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做实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教师节|路在脚下,有梦想即是远方——来自一位导师的叮咛与嘱托
AJE2017 2020-9-10 15:59
今天是教师节,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不少学子给为师发来节日祝福,让为师备感欣慰。为师虽算不得桃李满天下,但能有弟子们时不时惦念,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今日忽有感而发,想为学子们送去些许叮咛和嘱托,莫嫌为师啰嗦,也并非倚老卖老,只是觉得平时除了组会上的交流,鲜有机会真正关心你们的成长,权且当作一次闲话家常吧。 技多不压身 新学期开学了,又有新成员融入我们实验室这个大家庭。 低年级的研究生们,除了完成最基本的课程和学业要求,要逐渐开始适应, 实验室将是你们未来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最习以为常的存在,你们将在这里完成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角色转变。 尽管你们现阶段尚不具备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但“技多不压身”,多跟在师兄、师姐身后学一些实验操作技巧和仪器使用技能,对你们日后早日上手开展科研将大有益处。 追踪学术热点 为师自是不担心你们的学习能力,你们本科阶段都有不俗的表现。相信看文献等学习任务你们能很好地完成。 只是提醒一点,已有的经典文献读完之后,记得像某些爱看剧的同学追剧一样, 追踪一下本学术领域各大牛刊的“ current issue ”,看看最新一期学术期刊发表了哪些最新科研进展。 科学研究进步得太快了,早已不是为师当年那个做 PCR 还得通过水浴锅控制反应温度的时代了。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终生学习者,用最前沿的科研进展武装自己,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多走出去看看 为师非常鼓励你们多多出去参加学术会议,也鼓励你们好好利用学院邀请科研大拿来做报告的宝贵机会,多听、多学、多交流。 说实话,为师的学术水平不过尔尔,很怕你们的科研思路受到局限,很怕你们固步自封、蹲卧井底。 有机会的话,多出去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如何做,学会问为什么,从中寻找对自己的启发。为师的科研经费里,可是专门为你们留出了这笔预算的。 耐得住寂寞 很多时候,为师不是不晓得你们辛苦,只是做科研,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为师尽量不过多 push 你们,等你们有自己的课题需要操心的时候,会发现每天至少保证 7 ~ 8 小时做实验的时间(不包括发呆、唠嗑、摸鱼、吃喝拉撒的时间),才有可能如期顺利毕业。 或许 除了科研成果本身,你们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将是坚韧不拔的毅力。 有了这段经历,今后无论遇到何种难题,也都能坦然面对、从容化解。 善于表达 除了坚持不懈的品质,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能力,都要多多创造机会加以培养和锻炼。 比如,参加学术会议时尝试做个演讲,尝试用英语记录实验笔记并进行适当的结果分析和讨论,等等,都能帮助自己提升各方面的表达能力。 为师对你们表达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做到写完通读至少一遍、基本杜绝错别字。为师已一把年纪,就当为了让为师晚几年戴上老花镜,也莫要再让为师修改你们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或科研论文初稿时,把时间、精力都用在抠错字、改标点、通语句上了,实在头痛。 他日进入机关单位工作,起草的公文若因错别字问题被领导责骂时,莫说曾是为师的弟子。 注意实验安全 每每最让为师不放心的,当属实验安全隐患问题,这里不得不再叮嘱几句,做实验时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 你们有位师姐,曾不小心用液氮把实验室的塑胶地板冻出了几道将近二十公分的裂口;还有位师姐,曾把刚用酒精灯灼烧过的涂布棒插进盛有酒精的玻璃瓶中,点燃了瓶中的酒精。万幸均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还有新闻上时不时关于哪个实验室爆炸的报道,每每看得为师心惊肉跳。 为师的心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实验失败了可以重做,但你们一定要身心健康、平安顺遂地完成学业,为师才能对得起生养你们的父母。 今年是个特殊时期,疫情防护不松懈的同时,如有感冒发热、胸闷气短等症状的学生,务必及时跟为师说明情况。 关于毕业之后 为师虽希望每位弟子都能传承衣钵,延续这条不断探索的科研道路,但毕竟人各有志,毕业后无论你们做何选择,只要无愧于心,为师都表示支持。 