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资本市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谁来拯救中国资本市场的“白雪公主”?
auditor 2014-1-13 15:42
在德国 Grimm 兄弟于 19 世纪创作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童话中,有两个女人在比较“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是一对竞争对手。一位是白雪公主,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双颊像苹果一样红”,但却是一位弱者,尽管她心地善良,但因为她既没有钱,也没有权力,她只能自食其力,并且随时面临生命风险,路上的坏人可能谋害她,林中的野兽可能吞没她。另一个女人,则是皇后,她有权,有仆人可以使唤,有卫队可以调遣;她又有钱,可以享受各种珍宝和美味。所以她在“比谁更美”的市场竞争中,是一位强者。她可以随时剥夺弱者的一切权利,乃至生命。因为市场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在使用种种方法都无法在“比美”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后,她用 毒苹果 杀死白雪公主是残酷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从此,“丑陋”的“皇后”就可以独霸市场,作为“真善美”的“白雪公主”则被市场所淘汰,这就是经济理论所讲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在自然竞争的法则下,强者可以借助自己的优势地位垄断市场,将弱者挤出市场。也就是说,强者消灭了市场的竞争,这表明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是“市场的 崩溃 ”。因此,要保证市场能持续运行,构建一个对弱者的保护救济机制是必须的。在白雪公主的童话中,后来是王子的吻消除了白雪公主因为吃了 毒苹果 所中的剧毒,才活过来。 同样,对于股票交易的 资本市场 来说,强者就是“ 皇后 ”,弱者就是“ 白雪公主 ”。资本市场的“比美”竞争就是“比谁赚的钱多”。对于二级交易市场说,投资者之间的市场竞争就是 “皇后” 与 “白雪公主” 的竞争。 资本市场的 “皇后”就是拥有 信息优势的一方 ,资本市场的“白雪公主”就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如基金公司)因为“财大气粗”,可以重金聘请强大的律师团队、会计师团队、市场调研团队,甚至各种媒体为自己服务,甚至操纵上市公司的信息和股价;上市公司还可以聘请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为自己路演造势,而面广量大、生活在社会底层,难以及时获得真实信息的中小投资者则只能被动地任人宰割,饱受“ 毒苹果”之害。资本市场的崩溃,就是表明有大批善良的资本市场“白雪公主”中毒死亡。 从国内外资本市场近几年频频爆发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来看,不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熟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都存在严重的“皇后”侵害“白雪公主”的行为。正如《圣经》中的《罗马书》 3 章 10 节所言:“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亚洲,没有哪一个资本市场不存在财务舞弊,但从比例和密度来看,资本市场的丑闻和公司财务舞弊则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地区最严重,尽管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但一直未能解决 人性的贪婪和自私 ,资本市场的财务舞弊只不过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个缩影而已。当然,这并不是市场经济的错,正如同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同样也存在“假、大、空”一样,这都是人性的自私缺陷使然,不论实行哪一种经济制度,都面临人性的贪婪和自私这一世界难题。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最大贡献,就是进行“社会试验”,也就是说,不停地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进行试验,正如古书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谓“分”,就是分权,实施市场经济;所谓“合”,就是集权,实行计划经济。这就是中国社会的 轮回机制 。 在几千年轮回机制的痛苦磨难中,到了 21 世纪的中国,开始看到欧美社会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人性中“恶”的问题所取得的市场进步和社会繁荣。于是,自 2006 年开始,不仅中国的《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全面与国际主流社会接轨,而且中国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更是提出与国际主流社会“全面趋同”的观点。那么,这些这一系列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是否能拯救中国资本市场的“白雪公主”呢? 这要看这种制度建设是简单地停留在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为所有投资者提供平等保护的基础上,还是着眼于保护 市场和社会中的 “弱者”。由于有限的地球资源相对于人类社会无穷的社会需求来说,永远是稀缺的。因此,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类天然本性在残酷市场竞争的激励下, 市场和社会中的“强者” -也就是 童话中的“皇后” ,必然会去侵害市场和社会中的“弱者”-即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因此,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当各种法律法规为所有投资者提供平等保护的时候,就等于站在 “ 皇后 ”和“白雪公主”中间,而不是去约束“皇后”特权的时候,等于任其自然竞争,最终的结局必然是“皇后”毒杀“白雪公主”,市场从此“消亡”。因为市场中的“强者” 始终在市场交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如他可以请最强悍的保镖和养最凶猛的狼狗保护自己,还可以请最精明的会计师帮助理财,请最能言善辩的律师维护自己的权益,请各种媒体和公关公司及投资银行来包装自己的形象。甚至还可以通过歪曲信息和利用资金来操纵股票价格。因此,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应该着眼于保护投资者的“弱势群体”,即“白雪公主”,而不是对所有投资主体的平等保护。 我们来看世界最早的民间审计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的《审计》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年 3 月第 1 版)第 4 页内容: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产剂’是 1721 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 (theSouth-Sea company event ) ’。当时的‘南海公司’以虚假的会计信息诱骗投资者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南海公司’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或‘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 (Charles Snell) 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斯耐尔以‘会计师’名义出具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 在上述注册会计师诞生的案例中,亏损的投资者就是资本市场的弱者-“白雪公主”,而“皇后”则是拥有内幕信息或信息优势的大股东及机构投资者,审计师则是拯救市场 “白雪公主” 的白马王子。尽管今天很多专家认为,资本市场的审计师的责任就是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并不保证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所依赖的公司报表没有错报,但真正的审计功能则是审计报表背后的“人心是否存在诡诈”,即“查错防弊”。真正的审计就是“挤泡沫”,把报表中的“水分”挤掉,把中小投资者所吃的“苹果”中的“毒素”清除掉。也就是说,资本市场引入民间审计机制,并不是为所有投资者提供平等保护的,而主要是为了拯救资本市场的弱者-“白雪公主”,所设立的救助机制。 但由于注册会计师也是人,他也会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甚至还会和公司的管理当局“合谋”,共同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中,还引入 “深口袋”理论 、“集体诉讼”和“举证倒置”机制 。因为中小投资者,作为“白雪公主”,既无钱,也无权,也不懂专业知识,即使对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市公司和审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也打不赢官司。因此,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引入了“深口袋”理论,即认为审计师“口袋深,钱多”,就应该对蒙受投资损失的中小投资者予以适当补偿,而不看投资者的投资损失是否与审计师的审计失败存在因果关系。 如 1983 年, New Jersey 州最高法院在审理 Rosenblum 公司诉 Adler 会计师事务所案的过程中,提出审计师对可预见而又无法确定的为了正当商业目的而依赖财务报表的第三人承担责任。法官认为: “为什么一个无辜的信赖者要被迫承受由审计师的执业不当行为所导致的沉重负担 ? 损失风险是不是能够通过将其施加给会计行业而更容易地消化掉和更公平地分散开 ? 因为会计行业可以将此种风险的保险费用转嫁给它的客户,反过来,客户又可以将这项费用转移给最后的消费公众。最后一点,难道可预见性原则不会促进会计师行业谨慎性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吗 ? ” 而“集体诉讼”和“举证倒置”机制则更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强大“武器”,即中小投资者可以联合起来对上市公司和审计师提起诉讼,并且一旦提起诉讼,上市公司和审计师作为“信息优势”一方,必须自己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和责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保护机制更注重对市场中的“弱者”,即“白雪公主”提供保护和救助,即通过各种机制设计使审计师能成为救助资本市场“白雪公主”的“白马王子”。 如果将资本市场各个公司的股票当作投资者所吃的“苹果”,那么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就相当于消费者吃苹果之前对苹果进行清洗和消毒,如果苹果肉里面有毒,那么简单的外表清洗和消毒仍然无济无事,因此,就需要对所生长的树枝消毒,这也就是为什么自 21 世纪开始,随着公司财务舞弊日益复杂化和智能化,各国政府先后开始强调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表明原先审计师对报表的审计,并不能将其中的“水分”挤掉,将其中的“毒素”排掉。 但如果树干有毒,仅对树枝消毒也是不彻底的,即如果不建立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有效治理机制,则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都必将流于形式,起不到根本的“清毒”作用,这也就是中国政府自 2006 年开始按西方主流社会和市场的作法,全面更新《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重要原因。改进公司治理就相当于在对公司股票所在的“树干”消毒。 常言道,“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苹果树的树根有毒,苹果和苹果树再怎么清毒也无济于事,因此,要保证苹果没有毒素,还必须对树根消毒,这就相当于实施“政府治理”。 美国的资本市场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资本市场,培育了诸多引领世界科技潮流,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公司,就在于其有一整套高效政府治理机制。即政府对市场中的主体实施双重监管标准,对大企业,即市场竞争中的强者-“皇后”,通过反垄断法,挥舞的是“大棒”,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要素资源和产品市场上约束其特权;对于中小企业,即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白雪公主”,考虑其势单力薄,自我生存能力差,则挥舞的是“胡萝卜”,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市场救济手段,在土地、资金、技术或人才等方面予以种种政策优惠,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天的 IBM 、 INTEL 、 Microsoft 、 Cisco 、 APPle 、 Google 等公司都是由中小企业不断成长起来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黄亚生教授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政府的不当干预中断了中国经济 20 世纪 80 年代的良好势头,这些不当的干预包括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扶持国有大型企业、实施轻农村重城市的战略等。而在这几个方面,上海正是典型。黄亚生将此称为“上海模式”,其核心是政府主导经济活动,且 GDP 导向的增长战略引发一系列的政府干预措施。黄亚生及其他学者的研究发现:就衡量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发展的几乎所有指标而言,上海本地民营企业不仅落后于浙江、广东等企业家数量最多的省份,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本地民营企业往往成长更为缓慢,营收更低,拥有的专利数量更少。黄亚生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上海搞错了创新的源头,基于一个“大企业是技术与创新之源”的错误假设,对跨国公司大献殷勤,却刻意冷落本地的中小企业。 值得说明的是,上海市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制度设计的缺陷,并开始实施矫正策略。据报道,上海正在各委办间协调酝酿一个联席会议机制,以此推进上海的中小企业上市。联席会议机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力争到 2012 年,使上海中小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的总数达到 100 家左右。 同时,中国的中央政府也越来越强调为中小企业服务,并在要素资源配备和产品市场竞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反垄断法的实施、创业板的推出、以及实在积极落实的“ 新三板 ”的推进,都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为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白雪公主”,建立一整套救济机制。 但是,政府官员也是人,他们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要保证政府治理有效,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治理。也就是说,如果 土壤 有毒,再好的苹果种子和树根,也会被毒化,从而导致苹果带有剧毒。所谓对土壤 消毒 ,就是通过社会治理推进对“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的“险恶人心”进行“消毒”。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或是政府或其他非营利组织,为了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希望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皇后”,都希望战胜竞争中的对手-“白雪公主”,这就是人性的内在缺陷。不论是《证券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还是《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可以一夜之间,全部更新,但对人心的社会治理,是无法在短时期内全部更新的,这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可喜的是,今天中国政府的领导人、社会有识之士以及众多学者已经深切认识到这一问题,即通过推进中国社会道德和文化体系建设,来推进社会治理,净化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有形的制度建设保障市场竞争中“弱势群体”-“白雪公主”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在每个人内心中建立对 市场竞争中“弱势群体”-“白雪公主” 的利益关怀机制。 2009 年国务院通过《关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并明确提出,要在 2020 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希望到了 2020 年,在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上,能成为英文“ A BC ”组合,即“ America - Britain - China ”,但高楼易建,人心难测。如果在这种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缺少对市场弱势群体-“白雪公主”的救助机制,无法避免市场中的强者-“皇后”侵害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白雪公主”的利益,则这种市场最终的结局必然是“皇后”毒死“ 白雪公主 ”,市场陷于崩溃。因此,如何清除资本市场的“毒苹果”,保证处于信息劣势的“白雪公主”不会被毒死,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 从国外资本市场来看,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都彻底破产了, 财务舞弊 的高管不仅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还被判处巨额经济赔偿责任,担任审计师的安达信事务所也被迫破产,其审计责任人也承担巨额的经济赔偿责任。如 2002 年 11 月 1 日安然舞弊行为的策划者,前 CFO Andrew Fastow 被联邦大陪审团以 78 项罪名起诉,罪名包括诈骗、洗钱等。 Andrew 被法院判处 10 年监禁外加 2380 万美元罚金;美国法院于 2006 年 1 月对安然公司创始人、前董事长肯尼思•莱和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进行审判 , 一同受审的还有公司安然前首席副总裁和会计总监 Richard Causey 。起诉书长达 65 页,涉及 53 项指控,包括骗贷、财务造假、证券欺诈、电邮诈欺、策划并参与洗钱、内部违规交易等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准备对肯尼斯•莱处以 9000 万美金以上的罚款,这笔罚金还不包括股民提出的的赔偿要求。同时, SEC 还将取消肯尼斯•莱今后在任何上市公司担任管理职务的资格。 相比而言,中国财务舞弊的公司大多还留在资本市场,或者通过资产重组或置换,财务舞弊公司竟然被当作有价值的“壳”进行买卖。对舞弊公司的高管处罚也很轻。如 2010 年被发现财务舞弊的云南绿大地公司,实际连续 3 年亏损,靠造假虚增 2.96 亿元营业收入成功上市,一次就募集到了 3.46 亿元。事情败露后,当地法院判处绿大地董事长 3 年有期徒刑,缓期 4 年执行(邓大洪,处罚蜻蜓点水 谁在“纵容”绿大地,中国商报 /2011 年 /12 月 /20 日 / 第 005 版。)。 由此我们看到,在美国资本市场,是将“有毒的苹果”彻底扔掉,以防止其污染资本市场;对制造“毒苹果”的“皇后”则是通过刑事打击、民事赔偿诉讼和社会舆论谴责等方式令其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尽最大力度铲除“毒苹果”生产的土壤。而中国社会不仅继续将财务舞弊的企业留在资本市场,仍由“毒苹果”继续污染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制造“毒苹果”的“皇后”采取的也是一种宽容和忍耐的态度,由此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的“毒苹果”可能会越来越多。 因此,中国资本市场就需要有更多的审计师对不同的“毒苹果”进行清毒。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中国审计行业扶持力度的原因。如 2009 年 10 月 3 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56 号)。这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高度,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这也说明,由于人性缺陷带来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越来越威胁着市场运行的秩序,因此,需要有更多的审计师来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消毒”。如果说,美国只有三亿人口,仍然无法避免由于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带来的市场泡沫和金融危机,那作为拥有 13 亿人口的中国,如何抑制由于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带来的市场泡沫和金融危机,就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培养高素质的审计师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正因为如此,本书将书名定为“审计学原理-面向人性缺陷的治理技术”。目的是希望引导读者思考:如果没有人性的缺陷,就不会需要审计;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师,那么本书将为您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本书也可以为您在决策中如何评断信息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正如你不一定要成为医生,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健康和保健知识。同样,今天的企业会 “生病” ,所以需要内部审计进行“自我保健”;需要外部审计,进行“专家治疗”。同样,政府和各种非营利组织也会“生病”,所以需要各种各样的审计进行“诊断”和“消毒”以及“保健”。 如果你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与审计无关的行业,但只要您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关注家庭理财,那么本书关于保护社会和市场中的弱者-“白雪公主”在市场竞争中不会被边缘化或“吞没”的观点也可以给您带来一定的启发! 特别说明:本文为本人编著的《审计学原理-面向人性缺陷的治理技术》(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年 8 月第 1 版)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
个人分类: 中小投资者保护|2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郭树清:八方面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 严打违规行为
JYH64J98Y99H 2012-12-11 11:18
资本市场建设需要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    ——在第三届“上证法治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国证监会主席 郭树清   (2012年12月8日)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第三届“上证法治论坛”以“资本市场诚信与法治建设”为主题,非常切合证券期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际,对于更好地凝聚法律界、法学界、证券界和期货界的智慧,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几天前,首都各界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作了一个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党内外广泛好评的讲话,相信对我们今天与会的同志们、朋友们都有很深的触动和启发。他说到,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绝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结合资本市场实际,学习贯彻好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的论坛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本质上是通过市场交易关系来实现的。一方面,这种交易关系普遍建立在委托、信托等法律关系之上,高度依赖诚实信用。如果诚信缺失,必然加剧市场担心和焦虑,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这种交易关系必须通过规则建立导向,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法律体系,人们无法预期交易结果,无从判断交易安全,必然导致市场萎缩和停滞。因此,诚信和法治是保证资本市场交易公平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资源配置合理有效的基本条件。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诚信和法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诚信的要求往往体现为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需要通过法治的保障来实现。只有通过法律的引导、规范和调节,通过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追究,才能确保形成崇尚信用、相互信任、普遍信赖的市场关系。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直接金融法律制度变革和演进的历程。实践说明,坚持从法治和诚信建设的基本要求出发,认真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落实,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要特别注重健全制度,用法律推动和保障改革创新。努力推动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修订公司法、证券法、基金法、刑法和期货条例等法律法规,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抓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配套完善。仅今年以来,我们就制定出台了有关发行体制改革、退市制度完善、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场外市场建设、发展债券市场、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和机构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法律 文件 65件。截至目前,现行有效资本市场法规文件已达527件,加上大量的自律规则,资本市场的法律规范超过1200件,适应市场需要的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要特别注重严格执法,用法治手段维护市场秩序。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原则,对严重违反“三公”原则、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秉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给予严厉惩处。今年以来,我们初步调查案件135起,正式立案103起,移送公安27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27%、68%。审结行政处罚案件66件,处罚对象涉及16家机构,118个个人。与此同时,我们在日常监管中还依法对各类监管对象采取监管措施232起,涉及201个机构,173个个人。   三是要特别注重惩戒失信,用制度机制引导和保障诚信。我们制定了《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统一的资本市场诚信信息数据库,全面归集市场主体的诚信记录。以此为基础,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探索形成专门的诚信约束机制,在资格准入、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现场检查等环节,将诚信记录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在违法违规处罚处理中,将过往失信记录作为从严裁量的重要情节。   四是要特别注重依法行政,用法律规范和约束监管权力。现代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法治政府。公正高效的市场一方面要求政府尽可能减少对微观活动的干预,另一方面,必须严格规范政府管理市场的行为。正是从这种理念出发,我们一直致力于自身的职能转变,坚决把市场能解决的事情交给市场。经过历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了超过80%的行政许可项目,最近一次的行政审批改革,证监会又取消和调整32项行政许可项目,在国家部委中名列第一。另外,还有10项调整事项,因涉及法律法规修改,待修法后实施。同时,出台各项程序性规则170余件,在落实执法结果公开的同时,大力推进执法过程公开,自觉将监管权力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   尽管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与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待、投资者的意愿相比较,我们深深感到差距还是非常的显著。市场内幕交易、欺诈发行、违规披露、侵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监管工作中不依法办事、不规范执法的现象仍然存在,执法不严、惩戒不够、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问题还相当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少数人处心积虑蓄意违法、钻法律漏洞的原因,也有许多人不懂法、不知罪与非罪的原因;既有法律条文薄弱,责任规定过轻的原因,也有照顾行业发展、执法裁量失之偏宽的原因;既有传统的人情世故文化影响的原因,也有不愿意费力、怕受到打击报复的原因;既有监管资源紧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不顺,多方掣肘、执法效率低下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报告还特别 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方式的历史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举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做好资本市场工作,同样离不开法治。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说到底是要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经济学告诉人们,能够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适当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市场机制实际上是通过稳定的产权规则、平等的交易规则、公平的竞争规则和有效的救济保护规则激发形成的个体活力和创造热情。只有运用法治的方法调整和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环境和条件。   