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文化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文化部发布十七大以来文化市场建设成就
whyhoo 2012-6-9 20:12
中国文化报记者郭人旗报道:6月7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文化市场专题”发布会。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介绍了十七大以来文化市场建设与监管情况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举措及成效。   根据发布,十七大以来,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在规范有序中快速发展,文化市场规模扩大,日益繁荣。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5.6万家,从业人员157.3万人,演出、娱乐、艺术品、网吧、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六大市场总规模达到4155亿元。文化市场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主渠道。   传统文化市场在转型中发展。十七大以来,全国文化市场主体得到快速培育,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完善。娱乐、演出、艺术品等传统文化市场在转型中求发展,市场主体、经营模式多样化,跨界融合求创新,使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演出市场总量显著增长。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演出经纪机构2725家,文艺表演团体7069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959家,演出场次达到155万场,全国演出市场规模达233亿元。同时,演出市场不断涌现新形态,演出与旅游、网络、动漫等领域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演艺集聚区建设出现热潮,演出市场国际化趋势开始显现。   娱乐市场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娱乐行业面临行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从娱乐场所发展来看,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趋势明显,娱乐场所与旅游、综合商业设施、体育等领域融合,扭转了娱乐场所杂乱弱小、秩序混乱的局面。从娱乐消费模式来看,大众消费日益突出,娱乐行业形象有所改善。2008年以来实施的“娱乐场所阳光工程”规范了市场主体,优化了市场结构,提升了行业形象。娱乐场所转型升级蔚然成风,大众型消费场所成为市场主流。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成为文化消费新热点。   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5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各类艺术品投资理财、艺术公募或者私募基金、艺术信托等新型金融产品的集中出现,带动了社会资本甚至普通民众参与艺术品投资的热潮,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艺术创新发展,画廊经营实力增强。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1959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新兴文化市场在崛起中壮大。十七大以来,以网吧、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文化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和用户群体逐年扩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网吧成为低收入人群主要文化消费场所。全国现有网吧14.6万家,市场规模619亿元。网吧连锁化取得重大进展,全国网吧连锁率已近40%,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网络音乐带动音乐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网络音乐相关企业452家,网络音乐总体市场规模309亿元,其中,服务和内容提供商收入27.8亿元。随着文化部门加大网络音乐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网络音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多种商业模式在探索中成长。   网络游戏在争议中发展与规范。2011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包括互联网游戏和移动网游戏市场)为468.5亿元。现有网络游戏运营企业1293家,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37家。客户端游戏扁平化、网页游戏移动化、移动游戏规范化成为网络游戏主要发展趋势。《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规范和引导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市场执法体系日渐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5年来,各级文化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将综合执法改革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地级市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完成率为99.5%,县(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完成率为93.2%,执法人员3.1万余人,监管78万余家各类文化经营单位。改革使文化市场由分头管理、多头执法向统一领导、综合执法转变,执法力量明显加强, 执法效能显著提高,执法成本显著降低。   文化市场监管能力稳步提高。5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形态转变、技术发展,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逐步从传统的文化领域转向新兴文化市场,从日常市场巡查转向网上巡查,从依靠经验办案转向依靠技术手段办案,逐步实现管理方式和执法方式的转变。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初步建立,重大专项执法行动扎实开展,突出问题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重大案件查处产生积极影响,执法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5年来,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共出动检查3891万人次,受理举报29万余件,立案调查35万余件,移交案件1.5万余件,办结案件26万余件,吊销许可证12795家。先后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在市场扩大的同时发案率没有明显增长,执法成效明显提高。   文化市场管理理念、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在管理理念上,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寓监管于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在管理方式与手段上,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人工巡查与技术监管相统一。努力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注重事前静态审批向注重事中和事后动态监管转变,从注重市场主体、产品和服务准入向注重市场交易机制和规范建设转变,从注重刚性管制方式向寓监管于服务的刚柔相济方式转变,从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向人工巡查与技术监管相结合转变,初步构建了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东风催春色, 扬帆向蓝图。十七大以来,文化市场有序发展,呈现繁荣的景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提出“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科学定位了文化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庹祖海表示,文化部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建设,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水平,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的发展,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驾护航。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6/t20120608_253665.html
个人分类: 文化|1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化部发布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成就
whyhoo 2012-5-20 22:24
中国文化报记者刘修兵 刘淼报道:5月16日,文化部在京召开“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之“艺术创作繁荣发展”发布会,向新闻媒体介绍了十七大以来艺术创作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表示,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文化发展和文艺创作处于一个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文艺创作坚持正确方向,创作环境宽松和谐,经费投入不断加大,艺术家创作热情高涨,艺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门类艺术呈现出普遍繁荣的良好局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奉献了大量思想内涵丰富、艺术品质上乘的精神食粮,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主管全国艺术创作的政府部门,文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加强对艺术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用科学辩证思维指导艺术实践,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推动艺术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并举,精品艺术创作与面向基层演出并重,创新剧目与保留剧目并立,国有艺术院团和民营艺术院团并进,努力推动艺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十七大以来艺术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艺术作品持续不断涌现。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作活动之中,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挖掘素材汲取营养,潜心创作不断创新,增强艺术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富有中国气派的文艺精品。与此同时,创作队伍发展壮大,一大批富有才华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脱颖而出,老一代艺术家精神焕发,中青年艺术家担当主力,人才结构得到优化,队伍素质得到提升。   二、国家艺术院团创作态势良好。文化部直属9个国家艺术院团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进程,进一步解放了文化生产力,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演出场次和收入连年增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重大主题演出铸就艺术丰碑。按照中央部署,文化部于2009年联合有关部门创作排演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整台演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伟大历程,成为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又一座既有厚重历史感又充满强烈时代精神的艺术丰碑。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文化部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我们的旗帜》文艺晚会,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爱戴。   四、重点艺术工程扶持精品生产。为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扶持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文化部会同财政部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和保障政策,实施了各项国家重点艺术工程和发展扶持计划。截至2011年,共有85台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十大精品剧目或重点资助剧目,200多台剧目得到资助,涌现出一批代表我国舞台艺术发展最高水平的精品剧目,较好地实现了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目标。文化部、财政部历时5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国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论证和方案报批。   五、重大展演活动推动创作繁荣。文化部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在坚持剧目创作“三并举”的同时,重视和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举办了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的艺术展演活动,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多出精品和人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先后举办了2010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和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第三届中国诗歌节,首届中国歌剧节,2010年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2011年全国小剧场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六、文艺评奖比赛坚持正确导向。文化部对全国性文艺评奖和比赛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建立健全对艺术作品创作生产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突出了政府奖的导向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七、建立优秀保留剧目演出制度。文化部于2009年开展了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长征组歌》、京剧《盘丝洞》、话剧《立秋》、越剧《五女拜寿》、吕剧《苦菜花》、儿童剧《马兰花》、舞剧《丝路花雨》等18台优秀剧目入选。此次评选有力引导了艺术创作,克服了个别艺术院团只为获奖而创演、得了奖即完成任务的弊端,更加符合艺术规律,有利于优秀作品的积累传承。   八、公益演出活动服务广大基层群众。在艺术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行重心下移,服务下移,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实行低票价、举办农民工专场等惠民措施,引导和激励文艺工作者和文艺院团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建立国家艺术院团联系基层基地,推进全国美术馆免费开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董伟在发布会上还通报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安排,从5月初至6月上旬,文化部组织开展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从延安走来”美术作品展、“同在蓝天下——为农民工塑像”画展以及国家艺术院团下基层慰问演出、创作采风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将集中展示文艺工作者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呈现艺术事业发展繁荣的精神风貌和丰硕成果。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5/t20120517_250967.html
个人分类: 艺术|1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古建保护巨星陨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
adamliu800 2012-5-16 15:20
[转载]古建保护巨星陨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
