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数字信号处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探讨(一)
wueryong 2013-5-8 14:26
前年,自告奋勇的承担了计算机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 本科生教学工作,两年下来有写思考,有得有失,写出来与各位探讨。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说,即便上完基本还停留在一知半解阶段。我初步分析原因有: (1)计算机(可能包括电子)大三学生,很少接触实际信号处理的任务,感性认识少; (2)大部分教科书公式太多,偏理论,看了一头雾水,若没学过《信号与系统》就更难懂了。 我自己的对策是: (1)以傅立叶变换(包含傅立叶级数)为中心,以此线条展开整门课程教学; (2)以实际信号或研究或工程课题内容,带着问题让学生思考、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2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在的工程学生怎么连数字信号处理都没学过呢?
enlizhen 2013-4-1 17:12
今天上课花了1个学时,给大家恶补了数字信号处理,从FT到LT到ZT到序列FT到DFS再到DFT。好像学生对于各种变换各种域的频谱及其之间的联系都不了解。其实学生最重要的是建立各种连续域和离散域、频域和时域之间的联系性。但是。。。?那信号与系统的老师教啥了?还是学生没好好学呢? 这些课都是基础课,各方面来讲都是很难阐述的。不管这些学生之前学过没有,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点。所以讲课的时候呢,需要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辅助枯燥的公式推导,同时要结合物理意义介绍这些理论知识点。 以前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时不时插播自己工程上的故事,渐渐发现学生其实爱听故事,一到讲理论部分呢全都埋头干自己事。今天画了一黑板的图将所有的变换联系了起来,第一次看着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理论课+埋头记笔记,我想他们今天是听懂了。
5 次阅读|0 个评论
滤波-1
soundsilly 2010-12-9 20:55
从大学刚毕业后就开始接触过有关于滤波的文章,上半年也拿着信号与系统,模电,数字信号处理啃了好几个月,可是,始终都觉得那些东东没有触到我的心。我对那些理论话的东东非常反感,看着一串串公式觉得莫名其秒,用matlab仿真,用multisim仿真,仍是提不起多大的劲,我想主要原因是没有实际的驱动力。 现在,总算轮到我拿着自己焊好的板子、写好的程序,想从一堆杂乱信号中提取我想要的信号了。但当面对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时,我都有点震颤了。上面显示的根本就没有我要找的理论上设想过的信号迹象,就见那堆杂波信号在我眼前肆意舞动,特别是那工频干扰。不过,同门和我说了,工频干扰没法去除,除非你的信号不在这频率,否则只能在软件里去除。 学时都没有用的,用时都没有学的,这是一位长辈的精典语录,现在就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我的学习中。 我现在想知道的是: 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及椭圆滤波,这些数学公式是怎么一个滤波效果? 而模电又是如何很好的用实际器件去体现他们的? 现有的一些实现方式效果上真的很好了吗? 真是敬仰想出这些公式和实现这些公式的前辈们。学习,仿真,实验中......
个人分类: 科研|3030 次阅读|1 个评论
陈儒军个人简历中文版 2010年2月28日更新
热度 2 chrujun 2010-3-4 22:27
陈儒军个人简历中文版* 陈儒军 1973年出生于贵州思南。1996年获中南工业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地球物理仪器。1999年和2003年分别获中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仪器与数字信号处理 他2003年进入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工作,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至2007年,他在中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期间负责开发了一套智能电磁探测系统。2008年至今,他是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在站博士后,负责为油气勘探开发一套高精度电磁探测系统。他目前的研究兴趣是高精度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数据采集系统,磁场与电场传感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 他单独与合作发表期刊论文及会议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11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有6项发明专利正在受理。近4年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4次,包括国际学术会议7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7次。 他是美国IEEE仪表与测量学会、IEEE计算机学会、IEEE通信学会、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会员,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位高级会员。 *注:本人才疏学浅,至今没有干出什么成绩。但为了便于想了解我的人了解我,特意公开最近写的个人简历。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827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