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对“四个重大界限”有关问题的评论
nipy 2010-9-2 19:17
我对“四个重大界限”有关问题的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问题,无论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或党内广大党员中都长期存在许多争议和疑问,甚至可以说有些混乱。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求是 >杂志刊登曙名 秋 石 的文章<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对上述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疏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我反复看了几遍,一方面感到许多问题得到比较明确的澄清,受到鼓舞;一方面也感到有些问题的提法仍令人迷惑不解,值得商榷。 明确澄清,受到鼓舞的几个问题 ( 1 ) 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问题 文章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并且强调:“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作了最彻底、最深刻、最缜密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一切不公正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 ” 这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性质没有变,为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理想和目标也没有变。这应该是我们分析一切问题和判断是是非的基本依据。也是对党内外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势力和思潮的反击。 ( 2 ) 关于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问题 文章强调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经济体制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强调“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 ”因此,文章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既不同于西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俄罗斯的全盘私有化,批判了俄罗斯私有化的恶果。文章还朋确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 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文章引用了邓小平的一句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表明了中央改革开放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的决心! ( 3 )关于共产党领导与民主政治体制问题 文章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新中国建国以来 60 年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还尖锐地指出:“ 离开共产党的领导,搞西式民主,中国肯定会来一次大折腾,折腾出一个政党林立、纷争四起、国无宁日、动乱不已的乱世,折腾成一个四分五裂、虚弱不堪的西方附庸国 。”文章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金钱控制、形式至上和迟滞僵化的严重问题,所以文章还进一步指出:西方民主没有“ 普世性 ”,我们中国不能照搬。文中引用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段话:“ 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 这应该是我们进一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 ( 4 )关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问题 文章提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精神之魂。文章强调,在当今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仍然存在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严重斗争!文章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意识对于党员干部特权、官僚、专制以及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等严重问题的影响;文章同时指出:“ 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观 。”“ 在我国社会全方位对外开放和西方主导国际舆论的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对国内的影响正日趋扩大。 ”文章尖锐地指出: “ 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 ” 迷惑不解、值得商权的几个问题 ( 1 )为什么把毛泽东思想从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中拿掉了? 1945 年党的七大正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七大党章中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 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以后的历次党章修改,包括 2007 年党的十七大的党章修订中,都是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党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中,也是提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 秋 石 文章中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虽然把马克思主义抬得很高,但明显地把毛泽东思想从我党指导思想中拿掉了,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分隔开了,只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实际上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这不仅违背了历届党章的规定,也严重地伤害了广大党员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感情。为国内外一切反毛反社会主义势力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堤坝上开了一个大缺口。在中国,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取得 60 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巨大成就的今天,只讲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不讲毛泽东思想指导,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 2 )为什么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分割开了? 在秋石长篇文章中,唯一一处提到毛泽东思想的地方是:“ 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这段话又显然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割开来,明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体系中只包括<邓三科>而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在把毛泽东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摘除以后,文章又强调:“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岂不是想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数十年的伟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只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取得的?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完全架空和抽掉了。我们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显然是违背邓小平所提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的政治原则,也违背胡锦涛关于“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的誓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早已为全党公认。新中国建立以来毛泽东领导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也充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正是要在中国探索和实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然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有什么理由需要抛开毛泽东思想来另搞一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呢? ( 3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是主要依靠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文章在分析所有制与生产力关系时,有一段话:“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大二公”、近乎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状况,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困难 ” 。 用以说明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改单一公有制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使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提高。我认为,这里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权:第一、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时代的 30 年,由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代替了旧中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私有制,极大地激发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极积性,解放了生产力,这 30 年,不论经济、科技、国力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发展,说改革开放以前 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困难 ,完全不符合事实!第二、改革开放以来。重新改农村集体所有制为私人承包的个体生产体制,放开发展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个人利益的追求、市场自由竞争、高利润的刺激和劳动人民求生的无奈而推动经济发展,但这是以牺牲劳动人民根本利益、无序破坏自然资源、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的发展,是很难长期持续的,资本主义不断的经济危机可以证明。这里实际上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是主要依靠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还是主要依靠发展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经济?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从封建主义私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进程中确实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进步历史作用,但在我们新中国,经过前 30 年艰苦、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已经基本建成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情况下 (虽然还不完善),如果还要想主要依靠发展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经济,岂不是历史的倒退了吗? ( 4 )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急剧加大等严重问题应不应该进一步深刻反思? 文章在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创造 世界奇迹 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 文章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感觉,这种对当前问题和产生原因的轻描淡写是一种明显地掩饰,不仅与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不符,而且也与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媒体的普遍反映相差甚远,许多媒体都指出,中国贫富差距的指数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并指出中国富豪与官僚阶层的密切关系,由此引发的官场腐败、官商勾结、社会道德沦丧、教育文化堕落、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重新沦为被剥削的奴隶、自然资源破坏等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信任和地位,岂是一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免 所能解释的吗?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从放开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根本原因去反思吗?文章还有一段话:“ 有人以“反思改革”为名,得出中国的改革走入歧途、已经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结论,实际上就是否定改革,主张回过头去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 给主张反思改革问题的人,扣了一顶“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的帽子。其实,据我观察,大部分强调要反思改革严重问题的人,并不是完全否定改革,而是希望在肯定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更要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用揭露矛盾而不是掩盖矛盾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和问题。 新中国建国 61 周年国庆节即将来临,我们更希望: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来统一总结和反思建国 61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成就和问题,以利于中国革命的道路沿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不懈地发展下去! 倪鹏云 2010.8.30 有关链接: *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秋 石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0/201016/201008/t20100811_42394.htm * 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能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2764 * 我为什么崇敬毛泽东?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9359 * 庆国庆,六十年辉煌成就如何评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6353 * 有感于周可真老师的党员自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564
个人分类: 传承毛泽东思想|36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马克思主义的三种视角和形态
yue 2010-9-1 16:33
1 看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视角 程广云 马克思主义的民间立场和田野研究 江海学刊 2004.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象化观念性现实存在,可以从 三个基本视角来看,一是把它看做意识形态,二是把它看做理论体系,三是把它看做文化现象。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它蕴涵着官方立场 ; 作为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文本符号系统,它蕴涵着知识分子立场 ; 作为文化现象的马克思主义,内化积淀于民众心理状态中,渗透附着于民众生存状态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它蕴涵着 民间立场 。 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民间立场是原生态的,知识分子立场是次生态的,官方立场是又次生态的。官方立场通常从政治语用学或政治解释学的视域来阐释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版本研究以及比较研究则往往是知识分子立场的表现。 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田野研究 , 是在民间立场上借用人类学、民族学术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论,它主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文化现象,揭示内化积淀于民众心理状态、渗透附着于民众生存状态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人们所实际接受、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田野。田野研究的最终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间立场的呈现,它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性质和程度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传播,启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并且为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民间立场与官方立场、知识分子立场的视域融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 笔者曾经提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问题,其基本研究路径是 : 将马克思主义解读为 19 ~ 20 世纪自西方流传到东方,并最终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以往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总是强调立场、观点、方法,强调立场决定其它两个方面。所谓立场 , 时下流行用语就是视域解释学 、境域生存论等等。 2 马克思的哲学的三种形态 韩庆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读框架 《学习时报》 (读者:本文一个重要缺点是,概念不统一。题目使用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在行文中是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具有 三种形态:大众形态、学理形态和政治形态 。 所谓形态是指:由哲学的主题、研究方法、核心内容、表述形式、涉指主体和运思方式所呈现出的哲学形象。 马克思首先是一位大众哲学家,他的哲学是以大众哲学形象出现的,是为大众立言的; 马克思又是一位以学术支撑思想的理论哲学家,他建立了作为解释世界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改变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还是一位从哲学上言说政治、从政治上谈论哲学的政治哲学家,他的哲学还是以政治形象出现的,即蕴涵着丰富的政治内涵。 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各有其核心和特点,马克思在研究和阐释哲学时也各有侧重,但也具有内在统一性,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马克思开始其哲学活动,最关注的就是人民大众的生存处境与发展命运,期望建立一种为大众提供现世智慧、为大众立言、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头脑或精神武器的大众形态的哲学。 运用三形态的解读框架,既可以解读马克思哲学,也可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三种形态呈现出不同演变,也出现了一定的分离: 政治形态不断强化;学理形态虽然为政治形态服务,但没有获得真正的完整和独立 ;且政治形态和学理形态一定程度上疏离大众,未真正赢得大众的认同,即 大众形态未真正确立 起来。 还可以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状况,即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不断得到倡导,但没有真正实现;在当今我国学术界,对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日趋强劲,但疏离政治和大众的倾向较为突出 ;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形态突出,但需要进一步赢得学理支持和大众认同。
个人分类: diary by dialogue|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一种人是纯马克思主义者
yue 2010-9-1 11:38
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杂家。 首先马克思和毛泽东都是杂家。二人杂到什么地步了?甚至他们是优秀的的诗人。例如毛泽东自己好像喜欢诗人的头衔。 马克思也是,他早年曾经沉湎于文学,以及文学团体。他的父亲为此对他很失望和担心。 而他给燕妮的一首诗,不亚于中国的上邪。 参见:马克思致燕妮的爱情诗我用惊雷和闪电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1611 但是有一种人,他只读过马克思主义的书,像绝大部分动物一样,在食物选择上,有特异性。 这种人可以叫做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 还有一种人,是绝对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只读过马克思或者毛泽东的书。这种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这种人不仅看不起非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看不起诸多马克思主义者。 但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以我们现行的意识形态来看,也是一个宽容的东西。 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要提倡实践,不要提倡本本。 毛泽东和邓小平反复强调,不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难怪马克思说,我播种的龙种,但是收获的是跳蚤。 现在我们说什么是马克思本人呢?我们说,马克思就是批判精神。 而批判首先是自我批评,正如辩证法的发展首先是自我发展。而自我发展等于自我批判。 要自我批判,就要宽容。 而古来教训就更多了。 学记说,独学则无友,孤陋则寡闻。 庄子说,井底之蛙。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史记说,夜郎自大。 人做什么多好,不要做井底青蛙。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2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nipy 2010-8-30 18:59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时间 :2010 年 08 月 16 日 09 时 00 分 来源 : 《求是》 作者 : 秋 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   这里提出要划清的四个界限,都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问题。    一、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举世公认,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国人。最突出的是:中国经济 30 年来以年均增长 9.8% 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三倍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伴随着经济生活的深刻变革,中国社会焕发出蓬勃旺盛的活力,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迸发出巨大创造能量;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大局始终稳定,长期保持了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奇迹。   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经验,我们党在不断地进行总结。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表现,也是我们理解和说明中国发展道路的最权威的理论。   但是,对于中国这 30 多年走过的路,也有人作出别样的解读和评说,并且在竭力同我们党争夺话语权和影响力。有人以反思改革为名,得出中国的改革走入歧途、已经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结论,实际上就是否定改革,主张回过头去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有人把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说成是普世价值,鼓吹中国只有接受这些普世价值、照搬西方制度模式才有光明前途,实际上就是主张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对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国际上也议论纷纭。西方一些势力虽然不能不承认中国的经济成就,但出于其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偏见,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认可中国的政治制度,反而认为中国的成功会威胁到他们的制度模式和价值观。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在关系党和国家发展道路、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中央主要媒体推出了大量文章,深入回答六个为什么;这次中央提出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是回答六个为什么的继续和深化,而且使问题更集中。可以说,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有助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面,有助于回答国际国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的主要关切,有助于抵制错误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关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因此,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有第一位的意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照亮了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探索之路。尽管马克思逝世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是所有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解释和说明。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作了最彻底、最深刻、最缜密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一切不公正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其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真理,而只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政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正是由于党在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实践才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和现实看,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从右的方面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思想体系和基本原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作用。现实中,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有人主张用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实质和要害,就是主张全盘西化,主张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其二,从左的方面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根本否定我国的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拿书本教条来裁判党和人民生机勃勃的历史创造活动,不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作为世界观,它是严谨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科学反映;作为价值观,它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亦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对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二是思想路线。只有活的理论才管用,僵死的理论只会害死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思想路线,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明明在实践中行不通的理论还要死抱着不放,那是病态和愚蠢,只会自取灭亡。   怎样对待非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思想界,除了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还有大量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学说。在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发展,思想理论领域学派纷呈、热点频现;国际上,既有形形色色的左翼思潮,也有日趋活跃的绿色环保思潮等;宗教在世界范围都有广泛影响,其有神论的基本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显然是对立的。