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建筑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无题
热度 15 gfcao 2012-2-19 21:25
无题
诗词可以无题,照片也可以无题,这组照片就取名为无题吧。由于建筑物较多,也许广角镜拍宝墨园正犯了主题不突出的大忌,不过无主题本身正是主题。 照片摄于上午 11 点多与下午 1 点至 3 点,不是最佳的拍摄时间,广角镜头与上组长焦镜头一样戴着最廉价的水货肯高牌 UV 镜。下次去掉 UV 镜试试,看看 UV 镜对成像质量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个人分类: 休闲|4106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比较--建筑物图片
if229 2012-1-27 17:24
[转载]比较--建筑物图片
一个是悉尼歌剧院, 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 一个是印度莲花庙。
个人分类: 图情缘|2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身边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现象(一)
热度 2 zhuangwei 2011-12-21 09:20
我身边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现象(一)
辐射在树冠南北两侧分布的差异导致的柏树冠型的不对称现象 这周一吃过午饭,在园区里随便转转,已经是12月19日了,快立冬了,冬天过了近一半。梧桐、柳树、杨树叶子都落了。依旧一片绿意的松树和柏树就格外显眼了。柏树的树冠冠型是圆锥形的。我留心看了一下柏树的树冠形状,发现柏树的圆锥形树冠不是完全标准的,是不对称的(见下图)。空旷处的柏树(周围没有其他高大树木和建筑物遮挡阳光),北半部的树冠要比南半部的树冠长得更茂盛些。想到植物生理生态学中植物冠层辐射传输的理论,北半部(阳生叶)接受的太阳辐射更多,有更多的能量用于光合作用,同时较强的太阳的辐射又为叶片提供了温度更高(较阴生叶)的物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阳生叶的光合速率,这样就是北半部的阳生叶(枝)生长速率更快,冠型更大。 总之,辐射在树冠南北两侧的差异造成了冠型的不对称。想得更广些,在辐射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和高纬度的分布差异又造成了植被类型的差异。一树一世界。真是美妙的秩序! 柏树冠型简图
个人分类: 我身边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现象|8437 次阅读|3 个评论
谨防“破窗效应”的“蝴蝶效应”
gfyuwen 2011-10-21 10:15
西方有学者曾根据一项实验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某建筑物的窗户玻璃碎了,又得不到及时维修,人们就可能受到暗示和诱导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而这些破碎的窗户会给人们造成一种混乱无序、无规则可循、麻木不仁的心理感觉,导致更混乱的局面。“破窗效应”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出现,都会传递某种负面信息,负面信息蔓延开来会形成不良环境,而这种不良环境又会对人们产生诱导,致使更多人产生不良行为。 无论是对社会工程管理也罢、学术研究也罢、学术评价也罢、生态环境也罢大凡都要防范“破窗效应”。更要谨防“破窗效应”的“蝴蝶效应”。
个人分类: 学术观点|3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古屋想到的事
热度 1 tengyu2011 2011-9-18 00:00
自从来到了广州大学城读研,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两个星期的每一天尽力让自己不断在读书中思考,不断通过读书激发内心的求知欲。尽管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每一天都在寻找一些兼职的机会,但我从不轻易放弃读书的时间。今天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看累了往窗外看看,欣赏一下美丽的校园风光。不知不觉,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到了午饭的时间了。收拾一下书桌上的书,走出图书馆时才想起饭卡忘记充钱了,于是只能步行至我们学校旁边的一个叫北亭村的小村庄就餐。北亭村是广州大学城四个城中村之一,村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有相对繁华的街道。走进去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小乡镇,这对久居校园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逛街的好地方。经过20多分钟的步行,我来到了北亭村,看到一家又一家餐厅分立在街道的两旁。随便挑了一家,草草点了饭,吃饱喝足后走出了餐厅。没走几步,一条热闹的街道吸引了我的眼球,放眼望去,商店、小吃店和旅店依次而立。就在这些现代化的建筑物中间有一座古屋格外的显眼,它让我想到了许多事情。 在城市化的今天,古屋越来越少。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古屋为现代化的建筑物所替代。我是一个喜欢古迹的人,每到一座城市,我总想去寻找一些有古迹的地方。在古老的建筑物面前我总能忘记城市的喧嚣,感受到一阵阵惬意。在这个热闹的街道伫立这么一座古建筑物,我想对于想创造经济价值的商人来说是肯定是一文不值的,对于这个古屋的后人来说或许也是不值得,因为它不能直接换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么古屋的价值何在?我想古屋的价值最起码可以体现在:文化底蕴的积蓄。一个村子或许可以立马由以前的茅屋平房变成现代的高楼大厦,但这只是物质层面的满足,精神层面呢?文化从何而来?一座屋子的设计和外形以及能保存如此之久必有其存在的奥秘,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保护它,带着一种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它;现代的东西不会少,失去的东西却永远找不回。古屋是一种稀有资源,是经过岁月洗礼过的东西,是一旦失去再也找不回的东西。有时想想为什么全国一些比较发达的村庄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总要在村子里以现代的手法仿造出一些古建筑物。毕竟是仿造而不是真实的,相信即使贾亦真在世也无法再找回只有时间才能成就的建筑。我想这也是我们国家伟大的建筑专家梁思成为什么极力保护古建筑的原因吧。 看到古屋,想起了古希腊的残岩断壁。古希腊的建筑物虽古老残缺,但是也就在那一块地方,开启了西方理性之光,智慧之光。在那块地方曾经生活着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正是这些哲学家开启了西方文化之门,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想想我们的古屋,想必它也曾给这个村庄的祖先遮风挡雨,只是岁月剥夺了它往日的容颜,但它依然能激起我们对它的崇敬之情。 看到古屋,想到了做研究的应有一种心态。古屋的价值是长远和持久的而不是眼前和短暂的。如果把古屋换成某种现代建筑物,如建旅馆、建餐厅,肯定能在短期之内创造经济价值,获得可观收入。我想这是一种宁静之心与功利之心的较量。在商业化盛行的今天,功利主义盛行,让人的心变得浮躁。即使在一方净土的校园也难免受到了影响。这对于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来说更应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宁静之心,要使自己明确虽然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不能立即转化成经济价值,但是从长远来说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十分有益的。