如果希望继续留在学术领域,想必无需为师多念“紧箍咒”,你们自会不断鞭策自己,因为依目前寻找教职时僧多粥少的情况,以及学院近些年招聘讲师的条件来看, 单单完成学院的毕业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毕业后不打算继续从事科研相关工作,为师也不强求,为师甚至可以默许这些同学在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多少了解一些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内容。 但是,你们至少得做到能够拿到学位、顺利毕业,而不可轻易半途而废。 尤其对于直博生来说,由于原则上没有硕士阶段,因而中途放弃的代价相当惨重,不到迫不得已,由不得任性。《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虽然每次吵架都嚷嚷着要散伙自己回高老庄,最终也还是咬着牙走完了取经之路。 写在最后 总之,如果科研上、生活上有任何困惑或想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欢迎你们找为师沟通交流。目前实验室组会的频率基本维持在两周一次,如果希望更多一对一的交流机会, e-mail 或跟为师预约个 talk ,都是可以的。 为师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领路人,待到你们逐渐成长、成熟,走出实验室的那一天,如果你们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有比为师更独到的见解、更深入的领悟,就说明你们是合格的毕业生,亦不枉为师这些年的耕耘与付出。 最后,为师坚信,无论在学术领域,抑或在其他各行各业,你们都是最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后浪。唯愿你们继续踏浪前行、敢拼敢闯——努力正当其时,梦想闪耀前方。 ∽ 文末互动∽ 「 导师版 」 除了上述叮嘱,身为导师的您,还有什么想对刚刚开始崭新学年的莘莘学子述说?您的谆谆教导,将是学子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欢迎您在本文的评论区留言。 9 月 20 日之前,关注 AJE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在 AJE 微信公众号内此文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将从评论区选取 5 位,赠送 AJE 定制靠垫或保温杯一个(我们会根据您的意愿,为您奉上二选一精美礼品)。福利多多,不容错过! 「 学生版 」 看完上述来自导师的殷殷叮咛,是否备受感动和鼓舞?今天是教师节,不管你是否已走出校园,都请为你的导师或曾经的老师送上诚挚的节日祝福吧。那些平时羞于表达不曾当面对老师说出的感谢,请尽管在评论区留言。 9 月 20 日之前,关注 AJE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在 AJE 微信公众号内此文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将从评论区选取 5 位,赠送 AJE 定制靠垫或保温杯一个(我们会根据您的意愿,为您奉上二选一精美礼品)。福利多多,不容错过! AJE 恭祝全体老师节日快乐! 喜欢这篇博文吗?如果您觉得本博文对您和身边的人有所帮助,欢迎将其推荐到博客首页或分享至您的个人博客。看到您的推荐或收到您分享本博文的后台提醒后, 我们将通过私人消息为您赠送 AJE 润色服务的优惠代码 及使用方法说明,作为对您支持的回馈与感谢。 如果您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有英语翻译和语言编辑的需求,敬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aje.com ;如您想了解 AJE 如何帮助研究者取得成功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AJE 中文官网 www.aje.cn 。 本文首发于“ AJE 美国期刊专家 ”微信公众平台。您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我们交流,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找到我们。
个人分类: AJE 学术博文|6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母亲节|搞科研犹如“当妈”,做实验堪比“养娃”
AJE2017 2020-5-10 09:38