如果我们把这些不符合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统统归于反马克思主义,那只会四面树敌、孤立自己。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同各种思想理论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的历史。对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要斗争;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既要斗争,也要尊重、包容、借鉴、吸收。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从来都是一元的,不能多元化。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从而凝聚起建设国家的伟大力量。    三、关于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划清这个界限,是正确理解中国奇迹的一把钥匙。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或者说是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价值目标,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则是实现价值目标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我们过去的错误,不在价值取向错了,而在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党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解决了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人类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但却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以往一切时代都不可比拟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切发展进步,都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把市场经济成功嫁接在社会主义制度上,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第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大二公、近乎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状况,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基于三个认识: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的经济,要求有产权清晰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要求各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要求市场主体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关系。即便同是公有制经济,也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实践证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形成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我们党在确定改革目标时就明确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起落,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巨大威力。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宏观调控就不可能如此有效。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抑制市场经济的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又可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廓清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种种迷雾,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思想交锋。反对的声音来自左、右两方面。右的观点视公有制为万恶之源,把私有化说成包治百病的良药,极力主张全盘私有化;左的观点则认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搞私有化,就是发展资本主义。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没有妨害经济发展,恰恰相反,它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这 30 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推动力的,而中国的城乡土地公有制为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提供了有规划、高效率、低成本的土地资源支撑,同时又避免了世界上一些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贫民窟等现象。虽然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中发生了一些问题,但那并不是主流。事实的主要方面是:土地公有制是中国能够创造经济奇迹的最大奥秘之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以休克疗法搞私有化运动,结果导致经济急剧衰退,贫富两极分化,财富集中于极少数寡头。在拉美地区,实行西方兜售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搞私有化越坚决的国家,危机就越严重。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巨头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它们的高管在正常年份大把捞钱、薪酬高得吓人,而危机爆发后却要由美国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为其注资救助、实行部分国有化,甚至一边拿政府救助一边还要发放高额红利,激起公愤。问题在于这些大银行、大公司掌握着美国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大到不能倒闭。这难道不恰好证明中国由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体制的合理性吗?   对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从实际出发看问题,深层原因在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政策的根本依据;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重要发展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时不我待,但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偏重于经济增长、经济效率而对社会发展、社会公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重视不够、兼顾不够的问题;市场机制主要解决的是经济效率问题,在许多领域市场是失灵的,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市场缺陷的产物,也表明我们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不足;任何国家要发展都必须对外开放,封闭只能窒息自己的生机,但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体系,我们在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外贸的同时难免要付出代价、要承受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带来的压力。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总之,我们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和内外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这种历史条件和内外环境不由我们选择,也无法超越。我们只能从实际出发,务实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任何因循守旧、拘泥于书本教条的想法和做法都只会葬送社会主义、葬送党和国家的前途。只有这样看问题,我们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自觉划清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关于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划清这个界限,是正确理解中国奇迹的另一把钥匙。   第一,发展是中国的首要任务,稳定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近代史上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全民族最强烈的愿望;中国历史上长期动荡、战乱频仍,人民深受其害,能否实现社会团结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衡量政治制度是否适用的最重要标准。近代以来中国真正在社会政治稳定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只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几十年时间。离开共产党的领导,搞西式民主,中国肯定会来一次大折腾,折腾出一个政党林立、纷争四起、国无宁日、动乱不已的乱世,折腾成一个四分五裂、虚弱不堪的西方附庸国。事实证明,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政权的稳定、人民的团结,保证中国能够沿着正确道路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优势。我们党从来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党执政后领导人民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在根本改变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命运、实现社会平等和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取得了旧中国不可比拟的巨大进步。党在民主问题上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从本质上看,是党和党的领导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党内产生骄傲自满、个人崇拜、头脑不清醒导致的,也与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的影响,与我们党在长期战争环境中形成的领导方式,与共产国际和苏联模式影响,与应对新中国成立后国际敌对势力的包围,与经验不足等因素有关,这与反民主的独裁、专制的性质根本不同。为国为民,是我们党不变的灵魂,这使党具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自我更新能力,能够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创造了经济高速成长、社会充满活力、政治安定团结的成就,而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疫情,从容应对了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国际政治、经济风浪的重大考验。香港、澳门回归,神舟、嫦娥飞天,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抗震救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出色表现,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市场基础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全国一盘棋的动员组织能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协作机制,这些在国际比较中显示出巨大优势的中国特色,离开党的领导也是不可想象的。一切不抱偏见的人们都应该承认: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政治保证,也是别的国家比不了、学不来的制度因素。   第三,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证明,我国的政治体制是基本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西方看中国的一个流行观点是:经济上是好的,政治上是坏的;经济上在改革,政治上不改革;经济上在搞自由市场经济,政治上还是极权专制。这是一种根本站不住脚的观点。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不适应并阻碍了经济发展,它就必然要被改变。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项政治决定,它改变了过去严重束缚经济发展的旧体制,使中国走上了一条新路。 30 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并不是孤军突进的,而是伴随着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广泛深刻的变革。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反过来证明了中国政治上的成功。在当今世界,我们看不到还有哪个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国家比中国发展得更好、更成功;相反,我们看到了很多可以从反面或者侧面证明中国的路走对了的事实。   第四,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实现。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在当代中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政治保障。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各级领导层实行的集体领导制度、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是国家生活中切实管用的民主机制、民主因素,是中国式民主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承认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中国在实现人民民主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发展的有益经验,但不会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会吞下损害自己利益的苦果。   第五,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没有普世性,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现代西方民主制度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而且已经是弊端丛生。一是金钱操控。西方民主早已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和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竞选活动拼的就是金钱。西方民主游戏中的权钱交易固然与当事人个人操守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制度层面:烧钱的选举必然产生捞钱的腐败。二是形式至上。现代西方政治已使民主形式化、工具化,造成民主的异化。选举是西方民主最主要的形式,几年一次的选举搞得挺热闹,但选举一过,民主就沉睡了,民众对政府日常施政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西方向世界输出民主,实际上就是输出选举,甚至不惜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把西式选举强加给别国,以为只要搞了选举就是民主国家了。三是僵化停滞。西方民主已成固定模式,逐渐丧失活力,任何改变和创新都十分艰难。民主的僵化常常导致决策上的僵局,反对党为反对而反对,致使一些重大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僵化和停滞还造成优秀政治人才严重短缺,不少西方国家为选不出合适的领导人而苦恼。放眼当今世界,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而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没有一个是真正成功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这就是我们的民主观。中国共产党是有伟大创造力的党。党一定能够领导人民探索建立起一套不同于西方、符合中国实际、具有自己特点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五、关于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意识形态等软实力因素在国际竞争和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至关重要。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旋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不断提高,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成为思想精神领域最强劲的主流;另一方面,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意识仍广泛存在,国外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也乘机而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十分突出。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鼓舞和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民族复兴提供着不竭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为在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基本准则,发挥着引领风尚的作用。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要长期起作用;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个价值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必须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个价值体系需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第二,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残余影响仍然广泛存在,肃清这种残余影响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他深刻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他指出,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还表现在社会关系中残存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上下级关系和干群关系中在身份上的某些不平等现象,公民权利义务观念薄弱,经济领域的官商作风、本位主义,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作风,对科学教育的不重视,对外关系中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等等。他强调,对待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首先,要划清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界限,决不允许借反封建主义之名来反社会主义,也决不允许用假社会主义来搞封建主义;其次,也要划清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还要划清封建主义遗毒同我们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的某些不科学的办法、不健全的制度的界限。邓小平同志的这些分析和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残余受到进一步的涤荡。特别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施政到百姓生活,到处都在讲以人为本,都在讲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在讲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种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引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思想,其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   第三,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斗争日益凸显,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影响正日益成为我们面对的主要挑战。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斗争中,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口号,以此为思想武器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并取得胜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在西方社会现实中,金钱、财富决定一切,决定你的自由度,决定你在民主游戏中地位,决定你享有的人权水平;如果没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没有对享乐、消费的无限贪欲,没有在财富欲望驱动下的个人奋斗,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曾经给予大量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这场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暴露了那些作为资本人格化的华尔街精英们追逐金钱、贪婪无度的本性。无数的事实表明:西方公开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早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而只是美妙动人的广告语和贴在门上的标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内核,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民主、人权不过是包裹在这种内核外面,并为其提供条件和保障的抽象话语、法律条文。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利用其经济科技强势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推销西方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企图建立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但是,接受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的事实,使西方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广遭诟病。特别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引发了国际上对西方制度模式的反思。但是,由于西方垄断国际舆论话语权,长期宣传西方意识形态,使国际社会形成顽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在我国社会全方位对外开放和西方主导国际舆论的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对国内的影响正日趋扩大。   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 13 亿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原文链接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0/201016/201008/t20100811_42394.htm 我的评论
个人分类: 传承毛泽东思想|2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搞科学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一句空话
周可真 2010-6-18 23:17
拙文《 社会科学问题:科学社会主义所依据的科学统计数据在哪儿?》 其实是向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提出来的,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也是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必须加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马、恩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其科学性岂不就大成问题了?本文要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来供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参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他们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当时自然科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三大发现)的结果,他们是在这个基础上吸取了当时的科学成果才发现了唯物史观,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一步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恩格斯语)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我们现在姑且不去细究马、恩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到底如何,有一个事实是明摆着的:从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到现在已经有170年左右,这期间科学发展突飞猛进,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这期间有哪一位共产党的理论家或思想家曾经象当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变化、发展着的现代科学并且及时地总结和吸取现代科学的成果来发展马、恩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了呢?如果说这期间共产党的理论家或思想家中没有人这样做过,那末,非共产党的理论家或思想家有没有这样做过呢?如果根本就没有人这样做过,那末,在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情况下,从马、恩时代到现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是怎样保持的呢?仅仅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就能得到保证吗?如果仅仅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就能保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吸取其成果的科学工作岂不显得有些多余? 事实上,无论是唯物史观还是剩余价值学说,它们都是属于理论范畴,而一种理论要保持其科学性,就只有象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所说的那样沿着实证科学的道路和运用辩证思维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吸取实证科学的成果,从实证科学本身提供的事实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由此来修正、充实和发展原有的理论。 可是,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来,有哪一位共产党的理论家或思想家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指引的科学道路来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呢?不仅没有这样的理论家或思想家,而且以中国的情况来说,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的理论家或思想家几乎个个都是文科出身,绝大多数人对自然科学半窍不通,更有甚者,在学科上把马克思主义归入法学类,如今则被单列成一个一级学科,而且不同学科之间几乎是鸡犬之声相闻,而至老死不相往来,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靠什么?不过是靠哪些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的个人生活经验和文科知识来从事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此发展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能有多少科学性呢? 在我看来,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而导致了所谓苏东解体,其根本原因其实正是由于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来,没有一位共产党的理论家或思想家曾经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指引的科学道路来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理论必然是落后于社会主义实践,由此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实践失去与现代科学保持一致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从而最终使社会主义实践陷入绝境! 我们从苏东解体所当吸取的恰恰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历史教训,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不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指引的科学道路来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相反却是连共产党的理论家或思想家都不搞科学研究,甚至都是些自然科学盲,那末,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从而社会主义实践就不可能按照科学的道路发展而必然要误入歧途!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3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原理
