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表现主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热度 20 qpzeng 2011-4-21 21:25
犹太人不仅最会赚钱,而且最喜爱读书。 在以色列,阅读已成为全体国民的习惯和嗜好,表现在 图书出版数量多,人均拥有图书馆比例高,读书速度快! 以色列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2000余种,公共图书馆及大学图书馆共有1000多座,每40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多达100多万个,占以色列总人口450万的四分之一,14岁以上的国民平均每人每月就要读完一本书。 据《圣经》记载:“ 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 ”!犹太人的崇智仅次于敬神,他们十分重视教育,在中世纪就消灭了文盲。如今,以色列的文盲率也仅有5%。犹太人特别重视学校建设,在《塔木德》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 14岁以上的以色列公民接受教育的时间平均为11.4年,每4500人中差不多就有一个教授或副教授。 在二战后的40多年里,美国科学家共有125人次获得诺贝尔奖,占全世界获奖人数的50%以上。令人惊讶的是,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约有一半是犹太人。 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全世界获奖者中有22%是犹太人! 在 思想领域 ,基督教之父斐洛、近代无神论先驱斯宾洛莎、马克思、弗洛伊德、胡塞尔都是犹太人。在 文学领域 ,有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等。在 艺术领域 ,尤其是音乐领域,有门德尔松、梅耶贝尔、奥芬巴赫等。在 自然科学领域 ,杰出的犹太科学家有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计算机先祖冯·诺依曼、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奠基人波尔、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 犹太人能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多有建树,固然与其民族性格、生存环境和奋斗历史有着重要渊源,但也与他们擅长从书中吸取营养不无关系。 只要你到过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等城市,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以色列人几乎都是从喝一杯咖啡和看一张报纸开始自己充实的一天。许多以色列青年常常整天流连在幽静的书店或图书馆,对他们来说读书是最好的精神享受。 以色列每年都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而每年春季还有专为以色列人自己举办的“希伯来语图书周”。 一个高素质的民族,必然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知识的获取既来自教育,也源于自学。 读书可以让人博学,读书也能使人睿智;读书能让博学者“ 兼容并蓄”、“触类旁通”,读书也能让初学者“醍醐灌顶”、“心领神会” 。 因此, 人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应该蔚然成风。 我们的先辈历来重视读书,只不过读的是“四书”、“五经”,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状元、榜眼、探花、举人、秀才之类都去当官了,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划时代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这说明一个道理,书不能乱读,也不能乱用。 当代也有许多大学者去做官的,但更多学者还是安心做学问,况且乱读书的人似乎不多,倒是不读书者众。作为学者, 我们应该读哪些书呢? 在我看来, 学者们除了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外,理科人要多读文科书,文科人要多读理科书。道理很简单,没有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学者都不是好学者! 拿我们在科学网上写博客的学者来说, 学文科的不妨看看一些科普文章,学理科的可以了解一点人文知识。在阅读中学习,又在写作中运用。 我过去不太重视专业以外的阅读,人文底子尤其薄弱, 经过十个月来的写博,仅存的那点“陈词滥调”已被彻底“掏空”,深感阅读“充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一本《中国读书大辞典》。不瞒各位说,我已经列出了一张“必读书”清单。我准备每天花一小时读书,一年就能读365小时的书! 事实上,我在科学网写科普文章,无一没有读过有关的专业书。诚然, 我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写博,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和素质历练! 我曾经有一种说法:“ 写博客对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因为它 让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对人对事的观察变得细致入微! 我现在仍然坚持这种看法!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今书是不缺的,缺的是读书的风气、读书的坚持和读书的用心!如果我们的茶馆和咖啡厅能成为读书的场所,如果我们的老人、孩子和青年人都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那么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将发生重大改观!  
个人分类: 名人轶事|5271 次阅读|45 个评论
病中的孩子
pingguo 2011-2-28 11:52
病中的孩子
蒙克 病中的孩子 都说母亲眼界开阔 她要用女儿的眼睛看世界 可我的母亲,只注视着我 用她的眼睛注视我 还用我的眼睛注视我 都说母亲的爱博大 她要用女儿的心去爱 可我的母亲,只爱着我 用她的心爱我 还用我的心爱我 都说母亲获得了从未有的智慧 大自然无声地交到母亲手里 可我的母亲,只渴望拯救我 用她的心拯救我 还用我的心拯救我 如今,病在我的肌肤 在母亲,就到了骨髓 在我梦见天使之前 母亲的心,化为了天使 2011-02-02 爱德华·蒙克(1863-1944),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父亲是位医生,笃信基督教。幼年丧母,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童年时代的不幸对其一生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蒙克说:“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并且他们伴随我一生。” 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在于“借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在印象主义中得到充分表现的自然主义被放弃,而取其简化的手法,并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加以发挥”。表现主义艺术家反对以理性方式作画,认为这是违反精神的一种罪恶。 蒙克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刻意捕捉人物的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 《病中的孩子》(1886年,蒙克去世的姐姐苏菲的肖像画),蒙克通过这一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在这一切的背後,我们还可以看见那个“世纪末”的景象,那种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生命的焦躁和无奈交织在一起。蒙克作品的惊人表现力量来自于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蒙克的画是用整个心灵来创作的。
个人分类: 诗歌|5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