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如何联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与谭人中互动讨论:管理学与复杂网络如何联系?
Fangjinqin 2010-3-2 08:36
与谭人中互动讨论: 管理学与复杂网络如何联系? 老谭: 你从哲学角度来探讨管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 有自己的特点 . 我因为时间关系,只稍微阅读其中部分文章内容 , 感到文中论述的逻辑推理多 , 分析较抽象 , 让我外行不好理解 , 也一下子难以判断 . 虽然我了解你所应用的耗散结构理论和 有序与无序 等基本理论基础和思想 . 但是我难以把握和判断文章所论述的价值大小 . 不过,我肯定:这是你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来之不易。我现在的问题是 :你 这一套理论与复杂网络究竟有什么联系 ? 有没有同管理科学的同行讨论过这些工作 ? 他们有什么反映和评论 ? 我这里也呼吁和希望:在管理科学、哲学和辨证法领域的学者,特别是这些领域从事网络科学分析与应用的有关朋友们能够来评味这些文章,畅所欲言地自由发表看法,与老谭切磋,因为只有你们会比我们外行懂得其中门道。我国搞管理科学人确实也有人搞复杂网络研究 . ( 方锦清 ) 在 2010-03-02 07:27:17 , tanrenzhong tanrenzhong@163.com 写道: 方 老师, 不好意思刚将信发出,才看到您对我留言的回复。好在在那篇从研究对象的困惑中走出来的小文,己将 这套理论与复杂网络有什么联系 ? 大体给了一个交待。这里我再试着回答一下我对此的理解,请您指正: 1 、在我构建的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就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状态就是秩序与混乱。 2 、这个基本状态的论点,建立在辨证法的论证、以及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 3 、复杂是一个历史过程,其历史原点一定是简单。这是我在文章中对复杂表达的一个基本判断,也是我对复杂的基本认识。那么网络是什么?按我对您文章不多的阅读,我以为就是其节点间关联关系所构成的整体!这与我描述的现象、状态、与现象本质,在理论上是一致的。那么何谓复杂网络呢?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认识,我以为复杂网络,就是一个在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节点间的关联关系建构成的系统(对复杂理论而言);或在历史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管理体系(对管理学而言)。 4 、因此,复杂网络与管理学研究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是对现实环境中有序与无序现象本质的研究。譬如网络在运行中,除了秩序与混乱基本状态外,还会有其它的本质性问题存在吗?所以基于复杂网络,事关着有序与无序的现象本质,其亦与管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理论关系。 另外与管理学界也有过讨论的,若有需要我也可以将这些文件发给您,好吗? 谭人中敬上 在 2010-03-02 05:55:57 , tanrenzhong tanrenzhong@163.com 写道: 方 老师:您好! 我的确想促进一下探讨交流的实质性进行,现附上草拟的一篇象征性文字。因为这样的活动我参加不多,没有经验,所以我不知放哪儿好,也不知是否合适?请指示。谢谢! 并颂 春安! 小谭 从研究对象的困惑中走出来 方 老师说我焦急了,应该是我心情之客观!虽然我表面上嘴硬不承认,心里却十分明白:面对这十几万字的篇什,五篇篇幅都不算小的文章,真正能把它通读一遍也实属不易!更何况其中一个接一个的概念,让人目不暇接,其间又相互关联、层层相扣。这对一个理论而言是再自然不过了,但作为文章的即兴读者,恐一时难以将这些概念连贯起来,并有可能成其为苦不堪言的现状。这就是我能觉察到文章阅读中的困难之处,或我的焦急之所在,而这却会影响探讨交流的正常展开。 其实,有探索之兴趣者,若涉及到概念间的思辨性,于玩味、啄磨之中也还是蛮有意思的:例如被称为 21 世纪科学难题的信息是什么?的问题、被亚里士多德所质疑事物的物质性问题、海德格尔存在与存在者的形式构成问题、以及对文化、对人之善恶性的众说纷纭、甚或对科学的真实确切的定义诸如此类疑难问题,在这些文章中就多有涉猎,甚至于在一个较大的观察视野下,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而在复杂性的探讨中,耗散理论的能量、物质交换凭借着怎样的逻辑路径运作?发展的趋势若何?形成的机理何在?亦都是文章探讨的兴趣点。 因此,咋看之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者专家的研究对象似乎不搭界,细一思量,确不难发见其不过是由众多知识条块彻垒而成,譬如复杂性建立在混纯的耗散理论基础;哲学构建着其理论的框架;文化则涵盖了人的文化属性。几个大的知识块面拆分开来,专家们的研究对象便呼之欲出了。这样,研究对象就不会成其为探讨交流的障碍,各人亦能针对熟识的领域去进行深入的讨论。 作为作者,我非常渴望能与专学、学者就一些概念,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和交流,这亦是我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机会。特敬请各位指点、赐教。谢谢! 谭人中敬上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450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