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过去二十年里国家垄断的电价和铁路运价就几乎没变
jiangming800403 2014-12-21 20:30
实际上国家垄断的电价和铁路运价,过去的二十年里几乎没变。而私人自由竞争的早餐和理发价格涨了不只3倍。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2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电价“迷宫”:一地300多种销售电价,没人能说清
热度 2 xjtuhyg 2013-5-14 11:17
电价“迷宫”:一地300多种销售电价,没人能说清 提要:原国家电监会的一份数据显示, 2010 年中国发电企业平均上网电价为 0.38 元 / 度,输配电价国家电网为 0.16 元 / 度,南方电网为 0.20 元 / 度。 关键词:电价,调水水价,南水北调,海水西调, 2013-05-1402:33:16  来源 : 第一财经日报 ( 上海 ) 有 577 人参与 http://money.163.com/13/0514/02/8UQ72LN200253B0H.html?from=news   中国的电价到底如何形成?到底有多少种电价?就这个问题,从监管官员到企业人员再到普通用户,竟无人能给出答案。   原国家电监会的一份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发电企业平均上网电价为0.38元/度,输配电价国家电网为0.16元/度,南方电网为0.20元/度。   终端平均售电价格是0.58元/度,其中居民生活用电是0.47元/度,商业用电价格0.81元/度,非居民用电是0.74元/度,非普工业用电是0.77元/度,大工业用电是0.61元/度,农业生产用电是0.43元/度、贫困县农排用电是0.19元/度。   实际情况复杂多了。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就销售电价而言,全国可能就有上千种,如果算上各种名目的优惠电价与前端的上网电价,没有人说得清楚中国有多少种电价。   本报记者选取北京和工业集中的山东为例,通过对各种类型电价梳理发现,在民用阶梯电价之外,存在着更多、更复杂,各种类型的销售电价,这不仅造成了统计上的困难,也使电价改革错综复杂、难上加难。   “电价复杂的问题在于输配没有分开,电网公司盈利靠‘买卖’差价保障,独买独卖妨碍了电价的简单化、市场化趋势。”一位对电力企业非常熟悉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314种电价    中国对终端销售电价实行目录电价制度,根据用户类型不同,一般分为居民用电、工商业用电和大工业用电三大类,并在不同类别中,按电压等级和地区规定了不同用电价格,各地各类用电价格均由国家发改委核准。   这只是一般的电价,在三大类下面还有更细化的分类。2011年底,北京最近一次调整销售电价。   彼时,国家发改委发文,其中北京市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标准为每千瓦时3.3分。提价文件包含了6个附件。其中最一般的电网销售电价表中,有四项用电价格,分别是居民生活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大工业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   四项用电类目下,大工业用电适用两部制电价。所谓两部制电价,即将电价分成基本电价与电度电价两部,基本电价按照工业企业的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用量作为计算电价的依据,由供电部门与用电企业签订合同,确定限额,每月固定收取,不以实际耗电数量为转移;电度电价,是按用电部门实际耗电度数计算的电价。   大工业用电价格中特别列明电石、电解烧碱、电炉黄磷生产用电与中小化肥生产用电价格,其中中小化肥生产用电的基本电价标准低于一般大工业用电,以适用国家对化肥行业的补贴政策。   上述所有四个类别的电价又依据电压等级分成六等,分别标价。划分标准为1千伏、10千伏、20千伏、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   刨除不适用电压等级的组合,北京销售电价表面上有31种电价,再去掉居民生活用电多电压共用一种电价的情况,共有27种销售电价。   中小化肥用电电价有专门的表格,销售电价中对于中小化肥厂的电价只适用于两部制电价的平段(用电负荷),两部制电价还有高峰和低谷电价。两部制电价之外,还有单一制电价和合成氨生产用电价格单列。匹配不同电压等级,这一类别电价中总共有42种电价。 北京还对居民生活用电之外的用电类别实行夏季和非夏季两种峰谷分时销售电价政策,在电压等级和四大用电类别基础上,引入高峰、平段和低谷三个时段电价,两项折合120种电价。   在此之外,在峰谷分时结构调整后,高峰、平段和低谷基础上,引入尖峰时段,与单纯的峰谷分时电价不同,又形成76种电价。   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则有独立电价。居民生活用电价格统一,一般工商业用电分可以适用单一制和两部制电价匹配电压等级形成电价。工业用电适用两部制电价,还添加装机容量因素,以100千瓦为分界。一般工商业用电和工业用电按照分时电价标准,总共有49种电价。   依据上述算法粗略估计,北京总计有314种电价。其中对于季节性分时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的区别在于——是否更换成按四个时段收费的电表。据本报记者了解,更换、未更换的用户都存在。   异化   电是商品,但在更多的地方,电是一种政策工具。工业大省山东的情况就较为典型。山东省内划分为四个区域,除居民用电实行统一价格外,一般工商业用电、大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电价区域间不同。   区域基础上,叠加电压等级、不同电压等级以及两部制电价,形成了山东基本的销售电价体系。居民用电外,有18个细类电价,四个区域,加上两种居民用电价格,山东电网共有74种电价。 山东2008年前就实行了峰谷分时电价政策,2008年时政策经历少许调整,主要调整了高峰、低谷、平段划分的时间标准,并开始试行尖峰时段电价政策。同时将高峰、低谷时段电价按基础电价上下浮动50%改为上下浮动60%。尖峰时段电价按基础电价上浮70%。   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今,青岛市物价局的一份电价表显示,高峰时段为8:30~11:30,18:00  23:00;低谷时段为23:00~7:00;尖峰时段为10:30~11:30,19:00~21:00。其余时段为平时段,执行基础电价。   这意味着每个区域内,在分时电价下将衍生出72种电价,四个地区总计288种细分电价。   山东还有一点较为特殊,即企业自备电厂多。2012年,山东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15万千瓦,企业自备1504.6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占全省装机两成。   典型的如山东魏桥集团,主要产业纺织和铝业都是用电大户,早期开始就自办电厂,甚至电网都在厂区和职工区互通,甚至存在向外供电的情况,完全摆脱了国家电网成为“孤网”。   本报记者在魏桥集团所在的山东滨州采访时,曾见识过魏桥属下电厂的电网贯穿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与其职工宿舍周边浑然一体。 不过当地官员称,魏桥的电厂并没有给厂区外的用户供电,只是在冬季时供暖。 本报记者从当地了解的情况是,一些用户确实同时使用国家电网和魏桥电厂的电,魏桥电厂的电比国家电网便宜。    有媒体去年曾报道,魏桥电厂对外供电较高的商用电价格为0.6元/度。如果用电量大,与魏桥集团的关系好,商用电价可以降低。魏桥集团的家属区,供电价格是0.35元/度,而家属区之外,国家电网的居民每度用电价格是0.5元多。魏桥集团旗下企业的用电价格不到0.3元/度,而当地的工业用电价格远高于此。价格优势吸引魏桥镇周边城镇的企业到魏桥集团来买电。   包括魏桥集团在内,总计1504.6万千瓦的企业自备电厂,电价也是各有千秋。一家有自备电厂的煤化工企业领导层对本报记者说,一般的自备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都由企业出资建设,但属于电网的资产,并不都能做到魏桥一样形成“孤网”。   国家规定电价外,还有各种优惠电价。山东聊城市茌平县招商局网页上称,该县工业园区内综合电价为0.47元/度~0.50元/度。同期,聊城所在区域的工业用电每度都在0.6元以上,加上两部制电价制度,价格将更高。   这不是特例,山西省电监办曾称,大同为了引进富士康协鑫光伏项目,山西电监办“牵头完成了项目用电方案”。例子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地方的权宜灵活之计使电价更加复杂,一些地方还为企业提供电价补贴。   “电价太多太复杂了,难以查清楚。”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原处长丁功扬对本报记者说。水电比重较大的电网还有丰枯期电价政策。   模式   “电价复杂的问题在于输配没有分开,电网公司盈利靠‘买卖’差价实现,独买独卖妨碍了电价形成的简单化、市场化。”一位对电力企业非常熟悉的业内人士称。   所谓独买独卖,是说电网公司包办了从电力上网到终端用户的整个过程。而输配电成本虽然是2002年启动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但至今并不清晰,原电监会只有平均的输电成本数据。   在销售电价中,目前我国还随电价征收各种基金。全国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主要有5项,即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    北京还对采用离子膜法工艺的氯碱生产用电和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电解铝生产用电电价,降低1.98分执行。山东对采用离子膜法工艺的氯碱生产用电电价,降低1.42分钱执行。各地的附加征收标准各种各样,举不胜举。   输电和配电价格并不清晰,目前仍是笼统地通过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计算购销差价,统称为输配电价。剔除政府征收的各种基金和附加,“价差”部分是电网公司的收入。中国的电网公司包办了输配售电环节,如何改革一直存在争议。售电端价格多种多样,上网电价也很复杂。   我国目前仍然由行政审批来规定发电电价,依据电厂的成本和核定上网电价,基本上一个电厂一个价格,甚至一个发电机组一个价格。   近来在 新能源 领域有标杆电价政策,比“一厂一机一价”进步。不过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王骏在《什么是“水火同价”》一文中称“考虑成本因素,标杆电价就要设为多种,水电、火电、核电等,水电还按照各个水库不同的调节性能,分为日调节、月调节、季调节、年调节、多年调节;火电要分为脱硫、不脱硫、燃用高硫煤、低硫煤……”如此繁复,将使电价体系更加复杂,加上所有省区的情况,将造成一个庞大的电价迷宫。   电价调整中,发改委出台一个上网电价平均上调幅度的通知,具体则细化到每个电厂调整多少,同期还需相应调整跨区送电的价格。    客观上,复杂的上网电价造成同样的电却有不同的价格。不同类型的电厂出来的电,电价却差别甚大,比如水电上网价格就长期低于火电价格。   繁多的电价造成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价差也是有高有低,千差万别。从企业的角度,一般都会考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便宜的电,再卖给出价高的用户,通过价差计算出来的平均输配电成本也缺乏借鉴作用。   丁功扬分析说,电价越来越复杂,电价是审批权的体现,每个电价都对应着一次审批。 尽管此前电力领域专家也多有建议,应实行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国家核定合理的输配电费用,逐渐形成一个市场化的电价机制。不过截至目前,电网独买独卖、获取价差的模式依然没有改动的迹象。   改革   王骏在上述文章中呼吁,实行“水火同价”,实现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对于复杂的电价,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对本报记者说,电价本身意义不大,关键是看形成电价的机制,也即各方都在关注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前景。不过在电网包办从发电侧到销售端整个过程的情况下,改革从何改起,各方并没有共识。 参见: 从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看水价或代价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683623 引渤入疆PK南水北调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56821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80835420pg=1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157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价格与生产效率无关!只与垄断有关!
