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太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学---‘太监文化’与‘英雄文化’的博弈
热度 10 lin602 2016-3-12 07:49
大学的质量与发展,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 普通教职工中的大多数人,营造着一种‘大众文化’,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教学与科研。 但是,大学中还有二种文化,一是‘唯上’,另一个是‘崇尚真实’。如果用另外一种直观的词来表达,一个是‘太监文化’,一个是‘英雄文化’。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英雄文化的典型口号。 单教师(教授)这个群体,这二种文化都浸润在大家的身边,时刻都感觉到他的存在。 按这二种思想模式做事的教师,都有。有些人是跟着领导的思维来发表意见,尽管他未必真的相信这些话是对的,甚至背后还发着牢骚,但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会议上,意见都保持一致,或者就干脆不说话,不发表意见。也有一些人经常会根据自己的思想发表意见,其实也明知说的这些观点领导不高兴,但还是真实地加以表达。特别是对于学术与教育及管理方面的事情。 各个大学风气有差别,一般来说,好学校崇尚真理的‘英雄文化’比例要大些,甚至大不少。一些学术做得不好风气不好的学校,‘唯上文化’(太监文化)的比例要大。 这二种文化在一个大学校园中,以看不见的形式,在无自觉中‘博弈’着。
3831 次阅读|13 个评论
郑和下西洋----还没有出发就注定了结局
热度 14 lin602 2015-11-6 22:49
郑和下西洋,中国许多媒体与人士将其宣传得比较高。 哥伦布、麦哲伦等发现美洲新大陆及环绕地球,其中没有也不可能有郑和的名字。 当时的欧洲,崇尚英雄主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参加这些探险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相应还有可能写入史册,而且还可能会有很多的收益。 而郑和,一个太监,他率领手下人飘扬过海,为了完成皇帝的一些使命。 但是,在过去那个年代,出海是非常危险的事,这些人他们完全是为了执行皇帝的命令,他们内心没有任何甘心冒险的理由。如果有大的发现成功了,成果是皇上的,除了得到点赏钱外,其他好处没有多少他们的份,他们的名字可能都没有能够留下来,更难写入史册。如果出险死了,他们的家属得到点怃恤金,而家人的赡养与扶养都会出问题。 说实在的,这性价比太差了。 他们没有任何动力为此冒险。完成任务回来交差就行了,如果不死安全回来,真是上天保佑。 这种探险,还没有出发,其实就决定后果了。 日本的‘靖国神社’,供奉着他们死去的军人的名字,其中包括二战的甲级战犯,这对被害国是非常可恨的。但是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是对为国死去的军人的一个荣誉。我觉得这件事应该从好与不好的两方面来理解。 而我国的许多抗战老英雄,为国牺牲连个名字都不知道,也没有整理,战争结束后,许多老英雄生活也没有着落,当地政府也没有进行照顾。 更让人心寒的事,许多‘聪明人’对过去的英雄事迹及历史进行了虚无主义甚至颠倒是非的评论。 看起来这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其实是一种内在的文化。在中国,做个英雄不容易,甚至就没有一个英雄开始到最后都得到的认可,岳飞等许多英雄都没有好的下场,而许多太监式的权力与官员,他们非常吃香,非常有权力,非常有势力,也非常富有。 做许多事情,不由自主地问:做这事值吗?
3771 次阅读|18 个评论
从“老公”的词义说政治和经济对语言的影响
热度 21 fdc1947 2015-10-14 07:39
从“老公”的词义说政治和经济对语言的影响 在前几天所写的《说先生——兼说为什么可以称屠呦呦为先生》一文中,说起了受英语的影响,先生一词有时候指丈夫。有朋友由“丈夫”一词说到了“老公”,又提起来老公一词也指太监。这引起了我的话头,我说,这可以写一篇文章,因为老公一词的在公众心目中含义的变化很可以显示政治和经济对语言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词是上述这种影响的一个标本。 说起老公,在如今中年以下的朋友心中的含义毫无疑义就是丈夫。但是年龄大一点的北方朋友提起此词或许会摇一摇头,叹一口气:没有办法,老公本来是太监(宦官的俗称)的意思,如今年轻人一口一个老公,没有文化啊。 考察某一个词的起源和详细的历史变化往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也不想在这里做这个容易引起争议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想还是只引用一些没有争议的材料为好。 如今老公即丈夫的含义是怎么来的?来自粤语,即来自广东、香港,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我和与我年龄相仿的朋友都应当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那时候香港的电影、电视剧风靡一时,香港艺人的讲话习惯逐渐被“北方人”即广东以北的人们所熟悉,更加上大量的“北方人”到广东创业或就业。妻子称呼丈夫为老公的声音为北方人所听闻,始而惊骇,继而新奇而时髦,最后被完全接受。 那么,过去老公是不是指太监?确实曾经是指太监。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北方人特别是北京人,年龄大一些的都是这样说的。在北京话的发音中,老公的老字略重略长,公字略轻,但是比一般的轻音如桌子、椅子的子字发音又要略重一点。北京西郊香山附近有地名老公坟,据说就是太监的坟地。在北方的戏曲、曲艺中,由于生理上的残疾,老公常常作为调笑的对象。 这样的说法有没有文字上的依据?当然有。《红楼梦》算得上的文学的经典了,第八十三回: “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 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老公道:‘前日这里贵妃娘娘有些欠安…’” 。