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奥特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坏蛋”和“奥特曼兵团”
hcrm 2013-7-13 12:14
今天在街上,“小坏蛋”黄曦花四元钱,自己从老爷爷那儿买了个气球——奥特曼兵团。去公园的路上及在公园里游玩,都由一根细线将他与奥特曼兵团连在一起,直到...... ​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4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决问题,好比奥特曼打怪兽
woniuma 2013-4-25 16:39
最近在写一篇研究型论文,可以说是面临的问题“前扑后继”。绘制图表,数据分析,搜索和阅读相关文献,讨论部分等等,焦头烂额啊。有的时候遇到问题感觉自己被禁锢在一个瓶颈处,但是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哪怕问题非常微小,也好比奥特曼打怪兽般痛快。 以前的我,遇到问题往往有回避的趋势。现在发现,及时而迎难直上的解决问题往往给我带来成就感,也许这就是读研究生的收获之一吧。 学术科研的世界和自然无穷的奥秘永远是个深邃的宇宙,让人们探索不止。
2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风
zanezang 2013-3-8 15:16
二十年前的一九九四年,在下八岁,是众兴小学一名光荣的二年级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奥特曼就是每个男孩心目中的大偶像,大概跟特殊时期对伟人的崇拜差不离。所以说,人天性就喜欢崇拜,因为偶像可以让我们觉得安全,觉得温暖,当大众没什么可崇拜的时候,就会去崇拜钱,物欲主义是最坏的一种崇拜,因为它让人们无所顾忌,不择手段。 自然而然,奥特曼的玩具就卖得特别好(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叫“周边”)。但是那时候小学门口的小摊上一个奥特曼玩具要5元钱,今天看来一碗泡面而已,但是要知道这二十年物价飞涨,这里就不用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大米价格来计算购买力,就用小孩常吃的冰棍来换算物价,那时候一个水冰棍1毛,在冰棍厂直接买的话5分。现在再差的冰棍也要1块,所以说这二十年物价肯定是涨10倍以上的,房价就更是呵呵了。即使在今天,一个小学生想时刻拥有50块钱也是不太可能的,倒不是家里给不起,只是家长觉得小孩子要那么多钱不好。 所以在辛辛苦苦地攒了10元左右后,终于幸福地在校门口的小店里挥霍了一把,为当时伟大的祖国严重不足的内需贡献了5元GDP,为当时焦头烂额的李总理和朱行长解了一点燃眉之急。但是,还没走一里路开外,两个高年级的学生勾肩搭背地把我拐进了一个比较隐蔽的铁皮屋子后面,嘴里说着哥哥们带你去游戏厅。自己也不是傻子,心里觉得要糟,果然到了铁皮屋子后面开始软磨硬泡地要我把钱掏出来。当时我的脑子飞快地权衡,奋力一搏获胜的概率有多少。这里也看出我缺乏应变能力,当时还是身轻体捷的,乘其不备突然拔腿飞奔,跑掉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两个高年级生看得出来也比较紧张,两个人不停地东张西望。但是毕竟自己老实啊,在顽抗了大约半小时之后,终于让两个人把奥特曼玩具和剩下的5元钱抢走了。 现在回想,当时两个小孩明显不是惯犯,因为抢劫的手段是软磨硬泡——先勾肩搭背地把我拉进小屋子后面,再拉拉扯扯地掏钱,而不是小混混那种一拳打倒,然后LOOT的模式。这两位小学生应该是看我在门口买奥特曼然后突发恶念想要抢点零花钱而已。 从小在民风彪悍的苏北长大,体会有三:一、看到有些小伙伴虐待小动物、甚至比自己小的小孩取乐;二、九十年代古惑仔的影响,偶尔会目睹中学校门口的小流氓群殴,而且这些小混混只是为一点小纠纷大打出手,完全没有那种锄强扶弱的侠之心理;三、读书期间体会同学之间的欺凌弱小,特别是有些同学的不管自己好不好,只要你过得不好我就心里舒服的畸形心理。诸此种种,一度对人之初性本善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觉得以后自己不要再让自己的小孩在这片蛮夷之地成长,然而,成年之后遍游神州,我发现这是现在中国社会的同态——人们深藏怜悯之心,因为身处高位的人善良往往是作秀,底层的人善良却往往是示弱于人。从小家长教育小孩一定要彪悍,别人打你一定要讨回来,小孩讨不回干脆家长亲自上阵。而且会哭的娃有奶吃成为指导原则,踏实肯干不如阿谀奉承。郎咸平说过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爱走捷径,喜欢投机取巧一步登天,人人皆欲人为鱼肉我为刀俎,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倒是做了一件大善事,把厚黑这门学问大白于天下,不让其成为少数人的传家宝。 民之教化,因为摒弃传统,已致于斯。1881年9月28日,达尔文在家中接待了两位著名的无神论者。在谈话中,达尔文认为无神论只合于有教养的人,而让普通大众接受的时机还不成熟。