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迷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避免踩踏当然靠消防 --- 关于踩踏的迷思​
热度 1 fpe 2014-10-29 00:21
避免踩踏当然靠消防 --- 关于踩踏的迷思 最近看到众多对校园踩踏的反思,题目非常主观,基本是作者对踩踏的想象结果,议论就没有落足点了。 · 踩踏事故拷问校园安全责任心 · 校园踩踏事故再现 管理失职必须问责 · 校园踩踏 一再复制学校难辞其咎 · 媒体追问昆明小学踩踏:有安全教育为何无逃生本领 这里分析他们对踩踏现象的迷思,为什么全社会都犯这种常识性的认识错误? 1. 踩踏就是踩死?错,踩踏致死是因为胸腔挤压,不能呼吸,所以还是窒息死亡的一种。据一位亲历者的体验“ 小学时切身经历过踩踏(其实是挤压)事件,至今仍然是记忆犹新。近百人在还算比较宽敞的楼梯间里面跌倒,两段楼梯带中间拐弯全部铺的是人,当时我脖子以下部分都被压住了,压得死死的非常疼,尤其是胸部感觉肋骨都快被压裂了,窒息胸腔没有呼吸的空间,更加恐怖的是一点都动不了,腿部用尽全力想动一下可连一公分都动不了,像是被灌进混凝土一样,还有人不断的揪着你,那种感觉真是刻骨铭心啊,十几年了还记得真真切切。最后我什么也不顾了,挥起仍然没被压的双臂对揪着我的,我身边的所有人一顿死命的暴捶,人堆动了动的时候双臂抓着楼梯栏杆自己把自己给揪出来,然后就整个人蜷缩在栏杆顶部,就看到整个楼梯间一层一层压得都是蠕动的人堆,还有巨大的哭喊声伴奏 ~~~ ”(此人侥幸成功,不值得推荐,让人都像他这样,群体恐慌更严重,挤压更危险。) 2. 踩踏是老师缺乏责任心?错,踩踏有很多环境因素和人群特征,是老师无法控制的。老师所能够管理的是踩踏的触发和救助,这仅仅是动态环节。但是老师管理不了建筑环境(设计和验收内容),也不能对付过量的儿童(教育投入),所以说老师或学校缺乏责任心,是对老师太冤枉了。 3. 我们可以消灭踩踏?错,我们只能减少伤亡。踩踏对儿童来说是正常,必不可少的,有谁不是经历了跌跌爬爬才长大的?关键是减少伤亡,而不是减少踩踏。动不动对踩踏问责,导致老师谈踩踏色变,这种盲目问责,逃避真相的态度,是不利于逃生知识的传播和科普的。 4. 踩踏可以自救?错,既然是踩踏,就是本能在发生作用,当事人是无法坚决抵抗的。很多踩踏的发生,就是因为当事人采取了自救措施,希望以个人的力量对抗人群的力量,闷声死磕,结果是悲剧,比如湖南湘潭湘乡市育才学校踩踏中有一名叫秦剑的学生,就没有做好这一点,死磕人群,被人群挤死。所以,对付踩踏,一方面报警告诉别人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一方面要顺从压力,不要坚持抵抗。只要顺从本能,人人都是在自救。几乎所有的群体死亡都是由于挤压性窒息,而不是新闻中提到的“践踏”。一些致命性的群体事故之后弯曲的钢筋扶手表明引发的作用力大于 4500 牛顿( 1000 磅)。踩踏导致的挤压性窒息往往是人们垂直叠加或水平推挤的结果。在 Ibrox 足球场事故中,警察报告人体堆积了 3 米( 10 英尺)高。在这一高度下,底部的人胸腔经历 3600 ~ 4000 牛顿( 306 磅)。所以任何姿势都很难对抗人群的压力,而且你采取防守姿势,别人没有,你不是在死磕人群吗?所以, 我们在发生踩踏的人群当中,只能相信本能,随流而动,不要试图抵抗,抵抗是没有效果的 。有研究证明,在模拟的‘恐慌’条件下,只需要 5 人就能产生 3430 牛( 766 磅)的作用力,个人的抵抗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最好的自救,其实就是大声报警,让人群外围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从外围来解困。 5. 发生踩踏是学校的错?错。学校是学校,学校也需要社会消防来维持安全。所以,发生安全问题,首要考虑的是消防的责任。他们为什么会批准不安全的建筑投入使用?他们为什么没有教育好老师?为什么他们没有参与对安全环节的监管工作?也许有人说,中国消防是挂着消防牌子的救火队,他们未必懂得安全原理,这是文化问题,这是制度问题,也是发展问题。现代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有一支专业性的队伍来咨询和管理,消防因为自身的工作性质,最有可能担当这份工作。我们让老师承担所有的安全责任,这本身是不合理的欠考量的,他们没有相关的经验,凭什么避免踩踏的发生?作为安全问题的保障,西方消防是涉及全社会安全的方方面面,踩踏当然是消防的责任。安全问题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覆盖范围广,消防的工作范围,要比老师的工作范围宽广、有效、还有执法权问题。 6. 使用民居作校舍是校方的错?错,批准使用民居是消防的错误。任何建筑都有其内在的设计目标,内含不同的设计安全水平。消防部门通过平衡各种消防设计,维护建筑的安全使用。