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学位论文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学位论文

相关日志

如何获取国外学位论文?
libseeker 2020-9-25 10:33
时不时有用户咨询:有没有可以检索下载国外的学位论文的网站? 关于国外学位论文获取的网站,主要有商业数据库及部分机构(比如国外高校)的开放获取网站。ProQuest Dissertations Theses(PQDT)是世界著名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有欧美2,000余所大学270多万篇学位论文的文摘信息,涵盖文、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博硕士论文数据库。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是PQDT数据库中部分记录的全文。 许多高校没有购买外文学位论文数据库,但有辅助途径。比如读秀学术搜索(购买了百链云图书馆服务的)有外文搜索功能,可以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是一种间接获取的辅助途径。凡有获取途径为“图书馆文献传递”的,可以填写QQ邮箱,读秀后台工作人员会将您所需要的文献传递给您。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则是利用国家图书馆的资源。拥有国家图书馆借书证,可以远程利用国家图书馆资源(http://read.nlc.cn/user/index)。如果还没有国家图书馆证的老师,可以找机会办一个(见:http://read.nlc.cn/static/file/index/userHelp.pdf ),比如到北京出差或旅游,到国家图书馆办一个,凭身份证即可免费办理。 国家图书馆有两个国外学位论文数据库:(1)1 ProQuest Dissertations Theses: A I学位论文文摘库 收录了欧美1000余所大学的240多万篇学位论文,每年新增6.5万多篇;(2) ProQuest Dissertations Theses学位论文全文库PQDT学位论文全文库是目前国内唯一提供国外高质量学位论文全文的数据库,主要收录了来自欧美国家2000余所知名大学的优秀博硕士论文,目前中国集团可以共享的论文已经达到近50万篇,涉及文、理、工、农、医等多个领域。这两个数据库可以远程使用,而且“远程漫游功能开通!激活账号后可漫游3个月。账号可IP内或VPN激活。”。 有老师或同学会问,为什么我所在学校不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这类资源是需要购买的,而且价格不菲。目前我国大约240家高校购买了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库。依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价格方案,2020-2022 年学位论文全文单篇价格及最低订购量,单单是2020年最低订购费用(仅仅订200篇),需要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万元左右。回溯数据,依据回溯年限不同,价格不同。 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库是目前全球唯一提供国外高质量学位论文全文的数据库,主要收录了来自欧美国家2,000余所知名大学的优秀博硕士论文,目前中国集团可以共享的论文约76万余篇,涉及文、理、工、农、医等多个领域,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研究和更新世界最新科学前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数据库,成员馆用户可以申请1个月试用。
个人分类: 圕人堂|10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如何写学位论文?
dalianwang 2020-9-12 08:14
Writing a PhD thesis is like climbing a high mountain in unknown terrain. There are many ups and downs on the way to the summit, and sometimes you think you will never reach it, especially if the summit is temporarily out of sight because you have somehow lost the orientation in the vast amount of academic literature and related problems. The best method to reach the summit was not to look at it permanently, but only to watch your steps on the way to the next peak, like a conference paper or a journal article. In the end, if you have to put things together and to prove that your initial idea did not lead into no man’s land, but did help you to discover some new route in the “terra icognita” of the scientific landscape, the air will be very thin. The last meters are in particular so exhausting that you hardly can enjoy the view from above when you have finally reached the summit. —— Schwind M. Dynamic Pricing and Autom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mplex Information Services: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Combinatorial Auctions .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7.
个人分类: 科技文献写作|1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疫情下学位论文的问题
热度 3 rczeng 2020-8-3 00:16
疫情期间,学生不在校,老师指导学生论文面临新问题。本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届学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积极督促学生配合,通过QQ或微信联系学生,不厌其烦地提供一对一的即时指导(见附件)。论文修改基本做到研究生三遍;本科生次数不限,直到满意为止。虽然有小插曲和种种担心,偶尔有些波澜起伏,最终结果还算不错,假期里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同时协助学院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也为国内兄弟高校同行提供了自己的经验。 我校材料学院2020年硕士论文答辩分2批次:第一批答辩时间为6月6-7日;第2批时间为7月5日。 课题组9位硕士研究生 毕业 。 今年本人指导9位本科生、5位硕士生毕业论文;参加校内本科生分组答辩、硕士研究生答辩会议2批次14人,校外(上交、山大、石大)博士研究生(预)答辩3次、上大博士生开题报告1次。审阅硕士论文二十几篇。 本博文的样本数不少于70篇。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本科生、硕士、博士论文撰写、答辩期间存在的不足,或许可为疫情常态化以后的学生、导师和管理者提供些许借鉴。 一、管理相关问题及表现形式包括: 1. 整体结构格式不符合学校学位论文统一要求。个别学生用发表的小论文简单拼凑,没有体现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联系,没有第二章单独实验部分。虽然,我以前也注意到某机构博士论文可以由小论文组成,每一章试验结果都有实验方法的介绍。个人不大赞成这种格式。在多数情况下,论文结构不外乎平行结构和垂直结构。对于平行结构,试验方法大多相同,如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这样也许会出现大量重复性文字。 2. 少数学生论文有些单薄,工作量上显示不太够。因为疫情影响,也没有办法补实验。对于下一届学生来说,年前一定要完成所有试验,以免黑天鹅事件出现,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稍有不逊,或将留下一生的隐患或遗憾。 3.个别学生平时发表了两篇或多篇高档次期刊论文,或有些自满自负情绪,不听从老师的修改建议。好在学位委员会严格监督下,学生最终按要求进行了认真整改,论文质量大为改观。 4. 论文外审前,请教授委员会把关,是很有必要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论文坚决不送审。否则,很可能出现非常被动的局面。 5. 导师是第一负责人。导师把关不严,学生不听话,需要利用制度来惩戒。 二、学位论文普遍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 阅读量少。不了解本领域同行或顶级专家团队的工作情况,没有跟踪前沿重要进展。 2. 蜻蜓点水。综述内容不全面,体系不系统、知识碎片化,点到即止。 3. 吃夹生饭。 综述的系统性还欠火候。 综述 不具有历史追索性,说一半、留一半。 4. 爱炒现饭。重复课题组历届学生学位论文的内容,思想陈旧,没有新意。没有读原始文献,吃二道饭,人云亦云。 3. 平淡无味。没有寻找科学问题的来龙去脉,争论(Issues)焦点在哪里?有味道的论文会 指出争议或科学问题。 4. 议论不够。 大多数论文 仅 对前人的工作 进行简单罗列。 综述需要建立、发展和完善相关研究方向知识体系;需要对前人的工作进行述说和评议,指出不足;需要比较、分析和归纳,提出自己的见解。 5. 说外行话。 基本概念一知半解,概念混淆: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专业术语使用不专业,特别是非科班出身,跨专业时容易出现。 6. 重复问题。在前言和后面章节中对于原理的解释所采用的化学反应式多次重复出现。 7. 缺乏严谨。数据有效数字太长、图表数据无偏差,误差棒、 显著性差异 分析。 8. 语言问题。中文英语化;母语基础不好,“的、地”不分;有的句子太长。中英文标点不分。 9. 缺少讨论。绝大多数论文并没有讨论部分,看起来像实验报告。论文光有数据和图片,缺少 科学思想、观点 ,只有骨感。前人有何观点?本研究与前人的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 与自己、课题组和前人工作结果(数据)的比较,说明本工作的意义和进步 。只有通过讨论,才能深入揭示科学的本质内涵和推动科学的进步。 10. 理论性弱。绝大多数没有应用数学模型和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在科学性、逻辑性和可读性方面显得乏力。 11. 虎头蛇尾:结论太简单,缺乏数据支撑。 12. 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信息缺失。 13. 忽视本课题组的相关工作。对课题组前期工作关注度不够,不引用本课题组工作。 14. 轻视中文文献。有的论文几乎不引或很少引用中文期刊论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整体来说,国内中文期刊质量越来越高,至少EI收录的中文刊具有英文SCI水平。一篇中文学位论文完全不引中文文献,说明作者对中文刊的漠视和不了解国内发展动态。 15. 文献陈旧。最近5年的论文引用的少,与第1-4点相关,也反映在创新性上的不足。疫情对学生在家查找文献资料或许带来了很多不便。 不规整的月球 (HUAWEI P30 Pro手机摄于2020年8月1日(农历12日)) 附件:三份研究生论文修改的聊天记录: 学生A ron2020/4/3022:45:18 Mg 2 Ca,电极电位有人认为低于纯镁,是阳极型第二相 ron2020/4/3022:46:35 阅读我的《金属学报》综述论文( 医用镁合金:成分、组织及腐蚀 , 2018,54(9):1215-1235) ron2020/4/3022:46:44 专门有一段讨论 ron2020/4/3022:46:54 第二相对腐蚀的影响 ron2020/4/3022:48:21 (图略)腐蚀类型:不止这两种(点蚀和电偶腐蚀) ron2020/4/3022:48:34 还得说完 ron2020/4/3022:48:49 看我的综述论文!!! ron2020/4/3022:50:45 微弧氧化膜综述分量不够 ron2020/4/3022:51:21 我们自己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但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介绍 ron2020/4/3022:51:39 综述部分内容必须成体系 ron2020/4/3022:52:07 不能蜻蜓点水 ron2020/4/3022:59:55 对你要求高一点, ron2020/4/3023:00:02 也是基本要求 ron2020/4/3023:34:00 图片应当尽可能最大化 ron2020/4/3023:34:13 便于读者阅读 ron2020/4/3023:34:24 不要在乎版面 学生A2020/4/3023:34:48 好的 ron2020/4/3023:35:21 图与图之间要留空白 ron2020/4/3023:36:12 EDS补充wt%数据 ron2020/4/3023:36:32 缺wt%数据 ron2020/4/3023:36:51 一般表达为wt%(at%) ron2020/4/3023:37:37 P.23 ron2020/4/3023:37:47 行间距不对 ron2020/4/3023:38:42 黄色改为其它颜色 ron2020/4/3023:39:36 MgY2-不能用两种颜色 ron2020/4/3023:40:40 图放大 ron2020/4/3023:41:30 所有反应式的行间距需要调整 学生A2020/4/3023:42:02 根据下发模板要求修改的 ron2020/4/3023:42:39 文字需要整体一致 ron2020/4/3023:43:32 反应式段前与段后的设置与文字的不一致 学生A2020/4/3023:44:26 好 ron2020/4/3023:45:05 上面两图太小 ron2020/4/3023:45:13 需要放大1倍 ron2020/4/3023:46:39 需要顶格 ron2020/4/3023:47:07 大写Bare ron2020/4/3023:51:21 课题组最新的工作尽快引用 ron2020/4/3023:51:35 其它没有了 学生A2020/4/3023:52:18 收到 学生A2020/4/3023:52:27 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ron2020/4/3023:52:42 自己的论文目录 ron2020/4/3023:52:46 修改一下 ron2020/4/3023:52:59 最好的论文排到最前面 学生A2020/4/3023:53:07 好的老师 学生B ron2020/2/260:05:38 抑制剂,专业说法为缓蚀剂 ron2020/2/260:09:55 题目需修改 ron2020/2/260:10:32 摘要:虎头蛇尾,结果表明,太简单 ron2020/2/260:27:29 文献综述,需要补充最新进展,包括本课题硕士论文的相关工作,如**论文 ron2020/2/260:27:57 并具有历史追索性 ron2020/2/260:28:43 最近提交的发明专利部分内容可借鉴 ron2020/2/260:29:21 优秀论文需要好的综述 ron2020/2/260:30:20 创新性需要充分表达 ron2020/2/260:31:45 主要工作,特别时第三部分,与**工作相近,有何不同?最好增加讨论 ron2020/2/260:32:13 优秀论文应该有理论上的支撑,有理论创新 ron2020/2/260:32:27 希望注意一下。 ron2020/2/260:33:05 结论也是太简单,甚至没有一丝数据! ron2020/2/260:37:32 文字上需要下功夫,你们母语都不会说了,主谓宾定状补语要搞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章节之间逻辑关系要清晰 ron2020/2/260:39:49 另外,讲究一点美学,至少在小标题之间,保持字数和句式一致,形成很好的逻辑关系 ron2020/2/260:40:09 语言要简洁 ron2020/2/260:43:18 目前我们课题组硕士论文综述部分都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当然,时间上的保障很重要。 学生B2020/2/266:59:21 好的,收到 ron2020/3/1811:14:36 应力腐蚀的概念和三个条件? ron2020/3/1811:15:00 在实际应用中,应力腐蚀开裂的发生无法预测并控制? ron2020/3/1811:15:12 镁合金发生应力腐蚀不需要特定腐蚀介质,在存在或不存在氯化物的介质中均可发生? ron2020/3/1811:15:22 似乎一知半解! ron2020/3/1811:17:42 ACriticalReviewoftheStressCorrosionCracking(SCC)ofMagnesiumAlloys. August2005, AdvancedEngineeringMaterials7(8):659–693. DOI: 10.1002/adem.200500071. N.Winzer,AndrejAtrens,Guang-LingSong,C.Blawert ron2020/3/1811:18:06 这篇文章是镁合金SCC的经典,需要读一下 ron2020/3/1811:19:44 有关镁合金腐蚀,你有没有读我2018年在金属学报发表的综述论文? ron2020/3/1811:19:58 我感觉没有,或者没有消化。 ron2020/3/1811:20:55 有关镁合金腐蚀的综述停留在本科生的水平 ron2020/3/1811:21:46 需要自己读原始文献,而不是别人的文献,人云亦云。 ron2020/3/1811:23:52 综述需要建立、发展和完善相关知识体系,对前人的工作进行述说和评议,指出不足。 ron2020/3/1811:24:46 比较、分析和归纳 ron2020/3/1811:25:01 提出自己的观点 ron2020/3/1811:25:48 标点符号:N,O,S和P。 ron2020/3/1811:26:07 逗号应为顿号 ron2020/3/1811:27:29 腐蚀抑制剂 ron2020/3/1811:27:42 我说过:缓蚀剂 ron2020/3/1811:27:51 这是专业术语 ron2020/3/1811:28:25 专业人士一看,这是“外行”写的 ron2020/3/1811:29:04 需要牢记 ron2020/3/1811:29:17 读的教科书太少 ron2020/3/1811:29:44 抑制剂:缓蚀剂! ron2020/3/1811:32:14 我早上转发的微信,有关湖南大学教授的工作,涉及Al合金表面改性,与你的工作有一定相关性 ron2020/3/1811:32:20 如席夫碱 ron2020/3/1811:32:30 氨基酸 学生B2020/3/1812:07:17 好的 学生B2020/3/1812:07:26 收到,我再改 ron2020/3/1812:47:54 核心期刊以上中文文献也需要引用 学生B2020/3/1812:49:50 好的 ron2020/4/2321:43:54 Schif-base论文讨论部分:增加一幅图 ron2020/4/2321:44:21 与葡萄糖、DNA、氨基酸等制备的涂层耐蚀性能比较 ron2020/4/2321:44:36 柱状图 学生B2020/4/2322:17:31 好的 学生B2020/4/2910:02:39 那我把这部分完全修改完就发给您 学生B2020/4/2911:13:31 老师,讨论部分增加了耐蚀性对比图,增加了一点描述 学生B2020/4/2911:13:34 您看一下吧 ron2020/5/811:35:35 建议你抓紧时间修改一下:英文关键词:inhibtor应为Inhibitor.流程图,英文为diagram.截面图英文为Cross-sectionalview;X射线光电子能谱(精细谱)英文:HighresolutionofXPS. 前言部分:长句太多。 点蚀:补充内容(第二相的影响)及文献医用镁合金:成分、组织及腐蚀,金属学报2018,54:1215-1235; 补丝状腐蚀内容;缝隙腐蚀及其参考文献【23,24】替换为上海交通大学张小农2篇文献:ActaBiomaterialia(2019)、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2020). 晶间腐蚀补充内容及文献:CorrosionofanextrudedmagnesiumalloyZK60component—Theroleofmicrostructuralfeatures.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509,2011:4462-4469。 补充:应力腐蚀及腐蚀疲劳两种类型。 有关负差数效应的概念,需要更为准确的描述。 合金化:补充Al、Li、Sr、RE的作用。 1.3.2表面改性,补充本课题工作相关内容。 ron2020/5/811:50:53 注意一下排版细节 学生B2020/5/811:51:29 好的 学生B2020/5/811:51:36 我自己再认真检查一下 ron2020/5/811:52:18 Rp=βaβc/(2.303icorrβa+βc(2.1) ron2020/5/811:52:21 斜体 学生B2020/5/811:52:43 好 ron2020/5/811:52:59 使用LiOH溶液作为矿化剂 ron2020/5/811:53:10 依据 ron2020/5/811:53:22 LiOH有何作用? ron2020/5/811:53:38 课题组有2个硕士做过 学生B2020/5/811:54:37 好 ron2020/5/811:55:25 图太小了 ron2020/5/811:56:20 1.30有效数字 ron2020/5/811:56:32 0不能少 学生B2020/5/811:56:41 好 ron2020/5/811:57:03 表头中英文不吻合 ron2020/5/811:57:46 (表)乱! ron2020/5/811:58:17 保留小数点后2位,不要3位 ron2020/5/811:59:41 图放大,同文字一样宽 学生B2020/5/812:04:34 好 ron2020/5/815:13:58 应该AlMn相点蚀引起的 ron2020/5/815:14:27 你的说法我不同意 ron2020/5/815:15:27 (表略)乱! ron2020/5/815:15:56 横排如何? 学生B2020/5/815:16:29 好,我改改 学生B2020/5/815:16:45 这样排排不开,那就横排吧 ron2020/5/815:20:14 席夫碱(Schiffbase) ron2020/5/815:20:19 加分子式 ron2020/5/815:21:47 中英文不一致 学生B2020/5/815:21:59 上次您跟我说了,这个席夫碱只有一个结构通式,我画在流程图里了,它根据R侧基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结构,我觉得加在那个地方不合理我又删了 ron2020/5/815:22:41 收到 ron2020/5/815:28:22 检查化学反应式是否有重复? 学生B2020/5/815:28:31 检查了 学生B2020/5/815:28:40 上次就检查了,把重复的都删了 ron2020/5/815:30:00 a/b/c分别是? ron2020/5/815:30:16 在题图种需要说明 学生B2020/5/815:30:34 好的 ron2020/5/815:31:01 且此图挪到前面一点 ron2020/5/815:31:10 读者好对比 学生B2020/5/815:31:21 好吧 ron2020/5/815:31:57 没有误差棒? ron2020/5/815:32:58 同为AZ31,基体的数据差距这么大! ron2020/5/815:33:32 厚度对比一下 学生B2020/5/815:33:39 不同批次的31做出来的耐蚀性有差别,而且电化学工作站也对测试结果有影响 ron2020/5/815:34:22 析氢速率没有比较 ron2020/5/815:35:19 与前人类似工作有必要比较,你在小论文中已经做了 ron2020/5/815:36:02 你要在论文中有所解释 ron2020/5/815:40:00 J.Magnes.Alloy ron2020/5/815:40:23 参考文献,需要全部修改缩写 ron2020/5/815:40:35 标准缩写 学生B2020/5/815:41:04 嗯 ron2020/5/815:41:17 缺期? ron2020/5/815:41:33 Vol.? ron2020/5/815:42:04 (图略) 标点符号后需空一格! 期刊名,必须统一;或全拼或缩写 信息不全!!! ron2020/5/815:55:01 基金号标注位置统一 学生B2020/5/815:55:30 好 ron2020/5/815:55:56 逐一修改,仔细一点 学生B2020/5/815:56:12 好 ron2020/5/815:56:34 如同出版论文和书籍一样,非常严格 学生C ron2020/5/220:51:59 意见见论文 ron2020/5/220:52:23 重点把中英文摘要修改了 ron2020/5/220:52:32 结论有调整 学生C2020/5/220:53:28 好的,老师辛苦了。 ron2020/5/220:53:30 综述有些地方,如LDH,转化膜等涂层比较薄弱 ron2020/5/220:53:46 如有时间补强一下 学生C2020/5/220:54:07 好的,老师。 ron2020/5/220:54:23 综述的系统性还欠火候 ron2020/5/220:54:35 议论不够 ron2020/5/220:54:52 即提出的争议或科学问题 ron2020/5/220:55:12 尽量完善吧 ron2020/5/220:55:27 中间部分我没有看了 ron2020/5/220:55:53 讨论部分 学生C2020/5/220:56:17 好的,老师。 ron2020/5/220:56:18 比较骨感 ron2020/5/220:56:55 文字和科学思想、观点涉及很少,似乎是应付 ron2020/5/220:57:26 别人有何观点,我们与别人的结果有何不同 ron2020/5/220:57:35 为什么不同 ron2020/5/220:57:59 通过讨论,深入揭示科学的本质内涵 ron2020/5/220:58:12 尽力而为吧 学生C2020/5/220:59:14 好的,我再好好修改修改,老师。 ron2020/5/220:59:14 你的论文理论性有一些,但不足 ron2020/5/221:12:34 这两篇文章,包括你的工作都是基体不同, 学生C2020/5/221:16:03 对,老师,实验的基体不一样。 ron2020/5/221:17:18 即涂层的耐蚀性能受基体性能的影响 ron2020/5/221:17:52 你想一下,这三部分工作的共同点 ron2020/5/221:18:55 你的三种方法获得的数据,需要进一步加工, ron2020/5/221:19:30 相对于氢氧化镁,其它两者涂层性能提高的百分比 ron2020/5/221:19:35 是多少? ron2020/5/221:19:49 即显著度 ron2020/5/221:20:38 有些数据尽管有差异,但不明显,属于误差范围; ron2020/5/221:20:59 要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重要影响 ron2020/5/221:21:35 这是生物领域普遍采用的数据分析 ron2020/5/221:22:12 有关显著性差异,如不清楚,可问邹老师 学生C2020/5/221:22:22 好的,老师,我把P值加上 ron2020/5/816:09:12 (图略)不需要空格 ron2020/5/816:10:35 (图略)没有句号. ron2020/5/816:17:07 (图略)基体 ron2020/5/816:17:53 多了“,” 学生C2020/5/816:18:25 老师,因为重复太多,我写成了基板。 ron2020/5/816:19:51 还是基体 学生C2020/5/816:20:10 好的,老师 ron2020/5/816:20:44 (图略)相对于氢标电位 ron2020/5/816:20:51 SHE ron2020/5/816:21:05 科学需要严谨 ron2020/5/816:21:46 Mg17Al12 ron2020/5/816:22:09 数字下标 ron2020/5/816:23:00 后面加“,” 学生C2020/5/816:24:45 好的,老师 ron2020/5/816:27:49 根据页面,图尽可能大 ron2020/5/816:33:22 ron2020/5/816:33:45 a/b/c图立起来 ron2020/5/816:34:04 即c下移一行 ron2020/5/816:35:22 按规矩,你应该做盐雾试验的 ron2020/5/816:35:50 或者挂片 ron2020/5/816:36:15 写到下一步计划中 ron2020/5/816:37:40 ron2020/5/816:37:56 哪三种涂层?明确标明 学生C2020/5/816:38:11 好的,老师 参考链接: 1. 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掌握这3点写作开端不用愁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51291-1135649.html 2. 综述是如此重要—如何写好一篇真正的综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1115851.html 3. 如何写综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991755-1006463.html 4. 学习漫谈(72):如何写综述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89005.html
个人分类: 研究生|15355 次阅读|4 个评论
毕业季|毕业论文虐你千百遍?一份实用的撰写小贴士请查收
热度 1 AJE2017 2020-5-26 11:52
随着近段时间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态势的好转和趋于稳定,很多高校陆续通知学生返校,尤以毕业年级的学生为主。估计很多本学年的毕业生在上个学期,还未曾预料到放完寒假之后的这个学期,刚一开学就面临毕业,内心翻涌着不舍和留恋之情的同时,想必最近没少被毕业论文折腾吧。回想本小编当年的博士毕业论文,其实没怎么改,也就前前后后改了那么十几二十多个版本吧。顺便好( qiàn )奇( zòu )地问一句,不知你的毕业论文总共改了多少遍? 说起毕业论文,哪个应届毕业生敢不上心呢?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日趋严格,除了对重复率有一定限制,很多硕士研究生和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还要经历盲审的考验。 有些高校甚至可能会根据专家的盲审意见,及其对该毕业论文各项考量指标所给出的优、良、中、差的评判,来决定是否授予该毕业生相应的学位——如果一篇毕业论文有很多项指标都是“中”或者“差”,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相应学位的授予。 与其等待盲审结果期间求神仙告奶奶,虔诚期盼自己的毕业论文各项指标都是“优”或者“良”,不如一起来看看这篇实用的撰写小贴士吧。 1. 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和格式模板一定要认真阅读并遵守。 一般来说,各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务部门都会为本校或本科研机构的学生提供学位论文的撰写及格式要求, 这是一定要认真阅读并遵守的; 有的学校还会提供格式模板,包括毕业论文包括哪些组成部分、目录的编排、各级小标题的字体和字号、正文的行距、页眉和页码的插入、参考文献的体例和格式等等, 参照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来分别进行各部分的撰写,不仅格式规范,也相对省时省力。 2. 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时刻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 除了毕业论文中所直观呈现的结果、结论,毕业论文的字里行间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科研态度是否严谨,而后者有些时候可能是导师或高校、科研机构所更看重的。或许并不是每篇毕业论文都能揭示多么重大的科研进展或探讨多么深刻的哲学命题,但 认真严谨的态度无疑能给你的毕业论文加分不少。 3. 前言:勇于向 Ctrl C/Ctrl V 说不! 除了摘要、目录等,毕业论文的正文一般都从前言或引言开始。这部分一般都是介绍相关背景,同时会引用不少参考文献,当然, 也是复制、粘贴现象的“重灾区”——这是应该坚决避免的, 更不建议纯粹为了降低论文的重复率,先复制、粘贴再绞尽脑汁进行相应改写的做法。其实,如果是在读期间已经发表过综述类论文的同学应该有所体会,结合相关领域的参考文献对相关背景进行介绍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首先可以列出一个提纲,规划一下需要介绍的,也就是跟自己所做的内容相关的背景大致包含哪些细分领域,分别列出这些细分领域的小标题。然后,针对这些细分领域分别去查找文献,尤其重视权威期刊上发表的大型综述,这样有助于对目前已取得进展的整体把握;同时也要多查看近些年最新发表的文献。当然,如果到写前言的前一刻才去查文献、看文献,其实有点儿“临时抱佛脚”, 更建议的做法是从非毕业年级开始就早早养成看文献的好习惯,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总结,这样到写毕业论文前言的时候会事半功倍。 最后,把这些文献所阐述的重要观点和核心结论,用自己的话进行概述,并整理成连贯的合乎逻辑的文字内容。 如此一来,自己写的前言,哪还需要担心查重不通过的问题? 4. 方法:尽可能地详细、具体。 对于有些科研领域的毕业论文,比如生农医药类,毕业论文中往往还要包括材料和方法部分。在介绍实验材料时,或许是时候翻箱倒柜把用过的所有试剂重新翻一遍了,认真查找其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货号、规格等信息—— 当然,为了防止临到写毕业论文时才发现若干年前用过的试剂及其信息找不到了,同样建议从非毕业年级开始就早早养成随手写实验记录的习惯; 在介绍实验方法时,不要直接照搬试剂盒上的操作说明书,哪怕是诸如 12,000 r/min 于 4 ℃离心 10 min 之类的常规操作,也都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 此外,一般建议数字及其 SI 单位之间添加一个半角空格;如果涉及许多计算公式,可采用 Word 自带的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如果涉及分子式或化学方程式,记得正确使用下标格式,比如,“ H 2 O ”中的“ 2 ”就应该用下标形式。 5. 结果:所有数据都不应被遗漏。 对于那些公开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为了保证其简洁性,有些原始数据可能并未直接在论文中呈现,或放在了补充材料中。而与此不同的是, 在撰写毕业论文的结果部分时,建议不要遗漏所有数据,包括在取得完整实验结果之前的摸索性预实验的数据,以及不符合预期的数据。因为所有这些数据,尽管有些不那么完美,但它们都是你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成长的见证,都应该在你的毕业论文中被客观地予以呈现,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 在制作图表时,表格中的每列数据不要忘记数值的 SI 单位,否则这些数值就没有意义了;线形图、柱形图等横、纵坐标轴的名称及数值单位也宜分别标识清楚,其中如果有不同颜色或线型的线条或直方柱,则需要添加图例说明它们分别指代的是哪个组别或样本的数据。此外,需认真撰写图片和表格的标题以及图注、表注,如果一个完整的图片里面还包含有 a 、 b 、 c 等小图,那么每个小图也都宜在图注中写明其各自的小标题;如果可以的话,为了美观,各小图的横边、纵边宜对齐,这样也显得撰写态度格外认真,或许能在格式和撰写规范方面加分哦。 6. 结论和展望:虚心反思自己学位论文中的不足。 凭心而论,学位论文,即便是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数时候还是很难达到权威期刊上所发表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受学生科研水平、时间精力的限制,学位论文中肯定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因此,在结论、讨论及展望等部分除了详细阐述自己所完成内容的结论和意义,还可以客观地分析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有利于对后续开展更深入研究的启示。 7. 洋洋洒洒的致谢,写得连自己都感动了。 毕业论文的致谢,不一定非要像期刊论文那样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如果情感足够饱满的话,写两页 A4 纸都没有问题。除了感谢导师、其他在做实验和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提供过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及技术人员、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同学、家人等等,毕竟在校几年,有一些成长的感慨和对母校的留恋想要抒发也是可以理解的。回想当年,本小编和室友都是有一定毕业门槛的博士毕业生,说来巧了,俩人写致谢的时候都把自己写哭了,也不知是因为约七万字博士论文终于临近尾声而激动,还是因为万年老博士终于熬毕业而喜极而泣。 8. 认真通读,拒绝错别字和不通顺的病句。 通篇写完之后, 至少在改了很多遍终于打算以最终版本进行提交并等待盲审之前,一定要从头至尾再认真通读几遍,尽量保证不出现错别字和不通顺的病句等低级错误。 很多时候,导师或盲审专家其实未必要求你的毕业论文一定要做出堪比诺贝尔奖一样的实验结果,但是,如果通篇都是错别字或病句,导致阅读体验非常差劲,那么很有可能给盲审专家留下你不够认真的坏印象,万一某项指标被评了个“差”,那就不太美妙喽。 9. 尽早找导师修改毕业论文。 在毕业论文最终提交的 DDL 到来之前,一定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导师修改。毕业季的导师尤其繁忙,可能要参加其他课题组学生的答辩,可能要盲审其他学生的论文,还要给自己课题组的各位毕业生修改毕业论文。 所以,尽早找导师修改毕业论文,给自己多预留一些可能需要反复修改几遍的时间,也给导师预留了足够的时间精力。 而且,如果毕业后不打算继续搞科研,那么这可能是跟导师较为深入地进行学术交流的最后机会了,值得最后的珍惜和尊重。 10. 找个口碑好的打印店打印、装订。 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胜利在望,就不要因为打印、装订之类的事情而出纰漏了对吧。毕业季一般学校的打印店生意都很兴隆,从同学口中打探口碑较好的打印店,尽早送去打印、装订,相信拿到成品的那一刻,你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以上,是本小编为各位毕业生精心准备的撰写毕业论文小贴士。最后,祝愿大家盲审结果各项指标都是“优”,查重率稳稳妥妥远低于上限;更重要的是,祝愿大家都能早日收到心仪的工作 offer ,以及如期顺利毕业! 喜欢这篇博文吗?如果您觉得本博文对您和身边的人有所帮助,欢迎将其推荐到博客首页或分享至您的个人博客。看到您的推荐或收到您分享本博文的后台提醒后, 我们将通过私人消息为您赠送 AJE 润色服务的优惠代码 及使用方法说明,作为对您支持的回馈与感谢。 如果您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有英语翻译和语言编辑的需求,敬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aje.com ;如您想了解 AJE 如何帮助研究者取得成功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AJE 中文官网 www.aje.cn 。 本文首发于“ AJE 美国期刊专家 ”微信公众平台。您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我们交流,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找到我们。
个人分类: AJE 学术博文|86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查询学位论文中图分类号、UDC分类号?
libseeker 2020-3-30 10:46
为了规范学位论文的收藏管理和建立学位论文数据库, 我国有关部门要求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其学位论文的封面左上角注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第4版)和UDC分类号。有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存在困惑,比如它们是什么意思?分类号该填到哪一级?如何快速检索?笔者稍事梳理,供参考。 首先,这是一道确实令人困惑的问题。笔者作为图书馆员对于各种分类(学科分类、文献分类)亦是一知半解。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学位论文数据库及国家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发现效果均不甚理想。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中的学位论文左上角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和UDC分类号,但只有少部分填写了,有的缺失、有的填写有误;中国知网中的学位论文大多没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和UDC分类号信息。两者均不提供UDC分类号检索途径。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中亦没有UDC分类号检索途径,字段名格式数据中亦未考虑UDC分类号。 其次,假如有上一届学生相近学科方向的,建议参考,有进一步疑问再进一步求证。如果实在没有,可以从足下开始。至于分类号填到哪一级,似乎没有硬性要求,建议是能准确对应的填准确对应的,无法准确对应的模糊一点无妨。 中图分类号(第4版): http://www.ztflh.com/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中国图书分类法----是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的特性所编制的分类法。它将学科分22个大类,基本序列是马列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并用英文26个字母顺序代表各大类。 UDC分类号查询: http://www.udcsummary.info/php/index.php 57种语言中选择“Chinese” UDC(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 即国际十进分类法又称为通用十进制分类法 。UDC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 用户最多, 影响最广泛的一部文献资料分类法。 再次,各学科方向中图分类号、UDC一览表可参考网络上的:各学科方向中图分类号、UDC一览表.docx。(注:通常需要付费下载全文。)因为这个版本,笔者暂未弄清楚源头来自哪里,亦未发现可以公开获取的链接,只做推介。 延伸阅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官方网站. http://clc.nlc.c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2010年出版了第五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五版通过新增类目,调整完善类目体系,修改类名、扩大类目外延,增加使用注释等修订方法,补充了新主题、新概念,增强了类目主题的容纳性,明确了类目含义和使用方法;第五版新增类目1630多个,停用与删除类目约2500多个,修改类目约5200多个。第五版还增加了复分、仿分等使用标记,完善了类目相互参见注释,同时继承第四版对增删改类目加沿革注释等办法,使类表的实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第五版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公共设施、社会福利、娱乐业等),以及发展迅速的通信业、交通运输业、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大类进行了重点修订,使其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个人分类: 圕人堂|118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部分学位论文的及期刊的endnote样式
热度 1 tony8310 2020-3-30 05:06
最近在倒腾文献管理软件,有以前制作的endnote 参考文献格式,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有一份国家标准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格式。 说明:1,学位论文的引用和参考文献输出样式,是个人制作,可能因文献类型不全,或制作中的错误,引用不便。请自行修改完善。 2,国家标准来自网络 https://endnote.com/downloads/styles/ 以及 https://cnzhx.net/blog/endnote-output-style-cnzhx/ 。 endnote styles.rar 安装使用:把文件解压后,放在endnote安装目录下的styles目录下,如 C:\\Program Files (x86)\\EndNote X8\\Styles。
29143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位论文入库后的复检查重事宜之我见(续):趣谈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
wusaite 2019-10-29 12:50
学位论文入库后的复检查重事宜之我见(续):趣谈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 伍赛特 毕业多年后,笔者于 2019 年 2 月对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生物柴油与柴油基于可视化发动机的喷雾与燃烧特性研究”进行了再次查重,相关结果在博文“ 学位论文入库后的复检查重事宜之我见 ”中可见。 近来,笔者在重新翻看查重报告时发现了“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这一名词,经考证研究,经知网查重的硕博士学位论文通常在一年后会被收录至该“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中,也即论文会在系统中“留底”。 笔者为此翻出了多年前提交硕士学位论文之前自己的知网查重报告(注:该报告名为“ 123 ”,于 2015-05-05 日进行的查重),当时该报告查重后的结果仅为 8.8% ,但是于数年后再次进行查重,重复率居然高达 100% !相关查重结果可见下方附件及截图。 笔者于 2015-05-05 进行知网查重的报告数据 123.rar 笔者于 2019-02-18 进行知网查查的报告数据 检测报告_生物柴油与柴油基于可视化发动机的喷雾与燃烧特.zip 图1 2015-05-05版知网查重报告 图2 2019-02-18版知网查重报告 从上述报告中不难看出,由于近年来我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在正式提交前必须由所在高校的相关学院进行查重(通常均采用知网 CNKI 查重方式),满足要求方可进行答辩,但是为了保险,在读硕博士通常会自发去进行至少一次查重,根据结果进行相关修改调整,以此满足学校或学院的查重要求,而学生自己的(知网)论文查重结果及学院的(知网)论文查重结果均会在系统留底。 据此考虑到知网(包括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对学位论文的收录,以及各大网络数据库(如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等)的资料上传情况,并且截止至本文发表时间( 2019-10-29) 知网查重系统并不自带论文发表时间等相关筛选功能,如在多年后对既往发表的学位论文进行查重复检,其实意义并不大,该类检测方式更多仅可用于论文答辩前这一阶段。 图3 万方查重(“已发表论文检测”模块中)自带的“论文收稿日期”筛选功能 对即将毕业的在校硕博士而言,由于该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的存在,论文查重过一次即会在系统中留底,而于一年之后会正式在查重报告中显现,因此就要求作者尽快通过论文审核及答辩,否则如延期将会出现自己预提交论文和系统留底论文重复率过高的问题,对在读硕博士而言也是一项挑战。 参考文献 伍赛特.学位论文入库后的复检查重事宜之我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93151-1164125.html 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是什么? .https://www.cncnki.com/zixun/5542.html fftthappy. 论文查重求助《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 .https://bbs.pinggu.org/thread-6901644-1-1.html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5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引用标准格式是否值得商榷?
热度 4 After50 2019-8-30 08:43
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引用标准格式是否值得商榷? 吴超/STIPC 这两天在查阅文献看到一条觉得有意思的学位论文引文,并出于兴趣希望了解一下作者的导师是谁?但这需要通过查阅作者的学位论文原文才清楚。因此,也引发了俺写这篇博文。 学位论文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原始文献或者说是一次文献,其作为被引参考文献的格式这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可以大。为什么?请听下面分解: 国内外现有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是,国内的: “ 责任者 . 题名 . 学位授予地 : 学位授予单位 , 年份”,有时还加页码范围,对学位层次也没有识别号;国外学位论文的引文格式通常为“ Author. Title of Thesis. Level of Thesis, Degree-Granting University, Location of University, Date of Completion. ”这种格式沿用已经多年,好像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可个人觉得上面这种格式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1. 在国内高校,对现在学位论文的质量,导师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如不少高校都有规定:学位论文被抽查出现质量不合格者,导师需要受到停止招生一段时间,工资奖励还会受到小的影响,甚至所在学院也会受到连带责任惩罚等规定。先假设这篇学位论文真的有质量问题,如果一篇有质量问题的学位论文,其引文出现在国际文献中连导师的名字都没有,那导师需要负这么大的责任吗?其实,现在一些学校指导研究生已经不算工作量了,或是算很少的几个象征性工作量。 2. 很多学位论文导师是投入了很大贡献的,包括:学术思想、学术创意、具体指导意见、具体修改意见、研究平台给予、研究经费投入、出版费、研究生科研补贴等,有些学位论文还传承了所在研究团队前人的研究工作和导师的研究成果,甚至有些学位论文的少许内容也是导师执笔撰写的(如导师执笔与研究生一起发表的论文,研究将论文纳入其学位论文),等等。显然,在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格式中,没有出现导师名字,的确把导师的实际贡献忽略了。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仅挂名不做实际指导的导师情况。 3. 如果研究生在做学位论文期间,能够把主要论文内容与导师一起发表成期刊论文或会议论文,这个当然很好。但是如果研究生没有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发表成共同作者的期刊论文或会议论文,之后,导师要应用到该学位论文或发表其学位论文之中的内容,那是否存在一个假性的著作权问题?当引用了导师自己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时,参考文献又没有导师的名字,是否会出现假性侵权的问题?反过来,如果在读研期间研究生与导师一起发表论文,研究生将发表的论文纳入到学位论文中,则存在上述相反的问题,研究生是否会出现假性侵权导师论文的问题?这也不好说。 4. 尽管实际的学位论文是有指导教师署名在封面上的,但作为被引文献无名而实际有名,这本身也存在一些矛盾和不妥之处,至少是不周全。 尽管学位论文的引用标注方式已经成为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但个人认为还是可以修改的,而且中国也是可以带头修改的。 基于上述原因,个人建议 学位论文被引用的合理标注方式可以修改为: 1 )把导师的名字加在学位论文作者之后,并加括号(导师); 2 )把导师的名字直接加在学位论文作者之后,类似期刊论文的通讯作者 ; 3 )更多的形式大家可以提建议。另外,学位论文的层次也需要有识别号,如 MS 或 DR 。 做上述修改的意义在于: 1. 有利于体现导师的责任,有了导师的名字,导师需要更加负责任,如果学位论文质量不合格,导师承担一定的责任,名正言顺;反过来也一样,优秀的学位论文导师也可以分享其荣誉。 2. 有利于体现导师的贡献,导师有了名字,之后导师使用该学位论文也比较合规(使用时当然也要考虑研究生的贡献);同样,研究生将与导师合作发表的论文纳入学位论文也是合理的。他们之间不存在法律上的假性相互被侵权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学位论文是他们的共同成果,只是贡献率不一样而已。 3. 有利于将学位论文内容更加顺利发表和不存在假性侵权等遗留问题。有的研究生做完毕业论文和毕业以后,他们已经不在学术界和不在意发表期刊论文,这时导师如果需要,仍然可以亲自执笔将其学位论文内容改写后与研究生一起发表。 4. 由于上述几条好处,将有利于师生和谐相处和共同努力,从而有利于学位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 哈哈,上述建议不知是否妥当?出现反对意见也是可以的,因为研究生与导师的合作情况千差万别,但我相信大多数研究生导师还是起到真正导师作用的。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15193 次阅读|4 个评论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你还需要做什么?
热度 4 wangdh 2019-6-22 22:14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你还需要做什么? 王德华 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典礼、拍照留念、各种庆祝聚会等,好不热闹。 前些日子是紧张的学位论文答辩的日子。自己的学生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随手写了几句话,今天完善一下。 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还需要做些什么呢?有几个方面是需要趁热打铁完成的。 1、学位论文修改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从我接触的学位论文看,多数论文完成得有些仓促,存在不少大大小小的问题。经过同行专家的审阅和学位论文答辩会上专家的提问,几乎都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的问题有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方面的,有论文写作规范方面的,有结果图表方面的,有学术领域中对相关理论和学说的理解方面的等等。这也是研究生最后一次机会修改完善自己的学位论文,一旦存档就在没有机会修改了,错误也就永远存在了。所以答辩后的论文修改,值得每一位研究生重视。 2、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制定完善计划) 。研究生毕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得到了提升和完善,这也是开阔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从这几年的答辩看,专业知识不足是现在研究生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有些很重要的专业知识,学生并不熟悉,甚至不知晓。研究生毕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知识的专业化。研究生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知道了自己的知识不足,应该尽快制定一个弥补和充实计划,力争做到专业化,不留缺憾。 3、学术论文撰写 。由于当今各培养单位对于研究生毕业获得学位都有明确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规定,所以绝大多数研究生会按照要求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往往是整个学位论文的很小的一部分,有些完全是出于满足获得学位的要求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保险措施,学位论文的大部分数据或重要的发现,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发表,或者还需要继续补充数据方可撰写论文。如果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做博士后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这倒不需要担心。但如果毕业后到一个新的单位,在新的岗位上从事新的工作,则往往不会再有充足的时间(或者完全没有时间)去整理博士期间工作,撰写论文了。时间一久,就会耽误论文的发表,或者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对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整理和论文撰写了。另一方面,时间久了,有些结果可能已经没有发表的价值了,有些自己也没有兴趣再发表了。这对研究生本人是很大的一个遗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数据而没有发表。从某个方面说,花费了科研经费,花费了大量的劳动,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有些数据可能很重要,而没有时间去整理发表,或永远搁置下去,也是科研方面很大的一种浪费。研究生们在思想意识上应该重视这个方面。 4、新的工作计划 。完成学位论文期间,研究生门没有很多时间去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经过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经过与导师的多次交流,经过与答辩委员会专家的交流等等,有时候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自己未来的学术发展和科研方向也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这是制定新的发展目标的好时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思考和梳理,准备新的启程。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4682 次阅读|5 个评论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要紧抓实在的、少做表面文章
热度 11 fdc1947 2019-6-10 07:45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要紧抓实 在 的、 少做 表面文章 近年来,各级领导对于提高各类学位论文质量、防止学术不端的工作都抓得比较紧,也采取了多项实际措施,例如,建立了学术论文查查系统,增加了论文盲审的比例等等。这些措施对于提高各类学位论文的质量、减少学术不端想象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真正要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第一位 的 因素当然是撰写论文的学生和他的指导教师。要指导教师指导得好以及学生努力 钻研 和工作才能够做到。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平庸”的常识,这里且不去说它。 要把好质量关,不让 “不合格产品”出笼,最重要的自然也是指导教师的“把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都是很负责任的,那么应当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导师审查了论文,认为可以答辩了,大多数情况下,应当是可以符合要求的——不然这位导师的水平就可疑了。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情况。在实际上,导师也会有疏忽的时候,也会有水平不够以至于在该课题上认识不足甚至犯错误的时候,这时候,还有论文评审及论文答辩这两道关口,把关的人分别是论文评审人和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在一道关口失灵的时候,还有第二、第三道关口。这就是当初科学、教育界要设置评审和答辩的初衷。 但是,事情到了我们这里都会起一些变化的。评审人都找几位熟人、答辩委员都请来几位朋友。评审和答辩成了老朋友们交流感情或一起喝酒的机会,那关口也就虚设了。 于是,人们想到了盲审。如果真正做到了盲审,组织盲审的领导确实能够为评审人保密,那还应当是不错的。可是,实际情况未必如此。话又要说回来,只要是拿出去外审,盲审也罢,明审也罢,科学家中还是有实事求是的人,如果论文质量真的有问题,评审人还是有可能会指出来的。这就是科学人的良心 。 如果 问题不大, 马马虎虎能够过去,可能会放一马过去,但是如果确实问题比较大,还是 很 可能被卡下来的。也正因为如此,评审这一道关口还是有用处的。 但是,如果不给评审人足够的时间评审,评审人还能够发现论文的问题吗?有时候问题正在这里。很多单位并不把让评审人认真把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放在眼里,而是工作拖拖拉拉,在很多非重要形式上浪费了许多时间,到了快要答辩的时候才匆匆忙忙把论文传给评审人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评审工作。从而让评审工作实际上只是走了一个过场。 我这里顺便举一个例子。前一个礼拜,一位较为年轻的中年骨干教师晚上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文字: “截至后天上午8点,这一天多要完成:网评六份硕士论文、上2节研究生课、修改2-3份答辩PPT、手写两份导师评语、审查并修改3份答辩相关表格、听一个40~60分钟的学术报告、参加一次研究生导师培训、还 有 ××化学实验监考……” 我问这位朋友: “网评六份硕士论文”是你工作拖拉,积聚下来没有完成的工作,还是……?”回答非常干脆:这是今天临下班刚刚收到的,要求后天上班就交。 上面这位教师所说的这些工作中, “上2节研究生课、听一个40~60分钟的学术报告、参加一次研究生导师培训以及××化学实验监考”,这些工作在时间上都是不可压缩的,占一个工作日 已经 满满当当了。也且不说上 2节研究生课还需要一个单元的备课时间。“修改2-3份答辩PPT、手写两份导师评语、审查并修改3份答辩相关表格”都是 这位教师 自己带研究生应当完成的工作,也可能是原先就安排在这一天多(实际上是一白天两晚上)内完成的工作。 而单单说这六份硕士论文的评审,如果要交给我,那就是差不多三天到六天的工作量。要认认真真地读懂一位硕士论文,至少需要半天吧。因为这是别人指导的硕士生,其工作对我说 是 不完全熟悉的。虽然说是小同行,毕竟研究的内容不同,任何人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真正熟悉的也只是非常窄小一个领域。评审一篇硕士生论文所需要耗费的工作量,一般不会比审查一篇学报刊物上的论文差多少。我相信,只有细细地看才可能起到评审人把关的作用。如果粗粗一看摘要,翻翻结果,稀里糊涂写一篇评审意见,抄抄论文中的几句话,那真是不负责任的放水。打个比方,就像京剧舞台上的关老爷,在华容道上把脸一背 过去 ,曹操就溜之乎也。 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的每天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安排,如果要加任务、插进去新的工作,偶尔一天插一个单元一般还能够容忍。因此, 评审论文这样的事情,至少应当给评审人留出半个月的时间 (因为现在大多数教师要评审的论文数量还是较多的)。在一个白天加两个晚上的时间内,加进去评审六篇硕士论文的任务,那就是等于告诉这位教师:你马马虎虎看看就行,我们无非要借你名字,对这些论文签字放行。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有很多是费力而低效甚至无效的。比如,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就需要填写许多表格,每一个表格都需要由有关人员签字。这种事情,各学校都抓得很紧,不能有半点遗漏和 马虎 。这些表格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些虽然是必要的,但平心而论,对于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真的并没有什么很大的用处。学生的各种学位论文是能够反映学生水平的,但是,对此真正有用处的还是如上面所说的,是导师的把关,是评审人和答辩委员会的把关。在某种意义上,评审人的把关比答辩委员会更重要,因为评审毕竟是 “背靠背”的,而答辩则是面对面的。对于中国人都在乎的面子问题,背靠背一般略微好说一点。 然而,我们的许多领导看重的却只是 格式、 表格 之类形式上看得见的东西 ,表格放在学校的档案里,对于外行的人或者上级领导的检查,都是容易看得到的,表格中哪一格空白了,哪一格填错了,上下人员的姓名对不上了,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必须重视再重视,不能出一点问题。至于,论文的质量,谁能够看得懂,那个领导能够检查得出来? 很多形式上的事情,如要有表格,这确实是必要的,工作需要有一个记录,但是,这样的事情也需要有一个限度,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毕竟都是有限的。 学生做研究写论文的 时间就已经很紧了,无法再少了,导师要审查、提出意见。学生再修改、完善都需要时间。最后一个学期真是忙得恨不得再生出一个脑袋两只手来。 把精力都用在次要的、表面的事情上,必定会影响做好主要的、实质性的工作 。就像我上面那个例子中,只留给评审人一天多的时间去做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工作。 人们常常说,做教师是一项凭良心的工作,其实,干什么都是要凭良心才能做好的工作,在学校负一定责任的领导更是如此。要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我们还是要紧抓实在的有决定意义的事情,不能把时间都花费在表面的、次要工作上。表面的好看固然重要,内里的实质才是关键。
个人分类: 教育|13725 次阅读|16 个评论
读博记语(530)-两个责任人
zjzhaokeqin 2019-6-8 19:45
读博记语( 530)-两个责任人 读科学网 乔中东 博客 《 谁该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负更多责任? 》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948-1183795.html       ) , 记语与评论如下: “总之,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我个人认为,导师是第一责任人。研究生自己是直接责任人。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各位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无疑都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研究生的论文才能越来越规范,在答辩会上讨论的论文格式和语法问题才会越来越少,学生答辩的过程才会越来越精彩,论文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 评论:是的,人为什么生两只眼睛?就是 一只盯着第一 责任人 ,一只盯着直接 责任人 ( 集对分析与奇妙的联系数 2—人为什么生2只眼睛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9317-838442.html  集对分析联系数学应用进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9317-838442.html 
个人分类: 读博记语|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抖机灵的研究生论文“致谢”谈起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9-4-18 10:52
可能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位论文“致谢”部分,研究生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夸起自己的指导老师来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什么“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敏锐的洞察能力、呕心沥血的培养”啦;对曾帮助过自己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也常提到“无私的帮助、慷慨的支持。”如此等等,就差没感谢食堂的大厨啦。更有才者,把“致谢”写成了优美的散文、绝伦的诗句。 反观论文内容,常见中文摘要冗词赘句,英文摘要语法错误,正文表述混乱、语句不通、措辞不严谨等。这反映出作者的写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既然作者在“致谢”上肯下功夫展现出自己“有才”的一面,为何不将这股劲头用于平时的科研能力培养与提高论文写作水平方面啊,这才是最能体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啊。嗯,机灵劲用错了地方,就是本末倒置嘛。 关于“致谢”,应言简意赅,谁在哪方面帮助过自己,明确说就是啦,无需用那些肉麻的词汇堆砌。例如,某老师在研究思路上指点过自己,就说“感谢某老师在研究思路上的点拨,使我明确了解决某问题的途径”即可。
个人分类: 人才培养|49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位论文入库后的复检查重事宜之我见
wusaite 2019-2-25 13:38
近期,教育部发表声明,将抽检硕博士学位论文列入今年工作要点。就目前而言,笔者尚不知教育部方面对抽检论文将会从哪些方面开展检查,本文就学位论文入库后的复检查重事宜提出一点个人看法。 目前学位论文查重多以知网查重(中国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作为主要检测依据,在硕博学位论文正式提交前必须会对其进行查重检测。通过相应查重标准为学位论文通过审核及硕士、博士可成功拿到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目前的查重主要针对提交前的学位论文进行查重,但如要对已经被相应数据库收录达数年之久的学位论文进行查重,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没有亲身实践就无法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笔者以自己数年前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生物柴油与柴油基于可视化发动机的喷雾与燃烧特性研究》为例,通过知网“中国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的“硕博研究生 VIP5.1/TMLC2 论文查重”的系统进行了再次查重,其实际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是的,没有看错,查重率竟高达 100%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下方图示。 从如下图重可看出,笔者自己的论文其实早已被诸多数据库所收录(包括知网以及百度文库等),如今将论文再一遍上传查重,即与自己的论文重复了,因而会有高达 100% 重复率的数据。 对此,目前仍有几项问题仍有待探讨或完善: ( 1 )并非所有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的学位论文都会上传至知网等网络数据库,如需对既往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再一次进行查重检测,对已被网络数据库收录的相应学位论文的作者是否会存在明显的不公现象? ( 2 )目前的查重系统依然主要以知网的“中国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为主要依据,就笔者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后的查重经验来看,该系统并无按文献具体发布时间对数据库内的文档进行筛选匹配的能力。知网数据库浩如烟海,通常在工作日期间均会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更新上传,如要即时实现上述功能,从技术层面而言短时间内可能较难实现。同时查重结果所显示的重复文字对全文重复率的影响亦非直接线性叠加,以此很难精确测算出入库达数年之久的学位论文的实际查重率。 教育部通知参考来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2/423147.shtm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5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的江湖(二)
fqng1008 2019-1-17 17:08
二、赵洪钧:直面学者的良心——我为什么和怎样写《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2017年4月20日在中医科学院所作学术报告) 各位师友、各位同道、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在此和大家交流。衷心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对我的盛情邀请和款待。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 直面学者的良心——我为什么和怎样写《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为什么取这样的题目呢? 两个月前,大院研究生院希望我就中西医论争史作一次专题学术讲座。这个题目的范围对我来说似乎很容易,但是,我却觉得难度相当大。这主要是因为,拙作《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已经三次出版,1983年的内部版送给中医研究院的就有200册,加之近十多年来更有几本新的同类著作问世,有关论文更多,师友们对近代中西医问题已经比较熟悉。重述论争史很难讲出新意,因而很可能对大家没有什么帮助。怎么办呢?经过与几位师友交换看法,我决定讲一下《近代中西医论争史》的选题和写作经过,以及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和成书后三十多年来的心得体会。这样讲主要是想给比较年轻的朋友—特别是还在做研究生的青年同道,介绍一些治学经验或心得,对其它师友从新的角度理解《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也有帮助。不过,既然是在中医研究最高学府做讲座,最好有个题目。于是我就拟出了这样的题目。 这个题目的副标题意思很浅显,它的正标题则有些沉重——似乎和副标题没有什么关系。为此我先就“直面学者的良心”说几句。 (一)关于直面学者的良心 直面学者的良心,就是作为一个学者,要随时拿自己的良心来考量自己的行为。什么是学者的良心呢?就是学者内心具备的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随时自觉地实现其社会责任的顽强意志。我认为,具备这样的良心,是对任何学者或一切科学研究人员的起码的要求。这样的精神和意志不能说先天就有,但是,也不是对学者的苛求,因为这差不多是多数普通人就有的是非观念。 通俗说直面学者的良心,就是作为学者要时刻牢记:社会和国家花钱养着我们,是希望我们为国家和社会创造高质量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辜负国家和社会的养育之恩。高质量的精神财富,必然靠不懈地追求真理而来。假设我们没有不懈地追求真理,而是把很多精力耗费在与学术无关的方面,给社会提供的精神产品都是残次品,就是没有起码的良心,或者没有做到随时直面自己的良心。当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抵制谬误,给社会输入正能量时,我们要当仁不让,勇敢地站出来,不要怕可能有的个人牺牲。否则也是未能直面自己的良心。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从选题到写作,乃至后来遇到各种责难和不利处境,我的态度和做法都是坚持直面自己的良心,也就是对得起追求真理的初衷,对得起国家和社会给我的付出。 我认为,做到随时直面学者的良心,才有可能具备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主要是怀疑、争论、创新和实验精神,要敢于对任何成说和权威见解提出怀疑,永远不满意现状。即便是你的直接师长的见解,只要你认为不对,也要提出质疑,只不过言辞委婉一些。即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要争论。故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不是固执己见,即最后要服从真理,服从实践检验。没有这种精神,不可能做出重大成果。古今中外所有贡献较大的科学家,没有一个是长于附炎趋势、赶时髦的,也没有一个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 所以,从事治学或科学研究的人,要多少有点清高。所谓清高,就是对读书、科研很热衷,对未知的东西感兴趣,对功名利禄很淡漠,很少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对俗事—包括家庭事务不大关心。你可以把这种品格叫做书呆子气。但我认为,学者或科研人员,需要有这样的品格。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做出突出贡献。追名逐利的人,贪图享受的人,唯利是图的人,投机取巧的人,骄傲自大的人,循规蹈矩的人,因循守旧的人,爱讲排场的人,附炎趋势的人,八面玲珑的人,唯唯诺诺的人,谨小慎微的人,粗枝大业的人,见异思迁的人,见利忘义的人,喜欢钻谋的人,不思进取的人,知难而退的人,浅尝辄止的人,随波逐流的人,专心处世的人,懒散厌世的人,畏首畏尾的人,胆小怕事的人,小阜即安的人,轻言失败的人,即便是智商相当高,受的教育相当好,都不适合治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近些年,经常有年轻人问我:治学或科学研究与其它日常工作有何不同? 我告诉他们:治学、科学研究与其它工作—即便是科学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不同。其他工作都是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手段,解决送上门的现实问题。一般说来,都是被动地、守成的。治学和科学研究则永远是追求未知的真理,因而需要不懈的进取精神或创新精神。治学和科学研究常常不是为了完成别人布置的任务,而是学者在本专业的前沿主动发起进攻。 我还告诉他们:从事治学、科学研究和为人处世、搞政治、特别是战争有极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委屈求全、言不由衷,要说些善意的谎言,要少数服从多数,要下级服从上级,要个人服从组织。在战争中,更是把欺骗对方作为公认的价值准则。临床看病也常常不能说实话,因为不少病人需要好言抚慰。从事治学和科研则不同。搞研究、写文章发表见解,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就是对得起自己追求真理的初衷,而不能为了附和别人的见解而说假话。假如你的研究具有敏感的现实社会意义,就更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实践论》) 按毛主席说的办,也就是要直面学者的良心,因而具备了科学精神。 (二)我做研究生之前的简单经历 1945 年,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不是中医世家出身,也不是西医世家出身,对中西医都没有先天的感情。中学时代如果说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话,就是我在威县第一中学全校文学竞赛中获取了第一名,在高中组数学竞赛中获取第三名。高中三年六个学期,我有三个学期是全年级总分第一。这说明我的中学知识基础比较好。可能是因此有点自视过高,高考时不愿意报考医学院校。但是,军医大学有优先录取的特权,我被原第七军医大学录取。 我于1964年考入军医大学,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学校完全停课。1968年底提前毕业前又上课多半年。可见我的大学教育并不完整。不过,我曾经当了半年多的“逍遥派”(“文革”中把不参加派别组织的人称作逍遥派)。其间,多数时间是泡图书馆。那时,我重点读了两方面的书。一是中医书,特别是中医学院的教材;二是属于“旧学”方面的书。现在想来,这两方面的知识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一点基础。 总之,我虽然读的是西医院校,却对中医完全没有偏见,而是很感兴趣。其实,入大学报到的时候我就带了两本中医书。那时我想,中西医都是治病的,既然是要学医,多学一种总比少学好。直到现在,我对中西医问题还基本上持这种朴素的看法。我在旧作《医学中西结合录》中说:“病人要的是疗效,医生的责任是治好病。一套办法治不好,就用两套。两套办法协同得好,就是中西医有机结合。” 可见,我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兴趣,主要不是因为当时提倡中西医结合,而是出自我的朴素认识。正是这种朴素认识,引导我最后报考了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室的研究生,而且很幸运地被录取。 (三)关于《近代中西医论争史》的选题 1978 年10月,我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室首届研究生。不过,直到这时还不能说,《近代中西医论争史》选题,和我有什么必然联系。为此有必要简单交代一下我自学中医的过程,因为我对近代中西医问题的初步印象来自自学中医。 从1970年初到1978年10月,我在威县人民医院做了9年临床。那时国家提倡中西医结合,加之我本有结合中西医的朴素思想,于是我坚持了自学中医。 我自学中医读过的书不算很多,但还是读过《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不过,使我对近代中西医问题有了印象的是,认真读过近代河北名医张锡纯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说来大家可能不信,我读 《参西录》曾经有几次彻夜不眠。为此插入几句题外的话: 我初做医生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县医院还进行着激烈的派系斗争。不过,我没必要也不想介入。还有,那时吃喝请客、走后门之风已经兴起。但我对这些都没有兴趣。每天睁开眼就是两件事:读书、看病,看病、读书。那时年轻,精力充沛,除了吃饭睡觉可以有16个小时的时间工作和学习。上班时间,也可以读书。青年医生在门诊不很忙,在病房虽然很忙还是可以抽出时间。就这样,不但把大学期间已经学过的西医知识弄得更扎实了,还自学了大学期间没有学或没有学完的课程和某些知识—包括中医知识。这一习惯始终没有完全丢掉,加之读研究生的第一年,又强化了主要中西医课,所以自信至今还可以担当医学院校的任何专业课和多数非专业课的教学。 还有很多人可能不信的是:除了做研究生期间听过中医先生讲课,我的中医完全是自学的。这不是说我完全不必以前人、他人为师。读前人的书,就是以前人为师。读他人的书,就是以他人为师。看别人怎样望闻问切和处方施治,也是以他人为师。只不过和这些人没有师生的名分。故无论读书看病,随时都在以前人或他人为师。没有固定的先生,医学界的古今人物就都是先生。有名师指点或在学府里学习,固然好。没有这种条件也可以通过读书自学,随时留心他人怎样治病,学好中医。 总之,张锡纯先生的医学思想在多方面使我受益。提高临床知识和技能之外,在反复、仔细阅读《医学衷中参西录》过程中,我发现,近代中西医关系与现代—特别是我初做医生的那几年—的中西医关系,截然不同。近代中西医关系常常表现为激烈的论争,而不是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中西结合。这显然是对我在中西医关系方面的朴素认识的一大刺激。于是,经常想: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就是我后来研究生选题的前奏。 不过,在基层做医生,没有条件做这方面的研究。问题只是留在脑海里。我就是带着上述问题来到本院。 需说明,那时的中国医学史教材,也略提近代中西医之争。不过,完全是从政治角度讲的。即只简单说近代政府如何歧视中医,如何阻碍了中医发展。不用心读书的人,会认为这不过是对近代政府的习惯评价。所以,中医学院毕业的人,对近代中西医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基本上都不了解。 这个问题显然值得研究。只是我来到本院之初,完全没有明确这一选题。 做研究生的第一年,是集体授课。我又必须突击外语,没有时间考虑毕业论文写什么。 完成第一年集体授课之后,医史所的研究生,又做了两三个月的野外考察。此后开始分配导师并考虑毕业论文选题。我是学西医出身,研究方向定位为中西医比较医学史,选定的导师是马堪温先生。他在选题方面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对我来说也是困难的选择。经过十多天的反复思考,近代中西医论争问题逐渐明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汇报了自己的选题之后,马堪温先生告诉我,近代中西医问题十分复杂,难度相当大。当时离毕业只有18个月,要考虑是否能够完成。还有,这个题目相当敏感,要考虑到研究此题目的后果。这些担心也曾经使我有些动摇,但最后还是对未知领域的强烈求知欲望占据上风。我觉得,没有难度的选题不具备挑战性,应该趁着年轻完成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至于课题的敏感性应该和它的社会意义成正比,既然自己选择了治学,就要把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总之,就这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四)《近代中西医论争史》的工作量 初入研究领域就选择这么大、这么复杂、如此敏感的课题,确实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这一课题的工作量有多大呢?我在《论争史》自序中如下说: “研究一场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学术论争和政治斗争互相交错的医学论争,特别需要正确的史学观点和治史方法。良好的医学素养自不待言。但是,作为一个初学者,笔者在这几方面都很不足。这段历史涉及的资料量很大。其间有数百种医学报刊,医书之多难以估计。需要熟悉的有关领域,包括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东西方医学史以及中国思想、哲学、教育史等许多方面。要介绍的重要人物有几十个。大部分内容要从原始资料做起。” 关于这个题目的工作量,我在“六十自述”中如下说: “以我看过的期刊而言,《中华医学杂志》从1915年创刊号,一页不漏地查到1949年,即共35年的合订本。《中西医学报》持续20年,《医界春秋》和《中医砥柱》各持续11年,都是一期不拉,多数也是一页不拉的查考过。其他一切近代中医期刊,凡是北京有的,也无不从头翻到尾。有时因为疏忽,摘抄时忽略了卷期页码等,还要再查。 重要书籍,更是尽量多读,多摘抄。作为背景知识的,可以读得轻松一点。重要的专业书,必须用力吃透。比如,近代《伤寒论》研究一节,就花了将近两个月的工夫。因为,不但要通读所有近代有关著作,自己还要同时充实伤寒学知识。 问题是,有关资料并非很集中。我不得不跑遍北京的主要图书馆。 我曾经每天去首都图书馆一个多月,阅览室里只有一位编字典的老先生和我做伴。在医科院图书馆查考资料近三个月,和我作伴的每天只有三四个人。 关于日本的汉医和洋医问题的专著,完稿前两个月才在社科院图书馆发现。书名叫做《汉洋医学斗争史》,竟然几乎和我的选题完全相同。该书不是正式出版物,国内大概没有几本。除我之外,放在那里几十年,几乎没人借阅过,而我最需要此书。否则,对明治初期日本汉洋医学问题,只能做些猜测或根据某些零散的第二手资料立论。 时间如此紧迫,我只能边查资料边撰写文稿——平均每天不少于1500字,因为多数节目至少要写4稿。 最后,终于在答辩前两周誊完全稿,是妻子代我抄写的。 全文近25万字,至少写过4稿。一个1.3万字的摘要,写了11稿。一本现在看来有许多不足的东西,终于在18个月中完成了。 近年来,研究生的生活和研究条件,比那时好多了。可惜,即便是让我现在做这一工作,也更加困难了。因为,许多资料,特别是期刊非常难找到。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在协和医院内)为例,解放前的《中华医学杂志》就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我摘抄资料积累的卡片大约三千张。大部分都是两面写。 可见,为了完成《近代中西医论争史》,我付出了一定的艰辛。不过,我自觉不是同学中最刻苦的。至此,我想说一下当年我的研究生同学如何艰苦奋斗。特别是,那时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 我所在的班,叫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共36人,分属19个专业。我是班长。其中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25岁。少数来自边远地区的人,考研究生可能主要是为了进北京。大部分人都是想学有成就。不过,不管来自什么地方的人,必然是平时相当留心业务而且天赋较好。否则,刚刚结束动乱,不可能在严格的考试中脱颖而出—第一届研究生考试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应试者被录取。 更普遍的是,首届研究生大都经济条件不好—因为那时工资很低而这些人多数拉家带口,不少人要在经济上补贴父母。 我亲见一位同学,每个月只有15元生活费,还要从中省下一两元寄给父母。母亲病故时,他没有路费去奔丧—因为丧事之后,他还要继续赡养父亲和寡居因而可以照顾父亲的嫂子。 就是这位同学,曾经在数月之内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新药,为他所在的原单位创造了数十万元的收入。入学前,他的日语和英语都达到可以阅读专业书的程度,而我发现他的语言天赋不是很好。 他的刻苦,很难想象。 他从南方来到北京,竟然没有像样的棉衣。 一天早上,他骑着我的自行车去北京图书馆,却没有吃早饭。到了那里发生低血糖,昏倒在地。看自行车的老太太给他喝了一碗糖水。好转之后他就去查资料而且没有吃午饭。 另有一位当时28岁的同学,从不足一米高的地方跳下,发生胸椎压缩性骨折。原因就是营养不良导致骨质疏松。那时不少人营养不良,还因为当时北京供应的粮食都不知道库存了多少年,而且细粮的供应不足百分之五十。我至今想起那时的馒头,还是觉得没有食欲。 和我同专业同寝室的一位同学,长时期每天只睡3、4个小时。好几个月只吃粗粮—细粮留给儿子—而且不是每顿饭都去食堂正式吃饭,于是体重锐减。但是他还是每天学习12个小时以上。 还有一位同学毕业后留在北京过单身3、4年,但要自己照顾瘫痪的母亲。于是,每天背着母亲放到办公室里,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 不过,尽管很艰苦,大家都觉得生活充实。至少我的同学中,没有人颓废,更没有人堕落。这些艰苦奋斗的人,后来大都成为博士生导师。 总的来说,我们第一届研究生做出杰出成就的虽然不多,却当得起各专业中承上启下的一代。 (五)几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 《论争史》研究的工作量大,还不是这个选题难度的主要方面。主要难度是如何把握几个重大学术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废止中医思潮源流的考证。初版《论争史》对这个问题考证有点不足,主要是当初没有发现吴汝纶的废止中医言论。为此我在学苑版代序中做了详细补充。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论证中医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止?我的论述方式和结论,请参看《论争史》第一章第四节。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医发展之路?我的论述方式和结论请参看《论争史》第五章第九节。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评价以余云岫为代表的废止中医派?有关内容请参看《论争史》第六章第一节。 第五个问题是:如何认识近代中日两国的中西医或汉洋医学政策?有关内容请参看《论争史》第六章第二节。 第六个问题是:如何看近代中医界内部关于阴阳、五行、运气学说存废之争?详见《论争史》第五章第六节。 第七个问题是:如何评价论争中的主要名人和他们的学术思想?《论争史》单立节目讨论的名人有:章太炎、丁福保、张锡纯、恽铁樵、杨则民等,集中在第五章。 此外,比较重大的问题还有:洋务派的医学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卫生方针;早期汇医家思想源流;近代《伤寒论》研究评价;统一病名之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浩繁的文献资料和广博的知识领域,因而都有相当大的难度。我觉得,当年我对这些问题的论述至今还经得起检验。以下引用三段有关论述请大家评判。 我对如何看待近代中西医论争的一般看法如下: “我们提倡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重视发生论争的社会根源,但不是把学术问题和政治混为一谈。不能用社会革命的理论,去对待医学上的学术争论。同时,应该把近代史上的医学家及有关人物的政治态度,和他们对中西医问题的看法区别开来,更不能把某些个人在政治上的反动堕落扩大化。 比如,汪精卫、汤尔和、褚民谊等人于1938年左右,先后投降日本侵略者成为汉奸而遗臭千古,但不能把曾受他们支持过的废止中医派也说成是汉奸。反之,支持过中医的阎锡山、何健甚或焦易堂等人均系军阀、政客,曾欠下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不少血债。此外,支持中医的人物中确有一些清朝遗老,视封建礼教若命脉。但我们不能因此说,维护中医的人都是出于复古、保守、反对革命的目的。总之,我们是在进行学术探讨,虽不免要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解释,但除了医学学术而外,更重视一般思想和文化背景,而不应把至今还起着某种作用的政治因素,当作分析问题的唯一原则。那样会限制我们全面地认识中西医论争的历史经验。” 我对中医不应该、也不可能废止的论述有如下要点: “在我国近代史上,相当一段时期,西方医学并不象其他近代科学那样具有全面优势,因而必然迅速输入中国,并且是毫无修改地全盘接受。医学传入时遇到的情况有些例外,这就是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其发达程度是近代自然科学从来未遇到过的。即使抛开世俗的信仰,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医当时在许多方面的优越性,至少在临床实践上这样说完全不过分。不然我们就不能很圆满地解释,何以本世纪以前,西方医学长时期尝试传入中国而收效甚微。” 我对中医药的文化凝聚力有以下论述: “在世界古代史上,也许再没有别的自然科学能象中医这样把一个民族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医在那时即已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中医药业已构成社会经济生活当中最有组织的一部分。二千年来,在这个辽阔的国度里,你无论走到哪里,医学家和药学家都使用共同的语言,信仰着共同的理论。一个穷乡僻壤的小药店里,储备着产自全国各省份甚至来自海外的药物,通都大邑就更不用说了。是什么力量把天各一方的医生、药师、药农、药商联系在一起呢?无疑这是中国医学的力量。自隋代始,历代王朝均有过太医院之类以及地方医药监督等设置,但是,行政的力量并非决定因素。因为,即使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下的中国,在医学学术方面仍然是大体统一的。” (六)《论争史》的社会反响 《论争史》在本院曾经受到一些责难。我本人因此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中,唯一当年没有获得硕士学位的人。不过,即便是在当时,我也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因为我自觉完全对得起学者的良心。特别是,在我做完毕业答辩的当时,就有师友认为,拙作完全当得起博士学位。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近来本院决定补授我硕士学位,还命我就中西医论争史作报告,就是对我当年的工作给予正式的、充分的肯定。因此我更加觉得不枉此生。谨在此对大院现任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 只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我的导师马堪温先生,五个月前逝世于英国剑桥,他未能在生前听到这个好消息。 当年我未能获得学位,还与我曾经给大院中层以上的领导做过一次报告有关。 那是在1982年5月份,医史文献研究室升格为研究所庆典之后的第三天。 报告的题目是: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三支力量的方针? 请我作报告是因为,当时的大院书记王恩厚同志,在医史所庆典上知道我是研究中西医关系的。他请我根据近代中西医关系的研究,对三支力量的方针,畅所欲言地讲讲自己看法。我相信,那次报告给当时的大院,输入了一些正能量。这是一个学者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所以我至今对那次 报告无怨无悔。今天的报告也是希望给大家输入一些正能量。 使我感到欣慰的是,《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出版后,得到许多师友以及同好的赞许,而且很快在国外反应较大。其中值得提出的有以下几件事。 一是我晋见好几位全无私交的师长时,他们都立即拿出拙作说:我刚刚还在读你写的书。其中有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在位院长施奠邦先生,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彭瑞聪先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秘书长魏福凯先生。晋见这些师长时,都没有预约,他们能立即拿出拙作,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要把拙作带在身边。 二是拙作引导我认识了学界的一些朋友。比如,原协和医院科研处长艾钢阳先生,就是主动要认识我的。原来,艾先生的父亲叫周振禹。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危时,他参与了围绕孙先生的中西医治疗而引起的争论。周先生虽然是留欧归国的西医,在那场争论中却维护中医。此事在《论争史》中约略作了记载。艾先生却不知道其先父有这样的事迹。艾先生本人是1978年后中西医政策高层讨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见解与其先父有些距离,大约因此他更想认识我。 三是国外有关学术界的反应很快。比如,199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第六次国际东洋医学会,特邀我出席。这样的学术会议,一般是提前一年通知,我则在开会前两个月才收到邀请书。起初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请我。原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科学与传统。于是,邀请我就很自然了。及至到会报名,有津谷喜一郎先生拿着我的书表示友好。他不会汉语口语,却能完全读懂拙作。邀请我就是他推荐的。他说,由于见到拙作不久,邀请我有些仓促,望能理解。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教授席文先生,把拙作摘要介绍给了西方。他的摘要非常好,就是我自己来做也不一定那样扼要、全面而准确。做这一工作时,他正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精神尤其感人。席文教授是颇受李约瑟博士赏识的西方汉学家。李约瑟的中国医学史,就是他逝世后由席文教授最后定稿的。由于席文教授的过誉,1999年我以游客名义造访李约瑟研究所时,受到同行的热情接待。 《论争史》出版后,口头或书面对她表示欣赏的师友有上千人,难以在此一一介绍,谨把《四川中医》编辑郭文友同志当年的来信要点录下: 信中说:“病中通读大著一过,宛如服了一帖强心药,兴奋到了不知所以然。我敢断言,大著是二十世纪中医界所出现的少数几个奇迹之一。吾兄亦为二十世纪中医界所出的少数几个奇才之一。天才及天才钜制,不是每一个世纪都能产生的。我能读此巨著,得识吾兄,实在是三生有幸!” 这样的过誉,我愧不敢当。但是却抚慰了我作为学者的良心。 其实,虽然《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已经出版三次,至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使我惭愧。比如部分文献的出处不规范。书后没有索引。特别是我对废止中医思潮的源流考证也不足。希望在座的师友,今后继续批评指正。 好!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听讲并请不吝赐教!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掌握这3点写作开端不用愁了!
Kara0807 2018-9-19 09:41
本文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作者:崔建军 作者简介:崔建军 ,陕西省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兼金融系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有机环节,文献综述的写作则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开端,在学位论文写作中举足轻重。本文拟就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有关文献综述问题提出个人的若干思考。 1. 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般而言,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综述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学位论文写作的水平。极端些说,没有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1)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决定的。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决定的,因为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文献综述部分要澄清所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部分主要是继承,是梳理前人的成果并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演进的规律。 文献综述是复述前人的成果,是尊重前人,实质上也是显示作者自己的读书量。一篇论文若没有必要的文献综述部分很难发表;一篇学位论文没有相应的文献综述部分一般质量较低,也难逃肤浅的命运。 2)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决定的。 道理很简单,主要是:学术研究是天下公器,需要一代一代的学人前赴后继的开拓和努力才能薪火相济;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任何一篇论文或研究过程都是该领域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是终结,也不可能覆盖全领域” 。正是因为学术研究是天下公器,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和任何一篇论文或研究过程都是该领域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是终结,决定了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放性和文献综述写作的必要性。 3)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 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并为自己的后继研究构建论文创新的平台。空前绝后的题目或许有,但少之又少。一般而言,即使空前绝后的题目也要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吸取灵感。当然,既“空前”又“绝后”的题目缺乏普适性,也没有多少意义。 2. 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应遵循以下写作原则: 1) “5W”写作原则。 “5W”原则就是作者必须实事求是、原汁原味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原则,也就是可检索性原则。 具体地说即按照什么人(Who)、什么时候 ( When ) 、在什么地方 ( Where ) 、为什么 ( Why ) 、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 ( What ) 的写作方式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则。 易言之,文献综述的写作应采用实引方式,对所引述的观点要严格采用被引述作者的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任意发挥。真正的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应该让读者能够查阅并迅速找到文献的源头,作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 遵循“5W”文献写作原则有利于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有利于学术研究的良性开展;有利于学术积累。现今流行于我国经济学界的许多所谓的文献综述是不规范的,比如“弗里德曼(1968)提出了……”、“诺斯(1963)构建了……”等等。 这种转述性的文献综述毫无价值可言。因为读者阅读文献综述后仍然很难把握作者所依据的文献是什么。严格地说,这样的文献综述既没有继承性,也没有开放性,于学术研究无补。 2)经典性原则。 文献综述应坚持经典性写作原则。所谓经典性写作原则是指文献综述的内容应该是所研究领域的经典人物的经典著作,而不是学术“圈外人”的某些片言只语。一般来说,每个研究课题都有其所在领域独有的经典文献。作者必须熟悉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 3) “文献树”原则。 “文献树”原则也就是“学术谱系”原则。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系统梳理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具体地说就是必须采用历史方法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和“由宽到窄”的“文献树”原则进行。只有这样,方可理清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为自己的后继研究建立进一步创新的平台。 4) “顶天立地”原则。 “顶天立地”原则的“顶天”要求作者从理论继承上逼近学术前沿;“立地”则要求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进一步讲,所谓“天”就是研究问题所要求的最先进的理论成果,所谓“地”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顶天立地”就是要求有的放矢,要求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一切有价值的理论之“矢”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的”。 5)单数原则。 一篇学位论文只需要一篇与之相匹配的文献综述,这就是文献综述写作中的单数原则。学位论文写作中不需要也不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平行的文献综述。 理由很简单,一篇学位论文只需要集中研究和解决一个学术问题甚或某一个学术问题的某一个侧面。通俗些说,就是栽一棵“树”只需要一个与所栽之树相匹配的“树坑”,栽一棵“树”挖两个“树坑”不但多余,而且无用。 3. 文献综述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就文献综述的写作而言,主要是: 1)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 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如果真是这样,其解释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作者所选择的题目确实是“空前绝后”的,二是作者所选择的题目确实没有任何人研究。前一种可能几乎不存在,后一种可能反证了作者的选题缺乏研究意义。 2)简单罗列文献。 有些研究生学位论文有文献综述,但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毛病。比如,有的文献综述中仅列示出A说,B说,C说,D说等等,而后却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读者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能够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简单地说,这种文献综述写作严重违犯文献综述的“文献树”写作原则。 3)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 有些研究生学位论文虽有文献综述,但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一些缺乏权威性和经典性的算不上学术文献的所谓文献。比如研究货币政策问题,若不综述凯恩斯、汉森、托宾、萨缪尔森、弗迪利亚尼、弗里德曼等人的论著,而开出另一系列人物的论著清单,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根本就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也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货币政策文献,其成果价值当然就要大打折扣了。 当然,我们列示权威人物的权威论著,并不是不尊重非权威人物。在学术研究中理所当然必须坚持学术标准,也只能坚持学术标准,而不能有学术标准以外的其他因素参与其中。 4)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不匹配。 此问题常见于当今比较时髦的“基于A的B研究”或“A时期的B研究”这种题目。本来,“基于A的B研究”和“A时期的B研究”这样的题目研究的研究重心是“B”而不是“A”,但作者的文献综述却是“A” 。 显然,此种文献综述脱题了。比如,“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这一题目,作者的研究中心应当是“货币政策”,“通货紧缩时期”或“通货紧缩”只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背景与环境,而作者的文献综述却是“通货紧缩”,此种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当然是不匹配的。 5)多个文献综述并存。 与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不匹配问题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学位论文多个文献综述并存。这种文献综述写作违犯文献综述的“单数”写作原则。多个文献综述并存反映出作者选题的发散化和研究问题的不集中。 比如,“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这一研究题目的写作中,作者既有货币政策方面的文献综述,也有金融市场方面的文献综述。这种文献综述写作难免顾此失彼。当然,这是选题问题了,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 总之,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 撰写文献综述应遵循“5W”、经典性、“文献树”、“顶天立地”和“单数”写作原则 ,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缺乏文献综述、简单罗列文献、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不匹配和多个文献综述并存等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个人分类: 德先生|1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恭喜吴炳卫同学获得“天津大学201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热度 2 zlyang 2018-8-11 17:29
恭喜 吴炳卫 同学获得 “天津大学201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吴炳卫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冬季风路径上风速与其影响因子的优化延迟相关性分析》,获得“天津大学 2018 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获奖率为 5%。 (1) (2) 论文主要创新点(限3条以内): 1) 风速的空间相关性预测是一种独立于数值天气预报NWP的方法,具有弥补NWP 预报“家族性缺陷”的特殊潜力。 NWP 预报在我国东部地区提前 3 天风速预报的均方根误差为 2.2 m/s 上下;本文发现我国冬季风主要路径空间相关性预测的提前 27 小时风速预报的均方根误差极限值可低于 1.4 m/s ,是提高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效果的有潜力方法。 我国冬季风主要路径,主要是我国东部、东南部沿海区域(包括陆地、近海),是我国“十三五”风电发展的重点区域。 2) 由于地形的作用,我国台湾海峡不仅是风能丰富区域,还是特别适合空间相关性预测的区域。从福建长春到澳仔的优化延迟时间超过 4 h (一般情况下为 6 h )。是提高该区域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报可靠性的重要方法。 3) 示例表明,利用季风的空间相关性风速预测可以较为可靠地提高大风预报的性能,是降低风电功率预报误差的可靠方法之一。 简要评价本论文的创新点及其与国内同期论文的比较位置: 主要创新点:利用季风的空间相关性风速预测,详见上栏。该文的主要创新点基本处在国内领先。由于欧美没有典型的季风现象,所以欧美学者几乎不研究利用季风的风电预测。 该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对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中国特殊问题”(乔颖,清华大学, 2017 ,《电网技术》提出)的有价值的原创性探索。 相关链接: 2017-07-05 ,恭喜杨钊同学获得“天津大学 2017 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4703.html http://www.tech110.net/home.php?mod=spaceuid=11851do=blogid=77576 乔颖, 鲁宗相, 闵勇. 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的方法 . 电网技术, 2017, 41 (10): 3261-3268. DOI: 10.13335/j.1000-3673.pst.2017.1581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DWJS201710023.htm 薛禹胜, 陈宁, 王树民, 文福拴, 林振智, 汪震. 关于利用空间相关性预测风速的评述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 41(10): 161-169. DOI: 10.7500/AEPS20170109002. XUE Yusheng, CHEN Ning, WANG Shumin, WEN Fushuan, LIN Zhenzhi, WANG Zhen. Review on wind speed prediction based on spatial correlation .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7, 41(10): 161-169. DOI: 10.7500/AEPS20170109002. http://aeps.alljournals.ac.cn/aep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70109002flag=1 http://aeps.alljournals.ac.cn/aeps/ch/reader/issue_list.aspx?year_id=2017quarter_id=10 2018-07-23, ECMWF 风速预报误差的具体含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25592.html 2018-03-03,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预报误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02078.html Thomas Haiden, Progress in wind forecasting in the ECMWF model http://www.ewea.org/events/workshops/wp-content/uploads/2015/10/EWEA-Wind-Power-Forecasting-2015-Workshop-02-01-Thomas-Haiden-ECMWF.pdf 杨正瓴,刘仍祥,李真真. 基于季风和大气压分布的我国风电功率预测研究 (Survey on China Wind Power Prediction Based on Monsoons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 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2018, 3(2): 29-38 http://der.tsinghuajournals.com/article/2018/2096-2185/101427TK-2018-02-005.s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BNY201802005.htm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个人分类: 风电功率预测|4753 次阅读|5 个评论
这里的大学生没有毕业季节
热度 2 skybake 2017-7-15 05:27
去年我在公司带过两个硕士生,说带,也就是他们到公司来做 毕业论文 (Masterarbeit) ,我指导他们半年许。两学生分别于八月底和十月底毕业,与国内大学生都七月初毕业不同吧? 这两学生都是三月初开始。硕士论文按理是六个月的时间。学生 A 读的是双硕士,德国硕士完成后他还想要拿法国的硕士学位,法国课程是九月一日开始,就是说,他是没有退路的。 学生 A 硕士论文要做的是嵌入式控制 : 先是 做算法加 Code Generation ,又有一部分手工 C 语言给微处理器编程, 再 白手起家用 C++ 和 Qt 编了人机交互通讯程序,还选购了些硬件并做了点机械 CAD 。八月底硕士论文交到学校,顺利结束。当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也有,写的方面要是再化两个星期肯定也会更好。答辩是十月中旬,他请了假回德国。几个月前,得知他已去一家数万多人的大公司,做汽车电子软件的研发工程师。 学生 B 没有这样一个 Deadline ,他就先作了一个月的 Working Student 来熟悉工作 , 给学校报告是四月一日开始论文。到了七月初,他感觉吃紧,就想延长一个月,我们和学校都同意,这样他的硕士论文等于做了八个月,十月份结束。答辩是十一月初,正好是 Trump 川普选上总统那天。答辩完我与其他教授说起美国总统选举情况, B 学生对此一无所知, 看来准备答辩是蛮认真的。学生 B 也已去一家公司工作。 今年又带了个本科学生 C ,做学士论文 (Bachelorarbeit) ,理论上是三个月。按我们的要求,学生 C 须在学生 A 的工作基础上加一些东西,几方面的软件都要动。面试的时候,我们觉得他经验知识方面是不足的,但看起来肯学。我们建议他先做两个月的 WorkingStudent ,他欣然同意。反正 WorkingStudent 也好,毕业论文也好,公司都会给学生发每月 800 欧元 “ 工资 “ ,这与硕士生们一样。 学生 C 今年一月初到公司。到了四月中,他有部分工作卡壳,担心完不成,想延长一个月,我们同意,学校也同意了。最后六月底圆满完成。有点小成就感,他也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尽管他写的时候还觉时间不够,试做报告也心理紧张。 这样学生 C 的毕业论文就从本来的三个月变成了六个月。几天前C学生 顺利答辩,成绩优秀。今天他说已出发去泰国旅游度假。学生 C 会接下去读硕士,九月后才开学,他时间多得很。 按经验,一个有点样子、近百页的工科毕业论文,写加修改就需要五个星期。再加学生熟悉工作的时间,三个月的毕业论文实在是做不了什么的,除非个别学生已很有经验。怎么延长时间呢?一个办法是延迟开始的时间点,让学生适应工作,让学生自己作计划,自己判断是否有把握开始 ( 以报告学校为准 ) ,这样学生会慢慢学会合理计划,这对以后职业也很重要。另一个办法是允许适当延时,比如这两个学生延长一个月,效果更好,这里,有无延长是不影响学生论文成绩 的。 有个去年十二月硕士毕业进公司的同事说,他今天要回大学系里参加他的毕业典礼。他也证实他的同学哪个月份毕业的都有,大学系里为此每半年办一次毕业典礼。 为什么要让几百万大学生每年同时离校呢? 每个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程度不同,课题与学生的专长匹配也相异,一刀切好吗? 注 : Working Student 德语 Werkstudent ,相当于打工学生,照理按每周 20 小时算,学生做论文都是全时在,除了偶尔休假。
4944 次阅读|5 个评论
说说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热度 19 wangdh 2017-6-4 18:14
说说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王德华 关于参考文献,想写几句话。 每年都评阅一些学位论文,审阅一些学术论文稿件。由于工作的原因,也处理一些学报的稿件。发现一些基本规范在逐渐消失。 说起来,不少学位论文 ( 甚至一些投稿的学术论文 ) 的参考文献,存在问题不少。 什么是参考文献? 不就是“参考”的文献吗?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吗?是啊,没错啊,可是你的论文里那几百篇、上千篇的文献是“引用”了,但是不是都“参考”了呢?啥叫参考?就是阅读过的,如果你连文献的影子都没有见过,只是按照文献中的文献照抄下来,这可不是参考。再说了,同一篇文献,不同的作者引用的内容可能也不一样。引用一篇文献,应该是读过这篇文献,那怕只读过摘要也好。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学生要么从网络上直接检索,要么从参考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部分直接抄录。这样引用文献,很可能没有引用领域中最重要的文献,没有引用里程碑式的文献,或者干脆就没有阅读,只是按照文献中的引用而引用了(这属于转引,二次引用,不是第一手信息)。 引用文献的时候,是引用最新的,还是引用最早的? 这要看引用文献中的什么内容。如果是引用最新的研究进展,最新的理论阐述,最新的学术观点,要引用最新的文献、最权威的文献。如果引用一些固定的事实,如生态学中的物种地理分布、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等等,应该引用原作者。可以花点时间,查阅一下哪位(些)作者最先研究、最早报道了这些信息。这就是对学术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规范的、甚至有些离谱的引用,如生态学中反映物种多样性指标的香农 - 威纳指数( Shannon- Weiner index )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等,引用的文献则是中国学者的名字。如果说计算公式、研究方法等张冠李戴现象容易看出来,关于对一个领域的学术贡献,就不容易区分了。一个中国学者文章中涉及到了或论述到了一个理论或学说,在引用的时候,要查阅是不是这位学者提出来的,不可以随便就把这位学者当作第一个提出者或发现者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除了没有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关键是没有尊重前人知识的意识,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看重了一些东西,忽视或缺失了一些东西。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导师是有责任的。 应该参考什么样的文献?文献引用是随意的吗? 文献引用不能随意,是需要精心选择的。引用,要引用与自己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另外,我个人的观点是还要引用高质量的文献,引用文献也需要品位。学术界引领学科发展的学者和实验室,声誉好的实验室,是首选。文献有低劣的吗?这个问题不用问。如果极端点的话,有些期刊的文献,压根就不要作为参考文献,也就是说不去花费时间阅读,对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知识结构一点都不会有影响。 我们读书的那个时候,到图书馆抱着影印版的“生物学文摘”( Biological Abstract )逐条逐条查阅,一个卡片一个卡片记录。文献卡片上记录文献的信息 ( 作者、年代、题目、期刊名称、卷期、页码等 ) ,在笔记本上摘录摘要的内容。写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觉得一篇文献对于自己的结果论证很重要,但又苦于查不到原文,就只能是间接引用,采用“转引自”的方式引用。有时候阅读国内的论文,看到一些连名称都没有听说的期刊,还有些论文参考各种语言文字的一些专著和论文,大家应该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现在这种情况应该不存在了。信息时代,一点键盘,什么信息都有了,也可以阅读摘要,也可以下载原文,专著也可以查到书的目录和部分章节。 还有一些其他需要讨论的问题,如教科书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吗?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目录,中文文献是放在最前面,还是放在最后面?中文文献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序,还是按照汉语拼音排序? 那么在信息时代,参考文献的引用是不是应该更准确才是呢。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7381 次阅读|30 个评论
学位论文中最简单的几个小事,很少有人做对
热度 5 Greg66 2017-5-27 12:15
学位论文中最简单的几个小事,很少有人做对 学位论文中最简单的几个小事情,很少有人做得完全正确! 1. 外文参考文献的列表格式。姓、名顺序,缩写、标点符号(逗号句号等,中英文不一样)、空格的使用,到处都是问题。尽管各个组织的规定不一样,但起码自己的论文中、同一个列表中应该统一格式。 2. 坐标图。坐标图的各个坐标轴,坐标轴名称、单位,不能缺少,格式统一,纵轴文字一般向左倒,如果不知正确格式,看一篇水平较好期刊上的图就可以容易学习到。 3. 结论。经常的问题是,总结和结论不分,只是说做什么不说做出来什么,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多年,现在依然存在。结果和结论不分,这个也存在很多年而且现在依然存在,罗列一大堆结果,没有说出这些结果所说明的问题。结论还得推广使用总分关系来写。总分关系的的“总”这句话,要写出最重要的结论而不是最重要的总结。 上述这些事情,只要稍动脑筋就可以解决,不用费很大的力气。 关键词: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坐标图 结果 结论 格式 (本博客 已设置为仅实名用户可以评论。要加我为好友,请告诉我您是谁,否则就不加了。谢谢。 )
个人分类: 11|13601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7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小结
热度 1 rczeng 2017-5-16 11:47
2017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小结 今年5月1日以来至今,评审了5篇硕士论文和1篇博士论文。评审结果除了1篇文章稍差,其它都为优良。 总体来说,选题大多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综述较为全面,书写规范、图表清晰、注意层次感和逻辑性。主要问题有: (1)大、小论文不分。学位论文应当有单独的一章来介绍原材料、实验和表征 方法 。 有篇文章没有单独的实验方法这一章,相关内容都放在各自研究结果的章节中。可能情况是,每一章的研究内容已经成体系,以前单独发表过。 (2) 理论性较弱。 学位论文还是需要一定理论分析的。 偏工程方面的论文数据较多,但理论分析较为欠缺。这可能与导师所从事的开发性研究课题,特别是企业横向课题有关。 (3)数据的真实性。一般地,图表中的数据来自三个以上平行样,最好给出均值和偏差。 对于评价稍差的一篇论文评审是因为仅对一个表格中的数据 (如, 22222.22, 33333.33, 44444.44 )存疑。 首次见到有唯美、有韵律和有诗意的数据,我有点惊讶。把截图发给一位微信朋友。他笑着说,让他歇一会儿吧。
个人分类: 审稿|55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将工程报告或使用说明写成硕士学位论文?