个人觉得,不管是宗教还是文化,都往人心中灌输一种自律的精神,而我们现在的社会,恰恰是缺乏这种自律和内疚,小孩以虐待小动物为乐,成人损人利己却也心安理得。近期长春偷车杀婴案已经说明我们社会部分的人不仅失去了良知,甚至失去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我们不会因为伤害别人而半夜突然醒来,良心不安,辗转难眠。我们不仅缺乏基督教的罪文化,甚至连儒家的耻文化都开始放弃——炫富斗狠,以“能混、吃得开”为荣,再不见君子固穷、安贫乐道,为了理想而献身称为了一个茶余饭后的笑话。层出不穷的毒奶粉、毒空气、地沟油等等,商人们似乎少了一分耐心,少了一点良心,一夜暴富的梦想萦绕在大多数商人的心头。 我们心中都被植下了一颗良善的种子,知道何为善,听到白芳礼的故事也都会触及心里某处柔软的地方而潸然泪下。但是,繁花渐欲迷人眼,物欲一直在诱惑和刺激着我们。也许,需要的只是自律和内疚,以及感受那种帮助别人带来那种发自内心由衷的快乐。
1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啊’
热度 1 siccashq 2012-12-17 21:29
儿子几天没见老子,见面了只望身上窜,拿着奥特曼让爸爸张开嘴叫‘啊’,装做医生检查。我闭上眼睛叫‘啊’,儿子说,不行,眼睛也得‘啊’。我严肃地问,你说眼睛怎么‘啊’出来声音,儿子大笑。 这家伙又病了,久病成医,会‘啊’了。
22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龙应台:幸福是什么?
sunbukuan 2012-11-11 18:44
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个话题,很多人并不陌生,探究幸福是什么,一直是很多文人骚客笔下常论之调,海子说,幸福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而英国作家说,“幸福是生活的一种形式”,更甚者,有人认为,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幸福就是,从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杀,抗议的人不必害怕镇压,富人不必害怕绑票,穷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没收,中产阶级不必害怕流血革命,普罗大众不必害怕领袖说了一句话,明天可能有战争。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开店铺的人天亮时打开大门,不会想到是否有政府军或叛军或饥饿的难民来抢劫。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护在前胸,时时刻刻戒备。睡在屋里的人可以酣睡,不担心自己一醒来发现屋子已经被拆,家具像破烂一样丢在街上。到杂货店里买婴儿奶粉的妇人不必想奶粉会不会是假的,婴儿吃了会不会死。买廉价的烈酒喝的老头不必担心买到假酒,假酒里的化学品会不会让他瞎眼。小学生一个人走路上学,不必顾前顾后提防自己被骗子拐走。江上打鱼的人张开大网用力抛进水里,不必想江水里有没有重金属,鱼虾会不会在几年内死绝。到城里闲荡的人,看见穿着制服的人向他走近,不会惊慌失色,以为自己马上要被逮捕。被逮捕的人看见警察局不会晕倒,知道有律师和法律保护着他的基本权利。已经坐在牢里的人不必害怕被社会忘记,被历史消音。到机关去办什么证件的市井小民不必准备受气受辱。在秋夜寒灯下读书的人,听到巷子里突然人声杂沓,拍门呼叫他的名字,不必觉得大难临头,把所有的稿纸当场烧掉。去投票的人不必担心政府作票、总统作假。   幸福就是,从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杀,抗议的人不必害怕镇压,富人不必害怕绑票,穷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没收,中产阶级不必害怕流血革命,普罗大众不必害怕领袖说了一句话,明天可能有战争。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水果摊上仍旧有最普通的香蕉。市场里仍旧有一笼一笼肥胖的活鸡。花店里仍旧摆出水仙和银柳,水仙仍然香得浓郁,银柳仍然含着毛茸茸的花苞。俗气无比、大红大绿的金橘和牡丹一盆一盆摆满了骑楼,仍旧大红大绿、俗气无比。银行和邮局仍旧开着,让你寄红包和情书到远方。药行就在街角,金铺也黄澄澄地亮着。电车仍旧叮叮响着,火车仍旧按时到站,出租车仍旧在站口排队,红绿灯仍旧红了变绿,消防车仍旧风风火火赶路,垃圾车仍旧挤挤压压驶进最窄的巷子。打开水龙头,仍旧有清水流出来;天黑了,路灯仍旧自动亮起。   幸福就是,机场仍旧开放,电视里仍旧有人唱歌,报摊上仍旧卖着报纸,饭店门口仍旧有外国人进出,幼儿园里仍旧传出孩子的嬉闹。幸福就是,寒流来袭的深夜里,医院门口“急诊室”三个字的灯,仍旧醒目地亮着。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仓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幸福就是,在一个寻寻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个城市里的人来电话平淡问道,“我们正要去买菜,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吗?”   