内相是对宦官的尊称,老公则是一般人对宦官的背称,在这里是写书人对宦官的称呼。——《红楼梦》一书中对宦官的背称基本上都是老公。 又如,清代小说《官场现形记》中说道,那位名叫胡鲤图的陕西人做官老是遇到洋人的官司,总是被罢黜,终于又花了大笔银子,找到一个机会,“ 他就立刻进京,又走了老公的门路 ”,终于补了一个山东兖沂曹济道台(第九回)。 如果说,《红楼梦》作者可能长期生活中北京,书中有许多北京话,那么《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伯元)是常州人,该书主要说南方的事情,书中有许多南方方言。也就是说,清末的时候老公在当时南方的通行意思也是太监。 能够找到老公的含义的太监的最早记录是明清之际人谈迁的笔记《枣林杂俎》,其中说,李自成进京后驱逐太监,“群呼打逐老公”。也就是说,在明末清初,老公一词就有了太监的含义。 但是,由此却并不能说老公一词原来的意思就是太监,更不能够说“老公就是丈夫”是没有文化。因为老公表示丈夫的用法比上述表示太监的用法早得多。请看: 元·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我老公不在家,我和你永远做夫妻,可不受用”。 《古今杂剧·鸳鸯被》第二折:“我今日成就了你两个,久后你也与我寻一个好老公”。 《水浒传 》第五回:“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 鲁智深 喝道:‘教你认得老婆!’”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这样个宝贝,也怕老公,雌见了雄,就不敢装了”。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在京中 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个小老公”。 《喻世明言》第一卷:“约莫半酣 ,婆子又把酒去劝两个丫鬟,说道:“这是牛郎织女 的喜酒,劝你多吃几杯,后日嫁个恩爱的老公,寸步不离。” 可见,在元明的杂剧、话本、小说中,老公被大量地用于丈夫这个含义,而且多出于平民之口。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老公一词的含义在可以考察到的七八百年里,发生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变化:元明——丈夫;清、民国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太监;如今——丈夫。 语言,从来就是强势者的语言。所谓强势,主要就是指政治、经济上的强势。千百年来,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在元明清以来,北方话特别是北京话,由于强大的政治优势,成为“官话”即“国语”的基础。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语音,一个是语义。它在从东北到黄河流域到湖北四川直到云南的广大地区里,形成了基本相通的庞大的北方方言区。它在东南各方言里,形成了字音较为接近于官话的“读书音”。很多词的意思,也逐步以北京话中的词义为标准。 如老公这个词,由于北京方言中的语义在清代成了“太监”,它也就逐步压倒和代替的原有的“丈夫”的词义 。但是,毕竟岭南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粤语与北方话相差很大,所以,丈夫这个语义在粤语中仍然被保留了下来,真所谓是“礼失而求诸野”了。 随着清末开始政府对全国政治上的逐步失控,随着南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逐步增强,大量的新词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之中,很多词是从外语翻译过来的,有音译,有意译,从清末到五四的这个阶段,我们语言的面貌焕然一新。很多新词和译词带有南方方言的色彩。语言发展的这个过程中,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我们又看到,中华民国迁都南京之后,三十年代文人们以上海为中心,为现代汉语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汉语。这是上海作为当时经济中心的作用。 共和国建立以后,政府大力推行普通话,提倡标准化,很多传统上多音字的读音都被北方主要是近似北京的语音所统一。这是政府提倡和主导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香港和最早开放的广东地区和所使用的粤语词汇大量北上,很多人讲话都带有一点广东味,以示自己也属于富庶的一族。如的士、打工仔、跳槽、埋单、炒鱿鱼、乌龙、按揭、T恤、牛仔裤之类的许许多多粤语或港澳词语如今已经被全国老百姓所通用。“老公”一词的 “丈夫”这个被保留下来的古义也“咸鱼翻身”。这里,我们最清楚地看到了经济发展对于语言发展的实实在在的影响。
个人分类: 汉语言|7256 次阅读|34 个评论
太监长寿或许是个“伪命题”
热度 6 qpzeng 2015-4-6 14:41
太监(宦官)长寿算是一则旧闻了。早在2012年,3位韩国科学家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表论文称,他们在详细查阅了古代高丽王朝81位太监的寿命记录(《养世系谱》)后,得出了太监比普通男性长寿的结论。 可是,他们把太监的平均寿命为70岁左右认定为“长寿”,而且把 普通男性的寿命定为46-51岁,这样太监就“被”延寿了14-19岁。更荒唐的是,他们没有做任何实验,就武断地推论:男性比女性短命就是雄性激素惹的祸! 他们做出这个判断的“致命伤”或“漏洞”在于,以为太监摘除阴茎和睾丸不能产生睾酮,就是不能产生任何雄性激素了。其实,由肾上腺皮质细胞产生的脱氢表雄酮就是一种雄性激素。由此可见,太监体内没有雄性激素的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他们提出的 雄性激素 “折寿论 ”得不到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结果的支持。