热度 1 ncepuztf 2017-4-27 20:55
过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在职工程硕士和日校专业学位硕士两种分别考试。 今年统一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内容往往和生产实践有关,是工程领域具体问题的解决或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 这些工程项目往往有具体的一手进展资料,在研究生写作论文时可以“拿过来”方便地使用。 比如: *** 供电所集中抄表系统的应用研究, *** 地区电网规划研究, *** 局电力信息网络改造研究等等。 由于研究生普遍缺乏学位论文写作的培训,导致这类论文存在共性问题:当前状态是什么,就写什么,有的是工程进展报告,有的是软件或系统的使用说明,但都绝不是一篇符合科技规范的学位论文。 不合格的初稿退回去后研究生的回应是一脸茫然。怎么改呢? 其实主体有了,修改主要是补充头尾(过去的和未来的),并按学位论文的规范格式要求梳理。 主要攻略如下: ( 1 )“ 向前看 ”:就是要追溯到工程项目初期,找找可研报告,查查相关文献,把绪论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补齐。那时既然还没开始做,表达语气就应该是拟做什么,打算怎么做,而不是做了什么; ( 2 )“ 向后看 ”:论文不能只写项目的当前态,当前往往只完成项目的一部分,要把后期将要完成或未来将要完成的也放进去,和已完成部分的设计一起作为总体写在方案设计部分,当前完成的写在实现或测试部分,没有实现的可在结论中的下一步或未来工作部分提一下。
个人分类: 科教|468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唯论文导向会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热度 43 wangdh 2017-4-16 10:39
为什么唯论文导向会降低研究生培养质量? 王德华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 …… 整体上看,规定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才能获得学位的直接效果,是保证了一个单位的 SCI 论文数量,但从长远看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或学术论文的质量。” 有老师说:“ …… 虽然我也觉得没必要规定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论文,但我也不认为要求发表论文必然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佳。 ” 我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关于研究生培养,尤其是博士生培养,培养目标是优秀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是独立的科研工作者。培养内容包含很多方面,如文献阅读和综合能力、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数据分析和提炼能力、发现新问题和重要问题的能力等等,培养过程也是多个方面,多个细节。也就是说,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研究课题,完成学位论文,答辩毕业的研究生,应该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的学者,是一个学术领域的专家。作为导师和研究生应该清楚的是,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应该获得从事该领域最专业、最新的科研和教学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经验、信心和最高学历。应当成为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或学术带头人。 也就是说,研究生毕业获得学位的条件,不是仅仅发表几篇学术论文,更不是熬到了规定的最后学籍时间极限。关键的问题是导师和研究生都要明确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区别。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是学位论文,不是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自己的作品,所有实验结果和写作都是自己独立完成。通过学位论文,完成研究生所要求的全方位的训练。 发表学术论文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吗?我们都清楚,学术论文不是一个人的创造,也许数据收集和分析是研究生一个人完成的,但写作过程、修改过程等等,很多时候是一个集体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学术论文不是研究生一个人的贡献,越是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一个研究生的贡献就越小。不少期刊要求作者说明每位作者在学术论文中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说,我觉得硬性规定研究生获得学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长远看对于研究生质量是有严重影响的,也会影响到学术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很多优秀的研究生短时间内就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然后就没有了动力。更多的研究生是希望选择短平快的研究课题,完全以发表学术论文为目标,忽视了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远离了科学研究的精髓,导致了很研究生尽管获得了学位,但在能力方面有很多缺陷。 需要说明一点是,我一直的观点 : 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是必须的,是一项基本要求。学术论文是学术界的硬通货。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6003 次阅读|62 个评论
终于看到了一篇满意的学位论文
热度 1 Greg66 2017-3-22 08:35
终于看到了一篇满意的学位论文 摘要、结论、研究内容:三者内容有严格对应关系。结论和摘要写法:1/3写工作总结,2/3写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能只报告研究结果而没有结论),总结、结果、结论完全不是一回事!尽可能使用“总分关系”写。 每章的“帽子”、小结:内容对应。“帽子”写:本章打算做什么;小结写:1/3写工作总结,2/3写本章研究结果和结论。尽可能使用“总分关系”写。 参考文献:中外文,格式规范统一,每个姓、名、缩写、标点 全文有统一逻辑性 研究背景:研究此问题的缘起,写实在的,不要大忽悠。 研究进展:本课题组的以往研究进展很重要
个人分类: 1|46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师大学位论文Latex模板
热度 2 dabing 2017-3-1 17:03
分享北师大学位论文Latex模板在Mac系统下的使用经验. 1. 模板下载 http://gerry.lamost.org/blog/?p=811 注意: 如果系统语言原来为英文,下载的时候打开Latex模板可能会出现乱码。 我的做法: 切换为中文系统重启电脑后,再下载打开(如果再不行安装模板网页提供的字体)。 2.打开main.tex编译排版。 注意: 新版本的MacTex与现在的模板兼容还有些问题 我的做法: 安装mactex-20140525.pkg。这个版本可以在6维空间快速下到。 然后打开main.tex, 选择XeLaTeX模式排版编译。 3.一切顺利,输出PDF版论文。 4.开始往模板里面加你自己的内容吧... 感谢模板的制作人! 2017-03-01@BNU 参考: http://gerry.lamost.org/blog/?p=811
个人分类: Mac_soft|7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素的思考(1):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热度 54 wangdh 2017-1-7 09:17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素的思考( 1 ):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王德华 记得小时候,对于“博士”这个称呼是非常敬仰的。说谁是博士,说明这个人知识面广而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任何事物都有独特的理解,那种说出来我们恍然大悟或者根本听不懂你的解释。从形象上也是文质彬彬,或戴眼镜,或戴礼帽,或身穿笔挺的西装、脚蹬铮亮的皮鞋,说话文明,没有粗话。 等到有一天自己读完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读完硕士又攻读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又做了 2 年博士后,然后晋升为副研究员,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然后再晋升为研究员,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导师。算起来自己做研究生导师也二十多年了,也有三十多名研究生从研究组毕业了。从 2008 年开始我甚至还在科学网上写了不少关于培养研究生的心得和体会的文字,还曾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培训班的教师,也被邀请到高校和科学院等一些研究所做培养研究生的体会交流。 经历多了,思考多了,似乎应该是经验更多了,思想和理念更成熟了。但近年来,内心里总是有一种声音在提醒、在质疑: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合格吗?我们该怎样去培养研究生?我们怎么做才能使得他们成为合格的研究生呢?答案本是越来越清晰,实际上却感觉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没有底气了。 那么一个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学习哪些技能?掌握哪些能力呢? 我们会说博士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掌握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发展态势。这些能力如何获得呢?一般是通过独立的、具有探索性的研究课题,经过一段集中时间(如 5 年左右)的艰苦训练而获得(现在的基本学制是普博 3 年,硕博连读 5 年)。最后完成和提交学位论文,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和答辩,通过学位委员会的审查 ( 现在还要满足培养单位获得学位的要求,如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等 ) 。 这看似很明确的培养要求,在我们一年一年答辩毕业的研究生中,是不是都达到了这个培养要求和标准了呢?答案也很清楚。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培养要求,研究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学习和训练要求。研究生导师这个群体的文化素养发生了改变,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发生了改变。 这期间有两个重要改变对于今天的现状是很关键的 : 第一个改变:研究生成为完成导师课题任务的主力。 我的经历和理解,研究生有责任协助完成导师的课题任务(一般课题任务书中有这个部分),但研究生的课题是具有探索性的,独立性的,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研究生自己希望通过课题任务,发挥自己的潜力,做自己喜欢的内容,探索自己思考的问题。导师希望研究生带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完成课题任务的同时,推进和提高研究领域的发展。慢慢地,导师和研究生都忽视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把课题任务几乎成为了研究生培养的全部。所以,我们常看到的是导师着急要数据,研究生着急出数据。近乎机械性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动,使得一些研究生渐渐失去了科研的兴趣。一个研究集体没有文化的熏陶,没有传统的传承,只剩下实验数据。毫无疑问,科学研究动手能力是重要的,实验技术的摸索和熟练是重要的,但探索未知本是有趣的,驱动人们的好奇心去探索。文化和传统是一个研究集体的灵魂,这个无形的东西对于研究生心灵的塑造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忽视了灵魂的东西,注重了实际的内容,使得今天的研究生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也许是导师累,学生累,导师抱怨,学生抱怨的一个原因吧。一个环境,没有温馨,没有情感,冷冰冰的,都盼望着早些逃离,这种环境很难培养出出众优雅的人才。 第二个改变:发表学术论文替代了学位论文 。 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一项基本要求。研究生要学会设计实验,学会收集数据,学会分析数据,学会论文写作,培养对科学研究价值的评判能力,也就是具备判断哪是有价值的研究,哪是有创意和有创意的研究,哪是重复性研究。科学研究要上档次,有品位。 我们也发现,慢慢地研究生培养单位把这种基本能力作为了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只要研究生发表了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就可以获得学位了。导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位论文,研究生自己也不重视学位论文。现在众多的研究生一入学就开始琢磨如何早一点发表符合学位要求的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几乎成为了他们研究生生涯的全部。所以,渐渐地很多研究生的课题设计是短平快的内容,低层次重复的内容。研究缺少了新意,缺少了探索性,缺少了挑战性,自然也就缺少了研究兴趣。结果是我们的论文数量上去了,研究生数量上去了,可我们却发现与国际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发现自己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下降了,开始呼吁创新,开始设立各种人才计划吸引国外的学子回国。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慢慢地贬值,慢慢地受到歧视,也慢慢地失去了光环。我们通过人才计划引进的受过国外正规训练的导师们,也不知不觉加入国内培养研究生的洪流中,也开始培养着受到国内歧视的研究生,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9586 次阅读|112 个评论
如何把大部头的学位论文转化成可发表的期刊文章
热度 4 WileyChina 2016-8-22 14:39
虽然不同机构的规定不一样,但是要想拿到你的博士学位,要么得发表几篇期刊文章,要么得写出一篇大部头的学位论文。 本文是为那些需要发表一篇几百页的学位论文而连续耗费数月时间的人量身打造的。也许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宝贝”终于降临人世而感到自豪,但是很快我们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都更偏爱阅读关于研究中某个具体问题的 10 页纸论文,而非费力啃读几百页的东西。唯一愿意认真研读你劳动成果并花上一整周的时间来弄懂它的人,只可能是你的博士生同学。 因此,对于我们大多数撰写、发表大部头学位论文的人来说,在论文发表之后,有必要重新审视所有材料,再把它们转化成几篇可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如果你足够幸运,能拿到纯研究导向的博士后职位,你就能全力(或者说,你认为你可以全力)投入到文章的写作中。如果你不继续从事学术工作了,就只能在夜晚和周末写文章了。 姑且不论时间的限制,将大部头的学位论文转化成可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这一举动还是极有价值的。距离我的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已经两年了,这一转化工作也即将到达终点(一些文章已经发表,一些文章正在评审,还有几篇正在写作中)。以下是我对这一过程的经验总结。 1 、为之计划 毕业之后,你会为生计奔波劳碌。你可能会换工作,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城市或国家,发表文章的事可能开始被你抛之脑后。所以趁着你的学位论文刚刚完成,花些时间,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哪些章节可以做成一篇好的期刊论文? - 应该投至哪个期刊? - 我需要花多少时间来写这篇论文? 然后,再接着一篇一篇地计划。 我在谷歌文档( Google docs )里建立了一个一览表, 列出计划能发表的文章、想投递的期刊以及完成的截止时间。我的目标是每年写 6 篇稿件,但是一年中总有几个月都用于处理审稿人反馈的意见, 撰写新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报告, 或者忙于教学任务。对于一篇文章,我通常(最多)会给合著者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反馈意见。但反馈往往是有限的,所以我可能需要一个上午来进行修改,然后才会将稿件提交。当上一篇稿件完成后,我就马上开始计划写下一篇(或者回复审稿意见、修改稿件),所以我能够将写作、修改、收集合著者反馈、提交稿件这一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2 、招募优秀的合著者 既然你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合作得很愉快,也在论文的最终版本里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那么,你的研究中有没有哪一部分特别受益于他们的指点呢?如果你计划将此部分写作成一篇期刊论文,可以考虑邀请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做你的合著者。 与其他作者合作,而不是你的导师,这会改善你的写作水平,而且通常在大多数领域里都会受到欢迎。与不同的作者一起发表文章,这既表现出你可以和不同的研究团队和机构合作,又表现出你准备好融入大世界的姿态。 3 、记住不是所有论文都是生而平等的 一些论文能够自然而然地从学位论文中提炼出来。但是另一些,你可能就得一边焦急叹气,一边想方设法地把研究结果编撰成独立的叙述文段。不要生自己的气或者生工作的气,接受现实吧!如果失望挫败的情绪太严重,就去健身房,吃点巧克力,或者做点有助于减压的事儿。 本篇博文的英文原文链接: https://hub.wiley.com/community/exchanges/discover/blog/2015/08/06/how-to-turn-your-dissertation-into-journal-articles?referrer=exchanges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763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什么有些导师水平差,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却很高?”
热度 30 wangdh 2016-7-17 21:29
“为什么有些导师水平很差,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却很高?” ( 王德华 ) “ 为什么有些导师水平很差,可人家培养的研究生怎么那么优秀呢?”这是一次闲聊的时候,有位导师发出的感叹。言外之意是,我们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在培养研究生,从开题、考核、论文写作、技术培训、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等等各个环节都不敢马虎,怎么到头来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反而不如人家那些不管不问甚至放羊式管理的导师培养的好呢? 这个结论看似不成立,但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第一反应是,人家幸运招到优秀的研究生了啊。研究生质量与导师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一般来说导师的水平决定研究生的质量。 现实中,导师的情况也很复杂,导师的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两个方面应该是很关键的:水平和责任。 关于导师的水平 关于研究生导师的水平,主要还是指学术水平。再广义一点,导师的水平包含学术水平,学术涵养,个人素养,培养理念等等多个方面。 有些导师确实水平一般,但有资源,有经费,有充足的条件。极端的情况是有些导师可能既没有水平,也没有资源,也没有经费,也没有条件。 另外一类是有些导师很有水平,也有资源,有经费,有条件。同样,有些很有水平的导师,但没有资源,没有经费,甚至没有条件。 导师的这些情况,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原则上,如果没有资源,没有经费,没有条件,是不可以招收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具备了培养研究生的条件之后,那导师的水平就很关键了。 关于导师的责任 培养研究生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心血的。所以,导师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有些导师学生水平很高,但对研究生培养却不愿意花费精力,采取放羊式管理,任其自由发展;也有些有水平的导师,只愿意对优秀的学生付出,看不上眼的学生就任其自由发展。如果研究生独立能力较好,自主、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好,只要导师不过多干涉,对于个人发展这都不是问题。如果研究生自己没有自律自制能力,没有独立工作能力,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优秀的学生如果遇到学术水平一般,但有资源和条件的导师,如果导师不干涉的话,一样可以做出好成绩来。 如何培养优秀的研究生,本身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几个方面决定的。但对于很多方面“无依无靠”的学生,只能靠自己,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逆境条件下,这些研究生成长反而很好,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很强。所谓有导师水平一般但培养的研究生却很优秀应该指的就是这些研究生。 为什么兢兢业业的导师会感到自己的研究生质量不如人家呢?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导师们在聊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有意无意地以发表的学术论文档次作为唯一标准了。发表了影响因子高的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就被认为是好学生。在现实中,很多事情也确实是以发表的学术论文档次为标准的,如国家奖学金等各种奖项的评选。 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应该鼓励的。我们现在也都知道,学术论文不是衡量研究生质量的唯一标准。科研人都知道,一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取决于很多方面,背后也有很多故事,如导师执笔,师兄师姐执笔,甚至公司执笔等等。实验过程中流水作业的情况更是很普遍。现在不少高校在重视学术论文发表的同时,更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研究生在申请学位的时候,以学位论文为主。也就是说,即使发表了不错的学术论文,如果学位论文写作不认真,不严谨,也可能会没有资格举行学位论文答辩会。 所以,研究生毕业后的独立工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对于其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培养研究生是要从长远着眼,不是看眼前利益。研究生个人的发展,也应该向远处看,不要被眼前的个人得失所影响。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是自己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这些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了。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很重要的。但研究生的质量,在很大方面更取决于研究生自己的努力和追求。导师再有水平,再有责任心,再有条件,毕竟都是外因,决定最后结果的还是研究生自己的努力。 导师的学术水平和责任心,研究生的个人能力和追求,再加上个性,不知道会有多少种组合。优优组合,强强联合,自然是很理想。如果是另一个极端,那就很悲剧了。世间有时候就是捉弄人,所以就有了不少抱怨和不理解。 资源、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固然可敬,但不宜鼓励。尽管说优秀的研究生是不需要导师指导的,但研究生一定是需要指导的。如果没有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就不存在了,哪还有什么博导、硕导的呢。 那么,导师该怎么做?研究生该怎么做?我觉得应该很清楚了。如果再说,不清楚的也还是说不清楚。很多事情,越说反而越模糊。我倒是觉得我的第一反应是对的:能够遇到优秀的研究生是非常幸运的。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6355 次阅读|35 个评论
学位论文所谓“深度”要求
热度 20 Taylorwang 2016-6-27 09:48
网上曾流传了下面的一段笑话: 孩子写日记 : “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 爸爸检查时,很不满意地说 : “ 日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 孩子马上修改为 : “ 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 …… ”。 爸爸更不满了,愤怒地说 : “ 看看中央电视台、官方报纸是怎样写的。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宣传为主 ”。 孩子再修改为 : “ 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 + 生 活”。 爸爸看后说,这还差不多,但 深度不够 ,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你长大了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 “ 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 ”。 爸爸接着说,要是你打算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时,得这样写: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 “ 囚徒困境 ” 博弈;爸爸研究的是:大数据视角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供给侧匹配中的创新与实践。 现在研究生毕业,不少学校都有相应的正式刊物发表要求,通常硕士生都要有核心期刊正式论文发表,而博士生,往往都要求在 SCI 杂志上发表至少 1 - 2 篇英文文章。这往往导致研究生能否毕业的审核“前移”,由最终的毕业论文答辩把关,前移到有没有学术论文发表。对于学术论文能不能被期刊录用,绝大部分审稿人主要看研究的论文有没有创新性,研究的结果与目前已取得的结果相比,有没有优越性,其研究成果有没有应用前景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是否录用。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不用盲审,只有少部分盲审;而博士论文,目前不少高校采用 100% 盲审,而最后的博士答辩,其答辩委员,虽然都有必须是正高职称等资格要求,且外校委员的比例不能少于 2 名等等,但这些委员往往都是导师选择确定,反而答辩就变得比较容易通过了。因为导师总是选在相关研究领域比较熟悉的人来做答辩委员,若看到 SCI 论文都发表了,且三个盲审都通过了,都是熟人的答辩过程,也就是走一个形式,达成一个答辩通过意见的过程。这样,能不能拿到博士学位的把关过程,首先是能不能发表 SCI 论文,因为没有 SCI 论文,也就不可能进入论文送审的“盲审”程序;若盲审不通过,也就不能进入答辩的程序。 盲审通过与不通过,又分好几种情形,论文同意进入答辩,还是不同意进入答辩,论文完全合格,还是论文要求小修,大修。三个盲审的专家,只要有一个不同意进入答辩,或有一位要求论文大修,论文就必须重新修改三个月,且修改完后还要重审再决定是否可以组织答辩。 一般来讲要求大修的博士论文,往往要给出大修的理由,甚至给出要补充实验及数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创新点上来讲,若已有一篇以上高影响因子的 SCI 论文发表,而创新性要求往往是 SCI 论文的最关键要求,说明创新点是有了。我也看到有 要求论文提高“论文写作深度”的要求 。这就让我想走了上面的段子,一件简单的事,要写成“文绉绉”的,用新名字新词藻进行堆积,描述上再绕几道弯,让一般的人不能一眼看穿写的是什么,似乎只有这就才能显得论文写得高深。我赞成论文必须用规范的书面语言,但供需问题的供给方,一定要写成“供给侧”;结果的总结,一定要写成“凝炼”,以显示高雅的方式并不赞同。小部分的研究论文为了发现与兴趣,而大部分的研究论文,更应该为社会实践服务。若为了所谓的水平高,故意显示高雅而失去了广大的读者,则也就进入“曲高和寡”的境地。当年新文化运动的白话文应用,对社会发展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所谓的写作深度,大家一定会反对重新写成艰涩难懂的文言文。但用一堆新名词,绕来绕去的描述,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25578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OA资源发现:OADT国际博硕学位论文系统
热度 3 OPENRESOURCES 2016-6-6 16:12
OA 资源目前包括开放出版和开放存储两种类型,其中开放出版为目录比较常见的 OA 期刊和 OA 图书,此两种资源均需由出版机构主导方可发布到相应的出版社平台上供检索使用,并同时向作者收取一定出版费用。 另外一种开放存储模式则是由研究机构主导,打破了出版机构对知识发布的资源垄断及定价模式,更为自由也更 加符合学术研究的公平原则。作者可以自由的将研究成果和论文发布在机构知识库或是公开的网络平台上以供大家免费获取。该类型资源的主要类型包括:学位论文、预印本、研究报告、会议录、开放课件等 OA 资源。资源形式也不仅局限于文字资料,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也包含其中。 在各类论文资源中,学位论文相比一般普通学术论文和期刊、会议论文而言更具有系统性,如以纸本形式出现的话均单本成册,相当于一本独立的图书。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详尽描述,对研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知识整理,学术价值更高。 日前,有关方 研制并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开放获取学位论文系统 -OADT ( OADissertation Thesis )。 OADT(OA Dissertation Thesis)国际博硕学位论文实时发现系统主要收集、整合来自欧美国家为首的五大洲1500多所知名大学的280多万篇开放存取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和收录资源量后续会持续更新)。 涉及中图分类法 22 大类中的各个学科,并能智能自动实时更新,并长期保存。 OADT 系统与 OA 资源发布机构保持同步更新,只要是在网络上公开发表的 OA 资源,且本机构已被收录入 OADT 高校名录中,即可实时检索、获取他们发布的 OA 资源。 OADT 收录资源均来自 著名大学 ,如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哥伦比亚、杜克、西北以及欧洲的剑桥、牛津、帝国理工、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巴黎大学、柏林大学等。其中 26 所著名大学的 OA 资源是 金色 OA 资源和预印本资源。 OADT 所采集的资源均为互联网上可以公开获取和下载保存的 OA 资源和免费资源,系统最后的检索结果指向最终获取全文的机构链接,通过该链接页面可以免费下载全文,无需再次登录,不涉及版权问题。
个人分类: OA资源|3032 次阅读|4 个评论
再说说学位论文中的致谢
热度 16 wangdh 2016-6-5 17:16
再说说学位论文中的致谢 (王德华) 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我,说到了毕业季了,希望我聊聊学位论文的“致谢”问题。 约好时间,在电话里聊了聊。记者说在网上搜到了我关于致谢的文章,写的是关于期刊论文中的致谢。我说好像我也写过学位论文的致谢问题,不过时间很久了,写的什么我也记不得了,内容也许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我们的各个方面冲击太大,很多观念变化和更新太快,经常有一种恍惚沉重的感觉。每天实实在在的生活,脚踏实地的生活,简简单单的生活,都成了一种奢侈。 找到了自己以前写的文章,链接如下: 1 、 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该怎么写? 2 、 中文学术期刊的论文应该鼓励“致谢” 致谢是论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写学术论文的时候,对于每个参与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劳动和付出进行感谢已经很普遍了。做学术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等等,都有专门的致谢部分。学术论文为什么还要致谢?做过研究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实验科学,一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很多人的参与、帮助和支持,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帮助和方面对于工作的完成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每个参与人和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都能作为论文的作者,所以应该在致谢部分肯定他们的劳动和付出,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如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动物饲养员,师兄师姐对某个技术点的指导和对论文观点的讨论等,还有研究经费的资助者等等。致谢除了对参与者工作的肯定外,也是对提供帮助者的一种尊重,一种学术礼节。漠视、忽视他人的帮助,不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付出,无论是体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都是一种失礼。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有学者建议用“志谢 ” ,大家都说理科一般用 “致谢”。 用“后记”是不是比“致谢”更合适? 不少才华横溢的研究生在可以发挥才情的致谢部分,写得很文艺,很抒情,甚至很煽情。所以有人提出这部分似乎称为“后记”更好一些,更能应景。我不清楚文科是怎么规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理科的行规都一样,从我自己的认识看,学位论文中致谢部分,主要是对于自己在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些人的感谢,一般包括对导师几年来在工作、学习和论文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方面的感谢,对其他老师帮助的感谢,对同门师兄弟姐妹们帮助的感谢,对研究生管理部门老师们的感谢,对实验室仪器管理等人员的感谢,对在野外和实验室中对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员的感谢,以及对亲人和家人的感谢等等。这些帮助和支持,一般都是与学位论文的完成密切相关的,所以我倾向于“致谢”。 致谢是否需要写得很花哨、很抒情? 致谢部分是学位论文中唯一可以自由发挥的部分,甚至也是可以抒发个人情感的部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实实在在,真情实感。一旦失去了真,致谢就显得有些虚伪了。按常理,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经过昼夜奋战,在收笔的那一刻,闭上眼睛就会浮想联翩,回想这些年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那些人,那过去的一点一滴,都会涌上心头,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就有了想借机写几句感谢他们的冲动。回想起导师的辛苦和辛劳,回想同门师兄弟姐妹的无私帮助,回想家人的一次次鼓励,回想亲人的默默支持,很多很多方面,值得自己铭记。还有些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遭遇了很大的磨难,如家庭发生了重大事故,面临着是否继续读下去的抉择等等,这个时候的任何帮助和鼓励,对他(她)的研究生生涯都是重要的。所以,写致谢的过程,也是研究生自己的一种心理梳理的过程,一个几年来学习工作回顾的过程,是一种成长,一种对心灵的一次触动。感谢他人,自己心理上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轻松感。 评审专家很看重致谢吗? 评审专家会很认真读“致谢”部分吗?我在审阅学位论文的时候是会读一读的。致谢部分,一般不是放在论文的前面,就是放在论文的最后,都很容易看到。通过都致谢,也会了解作者的一些思想和感悟。对我自己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致谢这部分的内容我一般是不修改的,除非有错别字,或者有些老师的名字等内容写错了,或者有过度肉麻的夸大。虽然评审专家在答辩前对于论文的评审至关重要,但学位论文不是专为评审专家写的,学位论文是自己研究生生涯的一个工作总结,是全方位的展现,所以致谢作为学位论文的一部分,不需要考虑评审专家是否认真读这部分。 如何致谢自己的导师? 如果学生有心,导师对自己各个方面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读研究生,能够在一位负责认真有学识的导师门下生活学习几年,完成自己的学业,成长为一名能够独立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实在是一种幸福。所以,读研究生选择导师、选择研究方向、选择实验室都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在学位论文完成的时候,最想说谢谢的,往往就是对自己的导师。致谢导师,无可厚非,但需要真诚,要与自己的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一致起来。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形,学位论文错误百出,粗糙、混乱,有的甚至论文题目都有错误,连摘要都没有学会怎么写,很显然导师是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的,那么致谢中对于导师那些类似“学术严谨的学风,高屋建瓴的学识,认真负责的态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等等过誉赞美肉麻之词,就显得有点滑稽幽默了。如果问你一句,这么优秀负责的导师指导,你怎么会写出这样错误百出的论文呢? 另外,这些年来国家通过各种人才工程引进的年轻学者很多,有些导师与研究生的年龄相差不大,在致谢中是应该避免用类似“德艺双馨 ” 一类的过誉之词的。夸得过猛,别人感觉冷得要命,导师的脸上则会发烧的。原则还是那俩字:真诚。 致谢该写多长? 一般对致谢应该是没有字数限制的,那么写 1 页好, 2 页好, 3 页好,还是 4 页好呢?我觉得致谢应该是言简意赅,真情实感。如果感情上来了,洋洋洒洒万言抒情,满纸都是泪,那也有点过了。凡事有个度,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对一篇学位论文,最重要的还是学术部分,不能喧宾夺主,我个人觉得致谢这部分 1-2 页就足够表达该有的谢意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5994 次阅读|34 个评论
如何将您的学位论文转化为期刊论文
热度 1 WileyChina 2016-5-17 11:18
根据不同的机构要求,您可以通过出版一系列论文或者撰写一部厚书式的论文来完成博士学位。本文针对那些花费几个月时间完成一篇数百页论文的人。我们可能会为论文最终出世感到骄傲,但我们随后会意识到:大多数研究者更愿意阅读这项研究中特定的那部分:可能是一份10页长的论文,而不是费力翻看400页的成果。只有与您相同的博士生,才愿意读完并花费整周时间理解它……因此,对于大多数厚书式论文作者来说,就需要在论文发表后,重新审视所有的材料,将一篇学位论文变为多篇期刊论文。如果您足够幸运找到一个研究型的博士后职位,您就拥有(或者至少,您认为您有)充足时间撰写论文。如果您涉足其他行业,那么您就只能在晚上或者周末才能进行论文写作了。不考虑时间限制,将您的学位论文转化为期刊文章仍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在论文答辩结束后的两年,我就要完成论文改写了(一些论文发表了,有一些在评审,还有的正在写作)。下面是我这段经历的一些总结。 1 、做好计划 在毕业后,生活日常将接管一切。您可能会更换工作,搬到其他地方、城市甚至国家,您可能开始把这些论文抛诸脑后。趁您的论文还未尘封,花些时间想想下面的问题: ——哪一章/节可以作为一篇不错的期刊论文? ——我该向哪一本杂志投稿? ——我应该花费多少时间写这篇论文? 之后您便可以开始一篇一篇地规划。我一直在用谷歌电子表格罗列论文概述、想投稿的期刊还有自己规定的最后期限。我的目标是每年完成六篇初稿,但是有几个月时间我完全都是在处理审稿人意见,提供新项目的研究报告或者从事教学工作。我通常给我的合作作者(最多)一个月时间反馈他们的意见。不过这些反馈经常很有限,我需要花费一个上午作出修改之后再提交。 只要前一篇草稿完成,我就会开始着手下一篇(或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反复修改手稿),因此,我的写作、修改、发送给共同作者和提交过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2 、招募优秀合作作者 既然您与论文委员会成员合作得十分愉快,也落实他们对您学位论文终稿的修改建议。您研究中是否有某个部分尤其收益于他们?如果您打算撰写一个此主题的论文,考虑一下邀请该委员会成员作为合作作者。 与其他作者合著比和导师完成对你的写作更有益,这一方式通常在大多数领域广受欢迎。与不同的作者一起发表文章表明,你具备同研究团体和大学人员一起研究的能力,并准备把触角伸到世界性的工作。 3 、记住不是所有论文生而相同 您学位论文中可能只有不多的部分可以直接扩展成新论文。而当您强行试着将研究的一部分改写成另外的独立论文时,您可能会焦虑和叹息。不要为自己或论文成品感到崩溃——试着接受事实。如果您经受了太多挫折,您可以去健身房,吃点巧克力,或者做些能缓解压力的事情。 原文作者: Eva Lantsoght,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dad San Francisco de Quito 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其他相关文章: 如何找到适合你的学术导师? 如何构建科技论文初步框架
个人分类: All Sub|33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felonwan 2016-3-25 10:46
最后使用的bib格式文件并非按国家推荐标准,主要原因在于国标的中文参考文献格式不好看,英文似乎不太符合国际惯例。有些小问题,比如多一个中文译著作者之间多一个“and”,版本号是“ed.”,这些后来发现还是直接编辑生成的bbl文件比较方便。 撰写学位论文的时候,遇到参考文献格式问题,学校的标准据说是根据国家推荐标准制定的。所以就在网上找本校学位论文已有的latex项目的及其它国标的Bibtex样式文件(bst文件)。找到两个针对本校的,要么不是按国标来的,要么是对于中文文献却完全是英文文献的格式,特别是我所需要的中文译著的格式,在版本号之后多个“ed.”这样的英文格式习惯。这似乎是需要通过定制bst文件,针对language设置为中文的来实现不同的格式要求。也找到一个国标的的bst文件(GB/T 7714-2005),看起来应该是比较符合国家推荐标准的。但是国标里英文作者都大写,感觉不好看不好认,不太符合国际惯例;对于doi和url单独起一行生成一个链接,这其实方便纸质打印后也能看到,但这方面一般的做法都是把文章标题做成超链接,电子版的能看到就可以了。学校给的范例中,也只是作者首字母大写,无doi和url链接。而学校的范例中,译著作者明明是四个居然只给出一个原作者,也没有一个“等”字,有点太省事了,译者的贡献也完全没有了也不太好。这点上还是下载到的这个国标的了bst文件处理的比较好,只有超过三个作者以后的改成“等”,译者信息也是有的。 个人对于bst文件所用的语言从来没有接触过,语法格式不太清楚,所以目前就简单的把网址链接去掉了。如何把作者名字改成首字母大写、把链接做到文章标题上不会做,望会做的老师同学们看到后能不吝赐教。 放上本人简单修改后的GBT7714-2005.bst文件,原文件作者信息仍然保留: gbt7714-2005.bst 原作者胡海星的更多关于写作格式规范的网址: https://github.com/Haixing-Hu/typesetting-standard 其中有各种文献引用格式的测试文件,大家可以看下是否规范: https://raw.github.com/Haixing-Hu/GBT7714-2005-BibTeX-Style/master/test/test.pdf
个人分类: 程序世界|8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一学位论文的奇葩抄袭事件
热度 47 mdzhao 2016-2-23 13:31
学位论文的抄袭究竟有多少?恐怕很难得出准确的数据,起界定也不那么容易,除非有太多的复制黏贴现象可以通过查重系统来识别外,其实许多学生所谓“策略性”、“技术性”的抄袭大多是没办法简单认定的。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许多大范围雷同的论文被揭露。比如近期影响比较大的山东大学的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西南财经大学的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而刚被曝光的东北师范大学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却更加奇葩,因为这两名硕士研究生是同一导师指导、同一学院同一专业毕业的“同门”,前后仅相差一届。(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4489 ) 据澎湃新闻报道,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5届硕士毕业生马达的《曹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和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6届硕士毕业生张立明的《魏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两篇论文,不仅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参考文献等高度相似,正文内容也大量雷同,更夸张的是一些错误也相同,如马达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用了“the Wei Kingkom”一词。这里的“Kingkom”一词显然为“Kingdom”一词的拼写(打字)错误所致,而这一较为明显的错误在张立明的论文中竟然一模一样存在。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两名硕士研究生是“师出同门”,他们拥有共同的老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亚庶,两名学生之间算是“师兄弟”的关系。 以前揭露出来的很多抄袭事件,或是抄袭国外学者论文,或是抄袭其他学者的论文,还很少有人敢直接抄袭“师兄”的论文,而且还是大面积抄袭。这样抄袭根本不需要通过论文检测查重系统比对,他们那个共同的“师父”应该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所以此次事件,让人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师父”傅亚庶。目前还没看到东北师范大学的回应,而从此前山东大学对那件硕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的处理看,是撤销学生的硕士学位,取消其导师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那估计此事件中导师将承担更大责任。 其实,对于论文检测系统是否能遏制学生的抄袭现象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它除了增加一点抄袭的难度外并无更多其他作用,可笑的是许多管理部门却把这样的工具当作法宝。如西南财经大学涉事学生的导师就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杨帆论文涉嫌抄袭的事情,并且多年前学校也没有启用“查重”系统,老师不可能保证看得出论文抄袭。西南财经大学则于2010年9月颁布实施了《西南财经大学关于启用“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的暂行办法》,硕士生论文需经检测通过后,学院方可安排论文评阅工作。山东大学的硕士论文抄袭事件,相关论文和此前一年安徽大学一学生的论文重合比超过60%,学校则表示,知网的数据库有滞后,“查重”时,安徽大学的论文可能还没来得及入库。似乎都是查重系统的问题,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真正负责的导师,应该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都有指导有了解的,学生如果有抄袭又怎么发现不了呢?只是恐怕现在这样的导师实在太少了,才要依赖那些查查软件和工具。
个人分类: 其他|29244 次阅读|60 个评论
选题要注意机会成本
热度 1 csiro 2015-9-21 14:47
学位论文的选题,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哪个是最大的西瓜,很费思量。有一个最优化的故事:在一块麦田一直往前走,不能回头,如果让你掐一颗最大的麦穗,你怎么决策呢?你如果早下手,可能后面还有更大的,如果晚下手,可能又错过了最大的。 在生活中,人生的十字路口实在太多了。我最近参加一个培训,讲师给我介绍四个象限的或者四个要素的方法,即眼前的获得与失去,未来可能的机会与风险。选题也是如此,你选了这个题目,就失去另外一个题目带来的机遇。要考虑论文能够顺利完成,不能风险太大,要考虑方向有利于就业,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个人分类: 交流篇|28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提高英文写作的几个技巧
Enago 2015-7-28 16:27
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坚持不懈地练习和反复修改,同时借鉴一些别人的经验。以下是几个有用的小贴士。 一、坚持每天动手写一写。 每天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练习英文写作。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难受,但一两个月后这就会慢慢变成一种习惯。一旦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几月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你就会发现你的写作水平已经有了明显地改观。 --- 阅读原文 请点击链接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提高英文写作的几个技巧 --- 二、完整写完一段再进行修改。 有的人因为对写作没有信心,总觉得用词不够好或者语法不完美。每写几个字或一两句话就删了重写,这样反反复复不但觉得累而且会打断原有的写作思路。因此,一旦有了想法就一气呵成地写下去,至少完成一段或者意思相关的几段落之后再来修改,不必一开始就追求完美。 三、朗读修改。 有些时候初稿写完看了一两遍就很难再找出其中的错误了,这时不妨选择朗读修改,这样可能更容易听出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词语的选择、句法、语气语调等。 四、专注。 一旦开始今天的写作,那么请在这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你的写作,尽量不要被其他人或事打扰。 五、寻求帮助。 有时当你发现写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把你的情况讲给朋友或同事听听。有时别人一两句话的点拨就能让你走出困境。 六、注意适时休息。 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大脑卡住了,这时最好不要强迫自己继续写下去,疲劳用脑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效果。适当休息一下,或是做做有氧运动,都有利于大脑恢复清醒。 英文写作确实很难,对每个人而言又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背了很多的词汇、美文,但一提起笔就一片茫然。有的人做了大量模仿写作,但也收效甚微。因此你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一种新的写作大纲 2. 寻找好的课题 3. 学术写作中You的误用 -------------------------------------------------------------------------------------------------------------------------------------
2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页眉页脚设置经验分享
热度 3 zywsict 2015-5-14 08:51
学位论文对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有一定的要求,对于缺乏经验的一部分人而言,设置页眉和页脚也是一件费力的活。现将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位论文通常包括封面(中、英文还有使用说明授权说明)、摘要(中文和英文)、目录(包括插图和表格目录)和正文(第一章、第二章等)、参考文献、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致谢。这些部分的页面和页脚的设置都不统一,现以WPS2013软件为例,说明如何设置这些页眉和页脚。 首先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以上的部分(封面、摘要、目录、正文(每一章都得分节)等等)进行分节,在每个部分的末尾插入-分隔符-下一页分节符, 插入 分节符后,将多余的行或者空白页用 delete键删除。 封面 的页眉页脚设置,首先页面设置中的版式选项为: 注意节的起始位置选奇数页。页眉页脚的选项设置如下: 这样就设置好封面页了。 中文摘要 的页面设置的版式选项的设置如下: 注意节的起始位置选新建页。页眉页脚的选项设置如下: 注意在插入页码时,页码的应用范围选整篇文档,重新开始编号的勾必须选择,起始值选1.这样摘要也就设置好。 英文摘要 的其他设置和中文摘要一样,但页眉页脚的选项如下: 目录 的页面设置和中文摘要的一样,页眉页脚的选项为: 正文第一章 的设置,页面设置和中文摘要的一样,页眉页脚的选项如下: 注意在插入页码时,页码的应用范围选整篇文档,重新开始编号的勾必须选择,起始值选1.这样摘要也就设置好 。 正文第二章 以及以后其他章节,参考文献、致谢的页眉设置 和 和中文 摘要的一样,页眉页脚的选项为: 至此大功告成!
个人分类: 科研|9041 次阅读|6 个评论
否决过博士论文,但也不吝啬给出优秀
热度 16 Taylorwang 2015-5-6 08:51
网络时代的评审工作也越来越简便,现在许多评审,如国家基金的评审,一些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也都是从北京通过网络直接将任务下达。最近我又通过网络接收了一个评审任务,评审了一本北方某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记得以前这种盲审论文,还要将作者的名字与指导导师的名字删除,这次没有删除。不删除姓名也是对的,对我们评审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若真的碰到一个熟人导师的论文,也不会立即打电话去证实,最多下一次碰面时,也许会提到这件事。再说,以前虽然匿名,但若真的要查也很容易,在网络搜索引擎日益完善的今天,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清单都有了,还怕查不出作者吗?这次评审的博士学位论文,虽然也不能算是完美无缺,看完此论文,我也感觉到有二处明显要改进的地方,但我还是毫不吝啬地给出了优秀的成绩。 一般说来,我喜欢评审优秀的学位论文,不仅因为作为论文的评阅人,在评审论文的过程中能从优秀的论文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还因为优秀的学位论文,阅后写论文的评语相对也比较容易。而评阅一本论文,看完论文的摘要,快速浏览一下全文,再看一下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或申请专利等学术成果记录,往往心中已确定了通过,还是不通过的调子。 这是一篇研究污染物厌氧发酵工艺过程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除了实验室研究,还有现场中试,及大生产系统的研究数据,毫无疑问,论文的研究结论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论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常规的厌氧发酵方法,所得的研究结果与结论,也都没有违背常识,通过现有的知识可以被预测的结果,即创新性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使人眼前一亮之处。但我仍给出优秀,因为通过论文,我看到了论文背后巨大的工作量,及论文研究过程工作的艰辛。 厌氧发酵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生化反应历程,论文有小试研究,中试研究,还有部分在实际生产过程的研究结果。另外,研究垃圾的处理处置,那种研究工作环境我也是熟悉的,天天与恶臭打交道,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没有令人惊异的发现,但充实的实验数据也已使作者在环境领域相对比较高影响因子的 SCI 杂志上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若从已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讲,不到十篇的国内外论文发表量并不算特别多。从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来看,这种研究,不是一月或数月的研究,而是长达数年的实验研究付出,能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做出一定的研究成绩,就应予以肯定了。 我给出优秀的成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篇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比较紧密的博士学位论文。与实际应用结果比较紧密的研究,往往显得创新性不够,而难以发展所谓高水平的论文。该博士生不仅发表了几篇这样的文章,而且在大量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得出了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我也是做与应用相关的研究工作,虽然研究的重点不是厌氧发酵,但也经常去垃圾填埋场做一些研究工作,那种工作环境我是了解的,垃圾处理场的恶臭也是熟悉的,让我来评审这样的论文,难免没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我赞赏有人能获得的优异研究成果,但我更推崇勤奋与刻苦的精神!
23568 次阅读|49 个评论
[转载]斯洛伐克的国家学位论文数据库与高校反剽窃系统
PZhou 2015-4-8 13:41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oday will form the quality of lives of our nations in the future. Mayb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mail will be a little bit interesting for you. It shows the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ntralized (nationwide) reposito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ogether with centralized (nationwide) anti-plagiarism system 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re are the links speaking about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nationwide barrier against the spread of plagiarism 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t is unique and unprecedented solution that bears fruit (more details see below).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Impact of Policies for Plagiarism in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Europe” (IPPHEAE, EU funded, 2010-2013, Project Lead Partner: Coventry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 carried out a survey in all EU countries. Country reports for 27 EU countries are accessible on the internet site http://ippheae.eu/project-results . In the report “Plagiarism Policies in Slovakia” you can read this ( http://ippheae.eu/images/results/2013_12_pdf/D2-3-26%20SK%20IPPHEAE%20MENDELU%20Survey%20SlovakiaNarrative%20FINAL.pdf ): “There were some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lovak surveys and the EU average. Almost all Slovak students (99 %!) become aware of plagiarism before or during their bachelor studies. The EU average shows that 20% of students become aware of plagiarism during their masters/PhD degree or are still not sure about it.” ... Slovak students are the most aware of plagiarism among all EU countries The most outstanding example of good practice is definitely the existence of national repository of theses. As it is run centrally and universities are obliged to upload their theses, students from all institutions have theoretically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other aspect is that the software tool provides just a protocol for matching with other sources. The decision about whether a given case is plagiarism or not lies with teachers and/or the examination committee and these may not always follow the same procedures. Compared to other countries, Slovakia should be praised for its achievements. And it already was: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awarded the Slovak Cent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the European Prize for Innov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http://ec.europa.eu/research/innovation-union/index_en.cfm?section=admin-innovatorspg=home The responses from Slovak students demonstrated the high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bout plagiarism within the whole Europe. Their unwillingnes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receive more training on plagiarism is therefore understandable. The research team of the IPPHEAE project would also like to praise Slovakia for existence of national repository of theses and built-in plagiarism detection tools. Centrum vedecko-technickych informácií SR (in English: Slovak Cent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is directly manag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Sport; http://www.cvtisr.sk/en.html?page_id=58 ) is the operator of nationwide Central Reposito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nd nationwide Plagiarism Detection System since 2010. All Slovak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obligatory users of both systems. Five types of theses are collected in the Central Repository - bachelor’s, master’s, dissertation, rigorous and habilitation theses. We are ready to share our experiences. More information you can find in these papers: The path to an award-winning antiplagiarism system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ciLogs, posted by Shannon Bohle, 2014 Available at: http://www.scilogs.com/scientific_and_medical_libraries/the-path-to-an-award-winning-antiplagiarism-system-for-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 Strategies and responses to plagiarism in Slovakia PLAGIARISM ACROSS EUROPE AND BEYOND -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13, pp. 201-215 Available at: http://ippheae.pefka.mendelu.cz/files/proceedings.pdf . The Occurrence of the Terms akademická etika and akademická integrita in Texts on the Internet and in the Media SciTech Blog, 2013. Available at: http://ncpvat.cvtisr.sk/buxus/generate_page.php?page_id=938 . Barrier to thriving plagiarism Conference paper - The 5th International Plagiarism Conference, 2012. Available at: http://plagiarismadvice.org/research-papers/item/barrier-to-thriving-plagiarism A “small doctorate” can be received by a person with a master’s degree. It requires that a candidate passes rigorous examination and defends his/her thes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granting of the scientific-pedagogical degree “docent” (assistant professor) is habilitation lecture, submission and defense of the habilitation thesis.
1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查重’中的几个问题
热度 6 lin602 2015-3-29 22:54
不但学位论文查重,发表论文也经常查重的。有必要吧,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但是,学位论文查重中有几个现象要加以区别对待与鉴别。 1 标准检测方法。学位论文中许多检测是按照标准或文献方法来测试的,特别是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文献上非常多。学位论文为了完整性,许多检测方法要写上的,一般来说,这些标准上的文字基本上非常精炼了,而且这些方法在文献上已经用了多次了,再在学校论文中出现,一般是无法改动的,查重经常被查出来,标以红色---这段内容查重‘犯规’了。 2 学位论文作者与自己发表的文章。有时候学位论文查重结果是,与自己发表的论文中文字‘重合’,过不了查重关,也属于犯规。在以前出现多次,现在好象好多了似的。 3 文献的引用。有时候在写论文中引用一些内容,除非自己刻意修改,有时候也有会有查重的红线。特别是里面一些结论、叙述等,一不小心就会触到查重的红线。 查重有个好处,不能让研究生大段大段地抄袭,特别是前言或文献综述部分。有些学生就是整段地抄写下来,查重可以避免。因为导师不可能所有的文献都能够记住,都能够核对。 有时候抄写的内容,比自己写的内容还要规整,文字更流畅,如果识不出这些,可能抄袭的论文还得好成绩呢。
3803 次阅读|9 个评论
学位论文“致谢”中的人称问题
热度 16 youmingqing 2014-10-3 21:08
学位论文的“致谢”通常在最后,因而字句也得格外用心。不过,科学网博客贴出的几篇博士论文“致谢”似乎略有瑕疵。如点击数5234 次和2093次的两篇博文所述: “ 最后, 我 要由衷的感谢 我 辛劳的 父母 ,感谢 他们 在这二十几年里对 我 养育之恩,正是由于 你们 对 我 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学业上的支持,才使 我 能安心学习和研究 ”。 “ 最后深深感谢在 我 身后默默鼓励和支持 我 的 家人 ,为了 我 的学业, 你们 历尽艰辛,却始终以微笑面对生活,给了 我 甚大激励。千言万语难以表达 我 的感激之情, 你们 是 我 努力工作和快乐生活的源泉,也是 我 永远的牵挂和安慰。谢谢 他们 对 我 一直以来的关爱与宽容,感谢 他们 为 我 所付出的一切。 他们 的无私奉献 我 永远无法报答,只能谨以此文献给 你们 ! ” 致谢下面有落款,当然可以第一人称叙说,但“我”也不宜频繁使用,能省则省啊;而致谢对象并不等同于读者,似乎不能用第二人称。此外,致谢应发自内心,不能过于空泛;对导师的致谢更要具体明确,不能仅以美好的字句颂扬,如 前篇博文 所引。 下面的博士论文致谢也是贴在科学网: 首先, 我 要感谢 我的家人 ,包括 我的 父母、妻子和儿子,在长达五年半的攻读博士期间, 是 你们 默默的在背后向 我 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承担 了全部的家务和养育孩子的工作, 支撑我 度过了这漫长的五年半时光。每当想到这五年多来未能常在父母膝下、妻儿面前尽到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心中时常百爪挠肠,泪潮暗涌 ! 其次, 我 要感谢 我的两位博士生导师,A教授和B教授, 是 你们 的敦敦教诲使我成功的从X转入了Y领域。三年的项目训练,两年半的论文撰写,使 我 掌握了从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到与同行比较、发表论文的全部学术过程,这是这六年来 我 最重要的收获。 我 要感谢在Z大学与 我 一起奋斗的兄弟姐妹,这些年来得到 你们 大力的支持和配合,……。 进行 “ 主 - 谓 -宾”的缩句分析表明部分句子存在语病。 错字、病句固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导师以及相关人员为什么没有提醒学生呢?科学网上也有那么多人看啦! 假如这不是博文,是工程设计,是医疗方案,是 ……,会有人提醒吗? 我想, 这才是问题所在。 在过去的一年间,常常有人问我:“你说 人家论文都是错的 ,这怎么可能呢。刊发论文有好几位作者,有专家审稿,有编辑和编委把关;学位论文有8位评审专家,有 5~7 位答辩委员,还有导师。等等”。我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通常都是苦笑,偶尔也说“当 年亩产十万斤,不是也有那么多人信,最后饿死那么多人啊 。您能告诉我原因吗?” 我觉得,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应该称职、敬业而知耻;能否发表论文是次要的,而有否科研项目、经费和获奖更是不必计较。 大学就该以教学为主啊 。 此前我似乎只读过一篇“致谢”博文,且与作者交流;不过,今天实在不能一一发送消息,只能写作此文,以期引起大家讨论。若有失礼之处,还请体谅我之本心而多多包涵。
个人分类: 教学|21161 次阅读|44 个评论
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的体会(2004讲稿)
热度 15 youmingqing 2014-10-2 07:10
博主按: 2004 年 9 月应邀参加煤炭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为此到 系资料室阅读部分学位论文,写出讲稿,而后到会报告自己的想法(只是基于本单位情况)。十年前的忧虑早已变成事实,诚可叹也。 现对讲稿略作删改而贴出,敬 请大家批评。 部分材料附在文后 。 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的体会(2004) 河南理工大学 尤明庆 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学习的能力,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研究的能力,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不过,部分研究生入学时可能并没有具备自学能力,导师需劝说其补习相关课程,引导同学查阅文献而进入研究状态。 ( 补注: 2014 年一类地区的学术学位类硕士研究生招考复试, 英语和专业课的最低线为 38 分 ——满分均折合为 100 分 ) 1 选 题 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最好能具有下列三点。 1 )研究性 科学技术当然需要转化为生产力,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因而采矿学科的许多研究生参与现场横向课题。不过,某些课题可能不具备研究性。如以一种成熟的方式测试地应力,相关设备和处理程序都是外购的; 这就不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仅仅是技能的培训。 2 )具体明确 硕士研究生用于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较短,因而不能关于宽泛而难以准备相关知识。若研究生自己有些想法或疑问,只要具有研究价值,导师最好予以鼓励。研究就是将自己不清楚的、经过查询发现别人也不清的问题,想方设法搞清楚。我想, 对硕士学位论文最好不要附加过多的功利性质。 3 )研究深度 研究生能力不同、努力不同,可以得到不同深度的成果。以光线折射现象来说明研究的深度。得到物体分界面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比为常数,是第一层次;真空 ( 大气 ) 入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比定义为折射率,则两介质的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比就等于其折射率反比,是第二层次;折射率等于真空与介质中光速的比值,是第三个层次;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介质中光速比意味着光行最速,是第四个层次。 2 研 究 研究不能预定结论,但对结果常会有某种预想。不过,导师不能以心中的预想来评价、判断研究生的工作;更不能让同学研究之前就认可了这些预想。否则, 研究生很可能会挑选乃至编造证据来予以迎合 。 对于试验研究,应认识到某些条件不能控制,甚至影响试验结果的条件还未得到注意,因而研究结论只在一定条件下成立。试验最好重复进行,并分析数据离散原因;要慎重评价试验参数与结果间规律,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要分析异常试验现象,或许能得到新的认识。 对于理论研究,不能忘记理论分析的基础或所作假设。例如,井巷附近岩体应力分析时常假设岩体完全弹塑性,并满足轴对称或平面应变;但岩体内部有各种结构面,且具有初始地应力,而开掘又是逐步进行的。显然,基于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众多假设所得到的理论结果,应该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 对于数值计算,利用他人软件简单计算似乎不是研究。应对计算模型、参数选取以及计算方法的收敛性、精度等进行研究;对计算机绘出的漂亮图像应持谨慎态度,它们未必都是真实。工科可能没有数值计算的训练,对计算结果缺少应有的怀疑。如半径为 1 的圆,内接正多 边形的边长满足 a 2 n = sqrt(2-sqrt(4- a n 2 )) ;但 有效数字 的位数限制,以个人计算机简单迭代并不能得到 3.1415926 <π< 3.1415927 ;而迭代次数增加,计算的边长和 π 最终都成为 0 。 3 写 作 现在硕士学位论文似乎都较长,引用教科书、计算软件等内容过多,影响了自己研究工作的体现。清晰地说明研究目的、对象、过程、结果和结论就行。论文要充分体现研究过程: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论文前言要介绍已有的研究结果,引用别人的观点、材料时,要郑重地予以说明。这是疏忽不得的。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交代清楚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过去或许重视不够。 论文应以简单的叙述、直接的论证、肯定的句式来介绍所作的研究工作,不要作自我评价。“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全面讨论”,这些好词语并不增加文章的内涵。文章是由他人来评价的,自己说了不算。硕士论文后面的“致谢”可能将导师说得太好,最好能修改一下。我们不能接受学生送来的高帽子 。又, 学生应该感谢而不是评价导师 。 硕士论文中字句的欠妥以及打字、编排的错漏,实在是难以避免 。我想,学位论文的初稿可先请低年级同学阅读以发现错误。这也有利于其了解相关进展,更快地进入研究状态。此外,导师应督促研究生依据审稿专家、答辩委员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现在学校要求硕士研究生答辩前有论文为刊物接收。因时间较紧而录用率较低,个别同学采取一稿多投策略。导师对此应有所警觉,主动协助同学选择、联系刊物, 以免将来烦恼 。 4 结 语 据称,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低于发达国家缘于硕士与博士数量的比例较小。为此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并缩短学制,稳定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并延长学制。不过,这或许降低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倘若研究生缴纳学费更将使部分优秀生就业而不再攻读更高学位。如此说来,研究生培养质量或许会进一步降低。 (2004年9月15日) 现在可有一个更直接的佐证。参见博文: 质疑勾攀峰先生论文数据真实性的部分依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779106.html 对质疑论文数据的答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39839-779421.html 下列论文将梯形巷道等面积为圆形巷道,给出 6 个参数进行轴对称计算,并以焦作古汉山矿巷道的现场实测变形数据与计算结果(几乎)完全吻合验证其理论分析,即 认为巷道形状对其变形、稳定没有影响,所要考虑的仅仅是断面积 。这 真是荒唐。 勾攀峰等 . 深井巷道围岩锚固体流变控制力学解析 . 煤炭学报, 2013 , 38(12): 2119-2124. 参见博文:例不十,法不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827421.html 2004 年报告时没有告诉大家“受谢者为副系主任勾攀峰先生”;半年后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拆为 3 个学院,勾先生担任能源学院院长至今。 2003 年 3 月 21 日《光明日报》 头版头条头一句话 似乎有误(每万人口中,... 学生数 9555人);若修改为“ 2002 年河南省平均每万人有 Y 人在各级学校就读,名列全国第一”,等价于人口构成中青少年较多,意味着 相关博文: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830579.html
个人分类: 教学|17323 次阅读|40 个评论
我不想否决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二次
热度 76 Taylorwang 2014-9-18 09:06
几个月前,我曾否决了北方名校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否决的原因是我觉得创新性不足。另外,这博士学位论文也没有相应的创新点的支撑材料,如博士论文期间没有发表一篇国外学术期刊的 SCI 论文,唯一的英文文章是在某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被 AMR 的 EI 收录的一篇文章。中文文章也没有国内一流杂志如《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报》或《中国给水排水》等期刊上。工程技术创新上,又没有申请一份发明专利,甚至连申请一份实用新型专利都没有。 博士论文所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我也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是十多年前国外开发的一种强化废水处理工艺。 我将这博士论文,翻来翻去,觉得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严重不足,只好给出否定的结论,要求补充研究,增加其创新性内容后,论文再申请重审。 几个月后,这篇论文又回到我手上,论文中的一些文字部分虽然改进了一些,有些也作了补充说明,但论文有关支撑的创新性材料与以前一样,没有增添新的内容, 按我心中的标准, 觉得其创新性,仍达不到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我也知道, 现在 读博士不容易,但对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要求应设定最低的毕业门槛,否则难以维持我国的博士学位的学术声誉。 我本来想再次否决这篇博士学位论文,但想到 每个 人 的 思维都有局限性,观察与欣赏的角度不同,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若这篇博士学位论文出身我的学生之手,在没有拿到足够的支撑条件之前,可能我都不会允许他申请答辩,但既然他能通过他导师的审核,已进入了博士毕业论文的送审环节,也许这 篇博士学位 论文 还 有其可取之处。虽然我不认识这位博士生,但由我二次否决他的博士 学位 论文总好象有点不妥,我决定退回这篇博士学位论文,请研究生院再安排另外一位老师重审这篇博士学位论文。 我不想放宽自己的审核博士学位论文的条件与要求,同时,也不希望因我的固执而可能阻碍了一位博士生候选人的上升道路,我已否决了一次这篇博士学位论文,这一次我只好选择放弃填写评审意见。一篇好的博士论文,创新点明显,且有几篇 SCI 论文发表,或国内高档次杂志论文的发表,或专利申请等支撑材料,审核一致通过,甚至给出优秀的成绩都是可能的。 同样的学校,一年前他们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送到我手上,我愉快地给出了优秀的成绩。其实学位论文与学校的关系不是很大,而与申请博士学位的个人及博士生指导导师的要求有关。 这篇 博士学位论文 , 研究采用的废水处理 工艺,也是国外公司的成熟工艺。他若运气好,再找到一位能欣赏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教授,顺利通过评审,我也祝福他。若再找到一位也像我这样,认为仍达不到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也是合理的,他就必须接收这样的评审结果,就应该再多花时间,多考虑一些创新点方面的内容,并争取得到高档论文发表等创新点支撑条件的支持。 这次我不再否决它了,但也不违心地肯定它,采用弃权方式,希望他能好运 !
51960 次阅读|175 个评论
也把博客当日记——琐事二则
热度 2 lev 2014-6-17 20:12
也把博客当日记——琐事二则 一、 承蒙科学网编辑和各位老师看得起,本来准备一鼓作气把《朗道的教程和费曼的讲义(3)》写了。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靠谱”的L同学又来“烦”我了。这次的“麻烦”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她的学位论文被指导老师毫不留情地“否”了——据说答辩当天,指导老师(为L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信)拂袖而去,当场撂下狠话:写的什么东西?这样出去读书,非得砸了我的牌子!!! 小姑娘哪里见过这架势,估计快吓哭了(我猜的啊......)。谁叫“二把刀”是个软心肠,好吧把你那个所谓的学位论文拿来看看吧(我认为L的指导老师是在抓紧时间“敲打”她,多半是威慑性的)——结果一看就乐了,很不要脸地学了一句:你这样出去,也要砸我的牌子啊......(“二把刀”哪有什么牌子?) 题目:《信息热力学》——乖乖,你是牛顿啊,还是爱因斯坦啊?一上来就来这么大的题目,没有几十年以上的治学履历,哪个敢写? 关键词:杨——米尔斯规范场、黑洞热力学、黑洞量子力学、万有理论......——妈呀,知道的是学士学位论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编百科全书。这么多内容,你到底懂几个啊?(实验组的还好说,为什么我们理论组学士(综述性)论文总是“逼”小朋友们写一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二把刀”的结论只有一个:你 这篇论文的“熵”太大了,大到短时间内注入多大外界能量都无法恢复有序度 。算了,推倒重来,抓个别关键词“小题大做”——自己改去吧...... 二、 “二把刀”去年年底的时候参加了一个由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和成都市科协主办的科普研讨会,会上有幸聆听了张景中院士、刘兴诗教授等大家的发言,颇为受教。会后“蹭饭”时,被科协一位老师叫住,说某出版社有一套科普丛书的天文分册“黄了”,问“二把刀”有没有兴趣,还专门强调“有稿费”——我又乐了,为“名”吧,科普书不弄用来评职称(有些神通广大的牛人除外);为“利”吧,科普书稿酬低得离谱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国家一方面鼓励科普,一方面坐视科普收入的“惨不忍睹” !)......但“二把刀”想到手头还有许多“2009国际天文年”活动的一手资料没有去处,也就满心欢喜地认领了。 兵贵神速,我与合作者一个星期内就交上了目录和样章,很快就被出版社(通过邮件)认可了(还全是好评,只是希望再增加一处加深的内容——呃,科普书不怕你嫌简单,就怕你嫌太难)。然后,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由于没有签协议,我和合作者都不敢“甩开膀子干”,万一我们劳神费力地( 我以为,写科普在文献考证和遣词造句的工作量并不亚于搞科研 )写了十来万字,您又不要了,我找谁说理去?(我时常脸皮很厚地告诫自己:牛顿也是有了哈雷的出版保证才敢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啊.......) 就在漫长的等待中,我把作者简介也交了,把身份证扫描件也交了......出版社还是没个“准信”(当然我理解各个单位都忙,我也要忙各种事情)......直到原来口头约定的交稿日期快到了,电话来了——出版社方面希望7月30日左右就把书出版了,让我们一边写一边完善协议。 好吧,事到如今我认了,加班加点地写吧,(没有协议保证)如果最后由于某些“不可抗因素”稿子废了,我就把它压箱底或者都贴到科学网上来吧...... 但愿这本“书”能顺利,提前打个广告,感谢大家支持。
个人分类: 莫名其妙|2983 次阅读|5 个评论
还是要有个详细的规定才好
热度 3 fdc1947 2014-5-27 08:14
楼前的一棵大杨树几年前就歪了,生怕被大风刮倒造成严重的后果,最近终于被伐掉了。在两幢楼中间伐掉一棵二十来米高的大树,真不容易,何况两幢楼中间还有一排平顶的小平房。看到爬到树上的工人把一个个大枝杈用电锯锯掉,然后把树干一截一截地截断吊下来,真是替他担心。最后,树伐掉了,树枝都清掉了,地面也打扫了,大功告成。可是,平房的顶上却堆满了从树枝上打下来的细枝和树叶,要等到什么时候大风刮起,把树叶刮到地面上,再由清洁工来清扫了。 宿舍院子的围墙临街的一面最近重新刷了涂料,米黄色的,很是好看。然而,刷完以后,墙是好看了,地面的人行道上却弄得一滩一滩的涂料,乌不三白不四的,煞是难看。 经常看见大街上清洁工很辛苦地扫地,把垃圾扫到一堆,然后用簸箕或类似于簸箕的口袋装起来。但是,北方土多,有些细土不容易扫进簸箕里,于是,清洁工往往把这些细土扫到下水道口,往下水道里一扫了事。各地的清洁工似乎都有这样做的。 也看见清理下水道的工人,把下水道里的污泥掏出来,堆在马路边上,后面有装污泥的车把污泥装走,但也只是装一个大概,马路边上留下一些黑乎乎的痕迹,大概等完全干了,成了细土,再被刮到不知什么地方,或者被扫地的清洁工扫回下水道。 类似的事情,大概还可以说出来很多。 我们各行各业,都应该有一个详细的操作规范,这种规范也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修改、提高 ,同时,也应当给他们提供不断更新的配套工具。例如,刷墙的就应当在地下铺上承接下滴涂料的毯子,这样刷墙就不会弄污地面;挖下水道的应当配备装污泥的槽,污泥不会弄污马路,如此等等。 说起来规矩,其实,在学校里有些事情也还是没有规范的,也就是无章可循的。 拿最近在科学网炒得沸沸扬扬的恽戈事件,实际上还是源于我们没有一个规章。学生的毕业论文,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到底怎样一个定位,这个真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规定。 在我们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前面,学校都要求有这样一个不允许修改一字的格式化的“ 原创性声明 ”: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各个学校都是如此,我想这应当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吧。但是, 这个声明,只是以研究生个人名义的“声明”,别人是否承认,从原则上来说,似乎还是有问题的。 对此,科学网上各位教授就有各自的理解。 因此, 我以为教育部有必要对此作出更有条例意义的详细说明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的言行有所依据,不至于产生很多纠纷,以及产生纠纷之后各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个人分类: 教育|4505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位论文版权归属学生,但要附加Co-Authorship说明
热度 6 大毛忽洞 2014-5-22 19:32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623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位论文何时“凝固”?
xiaoyanghe 2014-5-19 15:21
“凝固化”,这是我想到的名词。指的是,学位论文在送审(或者再度送审)、答辩前,其文本就应该固定下来,简单地说,定稿。 道理很简单, 学位论文不“凝固”,所有对其学术评价可能就会不知所指。 例如,可能评审人在评审意见中说到,对研究现状的综述不够详尽,或者什么观点不正确,或者叙述不够清晰、严谨,再或者格式不规范等;但事实上,展现在人们前面的论文,却完全不是如此。也可能是相反的情况,比如答辩委员会希望学生在某方面进行修改,他们预期学生是会修改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学生并没有按他们的预期进行修改。 我估计,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大学中,在学生答辩以后,还会允许学生修改学位论文的。我所在的学校,这几年有了一点进步,在研究生离校之前,将其论文“凝固”下来了。这可能还远远不够。 但是,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处理上,我所在的学校却有很大的随意性。相当多的学生在答辩前只有一个粗略的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稿子,甚至还有的学生就还没有开始写。很多的老师在答辩前就没看或者只是非常粗略地看学生的论文,就更不要说给出评阅意见并打分了。 先说说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大约是在 7-8 年前,因为学校要求每个老师都要评审别的老师所指导学生的论文,一个周末,当我读到一位学生的论文时,不禁跳了起来。绝大多数的文字似乎就不是人写的,或者作者是精神不正常的人。我想到,那位学生此时此刻正在进行小组答辩(评审意见还没有出来就答辩本身也不正常),就立即赶到了现场,当着其指导老师面把这位学生痛骂了一顿。那位学生也默认,很多文字,就是他找外文,然后用机器翻译成中文的。结果,当然是我得罪了那位老师。她事后辩解称,答辩时,她还没有看到那位学生的论文。 我所在的学院的现状是,前不久还在催促老师们上交去年毕业设计的各种材料。不光是学位论文本身“凝固”缓慢,围绕学位论文的很多文档材料,本来都应该是“适时产生”然后“凝固”的。但真实的情况是,很多材料都是答辩后随意编造的(包括答辩记录)。 总之,从老师到学生,大家都缺乏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 我这几年一直在身体力行,首先是在答辩前将各种可能的材料准备好;然后是答辩时现场记录并产生答辩记录。这样,一旦学生答辩完毕,我会很快地(不超过一天)给出成绩并向学院提交所有材料。不过,这样确实比较幸苦。 我也不会预先设定学生的成绩等级,然后再去试凑各项分数。在答辩前该给的分数打好,最后再根据学生答辩的成绩,确定学生的成绩等级。
个人分类: 教学|2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学位论文贡献独创性的认定商榷
热度 5 zhumengjin 2014-5-18 17:38
【本文内容还只是限于学术层面的讨论,不能保证正确性,但应该有其合理的一面,至少能为学术思考带来某些启示,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思考这一问题,但不能作为实践的参考——打官司,找律师......】 由于中国历史上不太注重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特别是对于智力产品方面的纠纷裁决,相应法律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总的来说,目前对于学位论文相关法律纠纷的裁决,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正处于逐步摸索、完善的阶段。 不过 ,法律一般在新领域的运用尝试,开始的几个案例通常会对后面的案子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如此,严格地讲,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法律能够完全适用于解决学位论文新出现的各类纠纷,而且部分条款陈旧,少数条款跟国际惯例不符。 学位论文纠纷裁决运用条款最多的是《著作权法》 ,但考虑到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除了导师、学生之外,还有培养单位、网络运营商、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也可能牵扯其中,所以除《著作权法》 外 还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合同法》等,特定情况下甚至还涉及《民法》与一些《办法》类行政条例和行政性文件等。 跟我们科研院所密切相关的就是导师、学生、学位论文之间的相关法律关系了。要准确判断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需要弄清楚学位论文作为智力产品的定位和性质。学位论文虽然是智力产品,但与其他的智力产品又有所不同,目前对学位论文的性质还没有统一的 最终 定论。对于学位论文的性质,目前主要认定有两种性质,一是学位论文像多数独立创作主体所创作的作品一样,学位论文应归为享有独立著作权的个人作品;另一个就是当着职务作品对待,或部分当职务作品对待,作为职务作品的依据:1)提交学位论文时学生与培养单位所签署的协议,协议条款一般作为职务作品性质对待,协议签署生效后等同双方都认定了学位论文作为职务作品的性质,2)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位论文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培养单位对学位论文的使用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公益性馆藏功能,比如省优国优评比、单位排名评比、学科排名评比等,越来越多的繁缛条目都涉及到单位使用学位论文,单位对学位论文出现了任务式需求,甚至为争排名有些单位直接下达任务指标,创作学位论文带上了完成单位下达任务的成分。以单位作为主体将学位论文作为产品使用已几乎成为常态,在新形势下学位论文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个人作品,部分意义上也成了单位作品,单位作品必然也是职务作品。学位论文的这种拓展功能也被社会广泛认可,比如国优尽管有争议,但不管是学生还是单位都趋之若鹜。所以,只要人们构成事实上的认可行为,那么学位论文作为职务作品的性质也就成立。另外,现代科学研究平台依赖性越来越强,功利性和目的性也比较突出,单位给予学生奖励,让学生拥有署名权,但培养单位取得其他权利是很多单位的实际做法。所有这些特征综合起来,使得学位论文中职务作品的味道 也越来越 浓。 当然不同的学科发展情况不同,将学位论文单纯当着普通作品或职务性作品似乎都不太准确,所以在新形势下,认为学位论文的性质介于独立创作主体创作的作品与职务作品之间可能更为适合。 目前报道的学位论文诉讼案子,多数案例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法律条款的假设是基于学位论文的第一个性质,二是学位论文的署名者为独立创作者。实际上,这两个前提是可能有问题的。关于学位论文的性质,前面已经叙及,下面讨论第二个前提。 对于学位论文的贡献要分学科,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学位论文的产生过程,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学科的情形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偏人文的学科,学位论文的创作过程基本上由学生完全独立创作,导师主要起到提供主题、咨询、补充、修改等的协助作用。而有些学科更是由于特定的传统,在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时也多为单一作者,即使合著,在评价时也往往只认第一作者,所以对于这些学科的学位论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习惯于认为署名作者就是独立创作者,以这类学科的视角,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成果可以认为是独享的。而自然科学则不太一样,很多情况下要求发表文章了才能答辩,比如在欧洲一些国家、国内多数资质较好的单位,所以自然科学的学位论文往往是以正式发表的多作者联名学术论文为基础,在此之上总结、拓展而成(国内资质差的单位和某些国家也可能不发学术论文也能答辩)。因为多作者联名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前,研究成果的署名权已经先于学位论文存在,而学位论文只是学术论文成果按照各单位规定的格式重新表述而已,核心内容还是那些内容,换了个“马甲”而已,不能以此否定已经先行存在的多作者联合的署名权,所以学位论文里的成果贡献不是学位论文署名者一人的,包含了导师甚至其他人,因而无法按某些人文学科的惯例将导师等人完全剥离出去。对于多数自然科学的学位论文,如果宣称学位论文贡献的独有性,将会面临两个 逻辑 困境:1)否定先行存在的学术论文署名权,2)如果不否定学术论文,宣称学位论文的独有性,学位论文就是抄袭。 不能逻辑自洽,这个认定肯定是有问题的。 对于某些人文学科,在“天下文章一大抄”思想的影响下,写学位论文时变一下文字表述可能就不是抄袭、剽窃了,让人难以鉴定,即使当了“小偷”也能受到著作权的保护,但自然科学变文字游戏不行,抄袭剽窃与否得看内容的实质,鉴定十分容易。对于现代涉及实验性质的科学,从idea构思、实验技术路线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等诸多过程,导师或其他人一般都有参与、甚至某些环节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对于这类学科,虽然学位论文的作者在形式上为学生单独署名,但不能将学位论文视为学生独立完成的智力作品,而是学生与导师、甚至是学生与团队一起共同完成的作品。 某些人文学科创作作品只要用一个脑和一支笔就行了(只是一种简化说法),所以导师提供的所谓的实验条件(资料、调查路费等)对作品的实质性贡献是非常有限的,因而认为学位论文是学生独立创作的成果,当然不排除导师提供了核心idea、甚至帮学生写的特殊情况。已报道的学位论文相关的师生诉讼案,多以“学位论文的署名者为独立创作者”为出发点,很显然是以偏人文学科视角来设定的,对于多数情况下的自然科学是不成立的。按照国际惯例,对试验设计、实验执行、材料设备、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环节有贡献的人都可以享有成果的著作权。对于某些人文学科,写学位论文占了全部工作量的大头,文字篇幅可间接反应工作量,但对于绝大多数自然科学来讲,学位论文的写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整个创造链条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以某些人文学科的视角,截掉学位论文产生之前最关键的、体现主要工作量的、真正创造的环节,以学位论文的形式上的署名来做贡献大小或所属推断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以偏文科的视角或立场,认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位论文是署名者独立创作的作品,否定了客观事实,只能说是葫芦僧断葫芦案。
个人分类: 社会视窗|14142 次阅读|4 个评论
【隐藏】也说本科学位论文
热度 2 entomology 2014-5-18 13:03
【隐藏】 我在高山老师博文下面的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07017do=blogid=795367 “问题是现在带本科毕业论文是教学任务,不带不行。学生毕业论文通不过,还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只好在想法、数据、方法、分析、讨论各方面指导学生。那这种情况下,论文是谁的?我们研究组发表的文章如果涉及到本科生论文,都会挂那个学生的名字;但如果有哪个学生要全部知识产权,我就无言以对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可以拒绝带本科论文吗?注:指导1篇实验类本科论文工作量相当于8课时,约等于240元。” “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写的是半拉子工程,他硬要发表;结果影响了你大文章的发表,那也是欲哭无泪了。但要做到高老师说的弄“虚拟课题”给学生做,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老师和学生非得走到那么极端的地步么? ” “看了大家的讨论,我是应该认真考虑本科论文的选题了。或者要跟学生商量好,如果他要做自己的选题,我们老师也支持,指导他做好;但如果是做研究组的选题,就要事先说明,以后文章怎么发。免得伤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 没想到学生和导师的关系能够因为论文糟糕到这种境地,至少我暂时没遇见过。至少我们研究组的老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非常敬业,假如我们遇见这样的学生是非常伤心的。希望我以后都不会遇上,不过以防万一,学生选题之前一定要跟ta说好,大家有商有量,开心双赢,不是更好吗?” “这种是要单打独斗、不鼓励合作的姿势么?师生之间非要阶级斗争到这种地步么?反过来讲,如果本科生愿意进实验室,帮你做事情,你该怎么对待他,只让他做到收集数据、整理文献这步么,还是继续教他分析数据、乃至整理成学位论文?有人说反话曰让本科生写“虚拟”论文,这样就不会用这类纠纷了,但这样好么?请各位先进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站在王芳老师这边。嗯,这个可以问我研究组的本科生,老师比较卖力指导,学生论文写得也有感觉,有味道。其它组有个别老师基本就不指导学生,学生毕业论文惨不忍睹,学生自己也非常痛苦狼狈。各位理性的大师,难道不应该鼓励王芳这样的老师么?”“不知道是不是说偏了。刚开始没有课题的时候,让本科学生写那些毕业论文,都是随便选的题目,倒是没什么压力。现在有了课题,请学生到实验室帮忙采集、整理数据,然后教他们分析、写学位论文。也跟他们说了,他们的学位论文大部分只是文章的一部分,但文章发表后会挂他们的名字,也正是这么实践了,学生也都能理解。而且大部分本科论文并不能直接用于投稿,投稿之前都需要大修甚至重写。结果突然间这样的讨论,我就好像给自己埋了地雷似的。学生感恩还好没事,不感恩那我的文章就缺了一角,不知道怎么圆了。嗯,我这种做法真的错了么?求解惑。”(评论《【科●反】毕业生学位论文著作权该归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147do=blogid=795559) 我也支持《学术的名利场》(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7563do=blogid=795589)的观点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132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结论、摘要间的关系(正文69个字)
Greg66 2014-4-26 23:37
研究内容的每一项,在结论中都要作出回答,说明预先声明的每个研究内容都完成了,得出了结论。 每个主要结论,在摘要中都要反映,这样摘要就没有白写
个人分类: 11|4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存在的几个问题
热度 34 ecotop 2014-4-19 11:24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存在的几个问题 (广州大学 地理学院 吴志峰 ecotop) 近期,审阅了多篇校内、校外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也听了几个学生的预答辩,感觉问题很多,昨晚自己团队内部两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也到我办公室进行了试讲,一直讨论到11点半,同样暴露出一些共性的问题。现对所见到的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研究生们有所裨益。 问题一:如何准确拟定论文题目 选题问题不在这里讨论,论文初稿完成后,准确拟定题目是一件很考人的工作,需要与导师多讨论;很多论文的题目与内容不吻合,大题小作是普遍现象,题目不能准确涵盖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工作内容;题目中的关键词使用不严谨;题目过长或过短。 问题二:论文解构松散,总体思路不连贯 无论是学位论文还是一般投稿发表论文,一个基本的思路应该是这样:1) 选题依据 ,说服评委或读者你为什么要干这件事?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何在?前人是如开展研究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注意,并不是要把存在的所有问题都罗列,跟本研究相关的方面要重点指出。2) 科学问题(研究目标) ,跟随立项依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过大过于笼统,也要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在科学问题下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就是论文的研究目标,告诉评委我就是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很多同学把“研究目标”写成了“研究内容”。3) 解决方案 ,包括总体技术路线、材料与数据来源、具体研究方法(采样、模型、分析等),一些本研究涉及的关键方法或者特殊技术手段要在这部分讲清楚,常规的方法简单带过。4) 结果分析 ,用图和表展示获得的主要结果,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条理层次地表达结果,并给予客观的分析说明,引导评委进行思考(把评委往你的结论方向带);结果一定要围绕研究目标来展示的,不要把细枝末叶统统照搬,特别是答辩过程,时间有限,一定要突出主要的研究结果。5) 结论与展望 ,很多同学把结论和结果混为一谈,结果是通过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数据),揭示了一些不容易发现的现象,而结论是本质,就是通过研究和结果分析,能够得出的规律、观点和看法;能明确的一定要简明了当地给出的结论,有风险的地方一定要小心下结论,要给出前提条件再下结论,否则很容易遭到评委攻击;结论不能多,最多四、五条,每一条结论在论文中都能找到客观依据,放之四海皆准的结论千万不要放在论文和答辩中;所谓创新点和展望不宜过多,适可而止,千万不可夸大贪多;最忌讳“本研究数据有限……,没有实际验证……,还在存在……”这种颠覆性的收尾。总之,论文和答辩的总体思路一定要清晰,简而言之,就是告诉评委,“ 有件事很值得一做—我具体想做什么—怎么做的—做出了什么—做出来的东西解决(或部分解决)什么问题 ”。 问题三:写作语言文字表达欠缺 具体表现是:章节、段落缺乏过渡,段落没有中心思想,有的一个段落就是一整页,也不管读者或评委看得是否累(把评委的心情搞坏,后果很严重!);每个核心段落应该围绕章节的目标有一个“主题句(topic sentence或centrel message)”;最糟糕的是,很多同学读到研究生阶段了,基本的语法错误比比皆是,真怀疑他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一个句子两三行长,状语定语叠在一起,写下来自己都找不到北,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一公里”长的句子拆解成几个短句来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口语化表达大量存在,不符合科技写作的严谨性;语言生硬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这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总之,写作是一个从小到大的长期训练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要达到一种“才思泉涌”的写作境界还真不容易。 问题四:答辩过程照本宣科 答辩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看听众对象,把整个内容照搬念稿,重点不突出,时间过去一半了,还在讲国内外现状,有时还会出现思维短路现象 , 把导师和评委都急死。答辩过程语言组织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写作,“口头写作”,根据本人经验,这里给出些改善建议:1)按照“讲故事”模式,参照“问题二”中的给出逻辑框架组织材料;2)把评委都当“学生”,相信自己是这个小领域的“最权威”的专家;3)用图表说话,避免过多文字,突出重点;4)用眼神与评委听众交流;5)回答问题简练,直奔问题核心所在;6)不与评委过分纠缠辩论,有的评委喜欢批评人,也是为你好,咱就虚心接受,只要没有致命性的问题,答辩通过再说。 问题五:写作格式不规范,答辩PPT版式不美观 内容很重要,形式同样重要,不要让糟糕的格式版式把你精彩的研究工作埋没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字体行距不统一、图表不规范、参考文献不规范、引用不规范等等。毕业答辩季节评委都是很忙的,如果你一再让他心情变糟,他难受你也不会好受的。即使我们的内容不怎么样,我们还能在短期内改善我们的形式,让答辩顺利通过,具体写作格式在研究生课堂上都讲过,答辩ppt的版式,也是是一个人的审美观体现,多花一份心思,就会多一份收获。 关于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学术道德问题,那是致命性的大问题,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问题,需单独阐述,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最后,祝即将面临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们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即使面对的黎明前的黑暗,别忘了曙光就在前头!读书不易,读研究生更不易,且行且珍惜。 2014 年4月19日
39894 次阅读|51 个评论
博士论文的创新要求
热度 37 Taylorwang 2014-3-28 08:30
好的研究论文的第一要素就是“创新”,无论是要求发表在高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还是博士毕业论文或其它学位论文。目前国内每年博士生毕业人数正常稳定在 5-6 万人,且研究生扩招的规模也基本冻结,在硕士生的层面上,只是减少了所谓“学术型硕士”,增加了“专业型的工程硕士”,有可能为了满足服务于产业的要求,将来的博士生培养也会作相应的调整。 博士的毕业论文,目前国内的高校基本上是 100% 的盲审,据介绍,国内的中科院的一些研究院所,现阶段的盲审比例也就 10% 左右,盲审中只要有一个论文评审专家不通过,就不能进入答辩程序。但这也不能说中科院的一些研究院所的博士就容易拿,他们虽然盲审的比例不高,但也要经过院所内的学位委员会讨论,以决定是不是允许博士生进入博士论文答辩程序。总之,在国内,理工科的博士学位并不像圈外的人想象得那么容易! 做博士论文的评阅人,似乎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论文中的创新点。论文评阅以后填写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虽然不同的学校,评阅意见表的格式不同,但毫无疑问,都将博士论文有无创新,作为第一条必须回答的问题列出来。当然绝大部分博士论文的摘要中,或结论中都将作者认为的创新点列了出来,但这些所谓的创新点是否成立,评阅人当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最近,我又审阅了一篇北方名校的博士论文,该博士论文详细介绍了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的水处理工艺,且有这套工艺在国内工厂运行的工作参数,也有详细分析这种工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但我就难以发现论文中的创新。这套工艺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从网上搜索,轻易地搜索到外国公司在国内的代理公司,这家公司为了保护相关的知识产权,在这个工艺的相关领域,一下子在我国申请了四个发明专利。论文描述的处理方法是常规的,也没有采用新颖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研究揭示的规律也是可以预见的,得到的实验数据结果没有采用相关的数学手段,总结出其规律,从而上升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论文的工作量来看,工作量是有的,但创新点找不到。另外,这博士学位论文也没有相应的创新点的支撑材料,如博士论文期间没有发表一篇国外学术期刊的 SCI 论文,唯一的英文文章是在国内某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被 AMR 的 EI 收录的一篇文章。中文文章也没有国内一流杂志的第一作者论文。工程技术创新上,又没有申请一份发明专利,甚至连申请一份实用新型专利都没有。我将这博士论文,翻来翻去,觉得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严重不足,只好给出否定的结论,要求补充研究,增加其创新性内容后,论文再申请重审。 我想,若这篇论文是在职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写的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也许我会给他“优秀”的成绩。若是一个全职的硕士研究生写的毕业论文,我也会给出“及格”或“良好”的成绩。但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我就只要艰难地给出否定的结论。虽然看论文的内容,我觉得这也许是一位在职的博士研究生写的毕业论文,他可能平时既要忙于日常的工作,还要挤出时间,撰写要求越来越严的博士学位论文,这是值得敬佩与同情的,但博士学位论文对创新的要求是刚性的,同情不能代替原则。 若这篇博士论文是出自我的博士生之手,我可能不会让他拿出来“闯关”的。对于有应用背景的博士论文,为了强调其创新性,要么采用创新的工艺,或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创新改进的措施;要么采用新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化合物,或微生物等;要么发现了新理论,新规律;要么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并能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相应的预测等等。论文中有这些创新点有时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其它相应的支撑证明材料,如在国际,或国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相应的学术论文,因为,在高档杂志上发表论文,对论文的要求与学位论文也是一致的,即也是要有创新性;或相关技术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因为专利申请的第一要求就是必须有原创性。博士教育是人才培养教育的最高层次了,从严把关,提高博士的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国内的学术声誉是我们大家共同责任。
27683 次阅读|88 个评论
教育部拟搞学位论文抽检:还搞优博评选吗?
