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100周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缅怀马杏垣院士
热度 1 yazheng 2019-5-25 08:51
今天是马杏垣先生诞辰100 周年纪念日,谨以这组照片缅怀先生。
3130 次阅读|2 个评论
绚丽青春 五四如虹--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hucs 2019-5-5 09:46
绚丽青春 五四如虹.pdf 绚丽青春 五四如虹 --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 胡春松 五四,一段光荣的历史 承载着青年的报国之志 五四,一把闪烁的利匕 挥舞着青年的破旧锐气 五四,一座不朽的丰碑 隽刻 着青年的立新情迷 五四,一面永恒的旗帜 高扬着青年的爱国情怀 青春在奋斗中顶天立地 理想在奉献中翱翔展翅 时光如长空流星,坚定前移 梦想似壮阔大海,奔流不息 一百年,五百秩 一万年,未穷期 一代又一代青年接力向日 一代又一代青年建功学习 五四运动,如虹绚丽 五四精神,永远铭记 注:胡春松大夫作于南昌大学 2019年5月4日夜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中共党员,国家公派赴美留学回国人员,南昌大学在职博士,医生,诗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博客中国》个人专栏,入驻中国诗歌网;是 “ 春韵 ”(2013 年 ) 、 “ 岭峰体 ”(2011 年 ) 、 “ 五美 ” 标准诗歌 (2013 年初 ) 的命名者、提出者和建立者;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集《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诗集《江西情 • 中国梦》、《地震 N 章》及《佳节诗语》均待出版;另有 “ 青春三部曲 ” 之《青春论语》(网络版)和《青春私语》(写作中);诗观:诗歌如药( 2011 年)、诗歌如中药( 2017 年);参加 2016 年 “ 诗词中国 ” 大赛,初选 “ 种子作品 ”43 首,作品发表于《人民网》 (2013 年 ) 、《诗歌赣军》( 2016 、 2017 年)和入选《 2016 江西诗歌年选》;是建立中国 “ 国家诗疗协会 ” 倡导者,科学网博客访问量已逾 245 万次。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8世界流感大会在北京召开, 纪念西班牙世界流感大流行100周年
qujiangwen 2018-9-12 14:12
2018世界流感大会在北京召开 科普信息部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4天前 2018年9月8日-9日,“2018世界流感大会 ” 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亚太流感控制联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纪念流感大流行 100 年:防患于未然”,旨在加强全球流感防控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沟通和合作,提升全球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应对水平。 1200余名中外嘉宾和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国际制药商协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纳、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蒙古、老挝、泰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议科学防控流感之道,防患未然,共谋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工作发展之策。 大会开幕式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维中主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毛群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主席王陇德在致辞中指出,流感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已过去100年,今天我们在此重温历史、铭记历史是为了防止历史灾难重演。主办世界流感大会就是为了搭建一个高端学术平台,交流分享全球最先进的防控技术,凝聚对加强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加强国家、区域和全球流感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专业机构对流感危害及其防控的认识,为应对下次流感大流行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将把世界流感大会持续办下去,努力把大会打造成为一个精品学术品牌,为全球流感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毛群安局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正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努力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近年来中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逐步完善法规政策,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传染病防控工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彰显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特别是在流感防控领域成效显著,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敏感高效的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了“强化监测预警、免疫重点人群、规范疫情处置、落实医疗救治、广泛宣传动员”的全面防控策略。下一步,中国愿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下,积极参与全球卫生工作,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国家 卫生健康委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教授作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作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作报告 大会分为全体报告和分组会议。