学校压根儿没有理他。因为眼明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候选人多年没有像样的经费资助说明他的研究方向和水平已是明日黄花,剩下的本事就靠 “灌水”写文章了。 在美国当教授,文章不是最重要,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才是至关重要的。说得再直接点,科研经费是第一指标!文章的发表是上一个科研项目的结果,也是下一个项目的开端,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文章的发表是为了申请经费服务的。 最后还是想提一下,在美国当教授,文章数量尽管不重要,也从不在招聘和评审过程中有明确的界定,但多少还是有基本要求的,因为这也是衡量科研活动productivity的一个指标。那么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所须的文章数量是个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呢?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尽管每一所大学情况都不一样,但同一档次的学校对文章的要求从质量和数量上大同小异。我关注过两个学校,一个是我们北卡的UNC Chapel Hill,另一个是Wake Forest University(一个是州立大学,一个是私立大学),在全国排名处于26-30这个范围。这两个学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心理价位”比较一致,正教授的“门槛”大致在60篇文章左右,副教授在30-40篇左右,助理教授因人而异,主要看方向和基础,没有明确的文章数量要求。助理教授在岗位上每年适宜发3篇左右在领域内“过得去”(譬如JBC)的文章。当然我们谈到的论文数量都是建立在行业内较有影响的刊物这个基本共识上的,不包括“灌水”性的论文。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国内高校目前不太推崇的的评判标准 - 这里比较鼓励科研交叉合作以及所发表的合作性论文,多机构多学科合作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很被看重,即便被评审的人不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870484fpage=1
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热度 2 jitaowang 2011-2-12 10:58
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这是一篇很平凡的学术论文, 发表在至今也不算SCI 的期刊上,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0 (第1期), 113-120”. 但是我自己一直保留着. 在当时直到如今, 我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学位, 也没有任何学位论文. 我深信如今的绝大多数教授, 包括中国教授, 都是以他们的学位论文作为他们学术的起步点. 远远超过了我们那一代. 这就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   我是上海解放后1951年进入上海交大化学系. 1952年全国的高校院系调整中, 华东地区十多个学校全部或局部合并到复旦大学, 化学系合并了9个学校, 其中包括了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化学系等全部师生和职工. 院系调整以后的复旦在华东地区理科中算是很强的. 但是在当时除了数学系和其他个别理论研究以外, 几乎所有需要做实验的研究是很难进行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学型大学. 1955年我本科毕业留校做助教. 主要任务就是带同学的实验课, 还辅导和批改课外作业. 带同学实验课要求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包括非强制性要求事先做一遍. 从小就喜欢动手(国外大概叫DIY)的我, 从中学起就喜欢实验课, 因此这时也做得很认真, 费时, 经常以实验室为家. 但是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一个为了备好同学的实验课, 至少那时多数年轻助教从来不考虑写论文, 否则会挨上 “追求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批判.   1958年的 “大跃进”的政治运动要求全校师生, “解放思想, 破除迷信”、“一天等于二十年”、“赶超英美的先进水平”等口号下, 却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意外的机遇. 同学的课不上了, 有的同学自己写教材或上课. 我们就在于同隐教授的带领下, 还成立了高分子研究所, 白天加晚上,化学楼灯火通明地带领了一些抽到实验室的同学一起做科学实验. 决不要忘记这是政治运动, 因此几乎每天都有人统计“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科研成果! 但是每次我都说做了什么什么, 就是不谈成果. 这样统计成果的人也就不来找了. 而我就日以继夜每天埋头干.   有的老师汇报了 “今天一个什么成果”, 那么后面的麻烦可就大了. 最后就出现了“一天完成上百个成果”的奇迹! 这样的科研机遇, 好景不长, 用现在的话说, 叫“风向一转”, 这些汇报了“成果”的人就挨到批评: “浮夸”!   接着“成果”也不要了. 开始要“总结”了. 我就总结了一个“硅、钛有机化合物间官能基交换反应”的小组汇报. 立即被指定要推送到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0 (第1期), 113-120”发表, 见图1. 这是在于同隐教授 “元素高分子”方向和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和我们所有署名人共同完成的工作和论文. 因为在此要表达这是我的第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的论文,所以就把它说成了是“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这丝毫没有改变这是我们“所有署名人共同完成的工作和论文”的性质。 图1   这篇论文包含了3张实验曲线图、7个反应式和一些实验数据. 这篇论文只说明一个问题. 很多无机化合物是离子键结构的, 一旦溶解在水中, 分散为离子, 就分不清其中的离子原来是谁的. 例如: A+?B?离子化合物和C+?D?离子化合物一同溶解在水中, 就不知道原来的化合物是什么了. 也有可能是A+?D?离子化合物和C+?B?离子化合物一同溶解在水中形成的. 其中似乎发生了正负离子间的交换. 通常有机化合物是共价键的分子结构, 常常被认为是很稳定的. 结果我们发现在元素(硅、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就是介乎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 也是比较容易发生官能基交换反应的. 通俗地说, “官能基交换反应” 就是开party跳舞时, 类似于 和 两对之间交换了一下舞伴. 对交换反应的历程(变化过程)表达参见图2(最后一个Ti 的i 漏了). 图2   
个人分类: 纪实篇|4129 次阅读|4 个评论
韭菜炒鸡蛋 与 鸡蛋炒韭菜 实质性区别在哪?
热度 7 陈龙珠 2011-1-26 09:20
在我还是研究生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同处华东的浙大与上海交大你追我赶的话题。几十年过去了,这两所大学在国人和学子的眼里看似仍然难分仲伯。 对浙大来说,虎年最大的事应该是搞了教师分类,大约30%的既有教师被强制安排到了社会技术服务岗位上。上海交大看来也不甘落后,在虎年即将落幕之时,依托现有的“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的师资和科研条件,成立了“ 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 ”,看似要打造一支按企业化管理的专业科技研发队伍。 看着这所大学旧有的、新有的,想到未来还有的,似似而非的科教机构名称,我只有一个感觉:晕,很晕! 在我看来,理念还是那些理念,领导还是那些领导,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实验室还是那些实验室,变着法子翻来覆去地捣腾,有意思吗? 韭菜炒鸡蛋,韭菜少鸡蛋多;鸡蛋炒韭菜,鸡蛋少韭菜多。但愿中国大学校园里乐此不彼的高手们,最终能将鸡蛋和韭菜,炒成别的什么更可口、更营养的佳肴,犹如清水变出燃油来!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737 次阅读|7 个评论
瑞雪兆祥年
热度 7 陈龙珠 2011-1-20 11:49
瑞雪兆祥年
2011年1月20日摄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57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搞伪科学的诺奖得主来中国献“余热”
zbt92 2011-1-18 07:59
  ·方舟子·    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个研究所每年给世界各个大学排名次,其中有一个指标是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今后再继续这么排名,上海交大的名次就会大大靠前了, 因为上海交大聘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病毒学家吕克 ·蒙塔尼担任全职教授,将投巨资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生物医学研究所,创下了 国内高校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全职教授的先例。只可惜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 是78岁的老人,只能是在中国发挥余热。   更可惜的是,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际科学界名声不佳。他是因为发现艾 滋病毒而和人分享诺贝尔奖的。有一些人认为发现艾滋病毒的研究工作并不是蒙 塔尼做的,他只是作为实验室主任沾光,甚至有侵吞他人的成果之嫌。不过诺贝 尔奖委员会既然认定发现权属于蒙塔尼,别人就不好再说什么了。让蒙塔尼成为 国际笑柄的是他近年来提出的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观点。他声称他发现了一个新现 象:在高度稀释的水溶液中的细菌DNA和艾滋病毒DNA能够诱导水分子发射电磁波 信号。即使把DNA稀释到理论上水中已不存在任何DNA分子,他仍然能检测到电磁 波信号。也就是说,他认为水对DNA会有“记忆”。他声称从自闭症、艾滋海默 症和帕金森症病人的高度稀释体液中能检测到这种电磁波信号,据此提出一个令 人啼笑皆非的新观点:这些神经系统疾病都是由于肠道里的细菌跑到大脑里伤害 了大脑引起的,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也可以用某种频率的电磁波来消灭细菌DNA 产生的电磁波。   这些“革命性”的学说如果能被证实,每一个都足以让蒙塔尼再得一个诺贝 尔奖。他在国际上推销这些学说时四处碰壁,被认为是伪科学,没能获得任何资 助。他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在国外学术界的遭遇并没有改变,但是在中国 却时来运转。这一切当然得益于蒙塔尼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头衔,让崇拜诺贝 尔奖的中国人当成宝贝捡了去。   中国人因为崇拜诺贝尔奖,进而也崇拜诺贝尔奖获得者,以为诺贝尔奖必定 是科学大师。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林子那么大,自然什么鸟都有。历史上诺贝尔 奖获得者支持、鼓吹伪科学的并不罕见。例如法国生理学家查尔斯·里歇(19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研究通灵术;英国物理学家布莱恩·约瑟夫森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迷信心灵感应;美国化学家鲍林(1954年诺贝尔 化学奖得主)晚节不保,沉迷于“正分子医学”,鼓吹大剂量维生素C疗法,虽 然成了另类医学的偶像,却是这个科学奇才一生中最不光彩、最令人惋惜的一页。   科学不相信权威。崇拜诺贝尔奖获得者正是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中国名牌 大学连搞伪科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要当成国宝引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 缺乏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土壤,恐怕在很长时间内还只能靠从国外引进诺贝尔 奖获得者来充门面,只希望下次引进的质量能够高一点。   2010.1.11. (《新华每日电讯》2010.1.14.)
1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没有让我失望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1-1-17 15:50
  我刚刚在评述上海交大的一篇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346 )中说:   “如果是中国,万一有人得了诺贝尔奖,即便已经105岁,也会立刻成为10多所(保守估计)著名大学的一级教授,并立刻给予十亿以上的科研经费和至少1000人组成的辅助团队,紧密团结在以这位老先生为核心的周围。”      很快,虽然不是诺贝尔奖,但是上海交大最近有了一个看上去很大的收获,那就是它的医学院一位值得尊敬的教授得了一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立刻,有以下新闻出来——   上海交大成立转化医学研究院 王振义院士领衔(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42902.shtm )。   真快呀!   俺们就想,如果王振义院士没有得这个奖,是不是这一的转化医学研究院就永远不会成立呢?   呵呵,总觉得,上海交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肯定是明显的。   俺们甚至设想,在为王振义院士申报这个奖的时候,上海交大就做了两手准备——   1,如果得奖,立刻宣布成立转化医学研究院;   2,如果不行没有得奖,则把这个消息藏起来,只当啥都没发生过。下次报奖时再说。   你老人家评评,我这么推断有道理没?