个人分类: 感受生活|28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不怕地震
热度 3 xupeiyang 2011-9-13 20:26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真好,那就北京不怕地震。 北京市地震局近日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北京的防震减灾能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形成应对强震重灾的防御体系, 北京城区具备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郊区基本具备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遭遇8度左右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比例很低。 震级 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大,震级的数字也越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烈度 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烈度一般分为12度。 发生7至8度地震,房屋会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烈度为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就只有4至5度了。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03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党报谈动车事故:谋发展安全至上 不要带血GDP
热度 5 zhangyuxiu 2011-7-28 10:10
转载于人民网7月28日,作者不详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39人不幸遇难。惨痛的事实再一次警醒我们:人的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松懈。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重视安全生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抓好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      近一段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煤矿和非煤矿山矿难、道路交通事故、建筑物和桥梁垮塌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也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监管不到位,制度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教训极其深刻。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搞建设、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并非不计代价,更不能被少数人曲解为一切为发展让路。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可持续的理念,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切不可片面追求速度,“要钱不要命”;必须坚决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增长速度较快,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建筑等市场需求旺盛,各地有许多工程、项目处于集中建设阶段,安全监管难度增加,安全生产任务更加繁重。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深刻总结事故教训,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遏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再度发生。      实现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近期尤其要对以铁路、公路、桥梁为重点的交通运输,以煤矿为重点的矿山,以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工业领域,以在建住房项目为重点的建筑领域,全面排查并消除隐患。只要发现问题,该整改的迅速整改,该停工的立刻停工,该停用的坚决停用,不能姑息任何借口,不能放过任何隐患。      搞好安全生产,关键要抓落实。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国家也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许多要求已是反复强调、三令五申。至今安全生产事故仍然频发,主要是已确定的许多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当前必须狠抓制度落实,切实纠正一些地方、部门、企业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纪律松弛、责任不到位的现象,真正做到依法准入、依法生产、依法监管。      中国要发展,但不要带血的GDP。让我们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安全生产这场攻坚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144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纳米材料可远程监测滑坡泥石流雪崩等灾害
热度 2 sulihong 2011-7-10 09:22
滑坡、泥石流、雪崩灾害问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触目惊心。这里面最困难的事是对于其预报监测困难。滑坡、泥石流、雪崩等诱发的因素随机性、易变性,使得这灾害预报变得非常困难。对于滑坡陕西咸阳曾有成功预报,但是付出代价很大,而且不具实施可能。派驻人员冒着生命危险长期野外驻守滑坡体三年,才提前发出警报,避免了人员伤亡,但是监控只限于当地一个村庄局部范围。能否实现远程集中监控大面积范围的滑坡体呢!我们所研发的纳米材料为此提供了可能,并形成了技术成果。该技术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利用我们在纳米粉体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压致变色现象,可以将此纳米粉体受压变色特性用于对于滑坡体运动的压力监测,最重要的一点是此纳米材料受压后会逐渐连续变色,这就起到一个预警的作用时间,这一变色现象可以转化为光电信号,无线远程传输到很远的控制室。这样一个人在控制室可以监控大范围的滑坡区域。对于泥石流、雪崩等地质灾害也可以预先野外布置,控制室监控的方式实现预警功能。该纳米粉体材料具有持续变色,压力敏感性高,常温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的优势。 除此之外,该纳米粉体还可以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和高铁的基座等压力变形和沉降监控等领域。对于飞机、舰船、高铁火车的机械变形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这一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把压力变化这一抽象现象变成直观的观察结果. 这一技术成果已经发到科学网成果池,相关论文随后会发表。如有感兴趣的公司企业,请联系我校。
个人分类: 纳米粉体|4209 次阅读|5 个评论
吸收阳光,压缩成净零能源的钞票
techne 2011-6-8 14:43