幸福就是,虽然有人正在城市的暗处饥饿,有人正在房间里举起一把尖刀,有人正在办公室里设计一个恶毒的圈套,有人正在荒野中埋下地雷,有人正在强暴自己的女儿,虽然如此,幸福就是,你仍旧能看见,在长途巴士站的长凳上,一个婴儿抱着母亲丰满的乳房用力吸吮,眼睛闭着,睫毛长长地翘起。黑沉沉的海上,满缀着灯火的船缓缓行驶,灯火的倒影随着水光荡漾。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长高,脸庞的棱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问你世界从哪里开始。两个老人坐在水池边依偎着看金鱼,手牵着手。春天的木棉开出第一朵迫不及待的红花,清晨四点小鸟忍不住开始喧闹,一只鹅在薄冰上滑倒,冬天的阳光照在你微微仰起的脸上。
1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产奥特曼机器人刀削面,每分钟150刀,只要1.2万RMB就能抱回家
热度 1 sincos 2012-8-21 20:27
国产奥特曼机器人刀削面,每分钟150刀,号称一天只用三度电。相比月薪两三千多厨师师傅,这台机器人只要1.2万元人民币就可抱回家了,并且干活不知道累。据开发者说刀削面机器人已经销售三千余台,相当不错的成绩,此类机器人很可能成为新的产业。 Source: http://zhan.renren.com/geeksolo?gid=3891118874181376084from=PubNewFeedref=hotnewsfeedsfet=3733fin=4ff_id=
2743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过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没?没有?太out了!
wyjorange 2011-12-2 23:49
在西安去定边调研的长途大巴上,车载电视里放了一个电影,名字叫《将爱情进行到底》。闲着无聊就看了一下,还挺有意思的。一对大学里的曾经初恋情人,在十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再次相遇,但两人都徘徊在离婚边缘。在同学们的撮合下二人演绎了一场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悲欢离合故事。电影中男女主人公长的的确帅气靓丽,表演恰到好处,音乐背景优美感人,连我这个从不喜欢看这类电影的人也产生了兴趣。 不过因为这个电影我却成了奥特曼。因为感觉还不错,就问了一下咱们一个调研队员该电影的名字,没想到对方非常惊讶,“学长你连这个电影都没有看过?难怪你只搞学术,一点娱乐活动都没有啊。” 啊,我甚是纳闷,哭笑不得,不就是没看过这个爱情电影吗,有必要上纲上线认定我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一般来讲,类似这种爱情之类的情感电影我是很少关注的,也不会特意去看。原因在于,如今无论是国产还是韩国的情感类电影,听听声音就觉得弱智,男的做作矫情,女的嗲来嗲去,纯属忽悠那些年轻小朋友的,非常无聊。尤其是那些个对白,简直要把人恶心死。试问,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谁用那种口吻说话?估计只有在哄幼儿园的小孩时才用那种口吻呢。可是很奇怪,现在的许多年轻男女娃娃们却特别爱看,而且成为了它们忠实的fans。 同样是这次调研,另一个古怪精灵队员小若,得知我不玩校内,这样回复我:“哈,你竟然。。。”,她觉得相当不可思议,搞得我很无语。 这年头,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奥特曼。当一部电影(就像《将爱情进行到底》)大家都看了而我没有看甚至不知道,那我就是outman,意思是我是一个很out的人。 我越来越觉得,80后和90、00后的娃娃们确实是有代沟了,隔代如隔山,无论是自身思维方式还是对事物的看法、关注点都已经不同。80后认为好的歌曲在90后看来是老古董,90后爱听的歌曲让80后看来就是没内涵,肤浅。 说到这又记起上次在河北调研,队员基本上是90后。同样是和那些调研队员一起在车上,放了一首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我随口称赞这首歌真好听,个人非常喜欢。好了,队员又起哄了,“难道学长是70后,这都是那个年代的人才喜欢听的歌曲啊。” 我简直要倒了,《霍元甲》可是我小时候最风靡的电视剧。两个事件,一前一后,明白无误地昭示我已经老了,out了。似乎和他们这些90后很难有共同语言,因为大家彼此关注的焦点已经完全差异化。尽管我一直不承认自己有多老,可是不服不行啊。现在起来的这些娃娃们,紧跟潮流,思维变化得太快,看问题角度刁钻、犀利,不给你任何反驳的余地,往往让你哑口无言。 好吧,或许我真是一个outman,听歌的时候总喜欢奔“经典老歌”板块而去,不喜欢那些唧唧咋咋连歌词也听不懂的歌曲,喜欢那些比较旧的东西。不太喜欢赶所谓潮流,也不大喜欢改变自己所用过的东西。