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病虫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元宝枫大苗的移植与培育
jxz1963 2019-12-2 14:26
元宝枫大苗的移植与培育 1 、株行距改造 培育3年生大苗,可按30cm的株距挖去剩余的苗木,进行定植,把株行距改造成30cm×40cm,培育高度2-2.5m,地径2cm以上的大苗。 培育5年生的大苗,可将3年生苗圃地隔一行挖一行,保留的行再按60cm的株距,隔一株挖一株,挖出的苗木进行定植,把株行距改造成60cm×80cm,培育高度3m以上,地径5cm以上的大苗。 2 、移植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将挖出的苗木按大小进行分级,把不同等级的苗木分区定植。 二是要做到随起苗随栽植,防止阳光曝晒,确保苗木新鲜湿润状态。 三是对苗木枝条和根系进行适当修剪,剪去苗木主干上的侧枝;对过长的主根剪短,保留20cm以上;对机械损伤的根系进行修剪,剪口一定要整齐。 四是定植时一定要保证苗木端直,根系舒展,栽植深度应比原根际土印深1-2cm。填土8成时,向上提苗,然后踏实,再培土再压实。 五是移植后要及时灌水1-2次,并适时进行中耕。 3 、大苗的养护 3.1 修剪 对主干上的侧芽和侧枝要及时抹除和剪除,以确保主干生长。当主干长到2.5-3m以上时,按照需要及时截头,进行定干,可根据以后栽植需要,定干高度为2.5m或3m。 3.2 设支撑架 前期可设独立支架,将苗木固定在支杆上,引导苗木向上直立生长,以防苗木倾斜。后期大苗可根据需要,设立三角形支架固定。 3.3 肥水管理 一般可在4-8月份每月施一次尿素,每次每亩10kg,随灌水进行施肥。最后一次可施磷酸二铵一次,以促进苗木木质化。8月底后停止施肥灌水,以防止后期徒长,增强抗寒能力。施肥时应做到少施、勤施,防止肥土烧根。 3.4 虫害防治 应做到以防为主,经常检查,防早、防小、防了。元宝枫主要虫害有黄刺蛾、尺蠖和蚜虫,后期大苗主要虫害为光肩星天牛。黄刺蛾、尺蠖和蚜虫,可在幼虫或若虫期,用杀灭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光肩星天牛可用50%杀螟睛乳油100倍液注射到新鲜排粪的孔中。施药前清除排泄孔的虫粪和木屑,施用后及时用泥将虫孔封闭。 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容易的一生
热度 1 xin 2018-1-2 13:57
坝上的树,活的真不容易。 想活下去,遭受种种考验。 秋天过后,水分持续亏缺。 一直要熬,熬到来年汛期。 先死树梢,逐渐整株死掉。 挺不过去,就要活活渴死。 茂密松树,看上去很风光。 多年耗水,土壤水分很低。 繁荣背后,危机正在酝酿。 总有一天,彻底恶化崩盘。 不仅缺水,还有很多难处。 冬天的冷,春天不止的风。 各种疾病,枯叶烂根难生。 细菌真菌,树皮地上一层。 同类竞争,争光夺水战争。 长得太矮,光水条件很差。 长得太高,立于林风吹之。 常年较量,总有死的一方。 意外大火,整体进入坟场。 来场运动,全部都一扫光。 这些考验,那个都不从容。 坝上的树,活的真是不易。
302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不断挑战坚持目标的郑爱萍
lipng6575 2014-9-13 15:32
在《自然 - 通讯》上发表一篇论文、一年获得 8 个国家专利,过去的这两年,水稻所研究员郑爱萍交上了沉甸甸的答卷。 自然,耀眼的成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 “ 她是一个很 在《自然 - 通讯》上发表一篇论文、一年获得 8 个国家专利,过去的这两年,水稻所研究员郑爱萍交上了沉甸甸的答卷。 自然, 有目标的人,坚持自己的目标,为了目标可以不辞辛苦,让很多男同胞都自愧不如。 ” 水稻所所长李平如此评价这位曾经的学生。当年课题组一起讨论时,大家觉得水稻纹枯病值得研究,因为水稻纹枯病是世界上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与稻瘟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重大病害,但这也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因为其病原机制非常复杂,是具有多融合群、多核杂合的重大真菌病害。 “ 当时大家觉得是泛泛而谈,只有她认定了这个目标坚持下来。开始从头学起,学植物分子病理学知识、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等等。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她没有丝毫退缩。 ” 最终,她用获得国家著作权的组装分析技术揭开了水稻纹枯病菌神秘面纱,其研究成果《水稻纹枯病菌的进化和病原机制》一文也顺利被《自然 - 通讯》发表。 “ 当时确实很辛苦,在深圳做基因组分析时,一年多里根本没时间管儿子。 ” 一直试图在事业和家庭的 “ 跷跷板 ” 上找平衡的郑爱萍对此很是愧疚。 “ 为了多照顾儿子,有时候真想撤退。 ” 不过郑爱萍收拾起心情还是两头兼顾着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在工作中她能体会到科研挑战的乐趣和满满的成就感。 从 2003 年主持第一个 863 计划 “ 高效杀虫、防病重组农用微生物的构建 ” 开始,郑爱萍就对杀虫新基因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杀虫基因的应用不仅让植物无农药残留,还能保护土壤、水系的生态安全。 ” 这又是一个并不令人看好的领域,甚至堪称研究瓶颈。当时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有很高的水准,抗虫 cry1Ac 基因已被全球广泛的应用到玉米、棉花等作物中。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再费力气。郑爱萍却一头扎了进去。如今, cry1Ac 基因应用 10 多年后,其单一性已导致了抗虫性退化和昆虫群落的改变,大家才开始重视发掘新基因和二代抗虫基因资源研究的重要性。这充分显示了郑爱萍和她团队的超前意识。 “ 我们自己开发软件找克隆基因,我坚信一定能找到新基因。 ”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获得了克隆抗虫基因的新方法并申请国家专利的保护。研究抗虫新基因需要综合害虫、作物、抗虫微生物三方面的知识体系,为此,郑爱萍又开始了自我知识全面 “ 升级 ” 。 “ 很多东西都是不断更新的,全要靠学习。 ” 如今,她与团队在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和 863 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克隆获得国际杀虫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的杀虫模式新基因 27 个,发现的抗稻飞虱新基因开创了世界先例。