大会报告嘉宾均为全球流感防控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其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和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等分别就中国流感大流行历史应对准备及中国临床诊疗体系建设、中国大流行历史和大流行应对准备等方面做了大会报告。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制药商协会联合会及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近20位专家学者也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 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美国)主任 Rick BRIGHT 作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项目负责人张文庆作报告 大会分设了6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各国具备适当的大流行防范计划、大流行性流感监测、实验室诊断和早期预警、流感大流行中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季节性和大流行型流感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以及流感病毒学和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学术交流和研讨。 本次大会是中国首次牵头主办的一次世界流感防控领域学术盛会,必将对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纪念流感大流行100年—— 世界流感大会:对流感病毒新变种应保持高度警觉 \0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 张佳星)9月8日—9日,“2018世界流感大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亚太流感控制联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纪念流感大流行100年:防患于未然”,旨在加强全球流感防控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沟通和合作,提升全球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应对水平。 1918年横扫世界的大流感被称为“全球性世纪瘟疫”,也因作为一次大战的中立国,西班牙不受战事影响并未压制流感报道,而被误认为是起源西班牙,至今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它在全球造成至少5000万人死亡,甚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 “流感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类同时面临季节性流感、流感大流行和动物流感的威胁和危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介绍,其中仅流感的季节性流行每年就在全球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其中有300-500万的重症病例,29-65万人死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从整个疾病发展来看,新发的传染性疾病在人类重大的威胁,SARS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流感问题是我们应该高度警觉的问题。” 1200余名中外嘉宾和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疾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国际制药商协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纳、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蒙古、老挝、泰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议科学防控流感之道,防患未然,共谋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工作发展之策。 王陇德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主办世界流感大会就是为了搭建一个高端学术平台,交流分享全球最先进的防控技术,凝聚对加强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加强国家、区域和全球流感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专业机构对流感危害及其防控的认识,为应对下次流感大流行做好充分准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毛群安局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正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努力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传染病防控工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特别是在流感防控领域成效显著,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敏感高效的检测体系, 逐步形成了“强化监测预警、免疫重点人群、规范疫情处置、落实医疗救治、广泛宣传动员”的全面防控策略。下一步,中国愿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下,积极参与全球卫生工作,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大会分为全体报告和分组会议。我国学者和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制药商协会联合会及美国、德国、英国等近20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 大会设有6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各国具备适当的大流行防范计划、大流行性流感监测、实验室诊断和早期预警、流感大流行中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季节性和大流行型流感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以及流感病毒学和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学术交流和研讨。 \0 http://www.stdaily.com/cxzg80/guonei/2018-09/10/content_707486.shtml \0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1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飞跃教授追忆束星北 | 《纪念束星北教授诞辰100周年》