但是,我会很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新旧,并从中寻找到快乐。 所以,当出现一部不是我喜欢类型的电影时,我不知道也没看过听过应该算正常情况吧,因为那不是我的关注点。我的兴趣和快乐源自我喜欢的那些东西。我不爱看爱情类电影,是因为大部分这样的电影拍的太烂,但并不代表我对爱情没有思考和想法。这就是知道和知识的区别。关注太多的知道,可以让你变得夸夸其谈,喧宾夺主,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知识积累能够获取长期回报的事实。 还好,我还有自己的自由,我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既可以in,也可以out。倒不是害怕被人说outman,就怕没有选择的权利。实际上,我家丫头就经常这样评价我:有点笨,呆呆的,不会打扮自己。 不过,对于任何一个精力有限的人而言,这两者的取舍势必是一个权衡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只是就我个人的经历谈一些看法。 以后,你们这些小娃再叫我outman,我会朝你笑一笑。只是out归out,拜托后面追加的那句就不要说了,动不动就与学术扯上关系,那可真是遭罪啊。
4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孩子们的信
hcrm 2011-10-17 19:59
孩子们: 今天,应该是你们快乐的日子。一年中,难得有这样一天,它完全属于你们。这一天里,你们就是整个世界的主人,无论你们身处何方,无论你们生活得怎样,暂且忘掉那些不愉快,尽量使自己快乐起来! 你们不要像大人们一样,整天为一些“无聊的事”争来争去,他们把这个世界搞得已经“很不像话”了。你们才是世界的骄傲,你们懂得友爱,从不真正记仇,知道用拉手来处理问题。你们具有超强的能力,连奥特曼都无法比拟,因为你们想象力丰富,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我们这个世界,因你们而精彩,也因你们充满欢乐。 孩子们,我们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的宝贝! 你们的天真和无邪,让世界洋溢着爱的光辉;你们的活泼和顽皮,是人类最高智慧的完美体现。这个世界是你们的,包括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包括地上的森林和溪水,还包括所有的所有和一切的一切,都等待着你们去摘取和创造。 你们用手中的水彩笔描画的五彩斑斓的世界,正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未来,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梦乡。凡是你们画笔所及的地方,那儿就阳光灿烂、春暖花开;凡是你们小脚所至的地方,那儿就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你们是美与善、纯与真的使者,你们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幸福。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你们,那些大人们是否会“坐下来”,是否会放下手中的武器,是否知道他们还有“明天”。他们把世界想象成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机器,他们总想成为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部件,让整个机器都围绕他们而旋转。你们可以想见,他们的想法多么愚蠢,就像那个十分令人讨厌的格格巫,一门心思只想吃掉可爱的蓝精灵。 孩子们,如今大人们酷爱的武侠小说,其实就是你们的童话,不过他们管这叫“成人的”。所谓成人,主要是指十八周岁以上的人。你们从孩子长大成人,必然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时期。如同喜欢玩游戏是你们的天性,入学接受教育则是你们的权力,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它们。 在你们还年幼的时候,应该边玩边学习,在游戏中掌握知识;而等你们逐渐长大,应该边学习边玩,在游戏中实践理论。所以在你们的孩提时期,玩和学习就是你们的生活,它们之间的比例从来都是对等的,甚至有时玩比学习更重要。玩是快乐的学习方法,它是动物界所共有的特性,你们大可不必因此而羞愧。 很多时候大人们不懂这个道理,不断给你们灌输他们的思想,要你们今天学这明天学那,一个个都成为“小神童”。对此,你们可以大声告诉他们:我们不愿意! 你们不是谁的私有财产,没有责任去承接谁的“未尽事业”,尤其还是孩子的时候。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会生发一些“烦恼”,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大可不必为此焦虑不安或者忧心忡忡。