热度 1 wya 2012-5-16 09:16
山东首富自办电厂供电 电价比国家电网低1/3 http://news.163.com/12/0516/07/81K3CR2Q0001124J.html (民企动了国企蛋糕就要准备挨打!) 为了能让魏桥模式在山东立足,魏桥集团曾与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武斗发生在2009年,地点在山东省惠民县 李庄 发生,冲突焦点就是魏桥集团欲将自己的电输往惠民县。当时共有近1000人参与这次武斗,该事件被当地人称为“李庄聚众”。尽管魏桥模式在山东取得了成功,但由于需要多个前提条件,魏桥模式被业内认为是局部的个例,难以在全国推广。 民间自办电厂、自建电网,打破电网公司的垄断,让当地企业和居民用上价格更低的电,为民间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这就是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魏桥镇为中国电力市场的建设趟出来的一条新路。 但对于国家电网公司来说,山东省在其电网版图之内,这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这样的模式在山东甚至全国推广,国家电网的利益势必受损,其与地电的矛盾由此而生。 本报了解到,近几年,魏桥集团曾与国家电网下属山东电力公司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这其中既有在政府层面的“文斗”,也有在田野间的“武斗”。 但由于山东政府的支持,魏桥模式不但得以继续存在,而且正在不断壮大。但电力行业人士认为,魏桥模式仅仅是个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商业力量作基础,魏桥模式在其它地区难以复制。 首富自办电厂 魏桥集团的平均电价水平要比国家电网低1/3以上 魏桥镇是中国百强名镇之一,能取得这一称号主要是因为镇上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魏桥集团”)。魏桥集团总资产650亿元、员工16万人,是集棉业、棉纺、织造、染整、服装、家纺、热电、铝业、盐化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该集团董事长为张士平,而张士平家族在2011年胡润富豪榜中以300亿的资产被评为“山东首富”。 与很多大型生产企业一样,魏桥集团也建有自备电厂,但不同的是魏桥集团的电厂不但为本集团旗下企业供电,同时也通过自建电网向其它企业供电。 “我们店里接了国家电网的线,也接了魏桥集团的线。”魏桥镇鲁中大酒店的经理对本报记者说,“国家电网的电8毛多一度,魏桥集团只要6毛多。” 他介绍,如果用国家电网的电一个月的电费要2万元左右,而用魏桥集团的电则只需要12000-13000元。“如果是大工厂,那差得就更多了。”该经理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6毛/度是魏桥集团对外供电中较高的商业用电价格。如果商家用电量大,而且与魏桥集团的关系很好,那么商用电价可以降到5.6毛/度。 在魏桥集团的家属区,魏桥集团的供电价格是3.5毛/度,而家属区之外,国家电网的居民用电价格是6毛多。 魏桥集团自己旗下企业的用电价格则不到3毛钱/度,而当地的工业用电价格接近1元/度,这样的价格优势吸引了魏桥镇周边其它城镇的企业到魏桥集团来买电。 因此,无论是工商业用电,还是居民用电,魏桥集团的电价都比国家电网要低1/3以上,这意味着用上魏桥集团的电对企业和居民来说都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开放电力市场,那么魏桥集团无疑将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 魏桥壮大 在山东,类似魏桥这样的民间电厂装机容量已超千万千瓦 魏桥集团二电厂位于魏桥镇主干路的西端,距离电厂越近,路上的煤粉越多,路边的土地都已变成黑色。 而这些煤粉吸引了当地十多名附近的农妇骑着电动三轮车每天来到这里,每当煤车经过后,这些农妇立即上前去扫车上掉出的煤粉。每人每天能扫出一车斗。 国有电厂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民营电厂对环保的忽视。但仅是不重视环保投入,也不足以解释魏桥集团电价为何比国有企业低那么多。 成本也是另外一方面。“我不少同学在国有电厂工作,”一位魏桥二电厂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我们的待遇比系统内的电厂肯定要差多了。” 据该人士介绍,目前魏桥二电厂建有6台3万千瓦机组,日耗煤2000吨左右,主要供魏桥集团纺织生产用电。二电厂附近还有三电厂,建有8台6万千瓦机组,主要是供魏桥集团的铝制品生产用电。 也就是说,魏桥集团在发电的机组都是6万以下的小机组,其效率本身就比国有企业动辄60万千万以上的大型发电机组低,而魏桥集团正是用这些低效率的机组生产出了价格更低的电。 除了二电厂和三电厂之外,魏桥集团还正在改造一电厂。一电厂关停了原来的1.5万千瓦机组,目前正在建设6台30万千瓦的机组。“二电厂、三电厂现在都要关停了,以后可能改上30万千瓦的机组。”上述二电厂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他同时表示,这还要看魏桥集团的资金状况。 魏桥集团还在其它地区建设了电厂,总装机容量共计约220万千瓦。知情人士称,魏桥镇所在的邹平县,魏桥集团发的电要占多数。而在整个山东,类似魏桥集团这样的民间电厂装机容量已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 能否复制魏桥? “这个事在别的地方办不成,在山东就能办成。” 为了能让魏桥模式在山东立足,魏桥集团曾与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 据了解,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武斗发生在2009年,地点在山东省惠民县李庄发生,冲突焦点就是魏桥集团欲将自己的电输往惠民县。当时共有近1000人参与这次武斗,该事件被当地人称为“李庄聚众”。 两个方面的争夺,魏桥集团都取得了胜利,使得魏桥模式在山东发展壮大。 “魏桥模式取得成功需要几个条件。”一位发电企业管理人员对本报记者说,“充足的资金、稳定的用电量、能拿到项目,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 除了这些条件之外,山东还具有一个特殊优势,那就是山东人在我国电力行业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在发电集团还是电网公司,山东人都占主导力量。”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这个事在别的地方办不成,在山东就能办成。” 具备了这些条件,山东的民间办电发展迅速。 而由于担心越来越多的小电网与国家电网断开连接,国家电网也做出了妥协。有消息称,国家电网与魏桥集团达成了共识,欲重新联网,实现双方互利共赢。魏桥集团方面拒绝透露合作细节,但知情人士称,这是一个“平起平坐”的合作。 尽管魏桥模式在山东取得了成功,但由于需要多个前提条件,魏桥模式被业内认为是局部的个例,难以在全国推广。 知情人士称,2011年底,新疆相关部门官员到魏桥镇调研,希望在新疆复制魏桥模式,但调研结果让新疆的官员感到失望。“山东有像魏桥集团这样的用电大户作基础,这是新疆所没有的。”上述知情人士说。 但也有人对此持乐观的态度,“在中国没有办不成的事,就看是谁来办。”上述发电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另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魏桥集团所在的邹平县,也仍然属于国家电网的供电区域,只是用户有多种选择。 2009年12月,山东电力公司在换发新版《供电营业许可证》工作中,对外称:“山东公司坚决依靠各级政府,积极运用法律手段,避免了胜利油田、魏桥集团、集团等大型客户申请《供电营业许可证》,维护了公司营业区的完整统一。” http://news.163.com/12/0516/08/81K3FUM50001124J.html 如果企业自己电厂发的电用不了怎么办?这就涉及对外输电的问题。魏桥集团的电厂不但为本集团旗下企业供电,同时也通过自建电网向其他企业供电。“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讲,当然希望自己用的电越 便宜 越好。毫无疑问,企业自备电厂的电用起来肯定便宜很多, 但这不符合《电力法》,安全、环保方面也有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负责电价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 据介绍,目前我国电价体系中包含多项诸如三峡基金等国家附加收费。以山东为例,每一度电中含农网还贷资金2分钱、三峡工程建设基金0.7分钱、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1分钱、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88分钱、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1-0.4分钱等系列费用。“电网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而企业自备电厂不必考虑这些,它只要高出自己的发电成本价就可以售电。 而且不需要考虑小机组、脱硫、脱销等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发改委物价司这位负责人表示。 既然该企业自建电厂不合法、不安全、不环保,相关监管部门怎么不制止?有法不依?行政不作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674 次阅读|2 个评论
骂国企时髦?离奇文章登上网站主页
热度 2 zbt92 2011-12-5 20:35
警惕:首鼠两端侃电价 挑拨离间骂国企 文 / 水博 最近,由于我国煤电矛盾的激化,煤电价格倒挂,发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缺电。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发改委宣布从 12 月 1 日起提高电价。为了避免提高电价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发改委同时还宣布对居民的基本用电不涨价,只是实行阶梯电价。对超过一定用电量的居民户,将提高电价。与此同时,为了说明我国居民电价的水平在国际上还是比较低的。发改委还公布了部分国家的居民用电价格。 从所公布的资料来看,我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确实是世界上最低的。不过,发改委的控制电价和保障电力企业的存活的各种努力,似乎并没有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很多人还是不免对本次电价的上涨表示出不满。作为消费者,总希望电价尽可能的低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对电力行业国企的诬蔑,却非常有必要澄清。 以属名杨佩昌网友的这篇《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的文章为例,我们不妨对电力的垄断与市场化进行一番比较和分析。杨的文章用了较大篇幅赞扬德国的电力市场化的改革,但是,最后德国得到的电价( 0.147 欧元折合人民币 1.259 元)却一点都不低。不过,由于一些人头脑中的“外国的月亮怎么也要比中国的圆”的逻辑,所以,聪明杨某对德国的高电价,给出了一个非常能迷惑人的解释。 杨某认为“德国人民的平均收入为中国的 10 倍,大约为 3000 欧元 / 每月( 25770 元人民币),德国居民实际支付的每度电力价格为 1.259 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德国人民在用电上的支出微乎其微”。也许有人认为这种以居民的收入,进行电价比较的方式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却非常荒唐。因为能源的市场交易是全球性的,而电力生产中人力成本是非常低的,主要的电力成本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和能源原料的成本。所以,电价不会因为居民收入的高低,而发生较大变化。几乎所有市场化的商品价格,都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只有像“雇佣人”这样几乎百分之百人力成本的“商品”,才有依据居民收入水平定价的可能。 以德国的汽车价格为例,德国人平均 3 个月的收入,就足以买一辆不错的私家汽车。而我们国家的普通居民则可能要花费十年的收入。人们为什么不会对我国的汽车价格提出质疑呢?因为大家知道汽车价格是市场化的结果,与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汽车产品的价格确实也在逐步下降。所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不管任何行业,只有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就能降低产品的价格。 必须承认,这种“消除垄断,就能降低电价”的设想很有代表性。包括我们电力行业自己的很多专家,几乎也都众口一词的强调“市场化就能降低电价”。当年,我们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也就是在这种改革能降低电价的预期下进行的。然而,电力改革的结果却完全相反,我们不仅没有能降低了我国的电价,反而走进了煤价、电价交替上升,煤电矛盾无解的怪圈。 根据杨某文章的披露,我们也不难发现“市场化的就能降低电价愿望”的落空,不仅出现在了我们中国,同样出现在了德国。尽管,杨某在文章中的叙述,一再美化德国电力市场化的功劳和垄断的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现实是,自从德国的电力市场化以来,它的电价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如果说杨某不认同我的电价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不大的理由,我们不妨以另一个欧洲国家(法国)作为例子。法国电力是由国有企业厂网不分的独家经营的,但根据发改委刚刚公布的数据,法国的民用电价,现在只有 0.157 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一元钱。而工业电价更是低得只有 0.72 元 / 度。显然比电力市场化的德国的电价,要低得多。这是不是能说明电力市场化的结果,未必就会降低电价呢?或者说是,德国市场化以后的电价,根本就没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地方呢? 当然,用居民的收入衡量电价的水平并非没有道理。对于影响民生的重要产品由政府控制定价或者进行补贴是保证社会公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对矛盾。我国以前实行的福利分房、福利供暖、福利供水都是政府补贴的社会福利。目前,我国的电力价格还正处在由政府控制的福利电价向市场化的改革过渡中。很多低收入群体和政府部门出于民生的考虑,希望政府能控制电价。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则呼吁应该放开电价的管制,让市场来决定。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当前的改革就是需要不断的在侧重公平和效率中做出选择。我们当前实行的小幅调整电价,严格控制煤价,以及即将实行的阶梯电价,就是既要保障公平、又要兼顾效率的一种尝试。 然而,像杨先生这样的一方批评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价格垄断,同时又要用福利电价的思维逻辑来指责我国的电价过高的态度,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这种人如果不是逻辑思维混乱的哗众取宠,就是故意挑玻璃间的唯恐天下不乱。 特别是文章中杨某对我国的“何不进行市场化改革,让民营企业也来分担一下你们的“亏损”?”的讽刺,更像是一种别有用心挑拨。我国的发电市场,早就提倡集资办电,不仅一直鼓励各种民间的投资,而且还曾经有不少外资企业的介入。然而,电力体制改革后,在我国煤电价格长期严重倒挂的情况下,以逐利为目的的外资、民企几乎都逃之夭夭了。目前坚持在发电领域内的国企决不是自己想要垄断,而国家要求他们是不得不独自去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客观的说,我们和法国的相对低电价,恰恰都是受益于国有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德国的高电价,恰恰是放任资本逐利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当然,社会责任也不能当钱用,电力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最终还是要由国家来买单的。例如,前年我国电力行业大面积亏损,国家就曾经在年终决算后给予过数百亿的财政补贴。 遗憾的是,当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面临艰难的选择的时候,某些浮躁的媒体,不愿意认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热衷于炒作这种挑拨离间的讽刺政府、骂国企的离奇文章?一向以极左著称强国论坛居然也把杨某的这篇《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的离奇文章,推到了人民网的首页。而搜狐网,不仅要把挑拨离间的诬蔑文章,放到了主页,而且还别有用心地把题目改成《中国电价比德国贵十倍》进行炒作(参见附图)。 莫非我们的某些媒体已经浮躁到了为了能吸引眼球,睁着眼睛胡说八道的地步? 用公开造谣的方式宣扬这种“首鼠两端侃电价,挑拨离间骂国企”的媒体,你们标榜的客观和公正的社会责任,跑到哪里去了?在这样的舆论的误导下,我们如何能理智的解决好我们改革与发展的矛盾呢? 参考文章《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 作者: 杨佩昌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14368297
25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网友晒德国电价 究竟晒出了什么?
