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痛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写给正在痛苦中煎熬的博士
zjf0201 2010-9-12 15:37
昨天晚上,一个博士和我聊天,心情非常郁闷,说他终于体会到为什么有那么多博士要自杀,觉得读博士一点意义都没有,不能毕业,毕了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纯粹浪费这几年时间,没有任何收获。他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因为我和他是同一届博士,也是第四年了,费尽千辛万苦,刚刚答辩完,当然现在的心情可能会轻松些,但是论文送审之前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我现在都不愿意去想它,精神上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迷茫,徘徊,痛苦,挣扎,努力,坚持,终于熬出来了。但看到还有那么多和我一届的或比我还早的博士,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同时为他们捏把汗,希望他们能够早点毕业,遂写此文,以资鼓励! 当博士进入第三、第四个年头的时候,是压力最大,最痛苦的时候,许多人已经无退路可选,真的跟上了贼船一样,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在第一年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勇气坚持读完博士,那么后悔还来的及,赶快退学,找个工作,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是到了博三博四,论文已经作了大部分工作,几年的努力即将出成果的时候,决不能因此而打退堂鼓。这个时候博士生的主要压力来自于这几个方面: 1、虽然论文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内容,但还是看不到毕业的希望。因为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最后能不能出成果,或者最后的结果能不能像自己预期的那样?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博士论文要求创新,不是说你做出来就可以了,而是你的创新点在哪里?你必须比别人做的好才行。 2、经济上的压力。许多脱产博士生,大部分都是应届的,国家每个月只给两百多块钱,那简直是杯水车薪,如果碰上个好导师,可能会再资助点,那也少的可怜,仅仅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大部分应届博士生,年龄都将而立之年,有些是有家有口的,有的是正在谈恋爱或已经结婚的,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而这个时候,自己不能挣钱养家糊口,却要忍受清贫,忍受孤独,潜下心来搞学问,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3、毕业后的出路。即使自己忍受清贫,忍受孤独,潜下心来搞学问,也需要动力。或者毕业后会前途光明,飞黄腾达;或者毕业后会有一份高薪工作得以补偿。但是目前的形势已经完全变了,我们根本看不到这些。三年前,像我们这一届或更早一点的,那个时候读博士,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因为当时博士的待遇很好,一般去高校,都会给一套不错的房子,并且解决家属问题,还有相当丰厚的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费。三四年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价暴涨,博士生也扩招了,别说什么待遇,能进高校就不错了。当然,有人说,为什么非要进高校呢?我个人认为,高校对于博士来说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高校需要博士这个学历,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如果去企业,没有必要读博士,进去了也和其他的非博士学历差不很远。 4、家人亲戚朋友的期望。读博士的人毕竟是少数,一个地方,尤其是农村,方圆几十里,能够读博士的人也是非常少的。如果你恰巧是这为数不多一员,家人亲戚都会把它作为一种荣耀,他们宁愿受再大的苦,再大的累,也觉得很值得,他们这一辈子不图什么,或许这点荣耀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但是他们不知道读博士有多难,要经历多大痛苦,而我们这些天之骄子,能够半途而废,忍心看着家人亲戚朋友们一双双充满了希望的眼神变成失望的眼神吗?不能,真的不能,除非你承认自己是懦夫,否则必须坚持下去,以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5、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现在不能坚持下去,放弃读博士,以硕士的身份去找工作,那么你能够找到三年前同样好的工作吗?恐怕很难,博士的待遇差了,同样,硕士生的就业更加困难,也大不如以前。没有办法,也不要抱怨,因为抱怨没有任何作用,环境如此,社会如此,非你我的能力所能改变的。 所以,对于正处在博三博四的博士们,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请你们一定坚持下去。当时,我在毕业一再延期,看不到任何毕业的曙光的情况下,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下去,不管四年五年,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因为我已经无路可退,只有沿着这条充满了坎坷的荆棘之路向前走,而且必须走出来。现在终于走出来了,回想起来,真的是很难很难,不管以后如何,这段经历,一生刻骨铭心!
个人分类: 科研经验|4184 次阅读|4 个评论
想活一万年并不难
famingkuang 2010-8-8 11:10
幸福的人度年如日,痛苦的人度日如年。 想要活一万年并不难,只要日日度日如年即行。 刻意追求长寿的人,谁说他们没有长寿? 痛苦的人生已经让他们活了不下一万年! 幸福无需炫耀,痛苦无需消沉, 幸福让人短命,痛苦使人长存。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2933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原谅
Alisa 2010-6-8 16:40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
个人分类: 情感驿站|2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敢自杀吗?反正我不敢!
lxwang 2010-5-25 20:21
一直在想一个人为什么会去自杀呢?自杀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有勇气去自杀,为什么没有勇气活着呢?我曾设想过,什么方式自杀会让人少受点痛苦,容易接受: 1,跳楼?(也包括跳悬崖)现在选择的人好像很多啊,但是这也太残忍了吧,太高的楼,从起跳到落地也需要点时间,那会该是何等的痛苦啊,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啊。跳下去摔得血肉模糊,摔成一摊肉泥,也不好看啊,死嘛,就要风风光光得去死,至少要保持完美形象吧,要去死了,怎么的也要传得光光鲜鲜,或许到了另一个地方还要见很多熟悉的人呢。矮一点的楼,跳下去摔得死也就罢了,如果摔成个脑震荡、半残废,甚至植物人,这不是害人害己嘛。 2,吃安眠药?首先不容易搞到吧,即使弄到手了,吃多少合适呢?吃得少了死不了,吃得多了胃疼了怎么办?想想如果不是睡过去安详的死了,而是吃得太多,心如刀绞,胃如针刺,如此痛苦而死怎么办?还有,如果被人发现了,拉去医院又是检查,又是灌肠,据说这个灌肠是生不如死啊! 3,开煤气?烧炭?如果炸了怎么办?活活被烧死太痛苦了吧,相当于自焚啊。 4,割腕?放一浴缸热水,躺进去,平静地离开?估计也不平静吧,首先拿刀去割就很疼吧。割烂了,看着自己的血慢慢流出,估计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吧。 5,跳河?(包括江、湖、海,甚至一些臭水沟),跳下去,在水里拼命挣扎,还要喝下去很多水,河水湖水太脏,海水太咸,臭水沟就算了吧,这个过程不舒服。真死了,在水里泡几天,泡得浑身发胀,面目全非,估计连亲人都不敢去认。 6,上吊?(用绳索或者红领巾)这个和跳河差不多,一方面是慢慢窒息,那时候你拼命挣扎,也是后悔都来不及,另外也是死相难看,你想做吊死鬼吓人啊? 7,卧轨跳地铁?被压得血肉模糊,身首异处,甚至被压成几段,死无全尸,惨不忍睹啊... 8,找车撞?首先假设你撞死了,也是死相难看吧,最重要的是你这不是害人吗?人家跟你无冤无仇,你死了,还得赔偿,你是没关系了,但这或许给另外一家人都造成了不幸,建议去死还是不要拉上别人了吧。还有如果你不被撞死,还是那句话,被撞成残废,以后是生不如死啊。 9,触电?估计得高压线吧,一般的电线可能半天都电不死。高压线一般比较高,难度有点大。即使爬上去了,被电得浑身焦黑,有碍观瞻啊。 10,喝毒药?(包括农药)心如刀绞,痛苦得满地打滚的滋味不好受吧。 11,开枪自杀?一般人搞不到工具啊,不现实。 想了这么多,我是不敢死啊。或许有人说,那些想自杀的人,你根本就不能用一个平常人的思维去想他们,他们想死的时候已经不会去想那么多了,甚至于行尸走肉无异,估计就像着魔了一样吧。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60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杀者之痛