新申请的 8 个国家专利都是关于抗虫新基因的,能有效抵御玉米、水稻、棉花的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重大害虫,已和先正达、先锋、中种等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签订了抗虫基因的合作协议,部分基因已经进入国际专利 PCT 阶段。 “ 我们一直坚持求实创新,克隆的新基因功能往往要经过数十次重复实验。 ” 实验需要人工饲喂玉米螟、飞虱、线虫等模式害虫, “ 湿度,温度要相宜,喂吃喂喝要及时,比照料小孩还细致。 ” 有时候晚上 9 、 10 点,她还要到实验室看看这些小家伙们的生长状况。有些害虫,比如蚜虫在实验室无法人工养活,就需要提着抗虫蛋白到处找虫生物测定,其中辛苦不言自喻。 “ 希望我们找到的新一代抗基因应用到生产中,有望替代或者对 cry1Ac 形成补充,缓解基因单一性造成的抗性和对农业生态的影响,为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郑爱萍为自己确定了清晰的目标,下一步,她计划在基于目前抗虫新基因基础上,在抗虫基因的设计上进一步努力, “ 就像剪衣服,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利抗病虫基因组合到一起,应用到生产中,最终实现产业化、商业化,有力解决重要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不发达地区的粮食问题。 ” 本文转自四川农业大学网站:2014-09-12 14:57:48 作者:张俊贤 来源:成都校区 http://www.sicau.edu.cn/news/news/2014/0912/21625.html
个人分类: 转载|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zhengaiping 2014-4-8 10:52
发布时间: 2014-03-19 发布者: yms 点击数: 119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11.7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玉米矮化病、二代和三代粘虫、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二代和三代粘虫、棉铃虫、蓟马、玉米茎腐病和褐斑病,山东、河南、河北兼顾玉米粗缩病;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纹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和灰斑病,注意二、三代粘虫;西北地区重点防控玉米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甘肃和宁夏兼顾大斑病。 (二)主要技术措施 1 .地下害虫 (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拌种或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 2 .土传病害( 丝黑穗、矮化病 )。 利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矮化病重的地区可用丁硫克百威拌种或包衣。 3 .玉米螟。 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杀灭菊酯等喷雾,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4 .玉米茎腐病。 选用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精甲霜、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等拌种或包衣可降低发病率,同时控制丝黑穗病,兼治根腐病等。 5 .玉米叶斑类病害。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叶面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酮、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再喷1次,但总次数不能超过2次。根据叶斑病种类对症选用药剂。 6 .玉米纹枯病。 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或剥掉基部叶鞘,可减轻发病,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施药间隔期为7~10天。 7 .玉米蚜虫。 盛发初期施药,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 8 .玉米叶螨。 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可选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氟虫脲、四螨嗪等喷雾,可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 9 .玉米粗缩病。 粗缩病严重发生区,避免小麦与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包衣或拌种;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 田间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杀虫剂,消灭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他害虫。苗后若喷施有机磷类药剂,不要与化学除草药剂同遇,两者要间隔7天以上。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 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 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破坏病虫害栖息场所,有效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白僵菌封垛技术。 在玉米螟化蛹15天以前,组织农民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 (三)种子处理。 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加强种衣剂质量监督工作,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四)诱杀成虫技术。 