此文已刊登于《世界科学》杂志,此处为未经编辑修改的译稿原文。 February 14, 2011 吸收阳光,压缩成净零能源的钞票 作者:科克.约翰森(Kirk Johnson) 王 键(译)   一瓦特一瓦特,朝西的窗户在午后自动调成蓝色,研究支持设施,科罗拉多金城。   科罗拉多,金城。——最近的一个星期五,当冬天中的阳光照到Rocky山谷脚下时,吉姆.多菲尔德(Jim Duffield)桌旁朝西的窗户在下午2点50分自动开始调成蓝色。   围绕他的植被密布的工作间,空气轻微的呼呼声从地板里的扬声器传出,这是于常规的供暖和空调系统的嘶嘶声的模仿,而这两种东西在他的22万2千平方英尺的办公建筑里都没有,或者说不需要,虽然这里位于5千3百英尺的高地。假扮的通用管道系统白噪音完全适合于心理背景和工作场所——管理者发现,工人需要比沉默无声更多一些的东西。   与此同时,光电屋顶阵列也在衰退的、低角度的光线中后退。在下午1点35分之前,它可以产生的电力要比建筑物所能使用的更多——三个小时的能源预算的剩余——只会在中午有路过的云层时会被打断。   对于62岁的多菲尔德先生来说,这只是在煞费苦心的细节设计中的又一个日子,以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净零能源办公建筑。在同800名工程师和管理者以及来自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的支援团队搬入这座价值6400万美元的建筑物之后的六个月,他 还在进行着调试,联邦机构已经把这座建筑提议为如何进行成本适当的、超级高效能源建筑的模板。   “这有几分奇妙”,多菲尔德先生说,他是一位行政后援工作者,此时窗户的褪色系统到达了极致。   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办公建筑物是同它们的环境相脱离的。在供暖和冷却的机械沟管里,以及在数据的处理中,如果不是就能源利用所付出的成本而言,每一天大体是一样的。   对于它的环境而言,能源实验室的研究支持设施建筑更像是面镜子,或者多半是块海绵。从向内部办公空间投射光线的屈光窗天窗,到用于保留和贮存辐射热量的地下二层的巨大混凝土迷宫,每一天都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从这座还很新的建筑物的生活中随机抽选的一天:2011年1月28日。   阳光明媚,在旧式的、西北偏西的轻风中,温度在平均之上剧烈增加。太阳在上午7点12分升起。   到那一时刻,中枢计算机已在努力工作,追踪输入输出的每一瓦特,持续追踪净零能源在过去24小时的平衡——一位管理者表示,目标可能要到下一年度才会实现,届时该项目的第三翼侧楼以及一个停车场已经完成。   伴随着日光,该建筑物的脉搏加速了。光电组件在上午七点20分同电力系统一起启动。   当雇员们开始签到时,电力的使用——从手机充电器到电梯——开始增加。总体的需求,包括适用于全部用户的每一工作台的65瓦特最大预算,从照明到计算机,在上午9点40分达到峰值。   与此同时,基地数据中心,用来处理300英亩园区的需求,已在全速运转,电力的使用在10点10分剧烈增长,此时电子邮件和研究制表软件开始通过线路运行。   对于多菲尔德先生和他的同事来说,那是喜忧参半的时刻:在整座建筑中数据中心显然是最大的能源用户,但作为最大的热量产生来源,它也用来温暖建筑物的余下部分。如果有一座用于能量和效率表演的秘密会所,很可能它看起来和感受起来就是这样的。   “在这座建筑物里,没有什么通过普通的方式建造”。杰瑞.布洛赫尔(Jerry Blocher)说,他是一名海塞尔登的高级项目管理人员,该项目的正式承包人。   这里的一切的背景是,对像布洛赫耳先生这类人而言,办公建筑物能源对话的未经选择成果。商业建筑物每年使用国家总能源的约18%,而且很多这类建筑物,特别在过去的年头,在设计时很少考虑节能的设想,更别说采用净零能源。   作为联邦能源部的一个单位,研究能源实验室的答案,并非奇异的科学。并不存在巨大的、昂贵的太阳能阵列,能够掩盖传统设计的大多数缺陷,而只是重新考虑每件事情,直到最细小的因素,在通向新型建筑物的一瓦特一瓦特的行进中,所有一切都得到恰当排列。   管理人员甚至就这一事实而为自己感到高兴,在他们的建筑物中的几乎所有东西,至少它的单个组件,是全新的。 现成的技术,具有成本效率和能源效率的,是找到设计者反复称之为“甜区”的那个东西的颂歌——净零能源不会大汗淋漓,或耗尽能源。自打去年夏天第一批员工搬入,超过400个观光群组,从来自政府机构的规划者到建筑师的公司,已开始巡回体验。   “这全都是可行的技术”,杰弗里.M.巴克(Jeffrey M. Baker)说,他是能源部金城区办公室的实验室业务的主任。“这是一座活生生的实验室。”   这其中的某些技巧和诀窍,同欧洲的伟大教堂一样古老(大多数像电池一样吸收热能,这导致了地下二层的混凝土迷宫)。光线,从金字塔以来的建造者就已经了解到,可以被弯曲供给合适的需求,通过屋顶窗,把太阳光柱投入到位于办公室工作人员头上的白色壁板,让电力的使用实现最小化。   当然还有一些工人在这里需要习惯的东西。在把这座建筑物推向连续24小时的净零能源的电力过程中,照明是个主要目标。这迫使设计师把工作室间的分隔墙高度降到了只有42或45英尺(高度由圆规或日冕决定,以使自然光线和空气通风的流量最大化),这些在工人中间引发了对隐私的关注。甚至管理人员的办公室都没有天花板——还是促使从天花板投射的自然光线的流通。   “开放式办公室是不同的”,安德鲁.帕克说,他是一位工程师。“你们想要一位安静的邻居。”   以合理的成本获得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最高证明级别,也需要大量创造性决议,从大的到小的。承载建筑物的圆型钢体结构支柱?它们来自3000英尺长的天然气管道——旧式能源经济学从来不会采用的做法。大厅里的木制装饰?扭叶松树木——有310棵——被树甲皮虫杀死,在西方这些树甲皮虫大批出没于几百万英亩森林中。   最后,建造成本控制在只有259美元/平方米,几乎比新型超级能效商业办公建筑物的平均成本低77美元,根据“海塞尔登铸造”(Haselden Construction)这家建造商的数字。该设计的其它成分是基于对人性的观察。   当共享一架中央打印机因而需要走到复印室时,人们会打印更少的论文。管理人员表示,当他们知道自己该利用多少时,人们也会使用更少的能源。一架大厅中的监视器以8种方式提供了实时的反馈。   反馈信息直接到达工人的计算机屏幕,那里突然出现一个小图标,当该建筑物的中央计算机表示情况最佳时,再去转动这些手动打开的窗户。(其它很难触摸到的窗户,通过计算机命令打开)   重新考虑工作轮班也是有助益的。这里,监管员工在下午5点出现,比大多数传统办公建筑物早两到三个小时,以节省灯光的利用。   能源行为的管理,就像技术,是不断前进中的实验。   “现在人们以最佳行为方式行事”,荣.朱德考夫(Ron Judkoff)说,他是一位实验室程式管理员。“时间将会回答你是否真的能够训练人们的疑问,或者只是个咖啡机或某种东西开始露面了。”   如果把安瑟尼.卡斯特拉诺(Anthony Castellano)看成测量标准,培训体系已经明显扎下了根。卡斯特拉诺先生,在私营行业从业多年后,于去年作为网络设计师加入了研究实验室,他表示沉浸的能源意识在夜晚跟他一起回到了家。   “我的孩子在对我叫喊,因为我关掉了所有的灯”,卡斯特拉诺先生说。   在晚上5点零5分,太阳能电池停止工作。接下来,在5点55分,衰退的日光在照明的使用中发生切换。五分钟后,该建筑物的管理系统开始在滚动的两小时周期中关闭灯光(电脑提示一些友好的闪烁,作为推迟下班的雇员在离开时一旦忘记关灯的提示信号)。   多菲尔德先生,他的工作空间被他带来的一片微型花房所围绕,他表示他的书桌已成为群体访问的定期据点。如果该建筑物是一个活生生的实验,他说,那么他的花园就是实验中的实验。同事顺便逗留,对他的植物以奇克(geek-speak)方式说说笑笑,但仍然会对它们进行严肃地检查,作为对建筑物健康状况的一种度量。   “他们称之为建筑物的碳沉降”,他说。   并且多菲尔德先生的宝贝们——孤挺花,非洲紫罗兰,粉红凌霄花藤蔓——非常喜欢它们所得到的所有这些折射的、反射的光线,他表示。   “我家房间里热带的凌霄花因为冬天而停止生长”,他说。“在这里,它继续生长,而且过些日子它越长越长,甚至可能会开花。”
个人分类: 翻译作品|1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急需‘见光死’
热度 2 lin602 2011-5-13 22:19