Kara0807 2018-1-7 17:08
王飞跃教授追忆束星北 | 《纪念束星北教授诞辰100周年》 2007年10月28日回杭州参加浙江大学力学系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会,得知今年是束星北教授诞辰100周年。有幸生前与先生相识,其才华使我相信天才确确实实存在于这个世界,其传奇般的人生坎坷和经历却每每使我感到命运之无常和惨烈,更为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而倍感庆幸。谨以自己2005年读《束星北档案》之后写的一篇杂文表示对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 束星北印象 七月初去杭州探亲,岳母告诉我有一本书你一定得看,是《束星北档案》。二十多年前,我曾与束先生及其家人多次接触,在他去世前两个月还陪师母去他家中拜访过他。我为终于有人写出一本关于束先生的书而高兴,读完之后,才知道自己对这位真正的天才了解的太少了,才知道什么是心里流泪的真正滋味和感觉。回想自己曾有许多机会在束先生的生前接触了解他,但没有那样去做,心中万分的遗憾。 初闻束先生的大名,是大学时做物理作业时。班里一位“老三届”同学与束先生的小女儿是中学时的同学,他告诉我们许多束星北的传奇故事:如何为国民党设计发报装置并用以侦破地下共产党的发报机地点(其实是用于抗战,破坏地下党纯属诬陷);国民党给他少将军衔,嫌小不要,非得中将不可(其实是为了不“请委”,即不入国民党);如何听听声音就知道解放军的雷达坏在哪里;如何当着同学的面把女儿的物理课本扔在地下,说尽是概念上的错误。特别是讲起由于李政道回国时指名要见他的老师束星北,从而使他的处境变好时,我们许多同学根本就不相信,认为“纯”属谣言:青岛如此的科技“不毛之地”,怎会有诺贝尔奖得主的老师呢? 当时束先生正在青岛李村的崂山旅馆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上高等进修课,而我们家那时也在李村附近。当地人为如此“奢侈”的教学方式感到惊奇,传说束先生可以一口气不用课本不用讲义一整天不停的在黑板上写数学物理方程。原来束先生那时正在培养队伍研究海洋动力学问题。后来因大学时最好的同学之一报考束先生大儿子束越新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我才同束家人有了直接的接触,知道束越新自学成才,被青岛纺织学院请去做教授,研究颜色光学。 研究生时我的第一位导师是王仁东教授。一次得知我来自青岛,他问我知不知道束星北。原来浙江大学抗战西迁时,导师与束星北和王淦昌三家在贵州遵义时住在一起,关系非常密切,不过当时我导师是化工系的教授。文革后王淦昌回杭州,也住在导师的家里。导师说他与束先生一样是“大炮”脾气。留美回国后,同束先生一样,也是二级教授,在浙大一直也是历次政治运动的“运动员”,与束先生南北呼应,不过与束先生的遭遇相比,却有“天壤之别”,希望有机会去青岛看一下老朋友。不幸的是,在这一愿望实现之前,导师于1982年底去世。 1983年夏天,记得是8月,我邀请师母去青岛避暑,并安排去束先生家拜访。记得当时束先生的住房条件已大为改善,按当时的标准,空间已大得“奢侈”,但家具并不多,屋里空荡荡的。除了束先生瘦长的身体,手中的拐杖和蹒跚的步履,以及坐在沙发上的姿态,见面时的印象已模糊,但感觉束先生当时的精神还非常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见面后不久,束先生就去世了。 读完《束星北档案》,对束先生的旷世天资和人生磨难有了更深的了解。束先生的一生,正如其好友苏步青为悼念他所写下的:“学问济时何坎坷,言堪警世太天真”。此书最震撼人心的,还是过去错误的政治运动对一个原本率直杰出的天才人格的不断摧残、阉割和扭曲。从书中我还知道了少年时所熟知的月子口水库竟是包括束先生在内的一帮“罪犯”和“坏分子”以极其原始的手段建成的。一位集天赋、才华、激情于一身的杰出科学家,竟为了果腹而将看田农民给的花生连泥带皮一同吞下,因偷吃一个地瓜被揪斗。一个“宁为人憎,不为人怜”的天才,为了改变自己的政治命运,不断地汇报检查,希望得到理解;倾注心血读伟人著作,希望以此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结果是“越学越糊涂,越学越困惑”,因为他“显然不能理解文字概念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上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有时根本就是两码子事。” 读着束先生的“刷茅房对思想改变有重大意义,能刷掉资产阶级臭思想”的“心得”体会,“申请长期洗刷茅房”的“立项”报告, “(1)研究大便之所以经常便在坑外的道理。(2)研究小便池外所以经常潮湿的原因。” 的“课题”介绍,以及“目前,便在坑外的现象已大大的减少了,大约减少了百分之六七十,还有百分之二三十仍然便在坑外,有待解决。”等“科研”成果时,让人欲哭无泪,心头流血。这里字字句句,平铺直述,让人感到的却都是对非人遭遇的撕心裂肺般的控诉。更令人悲愤的是,他死后捐给医学院用以研究和教学的遗体,竟因无人理会而腐烂不堪,最后被工作人员为了省事而草草地埋葬在学校篮球场边的双杠之下。 束先生的灾难,是我们民族的灾难。如能像自己的挚友王淦昌一样得到重用,或许中国的计算机产业、无线通信产业、现代气象研究、现代海洋研究会更快更早的发展起来,山东特别是青岛,可能会是中国信息产业和高等研究的另一个中心。 束先生没有错,社会和历史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生不逢时,错就错在他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能够记忆的年代。正如作者刘海军所说的:“他曾是一条多么伟岸壮阔的大河,可是这条大河只有汹涌澎湃的源头,往后却是不断地萎缩干涸;他曾有多么陡峭不凡的品质,它像闪闪发亮的白银一样,可是风霜雨雪之后,却失去了高贵的光泽。” 我也同意作者的“写作理由”:是束先生在人文科学上的贡献,“因为有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束星北不断萎缩的科学与教育学的历程,另一个历程――人文科学的历程和社会科学的历程却无限地丰富肿胀起来。正是束星北的‘另一种历程’折射出了我们的民族、社会与历史,折射出‘昨天’的故事,也许仍在折射着‘今天’。由此而言,束星北的人生也许是完善完整的,他的贡献,也许并不亚于他的至交王淦昌。” 无论人类有多么美好的愿望和多么不懈的努力,历史一定会重复自己的过去,虽然是螺旋式的进行。相信束先生经历的时代不会再发生在我们这几代人身上,但当历史重复到那段令人心里流泪的过去时,愿有人还知道先生的故事。 王飞跃 2007年11月30日记于硅谷机场 本文发表在“ 科学网——王飞跃的个人博客 ”,原标题:《纪念束星北教授诞辰100周年》。 原文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74-11850.html 📚 往期文章推荐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9期 | 斯坦福研究院名人堂成员:Peter E. Ha 🔗 干货 | 李德毅院士深度演讲:以智能之名标记这个时代 🔗 清华大学邓志东 | “特征提取+推理”的小数据学习才是AI崛起的关键 🔗 中科院院士张钹 | 模式识别面临的挑战 🔗 人工智能(申请代码 F06)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三处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 澳门大学陈俊龙 | 宽度学习系统:一种不需要深度结构的高效增量学习系统 🔗 放弃深度学习 ,Hinton提出Capsule计划 🔗 CES之后与你见面,中美自动驾驶技术全明星阵容 | 峰会倒计时 🔗 周末读书 | 兰州大学胡斌教授《社会机器》推荐序 🔗 周末读书 | 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社会机器》推荐序 🔗 澳门大学陈俊龙教授《社会机器》推荐序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人机大战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个人分类: 王飞跃教授|1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灵(Alan Turing)的伟大贡献-- 纪念图灵诞辰100周年(7)
