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独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崇拜毛泽东!
lin602 2010-4-13 22:47
毛泽东,一位伟人,他有不足之处,甚至有错误,但他的伟大,是记于历史的。 大家如果看历史,还能够从历史中看到,在旧中国,中国人是在外国人脚下的。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他们在上海有租界,在中国杀了人,中国人拿他们没有办法。东亚病夫是他们对中国人的尊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就在上海的外滩上一个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不如狗,在毛泽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原子弹,氢弹,卫星,不是毛泽东能够做出来吗?看看现在的伊朗与朝鲜,再看看伊拉克。中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是毛泽东时代开创的。 毛泽东决定中国出兵朝鲜,没有战败,使中国有面子地回来了,也更加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要知道对手是强大的美国。在他的时期,中国的驻外大使馆没有那个国家敢动,特别象中国驻南斯拉夫那种被炸,最后还是糊里糊涂地处理掉了。 毛泽东的后人,毛泽东没有给他们经济遗产,也没有给他们多少权力遗产。不管客观原因是什么,但实际上的效果就是这样。看看许多领导人甚至芝麻官的后代....... 对待腐败,毛泽东杀了不少贪官,天津市的头,就因为贪了一万多元,尽管是战功卓著,但还是被拉上了断头台。 加拿大及其他国家中许多中国官员及子女们的高档别墅,高级轿车,加上顶级消费,还有无数的美元,毛泽东能够容忍吗?还能够让他们消遥法外? 妓女加毒品,在毛泽东时代是彻底消灭了的,现在呢?许多女人被以招工名义骗去甚至就直接抓去卖身,不从被打,死了也没有人知道。 重庆文强这样的在政法系统的黑人,肯定没有解放前上海的黄金荣、杜月笙厉害,上海滩的这些黑人在毛泽东时代消声匿迹了,文强这样的牛人在毛泽东时代没有出现过。 毛泽东的理想,是全国人民有饭吃,有地方住,尽管有许多不如尽人意的地方,但他的理想,是人民爱戴他的根基。 他有许多错误,但从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的社会过度过来的历史时期,加上中国皇权的现实,再加上政治斗争的残酷,让毛泽东成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他的功过是非是会有正确评价的。 我崇拜毛泽东!我相信中国许多人都崇拜他!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崇拜他。 毛泽东-----伟人! (对非实名跟帖评论甚至激烈争论,只要是平等讨论的,欢迎。如果是出口伤人的,甚至人身攻击的,只能删除。实名跟帖,不管是什么内容,大家都是公开身份,欢迎。)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92 次阅读|40 个评论
和一个老师争执的问题
pinjianlu 2010-3-31 19:19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1902 次阅读|6 个评论
大学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和独立?
lvnaiji 2010-2-11 09:03
吕乃基 在科学网上读对博文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的评论,有时候比读文章本身更爽,更有价值。眼下就读到一段对笔者 房地产(续 2 ): 2009 中国房地产功过谁与评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3022 的评论。署名为坎坷的游客在评论中这么说: 吕 老师,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不是针对您。 当然可以,针对我更好。 这些弱智的政策都是人制定出来的,而这些人都是国内顶尖高校培养出来的,都是由像您一样的教师教出来的。今天抱怨的人群中,也包括像您一样的教师,那我们的教育怎么就教不出好东西呢? 我即时的回复是:谢谢评论!其中折射出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的教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社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揭露进而推动社会。你的评论会引起我及更多人的思考。 过后再想想,其中似乎还更多的含义值得挖掘和思考。 其一,在臧否当前大学的行政化和市场化时,每每都希望大学的自由和独立。然而,什么叫做大学的自由和独立?是远离尘世,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在 与武夷山老师商讨之三 论不可交换价值 和后现代 一文中谈到: 首先,政府、公司和大学,他们的运行分得开吗?在大处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大子系统的运行分得开吗?经济,以其税收或财政收入,以其提供的物质设施如互联网、高速公路、钢铁、粮食,等等支撑政治和文化子系统的运行。强调独立的大学,其运行需要由公司提供的经济支撑和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从小处说,在政府、公司和大学中,实实在在忙碌着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加上其家庭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判断。知识社会学也好,知识的社会结构也好,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也好,无不表明,所谓三大原则的独立或不可交换只是理想,是近代科学中的理想气体、质点、刚体、自由落体、弹性碰撞,一句话,是后现代各流派所深恶痛绝的宏大叙事。 其次,就知识或学术的生产过程而言。其一,学术的源泉来自实际生活,亚当斯密不可能在中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揭示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在欧洲,经济活动从教会 和 君权下独立出来也经历了多少年的争斗。其二,研究者本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难以想象,即使朱子来到西欧,他能发现落体定律。在张艺谋拍摄三枪之时,其价值已经转向利润,公共知识的生产便受到削弱。其三,研究者所处的学术背景,或如 武 老师所述的营养学。普遍认同的一点是,在强调一律的气氛中,在只有单一成分的培养液中,又如何培育大师?正如 谢 教授本人所言,在物质生产都已经走出计划之时,精神生产依然计划。其四,学术生产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就拿科学网来说,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在何时何处问世,能否得到推荐,在有限的生命周期中能否被真正想看的人看到,以至心有灵犀一点通,难哀哉。在所有这些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中,时时处处有利润原则和行政原则的干预和考量。 由此可知,大学的自由只是相对而言,实际总是存在距离。但是,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尤其是在不同语境中,这种相对或距离会有很大差异。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总体而言,大学与其语境即社会之间的距离不是那么遥远,二者之间大致形成良性互动,乃至在知识、权力和市场之间形成三螺旋;而在中国,若要求同等意义上的自由,则大学会与社会甚至有千里之遥,发生如同游客坎坷所评论的状况。 在我的另一篇文章 少年强则中国强? 中谈到,为何 中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高,但进入社会的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却急遽下降。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中国男足。那些留学巴西的足球队,在少年时如此风光,一旦成年回国便每况愈下。这就是中国人的成年礼吗?早晨 8 、 9 点钟的太阳到了正午怎么就变得昏暗?不是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吗? 只能是当代中国社会与科学素养不相容。再想想朱 镕 基数年前给会计的题词:不做假账。青少年在学校所培育的那些科学素养根本经不起社会的歪曲和摧残。不讲科学素养的人反而获得资源。随着劣币驱逐良币,为了在社会中生存,科学素养在成年人中自然急遽下降。 在维特根斯坦所谓河床(参见 学术知识生产的路线图:什么样的河床,流淌着什么样的河流? )的塑造下, 人之初 性不定的少年,随即变质。 在此意义上,自由和独立的大学,就是尚未被塑造的少年,是在扭曲的河床中坚守底线的成人。 然则,这样的大学又怎样与社会互动,特别是良性互动?也就是一开始我对坎坷评论的回复: 大学的教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社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揭露进而推动社会。 答案或许是,中国当下的大学不可能, 不 - 可 - 能 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大学在内涵上完全一样的自由和独立。这样的要求和理念,只能是自己徒生烦恼:既得不到社会支撑,也不能为社会所用。正如现在的中小学教育,脱离社会现实,只能是空泛甚至虚伪。记得有一首意大利民歌《妈妈》的歌词有这样的意思:妈妈你教给我如何如何,但生活却全然不是这样。中国现在的大学,不仅要探索和教给学生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知识 非嵌入编码知识 ,而且要探索和教给学生关于当下中 国社会的知识嵌入编码知识,不论其中有多少不合理之处,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探索并教给学生这两种知识之间的桥梁。为此,更多的去了解社会,了解河床 ,不论心中有几多反感,几多郁闷,几多烦恼。无疑,在大学这样做时,或许其心灵失去自由,其精神不再独立。为了今后的自由和独立而让渡今日之自由独立,这或许正是当代中国大学的悲壮之处。顺便还可以说,如此悲壮的大学,又怎么要求它培养出大师! 笔者正在陆续发表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文章,中国大学,只是这宏大、艰巨、曲折转型中的一环。
个人分类: 教育|760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平凡的世界
mizone 2010-2-5 15:21