回想本小编此前在实验室做科研时,身边的师姐、同学,包括自己,时常将各自为科研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比喻成是在当妈养娃。如今细细想来,搞科研做实验确实跟当妈带娃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有把科研项目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培育、精心照料,才能在科研领域收获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述一些“搞科研犹如当妈,做实验堪比带娃”的故事,衷心祝愿一手当妈带娃、一手做实验搞科研的“女超人”们母亲节快乐!也衷心祝愿全天下的母亲们节日快乐! 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 想必将做实验比作养娃的一大原因,就是两者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哪个科研人员不是在实验台前一待就是半天甚至一天?又有哪个科研人员不是时时刻刻操心着自己的实验结果、研究进展,而且不敢稍有懈怠唯恐被别的课题组抢了先?甚至有的时候睡梦中都还惦记着,本小编就曾经梦到过拿给师弟的实验材料被师弟吐槽不好用,还梦到过实验室的水浴锅没有关,脑海中的画面如此真实,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都还记忆犹新。 除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搞科研需要投入的物力和财力亦不容小觑。 就像每一位妈妈在孩子的吃、穿、用等方面总想精挑细选最好的最贵的,做实验时,科研人员也更倾向于使用更优质的耗材和灵敏度更高的试剂。 且不说大型实验仪器个个造价不菲,耗材和试剂的花费一般也都不是个小数目,比如用于蛋白检测的一些特异性好、效价高的抗体,一支的规格可能只有几十或几百微升,却要花费几百甚至上千元。记得本小编之前在实验室时经常需要使用液氮来快速冻存实验材料,液氮据说差不多跟牛奶一个价格,但是液氮在室温下挥发极快,动辄一通操作,可能一两升的液氮就挥发了,所以为了保证够用,一般都按一次五十升、一百升的量来进行购买。 充分阅读文献,此乃科研项目的“育儿经” 开展科学研究,除了需要做大量实验进行探索之外,还离不开阅读文献。相信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尚躺于自己肚子里时,就开始阅读大量的育儿经,认真制定孩子出生后的每一步成长计划。与此类似, 在科研的世界里,文献就好比科研项目的“育儿经”。 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如何进行每一步研究,目前相关学科领域已知的研究进展到了哪一步,还有哪些悬而未决有待探索的课题,这些都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才能得知;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和困惑,除了与导师、同事交流,往往也需要从文献中寻求启发和灵感,并及时调整实验思路。 比半夜起床给娃喂奶还要准时的定时取样 对于大多数新手妈妈来说,一大挑战就是半夜起床给宝宝喂奶。白天喂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夜间每睡着三四个小时醒来喂一次奶,确实对妈妈的睡眠质量造成不小的影响。尽管如此,每位妈妈还是宁可自己困掉头,也不能让宝宝饿着。 巧了, 实验过程中定时取样这个神奇的存在,可以让无论男女科研人员都体会一把比半夜定点儿起床给娃喂奶还要准时的感受。 为什么要定时取样?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在科研领域也很常见,凡是需要探索或观察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的变化规律或者其对于所作用对象的影响的实验,几乎都涉及定时取样。 本小编有两位进行过周期采样的师姐,师姐甲的某项实验需要从0至72小时每三小时定时取样一次,师姐乙的某项实验需要从0至96小时每八小时定时取样一次,想必经过这种不分昼夜、锲而不舍的定时取样实验的锻炼,师姐们有娃之后半夜起来喂奶之类的根本不在话下。 实验结果很“叛逆”,跟原先的假设和预期刚好相反 科学研究,多数时候探索的是未知的东西。不同于初高中以及本科在统一的实验课堂上开展的那些验证性实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开展的一般都是探索性实验,虽然会在实验开始之前提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和预期,但在实验结束之前,其实没有人能真正保证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结果。 就像青春期的孩子,实验结果有时也会“叛逆”, 做出一个跟预先的假设刚好相反的实验结果往往让科研人员风中凌乱。但有时,这种情况未必是坏事,相反的实验结果可能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某个科学问题,如果能基于此进行深入思考,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或重新调整实验设计思路,或许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放假想出去旅游,可实验室养的小白鼠还在嗷嗷待哺 除了上述种种,对于生农医药类的科研人员,可能对于做实验有如当妈的体会更加深刻, 因为这些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往往要养一些生物作为实验材料。