罗哲文先生 记者经多方证实获悉,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已于14日晚去世,享年88岁。罗哲文曾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生前一直为保护长城等奔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 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曾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另据《法制晚报》报道,有关部门已初步确定,罗老的追悼会将于5月20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梁思成为其改名“哲文” 曾参与国旗国徽投稿竞选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罗哲文192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16岁的罗哲文考入当时中国唯一从事古建筑研究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刘敦桢,踏进了古建筑学之门。 梁思成对罗哲文寄予厚望,像削铅笔、擦橡皮这样琐碎、细小的环节,他都耐心地向罗哲文传授经验,使罗哲文从入门起,就接受到最规范的训练。师母林徽因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他补习英文。 罗哲文曾回忆说,梁思成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学习,还包括生活。连“罗哲文”这个名字,都是梁先生帮自己起的。罗哲文原名叫罗自福,常被人取笑为“罗斯福”,于是,梁先生给他改名为“哲文”。 多年以后,罗哲文回忆老师说,“他们很爱护年轻人,给我印象很深。我现在也是这样,想方设法帮助年轻人多学点东西。”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梁思成到重庆。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敌占区时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并特别提出了需要保护的日本京都和奈良古建的位置,由罗哲文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地图及时交到美军手中,从而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国宝性古建,战后梁思成被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 1946年冬,罗哲文等人押送图书资料来到北平,到了美丽的清华园,开始了青春时代的一段美好时光。在清华的那段时期,罗哲文参与了两件大事,一是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中共中央派人请梁思成主持编写了一份全国的重要古建筑目录,以便尽快发放到军中,在对敌作战时 尽可能加以保护。营建系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多月,最终《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编制完成并正式出版,罗哲文是主要参加者之一。另一件是他参加了国旗和国徽的设计投稿竞选。 走遍全国文化名城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罗哲文27岁时调到文化部文物局,开始了漫长的文物保护生涯。全中国100多个国家级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亲自考察过。1985年,侯仁之、郑孝燮、阳含熙和罗哲文在全国政协提案,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申报工作,使长城成为了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1952年,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年仅28岁的罗哲文又担起重任,每天骑着小毛驴上八达岭勘察,反复斟酌后拟定了维修规划图。多年来一直为长城奔走的罗哲文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他还曾在2003年,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参加了对于汉长城遗址、楼兰古国遗址等的考察团,并穿越了被称为 “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此外,目前举国关注的“大运河申遗”,最早也是罗哲文和一些老政协委员倡议的。 每看到有古建被拆都很心痛 据《辽沈晚报》报道,在罗哲文和古建筑打交道的数十年里,有欣慰之情,也有很多遗憾。罗老不愿意再去细数那些遗憾,只是低声地念叨着:“每看到一处有价值的古建被拆都 很心痛”。尽管已年届九旬,罗哲文等多位建筑专家一直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奔走呼吁,不敢停下来,“就怕那些古建不知道什么时候说没就没了。 ” 亲友眼中的罗哲文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撰文说,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七十年来,他服务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初衷不改,老而弥坚。可以说,七十载矢志不移,七十载巧思笃行,俨然如文博苑中的花匠,尽心呵护着满园春色。 尽管已是建筑界泰斗级人物,但在老伴眼里,罗哲文还是那个“电话一响,背起包就走”的人。 “他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依然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忙碌得很,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与罗哲文有多年深交,他曾对罗哲文的生活常态做过这样的描述。
个人分类: 历史人文|3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化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内蒙古文化强区建设
whyhoo 2012-3-9 21:30
中国文化报记者郭人旗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3月7日,文化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共同签署《关于加快内蒙古文化建设合作协议》。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高树勋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巴特尔,党委常委、秘书长符太增,副主席刘新乐等参加签字仪式。蔡武和巴特尔分别代表双方致辞并签署协议。   蔡武致辞说,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地域广袤,风景优美,民族艺术资源丰富,草原文化独具特色。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的文化建设发展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艺术创作和演出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交流规模逐年扩大,文物保护不断推进,充分体现了内蒙古区委、区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远见卓识和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坚定决心,为内蒙古文化建设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蔡武表示,此次签订部区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发挥部区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密切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努力推动内蒙古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部下一步将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多为内蒙古的文化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切实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相信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和文化部的共同努力,部区合作一定能够结出丰硕成果,内蒙古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定能够再创新辉煌。   巴特尔致辞说,内蒙古是民族文化资源大区。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在文化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区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历经千年积淀的草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从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的新跨越。此次部区合作协议的签订,充分体现了文化部对内蒙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必将为加快内蒙古文化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部区合作协议,努力将内蒙古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文化部、内蒙古自治区将就共同推进和支持内蒙古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持续发展,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水平,推进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确保文化投入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而稳定增长;财政资金优先安排文化建设,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文化建设;对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负总责,落实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文化部加强对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工作的指导,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内蒙古自治区支持和倾斜;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在面向俄、蒙、韩、朝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对合作领域和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   文化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厅和自治区文化厅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签字仪式。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3/t20120308_232543.html
个人分类: 文化|1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解读《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whyhoo 2012-3-9 20:35
—— 推动文化产业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中国文化报记者杨浩鹏报道: 2月28日,文化部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倍增计划》紧扣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精神和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拟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翻一番的目标。因此,这一规划的制定出台对“十二五”期间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倍增不是文化产业“大跃进” 根据《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要高于20%,2015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从而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和创造力还不强,区域布局不尽合理,政策体系还不完善,离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这一具体目标是如何得出的?确定这一目标的依据来自哪里?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倍增目标的提出,不是一种文化产业的‘大跃进’,也不是主管部门拍着脑袋就提出了这个目标。”据刘玉珠介绍,在《倍增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文化部前期进行了两年多的调研,这个调研队伍不仅包括文化主管部门本身,还委托了由国内知名学者组成的专业研究机构进行调研。“各种数据的采集都力争是最权威的,除了借助国家统计局从2004年到2010年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作为第一基数,还对那些国家统计当中没有明确数据,比如工艺美术行业等,文化部专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就工艺美术行业最近6到8年的发展情况和速度以及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进行了大量论证得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数据搜集整理,再经由文化部反复论证、比较,最终提出了这个目标。” 对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倍增的目标,刘玉珠表示,这首先是由强大的市场需求决定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全面进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保持着比较旺盛的发展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保持在23.3%的年增速;从2008年到2010年,基本保持在24.2%。“而我们这个五年规划制定的目标是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也就是说其实是低于我们从2004年到2010年的发展速度,这也是我们有信心实现倍增目标的一个方面。”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认识更加自觉,都把文化产业作为当地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玉珠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是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政策措施、市场环境以及对文化产业项目的设计,将会比之前有更大更快的投入和速度,而不会比2004年到2010年的力度弱。” 既有定量目标,也有定性目标 不管是《倍增计划》中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提出的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十大任务,还是以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出发点重点扶持的11个行业门类,都体现了《倍增计划》编制者既要力争定量目标的实现,也十分重视对于定性目标的追求。 “实现倍增只是一个定量指标,那么倍增的目的是什么呢?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实际需求。同时,包括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原创能力、解决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是我们倍增计划的目标,而不是说我们仅仅就是为了完成从2010年的4000多亿元到2015年实现了倍增后9000亿元的定量目标。”刘玉珠表示。 为了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长远的定性目标,刘玉珠表示,《倍增计划》并不局限于“十二五”时期,而是放眼更长的一个阶段。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我们力求在编制中做到5年与10年、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而在这个打基础的过程中,《倍增计划》中关于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文化产业的生产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倍增计划》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方面,提出了骨干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具体措施。对此,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性的生态,这样一个生态不能光靠文化航母,还必须要有大大小小的舢板才能构成良性的文化产业生态。” 此外,关于强化人才支撑也是《倍增计划》中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创办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的计划,更是对业内呼吁已久的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教育的回应。 产业政策仍需完善, 市场环境也待改善 虽然文化产业倍增的目标已经确定,各项详细的措施规划也编制发布,但是,刘玉珠也提醒说,“除了国内目前文化产业的总量依然偏小,结构也不尽合理,特别是在骨干文化企业、知名文化品牌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整体背景下,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认真对待,合理解决。” 在刘玉珠看来,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这也是现阶段最大的困难。“总体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仅仅经历了11年的时间,以前的文化发展多是事业形式,都是靠财政吃饭而不和金融、资本市场等发生联系。现在要变成产业了,就需要产业政策,但事业时期不可能有产业政策,现在就面临着政策的建设问题。” 这几年,尽管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各个部委进行了很多努力,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大的政策,相对来说,宏观政策比较多。但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中,除了要有宏观的,更要有具体可行的,而且每一个行业当中相关的重点都要有具体的政策来加以确定,这样才能对推动整个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玉珠指出,“要想建设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没有5到10年是做不到的,尽管现在中央及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中央各个部委对文化产业也已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表示要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文化产业政策涉及的面很广,其体系的完善仍需要一步一步地努力,需要有一个过程。” 此外,目前文化市场整体环境状况也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前行,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十几年来,文化部对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当中比较有成效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综合执法。随着市场健康规范的发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改进,对整个文化产业的推动,对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文化产业当中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力量。但是应该看到,文化市场的规范,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现在的文化市场当中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市场秩序、法律体系建设等问题的解决,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刘玉珠说。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gzdt/201203/t20120309_232674.html