各位来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作用,自觉把法治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利用今天的机会,我想结合监管工作需要,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共同研究、共同推进:   一是经常地反复地学习证券期货的相关法律。我到证监会工作以来,深深体会到学法用法的重要性。有些法律过去读过,时间一长就记得不那么清楚。遇到了困难问题,似乎感到非常新鲜特殊,但是一查一问却发现法律法规早有阐述。还有的时候,大家都说惩处不力是由于法律规定的责任太轻,其实最后发现完全是另有原因。例如,对于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证券法》明确规定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一直以来,我们鲜有实行。   二是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法律体系。资本市场对于法律制度供给的要求,典型反映出商事法制更新变化快的特有规律。目前我们在私募市场、债券市场、资产管理市场以及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等方面的制度空白和制度缺陷,迫切需要通过修改法律加以解决。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重点领域立法的工作要求,建议立足于法律制度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快推进证券、基金、期货法律制度的完善。目前,《基金法》修订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希望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尽早出台。《证券法》自2006年修订实施已有7年时间,证监会最近组织力量对《证券法》实施效果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希望能够正式启动修订工作。今年国务院对《期货条例》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加快制定我国的期货市场基本法。   三是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容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资本市场违法违规严重破坏市场公平,投资者深恶痛绝,必须毫不留情地给予打击。去年以来,针对内幕交易猖獗、蔓延的势头,我们集中查处了一批案件。最近一段时期,公司信息披露虚假,甚至欺诈上市、恶意造假等违法行为又有所抬头。必须旗帜鲜明,果断采取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坚决依法予以惩处。不管涉及到什么机构,什么个人,都不容许手下留情、法外开恩。   我们清楚地知道,市场上对我们会不会选择性立案、选择性执法,有没有因为外部干扰而“放水”,仍有某种怀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实是没有根据的。由于科技的迅速进步,重大违法违规交易必然会留下痕迹,犯罪分子侥幸逃脱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人士主动参与市场监督的热情日益高涨。近两年,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除了原来的交易所监察、日常监管和媒体反映,来源于投诉举报的案件线索快速上升,已经占到全部线索的24%。顺便向大家报告,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年多里,没有扣压任何一份举报,放掉任何一个线索,而且,也从来没有任何上级领导找我打招呼、说人情,影响我们正常办案。   四是全面强化对失信主体的诚信约束和惩戒。应当看到,当前市场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问题,有些方面还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开“空头支票”,不兑现承诺,不履行义务,寻找各种借口,逃避承担责任。对于这种严重失信行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我们拟成立专门机构,全面掌握、评价市场主体诚信状况,强化在行政许可和监管执法环节对于失信主体的惩戒和约束,使法律制度要求和诚信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探索守信激励的引导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诚信自律、诚信管理方面的功能作用,发挥市场和社会的监督作用,真正在全社会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约束环境。   健康的市场和社会,必须允许经常的广泛的批评,我们欢迎各种尖锐意见和建议。当然,我们不赞成谩骂和诽谤,因为这不解决问题,而且破坏文明环境、损害国家形象,不益于我们的少年儿童成长。我们希望社会公众以 广泛有序和理性讨论的方式参与到市场规则的制定中来,因为这更能保证法律和政策充分地反映利益各方的诉求,从而也更好地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从市场公平性来考虑,对股票看多看空、对市场唱涨唱衰都没有关系,是评论员、研究员、投资者也都不成问题,或者三者兼于一身,也并无妨碍,但是,我们希望相关人士从诚信出发,能公开自己的投资者身份,因为,这样才能减少对别人的误导,避免可能形成的角色利益冲突。在存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的条件下,这样做更为必要。   五是深入研究推进资本市场执法体制改革。证券期货案件专业性强,是典型的“高智商”作案,而且往往涉众性强,相关违法活动分布地域广泛。按照现行执法体制查处证券期货违法犯罪,客观上存在与集中统一监管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欧美发达市场国家的经验,当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需要配置足够的国家公权力量,设立专业法庭,通过专门的执法体制安排来维护市场秩序。如何从我国行政和司法体制的现实出发,以有效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公平竞争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证券期货市场的行政和刑事执法体制,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出符合实际、反映执法规律,从案件调查、审查起诉到法庭审理相配套的专门化司法安排。   六是积极研究推进行政和解执法模式创新。证券期货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往往难度大、周期长,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高,投资者得不到及时的补偿。在英美成熟市场国家,基于受损投资者利益补偿保证、执法成本合理支出以及 尽早稳定市场预期等考虑,在实践中大量采用行政和解的替代性执法模式,处理的案件数量超过其全部行政执法案件的80%,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我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是否可以、以及怎样采用这一执法模式,同样值得探索研究,期望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七是加快健全完善证券侵权民事赔偿制度。通过专门的民事赔偿制度,让证券违法主体付出经济上的成本和代价,是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有效制度安排。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开始了证券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实践探索。最近两年,证监会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对证券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实践进行了认真总结,对于包括是否可以取消前置程序,是否可以借鉴成熟市场采取的示范诉讼、公共机构支持诉讼等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证券侵权民事赔偿制度的思路,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论证。希望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证券侵权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修改完善工作。   八是严格落实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当前,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应当认识到,资本市场监管领域过宽、事项过多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只有按法律的规范和程序,才能有效保证各类主体参与竞争的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我们必须按照“职权法授、程序法定、行为法限、责任法究”的法治政府原则,合理界定监管的职责边界,下决心再取消、调整一批行政许可项目。严格规范监管行为,统一执法尺度,公开执法标准,明确工作流程,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贯彻十八大关于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对违法行政的监督和问责,对不积极、不正确、不规范、不合理履职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对于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及时、公开予以查处。   各位来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证券期货领域无疑应当走在最前列。哈佛大学教授哈罗德·伯尔曼说过一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只要我们真正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尊崇法律、认同法律的理念,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这一过程一定会充满创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让我们为建设起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资本市场精诚团结、勤奋工作,加倍努力吧!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1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参加2012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前沿法律问题高峰会
freedom110110 2012-9-24 10:07
2012年9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主办、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前沿法律问题高峰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教授在论坛上致开幕词。他首先祝贺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的成功举办。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连续五年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已经成为在法学界和资本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术论坛,对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经济法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指出,本次论坛也是商法研究所为庆祝学校校庆75周年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学术研讨活动。他勉励商法研究所研究人员和法学界同仁进一步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中国国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论,深入探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面临的疑点和难点法律问题,并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层面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提供公平公正、合理可行的法律改革建议和法律解释方法。王利明副书记兼副校长指出,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新生事物,发展势头强劲。PE 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PE 的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更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法律问题。首先,我国尚缺乏系统化的PE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也较为原则,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关PE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立法层级不高,且彼此之间多有冲突。其次,法学界对PE 在实践中为控制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而广泛采用的估值调整协议(“对赌”条款)的法律效力还缺乏深入研究。王利明副书记兼副校长强调,回顾我国资本市场成长道路,纵览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法治兴则市场强,法治弱则市场衰。他认为,资本市场是一个对法律规则高度敏感的市场。他主张进一步弘扬契约精神,保护市场创新,鼓励行业自律,改善行政监管机制,强化司法救济机制,满腔热忱地鼓励PE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教授也高度重视并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主办的“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由于他在论坛开幕式举行时与国外著名大学法学院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无法出席论坛,他专门委托刘俊海教授转达对广大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希望法学界和资本市场界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活动。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强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达了作为资本市场行业的学者型企业家对本次论坛的期待。他指出,PE直接促进了中国金融服务和投资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领先、带头和促进的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PE行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将是我国PE发展的一个很好时期,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期。他认为,相比PE市场的高速发展而言,我国PE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本次论坛集政、研、商于一堂,有助于各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高认识,优化PE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PE在鼓励投资兴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出席论坛,并做了基调发言。他认为,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最重要的投资形式是有限合伙,但是推广这种有限合伙的私募基金也碰到一些问题,主要是诚信与自治问题。江平教授旁征博引,对两个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创造性思路,主张尊重和鼓励投资主体之间的意思自治,妥善平衡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度减少政府对合伙企业的行政管制。他的基调发言引来与会嘉宾们的热烈掌声。著名商法经济法专家、全国人大法工委咨询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荣誉仲裁员、全国人大法工委原经济法室主任研究员魏耀荣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和全天的论坛活动,欣然主持了论坛第一单元的讨论,并对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上的热烈争鸣与深入探讨表示充分肯定。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法学家王保树先生表示,私募股权自治问题与立法完善问题是紧密结合的。当前的立法应该尽量包容,给当事人自治留出必要的空间,以促进我国PE的良性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司副司长刘世如介绍了我国PE健康发展的整体形势,并从登记监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有限合伙合伙企业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有限合伙企业登记数量在各类合伙企业中增速最快。二是有限合伙企业的认缴出资额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合伙企业。三是有限合伙促进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的投资及投资管理类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限合伙企业分布最多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登记的是8896户,占有限合伙企业登记数量的87.52%,其中90%以上是从事投资及投资管理类的行业。他表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继续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行《合伙企业法》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法定职责,不断创新对有限合伙企业和PE的登记监管机制和方式,切实推动我国PE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主张建立健全PE友好型的法律体系,切实提升PE法律规则的透明度、可预期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可诉性。要充分激励和发挥PE的自治功能,尊重和保护理性投资者的商业判断和选择。要建立健全PE友好型的监管体系。自律监管与行政监管同等重要。行政监管既要立足于服务和推动PE的健康发展,也要强调合法性与谦抑性。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相关部门与机构的领导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吉林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PE界、PE行业协会与法律实务界等相关方面的180余名嘉宾代表出席了论坛,并围绕PE立法、监管与司法救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展开了深入讨论。本博主也有幸参加,一睹各位前辈名家的风采。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大力发展PE事业有助于鼓励投资,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拓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孵化优质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会学者主张,正在修改中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应当更名为《投资基金法》,以扩大《投资基金法》调整范围,并对PE作出专章规定。建议PE专章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合伙人对合伙企业与有限合伙人的信托义务,严惩管理合伙人从目标公司收受商业贿赂的失信败德行为,加大对有限合伙人的权益保护力度,厘清投资人知情权与管理权间的界限,明确对赌条款的效力,明确PE的税收优惠。广大与会者还一致认为,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应当对合法正当、公平合理、作为商事习惯的“对赌”协议应采取理性、宽容、包容的态度,仅在协议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中的效力性规范时才能例外确认其无效,并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在新《证券投资基金法》出台之前率先出台有关PE“对赌”条款和相关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以统一裁判尺度,规范PE领域的裁判行为。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证券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中国日报、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证券市场周刊、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华夏时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投资者报、凤凰网、和讯网等3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出席,并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报道。 上午段 时间:08:45——12:25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 08:45 ——09:25 开幕式 主持人:刘俊海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 嘉宾致辞: 1.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2. 胡 强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3. 江 平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刘俊海: 尊敬的江平教授、魏耀荣教授、王保树教授、胡强总经理、王利明副书记兼副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早上好! 由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主办,由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协办“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前沿法律问题高峰会”现在开始。 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国2005年联袂修改的新《公司法》与新《证券法》,以及2006年新《合伙企业法》大力弘扬了股权文化、鼓励了公司和投资者自治、彻底取消了公司对外转投资的法定限额,引进了富人、能人共舞的资本俱乐部即有限合伙LP制度,而且大胆允许公司担任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 这种投资者友好型的立法改革催生的PE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截至2011年末,全国备案创业投资企业882家,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总规模达到2207亿元,尚未备案的PE还有近万家之多。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PE的健康发展对于拓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孵化优质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完善资本市场创新制度都具有积极的战略促进作用。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近期工作部署看,大力发展PE也是贯彻落实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别强调,要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市场,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法律法规。 但由于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法理储备不足、法律规则的可操作性和可诉性欠缺,致使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热点、疑点、难点法律问题。例如,不少PE在投资实践中经常采用的“对赌条款”的法律效力依然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少法院和仲裁机构根据传统公司法的制度设计确认其无效。又如,PE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有限合伙人LP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管理合伙人GP的诚信义务得不到落实。实践中还竟然出现了个别的管理合伙人在向目标公司投资后,从目标公司索取商业贿赂,收取回扣的失信行为。再如,近年来也有很多公众投资者抱怨某些PE在PRE-IPO 阶段,也就是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前突击进入目标公司,不能慎独自律,存在道德风险,在目标公司上市后迅速套现、损害了公众投资者利益。此外,在市场自治与政府干预的相互关系上,PE投资者与监管者之间还存在认识上的严重分歧。 当前,《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在紧锣密鼓的修改过程之中。PE作为非公开募集基金也被纳入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一审稿修订草案》。全国人大法工委按照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开门立法的立法理念,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读审议后就在第一时间在全国人大的官方网站公布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法学界与社会各界踊跃发表立法建议。 但是对于PE应否纳入《证券投资基金法》、如何确定PE的监管模式,依然是一个存疑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5家有关PE行业协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万言书,坚决反对PE入法。对于这种观点有的支持,有的反对,究竟熟是熟非,经过一天的研讨大家自有结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改与完善,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投资者友好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制度,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和推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证券市场又好又快地永续发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次论坛将紧密围绕我国PE实践中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问题,从立法论与解释论的层面上对相关重大热点难点和争点法律问题进行深度研讨。 本次论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议题:PE的立法模式;PE行业的自治自律与行政监管;有限合伙人的权益保护;管理合伙人的诚信义务;PE的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机制;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私募股权基金的税收法律待遇;《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改建议,以及与PE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问题。 首先请允许我来介绍主席台就座的各位贵宾。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江平老师: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强先生:全国人大法工委咨询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荣誉仲裁员、全国人大法工委原经济法室主任、研究员魏耀荣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王保树先生。 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李飞同志对本次论坛非常关心。由于他出国开展立法考察,无法出席今天的论坛,他特意委托法工委经济法室的袁杰副主任、陈扬跃和刘泽巍等三位同志前来参会。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宋大涵主任本来计划参加今天的论坛,但由于紧急公务无法出席。昨天,他专门委托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金司的臧爱存处长出席论坛。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同志前天出国考察,特委托个体私营经济司的副司长刘世如、中国工商学会副秘书长王磊同志等三位同志参会。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女士也非常关心本次论坛的举办。她由于今天在上海开会,专门委托了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的张鑫处长代为出席。她昨天上午还专门打电话给我,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并欢迎法学界对这次修法过程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顺利修改。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同志由于已经安排了其他重要公务不能出席此次论坛。他前天下午委托秘书给论坛组委会打来电话,祝贺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的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教授本来也要前来致辞,但由于牛津大学法学院院长要乘坐今天上午的航班返回英国,韩院长代表人大法学院与牛津大学法学院的签约时间被迫提前到今天早晨8:30,他委托我转达他对各位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希望法学界和资本市场界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活动。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贵宾既有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领导,也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吉林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的还有来自PE界、PE行业协会与法律实务界等相关方面的代表。