既然是活物,那可就跟娃一样,要吃要喝要生长要新陈代谢。 比如,做遗传的要给养的果蝇煮玉米糊;做微生物或细胞的要给养的菌或细胞更换新的培养基,做动物生理或病理的要给养的小白鼠更换垫料,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给养的苗浇水施肥……平时给予这些生物材料尽可能的悉心照料也就罢了,偶尔放个小长假想要出去旅游或者回老家探亲几天,娃尚且可以跟随自己一路照看好,可是一想到在实验室养的那些嗷嗷待哺的小动物、微生物或者细胞,哪怕相当耐旱只需要好几天浇一次水的模式植物扛把子拟南芥,可能也都无法狠下心来弃它们而去了。 快要兼顾不过来?AJE随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的确,做科研不容易,当妈养娃亦非易事,眼看着每一位兼顾这两项人生大事的科研女性如此辛苦,AJE真诚地希望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虽然养娃方面AJE不擅长,但是 助力科研人员更好更快地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则是AJE的强项 。AJE拥有以英语为母语的博士专家团队和经验丰富的出版专业人士,为您提供英文润色、学术翻译、格式排版、图表处理、期刊选择等多种优质的学术发表相关服务——这些劳心劳力的事情就不需要各位科研人员亲力亲为,请放心地交给AJE吧,有AJE为您提供这些帮助和服务,相信能减轻一边养娃一边搞科研的各位妈妈肩上的担子。 结语 文章的最后,希望借用我们都熟知的居里夫人的故事作为结尾:除了被誉为“钋和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还培养了两个了不起的女儿——大女儿跟她一样也是诺贝尔奖得主,小女儿是一位作家。不仅仅是居里夫人,每一位能在搞科研和抚养孩子这两件事之间寻求完美平衡的母亲都是有如女超人一般的存在,都值得由衷的崇敬和钦佩。 今天是母亲节,AJE向每一位科研养娃两不误的伟大女性致敬,向您道一声“辛苦了”,衷心祝愿您的科研事业和孩子一道茁壮成长,并衷心祝愿所有母亲都节日快乐! 喜欢这篇博文吗?如果您觉得本博文对您和身边的人有所帮助,欢迎将其推荐到博客首页或分享至您的个人博客。看到您的推荐或收到您分享本博文的后台提醒后, 我们将通过私人消息为您赠送 AJE 润色服务的优惠代码 及使用方法说明,作为对您支持的回馈与感谢。 如果您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有英语翻译和语言编辑的需求,敬请 发送邮件至 support@aje.com ;如您想了解 AJE 如何帮助研究者取得成功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AJE 中文官网 www.aje.cn 。 本文首发于“ AJE 美国期刊专家 ”微信公众平台。您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我们交流,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找到我们。
个人分类: AJE 学术博文|3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做实验,也能有论文!?
热度 4 basil1990 2014-3-4 21:46
对一些刚接触学术的同学来说,我的题目是一个问题;对做过学术的人来说,我的题目是一个观点。 最近总觉得做学术没劲,因为一直在“无目的的看文献”,看一两篇后心里就有不踏实,总是很急,一直在怪老师为什么没给指定一个方向,为什么我们没有试验可做,为什么要通过看论文写论文,这样有意义吗? 首先,我的观点是:不做试验,也能写论文! 论文是一种观点,是创新。然而创新有大小之分,因此论文有优劣之分。 做实验容易出论文,容易出好论文,因为实践出真知。学校化工院的一位研究生发了关于石墨烯的4篇SCI文章,他给我们分享他做学术的流程:确定方向;查找文献;看文献,大量的关于石墨烯的文献;做实验,日以继夜的做;边做边写,边写边投;再看文献,再做实验。 而我现在是什么状态啦——我想大多数人和我差不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看文献,看大量的文献;确定方向;找文献;看文献;写文章;投文章。差别在于“方向”确定的先后次序;第二种是:确定方向;查文献;看文献;写文章;投文章。 做学术要有“大树思想”,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查,多看,多写,多投”,没试验,不要紧,有创新,不抄袭就OK! 时间问题,明天接着说这个话题。
个人分类: 学习有感|5068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心一意做实验
tinnhinn 2013-6-27 09:38
盼望着,盼望着,暑假终于来了。但这并不是外界所期待的那样,做老师有两个假期可以休息,而是终于迎来了可以安心做实验的时期。当然,安心是有条件的。在空荡荡的实验楼里,一个人做实验!!!