最好的办法是,用你们能够做到的方式(即使比较天真和十分荒诞),来解决问题,来消解烦恼,使自己尽快开心起来。 快乐是人生之本,也是孩子的天性。你们理所当然应该在快乐的环境中生活、成长,这是你们的父母和所有的大人们应尽的义务。 孩子们,一年一个节日实在太少,真希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你们的节日,天天都能让你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们愿意,请在今天先收下我们的祝福,这就是你们的朋友写给你们的这封信。 祝节日快乐、健康成长!                  2006年6月1日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2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特曼和大灰狼
musicriver 2011-8-10 13:26
不知道什么时候,胖宝开始喜欢奥特曼。“爸爸,你是恐龙,我是奥特曼。”好的,我是恐龙。没想到胖宝后面还有话:“奥特曼打恐龙”。Biu的一声响,恐龙倒下了,还得说一句“我再也不干坏事了”。 胖宝的游泳圈上,印着十个奥特曼,他为此非常得意:“奥特曼可厉害啦!”。晚上和胖宝玩游泳的游戏:拿着游泳圈,在垫子上“游泳”。要睡觉了,胖宝不让关灯。 “为什么不让关灯呢?” “我害怕大灰狼。” 害怕大灰狼,这是最近的理由。以前睡觉灯黑的时候,胖宝大闹要求开灯,并且会变换各种理由。“开灯,开灯,我要喝水!”如果没有达到目的,理由就会升级:“我要尿尿!”。最让我们忍俊不住的理由是“我要喝药!”因为他最怕喝药,特别是那种治疗感冒的“柴黄颗粒”,都是我和他妈妈按住灌下去的。因此在胖宝眼里,黑暗比那种“好难苦啊”的药还要可怕。 现在理由更加充足了,害怕大灰狼。大灰狼在小孩的世界里,是个比较可怕的动物,经常要吃掉小羊、咧嘴兔子什么的。另一方面,又是个很倒霉的动物,想要吃小猪,“三只小猪施妙计,大灰狼掉进火炉里”,想要吃兔子,“两颗门牙都摔掉了”。现在,胖宝又搬出大灰狼作为理由了。 一眼看见游泳圈上的奥特曼,有了,让奥特曼来帮忙关灯吧。“胖宝,你有十个奥特曼保护你。”数一数,是不是十个奥特曼?“奥特曼可厉害啦,一下子就把大灰狼打跑了!” 灯关了,奥特曼和大灰狼还在战斗。最后,奥特曼取胜,大灰狼逃跑了! 后记:小孩为什么怕黑?百度搜了一下,有材料说小孩怕黑可能是夜盲,我感觉不太象,不知道专家有什么意见。 几乎没有人会把小孩怕黑当回事。常听家长们说:“我家小孩胆小怕黑,真没办法,长大一些就会好了。”怕黑仅仅是胆小吗?专家指出,怕黑的孩子可能患有某种形式的夜盲。 英国格拉斯哥的眼科专家戈登·达顿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描述了他所遇到的患有某种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这些孩子虽然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能看见东西,但在黑暗中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他发现,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对黑暗极度恐惧。 夜盲俗称“雀目”、“鸡宿眼”,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种眼疾,患者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甚至完全看不见东西。正常人的视网膜中有圆锥细胞和杆状细胞。圆锥细胞负责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杆状细胞能感受弱光却无辨色能力。杆状细胞中含有视紫红质,这种物质在明亮的地方会被光破坏而褪色,在暗处,依赖视蛋白和血液中的维生素A又能恢复。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的再合成发生障碍,暗适应降低,就会出现夜盲。 达顿在文章中提醒父母,如果孩子怕黑,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胆小,应该请教医生。如果确诊为夜盲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另外,经常食用胡萝卜、动物肝脏对夜盲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贴【人生哲理】
yuncn 2011-2-27 19:35
①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②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 ③不要为旧的悲 伤,浪费新的眼泪。 ④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⑤爱象圆周率,无限不循环。 ⑥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怪物]怪兽物理吐槽学:奥特曼如何实现变身?
