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庆祝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正式启动
李丕鹏 2010-1-15 00:1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 1000 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约有 3.4 万种植物和 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消失,对人类的健康以及赖以生存的农业和畜牧业会造成严重影响,并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1992 年在巴西当 里约热内卢 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153 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4 年 12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12 月 29 日定为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2001 年将多样性日 改为 5 月 22 日,更加有利于人们在春夏之交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2002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 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 上,各国领导人承诺到 2010 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快速流失的趋势, 2005 年,来自世界各国的 150 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纽约举行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会议上,又再次重申了这一承诺。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项目官员戴维 安斯沃斯( David Ainsworth ) 2009 年 12 月 30 日在接受联合国电台专访中介绍到: 基于我们目前收到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86 个缔约国的国家报告,这 86 个国家当中没有一个可以宣称实现了 2001 年约翰内斯堡承诺或其后的戈登堡承诺,大幅降低生物多样性流失。欧盟的 27 个成员国,曾在瑞典戈登堡决定,到 2010 年停止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但后来在瑞典举行的另一个部长级会上,欧盟成员国得出了他们将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结论。 2006 年,联合国大会在第 83 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决议并宣布 2010 年为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口号是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的生命 ( Biodiversity is life, biodiversity is our life ) 。指定《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为工作的重点机构,邀请成员国建立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委员会,以鼓励通过多样性年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本月 11 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Ban Ki-moon )和德国总理安吉拉 默克尔 (Angela Merkel) 在德国柏林共同启动了这一活动,他们敦促全世界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潘基文指出,世界各国领导人于2002年共同承诺到2010年时显著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这一目标此后成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看来,目标已无法实现。未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事实已为全球敲响警钟,人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而应当充分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缺失的严重后果。他呼吁世界各国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加入到保护地球生物的全球联盟中来。《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哈迈德 朱格拉( Ahmed Djoghlaf )指出: 气候变化确实是个问题,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因此是多变政治生态的一个完整组成部分 。 据介绍,围绕生物多样性今年会在全世界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挪威的特隆赫姆到印度的新德里,从卡塔尔的多哈到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从中国的上海到肯尼亚的内罗毕,贯穿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会议、论坛、展览等活动。在 4 月 22 日的地球日,全世界的民众还将对地球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生物展开思考。 5 月 22 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当天,世界各国会以 Biodiversity for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为主题举办各种活动,对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予以关注。 同时,联合国也将举行很重要的会议。 1 月 21 日至 22 日,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将就此议题召开重要会议,来自各国的政要、相关组织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将汇聚一堂,进行讨论。 9 月,第 65 届联大 9 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期间举行的一场高级别会议,各国首脑将就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抗击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会议通过的公报将提交到 10 月 18-29 日在召开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 10 次会议上。《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艾 哈迈德 朱格拉 夫日前透露,各国领导人将在名古屋会议上重申以往的承诺,并将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承诺纳入到国家计划中,以确保每一个缔约国都制定并通过一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家策略。 从去年 12 月开始,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先后举行了生物多样性年庆祝活动。如 2009 年 12 月 9 日,阿根廷在乌斯怀亚举行了发布会和启动仪式,本月 8 号巴西举行了生物多样年开始庆祝活动。两次会议上,《公约》执行秘书 哈迈德 朱格拉 均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据环保部网站介绍,我国环保部生态司也于 2009 年 12 月 30 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庆祝活动座谈会,邀请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保护国际( CI )、大自然保护协会( TNC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 WCS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 FFI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IFAW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自然之友、山水自然等国内外环保非政府组织( NGO )的 11 名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建议借国际生物多样年的契机,环保组织应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积极配合政府组织的庆祝活动,推动公众和社区的广泛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尤其是要借虎年来临之际,宣传和加强对中国老虎的保护。 为了组织好生物多样新年的活动,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 2010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执行战略》,我国环保部制定《 2010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刚刚结束不久,尽管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现在我们又迎来了生物多样性年,从今年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重视程度来看,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衰减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做点什么 ? 生物多样性年专门网站 (图片来自网络,内容根据相关资料汇编)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正式发起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
book 2010-1-12 12:37
2010年1月11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1月11日在德国柏林正式启动。潘基文秘书长在向会议发去的致词中指出,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远远超过自然的速度走向灭绝,这种情况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都造成了严重损害。 潘基文说,2002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承诺到2010年时显著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这一目标此后成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看来,目标已无法实现。 潘基文指出,未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事实应当成为一记发人深省的警钟,人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一切照旧,而应当充分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缺失的严重后果。他敦促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位公民,加入保护地球生物的全球联盟,增强紧迫感,并树立明确、切实的行动目标。 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全世界目前约有3万4000种植物和5200种动物濒临灭绝。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仅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就会导致2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每年对自然保护区投资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收益可高达5万亿美元。 为了让人们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推动各方迅速采取行动,联大在2006年通过决议,将2010年设立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于1月11日正式启动后的一年中,为配合国际年的主题,联合国将举办多个会议和活动。今年9月,联大将就生物多样性举行一个高级别会议,各国首脑将就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抗击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10月份召开的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将就落实《公约》制定新的战略。 ( 引自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2813 ) ------------------------------------- 在该篇报道发布之前,我写了篇有关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369
个人分类: 生物多样性年|2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让我们行动起来!
book 2010-1-11 23:32
生物多样性及其危机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biodiversity),包含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人类当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1)最宏观的是生态系统(ecosystem)多样性,比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等,整个地球的生物圈可以看作最大的生态系统。2)第二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物种(动物、植物、微生物)。3)第三层次是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存在使得生物具有适应进化的潜力。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与环境和其他物种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的。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着不同的物种,比如公园里看到的不同种树和小鸟,餐桌上吃到的不同种类的蔬菜和肉类。作为人类,应该从两方面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几乎都与生物多样性有关;2)人类本身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虽然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并认为自己高高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 人类是一个奇怪的物种,由于进化出了思想,也有了更大的欲望,虽然我们也是生物的一种,但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并有资格利用其它生物。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农业化和工业化进程都给大自然带来了持续不断的伤害,拓展农田耕地、破坏森林、猎杀野生动物、环境污染等等,导致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进程仍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危机更显突出。 著名博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行为学家、哈佛大学教授Edward Wilson在其著作《The future of life(生命的未来)》(2002年1月出版)中指出: 本世纪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为了人类及承载人类的生物圈,人类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最佳的方式从过去的破坏地球转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上来? 。 国际多样性年的背景(来历) 1992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也称为地球峰会(Earth Summit),形成了以保护地球环境为目的的《21世纪议程》,其中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公约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利用,并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利益。公约最高权力机构是公约缔约国大会,日常工作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领导下的公约秘书处负责,该秘书处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有193个缔约国。 