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动物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考日记(三):你可知猴王的烦恼?
热度 5 xiyuniaoguo 2018-2-22 12:38
1 月 26 日依旧大雪。我们要去龙门山的回龙沟。所谓的回龙沟其实是一条海拔 1300 米左右高山峡谷。不知当地人为何起名回龙沟,依小弟看,这名字起得好。话说当年曹孟德与刘使君煮酒论英雄就曾讨论过“龙为何物”。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听完孟德之论,你再看看眼前的河流。高山里的河流,夏季水大可以开山碎石、吞吐八荒,旁边冲毁的道路就是它的杰作。而今枯水期,小河如小溪,奄奄一息,昔日的豪情全都烟消云散。这不正是龙之变化吗?何为龙,龙既山河! 向导王大哥 摄 雪越下越大,路上徒步的行人却越来越多,看得出城里人对于雪是那么的向往。下车后,我跟王大哥一组到大药坪走样线。山体比较陡,大约50—60度,刚下的雪铺满了不足50厘米宽的林间小道。山上是一片 青岗树 为主的乔灌林,林子绿油油的,在没有针叶林的参与下,能有这颜色,耐人寻味。行至山半腰,有一处高大的 珙桐 树,这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夏季开出的花儿如同鸽子形状,因此也叫鸽子树。珙桐树下,有一处粪便,已经被冻住。这很有可能是藏酋猴 ( Macaca thibetana ) 的粪便 。这藏酋猴属于灵长目猴科猕猴属,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我们此行重点寻找的对象。一个小时后,我们爬到了山梁处,山梁上面架起了一个巨大的钢管,如同高架桥从山顶斜插地面。这是当地水电站的引水管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 雪下的森林 赵序茅 摄 过了山梁,坡度趋于平缓,前方是一处40度的大斜坡。随着雪花沉积,周边已经完全被大雪覆盖。干枯的阔叶树枝上一身素稿,地面的灌丛银装素裹。树枝上缠绕着枯黄的 绞股蓝 ,一侧还留有紫色的果实。据向导王大哥介绍, 绞股蓝 被当地视为一种药材,可以降血压,50元一斤。那边,山核桃树上满身积雪, 藤 本缠绕其身。灌丛下长满了蕨类植物。有一种俗名 晕头鸡 的蕨类,它的根很庞大,结成一个菠萝形状,据说可以入药,治头痛, 40 — 50 元一斤 。 绞股蓝 赵序茅 摄 森林里一片寂静,不时传来积雪压断树枝的咔嚓声。在海拔1750米处,突然传来一阵 当当声 ,在寂静的树林中格外入耳。原来是一只白背啄木鸟,头顶上红色的羽毛格外显眼,它在一棵枯死的山核桃树上,不断地撞击树干,寻觅里面隐藏的食物(虫子)。我不知道这只白背今天的收获如何。只见满地都是木屑,树上留下它啄过的痕迹。白背啄木鸟的出现为这寂静的森林添加了一份喧闹,大有“鸟鸣山更幽”的味道。岩石上爬满了细长的 青藤 ,柔软、坚韧,当地人用它编框子。据说,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途中,遇到的藤甲兵所穿之甲就是用此物编制而成。 白背啄木鸟 一连几日寻不见猴,加上每日大雪纷飞,不免心中烦闷。不曾想,众里寻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猴却在河坝处。下山后,我们在河坝处见到了久违的藏酋猴。我共看到两只,一大一小都是雄性。据我估计,它们应该是猴群中全雄单元里的个体,全雄单元里的个体在猴群中比较分散。一提到猴,很多人自然会想到那 威风咧咧 的猴王。君不见西游记里的美猴王“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现实中,猴子的世界没有那么洒脱。藏酋猴的社会结构属于多雌多雄。猴群中,雌多雄少,雄猴们隶属于全雄单元,而全雄单元中的猴儿是分等级的,等级最高的那只雄性就是大家俗称的猴王。其实,猴王远没有大家想的那样威风八面。不做王,你是不知王的苦啊? 相对而视 赵序茅 摄 第一,在藏酋猴中猴王的 权利 有限,它的“话”未必好使。君不见,大清朝光绪帝虽然贵为天子,但那是一个窝囊啊,手中无权,任人排布。相比之下,猴王的日子比光绪帝稍微好过些。在藏酋猴的社会中,猴群中的雌猴多存在血缘关系。雌猴中的高等级个体之间形成雌性联盟,是猴群中真正的“掌权派”。这些高等级的个体就如同慈禧老佛爷和她庞大的后党。它们的地位,是猴王无法撼动的。而雌性联盟,不仅存在血缘关系,而且猴多势重。正所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以来猴王的权利大大弱化,具体表现在:雌猴有很多的性选择空间。也就是,猴王无法完全占有雌猴。那些高等级的雌猴,可以和群内高等级的雄猴交配,也可以和低等级的雄性交配(下一节会具体谈到)。 思考猴生 赵序茅 第二,猴王要时刻 提防 内部造反。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尤其是当猴王年龄偏大,体弱多病之时,那些年青的猴儿们就会蠢蠢欲动,揭竿而起。一旦猴王被赶下台,它的命运极为凄凉。比那些贪官还惨! 不要以为我小就不知烦恼 第三,猴王还要时刻警惕外患。当年八国联军进京的之时,慈禧老佛爷(也有考证是刚毅说的)有句千古名言:“宁 赠友邦,不予 家奴 ” 。面对外敌(外来的猴群抢夺地盘或者老婆)的时候,藏酋猴们的做法和老佛爷迥然不同。以猴王为首的全雄单元,一致对外,“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在外敌面前,平日里的恩怨都暂且放下,输赢的代价是彼此的孤独。一旦全雄单元被外来雄猴群打败,它们不仅可能失去老婆,连吃饭的地盘都没了。 虽然是严冬,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春天的准备 赵序茅 摄 最后收尾,道一句:猴也罢,人也罢,各有各的活法。平民有 平民 的生活,王侯有王侯的烦恼,莫要攀比,王侯享受我们无法享受的富贵,也必当承当我们无法感知的痛苦和责任。平民可以成为王侯,而王侯却无法做回平民。 赵序茅 摄 爆料科研人员的野外工作(一):踏雪寻猴 爆料科研人员的野外工作(二)闻声辨猴 更多精彩见本人公众号:观鸟寻兽