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证券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中国日报、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证券市场周刊、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华夏时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投资者报、凤凰网、和讯网等3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出席了今天的论坛,并对本次论坛予以权威、深入的报道。各位专家学者字字珠玑的观点还将在《中国民商法律网》和《资本市场法治网》上予以发表。在此,我们对在座的每一位嘉宾和朋友们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教授致开幕辞。 王利明 :江老师、魏老师,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作为第一所正规的新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长期的办学中始终秉持成为我们国家人民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的理念,现在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今年是我们学校校庆75周年,现在正在举办各种学术研讨活动。除了今天的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在逸夫会议中心同时举行的的宏观经济论坛也是校庆的一项重要内容。非常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各项校庆活动。 刘俊海教授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是一所致力于推动商法理论研究,积极为国家商事立法建言献策的重要机构。商法研究所举办了各种论坛、讲座和各种学术会议。特别是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已经举办了五届。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五届论坛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因此,我觉得这个论坛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认可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术论坛,对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经济法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商法研究所研究人员和法学界同仁进一步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中国国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论,深入探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面临的疑点和难点法律问题,并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层面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提供公平公正、合理可行的法律改革建议和法律解释方法。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探讨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前沿法律问题。大家知道,PE是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发展势头强劲。它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在法律上加以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一部专门规制PE的法律。我刚才也听到俊海说,有观点坚决反对PE入法。确实,我们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系统化的PE专门立法,不过也有一些涉及这个问题有关的法律规则,比如我们的《合伙企业法》与《公司法》。但是这些法律规则仍然比较原则的,可操作性较弱,难以满足PE在发展中对操作规则的制度需要。而在实践中有关规范PE的部分规章和立法层次不是太高,相互之间有很多冲突。究竟是应该进行专门的立法,还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立法,如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PE和相关法律的关系。比如PE大量采用有限合伙的方式。我最近看到有一个地方的法院认定了对赌协议是无效的,认为它属于法律上禁止的赌博协议。那么,对赌协议究竟是一个赌博协议,还是当事人之间对于高风险、高回报所作的自由约定,抑或违反了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由于这个案件在一审、二审之后启动了审判监督程序,因此最终的审判结果还不太明确。我相信最终的生效的判决会对“对赌”协议在未来的进一步规范化问题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需要我们认真探讨。 第三点就是关于如何完善政府对PE的管理。与国外的PE规模庞大,投资广泛,参与机构多样相比较,我们的PE普遍存在规模比较小,工具和手段落后,退出方式不通畅,这些都有待于政府管理。但是政府究竟怎么管,哪些方面应该管,哪些方面不应该管,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在法律上进行探讨。 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个人认为,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最具竞争、最具灵活,最具敏感性的市场。所谓敏感,我的理解表现在对规则的敏感,资本市场规则越健全,市场越稳定越有序;规则一旦缺失,哪怕是轻微的缺失都会对市场产生动荡。 回顾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成长道路,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法治兴市场兴,法治弱市场弱,特别表现在它对规则的敏感性。PE作为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尤其需要注重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当前立法已经提上议事日程,PE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一审稿修订草案》。由于该法修订草案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今天讨论的PE法律前沿问题恰恰也是当前立法机关非常关注的重要话题。 我相信,在座的专家学者针对这样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相互切磋,深入探讨,一定会对我们国家立法完善建言献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刘俊海: 非常感谢王校长高屋建瓴、具有哲理和前沿视野的致辞。他提出的如何看待“对赌”协议的契约自由与公序良俗及公共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要不要监管,如何监管的重大课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他指出,PE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对于法律规则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学理论。因此,如何使我们的PE法律规则更公平,更公正,更有效率,就成为我们大家面临的重要课题。王老师不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同时还担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委员。我相信他作为立法机关的重要成员,已经对推动我们PE法治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清晰的理念。再次感谢王校长。 下面有请来自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胡强先生致词。 胡强: 尊敬的王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来宾,大家上午好。由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主办和我公司协办的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今天在这里开幕了,我谨代表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向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私募股权即PE作为一个新型的领域产生于美国,它引导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变革,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全球金融市场局势动荡以及经济形势疲弱的背景下,2010年全球资产管理的价值仍然继续增长,达到创记录的三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国家的PE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其引领资本市场发展和资金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凸现,特别是近年来PE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PE的资金总量超过了8千亿美金,在过去的十年里PE行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朝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更为企业结构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模式,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国内PE投资规模日益壮大,使得中国企业的智力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与此同时,PE直接促进了中国金融服务和投资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领先、带头和促进的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个人认为PE行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将是我国PE发展的一个很好时期,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期。 相比行业的高速发展,,我们作为一个行业的参与者,认为我国PE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这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本次论坛将从PE的法律结构,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机制,行业的自律与监管,行业普遍关心的关键和税收法律问题,以及证券投资基金会的修改建议等课题入手,深入探讨与PE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为PE法治建设献计献策,本次会议集政、研、商于一堂,有助于各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最终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证券公司,宏源证券也将继续投身并服务于中国的PE事业,为完善中国的PE法律体系做积极探索。我坚信法律法规的先行必将推动我国PE的健康发展。 刘俊海: 胡总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企业家,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都有非常深邃的思考。他领导的管理团队对提升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再次感谢。 最后有请德高望重的江平教授做演讲。江老师有一句名言激励着千万法律学子,这句话就是:“我只向真理低头”。有请江老师。 江平: 应该说私募基金的主要法律形式和组织形式就是公司、有限合伙和信托,这点是很明确的。从这三种形式来看,公司是投资的普遍形式,不管你是一般的投资,高风险的投资,证券投资或者其它什么投资,公司都是一个普遍的形式。 信托对于私募股权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信托法所规定的终究还是信托的一般规律,不仅包括资本的信托,资金的信托,还包括了一般的信托。作为投资信托来说,私募股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再加上我们国家现在与信托法配套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的税收问题和其他问题还缺乏配套法律的跟进,这就会影响信托法的实施。 我认为对于私募股权来说,最重要的投资形式是有限合伙,因为有限合伙的制度是专门针对风险投资而设立的,这就是它的特殊性。据说现在有限合伙形式的私募股权大概有一万多家,正说明了有限合伙正是针对私募基金的特点而设置的组织形式。 我记得当初在九十年代起草合伙企业法的时候,我们在《合伙企业法草案》里面规定了两种形式,一个是普通合伙,一个是有限合伙。但是这个草案拿到国务院去审查的时候,其中的有限合伙就被删掉了。删掉有限合伙理由就是中国没有这个实践,没有这个实践你规定了有限合伙那就是抄美国,那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把它删掉了。 但是删掉之后问题就产生了。因为这样一个非常适合于开展风险投资的有限合伙没有法律规定怎么办呢?所以有的地方开始率先创立了有限合伙制度,当然首先是深圳了。深圳制订了有限合伙条例,紧接着就是我们北京。北京市人大批准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可以来设立这种有限合伙,也就是对有限合伙的法律制度做了一些规定。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有限合伙式的私募基金。但是推广这种有限合伙的私募基金也碰到一些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主要是两点。一个就是它的诚信,一个就是涉及到它的自治。 为什么说这两个是很关键的问题呢?我们知道有限合伙的创立是针对这些风险,或者针对巨大商业投资风险设立的。一般来说商业风险都存在,但是在有限合伙的制度里面特别会针对那些高度的风险设立基金。 大家知道在16世纪、17世纪,航海事业是最先适用于有限合伙,而有限合伙在航海领域就具有高度风险的性质。我们在2006年修改《合伙企业法》、引入有限合伙制度的时候明确讲了无限合伙人承担管理责任,有限合伙人不承担任何管理责任,说明了有限合伙的出资人和无限合伙的责任人地位不一样。 首先,有限合伙特别需要诚信。你想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合伙人他得有权利,他得有分红的权利,他有知情权利等等,不能他光出钱而没有任何权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和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之间的权利、利益的平衡这就很重要,要兼顾这两方面。这一点在我们国家现在的投资环境比较恶劣,管理的制度还是很不完善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那就变成了在这种有限合伙里面承担无限合伙的人就可以管制一切,一切权利由他来行使的现象。这样的话,他的诚信义务就必然会出现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我们虽然有了法律规定,但是怎么样能够在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和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之间的权利得到平衡,兼顾了他们各方的利益,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自治的问题。我觉得自治的问题要提出来,因为终究有限合伙和公司不一样。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企业,具有独立人格,而合伙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它是靠协议设立的,靠协议创建的。我们现在的合伙制度和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叫合伙,我们加了一个企业,即“合伙企业法”,它和《合伙法》不一样。这样我们把合伙当做企业,企业要注册登记,企业国家要来管理,所以这个国家的管理成分、管制的成分就会影响到有限合伙。 其实,按道理来说,合伙也好,有限合伙也好,国家干预的程度绝对和公司不一样,绝对比公司要弱得多。因为它终究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所以有限合伙法在这些方面的规定有很多自治的条款,当事人有协议的,就依照他的协议。 而我听说现在对加强对有限合伙的管理也存在一种很强的呼声,那就是加强国家的管制作用,这样的话忽视了当事人之间协议的作用。我觉得怎么调整好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和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利益平衡,主要是靠合同协议自己的规定,在这个领域里边,可以在不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条款下面自己设立一些条款。 所以,如何加强有限合伙中当事人的协议作用,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强调当事人在协议中约定自己的权利义务的细则,规范当事人在这些投资中具有章程意义的协议的内容与效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这两点应该是引起我们在私募领域里面经营的人密切关注,一个就是加强诚信的原则,一个就是加强自治的原则。这是我的一个粗浅意见。谢谢大家。 刘俊海: 感谢江老师掷地有声的精彩演讲。江老师首先回顾了1997年《合伙企业法》试图规定有限合伙的历史过程,而且提炼出了有限合伙的高风险特点,进而得出了一个结论:有限合伙实际上更适合于我们今天的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产业。 另外江老师指出,有限合伙是风险度,特别是道德风险最高的一类组织形式,所以他高声呐喊要加强普通合伙人的诚信义务,通过更多的意思自治机制,包括合伙协议等方式来保护和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他首次指出来国家对于合伙企业的干预程度应当弱于对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的管制程度。我觉得江老师上述的观点对于今天我们论坛的研讨奠定了基调,对于统一我们的思想,凝聚我们的共识,推动PE法的健康制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们再次感谢江老师。 开幕式到此结束。下面是合影与茶歇时间。请各位来宾到逸夫会议中心一楼台阶合影。20分钟以后,我们开始今天第一单元的学术研讨。谢谢大家。
2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郭树清:中国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一流
xupeiyang 2012-7-1 08:49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120629/101912436501.shtml 网友质疑郭树清世界第一论:愿别成圈钱第一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120630/111112445517.shtml  “2012陆家嘴论坛”于6月28-30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作演讲。(图片来源:东方网)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3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中国资本市场日”会议上的讲话
whyhoo 2012-4-23 21:50
尊敬的伦敦证交所主席高博深先生, 尊敬的伦敦证交所首席执行官罗睿铎先生, 尊敬的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弘女士,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伦敦证交所和中金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日”活动。   伦敦金融城是世界金融中心。这“一平方英里”对中国企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伦敦证交所。伦敦证交所具有全球影响力,也是中国企业走向英国及欧洲的桥梁之一,现在已有50多家中国企业在这里上市。   中金公司同样大名鼎鼎,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具有深厚的中国市场经验,同时又有独特的国际视角。一年半以前,我曾参加了中金公司成立十五周年暨伦敦子公司开业庆典。今天,我欣喜地看到,中金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在英国及欧洲的业务,他们与英国及欧洲投资者的合作正在日益深入。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资本市场,议题包括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中国商品市场、收购兼并和公司治理等相关热门话题。我的看法是,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坚实、前景广阔。 首先,中国经济总体稳定增长,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依托。前阶段,国际上有一种论调,即“中国经济脱轨论”,认为中国经济减速严重,硬着陆将不可避免。实际上,当前中国经济的适当减速既有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因素,也是中国政府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经济经过了30年飞速发展,正在实现经济转型,如同在高速路上行驶的一辆汽车,正在进入弯道。有驾车经验的人知道,转弯时要适当减速,这样就能安全行进。尽管中国GDP增速相对会有所放慢,但“十二五”期间仍有望保持相对较快发展,年均7%的增长率有望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为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结构调整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基调:一是产业不断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进一步转变,将实现质的提升;二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兼并重组将越来越频繁;三是地区、城乡之间产业有序转移,生产要素布局将更加平衡、合理。中国的经济转型为资本市场的加速扩张打开了“机遇之窗”,中国更多的企业将进入资本市场。   第三,中国正在落实“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扎实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切实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的更加完善和成熟将为中外投资者提供良好平台。   当然,今天我们谈中英投资合作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中国对英投资正在加速,在石油石化、汽车制造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都有不少成功的投资合作项目。去年一年的中国对英直接投资额就接近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我相信,中国对英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最后,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924932.htm
个人分类: 外交|1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证券技术分析:均线交叉点位计算方法
陈龙珠 2012-1-3 10:01
证券技术分析:均线交叉点位计算方法
资本市场交易,趋势性评估十分重要。在熊-牛更替阶段,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当以做多模式盈利时,短线在5日线金叉10日线、中线5周线金叉10周线条件下进入市场,相对比较安全。那么,如何准确计算5日(周)线金叉10日(周)线的股价或股指点位呢? 记MA4、MA9分别为当前收盘时的4日(周)、9日(周)均线价位【 旧文: 次日(周)股价均线支撑或阻力位的简便算法 】,要在次个交易日(周)涨到P处时能够实现5日(周)线金叉10日(周)线,则应有: (4xMA4+P)/5 = (9xMA9+P)/10 (1) 整理得, P= 9xMA9-8xMA4 = MA9+8(MA9-MA4) = MA9 + 8d (2) 式中,d=MA9-MA4为9日(周)与4日(周)均线数值之差。由式(1)右端,可得金叉点位为: MA9 + 8d/10 = MA9 + 0.8d (3) 由P与当前收盘价的相对差距大小,即可判断次日(周)是否可能实现上述金叉:中国A股市场规定个股价格单日涨幅以10%为限,股指单日上涨超过5%也很少见,而单周可能的最大涨幅估计则可参照如下的周振幅(%)图形。 举例,2011年沪指收盘于2199.4,4日和9日均线分别为2177.3和2188.6,4周和9周均线分别为2236.1和2345.7。要想于2012年首个交易日(1月4日)实现5日线金叉10日线,则沪指该日收盘至少须涨到2279.0-比2199.4高3.62%,属于中阳,估计难度不小。而要想2012年首个交易周(1月4-6日)实现5周线金叉10周线,则沪指到该周五收盘至少须涨到3222.5-比2199.4高46.5%,这对本周3个交易日来说,绝对不可能! 在牛-熊转换期间,为辅助判断是否减持或清仓,5日(周)线死叉10日(周)线的点位计算,与上述公式相同( 注意 d 可正可负 )。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8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
ecogongzhen 2011-12-11 21:11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 巩真 诺贝尔先生并不知道除了他在遗嘱中设立的5个奖项(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理学、文学和和平奖)之外,人世间还多了一个和他的名字有关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到1896年去世时还没有想到要设立此奖,想必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宏观调控、中央银行和全球联动的资本市场。因此,也就没有让经济学可以通过政府,或者不通过政府,来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条件。 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包括30年代大萧条的多次经济危机,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调控的设想也被工业化国家普遍地认可。据此,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有必要再追设一个经济学奖,奖金来自瑞典中央银行,并且将它同时冠名以“诺贝尔”和“瑞典银行”,叫做“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从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颁发至2009年,共有60人分别独立或者共同获得此项无论对经济学界、瑞典皇家科学院,还是瑞典国家银行都带来巨大影响的殊荣。 瑞典皇家科学院此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经济学奖的设立让诺贝尔奖体系变成了一个公认的对全人类的主要发展成就进行评价和指导的超级权威。 如果没有经济学奖,诺奖原先只涵盖了科技和政治两大领域。因为除了4项科学奖之外,诺贝尔和平奖实际上越来越像一个政治奖。它多次被颁发给了多个国家的政要,甚至无视他们是否残忍地杀害过农奴(达赖)或者是否参与过越南(基辛格)和阿富汗(奥巴马)战争。或许诺奖委员会把某些战争看作是和平的前奏,比如和平奖就来源于诺贝尔生产炸药赚来的钱。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让瑞典皇家科学院具有了更广泛的视野和评价权。 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其它诺奖奖项的不同之处不仅是资金的来源,还有经济奖并非奖给那些“在前一年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因为经济学家设想的真伪要经过许多年的实践检验才可以做出判定,而人类的经济活动过于复杂,“黑天鹅”一般不会很快出现。 美国经济学家纳什在20多岁时就创建了博弈论。但他到40年之后才获得了诺奖。期间有30年的时间这位天才处在精神病状态,穷困潦倒,妻离子散。而他那些智慧的杰作却一直在推动着经济学的发展,从未间断。 经济学的确不属于“正常”的科学。这一点让诺奖的评选委员会十分为难。到底要等多少年才能见证一种思想的“正确性”?结果可能是等得时间越长,理论被推翻的风险也就会越大。 默顿和麦龙·舒尔茨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金融产品定价理论,好不容易经过了20年的检验,在1997年因其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结果呢?他们自己经营的金融机构在他们获奖的当年就破了产,而且这二位获奖者也没能预期到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不仅如此,他们的理论还被指责成了这次危机的推手。 大概是为了“保险”起见,评奖委员会在1979年把诺贝尔奖同时发给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有相反观点的两位经济学家威廉·刘易斯和西奥多·舒尔茨。这一举措被自然科学家们当作经济学不是科学的证据,嘲笑至今。当然,自然科学家们这样做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他们即不懂得什么是经济学,也对诺奖评委们工作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复杂而广阔的经济学领域让诺奖的评委们不仅难以识别理论的真伪,甚至难以确定到底谁是经济学家。比如说,1978年的诺奖就发给了人工智能专家赫伯特·西蒙。而2009年的获奖者之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则被公认为是一个政治学或者社会学家。触类旁通者众。随着人们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深入了解,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早已经难以辨别。说不定哪一天会有一位天文学家也变成了经济学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虽然并不来自冠名者的遗产,但也理应遵循他的意愿,颁给“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近30年来中国经济对全人类在产出和减贫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无人可比,可是这些都从未进入诺奖评委的视野。 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委员会的成员一直觉得很为难。因为中国经济是全体国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把奖发给谁呢?发给十三亿人民吗?诺奖史上没有这个先例。 但为什么不可以试一下呢? 不,评委们,不要流露出那种眼神,不管它意味着什么。 其实,十三亿中国人中至少有十二亿多没有听说过你们,更不在乎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我这么多事,是因为我觉得说不定哪一天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者文学奖,会发给一个网络写手,“以奖励她或他,以网络特有的思维、语言、激情、敏感、想象力和速度,把冷漠高深的经济学传播到的普通民众当中,变成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性。” 关于网络写手获奖的事可不是痴人说梦。2006年,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就颁给了那个把研究庞加莱猜想的论文贴在了网上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不过他决定不去领奖,谁劝说也没有用。他要去森林里采蘑菇了,就像一只大白兔。
1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杰克:资本市场需要做空专家“浑水摸鱼”吗?