高安全标准作低安全用途,当然没有问题,低安全标准作高安全使用,比如明通小学利用民居作校舍,这是需要额外增加安全措施的,对此当地消防部门有很大的失职。所以,昆明明通小学踩踏是 100% 的消防(管理)问题。对此,我几乎没有看到正确的看法,这是全社会的认识误差。 踩踏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隐含了全社会的安全问题和监管问题。作为唯一的垄断的机构,中国消防不但要管好利润优厚的企业安全,也要管好没有利润的社会安全,才算是合格的消防队伍。看了那么多对校园踩踏问题的指责,无一关注中国消防问题,让我感到汗颜。没有一支合格的消防队伍,是永远也解决不了踩踏和安全问题的,社会发展的安全瓶颈,就在于合理的消防制度。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1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长生不老迷思
sheep021 2010-11-4 09:04
2008年09月05日 20:28 决定人类寿命的,不仅是单个基因,更是人类的进化之途以及对于衰老本质的更进一步了解   人类对长生不老的期盼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那时,古人就通过祭祀神灵来祈求生命的永恒。   而现在,科学家则通过分析基因和蛋白,进而在线虫这样的模式生物上试验,从而希望寻找出那条通往长生不老的通天之梯。 从线虫到人类   实际上,确切地说,人类真正从科学角度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或许也只有短短20年的历史。   1988年,佛里德曼和约翰逊(Friedman,D. B.Johnson, T.E.)在《遗传学》杂志发表文章称,通过改变单个基因可以延长秀丽隐杆线虫(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寿命。从那时起,寿命才开始被认为是可以改变和操纵的。   自此之后,科学家一边寻找可能改变寿命的基因,一边在实验室中观察那些基因被改造的模式生物,以验证哪些基因能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   所谓模式生物,是一类生命体的总称,常见的模式生物包括酵母、线虫、果蝇、小鼠,这些生物都是位于生物复杂性阶梯较低级位置上的物种。   有充分证据表明,在不同物种之间,基础生物学是相似的,它可以跨越从酵母到人类的鸿沟。通过研究低级物种,科学家就可以推演相关试验在较高级物种的结果。鉴于模式生物的细胞数量较少、繁殖迅速、容易研究且不会因为试验产生道德问题,所以,模式生物自然成为生物学家研究寿命和衰老课题的理想实验对象。   但是,当生物体的复杂性逐渐增加,在模式生物上能延长寿命的方法未必会对人类产生同样的结果。今年8月28日,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维吉(Jan Vijg)博士和巴克衰老研究所的凯皮西(Judith Campisi)博士在《自然》杂志上质疑说,在模式生物上得到验证的基因,未必能够在更为复杂的人类身上得到相同的效用。   这一点在IIS通路的研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IIS通路是一个与衰老有关的信号通路,它的全称是Insulin/IGF-I signaling pathway。IIS通路可以被insulin(胰岛素)或者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激活,最后再作用于位于下游的基因或蛋白。换句话说,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就像IIS通路的两把钥匙,其中一把胰岛素负责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另一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则参与生命体的生长。   在两把钥匙的作用下,IIS通路除了调控营养物质代谢和贮存,还调控胚胎组织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凋亡。IIS通路在进化史上并没有多少改变,其重要组成部分既存在于酵母这样的低等生物,也存在于人类等高等生物。   因此,在通过改变IIS通路来延长线虫寿命的实验成功后,人们开始在果蝇和小鼠身上重复同样的实验。但截止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延长比线虫更复杂的生命体寿命的方法,特别是人类。   鉴于目前的实验结果并不能被确认,人类和模式生物是否使用相同的改变寿命的通路,或许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找出对策。