按:这是07年7月写的一篇小文。 转瞬间十年已逝,十年前我从乡村去了县城。在班主任的影响下,第一次拜读了《平凡的世界》。由于与主人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第一次便让我的血液沸腾和激荡不已。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青涩少年,而今我也“不惋惜,不呼唤,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十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相知十年,为你我感动”,这是我们同学录的宣言。十年后无意间再次拿起了这本书,姑且算做对十年的纪念。平凡的世界的人和事都曾让我感动不已,而它对我的影响至少让我知道了《参考消息》,那时起至大学毕业,我能看的几乎都看了,因为我也存在因放假而无报可读的窘况。当然看的不止参考消息,而这又带给了我什么,至少至今我仍固执地认为因此我考研政治没怎么花时间也获取了高分。在此我只想谈谈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 亚当和夏娃禁不住嘴馋而吃了那颗“不该”吃的苹果,因此触怒了上帝而被贬下凡间,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从那时起人间几乎无不感激他们的勇气,他们的错误多么的美丽。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也是美丽的但更多是凄美。 先说少安和润叶,他们两小无差,青梅竹马。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些差距,至少在他们结婚前精神上是门当户对的。然而少安错误抑或无奈的对待了他们的爱情,他认为一个泥腿子无法给一个县城的小学老师幸福。于是在痛哭一场后,没有再给润叶任何机会便取回了媳妇儿,试图以家庭的组建抹掉那青春的爱情,他也基本做到了。然而这对润叶而言太过残忍,她瞬间失去了自己精神的支柱和感情的依托。润叶也算一个知识女性,但那时的她在各方面都还不是独立的,她无力拒绝亲人的“爱”;同时在大是大非面前辨不清方向,无谓地做了“政治牺牲品”。冷漠且仇恨地走入了婚姻,当然善良的润叶没有将仇恨施与少安。 少安的婚姻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一见钟情,虽然这更多的带有乡土的情怀。然而当他们历尽生活的苦难,不懈地奋斗终于能心平气和地享受生活的甜美时,医生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秀莲患了肺癌。故事到此已经被悲伤所笼罩,作者也轻描淡写的一笔就过,但于读者而言却似乎是无法承受之重。润叶和向前则是苦难的,向前热情似火,润叶冷酷过冰,冰与火纠缠着也彼此折磨着。直到向前因无边的痛苦酒后驾车压断了双腿,火灭了;而润叶猛然间意识到自己的无情,于是悄然而坚定地来到向前身边,决心用自己滚烫的心去抚慰那颗快要凝固的心。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冰与火交换了位置,终于心心相映。此时我几乎无法分辨少安与润叶谁更痛苦,这又有意义吗? 再说少平和晓霞,少平和晓霞真正的相识起于他们代表县文艺队外出演出。他们间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则是晓霞借《参考消息》给少平看,因为晓霞发现这个农村来的孩子有一种不同于别人的气质,他们俩在一块儿可以讨论很多问题,使各自的精神世界都得到满足。然而愉快的高中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少平不得不回到农村自己的家,虽然在此后的三年晓霞不断地给他寄《参考消息》和各种自己读过的书,使少平不至于陷入农村的思想泥淖,也维持着他们间的关系。然而随着晓霞大学生活的开始,少平决定结束这种朦胧而毫无结果的关系,他哥(少安)就是他的榜样。然而那些报纸和书使得少平的思想渐渐丰满,他能独立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无法安于现状,于是勇敢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那时他的物质极度贫乏而精神却无比富足,令人感动的是他和晓霞竟不期而遇了,晓霞一如既往地热情,她被眼前此人的作为所震撼了。之后仍然是晓霞借书和报纸给少平看,再共同讨论书和报纸带给他们的问题,不经意间爱情已在两人间发芽。是的,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背景是悬殊的,即便少平始终不懈地奋斗,最后他也就一个煤炭工而已(在此没有丝毫看不起煤炭工的意思),而那时的晓霞已是省报记者了,并且“贵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但是他们思想上是高度和谐的,在晓霞看来她只有和这个漆黑的掏炭工才能在精神上进行交流,也只有在他面前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并那么的幸福。但是就在他们约会的日子即将来临且晓霞将以少平未婚妻的名义回双水村时,作者再一次愚弄了读者——晓霞在第一线报道抗洪抢险时为救一个落水儿童牺牲了。这简直犹如晴天霹雳,让我不禁想作者到此也开始怀疑自己笔下的爱情,他似乎发现自己已经无法驾驭这两个都思想独立的人,因此只能以此作为结束。大概这就是小说追求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的意境吧。其实晓霞的形象已足够丰满——热情而不纵情,坚毅而不乏温柔,独立而不独行。不需再用她的死来为她以及他们的爱树碑立传,但是作者掌握了他们的命运,唯叫人唏嘘不已。 “死亡,这是伟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后归宿。热情的诗人高唱生命的恋歌,而冷静的哲学家却说:这是自然法则的胜利……是的,如果一个人是按自然法则寿终正寝,就生命而言,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也不必过分伤痛。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凋谢了。人类之树谁知凋谢了多少这样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42 次阅读|1 个评论
什么是大学的独立精神
王铮 2010-2-4 09:19
2010/02/04 温家宝总理最近讲 : 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我希望这不仅是开放自主招生这样的东西,而是呼唤给大学独立的地位。更不要是 1957 年初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后来不得不退回去,自己成为了历史罪人也背了点黑锅。 大学有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是一个起点,有了这个起点就应该形成独立的精神。毛泽东说人就得有点精神,接着他注释他领导的解放战争所以势如破竹就是战士有一种精神,什么就是,他告诉大家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可是打锦州的战士饿了、渴了,就是对苹果秋毫不犯。 我说过我的担心,大学的自主招生为走后门提供的方便,所以大学的自主办学权、大学的独立精神方向还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大学独立精神的方向?凤凰网报道: 哈佛的校训是,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这就是哈佛的精神;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明;斯坦佛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早稻田大学则是: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由此可见,大学精神实际上在演变。哈佛的精神,强调的是学问与真理。比哈佛成立晚的耶鲁,则是真理与光明,光明一词,意味着时代的进化,美国国民有了新的追求。斯坦福的精神强调了学术自由没有强调真理,应该是意识到过分强调真理则意味着有人可以用反伪科学来反对学术自由。日本的大学精神,包含了国家主义,这对一个小国,一个在 19 世纪中上叶遭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是必不可少的。要死,应该提一提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大学是什么,我记得大门的牌坊上似乎刻着科学、自由和正义者三个词,如果我记错了,就当是我的梦想吧。我有一个梦想,我国的大学的精神包括科学、自由和正义,你说学术、自由与正义也行。学术自由,北京大学讲讲风水行,请芙蓉姐姐作作报告也行,反正芙蓉姐姐的 S 型身材与北京大学的科学还顶个球的雕塑一致。 在我这个梦想中,科学、自由和正义是缺一不可的。科学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没有科学光有自由的现代大学是不可想象的,而它也退回到中国宋代的旧式书院水平了(朱程理学成为主流的书院没有学术自由)。然而只有科学,没有自由,大学就变成了经院,恪守的是经典,探讨的是终极真理,服务的是宗教与政治,创新意识没有了,独立人格也没有了,而且为独裁者服务,随之而来,科学就变成了对待人民的残酷工具;就像第三帝国那些科学家后来不得不忏悔一样。 向着自由、向着光明、向着新中国这是 1945 年后大学的共同精神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在 1945 年后这种追求还意味着生命危险,闻一多就是这样的牺牲品。可是这个大学教授有一个学术、自由以外的精神,那就是正义。正义的理想,更具有普遍价值,这个普遍价值也就是那些在公开战线冒着生命危险打锦州而秋毫不犯的战士的精神,也是那些在隐蔽战线冒着生命危险送情报而却清贫得让孩子吃不上肉的战士的精神。这种正义精神,是大学的一个根本立足点。不要正义的大学,不能与柏拉图为友,也不能带来光明,更谈不上培养模范国民。没有正义精神,人们就有了只要自己的自由,只为自己说话的理由,在压力面前逆来顺受或者为独裁者说话换取个人的自由和利益,剥夺公众的自由。可见没有正义精神,没有真正的自由。 有的人认为,作为大学构成的知识分子应该只为自己说话,只要人人为自己说话了,社会就会达到最优。其实错了,第一,社会的大多数不是知识分子,只为自己说话,不为民众说话就丧失了社会合作的基础。人类比动物高明,就在于人类有社会合作。第二,社会的帕累托最优是这样一种状况,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改进必然会引起另外成员的利益受损。作为自己说话,就必然损失另外人的利益。因此,大学及其知识分子,必须为民众说话。 当然,正义并不是高于自由的。正义与自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就像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正义必须以自由为基础,不然独裁者就可以以正义的名义限制自由。什么是正义?正义的一个特点是公共认同,如果没有公众意志的自由表达就没有正义的共识。自由必须与正义为准绳,不然社会就就会崩溃,只有靠独裁维系。 学术、自由和正义,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精神,它是字型的,自由与正义是两竖,学术是贯通二者的。有了这两竖为足,大学才能独立起来。给大学独立精神,就意味着要给大学自由的精神、正义的精神。由此推论,大学依靠只为自己说话的,依靠官本位体系,依靠骗子是独立不起来的。大学的独立也只会演变为自主(走后门)招生这样的闹剧。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3800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学:灵魂的串连和并联
大毛忽洞 2010-2-4 06:36
大学:灵魂的串连和并联 把所有的灵魂都串连起来, 一个灵魂不工作, 所有的灵魂都不工作。 把所有的灵魂都并联起来, N-1 个灵魂不工作, 仍然有 1 个灵魂在工作。 我们的电器都是并联到电网里, 否则,一个电器不工作, 所有的电器都不工作。 背景阅读: 中青报:大学不能丢了独立的灵魂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36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独立科研