个人分类: 文化|1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蔡武在文化部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热度 1 whyhoo 2012-3-3 22:06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 武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刚才,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贺国强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洪峰同志对十七大以来文化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 十七大以来,文化部按照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文化工作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得到文化部党员、干部的充分肯定。几年来,我们工作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方向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我们每年都确定一项工作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深入。2008年,重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举办了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览,展览在北京结束后,还在上海、浙江、广东、重庆、河南、陕西等地进行了巡展,在社会上引起了持续的强烈反响。2009年,重点对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出总体部署,召开全国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有力推动了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了中央纪委领导同志的肯定。《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头版头条,对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专题报道。2010年,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2010年作为文化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部署了从十个方面加强文化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了文化部反腐倡廉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得到贺国强、刘云山、刘延东、何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结合制度建设,部署开展了查找廉政风险点工作,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绝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具体、可行、管用的防范措施。2011年,重点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又召开全国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整体推进了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得到刘延东、李源潮、何勇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纠风办的充分肯定。在大力加强这些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专项治理、查办案件、队伍建设等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在教育方面,坚持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编写《全国文化系统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材料》,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据统计,各单位、各部门已建立健全了334项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监督方面,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汶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玉树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和文化援疆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公务员考录等干部人事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国家博物馆、国家话剧院、国家图书馆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进行了监督检查,对重大文艺评奖评审活动进行了监督检查。这些监督工作,促使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保证了公平、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在专项治理方面,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认真开展治理“小金库”、治理商业贿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清理整顿庆典研讨会论坛、清理规范公务用车等专项治理工作。在查办案件方面,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工作,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同时,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同志澄清问题,维护了党纪国法的权威。在队伍建设方面,选好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加强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表彰了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整体提高了文化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总之,几年来,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我代表文化部党组对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具体地说,今年是迎接、筹备和召开党的十八大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文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做好今年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洪峰同志做了明确的部署。下面,我再强调四点。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文化系统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和新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论述精辟,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推动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首先,要深刻领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党的纯洁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危险、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对我们党的严峻挑战,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当前,文化系统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纯洁的。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党员集中培训活动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去年,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学党史、演经典、歌咏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使文化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增强了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同时,也必须看到,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几个问题,在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模糊、态度摇摆;有的作风不正,宗旨意识淡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贪图安逸,奢侈浪费,慵懒散现象突出,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去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原则性不强,奉行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热衷搞“小圈子”;有的为政不廉,无视廉洁自律要求,少数干部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有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不够,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干部把关不严。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纯洁性,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其次,要准确把握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本质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纪律检查机关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发挥教育、监督、检查、处理和保障等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文化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要求,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教育引导文化系统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要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以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坚持加强作风养成与加大作风整顿力度相结合,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要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坚决清除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通过一系列工作,使文化系统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扎实推进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具有文化系统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今年是完成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最后一年。为了扎实推进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部党组决定把今年确定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年”。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扎实推进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要抓好工作推进。一方面,要对照《工作规划》,对照本单位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盘点梳理工作进展情况,加大落实力度,已经完成的工作要巩固提高,正在开展的工作要加紧推进。另一方面,要把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之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比如,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和督促文化系统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比如,对待六中全会精神、文化体制改革,不能再观望、等待、拖延、推诿。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以及廉洁从政教育,引导文化系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这是最能体现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特色的一项工作,也是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资源优势、阵地优势,创新思路,创新方法,积极推动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要加强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使文化系统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促使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各文化单位把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转化为具体工作项目。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人员招聘、职称评定、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评审评奖、专项资金管理、重大文化活动的监督检查,规范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要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结合文化系统工作实际,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化庆典、研讨会、论坛、博览会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深化公务用车专项治理。要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二是要抓好检查考核。开展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专项检查,把检查考核作为落实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力度,全面了解掌握各部门、各单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任务落实。要根据检查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查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要把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要抓好经验总结。近年来,文化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在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要把这些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把握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主要特点。要加强调查研究,对近年来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系统评估,对各部门、各单位探索形成的新鲜经验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要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媒体、网站、简报等途径,大力宣传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经验,为推进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放发展的思路,科学谋划好文化系统下一个5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 三、继续加强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争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部门和行业 十七大以来,文化部对行业作风建设高度重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加强对行业作风建设的领导。去年在内蒙古召开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以后,各地文化厅局进一步提高了对行业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行业作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行业作风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许多省市文化厅局都召开了本省市文化系统的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会议,文化厅局主要负责同志到会讲话,提出要求。许多省市文化厅局参加本地行风评议的名次大为提高。文化部门出色的工作业绩和文化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今年,要结合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把行风建设推上新台阶。 一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在机关作风建设方面,要抓好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办实事,求实效,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要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拓宽工作领域,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要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行政效能。在文化市场管理方面,要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推动综合执法规范化;要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严肃查处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的行为;要加强对网吧、网络游戏、网络音乐、文艺演出、艺术品市场的监管,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要文明执法、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科学执法,千万不能因为我们的执法行为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要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基层人民群众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要特别关注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发展公平正义。