例如,日本科学家在小鼠中所做的研究表明,睾酮缺乏促进神经和血管老化,而补充二氢睾酮可以让老年痴呆症模型小鼠恢复学习和记忆功能,其机理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 现在再回到一个老问题:男性的寿命为何比女性短?目前的初步结论是:雌二醇是女性长寿的关键因素。不过,睾酮在芳香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变成雌二醇发挥延寿作用,但问题是老年男性不仅睾酮的血清水平下降,而且大脑睾酮水平也同步降低。相反,女性绝经期后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但在80岁前大脑雌二醇水平仍然保持不变。 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描述一下睾酮是如何在男性中发挥抗衰老作用的:首先睾酮或转变成雌二醇后通过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 α )发挥抗炎作用。其次,随着炎症水平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受到抑制,eNOS活性被激活。然后,由eNOS合成生理性一氧化氮,并作用于线粒体,降低产能水平。最后,AMPK和SIRT1被同步活化,再共同激活PGC-1α,促进线粒体再生和寿命延长。 参考文献 Kyung Jin Min, Cheol Koo Lee, and Han Nam Park (2012) The lifespan of Korean eunuchs. Current Biology 22: R792-793(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12)00712-9?_returnURL=http%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12007129%3Fshowall%3Dtrue ) Ota H, Akishita M, Akiyoshi T, Kahyo T, Setou M, Ogawa S, Iijima K, Eto M, Ouchi Y ( 2012 ) Testosterone deficiency accelerates neuronal and vascular aging of SAMP8 mice: protective role of eNOS and SIRT1. PLoS One 7: e29598(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29598 )
个人分类: 期刊论文|3785 次阅读|10 个评论
要根除高校中少量‘太监打太极’的工作作风
热度 12 lin602 2015-4-5 08:39
我们在高校工作了三十多年,应该说高校还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相对要单纯,也比较自由。 作为大学教师,大多数人是比较敬业的,爱校,爱教育工作,爱学生。我们也亲眼看到也听到学生们对一些教师的好评。 但是不少高校的教师也能够看到,高校与社会一样,也有腐败,也有一些贪官,也有一些不正之风,也有以权谋私的。 但是,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危害最大的不是这些贪腐,我觉得高校中危害最大的是‘太监打太极’的工作作风! 这种作风就是唯上,上面说什么就照办,下面有什么意见不管,反正不出大事就行了。 打太极的做法更高明,如果有什么问题反映给领导,他们说知道了,或者干脆装没有看见,但没有处理结果也没有下文,甚至不作任何回答。有的任务要你必须完成,完成过程中还要有点不正规,但领导说,你一定要做好,但他不说他让你犯规,真的出了问题,领导说他没有让你这样做,你这样做责任在你。但是,必须明白,有些事情一定要按标准完成,不违规是根本不可能的。例如各个学校对付一些突然的评估。 有的时候同一件事,如果在这个会上讨论对他们有利,就放在这个会上讨论,如果这事放在这会上讨论对他们不利,他们就放其他会上讨论甚至不讨论。 这种太极确实厉害,还说不出他们多少错,但就是不得劲。 太监打太极,这种工作作风是中国目前高校中最大的问题,严重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们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倒霉的是教育,倒霉的是学生。
2912 次阅读|17 个评论
从‘太监’制度谈大学的‘双肩挑’
热度 15 lin602 2014-3-29 08:23
古代的皇帝为了在自己后宫中用男人为其服务----保卫、体力活、侍候,后宫女人多,只有一个皇帝是成年男性,为了防止这些服务于后宫的‘奴才’男人与皇帝的妻妾及宫女‘私通’(许多宫中女人一辈子没有享受到两性之爱),更为了防止皇帝后代的‘龙种’不纯将江山传给了其他人,将这些男人进行了阉割,这就是延续千年的‘太监’。当然这是非常残酷的事(要批判),也是皇帝一了百了的做法。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宫廷制度’。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听说过‘太监与官女甚至皇后’私通的‘戏说’,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们大学的各级领导,他们的职责应该是做好管理工作,为教师、学生们的教学、科研、生活做好管理甚至服务性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全身心地做好调查、协调甚至争取资源的工作,让自己努力成为‘教育家’。 但是,当大学的各级领导也做科研、申报教授、院士、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各学会领导,也申请项目、带研究生、需要实验室及其他学校的各种条件时,问题就出现了。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就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创造了条件!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著名的‘双肩挑’! 