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古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孔庙快睹门前的朽木
热度 2 zhengyongjun 2020-8-10 21:17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2430 次阅读|5 个评论
九华山两日游(7):古树幽情
xucq45 2017-10-11 08:02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国家 AAAAA 级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悠久,自然景观奇丽。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有九十九峰之称。大诗人李白等人游览此山时,曾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名句,九华山因此得名。 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九华山的苍松翠岭之间,散落百座风格各异的古刹梵宇,其中国家级重点寺庙 9 座,分别是化城寺、月身殿、祇园寺、百岁宫、旃檀林、甘露寺、上禅堂、慧居寺、天台寺。 (摘选于百度) 我利用暑假空闲时间, 今年 参加了九华山散客两日游。 第 1 天的线路:合肥 → 皖南 300 村 → 佛香阁 → 九华街 → 祗园寺 → 化城寺 → 净洁精舍 → 上禅堂 → 肉身宝殿 → 地藏禅寺 → 旃檀禅林 → 百岁宫 → 天然睡佛 → 自由活动。本人是无神论者,在其他人忙于烧香拜佛之时,我主要拍些外景。 第 2 天,大多数继续参观寺庙,我和另外两个年轻人则到天台山景区 欣赏自然风光。 7. 古树幽情 在 滴水观音附近有一颗古树,上面长满了一层绿色的苔藓,给人一种幽静和久远感觉。俯望,可朦胧看到远处的九华街。 九华山两日游 (1)皖南300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79259.html (2)祗园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79292.html (3)化城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79433.html (4)旃檀禅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79641.html (5)鲁智深和手机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79750.html (6)九莲素斋馆和滴水观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0006.html (7)古树幽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0103.html (8)肉身宝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0282.html (9)地藏禅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0655.html (10)百岁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0771.html (11)雨中睡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0935.html (12)索道上山观奇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1117.html (13)徒步上山观雾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1603.html (14)对面远望观音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2586.html (15)观音峰奇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2848.html (16)天台峰和一线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3022.html (17)雾海云山索道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82848.html (18)雾漫九华街,归程飞晚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083109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河川偶得四首
热度 1 xin 2017-7-12 17:15
前序:入伏首日,吾与诸君十余人,乘车考察怀柔宝山镇郑栅子村。观山势峥嵘,群翠连绵,小溪潺潺。古榆苍茂,老宅沧桑,有历史感。正值酷暑,中午略饮自酿烧酒,三两有余。 饭后,走颠簸山路,去友人家探望其母。中午酷热,兵困马乏,同行人皆在颠簸瞌睡。而吾观窗外,山体雄浑,草木旺盛,有大气象。瞬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文思泉涌,作四首拙诗以抒胸怀之志。 诗一·时光如昼 燕山运动造山起,万古江河自风流。 显山露水皆本色,人生百年休要愁。 万里长城今犹在,参天古树立源头。 人生苦短随它去,劝君莫留杯中酒。 诗二·自然恒幽 昨夜山中起风雨,今日山石滚清流。 正午徒步访古寨,旧宅湮没盛草中。 恰逢千年老榆树,枝繁叶茂披红绸。 绕村小溪若有无,远听近闻趣味浓。 诗三·野趣横生 天河之水何处来,重山叠翠万涓流。 青年外出老人守,白云低垂意悠悠。 古村古宅有古韵,绿水绿山无忧愁。 城乡协同新土地,继往开来大计筹。 诗四·物是人非 山势陡峻露白石,古柏叠翠如锦屏。 地表崎岖堆黄土,高粱谷物乡村景。 山村老宅傍古树,世事沧桑人未还。 一年四季好风景,芳草侵道无人行。
3328 次阅读|1 个评论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Mech 2016-10-19 09:3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命名于八十年代末,此前是建于六十年代初的植物园。我们走了比较平坦的南部包括八一水库,北部的龙潭风景区没有去,似乎需要爬山。天气很阴,一度还下了大雨。 植物园东门入门大道两边的树很奇特,称为白千层。 有棵千年古榕树,颇有盛名。 其他植物风景也都可观。 最 南部是八一水库,现在也改造为景区了。中间建有知鱼亭,楹联为 曲亭闻啼鸟,白鹭翩跹追鱼跃 廻阑拾落英,碧桃缤纷化蝶飞 水中确实有鱼。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9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的古树名木
热度 1 qingshanke8278 2015-11-25 16:14
古木林立,古柏参天,让帝都北京充满了神韵,实现了“天人合一”。北京的古树以侧柏最为神灵,是北京的市树。而侧柏正是“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盘古。侧柏通天达地,四季常青,千姿百态,是我中国人的“祖神”,故世代立庙祭祀。诗云:若问我祖何处寻?侧柏树下寄哀思!