十年之后,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UN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国家代表、非政府组织和其它主要群体的领导人共同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行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成果,会议各方达成一致,即到2010年使得现在的生物多样性流失速度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层次上都显著降低(2010生物多样性目标)。 2006年12月20日,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第83次全会上,为了促进世界各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将2010年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决议。 现在已经进入2010年,让我们再看看身边的生物多样性,流失状况依然非常让人担忧,很多专家都认为人类并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也曾指出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2010生物多样性目标。因此,在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联合国传达的主要信息(宣传标语) 看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有关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官方资料,我发现其给出的官方表述中有的中文翻译并不确切,因此我试着翻译了以下文字,也请大家一起讨论翻译是否适当。 ---------------------------------------- Humans are part of natures rich diversity and have the power to protect or destroy it. 人类是大自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我们有能力保护它,也有能力破坏它。 Biodiversity, the variety of life on Earth, is essential to sustaining the living networks and systems that provide us all with health, wealth, food, fuel and the vital services our lives depend on. 生物多样性包含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对于维持为人类提供健康、财富、食物、燃料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服务的生存网络和系统至关重要。 Human activity is causing the diversity of life on Earth to be lost at a greatly accelerated rate. These losses are irreversible, impoverish us all and damage the life support systems we rely on everyday. But we can prevent them. 人类活动正急速加剧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流失,这些流失不可逆转,将使人类更加贫瘠并毁坏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生命保障系统。然而,我们人类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0 is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 Lets reflect on our achievements to safeguard biodiversity and focus on the urgency of our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 Now is the time to act. 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让我们回顾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取得的成绩,并关注迫在眉睫的挑战。让我们行动起来! --------------------------------------------- 我们怎么做? 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理应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和将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供的资料中表明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期间将举办相应的活动,但我目前尚未在网络上检索到来自中国政府部门和NGO组织关于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活动方案。好像有新闻说环保部跟一些NGO开了个会,我不知道为何只找NGO开会,另外其他具有重要科普功能的博物馆、科研和教育单位好像还没有动静。我觉得这些单位更应该多去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实,作为人类的一个个体,我们也应该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并且能轻而易举的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广州的各位不要再吃珍稀野生动物(我没有地域偏见,只是广州人在吃珍稀动物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平时少吃点肉类(肉食比素食消耗更多的资源),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开点私家车,少破坏污染身边的环境等等。其实,由于人类生活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够压制一点点的消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另外,多去了解并宣传生物多样性,也是重要的贡献。 就我自己来说,我打算2010年多写些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博文,还打算建议一些博物馆开展相应的活动(当然前提是这些博物馆尚没有此计划)并积极参与,还打算趁野外考察的时候多收集生物多样性并感受大自然,还打算跟我的朋友及碰到的人更多的谈论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年。 很多事情上,大多中国人都有做的热情,但缺少做的勇气,更害怕别人的言论。不过,我觉得在公益事业上应该每个人都要敢于做的更多。对于跟我们生活一点都脱不了干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如联合国提倡的那样:让我们行动起来! 当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联合国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启动仪式应该正在德国柏林举行(柏林当地时间1月11日上午11点开始,即北京时间1月11日下午18点);当我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BBC于格林尼治时间14:47(GMT, Monday, 11 January 2010,北京时间22:47)在其网站发布了新闻报道说 The UN has launched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 ,德国总理Angela Merkel 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Achim Steiner在启动仪式上共同呼吁加强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从今天起,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正式启动。
个人分类: 生物多样性年|4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坝、森林和实木地板
robbi 2010-1-8 14:45
朋友的朋友的上级,从米国来我天朝贵国出差,走之前的一天,也就是前天,要去故宫、八达岭等地转转。受人之托,俺滥竽充数了把崴翻译外加地陪。鄙人的英 文,基本勉强还算凑合。但我发现一打电话就结巴得不行了,可能因为面对面交流时还能借助肢体语言比划比划,电话里可就全凭嘴说了,顿觉有些傻眼。 还好还好,连比划带说,这一天算是糊弄过去了,天气也很不错,总之,一切顺利。 上次去八达岭还是十五年前了,这次再去,感觉如此这般这么有名的一个地方,售缆车票和门票的小房子,咋这么不正式嗫?也许,就是因为太有名了,门口咱就是拿个竹竿拦一下,照样有人来,照样收钱的干活,嚯嚯。 坐下行缆车的时候,和两位黑人大叔同一个车厢,估计可能也许是受够了俺的比划式英语交流,米国上级和黑大叔们聊了起来。原来两位大叔是医生,来贵国开会, 忙里偷闲,也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其中一位黑大叔(主要是他和米国上级在聊)是苏丹人,但现在工作在米国,好像还是个心胸外科大夫。他说的一句话,饿印象 很深刻,他说他会让自己的一个小孩学中文,因为日后咱天朝贵国会很好很强大,会中文将会是个优势。 晚上,和米国上级、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们,一起吃的饭。忘了介绍背景资料,他们都是各环境保护NGO(国际的,国内的都有)圈里的。席间,各位 老朋友叙旧,新朋友互相介绍,互相交换各组织的出版物、宣传材料什么的,好不热闹。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两份资料,一个是关于我天朝贵国在海外的水电 扩张,一个则是关于Burma北部与我天朝交界处的破坏性森林采伐(克钦州?貌似就是前不久打仗的地方)。 大二的时候,和姨妈家的孩子去云南腾冲耍,当时就听我们包车的那个司机说,对面的Burma在闹学潮,学生们抗议政府无能,抗议本国资源被别国掠夺(请听 题:这个别国,指的是哪一国?) 现在又看到了这样的一份报告,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我当年的道听途说。Burma军政府当局的控制力较弱(情况似乎在发生变化),国内军阀割据,拥兵自 重,那些占山为王的大王们需要钱购买武器、维持军队、维持对当地的控制,他们又没有像样的工业或是发达的农业(种植鸦片除外)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 换钱,可有山有森林有矿藏,接下来,就是疯狂的资源开发,而他们最大的市场,恰好,就在国境线的这边。 98年一场洪水,这边天然林禁伐了,很快,俺们就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米国的木材进口国,而这其中,不少便来自Burma。我没时间仔细读完那份报告,但咱们 的天然林不让砍了,市面上的实木地板却未见少,很多厂商还特意专门强调他家的木材好,是纯天然滴,如何如何。我想不难看出其中内在联系了吧? 北印支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1994年越南大麂 Giant Muntjac Muntiacus vuquangensis 的发现,轰动学界。在进入如此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时代后,还能发现这样一种从未被人描述和报道过的大型兽类,简直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谁知道,在那些人迹罕至的热带季雨林当中,还埋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奇迹呢?而所有的一切,都将终止于对当地森林的掠夺式开采、砍伐。 让人担忧的,还包括水电开发,国内的怒江之争也许算是暂告一个段落,金沙江上的梯级开发已然势不可挡 甚少有人了解和关心的事实是,我天朝贵国在海外的水电投资项目。曾被认为是无污染的白色能源水力发电,实际上也会带来全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盲目的无 节制的开发,或许我们即将受到的伤害会远大于所谓的获利。 米国的很多做派,为世人所诟病。我天朝,也信誓旦旦要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但,若不把决策的确定,与当地人民的长远福祉,或者更大了说,全球生态环境层面来考量,也许,不应该称得上是可持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和谐的。 抵制实木地板,拯救缅北森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做这样的研究?
热度 2 book 2009-12-17 17:19
看到dxd网友对我 一篇博文 的提问,如下: 发表评论人: dxd 本人也是做生物地理学的,常常想问:我们花上三到五年的时间,到世界各地作野外调查,采样回到实验室,给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个样本测基因型,做一堆计算,去推导一个或几个物种是几十万年还是几百万年前从什么地方迁移到什么地方,其间其种群是扩张了还是收缩了,群体遗传结构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近缘物种之间有什么样的进化关系,以及这一切与历史上的气候或者地质事件有什么关系纵然我们使用的方法很科学,很巧妙,到头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在文献中看到的所谓意义,只有弱弱的一条:为当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我的同学倒是看得开,她说,我们是在增加人类的知识。但是我无法接受这样单薄的理由。不知博主有何见解? 我想很多从事进化生物学或相关学科,甚至其他基础学科研究的人都可能被问到过,你的研究有什么用?他的问题对于理解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仅仅针对某个学科。所以在这儿试着回答一下他的问题,并讨论下如何我们该如何看待研究意义。 对于dxd这个涉及生物地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的问题来说,我想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类研究的意义: (1)正如dxd提到的,此类研究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我想补充的是,能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指导,还有实践意义。比如我在介绍Avise JC的博文中提到的,Phylogeography和Conservation genetics研究对于保护生物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助于确定进化关键单元(ESU)和保护管理单元(MU)。从理论意义来看,此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种群遗传结构的规律;从实践意义来看,可以帮助我们划定重点保护区域,这在很多物种的保护中都已有应用。 (2)dxd在提问中提到物种间进化关系,其实此类研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传统内容,从最初的物种描述和命名,到现在利用分子数据对隐存物种的揭示。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更有意义的提法,叫发现和描述生物多样性。而基于分子数据的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演化规律。我想对于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已有很多讨论,我就不多说了。作为记录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人群,生物分类学家常被问道你命名描述这些物种有啥用啊?。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群体的锐减已是全球性的问题,并且对于中国来说更为严重。可以看看《Science》杂志今年夏天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及其他专家针对中国分类学现状的采访。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summary/325/5936/31 http://www.cas.ac.cn/xw/zjsd/200912/t20091202_2679894.shtml (3)从科学研究本身来看,我们希望所做的事情能够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能够预测事物将来的发展,我想这是dxd提到的此类研究另一方面的重要意义。比如理解了某种有害生物的种群历史动态,并知道了其背后涉及的气候变化等因素,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其为害规律的发展。就我自己的观点,对于有害生物防控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发展一些简单的技术层面,而应该从历史演化的角度来理解有害生物之所以发展成为有害生物的原因,这或许有更长久的意义。作为一个例子,可以看看对于飞蝗的研究: 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28286.htm (4)dxd也提到增加人类知识,并且说他不能接受这样单薄的理由。但不管怎么样,任何科学研究,都会有这样的意义,并且很多重要研究一开始的出发点都是某种兴趣。我个人倒觉得从科学本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追求知识和满足兴趣也是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要求有某种现实的意义。现在看似没有意义的研究,将来或许大有用处。 我觉得从事任何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应该要学会跳出来看问题,要试着寻找普遍性的问题和意义。我们研究某个物种,可以关注这个物种相关的问题,但更应该关注很多物种所共有的普遍性的问题, 我博文中 提到的Godfrey Hewitt的研究,应该是这方面的例子,他们通过对欧洲很多物种系统发生生物地理格局的研究,揭示了欧洲(主要是第三纪至更新世以来)生物区系演化的历史。也可以说,我们从事某个学科的研究,但不能只着眼于这个学科,而应该用联系思维去看问题,发现更有意义的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将科学研究本身看作培养和锻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看作一种训练。对于一些研究生来说,或许对现在从事的研究不感兴趣,看不到令你激动的意义,即使这样,我觉得仍要让你自己接受严格的训练,形成某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知道,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对于任何工作都非常重要。我自己曾想,或许上大学让我们获得了自学能力或获取知识的能力,读研究生则促使我们形成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些日子科学网上大家谈论过科学精神,现在让我们来谈谈科学研究的意义吧。
