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王嵇之争, 好蛋坏蛋,我来升堂
raoh 2009-10-11 14:17
王嵇之争,好蛋坏蛋,我来升堂 好蛋坏蛋表面上看去是一样的,只有打破了,才见分晓。有些人说别打破,别打破。可真吃到坏蛋时,这种人骂的最响,算是报应。 嵇老师要上法庭,大概想要证个青白。如法院真能给个青白证的话,我也想去弄个,特别趁现在还青白的时候。真可以的话,很多人都会去弄个,就象有人不出国也去考个TOEFL,GRE,不开车也去考个驾/假照。。。. 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法院怎么判的意义有限,“输”的那方肯定不服。中国法院水平,看那方舟子的案就够了;外国法院水平,早有说了“有钱能使鬼推磨。” 我觉得这案在这科网上起的,也最好在这结了。科网上人才济济,组个法庭太容易了。专业性都少见的强,都教授级的,不光有公检法的,还有搞生物的(作DNA检测),搞心理的,搞电脑的(查IP,人肉搜索)还有做医生的(可开膛验心)。水平一点不业余,业余的就是工作时间是在业余,但这科网博主们有的就是时间。且这是专案,应该没事。 化那时间和金钱上法庭,整个一快青一快白的,有了青白证帮不了多大的忙。信者恒信,看那陈水扁都还有那么多的人信。 这科网法庭还不收费。法庭里也准备了一圆钱,想那嵇老师也不是为了钱来告的。谁赢谁得。谁败谁一年不许上科网,估计对2位象10年徒刑一般。其实网下的日子也很好的。 给这免费建议,如能减少“折腾”最好,不喜欢就算没说。再怎么说,也比那位“没人性”的“C博士”好,要把您俩都往死里整。。。(对于争议双方:先冻死一个,再憋死一个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1170),太缺德了!应把他先整了再说!??!王老师用化学气体憋他半死。嵇老师把他拉到快要地震的地方吓个半死!
个人分类: 友情娱乐版|6120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一个中国人的现时感悟
haicius 2009-9-15 13:17
王凡夫(作者任职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 转载于《联合早报》今日观点 就在每日纷繁不堪的标题中,我会时常找到真正代表了进步与自信的声音。虽然有时侯发出这种声音会受到周围噪音的干扰,甚至会流于暂时的沉寂;但我还是很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其民族性与国力正在作着本质的调整与改善。 在迈向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当今社会思潮与社会现象在看似整齐划一的管理框架下,仍然如暖房里诸多花草一般一齐疯狂生长。   新疆维汉冲突、重庆打黑、陕西儿童血铅超标、富二代连锁现象、芙蓉姐姐现象、小沈阳的火爆、网络恶搞等等。这些看似毫无关联、杂乱无章的标题实则体现着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社会及文化现象:统一且多元。   在迈向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当今社会思潮与社会现象在看似整齐划一的管理框架下,仍然如暖房里诸多花草一般一齐疯狂生长。中国人的心性、性格及生活方式,再难如上世纪早期为数不多的介绍中国国民的书籍中描写的那样简单粗略。虽然中国人直至今天仍旧共同生活在这片深受儒释道文化传统浸润的土地上,但各种土玩艺儿、洋玩艺儿、伴着洋玩艺儿一道成长的有些看不出本质的土玩艺儿、以及被土玩艺儿影响得走了样的洋玩艺儿之间的流动和彼此碰撞,在13亿中国人心中激发出的东西却大相径庭。 一个摸不出头绪的年代   这是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缺失的年代,一个怀疑一切的年代,一个浮躁不堪的年代,一个充满希望和失望的年代,一个有如狄更斯笔下描述的那样摸不出头绪的年代。一壶浊酒或许可以令你我忘却暂时的伤痛,但酒醒人散之时却总有几许怅惘注满心头。    历史的列车头曾不止一次发出各种震耳欲聋的声响,标志着不同时代与人物的粉墨登场和匆匆谢幕。它的每一次声响都曾激荡起中国每一寸土地的尘埃,这些尘埃如同今天的你我的内心深处的神经,久久不能回复平静。秦楼已挂晓月,音尘尚未终绝,然而新一列历史的列车又要踏上新的旅途。龙的传人们将带着昨天的倦容、懵懂和少许的醒悟开赴下一站吗?    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无痛?古希腊智者曾困惑于做痛苦的哲学家和做快乐的猪中间二者选一的抉择。我们当然不必这样极端,要么做哲学家,要么做猪--其实两者都不容易做--但我们常常像先辈一样因各种或卑微、或神圣的迷惘而痛苦着。因为我们从未也绝不能放弃关注与思考。    我联想到了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一些社会流行话语和现象。它们都如夏天的浮游生物一样朝来暮去;来时火热不堪且不及掩耳,消失也在转瞬已是昨日黄花。经典与传统的门前日渐冷落鞍马稀,盲目的选择和缺乏根基的个性发展反而充满了诱惑力。学者们满口西式的艰深词汇难以自圆其说,难以用来解释和解决各种问题。百姓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曾经毫无代价地尊敬过的重要人物。房价曲线能否被预言?黄金周带来了欢笑还是疲惫?经济低迷是否已至谷底?中国式离婚是否属于中国式的行为艺术? 看吧!白天的川流不息充满张力,入夜的万家灯火则扑朔迷离。日月日复一日交替,从来不发一言。他们默默地看着亚洲东部这群无时无刻不在忙碌的亿万子孙已有数千年,心中承载了多少感想? 民性国力的调整与改善   但我们终究是有希望的!我经常带着毫不衰减的热情和希望,仔细搜寻网上的每一条有关中国的新闻及评论,连明星娱乐栏目也不错过。社会文化的走势不经常显示在书店里和世纪大讲堂,很多时候隐藏在通俗易懂的调侃与发泄中。就在每日纷繁不堪的标题中,我会时常找到真正代表了进步与自信的声音。虽然有时侯发出这种声音会受到周围噪音的干扰,甚至会流于暂时的沉寂;但我还是很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其民性与国力正在作着本质的调整与改善。   就像外刊评论的那样:中国正在跌跌撞撞地成为世界强国,很形象。一只兔子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360度转体。这对于一只大象也许不那么轻松,但如果大象真正开始移动它庞大的身躯,虽然那是缓慢、沉重的步履,甚至会因周围乱枝横杈戳痛身体,但其一旦掉转了身形,则会形成雷霆万钧的气势。也许你我不够有足够的运气能亲眼目睹那磅礴的气势,但我们毕竟可以真切感到那步履移动时带起的劲风,那劲风里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能如此这般,我们足可自乐。
个人分类: 观点评论|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卢武铉之死-白玫瑰红玫瑰-中国的民主进程
paperopen 2009-5-31 11:21
  卢武铉走了,心里带着很多的遗憾,还有没有实现的梦想。 
个人分类: 随笔|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南京!》看后感——人性的善与恶
cutefay 2009-5-1 12:58
昨天下午所里组织去看《南京!南京!》,看之前就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这影片的评论,叫骂的人比叫好的人多。看完之后,我们去看电影的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些问题。我在思考,为什么那个时候日本人那么残暴?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评论,有些人觉得不应该以一个有一点良知日本军人作为主角来写,他们觉得就应该把日本人拍得十恶不赦才行。而我则觉得影片这样来拍挺好的,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南京大屠杀。记得以前小时候看的那些抗日战争类的电影,都是把正面的抗日英雄人物写得特别正义,把反面的日本鬼子写得特别邪恶。小的时候,人的思想比较单纯,总觉得善与恶是非常明显的,谁是好人,谁是坏蛋,是有非常明显的分界的。 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经历越来越丰富,就发现,其实人心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之分。好人也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一面。换句话说,人心中是同时存在着善与恶的,只是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来的不同而已;教育和生活环境会对人的善与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宣扬和平、友爱、仁慈、宽容的气氛中,那么这个人也会慢慢变得善良起来,而如果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是那种充满血腥、暴利的环境,那么这个人很容易变得邪恶,有暴力倾向。 并且,我觉得一个人的善心不容易培养,而邪恶之心是很容易滋生的。人性中有一种强者欺凌弱者的一面,当一个人力量弱小的时候,可能是很善良的,而当这个人有足够的可以任意欺凌压迫他人的权力的时候,人是很容易滋生这种欺凌弱小的暴力倾向的。所以,我觉得隐藏在人们内心的邪恶之心的力量要大于善心的力量,人是很容易变坏,不容易变好,因此,与其说人之初性本善,不如说性本恶。反恐精英(cs)这个游戏为什么流行了这么多年还经久不衰,我想这是因为人有时候需要找个机会发泄一下人心中邪恶的一面,并且cs中往往更多的人喜欢当恐怖分子。 日本军人在南京大屠杀的行为,可谓惨绝人寰,禽兽不如。我想,这并不是那些日本军人从来就没有善心,而是当时日本民族的精神把人的善心给暂时磨灭,把人的邪恶之心给放大了。试想,如果周围的人都很善良,不会随便杀人的话,其中一个人杀了人,他自己就很容易受到自己内心良心的谴责;而当时是日本法西斯的那种邪恶的气氛,在那种气氛下杀了人的话,他们大多数就不会觉得自己内心受到良心的谴责。他们把杀人当成了一种游戏。 在中国,大家在谈论日本的时候,最经常说的话是日本人真坏。日本人都很坏吗?不是,每个国家的人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日本动画片,尤其是战争类的动画片,把人性的善与恶描写得很细腻,正义的一方中也有那种特别喜欢打打杀杀有暴力倾向的人,非正义的一方中也有爱好和平的人。我觉得这样的描述比较符合实际。 弱肉强食,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国家和民族,都容易强者欺负弱者,并且强者容易滋生邪恶暴力之心。在中国古代,当中国强大的时候,也有欺负其他民族的时候。所以,我觉得要想真正和平,就要制约某个人或者民族的绝对强势,大家相互制约,取得平衡,和平是在平衡中获得的。
个人分类: 书评影评|6247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以人为本”的科学诠释
胡业生 2009-3-21 22:40