whitesun 2009-11-6 09:08
就搞科研来说,被导师管好是一件幸运的事,被导师管坏是 一件非常糟糕的事,然而,先被导师管的很好而后立刻不管那将是更坏的事,而被导师管的不好后慢慢不管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其实,除了被导师管以外,还有就 是一直没被怎么管过,科研是自己的科研,课题是自己的课题。我周围的大多数博士生中,被导师管多的占一半,而管的少的占一半,从来不管的很少。管与不管有个度的问题,但弄不好影响人的一生。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立科研(珍藏版)
whitesun 2009-11-6 08:47
就搞科研来说,被导师管好是一件幸运的事,被导师管坏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然而,先被导师管的很好而后立刻不管那将是更坏的事,而被导师管的不好后慢慢不管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其实,除了被导师管以外,还有就是一直没被怎么管过,科研是自己的科研,课题是自己的课题。我周围的大多数博士生中,被导师管多的占一半,而管的少的占一半,从来不管的很少。管与不管有个度的问题,但弄不好影响人的一生。 就我个人来讲,由于处在科研气氛不浓,无实质科研条件和大多数人缺乏对科研必要认识的环境,因此,虽然我走上了科研之路,但一直处于明管暗不管的一种态度,这不是说导师不负责,是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管的作用。这样的情况,大致经历了7年,养成了一种看问题较随意,新想法多,兴趣点老漂的特点,一直也没深入到一个领域,虽然大多基础知识都知道,但真正使用还是很发愁。 直到07年换了科研环境后,接着是被导师严管的2年,导师要求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做。由于原来没人怎么管,到被严管,一下不适应,期望太高,希望什么都能给予,虽然自己想法多,但也不敢擅自执行,希望在导师支持下好好深入。然而,事实上期望太高,导师虽然严管,但课题具体的实施却不管,只提想法,不给具体实现的建议和可行做法以及相关材料,为此,虽然投入在课题上的时间很多,但进展几乎没有,2年来没发表什么论文。这样的状态是最差的科研状态, 事实上在09年3月份后,导师放弃了严管,我也默认了独立科研,经过不到半年的思想转化,算是清醒地走上独立科研的道路。当然虽然期盼有导师的指导,但课题毕竟是自己的课题,只能当成自己的事做,而不是为导师做什么,遇到问题只好独立地思考,独立地进行取舍。目前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克服看问题随意、兴趣点过多的老毛病,必须专注在少数几个具体问题上,需要的是深入,而非开扩眼界。 在近10年的科研历程中,最大的问题始终没解决,那就是论文读写问题,这最主要表现在高质量英文论文的读的能力和高质量英文论文写的能力上。由于没有人带着走进国内外一流会议和期刊的经历,在心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心结,一直不敢冲刺,有好的想法也就写个半成品随便发了,这也是对我最大的惩罚,虽然常常自以为是,觉得这个不行,那个做的不好,到头来却是成果轻微,不值得一提,无高质量或有代表性的成果。 为了给人生头10年科研历程画上圆满的句号,取得我个人意义上的标志性成果,我虽需真正具备真正独立科研的能力,但必须面对被迫过早独立科研的事实。这样的状况下,我唯一选择是必须快速适应。可选的最佳途径是自己苦研论文和请教无(师徒)名(分)之师(指请教一些论文的作者),最期待的是幸运点,能看懂论文,找到好的资料,能得到作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当然也要学会正确地感谢帮助过我的那些无名之师。期盼能尽快克服掉一些坏习惯,有实质性的进步,对的起十年来被我从事科研而拖累的家人。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立的一刹那
agrilife 2009-10-27 00:44
======================== 独立的一刹那 ======================== 早晨醒来,发觉昨夜薄薄的秋雨已悄悄捎来几丝沁凉,打开房门,一只灰黑的小鸟直映眼帘,像是从对面的山雾中俯冲而来,心里一个惊退,嘿,眼睛睁大一点,噢,是一只超大号的飞蛾,可能是因为她的身材对称得近乎完美,平素的厌恶立即融化在新晨的惊喜中了,她酣酣地趴在已被夜雨冲刷得透亮的窗户上,那样子就像静挂在空中一样,也俨然一个鲜活的标本,一平方多的窗户便成那标本框,背景是深绿却明亮的薄雾盘山,呵,她也是个单身。(照片见上) 她真像一只嫩翅初绽的苍鹰,傻趴在岩石壁上哭着鼻子要妈妈教她飞翔的最后一项要领这小家伙一定很上镜!说拍就拍。果然,在我的镜头里,她显得格外端庄,照片里的天空万物是她一个人的!她可能不会因此而显得更加孤独,因为她身边至少还有我在看守着;这一刹那的独立倒更显出了她的勇敢与坚强,不信你俯拍,嘿,她要是可以看到,肯定会倍感自豪,那形象简直就是得胜的少将边唱凯歌边笑展双臂飞向她久候的夫君。 或许正是因为她的单身让我的目光更集中,一下子没了夏日灯光下成群结队时的烦乱,倒成了一道值得欣赏的美景 我想起 2002 年意外住院的那一段时月,当时不仅要放下学业,还不能随意运动天天静静躺在白白的床单上笑看白白的天花板才能赢得护士们的肯定。于是,我们只有在晚饭后到园区所围的湖畔散步,两个星期的牢狱般软禁过后,我开始变得习惯,变得不再去拼命回想校园里的激越,变得开始认真倾听湖边小孩的哭搡声,开始长长凝望湖面偶有小鱼浮头掀起的涟漪,开始静心欣赏臂肘所依的绿地上每一株小草嗯,我不是有小药杯吗?别再白扔了,拿来种草,每个药杯只种一种草,只种一株草,看看感觉如何?于是,我立马起身,竹筷作锹、药杯为钵,当第一杯小草捧到我掌心时,嘿,这颗绿色的小生命在我的掌控里亭亭玉立、精神抖擞,随着我的微笑,加速的鼻息使她温柔地点头又摆袖,但很快又挺直了腰身,她显然比我精神!我高兴极了,我觉得自己无意间地创造了一件艺术品。一个多小时后,我移栽了 22 小杯, 22 种曾经很不起眼的小野草。我兴奋地把她们搬进病房,在阳台上一会儿摆成直线,一会儿摆成 S 形曲线,一下子我们学生病区的气氛活跃了起来,看着病友们把一杯杯小草捧到手心里玩弄欣赏,就像西游记里唐僧看到小木匣子里缩身的孙悟空一样惊喜,我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晴空万里。 后来,我想,那不是我创造了艺术品,她们本来每一株都是艺术品,只不过是很多时候,生命的参差不齐又太过拥挤使她们看似卑微、弱小,失去了整体感和独立感,于是不经意间失去了个性和魅力。 后来,我常常把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老人和小孩,包括我自己,一个个地独立审视,发现平凡的日子里,他们常常闪耀着很多很多精彩,和伟大;于是,我开始试图更多地去体会谦虚,体会宽容,体会感恩,体会责任,体会正邪对错的尺度。 现在,更加明析以人为本所无处不在的深意,并在工作与生活中,充分尊重个性、向内部学习、从身边寻宝。
个人分类: 心灵之窗|4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不要找,你要等-----谈婚姻
yatou 2009-9-23 08:19
本文作为对丽丹之文的呼应。先转载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其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234 -----   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是我一生要跟他相依为命的人。铁凝这样评介华生。   铁凝喜欢相依为命这个词:爱情是什么?爱情是无法言说的,所谓爱情就是当它到来的时候,其他的一切都将落花流水。      一见钟情就不正常。一个人在我们这样的年龄,有我们这样的阅历,能真正开始一段情感之旅,不容易。在你没有遇见之前,你会觉得很困难,半辈子没见过面或者不认识的两个人,生活习惯、爱好、感情,方方面面,多么复杂的事情,你的本能会觉得沟通会很困难。但是这些都不是你能预设的,当你内心有你的情感标准,你等待,寻找,追求,然后你又确实被命运指引,有机缘相遇的时候,你对爱情的预设和标准就都变活了。华生说。   ------- 1991年5月的一天,铁凝冒雨去看冰心。你有男朋友了吗?冰心问铁凝。还没找呢。铁凝回答。   你不要找,你要等。90岁的冰心老人说。这是她第三次看望冰心。第一次是1983年,第二次是1986年。   铁凝称冰心为姥姥。在中央民族学院一幢普通的单元房里,冰心坐在书桌前迎接手捧鲜花的铁凝。其时与冰心荣辱与共、相依为命的爱侣吴文藻已辞世有年。-------   南方周末:冰心先生对你的赠言对你影响很深吗?   铁凝: 我一直记得她说给我的话,你不要找,你要等。 她的话在我听来充满禅机。一个人在等,一个人也没有找,这就是我跟华生这些年的状态。我说对爱情要有耐心,当然期望值不必过高,但不要让希望消失,我想是这样。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期待。   南方周末: 现在是一个人性相对自由的时代,情爱很容易发生,你的爱情却等待了这么久。   铁凝: 从骨子里我还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人,所以可能对婚姻的期待比较高,也才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当然每一个人结婚的时候都不想草率,或者以为自己是不草率的,以为自己是深知对方的,但是也许事与愿违,所以有人才会有频繁地离婚、结婚,当然这都是人的自由。但是我不想那样。这就导致我宁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凑合的婚姻。婚姻跟人的好坏没关系,好人非常多,但他不适合你,可能你也不适合他,这就是情感的难处。 (博主:这是慎待爱情的经典态度,十分欣赏)    南方周末:现在都市里的时尚青年,开始拒绝婚姻,社会学家称为一个无婚的时代,这是情爱文化的变迁。在无婚时代,你怎么看自己的婚姻选择?   铁凝: 一个人真的遇见爱情,恐怕还是要结婚的。婚姻应该是爱情的自然的归宿。爱情是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交融的过程。爱情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就需要婚姻这个形式。婚姻家庭既是物质的承载,也是心灵的港湾。它给你提供了一种慰藉,不管经历了什么,你不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回到这个港湾。 (博主评:这是铁凝的婚姻价值。)   南方周末:你们的婚礼很简朴。西方文化中对婚誓很看重,比如他们有一个誓言,要跟缔结婚姻关系的这个人终身相守,不管疾病不管贫穷,不弃不离,这些誓愿,你们不需要吗?   铁凝: 誓言从来就是重要的。不过我们也看过太多离婚的人,都是曾经发过誓的。我觉得婚姻最重要的基础是相互的爱慕、欣赏、信赖和感情的交融,以及对责任和义务的共同承担。婚姻是双方在这个基础上携手同行的起点。进入婚姻的秩序意味着你不能逃离了,你要承担你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入婚姻秩序之后,彼此都要有一份信赖,这种信赖我个人以为是不一定需要宣誓的。   南方周末:很多人都会对爱情怀有梦想,你在少女时代对爱情的梦想是什么样的?   铁凝:年轻的时候对爱情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文艺作品加虚拟浪漫。那时我刚开始写作,很容易喜欢文艺界的人,觉得他们是神秘的,潇洒的,帅气的。比如身高不得低于多少,一定要特别爱我,更具体的没有。