个人分类: 科学那些事儿|734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珍·古道尔的食品安全宣言【轉】
jiangjinsong 2009-11-20 14:29
□ 本报记者 钟华 连牛都不吃的转基因食品,你敢吃吗? 鲜鱼嫩肉里,藏了多少毒菌、激素和抗生素? 谁霸占了我们的种子、土地和水资源? 在珍 古道尔 女士的中文版新书《希望的收获: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心灵》中,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珍 古道尔 博士 1934 年出生于伦敦,一生致力于黑猩猩的研究和保护,她是国际知名的动 物行为学家,也是 20 世纪的一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40 年来,她一直在非洲大陆对黑猩猩作深入研究,并为冈比河研究中心开展持续时间最长的野生动物群 落的实地考察。她的实地研究改变了人类学的历史,她的爱心、毅力、才智和热情使她成为动物保护领域的杰出人物。作为 联合国和平信使 的珍 古道尔 博士近 年来倾力倡导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理念,她曾多次来中国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在许多青年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 我们正在用化学合成物质污染空气、水和土地。这些污染中的大部分源于生产我们食物的化 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这些化学品有些是用来在战争中对付敌人的。我们还发现我们在饲养供食用的动物的过程中,令人无法忍受的残酷对待动物的行 径简直是犯罪。 《希望的收获: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心灵》是一本有关食品安全话题的书,珍 古道尔告诉我们,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污染了空气、水和 土地,并且造成人畜生病、环境恶化,以致制造出新的疾病;大型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耕地和种子,甚至控制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食用动物的饲养日 趋密集,并且采用非天然的方式饲养,只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每只动物身上攫取最大的利润。 种植、收获、买卖、烹饪和享用食物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我们的多数食物是不健康 的。实际上,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里,工业化、技术化的世界一步步破坏着我们对食物的理解:来自何处以及如何来到我们的 餐桌。跨国公司控制了我们的食品,影响了我们的文化,使得我们可以在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以及食物是如何种植、如何收获、如何烹饪和从何而来的情况下把食物 吃下去。 珍 古道尔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人们更加关注这些对生命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些问题关乎这个星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动物的福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人类的健康。 本书的策划人、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宋亚萍说: 食物的问题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从最早 关注怎么能吃饱、果腹,到如何吃得更好更美味,到现在我们关注我们到底吃了些什么、是不是安全?这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本书是关于食品安全 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我们非常可怕的关于食品的观念和习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我们不仅伤害了自然伤害了动物,其实归根结底我们也伤害了我们 自己。我们的食品从根本上出现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振聋发聩的。珍 古道尔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经历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阅读上的享受和愉悦。我们 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告诉中国的读者,我们能够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做什么。 现在作出改变还不晚,我们还能重新建立与食物的联系,学着了解食物的本质和历史,制订 更接近自然的食谱。我们必须这些做,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 在为中文版新书专门撰写的序言中,珍 古道尔写道, 当今的孩子们愈加认识到现 代农业中化学杀虫剂、化肥以及食物中化学添加剂的危害,我希望这会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环境污染更少、动物不再遭受虐待、人类更加健康的世界。在脱离全球随处 可见的不安全和残酷惯例的行动中,中国有条件起到带头作用。 《科学时报》 ( 2009-10-29 B1 读书周刊 )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053 次阅读|1 个评论
餐桌决定未来——读《希望的收获》
jiangjinsong 2009-11-19 21:46
餐桌决定未来 读《希望的收获》 蒋劲松 您吃了吗? 我们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这样打招呼了。也许我很落伍,但我还是觉得,这种老式的问候并不仅仅反映了过去人们对于食物匮乏的担忧。与现在空洞而公式化的您好相比,在过去大家彼此熟悉的传统社会中,它是那么透着亲切不见外,体现了非常具体的关心,极具人情味。毕竟,民以食为天,一个人是否饱餐了美味而营养的食物,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别以为现代社会已经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即使我们遗忘了非洲饥民的悲惨命运,在我们这个时时以工业文明自傲的现代世界中,吃饭问题仍然危机重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威胁着地球的未来。在《希望的收获》一书中,世界著名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珍古道尔,以大量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事实,提醒我们,现代工业社会目前在吃饭问题上的整个做法,是没有前途的,必须立刻改弦更张。只有我们重新恢复人类与土地、食物的亲密联系,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 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证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多样性,保证自然不至于受到人类贪欲的过分虐待。 现代生活方式伴随着各种过去人们闻所未闻的各种可怕疾病,即使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支撑的医学对此也往往无能为力,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今天在食物生产中滥用野蛮的杀戮手段。 我们正在用化学合成物质污染空气、水和土地。这些污染中的大部分源于生产我们食物的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这些化学品有些是用来在战争中对付敌人的。我们还发现我们在饲养供食用的动物的过程中,令人无法忍受的残酷对待动物的行径简直是犯罪。 也许是由于国人的环保意识还是相对落后,也许是国人对于动物保护的仍然缺乏重视,也许是国内类似三聚氰胺的现象太过普遍,食品安全的形势过于险恶;本书的中文译本着重从国人更加重视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营销。其实,副标题 A Guide to Mindful Eating 翻译成食品安全关乎心灵并不完全准确,也许翻译为正念的饮食更加贴近原意。原文所强调的是我们吃什么,怎么吃,关系重大,必须提高认识,高度警觉。 现代食品工业制造严重的健康问题。食品添加剂、过量的残留农药和杀虫剂、肉食中过量的抗生素,不仅使得食物早已丧失了原有的风味,更使得今天的食物变成了危害健康的毒药。猪、牛等经济动物的大规模工厂化养殖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所有这些都已经广为人知。更让人们提心吊胆,坐立不安的是转基因食品全面渗透,这些食品真的不会给人类严重灾难吗?对此我们并没有确切的知识,然而在没有可靠保障的情况下,这些历史上人类从未接触过的转基因食物早已成为了我们今天果腹充饥的主要内容。 追踪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源,我们会发现,这是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恶果。跨国公司等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科学、现代的名义,利用和蛊惑现代人的贪欲和懒惰,贬低传统文化的价值,打造了一种有利于他们谋取暴利和控制的饮食文化。 在全球各地的传统文化中,种植、收获、买卖、烹饪和享用食物决不仅仅意味着商业利益的满足,也不仅仅是身体需要的满足,还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含义,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涉及到社群的团结,涉及到家人分享喜悦和痛苦。然而,工业文明的兴起,尤其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食物生产的工业化、技术化,让我们一步步远离了食物的生产过程,从而逐步丧失对食物的亲身感知和理解。我们开始习惯于,在完全不知道嘴里的食物是什么,它是如何种植、如何收获、如何烹饪和它从何处以及如何来到我们的餐桌的情况下把食物吃下去。 全球化的食品贸易,不仅让许多小规模的有机食品的生产者纷纷破产,也极大地浪费了可贵的能源,加剧了全球温室化现象。而为了能够在长途跋涉中保持食物不至于腐烂变质,各种防腐剂、添加剂又会败坏食物原本的风味,并让食物不利于健康。大规模种植业和饲养业的兴起,也导致了饮食文化多样性的丧失。食物的标准化使得地方风味正在成为奢侈的享受。温馨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没落更是人类文化的重大损失。 因此,要真正解决目前的食品问题,只有启动和加速全球化的逆向过程:走向本土化。古道尔介绍了在全球各地,觉悟了的人士所作的种种尝试:如有机农场,慢食运动,乐活,提倡食用当地食品、公平交易运动等等。她特别强调每一个消费者的力量,我们每一次消费行为都是在选择人类和地球的前途,都是在决定是否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福利,保护人类的健康和未来。 作为联合国和平信使, 古道尔 女士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和平的福音。她希望我们能够进入一个环境污染更少、动物不再遭受虐待、人类更加健康的世界。她更热情地期望,在脱离全球随处可见的不安全和残酷惯例的行动中,中国有条件起到带头作用。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曾经拥有最为发达的农业技术,在我们的土地上繁育了最为稠密的人口,创造了长期可持续的农业文明,面对今天全球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动物遭受严重虐待的局面,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 希望的收获: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心灵, 【英】珍古道尔 【美】加里麦克艾弗伊 【美】盖尔哈德逊 著, 范效成 范义通 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10 月, 定价: 28.00 元。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863 次阅读|9 个评论
基于GIS的小麦-豌豆间作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
aphid407 2009-8-30 18:34
摘要 :【目的】通过系统调查小麦 - 豌豆不同的间作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种群密度,研究麦田生物多样性性对麦长管蚜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传统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分析了 Kriging- 空间插值图、 聚集度指标、 Iwao 的 M* - m 回归模型和泰勒指数回归模型。【结果】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在麦田不同间作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空间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 但豌豆与小麦分别以 2 ︰ 2 、 2 ︰ 4 、 2 ︰ 6 、 2 ︰ 8 行间作模式情况下聚集度有所差异: 2 ︰ 2 模式 2 ︰ 6 模式 2 ︰ 4 模式 小麦单作 2 ︰ 8 模式;由基于 GIS 的 Kriging 插值种群变化模拟图得知:起初麦长管蚜主要分布在麦田的周围,逐步向麦田中部扩散;在麦长管蚜发生的高峰期,形成了许多聚集中心,主要集中在小麦单作和 2 ︰ 2 模式小区中,且小麦单作的蚜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间作模式( P 0.01 )。【结论】麦田合理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控制麦长管蚜种群的增长,但并不能改变其种群格局的变化趋势。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文章|2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多样性与宏生态学链接(2016年9月5日)
zjlcas 2009-8-5 14:18
链接已经转移到github保存,请参考 https://github.com/helixcn/EcoEvoLinks
个人分类: 特别转载|9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00个关键问题
