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生态修复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生态修复

相关日志

废弃矿山变身记: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sciencepress 2020-8-18 16:36
我国矿业废弃地待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地面积约3930万亩,自2012 年国家开展矿业废弃地复垦试点工作开始,总下达复垦修复比例不到2%,已复垦实施验收率不到40%,矿业废弃地复垦工作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矿业废弃地地块分散破碎,且遗留时间长,缺乏有效信息,加之历史上矿山粗放开采,导致矿业废弃地污染等问题突出。 《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理论及实践》 一书界定了矿业废弃地的内涵,阐述了其分类及当前的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区划与标准、修复技术、监测技术等,以期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实施、修复后土地质量提升和相关技术标准等提供参考。 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有何意义? 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是在新形势下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重大举措,是实施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有三点重要意义:1.能够推进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3.有利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用地供给。 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关键技术要点 本书的特色之一是针对矿业废弃地全周期,以环境污染防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为重要突破口,提出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实施技术路线,明确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项目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以及实施后监测技术体系与要点。提出了融合污染防控治理以及复垦土地质量快速提升工程在内的三大类六十一个小类的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技术体系。基于不同矿业废弃地特征、信息的齐全程度等,提出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后效果动态监测方案,提出了集航空遥感、高光谱、探地雷达等为一体的快速、高精度、无损和立体监测技术。 典型工程实践和研究 作者以不同矿种(铁矿、多金属矿、煤矿、建材等)、不同用地类型(露天采场、塌陷区、排土场和渣土堆场等)的矿业废弃地为示范对象,开展矿业废弃地复垦与修复工程实践,提出适合多种类型矿业废弃地的修复模式和工程技术组合。以矿业废弃地重构土壤环境物质流为重点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矿业活动、人为“正负”双向干预,从矿区(区域)、长期定位试验区等时空尺度,揭示了矿业废弃地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养分元素等地球化学行为及其驱动机制。 致谢: 《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理论及实践》 的写作得到中国工程院袁亮院士的热情鼓励,并欣然为本书作序;安徽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本书编写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书稿的完成得到了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领导们(盛鹏飞、刘启蒙、张平松、吴荣新等)的支持;本书是在部分研究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理论及实践》 张世文 等 著 责任编辑:刘翠娜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6 ISBN:978-7-03-065044-3 矿业废弃地是矿产资源开发的伴生产物,是特殊的国土空间,它的大量存在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开展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符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书共六章,围绕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全周期,首先对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技术路线,划分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类型区划,并提出了不同复垦与修复方向的质量控制标准。然后,以污染为核心,针对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前、中和后各环节,结合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阐述并明确了复垦修复前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复垦修复过程中工程体系和实施要点,以及复垦修复后监测手段、效果评价等。最后是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和研究实践。 本期编辑丨小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2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五:湿地修复工程
蒋高明 2018-3-29 21:3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五 湿地修复工程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2.3.3 湿地修复工程 2.3.3 Wetland restoration program 2011 年 4 月 30 日,随着白洋淀十二孔闸闸门缓慢降下,河北省第 4 次“引黄济淀”工程圆满结束。白洋淀水域面积因此扩大了 60% ,白洋淀的“干渴”危机得到缓解,白洋淀湿地生态得到基本恢复。在白洋淀修复之前,这里面临着水质污染、湿地沼泽化甚至湿地干涸等严重的湿地生态退化问题。白洋淀生态修复是全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一个缩影。 On April 30, 2011, with the twelfth floodgate of the Baiyang Lake descending slowly, the 4 th phrase of diversion of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Baiyang Lake in Hebei came to an end. The water area in the Baiyang Lake has been expanded by 60%. Its “thirst” has been eased, and its wetland ecosystem recovered. Before restoration, the Baiyang Lake was facing a serious problem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swampiness of wetland or even drying-up.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Baiyang Lake is an epitome of China’s national wetland restoration project. 按照国际定义,湿地是地球上所有露头的淡水,以及涨潮深度小于 6 米的近海海域。就是说,江、河、湖泊、沼泽与近海,都属于湿地。中国人非常关心湿地恢复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该类生态系统受到的损害最大。过去 50 年来,河北省的湿地竟消失了 90% !即便侥幸留下来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无法很好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陕西关中一带 30 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记录 4000 平方公里,减少到了不足 50 平方公里,竟减少了 98.8% !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量使用黑河水资源,使得进入绿洲的水量由 9 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 2 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definition, a wetland is a land area saturated with water, or offshore area whose depth of tidal water is less than 6 meters. That is to say, rivers, lakes, swamps and coastal waters are all wetland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China’s concern about the wetland restoration work is that this ecosystem has suffered the most serious damag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wetlands in Hebei actually have been reduced by 90%! More than 80% of the wetlands retained have become sewage areas, instead of playing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wetlands. In more than 30 counties of central Shaanxi, as many as over 10,000 ponds have vanished in the last decades! In the south, the water area of China’s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the Poyang Lake, has shrunk from a record-high 4,000 square kilometers to less than 50 square kilometers, a decrease of 98.8%! In Alxa League of Inner Mongolia, due to excessiv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Heihe River in the upstream areas, water flowing into the oasis was reduced from 900 million to less than 200 million cubic meters, resulting in the drying up of the East and West Juyanhai Lake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hundreds of other stretches of water! 