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五行理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五行哲学理论在计算智能体上的应用前景【序】
热度 1 peizhenfly 2017-2-8 11:57
当我们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五行理论观念,很自然觉得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或者中医理论中才是合理的,但五行理论经过千年的发展,其中的一些系统理论和分类观点还是值得计算机学术界关注的。 首先五行是将一个系统内的各个部分组成分为五个大类,并且是将“自我”包括在内的分类法,是从一定观点出发,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不仅仅是依靠存在物的客观事实来确定的分类法。五行理论包含的相生相克,其实是包含“自我”的系统论。“自我”作为一个系统中的部分,必然与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发生“生”“克”的关联,可分为四类“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生我”代表在系统内其存在是促进我的发展,存在是条件、实物、属性、事务、定量等等方面,其涵盖范围比较广。 “我生”代表在系统内我的存在能对其提供有利环境、具有促进作用的其他存在。 “克我”代表在系统内其存在制约着我的发展的其他存在。 “我克”代表在系统内我制约着其发展的其他存在。 其实我们所谓的客观并非绝对的客观,也不会有绝对的客观,量子力学中的“ “ 波函数坍缩 效应” ”即是对人们以往绝对的客观理念的驳斥,有观察即有影响观察到的结果,观察到的事实也是由观察的方法决定的。然而五行的分类法确实将“观察者”包含进入分类系统中。 所以计算智能的开发实现,想要真正形成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部件,成为系统的智能部分,有必要形成五行的分类观点,和一定的五行系统理论。说到现在,没有讲到五行理论能得到计算机领域应用的观点,下一篇将着重讲述。
个人分类: 哲学|1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的“食品相克”农业专家弄明白了吗?
zhanghuatian 2013-1-2 19:12
在中医里,相克包括但远不止“你死我活”的“互相克制”或“互相克服”的意义,而是更多有相互制约、相互反弹、相互断裂、相互无用、甚至还有相反相成等等多层意义。中医的“相克”理论方法来自律历(特别是传统历法)的五行理论方法。看看律历历法就可知道,相克意义极为丰富,不能望文生义以为“克”就是“非你即我”的“负面”意义。 说到食品“相克”,其意义不仅是极端的同吃两种“相克”食品会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更还有“相克”食品是否发生“彼此抵消”或“相反相成”等等作用。 简单举例:单吃大豆或单吃姜,都是足够极端的“阴”或“阳”之饮食,因而有些人可能发生不适甚至过敏;然而,把那两种彼此“相克”的食品混在一起吃,就可达到互相反弹而实现阴阳平衡的作用,即帮助饮食敏感的人能吸收营养的同时而避免发生不适或过敏。 跟中药没有“一方治天下”的道理一样,食品也没有或也做不到“一谱治天下”,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一些食品是否“相克”而发生不良作用或良好作用,没有通用所有人的一个食谱,而是全看具体个人的体质健康状态等各方面条件如何。如果真要做那种严格的临床实验,那么,至少必须保证所谓“样品”的对象人员在饮食方面的体质健康状态等各方面条件都必须相同、不然就不可比了。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人在饮食方面的体质健康等各方面条件都是相同的呢? 中医借用的五行之“相生相克”理论方法有普遍意义,饮食健康方面也不例外。问题在于,应用那理论方法必须结合具体实际而不能泛泛而谈地一般化、标准化。现代社会了,可人还是人,还要吃饭、还是要医疗保健。因此,讲讲“食物相克”是有益甚至是很必要的。问题是怎么个讲法,--- 至少,必须克服纠正一些专家望文生义的理解。 认为“食品相克”是中国特有概念也是胡扯,在西方国家,“食物相克”也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且也有个专门术语言称呼它,譬如英文叫作“Incompatible-Food”,直译是“不兼容食品”,即两种以上的不同食品混起来食用可导致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或疾病问题。 在西方国家和西医基本观念里,“未病”和“病”是截然分开的,因而“食品”和“药品”也是截然分开的,结果,有关部门就不把“食物相克”当作医学方面的“保健防病”的问题来对待,而当作工商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对待。在那种学术思想影响下的典型做法:药品检测监测药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兼容”,即必须包括该药品跟其它药品和跟哪些食品是否有不兼容问题;而对食品的检测监测,则几乎就是单个产品作业,就不考虑是否存在跟其他食品的不兼容问题,反正是吃了某单个食品没发现严重过敏和没发生疾病,就是“安全食品”了。中国的所谓专家不也是这样吗? 科学家还告诉我们有很多疾病的病因并不明确,所以为了安全我们还是谨慎一点好,毕竟在科学没解决一些问题之前,我们还是要活着的。对于中医认识到西医认识不到的一些问题,不见得都是愚昧的,专家们的崇洋媚外的论调是不是应该改一改?