这种双肩挑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的一‘景’,如果有人进行有效统计,中国大学的资源与名誉,占百分之几人数的双肩挑领导却占据着百分之几十的份额。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严重的心病,甚至成为各大学千军万马争抢当官现象的起源。 为了让这些领导们一心一意地做好管理工作,不要与广大教师争这些教学科研的资源,搞好‘干群关系’,各司其责,就必须将‘双肩挑’进行‘阉割’,变成‘单肩挑’,要么回来做全职教师放弃官位,要么就放弃教师身份做全职管理,彻底杜绝他们的‘业务之路’,以防‘不轨’。 应该从制度上进行这种保证,以防‘复辟’。 可喜的是,好象国家有点这方面的意思,只是希望做得快而好。 文中的词用得不太好听,只是比喻,不要误解。只是以此说明应该从制度上防止大学双肩挑中的弊病。 今天网上一个新闻,华中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章开沅‘自我革命’,其中有以下一些话,见: http://news.163.com/14/0329/02/9OFITRMH00014AED.html 新京报:你说现在的大学变成了一座围墙,怎么理解这座“墙”?   章开沅:这墙就是一个体制,目前大学的体制需要改变。比如官本位,现在叫“去行政化”,这讲法不太科学,大学不能没有行政。严格来讲是去官僚化,那样比较准确。行政不是取消,是要加强,提升层次、科学管理,这是我们的软肋。   新京报:官僚化带来哪些问题?   章开沅:等级观念很强,贫富差距扩大。位置高的不仅待遇高,很多资源好处都往高处汇集。特别是层次低一点的学校,申请项目资金非常难。   因为官本位,出现很多非学术因素,不仅是年轻人,年长者、教授也达不到公平。有些教授有钱有势,拉到几个项目就挥金如土;有些教授在孤独清贫的状态下挣扎。   新京报:你一辈子生活在这体制里,所以感受更深?   章开沅:这体制很可怕,也很奇怪,过去学校是清水衙门,现在不完全是了。高一点的高校,特别是985、211,就是航母舰队。   体制是座金字塔,爬到塔尖就有享不尽的福。但那也是少数人的享福,青年教职工被压榨,用各种东西来管制他们,逼他们出成果。   这就是体制,我所理解的,就是这个“围墙”。
4043 次阅读|25 个评论
伊拉克被打事件上,世界各国都做了一次太监
热度 14 lin602 2014-3-23 07:54
美国小布什最后一次攻打伊拉克,他的理由是: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武器。这是有据可查的。在联合国投票时,法国及俄罗斯均不赞成。我的映象是动用了否认票。 美国绕开了联合国,开打!严格意义上,这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是犯法的行为。萨达姆以前打科威特错了,美国这也肯定不对。 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找了天翻地覆,根本没有找到他想找到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如果从坚持正义来说,美国要受罚,至少要被世界遣责。 到目前为止,除了这次普京被逼急了在会议上说这事外,有哪 个国家做出‘正义之举’了? 所有玩政治的,都是从利益生死为出发点的。 不要以为美国人心就善,在国内其实是他们的体制互相制约的结果。而在国际上,他力气最大,谁反对就让他‘不得好死’而已。 在伊拉克的事件上,法国当时的总统希拉克吧,坚持反对美国,结果呢,法国马上被美国边缘化,法国新总统上台后,在利比亚事情上,做了急先锋。 好在俄罗斯还有点力气,否则世界上体制的不完善,世界政治的不民主,美国就是世界独裁皇帝。 世界要么就全统一,必须有一个世界非常完善的民主政治与体制,否则就几足鼎立,互相牵制。 人都是恶的,看看世界历史与世界各国历史博物馆,世界历史就是战争、政变、死人、阴谋的历史。 人类要想幸福安宁,只有完善一个体制与政治,让所有的人与国家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否则就以武力保护自己。
2728 次阅读|41 个评论
最后的太监
热度 10 zlyang 2014-2-28 11:01
最后的太监 21世纪的人类早已进入文明时代。 饶毅教授说“未终结的太监化现象”,甚是荒谬。 悲催的 真傻 ,以数十年杯具的生活表明: 当今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太监了,就是俺! 在俺眼里,其他人都是女王、皇上!!!!! 所有人都有资格对俺吆三喝四、指鹿为马、肆意诋毁; 俺渴望达到的境界是: 唾面自干 。 相关链接: 饶毅,2014-02-28,《我国未绝迹的弱点:太监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771707.html 程智,2014-03-01,《太监都是一些可怜的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772021.html “更严重的问题是,造成他们残障的原因是人为的,是整个社会施加的。”
6047 次阅读|26 个评论
是非面前
TUGJAYZHAB 2013-11-1 21:46
古人说:‘文死谏,武死战’。 公民,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在于指出政府的错误之处。他们要有这样一种为政府挑错的心态、一种责任感:听不听,在他,说不说在我。作为知识分子,我们享受、占用了比普通人多的社会资源,所以我们有责任就社会、政府的不端,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政府改正。要把政府作为自己的政府,把政府的错误作为自己的错误。 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许多知识分子,所谓的‘社会精英’,《科学网》的名博,把发表不同意见,视为‘给政府添乱’。更有聪明的读书人,本来他既不是宣传部的,也不是报社、电台的,却以政府的‘吹鼓手’,‘轿夫’自居。自作多情地,倒贴地迎合政府的错误。说什么:“ 其实,国家政策既然已经出台,就不会因为你们这群科学家伙的冷嘲热讽而改变,如此,为什么大家不能直接接受,然后都从正向去迎合和顺从呢?”在这个投机者、变色龙看来:“反对如果没有价值,就不值得去做。”在他那里,是非标准是没有用的,一切以价值为准,看如何对自己有利。 因此,我斥责这位博友为‘太监安德海’。他的所作所为还不如那位吴老先生。老先生是真以为他所相信的是真理,而我们这位朋友是明知错误,只因为是‘政策已经出台’,就要违心地去‘迎合’和‘顺从’。 呜呼。古人尚且知道 ‘文死谏,武死战’,更何况我辈,并没有马上被处死的危险。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如鸿毛。为坚持真理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个人利益而歪曲真理,即使活着、活得滋润,也没啥意思,不是吗? 年轻的博友,在是非前面,你将如何选择:做变色龙呢,还是做水流中的石头? 我希望你们在实在不得已时,也要至少保持沉默和中立,不要做‘太监’。