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淤积、污染、过度排水等,导致湿地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的减少和功能退化,不仅对区域生态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湿地生态对区域气候有重要调节作用,湿地的破坏会进一步影响周边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近年来,洪涝、干旱、赤潮、沙尘暴、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许多都与湿地的消失和退化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湿地面积减少和水质恶化,导致可利用淡水资源严重减少,直接威胁到水资源供给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湿地消失,干旱几度由北方转移到鱼米之乡的江南。 2007 年,鄱阳湖大旱,湖畔城市上千万人遭受饮水危机。 Over exploitation and unreasonable utilization, silting up, pollution, and excessive drainage have led to gradual reduction of wetlands and resources, declining functions and efficiency,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The wetland is called “kidney of the earth”. The decrease of wetlands and their degradation of functions, not only inflict damage to the regional ecology, but also further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ir neighboring ecosystems, because the wetland eco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climate regul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floods, droughts, red tides, sand storms, and desertifi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s. Moreover, area reduction and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wetlands result in serious reduction of available freshwater resources and pose a direct threat to the security of water supply, which will eventually affect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retard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loss of wetlands sometimes causes the aridity to spread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he land of milk and honey. In 2007, the great drought in the Poyang Lake triggered a water crisis for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湿地萎缩不仅造成供水危机,同时也影响了生态防洪能力。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共溃决堤垸 2000 多个,淹没耕地 283 万亩,受灾人口达 253 万。这次洪水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湿地面积的锐减有很大关系。 Wetlands have the func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so that their shrinkage does not only cause a water crisis, but also affects the ecological capacity of flood control. In 1998, a catastrophic flood occurred in the Yangtze River, causing more than 2,000 dikes to collapse, 2.83 million mu of farmland to be flooded and affecting 2.53 million people. The flood wa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sharp receding of wetlands in the Dongting Lake and the Poyang Lake, etc. 大自然已经敲响了警钟,湿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Nature has set off alarm bells, and wetland protection task is pressing! 开始于 2005 年、结束于 2010 年的湿地保护一期工程,使中国 70% 的重要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十二五”以来,中国湿地保护明显提速。按照新的规划,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区域范围及其周边敏感区域内,要强化保护区建设。中国已从现有的 473 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中,选择近一半( 222 个)投资强化保护区建设,另外新建野生稻保护区 13 个,并对 4 处严重退化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实施移民。 The first-stage project of wetland protection beginning in 2005 and ending in 2010 has effectively protected 70% of China’s important wetlands, and a basic natural wetland protection network system has been in shape. Since the launching of the 12 th Five-Year Plan, wetland protec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Under the new pla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nsify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ed areas in National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within wetlands of national significance and their sensitive surrounding zones. China has selected nearly half (222) of the existing 473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ed areas. In addition, it has built 13 new in situ conservations of wild rice resources areas and implemented migration from the core areas of 4 severely degraded national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对于退化湿地,重点进行生态恢复工程,主要包括:生态补水工程,包括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黑龙江洪河、山东黄河河口、黄河禹门口潼关段河滩、河北白洋淀和衡水湖、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内蒙古黑河下游居延海、太湖、滇池、山东南四湖等;湿地污染控制工程,包括江苏阳澄湖和溱湖、新疆环博斯腾湖、内蒙古乌梁素海,开展富营养化湖泊湿地生物控制示范;湿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大庆、辽河和大港油田,开展湿地保护示范工程…… With regard to degraded wetlands, the focus is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including ecological water compensation projects covering Xianghai Nature Reserve in Jil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in Heilongjiang, Honghe River Nature Reserve in Heilongjiang, the estuary of the Yellow River in Shandong, river shoals of Tongguan section, Yumenkou on the Yellow River, the Baiyang Lake and the Hengshui Lake in Hebei, the downstream section of the Tarim River in Xinjiang, the Juyanhai Lake in the downstream section of the Heihe River in Inner Mongolia, the Taihu Lake, the Dianchi Lake, and the Nansi Lake in Shandong, etc. The wetland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 involve the Yangcheng Lake and the Qin Lake in Jiangsu, the Bostan Lake Ring area in Xinjiang and Ulansuhai Nur in Inner Mongolia,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ke and wetland eutrophication demonstration programs. The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ject covers the Daqing, Liaohe and Dagang oilfields. 