热度 5 zbt92 2011-12-4 09:33
文 / 水博 最近,由于我国煤电矛盾的激化,煤电价格倒挂,发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缺电。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发改委宣布从 12 月 1 日起提高电价。为了避免提高电价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发改委同时还宣布对居民的基本用电不涨价,只是实行阶梯电价。对超过一定用电量的居民户,将提高电价。与此同时,为了说明我国居民电价的水平在国际上还是比较低的。发改委还公布了部分国家的居民用电价格。 从所公布的资料来看,我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确实是世界上最低的。不过,发改委的控制电价和保障电力企业的存活的各种努力,似乎并没有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很多人还是不免对本次电价的上涨表示出不满。作为消费者,总希望电价尽可能的低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对电力行业垄断的误解,却非常有必要澄清。 以博客中国网友的这篇《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的文章为例,我们不妨对电力的垄断与市场化进行一番比较和分析。文章用了较大篇幅赞扬德国的电力市场化的改革,但是,最后德国得到的电价( 0.147 欧元折合人民币 1.259 元 - 汇率为 1:8.59 )却一点都不低。不过,博主对德国的高电价,却给出了一个非常能迷惑人的解释。 博主认为“德国人民的平均收入为中国的 10 倍,大约为 3000 欧元 / 每月( 25770 元人民币),德国居民实际支付的每度电力价格为 1.259 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德国人民在用电上的支出微乎其微”。也许有人认为这种以居民的收入,进行电价比较的方式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却非常荒唐。因为能源的交易价格是全球性的,而电力生产中人力成本是非常低的,主要的支出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和能源原料的成本。所以,电价不会因为居民收入的高低,而发生较大变化。 其实,对于这一点,博主自己也是认同的。你看,他随后所说的“这正如两桶油一样,日进斗金还天天喊亏损,是真正的亏损还是贪得无厌?(有兴趣者可以看我的博文《 为什么德国汽油价格反而低于中国? 》)”。通过这一段叙述,显然,博主看到德国的油汽价格低于我国以后,就不再提什么居民收入的问题了。因为他也知道,不管你自己挣多少钱,你要到国际市场去买油的话,都是要掏一样的钱。但是,对于德国目前高于我国 2 倍以上的电价,博主就不得不把居民收入,作为一项解释德国高电价的理由了。 必须承认,博主认为的消除垄断,就能降低电价的理由代表着很多人。包括我们电力行业所有的专家,目前也都众口一词的强调“市场化就能降低电价”。当年,我们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也就是在这种改革能降低电价的预期下进行的。然而,改革的结果却完全相反,我们不仅没有能降低了我国的电价,反而走进了煤价、电价交替上升,煤电矛盾无解的怪圈。 根据博客文章的介绍,市场化的自由竞争就能降低电价愿望的落空,也不仅体现在我们中国,同样出现在了德国。尽管,博主在文章中的叙述,一再美化德国电力市场化的功劳和垄断产生的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现实是,自从德国的电力市场化以来,它的电价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如果说博主不认同我的电价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不大的理由,我们不妨以另一个欧洲国家(法国)作为例子。法国电力是厂网不分垄断经营的,但根据发改委刚刚公布的数据,法国的民用电价,现在只有 0.157 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一元钱。而工业电价更是低得只有 0.72 元 / 度。显然比电力市场化的德国的电价,要低得多。这是不是能说明电力市场化的结果,未必就会降低电价呢?其实,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化进程,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因为,现实中我们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市场化的改革可能会降低电价的曙光。尽管国内的学者们几乎众口一词的推崇电力市场化改革。但是为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我们的政府部门还是不敢完全开放电力市场。 网友的“何不进行市场化改革,让民营企业也来分担一下你们的“亏损”?”的指责,非常没有道理。我国的发电市场,不仅早就有了民企,而且还曾经有不少外资企业的介入。不过,在我国煤电价格长期严重倒挂的情况下,他们早就都逃之夭夭了。在目前我国的发电领域内,很多国有的发电企业根本不是要垄断经营,而是不得不承担这一社会责任。这倒不是什么高尚不高尚的,而是国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和法国的低电价,恰恰都是受益于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之,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对于电力市场化的看法也是有争议。因为能源行业的资源的有限性,就决定了以“生产力无限扩大再生产”为降价杠杆的市场经济,难以避免由过度竞争引起的资源紧张和价格上涨。所以,电力市场化的结果虽然可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大发展,但往往不能降低电价。对于一些人口大国,这一结论,尤其明显。 参考文章《德国电力价格究竟是多少?》 作者: 杨佩昌 来源: 博客中国 欣闻国家发改委进行电价改革,改革的办法是搞阶梯电价,改革的方向是提价而不是降价,这样一来,据说煤电价格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马上就可以扭转了。为配合发改委的电价改革,我来晒晒德国电价,介绍德国电力市场改革情况,也算是凑个热闹。 德国没有国有电力公司,所有的发电厂都是私有企业。尽管如此, 1998 年之前德国电力市场并未形成有效竞争,其原因是电力企业送电范围按照区域划分。也就是说,一个发电企业只能在某个区域供电,而居民也没有更多的选择。这样的后果是电力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垄断,电力价格任由发电企业决定。 但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 1998 年德国开始电力市场自由化改革。改革的宗旨是让电力价格不再继续上升,给居民更多的实惠和选择。根据《能源经济法》( Energiewirtschaftsgesetz )的规定,每个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供电者,而供电方也可以打破地区限制,把电力输送到任何一个需要的消费者家里。改革两年后,消费者明显感受到电力价格的下降,但随后价格逐渐上升,其原因是大型发电企业可以大幅压价来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小企业破产。而中等企业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被迫与大企业进行联合,也就是被大企业兼并,结果导致德国电力市场逐渐形成新的垄断。据统计, 2001 年仅仅十余家电力企业就占据了大约 80% 的市场份额。 电力市场形成新垄断的现象直到 2005 年才得到真正改变。德国政府认识到,如果不给中小企业生存机会,市场将被进一步垄断,形成几家电力寡头,这不利于电力市场的良性竞争,也损害到居民的利益。解决办法是发电与电网真正分离。在此背景下,德国成立联邦电网管理局,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每个供电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将电力并网。这也符合欧盟竞争委员会关于发电和卖电分开的规定。受益于这一措施,中小发电企业得到了生存的机会,目前德国电力市场上大约有 900 家电力供应企业,形成了电力企业有序竞争的局面。 由于竞争局面的形成,居民得到了相当大的实惠。与此前的电力价格上涨的情况相比,目前德国电价基本平稳。目前,德国每度电价构成如下:发电企业所得占 37% ,电网利用费 24% (用于电网的维护和扩建),增值税 16% ,特许销售税 7.7% ,生态税 8.8% ,其他杂税 6.2% 。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德国电价包含的税收高达 38.7% 。尽管如此,德国电价并没有高不可攀。以德国菲利克斯电力公司( FlexStrom )为例, 3600 (千瓦时,即每度电)为 709.20 欧元,新用户可以优惠 180 欧元。换言之,该公司卖电价格为 0.147 欧元(折合人民币 1.259 元 - 汇率为 1:8.59 )。扣除电网费和各种税收,实际电力价格仅为 0.054 欧元(折合人民币 0.46 元 - 汇率为 1:8.59 )。 亲爱的国家发改委,德国人民的平均收入为中国的 10 倍,大约为 3000 欧元 / 每月( 25770 元人民币),德国居民实际支付的每度电力价格为 1.259 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德国人民在用电上的支出微乎其微。如果中国老百姓的平均工资达到了 2.5 万元人民币 / 每月,那目前中国的电价的确应该调整了。而德国电力企业尽管每度电实际所得仅为 0.46 元人民币,但他们并没有出现亏损,这是怎么回事?这正如两桶油一样,日进斗金还天天喊亏损,是真正的亏损还是贪得无厌?(有兴趣者可以看我的博文《 为什么德国汽油价格反而低于中国? 》)如果是经营不好,何不进行市场化改革,让民营企业也来分担一下你们的“亏损”?看来国家有关部门很高尚,他们决不答应民营企业参与到这个“亏损”的行业中来。
3761 次阅读|9 个评论
从郎、中辩论 看我国的电价和电力体制改革
zbt92 2011-12-3 11:41
文 / 水博 前不久,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以下简称 “ 中电联 ” )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 4000 万千瓦左右。与此同时,五大发电企业也集体 “ 喊冤 ” ,上调 电价 的呼声再起。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学家郎咸平发表文章 “ 谁在忽悠电力紧张 ” ,质疑电企的 “ 喊亏 ” 行为并不是真的亏损,而是为了多赚钱。文中举例说,“从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 上海电力 等电力上市公司上半年财报来看,五大发电集团根本没有亏损,而是嫌钱赚得不够多。为了 “ 忽悠 ” 加价, “ 找各种理由推脱 ” 发电,导致电力紧张”。此观点一出,引来一片哗然。 很快电力行业组织中电联便在官方网站反驳郎咸平的观点。中电联表示,五大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盈利是因为这些都是优质资产,所以他们的效益情况不能完全反映出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业务整体亏损现实。随后,郎咸平于 21 日晚,再度发微博回应称,自己不但坚决反对电费涨价,甚至认为电费还有下降空间。理由是,中国的电网企业还赚钱。 对于这场朗、中的电价辩论,我当时就曾撰文说“从上述两轮辩论来看,郎咸平教授虽然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但显然是不了解电力行业情况的外行。首先。郎教授居然没有搞清楚电力公司与其旗下上市公司的关系,以为上市公司能盈利,其控股的电力公司也一定也应该盈利。并以此否认煤价大幅度上涨之后,我国发电行业普遍亏损的现实。其次,在中电联指出郎教授的论据使用的错误之后,郎教授不仅不愿意承认,反而以电网公司还盈利的理由,固执己见。前年我国的电网企业也曾经遭受严重的亏损,后来国家通过差别性的调整上网和销售电价,提高了电网的企业的收入,才使得电网企业扭亏为盈。总之,随着煤价的上涨,发电企业严重亏损的事实是不容否认的。目前很多地方的火电厂,已经到了没钱买煤的地步。面对现实,一些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各种对电力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部分的调整电价。以避免发电企业的被迫停产影响到社会和民生。” 果不其然, 11 月 29 日 国家发改委就正式宣布从 12 月 1 日起 提高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这也为争论不休的郎、中辩论大战,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从结果来,郎教授的说法似乎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的电力企业确实已经到了难以经营的地步,再不提高电价,全国性的缺电局面一定会更加严重。这说明郎教授确实不大了解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所以,难免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过,客观的说,不了解电力行业的郎教授所强调的内容,并非就没有道理。中国的电价矛盾,除了中电联强调的煤价过高、流通环节加价等主要问题之外,确实也存在着郎咸平教授所提到的那几个问题。只不过郎教授所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电力企业自己不愿意摆在桌面上的,所以,作为行业协会组织的中电联自然就不能多说了。 客观的说,导致本轮电价上涨的因素中,确实有郎教授所说的,管理费用过高和资产折旧过大的问题。电力体制改革前,只有一个国家电力部还是由国家拨款的政府部门。但改革之后变成的七大电力公司。通过几年的发展,它们的规模每个几乎都相当于一个原来的电力部,而且,个个都是完全是要靠电力企业的利润来养活的管理衙门。再加上公司化之后,公司职员的工资收入,早已不再受公务员的标准限制,这样的改革结果,管理费用能不大幅度的增加吗?至于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过高,本质上也是电力体制改革后的过度竞争造成的。因为各大国有电力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他们都是在同一个老板(国家)下的,内部竞争,所以,他们竞争的核心往往不是经营效益,而是能在老板面前增强地位的企业规模。 在这场不计成本的规模竞争中,国家的 “ 上大压小 ” 环境政策,也变成了一种恶性竞争的手段。原来一直难以落实的“上大压小”政策,在国有电力企业的规模竞争中变成了香饽饽。为了能扩张规模,很多公司都曾经不计成本的竞相收购中小火电站。收购之后,不管它是什么时候建设的,都一律炸掉当成扩张规模的通行证。这种不计成本的规模扩张,只有在我们这种国有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中,才有可能出现。据说有些小型机组甚至还没有建成,就直接报废了。这些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最终都要反映在未来的固定资产折旧上。 据了解,当初的国有电力企业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种恶性竞争的危险性。记得 2010 年初,某国有电力集团,曾因为其下属电厂建设的 100 万千瓦的大机组,建成 2 年之后都未能投产,而决定在 2010 年放慢火电建设的速度。但是,听说另一个国有电力集团 2010 年仍然要投产 1000 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就立刻改变了计划。为了避免自己公司的装机规模被别人超过,他们不得不在明知道可能加大亏损的情况下,继续加速火电的投资建设。 电力装机规模的超常规发展,对电力消费增长也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从多发电才能多赚钱的角度看,一旦当电力供应出现了过剩,电力企业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所以,为了鼓励高耗能企业上马,承诺给耗电大户低电价优惠;为了推销电力,让地方政府发文大搞什么“夜景照明”工程等等。类似这样的扩大电力市场的行为多了之后,电力消费的市场虽然打开了,但是,对煤炭资源需求也就必然要快速上升了。 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电力行业的规模和市场都可以在竞争中无限的扩大再生产。但是,由于煤炭的资源是有限的,需求的快速上升,必然要导致价格的快速上涨。电力体制改革以前,我国的电力发展规划,到 2020 年我国的电力装机才应该达到 10 亿千瓦。然而,由于电力的市场化改革,我们不仅现在就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而且还出现了严重的缺电。