其次,即使这些改变寿命的通路在人类身上得到验证,也很难预测说其效果就和实验中的模式生物,尤其是线虫一样。   在维吉博士和凯皮西博士看来,某种程度而言,科学家们在模式生物上所找到的延长寿命的方法可能只是一种假象。他们认为,实验室中的模式生物并不具有原生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实验室环境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遗传专业博士后徐海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小鼠为例,为了获得稳定一致的遗传背景,现在实验室常用的小鼠(小鼠近交系),都是超过20代近亲交配繁殖的产物,其血缘关系类似或接近同卵双生的血缘关系,基因组相似性则超过99.99%。   因为实验室中的生物并不具有原生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所以,在模式生物上得到的实验结果,并不一定能在实验室以外的生物上得到相同的结果。   举例来说,一个世纪前,科学家就发现饮食控制能够增加小鼠的寿命。而且,饮食控制在很多其他物种上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包括酵母、线虫、蜘蛛和狗。但在对野生老鼠的实验中,饮食控制并没有能够延长其寿命。 物竞天择之道   除了改变相应的基因,还有一种方法或许可以延长寿命,那就是减缓衰老。   人体的衰老机制是怎样运作的?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奠基人之一杜布赞斯基的观点衰老的原因并非年老时精力的减少,而是因为自然选择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早期的生存和生殖中。因为地球早期的生存环境并不像现在这样安逸,外在的危险、食物短缺等因素造就了高死亡率,最终结果是很少有生物能活到老年。这样的自然环境让活到老的可能性变得较低。   于是,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那些具有发育早、生育早遗传基因的生命体能够生存下去,而具有这些遗传基因的生命体寿命往往较短。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环境并没有很大的危险性,食物也较为充足,在这种自然选择的影响下,那些具有发育晚、生育晚遗传基因的生命体生存下来,而具有这些遗传基因的生命体的寿命往往较长。   自此,寿命的长短在两种类别中徘徊,一种是修身养性的长寿模式,另一种则是早结婚早生子的短命模式。寿命的长短则最终造成了生命体之间的不同。这点可以从线虫(几周的寿命)和哺乳动物(几年的寿命)身上得到印证,或者仅仅从老鼠和人类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为什么寿命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的生物体呢?这些差异是通过摒弃促进衰老的通路产生的,还是产生新的促进长寿的通路而产生的?果真如此,那么人和老鼠的通路就不应该像现在这样相似。   在《自然》杂志的这篇文章中,维吉和凯皮西博士认为,更有可能的原因是,在进化的过程中,生命体的很多基因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结果是寿命的延长,而付出的代价是生殖的减少和适应环境能力的降低。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意味着目前这种以某一个基因为目标来改变寿命的方法是错误的。   尽管科学家们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应该在进化的背景下来理解衰老。但关于衰老的机制和老年疾病,我们却所知甚少。即便对于线虫和苍蝇这些生命体,我们对那些决定其寿命的基因了解很多,却对这些生命体如何死亡一无所知。   一个结果是,我们不能很好的定义其他物种的衰老显型,却能很好的定义其基因显型。   举例来说,在人、小鼠、果蝇和线虫这四类物种中,衰老在它们之间的显型既有非常明显的相似性,又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举例来说,大脑中的类淀粉斑和血管中的硬化斑可以作为人类衰老的标志,但是在老鼠身上却看不到。同时,即便有一些共有的显型,也可能源自不同的原因。例如,对于人类来说,骨质疏松是造成驼背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小鼠身上,造成驼背的原因则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就是,衰老的显型从头发变灰白到癌症的易发,在人类和老鼠身上也不一样。   