要继续加强对文化产品创造生产的引导,抵制低俗之风。 二是要坚持纠建并举。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既要纠正不正之风,也要培育新风正气。一方面,要严肃刹风整纪,加大作风整顿力度。要在党员、干部中抵制脱离群众、弄虚作假、奢侈享乐、逢迎讨好等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严肃查处文化市场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抵制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的低俗之风。另一方面,要重在建设,从深层次着眼,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为行业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文化市场管理的制度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体系、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制度体系,提升行业作风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检查,对文化市场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基层文化窗口服务于民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标本兼治、纠建并举,逐步构建行业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对于不正之风,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行业作风建设必须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强化群众监督,接受群众检验。近年来,各地文化部门高度重视群众监督的重要功能,坚持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采取设立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进行民意测验等做法,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行业作风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要积极拓展群众参与行业作风建设的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耐心细致解答群众咨询,严肃处理作风不实、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积极参加纠风部门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纠”,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当成了解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树立文化系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领导,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实效的保证。总的看,文化部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但是,也有个别单位对反腐倡廉工作不重视,或者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不落实。比如,在去年下半年开展的《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中,有的单位自查自纠工作不认真,没有按规定时间上报本单位自查自纠工作报告,甚至有个别单位对检查抽查工作变相推诿。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要切实负起领导反腐倡廉工作的政治责任,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本单位总体工作规划、寓于改革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同改革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班子内部和管辖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负总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责,积极协助党政领导班子搞好责任分解和检查考核。 要关心支持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就文化部系统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大部分直属单位都设立了党委纪委和党委纪委办公室,但专职纪检干部少,一些单位没有专职纪检干部。要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兼职纪检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兼职纪检干部的职能作用。要加强对纪检干部的培养、交流、选拔、任用,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创造条件。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严于律己,谦虚谨慎,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 同志们,深入推进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坚强的保证。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3/t20120302_232004.html
个人分类: 文化|9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文化部启动“公共文化基层行”新闻采访活动
whyhoo 2012-3-1 11:35
中国文化报记者刘婵报道:2月28日,由文化部组织开展的“公共文化基层行”新闻采访报道活动在北京启动。从今年3月至7月,文化部将组织中央及部分地方媒体,深入基层,全面报道十七大以来各地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和做法。在当天举行的启动仪式上,“国家公共文化网”正式开通。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就“公共文化基层行”新闻采访报道活动安排、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关情况,分别作了介绍。文化部办公厅主任杨建昆主持启动仪式。   杨志今指出,去年以来,文化部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强调,要创新思路、转变作风、深入实际、贴近生活,要把“走转改”活动与文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创作精品力作的水平和能力结合起来。文化部系统积极行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走转改”活动。   杨志今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年。做好文化新闻工作,对推动当前文化工作,为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就做好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把握好新闻宣传的重点。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主题开展报道,通过报道反映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发展的作用。二是突出对基层文化的宣传,加大对文化民生报道的力度。多宣传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甘于奉献、克服困难、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心竭力的生动、感人事迹,多增加鲜活生动的、面向最基层普通老百姓的文化新闻,多报道公共文化建设给农村、社区带来重大变化的生动例子,充分反映普通群众是如何感受、如何体验、如何评价文化生活的,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各媒体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宣传报道。希望各媒体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根据宣传报道方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把报道的重点细化成有特点的专题、栏目和体裁,充分展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将新闻采访报道与文化工作紧密结合,是这次活动的最大特点。据了解,活动由文化部办公厅、社文司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具体负责策划和组织执行。活动将结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文化馆(站)、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的督查工作,以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为重点,通过对典型事例的报道,突出正面宣传,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这些将通过“公共文化基层行”活动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宣传报道。据介绍,“公共文化基层行”活动将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媒体开展采访报道。3月至4月,将组织记者全程参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督导。5月至7月,根据不同媒体特点,组织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和地区进行集中专题重点采访报道。此外,还将举办相关专题研讨,通过专家和文化工作者研讨,把采访报道引向深入。   国家公共文化网(www.cpcss.org)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平台,在文化部社文司指导下,从2010年开始试运行以来,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健全,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平台建设方面,得到了公共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切实发挥了“服务工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作用。目前,国家公共文化网拥有八大板块、17个频道,内容涵盖公共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重点开通建设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个示范区创建工作负责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等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流与业务指导服务。据了解,国家公共文化网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该中心依靠国内一流的专家团队,承担着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文化发展规划研究与制定、文化品牌策划与推广、公共文化政策咨询、举办公共文化活动等职能。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2/t20120229_231622.html
个人分类: 文化|1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whyhoo 2012-3-1 11:21
2月28日下午,文化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了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倍增计划》的相关情况。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励小捷介绍说,《倍增计划》是文化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是文化部作为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具体表现,是指导文化系统“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倍增计划》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战略部署要求,紧扣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精神和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   《倍增计划》按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提出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健全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等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旨在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努力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倍增计划》提出要实施差异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形成文化产业“东、中、西”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局面。鼓励东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倡导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品质,实现跨越发展。支持中部地区完善产业政策,扩大文化消费,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产业崛起。引导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在具体举措上,提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引导各地深入研究评估当地可供产业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为大力发展文化企业、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提出,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塑造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航母”。另一方面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   《倍增计划》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文化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加快由注重数量扩张的规模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提高。鼓励集聚发展,建设10家左右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00个左右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一大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工业、建筑、会展、商贸、休闲等行业融合,提高国民经济的文化附加值;打造文化品牌,培育300家左右品牌文化企业,打造10个左右社会影响大、综合效益高的文化会展和节庆活动;加强引导调控,防止盲目投资、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   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增计划提出,要努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培育文化消费习惯,鼓励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鼓励在商业演出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二是改善文化消费条件,提出要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设施,鼓励机关、学校和部队的文化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等。三是促进文化消费升级,提出要大力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的网络文化产品,促进动漫游戏、网络音乐娱乐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等。   为发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倍增计划》提出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演艺、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等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的提高;推动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发挥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实现文化产业重大技术突破和集成创新;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   《倍增计划》以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出发点,对文化部管理和与文化部职能相关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11个行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做了简要阐述,并针对每个行业特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推动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整体倍增目标,形成各行业百花齐放、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在具体目标上,提出演艺业要建设10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到2015年,动漫业增加值超300亿元,着力打造5至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游戏业市场收入规模达到2000亿元,力争每年向世界推出百款网游,其中3-5款精品网游跻身国际最受欢迎网游前十位排名;创意设计业要举办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   《倍增计划》明确了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提出要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营造发展氛围,推动产业集聚,培育市场主体。为保障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倍增计划》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加强组织实施等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旨在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全面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环境。   文化部办公厅、政策法规司、文化科技司、文化市场司、文化产业司、对外文化联络局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从事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的专家、新闻媒体记者等60多人参加了发布会。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2/t20120228_231555.html