个人分类: 事论|3250 次阅读|13 个评论
祝贺上海交大成立转化医学研究院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16 20:0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42902.shtm 由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领衔,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1月15日揭牌。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把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成为与世界一流同步、具有强大学术竞争力的研究高地,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个人分类: 转化医学|2513 次阅读|1 个评论
Dr. Luc Montagnier 的一项专利
chemicalbond 2011-1-12 12:43
近日,78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病毒学家Luc Montagnier 博士成了新闻人物。因为他被上海交大聘用了,将负责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究所。更让无数科研人员跌破眼镜的是,他的研究内容将是备受争议的有关DNA稀溶液的电磁波信号。【1】他认为把病人身上得到的DNA溶液稀释很多很多倍,能够检查到一种电磁波,研究那些信号可以帮助认识和治疗疾病。 查了一下他的作品,有一个编号为WO2010/144695的专利申请【2-3】,看上去就是他用来忽悠上海交大决策者的项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研读一下。要是有人能看出它的价值,最好向上海交大领导通报一下,至少也让他们阿Q一下。 参考 【1】 科学杂志新闻 【2】 相关专利 【3】 专利内容 (链接好象失灵,可以点击【2】,然后点击Documents, 最后在Published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栏目找到download, 163页。)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3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诺贝尔奖获得者吕克·蒙塔尼任上海交大全职教授给中国带来
GumpForrest 2010-12-30 07:21
http://xys5.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1/montagnier2.txt 诺贝尔奖获得者吕克·蒙塔尼任上海交大全职教授给中国带来什么?   署名:另一只海龟     阅读了新语丝上魏祖国的文章《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吕克·蒙塔尼受聘上海交大全职教授》,心有同感,觉得不吐不快。   我作为一名从事艾滋病研究多年的科学家,提供给大家我自己了解的一些信息:Montagnier在发现艾滋病毒后不久(关于他在发现病毒时的贡献在法国依然有非议,我的一位颇为权威的法国朋友就认为他只是作为当时的行政领导而强行当了Science文章的通讯作者),因与巴士德研究所关系闹僵而离开了巴士德研究所,后成立了所谓艾滋病研究与预防的基金会。所涉及的艾滋病或其他研究已经不多,现在从事的研究很难说是科学研究,而是非主流的工作(指的是介于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事),因而颇受非议。若是追踪他近20余年的工作,基本上没样的文章发表。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不断地就艾滋病领域挑战性问题(并非是他从事的研究方向)对新闻媒体放话,从这点上讲,他越来越像中国的一些政治科学家了,所以客观上讲,他在中国倒是很有土壤。但这是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家不应当做的。此外,作为一名78岁老人,若是能够借助他的智慧也是有好处的,但是从他最近20年的工作看,基本上无从谈起;若是能够借助他的影响力也行,在艾滋病领域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可言,而且,大家唯恐避之不及。   令人震惊的是:据说中国政府已经同意资助3个亿给他。感慨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好像不是钱,上海交大也是忽悠有道!   写这段文字时,总觉得这样评价一位老人是否过份。但是,想到他要来浪费我们大量纳税人的钱,还是想说几句。 链接: (重发)上海交大诺奖得主临床治疗惹麻烦
个人分类: 憨人的科学|8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将人生“滚动优化”
josh 2010-12-7 10:31
首先将在过程控制(化工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预测控制引入国内的席裕庚教授(上海交大自动化系),在他每学年预测控制课的最后一节上总是给我们讲预测控制的最新进展和他的心得。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如何用预测控制中的滚动优化思想制定人生计划。 现在人生的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已经被说滥了,世面上充斥关于此话题的各类书籍与讲座。但这一方法还是让我眼前一亮,而后仔细一想,这几多年来,原来自己都是用这一方法制定计划。 引入正题。按照滚动优化的方法,如果 10 年后想达到某个目标,第一次制定计划时却只考虑前 5 年(即 1-5 年),并制定每年的计划。执行 1 年之后,重新制定下一个 5 年计划(即 2-6 年),再执行 1 年以后,再重新制定下一个 5 年计计划( 3-7 年),以此类推。可以看出,虽然制定计划时是按 5 年为期,但执行时却每每只执行第 1 年。 在每年之内,又可以 1 月为单位来如此制定计划;每月之内,以 1 日为单位;以此类推。 欲知这一方法优劣,大家不妨一试。 这就是预测控制滚动优化的思想。
个人分类: 儒释道|5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十一届亚太物理学会议 将在上海召开
热度 1 马红孺 2010-9-30 08:30
第十一届亚太物理学会议将于11月14-18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会议注册截至日期已非常接近,也许有朋友不知道这个还算比较重要的亚太地区的物理学会议,在此告知。 欢迎参加会议。 会议网址: http://appc11.physics.sjtu.edu.c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29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来点评一下上海交大发布的“2010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
热度 1 pukin 2010-8-18 00:13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0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大牛饶毅教授的质疑文章【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排名有何意义? 】在科学网也引起了热议。我没事也凑个热闹,点评一下这个排行榜。 先自吹一下,俺经常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咨询考大学如何填报志愿的事,对国内外高校的状况和实力略知一、二。国内几个大学排行榜,如网大、广东武书连、校友会、人大、武大邱均平的排行榜我都关注过。 这几个大学排行榜除了网大的排名稍微公正一点,其余几个都是先把自己的学校或母校排的高高的再说,至于是否靠谱那就不管了,先把考生、家长、大学校长忽悠住,所以每年只要一发布排行榜,板砖就满天飞。 上海交大因为近水楼台的关系,三个代表学得最好,是最与时俱进的国内大学。所以在大学排名上,起点高,对国内大学排名压根就没兴趣,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与国际接轨。2007年成立了学校直属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高教院下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中心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专门进行世界大学的排名,而且还招收博士、博士后。俺要不是年龄问题,没准也去报名读个“大学排名”专业的研究生镀镀金。 废话少啰嗦,言归正传。上海交大这个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按学科进行了排行,我们看看列在第一的学科“数学”的几所大学的排名( http://www.arwu.org/Chinese/SubjectMathematics2010.jsp ): 其中的评价指标如下: 1、获奖校友(Alumni,权重 10% )——是指一所大学的校友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化学、经济学)、菲尔兹数学奖和计算机图灵奖的折合数。 2、获奖教师(Award,权重 15% )——是指一所大学的教师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化学、经济学)、菲尔兹数学奖和计算机图灵奖的折合数。 3、高被引科学家(HiCi,权重 25% )——是指一所大学在各个学科的高被引科学家总数。 4、论文数(PUB, 权重 25% )——是指一所大学过去两年(2008年和2009年)被SCIE和SSCI收录的各学科的论文数量,只统计研究论文(Article)和发表在期刊上的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 5、高质量论文比例(TOP, 权重 25% )——是指一所大学过去两年(2008年和2009年)各学科的论文中发表在前20%的期刊上的比例。 学界公认的一流数学强国是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中国排在二流也许还勉强一些。莫斯科大学、巴黎高师和东京大学的数学基本上代表了俄罗斯、法国和日本数学的最高学术水平。但在上海交大的排行榜上,北京大学不仅超过了东京大学,而且和巴黎高师相差无几。一个培养了多位菲尔茨和沃尔夫奖的巴黎高师,居然和培养了 0 位数学大师的北大处在同一水平;而培养了世界最多的菲尔茨和沃夫奖数学家的莫斯科大学也仅仅排在了20多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什么原因导致北大的数学排在东京大学之前,而和莫斯科大学、巴黎高师处在差不多的水平,关键就是SCI和会议论文数量! 把论文数量作为衡量一所大学学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权重最高的评价指标是最弱智的表现。佩雷尔曼贴在预印论文网站( http://arxiv.org )上的三篇论文使他成为名留青史的人物!而在上海交大的排行指标里,预印论文网站上的论文是不被SCI收录的,因此佩雷尔曼的贡献估计是负数。 至于兰州大学的数学,在国内连前十都排不上。复旦、南大、南开、山大、中国科大、吉大、北师大都远在兰州大学之上。但在交大的排行榜上,兰州大学居然超过许多世界名校而跻身前100名。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推出的这个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除了会统计一些冰冷的数字以外,不知能否用脑子、用心去分析数字背后所蕴含的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引用饶毅老师博文里的两句话 : “ 如果各个学校什么时候真的开始激烈竞争在交大排名榜的位置,就像为了在SCI“名列前茅”一样如火如荼,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急功近利。 ” “ 而如果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用这些排名来决定到什么学校念本科或者研究生,那就冒着为“误导”做活生生注释的危险。 ”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1124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学术不端举报者遭报复是社会耻辱
张显峰 2010-5-31 18:34