jackliupku 2011-11-28 13:17
刘杰克:资本市场需要做空专家“浑水摸鱼”吗? 文 / 刘杰克 最近,以专业做空中国概念股而闻名并被国人冠以中文名“浑水摸鱼”的 MUDDY WATERS 因为发布针对分众传媒( FMCN )的分析文章被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其高位卖空特定公司股票再发布研究文章导致股价下跌后平仓以获取暴利的业务模式是否得当、这类专业做空机构是否有其存在必要性也引发了广泛争议。刘杰克老师从未投资过分众传媒,也没有投资或交易过“浑水摸鱼”做空的任何其它公司,更谈不上对这些标的公司本身有任何好恶之感。笔者也从不认识“浑水摸鱼”的老板布洛克或是其公司的任何员工。所以本文将完全从投资人和企业顾问的角度来探讨资本市场是否需要专业的做空机构以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 根据笔者在新浪微博上所进行的调研,大家普遍认为做空机制和机构有其存在必要性,做空机构虽手法凶狠,但同时也是一种反向驱动的力量,逼着上市企业自我提高。因此,从感情角度,我们希望分众传媒最终能在与“浑水摸鱼”的战争中获取胜利,为近期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形象不佳的中国概念股挽回声誉,甚至让这些做空机构以后不再把目标专盯在中国概念股上。而从市场良性发展的角度,笔者认为专业做空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存在是完全必要的,甚至希望中国资本市场也能早日引入这一模式。换而言之,笔者本文所谈论的是指一种机制,而不针对任何具体的公司或机构。下面,刘杰克老师将就“浑水摸鱼”到底如何“摸鱼”,以及资本市场是否需要这样的专业做空机构来与读者进行探讨。 一,”浑水摸鱼”是如何“摸鱼”的?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课程《营销三维论》中的根据地市场论,企业通常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及通过对市场的细分找到适合自己的特定根据地市场。从“浑水摸鱼”公司的策略来看,其显然也深谙此道,为了提高做空成功率,“浑水摸鱼”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并聚焦于公司治理方面相对欠完善的中国概念股群体来进行做空操作,以便做精做透做实。最开始,“浑水摸鱼”甚至只聚焦于做空在美国资本市场反向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随着业务的不断熟练,其区域市场覆盖范围也逐步开始扩张到了加拿大,目标公司群体也逐步扩展到了通过 IPO 方式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浑水摸鱼”首先对这些目标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相关报道等公开文件进行二手资料研究和梳理,在发现有疑问的目标公司后,再辅以实地调查等手段以便做空报告尽可能有穿透力。我们现在通过回顾其做空的一些案例来看看这些手段是否有效。 2010 年 6 月,“浑水摸鱼”建议“强烈卖出”东方纸业 (ONP) ,原因为该公司挪用资金及夸大营收等。东方纸业虽辩称无辜受冤,不过仍在今年 3 月宣布将对 2008 年财报进行重新审计。目前,东方纸业已恢复正常交易,但股价却远非昔日可比,而这相较于下面三家公司来说已属幸运。 绿诺科技( RINO )在 2010 年 10 月因涉嫌伪造合同被“浑水摸鱼”质疑,“浑水摸鱼”给予其“强烈卖出”的评级建议,绿诺股价就此一路下跌直到停牌,两个月后其造假行为被确认,绿诺收到纳斯达克退市通知。在 2011 年 2 月,曾经让资本市场视为“高增长黑马股”的中国高速频道( CCME )被“浑水摸鱼” 揭露虚报营收和利润,以方便管理层大幅获利并在高位抛售等,被其给予“强烈卖出”评级,中国高速频道此后落到被清理至粉单市场交易的结果 , 截至上周五收盘,其市值已经萎缩到不足 406 万美金。 而前不久被做空的嘉汉林业 (TRE) 将“浑水摸鱼”系列做空事件推向了高潮,“浑水摸鱼”公司认为嘉汉林业借助关联交易虚报利润,因而在今年 6 月指控嘉汉林业是一场“天大的欺诈”,造成嘉汉林业股价暴跌 80% ,并导致其创始人陈德源辞职。嘉汉林业于 1995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做空报告发布之前,其市值超过 50 亿美元。而在做空报告发布当天,嘉汉林业股价暴跌 64% ,其后该股一路走低,最多时跌幅超过 92% 。时至今日,嘉汉林业仍处于停牌状态,双方的争斗也仍在进行之中。嘉汉林业股价的暴跌甚至给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中通过做空市场获取暴利而赢得“新一代股神”之称的保尔森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保尔森旗下基金曾持有嘉汉林业近 3500 万股股票,占流通股比例超过 14% , 6 月保尔森已卖出全部持股,此笔投资让其亏损超过 5 亿美金。 令国人感到一丝欣慰的是,展讯通信 (SPRD) 在被“浑水摸鱼”做空后,由于其相关指控与事实有出入,同时展讯业绩表现向好,因而股价已经从被做空时的最低价 8.59 美金上升到上周末的 24.75 美金。“浑水摸鱼”在此役中可谓是“摸鱼不成反蚀把米”,而展讯则为中国概念股打赢了第一场反击战争,其扎实的内功修炼无疑是此次战争胜利的根本,这也为后续的中概股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笔者希望后续有更多“内力扎实”的中概公司能够在类似的战争中反击胜利,这必将大大提升中国概念股的整体形象。 刘杰克老师认为,通过系列做空运作,“浑水摸鱼”之类的做空机构使得资本市场的各种泡沫和种种神话得以提前破灭,同时由于其事先已卖空了大量目标公司的股票,如果这些公司确实有问题,“浑水摸鱼”之类的机构在这些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后进行平仓,从而让自己获取到巨额利润。当然,如果其研究出现失误,做空了没有问题的公司并且不及时纠正错误的话,也会让自己损失惨重。 二,资本市场需要专业做空者吗? 经过本文前面部分的探讨,相信大家对“浑水摸鱼”这类专业做空机构具体如何运作已经有了基本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从资本市场所涉及的三个主体,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购买股票的投资人、提供交易平台的资本市场三个方面来探讨市场是否需要专业做空机构的存在。 从投资人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或者说能获取到的投资目标公司的信息不完备不充分,一直是困扰投资人的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对大部分非专业投资人而言或是投资标的并非知名公司时更是如此。对信息不能充分知晓相信也是很多投资人远离有潜力“小公司”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有了“浑水摸鱼”这一类公司的存在,无疑让投资人有了对公司进行了解的更多视角,使投资人能掌握的信息更加的多元化。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根据《营销三维论》中的资本与市值管理论,刘杰克老师认为,做空专业机构会倒逼上市公司以做好经营提升真实业绩、做好长期市值管理为导向,并不影响到“内功扎实”公司的同时,可帮助清除上市公司群体或特定版块里的害群之马,使特定群体如中国概念股版块享受到更高的整体估值,或为真正优秀的企业提供回购、私有化机会。刘杰克老师前些天访问去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某内地企业 CEO 时,曾问及其怎么看待标普指数同期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其自身股价却已大幅跌破发行价的现象。这位企业家说,最近中国概念股因诚信问题总体在美国资本市场不受待见,中概公司普遍跌幅不少,很多的公司甚至跌幅更深的多,他们能做的就是在股价低于自身估值时逐步进行股票的回购,言谈中透出无奈。从中我们也可看到两点,中概股的诚信已经拉低了整个版块的估值,真正优质的公司可以趁机进行股票回购。市场上更有专业的公司通过私有化被低估的公司再重新包装异地上市获利巨大,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当然这是题外之话,在此不做细述。 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做空机制是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整体市场长期发展和有效稳健运行的重要力量。美国资本市场上,除了证交会、审计所、律师所,法院等都在监督证券市场外,做空机构更在市场中监视一切,使上市公司不敢作假。上市公司一旦作假而被做空机构识破,杀伤力将更大于证交会甚至法院。刘杰克老师认为,在容许和鼓励做空机构存在的同时,社会和监管当局必须时刻警惕一些不法做空者通过各种渠道恶意传播各类虚假信息,并从市场的不正常波动中牟取不义之财。市场必须制定完善的法规进行严格监管来防止人为操纵的发生,对造谣诽谤给以严厉的打击,甚至取消其进入市场的资格。同时,由于做空机构在发布做空报告前大都卖空了大量的目标公司股票,要是其研究失真,被其卖空公司的股票不跌反涨,本身也将给做空公司以致命打击,让其付出惨重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担心受到被其做空公司的报复,“浑水摸鱼”的老板布洛克只能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获得了亿万财富做为回报。而反观中国资本市场,由于缺乏系统做空机制和相应做空机构的存在,揭露资本市场欺诈案的民间力量通常都来自有良知的记者、学者们,他们在承担着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风险的同时却几乎没有利益上的回报。相信中国资本市场有一天若能引入相应系统体系,必将大大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状况。 综上所述,刘杰克老师认为,从上市公司本身来说,有了专业做空机构的存在,可以让管理层切实做好经营而不是以财务报表为中心来做文章,帮助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做为投资人,我们可以因为专业做空机构的存在而对资本市场有更大的信心,敢于去投资更多真正具有潜力的黑马股;对整体资本市场而言,做空机构将使市场能在一个更为健康的环境中运行。同时,不仅美国资本市场需要“浑水摸鱼”这样的专业做空机构存在,乱象丛生的中国资本市场更需要这样的做空专业户,在建立完善监管制度的同时,引入这些以牟利为目标的市场做空者将帮助净化市场,有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1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年才有望盈利, 生物技术公司成长有多难?
热度 6 jinwsapa 2011-4-17 20:25
20年才有望盈利, 生物技术公司成长有多难?