热度 1 kghao 2011-9-18 23:24
图灵(Alan Turing)的伟大贡献-- 纪念图灵诞辰100周年(7)
图灵( Alan Turing )的伟大贡献 -- 纪念图灵诞辰 100 周年( 7 ) 西北大学 郝克刚 7) 图灵测试,计算机的智能 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它的能力大大超出原来的预期。计算机不仅可以做大量的计算,还能进行复杂的推理。于是就把它同人的大脑进行比较,提出“计算机能思维吗”的问题。这里涉及到对“什么是思维”的理解和界定,涉及哲学、认知学以及社会学等各个方面,相当复杂众说纷纭,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图灵 1950 年 10 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表论文 “ 计算机和智能 ” ,巧妙地把这个问题转化为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那就是测试。后来被称为图灵测试。简单说就是与其争论什么是“思维”,不如我们去做实验测试。通过了测试就叫计算机能思维,否则就说还达不到思维的水平。 图灵测试是这样设计的。测试分测试人员和被测试方两部分。被测试方由 A 和 B 构成, A 和 B 分别是一个人和一台被测试的计算机。测试人员和被测试方是分开的,提问和回答是通过一些中间设备实现的。测试人员并不知道 A 和 B 那个是人那个是计算机。测试时由测试人员分别向 A 和 B 提问,由被测试的人或者计算机回答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后,如果测试人员能够通过问题的回答,正确地分出 A 和 B 谁是人谁是机器,说明计算机还没有达到人的水平,那机器就没有通过图灵测试,如果测试人分不出 A 和 B 谁是机器谁是人,那这个机器就通过图灵测试。图灵指出: “ 如果机器在某些条件下,能够非常好地模仿人回答问题,以至提问者在相当长时间里误认它不是机器,那么机器就可以被认为是能够思维的。 ” 当时的计算机根本无法通过这一测试。图灵预言, 50 年内 , 即在 20 世纪末会有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没有规定问题的范围和提问的标准,如果想要制造出能通过试验的机器,必须在电脑中储存人类所有可以想到的问题,储存对这些问题的所有合乎常理的回答,并且还需要理智地作出选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电脑能通过图灵测试。但是如果限制在一定的领域和范围之内通过图灵测试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工智能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了不少智能软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997 年 5 月 3-11 日, IBM 的计算机深蓝( Deep Blue )以 2 胜 1 负 3 平的成绩第一次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大师。在世界引起轰动。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下实现了图灵的预言。 自然对于图灵测试的理解以及它的作用等方面,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的争论。而正是由于有这些争论才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5652 次阅读|1 个评论
纪念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先生(1910—1992)诞辰100周年
livingfossil 2010-5-29 20:37
古植物学的故事(40): 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而是为了 永远 的激励 ----纪念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先生(1910—1992)诞辰100周年 永驻天国的中国古植物学家(之三)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40): Remember the centenary of Jen Hsü (Xu Ren, 1910–1992)(by Qigao Sun) 关键词:古植物学家;徐仁;诞辰;100周年 中国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先生1910年8月22日生于安徽芜湖,1992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旨在纪念徐仁先生诞辰100周年,铭记徐仁先生的夫人----一位“科嫂”张玉珍女士(1913—1984)的默默奉献,并激励后学为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而不懈努力。 (一) 徐仁先生于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3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然后到北京大学跟随植物形态学家张景钺教授(1895—1975)做助教。徐仁的学术生涯深受张景钺的影响----即用严谨的现代植物学思想与方法研究化石植物。这种学术思想属于20世纪上半叶古植物学研究的历史性进步。 张景钺于1920—192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跟随 Charles Joseph Chamberlain (1863 – 1943)学习植物形态解剖学。值得注意的是张景钺教授对古植物学有浓厚的兴趣。早在1924年他撰文介绍美国古植物学的重要发现—即“煤核”(coal ball)的发现。1929年他发表化石木的研究论文,真正涉猎古植物学研究。 在张景钺教授的指导下,徐仁先生不仅在现代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领域打下了深厚功底,而且对化石植物的研究产生了兴趣。由于张景钺教授的推荐,徐仁于1944年离开西南联大,从昆明到印度Lucknow University跟随著名古植物学家 Birbal Sahni FRS (1891---1949)学习。1946年徐仁回国,在北京大学讲授古植物学。1948年 徐仁第二次赴印度,于1952年回国服务。