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方高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说说贵州的举报政策
pinjianlu 2018-11-4 21:06
学校的校长信箱、书记信箱、组织部和纪委信箱,都可以匿名举报。对于匿名举报,学校还会来过问调查。匿名可以随时捏造事实,学校不会对不实举报进行追责(除非你举报的是领导)。 上次我去省教育厅实名举报学校的招聘程序不符合规定的时候,省教育厅并不来调查,而是直接把举报信转给学校人事处那里。那个人事处处长直接打电话威胁我,说要找我麻烦啥的。 对于匿名举报,搞得风风火火,实名举报却不去调查,反而威胁举报者。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另外,贵州这边很流行各种举报的,同学们在其他省份的,很少听他们说过这些事。反正就是:来吧,互相伤害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政策应该变变了
热度 10 lgmxxl 2016-9-14 09:45
在国家经济还不发达的时期,可以投入到教育中的经费是有限的,这时集中有限教育经费发展优势高校和学科是没有问题的。但当教育不太差钱时,国家特别是地方仍采用集中经费发展部分高校和学科的做法就不一定完全合适。在中国教育经费投入达到国内 GDP 的 4% 以后,中国教育经费已经不差钱。相反,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政策是在人为地造成高校之间的攀比和浮躁,人们为了获得各类项目经费,不得不苦心经营,全然忘记高校使命、规律和定位。这种政策的投资效率已经不是一种好的结果,甚至可能造成投资效率的降低。 近两年,随着教育信息化公开的力度加强,我们发现国家重点投资的高校已经不差钱。 2014 年,全年运行经费超百亿的高校有四个。当年度的资金结余数更是惊人,如浙大年度盈余高达 38.15 亿,中山大学 13.46 亿,四川大学 10.19 亿,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几所高校都有超过 5 亿的盈余。 2015 年,浙江大学的结余数达到惊人的 46.58 亿元。人们统计发现 2015 年教育部 32 所 985 直属高校平均结余数超 10 亿!虽然结余数有其合理的部分,如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等科目的结转经费。但如此大的结余数,可能更说明高校差的不是钱,而是制度和政策的科学设计。 再看一些地方高校,虽然经过这几年的高校债务危机化解,但是这些高校仍有数亿的银行贷款,有些高校甚至超过 10 亿元!这样的银行贷款,足可以让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事业收入消耗殆尽!还有什么余钱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最近一年,伴随着国家“双一流”战略的提出,大部分省份也分别制定了各省的“双一流”实施方案。各省综合排名在前的高校均获得较大丰收。不只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经济不发展的甘肃、河北也不甘落后,分别把高等教育经费的很大一块投入到优势高校和学科中。而一般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型大学、高职高专相对来讲,得到的经费却是少得可怜。 作为国家战略,发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没有问题的。它可使国家占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世界高地。但对各省来讲,高校更为重要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应用技术人才。如果占全国高校总数 97% 以上的地方高校 , 他们 的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 95% 左右;亦或 211 工程大学以外的 87% 的中国高校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中国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家培养“双一流”政策的同时,地方应该配套的是如何发展地方高校,而不是为了分得“双一流”建设经费,人为地实施不合理的“马太效应”政策。这会使地方高校没钱谋发展,没有心思谋发展。 985 工程大学,目前最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安静自由的学术环境、科学的科研政策、合乎大学规律的运行体制机制等。对广大地方高校缺的更多的是钱,是安静地进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平常心。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791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地方院校的国家基金梦
热度 2 libseeker 2013-8-24 16:06
随着国家自科基金评审结果公布,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科基金两类“国家基金”项目均已揭晓。且表表我所知道的地方院校国家基金梦。 某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据2013年6月更新数据“882位专任教师中456人具有高级职称,70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其中正高126人,博士202人。”,2013年正式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3年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获批4项,均为青年基金,批准金额累计97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0项。国家自科基金获批者中,其中有两位是学校重金引进创新团队成员,均为海归博士后,2013年到校工作。 关于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笔者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http://isisn.nsfc.gov.cn/egrantindex/funcindex/prjsearch-list )检索了该校近年的立项情况。2012年6项,批准金额累计292.3万元,其中3项为面上项目;2011年6项,批准金额累计182万元,其中5项青年项目;2010年5项,批准金额累计141万元;2009年4项,批准金额累计93万元;2008年4项,批准金额累计102万元;2007年2项,批准金额累计30.5万元。2007年为首次立项,之前未曾有过。 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笔者检索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 http://gp.people.com.cn/yangshuo/skygb/sk/index.php/Index/index ),只有两条结果,主持人均为该校校长,2011年1项重点项目,2004年1项一般项目。立项之时,校长未到尚未到该校工作,也就是非该项目立项单位,为该项目实际完成单位。 也就是该校历年来,所获国家基金项目总计为33项,国家自科基金3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其中该校校长3项,2007年1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2004年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1年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横向看,笔者检索了该省两所同级别同类型地方院校,一所获批16项,批准金额总计251万元,其中15项青年基金;另一所获批5项,均为青年基金,批准金额累计118.5万元。纵向看,2013年度该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资助经费项目,该校获批12项,每项批准金额3.2万元。其中有1位同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题目相似度较高)。 另,据悉该校有人以自己名义省报国家基金不中,但作为“首席主创”成员帮合作方,近年成功立项多项国家基金项目。又悉,该校有部分教师选择帮人做国家基金项目,外单位的项目主持人出钱,大概属于项目“分包”或“转包”。 文中信息,属于“碎片式”,且不见得准确,但不影响我们从中管窥地方院校的国家基金梦。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5459 次阅读|5 个评论
地方高校:行政化背景下的本土势力
xuecw 2010-3-6 19:33
大学行政化,官学互利,学而优则仕,仕位高则学优;学而优不一定能仕,仕位高则定能学优;先仕后学,学优速度更快;只学不仕,你就在那苦熬吧。 在重点大学,一些官员靠学术成果起家;在一些地方大学,一些学术成果却得益于行政级别。权术代学术有点权力,如副校长、处长等,学术水平立即见长。 既然大家都知道这一潜规则,就要看谁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在地方高校,虽然在不断从外引进博士,但这些博士很快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打工者,在每一次重要的干部调整中,活跃着一股本土势力,或本校毕业留校生形成的近亲繁殖的利益链条。特别是经由一些从辅导员、副书记、书记成长起来的干部们,进而转为各处处长、各院院长,最终成为学术资源的支配者和学术成果的评价者。 重要的行政岗位多由本校、本地毕业生掌控,连一些兼有部分行政业务的学术研究岗位也不放过,虽然这部分本科毕业生并不是教学研究出身。 在这种情况下,虽言民主管理,但众多参与管理决策者又能代表学科教师的利益吗? 很明显,地方高校中的行政势力强于学术势力,本土势力强于外来势力,所谓引进的外来人才就是外来打工者。 大学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创收,似乎要重用本地人才,因为他们更熟悉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尤其是利用本地的人际资源;如果为了学术本身,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则应该是能者为上,谁在学术方面更有更多的经验、有造诣,就让谁拥有更多的学术资源。
个人分类: 高教评论|421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