个人分类: 文化|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聚焦《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whyhoo 2012-2-28 22:32
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聚焦《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周玮)文化部28日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这份全文近2万字的倍增计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翻一番的目标,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抓大”不“放小”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个内在的要求是大力发展文化企业、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提出,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塑造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 一方面要“抓大”,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倍增计划要求,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航母”。另一方面不“放小”,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 转变发展方式 变量的扩张为质的提升 倍增计划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文化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加快由注重数量扩张的规模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提高。鼓励集聚发展,建设10家左右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00个左右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一大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促进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工业、建筑、会展、商贸、休闲等行业融合,提高国民经济的文化附加值;打造文化品牌,培育300家左右品牌文化企业,打造10个左右社会影响大、综合效益高的文化会展和节庆活动;加强引导调控,防止盲目投资、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 东中西部“差异化” 发展特色产业群 倍增计划提出,实施差异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形成文化产业“东、中、西”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局面。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行业,培育科技型文化产业集群。引导中西部地区及限制开发的主体功能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节庆会展等文化产业,走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发展之路。 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鼓励资源型城市合理利用其闲置旧厂房、废弃工业设施等,发展创意设计、演艺、会展、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项目。鼓励发展农村手工艺品、民间演出和乡村文化旅游,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 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明显、集聚度高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民族演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集群,着力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重大项目,增强特色文化产业群发展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扩大文化消费 增加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基于“扩大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组成部分”的判断,倍增计划提出,要努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培育文化消费习惯,提出要鼓励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鼓励在商业演出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二是改善文化消费条件,提出要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设施,鼓励机关、学校和部队的文化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等。三是促进文化消费升级,提出要大力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的网络文化产品,促进动漫游戏、网络音乐娱乐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等。 九大重点项目带动产业总体素质提升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是引人注目的板块。倍增计划以专栏的形式,明确了九项重点工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着力推动特色文化城市和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文艺演出院线建设工程,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实现演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科技化;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工程;国家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加快文化企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大力发展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媒体动漫;国家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动漫领域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研发;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推进工程,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工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倍增计划还提出要加强引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向,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健全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从多个层面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强劲发展。 重点突破 11个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力促“倍增” 倍增计划提出,要以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倍增目标,形成各行业百花齐放、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倍增计划以专栏形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11个重点行业及其发展目标: ——演艺业。提出要建设10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形成1-2个国际知名的演艺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从演艺大国到演艺强国的跨越奠定基础。 ——娱乐业。提出要打造5至10家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的娱乐业品牌,使国产娱乐设备、国产原创娱乐内容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 ——动漫业。提出力争到2015年,动漫业增加值超300亿元,着力打造5至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 ——游戏业。提出到2015年,游戏业市场收入规模达到2000亿元。 ——文化旅游业。提出要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 ——艺术品业。提出要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 ——工艺美术业。提出要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 ——文化会展业。提出要形成3-5个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 ——创意设计业。提出要举办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 ——网络文化业。提出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 ——数字文化服务业。提出要形成一批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文化服务企业,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六大措施保障倍增计划顺利实施 为保障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倍增计划明确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加强组织实施等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全面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环境。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2/28/content_2078572.htm
个人分类: 文化|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化部召开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whyhoo 2012-2-24 22:37
中国文化报记者王连文报道:2月23日,文化部召开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贺国强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对十七大以来文化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部署。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高树勋等出席会议。蔡武发表重要讲话。赵少华主持会议。李洪峰作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   蔡武指出,十七大以来,文化部按照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文化工作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几年来,文化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方向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在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行业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反腐倡廉教育、监督、专项治理、查办案件、队伍建设等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文化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得到文化部党员、干部的充分肯定。   蔡武强调,2012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文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做好今年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本质要求,扎实做好文化系统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教育引导文化系统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要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以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坚持加强作风养成与加大作风整顿力度相结合,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要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坚决清除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蔡武强调,文化部党组决定把今年确定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年”。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扎实推进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具有文化系统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一是要抓好工作推进,对照《工作规划》,对照本单位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盘点梳理工作进展情况,加大落实力度;要把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之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是要抓好检查考核,开展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专项检查,全面了解掌握各部门、各单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任务落实。三是要抓好经验总结,加强调查研究,把各部门、各单位在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创造的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   蔡武强调,要继续加强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争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部门和行业。要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对文化产品创造生产的引导。要坚持纠建并举,既要严肃刹风整纪,加大作风整顿力度,又要从深层次着眼,逐步构建行业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依靠人民群众,积极拓展群众参与行业作风建设的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积极参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树立文化系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蔡武强调,加强领导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实效的保证。文化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要切实负起领导反腐倡廉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责。要关心支持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纪检干部的培养、交流、选拔、任用,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创造条件。   赵少华在讲话中指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深刻内涵,正确认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部署上来。要以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开展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年活动,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党组(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确保2012年文化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李洪峰作文化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时指出,十七大以来,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惩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有效,得到中央纪委领导同志的肯定;二是强化监督职能,突出监督工作重点,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高度重视;三是认真受理信访举报,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既维护了党纪国法的权威,又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认真贯彻国务院纠风工作精神,大力加强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纠风办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五是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六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七是坚持开展正面教育、主题教育、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八是发挥文化部门优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举办了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览,组织编撰《中国古代廉政史鉴》丛书,推进廉政戏剧的创作和演出,协助中央纪委开展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的评选;九是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李洪峰指出,2012年,文化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完善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改革、惩治各项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体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惩防体系建设年活动,努力完成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任务;二是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三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四是认真履行职责,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五是做好信访举报工作,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六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七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弘扬优良作风;八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机关各司局正处长以上干部,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2/t20120224_230876.html