通过有效的湿地治理措施,不少干涸的湿地重现生机。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讲的白洋淀。通过生态补水工程,白洋淀水域面积由 82 平方公里扩大到 134 平方公里,占白洋淀总面积的 36% ,水位由补水前的 6.7 米上升到 7.4 米。充足的水量使白洋淀再现烟波浩渺的景象,芦苇、菖蒲、荷花等湿地植物再显白洋淀风光,数百只天鹅或在空中翱翔,或悠然戏水。这样久违的湿地美景,在治理区许多地方重新出现。 Through effective wet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many dried wetlands have revitalized. For instance in the Baiyangdian Lake, through ecological water compensation projects, the water area has expanded from 82 to 134 square kilometers, accounting for 36% of the total lake area, and the water level has risen from 6.7 to 7.4 meters. Sufficient water means that the lake can reproduce the former scene of a vast expanse of mist-shrouded waters; wetland plants like reeds, calamus, and lotus have helped the former wetland scenery reappear, with hundreds of swans flying in the air or leisurely swimming in the water. Such long-lost views are now reoccurring in many areas through treatment. \0 \0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 中国广州 9月17-18
huangjinlou 2015-6-3 14:47
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第一轮通知 2015-04-23 11:27:55 来源: 中国生态修复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浏览量: 1310 【导读】 为了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步伐,进一步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由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山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将于2015年9月17日-18日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隆重召开。 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 聚焦重金属防治 适应新常态发展 中国 • 广州 2015 年9月17日-18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重金属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中,都明确提出了攻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难题和加强试点示范的要求。按照环保部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规划,2013年是重金属污染减排工作的中期评估阶段,2016年将对减排工作开展全面考核。 根据《国务院关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13号),日前,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对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人民政府2013年度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情况进行考核。总的看来,各地区遵循“控新治旧、削减存量”的基本思路,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抓手,采取积极措施,扎实推进《规划》实施。截至2013年底,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10.5%,全国共淘汰涉重金属企业4000余家,淘汰铜冶炼204万吨、铅冶炼296万吨、锌冶炼85万吨、制革2580万标张、铅蓄电池5800万千伏安时。下一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继续严格责任考核,加强涉重金属行业管理,落实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以中期调整后的4440家《规划》重点企业为重点,严格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惩治涉重金属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确保2015年底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为了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步伐,进一步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由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山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将于2015年9月17日-18日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隆重召开。届时,峰会将邀请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主管领导、知名企业精英和主流新闻媒体的代表出席,围绕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理论研究、修复技术、工程案例等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欢迎相关领域的各界朋友积极参与。 一.主题与议题 主题: 聚焦重金属防治 适应新常态发展 议题: 议题一: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前沿科学问题 议题二:“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思路与政策法规 议题三:重金属污染防治标准与技术规范 议题四:清洁生产与重金属污染防治 议题五: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议题六: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 议题七: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 议题八: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与管控 议题九: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治理 议题十: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控 议题十一:重金属污染防治投融资模式与产业化 议题十二:典型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经验 议题十三: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食品安全 议题十四:重金属污染防治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 二、峰会要素 报到时间:2015年9月16日 开会时间:2015年9月17日-18日 示范项目现场技术交流时间:2015年9月19日 会议地点:中山大学 会议语言:中文 三、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生态修复网 中山大学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 支持单位: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协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学术委员会(姓氏拼音排序) 白中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 柴团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曹心德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陈梦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仇荣亮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党 