ljry8044 2010-5-6 09:06
如题! 鸿飞老师是理解的,所以,他在 关于自杀--给受折磨的灵魂 一文中道: 对于生死的问题,我们向来是很糊涂的。 我们常常不能理解自杀者,其实是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怪不得本杰明 富兰克林会说:有的人 25 岁就死去了,葬礼到 70 岁才举行。 自杀的人总是少数,他们往往能让他们周围的人更好地思考活下去的意义,他们从来就没有白活。那些成天蝇营狗苟的人,才是白活了一场。 天翼兄也是理解的,所以才有 中国人要自我一点 --- 谈华人耶鲁枪击案 一文,所以才在我博文 【北科大女生跳楼身亡 院长称很正常】正常吗? 后留言: 看来,‘自我’可以防身,但只有一部分人能得到找寻‘自我’的条件。 不过很遗憾的是,却有同学理解为耐挫折心差、进取心不足等缘故,所以要克服挫折,不断进取,努力成为强者,因为“社会不同情弱者”。 所以“ 当你成功时,相关与不相关的人都会来祝贺,却无人懂你一路的艰辛,而当走过事业高峰,依旧无人问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现象依然表现的淋漓尽致。有一点要注意,这就是人,人的贪嗔痴慢疑的弊病是很难丢掉的,也是社会总是处于浮躁的状态。 ” 没有比这糟糕的馊主意了,事实上,人之所以会自杀,很大程度上即源于该心态 !他们不知道聆听自我,不知道内心真实需求,只知道跟着一套流行的成功理念走,即使别人将流感、肿瘤当作成功,他们也马上会拥过去,坚持下去非病即死。事实上,也未必能彻底坚持下去,当追求与“自我”不合时,必非自己所擅长,一般只有失败。如果他的家人或者上司一定要他以此标准作好,那么临到最后只能在屡战屡败中绝望,善良者自杀,暴戾者杀人。 我刚刚打消过一大学行政女老师的自杀念头,她原本数学好,打算从事相关工作,但却在家人一再要求下当了大学行政老师,尽管她非常不情愿,但更不愿惹养育了她多年的父母伤心,女性太敏感和善良了,只好痛苦地委屈自己。当然她的家人还坚持以为他们的决策英明,觉得女孩子就该从事稳定些的大学行政工作,觉得此举是对她好,她就得无条件接受,还得感激。 后来又与一非她喜欢类型的事业有所成的行政工作者结婚了,也是家里一再焦急催逼的结果,而且很快就怀孕生子了。 她父母开心了,荣耀了,觉得自己女儿找了个稳定的工作,嫁了个前途不错的男人,还有了个孩子,太成功了。 可这位老师自己呢,每天做着自己不喜欢而且永远也做不好(不擅长,因为原为理科)的行政工作,不仅难得尊严,难以保持独立的个性,还常常遭指责,当然,功劳永远是领导的。晚上回家后,还得对着自己将就的男人,虽然她知道这个男人爱她,虽然她也努力对这个男人好些,可就是努力将就着的。 所以,她的生活就是:“心头的酸泪逆流着, 喉头的荆棘横梗着, 在人前, 都化做了轻浅的微笑”。 作为一有着独立灵魂的人,却不能依照自我生活,活着只能是无比痛苦的煎熬,这才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所以往往会自杀解脱。 所以她一直有自杀的念头,至今年,尤其明显,因为唯一挂念的孩子已经可以完全托付给外公、外婆等生活了,所以表示,“如果我去了,请不要吃惊,不要伤心”。 我极度紧张、难受。可我是唯一比她小的男性朋友,还小她几岁,怎么劝都不行,但幸好想起了她多次为那个“粘人的小家伙”伤心痛苦流泪,觉得不该生下她,因为常照顾不好她。所以,我情急之下将 新年里请您一定要呵护好自己 发与这位老师看,并指出,如果她去了, 20 年后,她孩子定会写出比我更辛酸和令人感动的文章,终于触动了她,表示这辈子将为了孩子而“苟且偷生”。 如果将这位善良的老师换作一位攻击性较强的男性,又会如何?杀人! 比如前不久连续发生的多起校园凶杀案,我不会说他们杀人就是因为迷失自我或者自我被扼杀导致,但我可以确信的是,自我被扼杀确实会导致人犯罪杀人!参见博文 玩耍,放飞孩子的希望 。 文中指出,杀人犯的一大共性就是小时好玩的自我天性被扼杀。 另外, 1997 年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到 2 、 3 岁时,曾就 读于教导型幼儿园的孩子中,超过 1/3 的人都犯过重罪,而曾在玩耍型幼儿园学习的王 子,只有不到 1/10 的人犯过重罪。此外,玩耍型幼儿园的孩子成年后,只有不到 7% 白 人有过被停职的经历,而教导型幼儿园的孔子长大后, 1/4 以上的人都被停过职。 非常可怕的是,我们的社会还在逼着太多的家长扼杀孩子的天性,令其丧失自我,按照一定意志行事! 事实上,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思想和灵魂的人,如不能秉持自我,那么,只能按照他人的观念或者规则行事,可他人的观念和规则只对制定者有利,且各不相同,甚至常常矛盾,坚持下去唯有失败和绝望,最终只能自杀或者杀人宣泄。 丧失自我,是个死局!极其痛苦的死局!给自己给他人造成深远影响的痛苦死局! 人不是工具,即使是工具,也只有特定的使用价值,胡乱使用,必会产生反效果。 人们之所以会自杀解脱痛苦,关键是缺失了自我,或是自己迷失,也或是被社会环境等扼杀,后者最为致命。犯罪杀人,也多为该缘故所致。 再看前不久自杀的陈蕾吧,学校关心的是学习成绩。她父母关心的是也是学习等“成功”的一面。 而她自己呢: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次日,义务鲜血200cc。奥运会期间,还是一名志愿者。 骨子里流出了善良、真诚、友爱的女子天性,这是人世间最为宝贵的价值,也是维系人类生存、进化之根本所在! 可惜,学校和家长要的是所谓的成功,而非她的该天性。而她自己也认同了那些所谓的成功观念,忽视了自己最为宝贵的善良、真诚、友爱的天性。既然自我价值无用,又满足不了社会成功的需求,那就自杀吧,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最大的悲剧还在后头,院长认为“现代大学生自杀很正常”家人则完全将责任归咎于学校,并索赔百万。 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价值!在很多人眼里大学生的价值,您又是如何看待自我价值呢?你敢放弃自我吗? 最后,顺便说一下,“社会不同情弱者”可能是很多现代人的特性,同情弱者却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个不正常的年代。 【当你成功时,相关与不相关的人都会来祝贺,却无人懂你一路的艰辛,而当走过事业高峰,依旧无人问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现象依然表现的淋漓尽致。有一点要注意,这就是人】偏激了!这这是部分人,部分急功近利的人,却是这个浮躁期的大部分人! “社会总是处于浮躁的状态”,断不可能,否则,必致社会毁灭。看看过去的历史或者国外的历史和现状即可知。
个人分类: 健身养生|189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舍得》
Alisa 2010-4-27 20:46
如果你能够领悟放下的道理,你将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当下。更何况,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把一些不是很必要的东西放下,你的人生行囊将很快就没有空间去搁置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孙子说: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天地之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万事万物,随时而变,随地而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运转轮回,好运也不可能与你长相守,倘若你能够放下心中妄念,从容理性、胸怀宽广、心平气和,该退则退、该让则让,以变应变,你完全可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一旦时机成熟,你即可反败为胜。 有些时候糊涂处世,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狂的态势,则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 我们的付出不一定就是痛苦的,但收获的却一定是快乐。人不能一味地抱着索取的目的,如果每个人都希望从别人哪里得到什么,但从不想到去付出,那就一定不会快乐。给予才是幸福。多数情况下,付出的同时我们亦得到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请不要将别人的回报计算在自己的行动中,这样才能更快乐,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想到的一切。 善于看轻自己的人,懂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不会自高自大、自命不凡;善于看轻自己的人,懂得只有努力奋斗,开拓进取,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人生的高峰;善于看轻自己的人,为人谦虚、厚道,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敬重,也容易取得成功。 如果你肯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事物,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事物。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如果你怀着这个崇高的信念,你将有一笔财富。这个信念就是帮助别人。这个信念将给人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幸福。 