在老鼠和人类身上,与衰老有关的显型中最为明显的是癌症,而在线虫和苍蝇身上则不是。这是因为后两者为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缺乏可更新的体细胞,而这正是癌症的来源所在。而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是靠细胞凋亡衰老来抵抗癌症的。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杭海英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在每个生命体中,每时每刻、每个细胞内,都有很多DNA被损伤。DNA损伤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新陈代谢,也有外部原因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的侵入等。另外,细胞自身的活动也会产生一些错误,并因此造成DNA的损伤。   从细菌到酵母再到人,在DNA损伤之后,都有各自修复细胞的方式。细胞有三种方式处理有DNA损伤的细胞自我修复、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如果这三种方式都不能起作用,同时机体内部的某些机制又失去控制,正常细胞则会转变成癌细胞。可以说,哺乳动物是靠细胞凋亡、衰老来抵抗癌症的。 长寿的未来   实际上,如果追溯历史,我们就会意识到,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被延长了很多。即使不与中世纪相比,仅仅与工业革命之前相比,也是如此。   主流的看法是:1970年前,人类寿命的延长反映了食品供应和卫生设施的改善,以及医学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疫苗和抗生素的普及。   而在1970年后,寿命的延长可能反映了预防医学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和其他药物的普遍使用等。但在延长寿命这条道路上,人类到底能走多远?   维吉和凯皮西博士在其论文中,曾经得出三点结论:   首先,以模式生物为基础而应用的药理学干预,可能是一种错觉。因为对于生物体来说,其在长寿方面的收益是随着机体复杂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的。   其次,对于某些物种来说,其寿命的可塑性可能低于其他物种。   第三,我们现在对新陈代谢通路的运转和相互影响依然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可能会抑制药理学干预的结果。   这也就是说,以目前的视野来看,人类不可能在抗衰老研究上很快取得通行证。更确切地说,科学家需要把研究的动力放在对一些重要的基础问题解答上,这些问题包括对衰老机制的理解以及衰老机制与疾病的关系。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有能力通过精确而经得住考验的技术来增长人类的健康和寿命。   的确,相比寻找肺结核和流感等疾病的疗法来说,人类寻找某种对抗衰老的疗法始终就像隔了一层纱。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反馈信号告诉研究人员,生命是否被此种方法延长。   不过,并非所有科学家都这么悲观。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杭海英就对记者表示,任何一个研究都是以过去的研究为基础。尽管不同进化等级的生命体会存在差别,但一些基本的生物原理是贯通的。人类对癌症研究的重要突破就是在酵母的生长和分裂调控实验中实现的。   实际上,在过去的20年中,全世界科学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取得的成就也是显著的。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尽管人类不能像科幻电影中所杜撰的那样,随意更换单个零件,但现有的肌体和代谢水平如果能够有效修补缺陷,从而延缓衰老过程的话,延长到400岁到500岁应该并非天方夜谭。   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够和康熙、拿破仑以及华盛顿生活在同样一个时代,即使距离永生仍然遥远,但或许也已经足以颠覆我们的世界观了。■ ------------------ 为何人类无法永生水螅长生不老?揭衰老本质 2010-11-03 16:41:10 湖南在线   节食长寿法不适用   生物体内没有任何程序能准确决定死亡时间,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基因可以影响我们的寿命长短。