生态人 2009-7-10 12:05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00个关键问题 One Hundred Questions of Importance to the Conservation of Global Biological Diversity 由21个国际组织、12个学术机构参加,从2291个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相关的问题中遴选出了100个关键科学问题。这100个科学问题如果得到破解,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育行动规划和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任何从事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及宏观生物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都值得关注这一重要文献。 PS: 希望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的研究生同学通读该文献,在相关研究中注意本文所反映出来的学科动态。 Abstract: We identified 100 scientific questions that, if answered, would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conservation practice and policy. Representatives from 21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regional sections and working groups of 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and 12 academics, from all continents except Antarctica, compiled 2291 questions of relevance to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worldwide. The questions were gathered from 761 individuals through workshops, email requests, and discussions. Voting by email to short-list questions, followed by a 2-day workshop, was used to derive the final list of 100 questions. Most of the final questions were derived through a process of modification and combination as the workshop progressed. The questions are divided into 12 sections: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services, climate change, technological change, protected areas,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marine ecosystems, freshwater ecosystems, speci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ystems and processes, societal context and change, and impacts of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We anticipate that these questions will help identify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ers and assist funders in directing funds. Keyword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horizon scanning, policy, priority setting, research agenda, research questions 100 QUESTIONS
个人分类: 生态研究1:学术资讯|4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一个世界的生命与生活
yulindeng 2009-7-3 16:00
同一世界的生命与生活 这是我的首篇博客,刚提起笔却又不知与朋友您能分享些什么? 有初临的无措,有时间的惆怅,有万千的思绪,亦有思考的宁静 ...... 还是谈谈工作的感悟吧! 如今,我从事的是一项关乎 生命与生活 的工作。四年前,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国家农业部共同申请了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及系统管理的模型开发与能力建设 项目。几经周折,终于在 2008 年 2 月于欧盟成功签署了项目文件。于是,我便通过考试来到了项目中,主要承担项目的管理任务。 记得那是五月的上旬,我离开了原单位,带着些许的迷惑和盈盈的热情,踏上了新的岗位。可是,就在此间,突如其来的发生于四川汶川的 大地震 让数万同胞瞬间罹难,让中华民族集体的心灵震撼,让世界无数的目光倾注 ...... 可泣可歌的数十天,大爱无疆的三个月,中华民族又一次用整体力量的强大,证实了血浓于水的情感!我不想用过多的语言去追忆逝去的生命,也不想用华丽的词藻去感恩生命对生命的拯救,但我想用苍白的文字来抒发朴素的情感,畅想生命的尊严! 环顾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生命的灿烂!一花一木,一鸟一畜,无论他多么脆微,无论他多么无助,世间最为真贵的是生命对生命的呵护,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为生命的呐喊!正如我从前的一首诗《小草吟》所言: 寒山几月雪,冻地三尺冰。纵有日出艳,不暖寸草心。经冬身已衰,贫土藏深根。融雪消旧梦, 只盼早逢春。其实,小草也有春天,小草也盼春天! 在此,我不想谈及我的专业,但我愿意歌颂我的事业!数十年来,我都在从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每到之处,都感怀不禁。在云南罗平县的壮乡多依河畔,曾有多依河畔多伊人,金花银瀑缀罗平。山披锦绣水漂翠,为留远足享天伦。之遐想;也有四川遂宁静湖四面青山两岸柳,一池湖水半轮月。孤舟不忍弄清影,独泊幽曲成漂叶的感叹;还有四川雅安青衣江边清风雅雨满青江,市井桂丛藏暗香。长街霓虹人陶醉,不觉已入烟雨乡。的向往,更有山西太行禀然愚公行,智者贻闲情。修心亦修性,山水慰平生。的豪情 ...... 也许你不曾追问 , 但想必你定有所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何其小,地何其广? 君曾知这样的事实,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双重压力,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仅我国目前约有 15 % ~ 20% 的物种处于严重受威胁状态、 40% 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遗传多样性大量丧失、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这些都正在或严重或长期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国际到国内,多少人为之思索,多少人为之努力,但又有多少人不为所知!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而言,生态环境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生物多样性既是全球生态系统、生命系统构架的核心,又与人类生存、生活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保育生物多样性是维系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重要途径。 为此,我希望谈谈目前我所从事的工作。这是一个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家农业部共同实施的我国第一个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项目,目的在于通过在我国四川、云南、新疆实施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管理,利用国际先进的社区参与式模型,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经营和保护,提高农民及社区的生活生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并获得国内和全球环境效益。我们需要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意识提高到能力建设上,积累经验,以推动地区及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和决策在该领域的相关行动,从而构建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利用模式,在尊重每一份生命的基础上,创造社会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也许这些太过空泛!但我要表达的是,生命既是自己的,生命又是世界的;生活既是个人的,生活也是社会的! 我们有过太多关于生活的讴歌和努力,我们却太少拥有对生命广泛意义的思考!我们的生命,其实是同一世界生命的某一元素,是世界生命之歌的某一音符;我们通过生活延续生命,我们因为生命而谱写生活! 我的朋友,行动起来,珍重视生命! 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同我们一道生活! 最后,我以曾经的二首小诗结束今天的感言: (一)咏春 春随芳草千年艳, 玉出玩石一品高。 共入院隅伴人言, 一同枯荣一同娇。 (二)咏榴 春到三月绿满枝, 夏润花红更有时。 秋霜不及催情老, 冬风有意待殷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04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森林法必须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zhguoqin 2009-5-10 16:07
新森林法必须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246300 ) 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 1.1 招商引资等经济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各种招商行为,不但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和土地资源,还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也殃及到了生物多样性。 此外,掠夺性采伐、采挖天然林木、野生植物、猎取野生动物,使一些珍贵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于象兰草、杜鹃、檵木、紫藤、紫薇等常见野生植物和野兔、松鼠、青蛙等常见野生动物在个别地区已成为濒危物种。 1.2 发达国家剽窃中国生物遗产资源 自中国近代国门被强盗们打开以来,中国不仅仅是文物被强盗们盗取,大量生物资源也被他们盗取,生物遗产被他们剽窃,他们正在享受这些成果。我们不但无力去保护属于自己的生物遗产,反而被知识产权问题烧得焦头烂额! ( 1 )南橘北枳 这个传承千年的故事,在全球化时代又有了新的注解。云南的猕猴桃,到了新西兰变成奇异果 (kiwi fruit) 。目前,新西兰奇异果出口量占国际市场 70% 的份额,而原产地中国却分文未获。 ( 2 )北京小黑豆,到了美国被重新培育出新品种,不仅解决了毁灭性的线虫病,还垄断了国际市场,而中国每年反倒要从美国进口 2000 多万吨大豆。 ( 3 )中国研究出来的 苏麦 3 号 ,解决了美国小麦因赤霉病每年损失 20 亿美元的问题,但中国却未从中得到任何回报。 云南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曾亚文在香港举行的一场有关贸易与发展的研讨会上大声疾呼:发达国家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大量开发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发展中国家无偿贡献传统资源、知识无任何回报,因此建立有别于《专利法》的属于公有和集体智慧的传统资源知识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曾亚文举出几个数字:截至 2002 年 6 月 30 日,美国公布从中国引进植物资源 932 种 20140 份,其中大豆 4452 份 ( 含野生大豆 168 份 ) ,而中国官方同意提供的仅 2177 份 ( 不含野生大豆 ) 。 由于缺乏有效的产权法律保护,中国的传统知识和物种资源正受到外来跨国公司的严重挑战。 曾亚文痛心地表示,比如,外商为了收购麻栗坡的兜兰和杏黄兜兰,把云南文山地区所有兜兰窃掠一空,导致中国云贵川兰花产区资源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另一位来自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的学者李波对记者表示,不仅是动植物资源,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也正受到大量的侵袭。 一提起知识产权,许多国家总是说中国侵犯别国的知识产权,但是中国有许多本土的知识产权却不断被盗走。 他说, 中国少数民族的很多知识应该也是有产权的,但问题是,目前的法律体系并没有确定这些知识的产权人是谁,它是以集体拥有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这些知识在我看来,也是需要产权保护的,它是中国知识原创力的源泉。 根据曾亚文提供的数据,发达国家收集物种资源速度惊人:其中美国收集保存了 55 万份作物种质资源,高居世界第一;资源贫乏的日本 2004 年保存作物种质资源 23.3 万份, 1450 种 4.5 万份无性繁殖作物,其中 3000 多份野生稻资源全部来源于中国和东南亚;同样资源贫乏的韩国目前保存种质资源 17 万份,而且韩国保健卫生部规定, 4 种中医古籍上方剂不需做临床试验由药厂生产,并与全球四个生物多样性中心合作进行中草药传统药用部位活性成分提取和研发草药获取知识产权。 1.3 我们自己将生物遗产无偿拱手送给他人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国人,不但没有丝毫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总隐隐还有一丝崇洋媚骨。一听是外国的专家、企业家,不论其真实来华目的是什么,对其提出的要求,总是无条件甚至是加倍满足。一些外国人,常常打着投资、旅游、合作等幌子,在我国相关领导、部门陪同下,肆无忌惮采取中国生物样品,盗窃传统加工技术。 更为可拍的是,还有些单位,包括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为了发展特色旅游,发展地方特色商品,出版、播放详细的地方特色产品制作工艺流程,这些有且只有我国才有的特色产品传统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就这样无偿地转让了给别人! 1.4 城市化造成生物遗产流失 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得到了社会的重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土著居民被城市化,更多的生物遗产正在不断随之消失,而这些却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的重视。 1.5 基因污染等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 ( 1 )把优质的含义简单等同于速生丰产。为了速生丰产,慢生优质物种被人为淘汰。 ( 2 )生物工程技术无节制使用,造成基因污染,使一些特色产品丧失了特有风味。 ( 3 )嫁接、扦插、组培等改良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产品遭到破坏(被嫁接改良,被当作杂灌采伐清理、或被优良品种基因污染等)。 这些优良品种,要么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美丽的木纹、细腻坚硬的木质、含有特种物质等),或具有独特的风味,或因产地不同在某一地区表现独特的品质特征(如川仲潜朴、梅州金柚、冻顶乌龙、沙田龙眼、古凤荔枝等),保护、发展这些优良品种,现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6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国家利益、发展生物产业、林业行业发展的战略性新举措 如果丧失或流失这些优良品种和生产加工技术,将给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及时抢救保护这些优良品种,就是为生物产业储备战略性后备物种资源和技术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国家利益、发展生物产业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开辟林业行业发展新空间的全新战略措施。我们林业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不能坐失良机,通过立法措施,配合经济和技术手段,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抢救生物遗产,为国家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壮大林业行业。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依据 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 2.1 《生物多样性公约》。 2.2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 2.2.1 《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 第 1 条:( 2 )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有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 ( 3 )对工业产权应作最广义的理解,不仅应适用于工业和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业,适用于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谷类的粉。 第 2 条:( 1 )本联盟任何国家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在本联盟所有其他国家内应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授予或今后可能授予各该国国民的各种利益,一切都不应损害本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因此,他们应和各该国国民享有同样的保护,对侵犯他们的权利享有同样的法律上的救济手段,但是以他们遵守对各该国国民规定的条件和手续为限。 