HuangFengli 2010-6-6 20:07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原理 黄凤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大纲】: 区别: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 二 科学学原理描述(即反映)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科学学原理是描述(即反映)了包含社会科学在内的开放理论体系。科学学原理描述(即反映)了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学。科学学原理描述(即反映)了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 继承:一 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实践)。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继承。) 二 向论是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实践与假说并不矛盾。唯物辩证法。向论。向论是唯物辩证法的继承) 三 国家原理是唯物史观的继承(唯物史观。国家原理。国家原理是唯物史观的继承) 四 赞成剩余价值学说分析劳资国内社会(阶级)分工实践模式的剥削体系。(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劳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剩余价值学说是分析劳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剥削体系的学说。) 五 国家社会主义和世界共产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科学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 区别 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 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在作者的《社会科学学原理》一文中,将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定义为反映与处于同一历史片段的具有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同时因此具有落后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的国家主体相联系的具有落后国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同时因此具有先进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的国家主体的科学。 。至于,为什么与处于同一历史片段的具有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同时因此具有落后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的国家主体的主体性较强以及反映这种国家主体的社会科学为什么是主体主义的,请参见作者的《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和《社会科学学原理》及《科学学原理草稿》。 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为什么用国家社会主义而不用(科学)社会主义,请参见下文及《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前面已涉及到了对主体及国家主体的定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指与处于同一历史片段的具有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同时因此具有落后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即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主体相联系的具有落后国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同时因此具有先进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国内社会分工实践的先进与否是根据提升社会国家力量的标准来的。请见《科学学原理草稿》)的国家主体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 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前面已对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和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作了定义。单列此段,旨在表明因为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实践的具体内容会有不同(尽管根本内容是一样的),因此反映这些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也会不同。如宗教社会主义,村落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尽管实施市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考虑到与其它处于同一历史片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其国家主体的主体性强,其社会科学相对来说是主体主义的)等。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一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基本实践内容,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对主体的远外部联系(唯物史观)和终极外部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描述更接近它们的本来面目,后面将有论述。但是,他们这些社会科学都共同地反映了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基本实践内容。经济上,所有制公有或主要公有,分配制上更公平(或按需分配或主要按需分配)。政治上,集权(一党制,党政军一体或主要一党制 / 党政军一体等)。国家指导思想上,尊奉主体主义思想体系。这些是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基本实践内容。马克思主义反映了这些基本实践内容。 二 科学学原理描述(即反映)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科学学原理是描述(即反映)了包含社会科学在内的开放理论体系。科学学原理描述(即反映)了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学。科学学原理描述(即反映)了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 科学学原理是描述并解释了包含社会科学在内的开放理论体系。下面将会论述,科学学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原理的四章都以实践为支撑。四章与实践(原理即历史人类主体实践之总和)的关系,可以这样讲,科学的主体 / 科学的客体 / 科学的成果(原理应视为反映历史人类主体的科学,因此科学的方法一章仅作为狭义的科学的方法用。)是历史人类主体实践之总和的三重根。科学的客体是历史人类主体实践之总和的内部联系,科学的主体是历史人类主体实践之总和的外部联系,科学的成果是历史人类主体实践之总和的外内联系。因此,科学学原理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包含了对历史人类主体的自然分工实践和社会分工实践两方面内容的描述或反映。对社会科学的反映,是建立在国家原理的内容体系基础上的,详见《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和《社会科学学原理》。 科学学原理描述(即反映)了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学。原理对主体主义社会科学的反映是建立在作者的国家原理的内容体系及对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国家主体)的分类基础上的,详见《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和《社会科学学原理》。 科学学原理描述(即反映)了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原理在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学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与具有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的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同一历史片段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主体的社会科学,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继承 一 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实践)。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继承。) 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有实践思想的。但是对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却存在着争论。鉴于,马克思本人当年是极力反对本体论的,以及主张把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因此一部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认为应该从认识论的立场理解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地被直观理解为认识论范畴的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中的基础)因此派上用场。但是,在实践脱离认识论范畴之前,是不可能把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建立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的。因为,作为认识论范畴的实践是主体的构成部分,一般仅理解为主体的有意识和有目的(理性)地活动。这实际上是把主体的无意识甚至潜意识活动(文艺活动不是实践吗?)排除了,把显意识化的自我意识主导的意识活动与唯物史观必然要求的通过无意识活动和潜意识活动的显化分离了。这实际上仍然是意识和存在谁第一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会当然地回答,存在是第一位,意识是第二位。但是他们却没有追问这里的意识是仅指显意识化的自我意识主导的理性意识活动,还是包括无意识潜意识和显意识构成的意识。当现代科学表明,意识活动存在这三种的区分的时候,再让他们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就不好回答了。实际上,主体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比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更丰富更本原,因此更具有本体的意味。因此,假如显意识化的自我意识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意识概念的内容话,那么意识挤出显意识化的自我意识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存在概念的内容(这就是社会科学学的奥妙所在,也可以说是科学学原理中理解主体即实践命题的奥妙所在)。因此,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知识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实践的概念内容就必须囊括无意识潜意识显意识在内的活动(因此,主体即实践),而且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必须承认无意识潜意识活动比显意识活动更本原,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因此,一部份人走上了实践唯物主义道路。作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实践唯物主义: 1 在没有如本文这样把实践的概念内容增加无意识潜意识活动的内容,仍把实践理解为认识论范畴,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实践唯物主义的情况下,这种实践唯物主义本质上是实证主义或具有非理性色彩的行动主义。作为实证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作为客体主义社会科学反映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实践内容的资产阶级哲学(如英美哲学)。作为具有非理性色彩的行动主义是作为主体主义社会科学反映落后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实践内容的资产阶级哲学(如德国主体性哲学等)。 2 如果所建构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如本文一样脱离了认识论范畴的实践概念基础上的,那么可以认为这种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完善。因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能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为一体了,也不会存在认识论路线和本体论解释路线之争了。科学学原理就旨在完成这一步。 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实践)。上面已涉及到科学学原理的实践定义。不过,这个实践定义要撑起科学学原理来,还需要作出补充。上面的实践的概念内容包含无意识潜意识和显意识的活动的构成。实际上,这个定义只是从个体主体的无意识潜意识和显意识活动的构成来定义的。如果我们能始终坚持唯物主义的分析立场,就应该认为比个体主体的无意识潜意识和显意识活动更本原更基础的是个体主体的生存环境中的集体主体的意识活动(社会心理)和个体主体 DNA 等适应存在物所决定的作为一个主体所具有最原初的无意识活动。因此,实践的概念内容应包含作为主体的生物层面的属性和社会层面的属性之总和。这个主体可能是个体主体,也可能是集体主体,还可能是历史人类主体(即从古到今的所有个体主体之总和)。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就是历史人类主体的实践总和。原理的第一章科学的主体,就在这个实践范畴基础上,分析了实践或主体的类型,结构及历史发展形态(国家原理)。第二章科学的客体在这个实践范畴基础上,分析了作为历史人类主体反映实践的最高结晶的关于存在的三重根的知识及关于存在的本质的假说的实践基础。第三章科学的成果即知识在这个实践范畴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实践基础。科学学原理是反映存在即反映历史人类主体的知识,科学的主体是这个反映存在的外部联系,科学的客体是这个反映存在的内部联系,科学的成果即其外内联系。这里可能理解起来比较难。科学的主体之所以是科学学原理的外部联系,就在于它说明了科学的客体如社会存在及人化的自然存在(主体不可能脱离自身反映客体)的生成基础是科学的主体。科学的主体说明了主体之作为主体的更本质特征即人类特有的具有高级适应功能(意识功能)的 DNA 等适应存在物。主体的这个更本质特征直接决定了科学的客体如社会存在及人化的自然存在的性质和内容。因此,前者是外部联系,后者是内部联系。而科学的成果即知识则说明了科学的主体决定科学的客体的动态过程的环节,因此是外内联系。三者不可分地构成了科学学原理。 可见,科学学原理的立论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继承。 二 向论是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实践与假说并不矛盾。唯物辩证法。向论。向论是唯物辩证法的继承) 实践与假说并不矛盾。实践与假说是不矛盾的。这里旨在说明向论知识的实践基础。假说知识并没有脱离实践。一切假说都是通过类比存在的三重根的方法得到的。严格说来,这类知识丝毫不会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但是它有其功能。当实践涉及未知领域,以未知存在物为客体的活动必须且只能依据历史反映实践即知识的类比性指引。《科学学原理》用了存在的结构的同构性及其类比概念来反映假说。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存在都是由矛盾构成的。但是也同时声称对具体存在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去把握矛盾的具体内容。实践唯物主义及唯物辩证法的反对者们又找不到将这种矛盾存在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途径来说明这种矛盾存在论与具体矛盾存在论的关系。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就陷入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路线分歧。本体论理解承认传统本体论在知识领域的合法性,因此是落后的且其逻辑已被批判几百年。认识论理解正如上面讲到的,企图用个体主体的有意识有目的实践概念来打通矛盾存在论和具体矛盾存在论的关系。但是正如上面已经分析到,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理解历史人类主体的第三重根即知识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定义为假说,才能在逻辑上自圆。因此,下文的向论即假说。 向论。正如某位新康德主义哲学家认为,黑格尔把提出辩证法是把悖论这一思维现象本体化。确实,只有把矛盾解释为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才能解决不完备性和悖论必有其一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正是利用辩证法的这一优点。但是,限于眼界,黑格尔和马克思当年也只能提出矛盾存在论,认为矛盾是事物所固有的属性。但是,实际中把矛盾分析法运用于现实中,却寸步难行。桌子是的矛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马克思对矛盾分析的运用表现在唯物史观上,认为一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由生产力 - 生产关系这对矛盾运动构成。《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和《社会科学学原理》对此有评论。下面也将有所涉及。黑格尔和马克思当年之所以只能提出矛盾存在论,在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还没有达到使人们质疑对时 - 空关系的传统看法的程度。传统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物体在空间中运动所变现出的属性。在这种时空观下对本体的认识,必然会出现不完备性和悖论必有其一的问题,进而出现矛盾存在论。作者提出,如把空间看作是时间的属性,就如辩证法,也能够解决不完备性和悖论必有其一的问题,而且根据历史人类主体的反映实践还能够把它还原成人们所能直观到的任何事物。在《科学学原理草稿》和《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中展示了时间转化为空间的过程:单向 向量的和是空间,称为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和是空间。历史的空间概念。空间的和是速度。速度的和是质量。质量的和是力。力的和是动量。动量的和是能量。单位向量即元时间,是终极实在,是最小尺度的时间跨度。单位向量的存在完全因其自身的本性而自足,不需要对它的存在作任何的逻辑证明,时间因其本性的流动(时间平流)的逻辑已能完备。单位向量通过和变为大尺度的时间跨度(尺度大到足够大时就成为人类所能直观的事物了。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人类也在递进认识较小尺度的时间跨度。比如对超弦的认识,尽管现在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当单位向量通过和变为为人类所能直观的大尺度时间跨度的空间存在和物质存在的时候,人类理解存在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且只能通过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认识。单位向本来以其自身的属性便能逻辑自足的本性是人类根据其历史实践的总和所反映的关于存在及其关系的一切知识所不能反映的。因此,向论是一个假说。而《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中对存在的认识是历史人类实践总和的结晶,它是知识。但是这个知识在逻辑上不能入单位向那样自足,必然会遇到不完备性和悖论必有其一的问题,而要不断地追求完备和解决悖论,就必须引入实践的逻辑。《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中关于对存在三重根的递进求解,就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三 国家原理是唯物史观的继承(唯物史观。国家原理。国家原理是唯物史观的继承) 唯物史观。马克思在矛盾存在论的存在论基础上,对国家存在作了分析,认为,国家存在由生产力 - 生产关系这对矛盾构成。同时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指出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而限于矛盾存在论,而又声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唯物史观在其对国家存在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的国家形态(生产关系史)。 国家原理。国家原理在存在的三重根的存在认识基础上,主张通过国家的三重根即国际自然分工实践和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及两者的外内联系的具体内容考察来认识国家存在。读者会注意到,生产力和国际自然分工实践相似,生产关系和国内社会分工实践相似。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生产力是一国内部的生产力,而国际自然分工实践是指与该国相联系并处于同一历史片断的具有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的国家的自然分工实践能力即非该国内部的自然分工实践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一国内部与一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生产关系,而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是指与处于同一历史片断的具有先进自然分工实践能力的国家相联系的国家的类似生产关系的国内阶级分工实践。还不同的是,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的外部联系是生产力,而国家原理认为国内社会分工实践的直接外部联系是 DNA 等适应存在物,其次远外部联系是国际自然分工实践。国家原理对唯物史观的继承还表现在认可唯物史观对历史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的分析和归类(原始社会 - 奴隶制 - 封建制 - 资本主义制度 - (国家)社会主义制度 - 共产主义制度),并直接引用。 四 赞成剩余价值学说分析劳资国内社会(阶级)分工实践模式的剥削体系。(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劳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剩余价值学说是分析劳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剥削体系的学说。) 科学学原理中,除了科学的主体一章国家原理部分内容对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的分析和归类的直接继承外。还完全赞成《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或阶级分工实践的剥削内容的精致分析。这个分析将有助于分析当代实行劳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的国家的社会国家力量,并进一步精确反映国际自然分工实践力量的缺口,指导落后国际自然分工实践国家自主自觉地选择自然分工实践模式提升国家自然分工实践能力(当然这种选择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该国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能力的大小)。 五 国家社会主义和世界共产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科学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其唯物史观和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人平等实行所有制公有制和按需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率先实现。但是这一学说却违背了唯物史观中关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的论断。而历史实践又已经证明了(至少已经表面上证明或者更后来的历史实践又否定了)这个学说关于实行所有制公有制和按需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率先实现的判断。该作如何解释?列宁当年用了历史主客体辩证法来解释。这个解释可以认为是承认了生产关系的直接外部联系是主体(或 DNA 等适应存在物)。但是,更后来的历史实践却又表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阶级并没有消失(毛主席当年的判断是正确的。或者缘何苏联解体后或当代中国的阶级从无到有的产生了?)以及所有制公有制和按需分配制度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没落。如何解释? 作者在《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一文提出了国家社会主义理论。该论是建立在国家原理的基础上的。与处于同一历史片段具有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同时因此具有落后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能力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的资本主义国家相联系的具有落后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与先进国家的能力悬殊到必须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以最大化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能力)的国家必须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统治阶级或剥削阶级必须最大化的减小阶级差别。措施就是所有制公有化和按需分配制度。但是阶级差别仍然存在,统治阶级或吸收新成员被纳入了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来达成国家力量之间的平衡,并以此获得喘息的机会自主选择国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增加自然国家力量。但是当这些原本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然国家力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国家力量要达成的新的平衡,这些国家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如私有化,按劳分配等会扩大阶级差别同时减小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能力的制度。国家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解释上述历史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作者在《科学学原理草稿》中展望了人类社会的未来,这个展望是建立在国家原理基础上的。回顾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的分布于地球的不计其数的部落主体发展为现今只有 200 来个国家主体的格局。这个过程是通过国家之间(含部落之间)的竞争实现的。竞争机制就是国家原理中所展现的过程。竞争还包括战争。战争是在国家之间的国家力量通过任何手段也无法达到平衡的时候才出现的,落后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的国家(或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的国家也可能,因为落后国家通过调整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能力在战争中能于打败甚至占领(使国家主体变成附属于他国的阶级主体)先进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同时其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能力落后的国家)战败沦为强国的被统治阶级。因此,国家主体的数量减少了。《科学学原理草稿》正是按照这个逻辑来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的。到最后,国家的最后的消亡应该在两个国家主体之间通过在国际自然分工实践能力和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能力的竞争中实现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就在两国的两方面上的最后的竞争中产生。 (完稿于 2010 年 6 月 6 日 ) 参考文献: 黄凤琳,《知识原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 2010 年 5 月。 黄凤琳,《科学学原理草稿》,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 2010 年 5 月。 黄凤琳,《社会科学学原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 m , 2010 年 5 月。 黄凤琳,《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 2010 年 5 月。 黄凤琳,《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 2010 年 6 月。 说明:作者的《科学学原理草稿》是拟完成的《科学学原理》的一个草稿,是曰《科学学原理草稿》, 10 万字,已发表在作者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博客名称即 科学学原理草稿 。《草稿》所涉内容较多,但自成体系。《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知识原理》,《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和《社会科学学原理》可以当作是《草稿》的导读。《草稿》将是一本真正研究科学之学的著作,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将在其基础上踏上自觉 科学 之路。《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知识原理》,《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和《社会科学学原理》也已发表在该博客上。读者最好是能将他们联系起来阅读,以成体系性理解。 作者邮箱: linhuang42@126.com . 科学学原理草稿 博客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3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奇怪,作小姐的是不是都染上了性瘾阿?
热度 1 iwesun 2010-5-28 11:02
真奇怪,作小姐的是不是都染上了性瘾阿? Me :《 富士康的工人为啥跳楼,国企的工人为啥不跳? 》 『上下铺,两张床,把上铺拆了,用大芯板隔一个小房子,还有个门洞。 一个宿舍,还是住 12 个人。 夫妻俩就钻到这个门洞里面,里面黑咕隆咚,装个电灯泡,拉个帘子过生活。 为啥不出去租房子住? 你不是农民工,农民工能省一分钱是一分钱,你没听说,姐姐去当小姐,供弟弟上学么?很普遍。 啥叫农民工?农民工是连当小姐的资格都没有的人。』 尉吉勇 : 可能是看了黑客帝国以后,感觉自己生活在矩阵里,认为自己是尼奥,于是纵身一跃,奔向虚幻的美丽世界。真实生活有时候也很荒诞,让人感觉不到实在的东西,有的都是虚幻。看不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又有金钱至上的社会氛围,就觉得生无可恋了,我觉得其实出家当和尚或者道士也比跳楼自杀好啊。看破红尘三千丈,横卧白云几万重。 Me :有可能吧,但是你不要以为和尚就真这么好当的。 1. 能收留你的寺庙,不是很多,一样得走后门,才入的了佛门。 2. 你还活着,家里的一双双眼巴巴地眼睛盯着你寄钱回来的弟弟妹妹。你就是当了和尚,也无法清静。 陈儒军 : 干革命当炮灰的是农民,革命成功后跳楼的还是农民。 不如不革命。 YC : 这个我有发言权,我在珠海管理过农民工,我算工长,稍强点。 一个宿舍 12 个人根本不算差,我们是一个大仓库,用木板隔成密密麻麻的一间间,里面跟迷宫似的,发生火灾只有等死。 工作时间长,每个月休息一天,发工资的第二天休息,如果不发工资就没得休息,经常拖欠工资。 再说件可怕的事,有次,他们在宿舍外的垃圾桶里丢了一个刚生下来的死婴,显然是这些密密麻麻宿舍里产生出来的产物。 李侠 : 亚辉说的景象,俺是非常熟悉的,已经懒得去说什么了,这就好我们的社会,呵呵呵,让爱国主义来得更猛烈些吧,呵呵,估计人会越来越少。 whale11 : 不要被 XX 媒体的宣传洗脑了,实际那几跳里面就有大学毕业生,甚至是一、二本毕业,给他们贴上标签是民工,是淡化处理,云山雾罩的做法。在富士糠就业的,也不乏大中专毕业生! 陶奇 :这些鸟人与其跳楼,何不辞职????? sthlee :( To 陶奇 ) 百姓饿死,何不食肉糜乎?,似乎科学网中很多人还是只会说这句话。束之高阁。不可高攀。 陶奇 不愧为天下第一奇人! 陶奇 眼里的小姐,一定是都和老虎伍兹一样,都染让了性瘾! 没啥好说的,俺有办法治这位 陶奇 的科妄症,这方法也不是俺首创,在青海连队的时候,对付捣蛋的战士,屡试不爽。 说是捣蛋,可不是一般的调皮,这些人可以不为啥原因,就可以把人杀了,甚至都不为好玩,杀人也很无聊。你就是给他上老虎凳,他都不会觉得痛。 有一个办法,关菜窖。 青海的菜窖,地下几米深,里面很干燥,连个老鼠都没有,给你个大衣,在一个没有亮光没有声音的世界,你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关上一个星期。 看看这位 陶奇 先生是不是还继续搞科幻? 我们的社会,已经成为了全宇宙最黑暗、最虚伪的社会,已经成为了比佛祖还高的空无的年代了,你逃,你能逃到哪里? 没有真正生活在绝望中的人,说出来的话永远都是那么搞笑。 实话告诉你,富士康没问题,有问题的是社会和政府。 这个社会和政府,已经堕落到比黑天还黑的虚无中去了。 不要以为马克思是再次点燃黑暗的明灯,现在的社会比黑天还黑的虚无,其根源还在马克思身上,他根本就在搞邪教,以为红太阳升起了,就永远不会存在黑天了。 黑天需要的是星星,而不是红太阳。 把星星都消灭的红太阳,就只能是个黑洞了。 消灭了星星的红太阳,只能使人们生活在黑洞里。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179 次阅读|9 个评论
富士康的工人为啥跳楼,国企的工人为啥不跳?