这里当然有规划部门对发展趋势预测不准的问题,但是,肯定也有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后,我国电力企业为了自己做大做强,而超常规发展的因素。 对于郎咸平教授提出的电网企业还赚钱的问题,也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难题。如何用市场化的标准划分电网与电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前年,由于国家压缩了电网企业的利润,导致了电网企业的大面积亏,最后,还得由国家予以巨额的补贴。应该说,相对于煤电矛盾,电网和发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还不是影响我国电价问题的关键。 总之,关于中国电价的郎、中辩论,双方都有一定道理,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一个是只强调电价上涨的原因,否认煤价急剧上涨的现实。另一个只强调煤价上涨的结果,而回避某些电价上涨的原因。好在目前国家小幅度的上调电价的决定,基本上中和了这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挽救了电力企业不至于因为煤电倒挂而破产,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民生。同时,又让国有的电力企业,意识到了盲目的恶性竞争扩大规模之后,只能自己吞下酿出苦果。 目前我国的电价微调同时抑制煤价的解决方案,恐怕也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接下来煤价的继续上涨和电价的进一步调整,都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目前的发展趋势还是比较好的。现在,不仅国有电力企业的火电建设,大都已经回归理性,不再盲目追求扩大规模,而且,有的已经开始低价转让严重亏损的火电厂。只有让这种不再恶性竞争规模的局面持续下去一段时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郎咸平教授所提出了的,管理成本过高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过大的问题。同时,也只有改变了我国的火电规模迅速扩大,煤炭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的不断激化的现状,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煤电矛盾。 根据市场的价值规律,从根本上控制电力和煤炭价格交替上涨的出路,是要彻底解决有限的煤炭资源总是供不应求的根本问题。为此,我们非常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不能否认,目前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在改革的困惑中迷茫。尽管很多人都觉得改革的现状,还不如以前的电力部。但是,似乎还没有人注意到我们把市场化的手段,当成了改革目标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只不过目前体制改革所导致的电价矛盾激化,已经让我们为了改革而进行的改革,无法继续前行了。很多人强调说,这是我们电力体制改革不彻底的结果。然而,我却觉得,我们现在真的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电力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虽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未必就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资源行业和我们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因为,市场经济的利用经济杠杆的“生产力无限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受到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这些无限的扩大再生产与资源有限性制约的根本性冲突,在一些非资源行业和小国家的发展中,可能不会体现出来。但是,在我们这样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能源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过程中,必然会突出的反映出来。这些国情和行业的特点,让我们无法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过去,我们曾经根据苏联的经验长期迷信计划经济,今天,我们也同样不应该盲目的迷信某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的成功。 如果我们也能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态度,看待市场经济,就不难发现,市场经济只能作为一种手段,而不能作为我们的社会发展目标。为了市场化而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很难避免要走入歧途。 当然,根据资源行业的特殊性,解决我国电力发展资源制约的矛盾,还有尽快的调整能源结构的途径。如果能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主要依靠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的被动局面,实现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能摆脱煤、电价格无限交替上升的怪圈。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当前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途径,几乎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和干预下的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依靠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其可再生能源产业。这也许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最应该改注意到的重要启示。
2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各国的电价看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热度 3 zbt92 2011-12-2 11:29
文 / 水博 从今年年初开始,严重的电荒一直困扰着我们。入冬以来,电力供应的紧张的矛盾再次升级。由于高企的煤价远远超过了电价的成本,我国的火电企业已经没有发电的积极性。有的火电厂甚至已经出现了资金断裂,没钱买煤,就是还想为社会做贡献业已经没路可走。为了扭转我国发电企业这一困局,调整电价已经成为必然。 前天,发改委终于宣布了电价的调整方案,平均上调电价三分钱,但是对居民的电价暂时不动。逐步实施对居民的阶梯电价,只对多耗电的家庭提高电价。与此同时,中国新闻网的一篇“我国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的文章,公布了一份各国电价的情况。从所公布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民用电价确实比其他国家要低。但是,据我们平时了解到的信息,我国的工业电价比国外一点也不低。但是,从中新闻网的数据上,不仅一点都看不出来我国的工业电价高,而且还觉得也是中国的电价是最低的。仔细一看,才发现所公布的数据很有技巧。为了避免暴露中国工商业电价比较高的情况,所公布的数据故意绕了一个弯,不是直接公布电价,而是公布了一个“居民电价与工业电价之比”。从数字上看,这个比值,中国也还是最低的。但是,如果换算成实际的工业电价,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为了说明中国电价的实际情况,我特地按照所公布的“居民电价与工业电价之比”把各国的工业电价计算出来。这样大家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工业电价在全球的的排名并不是最低的。特别还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这个平均工业电价并不能反映出我国工商业用户的实际电价水平。因为,我国有很多省份,对高耗能的产业实行优惠电价。这些优惠电价拉低了我国工商业用电户的实际价格。实际上我国的工商业户用电的价格,几乎一点都不比国外(平均 0.81 元 / 千瓦时)低。对于这一点,每个工商业的用电户,恐怕都会有体会。 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由于我国的煤电矛盾无法解决,我们又不得不再次上涨工业电价,同时还要控制煤价。这恐怕只能说明,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不够成功。我们幻想的通过市场化的电力体制改革降低电价的目的,完全没有能达到。看来我国今后的电力体制改革,还真是任重道远啊! 发改委公布的数据 实际工业电价 国家 居民电价 与工业之比 Kwh Kwh 韩国 0.104 美元 1.6 0.065 美元 0.44 人民币 美国 0.116 美元 1.71 0.067 美元 0.46 人民币 加拿大 0.096 美元 1.36 0.071 美元 0.48 人民币 中国 0.075 美元 0.83 0.090 美元 0.61 人民币 墨西哥 0.089 美元 0.86 0.103 美元 0.70 人民币 法国 0.157 美元 1.48 0.106 美元 0.72 人民币 丹麦 0.356 美元 3.12 0.114 美元 0.76 人民币 希腊 0.158 美元 1.39 0.114 美元 0.76 人民币 英国 0.199 美元 1.64 0.121 美元 0.82 人民币 智利 0.229 美元 1.64 0.140 美元 0.95 人民币 捷克 0.186 美元 1.29 0.144 美元 0.98 人民币 土耳其 0.184 美元 1.22 0.151 美元 1.03 人民币 日本 0.232 美元 1.51 0.154 美元 1.04 人民币 斯洛伐克 0.213 美元 1.26 0.169 美元 1.15 人民币 意大利 0.263 美元 1.02 0.257 美元 1.75 人民币 平均 0.123 美元 0.81 人民币 参考文章《发改委:中国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 2011 年 12 月 02 日 00:0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12 月 1 日电 ( 能源频道 王珊珊 ) 近日,北方多地飘起雪花,冬季用电高峰期即将到来, “ 迎峰度冬 ” 压力或将接踵而至。数据显示,今冬明春全国最多缺电 4000 万千瓦时。煤电价格矛盾日益突出, 发改委终于在12 月1 日对电价进行调整 ,而这已是今年第 3 次电价上涨。 在发改委提供给中新网能源频道的相关材料中显示,近几年我国销售电价整体调整幅度较低,目前我国的工业电价居世界中等水平,而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其他国家。 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到,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就有国家开始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有些国家还将阶梯电价执行范围扩大到工业、商业等用电户。相关数据显示, 2010 年,我国用电较少的三分之二的居民家庭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电量,用电量最多的 5% 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 24% 的电量。 今冬明春全国最多缺电 4000 万千瓦时 今年以来,受电力需求继续较快增长、水电减发和电煤供应偏紧、煤价过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华东、华中和南方电网大部分省市电力供应偏紧,有的省份电力供应缺口达 25% 以上。 今年第 4 季度,预计全国电力消费继续保持平稳稳定增长态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13% 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 4.7 万千瓦时,同比增长 12% 左右。 由于火电亏损不断加剧,部分机组难以正常出力,加之主要水电厂可调水量、蓄能值同比下降 30%~40% 。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今冬明春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部分地区持续偏紧,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 3000 万 -4000 万千瓦时,主要集中在华中、南方和华东电网地区,同时,华北、西北一些火电上网电价偏低的省区也存在紧张的可能。 若电煤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而且出现持续低温天气,也不排除缺口加大的可能。 在当前部分电力企业亏损严重,储煤发电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适当疏导煤电价格矛盾,有利于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应。 发改委表示,今冬明春不少地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电力供应偏紧局面,特别是南方、华中等区域的部分省市和一些上网电价偏低的产煤省区,能出现持续性缺电,供需矛盾较为尖锐。 我国电价涨幅不及欧美国家电价涨幅一半 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到, 2010 年,全国省级电网平均销售电价 ( 含税,不含基金与附加 ) 为每千瓦时 0.578 元。其中,上网电价平均为每千瓦时 0.394 元;平均输配电价为每千瓦时 0.160 元 ( 不含损耗每千瓦时 0.023 元 ) 。若考虑电网企业代收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约每千瓦时 3.1 分钱, 2010 每电力用户实际承担的销售电价约每千瓦时 0.609 元左右。 发改委提供相关资料显示,由于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欧洲各国 2003-2010 年间,工业电价年均上涨约 6.53% ,居民电价年均上涨约 4.74% 。相比之下,我国 2003 年 -2010 年间,我国销售电价累计每千瓦时上调约 0.14 元,年均上涨约 3% 。 2010 年,我国工业电价平均为每千瓦时 0.58 元。据统计,同期美国、日本等 26 个国家和地区平均约为每千瓦时 0.120 美元,我国工业电价约为上述国家平均值的 75.5% ,处手中等偏下水平。分地区比较,为欧洲国家平均水平的 70% ,为日本的 56% ,但已比韩国、美国工业电价高,分别为韩国的 132% ,美国的 127% 。 2010 年,我国居民电价平均水平为每千瓦时 0.51 元。工业电价承担了部分对居民电价的交叉补贴。 5% 高收入家庭消费了 24% 的电量 据了解,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后,出于抑制能源消耗、促进节约、维护公平的目的,部分国家对居民用电实行了阶梯电价政策。目前,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埃及、伊朗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等。有些国家还将阶梯电价执行范围扩大到工业、商业等用电户。多数国家采取阶梯式递增电价的形式。 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到,目前,我国浙江、四川和福建 3 个省份已对 “ 一户一表 ” 的居民用户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其中浙江、福建分三档,四川分四档;第一档电量浙江省为 50 千瓦时,四川省为 60 千瓦时,福建省为 150 千瓦时。 从用电结构看,我国的居民用电有占社会用电量比重较低、人均居民用电量较低、城乡差异较大、地区之间不平衡等特点。据统计, 2010 年,我国用电较少的三分之二的居民家庭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电量:用电量最多的 5% 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 24% 的电量。 浙江省于 2004 年开始实行居民阶梯式电价,分为月用电量 50 千瓦时及以下、 51-200 千瓦时和 201 千瓦时及以上 3 个阶梯。四川省于 2006 年实行居民阶梯式电价,分为月用电量 60 千瓦时及以下、 61-100 千瓦时、 101-150 千瓦时和 151 千瓦时以上 4 个阶梯。福建省于 2004 年开始实行居民阶梯式电价,分为月用电量 150 千瓦时及以下、 151-400 千瓦时和 401 千瓦时以上 3 个阶梯。阶梯式电价各档价差为:浙江省每千瓦时 3 分和 7 分;四川省 8 分、 3 分和 5 分;福建省每千瓦时 2 分和 0.1 元。