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员谈打通任督二脉的亲身感受
热度 25 xupeiyang 2012-5-25 09:20
  通督学员感受真气运行玄妙经过   培训班学员、某三甲医院负责人在培训的第4天“通督”。5月24日,这位年近50岁的学员向记者描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感受:“我练习到第二天时静功守丹田,但身体还是没什么感觉;到第三天中午时肾区发热,全身舒畅,到了晚上就出现头热、身热、头内响的情况;第四天时脑中出现水开声,以后以呼若细沙流温养丹田。这时老师说,我已经通督了。”   某藏医院院长则在培训后的第5天“通督”,他说“那天下午开始,我感觉有很多蚂蚁从脸上不断地往百会爬,头很痛,然后这种感觉渐渐消失。另外胸椎处像是针刺般难以忍受。”培训中,职称最高的一位西医博士生导师在第8天终于“通督”。对于“通督”前夕的感受,他记忆尤深:“就是觉得双肾炽热,沿督脉上行,晚上上行到头部,头部像被箍住、感觉非常重闷。”   他们直言中西医区别于西医是建立在人体解剖知识基础上的医学理论、实证认识实体的方法,中医是形象地通过哲学的思辨去把握实体的,实践上依赖纯粹经验,通过临床观察、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因此中医理论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思辨性。对于此次“通督”,这些学员的普遍感受是切身感觉到了真气运行的玄妙经过,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的神奇,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存在,进而对中医产生了信心。 打通任督二脉的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574203.html 甘肃卫生厅长回应打通任督二脉称并非武功绝学 从中医上来讲,打通任督二脉只是让气血更加通畅,身体更健康而已,并不是什么武功绝学。 http://news.sina.com.cn/s/2012-05-23/191524466425.shtml 视频:甘肃卫生厅长称打通任督二脉非绝学 http://video.sina.com.cn/p/news/s/v/2012-05-24/184861757731.html 真气运行学培训班(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 10月13-21日 兰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574312.html 甘肃卫生厅厅长刘维忠:愿用政治前途换中医发展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2/05-26/3917240.shtml 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中称,“甘肃人穷啊,医改摸索点传统的、简单的方法,包括食疗、无药治疗(锻炼、针灸、刮痧、真气运行等)方法治病。” 刘维忠称,现在已经有了初步效果,卫生部年鉴统计,连续2年全国平均住院费、门诊费除西藏外甘肃最低。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9940 次阅读|33 个评论
五行理论和太极拳
热度 1 longfo 2011-6-18 10:08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 尚书 》的《 甘誓 》与《 洪范 》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 左传 》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着物质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什么是五行   在中国古代哲学所记载,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是金、 木、水、火、土,而它们之间也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 五常 。 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   右图为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冲图解(五行相冲就是五行相克) 五行与太极   金为阴(克火之阳柔、合土之阳刚),水、木为阳(生水之阳刚、补木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水为阴(克土之阳柔、合金之阳刚),木、火为阳(生木之阳刚、补火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木为阴(克金之阳柔、合水之阳刚),火、土为阳(生火之阳刚、补土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火为阴(克水之阳柔、合木之阳刚),土、金为阳(生土之阳刚、补金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土为阴(克木之阳柔、合火之阳刚),金、水为阳(生金之阳刚、补水之阳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综合而论,各场合为人之道,也尽赘述其中。如果将其中的各潜在制约因素和变化规律延伸到心理领域,则内容会非常深刻而有社会实用价值。唯注意需要在严谨的推理和观察归纳基础上的拓展心理领域的学术知识,且一定要与12星相、12生肖、以及网络流行常见的几元答案心理测试题区分开来,前者目的是为了无限拓展而去细分出确切心理知识,而后者则是为了方便区分人群为目的,简单从形式主义上简单作的算命类推论。 以上是五行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那么五行理论和太极拳有什么具体的关系呢?太极拳的运动规律除了符合阴阳理论以外,还符合五行运行规律。前面我们讲到,太极拳运动的动作,大部分都是阴阳分开的,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前有后,然而这些运动方式都是二元性的,无法形成立体的运动轨迹,也就很难实现技击的威力,要想达到立体的运动轨迹,就要加入五行的运动规律。 五行的运动规律在太极拳中是这样的:前、后、左、右、中。阴阳理论只涉及其中两个,但是五行运行规律就涉及到了所有这五个方位。每个动作都要兼顾前后左右中,这才是太极拳运动的奥妙所在。所以,太极拳的练习是很缓慢的,要明确每个动作的五行方位和五个点身体所在部位,区分好这五个部位,就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动规律给予运动,这才可以更好的完善太极拳运动,实现健身和技击动作的完美结合。 我就前进、后退、左行、右行和中正讲一讲。前进的方法:微微抬起前进脚的脚尖,后脚跟擦地,以后脚作为源动力,驱动前脚向前擦地滑出。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平行并排;后退:后脚脚尖点地,前脚脚掌抓地,后脚迅速后撤,前脚顺势回撤;右行:右脚脚跟擦地,左脚作为源动力,推动右脚前行;左行同右行,左脚右脚互换;中正:太极拳的最重要的动作,就是要求不偏不倚,中正安舒。每个动作都从中间出,每个动作都从中间回,这是太极拳的最基本要求,这样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也就是常说的中线理论。
