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和谐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第3本拙作刚刚上架,恭请大家赐教!
热度 1 zhguoqin 2017-5-19 20:09
第3本拙作刚刚上架,恭请大家赐教! 张国庆 ( 3 )《发展学基本理论研究》 阅读与下载地址: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5.html (2)《小康社会建设之降低生活成本途径研究》 阅读与下载地址: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599.html (1)《基于减商化提高财政投入效率途径研究》 阅读与下载地址: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2.html 主要内容 (3)《发展学基本理论研究》 大成编客推荐语: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延续,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要维护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 作品简介: 本文基于师法自然的理念,提出了发展学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基础原理,民生至上原理,和谐发展原理,社会组织的职能与责任,劳动公平与劳动计量,社会规范的生命周期与进化,社会发展多元化、去货币化、减商化理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社会系统的分析评价方法与社会系统管理理论等内容。 ( 2 )《小康社会建设之降低生活成本途径研究》 大成编客推荐语: 从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角度看,我国可以通过减商化降低居民直接生活成本,通过生态化降低环境成本,通过系统化降低行政成本,通过和谐化降低社会成本,通过社会发展总成本的降低,从而间接促进居民增收,尤其是8000万贫困人口增收,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小康目标实现。 作品简介: 通过数据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当前不仅居民直接生活成本逐年增长,环境成本、人口成本等社会发展成本也逐年增长,由此直接影响了居民增收,阻碍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本书以数据与实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可以通过减少商化降低居民直接生活成本,通过生态化降低环境成本,通过系统化降低行政成本,通过和谐化降低社会成本,通过社会发展总成本的降低从而间接促进居民增收来促进全面小康目标实现。 关键词: 生活成本 ; 小康目标 ; 生活压力指数 ; 和谐发展 ; 减商化 ( 1 )《基于减商化提高财政投入效率途径研究》 大成编客推荐语: 鉴于当前我国国情,要提高我国财政投入效率,就需要在财政投入中引入减商化理论。首先,财政投入决策要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其次,要对财政支出实施精细化管理;再次,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减少经济事务支出以优化市场环境。 作品简介: 基于生态论的减商化理论,就是减少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商业活动以提高人类社会总劳动中的有效劳动比率。鉴于当前我国国情,要提高我国财政投入效率,就需要在财政投入中引入减商化理论。本书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与数据从减商化与财政效率,我国财政投入效率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财政投入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论;和谐论;减商化;财政投入效率;精细化管理
个人分类: 发展学|5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水关系的和谐辨识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介绍)
热度 1 zuoqiting 2016-12-22 14:48
文献来源: 左其亭,刘欢,马军霞 . 人水关系的和谐辨识方法及应用研究 . 水利学报, 2016 , 47(11):1363-1379 摘要: 人水关系十分复杂,涉及水系统的众多要素、人文系统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包含错综复杂的众多关系和影响因素,而哪些是影响人水关系的关键因素,哪些是决定人水关系的主导方,需要定量辨识。这对正确认识人水关系、科学调控人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人水关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和谐辨识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通过对双方或多方相关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定量分析,判别不同相关者对和谐关系的贡献大小和主次关系、不同影响因素对和谐关系的影响大小和主次关系的过程”;针对人水关系的和谐辨识问题,从建模辨识和非建模辨识两种途径出发,构建和谐辨识方法及应用研究体系框架,并探讨和谐辨识方法在人水和谐调控中的应用。文章最后列举一个应用实例,阐述人水关系和谐辨识方法的应用过程。为人水关系和谐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为人水关系和谐调控奠定基础。 关键词: 和谐辨识;人水关系;辨识方法;和谐论;和谐调控 全文浏览: http://jhe.ches.org.cn/jh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1103flag=1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01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部门和谐论(论文介绍)
zuoqiting 2016-11-27 11:41
摘要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提出部门和谐论的概念;基于对目前我国部门管理的需要,构建部门和谐论的框架体系,并介绍其主要分支内容,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国土规划、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林业发展、畜牧业发展、经贸金融、安全稳定、国防建设等部门和谐论;并根据作者对部门和谐论的理解和对国家部门管理需求的分析,阐述部门和谐论的应用领域。通过这些应用领域的论述,来说明部门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部门和谐论;框架体系;应用领域 MainResearch Contents and Application Fields of the Sector Harmony Theory ZUO Qiting ( Center for Water Science Research, Zhengzhou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On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theory and method system of theHarmony Theory, the concept of Sector Harmony Theory was proposed in thispaper; The frame system of the Sector Harmony Theory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ector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ain branchcontents, including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tyConstruction, Territorial Plann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Development, Forestry Development,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Finance andTrad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wereintroduced specificall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ectorHarmony Theory and analyz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sectormanagement, this paper expounded in detail the application fields regarding theSector Harmony Theory and illustrate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ocialScience. Key words: HarmonyTheory; theory and method system; Sector Harmony Theory; frame system;application fields 全文浏览: http://www.skzh.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6d47a2c0-5bf8-4dc6-8110-0eca2a891ba5 全文下载: 部门和谐论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领域(全文).pdf 欢迎交流!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第10章 系统健康与和谐)
zhguoqin 2016-6-23 11:13
第十章 系统健康与和谐 张国庆 系统健康,是指系统具有和谐稳定的结构,可以持续发挥完善的功能,并且安全可靠。本章在复杂系统三论(生态论、健康轮、和谐论)中的生态论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健康轮与和谐论及其管理措施。 点击下载全文: 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第10章 系统健康与和谐).pdf 第一节 健康的基本概念 1. 健康的基本定义 健康 ( health ),通常是指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关于健康有许多定义,都有其依据也都有其不完善之处。在众多的定义中比较权威性的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适或不衰弱。有人指责它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式”的定义,或认为这不是健康的定义,而是社会的奋斗目标,或称它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健康。 实际上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健康都是个模糊概念。没有病痛当然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但身高超过常人的运动员按照这个标准,就应划为不健康的范围。实际上这些正常值都是从正常人中调查后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来的,但其正常范围并未包括全部正常人,只取了中间的 95% ,也即超过上限的 2.5% 和低于下限的 2.5% ,正常人并未包括在内。所以不少临床学家都认为在这里“正常值”的名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该改为“标准值”或“变异范围”,以免引起误解。 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但“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是一个不易掌握的标准。 2. 健康的现代意义 现代健康 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现代医学认为,维护健康四大基石是平衡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健康。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后,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以上公式说明,有益于健康的是“长寿三要素”,公式中分子越大身体越健康,分母越大身体越差。 3. 系统健康 系统健康 ,是指系统具有和谐稳定的结构,可以持续发挥完善的功能,并且安全可靠。 具有和谐稳定的结构,是系统健康的基础;发挥完善的功能是对健康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只有安全可靠的系统才是健康的系统,安全性差,可靠性低,这样的系统会对其它系统造成伤害,也会危及系统本身安全。 显然,系统的健康不只是功能完好,而是包括“结构、功能、安全”三个基本方面,对不同的系统,可能还有其它更具体的要求。 系统健康,描述的是一种系统的状态,只有处在健康状态的系统,才能安全可靠地服务与人类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然而,由于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驱动,我们人类未经科学论证,就曾经制造出不少不健康的系统,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酿成巨大事故。 其实,“系统健康”就是广义的“健康”,现在许多场合下已经使用的“健康”一词,就是广义的“健康”。广义的“健康”,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人”,还可以描述某一系统或系统的行为。如“森林健康”、“生态健康”分别描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再如“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描述的是社会系统的发展行为。 4. 亚健康 亚健康 ( sub-health ),是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 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另有至少超过 10% 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 15% 左右。有趣的是 , 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 15% 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当然,相对于系统健康而言,系统也有亚健康状态。 5. 失衡 平衡 ( balance , balancing ),基本意义是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引申意义是指状态保持不变或相关量平行变化保持某个量恒定。在学术上,平衡是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系统,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它本身不能有任何自发的变化。 失衡 ( imbalances , unbalance , disequilibrium , disbalance ),就是失去平衡。 6. 系统承载力 系统承载力 ( 系统容量 , capacity , carrying capacity )是指某一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做功的最大能力。 系统承载力包括三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系统的自我维持正常运转与自我调节能力,为承载力的支持部分;第二层涵义是指系统发展能力,为承载力的拓展部分;第三层涵义是系统做功能力,为承载力的压力部分。 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系统的弹性大小,系统发展能力是指系统增长、进化、增殖、再生能力的大小,系统做功能力是指系统输出能力或服务能力的大小。 承载力具有如下特性: ( 1 )客观性。承载力的客观承载性是系统最重要的固有功能之一,这种固有功能一方面是为系统抵抗外力的干扰破坏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为系统向更层次的发育奠定了基础。这种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其可变性与有限性,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意义的稳定,承载力虽然客观存在,然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去积极提高系统的承载力,但是,这种改变与提高是有限度,不是无限的。 ( 2 )多尺度。包括时间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不同时空尺度的对象以及不同的对象,系统结构和过程不同,其承载力也不同,并表现出层次性。 ( 3 )相关性。复杂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某一个系统承载力的改变,可以影响相关联系统的承载力(他相关),进而又影响到自身的承载力(自相关)。 ( 4 )二象性。由于承载力的多尺度性,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系统承载力表现出了主观与客观、局部与整体、静态与动态、刚性与弹性的对立统一。 系统承载力二象性的对立统一,可以在系统承载力超载方式与后果中充分表现出来。系统承载力超载时,通常表现为稳定型、衰落型和崩溃型 3 中方式。 稳定型是指系统相对稳定在某一特定的承载力 K 值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能在该数值附近小幅度振动,这是由于超载时,对系统破坏较小并能较快恢复的缘故。当超载造成系统较大破坏,但还未造成完全的破坏时,系统能够进行部分恢复,系统承载力只能恢复到比原有承载力较低的水平,这种类型就表现为衰落型。如果由于超载,造成系统完全丧失恢复力,这种类型就属于崩溃型。 7. 胁迫 系统胁迫 ( stress ),又叫系统压力,是指来自外界的对系统正常结构性和功能性干扰,这些干扰往往超出系统承受能力范围,导致系统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甚至退化或崩溃。 第二节 胁迫与系统健康 1. 系统健康的内涵 根据系统健康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系统健康是指系统具有和谐稳定的的组织结构,畅通的能流,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具有持续稳定的做功能力,对其它系统没有侵害作用。显然,“系统健康”不只是一个度量指标,更重要的是描述系统一种理想状态,即健康状态。显然,系统健康与“系统不健康”相对,也就是说,失衡了的系统,是不健康的。 系统健康的内涵 是: ( 1 )具有和谐稳定的系统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如果用图论来描述,系统各组成成分(子系统)为点,各组成成分(子系统)之间关系为边(即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那么,系统的结构稳定,指的就是点与边构成的图基本稳定,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点的增加或减少,边的增减或边的权数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者点与点之间的关联(边)发生变化。系统结构的和谐指的是点与点之间的关联(边)和权数合理,使得系统能够有序运行,并使系统保持在持续的有序状态。 ( 2 )系统功能持续与稳定。系统功能持续稳定,是建立在系统结构和谐稳定基础之上的。