个人分类: 科普|5332 次阅读|9 个评论
办公室窗外的那片银杏林:雪摧叶落
热度 5 wangdh 2012-12-1 00:07
办公室窗外的那片银杏林:雪摧叶落
2012年11月6日。 办公室的窗外是那片逐年长大的银杏林。一年四季,每每开窗远望,就会多看几眼,从初绿到墨绿,到金黄,到凋落。 今年11月初周末的一场初雪,过早地摧落了乍黄还绿的银杏叶。 等不到金黄满地的景色,先记录这初雪过后的银杏。 墨绿的草地上,不知是谁前几日堆起的雪球,在阴凉处很是显眼,真的像假的一样。
个人分类: 博物与自然图片|5855 次阅读|8 个评论
窗外那金黄的银杏林
热度 16 wangdh 2011-11-10 23:59
窗外那金黄的银杏林
每天走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透点清新的空气。 窗外有两排银杏林。2007年研究所搬迁到奥运园区的时候是年初,当时没有注意到是不是有这银杏林,也没有留意是什么样子。 这几年,每年春天的时候,看着树叶渐渐变绿;秋天看着树叶渐渐变黄。一眨眼5年过去了,银杏林有气势了,越来越壮观了。 深秋时节金黄的银杏叶煞是好看,也是窗外唯一扎眼的颜色了。 园丁很是勤快,过早地给树干穿上保护衣了。北京今年气温还不是很低,似乎还没有霜冻呢。所以,银杏叶还没有散落在草地上。等寒流来临,金风一吹,一地金黄,更添一种美丽。 会看到这种美丽的,等几天吧。
个人分类: 博物与自然图片|623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北京拜见“知心哥哥”
热度 19 lixuekuan 2011-3-3 21:24
北京拜见“知心哥哥”
由于女儿坐早晨的飞机回英国,带的东西很多,只能送她到首都机场。3月1日上午送孩子回来下午没有什么事情,住的地方离动物所很近,就决定去拜见一下科学网上的“知心哥哥”王德华老师。 有意思的是中午吃完饭还看到了李小文院士并与院士打招呼。 下午两点王老师给我发短信,告诉我他在办公室等我,我按预约的时间到他办公室,王老师热情地招呼我。这是我第一次见王老师,仔细端详王老师,中等身材显示出成熟与干练,长相看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知心哥哥”模样。 我们稍许交谈,王老师给我动物博物馆的门票,我先去观看了建在动物所院内的动物博物馆。 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不用说4D电影,那么多动物标本让我这个自认为见多识广的人也叹为观止。从巨大的恐龙化石到微小的蚂蚁、蚜虫应有尽有,五彩斑斓的蝴蝶栩栩如生。 观看完博物馆我回到王老师办公室,王老师已经给我泡好了铁观音。 我们首先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的情况,对项目争取和经费管理交流了自己的心得。 我向王老师请教了研究生招生与管理,这是我见王老师的目的之一。王老师毫不保留地用很生动的实例介绍了他对研究生管理的经验,我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在这个时候,清华大学的刘立老师开完会也来到了办公室门口,就坐后我们三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谈。 晚饭是王老师请的,这个过程是热烈的、友好的和和谐的。 第二天王老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要验收,他还能在百忙之中接待我,我感到非常荣幸。再次感谢王老师的盛情款待,感谢刘老师不远万米也来作陪。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00 次阅读|40 个评论
再回北京
woodenson 2010-3-3 23:38
再到北京,已经又是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其实,不久前,我们一家三口刚刚在北京转机回南京,但那次是中转,似乎不能算做专程回京。其实,春节期间的转机,也是在老婆的要求下成行的。她说,离开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其实深深喜欢北京,说不上什么原因,就是觉得哪怕在北京转个机,也是亲切,有种回家的感觉。呵呵,其实我心里也有这种感觉,是啊,在北京呆了将近十年,北京笔直宽阔的街道,北京喧嚣熙攘的西单王府井,北京云集的高校研究所,还有北京的烤鸭,以及即便原先厌烦的沙尘暴,似乎都有些亲切。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有我成长的印记。北林四年,有改变我生涯的良师,有助我成功的社团;研究生五年,有我风餐露宿的岁月,有我共享悲喜的同门。所以,每次回到北京,总有种回家的感觉。 这次,还是到延庆考察鸟类。来的其实很匆忙,时间也很短暂。任务所在,不能不行,呵呵。也好也好啊,是个会见老友的机会说说话,聊聊天,有同行了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300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