1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姚勋之流
热度 13 Majorite 2013-7-3 03:55
姚勋 之流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话,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你一蛮夷,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皇帝不急,太监急。奴才急为主子急,想为主子想。姚勋这么做,倒也情有可原, 毕竟他已经在皇帝身边侍候多年, 爬到这地位不容易。奇怪的是,那些从来没见过、也不可能见到皇帝的龙颜、尚处于社会底层、还未去势的奴才,却像太监一样奴颜媚骨,做事不仅比皇帝急,而且比皇帝贴身太监还急,一看人家诗句里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硬说人家影射“大清王朝”,来个斩立决。其实, 翻翻大清律,也没有黑纸白字规定不让写“清风”的。为奴不可怕,可怕的是为奴者很自豪!很得意!很主动!这样的奴才,自以为皇帝的江山是他家的一样,就非常令人不能理解了。 抢嘴的 太监姚勋 鲁迅说中国历史只有两个时期,一是想做奴隶而没有做成的时期,二是做稳了奴隶的时期。他想说的不是“奴隶”而是“奴才”,因为奴隶是被迫的,而奴才是自愿的。 “我们不要自由,我们不要平等,我们不要宪政……我们不要一切皇上不肯给我们的东西,连“鸡”与‘蛋’也可以不要!你管得着吗?我们太监不要的东西,你们更不能要。”听了这历代“太监”的豪言壮语,普通百姓没办法,就是上帝也没办法,因为“上帝只助自助之人”,你这么作践自己,也作践同胞,上帝也就拿你没办法了。到了阴间地府也不要抱怨上辈子不知自由与尊严啥样子。 皇帝名义上没有了,但太监姚勋之流还大有人在。比皇帝还急的姚勋之流的觉悟不提高,法治之树就无从生根,因为法治的精髓是权利,只有为权利而战斗,才会有法治真正的春天。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2866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中国的太监制度应该是当今剩女流行的根源
热度 9 zhanghuatian 2013-3-6 20:28
中国历史上做太监的“杰出人物”比比皆是。比如相貌俊俏、心灵嘴甜的李莲英这个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他之所以炙手可热,皆因成为慈禧包养的“首席太监”的缘故。在慈禧包养下,李莲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于是不挂名的宰相。他谄上骄下,纵横捭阖的手段,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故而成为历史上很出名的人物。 李莲英代表的是中国历史一个典型的群体,一个被迫自阉的社会群体的无奈和悲凉的情结。太监位及人臣,经历参与了诸多的政治风波,掌握了权利,享受着荣耀,这一切都是以阉割为代价。因为在皇宫,只有像他们这样自阉的人,才能被权力中心视为安全而被接受。但是,人是不能从根本上被阉割的,残存的人格总会时时萌动,和残缺的身体时时作对,制造矛盾和苦痛。慈禧死后,李莲英也很快死去。因为,他只有在为包养婆去梳头端饭、去阴谋杀人时,个人价值才能体现。包养婆慈禧的死只能导致他的幻灭。其残缺的身心因失去了附着物而变得一无是处,他只能去追随包养他的老女人。 说到太监,我们还不能不提起金庸塑造的清代“半个太监”韦小宝。韦小宝的“福气”曾引起很多读者的艳羡,其实那是一个极度鄙俗的追求,应该警醒诸多木然之中的中国男人。恶俗韦小宝鸡鸣狗盗,结党营私,好色贪财,他的“福气”实际上是一个男人的堕落过程。韦小宝这样的无耻之徒,涵盖了中国“男人”骨子里最让人恶心的总和。他时时被人想起,处处被人接纳。他头顶上没有“皇上”这块大石头,这是重压下的中国人梦想的天堂。尽管这种状态是依靠打架得来的,但毕竟让他做起事来肆无忌惮。他缺乏应有的一点男人的意识,面对女人除了赤裸裸的情欲就是下流的调情;背后说瞎话,暗地捅刀子。韦小宝无疑是中国太监思想的集大成者。 太监制度和文化导致精神阳痿,乃至到后来影响到身体没问题精神也无法雄起。即便生殖器健全的男人,也会有太监心理,很多中国小男人一半是活人,一半是木偶。我们不能说自己的民族是盛产太监的民族,但是可以说,油头粉面、花言巧语、太监式的以乖巧、善变安身立命的小男人大有人在,而且不在少数,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小男人的半太监精神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文化主流。一些雄性蚂蚱一般的小人儿就那么感觉良好地在舞台上发挥着不朽的作用,它毫无疑问在“娱乐”中销蚀着整个民族的阳刚。 一个男性个体是否阳刚,可能不怎么影响他在社会的地位和存在,甚至可能混得很不错,然而,一个民族阳刚与否,却是生死攸关的。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民族灾难,皆是有太监心理的人太多的缘故,造成了整个民族羸弱、底气不足—这才是我们超出“娱乐”外的忧患!当代中国人的问题就是汉魂缺血,需要给年轻人建立起新的崇拜和疏导正确的价值观,只要让“剩女”们仰望的男子汉多了,“剩女”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4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当线拴住了蛋,人该怎么办?
