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立学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全美第一家向全体同学提供全面素食的公立学校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3-5-3 11:48
Society New York’s PS 244 Introduces Nation’s First All-Vegetarian School Cafeteria Menu May 1, 2013 by Brett Wilkins in Education , Featured , Food Agriculture , The Moral High Ground with 0 Comments Twee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York City has eliminated all meat from its cafeteria menu, becoming what may be the first public school in the nation to go completely vegetarian. PS 244 in Flushing, Queens, the Active Learning Elementary School, has been gradually transitioning to an all-vegetarian menu since opening in 2008. Partnering with the New York Coalition for Healthy School Food , PS 244 chefs replaced traditional cafeteria mainstays like burgers and chicken nuggets with innovative and healthy veggie dishes like black bean and cheese quesadillas, falafel, vegetarian chili with brown rice, and tofu in sesame sauce. Pizza Fridays survived the change– sans pepperoni. Apparently, the kids aren’t missing the ‘mystery meat’ at all. “This is so good!” 9-year-old Marian Satti told a reporter from the New York Daily News as she scarfed down her black bean quesadilla during a recent lunch period. “I’m enjoying that it didn’t have a lot of salt in it,” she added. “It’s been a really great response from the kids, but they also understand it’s about what is the healthiest option for them,” PS 244 Principal Bob Groff told ABC News. “Because we teach them throughout our curriculum to make healthy choices, they understand what is happening and believe in what we’re doing too.” “I don’t eat fried foods. I don’t drink soda. I try not to have sweets too often,” NYC Schools Chancellor Dennis Walcott told the Daily News . “And that’s what we want for our students… to make sure they eat healthy both at home and at school.” The transition to a vegetarian menu was made easier by the fact that around 70 percent of PS 244 students are Asian, including many traditionally vegetarian Indians. “Our head cook is also a vegetarian herself and a parent in the school,” Groff told NBC News. In addition to lunch, PS 244 also serves up vegetarian breakfasts each day, with menu items including bagels and cream cheese, whole-grain banana bread and egg and cheese roll-ups. It’s an important kick-start to students’ school days. “We know that when students eat a healthy diet, they’re able to focus better,” Amie Hamlin,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New York Coalition for Healthy School Food, told NBC News. “Their immune systems are stronger, so they’re less sick, and then they’re in school more and they’re able… to learn better.” Students who don’t wish to eat vegetarian meals have the option of bringing their own lunches to school. The Daily News reports that PS 244′s move is part of a wider trend toward healthier school meals that has been a hallmark of Mayor Michael Bloomberg’s tenure. Salad bars have now been installed in 1,000 city schools; they’ll be in every school by the end of the next academic