发表日期:2007年10月14日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作者:李晋江 编辑:fjskyfass 阅读:590 【字体: 大 中 小 】 摘 要: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人性和人的本质,这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其外延就是指所有的人。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包括人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实质是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作者简介:李晋江,泉州师范学院教授。 以人为本已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什么?其范围是指人民,还是指所有的人,理论界的看法仍然有分歧。以人为本中的本是什么?现己有许多文章作了阐述,但有待于深化。总之,还有许多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 一、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 要深入理解以人为本,关键在于把握这个概念。 (一)人就是指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扬弃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在肯定人的自然性、吸取人道原则的同时,批判其唯心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到它最遥远的形式)的制约?眼1?演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揭示人的本质。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眼2?演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从事活动的现实的人。这是理解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本。 (二)现实的人的两个层次及其关系 现实的人作为系统概念,可分为人性和人的本质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就是人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这是一切人都具有的特征。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社会属性,所以,也可把人性分为二个方面,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包括生理属性以及食欲、情欲,自然保护等心理属性。马克思认为,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不但是自然存在物,更重要是社会存在物。自然属性包含于、从属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社会的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特性。如需要、劳动、语言、意识、道德、民族感、美感等。马克思从来不否认人性。他在《资本论》中指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眼3?演恩格斯也肯定人性的存在,他指出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眼4?演这里所说的共同点,就是指人性。 第二层次,就是人的本质。把握人性只能把人和物、神区别开来,还不能把人和人区别开来。只有把握人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才能把人和人区别开来。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同一时代、同一社会的人所承担的社会关系有共同性,使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同时由于他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彼此之间也有不同的特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具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具体性;三是历史性;四是实践性。 人性和人的本质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历史上没有严格区分。马克思在早期,如《1844年经济哲学手搞》中,使用人性、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一般说来是没有严格区分;后来,在《资本论》中对这两个概念作了辩证区分。在他看来,人性是一种直接性的范畴,它与人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即直接表现于人类区别动物的各种特性。而人的本质则是间接性范畴,属于反思的概念,是人相互区别并区别于动物的间接的内在根据。人的本质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包含了人性,离不开人性,但不能完全包括在人性之中;人性包含了人的本质,人性离不开人的本质。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本质和人性又互相转化。 由此可见,在阶级社会里,人既有人性的一面,又有阶级性的另一面。二者是互相区别的,不能把人性说成只是阶级性,也不能以阶级性来否定人性。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一方面,阶级性包含了人性,离不开人性,另一方面,人性包含了阶级性,离不开阶级性。在一定条件下,阶级性和人性又互相转化。资产阶级冲破封建主义对人性的束缚、压制,提倡人性、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性,但由于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其所提倡的人性、人道主义是片面的、狭窄的、虚伪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人性是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本质,决定其所主张的人性、人道主义是全面的、广泛的、真实的。 (三)现实的人是包括所有的人 首先,最根本的是人民群众。用以人为本的视角理解人民群众,其内涵更为丰富。不仅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而且指他们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人为本意味着对人民群众应注入人性化的理念和关怀,应充分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反映在人权层次上,应充分享受宪法所赋予的一切权利。第二,还应该包括人民以外的人。对反对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严重违法犯罪分子,无疑必须实行专政,只有如此,才能保护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反映在人权层次上,对其民主政治权利,则要加以限制和剥夺,但也应实行人道主义原则。只要其罪恶还没有达到判处死刑,对宪法所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则不可剥夺,要尊重其合法的权利。这也有利于把他们改造成为新人。建国初期,成功改造了战争罪犯,就是典型的实例。今年,北京高校首次允许招收曾犯罪的学生,就体现了人道主义原则。第三,在国际上,有利于超越阶级界限来思考和解决全人类共同性的问题,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都是无产阶级本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使命所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先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创造条件,向无阶级社会过渡。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所有的人。这比以民为本的外延更广泛,更具包容性。不过,要注意从不同层次去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 二、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中的本 本就是根本的意思。相对于神和物而言,人是根本的。这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第一,人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 首先,肯定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人的交互作用的产物。?眼5?演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眼6?演这就从整个历史过程中肯定总体的人在社会历史中地位,并借此同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了界限。这是一般性总的命题。但更深入考察群体与历史、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区分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与非决定力量,就可认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作用。具体表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特别在当代,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劳动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突出。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永不枯竭的源泉。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总体上讲,人类全部精神文明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3、人民群众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决定力量。政治文明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生产力发展,但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必须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而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主力军。