2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发展中医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热度 2 tingyy 2011-2-22 11:44
中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医学。中医的发展有几千年了,但是情况是非常不好的,特别是近代中国中医的发展几乎是负值。以至于今天很多人都担心中医会不会消亡。中医发展缓慢的内在原因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停滞。分析起来产生这种状况可能有三种原因。第一种原因:中医理论是外星人传授给古代中国人的理论,它太深奥了以至于现代科技还不能理解那些“阴阳五行理论”来说明的中医。所以今天我们还停留在要靠古文的“易经”和“黄帝内经”解释上来发展中医。那些精、气、神、经络连现代科学仪器都无法测量,传授中医知识的外星人的科学技术要超前于我们大概有几十万年吧?第二种情况:中国人的智力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今天的中国人连几千年前的古人写的东西还理解不了,更不用说发展这些理论了。第三种原因,中国人自己把思想禁锢起来了,不敢对“易经”和“黄帝内经”这些被尊为经典的思想和理论进行触动,更不用说超越了。所以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提出一些对中医发展的奇谈怪论,如说:中医只有以“师徒相传”的方式才能培养出来,现代医学院校只能培养假中医;中医学子必须背诵古文的经典,靠脑子记住中医药方才能成为中医师;中医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比逻辑思维要高级得多,所以现代科学技术不能应用于中医;……等等。提出这些观念的人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以外,大都出于对传统中医的迷信,这个迷信与宗教迷信一样不允许人们对经典产生任何怀疑和超越。 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思想的禁锢才是中医理论发展缓慢和停滞的根本原因。如果黄帝能够活到今天,他一定不会因为现在的中医还在把文言文的“黄帝内经”作为经典加以供奉而高兴。他会大骂你们这些不长进的子孙,几千年还没有把一本书读通,更不用说创新发展了。当然像张悟本、李一之流的打着中医幌子的骗子,和那些想靠祖传秘方混饭吃的所谓中医们,他们最希望把文言文的“黄帝内经”等这些中医经典供奉起来,不容改动。这样没有几个人可以弄懂中医是什么,他们就可以有市场了。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可以证伪的。也就是说真正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当然也包括人体和疾病)的近似描述,在任何条件下都绝对正确的科学理论是不存在的,那是宗教的理论,不是科学。我们说中医是科学的,中医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也就包括中医理论需要改进和发展。 中医是在“易经”为代表的,以阴阳五行原理为核心的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它已经被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是一门科学的医学。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医从医学理论到诊治方法都是完美无缺的、不需要改变的。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么伟大的科学理论在实践中都需要改进和发展,何况仍然以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提出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中医了。的确由于中医几千年来积累的医药理论、诊治方法、医药文献、药方等都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来描述的,它们与现代科学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描述方法的确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医的古代资料时,必须要以阴阳五行理论来理解和整理它们。这并不是说中医必须用、而只能用阴阳五行理论来描述。阴阳五行理论在几千年以前连算盘都没有的时代当然是描述人体以及自然等复杂的、变化的、非线性系统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科学家已经有了电子计算机这样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也有了一些能够描述复杂系统的科学理论。为什么我们还必须要死抱着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来作为中医的唯一的描述理论呢?有的人说:离开了阴阳五行理论,中医就不是中医了。他们是要把中医当成文化遗产来保护起来,而不是要发展中医成为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现代医学。目的不同当然所走的路就不同了。老百姓更加需要的是能够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现代中国医学。 在古代的社会科技条件下,中医只能够使用对硬件条件要求很低,而对医生要求很高的“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使用阴阳五行理论和经验来开药方。如果今天的中医仍然死抱着阴阳五行理论,坚持只使用原始的“望、闻、问、切”和经验药方来诊治疾病,拒绝使用现代科技技术和手段。那么中医最终就会被老百姓放弃,而从医院走向博物馆,最后成为真正的文化遗产。所以发展中医首先需要的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建立和发展新的中医理论。否则具体的中医发展工作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劳而无功了。
个人分类: 中医和养生健康|3222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