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的突变体能使线虫的平均寿命延长40%。果蝇、小鼠等动物也被发现有类似的基因突变,能改变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机体为维持自身功能而使用能量的方式。实际上,延长寿命似乎需要准确调节那些我们已知的细胞修复过程,防止身体因为各种损伤的累积而受到伤害。   可获取的食物数量也能调节新陈代谢。早在上世纪30年代,科学家就非常惊讶地发现,让实验小鼠处于半饥饿状态竟能延长它们的生命。在摄食量受到限制的小鼠中,一系列细胞维护和修复系统的活动都有所增强。乍一看去,缺少食物的动物为了维持身体机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似乎有点奇怪。不过一些证据表明,在饥荒期间,某些动物会停止生育,把能量预算的很大一部分用于细胞维护。   虽然在一些动物中,节食长寿法已得到验证,但人类的情况与动物有极大的差异。在线虫体内,能显著影响寿命的因素主要是基因突变:不论何时,只要线虫发现自己处于恶劣环境中,一些突变基因就会使机体停止生长,进入一种抗压模式。而我们人类不可能如此灵活地调节新陈代谢。   即使线虫的寿命显著延长,它们仍会经历衰老过程,因为细胞损伤依然在积累,最后导致机体功能的全面崩溃。因此,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结局,我们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安全控制或逆转细胞损伤的累积。   人类能否战胜死亡?   衰老对人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还与多种形式的分子和细胞损伤有关。在某些细胞中,这些损伤的积累速度要快于其他类型的细胞(取决于修复系统的效率),但任何一种细胞受到的损伤都是随机的,而且同一个体同一类型的两个细胞受损程度也可能不同。因此人们衰老和死亡的具体过程千差万别。   通过调控细胞消除损伤累积的生理机制,我们也许能够对抗衰老。如果受损过于严重,细胞最简单的反应就是杀死自己,以避免受损细胞对更多的人体组织造成伤害,引发疾病。   细胞凋亡更多地发生在老化器官中,但在自然界,动物往往还没有进入老年阶段就已丧命。当动物体内几乎没有需要被清除的细胞时,凋亡机制就开始处理年轻器官中的受损细胞。如果细胞死亡太多,一个器官就可以变得衰弱甚至失效,因此 细胞凋亡好比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除去潜在的危险细胞,但清除的细胞太多就可能影响器官功能 。所以严格来说,当生物体进入老年阶段后,一些细胞凋亡可能并不是必需的。在中风等疾病中,科学家就希望抑制受损程度不高的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减少细胞损失,从而改善患者病情。   不过,还能正常复制的受损细胞通常不会自杀,而是直接停止分裂,这个过程被称为复制性衰老。最近我和同事有 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每个细胞都有一个非常精密的分子电路,监控着DNA和能量工厂线粒体的损坏程度。当受损程度超过某个阈值,细胞就会自动进入一种特殊状态还能发挥功能,但不能分裂 。如果想要解开这些细胞的自我封印,让它们恢复一定的分裂能力而不引发癌症,我们有必要非常全面地了解细胞衰老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研究衰老来改善人类晚年的生存质量,这或许是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我相信,我们能够而且必将开发出让人们安享晚年的疗法。只是当最后时刻来临时,任何个人都无法胜过死亡的力量。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关注生活,充分利用我们活着的每一刻时光,因为没有灵丹妙药能让我们免于死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1 次阅读|3 个评论
拨开迷思见真知
fpe 2010-5-14 12:02