爱,是一种循环。爱,给予别人,不见到立即有直接的回报;但最终也会循环到自己的身上。而且,回报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每个人在爱护自己的同时,也考虑爱护别人,那么最终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爱好。 烦恼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我们越是在乎它,就越是会被它所烦。如果不能看破它迷惑人的假象,起码也要学会放下、遗忘、宣泄等等,才能活到自如自在。我们心中那片净土,由我们自主去实现。 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炫目的精彩,这时候,有所不为就成了一种大智慧。只要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放弃一些不必要的 精彩 ,你并不会损失什么,而在放弃的背后也正意味着得到更多。 人生没有完美可言,完美只是在理想中的存在。所以,不管对于事情的结果如何不满意,偶尔也该放过自己,毕竟完美是不存在的。正是因为有了残疾,我们才有梦想、有希望,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努力同时,就已经拥有一个完美的自我了。其实,在人世间,完美与不完美只存在于一念之间。苛求完美只会离完美越来越远,放弃苛求完美,我们会发现人世间的一切都有它自己的独特之美。
个人分类: 情感驿站|1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是因为失去而痛苦,而是我已经对你产生了依赖
wanglicuc 2010-4-27 08:56
周末断网,无聊至极。其实平时并没有多在意网络怎样怎样,也就是看看新闻、收收邮件、查查资料、挂挂QQ、玩玩校内等,平时该做的事没有网络还是照 样做。可是当真的断网了,感觉很无聊、很痛苦、很无奈。 这时我才发现,我已 经对你产生了依赖 。 可是回想下这两天是如何度过的,感觉也是很充实的。解决了前两天程序的问题、做好了下周 的周报、做好了老F项目的界面、去医院买了维生素B群、去西街时见到了我近5年广院生涯的第一对gay、上自习复习了英语、帮师姐调了程序、去了两次健身 房、完成了每天要写的日志。。。。。。唯一的遗憾应该就是没有出去逛逛街和到外面搓一顿吧(鄙视男生爱逛街的人别拍我啊)。我离开了网络,生活好像更多彩 了,不然像我这样的宅男可能就天天在电脑前了。突然感觉自己的时间全是自己的, I'm a free spirit! 有人说自由是以孤独为代价的 。离开了网络确实感觉很别扭,很多事情做不了,这可能就是孤独的一种表现 吧。 可是很多事情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我不想接受也得接受,我想逃避也无 法逃避,我只有享受这份孤独, 我只能在这份孤独总寻找自己的乐趣、发现我的爱好、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可是我相信孤独是短暂的、不连续 的,每个孤独的阶段都是为下一次的积势待发作的缓冲,所以我要利用好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总结自己、认识自己。 孤独是短暂的,人生的道路还很长。 任何已经习惯了的依赖在突然失去时都 会让人无所适从,都要经历个痛苦的阶段。既然我在心理上对你产生了倾斜、有了依赖,失去的时候我又那么的痛苦,那我何不做个free spirit呢?这个世界很大,真的很大,每个人在我们的生命中走过的时候,相对我们整个人生来说都是渺小的,或者忽略不计的。当我们最亲最亲的人离开我 们的时候,我们会痛不欲生,可是真过了若干年之后,想到此事时,我们还会掉下那滴眼泪吗? 你可能要说了,这样是不是很薄 情?在我看来,任何事情经历过就好了,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对自己做的任何选择承担起可以预见的后果,之后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做事情不逃避,三思之后果断一点没什么不好,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如 果按照每个人都是free spirit的方式去做,而不因为依赖使得自己的重心失去平衡,那么 谁是奥巴马,谁又是谁的阿依土拉 就好理解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创新是一个必须承受痛苦的过程
whitesun 2010-4-12 02:15
为了追去创新,似乎一定会经历下面的过程:刚有所谓的创新idea时,觉得找不到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大量的时间放在求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值得做, 从哪个小的点做起, 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做,该怎么收集数据,怎么实验,怎么评价结果等。这是一个真正创新的过程,如果没有以前良好的锻炼,不太可能把这个新idea落到实处。回想过去的几年来,觉得自己研究的很难,很痛苦。现在想来,觉得自己似乎是一直经历这样的过程,是在只有创新idea却无能力实现时的阶段,是缺乏有效方法和环境的阶段。 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无法将想法落实下去的时候, 也许上帝会可怜我们,会突然让你发现自己做的东西还是有很多人在做,并能找到与自己研究很像的相关工作。这时,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已经有人做了,再做就是重复别人的工作,那我该怎么办?该放弃还是怎么办? 担心过去之后,一定要细细看看别人的研究成果,你会发现,别人虽然做了,但是总有很多地方与自己苦苦想了多年的地方不一样,也就是说, 如果你的想法真的很创新,别人顶多做了一小部分工作,还有很多方向可继续探索,顶多自己落后别人一点点,但是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一些方法,做其他点就可以了,这样会加速自己的研究进程,总的来说是件好事。这可能算是上帝给我们的机会吧。 对于各类型学生,我觉得一开始就独立地从很创新的idea做起很不好,这样会把一个人的科研兴趣毁掉,不利于今后发展。这是因为作为学生没有创新成功的经验,没有锻炼到可以正常面对创新过程遇到的各种难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常会错误地处理,选择不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经历这样的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留下一个没纠正的错误,结果还是不会理想,这对学生毕业影响太大,进而很多学生会弄虚作假。如果导师很冒险地让学生独自去处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这是学生的不幸,也是导师的不幸,这样的研究过程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不多,因此失败的可能性太大而不是很大。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是导师不负责的表现,是导师无能力创新的表现,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让学生分阶段地学会处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才为上策,这样可以提高成功率,导师和学生才会双赢,师生遇到的痛苦经历和问题才会少一些。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41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幸福和痛苦
qyu111 2010-1-2 09:02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 欲望得到满足时的感觉。 怎么才能获得幸福? 不断的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什么样的欲望容易满足? 力所能及的欲望。 为人服务的欲望。 欲望不高的人,经常幸福。 为别人生活的人 ,每天都幸福。 痛苦是什么? 痛苦也一种感觉, 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的感觉。 什么样的欲望不容易满足? 自私的欲望不容易满足。 你痛苦,因为你自私。 痛苦,是上帝对自私的惩罚。 为别人生活的人,是不会痛苦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世界和谐,人人幸福。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
brbaba 2009-12-13 21:14
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 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 时间在流逝。 13. 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 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转)
个人分类: 杂谈|2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到中年的了吗?