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组织农民使用杀虫灯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五) 心叶末期病虫防控。 在玉米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Bt、白僵菌灌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采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杀虫杀菌剂合理复配,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 (六)释放赤眼蜂技术。 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3~6个释放点,统一组织农民释放赤眼蜂2~3次,将蜂卡(放蜂器)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信息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4年小麦、水稻、玉米重大病虫害以及蝗虫、草地螟、粘虫、二点委夜蛾、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马铃薯晚疫病和柑橘大实蝇防控技术方案 http://www.moa.gov.cn/zwllm/zxfb/201403/t20140318_3818446.htm )
1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农户朋友有点怪
热度 10 lijlsdau 2014-3-16 18:14
为什么这样说我的朋友?这要从我认识的一个枸杞种植户说起。我是硕士,跟导师在宁夏做枸杞病虫害防治,常年在这里驻扎,自然也认识了一些农户。 但有一个农户很是奇怪,年近50岁了,确整天张罗着要做“ 有机枸杞 ”。每次去他那里都向我传授他的有机经验。什么有机经验呢,他不知从哪里看到的一些“ 环保酵素 ”的东西,把生活垃圾的发酵液喷施灌溉枸杞植株来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 刚开始我也信了,并在网上看了一些相关的传言,可美容,可防辐射,可改良土壤,可净化水质,可冲洗马桶,可防治病虫害.....说的如此神奇,搞的我也半信半疑,那么神奇的东西,怎么没有相关的研究论文呢。于是我就抓了一些虫子做实验,包括蚜虫、木虱、螟虫以及舞毒蛾,结果怎么样呢?虫子刚接触这种东西时,活动变得迟缓,可过了几天又开始大口大口的吃叶子了。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同时我也把这种结果告知了者为农户。他也没什么反应,继续做他的酵素有机枸杞。 2013年末,他给我打过电话来,说他的枸杞300多种农药药检全部通过。也太搞笑了,你什么农药都不施,怎么会有农药呢。昨天我去他家里,他告诉我他的“有机枸杞”价格能卖到60元/斤(正常枸杞价格在25元/斤),是庆祝还是惋惜呢,30亩地他仅仅收了1000多斤干果。在宁夏这面,枸杞如果管理水平跟上,枸杞干果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 我们就当这位农户1000斤果子都能买到60元(枸杞分很多等级,差的可能几块钱就买了)这样算下来,30亩地他总共可以收入6万,而常规农药防治30亩地,我们以每亩800斤计算,可以收入60万, 10 倍的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我现在硕士,在宁夏定点实验已经是第二年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有了那么一点点积累。看到这位农户这样在家里都反对的情况下“乱搞”,我也很是同情他,尽量去帮助他,告诉他什么是有机----“有机并不是不打农药,而是不施用化学合成农药”。他反而听不进去,来了一句“生物农药也是农药”,让我也不知说什么好。 不知他从哪里听说的“病虫害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与人不和谐。就让它们去吃,它们总有吃腻的时候”,或者“就留他一片地,让虫子放开去吃,它自会感知我的恩惠,口下留情”。他的思想似乎包含着某种神的感应,我是不能理解(可能信佛会支持他的看法,和尚防治病虫害的,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念念经它们就跑了,呵呵)。 这个农户有这么大的劲做这个东东,我也感到很是惋惜,干嘛不花这个经历去研发枸杞采摘机呢。呵呵,他倒好,一口否决我的建议“枸杞机械化采摘根本不可能”,这让我说什么好呢。昨天回到住所,我给他发了一些电子书籍,希望能在增长他的知识面的时候,扭转一下他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我看来他的想法天真可笑,能不能实现他所想要的这种和谐我也不能完全否定,走着瞧吧。 在你不了解某种事物的时候就没有发言权,就像转基因,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门外汉,既然我们不能分清是非就不要乱说话(撤销地震局的代表也是混混吧)。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原来题目“没文化真可怕”有点言重了,多谢各位老师的指导,特别是胡老师和ddsers的批评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4600 次阅读|18 个评论
越南水稻常见病虫害及IPM管理措施
liuzhanyu 2012-10-18 10:46
一、越南水稻常见害虫(13种) (1)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2)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3)三化螟( 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4)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5)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6)稻弄蝶( 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 (7)稻瘿蚊( Pachydiplosis oryzae Wood- Mason) (8)稻铁甲虫( Dicladispa armigera (Olivier)) (9)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 Thunberg) (10)大稻缘蝽( 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 (11)稻绿蝽( Nezara viridula Linnaeus) (12)稻黑蝽(Scotinophara spp.) (13)Nymphula