邱少云难题 之 拨开迷思见真知 在某种程度上说 , 科学是外来的 , 我们所使用的科学名词 , 大部来自日语 . 有个别词汇 , 特别是与本意有区别的词汇 , 直接音译也不错 .Myth 的原意是神话 , 但转意是某种错误的认识 , 对此更好的译法是迷思 . 网上关于 邱少云之死的争论 , 来源于对火灾的不正确认识 , 现加以详细分析 . 1. 火是热的 通常 , 大家不怀疑火是热的 . 但在具体分析中 , 火焰温度不是均匀分布的 . 火灾中的火焰通常被称作扩散火焰 , 或非预混火焰 , 是指燃料和氧气未预先混合 , 只有在燃料和氧气的接触面上发生化学反应 ( 燃烧 ), 故能量都是集中释放的 , 温度的均匀程度取决于流动 . 对于流动扰动不强的火焰 , 高温仅局限于外层 , 内部温度仅 200~300 度 , 如蜡烛火焰 . 另一方面 , 火焰底部 , 接近燃料的地方 , 温度也是不高的 , 因为燃料汽化需要吸热 , 所以著名的费因曼 (Richard Faynman) 曾作过实验 , 将燃料 ( 大约是汽油 ) 泼在手上点燃 , 手不觉痛 , 因燃料汽化吸热的缘故 . 待他长大后再重新作次实验 , 不灵了 , 手很痛 , 原因是手上的汗毛着火 , 烧到了根部 . 具体分析到 邱少云身上 , 前 5~10 分钟他的痛感不明显 , 因为火是向上燃烧的 , 只有棉衣烧到底层 , 直接向皮肤传热 , 才是真正的受难开端 . 2. 火是静止的 很多人争论 邱少云是否移动 , 是基于忽略动态的火焰的 . 因为流动的不稳定性 , 火焰是周期性地向上脉动 (puffing). 因为这种脉动 , 火源的局部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 也就是说 , 邱少云可以伸手动脚 . 但是如果邱少云站起来走动的话 , 这种移动大于火焰的脉动 , 对观察者而言 , 火焰的脉动可以忽略不计 ( 即看作静止 ), 而人体的移动因为火焰而非常明显 . 所以 , 重要的是相对的幅度决定了观察者的识别难易性 . 3. 人是烧死的 人是如何因火致死 ? 通常人们以为的烧死 , 并不正确反映火场的情况 . 最常见的死亡是由于一氧化碳 (CO) 中毒 . 因 CO 的与血液中红血球的亲和率要远大于氧气 , 因此在有 CO 的场合 ,CO 会逐步取代氧气 , 血液的载氧能力急剧下降 , 人陷入昏迷而致于死亡 . 这种死亡占据因火致死的绝大部分 . 在一般情况下 , 火灾中的含氧量低于 13% 就不支持燃烧 , 而 CO 是火灾的必然产物 , 所以 CO 中毒的比率最大 . 其次的原因是缺氧窒息 (suffocate), 因为某种原因 , 空气中的氧气降为零 , 如山东潜水艇事故 ( 因发动机的不正常启动而耗尽了所有的氧气 ), 或凝固汽油弹爆燃 ( 因某些固体燃料燃料的剧烈燃烧而耗尽了所有的氧气 ). 此时人体摄氧为零 , 大脑迅速休克死亡 , 人毫无痛苦地死去 . 这两种死亡都与人体 ( 特别是大脑 ) 对氧气的严重依赖有关 . 最少的可能性是烧伤致死 . 通常取决于鼻孔相对于火的位置 . 只有特殊情况下 , 身体受火而鼻孔在火外 , 邱少云的情况正是这种异常状况 . 4. 只有水能灭火 有人争论是否有那条水沟 , 是基于对水能灭火的认识 . 但这不是唯一的选择 . 通常将正在反应的燃烧停下来 , 有下列选择 : 降温 , 加速 , 隔离燃料 . 水灭火主要依赖降温 . 口吹熄火是加速气流让火焰不能自持 , 使用化学灭火剂是利用某些成分比氧气更能与燃料结合 , 因而隔离燃料达到灭火的目的 . 针对 油火着身 , 他可以有如下选择 : 脱衣 , 就地打滚 , 沙埋 , 入水 , 拍灭和吹灭 . 脱衣是隔离燃料 , 就地打滚可以利用大地冷却火焰 , 达到灭火的目的 . 吹灭需要风机 , 显然不合适 . 沙埋和拍灭都是利用固体的导热率大于气体 , 迅速冷却气体而灭火 . 入水有多重效果 , 隔离氧气 , 冷却火焰和稀释燃料 . 针对邱少云的情况 , 自己使用枪或水壶甚至弹药夹拍灭小规模油火是最佳的选择 ( 因其动作幅度最小 , 不易被发现 ), 关键要快 . 其他选择都因需要起身易被发现而不合适 . 那么 , 敌人会不会发现呢 ? 391 阵地上的敌人很难看到 ( 有烟与火的干扰 ). 美军侦察机上的人可能会看到 , 但看到不等于识别 . 如果邱少云能在敌人看到到识别的短时间内果断处理完毕 , 是有可能既灭火而又不被发现的 . 当然这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分析 , 不合当时的氛围 , 假设而已 . 5. 温度代表能量 通常人们认为,如果温度高,就是能量大。这是不正确的。温度是能量的一种度量,还需要另一个参数热容量来共同确认能量的大小。 田长霖曾经在博士资格口试中遇到教授提问,什么是热力学最重要的参数,当然是温度。气体和固体的比热不一样,相同的温度下,气体和固体所含的能量当然不一样。这里,邱少云难题的热力学问题实质是气体火焰加热固体弹药,条件是能量汇聚不散。由于弹药放在地上,把弹药和周围的土地都加热到爆炸的温度,气体火焰的能量显然是不足的。如果一定要点燃,必须把弹药架空,减少热损失,在一定时间以后,弹药是有可能爆炸的。 6 .人体不可燃 人体大部分是水分,所以通常人们认为人体不可燃,大体是不错的。火化炉中一定要有其他的能源,否则很难把人体点燃,更难烧尽。 另一方面,人体除了皮肤和骨头以外,还有脂肪,后者为油类,可燃。通常需要油类助燃。二战中,希特勒政权为焚烧尸体,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大坑,利用某些人脂肪多,多下来的脂肪汇集到底部,来节省助燃的燃料。