whitesun 2009-9-20 18:04
我为何而生?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思考过,我想答案将千奇百怪。就我而言,那么比较客观的答案是什么? 我相信一个人一生都在成长,也常听说人到中年压力很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我不知道目前是否正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但我认为目前我遇到了很多让我有压力的事: 第一,经济压力。目前至少是舍不任何享受型的开销,此外,由钱的分配问题而引来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的生活,甚至常常出现不正常的举动; 第二,科研压力。经历过两方面问题,从工作角度来看,上职称以及上级对我的期望造成了我的一方面压力,想申请到基金课题,想发高水平论文,从上博角度来看,导师所指课题十分庞大,入手难,深入难,以及他期望我对LarKC项目的贡献或做法都给我带来无法忍受的压力。 第三,家庭方面的压力。由于这3年来我长期在外,而双胞胎女儿出生后,需要有人带孩子,我父母加上我姐帮着带,他们长时间从早到晚只围绕孩子,父母累出这样那样的病还得坚持,进而引发各类家庭问题; 第四,健康方面的压力。父母年龄不小,心脏病,高血压,脑梗,白内障等等疾病只能拖着,亲戚的大病也不得不考虑,统统这些问题都需要用钱,用时间解决,用精力去解决,压力自然而生,绝无办法逃脱。 我相信大部分人大部分时段只承受一两方面的压力,但很多人在中年时段相对压力集中,我人到中年了吗?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fuyuncas 2009-8-4 17:29
在一个朋友的QQ留言里,看到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使我沉思了很久。是啊,年轻时为了房子而奋斗,车子房子都满足了以后,那我们就幸福了吗?看看周围的有钱人就知道了。2008年北京统计局的调查也表明,人的幸福感并不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升。小山村里平静的生活也许是快乐的,大都市里花红酒绿的生活也许是痛苦的。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人的心境。 痛苦来源于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当欲望很大,但现实又不具备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时,这个人只能沉浸在痛苦中。著名科学家古尔也认为人的痛苦来自于现实与预期的差距。现实短期内变化较小,要减少痛苦只能适度降低我们的欲望,尤其是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也许我们会想到现在人们会萌生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欲望?其实,欲望是随时随地都存在的。没有欲望,人也就失去了动力,但是不是欲望越大越好,它要有个度。多大的度是好呢?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你一个农民想在1年内拥有100万,有点不太现实;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去做国家主席,也太离谱了。 之所以产生痛苦,主要是因为预期脱离了现实。现在媒体对少部分先富群体大肆宣传,大款的炫耀性消费,激发了人们攀比的心理,也使得他们的欲望迅速膨胀,预期严重脱离实际。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痛苦,当这种痛苦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会做出否定社会的行为,比如群体性事件、自杀、他杀和抢劫等等。前几天,北京科技大学一学生抢银行,就是因为这种情感得不到释放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自己的预期,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山大学副教授称金钱有镇痛功能遭质疑(转载)
whitesun 2009-6-29 09:54
金钱具有镇痛功能、失去金钱的疼痛和肢体受伤的疼痛十分类似近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作为第一作者即将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引起了学术界之外的关注。 昨日,周欣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受到学术界之外的热情关注与当下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不无关系。我们的分论点之一损失金钱会令人们感到生理性疼痛告诉我们,人们在金融危机中感到的痛是真实的,和生理性疼痛的感受类似。 和钱接触后更耐痛 在周欣悦的这篇论文中,作者通过6个实验证明了金钱对于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即社会排斥)的抵御作用。据介绍,这6项实验全部在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的实验室里完成,实验参加者均为大学生,一部分是在校园BBS上发帖后招募来的学生志愿者,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在校园中随机寻觅来的,共有548名学生参加了实验。 据悉,其中重点实验分为金钱概念启动和疼痛感测试两部分,金钱概念的启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周欣悦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两种:数钱法和造句法。 数钱法。启动活动是在测试前假意告诉被测试者,接下来要进行一项手指灵活度的测试。之后随机分配其中一半的被测试者数80张百元人民币,另一半则数80张纸。在数钱(纸)结束之后,紧接着进行下面的疼痛感测试。 造句法。实验者在测试前假意告诉被测试者,接下来要对他们的语言能力进行考察,请他们将打乱顺序的句子进行重新排序。其中一组被测者的句子中包含了金钱类词语,另外一组的句子中则无。在排序完成之后,接下来进行疼痛感测试。 疼痛感的测试则分为两种,一种是引发生理疼痛,另一种是引发社会性疼痛。生理痛感的测试可以通过把手伸到温水和热水中的方式,结果显示,数过钱的一组被测试者的感觉到的疼痛程度更低。 社会排斥试验可以通过玩一种电脑游戏来进行:被测试者和电脑中的两个虚拟角色进行三人间的抛接球游戏,持球的人可以传给另外的任意一方,被测试者在把球抛给虚拟角色之后,球开始在两个虚拟角色之间传递,再也不会抛给被测者,被测者需要汇报他们的感受。结果显示,数钱的一组被测试者,或者是造句中带钱字的一组,相对于另一组被测试者来说更加不会因为遭受排斥而感觉受伤。 实验证明,金钱概念的启动能够减缓人们感受到的疼痛,包括社会痛苦(社会排斥)和生理性疼痛(高温痛感)。周欣悦说。 研究是否引导人们拜金 一些媒体将周欣悦等人的研究结论归纳为金钱可以镇痛,而随着研究成果在海内外的传播,对其研究的初衷和意义也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 针对这项研究是否鼓励人们拜金的质疑,周欣悦表示,她并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相反,金钱的效应虽然被证明可以减缓疼痛感,但是金钱的效应十分短暂,而且有各种副作用。她的建议是,寻求社会关爱比起寻求金钱来说,减缓疼痛的效用更加持久。相比作用力短暂的金钱,社会关爱才是痛苦的首要缓冲器。金钱抵御疼痛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它是作为社会关爱的替代品存在的。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金钱的效用并不持久。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有两类社会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抵御痛苦,一是金钱,二是社会支持,她说,但社会支持是更首要的疼痛缓解机制,疼痛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关爱是与生俱来的反应。这样的反应是具有进化优势的。我们希望,社会上片面逐利的人更少一些,相互关爱的人更多一些。 金融危机之痛需心理干预 使用功能核磁共振的脑成像研究表明,受到他人排斥时,以及损失金钱时,人的大脑反应与肢体伤痛时大脑的反应是相似的。周欣悦说,钱、爱(社会关系)和痛的关系如何?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是吸引我们研究的最初动力。 而对于原本枯燥专业的心理学研究会引起如此多的社会关注,周欣悦认为除了因为钱、爱(社会关系)和痛原本就是人类永恒关注的热点之外,当下的全球经济形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的研究受到学术界之外的热情关注与当下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不无关系,周欣悦表示,我们的分论点之一损失金钱会令人们感到生理性疼痛告诉我们,人们在金融危机中感到的痛是真实可测的,专业人士和社会应给予人们更多心理干预和关爱。 周欣悦认为,金融海啸令不少品尝了金钱丧失的痛苦,这种情况下人们之间的相互关心更显的重要。虽然金钱能够减缓疼痛,但是社会支持抵御痛苦的能力比金钱更有效且更持久,即便是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有重要的止痛功能。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遭受疼痛的时候,比如在打针的时候,如果有人站在身边就能够使得人们感受到的疼痛感显著降低。她说。(据广州日报报道)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3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的常态