现在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知道爱是相互的,是不容易的,爱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能力。   南方周末:在你的生命里有没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那样的爱情给您的身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铁凝: 我们当然都有过情感的经历。我和华生,我们彼此心里都是敞开的,明亮的。但是我也不认为有那样的情感经历就是挫折。以往的一切对你的人生也许都是一种财富。甚至那些痛苦,我觉得都是为了今天的幸福所做的准备。      她的大气和女人味,对我更重要   铁凝一直喜欢肯尼迪就职时的演讲:对于那些住在布满半个地球的茅舍和乡村中、力求打破普遍贫困的桎梏的人们,我们保证尽最大努力助其自救,不管需要多长时间。这并非因为我们要求他们的选票,而是由于那样做是正确的。   其时,铁凝的写作更多聚焦在冀中的乡村,那些生活在平原之上、生息在茅屋之下的乡人。   华生早年因家庭的政治问题随父母离开南京,去苏北乡镇。1967年初中毕业后,年仅15岁就下乡插队。1978年,在华生考取南京工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之前,马恩列斯著作以及西方的哲学都在乡间温习过了。列宁全集四十卷就是在苏北乡间的田埂上研读的。   1982年华生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事业走入坦途,参与了经济改革的大潮。后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同时参加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1987年1月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991年至1995年应聘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任教。   2000年以后,华生出任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并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者。   南方周末:华生先生怎么看铁凝?和铁凝谈恋爱的时候,作协主席这个职责是不是一种障碍?   华生:我跟铁凝确实是有很多奇妙的共同点,包括价值观,甚至对文学的喜好,生活习惯,晚上都喝粥,都喜欢走路诸如此类。这些就很奇怪,没有它也没关系,但是正好我们就都有。她特别讨厌抽烟,我也不抽烟,我除了在农村抽过两根以外。她的职业是写作,我最喜欢、最享受的事是阅读,这也算是个互补吧。   铁凝作为作协主席,我没有感到什么障碍,正像朋友们评论的,铁凝的大气和女人味,这些对我更重要。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也算是身居高位,但是丝毫没有什么凌人之气,肯定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南方周末:人处于高位,不可接近,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身居要职的人,往往会把自己搁到那个位置上面去,人的很多自然属性,比如性情就会被牺牲掉。   华生: 外部环境有的时候把人推到一个位置,关键是你怎样驾驭。从婚姻、家庭、爱情的角度来说,把事业和生活分开非常重要,因为归根结底,你是要组成家庭,不是组成一个机构。对相爱的人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心灵相通,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契合,这是幸福的前提。   南方周末:1980年代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同时参与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那时也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初兴的时候,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   铁凝: 我觉得婚姻应该会更丰富长养人的内心,而不是使它更苍白更软弱,或者更懈怠。你有婚姻,但你还是会想到你的事业和职责,你的职业还是会带给你神圣感、敬畏感。华生习惯把工作说成干活:该干活了。工作、干活使我安静,使我内心平安。    南方周末:你曾经提到过心喜欢生。   铁凝:我跟华生在江苏旅行的时候去过金山寺,就是那个法海的寺庙。那天下着微雨,金山寺有一个匾,篆刻着4个字,心喜欢生,其实应读为生欢喜心,但误读起来也很有意味。听着好像很拗口,什么叫心喜欢生?心喜欢生你的心喜悦了,欢乐就生出来了。而生命本身就是欢乐之所在。我觉出内心真实的喜悦对生命的重要。   南方周末:你谈到的幸福、内心的欢乐、生命的喜悦,这些关键词都是人最根本的东西。在三任作协主席里,你也许是另类。   铁凝:作协主席是一个普通的人,恐怕也不是一件坏事。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说,听到你结婚,从某种意义上比当初知道你当作协主席更高兴。但是,婚姻、幸福无论对个人多么重要,毕竟是我的私事,过多强调,也会成为对公众的打搅。 回过头来看我所有的生活,我还是感谢文学,是文学让我成为今天的样子,是文学护佑着我,它使我保持了 心灵的开放、独立和丰满 。 不管外在有多少头衔,我本质上还是一个作家。   ------ 博主:两个不同时代的女作家,一位,以精简的语言阐述了她的颇具禅意的婚姻观------你不要找,你要等。另 一位,践行了这句话。 然而,这并不是对婚姻的完全解释。静静地等待你的缘分,很好很好。而缘分来了,结婚,生子,锅碗瓢盆-------爱情飞了,留下了有些失落的我们。如何? 所以,傻姑还有话要说。 上周与女友一起在校园里晒了一会儿太阳,开学后就没有能见一面,有些想念,便顺路前去骚扰一番。在阳光温暖的照耀下,我们,近四十岁而不惑的中年妇女,在花园边,谈到家庭,孩子,老公时,都是面对过去的所有问题,十分坦然。我们暗自庆幸:我们成熟了。感谢上苍,在我们短暂的生命时光里及早地摔碎了我们从少女时代就抱有的对婚姻的美梦,而稳步于看似单调,实则踏实的油盐生活中。在父母的坚守下,孩子长大,有着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家,这个家,不一定要那么完美如梦,但对于小鸟的成长,在它可以展开双翅有力地翱翔于长空的时候,这个家,对于这个转变过程,意义非凡。 有完人吗?或许有,但我们没有遇上。大多如此。于是,相守,就代表着坚持我们对婚姻中那为我们认可的价值,却也不代表于错误面前软弱无力地妥协。相守,它更需要你以坚忍、不屈的独立精神来对待婚姻生活中的不完美。人总是有缺点,有的缺点是非常顽固,它或会危及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中国这几十年的特殊时期里,男人要追逐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内心所秉承的传统文化太少太少。他们中的不少,沦落在不完整的精神世界里。因为要相守,所以要提醒他;因为要相守,所以要坚持。但,不管能不能最终相守在一起,对于一个女人,保持自己精神的独立,经济的独立,一个幸福的人生,才可以期待。 无论生活多苦多难,要学会把所承受的所有重量都支撑在自己的双脚上,而不去奢望有人来与你一起分担。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独立而坚强。 早晨,孩子爹开车载着儿子与我一起来学校。在食堂,面对着这爷俩的形象------ 无语无声地吃饭,我禁不住笑起来。他们发觉我在笑,也跟着傻笑起来。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古老而又安祥:惜缘。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当时,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铁凝如是说 :我对婚姻也有好的期望,可我从来都是做好了失望的准备,因为我觉得做好了失望的准备,才可能迎来希望。但可能我准备得还不是特别充分。         你不要找,你要等   
个人分类: 随笔杂谈|9150 次阅读|26 个评论
“皮皮”精神与我的生活
ztrilibin 2009-9-22 10:23
昨天,在收拾书架时突然发现了放置有段时间的瑞典作家格林伦的著作《长袜子皮皮》,这是第一本朗读给儿子听的童话书, 3 年前儿子 3 岁时在书店偶然发现的。文中讲述的是一个满脸雀斑,一头红发,穿着一双大脚一倍的鞋子和颜色不同的长袜子的小姑娘,自己一个人住在一栋大房子里,没有妈妈,有个海岛上做国王的爸爸(但不在身边),一个人力大无穷,自由自在,缺乏管教,生活中有足够的金币,来应付生活的需要,没有人在她想玩的时候叫她睡觉,没有叫她今天该穿什么,该吃什么。生活独立,性格坚强,对生活充满理想。读了之后,我和儿子一样,非常羡慕她的生活。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能像皮皮那样吗?尤其是我们在科研中。我看不大容易,但不是没有可能。是不是可以倡导一下皮皮精神呢。虽然我们科研中有许许多多中规中矩的任务,受到各种各样的指标限制,目标追求,每年有写不完的报告和建议书,做不完的试验和汇报,似乎没有时间去享受科研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像皮皮一样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梦想一天去遥远的孤岛上做个公主什么的。我们如何才能去像皮皮一样享受这一切呢?自由的学术空间是整个社会来营造的,单个人是无法左右的,但在科研工作中,是否可以想象,利用我们有限的力量和金币,在工作之余,开展一些我们爱穿爱吃的科研工作,很多人大概都是这样做的,包括我自己,总要让自己快乐起来,总要让自己充满理想和前进的动力,尽管做起来的时候会像皮皮那样看起来古怪一些。除了皮皮自己开心外,皮皮的朋友们都觉得这样挺好,皮皮的世界是令人羡慕。 我和儿子都羡慕皮皮的生活,我想学习她的态度。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碰我
moxj 2009-8-19 19:36
题目里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是有点来历的。上本科的很长时间里兄弟们甚至用它作为和我的打招呼用语。原因就是我在一次酩酊大醉后把平时不习惯哥们和我搂肩搭背升级为一点都不能碰我。当大家有了用床板把我抬去打吊针的计划后,我嘴里唯一重复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碰我 。 上小学就留意到一句诗: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乐意和大家群居,但不让别人靠近我的习惯没有什么不妥的。自从我断奶后,就是妈妈帮我洗脸,我都是非常反抗的 今天想起这件事情,因为我做完实验后坐进大教室门口听了一会报告,期间一个陌生学生出来的时候拍了我一下肩膀,我马上跟出去,结果那孩子却头也不回的走了。 难道很多事情仅是因为我长了和别人不同的胡子? 我一路上在思考这件事情。正巧大家刚也在聊人类成长的事情。有个小故事我觉得有些道理: 大部分成人喜欢在平静的环境睡觉,婴儿却往往在摇篮里更能睡着。有一种分析认为婴儿更能感觉到早期人类在树上休息才有的安全感。 我想人类追求安全感的本能一直是非常强大的,只是随着对世界的认识不同,心里的安全方式在不断地变化。 和他人保持距离是一种对安全的追求,和别人亲密接触同样是消除不安感觉的一种方式。我曾感觉到人们在这种彷徨中走过的变态,写了日记:《 谢谢你:我的朋友、兄弟、老师、妹妹 》。 又想起听报告时拍我肩膀的那个男孩,大概是表示友好。 毕竟,人总是会不断成长,不断认识周围的环境,也将不断的找到自己。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代替了那颗孤单的树;握手代替了抚摸对方的心跳;语言能表达的问候代替了拥抱 也许我们必须走的更远,多留给他人一些空间,用更加尊重别人空间的方式传递信息,也许有一天这些方式不但不会凑效,还会制造新的麻烦,我们还需要拥抱对方 同步变异 病毒一直没有被消灭而始终伴随我们一样, 很多东西都在变异,而且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所想到的时间。 甚至连一触即发这么短的时间都是又它们而来。 我们没有看到他们呢 因为我们没有察觉, 其实 我们总喜欢用同一种模式去考察并描述一件事情 而把造成它们变异的不同条件 忽略。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3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宿命:为独立而战