2.2.2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第 2 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第 4 条 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 1 条和第 2 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 第 5 条 为保证为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公约各缔约国应视本国具体情况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a) 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 (b) 如本国内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立一个或几个此类机构,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和为履行其职能所需的手段; (c) 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能够抵抗威胁本国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 (d) 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 (e) 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2.2.3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可借鉴内容 第 23 条 对葡萄酒与白酒地理标志的补充保护。 第 39 条 1 .在保证按照巴黎公约 1967 年文本第十条之 2 的规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提供有效保护的过程中,成员应依照本条第 2 款,保护未披露过的信息;应依照本条第 3 款,保护向政府或政府的代理机构提交的数据。 2 .只要有关信息符合下列三个条件: 在一定意义上,其属于秘密,就是说,该信息作为整体或作为其中内容的确切组合,并非通常从事有关该信息工作之领域的人们所普遍了解或容易获得的; 因其属于秘密而具有商业价值; 合法控制该信息之人,为保密已经根据有关情况采取了合理措施; 则自然人及法人均应有可能防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以违背诚实商业行为的方式在本节中, 以违背诚实商业行为的方式 ,应至少包括诸如违约、泄密及诱使他人泄密的行为,还应包括通过第三方以获得未披露过的信息 ( 无论该第三方已知或因严重过失而不知该信息的获得将构成违背诚实商业行为 ) 。 披露、获得或使用合法处于其控制下的该信息。 3 .当成员要求以提交未披露过的实验数据或其他数据,作为批准采用新化学成分的医药用或农用化工产品上市的条件时,如果该数据的原创活动包含了相当的努力,则该成员应保护该数据,以防不正当的商业使用。同时,除非出于保护公众的需要,或除非已采取措施保证对该数据的保护、防止不正当的商业使用,成员均应保护该数据以防其被泄露。 2.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第 1 条:本公约的宗旨 本公约的宗旨如下: ( a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b )尊重有关群体、团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c )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鉴赏的重要性的意识; ( d )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 第 2 条:定义 在本公约中, 1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按上述第 1 段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以下方面: ( a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 b )表演艺术; ( c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 d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 e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3 . 保护 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第 11 条:缔约国的作用 各缔约国应该: ( a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 ( b )在第 2 条第 3 段提及的保护措施内,由各群体、团体和有关非政府组织参与,确认和确定其领土上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 13 条:其它保护措施 为了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弘扬和展示,各缔约国应努力做到: ( a )制定一项总的政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将这种遗产的保护纳入规划工作; ( b )指定或建立一个或数个主管保护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 ( c )鼓励开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研究以及方法研究; ( d )采取适当的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以便: ( i )促进建立或加强培训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以及通过为这种遗产提供活动和表现的场所和空间,促进这种遗产的承传; ( ii )确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享用,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特殊方面的习俗做法予以尊重; ( iii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机构并创造条件促进对它的利用。 2.4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第二条 指导原则 二、主权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在其境内采取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措施和政策的主权。 五、经济和文化发展互补原则 文化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所以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样重要,且所有个人和民族 都有权参与两者的发展并从中获益。 第六条 缔约方在本国的权利 二、 这类措施可包括: (一) 为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所采取的管理性措施; (二) 以适当方式在本国境内为创作、生产、传播和享有本国的文化活动、产品与 服务提供机会的有关措施,包括其语言使用方面的规定; (三) 为国内独立的文化产业和非正规产业部门活动能有效获取生产、传播和销售 文化活动、产品与服务的手段采取的措施; 2.5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第一条 (同盟的建立;工业产权的范围 (三)工业产权应做最广义的理解,不仅适用于工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工业以及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面粉等。 第二条 (给予本同盟成员国国民的国民待遇) (一)本同盟任何成员国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应在本同盟其他成员国内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或今后给予各该国国民的各种利益;本公约所特别规定的权利不得受到任何侵害。从而,他们只要遵守各该国国民应遵守的条件和手续,即应受到与各该国国民同样的保护,并在他们的权利遭到任何侵害时,同样依法律纠正。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大立法的障碍与解决方法 3.1 最大立法障碍 ( 1 )相关立法研究不充分。 ( 2 )国际上对文化定义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 3 )产权人不明确。 3.2 解决方法 ( 1 )在专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如实施条例或细则)出台前,在相关法律中添加保护性条文,成立保护机构并予以授权,开展立法研究,及早出台专业性的保护法律法规。 ( 2 )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相关文化界限,同时呼吁国际制定或修改相关公约。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公约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不要等到新的国际公约出台再制定我们自己的法律。 ( 3 )根部不同的保护对象,通过法律授权,可以确定社区组织、合作社等为其产权人。 4. 新森林法必须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森林不仅是木材,新森林法的修订要跳出木头林业的圈子,着眼于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家整体发展方向,服务于国家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因此,森林法除了要有保护森林的内容外,还要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内容,将陆地生态系统纳入自己的保护范围,尤其是要保护物种多样性,阻止基因污染、物种退化,抢救生物遗产,防止无节制地开发使用各种野生生物资源,遏制各种开发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防止在发达国家的生物盗版、生物剽窃行为。 4.1 保护生物多样性 ( 1 )通过立法,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传统生物知识不被盗窃。 ( 2 )授权相关单位保护生物多样性执法权。 ( 3 )明确生物多样性产权人。 4.2 抢救生物遗产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遗产,尤其那些宫廷秘技和传统的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等生物药材鉴定与利用技术,亟待我们去开发研究。 抢救生物遗产,不能仅仅局限于我国国内,对于国外的那些具有古老传统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生活在现代时代边缘的土著居民,我们及早要组织一定的人力,搜集研究流传在他们中间的生物遗产。 4.1.1 技术手段 ( 1 )抢救生物遗产 生物多样性除了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外,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赐给我们人类一笔巨大的财富。据统计,地球上大约有 30000 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而迄今为止,人类只将大约 7000 种植物作为食物来源,而其中的 20 种植物为人类提供了 90% 的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生物,为传统医疗技术和传统加工技术所用,成为治病的良药,或者日常生活用品。这就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我们的祖先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千万年摸索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生物遗产。可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大量向城市移民,这些宝贵遗产,即这些生物及其鉴定与使用技术,也随着消失。目前,我们都在痛惜文化遗产的消失,却面对这些生物遗产的逐渐消失无动于衷。在资源日益匮乏的未来,抢救这笔宝贵的生物遗产,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遗产,尤其那些宫廷秘技和传统的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等生物药材鉴定与利用技术,亟待我们去开发研究。 21 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在 21 世纪里,掌握先进的生物技术,将会极大地提升国力,促进国家的发展。抢救生物遗产,掌握生物遗产开发技术,将是通向掌握先进生物技术的一条捷径。因为,这些生物遗产,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合理扬弃,就可以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而不必从零开始,进行大量的艰难的基础性工作,从而节约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也避免走弯路。 抢救生物遗产,不能仅仅局限于我国国内,对于国外的那些具有古老传统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生活在现代时代边缘的土著居民,我们及早要组织一定的人力,搜集研究流传在他们中间的生物遗产。 生物遗产的抢救,首先是开展全球范围内生物遗产普查,摸清生物遗产详细情况,有且只有摸清生物遗产家底,才能有目的地开展生物遗产保护与抢救。其次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着手,如果失去了生物多样性,抢救生物遗产也只是空话,所获得的有关资料,也仅仅只有文献意义。 ( 2 )保护优良品种 现在人们心中的优良品种的概念就等同于高产品种,至于品质方面,已经被人们完全遗忘。 实际上,优良品种,指的是风味、性能、质地等物理品质、化学品质以及人的感官品质(味、色、触感等)方面具有比其它品种(或栽培地)明显优良的表现,或者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产量明显增加,并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或培育性状。所谓培育性状,指的是某一生物物种,在某一特定环境内培育,稳定地表现出与在其它环境内明显不同的性状,这种性状不一定具有遗传性。 保护优良品种,首先要开展优良品种调查,其次是确定优良品种保护地,在保护地内,采取严密措施,保护该品种的延续,同时严禁基因污染。 ( 3 )建立优质生物物种保护基地 因地制宜,进行特色风味食品、优质地方药材、优质化工原料以及地方特色产品逆开发,建立优质生物物种保护基地,为生物产业今后发展储备优质后备物种资源。 4.1.2 经济手段 ( 1 )建立保护与发展基金 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周期较长,或者目前市场行情不旺,需要政府予以扶持。政府的扶持措施,可以参照一些基金的作法,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基金。先由政府存入一部分基础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然后通过募捐逐步增加基金,在其具有一定规模时,向受益企业征收保护与发展基金作为其对政府投入的回报,从而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基金。 ( 2 )社会投资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根据具体情况,在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 5. 新森林法框架 新森林法应该突出陆地生态保护(森林生态保护)、森林健康、林权管理、森林灾害预防与救治、森林经营上。因此,与老森林法相比,新森林法框架应作较大调整: 第一章 总则 :明确森林的定义,说明森林法立法目的、林业建设方针和目标任务,授予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立法权、陆地生态(森林生态)保护权和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执法权。 第二章 林权管理 :明确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办法和林权纠纷调解办法。 第三章 森林生态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陆地生态保护): ( 1 )明确林业主管部门的林地(含森林内湿地、岩裸地、草地、滩涂森林、岛屿森林等)、森林植物、森林动物、森林微生物等广义森林资源的保护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护林员和乡村护林公约的法律地位,明确护林员维护森林安全的职责,规定护林员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生物物种资源和生物遗产安全;抢救并保护生物遗产;阻止生物盗版、生物剽窃;防止基因污染;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授权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体;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 ( 3 )将森林健康理念纳入森林经营全过程,林业工程建设和涉林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将维护森林安全措施纳入建设规划,并将森林灾害预防与除治费用列入建设项目预算。 ( 4 )森林灾害纳入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森林灾害管理经费纳入自然灾害救济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森林灾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原则进行管理,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森林灾害防治执法和森林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单项森林灾害(林业生物灾害、森林火灾、防止人为破坏森林资源等)防治管理条例和相应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执行。 第四章 森林经营 :按照分类经营原则,重新定义林种。 建立森林资源限额有偿使用制度,所有森林效益,包括生态效益,使用者或受益者,必须缴纳生态税。生态税征收与管理条例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制定森林资源(森林植物、动物、林地、土壤、岩石等)使用许可制度和年度审核制度,规定森林资源(森林植物、动物、林地、土壤、岩石等)开采、运输、经营管理办法。 制定植树造林管理办法。 制定森林资源(森林植物、动物、林地、土壤、岩石以及森林灾害源等)普查、林业项目建设规划管理办法。 制定林业职业岗位管理办法(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师、森林资源评估师、森林灾害监测员、林业植物检疫员等)。 第五章 法律责任 :规定对违反森林法行为的处罚细则。其中必须增加新增内容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对于森林法修改的其它建议,参见拙作: ( 1 )从森林法看环保法规 ,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 2005 , 2 : 23 ~ 28 ( 2 )建设和谐的森林法体系 ,发展学论文集 http://zhguoqin.139.com/article/1048415.html ( 2006 年 12 月 27 日) ( 3 )文化、生态文化与中国森林文化体系建设 ,学说连线 http://www.xslx.com/htm/szrp/gsmt/2006-04-11-19910.htm ( 2006 年 4 月 11 日) (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研究 ,中国森防论坛/防治技术 http://www.forestpest.org/sfzz/bbs/dispbbs.jsp?forumID=84rootID=1832announceID=1832 ( 2006 年 12 月 11 日) ( 5 )浅谈林业生物灾害行业内部管理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046 ( 2008 年 11 月 9 日) ( 6 )论优质商品林建设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524 ( 2008 年 10 月 5 日) ( 7 )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的法律保障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0133 ( 2007 年 11 月 2 日),林业博客 http://blog.greentimes.com/more.asp?name=zhguoqinid=2114 ( 8 )和谐林业的法律保障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6375 ( 2007 年 8 月 23 日)