59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新农村梦》之文章18:一座古祠堂、两棵古树、三座古石拱桥
eugenef 2014-8-9 03:42
页首照片:家乡的方氏祠堂 一座古祠堂、两棵古树、三座古石拱桥 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是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就是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最后手里一个也没有剩下。道理我想也很简单,就是保护和积累的重要性。将这个道理延伸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上来,就是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不仅要创新突破,更需要保护农村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我们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从创立到发展、建设和保护的一个村庄,在经过历史长河洗涤后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物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确立和持有保护村落历史和文化的观念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问题,也可以说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在德国看到过各种各样的教堂,有的明亮,有的素雅,有的富丽堂皇,以及各种各样的包涵现代技术的桥,但在我眼中却都没有家乡的那座古祠堂、那两棵古树、三座石拱桥对我有吸引力。 一座古祠堂 我的老家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祠堂,叫方氏宗祠。据淳安县文联何春耕主席在《我的老家》中的介绍,方姓的始祖是西汉末年的方绂,他的三个孙子方侪、方储、方俨在东汉和帝刘肇时同朝为官,因朝廷风波险恶,方储和方俨两兄弟避进山越,卜居现如今的瑶山乡琅川村。传至方肇,见此地两溪川流清且涟漪,澜纹似琅,遂名“琅川”。搜搜百科对方储有如下介绍: 方储(?—93年),字圣明,歙东(今淳安瑶山琅川村)人。聪颖博学,曾注释《孟氏易》,知天文五行,精占卜之学。东汉建初四年(79年)举孝廉,授郎中。 方储是否真的来到了琅川落脚?如果是真的,方储当初是如何来到这个地方的?又是如何建立和繁衍了这座村庄?久远的历史,带给我许多疑问,我很难查证。如果是的话,方氏宗祠中那么多粗壮的梁栋、村口那五六百岁的苍柏、以及以方姓为主要姓氏世代繁衍的琅川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千年前的琅川两溪川流清且涟漪,澜纹似琅,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今天的我已无从想象。小时候爸爸给我们讲他们儿时下河随便就能捞很多很多的鱼;爷爷曾经给我们讲,我家原来的老房子是建村时所建的三座房子之一。今天我才理解爷爷为什么一直反对把老房子拆掉了重盖。昔日的美景,只留在了故去人的记忆中。琅川,您的身世还是个谜!但是我相信,老家朴实的乡亲们对方氏宗祠的保护和修缮,让我们的后代永远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 古祠堂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是我现在才知道的事情,它带给我的更多是童年的乐趣。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古祠堂延续着每年春节过年连续三天闹元宵的戏曲节目,每年我都要提前拿着自家凳子在祠堂里找一个适合位置看戏。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和伙伴们在人群里捉迷藏,一起在门口放鞭炮,可高兴了。祠堂门口街道两旁汇集了乡里的各路商贩,有卖棉花糖的、有卖各种水果的等,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贩卖各种新式玩具的,这个在平时很少见。过年时,我和伙伴们都或多或少有点压岁钱,所以每年来这里的商贩都可以赚个满钵。平时这里也会放映下乡电影,但没有元宵节这么热闹。另外,村里有重大议事讨论活动,村民一般都会汇集到祠堂去讨论。对我来说,我们村的那座古祠堂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童年快乐;而对于长年生活在村里的乡亲们,它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心灵上与自己祖先交流、内心审问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过失的地方! 