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使用某些多孔材料(如织物,烛芯)来抽取(利用毛细作用)脂肪,通常燃烧缓慢,但能够持久。很多人体自燃的事例,可以归入这一类。所以说,人体一般情况下,不可燃。在有助燃或烛芯的条件下,人体可燃。 7. 枯草一定支持火蔓延 大家争论为什么没有全军覆没,是基于枯草蔓延火焰的假设。问题在于,枯草含水份,如果燃烧,需要首先干燥,方能点燃。干燥过程需要能量,而枯草的能量密度不高,所以火焰不足以自持,当然就不会蔓延。邱少云遇难,和自身的体温提前干燥了枯草,以及油类燃料的助燃作用有关。体温虽然不高,但长时间的作用也不可小看。 8. 看到就是识别 看到是生理现象,识别是心理现象。两者需要建立联系,就需要依赖观察者的知识了。 很多人争论邱少云动了没有的问题,实际上是对识别过程的不了解。 小动作有可能看不到,看到了也有可能无法识别。识别过程需要时间,这是邱少云难题的一个关键。 9. 有火就有焰 通常,火焰的定义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但更准确的说法是,焰是发光发热的反应区,而火是一种化学反应,有可能没有焰,例如,多孔材料的缓慢燃烧,有烟气,有热量,无火焰,烟气报警器动作。通常,缓慢燃烧是火灾失控的前奏,仍然被认为是火灾。所以,邱少云身上的火,有可能发生了很长的时间。观察到的时间,仅仅是烟气,或者有火焰的时间。 10. 凡火皆熊熊 根据《词源》,熊熊,盛貌。《山海经 . 西山经》南望昆仑,其状熊熊,其气魂魂。《山海经注》其光气炎盛相焜耀之貌。指光气。这里形容火势旺盛,必定是大火。很多人认为既然有火焰,必定是熊熊大火,这是误解。熊熊大火需要大量的能量释放,邱少云身上是没有多少能量的,或者说传质过程不允许大量的能量释放。所以用词不确。后面还要分析燃料的特性,足证小火亦可怕。 有道是,读书置疑本寻常 , 网络求教快广深 . 常识欠究未必确 , 拨开迷思见真知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5462 次阅读|1 个评论
《立委随笔:关于信仰的迷思》
liwei999 2010-2-16 20:12
《立委随笔:关于信仰的迷思》 (4988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23, 2007 11:22PM 我真希望我能信靠神,做梦都想信神。信了神多好,日子过得安逸,跟我的教徒朋友一样喜乐。人一辈子除了温饱,健康,不就求一个喜乐嘛。 可我就是不信。不是简单地疑惑地不信,是干干净净彻彻底底不信。 基督教朋友引导我要相信耶稣是唯一的真神。我心里想,我连神都不信,何谈唯一的真神,又何谈耶稣为神。差老远呢,三大步一步也没有跨过去。 又说,不信神的不得永生,反而要下地狱。可是我根本不信天堂地狱之说,下地狱怎么能成为我的约束?唯一的约束是一种缥缥缈缈的叫做良心的东西,我能感知它的存在。宁肯相信良心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由己及人的自然反映,而不是任何人格化的上帝或上帝的影子。 ======================= 没有慧根 (99834)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3, 2007 12:44PM 说来说去,还是要慧根,我没有慧根(或福缘)。 没有福缘的,偏偏知道山那边是福地,至少知道山这边是凶险之地,岂不是难为死我。 我的干净彻底的无神论,理应做个彻底的大无畏的唯物主义者,象fuzzify一样。可又偏偏不能认同fuzzyfy的反宗教观。 里外不是人。 ======================= 知道山那边是福地 How? 8年观察所得。 (99854)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3, 2007 02:00PM 山那边不是指天堂,而是指相信天堂的人的今生,这个不难观察对比。 基督徒也有挣扎和痛苦,也有困惑、焦虑和一切常人的弱点。但是,总体而论,他们(指虔诚的信徒,而不是三心二意的)的生活品质较高,比较 worry-free, 原因很简单:他们不等被焦虑和重担压倒,就把它外化了(交托给上帝了)。灾难来了,临时抱佛脚没用,必须常年练功,达到与上帝同在。 ======================== Catch-22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3, 2007 02:56PM 我知道人是需要止疼的,否则会疼死,或者生不如死。我也知道,宗教止疼很灵验,这不需要抽象论证,有无数身边的例子和对比为证。 好,那就信教吧,来生不敢担保,也不指望它担保(从layman的perspective看),但今生的止疼效果是可以确保的。但为了求得这个效果,必须相信,相信到盲目才好。代价是几乎要放弃一切受过的教育和参照系。我做不到。 多希望一出生就在宗教世家,没有後日选择的徘徊和挣扎。 ============================ 宗教止疼很灵验?