个人分类: 发展学|4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雨崩札记
chaliez 2009-5-2 11:14
雨崩札记 撰文:张传领 供图:李宗杰来源:《生命世界》2008年05月号 经过大概六个小时的翻越到达海拔四千多米的垭口后,下山没多久我们就能看到群山环绕下的雨崩。蓝天下乳白色的雪峰在阳光下奕奕生辉,苍翠群山偶有云带环绕,U字形的山谷里交错镶嵌着青稞和小麦地,黑顶白墙的藏式房屋零星点缀在这自然画布上,这个藏族小村落就是文明世界的雨崩。说它小,总共只有36户人家,人口不到120人,依着地形很自然地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两个部分,一切外来物资都靠马帮驮运。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记》里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然而,它却连结了世界各个角落的热爱自然的人们。 第一次听到雨崩,是在一个徒步者的口中,他眼中的热切让我不解却也深深感动。后来,我窥见民族植物学的门径,并从福特基金会申请到一项小课题,样点就在雨崩。我才明白,这个村落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桃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驴友梦想的天堂,传统的信仰与外来的文明在这里交错冲突,汇聚成迷。如果说当年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那么,在三江并流区域的保护与发展上,雨崩,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神山信仰与朴素的生态意识 坐落在藏族八大神山之一的梅里雪山脚下,藏传佛教的信仰在这里变得格外虔诚。传统知识对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积极意义在国际上已经取得共识,一些学者对傣族和布朗族神山的研究也都显示了它们在我国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在雨崩,村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同样让我们深深着迷,这里面包括神山信仰、禁忌和乡规民约等。 雨崩村藏民的观念中,生命的永恒源于对生命的珍视,人活在世上就得珍视一切有灵性的东西,而大自然的伟大灵性促使村民热爱他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村民的生活离不开这里的自然资源,他们的用水来自雪山上的融雪,现在村里的电力也来自雪水形成的溪流。高山草甸养育着村里的牦牛,森林提供生活的燃料、野生蔬菜和各种药材,山谷提供粮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退化,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以至于生存,因此,他们的心中一直存在着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 滇西北藏区几乎村村有自己的神山,雨崩村也不例外,神山上可以采集一般的生活用品,但是拒绝大肆破坏。冬虫夏草、贝母、红景天、雪莲花、松茸等珍贵药材在他们的神山上得到有效的保护;曾经震惊西方世界的各种杜鹃妖娆绽放,直使人眼花缭乱;其他观赏植物如鹿蹄草、报春、银莲花等,亦是美不胜收如此瑰丽的宝藏因为传统信仰得到持续的保存。 村民是神山的使用者也是神山的保护者,有关神山的举动都受到村民的监督。2004年夏季,我们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的科学家进入这个村庄采集标本,村里的护林员立刻就得到消息,半夜走了一里路找到我们,言明其他地方的植物可以采集,但是神山上的植物是不能采的,即便有林业局的介绍信也不行,还得遵循乡规民约。一次烘烤标本时,由于不慎导致标本化为灰烬,这次的意外使得他们的信念更为坚定。 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 740米)巍峨雄伟,由于它的气候变化莫测,至今没有人能够成功登顶,而这里,也因为1991年中日友好登山队罹难的悲剧为世人所知。雨崩的村民是极力反对攀登神山的,征服自然的勇气和信念在他们眼中是如此微小。尽管上一刻还受到奉上酥油茶的热情款待,登山者一旦暴露出意图之后,就很有可能遭受整个村庄的横眉冷对。这里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就是,曾经的一个登山爱好者要悄悄地从村里攀登卡瓦格博,村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全村出动,终于在中途将其拦截,驱逐出村。当他们向我讲述时,神情是那么认真,我不得不相信他们对神山信仰的坚贞。在雨崩人的理念里,生活简单而富余,他们庆祝所有的纪念日,包括播种和丰收,而每年5月,村里的草地上都会举行赛马和射箭比赛,以这种娱乐竞技的方式来祭祀神山。 我以生态保护的立场向村里的喇嘛请教神山信仰,得知他们关注的是自然的生命本质,它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其中不仅仅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有岩石、水、山脉、星辰,以及整个宇宙,而神山,正是连结这所有元素的地方。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哲学,但是我想,我们在制定生物保护政策时,仅仅依靠西方科学知识是不够的,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完美的绿色循环经济 很多科学家为使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绿色革命以来,人们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作物品种改良和增加化肥用量等方法增加粮食产量。现在看来,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已经不大可能,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在短期内提高粮食产量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它们的负面效果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粮食品质下降、粮食农药残留当都市里人们呼唤真正的绿色食品时,雨崩一直到现在都延续着古老的肥沃土壤的传统自制农家肥料。 每年农忙结束,安珠就要邀上邻居去山上拾取黄背栎、滇高山栎的枝叶和高山松的针叶,码成一人高吃力地背回家。这一场大规模的制肥盛会以女性开幕,男主人此时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牧场的牦牛上,他们负责到家后的工作。废弃的枝叶切碎后放入牛马厩中,等着高山牧场的牲畜到圈中过冬,任其踩踏,不起眼的厩肥却是来年播种时不可或缺的东西,承载着新年收成的希望。这种工作年复一年,经过一年的生长,再一次制肥之前,栎树已经恢复如初,松毛散落,等待着安珠和她的同伴。已有研究表明,牲畜的粪便如果直接施用到地里,会烧伤庄稼,而直接单纯地将其堆砌,又会损失不少养分,森林中栎树和松树的枯枝落叶堆积过多也会增加火灾的风险。庄稼的产出消耗土壤中的肥力,雨崩人的转废为宝的举动,让土壤和森林同时得到了保护,在此同时,他们也产出了真正的绿色食物。 遗憾的是,对栎树的重要意义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是雨崩有一个节日叫shuzhanisu,是为了庆祝栎树枝叶收获后要过的节日。专门为采集一种植物设立节日,尽管惊讶,我却开始有些理解雨崩人和自然资源的融和了。我曾经问起过田地灌溉的问题,遭到了村民善意的嘲笑,他们的耕地从来不浇水,完全靠天降甘霖就满足了土地对水分的需求,当外部世界陶醉在轰轰烈烈的自然改造之时,雨崩,却保持了一份最初的敬畏,并且在这份敬畏中,安详地获取大自然的馈赠。 自然界是不会产生废物的,之所以产生了废物,是因为人们把它们放错了地方。当国家正在为农林废弃物苦苦寻求出路的时候,这里却进行着完美的循环。 悄然变化的世外天堂 全球气候变化也对这个很小的地方产生了影响,雨崩人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神湖和冰湖比以前变小了,为什么冰川上的雪崩次数比以前频繁了,为什么他们守护的神山变得越来越喜欢发怒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吸引全世界旅游者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的科学家前来,他们拿着20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和现在同样角度照的照片做比较,给村民们解释这些疑问。村民不一定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他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也许当将来的某些时候,发现曾经拥有的雪莲、冬虫夏草再也找不到的时候,他们才能体会到。全球气候变化不仅让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感到紧张,也让世外天堂的雨崩有所察觉。 雨崩的美丽让它不能安静地处在尘世之外,当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的时候,雨崩是否还能继续坚守它的信仰?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守卫这片生态的阵地? 神瀑客栈的主人阿青布一家是最早感受到浪潮的人,他们家紧邻着雨崩神瀑,推开窗户就能看见不远处的雪山景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他们家成为最受驴友欢迎的下榻地。阿青布索性把两层的木屋都翻修出来做了客栈,他家的阿纳老爹给徒步前往笑农大本营的游客做向导,收取90元的领路费,在此之前,他是一个藏医,认识很多种草药。村里像阿青布一家这样生活的人有许多,村委会集中各家的马匹统一编号管理,租给游客代步。他们每天守在垭口和村口,按号抽取,公平地轮流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带来的收入已经影响了这36户人家,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帮助下,这里建成了生态旅游村,旅游成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在改变村民的观点。不同肤色的人群带来了各种思想和言论,我去的时候,村里讨论最热的是是否要修一条通往外界的路,以前没有钱修路,现在有了钱了,路到底修不修。村里有些人似乎预感到路修好了将会带来什么,这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作为旅游者,人们到这里来是因为这里没有路,作为一个生态研究人员,我自私地希望他们能守护好这块生态阵地。滇西北本来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雨崩这个梅里雪山脚下的村庄,也注定了要受到来自各个群体的关注。各种思想会在这里交锋,变化是永恒的,面对变化,雨崩何去何从? 谁来守护传统知识 我忠实地记录着雨崩的生活,却不敢以我的价值去评判它。过去,雨崩的传统知识体系为森林保护和管理做出了许多贡献,然而,保护和发展,却一直是一个两难的抉择。这样的村落不仅仅只有雨崩,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保罗考克斯那样,用悲悯的眼光提出疑问:在新千年里,这些知识体系还能幸存多久? ■ (责编 李瑄)
个人分类: 民族文化与环境|6067 次阅读|6 个评论
气候变暖影响生物多样性
zhangjiahua 2009-2-13 10:59
气候变暖影响生物多样性有新证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09年02月13日   英国约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证实,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热带昆虫这一地球上数量最巨大的动物种群布局,同时这也意味着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巨大威胁。该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据了解,1965年,该大学的三位大学生曾远赴马来西亚婆罗洲基纳巴庐山开启捕蛾考察征程;2007年,这所大学的学生又重返故地,登山至海拔3675米捕捉蛾类。新的考察团队采集完样本并进行识别后,把当年每个物种被采集时所在的高度和现在的数据进行比照。统计结果发现,近42年来物种平均上移了67米,这表明现在这些蛾类被采集时的高度比原来高出许多,以应对气候的变化。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的意义在于作为马来半岛和新几内亚岛之间最高点和最冷点,基纳巴庐山意味着一个异常重要的气候变化避难所。那些发现附近低地过于炎热(或干燥)的物种很可能通过沿山上移来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考察团员之一简希尔博士说:关键的问题是保护山脉周围的树林,以便于那些低地的物种能够到达它们所需的稍冷环境。   致力于蛾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的该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庆(音译)表示:热带昆虫是地球上最具有多样性的动物种群,但至今我们尚未得知它们是否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上一份报告并未就此展开充足论证。而我们开展的这项新研究提供了更多证据,证明生物多样性可能前景堪忧。   该大学生物学系克里斯D托马斯教授补充道:目前有很多物种已经被局限于热带山林中,比如基纳巴卢山。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很多物种在地球其他地方已经销声匿迹了。陆地上适于这些物种生长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迫使它们沿山上移以寻求更加凉爽的环境。即便温度适宜,由于大多数山顶峦石林立,很可能这些物种根本无法找到栖身之所,这使得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消息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华凌 责任编辑:颜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概况
生态人 2009-2-11 10:11
云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 8 32 29 158 和东经 97 31 39 106 11 47 之间,总面积 39.4 10km² ,其中山地面积 94% ,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式倾斜,最高点海拔 6740 米,最低点仅为 76.4 米。云南地跨 10 个纬度,高度相差 6600 多米,立体气候明显,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气候带。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类型,多种土壤类型,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生物世界,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据统计,全省种子植物有 15000 种,约占全国的一半,野生动物中鸟类有 760 种,占全国的 66% ,兽类 248 种,占全国的 56% 。 博文首发: http://hi.baidu.com/ecoeducation/blog/item/cf280a821bafcba00cf4d253.html
个人分类: 专栏4:七彩云南|6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鱼类是否湿地生物?