iwesun 2010-5-27 16:19
富士康的工人为啥跳楼,国企的工人为啥不跳? 王鸿飞 :《 外企工人工资太低了 》 Me : 正规大型制造业的工人工资也不高,一 千多,几百的合同工也有很多。 王鸿飞 :那怎么尽是富士康的工人在跳楼? Me : 尽管不高,还多少有福利,也稳定,还可以不干活。 耍脾气也有人哄。 王鸿飞 :做主人就是好! 这个话题,我是有发言权的,我就是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现在的主要社会关系还有一半在那儿。 国有大型企业,毫无疑问,就是大。 大是啥意思? 大就是大,啥都大,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城市。 大就占的公共资源多,至少有遛弯和放风的地方。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富士康这样的电子制造业,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不像养鸡场那样,关在鸽子笼里面,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都不可能盈利。 你们可能都不敢想象,一个宿舍住 12 个人,有成家的怎么过的日子? 登记没登记,就不知道了。 农民工打心眼里就蔑视你们这些吃饱撑的人搞出来的法律。 上下铺,两张床,把上铺拆了,用大芯板隔一个小房子,还有个门洞。 一个宿舍,还是住12个人。 夫妻俩就钻到这个门洞里面,里面黑咕隆咚,装个电灯泡,拉个帘子过生活。 为啥不出去租房子住? 你不是农民工,农民工能省一分钱是一分钱,你没听说,姐姐去当小姐,供弟弟上学么? 很普遍。 啥叫农民工?农民工是连当小姐的资格都没有的人。 谁想尝试一下,这样的生活? 深圳这个地方,四季如夏,对于富人是个天堂。 你能不跳楼么? 跳楼可以融化在蓝天里。 蓝天白云,多宽敞阿,还是跳吧。 政府、国企、军队、事业单位,包括你们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占有了太多的社会资源,还要建大量的高档住宅和超豪华炮房,提供给权贵们享乐,剩下的商业资源就少得可怜,贵的吓人。 想赢利,还有别的办法么? 只能是把员工当狗一样圈养起来。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043 次阅读|17 个评论
科学主义盛行于历史领域的危害性
热度 1 可真 2010-3-3 02:19
寒假里再次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经典著作,又联系现实世界进行思考,产生了许多想法,最近整理了一下,发表了一些讲政治的文章,但还有许多想法没有被及时整理出来予以发表,我希望逐步完成这项工作。 这里,我要表达的一个观点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的形而上学局限性,由此导致了他们在历史领域的科学主义,并且这种科学主义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自我封闭性和拒斥思想领域的言论自由 。 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我刚才发表的文章《 舆论监督与哲学批判的一致性 》中提到: 对科学的哲学批判思潮与同时代的视科学为人类理性的典范的科学主义思潮就构成了现代人类理性世界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辩证矛盾。 如果把知识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的话,那末,这个体系中的肯定因素就是科学,其否定因素就是哲学,正是这种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才导致了这个体系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如果说现代知识体系内部的主要矛盾是科学与哲学的矛盾的话,那末,现代社会体系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在现代世界历史上,哲学对科学的批判,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导致其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的动因,前者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理性世界的批判,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否定性的知识动因,后者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现实世界的批判,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否定性的实践动因。 然而,我发现,在科学与哲学的互相关系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除了欢呼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巨大成就以外,从未对科学进行过哲学批判,相反,他们对科学持有一种绝对信任的态度;他们对当时的科学感到不满足的地方仅仅在于: 一是认为,自然科学还处于经验科学阶段,有必要使经验自然科学进一步上升到理论自然科学,为此,有必要在形式逻辑基础上发展辩证逻辑,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结合起来,运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由此来建立理论自然科学,实现自然科学领域中经验科学与理论科学的统一; 二是认为,在历史领域还是传统的哲学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关于人类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尚未建立起来,并且认为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担当起建立这种科学的任务,而后来恩格斯曾宣称,由于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创立,这样,就把传统哲学也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了,这也就是认为,他们已经建立起了关于人类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所以,尽管马、恩对当时的科学有不满足之处,但是这种不满足,只是表明了他们要求进一步发展科学,即要求把自然科学提升到理论科学层次,同时把科学从自然领域扩张到历史领域。这就是说,他们对他们所信奉的科学是毫无批判的,在理性世界,他们是完全站在视科学为人类理性的典范的科学主义的立场上的。他们的科学主义主要表现在: 他们自信马克思的历史观是人类理性在历史领域的典范,从而是无可置疑的。 这样,他们实际上就象黑格尔一样,尽管其思想中包含着合理的辩证法,但是其辩证思维不能贯彻到底: 在黑格尔那里,充满内在矛盾的绝对理念发展到黑格尔哲学阶段就达到了自我的绝对同一; 而在马、恩这里,充满内在矛盾的历史思维发展到马克思的历史观阶段就达到了纯粹科学的程度。 这也就是说,在马、恩的历史知识体系中,是不存在科学与哲学的矛盾的,它是一个封闭的科学体系,不接受任何基于人文理性的哲学批判。 于是,就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而言,由于其缺少了作为其否定因素的对立面哲学,就不再有内在矛盾,从而也不再有哲学与科学两种因素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于是,这个知识体系也不再有发展如果说有什么发展的话,它也只是变得越来越科学,从而越来越接近于外部世界的本体(客观法则)。 正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性世界具有科学的绝对自我同一性,从而内在地拒斥一切非科学的、基于人文理性的哲学批判,于是,其他一切基于人文理性的哲学统统被马、恩历史科学的信奉者斥之为反科学或伪科学的东西,因此,这种纯粹的历史科学一经内化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种其实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东西就拒斥一切基于人文理性的哲学批判了,由此导致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绝对拒斥对这种意识形态进行任何形式的哲学的或人文的批判,于是,思想领域的言论自由也就没有了,因为在这些国家的执政者看来,他们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科学,而这种历史科学作为人类理性在历史领域的典范是不容怀疑的,就象自然科学作为人类理性在自然领域的典范也是不容怀疑的一样,对于一切没有掌握其历史科学的人来说,他们在这个领域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使他们的理性努力变得科学一些,变得接近乃至于完全符合马克思的历史观。 通过对马、恩的历史科学的哲学批判,我终于清楚地意识到,当科学主义在历史领域盛行的时候,也就是历史领域不再有基于人文理性的言论自由的时候。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3790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不爱国,只爱民
iwesun 2009-11-9 12:50
不爱国,只爱民 马克思 说:国家只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暴力工具。 根据俺们黑大帅 【 1 】 的伟大思想,俺确实得深入反思, 爱国只能表达阶级立场,无法真正表达民族立场。 谁说统治阶级代表了最广大的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谁就是狗屎冬瓜 【 2 】 ,否认客观存在的社会权力分配构架,纯粹的主观唯心忽悠主义。 为了更精确表达俺的民族立场,彻底贯彻俺们黑帮老大马克思的黑帮主义,俺提倡: 不爱国,只爱人民和土地。 对俺来说,也就是,爱老婆,爱家园。 【 1 】《喜羊羊和灰太狼》,黑大帅为一只巨鸡下的黑蛋,喜欢恶作剧,和另一只白蛋是孪生兄弟,黑蛋叫黑大帅,白蛋叫潇洒哥,号称是先知,都会放电,谁不服气就电谁,连灰太狼也只得乖乖的给黑大帅当差。 【2】枸杞冬瓜,我女儿在学校最讨厌的小菜一碟,一碟小菜。 PS: Me: 《 民族和阶级与马克思主义 》 张永和 :《 浮想: 可否提倡 ? 》 徐鸿儒 :《 简家立院与空想社会主义家庭观的比较 》 Me: 简家立院?你提出的?和甘地的平淡生活有点像。鼓励。 徐鸿儒 :谢谢鼓励。简家立院是我在 1964 年提出的,为此在文革中蹲了三年牛棚,但我从未动摇过对它的信念。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126 次阅读|7 个评论
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两回事
可真 2009-10-20 23:40
评张雪忠《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 刚从科学网上看到 蔡聚锁 先生的转载文章《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此文发表于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10月19日,作者是中国华东政法大学张雪忠。我从网上搜查,发现此文在网上流传颇广,而其源头可能是张雪忠在凤凰网上所开的博客张雪忠:致力于国家统一( 相关链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73019-3.html#comments ),见《 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 》发表于 2009-09-17 15:48:36 ,此文被新加坡联合早报网转发的时间是2009-10-19( 相关链接: http://www.zaobao.com/yl/tx091019_001.shtml )。说老实话,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是,它写得真的不怎么样,至少从其文章内容所显示的他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来看,他显然远远称不上是一个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如果他也算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的话,那末,我估摸他也许勉强够得上这个领域中三四流专家的水平吧。我因为自己也不是一个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也因为自我感觉这样的文章似乎不值得自己花功夫去进行反驳,所以只是谈一个总体的印象,而并不打算对这篇文章加以具体的评论。实际上,网上已有相关评论文章,诸如:《 闲驳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_方圆天成_新浪博客 》,《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我看是中国的反动派及其走狗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 》( 相关链接: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1id=95191869boardId=2 ),《驳张雪忠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之哲学上的独断 》( 相关链接: http://bbs.feirds.com/viewthread.php?tid=30556 )。 我所关心倒不是如何反驳这篇文章,而是网民对这篇文章的普遍反应。从人民网和凤凰网上网民对该文章的普遍反应来看,我感觉如今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普通人群中反感者倒比 学者群体中反感的人要少。(详见下面的附文)另外,我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应该进行科学的研究,要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当作象康德、黑格尔一样的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来加以认真的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我至今在中国大陆极少见到。 当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当作象康德、黑格尔一样的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来进行研究时,我们所面对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即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的文本,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其实就是一种文本的解读过程。根据我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亲身经历,对历史上的某个思想家的文本(论著)的解读,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同一时代不同个体的人们是而且必然会有不同的解读,例如对《老子》五千言,不仅自先秦以来历代都有不同的注解,就是当今中国研究《老子》的论著也是汗牛充栋,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 历史上的思想家们的思想除了尚以文本形式(原著或原文)存在以外,它们只存在于各种解读其文本的研究论著中,其研究论著有多少种,它们就有多少种具体形态,其中哪一种形态是它们的本体呢?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千差万别的具体形态都不是它们的本体 它们的本体只是它们的文本而已。这些具体形态都是对它们的文本的不同解读,是呈现在各个解读者心目中的那些思想家们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与那些思想家们的思想有一定联系,有某种同一性,但同时更与各个解读者自己的思想有一定联系,有某种同一性。就后一种联系而言,这些思想不过是各个解读者自己的思想罢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也是如此。除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是其思想的本体,其他一切人所讲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都不过是其思想本体的具体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 各个解读者自己的思想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某些人所讲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是真马克思主义,而另外一些人所讲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则是假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呢?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某些人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而别外一些人则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呢?我认为 持有这类观点的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和有些人对其本文的解读等同起来了,似乎这些人的解读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完全一致的,已经绝对同一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了。显然,这是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形而上学独断论,正是这种独断论,把仅仅是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并据此否定和拒斥其他一切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 。 现在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者反感马克思主义?我认为 他们的反感根本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本体的反感,而仅仅是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感 !而且这些反感者通常都不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家,而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没有作过深入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外行。据我研究哲学史的切身体会,我认为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家是不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抱有反感态度的,就象我研究顾炎武的思想时压根儿就不会并且从来就不曾对顾炎武思想的文本(原著)抱有反感态度的,如果我是抱着一种反感态度去面对顾炎武思想的文本(原著),我想我对顾炎武思想的研究是不可能坚持十余年而不缀的,但是我对顾炎武思想会做出自己的评价,包括某些否定性的评价,然而这种否定性的评价与对顾炎武思想本体的反感完全是两码事,所以我也相信,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照理是不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抱有反感态度的,如果他们抱有反感态度,他们就成不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专家。 在我看来, 中国华东政法大学张雪忠的文章《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其实是出于他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感而作。 这位自己并没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的学者,正是抱着他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感态度来胡评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的。 我对他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感态度是没有反感的,但是对他以他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感态度来胡评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则非常反感 。 如果他是一位真学者,一位有智且有勇的学者的话,那末,他应该直接说出他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感,即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他的有理有据的批评。但是,显然他并不是一位有智且有勇的学者,所以他不敢直接说出他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感,从而当然也不会对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他的有理有据的批评,相反却把批评的矛头直指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并没有做过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说三道四,这是我所以非常反感他的文章之所在,他的这种做法与一个真学者所当做的实在相距太远了 。 其实,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本身(体)根本是两回事,马克思主义本身(体)是有待人们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这种文本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后人留下的一份文化遗产,一份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去研究的文化遗产,它的文化价值与中国的《老子》及四书五经的文化价值是类似的,它们 都是人类历史上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我认为,我们这些后人应该以这种历史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体)。但是,对于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当代某些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则应该抱着现实的态度,根据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本质和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把握来评价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无论人们如何评价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只要他们不违背国家的现行法律和法规,都是可以的,因为那是属于他们作为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范围之内的事 。 附: 人民网强国论坛上的相关评论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1id=95191869boardId=2 ) : 驳张雪忠《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之哲学上的独断(原创首发) 4092字 小丑文人。文人是没有阶级的,他们主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为什么毛主席说要说他们是臭老九,我看一点都不冤 0字 中国本来也没有多少马克思主义,影响大的还是列宁主义和中国本土的封建主义。 0字 中国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我看是中国的反动派及其走狗需要去马克思主义化。 0字 支持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 17字 来自车田论坛 445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修正主义者要复辟资本主义,首先就是要解除无产阶级的精神武装。我们的教训太深刻了。 0字 呵呵~他们终于喊出来了~也许就要改旗易帜咯~以后会高喊打倒共产党了吧 0字 我看,张雪忠有眼力,要搞与世界接轨的资本主义,只贬毛不行。中国不去马克思主义化很危险。因为,马克思主义火种会点燃现实社会中的干柴。 0字 其实他应该直说嘛!就是去毛泽东化,去共产党化!这就彻底了。 11字 张雪忠其人 116字 这种人当精英,是国家的不幸! 0字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造反的哲学,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就产生的反两霸。既然要融入国际社会,要做小跟班,就必去之而后行。 0字 楼主应该说明张雪忠何许人也?! 44字 窝囊,一早转帖张雪忠的文章,版主就给咔嚓了! 0字 凤凰网上的相关评论 : ewingcao 发布于 2009-09-17 22:41:53 马克留给了德国,主义留在了中国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09-21 08:56:32 这个要从长计议.最好把牌子留下来,至于内容,让它安乐死吧.我们如果向外输出软实力,需要一些世界听得懂的词汇,马克思主义风靡世界一个多世纪.很多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借用这些概念兜售我们的干货,这样比较容易一些的.不过这是个大课题,需要认真研究的.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05 20:40:10 自己都承认是浅见了,嘿,还真是浅见!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5 13:32:39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早已被人们通过企业制度的创新予以解决?是作者的臆想吧!解决了的话经济危机又是什么东西呢?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5 13:34:10 看来作者是超越阶级、超越社会制度的YY大家啊,应该到西方去传教,宣讲资本主义的完美无缺性!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5 13:39:22 生产力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并不代表什么实在性的东西?嘿嘿,作者是不是没学过政治经济学还是故意偷换概念?生产力的确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但是确实代表实在性的东西,生产力三要素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哪个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啊,你在忽悠百姓们没读过书吧 !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5 13:45:16 无语了,骗骗半吊子还可以,读过书的都不会苟同您啊!拿些深奥的概念就能把群众吓到啊?不搞马克思主义那就是准备修宪搞资本主义,然后私有化,然后将您和全部既得利益阶层合法化、接着就是所谓的选举政治、台湾民主,嘿嘿,最后就是权势、强势阶层大团结,主宰国内政治!哈哈,我等小百姓宁可不要投票权,也要平等发展生存权!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09:21:42 观点新鲜,论述无力,不知所云。