热度 5 dxk990720 2012-9-23 10:41
读了 逄焕东 博主的博文“线拴住了蛋 ”,感觉很有意思,呵呵,博主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到了事情的实质和要害 : 人有2个蛋蛋。 一个蛋是台湾。 另一个蛋是钓鱼岛。 米国鬼子把拴蛋绳子握在手里。高兴了松一松,不高兴就紧一紧。 人很难受。 但有的博友建议挥刀自宫,看似这个方法很妙,长痛不如短痛,一刀了之,从此之后永远无忧. 本人认为这种说法好像很不负责任,自宫那是万万不能的,男人没了蛋蛋,就是太监,哪里还有男人的尊严,连女人还不如!人自然也就没有了后,哪还有将来和希望? 明清两代王朝为什么差点因为太监而亡国?人一旦没有了尊严,没有了将来,就会变为一个空壳,谁还去搞什么艰苦奋斗,民族伟大复兴呢?只有傻瓜不去及时行乐。 中国的两个蛋蛋缺一不可,缺一个,都将与太监无异。 我的建议:最简单也是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挥刀把这根线剪断,而不是把蛋蛋一刀了之。
302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幸福的太监
Helmholtz 2011-9-6 09:15
幸福的太监 秦 岭 天地之间,有两个群体不能自我繁衍:一个骡子,一个太监。 骡子不能繁衍是先天定数:马的64条染色体加上驴子的62条染色体,到骡子成了63条染色体,成不了偶数对,不能减数分裂,于是乎不能生产。 太监不能繁衍是后天命理:男人的命根子被拿去了,染色体复制通道阻断,于是乎不能繁衍。 骡子是幸福的结晶:性别不同的马和驴子相互多看了几眼,为对方的味道吸引,径自幽会;经过耳鬓厮磨,公然交欢,喜结珠胎,一朝分娩,于是有了骡子。 太监是活着的痛苦:身份悬殊者交易,乙方拿自己的男宝,换取甲方一件黄马褂;成交后绳捆索绑,木枷紧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哧溜一声,割出个太监。 骡子体现了杂交优势:既有马的雄壮、快捷,又有驴子的耐力和韧性。 太监继承了双方的缺憾:或低三下四、奴颜婢膝,或狐假虎威、装腔作势。 与天道自然的骡子相比,人为造作的太监们占尽了劣势,不禁让人惜之、怜之、叹之,有时又嫌之。 然而有一回,东瀛爪哇国里的一群太监,偶遇神人点化,幡然得道,靠“三自”重拾尊威,过上了扬眉吐气的幸福生活。 “三自”者,曰自宫,曰自创,曰自慰。 自宫:实乃心理疗法,无手术,无痛苦,只需日复一日催眠暗示,便可抑制垂体发育,阻断激素形成,丧失勃起功能,实现彻根彻底的净身。此法一举了却了阉不净的烦恼,也实现了太监的自我繁衍,引领诸多学科革命不说,还让喋喋不休的周边邻里无话可说。 自创:利用自身肥肠,植入外来核子,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居然产出来珍珠,质地与天然海珠无二。四海龙王见了,惊诧莫名,怀疑是自家知识产权,却苦无证据,奈何他不得。 自慰:在舌尖上发现了G点,从此摇唇鼓舌,每日早晚只把那新的旧的半新不旧的车轱辘话捡了来,在自家舌尖上绕来绕去地嚼巴,以获得快感乃至高潮——外人所绝难体悟者也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2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随军太监制度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热度 1 pikeliu 2011-8-9 09:09
随军太监制度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印象中是明朝。但是,不敢相信个人的记忆。 有人说,20世纪从北方一个大国传来的某种制度虽然类似于太监制度,但是,其实源于古希腊(记忆中应是,也有可能是古罗马。)
个人分类: 大学的组织与管理|36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话太监
menglingzong 2010-6-3 17:02