小时候,偷了邻居家的西瓜被同伴告密,回家定然免不了一顿爆揍。虽然伙伴们对告密者都狠得牙痒痒,但也奈何不得,因为家长认为他是好孩子,还会放下狠话:谁敢欺负他,还得挨揍! 这大约是我们每个人接触的最早的举报案例吧,家长总像是正义的化身,以一副凛然的样子保护举报者。后来悄悄想,假如当初家长打的不是我们而是告密的伙伴,我们没准敢偷到天上去。 读罢5月27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讲述杨军举报学术不端后的遭遇,我不得不承认,家长毕竟不是社会,小时候大人言传身教的正义感,在成人世界或者说社会现实中不过是个童话。即便某个人身上的正义感还在,但要得到小时候那样的鼓励和保护何其难。 报道说,身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师的杨军,先后数十次向学校 反映、举报自己的同事薛小怀涉嫌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结果被举报的人至今安然无恙,他却收到学校人事处的一纸聘用合同终止告知书。这和我们所能接受的正常逻辑惊人的相反。 一个学术机构,本应对种种学术不端视若仇敌,本应对举报者这种正义和良知珍视有加,本应以对不端者严厉的责罚来守卫学术的纯洁。但杨军的遭遇却让我们看到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被上海交大视若仇敌的是举报者,而被保护的却是被举报者。 我不敢把这样的事实与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对号。这分明就是江湖,哪里还是学术圈子!但江湖毕竟还有正义在,正义的一派总会为天下英豪所趋,为天下黎民所拥。而追随正义的举报者杨军却分明是在享受叛徒的待遇,成了一个另类的孤家寡人。 据说杨军被解聘这两年一直在找工作,但他感觉很难, 难的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一些有意向的单位在了解了他举报他人剽窃而被解聘后,都表示无能为力。 怎么个无能为力?我相信,不是无能力给一个有正义感的正常人一份工作,也不是无能力收容和保护一个昔日举报者,恐怕是担心无能力对付一个有前科的另类分子。真是奇怪,一个正义的社会居然容不下一个正义的举报者。 更为不堪的是,这近乎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每个学术不端举报者必然遭遇的下场。这样的故事在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的现实背景下屡屡曝光,这是学术界的耻辱,更是一个正义社会的耻辱因为这已经超越一个学术机构为了面子而搏的底线,也超出人们对一个正常社会的想象。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6720 次阅读|11 个评论
高薪招博士后
马红孺 2010-4-14 05:28
根据最新规定,博士后的待遇可以大幅提高,每年将超过8万人民币,并提供廉租博士后公寓,欢迎有兴趣的博士申请。 Postdoctoral Position 招博士后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s available immediately to study colloid physics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 Ph.D. in Condensed Matter Theory, Physical Chemistry and related fields, experience in Monte Carlo simualtions and/or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preferred. Please contact Professor Hongru Ma at hrma AT sjtu.edu.cn to apply. 课题组招收博士后一名,要求具有凝聚态理论,物理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并熟悉Monte Carlo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博士后招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招到,只好再发广告了。我们学校已经有了新的规定,课题经费可以付博士后的津贴,当然是在人头费的额度内。 本人现在有一点人头费的额度,还有一点论文奖励的经费,可以找一个比较高价的博士后了,欢迎联系。
个人分类: 交大物理|7000 次阅读|12 个评论
排队挨饿记
陈龙珠 2010-2-1 09:06
在高校,公众一般认为弱者是学生,只是他们有所不知,非行政的、没官衔的教师包括教授甚至院士,其实也应包括其中的。 新年元旦前,我不能肯定地说全体教师们,至少我自己并未签署过任何纸片,单位党办一个电话便叫我去认领事前无任何通知地由学校代替我们办理的中国银行的借记卡和存折,说是自2010年1月,学校决定工薪将从原来我们自己按学校要求办理的工行卡转发到这只中行卡了。 虽然觉得学校这样不事前告知的做法不妥,但也只好照办,谁让我们自己不争气也谋个校长或书记做做呢?领了卡后,先是去自动取款机上去修改原始密码。教师和学生几万人的学校,中行就那么几个ATM机,想不排队很难的。多了银行卡,密码又不便于相同,对新卡修改密码当时还觉得好记,但过了几周工资进卡后想取钱用,可就麻烦来了:每天得到ATM机前排队且只能试三次密码,2天超限被锁定后,想想还是去银行门诊吧。 事前电话咨询中行交大营业部,对方说更改密码随时受理。我以为办这事很快,那天中午12点时便离开办公室,想先去办理这事再去食堂吃午饭,可进了那校内唯一、狭小的且面向社会的中行营业部后,受到了一位主任模样的女士和一位保安先生的热情接待,但很快告知至少得排队半小时。那就排队吧。呵呵,这一排队可就培养耐心了:前面9人,有汇款海外的公司人员、教师,还有购买二手房一对年轻夫妻几本存折间的转来转去,轮到我时已是一节课时间之后了。修改遗忘的银行卡密码,我先要付10元办理挂失,再按新卡设置密码,填表、签字、等候处置。与柜台营业员如此你来我去地,办完这事,一看表都快1点半了。估计假期食堂的午饭也没了,走出银行便直接上了回办公室的路。 午后在人员已经稀少的宽大校园里骑着车,偶尔感到头有点晕,一想也怪自己,谁让自己撞上那天难得地没吃早餐呢?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3637 次阅读|5 个评论
交大校园初冬的夕阳和月亮
陈龙珠 2009-11-24 21:01
(上图/下图:2009-11-24 4:45pm/9:45p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医学院科研飞速发展的背后
pikeliu 2009-10-30 08:59
上海交大医学院科研飞速发展的背后 :2009 年 10 月29 日 :郑茂   上海交大医学院在科研上的进步可用异军突起来描述。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交大医学院就获得了6项国家级科技奖,其中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获奖数在全国医学院校中位列第一。2008年发表SCI论文多达604篇,在全国医学院中名列前茅,而且影响因子普遍较高。今年又传捷报,2009年度上海交大医学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6个,比五年前增长了近80%,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又名列前茅。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获奖项目和成果与普通百姓的疾病诊治密切相关,并不断被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   是什么秘诀让这个传统特色学院的科研工作如此耀眼,记者近期采访了校方有关人员。   冲破固有模式 海外鲶鱼空间大   近期,王义斌教授以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的名义,出任上海交大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这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细胞生物学教授如此描述选择的理由:这里没有把金钱与科研论文挂钩,没有把科研当成交易的筹码,而是真的希望我们能做点事情。   过去,海外回国的教授往往留不住,所谓的问题往往是相容性、思想理念等。但在交大医学院的领导班子看来,这是个认识问题。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的人才回来是想做事情的,应当创造更好的外部软环境,给他们留足够的科研发展空间,一方面更好发挥他们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我们其他的科研工作者。   从2007年至今,上海交大医学院先后从海外引来18名像王义斌这样的科研鲶鱼,平均年龄37岁。他们落户后立即拿到启动经费,自己招收团队成员,投入科研。比如免疫学学者王宏林此前一直在德国乌尔姆大学开展皮肤免疫学研究,因为不是老板,他的研究远离临床。来到上海交大医学院后,他立即与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九院、新华医院的数   名临床医生合作,寻找治疗皮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靶点,已经取得了进展。而两年前从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回来的细胞生物学专家程金科目前在肿瘤学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把国外实验室的先进管理模式引进到了学校,带动了一大批年轻学者的成长。   突破体制瓶颈 建立动态考评机制   鲶鱼跳跃了,怎么让家里的大鱼也跃上龙门呢?从2006年起,上海交大医学院就推出一系列政策,改革院系评估体制和考评机制。   一位教授对记者说,交大医学院的教授,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不那么好做了,不是终身制,而是能上能下。上海交大医学院人事处处长朱旭明告诉记者,现在交大医学院在对教授和主任医师的考核上,不仅对科学研究有专门的要求而且对临床和教学质量亦有相当的要求。目前,在医学院内有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由于某项指标未能达到考核要求而被低聘到下一级岗位。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一动态考评机制的激励,上海交大医学院各大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的科研工作大大提升了起来。过去国内临床医生整天忙着看病开刀,医、教、研严重脱节。但是国际上的顶尖杂志都非常欢迎和期待基于临床总结的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评审也对这类项目青睐有加。现在这种尴尬局面在交大医学院已经有了较大的扭转,大批优秀的基于临床的科研项目开展起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李青峰教授的应用去铁胺治疗预构皮瓣部分缺血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今年就拿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培养体系创新 后备军练好内功   据学校有关领导介绍,研究生创新体系的建设也是近些年来交大医学院科研能力大大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   其中关键的一条是要求博士生在SCI上发表高质量论文。一开始,很多博士生有想法,有些自己的导师都没有在SCI上发表论文,自己能行么?但是有压力才有进步。全校上下统一了思想: 练好后备军内功,打好科研功底,今后才能在科研上大有作为!与此同时一系列配套的措施在开始运行起来,首先是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适当扩大面试在招生打分中比重,优秀导师还有一定名额的自主招生权。录取的学生不能只是考试一流,综合素质也要一流。其次是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部分有条件的学科实行轮转制,新进研究生必须在三个实验室轮转,每个实验室为期2个月,从而完成导师的双向选择。其三是大面积课程的改革,减少灌输性的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前沿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如近年推出的科学家讲科研讲座广受研究生的欢迎。   事实证明,此举成效显著,近二年交大医学院每年都有博士生毕业论文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此外,很多博士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凭借扎实的功底在科研上也是发展迅猛,在国内外学术界反响较好。 上海科技报 2009.10.28 :吴苡婷
个人分类: shanghai|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教授涉嫌剽窃禁止记者介入
冯用军 2009-7-29 23:08
来源: http://china.jyb.cn/high/gdjyxw/200906/t20090617_283408.html 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欢迎学术讨论,谢绝人生攻击。 上海交大称抄袭事件实为一稿多投 不让媒体介入 www.jyb.cn 2009年06月17日  1){document.write('作者:张国 ');} 作者: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6月8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卢大印、林成栋、杨朝军2006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国股市价值策略实证分析》,在发表3年之后,被发现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王程2005年的一篇论文基本雷同,并注明这是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院方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根据学术委员会了解的情况,杨朝军教授对该文的发表并不知情,他所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未资助这篇论文。学生将论文挂上教授的名字,更有助于发表。   该校还认为,卢大印、林成栋的文章系擅自更改题目并一稿多投。现在国内确实存在部分博士生、研究生因为担忧投稿失败,擅自更改题目并多处投稿的状况,(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将于近期召开专项会议研究管理方案,加大监察力度。   记者追问,如果这起事件的性质不属于抄袭,而是卢大印、林成栋两位作者瞒着杨朝军一稿多投,那么为何要将首先刊发的论文署名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王程,这对卢大印、林成栋又有什么好处?院方并未就此作出解释。   该院对外交流与公共关系办公室公共关系主管屈成才说,学院向杨朝军教授询问了情况,没有联系其他作者。记者问,不调查论文全部作者,怎可相信一人的说辞?他说,学院没有联系两名已经毕业的学生,不知道学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中国青年报记者早在6月7日就向杨朝军教授发去电子邮件提出采访请求,迄今仍无回复。6月15日,记者向学院再次提出,希望采访杨朝军以及负责调查此事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屈成才表示不能安排这个采访。他说:在我们没有研究出详细的处理办法之前,不太可能让媒体介入这件事情。   院方表示:请相信我们会积极改变这一现状。(本报记者 张国)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台湾学生眼中的上海交大【转载】