志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高吉喜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何孟常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黄沈发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授 黄占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贾永锋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姜 林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雷 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李芳柏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李向东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 教授 李永涛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教授 林玉锁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罗春玲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罗 明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总工 马奇英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潘根兴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沈振国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束文圣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学院 教授 王金南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研究员 王 琪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王文雄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 教授 韦朝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魏树和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吴龙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吴启堂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教授 肖荣波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授 徐福留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授 徐应明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员 薛生国 中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教授 叶向东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授 叶志鸿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臧文超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 副总工 张 益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 教授 周 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周连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五、峰会注册 本次峰会采取网上注册形式报名,登录峰会官网填写报名信息,注册并缴费后即报名成功,或者填写参会回执到组委会邮箱: service @er-china.com,缴费后组委会将与您电话沟通相关事宜。 注册费用: 600元 注册费用包括会议场地、会务、资料等,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六、简要议程 9月16日 9:00-22:00 参会代表注册 9月17日 8:30-9:00 开幕式 9:15-12:00 大会报告 12:00-14:00 午餐 14:00-18:00 平行分论坛一: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前沿科学问题 平行分论坛二:“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思路与政策法规 平行分论坛三:重金属污染防治标准与技术规范 平行分论坛四:清洁生产与重金属污染防治 18:00-20:00 晚餐 9月18日 8:30-12:00 平行分论坛五: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平行分论坛六: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 平行分论坛七: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 平行分论坛八: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与管控 平行分论坛九: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治理 12:00-14:00 午餐 14:00-18:00 平行分论坛十: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控 平行分论坛十一:重金属污染防治投融资模式与产业化 平行分论坛十二:典型地市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管理经验 平行分论坛十三: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食品安全 平行分论坛十四:重金属污染防治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 18:00-20:00 晚餐 9月19日 8:00- 19:00 示范项目现场技术交流 七、展览 组委会在会场外设置展览交流区,为1)典型区域、地市重金属污染防治经验成果;2)科研院所相关技术、重大项目成果及案例;3)企业污染治理经验;4)检测仪器、评估技术方法、治理修复产品、药剂、设备、工艺及修复工程案例;5)青年学者(在校硕士、博士和年龄35岁以下的在职青年)相关研究、项目成果墙报等提供展示平台,详细介绍请查看峰会官网展览方案,或与组委会联系。另外,峰会组委会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设置人才招聘位。 八、 示范项目现场技术交流 会务组会议结束后安排示范项目现场技术交流,示范项目路线为1)广州市-广东省韶关市;2)广州市-江西省贵溪市;3)广州市-湖南省郴州市;4)广州市-广西省河池市。具体交流项目地点待定,每个项目地点30-40人规模,现场交流以自愿报名为原则需另付费。 九、会前培训 会务组在会前安排两次现场培训与研讨,培训内容围绕矿山、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培训时间地点待定,培训时间1-2天/次,规模30人/次左右,培训以自愿报名为原则需另付费。 十、相关事宜 (1)关于联合承办、协办、展览等具体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2)有关会议的其他内容及日程安排,请登录 http://www.er-china.com 关注组委会发布的及时信息。 (3)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国生态修复网新浪微博、中国生态修复网微信平台将持续报道。 十一、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生态修复网 联系人:赵佳佳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新兴东巷甲15号金泰鑫侨大厦2号楼 电 话:010-62670766/13522642593 传 真:010-62672355 E-mail:service @er-china.com 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组委会 2015年4月 附件: 参会回执
1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将于12月27日召开
huangjinlou 2014-11-12 08:52
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将于12月27日召开 2014-11-10 14:20:02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浏览量: 101 【导读】 为促进我国生态修复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发掘和培养潜力人才,为有志于生态修复产业的在读研究生搭建一个探讨科研成果、分享研究经验、展示自身实力的综合平台,由中国生态修复网承办的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将于2014年12月27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欢迎从事生态修复相关研究教育的广大师生,以及生态修复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与技术骨干参加交流。 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 第一轮通知 一、 论坛背景 为促进我国生态修复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发掘和培养潜力人才,为有志于生态修复产业的在读研究生搭建一个探讨科研成果、分享研究经验、展示自身实力的综合平台,不断为生态修复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由中国生态修复网承办的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将于2014年12月27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欢迎从事生态修复相关研究教育的广大师生,以及生态修复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与技术骨干参加交流。 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是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态修复网于2013年联合发起举办的全国性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目的在于加强生态修复领域研究生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优秀拔尖人才尽快脱颖而出的平台,同时为专家学者和生态修复行业企事业单位选择人才创造机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生态修复网于2013年12月29日联合承办了2013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一届),得到了科研教学单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反响良好。 