pingguo 2009-6-25 09:58
沉默孤独 或许是生命的常态 太多的人和事 令我无言以对 这时候我听见你走来 走进我和我的沉默之间 在你吐露清音的一刻 我已听见我的声音了 叹息后悔 或许是生活的常态 当我们胆怯吝啬 不肯付出 却输掉了纯真、柔情和青春之美 这时候我看见你走来 走进我和我的回忆之间 在你玉齿轻启的一刹 我的歌声已唱出了心扉 泪水模糊 或许是人生的常态 仿佛树叶飘零:破灭了梦想 失去了真诚 忘却了爱情 这时候我感觉你走来 走进我如雨飘泪的世界 在你注视我的一瞬 我的眼睛已清晰地点亮了
个人分类: 诗歌|30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回复“写给正在痛苦中煎熬的博士”和建议
吴信 2009-2-15 18:33
回复写给正在痛苦中煎熬的博士和建议 春节回老家,博士的学历的确让人称赞,实际上心情非常郁闷,压力一重接一重的。最近看到网上写的 给正在痛苦中煎熬的博士 ,很有同感。但是这些观点本人并不是都很认同,不少有些悲观,读博士虽然有些难,并不是那么痛苦的,也不需要那么自己给自己苦上加苦。 现转如下并做回复。 博士生的主要压力来自于这几个方面: 1 、虽然论文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内容,但还是看不到毕业的希望。因为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最后能不能出成果,或者最后的结果能不能像自己预期的那样?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博士论文要求创新,不是说你做出来就可以了,而是你的创新点在哪里?你必须比别人做的好才行。 2 、经济上的压力。许多脱产博士生,大部分都是应届的,国家每个月只给两百多块钱,那简直是杯水车薪,如果碰上个好导师,可能会再资助点,那也少的可怜,仅仅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大部分应届博士生,年龄都将而立之年,有些是有家有口的,有的是正在谈恋爱或已经结婚的,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而这个时候,自己不能挣钱养家糊口,却要忍受清贫,忍受孤独,潜下心来搞学问,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3 、毕业后的出路。即使自己忍受清贫,忍受孤独,潜下心来搞学问,也需要动力。或者毕业后会前途光明,飞黄腾达;或者毕业后会有一份高薪工作得以补偿。但是目前的形势已经完全变了,我们根本看不到这些。三年前,像我们这一届或更早一点的,那个时候读博士,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因为当时博士的待遇很好,一般去高校,都会给一套不错的房子,并且解决家属问题,还有相当丰厚的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费。三四年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价暴涨,博士生也扩招了,别说什么待遇,能进高校就不错了。当然,有人说,为什么非要进高校呢?我个人认为,高校对于博士来说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高校需要博士这个学历,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如果去企业,没有必要读博士,进去了也和其他的非博士学历差不很远。 4 、家人亲戚朋友的期望。读博士的人毕竟是少数,一个地方,尤其是农村,方圆几十里,能够读博士的人也是非常少的。如果你恰巧是这为数不多一员,家人亲戚都会把它作为一种荣耀,他们宁愿受再大的苦,再大的累,也觉得很值得,他们这一辈子不图什么,或许这点荣耀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但是他们不知道读博士有多难,要经历多大痛苦,而我们这些 天之骄子 , 能够半途而废,忍心看着家人亲戚朋友们一双双充满了希望的眼神变成失望的眼神吗?不能,真的不能,除非你承认自己是懦夫,否则必须坚持下去,以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5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现在不能坚持下去,放弃读博士,以硕士的身份去找工作,那么你能够找到三年前同样好的工作吗?恐怕很难,博士的待遇差了,同样,硕士生的就业更加困难,也大不如以前。没有办法,也不要抱怨,因为抱怨没有任何作用,环境如此,社会如此,非你我的能力所能改变的。 所以,对于正处在博三博四的博士们,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请你们一定坚持下去。当时,我在毕业一再延期,看不到任何毕业的曙光的情况下,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下去,不管四年五年,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因为我已经无路可退,只有沿着这条充满了坎坷的荆棘之路向前走,而且必须走出来。现在终于走出来了,回想起来,真的是很难很难,不管以后如何,这段经历,一生刻骨铭心! 相应地,本人认为如下: 1 博士生不是玩笑吧,你读博士之前就应该考虑到你的将来,否则就不读。这是本职工作,为什么别人能够做好,你就不能?读博士 做实验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否则大家都读了,所谓好难好难。 既然选择了就做好,做不好肯定有原因。可以多看看这几本书:《没有任何借口》(美国西点军校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 (Colin Fisher 著 ) 》。 2 不仅仅是 经济上的 压力,还有其它生活上、感情上等等方面的压力。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博士要自杀,觉得读博士一点意义都没有?被别人看到的潇洒不谈,的的确确,与本科、中学甚至小学的同学相比,都没有别人富有,还不如被别人说的我们老家在家里务农的呢。说实在的,在家里感受到他们过得很实在。不过作为博士生,精神上不能缺失,呵呵,耐得住清贫与寂寞吧,就是阿 Q 精神自嘲自解也需要吧。做个 最不擅长怨天尤人的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0126 3 毕业后的出路的确比较渺茫,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但是如果在学期间有个大致方向的话,经过几年的修炼,也不是那么难吧。这可能被上面所阐述的压力所左右。不过要认清自己的价值,社会需要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甚至是世界的发展需要。这并不是空谈,我们国家基础型理论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足有 10 - 20 年,没有理论的基础是不可能有原创型的发现的。所以在这个急需创新的年代还是很需要博士搞研究的,因为中国可以说 80 %以上的基础型研究都是博士在做。这是读博士的价值,可以说是社会价值吧。没有你去做,肯定需要其他人去做,十年二十年之后,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区别也就出来了。 4 对于期望,我们不能左右他们的想法,但是可以影响。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把握现在,才能把握将来。 5 没有退缩的理由,除非你可以做的象比尔盖茨那样成功吧! 总之,既然选择了就做好!要么就不做! 不过这里也提几点建议: 1.改革体制: 博士生的待遇应该向发达国家看齐,不说看齐,把博士生的爱国心的一点去掉,少些都可以。这样确保博士生的待遇和博士生的地位符合,博士生是国家科技发展重要的后备人才,衣食住行都保证不了,如何让其安心搞科研?怎么留得住人才?否则死板的留住,心呢,没有积极主动!浪费了很多无形的智力资源-国家的巨额财富!不要再把博士生当作老板的廉价劳动力,廉价也可以说得过去,地位呢?唯导师是对。 2. 改革:建立竞争体制,打破导师终身制,不合格的就淘汰掉,确保每一个导师都是合格的导师,建立一套有效的导师监督制度,确保博士生在就学期间可以真正学到东西。没有限制博导的决定博士生生死的权利,导致部分无德博导将继续利用这种特权从博士生中谋取暴利(例如,博士生阶段的成果据为己有)。还有多少愿意创新?有个人说的好:目前有多少导师是不合格的导师啊?这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3. 还是改革:如果说上面的可以做得到,学制的确三年有点短。说着话肯定有很多博士生骂我,很多导师赞成,但是我的前提是上面两点做得到!想做出创新的成绩,搞好科研,的确需要时间和经验。能够安心做出成就,体现你的价值的话,多做几年又何妨?! 4. 改革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955 次阅读|1 个评论