chile 2009-7-29 11:06
     看一个人,可以看他的学识,他的气质,他的丰采,他的谈吐。   看一个国家,可以看它的大学。   我每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风景区可以不看,但大学和博物馆一定要看。   台大的老校长傅斯年掌理台大的时间其实不长,但这位胡适的得意门生,前北大校 长,却给台大奠立了很好的基础,把北大的学术风气和自由学风带到了台大,把大学的 庄严地位和神圣使命清楚地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台大人。傅老给台大师生留下一句铿锵 有力掷地有声的名言:贡献这所大学于宇宙之精神。是啊,宇宙之精神,多么 庄严神圣,多么亘古长新。   美国东岸的耶鲁哈佛哥伦比亚,西岸的柏克莱史丹佛我都去过,也待过;大陆的北 大和上海交大我也去过。   如果要我说出大陆的大学和美国、台湾的大学最根本的不同之处,我想就在于对于 大学的地位、使命、格调的定位不同上面。   大陆的大学,即使是名牌大学,培养的是螺丝钉;美国的名校和台大,培养的是人 材。大陆的大学,即使是名牌大学,比较像职业学校或技术学院;美国的名校和台大, 培养的是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的领袖人材。大陆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很像是在开店 开公司;美国的名校和台大则把自己看得很重,看作是学术殿堂。   所以,台大可以出几个诺贝尔,大陆十多亿人却无法填补空白。   上海的同济大学也是老牌菁英名校了,尤其是以建筑系闻名;然而,电视广告里, 它下属的同济大学装潢公司居然用同济的金字招牌拉装潢生意。   上海交大也是百年名校,当年曾为国民政府培养出多少栋梁之材;现在的交大,不 但有股票上市公司(当然,同济、北大、清华等大陆名校都有),走在它的校园里,简 直就像逛一个市场。在广元西路的校门旁边,交大用临街校地盖了一座6层大楼,一楼 二楼是电脑商场,里面分隔成许多狭小的店面,租给商家卖电脑或组装电脑。走道是那 样的狭窄,商家再把桌子搬出来拉客,让人走都不好走。人人手上一根烟,那空气真叫 一个污浊。三楼是交大昂立书店,纯粹以营利为目的,连中小学生到幼儿的参考书都 卖。你能想象柏克莱史丹佛的大学书店里面卖非学术方面的书?四楼以上则是交大昂立 学院,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英语电脑进修学院。进了校园,到处可以看到广告,有交大 的这个英语培训班,那个电脑培训班,原来交大不止一个昂立进修学院,还有好几类似 的学店呢。学生宿舍的一楼被出租给某个培训班当教室,大白天的也会听到这个那个英 语培训班里传出托福gre听力模拟测验的录音机声音。小卖部旁边还有一间店面是卖 仿制的青铜器。还有个地方,墙壁上用手很粗糙地写着:假肢,洽询请进。交大还有用 学校名字作商标的交大昂立一号补品,呵呵,西方人真笨,怎么不搞个剑桥海狗 丸、牛津隆胸素、哈佛脑钻石、耶鲁减肥茶。交大的系所分得真是细,大概中国人都喜 欢自立山头,都喜欢拥有好听的头衔,所以交大有无限多的系主任、所长、院长。比方 说,居然还有个机器人研究所。耶鲁大学整个工科就是一个系:工程系。   当知识变得如此支离破碎的时候,你还指望能培养出有全局眼光的栋梁之材?当大 学校园变得像个市场商场的时候,你还指望能熏陶出什么优雅之士?听上海的大学生和 大学毕业生的谈话,永远都只围绕着个人问题,出国啦,读学位啦,学英语啦,学 电脑啦,工作啦。   在美国和台湾,大部分的社会变革和进步都是由学校和民间的知识分子推动的;在 上海,知识分子是这样的幸福,一切事情都只需要等着上海市政府做。知识分子读书只 不过是为了赚钱、结婚、传宗接代而已。   这也不奇怪,丛林里的猩猩猴子也是这样呢。         本人的看后感受:            看了这篇帖子后,不免有一些感慨:   从大学便能看出社会的进步程度,美国英国就不说了   我们重点谈谈中国的吧   不看那个帖子我还真的没有感觉出来呢!   中国的大学成了一个赚钱赢利的场所   几乎每个大学只要做成了什么产品,总不忘记把自己再标榜一番   比如什么北大富硒康交大昂立一号的   校园里面乱七八糟贴着广告,在宿舍楼里见得最多了   人们谈论的话题么,帖子写的也很清楚了   大家关心的不是学术,不是思考问题的新式思维。   无非是打工,毕业找工作   有几个看似品位高,想出国的不过也是想赚更多钱,去镀金   怪不得在中国有多少天之骄子都不惜一切代价想飞出去呢,呵呵   我们会发现许多从国外(我是说那些发达的国家)归来的人身上总透着一股很绅士 很脱俗的气质,为什么?   我相信是那里的大学对他们有着巨大的作用,这种改变是他们自己都可能察觉不到 的那里是作学问的人的天堂,是真正渴求知识的人所要寻求的净土   你大可不必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冷门而羞愧   因为在那里,人们可能真的认为,学就是为了活的更明白   所以你可以尽一切可能地去认识,理解我们学的科目,发现更多更新更深层的东西   我在高中上学的时候就在构想自己的大学蓝图   我还天真的认为大学是一个多么神圣庄严的殿堂   每个人都在追求真理,不管他学的是什么   而我们的前辈呢,从高中就开始向我们灌输理科有前途文科不实用的想法   填专业的时候也给我们那么多的建议说什么热门什么冷   上了大学以后发现现实其实是多么让我失望   不说那些贪玩的人吧,就是对自己有点责任心的人也不过为了以后的工作   我身边的不少朋友已经开始问我以后的事情了   这个也不能怪中国人吧!   人那么多,饭碗那么少   不说什么精神追求了,饭都吃不饱还从何说起呢!   这样客观上中国的大学就从里到外透着功利色彩   真正为追求道理而作学问的,我看还是那些老辈的教授了   在美国和台湾,大部分的社会变革和进步都是由学校和民间的知识分子推动的;在上 海,知识分子是这样的幸福,一切事情都只需要等著上海市政府做。   知识分子读书只不过是为了赚钱、结婚、传宗接代而已。   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上面的话说的很清楚了   真正一流的大学,中国又有几个呢?   
个人分类: 转自他乡|69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假日园丁
陈龙珠 2009-5-30 09:4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物理(10)--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
热度 1 马红孺 2009-3-26 19:41
1958年,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制定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各个大学实施勤工俭学,组织学生下厂参加劳动生产锻炼,出现了大搞生产劳动,大搞科学研究,大搞教学改革的局面。上海交通大学的物理教研室也积极投入到这一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中。1958年下半年,在民晏路分部(现为上海工业大学校址)办了一个“无线电工厂”,作为新生进行生产劳动的基地(新生入学后必须先参加生产劳动)。由张立任厂长,邵汉波为技术主管。生产内容是将上海一家无线电厂生产的电子管收音机改装为收扩两用机。学生轮流参加,多达千人。前后共改装数千台,销往全国。该厂于1959年上半年结束。物理教研室还参加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用坩埚炼钢,但无果而终。 在科研方面,物理教研室也形成了人人动手大搞科研的局面。先后研制了威尔逊云雾室(胡齐丰、胡盘新等),观察到了α-粒子径迹;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胡齐丰,应燕平,胡盘新等),打出了X-射线;银锌高能蓄电池(任有恒,范忠浩等);场致显微镜(任有恒等),盖格-米勒计数器(张馥宝,邵汉波等)等。实物均送往高校教育革命成果展览会展览。展览结束后,除个别成果充实物理实验外,其余展品均搁置仓库,后不知去向。这些研究工作当时在国内是相当先进的,可惜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当时,各工科系对普通物理教学内容颇有非议。他们认为物理课内容与基础技术课多有重复。如物理课的力学与理论力学,电磁学与电工学;而且物理课讲得不深不透。他们批评物理课是“讲场(电磁场)走过场,讲路(电路)不上路”。他们认为可以取消普通物理课,而代之以在高年级开设近代物理课。更有甚者,有的系组织高年级学生编写近代物理教材。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所编教材中的“原理”部分照抄物理专著,而“应用”部分则是将产品说明书(如超声波清洗机,同位素探伤仪)内容原封不动搬入教材。以致教材不伦不类,教师无法上课。 1959年2月,在上海市高教局的主持之下,召集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和上海水产学院物理教研室(组)的部分教师,组成编写小组,以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学编写组编写的《物理学》为蓝本,结合教育革命形势的要求,增添了近代物理学中的内容。参加编写工作的有20多人,从3月中旬到6月底,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普通物理学》(上下两册)的初稿,并于1959年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经使用后,感到近代物理内容不够,特别是在统计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等部分理论较浅,面也不广。于是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补和修改工作。修订本于1961年8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内容加之又加,十分庞杂。 1961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跃进”时代实际上已经结束。随之,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暂行工作条例六十条》(当时人们称为“高校六十条”)。强调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学秩序开始得到稳定。 1962年,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在听取研制二弹一箭专家对高校意见时,一些交大毕业的老学长反映说:“老交大毕业生基础厚,物理课是霸王课。对学生很严格,学不好就要淘汰”等等。国防科委要求上海交大对老交大教学传统调研上报,以后又向全国国防工业院校转发了上海交大关于“老交大教学特点”的报告。上海交大教务处负责人范祖德来到物理教研室,对教师说:“过去老交大物理课是‘霸王’课,可惜现在‘霸王别姬’了”。加强基础,恢复老交大传统,成为物理教研室教师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刚来校不久的程守洙教授在培养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程守洙教授是一位理论核物理学家,在美国田纳西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于1951年夏搭乘中美断交后的最后一班航轮回国。回国后任华东纺织工学院教务长和物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讲授《理论物理》等课程。195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任物理教研室主任。 程守洙教授来交大后,对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非常关心。他亲自为青年教师开设了四大力学,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群论等课程。并邀请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复旦大学的谢希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微波专家陈涵奎教授等来校讲课。组织文献讨论会,由青年教师轮流报告,开展讨论。为了训练青年教师的外语能力,组织他们翻译外语书籍,并亲自校正。青年教师上课前,必须试讲,试讲通过后才能上课。上课时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课后讨论,共同切磋。组织教学活动,集体备课,讨论大课、辅导课、习题课的教学。这些措施对青年教师业务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1962年,程守洙担任了教育部高等工业学校工科物理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审订了普通物理学教学大纲,编制了1962--1964年教材工作规划。在已经选编出版的通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在编审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决定由程守洙和江之永(同济大学教授,编审委员会委员)两位教授牵头编写新教材。