美国资本市场喜欢追捧科技股和未来之星, 对于高科技高成长的公司, 是否现在盈利赚钱并不重要,只要让投资者相信你未来能够赚钱或赚大钱,你就可以上市,在资本市场大量募集资金, 资金募集可以随项目进展不断持续进行多轮,只要资本市场仍然愿意听和相信你讲的动人故事. 美国的资本市场监管,奉行的是由市场化和投资者选择的方式, 而不是中国那种,由政府主导和审批的模式. 中国证券委认为应该提高上市门槛,严格把关审批,才能让好公司上市, 而美国则放低上市门槛,美国证券委不相信政府能判断好公司,而市场,投资者,媒体,对冲基金和律师能判断好区别好公司与坏公司,所以美国的上市不是审批制,而是报备制,只要市场和投资者愿意接受,你的公司就可以上市。 但上市后的信息披露监管很严,你不即使披露信息,或你的信息披露有造假,你的公司就会受处罚,甚至停盘和摘牌。你的股票持续交易低于一定价位,就有被停牌摘牌的可能。 美国的资本市场对科技股独有钟情,各行各业都有它所扶植的优质股,潜力股。 微软,英特,安进 基因泰克,谷歌都是它所扶植和追捧的对象。未来Facebook和其他网络社交媒体股也将是下一个热门股。 在这里,笔者想提一下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人类基因组科技公司,它成立于90年代,93年1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15美元发行价, 当天就上涨至20美元, 第二天涨到25美元.更加戏剧性的是, 公司股票曾经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时,股票冲到140多美元。但这家公司一直不盈利,融资十多亿美元。与许多大公司做过许多合作交易。但始终没有重大产品开发出来。这种尴尬的局面终于可以打破了,FDA不久前刚批准其开发的治疗红斑狼疮新药上市,公司可能在2013年开始扭亏为盈。 这是这家生物技术公司成立20年来首次实现盈利。很值得庆祝。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家公司曾经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股票跌至几美元,幸亏有新的私募,提供及时雨,才让它躲过难关。 美国300-400家生物技术上市公司,90%以上不赚钱,大多数靠资本市场为其输血,IPO之后,再做私募,另外就是靠与大药厂合作获取联合开发的研究经费。人类基因组科技公司早期也是这样,但好景不长,DNA测序完之后,生物科技股泡沫破裂,股价大跌,幸亏该公司及时转型,开始利用人类基因的数据开发新药,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第一个成果,虽说不是特别有效,但几十年才出这么一个新药,FDA高抬贵手, 给与放行。人类基因组科技公司因此有了转机。去年曾经完成了大笔私募,公司股票节节上升,市值已经高达54亿美元,大大超过一般性盈利的实业公司和制造型企业。这种奇特的现象只有在美国有这样的机遇,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十年磨一剑的特点。另一家生物技术公司Celera公司运气就没这么好,它虽然也经历了转型,但进展不大也不快,最后只能几亿美元被人吞并。 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无法培育和扶植类似像人类基因组科技这样的公司,因为必须连续盈利的公司才有资格上市融资。而开发一个新药往往需要10年10亿美元的长期高风险生意,中国创新型研发型企业无法在其成功上市产品之前就能通过IPO募集大量资金。所以要通过这种公募形式来解决资金瓶颈几乎不可能。所以唯独只能通过像银行借钱,向大公司和政府寻求资助才有可能搞到有限的资金。这对高科技公司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中国网络科技股在其真正做大前,都不是盈利的公司,但都通过美国资本市场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才做大。当年百渡刚上市时规模很小,现在成长为510亿美金的公司,这是中国科技公司的奇迹,也是托了华尔街的福。但愿中国企业产业,尤其生物科技产业也有这样的机会,培育出类似美国的安进,基因泰克。 如果中国创业板不能对生物医药类企业有特殊通道, 只做锦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炭,那么就很难发展独立的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 或许这些企业只能到美国去上市,中国股民没有办法分享其成功的喜悦和收益.希望这不是永远的格局. 中国的投资者,企业家和政府需要多一点理解,支持和耐心.创业者更需要有恒心,毅力和智慧, 当然也需要有点运气.没有人能确保新药研发一定成功.失败的项目和公司毕竟还是多数, 我们需要更多包容. 以下是人类基因组科技公司股票交易历年图标,非常说明问题。做科技公司难,做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更难。
个人分类: 医药产业|5888 次阅读|7 个评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之资本市场部分学习小结
panghuanzhi 2011-3-27 16:58
萨缪尔森《经济学》之资本市场部分学习小结
话说到经济周期的起起降降,正如我们刚刚经历的一轮经济危机,会造成可怕的失业,但难道这就是经济学上失业的全部?实际上经济学上的失业,从劳动者角度来说,包括两类:一是自愿性失业,这些人不愿意在所提供的工资条件下工作,这类失业形成了完全可伸缩性工资的劳动市场;二是非自愿性失业,有些人愿意在现行的工资条件下工作却找不到工作,这是刚性工资假设的基础。从失业性质来说,则可分为三类:一是摩擦性失业,即劳动者在职业间的自愿流动,对应自愿性失业;二是结构性失业,由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引发;三是周期性失业,由整个经济衰退引发,即我们前面提到的经济周期引发的失业。需要指出的是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牵扯到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它的考虑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进行,仅就经济方面来说,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存在摩擦性失业,一定的失业率是正常的,它体现了工资市场的伸缩性,只有超出正常水平的失业率(3%-6%)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控。 了解完工资,我们再来了解资本市场。 首先介绍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交换媒介。狭义的货币(M1)指交易货币,包括硬纸币、支票账户等。广义的货币(M2)包括交易货币(M1)和准货币,准货币主要包括储蓄账目与定期存款、货币市场的互惠基金、储蓄账目等。在货币定义基础上,给出总信贷的定义:总信贷=M1+准货币+债券+抵押债券。商业银行是支票账户的主要来源。一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负债表如下: (请见附件中图片) 对于银行系统来说,通过准备金的逐级传递,可按准备金的许多倍来扩大贷款,所谓的货币供给乘数即为新存款增量比上准备金增量。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是有限制条件的:其一是漏入银行以外的流通领域;其二是银行可保持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多余准备金。 在了解了准备金后,我们再来看看资本市场上的货币游戏。各国的央行,是商业银行的银行。其主要的职能在于: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二是规定银行借款的贴现率;三是接受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要求。此外,央行的次要职责包括清理“不良”借贷,规定商业银行的最高利息率。认识了这位资本市场金字塔顶端的皇帝之后,我们就可顺下看看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了。央行通过改变准备金,使得商业银行的借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利息率与信贷难易程度的变化,导致总需求改变,进而影响实际产量,就业机会,甚至导致通胀。 银行资产负债表
个人分类: 经济学学习小结|3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强扩展性和复制能力 安博教育产业链
pkustm 2011-2-16 17:24
安博教育以IT智能化产品—学习流引擎—撬开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随后进入大学生就业培训领域,通过IT实训机制,迅速成为行业龙头。最近,安博抓住大专院校新设二级学院的契机,利用其在就业服务和师资力量上的优势,与高等院校合作,将业务链拓展至高等教育领域,从而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完整产业链。   22岁的李国强是湖南某软件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三学生,跟大多数在校生一样,考上大学的喜悦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天却稀里糊涂面临毕业。尽管金融危机过后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及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李国强的求职路并不顺利。数次碰壁后,他报名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Java实训课程,在此期间,李国强接触了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并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了企业外包的数项开发任务。临近实训结束,在定期举办的招聘会上,李国强成为该发包企业的一名员工。   李国强的求职方式,或许是未来IT类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流路径。而提供IT实训的,正是时下教育领域最大的整合者安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安博”或“安博教育”)。成立于1999年的安博,在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攫取第一桶金后,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学生就业培训市场,通过企业IT实训机制,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业务链拓展至中小学教育与就业培训的中间环节—高等教育领域,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产业链。   安博的大手笔,底气是两轮巨额融资。2007年10月,安博教育获得5400万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思科、麦格理等,一年之后,即2008年10月,再次获得1.03亿美元注资,投资方包括英联投资等。在此之前,安博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首轮是2000年,来自硅谷的数百万美元风投,第二轮在2006年,超过1000万元,投资方包括思科、集富创投和华威等。尽管尚未上市,但安博的融资额已超过大多数已上市的教育企业。   在金融危机下获得巨额投资,“在我们看来,安博就是‘the Education Company’。”安博教育的一位投资者这么评价。中国的教育业市场机会巨大,未来各细分市场必然会出现整合者,而安博,或许就是最具这种整合力的公司之一。   “就安博教育而言,投资人真正感兴趣的是安博标准化、可低成本扩张的商业模式。”曾担任安博私募融资财务顾问的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如此评价。    以IT模式推开教育服务大门   不过,创办之初的安博教育,与其说是教育公司,倒不如说是技术服务公司。这与创始人黄劲的技术背景不无关系。黄劲15岁考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得计算机软件硕士学位,199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获博士学位,其后加入一家半导体软件设计公司,1999年在美国硅谷创立安博公司,2000年回国创业。因为出身教师家庭,黄劲将创业方向定格在教育服务信息技术领域。   2000-2003年,黄劲带领安博开发了一套学习流引擎应用软件。它实际上是一个装进了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评测平台,后台由多个数据库及智能分析系统组成,前端则通过互联网与学生直接关联。学习流引擎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由机器安排好学习路径,推送还未被掌握的知识到学生面前。简单地讲,学习流引擎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案,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理想状态。   安博早期300人的团队中,没有传统教育机构里必不可少的老师,近1/3是研发人员,分别从事软件技术研发和教育研究,其中教育研究包括教育的发展方向、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及怎样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   不过,正是由于从技术出发,安博把握住了教育领域的两大基础需求: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稀缺,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高校教育机制滞后,课程开设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用人单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也难以找到工作。基于上述两大需求,安博尝试通过网络教育和IT实训方式,填补教育资源和学习者之间、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供需鸿沟。    以学习流引擎嵌入基础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及分配不均和网络教育的巨大空间,是安博学习流引擎嵌入基础教育领域的基石。一直以来,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已是一大社会问题,落后地区、甚至发达地区的非重点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由此,能够化解这一难题的网络教育,近年来呈蓬勃发展之势。艾瑞数据显示,2004年网络教育市场规模为143亿元,而2009年跃升至430亿元,预计在2012年将达到723亿元。   网络教育是安博介入基础教育的切入点。为了使网络教育的知识内容更具权威性,安博教育选择了与北师大附中等知名学校合作进行内容开发。同时,安博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其自主研发的学习流引擎成为开拓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的利器。   安博研发的学习流引擎,强调教与学的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历史记录,包括学生掌握了哪些没掌握哪些,都可以根据学习曲线来安排出现的频率,这样,就可以建立个性化学习内容与资源的分配,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来分配资源供其学习。   安博教育独创的这个学习引擎,不仅颠覆了老师的传统角色,同时,突破了传统网校中计算机和网络仅仅作为一种存储、传输和表达内容的应用工具的局限。安博通过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将教育标准化、积累化,进而可以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评测与诊断、个性化学习内容和资源的配送、反馈跟踪和个性化互动指导,从而为学习者创设一个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环境。学习引擎的这些特点,使得安博的优势更为突出。   不过,技术并非万能,技术只有和人、学习者、后台服务等应用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在销售学习流引擎的同时,安博大力营建线下教育服务机构。其策略是,学员通过线上的学习账号进入网上测评系统,由安博根据每个人的测评结果设计学习计划。同时在线下配备辅导中心以及学习顾问跟进辅导。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博通过整合内容资源,借助软件和互联网,形成标准化的内容,然后建渠道、搭平台,不断进行复制。目前,安博教育已在北京、天津、山东、湖南等地建立了16家基础教育服务机构。   “尤其是面向二、三线城市等缺乏好的师资力量的地区,这种模式更有吸引力。”一位教育培训业者认为,安博的优势在于先期占领了许多渠道,并且平台建设与内容开发同步,然后再通过收购整合,进一步扩大渠道,通过渠道来推广其内容,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增长,规模大了以后会形成雪球效应,越大越有竞争力。   在产品推销策略上,安博采用B2B2C的模式,避开了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弊端,将学校群体纳入自己的渠道体系,采用服务的合作分成模式,让学校有了向最终用户推销产品的热情,一定程度上,老师也成为推销员。目前,全国已有500多所学校和两万多名学生加入这一远程教育体系。    以IT实训做大就业培训市场   IT实训业务是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产物。在安博看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就业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因此,安博通过搭建桥梁,解决大学生和企业之间需求的错位,从而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商机,即IT实训。所谓实训,是协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从而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桥梁,加快从学生到合格员工之间的角色转变。2006年4月,安博教育联合教育部推出“IT实训推广工程”,覆盖了全国上百所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完善IT人才教育体系。   安博的IT实训与当下地方政府的转型不谋而合。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了打造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路,比如大连计划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城市,南京正着力打造服务外包产业,苏州昆山正从制造中心转向金融服务外包城市。城市的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安博教育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于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立了IT实训基地,为城市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以昆山实训基地为例。昆山是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承接上海和苏州等地制造和加工项目的转移,但长期以来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核心竞争力不强,为了进行产业升级,昆山市政府提出“打造金融服务外包城”的概念,未来定位为上海的办公室,为上海、苏州提供金融外包服务。2007年,安博看到了昆山产业集群转型的契机。通过与政府合作,采取政府和园区提供土地,并投资兴建硬件设备和采购设备,安博教育输出运营、培训、实训平台、师资的模式,建立了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园,该园占地120亩,于2008年10月正式开园,可容纳3500人入园实训。   IT实训中,参与实训的人员绝大多数为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学习者进入实训基地后,其角色由学生转变为员工,接受“公司”分配的职务,佩戴员工胸卡,每天打卡上班,并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各种业务项目。事实上,产业园的每个项目都是真实的,由安博负责对外承接项目,采用IBT(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企业开设定制培养,选拔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定制班学习,选定和企业业务相关的课程和任务,并配合企业的实际操作练习。   目前,安博教育已与4000多家软件公司达成协议,采用IBT(企业定制)模式为其培养人才,准学员一旦培训合格就可以进入公司工作。至今,安博教育在北京、苏州、上海(昆山)、大连建立基地,结合当地人才战略,在软件企业集中区域,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以大连为例,安博与大连高新区合作,未来8年每年向大连高新区输送1万名IT人才。 业务延伸,打通产业链   IT实训相对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安博实训基地已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样板。黄劲及其核心团队成员,也频频在各类教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政府层面的支持,也为安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条件。事实上,在单纯的实训业务中,安博处于教育产业链的下游,其规模做大取决于毕业生源进入实训的多寡,因此,控制上游、为下游输送更多生源,成为安博教育做大IT实训的重要举措。   控制上游的路径是开展院校合作,介入高等教育领域。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做大,大专院校建立二级学院或开设IT类专业蔚然成风,但受制于师资、财力、办学经验等因素,其招生规模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一家专业机构合作,不失为多赢之举。这直接成为安博叩开高等教育大门的敲门砖。另外,就业难是各大院校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安博依托其就业保障的筹码,在与高等院校合作中如鱼得水。   安博与院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四类:一是新建学院,即双方共同成立新的二级学院,安博引入企业、技术、设备、教学等多方面资源,校方负责申办资质及生源,双方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按新的合作机制进行运营管理;二是共建学院,即双方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合作部分专业,以学院形式独立运作,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三是学院外包,即根据校方实际情况,学院委托安博负责全面运营,校方负责监督管理;四是共建实训基地,即与生源规模大的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目前,安博教育与全国近40所高校签署了院校合作协议,合作方既有像潍坊职业学院这类地方大专院校,也有像华中科技大学这类全国重点大学。   通过业务链延伸,安博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完整产业链,覆盖了8-25岁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且每一个环节,都蕴含创造经济价值的能量。   另外,安博也试图向企业培训方面拓展,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职业与商务在线培训商Skill Soft的中国区独家总代理。    业务复制,做大规模   缔造好业务链后,安博开始不断复制扩张,通过并购与新建,一方面继续采取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方式推进基础教育业务,另一方面建立实训基地,推广就业培训业务,同时加速院校合作。   基础教育方面,安博并购整合了十多家分布在不同省份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并购过程中,安博教育制定了三个标准:首先是管理团队要与安博有相同的志向,其次必须是当地教育培训机构里的市场份额前三名,第三是100%吸收股权并购。不过,如果被收购的当地教育培训机构有一定知名度,则采用联合品牌的形式,发展当地品牌,共创全国品牌。   通过收购,安博逐渐建立各地的省级区域中心,并以之为据点,向地区及县级区域拓展。从扩张的地域来看,一些人口比较多,但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的地方,如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也相对旺盛,是其扩张的重点。   IT实训方面,安博采取了与升学培训不同的扩张策略。在地域倾斜上,以企业聚集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大连、天津、广东、成都、西安等为主要据点进行扩张。当前,其在京津、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院校合作方面,安博教育已经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等四大系列课程总共十大专业方向上与超过20家大专院校开展了合作。而一些本科重点院校,也将纳入安博的版图。   融资1.03亿美元后,安博的扩张力度进一步加大,计划投入20亿元,在全国建成30个区域教育服务中心,新增5个实训基地。   事实上,安博教育对风险投资机构的选择,也体现了其向海外发展的考虑。包凡表示,在帮助安博筛选投资者过程中,之所以选择分别来自澳洲、日本、美国、英国的麦格理、集富创投、华威投资和英联投资,考虑的恰恰是他们能够对安博教育资源的全球整合起到推动作用。    协同效应与师资力量决定安博未来空间   牵头向安博投资1.03亿美元的英联投资中国区总裁林明安曾表示,吸引其投资的关键在于安博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复制能力。传统教育机构普遍的商业模式是开学校招聘老师、招生、收学费,然后是不断扩张,在全国布点开设分校,建立品牌连锁模式;而安博走的却是另外一条发展之路,从经营模式看这更像是一家软件公司,它并非单纯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通过技术和内容整合资源,从而使得这种模式能够标准化,便于推广的互动。   通过将系统平台在不同的学校间进行复制,安博教育的扩张模式成本低、速度快。近四年来,安博每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都保持在200%。   不过,安博的前景也并非一片坦途。尽管打通了产业链,但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安博均面临强有力的竞争。在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上,有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等一批竞争者;在IT教育市场,有北大青鸟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北大青鸟拥有授权培训中心240余家、合作院校450余所、覆盖全国90余座城市,其规模远在安博之上。因此,如何整合资源,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安博持续发展的关键。   另外,师资力量也将是制约安博高速成长的主要因素。随着IT 实训和院校合作的持续推进,安博将对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产生巨大的需求,能否满足这一需求,直接关乎业务复制的进度。不过,招募高素质师资团队并非易事。不管是IT实训还是院校合作,能够符合安博要求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之才,还必须有丰富的IT从业经验,否则其教育内容只能流于形式,最终重归教学与需求脱节的困境。现实是,这类人才不仅招募成本较高,而且在当前教育体制下相对稀缺。因此,在短期内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既是当务之急,又考验安博的管理智慧。■    上市路上   教育培训巨大的市场容量,吸引了风投的关注。尤其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教育产业的高成长与抗周期特性更是获得了投资界青睐。China Venture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教育产业吸金量位列VC/PE投资方向的第五位,共吸金6.05亿美元,占比8.18%。   相比之下,教育企业上市进程却颇为滞后,全国近5万家教育培训机构中,登陆资本市场的寥寥无几,且全部在海外上市,尚无一家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挂牌。究其原因,既有教育制度自身的限制,也有国内资本市场对教育企业认知不足的因素。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前,教育产业虽然对民营资本开放,但非国民待遇、不得分红、缺乏产权等一系列制度硬伤,极大地抑制了资本进入的积极性。此时,教育企业上市,不得不在交易结构上进行巧妙安排。如海外上市拔得头筹的新东方,就是在学校之外注册新东方科技集团,由前者向后者支付咨询费的方式避开政策限制。   新政出台后,民办教育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吸金量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一批优秀企业得到了风投的注资,这些企业具有很强的上市冲动。据德勤调查,80%的受访企业有融资需求,并有接近50%的受访企业有上市打算,并一致倾向于海外上市。   教育企业或将成为新一轮“中国概念股”的主体。据纽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介绍,未来1-2年,中国将可能有20余家教育企业登陆包括纽交所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其中,不少已经进入操作阶段。比如,国内最大的IT培训机构北大青鸟原计划2009年三季度赴美融资1.5亿美元,后因故暂缓;2010年5月,环球雅思宣布拟登陆纳斯达克,募集资金约1亿美元。除此之外,学大教育、巨人学校、安博教育、华育国际、万学教育、达内科技、东方标准等企业,也已经做好上市的准备。   不过,教育企业集体选择海外上市,无疑是中国教育和资本市场的悲哀,尤其是在创业板已成功开板的背景下。因此,除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民办教育环境,催谷一批教育企业做大做强之外,调整投资和发审理念势在必行。 来源: 新财富