热度 2 陈龙珠 2014-1-3 15:25
陈龙珠sh :【若教育部能以此常态化质量监管替代目前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则是好事:政府部门搞评奖的种类减少,则高校学术不端的动力会相应减少】 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http://t.cn/8keTUZ5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968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研究生论文开题与答辩的功能、作用和评议
lxj6309 2013-11-18 20:52
论研究生论文开题与答辩的功能、作用和评议 刘新建 开题和答辩是现在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两个关口环节,对于论文质量有重要的把关意义。但是,由于对其功能作用的认识不清,实际过程中存在一些偏误。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开题是研究生论文工作准备阶段的一个环节,其核心功能是 帮助 。 作为教育的一个阶段,毕业论文是专业教育的最后的主要环节,这个环节的最终成果是论文。当然,教育的效果不仅是论文本身的水平,还包括学生从论文课题研究及文本撰写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德养。在这些效果中,论文质量是最后的决定性指标。 开题报告是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的初步设计,这个设计在论文完成前一直处于修改完善和实施过程中,这是毕业论文系统工程的基本特性。 另外,大家知道,有一种形式是拿着写好的论文去申请学位,马克思的博士学位获取就是这样进行的。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开题的核心功能是 帮助 学生确定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研究计划的有效性。所以,我认为,对开题答辩的结论不是通过不通过的选择,而是是否可行以及哪些地方不可行,是提建议。不存在开题后要经过几个月才能论文答辩的问题,做那样的规定是逻辑颠倒。因为,是否可以毕业的最后判定依据是论文质量而不是开题。有些学生论文都完成了,你还要他必须补一个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其还有任何意义吗?不是有点荒诞吗?学工科的学者一般强调程序性和可预见性,但做基础研究的则强调创新意义。如果有学生在没有开题的情况下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能不让其进行论文答辩吗? 当然,从另一个意义讲,写开题报告也是一种专业训练,特别是对做工程技术的学生来讲很重要。但是,不能普遍以是否通过开题答辩来决定能否进行论文答辩。在基础科学领域,这要求有些不适当。 现在研究生都是批量生产,开题等工作也是批量完成,每年不少单位是两次机会。假如有学生没有通过第一次开题,其后是否再进行开题报告可以由导师决定和组织,无非是帮助学生完成研究内容确定和制定研究方案。 总而言之,开题不是要卡学生,而是在论文选题和研究上帮助学生。这个认识摆对了,学生就不会在这方面轻易弄虚作假!因为没有必要。弄虚作假是当前学术腐败的主要形式。 2. 论文答辩既是论文是否合格的一个验证会议,又是对学生的最后一次专业教育。 在前期教育环节都已经顺利通过的情况下,论文合格与否是判定能否获得学位的唯一准则,前提是论文确实是作者自己的成果。所以,论文答辩的基本功能是消除答辩委员对论文中某些问题的疑惑,验证论文是作者的劳动成果而非剽窃抄袭。如果这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通过答辩解决,那么,答辩就是不必要的。这是从基本功能的角度说的。所以,世界上有些大学是可以不举行论文答辩会的。不过,论文答辩的过程还有另外一重效果或意义,这就是,通过论文答辩的过程,学生在与答辩委员的交流中受到了最后一次专业教育,包括知识、技能和德养。有的地方规定,答辩中只能问和答,不能讨论解释,那最后一次教育的意义就减弱了很多。所以,我认为,毕业论文答辩的首要意义是判定论文的合格性,确定能否授予其相应的学位,其次是,针对从论文和答辩中发现的问题,给学生最后的教育机会也是很有意义的。 听说(没有核实),有的大学即使论文没完成,只要进行了充分的工作,通过答辩证明其具备了相应的素质,也是可以授予其学位的,这是对论文环节教育功能的又一种认识,有其合理性。
个人分类: 教育|3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请你再改善些。。。
热度 5 Greg66 2013-11-4 09:41
学位论文,请你再改善些。。。 请你将总结和结论分开。不会写结论,是个老大“难”问题,少数(我不愿意写“多数”)学生只会写总结。学生管理管理部门可以做相关要求,强制学生学会写结论。 请你写明白要解决什么现场实际问题或者其中的科学问题,应用前景要明确。很多人的学位论文是找其所在研究方向上别人没做的研究下,写出个论文。应该是看这个研究方向上还有什么实际问题(含科学问题)没解决,然后研究解决得到学位论文,这是个思维方式问题,两者的不同之处是你在为毕业考虑还是在为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后者能更好地促进你毕业。我本人一般习惯于摘要的第一句话(只一句话)写研究目的,也许可供参考。 请你把语言弄简练些,不要让读者捞半天才捞到几句有用的话。信息时代信息多,都很忙。多陈述事实,背景介绍清楚后就少写意义,单刀直入,明明白白地说得明明白白最好。更不要使用主观评论形容词,评论是别人的事。要用内容凑篇幅,不要用废话凑篇幅。科学浮躁已经让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越让大家不懂,越显得有水平”,其实不懂的人是有,但人家在考虑你的东西有无用处,没用处别人就不管你有无所谓的“水平”了,不费劲琢磨你的东西了,喝杯咖啡后在投票书上直接写上“反对”就完事了。
个人分类: 11|4550 次阅读|10 个评论
申请学位,导师不可以成为学生的打工仔
热度 5 controlhopeless 2013-8-3 08:39
湖南大学的“土著”刘全慧老师是令我敬仰的学者之一,他有海外经历(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 意大利 regular associate ) ,见过世面,最近他因指出著名物理学家温伯格的一本教科书的错误,而 赢了温伯格先生一本签名赠书 , 我肯定做物理的人一定很羡慕(包括我)。 刘教授在科学网如同在 arXiv ,产出多且好文不断,昨天又看到他在科学网的置顶博文 张益唐不是学生的榜样,而你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他预印本网站的论文,我是看不懂因专业不同,只能看热闹,但其博文内容是通俗的,我是可以读懂的,对于文中第三段中以下内容 “ 她的发表论文清单: Ann. Phys. (N.Y) 一篇, Phys. Rev. A 一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tric Methods in Modern Physics 两篇,其它四区 SCI 论文两篇 , 一篇在审理,一篇还在修改中。” 阅后有些感想。 看来,刘教授的这位学生不是什么“五毛”党灌水之流,如其所言确实发了多篇好文章,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放狗,简单地查了这些论文,相关网页给出如下信息: 1)首先是 arXiv 有5篇文章 2)其次是 frontiers ,和其学生相关是前两篇文章 于是很容易地凑出刘老师所说的6篇文章: 1. Can the canonical quantization be accomplished within the intrinsic geometry? D. M. Xun , Q. H. Liu 2. Quantum motion on a torus as a submanifold problem in a generalized Dirac's theory of second-class constraints. D. M. Xun , Q. H. Liu , X. M. Zhu 3. Geometric momentum in the Monge parametriz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sphere. D. M. Xun , Q. H. Liu 4. Geometric Momentum: the Proper Momentum for a Free Particle on a Two-dimensional Sphere. Q.H.Liu , L. H. Tang , D. M. Xun , Phys. Rev. A 84(2011)042101 5. A simple realization of gl(2,c) Lie algebra with vector operators on sphere. Q. H. Liu , X. P. Rong , D. M. Xun 6. Q.H. Liu, Y. Shen, D. M. Xun and X. Wang, On Relation Between Geometric Momentum and Annihilation Operators On A Two-Dimensional Sphe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tric Methods in Modern Physics, 10 (2013) 1320007 如果如上信息属实,而且没有遗漏(愿意修改),可以看到后三篇第一作者是刘教授本人,注意我相信后三篇刘教授做了主要工作,如其在以上博文中第五部分所言:“如果你招了一位学生,总也过不了科研关,你就应该替他写篇论文。如果他能因此了解科研的全过程,也能弄懂论文的内容并通过答辩,也算勉强合格。” 由此衍生出一个问题:学生申请博士或硕士,可以用不是第一作者的文章作为学位论文的一部分吗?尽管我知道刘教授的情况一定没有上述问题,注意我必须说清,否则刘教授可以告我诽谤,无论我们在科学网多么“臭味相投”,因此如是,我的这篇博文一定是免责的,以下内容和刘全慧教授的博文内容无关,他的博文只是引起了我的遐想 学生用不是第一作者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申请学位,或许是约定俗成的,是潜规则,不是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发表文章导师做第一作者吗? 见肖重发的博文 【立此存照】:东北大学张廷安院长致青年教师的一封公开信! 也是昨天曹、李、李、刘四人发了篇Science,谈及中国的科研体制问题,尽管言之凿凿,但似乎没有多言科研之操守问题,中国的问题除了体制以外,如陈安所谓“老生常谈”,大学和科研机构学术行为不端是个不可遗漏的严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研究工作的混乱署名。 那么国外是如何做的呢,我相信也一定和中国一样存在同样问题,要不怎么会有李杨之争呢,在那里似乎谁来执笔就可做第一作者。 前不久赵大良老师讨论 有人倒霉在博硕论文再发表上了 , 在看了 李小文老师博文 后,我找到 Cornell University 的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Guide,其中16页解释了博士学位论文和已发表、投稿和将投稿 paper 的关系,强调必须是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能够这样做的专业有限制,其附录B给出了。)以下为 康奈尔论文指南中相关内容(16页) 1. WRITE A DISSERTATION OR THESIS VS. COLLATE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EARCH PAPERS? A “papers option” is available only to students in certain fields, which are listed in Appendix B, or by approved petition. If you choose the papers option, your dissertation or thesis is organized as a series of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hapters or papers that you have submitted or will be submitting to journals in the field. You must be the only author or the first author of the papers to be used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papers-option dissertation (博士论文) or thesis (硕士论文)must meet all format and sub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a singular referencing convention must be used throughout. 因此,按照康奈尔的说法,如果我理解的正确,赵大良老师博文中的当事人可能涉嫌学术不端。 Cornell University的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Guide的链接 http://www.gradschool.cornell.edu/pubs_and_forms/pubs/thesisbook.pdf 我希望中国的科研机构应该向世界高水平、信誉良好的大学学习如 康奈尔,申请学位,导师不可以成为学生的打工仔,导师的工作不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申请学位。 PS 请别指责我人肉行为,如果有异议,愿意应要求删除此文。
个人分类: 科研与同行|440 次阅读|16 个评论
放长线 钓大鱼
热度 2 zyzhai 2013-7-19 07:12
放长线 钓大鱼 翟自洋 编辑说:内容几乎雷同,只好不用……好心提醒,吃亏的可是你们。 既是作者又是主编的 王老师不同意 :“我怎么觉得最终受害的是期刊?”,“刊物没有了作者,刊物还存在吗?”。 作者说:大不了,我写成英文,行了吧? …… 优质稿源流失,谁更难过?谁最难过?学术生态失稳,某一方可以独善其身?三鹿之鉴,犹在眼前。 其实呐,学位论文也好,期刊文章也罢,终归是数据库商盘里的菜,急什么呢?把网孔留大些,把线放长些,让鱼儿养大养肥了,再起网收线,岂不更好?网孔留多大?线放多长?因鱼而异呗。 据说,忍住一时诱惑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糖果。学位论文延迟上网,作者无发表和“被学术不端”之忧,期刊得稿源和首发权,数据库商得经过精加工的数据。从多输到共赢,何乐而不为? 东海渔业资源濒临枯竭,非法捕捞正在上演最后疯狂,连刚出生的鱼儿一律不放过。多捕多亏的江浙渔民不淡定了,主动请求延长禁渔期,自发组织起来,对抗非法捕捞。 眼下,作者不淡定了,编辑不淡定了,数据库商还打算继续淡定下去吗?还能够继续淡定下去吗?拭目以待。 -------------------- 我在几篇相关博文下的评论汇总: 赵美娣: 高校为学位论文的版权保护做了些什么? 全国每年这么多学位论文,真正的原创怕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其余,或者是引用,或者部分章节已在期刊出版,等等。3楼道出了问题的一个关键。已在期刊出版的部分,一旦涉及经济利益,问题就来了——学位论文的作者或知网,是否向期刊论文的版权人取得授权?让作者拿着转让所得的50,100元去取得授权,好像说不过去。还有,论文中直接引用人家的原图,如果只为答辩,引用就可以了,如果涉及经济利益,也应该取得授权( 图片有版权引用须谨慎 )。 这篇博文强调作者被签署不平等条约。假如知网大幅度提高转让费,是否就是合法网络出版,是否就不能再在期刊出版?恐怕也未必。一是,学位论文未经严格同行评审,内容未必正确、成熟;二是,学位论文能否像期刊文章一样,作为正式学术成果得到承认?假如答辩之前重要内容来不及出版,学位论文怎么写?所以这里的一个关键是,作者应该有权决定是否转让。 林青 : 从一份英文期刊说起,顺便再和赵大良老师商榷下期刊发展根本问题 赵老师的博文似乎假定了一个前提,就是决定学者是否“倒霉”的行政人员绝对正确,他们的决定无法撼动。想起了前段时间闯黄灯等于闯红灯的新交规。 ( 博主:回头看,这里的“绝对正确”应删去 ) 刘钢 : 读王德华老师博文有感 软件只是个工具,本身不坏。问题是有些使用软件的人,一看到高相似度,就神经过敏,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上升到“学术不端”的高度,不给辩解机会,这就恐怖了。行政人员不懂得也不愿虚心了解学术惯例,乱扣帽子,说严重些就是渎职。学者受此不白之冤,必须坚决抗议,不能自认倒霉。 赵美娣: 学位论文之争是否有解决之道? 学位论文延迟入库应该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也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之所以学者们群情激奋,我觉得,不外乎一个“理”字。道德也好,法律也罢,需要尊重常识常情。具体到赵大良老师说到的例子,有人“倒霉”了。既然是倒霉,说明大家认同是行政人员的不对,学者是被冤枉了。总得讲道理吧,谁错了找谁问罪。打官司不服还可以上诉呢,高校行政人员的说法就成铁律了?
3642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王德华老师博文有感
热度 1 gl6866 2013-7-17 11:39
读了王德华老师的博文 “什么时候开始学位论文上网后就不允许再发表了?” 后,颇有感想。一篇学位论文,无论是硕士的还是博士的,肯定是不完善的。如果说被收入数据库,就不能再发表,实在有些说不过去。现在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数据库的发达,很容易查到说发表的博、硕士的论文。然而,我个人认为,学位论文做得好,可以成为一部专著。即便如此,也需要许多的修改,否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读者乃至学术界的不负责。由于不成熟,就允许作者进行修改。尤其是人文社科的论文,更是大有可为。以我的经验,从一个学术脚注上,就能做出很好的文章。我曾有一个观点,认为写论文要比写书难得多,但现在似乎都认为书才是真家伙。而一篇文章则是小菜一碟。 我以前做过期刊编辑,那时没有什么信息技术之类。刊物也纯粹是纸本的。由于刊物的成本较高,无法送给作者很多刊物,那么就要专门为作者制作所谓的“抽印本”。作者可以拿着自己的抽印本进行学术交流。那么如今学位论文被纳入数据库并上网后,还让学生拿什么与人家交流呢?所以我并不认为,学位论文上网后就不允许发表的做法有什么道理。 如果说读学位是为了进入科研领域而非混文凭,那么这篇学位论文就是一块敲门砖。完全可以根据其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因此,真正希望做学问的人绝对不会把自己的论文就这样一家伙就“卖”了。按我的看法,学位论文就是一个大纲,将来可以从中展开许多内容。如何不允许发表,那不就等于让人家重打鼓,另开张了嘛。 还有就是,现在有查重的软件,各个刊物都要求提供电子本。一查重,就会产生问题。靠软件做这种工作固然是好,可是却更助长了人们做些加减乘除,增删分合的工作。软件毕竟是个很傻的东西,如果动下脑筋,是很容易“骗”过的。聪明人肯定不会让一规定给吓退的。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2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时候开始学位论文上网后就不允许再发表了?
热度 41 wangdh 2013-7-16 22:17
什么时候开始学位论文上网后就不允许再发表了? (王德华) 几点回忆。 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 1985 年),毕业时好像没有特别要求。当时计算机是新奇高级设备,全所没有几台,操作系统很复杂,需要记忆很多命令,汉字系统有 WordStar 之类的。我的学位论文文字部分是公司里“四通”电子打字机输入的,表格和英文文献是用所里的计算机自己输入的,什么系统忘记了。论文中的图,是自己手绘的。先把数据在坐标纸上标出来,用铅笔画出轮廓,然后用绘图笔在蜡纸上描绘出来。数据统计是用普通的计算器计算的。毕业的时候,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只要求提供一份打印的论文摘要,中英文的。学位论文要上交几份,据说是研究所的研究生管理办公室、研究所的图书馆,还有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等都要保存,供全国查阅。 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 1990 年),电子打印公司就很多了,也开始有类似唱片一样的软盘储存文件了。数据统计也有 SPSS 系统了,是 DOS 版本的,很复杂。多数统计还是用计算器完成。论文的图,也还是用手绘的,计算机软件还不普遍。毕业的时候,学校要求上交软盘和打印版的论文摘要,不要求上交电子版的全文。装订的论文也是要上交几份,据说系里的资料室、学校的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都要保存 。 我曾去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查阅过学位论文,在动物所的图书馆里也查阅过。 后来,自己也做导师了( 1994 年开始任博士生副导师, 1997 年开始任硕士生导师),学生们开始经历这些事情了。那个时候,开始上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学位论文,科学院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有专门的格式要求。 再后来,记得有一天,导师转发给我们一封邮件,是当时国家的一个数据库希望导师授权所有他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允许数据库收录。导师给我们发邮件,说了这件事情,让我们自己决定。数据库公司的工作人员跟我电话联系过多次,说你们导师都同意授权了,希望让能我签一份协议,好像还承诺有 300 元左右的稿酬。我当时拒绝了,心想一旦拿了那 300 元钱,就把版权出卖了。我不是很懂其中的细节,但我感觉不能那么做。尽管主要内容都已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学位论文本身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就始终没有签这个协议。 近几年又长见识了,网络上也有专家的专业论文,论述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重复问题。好像是上交了学位论文的电子版,进了网络数据库,就不能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位论文中的相关内容了。重复太多,查重过不去。这真有点不可思议了,是谁这么霸道啊。这几天又有老师们关注这件事情,我在林老师的一篇文章后面有一个过激评论,摘录在这里: “ 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规矩啊?谁定的? 是不是高校的学报存在这种现象?学会的期刊没有遇到这种问题啊? 期刊编辑不认这个规定就是了。有这么复杂吗?”(林老师回复: 赵老师很早就说过了,硕博士论文入库,就可能被当作发表了。 ) “不知道规矩,自己造规矩,又不高明,那是很可悲的事情。 既然承认学术没有国界,自己又没有值得学习和尊重的规矩,还是谦虚学习学术界的已经形成共识的规矩好。 这类事情,前几年讨论过。大家的反应跟现在一样。学术界的主流不认可! 我们学报从来没有遇到这类事情,也不会浪费精力纠缠这类事情。” 期刊编辑们在这些方面是可以做些具体事情的,不认可不就得了,而不应该迎合这些不合理的所谓的“规定”。相关学者遇到所谓的“抄袭”等问题,期刊编辑部应该给他们提供相关的说明(证明)。学术界的事情,理应由学术界来决定。前几年不是有关于国外有些学报的编辑委员会不满意出版商的一些规定(条款),集体辞职,重新创办了新的同类期刊的事情吗? 实际上,单位与相关的数据库公司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估计导师和研究生们是不知情的。我们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最后是有版权声明的,说得非常清楚了: 版 权 声 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及导师授权,不得将论文转借他人并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益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学位论文的内容怎么就不能再总结为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了呢? 学位论文的专家评阅,与学术期刊论文的专家审稿,要求是不一样的。学位论文的专家评审意见,只有是否可以举行学位论文答辩的建议,没有是否可以发表(达到发表标准)的建议。 学位论文的内容,可以包含已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的论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也可以在学位论文答辩后,逐渐总结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已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不管是中文期刊还是英文期刊,数据发表过了就不可以再重复发表了。至于文字的重复,自然也是不允许大段重复的(自我重复,自我抄袭)。这才是研究生必须要牢记的。 后记和推荐: 记得是写过这样的文字的。现在网络的检索功能不是很好。还好,有博友读到了去年初的文章,还有评论,这就使我又去看看自己过去的文字。真是老了啊,文字几乎相同,算是“自我抄袭”了,“自我重复”了。可是,这些文字真都是我写的。还有啊,今天参与讨论的很多博友,去年也是很关注和积极参与的,甚至有些观点也是一贯一致的啊。我那篇文章比这篇写得还清楚,您点击一下去看看吧。 链接: 学位论文的内容是可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 ***************** 40] easy2013 2013-7-18 03:53 在标题上打个星号,说是你毕业论文的一个章节 不就完了吗 博主回复(2013-7-18 12:17) : 国外很多这样的方式。值得推广。 这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建议作者和编辑部推广使用。记得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国外的文章后面有那么一句:本文是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也有说,本部分内容是为了完成学位论文的需要),这就很清楚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2618 次阅读|81 个评论
从期刊编辑的角度说说“学位论文可否拆分为期刊论文发表”
热度 1 fengjing413 2013-7-14 22:38
刚才看到关于这个主题的帖子,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0942do=blogid=707907 作为期刊编辑,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得分两个方面说。一是先发表论文,再汇总成学位论文;二是已入库的学位论文里的内容再发表到期刊上。 一般来说,一个博士生在毕业答辩前,根据我国现有评价体系,通常都会要求出几篇sci论文,然后才能答辩。我理解,学位论文应该是读博期间工作的总结提炼。所以,有作者来电话问我,已经发表到期刊上的内容,可否整段抄入学位论文中,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还得看学校的政策。但是如果是已经写在学位论文里的内容,再想到我们刊上投稿,就不太可能被接受了。因为现在学位论文也都是有在线数据库可以查阅的,你的工作先发在这,后发在那,如果有人要引用,自然会引用先发的学位论文。在天天被影响因子大棒追着赶着的我们编辑来说,白赔了版面,没落着引次,自然是不乐意的。 话又说回来,即使是已经发表在论文里的工作,学生在写入学位论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做一定总结提炼呢,完完全全整段照抄,也未免太惫懒了些。
5236 次阅读|1 个评论
闲聊下学位论文发表或再发表的问题
热度 9 uafql 2013-7-14 17:21
学位论文的发表,本来是一个很简单清晰的问题,国际上是有通行准则。可是就这么个简单的东西,在中国最后能被各方力量整合成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想想很搞笑,实际上说明中国的行政力量已经基本压倒了学术力量,学术论文也好,期刊出版也罢,已经不是为学术服务,而是异化成控制学术,而为自己服务的怪物。哎,中国的事就是这样,叫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学位论文的功能,以前赵大良老师自己说的很明白,就是用于判断这个学生是否能够获得他 / 她学位的标准。实际上,应该是唯一标准。什么 SCI 论文,什么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了多少篇,都不是判断能否获得学位的标准。只有学位论文得到学术委员会的通过,他 / 她才可以获得博士的称号。国外的通行做法是,一般大家打印至少 3 本论文,一本被本校图书馆收藏,博士生自己一本,导师一本,当然你可以多打几本送人。现在国外一般还推荐你的论文被学校或学校联盟的大数据库收录,记住,是收录,不是出版,它没有版权的,版权在作者手里。实际上,很多博士论文都被学校公开或干脆自己公开, Google 上都可以查到并下载全文,主要是国外的大部分作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被更多的同伴看到,并被引用。所以,大部分的学位论文不存在再发表的问题。学位论文的再发表,国外也有,就是你的论文确实很出色,那么你可以把自己的论文重新组织,特别是要注意已经发表在期刊上的内容,很多时候,还可能需要期刊的授权。然后投给学术出版社( springer, elesvier 什么的),出版社会组织专业学者评审,评审通过才算是正式出版,这样一来,你学位论文中未发表到期刊上的内容就不能再发表了,这里有版权问题了。 最近德国的一家出版社( Lambester 好像,记不住了)就钻了学位论文出版方面的空子,它给作者免费出版,据说作者还能拿到三本打印不怎么样的书,然后作者可以在美国的 AMAZON 上找到自己的书。这个出版社没有组织人评审你的论文,它假设你的论文已经是质量上乘,没有问题的了,哈哈哈。它在 AMAZON 上卖得很贵,一般都要 80-100 美元,而每卖出去一本,作者才拿到 2.5 美元的出版费好像(具体不清楚)。很多人估计这个出版社现在是按照需求来打印,有人订,马上打印,没有人定,那就放在电脑里好了。这确实是一个赚钱的好主意,哈哈哈。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外数据库是收录博士论文,不是出版,博士论文没有版权问题。但现在这个出版社的做法就会引起版权问题了,所以美国的很多高校并不推荐你把你辛苦写的论文去这家出版社出版,因为版权不清晰,将来可能会对你的论文出版造成问题。另外,大家都把这种出版叫 vanity publish ,一种虚荣的出版,用于满足作者自己的虚荣心。就像有人说得那样,你为什么要让你的读者花 80 美元买你的东西?相反,你可以作为学术交流免费给他的,从长远来看,学术界对这种出版是持非常负面的看法的,对作者的学术生涯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正面意义的。这个出版社好像到处给大家发 Email 出版自己论文,我看到身边几个朋友也有发表了自己的学位论文,感觉都来自于美国南部的高校。我原来在美国北边,影响力很小。不过国外网上对这种出版的评价一直很负面。 补充一句,国外虽然学位论文没有出版,但不代表着其他人可以随意使用它,没有得到作者授权就采用里面的内容(特别是不引用的话),一样属于学术抄袭,会被告的。不过,学位论文的引用,影响力等等还是相对有限,所以大部分的作者还是会把自己的论文内容发表到行内期刊上去,这样比较容易满足读者需要。 话说中国,学位论文到了中国,现在成了一个很鸡肋的东西。你说它是毕业的唯一标准吧,没有 SCI 文章,就别想通过了。你说它不是吧,没有它又不行。实际上个人感觉现在中国,没有什么人把自己的学位论文当回事, SCI 文章或核心期刊文章才是关键。有了 SCI 文章,学位论文就随便写写,没有不通过的。 我也不是不知道学位论文上网的来由,感觉主要是以前抄袭太多,教育部干脆来个上网,建个数据库,查重,重复多少就属于抄袭,简单吧,哈哈,粗暴简单,确实有效,但是却没有想到其它连带后果,典型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现在问题来了,知网里面的学位论文算是出版么?学位论文有刊号,独立文献号么?赵老师说了,在西方可以,在东方就不见得可以,好吧,就算是出版,最起码作者有权力可以不把自己的学位论文拿去你的数据库出版吧,这世界哪里有逼人卖东西,还超级便宜,不给版权费的(有人说是 30 元????)。人家 Lambester 至少还每本还给 2.5 美元,虽然大家都认为是太便宜了,不过那个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论文被强行地网络出版,那个估计是教育部的规定(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您能对抗得过教育部么?除非您不想要学位证书了。所以,说了半天,大家该干啥,干啥。就像赵老师说的,先把学位论文里面的内容抢先发表才是王道。要是发表晚了,那就对不起您喽,您这,早干啥去了? 很久以前我就说过,学位论文上网属于出版的话,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和导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各个学校本身已经对文章发表有要求( 1-2 篇 SCI 文章),如果再要求学位论文是全新的话,至少也是 1-2 篇 SCI 文章的内容,这样一来,一个学生毕业,就至少得做 2-4 篇 SCI 文章,如果这些文章都是能发表在自己学科的一流杂志( decentjournal )上,这基本和美国的大部分博士毕业时的基本要求差不多。问题是,我们现在的研究力量、研究深度、研究设备、导师水平、以及其他的各个方面能同美国比么?这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要求。第二,如果你自己辛苦的研究成果不能发表在一流期刊上,相反你的成果被埋没在每年那么多的学位论文里面,鱼目混珠。您甘心么?赵老师,您问问哪个高校和研究单位,会把学位论文当作成果的?还是人家只认文章?这明显是一个前后矛盾的东西,一方面,发表期刊论文、查重的时候,当它已经是出版物了,另外一方面,倒了找工作的时候,就不是公开出版物了,不是成果了。。。。可就这么一个前后矛盾的东西,普通科技工作者所说的国际通行准则就是行不通。教育部、高校、以及出版单位就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并不丝毫考虑普通科技研究人员的利益。本来应该是研究人员说话的声音最大,最有效,结果呢,原来这些人啥都不是!!!哈哈哈,不过,大家别忘了,没有普通科技研究人员辛苦的研究成果,大家拿什么发表?没有这些研究成果,中文学术期刊拿什么来刊登? 最后说一句,学位论文再出版的问题,对学术研究水平不错(都不要说一流了)的学者和团队来说,实际上根本不是问题,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中文期刊上发表就得了,国内再查重,也查不到国外的学术数据库里面去,您说,是么?再说了,一个是中文,一个是英文,怎么查?哈哈哈哈。实际上现在国家和高校的各种做法已经是在变相鼓励大家投国外 SCI 杂志了,我所知道的很多国内的一流团队已经基本不发表中文文章。至于学位论文么,真的有几个人去阅读么、关心么? 还有,赵老师所关心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将来,这真的是我们这些普通科技工作者能关心的么?或者,按照今天的这些做法,如果大部分的普通科技工作者都不和中文期刊玩这个游戏了,您说,中文科技期刊还有将来么?
30186 次阅读|19 个评论
关于学位论文在期刊出版,与赵老师商榷
热度 3 zyzhai 2013-7-14 10:24
关于学位论文在期刊出版,与赵老师商榷 翟自洋 赵大良老师在博文 《有人倒霉在博硕论文再发表上了》 中谈到学位论文在期刊出版属于灰色空间。我有不同意见,与赵老师商榷。 学位论文: 1. 往往并非正式出版物,作者拥有完全的著作权。 2. 未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 基于以上两点,应该允许将学位论文的某一部分整理后投往期刊。是否值得出版,由编辑和同行专家认定。经过同行评审,对相关内容进行纠错、扩充、完善,往往可以增加价值。部分文字的雷同,并未侵犯任何人的版权,无可厚非。假如不能这样做,作者辛苦的劳作,只以学位论文呈现,能作为学术成果得到承认吗?那么,谁会把重要内容写入学位论文?答辩如何开展? 个别情况,学位论文被出版商看中,整体作为学术专著出版,就不能再选取部分内容在期刊出版了。还有一种,作者将已发表的期刊文章,用作学位论文的章节,这部分自然也不能再发表。 去年,有同事专门咨询过知网负责人,得知:知网的学位论文属于网络出版物;知网在制定学位论文出版章程时,已与国家有关部门协商,只要该学位论文未在其他正式出版物刊发,即可再发表(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0081-571004.html 对13楼评论的回复)。 金拓: 学位论文可否拆分为期刊文章发表? 补充另一位赵老师的博文—— 赵美娣: 高校为学位论文的版权保护做了些什么?
4254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位论文可否拆分为期刊文章发表?
热度 57 jintuo 2013-7-14 05:50
对于题目中的问题,博主赵大良撰文提出看法:“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道德的规范不是那么明确的。 是否申诉,一看自己是否 能 按高标准 评价,没有瑕疵 ;二是学校的政策是否一致——也就是说在自己单位这算不算瑕疵;三是, 申诉 胜算的可能有多大, 有资源或者 是否 自己牛乎的 可以抄 单位 的鱿鱼 。如果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可以依此来在单位建立起一套评价规则 。 但是,我认为难!”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721do=blogid=707789 对于这一观点以及作者的中篇解释,大多数跟贴表示异议,但没有给出较为系统的理由。我代为总结如下: 1)学位论文的内容拆分成Journal articles是整个科学界的约定成俗,个别机构将其当成问题实属无知。 2)重复发表的道德缺失在于为了个人利益浪费了科学出版资源,加重了查找科学信息的难度,同时引起了科学家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按照约定成俗的做法将学位论文拆分为便于查找的journal articles不但方便了同行,而且不引起任何不公。 3)既然一有整个科学界惯例,二无职业道德缺失,这件事的是非曲直清清楚楚,根本不需要搞什么道德标准高下的道德瑕疵、人生目标的设立、有无遮丑的资源等等来自扰。
35984 次阅读|66 个评论
拿什么致即将逝去的青春——关于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的一些感想
热度 5 liuyueisme 2013-5-18 21:11
又值毕业季,硕士、博士毕业答辩如火如荼,看了不少论文,也帮忙改了一些论文,同时也听了一些答辩,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1. 研究生阶段(硕士、博士)最重要的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做科研(包括选题、研究设计、实施),如何写论文(包括查阅文献、制作统计图表等),如果通过三年的学习,这两点没有完成,基本研究生白读了,不管你毕业后干什么,毕业前必须把做科研、写论文这两件事学会,这也体现了你的学习能力,与专业无关。其实在做科研当中会锻炼你各方面的才能,包括逻辑思维、合作精神、人际交往等等,所以会做科研的人通常都很聪明。 2. 答辩遇到专家提出精彩的问题会赞叹,但如果答辩人回答的精彩会惊叹,有时候一个精彩的回答体现了你三年来学习、研究的精华,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必须自信,其实在学位论文领域答辩专家未必如你掌握全面,但有些答辩人不自信,专家一有疑问就唯唯诺诺,认定自己错了,可叹可惜! 3. 毕业论文必须好好写,认真写。毕业论文就像研究生的门脸,翻开有些论文,错别字连天,全文字体、行间距不统一,图标无标注或标注错误。我记得小学时语文老师和我们说曾经对博士生考成语默写,错误率75%以上,那时我还不信,觉得都博士了还能写错成语,笑话!现在发现,如果离开电脑输入法,可能我的成绩也不乐观。有人说那是导师修改不仔细,其实对于学位论文来说,那是学位申请人的个人作品,就如同有些电影标注“成龙作品”一样。导师只负责把关学术性,而文字功底则体现了学生个人的文字修养和水平。我见过有些导师对学生学位论文逐字逐句修改,满篇修改痕迹,不过现在这样的导师极少。 4. 最近在写cochrane系统综述,发现其模式极好。先写完整的protocol,待做完后再写出后续部分,其实学位论文也应该如此。开题时就应该把学位论文的目录和全文的骨架搭好,待结果出来后填到相应部分,最后查阅最新的文献写出讨论。 5. 毕业答辩的PPT必须下心思好好设计,怎么用最简单的方式将你做课题的内容汇报清楚,通俗易懂,前后逻辑性强,让大同行也能听懂就算是成功了。一旦一张PPT上有超过30个字,基本就不是“汇报”,而是“读书”了。记得看过有人答辩时像央视主持人一样手里拿很多小方块,可以适当提示,但太多就感觉准备不充分了。还记得看过有人答辩时对着一张幻灯片好久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搞得专家质疑是否幻灯片有人代笔,答辩前至少需要演练2-3遍吧,但我不提倡把所有汇报词都预先写好背诵。 有人三年,有人六年,甚至八年,把最最青春年华的岁月都献给了研究生时代,如果到毕业时连学位论文都写不好,答辩都汇报不好,那拿什么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呢?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784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一个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
lightling 2013-3-20 15:22
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 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愕额。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十年前,我体重60kg,十年后,我体重还是60kg;十年前,我一无所有,十年后,我还是一无所有。十年前,我眼睛明亮、有神,十年后,摘掉眼镜,我已看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手指了;十年前,我声音洪亮、清澈,十年后,已经是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十年前,我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十年后,我心如止水,只求温饱;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十年前,我还是个农民的儿子,十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博士;十年前,我只懂得砍柴、种田、割草、放牛,十年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懂机械、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您问我这十年最大的长进是什么,我将告诉您:十年前,我十七,十年后,我二十七。 这十年中,我最渴望、最追求的是什么?是知识?不是。是美女?不是。而是钱。在我的脑海里,钱就是那种一块、一毛的硬币,我曾无数次翻天覆地的把它们找出来,目的就是去买一包方便面,吃一顿晚餐,而且找的时候不能太仔细了,太仔细了,下次就没有了。有时候,当我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的时候,我想要是天上能掉下点钱就好了,我抬起头,只看到发黄的树叶正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我想要是能在地上捡点钱就好了,我低下头,只看见一些面包的包装纸以及一些插羊肉串的竹签。我从没见过天上掉过钱,也从没在地上捡过钱,所以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因此我没有信仰。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博士三年里,他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也许是我十年大学生活里,唯一知道我名字的老师,也感谢他在承担100多个学生的指导任务下还能给我精心的指导。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之大,怎样言说都表达不尽,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都让我永志不忘,深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衷心感谢学院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衷心感谢各位同门师兄弟姐妹,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苦难岁月。 衷心感谢我年迈的父母,我在这十年之中不忠不孝,没有让他们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他们还不停的支持我,关心我,鼓励我。经常问我“缺钱吗?”所以我相信亲情。我从不要他们的钱,我不想看到一百块钱,就想起几百个鸡蛋,几百担猪草,几千个红砖。 衷心感谢我的五个姐姐,是她们陪我度过快乐的童年。她们美丽纯真的少女时代唤起了我对异性的尊重与渴求。她们在我求学的十年中,不停的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身体,生活,要我多吃点,给我寄钱,我也一直拒绝她们。这十年里,她们在广东的毛织厂、制衣厂过着非人的岁月。我不想看到那种用血、肉、生命、青春换来的东西。十年前,她们还是花一般的容颜,十年后,当她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已经不相信她们就是我的姐姐了。 最后,我要感谢与我相茹以沫的女友×××博士,我们以总共不到600元的月收入,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生活了5年。这5年里,我没有给她买过像样的礼物,而她却无数次在我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给我寄来她省吃俭用的钱,我才得以完成学业,所以我相信爱情。我无法明白她以275元的月收入,居然还可以救济我,或许她那纤细、苗条的身材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的苦难中的学子们
1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辩季节谈怎样写学位论文摘要?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3-3-15 10:57
答辩季节谈怎样写学位论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1987 年 5 月 5 日发布, 198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对学位论文有明确界定: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对于“摘要”则提出:“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 …… 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 ……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使用。摘要一般应说明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最终结论 等,而 重点是结果 和 结论 “。 另外国家标准中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 GB6447-86,1986 年 6 月 14 日发布, 1987 年 6 月 1 日实施),可进一步参考执行。 这表明:摘要作为一种文体,理应具有独立而完整的结构。摘要必须词义连贯,结构严密,能够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这意味着不阅读整篇论文,而只阅读摘要,就能获得与整篇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作为一次性文献(如论文)发表时,它脱离原论文成为一篇独立的文章。 国标中的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 ,俗称摘要 四大要素 。 学位论文的摘要可以在 1000 字左右,一般可以按照以上四大要素分为四个自然段落撰写。英文摘要据中文摘要翻译即可。 这是清华大学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要求: “ (3) 中文摘要: 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 800 ~ 1000 字左右 ( 限一页 ) 。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 (3-5 个 ) 。 ( 格式见第 12 页附 5) (4)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 ( 格式见第 12 页附 5) ” 。 这是清华大学对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要求: “ (4) 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 800 ~ 1000 字左右(限一页)。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 (3-5 个 ) 。 ( 格式见第 10 页 ) (5) 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同。 ( 格式见第 10 页 ) ”。 由此看来,学位论文摘要的四大要素是必备的,在写作中,只要按此要素展开即可。 那么,这四大要素包含哪些内容呢? 简单地说: 研究目的 ( 陈述研究宗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研究方法 (介绍研究途径,研究思路,采用的模型,实验范围和手段,使用何种仪器); 研究结果 (新资料,新事实,新史料、新数据与新理论,新结果,调查所得的现状、概貌、新现象新实验技术或新装置,创新见解); 研究结论 (从调查结果或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获得的一些新的认识,成果推广前景,理论意义,建议(即自己限于条件,只能做到这一步,以后准备怎样做?或给后来者指路))。 特别注意的是应该 区分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 的不同:结果是客观的事实(那怕是错误的),故只能用“结果表明、说明”。结论是主观的认识,故只能用“认为”、“提出”。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上升至理论性的认识。 其次还要注意: 用第三人称,不要用第一,二人称; 格式要规范化; 不要与前言和结论重复,也不要简单罗列章节子目标题; 英文摘要不要使用 In this paper,The paper, 等字眼; 英文摘要尽量使用被动语态; 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相互对应。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在答辩季节导师们通常会收到很多论文要求评审,因此导师们不会花很大力气去通读全文,只要重点阅读你的摘要(看思路、看研究结果、看研究结论)、绪论(看提出了什么问题)、结论或结语(看解决了什么问题),就大致可以判断论文的水平。因此,写好摘要至关重要。
个人分类: 师生交流心得|55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位论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热度 11 xiaoyanghe 2013-1-31 09:51
下面的文字本来是写给自己的研究生的,想来对其他人也许也有一点用处,就放在博客上了。 1、 忌学术不端的行为 例如,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以及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成果。 什么是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以及剽窃他人的成果,这很好确认,多数人也不会有意而为之,就不多说了。但是,很多人却会有意无意地落入“抄袭”的陷阱。 那么,怎样才会构成“抄袭”呢?很多人的眼里,恐怕往往将文字相同或者相近和抄袭相提并论。所以才有现在很多高校热衷于使用计算机“反抄袭”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文字检测。 其实我们在写论文时,会使用别人的理论、学说或者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在分析和归纳时,也会利用别人的观点和数据来加强你的论证;最终才会得出一系列的结论。所有这些,都是允许的。但是,你必须明白,学位论文说到底是你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的展示。其中的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你自己的,哪一部分是别人的,必须区分清楚。 如何区分清楚呢?那就是,凡是别人的东西必须要标注出来,或者说引用;否则就容易构成抄袭。也就是说,别人首先提出的观点,即使是用你自己的话来叙述(虽然计算机未必能检测出)也是构成抄袭的。 为了避免涉及抄袭,最好的办法是: (1)一般的文字表达就自己来写,一定不要偷懒。这样,即使真遇上了和别人的相同或相近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嘛。要记住,即使是常识性内容的叙述也不能随便用别人的文字,否则也是抄袭。 (2)重要的数据,只要不是自己实验或工作的结果都必须要标注出处(而且是权威的出处)。标注的文献号就以上标的形式放在被引用的数据后面。 (3)严格区分自己的文字和引用的文字。要做到:“正确引用”和“正确标注”。我现在建议我的学生,即使是间接引用的文字也要加上双引号;如果是直接引用就是加上双引号后再加下划线。当然,如果有办法做到间接引用能够明显区分时,引用的部分也可以不加双引号。 现在很多的学位论文(其实不仅是学位论文),并没有什么引文与标注的概念。其文献标注号就是乱放的。好像是,别人有,我也跟着胡乱地放上几个文献号。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学生,即使是中国高校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受到过引文规范的教育。大家似乎都是无师“自通”,似懂非懂的。 我已经多次呼吁,尽快地建立中国的引文规范并至少在本科生阶段进行引文规范的教育。 2 、忌论文无“新” 科学研究离不开“新”字。可能是“新方法、新问题”,也可能是“新方法,老问题”,或者是“老方法,新问题”,至少是“老方法、老问题、新见解”。 文献 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每篇科学论文对于文献来说,必须有某种新的贡献,它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建议新类型的研究,提交新数据,论证新理论或提出新学说。 ” 3、忌无宽度 学位论文要证明,你在相关研究问题或者相关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已经比较扎实,并且对相应的研究现状已经比较了解。我认为,硕士生应该是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解,博士生则应该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解(更为宽)。所以,你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至少40多篇吧)。这些参考文献(也就是引用文献)都必须是你阅读过并能对其做一定的评价的。 关于“引用”,我有一个说法:“引用”是既要“引”还要“用”。只引不用,是“伪引”;只用不引,就是抄袭了! 前几个月我刚刚评审过南方某著名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这篇论文还是用英文来写作的,看上去有点吓人。可是其给出的参考文献总共才16篇,其中还不乏什么微软操作系统说明书,某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说明书以及维基百科中的内容;在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的评语是“作重大修改后再答辩”。 说完宽度,是不是也要说一下深度呢?这确实有点不好说,受每个人能力、所处的环境、所具有的研究条件的限制,以及各学科面对问题的不同,不好一概而论。 4 、忌无条理性、无逻辑性、无连贯性 什么是有条理?在英文中我们说某人有条理,可以这么说“He/She is very organized”。“条理性”,也可以翻译为“sense of order”。所以,论文的条理性也不妨理解为论文内容组织的合理性以及文字叙述时的秩序性。 学位论文分为若干章,每章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又可能还会分为若干小节。所以,你必须认真考虑,把其中的内容组织好。不妨先列一个提纲,认真地想上几天,然后才动手展开写各小节的内容。 你在叙述内容时,可以将内容按时间的正序(由远及近)或者逆序(由近及远)展开,也可以按重要程度或详细程度由“小”及“大”或者由“大”及“小”展开。满足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有条理性了。 在使用文字叙述时,往往不是分析就是综合的过程,会使用到概念的比较、抽象、归纳、推理等过程。概念和概念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关系,要注意不要弄错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从属关系、因果关系等。 建议找一本形式逻辑的教材来读一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是有益的。我和厦门大学的黄荣彬教授都认同逻辑学对科学研究作用。人并不是天然就具有严密、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一个段落由若干个句子构成来表达某个中心思想,应确保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样各段落之间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条理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之间其实有一定的关联。 5、忌不严谨 不严谨,恐怕是学位论文中最常见的现象。首先是整个科研过程中研究者的态度就不严谨,其学位论文当然也不可能是十分严谨的。 科学是理性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学位论文是科学文献,它完全不同于政治宣传的文章,可以歪曲事实;也不是商业广告,可以随意夸大;更不是文学作品,可以任由作者想象。 严谨性是学位论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所以,首先不能随意夸大自己研究结果的价值;也不要随意夸大自己所使用的方法的优点,也要客观地评价其他的方法(不能因为没有使用,就只突出其缺点)。“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 ” 对自己的研究结果的评价,最好能有量的指标。“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 ” 为了使论文具有客观性,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大概”、“应该”、“也许”等字眼,也最好不要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基于严谨性,你必须对学位论文中的所有文字负责,包括所使用的每个概念,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列出的每一个数据,以及每一个公式、图、表格等。 这里说的“负责”,可以这么理解: (1)你所使用的所有概念,你必须是明白其内涵的。 (2)你说的每一句话,必须是理解其意思的,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这些话是引用别人的,必须标注清楚。当然,即使是引用别人的话,你也应该清楚地理解其意思。 (3)对于所列出的数据(公式、图和表也一样),分成三类。一是自己工作的结果,你要对其负责,这自不待说;二是来自别人的工作且不是众所周知的,就必须标注;三是对于众所周知的,可以不标注。 也是基于严谨性,应该尽可能地查阅到最原始的文献;没有阅读过的文献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凡转引文献,须如实注明转引出处,不能把转引文献当作原始文献来引用;凡只通过中文译文而引用的外文文献,须注明中文译文的出处,不得直接注明引自外文文献。 不严谨的表现还在于:实验的次数太少;实验的数据太少;实验结果的比对不合理,实验条件设计不合理等。 我曾经见过这么一篇论文,只不过是计算了3~4步就得出结论:算法是收敛的;显然过于草率了。 最后,严谨的学位论文在形式上必定是基本上符合规范的。 6、忌不认真 认真和严谨其实有相近之处,一个严谨的人一定是认真的。我们这里还是做一个适当的区分,相信大家可以理解。 尽可能地避免错别字。 尽可能避免语法错误。 尽可能避免标点符号使用的错误(有的人,一个段落里只有一个句号,其余的都是逗号)。 尽可能避免各种排版上的错误。 还有些人封面的题目和封里的题目都不一致。 见过一个雷人的致谢;总共只有7个人名,这位老兄就弄错了5个,连导师的名字都是错的。 写学位论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证明你在学术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你自己都不认真,叫别人如何相信你? 总感觉,对于中国的科研,最为缺乏的是认真与执着! 参考文献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北京:,1981 J·K·Ziman,曾国屏,匡辉,张成岗(译). 真科学 .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7713-1987) 1987
个人分类: 学术规范|12716 次阅读|19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系统新系统上线服务
热度 1 icstu1 2013-1-23 13:05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系统新系统上线服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将总馆收藏的印本、电子版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数据整合,完整发布了馆藏学位论文数据,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检索最为便捷、数据最为齐全的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数据库在建设工作中,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根据过去对研究所的调研结果,将学位论文的服务权限分为三个层级即:培养单位可以使用学位论文全文;全院可以使用学位论文前16页,全社会可以使用文摘数据。在数据下载方面给予监测,避免过量下载。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服务系统地址: http://sciencechina.ac.cn/paper/search_pap.jsp
个人分类: W 学生的生活指导|26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士生,怎么对待你的博士论文?
热度 20 Greg66 2012-12-26 23:35
博士生,经常着急学位论文开题,着急进行送审,着急进行答辩,着急通过,哪个环节都着急,就是不着急论文质量!大家都知道,最应该着急的恰恰是论文的质量。存在的现象是,导师认为不到开题或者答辩的时候,不给学生签字,学生就心里郁闷,认为导师和自己过不去,软磨硬泡地希望导师高抬贵手,而导师也常常会心软,考虑到学生跟了自己好几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想到毕业时间、学位常常和就业、职位、职称、待遇乃至生孩子买房子相关(这事很无奈),再加上师生情谊,也不忍心不“高抬贵手”,学生甚至还要求导师帮助其 “疏通”以求顺利走完各个程序,早日毕业,结果牺牲的就只有论文质量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学生自己要“坚决地”有正确认识,一定要从长远着想,不要图暂时的“不落后”,要从长远看效益。试想,将来自己的学生或者下属们看到自己的博士论文,如果质量不高,自己还有何威信?如果问题严重了,再来个“被打假”或者“被炒作”,麻烦可就大了,好像东殴某国的总统还是总理就因为博士论文的抄袭行为而“被辞职”了,问题是多么的严重!这似乎离我们很远,再说说近的。如果教育评估机构来个评估、检查(这可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把质量不高的论文挂上红牌,可就自己连同自己的导师就一起都被“打倒”了,这样你因为“及时”所获得的待遇、多年辛苦爬到职位可就都没有了或者大大缩水了,得不偿失!一篇博士论文能帮博士们成就事业,也能毁掉他们的人生。现在是电子时代,博士论文一旦写出来,公布出去,按照莫言说的,那可就是“永不磨灭”了,如果质量不高,随时都是隐患,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博士生们,你还着急通过吗?不过,博士生们也不要压力过大,只要稍微从容地计划一下时间,不那么着急晚上1-2年毕业,一般是不会被“炸”的。晚上1-2年毕业,对人生历史长河不见得有重大影响,但论文水平能提高很多,危险就几乎可以降低到零。 其次,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建立一种制度,约束、匿名评估一下所引进人才的真实学术水平也很有必要,目前似乎用人单位只看简历(都是应聘者自己写的)、学历、学位和简单面试,很少有严格的学术水平评估,即便有,也未必找到真正的同行专家进行评估,再加上一些复杂的因素之影响,评估很多时候都走了形式。这也为学位论文的质量埋下了不好的“种子”。人才培养单位还是要强调在制度上约束所培养人才的论文质量。严格的制度还是能够起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作用的。 第三,博士生的导师要早为学生定题目,规范培养程序,创造更多的培养方法,以便学生早明确研究方向,从预防的角度来提高培养质量。由于种种原因,笔者也并未做好这一点,但感觉这个“早”字确实非常重要的。 目前博士论文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研究目标、应用前景、“用户”不明确,研究进展(文献综述)部分离题太远,研究内容、研究结论、摘要三者内容之间无明确对应关系,研究结论撰写太差,只写总结而写不出结果和结论,不知道何为研究背景,不明确知道各章的“帽子”、小结该写些什么。还有更加荒唐的是一定要“弄”一个数学模型,不管有用无用,不管是否“老掉牙”,不管推导过程是否严谨正确,甚至无验证过程,似乎不弄一个数学模型或者数学公式就是理论性不够!不知道这样的做法都是哪里来的!一个很坏的习惯是,师弟妹“学习”师兄姐的做法,把老的论文写作套路“一代一代”往下传,形成了一个很坏的论文写作“套路”。其实这些并不难改变,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笔者近年来看了不少来自各类单位也包含笔者自己博士生的论文,还真少有在写作方面很满意的。 一些论文的评阅者,不管所评论文怎么样,都会写上论文写作“图表规范、逻辑性强、文笔流畅”类的评语,以免所评的论文通不过,我看就用“论文写作较好”就得了,这样也不会影响其通过,至少不是那么违背事实。而且,近年来不少博士论文的厚度也在下降,有的已经相当于前些年的硕士论文,硕士论文退化为本科论文的厚度,本科毕业论文也许就不知道退化到哪里去了。此为个人小小体会和感慨,可能过于悲观,也难说对与不对。
个人分类: 11|11861 次阅读|48 个评论
学位论文的模式与评价
antenna 2012-12-25 13:26
学位论文的模式与评价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硕士答辩日期:20121223 在进行学位论文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学位论文如何撰写,请专家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学位论文的模式是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导师联合指导,由攻读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明确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创新性。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要经过以下环节: 一.选题 让学生按本领域的学位标准要求,并根据工作单位实际需求进行选题。学校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 二.开题 在进行开题报告前,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广泛的阅读相关资料对选题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阅读的文献总数不应少于 15 篇(其中外文资料不能少于 3 篇)。在此基础上写出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综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与内容等。开题报告按规定格式的要求写出,其字数不应少于 6500 字,并按规范引用和列出参考文献。 三.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开题报告半年后进行。学校要组织 3~5 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教师参加中期检查,学生中期检查小组要根据研究生的中期报告写出评语,并给出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对未通过中期检查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要求。 四.学位论文的预审 学位论文在申请答辩前必须经过预审。参加预审的人员应该是本领域的专家,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人数不少于 3 人,其中一人必须有是校外专家。 只有通过预审的论文才能提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未通过预审的论文,由作者修改后,在 3 个月内递交论文 ( 复审稿 ) 进行复审,若复审仍未通过,作者在半年内不得提出“申请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五.学位论文的答辩 1) 学位论文通过预审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 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必须经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批准。 3) 提交答辩的论文评阅及答辩委员会组成按学校规定执行。 六.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1) 学位申请: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即可提出硕士专业学位申请。 2) 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完成硕士的学分要求; (2) 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各个环节要求; (3)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4) 通过各级学位委员会的审查。 满足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表 备注: 出席人数 人, 同意通过论文答辩 票, 同意授予学位 票, 不同意通过论文答辩 票, 不同意授予学位 票, 弃 权 票。 弃 权 票。 决 议: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通过 XXX 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工学硕士学位。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学术水平及答辩情况的决议 模板 论文针对 XXX 理论与技术展开研究,该选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论文首先 XXX; 其次 XXX; 最后 XXX ; 优: 论文对***的研究具有创新的见解(或研究成果具有先进性或实用性),研究成果具有的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论文***,表明作者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够完整准确地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论文撰写规范,层次分明,理论推导正确,实验结果可信。 良: 论文对***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先进性或实用性,研究成果具有的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论文***,表明作者已经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论文撰写规范,层次分明,理论推导正确,实验结果可信。 中: 论文对***研究具有的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论文****,表明作者能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正确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论文撰写规范,层次分明,理论推导正确,实验结果可信。 差: 论文对***展开研究。但是,论文理论分析不足,缺少实验数据支持,作者在论文答辩过程中不能有效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作者需对***做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延迟答辩。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通过 XXX 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工学硕士学位。(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通过 XXX 同学的硕士论文延迟答辩,并暂缓授予其工学硕士学位。 ) 答辩成绩: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学术水平及答辩情况的决议 论文针对 XXX 理论与技术展开研究,该选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论文首先 XXX; 其次 XXX; 最后 XXX ; 优: 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创新的见解(或研究成果具有先进性或实用性),研究成果具有的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论文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和难度,表明作者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够完整准确地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论文撰写规范,层次分明,理论推导正确,实验结果可信。 良: 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先进性或实用性,研究成果具有的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论文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表明作者已经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论文撰写规范,层次分明,理论推导正确,实验结果可信。 中: 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的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论文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表明作者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正确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论文撰写规范,层次分明,理论推导正确,实验结果可信。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通过 XXX 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工学硕士学位。 答辩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vcitym 2012-12-23 09: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 34 号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已经2012年 6 月 12 日第22 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 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 , 现予发 布 , 自2 O13 年1 月1 日起 施行。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2012 年 11 月 13 日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学位论文管理 , 推进建立良好学风 , 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 严肃处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 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所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 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 ) (统称为学位论文 ), 出现本办法所列作假情形的 , 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包括下列情形 : ( 一 ) 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 ; ( 二 ) 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 写的 ; ( 三 ) 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 ; ( 四 ) 伪造数据的 ; ( 五 ) 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 第四条 学位申请人员应当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 在指 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第五条 指导教师应当对学位申请人员进行学术道德、学术 规范教育 , 对其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 , 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 第六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加强学术诚信建设 , 健全学位论 文审查制度 , 明确责任、规范程序 , 审核学位论文的真实性、原创 性。 第七条 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 , 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 ; 已经获得学位的 , 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 , 并注销学位证书。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处理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 3 年内 , 各学位授予单 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前款规定的学位申请人员为在读学生的 , 其所在学校或者学 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 为在职人员的 , 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 , 还应当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八条 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 论文买卖、代写的人员 , 属于在读学生的 , 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 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 属于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的教 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 , 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 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第九条 指导教师未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 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 , 其指导的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的 , 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处分 ; 情节严重的 , 可以降低岗位等级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第十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将学位论文审查情况纳入对学院 ( 系 ) 等学生培养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多次出现学位论文作假 或者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影响恶劣的 ,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对该学院 ( 系 ) 等学生培养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 并可以给予该学院 ( 系 ) 负责 人相应的处分。 第十一条 学位授予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 , 多次出现学 位论文作假或者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影响恶劣的 , 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可以暂停或者撤销其相应学科、专业授予学位的资格 ;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核减其招生计划 ; 并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学位授予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 第十二条 发现学位论文有作假嫌疑的 ,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 确定学术委员会或者其他负有相应职责的机构 , 必要时可以委托 专家组成的专门机构 , 对其进行调查认定。 第十三条 对学位申请人员、指导教师及其他有关人员做出 处理决定前 , 应当告知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 , 可以依法提出申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四条 社会中介组织、互联网站和个人 , 组织或者参与学 位论文买卖、代写的 , 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查处。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 依照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依据本办法 , 制定、完善本单位 的相关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个人分类: 杂谈|1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jackyjjp 2012-12-20 11:01
经过硕士三年和博士三年半,求学旅途告一段落。论文虽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创新,但至少也有我这几年努力的成果。虽有遗憾,但也问心无愧。很奇怪,原以为当答辩主席宣布通过论文答辩时我会激动万分,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我却心如止水。 一段旅途结束了,另一段旅途开始了。
个人分类: 我的论文|2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与学生,知识与技能
csiro 2012-11-2 04:31
研究生的学习是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Knowledge and Skill) ,我们就把它简单理解成科学与技术。我作为老师,在我从事的生态模拟方向,对于知识比较熟悉。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各种方法应用过来,比如空间分析技术( GIS 与遥感)、参数优化技术(需要编程实现的一些统计分析),让我从头学来就很难。但是我的学生们有的 GIS 出身,有的做过遥感,我感觉他们做应该不困难。 但是这就引出一个矛盾,我们分别重视自己不熟悉的方面:我重视技能,而学生重视知识。对于我来说,你先把它弄出来,不管对错,我们有一个结果可以看,可以分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没有弄清自己做这个有什么意义之前,就不愿意把这个东西弄出来。光在那里想,就要想半年一年。 我只有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个工作很有意义,你弄出来可就是开创一个方向。 到最后,我们总算殊途同归。赵刚,学 GIS 的,当初来的时候,就怕自己成为一个技术员,现在把作物模型与 GIS 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分析。他的几篇论文足以让人印象深刻。 马轩龙,加入课题组之前做过遥感,现在用 MODIS 卫星数据分析澳洲干旱草原的物候——我当时的建议是把遥感与地面的通量资料结合起来(因为这是另外一个数据源,空间与地面观测相互印证,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个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你拿不到资料,而我们有这个条件。直到一年半以后——昨天,我看到他的论文中结合了空间和地面的观测,而且结果很漂亮。他昨天抱着自己的苹果电脑,过来展示这个成果,说,现在才理解你为什么建议把通量资料结合进去。(不理解,就不做啊?)。 郭利平确定了模型优化的方向,这是展现她钟情于建模的一个很好的题目。我原来建议用我同国外一个同事合作的现成的软件,但是她就想弄自己的。我也没有办法。跟我讨论、讨论、再讨论,那些对于我来说无聊的科学问题,我就建议她先把优化的方法弄出来。就这样总僵持了一年,现在终于我看到她的模型优化,而且不止一个方法。做研究需要坚持,我看到她的坚持(倔强),有时侯是对的,有时侯可能是错的——我感觉,但是总的来说我是赞赏的。 我的体会是,指导学生做论文,要坚持发扬民主,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学生对老师的想法也要重视,毕竟是过来人。
个人分类: 创新篇|6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规范漫谈(六)(学术论著撰写规范)
xiaoyanghe 2012-8-7 08:46
我将学术论著撰写规范分为:质量规范和形式规范两个层次。 所谓质量,是指论著的内容及研究水平。由于涉及到不同的学科,而且研究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步,确实不好制定规范,还是应该提倡 同行评价 。现在一个不好的现象是,方方面面似乎都放弃了学术水平的鉴定。无论是论文发表、成果鉴定、评职称等。刊物是否发表你的论文,主要只看你的论文是否有什么基金的支持,成果鉴定与评职称只看你的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或影响因子。因此,只要获得了高级别的项目,以后就基本可以通吃了,没有人会去认真考究你论文的学术水平的。 作为学位论文质量的鉴定标准, 国务院 于 1981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可以参考,尽管时间有点久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新的条例产生。听说是已经开始制定新的条例了。 第八条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第十三条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 形式规范的问题也不可小看,如果你的论文形式太不规范,别人有理由怀疑你的学术素养。 由于形式规范涉及的内容较多,读者自己去认真地阅读文献 和 即可。就不详细地说了,只是就摘要写作和变量及单位表达问题讲一下。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 摘要是问题比较多的一个部分,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摘要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另外,就是在结论部分含糊其辞。具体文摘写作,也可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英文文摘写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7249-595558.html 。 下面是文摘没写好的两个例子(请原谅我未给出出处): 例一: 针对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 D-STATCOM )控制器参数难以整定,且过分依赖经验,提出用粒子群优化 (PSO) 算法同时整定 D-STATCOM 电压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的方法, 其寻优时间短,编程简单。 通过不同系统参数、不同给定输入、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多组优化实验,验证 PSO 优化算法寻优 的有效性。 最后通过仿真和实时控制实验验证了基于 PSO 算法的 PI 控制器 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 所进行的多组优化实验也为 PSO 编码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例二: 时滞现象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时滞的存在使得被控量不能及时反映 系统的变化,从而使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变差,给时滞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带来很大困难。针对一类状态和控制输入均含有时滞的离散仿射系统的跟踪控制进行研究,采用自适应动态规划迭代算法求解时滞系统的跟踪控制,在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性能指标函数,通过系统变换将跟踪问题转化成为最优调节问题,并采用自适应动态规划迭代算法对性能指标函数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最优控制策略。并给出了一个仿真算例, 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跟踪控制方案是有效的。 请注意,前面文献 中要求文摘是 “有数据、有结论”。 最后说说量和单位的表达。 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无论正文的其他字体如何,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印刷。符号后不附加圆点(正常语法句子结尾标点符号除外) 。 说的是表示变量的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都应该用斜体。至于下标是否用斜体,就看是否是用来表达变量含义的字母,是,则用斜体,反之为正体。 在印刷中无论其他部分的字体如何,单位符号都应当用正体印刷 。 单位符号一般用小写字母印刷,如果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则其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字母印刷 。 例如: m( 米), s (秒), A (安培), Wb (韦伯) 国务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 北京: 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7713-87) 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3101-93) 1993
个人分类: 学术规范|3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摘编自梁慧星教授的电子讲稿
cheverny 2012-7-23 13:37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序 据我所知,法学院校并无讲授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的课程,不知其他学科是否也如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王家福先生的委托,协助王先生指导民法博士研究生,将自己摸索的研究写作心得,概括为学术论文写作“七要素”,尝试在第二学期用半天时间讲授。听课的博士研究生反映对他们的学位论文写作颇有帮助。间或也在一些院校对硕士研究生讲授。但一直没有形成讲稿,只是一个提纲,也一直没有公开。因心中存有疑虑,担心是否将研究生引入一种形式主义,或者被指为一种“八股”。 2000 年春节期间整理成讲稿。 2004 年 2 月再次进行补充整理,然后以电子版形式在一些研究生中流传。 2004 年 6 月进一步补充整理定稿,并决定在网络公开发表。曾参考唐弢著《文章修养》、徐振宗等编著《汉语写作学》和焦垣生主编《写作学教程》等著作,特此说明。 梁慧星 2004 年 6 月 23 日于城南清芷园 1 引言 1.1 关于学术论文的一般理论 1.1.1 学术论文是用来表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 学术论文的上位概念是论文(议论文)。论文与其他文体如记叙文、抒情文的区别在“论”,即:论述、论证、论说。论文,以是否具有学术性为标准,可以分为: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非学术论文,指一般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例如:社论、评论、短论、时评、评论员文章等。学术论文,包括学术报刊上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论文(长编专题研究论文即所谓专著)、学位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体。 1.1.2 学术论文的大致分类 学术论文可分为:一般学术论文;研究性学术论文。 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一般编幅较短; 研究性学术论文,包括:长编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 1.1.3 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 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法学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律、法学著作、判例等文本,属于文本研究。即使所谓法社会学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最终也要归结为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写作论文的过程,分析文本、研究文本、写作论文,是同时的,不可截然区分。因此,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学术研究的成果,即是所完成的学术论文。研究所得到的结论,称为基本学术见解,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才最终形成。 非学术论文和一般学术论文则不同,基本学术见解早就存在,下笔之时,主题思想已经存在,俗话说已有“成竹在胸”。论文的写作过程,不是研究过程,而是表达过程。其中进行论证、论述、论说,是为了表述已经存在的主题思想、基本见解。研究性学术论文当然也有论证、论述、论说,主是为了研究,为了得出研究结论,即形成基本见解。 1.2 学位论文的七要素 ( 1 )选题 ( 2 )资料 ( 3 )结构 ( 4 )方法 ( 5 )见解 ( 6 )文章 ( 7 )社会责任 2 学位论文的选题 2.1 选题的意义 ( 1 )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开始,实际上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引自《汉语写作学》); ( 2 )选题,是科学研究能力之一; ( 3 )博士、硕士论文的选题,是决定论文是否成功的关键。 有的导师预先拟定若干题目,分配给学生。这样也可能完成较好的甚至优秀的学位论文。但学生没有学会如何选题,其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缺乏选题的能力。不掌握选题和题目设计的方法,就只能参加别人的课题组,承担部分章节的写作,而不会自己设计课题,不能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现今所谓“学科带头人”,选题能力是其重要素质之一。 博士、硕士研究生应当在第一学年结束前确定选题。 2.2 课题选定 课题选定的四项要求: ( 1 )有学术性、理论性 ( 2 )有实践性、针对性 ( 3 )有充足的资料 ( 4 )能够扬长避短 2.2.1 有学术性、理论性 答辩委员会成员评价学位论文,首先是判断其选题是否具有学术性、理论性。评价的结果,如果得出没有学术性、理论性,或者学术性、理论性较小的判断,该论文是否能够通过就成了问题。可见,缺乏学术性、理论性的课题,亦即纯粹技术性的、实用性的课题,不适于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答辩委员会成员或者其他专家在评价一篇学位论文时,所说该课题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或理论性,是指什么而言的呢?换言之,判断一篇学位论文学术性、理论性之有无、大小的标准是什么? 符合下述五种情形之一,即可认为具有学术性、理论性: 其一,补白性选题。这一课题前人没有研究,至少是国内法学界没有作过研究,这叫补白,填补研究的空白,属于有学术性、理论性。 其二,开拓性选题。这一课题前人虽然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仅有几编一般性文章,或者仅研究其个别部分、个别侧面而不是全部,本文将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程度加深了,作了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这叫有开拓性,属于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其三,提出问题性选题。这一课题是社会生活或法律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没有或没有意识到,当然更谈不到研究,现在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具有价值,标志学术研究的进步,也许本文还做不到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其学术性和理论性就表现在率先提出问题。 其四,超越性选题。这一课题前人已经作过很多研究,可能已经形成通说,但本文根据社会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重大发展,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回答了实践中的新问题,所做出的研究结果远远超过了前人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准,当然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其五,总结性选题。这一课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不同的研究都有所侧重,有其局限,有所不足,本文在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作系统、全面、深入的带总结性的研究,这叫集其大成,当然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2.2.2 有实践性、针对性 一个课题虽然有学术性和理论性,但如果在现今学术界已经没有地位,现代社会中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研究对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有什么用处?这叫不具有实践性、针对性。 须注意的是,有的课题,在当时可能没有什么实践性、针对性,例如 80 年代初期,研究破产法,研究期货、证券制度,往往会被人指责缺乏实践性、针对性。谈论实践性当然不能局限于当时,要预见到社会的发展。第一篇以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在选题时,我国还没有证券交易所;第一篇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博士论文在选题时,北京还没有几座公寓式大厦,住宅商品化政策还没有出台,能够说这样的选题没有实践性吗?再者,对实践性、针对性的要求,不可绝对化,不是什么研究都要求实践性、针对性。例如英美法上的某些制度,即使对我国法制不可能有多少参考价值,我们仍可选作学位论文题目。 2.2.3 有充足的资料和素材 选题还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料和素材是否足够。有的选题虽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性,但缺乏足够的资料,不可能成就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因此,选题是否适当,不能只看学术性、实践性,一定要考虑资料是否充分?没有充分的资料,再好的选题,也应舍弃,不可勉强。论文写到中途,因为资料缺乏,写不下去,不得不重新更换选题,就被动了。 2.2.4 能够扬长避短 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术研究何尚不是如此?前述三项要求,目的是做到“知彼”,即了解研究对象。第四项要求,是要“知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尽可能回避自己的短处,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判断自己的长处、短处,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否擅长抽象思维?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擅长论辩,而另外有的人却不擅长抽象思维,不擅长论辩。阅读的范围宽,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等读过不少,自然喜好辩论,擅长辩论。除专业著作外,很少读其他著作,对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缺乏兴趣,自然不擅长抽象思维。在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长处、短处,使所选题目符合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短处可以避开。 以法学领域为例,在写作的难易程度上,理论型选题较难,制度型选题较易。理论性课题,需要作者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驾驭理论的能力,擅长抽象思维的人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如果不擅长抽象思维的人选理论性选题,就会很吃力,感到难以驾驭,讲不出多少道理。就应当回避理论性选题,而选择制度型选题。 其二,掌握外语种类及程度如何?各人掌握外语的语种和程度有不同。一个英语很好的博士生选择一个大陆法上特有的制度,长处得不到发挥,并且正好是其短处,例如论物权变动,由于英美法没有对应的制度,英语很好却一点也用不上,有很多德国、日本资料却不能利用,你叫他怎么能够完成一篇高水准的学位论文?反之,一个德语、日语很好的研究生,选一个英美法上特有的制度,也是如此。 其三,专业知识上的长处和短处。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大抵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或偏重,因此在选题时要注意回避自己的短处。例如,对某个外国的法律掌握较好,而对国内的法制反到很生疏,如选择研究该外国法律制度的选题,可以扬长避短。把某外国某项法律制度研究清楚,供作我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参考,这就是其价值。将外国的某项制度、理论引人国内,使之体系化、条理化,以便我们能够了解、把握、借鉴,这就是学术性和实践性。 2.3 题目设计 2.3.1 题目的要求一:题目要新颖 一篇学位论文的题目,就是该学位论文的名称,类似于自然人的姓名和法人的名称。通过给学位论文设计一个题目,首先,是要明示作者所研究的对象,使读者(更重要的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一望而知作者所研究的是什么;其次,要确定一个研究的最佳角度,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选择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现在时髦的说法叫“进路”;最后,还要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目一般化,甚至千编一律,千人一面,不可能给读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评定论文的专家以好的第一印象。有一个时期,很多法学论文的题目雷同,都是关于什么什么的几个问题,关于什么什么的若干问题,或者关于什么什么的三论,显然不能给人以好的第一印象。一般化的题目还会起反作用,读者心里说,连一个新颖一点的题目都拟不出来,可见作者的能力不怎么样!答辩委员会成员则会怀疑作者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切不可因小失大! 2.3.2 题目的要求二:题目应与内容相符 要求题目能够涵盖论文的全部内容。题目是关于某某制度的研究,但从论文的内容看,只是研究该制度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或者论文内容超出题目的范围,都是内容与题目不符。当然,不是说该制度的一切方面、全部内容都要研究,而是要求题目应涵盖该制度的主要方面、基本内容,如果不是这样,就要调整题目。 例如,博士论文题目:违约责任及其比较研究。从题目来看,使用了“及其”一词,相当于英文中的“ AND ”,给读者的印象是:本文要研究两个课题,一是违约责任,二是违约责任的比较。而从内容看,作者的意思大概是: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违约责任。如此一来,题目与内容就不匹配。该论文题目可以改为:“违约责任研究”,或者“违约责任的比较研究”。 再如,博士论文题目: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从题目本身看,作者所要研究的范围很明确,似无问题。但该论文的第八章为“期货交易的民事责任研究”,这显然超出了题目所限定的研究范围。民事责任,即使是期货交易中的民事责任,也不能说只是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因为“民事责任”不是“风险管理”的 下位概念 。当然,作者有理由说期货交易中的民事责任,可以发挥风险管理法律机制的作用。但绝不是期货交易中的民事责任所发挥的作用的全部。因此,第八章的内容已超出题目的范围,导致文题不符。解决的方法,一是干脆删去第八章;二是调整题目,例如加一个副题: 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兼论期货交易中的民事责任 再比如,博士论文题目:商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其内容包括六章: 第一章 商法的产生、演变及大陆法系商法和英美法系商法 第二章 商法的调整范围及对经济关系的深刻影响 第三章 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理论评析 第四章 传统商法向现代商法的演变及特征 第五章 商法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 第六章 商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从各章标题看,能够说各章的内容都是商法的理论问题吗?都是商法的重要理论问题吗?都是商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吗?恐怕不能。应当肯定,本文内容之大部非理论问题,至少非重要理论问题。属于典型的文题不符。顺便提到,其结构亦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博士论文的其他要求。 2.3.3 题目的要求三:大小要适当 题目太大,必然空泛,题目太小,分量不够。题目大小,决定论文编幅长短。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四五万字,长的七八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一般要求二十万字以上。写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太小,写三五万字就没什么话说了。或者写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太大,写到十来万字还打不住。勉强写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浅浅的、泛泛的,没有什么深度。都是因为题目太大、太小,不适当。题目的大小,关系论文的成败,不可小视。 台湾著名学者王泽鉴先生在《民法五十周年》一文中特别谈到这个问题。他说,目前台湾各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过大,且多所重复。但有日益精致的趋势。 似可得出这样一个规则: 硕士论文题目的设计,要避免过大; 博士论文题目的设计,要避免过小。 如果选题本身的容量过大,我们可以通过局限其范围、限缩其容量,设计出适当的论文题目;反之,如果选题本身的容量过小,则很难通过扩张其范围、增大其容量,设计出适当的论文题目。这一教训,值得后来者记取! 2.3.4 题目的要求四:要注意扬长避短 前面谈到选题要注意扬长避短,但在课题选定后,在已经选定的课题上,有的内容是自己的长处,另一些内容是自己的短处。就要在题目设计上回避短处,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例如,选定的课题是“代理制度研究”,如果作者外语很好,掌握两门外语,一是英语、另一门是德语或日语,以“代理制度的比较研究”为题,就能够发挥作者外语的长处。反之,外语不好,或只掌握一门外语,就不能以比较研究为题。 如果作者只是英语很好,甚至对于中国法也不很精通,以“英美代理法研究”为题,就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就是很明智的题目设计。 例如,一位作者掌握西班牙语,曾经到墨西哥留学,本科和硕士都不是学法律,西班牙语是其特长,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是西班牙语的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财产法著作,墨西哥及拉美国家财产法是其特长,大陆法国家财产法是其短处,甚至中国财产法知识也有不足,这些短处很难在短期弥补。显而易见,特别要避免一般性理论和比较研究。 2.3.5 题目的两种基本结构形式 第一种结构形式: “关于”+“宾语”+“的”+“研究” 举例:关于抵押权制度的研究 其简体形式:“宾语”+“研究” 举例:抵押权制度研究 其变体形式:“宾语”+“的”+“研究方法” 举例 1 :信托制度的比较研究 举例 2 :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 须特别注意:“宾语”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第二种结构形式: “论”+“宾语” 举例:论抵押权制度 其变体形式:“宾语”+“论” 举例:抵押权制度论 2.3.6 题目设计的规则 学位论文题目设计的三项规则: 第一项规则:题目必须是动宾结构的短语,不能是句子 第二项规则:题目只确定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 第三项规则:题目应力求明确、简短,忌冗长 结合以上题目设计的要求和规则,举一些不适当的题目设计的实例: 实例 1 : 博士论文题目:论宪法是安邦治国的总章程 评论: 此题目违反前述题目设计的第一、二项规则。按照第一项规则,题目应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的“宾语”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本题目的“宾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按照第二项规则,题目只确定研究范围,不表达作者观点,而本题目已经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 修改建议: 论宪法在安邦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宪法在安邦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实例 2 : 硕士论文题目:原因理论、法律行为规则与物权行为无因性 评论: 这一题目设计的问题是违反第三项规则,冗长而不明确,由三个名词性短语组成,使人看后不明白作者究竟研究什么?是同时研究 “原因理论”、“法律行为规则”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三个对象或三个范围,抑或是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论文的内容看,虽然涉及“原因理论”和“法律行为规则”,但实际上作者着重研究的只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因此,可以改为: 题目一: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题目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 这样的题目,就符合明确、简短的要求。假设论文的主题是要研究三者的相互关系,则在题目设计中应当以名词“关系”作为“宾语”,采用“定语”+“名词”的结构,例如: 题目一:论原因理论、法律行为规则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关系 题目二:原因理论、法律行为规则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关系研究 这样的题目,虽然未能避免冗长,但做到了“明确”,这是最重要的。 2.3.7 关于副题的运用 有的学位论文或者专题研究论文设有副题。运用副题,就需要理解为什么要运用副题,副题有什么作用?博士论文运用副题较常见,硕士论文运用副题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所谓“副题”,是作者为了调整研究角度,或者限制研究范围,或者突出研究重点,而在论文题目(正题)之下,附加上的一个题目。副题可以用来调整研究角度亦可以用来限制研究范围和突出研究重点。加上副题后,论文的范围,与未加副题的情形比较,或者角度有所调整,或者范围有所限制,简而言之,使论文的范围缩小了。 当然,有些论文加上副题后显然扩大了论文的范围。例如: 《反垄断法规则的比较研究――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克服》 副题“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克服”,相对于正题“反垄断法规则的比较研究”,副题的范围更大。这种副题的运用,正常不正常,适当不适当?我们看到,该论文出版时将正题、副题掉了个个儿: 出版时改为:《法律的不确定性――反垄断法规则分析》。这样一改,就符合了我们概括的一个规则: 副题要比正题的范围窄,而不能相反。 这一规则的例外是,副题:兼论什么什么 目的不是要扩大研究范围,而是考虑到某一项内容与本文有较密切的关联,顺便予以论述。因此,超出正题范围之外的仅是某一章、某一节。并且,这一小部分在整个论文中居于次要的地位。如果删去这部分,并不损害论文的完整性。 举例:《违约责任研究——兼论违约救济措施》 本文内容,分五章: 第一章 违约责任概述 第二章 违约责任构成理论的基本研究 第三章 违约行为研究 第四章 归责事由研究 第五章 救济措施研究 如果删去副题,同时删去第五章,论文的完整性并不受影响。 至于硕士论文,运用副题似乎没有多大的必要,因为硕士论文的选题本来就应当比较窄。与其设计一个较大的题目,再加上一个副题来予以限制,不如直接设计一个较窄的题目。博士论文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呢?以上引吴汉东的论文为例: 原题目设计:《论合理使用——关于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研究》 问题是正题太泛,已远远超出著作权法的范围。因为,不仅著作权有合理使用的问题,其他权利也会发生合理使用的问题,例如不动产相邻关系上的通行权、取水权。本文主题也不是要研究一般的合理使用问题,而只是研究“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即著作权法上的合理使用问题。与其正题太泛,再运用副题来限制研究范围,不如将题目设计得适当,而不设副题。我们注意到本文在正式出版时,将正题、副题合并,改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最后必须指出,作者为什么要设副题?为什么要通过副题的运用,以调整论文角度或者限制其范围?目的是要发挥作者的所长,回避其所短。这在徐国栋的论文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不加副题,本文就属于制度型选题,作者在这方面并非所长,而作者擅长思辨的长处也就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可见此副题的运用,达到了扬作者所长,避作者所短的目的。 相反的实例:之前提及的那位掌握西班牙语,熟悉拉丁美洲国家法律体系的博士,将论文题目设定为《所有权功能论――财产制度历史演变和比较研究》。 加上副题后论文的范围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是难度减少了还是难度增大了?是将作者的短处回避了还是充分暴露出来了?作者的长处是否充分展现出来了?回答显然是:扩大了研究范围,增大了研究难度,暴露了作者短处,回避了作者长处。可见,正是这一题目设计,将作者自己推向了绝境! 如果将副题变换一下:《所有权功能论――以拉丁美洲国家所有权制度为中心》,其效果将恰好相反。如果干脆将正题、副题合并,改为:《拉丁美洲国家所有权制度研究》,则作者的短处尽可能地被回避了,而作者的长处将充分展现出来。可见,副题的运用宜慎重,切不可随意! 3 学位论文的结构 答辩委员会成员或委员会外的专家对硕士、博士论文作鉴定、写评语,有一个内容是就论文结构表态。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要求结构合理。肯定的评语是:本文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什么叫“结构合理”?结构合理就是指论文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这就要求了解论文的一般结构,这里着重讲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结构。 学术论文的结构 目录 序言 导论 本论 结论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上述结构中,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论文的本体;目录、序言、参考文献目录和后记,是附属部分。最重要的当然是本体。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其本体由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有没有特殊的,有特殊的,所谓特殊,无非是在一般结构基础上省略了其中的某个部分,或者省略结论,或者省略导论,但无论如何不能省略本论。如果以重要性为标准进行划分,则导论和结论属于组成部分,本论属于本质部分。例如一个人,头和躯干是本质部分,四肢是组成部分。没有手臂,甚至手脚都没有,不影响人这个事物的存在,仍然是人;但没有头和躯干,光有四肢就不成其为人。同理,省略了导论、结论,不影响学术论文的本质,但学术论文的完整性大大受到损害,专家作鉴定会写上一句:结构不完整。当然,学术论文不可能没有本论,假设没有本论,就不成其为学术论文。 可见,本论部分特别重要,答辩委员会成员评价学位论文结构合理不合理,注重的是本论部分。 下面对各部分作简要说明: 3.1 导论 导论起什么作用?导论的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拿到一篇学术论文,通常好多万字、二三十万字,是否值得花费宝贵的时间,光看题目还难以判断,总是首先读导论,希望从导论的内容判断本文是否有阅读价值,是否值得花费时间阅读。 导论的内容,通常是交待课题,本文究竟要研究一个什么课题,这个课题的产生背景,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它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是博士论文,通常还要交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交待论文的大体结构。 实例 1 : 博士论文:合同自由与公序良俗 第一章 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实例 2 : 博士论文: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 导论 (一)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本文研究范围 (三) 素材选取与研究方法 (四) 体例安排 3.2 结论 学术论文应当有结论,是学术研究的规律性决定的。学术研究是一个过程,有其始端和终端。导论是始端,结论是终端。结论表明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束。同时,一项研究当有其研究结果。最终得到一个什么研究结果,应当在结论部分做出概括。如果还有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也应在结论部分指出。 从学位论文答辩的角度讲,论文要经专家鉴定,写出评语。答辩委员会成员也要审读论文,写出评语。考虑到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通常二十多万字,甚至三十多万字,专家教授通常不可能一口气读完。总是读几页,放下了,又读几页,有什么事情又放下了。经过好多次才断续读完,读到末尾,前面的内容已经模糊、记不清了。不可否认,有的评定人因时间关系不可能读完全文,阅读了导论部分,翻阅、选读几个章节,然后就写评语。