二、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生态修复网 联合承办单位: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支持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三、 论坛程序 报告征集: 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全国生态修复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向论坛组委会提交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土壤修复、园林与工程绿化、河湖整治与湿地恢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等学术科研成果和报告,论坛学术委员会以匿名方式对提交的科研成果和报告内容进行评审。 现场演讲: 论坛组委会根据报告内容评分分别从硕士组和博士组中各择优选出10份报告,邀请报告作者进行现场演讲(15分钟),由学术委员会专家根据现场演讲表现评分。 评分与奖励办法: 论坛组委会根据报告内容评分和演讲评分(各占50%)给出总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硕士组和博士组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颁发获奖证书并分别奖励人民币2000元、1500元和1000元。入选成果和报告将推荐至《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农业工程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业生态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优先发表。 四、会议地点 北京林业大学 五、重要时间节点 报名开始时间: 2014年11月10日 征稿截止时间: 2014年11月28日 评审发布时间: 2014年12月8日 论坛举办时间: 2014年12月27日 六、报名办法 1. 研究成果和报告参选人请填写报告申报表,并连同研究成果和报告全文、个人简历和参会回执于征稿截止时间前发送至论坛组委会统一邮箱:forum@er-china.com,邮件标题格式为“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报告+作者姓名+学校”;报告格式请参考《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农业工程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业生态学报》等期刊投稿要求,字数原则上控制在6000-8000字,不得超过一万字。 2. 普通参会代表请直接填写参会回执并于2014年12月19日前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论坛组委会统一邮箱:forum@er-china.com,邮件标题格式为“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参会回执”。 七、参会费用 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免收参会注册费用,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八、企业参会与赞助 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需缴纳参会注册费3000元人民币/单位,每单位可派不超过3人的技术骨干参会;企业另行缴纳3000元可获1个现场招聘位;如有其他赞助意向请与论坛组委会联系。 九、论坛研究生筹委会招募 为增强青年学子的组织与实践能力,本次论坛特设研究生筹委会,负责论坛的前期报名、联系工作与后期资料汇总整理、现场组织安排等事项。研究生筹委会设秘书部和外联部,每个部门拟招募4人,其中秘书部主要协助组委会完成报告征集和初审工作,外联部主要协助组委会完成论坛推广和参会注册等工作。论坛组委会将通过自主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确定研究生筹委会人员名单。 研究生筹委会成员要求如下: (一) 报名条件 1. 年满二十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志愿参与论坛的筹备组织工作; 2.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在校学生,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能力强。 3. 能够自主安排工作、学习时间,能参加论坛举办前的相关网络培训,并保证论坛举办期间能正常到岗; 4. 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人沟通,心态良好,工作责任心强; 5. 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及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经验者优先。 (二) 报名办法 意向参与者请于2014年11月24日前将个人简历和研究生筹委会报名表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forum@er-china.com,邮件标题格式为“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招募+姓名+学校”。 十、联系方式 中国生态修复网 李翔宇 010-62670766 18600616949/13522642593 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 郭月明 18510016686 杨 阳 1881179935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孙 琦 1881055502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陈文虾 1581137764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陈 超 15652281963 组委会统一邮箱:forum@er-china.com 2014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第二届)组委会 2014年11月 附件: 1. 报告申报表 2. 参会回执 3. 研究生筹委会报名表 4. 评分标准 (点击此处下载附件)
15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将小水电作为能源革命的突破口
热度 2 蒋高明 2014-8-24 11:20
关于能源,动员起来千家万户的农民参与进来,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修复,这个思路无疑是很好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既解决了国家能源问题,又对生态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产生的能源可以自用,满足了农村或牧区自己需求就是对国家能源的巨大贡献。为此我们提出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小水电都是好的建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选择生态修复地区(包括耕地)进行实验,成功后可以推广到全国。下面提出我们关于小水电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id=1553322 编号:建议39483号 建议主题:窦观一:建议将小水电作为能源革命的突破口 建议类别:时政类 建议人: 荒地种粮和沼气沼肥 政治面貌:九三学社社员 提交时间:2014-08-06 08:08:27 内容:建议将小水电作为能源革命的突破口 窦观一(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宣传部部长)蒋高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庄会永(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科技部主任,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说,最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四大“能源革命”。水电不仅成本低而且稳定,是风能、太阳能无法比拟的。小水电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是替代煤炭发电的核心力量。中国小水电占世界58%,其与我国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大水电相比,小水电没有大量水体集中问题,不产生地质灾害、水体污染。由于工程量不大,不涉及搬迁和移民等众多问题。 德国是全球低碳发展的模范,德国计划到2020年35%的发电量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其余是清洁煤炭发电厂。因此,中国的县域城镇通过小水电、秸秆和沼气创建“低碳发展模范县”;发展清洁煤电厂,替换现有的老旧、低效的煤电厂。在政府“第一推动力”的引领下,将小水电作为突破口,加快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县域超越德国35%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领头羊“指日可待”。 此前,德国投资1万亿欧元,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替代煤炭的“能源革命”由于成本高、不稳定和不能从能源转型中吸纳就业人口陷入困境。小水电没有间歇性导致的电力“靠天吃饭”,还能大量吸纳就业。德国由于水库少,2020年仅增加20%的水电存储容量,而中国的水库多,云南、青海等基本上在0.2元/(kW•h)左右,水电价格长期低于煤电,上网电价分别不到风电和光伏的1/2和1/3,因此,摆脱了大水电生态和移民问题的中国小水电,正是解决世界能源革命三大难题的“灵丹妙药”。 中国水电占电力的20%左右。按规划,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948TWh,发电装机水电3.35亿千瓦;核电0.78亿千瓦;风电太阳能1.65亿千瓦,其中水电占发电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风电和光伏几乎不需要新增生产和管理人员,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定编要求,200千瓦的水电站需要5人计算,新增2000万千瓦小水电可增加10万就业人口。