year. “We’ve been watching how the mayor has been responding to something like sugary beverages or the smoking ban , and that was an opportunity for us, because we could see the direction the city is moving,” Goff told NBC News. “We could move along with it to create the healthiest options for our kids.” *** PS 244 SAMPLE MENUS: BREAKFAST MENU Whole-grain sunrise carrot bread with hot cereal choice Fluffy egg omelet with melted cheese in a New York-style bagel Waffles with warm syrup and mozzarella string cheese LUNCH MENU Black bean and cheddar quesadilla served with salsa, red roasted potatoes and broccoli Roasted organic tofu with cacciatore sauce, whole-grain pasta and roasted zucchini “Superhero” spinach wrap with cucumber salad Chickpea falafel in a soft wheat wrap with chopped romaine, fresh diced tomatoes and cucumber salad (Source: C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蔣科學按:擔心孩子素食不夠營養的同學現在可以放心。逼著孩子吃肉的父母可以罷手了。 http://morallowground.com/2013/05/01/new-yorks-ps-244-introduces-nations-first-all-vegetarian-cafeteria-menu/ 原链接有视频,可惜本博文中无法显现。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4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子手记:公立学校中如何不变笨
热度 2 arithwsun 2012-12-5 13:08
教子手记:公立学校中如何不变笨 王永晖 时间紧,待写作。 “不要把别人想成笨蛋,如果别人是笨蛋的话,自己不要是笨蛋。” 第一天,着重后一句。。。 第二天着重第一句。。。 刚写在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563748/?start=100post=ok#last ,搜2012-12-18。
个人分类: Book-W|3881 次阅读|7 个评论
美国Danbury公立学校2011年12月、2012年1月食谱
黄安年 2011-12-22 00:26
美国Danbury公立学校2011年12月、2012年1月食谱
美国 Danbury 公立学校 2011 年 12 月、 2012 年 1 月食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2 月 21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在美国的 Danbury 公立学校的每月食谱是统一制订的,有专营食品商店供应,私立学校则参照这个食谱制订本学校的食谱。下面的照片 4 张反映的是 2011 年 12 月和 2010 年 1 月的食谱。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粗浅认识
arithwsun 2010-3-3 15:23
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粗浅认识 王永晖 (允许转载,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华德福机构和教育专家) 教育的功能,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培育和选拔,这两种功能,具体的学校总是综合的兼具。不过,在我看来,传统的公立学校,更偏于人才选拔功能。 比如我们这一代,所有人都是在公立学校长大的。我自己,虽然初中高中上的都是省重点中学里面的重点班级,但是,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这些重点,在培育人的作用上,并不是很大,我的意思是说,特别好的老师也并不多,特别好的深层课程也少。但因为重点校重点班把好学生都聚在一起了,形成核聚变效应,加速加质了选拔效应。 公立学校,之所以在实际中,会自然而然地侧重于选拔功能,仔细想想现实和逻辑,也许是容易理解的。要发展培育功能,必须需要有非常优良的老师,老师的水准之间必须平均化,否则老师水平不均,自然会形成选拔机制,把优秀孩子选拔到这些优秀老师的班上,这是家长们的原动力,持久的原动力必然有制度化的那一天。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公立学校,重点班必然出现的原因。有了重点班,自然会出现其他的一系列重点,进一步加深这个选拔机制,直至发展出重点中学。 公立学校的好老师太少了!其机制本身,很难保证住所有老师的水准平均,也许,可以保证住一样差,但很难保证住一样好。 孩子,从去年开始,从单位幼儿园转入附近的华德福幼儿园,我们作为家长,也逐渐接触到华德福( Waldorf )的教育知识,我一直在尝试去理解华德福教育的原则和理念,不太容易能摸清头脑,。现在有一个小顿悟,因为意识到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它都必然要兼具培育和选拔这两大功能。从这个切入点上看,相比于公立学校,华德福教育是选取了另外一条路,即全力于发展培育的功能。 这两大功能,在某些时候,实际上是有矛盾的。在这些矛盾面前,看来华德福学校是选择站在了培育一边。但是,华德福学校是不可能完全丧失选拔功能、选拔机制的,任何事物,缺阴少阳,肯定都是活不下来的。 华德福学校的选拔机制,可能会存在于哪里?我没有接触过国外正规的华德福学校,也未看过相关文献,现在仅仅根据自己的感悟为出发点,进行理论推导加乌托邦式想象,也许,说不定就蒙对了未来中国华德福学校(或类似学校)的实际发展方向。 华德福学校,一定要证明自己培养的人才是优秀的,才有可能立足于世,所以华德福学校,是不可能避开选拔功能的。但是,做法上,它应该是采取了有别于其他公立学校的措施。 根据薛涌介绍的 智商钟曲线学说 ,人的智商,是天生的,而且不分贫富,均匀的分布。