他们仍以上海市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学编写组编写的教材为基础,按1962年审订的试用大纲进行改编,对基础理论作了加强,对旧版中某些要求过高或偏重具体技术应用的部分作了压缩或删减。全书的篇幅较旧版缩减了三分之一。这一版本经教材编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审阅通过,就是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简称程江本)。教材于1964年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分三册出版,由全国高等工业学校作为统编教材使用。这套教材后经多次修订出版,现正修订准备出版第七版。程江本是目前我国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大学物理教材之一。高教界评论这套教材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本切合我国国情、具有独特风格的自编通用教材,对稳定教学秩序起了重要作用”,是一本“影响面广、质量高的理工科物理教材,成为全国最畅销的科技图书之一”。这套教材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声誉,与程守洙、江之永两位教授的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物理教研室教师还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开展了电化教学,经常在课堂上放映国内外教学电影。一些难以讲清楚的物理现象经过电影直观演示,效果十分明显。在演示实验方面,由许一之专门负责,他与上课教师一起,配合物理大课,制作了大量演示实验,供课堂演示,效果很好。在1963年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学校十分重视物理课,物理课的学时已从1958年的198学时增加到230学时。除了大面积普通物理学教学外,物理教研室还开出了一系列其他物理课程。 1958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工程物理系,培养我国核反应堆工程方面人才。程守洙教授先后开设了原子物理,经典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核物理,中子物理等课程。由陈英礼担任辅导。以后这些课程除中子物理由该系自行开设外,其余都由物理教研室青年教师陈英礼,吴锡龙,屠树中等讲课。工程物理系的学生学习十分刻苦,晚间自习都到深夜。教室熄灯后,有的学生还在路灯下与辅导教师一起演算推导公式。工程物理系的毕业生中,很多成为我国核工业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上海交大成为一所工科性大学。在实践中,学校领导意识到取消理科引起的种种弊端,有意逐步重建理科。1960年决定由基础部物理教研室负责筹建应用物理专业,专业方向是低温物理。计划先研制液态氧,再研制液态氮,最后研制液态氦。具体由秦树艺负责,业务指导是二系夏安世教授。学校从各系抽调一批优秀高年级学生20多人,作为预备教师充实物理教研室师资队伍,这些学生有:朱良铱、干成剑、韩效溪、马广忠等。他们来物理教研室后,一部分参加物理课辅导工作,另一部分参加应用物理专业筹建,工作热情十分高涨。筹建过程中,上海交大与复旦物理系合作,共同研究“制氧低温技术”。学校派出汤荣身(汤一兵)、俞佩金、蒋秀明、金树福等4人到复旦大学,在谢希德教授指导下进修(1964年毕业后仍回到交大)。后于1962年,因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应用物理专业筹建工作停止。预备教师除一部分按应用物理专业毕业仍留在物理教研室,其他重新分配工作。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大百年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网, http://www.sjtu.org/sjtuaa/index.php
个人分类: 交大物理|7354 次阅读|3 个评论
交大物理 (9) -- 西迁
热度 1 马红孺 2009-3-25 21:40
在1955年3月30日高教部党组上报中央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了将交通大学等校逐步内迁的意见后,林枫、陈毅、陈云等分别于3月31日、4月2日、4月7日作了批示同意,并经刘少奇、朱德、彭真、邓小平等圈阅后退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交通大学内迁问题在中央最高领导层内正式确定。 同年5月24--25日,学校召开了校委会扩大会议,一致通过了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关于迁校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1957年暑假前基本完成搬迁任务。 1956年6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特急电报报中央,反映对于交大内迁问题的意见,提出了3个方案。建议在交大内迁后,由交大负责为上海筹建一所新的电机机械大学。中央同意照顾上海需要,留下个小摊子,搬迁安排不变。7月1日上海造船学院在交大原址正式成立,交大造船系船舶制造、船舶蒸汽发动机及装置、船舶内燃发动机及装置、船舶电气设备4个专业学生886人、教师90人调入上海造船学院。 8月10日苏庄副校长率交大师生员工、家属1 000余人乘专列迁往西安。9月6日录取新生2 137人,全部到西安报到,二年级1600余人也陆续到西安报到,首批迁校工作基本完成。 1957年开始的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中,群众对迁校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4月15日校党委扩大会议要求对群众放出来的意见组织专门小组进行研究。校常委会决定成立由陈大燮、郑家俊、程孝刚、钟兆琳、邓旭初组成的5人小组。4月20--27日交大(上海校区)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原计划要动员全校掀起迁校工作的热潮。但会上对于迁校问题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认为迁校不正确,有的认为迁校正确,有的主张在西安设分校,有的提出应该缓迁等。交大(西安校区)教职工、学生在鸣放中对于迁校问题同样出现了分歧。 5月7日交大(西安校区)分党委召开师生座谈会,就迁校问题展开争鸣。5月9日交大(西安校区)的学生贴出大字报说,西安动力学院要与交大已来西安的部分合并,仍留上海的部分不迁,致使不少学生情绪激动。5月10--11日交大(西安校区)召开第十届二次学代会,大多数学生代表发言认为迁校不正确。5月中、上旬在鸣放中许多师生认为交大以不迁为宜,反对设立新校和分校,反对交大分裂。 6月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关于交通大学迁校问题的会议,周恩来总理就交通大学迁校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基本全搬西安和搬回上海两大方案,又在搬回上海的大方案下,提出高、低、折中3个方案,各分析了利弊。提出要顾全大局,合理安排,支援西北的方针不能变,要求由交大师生再次讨论后报高教部决定。 6月26日郭沫若、钱学森分别致函交大,郭沫若希望交大全部西迁,钱学森希望交大师生接受党的决定。9月上旬迁校工作积极紧张的进行,教职员工和学生成批迁往西安,即将迁往西安的各实验室紧张进行拆卸、装箱、启运等工作,各种家具、用具陆续运往西安。 9月12日国务院发出习字第110号文关于交通大学迁校问题的批复,同意高教部8月4日关于交通大学迁校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的报告。 高教部8月4日报告提出:交大分设西安、上海两地,两部分为一个系统,统一领导。西安部分完整地设置机、电方面主要专业,逐步添设新技术和理科专业,并发展成理工大学;上海部分办好机、电专业,着重提高教学质量。计西安部分设21个专业,上海部分设15个专业。教职工的调配以支援西北,保证两地教学质量为原则。并决定上海造船学院和南洋工学院与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合并;西安动力学院、西北工学院的采矿(包括地质)、纺织两系、西北农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并入交大西安部分。 至此,交大的西迁工作基本完成。从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间,几经反复,从交大的普通师生到国务院总理,都参与了这个重大的迁校过程之中。这一过程的结果,对于交大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物理教研室在这一过程中也分裂为两个。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确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交大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以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同时进入全国16所重点学校的行列。这实际上意味着交通大学开始分为两所大学。到了7月31日,这一事实得到了最终确认,国务院国二陆字212号文批复同意教育部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两校分设后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同意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同志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谢邦治由司法部调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教育部报告指出:1956年经中央批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嗣于1957年根据交通大学内部的实际情况及当时上海、西安两地的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对该校迁往西安的具体方案作了调整,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小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西安及上海两个部分在行政上仍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当时情况,作为一个过渡办法,这样处理是完全必要的。教育部要求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在师资及高年级学生方面,应予上海交通大学以适当的支援。 在交通大学开始西迁时,物理教研室的全部仪器设备也随之搬迁至西安。物理教研室的大部分教职工去了西安,其中有10人留在上海。周铭老先生因年迈体弱未去西安,赵修鸿,赵贻镜,吴维聪,朱泳春和朱景兰等5人调往新成立的上海造船学院。任有恒,胡盘新,姚善麟,姚运强等4人则调往筹备中的上海南洋工学院。南洋工学院是交大西迁决定以后,上海市筹备成立的一所工科院校。 1956年造船学院已开始招生,物理实验开课在即,建设物理实验室任务十分紧迫。物理实验室主任吴维聪带领青年教工刘熹祥,应燕平,胡齐丰,张立,范忠浩,邵汉波,任秀英(以后又加入程沛,鲁鹤高)等人,紧张地投入了建设工作。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仪器定购、验收、安装、调试、预演等工作。按交通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要求,在科学馆开出普通物理实验18个,并建立了实验室的管理和保障体系。以后又根据需要,陆续开出半导体,同位素,超声波,真空技术,示波器,计数器等近代物理实验。到1957年秋,决定交大分设两地时,上海部分的普通物理实验室已达到教学要求,并较以前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大百年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网, http://www.sjtu.org/sjtuaa/index.php 3, 西安交通大学校庆专题网, http://newsxq.xjtu.edu.cn/xsyg/
个人分类: 交大物理|10135 次阅读|2 个评论
交大物理(8) -- 院系调整后的物理教研室
马红孺 2009-3-22 10:46