而将去年云南因水电上网电价过低而出现的高达100亿千瓦时的弃水利用起来,可安排近万人就业。另外,发展小水电还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农村发展及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城镇化的关键。早在1942年,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在河北省涉县建成了我党第一座赤岸水电站。通过开发小水电,全国1/2的地域、1/3县市、3亿多农村人口用上了电…… 工作单位: 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员会 电 话:51015935(办) 通信地址:南通市工农南路88号 海联大厦8楼 邮编:226018 建议: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党内外专家,对小水电的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改革以及低碳发展模范县进行专题调研。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03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2014-6-24 18:45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李彩虹 本文载陈宗兴、朱光耀主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北京:学习出版社,pp134-141 一、中国生态系统类型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全球共有十大陆地生态系统,我国占其中九类,分别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草原、高寒草甸、荒漠、苔原,我国唯一缺乏典型的非洲萨王那群落(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但是中国的四大沙地(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在健康状态下其结构与功能恰恰是“萨王那”类型 。这样,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国度。简要介绍如下: (一)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热带高温潮湿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气候条件是年平均温度在 24 °C 以上 , 年平均降水量 通常高于 1800 毫米 。由热带种类组成的高大茂密、终年常绿的生态系统类型。我国的陆地南缘处于北热带,属印度 - 马来西亚的雨林大类,主要分布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雨林的特征是物种丰富,乔木高大、层次多,有老茎生花和板根等雨林的特有现象,藤本和附生植物丰富,一些藤本植物可以杀伤附主,成为雨林中的“绞杀者”,这也是雨林特有的。除了典型雨林外,我国还有山地沟谷雨林分布,具有一定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特点,樟科植物明显增加,茶科、壳斗科和裸子植物较常见。热带雨林里的主要动物,大家都不陌生,有亚洲象、长臂猿、犀鸟、鹦鹉、眼镜蛇等。 (二)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年平均温度 15-18 °C, 年平均降水量 1000-2000 毫米 。中国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最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广阔的亚热带地区,在丘陵、山地均有分布,所跨的纬度很宽。典型常绿阔叶林为中亚热带水平地带性类型,分布范围为北纬 23°40′-32° ,东经 99°-123° 之间的中亚热带地区,分布海拔在中亚热带东部为 1000-2000 米 以下,西部为 1500-2800 米 ,主要见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的北部。常绿阔叶林的显著特征是叶片革质、叶片排列方向与光线平行,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照叶林”。该生态系统类型的指示动物有绿孔雀、金丝猴、狗獾、豹猫、大熊猫等。 (三)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暖温带亚湿润大区的生态系统类型,一年中至少有 4 个月平均温度大于 10 °C , 年平均降水量 500-1000 毫米 。以落叶栎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 或称杂木林 ) 为代表。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北,在没有人为破坏之前,基本上为落叶林所覆盖。该类生态系统显著特征是,冬季落叶、季相分明、结构清楚、生物量较大;林子里分布有虎、野猪、鹿、锦鸡、腹蛇等指示动物。 (四) 针叶林 针叶林是中国境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几乎均有分布,概由于纬度和高度造成温带降低有关。针叶林的北方界限,就是整个森林带的北方界限,是地球分布乔木的最北点,也是高山森林的分界线。这就是说,往北走,或向山上走上去,看不到针叶林,也就没有森林分布了。针叶林由松杉类植物,如云杉、冷杉、松、落叶松等所谓的“针叶”树木组成,叶的形状其实不都是针型的,也有条形叶、鳞型叶、针、鳞两型叶等。针叶林里,大家熟悉的动物有驼鹿、猞猁、紫貂、松鸡、松鼠等。 (五) 红树林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发育该类型的气候条件是年平均温度大于 20 °C , 雨量大于 2000 毫米 ,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最小的一个类型。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 1.5 万公顷 ,包括 26 种真红树 , 11 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界为福建福鼎县,人工引种北界为浙江乐清县。 (六) 稀树疏林 中国境内目前没有发现真正的非洲类型的热带稀树疏林,但是,根据多年研究,我们认为中国的“四大沙地”,即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在健康的状况下 ,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恰好是典型的稀树疏林类型,其生产力略高于非洲的“萨王那”生态类型。在中国,该类型目前被混同为沙漠,或混同于草原,其重要生态价值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中国稀树疏林指示植物有沙地榆、白桦、山定子、沙柳、红柳、赖草、羊草、金莲花、红门兰,指示动物有狼、狍子、沙狐、草兔、鼢鼠等。 (七) 草原 中国内蒙古高原分布的草原是全球最为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东起东北平原,西至湟水河谷,东西绵延 2500 公里 ,南北跨越 16 个纬度,分布着广袤的温带草原。我国的温带草原是欧亚大草原的重要部分,具有广阔的生态地理代表性。草原的重要特征是以草为主间以灌木、基本无树、结构简单、生物量中等。黄羊、羚羊、野驴、骆驼、狍、狼、狐和多种啮齿动物是活动于该景观中最重要的野生动物。 (八) 高寒草甸 这种类型过去一直是笼统地被称为草原的,实际上这是与草原有明显区别的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是分布海拔最高、面积很大的生态系统。世界上海拔最高,温度最低,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高寒草甸就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这类草地由于温度低,生长季节短,往往下面的冻土还没有融化,夏天就过去了,故有机物质分解很慢,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但有效养分常很缺乏。家畜也很具特色,牦牛、藏羊是其代表。除了这些家养动物,中国高寒草甸的指示动物还有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兀鹫等。 (九) 荒漠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荒凉的大漠。其特征是气候极端干燥,降水极少,日照强烈,日夜温差很大,风力很强而且持久。根据不同成因以及地貌上的差异,荒漠又可分为沙漠 ( 沙质荒漠 ) 、戈壁 ( 砾质荒漠 ) 、岩漠、泥漠、盐漠等等。我国新疆、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宁夏等干旱区,如河西走廊、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等巨型内陆盆地,荒漠分布最广。荒漠生态系统的指示植物有骆驼刺、白刺、中间锦鸡儿、胡杨等,指示动物有骆驼、鹰、猫头鹰、沙鼠等。 (十) 苔原 地球上的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号称地球上的“三极”,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布有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发育的气候因素为,年平均温度小于 0 °C , 雨量 5-300 毫米 ,昼夜温差可达到 30 °C ,在这种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特征是有永久冻层,生长季仅 2-3 月,群落简单,以藓类和地衣为主。我国虽不在南北极,但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最高峰分布在我国,长白山虽然没有南北极的指示动物,但是却分布有苔原上的苔藓和地衣等优势植被,因此,中国境内也有该类生态系统分布。长白山之所以分布有苔原,主要是纬度偏北,加上高海拔而形成的。 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者密切相关 。能量的单项流动和物质周而复始的循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在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同一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甚至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可以表达、传递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它们通过多种方式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功能侧重于反应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而生态系统服务则基于人类的需要,反应了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利用 。