如果说西方的教堂很普遍,而在中国更普遍的则是农村的祠堂。中国有百家姓,每个姓都有一个发源地。中国有多少个农村?有多少座古祠堂?请把我们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神圣祠堂保护好吧! 两棵古树 我的家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进村公路旁的那两棵百岁古树。离村还有两里路就可以依稀眺望到他们在那里欢迎你,像是盼望游子归来的父母。两棵树中,一棵是翠柏(约520岁),三人合手也抱不拢,另外一棵是樟树(约220岁) 要小一些。 两棵古树 夏天,清风阵阵,古树给路人带来阴凉,所以老乡和远方的客人们都喜欢在这里逗留小憩。树叶也配合着风劲,发出沙沙欢快的节奏声,赶走了大家烦闷的心情。在这里,老乡们互相打听彼此乡情,或打听亲戚状况,或说说农作物长势,交流交流耕种经验,气氛轻松欢愉。听着老乡们的畅谈,如果再配上一杯茶就更合适了。 经历百年风霜,古树们始终屹立在那里像一对年老和蔼的夫妇远远地迎接着进入或离开村庄的人们,它比高速公路上地域交界处的“欢迎您来到某某市/县!”来得儒雅和风度多了,他们是我们村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棵古树高大和青翠,给您的眼睛带来的始终是一种超越一切的清新感,是一种力量,一种沧桑。古树就像两位耋髦老人,边上古老的桂花树就像古树的丫鬟,每年农历八月都会送上浓郁的桂花香,远远地就可以闻到。如果您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浓郁的花香会立刻解除您的辛劳,随风飘来的阵阵香气像古树发出的轻轻召唤:欢迎您来此做客!如果您是准备出远门的乡亲,浓浓的花香可慢慢冲淡您恋恋不舍的乡情。古树为证,这是一个有历史深厚、情谊浓浓的小村庄。 古树带给我们的还有乡亲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2009年因为父母在家翻盖新房遇到了事故,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尽心尽力地帮家里料理善后。那年年底回家过春节,妈妈认为是我和父亲八字不和,坚持要我认这两棵古树为干爸和干妈,我不愿反驳妈妈,在一个天色朦朦亮的清晨,我在堂亲大哥的帮忙下完成了对干爸、干妈的认拜仪式。从此,我对树木有了另外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感谢我的妈妈,帮自己的亲生儿子寻找了这样的好干爸、好干妈。 对两棵古树保护的规划愿景 我的干爸和干妈有非常多的干儿子、干女儿,而他们的繁茂,寄托着成千上万干儿子、干女儿的人生幸福。每年碰到农历节气,都会有乡亲们前来祭拜,香火很旺。但是隆隆鞭炮声后剩下的祭拜牲品、燃烧的蜡烛和鞭炮燃放后的垃圾也让我这个干儿子觉得困扰。2010年回去的时候,古树树根周围的土台子已经做了一些修葺,比如垒了混凝土墙,临河高崖周围围起了混凝土矮墙以防人们不小心摔倒或掉下去。但是,见识过国外各种各样的保护方式,我心中浮现的却是另一个解决方案。在旁边借着它的有利地势建一座教堂或庙宇吧。这座教堂或庙宇应该有一座钟楼,这样每当晨起或夜幕降临,都会有悠扬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钟声也会飘荡到村庄里。而教堂或者庙宇,也可以更好地传达乡亲们对干爸和干妈的祝福。 我心中的这座教堂或庙宇应该是一座优雅的房子,房子临着河的那两边,应该延伸出去,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加大树下土台子下面地面的面积。地面用高强度的玻璃板铺垫,这样可以俯瞰到潺潺的流水。在房子下边的低处靠河两岸架设一座美丽的小桥,方便对岸的山核桃运输。在不影响干爸、干妈优雅形象的地方立一块碑,把我的干兄弟、干姐妹们的名字都刻上。每年农历的节气,所有的乡亲们来这里不再是拿鞭炮、香烛和祭祀品,而是栽上或献上一束美丽的鲜花。 关于两棵老树结合附近的河道,我的总体规划远景可以分成两部分:规划Ⅰ为古树附近的两棵树的景观规划,规划Ⅱ为古树附近的弯曲河道的内外河规划,这样的规划主要出于两点:外河弯道蓄水形成水湖与古树配套形成美丽景观;截弯取直规划一条内河,配套建设一座小型水电站。 三座古石拱桥 我的家乡让我留恋和心生敬意的还有古人留下的三座古石拱桥。分别在村尾、村中间和村头(村尾的那座古石拱桥,已出现严重倾斜和变形,有快要倒塌的趋势,急需进行大修)。三座古石拱桥均采用纯青石块堆砌,高大雄伟,尤其以村中间的一座为最。 位于村头的一座古石拱桥,有名“三元桥”。据说这名叫三元桥的转桥边原来还有三元帅庙,是纪念昔日方腊、陈友谅和胡三元帅的。方腊(?—1121年)、陈友谅(1320—1363年)分别是北宋和元朝末期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琅川村里不仅有三元桥,还有有三元帅庙,可以想象近千年以前的琅川村已经是多么繁华的一个小村庄了。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跟我提起“走(当地土语,是逃的意思)长矛”的故事,我不清楚还有一位胡元帅到底是谁?三元帅庙已经被拆毁。