1952年 9月2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任命山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彭康为交通大学校长。 在彭康校长未到校前由李培南代理校长职务。 自此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年11月1日院系调整后的新学年开始上课。11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彭康为交通大学校长。任命通知书由毛泽东主席签署。 院系调整以后,原物理系80%的人员和仪器都已陆续调出,物理教学任务全部是工科普通物理课程,专业课和高等物理实验等课全部取消。 按照苏联模式,物理课教师集体改名为“物理教研组”(后来隶属于国防科委又改名为物理教研室),由赵富鑫教授领导, 殷大钧教授、赵修鸿教授(1952年后因圣约翰大学停办而调来),赵贻镜副教授和任有恒副教授等五人成为物理教研组的基础骨干。每一大课教师要担任二至三个大班的讲课任务,每一大班约150--200人,课堂空旷,四面敞开,讲课时非常吃力。 由于班级众多,班级辅导老师必须于大课时听课,课后及晚间进行辅导,批改作业,还要定期上实验课及答疑,工作量非常大。 院系调整之后,讲师及助教的人数留下的不多,只好在毕业生中多留几名做助教,勉强解决了教学任务。  由于课程的性质比较单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也应统一。当时全面学习苏联教学经验,所以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使用英文教材和英文授课。前几年李岚清副总理大力提倡英文授课,而事实上,在1952年前交大物理系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英文授课,英文讲义,这个传统若能坚持下来,无疑将是最正确的选择。可惜的是,在1952年把这个传统给取消了,折腾几十年后,再次提倡英文授课。仅此一事,足见胡书记现在提出不折腾是何等英明了。从1952年年起,开始着手自编中文统一教材。中文教材自然要以苏联的教材作为蓝本,福里斯的《普通物理学》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蓝本。当年编写出了第一种适合工科的教材,第二年修改定稿。在定稿之前已与上海的同济、化工、纺织、交大四所工科大学协商。其后,在这个基础上有了全国性的统一教材。 在1953年后,全国十个工科大学编纂了统一的习题集。 物理实验教材和物理习题集也改用了中文,每一、二年中都有修改和增补,力臻完整。 解放后,物理课程受到其他课程“挤压”,学时数已由400学时(讲课256,实验144)降为260学时(各系不等,有的系降到180学时),物理课程由四学期逐步降为三学期,更降为二学期完成,实验时间亦与讲课配合。所有教材的内容只好相应的削减,采取“少而精”原则。物理课时的挤压,似乎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如果能够踏踏实实的学习苏联,按照苏联的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进行教学,情况可能会好得多。在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之后,实际上又放弃了苏联强调基础训练的优秀传统,结果只能是四不像。最近这些年,我们似乎在学习西方的教学方式,其实,往往是学了皮毛,拒绝了实质,所以还是四不像。 1952--1956年中政治运动不断,经历了镇反、肃反、三反及五反等运动,这些运动对于教学秩序及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解放以后,学生增加了政治课,教研组中也添增了政治活动。每周有政治学习二次,规定在星期二、五下午习两个单元,并组成政治学习小组,由组长(多数是党、团员)领导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阅读文件主要是毛泽东选集(共计四册)。 物理教研室的工作在赵富鑫教授的领导下,有条不紊而又紧张的向前推进,院系调整的冲击逐步过去,一切都归于平稳。但是,这一阶段交大的一场巨大的变动正在孕育之中。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大百年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网, http://www.sjtu.org/sjtuaa/index.php 3, 西安交通大学校庆专题网, http://newsxq.xjtu.edu.cn/xsyg/
个人分类: 交大物理|4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交大物理(7) -- 从上海解放到院系调整
马红孺 2009-3-19 21:04
1949年 5月25日清晨,沪西解放,随即上海全部解放,交通大学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全校师生兴高采烈地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满怀信心的向前迈进。 6月2日全校复课。 6月13日学校归上海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军管会高教处接管国立交通大学。 1949年6月15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陈毅主任、粟裕副主任签发的上海市军管会命令文字第一号令:“国立交通大学:兹任命唐守愚为本会代表,负责接管该校,仰即知照此令。”上午9时,接管仪式在新文治堂举行。军管会文化教育接管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军代表唐守愚出席,校长王之卓致辞。会上作出两条决定:一、取消党义、公民等反动的政治课,取缔国民党的训导制度。二、解散校内一切反动团体。 7月29日上海市军管会向交大发布由陈毅主任、粟裕副主任签署的高教字第1号命令:“兹委派吴有训、陈石英、王之卓、钟伟成、陈大燮、朱物华、陈维稷、钟兆琳、王龙甫、黄席棠、曹鹤荪、裘维裕、张鸿、张震、汪旭庄、胡永畅、蒋大宗、沈友益(学生代表)、张立秉(学生代表)为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并以吴有训为主任委员,陈石英为副主任委员,陈大燮兼教务长,王龙甫兼秘书长,朱物华兼工学院院长、裘维裕兼理学院院长、钟伟成兼管理学院院长。” 吴有训(1897~1977)是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字正之,江西高安人。1921年留学美国,作为康普顿(Compton)的助手,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25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6年返国后,先后在第四中山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5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任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 8月2日学校贴出由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有训、副主任委员陈石英签署的布告,通告全校,并通知全体校务委员会委员接令后即到职视事。 8月18日校委会决定将物理系改为物理学系。8月20日上海市军管会公布暨南大学理学院并入交通大学,该校理学院学生于9月9日迁入交通大学,这是解放后进行的第一次院系调整。当年的校务委员会决定裘维裕为理学院院长,黄席棠任物理学系主任。 1950年3月15日校委会通过加强实验室工作决定。任命周铭为普通物理实验室主任,周同庆为高等物理实验室主任。同年4月13日理学院院长裘维裕教授病故。追悼会于23日在新文治堂举行,理学院院长一职由张鸿代理。 1951年1月16日,校务委员会函请毛泽东主席为交通大学书写校名。后因主席工作繁忙,未能题写。学生会借用毛主席所题“北方交通大学”底稿,制作校徽和校牌。后来的多个交通大学均使用此题字中的“交通大学”四字,并在前面拼上从毛泽东的其它题字中选出的地名作为校牌。虽然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但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这个校牌已经深入交大人的人心,成为交大的一个符号,很难更换。 1950年底到1951年中,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进行思想改造。当时学校的军管会领导认为交大的教师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要适应新社会和新秩序,必须在思想上加以改造,否则就不能符合解放后的新社会要求。每个人,无论职务高低,都得人人“过关”。在每个人的历史上、工作上及思想上,都得全面检查,向群众(包括学生)交代清楚,取得了群众谅解以后,方得通过。全校教师、职员都卷入这场思想斗争,物理学系教师当然也不能例外。 2月23日中共交通大学委员会(简称党委会)经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批准正式成立,召开成立大会。党委常委会由11名委员组成,任命李培南为书记,万钧为第一副书记,祖振铨为第二副书记。同时宣布在党委会领导下成立3个党支部。自此,学校由校党委会领导,学校重大问题经党委会讨论决定。 1952年7月28日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草案)下达。原交大物理学系被调整为四部分: (1). 物理学系停办,部分教职工(六名)并入复旦大学;交大原有物理学系学生一律转入复旦大学;交大原有物理学系的外国货仪器仪表(约占全系财产的3/4)一律移交复旦大学(此事的经手人为交大的周同庆,复旦的戴乐山,此二人后皆在复旦大学)。 (2). 原物理学系部分教师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九件次要仪器调入华东师范大学。 (3). 原物理学系部分教师调入南京大学、南京化工学院及南京水利学院等。 (4). 原物理学系部分教师调至全国各地,另留下一部分教师组织物理教研组,为交大全校工科各系的普通物理教学服务,原普通物理教学仪器留给普通物理教研组使用(约占原物理学系财产20万银元的1/4)。 以上四点是华东局高教局的指令,全校师生在思想改造基础上,既有命令,绝对服从,少数人思想搞不通者,亦无异议。 院系调整结果: (1). 1952年院系调整后,已逝世及调出的正、副教授14人,讲师、助教共20人,技工3人,合共37人,约占总人数80%。 (2).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仅剩下普通物理实验仪器,为工科各系服务。 (3). 原物理学系学生31人全部转入复旦大学,在复旦大学学习满期后毕业。 (4). 复旦大学并合了交大物理学系和浙大物理系的人员和物资后,将原来的数理系改称物理系。 1952年的院系调整对于交通大学的物理学系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在此后的26年交大没有物理学系,只有一个面向工科的普通物理教研室。而当时的复旦大学数理系,则是这次院系调整的受益者,成为一个数学系和物理系,物理系的实力大大加强。交通大学物理学系作为交大的一个部分,她也具有交大本身的特质,那就是自强不息,生命力特别强,在历经灾难之后,又顽强地站了起来,这是后话。 1950年毕业:范世藩 陆邦? 陈云癉 吕昌祥 苏天中 章冠人 郭锡同 钱皋韵 陆元亮 罗晋生 朱鸿鹗 1951年毕业:华中一 汪立椿 吴传平 张 琪 沈志彬 苏耀中 王晋康 1952年毕业:蔡建华 汤毓骏 陈鹏万 秦积庚 吴百诗 秦自楷 裘南畹 章公亮 曹启祥 周立成 陈 楷 黄超远 1952年(三年制提前)毕业:邬学文 匡定波 蔡怀新 吴孟明 滕湘君 许卓荪 郑志豪 刘元权 徐行健 赵成美 刘恩科 濮德昭 林引珠 1953年(1952年转复旦大学后)毕业:吴知非 林引珠 金乾元 孙恒慧 戎霭纶 姚震黄 吴杭生 许振嘉 庄蔚华 蒋曼英 龚昌德 王荣庆 郭懋和 秦振寰 1955年(1952年转复旦大学后)毕业:方守贤 何 铨 倪光炯 李富铭 宋孝同 钱 登 滕家炽 钱钟华 郭箕第 朱鹤鸣 凌燮亨 朱著勋 吴存敏 侯旅适 梁星辉 谢守全 沈传楷 高文琦 杨世杰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大百年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网, http://www.sjtu.org/sjtuaa/index.php 3, 西安交通大学校庆专题网, http://newsxq.xjtu.edu.cn/xsyg/
个人分类: 交大物理|10602 次阅读|2 个评论
交大物理(5) --抗战时期
马红孺 2009-3-17 19:47
本文内容来自任有恒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整理的交大物理系史,这部分内容原封不动的收入了上海交大百年物理一书。我对原文做了个别文字修改,删去了一些内容,对个别资料做了校对。感谢任有恒先生的努力,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比较完整的史料。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交大师生一再要求内迁,转入后方以安定教学,始终被国民党当局所拒绝。当局看到交大地临租界,容易隐蔽,于是下令阻止内迁,由学校自行应变,解决开学问题。 1937年10月,交大行政机构着手将图书档案迁过华山路(交大校门对面,马路东侧即为法租界)进入旧法租界,教室租用原震旦大学红楼(现交大医学院主楼)及绍兴路45号中华学艺社,苟安一时。物理系的仪器、设备迁至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中国科学社的明复图书馆,化学系借用福履理路(今建国西路)的文华墨厂,机械、电机、土木各系的机电设备由各系自行安排,整个交大拆得七零八落,分散上课和实验,如此者八年之久。部分图书、设备、家具等未及搬迁者全部散失。 徐家汇校舍于同年11月30日为日军占领,校内房屋被日本同文书院所占用,未完成而正在建筑的科学馆竟沦为日军养马之厩。 1937年6月,国民党政府要将交大划归教育部管辖,并与其他大学合并。全校师生群起而反对。反对的理由是: (1).交大建校悠久,成绩卓著,各系科的培养目标是对国家培养工程、管理和科技人才,毕业后都服务于全国各交通部门,历史可以证明这些有用之人都是企事和机关中的骨干,起着中坚作用。交大归属于邮传、交通和铁道等部,迄今已有40余年,似不宜与铁道部脱离直属关系而改隶他部。 (2).交大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向由铁道部安排工作,供求双方极为协调。学生平日所学皆能各展所长,用其所学,决无改行、失业之苦。在学读书和就业工作都极为安心。今若改属他部,学用都将时刻悬心,难于稳定,对教学效果将有极大影响。 (3).交通大学的经费,一向由铁道部支拨。铁道部对交大亦关怀备至,举凡职工经费、教学经费以及基建经费等都能满足交大要求。交大师生寒暑假中乘火车回家能得半价优待,对铁道部的这种优待颇为满意。 (4).交大各系教师大半都有数十年教学经验,其教学系统亦各有专长,与他校不相符合。例如交大的工科着重机、电,多为英、美制度,与同济的德国制度有不少差异;管理学院中铁道、公路、实业和财务部门又和普通商科不同,其势无法合并。 