俺不相信 很不好定义,应该说比较灵验 (99905)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3, 2007 03:34PM 比其他办法灵验一些。 这个真要较真的话,可以做双盲试验,我怀疑可能有人做过。 ================================ 基督教朋友要我先组织上入党,然后再思想上入党。 (99910)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3, 2007 03:39PM 他们有先例证明这是有效的,either by repeating something 1000 times or by some other type of enhancement。 Life is easy if you make it easy; likewise belief is easy if you make it easy. 他们说,你们知识分子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了。 我似信非信。觉得有点道理。 ============================= 那很多人会说宗教治病比较灵验,看来连那什么经文也有道理了 他关于放下执着心的论述有部分真理在。 (99929)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3, 2007 04:35PM 我看经书,发现荒诞后面是有内容的。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无甚新意,有道理的部分都是抄袭佛经的。不过他至少把难懂的佛经简易化了,当然也可以说,他把真经念歪了,完全看各人观看的角度。 本质上它是佛经的一个支派。如果我们承认佛经里面并非全是胡说,那么说他的经文全是胡说就很难成立。 again, 见仁见智,就跟圣经一样。反宗教人士觉得是一塌糊涂,宗教人士认为句句是真理。而我们夹在中间的,觉得真理和荒谬同在。 ========================= 说来说去,你不就是羡慕人家有个精神依托嘛。也可以相信科学啊。 你信的那科学太狭隘,还不如信神。 (99880)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3, 2007 02:34PM 说它狭隘,是因为平时看不出来,一到关键时刻它就罢工:比如天灾人祸的时候,科学束手无策,眼睁睁让你干靠着,毫无仁慈之心,信它做什么。科学太不人性,缺少人文关怀和慈悲心。 ========================= 基督教的一个优点是它的组织和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Enlighten 于 2007-09-14, 12:30:57: 还有每周见一次都是好东西。 无神论者就缺乏这种组织和相应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一直异想天开想等退休后开一个无神教堂,就是不知有多少人会每周都来? ========================= 基督教有自我心理医治的功能,无神论没有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老中一号 于 2007-09-14, 13:13:13: 回答: 基督教的一个优点是它的组织和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 由 Enlighten 于 2007-09-14, 12:30:57: 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祈祷了以后可以自我阿Q产生幻觉就认为上帝安排,会好好照顾自己,无论结局如何自己都能上天堂有死后的报偿,心里感到舒服,日常做人做事也更加正面,撒好的种子容易得好的回报。 无神论没有这种功能,要是碰到不顺心的事,栽了就是栽了,死后全无回报,干吗做人做事要正面?碰到不顺心的事就跟对方同归于尽,能损人就损人,损人不利己也好过不损人不利己,因为大家只能活一次,自己活不好起码都要把别人生命也摧毁了心里才平衡,要不然这笔帐算不过来。 鲁迅最大的遗毒就是耻笑国人的阿Q精神,因为很多客观的东西根本无法改变,有些人生下来一辈子由于客观环境问题注定活不好,那让人阿Q一下自我心理安慰也不行啊?这才是河蟹社会的根本。人生一辈子四个可能性,有钱快乐,有钱不快乐,无钱快乐,无钱不快乐。只要有钱了快乐不快乐不是什么问题,钱总能买点快乐。但是绝大部分人都属于无钱氏,要是能阿Q,还能做个无钱快乐的人,现在鲁迅堵死这条路,所以大部分老中只好待在无钱也不快乐的最低层次。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20454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