静夜狂思-(41)-痛苦批判,开心生活
考槃在涧 2008-11-19 14:44
我们愤怒地批判,开心地生活。 愤怒是因为我们还有良知,开心是因为我们不拿别人的错误拿来惩罚自己; 愤怒不能解决问题,但愤怒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愤怒是我们的态度,冷静是我们的心情,思考是我们的行动,科学是我们的方法,知识是我们的弹药,语言是我们的武器。 把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生活分开。学者的愤怒来自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个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当然,有的学者既愤怒于社会、国家的问题,又感怀自己遭遇的不公待遇。我认为大多数学者还是为他人忧愤更多,为自己少些。一个人能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往往是不为己甚的;反之,那种只为自己考虑的人,很难想象能有什么真正的社会责任感; 一般人往往会劝学者的愤怒平息,他们把学者的不平则鸣看成了学者自己的抱怨。他们不懂学者。他们认为愤怒的人是痛苦的。其实学者的愤怒恰好是学者的幸福。想象一块石头,火烧不伤,刀砍不痛,但你不会愿意去做一块石头,哪怕它能够天长地久。 痛苦是活着的唯一证据,一个不会痛的人等于死了。 当一个员工还会为公司愤怒时,他还爱这个公司;当一个员工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了,要么他是想从公司里牟取好处满足个人利益,要么他已计划辞职。我宁愿要一个天天抱怨的员工,不愿意要一个满脸堆笑背后捞钱的员工。可惜,大多数老板讨厌抱怨的员工,却假装没看见那些满脸堆笑的员工,手从背后拿走公司的一盒墨粉。 妓女不会抱怨嫖客。聪明的男人不该把钱交给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老鸨们,而该把钱交给唠叨自己的老婆。前者只想把你的钱掏光,后者只想让你的钱生钱。 而当一个公民还在骂一个国家的时候,起码他还愿意为国家出一分力。 麻木者不会懂得清醒者的愤怒,就像石头不会懂得阳光的温度。 无奈不能成为麻木的理由。正因为无奈,所以要愤怒,都有解决办法了,何必愤怒?怒到了极点,自然就有解决办法了。 如果学者的社会责任感都集体丧失了,就不要责怪学生会不负责任地自杀。记不记得老舍的自杀?那是他的反抗和证明自己清白的呐喊。在那种环境下,我不会认为老舍不负责任。自杀确实是懦弱的表现,比自杀更懦弱的是学者丧失了起码的良心,满脸堆笑的任政治脱下自己的内裤,还要配合地高喊几声表示自己多次达到性高潮。他们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了。如果我们的学者没有勇气面对问题,我们凭什么要求孩子们拿出勇气来面对挫折?
个人分类: 哲思|4835 次阅读|19 个评论
怕苦的中国人难以承受竞争失败之痛
可真 2008-11-6 22:43
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有时则会遭受形式各异的大大小小的挫折,所有这些麻烦、挫折都会给我们的心理造成程度不同的消极影响,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就是所谓痛苦。当然,除了心理性质的痛苦以外,我们还会因遇疾病、创伤等而感受到生理性质的痛苦。生理性质的痛苦是医学范畴的东西,而不是人生观范畴的东西。我在这里所要讲的是属于人生观范畴的痛苦,即心理性质的痛苦。 人生在世所遭受到的生理性质的痛苦,对于一般人来说,乃是大同小异的,或者说是人人都差不多的感受。但是,心理性质的痛苦却是因人而大异的。例如,有的人遇到一点儿挫折,就会感到痛苦不堪,这就叫作经受不起挫折。而有的人即使遇到重大挫折,也会乐观面对,泰然处之,并不因此就深陷痛苦之中。为什么会有这种因人而大异的情况呢?就是因为人们对心理性质的痛苦的感受程度和耐受性是与他们的人生观密切相关的,在不同的人生观支配下所感受到的心理性质的痛苦的程度是不同的,耐受性也不一样。 就中国人与西方人而言,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他们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苦乐观更是不同。 中国人在先秦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普遍的感受到现实的人生是多么痛苦,尽管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种状况,大概可以说他们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吧,但是我们看先秦的典籍,却很少见有诉苦的情况,只有极少的典籍如《庄子》才流露出以生为苦的人生观。《庄子至乐》中就讲到: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 。忧就是苦。庄子为什么会有这种人生观呢?为什么在他看来人生是与痛苦为伴的呢? 庄子诉说人生有五苦: 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庄子至乐》)据此,贫者固然是五苦俱全,而富者又何尝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 。(《庄子至乐》)富者想多积财,以求更富,结果是苦身疾作,身不得安逸;又要省吃俭用,物欲也得不到满足,岂不还是处于痛苦之中! 但是,象庄子这样来看待人生的,在先秦诸子中毕竟还是十分罕见的。看来先秦时候中国人对痛苦的耐受性普遍较强,所以难得见到人生何其苦也的哀叹。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代,没有起多少变化。然而到东汉初年传入佛教以后,佛教关于人生若苦海一般的观念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隋唐时期,佛教特别兴盛,那时的中国人普遍信佛,当然也就普遍的是以人生为痛苦,并且越是自觉意识到人生为痛苦,就是越是信仰佛教,以解脱人生的痛苦。 佛教驱除人生痛苦的方法,与庄子的方法有相一致之处,就是都是从主观领域中去寻求痛苦的根源,庄子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求,而欲求的根源是在于知识,即认为是因知识而有欲求,因欲求而有忧苦,所以要消除人生的痛苦,就只要消除知识,即对外界事物不加分辨,即所谓齐物就行。佛教则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不了解佛教的真谛,所以就生起了种种无明烦恼,于是就有了生老病死的痛苦。因此,要消除人生的痛苦,就只要消除无明就行。为了消除无明,就得信佛,相信佛教所谓万事皆空的道理。倘若悟空,即可消除无明,入于不知苦乐的涅槃之境。 与佛教传入中国差不多同时,西汉末年的时候,中国产生了道教。道教不直接讲人生有多么痛苦,但求长生不死的仙道,而一旦成仙,就可以过神仙日子,这是一种绝对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道教的这种神仙观,其实也是认为现实的人生未免痛苦,只有变成了神仙才会消除痛苦。所以,尽管道教与佛教在消除痛苦的具体方法上有巨大差异,但在不敢面对现实人生的痛苦,妄图主观地消除这种痛苦,达到无苦的极乐境界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与中国人普遍不敢面对现实人生的痛苦而追求极乐境界的人生态度颇不相同,西方人则从来就不追求极乐境界。古希腊的时候曾经盛行悲剧,《伊利亚特》作为古希腊的一部史诗,就是高度悲剧性的,然而,希腊式的悲剧性格却与忧伤毫不相干。《伊利亚特》和绝大部分的希腊文学所反映出来的悲剧观念,就把生命本身理解为一种矛盾体,认为生命的悖谬在于: 最宝贵的生命,常常就是处于危急之中的生命本身。美的邻居,是危险和死亡。 美,就像荣耀,必须去追求,虽然其代价是眼泪和毁灭 。 《希腊人》 (The Greeks) 的作者英国学者基托认为,这种悲剧观念就是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整部传奇的中心思想 。( 基托( H.D.F.Kitto ): 《希腊人》 (The Greeks) ,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 显然,古希腊的悲剧观念是要求人们直面现实人生的痛苦的,在这种悲剧观念看来,痛苦是人生固有的一个方面,它与快乐不可分割。人生不可能只享受快乐而不受痛苦。实际上痛苦就包含在快乐之中。完美的人生恰恰是以痛苦为代价来求得快乐。 正是因为西方人从一开始就具有这种以苦为乐的悲剧观念,所以后来他们很自然地就接受了中东犹太人的宗教犹太教,并把它发展为基督教。(按:犹太教的《圣经》就是基督教《圣经》的约旧部分。)基督教认为人类是有原罪的,而耶酥降临人世就是为了给人类赎罪的,为了替人类赎罪,他被死在十字架上。耶酥以他所承受的苦难来为人类赎罪,就是表明了基督教的这样一种人生观,即认为人类的原罪决定了人生是必须承受种种痛苦的,自觉地按照基督精神去承受人生中的痛苦,是人类重返伊甸园的条件。中世纪的基督教是要求基督徒以禁欲的形式来承受痛苦,到了宗教改革以后,新教则要求信徒们以现世理性的劳动来承受痛苦。