个人分类: 教育|2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双面高盛“三屠”我国资本市场
sunapple 2010-12-6 19:39
2010-12-06 来源: 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2010年12月3日,上证指数报收于2842.43点,而一年前的2009年12月3日,上证指数则收报于3264.63点。如果仅仅以指数涨跌论成败的话,对于鏖战了一年的国内投资者来说,这一年的投资账户肯定拉出的是一根长长的阴线。 的确,今年股市的收成很不好。除了上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个股因高分红题材走了一把牛市行情外,大盘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风基本是在跌跌不休中度过的。今年10月以来,伴随着国内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胀预期以及美国滥发美元引美元贬值并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预期而来,A股市场开始有了起色:当月上证指数上摸3000点,并拉出一根中阳线。投资者又看到了今年的新希望。 正当投资者准备在年末的翘尾行情中一展身手之际,股市却象六月天的娃娃脸,说变就变了。 11月11日,在这个被时尚达人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权重股中国石油突然被大单强行拉起。中石油的强力上涨推动股上证指数迅速上涨:当日上证指数最高达3186.72点,收盘于3147.74点,收复了自今年4.16下跌以来的全部失地。面对着创出新高的股指,稍微有点投资经历的投资者并没有感到十分的惊喜,心里倒是隐隐浮现出一丝担忧。原因很简单,在中石油带动股指上涨的当日,多数股票却没有跟随中石油一起上涨,反而掉头向下。有机构利用中石油的杠杆撬动大盘并掩护出逃的嫌疑味道浓厚。事实上,投资者的这种忧虑在次日,即11月12日,基本得到了验证 。当日,工商银行成为主力新的拉升对象,工商银行上涨6.84%,而上证指数却暴跌了5.16%,收于2985.44点,3000点得而复失。接下来,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上证指数甚至以日跌百余点的巨大长阴,将大盘无情地再次击倒于2700点左右。 毫无疑问,导致光棍节大暴跌行情的表面元凶自然非中石油莫属。许多财经媒体对这次大暴跌,戏称为两桶油引发的劫难,就是明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中国证监会五部门决心铲除内幕次日交易毒瘤,严打内幕交易之际,又有谁能如此精准地动用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在同一个时间段内造成市场短期如此巨幅的异动以谋取暴利呢?不得不令人深思。 与以往股市暴跌相似的是,在中石油被拉高、其他股票纷纷高台跳水之时,一个个耸人听闻的利空传闻充斥市场: 11月11日,市场传闻是中国内地将要加息和上调印花税。 11月16日,市场上竟然传出国内基金业的大佬级人物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范勇宏被双规。 与此同时,作为国际上最著名的投行,即 高盛 公司看空A股的传闻开始在内地投资者中广为传播。 光棍节大暴跌行情的主角似乎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双面高盛 众所周知,从今年11月的CPI达到4.4%,并创出25个月以来新高的情况来看,中国内地加息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银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对于CPI而言,依然处于负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财富增长速度赶上CPI上涨的速度,投资成为百姓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选项之一,因此加息对股市的下跌影响力,作用不会太大。至于上调印花税,则更显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点附近震荡,蓝筹股的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市场根本不存在投机过热迹象,何谈上调印花税呢?至于传出内地基金大佬级人物范勇宏先生被双规的消息,更显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为国内基金业的领袖级人物,其被双规的消息自然在市场中引发担忧,进而引发A股市场的大幅震动。事实上,上证指数再度暴跌3.98%,收于2894.54点。谣言惑众的作用已经起到了。尽管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后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说,此为市场谣言,纯属无中生有。但谣言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传闻。如果我们再参考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名为《要警惕和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感觉就更清楚了。该文旗帜鲜明地指出,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是大跌的导火索。文章特别指出,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据此,《南方日报》亦撰文指出,该文所指的国际知名投行,依据事实,显然是指高盛无疑。这也难怪有媒体称,在此轮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别向中国境内媒体和境外客户提供了内容迥异的阴阳两份研究报告,一份是向内地公众唱多中国股市的;另一份却是向其客户下达卖出指令,掩护其客户从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卖出的。 为什么这次又出现了高盛的影子?为什么国内主流财经媒体经常质疑高盛,每逢中国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之际都能精准押注,使其客户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么,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资本 作为国际投行大鳄,高盛对赚取资本市场的快钱向来是来者不拒,由此培养出其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国内举办的盛大的建国35周年大庆让高盛看到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为了便于就近观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动态,方便制订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亚太地区总部。 1990年,国内证券市场设立,让高盛嗅到了香味扑鼻的商机。为此,高盛动用了其在美国政界、商界、 金融界 等多方面的人脉资源,为其打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铺路。高盛的努力没有白费,1994年,高盛获准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与此同时,高盛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国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拿到进军中国资本市场通行证的高盛丝毫没有耽误这从天而落的馅饼,把其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迈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场:1994年6月,美国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正式参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以超过每股净资产6倍的价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资3500万美元。2005年,汇丰银行出资81亿港币收购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国平安股权。高盛转让平安保险股份之后,10年投资收益高达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发行上市之日,高盛参股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参与了中国平安的IPO发行,为已经是赚的盆满钵余的高盛又奉献了一把。 杀向中国金融资本的第一刀让高盛品味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资回报让高盛尝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国内金融资本的刀锋磨得更加锋利。2002年,高盛担任中银香港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与此同时,鉴于高盛在国际投行的大鳄地位,高盛也成为第一批获得中国政府发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的金融机构,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额度为5000万美元。 2005年,对于高盛扮演的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杀手这个角色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忙碌的年头。高盛先后担任交通银行价值21.6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在淡马锡控股以14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6亿美元入股中国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担任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太平洋人寿24.9%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而这一年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头戏则是高盛以1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 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国内银行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高盛也非常看好国内银行上市的商机。不过,为了降低参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参股工行价格上的话语权,高盛也是颇费心机。先是利用评级机构说事,惠誉国际评级在当时一份评价工商银行的报告中指出,资产负债状况近来出现的改善能否长久持续下去还有待观察。惠誉认为,工行的资产质量状况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4.7%就是一个明证。在此背景下,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资人要求拟上市的国内银行改善资产质量。为此,四家国有银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银行剥离的2.5万亿元不良资产,这不仅使四家银行大大瘦身,资产质量一夜之间大幅改善,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的是一个甩掉历史包袱、资产优良的银行股权,使得国家担负了银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导致了工行发行价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入股工行以后,利益的驱使使得高盛为国内银行大唱赞歌,工行也在一夜间由一个资产状况不佳的银行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而当国人沉醉于这个全球最赚钱的银行称号之时,高盛则是低声埋头发大财,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获利近120亿美元,资产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约30.32亿股,已套现19亿美元。 通过参股国内金融机构赚取丰硕收获的同时,高盛也把屠刀挥向了俨然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内产业资本,利用资本优势和人脉资源,对国内优秀企业展开了新一轮剪羊毛运动。 二屠产业资本 高盛在国际投行中的卓然地位为其在国内企业开拓投行业务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寻求海外上市融资时,由于缺乏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了解,也缺乏与国际资本沟通的渠道,这就为高盛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内外通吃手法大开方便之门。 从1997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募资40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国石油、中粮包装、中芯国际、东风汽车、北汽控股、盛大、腾讯、平安保险、中兴通讯、TCL、联想集团、中海油、分众传媒、上海先进半导体的融资上市都有高盛的参与。2006年,高盛再度向国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资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后通过受让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约收购。高盛参股双汇发展以后,借助着双汇发展这只下金蛋的母鸡,通过加大利润分红比例以图迅速收回参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合并报表净利润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净利润52%。最高分红额度占净利润额度的比例高达88%,这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中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随着2007年国内股市牛市的到来,高盛在狂吞双汇发展分红的同时,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鼎晖投资以及其他公司,并未在双汇发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双汇发展才对外发布澄清公告,双汇发展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矿业召开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份总数32,05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12股,以法定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体股东转增,以未分配利润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亿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计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投资回报高达974.3%。高盛对西部矿业的此次投资曾被业内人士指责有手续违规、利益输送、关联交易、操纵市场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对海普瑞增资491.76万美元,持股数增至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资股变更为4500万股,平均持股成本约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获利达93.27倍。 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新东方、 阿里巴巴 、国美电器、分众传媒、中国粮油控股、先声药业、英利新能源、宁波银行、中国铝业、北京控股、 远洋地产 、 雨润食品 、SOHO中国、东南融通、波司登、尚德电力、中国旺旺、远洋地产、茂业国际、太平洋航运、吉利汽车的上市融资路上,都能看到高盛这个资本大鳄的身影。而在掘金国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后,高盛也把资本阴影伸向了刚刚迈过温饱进入小康的国内中小投资者。 三屠中小资本 今年的股市让很多中小投资者极为郁闷,因为股市中为数不多的行情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电梯。从11月11日至今,沪指单日涨跌超过50点的大幅异动次数超过5次,使得很多习惯于波段操作的投资老手疲于应对。 导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股指期货大幕拉开后,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对冲时代,进入了做空也可以赚钱的股指套利时代。各种迹象表明,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观面的原因,但是,市场中存在着一股不为投资者所知的雄厚资本,利用国内指数编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操纵指数和影响舆论造成市场短期大幅异动来谋取暴利。而能够在市场上具备如此雄厚资本实力和影响舆论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许就有高盛的背影。 从高盛精确出台的国内外阴阳研究报告来看,其出台时机和市场异动时机极为吻合,由于能够看到高盛精准研究报告的都是国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当这些机构投资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资思路,凭借其资本实力,很容易在市场中形成急涨急跌的走势,为高盛浑水摸鱼掠夺中小投资者的散碎资本大放绿灯。这些跟随高盛投资思路资本采取的是拉高权重股吸引跟风盘、在股指冲高时逐步布局股指期货空头头寸、通过散布利空制造恐慌引发股指下跌三部曲实现的。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额度所限无法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牺牲品。 高盛三屠,让刚刚20岁进入青年期的国内证券市场累累受伤。而高盛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横着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张国际著名投行的画皮?所依仗的不过是美联储高官以及美国财政部高官多是从高盛出身的美国政界资源?因此,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和投资者来说,在国内证券市场步入20岁之际,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不是也应该发挥青年人的闯劲和创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国特色资本之路,让高盛这个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鳄赚取应该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谋取暴利!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二期)模块六报道一——资本市场和领导力
hkhyper 2010-11-16 17:56