如果有一个结论,概括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的基本学术见解、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审定人做出总的评价有莫大的帮助。这对于论文最后能否通过答辩,有极重大的意义。切不可掉以轻心! 实例: 博士论文:合同自由与公序良俗 第六章 结论 (一) 总结 (二) 论文的基本观点 (三)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四) 论文的局限和不足 有的学位论文以立法建议代替结论,这大抵属于制度型选题,研究某一项法律制度,研究最后得到的基本学术见解或结论,表现为建议我国立法机关制定某一法律或对现行法作修改,并形成了立法或修改的基本设想甚至条文草案。另外,也有以结束语代替结论的。以立法建议代替结论,以结束语代替结论,不等于没有结论。省略结论,影响论文结构的完整性,完整性是合理性的一个方面,因此没有结论将影响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3.3 本论 本论是一篇学位论文的本质部分,没有本论就不成其为一篇论文。就象没有头和躯干不能成其为人一样。本论的内容是研究过程的反映,应当写什么,自然不用我在这里说。这里只是介绍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评价一篇论文的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针对本论部分的结构是否合理。 3.3.1 本论部分的结构 大体上有五种:总分结构、三分结构、四分结构、编章结构、章节结构。 总分结构,实际是分为两个部分,称为总论与分论。实际上,是哲学上的“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有关本课题的一般理论、共同理论,在总论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本课题内部各特殊部分或特殊问题,叫做分论。实际是“二分结构”:总论、分论。然后总论再分为若干部分(章),分论再分若干部分(章)。如果将总论、分论作为两编,每编下分若干章,这就是“二分结构”加“编章结构”。有的博士论文,在总论、分论之前再设绪论,研究本课题的前提性的问题,作为另一个部分,称为绪论编,包括若干章。这样就变成“三分结构”加“编章结构”。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选题,都有总论与分论的划分,都可采用“二分结构”加“编章结构”。但是,如果属于一般理论、共同理论的内容太少,不足以再分为若干章,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论编只有一章,分论编包括若干章,显得不协调、不成比例。因此可不设编,直接采用“章节结构”,第一章实际是总论,从第二章起实际是分论。 如果本论分为两大块,下面不再划分章节,或者本论仅有两章,属于单纯的二分结构,应当认为结构不合理。为什么这样的结构不合理?首先是不合习惯。其次是美学上的考虑。一篇论文,前面一个序言,后面一个结语,本论部分就两章,第一章、第二章。如果序言、结语都省略了,一篇论文就两块,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或者第一章、第二章,这不好看。 从上述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我们可以看到,博士论文采用总分结构加编章结构,或者采用章节结构的最常见,这类结构安排系以“章”为单位,硕士论文也以章节结构最常见,也有的用“部分”为单位,“部分”下面以一、二、三、四为序。是否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无论以“章”或“部分”为单位,本论部分所划分的单位至少应在三个以上,例如不少于三章或三个部分。否则,就叫结构不合理。 3.3.2 关于切题 关于本论的结构,无论采取哪一种结构模式,其共同的要求是:紧扣题目,亦即我们平常所谓“切题”。这主要从每部分的标题来体现。 从博士论文的结构,我们看到,每一个标题,都应紧扣住题目。所谓切题,所谓紧扣题目,往往通过在本论各部分标题中“反复出现”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来体现。反之,如果本论各标题与论文题目无关,找不到论文题目的关键词语,我们就会觉得不切题,没有紧扣题目。 3.3.3 逻辑关系 以上仅指对结构安排的形式要求。在此基础上,还有对逻辑性的要求。指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大体有下面三种逻辑关系: 第一种 总分关系 第二种 并立关系 第三种 递进关系 ( 1 )总分关系 关于本课题的一般性问题、一般理论、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内容,属于总论。特殊问题、特殊理论、具体制度、具体问题、构成条件、实际运用等内容,属于分论。总论与分论之间,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通常总论部分应当在前,分论部分应当在后。无论采用总分结构或者编章结构、章节结构,都要求总论与分论有清晰的界限,不能混淆,总论内容写完再安排分论,分论部分不能插入总论的内容,不能颠倒顺序,一般不能先分论后总论,应当先总论后分论。 其规则是:先总、后分。 ( 2 )并列关系 如果采用总分结构,总论部分与分论部分,已具有并列的意义,总论下面的各章、分论下面的各章,也可以是并列的关系,即各章的内容应当处在同一层次。采用编章结构,各编的内容可以是并列的关系,例如绪论编、总论编、分论编,编下面的各章可以是并列关系。 其规则是:位阶同一。 ( 3 )递进关系 采编章结构,在一编之下的各章可以是递进关系。采章节结构,各章之间也可以是递进关系。章下面的节,也可以是递进关系。就一篇博士论文而言,可能各编之间是并列关系,各编下面的章是递进关系,或者总论编下面的各章是并列关系,分论编下面各章是递进关系。或者采总分结构不设编,总论仅一章,从第二章开始是分论,分论各章是递进关系。至于章下面的各节之间的关系,当然可以某些章下面的各节之间是并列关系,某些章下面的各节之间是递进关系。 这里有一个要求,某编下面的各章,或者某章下面的各节,如果采递进关系,就一定是递进关系,不能混淆。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篇有五章,其中一、二、三、五章显然是递进关系,中间第四章与各章不构成递进关系,或者一章下面若干节,其中几节似乎是递进关系,中间又有几节似乎是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有三种不同形态: 时间上的递进关系 空间上的递进关系 纯粹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1 )时间上的递进关系 时间上的递进关系,是指在时间上由远到近,先从该制度的历史说起,从古罗马法说起,中世纪有什么变化,近代有何发展,直到现在的现状,实际是采历史研究方法。法制史研究论文,大体体现这样的递进关系。在部门法,例如民法硕士、博士论文中,也常常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因此在论文的某个部分会反映时间上的递进关系,通常在绪论或总论部分,或者某一章下面的节,不大可能一篇民法论文各章之间都反映时间上的递进关系。 这种递进关系,要求严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如果出现时间先后顺序的错乱,就叫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其规则是:时间愈早愈在前,时间愈近愈在后。 2 )空间上的递进关系 此所谓“空间”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地域上的空间;一是抽象的空间。无论属于地域上的空间,或者抽象的空间,都要求“由外到内”,先讨论外部的问题,后讨论内部的问题。先研究外国的制度、发展、经验教训,再讨论本国的制度、发展、构成、适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或者先讨论该制度的外部关系,产生原因、背景、哲学思想、政策取向、功能等,然后进入该制度内部,讨论其构成要件、法律效果、解释适用等。 空间上的递进关系,要求区分内外,先外后内。如果外部问题未讨论完就进入内部问题的讨论,中途再反过来讨论外部问题,或者一开始讨论本国制度,中间突然插入外国制度的探讨,然后再回到本国制度的研究,就叫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其规则是:先外、后内。 3 )纯粹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所谓纯粹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是指在逻辑上由抽象到具体。先从概念、定义说起,解释其含义,探讨其内涵、外延,确定其适用范围,分析适用条件、法律效果。通常采用法律解释学的研究方法,就反映这种递进关系。要求符合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愈抽象的问题愈在前,愈具体的问题愈在后,否则就叫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其规则是:愈抽象愈在前,愈具体愈在后。 须注意的是,在一篇论文中,尤其是长编专题研究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不是只反映一种递进关系形态,可能某一篇、某一章内部是时间上的递进关系,另外的编、章内部是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关于本论部分的逻辑关系,还有一个要求是要有重点,避免等分式、无重点、面面俱到和过分枝蔓。我上研究生的时候,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教授作报告,讲到学术论文写作多次引用前人的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前一句就是指,文章的结构,要避免过分枝蔓,要突出重点。 3.3.4 对各部分标题的要求 第一项要求:标题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是一个句子 第二项要求:标题只确定本部分的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 第三项要求:标题应明确、简短而忌冗长 第四项要求:标题应当出现题目中的关键词 第五项要求:同一层次的各标题应相互协调 实例 1 :博士论文:荷兰国际私法研究 第一章 荷兰国际私法概述 第二章 荷兰与国际私法统一化 第三章 荷兰国际私法法典化编纂 评论: 我们看到各章的标题,都是名词性短语,而不是句子,符合第一项要求;各标题只是确定本章研究对象或范围,而不表达作者观点,符合第二项要求;各标题符合明确、简短而不冗长的第三项要求;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亦即“动宾结构”中的名词“国际私法”,在各章标题中重复出现,这也就是所谓“切题”,符合第四项要求;各标题结构、长短比较协调,符合第五项要求。 须补充的是,在章节标题设计上,可能出现在一个标题中有两个名词性短语,亦即一个章、节可以有两个或三个研究对象。在节以下层次的标题,第三项要求,可以不像章、节(特别是章)那样严格。再就是,有的论文章标题似未重复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而直接采用论文题目关键词的下位概念,以作为各章标题的宾语短语。 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结构,除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外,前面必须有目录,还可以有序言。后面必须有参考著作目录,可以再写个后记。后记的内容没有一定之规,通常是致谢及发感慨。 4 学位论文的资料 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条件,没有资料,资料不足,怎么能够得出高水准的研究成果,怎么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因此,在进行论文选题时,就应当考虑是否有可能获得充足的资料。 我们的学位论文在专家审定、写评语时,有一项评审内容就是资料是否丰富、翔实。可见,资料不仅是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术论文的一个要素。 4.1 第一项要求:有充足、翔实的资料、新的资料 “充足”是指数量,资料的数量丰富,可以减少研究结果的片面性。“翔实”是指真实性和直接性,资料虽多,但不真实,错误百出,或者都是间接资料,并且翻译、转述不准确,怎么能够保障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还有资料的“新旧”问题。旧的资料,尽管真实、直接,已经过时,与实际情况不符,据以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肯定不正确。因此,要求直接的、第一手的资料,要求新资料。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一定要有相当的外文资料。 现在常见的问题之一:资料贫乏 不少学位论文,选题不错,文笔也很好,但没有什么资料。没有资料,文中的一些观点、学术见解、结论是怎么得出的?现在有一种倾向,读的书不多,写的书不少,光见产出,不见投入,单靠自己思考。这样的研究成果究竟有多大价值?给你的感觉,大本的著作,长篇的论文,就像沙滩上的一座座高楼。 常见问题之二:是资料陈旧 例如,有一本书叫《英吉利法研究》,日本宫本英雄著,骆通翻译,三十年代出版,当时就被批评为已经过时,到九十年代,还在引用。再如,《国际比较法百科全书》,六十年代的资料,七十年代成书,许多内容到八十年代就已经过时。以“产品责任”为例,六、七十年代各国都在摸索进行改革的方向,因此《国际比较法百科全书》关于产品责任的资料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似乎过失推定责任是改革的方向。但实际上八十年代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已经席卷全球,我们九十年代写文章引用这部分资料,就不能反映产品责任制度的真实情况。再如五十年代翻译的苏联的法学著作,成书于四十年代,反映当时斯大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体制,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作为正面的资料引用成为我们的理论基础,就有问题。 常见问题之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外文资料 没有外文资料,不仅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准,而且不符合硕士、博士的标准。硕士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博士要求掌握两门外语。你的学位论文没有引用任何外文资料,表明你不懂外语,不够硕士、博士的条件。有这样的例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未使用任何外语资料,答辩委员会通过了,学位委员会不予通过。 4.2 第二项要求:注明所引用资料的出处 这就是注释,可采脚注或尾注。 为什么要求注明出处? 首先,是为了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告诉读者本文不是凭空产生,不是玄想的结果,而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有根有据的、扎扎实实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使读者产生信任感。没有注解,尽管文中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妙笔生花,但读者不信任。 其次,是学风问题。所谓实事求是的学风,所谓严谨的学风,要求在论文中注明所引用前人、别人的理论观点,哪些观点是别人的,哪些观点是你的,哪些理论是前人的成就,哪些问题上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没有注释,似乎全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且不论这种结果是否值得信任,这种做法就有剥夺别人的劳动成果、贪天之功为己有的嫌疑。 最后,是法律问题,涉及著作权法,如果不注明出处,将构成侵权行为。现在著作中抄袭的现象很严重,将别人的文章大段大段的抄入,不注明出处,近年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也严重存在。 《中华读书报》上经常发表揭露抄袭的文章: 1996 年 11 月 20 日第 2 版,发表杨玉圣的文章《博士论文与文抄公》,举了两个实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篇博士论文《论美国国际地位的历史趋向》,抄袭本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杨达洲先生的论文;二是山东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现代化战略与模式选择》,抄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今年中华读书报披露复旦大学知名讲授张汝伦抄袭事件,成为新世纪最大的新闻,影响很大。 4.3 第三项要求:有参考文献目录 5 学术见解 5.1 学术见解的意义 学术论文要素之一的学术见解,指作者自己的思想、主张、观点。答辩委员会或评定人评价一篇学位论文,一个重要内容是,作者是否有创造性的学术见解。 《汉语写作学》指出:学术论文的独创性,并不是要求论文中提出的见解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而是指在论文所研究的范围内,要有真知灼见,有独立看法,绝不人云亦云,单纯重复前人的发现(第 418 页)。 如果被评价为缺乏创造性的学术见解,该论文是否能够通过就成了问题。可见,学术见解的重要性。没有作者自己的学术见解的论文,实际上等同于资料。 5.2 学术见解的分类 学术见解区分为:一般学术见解;基本学术见解。 所谓一般学术见解,是指论文中所涉及的各种不同观点、不同主张、不同学说,作者所作取舍和表态,作者自己所赞同、所采取、所提出的观点、主张、学说。其中,作者自己提出的观点、主张、学说,就是创造性学术见解或独创性学术见解,体现作者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准。 所谓基本学术见解,是指一篇学术论文所表达的作者的基本思想,平常称为主题思想。一篇硕士论文或者博士论文,究竟表达一个什么思想?例如一篇研究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论文,探讨了人民陪审员的概念、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大陆法国家、英美法国家陪审制的异同,当前存在的问题,最终作者要有一个总的表态,是断定人民陪审员制度符合现实的需要,应当予以保持并进一步完善,或者认为人民陪审员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主张予以废弃。这就是基本见解。 5.3 如何表述一般学术见解? 大致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采通说 通说、多数说,指多数学者所赞同的观点、主张,自有其相当的真理性和说服力。作者表示赞同通说,在方法上应当先列举不同的学说,指出其中某一种学说是通说,作者赞同之,即可。无须陈述什么理由。 第二种:从新说 事物有新旧之别,新事物较之旧事物,一般说来有其合理性。学术观点也是如此,新说相对于旧说,一般说来有其合理性和说服力。作者在论文中列举不同学说之后,仅指出何者为新说,何者为旧说,表明作者赞同新说即可。也无须陈述什么理由。 第三种:择善而从 作者在列举不同学说之后,还须依次列举各说的根据和理由,然后对各种学说进行评说,指出各说的优点与缺点,最后采纳其中最优者。采用这种方式表述自己的学术见解,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相当的思辨能力。这种方式表述的学术见解,区别于采通说、从新说的随大流、人云亦云,应当被评价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第四种:自创新说 作者对于已经存在的学说均不采取,而自己提出一种新的学说。不仅要求列举现有的各种学说,列举各种学说的根据和理由,对各种学说的根据和理由进行分析批评,指出各种学说的理由均有不足,各种学说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均不足采,然后提出作者自己的新说。作者提出的新说,要真正属于前人所未曾提出过,否则不能成立新说。还要对自己的新说进行论证,举出充分的根据和理由证明其可以成立,并进一步指出自己提出的新说能够兼有现在的各种学说的长处,回避现在各种学说的短处。可见采取这种方式表述学术见解最难。 尤其像民法学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其传统制度、传统理论何止经过成千上万的大脑的思考研究,已经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学说,要自创新说,难乎其难。但是,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一个法学学科,内容何其繁杂,总会有一些课题前人研究不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就是一些老的制度和理论,也可能有重新检讨的必要。尤其我国,这套法律制度引入不过一百年,中间又有长期中断,改革开放恢复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不过二十年,没有研究过、值得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加之社会经济转型,导致价值观的变化,过去的许多学说有必要重新检讨,即使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也还要考虑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因此,为学术研究创立新说提供了可能性。 上述表述学术见解的四种方法,在一篇学术论文中往往交替采用。如果一律都是采通说、从新说,将被评价为缺乏创造性见解,大大影响论文的学术水准。只有运用了第三、第四种方法,才会被评价为具有创造性见解或有独创性见解,但要都采用后两种方法,又不大可能。关键在选题、作者的基础和作者的思维能力。 5.4 从什么地方找某种学说的根据和理由?从什么地方找它的优点和缺点? 某种学说的根据、理由和优点,应当从该种学说的首倡者和赞同者的著作中去找;该学说的不足和缺点,应当从该学说的反对者和批判者的著作中去找。 学术的规律性的现象是,提倡某种观点、主张、学说,总是尽其可能地陈述其根据、理由,举出其可能的优点,反对某种观点、主张、学说,总是尽其可能地否定其根据、理由,揭发其缺点。 5.5 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独立”,指不迷信书本、老师、权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思考”,指不盲目相信,由自己进行一番分析、考察。对于张三的某种观点,首先要“思考”:他所持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有说服力,是否能够自圆其说。其次要“思考”:张三持这种观点有没有深层次的理由,与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以及张三个人的社会地位、学历、师承有什么联系?还要“思考”:张三发表这一观点,是在何种场合?等等。 判断的标准?在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做出自己的判断:赞成或者不赞成,赞成何种观点。这就是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关键在“独立判断”。而“独立判断”的关键,又在于: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概而言之,可以作为判断标准的,有两类“知识”:一类是“基本原理”;另一类是“社会生活经验”,亦即平常所谓“常理、常情、常识”。 5.6 关于基本见解 所谓基本见解,即写作学上所谓“主题”。 《写作学教程》指出:“主题”一词源于德语,原指乐曲中的主旋律,翻译之初,用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用以指各种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记叙文、说明文的主题,人们习惯称之为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议论文的主题,称之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第 14 页)。 主题,亦称命题、立意、立论、意旨。 唐弢著《文章修养》指出:旧时文人在谈到文章作法的时候,有所谓立意和命题,是专谈作者怎样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这正和现在的所谓主题差不多(第 92 页)。 《汉语写作学》指出:文章的立意,又称意旨、主题,它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态度在文章中的体现。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叶圣陶讲得更直接,他说:“写一篇东西总是为了一个目的,这个目的或者是很大的,包括许多部分;或者是一个很简单的目的,一个小目的。总之,是为了一个目的,普通的说法叫主题”(第 11 页)。 刘南平博士在《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一文中说:法学博士论文应该有命题在西方是一项普遍性的要求(《中外法学》 2000 年第 1 期第 101 页)。我认为,有必要补充一句:文章(不限于法学博士论文)应该有命题,在中国同样是一项普遍性要求。 前已述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见解,是指作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基本观点,本论文所要告诉读者的主题思想。如果没有基本见解,就不成其为学术论文,作者所作的全部工作将沦为资料的整理工作。一个研究课题进行到最后,一篇学术论文写到结尾,照理自然会形成、产生其基本见解。作者只是将其表达出来罢了。 但在某些学科、某些课题的研究中,可能发生某种风险,例如,得出的基本见解与传统、通说相反,甚至与占支配地位的、受到政治、政策支持的学说相冲突,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可能招致某种不利的后果。这对作者能否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个考验。 鲁迅有一篇杂文,题目叫《立论》,讲一个学生向先生求教如何立论,相当于我们说的表达基本见解,先生讲了一个故事:一家生了个儿子,满月抱出来见客,第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要发大财的,第二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要当大官的,第三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说一定要发大财、做大官明明是谎言,却得到主人的感谢和热情款待,说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明明是真理,却遭到一顿痛打。学生问,我不愿说谎,也不愿挨打,应该怎么说?!这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所面临的难题。因此,我们从现在的出版物中常常看到不少论文基本见解陈腐,或者追赶、迎合某种需要,或者缺乏基本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前院长温济泽教授,经常用来勉励学生的前人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前一句是讲学术论文的结构,后一句就是讲学术论文的基本见解,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创新,敢于出新。当然,这里所说的领异标新,是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结果,绝不是故意去追求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这是对基本见解的第一个要求:要有胆识,要敢于坚持真理 对基本见解的第二个要求:要有预见性、超前性 对基本见解的第三个要求:你的基本见解要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必须指出,你的基本见解无论如何新颖,无论如何超前,一定要有起码的根据,亦即能够自圆其说。不能自圆其说的所谓创新,无任何实益可言,不过是毫无意义的空气振动罢了。 6 文章 答辩委员会成员和专家评审硕士、博士论文时,有一个内容是从文章写得好不好的角度,对论文作评价。有的学校的学位论文鉴定书格式文本上,只要求评价论文的文字是否准确、流畅,这显然不够。从文章写作的角度评价学术论文,应当不限于文字功夫,因此我将学术论文的第六个要素称为“文章”,它的含义是:“文章写得怎么样”? 6.1 文体 在文章这个要素当中,首先一个问题是“文体”,即所要评定的论文是否合乎硕士、博士论文的文体。 这里需要对文体稍加说明。什么是文体?文章的文体,又称文章的体别、体裁,一般说来,指对文章所作的分类。 文章,因所采标准不同,有各种分类: 例如,依作者风格进行分类,有所谓苏体、陶体、韩体、柳体; 依是否押韵,有所谓骈体即韵文体,和散体即无韵文; 依形式和对象,有所谓骚、赋、颂赞、哀吊、论说诸体;依是否接近口语,有所谓文言与白话;等等。 虽说有各种不同分类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文体,指文章的类别。 曾国藩将文章区分为三门十一类: 第一,著述门。包括论著类、词赋类、序跋类。所谓论著类指著作之无韵者;词赋类指著作之有韵者;序跋类指为他人之著作序述其意者。 第二,告语门。包括诏令类、奏议类、书牍类、哀祭类。所谓诏令类指上告下者;奏议类指下告上者;书牍类指同辈相告者;哀祭类指人告于鬼神者。 第三,记载门。包括传志类、叙记类、典志类、杂记类。所谓传志类指记人者;叙记类指记事者;典志类指记政典者;杂记类指记杂事者。 唐弢著《文章修养》一书认为曾国藩的分类没有贯彻一致的标准,算不得精密,并提出自己的分类,同样是三类: 第一类记叙,专写客观事物; 第二类论辩,着重于是非的判别; 第三类抒情,偏于感情的抒发。 其中第二类论辩文体,中学语文课上称为议论文、论说文。凡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某个观点,解释某种理论,批评客观的存在,用自己的思想、观点去说服他人,均属于这一类。 论辩文体与其他文体如记叙文体、抒情文体的区别在“论”,即:论述、论证、论说,因此通常简称论文。论文以是否具有学术性为标准进行划分,分为: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 非学术论文即一般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例如社论、评论、短论。 学术论文,再分为一般学术论文和研究性学术论文。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研究性学术论文指长编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这是以研究性作为划分标准对学术论文体的再划分。 我在前面已经谈到,一般论文下笔之时,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主张已经存在,不须作什么研究,只须予以解释、论说、表达。而学术研究论文下笔之时,并没有这样的思想、观点、主张,只是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经过研究最后才产生、形成思想、观点、主张。 这个区别在论文题目上就表现出来: 一般论文的题目必须用决断的语气,或者肯定,或者否定。即使用了疑问的语气,其实际的意思仍然是肯定的。但学术研究论文,就不能这样,学术论文的题目,不能是论断。 例如,“论某法是依法治国的总章程”,就是一般学术论文的题目,不是学术研究论文的题目。因为作者关于某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已经存在,仅须予以解释、说明、表达就够了,无须再作什么研究。 “论某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是一个论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尚有待于进行研究。这就是学术研究论文的题目。 除了题目集中反映文体外,文章中间的标题也要符合文体。 一般学术论文,文章中间的标题也应当是一个论断,采用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学术研究论文中间每个部分的标题则相反,不能够采用肯定或否定的语气,不应当是一个论断,只能够确定该部分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例如,《法学研究》 1999 年第五期第一篇文章《论建立独立、开放与能动的司法制度》,当然是一篇学术论文,但属于一般学术论文,不是学术研究论文。因为题目采用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已经存在,本文的任务只是解释、说明和表达,以求说服读者,而不须再作研究。当然,一般学术论文是此前学术研究的成果,自不待言。 文中有三个标题: 一、司法独立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二、司法开放性是司法权威和独立的最终力量源泉 三、司法能动性是司法独立和司法开放的条件 是采用肯定的语气,分别是三个论断。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要求。 再看同期另一篇文章《安全关照义务论》。从题目看,只是表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安全关照义务”。究竟作者有关安全关照义务的观点、主张是什么,是认为很重要,主张我国法律应当规定此项义务,抑或认为所谓安全关照义务没有什么价值,主张我国法律无须引进此项概念?从题目无从判断。这就符合学术研究论文的文体。 再看该文中间的标题: 一、问题的提起 二、比较法上的观察 三、对外国学说的评析 四、履行辅助者、举证责任 都不是论断,不采用肯定、否定语气,符合学术研究论文文体的要求。这是一篇专题研究论文。 再举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民商法论丛第 10 卷王建源的《让与担保制度研究》,我们看第二章“让与担保的法律结构”,下分五节,标题: 第一节 让与担保的类型 第二节 让与担保的设定 第三节 让与担保的对内效力 第四节 让与担保的对外效力 第五节 让与担保的消灭 均只确定该节的研究范围,不作论断,不采肯定、否定语气。 学术研究论文的思想、观点、主张,产生于研究过程的结尾,基本见解表述在结论部分,关于各章、各节的研究结果,表述在该章、节的结尾,有的在每一章后面设一节小结,在每一节后面设一段小结,这是学术研究论文文体所决定的。 6.2 文字 与学术研究文体相适应,还应当谈到“文字”、“文风”和“文采”。 6.2.1 学术研究所要求的“文字” 首先当然是:准确、流畅,符合语法、文法。别的文体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不能用,或者一般不能用。例如:抒情、描写、夸张、比喻、拟人等等。科学家在讲解什么是“相对论”时,说:你如果和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呆在一起,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两个小时过去了,总觉得还不到半小时。反之,让你和一位又老又难看的老头或老太婆呆在一起,恐怕半小时你也奈不着,心里尽埋怨,时钟是不是停了。感觉上真是度日如年。这就是相对论。这就是比喻。但爱因斯坦研究、证明相对论,能够这样吗?社会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6.2.2 学位论文的“文风” 所谓“文风”,指文章的风格。 ( 1 )第一项要求:要避免美文、译文、欧化的风格 学术研究论文,常常引用许多外文资料,容易受外文风格的影响,例如外语多用从句,尤其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甚至主语也是一个从句。中文很少用或者几乎不用从句。还有倒装句,中文也很少用。外语中复合句很多,中文都是单句。如果不是直接引语,应当尽量避免外语句式。否则,读者觉得不像作者的研究成果,像是外文的翻译。 ( 2 )第二项要求:要避免口语化 学术研究论文如果通篇都采用口头语,一是不经济、难免冗长、拖蹋。二是许多专业概念、学术概念,不能改用口头语。例如“要约”不能写作“关于订立合同的建议”;“承诺”不能写作“关于同意订立合同的答复”。所谓“但书”:“但什么什么除外”、“但什么什么不在此限”。不能写成“但是,什么什么在外”;“但是,什么什么不受此项限制”。三是口头语、白话,看似易懂,实际上含义模糊,难以做到准确。 因此,学术研究论文中,总会使用许多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许多法律概念本身就是文言词语),整个风格介于文(言)、白(话)之间。 ( 3 )第三项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 例如,“阐释学”与“解释学”,可能在一般语义上没有不同。“阐释”与“解释”,在非法律领域,可以说同义。但在法律领域,就只能用“解释”,不能用“阐释”。您查查我国台湾,还有日本的法律文件和法律著作,有没有把法院、法官、法学者对某个法律文本、法律条文的“意见”叫“阐释”的?加德默尔等的哲学,中文叫“哲学解释学”、“哲学阐释学”、“哲学释义学”,均无不可,但“法律解释学”,不能叫“法律阐释学”、“法律释义学”。日本 50 年代的法解释论争,产生一大批著作,没有用“法律阐释学”、“法律释义学”的,都叫“法律解释学”,何故?中国现行宪法第 67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解释宪法”、“解释法律”之职权,而不说“阐释宪法”、“阐释法律”,何故?中国台湾地区司法院组织法第 3 条规定:“司法院置大法官 17 人,审理解释宪法及统一解释法令案件”。不说“阐释宪法及统一阐释法令”,何故?“阐释”、“释义”均非法律概念。 “解释”是法律概念,它与裁判、裁判权、解释权、有权解释、无权解释、解释规则、解释文件、解释拘束力等法律概念密切联系。法律和法律学,无论吸收任何“知识”,都要融入、纳入固有的法律概念体系之中,不容许游离于固有法律概念体系之外。必须掌握、运用法律概念体系进行思维,而不是用自己喜欢的别的领域的概念取代法律概念进行思维。“上诉”就是“上诉”,既不能叫“上告”,也不能叫“控诉”! ( 4 )第四项要求:使用特定法律学科的法律概念 例如,“批准”和“认可”(“承认”),从产生的效力结果看,似无不同,但“批准”是行政法上的概念,“认可”(“承认”)是民事法律上的概念。“批准”,是行政权力的行使行为,申请人依行政程序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给予“批准”,因此“批准”总是与“行政权”和“行政程序”相联系。“认可”(“承认”),是“司法权”(“裁判权”)的行使行为,对于涉讼的此前已经存在的当事人的某个行为、某个意思或者某种关系、某一事实,法庭表示肯定的意见,即予以“认可”(“承认”),因此发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因此,“认可”(“承认”)总是与“裁判权”和“民事程序”相联系。你看,日本的法院判决、我国台湾地区法院的判决、我国大陆的法院判决有用“批准”的吗? 有的教授因为弄不清楚这些个概念的差别,而受到学生和读者的嘲笑。也有人故意使用自己发明的或从别的领域搬来的“词语”,以显示学问高深。须知不同法律学科的法律概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可不辨! 6.2.3 学位论文的“文采” 学术研究论文,往往缺乏文采,读来枯燥无味,引不起阅读的兴趣。有人会说,学术研究论文,既然不能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就难以避免枯燥呆板。但是,学术研究论文也确有不枯燥呆板而具有文采的。大致有几个要点: ( 1 )要避免段落过长 一个自然段七八百字、上千字,连续两三页,读起来很累,能不枯燥吗? ( 2 )句式要有所变化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词表达,同一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只要将字、词位置稍作调整,就可以求得句子的变化。唐弢著《文章修养》举了一个例子: 昨天下午我和两个同学到法国公园去散步。 我和两个同学到法国公园去散步是在昨天。 昨天下午到法国公园去散步的是我和两个同学。 昨天下午我和两个同学去散步的是法国公园。 我于昨天下午和两个同学到法国公园去散步。 我和两个同学于昨天下午到法国公园去散步。 法国公园是昨天下午我和两个同学去散步的地方。 我是昨天下午和两个同学到法国公园去散步的。 这就有八种不同的句式。 第一次写下的句式,觉得不妥当,稍作调整,换成另一种,仍不妥当,再换一种,直到认为妥当为止。 如果一个段落有两个句子的句式一样,就显得呆板,读起来不舒服。请看《文章修养》举的例子: “两人的脾气是不同的。自然,相通之点是有的,但比较起来,差别是显然可见的。” 再看中华读书报( 2004 年 2 月 25 日 22 版)上的例子: “他首先指出我所谓的不公平的税收制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税收制度是公平的。当然,法律对逃税者的惩罚是很严厉的,严厉到使任何人都觉得为一次逃税而造成终身悔恨是划不来的。” 这两个例子,文法上并无毛病,因为连用几个“是……的”句式,就显得非常呆板。如果变化一下,使句子的句式有所不同,就生动了。这就是所谓“单句忌同”。 ( 3 )要讲究句子的长短变化 平常对于写文章的要求,有惜墨如金的说法。大意是说,一个句子能够表达的意思,绝不用两个句子;一个较短的句子能够表达的意思,就绝不用较长的句子。写文章应当要求简短,但是不能误以为愈简短愈好。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意思的准确和完整。冗长而多余的字、词,当然应当删除,因为删除并不影响意思的完整,反而更准确。但不能为追求简短而损害意思的准确和完整。应当在意思明确、完整的前提下,讲究句子长短的变化。 一篇文章不能全用长句,也不能全用短句,既有长句,也有短句,长短相间,不仅有了变化,而且产生抑扬顿挫,避免呆板,有了文采。 6.2.4 关于“文气” 究竟什么是文气?一篇文章,句子的构成,或长或短,或张或弛,彼此并不一律,因此读起来的感觉,及读出来的声音,就有高低、强弱、缓急,产生抑扬顿挫,这就是文气。 由于标点是传达说话的语气的,因此往往决定文章的气势。大抵用“句号”则声音由高而低,文气也就由扬转抑;用“疑问号”、“感叹号”则尾音上升,文气也就由抑转扬。须注意的要点是: ( 1 )标点符号错杂运用 一篇文章,不应当全用句号,也不可能全用疑问号、感叹号,错杂运用,使文章抑扬有度,形成文气的跌宕。 ( 2 )句子长短变化 “文气”也与句子的长短有关。大抵句短则气势紧凑、急促,句长则气势迂缓、松弛。有了长短变化,就形成文气跌宕,有抑扬、急徐、张弛的变化,有节奏感、有气势、有气魄。注意了这些要点,文章就会有“文采”,避免了枯燥呆板,就是好文章。 7 社会责任 学术论文最后一个要素是社会责任。社会科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研究者本人就生活在社会中,属于社会的一个成员。这与自然科学以自然、物质存在为研究对象不同。因此,学术研究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在法学研究中,曾经有人主张以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作为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问题在于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的,是曲折的,有时还是迂回的。处在历史的某个时段,会认为某种学术观点、主张、学说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被断定为真理,但在若干年后将会发现,该学术观点、主张、学说其实是谬误。这与判断“日心说”、“地动说”之是否正确、是否属于真理不同。因为地球终归在转动。 因此,学术研究容易受到作者的主观性的影响,甚至出现迎合某种需要的所谓媚俗、媚上的现象,出现学术的泡沫化现象。于是产生学者的社会责任问题。在从事法学学术研究时,要有科学的精神、正义的追求和独立的学术人格,要有对国家、民族负责的责任感。每提出一种新观点、新主张、新学说,每提出一项对策建议,都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正义,是否符合人权、民主、法治国,要对国家、民族负责。 学术研究要讲社会责任,不是总要追求什么创新、什么自己的见解,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你在论文中所得出的基本见解,所提出的立法建议或修改法律的建议,一定要负责任,须知我们是在讨论国家的立法,你的观点和建议,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权利,不仅仅是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行为准则,而是在为中华民族,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制定行为规则,是在处分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权利!在处理如此严肃、重大的事情的时候,怎么能够掺入个人名利的考虑?!怎么能够容许有任何的轻率和随意性?你在论文中表述的见解、提出的立法建议,将成为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修改法律的参考,一定要慎重,不要轻率地提一个什么立法建议,要有社会责任心,要对学术负责,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对这个问题,在今天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最严肃的学术研究。一定要慎重对待!一定要自觉抵制学术领域的浮躁之风!勿使钻研变成钻营,创作变成炒作,学术变成权术,学术界变成名利场! 梁慧星教授简介: 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个人分类: 科研路|33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议学位授予单位抽查学位论文有无作假
热度 1 黄安年 2012-7-17 09:15
建议学位授予单位抽查学位论文有无作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7 月17 日 发布 学位论文作假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允许的,理应揭发一件,查证一件,处理一件,如果证实不属于作假行为 , 需要甄别还以清白 , 如果证实为诬陷,同样需要处理。揭假者原则上需要遵循谁揭发谁举证的原则,对于研制有的揭发需要及时立案组织第三方的独立调查。 此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学位授予单位包括教育部管理部门需要不定期持续不断地抽查已经获得学位的论文,还需要调阅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上揭发学位论文作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这样有利于布下打击学位论文作假的天罗地网。 教育部要求武汉理工严肃处理硕士学位造假事件 2012 年 04 月 20 日 16:22:5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新华微博   今天 (20 日 ) 下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郭新立、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郭新立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和在职攻读学位工作的管理,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郭新立指出,从媒体上得知有关报道后,教育部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要求武汉理工大学查清事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造假行为的,要严肃处理。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和在职攻读学位工作的管理,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 记者熊旭 )   相关背景:   有媒体报道称,武汉理工大学近 10 年来,通过廊坊硕士班向百余名无资格入学的学生授予了真实硕士学位,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层层复查复审环节。部分涉嫌造假学生如今已是处级干部,有人甚至官至局级。该报道还称,涉嫌造假者都使用了假证明,以骗取入学资格。   武汉理工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回应称,“学校高度重视此事,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开展相关工作,立即启动对经济学院廊坊硕士课程班办学情况的全面调查。在尽快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如认定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存在造假行为,学校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edu/20120420/c_111818099.htm?prolongation=1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3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应规定收理立案认定办法
热度 1 黄安年 2012-7-17 06:49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 , 应规定收理立案认定办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7 月17 日 发布 教育部终于出台了一个《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暂行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虽然是暂行的 , 还是征求意见稿 , 而且出台速度远慢于学位大发展的步伐,毕竟有比没有强。重要的是行动 , 出重拳的行动,而非纸上谈兵 , 像两年前周部长在“ 3 · 15 ”零容忍讲话后 , 光打雷 , 不下雨 , 结果一件一件的学位论文作假安被和谐了事。 笔者以为,教育部这个暂行的征求意见稿 , 有必要规定受理立案认定的办法,即在什么情况下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如果这一条没有明确规定 , 那么请问又谈何认定是否作假 , 以及如何处理呢 ? *******************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暂行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2 年 07 月 16 日 14:41:17 来源: 教育部 第一条 为规范 学位论文 管理,严肃处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推进建立良好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位条例》、《高等教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位申请者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出现买卖、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学位论文包括学位申请者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相应学位所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第三条 学位申请者应当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第四条 指导教师应当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对其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 第五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健全学位论文审查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审核学位论文的真实性、原创性。 第六条 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依法撤销其学位。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从处理决定之日起 3 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前款规定的学位申请者为在读学生的,由学位授予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为在职人员的,由学位授予单位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七条 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售卖学位论文者,属于在读学生的,由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属于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师和其他人员的,由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前款人员在学位论文代写、买卖中起到组织作用的或者由此获利的,从重处理。 第八条 指导教师未尽到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其负责指导的学生学位论文存在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视情节轻重,可暂停其招生、取消指导教师资格,并可给予处分直至解除聘任合同等处理。 第九条 对已经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发现存在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该论文评阅人应当重新评阅,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当重新审查,并分别写出评阅意见和审查报告,送交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重新审议。 第十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将学位论文审查情况纳入对学院(系)等学生培养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其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出现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对学院(系)等学生培养部门负有直接责任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第十一条 学位授予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其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出现多起或者连续出现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由国务院或者省级学位委员会停止或者撤销其授予学位的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减其招生名额;并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学位授予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 第十二条 对本单位出现学位论文买卖、代写、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应当指定或者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调查认定,并由其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是否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决定。 学位授予单位依据调查认定结果,对相关学生、教师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的管理人员给予处分或者其他处理。 第十三条 依据本办法对学位申请者、学生、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做出处理决定前,处理单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前款规定人员对依据本办法所给予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诉、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 社会中介组织、互联网站和个人,组织或者参与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查处。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完善本单位的相关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 2012 年 月 日起施行。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7/16/c_123419170.htm ************** 教育部:论文“造假”者 学位将撤销 2012 年 07 月 16 日 18:59:0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吴晶)根据教育部网站16日公布的关于对 学位 论文作假行为的暂行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现论文作假的学生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3年内不得再申请学位。指导教师未尽到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将视情况获暂停招生、取消指导资格、处分直至解聘等处理。   征求意见稿强化了 论文 审核流程,提出:指导教师应当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对其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健全学位论文审查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审核学位论文的真实性、原创性。   同时,征求意见稿对学位授予单位设立专项问责机制。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将学位论文审查情况纳入对学院(系)等学生培养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其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出现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 作假 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对学院(系)等学生培养部门负有直接责任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学位授予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其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出现多起或者连续出现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由国务院或者省级学位委员会停止或者撤销其授予学位的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减其招生名额;并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学位授予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   针对近年来内部学术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征求意见稿要求学位 授予 单位指定或委托专门机构对论文造假进行调查认定。同时,也给予相关当事人申诉、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力。   此外,征求意见稿也对论文重审等事宜作出规定。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7/16/c_112450439.htm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指导学位论文:《DEM误差对基于专家知识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影响》
热度 1 qincz 2012-6-25 12:32
硕士论文:DEM误差对基于专家知识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影响 包黎莉(2012) 指导教师:秦承志 副研究员 摘要 基于 DEM 计算得到的坡度坡向等地形属性是滑坡危险性评价的重要输入数据, DEM 误差会导致地形属性计算结果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结果,但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缺乏。近年新提出的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被认为比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外推性,本文针对该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研究具有不同大小和不同空间自相关程度的 DEM 误差所导致的基于专家知识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包括在不同空间分辨率下应用时不确定性的变化,以及在建模区和外推区应用时不确定性的变化。本文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选择两个具有相似地形条件的研究区分别作为建模区(开县研究区,约 250 km 2 ,采用 5m 、 25m 分辨率的 DEM )和外推区(云阳 - 巫山研究区,约 4600km 2 ,采用 25m 分辨率的 DEM ),以序贯高斯模拟方法生成不同大小(误差标准差为 1m 、 7.5m 和 15m )和空间自相关性(变程为 0m 、 30m 、 60m 和 120m )的 12 类 DEM 误差场,每次模拟包括 100 个实现,通过对每次模拟分别计算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标准差图层和分类一致性百分比图层,用以评价结果不确定性。逻辑斯第回归模型是目前滑坡危险性评价中常用的多元回归模型之一,本文也将相同的蒙特卡洛模拟应用于基于逻辑斯第回归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用以与基于专家知识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作不确定性对比。不确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 DEM 精度条件下,随着 DEM 误差空间自相关性的增加,基于专家知识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不确定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空间自相关性程度下,随着 DEM 误差大小的增加,评价结果不确定性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相比于 25m 分辨率 DEM 数据,基于专家知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对于 5m 分辨率 DEM 数据的误差更加敏感。当基于专家知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从建模区移植至外推区时,评价结果不确定性降低。逻辑斯第回归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不确定性对误差大小更加敏感,与基于专家知识滑坡危险评价不同,逻辑斯第回归对于较低分辨率的 DEM 数据( 25m 分辨率)的误差更加敏感。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3284 次阅读|2 个评论
指导的学位论文:《可视化数字地形分析流程构建环境研究》
qincz 2012-6-25 12:27
本科论文:可视化数字地形分析流程构建环境研究 占利军(2010) 指导教师:章孝灿、秦承志 摘要 数字地形分析是在数字高程模型(DEM)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在地貌、土壤、水文和生态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数字地形分析领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数字地形分析算法设计、评价和应用。在这三个方面中与应用者最相关的是数字地形分析算法应用和算法评价,它们具有步骤流程化、多算法/参数的应用对比、重复性工作量大三个特点,而现有的数字地形分析软件并不能很好的支持上述三个特点,用户在进行数字地形分析算法应用和算法评价时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共享性与重用性皆很差。而在计算机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可视化建模可辅助用户对分析流程进行可视化交互定义,进而自动执行复杂的分析任务,十分适合于数字地形分析的特点。将数字地形分析与可视化建模相结合,可以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及互操作性、降低操作的复杂性。 为此,本文将可视化建模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工作流技术引入数字地形分析领域,通过使用微软的WF工作流技术,立足于搭建一个面向数字地形分析算法应用和算法评价的可视化建模工具,即可视化数字地形分析流程构建环境,能够使得科研人员通过简单的图标拖拽就能定义、部署和执行一个复杂数字地形分析应用或算法评价。为了实现该环境,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 1) 从用户使用步骤的角度出发将该环境抽象为流程模型定义、流程模型配置和流程模型执行这三个功能层次,并对每个功能层次进行了详细说明。该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符合数字地形分析科研人员建模习惯,为可视化数字地形分析流程构建环境的设计与架构提供了依据。 2) 从可视化数字地形分析流程构建环境实现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数字地形分析流程设计器,工具集库,底层算法库这三大基本模块,并详细介绍了每一模块的具体功能以及模块间的相互关系。 3)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使用微软WF工作流技术,首先对用于记录数字地形分析流程的结构化文件进行设计,之后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依次详细介绍了数字地形分析流程设计器,工具集库,底层算法库的设计与实现。 4) 在该环境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人造地形表面的数字地形分析算法定量化评价的尺度敏感性分析的实例,并对实例结果进行了分析。该实例使用了循环和平行结构,具有一定典型性。通过实例展示了本研究的成果,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同时也证明了数字地形分析流程构建环境的可操作性。 P.S. 这个学生也是浙大来的推免生,推免后在我这边做的本科论文。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3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指导的学位论文:《人造DEM的构建方法与应用研究》
qincz 2012-6-25 12:22
本科论文:人造DEM的构建方法与应用研究 包黎莉(2009) 指导教师:章孝灿、秦承志 摘要 数字地形分析是在数字高程模型(DEM)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在地貌、土壤、水文和生态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形属性的不同算法缺乏客观、定量的评价,使得数字地形分析算法的实际应用受到制约。目前,对地形属性算法的定量评价通常有两种方式:1)应用于实际DEM数据;2)应用于人造DEM数据。实际DEM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近似表达,因此,在使用实际DEM计算地形属性时会产生两类误差:模型误差(即DEM本身的误差,如采样误差、插值误差等)和算法误差。实际DEM中所包含的模型误差会影响对算法误差的评价,因此可以避免模型误差的人造DEM数据更适合于评价算法误差。构建人造DEM的关键问题在于推导复合地形属性(以汇流面积为代表)的理论值,受限于在构造人造DEM的同时需要能推导出复合地形属性的理论值,现有方法构造的人造DEM所模拟的地形条件均普遍存在着与现实世界常见地形条件缺乏对应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正、余弦函数构造人造DEM,以期更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凸坡、凹坡和马鞍面等典型地形条件,同时推导对应的单位汇水面积(SCA)等地形属性的理论值,并对所构造的各类人造DEM划分了比较域和影响域,从而形成一套对常用的复合地形属性算法以人造DEM进行评价的方法。在定量评价地形分析算法的过程中,借鉴了前人研究中提出的计算域、影响域和比较域的概念。其中计算域是运用流向算法进行计算的区域;影响域是计算域中可能受边界影响的区域;比较域是计算域中不受边界影响的区域,比较域和影响域的并集为计算域。在比较域中对流向算法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可以避免边界影响。本研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工具以实现对所设计的余弦凸坡表面、余弦凹坡表面、正弦马鞍面和斜平面(沿用已有方法对直坡进行模拟)的人造DEM及相应地形属性理论值的计算和数据生成功能。利用该工具,本文构建了地形较缓与较陡的两组典型地形(包括凸坡、凹坡、马鞍面和斜坡)的DEM,分别应用于对3种代表性流向算法(D8、FD8、MFD-md)计算出的SCA结果的定量评价,根据比较域中SCA理论值计算出各流向算法误差的中误差(RMSE)、平均误差(ME)、标准差(SD)等统计量表明, FD8、MFD-md计算结果均优于D8,但FD8算法易于高估SCA值。 P.S. 这个学生是浙大来的推免生,推免后在我这边做的本科论文。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3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指导的学位论文:《坡位渐变信息定量化及其应用》
qincz 2012-6-25 12:18
本科论文:坡位渐变信息定量化及其应用 卢岩君(2009年) 导师:邱维理 副教授、秦承志 副研究员 摘要 坡位的空间分布通常表现为渐变、过渡的特征,这种渐变信息在地学分析中有重要作用。现有定量方法所提取出的坡位渐变信息缺乏实际应用。本文以模糊隶属度向量作为坡位渐变信息的定量描述方式,基于典型位置相似度的方法定量提取坡位渐变信息,进而建立以坡位渐变信息对典型土壤属性进行加权平均的应用模型,将定量的坡位渐变信息实际应用于对小流域内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的推测。本文以黑龙江鹤山农场地形平缓的应用小区为例,提取其坡位渐变信息,并以加权平均模型推测该区域的土体厚度、容重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属性。通过与基于地形属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推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所建模型进行外推应用评价,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坡位渐变信息定量方法的结果是合理的,与加权平均的应用模型相结合,能够以少量的土壤样点有效地推测小流域中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 P.S. 这是联合培养的北师大推免研究生,今年刚刚硕士毕业。由于是推免,所以本科论文就在我这边做了。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3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说研究生答辩的是学位论文?
热度 17 wangdh 2012-5-25 00:42
为什么说研究生答辩的是学位论文?
为什么说研究生答辩的是学位论文? (王德华) 我在博文 《 今年两位硕博连读生的学位论文答辩结束了 》 中说:“ 由于(当前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都有)获得学位必须有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研究生们逐渐就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了,争取早日发表学术论文贯穿了几乎整个研究生生涯之中。这显然是错误的观念,但是这个明显的错误今天已经似乎是习以为常了。研究生最后答辩的是学位论文,整个研究生生涯最后的结晶是学位论文,获得学位的基础应该是学位论文。所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研究生们和导师需要关注的,也是研究生管理部门需要关注的。(暂时)没有学术论文发表的学位论文不见得不是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有高点数学术论文发表的学位论文也不见得是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如果不认真撰写的话),这个逻辑应该是没有错误的。所以研究生们还是应该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是需要花费时间撰写的,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年轻人科研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要想在几周内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那一定是错误理解学位论文了 。” 有博友提出不同意见: “没有(发表学术)论文,也可以是高水平(的学位)论文,(我)第一次听说。学生希望早日发文章,早日没有毕业的压力,(这)天经地义。作为导师反而认为学生(的)观念错误,请问你当时作为学生的时候,难道不是如此吗?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大学里面太多的学生被论文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大家导师和学生关系紧张,多和(学术)论文有关。 ” 我当时的简单回复 : 你没有看懂,或者没有理解。再想想看。 这位博友所描述的情况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之一,导师和研究生的目的都是为了快速发论文。本不成为研究生学习压力问题的学术论文现在成了研究生求学阶段的最大压力,是否发表学术论文也成了导致当今师生关系紧张的源泉之一,这实在是时代的悲哀,是研究生教育的悲哀,是导师的悲哀,也是研究生的悲哀。在“喘不过气”的压力状态下,能指望什么好科研结果? 关于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仔细分析一下,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学术论文一般是经过同行专家审稿 (peer review) 被接受发表在学术期刊 (Journal) 上的论文 (paper) 。学术论文可以是研究生个人完成的,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可以是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他人设计的。一般一篇学术论文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故事,但往往只集中在一点或几点上。 学位论文 (Thesis) 一般是指研究生经过几年的科学训练,从文献阅读、技术训练、开题、实验、数据分析等,完成规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最后撰写的比较系统、规范的研究报告 (Thesis)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阶段最后的综合性成果,是一个研究生学术水平和训练成效的代表性产品,也是用来申请学位的基础。学位论文必须是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的,可以有其他人帮助,但最主要的完成人是研究生本人。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围绕一个学术方向进行系统的创新性的探索性研究,一篇学位论文可以发表 1 篇或几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可以是研究生本人将来的科研方向。学位论文是个人的学术成果,学术论文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的学术成果。 研究生只要认真履行研究生培养计划,达到了培训的目标,圆满完成了学位论文,就可以申请学位。学位论文是需要经过多位同行专家通讯评阅,并同意举行学位论文答辩的基础上,研究生本人对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答辩委员会的问题,如果学位论文答辩获得通过,在经过各级学位委员会的审查,最后才能获得科学学位。科学学位(硕士、博士)是学术界的一种荣誉,是一种象征。博士学位就是学术界的最高学位。博士学位是学术素养的象征,是学术能力的象征。博士学位的背后有很多内涵,有酸甜苦辣,有幸福快乐。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是一种科班的学术训练,是一种学者进入学界的一种经历。所以,博士学位意味着很多东西,意味着你对某个学术领域有创新性贡献,有比较专业的理解,学术思维、学术视野、学术规范等等,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位论文所付出的和所收获的,远远不是一篇学术论文所比拟的。不否认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也可以达到学位论文所要求的一切,但在一般意义上学术论文不能等同于学位论文。 我曾有机会在国外参加过一个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会的公开答辩会(当时答辩分为两个阶段:先进行一个公开报告会并回答参会者的提问,然后是答辩委员会单独答辩阶段),这位研究生当时已经在 Nature (自然)杂志 上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是关于“爱情基因 (love gene) ”的,当时被媒体一阵宣传和热议。但研究生在介绍自己的科研工作时并没有把自己发表在《自然》上的这篇文章作为重头戏,只是作用自己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也没有过多渲染。前几天有位老师参加了一个学位论文答辩会,说那位研究生已经发表了点数不低的学术论文,在答辩的时候也没有过多渲染和强调自己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只是将其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而已。 所以说,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应该是以学位论文为基础的。研究生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是自己的学位论文。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学位论文的质量呢?有什么理由不花费大力气去写作学位论文呢? 导师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正道。研究生重视学位论文的写作,保证质量和水平,是正道。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8039 次阅读|33 个评论
学位论文:掰扯、掰持与捯饬
热度 15 boxcar 2012-5-22 19:29
“大漠孤魂”吴飞鹏老师昨天写了篇博文“ 你的工作经得起掰扯吗? ---- 写在大批博士戴帽时刻 ”【 1 】,反响挺大的。其实他最开始的标题中用的不是“掰扯”,而是“掰持”,后来经人提醒改为“掰扯”了。其实很多常用的口语化词句就是这样,你在嘴上说的时候,只要发音差不离大家都知道是啥意思,可如果一定要把这些口语写在纸面上,到底该用哪个字多半要费点心思去想的。不过好在,无论是“掰持”还是“掰扯”,大面的基本意思还是相近的,细节上的差异要仔细地区抠字眼才能整明白的。 其实,俺昨天在看了吴老师这篇博文后,留下的评论是“不见得很经得住 “ 掰扯 ” ,但很需要 “ 捯饬 ” 。”细想想,“掰扯”(抑或“掰持”)和“捯饬”,倒还真是学生及其导师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最该做的事情。这是因为,“ 掰扯”的结果绝对不“白扯”,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好好“捯饬”一下,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开“倒车”或被污为“盗车” 。 何为“掰扯”?按照俺“拆字”分析,“掰”就是两只手下去把一个事物分开来,“扯”是在掰开的基础上,揪住了再继续分解下去。当然如果是“掰持”,则其字面意思是把东西掰开成两半儿然后再举起来。“掰扯”论文工作,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吴老师所说的“ 把自己写在论文上的所谓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还有那个自称创新点的东东好好地分析分析,仔仔细细地斟酌一下,到底是否真的象自己在论文里写的那么重要和创新 ”,也就是说在一番主动或者被动的包装和拔高之后,自己必须要晓得实际的高度和水平到底如何这,其实是论文写完之后的事儿。 另一方面,则是在写作学位论文的过程之中,更要把很多研究结果的细节分析清楚。也就是说,要把一个实验测量的或理论模拟的结果掰开了、扯碎了去看每一个局部细节,并分析器原因,而不能仅仅“观其大略”,做个定性的趋势性描述就“拉倒”。在这种对结果的“掰扯”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与自己于预先的设想不同的情况,这时再去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抓住问题继续“掰扯”其他相关的甚至看似不相关的结果,往往需要如此这般地经过一阵充分地思考之后,才能理清头绪,最后拿出些东西,高高举起示人,做到了“掰”之后的“持”,可谓之“掰持”。 做论文能先“掰扯”再“掰持”地出点儿东西虽然已属不易,但其实并不能算完,很多时候还需要在“捯饬”一下。“捯饬”的原意,大概是化妆的意思。据俺刚刚拜读过的结果——“ “ 捯饬 ” 一词,原为 “ 刀尺 ” ,说一个人对发型、面容、衣着进行化妆,就说这个女子爱 “ 刀尺 ” ,后来进入文字,就写成 “ 捯饬 ” 了。捯饬,一要入时,二要得体,三要随俗。 ”这里要说的“捯饬”,其实也有三层含义。首先,既然要把自己最出色的工作展示给大家,写的时候就该突出重点,自然要有若干“点睛之笔”。当然,这种“画龙点睛”不能做得太过,就如化妆不能化得太夸张一样,不仅要耐看,而且还要禁得住“掰扯”。其次,写学位论文,不能太随意,不能太率性地说些信口开河的大白话,也不能混乱把结果罗列在那里,而要符合论文的文法和图表规范。如果学位论文毛病太多,遇到要求严格的导师,是要给打回去重写的,那便是要开“倒车”了。最后,论文的每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好好地“捯饬捯饬”,这不仅仅是论文的结论与正文,还包括论文的引言。有些童鞋,虽然可以很认真地进行研究工作,但如果在写论文时不认真去梳理头绪用自己的话去撰写课题背景和文献综述,而是偷懒地妄图通过“生吞活剥”别人的文献综述来充实自己论文的引言部分,也难免被软件认定位有“盗车”之嫌疑。 参考: 【1】 吴飞鹏: 你的工作经得起掰扯吗? ---- 写在大批博士戴帽时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814-573476.html 【2】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53935.htm
个人分类: 科研|18898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不是欲盖弥彰,也不是缺自信, 而是尊重版权和隐私?
SciteJushi 2012-5-13 16:20
原载:新浪--塞特居士 Scit Jushi 2012-05-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9a921401013wqv.html 最近总听到人唠叨论文的事情 , 也有关于假学历的事情 . 听起来觉得奇怪 . 现在资讯发达 , 要解决类似问题不该太难 , 尤其是中国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私有化程度不高的国家 , 应该更好办 . 于是试着用了 ” 知网 ”( http://www.cnki.net ) 和 ” 万方 ”( http://www.wanfangdata.com.cn ). 2012 年以前 , 还从来没有用过这类中文科研检索工具 , 作为新手 , 多试试 , 没事找事地查 , 看自己是否用好了 . 结果 ( 欢迎老手指正 !) 初步的感受是 : 吃惊 . 即使很早的中文论文 , 似乎也还要付费才能下载 , 或者要先注册登陆 ; “ 万恶的 ”“ 自私自利的 ”“ 帝国主义 ” 的 “ 核心堡垒 ” 的更晚些的很多英文论文已可以免费得到了 , 用通用搜索引擎就可以得到下载连接 . 先不管专业研究的实际质量如何 , 至少可以断定 , 就论文主题的重要性而言 , 无论从时间或空间上看 , 前者的价值都小很多 . 相对而言 , 前者论文工作需要的人力物力也小得几乎不值一提 . 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的整体落后 , 也可以排除中文作品需要更长时间保密的可能性 . 查了查学位论文 , 居然有不少 ” 教师缺席 ” ( 研究生们也许可以试试 ?). 同时期的甚至更早的一些非教学人员 , 似乎更容易被查到 .人 们知道 , 学位论文的源头在科研教学部门 , 这也就极易让人联想到 : 利用职务之便的干预控制 . 但实际具体的原因 , 可能很多 , 例如 : 中国教师有低调谦逊的美德 , 不好意思显露 ; 更鄙视 “ 追名 ” 逐利 ; 人民教师更早就有更高的觉悟 , 更理解 ” 版权 ”. 人们可能还记得 , 几年前 , 万方曾遭版权“劫” . 据载 , 有成百上千名硕博士 , 因学位论文 ” 侵权 ” 问题起诉万方 . 有人说“未公开发表,只是毕业时学校留有备份 . 被录入数据库的事我毫不知情,这不是赤裸裸的侵权吗! ”, 听起来很有正义 . 在中国 , 这种自信心是难能可贵的 , 因为自己个人的 、 实验室的或学生的计算机上侵权的东西可能太多了 , 甚至严格地讲可能已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 ! 而且 , 中国的高等教育一般说来是公费的 , 很难说作者对学位论文有多少版权 . 如果是自费 ( 国外用奖学金支付 , 也可算自费 ), 可能更宜宣称有版权 . 这里提到这一问题 , 是想强调公开性 . 公开性 , 对于解决许多问题都是必要的 . 如果有教师把论文捂起来 , 再加上人情世故和近亲繁殖等不良因素 , 那里的后果可想而知 . 万方等的服务性质 , 不必要非是公益的 , 而是有益于教育和科研的健康发展 , 使科研活动和成果公开 . 有位老教授告诫他的学生 : 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 , 你们写的东西就是你们的脸面 . 这可能是关于职业规范的最简短而有力量的教导 . 爱面子 , 不是坏事 , 可以提醒自己少犯错误而且把事情做得更好 . 但也要自信 , 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和外界 . 在交流中 ,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 , 提高自己 , 也才可能做出更多贡献 . 世界上 , 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有一流 、 二流和三流大学 ; 几十年前花数月才能得到的参考文献或研究结果 , 现在几天或几小时就可能搞好或查证 ; 各种考核成绩 , 通常都不是满分 ; 两个正常的论文 , 一定是不同的 ; 现在时髦的知识 , 若干年后很多会进入 ” 垃圾桶 ”. 学位论文 , 明显具有时间和空间限制 , 学位授予权在学校 . 公开化 , 不是要比较鉴别过去的水平和质量高低 , 而首先是一种态度 , 然后是对现在和未来施加良好的影响 . 不管如何 , 都该支持论文公开化 、公益化 ( 早期要考虑收回成本 ). 对于涉及保密的研究 , 可以调整一些细节绕过秘密 ; 也许 , 在做公开的电子文档时 , 直接用粗黑线条 , 把文中秘密盖住就可以了 . 学位授予权在学校 , “ 外界干预或算旧帐 ” 不太可能利大于弊 . 但是 , 如果国家统一规定 , 在电子文档的封面之后 , 增加一页 , 首先列出所有评阅人和答辩委员的名字 , 可能会有积极作用 . 公开化 , 还可以包括大学教师收入 、 电话 、 电子邮箱 、详细的履历和论文清单等 . 在极度强调个人隐私的 “ 帝国主义核心 ”, 这些都可能在网上查到 , 即使是查大学的最高领导们也可以 . 看到认识的一些教授的 履历文件 , 长达几十页 , 可以包括杂志论文、会议摘要和口头报告等内容 . 也许 , 借鉴这些具体措施 , 比盲目体制大调整更稳妥而有实效 .
1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热度 30 wangxh 2012-3-19 19:41
研究生的招收与培养,是导师们永远关注的话题。撇开培养单位行政命令式的“硬指标”不说,那研究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今天倔人说说自己的理解。 首先俺把研究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想做科研,也能够做好科研 。这类型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假以时日,定会成功——不是指研究生一定会得到巨大的科学成就,而是指培养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2)想做科研,但不会做——愿望是好的,但缺乏能力 。这一群体数量繁丰,特别需要导师给予良好的指导。当然,在获得必要知识储备和能力提高的同时,对科学问题的感悟可能也很重要。如此一来,这部分学生中,或许还存在一小部分不适合做科研的人; (3)根本不想做科研,当然一般也不会,更不用心 。这一群体读研究生的目标明确——就是文凭!不过,这里并不乏适合做科研的脑袋!要想使他们中的一部分能够做科研、能够做好科研,需要导师的 点化 ——这种点化不同于导师引导下对“科学问题”的 感悟 ,而更像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 俺一直认为,在培养学生做科研方面,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目标。 本科生学套路,硕士生学思想,博士生搞创新 。下面聊一聊俺对硕士生培养目标的理解,供大家商讨或拍砖。 这里就不讨论(1)类学生了,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硕士毕业的条件,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至于(2)和(3)类学生,培养或提升的方面大致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已有理论知识的感知与应用 。有一句成语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一条辨证规律是“量变引起质变”。读研究生、学做科研,常规做法都是从阅读文献开始的。这里的文献不仅仅指从最新的相关期刊中查到的研究内容近似的文章,也包括研究课题可能涉及的理论与方法的书籍。许多研究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后者的重视。要清楚地知道,它们才是你今后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石,而前者(期刊中的文章)仅仅是路标或甚至风景而已。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你的学科知识体系即便不是空中楼阁,也会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一遇风雨就摇摇欲坠,令人胆战心惊的。研究生们自己判断这方面的方法就是:能否真正正确理解导师给定的课题——即能够正确、有理、有据、准确回答这么几个简单的问题:课题的意义何在?或为什么要选择该课题?该课题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或不足或研究空间?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在某些具体细节问题上,一般要超过导师对课题的了解。如果到毕业时仍然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俺看似武断地告诉你: 你不合格 ! 第二,对实践手段、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判断 。 在文献阅读做好的前提下,开始着手实践(大多数工科叫实验)过程的进行。这里注意两个概念的清晰内涵: 科学性和合理性 ——至于正确性与准确性是有待于后人或时间检验的。在评审论文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人用“试验”二字;在与同行讨论问题,也有人建议用“试验”二字。鄙人认为甚是不妥。《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倔人认为“实验”有“有比较确定的预期目标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际验证”之意,而“试验”更近于“不太清楚结果如何的试一试看”的意思,有些“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的味道——当然这也不一定意味着“不科学”。如果汉语表达不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于英语(呵呵,英语还有这个功能嘢)。“实验”是Experiment(其实这个词中文释义中也有“试验”的意思),而“试验”更像是Try。再看看Experiment,与Expert有着同样的词根,是不是显得更“专业”些呢? 关于这方面的判断也有一个成语可以表达: 熟能生巧 !你在实践中“熟练”到了“巧”的程度吗?这里的“巧”是不同于“悟”的另一种境界。大家都学过《卖油翁》吧,老人家说“无他,唯手熟尔”,就是这种境界。如果至此还不理解,(俺不说你抬杠),再告诉你一个实例:研究或发明汽车的科学家,驾驶汽车的能力不一定超过出租汽车司机——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巧劲儿”! 还有一个就是合理性,最起码做到自圆其说。有人可能会说,仅仅合理不够,还必须正确与准确。其实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回想一下伟大的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性就知道了。有人说科技论文只有20%是正确的,这是有道理的。不用说50~60%以上的正确率,就是超过30~40%以正确的“产出率”也够吓人的啦!对照工业企业的利润率来讲,20%的“ 利润 ”已经相当可观喽! 第三,对获得实践结果的归纳、总结与凝练 。 这是对前两个方面的程度的体现与输出,前两个方面的收获直接影响这部分的效果;而且即使前两个方面做得足够好,也不一定说明这部分一定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前两个方面做得不好,那这部分做得好者鲜有所闻。 这部分做起来很难,但判断比较容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位论文 ( 学生们称之为“大论文” ) 的编写 。这是水平显示度最直接的方面。如果发挥得好,甚至可以遮掩前两个方面的不足。如果把好好的一个科学问题或工程问题,写成一个简单实验结果的罗列与描述——本科生论文的味道。 那你危险了 !最起码说明你对研究课题的把握不够,没有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说实在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感悟到“文献阅读不足”所致还是要得的——“边学边卖”也许还来得及。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连这个“感悟”都没有, 那你完蛋喽 ,哈哈! (2)发表论文 ( 学生们称之为“小论文” ) 的编写 。这是研究工作或课题学术水平的最佳体现。这个方面既好把握,又不好把握。说好把握,一方面是格式属于“八股文”类,照着现成的论文格式“套一套”即可。需要注意的倒是这方面最好不要“创新”,好论文因为格式不符合所投期刊的要求被拒者数见不鲜。另一方面内容已经摆在那里——现在一般都在计算机硬盘里装着。不好把握的说法就是如何把内容有机的组装起来、把问题说明白、让读者看明白——这才是一个科学研究者的硬功夫。如果各方面配合得力(包括很给力的导师)的话,实现达到一篇SCI高度的论文对硕士生来讲,并非绝对不可能之事。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具有SCI高度Idea,只用了Ei高度的功力,最后写成了核心期刊水平的Paper。这恰似“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最新网络流行语——其非遗憾也欤? (3) 做口头报告 (学生们称之为“答辩”) 音频的输出 。有一个俗语叫“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有些方面,你做内秀可以,做研究生论文不可以,而且绝对不可以!如果做得不好,那么对不起, 你不合格 。宣讲论文与老师讲课不同。老师讲课目的是让听课者听懂并部分记忆,既不能以老师的科研水平做衡量的标准,更不能以老师当年的学习甚至考试水平做基准。宣讲论文就是要体现自己的课题学术水平(包括创新性)、实验手段的先进性、结果/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等,只要阐述明白即可。至于台下的人能否听明白,那不是答辩者的事儿!如果宣讲者自己讲着讲着把自己绕糊涂了(这可是司空见惯的哟),说明什么?——“ 短炼 ”! 说了这么多,到底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研究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俺有! 别人的学生,俺只能看到学位论文。前两个方面俺主要从“错误数量”上判断。如果论文漏洞百出,编号和页码驴唇不对马嘴,柳树上打一棍槐树上去了皮,挂羊头卖狗肉,图表比较乱套等等,这能是一篇用心做的论文吗?俺虽然从来没有枪毙论文,但遇到这种情况总是拿着铅笔到处划划,以示警示。至于答辩,老师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往往“很容易进入角色”,忘记了答辩的真正目的——是在 考查学生的程度与水平 ,不是单纯的科学辩论。所以,一旦“试出”学生的半斤八两,俺就会替学生解围、打圆场。 至于俺自己的学生嘛,嘿嘿,论文或课题的内容都在俺的掌控之中,所以要么三个方面都得6分以上(满分以10分计),要么其中之一超过7.5分(另两个方面也不能离6分太远),这是 底线 ——俺的要求真的不算高吧?为什么一个7.5分也可以呢?不是还有一句成语叫“ 举一反三 ”嘛,是不是可以用在学生毕业后、摸爬滚打中走向成熟呢?
个人分类: 教之道|11183 次阅读|51 个评论
[转载]2012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After50 2012-3-15 21:17
2012 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示【湘学位办〔 2012 〕 5 号】 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 2012 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湘教通〔 2011 〕 336 号)精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 2012 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经各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内外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出 50 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 200 篇优秀硕士论文。为确保评审质量,现将评为优秀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予以公示。 自公示之日起 60 天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公示的评审结果存有异议,都可以书面形式向省学位办反映。省学位办地址:长沙市东二环二段 238 号,邮编: 410001 。 附件: 2012 年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二 ○ 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2012 年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作者姓名 论文名称 学科代码及名称 导师姓名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永录 光锥分布振幅及其在非微扰 QCD 中的应用 070201 理论物理 黄明球 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侯永 高温稠密物质结构及物态方程的研究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袁建民 3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谢立强 基于剪应力检测的新型石英微陀螺关键技术研究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李圣怡 4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海韬 夹层结构 SiCf/SiC 雷达吸波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080502 材料学 王军 5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葛行军 L 波段频率可调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研究 080901 物理电子学 钟辉煌 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陈进 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研究 080902 电路与系统 王博亮 7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吴晓芳 SAR-GMTI 运动调制干扰技术研究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王雪松 8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伟 MIMO 系统中低复杂度空时编码技术研究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唐朝京 9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钱悦 片上网络演算模型及性能研究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窦文华 10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李立春 基于无人机序列成像的地形重建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研究 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 于起峰 11 中南大学 彭旭龙 功能梯度材料相关的几个动静态问题分析及结构优化 080104 工程力学 李显方 12 中南大学 郑俊超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FePO4 、 Li3V2(PO)3 及 xLiFePO4?yLi3V2(PO4)3 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 李新海 13 中南大学 饶政华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传热与传质过程的数值研究 080701 工程热物理 廖胜明 14 中南大学 李地元 高应力硬岩脆性板裂破坏和应变型岩爆机理研究 081400 岩土工程 李夕兵 15 中南大学 邹滨 新生儿低体重风险研究中的空气污染暴露评估方法优化及应用 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 曾永年 16 中南大学 曹占芳 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081702 化学工艺 钟宏 17 中南大学 刘辉 硫化矿石自燃特性及井下火源探测技术研究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吴超 18 中南大学 陈庆发 隐患资源开采与空区处理协同研究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周科平 19 中南大学 赵炼恒 边坡稳定性与加固设计的能量分析方法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李亮 20 中南大学 蒋碧梅 核仁素在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肖献忠 21 中南大学 欧阳琦 解决人胚胎干细胞免疫排斥的方法研究 ---- 人胚胎干细胞建库与孤雌胚胎干细胞的建立 100121 干细胞工程学 卢光琇 22 中南大学 石瑞正 血管过氧化物酶 1 介导高血压血管正构作用及机制研究 100201 内科学 张国刚 23 中南大学 廖艳辉 氯胺酮依赖者和吸烟者的脑结构和功能磁共振研究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郝伟 24 中南大学 赵莎 MicroRNA-126cf CD4+T 细胞 DNA 甲基化调控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陆前进 25 中南大学 文甲明 腺苷信号通路在阴茎异常勃起及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100210 外科学 蒋先镇 26 湖南大学 陈勇 住房抵押贷款及其衍生品定价研究 020206 国际贸易学 王耀中 27 湖南大学 殷慧 朱熹礼学思想研究 060105 专门史 肖永明 28 湖南大学 赵国宇 审计合谋的预警与防治对策的有效性研究 120201 会计学 王善平 29 湖南大学 杨海建 两类非线性系统的区域分解算法的研究 070104 应用数学 李庆国 30 湖南大学 刘倩 基于新型两亲与纳米材料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070302 分析化学 姚守拙 31 湖南大学 曾晖 缺陷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电子输运特性影响的研究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胡慧芳 32 湖南大学 黄昆 高性能内容过滤与分发技术研究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张大方 33 湖南大学 周立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徐伟箭 34 湖南大学 杨丽霞 基于二氧化钛的环境功能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罗胜联 35 湖南师范大学 胡虹丽 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周庆元 36 湖南师范大学 龙永干 生命的筹划与怅惘:论鲁迅后期的思想与生存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凌宇 37 湖南师范大学 肖滨 马修阿诺德批评思想研究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蒋洪新 38 湖南师范大学 刘竟成 解析函数的 Cantor 边界性质和函数空间的复合型算子 070101 基础数学 董新汉 39 湖南师范大学 丁持坤 霍金辐射、黑洞熵的协变性和 Ho?ava-Lifshitz 引力理论中微扰演化 070201 理论物理 荆继良 40 湖南师范大学 傅迎春 基于聚合物固定生物识别分子和纳米增敏新法的安培生物传感研究 070302 分析化学 谢青季 41 湘潭大学 鲁祖亮 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混合有限元方法 070102 计算数学 陈艳萍 42 湘潭大学 刘红荣 高分辨病毒三维重构的新方法 070205 凝聚态物理 杨奇斌 43 湘潭大学 闫海龙 一维 ZnO 基稀磁半导体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王金斌 44 湖南农业大学 佘玮 苎麻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特征及镉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研究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 揭雨成 45 湖南农业大学 张振华 栽培条件、养分与激素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 090302 植物营养学 刘强 4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向延平 旅游生态位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071012 生态学 魏美才 4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谷战英 圣诞红株型调控技术及其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的研究 090702 森林培育 谢碧霞 48 湖南中医药大学 郑景辉 心血瘀阻证心肌微循环变化及对骨髓间重质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100505 中医诊断学 袁肇凯 49 湖南中医药大学 姚小磊 基于 TGF-B1 与 Bcl-2 的抗干眼症中药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彭清华 50 长沙理工大学 吕松涛 老化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损伤特性研究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郑健龙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5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盲审结果折射出的一种现象
热度 1 陈龙珠 2012-2-22 08:38
最近一年多,本博分别有一位博士生和硕士生从事住宅建筑结构防灾技术研究的学位论文送本市其他高校导师进行双向盲审,并欣慰这2本学位论文均获得了盲审专家的支持而获得通过。 为不断提高自己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本博对盲审专家的逐项评分一般会进行再评估。从上述2篇论文盲审的评分中,本博留心到一个现象,盲审专家们对民宅抗燃气爆炸和西部高烈度设防区农民自建房墙体抗震技术研究的选题,均给予了及格档以上较低等级的评分,似表明这类涉及广大普通民众切身安全但政府不予大笔投入的土木工程科技问题研究,不在他们目前重点关注的视线之内。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781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美国问题学位论文(黄安年的博文目录,2007-2011)
黄安年 2012-2-1 06:49
中国美国问题学位论文 ( 黄安年的博文目录 ,2007-201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2 月1 日 ( 北京时间 ) 发布 以下是笔者 2007-2011 年博文中有关中国美国问题的学位论文专题目录。 1049 中国美国问题学位论文题录 * 黄安年博客中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博文目录 (2007.12.13 — 2010.09.16)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 月13 日 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4009 * 研究生培养管理、美国史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目录 (2007-2010 年黄安年的博客 )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 月14 日 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4404 1049.1 博士学位论文题录 * 王金虎著《南部奴隶主与美国内战》提要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6 月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62) 1049.9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一——这么多论文怎么看得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4 月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010) * 美国问题研究需要重视全球性学术动态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4 月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175) * 中青年美国史专家是中国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主力军——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三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4 月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333)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四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5 月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91) * 我为何婉拒美国史博士学位论文评议和专著评审?黄安年的博 2010 年 4 月 26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422 1049.10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 有感于参加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6 月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5931) * 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照片两幅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6 月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881) * 对梁茂信博士学位论文《美国移民限额制度演变研究》评议意见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6 月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4819 * 对四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申请答辩的意见、介绍、评语和答辩决议 (1994)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3185 1049.11 美国史研究生报考 * 就报考美国史研究生问题答 humincan 同学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12 月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720) 1050 美国史学论著评论 * 美国史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网络资源的利用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五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5 月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966) * 也谈学位论文的独创性、版权声明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六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267 ) * 也谈美国史学位论文的引文规范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七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88 ) * 对于申请万心蕙奖学金情况的思考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八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5 月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576)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青年学者哭
热度 21 王铮 2012-1-19 15:50
为青年学者哭 如果期刊响应不发表从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 析出论文 paper 的政策,鉴于中国的考核制度,中国青年学者将遭受灭顶之灾。 看着那灰霾后迷迷糊糊的太阳, 泪水充满了我长了皱纹的眼眶。 莫非 PM2.5 已经从肺泡侵染心脏, 肺栓塞、脑栓塞、眼栓塞, 阻塞在中国身体的各种经络上。 啊,我的青年,各种评价指标的虚荣 还有虚荣里那些奖金和奖状, 比酸雨、比核辐射、比二氧化碳 更有玛雅人诅咒的力量 PM2.5你这个银呀,瞧你那小样! 于是,青年,我为你哭, 因为我老了,老态龙钟 曾经有一个中国振兴的梦想。 青年,我为你哭, 因为我曾经年轻,学术冲闯, 如今,希望还寄托在你们身上。 有人在《编辑学报》提出一种理论:中国的数据库已经收录了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 ),数据库公开,因此算为公开发表,期刊就不应该接受从它析从而的内容作为论文 paper 发表,原因是这些论文( paper )“可能被学位论文分流。那么发表这样的文章,一要冒侵权的风险,二被引频次还可能不高。” 王铮提出两个理由: 1 一些学位论文是作者已经发表的论文的汇集,数据库公开,是不是数据库重复发表?数据库版权侵权?当然不是。既然不是,从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 析出论文 paper 也不存在侵权。 2 从自己的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 析出论文 paper ,是个再创作过程,不是重复发表,而且是科学传播的必要。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4178 次阅读|28 个评论
学位论文的内容是可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
热度 17 wangdh 2012-1-4 21:34
学位论文没有发表的内容是可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 (王德华) 这个题目有点怪,自己读着就别扭。性子急的会想骂人,整个是一句废话。 读了赵老师: 学位论文提炼出的文章是否应在期刊发表? 一文,产生了一些疑问。同时担心如果有些研究生因此受到影响,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写几句自己的看法,以交流。 引用赵老师博文内容: 【学位论文上网是出版,是网络出版,是发表。 今天得出的结论是: 硕士、博士生们,在毕业前,你们的投稿,我们学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毕业后,硕博学位论文网络出版了,发表了,再提炼出文章投给期刊,我们不收了。 综上,投稿要赶早,别懒。】 我个人有以下看法: 1、 学位论文不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尽管经过专家审阅、答辩,但与期刊论文的专家审稿程序是不同的。学位论文是证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可以是比较系统的一项研究,也可以是几篇发表的和(或)未发表的期刊论文的综合。期刊论文一般是需要经过同行专家审阅,编辑部(编辑委员会把关)发表的。这点大家都应该清楚的。 2、 如果学位论文类似欧洲一些国家那样是几篇已经发表的论文的综合,那么是不允许再重复发表的,实际上作者也不会做这种傻事。如果是没有发表的内容(章节),整理后当然是可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 3、 如果学位论文按照中国当今传统的写法,学位论文中可能有些内容已经发表,有些还没有发表。那么,毫无疑问已经发表的数据,是不能再发表了;没有发表的数据,自然是可以整理发表的。 不想说很多了,实际上很简单的事情:学位论文不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中已经发表的内容,是绝对不能改头换面再发表了;如果没有发表的数据,是完全可以、也是应该整理在期刊上发表的。 至于当今一些学位论文数据库,我一直有些不解,背后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也知道当今的学位论文都被国家一个部门收录,我也曾在国家的论文网站上看到可以下载学位论文的全文。我每年也曾告诫研究生们,学位论文写作一定要认真,白纸黑字,要上网发布,所以不要出现低级错误,免得自己脸面过不去。但我自己确实不明白,为什么还没有公开发表的数据,研究生和导师竟然没有自己的版权? 我记得当年我毕业的时候,都要求上交软盘,学位论文的摘要据说是国家图书馆要存档的,我们的学位论文要上交很多份,据说一份是所图书馆保存,一份是科学院图书馆保存,一份是国家图书馆保存,一份是单位研究生处保存。现在我发现我的研究生们每年也是要求上交多份,是不是还是老规定?现在还要求上交电子版,电子版就是现在网络上发表的版本了。这样是否合适?有谁知道具体规定吗?(很抱歉,指导研究生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按照要求办理,没有过问过原因)。 我也记得多年前曾接到过一个数据库打过来的电话,说要求我同意他们将我的学位论文录入数据库,由于我没有电子版,他们说他们可以扫描,并说是曾征求过我导师的同意,并承诺可以支付 300 元(记不清具体数字了)的稿酬(?还是版权费?)。我当时没有同意,也不认可这个网络公司已经拥有我们的授权。我电话问导师,导师说也是一个数据库公司打电话给他,说了一大通,要求他同意他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授权给他们网络出版,他也不清楚具体事宜,以为是国家的什么规定,就让他们直接跟我们联系。 看来这里面(背后)还是有些故事的,希望知道内情的朋友,多告诉一些。我自己也是一无所知,也没有去深究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否无条件就可以在网站上被“出版”,被“发表”? 回到前面的问题:学位论文中没有发表的内容是完全可以在期刊上发表的!网络上发布的学位论文,不是正式发表,不是出版。但是,学位论文是可以在期刊论文中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9885 次阅读|54 个评论
学位论文网络出版后又拆分出文章是否应在期刊发表?