生态系统不仅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还为人类提供了生活与生产所必需的食品、医药、木材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可以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储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 7 。 三、中国生态系统退化与治理 虽然生态系统具有很多服务功能,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我国的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中 。森林生态系统中, 500 年以上的老龄林现已凤毛鳞角,林龄 100-200 年以上也不很多,大面积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是中龄林或幼林 。除了众所周知的森林锐减、荒漠化扩大外,那些过去较少受到破坏或轻度破坏的高寒草甸、温带草原和红树林也出现了严重退化。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而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由于长期对草地的超载过牧和不合理利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非常严重,总体生产力极度下降 。 再以红树林为例,红树林是世界上公认的具有高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之一。中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沿岸以南,历史上最大面积曾达 25 万公顷, 50 年代约剩 5 万公顷,而现在仅剩 1.5 万公顷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 20 年来,由于受到掠夺性采掘、砍伐和违背科学的低效能利用,目前沿海红树木资源受到空前的破坏。 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生态功能衰退,由此诱发各种生态灾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998 年仅长江和松嫩流域特大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 2000 亿人民币!造成 2150 多万 hm 2 农作物受灾。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在我国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针对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酷现实,中国政府实施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如在半干旱区,合理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对弃耕地和退化草场实施封育,促使植被自然恢复;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在工程措施上,采用生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在干旱区,以绿洲为中心,在绿洲外,建设围封沙育草带,在绿洲边缘,建设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窄林带与小网格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等等。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荒漠化治理已取得明显成绩。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双缩小,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国家林业局又申请启动了全国性防沙治沙计划,争取到 2030 年,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沙化土地总面积逐年减少;到 2050 年,能够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最终在沙区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体系。 “十二五”以来,我国湿地恢复与保护工作明显提速。按照新的规划,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范围及其周边敏感区域内,强化保护区建设,从现有的 473 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中,选择 222 个投资建设,另外建设 13 个野生稻保护小区,对 4 处严重退化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实施移民。 其次,针对森林退化与石漠化问题,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如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所有这些努力都已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 2011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更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这些具体措施将极大地促进生态恢复工作。 四、生态文明建设 2013 年 7 月 18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贺信中指出: “ 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 习总书记从战略高度上,再次肯定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发出了发展绿色 GDP 的政治信号。那么,怎样理解生态文明呢? 第一,生态文明是最高的道德文明。现在,人们考虑利益多于道德,考虑个人多于别人,考虑家庭多于社会,考虑富人多于穷人,考虑人更多于其他生物。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很少对其他生命存在感恩心理,对于给我们提供 “ 衣、食、住 ” 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很少存在 “ 怜悯之心 ” ,很少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更缺少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如果有一天,全社会能够对不会说话的一草一木给予关注,不是简单地利用它们,而是呵护它们;对野生动物的态度不是吃掉它们,而是欣赏它们、关爱它们,那么,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一种高度道德文明的生态社会。 第二,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甚至是挽救地球生态系统的最佳选择。人类走过了原始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目前正在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农业文明基本解决了 “ 吃饱穿暖 ” 问题,工业文明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 居适行捷 ” 问题,后工业文明或者信息革命带来的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即进入 “ 信息爆炸 ” 时代。然而,工业文明以及近代人类技术能力进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考虑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发展与消费方式。 第三,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代价也是惨重的,这就是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中国在扮演 “ 世界工厂 ” 角色的同时,环境污染也由境外转移到了境内;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又将污染从城市赶到乡村;现在又有污染企业 “ 北上西进 ” 的明显趋势。要遏制这种趋势,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生态环境问题。 “ 先污染,后治理 ” ,等有了钱再来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第四,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准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象征。在目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中,人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食物链上的成员,而是在制造甚至控制着食物链,并对其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施加前所未有的影响。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不到 15% ,却占据了 85% 的资源和污染排放,如果全人类都这样发展,地球生命系统将变得更加脆弱。因此,没有生态文明指导的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是不可持续的文明,是人类不得不抛弃的文明。 第五,生态文明是一种行动。强调生态文明不是停步不前,简单机械地回归自然,而是用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和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从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谐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代际之间的公平性。那种以人类为中心或者以 “ 我 ” 为中心的狭隘的发展理念,甚至是为了发展 “ 可以适当破坏一下自然 ” 的做法都是很危险 的。