你的这些东西,完全没有马克思主义对我有吸引力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09:28:41 我们不关心马克思主义有用与否,不关注理论的是非对错。共产党人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建立并维护了一个有利于中国稳定发展的社会体制,我们还是比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工具化是有其合理性的让张雪忠--你改造中国你怎么办,书斋里能治国吗?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0:22:11 马克思主义已经和佛教一样中国化了,可是张老师就如同景教一样顽固,中国的大一统传统需要一元主义的思想支撑,马克思只不过是在儒教衰落,中国进入近代转型期之后扮演了新的大一统黏合剂的作用,先生是完全的西化论者,文中观点只知道有西方,却不知道还有拉美、印度、非洲、中东等地,这些国家还可以按照西方的道路走下去吗?印度和尼泊尔的毛派、墨西哥的塞派塔、哥伦比亚的革命武装力量何以至今存在?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0:33:23 纯属个人观点,只会吸其糟粕,弃其精华。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0:58:46 同意作者,我们要大力弘扬毛泽东思想,让东方的思想放光芒!!!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1:00:25 张教授,中国人有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忘了吧?还是祖上被运动过?你是在给谁挖坑呢?挖好坑劳苦大众第一个把你扔坑里!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1:25:43 不同意马克思主义,那么就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否则就是在无病呻吟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3:32:46 像张这样公然鼓吹反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校为何不把他拿下?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5:01:53 马克思主义可以作为一种学说在中国合法存在甚至流行,但把它当做凌驾于一切学说的指导思想,不容怀疑和挑战,则是完全错误的。坚持这种错误,必将扼杀中国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成长进步,妨碍中华民族的发展。记得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最后,总结中国学术两千年来的教训,特别提出不要再搞什么独尊某术的蠢事。六十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尊后果如何,任何不带偏见者有目共睹。中国人,聪明起来!冲破一切意识形态桎梏,向着人类文明大道迅跑!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5:11:44 为什么不可以不同意马克思主义?连马克思本人也从未想到他的学说可以凌驾于其他学说之上,成为思想专制的工具。马克思也绝不会同意把他的学说神化成不容批评质疑的圣经。反对神化和个人崇拜,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5:55:13 这位法学博士、教授的言论实在是太空了,没有什么可以让人信服的东西。既然你倡导去马,接下来唱什么呢?还是一团稀泥?西方的基督教其实也是一种超越性的思想指引。马克都中国化,现在还提去马,哎 傻孩子。读博读傻了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6:00:17 当前中国现状贫富分化严重、腐败猖獗、黑恶泛滥,广大底层民众最朴素的价值认同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回归。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7:02:36 象张雪忠这样的人渣败类,国家和学校还养着他干吗,清掉得了。 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7:14:1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听听、看看、讨论讨论也无妨嘛,作者的批判精神值得称赞!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7:26:18 如果是批判就有有批判的严谨性,否则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7:27:08 如果是批判就要有批判的严谨性,否则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8:46:25 声音!!!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21:29:06 你的论据很空洞啊,除了标题鲜明点,里面表达的不知所云,你根本就没有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哪里不正确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23:52:10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13:32:46 像张这样公然鼓吹反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校为何不把他拿下? ======================= 他能坐到华东政法教务副处的,在体制内反对体制仍可保乌纱,其后台之硬可想而知。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19 23:56:49 该教授9成被某个资本主义国家收买了!要颠覆政权!我们所做的一切要从中国人民的幸福角度出发!该教授白天和晚上的一样.道德成问题!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20 00:06:02 唉,张教授还是先静下心来把马哲里的物质、意识和生产力等术语弄懂了再出来发表浅见,行否?大学教师队伍滥竽充数的所谓砖家真不少呐,被他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晓得今后要重新补好多的课了!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20 12:55:32 楼上没学好逻辑吗?你要否定马克思主义,就不应该以北欧国家为例.恰恰是北欧国家更接近社会主义的事实更说明了马克主义的可实现性和科学性,而中国已经偏离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轨道.没有掌握真理,但不能因此就否定真理的存在.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10-20 16:16:27 此等谬论也敢在此张扬?不丢人吗?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7078 次阅读|5 个评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lih65 2009-8-30 16:52
2009年08月07日08:16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京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2009。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与会者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地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新中国60年的伟大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与会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化字非常形象。化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观察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根本任务。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包括对实际的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运用、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也包括清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错误附加和任意解读。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无主体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动中国化,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与会者强调,理论工作者要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工作。应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对新中国成立60年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的研究结合起来,与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结合起来,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 结合起来,与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理论创新的经验和规律结合起来,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1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互关系的一些看法——答网友
可真 2009-7-20 22:41
Brainchopper 先生的评论认为: 知识分子因爱国而有忧患。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皇帝轮着做,不变的是养我生我的土地和我可怜的人民。因此爱国实际上便是爱土地、爱父老乡亲。据我个人理解,美国的爱国概念似乎是爱宪法,谁违宪谁便是叛国!好像真正的民主国家都这样,周兄以为然否 ?对此,我作了如下回复: 大概中西方可能真的在一些根本的价值问题上观念差异甚大呀!西方人难以理解中国人,或如今日中国人难以理解朝鲜人?我不太了解西方的具体民情,恐怕得在西方生活个几十年才会有所体验。 中国人就是这样:老百姓最放不下的就是身家、乡土,知识分子最放不下的就是国家、天下,这两种感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只是有局部与整体之分罢了。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与老百姓永远都是一家人,有了这一家人对身家、鄕土、国家、天下的依恋之情,中华民族才得以几千年生生不息,至今这个古老民族仍让世界为之或忧或惧或忌或赞,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把她放在眼里。只是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被西化、俗化得够呛了。我想,如果中国知识分子有朝一日抛弃了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变得对国家、天下满不在乎了,中华民族可能就会象古西伯莱民族一样逐渐消亡。 不要以为只有科学才能救中国,中华文化才是中华立国之本,这个本丢掉了,中华民族就不存在了的,哪里还有什么中国?所以,尽管科学网并不很欢迎我们这些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学者的文章,但是,我还是要坚持以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来宣传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我感到我自己有这样的责任,实际上这也是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对我们这个族类所能做出并且应当去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西方文化中,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最接近于中华文化并且最具有价值的思想,千万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同西方文化割裂开来,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的精华所在,至少在价值观上是如此。 iceinriver 先生在他的评论中说: 窃以为马克思是个哲学家而非政治家 可真先生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哲学理想还是政治现实? 我的回答是: 我更认为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一位社会科学家,一位极具人文情怀的人道主义思想家。我最崇仰马克思的有两点:一是他对人类特别是人类中受苦受难的大众的深切关怀,二是他为对人类特别是劳苦大众的幸福倾注其一生的精力去从事对资本主义的科学研究。说到底,我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会贯通的马克思主义,我想要从中吸取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更具体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和理论思维方法。 Stone 小平 先生在评论中提到: 我的研究生专业就是动物行为,也是通过对动物的了解懂得和周老师差不多的认识。爱德华兹威尔逊的名著《社会生物学》里也强调了人具有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人类社会难以逃脱动物属性的阴影 。我作了如下论述: 我很高兴我们能够从动物行为中领悟到大致相同的人生哲理。其实自然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文化之源《周易》的作者就是通过 仰观天文,腑察地理 而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地提出了阴阳学说的。老子、孔子也都是从自然现象中受到启发而提出了他们的学说。例如,老子从对水、草木的观察和老人与小孩的比较中获得了 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的认识,提出了 柔弱胜刚强 的 贵柔 之论;通过对天象的观察获得了 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一关于天之道(日月运行规律)的认识。例如,孔子是从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的自然现象的观察中领悟到了 无言 的意义,从而提出了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的思想;从 天行乾 地势坤 的天地之道领悟到了 自强不息 和 厚德载物 的人生哲理。如此等等。 从自然现象中去领悟人生哲理是正道,因为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不过是自然万物中之有灵性的动物而已。 无论人类怎样发展,自然总是人类的家园。但是,现代人类已经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要求自然界 以人为本 ,而不是人类世界 以自然为本 ,这种反自然的人道主义是最终要失败的。 我从中国哲学中所领悟到的是 以自然为本 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也是 以自然为本 的人道主义。只是中国哲学的 以自然为本 是低级的科学精神,是直观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 以自然为本 是高级的科学精神,是实践的科学精神。但是,直观的科学精神与实践的科学精神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在本质上都是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把自然法则视为人类所应当尊重和遵循的基本法则。这种法则在中国哲学中被称为 天道 ,在马克思主义中则被称为 自然规律 。 天道 是直观科学意义上的自然法则, 自然规律 是实践科学意义上的自然法则,其区别仅在于此。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3945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所信奉的生命价值观——答小平先生
可真 2009-7-19 20:50
拙文《西方媒体终于提醒我们应该走什么道路》发表后, Stone 小平 先生作了如下评论 :看到周老师这段文字,心情很兴奋,心中那种实现对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个人抱负的想法又油然而生!因为看到许多的阴暗面,我一直都在徘徊是否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而看到周老师的文字,我又重新燃起对现实进行改进的冲动,个人的命运需要自己的努力,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需要我们每个人施加影响的合力!谢谢周老师的点拨! 说老实话,我看了小平先生的这段评论,也感觉很兴奋。我很高兴我的文章能得到如此回应,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本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尤其最近几年来这个信仰更加坚定了。因为从改革开放前后的现实生活对比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站在人类社会历史的主体平民百姓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为平民百姓说话的,其他什么主义都是站在某个统治集团或某个特殊阶层的立场上说话,只是为某个集团或阶层的利益服务。而且,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即它们都是把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强调通过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来体现人的自我价值,通过尽社会责任来争取个人权利和实现个性自由,通过自己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来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这种价值观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这些年来我经常观看而且特别喜欢观看关于动物世界的电视片,看到许多动物的个体生命活动除了维持其个体生命以外,就只是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例如,有些较低等的动物(某些鱼类、蜂类)一完成这个任务就立即死亡了(有些雄性动物一完成交配就死去,而有些雌性动物一生下自己的后代就死去)。有些较高等的动物(如野狗、豺、狼、虎、豹、大象之类),其个体则需要依靠其类的群体力量才能存活,所以其类中个体的存在就只是为了满足其同类中其他个体存活的需要,这是群性动物的生命个体之所以较持续地存在着的意义或理由所在。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其动物的群性达到了社会性程度,于是其个体较持续的存在就只是为了满足其社会中其他个体存在的需要,这是每一个人之所以较持续地存在着的意义或理由所在。人类文明世界之区别于动物野蛮世界的地方不过在于:动物可能没有或者根本不可能自觉意识到其个体存在对于其同类存在的意义,而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则可能认识到其个体存在对于其同类存在的意义,从而其类中个体有可能自觉地通过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对于人类是有充分理由的。 我意识到,从动物世界的通性来看,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命活动如果不能给其类的存在和发展有某种积极作用或贡献的话,那末,对于这个类来说,这个个体是没有理由存在的或者其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亦即这个类根本就不需要这个个体的存在。从动物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凡群性动物,只要某个个体脱离了它的群体,它就是死路一条。这种现象助证了其个体不能脱离其类中其他个体而单独的持续性生存,亦即助证了其类中个体之间是互相需要的,即它们是需要互相帮助才能生存的,从而也才有其整个类的存在和发展。 正是基于对上述动物生命个体与类之间内在关系的领悟,我才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价值观,坚信人的个体生命的意义是在于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有某种贡献,从而应该为做出这种贡献而尽到自己的努力。如果一个人连这种努力的愿望以及为实现这种愿望的实际行动都没有的话,那末,这个人是没有理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或者说这个人的存在对于人类是没有意义的。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反驳说,按照上述逻辑,岂非老弱病残之人就没有理由生活在人类世界中了?当然不是这样。老弱病残不过是客观上丧失或基本丧失了为其同类作实际贡献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有可能变成这类人,在这个意义上,老弱病残之人与正常人是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对老弱病残之人存在价值的肯定,就是意味着对正常人存在价值的肯定。反之,如果认为老弱病残之人的存在不再有意义从而应被逐出人类的话,那末,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再愿意为人类作贡献从而人类也就不可能进化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了,因为他们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生病、变弱、变残,并且每一个人在发展趋势上都是必然要变老的。人类对老弱病残之人的尊重,恰恰是体现出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能够把握到老弱病残与正常人之间内在的联系,正是这种对于人的生命变化及其规律的把握,才使人对待同类中老弱病残者的态度根本区别于动物,这是人类文明的突出表现。 世界上号称共产党的政党有许许多多,但只有自觉地坚持上述生命价值观并且努力将这种价值观体现和落实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的共产党,才是我所拥护的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我当然赞成小平同志参加这样的共产党。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3578 次阅读|4 个评论
值得一读 刘绪贻文:极应尊重创建者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黄安年 2009-7-10 08:45
值得一读 刘绪贻文 : 极应尊重创建者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黄安年推荐刘绪贻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10 日发布 黄安年按 : 7 月 9 日 , 笔者收到已经 96 岁高龄的我国资深美国史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刘绪贻教授寄来的文章 , 该文原载香港《领导者》杂志 2009 年 6 月号。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学说。感谢刘绪贻先生惠寄并同意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学说是随时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和修正的 ,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 , 他们的学术见解要受到历史和社会的实践的反复检验 , 也在历史和社会的实践进程中不断修正的自己的看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构建。有些重要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往后的历史进程中已经作了修正和发展 , 我们应当珍重他们的修正后的见解。在他们逝世后 , 世界历史进程又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如果他们健在,相信也会与时俱进地对于新情况和新变化作出新解释、新说明、新概括的。以下是刘绪贻先生文章的全文: *********************************** 极应尊重创建者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刘绪贻文   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列主义究竟是不是永远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列主义,历来是有争论的。这种争论的胜负影响极大,不仅牵涉到个人而且牵涉到国家、民族的命运。 19 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历历可数。我这篇短文不准备讨论这些复杂的大问题,只想探索一下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列主义的创建人,是怎样看和怎样对待他们的学说的;同时说明,人们在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列主义时,绝对应该尊重这些创建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 一 )      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发展的科学,它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想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远不变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生命力,不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具有可以超越历史局限性和地区局限性的能力,而是因为它是隨着历史的前进和地区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变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担心人们把他们的学说当作教条,对这种道理反复作过说明。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 25 年,恩格斯在 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在 1891 年出版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导言中,恩格斯又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 (1859) 以前发表的那些著作中,有个别地方与他在 1859 年以后写的著作中的论点不同,并且从较晚的著作来看,有些用语和整个语句是不妥当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i   恩格斯认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ii 他对《资本论》就是如此。