2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会做饭就会做实验
热度 11 yzhang111 2011-10-4 09:33
早就听不少人这么说:一般做饭做的好的人都很会做实验(尤其是化学生物学实验)。个人体验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周围实验做的好的人都是做饭的一把手。甚至文科毕业的都可以做的很好。如果再看点儿文献的话,估计可以迅速成专家。没有统计过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几个会做饭的,感觉应该有几个?
3935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做实验需要注意的五大细节 精选
dongzg101 2011-7-26 08:59
做实验需要注意的五大细节 精选 已有 1722 次阅读 2011-7-25 05:36 | 个人分类: 经验总结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实验 细节 做实验需要注意的五大细节 实验的成功率很重要,而要提高成功率,就必须注意细节。以下是做实验需要注意的五大细节: 一, 记录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可能记住做过的每一步。例如实验记录如果不及时写,第二天就会忘记很多,一周之后就完全忘记了。所以做实验一定要做好实验记录。 记录一要及时, 否则就会忘记,最好是随时记录。 二要详细, 因为一个很小的细节可能就是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如果没有记下这个细节,实验出问题了就难以找到原因。例如,做实验用的试剂是哪一瓶,什么时候配的(尤其是容易失效的试剂),如果是用 PBST 配的 5%BSA ,加了 0.02% 的 Sodium Azide 抑制微生物生长,就应该记录为 5%BSA.PBST.N3Na ,而不是 5%BSA 。 三要整洁, 如果过于潦草,看起来很不方便,需要找相关信息的时候就难以找到。配好的试剂做好标签也是一种记录,标签一定要详细:包括试剂名称、配置日期、配置者及其它必要信息。在配试剂的时候,为了防止忘记贴标签的情况,应该先贴标签,再加试剂。电子记录有易于检索的优点,对于某些重要信息,可以记录到电子文档(例如 word 文档)里面。 二, 核查 很多时候,我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仔细核查,例如没有核查果蝇的表型,没有仔细检查试剂的标签,没有核查离心机的转速,没有检查 heat block 的温度等等。每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所以一定要养成仔细核查的习惯。具体来说,在加试剂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核查标签(包括试剂名称、配置日期),是否有沉淀,颜色是否改变等;使用仪器的时候,要核查设置,例如温度、转速、时间设置等;电泳的时候,要核查是否有气泡冒出;使用实验动物的时候,要核查表型等。 三, 分装 谚语说: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同样,在做实验的时候,有时也不要把所有试剂都放到同一个容器里。分装有很多好处。 第一,保险。 可以防止因为污染、变质等原因损失全部试剂或者样品。 第二,容易混匀。 结冰的试剂需要全部溶解然后 vortex 才可以混匀,如果很大体积,有时会等不及全部溶解就开始加样,会导致浓度不均。一般溶液都是先溶解溶质浓度高的,就像是结冰的汽水一边融化一边喝,一开始很甜,最后几乎没有甜味了,是因为糖份的存在会降低熔点,含糖量高的先溶解了。分装后,每一管溶液量小,解冻时容易全部溶解。注意在分装的时候一定要全部溶解并充分混匀。 第三,延长保质期。 很多试剂都要低温保存。如果不分装,每次使用的时候都全部受热一次,变质就会很快。分装之后,每次使用只有少量试剂受热,其它的还可以继续保持于低温,可以延长使用寿命。抗体、体积较大的酶、热不稳定的其它试剂等最好分装保存于 -20 度或者更低的温度。 四, 混匀 实验对很多试剂的用量都有明确要求。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可重复性,必须保证试剂用量一致。用量等于体积乘以浓度,如果溶液不混匀的话,浓度就会不同,即使加样体积一样,实际的量也可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保证试剂是充分混匀。结冰的试剂,必须完全溶解才可以使用。容易沉淀的试剂,使用之前必须充分 vortex 后再快速离心一下才能使用。 五, 备份 在《 At the bench 》一书里,作者说如果实验室发生起火等危急情况,首先应该抢救的不是试剂,而是实验记录。因为有了实验记录才可以完成论文。其实,为了防止实验记录丢失的情况,可以把实验记录扫描为 PDF 文档以备份。同时,对于重要的研究数据,最好整理成电子文档例如 excel 或 word 文档,并且养成对自己的电脑文件定期备份的习惯。此外,质粒、转化后的细菌也需要备份。最好备份两份以降低丢失的概率。
1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生活交谈!