huangwd99 2009-4-24 22:22
中国的宿命:为独立而战 http://www.anti-cnn.com/forum/cn/thread-100639-1-1.html (此文由前文《中国还能独立多久》修改补全) 战略独立 我这里说的独立,当然不是主权独立,而是战略独立。 什么是战略独立?在当今的全球村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完全的独立,包括美国,或者说美国对世界的依赖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全面广泛。但是美国显然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独立能力。战略独立不排除很多方面对外依赖和需要,也不是说一切事情都你说了算,不跟人商量,实际上绝大部分日常事务都必须通过谈判妥协解决。战略独立的含义是能够参与国际军事经济政治各方面游戏规则的制定、修改和执行,在涉及核心利益的战略问题上能够与任何对手进行平等的谈判、竞争或冲突,有不被人绑架挟持的自由和选择。 美国政府在布什上台之后经常公开谈论行动自由,那是单边主义,要求比战略独立更高一层。我们认为行动自由不但是不现实、不可持久的,而且即使可以实现也是不明智的,因为在不把对方全部肉体消灭的前提下,你的行动自由就是其他所有人的行动不自由,而这必将招致反感、反对乃至不择手段的反抗(比如恐怖主义),最终还是自找苦吃。和平共处是人类生存的总体最佳选择,即使这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无奈的。 中国尚未独立 中国的主权独立从秦朝建立中国这个概念之后就没有丧失过(外族侵略之后也还是中国皇帝),但是战略独立从晚清(最晚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开始就丧失了。毛泽东时代在珍宝岛之后可以说获得了战略独立(毛泽东说的民族独立实际上就是战略独立),但其代价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之后,战略独立不再是中国执政者的首要关心,现在回顾起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起飞、体制转型、融入国际社会等等巨大的成功和进步,其代价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己的战略独立。 回顾中国二百年以来的近代史,历经多次内外战争和政权更替,但她的国际活动有一个始终不变的主线,那就是追求战略独立。晚清时期,为了抵御西方殖民的不断进攻蚕食,皇室不惜倒向曾经是天朝藩属的日本求助;民国抗日,那是连主权独立都岌岌可危,于是中国向美国和苏联求助;内战时期,蒋介石为了安内而不得不倒向美国,但他却一直不是美国称心的盟友,到退居台湾也仍然如此;中共政权建立之初,不得不仰仗苏联,但也正是苏联不允许中国保留战略独立的态度逼得北京反戈相向,不惜向精神敌人美国示好(不过在示好的同时也通过越战向美国宣示自己维持战略独立的决心和能力);苏联解体之后,北京意识到美国同样不允许自己保留战略独立,于是借俄国内外交困的时机与其寻求平等的伙伴关系。。。 在列强林立、风云变幻的当代世界,中国十几代人、数届政府在不断互相争斗指责的同时却在无意识中追求着一个共同不变的目标:战略独立。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中国历史和文化不允许当权者选择唯一的另外选项,那就是永久性附属于某个列强。作为一个大国,世界不可能允许中国像瑞士那样独善其身。作为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弱国,中国在任何时刻都不得不与某个列强结盟,否则连主权独立都随时可能丧失。作为一个大弱国,别人不可能象小国那样把你当成自动无害处理,长期、放心援助帮助而不防范,即使你愿意成为忠实附属。 现在,中国处于自从西方崛起以来离战略独立最近的地位。 但这也正是最危险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不读书不看报的JoeSchmoe都能清楚地看到你逐渐成型的实力并为你未来不可知的潜力而担忧。近年来西方逐渐表面化的反华情绪到最近的藏独事件达到新高潮,虽然其具体时间、方式和契机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从总体和长一点的时间尺度看却是必然的,而且这也不会是西方担心和抵触中国的巅峰,以后的冲突必然更加激烈和表面化,未知的只是方式和时间。这种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和抵触的根源和意识形态、种族甚至历史都无关,那些都是表象和借口,而是源于人类最根本的部落本能 设身处地想一下,遥远的地方有13亿人,能吃苦、干活而且不乏才能,原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中间落魄一段之后,最近二十年持续迅猛发展,无论世界上出现什么危机都不受影响,你能不对他们担心抵触吗? 这种部落本能并不一定是普适的,在任何一个个人身上都不一定表现,但在统计意义上则毫无疑问是存在并影响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国际政治的根本动因之一。 所以,除非中国崛起的势头停止,否则她面临的各种阻力和压力必然随着她的崛起而不断增加,直到超越某个临界点,也就是现有列强最终无奈地承认现实,停止无谓的压制,接受中国加入游戏规则委员会。 本文的用意绝非鼓吹战争或与西方(美国)或者任何国家的对立情绪,恰恰相反,是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寻求避免或至少最小化战争的途径,因为只有抛弃一厢情愿的幻想、认清现实、避免被误导或操纵、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化,才能及早做好战略准备,在和平选项作废之前促使各方选择和平,或者在和平无望的情况下及早做好应变准备。 本文的目的也不是提出解决方案,那个题目太大,而是分析现实。 具体分析起来,中国的长远发展面临着两个战略性瓶颈: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就没有战略独立的资本。正因如此,今后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在这两个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在自然限制以外的人为限制和挑战。 能源安全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第七大生产国(与墨西哥大致不相上下),目前一半左右依靠进口。国内产量近年有所增加,但远远赶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往前看,政府对燃油价格实行政策性压制(补贴)的做法没有改变的迹象,所以只要中国经济不进入衰退,即使石油价格继续上涨或高居不下、欧美经济萧条,但中国人不觉得痛,那么对石油的胃口就会继续增加,而如果经济继续增长的话则会有额外的需求压力。最近中国发现了几个储量可观的大油田,并在西太平洋大陆架、深海甚至世界各地全方位加大勘探、收购和开采力度,但这些努力都是不久前才开始,几年之内不可能见到显著效果。所以,如果经济不出现长期衰退的话,至少在五年之内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不可能减少,而且大于50%这个水平完全有可能一直持续到能源结构转型。 一个以加工、再加工出口和石油进口为生的国家,除非有足够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硬实力)保障自己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公平利益和对石油资源的公平获取,否则必然处处受制于人,即使大部分时候看上去一切照常,但一旦出现危机或遇到战略要害问题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屈从别人修改游戏规则。这就是丧失战略独立能力的经典表现和结果。 横向比较一下呢?美国75%靠进口,美国人喊能源安全狼来了已经喊了多年,但其能源安全的危险远远小于中国,因为它对石油资源的获取不受钱之外的障碍,而石油结算的钱是美元,也就是以美国政府信用担保的支付保证支付什么呢?美元。所以从宏观和长远经济角度看,石油对美国来说是免费的,除非石油结算和美元离婚或者美元回归金本位两者都是中短期(几年)内的不可能性。长远看当然这个风险不是零,但是在美国的单极地位全面崩溃之前,它都一直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金砖四国中的俄国是主要石油输出国和近几年来油价上涨的主要受惠者,虽然其生产量有下降趋势,但其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尚未勘探,随着气候变暖和油价居高,俄国石油储量很可能大幅增加。巴西最近在其近海发现巨大油田,开发之后将成为主要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纵观世界,争夺石油的就是几个需要进口的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其中前三者基本可以归为美国,因为在可见的将来之内和现有国际架构之下,日本不可能获得战略独立,欧盟也不会被美国剥夺石油获取权。 当然,和中国争夺石油的并不只是美国印度,中国陆地邻国所有富油国、东海(日本)、南海(东南亚诸岛国),关于石油的争夺都可能恶化,而且可能首先恶化。但这些小国的争夺和美国性质不一样,他们现在之所以很强硬,只是因为中国还不够强大或者没有充分使用其实力,等哪一天他们承认中国地区强权的地位了,自然就会闭口不谈武力,而是转为政治或商业谈判了。二十年来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马来西亚也转变不小,这些变化的原因很简单,但影响和意义却颇耐人寻味。 所以,从能源安全角度看,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内,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安全冲突主题就是中国、印度和美国对石油资源获取能力的竞争。不是东西对抗,也不是南北极化,更不是意识形态的正邪决斗,而是中印美老百姓抢石油。 这将是一场赤裸裸的并因赤裸而丑陋的争夺,正义、公平、道德等词汇将进一步沦为空前廉价的娼妓,人性的丑陋将无处可藏,而且因此使得虚伪达到震耳欲聋的音量。 因为它丑陋,所以值得尽一切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恶化;因为它重要,所以值得付出一切代价去赢得。 中国政府和有关精英界必须把能源安全放在这个框架之内分析和对待,只有如此才能摆正其他战略决策和运作操控、看清时势。