noodlefish 2009-2-3 19:40
又一年的湿地日到来了。似乎没有了往年的喧嚣和炒作。中国湿地研究和管理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到了制高点,起码从外观上看显得那么的热,已无需热议。 诚然,湿地的涵义、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确已深入中国大众之心。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的紧迫性亦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应该说中国湿地保护的春天已经到来。 从高山到大海,湿地连接着你、我、他。从陆地到水域,湿地是重要的过渡地。按照《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之大、范围之广、类型之多、物种之繁多、生境之复杂、功能之多样、作用之重要令人兴叹。湿地生物多样性也划分出水鸟、水生植被、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湿地微生物等若干类型。那么鱼类是否属于湿地生物多样性范畴?或者说鱼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应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不妨听听各位的意见,我稍后再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想吃它们吗——保护野生动物从不吃开始
热度 2 ppchenhui 2008-10-23 22:00
改革开放前我们因饿肚子而吃野生动物补充必须的营养,而今开放了三十年了许多人为了尝鲜而大吃野生动物。虽然很多人常说吃野生动物如何残酷,但是因我自己并没有亲眼见过,所以有时我也不以为然。有时感觉吃野生动物也许不是太严重的事情,好像和吃猪肉牛肉一样的天经地义。一次偶然的旅游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2007年的9月,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租车前往中缅边界小镇小勐拉去玩,一路的心情随蓝蓝天、白白云、绿绿的稻田而游荡;一路的欢歌笑语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小勐拉。欣赏美景之余,我们来到了小镇上的市场打算采购些纪念品带回去,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不起眼的小镇上却有多种野生动物在公开合法销售,更加可悲的是,买卖野生动物的商贩竟大多来自中国。这里涉及的野生动物种类相当的多,请看下图有野牛、马鹿、麂子、大象、豪猪、鹰等等。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穿山甲已经奄奄一息,而一只强悍的竹鼠正在用它锋利的牙齿拼命地撕咬笼子,两只可爱但是更加可怜的小猴子战战兢兢地吃着水果、、、 更加可悲的是据摊主介绍这些东西大多是卖给中国人的,国内的动物吃绝了,法律禁止我们吃了,我们就开始吃出国门走向世界了。这不禁让我想到象牙、犀牛角、鱼翅等野生动物制品,我们为了华丽的虚荣而令非洲的大象蒙难,为了虚无缥缈的药效而使犀牛遭殃,为了炫耀财富而使鲨鱼折翅、、、我们这个勤劳善良友好的民族在富裕起来之后,竟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了,于是猎奇尝鲜就成了很多富裕阶层的嗜好。毫不客气地说这些近似荒诞的消费行为让中华民族蒙羞,中国正成为世界野生动物制品消费的大国。 姚明有个公益广告主题是呼吁人们不要消费野生动物制品,大意是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杀戮。这种宣传很好,但是没有让人们看到野生动物的悲惨遭遇,没有给大众心理产生足够得震颤。我们和动物拥有同一个地球,本来应当和谐相处,但是少数人的贪婪打碎了绝大多数民众美好的心愿,衷心希望想猎奇的人们能看到贪欲的罪恶并远离它,和大家一起保护野生动物。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81 次阅读|3 个评论
仿生栽培
yhqsd 2008-9-27 17:48
(一)仿生栽培的概念 与作物生产有关的自然规律和法则蕴藏在作物及作物与环境的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园艺植物有机栽培需要模拟园艺植物个体内在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园艺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生态关系进行的栽培,即模仿生物自然规律和法则栽培植物,也就是所谓仿生栽培。........ (二)仿生栽培的生态学原理 仿生栽培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生态仿生,即模仿生态学规律栽培植物,生态学理论是生态仿生栽培的依据。可指导仿生栽培的生态学规律包括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生态系统平衡机制、群落的结构与组成规律、物物相关和相生相克规律、物质 循环转化规律等 。 .. (三)仿生栽培的内容 作物仿生栽培包括生理仿生和生态仿生 . ---------节选自《有机园艺》(杨洪强 编著. 2005,中国农业出版社)第267-276页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与仿生栽培。
个人分类: 农业与食品安全|58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假如天空没有了飞鸟
songshuhui 2008-9-2 11:07
段玉 发表于2008-08-1 星期五 18:51 分类: 生物 | | 你坐在即将起飞的航班坐席上,一个多小时以后,你就会到达目的地海南。你憧憬着那一望无际、阳光灿烂的碧海蓝天。飞机在跑道上开始加速,腾空而起,你的心情越来越激动。对即将到来的度假生活满怀期待。突然!一个小黑点从你的舷窗闪过,飞机开始剧烈震动,你被告知飞机要紧急迫降,情况十分危急。你刚才的兴奋一扫而光,代替而来的是恐惧和疑惑。还好,飞机安全着陆,那个置你于危险中的小黑点是一只与飞机相向飞行的小鸟。由于飞机的速度相当快,当单薄的小鸟撞上机翼时,带来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不仅仅延误了你的行程,甚至威胁到了你的生命。这一情况就是常常发生在机场的鸟撞事件。 国际民航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会收到2000多件鸟撞的报告。自196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由于飞鸟的撞击至少造成了78架民用飞机损失、201人丧生,250架军用飞机损失、120名飞行员丧生,目前,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天空中的飞鸟让多少个家庭痛哭流涕?让多少个高精尖飞机毁于一瞬?假如天空没了飞鸟,这样的事故就可以避免了。但是,假如天空真的没有了飞鸟,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你在清晨醒来,没有鸟儿的鸣唱。你走在旷野郊外,没有鸟儿的飞翔。你在湖泊上航行,没有鸟儿的戏水。你抬头仰望蓝天,没有鸟儿的痕迹。你是什么感觉?北京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也要拿下一个了吧?因为北京欢迎您中的妮妮原型就是由鸟类家族中的京燕形象改编的。 那些给文人墨客无限灵感的精灵们,没有它们的美,也没有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佳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越调?天净沙?即事》乔吉。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很多地方将鸟类赋予了精神价值。一些国家把本国常见的、对农林业生产有益的鸟选为国鸟,以彰其功,如奥地利、爱沙尼亚就将食虫本领很高的家燕选为国鸟。 我们的祖先从鸟类的飞翔动作中联想到了滑翔机的发明、飞机的发明,从鸟类的羽毛联想到了蓑衣的发明。美国科研人员从蜂鸟的悬停行为获得灵感,发明了可以悬停作战的战斗机。随着人类对鸟类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产品被发明制造出来。人类还有很多向鸟类学习的东西,但如果就这样莽撞的将我们不知道是否有价值的鸟类毁掉了,灭绝了。当真的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突然发现一种药剂(或其他产品)必须一种鸟的羽毛(或其他组织、行为)作原料,而这种鸟已经在他们的祖辈时代就灭绝了,那么我们留给后代的只有深深的无奈。 鸟类在生态循环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是许多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没有了鸟,很多食物链都将面临中断,导致的结果是整个食物网的崩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鸟类作为我们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你也可以推知,其他同样在生态系统中占有关键地位的生物,包括地上的走兽,水中的游鱼,土壤中的蠕虫,垃圾上的细菌也是缺一不可的。这些在我们周围密切联系、种类繁多、相互依赖的生物构成了我们地球上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 物种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原因是他们本身都具有独特的基因序列和基因种类。生物物种多样化的本质原因,是由于它们内在多样化的基因序列和基因种类所决定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因多样性。如此多样的物种和他们的独特生活环境组合在一起,又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独特组合,这些组合就被我们称为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三个衡量标准合起来就是生物多样性,或者我们说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三个不同的层面上。为了保护这种独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全球协商制订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具有多种植被类型,多种的植被类型构成了多种环境,多种环境是多种鸟类生活的天堂。因为不同的环境具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不同生活习性的鸟会在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中生活。所以说,保护多种多样的环境类型,是保证多种多样鸟儿存在的基础。 有国际公约保护鸟,我们的餐桌上还有鸟类食物,家中还有笼养鸟,市场上还在买卖鸟,这是不是没有保护鸟类多样性呢?有很多鸟类被我们人类所食用或用作观赏,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的享受,适当正规的贸易对我们更好的了解鸟类有好处。大部分贸易鸟都是人工养殖的,并不会对鸟类多样性造成伤害。但是与此同时,有一些人不满足于常见的经济鸟种消费,依仗自己财大气粗到处觅购珍奇鸟类,贪图其美食和观赏价值。大量的盗猎活动和环境污染,使得多种珍贵鸟类面类生存威胁。越来越多的鸟类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这些鸟儿是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加以保护的。 自从生命在地球上形成以来,各种动物和植物就不断地生成和消失。新物种的生成和旧物种的消失,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如果灭绝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我们为什么要去人为的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呢?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在地球上,物种的消失速度大大地加快了,本来要过几百万年才会自然灭亡的物种,现在只要几十年就有濒临绝种的危险。 