54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当今拍案101:发改委惊奇地发现:电涨价是很有必要的
热度 3 QFL 2011-12-2 09:51
当今拍案101:发改委惊奇地发现:电涨价是很有必要的
据爆料 (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02/11042069_0.shtml ) : 通过对各国的电价 ( 如图 )的调查研究 ,发改委惊奇地发现: “ 我国的工业电价居世界中等水平,而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其他国家 ” ;所以发改委认为:电价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 。 博主批: 除了比较天朝与众夷国的绝对电价之外, 发改委咋就不考虑天朝与众夷国公民的绝对收入情况呢 ? 众所皆知,天朝 中学生们通过学习 “ 马义 ” 之价值规律之后,均能到达这样的认知水平, 即: 通过提升物价,可以解决“供小于需”的矛盾 。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45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家之言:郎咸平胡侃电价露出市场万能之破绽
热度 6 zbt92 2011-11-23 08:39
一家之言:郎咸平胡侃电价露出市场万能之破绽 文 / 水博 由于本人不是经济学家,没有什么资格对市场经济说三道四。但是,作为一名亲历了电力体制改革的行业的从业人员,却对市场化的电力体制改革有着很多难以言表的切身的体会。最近以来,全国性的电力短缺和电价是否应该上涨的激烈争论,更使得我们这些非经济专业的学者,对主流经济学者的市场经济万能的理论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前不久,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以下简称 “ 中电联 ” )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 4000 万千瓦左右。与此同时,五大发电企业也集体 “ 喊冤 ” ,上调 电 价 的呼声再起。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学家郎咸平发表文章 “ 谁在忽悠电力紧张 ” 质疑电企的 “ 喊亏 ” 行为并不是真的亏损,而是为了多赚钱。他举例说,从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 上海电力 等电力上市公司上半年财报来看,五大发电集团根本没有亏损,而是嫌钱赚得不够多。为了 “ 忽悠 ” 加价, “ 找各种理由推脱 ” 发电,导致电力紧张。此观点一出,引来一片哗然。 很快电力行业组织中电联便在网上回应,称郎咸平的观点有失偏颇。中电联表示,五大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盈利是因为这些都是优质资产,所以他们的效益情况不能完全反映出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业务整体亏损现实。随后,郎咸平于 21 日晚,再度发微博回应称,自己不但坚决反对电费涨价,甚至认为电费还有下降空间。理由是: 2010 年,国家电网从五大电力购电平均每度仅为 0.38 元,但卖给老百姓每度电平均零售价 0.57 元,电网转手销售价格上涨 49% 。 从上述两轮辩论来看,郎咸平教授虽然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但显然是不了解电力行业情况的外行。首先。郎教授居然没有搞清楚电力公司与其旗下上市公司的关系,以为上市公司能盈利,其控股的电力公司也一定也应该盈利。并以此否认煤价大幅度上涨之后,我国发电行业普遍亏损的现实。其次,在中电联指出郎教授的论据使用的错误之后,郎教授不仅不愿意承认,反而以电网公司还盈利的理由,固执己见。要知道去年我国的电网企业也曾经遭受严重的亏损,后来国家通过差别性的调整上网和销售电价,提高了电网的企业的收入,才使得电网企业扭亏为盈。总之,随着煤价的上涨,发电企业严重亏损的事实是不容否认的。目前很多地方的火电厂,已经到了没钱买煤的地步。面对现实,一些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各种对电力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部分的调整电价。以避免发电企业的被迫停产影响到社会和民生。 尽管郎咸平教授的说法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但是郎教授的加速市场化改革观点在社会上却相当有代表性。包括绝大多数电力行业的专家也都认为,当前电力短缺和电价的矛盾是由于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学界似乎就认准了一个压倒一切 “市场化”理由。舆论普遍认为市场化一定能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也一定能降低电价。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也坚定持有这样的观点,曾经以为只有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经营,才是降低电价的根本出路。 然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现实,却给了我们一个完全相反的答案。面对的电价不断上涨的事实,让政府部门和一些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学者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市场化的改革,难道真是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吗?当然,更多的市场经济崇拜者,则认为电价上涨,是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不彻底造成的。认为市场万能的学者总是强调只要彻底打破垄断,就能最终解决电价过高的矛盾。不过,至今为止,对社会发展负有管理责任的政府部门,似乎已经不再相信这种通过彻底的市场化就可以降低电价的论调了。尽管此前相关政府部门,为了降低电价和解决严重的电力短缺,曾经大力的推进了电力体制的改革。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市场通过经济的杠杆的作用,最大程度的调动了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一定能提高生产的效率,从而最终降低产品的价格。这个道理似乎已经被所有市场化的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然而,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中,却没有能重复的得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两点可能:一个是我国的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国家体制决定了市场化改革的局限性。另一个是因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客观的现实让我们无法重复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他们可以通过不断开拓国际的资源和市场来维持自己国家市场化所需要的“生产力不断地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而我们则几乎没有这个可能。 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例如,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后,把原来的电力部变成两大电网和五大发电集团,鼓励他们展开市场化的相互竞争。但是,由于这些经济主体的老板都是国家,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而是在同一个老板管理下的内部竞争。因为是同一个老板下的假竞争,所以他们的竞争不会特别的关注最重要的成本和利润,而是更加重视企业的形象和规模,以增加自己企业在老板眼中的重要性。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有的电力企业进入了注重竞争规模,而不重视经营效益的怪圈。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大量的火电厂被建立起来了,直接导致我国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迅速下降。这不仅让新建的电厂盈利困难,甚至连老电厂的经营也受到了威胁。然而,当一些民营和外资发电企业纷纷逃离电力行业的时候,国有电力企业确毫不犹豫的继续大规模扩张。按照常理看来,反正这些电力企业是国有独资的,将来不管怎么亏损,国家也不会撒手不管。 电力企业的这种想法确实没错,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最近以来国家并不是用提高电价来保障发电企业的存活,而是通过小幅度的调整电价或者年终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来帮保证它们,不至于因为发电赔钱而彻底破产。这种做法不仅让国有发电企业不满意,也遭到了市场派学者的坚决反对。前者是要求政府按照市场规律,放开电价管治或者提高电价。后者则是要求打破国有电力企业的行业垄断,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电力竞争。尽管他们要求的方向完全相反,但理由却都是批评政府的电力市场化的改革不够彻底。 我倒是觉得目前政府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止步不前的做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既然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电力市场化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我们还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呢?首先,我国的公有经济为主体的国情,就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其次,中国的人口数量可能让市场经济的“生产力需要无限扩大再生产”的本质特性,遭遇到资源和环境的最后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灭亡。其理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家与无产者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然而,让马克思没有料想到的是,人是非常聪明的生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似乎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整好。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以资本逐利为目标的市场经济的“生产力的无限扩大再生产”的规律,一定会在的一定的范围上受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限制。这种人与自然矛盾的客观局限性,当市场经济仅仅发生在人口占少数的国家内的时候,尚不会突出的显示出来。因为,占人口极少数的市场经济国家总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到广大的欠发达国家,突破资源和市场的局限。但是,当市场经济的无限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和环境矛盾,发生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无法承受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的“生产力无限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和市场的需求。这也许就是市场经济不可能是永远正确的根源。 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市场经济迅速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阶段。然而,如果因此认为市场经济是永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万能手段,也同样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会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客观的评价我国电力体制的问题,郎教授所指出目前电力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的费用过高的现象,恰恰是由于电力体制市场化的改革造成的。体制改革前,只有一个国家电力部还是由国家拨款的政府部门。但改革之后变成的七大电力公司,它们的规模每个几乎都相当于一个原来的电力部,而且,个个都是完全是要靠电力企业的利润来养活的管理衙门。再加上公司化之后,公司职员的工资收入,早已不再受公务员的标准限制,这样的改革结果,管理费用能不大幅度的增加吗?至于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过高,本质上也是电力体制改革造成的。因为各大国有电力公司都要竞争规模,都想利用国家“上大压小”的环境政策,扩张规模。很多公司都曾经不计成本的竞相收购中小火电站,不管它是什么时候建设的,都一律炸掉后当成扩张规模的通行证。而这些经济损失最终都要反映在未来的固定资产折旧上。总之,郎教授所指出的造成电力企业亏损的证据,几乎都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后遗症。如果郎教授的论据能成立,那么恰恰说明,当前电价的上涨、电企的亏损都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失误所造成的。 当然,郎教授和认为市场经济万能的改革派们也许会把这些问题,归结给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他们也许还认为,如果能改革的更彻底一点,索性把电力的国有资本都私有化,就不会产生上述的问题了。我之所以不同意上述的观点,是因为我不认为郎教所说的电企的管理成本过高和固定资产折旧负担太重,是本轮电力涨价的最根本原因。我认为电价上涨的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社会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后,整体的煤炭的供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煤电联动也解决不了电价的根本问题,只能让煤价电价交替上升。控制电力涨价的最根本的出路,一方面是调整能源结构,尽快改变我国社会主要依靠不可再生能源(煤炭)发展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就是抑制住市场经济下的“生产力无限扩大再生产”的逐利发展模式,走全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些都恰恰说明,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 此外,市场经济万能的理论,在科学上也是难以成立的。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来都是无法在一个国家内实现的。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的正确。幻想用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用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同样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的理论和资本主义需要“生产力无限扩大再生产”来维持的本质特性和地球的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性来分析,也应该有市场经济决不可能是万能的,资本主义永远也不可能在全世界同时实现的结论。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恐怕永远也没有实现资本主义的可能。 总之,我认为和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一样,市场经济也不应该是万能的。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结果,或将能终结市场经济万能的神话。