他在赞扬了《资本论》的伟大成就后指出:贯串于全书的历史的见解,使作者不把经济规律看成永恒的真理,而仅仅看做某种暂时的社会状态的存在条件的表述。 iii 所以,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 2 卷和第 3 卷时,都根据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作了修正和补充。仅以第 3 卷而论,他就写了 60 多处注释、插语和增补章节,并加了两个重要附录:《价值规律和利润率》、《交易所》。他还告诫读者,不要期望在《资本论》中找到什么真正社会主义的秘密学说和万应灵药,也不可能在书中看到共产主义千年王国是什么样子,谁期望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 iv 恩格斯为什么这样慎重呢?因为他是有切身体会的。在 1867 年出版的《资本论》第 1 卷中,马克思提出了他也认同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且认为,这种基本矛盾除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炸毁资本主义外壳以外,没有其它办法解决。但经过多年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到他整理、编辑《资本论》第 3 卷时,他认识到《资本论》第 1 卷中的那些理论,是根据 1867 年以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总结出来的,在当时是正确的。但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变了,那些理论已经不适用了。 1893 年,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所得选票逐年增多,恩格斯说:如果选举到 1895 年才举行,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三百五十万张选票。全德国的选民是一千万,其中参加投票的人数平均是七百万。如果在总数七百万选民当中有三百五十万选民拥护我们,德意志帝国就不能再像这个样子存在下去。 v 工人阶级通过议会道路掌握政权成为可能。恩格斯甚至预言,德国社会民主党到 19 世纪末就可能担负起管理国家的使命。这就预示看,资本主义可以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不需要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了。《资本论》第 3 卷否定了第 1 卷的结论。既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情况的变化, 1894 年出版的《资本论》第 3 卷可以改变 1867 年出版的《资本论》第 1 卷的结论,那么再过一定年限,资本主义社会情况又有变化,《资本论》第 3 卷的结论不是又要改变吗?因此之故,恩格斯劝说人们不要在《资本论》中去找真正社会主义的秘密学说和万应灵药,乃是一种非常诚实而绝对应该遵守的告诫。    1917 年 4 月,列宁告诫那些只会无谓地背诵记得烂熟的公式的人们说: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vi1916 年上半年列宁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即《帝国主义论》 ) 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只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或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但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展,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日益广泛而深入,到 1917 年 12 月,列宁根据这种情况指出:发展成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在战争的影响下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vii 情况变了,他担心人们死抱住他在《帝国主义论》中的理论不放,于是在 1920 年 7 月 6 日为该书写的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中说:本书的主要任务,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是说明 20 世纪初期,即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大战前夜,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国际相互关系上的总的情况。这就是说,《帝国主义论》一书并不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及其以后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可叹的是,尽管列宁作了这一说明,但后人不肖,不仅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到现在,仍然有人认为《帝国主义论》中的论点丝毫也不能改变。这就必然误将《帝国主义论》看成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试举一例。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是《帝国主义论》的基本理论,至少是它最重要的基本理论。这种理论是否永远正确呢?我们认为,至多也只能说它直到 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经济大危机为止是正确的。 viii 但从 1932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上台后执行的政策, 1933 年起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的新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按照凯恩斯主义陆续实行的内政政策,都是列宁所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欧、美学者一般称为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列宁在一战期间看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是不相同的。列宁在一战期间看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类似于后来德、意、日实行的法西斯主义式的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失道寡助,是资本主义垂死前的回光返照,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崩溃。福利国家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则与此不同,它是在保存资本主义民主前提下,局部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节制资本,改善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经济处境,以适度减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缓和阶级斗争,缓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从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看,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却使资本主义起死回生。从 1950 - 1969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都比较高,美国为 5.4% ,日本为 15.45% ,法国为 5.75% ,联邦德国为 8.6% ,英国为 3.15% ,意大利为 8.4% 。 ix 另据有关资料统计,从 1948 - 1976 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加了 3 倍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6.6% 。 x70 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出现难以对付的滞胀危机,有的国家还出现高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但大体上说, 1976 到 1987 年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除美国在 1982 年有所降低、西欧在 1981 年增长为零外,其余各国历年都是在低通货膨胀下保持低速增长的。 1988 年还是近几年来增长较高的一年。到 20 世纪最后 10 年,美国还出现最长经济扩张周期 ( 从 1991 年到 2001 年 3 月 ) ,西欧 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3.4% ,日本虽跌入失落的十年,年均增长率仍达 1.75% 。不仅如此,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改变了这些国家的阶级论结构,使它们的中产阶级在二战后逐渐占总人口的多数,最富的和最穷的都只占少数;而且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因此,二战后以来,这些国家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都逐渐进入低潮,社会上不存在有份量的要求推翻垄断资本主义的力量。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的说法,资本主义制度现在已经被包括工人阶级和工会在内的人们接受了。 xi 由此可见,直到 20 世纪末,资本主义仍处于相当稳定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垂死论早就过时了。目前虽然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人们还很难看到福利国家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垂死形态。   除垂死论以外,《帝国主义论》中的许多论点都早已过时,我发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1 年第 1 期上的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及时代局限性一文中,曾作过比较详细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 二 )      马克思主义或马列主义不仅是发展的科学,时代变了,它的某些内容可能就不正确,需要发展,需要改变。再者,由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想非常复杂,而且愈来愈复杂,不容易完全认识清楚,马克思主义或马列主义在其产生时,可能有的内容就不正确。列宁就说过:马克思、恩格斯在估计革命时机很快到来这一点上有许多错误,而且常常犯错误。 xii 马、恩不仅在估计革命到来时机方面犯错误,他们在判断革命首发地区上也犯错误。比如,恩格斯在 1847 年末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说,这种剝夺者被剝夺的革命,亦即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因此,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 xiii 后来的事实证明,恩格斯的这个估计显然是错误的。共产主义革命首先不是出现在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较多、生产力较高的英国,而是出现在工业、财富积累、生产力较落后的俄国。即使有人把 1871 年生存了两个月的巴黎公社搬出来,也不能为恩格斯的估计错误辩护,因为 1871 年的法国,其工业、财富积累和生产力,都赶不上英国。   近些年来,有些学者不承认俄国十月革命 ( 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 ) 是马、恩论述的共产主义革命。即使如此,也不能认为恩格斯的估计正确。仅举一例。 1929 - 1933 年,美国的工业、财富积累和生产力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当时面临空前严重经济危机,按照恩格斯的论点,它就应该发生共产主义革命,炸毁资本主义外壳。但是, 1933 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实行的新政,却基本上克服了这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出现恩格斯说的共产主义革命。这个活生生的历史事实,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中的理论是错误的吗?   列宁说马、恩在估计革命到来时机上常常犯错误,其实他自己也是如此。 1916 年初,他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在西欧和美国,现在摆在日程上的是无产阶级为打倒资本主义政府,为剝夺资产阶级而进行革命斗争。帝国主义把群众推向这种斗争,因为它使阶级矛盾大大加剧,使群众的处境无论在经济方面或政治方面都日趋恶化。 xiv1919 年,列宁又说:资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议会制已开始崩溃。 xv 这些判断,历史事实不都已证明是错误的吗?列宁不仅在估计革命到来时机上犯错误,他在《帝国主义论》中对一战前夜垄断资本主义的论述也有不确切的地方。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内力在肯定这部著作重大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它的几点缺陷。 1 、 列宁论述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亦即帝国主义的过渡,是以生产关系的变化、即生产与资本的集中或私人资本家竞争转变为集体资本家垄断为尺度的。实际上,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虽有程度的不同,但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现象,并非 19 世纪末欧、美社会的特点。为什么到 19 世纪末生产与资本的集中才导致垄断呢?大内力教授根据另一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宇野弘藏的理论,认为只有发展到产业结构以现代钢铁业 ( 不是以搅拌法为基础的手工业生产的钢铁业,而是以西门子-马丁、贝氏、托马斯等炼钢法为基础的钢铁业 ) 为中心产业的 19 世纪末的生产与资本的集中,才必然导致垄断。这也就是说,只有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水平时,才必然导致垄断。因为这种新钢铁工业以及由它引起的铁路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等,都需要巨额投资,个人企业难以承担,不得不采用股份公司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与资本的集中,才逐渐形成垄断。而《帝国主义论》中论述形成垄断原因时,却忽视了这种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2 、 在《帝国主义论》的第 3 章中,列宁指出:生产的集中,由集中而成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的溶合或混合生长, ---- 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大内力教授认为列宁对金融资本下的这个定义是不完整的。列宁在解释工业与金融结合、定义金融资本的时候,吸收了希法亭不少有用的观点。但对希法亭所强调的对形成金融资本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股份公司的作用,却十分轻视。实际上,金融资本只有利用股份公司才能建立起来,因为只有股份公司才能集中社会资金,可以使投资资金迅速流动,可以使垄断组织有充分的结合力和统制力;只有通过股份公司才可以形成金融结构和垄断大企业相结合的组织体。 3 、 列宁关于资本输出的理论,大内力认为有两方面的缺点。第一是列宁对国内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的形成与资本输出关系、即用于输出的过剩资本形成机制,未作出令人信服说明。列宁认为,如果没有落后的农业和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劳动大众,就不会有过剩资本用于输出。但是,农业落后和劳动大众贫困是自有资本主义以来的一般现象,并非 19 世纪末以来特有现象,不能以此来作为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的根据。而且 19 世纪末是西欧国家工人实际工资迅速增长时期,工人阶级即使仍然贫穷,也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所缓和。因此,用这种论点作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根据是有困难的。其次,列宁认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这种分法也是有问题的。比如英国早在重商主义阶段就输出资本,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还大规模输出资本;而德国在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其主要目的乃是为了扩大商品输出。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或马列主义的某些内容,不独会过时,有的原来就有错,或不确切。 ( 三 )   综上两节所述,足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作为革命者,虽然为了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集中力量推动革命进程时,经常批评异见,强调唯有自己的理论正确,但是作为一个学者,他们的态度是很严肃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永远正确,放之四海而皆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内,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 xvi 马克思说: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 xvii ,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 xviii 恩格斯在答复考茨基关于人口增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的问题时说: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 ( 指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 ---- 引者注 ) 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比我和你笨。 xix   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对教条主义者的批评是很严厉的。在《共产党宣言》第 3 章中,马克思、恩格斯指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信徒说:虽然这些体系 ( 指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的创始人在许多方面是革命的,但是这些信徒无视无产阶级的历史进展,还是死守着老师们的观点。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时指出,谁要是想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除非是一些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 xx 马、恩不仅严厉批评教条主义者,也非常认真纠正自己错误,防止自己陷入教条主义,特别是到了晚年。 1893 年 5 月 11 日, 73 岁的恩格斯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发表谈话,纠正了他 27 岁时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设计的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也是最终模式。他说: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你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 xxi1895 年 3 月 6 日,恩格斯在《 法兰西阶级斗争 导言》中,对马克主义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反思和修正: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仔细地加以研究的。   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在 1848 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袭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业仲裁法庭的选举;他们开始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只要在该职位换人时有足够的工人票数参加表决。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起义成就。   在罗曼语国家里,人们也开始愈益了解到对旧策略必须加以修改了。德国所作出的利用选举权夺取我们所能夺得的一切阵地的榜样,到处都有人模仿;无准备的攻击,到处都退到次要地位上去了。 xxii   综上所述,足见马克思主义的创建者是坚持他们的学说只是一种特定时间特定地区的产物,决不是永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我认为,他们的这种看法,是极其应该受到人们尊重的,因为他们的学说是结合革命实践创建的,是受过革命实践检验的,不是假想,不是空谈。人们在学习、特别是运用他们的学说时,应该牢记他们的这种谆谆告诫。如果到今天还将他们的学说用作治国的指导思想,实在是非常荒唐的。 注 释: 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中译本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第 1 卷,第 340-341 页。 ii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中译本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第 27 卷,第 433 页。 iii 、同上,第 16 卷,第 234 页。 iv 、同上,第 243 页。 v 、同上,第 22 卷,第 629 页。 vi 、《列宁全集》 ( 中译本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 ,第 29 卷,第 139 页。 vii 、 同上,第 33 卷,第 171 页。 viii 、请参阅刘绪贻主编:《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7 ,第 2 章,第 1 节:二十世纪前 30 年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向垂死阶段的发展。 ix 、宋涛、陈耀庭编:《当代帝国主义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 ,第 245 页。 x 、同上,第 420 页上表格。 xi 、约翰加尔布雷思、斯坦尼斯拉夫缅希科夫:《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共存 ---- 从辛酸痛苦的过去到较美好的未来》,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公司, 1988 ,第 58 页。 xii 、《列宁全集》 ( 中译本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 ,第 12 卷,第 362 页。 xii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中译本 ) ,第 1 卷,第 221 页。 xiv 、《列宁全集》 ( 中译本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 ,第 22 卷,第 137 页。 xv 、同上,第 29 卷,第 269 页。 xvi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中译本 ) ,人民出版社, 1956 ,第 3 卷,第 186 页。 xvii 、同上,第 1 卷,第 416 页。 xviii 、同上。 xix 、同上,第 35 卷,第 145 页。 xx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中译本 ) ,第 3 卷,第 129 页。 xxi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628 - 629 页。 xxii 、同上,第 595 、 597 、 603 、 607 页。转引自辛子陵:《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香港:书作房, 2009 ,上卷, xxii - xxiii 页。      2009 年 6 月 10 日于珞珈山 ( 感谢刘绪贻先生惠寄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学术问题讨论 /2009 年 7 月 10 日转发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4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學網推薦】唯科学主义在中国
jiangjinsong 2009-4-26 09:37