同时也肯定了个人在历史的作用,尤其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一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这是由人的本性和本质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眼7?演这就与见物不见人、以物为本的错误观点划清了界限。按对象区分,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人性区分,结合当代人类生活的现实情况,有以下五个基本需要。 生存的需要。这是指人为了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人的自身生产,生命安全,人身自由,离退休生活保障以及适合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情感需要。这是指人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客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要求。这是每个人始终不可缺少的基本需要。人总是有情感的,即使在阶级社会,情感有阶级性,但也有某种共同的情感。要培育、发扬热爱祖国的深情,追求事业的热情,男女之间的爱情,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真情。 享受的需要。这是指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过舒适的幸福生活的需要。满足正当的享受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的进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享受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 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包括社会服务的需要以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需要。社会服务的需要是指人们之间平等互利互助的需要。经济生活主要指有劳动权、财产权、继承权、物质帮助权。政治生活主要指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义务。文化生活,主要有受教育的权利,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生活活动的自由。 发展的需要。这是指人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人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来衡量。突出强调德、智、体、美、情、技等各方面发展,是把人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都包含在其中。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追求发展就逐渐上升为人更重要的需要。社会进步的最终成果表现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三,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 人具有目的(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手段或工具(为社会创造价值)两重属性。就人类整体而言,个人和社会、目的性和工具性是直接同一的。就人类个体而言,个人和社会、目的性和工具性不是直接同一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人作为有组织的集体就是社会。集体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人所组成的集体。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的性质也就不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区分虚幻集体和真实集体。前者指历史上各种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阶级利益集团。这种集体对于被支配阶级来说,是虚幻的。这种虚幻集体除了历史上表现形态,也表现于今天的现实生活。如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由于手中握有权力,以代表集体自居,行徇私舞弊之实,这种集体也是虚幻的。后者是指社会普遍利益与个人利益真正统一于自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人所组成的集体是一种现实的集体。它是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及由人民当家作主、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国家、社会。这种集体相对于虚幻集体,是较理想的集体,但又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真实集体,又有差距,不能把这种集体说得完美无缺,从而忽略这个集体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失误。 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利益是需要的实现和满足)的辨证统一;在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使二者和谐共生,同步实现。 要达到上述要求,一是要靠国家正确调节,二要靠每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受北川2009
tangyong 2009-3-16 11:35
北川,我是好多年前去绵阳时,听朋友说起,说那里的好多食物、作物都是绿色无污染的,他们都常去买那里的猪肉、粮食,也在很多媒体上看到过羌族的风土人情、歌者、舞者。那时心里就觉得我早晚要去感受一下。 去年5.12之后,我在英国的时候就和朋友约好,一定要陪我去北川。春节的时候,总算缠着他去了一次,晒几张照片,写几句心情。希望我们继续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我认为灵魂还是要常常洗涤的。 出发,看横幅,知道这是安县,对口支援的省份:辽宁对安县、山东对北川。 这里是安县的老县城,说是现在归北川,所以城中的招牌有时是安县,有时是北川。 北川是大禹的故乡 在建的羌族山寨,在电视里见过它 人们在收集可用的建材 擂鼓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的,现在是济南市对口援建 我们数了数,这栋楼震前应该是5层的。 选出能再用的砖 写着要折的建筑 警察说还有1公里,车很多,我们决定把车停路边,步行去,其实从这里到北川中学都有2公里,到望乡台应该有3公里多。 这是北川人对自己的要求 还感受得到5.12的剧烈 凉风桠新建的民房,据说建这样的房子需要16万多,村民说他们这里人员伤亡少,走到后来才发现,这里比北川县城高200多米(海拔,估计),这里风大,凉快,名副其实。在这里和村民聊也一会,感觉很好,说下次来在这里住几天。 一路都有警察维持,来北川的人和车都很多,但人们都不乱。 这是板房,一个学校,因为假期,没有学生。 这里以前应该是个收费站,过了它,据北川中学就不远了,记得去年有些北川人(包括孩子)能从这里步行到绵阳九州体育馆,真是了不起。 也许因为是四川人,所以到北川有回家的感觉,和相亲们聊天,觉得大家很平凡、很伟大、很淡定、很真实、很自然。毕竟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家里遇到些事,大家一起来应对。 今天先写到这里。 (声明:照片里如果涉及到个人,请谅解,通知我后,我将立即删除,我已经对照片进行了筛选,尽量不上传设计个人的照片)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性与导向》之 人性的第三季:秋天 第四季:冬天
yyfgz 2009-2-12 17:55
人性的第三季:秋天 人性的秋天大致是40岁到60岁的时段。人走过夏天,由于机体代谢产生的垃圾的排出功能会逐渐下降,随着体内未能排出的代谢残留物增加,大脑的活性功能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由此导致人接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越过人生的波峰之后走入下降。人的社会属性稳固牢靠,起到社会稳定运行的中坚作用,人性善主动而有力量。人由兴转为财富创造能力最强的荣盛时段。 于人性的早秋,人脑活性继承了夏末较强之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仍处于人生的顶峰,只是开始步入下坡的路段,但知性水平仍在人生渡过的40余年积累起的人类经验基础上,继续快速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接近人生的顶峰,是探索自然奥秘,贡献新的科学或生活成果以补充人类经验,提高人类知性的最佳时段。高水平的知性促使人主动行善,人的社会属性远高于生物属性,为了众人的利益往往愿意主动放弃暂时的私利。 在人性的中秋时节,随着人的机体的代谢残留物增加,人脑活性明显降低,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有较大下降,开始发现大脑中既有知识调出的迟缓反应,但总体知性水平达到人生的高峰,人的综合能力处于顶点,亦是探索自然奥秘,贡献新的科学或生活成果以补充人类经验,提高人类知性的最佳时段。人的社会属性达到顶峰,为了众人和社会利益往往愿意主动放弃部分私利。 人到深秋时节,身体中的代谢残留物已成为机体正常运行的阻力,反应能力明显下降,逐渐缺少接受新事物的主动性,随着大脑既有知识顺利调出的困难出现,总体知识水平开始下降,加上人体精力的退步,一般情愿指导后人工作,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人的社会属性很好,遇到紧急情况或影响群体生存的特殊问题时常会有舍弃私利的主动。 人性的第四季:冬天 人性的冬天是60岁以后的岁月。人走过秋天,脑细胞已减少10~15%【2-22】,机体功能已由荣向衰行进。随着身体中的代谢残留物越积越多,各个器官老化蜕变,各种病痛不断侵犯,渐渐人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女人慢慢像垂幕的雌猩不愿远离生儿育女的巢穴,男人慢慢像衰老的雄狮不愿离开太阳。人到此时,想为社会做点事情因不合时宜常被人戏弄,想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精力疲乏常力不从心。面对现实,自我保护的潜能又显露出来,自私的主动常让人意想不到。一副败相只能归于自然的无情。 于早冬,经过60年艰辛积累的收获尚可让人保持敬重,也有社会属性赋予的向往社会的精神。但越往后走越显出自我保护的重要,求生的生物本能烘托出人的生物属性,注定最终人性是善是恶都不必太认真。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才能彻底消除战争?
cutefay 2009-2-9 22:55