depunctatus Guenee 二、越南水稻常见细菌性病害(1种) (1)白叶枯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Ishiyama)) 三、越南水稻常见病毒性病害(4种) (1)水稻黄叶病毒病RTYV(Rice transitory yellowing virus) (2)水稻草矮病RGSV(Rice grassy stunnt virus) (3)水稻齿叶矮缩病RRSV(Rice ragged stunt virus) (4)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SRBSDV(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四、越南水稻常见真菌性病害(3种) (1)稻瘟病( Piricularia oryzae Cavara) (2)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3)稻曲病( 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 五、越南常见稻谷种传病害(5种) (1)水稻恶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 (2)水稻叶鞘腐败病( Sarocladium oryzae ) (3)稻胡麻斑病( Bipolaris oryzae ) (4)Alternaria adwickii (5)Microdochium oryzae 六、越南病虫鼠害管理措施: (1)病害防治措施:喷施化学农药 (2)虫害防治措施:喷施化学农药 (3)田鼠防治措施: 稻田用薄膜圈围, 鼠笼捉鼠, 生态防控--蛇、鸟捕食。 如需转载,请注明。 如有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Email:liuzhanyu@zju.edu.cn
个人分类: 农作物病虫害|3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香蕉病虫害免费初步诊断
gggchilly 2011-1-8 19:29
为全国香蕉用户,植蕉户进行香蕉病虫害免费初步诊断 要求:从不同侧面或不同角度拍成照片,寄回 16618851@qq.com ,或者QQ在线答疑。 如果本人不可确诊之,则邀请全国相关权威专家答疑。
个人分类: 香蕉相关|3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麦病虫害防治重抓三个关键时期
tjm9518 2010-9-30 18:04
一年一度的秋播工作即将来临。日前,农技001工作室对江苏移动农信通用户开展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服务,徐州等地大量农信通用户发来短信,咨询相关问题。现结合农信通用户提出的问题和近年来我省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简要介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领和生产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我省小麦上发生面最大、需要普遍用药防治的病害是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发生也较为普遍;小麦散黑穗病在淮北和沿海等地发生较为普遍,但发病率一般不太高;小麦腥黑穗病在南部地区有扩大发生的趋势;小麦锈病在某些品种上发生较重;小麦根腐病、全蚀病在部分地区的部分田块有所发生。北部地区小麦蚜虫、麦蜘蛛以及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较重。 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生产上重点应在小麦播种期、返青期和抽穗扬花期这三个关键时期,做好药剂防治等工作。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主要做好抗病品种选用和种子处理工作。目前适合在我省大面积使用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赤霉病的抗性普遍不太强,但其中仍有较多品种耐病性较好,在病害易发地区应尽量选用耐病性较好的品种,避免使用高感病品种。淮南麦区,特别是射阳、建湖、宝应、金湖一线以南,一般应选用扬麦系列、镇麦系列、宁麦系列等红皮麦品种,沿淮地区宜选用对赤霉病抗性较好的弱春性小麦品种和淮麦23等淮麦系列半冬性品种,直播稻茬等晚茬口宜选用扬麦系列等春性小麦品种。目前生产上适用的对锈病、白粉病抗性强的品种较多。由于高抗病品种大面积应用,我省小麦生产上一般不专门用药防治这两种病害。生产应尽量选用对锈病、白粉病抗性好的品种,以减轻药剂防治压力。 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为系统侵染性病害,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病菌主要在小麦幼苗期侵入,到中后期发病。病菌一旦侵入苗体,难以用药剂控制。在这些病害易发地区,生产上应注意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适用的药剂有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最好先用登记用于小麦种子处理的专用拌种剂、种衣剂等。这些药剂对苗期纹枯病、赤霉病以及全蚀病等病害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今年沿淮等地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收获的小麦种子带菌率高、种子活力较差,容易引起死芽、苗枯和成苗率低等问题,用多菌灵等药进行种子处理,有利于控制病害发生,提高成苗率。近年来我省直播稻、机插稻面积大,水稻腾茬迟,小麦播种晚,出苗期温度低、出苗慢,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发生烂种现象。用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有利于减少烂种、烂芽,提高成苗率。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严格按使用说明用药,重点注意不盲目增加用量,拌种要均匀,播种后要做好盖籽工作,否则可能发生药害,导致出苗率下降。用这些药剂拌种,小麦出苗期会略有推迟,为正常现象。 北部地下害虫和苗期蚜虫发生较重的地区,宜用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这些杀虫药剂可以与上述多种杀菌剂混用,兼防治苗期多种病虫害。注意辛硫磷等药用量不能过大,否则也可能产生药害。