热度 22 fairyslave 2012-1-3 22:10
年会学习回来,起草了一个小说明,遇到此类稿件时发给作者。 ******************************************************************** 关于学位论文再次发表的说明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位论文被收录进中国知网或万方等全文数据库,这属于正式出版(网络出版)。我们在收稿时,遇到一些稿件与自己的学位论文内容大量重复,即学位论文网络出版后其中部分内容的再次投稿,对此,我们意见如下: 如果稿件的主要观点、数据、方法、结论等与学位论文重复,为了节省有限的出版资源和避免潜在的版权纠纷,我们不接收此类稿件,读者要了解这些学术观点可以阅读学位论文。 如果是以学位论文为基础的进一步研究,充实了 50% 以上内容的稿件(例如一篇稿件使用了自己学位论文中的材料和数据,但是使用了新方法、得出了新的突破性结论),我们可以接收。请作者在投稿时,给出详细说明:哪些内容来自学位论文,哪些又是新的,以便审稿时参考。(摘自张小强,赵大良《学位论文再次发表的版权与学术不端问题分析》) **************************************************************** 并退掉几篇与学位论文大量重复的投稿。 收到我校一位长江学者的来信: “砖混结构竖向地震力计算与分析 ” 一文最好能发表。原因有两点: 1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砖混结构设计研究属首次,有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2 、学位论文的成果若不在期刊发表在专业评估和学科评估中无法体现。同时我了解了有土木学院的其他学校学位论文成果均在期刊发表。” 向作者仔细解释了一遍,最后作者表示同意。 但是,其实我自己一直在犹豫,向一些老师请教,得到的回答多是“应该发表” 。 没有统计过与学位论文大量重复的文章在期刊发表后,被引频次如何。有些怀疑,可能不高,因为可能被学位论文分流。那么发表这样的文章,一要冒侵权的风险,二被引频次还可能不高。 觉得硕博论文上网挺好,因为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在于变成社会集体智慧的一部分。而版权保护的最终目的也是扩大科技信息的广泛交流和传播。 疑问1:收录学位论文的万方和知网全文数据库,享有的是什么性质的出版权? 疑问2:现有的评价体系、网络资源认证体系(也许没这个体系〉承认学位论文上网为正式发表么? 刚才看2011年第6期《编辑学报》,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出版社伍军红文章《复合影响因子与期刊影响力评价》中说 “中国知网( www.cnki.net ) 自2005年 出版 博、硕士学位论文以来,博硕士学位论文走出了高校图书馆的高阁,成为我国科研技术发展的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我们通过学位论文的被引频次就可以看到他们对我国学术研究的巨大影响力。”“经 网络出版 后,2006年的博士学位论文有47%被后来的研究者引用,2006年出版的期刊论文只有30%被引用,2006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有42%被引用,也高于期刊论文值。由学位论文的产生过程和 发表后 的被引频次,我们可以看出,学位论文总体的学术质量与期刊论文也是伯仲之间。” 看来, 学位论文上网是出版,是网络出版,是发表。 而且被引频次高于期刊论文。 今天得出的结论是: 硕士、博士生们,在毕业前,你们的投稿,我们学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毕业后,硕博学位论文网络出版了,发表了,再提炼出文章投给期刊,我们不收了。 综上,投稿要赶早,别懒。 又想了一下,太小家子气了,不能只考虑自个 ,干脆这么说吧。 为了节省出版资源,方便别人检索学习,建议研究生同学们如果有了一个新思路新方法,并写成一篇文章在期刊发表了,就不要再写进学位论文。你要保证学位论文是全新的没有发表过的内容,不要用已发表的期刊论文来证明你的研究价值,学位论文的评判完全交给学位委员会的教授们。 同理,学位论文被网络数据库收录后,大家要学习观摩,就登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不要再拆分肢解出论文又发在期刊上。 这样,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就不会重复了,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检索一个东西,出来一堆东西,看了半天,原来都是一个东西。 当然,很多小编下岗了 ,因为重复少了,文章数锐减。但是,真的很美,不是么? ***************** 国外也有收录学位论文的数据库,譬如proquse,该库收录有欧美1,000余所大学文、理、工、农、医等领域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OCLC firstsearch数据库 资源主要来自欧美几千所大学,收录了文、理、工、农、医等领域的博士、硕士论文,共有记录800多万条。从数据库高级检索的“互联网资源”中,可获得近20% 约100多万篇的全文论文。 NDLTD学位论文库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网上学位论文共建共享项目,免费提供文摘。 学位论文再次发表的版权与学术不端问题分析.kdh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1348 次阅读|58 个评论
九篇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
After50 2011-12-13 21:41
九篇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 硕士论文摘要( 1 )——适用于废弃尾矿库的化学稳定土技术研究 张岩(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3 日 由于废弃的尾矿库表层移动性较强,结构稳定性极差,易发生“风扬”现象,同时尾砂也易被水冲走,发生水蚀现象。这不仅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的破坏,甚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废弃尾矿库开展化学稳定土技术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文通过广泛搜集、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对稳定土技术和尾矿库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同时提出了一些测定粉体材料稳固性的方法。结合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开发研制了新型的复合添加剂,并测定了其对土体的稳固作用。本 论文的 主要研究 内容和结论如下: ( 1 )探讨了我国废弃尾矿库的现状和化学稳定土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结合某一废弃尾矿库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工作。这为今后更好地对适用于废弃尾矿库的化学稳定土技术进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2 )提出了各种测定土体稳固性的方法 : 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劈裂)、抗水蚀、筛析法及微观分析等。从定性上升到定量对土体的稳固性进行了表征。综合各方法的优劣和实验室的条件确定了有效衡量土体稳固性的试验方案。 ( 3 ) 根据合适的原料及恰当的配比,研究了多种化学添加剂的综合使用效果。最后确定了 3 种复合型添加剂: 海藻酸钠 + 氯化钙;聚丙烯酰胺 + 硅酸钠 + 硫酸铝;羧甲基纤维素钠 + 硅酸钠 + 草酸。 ( 4 )运用正交设计,将 3 种复合添加剂掺到土体中并形成 243 个标准试件,通过分析试件养护 14 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及间接抗拉强度三项指标,最终得到它们的最佳配合比分别为: A 2 B 2 、 A 2 B 2 C 3 、 A 3 B 3 。 ( 5 )将最优配比的复合添加剂与尾矿土进行混合,研究其培养 3 、 7 、 14 、 28 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表明:一个月内,形成的稳定土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越来越大;其中复合添加剂— 2 的稳固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复合添加剂— 1 ,喷水效果最差;掺有普通土料的尾矿土的稳固效果高于单一的尾矿土。同时利用筛析法及扫描电镜分析了分别掺有 3 种复合添加剂和水的土料粒径的变化情况。 ( 6 )利用经济分析法对 3 种复合添加剂和水的效益成本进行了经济分析。不论是从效果还是成本上考虑,复合添加剂— 2 都是稳固土体的最佳选择。最后探讨了化学稳定土的稳定固化机理,使人们对化学稳定土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硕士论文摘要( 2 )——粉尘漆面粘附的微观分析及轿车表面保洁实验研究 牛心悦(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3 日 现代化建设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社会整体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美观、舒适、环保、健康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益的驱使、工业化的提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粉尘污染更是日益严峻。粉尘不但对人们的身体产生危害,而且很容易粘附在物体表面。环顾四周,目所能及之处物体并非裸露,大多被涂上了一层保护质,这种保护质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涂料。为了保持物体表面清洁就要对其进行清洗,这样难免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物体表面经摩擦也会产生划痕失去光泽。 作者对漆面材料表面保洁技术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检索,发现关于漆面材料表面保洁技术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是研究玻璃、 PVC 管材等表面的保洁实验技术研究,制备超疏水涂层及其他表面改性技术等,但是有些涂层并不适用于漆面。本文根据表面物理化学和涂层等理论,使用光学显微镜系统对漆面材料表面粉尘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 根据物体表面能原理,物体的分子结构决定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物体表面粘尘机理进行了阐述。又根据任何物体都有维持自身能量平衡的方式的能量守恒原理,对影响物体表面粉尘的粘附力进行分析。 2. 为保持物体表面清洁即要对物体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物体的表面能,改变物体的表面粗糙度或化学组分。涂有纳米材料的表面耐沾污性强且涂有纳米 SiO 2 的漆表面比涂有纳米 TiO 2 的漆表面耐沾污性好,但耐沾污性要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表现出来。 3. 物体表面粘附的粉尘因物体表面受到的气流压力、表面倾角以及表面清洁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低压区粘附的粉尘粒径较小,高压区粘附粉尘粒径较大。表面倾角越大,洁净度越高,反之越低。且表面越清洁粘附的粉尘越少,粉尘粒度越小,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验证。 4. 用各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实验,不同浓度的同种表面活性剂对漆面粘附粉尘的影响不同,亲水性、疏水性以及氟表面活性剂三者相比疏水性表面活性剂粘附粉尘相对较少,但经流水冲刷后涂有亲水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清洁度变化率较大。由于粉尘的特有性质,粉尘会在物体表面凝并,粉尘颗粒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但受到一定强度的外力作用时,大颗粒又会分解成多个小颗粒。 在同一种表面活性剂中加入无机物时,浓度低的表面活性剂保洁效果好。在同一浓度的 SDBS 中加入 NaCl 和 NH 4 Cl 表面粘附粉尘粒径变化不大。 5. 对影响粉尘粘附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空气湿度较大时粉尘不易飞扬,表面粘附粉尘粒径较小,当气候干燥时,由于静电力等作用,粉尘易粘附。但观测时间的长短对表面粘附粉尘粒径的大小的影响比湿度的影响大。 硕士论文摘要( 3 )——基于安全混沌学思想的安全系统管理研究 杨冕(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3 日 安全系统是安全科学的核心,是事故发生的场所,是安全管理的对象。对安全系统微观机理的认识是开展一切安全工作的前提,但当前国内外同行在这一方面普遍处于认识盲区,因此加快安全系统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步伐意义重大。 本论文在对安全科学发展状况研究的基础上,详尽剖析了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进而论证了创建安全混沌学的可行性,依据安全混沌学中的安全系统思想,提出了安全系统管理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 细致分析了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相关关系,指出了安全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纯安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安全科学学五大公理引述安全混沌学的可行性,指明了安全混沌学在发展安全科学中的作用。 (2) 将混沌科学中的现代化知识运用到安全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安全混沌学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构建了安全混沌学的理论分支体系,依据大量应用实例探讨了混沌理论在安全科学中的应用,进一步综合论证了创建安全混沌学的重要性。 (3) 深化对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认识。即,安全系统是具备混沌属性的复杂系统,以耗散结构形式存在,内部存在涨落,系统内人、机、环三要素协同作用,对系统中的涨落产生影响,同时导致事故以突变形式产生,事故可被看作是安全系统中扰动放大导致系统局部失稳的结果。 (4) 在安全混沌学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以安全系统熵理论、新管理疏忽危险树为代表的安全系统管理基础理论,并从安全科学方法学的角度探讨了安全系统管理中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方法。 (5) 开展安全混沌学思想下的安全系统管理的研究工作是安全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有利于深化安全系统本质规律认识,有利于发展传统安全观、革新安全学原理,特别是有利于指引安全管理的方向、优化安全管理的方法。 硕士论文摘要( 4 )——金属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何仔颖(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3 日 金属尾矿的成分复杂,不但含有各种重金属,而且含有硫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等金属矿物加工过程中残存的选矿药剂。如果一旦尾矿库发生裂缝、渗漏、沉陷、滑坡和溃坝等事故,会污染农田、引起农作物和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增加、破坏区域生态系统、危害人类健康等。因此,建立一套金属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对于实现金属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的定量化和标准化表达 , 以及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为金属尾矿库环境污染预防监测控制、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对环境风险评价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结合金属尾矿库环境污染特点,从急性污染事故风险和健康风险两个方面建立了金属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 1 )从尾矿排放现状出发,通过统计资料表明,世界矿山尾矿的排放和堆存现象己经相当严重。分析了我国尾矿库的安全现状和存在的环境问题。阐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相关概念和与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的区别。对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 2 )结合金属尾矿库环境污染特点,在分析尾矿库污染事故的基础上,从急性污染事故风险和长期低浓度排放健康风险两个方面建立了金属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详细解析了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风险管理措施。其中,金属尾矿库急性污染事故风险评价包括水污染风险评价和大气污染风险评价 2 个部分。 ( 3 )根据金属尾矿库水污染风险评价和大气风险评价方法和框架可以科学的找出金属尾矿库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识别出风险源项,较为直观的表达最大可信事故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小,给出事故的危害程度,并和有关标准比较,得出风险可接受程度。 ( 4 )根据金属尾矿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和框架可以估计人群对污染物的暴露程度和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确定或估算暴露量的大小、暴露频率、暴露期和暴露途径,利用各途径的健康风险值来表征风险的大小。 ( 5 )最后以排山楼金矿尾矿库为实例,将论文建立的金属尾矿库风险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得出定量化风险结果。 硕士论文摘要( 5 )——尾矿库重金属的污染 机理 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陈松(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3 日 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倍受人们关注,采矿活动后留下的废弃物都以尾矿的形式堆积起来。尾矿中含有选矿后遗留的化学试剂、生活垃圾以及各种理化效应下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随着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重金属会在动物、植物及其人体内不断富集,对他们带来长期而久远的危害。对尾矿重金属的污染轨迹的分析和污染的动态模拟,能使整个重金属污染过程直观清晰,为重金属污染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本论文查阅和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在对前人已取得研究成果的系统学习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调研及结合实际的室内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尾矿库的特点、尾矿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尾矿重金属污染数学模型、尾矿不同区域的污染规律、不同条件下的污染模拟结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1) 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阐述,用鱼刺图法分析了尾矿库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过程,得出导致重金属污染的三个主要因素: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尾矿库重金属污染规律和流体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了适用于尾矿重金属污染模拟研究的应用软件及特性。 (2) 简介了国内外尾矿库及尾矿堆的类型及特点,从尾矿重金属矿物的演化特性、氧化机制、迁移 - 转化循环等方面研究了尾矿重金属的污染轨迹;由前人研究结果归结出,尾矿中主要金属矿物的氧化难易程度依次为:磁黄铁矿>闪锌矿>镍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 (3) 提出了重金属污染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参照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运用 Darcy 定律、重金属溶解过程的数学模型、重金属离子随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和多孔介质中的溶质运移模型,建立了尾矿重金属污染数学模型,并且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最后给出了定解条件。 (4) 对研究矿区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采样,应用 X- 衍射实验和 ICP-AES 成分检测手段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地点不同采样方式下,尾矿重金属的分布规律。所采样品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Fe 元素的浓度分布与其他元素相比有较大差异,而垂直方向比横向方向的浓度变化更显著,为下一步数值模拟提供了一定依据。 (5) 通过实验测定 (LS-pop (Ⅲ)型激光粒度仪 ) 、理论分析、公式计算 (Ergun 半经验公式和 Blake-Kozeny 方程 ) 等方式,获取了模拟所需的主要参数:矿物粒径和比表面积、研究区域的粘性阻力系数和内部阻力系数、矿物导热系数。建立了尾矿重金属污染的三维网格物理模型,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初始化。 (6) 在室内环境下,应用 FLUENT 软件模拟了不同区域、不同流速、不同化学模型 (Eddy-Dissipation 模型、 Laminar Finite-Rate 模型和 EDC 模型 ) 、不同湍流模型 ( 标准湍流模型和 RNG 湍流模型 ) 、不同压力速度耦合方法 (SIMPLE 算法和 PISO 算法 ) 等情况下的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相同模拟条件下的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 硕士论文摘要( 6 )——基于 FLUENT 软件的金属矿尾矿库污染模拟研究 鲍瑞雪(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3 日 尾矿库,起初是用来容纳尾矿及其废水的环境保护设施。随着尾矿逐年累积,尾矿库也已是一个潜在的高能量污染源。由于环境问题出现的延迟性以及后果的不显著性,社会对尾矿库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早期建立现已经废弃的尾矿库,其造成的长期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凸显出来。 本文从金属矿尾矿库的重金属污染出发,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尾矿坝内部污染规律为目标,查阅了大量尾矿污染以及多相流模拟文献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模拟尾矿坝内固液流动状况,得到以下结论: ( 1 )从地理分布、等级分布以及堆坝形式等对当前我国尾矿库的现存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尾矿库的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全国尾矿库中小型尾矿库数量居多,上游式尾矿库占得比例最大。 ( 2 )建立了金属矿尾矿库污染现代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的方法对实验和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实现了尾矿库污染的可视化,适应了现代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同时,尾矿库污染评价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为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 ( 3 )对全国北中南三个省区的金属矿尾矿库的 Pd 、 Zn 、 Cu 、 Cr 以及 Cd 五种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指数和地累积指数评价,得出不同尾矿库的污染等级排序和各个尾矿库主要污染重金属,其中,所有矿区都受到 Cd 污染较为严重,单因子指数和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大致一致,地累积指数结果更加细致,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同时,证明尾矿坝是尾矿库乃至整个矿区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 ( 4 )选择尾矿坝作为污染模拟对象,建立尾矿坝模拟模型,采用 mixture 模型代入 fluent 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别从不同堆坝形式、污染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得出不同条件下的流场压力、速度、体积分数分布图以及相关曲线图,得出不同堆坝形式尾矿坝的污染规律,三种不同堆坝尾矿库的初期坝部分的压力低,流速大,固体颗粒相多分布在尾矿坝截面的底部,同等条件下,尾矿坝内的污染程度为上游式 中线式 下游式。 ( 5 )最后,从模型简化、初始条件设置以及模型选择等方面对尾矿坝的固液流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出了展望,希望能够将尾矿坝内的固液流对污染的影响能够更直接地展现出来,对污染的防治起到指导意义。 硕士论文摘要( 7 )—— 纸币表面细菌的粘附力学建模研究 李芳(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3 日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和建设的不断改善和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越来越大。医学研究证明纸币不仅是许多疾病传播的载体,也是引起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而且,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健康性、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纸币作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纸币消毒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要想解决纸币消毒的问题,对细菌粘附、清除和预防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解决细菌的粘附问题,首先要清楚细菌在纸币表面的粘附机理,细菌的粘附机理是解决细菌粘附问题的理论和基础。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 1 )通过检索国内外细菌粘附力学大量文献,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相关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细菌粘附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做的工作。 ( 2 )全面总结和分析了细菌在纸币表面的分布情况,纸币表面的细菌量随着季节变化明显,同时与纸币面值的大小也有关系。通过电镜观察,纸币表面粗糙度与细菌粘附量呈正相关。细菌在纸币表面粘附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细菌本身、外界环境、纸币表面的情况等,所以在研究粘附力时候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问题会比较全面客观。 ( 3 )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了目前细菌粘附表面的力学机理研究成果。在细菌的粘附过程中,分为特异性粘附和非特异性粘附,其中范德华力是普遍存在的粘附力,其他力都是在一定条件情况下存在的。在粘附过程中还存在静电力、毛细作用力、细菌特殊结构产生的作用力、氢键力、化学键力;细菌的细胞结构、纸币表面的情况和外界环境因素都能影响到细菌的粘附。 ( 4 )利用 MATLAB 可视化软件对几种典型的粘附力进行可视化模拟,加深了对模型的认识和 分析。直观显示了各个参数、变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粘附的影响。 在细菌与纸币的粘附过程中,当细菌与纸币的距离减小到 2×10 -7 m 时,范德华力作用急剧增大,当接触的突起部分半径 r2×10 -9 m 时,粗糙度增加,范德华力增大的速度变大。并且,由图分析可知,在 nm 量级,静电力要比范德华力大 2 个数量级到 3 个数量级。毛细作用力比静电力也大 2 个数量级左右。 ( 5 )研究构造了细菌的实体模型。运用 ANSYS 软件进行模拟,加载载荷进行力学分析,研究分析作用力在细菌细胞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这是一种探索性研究,结论的有效与适用性尚不可知,但作为一种尝试是有一定的价值作用的,为更深层次和广泛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 6 )运用 ANSYS 软件对细菌的模拟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细胞模型内的应力分布及传递规律是:随着位移的施加,应力沿细胞中心轴传播并同时向其周围传播,但从向周围传播的速度比较慢。由于外在载荷的存在和细胞质的流动,对细胞壁产生内压,由此而发生一些应力分布的变化。而且随着载荷的施加, X 方向的应力分布情况要比 Y 方向的应力分布变化要明显。 ( 7 )通过对前面的研究,能够对细菌在纸币表面的粘附及力学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使人们在使用纸币的时候能够注意到健康、安全的使用方式,同时对于纸币的杀菌消毒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纸质类物品(图书、包装袋等)的杀菌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博士论文摘要( 1 )—— 硫化矿石堆自热过程的非线性及数值仿真研究 潘伟(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9 日 硫化矿石自燃火灾会诱发一系列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同时给矿山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硫化矿石的自燃机理、自燃倾向性评价、预防及控制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硫化矿石堆自热过程的高复杂性和强非线性,使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随着浅层资源的逐渐匮乏,我国金属矿山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采深增大导致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高地温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地温的升高将增大矿石自燃的可能性。因此,对硫化矿石堆氧化自热过程的非线性及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展开研究, 是硫化矿石自燃防治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论文在检索国内外研究成果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室内模拟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硫化矿石堆的动态自热过程、硫化矿石堆氧化自热过程的非线性特征以及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 在实验室内对硫化矿石堆动态自热过程进行了模拟,揭示了矿石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矿石堆温度离散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平均升温率与深度的关系以及矿石堆对环境温度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基于实测温度对矿石堆温度场进行了二维重构,探明了矿石堆内自热层的范围。 (2) 将 小波技术与近似熵方法引入到矿石堆自热过程的研究上来,提出 室内实测温度序列的低频成分反映的是梯度升温对矿石堆温度变化的影响,而自热过程的复杂信息则蕴藏在高频成分中这一概念 ,分析了矿石堆近似熵分布规律,同时对不同区域的自热过程进行了近似熵检测,从动力学角度证实了矿石堆自热层的存在。 (3) 采用混沌动力学方法对矿石堆自热过程进行了分析,探明了室内实验采用的 梯度升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矿石堆自热过程的混沌程度,确定了 矿石堆硫化物含量 、氧气浓度、矿石堆温度、氧化反应速度和放热强度作为 描述矿石堆自热动力学性态的 5 个变量 ,揭示了 关联维数和最大 Lyapunov 指数 与自热效果存在正相关性。 (4) 提出了 将实测矿石堆温度序列拆分为趋势项、混沌项和随机项的概念。 根据现场试验硫化矿石堆的自热升温特征建立了矿石堆温度的趋势预测模型,在对趋势预测结果的差值序列进行混沌识别之后,采用优选出的加权一阶局域法建立混沌预测模型,再以二者叠加构成趋势—混沌组合预测模型,最后应用室内实测温度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趋势—混沌组合预测模型 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硫化矿石堆自燃早期预测。 (5)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有限元技术 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了矿石堆孔隙内空气渗流的数值仿真研究,探明了不同粒径下空气流速和压力在孔隙内的分布规律,定性解释了矿石堆内存在自热层的原因。 发展了有效导热系数法在矿石堆温度场数值仿真中的应用, 分析了矿石堆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出矿石堆自燃起始时间,探明了矿石堆自燃区域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矿石堆截面积、表面空气流速以及矿石堆高度对矿石堆温度场的影响规律。 博士论文摘要( 2 )—— 碱浸 - 电解法资源化处理氧化型含锌危险废料研究 招国栋(指导教师:吴超),答辩时间: 2011 年 12 月 9 日 氧化型含锌危险废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氧化型含锌危险废物势在必行,本着改善环境质量,缓解锌需求量急剧增加与锌精矿资源日趋枯竭的矛盾、克服传统湿法提锌工艺的缺陷目的,本论文基于锌的强碱介质选择性浸出、低电解能耗优势,对氧化型含锌危险废物的碱浸-净化-电解-苛化生产金属锌粉技术展开了系统地研究。通过优化浸取条件、彻底净化杂质、高值化电积回收等技术,使碱浸-电解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取得良好环境和经济效益,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 1 )构建了 Zn( Ⅱ ) - NaOH - H 2 O 体系热力学模型,在强碱性溶液中,锌是以 Zn(OH) 4 2 - 和 ZnO 2 2 - 形式存在的,并确定了锌的平衡浓度与碱浓度的关系,用实验进行验证,测得在不同碱浓度下,锌的平衡浓度计算值和实验值相对偏差的绝对平均值为 0.1298% ,说明热力学模型是正确的。 ( 2 )氧化型含锌废料强碱浸取时,含锌烟灰原料最佳浸出条件为: NaOH 浓度 6 mol/L 、温度 90 ℃ 、浸出时间 120 min 、液固比 10 : 1 、颗粒直径 100~160 目、搅拌速率为 300 r/min ,锌浸出率可达 90 % 以上; ZnCO 3 原料最佳浸取条件为: NaOH 浓度 6 mol/L 、温度 90 ℃ 、浸出时间 120 min 、液固比 10 : 1 、颗粒直径 100~160 目、搅拌速率 450 r/min ,锌浸出率超过 90% ; Zn 2 SiO 4 原料最佳浸取条件为: NaOH 浓度 8 mol/L 、温度 90 ℃ 、浸出时间 240 min 、液固比 8 : 1 、颗粒直径 100~160 目、搅拌速率 450 r/min ,锌浸出率接近 85% 。浸取参数对锌浸出影响大小的顺序分别为: ZnO 原料, R > T > C NaOH > D > t > V ; ZnCO 3 原料, R > T > V > D > C NaOH > t ; Zn 2 SiO 4 原料, t > V > T > R > C NaOH > D 。 ( 3 )含锌烟灰在强碱性溶液中的活化能为 42.00kJ/mol 、碳酸锌矿的活化能为 43.15kJ/mol ,表明碱浸取含锌烟尘和碳酸锌矿过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硅酸锌矿在碱溶液中的浸出过程分为两段,在 0~10min 内其活化能为 13.59 kJ/mol ,表明在浸取开始段内是受内扩散控制,浸出后端其活化能为 31.86 kJ/mol ,表明浸取后段的过程是受化学反应和内扩散共同控制。 ( 4 )硫化钠可选择性定量分离强碱性溶液中的铅锌,并发现硫酸铁、硫酸钠、氧化钙对强碱性溶液中的砷、铝等杂质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以此提出了浸出液深度净化工艺:将浸取液升温到 70 ℃ ,加入硫化钠,硫化钠的加入量为浸取液中铅含量的 1.8 倍(质量比),搅拌 1.5 h ;加入硅酸钠,硅酸钠的加入量为每升浸取液 1.5 g ,搅拌 1 h ;加入硫酸铁,硫酸铁的加入量为每升浸取液 1 g ,搅拌 1 h ;再加入石灰,石灰的加入量为硫化钠加入量的 0.8 倍,搅拌 1 h ;静置 4 h ,过滤,输送入陈化池陈化 48 小时后电解。 ( 5 )对 Zn( Ⅱ ) - NaOH - H 2 O 体系中锌电积理论分解电压进行了计算,在强碱性溶液中锌电积的理论分解电压为 1.728 V ,比传统硫酸锌溶液锌电积分解电压低 0.352V ;其锌电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 800~1000 A/m 2 ,碱浓度 180~200 g/L ,电解温度 30~50 ℃ ,锌浓度 30~40g/L ,电流效率可达 99% 以上,电能耗为 2.38kWh/kg 锌粉;锌在阴极板上析出时,增加电流密度、降低溶液温度,锌粉从麦穗状向具有更大比表面积的薄片状转变;增大电解液碱浓度,锌粉从薄片状向层状、石块状转变;电解液锌浓度越大,越易形成粒径较大的锌粉。 ( 6 )研究了 As 、 Cl - 、 SiO 3 2 - 、 SO 4 2 - 、 CO 3 2 - 、 F - 、 Al 、 Pb 、 Mg 、 Fe 、 Ni 、 Mn 、 Ca 、 Cd 、 Cr 、 Cu 等对电解金属锌粉的影响,确定电解液中杂质许可的浓度范围。 ( 7 )提出了废电解液的苛化处理工艺:在废电解液中加入碱,使碱浓度达到 350 g /L ,通过提高碱浓度使碳酸钠和一些杂质结晶生成沉淀。在沉淀中加入洗渣水等废水,控制苛化液的碱浓度在 80 ~ 100 g /L 范围内,碳酸钠的浓度在 40g /L 以上。苛化工艺参数确定为:氧化钙的加入量为理论值的 1.5~1.8 倍;温度为 90 ℃ ;苛化时间为 30 min ;废电解液经过苛化处理后, 1 m 3 的废电解液可苛化出约 28 kg 碱,废电解液在经过苛化处理后,废液中的铁、铜、镁、锰、镉、铬等重金属的去除率在 10~40% 左右,对砷的去除率达到 62% ,废电解液苛化工艺具有较好的除杂效果。 ( 8 )设计了年处理 1 万吨氧化型含锌危险废料再生加工厂,对磨矿、浸取、净化、电解、锌粉清洗干燥粉碎工艺段的设备进行了最优化设计。根据设计建成的某锌废料再生加工厂锌浸取率达到 90% 以上,生产的金属锌粉能达到国家锌粉二级标准,运营状况良好。 ( 9 )经过碱浸处理的氧化型含锌危险废料变为一般固体废弃物,实现了无害化,对环境的危害大大降低。 总之,无论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面含锌危险废物的碱浸-电解-制备金属锌粉工艺比传统锌粉生产方法更具有竞争优势,它可以利用酸法炼锌不能利用的含氟、氯、硅的贫杂氧化锌矿和含锌废料,是氧化型含锌危险废料的全湿法清洁工艺 , 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4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钱思进关于四院校鉴定之说的申明
热度 7 fs007 2011-11-20 01:35
寻正 钱思进教授向我转发了他向胡震发出的相关申明,言简意赅,切中要害,附合我此前对相关问题的猜测。跟胡震同学的支持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胡震的支持者到我的博客进行恶性灌水,试图以灌水贴掩盖正常讨论的贴子,我删除过分的贴子,仍然一如既往,还恶言相加,实在让人对这些人烦透了。 钱思进申明: 胡震: 你屡次声言, 4 所院校都说你的论文没有抄袭。而事实是 ( 1 )上星期,普度大学负责学术监管的副校长回复我(同时抄送给普度校长),明确指出,他们对你的论文的态度是,因为它是在中国完成的,普度大学一直静候着中方大学(川大或北大)的详细核查结果。完全没有讲“你的论文没有任何问题”。 ( 2 )关于川大,我一年多来,一直请他们将“对你的论文的详细核查结果”告知给我,但至今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按照川大自己制定的规章条例对你的论文进行了核查。只知道,川大曾回复说,他们“认为由北大进行核查更合适”,但北大研究生院一直也没收到川大邀请北大协助核查的公函。我也一直不知道他们回复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详细内容,直到 1-2 周前才得知他们只是讲到“毕业符合程序、等等”,并且最近还讲到“核查仍在进行之中”。 ( 3 )关于北大,我最近向北大各级领导咨询,得知北大从来没有对你的论文做过任何正式的核查。只是个别老师表达了他们的个人看法。我昨天还向有关领导询问,如果核查,应该按照川大的还是北大的规章条例进行。核查必须一字一句地对比,并且独立核查组的成员必须与本案无关。 ( 4 )至于费米实验室,如果你能出示官方核查组关于你的论文中不存在抄袭的正式结论,我将非常愿意看到。 注:此邮件系钱思进教授主动发送至我的邮箱。我非常欢迎此类讲事实而非人身攻击的内容。
个人分类: 人物评论|317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系统评价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探讨
lxj6309 2011-9-23 18:11
系统评价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探讨.pdf 此文已刊发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6期。该文提出了评价研究的一些规则规范要求。
个人分类: 教育|3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学士、硕士、博士) 以及该使用哪些
amelielele 2011-9-5 22:31
【中文版】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学士、硕士、博士)以及该使用哪些软件? 【英文原文】: http://sciplore.org/blog/2010/03/02/how-to-write-a-phd-thesis/ 【翻译】: simba.forrest@gmail.com 【译者】: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学位论文撰写的整个流程中如何利用脑图,很值得一读,因此特意翻译出来,To my love,and all my friends,enjoy it^_^。 如何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任务,需要查找相关文献,记笔记,最后还要草拟学位论文并最终定稿,包括生成参考文献列表等等。现有很多书籍探讨 了如何进行文献查找以及如何撰写博士论文以及其他学术论文(如 )。然而,这些书籍却鲜有涉及那些有助于进行文献查找或是撰写学位论文的软件工 具。这是很让人惊讶的,因为现有的软件工具可以为博士生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多便利。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的利用思维导图(亦称脑图——译者按)软件、PDF阅读器以及引文管理软件来查阅学术文献并草拟博士论文的新方法。本指南重 点面向博士生。然而,学士以及硕士生亦可利用这里提出的方法来安排并撰写自己的学位论文。本指南的特殊之处在于所有东西——包括PDF文件、PDF的目录 (书签)以及引用都被集成到脑图和字处理软件中了。 Keywords: friends 参考文献 管理软件 阅读器 思维导图 原文链接: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473306from=a
2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谁答辩?
热度 13 等离子体科学 2011-6-12 10:59
忙了两周,终于可以喘口气。周末上来看看,置顶博文是鲍老师的:《 研究生答辩的时候自己的导师该不该提问题 》。 第一感觉是:这是问题吗?看了内容才知道,还真是问题! 原则上说,研究生答辩过程中,必要时导师可以帮助回答一些问题或者给出解释,但是提问题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学生为谁答辩? 不仅是为他或者她自己的学位答辩,也是为他或者她与导师共同完成的学位论文答辩! 第一,导师的名字赫然写在论文的首页。事实上,导师总是这篇学位论文(不仅是硕士、博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也是如此)的共同作者( coauthor ),而且更是责任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所以学生的学位论文出了学术不端行为问题(比如抄袭、剽窃等)首先要追究导师的责任。即使只是学术上的错误(比如推导、物理解释等方面的),第一责任者也是导师——因为导师毕竟比学生在学术上更成熟。当然,如果论文得了奖,也是有导师一份的。 Nobel 奖的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而且导师是第一得奖人。(甚至有只给导师奖而把学生排除在外的——尽管后来为人们所诟病。) 第二,大家都清楚,学生答辩是要事先得到导师同意的。这个过程就是作为 共同作者 ,特别是 责任作者 “把关”的过程。所有学术 上 的分歧应该在这个阶段解决,而不是带到答辩上去。 总之,笔者认为,学位论文答辩( defense ),他或者她所 defend 的不仅是自己的学位申请,而且也是与导师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导师在自己学生的论文答辩时提出问题,第一,本质上是挑战自己的学术成果——既然有问题,那你为什么还要拿出来发表(学位论文是正式发表的、可以引用的科学成果)?第二,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既然有问题,为什么不帮助学生修改?与学生出现学术上的争执是非常正常的。但应该在文章“发表”之前解决。 科学网上有很多导师和学生的关系的讨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研究工作也好、论文答辩也好,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自己的学位,也是关系与导师共同完成的学术成果(包括学位论文)。 当然,就事论事,也会有特殊情况: 1. 学生既坚持己见又坚持按期答辩 ——这种情况下,上策是导师设法说服学生。如果学生仍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见解,导师应该在答辩开始时事先向答辩委员会申明:论文中的哪些观点我不同意,并将这个声明全文记录在答辩纪录中。而不是在答辩中用提问题的方式表示。 2. 鲍老师文章中说的情况 :“ 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的,不再赘述)外请的专家都比较客气,基本不提尖锐的问题。如此一来,答辩已经越来越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了。 ” 这是组织者的问题。 文中说的“ 课题组决定答辩委员会中的本课题组老师也必须提问题,包括自己的导师,而且尽量尖锐一些。 ” 也算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第一,即使课题组其他老师提,但是导师不应该提问题。这是原则性的——你是共同作者,就应该事先解决你们的分歧;第二,应该尊重你自己请来的答辩委员会,文中说的这种自家人的提问应该安排在“预答辩”时,甚至组会上,而不是到正式答辩时去“喧宾夺主”。 笔者认为,正确的解决办法是: 1 )在预答辩时严格把关,让学生经受“脑筋体操”和“思维博弈”的训练; 2 )在选择答辩委员会成员的时候,就先选好几个可能会提尖锐问题的; 3 ) The last the least :p ——事先告诉答辩委员会成员,如果不提尖锐问题,晚上的饭局自己想办法:) P.S.: 写好后看到“相关博文”里有曹老师的一篇《 导师如何和学生“划清界限”? 》。 笔者的建议: 除了上文中笔者建议的在答辩会上声明并记入答辩纪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签字同意答辩的时候,写明:尽管同意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同意答辩,但对哪一部分具体内容持不同意见或者保留意见。 如果对论文主要内容不同意,则应选择不同意答辩。 如果学生坚持答辩,可以由学生本人向院系和学校学位委员会申诉。如果得到学位委员会支持,而导师仍坚持自己意见,应由学校学位委员会签署同意答辩,且在学位论文封面上不应出现导师名字。 临时另选导师的作法,尽管“程序正确”,但也属于学术不端(占有他人科研成果),除非这个新导师再从头带一篇新论文,或者这个新导师全程参与过学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过程。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25766 次阅读|26 个评论
学位论文,应由导师写《序》,师弟师妹写《续》
热度 16 boxcar 2011-5-30 07:47
王铮老师在“五一”劳动节的大清早便不辞劳苦地写了篇“ 不妨为学生论文写个序 ”【 1 】,是继邢志忠【 2 】和陈安【 3 】关于学位论文的“致谢”的博文后的又一力作。我认为,导师给学生论文写《序》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应该给每一篇学位论文写《序》,尽管这种《序》不一定写成宏篇大论。此外,嫡传的师弟师妹们更应该给师兄师姐的论文写《续》。 通过导师写《序》,首先可以让此后阅读论文的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论文的来龙去脉。其中包括论文选题的原因,在研究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解决了什么重要问题,取得的成果及其价值,论文的意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本该是论文正文中的固有内容,是应该由写作学位论文的学生(论文作者,可以是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写成的,似乎无需导师再重复一遍或者越俎代庖去替学生写的。那为何还要导师在写这个《序》?原因在于,导师和学生的视角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对问题的认识深度更有巨大的差异,如果由导师去写,有些问题可以阐述得更深刻,课题的背景也可以交待得更清楚,这样就可以弥补学生所写论文的某些不足。 导师通过写《序》,还可以总结相关的研究,把握这个已经交给研究生的课题的 全局情况,并写成文字材料,它可以算是对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重要的书面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导师写的《序》,获得更全面和更有深度的认知,这对准备论文答辩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导师也可以通过给论文写《序》,对学生所做的工作作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书面评价。它对于通过努力作出很漂亮的研究结果的学生,无疑是一个褒奖和鼓励。对做得不好的学生,它也可以是一种鞭策,虽然这种鞭策如果来得更早,其效果会更好。此时作出鞭策,对于毕业生论文工作而言,确实显得太晚了,但对于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还是多少有些作用的。对于会读到这些《序》在读的学生和未来的学生们,这种评价也是可以有很大教育意义的。 由于学制的时间限制,很多学生的学位论文即使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也还不能把某方面的研究课题彻底做完。有些研究工作,还会在研究过程中,甚至到了总结阶段还能发现一些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可以在深度上或者广度上扩展原有的课题。因此,很多学生的学位论文的结论之后还会有最后一节(一段)内容——展望。这段“展望”通常是毕业生自己来写的,而展望中提出的研究课题,可能由毕业生自己在下一个阶段的求学或工作生涯中去做,更多的时候导师会安排下面的师弟师妹们接手去做。如果已经确定由师弟师妹们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那他们真的很应该给师兄师姐的论文写个《续》或者《跋》。在这篇《续》里面,可以谈谈自己和嫡传师兄师姐那里学到了什么,对自己从师兄师姐那里传承得来的课题有怎样的见解,打算如何去做等等。如果师兄师姐们希望师弟师妹继续做好自己想做而没时间做的课题,他们可以在阅读这篇《续》之后,了解师弟师妹们对课题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建议,留下自己的经验。 总之,无论导师写的《序》,还是师弟师妹们写的《续》,都可以成为课题组内的一种书面公开交流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培养和研究经验的传承会有很大的帮助。考虑到《序》和《续》里面有很多内容在论文刚完成这个时段内可能不便公开(例如研究设想和方案之类),这种《序》和《续》不一定立刻列入公开发行的论文(但可以考虑若干年后补入),但完全可以保留在课题组存档的论文中,形成课题组代代传承的知识与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最初是在 5 月初的“ 劳动节”假期起笔,写了一半被撂下,终于在 5 月 30 日最后成文) 参考: 【1】 王铮: 不妨为学生论文写个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11do=blogid=439141from=space 【2】 邢志忠:毕业论文的致谢:写实与“肉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79do=blogid=439067 【3】 陈安: 研究生论文致谢为何尽量不要谢男 / 女朋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39081
个人分类: 教育|8625 次阅读|48 个评论
要舍得花时间撰写学位论文
热度 20 wangdh 2011-5-23 00:50
要舍得花时间撰写学位论文 (王德华) 撰写学位论文应该是研究生素养和能力提升最快的一个时期 现在大家都忙,都忙得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 当今大家都喜欢快餐,每天来去匆匆,疲惫不堪。要问收获了什么?说不上来。 日子都是这么一天天过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日子过得飞快。 本来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撰写的学位论文,由于各种各种的合理的、不合理的和无理的且过分的要求,研究生们似乎也只能速战速决。我当年读硕士的时候,有老师曾告诉我们学位论文写作应该占课题计划的三分之一时间(即开题三分之一,实验三分之一,写作三分之一)。论文写得仓促,错误、不足、遗憾总是难免的。剪不断,理还乱。现在学生都很忙,头绪太多,顾虑太多,干扰太多,无法心静。心烦就意乱,没有慢工就难以出细活。 谁都不会否认,论文写作本身是研究生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过程。首先,这个过程是自己思维的升华阶段,通过这个过程自己认真阅读文献、理解文献、温习文献、再查阅文献,对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和综合,对研究领域和方向的新的认识和思考,对自己研究结果的进一步的分析,对自己数据的生物学含义的进一步理解,对自己实验(课题)的一些新的火花和启发等等。 再者,这个阶段应该是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最多的时候,收获最多的时候。经过几个反复的修改和讨论,可以从导师对论文的修改和建议中,学到很多东西,如导师的学术风格,导师对问题的理解,思考问题的方式,分析问题的角度,做学问的一些规范和技巧等等。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熟悉和掌握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需要注意的那些细节等等。如果没有这个阶段,自然是一种永远的遗憾了。 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需要系统性,需要前后的逻辑性,需要突出主题,需要有创新的结果,需要有对本领域的新的知识的贡献,需要对文献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等等。同时需要关注论文的写作是否严谨,是否符合规范,图表的表述(展示)是否清楚,科学术语(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否准确,语言的表达是否通顺(中文表达不少学生很成问题) …. … 很多很多,所有这些,都需要磨练,需要严谨,需要心静! 前些年,我每次在修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时,都反复、强烈要求学生做到心静,不要着急。要细心对待论文的每个细节。我们一般要求学位论文修改 3 - 4 遍方可定稿。现在,再这么要求似乎是跟学生过不去了。这样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和谐之声如此响亮的时代,如果学生获得学位的条件(论文数量)已经达到,由于学位论文的写作粗糙而遭到导师的拖延、“刁难”,因而耽误了学生的前程的话,哪个导师敢背、愿意背这样的“罪名”呢?可是,这样“宽容、豁达”的结果,是真的可能耽误了一些学生的前程。 现在的人都很实际,学生也一样,当然与社会环境有关。但不管怎样,学生阶段该学习和掌握的,一定要自己主动去学习和掌握。有些过程是不能简化的,也不能走捷径的。简化的、捷径的结果,就是自己日后会走得很慢、很艰难。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2038 次阅读|33 个评论
[转]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及word模板(官方)
热度 3 jackyjjp 2011-5-3 09:40
[转]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及word模板(官方)
北京大学学位办公室于2014年5月发布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第一版),2015年6月发布了第二版。第二版指南见 http://grs.pku.edu.cn/xwyxk/xwsy/sssxwsy/sxwxggd/42758.htm 下载: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模板.docx 下载: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v2.0,2015.06更新.pdf
个人分类: 学习|2622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妨为学生论文写个序
热度 7 王铮 2011-5-1 08:04
不妨为学生论文写个序 这几天大家都在争论学生的论文的致谢问题。我的学生的致谢或者后记一般是不修改的,除非有语病,或者过于煽情。有的学生往往在后记里感谢了有关系的许多人,有些是毫无学术关系的,可是我理解他们,他们怕权势的压力,为什么我要用自己的模式来对学生塑造呢?我自己就因为过于认真到现在没有出息。同期的研究员现在“都弄个师长、旅长干干”了,自己却不得不为找课题辛辛苦苦。与陈安同志不同,我一般要求学生感谢父母,这样对父母是个安慰。对于配偶,也应该感谢,毕竟人家为你做出了牺牲。至于男朋友、女朋友,我认为如果有帮助是要感谢的,因为这是历史。 不修改学生的东西,不等于不对学生的工作表态,我习惯给学生论文写个序。序的作用,说明你自己认识的论文意义,即你选题的根据,同时也阐述论文的前期基础,指出未来方向,一句话,承前启后。当然,也提出现实问题,谈点公共问题,专业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从来是分不开的。公共内容,也提醒学生走向未来时不要把一切想的太好。 下面是我为学生朱永彬论文写的序。 序 我并不是给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写序,但是对朱永彬的这篇论文我感到有必要写序。就像当年我给刘清春论文写了序一样,因为它代表我们研究团队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在气候保护问题上,这个起点过去曾经由其他同学完成过。 对应对气候变化和 / 或气候保护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是情景分析,在最近几年中全世界大量的学者做了应对气候变化和 / 或气候保护政策的情景分析,这些分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采用若干政策干扰气候经济系统,得到未来的气候情景,然后评估这些情景,目的在于选择可以保持累积福利最大或者经济损失最小的气候政策。然而这里却有一个根本性的缺陷,这种得到的未来经济增长路线,不能保持经济增长在平稳增长轨道上,换言之,这时的最优选择,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所有的政策就可能终止。因此最优那些控制经济增长在平稳增长轨道上的气候政策产生的情景,才是最可几的情景。朱永彬的论文就是探讨这种平稳增长约束下的气候情景及相应的气候政策的。 在本文完成之前,我的学生何琼、庞丽的博士论文,分别做了前期研究,何琼完成了在索罗增长轨道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 EKC )的存在性,庞丽探讨了作为本文模型的前期模型。这些工作奠定了文章的基础。朱永彬的新的贡献在于,导出了平稳增长下的最优经济增长率,并且根据这个平稳增长约束,讨论气候政策和减排目标的最优控制路线。这一工作是对任意展开情景分析的总结。 这里需要提出气候变化伦理学的争论。在评估气候变化影响时, Nordhaus 采用了一个现实的贴现率估计, Stern 把这个贴现率取为零。按照 Stern 的估计,全球变暖的形势非常严峻,“必须立即进行减排”。 Nordhaus 批评 Stern 把未来的损失不加贴现地累积到现在,是一个经济常识错误。 Stern 争辩说未来与现代同等重要,为什么要忽视未来人的利益。这就引出了关于气候保护的伦理学争论。我们认为,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因此人们在发生危机是会选择首先生存,这种选择在日本核电站出现问题后的反核风潮中充分的反映出来,因此 Nordhaus 是正确的,或者说现实的。我们研究团队,采取的就是这种现实主义立场,因此文章发现的最优控制路线出现先松后紧的现象。这也是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在气候保护问题上的现实选择。也许我们发展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的考虑。 Nordhaus 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 Stern 更多的具有政治活动家特点的学者。科学界一直认为建立了气候变化经济学集成评估模型基本体系的 Nordhaus 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结果获得诺贝尔奖的是政治家多尔。这就是世界科学的现状,不仅是中国的现状。太多的政治 - 科学家代替了科学家,这就是世界气候变化科学乱状的根源。 是为序。 王铮 2011 月 4 月 19 日与中关村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6516 次阅读|9 个评论
研究生学位论文要重视题目、摘要和致谢的写作
热度 13 wangdh 2011-5-1 01:09
研究生学位论文要重视 题目、摘要和致谢 的写作 (王德华) 学位论文的题目、摘要和致谢要高度重视。 原因很简单:读者(包括评审专家)一般是首先阅读的。 题目。学位论文的题目要简明,精确表达自己论文所包含的内容。如果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完整的实验设计),应该不困难,需要的是认真思考一个切题和有新意的题目。如果论文是拼凑的,或者是几个不相关的实验(研究),几篇独立的论文,这样就有些为难了。不管怎样,选择自己认为最拿手的那部分作为题目,其他内容如果可能,可以考虑作为附录。 有时候会发现,论文的题目冗长、不达意、包含内容过多、缺乏新意等。最难堪的是题目中竟然有错别字。 摘要。论文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精华中的精华。审阅专家和读者是一定首先阅读的,与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是一样的,直接决定着读者是否有兴趣读下去。在摘要中,一定要包括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意义)?怎么做的(方法)?获得了哪些重要结果?得出了哪些重要的结论?这些结果或结论对学科(领域)有哪些贡献?是否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要突出结果和结论的新。注意:条理要清楚;描述简练、准确;前后有逻辑性;主要结果和结论明确、清晰。千万不要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也要认真核查。 有时候发现有些学位论文的摘要不像是摘要,有些学生还包含参考文献的分析(文献综述),整个摘要是流水账,主次不清,结果描述繁琐,结论模糊甚至没有结论,前后没有逻辑性,段落排列很随意。要是再有数个错别字,标点符号混乱,想留个好印象就难了。即使后面的论文主题部分很出色,也只能是遗憾了。 致谢。尽管研究生在撰写学术期刊论文或做学术报告时,有时候会忽视或忘记致谢,但由于学位论文中有“致谢”这一项,一般都不会忘记。研究生学会致谢,有致谢的意识,是应该的,这是一种素养。如何撰写致谢,很多老师有精彩的论述(如邢老师的博文: 毕业论文的 “ 致谢 ” : 写实与肉 麻 ) 。 该致谢的一定要致谢,至于如何表达才不肉麻,关键就是:真和实,真诚的表达,写实的描述,忌讳夸大、虚和空。对于认真负责的导师,致谢是很容易写的。最困难的就是,导师没有认真指导,或者学生几年下来没有多少收获,这个时候很为难,就只能写些虚夸的文字。其实这样的夸大其词的文字,更使这样的导师难堪。道理很简单:如此造诣深厚的导师,你怎么会没有受益呢?自己的论文怎么会如此这般呢? 致谢最忌讳将导师的姓名写错,将被致谢人的姓名和职称写错。不是教授的不要写成教授,不是博士头衔的不要写成博士(在读的师弟师妹们,不可以称为博士或硕士),那样会让人很尴尬。 题目、摘要、致谢,这三部分是一般读者最先阅读的,很关键。所以,研究生们高度重视是必要的。 旧博文链接: 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该怎么写? 我心目中比较理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6718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刘菊花的学位论文可能从头抄到尾
热度 31 fs007 2011-4-20 11:43
寻正 接到中国抄公抄婆揭发团团长的指示,要我系统地核查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刘菊花的学位论文第三章第二节的所有内容。于是乎本着公义之心,咱们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擦屁股,帮他们清查刘硕士的抄袭。我此前爆的料,全是他人揭发的,今天我一细查,我简直觉得不可思议:没见过这么烂的学位论文,刘菊花居然敢抱着这样的学位论文申请答辩?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居然让她顺利过关?太烂了,太烂了,任何跟刘菊花的答辩委员会相关的人都饱含耻辱。现在看来陈力丹教授的责任实在不是一般的重!因为刘菊花的论文全是抄的,自己的话只有一段,而且没多大价值,占我核查总数的不到10%。 刘菊花获得硕士学位是对中国所有硕士毕业生的集体羞辱,此人不仅仅是抄袭,她还窜改引用文章的话!她做得跟方舟子一样愚蠢,因为本没有必要进行如此窜改的,而方舟子习惯于在不需要抄时,也要抄上一段。 大家欣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硕士论文吧,难怪刘女士不敢吱一声,连累到她导师也不敢吱一声。幸好我跟时统宇不粘亲带故,否则我都会脸红两年半的。 刘菊花论文《国际传媒巨头对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传媒巨头的赢利本性及其对中国传媒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娱乐化倾向对中国传媒文化的影响 原文 抄袭来源 除了在本土媒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外,大媒介集团己经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比如迪斯尼早在 1998 年,其总赢利中就有 17% 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国际市场,主要来自于创意内容、广播电视竹目和主题公园与商业零售业,其中 ESPN (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Program Network ,娱乐与体育节目网)由于广泛开发国际市场, 1998 年的赢利增长了 20% ,达到约 17 亿美元,现金流动则增加 17% ,达 7 亿美元。 42 2001 年 6 月,迪斯尼国际总裁约翰森表示,公司会积极拓展国外业务,力求使海外收入的比例在 5 年内由现在的 18% 增至 30% ,再拿德国贝塔斯曼传媒集团来说, 目前集团的业务只有三分之一在本土,其余均在海外。贝塔斯曼 1994 年来华开展业务,从在上海建立以图书音像销售为主要内容的“书友会”开始,到 2000 年己经创下了华销售额一亿元人民币的佳绩。 43 新闻集团在中国虽然刚刚由星空卫视争取了区区一百万户广东家庭,加上周边允许落地的肇庆,其收视户亦不过 200 万户,但在澳洲, 70% 的报纸属于新闻集团;在英国每四份报纸里面,就有一份新闻集团的刊物;在印度最受欢迎的 50 个节目里,有 40 个出自新闻集团。 44 更为重要的是,除了本土的媒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外,大媒介集团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的开发。 DISNEY/ABC 的海外业务已经十分可观, 1998 年,其总赢利中有 38 亿美元即 17% 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国际市场,主要来自于创意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和主题公园及商业零售业。其中 ESPN 由于广泛开发国际市场, 1998 年的赢利增长了 20% ,达到约 17 亿美元,现金流动则增加 17% ,达 7 亿美元。 原文〈全球化时代的国外电视业〉 http://edu.sina.com.cn/i/19246.shtml 【** 6 月 10 日讯】 迪士尼国际总裁约翰森 (Michael Johnson) 表示,公司会积极拓展国外业务,务求令海外收入比例由现时 18% ,在 5 年内增至 30% 。 http://www.epochtimes.com/gb/1/6/10/n97668.htm 目前该集团业务只有三分之一在本土,其余均在海外。一九九四年,贝塔斯曼来华,在上海建立了以图书音像销售为主要内容的“书友会”,二 000 年创下了华销售额一亿元人民币的佳绩。 http://finance.sina.com.cn/b/20011119/131400.html 星空卫视此次在广东仅对 100 万户家庭广播, …… 目前星空卫视落地城市仅限广东和肇庆,其收视户亦不过 200 万户, …… 在澳洲,报纸有 70 %在新闻集团下面;在英国每四份报纸里面,就有一份新闻集团的刊物;在印度最受欢迎的 50 个节目里,有 40 个出自新闻集团。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2/24400.html 从软件到硬件,从广告到节目,信息传播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通讯卫星到光缆干线,跨国传播活动正以日新月异的方式加速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总的说来,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 45 各种对话、科技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存在的普遍方式。跨文化传播的表象越来越直接地通过媒介本身扩散出来,数量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从软件到硬件,从广告到节目,信息传播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通讯卫星到光缆干线,跨国传播活动正以日新月异的方式加速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各种对话、科技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存在的普遍方式。跨文化传播的表象越来越直接地通过媒介本身扩散出来,数量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http://www.woxie.com/article/list.asp?id=7972 “当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引进文化要素的数量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来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大于本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就产生了文化交流的逆差。” 46 进入 90 年代以来,中外传媒相互之间信息交流的逆差越来越明显。国际传媒巨头将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产品以铺天盖地之势向发展中国家倾销,中国传媒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据统计,在 1998 年我国图书报刊进出口贸易中,进口为 3925.4 万美元,出口为 1212.65 万美元 ; 电子出版物出口 2 种,进口高达 170 种,出口仅为进口的 1.176% 。 47 国外的电影、电视、音像、印刷、娱乐、软件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制品向各层次的中国受众涌来。 长期生活在单调、封闭的文化环境中的中国受众很快接受了国外传媒带来的新鲜的文化因子,加之媒体的主动倡导,以及文化传播市场的丰厚收入,国内出现了接受外来文化的一个又一个的浪潮 。“在很短的时间内,来自国外境外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影响力上迅速取得了主动地位,并逐步加大了传播力度,提升了传播层次,在我国文化传播市场上的信息拥有量和传播影响力大有超过我国传统文化之势。” 48 进入 90 年代以来,文化交流的“逆差”现象反而愈加突出了。 …… 于是某些发达国家的传播机构打着传输文明的旗号大举地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的传播,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制品以铺天盖地之势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狂轰滥炸,大有取发展中国家本地文化而代之的趋势。 …… 由于在一个 12 亿人口的国家找到巨大的市场,发达国家也就不惜代价发起了向中国的文化进攻,特别是以电影、电视、音像、印刷、娱乐、软件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制品向各层次的受众发起了全方位的轮番进攻。据统计,在 1998 年我国图书报刊进出口贸易中,进口为 3925 。 4 万美元,出口为 1212 。 65 万美元。而电子出版物出口为 2 种,进口却高达 170 种,出口仅为进口的 1 。 176% ,令人触目惊心。 在单调、封闭的文化环境长期生活的我国受众在最初的一点吃惊、迷茫、下意识的抵触以后很快地适应了、喜欢了,并有不少人开始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了。加之国家媒体的主动倡导、文化传播市场上反映出的令人心动的收入,在国内出现了接受外来文化的一个又一个浪潮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2615 注:引文非段京肃原话。 目前,在我国的文化传播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外来文化信息制品,它们的存在,使有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为争夺受众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在内容选抒、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使我国传播媒介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受众数量的减少、传播市场的缩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著名导演陈凯歌在一次座谈会上曾经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每年有三、五十部外国大片进入,中国电影将全军覆没。 49 在我国目前的文化传播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外来文化信息制品,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有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被占领,同我国自已的传播媒体为争夺受众展开了搏杀。而在内容选择、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使我国传播媒介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受众数量的减少、传播市场的缩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段京肃〈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著名导演陈凯歌在一次座谈会上曾经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每年有三五十部外国大片进入,中国电影将全军覆没 。 http://www.woxie.com/article/list.asp?id=7973 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不同,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有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不可能走上彻底市场化的道路,而是只进行着适度市场取向的改革。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并始终坚持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包括新闻报道)始终占据着我国媒介产品的土阵地。 然而不可否认,在近 20 年的新闻改革过程中,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其产业性质日益凸显。 90 年代以来媒介大众化、市场化潮流的兴起,改变了我国媒介内容一味重言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的状况,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片面模仿国外媒体的某些做法:强调娱乐化甚至新闻娱乐化,过分地通俗化以争夺市场,过于强调软性内容的感召力,其结果是走向大众传媒的庸俗化。 在近 10 余年的 ! 媒介产业化人众化浪潮中,我国通俗类媒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并成为媒介市场的生力军。有些人据此认为:市场化 = 人众化 = 通俗化 = 娱乐化,娱乐化是市场化的必由之路,中外皆然。有的党报编辑甚至私下教导记者要“逃避深刻,远离崇高”,有的电视新闻制片人公开号召“新闻是快乐的”,电视 24 小时就是快乐 24 小时,“生产快乐”似乎是媒介最响亮的口号。 50 某些媒介或热衷于炒作名人轶闻奇闻异事,或热衷于凶杀、**等事件的追逐,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一时的赢利。在写法上,从强调人情味、趣味性到故意煽大众之情甚至追逐耸人听闻的效果,力求故事性,甚至不惜无中生有,以吸引受众。 相比西方有媚俗倾向的新闻媒体,有些国内媒体有时对新闻娱乐化的热衷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不可能走上彻底市场化的道路,而只是适度市场取向的改革。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 ( 包括新闻报道 ) 。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近 20 年的新闻改革过程中,伴随我国媒介市场化步伐加快,产业性质凸显,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媒介大众化、市场化浪潮的勃兴 …… 改变以往我国媒介内容一味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的状况 …… 但同时也产生了某些负效应,其中之一就是过分强调通俗化以争夺市场,结果走向庸俗化,过于强调软性内容的号召力,片面模仿国外媒介的某些做法,走娱乐化甚至是新闻娱乐化的道路 在近 10 余年来的媒介产业化、大众化浪潮中,通俗类媒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成为媒介市场的生力军。有些同志据此即认为:市场化=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娱乐化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然选择,中外皆然,其中也包括新闻产品。 …… 有的党报编辑甚至私下教导记者要“逃避深刻,远离崇高”,有的电视新闻制片人公开号召“新闻是快乐的”,电视 24 小时就是快乐 24 小时……,“生产快乐”似乎是媒介最响亮的口号。 …… 某些媒介或热衷于炒作名人轶闻、奇闻异事,或热衷于将镜头聚焦于都市光怪陆离的百姓琐事,或热衷于凶杀、**等事件的追逐,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执着于一时的赢利。在写法上,从强调人情味、趣味性到强调煽情性,甚至是耸人听闻,力求故事性,不惜无中生有,节外生枝,甚至于制造假新闻,以曲折离奇吸引受众 。 ……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2574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互联网络的使用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 2002 年 1 月 15 日在北京发布了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次调杏结果显示:截至到 2001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 1254 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 40. 6% ;我国网民己经达到 3370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 49. 8% ; 用户上网最主要的两个目的是:第一获取信息,占 46. 1% ;第二获得各种免费资源,占 31. 1% 。 51 对于有条件上网的人部分中国公众,互联网成为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1 月 15 日在京发布了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到 2001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 1254 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 40.6% ;我国网民已经达到 3370 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 49.8% ;我国国际线路总 容量为 7597.5M ,比去年同期增长 1.7 倍。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020115/001279.shtml 而目前网上运行的绝大多数信息是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内中文信息尚无法满足国内用户的基本需求,所以中国网民常常转向国外网站寻找信息。上述调查报告同时还显示,我国用户获取、浏览的中文信息占所有信息的比例是 78. 1% ;用户获取、浏览的国内信息占所有信息的比例是 69. 3% 。 52 国内快速增长的网民队伍为传媒巨头的信息资源提供着非常可观的市场,处于绝对信息优势的西方传媒巨头,对网民思想之潜移默化的支配力量不可小觑,有时他们甚至可以在互联网上左右中国的设置议程。 注:此段话可能为原创,未找到来源。 在去年四月中美撞机事件的初期,由于官方媒体只发表新华社的相关稿件,使《人民日报》没能及时对事件进行报道,从而使公众对官方媒体丧失耐心乃至信心,不得不通过互联网寻求信息,这导致强国论坛中出现的新闻多来自美媒体。例如,在事件爆发的头三天,《人民日报》头版没有见到任何关于中美冲突的报道。再如,中国飞行员失踪三天内,没有一家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其姓名。相反,碰撞事件仅过了一天,公众便从论坛中获知了美机组人员的完整名单。 4 月 12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 “美国政府就美军侦察机撞毁中方飞机之事,已经向中方递交了致歉信。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中国政府决定允许美方机组人员离境。”但强国论坛内的大部分文章并不认可江主席的声明——大部分人 ( 占 %55.4) 认为美国并没有道歉。同一天,有人在论坛发布来自 CNN 的新闻,该新闻称美国总统布什否认自己己经向中国道歉。不久,又有来自美国媒体的报道被转贴到论坛中,称美国国务卿没有道歉。在“道歉”问题上,网民更相信西方媒体而不相信我国官方媒体。 53 在中美撞机这一重大新闻事件议题上,互联网的主流声音与政府的声音相左,从而导致政府信任度降低,并助长了反政府的负面舆论的泛滥。 “ 互联网带来了自由透明的信息环境,电子论坛改变了中国新闻信息流动的基本方式。” 54 互联网通过把传统媒体和党报无法想象的各种思想和言论的辩论带进中国,并正在影响甚至改变中国的议程设置 。 “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党报不可能持续地期待自己的主流话题持续地为公众所关注。如果以党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不尽早地开始新闻改革,按新闻规律办事,最终将会导致西方媒体为中国设置议程。” 55 中国政府和党容忍甚至支持《人民日报》等著名媒体发展网络论坛,一方面表明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一国政府要向世人显示其对不同言论、甚至“不正确的”信息的包容和开放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互联网论坛已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或“监听”民意的重要渠道 。 从国际关系看,如果一个国家的公众不相信自己国家的媒体,他将转向国际媒体,甚至来自敌对国的媒体。通过媒体与互联网为其他国家设置议程,这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种“软力量”的入浸。某一媒体的公众信任度越强,声望越高,它为世界设置议程的能量就越大 ,而国际传媒巨头无疑拥有最得大独厚的条件来发挥这一能量。 尤其是事件初期,由于官方媒体只发表新华社的相关稿件,使《人民日报》没能及时对事件进行报道,这导致媒体放弃了自己作为舆论领袖的功能,从而使公众对官方媒体丧失耐心甚至信心,不得不通过互联网寻求信息,这就是导致强国论坛中出现的新闻多来自美国媒体的原因。例如,在事件爆发的头三天,人民日报头版没有见到任何关于中美冲突的报道。再如:中国飞行员失踪三天内,没有一家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其姓甚名谁。相反,碰撞事件仅过了一天,公众便从论坛中获晓了美机组人员的完整名单。 因此,公众变得不耐烦甚至不相信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他们转向西方媒体,将大量来自美国媒体的信息充斥到中国网站与论坛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媒体设置了中国议程。 4 月 12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美国政府就美军侦察机撞毁中方飞机之事,已经向中方递交了致歉信。处于人道主义考虑,中国政府决定允许美方机组人员离境。”但强国论坛内的大部分文章并不认可江主席的声明——大部分人认为美国并没有道歉。 ( 见图 9)4 月 12 日,有人在论坛发布来自美国媒体 CNN 的新闻。该新闻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否认自己已经向中国道歉。不久,又有来自美国媒体的报道被转贴在论坛中,该报道声称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没有道歉。在“道歉”问题上,网民更相信西方媒体而不相信我国官方媒体。 在中美撞机这一重大新闻事件议题上,互联网的主流声音与政府的声音相左,从而导致政府信任度降低,并助长反政府的负面舆论泛滥。 …… 互联网通过把传统媒体和党报无法想像的各种思想和言论的辩论带进中国,从而正在影响、甚至改变中国的进程。中国党和政府容忍、甚至支持《人民日报》等著名媒体发展网络论坛,这不仅表明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一国政府要向世人显示其对不同言论、甚至“不正确的”信息的包容和开放态度 ,互联网论坛同时已经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或“监听”民意的重要渠道。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党报不可能持续地期待自己的主流话题持续地为公众所关注。如果以党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不尽早地开始新闻改革,按新闻规律办事,最终将会导致西方媒体为中国设置议程。 从国际关系看,如果一个国家的公众不相信自己国家的媒体,他将转向国际媒体,甚至来自敌对国的媒体。通过媒体与互联网为其他国家设置议程,这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一种“软力量”的入侵。 。全球媒体和国外媒体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议程设置。媒体的公众信任度越高,其议程设置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电子论坛改变了中国新闻信息流动的基本方式。 党报一直希望公众接受党认为正确的信息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但互联网带来了自由透明的信息环境,党报正在丧失控制信息的法力。 AFP: China Will Lose Battle to Cobntrol Internet, Watchdog Predicts *注:此处引文窜改了李希光等人原话,还是引文中再引,不懂基本科学写作规范。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2676 所有原始资料均已存档,可来信索取。所有资料均可从互联网上获得。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24953 次阅读|37 个评论
研究生学位论文什么时候写作比较合适?
热度 5 JYH64J98Y99H 2011-3-24 17:03
一位博友写了篇文章,提到现在有的老师已经叫进校不到一年的研究生确定学位论文选题了。这实在有点早了。不禁使我联想到学生的早恋问题。正常的一个人,恋爱、结婚、成家、立业,本来是有规可寻的。可是,现在的一些老师眼里全是可以量化的成果,太急于求成了。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对于论文的要求应该有明显的不同。对于硕士研究生,我觉得还是重在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为好。固然论文写作也是科研训练的一部分,但重要的还不在知识输出,而是知识与能力的输入。中国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三年或两年半。在国外,特别是英国,一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了。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国外发达国家博士学位论文含金量比我们高出很多。这与国家整体科研水平、学校文化历史积淀、导师教学与科研水平有很大关系。研究生培养决非单一因素起作用,它实在是个系统工程。正像中国足球不行首先是因为教练不行一样,中国教练应该反省自己的培养水平。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应该是一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 学术研究与青年恋爱婚姻一样,太早与太晚都不是一件好事。个人觉得,硕士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考虑学位论文写作比较好,博士研究生二年级上学期考虑学位论文写作比较好。硕士阶段的重心在于课程学习、科研训练、能力培养,同时也包含着人格的陶冶与艺术的熏陶。中国研究生必须有顶天立地的雄心壮志。需要多多积累。必须看到,因为中国特色,使得我们的公共英语、公共政治理论课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此外,党课、活动等也一样占用时间。甚至让研究生无奈,因为不听话的研究生可能要在就业、公务员考试方面遭遇“潜规则”,大学里面总有一些不怀善意的东西客观存在着,例证不胜枚举。 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是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下笔太早,知识储备及相关积累不足,可能容易力不从心。落笔太晚,影响毕业和就业,也得不偿失。建议还是把研究生培养计划弄明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胸有成竹,心中有数。一切从个人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为好。毕竟,有什么水平的老师、学校,就有什么样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写作水平。不然,也不会有误人子弟之说。另一方面,受益的学生则直接称他们的老师为恩师。老师要有自知之明,学生心中自然有杆秤。过于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僵化的师生关系早就被新闻媒体捕风捉影了。 学术研究并不神秘,师生关系不神秘,我们需要返璞归真。自然科学、工程艺术需要求真,社会科学、道德伦理需要求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需要求美。某种意义上,学术的真谛就是追求真、善、美。人生的境界也是真、善、美。事实上,在一所大学,学术委员会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学术的事务管理起来。教学与科研只能遵循而不应违背教育教学和科研规律。个人一直认为,学位论文不应该与研究生毕业直接挂钩。大学的领导少一点拍脑袋、想当然为好。发表是学术期刊的事情,它承担着学术文化的传承价值,具有相对独立性。学习与科研则是学生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怎么能够将学生不能控制、主宰的事情要求学生去做呢?换句话,学生的论文有没有到达毕业与获得学位的要求,正是专家学者应该鉴定的工作。难道专家只是画圈和举手的吗?难道专家学者只是换身导师服装出席仪式与典礼的吗? 大学理应老老实实培养学生,而不应该怀有其他目的绑架学生、刁难学生。凡是学生跳楼的学校,背后都有其管理与制度的问题。大学,回到你的本来面目。大学,要做百年名校、千年名校,一定要目光远大。千万别干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情,关怀是肥沃的土壤,宽容是广袤的天空。老师,多花点功夫培养教育学生;学生,好好珍惜宝贵大学时光;管理者们,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们,别把自己当成什么所谓干部,别太自我感觉良好,不过是服务导师、服务研究生的钟点工而已。少数人本来就是学者,身兼多职固然有奉献学界的正面意义,但也不排斥参与分享红利的实际效果。正像食堂旁边总会有些剩菜、剩饭客观上饲养着家猪、老鼠、流浪狗、流浪猫一样,毫无疑问,研究生教育超常规大发展的肥水,也会有多出的油水饲养着个别家猪、老鼠、流浪狗、流浪猫!吃饱的公猫油光满面、温文儒雅、丰采照人,俨然文学鉴赏专家,没有吃饱的母猫张牙舞爪起来像学习过力学、癔病发作起来像研究过电学、发情交配起来像钻研过磁学。研究生教育的磁场可以让扶不起的阿斗人模狗样、憨态可掬。一个自述听到《东方红》就头皮发麻的东西,赶上了属于他的好时光,彼一时,此一时也。本应承担学术肌体免疫任务的检察官们,像个癌病患者,疯狂地自虐待其健康细胞。一个病态的机制,已经病入膏肓了!累死的累死,闲死的闲死,气死的气死,无聊的无聊死,荒唐的荒唐死,此即当代大学一幅生动逼真的写生画卷。没有老师与学生,所谓的管理者值几个钱?一文不值!大学,需要清醒认识自己。大学,千万别太聪明了! 学术“早恋”,或一见钟情,或青梅竹马,一旦坠入爱河,由于社会支持因素、心理成熟因素、家庭文化因素等原因,未必白头偕老,甚至会咽下苦果。反之,学术的“大女”,一旦错过选择的黄金期,容易变成“剩女”。学人成“家”正如姑娘嫁人,平时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关键时刻才能相濡以沫。当然,也有一些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遇而安,一样过得逍遥自在。有些人抱着死后那管它洪水滔天的态度,照样通过抄袭剽窃活得滋润着呢,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这样的人。出事前的铁道部长不比谁都风光,更遑论落马后的前北京、上海市委书记。这一切都印证着一句老话:得势的狸猫猛如虎,背时的凤凰不如鸡啊。 学术同样需要“优生优育”,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寻找“最佳”生产年龄,医学需要,学术同样需要。让他们自然结识,让他们培养感情,让他们两厢情愿,让他们情投意合,让他们“沙暖睡鸳鸯”。还是自然分娩为好,还是母乳喂养为好。在中国,生孩子,只生一个好,学术成果只生一个肯定不好。最风光的学者大都“妻妾成群”,在现有体制下,发表就是成果,刊物就是品牌 。 现在的学术成果已经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管理科学化没有错,可操作性的提法也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将复杂的可操作性理解为简单的量化。管理问题的可操作性,应该理解为复杂的变量关系正确处理,而非千人一面的单一公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一样,都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明目张胆反科学,这是郑人买履的现代版本。真理逾越半步便成为谬误。说千道万,都是科研量化惹得祸!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24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
热度 1 lxj6309 2011-1-7 22:07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规模培养模式,但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的趋势逐渐加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继教育部 2009 年发布《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后, 2010 年 2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学位授予中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 在学位论文中,除了少数人粘贴抄袭之外,学术不端行为较多地表现为粗制滥造的伪科学论文。这些论文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把实际问题硬套在所谓科学方法的固定模式之上,名之曰 “ 应用创新 ” 。如在经管类学位论文中,用一成不变的 SWOT 模式简单套用在各类应用战略问题上,把一个看起来新奇的数学模型方法套用在一个实际评价问题中。如此论文通过答辩并授予其作者学位,危害深远。一是纵容了学生敷衍工作、应付凑合的不良学风和工作作风,使我国的高级人才队伍质量大打折扣;二是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师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也会逐渐模糊,伪科学成了常态;三是泯灭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助长了懒于深入思考的不良行为模式。为保证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水平,必须建立学位论文的科学学术规范,对论文的科学创新要求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国外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也启示我们,制定科学的规范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 这里的科学规范是指“ 科学理论 研究人员在其研究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它既制约着 科研人员 的研究活动 , 又为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提供方法和指导 , 使 科学研究 更加 科学化 、规范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是: “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方法》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 第八条: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查阅各高校的《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对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要求基本上系国家文件的原则条文,没有更进一步的实质性规定。对学位论文学术水平具体可操作的规定的缺乏,是目前质量水平不断下滑的重要原因。 1.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深度的要求 学位论文研究首先可划分为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三类。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是对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实际应用研究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当然,这几类之间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一般来说有个主次(不排除有些情况下几者并重)。基于这个分类,下面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深度要求提出一些看法。 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硕士学位论文,根据总的工作量大小不同,必须至少提出或明显改进一个理论命题。对所提出的理论命题首先要清晰表述,其次详细论证。需要给出例证的,要举出例子。对于不同类型的理论命题,可以是严密的形式逻辑证明,也可以是不完全归纳论证。不论什么方式论证,都必须语言明晰、无歧义,注意区分充分性条件、必要性条件和充分必要性条件,要言之有度。对命题的成立条件必须有明确的说法。关于所提命题的科学意义要恰当陈述,不可用空话套话拔高。知一说一,不知为不知。 以技术或方法创新研究为主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所提技术或方法一是必须给出可操作性描述,二是要进行理论依据论证,三是要对技术或方法的效果或优劣做出分析性说明。对于在已有技术或方法上的改进,要论证改进的效果;对于提出与已有技术或方法不同的新技术或新方法,必须论证比已有技术或方法先进在何处。另外,要给出方法具体应用的例证(可以是仿真的或实际的)。 以实际应用研究为主的硕士学位论文,关键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对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要求,也有些学术性学位论文做此类型的。但现在有不少的这种论文并不是真正的实际问题研究,而是形式上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就像填空造句一样。比如做某个企业的战略研究,有人就照着 SWOT 分析的步骤形式,程式化地凑字数,根本就不去企业做深入的调查研究,答辩过程一问,连企业中的人面儿都没有见过,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就来分析;做评价或预测研究,只要对象、名称、数字换一下就照搬过来;更有甚者,只把年份修改一下,数据都不换。这种现象不仅在专业学位论文中存在,在有些学术学位论文中也有。实际上,大量低质量的论文(其实就是假论文)就出现在这一类上。 2.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规范 形式惯例已成为各类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在各个学校的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中,对形式的要求非常仔细,从内容结构到标点符号都有不少规定。但是,过细的规定酿成了作假和造泡沫的风气,是值得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硕士学位论文正文一般应由绪论、 2-3 章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可以有必要的附录。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与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有所不同。比如,现在许多学校的学位论文中都有相关理论与方法一章,有些教师认为:没有这一章是一个缺陷,甚至不合格。仔细想来,这有一定道理。学位论文同样是教育培养的一个环节,增加这一章,一是有利于学生系统深入掌握相关理论方法,二是有利于不熟悉论文研究所用理论方法的评阅专家参考。但是这一章内容一定不能扯得太远,必是后面研究分析中所直接使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不能占的篇幅太大。但是,如果没有这一章也不能认为是不合格,特别是一些理论研究和文史研究论文可能就不需要,还有一些文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嵌入到相关章节中介绍。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部分有 2-3 章即可,不鼓励不提倡泡沫式论文或长篇大论。有些学校的论文撰写规范中对使用的参考文献数目和来源做出了具体仔细的规定,这实际上有些欠妥,造成大量学生在这方面弄虚作假。作为教育者,我们宁肯要低创新水平的论文,也不要促成不诚实和学术造假的学风。当然,为了督促学生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文献,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和当前发展状态,可以要求单独撰写一篇文献综述类论文,但也切记不可做过于教条死板的规定,如对参考文献总数、外文文献数、近三年文献数都给予具体数目规定,达不到就不算合格,这要不得。不过,由于现在的数字文献查阅比较方便,为了检查落实,可以要求对查阅文献的过程进行报告,如查阅了什么数据库、用了哪些关键词、各查得多少文献等。 陈晓端 . 英国大学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结构要求及其启示 . 高等教育研究 ,2003(2): 101-105 卫中亮 , 成雄 . 论科学理论研究的科学规范 .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1(4): 111-115
个人分类: 教育|859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知名大学硕博论文及英文期刊全文资源集合
JYangming 2011-1-5 19:22
一、学位论文 1、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硕士、博士论文免费下载 http://dspace.mit.edu/handle/1721.1/7582 香港大学硕博论文,下载全文 http://www.engg.ksu.edu/HSRC/JHSR/ 美国斯坦福大学免费全文资源 HighWire Press http://highwire.stanford.edu/ 学科分类 生物/化学 物理 综合 简介:HighWire出版社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创立。它自称拥有全球最大的免费全文学术文献库。通过题名作者 /组配/ topic map进行检索。 包含学科: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学,社会科学。1129种期刊 4737282全文 1876531篇免费。 2、本人经常用的国外硕博论文全文下载(超好用!) 快速检索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etd-search.html 按作者名检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browse/by_author/ 按系(专业)检索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browse/by_department 另外 ,提供给大家一个国外图书馆网址,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 的资源,也很不错: http://ezproxy.sfpl.org/login BraveHeart在2008-4-22 20:51:50增加: 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 可下载台湾硕博士论文 http://www.sinica.edu.tw/~libserv/aslib/database/database1.html University of Campinas Faculty of Education http://wwwlib.umi.com/cr/uchsc/main University of Florida http://web.uflib.ufl.edu/etd.html 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upetd.up.ac.za/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Mayaguez Campus http://grad.uprm.edu/tesisdigitales.htm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http://www.lib.utk.edu:90/cgi-perl/dbBroker.cgi?help=148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http://www.lib.usf.edu/cgi-bin/ETD-db/ETD-search/search UW Electronic Thesis Database http://etheses.uwaterloo.ca/ Uppsala Universitiet http://publications.uu.se/theses/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http://etd.vc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www.wpi.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s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rchives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Electronic Theses Dissertations http://www.library.njit.edu/etd/index.cfm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Rowland Medical Library http://library.umsmed.edu/free-e_res.htm#Journals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 http://library.wustl.edu/subjects/life/books.html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香港大学 http://sunzi.lib.hku.hk/hkuto/main.jsp http://www.engg.ksu.edu/HSRC/JHSR/ http://www.merck.com/mrkshared/mmanual/section13/sec13.jsp 澳大利亚博硕论文(很多可看全文) http://adt.caul.edu.au/ 希望大家使用愉快! 二、期刊杂志 1、Nature 下载网址 http://www.westmagz.com/default.asp?cat=1 整本下载 Science下载网址 http://www.westmagz.com/default.asp?cat=46 整本下载 需要能够访问外国网站 在这个网站你还可以下载许多其它国外的杂志。 2、一个英文文献搜索引擎,试用过,可以下很多文献 http://www.openj-gate.org/ 试用后感觉是一个链接很多其他搜索引擎和期刊的东东,尤其一些外文期刊,可以看到最新的,一期一期看,完全free,呵呵 3、free e-print service http://herald.iop.org/conmat/m163/exl//link/550 eprintweb.org is THE quickest and easiest way to track e-prints in your area. It's updated daily and is free to read. 可以下载全文。 查找后部分可能无法通过点击'full text'下载,但可以先点击'abstract,进入后再点右侧'PDF'下载。 4、一个可以搜索1千万免费全文文献的搜索引擎(极好用) 非常好的一个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免费全文文献。 http://www.findarticles.com/ 本文来自CSDN博客, http://blog.csdn.net/chenyusiyuan/archive/2008/12/12/3505611.aspx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03A 学位论文的写作
icstu1 2010-12-1 15:09
03A 学位论文的写作 参见 友情链接 科技写作
个人分类: A 学生的研究指导|1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毕业论文
热度 2 zllzll 2010-11-25 16:53
从9月底以来断断续续、直到今天才把博士毕业论文的初稿完成,共一百八十多页纸,花费了很多心血。其中也曾感觉到疲劳与厌倦。说实话,我在写这个论文的时候不像写平时的研究论文那样有激情。即使是很多章节词句都是从自己已发表的研究论文翻译过来,也感觉就像走过场提不起精神。 我不知道现代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还有多少意义。以前的学生,在以前的那种研究大环境下做的东西,可能由于当时的刊物或者成果发表途径有限,最后写个学位论文把自己工作中有价值的部分都收录进去了。而如今,科研条件和整个行业市场都已经一日千里。学术成果展示、发表和交流的途径那么多(光SCI的期刊就有上千种),我总觉得研究生毕业论文本身的地位似乎下降了。可能毕业论文收录的内容里面唯一不同的是可以加入一些失败或者未完成的工作,这些东西一般不能公开发表,更多是作为内部资料使用。但还是觉得现在的学位论文的撰写应该不能太拘泥于形式,比如不应该对字数、章节结构、或者是参考文献格式等要求过于苛刻。毕竟报道最有价值的最亮点的东西才是首要的。 写得累了,难免观念理解有失偏颇,希望大家指教。
个人分类: 科学与研究|36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利用Endnote让参考文献产生在想要的位置上
热度 3 fatmoon599 2010-11-5 09:18
最近有人问有一些期刊的参考文献不是产生在文档的结尾,可能分段引用怎么办,写学位论文是分章节写最后合成怎么办? 这些其实是可以依靠word和Endnote结合的功能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
个人分类: endnote问题|38522 次阅读|4 个评论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问题、原因与对策
lanjs 2010-9-13 21:15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问题、原因 与对策 基湘 今天下午有幸参与六位研究生开题。这些学生先后把他们的“开题报告书”给我。总的来说,开题报告增长了笔者的见识,但感觉其中问题也不少。私见以为,为了做好人生这唯一的硕士论文(对大多数人而言),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许应当引起师生双方的注意,以免留下事后的遗憾。 问题 常见的 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包括: 1、以“写作提纲”代替开题报告 六位同学有五位提交的是写作提纲。这些写作提纲包括问题、原因甚至已经提出对策建议。问他们可曾研究?答:“还未开始”。既然还没有开展研究,那这时得出的原因就只是“假设”和“猜想”。至于“对策”,更是莫名其妙。试问:春天没有开种,秋天的果子已经结出来了,这不是有点违反常识么? 2、论证不足 既然以“写作提纲”代替开题报告,那么“文献综述”必然欠缺。读者无从理解作者选题的原因,资料是否全面,作者是否用工,理由是否充足......所有这些都只能听作者的现场讲解了。 3、没有问题,也没有问题意识 报告有“题目”、有“背景”,有“意义”,但就是没有明确的问题。换言之,没有问题就是作者对于要研究什么不清楚。 也因为没有问题,作者很可能“大题小做”(“大题小作”本身通常没有什么过错,但硕士生——乃至博士生——时间与学识有限,因此这样选题通常不适宜),因而研究难以深入。 4、胡乱搬用“理论基础” 作者或许看到别人的开题报告中有“理论基础”,于是照葫芦画瓢,也附上“理论基础”。问题不在于是否有“理论基础”,而是论文本身的研究设计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否则这种“理论基础”就是笼子的耳朵——摆设。也有人以为“理论基础”越多越好,于是东一个理论,西一个理论。但这些理论相互之间关系很可能不够清楚。如果在后文不再涉及,那么同样画蛇添足。 5、学术味不浓 因为用的是日常语言,而不是学术用语,给人的感觉好像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这固然有学科不成熟的问题(你可曾见到法律、医学等成熟学科的毕业论文采用日常生活语言?),更有学生不懂研究方法、用工不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反映了学生学术基础的浅薄。当然,这一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浅薄,而师生双方又“大方”——“厚道”(这是一些学生称赞易给学生高分的老师的用语),这样虽然纷纷“Pass”了,但真正倒霉的还是学生自己了——大家都这样,那倒霉的就是中国与中国学术了(事实上,把关严虽然面子上不大轻松,但经过磨炼有利于提高学术素养几乎是肯定的。更主要的是,此时加以改进完全来得及——谁叫自己来修读这学位,又写这唯一的硕士论文呢?)。当然我也知道有些人即使拿了博士学位,骨子里对学术并无崇敬之心,这些人当然是不足论的。 原因 1、学生:缺乏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 首先是自己用功不够,没有很好地钻研一下研究方法论著。文科的大家首先是靠自己的钻研,即便自学也可以成就,而学校只是给一个平台而已。没有出息先怪自己好了。 威廉 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等也不错。] 2、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术训练 这也就是说老师存在责任。老一辈的学者训练不足,他们的弟子跟着不足;弟子的弟子如果不注意,结果将依然如故。 3、学校: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 开题报告有一些基本要求,但学校任由各单位自行其是。于是开题的好坏就取决于各个单位自己了。违反了开题的基本规则也无所谓了。 对策 1、要从制度上保证开题报告的成功 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好的开题报告有可能开启人生的新局面。无论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不能不加以重视。重视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要制定规章制度,加以落实。学校可以规定各院系的学生开题报告必须打分、排队、存档,这样生-师才会更多地投入。 2、懂得开题报告写什么 这是对学生而言的。简言之,开题报告就是问问自己是否回答了三个问题——“做什么( What ) ”、“为什 么( Why )”、“怎么做( How )”。就此可以参考我的两篇博文: 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5178 哪些硕博士论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0531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173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关于开展2011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
tchaoke 2010-8-15 16:39
关于开展 2011 年湖南省优秀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 点击下载附件 各学位授予单位: 根据教育部和我省关于开展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文件精神,我厅将开展 2011 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2008 年 9 月 1 日 至 2009 年 8 月 31 日 在我省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含专业学位论文);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不接受论文答辩前已获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含副高级)的作者所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 二、奖励范围 全省评选 50 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 200 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对获奖作者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三、评选程序 (一)各学位授予单位根据省学位办下达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名额(见附件 1 )和有关要求,自评后将推荐名单报省学位办。 (二)省学位办组织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议。 (三)召开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专家评审会进行评审,初步确定优秀学位论文名单。 (四)根据教育部下达的限额数,从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择优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五)省教育厅公布评审通过的优秀学位论文名单,公示 60 日后无异议再正式行文确定获奖论文及作者、导师名单。 四、时间安排 8 月 1 日 之前,各学位授予单位完成自评和推荐工作,并将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推荐汇总表一份(见附件 5 )和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电子版( dbf 格式,文件可从省学位办网站下载)报送省学位办。 8 月 25 日 ,各学位授予单位按要求报送其他材料。 五、材料报送 (一)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材料报送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材料报送要求: 1 、与存档原文一致的博士学位论文一式四本,用双面打印或复印后装订,不要以书代替论文。 2 、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附件 2 )、 3000 字左右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及相应的英文摘要、有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2 的注 1 )装订成册,一式四份,与相应的博士学位论文放在一起。 3 、 作者简况表(附件 3 ) 每篇 一式两份, 单独 装袋。 以上材料按 教育部 学位中心 65 号文件 要求报送。 第二阶段材料报送要求: 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学位论文材料报送要求按照今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的文件要求执行,我办将另行通知。 (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 、与存档原文一致的硕士学位论文一式二本,双面打印或复印后装订,不要以书代替论文。 2 、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附件 4 )、 1500 字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及相应的英文摘要(参照教育部学位中心 65 号文件附件 2 )、有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4 的注 1 )装订成册,一式二份,与相应的硕士学位论文放在一起。 (三)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推荐汇总表一份(见附件 5 )。 报送的电子文档包括: 1 、 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电子版( dbf 格式,文件可从省学位办网站下载)。 2 、推荐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简况表。 六、其他事项 (一)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秘密的学位论文不参加评选。 (二)请各学位授予单位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按时完成我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推荐工作。 (三)优秀论文评选有关附件表请在湖南省学位办网站下载。 (四)学位中心 65 号文件可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下载。 附件: 1 、 湖南省 2011 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名额表 2 、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3 、作者简况表 4 、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5 、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推荐汇总表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2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09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tchaoke 2010-8-15 16:29
2009 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2009 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专业代码及名称 导师姓名 1 国防科技大学 黄嘉 外空伦理研究 010100 哲学 刘戟锋 2 国防科技大学 肖彬 中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发展研究 040100 教育学 武景琪 3 国防科技大学 黄泽明 有限域上迹函数生成序列的研究 070100 数学 李超 4 国防科技大学 刘也 空间目标运动状态的实时估计 071100 系统科学 朱炬波 5 国防科技大学 赵雪川 非局部弹性和粘弹性结构元件的力学分析 080100 力学 雷勇军 6 国防科技大学 郑煜 熔锥型保偏光纤耦合器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 080200 机械工程 李圣怡 7 国防科技大学 张俊 高功率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080300 光学工程 冯莹 8 国防科技大学 鞠苏 大跨度复合材料支架及其快速架撤机构设计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肖加余 9 国防科技大学 郑东裕 邻近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方粮 10 国防科技大学 何小威 应用于 PCI-Express 的 1.25GHz 高性能锁相环的设计与实现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李少青 11 国防科技大学 陈进 高光谱图像特征及分类研究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王润生 12 国防科技大学 安道祥 基于实测数据的 UWBSAR 图像自聚焦算法研究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黄晓涛 13 国防科技大学 李建龙 RNAi 技术中的 siRNA 序列设计方法研究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正志 14 国防科技大学 李健 可重构并行中低层视觉计算结构研究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贺汉根 15 国防科技大学 蔺美青 基于算子的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与分析方法研究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李群 16 国防科技大学 王彦臻 改进的弹簧振子模型及其在虚拟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熊岳山 17 国防科技大学 李毅 星载计算机 COTS 技术下抗 SEL 辐射效应研究与实现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张春元 18 国防科技大学 申志强 穿甲子弹偏心入射陶瓷复合靶板的侵彻机理研究 081400 土木工程 曾首义 19 国防科技大学 高峰 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自动配准技术研究 081600 测绘科学与技术 文贡坚 20 国防科技大学 杨维维 快速机动小卫星总体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 08250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陈小前 21 国防科技大学 向敏 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工作过程仿真及性能分析研究 08250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张为华 22 国防科技大学 朱大智 基于度分布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建模研究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谭跃进 23 中南大学 张仕璟 外贸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研究 020206 国际贸易学 王国顺 24 中南大学 杨增岽 和谐取向下农民工的现实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曾长秋 25 中南大学 陈欢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第三版(中文版):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成人的对照研究 040203 应用心理学 姚树桥 26 中南大学 周霄 杰弗里哈特曼超越解构的解构者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张跃军 27 中南大学 谭淑滢 叶芝戏剧中的爱尔兰性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曾竹青 28 中南大学 李志奇 译者的思维模式与翻译策略以林语堂对外讲中为例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屠国元 29 中南大学 刘冬梅 汉译英中模糊美感的磨蚀与保真由接受美学看《水浒传》的翻译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范武邱 30 中南大学 黄琴 长沙城市户外广告发展战略研究 050404 设计艺术学 孙湘明 31 中南大学 沈龙江 微透镜阵列注射成型复制度评价与工艺参数优化 080201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蒋炳炎 32 中南大学 陈思雨 齿轮传动非线性振动及解析解研究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唐进元 33 中南大学 司知蠢 可见光激发搀杂 TiO2 光催化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080502 材料学 肖奇 34 中南大学 何希 纳米 SnO2 、 TiO2 、 BaTiO3 、的合成及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 080502 材料学 宋晓岚 35 中南大学 田庆华 电沉积法制备金属锌泡沫材料 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 郭学益 36 中南大学 朱儒晖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界面效应对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 080901 物理电子学 李宏建 37 中南大学 向瑶 古建筑虚拟色彩修复及漫游技术研究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李宏 38 中南大学 龚皓 高带宽延时网络下拥塞控制协议的研究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王建新 39 中南大学 王田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能路由协议设计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国军 40 中南大学 冯光财 附不等式约束的平差算法研究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陈正阳 41 中南大学 曾平 纳米颗粒及其混合物在磁场流化床中的流态化 081701 化学工程 周涛 42 中南大学 王洪恩 锰氧化物纳微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081704 应用化学 钱东 43 中南大学 张进春 重油催化系统安全分析与关键风险评价研究 081900 安全管理工程 吴超 44 中南大学 刘晓明 基于实测的采空区三维建模及其衍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081901 采矿工程 罗周全 45 中南大学 罗威 EB 病毒 LMP1 介导 PKC 调控 AnnexinA2 丝氨酸磷酸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曹亚 46 中南大学 柏勇平 皂苷 C 抑制 ADMA 诱导的单核内皮黏附及其机制研究 100201 内科学 张国刚 47 中南大学 于碧莲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烟酸对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和机制探讨 100201 内科学 赵水平 48 中南大学 崔蓉蓉 野生型 / 突变型 WISP3 对人软骨细胞 IGF 信号通路的影响 100201 内科学 廖二元 49 中南大学 彭娅 NGX6 负调控 SAPK/JNK 通路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核转录因子和 CyclinD1 表达的研究 100201 内科学 沈守荣 50 中南大学 王俊岭 ATXN80S 、 ATXN10/PPP2R2B 基因的突变分析及正常人群核苷酸重复次数的频率分布 100204 神经病学 唐北沙 51 中南大学 曾六旺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和美满霉素干预后高尔基体与 TGF- 1 的变化及 TGF- 1 在高尔基体定位的研究 100204 神经病学 胡治平 52 中南大学 粟娟 CD147siRNA 转染对 Jurkat 细胞体外增值、活化、基质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陈翔 53 中南大学 曹伟 氟非尼酮药动学和生物药剂学特征研究 100702 药剂学 程泽能 54 中南大学 刘文 文拉法辛在中国健康人群中的立体选择性代谢研究 100702 药剂学 李焕德 55 中南大学 袁琼 ADMA 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00706 药理学 邓汉武 56 中南大学 孙红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在中国 2 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分布及其对罗格列酮疗效的影响的研究 100706 药理学 刘昭前 57 中南大学 任剑 随机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坚强 58 中南大学 周向红 不确定环境下的语言决策方法研究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高阳 59 中南大学 张泽京 高管团队人口特征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陈晓红 60 中南大学 赵可 匿名决策对群决策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陈晓红 61 中南大学 贺曦 关联交易与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120202 企业管理 饶育蕾 62 湖南大学 佘桂荣 基于市场约束的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研究 020204 金融学 张强 63 湖南大学 张路路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中美贸易利益研究 020206 国际贸易学 张亚斌 64 湖南大学 汪建均 电力市场综合预测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020209 数量经济学 胡宗义 65 湖南大学 冯辉 产业法与竞争法功能组合研究 030107 经济法学 蒋悟真 66 湖南大学 郑银华 高校教师教学研究论 040106 高等教育学 姚利民 67 湖南大学 郝瑞娟 从爱伦坡杜宾侦探小说的浪漫主义观看其后现代倾向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王敏琴 68 湖南大学 罗帆 关于词类与词义信息自下而上处理时序的汉语 ERP 研究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宁春岩 69 湖南大学 罗娟 作文整体评分与分项评分方法的比较研究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肖云南 70 湖南大学 谢丰 晚清湖南书院改制研究 060105 专门史 邓洪波 71 湖南大学 楚慧 自组装单分子膜在金属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070302 分析化学 沈国励 72 湖南大学 王贤锹 具损伤压电智能层合结构的非线性静动力学性能与疲劳寿命研究 080102 固体力学 傅衣铭 73 湖南大学 李博 复合材料典型缺陷与螺型位错的弹性、粘弹性及运动干涉效应 080102 固体力学 刘又文 74 湖南大学 郭伟明 炭材料氧化动力学、机理及模拟研究 080502 材料学 肖汉宁 75 湖南大学 刘海兰 两类非线性系统中孤子的传输特性研究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文双春 76 湖南大学 肖玲 基于多维标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与实现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李仁发 77 湖南大学 沈庆划 文本图像处理的相关算法研究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李树涛 78 湖南大学 吴亮红 差分进化算法及应用研究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王耀南 79 湖南大学 张辉 非完整性移动机器人体系结构设计与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王耀南 80 湖南大学 唐小勇 基于动态通信竞争的任意处理机网络表调度算法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李肯立 81 湖南大学 段素萍 基于 Hilbert-Huang 变换的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081402 结构工程 易伟建 82 湖南大学 章毅 酶生物传感器与免疫技术检测堆肥复杂系统中污染物的研究 083002 环境工程 曾光明 83 湖南大学 郑伟 碳羟磷灰石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083002 环境工程 李小明 84 湖南大学 陈宏 转鼓生物过滤器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模拟研究 083002 环境工程 杨春平 85 湖南大学 刘超 基于分形市场理论的金属期货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马超群 86 湖南大学 李洁 注册会计师审计履约问题研究 120201 会计学 刘桂良 87 湖南大学 刘慧龙 证券监管规避与会计行为异化 120201 会计学 雷光勇 88 湖南大学 胡发基 基于 VaR 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120202 企业管理 雷辉 89 湖南师范大学 彭中礼 论社群主义对罗尔斯正义观的挑战与批判 030101 法学理论 蒋先福 90 湖南师范大学 罗满景 代孕合同合法性研究 030105 民商法学 蒋新苗 91 湖南师范大学 吕普生 少数权利视阈中的民主西方民主思想史探微 030201 政治学理论 王敏 92 湖南师范大学 陈秀军 湖南省研究生教育层次、科类、形式结构研究 040106 高等教育学 常思亮 93 湖南师范大学 伍如昕 4-6 年级学习策略量表的初步编制 040203 应用心理学 范晓玲 94 湖南师范大学 胡科 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制约之因与超越之径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金育强 95 湖南师范大学 王一蓉 虎纹毒素 1 对全脑缺血再灌大鼠海马 TNF 凋亡通路的影响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陈嘉勤 96 湖南师范大学 文浩 巴赫金主体性思想初探 050101 文艺学 赵炎秋 97 湖南师范大学 李丽辉 岳麓山大学店铺名称的语言学研究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郑庆君 98 湖南师范大学 曾绍皇 杨慎俗文学研究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吴波 99 湖南师范大学 龙其林 生态文明的呼唤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研究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赵树勤 100 湖南师范大学 赵颖峰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湖南《大公报》 050302 传播学 田中阳 101 湖南师范大学 周芬芬 中国传统和文化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研究 050404 设计艺术学 焦成根 102 湖南师范大学 周晓东 南京政府时期江西特种教育的历史考察 060105 专门史 李育民 103 湖南师范大学 凌文超 略论六世纪前中原骑兵之渊源及其演进 060106 中国古代史 张灿辉 104 湖南师范大学 陈暑波 若干图类中关于零阶广义 Randic 指数的极图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邓汉元 105 湖南师范大学 苏育华 几个生物分析体系的压电电化学及荧光光谱法研究 070302 分析化学 谢青季 106 湖南师范大学 贺喜 旋转黑洞时空中 Dirac 粒子的晚期拖尾 070401 天体物理 荆继良 107 湖南师范大学 丛义艳 云南高黎贡山凤仙花属( ImpatiensL. )植物区系研究 071001 植物学 刘克明 108 湖南师范大学 肖潇 高特异性免疫分子化磁性载体快速检测病原菌的研究 071005 微生物学 邓乐 109 湖南师范大学 贺艳华 益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优化研究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周国华 110 湘潭大学 颜中军 弗雷格疑难与认知价值差异 010104 逻辑学 王向清 111 湘潭大学 高连水 企业产权制度与收入公平分配 020101 政治经济学 刘长庚 112 湘潭大学 曾光 创意产业城市集聚发展探析 020205 产业经济学 王启云 113 湘潭大学 徐靖 社会公权力的宪法规制研究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胡肖华 114 湘潭大学 胡波 论汉语控制结构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卫平 115 湘潭大学 刘一鸣 新闻接受的美学思考 050301 新闻学 季水河 116 湘潭大学 何安旗 H- 矩阵的一些直接和迭代判别法 070104 应用数学 刘建州 117 湘潭大学 周煜 傅立叶、小波、递归定量分析在区分编码和非编码序列以及蛋白质结构类中的应用 070104 应用数学 喻祖国 118 湘潭大学 郭志新 准 - 维纳米管结构体系的晶格动力学研究 070205 凝聚态物理 丁建文 119 湘潭大学 李俊 碳气凝胶 / 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070304 物理化学 王先友 120 湘潭大学 张海佳 苯乙烯及其衍生单体的光活化室温 RAFT 聚合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蔡远利 121 湘潭大学 唐欣 玻璃态高聚物的非线性蠕变与物理老化行为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罗文波 122 湘潭大学 叶志 (Bi,Nd)4(Ti,V)3O12 铁电薄膜的制备及薄膜印记失效分析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唐明华 123 湘潭大学 陈智能 高性能小波的提升构造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高协平 124 湘潭大学 张玉亮 地方政府公共项目委托代理风险管理研究 120401 行政管理 彭国甫 125 湘潭大学 唐开元 政府采购公益诉讼法律问题研究 410100 法律硕士 颜运秋 126 湖南农业大学 钟云华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 040106 高等教育学 应若平 127 湖南农业大学 田志坚 苎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 cDNA 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071009 细胞生物学 张学文 128 湖南农业大学 谭显胜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蛋白质分类及含氟农药活性预测 090120 作物信息科学 周铁军 129 湖南农业大学 李锦卫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油菜种子信息研究 090120 作物信息科学 廖桂平 130 湖南农业大学 张永生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外显子与内含子识别及回归预测研究 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袁哲明 131 湖南农业大学 文春晖 我国企业融资制度演化的研究 120202 企业管理 李明贤 13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杨凌云 竹纤维 / 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 喻云水 13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张仲凤 尾巨桉木材胀缩规律的研究 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 刘文金 13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罗鹏 森林资源分布图自动综合技术研究 090704 森林经理学 石军南 135 湖南中医药大学 秦明春 TNF-2 介导下黄芩苷作用于人蜕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研究 100600 中西医结合 王若光 136 湖南中医药大学 欧明娥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性改变及 PKC 活化影响的研究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邓常青 137 长沙理工大学 鲁祖亮 OldroydB 型流体流动的混合有限元方法和收敛性质的研究 070104 应用数学 张宏伟 138 长沙理工大学 陈纯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质床面流动特性研究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蒋昌波 139 长沙理工大学 余海涛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研究 120201 会计学 陈宏明 140 南华大学 顾朝亮 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恐惧消退损伤效应研究 071003 生理学 田绍文 141 南华大学 游晓星 生殖支原体 LAMPs 诱导 THP-1 细胞产生前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通路 100103 病原生物学 吴移谋 142 南华大学 代小艳 LXR 激动剂 T0901317 抑制 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且促进 ABCA1 表达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唐朝克 143 南华大学 欧阳运富 多环芳烃暴露标志物 1- 羟基芘检测新方法及应用研究 100405 卫生毒理学 王永生 144 湖南科技大学 易秋平 创新型产业集群研究 020205 产业经济学 刘友金 145 湖南科技大学 龙跃 奥古斯特威尔逊三戏剧中的布鲁斯音乐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曾艳钰 146 湖南科技大学 谢东海 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的关键问题研究 081901 采矿工程 冯涛 147 湖南工业大学 张春顺 膨胀土地基桩的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081401 岩土工程 肖宏彬 148 吉首大学 万义 湘西地区农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白晋湘 149 长沙矿山研究院 黄威 基于水锤理论的新型水压振动器的开发与研究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张正学 150 湖南省委党校 陈曙光 论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革命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周正刚 中南大学: 39 湖南大学: 27 国防科技大学: 22 湖南师范大学: 21 湘潭大学: 16 湖南农业大学: 6 南华大学: 4 长沙理工大学: 3 湖南科技大学: 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 湖南中医药大学: 2 湖南工业大学: 1 吉首大学: 1 长沙矿山研究院: 1 湖南省委党校: 1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10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tchaoke 2010-8-15 11:41
2010 年 湖南 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作者姓名 论文名称 学科代码及名称 导师姓名 1 国防科技 大学 殷清清 军队综合大学本科学员队 干部 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研究 040106 高等 教育 学 胡志刚 2 国防科技大学 张允壮 战争的 经济 成本与经济承受力研究 020210 国防经济 曾立 3 国防科技大学 焦新平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 值日报告 行动研究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燕丽勤 4 国防科技大学 李永强 热稠密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对原子特性的影响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袁建民 5 国防科技大学 李九人 空间紧急救援轨道总体分析与设计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李海阳 6 国防科技大学 赵鹏铎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剪杆实验技术 080104 工程力学 卢芳云 7 国防科技大学 周红 基于 UWB SAR 子孔径图像的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080502 材料学 周智敏 8 国防科技大学 门涛 阴极等离子体及阴极表面损伤研究 080901 物理电子学 刘列 9 国防科技大学 李二保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构造法研究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雷菁 10 国防科技大学 于海 对地观测卫星的成像调度与约束修正方法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景宁 11 国防科技大学 王子路 星载 SAR 图像与光学图像自动配准方法研究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粟毅 12 国防科技大学 周韬 H.264/AVC 视频 编码中全零块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081103 系统工程 张茂军 13 国防科技大学 雷元武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硬件加速器技术研究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窦勇 14 国防科技大学 伍江江 支持服务恢复的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研究与实现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王志英 15 国防科技大学 符永铨 基于拓扑感知和无偏抽样的快速数据分发研究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意洁 16 国防科技大学 高富东 两栖车辆绕流场数值模拟及外形优化分析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姜乐华 17 国防科技大学 姚雯 不确定性 MDO 理论及其在卫星总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082501 飞行器设计 陈小前 18 国防科技大学 刘娟 超燃冲压发动机双凹腔燃烧室燃烧流动过程研究 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王振国 19 中南大学 何芳玲 业缘资本与大学 教师 专业 发展 040106 高等教育学 徐慧 20 中南大学 李金桥 大 学校 徽意象论 040106 高等教育学 时章明 21 中南大学 刘维臻 资本深化、技术选择与 中国 工业技术进步的动态关系研究 020204 金融学 黄健柏 22 中南大学 印波 刑事诉讼行为瑕疵及其效力处置 030106 诉讼法学 张善燚 23 中南大学 连宏萍 空间的转换:一项对失地农民住房的研究 030301 社会学 李斌 24 中南大学 胡扬 论 高校 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教育的互动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徐建军 25 中南大学 郭云 于灵魂中的追寻 弗兰納里 奥康纳小说《智血》原型研究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曾竹青 26 中南大学 许春翎 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 兼评林语堂译介的《浮生六记》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屠国元 27 中南大学 蒋秀玲 对中国 学生 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彭金定 28 中南大学 姜群鸥 基于 AEZ 模型的中国农业生产力的估算及其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刘兴权 29 中南大学 张汝兵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L1 的分离、鉴定及应用于黄铜矿浸出的研究 071005 微生物学 周洪波 30 中南大学 杨永佳 三种先天性遗传病家系的疾病基因定位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陈玉祥 31 中南大学 蒋日鹏 超声施振超声振动系统性能分析及铝合金超声铸造试验研究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李晓谦 32 中南大学 江楠 氧化硅基复合微粒的合成及其分散性能研究 080502 材料学 宋晓岚 33 中南大学 王光君 化学镀法制备钼铜复合材料的研究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王德志 34 中南大学 曾毅 两种动态加载条件对 7075 铝合金中剪切带自组织与损伤的影响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杨扬 35 中南大学 刘会平 碳热还原法制备 LiFePO4 及其性能研究 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 王志兴 36 中南大学 宋瑜 典型重有色金属物质流分析研究 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 郭学益 37 中南大学 阎瑾 多座不对称焦炉集气过程智能解耦与协调控制算法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吴敏 38 中南大学 曹莉 基于 BMI 方法的大系统的分散与协调控制及其优化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年晓红 39 中南大学 荣亮 基于主动队列管理的分布式拥塞控制研究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建新 40 中南大学 雷明锋 客运 专线 隧道浅埋段长大深基坑支护优化与空间效应研究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彭立敏 41 中南大学 李准 公路设计 项目 投标决策体系研究 081421 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 王进 42 中南大学 刘竞 提高海洋构筑物混凝土保护层抗渗抗裂性能的研究 081422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 邓德华 43 中南大学 吴桂平 CLUE-S 模型的改进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曾永年 44 中南大学 方东 阳极氧化法制氧化钛纳米管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081704 应用化学 黄可龙 45 中南大学 阳富强 硫化矿石堆自燃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吴超 46 中南大学 刘辉 青藏 铁路 运行安全保障系统大风预测优化算法及推广应用研究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潘迪夫 47 中南大学 肖海娟 株冶锌电解系统净化回用水水质指标研究 083002 环境工程 柴立元 48 中南大学 姜绮霞 1-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导向美托洛尔降压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100201 内科学 袁洪 49 中南大学 范洁 沙鼠短暂性前脑缺血再灌注后高尔基体与 TGF-2 的变化及 TGF-2 在高尔基体定位的研究 100204 神经病学 胡治平 50 中南大学 罗昔波 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清犬尿氨酸和色氨酸及其临床应用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唐爱国 51 中南大学 王效民 PIRH2 高表达与肝细胞癌差的预后相关 100210 外科学 杨连粤 52 中南大学 周华军 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脑内 Ang-1 及其受体 Tie-2 mRNA 表达的影响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张海南 53 中南大学 陈卓 具舒血管作用的辣椒素受体激动剂 吴茱萸次碱类似物的合成和活性研究 100701 药物化学 胡高云 54 中南大学 吴树金 AGEs 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 NHE1 活化的关系及机制探讨 100706 药理学 刘立英 55 中南大学 杨敏 UCP2 -866G /A 和 ADR3 Trp64Arg 多态性对 2 型糖尿病病人罗格列酮疗效的影响 100706 药理学 刘昭前 56 中南大学 周艳钢 新型抗精神病药哌罗匹隆与 P- 糖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100702 药剂学 李焕德 57 中南大学 张忠 信息不完全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坚强 58 中南大学 吴晓林 中国五保养老保障研究:制度沿革、 政府 责任与策略选择 120401 行政管理 彭忠益 59 中南大学 倪明胜 政治博客及其公共治理 120401 行政管理 陈潭 60 湖南大学 康雯 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 040106 高等教育学 姚利民 61 湖南大学 武次冰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有效性研究 020204 金融学 张强 62 湖南大学 贺彩银 民营对外贸易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020206 国际贸易学 刘志忠 63 湖南大学 蔡文彬 基于 CGE 模型的节能政策研究 020209 数量经济学 胡宗义 64 湖南大学 毛锦裙 初唐辞赋研究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郭建勋 65 湖南大学 潘红娅 关于日语形式名词 和 相互置换的考察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王诗荣 66 湖南大学 凌子惠 限制理论对汉语名词概念合成的解释力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刘正光 67 湖南大学 彭赏 非范畴化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状语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刘正光 68 湖南大学 吴增礼 《明夷待访记录》的待访对象辨析 060105 专门史 肖永明 69 湖南大学 陈英杰 基于功能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的分离介质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的 070302 分析化学 王柯敏 70 湖南大学 李升 具界面损伤压电智能层合结构的非线性静动力学性能与主动控 080102 固体力学 傅衣铭 71 湖南大学 梅丽芳 超硬磨料对 YAG 激光吸收系数的测定及数值模拟计算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陈根余 72 湖南大学 胡黎亮 光纤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毫米波调制和基站简化技术研究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文双春 73 湖南大学 周博文 药品灌装生产线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王耀南 74 湖南大学 廖晨 基于机器 学习 的 DNA 微阵列数据分析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李树涛 75 湖南大学 陈宇 带加强层框架 - 核心筒结构自由振动与抗震性能研究 081402 结构工程 沈蒲生 76 湖南大学 兰丽丽 基于 PCA 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故障诊断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陈友明 77 湖南大学 胥伟 阴离子法制备苯乙烯 / 马来酰亚胺共聚物接枝尼龙 6 的研究 081704 应用化学 熊远钦 78 湖南大学 陈铭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动电修复 083002 环境工程 李小明 79 湖南大学 高慧 稻草去除溶液中 Cr ( VI )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 083002 环境工程 刘云国 80 湖南大学 郝艳艳 全流通格局下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偏好研究 120202 企业 管理 雷辉 81 湖南大学 易银飞 区域 旅游 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120203 旅游管理 薄湘平 82 湖南师范大学 罗常军 直觉、表现与艺术 表现主义艺术本质论研究 010106 美学 杨君武 83 湖南师范大学 刘慧玲 四维一体视野中的心理与 文化 兼论文化心理学研究 040201 基础心理学 彭运石 84 湖南师范大学 张恒波 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成本与效益研究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李艳翎 85 湖南师范大学 刘文锋 高住低练对大鼠肝细胞凋亡调控因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瞿树林 86 湖南师范大学 侯向群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帕累托有效性研究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刘子兰 87 湖南师范大学 黎光宇 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的若干问题研究 --- 以警察介入为视角 030101 法学理论 肖北庚 88 湖南师范大学 曹兴华 从普适正义到全球正义 罗尔斯正义理论流变研究 030101 法学理论 喻名峰 89 湖南师范大学 江万里 美国 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法律制度研究 030109 国际法学 陈哓 90 湖南师范大学 杨淑丽 《说文通训定声》声符研究浅探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陈建初 91 湖南师范大学 郭君 神学存在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以北村、史铁生和海子为例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杨经建 92 湖南师范大学 廖志阳 论薛范英文歌曲汉译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蒋洪新 93 湖南师范大学 李韧 英汉类比新词的认知研究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白解红 94 湖南师范大学 马卉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 建设 与发展 050402 音乐学 吴跃跃 95 湖南师范大学 李菊香 几个全纯函数空间上的复合算子 070101 基础数学 张学军 96 湖南师范大学 欧阳章东 关于图的最大亏格研究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黄元秋 97 湖南师范大学 周文婷 原子的自激发与史瓦希黑洞的霍金辐射 070201 理论物理 余洪伟 98 湖南师范大学 蒋雪琴 电化学联用技术研究电荷转移配合物及其对多糖和 H2O2 的分析作用 070302 分析化学 谢青季 99 湖南师范大学 罗旋 虎纹捕鸟蛛毒素 - Ⅳ 与钠通道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肖玉成 100 湖南师范大学 衷晟 分子开关型 8- 羟基喹啉锰类配合物催化烯烃环氧化研究 081704 应用化学 伏再辉 101 湖南师范大学 吴开明 基于控制视角的政策执行偏差探析 120401 行政管理 周仲秋 102 湘潭 大学 黎庶乐 历史 无主体 的逻辑进程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张建民 103 湘潭大学 许振宇 湖南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估 020202 区域经济学 贺建林 104 湘潭大学 鞠成伟 财产权的观念基础研究 从法哲学理想秩序出发 030101 法学理论 胡平仁 105 湘潭大学 张强 包佶考证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徐炼 106 湘潭大学 石浩 晚清民国时期湘潭现代化进程 060105 专门史 王继平 107 湘潭大学 杨建益 蛋白质结构可设计性的研究、蛋白质结构类及人类 Pol Ⅱ 启动子 070104 应用数学 喻祖国 108 湘潭大学 陈宏波 有限宽介观环和碳纳米管环中的持续电流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丁建文 109 湘潭大学 温小琴 纳米结构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 070302 分析化学 费俊杰 110 湘潭大学 陆军建 侧链含三苯胺的 PPV 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谭松庭 111 湘潭大学 孔马斌 典型复杂曲面五轴数控侧铣加工刀位优化理论与实践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胡自化 112 湘潭大学 李密青 多目标进化算法中解集分布性的研究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郑金华 113 湘潭大学 黄继辉 Mn-Fe/MPS 低温催化处理 NOx 活性及抗毒化性能研究 083002 环境工程 童志权 114 湘潭大学 董少锋 基于品牌视角的产业集群升级策略研究 120202 企业管理 李军波 115 湘潭大学 王升平 20 世纪西方行政价值观的演变逻辑及启示研究 120401 行政管理 颜佳华 116 湖南农业大学 李雨薇 基于纳米颗粒修饰的植物激素传感器的研究 071001 植物学 肖浪涛 117 湖南农业大学 邹杰 水稻 OsHSP 基因表达分析与遗传转化研究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陈信波 118 湖南农业大学 刘显军 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相关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 RNAi 载体构建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 刘忠松 119 湖南农业大学 马先锋 湖南省 柑橘类病毒的调查与分子分型研究 090201 果树学 邓子牛 120 湖南农业大学 周智 PCs 家族成员 Furin 及 PC7 在小鼠胚胎植入和人滋养层侵润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薛立群 121 湖南农业大学 黄红英 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哺乳仔猪的影响 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贺建华 122 湖南农业大学 李学文 农村 信用社贷款定价问题研究 120202 企业管理 李明贤 12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赵梅芳 基于 3-PG 机理模型的杉木林碳固定及蒸散量模拟研究 071012 生态学 项文化 12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王保明 油茶亲环素、钙调素基因的 cDNA 克隆及亲环素基因的原核表达 090702 森林培育 谭晓风 12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牛耕耘 侧跗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 090703 森林保护学 魏美才 12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唐秀媛 基于博弈论的家具物流配送模式优化选择 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邓德胜 127 湖南中医药大学 吴露 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抗大鼠血管内膜增生及 VSMC 增殖的研究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邓长青 128 湖南中医药大学 胡胜全 人参水提物对 MPP+ 诱导的 SH-SY5Y 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及其可能物质基础研究 100800 中药学 刘塔斯 129 长沙 理工大学 杨玉娟 基于语言使用的 set 一词动态多义 网络 研究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陈建生 130 长沙理工大学 王洁 基于非线性互补函数( NCP )的电力市场动态投标模型和数值方法研究 070102 计算数学 童小娇 131 长沙理工大学 陈楠 基于整个输电网的故障行波定位系统研究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曾祥君 132 长沙理工大学 王丽丽 不完备系统中混合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的研究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罗可 133 长沙理工大学 李斌 填方路基土水汽迁移规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081401 岩土工程 王桂尧 134 长沙理工大学 陈杰 波浪在斜坡上的传播变形及与潜堤相互作用研究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蒋昌波 135 长沙理工大学 谭炯 重载交通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设计研究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刘朝晖 136 长沙理工大学 卢旭 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评价研究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卢毅 137 长沙理工大学 陆玉瑾 基于数据仓库的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120201 会计学 陈宏明 138 南华大学 高军 慢性尼古丁对大鼠恐惧条件化及消退的影响 071003 生理学 田绍文 139 南华大学 冯雪娟 脂肪组织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生及其在胰岛素抵抗发生中的变化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姜志胜 140 南华大学 郝新瑞 干扰素 通过 JAK-STAT1 途径抑制细胞 ABCA1 的表达及胆固醇流出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唐朝克 141 南华大学 冯学知 shRNA 诱导 RUNX3 沉默对 SGC7901 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贺修胜 142 南华大学 袁金涛 介质渐变关谱二阶校正法检测环境和食品污染物 100405 卫生毒理学 廖力夫 143 湖南科技大学 彭安湘 《古文苑》辞赋研究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杨昌国 144 湖南科技大学 廖传军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时频分析方法研究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李学军 145 湖南科技大学 伍爱友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理论及应用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施式亮 146 湖南工业大学 苗鹏 膨胀土胀缩规律及桩 - 土共同作用研究 081401 岩土工程 肖宏彬 147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谭伟林 点面结合法探析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覃正爱 148 长沙矿冶研究院 张立刚 细粒赤铁矿反浮选理论与工艺研究 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 余永富 149 长沙矿山研究院 潘懿 深井采矿地压灾害微震监测、预报与控制技术研究 081901 采矿工程 徐必根 150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丹 吴茱萸品种与品质的研究 100800 中药学 李顺祥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7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知道谁造假-答饶毅《猜猜谁造假》