‘见光死’,就是做与自己职责相关且违规的事情,应该在法律与法规上,让其永远不能再从事这相关的工作与职务。 例:政府官员如果贪污受贿,利用职务为自己与他人谋不正当利益,一定要清出政府机构,‘见光死’。 医生如果利用工作,吃医药回扣,将不好的药与医疗用品给病人,给病人开不必要的药,应该吊销医生执照。 建筑监理,如果所监理的建筑物,用了不合格钢材等材料,使工程名义上合格,而质量上不合格,应该让其永远不能做监理。 体育裁判,如果收礼吹‘黑哨’,让其永远下岗。 食品加工企业如果用了不合格材料,让企业关门,法人上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并永远没有再做法人的资格。 ......... 中国经常是会变通者吃香,做违法乱纪的事大部分没有事情,所以中国的许多事情难以变得规范,老百姓又没有办法。 见光死,是对公职人员,企业法人及应该承担责任的人的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 当然如果触犯法律,那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13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基于余热回收的储能技术
kejidaobao 2011-4-21 15:51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其水平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储备低,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越来越被政府重视和人们关注。 当前热能利用中的突出浪费是“降级使用”,即化石燃料直接燃烧,用于获取温度不高的热能,满足采暖、空调、干燥等生产生活需求,大量的低温余热被浪费。据调查,中国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节能潜力巨大。但在热能回收利用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一系列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许多能源利用系统中(太阳能系统、建筑物空调和采暖系统、冷热电联产系统、废热利用系统等)存在着供能和耗能之间的不协调性,造成了能量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浪费。 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的角度,基于热能贮存的热电热泵技术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可行途径。目前商用热电热泵芯片组在冷热端温差小于50℃时,单级热泵制热系数在1.5—7.0之间,并在级联情况下,还可获得更大的制热系数,当有余热可利用时系统热力特性会显著提高。 综合利用低温热能贮存和热电热泵技术,既可节省一次能源消耗,又可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的终端用能效率,不但节约系统的初投资,对于电网负荷峰、谷时间段电价分计的地区,还可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这种技术在工业废热回收和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将间断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转化为连续能源方面,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和采暖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己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科技导报》2011年第11期17—20页刊登了湖南大学教授张泠的论文“主动式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特性试验”,介绍了一种新型蓄热装置,研究结论对余热回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期封面图片由徐敏提供,意取绿色、环保,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本刊记者 代丽)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2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应将建筑科学列入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热度 3 kejidaobao 2011-4-21 11:20
应将建筑科学列入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吴硕贤, 福建省诏安县人,建筑技术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副理事长等。兼任《声与振动学报》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提出了声学虚边界原理,较好地解决混响场车流噪声预报的难题,提出厅堂响度评价新指标和计算公式;率先组织对民族乐器声功率的系统科学的测试,开展民族音乐与戏曲厅堂音质研究;承担70座音乐厅、剧院等建筑的音质设计与研究工作;开展建筑环境评价方法体系、人的行为模式和使用后评价研究,初步建立了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理论体系。 建筑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建筑业事关国计民生。人们的衣食住行四件大事,都直接或间接与建筑业相关。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从1990年的26.4%上升至2008年底的45.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到2015年,中国建筑竣工面积将是全世界的一半。因此,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搞好建筑业。 建筑物是资源与能源的固化物。世界上大约50%的资源用于建筑物,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50%也来自建筑物。建筑使用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约1/4,而且相当大份额的工业与交通运输能耗,例如建材工业与冶金工业,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砖石等的生产与运输能耗等,最终绝大部分都固化在建筑物中。因此,与建筑业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高达46.7%。CO2的排放也有40%来自建筑。 建筑业还是占地大户。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市住宅面积近200亿m2,农村住宅面积近270亿m2。今后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将达20亿m2。因此,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无疑是关键领域。我国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若建筑业不作为,则至少是半句空话。正由于建筑业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拉动经济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目前发达国家都将建筑业列入实现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克服金融危机的重点领域。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建筑业都是一个大西瓜,而不是小芝麻。