在这个框架之内看,美国打伊拉克、意图颠覆伊朗、以战略性长期支持以色列为基础的中东政策、拒绝中海油收购Unoco、直到近年油价在供需平衡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飙升等等看似不一定相关的现象便都一目了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油价飙升并不一定是有组织、有意识的什么阴谋操控,即使有人试图如此也不一定能居天之功为己有,但市场心照不宣的共同假设就是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为什么中国持续高速发展二十多年、印度高速发展近十年,而油价直到近两年才飙升呢?简单说,是因为世界现在终于接受了现实和中印经济将可能持续发展的未来。如果世界对中国和/或印度的石油需求量预测降低,石油泡沫马上就会破灭。但是,即使不归结于阴谋论,油价飙升的直接结果还是干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这个框架之下,中俄再次合作具有特殊意义。当然,俄国和美国欧洲日本一样,也会有对中国崛起的天然担心(几年前江泽民和俄国签约放弃领土要求、划定边界,很可能是无奈但却明智的选择,非此不能获得俄国人的基本信任),而且苏俄过去两百多年对中国的侵略和压制也给中国人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两个相邻而且强烈寻求独立的大国不可能长期信任、平等结盟。但是,在美国承认中国战略独立地位之前,和俄国建立某种性质的战略合作关系是中国的唯一选择。我在《中美结盟共治天下》一文中提出中美结盟是最佳的长远目标,但是通向它的路上恐怕必须经过中俄结盟。也正因为这个看似矛盾的长短组合以及俄国地广人稀、油气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中国需要在俄国和欧美的争夺过程中乐观其成,最近格鲁维亚独立中国低调中立、对前苏联分化以及现在北约和俄国的争夺三缄其口,这都是相当高明的做法。换言之,中俄结盟只能是便利联盟,双方都不可能进行真诚的长期战略合作,而俄国需要中国的前提是其自身利益和安全不断受到威胁。中国不一定主动增加俄国的需要,但是对别人增加这个需要的努力也大可不必横加阻挠。 粮食安全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比能源好得多,进口保持在总消耗的5%左右,但是放眼未来却不乐观。人口在继续增加,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减少,而且气候变暖很可能在今后几十年之内造成多次世界性粮食危机。为什么最近一个月稻米价格突然发飙?中国冰雪灾和太平洋持续不散的LaNina,说白了就是吃定你中国人、印度人。我不认为这里有什么阴谋(直接造成玉米价格上涨的美国国会玉米酒精法案另当别论,见下),但这就是中国粮食安全漏洞被投机者看破和抓住痛脚的直接结果,也是今后更大危机的热身预演。 反观美国,根本不存在粮食安全的隐患。对农业巨额补贴是美国持续执行几十年的长远战略,加上人口密度低、耕地面积大、气候资源条件优厚、机械化程度高,美国早已成为世界粮仓,在所有主要谷物和多种其他农产品方面都是世界头号或主要出口国。这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支柱之一和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隐性资本。之所以是隐性资本,是因为这张牌不能轻易打,否则会显得很不道德。但是,近几年油价飞涨,以ADM为首的农业工业抓住机会,加大游说力度,于是05年国会通过并由布什签署法案,要求2012年之前美国汽油必须含有10%的生物燃料,实际上就是法律要求加政府补贴发展玉米酒精。有关玉米酒精的分析争论很多,目前在科学界已经达成的主流共识是无论从总体能源消耗还是温室气体排放还是经济角度看,玉米酒精都是弊大于利,而且与其他谷物(包括水稻)和食用玉米(包括畜牧业)争夺耕地,从而导致食品(包括肉类)全面涨价。目前的食品涨价、水稻涨价,和玉米酒精法案直接相关(巴西产的蔗糖酒精比玉米酒精便宜很多而且环境及耕地副作用也小得多,但是美国通过保护性关税阻止其进口)。 美国对农业实行长期补贴、基本建设的支持性投资,而且不惜因此与包括欧洲在内的所有国家动用政府最高层进行谈判、施压、保护农业,这是其社会工业化、良性社会经济结构(中产阶级)及长期国家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因为如果人口大部分需要把大量消费用于食品的话,就不可能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刺激生产和创新、促进人口都市化和非农业化,而如果把农业和其他商业活动同样处理、不进行政策性保护和补贴的话,国家必然严重依赖粮食进口,从而丧失最根本的战略独立。注意补贴的对象不应该是消费者,而是生产者,因为补贴消费者只能在国内而且对国外来源同样补贴,而补贴国内生产者则能提高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美国的长期农业补贴的附带效应是给全世界提供了相对廉价并稳定的粮食来源,虽然这并不是有关政策的出发点。但是,这场由玉米酒精法案造成粮食涨价和供应恐慌也提醒我们记起一个被大家遗忘或不愿提及的事实:粮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依赖于美国的根本点之一,而且世界没有任何手段防止美国因为自身利益考虑(包括因为利益集团游说的贪婪和政客的愚昧,而不一定是阴谋)而以此作为国际政治中的砝码和杠杆。 石油的很多用途并非生活必需,其需求量有比较大的弹性,而粮食则弹性极小。随着粮食期货市场在国际范围内的扩大和投机因素的增加,加上气候变暖的关心和了解程度增加,今后世界粮食市场的波动肯定会加大。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业收成必然对粮食价格产生巨大影响,一旦世界对中国农业收成看衰,粮价必然大涨,结果是中国总体经济和社会稳定遭受双重冲击。如此事关重大的国家安全问题,靠一厢情愿地希望别人不利用这个杠杆操控压制你显然是极为幼稚和不智的。 关于中国农业问题,已经有过很多公开讨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也有很多片面乃至愚蠢的说法。这里挑出两个比较流行的愚蠢说法略加评论。 1。耕地商业化。保护耕地,对于中国这样人均耕地少、产量低的人口大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必守底线,这和小国在宏观战略层面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看不到这一点就简单没有资格谈论粮食安全问题。但是保护耕地的问题应该和所有制、保护农民利益等其他问题分开讨论,而不能作为其他政治论点的绑票、工具,因为政治论点很难分清哪些有多少利益驱动的成分。粮食安全是超越政治、超越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的整体生存问题。无论是实行耕地私有制还是维持现有的名义上的集体所有制,无论耕地是否允许名义上的商业化,最终结果是占用耕地必须严格限制。在这个前提之下,当然不应该简单政策性禁止农民转让耕地,而是应该从基本建设(水利、运输、育种等)、成本和销售等各方面进行投资、补贴、教育培训和其他支持,使得农业活动成为在个体层面上有合理经济收效的职业。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的交易过程可以商品化,以至于在太平盛世看起来和一般的、教科书上的抽象generic商品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农产品中属于生活必需品而且在现实中不可能或很难替代的部分产品从根本上讲和经济理论中的商品存在本质性区别。这个区别在平常不会体现出来,但在它体现出来的时候(灾难、战争等)你再明白就晚了。能不能在太平盛世看到这个区别,这就是商人和战略家、学究和智者的区别。 农业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当作简单的经济活动对待,而是必须作为国家安全的支柱之一来处理。 超越政治 中国社会因为近代历史和国际环境的原因,其决策过程和理论研究乃至大众文化都普遍存在泛政治化的弊病,结果是很多超越政治的问题被形形色色的理念群体或利益集团人为政治化、庸俗化,造成了无数不必要的误导和错误。但是,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实力逐渐增强,国际政策和很多社会政策的研究必须超越狭义政治,回归到大历史和人性的层面和理性的角度,否则便难免继续过去二百年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历史,再次错过历史契机。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只是中国国家战略中的两个部分,远非全部,本文只是希望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把有关国家战略的思考和讨论推到超越政治的高度。
个人分类: 转载|1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摘:当猪开始独立的时候
pony911 2009-4-1 13:55
http://hi.baidu.com/asscd/blog/item/01640e334f13cbf01a4cff00.html
个人分类: 文摘|2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真正爱国者应具有的立场
famingkuang 2009-1-6 17:16
爱国首先当爱共产党 看到这个标题的人首先以为发发又在拍马屁了,老祖不是说发发的马屁功有进步了吗?此话不假,但在这发发决不是想拍马屁。发发是从一个国家的大局上来看这个问题的。 不信您先回答发发的几个问题: 问题 1 : A 皇帝 B 宰相 如果您有选择的机会,您选 A 还是 B ? 问题 2 : 国家主席 B 省长 如果您有机会选择,您选 A 还是 B ? 我不管您选什么,反正要是发发有机会一定选 A ,零点一秒的犹豫都没有。 发发以一已之思推而广之,中国有 56 个民族,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团体呀?如果有机会独立,谁不想弄个国家总统当当?就是发发也想成立一个侗人国,弄个侗王当当。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人民真正想要的,都是那些象发发一样有野心的政客们想要的(呵呵,发发不是政客,发发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他们为了一已之私利,可以置人民的真正利益于不顾,所有闹独立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些人,如达赖、阿扁之流,这是明里的,暗里的有多少您能看出来吗?只要一有机会这些人就会一涌而上,咱们一个大好河山就会被他们立马搞得肢离破碎,苏联的解体就是最好的例子。 发发不是没有看到有的共产党员在搞腐败,自己也是深受其害者,可是为什么还要拥护共产党呢? 发发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的,假使我们现在推翻了共产党,那么请问:谁有能力掌控这一大帮想自己当皇帝的人呢?社会还不乱了套了吗?真正得利的是谁?而普通的大众只会陷入更加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们不但不能推翻共产党,相反的,我们还要积极的拥护共产党,大家都行动起来,做点具体的实事,帮助共产党完成净化组织的工作,而不只是一味的埋葬、谴责、倒乱。为什么说学生和知识分子容易被人利用,就是因为他们只能看到问题的表面,只能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 发发认为,咱们以后不要轻易的就批评共产党,也不要轻易的就批评政府,把国家的形象和声誉搞坏了,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呢?这只对小部分有极度野心的人有利!浑水摸鱼!这正是他们想要的。如果我们都理智了,他们便没有了机会。人民也才能安居乐业,发发从自己经营一个小小的厂子都难以管理好,想到管好一个国家定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信?您不妨自己弄一个厂子来试试,看是不是象想象中那样容易管理。 所以对于共产党,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有足够的信心。允许她犯一些错误,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她自己改正错误,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我们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都知道要这样对待他,他才能健康成长,对于共产党,我想也应当一样看待。 宽容不光是长者对少者的需要,少者对长者同样也要宽容。 对事不对人,所以我们不能把不满意的矛头直接对准政府,也不要直接对准共产党,要直接对准做错了事的人,这才是好男儿,否则就只是个懦夫,因为怕得罪人而把本该对准某人的矛头对准共产党,对准这个国家直接捅了一刀。最后不但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连大家的利益都因为自己而受到了伤害。 这是发发的个人想法,不代表任何组织,不代表任何人,发发也不是共产党员,发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真正爱国者。