热度 2 Eucommia 2010-7-26 08:55
昨天在科学网首页上看到一篇《猜猜谁造假》的标题,没等看作者是谁就进去看了看,一看才知是我们饶院长在他博客上新发的( 2010-7-24 9:39:38 )一篇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6847 )。正好比我转载新浪网 pentax 和 刘实的博文早了 2 小时零 10 分钟多点( 2010-7-24 11:48:47 )。所以我作为北大生科院退休的教授有义务回答我们院长的提问。既然我们院长说了我们院没有叫 Yun Rao 的教授,那肯定这个名字是造假,但如果说投诉人肯定不是我们院的教授,我觉得证据还不足。另外,从匿名信的正文看其英文写作能力比我强,而且从名字看好像是姓 Rao (中国姓 Yun 的好像不多),那他(或她)的姓名顺序是按西方人的习惯写的,因此他(或她)不可能不知道西方习惯将 title 放在姓名前的,而且他(或她)写的 title 中还是先写 Dr. 后写 Professor ,也符合西方习惯。所以我觉得他(或她)是有意这么写,以显示匿名。但他太信任美国生化杂志了,竟然没有提供直接证据,让编辑们去看原文,能看出造假吗?如果一眼就能看出来当初他们还敢发表吗?还有一点让我奇怪,美国生化杂志编辑部如果对自己的杂志信誉负责的话,应该是先向揭发人求取文章造假的证据,而不应该先向揭发人 单位 查证有无此人,这好像也不符合西方文化的习惯,倒有点像中国官场上某些大贪官的做法。而且更奇怪的是这竟成了你断定他(或她)不是北大教授的证据。从你文中的口气看你好像与方舟子的关系不一般(我只是猜),但是我觉得作为北大生科院的院长应该先查一查方是民论文中的图 4B 和 C 是否是如投诉信中所说是拼出来的再下结论,而不应因为投诉人用了假名字就肯定是诬陷。据我所知,现在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了保护匿名揭发人,而且对匿名揭发的案件一定要调查。我现在向你证实,揭发人揭发的是事实。造假的就是方是民,即方舟子。我转载的博文中有原揭发人新浪博主 pentax 将方文中图 4C 的放大复原图,现在再次放在文后,请你和诸位网友鉴别,其中左边的胶版照片是由两张拼成的,右边的胶板照片是由三张拼成的,根据我在生科院教了多年生物摄影课的经验可以断定,他是用放大的照片拼成后再翻拍缩小而成(如果当时方所在的实验室也像中国一样没有 Photoshop 软件的话),因为文中照片太小,审稿人(包括博士论文评审人)出于对作者导师的信任是不可能去放大复原核对的,所以靠低分辨率骗过了他们的眼睛,但这一点是不可能骗过他的导师的,所以他的导师在给刘实的回信中间接承认这些图是拼成的(见我转载的刘实的第二篇博文《 被疑论文数据造假:方舟子沉默不语,其导师间接承认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0jz95.htm) )。我想这可能是文章为什么在方毕业后多年才发的原因,也可能是文章中没有其他人署名的原因,但他的导师为什么最终同意他送出去发表,那只有问他的导师了。我在职期间,不仅我,而且北大生科院(我想其他院校也是一样)任何一位真正做学问的教授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学生在学位论文或发表的论文中用这种造假照片,如果美国生化杂志认为这种照片不是造假可以发表,那它就是千年杂志万年杂志在我和广大生物学工作者眼里也将变得一文不值,难道你还认为它是享誉全球吗?如果这种拼接的照片不算造假,黄禹锡的造假案也该翻了,华南虎造假照片的案也该翻了。如果你承认我说的是事实,还认为那位匿名揭发的人是诬陷吗,是在给北大生科院抹黑吗? 附:饶毅原文 猜猜谁造假 美国《生物化学杂志》( JBC )是国际生物化学界享誉百年的主要杂志。近日,其编委会收到一封奇怪的电子邮件,投诉方是民(笔名方舟子)十四年前的论文。 投诉者给自己取名 Yun Rao ,号称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用 gmail 与杂志编委会联系(内容见附件)。 编委会发现,我也向他们证实: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没有叫 Yun Rao 的教授。编委会也发现方是民的论文没有造假。国际科学界,不会让通过诬陷来抹黑的人得逞,这和中国目前的文化不同。世无完人,方舟子肯定有错的时候。做错的时候,不妨批评。但如果有谁相信捏造的谎言,一定是本身有问题。投诉者以北大教授名义给重要杂志编委发出有问题的英文信件,是想让北大在国际同行面前出洋相? 投诉者不知道信件末尾 教授 如何规范排列,也不知道论文如果出现造假其后惩罚的常规做法和相关用词,竟然要正规机构 trash 一篇论文。是投诉者造假、还是方是民造假,可能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投诉者编造自己的名字、工作单位和北大教授头衔,反映了什么,可能也不难辨别? 附 From: Rao Yun Sent: Thursday, July 22, 2010 8:42 AM Subject: A paper with fake data Dear Editor: We read a paper entitled RNA Polymerase II-associated Protein (RAP) 74 Binds Transcription Factor (TF) IIB and Blocks TFIIB-RAP30 Binding published on Vol 271, No. 20, Issue of May 17, pp. 11703-11709, 1996, JBC. We suspect that the data in Figure 4B and 4C were artificially spelled out. By using a high resolution screen,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re was one imprint line in the middle of the gel in Figure 4B, and two imprint lines in the gel in Figure 4C. The background difference can be seen if you adjust the whole image background. Therefore these two figures were manufactured. We would like to request your investigation and to ask the authors for explanation. Based on the case of the scientific misconduct, this paper should be trashed since such a kind of behavior is prohibited and should be regarded as artificially manufacturing data. We understand that sometimes a scientist may merge two gels into one figure. However, the merged two parts should be separately demonstrated. Unfortunately the authors merged two gels into one to mislead readers. Even worse, the authors used a box to group the two/three parts together as if all the lanes were from one gel. This is an obvious scientific misconduct. We consider that such a kind of behavior damaged the reputation of the journal badly. We strongly request the journal to trash the paper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report this scientific misconduct case to NIH and the institute of the authors. We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and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incerely yours, Yun Rao, Ph. D., Professor;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Email: rao.yun434@gmail.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532 次阅读|103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yangwubin 2010-6-24 10:55
学位论文是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是评判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学位申请者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为规范和统一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加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以下要求 : 一、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战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逻辑严谨,文字通畅。 (一)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要注意在基础学科或应用学科中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硕士生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开始,应包括文献阅读、开题报告、拟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科研调查、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文字总结等工作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半。 (二)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要选择在国际上属于学科前沿的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要突出论文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并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重要的环节,其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两年。博士研究生入学后,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科研方向,收集资料,阅读文献,进行调查研究,选择研究课题。一般在第二学期,最迟在第三学期通过开题报告并制定论文工作计划,之后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分阶段报告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情况。 二、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封面、论文摘要、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 (一)封面 根据原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 GB7713-87)的封面要求,特规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封面格式(见样张l和样张2)并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l. 分类号 必须在封面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的类号。 2. 编号 各培养单位自定。 3. 密级 论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型论文则可不注明密级)。 4. 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题目应当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 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5.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必须是被批准上岗的指导教师。 6. 申请学位级别 填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7. 学科、专业名称 按国家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名称填写。 8. 论文提交日期和论文答辩日期 按实际提交和答辩日期填写。 9. 培养单位 填写培养单位全称。 10. 学位授予单位 填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二)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 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在 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并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号括起后,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的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无论中英文摘要都必须在摘要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三)论文目录 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四 )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引言 引言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要求言简意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除了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外,还应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本项研究工作前提和任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涉及范图和预期结果以及该论文在已有的基础上所解决的问题。 2. 各具体章节 3. 结论 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 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五)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 1. 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 期刊名,年份(期数):起止页码 2.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地: 出版单位,年份. 起止页码 (六)发表文章目录 指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在各类正式刊物上发表或已被接受的学术论文。 (七)致谢 表达作者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及亲属的感激之情。 三、学位论文的书写、装订要求 (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用中文书写 l. 论文题目 :黑体小三号 2. 论文章 :黑体四号 3. 论文节 :黑体小四号 4. 正文 :宋体小四号 5. 为美观方便起见,要有页眉,奇数页上注明每一章名称,隅数页上注明论文题目。 为了便于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位论文亦可有英文或其它文字的副本。 (二)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如图 l,表l,附注:1,文献(1),公式(1)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来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三)文中所用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四)学位论文封面采用全院统一格式,封面用纸为 150克花纹纸,博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红色,硕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蓝色(见样张)。 (五)学位论文一律用A4打印纸装订。 博士封面颜色(红色花纹纸) 硕士封面颜色(蓝色花纹纸)
个人分类: 科研之路|9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果你还没有(正在准备)举行学位论文答辩的话… …
zhanglijun1 2010-5-22 08:4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高峰了,老师和学生都要紧张忙碌一段时间。如果你还没有举行但正在准备论文答辩,除了那些常规的注意事项,我个人觉得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或许是有益的: 1. 从思想上重视学位论文答辩 。如果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生就这一次。不管社会多么浮躁,不管现在答辩如何走过场,自己还是要对得起自己。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示出来。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表演要保证精彩。 2. 务必熟悉报告内容 。自己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撰写到多少遍的修改,再到试讲,花费了多少心血,理应对自己的每个数据、图表都非常熟悉,对自己学科领域的发展比较熟悉。如果自己能试讲 10 遍以上,如果做到一开口就能一口气讲下来,一定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3. 做到能脱离幻灯片演讲。 按照一个故事的开始、进展、结束进行讲述,有详有略,有简有繁,有重点,有核心,前呼后应,有内在逻辑性。辅以优美潇洒的肢体语言,缓而紧凑的语速,抑扬顿挫的声调,那一定是一场精彩的报告。 4. 开场很重要。 故事是否吸引人,如何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是很有技巧的。认真设计一下是必要的。但不管怎么花哨,一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必须要给听众介绍清楚的。别以为答辩委员都是行家,该科普的要科普。 5. 报告 最后也很重要。 忙活了这么久,图表展示了一大堆,那么到底发现了哪些重要的结果?获得的结论有哪些新意?不要以为每项结果都是重要发现,不可能的。一定要舍得花费时间,把精华的几句话凝练出来。本质上说一个人能够获得学位的条件是由于他(她)对人类创造了新的知识。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第一要求,演讲要体现这一点。 6. 回答问题也很重要 。实事求是,不绕圈子。知道的,一定发挥出水平来;不知道的,直说也没问题的。当然,通过回答问题会反映出几年来你肚子里装了多少货,长了多少见识和本事。别大意。 7. 礼貌、真诚 。 我们学生说了,答辩人开始感谢一下参加答辩会的专家和来宾是必要和应该的;论文内容介绍完后,满怀激情地感谢几年来所有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也是必不可少的。记住不要把导师夸得那么伟大,那么神圣,有些词语很好听很华丽,但导师听了会冒冷汗、虚汗。感谢,是真情的流露,真情表达。失去了真,虚头八脑的就不必了,那直接走过场就算了。 8. 打扮得精神点 。女生穿上自己喜欢的裙装,男生穿上整洁干净的衬衣;修整一下发型也是需要的。整洁庄重大方,把美好的形象留给大家,留给自己,很值得的。 9. 留影 。 别忘了答辩后照张相。几十年后会给你很好的回忆。 10. 其他?问问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 真诚地祝福!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1857 次阅读|1 个评论
适度创新
周春雷 2010-5-17 23:30
记录下刚参加完预演的感悟:创新要适度,过多的新意会被人视为浮躁的术语创新。这年头,很少有人能静心品味别人即使已经成体系的思想了,呵呵。 我一直坚信:如果h指数的提出者生在中国,它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影响。 能过就行,懒得期望什么。大江东去 只有这样清凉的夜雨,才能匹配这样微喜似狂的心境。
个人分类: 感想|6257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位论文如何导入endnote?
fatmoon599 2010-4-8 22:06
① 查找 西文学位论文常用的数据库是 proquest ,但是一定要选择文摘数据库检索 http://proquest.umi.com/login ,检索结果出来后选中文献后点击 Export 可以直接把文献导出到 endnote 中; ② 中文数据库 CNKI 学位论文导入endnote ,注意几点: 通过网址 www.cnki.net 进入; 保存 endnote 形式文本 修改 endnote import 过滤器默认导入文献类型为学位论文 在endnote选择import进行导入
个人分类: endnote问题|40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开展研究工作及学位论文撰写-研究室例会
pingyang 2010-4-8 15:53
谈谈开展研究工作及学位论文撰写 - 研究室例会 面对目前浮躁的学术氛围,本实验室大力提倡研究人员在研究工作中要脚踏实地、严谨科学的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特别是实验研究工作,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格杜绝学术抄袭、造假等不良学术风气。 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顺利毕业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在学位论文撰写中要注重突出自己工作内容,如何撰写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对提升研究生的理论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继续学术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从以下几点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及学位论文写作: 1. 科学设计实验方案、尊重实验结果 实验工作作为检验或预测理论的基本手段,可以很好的从侧面反映或预测理论的正确与否。但是由于实验的实际操作性,可能由于实验过程中的某些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导致实验的误差很大或失败,不能因此放弃实验,应该充分总结、深入讨论实验过程,寻求实验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成功的进行实验工作做准备。 2. 注重结果的深入分析及创新点的归纳 针对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提倡研究人员在研究工作中要注重实验、仿真结果的深入分析。对结果的图表描述要详细、准确,力求深刻分析探讨、反复对比分析,力争形成创新性的结果或预测。对于仿真,要力求全面考虑影响因素,准确的建立仿真模型是仿真顺利进行的唯一保证,要充分考虑实际物理状态。例如,实际工作中,不管是材料还是器件,具有缺陷的材料和器件是真实的物理状态。因此,在仿真中,不同参数、不同缺陷下的失效机理具有更实际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3. 实验数据分析 一套经典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将会主导一段很长的历史潮流,二战后的日本为发展经济,提出科技创新时,曾经提出合适的组合或者局部修改亦是创新。因此,并不是只有新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才是创新,针对不同目标,采用合适的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数据处理算法的改进或融合都是学术创新的手段之一。当然能提出原创性实验方法和理论是实验室追求的目标之一。 4. 提倡学术自由、学术争论;倡导自由的学术氛围 提倡师生之间、研究生之间进行深入学术讨论,自由、平等的学术探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开拓学术视野,增长见识,有助于研究生之间碰撞出学术创新的火花。基于波普尔的证伪论,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科学是在不断的证伪中前进发展的,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在争吵辩论中诞生的。因此,提倡研究生不仅同自己的师兄弟进行讨论而且提倡与更多的专家、学者、老师进行讨论争鸣,培养学术风气,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最后,提出几点希望:第一,继续保持稳重的心态,面对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保持心态的良好发展;第二,提倡利用课余空闲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包括读二十五史等文人科学书籍),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第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研究生,不能整天在研究室,建议多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并提议近期组织研究室外出爬山、郊游或野炊,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个人生活技能,增强研究室科研团队之间的团结凝聚力! 另附 : 博士生张立强《读书有感》一首 读书有感 孜孜不倦求学路,自以经纶诗满腹; 历尽万事方知难,蓦然回首而立年; 少时豪志何时现,愿以功成慰国强; 奈何儿孝亲不待,人间正道是沧桑。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
wangyunwu 2010-3-31 22:10
王运武 每逢学位论文的选题阶段,总会有同学或朋友与我交流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其中交流最多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我总结的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如下: 1.具有创新性 2.具有挑战性 3.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 。具体表现在对学科或专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能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特指教育相关专业学位论文) 4.最好有项目支撑 5.有能力完成 6.自己特别感兴趣 7.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以上建议供参考,希望对即将进行论文选题的朋友有参考价值。 备注:2010年3月31日总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库建设探索
libseeker 2010-3-23 09:09
1 背景介绍 所在学校为省属本科院校,利用TPI系统建设有海洋专题数据库。在熟悉TPI软件功能与分析海洋专题库的资源构成及利用状况的过程中,图谋以为建设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库很有意义。因为,我们学校为本科教学型学校(硕士点建设单位,暂未正式招生)。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大都是学术类资源,离本科学生有一定距离。学士学位论文库对广大师生均有帮助,且确实具有本校特色。欲先期建设涉海类专业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库,作为海洋专题数据库的一个字库。待有条件再建设全校范围的数据库。甚至可以进一步考虑建设学术机构库。 2 调研情况 通过向教务处及相关老师了解。2009年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共86篇,其中涉海类8篇。每年省级优秀论文大概10来篇,平均每个二级学院1篇。海洋学院二级学院院级优秀论文大约30篇左右。我想,如果做近3年二级学院以上的优秀论文,3年大约100来篇,从规模上来讲不错。但是有老师反对说二级学院的院级优秀论文质量可能会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只是为了平衡优秀指标而优秀。要做就做有质量保证,且可能持续发展的,思路调整为做校级以上优秀论文。 经了解,教务处有历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汇编,这里的摘要不是文摘,是符合期刊发表的小论文。纸质文本教务处有收藏,但电子文本没有,需要向相关老师索取。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及教学秘书处可能会有近年电子文本。但同时又一个问题,要制作成数据库,需要论文指导教师授权,因为部分论文很可能是指导教师的在研项目,可能涉及保密内容。了解论文的来龙去脉,主要是为了形成工作思路:尽可能的流畅有序,尽可能的减少工作量,尽可能的能够可持续发展。 先期按图索骥向5名教师索取优秀学士论文电子稿。我希望通过以小见大,且可以以它们作为试验材料,以确保Yes we can。先后得到反馈的目前只有两篇,一篇提供的是小论文(非与纸质学位论文对应的电子文档),一篇表示修改后提供。这样的情形与我所期望的相距甚远。进一步了解向其他指导过学位论文的老师了解情况,提供了一位学生完整毕业论文电子文档,发现毕业论文说明书包括目录、摘要、正文等3个档,并未形成类似博硕士论文那样完整的1个文档。这样的状态,通过论文提交形式建设数据库恐怕是做不起来;通过扫描纸质论文途径,工作量太大了。 3 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库有些学校确实已经在建设之中,有若干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然而,联系实际实践起来确实不易。我将做进一步的探索。希望各位师友不吝赐教。谢谢! 附:联系邮件 x老师: 您好! 海洋专题数据库( http://libocean.hhit.edu.cn/ )拟新增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欲先从海洋类专业做起。将近三年的校级优秀学士论文加工成网络数据库(类似我校的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供本校学生检索利用。从教务处了解到,您指导的《xxxx》是2009年优秀论文。不知是否同意该文上网?若同意是否可以提供电子文档? 如蒙支持,非常感谢! 图谋 图谋联系方式:略 回复: 1 你好!该文电子稿在附件中!另外教务处有排版后,校对过的电子稿!(图谋注:电子稿为学位论文摘要。) 2 好的,我修改后传给你。 x老师: 谢谢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设想是利用清华同方专业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将我校的优秀学士论文制作成特色数据库。它的前提条件是学位论文必须遵循统一的格式,与博硕士论文相似。理想的状态是可以通过系统提交规范的学位论文电子文档,如果需要扫描进行数字化工作量过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经过初步的调研,我校学位论文电子文档这方面似乎没做统一要求。教务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看到的内容同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一样,这样的形式不适合做特色数据库。 简言之,我希望得到的是同纸质版学位论文一样的电子文档,在此基础上进行我校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可行性分析。 图谋 敬上 相关资料 : 1 王欢.TPI系统在我校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http://222.27.200.5/zixun/²//TPI³¾½.doc 哈尔滨理工大学博硕士论文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自建数据库,所以我以它为例,介绍一下利用TPI组建数据库的全过程。 1、确定资源对象、标准、分类法 哈尔滨理工大学博硕士论文库里收藏的是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的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在书写论文的时候一般是用word来编写的,word格式方便编辑,但它并不是一种适合放到网上供其他人下载的格式,因为word格式的论文易修改、粘贴、复制的特性不利于论文知识产权的保护,甚至会为那些蓄意抄袭他人作品的人打开方便之门。所以,此数据库一致采用PDF格式的论文,这种格式的论文既方便下载又能很好地保护了论文的知识产权。 本库采用的分类法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建立数据库,设置检索字段,输入数据 TPI安装后,在工具栏上选择新建数据库,然后选择数据库模板,TPI提供多种数据库模板:CNKI风格、Google风格、EI风格、OCLC风格、图片风格等等二十多种供选择,哈尔滨理工大学博硕士论文库选择的是CNKI风格的模版。接着给数据库命名,接着就可以定义检索字段了,根据此数据库的用途和实际需要,我们共定义了十四个字段,分别是:作者、学院、专业、关键词、中文题名、英文题名、分类号、指导教师、学位名称、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毕业年度、目录和全文,这些字段今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添加和删除。最后,设置完数据库的发布选项和数字对象的命名方式就完成了整个数据库的建立工作。 之后,再一个一个地把PDF格式的论文引入到数据库中就可以了。 3、标引、分类数据 数据输入完之后就要标引数据了。标引即指把论文每一个检索字段的内容标示出来,告诉计算机每个检索字段的内容应该在这个论文的哪一部分,所以,用户检索该字段,实际上就是检索标引出来的字段。 标引完数据后就可以分类数据了。分类是指按照中图法的规则,把论文归纳到相对应的类目里。一般来讲,数据库都有分类检索这种检索方式,把论文分类正是为能够分类检索做铺垫。 4、内容发布 制作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发布出来,供读者检索。TPI系统里的内容发布平台CPS可满足我们的不同需要,把数据以各种风格发布到Internet上。只要在数据库管理栏里选择要发布的数据库,设置好概览字段和细览字段等项目,就开始Web发布了。 整个数据库建库的过程就是这些。 2 曹如国、徐兴余、谭永钦.利用TPI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探索.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 ):89-92 利用TPI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平台开发了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该库利用历届教务处每年提供的毕业生论文资源,建设成网络版数据库,并以网络方式供校园网内的读者浏览、下载使用。这一工作使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第一步。它证明了图书馆有自己建设数据库的能力,可以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自建数据库。为方便用户查询数据库,利用了元数据标引工具进行标引。提供作者、题名、专业、指导老师、摘要、关键词等十几个检索字段。还建立了专业分类的导航树进行导航,可根据系、院、年级、学科查找论文,可利用原文下载和在线浏览两种阅读方式。这一工作,为每年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和资料参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8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Endnote中同时引用多种类型文献方法
dingyuan0314 2010-3-9 22:19
多类型文献输出方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2009图书馆学情报学博硕士论文概况
libseeker 2009-12-20 12:49
2009年12月19日检索。检索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学位年度2008-2009)获25篇。 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2008年度:图书馆学81篇;情报学79篇。2009年度:图书馆学29篇;情报学55篇。详细情况附后。图谋认为,实际情况比这个结果要多得多,种种原因,目前商家收录的只是小部分。供参考!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学位年度2008-2009 1天一阁藏明代文献研究 【作者】柯亚莉 【导师】崔富章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9年,博士 【关键词】 天一阁; 范钦; 藏书; 明代文献; 学术价值 【摘要】 国古代藏书家和藏书楼在保存文献、促进学术和传播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宁波范氏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足称藏书家之巨擘,本文选取天一阁藏明代文献为研究对象,重点便是为了突出其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的价值与意义。论文分五章。第一章综述了天一阁及其藏书研究的概况,指出其的不足。第二章分析了天一阁藏明代文献的背景和条件,考述了天一阁创建者范钦的从政简史、交游情况及其藏书目的、藏书来源和建阁时间,追踪考察了天一阁藏书散出的三条线索以及天一阁原藏明代文献在今天各图书馆的庋藏情 【下载频次】23 【被引频次】 2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策略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牟冬梅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牟冬梅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博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知识组织; 语义互联; 本体 【摘要】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基本上还是围绕资源建设与服务设施两方面来进行,将知识作为工作对象,围绕着知识搜集、描述、组织、检索和使用展开研究,并且关注知识的应用环境和应用群体。因此,知识组织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本文借鉴知识工程领域的语义互联理念,以本体构建为切入点,从创新和丰富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语义关系的层面,探索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策略及可行性方案。在综述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研究现状和界定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概念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重点和 【下载频次】101 【被引频次】 3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与服务共享模式研究 【作者】沈涌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沈涌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博士 【关键词】 数字信息资源; 整合; 策略; 服务; 共享 【摘要】 海量信息的飞速产生,迫使各类机构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的过滤和有效利用各种信息上来。信息资源整合由于能有效得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成为大家广为讨论的话题之一。本论文将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比较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和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技术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在对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进行全面深入地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国内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差距,借鉴比较成功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和整合系统,为提出整合策 【下载频次】139 【被引频次】 4《云谿友议》校註 【作者】王宁 【导师】吴在庆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厦门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厦门大学,历史文献学,2009年,博士 【关键词】 《雲谿友議》; 校對; 箋證 【摘要】 《云溪友议》,晚唐处士范摅著,其文之记载自玄宗始,终于僖宗干符年间。内容所记多为文坛轶事,共六十五条,其诗话居十之七八。作为唐代笔记保存较为完整的著作之一,其以唐人说唐事,使后代的文史研究者往往据以为证。赵彦卫《云麓漫钞》论唐人笔记小说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三位一体杂糅其间。虽其纪事虚实纷纭,不可以为征信,但在荒诞不经的外表之下抽丝剥茧,依然可以捕捉历史之真实脉络。本文为《云溪友议》作笺注,以黄丕烈、张元济《四部丛刊续编》所收之明刻三卷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本,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5语言背后的文化流传:一组西夏藏传佛教文献解读 【作者】段玉泉 【导师】陆庆夫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兰州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2009年,博士 【摘要】 本论文选取了一组周慧海翻译的西夏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它们是《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以及《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选择这样一组文献是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性。在目前出土的西夏文献,夏、汉两种文本俱存的文献资料为数极少,本论文涉及的三部作品除西夏文本外,还发现有同期的汉、藏文本,这样共时的多文本语言材料在西夏文献目前只发现三例,此其特殊性之一;三部作品又都与同一批人物相关涉,其西夏文本、汉文本分别由西夏僧人周慧海、鲜卑宝源翻译而成,它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6叶德辉《书林清话》笺证 【作者】任莉莉 【导师】严佐之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9年,博士 【关键词】 葉德輝; 《書林清話》 【摘要】 葉德輝的《書林清話》是近代極有影響的版本學著作,本論文对其書作了較為細緻的研究。論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葉德輝的生平與学术,探索了《書林清話》撰述的緣起與體例、傳播與研究、成就與局限,并對校箋的體例作了說明。第二部分是《書林清話》箋證。大量利用書目題跋文獻來說明版本狀況,是其書的一大特色,計共引書目題跋70多種,2200餘次,言必可徵,允稱宏富,而徵引故實,偶疏於檢點;書寫文字,或訛於亥豕,筆者一一查核原文,勘其文字,并對書與藏書、刻書及目錄版本學有關的掌故、史實詳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7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与应用研究 【作者】李景 【导师】孟宪学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管理,2009年,博士后 【关键词】 本体; 领域本体; 花卉学; 知识库; 语义标注; 大规模本体开发环境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将本体的概念引入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图书情报领域。在这些领域,本体研究是关于知识概念表示和知识组织体系方面的研究。在图书情报领域,本体通常是指一套有关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术语词表,以及术语之间关系的规范和说明。本文在调研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和网页的基础上,全面研究探索了2004年以来本体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阐述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本体研究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内容,探讨了本体构建的相关理论,热点领域和主要技术方法。对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8引文分析学的知识计量研究 【作者】梁永霞 【导师】刘则渊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大连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2009年,博士 【关键词】 引文分析; 引文分析学; 知识计量; 科学知识图谱 【摘要】 引文分析法作为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成熟的定量研究方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许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尤其在描述学科的演进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同时在对科学的评价方面也硕果累累。然而,引文分析虽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却甚少涉及对自身发展的分析。本文立足于引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利用科学知识图谱说明了引文分析的发展历程及引文的知识流动过程,探讨了引文分析学的学科结构及应用功能。首先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引文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图并对图谱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9敦煌写本《籯金》研究 【作者】李强 【导师】郑炳林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兰州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敦煌文献; 类书; 籝金; 李若立; 阴庭诫; 张球 【摘要】 敦煌写本《籯金》,是一部失传类书,共有9个卷号,英藏敦煌文献保留有3个卷号,法藏敦煌文献保存有6个卷号,唐李若立撰。《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等都没有著录。根据敦煌写本《籯金》叙录得知原书分为五卷百篇,目前保留的主要有卷一第一至第二十篇,卷二第二十一至三十二篇,卷三第四十八篇和第五十三至五十八篇。罗振玉、刘师培、王重民以及王三庆等对《籯金》作过题跋叙录及粗略研究,认为李若立为唐代人,无略出字样,当为李若立原书,这部类书除了辑补佚书有所帮助之外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0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 【作者】郭立暄 【导师】陈正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版本; 原刻; 翻刻; 初印; 後印 【摘要】 本文以國古籍為例,以古籍版本學十分重要又尚未引起學界足夠關注的原刻翻刻和初印後印問題為研究對象。全文前有導論,在回顧相關研究史的基礎上,概述了本課题的研究目的。正文分上、下二编:上编通論分二章,分別考察原、翻刻本及初、後印本的差異及鑒別要領,初步歸納了相關現象顯示的某些規律,并相應地對其文獻價值高低、文物價值優劣作了評估。下编實例分四章,採用書志的形式,著錄歷代典型版刻八十種(其宋刻本十二種,元刻本十二種,明刻本三十四種,清刻本二十二種),逐種考訂了各本現已可 【下载频次】21 【被引频次】0 11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形成机理研究 【作者】王姣 【导师】徐宝祥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王姣 【发表年期】2009年07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组织间信息系统; 协同; 自组织理论; 协同形成机理; 协同度评价 【摘要】 随着信息系统在组织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能够支持信息更加快速高效的在组织之间进行传递,组织开始要求信息系统能够跨越组织的边界,从而形成了组织间信息系统。本文综合运用管理学、信息科学、情报学、复杂科学、数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围绕着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问题界定影响因素原理分析模型分析程度评价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工作。论文在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关于组织间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组织间信息系统 【下载频次】103 【被引频次】0 12《艺文类聚》编纂研究 【作者】韩建立 【导师】张金梁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韩建立 【发表年期】2008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历史文献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艺文类聚》; 类书; 编纂; 分类; 目录; 文体 【摘要】 本文选取《艺文类聚》的编纂动因、主导思想,编纂结构与体例,以及编纂与分类学、目录学、文体学的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考察。试图通过这一个案的研究,总结类书编纂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建立类书编纂学,提供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本文重点剖析《艺文类聚》类目编排的深刻内涵,分析以类相从、事文合璧的编纂方法与类书体制,论述参见的方法。探究分类思想的渊源,揭示其分类体系所反映的传统文化观念。指出它有效运用了类目注释、互著与别裁、类目参照等目录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应用价值;它拥有分类与主题 【下载频次】125 【被引频次】0 13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实证研究 【作者】唐承秀 【导师】吴慰慈; 李炳穆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唐承秀 【发表年期】2009年07期 【作者基本信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 管理沟通; 实证研究 【摘要】 沟通是管理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当今图书馆的工作环境,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的群体。有效的管理沟通便是能够使组织更加健康、有活力的渠道之一。在以往企业界所进行的研究,已经证明沟通满意感与工作满意感、组织承诺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发现我国图书馆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和态势,本文结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作为研究的工具,对我国当代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沟通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全文共分九章,主要内 【下载频次】212 【被引频次】0 14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朱增勇 【导师】李思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2008年,博士 【关键词】 农业图书馆; 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四元一体化; LibQUAL+TM 【摘要】 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农业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馆藏结构、服务方式和图书馆员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用户为心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很少,实践上,以用户为心的服务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有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围绕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的运行模式,分别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服务项目、服务理念和服务人员等6个方面对 【下载频次】354 【被引频次】0 15中国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研究 【作者】卓文飞 【导师】潘淑春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2008年,博士 【关键词】 农业; 数字图书馆; 信息集成服务; 资源整合; 系统设计 【摘要】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系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信息集成服务是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重点与未来趋势。数字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是基于用户需求,无缝集成数字图书馆资源、技术、组织、服务等要素,融合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服务方式,可使用户得到动态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致的、面向主题的信息服务。研究全面梳理数字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理论、方法与实践,把握国内外集成服务主流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图书馆现状以及集成服务需求,构建国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系 【下载频次】493 【被引频次】0 16两晋南北朝儒经义疏研究 【作者】刘卫宁 【导师】王彦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暨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3期 【作者基本信息】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儒经; 义疏; 体式 【摘要】 两晋南北朝儒经义疏,为国儒经义疏学之渊源,亦为传统汉语训诂学史之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国学术,几达千年。本文通过对此一时期儒经义疏之系统考察,辨正其名义、体式之异同,探究其沿革、嬗变之缘由,考述其内容、体例之特点,并力图由此呈现出两晋南北朝儒经义疏之整体面貌。全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本文之第一章。此部分通过对历代义疏书名义、体式等特点的考察,对义疏体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定义,并根据其体例特点进行分类。第二部分为本文之第二至第四章。此部分通过严整的考证和爬梳,整理出目前可 【下载频次】50 【被引频次】0 17《兰亭序》版本流变与影响 【作者】陈忠康 【导师】邱振中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央美术学院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兰亭序; 版本; 刻帖; 真迹; 拓本; 临摹 【摘要】 本文主要内容为梳理王羲之《兰亭序》(以下省称《兰亭》)版本的历史流变,并对其传播影响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这一研究,反思宋代以来以刻帖为范本的历史阶段人们的书法学习境遇。第一章例举了《兰亭》研究史的基本文献与成果,并对相关的三个问题版本命名、描述与分类方式做了探讨。第二、三章分唐、宋、元与明、清两个时期去梳理《兰亭》版本的呈现状况,着重于各种风格派别与制作方式的版本在历史的流传与影响问题。第四章首先研究《兰亭》版本的形态变异特征,以及在刻帖方式下的艺术信息的流失问题;其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0 18中国传统书写用纸的文献学研究 【作者】姜昳 【导师】陈正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书写用纸; 笺纸; 套格纸 【摘要】 纸张的发明及大规模地用于文字书写,是国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选取国传统书写用纸为题,运用文献学的实证方法,以文献记载和文献实物为据,着重探讨通过绘制、印刷等方式加工,主要用于日常书写的笺纸,和通常用于古籍撰抄的套格纸,这两种历史悠久又具有国特色的书写用纸的源流、形制及其与特定书写的关联等一系列问题,意在从一个前人较少关注的视角入手,彰显国发明的造纸术与国传统书写文化的独特意蕴与价值。全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笺纸研究,下编为套格纸研究。上编分为四章。第一章薛涛笺研 【下载频次】53 【被引频次】0 19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作者】邓君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邓君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机构知识库; 科学信息; 开放获取; 资源共享; 协调激励 【摘要】 机构知识库作为变革现代科学信息交流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当前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从机构知识库研究理论基础入手,以分析机构知识库相关基础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机构知识库概念模型与利益链互动机理,对机构知识库与高校数字档案馆、学科知识库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突出机构知识库在数字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地位,探讨机构知识库与二者之间同存互依共进的密切关系;突破传统仅以自存储视角分析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影响因素的局限 【下载频次】687 【被引频次】0 20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策略与应用研究 【作者】韩毅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韩毅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语义网格; 语义Web; 网格; 知识组织 【摘要】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虽然信息领域研究人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种种努力在局部上解决了图书馆数字资源超载和数字资源孤岛的一些基础性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由表及里的变化过程,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建设)的理论方法在实践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的组织和揭示能力还远远落后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增长速度,与用户的应用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等。笔者 【下载频次】512 【被引频次】0 21自适应网络信息获取服务技术研究 【作者】刘康苗 【导师】陈纯; 卜佳俊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8年,博士 【关键词】 网络信息获取; 自适应技术; 信息拉取; 信息推送; 查询歧义性; 个性化建模; 分布式索引组织策略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可获取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但是网络资源的无序、良莠不齐等缺点也给用户获取网络信息带来了困难。网络信息获取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针对个人用户的网络信息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互联网信息产品及服务,其服务模式包括信息拉取和信息推送。自适应网络信息获取服务技术,则是根据用户需求、信息源特征、系统负载等因素,自适应地动态调整自身行为,高效、人性化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准确、全面地感知用户需求,是实现网络信息获取服务的基础。网络用户既是网络信息资 【下载频次】243 【被引频次】0 22《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 【作者】柳燕 【导师】高华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集部; 价值; 观念; 批评思想; 存目 【摘要】 18世纪的国,乾嘉学者们对2000多年的传统学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四库全书总目》可以说是乾嘉学术的代表性作品。《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大型的官修目录著作,凝聚了乾嘉时期众多学者的学识和智慧,不仅成为国古代书目编纂的里程碑,而且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堪称国古代十分重要的学术文化史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总体上沿袭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但是每个部类内部的细化分类,则有一些调整和创新。具体到集部来说,其分为五个小类: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楚辞类是《四库 【下载频次】247 【被引频次】0 23阮刻《毛诗注疏(附校勘记)》研究 【作者】李慧玲 【导师】朱傑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阮元; 《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 版本; 校勘記 【摘要】 阮元刊刻的《毛詩注疏(附校勘記)》是阮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的一種。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的《毛詩注疏(附校勘記)》。已知,《毛詩注疏校勘記》的初校者是顧廣圻,其覆校者不是阮元,而是段玉裁。阮元是總其成者。本文的主體由緒論和六章組成。在緒論,提出了阮刻《毛詩注疏》是于經學大有功勞之本但並非善本的觀點。之所以說阮刻並非善本,主要理由有三:第一,底本選擇不當;第二,最佳的通校本未能使用;第三,誤校和失校甚多。在第一章,對阮刻間世 【下载频次】47 【被引频次】0 24书法重现及其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 【作者】吴英飞 【导师】潘云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8年,博士 【关键词】 书法; 笔顺; 粒子滤波; 条件概率滤波器; 毛笔模型; 书写重现; 文字结构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 【摘要】 书法重现是对书法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出书写过程的笔顺信息和相关特征,进行书写的动态过程的重现。它在虚拟现实、文字识别、远程教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并对传播和弘扬国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书法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分析和各种应用开发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发关注,开展了许多面向书法和国画的研究工作。作为书法图像的重现,一直还是一块较少人涉及到的领域。在书法图像的一个关键重要课题,即图像笔顺的提取工作,一直是计算机图像处理作为文字识别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它 【下载频次】180 【被引频次】0 25《慧琳音义》引儒家经典研究 【作者】杨思范 【导师】王继如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苏州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苏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8年,博士 【关键词】 《慧琳音義》; 引用; 儒家經典; 價值; 校正 【摘要】 《慧琳音義》成書於唐時期,是佛經音義集大成之作,也是漢語言文字學的一大寶庫。所援引的群籍極為豐富,共徵引了700多種古籍,很多已失傳。《慧琳音義》引用儒家經典的有《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大戴禮記》、《禮記》、《春秋左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公羊傳》、《孟子》、《論語》、《爾雅》、《孝經》,其所引經文4368條,傳、注、音義等文6138條,二者共10506條,約占全書的六分之一。在《慧琳音義》所引的10506條儒家經典及傳、注、音義等文,有2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2008 图书馆学 81篇 1数据挖掘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曹美琴 【导师】杨玉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图书馆; 个性化服务 【摘要】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资源数量日益庞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要求更高、层次更深并逐步向个性化发展。于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却成为一个问题。数据挖掘就是一种适于解决这种问题的工具。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数据,如果能对此庞杂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梳理和细分,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从而为个性化服务提供决策支持,那么图书馆的潜力和价值将被最大程度地释放。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阐述的是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 【下载频次】380 【被引频次】0 2信息时代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姜利华 【导师】魏哲铭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核心价值; 图书馆; 实现路径 【摘要】 从20世纪开始,信息经济开始席卷全球,新的信息职业不断产生,信息市场逐步扩展,信息商品化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公众逐渐将判断信息价值的标准认定为市场价值,同时信息也被界定为商品。这些在信息认识方面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信息伦理受到冲击,造成了人们对崇尚理性和知识观念的不一致性,同时也造成了图书馆职业理念的分歧。图书馆自身也在寻求多种形式的变革,以便在信息社会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界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开始思考:图书馆的职业理念是什么?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近年来,世界各国 【下载频次】294 【被引频次】0 3新农村建设中陕西省农村图书馆的现状、问题研究 【作者】田金蕊 【导师】魏哲铭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图书馆; 新农村图书馆; 陕西省 【摘要】 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新农村建设的陕西省农村图书馆建设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对农村图书馆的概念予以界定,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并且对历年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农村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进行了概括,从对陕西省新农村图书馆的现状的总体分析,实际调研的情况和案例分析,找出了陕西省农村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并且对造成问题的原因一一进行了剖析。第三部分构建了新农村建设陕西省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机制, 【下载频次】126 【被引频次】0 4网络环境下书目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惠涓澈 【导师】杨玉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书目数据; 质量控制; 控制机制 【摘要】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编目工作正逐步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之间的编目合作和书目资源共享日趋明显,资源共享对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编目环境复杂化、编目主体社会化、编目工作市场化趋势使得书目数据制作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一形势下,研究书目数据质量控制具有更为迫切和深远的意义,同时具有社会和学科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 【下载频次】114 【被引频次】0 5图书馆公共关系中的危机管理研究 【作者】杨利清 【导师】杨玉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 【摘要】 进入21世纪,频繁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危机管理逐渐成为社会各组织的必修课。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的成员之一,随时面临着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图书馆管理必须将危机管理视为其组成部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分析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现状及意义,以及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架构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阐述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程序等。其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阐述的是作者撰写 【下载频次】225 【被引频次】0 6信息文化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研究 【作者】黄付艳 【导师】邹凯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文化; 图书馆; 信息服务模式 【摘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社会经济进入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并举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社会的主要服务机构,图书馆被信息文化赋予信息时代的特点和新的运作模式。在信息文化的影响下,图书馆服务工作无论在时空范围的扩大、服务内容的深化以及服务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从五个方面对信息文化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对国内外研究信息 【下载频次】157 【被引频次】0 7基于本体工具的《中图法》医药学类目的可视化研究 【作者】欧阳宁 【导师】包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可视化; 本体; Jena;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摘要】 信息可视化是情报学研究的新领域,它是一种崭新的方法,为广大用户直观、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学术界提出的可视化知识组织工具包括主题地图(Topic map)以及本体(Ontology)。国际上各种文献分类法(如UDC、DDC、CLC等),都是对信息资源的主题概念进行分类,用不同的代码表示一类信息资源的类别。本体由于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可以描述事物的属性、关系和分类,而且所包含的术语量非常大,作用与传统分类法、主题法的作用有类似的地方,所 【下载频次】11 【被引频次】0 8面向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组织研究 【作者】黄凤 【导师】刘磊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组织;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 JALIS; 联合目录; 虚拟参考咨询; 学科信息门户 【摘要】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很难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全面满足所有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能脱离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而谈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独善其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国出现了多个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初见成效,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之一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能够有效满足区域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的信息组织体系结构,这是建设和完善区域资源共享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对高校图书馆区域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概括,阐 【下载频次】53 【被引频次】0 9主题图在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丹 【导师】包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主题图; 特色数据库; 知识组织; 特种经济; 动物; 植物 【摘要】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国内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设完成了一批特色数据库,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设理论和方法,但关于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支持研究还不多,而技术支持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和引进国外新的技术手段,对于我国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主题图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知识组织技术,它在信息资源的上层构建了一个结构化的语义网,独立于技术平台,既可以定位某一知识概念所在的资源位置,也可以表 【下载频次】32 【被引频次】0 10高校图书馆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管理评估研究 【作者】杨萍萍 【导师】刘磊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区域资源共享; 管理机制; 评估; 用户需求 【摘要】 随着高校图书馆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不断深入,涉及到共享系统建设、运作、服务、测试、评估等诸多环节的系统管理工作则需要逐步地完善。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其共享水平以及共享系统的管理机制是否科学有效,这些都需要一套成熟的评估体系来进行检验和保障。由于高校图书馆区域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区域内广大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所以用户才是资源共享水平的最终检验者。因此,重视用户的作用,基于用户的需求建立评估标准,衡量高校图书馆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当 【下载频次】64 【被引频次】0 11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 【作者】王启云 【导师】刘磊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评估; 评估模型; 指标体系 【摘要】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实践上也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主要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包括:(1)通过文献调研和历史考察,目前对于数字图书馆认识的多样性,以及数字图书馆体系架构、实现方式的技术性因素还处在变化发展当,国际国内对数字图书馆评估还缺乏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可供实践的完整体系,本文将考察的对象聚焦于复合型图书馆,以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目标、职能作为背景,结合近年来数字图书馆评估的理论方法方面的研究,提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模型和目标。(2) 【下载频次】74 【被引频次】0 12图书馆2.0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穆丽娜 【导师】刘磊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2.0; Web2.0; 高校图书馆; 应用研究 【摘要】 图书馆2.0是在Web2.0网络环境下于2005年提出的新名词,它以用户为心,以Web2.0理念与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是一种新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运作方式。它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来自像Google、Amazon等网络信息服务商的竞争环境下适时提出,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对图书馆2.0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书馆2.0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图书馆2.0的内涵进行阐述,观点多达几十个。因此, 【下载频次】99 【被引频次】0 13大同市地方文献及其地域文化研究 【作者】石玉琦 【导师】李景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西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西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大同市; 地方文献; 地域文化 【摘要】 地方文献属于特色文献,是地域文化和乡土文明的载体。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作用。只有了解了大同的地方文献,才能真正了解其独特的文化,才能对大同市地方文献的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才能真正使地方文献为大同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本文以大同市地方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等方法,对大同不同历史时期地方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大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包括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汇聚一 【下载频次】37 【被引频次】0 14基于知识螺旋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 【作者】刘娜 【导师】裴成发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西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西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知识管理; 知识螺旋;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SECI模型 【摘要】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国际上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是图书馆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图书馆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主体,以知识信息为对象,以实现知识的价值和创新为目标,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心的管理。知识螺旋理论属于知识管理的方法之一。它最初是用以描述知识创造这一过程的理论。本文借用知识螺旋理论的研究成果,以知识螺旋为工具,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增长变化过程。本文立足点新颖、 【下载频次】87 【被引频次】0 15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机制及其效度研究 【作者】张婷 【导师】李景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西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西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转移机制; 知识转移效度; 图书馆; 实证研究 【摘要】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研究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机制是图书馆增加知识含量,提高知识服务水平的直接需求。为了达到知识管理,科学管理的目的,制定优质有效的图书馆知识转移机制是刻不容缓的。该研究对于图书馆知识的扩散,改善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优势组织的作用,扩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理论上,本文从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的概念,模型和过程机制研究入手,重点介绍SECI模型,总结国外学者对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研究成果。提炼出知识转移的概念,定义描述。在此基础上, 【下载频次】101 【被引频次】0 16论刘国钧先生的学术成就 【作者】魏成刚 【导师】王子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魏成刚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刘国钧; 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家; 学术史 【摘要】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家和图书馆学教育家,是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分类、图书编目、文献学、文献史、历史学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均有着突出的理论成果,在国近现代图书馆学领域,刘先生可谓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家。时至今日,他留下的著述仍然对当今的图书馆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想要研究今后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研究近现代图书馆学史,研究国图书馆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而要研究近现代图书馆学史,就离不开推动近现代图书馆学发展的 【下载频次】60 【被引频次】0 17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与构建 【作者】宋妮 【导师】王翠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 服务模式; 构建 【摘要】 随着用户对信息需求和利用的扩大,图书馆越来越重视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为了能在今天的知识社会占有立足之地,图书馆必须重新勾画蓝图并革新服务模式,以适应新技术和新要求,不断进化和完善自我。在众多新的服务方式,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无疑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最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共享空间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里,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许多高校图书馆都纷纷构建了具有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间,以此来提升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笔者通过研究信息共享空 【下载频次】246 【被引频次】0 18我国高校图书馆品牌战略研究 【作者】胡丽坤 【导师】杨玉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品牌; 品牌战略; 品牌规划; 品牌策略 【摘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图书馆为了保证自身在市场竞争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品牌理论作为一种适应当今时代的竞争优势理论,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关注与重视,品牌战略也逐渐成为未来信息产品市场丰要的竞争手段。我国品牌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步比较晚,层次较低,所以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对它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从对图书馆品牌殚论基础分析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图书馆品牌建设状况,对高校图书馆实施品牌战略的原因和可行性条件作了论述。提出了图书馆品牌战略实施的完整框架,按照品牌战 【下载频次】151 【被引频次】0 19面向学科的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 【作者】谢玲 【导师】许春漫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参考咨询; 学科; 学科馆员; 合作 【摘要】 数字参考咨询(DRS)是国外图书馆90年代后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是传统参考咨询在网络环境下的继承、延伸和发展。面向学科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则是适应当今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广大信息用户的需要和维持图书馆作为可信赖的专业信息指导者的权威地位的需要而出现的新事物,在我国,该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面向学科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背景、意义、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并从面向学科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几大重要因素参考信息源、参考信息人员、参考咨询合作体系 【下载频次】171 【被引频次】0 20福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研究 【作者】刘莎莎 【导师】孟雪梅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3期 【作者基本信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 特色馆藏; 馆藏特色化建设 【摘要】 馆藏特色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彰显自身信息价值、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作为发展较好的图书馆类型,在发展馆藏特色化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收藏能力、技术水平、科研和人才等优势,并且由于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性质,区别于公共图书馆,在特色化建设之路上有其独特之处,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对象。本文以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从馆藏特色化建设的内容、原则、目标、必要性等基础理论入手,结合笔者实地调查获取 【下载频次】157 【被引频次】0 21我国图书情报业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发展研究 【作者】欧阳建超 【导师】刘昆雄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情报行业; 数字化信息服务; 社会化发展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迈进信息化社会,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图书情报也的信息服务面临着重大挑战和机遇,传统信息服务的观念、手段、方式和内容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字环境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使信息服务呈现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并给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文章共分为六章。首先介绍了数字化信息服务社会化发展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接下来阐述了数字 【下载频次】37 【被引频次】0 22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测评研究 【作者】陈添源 【导师】邹凯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读者满意度; 读者服务; 满意度测评 【摘要】 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是高校图书馆改进和完善服务策略,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在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的模式转变过程,面对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如何调整评价标准来强化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成为新的研究课题。顾客满意作为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已经成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与确保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依据相关理论构建满意度指数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实证数据进行测评是目前顾客满意度 【下载频次】262 【被引频次】0 2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研究 【作者】杨含斐 【导师】刘昆雄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信息服务; 转型 【摘要】 当今的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受到社会变迁和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开始以自身的转型来应对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作为图书馆转型的一个方面,它是在以下背景下进行的:信息技术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重构,形成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化生存状态;各类型图书馆为适应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其服务和管理功能趋向扩大和丰富;人们使用数字信息资源的经历正在使信息用户产生新的信息行为习惯和观念。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系统分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情况,并对网络化、数字化环境图书 【下载频次】172 【被引频次】0 24网络环境下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权益保护研究 【作者】马灿 【导师】刘昆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化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 权益保护; 网络环境 【摘要】 近几年,数字化信息服务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网络化环境下,数字化信息的跨时空共享和利用,引发了信息服务组织机构权益关系及服务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和转化。数字化信息服务信息所有权人、信息服务商、信息用户以及国家和公众的权益冲突日趋尖锐。这无疑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权益保护框架,以保护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各方权益。在调查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权益关系与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实际问题研 【下载频次】30 【被引频次】0 25高校图书馆干扰管理模型研究 【作者】宫宇 【导师】李永先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干扰管理; 危机管理; 干扰模型; 预警 【摘要】 随着干扰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管理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图书馆干扰管理也日益引起图书馆界的关注。在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解决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如漏水、计算机病毒、盗窃、设施损坏、管理疏忽等干扰事件时,干扰管理相对于危机管理更具有效用。本文在对干扰管理现状及干扰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行业干扰管理的运用,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存在的干扰问题,构建了高校图书馆干扰管理模型,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在灵活处理日常工作的干扰问题时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 【下载频次】15 【被引频次】 26知识自由与图书馆研究 【作者】李京 【导师】蒋永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自由; 图书馆权利; 图书馆中立性;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 【摘要】 知识自由是人类的普遍诉求及价值目标。图书馆事业是人类追求知识自由理想的产物。保障公民知识自由,平等获取及利用信息与知识是图书馆事业的核心理念和最高使命所在。本文首先从知识自由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知识自由的内涵、表现类型、基础,及其意义。其次,把知识自由这一理念纳入到图书馆领域进行研究,阐述并分析了国际社会及各国图书馆界有关知识自由的政策声明及各国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准则。最后,探究了在图书馆领域实现知识自由这一理念所涉及的四个重点问题:图书馆权利、图书馆的立性、图书馆员职业 【下载频次】142 【被引频次】0 27Web使用记录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雪倩 【导师】蒋永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3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数据挖掘; Web日志挖掘; Web使用记录挖掘; 个性化服务 【摘要】 数字图书馆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能够存储海量信息。随着网络上数字图书馆越来越多,数字图书馆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研究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Web使用记录挖掘是Web数据挖掘的三个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和探究Web日志记录的规律,可以识别潜在客户,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到数字图书馆,可以增强对用户的服务质量。本文从整体介绍什么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开始,由粗而细逐一介绍了Web数据挖掘、Web使用记录挖掘以及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下载频次】158 【被引频次】0 28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研究 【作者】李晓华 【导师】龙朝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联盟; 资源共享; 发展; 策略 【摘要】 图书馆联盟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合作组织,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经费而建立的新型合作模式。我国的图书馆联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拥有一些发展较为成功的联盟,但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信息交流与服务上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本文介绍了图书馆联盟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环境,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电子资源这5个方面来分析环境对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影响;论述了我国 【下载频次】166 【被引频次】0 29数字图书馆信息营销机制研究 【作者】盘美英 【导师】陈能华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信息营销; 机制; 整合营销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就是要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理念来指导自身的经营和发展,积极开展信息营销。面对主要一种局面,本文以整合营销的思想为依托,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讨论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营销机制。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引言,论述了本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点以及内容的组织;第二章是理论综述部分,回顾了信息营销和图书馆信息营销思想,阐述了营销机制的内涵,介绍了整合营销的理论;第三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营销的特点,并对信 【下载频次】53 【被引频次】0 30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李莹波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李莹波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总分馆制 【摘要】 公共图书馆同义务教育功能一样,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对长春市协作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提出在现有行政体制下,构建具有国特色的城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模式。该模式包括三大服务保障体系,即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五大运行机制,即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评估机制。这项研究将充实本学科理论基础,还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关注 【下载频次】179 【被引频次】0 31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 【作者】王天亮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王天亮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联盟; 资源共享; 共享模式 【摘要】 本文在对区域理论、资源共享理论、信息资源共享四定理、拥有与获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经过对国内外区域图书馆联盟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实现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模式的比较研究,得出了建设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启示,并在已有的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区域图书馆联盟之间和区域图书馆联盟内部实现资源共享的理想模式,并以吉林省为例,具体构建了吉林省图 【下载频次】390 【被引频次】0 32数字图书馆超链接中的著作权侵权研究 【作者】朱宇 【导师】徐恺英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朱宇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超链接技术; 著作权侵权; 规避及防范 【摘要】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时代文献信息传播的新型手段,而超链接技术是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关键技术。在复杂的超链接技术的应用,首先遇到的就是知识产权的著作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也会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与解决数字图书馆超链接涉及到的著作权问题是当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点。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超链接的类型,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分类,然后研究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对超链接技术的应用遇到的著作权问题,尤其对深层链接可能引发的侵权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力图 【下载频次】171 【被引频次】0 33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评价研究 【作者】丁娇 【导师】徐恺英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丁娇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数字图书馆; 用户界面; 评价标准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国内外的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评价的研究现状,明确数字图书馆的含义,根据研究主题,提出了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方便性、规范性、一致性、安全性、协调性、独特性和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在明确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动静态指标相结合原则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进行评价指标的构建,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想,笔者对评价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构成一个两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一级指标为内容评价、网站结构、页面表现、人机交互和网络性能。运用层次 【下载频次】175 【被引频次】0 34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发现研究 【作者】靳晓恩 【导师】龙朝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知识发现; 文本挖掘; 多媒体挖掘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发展,信息数量与信息质量非成正比的信息爆炸现象日益明显,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数字图书馆,要真正的名副其实,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提升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成功应对复杂的信息竞争环境。就要寻求更好技术支持。而应信息爆炸而知识贫乏的时代背景发展起来的知识发现技术,正是以有效发现大量数据背后新颖的、并潜在有用的知识为目的。如果将其成功运用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将会对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价值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对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发现进 【下载频次】95 【被引频次】0 35商业搜索引擎的点击欺诈问题研究 【作者】舒正勇 【导师】贾玉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点击欺诈; 搜索引擎; 网络广告; CPC模式 【摘要】 搜索引擎在互联网服务的地位日益重要,其以百度与谷歌(Google)为代表的商业搜索引擎占据了主要的使用份额。商业搜索引擎高速增长的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越来越高的网络广告份额,而商业搜索引擎在网络广告市场的攻城略地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关键字广告按点击付费(CPC)模式,这种模式相比以前的广告模式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同时这种广告模式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点击欺诈问题,它已经给广告主与商业搜索引擎造成了巨大损失。如果点击欺诈问题不得以解决,最后可能会使商业搜索引擎的盈利模式失去可信性,并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6公共图书馆形象塑造研究 【作者】刘瑞华 【导师】李永先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形象塑造; 图书馆形象; 公共图书馆; 形象评价; 图书馆评价 【摘要】 图书馆形象是反映公共图书馆发展状态的客观存在,公共图书馆形象伴随着公共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社会机构,其形象直接关系到公共图书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要改善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就必须主动地去塑造公共图书馆形象。而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到公共图书馆形象。本文在总结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形象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化,形成了公共图书馆形象的系统完整认识。既为塑造公共图书馆形象寻找理论依据,也为塑造公共图书 【下载频次】17 【被引频次】 37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研究 【作者】刘波 【导师】张秀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分类法; 网络信息资源; 文献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 【摘要】 互联网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空间,如何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所有图书情报工作者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从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特点及其用户的变化着手,阐述了建立一个完善、实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法的必要性。其次,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法的论述,对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的应用做出总结,包括传统文献分类法及自编的分类体系。据此,总结出传统文献分类法及自编的分类体系在用于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时的优势及不足。通过分析,指出对网络信 【下载频次】14 【被引频次】 38本体论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学庆 【导师】贾玉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本体论; 语义标引; 用户兴趣模型; 智能化查询; 信息检索模型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常规的基于关键词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而本体论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表示方式,由于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因而在网络信息检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本体论,一方面可以把信息检索从基于关键词的层次提高到基于概念的层次,从而提高系统的查准率与查全率;另一方面可以对概念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推理挖掘,从而满足用户进行智能化信息检索的需求。本文对本体论在网络信息检索的作用,从用户需求的分析与实现、目标文档的分析与语义标引 【下载频次】4 【被引频次】 39图书馆知识供应链构建模式研究 【作者】姜海 【导师】贾玉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 知识供应链; 知识管理; 模式; 运行机制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延伸,图书馆需要引进一个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随着知识供应链在企业界的蓬勃兴起,知识供应链开始成为图书馆学界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知识供应链以满足最终用户知识需求为目标,通过链条不同主体对知识从最初的形成,到知识共享,创新,转移,直到最终用户进行知识应用的整合过程。知识供应链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视角,有助于加强图书馆建设,优化图书馆知识管理,整合图书馆资源,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目前国内外对于知 【下载频次】20 【被引频次】 40学科导航中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作者】冯晓玉 【导师】贾玉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学科网络资源导航; 信息资源建设; 策略和方法 【摘要】 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是以学科为主要分类体系,并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系统。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网络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和学习的资源内容越来越多,建设一个资源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学科导航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建设过程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过程就是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搜集和整理,这也是我国及其它国家在学科导航建设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科导航的建设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指出了国内现存学科导航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 【下载频次】16 【被引频次】 41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用户需求信息的深层挖掘 【作者】梁丽 【导师】张秀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个性化服务; 用户需求 【摘要】 个性化服务是一个自动获取用户对信息资源或借助信息形态表征的实物资源的使用信息,分析这些信息得到用户的特定兴趣和需求,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在合适的时间向每一位访问者发送正确信息的过程,具有针对性、自动性特点。本文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需求信息的深层挖掘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个性化服务用户需求信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基于个性化服务与用户需求信息具有密切关系的理念上,指出应以深层获取用户需求信息为基础研究个性化服务,同时也分析了国内外个性化服务的成功案例,如康奈尔大学的MyLibr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2图书馆信息化支撑体系研究 【作者】贾空寒 【导师】贾玉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化支撑体系; 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 信息化人力资源; 情报研究; 决策支持; 信息环境 【摘要】 图书馆信息化相关理论研究在外延和内涵方面的模糊状态,使得图书馆信息化与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等概念互相混杂,对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的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比如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但是图书馆信息化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图书馆信息化既要重视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又要强调知识信息等软件要素,还要重视资源建设、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情报研究和决策支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信息化支撑能力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立足于信息行业的保障。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对实现图书馆信息化所需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3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中的行为规范研究 【作者】伍姣玲 【导师】陈能华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湘潭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5期 【作者基本信息】湘潭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数字化信息服务; 权益; 行为规范 【摘要】 数字化信息服务作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通过网络与读者用户沟通,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方便。短短的几年,这种服务方式,社会各届对其已从陌生发展到广泛采用;由初始的个别化,单一的服务发展成为大范围、服务形式多样的联合体服务。在这一过程,图书馆的服务及管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各方主动去思考行为规范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本文首先从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行为规范的内涵与意义入手,相应地对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特点和模式作了简单的说明, 【下载频次】71 【被引频次】0 44图书馆个性化激励机制研究 【作者】周承聪 【导师】娄策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激励; 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激励 【摘要】 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图书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的竞争由馆藏与建筑转向管理与服务,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职业声望偏低,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薪资水平尤其是福利偏低,员工普遍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工作热情不高,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图书馆人员队伍的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图书馆管理者 【下载频次】161 【被引频次】0 45基于主题图的数字图书馆语义互操作 【作者】王平 【导师】夏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语义互操作; 元数据; 本体; 主题图; XTM 【摘要】 随着W3C倡导的语义万维网(Semantic Web)的兴起,语义(Semantics)逐渐成为改变日常信息交流环境的一个关键元素,数字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的基础设施,由于不同组织进行建设的目的、方式、运行手段不同,致使在技术实现方面采用的计算机平台、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也各不相同。为了实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向整个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网络应用层的数字图书馆应用软件,就必须和不同底层的信息基础进行交互,以获取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需要解决已有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语义互操 【下载频次】94 【被引频次】0 46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作者】张向春 【导师】刘可静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知识产权保护; 合理使用; 法定许可; 版权许可; 技术保护措施; 管理措施 【摘要】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因特网迅速崛起,使数字图书馆成为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热潮,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作为建设的超大规模资源库群,数字图书馆面临海量文献资源数字化、虚拟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数据库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尽管世界各国针对上述问题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但是许多问题需要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本文意在廓清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法律地位以及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下载频次】258 【被引频次】0 47数字权利管理系统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沈保华 【导师】刘可静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权利管理(DRM); 版权保护; P2P; 数字图书馆 【摘要】 数字权利管理(DRM)作为网络环境下数字内容及其权利保护和管理的技术手段,当前正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并被视为数字化时代解决版权问题的可行方案。论文第一部分,即第一、二章,在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数字权利管理的基本理论作了归纳总结,介绍了数字权利管理的概念和总体框架,接着从技术体系、功能结构、信息结构和工作流结构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数字权利管理技术,最后介绍了数字权利管理的关键技术权利描述语言和数字内容保护技术。论文第二部分,即第三、四、五章,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论述数字权 【下载频次】91 【被引频次】0 48论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 【作者】张璇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资本; 知识管理; 知识资本管理; 评价; 图书馆 【摘要】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步入了知识社会。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社会,并且认为在知识社会里,最基础的经济资源已经不是资本,不是自然资源,也不是劳动力资源,而是知识资源,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到社会财富和经济增长主要是知识的驱动。图书馆作为知识型的服务业,又是大众化的非营利机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本身就必须要不断地创造与积累知识资本,并运用其宝贵的知识资本来创造图书馆本身的竞争优势与最大的读者价值,顺应以服务为向导的时代潮流趋势。而在迎战之前, 【下载频次】105 【被引频次】0 4921世纪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研究 【作者】王洋 【导师】纪晓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目录学; 目录学; 学科体系; 知识管理; 数字阅读; 信息素养 【摘要】 数字目录学是目录学在数字环境下新的发展领域,是在吸纳传统目录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科学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对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旨在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一门学科。数字目录学以数字书目与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数字书目的产生、原理及应用规律,研究数字资源的揭示、组织、存储等资源控制理论与技术。本文是在大量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对我国数字目录学进行的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及意义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国内外数字目 【下载频次】106 【被引频次】0 50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的图书馆编目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王微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FRBR; RDA; AACR2; MARC; XML; OPAC; 编目理论; 元数据 【摘要】 IFLA的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简称FRBR)是目前国际书目控制的焦点,它利用实体属性方法构建了一个揭示书目结构和关系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对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编目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编目界引起了强烈反响。FRBR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为当今编目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FRBR概念及发展历史,并基于FRBR对编目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了FRBR的基本理念和精髓,对传统 【下载频次】156 【被引频次】0 51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探析 【作者】宫平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生态; 知识生态系统; 知识管理; 图书馆 【摘要】 科学的精神是统一的,社会运动与自然运动的规律有着惊人的相似。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者间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成果,生态学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步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引领了一股学术的热潮。从知识管理角度提出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为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拓了一个系统和动态的崭新视角,知识管理理论已引入图书馆,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何从这一新的视角审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是图书馆人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运用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特征来构建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这一特殊的 【下载频次】99 【被引频次】0 52公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研究 【作者】宁梓煜 【导师】纪晓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核心竞争力; 提升 【摘要】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图书馆行业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也摆脱了手工操作阶段,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应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系统,这一改变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展开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网络技术在带给公共图书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一些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公共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公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从而保持自己作为城市信息枢纽和文化 【下载频次】148 【被引频次】0 53开放获取资源及其评价研究 【作者】崔丹 【导师】王东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资源; 开放仓储; 开放获取期刊; 评价 【摘要】 本文分析了八种著名的开放获取资源,包括4个开放仓储和4种开放获取期刊。每个资源都从基本指标、质量、检索功能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再对4个开放仓储和4种开放获取期刊分别做出综合评价,让读者全面客观的认识这些开放获取资源,为读者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指导作用。同时,为其他开放获取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本文所选取的4种开放仓储分别是arXiv、香港科大机构OA仓储、Cogprints和E-scholarship。4种开放获取期刊分 【下载频次】176 【被引频次】0 54数字图书馆安全新策略研究 【作者】张宏亮 【导师】刘万国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信息安全; 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摘要】 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重点建设的内容,也是全球文化科技竞争的焦点和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加快,图书馆开展了全方位的网络信息服务,而数字图书馆网络系统分布的广域性、体系结构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信道公用性的特点,使数字图书馆不得不面临信息安全这一严峻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资源的增多,数字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不断深化,使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更依赖于安全、稳定的网络信息系统。计算机病毒的泛滥、黑客的恶意攻击、数据的丢失、人为 【下载频次】166 【被引频次】0 55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研究 【作者】刘旬玲 【导师】王翠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 发展现状; 信息服务模式; 策略 【摘要】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概念源于共有commons理念在信息领域的应用。将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用)这一概念引入到图书情报领域,除了广义上的提倡信息共用、共享的含义外,狭义上来讲,专指图书馆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形式,即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种支持集式与个人学习研究,提供技术与服务无缝整合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形式,为图书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获得可持续 【下载频次】278 【被引频次】0 56P2P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顾洁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P2P; 数字图书馆; 超级节点; Chord; 元数据 【摘要】 下一代数字图书馆应当是能为更多用户服务的、自适应性更强的服务组织。与传统的数字图书馆相比,下一代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更为分布和动态,从而适应资源库、元数据和服务所呈现出的高度异构性,这使得数字图书馆的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而对网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等(Peer-to-Peer,P2P)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重要的网络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在松散的、分布的环境实现跨平台、跨标准、跨管理域的信息交换和远程过程调用的机制,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大量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频次】137 【被引频次】0 57知识创新视角下的信息共享空间研究 【作者】喻萍萍 【导师】王东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创新; 知识创新; 信息共享空间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由信息时代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了解组织知识如何进行创新以及我们如何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和服务已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作为知识的传播与获取的集散地,图书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革组织结构,提供创新的服务,培育图书馆核心竞争能力。信息共享空间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潮流。作为一种新型、动态的、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同时,提升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强化了图书馆 【下载频次】182 【被引频次】0 58学科信息门户个性化服务调查研究 【作者】张妍妍 【导师】王翠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学科信息门户; 个性化信息服务; 服务功能配置; 个人知识管理; 用户信息空间 【摘要】 信息服务研究是目前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随着个性化服务、增值服务、以用户为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等等的兴起,学科信息门户服务面临着挑战和变革。学科信息门户的学术性和严密性增加了用户使用的难度系数,面对用户点击率和使用率不佳的状况,学科信息门户怎样才能在保持老用户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呢?我们可以从服务上入手,在摸清学科信息门户目前服务状况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一套有利于学科信息门户服务顺利开展的经验理论,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本论 【下载频次】182 【被引频次】0 59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作者】王戈非 【导师】张秀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 参考咨询; 网络环境 【摘要】 内容摘要:随着各种信息资源的不断膨胀,以及由此引发的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图书馆可提供服务的有限性的矛盾,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进一步整合了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和服务,为用户创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共享环境,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促进信息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的矛盾。信息共享空间代表着大学图书馆目前发展的新潮流,它的出现适应了广大读者和研究人员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需要,建立起以用 【下载频次】26 【被引频次】 60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曹培培 【导师】徐一新; 温国强; 应峻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服务质量评价; LibQUAL+TM; SERVQUAL应用研究 【摘要】 本课题讨论了目前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领域得到广泛重视和逐步应用的LibQUAL+TM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围绕LibQUAL+TM的产生发展、现有缺陷、改进方案、具体实施和后续追踪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期望对该理论在国图书馆界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开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界开展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和意义。接着从高校图书馆和服务质量管理两个方面详细叙述了一些与该项研究相关的基本思想,为文章的展开作理论铺垫。并通过对现有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下载频次】259 【被引频次】0 61RSS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 【作者】田昊 【导师】贾玉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RSS; XML; 信息聚合; 信息服务 【摘要】 RSS是Web2.0备受关注的一项热门技术,他最初是用于描述博客主题和更新信息。随着博客的迅速发展,RSS逐渐摆脱博客附属技术的角色在新闻出版、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发展迅速,甚至已经开始对传统的互联网阅读习惯产生了影响。本文的主旨在于研究RSS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升级与变革是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RSS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应用RSS技术 【下载频次】27 【被引频次】 62基于用户体验的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研究 【作者】郑元清 【导师】孙凡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网站; 信息构建; 用户体验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使图书馆意识到网站建设的重要性。针对繁多无序的信息种类、庞杂的信息结构、多样的用户需求,信息构建思想为图书馆网站建设提供了新契机。但由于对信息构建理论认识的不足,导致图书馆网站在建设存在较多问题,最终使用户对图书馆网站感到不满意。如何组织与设计图书馆网站信息,让用户满意地使用网站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网站建设的重点。本文以用户体验为切入点,对信息构建思想进行了重新认识,依据信息构建的本质,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构建新思想。通过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现状的调查,剖析存 【下载频次】204 【被引频次】0 63基于Multi-Agent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作者】朱鹏威 【导师】李永先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Agent; Multi-Agent; 个性化信息服务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来搜索他们需求的信息。但人们却发现要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求的信息却越来越困难。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检索为这一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目前,在我国相对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智能Agent及Multi-Agent技术、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学设计原理、多Agent之间的通讯与协作机制等技术应用与数字图书馆,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本文的研究内容 【下载频次】14 【被引频次】 64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研究 【作者】赵宇翔 【导师】徐一新; 应峻; 温国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网站; 信息构建; 可用性评估; 可用性测试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如今网络已经渗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文化集、交流、传播、辐射的场所。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对外开展信息服务的窗口,同时也是对内开展知识管理的平台。目前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和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网站,这也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然而,这些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和建设情况却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过程没有开展相关的可用性研究。本文主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过程的可用性问题。信息构建是对网站的信息组织 【下载频次】129 【被引频次】0 65福州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 【作者】黄秋梨 【导师】孟雪梅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 福州市; 社区图书室; 社区 【摘要】 社区图书馆对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促进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及时为福州市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现象把脉,并谋求相应的发展良策,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职能,本文在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实地考察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人员情况、经费投入、馆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配套服务建设、管理情况六个角度对福州市社区图书馆(室)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了福州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有利 【下载频次】151 【被引频次】0 66民国时期福建私立大学图书馆研究 【作者】陈艳芬 【导师】孟雪梅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福建; 私立大学; 图书馆; 近代化 【摘要】 民国时期,为填补福建高等教育空白,私立大学纷纷创办,私立大学图书馆作为重要办学条件之一亦由此发轫。虽属私人办学,困难重重,这些私立大学图书馆却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福建图书馆事业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民国时期福建长期存在的四所私立大学的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私立福建学院图书馆、南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私立厦门大学图书馆,研究的时间范围是二十世纪初期至五十年代初。文章主要对私立大学图书馆的产生、影响、发展阶段、藏书特点、文 【下载频次】31 【被引频次】0 67WEB2.0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程志强 【导师】许春漫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WEB2.0; 图书馆; OPAC; 信息服务 【摘要】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动和原有技术的新应用,互联网已经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WEB2.0不单纯是技术或解决问题方案,它更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它使互联网用户从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从受众转变成主体,从单个个体转向社群,形成了以用户为心,开放、参与、互动、共享的互联网新景象。在图书馆建设引入WEB2.0种种新理念和新技术可以促进其服务的创新,可以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用户第一、读者为本的 【下载频次】498 【被引频次】0 68传统文献分类法与网络信息分类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钟永萍 【导师】韦衣昶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组织; 分类体系; 传统文献分类法; 网络信息分类法 【摘要】 本文介绍了传统文献分类法和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了它们组织网络信息的原理与方法、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对两者从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提出完善网络信息分类法的对策与建议,以更好地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传统文献分类法概述。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传统文献分类法,然后分析它们的类型、特点,最后总结出传统文献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的优势与劣势,并介绍了它们在网络信息组织的应用。第二部分:网络信息分类法概述。这部分通过对一些著名网站搜索引擎的 【下载频次】124 【被引频次】0 69中美图书分类法比较研究 【作者】张丽英 【导师】韦衣昶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分类法; 比较研究; 中美 【摘要】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无论对一个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而言,能否在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国家命运、企业发展、个人前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文献和知识急剧增长的信息时代,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流迅速的找到所需信息,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图书分类法为传统图书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数字化网络环境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美国图书分类法广泛应用于一百多个国家,受到世界各地用户的广泛欢迎,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再加上美 【下载频次】75 【被引频次】0 70清代以前妈祖文献的演变及其价值研究 【作者】黄雪婷 【导师】方宝川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妈祖信仰; 文献学; 民俗学; 宗教学 【摘要】 本课题在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本上,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综合个案,力图从文献学的角度分析妈祖文献的产生、起源、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文章拟以当前收集妈祖文献资料最全的书《妈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为主要统计对象,参阅了众多前人对妈祖文献的资料汇编。