2013年5月初回去的时候,我看到又被重新恢复了,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三元桥正面 三元桥反面 村中间的廻廊桥 村尾的一座古石拱桥 这么多、这么大的古石拱桥在县里也是不多见的,由于没有碑文,年代历史也无从考证,只能从村庄里老人们的口头讲述中去认识和感受这样的建筑奇迹和古人们开创农村交通建设的历史和精神,这样的技艺不应该随着现代混凝土建桥技术的普及而流失。应该把老人们知道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让村子的子孙后代们传颂,而为它们立碑是最简便和最有实际效果的办法了。 我欣赏德国布伦茨河上各式各样的桥,欣赏蓝天白云和蓝色梦幻般的多瑙河上彩虹桥在水中靓丽的倒影。桥在艺术上不仅仅是她本身,更多的内涵是桥下的潺潺水流。因为流水,才有了桥。而桥的文化魅力或底蕴,更在于她弯腰俯瞰的那一条美丽的河。所以,我多么希望为那三座古石拱桥添点美丽的元素,那就是适宜的、在不影响桥的美观前提下重视桥下的水利设施建设,给古桥配上一汪深潭,给古典优雅的桥一个完美的倒影。 对于村中间的那座高大的石拱桥廻廊桥,我试想过该怎样去修建一个小湖,而小湖所蓄的水正好提供给附近适宜处规划的一处农村水电站来发电。这样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历史景观,却又有对历史景观的创新和发展,而且不仅仅是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更有通过当地小水电站的建设,把集聚的水变成当地廉价的绿色清洁电力。一项水利设施的建设,却得到了多方面的效益回报,这是多么值得规划者去思考和去做的有长远意义的事情。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推进水利设施规划和建设时所需要慎重考虑和平衡的综合效益问题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8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价树幕后惊现诡异周老板
pinganyuanli 2012-7-20 18:50
天价树幕后惊现诡异周老板 郑州张伟兴 7 月 19 日 ,新安传媒网的记者联系到了天价树的引进者周老板,他透露,可能还会继续引进百岁古紫薇。 这位周老板称,自己首先是个家具商人,“和老挝那边也有联系,去年老挝政府部门计划把某一片林地变为田地,而这片林地里,有大量百岁以上的紫薇树。”因为觉着用紫薇古树做家具太可惜,这才“想运回国,首批古紫薇被挖出来后,首先运到越南,再从越南运到广西,并在广西留下了 17 株,最后大部分运到了合肥。” 这位做家具的周老板为了证明合肥 98 棵紫薇古树集体死亡和自己提供的苗木无关,介绍说, 留在广西的 17 株古紫薇全部成活。 但周老板租地的租金较高,所以正在考虑把后续的一些紫薇树继续运到合肥。 当记者质疑“那这些古紫薇树会不会继续合肥古紫薇集体死亡的命运?”周老板表示,将会充分考虑这些古紫薇的适应能力。 紫薇古树活了,可以囤货积奇,死了,在这位家具商人周老板眼中,“古紫薇的木质很珍贵,而且它的根也可以做成根雕。”反正浑身都是宝。 周老板甚至还让极其诚恳地请记者帮忙:“我是外地人,不知道合肥有没有好的木材加工厂。如果可以的话,你们能不能帮我找一家?有需要的家具厂也可以和我们联系!” 至此,在牛人周老板的介入下,所有的谜底均有了答案: 1 、引进的紫薇古树不是越南的原始森林,大家不要再骂破坏了人家的生态环境! 2 、引进的紫薇树产地其是在老挝,还是人家政府要“退林还耕”,因为感觉“做家具太可惜”,才帮了老挝政府!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国民博大精深的国际主义精神! 3 、广西留下了 17 棵全部成活!我一个毁树的的家具商人都能把紫薇古树弄活,你们一级园林资质的施工公司把紫薇树全部搞死,管我鸟事?只能说明你们水平太“贾平凹”! 诡异牛人周老板还代表合肥地方政府进行了反击: 1、什么狗屁记者请闭嘴!如果不服,你们可以去越南去老挝做调研,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瞎咋呼什么啊。有本事你们去呀!惹急了我再换产地——阿富汗!菲律宾!叙利亚! 2 、什么狗屁专家请闭嘴!在我面前,你们只能黯然失色!如果不服,来广西啊,看看劳资种的 17 棵树为什么都活了?成活率还是 100% !拿凤姐一句话,你们可以死了! 3 、担心紫薇古树命运的草根们请闭嘴!这古树本来就是人家要毁掉的!古树活了,就是我对子孙后代做贡献,古树死了,我还在为社会做贡献,不是还能做家具做根雕吗? 最后, 诡异商人周老板还不忘搭顺风车做一下广告 ,紫薇古树可是很名贵的哟,国内如有“八达”之流继续跟俺们合作,俺们在国外资源丰富!如有需要紫薇古树家具的,咱们可以联手继续打造“天价古树家具”!哈哈!那时候咱们绝对双赢——经过这么炒作,增值空间很大哟! 至此, 一石数鸟, 合肥地方政府彻底把水搅浑,自身彻底撇清! 太有才了! 活脱脱一现实版“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 真是绝了!