不管这个理论的对错,但是,它很切合我在公立学校的经历感知:公立学校,只是把智商高(在现实中,或可曰为考试商高)的那部分孩子,选拔出来而已。有了这个选拔出来的市场,自然就会制定合适于这个市场的一系列标准,去保证住这个市场上所有产品(即学生)的水准。 人的智商,是天生的,这个意思需要解释一下。即,它不会因为受到教育多少,而有多大的改变,即使一时变过来,但是稍微离开训练环境,其指数又会恢复到原有水平。注意,本人无法承认这个假定是对的,但是在讨论过程中,会相当程度地借用这个假定。 肯定也有智商高的学生漏网,未进入高端市场(重点校重点班),因为低端市场丧失标准,这些智商高的学生的学业,自然想见会受到影响。即使通过个人奋斗,在低市场上运作获得了高端市场上的相同知识水准,将来也会因为其所属市场标准较低,导致实际卖价较低。 其实,人才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商品,所以请读者不要介意我使用市场二字,作为比喻。 这种 智商钟曲线学说 ,如果是普遍规律,必然也作用到华德福学校。但是,华德福这种以培养功能为己任的学校,应该会怎么做呢? 我的猜测是,为了培养功能,华德福学校必然会放弃校内选拔机制,学校之内,不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淡化考试分数。这也确实从我读到的华德福学校材料上看到,但不知是否是所有华德福学校的明确规矩。 但是,在放弃校内选拔机制的同时,华德福学校必然应该会加强校外选拔机制,越有野心的教育家和学校,在放弃校内选拔机制的同时,就越会把重心集中在校外选拔机制上,即,预先选拔好入学儿童。 当然,预先选拔好儿童潜质,这可不是能很容易做到的,而且会被人误做希特勒之嫌。所以,这个过程不可能很公开,其实也没有必要公开,因为判断一个儿童的潜质,必需是非常资深的教育专家、人性专家方能做到,即使是他们,也有概率上看走眼的过程,这个过程当然要非常保密化,甚至神秘化。 摈弃了校内选拔机制,必然不再以分数为准,而将会以孩子的兴趣为准,变相地将孩子的发展方向分流。所以,华德福学校,为了追求优秀,必须开设大量的学生可选的深层课程,供不同兴趣的孩子发展,通过学习这些深层课程,来反刍和加固那些基础课程(普通学校则主要是靠重复,这样比较经济、适合大众)。如果做不到这点,孩子在华德福学校,快乐是快乐,但是面对未来的人才竞争,是谈不上什么优势的。 自然,华德福学校是不便宜的。 做这些事情,必然需要有高素质的常期性师资和常期性高阶外援,以及,不断的教师培训、教师自我修炼,这些都是要花钱,才能保持住的。但是,如果华德福学校是追求卓越,追求最好,则一定不可以因为家庭资金问题,而将孩子们分开,只选择那些家庭资金充裕的孩子。因为,还是根据 智商钟曲线学说 ,高智商人才在贫困中的分布是平均的(这个的原因,我认为很复杂,有理之处需要详解)。 所以,对于华德福学校来说,要想做到完全培育型功能的学校,则在摈弃考试分数之后,还需在学生收费模式上跟一般的私立学校不同。最好是,完全切断学生入学源,和资金提供方的挂钩关系。这种上策,自然不易在现实中实现,所以可能会有些变体,如国外私立学校,已经大大增加了奖学金额度,即使是幼儿园,比如薛涌的女儿在上幼儿园一年之后,就获得了奖学金资助(一月 1200$ 降为 300$ , 博文 )。 但是,这种施加奖学金,本质上是增加了校内选拔功能,在效果上,还是会扰乱培育型功能的完全实现的。所以,最理想的是,切断学生入学源和资金提供方的联系,即使不能完全的切断,也要做到变相地切断。 比如,可以猜测的是, 一、采用捐献制,而非学费制,设或不设一个下限,由家长们捐钱资助学校的运行,每个家长的捐钱数,当然可能是不等的,但是不会跟孩子的成绩,或曰学校表现挂钩。 二、基金会制度,由有理想的企业家和教育家合作设立,专门用于学校。这样,切断的会更大一些,学校将会有更大的自由,去进行校外选拔。 这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捐献制本身就必然会导致基金会制度。捐献制比传统的国外私立学校奖学金制度的好处是,奖学金制度,只不过是加剧了选拔机制,学习越优秀的孩子,反而要掏的钱越少,其实根据马太效应,也许老师们花在这些孩子身上的精力(或曰注意力,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更多。而采取捐献制,那些看到自己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的家长,在能力所及之处,会真心地掏出不光是钱的各种资源出来,学生越优秀,家长可能愿意捐的钱和资源越多,无疑地会形成对教学的正向反馈。 家长们不管怎样,只要是健康的工作的,是应该掏出一个下限学费的,以此为基础,形成华德福学校的家长会,在去掉分数竞争之后,这种家长会想必会带来不同的味道,将迥异于公立学校的家长会。而对于那些丧失双亲,或家长残疾丧失工作能力的孩子,只要华德福赏识孩子这个人本身,就应无偿纳入,甚至可以考虑对其家庭有所资助。因为,华德福学校的未来优秀因素之一,也许就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而且,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懂得感恩,将来他对华德福母校的回馈,会远超过当初的投入。 当然,这种机制,必然寄托在百年树人的教育家及其私立学校身上,传统的公立学校,是很难做到这种良性循环机制的。因为,公立学校中,虽然也不乏好的老师,和某种可能存在的奖学金制度,但是因为其本身制度特性,或者其不完善的地方,学生们,也许感恩当初带自己的老师,但是很难感恩整个母校。当自己的老师,或者退休,或者在母校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者哪怕是这个老师感受不到学校的珍爱,反而都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母校整体的感恩之心。 中国,当然需要精英教育,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将会做出贡献。前者,大概会循着既定的选拔机制走。而后者,则必将被推动到培育机制上,哪个私立学校越早地意识到这一点,越早地做好这一点,就会越早地抢占到至高点,从而引来更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德福学校,在私立学校的发展中,将有先天的优势。毕竟,还是有相当多的(名牌或杂牌的)私立学校,固守着公立学校的传统思维,把心思放在选拔和竞争上面。 华德福,要想优秀,不是不选拔,不竞争。而是放弃了校内培育过程中的分数选拔,分化成校外潜质选拔和校内兴趣选拔。放弃了校内培育过程中的局部竞争,也许可以让这种学校,在整体竞争中反而得到成功。这也许就是 北京华德福小学堂 筹办人 吴蓓 老师抓到的真义, 请让我慢慢长大 。 毕竟,这种学校文化下培养出的孩子,将具有更加良善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这一点,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占据重要性。 