载2005年10月21日~11月18日《科学时报》 唯科学主义在中国 历史的回顾与批判 范岱年   近年来,关于唯科学主义(Scientism)或科 学主义的讨论又一次在我国学术界兴起。唯科学主义在国外是一个贬义词,是对那种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主张的一种贬称。( )而有意思的 是,我国有一些科学主义者却把这当做一个美称来加以提倡。( )   关于唯科学主义的定义,国内的学者已作过许多详细的介绍。强唯科学主义是指对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的一种信念 (见《牛津英语词典》)。弱唯科学主义是指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被应用于包括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的一种主张 (《韦伯斯特大词典》)。( )在前苏联和我国,唯科学主义有一种变形,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科学主义,这是一种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看作是一 种万能的科学,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的主张。   本文拟对唯科学主义在中国的流行及其危害作一历史的回顾,并稍作批判。 一、 1923 年的科学与人生观(科学与玄学)大论战    正如胡适所指出,自清末变法维新以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对它表示轻蔑或戏侮 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序)可是,在1919到1920年间,梁启超与张君劢等人到一次大战后的欧洲考察。在考察中,他们深感到, 欧洲科学虽然发达,但仍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浩劫。由此可见科学并不万能。1923年2月14日,张君劢应邀到清华学校作题为人生观的讲演,认为科学 无论如何发达,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决非科学所能为力。( ,张君劢,人生观)   张文发表后,马上遭到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尖锐反击。丁称张君劢为玄学鬼,并指出:科学的万能,科学的普遍,科学的贯通,不在它的材料,在它的方法。 人类今日最大的责任与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 ,丁文江,玄学与科学)唯物主义者吴稚晖提出了漆黑一团的宇宙观和人慾横 流、两手动物演戏的人生观( ,吴稚暉,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得到了胡适的赞扬。胡适本人还提出了自然主义的人生观,共10条,前 9条谈的都是科学的结论,最后一条提出人要为全种万世而生活的最高宗教。( ,胡序)这些唯科学主义者都忽视了人生观是有关人生的目的、意义与价 值的;忽视了科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有根本的区别。爱因斯坦说得好:科学不能创造目的,更不用说把目的灌输给人们;科学至多只能为达到目的提供手段。 但目的本身却是由那些具有崇高伦理理想的人构想出来的。...由于这些理由,在涉及人类的问题时,我们就应当注意不要过高地估计科学和科学方法;我们也不 应当认为只有专家才有权利对影响社会组织的问题发表意见。( ,第268页)   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在总结这场争论时说:我们相信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他还 相信唯物的历史观为完全的真理。( ,陈序)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则认为这场争论所论的问题在于承认社会现象有因果律与否,承认意志自由与 否,别的都是枝节。他的回答是: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完全一样,有其因果的必然;社会发展的最后原因是生产力,最后结果是社会主义,这就是历史发 展中的天道。一切英雄豪杰、理想家或天才,只有成为社会变革的历史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陈独秀和瞿秋白在这里把唯物史观等同于科 学,等同于完全的真理,等同于社会现象中必然的因果律。其实,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看待社会、历史的重要观点。但马克思从 来没有用过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词,而是由恩格斯创造的。( ,第111-112页)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说大体说 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但他并没有把这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因果律。马克思在 1844年,既强调自然主义,也强调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 )而瞿秋白要人做历史工具,完全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方面,成了单纯的自然 主义和唯科学主义者。龚育之曾批评郭颖颐,不应该把陈独秀说成是唯科学主义者,因为陈独秀既提倡科学,又提倡民主,欢迎德先生和賽先生。( )确 实,陈独秀在1919年提倡过科学和民主,但在一年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把阶级斗争学说作为至高无上的原则,而认为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 专有物,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 )根本予以否定。所以,郭颖颐说科玄论战中的陈独秀是唯科学主义者,应该说是恰当 的。( ,第65页)   正如李泽厚所指出的那样,这场大论战,如果纯从学术角度看。玄学派所提出的问题和所作的某些基本论断,例如认为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生问题,价值判断与 事实判断有根本的区别,心理、生物特别是历史、社会领域与无机世界的因果领域有性质的不同,以及对非理性因素的重视和强调等等,比起科学派虽乐观却简单的 决定论的论点论证要远为深刻,它更符合于20世纪的思潮。( ,第59页)可是,在科学在中国有无上尊严的形势下,这场论战却明显地是以玄学 鬼被人唾骂,广大知识青年支持或同情科学派而告终。(同上) 二、 从1927到1949,中国左倾的知识分子日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科学主义    1927年,国共分裂。国民党取得政权。从1927到1937年,国民党政府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可是戴上科学桂冠的马克思主义 却继续得到广泛传播。突出的例子是艾思奇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哲学》,在1934年开始发表,以后合编成书出版。在12年内竟再版32 次。( ,第164-165页)有意思的是,国民党的理论家陈立夫,为了与马克思主义相抗衡,写了一本《唯生论》。他对科学的滥用表现了一种粗劣 的唯科学主义变态,( ,第161页) 其影响显然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相比。   我本人的经历也可以表明马克思主义唯科学主义在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影响。1940年,当时我14岁,住在重庆赖家桥,我和住在附近的孩子剧团的小朋友们 一起学了《社会发展史》,我也常到政治部第三厅的图书馆去借阅苏联和进步小说,初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1948年,在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影响下, 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浙江杭州参加了革命,也参加了科学时代社,( )这是一个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科学工作者组成的科学团体,有许多大 学的理工科青年教师参加。我在这里第一次学习了自然辩证法。当时我因为缺乏哲学、科学哲学和人文学科的素养,幼稚地以为:学习了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发展 史就掌握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学了自然辩证法就掌握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唯科学主义的理解。 三、 从1949到1976年,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大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1950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 个经典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 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 )这一定义长期为我国许多书籍和教材所引用。这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的唯科学主义的定义。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 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按照我今天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观察世界的观 点和方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但它不是经验科学,它的许多命题是不能用经验证实或否证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但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学 说,在今天看来,还很不成熟,否则邓小平怎么会说我们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呢。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是一个伟大的理想,是十分重要的价值观。斯大林把哲学、 价值观与具体科学相混同,其后果是不好的。   按照当时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哲学社会科学是有阶级性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服务的,是伪科学,应予取 缔,这方面的教师、专家,不能再讲课,需要改造思想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所以仍可以讲授和学习。但因为西方世界的科学家大都出身于 资产阶级,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这种观点会渗透到科学著作和教材中去,因此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批判西方自然科学家的唯心主义观点。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1952年4至6月间,政务院文教委计划局科学卫生处和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不少原科学时代社社员如孟庆 哲、吴征镒、汪志华、何成钧等和科学卫生处的何祚庥都参加了。会议上大家基本同意的结论整理成一篇题为为坚持生物科学的米丘林方向而斗争的长文,在 《人民日报》和《科学通报》上发表。文章中写道:米丘林生物科学是自觉而彻底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生物科学的伟大成就,是生物科学的根本革命 ,它用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它的哲学基础,证明了生物发展的辩证过程。文章把摩尔根染色体遗传理论打成伪科学,而把真正的伪科学(即勒柏辛斯卡娅的 细胞形成学说和波什扬的病毒和微生物相互转化学说)当成苏联的先进科学而加以表扬。( )又如1952年《科学通报》刊载了6篇苏联科学家批判鲍林 的共振论的文章,认为共振论是唯心的、反动的伪科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鲍林却因为这项工作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老实说,在当 时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的号召下,许多人(包括我自己)还看不出这类批判的问题的。但在今天反思时,难道还看不出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唯科学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万能的科学、用哲学来代替科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评判科学的标准)的错误吗?!历史证明,这些批判对苏联和我国的生物科 学和化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例如,1954年冬,四川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遗传学家鲍文奎经营多年的培育高品位多倍体品种的试验田被铲除。我国著名植物 学家胡先驌在1955出版了一部《植物分类学简编》教材,就因为书中批评了李森科主义的错误,竟被批判为反苏、反共、反对共产党领导科学的罪行,该书 被全部销毁。( ,第182-192页)这些粗暴的行为,对我国生物科学的摧残,是可想而知的。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8月,在青岛召开了遗传学座谈会,肯定了摩尔根遗传学是科学,是不同于米丘林生物学的另一个学派。 1957年初,中共中央鼓励广大知识分子鸣放。许多社会学家提出了恢复社会学的建议。6月9日,《光明日报》发表了曾昭抡、千家驹、华罗庚、童第周、钱伟 长的对于有关我国科学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其中关于社会科学的问题一节提出了:首先要改变对待旧社会科学的态度。不要以为资产阶级社会里没 有社会科学可言。某些学科解放后竟被废除。过去研究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学的人很多转业了。过去许多课程因为苏联没有就被取消了。他们建 议,对待旧社会科学应当是改造而不是取消。因此应当恢复的应即采取适当步骤予以恢复。( )不久开展的反右派斗争把这个建议批判为反社会主义 的科学纲领,批判者认为右派分子企图用恢复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的办法来反对马克思主义,所谓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人类历史和社 会现象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是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里才开始。( )。这样,曾昭抡、钱伟长和费孝通等许多社会学家都被打成右派分子,成 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他们的善意建议,被看成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毒草,看成是向党进攻。   在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中,不仅要批判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思想,不仅要批判苏联的修正主义,而且要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实行无产 阶级专政。( )毛泽东被说成中国几千年才出现一个的天才,毛泽东思想被说成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在这种绝端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的气氛中,文化革命成了反人道、反科学、反文化的浩劫。 四、 从1978-1989年,唯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之争    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中国学术界开始有了生机,又一次出现了唯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争论。海外有位华裔学者 华世平,写了一部题为《唯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毛以后的中国的两种文化》,( ) 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争论。他举出了唯科学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唯科学主义者胡乔木,技术决定论者苏绍智,经验的唯科学主义者金观涛。他也举出了 人道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者王若水,儒家人道主义者李泽厚,批判人道主义者甘阳。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胡乔木与王若水的争论。胡乔木坚持列宁、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学说都是科学;认为强调人道主 义和异化的马克思是早期、还不成熟的马克思;作为世界观的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 )王若水则认为,人是哲学的出发点,从青年马 克思到老年马克思都坚持人道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异化,社会主义需要人道主义。({25})在争论过程中,胡乔木利用手中的权力,给王若水以严 厉的党纪和行政处分,但并没有把王若水压服,对王的答辩也没能作进一步的反驳。胡乔木在1982年9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 实践一文,他说,共产主义运动已取得进展这一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是正确的,共产主义是必然会成功的。( ,第58页)这 样的论证是缺乏说服力的。   苏绍智自称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历史的发展有客观规律,它决定于生产力,而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66页)作 为科学,马克思主义也具有不完备、可超越、可证伪的特征。( ,第69页)苏说马克思主义可以证伪,本意是要给马克思主义带上科学的桂冠,结果却被 某些人以为是在攻击马克思主义,险些受到处分,幸好有朋友替他解释,才免了此一劫。不过,实事求是地讲,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无法证伪 的。而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表示,他们并不赞成简单的经济决定论。( ,第67页)   金观涛倒真是想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哲学与人文学科的唯科学主义者。他想用量子力学证伪唯物论,想用控制论、系统论取代辩证法,( )用它们来研 究、解释中国的历史和科学史。( )但他的哲学、科学哲学、历史的基础不够深厚,他的理论还有许多可商榷之处。( ,第83-87页; )   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华世平遗漏了一个唯科学主义者。他就是查汝强,他是马克思主义的(或自然辩证法的)唯科学主义者。他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 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第15页)他还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范畴体系和三条宇宙总规律,并据此否定认为宇宙是有 限无界的现代宇宙学,( )发表了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成就与辩证自然观一文。( )他的这些文章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从1986年到 1988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但他得到了何祚庥的坚决支持。( )   华世平把李泽厚作为儒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实并不恰当。( ,第109-124页)因为他主张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不赞同把马克思 主义解说为人道主义,( ,第199-204页)提出以西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为体,中学为用。( ,第311-341页)我认为中 国文化书院的汤一介更适合于做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   批判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甘阳是所有代表人物中最年轻的,但他对西方哲学(从康德到现象学、诠释学、存在主义,到新马克思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却是了解 最多的。他作为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的编委,编辑了《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新知文库》、《人文研究丛书》以及《当代中国文化意识》一书。他着重 学术的批判和建设,但不直接参与现实政治。他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对新儒家,也批判唯科学主义和西方的现代化。( ,第125-133页)甘阳赞 同哈贝马斯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与政治压迫相联系的。对自然的支配总是与对人的支配相联系的。在科学技术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时代,个人的生 活就日益支离破碎了,科学和技术只能帮助我们评价我们的一些目的的一致性,但不能帮助我们决定哪些目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或有道德义务的。( ,第 135页)   在这些代表人物之间,除了胡乔木和王若水有正面的交锋外,一般都是各有自己的阵地、团体、读者,互不交锋。李泽厚还支持金观涛用控制论解释中国历史的尝试。这表明毛以后的中国,学术思想已比较多元化了。 五、 21 世纪初开展的有关唯科学主义之争    2000年6月8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对何祚庥院士的访谈,题为我为什么提倡科学主义。( )2001年9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第五 次全国代表大会。何祚庥在上午开幕式上又一次提倡科学主义。龚育之在发言中,把提倡科学精神混同于科学主义,说把重视科学,提倡科学精神叫做科学主 义也无妨。( )我在下午的发言中表达了不同意见,( )可是他们二位都已离席,没有听到。2002年11月21日至22日,京沪两地的若 干从事科学文化研究的学者举行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发表了题为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的学术宣言。对科学主义进行了分析批判和反 思。( )2003年10月14日,在邓小平批准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龚育之作了题为科学与人文:从分隔走向交融 的长篇发言,反对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那天下午我作了即席发言,发表了不同意见。2003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协科学与社会论坛 第一次研讨会。龚育之没有到会,但提交了一篇论文。主讲人何祚庥作了题为我为什么要批评反科学主义的发言。( )接着有八、九位到会者对科学 文化人的反科学主义的宣言进行了批评,遗憾的是被批评者都未被邀请与会。只有一位到会者肖显静发表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2004年4月30日, 何祚庥又在《科学时报》上发表了我们和反科学主义者的根本分歧何在?一文。( )此后,直到今年,全国报刊上仍不时出现一些有关科学主义与 反科学主义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有不少好的意见,限于篇幅,我不再重复。因为何祚庥是反对反唯科学主义的领军人物,所以我要对他的几篇文章中的论点表示一些 不同意见。   1.何祚庥说:反科学主义的后果就是反科学。( )我在前面说过,反对唯科学主义,就是反对科学万能论或科学方法万能论,我们不反 对科学和科学精神。但是,甘地说过,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是七大社会罪恶之一。所以,像为细菌战服务的那种科学,我们是可以反对,也应该反对的。   2.何祚庥说:争议在于科学的方法,...能不能应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 )我的意见是,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当然应该用科学方 法进行研究。但是,因为研究对象不同,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不完全等同于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我们认为,主要的争议是自然科学方法能不能解决人文学科的问 题。唯科学主义者认为能,我们认为不能。因为哲学、道德哲学要解决的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是有关善的问题,是价值判断问题;艺术是解决美的问 题,是审美判断问题。而科学主要是求真。二者不能混同,也不能取代。   3.何祚庥说:人们对于自然或社会的认识,能达到真理的或科学的认识,并且这种真理的认识或科学的认识,必定是一元化的认识,亦即客观真理只有一 个。( )何进一步依据神舟五号的火箭的设计中,人们用的是牛顿力学,而且取得了成功,因此牛顿力学是力学领域中唯一正确的力学,是唯一的客 观真理。   我们认为,牛顿力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其中包括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三定律,伽利略变换,万有引力定律等。设计神州五号火箭成功,并不能证明绝对时空观 就是客观真理,绝对时空概念具有很大的主观约定的成分。何向反科学主义人士挑战,认为对方举不出一个实例,证明力学领域中还有另一套观点和理论 不一样的而又不能说一定是错误的力学。( )其实,我们很快就可以举出一个实例,这就是相对论力学。它的时空观、洛伦兹变换等与牛 顿力学是不一样的,但不是错误的。而且它还有比牛顿力学优越的地方,它不仅可用来设计神州五号火箭,还可以用来设计牛顿力学所不能胜任的粒子回旋加速器 哩。   真理问题,是哲学、科学哲学中长期争论的问题。唯物论者、实在论者主张真理符合论,即真理要符合客观实在,经验论者主张真理融贯论,即真理要融贯地说 明一切经验。实用主义者认为应用有效即是真理。现象论者认为真理乃是存在者之解蔽。如此等等。何祚庥断言牛顿力学是力学领域中唯一的客观真理,但没有给出 令人信服的论证。我们知道,牛顿在创建和应用牛顿力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还原论(或简化论的方法。他把天体简化为质点,在说明开普勒定律和计算行星轨道 时,把行星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略去不计。所以,按照牛顿力学算出来的行星轨道,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而只是一种近似、有效的描述。按照唯物论的真理符合 论,它并不是唯一的客观真理。   4.何祚庥说,反对唯科学主义,是反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是...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是在那里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乃至斯大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学说,是否已达到科学的、规律性的认识?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解 体,说明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学说没有成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革命的学说把中国经济带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邓小平说,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 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搞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放弃计划经济,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我们不再强调阶级斗争,而提出要建设和谐 社会。