先秦时期,远在少林、武当还没建派以前,丐帮也还没有开始威风的时候,当时江湖上的第一大帮派正是太监派。 太监自创派以来,就注定了是黑白通吃。白道上,上通天子,下挟群臣,与官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黑道上,开帮立派时由于掌门人的武功卓著而又大多声名狼藉,与黑道也有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传到第N代 掌门人,秦国宦官嫪毐( Lao'ǎi ) ,人长的帅,因与 秦王赵政的母亲走动密切(人称有一腿),而名声大振,管封长信侯,手下徒子徒孙就有近千人,华山论剑公推为武林第一人,武林盟主的宝座唾手而得,可惜好景不长,纸保不住火,再与官府抢夺地盘的时候失手被擒,果然不愧是太监们一代好汉,宁死不屈,终被车裂而死。而最终被曝光是伪太监,给太监派蒙上了不光彩的一笔,竟然有人浑水摸鱼。 太监派于是痛定思痛,大肆改革机构,勤练武功,终于在秦二世的时候太监派掌门赵高一举统一了天下,连当时天下第一人秦二世都被玩弄于股掌之上,史有指鹿为马。他主要经历了这样的历程,先与大臣门门主李斯联合,搞定胡亥,一统江山,然后开始干掉当时的多个武林高手,干掉蒙恬兄弟,干掉李斯,最后直接干掉了 胡亥,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旋即被反扑而来的子婴干掉。呜呼,一代高手终不免埋骨黄山。 太监派终于开始沉寂了,三、四百年没有出现杰出人才。终于到了东汉末年,为了牵制外戚专权,太监派在皇帝的扶持下,大肆招兵买马,大有东山再起的势头,当时太监们里涌现了无数风流人物,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大高手,人称十常侍,可惜在与外戚派火拼的时候,虽然连外戚派掌门何进都K掉了,不过还是在与袁绍、曹操等超一流高手比拼的时候,由于太监只注重外功(暗里阴人)修为,不注重个人内力的培养,还是一败涂地,十常侍最后冰消瓦解。 到了唐朝初年,太监派受到了挤压,太宗明文太监不许干政,且不给配备武器(最高级别三品),还好,太监经过几百年的修炼,见缝插针的本领是越来越高,提出逆境中求发展的口号,终于在玄宗年间,出了一个不世出的人物,高力士。高力士在前监的基础上研究了历代太监史,总结了经验教训,终于发现一条规律,这条规律终于使太监派扬眉吐气,这条规律只有六个字,要想跩,靠皇帝!他采取了与以往太监派掌门不同的做法,对皇帝忠心耿耿,终于得以善终。 高力士对太监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终被封为千古宦官第一人。从此太监也踏上了光辉之路,太监可以折腾,随便折腾他喜欢折腾的人,就是不能折腾皇上,公理啊! 太监派终于开始扩张了,腰杆也粗了,说话也硬起了,终于在明朝得以修成正果,门派的扩张达到了极限。由于人才众多,因此明朝每一代太监派的掌门人都很优秀,像王振、汪直、冯保、刘瑾等等,都将太监派的势力不断壮大。 其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对皇帝忠心,必须的,这个不算,第一有了自己的私人军队,锦衣卫、东厂、西厂,呼之即来,喝之即去,而且不用自己发工资,想不壮都难。第二司礼监掌握人事大权,直接由任免官吏的权利。于是乎,当官的需要有官监,军队上有军监,就连丝绸局都有太监直接坐镇,太监终于发扬光大,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人人以当太监为荣,太监派发展到这份上,也是祖宗保佑了。 一直到那个夜晚,一代巨监诞生了,魏忠贤。经过千年的酝酿,再到了明朝百年的积累,终于练成了万夫莫敌的葵花宝典,一身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将当时的抢地盘的东林党打了个万劫不复,差点就成为武林至尊了,可惜违背了太监的原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惨死在回家的路上,一代巨监落了个死无完尸的局面,太监派几乎被株连干净。 想当初,0.5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何等风光,今日落得这个凄惨的局面。到了明末,最后一代掌门人王承恩扳着老实做人,低调做事的态度将太监派拉了一把。虽然没有练成葵花宝典,可是也没有树立强敌,在风雨飘摇中,坚守自己的阵地,最后追随崇祯帝而去,终于扭转了世人对太监的态度,王太监用自己的忠诚名垂千古,永久的享用世间的祭祀。他完成了历代太监没有完成的不可能完成的超难任务,直接升级为骨灰级的太监,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明十三陵中的唯一的一座太监墓,也是现存的唯一的一座太监墓)
个人分类: 随笔创作|19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瞧不起哲学的太监和不顾科学的尼姑
可真 2010-5-10 01:4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iwesun 删除 回复 宗教是凭信仰做事,科学是凭理性做事,哲学是凭直觉做事。 ---------------------------------------------------- 这话太经典,女人的直觉是比不上的,女人其实天生都是哲学家. 博主回复 : 哲学家是半个女人。如果不是因为性别的缘故,女人个个都是哲学家。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其实就是男女关系一阴一阳之事。 科学总认为它离得开哲学,其实男人离得开女人吗? 瞧不起哲学的科学,不是真男人的科学其实是太监,就象从来不顾科学而一味自说自话的哲学不过是尼姑罢了。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七个工作日