http://www.mscas.ac.cn/news/channel/intro3303.shtml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二期)模块六报道一资本市场和领导力 发表时间: 2010-2-1 文 胡坤 2010年1月25日,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最后一个模块的培训又回到了北京,这个模块的培训内容是资本市场和领导力。 课程一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与创业板 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兼并部的姜杰总经理担任了该课程的培训讲师。 姜总向学员展示了资本市场是如何看待科技创新的。科技创新的直观特征是发明专利、新产品等包含高技术的知识产权或者实物产品,依托高新技术成立的高科技公司,从财务上看,一般具有高毛利率、高增长率、高无形资产、高研发支出和低税率的特点,从公司经营团队组成上看,则具有高学历、高智商和科技人员高比例等特点。姜总随后将到,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并不明显,中国技术创新的三个阶段,即知识的创造(RD经费)、知识的应用(技术成交额)和知识的传播(高科技产业总产值),这三个阶段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亦即: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大。之前很多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的科技创新能力并不强,国家从2008年1月1日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规范,从发展趋势上讲,资本市场正逐步将支持创新的导向由利润导向向创新导向转变,并进行阶段性多目标动态管理,加强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的联系,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 随后,作为一名在资本市场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姜总向学员们介绍了创业型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资本实践。2009年底创业板的开板,为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融资渠道,创新创业又被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姜总在课堂上分析了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通过分析其中一些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特点,可以看出创业企业具有数量众多、创立时间短、投资主体多元化、产品技术特征或者市场意识突出、公司规范程度低、北方企业较突出技术而南方则注重市场和融资渠道狭窄等特征。关于资本市场实践方面,姜总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法人治理理念、股权结构优化、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核心团队建立、发展规划及财务体现等多个方面。 创业板的开板为众多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资于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人提供了一个实现资本增值和退出的机制。姜总最后对创业板市场及其基本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了创业板和沪深两市主板的不同,并对创业板企业上市标准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引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对创业企业上市融资流程进行了完整详尽的介绍和解释,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姜总的课程从资本市场实务层面向学员们介绍了科技创业型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关于创业板上市规则的讲解翔实生动,为学员提供了感性的认识,部分正在筹备企业上市的学员更是获益匪浅。 课程二变革、融合和心理学 第二课程的培训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时勘教授担任授课老师。实训班之前几个模块的内容是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政策和知识产权、研发管理、投融资创业等方面进行培训的,但是,在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中,都是由人来具体实践和运作的,在涉及到人的活动是,不仅仅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指导,人的心理以及操作这些环节的方式均会对事情的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本期培训的最后模块中,特意加入了心理学的培训内容,希望学员们不仅能够掌握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而且,能够采取合理的方式运用这些所学,融入到自己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时勘教授指出,世界发展历史表明,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我国目前正处于这种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作为企业领导者和变革的推动者,必须灵活面对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当前面临着种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和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往往要承担一个变革者的角色。时勘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变革推动者的胜任特征、变革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变革模式的应用和变革过程、变革推动者在管理变革的作用以及变革谈判的策略。 首先,关于人们为什么抵制变革?时勘教授提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害怕失去安全感或原有地位、不再方便、不信任感或不确定因素以及认知失调。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变革,从而使变革的推动遇到重重阻碍。为了推动变革,沟通是必不可少了手段,语言沟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关于谈话技巧,时勘教授提出了八大步骤,借此来减少阻力:①有所准备;②阐明目的;③表现出关心;④肯定各种顾虑;⑤重述他人的言论;⑥积极做出反应;⑦取得结论;⑧确定后续行动。通过良好的沟通,变革得以推动,但是变革推动者必须清楚,变革的推动一般会面临四个阶段,即变革四部曲:否定、抵制、接纳、投入。这些是由于人们对变革的准备水平不同造成的:人们将担心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如果没有施加压力,就有可能重回老路;人们会感到尴尬,拘谨和不安;人们将集中思考他们必须放弃什么;即使所有的人都进入变革过程,人们还会感到孤单;人们一次只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变革,并使其起作用。为了更好的推动变革,推动者最好能够先询问如下一些问题,再开始变革,即谁执行?为什么?变什么?怎样做?对于变革过程的把握,时勘教授表示,变革推动者应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①确立理想的状态;②确立目前的状态;③分析两者的差距;④提出行动计划;⑤实施变革;⑥评估变革的成效。在掌握了如何有效推进变革的方法和原则之后,时勘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变革推动者的胜任特征模型,变革推动者要求能够控制自己的态度,掌握变革的主动权,保持注意力集中,保持幽默感,掌握压力管理技巧以及创造自己的未来,作为变革的推动者,要时时提醒自己,调整方式方法和节奏,适时推进变革成功。 时勘教授还向学员们讲解了变革管理的主要对策,包括人际沟通技巧、劳动关系谈判、离职管理对策和组织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为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时勘教授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例如高技术企业人员自愿离职行为的预测研究、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科技成果评价系统的有效性研究和变革时期的领导行为等,并且主持参与了国内多个重大项目的心理评估和测评工作,包括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的高层管理者结构化面试评价系统和国家921重大项目航天员心理选拔和训练模式研究等科研项目。授课中,时勘教授把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巧妙的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员们亲身参与,让大家认识到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和人际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学员们表示此次心理学方面的培训非常有收获,在学习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理论和相关知识之后,都会带着很多的想法回到各自的工作中,时勘教授的课程中关于组织变革和人际沟通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点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和方法推进这些新想法的实施,而且,时勘教授的授课中不仅仅涉及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富有激情的讲课方式和传达的知识和技巧,对各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多个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时勘教授的授课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至此,联想学院实训班二期六个模块的授课内容结束了。最后,全体学员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举行了结业仪式。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1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伟大投机者——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19)
newniu 2010-10-29 22:35
最近一些时间,世界经济有点出人意料。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本应使经济更加成熟,不过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变成熟,反而更加不稳定。动荡不安处处存在,如同在海上航船遇到大风浪,虽然船足够大,但大家心中仍有一丝不安,不知道事情出在什么地方。美国次级贷以来,已经有多家金融机构倒闭,我们以为是在岸上看别人的笑话,看别人在演一出闹剧,可是随后传出中国持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债券3760亿美元。许多人回身一看,自己并不是在岸上,而是处于同样的舞台上。近几年来,一系列大事似乎一直没有远离我们。2004年,中航油5.5亿美元巨亏,陈久霖被新加坡判刑4年零3个月。2005年,国储局在伦敦铜期货市场亏损数亿美元,交易员刘其兵不知所踪。还有一些臧着的,我们更无从知道了。把几个亿美金的损失与某个人直接联系在一起,让我们难以接受 他干什么了,就算换成钱向外扔,也扔不了这么多呀。好事难做,可是坏事也同样需要高智商,超级坏人不是想当就当的。赖昌星走私几百亿,刘招华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制冰毒方法,他们也是干了好多年的。刘其兵只是一个人干了短短一两年就损失这么多,人们在心理上无法接受。 金融系统所引发的事件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外面世界,甚至几十年前完全封闭的外部世界。弄不好,我们就会像泰国、马来西亚一样,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也许会一夜之间就被人洗劫,而且合理合法地洗劫。 我介绍两位资本投机者,一位混在国内的A股市场,运作着几个亿的资金,为了不暴露真实姓名,我们称他为A先生。另一位属于美国的对冲基金,详细资金数目不太清楚,大概有几十亿美金,我们称他为B先生。  B先生每天早上按时起床,外面穿着整整齐齐,开车到工作单位上班。一般来说,他会先了解一下新闻和周围市场情况,以及情报人员的电子邮件,并准备在清晨会议上做简短发言。随后就是很普通的工作,盯着数据、下单、争吵、庆贺或者其它,从外面来看,他们其实很普通。经过一天工作,在下班之前,所有人员会聚集在一起会工作做简短总结。 今年夏天他到过上海一次,我们在那里见了面。当时,他正在全球寻找投资者和投资机会。先在波斯湾呆了一个星期,再来到上海逛一圈,最后跨太平洋回去。他先谈起沙特,在原油只有20美元一桶时,那些国家就已经富得流油,现在有140美元一桶,他们十分需要专业人士来帮助他们。不过,他们不太喜欢风险,喜欢稳健投资,只是他们钱太多,也想尝试一下其它投资方式。我也想尝试另外一些游戏,做点产业投资,投资一些处于困境的企业,现在正是时候。由于全球CPI高涨,各国政府都在控制流动性,这为收购企业提供了机会。特别是中国、美国等地的企业由于在前两年扩张过度,资金周转困难,争需现金。现在原材料价格高涨,流动性又紧缩,企业需要我的帮助。后来,我们又谈到了他前几年的操作,当然又是滔滔不绝。 他认为资本市场就是追逐风险,v们不会给自己留退路,只有前进。在9.11事件中,他就大赚一笔,至少有10亿。当时9.11一来,由于不稳定,许多人会发疯似的狂卖,我当然也砸了一下,不过我很快转手。我相信美国的经济,9.11最多是被人打了一拳。美国经过克林顿时期的快速发展,现在非常健康,完全是一位壮小伙子,受了一拳只是暂时趴下,但很快会站起来。当然如果是一个老头,是会见上帝,注意这是美国。 后来,他又谈到2002年,巴西卢拉竞选总统。由于巴西经济状况不好,经济危机似乎马上要发生,总统竞选人卢拉在竞选过程中大骂西方,甚至说不还西方的债务。无论谁当巴西总统,他们都不可能不还美国的钱,那是在南美洲,不是在亚洲,欧洲。整个美洲都是美国的地盘,俄罗斯和中国都不可能进入巴西。 一天,我听到一个新闻:民意调查表明,卢拉大幅度领先对手,当选总统已无悬念。在确认了那个消息之后,我立刻着手做多巴西国债。由于大家都十分害怕,纷纷抛售,国债非常便宜,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那时离总统选举还有3个星期。 我并不是随意地做这事,早前我已经花了一个月研究卢拉,他是个聪明人,清楚地知道如何廉价地获得选民的支持,同时也知道只有经济才能帮助支持他的人,没有经济,什么都没有。与美国等国家做对,等待他的将是一场灾难。 当他确定有绝对的优势后,他很明白自己需要进一步做什么。他不必再过份讨好选民了,要开始讨好外国投资者了,离开了我们这些人,他的总统任期并不会那么好过。 中国有句俗话,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通过骂西方可以得到总统的位置,可是不能通过骂西方发展经济,他是很清楚的。 我们几乎在最低点购买了大量国债,果然,卢拉很快转变了过激的言论,表示会小心处理问题。当然,我们都明白他的意思。在选举前,他总不能做180度转弯。后来在就职演说中,他强调表示要与世界一道来发展经济。 国债上涨了,我们在短短一个月就赚了20%的收益。实在太爽。 事实上,我一般把影响市场的因素根据时间分为四类:长期、长中期、中期和短期。长期是从全国和世界大环境来看,当环境好了,经济不繁荣都很难。美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就得利于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根本性变革,而这个变革还处于开始阶段,所以我们抱着经济会长期增长的看法 长中期一般指政府的制度变化,比如布什选举后进行的住房改革,利率趋势等等;他会对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中期指半年以上的变化,比如农业影响,短期的局部战争等 短期指偶然的因素,比如9.11,灾难天气,短时间政局问题等 我们对全球事件进行分类,能够及时预知并做出正确判断。比如9.11事件,有人会认为是短期影响,而有人认为会变成中期,甚至长期。当时正处于经济繁荣的末期,按中国说法是月盈必亏。9.11发生在刚满月的时候,经济指标正在下滑,而9.11向下推了一把,因此有人认为9.11会造成较长时间的衰退。任何决策都有异议,要正确你必须坚持,实际上争执越多说明风险越大,收入也越高,相应地心理负担也越重,钱毕竟不是好赚的。 我们的工作与拳击手类似,操作动法并没有几个,拳击手只用有直拳、摆拳、勾拳、刺拳四种,再加上低头闪躲和后退闪躲。最重要的内容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打出正确的拳。这需要经验、直觉和风险意识,这也是我们看重并着重培养的素质。 你时时刻刻与其他投资者对打,价格则是他的动作。他有时会进行或后退,会引诱你、进攻你。有时他后退了,表面上有些失败了,实际他是在引诱你进攻。有时他显然攻击性十足,实际他是为后退做准备。你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他,它会在你不注意时来一下,给你结结实实的一拳。有时你还不能太在意他,他也许只是过来引诱你,或恐吓你,并不是要进攻你。 在市场上,最主要是找到主流,站对位置。特别是早早识别出主流,才是最主要的。你要想到大多人都在想什么。前一年,美国玉米期货市场,那年玉米大丰收。按照常规玉米要大跌。许多基金在等着总统布什宣布玉米收成的消息,按照往年的习惯,只要是大丰收,一定会大跌。他们准备在大跌时吃进。然而在开盘5分钟之后,玉米价格就上去了,再也没有跌回来。 从根本上说,玉米大丰收已经是人人皆知,期货市场早就对此做出了反应。而开盘前的轻微下跌只是一种简单调整,实际有太多的人在等价格下跌后购买。也就是说有太多的人要购买玉米。前期玉米价格没有升上去,是因为大家都在等这个时刻。现在这个时刻过去了,大家不用等了,开抢了。只有发现趋势和关键点,才能发现不同,找到方向会如何变化。 后来,我们谈到0和游戏的问题,有许多人批评对冲基进行着零和的游戏,对整体经济并没有什么好处。0和游戏,可以简单认为是赌博游戏,比如几个赌足球,看谁预测的准。有大量资料说这是0和游戏。不过,他告诉我,对冲基金不是0和,而是 正和。以原油为例,当处于上升通道时,对冲基金是从产油国购买几个月后交割的原油,然后等涨价,交割后以现货卖掉。而当处于下降通道时,对冲基金是卖空,象中石化这类企业会购买几个月后交割的原油。对冲基金到时以现货价购买,履行合同。即当价格上升时,早早地从产油国廉价购买几个月后才会交货的原油;当价格下跌时,早早地销售几个月后才会交货的原油。很显然,无论涨,还是跌,对冲基金都赚钱,而且是正和,当然是以社会成本上升为代价的,比如原油价格。当然,他们内部的利益争抢又是另外的事情。 A先生已经在A股市场混了十几年。非常有个性,扎着个马尾巴,留着小胡子,有艺术气质。我见到他的时候,刚从大西南回来。由于股市不太景气,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到西南逛了一圈。他先给我讲最初入股市的情况。在开始阶段,他就围着那大屏幕上的数字不停转,不知转了多少圈。他知道有人赚钱,有人赔钱,不过总体来说,赔钱居多。那么他怎么能保证自己会成为赚钱的那一小部分人,而不会成为赔钱的那一大部分。他不停问自己这个问题?当然,最后他还是没有结论,想再多不如先进去看看,使点小钱,投石问路,积累点经验。最后,他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并用事实证明了他的成功。他首先觉得自己很有做股票的天份,有大局观、会注意细节、不怕风险。不过是个人就会有弱点,他也非常情绪化,过于追求完美,在开始几次都是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损失惨重。明明知道股票一定要跌了,可就是因为几分钱的事,没有给卖掉,吃了大亏。他发现自己很容易受钱的影响,做决策时容易受已经购买股票的影响,难以中立。自己购买的股票,总要寻找涨价的理由。后来,他突破了这两点,成功了。原因在于他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他自己不再做具体的买卖股票,只是做决策。比如说,他会告诉交易员今天务必把股票卖多少比例,具本怎么卖,价格是多少,那是交易员的事,按交易原则做事即可。他告诉我说,注意细节是个好习惯,可是细节也是魔鬼,它会把你的精力完全吸进透支,而且你还摆不脱,没有办法,只有远离。对于第二个缺点,他说自己把时间划成两部分,前半个小时,寻找涨价的理由,后半个小时,寻找降价的理由。单独列出来,评分,综合分析。在他看来,A股市场很乱,他的方法虽然不好,但是比很多人已经先进了,也算是成功的原因了。 我们希望他能介绍一下自己成功的案例,不过看来他似乎有点隐情,他认为这些工作都是很隐密的事件,当他完成后,就会尽可能不去回想,尽可能忘记。至少在他看来不是什么好事。 后记说明: 由于对冲基金的正和是以其它各方受损为代价的,因此、期货实际上要挟了全球经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期货交易者在烧烤全球。 过去几十年来,银行的金库一直是钱最多的地方。抢银行的主也是进入金库,把一捆捆的钱搬到车上,随后消失于夜色之中。而现在,这一切都不存在了,钱不再存于金库,而是存在电脑上面,抢银行的人不用再进入银行内部,而是在几千里之外的网络上。只需要敲几下键盘,钱就到手了。而期货市场却比这些还要厉害,不过一切都是合法的。 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种,市场内部只有资金和需求,没有货物,只是用资金来中和不同的需求。有的人手上有多余的资金,而有的人缺少资金;有的人担心风险,而有的人就开发出保险市场。典型的资本市场有三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除了以上三种,还有其它与资本相关的金融产品,如前几年我国实行的债务打包处置,把债权卖掉。据说花旗银行、摩根士坦利、高盛等投资银行就购买了我国不少这样的债务。许多人敢于赖银行的债,可是不敢赖外国大爷的债,不得不还。美国次级贷之所以漫延到全球,就是债务也被打包出售,大家觉得利率挺高的,许多银行赎买了次级贷,上当受骗。 所有的资本市场都有一个特点赌将来,赌将来的变化这即是风险的由来。在股票市场上,你觉得将来会涨,就持有;会跌,就卖出。期货市场是对冲基金的天下,你觉得涨就做多;跌,就做空。我们一提到期货,似乎就是有色金属,黄金、大豆、原油之类的实物,实际上只要有变化的东西都会成为期货,比如债券、股指等。最初设置期货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风险。前一些时间,有一位农民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大豆,可是他不知道种什么好,问问我的意见。现在大豆价格是挺高的,但是谁又能保证收获的时候价格又跌下去了。我其实也预期不准,我只能说你看看周围人种得什么,如果大豆种得不多,那就种大豆好了。像他这种例子,实际上就比较适合期货。他不确定收获后的价格,但能确定会收获多少斤,以及可接受的价格。假设他想种玉米,他到期货市场上做一份卖玉米的合同,上面有数量、价格和日期。如果有人买,那么他回去好好种他的田好了,到时候,他就把玉米卖给买这份合同的人。以当时规定的价格、数量和日期。如果价格上涨,这位农民少赚了点,可是也达到了他的要求;如果价格下跌,他还是赚到了他要的钱。 设置期货市场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降低风险。可事与愿违,自从有了期货市场,这个世界就不太平了。原油价格从20多美元一桶上涨到140 多美元一桶,铜则从2000美元/吨多涨到了8800多。这两年全世界都在涨价,比石油、有色金属到粮食、化肥等。对冲基金在期货市场的折腾,使全世界都跟着倒了霉,人们不知怎么办才好。现在,我们知道国储铜一共赔了6.06亿美元,2008年3月,负责此事的刘其兵一审被判处七年徒刑。6.06亿美元也不过7年徒刑,我相信许多人愿意用7年时间来换6亿美元,不过事情已经过去,我们只能尽可能避免。 资本市场的交易人员年纪轻轻就赚到了先辈们一辈子都赚不到、想不到的钱。他们开着跑车、住在别墅,面对着几十万的金钱连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的性格已经有些变态,有点冷漠。动动手指头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润或损失,一个人一辈子都赚不了这么多钱。也许他们有感情,但却不得不逃避,不去思考后果,只能像机器人一样工作。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3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本全球化——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
newniu 2010-10-23 20:21
随着IT技术的发展,资本形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早期的金银,到纸币,现在成为 光信号、电信号 。 金银 是最早的 资本的表现形式 , 后来纸币由于携带方便,而且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迅速 替 代了金银的流通地位。现在我们仍然还听到一些古代运宝船被发现的消息。纸币与金银相比,主要是携带 方便,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 资本流动讲求速度,而 纸币需要人的携带,十分不方便。随着IT技术发展,资本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成为计算机系统和光纤中 传输的光信号、电信号。在美国一加,在中国一减,资金就从中国流到美国;在中国一加,在日本一减,资本从日本流到中国。现在资本正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实现全 球的自由流动。无论现在资本处于何地,到达任何一地的时间都比你读这句话的时间要短很多倍。 现在,人们可以在全球任何位置操纵资本帐户,可以进行投资,就像资金真的在他手上一样。此时的资本不再属于某个国家,而是成为全球化资本。 资本的 全球 性和高速性使得任何一点获利的机会,立刻会招来全球性资本。原来被各国边界隔开的资本小池塘,现在 已经融合成资本大海。无风三尺浪,资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现新的特点。与此同时,当各国央行调整货币政府时,过去的经验已成为过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将成为他们座右铭。 载着金钱的光纤信号 1998年到2001年期间,全球地下埋设的光缆数量增加了5倍,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每根光缆的传输能力增加了100倍。因此,光缆的总传 输能力增加了500倍。2001年,海底光缆铺设曾达到历史最高峰,电信运营商在新光缆铺设方面的投资为135亿美元。美国电信市场调研公司 TeleGeography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09年将是近10年中海缆发展最繁荣的一年,全球将铺设16条新的海底光缆。 TeleGeography预计,2009年海底光缆铺设的总投入将达到26亿美元,而 2010年还将有30亿美元的投资。08年10月8日,首个中美间兆兆级直达海底光缆正式开通。此跨太平洋中美海底光缆速率达到1.28Tbps,简单说 是能容纳1920万人同时通话。光纤使全球的信息传播不再是问题,光载着各种资金在光纤中全球游动,追逐着获利的空间。 日本的零利率和格林斯潘的迷 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为避免经济萧条造成通货紧缩,日本央行在1999年2月至2006年7月实施了零利 率政策。日本央行当时就声明零利率政策将维持到有希望消除通货紧缩的情势出现为止。 2004年6月以后,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数次加息,到2005年9月20日是第11次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从1%提高至 3.75%,提升了2.7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从4.7%左右降至如今的4.2%左右,下降了0.5个百分点。按照通常情况, 在美联储提升短期利率紧缩银根时,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也会上升。美联储提升利率时长期利率不升反降,被称作Conundrum即 格林斯潘之迷。市场上普遍的看法是,全球其他经济体系的大量剩余资金致力争取回报,亦同时推低回报,因此造成这个现象出现。 格林斯潘认为,2004年6月联储提高基准利率后,长期债券利率迅速走低,原因在于资本的全球化流动。2000年后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积累 了大量外汇储备。受投资渠道的限制,这些资金迅速回流美国,以持有美国债券资产为主,这造成美国长期债券利率走低。格林斯潘说对了一点,不过不能不提日本 的作用。 当时的日本实行零利率政策,经济衰退,日元贬值,资本使用成本很低。日本大量金融投资机构,把目光瞄准国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巴西等。对于像 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美国国债是最理想的投资品,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利差,另外可以获取日元贬值的收益。 2000年以后,中国渐渐取代日本地位。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大量流入中国,外贸高速发展,中国积累大量美元储备,现在已经达到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 外汇很多 ,需要投 资,但中国缺少专门的金融投资人才,政府的唯一选择只能是最安全的长期美国国债。 因此,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日本和美联储的货币利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日本是希望通过降低利率,增加国内的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率, 然而日本大量财团却抽调大量资金到国外去投资。日本低成本资金到处泛滥,本国却变得更为寒冷。美联储提高利率希望为经济降温,结果大量资本涌入美国,反而 使经济更热。 资本的全球游走 现在资本可以在全球游走,同样人们可以在全球指挥资本游动。 中 国对资本的流出控制十分严格,不过普通人仍可以投资H股和美股。 中国 政府并不希望大陆居民投资外部的金融市场,如美国纳斯达克、香港H股等。不过只要在Google上 输入投资H股,马上会有大量代量机构被搜索出来,一系列麻烦事自有人帮助解决。在大陆都如此方便,其它地方更是如此。 只要能接入互联网, 在 地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直接投资全球的开放资本市场,这句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不过也基本反映了现实。 资本全球化的影响 资本如水一样,在全球到处流动。资本越来越难以控制,也许政府就不应该控制。现在正处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移的关键关头。所有的人都在努力 摆脱危机的影响,各国央行同样显得十分忙碌。 央行想让 资金随着他们的指挥棒跳舞,不过面对全球化的资金流,他们不得不妥协。单独的刚性政策必然会招 来大量资本的叮咬,1992年索罗斯成功狙击英镑英镑,我们即可以当成一个传奇故事,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央行并不是自由的,必须服从整个市场。东 南亚经济危机同样传达这一信息:央行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高昂着头,不理会资本的流动。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3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动机视角的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热度 1 gjww 2010-5-11 22:07
