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倪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倪萍未曾移民,一次“玩笑”,测试了当下中国舆情之分裂与对立
热度 19 lvnaiji 2016-2-17 16:06
吕乃基 近日,一则关于倪萍“移民”的消息及由此引爆的评论可以说占据了网络的半壁江山 倪萍要移民戳了谁的“脊梁骨”? 全文见 http://bbs.tianya.cn/post-news-344536-1.shtml   几年前京华时报 2011 年 7 月 11 日曾报道 , 7 月 10 日,“纪念建党 90 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持人倪萍等人获得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称号。   最近有则消息在网上流传:温哥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倪萍书画展, 12 日在位于列治文 3 号路刚刚落成的温哥华中国文化中心揭幕。倪萍同志接受专访,郑重向记者表示,自己已作出决定,等儿子在美国洛杉矶完成学业之后,将把家搬到温哥华来。记者询问倪萍是否当真?她给予了肯定答复,并告诉记者已经委托温哥华的朋友在本地找房子了。   既要当中华“脊梁”,又要移民到温哥华,你说这样的中华“脊梁”让人听起来是否感到很别扭呢?而对倪萍个人来讲,是否也感觉到尴尬呢? 爱国,与是否移民无关。那些裸官裸商,举家移民,自己留在中国,爱的不是国,而是在这片热土上有利可图。那些移民在外的人,或因距离产生美,回国效力。其中不乏在彼国达不到目的甚至呆不下去而回国趋名逐利者。这也说明,爱国,与是否回国无关,不要打着爱国的旗号谋自己的利益。 该受到指责该反省的不是倪萍,而是评“脊梁”的机制和其中的价值导向:只投赞成票就是“脊梁”? 脊梁一词,当年是在野党送给鲁迅的桂冠,意在对执政党的批判、投枪。而今,脊梁之意已全然颠倒过来,是与执政党保持一致。不禁想起在中华大地上曾经有过与儒家文化保持一致的“贞节牌坊”。贞节牌坊,这样的符号又泯灭了多少人性,摧毁了多少常人的幸福? 倪萍,若是真的移民,不画地为牢,阈于“脊梁”的称谓,为虚名所累,而是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与儿子团聚,这就意味着自我的觉醒(当然 未必移民才是 觉醒),不仅不该批评,而且可喜可贺。当年的评选已错,难道要一错再错,让当选者戴着镣铐度日? 虽然实际上倪萍并没有跨出这一步——估计所受的压力不亚于“贞节牌坊”(类比),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网上还看到这样的言辞: 网友纷纷留言安慰,称:“您没必要道歉,那是您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倪萍未曾移民,一次“玩笑”,测试了当下中国舆情之分裂与对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尽管阻碍重重,社会终究在进步。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827 次阅读|36 个评论
从“周润发是谁”想到的
热度 5 fdc1947 2014-1-7 08:28
 1 月 5 日,新华网等各大网站都在显著位置转载了中国新闻网的文章,说周润发在央视一套的谈话节目《开讲啦》中讲到自己在北京坐出租车的事情。该文章说:“ 1 月 4 日晚, 享誉世界影坛、获得无数影帝桂冠的 著名演员周润发来到《开讲啦》舞台上。……周润发爆料自己曾经坐过北京的出租车,……,一路上二人有说有笑师傅也没认出来,周润发最后忍不住告诉司机说:‘我是周润发’,对方 竟然 反问:‘周润发是谁?’ ” 该记者显然对出租车司机连“ 享誉世界影坛、获得无数影帝桂冠的” 周润发是谁都不知道感到很吃惊,似乎认为这完全不合常理,所以用了一个“ 竟然 ”。 是否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知道周润发?到底有多少人知道周润发,我不知道,但是我敢断定,成天只对电影明星感兴趣的,在中国肯定只有少部分人,其中大多数是不忧衣食的年轻人。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为衣食饭碗忙得不亦乐乎,上班为工作、下班忙孩子,几个人有兴趣去电影院?而十年二十年不进电影院的中老年人则比比皆是。 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大多是青年知识分子,我想,青年知识分子要懂得一点社会,懂得社会个阶层的差别,不能以为所有的人都像他们 熟悉和欣赏的 这些“小资”一样。 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倪萍还在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正红得很。