因此,建筑业理应成为中国基础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理应成为科学技术重点支撑的行业之一,理应成为科技投入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建筑业尤其是其中的主干学科——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却长期为中国基础研究所忽略,成为中国重大科技计划未曾光顾的盲区,直至2007年国家科技部才在华南理工大学设立中国首个建筑科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于我国过去对发展建筑科学重视不足,以致建筑技术科学方面的国家标准、规范的制订,绝大多数直接套用国际标准,缺乏自主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住区建设一直囿于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等少数学科专业领域,由建筑师、规划师起主导作用,而我国传统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偏重于美学和艺术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过于注重形式艺术,而忽略科学技术,缺乏与相关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生态学、医学、环境学、社会学等的交叉与协同攻关。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很多,单靠建筑学、规划学等传统学科是无法解决的,亟待加强基础研究和开展技术攻关,从宏观的战略视野,以综合融贯的思维,组织多学科交叉协同研究才能解决。 建议在制订中国科技规划、设立重点实验室及科研机构时,既要注重传统学科领域;更要注重边缘、交叉学科领域,尤其要注重设立针对重大实际问题和重大需求的多学科研究平台。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与园林景观学正在拓宽成为人居环境科学,应当把建筑领域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高度重视对建筑科学技术的投入,增设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其他学科的科技人员进入建筑领域从事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国家尤其应把推行绿色建筑,研发低碳住宅作为发展低碳和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以期引领下一轮全球的科技发展与经济振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 510640)
个人分类: 栏目:卷首语|2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分享: 比高低
waterlilyqd 2011-4-12 15:13
旧文分享: 比高低
春节与亲朋好友吹牛聊天时听到一些很有趣的随口编撰的故事,虽然都是以本地地名为背景,却颇多情趣。 1.“钟鼓楼”和“长云观”比高低  泸州钟鼓楼位于现泸州市中区,钟鼓楼工艺精湛,建造坚固,雄伟壮观。几十年前,当城市还见不着高楼大厦时,泸州的钟鼓楼可以说是本地最高的建筑物。因此,钟鼓楼在泸州地区是一座地标式的建筑物。 老家坐落在由几个不算太高的山脉包围之中方圆约几十里的盆地之中,长云观是我们每天清晨睁眼就能看到的最高的一座山,其实其与盆地地面的高度也不过三四百米。 话说钟鼓楼与长云观比高低,互不相让。钟鼓楼说:“肯定是我更高。人们都说:钟鼓楼,钟鼓楼,半截陷在天里头。”长云观当然不服气,“肯定是我更高。人们都说:长云观(guan 读四声. 以前山顶上有一道观),长云观,比天高一半。”究竟结果如何,留待游客亲历后便可得知。 泸州钟鼓楼 图中最远外隐约可见的即为“长云观” 2.“尖沙罐”与“长云观”比高低   刚才说到长云观与钟鼓楼比高低,结果还没有分出胜负,这个长云观又和离我们约十余公里的一座较高的山峰“尖沙罐”抬起了扛,真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主。双方也是互不相让,这次争论就没有上次文明了,它们既不引经据典,也不采用现代最科学的测量方法,就是一口咬定自己比对方高,结果演变成了一场武戏。长云观一巴掌打过去就把尖沙罐打成了歪脖子,尖沙罐也毛了(地方土语: 生气了),使劲地用脚一踩就把长云观踩踏到地上,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景象:尖沙罐成了一座歪脖子山,而长云观山顶则是方圆几里的平地。 正中间的最远方隐约可见尖沙罐的影子 附:钟鼓楼简介 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因主街上分别于南北中3处建有魁阁,人们习称为钟鼓楼或中鼓楼。同治2年(1863年)毁于火灾。光(公元1905年)又毁。绪13年(公元1887年)再建,31年今存之钟鼓楼,系宣统2年至民国元年(1910年至1912年)所重建。钟鼓楼高20米,4层砖结构,楼顶5个尖塔,底呈正方形,边长6.45米,明嘉靖十六年(1537)泸州兵备佥事薛甲主持修造,主要作报时、报警之用。1927年,邑人税西恒向德国西门子公司购回大型自鸣钟4座,在顶楼4面安装,指针同时转动,自动报点,声及远郊
个人分类: Around World|3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为学员或校友,你会为科学网大学捐款?
热度 3 windlight 2011-4-2 10:01
大学校长一个职责就是筹资,但作为校友来说,付学费或毕业后赞助或捐款就是一个成规了,当然捐多捐少(实物,物资,服务)就是自愿了。 假如科学网大学真的成立了,你会为其捐款吗? 你捐款的方式会是什么? 另: 最近的一个工作就是参与服务清华百年校庆活动,同时今年又是沈药80周年活动,也在做些服务工作。 特贴出两家的捐款方式比较。 可见清华的校友捐赠基本是常态化了,同时根据事件营销自己的水平也是一流的。 zt1 一个世纪以来,清华人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爱国、爱校、互助,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各级校友,以捐款、捐纪念物、捐赠建筑物和园林花木等多种形式,表达对母校的热爱和深情,体现对学校建设的支持与关心。广大校友与社会各界的捐赠,促进了学校文化的建设,推动了清华大学的事业发展。 2011年,清华将迎来世纪庆典。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奉献国家服务社会为己任,办好百年校庆,是全体清华人的责任。 心系母校重在参与贵在坚持 助困励学爱校育人 基金会 校友捐赠 在线捐赠 百年校庆捐赠信息系统 zt2 沈阳药科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捐赠答谢方式 发布时间:3/15/2011 4:53:03 PM发布机构:校庆办公室浏览次数:225 2011年是沈阳药科大学建校80周年,学校希望海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广大校友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踊跃开展各项捐赠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的迈进贡献一份力量。为做好八十周年校庆捐赠单位和个人的答谢工作,学校根据捐赠数额(资金或实物),将以不同的形式答谢: 1. 个人捐赠200元以上(含,下同),单位捐赠1000元以上、个人姓名或单位名称及捐赠数额校庆期间在学校校园网校庆专版上向社会公布。个人捐赠500元以上、单位捐款1000元以上,回赠校庆纪念品一份; 2.个人捐款1000元以上、单位捐赠1万元以上,除以上答谢外,颁发捐赠证书,并记载在学校捐赠纪念册上,存放在学校校史馆永久保存 3.个人捐赠5万元以上、单位捐赠10万元以上,除以上答谢外,本人或单位代表作为特邀嘉宾在校庆庆典大会嘉宾席就座; 4.个人捐赠10万元以上、单位捐赠50万元以上,除以上答谢外,授予个人“沈阳药科大学发展贡献奖”荣誉称号,授予单位“沈阳药科大学发展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5.个人捐赠50万元以上、单位捐赠100万元以上,除以上答谢外,个人授予“沈阳药科大学发展特殊贡献奖”荣誉称号;单位授予“沈阳药科大学发展特殊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6.个人或单位捐赠在建筑物总投入30%以上的,享有该建筑物冠名权。 7.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开发、成果转让等方面对捐赠单位或个人的要求予以优先考虑。 8.根据捐赠者意愿,可以协商其他答谢方式。 9.以上捐赠包括实物折款。 沈阳药科大学80周年校庆办公室
个人分类: 思辨|346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生命三角”,希望还是神话?