个人分类: 文化|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吧!小红花 张俊词 鲍元恺曲 1981年应约而作的一首儿童歌曲
byk0104 2012-2-22 12:34
开吧!小红花 张俊词 鲍元恺曲 1981年应约而作的一首儿童歌曲
开吧!小红花 张俊词 鲍元恺曲 1981年应约而作的一首儿童歌曲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妇联等单位  向全国少儿推荐儿童歌曲和儿童舞蹈 1981.04.13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全国妇联、中国音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十二首儿童歌曲是: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李幼容词 寄明曲)(发表在《辅导员》杂志1981年3期)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程逸汝词 狄其安曲)我向党来唱支歌(少白词 乐华曲)嘀哩嘀哩(望安词 潘振声曲)祖国象妈妈一样(晨枫词 苏文进曲)学雷锋小组是朵小红花(潘采儒词 刘德伦曲)少先队友谊之歌(金波词 杨春华曲)开吧,小红花(张俊词 鲍元恺曲)(发表在《辅导员》杂志1981年3期)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金哲词 董希哲曲崔彬译)金色的童年,幸福的时光(陈镒康词柳朗曲)小红花(幼儿歌曲)(金波词 尚疾曲)好孩子要诚实(幼儿歌曲)(园丁词 嘉评曲)三个儿童集体舞蹈是:儿童圆舞曲(于美玲、郭岩编舞,万印义词,王连锁曲)(发表在《辅导员》杂志1980年8期)娃哈哈(张先敏、杨书明编舞,石夫词)(发表在《辅导员》杂志1980年6期)龙首舞(蒋文焕编舞慕寅曲)
个人分类: 声乐作品|4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化部用“四分法”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whyhoo 2012-2-18 08:31
为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把窗口单位打造成为民服务窗口,文化部发挥自身优势,采用分层面、分类别、分对象、分载体的“四分法”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发展服务民生的水平不断提高。    分层面,两级行政机构同抓共管。 将文化系统分为文化部直属机关和全国文化系统两个层面,各窗口单位分别依照《关于在文化部直属机关窗口单位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国文化系统窗口单位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开展常规活动;同时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活动方式,通过示范区(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送戏下乡、演出季、展演、展览等平台开展跨层面主题联创。    分类别,三种窗口单位整体推进。 将文化行业窗口单位分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机关窗口、公益性窗口、演出性窗口三类,根据各自职责提供贴近实际、适应需要的服务。按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综合执法机构组建率地市级达到99%,区县级达90%;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年资源建设总量达28.4TB,服务1.6亿人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服务单位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新起点,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如国家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455万人次,处理咨询40余万件,开办公益性讲座132场,展览53场。各艺术院团创作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深化服务观众的频度和力度,开展“红色经典巡演”等活动,部属9个院团全年共演出2929场,为各地群众提供精美艺术大餐。    分对象,四类群体获得重点服务。 在公共文化容易覆盖的城市居民之外,把文化惠民工程向农村群众、边疆地区群众、农民工、儿童与大学生倾斜,提高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和普惠性。增强服务农村群众的力度,开展“三下乡”、“春平爱心行动”等公益演出,组织书画捐赠、送春联年画、设立扶贫资金等活动。全年三下乡演出91场,观众30余万人次。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等活动,通过“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等形式,13个志愿团800多名志愿者行程10万余公里,为8个边疆民族省(区)提供演出和讲座160多场次、培训200余人、展览180多天。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我们的节日”农民工专场演出和“温暖之春”农民工春节晚会。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乡村建立基层联系点,与农民“结穷亲”,变“走基层”为“在基层”,“三下乡”为“常下乡”。增加儿童题材的文化产品供给,举办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等专项演出活动。戏剧节历时42天,演出剧目39部、215场,观众15万人次,是新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场次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儿童戏剧活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陶冶在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全年进校园演出195场、观众40余万人次。    分载体,四个抓手构筑长效机制。 以中心工作为载体,构筑创先争优与中心工作双推进机制。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作为文化系统窗口单位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系统性工作,与主体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不断提高创先争优水平。以学习典型为载体,建立典型推动的长效机制。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编印《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弘扬杨善洲精神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部学习杨善洲活动集锦》读本万余册在文化系统内发放。开展向身边榜样学习活动,宣传我部已故离休干部贺高洁同志先进事迹,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以作风建设为载体,构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长效机制。召开全国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以党风促政风、行风,推进文化系统行业作风建设,争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窗口部门和行业。以党建在线为载体,搭建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办好党建在线“创先争优”专栏,及时反映全国文化系统窗口单位开展活动的进展情况,宣传好经验与好做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国文化系统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gzdt/201202/t20120217_229809.html
个人分类: 文化|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鲍元恺
热度 1 byk0104 2012-1-22 17:54
鲍元恺(1944——),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音乐作品金钟奖(2001)和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5)获得者。 196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系主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委员、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音乐研究》编委、金钟奖音乐作品评委。 主要作品:《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1991)、交响组曲《台湾音画》(2000)、《华夏弦韵》室内乐系列(2001),第一交响曲《纪念》(2004)、第二交响曲《燕赵》(2005)、第三交响曲《京剧》(2006)、第四交响曲《厦门》(2008),清唱剧《禹王治水》(2009)、童声合唱套曲《四季》(1980)《景颇童谣》(1981)、10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博物馆》音乐(1999)。 主要论文:《“中国风”的理想与实践》(2000,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英文版载美国出版的2002《音乐中国》),《我的中国风》(1994,《音乐研究》),《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结构分析》(2005,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让民歌在文明更替的断层中再生》(2002,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巴托克“舞蹈组曲”技法研究》(1992,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论丛》第七辑)。 作品多次在海峡两岸各大城市和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东西欧洲和南非,由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台湾交响乐团、香港交响乐团、澳门交响乐团和国内各地乐团,以及伦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管弦乐团、芬兰西贝柳斯乐团、澳大利亚国家广播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在以色列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文化中心、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慕尼黑大厅、鲁尔勃拉姆斯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演出,并由荷兰PHILIPS、德国DG、英国EMI、香港“雨果”、台湾“摇篮”等多家唱片公司出版唱片。其艺术成就多次被国内外各种媒体报导。 鲍元恺曾任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市政协常委。第十届、第十一届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 个人主页链接: http://www.tudou.com/home/baoyuankai http://byk.emus.cn http://www.classicalarchives.com/composer/94.html#commen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生(1957——1962)。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1962——1967)。 天津音乐学院教师(1973——)。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1991——)。 其间——————————— 《音乐研究》编委(1987——2005)。 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的专家(1992——) 天津市政协第七届(1988增补)、第八届(1990)、第九届(1994)委员。第十届(1998)、第十一届(2002)常委。第十届、第十一届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九届(1998)、第十届(2002)中央委员。 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2002——2007)、常务理事(2008——)。 台湾南华大学教授(2002——2005)。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2005——) 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2007——)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 YUANKAI Composer and music educator, graduated from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in 1967. He has been a professor of the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since 1973. He also serves as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omposition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Musicians’ Association , the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Arts at Xiamen University, and executive member of the China Sun Yat-sen Cultural Exchange Association. He was member of “Music Research” (one of the major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country) as well as a member of the panel of judges for the composition competition “Golden Bell Awards”.In recognition of his dedication and achievements towards music education and composition, Prof. Bao was one of the first music educators to receive the special grant from the Chinese State Council and the “Outstanding Music Educator” award from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Culture. Prof. Bao's compositions include Sinophilia( 24 Pieces by Themes on Chinese Folk Tunes for Orchestra), Sketches of Taiwan (Orchestral Suite), Symphony No.1, “ Commemoration ”, Symphony No. 2 “ Yan Zhao ”, Symphony No. 3 “ Peking Opera ”, Symphony No. 4“ Amoy”, Oratorio “ The King Yu ” and Children's Chorus “ Four Seasons ” and “ Jingpo Nationality Children's Folk Rhyme ”. His recordings have been released by DG, Philips, and EMI. His artistic achievements have been featured as cover stories by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edia. http://www.tudou.com/home/diary_v10726312.html
个人分类: 艺术论点|20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2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闭幕
whyhoo 2012-1-10 19:30