一、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西方会计界就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我国随着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广受关注。 Katherine Schipper(1989) 将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报告领域 ,认为其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Healy ( 1985 )则 从会计准则制订者的角度出发 ,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关 于 盈余管理的研究经过国内外大量学者不断开拓挖掘,至今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就研究内容而言 , 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很多都是从动机出发的。因为 盈余管理是有目的的行为 , 所以了解管理当局的动机 对于完整分析盈余管理行为是十分有效的 ,是研究盈余管理最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动机角度,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评价。文中涉及的文献主要发表在国际国内顶尖学术杂志 上 , 代表了能够对学术界和实践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二、国外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文献综述 西方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截止到 20 世纪末 , 研究人员一直倾向于从基于会计盈余数据的契约安排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研究盈余管理,随着盈余管理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 研究人员也开始集中讨论资本市场上的盈余管理动机。 (一) 契约动机 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连接。因此,国外学者认为,企业经理人员在实施各种契约的过程中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改变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达到操纵会计数据的目的,即企业经理人员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目前基于契约动机的盈余管理研究基本上是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 1. 报酬契约动机 在代理理论下 , 管理层的报酬常常会受到企业盈利情况的影响 , 管理当局往往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各种会计政策 , 通过控制和采用适当的编报方法 , 以达到管理层报酬最大化的目的。 Healy ( 1985 )发现,企业的奖金计划往往包括目标盈余 、保底盈余和盈余上限等条款 , 即 当企业的实际盈余低于目标盈余时 , 经理人员将无法获得奖金;当企业的实际盈余超过目标盈余时 , 经理人员可以获得占超额盈余一定比例的奖金 ; 当企业的实现盈余超过盈余上限时 , 超过盈余上限的部分将不能得到相应的奖金。由此提出了报酬最大化的盈余管理假说,当实际盈余低于保底盈余或高于盈余上限时 , 经理人将采取降低应计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来披露盈余 , 当实际盈余处于上下限之间时 , 经理人将会采取提升报告盈余的会计处理方法。随后 , 许多学者进一步检验了奖金计划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Holthausen 等人( 1995 )发现,相对于有可比经营业绩但是没有设置奖金上限的企业,设置了管理人员奖金上限的公司在盈余达到上限的情况下更可能通过递延收益的方法来向下盈余管理。 Guidry ( 1999 )对企业部门经理人员基于盈余红利计划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与 Healy ( 1985 )利用企业数据不同,他们利用的部门数据得到了与 Healy ( 1985 )相似的结果。他们发现,大型跨国公司分部的经理人员在无法达到其奖励计划规定的盈余目标时,或者按照报酬计划达到规定的最高奖金限额时,他们有递延收益的行为。 2. 债务契约动机 瓦茨( Ross L.Watts )和齐默尔曼( Jerole L.Zimmerman )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指出,那些违反债务契约或有可能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将会作出调增收益的会计选择 , 来减轻或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许多实证研究对企业接近债务契约临界点时的盈余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果。 DeAngelo , Skinner ( 1994 )考察了临近执行契约的公司是否改变其会计方法、会计估计或应计项目以避免做出代价高昂的重组决策 , 结果显示 , 很少有证据表明临近债务契约条件边界的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而 Defond 和 J iambalvo ( 1994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在违反债务契约的前一年提高了利润 , 得出结论 : 有证据显示临近债务契约条件边界的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 Sweeney ( 1994 )对 22 家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后发现,仅仅 5 家企业通过是盈余增加的会计变更达到推迟一个或几个季度的技术性违规目的,频率相当低。但由于她的样本企业只包括实际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而没有包括那些成功的进行了盈余管理从而没有违规的公司,因此可能低估了基于债务契约而进行盈余管理的频率。 综上所述,对于受到债务契约限制而可能从事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目前对于存在盈余管理假设的证据还非常有限,尽管有少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盈余管理的存在,但是结果显示无论是程度还是频率都还较小。 (二)政治成本动机 Zimmerman ( 1983 )提出了规模假设,认为大企业比小企业的政治敏感性更强,因此大企业更可能采用递延报告期收益的会计程序,并验证了这一假设最直接的财富转移方式是通过税收制度,因此所得税是企业所承担的政治成本要素之一。 Boynton 等( 1992 )对美国年税收改革法案中的账面条款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 证实了盈余管理的避税动机。 Han , Wong ( 1998 )研究了 1990 年海湾危机期间石油公司面对油价上涨而作出的会计反应 , 结果显示炼油公司在 1990 年第三和第四季度通过存货和特殊应计项目来调减盈余 , 以降低由于石油价格的突然上升导致政府采取相应行动而带来的政治成本。 综上所述,政治成本动机主要体现在反垄断监管和避税两个方面。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 , 企业管理者将采取会计程序或会计选择来减少财富转移 , 以使公司表现出较低的获利能力 , 而对另一些希望寻求政府帮助和保护的公司 , 他们也有动力进行盈余管理来降低报告盈余 , 以达到政府扶持和保护的目的。 (三)代理人竞争动机 管理人员对自己工作安全的关注也是造成其权衡当期和未来相对业绩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当公司当前业绩较差时 , 管理人员就会把未来的盈余转移到当期 , 从而减少当前被解雇的可能性;而当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较差时 , 管理人员会将当期的盈余转移到未来 , 来减少未来被解雇的可能性。 Susan Pourciau ( 1993 )研究了以 1985-1988 年间 73 家总经理辞退的公司为样本,对每一家公司三年(变动之前 1 年、变动当年、变动之后头一年)的盈余、应计项目、现金流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总经理非正常变更前一年度 , 原总经理为了保全其职位会作出增加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发生总经理非正常变更的年度 , 新任总经理会降低原总经理变动当年的盈余并增加下一年的盈余,以展示在新的管理层努力下业绩改善的景象。 Defond,Park ( 1997 )选择了一个包含 13297 个公司一年观测值的样本 , 利用 jones 模型来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 , 研究结果证明了两项预期:能够增加收益的主观应计部分与现有业绩贫乏而未来的预计业绩良好的公司相关;会减少收益的主观应计部分与现有业绩良好而未来的预计业绩贫乏的公司相关,表明管理人员为了保全自己职位免受解聘威胁而进行了收人平滑的盈余管理行为。 (四)资本市场动机 Teoh,Wong(1993) 检验了股票初始发行前经理人是否有高估盈余行为 , 发现公司在股票初始发行前报告了正的 ( 增加收益的 ) 非预期应计项目 , 股票初始发行之后 , 公司转回了非预期的应计项目 , 这一现象被称为股票初始发行 (IPO) 。 Rangan(1998) 检验了股票季节性发行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 , 发现股票发行当季的盈余高于其他时候的盈余 , 且这一高估的盈余是通过随意性应计项目取得的,这一现象被称为季节性股票发行( SEO )。 Hayn, Burgstahler(1995) 发现 , 披露利润微亏和盈余微降的公司数目远远小于披露微盈和盈余微升的公司数目 , 从而得出结论 : 经理人有避免亏损和盈利下降的动机。 综上, 盈余管理在股票发行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已经成为企业 资本市场行为 在的普遍现象。 三、国内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文献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资本市场动机,为了应付证券市场特殊的监管政策及扭转亏损等 。 (一)配股政策 为了说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操纵盈余的倾向,评价政府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孙铮、王跃堂( 1999 )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研究指标,对 1997 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反映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操纵盈余的倾向 , 尤其表现在配股现象、微利现象和重亏现象方面。 1999 年证监会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对拟配股公司历年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上,即将原来的 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10% 改为 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10% ,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 6% 。对此,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 2001 )对 1999 年配股政策第一次修改后到 2001 年配股政策第二次修订前上市公司配股融资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 在符合 2000 年配股要求的 143 家上市公司中,接近 70% 的公司提出了配股要求,没有提出配股方案的 44 家公司中,有超过半数 (29 家 ) 在 1998 年已实施了配股。因此 , 符合 2000 年配股条件的 143 家沪市上市公司中,在近三年没有进行配股的公司仅有 15 家 ( 占 10% 左右 ) 。 上述的研究都证实了上市公司存在为取得配股资格的盈余管理动机 , 但并没有定量的测定出中国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程度。笔者认为通过定量分析并揭示中国配股上市公司在宣布配股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 , 将会有助于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完善。 (二)发行上市政策 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发行公司处于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转型期的环境中 , 其 IPO 前后的受益表现和内在原因与国外相比具有新的特点 , 这一领域也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香港学者 Aharony 、 Lee 和 Wong ( 1997 )在研究发行 B 股与 H 股的 83 家企业 IPO 前后业绩波动情况时发现 : 发行人平均资产利润率在 IPO 前两年开始上升 , 在 IPO 当年达到顶峰 , 随后则呈现下降趋势。林舒、魏明海 ( 2000) 对 1992 - 1995 年 108 家 A 股公司 IPO 前后业绩波动进行了研究 , 发现 IPO 前 2 年和前 1 年业绩处于最高水平 , IPO 当年显著下降而非继续上升或轻微下降 , 并认为盈余管理是造成 IPO 效应的重要原因。 上述两篇文章的样本均局限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由于上市公司的发行制度尤其是定价制度在 1995 年之后已有了新的变化 , 这种变化对于盈余管理模式的影响如何 , 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三)防亏、扭亏 陆建桥( 1999 )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 22 家亏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 对这些公司在出现亏损年份及其前后年份是否采取了盈余管理行为 , 以免出现连续亏损三年的情况 , 进行了经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 , 这 22 家亏损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出现过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它们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份 , 作出了能显著调增收益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 , 以尽量推迟出现账面亏损并因此而陷入被管制困境的时间。在首次出现亏损年份 , 则作出了能显著调减收益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 , 而在扭亏为盈年份 , 又作出了能显著调增收益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 , 从而有效避免了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四、 国内外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现状简评 通过上述国内外盈余管理动机经典文献的评述,可以看出 , 中西方会计学者都采用实证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盈余管理动机 , 初步建立了基本理论体系。但是国外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成果较全面 , 而我国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学者研究最多的是资本市场上对公司回避监管的动机,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公司盈余管理的其他动机同样也值得关注。同时 ,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较西方的盈余管理而言 , 从制度背景到表现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并存在诸多的问题 , 因此 ,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并不能完全沿用西方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只有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国外模型加以改进 , 才能更加准确地检验盈余管理行为。不断深入地研究我国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及其实现手段 , 将有助于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监管准则 , 从而达到根治盈余管理行为 , 实现更好地配置稀缺资源的目的。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仍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 由于上市公司某些数据不好取得及市场瞬息万变,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盈余管理的深层动机的研究都存在不足,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作者认为要进行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的研究,要更深入从同环境下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有效指导盈余管理的监管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Schipper K. Commentary on Eam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Horizons,1989,3(4) Healy PM. 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1985(7) Holthausen R W, Larcker D F, Sloan R G. Annual bonus scheme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1995(19) Guidry F, Leone A J, Rock S. Earnings-based bonus plan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by business-unit manag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1999 Watts R L, Zimmerman J L.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Accounting Review,1978 DeAngelo L E, Skinner D. Accounting choices of troubled companies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 DefondM L, J iambalvo J. Debt covenant effect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17) Sweeney A P. Debt 2 covenant violations and managers p accounting responses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5) Boynton C E, Dobbins P S, and Plesko G A.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corporate alternative minimum tax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2 Han, J C Y, Wong S. Political cos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of oil companies during the 1990 Persian Gulf Crisis .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8,73(1) Pourciau,S,Management and Nonroutine Executive Chang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 onics,1993,(16) DeFond M L, Park C. Smoothing income in anticipation of future earnings . Journal of Accountings and Economics,1997,23(2) Teoh S H, Wong T J.Perceived Auditor Quality a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3,63(4) Rangan 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 Hayn C.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losses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20) Aharony J , Lee C W, Wong T J. Financial packaging of IPO firms in China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38) 孙铮 , 王跃堂 . 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 财经研究, 1999 , 4 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 .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 会计研究, 2001,9 林舒 , 魏明海 . 中国 A 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利管理 .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 2000 (l2) 陆建桥 .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会计研究 ,1999,9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67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资本市场的功能
lxj6309 2010-2-16 20:27
今天,看到新华网一篇评论:股市:中国股民直面转型 ,文中说:因为作为国际市场的成熟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在中国内地股市被赋予了非一般的使命引领A股市场由单边市迈入做空时代。过去人们只能从股市上涨中赚钱,这使得市场参与各方都有推高股价的冲动。股指期货推出后,涨跌中都有机会,投资者就不会盲目追高杀跌,股市也可以避免大起大落。上海股民巴莘说。 以上说法完全是对普通民众的误导。资本市场永远是大资本博弈的战场和掠夺的舞台,普通民众更多的只有被套或逗逗乐的机会。经济学理论和实证早已证明和声明:股市对普通股民只是在做布朗运动,在长期中收入不会比存银行储蓄赚得更多。而且由于与大资本相比信息不对称,赔的风险更大。 我们曾经希望全国人民都可以有相当的财产收入,这其实是不可能的。普通劳动者收入总是只能维持目前普通的生活水平消费,靠财产收入致富仅仅是大资本的特权,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按劳分配只能在普通劳动者之间实现。如果公有资本占较大比例,那么,普通劳动者还能通过公共产品享受到一定的财产收入利益,在私有制经济中,普通劳动者想靠财产发财只能是梦想。 以上观点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检验!
个人分类: 经济学|271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