热度 1 lujiangxiao 2009-3-25 02:36
据圣经上写,上帝花了六天创造了世界,到了第七天就休息了。从此他也给人立了规矩,工作六天,到礼拜日休息一天,好好去教堂礼拜一下上帝。 可现代人比较邪恶,竟敢公开违反上帝的规矩,在礼拜日之前给自己留了一天休息。还有人则贪心无厌,竞七天都工作。 我就属于后者啦,倒不是贪心,确实行业里就是这规矩,虽然你就是一周工作八天也没人给你加班费。看看我今天(2009年3月16日)的工作记录吧: 早上一睁眼,邮箱里已经有几个妹儿在等我。其中是一个管研究生的一个教授,说有个史上最强的学生申请,想把他收进2010年班,但又怕他到时候攀高枝不来了,让我先雇他一年。看了简历确实很强,就回信问了教授几个其他问题。又见学生在另一学校工作了一夏天,那个指导教授我也认识,就给那教授写了电邮。没过两个小时,两位教授都回了信,好话说绝了。又想了几分钟,就收下他了。好学生人人抢嘛。赶紧给这学生电邮,找几个最性感的题目让他挑,看看能不能把他的心拴住。 星期天工作,这可绝不是我自己变态。我以前的老板,现在的同事都是这样。一般周末不论给哪个教授写电邮,几小时内都能收到回信。许多学生也说,有时考试前头一天晚上急来抱佛脚,夜里一点半给教授写电邮问问题,可没过几分钟就收到回答了,好象教授从来不睡觉似的。 可学生呢?就差多了,很多人星期四晚上就掉链子了。周一晚上才回来。长周末前后更是不见人影,过年过节失踪半个月。给他们写个电邮好几天才回。毕竟是学生嘛,能熬成教授的不过百分之几。我从去年就开始催一个研究生写基金申请,这年头罗锅上山-前(钱)紧,学生自己没基金支持,躺那吃老板的好日子已经没有了。想拿学位,不半途而废就要自己动手申请基金。可是催了他大半年还写不出几页纸。眼看截止日期没几天了,我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了,上周写了长长一封信,不但措辞严厉还西西给了研院有关领导。还行,总算写了两页。今天又寄给我两个图,我又花了两小时给他修改,又给他加了一个新图。寄回去都快到星期一了。靠,我容易嘛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97 次阅读|3 个评论
爱死太监——醉拳系列(1)
可真 2008-9-4 14:13
一觉醒来是早晨。自感身体不适,乃决意晨练以强吾体,先习醉拳。 博主小识 太监者,下面没有了(黄侃语)的阉人也。 阉人是封建皇帝所需要者。 阉人为何能满足皇帝需要?此人类中之怪物究竟有何特点也? 阉人的生理特点:中性或无性。盖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是为物质世界之一般规律。阉人无性也,故其与男或与女,皆无相吸之性,亦无相斥之性。然而为皇帝所看重者,却只是阉人之与女也无相吸之性,此所以最令皇帝放性 ( 心 ) 者也。然则,皇帝之所以爱太监,是因其欲占众女(妃)为已有而独享之也。 阉人的心理特点:自卑。阉人以其没有了下面,上面也无从谈起了,故自觉无脸面而自卑也。夫自卑者以其无自性,则如失根之浮树,可任人摆布也。皇帝之所以爱太监,正由于阉人可任人摆布也。 阉人的语态特点:温柔。凡有性之人,其言莫不失中,女声未免失之乎尖,男声未免失之乎粗。声尖则不温,声粗则不柔。唯无性之人,其声不尖不粗,适达人声之中庸,而得温柔之韵致。然则,皇帝之所以爱太监,以阉人之声最中其听也。 中国传统文人,除鲁迅所言民族之脊梁以外,皆阉人温柔之辈也。虽然,亦非文人生性要做阉人之辈,实是因爱死太监者独喜温柔之音以拒尖声粗气者,而不得已矫气变声如此也。 要之,阉人者,皇帝阉其身上之阳具者也;太监式文人者,专制独裁者阉其心中之阳物者也。 古来中国文人之精英,皆擅长于矫气变声,而自夺其心中之阳物;其次者,为他人夺取其阳物;再其次者,其心中本无阳物可夺也。 心身原本一体,匹夫之人,其身上阳具与心中阳物断然互动而不可分也,无阳具则无阳物,无阳物则无阳具。无阳具而心中犹有阳物者,是阳物亦乃失去其身阳具支撑的不男之阳;无阳物则身上犹有阳具者,是阳具亦为失去其心中阳物支撑的不女之阳。 观世间文人,其匹夫者,有非不男之阳抑或非不女之阳的真阳之人否?吾观今之足坛,乃知不女之阳犹盛;观今之学坛,乃知不男之阳犹茂。何以故也?今犹有爱死太监者乎?吾弱断也,故询之乎苍苍。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407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