pinepine 2011-3-13 14:19
“生命三角”,希望还是神话? 注:此文摘自果壳网,作者为秋秋。 接连发生的云南盈江、日本本州海域大地震又一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地震。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再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生命三角求生法”也再次流传。在地震中寻找“生命三角”真的是合理有效的做法吗? 流言: 地震来时躲在“生命三角”内存活机会最大! 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到这些物体,使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几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来源: 2004年,一封宣传加拿大籍美国人道奇•库普(Doug Copp),自诩是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所倡导的地震“生命三角求生法”的邮件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这封邮件不但强调“生命三角救生法”是唯一正确的,还批判了各国地震救援机构推行的“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口诀。 这封邮件在美国地震救援的相关机构内引起一场“大地震”。灾难应急服务协调员们在短时内发现自己被与此相关的疑惑重重包围。美国红十字会、加州州长紧急服务办公室和地震专家纷纷发文,对“生命三角”的不合理性进行论证和声讨。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库普的“生命三角救生法”又以各种形式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对此,当年在美国参与论战的专家再次声明:“我们四年前的反驳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近日,随着云南盈江、日本本州海域接连发生地震,关于“生命三角”的信息又开始在论坛、微博上传播开来。 真相: “生命三角”理论告诉人们:地震来时,要到桌子、冰箱、沙发,甚至报纸堆旁蹲下。因为桌子、冰箱、沙发,甚至报纸堆能将房顶支起,在其旁边形成三角形的空间供避难者躲藏,“生命三角”由此得名。该理论要求,地震发生时在床上的则要翻身下床,如果可能还要尽量接近外墙,伺机逃出。同理,在车里的人要立刻出去坐在或趴在车边,才能避免被上边塌下来的公路砸扁。 1996年,库普和他的小组在土耳其对“生命三角”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过程拍摄成一部纪录片《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 。实验过程中,他们将20具人模型分别放置于一座楼内的桌子底下和旁边,接着炸毁了那座楼房以模拟地震对房屋造成的破坏。现场清理报告指出,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顶“砸死”,而旁边10具则全数“生还”。库普以此作为“生命三角”理论的依据。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不过,库普和他的小组所做的“实验”根本不能算是对地震的研究。曾对1999年土耳其7.8级大地震进行详细调研的抗震减灾专家佩特(Marla Petal)指出了库普犯下来一个严重错误:将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库普将炸药置于承重柱内部,爆破时柱子一折房顶就会像一张大饼一样平塌(pancake collapse)下来。但真正的地震给房屋造成的破坏却并非如此。 地质学家和抗震工程学家告诉我们,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所以,尽管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不过,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强调“生命三角”可能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原本你指望用来支撑“三角”的支撑物很快就倒下了。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动台进行的地震模拟实验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台巨大的冰箱划过整间房屋,在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将实验中的“儿童”挤扁。同样,你或许从网上看到地震过后汽车旁形成“生命三角”的照片,也许觉得沉重的汽车会一直呆在原地。可实际上,汽车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来甚至翻倒,但你头上却未必有危险的高架路面。 地震口诀: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 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前总管罗伯茨(Rocky Lopes)强调,根据对加州地震生还者所作的综合统计,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并非轰然塌下的屋顶,而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的地震口诀正是针对这个。这个口诀教导大家,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此外,在地震中,人很难移动位置。移动的距离越远、时间越长,在这途中受到各种杂物袭击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在美国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加州开展的公共健康调查显示,在地震中,人们跑来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犹豫不决,确实会大大增加被飞在空中的东西打中的概率。这也许恰好可以解释佩特从加州和土耳其地震中得到的令人费解的统计结果——对地震发生时正躺在床上的人来说,躺着不动者受到伤害的概率要小于翻身下床者。 值得一提的是,库普在宣传其“生命三角救生法”时,指责“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口诀是“杀人的方法”。他的观点建立在极端设定的基础上:1、在地震中房屋必定倒塌;2、房屋的倒塌必定导致里面的家具完全被砸碎。 不过,不是每栋建筑都会在地震中倒塌,也不是每一场造成伤亡的地震都会导致房屋的严重倒塌。但几乎所有会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中,都肯定会出现家什、碎玻璃乱飞的情况。它们带来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 即便是发生了房屋倒塌这样的严重情况,“伏地、遮挡、手抓牢”同样是有意义的。地震救援专家发现即使房屋倒塌了,桌子之类的家具也常常能为人们提供保护。 而随抗震减灾工作的开展,“中国近年修建的七层以下居民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砖混结构,更高的则采取框架结构,也是现浇的,这些房屋的屋顶不会掉下来。” “伏地、遮挡、手抓牢”口决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加有效。 