这些都表明,我们要对社会主义达到科学的认识,还需要一个实践、尝试的过程。   第二,是关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的问题。这里关系到用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以及如何指导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在上世纪 50年代初,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名义下,有许多社会科学(如社会学)被取缔了。社会学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恢复。1952年,何祚庥以政务院文教委计划 局干部的名义,参加了三次生物科学座谈会。这三次座谈会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名义,主张坚持生物科学的米丘林方向,把摩尔根遗传学打成伪科学,而把真正 的伪科学(勒帕辛斯卡娅的新细胞形成学说和波什扬的微生物和病毒相互转变的学说)当成苏联先进科学来大加表扬。( )时隔半个世纪了,我们恳切地希 望,何先生在再次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时,不要重犯半个世纪前的错误。   5.何祚庥说,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价值问题...可以...也必须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这表明,何祚庥确实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唯 科学主义者。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不仅仅是,也不全是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重 要的、影响深远的观点、方法,但不等于科学,也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它也不能取代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对研究早期资本主义作出了 划时代的贡献,但在今天世界日益全球化的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种伟大的理想和价值观,但社会主义学说还没有成熟到科学的程度。价值 问题当然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但人生意义、伦理道德、审美情趣、艺术创造不是仅用科学方法、理性的、逻辑的方法所能解决,这些还涉及感情、意志、灵感、 顿悟等等方面。   总之,关于唯科学主义与反唯科学主义的讨论,是涉及到哲学、科学的一场历史悠久的学术讨论。需要平心静气的、深入细致的、充分自由的讨论。何祚庥喜欢 给对方反唯科学主义者扣上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的帽子,责问对方是代表哪些人群的利益,站在什么立场,( )是否不利于营造我国学术 界内的和谐气氛呢?   写到这里,觉得也有必要对科学文化人的学术宣言提一点意见。这个宣言概述了现代国际上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的 研究成果,也吸取了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环境生态主义等等的观点,剖析了唯科学主义的历史功过,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论述过于简单,没有划清反唯科学主义 与反科学的界线,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科学还比较落后,还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情境(Context),因此引起了何祚庥、龚育之先生等的误解、忧虑和 反对。举个例子说,还原论对现代科学(从牛顿力学到原子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今天看到了还原论的不足之 处,但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还原论(简化论)方法可能还取消不了。因为现实世界是太复杂了。科学如不作些简化,几乎就无法前进。牛顿当时如不把行星之 间的引力简化掉(把多体问题简化为二体问题),他是很难说明开普勒定律的。又如江晓原2003年1月24日发表在《科学时报》上的文章科学本身不可以被 研究?( )对科学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关系的叙述,也太简单化了,有的地方可能也不太符合实际。据我所知,有许多杰出的科 学家,对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还是很赞赏的。而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有悠久的历史根源,至少要追溯到康德,决不是科学哲学家因爱生恨而开始 采取的临时策略,也不能通俗化为少数人在房间里商量出来的,这样的通俗化,把社会建构论也太简单化了。这样,只能引起不了解科学哲学新近进展的人 的误解和反感。   回顾我国80多年来有关唯科学主义的讨论,可以看出,作为学术讨论,这种讨论对哲学、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如果像上世纪50年代到70 年代的中国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科学主义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据此来取缔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条来 批判、取代具体的自然科学,则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六、 唯科学主义的渊源和当代的自然主义    自从近代科学建立并发展以来,哲学中的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和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唯物主义)都有所发展。这种哲学把科学看做文化中价 值最高的部分。反对这种观点的人把这种观点贬称为唯科学主义。( )但实证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都乐意把自己称为自然主义者。实证主义后来 发成为逻辑经验主义,他们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倾向,要取消形而上学,强调实证方法,要建立统一的科学和科学世界观。唯物主义后来发展成辩证唯物主义,他们也 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倾向,反对机械论的形而上学,强调实践,也要建立统一的科学。但由于西方世界有很强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传统,所以他们也重视人本主 义。逻辑经验主义者费格尔说,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应该是我们的箴言。( ,第1页)而马克思也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 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第1页; ,第77页)(可是前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片面强调科学主义,而忽视了人 道主义或人本主义。   可是,自然主义哲学今天在世界上仍很有影响。例如,澳大利亚的C. A. 胡克,他致力于自然主义实在论的研究。他们把自然界、人类社会都看成是非线性的、不可逆的和功能上不可还原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他们已尝试对真理和理性作了 自然主义的(或科学的)说明,虽然其中的困难是令人生畏的,对善和美尚未作任何说明,但他们仍希望对善与美作出自然主义(或科学的)说明。其中的困难将 更加难以克服。( )所以,今天仍有人认为科学是可以对伦理道德和审美判断作出自然主义的、科学的说明的。当然,要完成这一任务,是十分困难的。由 此可见,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争论,将是长期的。 七、 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明的复兴   新中国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方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但在政治体制改革、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建设方面还有十分艰巨的任务。现在提出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是一巨大进步,是对唯科学主义的有力批判。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加强中国的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的文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五四传统,吸 取世界的优秀文化(既要人文,也要科学),也需要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中的优良传统,融合创新,才能成功。光靠科学是不够的。   甘阳提出,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三种传统的融会。一种是中国儒道互补的传统,仁爱是这种传统的精髓,第二个传统是毛泽东时代形成的平等与参与的传统, 第三个传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对于市场经济的信念和对于自由的追求。甘阳认为,中华文明未来的形态,很可能是三种传统在相互冲突之间的融合与交融。 ( )我基本赞同甘阳的意见,但觉得也要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努力吸收外来文化,包括科学,民主,自由,人权,个性解放等等启蒙思想。 参考文献 江天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哲学研究》,1996年第11期。 我为什么提倡科学主义访何柞庥院士,《光明日报》2000年6月28日。 陈广仁、王恒礼,科学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及其弊端,载《地球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年。 《科学与人生观》,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年。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 瞿秋白,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新青年》季刊2期,1923年12月 30日。 贝尔,《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7页。 龚育之,科学与人文:从分隔走向交融,《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第1期。 陈独秀,论政治,1920年,《新青年》8卷1号。 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9页。 黄宗甄,科学时代社和《科学时代》,《中国科技史料》,1996年第4期。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50年。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1-446页。 为坚持生物科学的米丘林方向而斗争,《科学通报》1952年第7期。 见《科学通报》,1952年第3期。 李佩珊,《科学战胜反科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 《光明日报》1957年6月9日。 郭沫若,驳斥一个反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人民日报》1957年7月6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年5月16日。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中的林彪语录,1969年。 Shiping Hua, Scientism and Humanism: Two Cultures in Post-Mao China (1978-1989), State of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lbany, 1995. 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人民出版社,1984年。 王若水,《为人道主义辩护》,三联书店,1986年。 金观涛,《我的哲学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后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傅大为,评金观涛、刘青锋〈问题与方法集〉及刘青锋〈让科技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1卷第2、3期(1988)。 查汝强,《科学与哲学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查汝强,自然辩证法范畴体系设想,《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5期。 查汝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成就与辩证自然观,《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 参见1986至1988年的《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社会科学》和《光明日报》刘兵、王作跃、熊伟、陈恒六、仲维光、许良英、董光璧、金吾伦、韩增禄等人的文章。 何祚庥,有界无边是否就不可超越?,《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第2期。 参见汤一介访谈:中国文化能为文明的共存作出贡献,《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12月30日第6页。 龚育之,对新世纪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兼论所谓反对科学主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文献汇编》,2001年。 范岱年,尼采和科学哲学,《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六),2002年。 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 见《中华读书报》2002年12月25日。 何祚庥,我为什么要批评反科学主义,《科学时报》2004年2月13日。 肖显静,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科学时报》2004年2月13日。 何祚庥,我们和反科学主义者的根本分歧何在?《科学时报》2004年4月30日。 江晓原,科学本身不可以被研究?,《科学时报》2003年1月24日。 R. S. 科恩,《当代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1页。 C. A. 胡克,自然主义实在论:纲要和研究纲领,《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第2期,特别是第5页注1。 甘阳访谈: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华文明复兴,《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12月30日,第3页。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872 次阅读|3 个评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是哲学家而是科学家
可真 2008-7-24 04:33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系恩格斯晚年所著,写于 1886 年,同年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杂志《新时代》的第 4 ~ 5 期上, 1888 年出版单行本,此书应该也无疑是完全成熟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根据恩格斯在该书中的论述,由他和马克思共同完成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工作,是在自然、历史、思维三大知识领域中展开的: (一)一切自然哲学的终结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描绘这样一幅总的图画,在以前是所谓自然哲学的任务。而自然哲学只能这样来描绘: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 ...... 自然哲学就最终被清除了。任何使它复活的企图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一种退步。 ...... 辩证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这里恩格斯指明,在自然知识领域,他和马克思终结了一切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的自然哲学,并代之以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的辩证的自然观。 (二)费尔巴哈历史哲学(包括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的终结 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因此,任务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但是,这个任务费尔巴哈是完成不了的。他虽然有基础,但是在这里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唯心主义束缚在这里,在社会领域内,正是费尔巴哈本人没有前进 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他紧紧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但是,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当作历史中行动的人去研究。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 这里指明,在社会知识领域,恩格斯和马克思终结了关于抽象的人的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并代之以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三)黑格尔思辨哲学(概念的辩证法)的终结 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做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这样,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或者宁可说,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用脚立地了。这就是说,在自然与社会(外部世界)知识领域和思维知识领域,恩格斯和马克思终结了关于概念的自我发展的把现实事物看做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的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并代之以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的(唯物)辩证法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显然,这门科学包括上述 辩证的自然观(应理解为关于自然界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和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应理解为关于人类社会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恩格斯进而指出,在他和马克思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并用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来取而代之以后,现在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再是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种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恩格斯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他和马克思用以取代德国古典哲学的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中只有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亦即关于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的部分,才是属于哲学的东西。这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如果说逻辑和辩证法是可以被当作哲学来理解的话,那末,辩证的自然观和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亦即关于外部世界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就不可以被当作哲学来理解了,因为对于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来说,当然不能说不再是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种联系了,但是对于关于外部世界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来说,却绝对应该说不再是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种联系了。换言之, 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凡是探索外部世界,从而必须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探寻事物运动规律的学问,都是科学,而不是哲学;唯有以人类思维作为对象,研究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问,才称得上是哲学 。 因此,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也有其哲学的话,那末,这种哲学也就是被恩格斯界定为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的所谓逻辑和辩证法。这里逻辑与辩证法并举,逻辑应是指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辩证法应是指辩证逻辑(研究概念发展)它们都是属于逻辑学范畴。 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学术成就来看,据恩格斯对马克思毕生功绩的评价,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本人则偏重于辩证的自然观研究,其主要的标志性成果便是他的《自然辩证法》。至于逻辑学,他们都不曾专门写过这方面的论著,这至少说明,他们未尝刻意要在这唯一的哲学领域中去从事专门的研究以创立其新哲学(新逻辑学)体系,他们只是把他们在这方面(逻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他们的科学研究中,并且其逻辑学成果主要是通过他们对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而从后者继承而来,只是他们把原本在黑格尔那里是用头立地的概念的辩证法倒转过来而变成了重新用脚立地的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就是说,他们不过是把为黑格尔逻辑学所揭示的概念的辩证法直接理解为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进而把这种一般规律(主观辩证法)本质地理解为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过程中的表现形式而已,至于客观辩证法究竟是否如黑格尔逻辑学所反映的那样,抑或其概念的辩证法是否与现实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相一致,这是要在具体地研究现实世界的运动规律之后才能知道的,在进行这种科学研究之前,辩证法无论是主观意义上的辩证法,还是客观意义上的辩证法并不具有科学意义,而尚是一种假设,也正因为如此,当着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来进行两种分析:演绎的和归纳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价值形式)的时候,马克思在这里,每一步分析中,都用事实即实践来进行检验 (参见 列宁: 哲学笔记 ) 。 据此来看,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来说,与其说他们曾经创立了他们自己的哲学(逻辑学),就还不如说,他们曾经依靠通过他们自己的科学研究来获得的经验事实,检验过被他们唯物地加以理解的当时既有的以黑格尔辩证法为代表的逻辑学成果。显然,他们的这种检验活动可以也应该被理解为就是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由此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研究以及作为其研究成果的科学知识体系之外,并无所谓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他们的哲学(逻辑学)研究应被理解为是其科学研究的一种具体形式。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而要锻炼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哲学史。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其实是把哲学当作科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理论思维来理解的,结合上文所引恩格斯所说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的话来看,他所谓理论思维显然应该是指逻辑的和辩证法的思维,在他看来,这种思维形式不仅是属于科学思维范畴,而且是科学所须臾不能离开并且必须依靠它才能攀登科学高峰的思维形式。据此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原是为了发展科学才重视理论思维,为了锻炼理论思维才学习哲学史,正是通过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学习与研究,他们才成为了具有高超理论思维能力的科学家的。从其思维方式及其研究活动来看,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本有别于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的哲学家,他们其实是如培根相奉知识就是力量那样信奉科学就是力量并试图依靠科学力量来改变世界的实验科学家或科学实验家 。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125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