关于徐仁先生的生平,可以参见有关文献。 (二) 在纪念 徐仁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该淡忘一位平凡女性----徐仁先生的夫人张玉珍女士(1913年4月8日出生,1984年3月18日去世)。 人们喜欢称颂“军嫂”,但很少关注“科嫂”----科学工作者的眷属。从某种意义讲,学术进步离不开“科嫂”们的忍耐和奉献!绝大数科学工作者都是默默无闻的,“科嫂”们通常更是默默无闻。在实际生活中, “夫贵”未必“妻荣”。即便徐仁是著名的古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夫人在学术圈子里也是鲜为人知的。 徐仁先生自少年时代起勤奋努力,一心向学。他夫人张玉珍女士心地善良,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支持徐仁先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伴随徐仁先生走过数十年的古植物学人生。很遗憾,我们现在很难从徐仁先生的论著里发现他夫人的踪影。但我期望将来有人会深入细致地研究徐仁先生的学术与人生,包括追忆他夫人的生活经历和默默奉献。 (三) 现代古植物学研究主要是从欧美逐渐传到中国的,因此中国的古植物学是舶来品。徐仁先生所经历的社会时代见证了中国古植物学的兴起过程。回望历史,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程。同欧美古植物学的发展历史相比,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历史虽不悠久但也不短暂。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古植物学在本土化、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中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与欧美古植物学研究强国相比,中国在古植物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地区的植物化石标本积累少得可怜,二是中国急需优秀的古植物学家,三是学术体制不完善。这三大因素不利于开展有长期影响的工作,也直接制约着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国家体系建设和长远发展。 欧美古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历史表明:古植物学研究需要 真功夫、硬功夫和慢功夫。 提高中国古植物学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稳步而有效的积累过程。就目前的 实际情况看,中国古植物学的综合实力要达到欧美强国的现有水准,可能需要 100 年(或 200 年或更长时间)扎扎实实的努力。 结尾 如果我们认为徐仁先生“为古植物学而生、为古植物学而死”,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他的夫人张玉珍女士在某种意义上即是“为古植物学家而生、为古植物学家而死”! 科学研究是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过程。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世界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命运。经过百年探索与奋斗,中国的现代古植物学研究从无到有,逐渐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土壤。 伟大的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将呼唤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大胆探索、顽强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而使徐仁先生所追求的事业不断进步和发扬光大。 致谢: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徐仁先生的女儿徐竺声女士提供她母亲的生平资料,宫晓林女士给予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孙启高 2010年5月29日写于美国康州 ----------------- 附相关文章: 徐仁与中国古植物学的兴起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2212 中国古植物学的院士(学部委员)名单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5714 “勤、谨、和、缓”:古植物学家徐仁院士的学术人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961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5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年才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
黄安年 2009-3-9 09:06
明年才是三八国际妇女节 100 周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9 日发布 1909 年 3 月 8 日 , 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举行了罢工和游行示威 , 得到了美国各地的响应。这一天后来被认为是三八节的起源,但是 1909 年不是决定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年代。 1910 年在哥本哈根召开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 , 17 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还讨论内容保卫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德国社会主义者领导人、国际妇女书记处的书记克拉拉蔡特金向大会建议,以 3 月 8 日为世界妇女的斗争日,这个提议得到了代表们一致的拥护, 会上作出决定 , 今后每年 3 月 8 日为国际妇女劳动节。所以明年( 2010 )才是三八国际妇女节 100 周年,说今年是 100 周年是一种误解。联合国在 1957 年举办了国际妇女年 , 以后每年于 3 月 8 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这样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就更普遍了。 媒体上出现今年是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 98 、 99 、 100 周年三种说法 , 我们的科学网在重大历史事件上自然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才好。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454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