从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纵线,从妈祖文献的起源宋代开始到本文的研究年限清朝结束,统计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妈祖文献的数量和种类,并结合各个朝代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因素及政治因素,追寻妈祖文献传播的原因。一条是横线,结合方志类所涉妈祖文献 【下载频次】21 【被引频次】0 71基于Blog构建读者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及其应用于lib2.0的探索 【作者】王新玲 【导师】孙金立; 梁蜀忠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第四军医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WEB2.0; 教学资源; 博客; 交流平台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信息网络发展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络走进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对网络也越来越依赖,网络在不知不觉改变了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方式。随着网络应用范围日益增加,人们以自我为心来选择使用的内容、娱乐、通信及其它种种个人需求的愿望也日趋强烈,以最大程度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成为互联网的新特色。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网络媒体也由原来众性的大众传播转变为以个性为心的个性化传播,网络媒体的应用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Blog(博客、网络日记)、Wi 【下载频次】214 【被引频次】0 72执业医师在线模拟考试数据库的创建及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孙薇 【导师】孙金立; 梁蜀忠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第四军医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执业医师考试; 数据库; ASP技术; Access技术; 网络; 问卷调查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国家为了保证医疗卫生人员的素质,提高医疗质量,都纷纷建立了医生准入制度,为执业医师设立了资格考试这道门槛。至今为止,欧美国家的医师资格考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且发展地比较成熟和完善。而我国在1999年才开始实行执业医师考试。相比较起来,我国的执业医师考试刚刚起步,还存有许多不足。我国的执业医师考试自实施以来进行了两次大纲修订,使考试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考核。随着参加考试人数的不断增多,考试已在医疗卫生界引起了高度关 【下载频次】30 【被引频次】0 73对《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若干问题的考证与补遗 【作者】钱昆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 考证; 补遗 【摘要】 本文从《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新旧版本的比较入手,总结出修订本的特点并对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证和补遗。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进行考证和补遗的原因,指出它是一部同时囊括图书史、图书馆史以及图书馆学术史的恢宏巨著,在图书馆史学研究领域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然后通过对1987年版(旧版)和2005年版(新版修订本)的内容进行比较,对修订本的内容特色进行总结,如篇章次第的分合、补充旧版没有的一些新资料、敢于提出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等等,同 【下载频次】34 【被引频次】0 74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优化研究 【作者】徐晓园 【导师】徐恺英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徐晓园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服务模式; 优化 【摘要】 本研究在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网上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科馆员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现有的两种主要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在结构和性能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构建出以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协作模式为基础,以学科分馆-学科馆员组合模式为补充的新模式,而更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学科馆员的相应服务工作。在整个系统,学科讨论小组是其重要的内容,同时也 【下载频次】465 【被引频次】0 75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王姣 【导师】徐恺英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王姣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区图书馆; 服务模式 【摘要】 本研究在对社区图书馆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社区图书馆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调研法和网上调查法对目前我国社区图书馆服务的现状以及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明确了社区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确定社区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定位。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构建社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本文的创新点,一是通过对相关理论的阐述和对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调查研究,提了以个性化服务为社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二是构建出基于个性化服务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开放式借阅,参考咨询, 【下载频次】202 【被引频次】1 76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任晶 【导师】徐恺英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任晶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危机管理体系; 危机预警 【摘要】 本文在对危机管理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图书馆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个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对目前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构建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性的构建了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五大板块,即决策机制、工作机制、预警机制、恢复机制和评估机制。并构建图书馆危机管理预警系统,该系统包括预警信息收集子系统、预警信息评析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警指标子系统、危机警报子系统和危机预控对策子系统。相信此文对我国图书馆危机管 【下载频次】187 【被引频次】0 77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许琦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许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IC模式; 案例分析 【摘要】 21世纪信息技术与网络迅猛发展,图书馆的馆藏和可以利用的电子资源增长迅速,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与数据库资源不断丰富,构筑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显得有些滞后,读者渐渐远离图书馆馆舍。图书馆工作者开始考虑在原来的电子阅览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图书馆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甚至馆外的网络心、远程教育心等资源和服务,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纳入到一个整体,使参考咨询馆员伴随在用户周围,协助用户完成信息的识别、检索、处理、存储和适当格式的表现输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它就是I 【下载频次】329 【被引频次】0 78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的价值体现及问题、对策研究 【作者】孙文岩 【导师】江三宝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参考咨询; 知识服务; 知识管理 【摘要】 参考咨询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核心业务,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有必要挖掘其价值,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参考咨询业务在图书馆工作价值的体现为观察视角,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其功效的发挥,包括为高校科研、学术成果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承担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为用户提供咨询解答、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导航、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专业化服务。本文进一步指出了近年参考咨询工作发展的亮点和方向,其一是注重为科研人员提供知识服务 【下载频次】218 【被引频次】0 79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作者】薛芹 【导师】江三宝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事业; 文化事业; 发展策略; 山东省图书馆事业 【摘要】 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进而对文化生活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知识管理的广泛运用,也使得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等都越来越重视和需要知识。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加之知识经济的不断冲击,文化事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整个国家和社会也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要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对文化事业进行全面的认识,本文详细论述了文化事业的定义、作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国家和社会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对文化事业的发展 【下载频次】118 【被引频次】0 80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 【作者】孙瑾 【导师】郭砚常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界非常重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用技术手段推动知识管理的应用,对知识管理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内理论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是从1998年开始,最初的文章仅限于对国外知识管理思想的介绍,1999年开始进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2000年企业知识管理成为研究热点;2001年大量的文章开始探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此后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及 【下载频次】255 【被引频次】0 81基于集成词表和对照索引的文献分类法兼容互换研究 【作者】张虹 【导师】刘磊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文献分类法; 集成词表; 索引; 兼容互换; 互操作 【摘要】 文献分类法的兼容互换已成为情报检索语言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现国内不同领域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几种文献资料分类法的兼容互换,能够消除浏览、标引、检索的障碍。实现文献分类法兼容互换能够满足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的迫切需要,更大程度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文以《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和《社会科学检索词表》教育类为例分析了文献分类法兼容互换的可行性、实现原理,通过分析三部分类法类目之间的差异,认为类目之间应该存在多种转换方式。总结前文所述的国内外研究 【下载频次】7 【被引频次】0 情报学 79篇 1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信息服务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杨莉 【导师】夏南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开放存取; 信息服务 【摘要】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机制。学术图书馆是传统学术交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开放存取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图书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开放存取思想迎合了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特点,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免费、开放的研究环境,在高校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五大部分来分析论述开放存取模式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第一部分对开放存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开放存取的特点和国内外开放存取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第二部 【下载频次】289 【被引频次】0 2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肖建国 【导师】夏南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参考咨询; 服务质量; 质量评估; 指标体系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网络检索、综合归纳、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概念,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数字参考咨询服务(DRS)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的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服务方式。然而,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有效的质量评估机制,但目前对其服务质量评估的方法还不能较好地满足发展要求,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界有关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拟 【下载频次】174 【被引频次】0 3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调查研究 【作者】习卫妮 【导师】娄策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数字资源; 数据库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数字资源的建设逐渐成为其重要工作之一。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为高校的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为了满足教师科研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图书馆应更加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着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标准、自建数据库少、重复现象严重、数字资源整合检索、数字资源存储等许多问题,因此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信 【下载频次】296 【被引频次】0 4中国荣昌陶艺文献专题数据库的构建 【作者】梁瑜 【导师】李学静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重庆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6期 【作者基本信息】重庆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荣昌; 陶艺文献; 专题数据库; 统一建模语言(UML); ASP.NET2.0 【摘要】 荣昌陶是国的四大古陶之一。目前荣昌陶器已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因此对荣昌陶艺有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专题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荣昌陶艺文献包括与荣昌陶器生产传统技艺相关的实物文献、纸质文献、录音文献、录像文献。通过对国 【下载频次】23 【被引频次】0 5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 【作者】任奎礼 【导师】刘家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天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天津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服务; 知识管理; 知识生命周期; 知识服务模式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知识管理的兴起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同时加强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在知识管理的保障下,实现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变。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本文高校对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及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如 【下载频次】86 【被引频次】0 6中文图书内容索引计算机编制的研究与系统实现 【作者】康艳 【导师】牛又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内容索引; 计算机辅助标引; 自动标引; 索引软件 【摘要】 图书内容索引在西方长期受到广泛的重视,西方读者习惯于使用图书内容索引来检索自己所需的内容。图书内容索引编制的好坏,通常作为评判图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内容索引也是国际学术著作通行的惯例,是图书结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但在我国,现代编辑出版几乎不编制图书内容索引。究其原因,这主要和我国缺乏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具有关。我国的图书内容索引主要依靠手工编制,耗时耗力,这直接导致图书内容索引得不到普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自机编关键词索引思想提出以来,国外机编索引技术发展迅速 【下载频次】4 【被引频次】0 7基于重要句群与基于作者文摘的汉语文献检索比较研究 【作者】徐彩琴 【导师】黄水清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重要句群; 文摘; 汉语文献检索; 检索评价 【摘要】 本文对作者文摘和重要句群进行了内容相似度的比较和分析,同时,对基于作者文摘和基于重要句群的检索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文摘的作用和基于文摘检索的优势,指出了自动文摘技术的可借鉴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重要句群检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详细描述了重要句群的生成原理和实现过程:首先下载了2064篇畜牧兽医学科的论文作为研究的测试集,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文本预处理工作;然后以《农业词典》为基础表,结合汉语自适应分词系统识别出的未登录词创建了畜牧兽医专业词表;接着利用动 【下载频次】7 【被引频次】0 8词性在汉语科技文献检索中的作用与影响 【作者】程彬彬 【导师】黄水清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词性标注; 汉语文献检索; 自然语言提问; 检索评价 【摘要】 词性标注是自然语言处理词法分析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而自然语言处理在信息检索又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词性用于外文文献信息检索已有一定的研究,研究表明词性用于外文文献信息检索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本研究主要针对词性用于汉语科技文献检索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试图用测评数据说明影响程度和作用大小。整个研究过程,实现了畜牧兽医语料库和词表的建立工作。词性标注过程利用的是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出的基于多层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程冲设计 【下载频次】5 【被引频次】0 9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工具的开发与设计 【作者】赵坚 【导师】黄水清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ISO27000; 数字图书馆; 信息安全; 风险评估; 评估工具 【摘要】 随着当代通信和网络技术、高密度存贮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真正意义的信息资源空间数字图书馆正在形成,这是21世纪世界各国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实现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由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加强信息安全的研究和防范,营造信息安全氛围和环境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重之重、当务之急。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管理是一个认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的过程,而风险评估则是了解数 【下载频次】39 【被引频次】0 10基于法律框架网络本体的语义检索研究 【作者】邰杨芳 【导师】贾君枝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西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4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西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本体; 信息检索; 语义检索 【摘要】 传统的基于句法层次的关键词匹配技术的信息检索系统,因为缺少对信息资源的统一描述而没有语义处理能力,造成信息的误检、漏检等问题,这使得用户查找与自己检索需求相关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语义共享。本体从本质上讲是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描述。所以,将本体应用到信息检索技术,用本体的概念对信息资源及用户检索请求进行统一的形式化描述,可弥补传统关键词检索系统的不足,实现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在查准率和查全率上有了更好的保证。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研究虽然目前在 【下载频次】33 【被引频次】0 11人类信息接受行为的动因、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姚学刚 【导师】闫学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姚学刚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北京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人类信息行为; 信息接受; 新闻接受; 科学接受; 文艺接受 【摘要】 人类信息接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基本现象。历史上,虽然使用名称不一,但有许多学科都关注过这一问题,它们分别对文艺信息接受、新闻信息接受、科学信息(情报)接受等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其以文学研究的接受美学理论最为著名。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都局限于各自学科视野,很少有学者对人类信息接受活动进行整体考察。本文以人类行为的视角为基点,综合利用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重点探讨了人类信息接受行为的动因、过程及影响因素等问题,体现了一种人类信息接受研究的整体观。在研究,本 【下载频次】200 【被引频次】0 12新时期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徐小妹 【导师】潘淑春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国家农业图书馆; 信息服务; 发展战略; 网络环境; 用户导向; 技术支持 【摘要】 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农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农业图书馆作为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的重要保障,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形势、正确制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其信息服务职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国家农业图书馆情报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国家农业图书馆应紧跟国内外图书馆发展技术,有效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与人才,形成全方位的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新农村 【下载频次】123 【被引频次】0 13基于职能、服务延伸的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组织结构演化研究 【作者】蒋一平 【导师】粟慧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城市公共图书馆; 职能; 服务; 组织结构 【摘要】 职能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理由,服务是城市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外在表现,组织结构是职能、服务实现的内部保证。职能与服务的不断延伸源于城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变迁;组织结构的改革则以职能与服务的不断延伸为原动力。本文就是基于职能、服务与组织结构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展开讨论的。本文首先将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百年历史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与现在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选取部分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图书馆的职能、服务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的情况;比较这四个阶段的职能、 【下载频次】101 【被引频次】0 14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研究 【作者】宋春智 【导师】刘甲学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保障体系; 图书馆; 知识服务; 服务模式 【摘要】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正在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跨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在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形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必将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管理模式。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已经基本形成。对于传统的知识服务和信息资源心高校图书馆,这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适应社会日益强烈的知识服务需求,传统高校图书馆必须改 【下载频次】193 【被引频次】0 15现代企业情报部门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高雁 【导师】刘甲学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企业情报部门; 信息服务模式; 创新意识; 知识服务; 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 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竞争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现代企业情报部门搜集、分析、加工、整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下,以体现创新的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服务模式为企业内外区域广大信息用户服务,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现代企业情报部门信息服务模式的传承与创新角度出发,研究在当今知识经济大潮,现代企业情报部门如何站在时代前沿、通过基于知识管理信息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先知、先觉、先行,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立于 【下载频次】152 【被引频次】0 16基于中外比较的合作式数字参考服务研究 【作者】张玲 【导师】蒋永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3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合作式数字参考服务; 模式; 比较; 国内外 【摘要】 合作式数字参考服务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协同整合力量和各图书馆及咨询机构的人力、设备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整个图书馆和参考咨询机构信息服务的发展,已成为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热点。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了文献调查法、虚拟调研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合作数字参考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网站调研的方法对国内外典型的CDRS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之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CDRS发展对策。最后,文章提出了两个创新观点,即合作式数字参考服务的载体可由电脑和 【下载频次】76 【被引频次】0 17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 【作者】冉秀萍 【导师】蒋永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参考咨询; 图书馆网站; 公共图书馆服务 【摘要】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网络环境下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要求,通过网络对信息的传播,使更多的异地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从而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本文通过问卷形式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要求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网络时代读者参考咨询服务的需求。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几种操作模式,通过对国内实行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几家公共图书馆进行访问对比,获得实时参考咨询记录,指出现阶段国内开展实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不足。公共图书馆的网站建设是开展数字 【下载频次】135 【被引频次】0 18文献信息与非文献信息的交叉引用研究 【作者】董蕊 【导师】张学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文献信息; 非文献信息; 关联关系; 交叉引用 【摘要】 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细化,单一的文献信息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更高要求。因此,同一主题的不同类型的复合信息服务因其覆盖的广度及真实性等优势将逐渐替代单一的文献信息服务。本文在分析总结文献信息与非文献信息现有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借鉴文献信息之间的交叉引用技术,对非文献信息的组织方式和文献信息与非文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DOI标识的非文献信息之间的交叉引用模型、基于DOI标识的文献信息与非文献信息之间的交叉引用模型和基于关联关系的文献信息与非文献信息之间的交叉 【下载频次】17 【被引频次】0 19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研究 【作者】李红丽 【导师】燕金武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参考咨询; 知识管理; 对策 【摘要】 笔者通过对图书馆参考咨询的研究和学习,结合知识管理的特点,系统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图书馆参考咨询和知识管理的特点及相关概念,为阐述和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提供了依据。其次,分析了现有知识管理在参考咨询运用的必要性、构建原则以及构建方法,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和知识管理相结合是一种促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方式。再次,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的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模式的成功因素以及执行方 【下载频次】160 【被引频次】0 20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中的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作者】李俊春 【导师】马海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 版权保护; 适度; 对策 【摘要】 数字图书馆有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利用共享化等特点,这些决定了版权问题将始终贯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的全过程。本文分别剖析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存在的版权保护问题及其成因,在分析当前保护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分析和利益平衡这两个角度来研究,从适度保护出发,提出能有效的解决这些版权问题的可行方案适度推行法定许可,建立版权补偿金制度,充分利用合理使用,积极争取更多授权,充分利用CC创作共用授权,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体制,建立图书馆版权联盟,同时采取有 【下载频次】130 【被引频次】0 21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的整合及应用研究 【作者】高立波 【导师】吴大刚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商务智能; 信息化; 整合; 应用 【摘要】 现代企业和组织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实现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这正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而信息化缺少不了一个关键词集成化(整合),这是信息技术大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也就必然走到一起,无论是完全的或部分的整合,结果都是要满足企业和组织的具体发展需要。本文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基于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等理论的研究,分析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联系,探讨了二者整合的可行性,进而研究这两者在技术上和经营管理两个层面上的整合问题,总结出整合 【下载频次】102 【被引频次】0 22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苏扬 【导师】马海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竞争情报系统; 构建; 管理方法 【摘要】 本文由竞争情报系统构成要素人包括:信息采集者、信息分析者和决策者出发,结合国内外竞争情报系统研究现状、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研究现状、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应用到竞争情报系统研究现状,对博弈论应用到竞争情报领域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得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对竞争情报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通过研究竞争情报系统横向、纵向的构成,来研究竞争情报系统需要一种更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博弈论应用范围局限性进行分析,得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管理行为应用范围更加宽广;通过对比当前几种有限 【下载频次】96 【被引频次】0 23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构建模式研究 【作者】常艳 【导师】徐宝祥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常艳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本体; 数字图书馆; 知识组织; 构建模式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体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等领域。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概念体系的有效工具,本体也引起了图书情报界的极大关注。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构建模式研究为知识组织在语义层面上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为实现信息服务的语义化和智能化奠定了基础。首先,本文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内涵及原则,并对现有的知识组织模式做以介绍,找出它们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不足,并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模式。其次,本文介绍了本体的概念、分类、功能、特点及本体的 【下载频次】264 【被引频次】0 24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 【作者】张丹 【导师】靖继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张丹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参考咨询; 信息服务; 图书馆; 高职院校 【摘要】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冲破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员对远程用户的帮助。然而,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如何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还鲜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论文以数字参考咨询的概念、特点、服务模式、基础理论的阐述为基点;通过实际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及其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因素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国内外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我国高职院校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系统模型,提供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联 【下载频次】150 【被引频次】0 25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优化研究 【作者】林蔚 【导师】窦平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林蔚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信息行为; 用户兴趣模型; 个性化推荐; 信息资源整合 【摘要】 本文在分析现有个性化服务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个性化推荐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在个性化推荐系统涉及到的三大关键技术,即用户兴趣建模(用户描述)、网站资源描述及推荐技术,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论述。在用户兴趣建模部分,对web日志挖掘及数据预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着重讨论了个性化信息的交流模式和用户信息行为的需求分析,系统阐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其,以大量的资料和情报学思想作为文章的理论来源,结合了以往学者对信息服务研究的关键问题,将个性 【下载频次】190 【被引频次】0 26我国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优化研究 【作者】韩影 【导师】黄微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韩影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情报; 管理; 技术支撑体系; 优化 【摘要】 随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来临,情报在战争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日益增大。信息革命的强劲飓风,荡涤着旧的战争形态,冲击着传统的作战观念。未来战争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战争,面对全新的信息化战争环境,情报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情报管理技术必须在观念上、手段上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当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加强对防敌侦察、窃听、窃视等问题的技术防范措施,重点发展防计算机网络泄密、防电磁辐射泄密等技术,逐步以高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堵塞泄密漏洞,确保信息的安全。 【下载频次】56 【被引频次】0 27基于本体的旅游网站站内检索研究 【作者】成晓 【导师】甘利人; 颜端武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理工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站内检索; 应用本体; 语境提示导航; 认知理论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信息资源爆炸性的增长,如何帮助用户从海量信息快速查找需要的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研究重点。目前国内外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利用本体的语义关系对用户提问进行语义处理,以克服简单字面匹配造成的语义缺失问题。本文基于本体的站内检索研究不单单考虑用户提问的语义匹配,更主要从检索结果的处理角度,基于本体的概念集合和体系结构构建一个语境提示导航,以对用户二次检索进行引导。本文选择了旅游领域为研究对象,以金陵旅游网为例对基于本体的站内检索 【下载频次】163 【被引频次】0 28面向图书情报领域的知识服务能力及评价研究 【作者】李鹏翔 【导师】王曰芬; 戴建华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理工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能力; 卓越理论; 能力评价 【摘要】 随着社会对知识服务需求的不断发展,知识服务理论的深入研究正逐渐被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所重视。知识服务是图书情报领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现有信息服务的演变与拓展。因此,探索与研讨知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并面向图书情报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将对促进该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述当前知识服务研究的基础上,将能力理论的思想引入到知识服务,系统地阐述了知识服务能力的内涵、体系结构、评价体系及方法等问题。接着,又借助卓越管理理论,将知识服 【下载频次】153 【被引频次】0 29基于引文分析的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研究 【作者】魏海燕 【导师】刘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情报学; 相关学科; 引文分析; 学科研究 【摘要】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情报学也不例外,情报学不断地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营养,通过自身学科的内化,不断地演变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也辐射到其他相关学科,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营养。因此,情报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是当前情报学学科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引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1998-2006年情报学期刊论文及其参考文献与引证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情报学知识吸收、知识扩散、主题交叉(知识内化)的角度研究了情报学相关学科及其影响程度。研究 【下载频次】199 【被引频次】1 30网上学术信息离散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孙红霞 【导师】刘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H5N1禽流感; 布拉德福定律; 学术信息; 网络计量 【摘要】 网络日益成为科研工作者学术研讨、研究合作、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此,研究网络结构单元学术信息分布现象及规律,能使人们更有效的组织网络资源,有助于建立更有效的搜索方法,从而有效把握网络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本文利用Scirus科学搜索引擎对H5N1型禽流感网络学术信息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学术信息在电子期刊与网站两种不同网格单元的分布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1.类似于布拉德福定律,网络情况下,学术信息资源的分布依然体现出集与分散规律大多数信息集于少数的电子期刊或网站上, 【下载频次】59 【被引频次】0 31我国知识产权科学论文的文献计量研究 【作者】向节玉 【导师】兰小筠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科学论文; 作者共被引; 词频统计; 文献计量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必然越来越集到知识的竞争上,而知识产权将成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近年来,国外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是跨学科性的增强,学者们采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学方法分析各种法令的影响并对立法改革作出建议。而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研究集于描述性的、质化研究。为了能定量地分析我国知识产权学科结构和各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和词频统计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状况进行调研。结论如下: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已经处于 【下载频次】121 【被引频次】0 32数字图书馆智能导航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 【作者】白如江 【导师】王效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理工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本体; 语义网; 信息处理; 智能导航 【摘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购买或者自建了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但是他们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为用户提供智能信息导航服务。这样使得读者在图书馆网站上查找资源时,局限在阅读图书的电子版,不能体现计算机技术给读者带来的方便。此外,目前图书馆网站的信息源太孤单,不能有效连接Internet上丰富的资源。在用户界面方面,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大部分只支持基于关键词的布尔检索,不能提供具有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的资源发现方式以及不能揭示文档资源各实体间的关系,从而不能全面 【下载频次】143 【被引频次】0 33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文献相关性数据库方法研究 【作者】余希田 【导师】李丹亚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7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服务; 文献相关性数据库; 相关性判定; 后缀树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文献数据库的知识服务水平,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近年来对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文献相关性数据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经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且实用的基于词表分词的文献相关性判定算法,并基于此算法成功构建了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该数据库的文献相关性判定结果已具备较高的准确率,但在应用上受制于基础词表。因此,本论文在深入探讨基于词表分词算法的国生物医学工程文献相关性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不基于词表分词的后缀树算法,初步构建了医学文献相关性数据库,并将此 【下载频次】13 【被引频次】0 34基于知识空间的知识管理研究 【作者】娄赤刚 【导师】程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空间; 知识管理; 知识组织; 组织学习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是组织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只有通过有效地知识管理活动控制知识组织,完善组织学习过程,优化技术管理,制定恰当的知识管理制度,才能达成组织所需的绩效表现,使组织在市场得以创造更多价值,进而求得发展。如何让组织成员更有效率地获取必要的知识并加以利用,成为知识管理的重心。本文分析整理学者对知识、知识空间和知识管理等相关领域的论述,从知识的形式、结构和运动状态三个角度构建一个概念框架,以编码、抽象和扩散三个维度融于这个框架之,形成知识空间体系。并 【下载频次】81 【被引频次】0 35基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虚拟咨询服务研究 【作者】董志雄 【导师】夏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 参考咨询; 虚拟参考咨询; 数字参考咨询 【摘要】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界非常重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的应用。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与实践已经在展开。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性,使得其与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契合关系。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作用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的转化管 【下载频次】209 【被引频次】0 36基于本体的智能检索系统模型研究 【作者】张艳齐 【导师】徐宝祥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张艳齐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本体; 本体构建; 检索; 智能检索; 系统模型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数据的丰富性与知识的贫乏性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同领域的人们都在期待能够从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和信息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如何在海量信息快速、高效的检索出需要的信息,是信息检索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本体的知识给予一个交代,然后通过对传统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技术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合本体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智能信息检索,要实现基于本体的智能检索,就不能不提到语义网,因为语义网携带语义信息,使机器能够理解Web页面,因此 【下载频次】145 【被引频次】0 37非正式科学交流中的信息服务研究 【作者】张耀坤 【导师】夏南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科学交流; 正式科学交流; 非正式科学交流; 信息服务; 学术信息服务体系; 电子印本文库; 大学图书馆 【摘要】 非正式科学交流是科学交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E-mail、电子印本文库、BBS、博客、视频会议等非正式科学交流形式都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交流途径。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非正式科学交流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信息服务体系对非正式科学交流的支持度却非常之低。这大大削弱了整个科学交流系统功能的发挥,不利于科学交流的高效进行。要促进整个科学交流系统的良好运转,就必须改变目前的现状,将非正式科学交流纳入到学术信息服务体系当。本文从广 【下载频次】95 【被引频次】0 38基于XML的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平台研究 【作者】庄青青 【导师】夏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跨库检索; XML; 数据整合 【摘要】 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接口,把用户的检索要求转化为不同数据源的检索表达式,并发地检索本地的和广域网上的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源,并对检索结果加以集成,在经过去重和排序等操作后,以统一的格式将结果呈现给用户。用户使用跨库检索查找信息资源,可以同时对多个数据库进行访问,并发检索,不仅减轻了学习检索不同数据源的负担,而且也节省了检索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本文探讨了基于XML技术的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平台建设。大多数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都具有异构性,且互不兼容,因 【下载频次】189 【被引频次】0 39基于主题图的学科信息门户知识组织体系研究 【作者】郭清蓉 【导师】夏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学科信息门户; 主题图; 知识组织; 本体; XTM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信息的迅速增长,数字化信息的知识组织已经成为当前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学科信息门户利用传统的知识组织方法来组织信息,不能很好地反映信息内容之间的关联。主题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组织技术,被誉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的桥梁,适应于学科信息门户的知识组织。主题图结合了传统知识组织方法和语义网技术的优点,可以通过主题及其之间的关联来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而且可以通过主题间的关联提供资源导航机制。本文在分析学科信息门户现有知识组织方法 【下载频次】149 【被引频次】0 40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作者】白玉 【导师】王伟军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Web2.0; 图书馆2.0; 信息服务 【摘要】 自2005年,Web2.0提出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互联网络。Web2.0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在实践发挥其作用。这股Web2.0热潮也给图书馆以强烈的冲击,图书馆在馆藏、管理,特别是服务方面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此西方图书馆网络媒体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图书馆2.0。目前对这个词汇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图书馆2.0通常被认为是Web2.0的理念和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将blog、Wiki等技术应用到图书馆建设,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为 【下载频次】507 【被引频次】0 41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研究 【作者】周伟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周伟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资源; 长期保存; 图书馆; 策略 【摘要】 我国文献信息服务正全面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各个文献信息系统已经采购和生产了大量数字资源,科研和教育领域用户也日益依赖数字化资源和网络化服务。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保障这些数字信息资源能够长期、方便和经济地被广泛利用,保障在收集、采购或生产这些资源时同时获得必要的法律授权、技术知识和经济安排,拥有可靠的永久使用权,保障即使在特殊情况下我国科研和教育用户仍然能够方便、可靠、稳定地获得和使用这些战略性信息资源。目前,世界各国在数字资源长期战略保存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长 【下载频次】273 【被引频次】0 42CNKI全文数据库系统应用分析与改进策略 【作者】宁淑华 【导师】窦平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宁淑华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CNKI数据库; 应用分析; 改进策略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全文型数据库越来越受到各大图书馆以及用户的青睐。全文数据库在内容上、出版频率上以及检索使用上都优于印刷型出版物。近几年,我国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开发出了许多全文数据库,其有代表性的就是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全文数据库。本文通过对CNKI数据库系统与维普数据库系统从收录范围、发布功能与订购方式、检索系统、全文浏览和检索界面几个方 【下载频次】235 【被引频次】0 4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研究 【作者】王格 【导师】王学东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信息交流; 交流模式; 图书馆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传统的信息交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交流载体的多样化与便捷化、信息交流内容的精深化与丰富化、信息交流方式的形象化与精准化等等。这些都对传统图书馆的信息交流模式提出了挑战。信息交流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其交流效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都与图书馆的信息交流模式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都满足了当时信息交流的需求,站在当时历史阶段看,它比较完美,为那个时期的情报、信息交流的研究者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若站在我们 【下载频次】184 【被引频次】0 44超链接分析方法及其测度指标研究 【作者】周婷婷 【导师】徐宽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网络信息计量学; 超链接网络分析; 链接测度方法; 测度指标 【摘要】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引发信息生产、传播、检索与利用的新模式,为学术传播与交流的系统框架带来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被提出,并受到人们的重视,尝试将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移植并加以改进,运用到网络。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从而抽取出可行性的指标。随着研究的深入,超链接网络分析产生了,它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超链接形成的网络进行研究,超链接网络分析时将超链接看成是网状或网页之间的社会性和传播性桥梁,从宏观结构上研究超链接模式。运用上 【下载频次】84 【被引频次】0 45我国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彭絮 【导师】王守宁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 危机; 危机管理; 机制研究 【摘要】 居安思危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根深蒂固,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等,这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强调的是未雨绸缪、预防在先。同西方现代危机管理理论相比,我国古代的危机管理思想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频繁的突发事件不断的侵害着社会的安定,扰乱了人们日常生活,尤其20世纪90年代起,天津扎针事件、98洪水、法轮功邪教事件、SARS传播、禽流感肆意传播、08年雪灾 【下载频次】165 【被引频次】0 46赞比亚大学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评价 【作者】Kakana Fabian Kabanda(卡卡纳) 【导师】李瑞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摘要】 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来说,想要为其提供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教育,远程教育是最受欢迎的教育形式之一。像赞比亚这样的发展国家,在没有足够的基础教育设施的情况下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于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无疑成了最佳的选择。赞比亚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提供远程教育已有35年的历史。近几年,赞比亚大学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从赞比亚大学远程教育办公处得到的信息表明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从19967学年度的314人到20034学年度的116 【下载频次】53 【被引频次】0 47基于模糊匹配的学术论文查询系统 【作者】陈鹤阳 【导师】王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隶属函数; 模糊理论; 模糊集合; 权重; 信息检索 【摘要】 本文论述了基于模糊匹配的查询系统的开发背景、意义和目前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根据模糊理论来实现的查询系统。提出了集合模糊化以及找到与这个模糊化集合相对应的记录集的步骤。文详细论述了如何用模糊集合的理论知识实现这个查询系统。采用BS模式实现以及应用JAVA为开发工具。采用Zadeh提出的语言变量、语言值、模糊集和模糊关系合成的方法进行推理。对于本系统来说,是用来查询人学术论文的系统,通过对关键词的权重进行计算,根据用户提出的模糊信息,将两者进行比较,搜索满足条件的记录。由该理论 【下载频次】49 【被引频次】0 48信息经济学在情报学体系框架下的理论进展 【作者】李春梅 【导师】高红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经济学; 经济学; 情报学; 分支学科; 成果; 综述 【摘要】 当人类步入快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经济学既属于经济学领域,同时又是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所以,经济学界和情报学界对信息经济学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两个领域的研究却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长期以来,在两个领域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纷争。经济学界一直对情报学界研究的信息经济学相关领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然而,多年来情报学界并未系统、全面地总结过情报学体系框架下的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成果。有鉴于此,研究并总结情报学视角下信 【下载频次】125 【被引频次】0 49开放存取的理论基础兼论许可协议 【作者】杨学春 【导师】范并思; 刘炜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开放存取; 开放获取; 著作权; 版权; 利益平衡; 许可协议 【摘要】 为了打破商业出版者对学术信息的垄断和暴利经营,缓解期刊价格危机、许可危机给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开放存取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开放存取是通往乌托邦之路的梦想,这个梦想便是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免费利用全世界的学术文献。然而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这条路并不平坦,而是布满了礁石,险象环生。这些礁石的其一块就是开放存取所面临的著作权问题。解决著作权问题是开放存取由理念走向现实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从著作权利益平衡和著作权许可协议两个方面探讨了开放存取的哲学基础及其具体操作和 【下载频次】153 【被引频次】0 50面向图书情报领域的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曹菲菲 【导师】王曰芬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理工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体系; 战略管理; 三维框架理论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大量无序知识,如不对其进行整合和创新,很难被用户有效利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知识服务研究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国内外学者、机构纷纷对知识服务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在开展知识服务的过程,缺乏完整的知识服务体系架构成为知识服务工作成效的瓶颈,它不仅使得各服务机构之间因为没有一个普遍意义的架构作为参考而难以沟通和协作,更在无形削弱了知识服务效果,影响了知识服务的效率。因此,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 【下载频次】142 【被引频次】0 51我国体育院校图书馆优势竞技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作者】王芳 【导师】孙成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体育院校; 图书馆; 优势竞技体育信息; 信息资源建设 【摘要】 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传播。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样与信息关系密切。竞技体育信息不但可以为竞技体育科研提供研究的基础,而且可以为竞技体育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训练和竞赛的参考和指导,可以说,只有掌握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才能取得训练的成功和竞赛的胜利。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信息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在竞技体育信息资源建设上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竞技体育信息的优势竞技体育信息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对优势竞技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探讨,带动我国整体竞技 【下载频次】54 【被引频次】0 52商业性文献数据库的营销策略研究 【作者】徐菊 【导师】范并思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文献数据库; 营销策略; 数据库历史 【摘要】 从第一台电脑诞生那天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电脑有效的组织、使用数据。到现在,数据库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历史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类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然而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却并没有随之增加,反而湮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各国纷纷意识到只有发展各类商业文献数据库才能够真正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需求。虽然目前我国的商业文献数据库市场还比较小,但是潜力非常巨大。目前国外数据库产业继续蓬勃发展并有席卷全球之势,我国的数据库产业还非常弱小, 【下载频次】114 【被引频次】0 53基于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知识服务研究 【作者】曹徐升 【导师】李国秋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服务; 知识共享; 知识推送; 动态联盟 【摘要】 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并由此推动了平台研究和应用的兴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绝不仅仅只是以资源和服务共享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从科技资源服务到知识服务的深层次转化,用知识服务来支撑整个平台运行和发展。知识服务的内涵和能级直接体现了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因此,知识服务在实现科技平台应用升级和功能扩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一些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初步具备了知识服务的基础和空间,它们拥 【下载频次】178 【被引频次】0 54战略联盟竞争情报的工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作者】刘莉 【导师】郑荣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刘莉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战略联盟; 竞争情报; 运行机制; 工作模式 【摘要】 战略联盟竞争情报作为一种区别于以往单一企业的竞争情报而言,有其特殊性,是目前情报界发展的趋势。本文以竞争情报和战略联盟相关理论作为铺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略联盟竞争情报与传统单一企业竞争情报的重要区别,从而得出战略联盟竞争具有共享性、内部化、风险性等特征并得出战略联盟竞争情报产生的原因。然后进一步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践考察等方面得出战略联盟竞争情报实施的可行性及其重要目标。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出本文的核心部分:1、战略联盟竞争情报的工作模式。通过战略联盟内部和外 【下载频次】137 【被引频次】0 55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作者】祝培培 【导师】葛敬民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理工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学; 情报学; 培养机制; 机构设置; 教学管理 【摘要】 本文选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旨在探索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为高校图书馆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的培养机构包括高校教学院系、科研院所及高校图书馆,本文从3类培养机构的设置、教学管理角度入手,采用现场调研法、调查表法及文献检索法搜集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取向分析及频数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使用斯特杰斯经验公式等统计学原理计算相关指标。论文遵循兼容并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立足硕士点现状,提出高校职能间应积极合 【下载频次】136 【被引频次】0 56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用户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许琳 【导师】徐宝祥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许琳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本体; 领域本体; 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模型 【摘要】 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信息过载、资源迷向等问题相继出现,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探索的热点。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个性化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对用户的了解和准确描述基础上的。因此良好的用户模型是个性化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决定着个性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针对传统的用户模型构建存在的一些不足,对于个性化信息系统基于本体的用户模型的构建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个性化系统用户模型的研究现状。接着,本文具体阐述了构建用户模型和构 【下载频次】218 【被引频次】0 57基于语义网技术的语义检索系统模型研究 【作者】毛玉才 【导师】吴大刚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语义网; 语义检索; 本体 【摘要】 本文首先从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检索技术基于人工分类目录和基于关键词匹配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它们在目前检索使用的不足之处,进而引出语义网及语义检索相关概念。语义网不是现在正在使用网络的替代产品,而是在现有网络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互联网络,它可以利用一种明确的、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要表达的信息资源,以方便用户理解、共享、利用信息资源。本文分析了语义网的七层组织结构以及语义网的关键支撑技术XML、RDF和Ontology。随后阐述了Ontology的相关概念及本体的 【下载频次】129 【被引频次】0 58我国数字信息保存中的版权问题研究 【作者】张宇 【导师】马海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信息; 信息保存; 版权; 复制权 【摘要】 数字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其保存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数字信息保存的特殊性,过去的版权保护措施对它已不能完全适用,这一问题已制约了数字信息保存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数字信息和数字信息保存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合理解决其版权问题的重要性;总结了在我国数字信息保存,版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对此提出建议,同时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项目、计划和制度,创新地提出适合解决我国数字信息保存版权问题的建设性方法,结合实 【下载频次】89 【被引频次】0 59科技热点动态监测的域分析研究 【作者】吴思竹 【导师】张学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域分析; 科技监测; 可视化分析 【摘要】 信息时代理解和监测科学技术活动发展是重要的科学活动之一,然而网络科技文献数量的迅猛增长,使人们出现信息迷航,对科技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越来越难以理解和掌握,因为庞大数量的科技文献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能力。传统的科技监测工具从技术及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很好的处理海量数据,满足科技用户需求,因此本文对一种从领域研究角度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探测科学文献,监测科技热点动态,揭示领域发展变化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域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科技热点动态监测的域分析原型系统 【下载频次】37 【被引频次】0 60信息检索可视化效率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韩丽华 【导师】张学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3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检索可视化; 检索效率; 信息检索 【摘要】 信息检索可视化问题是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呈现、信息访问等方式。通过对信息检索可视化效率问题的研究,能进一步促进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发展和应用,提高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及理解,与信息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交互,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更好的理解复杂系统,提高决策能力。在理论方面有助于信息检索可视化理论的发展,实践方面有助于推动原型系统向实践使用方面的转化。对信息检索可视化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多方面 【下载频次】88 【被引频次】0 61复合图书馆时期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研究 【作者】代洪波 【导师】郑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馆藏评价; 整合评价; 高校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 评价指标 【摘要】 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基本业务工作,它为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而馆藏评价是对图书馆现有信息资源体系所具有的各个属性方面进行检测、做出评判的过程。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最后一个任务环节和极其重要的反馈环节,馆藏评价的结果为图书馆科学认识馆藏资源的现状、属性和功能,开展新一轮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过去,人们对基于印刷资源的馆藏评价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评价,关于传统资源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达成了基本的共识。近几年来,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 【下载频次】272 【被引频次】0 62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网站的用户交互特性关键因素研究 【作者】唐娜 【导师】郑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用户交互; 参考咨询; 用户感知; 服务产出质量; 关键因素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出现给图书馆开展参考咨询工作带来新的契机,促使新型的参考咨询服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出现。数字参考咨询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用户和咨询馆员的异步或同步交流,极大切合了网络环境下用户的需求,目前它已经成为多数图书馆致力发展的一种服务方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正确答案,其整个服务过程带给用户的体验也同佯重要。用户的过程体验来自于用户交互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把握,并根据研究结果有效地调节用户交互过程,使用户交互影响因素对服务的正效应更大 【下载频次】94 【被引频次】0 63高校图书馆荐购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作者】罗华 【导师】阮建海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文献采访; 荐购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摘要】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起点,是图书馆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文献采访质量直接影响着馆藏质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如文献价格大幅上涨、购书资金紧张、文献数量剧增以及出版发行混乱等,采访人员受本身知识局限,仅凭个人判断很难采选到令读者满意的图书文献。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专家及学者尝试将科学的采购原则与数据库技术及决策支持技术相结合,构建采访决策支持系统以辅助采访人员做出科学的采访决策。但目 【下载频次】146 【被引频次】0 64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王朋 【导师】葛敬民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理工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硕士点; 培养模式;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摘要】 高校图书馆设立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点,是颇具国特色的新生事物,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其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调研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状况入手,探索高校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过程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采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过程与结构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点的教学科研数据,研究目前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培养研究生的状况,在借鉴国内外培养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经验基础上,尝试从培养目标、入学形式、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四个 【下载频次】117 【被引频次】1 65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资源研究 【作者】刘荣华 【导师】葛敬民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2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理工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文献检索课; 教学资源; 教材; 多媒体课件; 网络课堂 【摘要】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人们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以文献检索课的形式开展,教学资源是文献检索课课程建设的重点。本文从教学资源的概念,网络时代教学资源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网络时代该课的教学资源应从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堂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教材方面:按照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将教材分成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84年~1993年)、迅速增长阶段(1994年~2004年)和立体化改革阶段(2005年 【下载频次】122 【被引频次】1 66基于CSSCI的文科学者h指数实证研究 【作者】丁楠 【导师】叶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h指数; 引文; 文献计量学指标; 学者评价; CSSCI 【摘要】 2005年,Hirsch提出h指数,并将其作为评价研究人员的指标,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h指数计算规则简单,便于操作,已经被一些研究团体和大学用作评价学者的指标,并显示出了发展成为下一代核心评价参数的可能。为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深入探索h指数,作者以CSSCI为来源数据库对文科学者的h指数进行实证研究。作者从CSSCI选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为代表学科,得到这6个学科学者在2002-2006年间的被引数据,计算学者的被引总次数、被引篇 【下载频次】88 【被引频次】1 67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皮维宁 【导师】郭吉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重庆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6期 【作者基本信息】重庆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信息服务; 模式; 区域发展规划 【摘要】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突破传统的只为高校师生服务的范围,在社会更广阔的领域里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近年来,由于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公众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上社会化信息服务可能为高校图书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的探索也成为国内图书馆学界研究的热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 【下载频次】189 【被引频次】0 68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研究 【作者】闫志红 【导师】彭晓东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重庆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6期 【作者基本信息】重庆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数字资源整合; 数字资源整合模式 【摘要】 20余年的信息化建设,数字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了信息资源的主流,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从事收集、整理、保存并传播知识的机构,在这场数字化革命也悄然的发生了变化,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伴随着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整序数字信息的异构资源系统急剧增加,使得数字信息资源呈现出局部有序而整体无序的状态,优化数字资源利用环境,有效获取知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图书情报界提出了数字资源整合的概念,数字资源整合(Digital Resource Integration) 【下载频次】114 【被引频次】0 69基于主题图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研究 【作者】吴玉萍 【导师】夏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知识组织; 主题图; XTM; 本体 【摘要】 随着知识资源的不断丰富,传统的一些知识组织方式面对新的应用遇到了困难。主题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组织技术和知识表现语言,被誉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的桥梁,并成为知识组织和知识表现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主题图的知识组织已引起了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界和计算机界的特别关注,成为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一个新兴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重要的基于Web的应用框架体系。针对网络的特点,人们开发出许多新的组织方法与工具,主题图在这种背景 【下载频次】146 【被引频次】0 70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发展研究 【作者】毛莉 【导师】娄策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化馆藏; 馆藏发展; 原则; 模式; 评价 【摘要】 馆藏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保障,馆藏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增多的数字资源,图书馆必须调整以前的馆藏发展思路,加强数字化馆藏发展研究,重新审视新形式下数字化馆藏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对数字化馆藏发展原则、发展模式、发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发挥数字化馆藏的效益,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本文所研究的数字化馆藏发展是当前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定数字化馆藏的 【下载频次】225 【被引频次】0 7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与对策研究 【作者】张映辉 【导师】张向先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张映辉 【发表年期】2008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网络环境; 用户需求; 信息服务平台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已经到来,网络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信息资源建设的特殊性等原因,就更加需要重视网络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积极应对信息浪潮带来的巨大变革,从而提出信息服务的新思路。在信息网络化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如何应对现代信息环境的挑战,以及如何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下载频次】421 【被引频次】0 72基于知识组织的知识服务研究 【作者】李静 【导师】刘春茂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天津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天津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服务; 知识组织; 图书情报工作; 知识元; 知识元链接 【摘要】 同属于图书情报工作范畴的知识服务和知识组织,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用户提供知识,解决问题。不同的是,知识组织工作在幕后,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内部表现形式,而知识服务则服务在前台,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外部表现形式。无论是知识组织还是知识服务,它们都会影响到整个图书情报工作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然而,目前对知识服务和知识组织这两个问题的研究都是分开进行的,故文章试图将知识服务和知识组织进行联合研究,以此弥补有关研究空白,希冀对实践工作产生一点有益的影响。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 【下载频次】221 【被引频次】0 73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架的基础性理论框架研究 【作者】唐超 【导师】刘春茂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天津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天津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情报学理论; 国家竞争情报; 复杂适应性系统; 边防情报系统 【摘要】 在分析国家竞争虚拟价值链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知识、情报在国家竞争的作用,提出国家竞争情报研究的必要性;进而具体研究了国家竞争情报的概念、特性、层次、决策支持模式等问题,针对国家竞争情报的高度相干性进行详细论述,提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国家竞争情报的必要性,分别指出经典思维、量子思维在国家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的意义,进而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工具对国家竞争情报系统的存在进行分析,得出了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存在和构建的微观机制和实现思路。通过国家竞争情报子系统边防情报系统的构建思 【下载频次】166 【被引频次】0 74媒介演变及整合对基于载体观的情报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作者】李成增 【导师】李玉进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天津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天津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媒介; 情报载体; 载体观; 情报观; 情报产业化 【摘要】 本文基于对信息媒介和情报载体的比较分析,肯定了二者的基本一致性,从而将情报学的载体观进行扩大。进而通过媒介对信息交流的影响、媒介演变、整合的过程和规律以及信息交流和社会发展的互动等方面的阐释和归纳,对情报学载体观的局限性及由此导致的情报观的狭隘、情报理论基点的错位和情报实践模式的阶段性发展进行了因果梳理,从社会发展、载体演变和情报交流三者辩证关系的角度探索情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方向。论文的核心在于将载体与媒介统一起来,通过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对传统载体观演绎的情报理论和实践面 【下载频次】34 【被引频次】0 75e-science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模式研究 【作者】陈成鑫 【导师】宋丽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天津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天津师范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e-science; 数字图书馆; 发展模式; 模型构建 【摘要】 e-science为全球的科研人员构建起一个具有开放共享、安全可控制、分布协同的网络化数字化科研平台,e-science环境下全球信息资源趋向于形成全球数字图书馆,同时,各个虚拟组织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科研平台e-science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e-science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是e-science环境下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其发展模式对于e-science环境下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该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理论上对e 【下载频次】232 【被引频次】0 76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作者】姜丹 【导师】温有奎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语义网; 本体; 知识管理模型; 知识单元 【摘要】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的急剧增长、快速传播和交流使原有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知识管理近年来受到了高度重视,被各行各业广泛地应用。同时,用户信息需求所呈现出的实时化、知识化、个别化和一体化的特点,对知识管理的应用提出了挑战。网络的发展要求使用者加强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及知识的挖掘与管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原来的提供信息服务转变为要求知识单元服务。由于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特定的方法加以支持,使得知识管理提高知 【下载频次】281 【被引频次】1 77P2P技术在虚拟参考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敬 【导师】赵捧未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虚拟参考服务; P2P技术; 实时在线咨询; 分布式FAQ库 【摘要】 在当今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数字图书馆成了国内外基础建设的焦点之一。而虚拟参考服务作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业务,首当其冲的被视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提供获取信息资源的全方位服务。目前的虚拟参考服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高效服务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课题P2P技术在虚拟参考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在广泛调研了多数图书馆的虚拟参考服务系统现状,并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论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虚拟参考服务系统的服务模式、工作机制、通信机制等方面的 【下载频次】74 【被引频次】0 78一种基于Jena的语义检索模型研究与实现 【作者】边杰 【导师】王亚民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1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本体; Jena; 语义检索; 检索模型 【摘要】 在传统信息检索系统,通过关键字进行匹配是最为常用的方法,然而这种方式得到的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在回顾信息检索系统发展历史,介绍国内外搜索引擎研究的最新进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模型,并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各个组成模块以及在Jena语义网框架下的实现方法,重点讨论了本体提取、推理和查询的实现细节;并采用tf-idf结合关键词文档矩阵的方法解决了在结果排序返回过程,如何将本体模型与关键词进行相似度计算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查准率与兼容性;同时,提出 【下载频次】154 【被引频次】0 79化学化工文献本体的构建与实现研究 【作者】刘卓燕 【导师】黄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上海交通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7期 【作者基本信息】上海交通大学,情报学,2008年,硕士 【关键词】 本体; 化学文献; 检索 【摘要】 化学化工文献记录了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在理论、试验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信息量激增,传播迅速。Internet已经成为化学信息资源传递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化学信息,各种化学信息的查询也变得越来越便利。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系统己经成为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就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得这些概念和联系在共享的范围内有着明确唯一的定义,达成一种共识,这样 【下载频次】78 【被引频次】0 图书馆学 2009年度 29篇 1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作者】屈菲 【导师】徐恺英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屈菲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参考咨询; 服务质量; 质量控制体系; 案例分析 【摘要】 近十年来,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不仅体现在全新的服务方式和方法上,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服务的效果。随着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控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网站调研、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同时系统地总结了近十多年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继而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质 【下载频次】27 【被引频次】 2基于项目管理的IC构建 【作者】李桂银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李桂银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共享空间; 构建方法; 项目管理 【摘要】 本文试图结合项目管理方法,提出一种系统的IC构建方法。全文包括五部分,一,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二,相关理论概述,介绍了一些IC的相关理论。三,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构建IC,这是本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怎样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构建IC。某个图书馆在构建IC时,可以结合本馆实际,参照WBS分解结构图进行构建。从服务、资源和空间三个IC的构成要素入手,结合项目管理过程,我们可以把IC构建项目分解为启动、规划、实施和收尾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若干子任 【下载频次】7 【被引频次】 3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研究 【作者】黄旭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黄旭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资源; 长期保存; 策略 【摘要】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保存的主要资源形式之一,数字资源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数字资源的大量生产和数字资源的易失性等特点以及学习、科研、生活对数字资源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成为当前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存在的问题,进 【下载频次】73 【被引频次】 4论图书馆精确管理 【作者】崔海峰 【导师】王东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 精确管理; 随意现象; 管理; 精确; 被动现象 【摘要】 精确管理思想是目前国内热门流行的管理思想之一。它完全产生于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国人的思维视角,结合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从人性的角度,深刻分析了现代组织管理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揭示了产生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人性异或人的目的性。精确管理思想并不排斥人的这一本性,反而以此为切入点,合理利用的人的这种心理来促进组织管理的正规化和模型化。精确管理思想归纳了组织管理的八个问题和八个现象,分别是:量化与悟、计划与聪明、积累、有限与无限、创新与破坏、过程与结果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5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胡永强 【导师】王东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 评价; 馆藏评价 【摘要】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馆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整体效益的发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包括传统的印刷型资源和数字资源,并且数字资源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目前的数字文献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缺少质量意识。因此,如何对数字馆藏进行质量控制,如何提高印刷型馆藏的质量,提高利用率,如何处理印刷型馆藏和数字馆藏的关系,如何对各种馆藏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经费,保证重点,综合平衡,把有限的经费用于选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6高校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作者】洪跃 【导师】孙成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服务质量评价; 绩效考核; 360度反馈评价法 【摘要】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这一服务,当时被称为跟踪服务。1998年清大学图书馆率先建立了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历经10年的发展,许多高校图书馆也效仿清大学的模式陆续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本文对国内外学科馆员情况做了文献分析与综述。与国外完善的学科馆员管理、认证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相比,国内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缺乏完善的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学科馆员绩效考核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7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作者】李英杰 【导师】徐恺英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李英杰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服务绩效; 绩效评估; 平衡计分卡; 层次分析法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现状,在明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主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目标与原则,借鉴企业管理绩效管理理念,探讨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估体系。通过改造企业绩效管理的平衡计分卡方法,提出适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估的平衡计分卡方法,并按照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设计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体系构建完成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想,结合专家意见对评估的四个维度 【下载频次】65 【被引频次】 8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信息构建分析 【作者】李懿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李懿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构建; 高校图书馆网站; 网站结构; 组织系统; 标识系统; 导航系统; 检索系统 【摘要】 21世纪,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全方位的改变着全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高校图书馆网站作为知识存储和开发的媒介也被网络打下深深的烙印。由于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所以在网站建设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面对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现象日益严重、用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局面,即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高校图书馆网站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比较受关注的信息构建理论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它与高校图书馆网站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出高校图 【下载频次】32 【被引频次】 9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化运营模式研究 【作者】郭文杰 【导师】毕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郭文杰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 运营模式 【摘要】 本文首先阐明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化的可行性与必然性,表明了引入电子商务模式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说明电子商务可以更好的发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笔者基于电子商务的B2B、B2C、C2C三种基本模式,结合国内外一些数字图书馆已经实现的比如联机编目、馆际互借等,以及未能够很好实现的比如在线广告、个人化交互服务等,分析了多种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化的服务模式。包括文献的网上采购 【下载频次】22 【被引频次】 10基于网络环境的书目情报服务探索 【作者】冯晓丽 【导师】纪晓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书目情报服务; 策略 【摘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急剧增长的时代,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和信息饥渴(Information Thirsty)作为一对矛盾一直存在并将长期并存着。多种信息源和多样化信息载体使我们淹没在海量信息之,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使我们对信息获取上感到越来越无力。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不断扩展与深化,急剧增长的网络文献信息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书目情报服务正是在解决这一矛盾,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生命力。而同时,传统的书目情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1图书馆资源及其利用调查研究 【作者】张莹 【导师】王翠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资源; 利用; 阅读; 调查 【摘要】 公共图书馆因其一脉相承的社会教育职责、公益型、服务性职能,在传播知识、开启民智、提高人民素质、创建先进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世界推进社会阅读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也将随着社会需要而拓展,不仅是提供文献信息的机构,也是开展全民阅读的文献资源心和主要阅读场所。世界上很多组织和学者对于公共图书馆资源和阅读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了研究,围绕着如何促进全民阅读,对现有公共图书馆资源及其利用情况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本研究以吉林省公共图书馆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2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 【作者】方婧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阅读疗法; 高校图书馆; 应用研究 【摘要】 阅读疗法是一种古老而现代的心理治疗方法,它能够起到心理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是读者通过阅读、学习或讨论文献资料以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或是达到自我提高和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心灵与文献内容相碰撞的过程,也是文献内容对读者的指导过程,在这种碰撞与指导的过程,无病者可以健心,有病者能够通过对文献内容的领悟走出心理误区,恢复健康状态。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备受国民的关注,然而,当前大学生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正在遭受一场空前的心理危机(自卑、自闭、空虚、孤独和抑郁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3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 【作者】张晓萌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图书馆核心价值; 哲学解读 【摘要】 图书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图书馆,它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图书馆已经越来越向边缘化靠拢。无论是普通图书馆从业人员还是图书馆精英们对自己职业的信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脆弱,职业信念不可避免地发生动摇。为此,图书馆人开始寻找自身的存在意义。确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发现与讨论的过程。通过发掘图书馆行业的最重要的职业理念,能够使图书馆人自觉的维护与弘扬它们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4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作者】邱锦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学科馆员; 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创新; 图书馆 【摘要】 学科馆员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创新。学科馆员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美国和加拿大部分研究级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如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等,这便是学科馆员的雏形。国内关于学科馆员的研究起步较晚,清大学图书馆1998年引入学科馆员制度,标志着学科馆员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与用户的联络人、用户信息素质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5民国时期的乡村图书馆 【作者】张峰 【导师】纪晓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乡村图书馆; 图书馆史; 民国 【摘要】 民国时期的乡村图书馆是民国时期国图书馆事业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国内当前分散性史料、地方性研究成果较多,从全国整体论述这一课题成果较少的现状,对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的相关史料进行考证、整理,并力求设计一个客观、适当、实用的历史结构。文章分为6个部分:1.绪论:介绍研究过程;2.个体乡村图书馆,3.乡村教育的乡村图书馆,以发展发达程度为顺序,介绍抗战之前民国乡村图书馆的发展情况;4.民国乡村图书馆建制研究和推动:讨论民国时期乡村图书馆的建制问题;5.抗战至解放前夕的乡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6医学院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 【作者】邵爽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参考咨询; 医学图书馆; 调查; 对策 【摘要】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参考咨询形式。因其具有信息资源丰富、服务方式先进、服务对象广泛、不受时空限制以及智能化的结果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各图书馆利用网上平台解答用户通过电子形式提出的问题的新型信息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体现,是传统信息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分析论证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以下内容:(1)分析评价国内外各种数字参考咨询的模式。数字参考咨询发展到今天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7基于知识地图的数字图书馆知识门户构建 【作者】代凤明 【导师】夏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门户; 知识门户; 知识地图 【摘要】 数字图书馆门户是一个读者用来进行web内容存取的信息网关,根据用户特征和需求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通过数字图书馆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方便地存取图书馆门户的数字资源,享受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知识门户是信息门户的发展,它的特点是所整合的知识资源不仅包括数据库、文档、政策方针和业务流程手续等,还包括存在于员工头脑的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等智力资源。本文将图书馆门户和知识管理系统整合,提出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门户,扩展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本论文主要围绕着数字图书馆的知识门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8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 【作者】孙晓侠 【导师】孙成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显性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管理; 组织文化 【摘要】 知识管理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核心却在于知识。在当今的经济时代,不论人们对知识经济持什么样的态度,在管理领域里,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依靠知识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是管理的目标,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主题。知识管理是一个新事物,其理论尚不完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研究内容、对象、范围都还在进行不断的深入的探讨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宝库,在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知识生态环境下,只有致力于将其组织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9冀淑英版本目录学研究 【作者】刘伟 【导师】傅荣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冀淑英; 版本目录学; 版本鉴定; 版本目录 【摘要】 冀淑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概而言之,冀淑英在版本目录学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本文即遵循这一思路展开研究。首先是对冀淑英版本目录学思想的研究。冀淑英善于总结规律,在国内较早的对善本和刻工进行了研究。她首次对善本标准做了合乎科学的概括,对刻工进行了分区研究。冀淑英重视对古籍版本源流的研究,对抄本、活字本、刻本各种形式的版本都有独到的认识。冀淑英长期在图书馆从事古籍编目、整理工作,其版本鉴定经验和成果极为丰富。因此,实践方面分别对其版本鉴定内容及方法、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0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晓菲 【导师】纪晓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Web2.0; 图书馆2.0; Library2.0; 高校图书馆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从Web1.0时代进入Wen2.0时代,图书馆2.0是Web2.0环境下图书馆的新型服务方式,是Web2.0技术和理念在图书馆的应用,强调互动、用户参与。全文内容共分四章,重点章节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二章简述Web2.0的内容及重要特征,即以Flickr,Linkedin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根据六度分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1泛在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作者】孙波 【导师】刘万国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泛在知识环境; 泛在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摘要】 在数字图书馆计划提出整整十年后,2003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知识在信息迷失》(Knowledge Lost in Information)的趋势研究报告,将数字图书馆的未来描述为构建泛在知识环境。泛在知识环境是一个新概念,是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知识基础设施,新的知识设施为知识的创造者和知识的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多样化的知识传播渠道和获取渠道,为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构建了泛在知识环境。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知识的发布和交流模式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2我国高校图书馆2.0实践研究 【作者】勾丹 【导师】王翠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2.0; Web2.0; 信息服务 【摘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更加迅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已经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自2004年Web2.0提出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互联网络。它使互联网用户从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从受众转变成主体,从单个个体转向社群,形成了以用户为心,开放、参与、互动、共享的互联网新景象。这股Web2.0的浪潮也给了图书馆以强烈的冲击,国内外图书馆界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变化,积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变革与革新,于是一个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3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王晶晶 【导师】孙瑞英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参考咨询;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也随之不断的发展。但是,我们国家对图书馆参考咨询质量的评价仍然很落后,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背景下,开展针对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的评价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了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的影响因素;其次,结合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的发展现状,确立了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4基于公民文化权利保障的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 【作者】梁欣 【导师】蒋永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文化权利; 公共图书馆制度; 政府责任;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摘要】 公共图书馆以维护与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为基本宗旨,文化权利作为当前国语境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反映了公共图书馆的时代使命与社会意义。本文从制度图书馆学的视角,对基于公民文化权利保障的公共图书馆制度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首先,梳理了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明晰了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基本概念的内涵,揭示了图书馆权利的真实含义与具体内容;再次,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本质,从文化传承、共享文化信息、保障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等三个方面予以展开。针对现阶段研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5作为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知识自由研究 【作者】王政 【导师】蒋永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核心价值; 知识自由 【摘要】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界对于自身责任或使命的一种系统确认,表达的是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图书馆人对自身职业价值形成共识,有利于向社会公众表达和宣扬图书馆的职业价值、职业信念与职业立场,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职业的社会认同程度。各国、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比较研究表明,图书馆核心价值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由于其确认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同,核心价值的内容、重要性排序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图书馆核心价值是一个异有同的价值体系,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探讨各个核心价值之间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6高吹万藏书活动研究 【作者】杨宏 【导师】吴格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复旦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复旦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燮; 藏書家; 《詩經》類文獻; 藏書活動 【摘要】 高燮(18791958)為近代上海金山著名藏書家,藏書達三十萬卷,對《詩經》類文獻刻意收藏,有葩經千種之稱。《上海近代藏書紀事詩》謂:流寓淞濱白髮皤,念家山破痛如何。殘書剩有葩經載,千尺珊瑚費網羅。近代學者對高氏藏書情況鮮有研究,本文以復旦大學葩廬詩經藏書為心,對高燮的藏書活動進行較系統研究。除《緒論》及《餘論》外,論文主要分五部分:一、高燮生平及家世考述;二、吹萬樓聚書途徑考;三、吹萬樓藏書特色研究;四、吹萬樓藏書散佚考;五、高燮藏書思想研究。第一部分主要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7图书情报机构的功能拓展研究 【作者】赵久艳 【导师】孔庆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情报机构; 功能; 拓展 【摘要】 本文随着历史的流程,阐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图书情报机构具有的功能,并对功能的拓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图书情报机构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本文将知识创造功能、电子出版功能、构建数据库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纳入其,目的在于增强图书情报机构的利用率,把图书情报机构变成人们向往的乐园,为图书情报机构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资源共享空间不仅能满足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8基于WEB的军事医学文献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李周恒 【导师】孙金立; 梁蜀忠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第四军医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web; 军事医学; 文献检索; 数据库; J2EE体系结构 【摘要】 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军事发展的需求,建立一套为战争状态下军队医务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已成为迫切需求,军事医学的基本任务是救治军人在战争和其他活动出现的创伤和疾病,防止和减轻不良环境因素对军人健康的影响提高部队战斗力和生存能力,保证军事任务的完成。只有重视和加强我国军事医学情报信息的研究,在未来突发事件和战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检索,CBMdisc共收录4590882篇,其有关军事医学方面的文献共103465篇,占总数的2.25%。外文文献,选用近十年来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9我国中部地区高校医学外文期刊资源建设现状及其比较研究 【作者】陈彤斌 【导师】李后卿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南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中南大学,图书馆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医学期刊; 期刊资源建设; 影响因子; 质量评价 【摘要】 背景:外文期刊一直被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硕士、博士等视为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开拓自己视野、解决自己研究工作所遇困难的首选参考工具;是广大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从事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文献保证;是医学科技工作者了解国外医学科技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把握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研究进展及其成果的一条重要渠道。它的合理配置对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当前高校图书馆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外文期刊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开辟馆藏特色文献资源和特色服务,是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情报学 2009年度 55条 1基于知识管理的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作者】张莉莉 【导师】杜永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医学图书馆; 信息服务; 体系 【摘要】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也因此迅速成为图书情报领域关注的热点。医学图书馆作为与医学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性图书馆,能否将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运用到信息服务工作领域,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与知识需求,是医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国内许多医学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仍相对落后。本文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实证研究等方法,借鉴国内外医学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的有益实践,综合分析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 【作者】海金梅 【导师】张海涛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海金梅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服务; 知识创新; 高校图书馆 【摘要】 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主流的新时代,知识创新是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图书馆只有坚持知识创新,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发展的要求。国内外对知识服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对知识服务的研究重实践而轻理论;国内对知识服务的研究重理论而轻实践,尤其是高校开展的创新型知识服务实践更少,没有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因此理论指导意义不强。基于此,本文在研究知识服务、知识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 【下载频次】72 【被引频次】 3基于RSS的内容聚合在学术领域的应用研究 【作者】戴明陆 【导师】窦平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戴明陆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RSS; 内容聚合; 图书馆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关于RSS内容聚合的研究和发展的现状,阐述了RSS技术的相关理论。分析了RSS技术在学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在图书馆的应用,在网络资源信息建设,在教学和学术团体的应用。研究学术RSS源的聚合与搜索,最后提出基于RSS的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对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本论文的研究主要从上述这个少的方面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国内外关于RSS技术内容聚合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阐述了RSS技术的相关理论。分析了RSS技术在学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在图书馆的 【下载频次】24 【被引频次】 4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方法及其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李松柏 【导师】张向先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李松柏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素质; 教育模式; 指标体系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信息素质问题的研究以及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吉林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当前在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笔者对如何构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法。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推演、构建出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预测,征询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专家意见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主要集在资料收集、文献阅 【下载频次】53 【被引频次】 5高校选课系统知识地图构建研究 【作者】臧圣男 【导师】李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臧圣男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高校选课系统; 知识地图 【摘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成为生产力要素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不但能使企业在竞争不断发展,并创造巨大财富,还能在高校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把知识地图技术引入高校选课系统,提出高校选课系统知识地图这一新概念,并对其构建进行理论研究。一方面拓展了知识地图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知识地图也为高校选课系统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效的工作机制。论文从整体角度对高校选课系统课程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高校选课系统知识地图的研究作出铺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选课 【下载频次】23 【被引频次】 6借助公开搜索服务实现的学术文献检索策略 【作者】王莹莹 【导师】窦平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王莹莹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搜索引擎; 学术搜索; 搜索聚合; 检索策略 【摘要】 Internet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为学术工作者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网上学术信息资源呈无序、无限、庞杂的特点,势必增加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学术文献信息的检索将面临多种困难。由于搜索引擎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更加雄厚,我们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学术检索。为帮助人们有效利用学术信息,掌握成功的检索策略便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为了让科研工作者获取满意的学术文献需求,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本文将着重介绍借助公开搜索引擎提供的搜索服务来检索学术文献的几种方法,将搜 【下载频次】27 【被引频次】 7图书馆在高校知识转移中的作用规律研究 【作者】蔡景平 【导师】张海涛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蔡景平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转移; 知识管理; 高校; 图书馆; 作用规律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处于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明显日益突出,经济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以获得知识数量优势转变为今天的知识共享的竞争。知识转移即知识流动,它是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经济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知识转移是达到知识有效利用的手段、目的。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知识转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然而,综合国内外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笔者发现,目前对知识转移的研究大多集在对理论性的知识转移环境、途径、过程等研究上,对图书馆的相关 【下载频次】29 【被引频次】 8面向用户的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徐倩 【导师】孟宪学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国家农业图书馆; 面向用户; 信息服务模式; 自助服务; 个性化服务; 学科知识服务 【摘要】 国家农业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网络化信息服务的迅猛发展,用户获取信息和相关服务的方式以及信息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深入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价值,在继续发挥国家文献战略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农业信息用户群体的个性化、知识化的新需求和新特点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是亟待认真深入研究的问题。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9农业知识服务蚁群算法与语义推理研究 【作者】宗南苏 【导师】郑业鲁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农业知识服务; 语义推理; 鳜鱼疾病诊断; SWRL; 蚁群算法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资讯的获取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讯服务也从过去的资料服务、信息服务发展到更高效、准确、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如何提高知识服务水平成为人们研究的新热点。人们开始探索把本体、语义网、基于生物模拟的数学推理算法等理论和方法运用在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通用技术的支持下,开发更高水平的知识服务系统。本研究旨在面向农业知识服务探索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语义推理模型,为构建新的农业知识智能搜索工具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0农业专利地图工具设计及框架实现的研究 【作者】张杜 【导师】李秀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农业专利; 专利地图; Visual Basic; 结构框架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农业专利的申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在研发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且涉及范围广泛,其专利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农业企业或科研机构也因为缺少相应的农业专利分析技术,往往并不能充分挖掘农业专利所蕴含的信息价值以指导自己的农业技术创新。于是,如何分析和利用农业专利就成为了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而专利地图作为一种专利情报研究方法和表现形式,在专利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1中医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作者】孟凡红 【导师】崔蒙; 范为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中医药; 专业图书馆;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摘要】 现代图书馆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它既有公益性一面,又有市场性的一面,摆脱不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因此现代图书馆存在竞争。其竞争的实质是信息服务的竞争,竞争的形式包括非行业竞争与行业竞争。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医药图书馆要认清目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同时也应抓住医药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大好时机,充分认识自身的竞争优势,识别、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探索可持续发展的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0 12可视信息检索中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作者】黄迪 【导师】张学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检索可视化; 用户; 信息行为; ACA 【摘要】 在现代的信息检索系统,为了不断地改进检索结果、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日益频繁,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也越来越重要。信息可视化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其信息检索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可视化技术具有形象性、交互性和辅助认知等特点,它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可视化的信息空间和工作空间,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接受和理解信息,并支持充分高效的人机交互,因而为改进信息检索效果、提高信息检索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目前,国外关于可视信息检索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内关于可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3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作者】王鑫 【导师】刘甲学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Web2.0; 图书馆2.0; 信息服务; 虚拟社区 【摘要】 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给图书馆工作带来新变化。Web2.0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互联网体系,普通民众成为互联网的主导力量。