伊朗国际地震工程学和地震学研究院的Mohammadreza MAHDAVIFAR博士2009年发表的论文则比较了“伏地、遮挡、手抓牢”和“生命三角”这两种方法的优劣。研究的结论仍然是“伏地、遮挡、手抓牢”口诀是更好的选择。 “英雄”还是“投机主义者”? “生命三角救生法”的倡导人库普自诩是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美国国际救援队”队长。不过,这个名字很唬人的机构只是他创建的一家公司,并不隶属于美国政府或是其他的机构。 虽然他自称曾任联合国减灾小组编号为UNX051的专家,但曾指导过联合国的全球减灾十年计划(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的菲利普•伯乐(Philippe Boulle)说,库普提及的编号其实只是联合国曾经使用过的电子邮箱地址。 库普声称曾经搜索过894处大楼废墟,救出了超过12万人,在委内瑞拉为数百名儿童治皮肤病,拯救印度人民于瘟疫的水深火热,在世贸中心倒塌救援中中毒,并因此从“9•11”受害者基金获得了64.9万的补偿……然而美国司法部发现他在“9•11事件”中并没有做什么救援工作,也并没有像他声称的那样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并因此对他展开调查和诉讼。 按照他提供的网站也没有找到可求证的获救者信息。 种种迹象表明,这位“英雄”更像是一个投机主义者。 结论:谣言破解。 “生命三角救生法”所教导的“在地震来时,要到桌子、冰箱、沙发,甚至报纸堆旁蹲下”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你无法预知所谓的“生命三角”在哪里,而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先被飞来的各种杂物打伤。 参考资料: 科学松鼠会:寻找地震中的避难港 Video: Triangle of Life Snopes_ Triangle of Life THE NEED FOR AN EVIDENCE-BASIS FOR EARTHQUAKE SURVIVAL TIPS Protect Yourself During an Earthquake...Drop, Cover, and Hold On! Appropriate and Correct Reactions during Earthquakes: “Drop, Cover and Hold on” or “Triangle of Life”; Mahdavifar, M., Izadkhah, Y.O., Heshmati, V. ; Journal of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PRING 2009; 11(1):42-48. American Red Cross response to "Triangle of Life" by Doug Copp 'Knucklehead' or Hero? The Triangle of Life Myth 相关阅读: 海啸如何席卷整个太平洋? 动物真能预报地震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巴黎推出住宅供暖新尝试 用地铁站乘客体温供热
lingye 2011-3-2 17:44
新民晚报11月7日报道“巴黎家居”是巴黎最大的公共住房机构,最近它宣布了一项有趣的计划,将利用地铁站中乘客身体释放出来的热量为市中心一个公共住房项目供暖。这和眼下热衷的“以应用智能技术充分利用被浪费的资源”相比,可算是另一种思路。 这栋建筑物位于著名的博堡大街,靠近蓬皮杜文化中心,它正在进行以环境友好为目标的改造。新的供暖系统是基于地热技术研发的( 博主注:此处将地热资源与地下建筑内的散热混为一谈 ),地铁站和该建筑物经由一个楼梯通道相连接。乘客在地铁站台行走、等候、挤车所释放的热量,以及列车在铁轨上刹车、启动所释放的热量( 博主注:与刹车过程不同,列车启动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列车动能,故释放热量不会很多 )都将被采集起来,输送到供暖设备的热交换站,然后进入建筑物的供暖管道。 专家指出,由于地铁隧道和站台本身处在地下,候车乘客和列车移动所散发的热量能使这里常年保持在14到20摄氏度的温度,这是地热的能量来源。与现有的锅炉房供暖系统相比,该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三分之一。这个系统并不能单独完成为建筑物供暖的任务,但可以成为地区集中供暖的有效补充。 “类似的系统在奥地利也在推行,不过将不会在巴黎全面推广,因为建立通道将热量从地铁站送到建筑物的花费并不便宜。”巴黎家居的弗朗西斯·瓦奇尼克说,“说起来我们的项目真是巧得很,这栋楼房有一个楼梯连接到地铁站台。我们幸运地找到了从地铁站台直接收集热量的通道,不需要花钱新建。否则也不一定能成的。” 据悉,实验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前发布招标,目标是用这样的方法为17套公寓供暖,主持该项目的“巴黎家居”希望2011年能动工实施。 原文地址: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1107/00/6KRL6469000125LI.html 博主观点: 1、建筑内的人体、照明灯具、电气设备等都有可观散热量。在室外温度较低时,热量可能通过屋面、窗、墙和通风等手段散走;但温度较高时,这些散热量不仅无法散出,甚至室外热量也会传入室内,这也就是夏季(包括过渡季节)需要空调的原因之一。 2、而在被土壤和岩石包围的地下建筑中,这些热量更难自然散出,持续累积致使室内温度升高。以运行年数较长的北京地铁一二号线为例,冬季最低温度已在15度以上,预计远期在20度以上,均远远高于《地铁设计规范》冬季12度的要求。寒冬季节,身着厚重冬装的乘客常常热得满头大汗。 3、热回收是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常见的一种节能手段。对于本类项目而言,通常是以相关设备对地铁公共区和车站隧道的排风进行热回收。所回收热量有多种利用途径,例如冬季供暖,或卫生热水加热(比冬季供暖的有效利用时间更长)。 4、新闻中所介绍项目即为上述思想的具体体现,但技术上仍有不足:一是仅限于地铁运营时间段,不能保证地铁停运后的下半夜供暖,即新闻中“并不能单独完成为建筑物供暖的任务”;二是公寓一般白天没有人、热需求少,而此时所回收的热量有较大富余,没有得到利用,晚上则相反(如第一点所述);三是巴黎冬季并不严寒,且时间不长,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热回收的节能效果。 5、目前国内类似项目不多,所幸已在哈尔滨地铁(在建)中得到应用。其特色之处在于回收所得热量直接用于地铁车站公共区供暖,不会出现热量产、需的时间相错。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计划于2012年底全线通车试运行,其运营效果拭目以待。
1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层建筑火蔓延