2802 次阅读|8 个评论
指标环保,误国害民
热度 3 zbt92 2011-11-22 09:20
文 / 水博 最近有两个社会的热点问题,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一个是很多群众也反映环保部门公布的环保指标与公民的感觉不一致。据说美国大使馆因为不相信环保部门公布的环保数据,开始自测环保指标,以防止严重污染造成的伤害。另一个社会热点,就是全国大面积的缺电,发电企业由于煤价过高,发电亏损,而不肯多发电。看起来这两件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却都有着某些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指标环保。 关于社会对环保部门所公布的环境指标的不信任,环保部门虽然做出了回应,但是,却改变不了客观现实。因为,我们的客观感觉不会因为某个数据的公布而发生改变。尽管,环保数据显示我们的环境已经基本都是优良了,然而,我们看到的环境现状却难以令人满意。有人怀疑环保部门有造假数据的嫌疑,不过,我到不相信一个堂堂的政府部门会每天坚持不懈的造假数据欺骗人。那么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呢? 我觉得,是我们环保部门的工作目标有点问题,他们没有把保护好环境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而是把完成某项环保指标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对于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他们绕开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找出几个可以解决的指标,然后集中力量对这些指标开展工作。其结果必然是:环保指标虽然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人们对环境的总体感觉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我们环境指标的改善不是全面的,而是某些单项。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情况下,虽然这些单项的指标大幅度的改善了,但是,实际上却可能加剧了环境的总体恶化。 例如,前不久有个环保官员曾公开宣称,水电的污染比火电更严重。这个环保官员之所以敢在公开场合这样说,绝对是代表了很多环保官员的观点。众所周知,全世界目前最难解决的环境难题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 2002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特别明确了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然而,由于根据《京都议定书》我们国家属于没有强制减排指标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国家也没有把碳减排作为一项环境指标。因此,在我国的某些狭隘环保官员头脑中,人类最大的环境难题却不是环保的职责,而只有完成上级给他们规定的指标才是“环保”。 这样由于“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境的减排指标只规定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而建设各方面污染都非常严重的火电,虽然对总体的环境非常不利,但是,却可以通过增加脱硫设备大幅度的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这样,多建设一些火电站虽然环境的总体情况变差了,但是,却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环保指标的完成。然而,水电站建了多了,不仅与脱硫的环保指标无关,而且还可能由于河水流速的减慢,减少河流对化学需氧量排放的自净能力。因此,对于只考虑某些单项指标的环保官员来说,当然是水电不如火电了。 具体到城市环境的监管上,可能也有类似的问题。环保官员为了完成某些单项的环境指标,可能会放纵某些更致命的污染。所以出现环保指标的好转和公众的感觉完全不一致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这些环保指标问题,怎么还会与电价有联系呢? 有关系,大家看:据报道 2011 年 8 月 31 日 新公布的《 “ 十二五 ” 节能 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单机容量 30 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 7 月 29 日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从 2012 年 1 月 1 日 开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标准为 100 毫克 / 立方米;从 2014 年 7 月 1 日 开始,现有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标准为 100 毫克 / 立方米(特殊规定的执行 200 毫克 / 立方米的标准)。针对上述要求,中电联的秘书长王志轩担心“一是改造费用约 2000 亿~ 2500 亿元如何筹措?二是每年 900 亿~ 1100 亿元运行费用如何消化?都是未知数。” 如果只按每年多支出 2000- 亿资金计算,我国现在每年的总电量大约 4 万多亿,每度电将要增加近 5 分钱。这 5 分钱对于当前的煤电矛盾,绝对是难以消化的雪上加霜。搞环保要花钱可以理解,但是,有些钱我们花得比较冤。例如,上述的改造费用就花得比较冤。我国的火电机组大都是最近 5 、 6 年新投产的。如果我们的环保工作,有一个长期的规划,预计到 5 年之后我们就要实行脱硝,何必非要等火电厂建成了了之后,再进行改造呢?这就好像我们许多缺乏规划的城市,今天刚修好的马路,明天就开膛破肚的加装地下管线。这种抽疯式的环保,能不推高电价吗?当然,这并不是目前电价矛盾的主体。然而,谁又能保证我们为了完成脱硝的环保任务,不会加重其它方面的污染呢? 总之,我们环保工作的目的,应该是切实的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而不应该是为了完成一些挑出来的环保指标。当前,我们所花的钱,似乎不是保护了环境,而主要是美化了环保部门所提出来的环保指标。在我国电价矛盾如此尖锐的情况下,这种花钱作秀的指标环保,实在是有点误国害民。
3868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本土电价最高的地区在纽约
热度 1 毛宁波 2011-7-25 06:40
美国本土电价最高的地区在纽约
据美国EIA报道,2009年和2010年美国本土电价最高的地区是纽约( 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2330 )。我们中国的电价地区差异有这么大吗?请知情者提供资料,谢谢! Wholesale electricity prices in New York City are the highest in the contiguous U.S. Wholesale, on-peak electricity prices in New York City are the highest in the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 In 2010, the average day-ahead, on-peak spot price of electricity in New York City was $65 per megawatt hour, higher than in neighboring New England and Mid-Atlantic regions. 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higher prices in New York City: high-cost, in-city generation; often insufficient in-city generation to meet demand; and limited transmission capacity leading into the city. New York City imported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its power from outside the city limits in 2010. While the city has generating capacity equal to 80% of its annual peak load, many of these units are operated infrequently because it is usually less expensive to buy power produced outside the city. Transmission lines leading into the city are often congested when the amount of cheaper imported power reaches the limit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s. Transmission congestion can also occur during thunderstorm alerts, where transmission capacity is curtailed into the city for reliability reasons. Since the cost of transmission congestion is reflected in wholesale prices in the New York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 or NYISO market, wholesale prices in New York City rise above those upstate. When demand for electricity grows in the city, the wholesale price goes up as more expensive units located in the city are dispatched to meet demand. The increased cost of generating electricity in the city is often driven by high natural gas prices resulting from pipeline congestion leading into the city. New York City is the only place in the country where generator price bids into RTO markets are routinely mitigated (bid replaced by a cost-based value calculated by the NYISO staff) to avoid the potential exercise of market power.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4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证会为谁开?
ybren 2010-12-25 13:54
深圳的地铁票价听证会再次高调通过,最贵的方案代表民意吗?既然如此干嘛还要开个听证会,浪费大家的时间,直接定价得了。再看沈阳地铁票价听证会时代表一致推选的方案被置之不理,在发布会上直接宣布既定方案,没等记者提问,直接就宣布发布会结束了。再回想一下所谓的自来水听证会,电费听证会,煤气听证会,现在只要是开听证会,最后肯定按物价局既定方案涨价,即使有部分代表提出异议,也同样置若罔闻,况且这些代表都是怎么选出来的也很值得思考。既然听证会的目的就是走过场,干嘛要披个民主的外衣,干脆拔掉了直接发布涨价通知,也许广大人民也不会有太多意见。三个代表中的代表人民利益,人民怎么定义,只有主持听证会的三个代表学习的肯定比我们好,也最清楚谁是人民,建议大家要相信听证会的,不相信岂不成了人民的敌人。希望敌人不要太多了,和谐很重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朱述古:中外电价比较折射财富分配原则
metanb 2010-10-21 10:55
朱述古:中外电价比较折射财富分配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03:57 中国青年报   国家发改委 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意见的征求意见稿 出 台后,其中每度电最高0.2元的涨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有人通过国内民用电价与国外(平均终极价格)比较后发现,中国相对电价比发达国家高 出许多。以美国为例,全美居民平均电价折合成人民币为0.75元/度;由于美国国民的平均年收入是中国的16倍,美国电价是中国的1.5倍,美国电价相当 于中国的每度3分钱。相对中国的平均工资而言,当前中国的电价是发达国家的4.52倍。(《大众日报》10月19日)   按国家统计局今年8月的数据,我国目前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全球排名在105名左右,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但居民用电消费在工资收入 中的比率,却率先迈入发达国家居民难以望其项背的行列,这种被发达的感受着实有些苦涩。不过我以为,用电消费占比数倍于发达国家,不仅显露出电力行业 本身的弊端,更反映出社会财富分配的极不合理。   美国国民的平均年收入是中国国民的16倍,但美国人均GDP却是中国人均GDP的7倍多一点,这就意味着,美国GDP用于居民收入的分配,至少 是中国的2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社会财富分配格局中城乡居民分得的蛋糕与社会财富总量增长速度并不匹配。事实正是如此。我国过去十年间财政收 入年均增长超过20%,GDP增长10%左右,但城乡居民收入只增长了6%~8%。政府在分配中得大头,居民收入占小头的失衡格局,把分母压得较 小,分母小了,电价在工资收入中的占比当然会较大。   从分母角度探析,中国相对电价高于发达国家的现象,绝不是替电力行业叫屈。恰恰相反,电力行业的优厚待遇本身就是财富不公正分配的典型例 证。从绝对数看,我国的居民平均电价,约为美国居民平均电价的六成左右,但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看,这一数据已经相当高。令人不平的 是,一方面城乡居民支付着昂贵的电费,而另一方面国家电网于2009年还处于亏损状态。而在这两种现象的背后,却是电力行业让人称羡的经济待遇。   不过,电力行业的高额待遇当然并非孤本。著名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先生,今年4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透露,我国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行业 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15倍,而高收入行业集中在垄断行业。其实,关于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状况远不仅限于此。除去行业之间的巨大差异外,我国城乡之间、阶 层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基尼系数早已接近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超过警戒线。国民收入占社会财富分配的比重本身较小,而就在有限的财富分配中,少数 人凭着地理、阶层、行业和特权优势又占据了绝大多数社会财富,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用电消费成了压在穷人身上的负担。 从更广的视野看,如果拿其他某些消费品在工资收入中的占比作比,中国的发达程度可能会更高。以住房为例,时下中国的商品住房平均价格究竟是 多高,尚无准确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拿中国居民住房消费在工资收入中的占比作比,绝不止是发达国家的4.52倍。再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为例。我国教 育、医疗和社保三项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只有29.2%,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本应由公共财政承担的公共支出,实 际上转嫁给了居民个人.