做了一个节目,把一些老年人找去过金婚,拍婚纱照。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做通了徐光宪、高小霞两位先生的工作,把他们两位请去过金婚。在节目中,有一位工作人员竟然跑到高小霞先生跟前,说有人在与倪萍合影,问高先生要不要过去跟倪萍合影。也不知道高小霞先生是故意还是真的没有听清楚,问那位工作人员:你说什么?那位说,合影,与倪萍。高先生说:“什么?水瓶?不知道。”下面的内容就没有播出了。徐、高二位都是德高望重的化学家,当时年近八旬的科学院院士。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概以为他们还会以与倪萍合影为荣,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来前些天科学网上两位科学工作者写的在科普工作中与记者们不愉快的“合作”经历,这些记者完全不了解科学家,从而不尊重科学家和科学家的劳动。好像这些科学家只是为了通过他们的科普活动提高知名度,而他们却可以恩赐给科学家这样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年轻记者们的经验是从追星族和明星们那里得来的,在他们的眼光里,所有的人都是像追星族一样,先追星,然后自己也想去做明星,如此而已。 人们总说记者说无冕之王,又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做王、做太阳并不容易。做王、做太阳要有高的素质,这就要学习、要历练、要懂得社会特别是社会的底层,更要了解自己,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靠看看明星和追星族就能够做到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063 次阅读|6 个评论
倪萍老了
热度 8 xupeiyang 2012-11-5 07:27
菜贩子拉住胳膊问:你是倪萍吧?怎么这么老?菜贩子说着就哭开了,是不是过得不好? 倪萍淡定地回应:我就是老了,再化妆,也化不成巩俐!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4739 次阅读|10 个评论
难以承受的虚假之轻(补充)
热度 5 郝炘 2011-7-15 16:03
难以承受的虚假之轻(补充)
读李承鹏针对倪萍给他的微博答复写的博文“ 墙里扔出的一根骨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7ba410102dqob.html?tj=1 对这句话特别有共鸣:“ 表面看这是一篇特别谦虚厚道和温暖感动的文章,可透着一种春晚体的假 ”. 不会为这个政府分忧的人好像都能感受到这个社会中难以承受的虚假之轻 (t 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falsehood ,套用捷克作家的书名 ) 。 这也许是 AWW 给他的工作室起名北京发课 (FAKE) 文化发展公司的半个用意吧?另一半读者自己看吧。 (图片来自网络,没有商业目的) 《纽约客》驻北京的专职作家写过一篇关于国内互联网上谣言的博文 http://www.newyorker.com/online/blogs/evanosnos/2011/06/truth-rumors-and-fruit-baskets.html ,其中引用了 Hannah Arendt 发现的 极权独裁政体 下“特有的一种 玩世不恭 ( peculiar kind of cynicism ) ”,因为这种社会中真理被彻底牺牲在政治的祭坛上。 Arendt 写道:“一贯地用谎言取代事实真象的结果,不是慌言将被当真理接受,也不是真理会被诋毁为慌言,而是人们在真实世界中辨明真实与虚假的能力被摧毁了。” 共和国上至领导的头发、下到地沟油,还有什么不是假的?如此难以承受的虚假之轻需要不少共和国的脊梁来承担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89 次阅读|5 个评论
“以恩治国”,周洋,国家,父母,感恩……
lvnaiji 2010-3-12 13:42