当时的复旦大学仅有数理系,和交大的规模势难相比,勉强合并必将两败俱伤。 虽有种种不合并的理由和各方校友的呼吁支援,而国民党教育部坚持己见,于1938年8月1日(此时已经抗战开始)下令将交大改为国立交通大学,并将交大移归教育部直辖,经费仍由铁道部供应。同时,将科学学院改为理学院;土木、机械、电机改称为系,合组成为工学院;管理学院名称暂时不变。改称后的理学院院长由裘维裕担任,工学院院长由所属三系系主任轮流担任,管理学院院长由钟伟成担任,校一级领导机构亦有所调整,其他则一仍其旧。在八年抗战中,全校在沦陷区的上海,坚持办学传统,保留交大一脉,并保存部分图书、仪器,全校师生艰苦奋斗,与日伪政权虚与委蛇,做出不少贡献。为避免日伪势力接管,曾将交大校名改为南洋大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1942年8月汪伪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交大,改校名为国立交通大学。此时不少师生员工愤而离校。如:校长黎照寰辞去校长职务,离校;管理学院院长钟伟成、理学院院长裘维裕、教授周铭等都离校自谋出路;土木系主任李谦若、机械系主任胡端行等有职务领导及不少知名教授等也都纷纷他去;无行政职务和不出名教师为了保存实力,保护物资及维持教学等原因暂时隐蔽下来,以待时机。汪伪教育部名义上接收了交通大学,实际上深知人心未得,对学校中的行政、教学、人事等均未干预,除派一赵姓专员驻校外,别无干扰。数学系的顾澄教授出任汪伪教育部督学,暗中亦有些周旋,但在这抗战的后半期,交大是在忍辱残喘之中度日。 1942年至1945年中,张廷金教授(原电机系主任),受教授会委托、黎校长指派和重庆政府陈立夫的默许出面主持校务。 在抗战八年中,学校的校舍、经费都有所紧缩,基本上谈不到发展,但在教学上仍尽力维持老交大传统,学生学习也能保持良好学风,生活尚能严肃朴素。教师生活比较艰苦,一般教师不得不在校外兼职兼课,以维持生计。多数教师都保持晚节,等待天明。 抗战八年之间上海的交通大学学生分散上课,物理系教职工亦减缩至最少人数,仅十余人而已。 1939年国民党政权曾下令:学校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同时学校处在日军包围之中;法租界当局亦告诫:切勿生事。由于这三重压迫之下,校中师生的一切政治活动都转入地下,隐蔽起来。地下党领导执行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每年都有毕业生,也每年都招新生入学,师生都心照不宣,埋头教学。学校当局希望同学不谈政治,免生事端。也有少数学生寄宿(宿舍在今之绍兴路45号),管理比较松弛,放任自由。在这一段时期中,也未发生重大事故。 1940年8月,国民党教育部在重庆成立了一个交通大学分校(定名为国立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全校教职员仅20余人,其中有交大校友,但不过数人而已。这是因为上海交大未曾内迁,之所以另设一个交大重庆分校,为求以广视听。曾任命徐名材(原上海交大化学系主任)为主任。1942年徐即辞去主任之职,改由吴保丰(1921年毕业的交大校友,抗战胜利后曾任交大校长,)为主任,建校于重庆小龙坎,开始时仅有电机、机械各一个班,有普通物理课程但无物理系,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始终未成立物理系,亦无物理系学生。 这一时期物理系的毕业生情况如下: 1937年毕业:萧立坤、 蔡驹、 朱规兰、 留润州、 陈拔兖(肄)、邱德荣(肄) 1938年毕业:李延龄、 于延康、 李春芝 1939年毕业:钱家骐、 杨彩、 谭振声、 冯明  1940年毕业:沈立铭、 黄礼镇 1941年毕业:郁青田、 陈铁云、 徐质  1942年毕业:凌群宝、 汪维钧、 袁宝月、 袁宝桂  1943年毕业:于怡元(肄) 1944年毕业:卞祖芬、 汪玉芝 1945年毕业:许槑(mei)、 钱玄 参考文献: 1,上海交大百年物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网,http://www.sjtu.org/sjtuaa/index.php
个人分类: 交大物理|6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校园春归
陈龙珠 2009-3-15 18:04
(更新于2009-3-31) . . .. . . . . . 。. . . . . . . 。 . . .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45 次阅读|4 个评论
给报考我研究生的考生们的一些提示
钟建江 2009-3-6 16:24
给报考我的考生的一些提示 亲爱的同学你好, 谢谢你来联系我和访问我的博客,只要你对我的研究领域感兴趣、有好奇感的话,你就算跨入了我研究室一步,非常欢迎你报考!以下一些提示有利于了解我和我实验室,请你花点时间品味一下,可好? 1 、考试成绩出来了,录取分数线如何,我能上吗? 这类问题我真的没办法回答,因为我不晓得,我不管考试和考分,请你问询学校研究生院。眼前你以自然的心态等待就好,更建议你做目前你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你的毕业课题、你当前承担的工作或科研项目等,如果你尽量抽时间抓紧复习一些基础和专业知识,查阅一些文献,看一些国外专业刊物,做一些实验项目,学学外文包括听说读写译,这些都是很好很有用的,因为复试在后面呢。善于利用时间,等待并牢牢抓住机会,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2 、我对你的研究很有兴趣,有希望成为你的研究生进入你实验室深造吗? 这个问题我也难以回答,即使你的考分很高或者你一直被认为是优秀生,也不是一定能被我录取的,当然真正优秀的同学,最后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也是我最希望看到这样优秀的人才作为新鲜血液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来;我最终要根据面试来决定录取与否,面试的形式和内容多样,我们导师小组不同老师提问也多样,所以主要靠你实力,你的思考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等;当然你过去大学期间的一贯表现、你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这些也都重要。 3 、我实验室做些什么呢?理念如何呢? 我的科研方向在交大生命学院网站上有最新的介绍,这里简要说一些。 钟建江实验室 ( 分子生物化工与先进发酵技术实验室 ) : 本实验室从事应用生物技术领域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化工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生物过程与生物反应器工程领域研究及其他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特别是:分子生物化工 (molecular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与代谢工程 (metabolic engineering) 及系统生物技术 (systems biotechnology) ,先进发酵技术,生物能源,植物细胞培养,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生物活性物质作用机制研究,以及环境生物技术。具体操作对象涉及细菌,高等真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应用面向包括 生物制药与医疗保健、发酵、先进农业、能源、环境 等重大领域,可以说我们是把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包括遗传、生化、基础微生物学等)成果转化为产业化这个过程中研究其中的应用基础科学问题,生物化学工程学(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起到直接而又关键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 immediate impact 。如果你感兴趣,愿意与我们一起探索拼搏,则欢迎你的到来! 我自己的座右铭是 No pains, no gains . 我确立的我实验室的座右铭是 正直智慧;专心致志;勇于创新 。只要你愿意努力,肯吃苦,想上进想学真本领,那么这里有的是你的用武之地!我们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海阔凭鱼跃、天高凭鸟飞。本实验室对每一位成员均寄予厚望,即 high expectation 。这里指的是指导老师对大家,每一个合作共事的伙伴,有较高的期望;期望什么呢?一个抽象简要的回答就是高素质[或尽快具备高素质],努力是最重要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当然有很多。 4 、有面试资格了之后,我该怎么做? 如果你获得面试资格了,而且你对我的研究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请你来面试前发邮件跟我联系,最好在你能面试前一两天来访问参观一下我们实验室,也有个相互了解(如果因时间来不及,那等到面试时再见面也无妨)。到时你参观我实验室时,建议先向我实验室同学多询问多聊聊,了解我们实验室的现状,他们解答不了的问题或者你有疑虑或还是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再找我聊聊(当然时间有限,因为我有很多事要做)。在面试前,我不可能有内定名额,你大胆报考就是了; 百闻不如一见 ,请你实地接触了解和感受我实验室,再慎重决定你的志愿,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报考我的博士,招生名额因硕博连读或其他名额满了,我则会发布通知的。 5 、我的招生名额如何? 近年我从华东理工大学转到上海交通大学,我在交大的研究生招生数一般每年是 4-5 名( 包括 博士生 2 名),出于大学母校华理领导的器重,我在华理每年还可招收 3-4 名左右(含招博士生 2 名)(我自己定位是兼职导师名义),所以如果交大这边报考人数多,也建议可到华理去报考,反正进入我实验室是接受我同样指导,我对每一位成员一视同仁,会倾注我的爱心和心血;现在华理一部分同学在交大这边做实验,另一部分在华理做,我们每周有组会一起讨论,合作密切,两边均显各自优势并互补。 6. 其他 相关问题的一些回答(包括报考、日常自我管理、实验室情况等) 1 )实验室是否接受跨专业的学生? 我们欢迎跨学科报考的学生。我们实验室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可以在与其他学科的人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但是要求跨学科报考者自己要心中有潜在目标,要结合自身优势来做。 2 ) 实验室招生有什么特殊要求? 没有特别具体的要求(根据考生的不同特点而变化),但希望能勤奋努力,品德好,基础知识较好(即使稍微差一些只要有决心肯花十二分的努力也受欢迎)。 3 )实验室是否接受保送生,是否需要和导师预先联系? 当然接受并欢迎。先联系一下是好的,把简历传递给我们,不过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看能力体现。保送生的水平在中上就基本达要求了,关键还是能力 / 实力如何。 4 )老师最欣赏学生的哪一点? 我最看重学生的积极性 (initiative/activeness) ,比如很勤奋努力并积极与老师和他人讨论等。当然,创新是另一层次的看点,但它与积极性有必然的联系。 5 )请问:一个成功的人需要哪些素质? 这个问题包含的方面比较广,简要说来,我觉得: 努力(勤奋) + 智慧(包括方法、正确的选择等) + 持之以恒(不骄不躁) 是很重要的。 6 )如何抛开压力,保持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有压力是好事,但不能过分把压力放在心上,只要努力工作钻研早出成果,当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后,就会慢慢把压力转化成更强的科研兴趣。 7 )有什么好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呢? 有何种心理压力?可以主动与老师、同学或其他朋友交流。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困难,在克服困难过程中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请记住: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而非他人。 8 )要怎样重新燃起信心?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失败或会有失败挫折。建议你暂时静下心来,花一、二天时间好好反思一下,再读点名人轶事,从伟人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经历事例中吸取营养。我相信你会重新振作精神!要知道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非他人! 9 )贵实验室的待遇如何? 按照学校的规定安排并要偏上再好一些,对于有各种出色表现的(包括科研)同学,实验室能给更多的补助和资助。我们不想以金钱为诱饵或金钱至上,但是也体现多劳多得的理念。 10 )实验室科研条件如何? 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应该说是很不错了的,设备较为完善,交通大学大仪器平台建设和其他实验室的仪器都可使用,各种耗材的经费也能保证,条件相对华理实验室也较好点。软件方面条件,交大拥有良好的交叉学科合作平台,生命科学的上游实力相当强大。关键是要自己主动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拓展我们的特色,勇于创新。 11 )实验室毕业生的去向如何? 本实验室毕业生的去向很多,有研究所,公司,高校,国外发展等等。国内生物技术产业目前还较为落后,在实验室打好基础,具体看自己兴趣所在,老师也愿意推荐和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关键要自己积极联系和准备)。当然你毕业后即使不从事这个行当,在实验室里培养锻炼的很多东西,应该是一生受用的。比如,我有好几位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发展得不错,他们回来说,现在用到的一些东西都是在 钟 老师实验时学到的;听了这些,作为导师的我是最大的宽慰,因为我始终认为一个老师的最大成功在于为社会 培养有用的人才 ,当然这个可能需要在学生毕业后 5 年甚至 10 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其实作为一所培养单位,也同样只有其毕业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才算是最重要和真正一流的(这是个人观点)。学生们在学期间发表一些论文是一个暂时的指标,虽然重要,但也不能片面追求,否则科学界有攀比心理产生畸形而风气不正就可能造成重大问题;最要紧的是良好科研精神和科研素质的塑造和锻炼,实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基本功的扎实化,各种能力(包括交流能力)的培养。这些在我以前的博客短文中有所叙述,如你有兴趣可以查阅一下,以综合了解我的观点和想法。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0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质疑《中国青年报》 ——兼答有些网友的提问