guangmingche 2010-5-24 21:47
转眼间在实验已经快一年了,诸多感~~~ 有实验成功的喜悦~~~ 有一筹莫展的忧伤~~ 生活有如此 和朋友一起分享篮球场上的激情昂扬~~~~~~~ 感觉这生活的点点滴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导师‘做实验’与将军‘拼刺刀’
lin602 2010-3-6 22:41
关于导师自己动手做实验的事情,议论的比较多。本人也凑个热闹说几句。 我认为导师对待实验,应该在这个层面上,即能够知道自己的研究生们正在做什么,如何做的,结果如何,结果对不对,如果研究生做不出来了,能够参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参考。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扳道叉。甚至关键的时候,在研究生身旁,看着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做的,有没有缺点与不对的地方,以求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我认为导师不一定自己搭仪器,样品称量,完全自己动手操作。当然如果自己这样做也是值得称赞的。 有的导师几个月不见研究生一面,可能自己的研究生名字都叫不对,甚至不太熟悉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研究生是如何做的了。研究生遇到问题,找不到导师讨论,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或与其他师兄弟们请教。 目前中国大学的教授,有自己的教学工作,要上课,开会,写申请书,写论文,改研究生论文,改本科生论文,评职称材料,评各基金项目,参加本校外校的研究生答辩,参加验收,审杂志来的审稿,如果有转让项目,还要接待单位的人,出差,到工厂试车等。如果当个官嘛,那更忙了。这些事情很多的,不大有大片时间来做实验,其实能够经常在实验室跑跑,与研究生聊聊,知道在做什么,参预讨论就非常了不起了。再说,如果年龄大了,眼花了,手也发抖,做实验操作还不如自己的学生呢。 如果你只有一、二个研究生,导师自己再不做实验,可能就不太能够做出成绩了。 能够将十多甚至更多研究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在他们的实验中,导师的智慧已经在其中了,这个导师肯定是个好导师。如果导师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做什么,长时间不见研究生,不知道研究生们做什么,这个导师就不是好导师。 我认为导师做实验是在这个导面上。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板之牛,在于四处云游
yuncai 2010-3-5 00:54
做老板的,用不用亲自做实验?身先士卒去拼刺刀? 实际上,取决于老板做的大小。在路边开个凉皮店的老板,即使再多请上一个帮工,估计这个老板还得亲自上阵。 成为一个国家的老板,如胡老板,要企业业绩好,能做好协调、平衡和应酬就算不错了--不要怪新闻联播净是会,这是高管层最佳的工作方式。 三老板要经常拼刺刀,二老板要偶尔拼刺刀,大老板要经常拼刺刀则命危已。 我们身边的大牛,多数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我说,老板之牛,在于四处云游。 老板的云游,是在了解同行、洞察前沿、发现课题、建立人脉、宣传团队等等。有不明事理的学生抱怨说,我们学生都在hardwork,你却在轻松云游。错了,云游也是work,是network。 上篇博文以一个短信口头,这篇博文就以另一个短信结尾--也是一个有趣的短信。 《工作就是开会》(节选版) 有事办公会,没事务虚会,闲开研讨会,忙开现场会, 事前部署会,事后总结会,年中检查会,年底验收会. 想让上满意,就开汇报会,想让下满意,开个表彰会. 上午开大会,下午开小会,会后开宴会,然后开舞会,最后去幽会. 人在职场上,首先学开会,一天不开会,感觉找不对,两天不开会,活动没经费,三天不开会,神经快崩溃。 导师不开会,学生无经费,只会开小会,思路还不对。 团队没发展,为何不开会? 什么叫工作?工作是开会,不开怎么会? 祝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和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圆满召开!
个人分类: |603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