个人分类: 公共事物|2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居民电价和特别消费税分别调整成本补偿和奢侈用电行为
imthere 2010-10-10 20:02
用差别电价调整普通居民用电、低收入者用电和奢侈用电行为,是一举三得,却是太简单了。 1 、普遍提高电价,低收入家庭享受补贴。 1.1 居民用电成本与电价 为保证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居民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这是无可厚非。但因电力是垄断公用事业,定价尚需听证成本和电价的组成。 1.2 居民电价与低收入用户应分别调整 第一档电价原则上维持较低价格水平,而仅就高于一档用电量的提高电价,显然不利于居民提高生活水平。高于一档的居民所占比例也达到 50% ,如此半数居民启动电价改革,显然难以成功。二档用电量居民占 30% ,是基本进入小康家庭的用电量,对此部分用户调价如何体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呢?建议:普遍提高电价,低收入家庭享受补贴。 2 、用特别消费税调整涉嫌奢侈或浪费用电行为 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有必要对此类居民生活用电征税消费税。 《意见》之五、其它事项的(三)实行阶梯电价后电网企业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弥补脱硫成本增加、居民用户电表改造和弥补发电企业燃料成本上涨等项支出。这规定混淆了电价与成本补偿、高消费和税收调整。 对奢侈或浪费用电行为,不应调高电价,而应所征收特别消费税,应进入国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李鹏之女李小琳:电价改革还没有到位
xupeiyang 2010-3-9 20:12
2010年03月09日08:07 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 0 ) 中电国际董事长李小琳委员(右) 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做客中国经济网与腾讯网联合访谈室,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经在线访谈2010 两会 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访谈节目。本期节目由中国经济网和腾讯网联合播出。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请到全国政协委员李小琳女士。李小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访问学者。 李小琳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李小琳委员,非常感谢,今天是38妇女节100周年的日子,今天这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来到中经网做客。我们预告发出之后,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呼应,大家都很关注您,也很关心您在两会上的提案和发言。大家注意到您这次是带着环保的帆布包来上会的,以行动来创造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热的概念,您觉得低碳经济概念的最核心内涵是什么?应该从什么方式来着眼呢? 李小琳 :各位网友,首先要感谢大家,特别感谢中国经济网,也感谢主持人的问题。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从参加会议到今年有三年了,今年我给大会提交了四份提案,其中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本来是做能源行业的,根据我们国家的发展,我想到今年是十一五的闭关之年,明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启之年,如何使我们的经济能够可持续地发展,既能够使科技创新,又能够拉动我们自己的内需,能够走向良性循环发展。 主持人 :您是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 李小琳 :12月份我作为哥本哈根气候委员会的中方华人理事参加会议,我觉得低碳经济这个词在全球已经很热了。低碳经济不光是时髦的词,其实是大家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低碳经济当中最核心的本质应该是如何可持续地发展。 李小琳 :我们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生活和发展模式,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模式。中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如何进入到生态文明当中,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这次提出如何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契机,实现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主持人 :事实上这一次很多代表、委员也就低碳经济提出了很多议案和提案。我注意到您的提案确实有您自己的思考,角度也很特别。因为低碳经济是很丰富的内涵,范围也比较广,我们国家在转型时期也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责任。就我们国家的现实而言,从哪些方面着手更具有操作性呢? 李小琳 :你谈得不错,提案的提出我经过了深刻的调研,并且通过我自己的反复思考。我觉得经济发展了,我们还要深刻反思我们的行为。去年我们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现在我们一定要反思金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大家也称现在这个时代为后危机时代,我们就是要深刻反思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哲学的大问题。从人类生产来讲,我们赖以生存的就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又不寅吃卯粮。低碳经济的提出是非常适适宜的。从生活方式来讲,中国有很多传统的优秀文化,比如说我们的勤俭节约,我们的量入为出,我们的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不光是我们中华的美德,其实也是我们的思考方式。低碳经济无论是低碳生产,无论是低碳生活,从国家层面上,首先要给出战略规划,从个人生活当中,可能就要再度思考,使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一定的转变。 主持人 :我们也看到一篇关于您的报道,就是低碳生活要从小处着手,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要进行一些改变,这个报道的转载率很高。同时网友也针对这个报道提出了问题,您说从小处着眼,但是他觉得可能更多还要从大处着手,比如说国家政策,还有企业能不能生产出更多的低碳产品让大家使用。您在提案中提出要有针对低碳经济的国家行动,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李小琳 :我非常赞同这位网友的话。低碳经济要以低碳为契机,首先要上升到国家战略,也就是刚才我所说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另外,从我们企业来讲,应该付诸行动,比如像现在的节能减排、绿色能源、资源友好型、绿色能源奉献给大众,我觉得这都是我们的企业责任。作为个人来讲,的的确确,以前可能没有想过,就是很忙碌地去生活。现在可以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就是那个包,其实是政协会上发的包,我觉得这个包很好,首先是环保的,它的口号当中是希望我们拒绝白色污染。拒绝白色污染的目的是什么?是关心下一代。另外,从我们公司来讲,我们公司有一个规定,我们每天工作到晚上六点钟以后,办公室的灯都是白炽灯,我们的纸都是双面用,我们出行的时候要简洁,比如我们用一种减法规则,我看会上有很多环保人士都提出减法规则。虽然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电力,可我们还是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随手关灯,来节约能源。节约不但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主持人 :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也有网友说在讲到从小处着手的时候,有钱人是不是应该过低碳生活,因为他们住着高碳的别墅,开着高排量的汽车,是不是应该先从他们开始?我想这位网友的提问可能也不是所谓的仇富心理,而是对于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的期待和呼吁。像您是非常有社会影响力的女企业家,还有很多像您这样的公众人物,他们在倡导低碳生活模式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起到更加重要、积极的作用? 李小琳 :其实像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比如现在的低碳生活,还有人谈到慈善。在选取生活目标的过程当中,或者是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其实都是由心而发的,你的心中呈现一种大爱的时候,你就会有自觉的行动。因为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一定时间都会出现错误的,因为那个时候他可能没有思考。如果思考以后,他觉得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能够帮助别人,又能够把爱留在人间。我想他就会自觉地承担义务,自觉地做得好一些。 主持人 :您刚才讲得特别对。低碳经济也好,低碳生活也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概念,新的方式,新的模式。不管是什么人群,不管是什么行业,都需要有个接受的过程。只要我们接受了,就应该积极地去做。是吗? 李小琳 :是的。不但是我们这代人能够过上好的生活,也为下一代人创造一个好的空间。我们生活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延续,让他们享受到我们现在的物质文明。 主持人 :说到低碳经济,一个自然而然的话题就是新能源产业。国家这些年来非常重视新能源产业,很多投资者也在积极进入。可是大家觉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您也提出了提案,您觉得怎样才能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呢? 李小琳 :对于新能源,我也有一定的认知。我们这代电力行业人和企业人,不但为这个事业带来了动力和光明,我们也希望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我们希望能够做一种能源,这种能源可以为子孙后代造福。从07年起,我们就大力开展新能源,我们公司的新能源遍及全国各地。这些新能源当中,我自己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从07年起就一直没有放弃对新能源的提案。我记得第一年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现和循环经济。第二年,我看到了新能源发展的无序,所以就提出了新能源的规范化发展,这是建章建制。今年我又提出了新的提案,就是新能源的发展应该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框架下良性发展,使之可持续发展。 李小琳 :现在新能源发展主要有两大技术瓶颈,一个瓶颈就是自主创新的技术能力,另外一个就是资金瓶颈。我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尽自己所能,首先国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发,使我们有新的技术,让我们真正使用上新的能源。另外,从资金安排上来讲,我们的企业还是要降低成本,使用到技术领先、有利于环境的新能源。 主持人 :在中电国际的研发投入中,有多少是投向新能源产业的,特别是电力新能源。 李小琳 :我们已经投资了300亿的项目,其中包括风能、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在全国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碳排放减排量的600万吨。不但新能源有投入,还有在现有火电进行技改和关停小机组,这一切都是我们企业对社会承诺的承担的责任。 主持人 :在中电国际的电力结构当中,新能源电力已经占到多少比重? 李小琳 :我们集团新能源比重占到30%,可以说在五大发电集团当中或者是在海外企业当中,是比较高的。整个集团关停小火电114台,相当于720万容量。整个电力行业今年的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因为我们国家的风机装机速度已经达到全世界第一位,新能源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主持人 :《经济日报》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到各个地区进行了深度调研。您刚才提到风机装备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新项目还在不断上马,而且大家对风力发电的技术的说法不一,包括光伏产业,太阳能,虽然有很高的投资积极性,大家也在担心会不会一开始就有一些小散乱或者重复建设、过热的现象出现。这次两会上也有委员提出新能源产业是需要积极鼓励的产业、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即使它现在有这样的状况,也不要担心,也不要限制它,您觉得是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现象吗? 李小琳 :我觉得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连续三年在新能源方面做出提案。在今年的提案当中我特别强调了这点,就是国家要有新能源发展的战略规划。如果国家层面没有战略规划,没有一部法,这个发展可能就是无序,无序的竞争会带来很大的浪费。从我们的新能源规划来看,我想到了技术的升级改造,就是有很多的风电建设了,但是没有上网。 李小琳 :第一是规划不对,没有规划到这里,就没有网架。第二,在发展过程当中,从电网来讲,没有升级优化。电网结构,风电也不可以进入到网。同时还有一点,也是我一直强调的,我希望国家的科研技术人员,能够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大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因为,现在的新能源技术当中,很多关键的核心技术都不在国内,所以我们还需要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的自主产权的开发、研发和利用。在这方面,我跟网友们有同样的观点,就是一定要下大力气去进行研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新的技术革命、新技术创新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生机。 主持人 :中电国际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究重点确定在哪些方面? 李小琳 :从技术来讲,可以应用到产业当中的有风电、垃圾发电、小水电、核电。 主持人 :没有太阳能? 李小琳 :我十分关注太阳能,我们正在与世界上比较大的太阳能公司进行合作。因为太阳能的有效利用率和成本还是非常高的,需要世界上的太阳能技术革命的不断产生。我们赖以生存的是太阳系,太阳给我们无限的能量和温暖,如果技术研发到一定程度,使我们使用上太阳能的话,这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深刻的革命。 主持人 :也有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能发电是最清洁的,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永续的。但是,在生产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解决? 李小琳 :这也是我们公司为什么没有大力发展太阳能。因为我自己在能源部工作的时候,我就研究太阳能发电,我始终认为太阳能应用的技术革命还没有完成,比如在生产光伏电池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带来了进一步的污染,后人可能会有更多的说辞。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完成太阳能利用的技术革命。 主持人 :实际上我们谈的这些话题,低碳经济、太阳能,与我们的生态都是息息相关。我们也关注到您非常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出了几年的时间,目前大家的思想认识也有很大改观。特别是现在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怎么办?特别是在电力行业。 李小琳 :首先,我觉得大家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深刻的了解。