这几天在看日本动画片《高达00》,它是《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以发生在未来世纪的战争为题材的第十二部动画作品,本作以四名高达驾驶员(Gundam Meister)的成长为故事主线。《高达00》分为两季,第一季已经完结,第二季还在连载中。这部动画片发人深省。 《高达00》讲述了在2307年,由于化石燃料的枯竭,人类开始寻找全新形式的能源由3条巨大的轨道式升降梯所组成的巨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然而,能够分享这一能源的,只有世界上的一部分大国及其同盟国。拥有3条巨大的轨道式升降梯的3个超大国及其联盟:以「美利坚合众国」为中央政府领导的的「UNION(世界经济联合)」,以「中国」、「俄罗斯」、「印度」为中心的「人类革新连盟」,以及以欧洲为中心的「AEU(新欧盟共同体)」。各大国家联盟为了各自的威信和繁荣,开展了庞大的争霸游戏。没错,即使历史的滚轮驶入了24世纪,人类依然保持着四分五裂的状态。在这个战争终日不绝的世界,一个宣称以武力根绝战争的私人武装组织出现了。拥有机动战士「高达」的他们,名为「天人武装组织(Celestial Being)」。凭借高达强大的性能,他们开始对各国纷争进行武力介入 高达系列的动画片一直吸引着很多动漫爱好者,我想除了超级酷的机器人高达之外,最重要的是这系列的动画片把人性给分析得很透彻。 在这部动画片中,围绕着如何根除战争而进行的。刚开始的时候,主人公们认为武力可以消除战争,后来发现越是武力镇压那些挑起争端的分子,最后越是会激发新的战争。而在动画片中,天人组织的创始人是这样计划根除战争的:首先让天人的高达以根除战争的名义去武力镇压那些挑起争端的分子,然后激起全世界统一起来把天人的高达给打败,这样就可以从形式上形成地球的国家的统一。然后再通过这联合国对反抗联合国的民族镇压,来达到精神上的统一。然后人类就可以携手共进了。这样的计划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是真的这样就能够真正地消除战争了么?虽然动画片没有完结,但是这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不可能消除战争的。 为什么会引发战争?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性的自私和贪婪。正因为人性贪婪,所以大国才会去欺压和掠夺小国,小国会反抗。宗教信仰问题也会引发战争,我觉得宗教信仰问题可以归为人类的自私问题,正因为自私,所以容不得其他不同信仰的人的存在。人类的战争和动物们时间的战争有不同之处,很多动物之间的战争,往往是为了最基本的生理生存需要而进行的。如果人类的战争能够像动物一样仅限于此,那么世界会和平多了。(后来看到刘玉平兄在我博文下面的评论让我想起来,动物也有对权力和财富的欲望,我们家以前养的几只猫中就有这样的倾向。我不是搞动物行为研究的,所以动物的习性等我也说不清,也期待哪位动物行为研究达人解释一下)。而纵观历史上的战争,大多数都是因为统治阶级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去侵略别人。我觉得现在社会的财富如果分配均匀一些的话,是足以满足人类的生理生存需求的,而现在因为人类的贪婪,分配严重不均,才导致了很多争端。 所以,如果不能够改变人性的自私和贪婪的问题,战争是永远也根除不了的。既然自私和贪婪是人性所在,那么自然就是很难改变的。那该如何改变呢?我想到了两点: 1、基因改造。从生物学上彻底根除人的自私和贪婪的问题。我想,在未来某一天,这一点从生物学角度上完全可以实现。但是,我觉得这一点在人类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正是因为人的自私和贪婪,人类才会不断地去追求,社会才会不断地去发展。如果人类没有了自私和贪婪,那么这个社会很可能就会死掉了。所以我觉得自私和贪婪不能一点儿也没有,要稍微留有一点儿。 2、抑制和教化。意思是说通过外在的力量,来教化人们,抑制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让人类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要如何来实现呢?通过不断地去宣传和教育行吗?我觉得会起一丁点儿作用,但是基本上效果不大。通过宗教信仰行吗?也不行,如果真的有用的话,那么那些信教的国家里也不会发生那么多纷争。净空法师在电视上讲过《和谐拯救危机》,意思是用佛法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化解危机。我觉得如果地球上人人做事都遵循佛法和中国传统文化,那么这个世界上会更加美好,会达到一种纷争率很低的理想状态。 可是,如何让人们都能够有此觉悟呢?如果只是不停地说教,从宣传道德修养角度来进行的话,我觉得起不到太大的效果。人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宣传的东西不符合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宣传了也没用。佛法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宣扬的东西,现在没有科学办法证明它们是存在的,所以很多人就不会去听信。例如,对于佛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就没有绝对的事实来证明这句话。佛家讲人都是有命运的,做善事可以让命运变得更好,做坏事能够让命运变得更差,并且这种报是讲究三世的。而因为每个人的命运不同,命运相当好的人做了一点儿坏事可能比命运不好的人做一点儿好事命运还要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就没有一个绝对的参照系可以比较与验证。再例如,中国古代讲究百事孝为先,强调孝字的重要性。而做不做到孝会结果会如何?也是没办法准确衡量的。我觉得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不相信因果报应,从而有很多人肆无忌惮地做坏事。我虽然不信佛,但是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我觉得佛法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其科学性的,只是人类暂时没有找到其科学规律。例如一旦有一天人类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有依据(哪怕只是个统计规律还没有被科学证实)的,那么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做善事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136 次阅读|20 个评论
我们有点可笑
malidan 2009-2-8 17:17
我们有点可笑 时常觉得人很可爱,时常又觉得人很可笑。 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却往往是世界或说是现实生活在改变着我们。我们明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却又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别人,最终却发现自己连自己也很难改变。或者说是时时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人性变得更美好,却往往发现很多时候世界怎么样它还是怎么样。但似乎又不一个样,该上天堂的上天堂,该下地狱的下地狱。不同的在于有的是肉体,有的是精神吧? 真善美的才算美,现实却往往是真的未必看起来就美,如忠言诤言往往就是逆耳的;善的算是美的吧,未必,简单的说是善未必有善报。小人当道时,善人只有早死,善人于是得怕恶人,现实中有多少人知恶敢报?知自己恶敢解剖自己,敢把自己的灵魂放在阳光下晒晒?除非你想换来个范跑跑国人骂的下场,家人无脸见人的结局。于是我们做了见不得人的事都不敢说,甚至可以把自己描写成英雄,于是就真被媒体吹成了英雄。火山爆发的场景很是雄奇壮观,在远看美极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真,我们可以说这是真的,但能说这是美的?这是善的吗?客观存在的东西往往要由人来定义,由人来证明,人又是什么呢?最会自我作贱的动物,最会作贱同类或被同类作贱的动物。最最贱是作贱了同类还要装的好人恩人一般,或对作贱了自己的人屁都不能放一个,还得避着对方,好像是自己作贱了别人,欠别人的一样,犯不起躲的起嘛。 越来越发现能好好的做自己就很好了,因为我们既改变不了别人,也改变不了自己,更不要说世界了。那最好就是好好的做自己吧,这样既不作贱自己,也不作贱别人,多好! 这文章不美,且臭,但却是我一种真实的看法,或是对现实一种真实的说法。真话往往都不美。只是我还是喜欢用美的文字描写真实,那怕它是一种罪恶。因为我们天天在听大道理,又天天在给别人讲大道理,只是大道理真的没人信,也真的没人爱听。真善美真的很难三合一吗?说这话就够矛盾可笑的了吧?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记|3871 次阅读|9 个评论
假即是真人性
famingkuang 2009-2-7 14:42
假即是真人性 从人类的祖先第一次用树叶将私处遮盖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开始走向了以假为美之路了,人不能活的真实无遮的世界里,因为那样就会人人平等,但人是不能平等的,所以人就必须活在面具的后面。只有躲在面具的后面,人才能恢复自信。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造假,而人最喜欢的东西也是完美无暇的假。 从豪华的服装到富丽堂皇的室内室外装潢,再到几倍于实物的礼品包装盒,处处都在告诉人们,一切假的东西才是美的。真实的东西在我们的审美观里是丑恶的,必须动用各种方法美化了才能被他人接受,所以女人脸上寸把厚的粉底有什么奇怪的呢?因为真实的美谁也无力承受。 假是人的本性,所以求真是不可能实现的。较真的人也是令人讨厌的,粉饰太平,以假为美才符合人性的审美要求。不要再告诉我要求真。假才是人的本性,看不透这一点的人将终身痛苦且难得善终。 我虽然能看透这点,但却做不到这点,所以也终将终身痛苦且难得善终。
个人分类: 反思|1479 次阅读|12 个评论
真话 真实 求真
yyfgz 2009-2-3 11:15