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李彩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博 . 生态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 . 生态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蒋高明 . 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张荣京,邢福武 . 热带雨林的生态特点 . 生物学通报, 2007,42 ( 4 ): 21~23 中国的四大沙地包括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总面积 15.6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60% 英国的陆地面积。 戈峰 . 现代生态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冯剑丰,李宇,朱琳 .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辨析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 18(4) : 1599~1603 刘国华,傅伯杰,陈利顶,郭旭东 . 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 生态学报, 2000,20: 15~21 陈灵芝 . 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成因 . 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 ( 陈灵芝、陈伟烈主编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 24~60. 兰玉蓉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 青海草业, 2004, 27~30 国家林业局 .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北京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第二轮通知2014.10.16-19
huangjinlou 2014-5-22 23:06
2014北京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2014-05-05 13:35:47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浏览量: 169 【导读】 2014北京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将于10月16-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矿山土地复垦的政策、技术与实践;会议征集了近200篇论文,由国际著名出版集团Taylor Francis出版论文集。 2014北京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将于10月16-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矿山土地复垦的政策、技术与实践;会议征集了近200篇论文,由国际著名出版集团Taylor Francis出版论文集。会议邀请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并已确定7名国外专家在全体会议做大会报告。现已经公布研讨会第二轮通知,诚挚的邀请您参加并进行学术与经验的交流。 一.会议主题与主要议题 会议主题: 矿山土地复垦的政策、技术与实践 议题: 议题一: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议题二:矿区土地与环境损伤的监测、预测与评价 议题三:减轻损伤的开采方法与措施 议题四: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议题五:矿山酸性水的产生与处理 议题六:土壤重构与地貌重塑 议题七: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 议题八:采煤沉陷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议题九:露天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议题十:矿山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废石堆生态修复 议题十一: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案例研究 议题十二:历史遗留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议题十三:污染土地修复 议题十四:复垦土地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及土地复垦的监管 议题十五: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产业化 议题十六:复垦教育、技术交流与推广和国际合作 二、会议要素 报到时间:2014年10月16日 开会时间:2014年10月17日-19日 考察时间:2014年10月20日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西郊宾馆 会议语言:英语(开幕式及全体会议中英双语) 会议网站: http://islrer.er-china.com / 三、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生态修复网 协办单位: 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 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 国际采矿、复垦与环境杂志 支持单位: 英国土地复垦学会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矿山土地复垦研究中心 中国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四、国际学术委员会 五、论文集出版 为更好的推动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并利用本次会议进行最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面向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行业的专家、学者、研究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公开征集论文。会议录用论文将由国际著名出版集团Taylor Francis出版正式论文集,并送EI、ISI、Scopus收录检索。 会议论文集收录近200篇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相关论文,其中有三分之一来源于国外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行业精英投稿,而且论文摘要来源大都为教授、高工、博士等行业内领军人物。 会议论文集采用摘要集+全文光盘的形式出版,将在会场随会议资料发到参会人员手中。 已经提交摘要并收到录用通知的作者,请提交论文全文。提交方式请查看研讨会官网: http://islrer.er-china.com 。提交全文时,请注册并支付注册费,用以支付论文出版的费用。 六、研讨会注册 本次研讨会采取网上注册形式报名,登录研讨会官网填写报名信息,注册并缴费后即报名成功,缴费后组委会将与您电话沟通相关事宜。 注册费用: 国外一般代表$470,学生代表$340; 国内一般代表RMB2800,学生代表RMB2000. 注册费用包括会议场地、会务、资料、摘要论文集、论文全文光盘、餐费、茶歇等,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注册网站: http://islrer.er-china.com/ 。 七、简要议程 2014 年 10 月 16 日 9:00-16:30 注册 2014 年 10 月 17 日 9:00- 10:00 开幕式 10:30-11:00 茶歇 11:00-12:00 全体会议 12:00-14:00 午餐 14:00-15:30 全体会议 15:30-16:00 茶歇 16:00117:30 全体会议 18:00-20:00 晚餐 2014 年 10 月 18 日 9:00- 10:00 分会场 10:30- 11:00 茶歇 11:00-12:00 分会场 12:00-14:00 分会场 14:00-15:30 分会场 15:30-16:00 茶歇 16:00-17:30 分会场 18:00-20:00 晚宴 2014 年 10 月 19 日 9:00- 10:00 分会场 10:30-11:00 茶歇 11:00-12:00 分会场 12:00-14:00 午餐 14:00-17:00会后考察 2014 年 10 月 20 日 7:00- 19:00会后考察 17:00- 19:00返回北京 八、初步确定特邀报告国外专家 九、展览 组委会在会场外设置展示区,为大型企业、个人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详细介绍请查看研讨会官网赞助合作( http://islrer.er-chin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3 ),展示的赞助方案,或与组委会联系。 十、会后考察 会务组会议结束后安排考察,会后考察路线为北京-唐山-北京,考察地点暂定为唐山南湖公园,南湖公园是采煤下沉区进行生态修复后建成的生态公园,具有很好的参考与学习意义。考察以自愿报名为原则需另付费。 十一、相关事宜 (1)关于联合承办、专场协办、展览等具体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2)有关会议的其他内容及日程安排,请登录 http://islrer.er-china.com .关注组委会发布的及时信息。 (3)中国生态修复网主办的《生态修复》杂志持续火热征稿,杂志设有行业专题、人物专访、专业聚焦、企业之窗、政策观察、微观点等栏目,欢迎各届人士踊跃投稿。稿件为与生态修复相关的内容。征稿详情可以咨询中国生态修复网。 (4)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国生态修复网新浪、腾讯官方微博、中国生态修复网微信平台将持续报道。 十二、组委会联系方式 王友平 中国生态修复网(www.er-ch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世纪科贸大厦C座704 电话:010-62670766/13522642612 传真:010-62672355 E-mail:Paper@er-china.com 付艳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1号 电话:010-62339023 传真:010-62339045 E-mail: lrer2014@163.com 2014北京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组委会 2014年4月
1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