个人分类: 感恩|1478 次阅读|15 个评论
领导三定律与天下无官
考槃在涧 2008-11-13 17:05
作为一个无趣男,我一般不看纯粹爱情题材的小说。男人对爱情本来就没有女人那么狂热,何况无趣男。所以我要么读历史,要么读历史小说。 最近架空历史小说很热,但好作品不多。架空历史的要旨是在尽量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历史来;但往往架空历史小说都挂一历史空壳,在那里莺莺燕燕蝶蝶,红红绿绿翠翠,给现代爱情故事的男女主角戴上王子公主的桂冠。架空历史小说中我比较欣赏《新宋》。《新宋》写现代人石越不知何故回到了宋朝,和皇帝赵 顼( xu )、 王安石等人演了一出改变大宋历史的好戏。穿越不是重点,重点是历史,虚构而又合情合理的历史。有人说,阿越的这部《新宋》写得是如此之精彩和真实,以至于要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宋朝。 历史小说也好,架空历史小说也好,共同点不外一写政治,二写军事。我不喜欢搞政治,却喜欢读政治,因为我想找个化解政治的方法。中国政治几千年,国力日衰。虽然不能只怪政治,但也说明政治救不了国。事实上,泛滥而狂热的政治对国家尤其有害。 《新宋》书十几本,还没有出完,读到现在的感触已经一大堆。在新宋里的赵顼大概也算是个 明 君,石越把他写得活灵活现。赵顼深通驾驭臣下之道,也素有大志,也 许明 君大多如此,问题是,出个 明 君是否一定是社会之福呢? 赵顼听到益州叛乱的消息,面如死灰。想成为一代圣主的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想,我为子民们鞠躬尽瘁,换来的就是交钞滥发,人民暴乱?当他听到宰相吕惠卿结党营私的消息时,心如死灰。他想,这就是朕倚重的当朝重臣,那么朕还可以信任谁? 赵顼的死灰之心,恐怕千古帝王乃至如今领导皆曾有之。领导们爱听喜报不爱听忧思;爱听歌颂,不爱听抱怨;究其根本,还是赵顼的这种圣主心态在作怪。 大概千古帝王可分四类: 一曰圣主,二曰 明 君,三曰庸君,四曰昏君。圣主自古就那么几个, 明 君比较多。像乾隆、赵匡胤等人都可算 明 君,在他们治下国家还算兴盛,但有各有其硬伤。庸君是那些没做出什么好事来,也没干出什么大烂事的皇帝。历史上有几个皇帝画家、书法家、木匠,要是生的时候好,没准国家就出不了什么乱子;可惜他们大都生在乱世, 成了昏 君。真正意义上的昏君是那些残暴不仁、自毁长城、头脑简单而又自以为是的皇帝。赵构杀岳飞、崇祯杀袁崇焕,也许有他们自己的理由,从结果看,都昏得可以。 崇祯并不是不想把国家治理好,他没有办法。在明朝最黑暗的时候,财富全部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灾荒发生了,崇祯想救灾,拿不出钱来,让下面的官员出,结果发现下面有人拿出手的比他还要多!崇祯怒了,又无可奈何。更多的人,明明拿得出手,偏不敢拿出手。这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官员们明知道不拿钱救灾饥民就要造反,却又不敢拿钱出来。拿少了,杯水车薪;拿多了,别人要问这些钱从哪里来的?今天的官员们集体裸奔,只怕也算是熟读史书后的自保之良策。 姚雪垠《李自成》笔下的崇祯跟阿越《新宋》笔下的赵顼的心理状况大同小异,都是朕千辛万苦,你们不为朕分忧,贪污的贪污,造反的造反,一般的乱臣贼子。很多时候领导拿下属没办法,慨叹没有忠臣烈士。但按照崇祯对待忠诚烈士这个方法,有多少忠臣烈士,够你这么滥杀?按照楚怀王对待屈原这个方法,有多少忠臣烈士,够你这么放逐?按照毛泽东对待彭德怀这个方法,有多少忠臣烈士,够你这么劳改? 明 君一般在驾驭臣子上做得好些,乾隆宠信和珅,好歹没有坏大事。 明 君们最大的问题是野心,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圣主心态。稍微做点成绩出来,人就跟气吹似的膨胀起来。野心未见得是为自己 江山已经是他们的了,也没必要为自己;问题是这点无私的圣主野心往往坏事。君王们为此不忿:我都不是为自己,你们还这么对我。他们不明白,有野心的君主,臣子比较好对付,就怕你没野心。小人就利用你的野心,吹捧逢迎,排除异己;于是那些诤臣日以远兮,而那些善于捕捉圣主喜好的佞臣朝堂谈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国家开始浮躁。 明 君在世时还好控制臣下,等到 明 君自己驾鹤西归,后面的人就不见得能控制住局面了。 仔细思考中国史和中国目前企业、公司和事业单位,无趣男得到了两个定律: 领导三定律: 领导第一定律:领导要不顾一切保住自己的权位; 领导第二定律:领导要建功立业,如有冲突,参照第一定律; 领导第三定律:领导要为臣民谋福利,如有冲突,参照第二定律。 员工三定律: 员工第一定律:员工要不顾一切保住自己的权位; 员工第二定律:员工要做尽力出业绩,如有冲突,参照第一定律; 员工第三定律:员工要为领导谋取福利,如有冲突,参照第二定律。 领导往往喜欢员工听话,殊不知听话的员工也在算计领导;领导可以在关键时刻牺牲掉员工,殊不知员工早就在平时的点滴工作中应付领导。两个星球产生引力时,你能说谁先谁后么?只要领导三定律还在起作用,单怪领导和员工都是片面的;聪明的领导会把三定律倒过来用,反倒能保住自己的权位,这就是所谓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了。然而又有几个 明 君真正的做到了民为重? 领导三定律和员工三定律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的怪圈。领导和下属像两颗星球一样相互吸引,谁也摆脱不了谁。下属依附于领导,靠领导生存、升迁;领导依赖于下属,靠下属一级一级的应付渐行渐远、变色变味的执行自己的理想,同时靠下属的甜言蜜语麻醉自己。领导对员工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希望员工做听话的思想太监,又希望员工正确领会、执行自己的思想并灵活处理,而二者根本就是对立的。今天我们很多事情很难,难就难在大家既认为国民的素质无法承载进一步的民主和自由;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又要求进一步的民主和自由。 尽管有很多人做领导的本意倒不一定是为钱为权,但在领导三定律的驱使下,那些本来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入仕的人们最终也发生了嬗变。权力看起来是他们实现理想的保障,到最后却成为他们的负担;权力没有被他们的理想改变,反而是他们的理想被权力改变了,他们成为领导三定律的牺牲品。 历来中国的聪明人大都跑去做官,于是士大夫(官)看不起做实业、技术和各类专业人士,中国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就此搁浅。这只怕是中国始终发展不起现代文明、科学和商业的重要原因。别的不谈,科学说到底是个专业性的东西,尽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科学的发展,但在科学领域,管理和科学二者显然是不能本末倒置的。最聪明的科学家应该去做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管理,或者,管理科学。 当然,中国的专业人士有一万个理由要去做官。当我们不是领导的时候,我们没有搞专业的自由,于是我们拼命的要去做领导;但当我们成为领导后,我们发现自由更少了,我们连以前的专业都做不了了。而当我们专业搞得很漂亮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去做官,好推广自己的专业经验;然则专业经验是靠权力推广的么?难道论文、学术报告、同行讨论还不够推广专业经验吗?我们自己做专业的时候不希望被打扰,然则当我们把专业做漂亮了之后又想着去打扰别人。 我们呼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能不能先天下无官? 于是无趣男也鼓捣出三定律: 无趣男第一定律:思想和权力都不能让社会行为达成实质上的一致,能够让社会达成最大限度一致的只能是法律和制度; 无趣男第二定律:所有思想都必须通过社会选择得到验证,靠权力推行的思想即便在短期内能够发挥作用,长久肯定会成为社会的桎梏,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先兴后抑就是一训; 无趣男第三定律:权力只能暂时消灭异己思想,不能创生思想,更不能积累思想;思想之花只能在自由的土壤里才可能结果,强制或者被强制的思想都会无果而终。 所以在今天,如果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就不要去当官,起码不要以当官为己任;你无法通过当官实现自己的理想,除非你的理想本身是当官。我不会劝普通人不要考公务员、做官,因为我知道你永远不能把一头猪变成爱因斯坦。但爱因斯坦拒绝了以色列总统的职位,而中国的科学家似乎永远拒绝不了院长、校长、部长等职位。 大家和爱因斯坦的区别,就在这里。
个人分类: 哲思|3527 次阅读|18 个评论
独立思考与独立表达
jlpemail 2008-10-26 10:56
第一次看科学家传记是《哥白尼》,那一年我刚高中毕业。16世纪30年代后期,《天体运行论》已经基本完成,到40年代初才出版。 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哥白尼不早些出版他的《天体运行论》。后来才知道,敢情这个大天文学家是有顾虑的。他的学术思想、研究结论动摇了当时流行的宗教或者科学理念。即使统治阶级喜欢的东西不完全对,即使哥白尼的思想不完全错,只要和前者思想不统一,就可以被列入异端、禁止传播。 撇开文艺作品不说,科学著作中被列为禁书的往往是有创新思想的著作。《天体运行论》不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已。作为一个科学家,哥白尼作到了独立思考。他的独立表达尽管晚了些,仍然让教廷不安。后来,支持他的学说的人,宣传他的学说的人,受到监禁或者火刑,都表明独立思考之后的独立表达更重要,更艰难,影响也更巨大。 独立思考的思想成果,需要表达和传播。其影响力不亚于独立思考。想到的人,比表达的人多。表达的人,比实践的人多。由于独立思考获取的成果,受到打击、排斥和迫害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的思想者不胜枚举。 独立思考需要勇气,独立表达更需要勇气,也更需要智慧。比如,使用一些曲折的手法,以批判的口吻和形式。 以上是阅读武老师等人的《科学家的独立人格》的感想、联想,致谢。
个人分类: 立场|3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我们该什么时候入党?