真话 真实 求真 (据《人性与导向》第九章而论) 于2009年1月20日写了假话是国民求生的无赖选择的博文,可以说此文是接着那篇博文写的。 在假话泛滥的社会,人们为了获取社会中的生存资源,无赖之下只得用假话来博取掌管资源的那些人的欢心,这是人类个体以期达到存己和续己目标的策略。尽管假话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非常有害,甚至会导致某种磨难,但这又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不可避免的东西。 假话:是隐去自己已感觉到的对象的部分或全部信息,然后随意编造的话。 真话:是对自己掌握的信息没有隐瞒和随意加工的如实叙述。 真实:是对不同人性水准的人所说的全部真话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之后,得到的关于事件的客观认识。这种认识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因此,由于人类个体的感知能力、环境影响因素、知识水准及经验丰富程度等的差别,必然是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认知,导致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真话不真的现象。正是这一原因,人类只有在真话的基础上通过求真才能得到真实,这就是现代科学研究的真谛所在。 基于以上所叙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真实来源于真话,假话永远都与真实无缘。 考察当今的社会,从人们到官员,从普通民众到一些知识丰厚的所谓高尚之人,从贫穷百姓到腰缠万贯的富人,,从嘴中或笔下出来的言语能有多少真话?不捏造与歪曲已存在的信息就不错了。这样的社会人文环境国家又怎能求到真呢? 造成当今社会普遍失真的原因,不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纲领存在缺陷,就是缺少保证纲领实现的具系统效应的标准,或者是标准未能得到严格执行。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会长期浸泡在假话的世界里,回不到说真话的道路上来,也就永远无法去求真,也得不到客观的真,结局将是在一阵虚华之后再回到受苦或磨难的境地。这不是耸人听闻,只需考察现实社会运行中的资源虚耗、人的精神颓废、及过分自私、懒散与行乐的社会状况、,任何人没有理由不不寒而栗。 要解决好假话泛滥和真话不真的问题,建造一个能保证培养与督促国人敢于说真话,并能正确运用系统科学思维方法来努力求真的社会环境是关键。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点是实现国家管理的综合集成系统设计,能够在各级综合集成研讨厅中形成民众敢于说真话的民主机制,和在综合集成研讨厅所获真实信息基础上的滚动式国家运行系统设计。具体思路参见《人性与导向》第九章国家机器的系统科学设计思索。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危机背后的人性—钱塘江之三
lvnaiji 2009-2-2 09:18
金融危机中的人性 然而灾难并非互联网之罪。虽然在技术层面,互联网确有改进的余地,更重要的在于背后的人性。 计划者完全理性,具有充分的计算能力与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或者如拉普拉斯所说的,告诉我所有微粒的运动方程,我告诉你百年后的世界会是怎样。这就是所谓第一人性假设,已经在人类历史中被证明不可能。然而所有人却都相信或希望,格林斯潘比我们都聪明。能够准确判断经济未来的走势,并以此为基础,在正确的时点上,用正确的力度,进行恰到好处的货币政策操作,这是给神提出的要求 。那么,每个个人能否承担责任?大多数人在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时,唯一理性的选择便是放弃。巴菲特的原则是:不懂的东西千万不要碰。信息的复杂性、丰富性,再加上信息不对称、瞬息万变,以及蝴蝶效应沿产业链的进行,无论是监管者还是个人都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智性大厦在金融海啸中崩溃(格林斯潘)。 第一人性假设不成立,第二人性假设亦然。 金融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卷入甚至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不存在超越的主体。身无分文的穷人想和富人一样过着有车有房的生活;为了更多的收益,投资者明知道这些产品泡沫很大,风险大得自己无法估计,但还是非理性的进行疯狂投资,并且还启用高倍杠杆率交易!贪婪的银行家固然可恶 , 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银行家 。不单单是华尔街的贪婪,是人性的贪婪。西方国家数百年的法治,一旦放松监管,撒旦现身,人性依旧。   这两个人性假设不成立的一个自然的推论便是,市场不可能自行完善和达到最佳配置,信贷机构不可能自我逐利就能维护股东的长期权益。这是格林斯潘在接受国会质询时的感悟。 人性的弱点在泡沫中得到了定向放大,那就是贪婪、恐慌,非理性。 泡沫涌来之时,对未来脱离现实的预期信心演变为狂热,狂热裹挟着个体,个体的涌入又加强了大众的狂热。各种机构采取宽容甚至怂恿的态度,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就像阿 Q 参加革命,想混进去抢一点浮财,事后才知道,还有砍脑壳的危险(许小年)。狂热中无理性可言,贪婪之下唯有非理性。反之,一旦泡沫破裂,信心一落千丈。恐慌的传染加剧了悲观预期,使得实际危机比客观危机严重得多,大大缩短危机的传播时间,加大危机的破坏力度。 凭借宽松的制度、蓬勃的创新精神,高额的利益,以及发达的互联网,美国的金融产业步入前所未有的自由王国。各种创新工具的出现层出不穷,制度上的、业务上的、产品上的创新让人眼花缭乱。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进行建构的自由。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进步(曾国屏)。然而在进入新的自由王国之际,又会遇到未曾预期的新的必然王国。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使原来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措施失效、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监管从本质上与创新相伴相生,并且只能落后于创新。新的自由伴随新的必然。不存在完全彻底的自由。在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局部和一时的自由,让世界陷入必然之中。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存在局部和一时的自由。马克思的名言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依然有效。 由次贷之后的创新到金融危机,人们经历了大喜大悲。前途漫漫,人性依旧。金融危机只是人类前行道路上的一步,今后还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危机。但愿能多几分克制,长几许见识。 许小年,自由市场制度遇到麻烦,但不会消亡,南方周末 2008-11-13 刘瑜,金融危机里的左中右,南方周末 2008-10-9
个人分类: 经济|4339 次阅读|3 个评论
假话是国人求生的无赖选择
yyfgz 2009-1-20 10:32
假话是国人求生的无赖选择 (据《人性与导向》第九章而论) 自古道:童言无假,阿魏无真。然而,可以说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种信念已被现实社会提供的人性建造环境改变。因不知从何时开始,只要人一脱离母体就坠入到了一个假话泛滥的人性建造环境中,受着假话的熏染就在幼小的心灵中树起了必须说的与做的不一样才能得到好处的观念。这不需要什么论证,只要稍加考察年轻父母在很多时候面对小孩周边的人文活动环境,不知是教小孩做还是不做时的那种犯难就可理解的事情。比如:面对仗着家势常干出格事情又常受到那些阿姨袒护或父母纵容的孩子时,该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去做才好的问题;面对老师的行为与教给孩子的道理相悖时,该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做才好的问题;面对学校倡导的与小孩知道的相差甚远时,该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做才对的问题;面对自己的生活需要不得不迎合周边社会去做些求生需要的事情与平常教导孩子的不一样时,该如何向孩子解释的问题;。假若以上比如只是特例还是好处理的,关键是它们已发展成普遍的社会问题。 既然现实社会中本应无暇的童言都沾染了许多假话,可想而知当今的少年、青年和成人又能怎样呢? 请问这多少年来:几个勇于说真话的人得到了应有的好处?又有多少说真话的人能办成应办之事?政府面对社会的失真不以权宜之计说些假话又怎能保持社会稳定?一般情况有几个下属敢不恭维领导而说长论短?很多时候百姓面对强势怎能不说假话?总之,谁又敢说谁的不是?谁又能说什么的不是?甚至搞科学的不假也难获得求真的条件,正是整个社会缺少求真的精神,乐于接受虚假的事情导致了当今假话泛滥的局面。 人生存在社会中,一方面必然地需要社会的诚实来引导人的诚实,另一方面社会的诚实必然地要由人们的诚实来共同表达。既然现实中人的诚实会常被许多的不诚实戏弄。导致大家比较普遍感觉到自己是浸泡在一个嘴脸与行为不一致的社会染缸中,必然的结果是为了生活不得不选用假话来获得自己的生存资源。且不说文化大革命及以前鼓吹了数年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不是小好还是大好之后,突然告诉人们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的事情,就是发生在身边的用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整人的勾当,也应该是这个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恶梦;在1989年之后逐渐发展而来的普遍的社会诚信危机,还真不知道应该归之于社会的不诚实导致了普通人的不诚实,而是普通人的不诚实共同表述着社会的不诚实。但不管现实社会的不诚实由哪种原因产生,人们那种做人要诚实的经验已在很多时候不起作用了。有时候真不知道有些话是反着听好还是不听好,无奈之下人们只好捡那些对自己现实有利的事去做,因此,现实中人们的短期行为经常成为了全社会的主流;更多的时候不知道市场的介绍是真是假,儿子把老子骗了的事情也成常事。毫不夸张地说,常常从一张张嘴脸中冒出来的声音和符号还是三分当真为好。这种长时间的普遍的社会不诚信正在猛烈地敲着人们的心灵,相信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应该从人性的高度去认识谎言对整个民族的伤害了。 对于社会的是与不是,如果不从系统分析的方向和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很难分辨出来。在现实中经常发生本是一件好事,但有地位的人说不好也就成了不好的事;分明是一件不好的事,有地位的人说是好事也就成了好事;即使实践检验的结果还原了事件的本来面貌,而那些曾硬说成不好或好的事都已成事。然而,只要有了地位干错了事也没事,并且今天在这里干了不该干错的事,还会理所当然地调到另外的地方去再干那种事。更有甚者,分明干了错事,但那一张张嘴脸会硬说成今天的错事会成就明天的好事,也许明天的好事会引来后天的错事。正是人类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固有生物属性的共同作用,近代社会一直处在是是非非与非非是是的模糊状态之中。既然无法对明天做出丝毫预测,人们也就只能顾及眼前的利益了,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社会必然地进三步退三步。今天的进步是明显的,但资源的衰竭是危险的,这种进步与消耗极不正常的匹配关系再继续下去,也许现在进得越多将来退得越快。从人多力量大,大跃进对自然系统的破坏,文化大革命不分清红皂白的破除,到今天的乱开乱采,都产生在社会的是与不是之间。这种是与不是怎么不敲击人的心灵?让人深沉地思索人性社会的是与不是呢。 尽管导致假话充斥社会的根源不便多提,但对社会如何归真的问题大家不能不去思索,否则这个民族会在一阵繁荣之后再遭到自然而来的磨难。因为,人类的人性同一性规律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不能偏离人类的人性水准太远。