系统功能持续稳定,也包括两个方面,即稳定与持续。稳定,指的是系统功能的变化稳定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不会超出这个阈值,一旦超出这个阈值,就会导致系统失衡,或者危及其它系统安全。持续,是指在系统功能稳定的基础上,无间隔连续不断地发挥系统功能。 ( 3 )做功能力持续与稳定。这是相对于系统输出而言的,蕴涵于“系统功能持续稳定”之中,是指系统能持续且稳定地做功或服务。 ( 4 )具有较强的抗胁迫能力。实质是指系统具有和谐稳定的结构,有且只有系统具有和谐稳定的结构,系统才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抵抗胁迫。当发生胁迫时,和谐稳定的系统结构能够较快地修复胁迫带来的损害,也即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当胁迫超出系统的缓冲能力时,就会发生系统失衡。系统表现出的这种特性叫做抗逆性或抗性,这种抗胁迫的能力叫做抗逆能力。 ( 5 )不会侵害其它系统。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系统而言,它可能又与其它系统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这时,该系统就是这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如果该子系统侵害了其它子系统,就会导致这个大的系统失衡,从而影响大系统的总体健康。例如,养猪场是一个系统,即使养猪场能够生产足够多的健康的生猪,如果大量粪便污染养猪场附近环境,那么,它就是不健康的;农田也是一个系统,如果滥用化肥农药,造成面源污染,那么,它也是不健康的;工厂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如果工厂产生污染,那么,它也是不健康的。 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系统也有“亚健康”状态。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系统的修复,是促进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2. 胁迫与系统健康 各种逆境对系统的胁迫机制不尽一致,有的是单因子胁迫,有的是多因子综合作用胁迫,系统内的各因子对胁迫的反应也不一致。 ( 1 )单因子胁迫 单个胁迫因子对系统产生影响。这是,只要消除该胁迫因子,该因子对系统的胁迫压力就会解除。 ( 2 )多因子胁迫 当系统受到多个因子胁迫时,一方面,多种胁迫因子作用于系统,就会产生累积效应,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变异程度。另一方面,多种胁迫因子交互作用,再加上系统效应与整体性作用,在加剧系统变异的同时,还增加了变异的复杂性。 ( 3 )系统对胁迫的反应 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在胁迫因子作用下,系统的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初期反应阶段,然后是抵抗与恢复阶段,最后是回复阶段。 系统在胁迫因子作用下,会产生四种结果:死亡(偏离原轨道并消亡),退化(偏离原轨道),恢复(回复到原状态附近)。 3. 干扰 3.1 干扰 “干扰”( interfere , disturb )的基本解释是∶扰乱,打扰;妨碍,使混乱。 在系统学中,“ 干扰 ”的解释是:对系统来说,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便成为系统的干扰。另一方面,如果削减系统生存所必需的输入也是干扰。对系统来说,不仅输入端有干扰,输出端同样有干扰,如制约输出或强制作过量的输出等都是干扰。制约输出,如企业的产品受市场制约而减少了销量;强制过量输出如“竭泽而渔”。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过与不及”都是干扰。 对复杂系统而言,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复杂系统由多层次、多品种的诸多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都有其自由度和相对独立性,各子系统间的输入和输出不可能配合得尽善尽美,必有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就成了系统的干扰。 对社会系统来说,其输入是自然界给予的一切。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空气、阳光、雨露,及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是社会系统“输入”的需要。但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是社会系统所不需要的,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不得不接受自然灾害的干扰。而社会系统对自然界的“输出”,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废物的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垃圾排向自然界,这是自然界所不需要的。但人类强迫自然界接受这些废物,就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干扰。 干扰是到处都有的,但有些干扰会破坏平衡,使系统失稳;而有些干扰不会使系统失稳。这一方面要视干扰的性质和强度而定,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看系统抗干扰的能力。 显然,对系统来说,“干扰”并非都是消极的,有的干扰是积极的。例如,板栗剪枝象 Cyllerhynchites ursulus (Roel) 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但是,板栗园内存在少量的板栗剪枝象,这种微量的干扰反而有蔬果作用,能提高板栗的质量和产量。再例如,当大面积暴发害虫灾害时,及时进行必要的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这种干扰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抑制灾害蔓延扩散,减少灾害损失。再例如,人工接种疫苗这种干扰,可以提高生物体抗病能力。当然,过度或不适当的干扰,对系统是有损害的。 3.2 干扰的性质 对于系统来说,干扰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干扰的突出作用是导致系统功能的改变和结构的重组。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的利弊,一方面取决于干扰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干扰作用的客体。 ( 1 )多样性。诸多环境因子变化给系统带来扰动,有直接干扰或间接干扰导致系统产生扰动,包括人类对系统的干扰。 ( 2 )相对性。同样的事件,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对系统形成干扰,在另外一种条件下可能不会干扰系统。是否对系统形成干扰不仅仅取决于干扰的本身,同时还取决于干扰发生的客体。对干扰事件反映不敏感的,或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系统,往往在干扰发生时,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这种干扰行为只能成为系统演变的自然过程。 另外,干扰的相对性还表现在适度的干扰,有时还会促进系统有序化,可以看作是对系统的一种有利的调节。 例如,卫生伐,会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而对于其它方式的森林采伐,若按照采伐量小于生长量,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采伐,既不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正常运行,也不会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如果乱砍滥伐,则很快使森林森泰系统退化。 再如对农林业生物灾害反复采用化学防治,则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天敌急剧减少,并使次要有害生物上升为主要有害生物。如果改用综合防治措施,结合农林业管理措施,提高农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则能有效遏制生物灾害的发生。 ( 3 )时空性。干扰的时空性,其实是其相对性的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同一种干扰因子,在不同的地区,对系统的扰动结果不一定是一样的。例如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Pontederiaceae) ,在南方侵占水面,泛滥成灾,成为危害严重的有害植物。而在北方,由于其植株不能越冬而不会泛滥成灾,在有些地区反而成为猪的饲料。 同样,同一干扰因子,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系统的干扰可能会不一样。例如,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是一种周期爆发性森林害虫,它只在暴发期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松针损失率达到 30% 以上的重度发生区才对松树生长量产生影响,在其它时期基本上不会对森林生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干扰的时空性还表现在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上。系统内的因子,常常随时间或空间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间或空间,系统的运行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而受的干扰也会不同,干扰产生的结果也会有差异。例如,地球上的生物,随着纬度或海拔的不同,呈现一定的水平分布或垂直分布规律,不同的分布带的生态系统,同样的干扰因素会形成不同的干扰结果。 因此, 干扰的性质可用如下几个特征量来描述 : 分布( distribution ):是指干扰在空间梯度上表现出的变化规律。 频率( frequency ):一定时间内干扰发生的次数。 间隔期( interval ):是指从本次干扰发生到下一次干扰发生的间隔时间长短。 作用时间( effect time ):干扰从开始发生到结束时的时间。 周期( cycle ):频率的倒数。是指本次干扰开始时间到下一次干扰发生时间的时间长度,是间隔期与本次干扰作用时间之和。 面积( area ):干扰作用范围大小。 强度( intensity ):干扰对系统作用力的大小。不同的干扰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如用虫口密度、虫株率、叶片损失量等表示害虫危害程度,森林采伐强度可以用采伐蓄积百分比或采伐株数百分比表示,病害危害程度可以用染病指数、染病率、死亡率等表示。 3.3 干扰对系统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干扰不仅对系统无害,而且可以促进系统的演化和更新,有利于系统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意义上看,干扰是系统演变过程中不缺少的。因此,干扰的意义主要在于: ① 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干扰,通过调整不同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系统演化。例如,有的干扰能降低一个或少数几个物种的优势度,为其他竞争相同资源能力较差的物种相对增加了资源,为物种的分化和资源的分配提供了有利条件。干 ② 维持系统平衡和稳定。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的系统,能促进系统进化,从而使系统产生较强的抗性,比稳定环境中系统更可能忍受环境压力。 ③ 调节系统关系。系统间的差异,可能与干扰发生概率、作用机制、作用时间等的变化程度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使系统组成发生变化,并有可能产生不可逆的进化适应(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从而调整系统间或系统内各因子间的关系并保持下去。例如,化学防治中,反复使用同一种药剂,有害生物会把抗药性遗传下去,从而产生抗药性很强的超级细菌、超级害虫。 3.4 干扰与胁迫 为了便于理解,从某种角度上看,消极的干扰可以近似地看成胁迫,积极的干扰可以近似地看成系统管理。但是,又不完全是这样,它们之间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① 系统管理是人为的,干扰既有人为的,也有自然的。 ② 对某些具体的系统来说,系统管理是必须的,如农田生态系统,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工管理,农田生态系统很快就会退化为草地或湿地。 ③ 对于人类来说,系统管理是有益的,因为系统管理是在遵从系统健康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对系统实施的管理措施就不属于系统管理了,而蜕变成了人为的胁迫。 ④ 胁迫不一定是强行的,有可能来自于系统内部,如爆发性周期性森林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胁迫,可能是由于纯林本身的系统结构缺陷造成的,对这种森林害虫来说,纯林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有利于害虫取食与繁殖,但是到了爆发年份,食物的严重短缺却成了这种害虫的胁迫因子。再如,在混交林中,有利于森林害虫天敌的生存,对害虫来说,天敌是其繁殖蔓延的主要胁迫因子,这种胁迫是来自于森林生态系统内部,而且不是强行的。 ⑤ 系统管理是有管理目标的,有目的地、遵从自然规律、有序地进行,其结果是促进系统有序化。而干扰则不一定是。积极的干扰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促进系统有序化;消极的干扰则使得系统无序化,甚至退化消亡。 胁迫则不是。胁迫则不会促进系统有序化。 第三节 系统承载力分析 从上式我们可以看出,种群数量 N t 显然受到承载力 K 、增长率 r 和初始密度 N 0 制约。也就是说,对某一区域来说,其对某一种群的承载力大小,除了受到该区域本身系统服务能力约束之外,还受到该种群初始密度 N 0 、增长率 r 以及时间 t 的影响。 以上分析只是基于“不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只从种群增长角度”进行的。显然,现实系统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极为复杂的。上述分析,只是给出了承载力的内涵,也即计算的基础性依据。如果上式 K 对 N t 的约束不存在,那也就谈不上承载力计算、分析与评价了。 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在进行承载力分析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层分解,便于建立分析指标和模型,在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对系统的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实现系统承载力的科学评析。 也就是说,承载力的分析,不能离开系统整体结构、功能与过程的分析,系统承载力的分析,只是系统仿真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计算技术和监测技术的发展,为系统建模仿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使较为精准的承载力分析成为可能。 ( 1 )系统承载力结构分析原理 ① 系统承载力空间结构分析 空间结构是组成系统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和方式,系统的空间结构多属于等级 - 并列复合结构。系统承载力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实际结构,把系统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和若干部分的并列结构,采取等级结构的方法和并列结构的方法,通过对各层次、各部分开展研究,来分析系统的承载力。 ② 系统承载力时间结构分析 一般系统都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无序到有序地进化着。在这一进化过程中,系统经历着由不稳定态到稳定态、由量变到质变的不同进化阶段。时间结构方法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结合系统的进化阶段,把系统划分为若干独立的部分,通过研究其进化过程和各稳定态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来分析系统的承载力。 ③ 系统承载力空间 - 时间结构分析 事实上,空间 - 时间结构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把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统一起来,才能把握系统在时间、空间上结构的变化。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在时间上表现为不同稳定态的层次结构,即形态的空 - 时结构;由于系统进化的不平衡,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表现为一定稳定态在空间中的并列分布,即历时的空 - 时结构。通过对系统的时空结构研究,来分析系统的承载力。 形态的空 - 时结构方法:系统的时间结构产生于系统的空间结构的更替,系统的空间结构又是系统时间结构的轨迹。系统在进化中,不断地更替着稳态结构,每一种低级形态的稳态结构,都以扬弃的形式遗传给高级形态,这些历时的稳态结构,在高级形态系统中,就构成了它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在系统的最高级形态的稳定结构中获得了统一,在这种高级形态系统中,空间结构表现为时间结构的缩影,时间结构在空间结构中获得遗传。因此,对于高级形态的系统结构的研究,必须在空间结构中揭示它的历时性,在时间结构上揭示它的层次性,这便是形态的空 - 时结构方法。这种承载力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系统的高级形态的认识,来揭示系统低级形态的特征。 历时的空 - 时结构方法:系统的时间结构,再现了系统进化过程中在时间上相继延续的各种稳定态结构。由于系统进化的不平衡,在同一类系统中,不同的个体的系统,在同一时间点上表现为不同的进化形态,这种形态并列地分布在空间中,构成了历时的空 - 时结构。根据系统的历时的空 - 时结构,可以通过同时研究系统在空间上并列存在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稳态结构,揭示系统的进化规律,这就是历时的空 - 时结构的系统承载力分析方法。 ( 2 )功能分析原理 系统不仅具有结构,同时还具有功能。结构反应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功能则反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表达系统的活动和行为。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和行为。或者说,一个系统的功能是从外界对系统的输入到向外界输出的转换。如果外部环境是另一些系统,那么,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是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然,系统的功能是以其结构为基础的,相对于外部环境来说,系统的结构是相对不变的,功能则与外部输入有关体现着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系统承载力功能分析方法就是在与要素、结构、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系统的能力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功能分析法、功能模拟法、黑箱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从分析系统的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来研究系统功能的方法。 