有很多物种,我们想去保护它,但往往花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最终却收效甚微。比如黑鹳、朱鹮、金雕等。相反,很多生物我们想让它灭绝,却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不能如愿,比如苍蝇、蚊子、老鼠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们应对生活压力采取了不一样的生存方式。即生活史对策不同。 图中两条不同的曲线以两种典型生物做代表,显示了不同生物在生存过程中,当t代种群数量变化时,其t+1代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信天翁为代表的生物当种群数量降低到X(灭绝点)之下时,后代的数量就呈萎缩趋势,最终灭绝为零。这些生物的繁殖率很低,成熟成长时间长,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另一条以蚊子做代表的生物,繁殖率高,成熟成长时间短,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大量个体,这类生物是没有理论上的灭绝点的。图中的S表示的是种群在环境中的最大数量,可以看到,无论那种生物,当到达环境允许的自己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时,就会进行自动的调节。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初级阶段,人们更多的是针对于某种数量正在迅速减少,即将濒临绝种的生物进行保护,建立保护区域,组织人工进行喂养等等。目地就是使这些生物的数量增多,防止其种群数量降低到灭绝点以下。这种方法曾经挽救了很多物种,比如美国曾经挽救过美洲野牛、麋鹿、羚羊和天鹅。 现在主要运用的保护措施主要由两种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在就地保护的措施中爱鸟者们采取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在鸟儿繁殖的阶段制作人工鸟巢并按照鸟儿种类的不同、习性不同进行悬挂。进行鸟类环志,对鸟类的种类和数目进行调查。再比如,有些大中院校开展有意义的爱鸟节活动,对公众进行鸟类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鸟类的行列中来。对于迁地保护,则是针对于珍贵鸟种进行的生态搬家,不妨碍原地点人类的活动,也不影响原鸟群的正常生活。 请想一想,对待开头我们讲到的,机场频繁出现的鸟撞事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和态度呢? 标签: 生物多样性 保护 鸟类学 鸟撞
个人分类: 生物|1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研究提出生物遗传突变普遍机制》一文的一些想法
lhy8848 2008-7-30 11:43
《自然》杂志近期发表了 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大成、陈建群等 对于生物遗传突变机制的研究文章,这是国内针对重大命题取得的少有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成果,文章具有启发性但是,因为对项目细节了解的不是很清楚,有很多疑问可能需要澄清。 众所周知的,生物遗传信息的差异性主要包括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和插入 / 缺失( INDELs ),对于前者因为 DNA 表达的差异具有比较明确的可比性,人们研究的比较多,后者则相对少很多。在所发表的文章中总结出了四个结论,细细考虑,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结论中,提到 INDELs 本身是一种点突变,这个说法不够正确。通常我们说 INDELs ,可以根据他们对基因组的影响划分为 5 个主要类别:第一类是单个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第二种是只有一个碱基对的扩增;第三类是多碱基对的扩增;第四类是转座子插入;第五类是随机 DNA 序列的插入或缺失。点突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尽管从突变的频度来说,点突变的频度比较大。不过这一点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文章中提到 自发突变的数量是由 INDELs 的数量和密度所决定,就有些语焉不详, INDELs 本身就是一种突变,不明白文章中所说的自发突变与 INDELs 的关系如何?何者为因?何者为果?感到疑惑的是,相对于自发突变, INDELs 在数量上并不占优,怎么认为 INDELs 更容易产生,而不是自发突变更容易产生?对于突变的机制我们还没有一个值得信服的理论,因此很难说从突变发生的类型与空间的概率分布上,得出结论说因为某个 Indel 点突变引起了 自发突变,或者就是某些自发突变引起了 Indel 点突变,抑或是诱发突变又连锁引发了 Indel 点突变。因为突变的分子化学机制的不明确, INDELs 与其它类型的突变只有数量与分布的对比性,而不具有因果性,说 自发突变的数量是由 INDELs 的数量和密度所决定 是太武断了,也许准确一些的结论可能是 自发突变的数量与 INDELs 的数量和密度呈正相关性。有一些遗憾的是,这个试验结论没有对所涉及的基因是否是关键基因,以及基因关键性强弱与突变频率的关系上进行分析,更没有对内含子的突变频率做出对比性的研究。一般地来说,产生突变的基因点都属于非关键性基因,对于非关键性基因大体上遵循随机性基因漂移变异,与近缘或者远缘的关系不大,也就是说,对于这样的基因点变异,不同的物种不会体现出明显的基因变异分布差异。文章中强调了自发突变的数量与 INDELs 的数量和密度的正相关性,但是没有给出这种相关性与亲缘远近之间的差异,进化路途中基因突变的路径不明晰,结论的局限性很大。木村资生的中性漂变理论尽管没有专门提到 INDELs 所引起的自发突变,但是他的结论要完美得多,概括性更强,从进化突变性来源与选择性方向上有更清晰的结论。 第二个结论 生物多样性的最初变异来源,主要是由 INDELs 诱导产生。这样的结论 语气很重, 意味着 INDELs 就象扣动基因变异的扳机,在进化的路途上产生了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锁反应。但是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样的机制引起了 INDELs ,这样的机制为什么没有同样引起其它的自发突变?或许因为 INDELs 打破了一个平衡因而产生了连锁性的反应,但是同样的,如果基因的变化处于一种微妙的准平衡态,稍微推动一下就可能产生连锁变异,为什么不能是因为某些变异所引起的连锁性反应更容易引起 INDELs ?文章并不研究具体的变异机制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勉为其难,进一步推论为生物多样性的本源就显得有些急躁。这里并不是说变异的分布性研究不能提出机制假说,只是要想这样做,必须采集大量的样本,使得数据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比如说中性理论实际上就是通过大量的概率统计分析进一步得到最终的结论的,尽管它回避了机制问题,但是它给出的结论可信度很好,不断地被新的发现所证实,今后需要补充的就是不断求精机制的问题。人类基因中的碱基对有 30 多亿,具有差异的碱基对超过 5000 万,目前所确定的属于 INDELs 不足百万,还不到差异碱基对的 2% ,其它高级哺乳动物所具有的碱基对数量级大体上相类似,论文所采纳的标本量相对实际的 INDELs 的总数又只是其中极小的部分,很难说具有普遍性,要归纳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还需要补充大量的分析数据。随着不同物种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开展,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大量的数据将很快变为现实,在这样的技术突进之前,贸然提出 INDELs 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初变异来源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在目前不能在分子机制上产生突破之前,没有经过大样本分析得到的假说可信度也不高。 第三个结论,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 INDELs 的选择而实现,而自发突变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个结论给的就很奇怪了,我实在想不通自然为什么会区分 INDELs 与自发突变以及诱发突变,又怎么区分这些突变,区分这些有什么意义?即使从突变的数量角度看, INDELs 也不占优,凭什么自然选择厚此薄彼?论文本身也不具备概率分析的样本基础,得到这样的结论实在难以相信。或者作者想要表达 其他的自发突变主要由于 INDELs 引发,但是这并不意味自然选择其它自发突变也就间接选择了 INDELs ,这是不准确的说法,严格说是错误的说法,这种描述给人造成的误会很深,如果选择是公平的竞争,任何一种突变都将平等面临时间内外环境的长期考验,没有哪个具有优待证。这个结论是对上述实验结果不适当的广推,从结论本身来说是错误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太多悬疑需要解答,比如 寒武纪物种爆发之谜,随之而来的物种大灭绝之谜等等, INDELs 选择说看不出具有潜在的解答能力。 第四个结论,生物通过调节自身变异能力而适应环境的能力,比人们原先想象的要大得多,即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相当巨大。这个结论能够引起众多的共鸣,虽然 INDELs 以及围绕其中的自发突变机制与因果关系还不是很明了,但是论文中给出了这种变异群聚的现象,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率分布, 具有积极的作用。对这个结论虽然不认为是这个实验能够得出的,但是又太多的其他证据能够从多个角度提供论据的支持,论文讨论的实验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正向的论据,在四个结论中更具有科学性。 比较奇怪的是,不明白这样一篇明显有过度推论的文章如何能够得到《自然》杂志的青睐?即使在中文科技杂志上,这样的文章也几乎可以认为不够真实,不经过大量例证和数据的采集归纳,所有的假想只能停留在研究者自己的思考中,而不能拿出来发表,否则科学杂志变成了科幻杂志。进一步阅读《自然》在线英文摘要,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英文摘要里只是朴朴实实地总结说 INDELs 是引起基因变异的一个通常的机制,没有过多的陈述,恰恰是中文那些联想引出了诸多的问题。在 中文版中,对这个实验是这样总结的: 这个研究从源头上成功回答了遗传变异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生命科学面临的基本问题。 我想大家应该知道这样的说法明显言过其实了,不会得到哪怕中国生物学界的认可的。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作者本身的意见,或者是来自记者的杜撰,姑且认为是研究者的一些研究体会,研究者想要表达一种更深远开阔一些的思路,或者把自己的实验的重要性再拔高一些。但是如果在杂志上英文原稿中没有提到这些,在中文中最好也不要提,否则给人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起码我觉得论文中提到的 INDELs 与自发突变存在相关性,这样的结论大家都能明白,至于因此会进一步将思路引向何方,还是由阅读者自己来判断为好。科学没有国界,也不该有语言的间隔,中文摘要的过度拔高已经给没有阅读英文原文的读者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所有相关转载媒体都以为南大团队做出了重大的发现,在我看来至少这个实验本身还无法得出这么宏大的结论。 参考中文摘要报道: http://www.sciencenet.cn/htmlpaper/20087251429355502903.html 参考英文在线摘要: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abs/nature07175.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