moxj 2008-10-21 23:02
(图片来源: http://hqxx.jm.e21.cn/bencandy.php?fid=38id=133 ) 对于在国内长大的每一个人,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必要拿出来讨论.更因为谈到入党这首先是事关个人理想和信仰的问题.最该问的是你自己.然而关注这个问题的你是不是曾在入党和自己的未来发展这样的问题上权衡良久呢? 毋庸质疑,入党动机在当前更加首要的成为考察积极分子的第一个问题.去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参加党课培训第一节课结束后我问学员今天关于入党动机问题讲的怎么样,居然每一个人对我的回答是你怎么知道我们上课讲这个问题?可见这个题目已经很有必要拿出来探讨一下了. 2000 年左右有报道提醒腐败开始向年轻人蔓延的时候.我已经注意到一些 70 年代以后出生,受教育程度相对高的人走进了这个行列.而今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更加在学校入党相对容易和在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及事业单位党员有更好发展机遇这样的潜规则让学生入党积极性一直保持很高.从同学对入党动机这个问题的茫然表现来看不能不说很多人入党已经不在理想层面了. 如果太理想化的谈论和概括这些事情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那我们到 80 后的实际生活中去看看吧. 你是不是又机械麻木并且不耐烦的去上了党课呢?也许这并不让你怎么头疼,那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汇报你写的怎么样了呢? 80 后的同志们也许可以轻松一点,有了网络不光是自己的毕业论文轻松多了,是不是搜索一篇思想汇报也很容易呢?也许有几个人还能想到那已经不是思想汇报了,但你却不可能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你是不是在强国论坛上找你需要的内容呢?也许旁边你打开的还有那个经常浏览的娱乐网站.那在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也关注到了网上的那些时事报道呢?作为一个愤青是不是很多时候一边整理你的思想汇报一边在和同学评论那些腐败现象甚至指责这个党呢?让一个青年生活在这样一种矛盾之中确实是很为难啊.这也只是还在上学的你发出的一点感触.你是不是经常能听到早已工作多年并且还在单位基层继续默默工作的师兄也在抱怨呢?更让你矛盾的是这个师兄早在高中就入了党,而且大学时还是你们的党群负责人.想到这些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难道你会一点都不对这个问题做下自己的思考.还是听了父母的话才写申请书吗?还是同学老师的意见呢?是不是我们更因该相信自己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呢? 如果这些事情你一时还不能想不清楚.那你为什么不看看身边的这个党小组呢?在那里也许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现在我们的党小组可是比以前的先进民主多了.不但很多地方都很人性化了.适合你过组织生活了.还有就是不再像过去一样苛求你这个英雄的出生了.这样的机会你是不是因该更积极点呢.然而党对你宽松了,你对自己的过去又是什么态度呢? 也许你从小在一个干部家庭长大。 大概家庭的良好氛围和教育更能让你客观的认识你长大后了解到的社会状况包括一些见闻.你坚定信念加入了这个党. 但如果你发现家里那个有点官僚作风却在社会中混的如鱼得水的家长和你理想中及书上以及宣传中的党有很大差别时,你现在入党的心情又是怎么样呢? 依然是那个血气方刚的你,看到这个好象不是你原来认识中的世界时,你的心情如何又做如何的改变呢? 也许你出生在一位优秀的工人家庭. 你爸爸的尽业精神和妈妈的那些荣誉证书和奖状是不是还像从前一样激励你一直在奋斗. 领导对你爸的那一次小小的不公平没有在你心里留下一点涟漪吗? 你现在不会一心只想做个技术人员吧.你对党的组织生活向往的激情哪里去了呢? 你是不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呢? 那你可是工人兄弟最亲密的同盟啊.任劳任怨是咱们农民兄弟最优秀的品格啊. 你不会因为村委书记占了你家一点田就对领导耿耿于怀吧. 至于村上那些让人看不惯的事情你就更不会放在心上了. 当然了, 你还可能出生在一个老爸抗着枪为你们挣学费的家庭,一个被人称为知识分子的家庭, 更可能出生在一个已经崛起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在各个城市里向建筑老板讨工钱的,在大街小巷和广大城管在进行运动战的,我们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家庭...... 你对我们的领导,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又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80 后的年轻人们,回想童年的生活,看看现在的景况,环顾周围的世界,你此时入党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不会再问你了,你没有在考问自己吗?当单位一位前辈用开玩笑的口气和你讲:你们现在入党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没有脑子容易被赵本山忽悠的人,另一种是心术不正的人.这时你在想什么呢?起码做过团员的你,是因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让你积极走近党吗?还是周围人的说教?难道真的是你那个自己也会承认的很现实的想法再驱动你继续写完这篇思想汇报吗?那你的理想现在在哪里呢? 在纷繁复杂,瞬息变化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们,在多元化的世界里你们必然会让我们艺术再度辉煌.那我们的信仰又如何呢?受过这么多自然科学知识熏陶的你,一多半人心中的上帝都已经死了.难道真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我们将是信仰缺失的一代.那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呢?如果这样的问题也会让你彷徨、不知所措的话,我想提醒你: 不要忘记妈妈给我们的爱,爸爸交给我们的勇气,和我们自己在成长历程中培养起来的理性;独立思考问题,走自己的路,让宏志哥和上帝练他们的葵花宝典去吧. 信仰就在你思想汇报的前面.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5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不是傀儡?
moxj 2008-10-21 21:26
(图片来源 http://space.yoka.com/blog/164555 ) 从早前的土木偶像和木偶戏那里已经看不到多少傀儡的影子了.然而它却在我们这些获得了自由的人身上蔓延起来了.所谓有不能自拔的说法就是因为人常常即使已经掉进了陷阱却依旧乐不思蜀.如果你还不能意识到我在说什么?那么停下来想想历史书上的几位皇帝你马上也能记起傀儡这个词.如果你能继续往下思考,或许你会想到连皇帝都是傀儡了,那他的子民还能是什么呢?其实没有必要这么麻烦,在阅读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时候你已经意识到没有几个人不是别人的工具,那你也就知道没有几个人不是傀儡了. 人民是官员的傀儡,官员是总统的傀儡,总统是财团的傀儡,那些曾经的财团都是被如潮的人民淹没掉的傀儡.如果傀儡这个词可以被比我以上所说还要大胆的来使用,那我如下所要讲的就是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傀儡 . 现实中的事情也许确实很复杂,我们姑且不做讨论,那我们谈谈网络里的傀儡也许你会马上积极发言,那你觉得自己是什么角色呢?也就是开始说的什么样的傀儡.  首先我们先得了解一下网络现在的有什么样的位置.无疑它已经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传媒.从政治角度讲这个虚拟社会大大降低了平民参与政治的成本,极大的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使公共权力有可能向平民转化.从经济和商业方面讲网络所带来的低成本和快捷服务是它当前最大的发展动力.其它方面网络也有很独特的优势.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妨先看下大家衷爱的科学网现在是什么情况呢?科学网是一个建立时间还很短的网,更是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网,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网,更是一个需要大家来建设和维护宣传的网.那我们在这个网里因该扮演什么样的傀儡呢?先看看先前的网民是怎样做的吧.他们都是一些努力建设这个网的傀儡,是一些向人们宣传科学精神和科学理念的导师.那么我们这批新的网民是些什么样的傀儡呢?明天能继续留下来的一定是和先前的网民一样的傀儡.现在来的这些人还有什么样的角色呢?听到有人说网上来了一些刷屏和等奖的傀儡.我想大家不用太担心这些吧.科学网虽然也非常需要网民来支持.但它所以能够不断壮大到现在更重要是因为它是一个用科学和理性的原则为大家服务的平台.正像我在 《谁在炒作强子对撞机》 中说的一样,坚韧的勇气和宽广的爱是我们前进的真正动力和基础.科学网不是一个用奖品使自己成为财团的傀儡,但 它是站在大家后面一直给大家鼓励的傀儡,是一个可以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更是一个策略灵活,但原则坚定的傀儡. 如果我们现在还要问自己在这里因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傀儡.只有一个答案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在科学网里找到快乐,有所收获的傀儡,那就是我们做一个客观评论,虚心学习,默默耕耘的傀儡.做一个站在科学网,关心全社会的傀儡.做一个在科学网里学习的傀儡,做一个给科学网外服务的傀儡. (昨晚看到一位老师写的<我看科学网青年博客大赛之注册>有点吃惊,今天下班后写了上面这段话,个人拙见,胡言乱语,祝浏览网页的老师们快乐,孩子们开心〕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3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受我影响之前请先批判我
考槃在涧 2008-7-28 10:36
金蛇郎君说,重宝秘术,付与有缘,入我门来,遇祸莫怨。我没有重宝,也没有秘术,更没有金蛇剑,只时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付与有缘。金蛇郎君说遇祸莫怨,我没有那么不付责任,事实上,我心里很担心。 人的思维有许多惯性,既会晕轮,又会刻板,还会功能固着。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爱德华 桑戴克 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人的这些思维惯性对普通人来说是常态,但一定是学者的大敌。爱因斯坦自己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对量子力学的态度摇摆不定,很多学者受他的影响也反对量子力学,尽管科学需要反对,但这件事情还是让大家觉得很遗憾。 爱因斯坦自己说,我竭力告诫自己要蔑视权威 , 命运却使我成了权威。人们往往容易对权威产生晕轮效应,从而丧失自己的判断力而盲从。盲从不是学者的美德,因为大多数时候,很少有科学家敢于宣称自己一定是对的。一般来说,谁宣称他一定是对的,我多半会更怀疑他的观点;而反倒是对自己观点不那么肯定的,我倒是愿意仔细研究研究。 所以,当人们愿意接纳我的观点时,我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思想最美丽也最困惑的地方就在于,它很难说有绝对的对错。每一个人都乐于见到自己的观点被认可,自己的思想被学习,自己在影响他人。但我始终对自己忐忑不安,这也是我希望系统学习物理学的原因之一:我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对的,我甚至不能确定自己的观点是不是有价值。 想起当初和亚辉认识的时候,我不断批判他的唯信息论,其实后来我在很大程度上接受并学习了他的观点和思想,但我们至少辩论了一个月。至今我也不敢肯定他的观点是不是对的,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三个人真正懂了他的观点的话,我肯定是其中之一。如今我可以替亚辉说入我门来,遇祸莫怨了,即便如此,我对他的理论还是七分接受,三分怀疑。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我还是担心晕轮效应带来的光环让我们每个人丧失理智。中国历来是一个为熟人大开方便之门的国度,而在思想上我们也经常为熟人大开方便之门。 我现在当然不是权威,也许十年后会有一些人接受我的观点,尽管现在说这些似乎为时尚早,可我还是想说:受我影响之前请先批判我,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不是对的。怀疑我的观点比悦纳我的观点更让我欣喜,因为:在争辩中,我们离真理都只有一步;而在赞美中,我们离真理也许无限遥远。 百度百科 晕轮效应 百度百科 刻板印象 百度百科 功能固着
个人分类: 求道|4770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