也许,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这种学校应该得到鼓励和尝试。所以,呼吁一下,关心这方面的各界人士,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另外说一句,现在 《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 》 中把私立学校的名称,是叫做民办学校的。在我看来,还是称名为私立学校为好,既能跟公立二字对应,其私字又能表示出自己独立的追求,私 -Private ,在英语文化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哪一天,在我们的文化乃至政府文件中,出现私立学校二字,都会说明这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不过,《规划纲要》中还是有个亮点的,即要对民办学校分类,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这对华德福学校的发展,是个好消息。 附注: 对华德福形线画和数学教育的思考 1. 正是因为放弃了校内选拔机制,所以华德福才能将形线画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作为小学入学的第一堂课。 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华德福学校,为了让形线画始终保持成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就必须放弃校内选拔机制。 因为,只要一有考试选拔机制,形线画这种课程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 2. 华德福学校,放弃了选拔机制后,对那些本来是要考试的课程,必然会在培养机制上更多地下功夫。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华德福为什么强调,由学生来自己制作课本了。 因为,自己制作课本,本质上是,学生修改错误、追求完美的过程。作业本,可以出错,但课本,是不可以出错的。所以,制作课本,是最优良的培育方式,比考试选拔,可能还要深入,只不过要花老师更多的精力。 其对学生的要求,当然也会更高。智商钟曲线学说,能够很好地解释,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天生资质,反而无法进行这种培养模式,反而觉得这样做太烦,公立学校因此必须放弃华德福这种高阶教学方式。华德福学校反倒可以通过自制课本这一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筛选机制,因为这些不适应的学生必然会选择退学,形成自然淘汰。 3. 对于数学课程,华德福学校若能够从始自终地坚持学生自制课本,毕业学生的数学水准一定应该是很高的。仅仅从良好学习习惯的角度思考,也能理解其中的巨大效果。 但是,事实好像是,国外华德福学校尚在数学方面有些薄弱。要么是,其数学内容蓝本和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华德福学校,在数学课程上未坚持学生自制课本的原则,毕竟这太花老师精力了。 虽然高投入,必然会有高产出,但根据智商钟曲线理论,有些孩子,即使有老师的高投入,也不会有期待的高产出的。这也可以解释,某些高阶教学方式,很难在公立学校展开的原因。 4. 另外,在华德福数学教学方法方面,可能当初 Steiner 的定位确实出了点问题。他有两个原则: 一、从整体到部分为出发点,比如先教减法后教加法,因为前者是整体到部分;二、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多通过身体来学习数学的活动,用整个身体来学习,而不是局限于头脑。 这两个观点,都是相当有益的,但是并不完全,如果严格执行,在实践中反而会糟。原因是, 从整体到部分 已经被专门地叫做格式塔心理学,在自然语言即汉语、英语学习中,可以完全照搬。但是,数学学习,是无法完全遵循这个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也是数学学习的难点所在之一。 Steiner 因为学识所在,忽略了这一点,但这种难点是现实存在的。数学的一般教学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细节到整体,是无法跳过的阶段。 不过,先经过了传统的简单到复杂,细节到整体的第一阶段之后,这时候,就可以使用格式塔心理学,再重来一次,只不过这一次就可以按 从整体到部分 的走法。所以,数学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缺一不可。 Steiner 是忽视第一个阶段,只走第二个阶段,而传统教育,在不够资质的老师手里,就有可能只走第一个阶段,而不再走第二个阶段。两者当然都是错的,但是在效果上, Steiner 产生的损失会更大。 至于开展 身体来学习数学的活动,确实很有益的。但是,不能太功利化了,那些活动本身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但不能希望通过那些活动,就能指向,甚至代替传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 实际上,现代心理学实验已经发现,算术的基本概念,被证明天然的存在于孩子的头脑里,至于抽象化的思维方式,也在不少敏感的孩子身上自发的表露。所以,基本算术,可以认为是不需要教的,孩子能够天生的习得。很明显, Steiner 原著中的一些数学教育手法,与现代心理学实验的认识不同,更侧重于教,侧重于对算术的理性解释。实际上,老师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把孩子们这种天生的算术认知习得,对应于公认的数学表达符号而已。表面上看,这有点机械化,实际上孩子们学会数学的过程就是这样,搞太多的花样,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小学数学更像是智力体操,不需要太多的哲学化的理解。 5. AP 和 IB 课程(国外高中的两种精英教学和考试方式,跟名校录取息息相关),更加侧重的是考试,目标同样是培养精英,但跟华德福教育不是一个味道,它们应该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不可混搭。 AP 和 IB 课程,能够通过选拔,制造出相当比例的精英学生,但我相信, 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华德福之路,走得好的话,完全可以培养出精英中的精英,因为华德福的基本原则,在培养精英的精英方面,完全是能走的通的。
个人分类: 大学建设|1285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