songshuhui 2010-2-26 20:16
redqueen 发表于 2010-02-14 19:51 怪兽片《铠甲勇士》正在各地的影院悄无声息地上映着。让我们回忆起小时候热衷的《恐龙特级克赛号》,以及稍后风靡一时的奥特曼系列,变身英雄、巨大怪兽拱卫着阿宅们未泯的童心。 看到这些片子,不免让人想起一本科普界的吐槽神作动漫宅(Otaku)和科学宅(Nerd)的完美结合、日本作家柳田理科雄风靡一时的《空想科学读本》。该书在日本已经出到第六部,内地没有引进,不过在香港能看到远流出版社的繁体版。 吐槽是漫才(日本相声)术语,大概相当于风凉话或者揭老底。被此书吐 的对象主要是奥特曼、哥斯拉、阿童木等科幻作品里的巨怪、英雄。柳田以严肃的科学目光,分析超人变身、怪兽吐火、飞到超音速等超能力科幻技术在现实中能不 能实现,实现起来又会造成什么笑果。当柳田把该书草稿交给东京大学的教授审阅时(看是否存在科学硬伤),教授很哀怨地说:你的志愿就是毁掉小孩子的 梦想吗? 老舍有云,最让他心酸的事,莫过于一堆小孩看魔术看得如痴如醉,一个小大人突然来 上一句这都是假的!是!奥特曼是假的!哥斯拉是假的!阿童木也是假的!老舍还有云,说相声首先要沉得住气,讲笑话的人自己要摆出一副冷面孔,柳田就是 这么个人。看到他分析那些无比不认真的科幻作品时无比认真的小样儿,真有喜感 比如奥特曼如何变身的问题。原作说奥特曼是靠太阳能变身的,科学宅都知道这是不可 能的,但到底有多不可能?柳田偏偏要较这个真。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90兆焦耳能量能转化为1克物质。再算出人体可以接收的太阳能,以及宇宙英雄的体重有 多少,我们可以知道,奥特曼同学要晒2兆年的太阳才能变一次身 奥特曼剧集里还有一种怪兽,绝招是发射温度达一兆度的超级火球。柳田却告诉大家: 这世界很残酷,不允许你随便在1的后面加0。人类能制造的最高温度是1亿度,而1兆度是1亿度的1亿倍,热辐射的功率却是1亿的4次方倍!此招一出,太阳 系保证全灭,但在电视剧里该绝招的效果却只是打碎了玻璃窗 那些看起来很真的技术,也是吐槽的对象。为了船员健康,宇宙飞船要制造人工重 力。但如何制造人工重力呢?科幻作者大都没有说。于是,柳田出主意说,可以在飞船后面放上一个直径200米,粗2米的铁圈,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旋转,就 可以产生跟地球等大的重力啦。不过,安上这个装置后,飞船引擎要时刻开着。这不是等于一直保持在起飞状态吗 诗人布莱克盯着太阳说他看到了天使,我们一干凡人,就只能看见一个像金币的东西。科普界的史诗级人物萨根却吐槽说:用科学的眼光看太阳,不是更美妙吗?同样的,用科学的眼光看奥特曼、YY哥斯拉、吐槽阿童木,不也挺美妙吗? 文字编辑:拇姬 已发表于《新京报新知周刊》
个人分类: 物理|1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