以后在越冬前注意观察田间害虫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麦蜘蛛、地下害虫、蚜虫等病虫害达防治指标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 返青期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此期病害初起,麦苗植株比较小,药容易喷到麦株基部纹枯病常发部位,用药防治效果好。错过这一时期,麦株长高后再用药,药难以喷到麦株基部,而且病害发生加重,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常用药剂是井冈霉素。该药对纹枯病仍有较好的防效,但持效期较短,宜将其与丙环唑、苯甲丙环唑、己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混用。这些唑类杀菌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达20天左右,并对气温回升后易发的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有兼治作用,在小麦拔节之前使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小麦基部节间的高度,有利于减轻后期倒伏。 麦蜘蛛、蚜虫发生重的地区,结合防治纹枯病,使用阿维菌素、氧乐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克螨特等药防治麦蜘蛛、蚜虫、 抽穗扬花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防治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期施药,遇阴雨、大雾等有利于赤霉病发生的天气时,在齐穗期再用药防治一次。常用药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还可以选用甲硫咪鲜胺等药剂。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区和田块,加用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等药剂。蚜虫、黏虫等害虫发生较重时,加用氧乐果、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咪、吡虫啉等药防治害虫。结合防治病虫害,加用磷酸二氢钾、尿素以及复硝酚钠等肥、药,有利于促进小麦生长和灌浆结实,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危害,提高对病虫害的耐受能力。(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11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R的病虫害分布图(新代码)
热度 1 entomology 2010-4-17 13:48
按:由于maptools更新比较大,因此拙作“基于R语言的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图”(参见: http://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688 )中的R代码已经失效,这里面提供新的代码: #新代码: require(maptools) readShapeSpatial(pests) - pestmap summary(pestmap) br1 - c(0.002,0.031,0.068,0.101) rm - cut(pestmap$潜叶蛾,breaks=br1,labels=c(1:3)) cols - c(gray,blue,red) fgs - cols plot(pestmap,axes=T,col=fgs,main=柑橘潜叶蛾为害率, xlab=经度, ylab=纬度) legtext - c(0.003-0.031,0.031-0.068,0.068-0.101) legend(topright,bg=white, fill=cols,legend=legtext) #thigmophobe.labels(dat$jd,dat$wd,dat$lb) dat = read.csv(con - textConnection(lb,jd,wd 重 庆 市,106.3,29.6 浙 江 省,119.2,29 湖 南 省,111.3,28.1 江 西 省,115.9,28.2 湖 北 省,112,31 四 川 省,103,30.65 贵 州 省,106.5,27.1 福 建 省,117.8,26.5 广 东 省,113.2,23.5 广西壮族自治区,108.7,24.3 云 南 省,101.2,24.8 陕 西 省,108.3,34.1)) text( dat$ jd, dat$ wd,dat$lb,col=black) close(con) ###################################################### #旧代码: require(maptools) read.shape(pests) - pestmap attributes(pestmap$att.data) br1 - c(0.002,0.031,0.068,0.101) rm - cut(pestmap$att.data$潜叶蛾,breaks=br1,labels=c(1:3)) cols - c(gray,blue,red) fgs - cols plot.Map(pestmap,fg=fgs,ol=black,main=柑橘潜叶蛾为害率, xlab=经度, ylab=纬度) legtext - c(0.003-0.031,0.031-0.068,0.068-0.101) legend(topright,bg=white, fill=cols,legend=legtext) #thigmophobe.labels(dat$jd,dat$wd,dat$lb) dat = read.csv(con - textConnection(lb,jd,wd 重 庆 市,106.3,29.6 浙 江 省,119.2,29 湖 南 省,111.3,28.1 江 西 省,115.9,28.2 湖 北 省,112,31 四 川 省,103,30.65 贵 州 省,106.5,27.1 福 建 省,117.8,26.5 广 东 省,113.2,23.5 广西壮族自治区,108.7,24.3 云 南 省,101.2,24.8 陕 西 省,108.3,34.1)) text(dat$jd,dat$wd,dat$lb,col=white) close(con)
个人分类: R Statistics R统计|4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基于R语言的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图 R-based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of Citrus Diseases and Pe