黑箱分析法:根据系统对外部行为(输入与输出)的分析,来对它进行研究的方法。 功能模拟法:以功能相似性为基础,用模型再现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这就是系统承载力的功能模拟分析法。 ( 3 )数据独立性分析 系统内各因子不是绝对独立的,相互之间影响极为密切,因此,在进行系统分层分解时,分解后的子系统或分析元素之间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独立,在建立分析指标时,也很难做到各分析指标的绝对独立,这是与其它系统分析评价所不同的。基于这一原因,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建立分析模型时,就要考虑这一特殊情况。 ( 4 )最小 - 耐受( M-T )修正法则 由于木桶理论与生态学中的耐受性定律作用,在进行承载力数据合成时,不能进行直接求和后除商,而还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最小 - 耐受( M-T )修正法则”修正: 式中 D 为修正后的指标值, d i 为修正前的指标值, c 为耐受法则修正因子, f 、 min 为修正运算符。 3. 系统承载力分析基本方法与步骤 总体来说,系统承载力分析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系统的发展而间断地截取某一时间断面,对系统的承载力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从某一具体时间截面来看,承载力分析又是静态的,从整个系统活动过程来看,它又是动态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系统承载力分析步骤一般包括分析目标确定、资料收集、建立分析指标体系、分析工具选择、建模分析五个阶段。 ( 1 )分析目标确定 系统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决策,在为决策者提供备选决策方案的同时,还要为决策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可供决策参考,尤其是对重大政策的选择、复杂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的预测等,若有相应的评价信息,都是对决策的极大支持。 ( 2 )资料收集 集中收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对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及系统的性能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对分析对象的层次、结构、功能进行初步预测和估计,初步找出分析的项目,为设定评价尺度、建立分析函数等收集所需资料。 ( 3 )建立分析指标体系 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分解,科学系统地选择分析指标,建立基本完备的分析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坚持评价的客观性、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可比性、可操作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使得建立的指标体系在满足分析目标的需求的同时,还具备系统性和先进性。 ( 4 )分析工具选择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对系统的时空数据进行处理变换,以提取出隐含于时空数据中的某些事实与关系,并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直接地加以表达,为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 5 )建模分析 利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系统承载力,这种表达式不仅仅是数学公式,还可以是网络模型、图形、表格、逻辑模型等。建立分析模型后,运用分析工具,使用该模型进行分析或仿真。其过程可以是:观察分析系统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系统描述→构建形式化模型→模型求解→模型有效性分析→模型修改→模型确认→模型使用。 第四节 系统健康评价 1. 系统健康评价与系统承载力分析 系统健康评价 ,就是对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无论是系统承载力分析,还是系统健康评价,其实都是系统分析与的一部分,其中系统承载力分析既是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系统分析重要内容之一。虽然二者都是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但二者之间还是有差异的: ① 系统承载力分析是一个动态分析过程,是对系统的做功能力尤其是对未来的影响进行评价,相对而言,系统健康评价则是对系统某一时间点的“静态”状况进行分析,重点是对“当时”的状态进行评价。 ② 系统健康评价侧重于对系统运行的“结果”状态进行评价,系统承载力分析则侧重于对系统“可能”的做功能力进行评价。 ③ 系统承载力分析更着重于人类对系统干扰所产生影响的分析,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反馈作用的分析,而系统健康评价则不涉及其作用过程分析,只是对其现状进行客观评价。 2. 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系统健康的评价与承载力分析的具体过程与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评价步骤还是基本相似的。 ( 1 )系统承载力法 直接使用系统承载力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健康评价。 ( 2 )盈亏法 通过对系统承载力盈亏进行分析,评判系统健康状况。这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方法,适合于对较大范围的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简单的评判。 ( 3 )状态法 以系统所处的状态,来描述系统的健康状况。 ( 4 )诊断法 建立健康指标、诊断标准与诊断模型,将状态法的系统状态数据与之比较,从而获得系统健康诊断结果。 ( 5 )生产力评价法 通过系统的自由焓与发展能力分析,对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 6 )熵评价法 通过系统熵的分析,评价系统健康状况。 ( 7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HP )是一种对复杂现象的决策思维过程进行系统化、模型化、数量化的方法,所以又称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 ( 8 )多因子数量分析法 从系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所发生的变化是由各环境因子的变化和状态所决定的理论出发,通过测定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因子相关性分析和主分量分析,进而进行系统健康状况趋势分析。 ( 9 )回归分析法 系统健康评价中,一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而且除部分问题属于线性关系外,大部分问题实质上是非线性的,因而或者需将非线性问题简化为线性问题处理,或者需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分析。 ( 10 )系统分析法 系统健康评价是根据预定的系统目标、结构和属性,用有效的标准测定系统的性质和状态。其目的是为了描述系统的状态或方案的效果,也即在系统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各种系统方案占用或消耗资源进行评审,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系统安全、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满意的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对于系统健康的系统评价,就是采用系统分析与评价技术,对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客观评估。 第五节 系统健康管理 系统健康管理 ( health care ),就是为了维护或促进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系统健康管理的目的是增强维持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提高系统抗逆能力,去除或避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系统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系统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 系统健康管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具体系统的管理策略、管理方式和管理过程(行动计划),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管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系统管理活动的主体。 1. 系统健康管理原则 根据系统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系统的影响,制订系统保健计划,开展系统保健工作,并对系统保健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开展系统健康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在其整个管理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认真研究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详细分析系统的能流,增加系统自由焓,以培育系统活力和恢复力为主,及早发现并减轻危害系统健康因子的危害”的健康管理原则。 2. 系统健康管理主要内容 ( 1 )维护健康 加强系统健康状况监测,及时发现并减轻危害系统健康因子的危害,维护系统的持续健康。 ( 2 )增进健康 开展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研究,详细分析系统能流,掌握系统健康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按照这一关系,培育系统活力和恢复力,增加系统自由焓,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 ( 3 )预防措施 对于一些活力较差的系统,或者危险性因子入侵系统之前,采取适当的人为干扰措施,提高系统的抗逆能力,预防系统灾害发生。例如,改造人工纯林系统,诱导形成混交林,或在林内释放天敌,减少人工林内病虫害发生。再如用接种的方法预防某些传染病,或对遗传病、营养缺乏病、生活和劳动中的灾害事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 4 )及早发现并清除危险性因子 加强系统健康状况监测,尤其是危险性因子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及早发现,迅速清除,以避免灾害的发生与流行。例如加强艾滋病、 SARS 等感染人群和高危人群的监督管理,避免危险性传染疾病的传播流行。 ( 5 )防止发生系统灾害 忽视系统健康状况的监测,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措施,是系统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系统健康状况监测与管理,采取合理的人工干扰措施,是减小系统灾害危害的主要手段。 ( 6 )灾后康复 系统灾害发生后,利用系统的恢复力,采取一定的合理的人工促进系统恢复措施,促进系统恢复,减轻灾害产生的危害。 3. 系统健康管理模式 根据系统的特点,系统健康管理的模式一般可分为: ①原生系统保健。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干扰的系统,一般只要采取保护措施就足以维护原生系统健康,除非发生较大的胁迫,才需要人工促进恢复。 ②人工系统健康管理。由于人工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比原生系统明确,可以进行较多的人为干预,从而维护系统的健康。例如农田生态系统的人工管理,人工林的培育,人类的健康管理,以及企业管理等。 4. 系统恢复 退化系统 ( degenerate system ),又叫受损系统( damaged system ),是一类病态的系统,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导致系统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系统健康和为人类提供服务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失,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 ( 1 )恢复模型与恢复方向 按退化系统的退化程度,系统恢复的模型分为超负荷( overstress )系统和不超负荷( understress )系统两类,超负荷的系统仅靠自身无法恢复,而不超负荷的系统当系统干扰因素去除后可以自身恢复: 退化系统恢复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退化前状态、持续退化、保持原状、恢复到一定状态后退化、恢复到介入于退化与人们可接受状态间的替代的状态或恢复到理想状态。 退化系统的恢复并不总是沿着一个方向恢复,也可能是在几个方向间进行转换并达到复合稳定状态。假设系统有 4 种可供选择的稳定状态,其中状态 1 是未退化状态,状态 2 、 3 是部分退化状态,状态 4 是高度退化状态。那么在不同胁迫类型或者相同胁迫的不同强度下,状态 1 就会退化到其余的状态。如果胁迫除去,则从状态 2 、状态 3 恢复到状态 1 是有可能的。从状态 2 或者状态 3 再退化到状态 4 则要越过临界点,若从状态 4 再恢复到状态 2 或者状态 3 则不会那么容易,即使消除了胁迫,如果没有更强的辅助手段的话,恢复也是相当困难。 例如,因采伐而导致退化的林地( woodland ),如果没有跨过临界点,那么消除采伐因素后,恢复到未退化的状态那就有可能。如果这块森林被过度采伐,林地已经被野草入侵,土壤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那么仅仅消除采伐因素对恢复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人工造林和抚育管护,才能恢复。 第六节 人造系统健康 人造系统( man-made system , artificial systems )也称人工系统,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构成的系统。 为了保障人造系统健康地运行,人造系统的的设计、制造与管理,应该遵从适当冗余原理、清洁原理、节约原理、生态位原理、竞争共生原理、反馈原理、补偿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多样性与主导性原理、生态发育原理等人造系统健康十项原理。 1. 适当冗余原理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人造系统中,常常把其中的关键部件、负载较大部件或者可靠性相对较低部件等设置两份或两份以上,当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另外一个或若干个可以自动替代。这种关键部件的冗余,按照系统的不同要求,可以是串行的,也可以是并行的,或者二者相结合,保障系统的稳定可靠,同时这种冗余还应该是经济的。 2. 清洁原理 从系统的创意、设计开始,一直到系统的报废,都要将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制造该系统所需的原料生产、设备生产以及系统本身生产制造过程中不污染环境,系统在消费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系统消费使用结束后,报废的系统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回收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与此同时,在上述所有环节中,尽量使用其他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包括 各种废弃物 。 3. 节约原理 从系统的设计,到消费使用结束,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取较多的产品。同时,系统的寿命尽可能地长,包装等非产品物质尽可能地少。 4.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 ecological niche )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同样,对于复杂的人造系统,例如企业,其发育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资源生态位,复杂人造系统的健康发展,要善于开拓资源生态位和调整需求生态位,以改造或适应环境。 5. 竞争共生原理 系统的承载力、环境容纳总量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是恒定的,但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差异导致竞争,竞争促进发展,优胜劣汰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一系统都有主导的利导因子和限制因子。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系统内产生竞争和共生机制,这种相生相克作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系统自组织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其中任何一种机制的系统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系统。 6. 反馈原理 系统的发展受两种反馈机制控制,一种是作用和反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放大的正反馈,导致系统的无止境增长或衰退;另一种是作用和反作用相互抵消的负反馈,使系统维持在稳态附近。正反馈导致发展或衰退,负反馈维持稳定。一般系统发展初期或崩溃期正反馈占优势,晚期负反馈占优势。持续发展的系统中正负反馈机制相互平衡。 7. 补偿原理 当系统整体功能失调时,系统中某些组分会乘机上升为主导组分,使系统发生变化;而有些组分则能自动补偿或替代系统的原有功能,使整体功能趋于稳定。 8. 循环再生原理 世间一切产品最终都要变成其功能意义上的废物,世间任何废物必然成为生物圈中某一生态组分或生态过程的原料或缓冲剂,人类一切行为最终都要反馈到作用者本身,或有利或有害。物资的循环再生和信息的反馈调节是复杂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因。 9. 多样性与主导性原理 复杂系统以优势组分为主导,才会有发展的实力,同时复杂系统还需要以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为基础,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合理匹配是实现复杂系统持续发展的前提。 10. 生态发育原理 自然生态系统有趋于成熟的倾向,即进化。自然生态系统进化的模式,为人类提供了设计、制造、管理人造复杂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新视角。 第七节 系统和谐化 1. 系统的和谐度方程 ( 1 )系统和谐的要素 左其亭( 2012 )把和谐论要素归纳为和谐参与者、和谐目标、和谐规则、和谐因素与和谐行为五种。 和谐参与者:参与和谐的各方,称作和谐方。一般为双方或多方。 和谐目标:是指和谐参与者为了达到和谐状态所必须满足的目标。 和谐规则:是指和谐参与者为了达到和谐目标所指定的规则。 和谐因素:是指和谐参与者为了达到和谐目标所所要考虑的因素。 和谐行为:是指和谐参与者针对和谐因素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总称。 ( 2 )和谐度方程 单因素( F p )和谐方程: 参考文献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汉典网, http://www.zdic.net/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 徐开来,亚里士多德论“自然” ,社会科学研究, 2001 ,( 4 ): 54 ~ 60 李耳,道德经 ,中国网,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16.htm 孔正,老子《道德经》现代意译 ,爱问知识人, 2011 年 12 月 2 日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743007.html 汪叶斌,一般平衡论 ,豆丁, 2010 年 12 月 30 日 , http://www.docin.com/p-113138103.html 张国庆,和谐发展初论 ,知识论坛, 1999 年 1 月 18 日, http://www.cntzs.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005 ;天柱论坛, 1999 年 1 月 18 日, http://www.tzs.com.cn/luntan/showtopic.asp?TOPIC_ID=116Froum_ID=13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 ,知识论坛, 2000 年 2 月 28 日, http://www.cntzs.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299 ;天柱论坛, 2000 年 2 月 28 日, http://www.tzs.com.cn/luntan/showtopic.asp?TOPIC_ID=975Froum_ID=13 张国庆,再论和谐发展 ,天柱论坛, 2001 年 1 月 8 日, http://tianzhush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1351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 ,绿色中国( B 版) 2003 ,( 3 , 4 合刊): 79 ~ 83 张国庆,我的发展观:和谐发展 —— 兼议发展科学 ,学说连线, 2004 年 9 月 14 日, http://www.xslx.com/htm/sxgc/sxhh/2004-09-14-17303.htm 张国庆,和谐的学问:发展学 ,学说连线, 2006 年 1 月 23 日, http://www.xslx.com/htm/xssy/xkjs/2006-01-23-19656.htm 张国庆,文化、生态文化与中国和谐森林文化体系建设 ,学说连线, 2006 年 4 月 11 日, http://www.xslx.com/htm/szrp/gsmt/2006-04-11-19910.htm 张国庆,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 ,科学网, 2008 年 1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7 张国庆,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科学网, 2007 年 12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723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 ,科学网, 2012 年 5 月 25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4783 张国庆,简论生态观 ,科学网, 2007 年 12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300 张国庆,简论生态观、生态思想与和谐思想 ,科学网, 2008 年 1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4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 ,安徽农业, 2003 (学术版): 69 ~ 79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 ,绿色中国( B 版) 2003 ,( 3-4 ): 79 ~ 83 张国庆,按需育林,和谐发展 ,安庆日报, 2002 年 1 月 19 日 :第 1 版 张国庆,全民参与,按需育林,和谐发展中国现代林业 ,安徽农业, 2002 (学术版) :163 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 ,世界林业研究, 2003 , 16 ( 6 ): 45 ~ 49 张国庆,论和谐林业与我国林业能力建设·经济林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 246 ~ 253 张国庆,简论当前人类群体智力与行为 ,科学网, 2007 年 12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126 张国庆,生态论概述 ,科学网, 2012 年 4 年 13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8716 张国庆, 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 10 ): 28 ~ 29 张国庆,事件的时空动态分析 ,科学网, 2009 年 8 月 5 日, http://blog.greentimes.com/more.asp?name=zhguoqinid=3348 张国庆,生态健康 , 2012 年 3 年 4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43966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 1 ) :223 ~ 224 张国庆,论标准化基本原理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 21 ) :35 张国庆,标准的分类及命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 21 ) :28 ~ 30 张国庆,标准学 ,科学网, 2011 年 7 月 8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2993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6 张国庆,林业标准学 ,科学网, 2011 年 2 月 20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14776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4 张国庆,林业的特点与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 ,科学网, 2010 年 10 年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6252 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 ,科学网, 2010 年 10 年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878 张国庆,生态健康概论 ,科学网, 2012 年 4 月 10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31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 11 ): 245 ~ 246 康渝生,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当代的实践 ,学习与探索, 2006 , 162 ( 1 ): 144 ~ 147 伊全胜,论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理论渊源及内在统一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 5 ): 60 ~ 62 卢斌,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求实, 2006 ,( 3 ): 9 ~ 10 夏东民,綦玉帅,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理论结构与现实价值 ,江苏社会科学, 2011 ,( 1 ): 131 ~ 135 李莉,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提出背景与实现途径 ,武汉:湖北大学, 2010 邹韩,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党史文苑, 2009 ,( 10 ): 55 ~ 56 古诗文网, 2012 年 10 月 3 日, http://www.gushiwen.org/ 佛学在线, 2012 年 10 月 3 日, http://fofa.foxue.org/fjyw/ 陈宝清,论佛教中的和谐思想 ,西宁:青海民族大学, 2009 本报评论员,论和谐——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光明日报, 2005 年 10 月 25 日,第 001 版 陈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 年 10 月 3 日,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8002734.html 汪文斌,和谐世界思想: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 年 7 月 5 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5070603.html 黄丹,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基础:和谐的诠释 ,管理工程学报, 2001 , 15 ( 3 ): 69 ~ 72 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思想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1 , 21 ( 3 ): 23 ~ 26 刘文瑞,和谐管理理论评析 ,管理学报, 2009 , 6 ( 12 ): 1566 ~ 1577 席酉民,唐方成,郭士伊,和谐理论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巴湘,和谐论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王奋赓,和谐论 ,新疆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2009 左其亭,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刘长明,发展的革命 —— 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 ,济南大学学报, 2002 , 12 ( 1 ): 5 ~ 14 刘长明,和谐文明论纲 ,学术界, 2005 ( 1 ): 79 ~ 105 刘长明,和谐是生产力之祖 ,济南大学学报, 2003 , 13 ( 1 ): 4 ~ 13 刘长明,对和谐发展观的在阐释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 1 ): 1 ~ 7 刘长明,和谐发展与简单性原则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 22 ( 12 ): 5 ~ 16 刘长明,论和谐精神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 21 ( 5 ): 73 ~ 76 刘长明,论“和谐剃刀”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 1 ): 1 ~ 7 袁吉福,从代价论视角看和谐发展之代价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 3 ): 112 ~ 115 刘明辉,试论政治和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 9 ): 43 ~ 46 刘明,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 1 ): 32 ~ 35 苏宝梅,刘宗贤,刘长明,和谐伦理学宣言 ,济南大学学报, 2002 , 12 ( 5 ): 1 ~ 10 李庆臻,李易,论生态和谐伦理 ,济南大学学报, 2003 , 13 ( 4 ): 1 ~ 10 苏宝梅,我的和谐伦理观 ,济南大学学报, 2003 , 13 ( 3 ): 1 ~ 10 刘志扬、日月河,和谐伦理: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 23 ( 3 ): 13 ~ 16 刘长明,和谐经济学初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 2 ): 79 ~ 86 席酉民,汪应洛,李怀祖 , 和谐理论 ,系统工程学报, 1989 , 4 ( 2 ): 79 ~ 89 刘长明,和谐发展研究(第一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王景龙,和谐发展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鲁勇,和谐发展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契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张国清,和谐社会研究: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王岗峰,何贻纶,陈桂蓉,社会和谐发展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高志亮,李忠良,系统工程方法论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王连成,工程系统论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2 高志亮,李忠良,系统工程方法论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汪应洛,系统工程(第四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互动百科, http://tupian.baike.com/a2_76_44_01300000164642123020443031107_jpg.html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http://210.45.192.19/kecheng/2006xiaoji/24/jiaoan.htm 戈峰,现代生态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张学勇,童依平,游光霞,郝晨阳,盖红梅,王兰芬,李滨,董玉琛,李振声, 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 39 ( 8 ): 1526 ~ 1535 张国庆, 林产品溯源系统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 22 ): 224 张国庆,林产品标识溯源系统框架设计 ,科学网, 2008 年 1 年 9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4170 朱明,数据挖掘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Mehmed Kantardzic , 数据挖掘:概念、模型、方法和算法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丁昌慧,蔡辉,祁新辉,综合效益评价中数据的直线化无量纲化方法 ,中国医院统计, 2001 , 8 ( 3 ) 丁昌慧,蔡辉,综合效益评价中数据的非直线化无量纲化方法 ,中国医院统计, 2003 , 10 ( 1 ) 董肇君,系统工程与运筹学(第二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郝海,踪家峰,系统分析与评估方法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马立平,统计数据标准化 ,北京统计, 2000 , 121 ( 3 ) Л.Д. 朗道, E.M. 栗弗席兹,统计物理学 I (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E.M. 栗弗席兹, Л.Д. 皮塔耶夫斯基,统计物理学 II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徐自来,张雪峰,统计物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年 苏汝铿,统计物理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汪志诚,热力学 • 统计物理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张林波,李文华,刘孝富,王维,承载力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展望 ,生态学报, 2009,29 ( 2 ): 878 ~ 888 张林波,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深圳为例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王开运,生态承载力复合模型系统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谢高地,曹淑艳,鲁春霞,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年 蓝盛芳,钦佩,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 ( 1 ) 129 ~ 131 唐建荣,生态经济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Sheng Zhao , Zizhen Li , Wenlong LiA modifiled method of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 Ecological Modelling , 2005,185:65 ~ 75 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张妍,张力小,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包头市为例 ,生态学报, 2008,28 ( 4 ): 1720 ~ 1728 罗跃初,周忠轩,孙轶,邓红兵,张萍,吴钢,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生态学报, 2003,23 ( 8 ): 1606 ~1614 孔红梅,赵景柱,姬兰柱,陆兆华,邓红兵,马克明,张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 ,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 ( 4 ): 486 ~ 490 百度文库,烟台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http://wenku.baidu.com/view/4d1af368af1ffc4ffe47ac23.html , 2011 年 10 月 11 日 毛文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修订版)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7 年 张晓萍,杨勤科,李锐,流域“健康”诊断指标——一种生态环境评价的新方法 ,水土保持通报, 1998,18:21 ~26 欧阳毅,桂发亮,浅议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数学模型的建立 ,水土保持研究, 2000,7 ( 3 ): 194 ~ 197 马克明,孔红梅,关文彬,傅伯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 ,生态学报, 2001,21 ( 12 ): 2106 ~ 2116 刘树臣 喻锋,国际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发展趋势 , 2010 年 5 月 12 日, http://www.mlr.gov.cn/zljc/201005/t20100512_148587.htm E.M. 栗弗席兹, Л.Д. 皮塔耶夫斯基,流体力学(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 陈义良,朱旻明,物理流体力学(第五版)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吴望一,流体力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年 王其藩,高级系统动力学 , 2012 年 9 月 19 日, http://i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php?fileid=33942852sudaref=www.baidu.comretcode=0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修订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钟永光,贾晓菁,李旭等,系统动力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刘兴堂,梁炳成,刘力,何广军等,复杂系统建模理论、方法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年 汪小帆,李翔,陈关荣等,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王志平,王众托,超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年 谭成旭,复杂装备制造管理系统研究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6 年 王广基,药物代谢动力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李素芹,苍大强,李宏,工业生态学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陆钟武,工业生态学基础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年