uxqk 2011-1-27 21:00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趋于紧张,特别是大中城市的中心区,出现了大量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群,如广州的天河商业中心区、上海的浦东新区、深圳的福田区等等;当前国家对于节能减排日益重视,并在加速推进,对于建筑节能要求甚高,因此对于城市建筑物的立面必须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而高层建筑因其规模宏大易形成规模效应而节能效益明显,所以城市在推进建筑节能的时必首先考虑高层建筑。而如何做到高层建筑具有良好的隔热性,除了一般采用较好的建筑结构设计、采用良好的隔热性能墙体材料等之外,还必须考虑在建筑物外墙加覆一层隔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但是由于众多原因,如保温材料标准规范不健全,导致市场上真正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保温材料少之又少并价格高昂,在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防火性能较差的保温材料。这就为高层建筑埋下火灾隐患。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如央视配楼大火、上海教师公寓大火等这样由于保温材料燃烧而导致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对于城市当中的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其教训是深刻的,但是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却显得束手无策,任凭大火吞噬整座建筑,甚至消防员对于高层建筑灭火有时也显得无章可循(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火灾都临时抽调附近消防参战,原因在于消防布局、消防科学、技术等不足),只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快速灭火,这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前对于外墙带有保温材料高层建筑火蔓延机理缺乏系统认识。
个人分类: 火灾|4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博各场馆一览
longfo 2010-6-10 07:11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救命三角:地震来了,不要再躲在桌子
brbaba 2010-5-4 11:37
地震来了,不要再躲在桌子下了!美国最有经验救援家:传授地震来临活命三角附图片 近期地震愈来愈频繁也愈猛烈,您住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可能难逃地震的伤害,小心不要被地震淘汰!以下是一位美国人写文要救各位,请勿枉费他的一番善心! 我叫道格*库普(Doug Copp)。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救援小组─美国国际救援小组(ARTI)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灾难部经理。 本文中以下信息能帮助大家在地震中挽救生命(灯光网搜集整理 www.denguang.com )。 我曾经和来自60多个不同国家成立的各种救援小组一起工作过,曾在875个倒塌的建筑物里爬进爬出。在联合国灾难减轻(UNX051-UNIENET)小组中我担任了任期两年的专家。从1985年至今,除非同时发生了多个灾祸,我几乎参与了每一次重大的救援工作。 1996年,我们用我创立且被证明是正确的方法制作了一部电影。土耳其政府、伊斯坦布尔市、伊斯坦布尔大学及ARTI联合制作了这部科学研究影片。 我们模拟摧毁了一座学校,和一个里面有20个人体模型的房屋。10个人体模型用蹲下和掩护方法,另外10个模型使用我的救命三角的求生方法。 模拟地震发生后,我们通过倒塌的碎石慢慢进入建筑物,并拍摄和记录了结果。 在一个可直接观察到及科学的条件下,这部电影拍摄了我使用的求生技术。结果显示那些用蹲下和掩护方法的人存活率是零,而那些使用救命三角的人能够达到100%存活率。已有上百万人在土耳其和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的电视节目看过这部片子。 我曾进入的第一个建筑物是在1985年墨西哥地震中的一个学校。每个孩子都在课桌底下。每个孩子都被压扁了。他们如能挨着课桌的走道里他们躺下,就有生还的希望。我不知道孩子们怎么会被误导要躲在某物体的下面。 简单地说,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俱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到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我称作的救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下次,你在电视里观看倒塌的建筑物时,数一数这些形成的三角。你会发现到处都有这些三角。在倒塌的建筑物里,这是最常见的形状。几乎到处都有。我培训Trujillo(人口约为75万人的地方)的消防部门,教导人们如何求生,如何照顾他们的家人,以及如何在地震中援救他人。 Trujillo消防部门的救援总负责人是Trujillo大学教授。他陪伴我同行,他说:我叫Roberto Rosales,我是Trujillo的首席救援者。我11岁时,我被陷在一幢倒塌的建筑物里。就是发生在1972年的那场地震中,当时有7万人死亡。我利用我哥哥摩托车旁的救命三角保住了生命。我的朋友们,躲在床下,桌子下的人都死了,我可以称作是生命三角活生生的例子,而我那些朋友是蹲下和掩护的例子。 道格观察到地震中的自救10项要领 : ◣当建筑物倒下时,每个只蹲下和掩护的人都几乎全被压死了。而那些躲到物体,如桌子,或汽车下躲避的人也总是受到了重伤或死亡。 ◣猫,狗和小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自然地蜷缩起身体。地震时,你也应这么做。这是一种安全的本能。而你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便可做到。靠近一个物体,一个沙发,或一个大物体,结果它仅受到轻微的挤压。 ◣在地震中,木质建筑物最牢固。木头具有弹性,并且与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动。如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了,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砖块材料则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的砖。砖块会造成人员受伤,但是,被砖块压伤的人远比被水泥压伤的人数要少得多。 ◣如晚上发生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简单地滚下床。床的周围便是一个安全的空间。 ◣如地震发生,你正在看电视,不能迅速地从门或窗口逃离,那就在靠近沙发或椅子的旁边躺下,然后蜷缩起来。 ◣大楼倒塌时,被发现很多人在门口死亡!这是怎么回事?如你站在门框下,当门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时,你会被头顶上的屋顶砸伤。如门框向侧面倒下,你会被压在当中,所以,不管怎么样,你都会受到致命伤害! ◣千万不要走楼梯!因楼梯与建筑物摇晃频率不同,楼梯和大楼的结构物会不断发生个别碰撞。人在楼梯上时,会被楼梯的台阶割断,会造成很恐怖的毁伤!就算楼梯没有倒塌,也要远离楼梯,哪怕不是因为地震而断裂,还会因为承受过多的人群而坍塌。 ◣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你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 ◣地震时,在车内的人会被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这正是Nimitz Freeway路上所发生的事情。San Francisco地震无辜受害者都是呆在车内。其实,他们可简单地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或躺在车边就可以了。所有被压垮的车辆旁边都有一个3英呎高的空间,除非车辆是被物体垂直落下。 ◣我发现,在报社或办公室里堆有很多报纸的地方,通常会好些,因为报纸不受挤压。你在纸堆旁可找到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个人分类: 科研保健|266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