正因为新教徒是把这种劳动理解为承受痛苦的形式,所以他们并不以享受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作为目的,恰恰相反,他们只是为了承受劳动的痛苦而劳动,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不断的积累资本,不断的扩大再生产,不断的创造财富,却一直严格地过着清教徒的生活。 因此,尽管基督徒和清教徒与古希腊人的生活态度有根本的区别,但是他们在直面现实人生的痛苦并甘于承受这种痛苦这一点上却是相通的。到了现代,即使是一些反宗教、反基督教的人本主义学者,也依然是继承了这种文化传统。在这方面,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最具有代表性。 叔本华说:每个人 最后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如果人生当下和直接的不是痛苦(灾难),我们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败,而事实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败。既然世界到处充满着痛苦,人从生命的欲望产生痛苦,痛苦既与生命不相分离,我们若把痛苦看作一种偶然和无目的性的事件,人的荒谬也就莫过如此了 。(《痛苦与意志》) 叔本华又说: 人免不了要遭受不幸和痛苦,痛苦对人也有它的用处。这就像若没有大气的压力我们的身体就要爆裂一样,人苦没有艰难和不幸,一切的需要都能满足,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人事事顺遂,不劳即获,傲慢和妄自尊大,不使自己爆炸,也会使自己的生命膨胀。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充满着劳累与忧患,然而,人的欲望若随时能得到满足,他们又如何度日,如何打发生命呢 ?(《痛苦与意志》) 显然,叔本华对待人生痛苦的态度完全不同于庄子,叔本华是主张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痛苦的,因为他认为痛苦是人生之必然,而且肯定痛苦对人生亦有其益处,而非绝对的坏事。 叔本华的痛苦观与庄子的痛苦观之根本区别在于:在庄子看来,痛苦是可以通过主观方式来加以消解的东西;叔本华则认为,痛苦是人生所不得不面对的必然之物,是人生无可回避而只能接受的东西。这种区别不仅仅是叔、庄观念的区别,也是中西方苦乐观乃至人生观的区别。了解这种区别,自觉意识到这种区别,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现实的意义就在于:当今中国,在经济上已经接受了西方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这种经济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也不同于几十年前中国的计划经济之处,就在于经济主体的竞争性,即前者是竞争性经济,后二者是非竞争性经济。只要有竞争,就会有风险,有挫折,有失败,从而就有痛苦。西方人采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有其文化基础的,因为他们有一个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勇于接受痛苦的现实的文化传统,因为 在西方人看来,痛苦是人生固有的东西,是与人生不可分割的, 所以即使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他们也能够泰然处之,就像 麦凯恩在与奥巴马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尽管肯定心里不好受,却能面对这种现实,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向奥巴马的胜出表示祝贺。但是中国人就不同,中国人没有西方人的那种文化传统,在中国人看来,痛苦决不是人生本有的东西,人生与痛苦并非不可分割,因此向来就是只求无痛苦的至乐之境,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就感觉到这是命运对自己不公,从而怨天尤人,而深陷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人难以面对残酷的竞争,不甘接受自己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现实,面对失败从不肯幡然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积极的态度继续参与残酷的生存竞争,而是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在原因,归咎于竞争对手做小动作或其他什么见不得人的作为,于是把自己因失败而感受的痛苦之情发泄到竞争对手身上,就象台湾的民进党压根儿就不自省自己是如何从执政党的地位上败下阵来,却把一肚子的不满情绪都发泄到执政的国民党身上,恨不得把国民党千刀万剐才解其心头之痛。中国人从不服输的本性,实是与其不敢面对由于自己的缘故所造成的败局而沉迷于无痛苦的至乐幻想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也因其如此,西方式的民主在中国是很难搞起来的,甚至可能根本就无法搞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却又接受了西方人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此以经不起竞争失败的文化心理去参与现实而残酷的竞争,这就注定了中国人在这种现实而残酷的竞争中要经受自己难以承受的痛苦,并且因其承受不起这种痛苦而会在行为上有种种疯狂的表现,就象今日台湾的民进党正在自我展现的那种疯狂一样。 因此,如果中国人不能从文化心理上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能够泰然面对残酷的人生,那么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景的确是令人堪忧的。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687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记住历史,忘掉伤痛
考槃在涧 2008-8-20 13:37
记住历史,忘掉伤痛 此文赠马昌凤吾兄。 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一百年来连续不断的伤痛给中国人留下这么多阴影。从鸦片战争到二十年前,伤痛实在太多。 刺刀捅来,子弹打来,机枪扫来,炮弹炸来,坦克碾来,军舰画浪而来,飞机破空而来,中国人民承受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 死无葬地,居无定所,妻离子散,饿殍遍野,男子被屠杀,妇女被强奸,思想被扼杀,言论被控制,山河破碎,国家动荡。 更有那牛鬼蛇神,互相批斗,闹山麻雀,唧唧喳喳;一腔热血,公车上书,换来的是背弃和严惩。 人啊,你生下来本身就是苦难。你一无所有,还要拼命的为生存打拼。你生存在别人的谎言之中,甚至生存在国家编织的谎言之中。为了大国的梦想,已经牺牲了十几代人,还要牺牲多少代人?成为了大国,老百姓真的就快活了么? 人啊,你生下来就被背叛。被朋友背叛,被爱人背叛,被父兄背叛,被师长背叛,被上级背叛,被同事背叛,被组织背叛,被国家背叛。 人啊,你要快乐。不为了任何人,为你自己。别人能夺走你的一切,夺不走你的快乐。只要你是快乐的,你就是富有的。只要你是快乐的,你就是自由的,只要你是快乐的,你就是成功的。 人啊,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不要活在别人的口号里,不要活在别人的政治里,不要活在别人的逻辑里,不要活在别人的规则里。 人啊,尘世中的人,你有那么多的不得已,人世是如此的肮脏,历史是如此的令人痛苦。你呼不得,唤不应;观不明,看不清;彷徨,迷惘,痛苦,无奈,孤独,无助。 只是,真正强大的人靠自己的内心强大。他活在现实之中又超脱尘世,他游刃于世俗的规则中又不逾规矩,他记住历史忘掉了痛苦。 我们记住历史,不是要记住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是要记住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今天的一切,都是无数鲜血、生命和痛苦换来的,这些鲜血、生命和痛苦不是要让我们痛苦,是要让我们快乐的。不是要我们黯然神伤,是要让我们深刻反思的。 历史给了今天的中国无数多的机会,在思想领域,有如此多的空白需要填补,有如此多人性的、社会的、国家的、管理的、科学的、政治的、人文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创造,每一个领域拿出点像样的成果,都足以传世。上帝给了我们如此多的机会和素材,是我们太愚笨,都没有把握住啊! 不要再让历史的伤痛再在心里百转千回,而让阴影遮住我们仰望星空的眼睛,夜空是多么的清澈纯净。人间的这点痛苦,早就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记住历史,忘掉痛苦。跟我来,我们能创造历史。 ------------------------------------------ 巫启贤 春水流 春水流 春水流 春水流 别把春天悄悄地带走 想你在心里头 想你在心里头 别让风把情吹走 跟着我 一起走 跟着我 别让时光把孤独收留 当恶梦醒来後 又是个新的开头 向往事挥挥手 过去曾是一个不明白的你 不知爱情有时也容易背弃 当他突然离开你到远方去 你却又把世界看得太离奇 过去固然是一段难忘经历 也许从心中抹去它不容易 但是别忘记一天天在过去 别把一片柔情锁在春光里 春水流呀流 向东流呀流 你的心我懂 你还有泪流 春水流呀流 向东流呀流 往事不回头 跟我走