个人分类: 系统学|1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和谐论的企业和谐化
zhguoqin 2016-6-15 20:45
基于和谐论的企业和谐化 张国庆 一、和谐的实质 和谐(harmonious),是指系统的组织结构处在最佳状态,能充分并能持续发挥系统的功能。 从生态论来看,和谐,对广义系统来说,是系统的最佳状态,是 系统的理想目标,是系统朝理想目标进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和谐的系统,系统的组织结构是优化了的,处在最佳状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功能,并能持续保持这种状态,或者能进化到更高一级状态。 点击下载全文: 基于系统健康理论的企业管理.pdf 三、企业的和谐化管理 1. 和谐评估 对和谐参与者所处的状态与和谐程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反映总体的和谐程度、所处的状态和水平以及时空变化规律,为和谐问题寻找和谐策略提供依据。主要有两种方法: 和谐度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和谐度方程,计算得到不同和谐问题的和谐度,以作为定量评估和谐程度的依据。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来综合评估其和谐程度。 2. 和谐调控 在和谐评估基础上,针对和谐问题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和谐程度。通过和谐调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所研究问题的和谐度,使和谐问题达到最佳的和谐状态。主要有两种调控方法: 和谐行为集体优选法:根据和谐度大小先选择和谐行为集,再据此确定满足要求的调控措施。 基于和谐方程的优化模型方法:通过建立和谐调控模型,得到最优和谐方案,以此作为满足要求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 张国庆,系统法学 ,科学网,( 2013 年 4 年 13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16/153824kl1yn6clk43444o9.attach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80709 张国庆,和谐发展初论 ,知识论坛, 1999 年 1 月 18 日, http://www.cntzs.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005 ;天柱论坛, 1999 年 1 月 18 日, http://www.tzs.com.cn/luntan/showtopic.asp?TOPIC_ID=116Froum_ID=13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 ,知识论坛, 2000 年 2 月 28 日, http://www.cntzs.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299 ;天柱论坛, 2000 年 2 月 28 日, http://www.tzs.com.cn/luntan/showtopic.asp?TOPIC_ID=975Froum_ID=13 张国庆,再论和谐发展 ,天柱论坛, 2001 年 1 月 8 日, http://tianzhushan.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1351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 ,绿色中国( B 版) 2003 ,( 3 , 4 合刊): 79 ~ 83 张国庆,我的发展观:和谐发展 —— 兼议发展科学 ,学说连线, 2004 年 9 月 14 日, http://www.xslx.com/htm/sxgc/sxhh/2004-09-14-17303.htm 张国庆,和谐的学问:发展学 ,学说连线, 2006 年 1 月 23 日, http://www.xslx.com/htm/xssy/xkjs/2006-01-23-19656.htm 张国庆,文化、生态文化与中国和谐森林文化体系建设 ,学说连线, 2006 年 4 月 11 日, http://www.xslx.com/htm/szrp/gsmt/2006-04-11-19910.htm 张国庆,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 ,科学网, 2008 年 1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7 张国庆,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科学网, 2007 年 12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723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 ,科学网, 2012 年 5 月 25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4783 张国庆,简论生态观 ,科学网, 2007 年 12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300 张国庆,简论生态观、生态思想与和谐思想 ,科学网, 2008 年 1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4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 ,安徽农业, 2003 (学术版): 69 ~ 79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 ,绿色中国( B 版) 2003 ,( 3-4 ): 79 ~ 83 张国庆,按需育林,和谐发展 ,安庆日报, 2002 年 1 月 19 日 :第 1 版 张国庆,全民参与,按需育林,和谐发展中国现代林业 ,安徽农业, 2002 (学术版) :163 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 ,世界林业研究, 2003 , 16 ( 6 ): 45 ~ 49 张国庆,论和谐林业与我国林业能力建设 · 经济林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 246 ~ 253 张国庆,简论当前人类群体智力与行为 ,科学网, 2007 年 12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126 张国庆,生态论概述 ,科学网,( 2012 年 4 年 13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547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558716.html 张国庆, 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 10 ): 28 ~ 29 张国庆, Time-SpaceDynamic Analysis About Event ( TSDA ) ,科学网,( 2009 年 8 年 5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09/8/200985173135969134.pdf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247630.html 张国庆,生态健康概论 ,科学网,( 2012 年 4 月 10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2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557531.html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 ,( 2013 年 3 月 27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13fnh5bllmra3.attach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74444 张国庆,系统学概论 ,( 2013 年 3 月 27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3/30/181342mjoagoqx5j1u3xwa.zip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675354.html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 1 ) :223 ~ 224 张国庆,论标准化基本原理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 21 ) :35 张国庆,标准的分类及命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 21 ) :28 ~ 30 张国庆, 标准学 ,科学网,( 2011 年 7 月 8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39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469416.html 张国庆, 林业标准学 ,科学网,( 2011 年 2 月 20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38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469414.html 张国庆,林业的特点与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 ,科学网, 2010 年 10 年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6252 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 ,科学网, 2010 年 10 年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878 张国庆,生态健康概论 ,科学网, 2012 年 4 月 10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7531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 11 ): 245 ~ 246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 ,科学网,( 2012 年 5 月 25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574783.html 张国庆,灾害学概论 ,科学网,( 2012 年 3 月 16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803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548423.html 张国庆, 林产品溯源系统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 22 ): 224 张国庆,林产品标识溯源系统框架设计 ,科学网, 2008 年 1 年 9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4170 张国庆,生命地球论 ,科学网, 2009 年 7 年 6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242084.html 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张国庆,和谐论概述 ,科学网, 2012 年 10 月 5 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6726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19388 互动百科, http://www.baike.com/ MBA 智库, http://www.mbalib.com/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汉典网, http://www.zdic.net/ 徐开来,亚里士多德论“自然” ,社会科学研究, 2001 ,( 4 ): 54 ~ 60 李耳,道德经 ,中国网,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16.htm 孔正,老子《道德经》现代意译 ,爱问知识人, 2011 年 12 月 2 日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743007.html 汪叶斌,一般平衡论 ,豆丁, 2010 年 12 月 30 日 , http://www.docin.com/p-113138103.html 康渝生,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当代的实践 ,学习与探索, 2006 , 162 ( 1 ): 144 ~ 147 伊全胜,论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理论渊源及内在统一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 5 ): 60 ~ 62 卢斌,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求实, 2006 ,( 3 ): 9 ~ 10 夏东民,綦玉帅,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理论结构与现实价值 ,江苏社会科学, 2011 ,( 1 ): 131 ~ 135 李莉,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提出背景与实现途径 ,武汉:湖北大学, 2010 邹韩,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党史文苑, 2009 ,( 10 ): 55 ~ 56 古诗文网, 2012 年 10 月 3 日, http://www.gushiwen.org/ 佛学在线, 2012 年 10 月 3 日, http://fofa.foxue.org/fjyw/ 陈宝清,论佛教中的和谐思想 ,西宁:青海民族大学, 2009 本报评论员,论和谐——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光明日报, 2005 年 10 月 25 日,第 001 版 陈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 年 10 月 3 日,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8002734.html 汪文斌,和谐世界思想: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 年 7 月 5 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5070603.html 黄丹,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基础:和谐的诠释 ,管理工程学报, 2001 , 15 ( 3 ): 69 ~ 72 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思想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1 , 21 ( 3 ): 23 ~ 26 刘文瑞,和谐管理理论评析 ,管理学报, 2009 , 6 ( 12 ): 1566 ~ 1577 席酉民,唐方成,郭士伊,和谐理论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巴湘,和谐论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王奋赓,和谐论 ,新疆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2009 左其亭,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刘长明,发展的革命 —— 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 ,济南大学学报, 2002 , 12 ( 1 ): 5 ~ 14 刘长明,和谐文明论纲 ,学术界, 2005 ( 1 ): 79 ~ 105 刘长明,和谐是生产力之祖 ,济南大学学报, 2003 , 13 ( 1 ): 4 ~ 13 刘长明,对和谐发展观的在阐释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 1 ): 1 ~ 7
个人分类: 发展学|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第二版)介绍
热度 1 zuoqiting 2016-4-5 23:03
引文文献: 左其亭著. 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第二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4。ISBN 978-7-03-047459-9。28.9万字/ Zuo Qiting. Harmony theory: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Second Edition). Bei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2016 下载说明: 2016-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第2版)文前.pdf 内容提要 本书是笔者自 2005 年以来对和谐问题研究的总结, 系统介绍了笔者首创的以和谐论量化研究为主要特色的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在 2012 年出版的《和谐论:理论 · 方法 · 应用》一书的基础上,本书增加了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成果。 全书包括四篇十二章:第一篇为认识篇,是对和谐问题的认识和总结,阐述了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第二篇为理论篇,是对和谐论量化研究的理论总结,提出了和谐论五要素、和谐度方程、和谐分析数学方法、和谐平衡理论,构建了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及应用框架;第三篇为方法篇,探讨了和谐辨识、和谐评估、和谐调控三方面的核心技术方法;第四篇为应用篇,介绍了和谐论的几个应用领域,包括社会科学、跨界河流分水、人水关系研究。本书构建的和谐论,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和谐问题进行研究,为认识和谐问题、寻找和谐途径、制定和谐策略提供了定量化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社会学、经济学、资源学、环境学以及系统科学等领域的不同专业科研工作者、管理者、在校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考。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6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和谐度方程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展望