entomology 2009-2-28 18:06
戴小华. 2009.基于R语言的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图. 江西农业科学, 21(4): 76-78. 摘要:本文运用 R 语言的 GIS 功能包生成了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图,结果发现: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形成的原因除了病虫害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多多少少与气候因子的空间规律有关; R 语言生成的病虫害空间分布图直观明显,作图质量和商业化 GIS 软件相比,并不逊色。如能结合 R 语言中强大的统计优势,并和开源 GIS 软件 GRASS 相配合, R 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病虫害的时空分析,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支持。 关键词: R ,柑橘,病虫害,空间分布,地理信息系统 Dai X. 2009. R-based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of Citrus Diseases and Pests in China. Ji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press. Abstracts: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of citrus diseases and pests in China were made with GIS packages in R languag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diseases and pests showed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not only due to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to the spatial laws of climate factors; R-based GIS maps are visually distinct, which quality was comparable to commercial GIS softwares. If combining Rs powerful statistical advantages and interconnecting with open-source GIS softwareGRASS, R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diseases and pest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ir integrated management. Key words: R, Citrus, Diseases and pests, Spatial distribution, GIS 全文 Fulltext 基于R语言的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图 可能由于出版印刷原因,pdf上的图严重失真,下面是原始图片 (original figures)。 R源代码如下(以蚧类为例)R Code (Scale as an example): require(maptools)#装载地图工具功能包 Load maptools read.shape(pests) - pestmap #读入中国柑橘病虫害的shp文件 Read the shp file of Chinese citrus pests and diseases attributes(pestmap$att.data) #查看该shp文件的属性表 View the atrribute tables of the above shp file. # 蚧类发生率分成三组并用不同颜色显示 The damage rates of scale insect a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showed with different colours br1 - c(0.015,0.035,0.055,0.074) rm - cut(pestmap$att.data$蚧类,breaks=br1,labels=c(1:3)) cols - c(gray,blue,red) fgs - cols # 生产柑橘蚧类为害率的空间分布图 Plot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scale damage rate plot.Map(pestmap,fg=fgs,ol=black,main=柑橘蚧类为害率, xlab=经度, ylab=纬度) # 图注 Legends legtext - c(0.016-0.035,0.035-0.055,0.055-0.074) legend(topright,bg=white, fill=cols,legend=legtext) # 标志各省市区名称 Label the names of provinces, cities and regions dat = read.csv(con - textConnection(lb,jd,wd 重 庆 市,106.3,29.6 浙 江 省,119.2,29 湖 南 省,111.3,28.1 江 西 省,115.9,28.2 湖 北 省,112,31 四 川 省,103,30.65 贵 州 省,106.5,27.1 福 建 省,117.8,26.5 广 东 省,113.2,23.5 广西壮族自治区,108.7,24.3 云 南 省,101.2,24.8 陕 西 省,108.3,34.1)) text(dat$jd,dat$wd,dat$lb,col=white) close(con)
个人分类: R Statistics R统计|4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江苏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tjm9518 2008-12-23 14:47