rqyang 2008-7-26 08:30
《中国青年报》的《上海交大副教授被指剽窃 举报人被校方解聘》报道公布于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许多多媒体争相转载,大批读者和网民义愤填膺,纷纷谴责上海交大恶意报复、丧失良知的卑劣行径,个别人还因义愤过度而失去了应有的理智。这种社会效应,不知是《中国青年报》预料的还是始料未及的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社会反响,大家一看题目就知道,举报人被校方解聘了,这还不引起义愤?再细看题目,被指剽窃大概是被指控剽窃的意思吧?看来标题作者对是否剽窃没有下定论,文章重点也不是来论证是不是剽窃的。文章标题的重点是揭发因举报而被上海交大解聘的严重问题。这就是本文产生如此轰动效应的主要原因。 我在博文《我所知道的交大副教授剽窃案》中指出,上海交大在薛小怀学术问题事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很多很多东西需要认真反思。不管事件当事人、有关单位还是其他人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推进我国学术反腐败工作的进展。 但在另一方面,在这纠正人人厌恶的学术腐败过程中,重要媒体或有关官方应该怎样理智、现实地处理这些大量复杂的案件,怎样正确引导公众舆论能向更深入、更有效的方向发展,这是媒体的责任,这也是党和国家政策能否很好落实的关键。 目前,被一些官方媒体和有关官员也公开称为范跑跑的范某要对此提出起诉,这实际上就是对反一种倾向而出现另一种不良倾向的反弹或反抗。在不断完善法治的我国,应该重视这种反弹或反抗。否则在反诸如不正之风的行动中,可能会越反越乱,越反越严重,甚至会被引入歧途。 在不堪回首的对犯错误干部的批斗,在对小偷进行示街、殴打、谩骂,甚至致死的种种教训中,我们在反思中进步。这种进步是健康进行反不正之风、反腐败斗争的保证。 但是我们细读了《中国青年报》的《上海交大副教授被指剽窃 举报人被校方解聘》的这篇报道后,我们看到这种进步是多么的艰难。 第一,《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文章,在没有确实证据的情况下,大胆利用标题引导读者产生了上海交大恶意报复、丧失良知的义愤,起到了媒体最渴望的轰动效应。标题明显暗示举报人是举报的受害者,上海交大是罪魁祸首,这样上海交大就变成了群情激昂,口诛笔伐的对象,而这一切在文中找不到可靠的证据,仅是假设于文章的联想或猜测。这种情况,作为重要的官方报纸,重的可以称为诽谤嫌疑,轻的说可以认为遵守道德守则不严或有意炒作的不良作风。 如果要让《中国青年报》这种不负责任的标题模式继续蔓延的话,那么它的不良后果可能比一般的学术腐败更严重。 我的一些校外朋友对上海交大是否是有意报复问题也有不同看法,一种说法是有可能;另一种说法是根本不可能,但都拿不出有力证据,因此他们即使在私人博客里也不敢对此冒然评说,相比之下《中国青年报》的胆子就大多了。 第二,在这种炒作标题的掩盖下,任意公布犯错误年轻人的有关具体细节,而《中国青年报》的有关负责人也应该知道,未经多方核实,或有关单位、机关的同意,这些细节是不能由官方媒体随意公布的,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严肃的政策问题。(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吓人的大标题做掩盖,他们大概也明白随意公布这些具体细节是不合适的,更何况作者自己还认为这个案件还处于指控状态。) 大家可能对我国近几年对犯罪分子称呼的变化有着深刻印象。即使在现场抓到的证据确凿的杀人犯,在未正式判决之前,所有正规媒体和官方发言人一律称为杀人嫌疑犯,这嫌疑两字表明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国外对犯罪嫌疑人蒙面的做法,我国也开始效仿,这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反看《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文章,这种进步受到了挑战。 为什么上海交大只在一定范围内传达薛小怀学术问题的处理意见?为什么上海交大没有授权会议参加者可以自由公布会议结果?只要有一点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至于上海交大处理结果公平不公平,有关规定合适不合适等等事情,有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去了解、去反映,这是应该得到保障的权利。 前几年的新闻可能大家还历历在目。一个劫持出租车的暴徒被车主用汽车撞成重伤后,车主无奈地走向了法庭;一个偷自行车的小偷被车主殴打致伤后,车主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你能说法官不恨劫车暴徒吗?你能说律师不恨小偷吗?当然不是。如果没有这种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整个社会就会乱套! 不是说犯了罪的人就可以让人任意宰割;不是说犯了错误的人就可以随意在全社会曝光的。我国政府从来就有对犯罪分子和犯错误人的严肃政策,特别是对青少年犯错误的人。《中国青年报》更应该知道这个政策。 综上所说,《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是,它利用上海交大有薛小怀学术问题的软肋,采用联想或猜测的手法制造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狠狠打了上海交大一棍子,使上海交大受到了严重伤害。 殴打小偷致伤的车主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而《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的所产生的问题就可以忽视了吗? 今天是专门谈《中国青年报》的问题,没有涉及其它内容。我还是这句话:该批的批,该说的说,一码是一码。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不断规范行为,走上越来越健康的道路。
个人分类: 日记随想|11167 次阅读|131 个评论
我所知道的“上海交大副教授剽窃案”
rqyang 2008-7-21 07:41
青水洋 看了《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上海交大副教授被指剽窃 举报人被校方解聘》后,想起了一年多之前的事。 那是 2006 年年底,我参加了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我因刚出院不久,身体虚弱,我爱人搀扶着送我到了总办公厅的大会议室门口。 会议主要讨论 3 起学术道德案,杨军举报薛小怀学术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学校就杨军举报薛小怀学术问题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调查小组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取证,会上调查小组给我们作了较详细的调查报告,然后就进行了讨论。我们委员中虽然有一些小争论,但很快就达成了当时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处理意见。 调查小组介绍的事实与过程好像与《中国青年报》文章描写的内容差不多。 杨军与薛小怀都是材料学院的博士后(具体入站时间记不清了),出站后都留了校。后杨军又去了法国工作(因公因私也记不清了)。 《中国青年报》文中谈到的: 2004 年,杨军参加副教授职称评选,参加了答辩但没有通过, 2005 年,杨军再次参评,递交材料却被退回,理由是名额有限,而同年薛小怀被评为副教授。 调查小组的介绍中好像也提到过此事。 有些问题《中国青年报》文中说得更详细: 2005 年 4 月,有人告诉杨军,《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4 年 8 月(第 30 卷专辑)发表了一篇题为《高强高韧性焊接材料的研究进展》的论文,杨军是第二作者。杨军很诧异,因为自己并没有参与到相关研究中,而当看到第一作者是薛小怀时,当即跑去质问薛,薛小怀对我一笑了之,我们没有争吵。当时,周围还有其他同事,但大家都认为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杨军说。 2005 年 8 月,杨军一纸诉状将薛小怀告上法庭,称薛小怀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此案几经辗转,分别在 2005 年 7 月 10 日 、 2006 年 10 月 11 日 和 2007 年 2 月 1 日 进行了三次审理 因为我们会议是 06 年 12 月开的,所以那时还不知道法院对此案的最后审理意见。 实际上,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讨论重点是放在薛小怀是否涉嫌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当时我记得委员们都认真、实事求是地进行了分析,普遍认定了几个基本事实,然后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 我印象中此案在 3 个讨论案中不是最严重的,会议通过处理意见后,大家接着又谈了一些感想、体会,很快就转向了另一个问题。 当时我对此事谈的体会大意是,这个问题性质是严重的,但由于此类事件比较普遍,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我们不管其他兄弟院校如何,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以此为戒,尽快改掉这种不良作风。 会后不久,我就开会对我的硕士生、博士生及 相关 老师专门谈了此案(没有指名道姓,因为我还掌握不了自曝家丑的原则,特别像对青年人犯错误这样的情况,是否一定要向全校、甚至全社会公布?),强调文章作者署名和引用他人资料的注意事项。但我可以看出,有一些学生对文章署名和师兄弟之间资料引用问题心里还是有点不以为然的。 会后一个学生就开玩笑对另一个说:别没良心,给你署了名再到法院去告我。实际上他们师兄弟之间,文章挂名比较随便,如果不挂上谁还觉得不够意思。有人把挂名好像是送礼物似的。对同学之间的资料引用也是抱着哥们无所谓的态度,可见这方面教育是如此严重缺失! 在国外应该是常识性的规则在我们这里好像还是文盲!这是很惊讶的事。我们的大学在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可以与国外一流学校相比美,但在软件建设方面却仍旧如此苍白无力,这种状态怎么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在法院面前肇事者当然推卸不了责任,但更大的责任应该谁来负?社会、学校、老师 不管别人家怎样,反正上海交大推卸不了这个责任。上海交大应该反思的东西的确很多很多。 那次会议后我没有再参加过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会议,因此也认为此事已处理完。虽然后来也听说杨军对法院判定不服,对学校处理意见不满等事,但觉得个人保留不同意见那也是常有的事。 今年 4 月 28 日,上海交大人事处告知杨军聘用合同终止。于是又有了《中国青年报》的《上海交大副教授被指剽窃 举报人被校方解聘》的轰动大事。 上海交大日前发布声明,就媒体所报道的薛小怀学术问题,学校已做出处理,关于媒体所报道的举报人被学校终止聘用问题,是其人事聘用合同自然终止。学校未续聘杨军,与其举报事宜毫无联系。 不管怎样,这事已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相信事情会越发清楚,越发会朝着有利于反腐败的方向发展。 我很赞赏《中国青年报》对此事的敏感和责任,但是这明显因果关系的文章大标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为文章中没有发现进一步介绍杨军其它的有关信息,看不出举报是被校方解聘的直接因果关系。这样的题目使许多人失望。 但愿这个吸引眼球的文章题目仅能吸引更多人对学术腐败的关心,而不要成为媒体同行学习的榜样,因为这也会变成另一种学术腐败的典型。 更但愿好好的一篇文章,不要因为制造了吸引眼球的标题而起到了不该起到的作用。《中国青年报》是有影响的官方大报,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可以随意联想、随意猜测。论据确实是新闻工作者起码的道德规范,希望《中国青年报》为全国人民,特别为中国青年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该批的批,该说的说, 一码 是 一码 ,这就是我写这篇博文的原则。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日记随想|14372 次阅读|5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