zuoqiting 2016-4-5 19:51
和谐度方程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展望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Harmony Degree Equation in the Field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全文下载: PDF(382KB) PP.1-7 作者: 左其亭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摘要: 水文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系统,不仅仅涉及水文水资源系统本身,还与其相关联的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割,组成一个复杂系统。因此,研究水文水资源系统需要借助非常广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其中以和谐度方程为基石构建的和谐论量化研究方法在解决众多水文水资源问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首先回顾了和谐论量化研究方法的提出过程,进一步分析了水文水资源研究的需求及和谐论的应用成果;基于大量的前期研究经验总结,全面阐述了和谐度方程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展望,主要从系统分析计算、综合评价、系统决策分析三方面介绍了和谐度方程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可能应用;提出了和谐度方程(HDE)评价方法、基于统一度(a)的协调程度量化方法、基于分歧度(b)的敌对状况量化方法、基于和谐度方程的和谐平衡模型等。 As a very complex and giant system, th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ystem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conomic-social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and they jointly form a complex system.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th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ystem requires very extensive theories, technology and methods. Among them,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harmony theory based on the harmony degree equ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proposed process of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harmony theory was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demands in the field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harmony theory applic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harmony degree equation in the field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were detailed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i.e. the systemic analysis computati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the systemic decision analysis. The harmony degree equation (HDE) evaluation method, the quantit-ative coordination degree method based on the unity degree (a), the quantitative opposition sit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degree (b), and the harmony equilibrium model based on the HDE have been proposed. 文章引用: 左其亭. 和谐度方程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展望 . 水资源研究, 2016, 5(2): 1-7. 下载地址: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7206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ethod
zuoqiting 2015-6-25 17:27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Harmony Harmony issues are widespreadin human society and nature. To analyze these issues, harmony theory has been proposedas the main theoretical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to study harmony theory. After briefly introduc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harmony theo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ive elements that are essential for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harmony issue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harmony participant, harmonyobjective, harmony regulation, harmony factor, and harmony action. A basicmathematical equation for the harmony degree, i.e., a quantitative expressionof harmony issues,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HD = ai - bj, where a is theuniform degree, b is the difference degree, i is the harmony coefficient, and jis the disharmony coefficient.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harmony assessment andharmony regulation and introduces some application examples. 参考文献标注 : Qiting Zuo , Runfang Jin, Junxia Ma, GuotaoCui.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Harmony .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5, vol. 2015, Article ID 831396, 1-9. doi:10.1155/2015/831396. 全文下载 :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the Analysis.pdf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减商化的提高财政投入效率途经研究
zhguoqin 2015-5-26 17:25
基于减商化的提高财政投入效率途经研究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摘要: 基于生态论的减商化理论,就是减少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商业活动以提高人类社会总劳动中的有效劳动比率。政府行政行为减商化,就是要尽量提高政务总劳动中的有效劳动比率,从而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提高财政投入效率。财政投入效率分析,旨在评价财政投入产生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数据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投入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率方面, 2007 年~ 2013 年 7 年间,财政支出增速是 GDP 增速的 1.52 倍,显然,高额财政支出,尽管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拉动”效用,也没有获得高额财政支出应该获得的效应,单位 GDP 财政支出反而呈现增长趋势。在财政投入的社会效率方面,尽管我国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尤其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远远快于财政支出平均水平,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在逐年加大,基尼系数也一直处在较高水平,尤其是行业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其中金融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2012 年金融业就业人员人均工资是最低的农业就业人员的 3.96 倍,在 2003 年~ 2012 年的 10 年间,金融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高达 4.32 倍,是全国平均工资增速的 1.29 倍,是我国 GDP 的增速的 1.13 倍。在财政投入结构上,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事务、经济事务、环境保护支出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社会保障支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只有发达国家的 28.6% 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 34.1% 。鉴于当前我国国情,要提高我国财政投入效率,就需要在财政投入中引入减商化理论。首先,财政投入决策要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其次,要对财政支出实施精细化管理;再次,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减少经济事务支出以优化市场环境,减少行政事务支出以建立“清明”政务环境,减少公共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支出以维护“谁污染谁防治”原则和环境公平,进一步优化财政文科教卫的支出结构以提高财政文科教卫投入成效,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以保障社会公平发展,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力度以降低维稳支出;其次,要精兵简政推进政务精细化管理,推进公职人员职业化,并建立行政成本考核机制和政务绩效公众考核体系,建立政务公众参与机制,推进政务信息化,精简机构与人员,推进政务工程化管理,以全面提高行政能力,提高财政投入效率。 关键词 :生态论;和谐论;减商化;财政投入效率;精细化管理
个人分类: 发展学|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平衡研究
zuoqiting 2014-9-2 19:48
中文摘要 : 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社会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主体。二者相辅相成,应保持和谐关系。但二者在很多情况下又存在矛盾,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从和谐论的观点出发,阐述寻找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平衡”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和谐平衡的概念及内涵,把和谐平衡定义为“利益相关者考虑各自利益和总体和谐目标而呈现的一种相对静止且相关者各方暂时都能接受的平衡状态”;构建了寻找和谐平衡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了基于和谐论的和谐平衡计算方法;最后将建立的和谐平衡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确定了实现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平衡的条件。 英文摘要 : Water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which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meanwhile economic society is a significant subject fo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Both of them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and thus they should maintain harmonious. However,in many cases,there exists contradictions, so how to achieve a kind of equilibrium between them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harmony theory. On this basis, it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harmony equilibrium, defined which as the relatively static and acceptable balance condition when stakeholders take their interests and the overall harmony goal into account. Furthermore,the general step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achieve equilibrium based on harmony theory. Finally the harmony equilibrium model was applied to Henan province to determine its harmony equilibrium condition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全文下载 : http://jhe.ches.org.cn/jh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7004flag=1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展学及其应用
zhguoqin 2013-7-31 08:03
发展学及其应用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安徽潜山 246300 ) 点击下载全文: 发展学及其应用(电子书).pdf 本文是拙作《发展学》的缩写,并修正了其中明显的错误。也是《发展学基本理论研究》增补稿。 《发展学》下载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707994 《发展学基本理论研究》下载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709128 点击下载全文: 发展学及其应用(电子书).pdf *********************************************************************************** 文中有个错误,订正为: 6.2.2 基本人权 ………… 基本人权中,生态权、生命权、健康权是基础,其他基本人权都是在其基础之上演化而来。生态权、生命权、健康权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 9.4 发展理念存在问题 ………… ​ ( 4 )对不成熟技术盲目乐观自信 这突出表现在滥用生物技术滥用、核电技术、超大型工程设施建设以及刚刚开始在军事上滥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些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安全。 仅仅就转基因技术来说,不少专家学者对尚不成熟的生物技术过度乐观自信,已经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笔者不是全面否定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生物技术,而是笔者认为,每一项技术,尤其是包括转基因在内的生物技术,它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长远的、大区域的,对其安全性需要进行更长时间跨度、更大空间广度、范围更全面的试验研究,而不是仅仅夸张其正面作用,避开其代谢物、代谢中间物、可能存在不明物质、以及突变、基因漂移污染等不确定性对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不谈。在当前,包括对滥用转基因在内的不成熟技术微弱反对声音,被官方大量盲目乐观的声音掩盖了,这些不成熟技术存在的不确定性,对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是极度危险的,且不说转基因中可能存在的不明物质、基因突变与基因飘移带来的风险,人体对转基因中 Bt 蛋白、抗除草剂物质的大量接触以及大量食用,尚无充分证据会存在怎样的风险。 