( 来源:江苏省植保站 ) 综合分析农作物病虫害越冬基数、 2009年作物布局、耕作制度与品种抗性及中长期天气趋势等因素,预计2009年我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将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两迁害虫、水稻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烟粉虱等偏重至大发生;稻曲病、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棉盲蝽象等中等至偏重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一、预报结果 1、三麦、油菜病虫中等发生 ( 1)赤霉病。气候型病害,2004年以来我省已连续5年发生程度在3级以下。预计2009年全省发生程度3级,沿江、苏南局部4-5级,发生程度比2008年+1~2级;发生面积1800万亩,比2008年+25%。 ( 2)麦类纹枯病。淮北地区秋季麦苗密度高,冬前生长量大,田间见病早;近几年维持在3~4级发生。预计2009年全省发生程度达3~4级,重发地区在沿淮、淮北,发生面积2100万亩,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与2008年相近。 ( 3)麦类白粉病。沿海北部、沿淮及淮北地区近年来连续3~4级发生。预计2009年全省发生程度3级,其中沿江、苏南2~3级,江淮北部及淮北4~5级;发生面积1800万亩,发生程度、发生面积略高于2008年。 ( 4)蚜虫。预计2009年全省麦穗蚜3级发生,略轻于2008年;发生面积2700万亩,与2008年相近。 ( 5)油菜菌核病。气候型病害,近几年连续2~3级发生,但田间菌源充足,主栽品种抗病性差。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3级、沿江、苏南4级,比2008年+1级;发生面积600万亩,比2008年+20%。 2、水稻病虫偏重发生 ( 1)条纹叶枯病。传毒介体灰飞虱冬前虫量显著高于常年;带毒率仍将超过12%大流行的指标;苏南、沿江等地感病品种比例高;水稻栽培方式复杂、秧田面积减少、秧田承载虫量大。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为4~5级,重发区在苏南、沿江地区,病害流行面积1700万亩,与2008年相近。 ( 2)稻瘟病。近几年淮南大部2级发生,沿海、沿淮及淮北局部3~4级;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大多对稻瘟病抗性差,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流行潜在威胁大。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为2~3级,局部4~5级,发生程度略重于2008年;发生面积1000万亩,比2008年+20%左右。 ( 3)纹枯病。常发性病害,每年在4级以上发生;田间菌源充足,高产栽培措施有利于病害发生。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为4~5级,发生面积3100万亩,发生程度与发生面积与2008年相近。 ( 4)稻曲病。2008年我省杂交稻和粗杆大穗型品种发生重,田间菌源充足。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为3~4级,发生面积1500万亩。 ( 5)白叶枯病。预计全省2级发生,其中淮南大部1级,沿淮、淮北及沿海局部达3~4级,发生面积200万亩,发生程度重于2008年,发生面积略高于2008年;如果夏秋季台风较多,发生程度将加重。 ( 6)黑条矮缩病。预计淮北、沿海、里下河、沿江局部达4~5级,其它地区1级,发生面积500万亩。发生程度略重于2008年,发生面积比2008年+25%。 ( 7)稻飞虱。褐飞虱连续4年4级以上发生,白背飞虱连续多年3级左右发生。2009年如果迁入条件和夏、秋季气候适宜,将达4级,苏南、沿江局部5级,发生程度与2008年相近;预计两种飞虱发生面积7500万亩次,与2008年相近。 ( 8)稻纵卷叶螟。我省已连续多年5级发生,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5级,其中,苏北4~5级,苏南、苏中5级,发生程度略轻于2008年;预计发生面积7000万亩次,与2008年相近。 ( 9)二化螟。冬前稻桩残留虫量大多低于去年。预计2009年全省发生程度为2级,轻于2008年,沿江及淮北局部3级;预计发生面积1250万亩次,与2008年相近。 ( 10)三化螟。冬前残留虫量较低,普遍低于去年。预计2008年发生程度为1级,沿淮、沿江局部2级,轻于2008年;预计发生面积250万亩次,与2008年相近。 3、棉花病虫偏轻至中等发生 ( 1)棉铃虫。2008年发生程度轻,残留虫量低;抗虫棉种植比例高,不利于前期发生,夏秋季气温偏高有利于后期发生,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2级,局部地区3~4级,发生程度比2008年+1级;预计发生面积450万亩次,比2008年+20%。 ( 2)盲蝽象。夏季多雨及梅雨期明显的年份发生较重,近几年为3~4级发生,呈加重趋势。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为3~4级、沿海局部5级,略重于2008年;预计发生面积1100万亩次,与2008年相近。 ( 3)枯、黄萎病。近4年沿海及淮北局部棉区均在3级以上发生,田间菌源充足,品种抗性弱。预计2009年在沿海、淮北等地3~4级,其他地区1级,发生面积150万亩,比2008年+30%。 ( 4)棉叶螨。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为2~3级,发生面积500万亩次,与2008年相近。 ( 5)夜蛾类害虫。地区间、年度间差异大,夏秋季高温干旱易暴发。预计2009发生程度为3~4级、淮北与沿海局部达4~5级,比2008年+1~2级;预计发生面积250万亩次,比2008年+25%。 ( 6)烟粉虱。设施栽培面积大,越冬场所多。预计2009年在淮北、沿海、沿江等地棉区4~5级;预计发生面积300万亩,比2008年+7%。 4、玉米病虫中等发生。 ( 1)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冬前虫量高,田间毒源充足,主栽品种抗病性差,预计2009年发生程度4-5级,沿海、沿淮及淮北半夏玉米5级,发生面积230万亩,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与上年相近。 ( 2)玉米螟。2008年发生程度2~3级,主产区残留虫量低。预计2009年2~3级发生,沿江局部4级,预计发生面积750万亩,与2008年相近。 ( 3)纹枯病。预计2009年中等发生,发生程度较2008年+1级;预计发生面积150万亩,较2008年+10%。 5、东亚飞蝗偏轻发生。 由于秋蝗残留面积与残蝗密度均较上年同期低,主要蝗区河湖水位正常,与上年相近。预计 2009年重点发生区域为微山湖与沿海北部等蝗区,发生程度为2级,局部3级,发生程度与2008年相近略轻;预计夏蝗发生35万亩,比2008年-20%左右。 二、预报依据 1、发生基数。灰飞虱冬前基数高,10月上中旬调查,穗期稻田百穴虫量100-500头,苏南、苏中局部1000-4000头,与大发生的去年同期相近,显著高于常年。烟粉虱,沿海、淮北等地冬前大棚见虫普遍,早栽定植蔬菜百叶成虫2000-20000头,低于去年同期,显著高于常年。