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们的人性行为普遍滑向不顾及道德的方向,并且这种局面也未能得到及时扭转,那么必然会一步一步迫使人们在调用人类演化以来积聚的观念时出现偏差,形成各自不同的不良习惯,进而使人们的人格被扭曲。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人格长期被扭曲必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甚至全体人们的磨难。一旦发生那种情况,不管是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还是处在下层的平民百姓;不管是占据社会有利位置的官员,还是落于广大社会的民众;不管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还是安分守己的人;不管是聪明绝顶的圆滑人士,还是智慧一般的勤劳群体;不管是身怀绝技的杰出人才,还是平平常常的普通大众;不管是称霸一域的行恶之徒,还是行善一方的慈善好人;不管是心机算尽捞到很多不义之财的人,还是满腔热情贡献社会公益的本分黎民;;结局是每一个人都逃不掉在共同失去之后受到同样的煎熬。 人类的人性是同一的,社会有德一般人会坚持守德,但当失德行为在社会上泛滥而守德被视为呆子的时候,一般人都可能随波逐流。在人类社会还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可怕的呢? 我们的民族要长期稳定繁荣发展下去,必须给予人们选择讲真话才能得到好生活的社会环境,到达这个目标必须进行国家机器的系统科学设计。因为在现实中,相当多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企业家,甚至一些所谓的科学家,已更多的是纯粹站在人性的生物属性立场,为了个人和利益团体谈论他们的观点,影响着政策的制定,营造虚假与权力强势取胜的环境。 有关国家机器的系统科学设计的问题在《人性与导向》第九章参照钱学森先生的综合集成复杂系统技术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当然,因人性条件的差别,个体所讲出的真话不等于客观世界的真,与求真必然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关这一话题留待后续博文讨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性与导向》之 人性的第二季:夏天
yyfgz 2009-1-14 08:59
人性的第二季:夏天 (摘自《人性与导向》第24~25页) 人性的夏天大致是20岁到40岁的时段。人在经过春天的成长之后,智慧系统已停止生长,其功能进入人生的高峰期。一般人再难开启大脑中的潜能,打通新的智慧神经通路。人从夏天开始,知性的增加得依靠已开启的既有大脑有效功能的作用去吸收人类的经验,发掘新的知识。当然,对于特别勤奋,又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爱好,并且碰上了机遇的个别人仍有开启大脑潜能的可能,但付出的代价远非春天可比。春天造就的相对平稳的社会属性,进入夏天之后随着人进入社会的复杂环境中生活,一般会或多或少的出现波动,尚待社会磨练使之稳固下来。 夏天人刚从春天走来,机体的各种功能均处于人生最旺盛的状态,新兴将展示着人的风采,身体每个部分的畅顺体现出人的活力。大脑活性仍保持良好的水平,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新接受的信息很容易记忆贮存成为新的个体经验,产生新的人性行为。新信息和春天积累的知识结合将不断提高人的知性。 在初夏,人必然要脱离春天那种受到呵护培养为主体的环境,跨入另一种人生的场面社会。而社会既是今后赖以生存的场所,又是那样一种令人厌恶的场面,红、橙、黄、绿、青、兰、紫样样都是那样耀眼。处于这一时段的人,因其社会属性并未达到稳固的状态,而其生物属性中固有的懒散与行乐趋向和自私的本性,在社会诱惑的牵引下,总是那样容易探出头来。如果此时缺少适宜的社会约束,人本身的社会属性观念往往很难压制其生物属性行为的复活,既而产生人性恶的活动,受到周围人们的谴责。在初夏,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人性中社会属性与生物属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人性善恶的波动。这种人性的波动与社会约束的结合磨练着处于这个时段的年青人,使他们不断地吸收人类经验,经受社会的熏陶,探索人间与自己的秘密,再经过智慧系统的抽象思维处理来提高自己的知性,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使社会属性趋向稳固。 于仲夏,对于一般人,集中精力吸收人类经验充实自己来提高知性已告一段落,转而要承担起人生的责任,包括建设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生养后代,瞻养老人,制造产品,服务社会等等。这一变化迫使人不仅懂得社会的重要,而且更加关注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因为,稳定与安宁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自己履行人生的职责。人到此时,做事稳重是一个标志,说明其社会属性提高到了一个阶段,人性善已成为其生活中的主流。 人到酷夏,生活的重担牢牢地落到了肩上,家庭的维护,孩子的培养,老人的照顾,社会的责任,事业的拼搏都涌了上来,好在这一时期人的机体功能良好,体内代谢垃圾的排出功能很强,残留很少,加上数十年人类经验的吸吮,个体知性已进入人生的波峰,只要社会稳定与安宁,酷夏恰似一团旺火,有足够的能量来应付现实的需要。因此,处于此阶段的人群能自觉地维护社会正义,是社会事物工作中的干将,社会属性已很稳固,善意的主动性充满在生活中。 夏天是人活力的象征,活力带来兴旺。在兴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生物属性由弱显性发展到仲夏的隐性,社会属性由相对平稳到夏末的稳固,人性由较为被动的善到夏末主动的善。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性的强奸
ningxinfei 2008-10-29 15:35
文/宁鑫斐 不少人说我看起来很性感,我一直觉得男人说男人性感,男人可能不是男人般的性感-也有可能女人般的性感;在我这个看起来很性感,的男人眼里,性感不性感只能由异性来评价,当然不应该剥夺同性恋者把这个词用给对方的权利,否则显得没有人性。 不知道人性是否与性有点关系,但我们的老祖宗既然觉得把人和性结合在一起就是人性,我姑且认为人性与性有很大关系。性本是人的一种自然的能力,更进一步讲是动物的本能。但不少人一方面渴望着性,另一方面又觉得性很肮脏,仿佛不说性就会被当作君子,我觉得这些君子如果选择做太监会是一种解脱-一方面不用再渴望,另一方面又远离了肮脏。 其实,这些君子估计打死也不会去做太监,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是没有人性的行为。但很多君子没有去做太监也丧失了人性,变成了畜生。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一护士遭遇医院副院长强奸,丧失一半生育能力。关于强奸类的新闻一打开网页就会往眼睛里跳,简直强奸人的眼睛。另外,强奸本身已没有什么新闻价值,这就像贪污本身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样,这年头,谁如果说那个领导贪污了一万元,一定会被人耻笑为没见过世面。强奸类新闻的看点在于强奸者和被强奸者的身份,强奸者以何种更新奇的方式来实施强奸,被强奸者是否被强奸得丧失生育能力等。估计这位副院长的眼睛也被这类新闻强奸过,更令人惋惜的是他的心也被强奸了-由红变黑了 ,哦,对了,这类人还不知道有没有人心呢!强奸是一种没人性的兽性发泄,强奸者发泄前一定会憋得慌,至于那位副院长为什么会憋得慌,我猜想可能是因为贪污未遂,感觉自己很无能,于是憋得慌,想做出点显示自己能力的事来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所以就选择了把护士奸污得没了生育能力。 一个人如果对人的性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别说自己很人性。但在有些看似很人性的地方,却可以理直气壮地实施强奸,这些地方不能用强奸无耻一类的下流词,于是强奸一类无辜的词就被人性的强奸成了,情节严重的,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文章内含有敏感词,就这样一篇清白的文字被强奸得不见了踪影。 ----------------------------- 本文写于2008年9月3日,选自作者的中国青年报博客,有删节。
个人分类: 麻辣评论|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人还有好报吗?
jxz1963 2008-8-16 16:55
好人还有好报吗 ? 今日 , 陕西《华商报》刊出了学者孔庆东助手宝鸡遭绑架绑匪系其多年好友的新闻报道,让人读后颇感震惊。为什么 杨 先生资助多年的好友会绑架 杨 先生呢,是社会道德的沦丧,还是一些人的仇富心理在驱使着呢。 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但现在的许多事件直接教育了善良的人们,好人并没有得到好报,而是遭到了恶报。 南京小伙子见过马路的老人倒地扶了一把,老人反过来说小伙子骑车撞了她,硬是让小伙子赔偿她住院医疗费及后绪相关费用 18 万元; 好心的 D 教授见一青年可怜让其在他的办公室打杂,好有一些收入养家糊口,却被小青年以 D 教授经常说领导怪话而被举报到校长处,校长把小青年的举报信转到 D 教授处后,小青年还耍横,搞得 D 教授哭笑不得; 科研单位的一位大专毕业的财务负责人因评职称没有论文,让其手下给写了一篇论文并帮助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结果该负责人在评职称时没有通过,财务负责人便把给她写论文的操手给辞退了,其原因是不中用和不称职; 妇女因没有岗位一直待岗,好心的一位中层收其到部门工作,年底发奖金时这位妇女拿了全室的平均奖,不但不感恩,还四处散布这位领导在发奖金中的许多谣言,到处上访、打小报告,搞得这位领导没法正常工作,只好辞职; 太多的事实摆在那里,如此这些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的鲜活事例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做人是要厚道,但好心是得不到好报的! 看了下面的报道,您还善良吗?您还好心吗? 转载:学者孔庆东助手宝鸡遭绑架 绑匪系其多年好友 http://news.hsw.cn 2008 年08 月16 日 04:07:29 本报宝鸡讯(记者 王智)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孔庆东的助手小杨为祭奠母亲回到宝鸡,不料却被他的多年好友绑架,并从孔庆东的银行卡上取走 4.2 万元。经过一番周旋,得以脱身的小杨和孔庆东商量报警,宝鸡警方只用半天就将涉案 5 人全部抓获。 祭奠母亲遭多年好友绑架 谁绑架我,我都能理解,可没想到竟会是他,这几年我一直在资助他啊。提到此次历险,小杨有些后怕,他没想到绑架自己的竟是多年好友吴强。 7 月 30 日 是小杨母亲去世一周年祭日。 7 月 28 日 ,小杨从北京回到宝鸡,次日中午,小杨到宝鸡火车站购买返回北京的车票,打算祭奠完母亲当天下午就离开。这时,好友吴强打来电话,得知小杨在宝鸡,让他在火车站等着。当吴强 5 人出现后,小杨除了还认识一个叫曹琦的人,其他人都不认识。见面后,吴强拉着小杨来到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酒店。