中国文化报记者黄小驹 刘修兵报道:2012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1月6日在北京胜利闭幕。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作总结讲话。文化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主持会议。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与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套开,内容丰富、务实高效,达到了认清形势、凝聚共识、明确任务、部署工作的目的,为做好今年各项文化工作开了一个好头。李长春、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蔡武同志代表文化部党组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的报告,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李长春同志的讲话对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的良好态势和取得的宝贵经验作了充分肯定,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精辟概括,进一步深化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对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特点、新任务和新挑战作了深刻分析,对2012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令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无比振奋和鼓舞。刘云山同志在对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进行总结时,就贯彻会议精神、做好2012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要增强使命感,把握总思路,唱响主旋律,突出着力点,善于抓管理,深化“走转改”。蔡武同志的报告,及时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文化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从文化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和战略高度,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精辟总结,尤其对于六中全会《决定》的新论断、新提法等创新之处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同时,对2011年的文化工作进行了盘点和总结,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就抓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开创2012年文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一个内涵丰富、求真务实,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振奋人心、鼓舞干劲的好报告。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传达李长春、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及蔡武同志的报告,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赵少华在总结讲话中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继续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牢牢把握文化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脚踏实地、奋发有为。要倍加珍惜当前的好形势、好机遇、好环境,抓紧抓好对各项工作的落实,齐心协力、发愤图强,继续抓住重点、发挥特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努力为践行六中全会精神创造出更好更多的宝贵经验。要注意实现不同领域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同推进,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不断优化文化发展布局和结构,推动文化资源合理配置。要强化认识,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继续有针对性地在基层选择、建立不同层面的联系点。在听取意见、制定政策、出台文件时,多了解基层情况、多倾听基层声音。二是要继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上下工夫,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继续遵循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律。正确对待矛盾和问题,绝不能观望等待、畏难回避,而要“借力打力”、顺势作为。要积极利用当前的好形势、好条件,继续深入研究,把握趋势、探索规律、创新作为、丰富经验,推动文化工作更好更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要稳中求进,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积极稳妥地、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做好文化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创造良好的文化大环境。要头脑清醒,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谨言慎行,廉洁奉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李洪峰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日程,我国文化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文化工作已经被赋予特殊的时代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政治上、理论上的最大成就,就是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增强使命感,把握总思路,唱响主旋律,突出着力点,善于抓管理,深化“走转改”,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稳中求进,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李长春、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及蔡武同志的报告,结合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与理解和一年来各地、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热烈的交流探讨。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1/t20120109_227325.html
个人分类: 文化|1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whyhoo 2012-1-10 15:01
近年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以下简称文化中心)建设快速推进,目前正式开放的已达9个。他们在所在国常态化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有读者想了解这些文化中心是怎样的机构、主要开展哪些活动、如何与之接洽等,本报记者日前就上述问题对文化部外联局侯湘华局长进行了访谈。   ——编者   为什么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   侯湘华局长介绍说,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现实需求,是对外文化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国家文化地位、扩大其影响力和软实力、加深相互文明对话和认同的传统而有效的做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文化中心的建设,多次考察文化中心或见证其奠基仪式、文件签署等,并对此项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   文化中心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起步和发展的。1988年,我国在毛里求斯和贝宁设立了文化中心。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与埃及、法国、马耳他、韩国、德国、日本、蒙古、英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泰国、俄罗斯、墨西哥、新加坡、罗马尼亚、土耳其、塞尔维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匈牙利等21个国家的政府签署了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目前共有9个文化中心正式运营。   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它是在驻在国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国家文化中心 通过举办演出、展览、文化节、影视周、图书节、旅游推介会、体育赛事、产品展示会等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介当代优秀艺术成果。配合驻外使领馆举办各种活动,推动中国文化产品、文化精神和价值观进入驻在国主流文化视野,进入驻在国社会生活和公众的情感世界。   它是向驻在国提供全方位资讯的国家信息服务中心 与国家图书馆等权威机构合作,利用互联网、数字多媒体向驻在国公众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科技发展和当代社会生活等;定期组织讲座、研讨会、报告会、影片欣赏等活动,增进驻在国公众对中国文化作品、社会现象以及价值观的了解、理解和认同;与驻在国开展图书、信息交流与合作,向公众提供中国信息咨询与服务。   它是推广和教授中国文化及其技能的国家培训中心 与国内外教学和文艺机构合作,运用文化中心的教学资源和远程教育平台,面向公众组织国家水准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培训项目,培养驻在国文艺骨干、文化管理人才和本土师资力量。   它是促进思想研究和项目开发的国家文化研究开发中心 以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为依托,发挥文化名家的影响力,在文化中心开设短期专项工作室,开发合作项目;定期举办沙龙、研讨会和专题学术交流会,发展客座创作、联合制作等长期学术合作项目等。   如何为文化系统搭建平台   文化中心作为承接平台,与国内文化部门联合举办展览、演出、文化节、电影节等活动;作为活动组织机构,邀请国内相关机构、专家学者赴驻在国举办活动;作为承办单位,为国内相关机构举办推介活动。例如:   巴黎:2011年,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法国中国电影节在巴黎举办,产生了广泛影响。   柏林:国务院新闻办运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的资源成功举办了“感知中国——亲水之城青岛图片展”,引起当地公众的广泛关注。   开罗: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参与“开罗国际书展”并组织“中国作家和埃及读者见面会”活动,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和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现状。   毛里求斯和贝宁:中国体育总局健身气功协会在毛里求斯和贝宁中国文化中心推出的短期教学培训,大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如何为地方文化搭建平台   各省、区、市利用文化中心这一平台,推出了“地方文化周”、“地方文化月”等富有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大型综合活动。2011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央地合作计划”的启动,更是为地方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例如:2011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以“上海文化月”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水准文化活动,让上海在巴黎民众心中的印象更为立体和深刻,同时促成了上海与巴黎有关机构的合作关系。(张燕萍) 原文见 http://www.cccweb.org/cn/bdypl/10419.shtml
个人分类: 文化|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hanhuijian 2011-12-6 18:45
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社文发〔20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政局, 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 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 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 ,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系列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取得丰硕成果,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时期新阶段, 面临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 。   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结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有利于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 共同 组织实施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并取得积极进展, 为“十二五”时期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服务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有待加强。   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加快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使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 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的需要;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与动力的需要;是维护文化安全,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主导权的需要;是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各地文化厅(局)、财政厅(局)要高度重 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将其 纳入当地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二、明确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以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为目标,努力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在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二)建设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公益性,维护和保障广大 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优势;坚持需求主导、服务为先的原则, 了解群众对公共数字文化的需求, 建设丰富适用的数字资源,加强公共数字文化的惠民服务;坚持规范建设,科学管理的原则,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和标准规范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坚持共建共享、开放共赢的原则, 加强合作共建,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开创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目标任务。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包括 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等基本内容, 以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 构建 海量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 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 切实保障 信息技术 环境下 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 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在此基础上,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逐步拓展范围,带动数字美术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大力整合汇聚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有艺术院团、民间文艺社团等方面的 数字化资源, 不断丰富和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从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实施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   “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加强统筹,协调发展, 提升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效能 。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多年, 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数字资源、技术与标准规范方面成果显著,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资源保障与技术、标准支撑; 公共电子阅览室作为基层服务窗口,是汇聚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及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终端。三大惠民工程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 在组织实施上,应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在技术平台和网络建设上,应做好协调,不重复建设;在资源建设上,应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在标准规范上,应统一规则,相互兼容。 三大惠民工程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同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文化共享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平台, 相继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经过九年来的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服务网络, 包括 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67个县级支中心、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以及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的59.7万个基层服务点, 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达到108TB 。 “十二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将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资源总量达到530TB;在城市社区、文化馆新建基层服务点,加强已建基层点的管理,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 到“十二五”末达到基层服务点100万个,入户覆盖全国50%以上的家庭 ;利用“云计算”和“三网融合”技术,提升整个网络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大力推进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惠民服务,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为重点的网络培训;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相结合,加快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学校电子阅览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的核心内容是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互联互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和海量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形成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借助全媒体提供数字文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扩大资源总量,形成规模效益,有效扩充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将全面提升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拓展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手段;将推广我国在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平台建设方面的成果,搭建标准化和开放性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将为广大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 到“十二五”末,全国 各级 公共 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将得到较大、均衡的增长,工程 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0TB,其中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TB,与2010年底的480TB相比翻一番; 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1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4TB。 工程的实施将整体提升我国各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到“十二五”末, 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为通道,借助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 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 ,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的形成。   (三)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网络文化权益为目标,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和设施,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以及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的“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相结合,在城乡基层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努力构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覆盖广泛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体系。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网场所,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将进一步完善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的软硬件设施,增强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的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把更多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数字资源传送到社区、城镇和农村,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 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国乡镇、街道、社区的全覆盖。    四、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   在实施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公共数字文化的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   (一) 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制度设计 ,实现科学规划。 开展专题调研,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机制研究,实现科学规划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成立专家委员会,加强宏观研究工作,包括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技术创新、绩效评估等;积极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不断完善管理格局,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并创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推进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协调与合作;构建纵横联合的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协调合作,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发展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双向互动。 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文化馆(站、室)、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以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的虚拟网为基础,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数字文化服务网,将各类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图片、音视频等,分发推送到基层,实现全国用户对资源的统一搜索和主动获取;在提供资源服务的同时,采集用户的个性化行为需求和数字资源使用信息,从而掌握舆情信息和文化需求,引导资源投放和服务侧重,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保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高效运行。   (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统筹规划文化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数字资源建设,调动各地积极性, 拓展资源征集渠道, 提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能力 ; 建立群众对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反馈机制,突出精品, 体现特色,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源建设;注重建立资源之间的关联,实现数字资源的深层揭示与知识组织,以文本、动画、影像、音视频、在线讲座和在线展览等多种手段展现优秀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建分级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和全国数字资源保障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四)搭建集中统一的运行管理平台,实现规范管理。 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确保公共数字文化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有效监管。搭建中央控制管理平台,实时采集各级各类终端的运行情况信息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实现对各级服务站点和个人用户的精细化管理;构建公共数字文化安全管理平台,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设施,保障用户上网安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管理、专业化培训、标准化服务以及统一标识、树立品牌形象等管理及推广手段,扩大公共数字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五)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实现创新发展。 打造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跨网络、跨终端的服务新业态, 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新技术与新媒体应用、系统平台搭建与推广等方式,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服务系统、覆盖全国移动 通信网的数字内容体系, 借助新兴媒体, 提供 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 的数字文化服务, 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性和均等性。 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要的开放式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使数字文化建设成果能够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为全民共享。   (六) 鼓励 开放合作的数字文化建设新局面,实现互利共赢。 在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教育、科研等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的合作共建、 互联互通; 吸引群众参与数字资源建设, 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数字文化产品;鼓励企业以优惠条件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通过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通讯运营商的合作,拓展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渠道,同时扩大合作者的用户群体,开创互利共赢的局面; 积极探索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模式,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    六、加强领导,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各地要高度重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当地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统筹 规划,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 数字文化惠民工程 的整体优势, 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文化馆(站、室)、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注重与教育、科研等系统的合作共建,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要重点做好资源建设,开展惠民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基层群众。   (二)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 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所需经费予以补助。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地方财政资金足额按时到位, 并 做好经费管理和使用, 使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投入格局;加强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政策保障。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建立管理和考核机制,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文化单位积极性, 通过分级培训的方式,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培养一支既具备 较高技术素质 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国家图书馆和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 要组织力量编制教材,面向省级图书馆和省级支中心开办骨干培训班;各地要组织好本地区的培训工作, 重点建设一批爱岗敬业、善于管理服务设施和组织基层文化服务项目的专业队伍; 要拓宽视野,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切实做好人才配置工作,以适应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各地文化厅(局)、财政厅(局)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贯彻落实,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提高 ,积极 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 , 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繁荣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 化  部     财 政 部     二 ○ 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个人分类: 数字媒体|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哪里来的孔子世界和平奖。。。纯粹瞎扯蛋
热度 1 daladala 2011-10-7 00:03
[转载]哪里来的孔子世界和平奖。。。纯粹瞎扯蛋
【 評選委員會】 谭长流(左)和羊涤生在颁奖仪式上 「孔子和平獎」的評選委員會是由五名北京學者所組成: 包括 清華大學 哲學系教授羊滌生、 北京大學 西班牙語教授趙振江、 北京師範大學 哲學系教授周桂鈿、 北京大學研究員李繼興和主席譚長流 。 【孔子和平獎】第一届 2010年 頒獎典禮于12月9日下午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當天連戰人在台灣,未到北京領獎。但司儀現場宣布,「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連戰先生今天未能親到現場領獎,為此,我們邀請了一位小朋友, 代連戰爺爺上台領獎。」 不知道谭长流和羊涤生们在自娱自乐什么? 文化部10月6日的相关声明如下: http://www.ccnt.gov.cn/xxfb/zwxx/ggtz/201110/t20111006_131602.html 文化部的截图如下: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文化部叫停孔子和平奖 启动孔子世界和平奖 2011年10月06日04:53 新京报 郭少峰 我要评论 ( 1002 ) 字号: T | T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由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孔子世界和平奖”公益基金日前启动。 据“孔子世界和平奖”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羊涤生介绍,“孔子世界和平奖”评选对象是为停止正在发生的战争或暴力行为,对将要发生的战争危机或暴力行为进行斡旋化解、为裁减和销毁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界各国的机构和个人。每年从9月21日“国际和平日”起,全世界范围的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推荐年度和平奖候选人,次年9月21日公布获奖人名单。 2010年创立的一个民间奖项“孔子和平奖”将首届“孔子和平奖”授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但颁奖时连战缺席,同时中国官方也撇开与此奖项的关系。上月初,“孔子和平奖”又宣称,普京等入选“孔子和平奖”候选人。上月底,文化部叫停了“孔子和平奖”。
个人分类: 科研之外|7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文化部“孔子世界和平奖”启动
daladala 2011-10-6 09:17
问什么不叫做 【世界和平奖】? 非要拉扯上孔子?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文化部“孔子世界和平奖”启动 评选面向全世界 来源: 新京报 作者:郭少峰 2011年10月06日04:49 我来说两句 ( 1078 )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由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孔子世界和平奖”公益基金日前启动。   据“孔子世界和平奖”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羊涤生介绍,“孔子世界和平奖”评选对象是为停止正在发生的战争或暴力行为,对将要发生的战争危机或暴力行为进行斡旋化解、为裁减和销毁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界各国的机构和个人。每年从9月21日“国际和平日”起,全世界范围的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推荐年度和平奖候选人,次年9月21日公布获奖人名单。   2010年创立的一个民间奖项“孔子和平奖”将首届“孔子和平奖”授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但颁奖时连战缺席,同时中国官方也撇开与此奖项的关系。上月初,“孔子和平奖”又宣称,普京等入选“孔子和平奖”候选人。上月底,文化部叫停了“孔子和平奖”。 本文相关推荐 孔子和平奖 国际笑话 孔子和平奖候选人 第二届孔子和平奖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 孔子说的话 中国十大边疆重镇评选 孔子叫什么 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 孔子孟子名言各十句 (责任编辑:UN055)
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务院任免文化部、体育总局等部级领导
eaglezxw 2010-2-23 22:00
北京时间 2010年2月23日, 国务院 任命杨志今为文化部副部长;任命张勇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正部长级。 免去陈晓光、周和平的文化部副部长职务;免去王钧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职务;免去崔济哲的新华通讯社副社长职务。
个人分类: 最新要闻|2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