个人分类: 东西乱弹|5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价树不死天理难容!
热度 42 pinganyuanli 2012-7-19 14:22
天价树不死天理难容! 郑州张伟兴 98 棵数百岁的紫薇古树,在合肥蜀山区南岗镇苟延残喘了 7 个多月之后,终于“功德圆满”,跨鹤西行了。另有 152 余棵百岁紫薇何时继续引进继续寿终正寝,人们拭目以待。 且不说越南是个白眼狼,我们还要不要购买它的东西让他继续有钱在南海进行军演;也不说究竟是政府行为或是企业行为进行烧钱而被人骂作“崽卖爷田不心疼”;更不说坑蒙领导的傻逼常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还在;咱们单从纯技术的层面就能看出这个所谓“苗木基地精品园”滥竽充数的作法: 1 、原始森林里挖树,带没带土球?土球有多大?按照此等规格,胸径怕要接近两米,按照业内经验,土球应为胸径的 6-10 倍,那么,每颗百岁紫薇最小应该拥有直径 10 米以上的土球。试问,精品园里的紫薇古树究竟有多大土球?看图片中,树池也不过 6 米的直径,能不能由此推断,土球直径小于 6 米?究竟小了多少?据知情人言,“树拉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树根”,如此区区,大树安能不死? 2 、从越南原始森林里挖树,挖一棵树需要多长时间?恐怕至少两天!从原始森林到车站需要多长时间(若为汽运,每辆车只能拉一棵啊)?恐怕至少需要一天!从装车再运输到合肥,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恐怕至少需要 5 天!还不带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干涉所浪费的时间!运到南岗多长时间全部栽到地里?恐怕没有 3-5 天不行吧。期间如何进行保护?一棵树从挖出到栽上,时间长达 11-13 天!什么树能经得起这样折腾?别说紫薇,紫薇他舅舅也不行! 3 、该紫薇古树原产地为越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新栽地为合肥, 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并不适合于热带植物的生长。先说气温,低温极限可以把树冻死!再说土壤,越南为典型的酸性土壤,合肥属于中性土壤。长期生活在酸性土中的紫薇,一下子到了中性土中,多长时间才能适应下来?冻不死恐怕也得饿死!紫薇古树安能不死? 4 、从图片可以看出,参天的紫薇古树除了支撑并没有看到其他的技术措施。在此,笔者不禁要问,精品园如何使紫薇古树实现涉及存活的“水分代谢平衡”? ——根部灌水?那紫薇古树毛细根数量有限,浇的再多它也吸收不了!并且,浇多了只会沤根!不信?就把树根挖开看看,根皮是否腐烂?树根木质部是否变褐?这可是沤根的典型症状啊。 ——巨大的伤口是否处理?每个伤口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那可是像一个个小水泵啊,失水那么严重,紫薇古树安能不死? ——是否进行根外补水?没看到。根系不能正常吸水的情况下,还没有得当的根外补水措施,此树不死,天理难容! 唯一发现图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树种的很直。 忽然发现, 98 棵 +152= …… 这难道是冥冥之中的暗示? 坑爹的瓜娃子,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个人分类: 东西乱弹|9817 次阅读|62 个评论
万载年华彰中华 -为卫军英新作配诗
热度 1 xucq45 2012-4-28 18:18
(引自卫军英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418do=blogid=564386 ) 万载年华彰中华 - 为卫军英新作配诗 古树横空发新芽,万载年华彰中华, 微波粼粼晨雾凝,回望远山有古塔
个人分类: 诗歌抒情|3790 次阅读|2 个评论
Old tree, Old country
ecoliugy 2010-3-8 23:44
古柏树 (摄于大理弥渡玉皇阁) 高榕(榕树属的植物大多被称为大清树,是很多少数民族,如白族、彝族、傣族、哈尼等等所崇拜的神树。摄于西双版纳易武县茶博物馆附近)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5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