吕乃基 著名自由软件文化专家雷蒙德 (E . S . Raymond) 认为,人类获取社会地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命令,稀有品的分配是由中心权威来完成,并以武力做后盾。第二种是交换,稀有品的分配是透过分散的交易及志愿合作。第三种是礼物文化。礼物文化不是因为稀缺而是丰富才产生,它们是在没有物质稀缺,生存必须品丰富的族群中滋生的。在礼物文化中,社会地位不是取决于控制多少而是取决于给予多少,所以就有了瓜基乌图 (Kwakiutl) 酋长的冬季赠礼舞会,就有了百万富翁的慈善捐助,就有了黑客们长期不懈努力开发出的高质量开放资源 。 在礼物文化中,名望,也就是中国人的面子,是值得为之付出的:第一,最明显的,礼物换来了好名望,我们为此而活;第二,名望是吸引注意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资源;第三,如果礼物经济与交换经济或命令结构相关联,那么名望将会溢出并使个人获得更高的地位,也就是说,如果礼物经济能够转移为交换经济,那么个人将会得到更多。 黑客社团的这种体制与萨林斯 (Marshall Sahlins) 所描述的马来西亚的大人物 (big man) 很相似 。大人物的权力是脆弱的,他们为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得不经常送礼给其追随者。马来西亚的大人物收集和散发物质的礼物,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假如一个大人物需要赢得邻村的信任和尊敬,他不得不经常送给村民礼物,在关系建立之前,他不能得到任何回报。送给邻村的礼物常常是从本村中收到的,但是假如他的追随者感到他们有可能从第三方收到更多的礼物,那么他们就会把礼物送给与现在的大人物竞争的人。 ( 英 )C . A .格雷戈里.礼物与商品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 55) 。转引自杨立雄:黑客伦理与礼物文化,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 3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信奉并实施这样一个治国方略:施与恩惠,然后把统治的基础建立于受惠者的感恩上。一方是皇恩浩荡,另一方则知恩图报。这就是 以恩治国,施恩者和受恩者以恩(情感)的交换换取各自社会地位的稳固。由此便可以理解倪萍等代表何以只投赞成票,从不反对或弃权;以及理解体育总局的官员何以指责周洋。周洋父母后来的姿态大致就是 大人不见小人怪,认可了国家与周洋及其家庭之间的恩泽关系,从而指望这一关系得以继续维系。不过,当周洋后来感到虚伪时,她与倪萍显然不在一个数量级。 然而 这一方略本身并不牢靠,其一,受惠者的胃口会越来越大。 中国古代的皇帝最后甚至送出自己的女儿,如文成公主,还有昭君出塞。如难以满足,则通过其他途径,如受贿和种种腐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国家对官员腐败行为的失控,甚至几乎等同于默认或容忍,进而等同于特定的恩惠! 其二,一旦受恩惠习惯了,也就对恩惠没有了感觉。郑和下西洋,送礼一次乃至多次,旨在恩泽天下。但无论在财力还是可操作上都难以为继。 在此意义上,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之所以难,也就在对方立场上得到了解释。所谓 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即是写照。 请见:贝勃定律的科学释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2929 。 其三,还有其他竞争者。如果追随者感到可能进而在实际上从第三方得到更多的礼物,就会舍弃原有的施恩者,这就是所谓有奶便是娘,或者说,世界观没有改造好。 现在号召自己创业,自己靠自己,就更没有统治的基础了。目前情况是,在力所能及处,还要强调 恩 ,而不能及之处则要求自力更生,而把这种要求本身也说成是恩。 问题还不止于此。其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例如感谢父母的权利,其实不是权利,而是责任。如今连这样的权利或责任甚至受到指责。其二,在相当程度上,国家由庞大的税收等手段,将本来属于民众的利益收入囊中,种种国进民退就是明证,然后再拿出一些予以恩泽。须知,这本来就是民众应有的权利,例如各种民生事项。 以恩治国 可以 休矣。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47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倪萍说:我爱国,我不添乱,从不反对或弃权
xupeiyang 2010-3-10 12:58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05:1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倪萍客串娱记拍冯小刚 图据CFP 倪萍被质疑   一句我爱国,我不添乱,从不反对或弃权,使 倪萍 参政议政能力被质疑   这几天,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倪萍,成了众多读者关注的热点人物。一是在五天前政协文艺界分组讨论会上,一组倪萍委员跪地为 冯小刚 等其他委员拍照的照片煞是夺人眼球。报道说倪萍转行做了娱记,为达目的不择姿势的专业精神,值得认真学习。