正如当初玛丽·居里( Marie Skłodowska-Curie , 1867 ~ 1934 )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铀,当时人们对放射性物质还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竟然把放射性物质添加进入牙膏、矿泉水、通便剂等日用品,就连玛丽·居里自己也因为辐射 1934 年死于白血病,为探索科学献了身,直至现在她的实验室图书还保存在铅皮箱子里,如果要想读这些书还得穿上防护服;小托马斯·米奇利( Midgley,Thomas,Jr. )发明了四乙基铅和氟利昂,氟利昂很快应用于冰箱、空调、除臭剂, 1923 年美国三家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和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了乙基汽油公司将四乙基铅加入汽油,人们欢呼氟利昂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四乙基铅给汽车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可是不久人们发现二者给地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氟利昂吞噬着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四乙基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就是时至今日,美国人的血液铅浓度,仍比一个世纪前的人高出约 625 倍,在公众对此质疑时,乙基公司极力掩盖真相,小托马斯·米奇利还竟然在明知铅中毒的危险性情况下向公众表演加铅汽油的无害性,最终,这个被称为魔鬼帮凶的小托马斯·米奇利被自己发明的机器绳索缠住窒息而死;还有 DDT 、六六六的大量生产与使用,人们包括农学家在内对此盲目乐观与自信后不久,就遭到了雷切尔·卡逊( Rachel Carson , 1907 ~ 1964 )《寂静的春天》的棒喝,才知道农药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危害,不仅仅是农民、农村,而是全人类、全球生态系统以及子孙后代,然而为时已晚, DDT 、六六六的残留至今还危害着全球人类的健康。 转基因技术的滥用,组培、杂交等技术无节制地大面积推广造成土著物种的强制淘汰,再加上城市化、过度开发和生物遗产的剽窃等等,已经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名特优生物品种与加工技术等生物遗产大量消失,给我国未来农业乃至整个生物产业的潜在发展力造成极大损失。 转基因技术的滥用以及有毒有害食品的泛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我们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放心地食用了。 因此,每一样先进技术,在还未成熟以及尚未充分证明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只能在可控制的局部范围内,有限制地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该技术安全可靠,千万不能好大喜功,盲目乐观崇拜尚不成熟的技术,片面强调技术的正作用来掩盖其负作用,以免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 5 )部分“精英”私欲膨胀 由于部分“精英”素质和人格的缺陷,在他们拥有权力或金钱的时候,欲望迅速与权力、金钱融合并无限膨胀,再加上社会制度不完善,他们常常打着“发展”的幌子,为所欲为,严重扰乱社会发展秩序。例如,“奢靡观”的流行,“上层精英”的奢靡生活,不但造成了公共财产的极大浪费,助长了贪腐之风,还占用了大量资源,扰乱了社会正常的发展秩序;罗织的家族网、同学网、同乡网等等关系网,相互提携,瓜分社会资源,侵占底层弱势群体的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不公不公平的主要根源之一。 总之,就当前而言,和谐发展,就是要摒弃一元的、机械的唯经济论的发展方式,扭转粗放的、低效的、简陋的、一维的唯货币论人类社会调控方式,摒弃唯经济论、唯货币论的社会评价分析体系与方法,建立以劳动计量与管理为主轴的、以生态健康 - 社会和谐 - 全民幸福为框架的多元化的复杂系统分析与评价体系,采取系统健康管理方式,对人类社会实施多元化管理。通过和谐发展,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彻底消除战争,尽快消解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消解经济的周期性危机。
个人分类: 发展学|2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
zhguoqin 2013-3-27 15:38
点击下载全文: 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电子书).pdf 序 “自然,人之母,人之师”。 我们人类从母亲孕育我们那一时刻开始,就离不开自然,大自然无私地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所有物质支持,以保障我们生命的延续。自然,还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是我们开展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 “ 师法自然”,不仅要学习、探索“道法自然”之“道”与“德”,还要顺应、仿效自然之“道”,规范我们人类的行为。“师法自然”的“无为”境界,是“出世求天道,入世度众生”,实施“自然”而治。即“有为师天道,建良法;无为循善治,爱万物”,或者“天道良法,善治万物”。“师法自然”的艺术化表达是“民心物体”,也是“师法自然”的人格化表达。 如今的 21 世纪,并未像 20 世纪初人们幻想的那样发达、繁荣与幸福,社会危机、生态危机仍然遏制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虽有所发展,但对整个自然而言,我们仍知之甚少,就连我们自身的身体都还未整明白,在猖獗的疾病面前,我们的生命是那么地脆弱,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是那么地渺小,不堪一击。我们对自己的社会也知之甚少,民主与平等仍然任重道远,压迫与剥削仍未消失,政治谎言与欺诈以及局部地区动荡依然存在,由于社会不公、不良竞争使得整个人类社会成了货币的奴隶,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类社会的无序化和两极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稳定性很差,在经济危机面前,我们的社会同样不堪一击。 因此,我们急需要对我们人类自己做出更深刻的反思,尤其是要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尺度上和近千年人类历史的时间尺度上,对我们人类的文化思想意识、政治管理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做出全面深刻的检讨,积极“师法自然”,探索人类和谐繁荣之道。 生态学的发展,已经不仅是生命科学,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管理科学,生态学对人类如此的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且也因为人类自身有责任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乃至宇宙,需要以生态学原则来调整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关系。 生态论,就是运用生态思想,去探索世界,研究并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一种基本理论与方法,生态论的渊源是“师法自然”。生态论理论与方法既来源于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融合提炼后又应用于包括上述学科在内各学科,如此循环,使得我们的方法论不断进步。 本书基于复杂系统三论——生态论、健康论、和谐论,论述了复杂系统生态论分析研究方法与健康论、和谐论评价与管理方法。全书共十章: 第一章,生态论概述。从师法自然入手,阐述了与生态论有关的基本理念——生态思想、生态论、和谐论,并介绍了系统论基本思想与方法。 第二章,生态学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与生态论相关生态学理论。 第三章,熵与焓。复杂系统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选择复杂系统的分析评价指标和对复杂系统进行评价。本章依次阐述了系统指标数据标准化方法,定义了系统的评价指标——熵与焓,提出了复杂系统的评价方法。 第四章,流与场。复杂系统总是动态的。本章首先定义了复杂系统的动态分析指标——能流,接着介绍了能流的动态分析基本原理——流分析与场分析,然后简单介绍了复杂网络、超网络理论。 第五章,系统群。复杂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指复杂系统组织结构与关系(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不同的系统之间)。本章阐述了系统组织结构与关系(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不同的系统之间)及其分析基本理论。 第六章, TSDA 分析。复杂系统的动态性,不仅仅是系统能流是动态的,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的系统之间的组织结构与关系也是动态的。因此,复杂系统分析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流动态分析,另一个是系统空间组织结构与关系(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不同的系统之间)的动态分析。本章论述了复杂系统时空动态分析方法—— TSDA ,通过 TSDA ,以复杂系统的事件或能流为线索,对系统时空的点、段、片进行监测评析,实现对复杂系统的能流和组织结构的动态分析研究,以及对系统关键因子的分析和系统溯源。 第七章,代谢分析。系统的代谢分析,是对系统内能的流通、转换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掌握系统运转的详细情况。本章论述了能在系统内流通与代谢方式,以及房室模型、非房室模型、非线性动力学、代谢网络分析等系统代谢分析方法。 第八章,生命周期分析。系统的生命周期分析,是对系统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掌握系统发展的详细情况,更好地存进系统更新或进化。本章论述了系统的生命表、生命周期分析技术,提出了系统内禀增长力、系统关键因子分析方法和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第九章,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就是指人类按照系统理论与系统运行规律,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确保系统的结构、功能得以高效、和谐、持续运行。本章论述了系统管理的基本内涵、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十章,系统健康与和谐。系统健康,是指系统具有和谐稳定的结构,可以持续发挥完善的功能,并且安全可靠。本章在复杂系统三论(生态论、健康轮、和谐论)中的生态论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健康轮与和谐论及其管理措施。 由于作者学识浅陋,书中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张国庆 2013 年 3 月 27 日 于安徽潜山 内容提要 本书以“师法自然”为基本理念,从生态论入手,论述了复杂系统三论——生态论、健康论、和谐论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与管理方法。 本书只是一种尝试,试图在目前系统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并综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理论与技术,来研究探索复杂系统。 点击下载全文: 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电子书).pdf
个人分类: 系统学|1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谐论概述
zhguoqin 2012-10-5 11:08
和谐论概述 (张国庆) 点击下载全文: 和谐论概述.pdf 摘要:重点论述了和谐论的理论渊源,详细分析了和谐的实质: 是系统的最佳状态,是 系统的理想目标,是系统朝理想目标进化的过程。 关键词:和谐论;生态论;和谐;系统;进化 目录 1. 和谐论理论渊源 1 1.1 儒家的和谐思想 2 1.2 道家的和谐思想 3 1.3 佛家的和谐思想 3 1.4 西方的和谐思想 4 ( 1 )古希腊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5 ( 2 )西方近代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5 ( 3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5 2. 和谐社会理论概述 6 2.1 和谐社会的理想结构及特征 6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 8 2.3 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9 3. 当前和谐论研究综述 12 3.1 从管理学角度研究 12 3.2 从系统论研究 13 3.3 从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角度研究 13 3.4 从哲学角度研究 14 3.5 从政治学角度研究 14 3.6 从伦理学角度研究 14 3.7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 15 3.8 从发展学研究 15 3.9 从生态论研究 15 3.10 其他发展理论 16 4. 和谐的实质 16 4.1 系统健康与系统和谐 16 4.2 系统的目标 17 4.3 系统的进化 17 5. 和谐论与生态论 18 6.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个人分类: 发展学|1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一书介绍
热度 2 zuoqiting 2011-12-29 16:28
《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一书介绍
《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科学出版社,2012.1 本书全文下载 : http://www.waterscience.cn/xiazai/book2012-1.pdf 本书是对作者近几年来对和谐问题的研究总结,从全新的视角第一次全面探讨了和谐论的理论及应用体系。全书包括三篇九章:第一篇为认识篇,是对和谐问题的认识的总结,阐述了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第二篇为理论篇,是对和谐论量化研究的理论总结,提出了和谐论五要素、和谐度方程,构建了和谐论学科体系,探讨了和谐评估、和谐调控两方面的核心问题;第三篇是应用篇,介绍了和谐论的几个应用领域,包括社会科学、人水和谐、跨界河流分水。本书构建的和谐论,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和谐思想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和谐途径、和谐策略提供了定量化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在校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考。 ISBN 978-7-03-032816-8。20万字 前 言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除了“善意的竞争”之外,应该和谐相处,比如,人们常说的“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家园”、“和谐团队”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主宰自然是不可能的,而被迫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正是由于自然界伟大力量反扑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水和谐”是我国水利部门提出和贯彻的治水主导思想。从中都可看出,研究和谐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和谐”一词在很多地方被使用(如和谐社会、人水和谐),在一些研究中也提得很多,如人水和谐量化研究、和谐社会评价等。但是,多数是定性的分析,或从哲学、伦理学等角度分析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缺乏涉及定量化的描述和理论研究方法。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和谐论的理论及应用体系,并形成《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一书, 具体包含以下三篇九章内容 。 第一篇为认识篇,包括第一、第二章,是对和谐论问题的认识和总结。第一章和谐论概述,介绍了提出和谐论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和谐及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并列举了和谐论应用的几个典型例子,总结了和谐论的主要论点。第二章和谐问题分析,对和谐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分类举例分析了和谐问题的现实,阐述了和谐的内涵。 第二篇为理论篇,包括第三 ~ 六章,是对和谐论量化研究的理论总结。第三章和谐论五要素及和谐度方程,提出了和谐论五要素,是对和谐问题的重要解读;提出了和谐度方程,定量刻画了和谐思想,为构建和谐论量化研究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和谐论学科体系及其关键问题,构建了和谐论学科体系,并对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第五章和谐评估,是和谐论主要技术方法之一,提出了对和谐水平的两套评估方法,包括和谐度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第六章和谐调控,是和谐论主要技术方法之一,提出了最优和谐行为选择的两种途径,包括和谐行为集优选方法、基于和谐度方程的优化模型方法。 第三篇是应用篇,包括第七 ~ 九章,介绍了和谐论的几个应用领域。第七章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阐述了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列举了几个定性应用实例和定量应用实例 。第八章人水和谐应用研究, 运用和谐论思想,以郑州市区域为例,介绍人水和谐评估、基于人水和谐量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并简要阐述了水资源管理方略 。第九章跨界河流的和谐论解读和应用, 采用和谐论理念,来解读跨界河流分水问题,建立跨界河流分水的和谐论模型,并介绍了应用实例。 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项目编号: 51079132 , 50679075) 的资助,也得到多个应用研究课题的支持,是我所在研究团队的集体成果。特别要感谢近几年我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为本书的很多实例研究和相关研究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他们分别是张云、丁相毅、贾洪涛、王丽、马兴华、沈强、林平、翟家齐、胡瑞、赵春霞、高洋洋、涂莹、庞莹莹、关锋、郭丽君、梁静静、陈耀斌、刘子辉、李冬锋、陶洁、李来山、张修宇、毛翠翠、崔国韬、许云锋。其中,第五章第三节的第四部分和第八章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张云的毕业论文内容,第六章第三节的第二部分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庞莹莹的毕业论文内容,第八章的第三节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郭丽君的毕业论文内容。硕士研究生郭丽君和毛翠翠还参与了本书的文字修改工作。 感谢出版社同仁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窦明博士、平建华博士对全书的审阅,并提出很好的修改建议。感谢平建华博士对本书中英文翻译的修改。