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是需要发展的,这200年的工业革命和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进程,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不会想到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自然,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些资源是不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在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还是人们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认知的过程当中,就是说人对大自然的了解,对我们本身需求的了解。在经济学当中,两个非常简单的进出的关系,一个是生产,一个是消费。 李小琳 :我们需要生产,有更多的生产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同时,还有消费让我们更多地享用。如果是无度、奢华的过度消费,就会使我们的自然资源枯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在地球上生活,就要遵从地球的法则,地球在太阳系中,就要遵从太阳系的法则,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要从工业发展阶段转向生态文明的阶段。当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国家也要制定如何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走向生态文明。如果我们有一个杠杆,就是利益杠杆,对我们的日常行为进行利益趋向。通过这个杠杆,通过这个政策,能够使全社会都步入到生态文明当中,国家也可以建设几个生态示范小区,可以解决我们国家的二元化结构,就是乡村能够都市化,都市能够乡村化,使我们过上量入为出、能够和自然平等相处、能够和谐地、美好地生活。 主持人 :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又能过上很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又能够享有蓝天碧水。但是,一些地方或者企业希望别人去做,自己没有行动。或者说一些欠发达地区,为了在短期内快速增长,确实也考虑不到对环境的破坏。您刚才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利益杠杆的问题。怎么通过利益杠杆或者说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机制,使得这种现象和行为得到遏制呢? 李小琳 :这也就是要上升到国家宏观的总体战略规划层面。人类需要发展,特别是影响到环境的有四大因素,第一是人口,第二是人口的GDP,第三是能源强度,第四是能源结构。我们国家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同时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人均GDP还是很低的,我们一定要发展。但是,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的环境保护。其实就回到了第一个题目。当时我提到低碳经济并不是时髦的词,而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我们兼顾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模式,对未来社会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取向有很大影响。刚才你谈到公民有了共同的认识,政府就要有战略、规划和措施,使广大人民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成果。 主持人 :刚才提到公民都要行动,很重要的公民就是企业公民。中电国际在关停小火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该说也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在实践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中电国际作为企业公民,是怎么来平衡眼前和长远的经济利益的?又是怎么消化短期内结构调整带来的成本和代价? 李小琳 :我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位是责任,第二是诚信、智慧、价值。企业一定要创造价值。我们是上市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我们对社会,对股民,对企业、对自己都要兼顾。对企业来说,最大的一件事是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效益,为股东创造效益。当然,在企业当中的每个人也应该享受到这个效益。我们应该承担我们该承担的事情,为社会进步多做有益的事,也是应该去做的,比如刚才我谈到集团关停机组达到了114台。在关停机组当中还涉及到人员安置的问题,我们新上的机组都是高效、洁净、环保机组,也考虑到适当的人员安排问题,这还是社会问题,企业希望尽最大的能力,把他们安排好。 主持人 :中电国际作为电力行业的骨干企业,大家都很关心,普通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电价,有网友也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告诉大家,电价会不会涨?我们的用电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呢?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就是通过电力体制改革让大家得到更多的实惠。 李小琳 :电力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让最终用户能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到现在为止,我认为我们的改革还没完成。所以,我在第四份提案当中提到了要深化电力企业改革。这个改革当中,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价格问题,一个是电力系统的自身结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调节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价格。老百姓现在不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通过这几年的了解,大家已经知道现在的电价是计划价,是因为改革没有到位。这位网友关心的是电价,其实我们国家电价分成几类价,第一类是城镇居民电价,还有工业电价,还有农业电价,包括化肥生产企业电价,价格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保护居民电价和农村用电电价。我们提到的电价,比如在降低能耗过程当中提出的提升高耗能行业的电价。 主持人 :这几年您作为电力行业的委员也一直在呼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您认为当下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长期以来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问题到底在哪里? 李小琳 :电力企业改革应该是逐步深化的,到现在还没有完成,还是需要继续逐步深化。 主持人 :这一次您的提案中就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的重点是什么? 李小琳 :在这篇文章当中主要是谈到电力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一个是价格的问题,另外就是理顺输、发、配系统。电力系统的末端是用户,上面是电源点。电源点已经进入了市场,就是发电系统。我们的用户是末端,重点是电网。输变电的改革一定要疏导下去,使最终用户能够享受到改革的益处。 主持人 :目前,我国发电设备容量和全社会用电消费量排在世界第二位。电网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成为世界上名符其实的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当前的情况下又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我们这样一个电力行业,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 李小琳 :我觉得还是应该放在产业升级方面,特别是电网的改造。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是在电网领域,也在配电系统工作过,我们国家的电网系统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提到了特高压电网,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电网的稳定性。刚才你提到新能源的时候,可以了解到我国的电网结构还不够优化,怎样积极引导产业政策,使发电端能够多鼓励新能源、多鼓励优化结构的产品。同时,也能够以优质的质量输送到末端。我想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另外,在产业结构当中,74%是火电,20%多是水电,新能源只占到2.28%,这个数字还是很低的,我们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新能源上网的问题,很多都不能上网。有的时候我跟我的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告诉他要节约用电,告诉他现在消耗一度电用了多少煤。什么时候我们能用上新能源电,在用电的时候心里会感到很安慰,没有对环境造成伤害。 李小琳 :你能这样教育孩子,你能够这样想,我觉得特别好,这给我们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到底新能源离千家万户还有多远,现在来讲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从百分数来讲,新能源产生的电力还不能进入千家万户,还需要技术改造和大力发展新能源。 主持人 :刚才我们谈了一些比较大的话题。因为今天是38国际妇女节,也是我们的节日,您也是在女性中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在两会期间有一个小插曲,您在会议讨论的休息时间,带着很多女委员跳拉丁舞,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大家都很羡慕,您作为女企业家,能够把工作、生活、家庭安排得很好,有很好的生活状态。要有这样一种好的生产状态,应该怎么努力? 李小琳 :首先我也想借这个机会,通过中国经济网向全体网友,向全国的姐妹们致以亲切的问候。我记得孙中山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少不了女人,如果少了女人,我们就少了世界上50%的真,少了70%的善,更少了100%的美。我想女人在这个社会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真,真实。我们的善,善良。我们的美丽,如何去体现,去言表,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正好是政协讨论的中间环节,大家坐了很长时间,需要放松一下,我们伸伸胳膊,伸伸腿,希望恢复精力,能够更好地参与讨论。从生活方式来讲,我可能是喜欢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喜欢音乐、舞蹈、美术,这主要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有积极的态度,向往真,向往美,向往善,这当中你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主持人 :您觉得积极的心态和一种向往是最重要的,是吗? 李小琳 :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在超越自己的过程当中始终抱以积极的心态。也许我今天做得并不好,或者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我想明天我会做得更好,我会改进,我会改变。 主持人 :在两会上,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不管任何时候见面,不管时间怎样流逝,您总是保持特别好的状态,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受。说到美丽,不管是容貌,还是美好的气质,也是众多女性期待的。每次两会上,不管是美女记者,美女警察,大家对美的东西总是格外的关注。您还特别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美力,它是美好的美,力量的力。为什么要提它,它的内涵是什么? 李小琳 :以前大家总是问我女强人需要的内涵,我就谈到了需要的是美力,美丽加力量。我分称几章讲。它需要女人的品,女人的味,女人的秀,女人的美,而最大的美来自于心中。心中有一种力量,这种力应该是什么力?应该是自信,信力,还有学习的力量,还有去行动的力量,还有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力量。我想女性之所以能够美丽,她能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她就会有这种力量,使她更美丽。 主持人 :您也有了不少关于女性的文章。女人的美力还应该有一种坚韧的东西,一种富有力量的东西。您作为公众人物,也是很成功的女企业家,您觉得女性的领导力和美力是不是一致的? 李小琳 :如果你在做领导工作,领导力一定是在这之中的。你怎么能够有领导力呢?首先就应该有自信。第二,要有亲和力。第三,应该有判断力。在判断过程当中,你可以把团队紧密团结在一个目标下,努力地结合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团队的力量。有团队的力量是因为有领导的力量。我想这就可以在工作当中解决一些问题。 主持人 :我曾经到过您的企业,当时看你们办公大楼的内部装修的时候,特别有感触,很多装饰的细节都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致和雅致。我在想,作为女性领导人,她一定会给这个企业的团队有别于男性的不同的东西。您在比较刚硬的电力行业,您带给您企业的是什么? 李小琳 :我想我能够给大家的就是希望他们在各自的平台中发挥最大的效能、作用。因为在一个团队里面,每个人都各有特长,女性领导就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谢谢你刚才讲到的。我想刚柔是相济的。虽然这个行业刚硬一些,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需要一些沟通、理解以及发挥自己本身最大效能的时候,才是展示这个团队风采的时候。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和您的同事沟通这次访谈的时候,他们一再提醒我不要问关于您家庭的问题,因为您特别的低调,而且您希望以一种新的形象或者说是独立的身份来做自己的事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但是,我想每个人的家庭都无法回避,特别是有网友提到了,您谈到了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先天、后天都拥有很多的资源,怎么让自己拥有的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问题可能更为重要。对此,能不能再说两句? 李小琳 :其实刚才你已经在你本身的问答当中已经替我回答了很多问题。首先,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因为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社会当中,我们在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课是在家庭当中学到的。我们有社会学堂,有学校的学堂,我们还有家庭的学堂。在每一次的学习当中,都是对自己能力的培养,我们永远不可能在父母的照顾下,永远不可能在学校里,我们永远不可能不走出那一步。走出那一步,应对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和复杂问题的过程当中,即使是困难,即使是烦恼,很多时候都需要你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不可能别人代你解决的,这就是除了能力之外,其他的资本都为零。 主持人 :谢谢您。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因为今天是在38妇女节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您刚才提到后天的努力和能力不断的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现在也有很多女大学毕业生,她们再就业过程中,或者说在职业生涯中,她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困惑,在这种时候,您想对她们说一些什么呢? 李小琳 :我自己本身也曾经是一个女大学生,我想每一个女大学生在思想上首先要坚信,要有一种信念,通过你自己的努力,通过你自强不息的奋斗,你会得到这种结果的。我记得歌德有一句话,原话不太记得了,他的意思是说每个女性都在起着改变世界的主导作用。但是百年一役,最重要的是解放自我。你首先要考虑到你是大学生,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你要知道你是大学生,不要把女大学生放在前面,你要像所有的大学生一样,自己去奋斗。通过你的努力,通过你不懈的努力,通过你坚持不懈的努力,你一定会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主持人 :谢谢小琳委员,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 李小琳 :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