虽是花絮,然调侃声中,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二是,在两会上,倪萍一句在大的会议上举手表决时,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或弃权过,立即引发了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和质疑。昨天,凤凰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吕宁思,一针见血炮轰倪萍的两会雷人语言。他直言道:倪萍这样的代表委员肯定不合格。   倪萍的这番实话实说也在媒体上引发争议。《半岛晨报》评论以 赵本山 、 宋丹丹 的小品来调侃倪萍:那是相当地当白云(宋丹丹)手舞足蹈地向小崔( 崔永元 )描绘签售的火爆场面时,实在听不下去的黑土(赵本山)感觉胃疼。作为多少有点现代政治常识的中国公民,倪萍上面的话,也让人感觉有点胃疼。倪大姐说这番话时,内心一定是相当真诚的,和虚荣且爱虚构的白云应该完全不一样。但倪大姐的真诚正是人感觉胃疼的原因之一:一个人如果揣着明白装糊涂,至少还是可以心照不宣地交流的,如果真是糊涂,那就难了,   如果恰巧对方是一个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已定型的成年人,那就更难了。对倪萍客串娱记拍冯小刚,《南方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评论:倪萍委员委实无需客串娱记。文中称,根据两会新闻中心的信息,今年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共达3060名,就差了古,今中外一应俱全,其中可能不乏新丁,但均为专业人士,她完全不用为报道的事情担心。身为政协委员,如果说体现专业精神的话,更应该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上去体现,要看她参政议政了些什么。   《京华时报》评论:倪萍这样的态度与我是来向各位领导学习的、这个话题很敏感,我不好说、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指教、我讲出来供您参考等等,基本相仿。是一些代表委员以从属与附和的姿态而非民意代言人的身份,在两会会场上行使仅仅属于个人态度的权力。记者杜恩湖   回应我从不反对或弃权倪萍:我是真实地赞同   最近的一条新闻倪萍说:我爱国,我不添乱,从不反对或弃权,让全国政协委员倪萍一下子处在了风口浪尖。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倪萍。   记者:您为什么只投赞成票?   倪萍:我参加政协以来,都是投赞同票,因为我是真实地赞同,不是为了赞同而赞同或为了否决而否决,我是真实地赞同。   记者:网上因此而质疑您参政议政能力的声音   倪萍:我能理解,我理解。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当然有权质疑或反对我。我可以理解。但是不影响我。   记者:网友问,如果只投赞成票的委员,还算不算合格的委员?   倪萍:99%的委员年年都投赞成票,你觉得99%的都不合格吗?这个数字是对外公布的。一定要是反对才是正确的吗?不见得啊。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我觉得我还是站在大局的利益上。   记者:我爱国,我不添乱,从不反对或弃权,您不投反对票是为了爱国?   倪萍:就像一个家里一样,特别知道自己   父母不容易,也知道父母的难处,当然也知道父母的缺点,但是在难处、优点、缺点当中,你还得体谅父母,因为是跟着父母一块过来的,知道父母未来会把你抚养长大,但是得知道父母的难处,跟着父母一块走,一块克服困难,一块去解决问题。我们当然知道发达国家的优势,但是他们不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不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不会管我们,不会给我们管饭吃,所以你得跟父母一块。   记者:假如一个投反对票的政协委员也说他是在爱国,对此您怎么看?   倪萍:有人太简单地理解了反对和赞成,和爱国、不爱国扯在一块。提意见、反对、赞成,有不同的意见,我都觉得和爱国、不爱国是两回事,不是说我赞成就是爱国,有一天我反对了我就不爱国。我们批评孩子,我们批评他是不爱他吗?我觉得有人挺简单地理解了我。   记者:您的意思是您以后不一定不投反对票?倪萍:我又不是傻子,我不是静止的,我对这份职责特别认真,特别慎重,我会思考、会思索,投赞成票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定是这样的。你换位思考一下。《新快报》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78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