二化螟、三化螟冬前残留虫量普遍低于去年同期,二化螟亩残留虫量大多在100头以下,仅沿江、淮北东部及沿海局部200头以上;三化螟大部分地区难以查见。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等田间残留菌源量大,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玉米粗缩病毒源充足。 2、栽培因素。一是主栽品种抗性不强。苏南、沿江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苏北感稻瘟病品种以及苏中、苏北感水稻黑条矮缩病品种种植比例大,有利于这三个病害在相应区域的流行;水稻品种均不抗两迁害虫;小麦主栽品种不抗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感病品种比例高;棉花主栽品种大多不抗枯、黄萎病;玉米品种普遍高感粗缩病。二是在田作物种类多,为多种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有利于种群增殖。稻麦免耕及套播面积大,水稻栽培模式多样化,播栽期长,生育期差异大,氮肥用量大等,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直播与迟熟品种种植面积大,生育期迟,有利于后期两迁害虫滞留危害。三是冬季设施栽培面积大。烟粉虱、蚜虫等害虫越冬场所扩大,加大了来年发生基数。四是多年连作,有利于枯、黄萎病以及土传病害的发生。 3、天气情况。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冬季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总体比去年冬季暖;明春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偏暖幅度低于2008年春季。今冬明春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江南大部偏少;其中,冬季江淮大部、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等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春季黄淮、江淮北部等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尤其是黄淮东部等地偏多2-5成。明年夏季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南至江南南部、黄河至长江之间。冬春季我省气温总体偏高,有利于多种害虫的越冬存活;春季及夏季我省降雨偏多,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棉花枯、黄萎等病虫的发生危害。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4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豆病虫害拾贝
陈井生 2008-7-29 13:54
大豆病害较多: ① 大豆胞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 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 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省 ( 自治区 ) 。 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 ② 真菌病。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他靠轮作法防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 。 ③ 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 。 ④ 病毒病。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 此外 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 目前发现的病害有 30 余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大豆锈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在南方发生较重。北方春大豆区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胞囊线虫病发生普遍。大豆病毒病在各大豆栽培区都有发生。 为 害大豆粒荚为主的有:紫斑病 Cercospora kikuchii 、轮纹病 Ascochyta glycines 、赤霉病 Fusarium avenacearum(Fusarium roseum 、 Fusarium semitectum) 、荚枯病 Macrophoma mame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ycines 、黑痘病 Sphaceloma glycines 。 叶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 Peronospora manshurica 、灰斑病 Cercospora sojina 、褐纹病 Septoria glycines 、黑斑病 Alternaria brassicae var.phaseoli Alternaria fasciculata Alernaria tenuissima 、锈病 Phakopsora pachyrhizi 、白粉病 Erysiphe polygoni 、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 glycinea 、细菌性斑疹病 Xanthomonas phaseoli var. sojense 、大豆花叶病 Soybean mosaic virus(SMV) 等。 茎秆部病害有: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黑点病 Phomopsis sojac(Diaporthe phaseolorum) 、纹枯病 Pellicularia sasakii 。 根部病害有: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猝倒病 Pythium debaryanum 、枯萎病 Fusarium bulbigenum (F.oxysporum) 。 根疫病 Phytophthora magasperma var.sojae 是美国的主要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是检疫对象。
个人分类: 大豆|512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