个人分类: 明志|6141 次阅读|17 个评论
静夜狂思-(18)-人性
考槃在涧 2008-7-29 13:07
此文为昨夜读了亚辉兄《 听耶老师谈谈真实的人性 》后有感而作。 人所面对的终极敌人只有一个,就是人自己;人所能敬仰的终极神明只有一个,就是人自己。 纵观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我从来没有发现过魔鬼,除了在人身上和心里;我也从来没有发现过神明,除了在人身上和心里。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那么,什么是念? 善恶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古之善今为恶,今之善将为恶。善恶本身不是人性,对善恶的理解和包容才是人性。 小时候说好人坏人,非常明确。长大了对好人坏人非常糊涂。是非善恶不是宇宙亘古不变的规则,只是每个人心中的价值观。 性乃常道,无善无恶,顺应者善,违背者恶。 人的本性不是想什么就做什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人们往往把自己当下的想法和人性混为一谈,其实当下的想法往往参杂了过多的,社会中那些违背人性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之所以会出现,也恰恰是因为人性的存在。 ----------------------------------------------------------- 偏见是否人性的一种?新生婴儿并不带偏见,任何人都可以抱她。当孩子只喜欢父母抱的时候,偏见产生了。偏见于人是有用的。人所处的环境处于变化和动荡之中,他不能完全信任环境中的一切,他只能对环境有选择的信任。只要有选择,就会存在偏见。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偏见,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偏见。 人之恶就在于,不把自己的偏见当作偏见;人之善就在于,不把别人的偏见当作偏见。 偏见和固执己见的区别在于,它不但固执己见,还认为他人的固执己见是错了,还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固执己见去思考。 ----------------------------------------------------------- 每个人都曾经是完美的人,然而生活不是把他们打磨圆润了,而是把他们雕琢成了社会需要的齿轮。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过是,他们以社会可以接纳的方式保有完美的自己。所谓人的修炼,不过是把那些本来属于自己本性的完美找出来,顺应它。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当你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人的不完美不是天生的不完美,是当把人放到社会中后,人就开始变得不完美。人既容易屈从于社会的标准,又容易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不满足。自卑、嫉妒皆因此而起。 承认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和承认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同样重要。 心理学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当你悦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时,你就是完美的。 ----------------------------------------------------------- 痛苦不是人的本性,尽管痛是人的本性。痛是一切智慧生命学习环境的方式,而痛苦是人类社会赋予人的自戕。痛是宇宙常态,而痛苦不是。人曾经以为失去才会痛苦,最后发现得到也会痛苦。人以为爱让人痛苦,最后发现不爱也让人痛苦。人认识不到痛是常态,所以会痛苦。 所谓超越痛苦,不过是把价值观从自己生命中赶出来。宇宙没有价值观,所以宇宙没有痛苦。地球没有价值观,所以地球没有痛苦。宇宙有痛,宇宙的痛是一次次的爆发、吸引和收敛;地球有痛,地球的痛是一次次的爆发、震动和狂笑;人类也有痛,人类的痛是一次次的冲突、争斗和残忍。 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是可以避免的。你无法做到你的身体在有生之年不受任何伤害,你一定会痛。你能够做到的是不为这些痛而苦。 价值观不是人性。价值观是中心主义的一种体现。世界本来是没有中心的,人所处的环境让人产生了中心。人对环境逐渐形成的主宰力让人相信了中心。 如果人不是孤独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宇宙不是孤独的。孤独是人性的一部分。因为意识是封闭的,你无法直接告诉人家你在想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生下来注定是孤独的,你要用语言来和别人交流,但语言不是你的想法,语言只是表达出了你的想法。 ----------------------------------------------------------- 人心最大的黑暗是无法面对自己心灵中的黑暗。黑暗是宇宙的常态,也是人心的常态。人往往祈求处处光明,人不知道,处处光明的宇宙,是最黑暗最没有生机的宇宙。在那样的一个宇宙里,时间凝固了,连光都停止了它的脚步。只有当人坦然接受了自己的黑暗,他才可能真正看到自己的光明。原谅自己,才能原谅别人。 在所有美德中,宽恕是最伟大的一种之一。事实上,宽恕也许不是人性,他是人性对仇恨的应对方式。 宽恕要比痛恨艰难得多。 ----------------------------------------------------------- 如果我们认同众生平等,我们就必须要认同,我们的生命和一颗草籽没有区别。如果我们能认同这一点,我们就能真正的认同,那些聪明的,有能力的,权威的,和那些畸形的,愚笨的人们有着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利。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对的,自己要聪明一些,自己比别人更勤奋;我们每个人在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已经预设了前提:人和人之间不是平等的。 人的原罪在于,他的生存是以其他生命的死亡为代价的。这使得人类的任何发展都是掠夺性的。我们经常反问自己我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为国家做了什么,这仍是狭隘之爱。人类应该反问自己,人类的存在对于地球,对于宇宙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为自然,能为其它生命,能为那些我们曾经和正在予取予夺的生命做些什么?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 人性和社会性是交织在一起的。人性要求人为自己和亲人的生存而努力,社会要求每一个个体为社会的生存而努力。这也让人痛苦。那些为自己和亲人的生存而努力的,便会被看作自私。但也许我们可以把自利和自私分开。自利并不伤害社会中其他个体的利益,而自私则相反。我们经常把社会、国家、政党、利益集团搞混淆,因为没有人会告诉别人所谓国家利益只是他的利益,而也没有人会为了别人的利益付出自己的生命。君要臣死是反人性的,他要求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付出生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君权成为神授。君就是神,是神之子,是神的代言人。 要注意到,不是人性是社会性的一部分,是社会性是人性的一部分。社会性不是独立于人性之外的,它是人性的一部分。社会之所以是这样的,是人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人性和社会性的交织,甚至,社会大于人,其实,社会性只不过是人性的体现而已。 社会性不是善,它只是社会中人倡导的价值取向;动物性也不是恶,它只是社会中人对自己不接纳的恐惧。 ----------------------------------------------------------- 我反问我自己,什么是人性?我不知道。人性包含什么?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更不知道。我知道的一点是,对人的认识我从来没有这么清楚和深刻过。我更清楚的一点是,这没有止境。 人们往往以终极的有序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所以人们创造了概念、逻辑和理论体系;我突然发现:对有序的理解最终取决于对无序的理解。对有序的把握最终取决于对无序的把握。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序的,人对人性的认识则是有序的。
个人分类: 哲思|4522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