一进酒店房间,吴强马上变了脸,哥们最近没钱了,老老实实把钱拿出来,否则别想从这个门出去。赶紧给孔老师打电话,让他给你卡里打钱,就说你在河南。然后几个人就开始轮番殴打小杨。 怕人质报警注射毒品要挟 5 人在小杨身上搜出一张银行卡,卡是以小杨的名义开户,但卡里钱都是孔庆东的。在轮番殴打下,小杨说出了密码。这伙人拿着银行卡和小杨的身份证,打算将钱全部取出。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取款人不是开户人,且这些人神情慌张,拒绝了取款要求。无奈之下,吴强等人只好在取款机上分多次取出两万元现金。 拿到钱后,吴强等人立即购买毒品。为了防止小杨报警,他们一天内共给小杨注射三针毒品。注射第三针的时候,他们还强迫小杨抬头,拍摄照片和视频,以发到网上威胁小杨不要报警。 7 月 30 日 早上,几人挟持小杨又在银行取出 2.2 万元。小杨对他们说,当天是母亲的祭日,能不能让自己回去,并答应以后还会给吴强钱。吴强等人以为给小杨注射了毒品,又拍照片和视频,估计小杨不会报警。当日中午,吴强等人打车将小杨拉到一个陵园旁,扔在路边,扬长而去。 孔庆东向警方写信表谢意 逃出虎口的小杨在祭奠了母亲后,立刻给孔庆东打了电话,孔庆东让立刻报警。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分局东风路刑警队接警后,根据小杨提供的线索,立即展开调查,当晚就在一家餐馆里将吴强、曹琦两人抓获,并根据他们供述,将其余 3 人抓获,涉案资金随后也全部追回。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身在北京的 孔庆东 教授,他说:当时小杨说被绑架了,我觉得破案最少也得十天半月的,真的没有想到案子破得这么快,真心感谢东风路刑警队。 由于吴强等人给小杨注射了毒品,小杨在回到北京经历了一周的解毒。昨天,小杨带着孔庆东的感谢信专程回到宝鸡向警方表示谢意,孔庆东在感谢信中说道:感谢宝鸡警方此次办案神速,不仅为我追回了损失的款项,而且保护了我助手的人身安全。 目前,吴强等五人已被刑拘,警方已将涉案款项全部发还受害人。 来源: 华商网- 华商报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898 次阅读|3 个评论
仇恨容易宽恕难
考槃在涧 2008-7-31 17:36
《天龙八部》里有很多情痴之人如段誉、王语嫣、花和尚虚竹、阿朱等;也有不少恶人如段延庆、萧远山、马夫人。 我们说恨比宽恕容易,其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可惜我都没有办法举出来。只好用武侠小说。这几个恶人各有各的恨,各有各的下场。 段延庆的恨是最明显也最容易被宽恕的。没错他是恶人,可是他首先是受害者。他的皇位莫名其妙就丢了,为了国家稳定还要追杀他。这份委屈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的,段延庆恨得并不过分。而段延庆的本性并不是十恶不赦之人,当他知道刀白凤为自己生下了段誉之后,他的恨就消了一大半,有的只是对儿子的爱,也因此丢了性命。我怀疑刀白凤是不是忽悠段延庆,段延庆应该拉着段誉去做亲子鉴定。刀白凤仅凭跟段延庆一夜情就判定孽种是段延庆的,有点武断。当然不排除花花公子情人多多多的段正淳那一两个月正在跟马夫人啊,阮星竹啊之类的鬼混,金庸先生没交代清楚。不管怎么样,段延庆最后用爱宽恕了对段家主流人士的恨,也赢得了亲生儿子段誉的宽恕。段延庆的恨来得顺利成章,爱也来得顺利成章,宽恕和被宽恕也就顺利成章。 相比之下萧远山的宽恕就要艰难得多了。萧远山的恨起于慕容博,只是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自杀未果的萧远山醒来被仇恨充塞胸臆,他也真是够委屈的,没招过谁,没惹过谁,带着老婆孩子要退出江湖就被伏击,老婆被杀,儿子不知所终,这恨起得并不突兀。但萧远山把一腔怨恨发泄到以玄慈为核心的中原武林人士身上,多少有点滥恨,说白了就是被人忽悠了还不知道。后来萧远山的恨发展到变态的地步,为了报复不惜把自己儿子推上绝路。但当他知道仇人是慕容博之后,那种多年无根之恨也就濒临崩塌,最后被扫地僧点化。萧远山最后宽恕了慕容博,也被中原武林宽恕,真相大白之下,儿子也被宽恕了:毕竟聚贤庄一役萧峰杀人无算。对萧远山和慕容博的宽恕发生在少林寺,也只有在少林寺才有可能宽恕两人这样的十恶不赦之徒。 马夫人的恨则是一种变态之恨。萧峰不过是没有正眼看她,她从此心里就恨上了。为了报复萧峰,她不惜出卖肉体,再伙同奸夫杀死自己的丈夫,然后设计陷害萧峰。到死她都没有宽恕萧峰和段正淳,也就没有被前者宽恕,结果被更狠的阿紫虐死。马夫人的恨是人类恨的极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恨来得有多么的容易,多么的极端,多么的无稽,多么的变态,多么的持久又多么的强烈。 其实,中原武林人士对萧峰的恨也够扯淡的。萧峰出生入死为中原武林做了多少事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结果就因为他是契丹人大家就要弄死他。其实在少林寺的时候大家也没有宽恕他,只在最后萧峰为了不打中原而被辽帝囚禁时,才感动了中原武林,也很难讲是宽恕。萧峰最后并没有宽恕自己,因为他刺杀、威胁自己的国君和结拜兄弟。萧峰的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尽管他宽恕了中原武林和辽帝,宽恕了所有人,但他没有宽恕自己,也说明了恨的容易而宽恕的艰难。 《天龙八部》里爱恨交织,很多恨是切肤之痛,但也有马夫人这样的睚眦必报。恨往往来得快而又持久,《天龙八部》里的很多人半生都在仇恨中度过甚至死去。而宽恕则难了,几乎所有的宽恕都发生在血亲之间或者生死一念之间,很多宽恕甚至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金庸先生生活经历丰富,这本书虽然是武侠小说,人物刻画也很丰满,相信其中很多灵感来自生活。 生活中,婆媳之间往往为了一件小事,比如,双方的生活习惯不同而互相看不顺眼。虽然大多没有大打出手,但双方闹到很僵则时常有。我知道很多婆媳关系到后来可以用彼此仇恨来形容,甚至有的夫妻因为婆媳关系而离婚。可是宽容呢?如果大家都能宽容一点,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情了。可见恨比宽容容易,那就更不要提宽恕了。
个人分类: 哲思|5534 次阅读|17 个评论
静夜狂思-20-恨与宽恕的故事
考槃在涧 2008-7-30 15:45
故事一: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 无趣男评: 恨之所以容易是因为恨的心境和结果往往只在举手投足之间;宽恕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往往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恨忘掉。 故事二: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 , 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 , 议员说 : 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 , 而应该消灭他们 . 林肯微笑着回答 : 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 , 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 无趣男评: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用恨把我们的朋友变成了敌人。 故事三: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 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 恕 吧。 无趣男评: 能够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恐怕不会容易做到。 言论一: 家父同我说: 仇恨远比宽恕容易,倘若你不能从内心去原谅伤害和伤害你的人,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快乐。 言论二: 伤害他人的人都是活在痛苦中的人 , 他们也被受伤害的回忆阴影所困扰。世界上没有坏人 , 只有受到伤害并且去伤害的人。一个人受伤越重 , 他对自己和世界造成的伤害也越大 . 这个人也越需要理解 , 关爱和宽恕。 一个人看起来越坏 , 事实上他越是需要全然的爱和宽恕 ! (以下是很多人对一本《宽恕?!》的书的评论。该书为一位在二战中幸存的犹太人所写,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参与屠杀的一位德军请求他的宽恕,他安静地走开了。他自己经常为此事困惑,他是否应该宽恕此人?点击这里看《 宽恕?! 》) 言论三: 一名参与了灭绝性屠杀的党卫队员就要死去了。在病榻上,他为自己通过党卫队的训练仍然保留的基督教良心所困扰,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寻求 赦罪 , 请求一名犹太人来宽恕他。您那时还是集中营的一名囚犯,每日都被成千上万张死亡的面孔所包围着,它们威胁着你的兄弟们,而且不时威胁到你自己。您不想赐予这位濒死的人以宽恕的话语。而他是这么急切地在寻求着这些话,甚至双手合十。您没有赦免他就离开了。他没有得到安慰就死去了。这件事萦绕着您。不管在什么时候,您总是在想着这件事。 你没有宽恕,这自然是你的权利。假如你受某种感情的驱使说了宽恕的话语,那也是完全合法的。你遇到的党卫队员是个恶魔,或许还是个可怜的恶魔。他和他的死无关紧要,正如囚徒威森塔尔的反应无关紧要一样。 言论四: 的确,不仅是德国人热衷于忘记纳粹政权的罪行,整个世界也过快地开始忘记了。即使在身受这个狂虐政权占领之苦的国家,发现、审判和惩办纳粹战犯的步伐也放慢了,尽管这是对潜在犯罪起威慑作用的起码手段。因此,成千上万参与种族屠杀,犯下反人类罪行的德国人重返他们的家园,过起了安宁平静的生活,没有起码的良心不安,没有一丝的悔悟之感。当然,这些人不需要任何人来宽恕他们,既不需要来自受害者的宽恕,也不需要来自上帝的宽恕。不过,单是悔悟本身就有权利赢得宽恕,就能够带来宽恕吗?单是悔悟本身就可以使罪行被忘掉吗? 言论五: 永不宽恕,这似乎是从同一逻辑严格推论出来的,因为,如果我们宽恕了,在将来,这就会成为一个信号,他们会因此不惧惩罚,随意作为,宇宙就会有一个贴着 宽恕 标签的逃避阀,会允许罪恶苟活再生。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宽恕就成了一个 软弱 的品质,一个基督教特别倾向于保持的品质,一个常来饶恕罪恶传播可能的品质,而不是一个严格限制罪恶传播的品质。如上帝没有权利宽恕,那么,上帝的子民肯定也应该接受同样的道德限制。宽恕一个要把孩子扔进火中,锁上门要把他们烧为灰烬的纳粹,无异于是自身变成一名纳粹。对这样一个纳粹的宽恕就是赞成他们的罪恶行动而不是与之抗争,就会成为他们行动的同谋。 言论六: 宽恕是对上帝的模仿。惩罚也是对上帝的模仿。上帝以那样一种方式去惩罚去宽恕,但是上帝从不仇恨。这是一种值得为之奋斗的道德观念,但是人类恐怕达不到。 无趣男评: 恨、惩罚和宽恕经常让我们迷惑。惩罚不是仇恨,也不是因为仇恨,惩罚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让犯罪者付出代价。仇恨的目的是让对象失去,比如,失去生命、财产、爱情、名誉等等,而大多数仇恨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东西,甚至很少带来复仇的快感,尽管大多数时候我们认为复仇会让自己快乐。宽恕没有目的。就是宽恕。