在此环境下,如何借助Web2.0理念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成为当下图书情报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职能与用户特点,结合目前高校图书馆基于Web2.0的信息服务应用现状,提出了引入威客模式丰富参考咨询工作;建立读者激励机制,激发读者创造内容积极性;整合Web2.0服务与读者专业课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读者学习效率;构建高校图书馆网络社区,满足读者自我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4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研究 【作者】金梅 【导师】彭晓东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重庆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重庆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专利信息; 服务模式 【摘要】 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搜索引擎的不断涌现,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资源的使用手段。而国内图书馆主要提供的信息服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资源管理和信息检索等方面,缺乏对专利信息服务的充分重视、开发和利用。专利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技术、法律、经济情报,具有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特征,对于国家及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和战略决策具有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它已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并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5情报工作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和模式研究 【作者】吴婷婷 【导师】王曰芬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理工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情报工作; 知识转移; 转移模型;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知识流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知识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知识生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作为知识管理活动过程的重要一环,知识转移正成为许多组织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其研究不断的从理论向实践应用发展。本文以面向情报工作领域的应用为目标,研究情报工作知识转移及影响因素,基于情报研究工作的特殊性,所涉及的知识转移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在形成情报产品的过程和在传递情报产品的过程。如何妥善开发和利用蕴藏在情报机构内部庞大的无形知识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6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作者】周秀明 【导师】沙勇忠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兰州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兰州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 服务模式; 构建 【摘要】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的建设是当前图书馆界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美国高校图书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构建信息共享空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体建设的不断探索,目前信息共享空间已成为欧美高校图书馆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主流服务模式,代表了国外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我国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仅在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存在部分构成元素。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种支持集式与个人学习研究,提供技术与服务无缝整合的一站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7基于影响因子与h系列指数的期刊学术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作者】罗臻 【导师】刘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南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中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影响因子; 累计影响因子; h指数; g指数; hc指数; 标准化; 综合指标 【摘要】 目的:鉴于期刊影响因子和h系列指数单个使用在评估期刊学术水平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尽量减小这些局限性,以使这些指标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应用,同时得到一个指标来真实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并实现不同学科期刊的直接比较。方法:(1)本研究引入累计影响因子、h指数、g指数和hc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期刊的近期影响力和长期影响力,同时考虑到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之间的平衡,并排除自引的影响;(2)对影响因子和累计影响因子以及h系列指数进行标准化转换,克服单个指标的学科限制。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8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作者】佘维 【导师】罗爱静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南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中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知识产权保护; 用户服务; 著作权集体管理 【摘要】 图书馆作为精神财富的收藏与传播机构,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是推动文化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同时维护作者的精神权利。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因特网的崛起,使传统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由以纸质文献服务向以数字文献服务转变。数字环境下,人们对作品进行快速的利用和方便的复制,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平衡。在图书情报领域,表现为图书馆的公共性与著作权的私有性之间、图书馆资源共享性与知识产权独占性之间、维护个体利益与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维护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之间的矛盾。为此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19基于图书情报组织的信息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其理论分析 【作者】黄玉丽 【导师】李后卿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南大学 【作者基本信息】中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生态; 信息生态系统; 信息增值; 信息资源配置; 图书情报 【摘要】 背景:人类进入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在过度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即信息环境污染严重、信息生态失调的问题。集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图书情报组织及其工作也受到了信息生态失调的影响,也出现了信息爆炸、信息矛盾、信息污染、信息超载以及组织内信息资源拥有量悬殊和分配不均等现象。目的:本文旨在新建的信息生态系统通用模型基础上,构建图书情报组织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一方面能够完善信息生态研究体系,为信息生态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另一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0军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及评价研究 【作者】翟东航 【导师】黄微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翟东航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军校图书馆; IC服务模式; 评价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军校图书馆用户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较之从前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变化,军校图书馆必须重新规划蓝图并革新服务模式。在众多新的服务方式,信息共享空间己成为当前图书馆界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 ,IC)是一种以用户为心的高度整合的信息服务模式,用户在信息共享空间内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处理数据等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地方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 【下载频次】40 【被引频次】 21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作者】张云中 【导师】徐宝祥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张云中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形式概念分析; 概念格; 领域本体;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领域本体构建的新方法,旨在解决领域本体在情报学及信息科学等领域内广泛应用但同时又缺少成熟有效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对其支撑的矛盾。本文以深入分析形式概念分析用于领域本体构建的现有的四种典型方法为切入点,指出现有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源于对形式概念分析和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两者关系的认识不够深入,接着分别从静态层面分析了形式概念分析与本体的关系,从动态层面分析了形式概念分析与领域本体构建过程的相关性,进而系统地深层次地剖析形式概念分析与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 【下载频次】32 【被引频次】 22建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作者】刘晓华 【导师】王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刘晓华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建筑院校; 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共享 【摘要】 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而建筑院校图书馆作为收藏力相对低下的单一型图书馆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更不可能及时地为各类用户提供全方位、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因此,适时地加强对建筑院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是摆在建筑院校图书馆人面前的首要任务。论文针对建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研究,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访问调研法和实证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建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以及建筑院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 【下载频次】43 【被引频次】 23公共图书馆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作者】张晓娜 【导师】娄策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分析; 客户发展; 客户维持; 客户利用 【摘要】 21世纪,新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EPR、CRM、SCM等一系列关于经济和企业管理的新名词、新概念充斥着国内外各种媒体,让人们觉得眼花缭乱,对未来充满幻想。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组织(企业)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有效地对组织(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如今,先进的电脑网络和管理软件在组织(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整合已大显身手。它们不仅改变了组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也直接影响到了组织(企业)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0 24Web2.0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袁源 【导师】陈菁华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学科信息门户; Web2.0; 信息服务模式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数量急剧增长,同时也带来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和资源冗余问题。搜索引擎的出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查全率和查准率都不高,用户难以获取高质量、专业化的信息资源。学科信息门户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特定学科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进行整合,搜集、选择、描述和组织,从而为学科专业用户提供浏览、检索和导航等服务。从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学科信息门户在用户的交互性,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有待改进。Web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0 25基于主题图的学科信息资源知识组织研究 【作者】韩永青 【导师】夏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主题图; XTM; 学科资源; 知识组织; 本体; 文本聚类 【摘要】 随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数字化资源索引的需求,主题图(TM)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以Topic Maps.Org等机构的引领下,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ISOIEC 13250对主题图的定义是,主题图是一套用来组织信息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佳的信息导航。主题图是多种技术进行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技术,其作为一种复杂的元数据,一种数字化的知识组织方式,一种智能化的知识索引方式,一种模型化的知识表示与导航技术,一种灵活的分布式资源链接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0 26布鲁克斯情报学思想研究 【作者】陈思彤 【导师】徐跃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情报学; 基础理论; 布鲁克斯; 思想研究; 展望 【摘要】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情报学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情报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情报学仍需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情报学家的经典情报学思想进行研究,探究其新发展和新生命力有助于情报学未来的发展。布鲁克斯是英国著名情报学家。他在情报学领域内著述多、创见多、影响大。特别是他在情报学基础理论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尤为卓著,已得到了世界情报学界的公认。另外,随着布鲁克斯的情报学思想在我国的传播,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7基于Web2.0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文露霜 【导师】李玉海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Web2.0; 个性化服务; RSS; Folksonomy; Blog; Wiki 【摘要】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动和原有技术的新应用,互联网已经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Web2.0不单纯是技术或解决问题方案,它更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目前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极为丰富,与个人信息需求相关的信息分散在各地,使得用户获取信息容易,但获得所需要的准确信息难,获得有价值的个性化信息更难。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引入Web2.0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是解决繁杂的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检索难、筛选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更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28基于企业竞争情报的营销策略研究 【作者】陈卓群 【导师】夏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竞争情报; 营销策略; 策略模型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变得越来越透明。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若要在激烈的竞争取得优势,营销策略制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竞争情报把握着企业营销策略的方向,利用竞争情报资源对企业的发展作出诠释,从而得出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所以若让企业营销策略制定的准确、可行,就一定要充分发挥竞争情报的效用。伴随着企业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和市场竞争的逐步规范化,使竞争情报在企业的影响成为现在热议的话题,许多学者专家对此都进行了不同角度探讨。本文以文献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0 29国内高校图书馆2.0服务调查研究 【作者】张士男 【导师】王翠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2.0; lib2.0服务; 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 【摘要】 图书馆2.0(lib2.0)服务是web2.0浪潮下出现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方式,是web2.0技术和理念在图书馆的应用,强调用户参与。通过调研国内高校lib2.0服务利用情况,掌握用户反馈数据,跟踪用户对服务的评价,为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参考,充实图书馆2.0基本理论。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阐明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第二章阐明图书馆2.0基本理念和图书馆2.0服务的概念。肯定图书馆2.0以用户为心的核心理念,提出图书馆2.0服务是指web2.0时代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0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构建与策略研究 【作者】姜雷 【导师】王守守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供应链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图书馆界。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使传统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图书馆来说,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还不是非常完善,知识供应链理论的新思路会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起到很好的补充,从而更好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维护图书馆的信息文化集散心地位。本文以知识管理理念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以研究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和策略为研究目标。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文的基础理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1信息时代情报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标准研究 【作者】沈颖 【导师】李国秋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情报职业; 情报人才; 情报学教育; 教育标准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情报信息工作已经渗透到社会职业的方方面面,社会对于具备情报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情报职业人才已经逐渐开始扮演社会发展、企业单位运作的重要角色。可是,在当前社会,情报职业人才的供求存在相当的不平衡。信息时代赋予了情报职业人才更高的使命,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情报学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情报专业学生,很难胜任当代信息社会对情报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技能需求。因此,情报职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情报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关于情报职业人才教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2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小丽 【导师】秦春荣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服务评价; 上海 【摘要】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平台,对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上海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枢纽、文化信息心的作用日益凸显,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普遍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现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为了推进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全面改善,提高人们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对城市发展支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对上海市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3网络信息老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作者】张瑞 【导师】段宇锋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网络信息老化; 文献信息老化; 实证研究; 半衰期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计量学也逐渐发展起来。作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的重要内容网络信息老化也逐渐为研究者所重视。网络信息老化研究对于指导网站建设,制定合理的网络系统原则及网络网站评价等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信息老化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上目前都没有系统的论述。国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网络信息的可访问性研究,主要是对网络链接的有效性进行统计和分析;国内对于网络信息老化的研究则是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有关网络信息老化的概念,详细论述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4Intelligence范式下的情报学学科体系研究 【作者】张小翠 【导师】李国秋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情报学; 学科体系; intelligence范式; 情报过程 【摘要】 情报学从产生之初到不断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情报学确立了一定的学科地位,拥有了自己的学科理论基础,但是对于我国情报学研究现状,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情报学作为一门科学还很年轻,不够成熟。这种不成熟体现在:情报理论研究薄弱;情报学尚无公认的研究范式;情报研究对象的多样性;情报研究方法很多从其它学科借用、移植而来,没有形成学科自身的特色;情报学研究与时代和环境的脱节等等。由此产生的直接性问题之一是:现有的情报学学科体系虽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但似乎每种体系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5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 【作者】谭小红 【导师】彭晓东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重庆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重庆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员; 自我效能感; 职业倦怠; 实证研究 【摘要】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客观存在并十分普遍,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馆员的身心健康和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以及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对象,试图编制出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问卷,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馆员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对改善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现象提供几种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本文通过专家访谈、资料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6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作者】刘淑波 【导师】黄秀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媒介素养教育; 用户教育 【摘要】 图书馆学的发展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并丰富自己学科,一方面可以解决本学科或图书馆机构发展碰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与用户建立有效沟通的需要。本论文正是基于图书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基础上,本着图书馆的整序功能、娱乐功能的再认识,实质上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再思考。在全球一体化环境和文化差异性基础上,现代媒介的发展使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蒙上了一层复杂的面纱,迫切地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发起和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本文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7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价值分析研究 【作者】赵英 【导师】郭吉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重庆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重庆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资源; 功能价值; 价值分析; 数字资源个体价值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二十一世纪图书馆拥有的文献资源类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逐步从纸质文献资源向数字文献资源转变。数字文献资源由于其具有的共享性、时效性、动态性等,在学校教学和科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已与购买纸质资源的经费平分天下,甚至有超过的趋势。随着数字资源投入的加大,数字资源已成为高校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积极投入到数字资源的评估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更好的对数字资源进行评估和管理,本论文将价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8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构建 【作者】张鑫 【导师】蒋永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黑龙江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库; 开放系统; 知识元; 网格; 数字图书馆 【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知识空前浩繁,人类正在全面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繁荣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知识管理方式,使人类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无所适从。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特别是个人知识管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和使命。个人知识管理是21世纪知识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巧,而一个高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是有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关键。以认知心理学为切入点,通过对知识管理本质问题的研究,我们构建了基于知识元的知识分类方式;并以此为基础,从技术的视角,沿着理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39大学网站综合评价研究 【作者】付鑫金 【导师】王效岳; 李长玲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理工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山东省; 大学网站; 指标体系; 网站评价; 相关性分析 【摘要】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迄今,现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有40年的历史,特别是90年代后期Internet的快速成长,使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然而数量的激增并不能保证质量,如若没有一个积极的评价标准,信息秩序将混乱不堪,信息资源的质量也将良莠不齐。网站是优还是劣需要各方加以评价后得出结论。对于目前的互联网发展速度,亟待出现良好、全面的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大学网站是高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的形象和声誉,体现大学的办学水平与层次。因此,大学网站评价具有现实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0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抱怨行为研究 【作者】冯雪梅 【导师】邓小昭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读者研究; 抱怨; 服务失误; 抱怨管理 【摘要】 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抱怨行为及影响因素、抱怨行为管理策略。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文本分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抱怨行为影响因素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图书馆馆员访谈修正了该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影响因素与读者抱怨行为的相关关系、各影响因子对读者抱怨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读者在各影响因素评价及抱怨倾向方面存在的差异,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①读者抱怨行为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八大因子,包括管理失误、馆员失误、软硬件缺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1文献呈现次序对用户相关性判断的影响 【作者】胡秀梅 【导师】邓小昭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文献呈现次序; 相关性判断; 文献数量;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次序效应 【摘要】 相关性是情报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作为信息检索系统设计和评价过程的核心问题,一直受到许多情报学家的极大关注。在网络信息资源及其丰富的今天,如何减少文献呈现次序对相关性判断的影响,从而提高用户的信息检索效率,完善对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及评价,促使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更符合以用户为导向的理念,不仅是系统设计者关心的问题,还是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用户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对信息进行相关性判断是信息选择行为的核心环节。萨拉塞维克(T.Saracevic)将影响相关性判断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2基于引文分析的开放获取期刊研究 【作者】邓李君 【导师】阮建海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开放获取期刊; 引文分析; 发展策略; 对比研究; 传统期刊 【摘要】 开放获取是在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新型学术交流理念和交流机制,开放获取期刊作为开放获取的实现模式之一是促进学术交流的有效途径。相对于传统期刊而言,开放获取期刊的基本特征是作者付费发表,读者免费使用,通过互联网实现学术成果的广泛传播和共享、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平等地、免费地使用学术成果。然而自开放获取期刊问世以来,它的价值和生存能力问题一直受到人们质疑,使得开放获取期刊各方面的研究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广参与进行。因此如果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3基于寻路理论的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研究 【作者】王庆稳 【导师】邓小昭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浏览行为; 网络用户; 寻路理论; 浏览路径; 浏览障碍 【摘要】 浏览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随着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的介入,浏览这种行为模式在网络环境的应用更加频繁。用户一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线性方式对网络信息依次进行浏览;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结点之间的超文本的链接关系,循链进行相关结点的非线性浏览。但是,超文本在方便用户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迷路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用户在浏览网络信息时,不知道身处何处,如何到达目的地,或者在浏览时因多次跳转而偏离主题。这些迷路问题严重影响网络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和超文本系统的可用性。针对上述网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4中文学术数据库用户价值感知要素研究 【作者】赵丹僖 【导师】郑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0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学术数据库; 用户价值; 感知要素; 实证研究 【摘要】 学术数据库的普及和利用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使用它们来进行科学研究,而学者们通过对国内四大数据库的评价可以发现,用户对它们并不满意,需要对其技术和服务进行改进。关于如何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问题,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得较少,还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本文将营销学顾客价值理论引入到学术数据库的研究来,探讨学术数据库用户的价值由哪些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如何。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数据库提供者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创造、提高价值,提升数据库的整体质量进而提高用户的满意水平。首先本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5大学图书馆借阅制度动态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曾怡 【导师】郑宏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借阅制度; 动态管理; 管理模式 【摘要】 高校图书馆的教师和学生,公共图书馆不同阶层、职业的读者,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利用文献的范围、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在国内的高校,从三个主要读者类型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员工来看,绝大多数学校给予本科生的借阅权限,无论是借阅册数还是借期长短,都远远低于研究生和教职工。这种差别对待,实际上是对本科生这一高校最大的读者人群的利益歧视。国际图联(IFLA)《格拉斯哥宣言》把维护获取信息的自由确立为全世界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信息获取自由是统摄图书馆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6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 【作者】于吉花 【导师】李贺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于吉花 【发表年期】2009年09期 【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知识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模式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简单的文献服务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信息服务一时成为图书馆新的服务内容。然而知识社会的提出,注重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将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人们对知识认识的共识,对知识的需求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职院校图书馆,传承文化的特定机构,从广泛的信息服务到特定的以知识服务为内容,可以说,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研究如何实现知识服务,在现有基础科学实践,提供高水平的、具有专指性的创新服务,具有现实意义。知识服务是 【下载频次】28 【被引频次】 47基于语义Web Service的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研究 【作者】宋艳辉 【导师】李玉海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1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语义Web Service; 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系统; 模型构建; 整体模型; 发现匹配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渐渐意识到了竞争情报的巨大经济价值。CIS的建设也已经成为各企业的战略举措。然而,随着各类信息的指数化增长,传统的CIS的缺陷日益突出,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新的技术与方法应用于CIS,从方方面面重塑CIS。语义Web Service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竞争情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本文首先阐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并对国内外语义Web Service的起源、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及其与竞争情报系统的结合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本文详细阐述了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8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图书馆读者满意度实证研究 【作者】武海东 【导师】郭吉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重庆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重庆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图书馆; 读者满意度; 结构方程; 实证研究 【摘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教学与科研的文献保障机构,充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是其目标宗旨。图书馆行为无论从资源建设还是参考服务均会对读者信息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从读者角度出发,构建一套科学的测评体系来衡量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建设的质量成为图书馆管理之必需。事实上,全面、正确地测评图书馆的读者满意度水平是评价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图书馆发现不足、寻求改善与发展契机的重要途径,因此逐渐成为图书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对图书馆读者满意测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49高校图书馆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信息服务研究 【作者】刘孟阳 【导师】王学东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高校图书馆; 信息需求; 信息服务 【摘要】 本文以来留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他们的构成特点,特殊的信息需求以及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障碍,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面向来留学生信息服务工作的实现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具体的措施,以期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参考意义,把高校图书馆建成一个促进国际间科学文化交流的平台。全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介绍了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思路。第二部分,面向来学生信息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着手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50大学城高校图书馆联盟条件下的信息共享空间研究 【作者】马轶群 【导师】纪晓萍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共享空间; IC; 图书馆联盟; 大学城 【摘要】 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是20世纪90年代最早在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出现的一种新型、动态的信息服务模式,直到近10年才得到迅猛发展。最初的信息共享空间只是提供学生研究、学习和写作的学习室,后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学生们对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信息共享空间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可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场所,并形成了与图书馆员有良好沟通的一种开放式的新型服务模式。它代表着国外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它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互动、合作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51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证研究 【作者】成俊颖 【导师】黄秀文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信息共享空间;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实证研究 【摘要】 信息共享空间(IC)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于北美图书馆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并已经成为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她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即由被动的服务向主动、动态的服务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仅提高了图书馆作为服务性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而且提升了服务内涵。并且在面临其他行业信息机构竞争的现代社会,对于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竞争优势起到了强大的作用。IC的建设已成为新世纪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标志性服务项目之一。在这之后,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52面向公共服务的化学化工情报研究 【作者】戴婕 【导师】陈维明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化学化工情报; 情报服务系统; 网页批量获取; 网页去重; 知识本体; 信息抽取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过度过载给人们筛选信息带来了很多困扰。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就是人们能够象查询数据库那样查询网络上的信息。而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海量、动态、异构等特点,这就使得信息的保存与抽取不同于传统的方式。这也给情报分析人员带来了难题。本文则是以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化工情报研究为背景,研究面向公共服务的化学化工情报工作模式,设计了化学化工情报服务系统,提出了保存网络资源,网页去重以及信息抽取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情报分析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0 53基于读者偏好的公共图书馆推广策略研究 【作者】楼晶 【导师】李超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读者偏好; 推广活动; 推广策略 【摘要】 公共图书馆为扩大图书馆影响,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藉由举办推广活动吸引读者参加,增加图书馆在民众心印象,提升图书馆地位。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族群,设计更符合读者所需之推广活动,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到图书馆推广活动并有所收获。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以首都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台北市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旧金山图书馆和列治文图书馆为例,搜集以上图书馆在2008年开展的所有推广活动,进行内容分析;由浙江省图书馆与杭州市图书 【下载频次】18 【被引频次】 54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评价研究 【作者】寿亦敏 【导师】李超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绩效评估; 影响力; 评价 【摘要】 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在如火如荼进行,但在大量的投入和建设后,其成效如何才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因为十分有必要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进行评价,全面掌握它的发展态势。而本次的研究重点就在于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评价,测量其现实绩效和影响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进行评价:一方面从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绩效评估角度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用户评价的角度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绩效评 【下载频次】18 【被引频次】 55数字图书馆描述性元数据仓储模型研究 【作者】杨超 【导师】王绍平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上海交通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12期 【作者基本信息】上海交通大学,情报学,2009年,硕士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元数据; 仓储模型; CWM 【摘要】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元数据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对数字图书馆的收藏组织,还是信息组织都起到了奠基性作用。而描述性元数据因其自身的特性,在描述信息对象领域逐渐彰显其价值。在元数据大规模普及使用的形势下,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已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焦点。而建立一个开放、统一的描述性元数据仓储模型和管理规范体系,则是元数据管理和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都必须解决的问题。论文共分五部分来展开研究:(一)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和因素进行分析,并介绍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的作用;介绍元数据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0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905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brbaba 2009-12-15 12:48
编 号 论文题目 作 者 指导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 2009001 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 余 欣 荣新江 北京大学 2009002 正负电子湮灭中 J/ 的产生以及底夸克偶素衰变到粲夸克对的研究 张玉洁 赵光达 北京大学 2009003 单壁碳纳米管的 AFM 操纵、形变及相关拉曼光谱研究 段小洁 刘忠范 北京大学 2009004 在投射电子显微镜中对碳纳米管进行操控和电性测量 王鸣生 彭练矛 北京大学 2009005 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 郭丛斌 闵维方 北京大学 2009006 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 尹继武 宋新宁 中国人民大学 2009007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信号研究 朱相雷 庄鹏飞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08 铁磁智能材料力磁耦合行为研究 裴永茂 方岱宁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09 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沈 洋 南策文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10 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分析 刘晓华 江 亿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11 微分散体系尺度调控与传质性能研究 徐建鸿 骆广生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12 CASP8 基因启动子区六核苷酸插入 / 缺失多态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 孙 瞳 林东昕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 2009013 宽温域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研究 马天宇 徐惠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014 钛酸铅基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其负热膨胀性 陈 骏 邢献然 北京科技大学 2009015 普通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基因克隆及其分子进化 谭禄宾 孙传清 中国农业大学 2009016 脱落酸结合蛋白 ABAR 受体功能的鉴定 王小芳 张大鹏 中国农业大学 2009017 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 郄海霞 王英杰 北京师范大学 2009018 不同情绪义的词的 阈下启动 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罗 倩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 2009019 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张 威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09020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 于文轩 王灿发 中国政法大学 2009021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 --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 谢永康 王南湜 南开大学 2009022 哈密顿系统与微分几何中的闭轨道 王 嵬 龙以明 南开大学 2009023 原子光谱联用新技术及其在形态分析和金属组学中的应用 李 妍 严秀平 南开大学 2009024 冰片对血脑屏障 P- 糖蛋白功能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 开窍中药作用模式初探 范 祥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09025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房地产增长周期波动 -- 特征、成因和结构变化的计量分析 梁云芳 高铁梅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26 缠结网络的合成、结构和拓扑类型研究 王新龙 王恩波 东北师范大学 2009027 基于 AFM 的纳米加工机理及相关工艺技术研究 闫永达 董 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28 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 姜广顺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 2009029 piggyBac 转座系统 -- 哺乳动物遗传分析的新工具 丁 昇 许 田 复旦大学 2009030 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位点的系统研究 师咏勇 贺 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31 数据挖掘的建模及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研究 沈红斌 杨 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32 白血病相关蛋白 AML1-ETO 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卢 莹 陈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33 折射率变化型多层光存储的矢量衍射理论 郭汉明 庄松林 上海理工大学 2009034 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及动态特性分析 孙宝忠 顾伯洪 东华大学 2009035 财政分权、财政竞争的经济绩效研究 付文林 沈坤荣 南京大学 2009036 喷动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特性及放大规律研究 钟文琪 章名耀 东南大学 2009037 基片集成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 罗国清 洪 伟 东南大学 2009038 一维纳米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 王立峰 胡海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039 温度 - 应力共同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机制与强度特征 左建平 谢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40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表面电位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李忠辉 王恩元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41 DNA 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 - 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胡志斌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 2009042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 黄厚明 阮荣春 南京艺术学院 2009043 黄酒品质和酒龄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于海燕 应义斌 浙江大学 2009044 提高罗伦隐球酵母拮抗效力的途径及其机理的研究 余 挺 郑晓冬 浙江大学 2009045 动力学性质的相对化与局部化 张国华 叶向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46 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 薛向辉 窦贤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4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许年行 吴世农 厦门大学 2009048 卵巢特异性转录因子 NOBOX 、 NANOS3 、 LHX8 在卵巢早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秦莹莹 陈子江 山东大学 2009049 海面风矢量、温度和盐度的被动微波遥感及风对温盐遥感的影响研究 殷晓斌 刘玉光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50 遥感影像处理中的人工免疫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 钟燕飞 张良培 武汉大学 2009051 计算电磁学的无单元方法研究 张 勇 邵可然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52 水稻抗白叶枯病隐性基因 xa13 的分离与鉴定 储昭晖 王石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53 DNA 在土壤活性颗粒表面结合机制及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蔡 鹏 黄巧云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54 熔锥型光纤器件的流变成形机理、规律与技术研究 帅词俊 钟 掘 中南大学 2009055 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 杨子晖 陈浪南 中山大学 2009056 若干金属及氧化物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 周 军 许宁生 中山大学 2009057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生物催化不对称反应及其特性的研究 娄文勇 宗敏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09058 复式河槽水流阻力及泥沙输移特性研究 杨克君 曹叔尤 四川大学 2009059 人子宫内膜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癌相关蛋白 Cyclophilin A 的表达与功能验证 李征宇 赵 霞 四川大学 2009060 口腔黏膜癌变相关分子蛋白组学分析及 RACK1 蛋白表达验证和功能研究 王 智 陈谦明 四川大学 2009061 球孢白僵菌降解寄主体壁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的分子改良 范艳华 裴 炎 西南大学 2009062 基于微纳加工电化学超微电极制备与表征新方法研究 朱明智 蒋庄德 西安交通大学 2009063 流动传热问题先进算法及其在强化空气对流传热应用中的研究 屈治国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 2009064 SiC 晶须增韧硅化物及 SiC/ 玻璃高温防氧化涂层的研究 付前刚 李贺军 西北工业大学 2009065 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杜 兰 保 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66 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黄矮根腐病 (Embellisia astragali sp. nov. Li Nan) 的研究 李彦忠 南志标 兰州大学 2009067 文类研究 陈 军 姚文放 扬州大学 2009068 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研究 高 鹏 张劲军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69 载能粒子沉积硬质润滑薄膜 于 翔 王成彪 中国地质大学 2009070 心肺复苏自动化过程中的关键算法研究 李永勤 邓亲恺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71 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和闭环性能分析 刘淑君 张纪峰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09072 非晶金属塑料 张 博 汪卫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9073 量子信息启发的量子热力学和量子相变问题 全海涛 孙昌璞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9074 伽玛暴外流体的物质组分及其观测效应 范一中 韦大明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009075 酞菁单晶微纳材料与微纳光电器件的研究 汤庆鑫 胡文平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009076 2,3- 联烯酸 ( 酰胺 ) 与联烯及炔烃的偶联环化反应研究 顾振华 麻生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09077 分子分散型三基色和白光高分子发光材料体系 刘 俊 王利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9078 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上 NOx 储存、分解与还原的研究 於俊杰 郝郑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79 ENSO 集合预报研究 郑 飞 朱 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9080 北极 Gakkel 超慢速扩张脊大洋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刘传周 郭敬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9081 多年冻土区气冷路基长期热稳定性研究 张明义 赖远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9082 从生长锥到胞体的长距离钙离子信号介导 Slit - 2 引起的神经细胞迁移的翻转 管沉冰 袁小兵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9083 控制水稻粒宽 / 粒重主效 QTL 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 宋献军 林鸿宣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9084 -Arrestin1 的核内功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转录及其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 施裕丰 裴 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9085 计算生物学方法发展及其在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张 健 蒋华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009086 基于数据驱动的表面质感建模与绘制 王嘉平 沈向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9087 高性能 MEMS 射频无源器件与三维硅微机械加工技术 顾 磊 李昕欣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09088 量子相干控制原子、分子超快多光子非线性效应研究 杨玮枫 徐至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09089 明诗文学生态研究 郭万金 胡 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090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 严志斌 刘一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091 超宽带 SAR 浅埋目标成像与检测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金 添 周智敏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092 合成射流/合成双射流机理及其在射流矢量控制和微泵中的应用研究 罗振兵 夏智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093 新型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 dMSC )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韩岩梅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 2009094 ZNRD1 在胃癌发生和胃癌多药耐药中的功能研究 洪 流 樊代明 第四军医大学 2009095 装备采办风险辨识与评估研究 吕 彬 陈庆华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2009096 电力电子系统传导干扰建模和预测方法研究 孟 进 马伟明 海军工程大学 2009097 基于混沌理论的线谱控制技术研究 楼京俊 朱石坚 海军工程大学 2009098 CUEDC2 通过抑制 IKK 复合体磷酸化下调 NF-kB 通路 李慧艳 张学敏 军事医学科学院 来自: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冲突
hndxyjj 2009-11-4 10:56
最近听一位研究生讲到学校要求所有研究生的论文在答辩后都要求上传到CNKI,但上传研究生论文后,课题组将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整理发表,杂志编辑将投稿论文视为重复发表而退稿!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难道论文发表之后,研究生论文就不能再上传到CNKI吗?谁先谁后,如何解决?请大家讨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5301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博士生学位论文创新
wangdeyong 2009-9-1 20:33
关于博士生学位论文创新 2008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邹广天教授讲座摘录 同济大学举行的 2008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建筑规划),会议以和谐人居环境的畅想与创造为主题,同时还设了五个分会场进行细分主题讨论,内容分别为和谐城市与人居环境、区域政策与城乡管理、文化遗产与建筑保护、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建筑规划与防灾。 这次会议面向全国各高校建筑、规划领域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还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建筑师与规划师与会作报告和指导,一起探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会议为参与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平台,同时创造了良好的与其他学者交流的机会。 2008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建筑规划)专家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邹广天教授讲座建筑设计理论研究与博士生培养;地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B 楼钟庭,时间: 2008.10.14 上午 1. 创新的定义与性质 (1) 创新学对创新的定义: 首次进行的有价值的活动及其成果。 (2) 创新的主要性质: ① 首创性--只承认第一; ② 价值性--必须推动某一方面的进步。 (3) 创新的其它性质:时效性;过程性;地域性;系统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风险性。 2. 创新的类型 (1) 主要类型: ① 渐进式创新与飞跃式创新; ② 单一式创新与综合式创新。 (2) 其它类型: ① 原始创新(源头创新)与模变创新(在模仿中求变化形成创新); ② 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中外、师生、机构、个人 ...... ) ...... 3. 创新意识和思维 -- 灵魂 (哈工大杜善义院士) (1) 总结前人的工作: ① 继承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② 发扬 -- 提出和凝炼问题 -- 解决 -- 创新。 (2) 前人未发现或未解决 -- 原创 (3) 前人 解决 -- 错误(日心说和地心说) (4) 前人未彻底解决 -- 完善(超声速问题、稳定问题) (5) 前人解决 -- 新理论和新方法(大量) 4. 创新点? 我国高校普遍要求每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都要有创新,有的学校要求要有 3~5 个创新点。那么,什么是创新点?创新点出在哪些方面? 5 .博士生学位论文创新的 15 种类型 美国的菲利普斯教授把博士生论文的 独创性贡献 -- 创新,归纳为十五种类型。 ( 1 )第一次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把新信息的主要部分记录下来,这可以称为 发现 。 ( 2 )继续前人做出的独创性工作(在前人的基础上的独创性前进) ( 3 )进行导师设计的独创性工作(导师提出了可能做出 独创性 成果的方向) ( 4 )在并非独创性的科研工作中,提出一个独创性的方法、视角或结果 ( 5 )含有其他研究生提出的独创性的观点、方法和解释(几乎是同时提出) ( 6 )在证明他人的观点中表现出独创性(方法、途径等) ( 7 )在进行前人尚未作过的实证性研究工作(对前人提出的假设的实证性研究,或新的实证性方法) ( 8 )首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首次相关性研究,同样是独创性成果) ( 9 )使用已有的材料作出新的解释(对前人发现的现象、试验结果做出新的解释) ( 10 )在本国首次作出他人曾在其他国家得出的实验结果(被封锁的实验方法、科研成果) ( 11 )将某一方法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 ( 12 )为一个老的研究问题提供新证据 ( 13 )应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创新) ( 14 )注视本学科中他人尚未涉及的新的研究领域 ( 15 )以一种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方式提供知识 这十五种类型的创新方式可以指导或启发我们的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思考学位论文的创新问题,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不断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创新。 6. 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八个要素(彭永臻) ( 1 ) 进入学术前沿 :暑期学校、访学、精品课程、信息平台 ( 2 ) 掌握研究方法 :分析建模、实验、计算 ( 3 ) 形成创新意识 :原始创新、步进创新、借鉴创新 ( 4 ) 形成激励环境 :创新团队、创新网站、开放实验室、创新基地 ( 5 ) 处于高激发态 :激烈讨论 ( 6 ) 进入专注思维 :静思、开窍、天马行空、豁然开朗 ( 7 ) 演绎推广交流 :逻辑推理、跨学科交流,成果伸张 ( 8 ) 总结凝聚升华 :清晰表达、知识产权
个人分类: 博击长空|6715 次阅读|2 个评论
亚微米Al2O3P/Al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研究
hgdfs 2009-8-31 15:55
1. 课题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50601008 ) 亚微米 Al 2 O 3p /Al 复合材料基体无析出组织控制及 ?与尺寸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惯性仪表结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强烈依赖于材料的尺寸稳定,即材料应满足相稳定、应力稳定、组织稳定、化学稳定和晶粒细化等的要求。前期的研究表明, 0.15 m m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细小且呈近球形的增强体的加入使复合材料满足应力稳定、化学稳定和晶粒细化的特征 ,基体中呈现近无位错、近无析出的特点, 且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在陀螺仪表等精密构件上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 。 然而目前亚微米复合材料的成分及其 与 组织和尺寸稳定性的机理研究尚未充分展开,为此,本文通过对调整 调整 复合材料基体合金的化学成分,探讨显微组织的形成及其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以其揭示该材料的微变形机制,为亚微米复合材料在惯性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引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被誉为 21 世纪的新材料 ,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而倍受青睐。而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其不但具有金属塑韧性好的特点 , 而且同时具有陶瓷颗粒硬度高、刚度大的优点 , 从而显示出单一的金属基体或陶瓷颗粒所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 在众多金属基复合材料中 , 与一般铝合金相比,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发展较快 , 成为当前该类材料发展和研究工作的主流 , 这是因为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高比弹性模量、高比强度、耐疲劳、耐磨损、低的热膨胀系数、优良的尺寸稳定性、低的缺口敏感性等显著优点 , 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因而倍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3.2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复合材料的性能除了取决于基体和增强体外,正确地选择制备工艺,对于发挥增强体的作用,获得理想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制备工艺主要有以下四种 : 原位自生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法以及挤压铸造法。 3.2.1 原位自生法 原位反应合成法 (In-Situ method) 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元素间或化合物间的化学反应,在金属基体内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的陶瓷材料增强相,从而达到增强金属基体的目的。 原位反应合成法由于陶瓷增强相引入的特殊性,颗粒细小且表面无污染,与基体存在着较好的润湿性。但是,原位增强相的生成机制、尺寸控制、增强相的分布控制以及副产物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常用的 TiB2P/Al 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主要有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烧结、混合盐反应法、接触反应法和机械合金化法。 3.2.2 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 (Powder Metallurgy) 制备方法是传统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它将增强相颗粒与铝 ( 铝合金 ) 等金属粉末按设计要求的比例在适当的条件下均匀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坯料;然后装入模具中压制成形,同时对复合材料坯料进行除气,去除吸附气体、水合氧化物等易挥发的物质。最后将压制坯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采用真空热压和热等静压方法制成复合材料锭块 。该技术的优点是:增强体的体积分数容易调节,增强颗粒与基体合金粉末种类可选范围宽,可以制成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但是,此技术必须准确控制温度以防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且制备工序繁多,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3.2.3 喷射沉积法 喷射沉积法 (Spray Deposition) 是 80 年代中期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用来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技术。由于其增强颗粒与基体界面结合较强而成为目前制备复合材料的热点。该工艺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喷射沉积工艺快速凝固的特点使自生的增强颗粒分布更加均匀,基体组织细小,且使晶界处网状相减少或消失,从而使材料性能提高。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3.2.4 压力浸渗法 压力浸渗法是将增强体颗粒预制件放入浇铸模内,预热到一定温度,加入熔化的铝合金液,在压力作用下先渗入模壁间隙中,继而渗入预制件中,最后去压,冷却。影响压铸复合材料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压铸模具和预制块的预热温度、预制块中颗粒的体积分数、颗粒的尺寸、颗粒的表面性状、挤压速度及浸渗压力等。压力浸渗法主要的工艺过程包括两个方面:预制块的制备和复合材料的压铸,其制备方法如图 1-1 所示 。 图1-1压力浸渗制备方法图 这种工艺成本较低、设备投资少,制成的复合材料致密度、强度都最高,另外,这种工艺对增强体和基体合金几乎没有选择,因此便于进行材料设计,例如对于细小的颗粒以及各种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以及高熔点金属粉未均能够复合,对于基体的选择也是地分灵活。但不能将复杂形状的零件一次成型,还需二次热挤压成形,在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采用该工艺制备颗粒和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3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基体合金有: Al-Mg-Si 、 Al-Cu-Mg 等系列的合金,其成分如表 1-1 所示。增强颗粒加入到这些合金后,由于增强体和基体合金的相互作用,导致基体合金的微观组织发生巨大变化,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复杂的组织结构。 表1-1 铝合金基体的化学成分 (wt%) Alloy Si Mg Cu Mn Fe Cr Al 2024 0.5 1.2~1.8 3.8~4.9 0.3~0.9 0.5 0.1 Bal 6061 0.4~0.8 0.8~1.2 0.15~0.4 0.15 0.7 0.04~0.35 Bal 7075 0.4 2.1~2.9 1.2~2.0 0.3 1.2~2.0 0.18~0.28 Bal 7091 0.12 2.0~3.0 1.1~1.8 0.15 0.15 Bal Al 2 O 3 颗粒与基体 Al 合金的浸润性极差,但铝是一种极为活泼的化学元素,可以还原大部分的氧化物和碳化物,能与绝大部分的增强体发生界面反应,但 Al 2 O 3p /A1 复合材料中界面反应产物多为脆性相,过多的界面反应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因此应精确控制复合材料中界面 反引发 的程度。 目前,通常采用的措施是根据界面反应热力学,选择合适的基体成分,避免有害的界面反应发生,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与温度,并尽量减少基体与增强体的接触时间。 李斗星 等研究发现,经 T6 ( 5300C /1h+ 水淬 +1750C/1h )处理后, Mg 元素在表面活性的驱动下向 Al 2 O 3p /6061Al 的界面发生偏聚 , 使基体中 Mg 贫化。 Al 2 O 3 /6061Al 中高分辨电镜界面观察表明,亚微米 Al 2 O 3 /6061Al 复合材料在铸态和 T6 处理后, Al 2 O 3 /Al 的界面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别,界面比较干净,难以观察到界面反应产物,但当 Mg 含量增加 5% 后,铸态 Al 2 O 3 /Al 界面上出现了反应产物,经 T6 处理后,界面反应产物明显增多,界面上有细小的 MgAl 2 O 4 不连续的分布,而且在某些区域相对密集。 白朴存 等利用高分辨电镜对铸态 30%Al 2 O 3 / 2024Al 复合材料观察表明:复合材料界面光滑 , 结合紧密 , 界面没有任何反应物。在 Al 2 O 3 颗粒靠近界面的区域中 , 未观察到位错等缺陷。 Al 2 O 3p /2024Al 复合材料在陶瓷颗粒含量较低时增强效果较好 , 但随着增强体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强度下降。在 Al 2 O 3p /2024Al 的界面处形成了脆性的玻璃相 MgO-SiO 2 -Al 2 O 3 。分析认为 2024 铝合金中存在的少量 Si( 约 0.1 ~ 0.3wt%) , 在制备过程中与 Mg 作用和氧化铝发生化学作用产生了一薄层玻璃相 。因此 , 在氧化铝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基体合金设计中 , 应严格控制硅等元素的含量。 利用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对直径为 0.15 m 的球形 Al 2 O 3 颗粒增强相及其增强 1070Al 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观察表明 : 0.15 m 的 Al 2 O 3p / 1070Al 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 , 没有发现任何界面反应物;由于颗粒的台阶式结构导致铝基体与 Al 2 O 3 颗粒存在一定的位相关系。 3.4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受制备工艺、基体合金种类、颗粒尺寸和体积份数及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增强体颗粒的加入及体积份数增大,弹性模量大致呈线性关系提高。而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受到基体合金的制约。基体的屈服强度与热处理状态是复合材料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特别是高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易在应力 - 应变曲线的上升阶段发生断裂,如果基体没有足够的塑性,将导致材料在达到正常抗拉强度前发生断裂。 而 A1 2 O 3 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既不同于弥散强化复合材料,也不同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 Al2O 3p /Al ,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颗粒也承受载荷,并约束基体变形,颗粒阻止基体位错运动的能力越大,它的增强效果就越大。因而, A1 2 O 3 颗粒含量愈高,硬度、强度就越高 。 A1 2 O 3 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 , 由于颗粒和基体都承受载荷 , 并且载荷主要是由基体承担 , 因此 , 拉伸断裂裂纹起源可能有三种情况 颗粒断裂颗粒与基体脱开基体内部萌生裂纹 。拉伸断口表明 , 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裂纹大都在基体中萌生 , 也有一部分在颗粒与基体交界面中产生 , 在基体中进一步扩展 , 导致最后断裂。 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 , 目前还缺乏成熟的计算方法 。因为它的强度除与基体、增强体有关外 , 制作工艺、各相的受力状态、颗粒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界面结合情况等对它也有很大影响。使用混合定则获得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间差距较大 , 关于弹性模量的计算, PILLAI 研究指出,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符合等强度模型: 式中 Ec, Em, Ep 分别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的弹性模量; Vm , Vp 为基体和颗粒的体积分数。对 A1 2 O 3 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 Em=69.8GPa, Ep=409Gpa 。 颗粒对基体的增强作用 , 不同研究者所得结果差异甚大 以 。为此 , 颗粒强化材料的物理本质还须进一步探讨 , 需要提出新的强度模型来评定 , 同时 , 对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 , 尚需深入研究。 3.5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显微组织的变化是导致材料尺寸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为材料中的任何显微组织的改变都伴随着比容的变化,从而引起外部尺寸的变化。由于不稳定的组织即使在室温下也会向更稳定的组织转变,因此当材料中含有不稳定的组织时,虽然室温下转变进行得非常缓慢,但经过长时间后仍然能积累到足够的转变量,足以使零件产生超出允许范围的尺寸变化。 材料中显微结构变化,包括再结晶、晶粒长大、第二相析出、同素异形相转变、空位浓度变化、原子重新排列和有序化、第二相粒子的沉淀和重溶等都会诱发尺寸变化或产生内应力。另外,时效型合金的固溶及时效处理均能使溶质原子的溶解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它一方面使基体的晶格常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外部尺寸的变化;另一方面,时效时溶质原子一般以金属间化合物形式析出,与母相存在一定的比容差别,这也必然引起尺寸的变化。 通常,材料尺寸稳定性可用微屈服抗力来表征 ,在微变形的条件下,材料变形抗力主要来自于晶格的弹性应变能,即弹性模量以及位错运动阻力,因此微屈服抗力与弹性模量和位错的稳定程度成正比,与位错密度和晶粒大小成反比 , A1 2 O 3 p/Al 的弹性模量较高。基体中几乎无位错,微变形需要开动新的位错源,这需要相对应基体合中的位错源开动几倍的外力。加之基体中只有密集细小的亚晶区,这些组织结构特征均对提高材料的微屈服抗力有利,所以,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尺寸稳定性潜力 。 王秀芳,武高辉等 对颗粒增强 2024A 1 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研究发现,复合材料基体中的析出相尺寸细小、分布密集,对位错运动的阻力较大,因此使材料具有更大的微塑性变形抗力。尺寸细小、弥散分布的亚微米颗粒能有效阻碍位错的运动,对材料微屈服强度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李义春等 研究了冷热循环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所用的材料是体积分数均为 35% 的球状 Al 2 O 3 平均粒度为 0.3 um 的颗粒为增强体、 6061 铝合金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对于 A1 2 O 3 p/6061Al 复合材料,随着冷热循环次数增加,基体中的宏观残余应力及热错配应力均不断下降。从而,获得更高的尺寸稳定性。且亚微米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性能主要来源于颗粒弥散、界面良好、基体中几乎无位错、几乎无析出相、亚晶粒细小等原因。 4. 本文研究内容 4.1 亚微米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及界面反应物 (1) 利用配有 EDS 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进行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分析;复合材料近界面微区的成分分析,界面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2) 改变基体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主要以 T6 工艺和退火工艺为主)因素,研究界面反应物形成的临界条件; 4.2 亚微米复合材料微变形性能测试 (1) 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微屈服性能的影响; (2) 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动态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4.3 亚微米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设计的相关性研究 (1) 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微屈服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组织稳定、相稳定的化学条件; (2) 创造复合材料基体整体性的无析出组织结构,研究该结构 的 对微变形行为的影响; (3) 亚微米复合材料基体合金高尺寸稳定性设计准则。 5. 实验方案及进度安排 5.1 本文的实验方案 (1) 合金成分的调整及复合材料的制备 以 2024Al 合金、 6061Al 合金主要成分为参考,微量调整 Al -Cu-Mg 系、 Al -Mg-Si 系铝合金的合金元素,采用压力浸渗法制备体积分数为 30% ,粒径为 0.15m 的 Al 2 O 3p /Al 复合材料。 (2) 对复合材料进行 T6 热处理; 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 DSC 分析。找出合金成分与析出以及界面结构和界面反应物之间的热力学规律。 (3) 复合材料界面组织和结构分析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利用配有能谱的高分辨电镜 (HREM) 进行界面结构和近界面微区的成分分析。 (4) 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测试 利用热膨胀测试仪,采用冷热循环实时检测法对不同合金含量的复合材料进行尺寸稳定性的实时评价,分析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动态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5)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 利用万能电子拉伸机通过循环累积加载法测试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 (SEM) 观察。分析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2 研究进度安排 2009.08-2009.10: 复合材料试样制备、热处理、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 2009.11-2010.03: SEM 组织观察、 TEM 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尺寸稳定性测试 2010.04-2010.05: 整理数据、补充试验 2010.06-2010.07: 撰写论文 6. 预期达到目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文预计在亚微米级Al 2 O 3p /Al复合材料基本满足应力稳定、化学稳定和晶粒细化的基础上, 通过 对不同基体合金元素、不同热处理状态的 Al 2 O 3 p/Al 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探讨基体合金无析出的临界条件,从而实现基体无析出组织的精确控制 , 并在此基础上 揭示基体合金成分对显微组织演化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亚微米复合材料成分设计、组织组成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为复合材料 的尺寸稳定性 提供可实用性的基体合金设计准则。 目前还没有困难。 7. 现具备实验条件 7.1 试验材料 Al 2 O 3 粉末、 6061 铝合金、 2024 铝合金 7.2 试验仪器设备 (1) 显微组织观察 蔡司(ZEISS)光学显微镜;S-570扫描电镜 (2) 热膨胀系数和尺寸稳定性测试 DIL 402 型热膨胀测试仪; (3) 界面性质研究 Philips CM12 透视电子显微镜; (4) 力学性能测试 山东莱州HBV-30A型布维硬度计Instron 5569常温拉伸机 参考文 献: 1  唐 武,高义民,鲍崇高,等. Al 2 O 3 颗粒增强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 ,34 (5) :1062108. 2 白朴存,代雄杰,赵春旺 Al 2 O 3 / Al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特征.复合材料学报,2008,25 (1):88 ~ 93 3 佟金等硬质陶瓷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机械性能与磨损特性.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8):56 ~ 61 4 Pillai U T S.et ai.Studies on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Cast and the Forged Al-Graphite Particulate Composites.J Composites Materials.Feb 1989,23:108 ~ 132 5 Janowski G M,et al.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ial Struc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Phase-Sintered Aluminum-Ceramic Composites.Mater Sci Eng.1990,A129:65 ~ 76 6 Surappa M K,et al.Wear and Abrasion of Cast Al- Aluminum Particulate Composites.Near.1982,77:295 ~ 302 7 Sato A, et al.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Metall Trans.sep,1976,B:443 ~ 451 8 森本启之等.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工业材料(日).1990,38(5):59 ~ 62 9 周曼娜 , 魏建锋 , 权高峰 , 宋余九 .Al 2 O 3 颗粒增强纯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 复合材料学报 , 1993 年第 3 期 9 月 第 14 卷 10 吴人洁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 金属学报 . 1997,33(1): 78~83 11 Nicoara, R. L. Cucuruz, L. Cartis. Particle Reinforced Composites. Metall. 2000,54(1~2): 1~2 12 淑英 , 张二林 . 喷射共沉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 宇航材料工艺 . 1996,4:1~7 13 李义春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塑性变形行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1996:5~110 14 权高峰 , 柴东朗 , 宋余九 , 涂铭旌 . 增强体种类及含量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力 学性能的影响 . 复合材料学报 , 1999 年 5 月第 16 卷第 2 期 15 李斗星,周朝霞 , 樊中云 . 通过基体合金化制备界面相容的 Al2O3/Al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金属学报 , 第 38 卷第 6 期 2002 年 6 月 P602-608 16 姜龙涛 , 武高辉 , 孙东立 , 张强 , 河野纪雄 . 亚微米 Al 2 O 3 颗粒的微观结构及 Al 2 O 3P / 1070Al 复合材料的界面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第 12 卷第 2 期 P342-346 17 刘宗荣 . SiCw/Al 复合材料界面区结构及形变断裂过程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1994:71~89 18 王秀芳,武高辉 , 孙东立 , 秦长久 , 田云龙 . 颗粒增强 2024A 1 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研究 . 材料科学与工艺 , 第 11 卷第 1 期 19 李义春 , 樊建中 , 张奎 . 冷热循环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影响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1998 第 8 卷第 3 期 P399-403 20 马森林 , 杨峰 . 高尺寸稳定性铝基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 . 中国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1998 年第 6 卷第 3 期 P64-70 21 蔡安源 , 杜树方译 . 精密机械制造中金属与合金的尺寸稳定性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 , P21 22 武高辉 , 马森林 , 赵永春 , 杨德庄 . 亚微米颗粒增强 6061 铝基复合材料的微塑变特性 . 材料研究学报 , 第 12 卷第 3 期 1998 年 6 月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热度 1 lanjs 2009-7-23 19:34
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蓝劲松 每年都要参加硕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但见一些学生不得要领,这里略呈管见,仅供参考。说起来,开题报告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1 、 做什么( What ) ? 就是做什么题目, 这是最 重要 的 。因此凡是题目中涉及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核心概念,必须专门界定清楚。 2 、 为什么( Why ) ? 就是文献综述, 这是最 主要 的 ,目的是为你的选题提供证明。大致围绕论文题目由大到小,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点综述已有的研究,说明前人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的研究有何不同?视角、方法、观点有何创新之处?常见的错误是简单罗列别人的研究结论,缺乏分析和总结,没有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做中国研究,国外文献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外文文献的开题报告从印象上就可能遭到评委拒绝。 3 、 怎么做( How )? 就是研究方案设计。 这是可以显示 独特 性的 。 包括理论框架(研究假设)、研究方法、时间安排等。为了显示你的深思熟虑,“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考虑各写一章。为了凸显对方法的重视,在最终的硕博士论文中,写一章“研究方法”越来越被认为必不可少——尤其是博士论文。 如果你是一个作家,构思一个“伟大”的写作提纲是极为重要的,但对开题报告而言,这一点应该倒过来放在后面,更主要的是做好前面的工作。 【记得自己做博士论文时曾请教一位前辈。他几乎目无表情一再重复的一句话就是:“ 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你呢,如果要做学位论文的话,不妨同样追问自己】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9214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议废除我国学位论文答辩制度
whitesun 2009-6-22 15:59
又是一年一度本科、硕士、博士答辩即将完全结束的日子,有多少所谓的人才完成多年来的学业,并即将走向社会,似乎很多人会轻松一段时间。然而按照中国学位委员会对学位的要求,扪心自问,有多少人可以完全达到? 说到此处,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十来年的扩招,会招入很多不适合上硕士、博士的同学,那么这些人也都会陆续的毕业,但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如何保证? 就我看来,从数量上来看不会超过10%的同学的论文有创新,不用说大的创新,不是倒退就够好了。而在毕业答辩时,每个同学都会挖空心思,想出几个几乎荒谬的创新点,以便达到培养硕士、博士的必备要求条件。其实,本来有意义的创新是不会那么多的,在某些研究方向,多年也不会1-2个有价值的创新,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生数量,平摊到每个研究方向,那也很多,不用说全世界,就中国的研究生数量,按每个硕士创新1个,博士3个来算,那科技发展的简直是一塌糊涂了,至少是线性上升,然而科技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多数是一阶段一阶段的发展。 由此看来,与其让研究生们花很大心思,想出些所谓的创新点,如果不行,导师还得为他很着急的想办法,最后到了答辩会上,大家还得虚伪的不敢清晰的指出问题提所在。这样的答辩,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然而,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要求创建节约型社会,自然是不必要的浪费应该取缔,因此,建议废除我国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废除的好处有如下几点: 第一,减少了学术造假的环节,不必花大量心思去弄些那些所谓的创新点; 第二,可以节约答辩过程中各种开支,净化学术圈,减少答辩委员会的灰色收入费,减少请客吃饭的费用; 第三,减轻学生压力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学生在压力较小时间较多的情况下丰富论文本质内容,而非形式。 那么如果真的废除,那么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呢,其实很简单,全国成立唯一的学位论文审查机构和监督机构,所有的学位论文在提交后的1-2年内,该机构邀请与论文本方向权威一线科研人员3-5名进行审查,最后给出论文质量的意见。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53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士学位论文与相应公开发表论文之间的关系
热度 2 jjzhu 2009-6-15 08:13
在上一篇博文( 2009 年 5 月 18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706 的评论中,有学者提出如下问题: 1 )学位论文中未公开发表的内容,在答辩通过后能否再投稿期刊公开发表? 2 )学位论文与相应公开发表论文之间是否存在重复发表或抄袭与剽窃的关系? 查阅了相关文献,结合本人课题组的处理方式,对上述两个问题做如下说明,欢迎学术期刊圈的老师及对此有兴趣的同仁批评、指正。 目前国内外不同单位在对学位论文的发表权限规定各不相同。 首先不同国家不同,陈传夫,吴钢,唐琼在欧美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版权政策调研及启示( http://www.adge.edu.cn/NewsContent.aspx?newsId=339 )一文中列举了以下实例:英国版权法规定学位论文属于未发表作品;而美国则突破了学位论文是未发表作品的观念,鼓励、要求学位论文公开,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规定,博士论文是报道研究成果的出版作品,当论文提交到大学图书馆装订和归架以供公共利用时,就构成了论文的出版,再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规定,学位论文如果不是限制在学生所在机构或限定范围的用户群体获取,就认为是版权法意义上的出版物,如学位论文如果能被校园外的服务器链接获取,即可认为已经出版;在德国,如果学位论文被通过,则要求将其以其他形式公开发表,此后大学才授予学位申请人学位(注:论文公开发表的形式多样,包括在出版社出版,拍成缩微胶卷存储于图书馆,向作者所在大学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传递几十份论文印刷册子,以电子形式向大学电子图书馆传递学位论文等)。在日本,学位论文的内容是可以再次公开发表的,并不构成 重复发表、抄袭或剽窃;另外,日本有些大学的内部学报,虽然是公开发表的,但由于受发行数量的限制(少于一定数量),也可以再次投稿正式期刊发表而不构成重复发表。 在我国,好像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大学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可能有自己的要求(欢迎各大学、科学院各所有相应规定的同仁提供相应资料)。我个人的理解(课题组的处理方式),学位论文与相应公开发表的论文之间不存在抄袭与剽窃,也不构成重复发表,其原因主要有: 1 )学位论文是非正式印刷出版的,一没有书号、二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号,且印刷数量极少(按我国的出版管理条件,不是公开发表的均可以再次公开发表,不准确?); 2 )自己的实验(仅就我自己的专业,试验生态)内容,无论是先有学位论文还是先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是可以互用的,但发表相应的论文在格式上应与学位论文有严格的区别,因为学位论文较期刊发表的论文复杂的多,因此,拟公开发表的论文在语言、结构、完整性等等诸多方面,都应该重新组织; 3 )国际通用学术创新表现形式大多是以公开发表论文为准。因此,我认为,没有发表的学位论文内容,可以转换形式再次公开发表。不知上述理解是否正确,欢迎知情者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109 次阅读|6 个评论
提议在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网上)后面附上答辩委员会名单
zuoqiting 2009-5-28 12:11
在我们国家,很多单位研究生答辩基本是走过场(需要申明的是我的研究生答辩不是这样,我当评委也不是这样),我把通常的现象描述一下:请来自己的熟人当评委,互相说好话,评委提前不看毕业论文,随便问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研究生随便答一下,最后把答辩意见按照一个比较通用的格式套用一下。答辩就通过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一些所谓比较大牌的专家,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看论文,在答辩会场随便说。 现在研究生论文挂到网上,对研究生约束非常大。我觉得,在网上把毕业答辩的专家名单附在研究生论文后面,可能会对某些专家是一个约束。 可以讨论! 你有什么好办法?
个人分类: 教育在线|10671 次阅读|13 个评论
研究生论文中的致谢篇是否可以休矣!?!
ztrilibin 2009-5-22 23:48
又逢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高峰期,课题组有四个学生要毕业,其中两个是我的学生,毕业前提交的论文在送审前,导师一定要先行把关的,由于平时和学生交流比较多,论文看起来相对省力些,重点看看,第一章研究进展和课题提出,第二章实验材料与方法,中间章节都是成形的文章内容,而后重点审一下结论与创新点,最后把握一下中英文摘要,虽然省力,也要和学生反复沟通3到5遍,由于今年特殊情况(近期到疫区国家开会等原因),和学生的交流不是很通畅,修改满意程度不如往届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总算是在夜深人静是将论文整体搞的差不多了,总算给学生有个交待,兴奋之余,想起欣赏一下论文作者在完成论文后写的致谢,也算是一种休息(平时在我的脑海里,致谢部分的写作不应该再对学生进行八股化了吧!),看了之后,失望后,还是失望! 建议研究生论文取消该章节书写的硬性规定,愿意写的同学可以自选!不成熟的想法,呵呵! 索性数了学生在这方面写的字数,几乎相等,不等的原因,细细观察可能是由于有的写感谢了女友或爱人,其它无他。更有甚者在感谢师兄弟时感谢了自己,呵呵,我无言 致谢部分(个人认为)是最能体现个性的章节,最不宜八股的章节,真实反映一个人在求学中的不易,自己的刻苦铭心,亲人的关心支持,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甚至爱人的亲密关怀等等,是真实的感受,真诚的表达。 看了学生的论文后,到答辩时,我都不好意思去,致谢中写道: 两位导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使作者受益匪浅,他们认真、负责、严谨的作风是作者学习的榜样。,写者无意(因为都是拷贝),看者用心。甚是惭愧,无言以对。而致谢的在论文中的格式化的规定,深化了学生抄袭的恶习,作为老师,责任重大呀!致谢中甚至感谢了自己,还好,别人爱人的名字还知道删除,不然我会在答辩会上直接面对学术风气不端的拷问!饭碗呀! 致谢章能不写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759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结果都是A级
jyx123321 2009-5-18 10:43
我们课题组今年上半年答辩的两位博士生的盲审成绩都是A级,很是高兴! 这两位同学都在我们课题组硕博连读,工作都很踏实、严谨、勤奋,取得这样的全优盲审评价是对她们工作的很好认可!真的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啊! 衷心祝愿她们毕业答辩顺利!
个人分类: 未分类|942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贴:国内外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下载网站
丁dot 2009-4-30 10:14
转贴一朋友空间的,觉得不错,发来大家共享,希望有所帮助。 国外博士论文下载的网站 http://search.ohiolink.edu/etd/index.cgi 美国电子图书馆 http://digital.library.okstate.edu/search.htm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 Washington University http://library.wustl.edu/subjects/life/books.html Yale University medicine dissertition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engg.ksu.edu/HSRC/JHSR/ University of Waterloo Electronic Thesis Database http://etheses.uwaterloo.ca/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http://www.lib.usf.edu/cgi-bin/ETD-db/ETD-search/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http://wwwlib.umi.com/cr/utexas/main University Utrecht(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laurel.library.uu.nl/cgi-bin/mus212/dialogserver?DB=da_en Universitatsbibliothek Munchen ( Germany ) http://edoc.ub.uni-muenchen.de/perl/advsearch University of Campinas Faculty of Education http://www.wpi.edu/Pubs/ETD/ 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 http://adt.caul.edu.au/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http://etd.uno.edu/ 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upetd.up.ac.za/ University of Florida http://web.uflib.ufl.edu/etd.html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Mayaguez Campus http://grad.uprm.edu/tesisdigitales.htm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http://www.lib.utk.edu:90/cgi-perl/dbBroker.cgi?help=148 Uppsala Universitiet http://publications.uu.se/theses/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http://etd.vc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www.wpi.edu/ETD-db/ETD-search/search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http://etd-gw.wrlc.org/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s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rchives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Electronic Theses Dissertations http://www.library.njit.edu/etd/index.cfm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Rowland Medical Library http://library.umsmed.edu/free-e_res.htm#Journal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Ohio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ohiolink.edu/etd/search.cgi Linkoping University Electronic Press http://www.ep.liu.se/diss/ The Institute for Systems Research http://techreports.isr.umd.edu/ARCHIVE/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browse/ university of the free state http://lourie.uovs.ac.za/ETD-db/ETD-search/search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etd-search.html Universitatsbibliothek Munchen ( Germany ) http://edoc.ub.uni-muenchen.de/perl/advsearch University of Campinas Faculty of Education http://wwwlib.umi.com/cr/uchsc/main University of Florida http://web.uflib.ufl.edu/etd.html University of Georgia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Summer 1999 to present) http://dbs.galib.uga.edu/cgi-bin ... on=search_cc=1 http://www.emuch.net/ DGlJSRjyws 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 http://adt.caul.edu.au/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http://etd.uno.edu/ 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upetd.up.ac.za/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Mayaguez Campus http://grad.uprm.edu/tesisdigitales.htm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http://www.lib.utk.edu:90/cgi-perl/dbBroker.cgi?help=148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http://www.lib.usf.edu/cgi-bin/ETD-db/ETD-search/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http://wwwlib.umi.com/cr/utexas/main University Utrecht(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laurel.library.uu.nl/cgi-bin/mus212/dialogserver?DB=da_en UW Electronic Thesis Database http://etheses.uwaterloo.ca/ http://www.emuch.net/ 5KAPdLSZvy Uppsala Universitiet http://publications.uu.se/theses/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http://etd.vc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www.wpi.edu/ETD-db/ETD-search/search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http://etd-gw.wrlc.org/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s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rchives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Electronic Theses Dissertations http://www.library.njit.edu/etd/index.cfm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Theses http://library.nps.navy.mil/home/theses.ht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ttp://140.122.127.250/cgi-bin/gs/egsweb.cgi?o=dentnucdr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Rowland Medical Library http://library.umsmed.edu/free-e_res.htm#Journals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 http://library.wustl.edu/subjects/life/books.html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香港大学 http://sunzi.lib.hku.hk/hkuto/main.jsp http://www.engg.ksu.edu/HSRC/JHSR/ http://www.merck.com/mrkshared/mmanual/section13/sec13.jsp 澳大利亚博硕论文(很多可看全文) http://adt.caul.edu.au/
个人分类: 唾面|5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新疆高校引进检测系统严防毕业论文网上剽窃
lz1783 2009-4-22 21:27
目前学术作假与论文抄袭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学术界的公信力,其问题的实质是社会诚信的底线在哪儿。新疆大学启动检测不端学术行为的措施,首先于治学态度上,重申了治学常识:诚实;其次则要求导师本身要有足够的阅读量与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检测能否杜绝造假,能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检测是否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对此您如何看?   乌鲁木齐在线讯(实习记者王明) 4月7日,记者从新疆大学研究生院(筹)了解到,今年毕业的硕士、博士在论文答辩前需将论文的电子文档提交学院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通过后才能继续答辩。   新疆大学研究生院(筹)副院长丁建丽告诉记者,此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只针对2009年毕业的硕士、博士,检测实行学院、学校分级测试,毕业生论文需通过学院的初步测试,测试通过再进行学校的测试。    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文献,可供高校检测学位论文和已发表的论文,并支持各高校自建比对库。通过比对,结果会被标红,能够快速发现文字重复的部分,文字复制比在10%以上(含)的结果将被视为有问题文章。   目前的检测范围涵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数据库、中国标准数据库。   据悉,教育部3月19日首次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明确高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应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   通知指出,高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我们已经完成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培训工作。新疆农业大学学位办的刘老师说,预计月底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   新疆财经大学学位、招生和就业办公室的黄磊也表示这项工作即将启动。   自治区教育厅学位办主任周拥军告诉记者,此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由各高校自主决定。    记者感言:学术素养体现国民素养   高校一向被比拟做象牙塔,因为他纯洁、有高度,象征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高校在现实世界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生产力、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承担这样神圣社会职责的机构如果出现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将是致命的、也是深远的。这一领域所暴露出的素养问题也是具有代表性的。    从高校治学的态度是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国民的素质的。在德国,本科生入学的第一天,就会被教授告知,一个班的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毕业证的,因为从本科生起学术论文答辩就只有一次机会,通不过就意味着再没有机会拿到毕业证。这样严格的教育想不培养出具有认真、严肃、谨慎素养的国民都很难。 转自:新浪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人已发表论文能否大块地用于学位论文?
周春雷 2009-4-8 00:04
换句话说,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否可以提前发表,然后大块大块地使用?姑且考虑文章为个人独著,不涉及合作者的情况。这种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若不合,又该如何平衡研究成果发表与学位论文写作问题?敬请路过的老师和网友指教! ps:问题抛出后不久即得到多位老师的指教,有的回复甚至比我的博文还长,老师们提供的信息和视角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甚是感激! 对这个问题的意义,我有了新的看法:大块甚至整篇使用个人已发表文章在以前是可以的,但现在反剽窃软件已经上线了,还这样搞是否有问题?如果不这样搞,自己读书期间的小论文不能参与最终大论文的组建,学生要花多大的精力来应付考核呀?如果不能这样做,估计有些东西需要考虑推迟发表了。 提出问题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大家的讨论可不受原问题限制。关于成果发表与考核的关系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的,什么样的考核措施有助于产出?
个人分类: 感想|7139 次阅读|12 个评论
2008-06-02 | 学位论文和找工作谁之重
zhijieleng 2009-2-9 14:08
每年这段时间都是一届本科毕业生交上学位论文、要毕业离校的时候,硕士毕业生也是一样。可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让我越来越憋闷:学生里面很难找到追求卓越的人,往往明着告诉老师,我能过就行,要那么高成绩没用,如果老师格守论文之规矩,想循循善诱,学生先烦了,你想帮他(她)改论文都不一定给你机会,答辩时评委老师最好少提问题,,这样做的学生理由自觉充分:我将来不搞研究学这个干吗?我说:不搞学问,在企业里还可以写报告、企划书等等,行文能力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很重要。学生这时往往自嘲一笑:到时候再说。但是,转过身,还没离开学校就一个愤青模样:大学4年花了很多钱,什么都没学到。 上述这些短视、矛盾的行为在学校里比比皆是,不管学习本质、无视能力培养的长期后效,直奔主题:上大学、读硕士就是为了找好工作。那你凭什么找好工作?正常课程可以逃,而考公务员,考律师证,考物流、报关证等等不能少,什么对找工作有力我就考什么,无论花钱多少?。我说,那何必花银子上学呢,学生很明确:多个敲门砖。 对此,作为有一个21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很痛心,甚至一个专业毕业竟然找不到一个想拿优秀论文的学生,而老师也不愿意带优秀论文,因为在学院里没有任何激励机制。长此以往,会怎样,我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很痛心,我希望学生能善加利用学校的学习时光,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无论个人能力还是为人修养都需要有很好的进步。 我更想说,学生的情商太重要了,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和人云亦云的学生比比皆是,如何能健康稳妥地进入社会,我好担心。 社会上的浮躁和就业的选择偏激大举进入大学这块净土,学问的圣洁被污染。 所以,我今天心情不是很好,只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调节。 今年我无法带出一个优秀论文的学生,我很无奈,学生不愿意,老师就无力而为,毕竟不能作假。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361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学生问题
热度 1 王铮 2009-1-15 10:34
现在我们来讨论学生的论文写作。 6 把握各部分重点 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包括引论、理论 / 模型 / 实验原理和关键技术、主体分析、应用和结论。 关于引论的写作,我对同学说大约包括三个部分: 1 天高任鸟飞, 2 痛说革命家史, 3 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天高任鸟飞说的是引论开始,立足要高,要与某些重要的问题挂上钩,从而突出研究的意义。当然,飞得有多高,首先决定于导师给的选题,但是作者在写作中可以调整方向与重点,挖掘问题,与重要问题联系。 痛说革命家史就是说对研究的问题发展历史与取得的成就一一叙述。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是家史,与自己研究没有关系的东西不要扯进来,要是家的历史才说进来,而且尽可能说全家的历史。其次是痛说,痛,就是要说到所研究的关键,说到那些问题没有解决,如果把所有问题说解决了,你的论文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把前人说得一无是处,也没有家的感觉了。 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就是点题,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灯火阑珊处,不是灯火辉煌处,提出的题目大家都认识到而且容易解决,这样你要创新就难了。灯火阑珊处,也不是灯火暗淡处,问题提不清楚,问题过于艰涩都不适合作为你研究的主题。 论文写作的理论 / 模型 / 实验原理和关键技术,是你基于创新的基础,你的写作原则是严谨。如果不严谨,似懂非懂,就可能引导你错误的研究。学位论文这一部分要写得详尽,要对你引用的理论 / 模型 / 实验原理和关键技术来龙去脉说清楚。所以这种写作要不厌其烦,当然 paper ,就要恰到好处了。通常,这部分就要有你的创新,你把不同学者发展的观点,形成新的理论 / 模型 / 实验原理和关键技术基础,没有这个创新你论文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重复别人了。说到严谨,它的一个基础就是引用理论可靠,采用的结论可行,特别不要篡改别人的结论或者假设。我审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就是把别人假设省略,据说一个美国招聘来的百万年薪的院长就推崇。我说,他不懂非线性分析,他的推崇是不可信的。可见有时候百万年薪是出错了。百万年薪,差不多可以给 100 个研究生每个月增加 800 元津贴,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更好发挥了。牢骚话了。 论文的总体分析,目标是得到核心理论或者核心产品(如软件、硬件),技术要求是严密。分析的逻辑要严密,步骤要严格。我认为,胡适先生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主要体现在这以部分。其中小心,包括严格地定义自己的概念。概念很重要,自己概念不清楚,论述没法严密。我审过一篇论文,作者用熵理论讨论社会发展问题,没有定义什么是社会系统熵,就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推断社会越来越混乱。实际上什么叫混乱也没有定义清楚,社会专业化分工多是不是混乱,作者说不清。我当然不同意这样的论文。还有的论文,循环论证。我审过另外一篇文章,就是循环论证的,还有把线性规划的约束又作为目标函数的。对这些文章,自然得罪了人。结果越来越没有人请我审论文,挣不到钱了,妻子骂了。反正我这个人,天生惧内,遗传基因决定的,无所谓了。 论文的应用部分可以说是论文的延拓。作为学位论文,你得到主要结论后,这个结论不仅要说明过去,证实现在,还要能够预见将来。对于纯理论论文来说,应用部分需要得到推论,对于应用理论或者是核心产品开发的论文来说,需要得到实际应用。对于我们政策科学,政策要基于自己的核心理论或核心产品得到。这个应用说明过去,证实现在,预见将来是关键性的步骤。我在作博士论文就体验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当时我的模拟发现天外天构造(就是现在中日争执的区域)的盆地发育史恢复起来异常,我觉得前面的模型有问题,辨别指标也有问题,结果回去检查,做了新的改进。最后我的结论是天外天构造应该以天然气埋藏为主。不知道现在实际勘探结论如何。由此可见,应用的存在,不仅强化了你的主体创新,而且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改进主体创新。 论文最后部分是结论与讨论。结论应该是与前面的研究结果一一对应,不能任意拔高,更不能无中生有。我经历过《第四纪研究》的一个编辑,她编辑我们的论文,把我们叫去让我在文章中一一找出结论点对应的段落。她发现我们有张图, 12 个试验点图上只能数出 11 个,专门问我,结果发现有一个点正好落在回归的曲线上,这样才过了关。这个编辑对我启发很大。 7 新诗作罢常自吟 新诗作罢常自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的话,我的导师严钦尚就是这样要求我的。论文完成后,要反复检查自己的论文,是否每一章仅有思想,而且创新的思想是否表达清楚。这就要有诗圣杜甫的精神了。你说你是李白,斗酒诗百篇,写诗行,作论文不行。我认为,论文完成了,如果每一章创新思想表达不清楚,不能同意答辩,不能功亏一篑。 修改论文是必要的,这个时侯要想着杜甫尚且如此,我更要修改。其实修改过程很可能使你发现新问题,得到新的创新。我和我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 8 第一要有自信力,第二要有恒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是今年《人民日报》社论的一句话,说得太好了。克服经济危机要有信心,作论文同样要有信心,要有创新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意义还在于,自己相信自己,在论文写作中要处心积虑突破导师定的框架,当然要围绕既定方向突破,想法更多创新,因为导师与你定框架时,大家都没有深入研究,许多问题还不清楚,与你要有权变精神。我们搞政策模拟,经常涉及某些社会经济数据。我对学生说,要记住一句话:数据总归能找到。有点唯心主义,但是的确有效。要相信自己能创新,还要自立,女同学不要等男朋友,男同学不要等女朋友。我的学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我决不安排他们作同一个东西,就是怕他们爱情代替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方面,我的学生吴让我感到很满意,因为她自信,修改了我提出的某些框架,一个人吭哧吭哧地干,自力更生地很好地完成了论文。 当然,作论文,仅有自信还不够,居里夫人说:第一要有自信力,第二要有恒心。自信当先锋,恒心作后盾,你就会写出好的论文。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6803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学生混合问题
王铮 2009-1-13 09:12
4 形成技术路线 明确创新点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形成论文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还不是学生问题,而是师生问题。我的做法是,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技术路线,基本上是我提出来让他们按图索骥,博士研究生的技术路线,是共同探讨的,这样才能形成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的专业方向是政策模拟、地理计算和区域科学。研究生当然延着这些个方向展开论文。这三个方向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技术东西建模,这里的建模不仅包括数学模型,也包括概念模型和算法模型。我们的做法是讨论提出一套基本上完整的模型体系,作为论文完成的技术路线。这种模型体系多数是继承的,正如牛顿说的要看得远,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据说这话是讽刺胡克的,不够君子,不过道理是对的)。如果只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了,因此需要对模型改进。改进的主要基点是发现原来模型的不足,这方面导师要发挥主要责任,因为导师更有知识和经验,容易发现问题。至于怎样技术实现,学生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关于多国参与气候保护,我提出对 HORDHUS 的 RICE 引入技术进步项并且参考别的学者的工作提出了模型,但是多个国家放在一起,怎样实现他们的博弈过程,我的学生张就提出用基因算法来完成寻优,发展了一种算法模型,我是在他提出基因算法后,才认真看来基因算法的书,看,是为了确认算法模型的可行性。显然技术路线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无论博士论文还是学士论文,我认为技术路线完成过程,是最主要的创新过程,是学生得到锻炼的主要过程。 科学在进步,科学进步的一个特点是科学在丰富,当导师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学生在形成技术路线是许多情况下需要主动性。吴同学的博士论文是开发一个针对地学的 agent 模拟平台。前面说过,我提出具有分层结构,在模型的技术实现上,我的思想是一个混杂系统的思想,技术上让 agent 属于不同的层次,但是可以穿透,并且可以有组长,这是一个概念模型,算法模型怎样实现,就是吴的工作了,从这点看学生更辛苦,更需要创新思维。吴发展了 agent 空间行走的规则模型,提出了 agent 的繁衍模型,如何生产组长,更主要的作为软件平台,她提出具体使用的软件语言,在软件语言方面,她比我懂,如果让我制定这方面的技术路线,肯定砸了。在这方面,我的唯一作用是刁难她,对软件系统提出一些功能需求,让她回答所选用的软件如何实现这些功能,而这个过程中,她论文开发的软件平台的非功能需求也由于功能需求分析不断提出刁难,她自己解决了。在论文技术路线方面,修改导师的方案应该得到支持。硕士生Y的研究是编制一个多区域的投入产出表,其中区域的物资消耗,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我提出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估计,她与师兄X商量后,提出新的方法,与我讨论。这种主动性的形成,我认为是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部分,研究生一定要把握好。 在形成技术路线方面,最忌讳的是为创新而创新。有些学生喜欢用新方法,也有些老师倡导方法创新。我不反对用新方法,特别是自己发明了一种方法。但是套用其他学科流行的方法某一方法,一定要慎重,因为未必适合正在面对的问题,而且关键是要检验它是否能够引导出新的发现。 5 确定论文结构与修改论文 论文结构的确定与论文修改,主要是学生的工作,但是导师是不可减少的。论文结构,一般是引论、理论或者模型、试验 / 推导 / 模拟 / 考察、分析和结论。但是细节上不一样。现在流行的模式,某些导师总要求自己学生先写出所谓论文提纲,把章节结构定下来。我认为这种方法最要不得,因为你东西没有作出来,怎么知道章节内容呢?先定章节,就会导致填空,导致抄袭,是万万使不得的。一个研究生应该在由引论、理论或者模型、试验 / 推导 / 模拟 / 考察、分析和结论形成的框架下,根据自己的作出的内容来确定章节结构。通常我会发动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学生论文初稿的论文结构,因为你的论文是要给别人看得,如果你的师兄弟都看不懂你的东西,说明论文结构不清楚。 论文的章节,我最反对写一结本文的创新,创新应该让读者或者评审人感受出来,而不是自己吹出来。为了让人感受出来或者让别人更好理解你的论文,我感到论文有一个序很重要,这个序需要让人看到你研究问题的难点和重要性,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时候,学生的序写不好,作为序,老师大致可以代笔。 论文的修改是导师的责任,我的博士导师严钦尚,曾经对一个师兄的论文做过 7 次修改,那个师兄成为了著名学者。我已经退化了。我的研究生论文,过去经常是 5 次,现在基本上是 3 次,因为大家论文规范化了,也因为管理部门已经习惯性提前答辩时间的死线,有人称现在学位论文被管理部门 强奸为习惯性流产,话丑理正呀! 修改,我认为在清楚学生主要创新没有问题的基础上,修改第一是找茬子,第二是卡结构,第三是拔高。我的修改三遍主要作这些工作,当然不是一一对应,不过有所侧重。找茬子是发现论文的某些细节错误,有时候推导还会有问题,有时候考虑的假设有问题,这就要大修修改了。经常发生的是论文写了些大话,还有没有论证的判断。这些茬子需要找出来,改掉。卡结构是为了使论文的重点突出,特别是让创新章节得到鹤立鸡群。通常结构和缺陷问题,学生自己就要卡紧,可以自己卡紧的,因此是师生共同问题。拔高往往学生不能完成。拔高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把他发现的结论与更常见的、更经典的问题或者认识联系起来,学生一般没有这个判断力,需要导师来提升。其次是把研究的问题按逻辑联系与经典问题联系起来,让它成为科学发展长河的一个浪花,而不是马上要沉积的泥沙。 当然,硕士论文的学术语言还需要修改、把关。所以我对硕士论文,可能修改的次数多博士论文一次。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9306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王铮 2009-1-12 09:07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最近,我的三个博士生 X , Y , Z 要最后确定他们的选题,就他们选题,我们内部开展了讨论,有些感受,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1 博士论文题目切忌最热点问题 我选择学生博士论文题目,不喜欢选择最热点问题,因为一个问题热起来,往往已经有许多人做过工作,不那么前缘了,同时,别人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是热点,一定有许多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难度也很大了。尤其中国,科学有八年之痒,中国的热点,往往是落后的。 学生选题不结合流行热点,有时结合不上课题。我的做法是我宁愿让硕士生去作课题问题,而让博士生跳出潮流来。这样,同学们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所以长期以来我的课题组或多或少形成硕士生挣钱养着博士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有些为难。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比较热点问题才能申请到课题。 2 阅读大量文献,形成科学思想及其内容框架 避开最热点确定题目,就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从文献中感受你目前的课题可能的突破点,在不考虑课题的情况下,你可以更大自由地从文献发现问题。这些科学问题,不急于提出题目,而且在于提出科学思想和内容框架。科学思想及其内容很可能在文献交叉与问题交叉中形成,例如我让学生作区域知识管理的题目,就是我长期关注的区域管理与后来兴起的知识管理形成的思想,当时结合了北京市课题。其中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后来读文献明确的。我的体验,导师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很重要,第一是确定文献方向,第二是先行提出一个科学思想的框架,然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新文献,学生则需要读一些导师早期宣读的文献和完成的工作,对导师提出的科学思想有了总体把握,然后再去改进。 这个阶段需要防止的是学生受到有些华丽的思想引导而完全选择一个缺少思想基础的题目。 Y 的选题,就受到华丽思想的影响。前些年什么负熵流这些年双螺旋结构往往就是华丽思想,华丽思想的特点是它是比拟到本学科的,而不是从本学科逻辑发展的结果。华丽思想,可以借鉴,但是不能成为主流。我们作理科研究的,最忌讳的就是什么后现代思想这类。这些年中国的博士论文,受华丽思想左右的渐渐少了,我想这主要是受 SCI 的影响,许多导师学会看科学问题。前些年华丽思想的论文满天飞,我审论文,给予抵制,以至于得罪了许多人。 3 发现科学问题的创新方向 在阅读大量文献并且形成具有具体内容的思想后,需要就这个科学思想发现关键科学,提出创新方向。我认为导师的作用这个时候最关键。在读了大量文献形成科学思想和内容框架后,学生因为没有经验,往往出现贪多现象,我最近选题的学生 X , Z 都表现出贪多,我对他们都作了修整。这方面有个个经验,我有一个博士生,人很聪明,或者说最像我。他的题目很具有创新性,我提出的科学思想框架,他全面展开了,我与他都要些一蹴而就的思想,结果贪多嚼不烂,除了一个问题作的不错,其他的都没有解决。他博士论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本来他可以做得更好,有些遗憾。责任主要还在我没有把握好,我当时也缺乏经验。 在对学生提出的内容框架修整或者瘦身后,导师的责任主要是帮助学生发现创新点,因为学生没有的导师的科学经验丰富。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研究复杂地理 - 经济系统的 agent 模拟体系,这是比较热点的问题,如何深入。她也像上次的学生聪明,我在对文献分析和实际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分层结构的思想和结合 GIS 的模拟,吸取上次教训,让她进一步从文献中寻找有没有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提出可以收入的内容。结果她发现结合 GIS 的工作已经有人做过,并且发现了已有结合 GIS 模拟的不足,我们就把研究重点放在分层结构上,而且按她的想法深入了结合 GIS 的创新点问题。关于创新方向,如果导师不做这个工作,就是失职。这是导师最需要导的了。 一篇论文创新点不可能要求很多。我常告诉学生,牛顿一辈子也就发现了四个定律一个学说,而且关的微粒学说被否定了半个,我们不可能一篇文章有太多的创新。这方面的教训我就不说了。经常有一些论文评审标准,要求论文有四个以上创新点,这就是不作学问的官僚想出来的,不过这些年这种标准少了。 完成了这些工作,我认为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博士生为主的工作了。留作下一次讨论。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7650 次阅读|7 个评论
如何准备博士论文答辩?
热度 10 jianxu 2008-10-11 12:01
(仅供本组学生参考,未见得有普适意义。) 博士论文最终定稿、印刷、外送专家评审之后,学生可以有一个短暂的歇息,喘上一口气。评审(决定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意见的返回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任务便是全力以赴地准备论文的答辩,这也是获得学位的最后冲刺。 第一项工作便是准备演讲报告的 PPT 。 一般说来,答辩报告的演讲时间不要超过 40 分钟,尽可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介绍清楚自己的工作。实际上,即便是国际会议的大会特邀报告( plenary talk )也就是 30-40 分钟。因此, 40 分钟时间应该说是足够用的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对自己工作的介绍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不必要的时间冗长,只能使听报告的人感到乏味厌倦,导致负面效果。 按照一般的经验和语速,演讲一张 PPT 播映片的时间大约为 1 分钟。因此, 40 分钟的报告,所准备的 PPT 片子大致上应该控制在 50 张以内。要尽可能做到对每一张片子的合理、有效利用。每张片子上的图表、文字不要太多,文字的字号不要太小,应该使听众易于看清。 接下来便是对演讲时间与 PPT 片子的分配。工作背景与 Motivation 的介绍可控制在 8-10 分钟,也就是演讲 8-10 张片子。实验过程不必介绍。论文工作部分一般有 3-4 章,根据内容的多少,每一部分(章)的介绍也控制在 8-10 分钟,即 8-10 张片子。重点或者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可略多出 2-3 张片子。这样加合起来,在时间上也就差不多了。 报告的 PPT 准备好之后,至少需要比较正式地演练、试讲 2 次。检验一下时间是否合适,自己的熟练程度。在听取他人的意见之后,对 PPT 片子作进一步的反复修改与调整,直至令人满意为止。演练与试讲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正式答辩的前一周之内。相当于热身。 另一项准备工作是回答答辩时教授们有可能提出的问题。 要将自己的论文进一步熟悉,回顾一下实验过程、重要的参考文献和基本概念。参加答辩的教授们不可能对你的研究领域都非常熟悉,很可能会针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或者实验上的细节(如测量精度、数据误差等)提问,有些学生恰恰在这个环节上暴露出问题,显示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当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临阵磨枪、亡羊补牢有时也会有些效果。 答辩演讲时的注意事项: 演讲要流利,语速适中,不要过快,使听众 follow 起来很累。声音要响亮,显得自信,不要过于紧张。要像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衣着最好要正式些,男士最好穿上西装,以表示对这一事件的重视和对参加答辩教授们的尊重。这也是通常的国际惯例。 回答提问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听清楚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要在人家的提问还没结束时,就没有耐心地抢话、抢答,很不礼貌。花上片刻时间想一想应该怎样回答?尽可能做到简洁地回答到问题的实质上,而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对于个别问题,可能回答不上来,或者不够全面,也不必求全,不要因此而乱了阵脚。事实上,出现 1-2 个问题回答不上来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比较忌讳的是,明明回答不上来,却在那里扯东扯西,穷于应付,反而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有可能造成提问人反感,导向进一步提出更加尖锐的问题,使你尴尬难堪。对个别感到十分尖锐,甚至是颠覆性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你自己前面的演讲没有到位所致,对此亦应该冷静,进一步详细地陈述清楚,加以补充。 心理上的准备: 不要误以为论文答辩只是走走过场,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精心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要自食“大意失荆州”的恶果或者是让参加答辩的教授们感到很为难,勉强通过,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今后的声誉。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相信自己已经准备充分,有把握和信心通过这一关。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历经数年寒窗苦,答辩时刻理应最后一搏,力求有一完美结局,在人生中写上精彩的一笔。
个人分类: 为师之道|37660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一篇"卫星激光测距"的优秀论文
jlpemail 2008-10-10 08:51
2007年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 赵永丽 房庆海 卫星激光测距自动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 切入卫星激光测距这个主题的角度可以有多种。这篇属于自动化的,还有光学角度的, 也有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角度的。当然,更多的是天文学角度的。
个人分类: 时空与重力场|4546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导师、学校都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
zuoqiting 2008-7-29 10:51
左其亭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引子 近几年参加一些研究生答辩,也听到其他专业、其他学校(包括科学院)关于答辩的一些事情,发现很多学校(研究所)、很多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答辩太简单,甚至是走过场,比如,一个硕士研究生答辩只给 20 分钟、一个博士研究生答辩只给 30 分钟(包括研究生介绍内容、回答问题和写评语)、一个上午或下午可以答辩 6 ~ 8 个博士、 8 ~ 12 个硕士。我本人对这种现象持反对态度,今撰文呼吁研究生、导师、学校三方都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 为什么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要回答为什么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就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 1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在学位论文答辩后的评语上经常会写到,该论文选题正确,思路清晰,研究内容丰富,结果可靠,在 方面有创新,达到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该生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正确。这就要求在答辩中,通过一定内容介绍、问题回答,能够体现出研究生的这些能力,最后才能给出合乎实际的评语。可以看出,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论文组织、演讲口才、回答问题等各方面接受检阅的重要阶段,也是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 2 )学位论文答辩,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也是一个很庄严的时刻。为了这一刻,你至少奋斗了 3 年或更长。为了这一刻,你自己付出了努力,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好友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因此,在学位论文的致谢中经常会饱含着很多感激,在论文答辩后往往会忍不住掉下热泪。这就说明你和周围人为之做出了努力。这一时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会再重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这一难忘时刻。 ( 3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宣布自己 3 ~ 5 年的科研成果,介绍自己研究内容和学术贡献,也是研究生科研汇报、学术讨论和答辩的一次实弹演习。学校、答辩委员会、导师都应该重视并保证一定的答辩时间和答辩准备。 目前我国学位论文答辩存在的问题 ( 1 )因为研究生太多,老师们感到答辩很累,压缩答辩时间。听说某专业一个上午或下午可以答辩 6 ~ 8 个博士、 8 ~ 12 个硕士。 ( 2 )有些答辩委员提前不看报告,答辩中不问问题或乱问问题,都是对答辩的不负责任。 ( 3 )走过场现象严重。每场答辩几乎都是皆大欢喜,几乎没有答辩通不过的。 我的观点和做法 ( 1 )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保证答辩时间,建议硕士论文答辩 50 ~ 80 分钟,博士答辩 90 ~ 120 分钟。 ( 2 )作为导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我的每个研究生论文我至少要修改 3 遍,第一遍重点修改结构和内容;第二遍重点修改语句和结论;第三遍作最后的全面仔细修改,包括标点符号和图表等。只要导师重视了,学生们也就重视了。 ( 3 )答辩前要进行预答辩,练习答辩演讲口才,指出汇报存在的问题。答辩前两天再进行多次试讲。 ( 4 )邀请爱问问题、问问题有一定深度、认真负责的老师做答辩委员,并在答辩前恳求各位评委要指出论文和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每次答辩都会给研究生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 5 )通过答辩,常成为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会。研究生们会把新成果展示出来,评委们会进行点评和建议,共同探讨某些难点问题。有的时候看到做的很好的研究生,在答辩中非常精彩的表现,作为导师自己非常高兴和自豪。 ( 6 )我本人所在的学科组坚持的非常好,老师们都有共同的想法和思路。在研究生日益扩招的情况下,我们仍能坚持原则,重视答辩。今年我们分两组答辩,必须保证答辩时间。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我们学科的学风建设。 2008年6月25日 于郑州 引自: http://zuoqiting.blog.163.com/blog/static/409366262008525111531510/edit/
个人分类: 教育在线|854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