书中有部分内容参考了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研究成果,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一并致谢。 此外,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马军霞女士,她既是我生活的伴侣,也是我工作的合作伙伴,不仅对我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参与了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本书的修改做了大量工作。我的女儿左伟灿刻苦努力,勤奋好学,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且表现优异,为我们和谐家庭带来喜悦。同时,她还从一个初学者角度帮助修改了第一篇内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建议,并帮助撰写第一章第四节的第五部分和谐建筑的理念小节,受本书的启发提出了新的和谐建筑理念(她学的是建筑学专业),从某些方面,拓宽了和谐论的应用领域。所有这些都是我安心工作的重要基础,仅以此书献给我的爱人和女儿。 由于本书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考虑因素和定性分析较多,理论性强,有些观点或说法还值得商榷,特别是第一次系统提出和谐论理论及应用体系,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虽几经改稿,书中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左其亭 2011 年 7 月 1 日 目录 前 言   第一篇 认识篇   第一章 和谐论概述 第一节 提出和谐论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和谐的概念与和谐观 第三节 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及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第四节 和谐论的几个典型例子 第五节 和谐论与博弈论 第二章 和谐问题分析 第一节 和谐分类 第二节 分类举例分析 第三节 和谐的内涵   第二篇 理论篇   第三章 和谐论五要素及和谐度方程 第一节 和谐论五要素 第二节 基于和谐论五要素的和谐问题分类 第三节 和谐度方程 第四节 和谐度方程为什么能表征和谐程度 第五节 和谐度方程中各参数确定方法 第六节 应用举例1——争看电视节目问题 第七节 应用举例2——公共地的悲剧问题 第八节 应用举例3——跨界河流分水问题 第四章 和谐论学科体系及其关键问题 第一节 和谐论学科体系 第二节 关键问题及讨论 第五章 和谐评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和谐度评价方法 第三节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第六章 和谐调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和谐行为集优选方法 第三节 基于和谐度方程的优化模型方法   第三篇 应用篇   第七章 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定性应用举例 第二节 定量应用举例 第八章 人水和谐应用研究 第一节 人水和谐评估 第二节 基于人水和谐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 第三节 从和谐论看水资源管理方略 第九章 跨界河流的和谐论解读和应用 第一节 跨界河流分水问题 第二节 跨界河流分水问题的和谐论解读 第三节 跨界河流分水的和谐论模型 第四节 应用举例   附录1: 和谐论理论体系汇编 附录2: 本书涉及的主要概念 参考文献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6029 次阅读|4 个评论
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
zuoqiting 2011-12-21 22:18
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 New Thoughts of Modern Water Management and Harmony Ideas 投稿时间:2011/7/28 最后修改时间:2011/9/27 查看全文 中文关键词 : 水资源管理 现代水资源管理 和谐论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河湖水系连通 英文关键词 :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r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rmony theory Most strict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Interconnected River and Lake System Network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51079132;50679075);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编号: 20094101110002);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 10YJAZH027) 作者 单位 左其亭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郑州 450001 马军霞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郑州 450001 陶洁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郑州 450001 中文摘要 : 水资源管理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在总结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剖析了反映水资源管理新思想的“三条红线”和“河湖水系连通战略”内涵,“三条红线”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方面体现了水资源管理的配置、节约与保护任务要求,将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加严格化、精细化和系统化;“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是国家新形势下的一种治水方略,目的是通过构建河湖水系连通网络体系,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改善水环境状况、抵御水旱灾害,从而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大水问题,最终实现人水和谐。最后,介绍了和谐论理念、量化方法及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论途径、水资源管理的和谐论策略、分区分部门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和谐论模型、跨界河流分水问题的和谐论模型、跨流域调水问题的和谐论模型、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和谐论模型等,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英文摘要 :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can generally experience four phrases, i.e., infancy, development, rapid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At present, existing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re as follows: a decentraliz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an imperfect law system, a weak implementation, a premature market policy, an irrational water price system, incomplete water-saving measures, a weak water-saving consciousness, an incomplete technical supporting system, and an imperfect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is context, moder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emer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structuring modem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s of“Three Red Lines”and“Interconnected River and Lake System Network Connotation”that reflect new thought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y all reflect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uman-water harmony. The“Three Red Lines”is the key of the most strict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presents distribution, protection, and saving task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from total water amount control, water use efficiency control, and quantity control of pollutants discharge into the water function area. It make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re effective, specific, and systemic. The“Three Red Lines”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key for moder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China. The“Interconnected River and Lake System Network Connotation”is a positive strategy for increasing water resources deployment ability, improving water environment status, and resisting flood and drought in the new situations. The aim is to thoroughly resolve three water-related problems, i.e.,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flood disaster, and deteri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through constructing an interconnected river and lake system network, and to finally realize the human-water harmony. At last, concepts, quantific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harmony theory were introduced. Concrete application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clude: 1) the harmonious wa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2) a harmony strategy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3) a rational allocation mode of water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areas and departments based on harmony theory; 4) water allocation issues of transboundary rivers based on harmony theory; 5) water transfer problems of inter-basin based on harmony theory; and 6) control of pollutants discharge based on harmony theory. Harmon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guide a right path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China.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PPT-关于和谐度方程的讨论与设想(左其亭)
热度 2 zuoqiting 2011-11-12 15:09
这是本人在一个会议的报告,主要包括3部分: 一、提出和谐论的背景 二、和谐论理论体系及和谐度方程 三、和谐度方程讨论与设想 说明: 和谐度方程 某一因素(Fp)和谐度(harmony degree)方程定义为: HDp=ai – bj 式中,HDp——某一因素Fp对应的和谐度(harmony degree)。 a——统一度(uniform degree);b——分歧度(difference degree);a, b∈ , 且a+ b =1。 i—和谐系数(harmony coefficient),反映和谐目标的满足程度,由和谐目标计算确定,i∈ 。当完全满足和谐目标时,i=1;当完全不满足时,i=0;其他情况介于1和0之间。 j—不和谐系数(disharmony coefficient),反映和谐方对存在分歧现象的反对程度,由分歧度计算确定,j∈ 。当完全反对时,j=1;当完全不反对时,j=0;其他情况介于1和0之间。 当HDp0,定义HDp=0,则HDp∈ 。 对于单因素和谐(m=1),和谐度方程为: HD=ai – bj 欢迎下载: 2011-11-12关于和谐度方程的讨论与设想-左其亭.pps 2011-4-7和谐论及在流域管理中应用-左其亭.pps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593 次阅读|4 个评论
和谐论
zuoqiting 2010-2-23 16:35
1 引言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除了“善意的竞争”之外,应该和谐相处,比如,人们常说的“和谐社会”、 “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家园”、“和谐团队”等。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主宰自然是不可能的,而被迫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由于自然界伟大力量反扑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因此,人与自然也应和谐相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水和谐”是我国水利部门现阶段提出和贯彻的 治水主导思想。由此可见,研究和谐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和谐”一词用的很多,在很多词汇中使用(比如人水和谐、和谐社会),在一些研究中也提的很多,比如人水和谐量化研究 、和谐社会评价等。但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缺乏涉及定量化的描述和理论研究。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和谐论的数学描述方法,并列举例证。 2 提出和谐论及其数学描述的背景 人们经常提及“和谐”( harmony )一词,特别是现阶段常常谈论“构建和谐社会”、“人水和谐”等。可见,“和谐”是人类社会在处理人与人关系、集体与集体关系常常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何奠定和谐论的理论基础?如何采用定量化的理论方法?应该是进一步探讨的核心。因此,研究和谐论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就显得很必要了。本文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和谐论理论方法研究和数学描述方法。 提及“和谐”,就会联想到“博弈”。博弈是 具有理性的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斗争或竞争作用。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 Games Theory )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军事、谈判、各种比赛等,在水资源研究中已被广泛用于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权分配、水市场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博弈”针对“斗争或竞争”情形,在实践中经常碰到,比如讨价还价、战役攻防、赛马比赛、拍卖等等。仅考虑博弈是不够的,一方面,博弈仅仅针对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的现象,而自然界很多情况下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平衡;另一方面,在博弈论中,出现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公共地悲剧问题,这就是只考虑博弈而没有考虑和谐的原因。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考虑和谐问题。 “和谐”是为了达到“协调、一致、平衡、完整、适应”关系而采取的行动,在实践中也经常见到,比如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用水和谐、用地和谐等等。本文把研究“和谐”行为的理论和方法称为和谐论( harmony theory ),进一步定义为:“和谐论是研究多方参与者共同实现和谐行为的理论和方法”。 和谐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揭示自然界和谐关系的重要理论。自然界“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其中,“和谐”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哲学思想。 马克思早就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这段话明确地表达人类社会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比如,多个地区共用一条河流的分水问题(称为“跨界河流的分水问题”,将在本文后面介绍),因为一条河流的可利用水量是有限的,人类引用水量不能超过其合理的限度,因此,人们的引用水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必须通过协商来合理分配水资源。像这类问题就不能用博弈论来研究,需要引用“和谐论”。 详细内容,参考论文: 左其亭 . 和谐论的数学描述方法及应用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 , 7 ( 4 ): 129-133 论文全文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5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