我们往往以为宽恕是宽恕别人,其实宽恕经常会让我们放下自己心中的伤痛。仇恨的包袱不是只背在被仇恨者身上。然而,不恨和宽恕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宽恕?!》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仇恨那个德国人。他只是不宽恕而已。我的态度是:一边惩罚,一边宽恕。宽恕的目的是为了忘记罪恶,而惩罚的目的是为了防范罪恶。因为人生需要记住,也需要忘记。而我们深知,哪怕我们把曾经罪恶过的人挫骨扬灰,也不可能杜绝即将发生的罪恶。罪恶是永恒的。它既不是因为我们的仇恨,也不是因为我们的不宽恕,它就是永恒的,没有理由的永恒。甚至,某种程度上,它比爱还要永恒。我们为什么要爱?因为我们是罪恶的。 而仇恨之所以容易是我们往往认为那会让我们减少痛苦,如同那个看见屋子里有血就把狗杀掉的故事一样,那是容易的;宽恕之所以困难时我们往往认为那会让我们增加痛苦,或者,我们认为,宽恕会滋生罪恶。可是,罪恶真的不是因为宽恕而起啊!你宽恕的,只不过是过去的罪恶。对于即将到来的罪恶,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这也是我们悲悯的意义。 然后,在宽恕这件事情上,没有人可以代表其他任何人,都只能代表自己。 要对孟老师说抱歉,尽管我身边不乏恨和宽恕的故事,可我难以启齿。是的,对于大多数不那么智慧的人来说,恨要比宽恕容易得多。人们恨自己的情敌,恨伤害自己的那个曾经的爱人,恨自己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恨出卖自己的人、恨一切一切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恨往往是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而宽恕,需要我们用尽一生,就像孔子说的那一样。 以打油诗结束本文: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赠君一席话,恕比恨更高。 百度: 古今中外宽容的故事 百度: 求一个 宽恕别人的小故事 十面埋伏 的博客: 清醒记 喜悦花园的博客: 恨与宽恕 让 阿迈里读《宽恕?!》 莫舍 伯日斯墓读《宽恕?!》 罗伯特 麦克阿费 布朗读《宽恕?!》 汉斯 哈伯读《宽恕?!》
个人分类: 哲思|6385 次阅读|10 个评论
静夜狂思-(18)-人性
考槃在涧 2008-7-29 13:07
此文为昨夜读了亚辉兄《 听耶老师谈谈真实的人性 》后有感而作。 人所面对的终极敌人只有一个,就是人自己;人所能敬仰的终极神明只有一个,就是人自己。 纵观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我从来没有发现过魔鬼,除了在人身上和心里;我也从来没有发现过神明,除了在人身上和心里。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那么,什么是念? 善恶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古之善今为恶,今之善将为恶。善恶本身不是人性,对善恶的理解和包容才是人性。 小时候说好人坏人,非常明确。长大了对好人坏人非常糊涂。是非善恶不是宇宙亘古不变的规则,只是每个人心中的价值观。 性乃常道,无善无恶,顺应者善,违背者恶。 人的本性不是想什么就做什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人们往往把自己当下的想法和人性混为一谈,其实当下的想法往往参杂了过多的,社会中那些违背人性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之所以会出现,也恰恰是因为人性的存在。 ----------------------------------------------------------- 偏见是否人性的一种?新生婴儿并不带偏见,任何人都可以抱她。当孩子只喜欢父母抱的时候,偏见产生了。偏见于人是有用的。人所处的环境处于变化和动荡之中,他不能完全信任环境中的一切,他只能对环境有选择的信任。只要有选择,就会存在偏见。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偏见,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偏见。 人之恶就在于,不把自己的偏见当作偏见;人之善就在于,不把别人的偏见当作偏见。 偏见和固执己见的区别在于,它不但固执己见,还认为他人的固执己见是错了,还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固执己见去思考。 ----------------------------------------------------------- 每个人都曾经是完美的人,然而生活不是把他们打磨圆润了,而是把他们雕琢成了社会需要的齿轮。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过是,他们以社会可以接纳的方式保有完美的自己。所谓人的修炼,不过是把那些本来属于自己本性的完美找出来,顺应它。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当你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人的不完美不是天生的不完美,是当把人放到社会中后,人就开始变得不完美。人既容易屈从于社会的标准,又容易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不满足。自卑、嫉妒皆因此而起。 承认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和承认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同样重要。 心理学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当你悦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时,你就是完美的。 ----------------------------------------------------------- 痛苦不是人的本性,尽管痛是人的本性。痛是一切智慧生命学习环境的方式,而痛苦是人类社会赋予人的自戕。痛是宇宙常态,而痛苦不是。人曾经以为失去才会痛苦,最后发现得到也会痛苦。人以为爱让人痛苦,最后发现不爱也让人痛苦。人认识不到痛是常态,所以会痛苦。 所谓超越痛苦,不过是把价值观从自己生命中赶出来。宇宙没有价值观,所以宇宙没有痛苦。地球没有价值观,所以地球没有痛苦。宇宙有痛,宇宙的痛是一次次的爆发、吸引和收敛;地球有痛,地球的痛是一次次的爆发、震动和狂笑;人类也有痛,人类的痛是一次次的冲突、争斗和残忍。 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是可以避免的。你无法做到你的身体在有生之年不受任何伤害,你一定会痛。你能够做到的是不为这些痛而苦。 价值观不是人性。价值观是中心主义的一种体现。世界本来是没有中心的,人所处的环境让人产生了中心。人对环境逐渐形成的主宰力让人相信了中心。 如果人不是孤独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宇宙不是孤独的。孤独是人性的一部分。因为意识是封闭的,你无法直接告诉人家你在想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生下来注定是孤独的,你要用语言来和别人交流,但语言不是你的想法,语言只是表达出了你的想法。 ----------------------------------------------------------- 人心最大的黑暗是无法面对自己心灵中的黑暗。黑暗是宇宙的常态,也是人心的常态。人往往祈求处处光明,人不知道,处处光明的宇宙,是最黑暗最没有生机的宇宙。在那样的一个宇宙里,时间凝固了,连光都停止了它的脚步。只有当人坦然接受了自己的黑暗,他才可能真正看到自己的光明。原谅自己,才能原谅别人。 在所有美德中,宽恕是最伟大的一种之一。事实上,宽恕也许不是人性,他是人性对仇恨的应对方式。 宽恕要比痛恨艰难得多。 ----------------------------------------------------------- 如果我们认同众生平等,我们就必须要认同,我们的生命和一颗草籽没有区别。如果我们能认同这一点,我们就能真正的认同,那些聪明的,有能力的,权威的,和那些畸形的,愚笨的人们有着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利。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对的,自己要聪明一些,自己比别人更勤奋;我们每个人在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已经预设了前提:人和人之间不是平等的。 人的原罪在于,他的生存是以其他生命的死亡为代价的。这使得人类的任何发展都是掠夺性的。我们经常反问自己我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为国家做了什么,这仍是狭隘之爱。人类应该反问自己,人类的存在对于地球,对于宇宙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为自然,能为其它生命,能为那些我们曾经和正在予取予夺的生命做些什么?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 人性和社会性是交织在一起的。人性要求人为自己和亲人的生存而努力,社会要求每一个个体为社会的生存而努力。这也让人痛苦。那些为自己和亲人的生存而努力的,便会被看作自私。但也许我们可以把自利和自私分开。自利并不伤害社会中其他个体的利益,而自私则相反。我们经常把社会、国家、政党、利益集团搞混淆,因为没有人会告诉别人所谓国家利益只是他的利益,而也没有人会为了别人的利益付出自己的生命。君要臣死是反人性的,他要求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付出生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君权成为神授。君就是神,是神之子,是神的代言人。 要注意到,不是人性是社会性的一部分,是社会性是人性的一部分。社会性不是独立于人性之外的,它是人性的一部分。社会之所以是这样的,是人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人性和社会性的交织,甚至,社会大于人,其实,社会性只不过是人性的体现而已。 社会性不是善,它只是社会中人倡导的价值取向;动物性也不是恶,它只是社会中人对自己不接纳的恐惧。 ----------------------------------------------------------- 我反问我自己,什么是人性?我不知道。人性包含什么?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更不知道。我知道的一点是,对人的认识我从来没有这么清楚和深刻过。我更清楚的一点是,这没有止境。 人们往往以终极的有序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所以人们创造了概念、逻辑和理论体系;我突然发现:对有序的理解最终取决于对无序的理解。对有序的把握最终取决于对无序的把握。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序的,人对人性的认识则是有序的。
个人分类: 哲思|45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