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我保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保持理性,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有感于今天的松江事件
coolxh 2017-9-1 15:09
今天上海松江的交警应该是火了。 我没有看到完整的视频,是否暴力袭警、暴力执法及后续处理,相信在围观力量和更高层次执法部门的介入下会有公正的说法。 就是心疼被摔在地的小孩!希望他平安无事! 单从不完整的视频资料上看,是视频中他的监护人让他处于危险的境地,是视频中的大沿帽的绊摔动作让他重重倒地。另外,从车上下来的另一大沿帽,在小孩已经掉地哭喊时竟然没有先去主动查看(后面有没有更不清楚了)。这个时候,不知旁观者或当事警察中是否立刻报警,同时打120将小孩赶紧送医。如果有,比起单纯的围观,也算更多些理性和人性的光辉吧。 法制社会,还是要多保持理性,不要激动,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人。
3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招远事件给我的第一反应:这个社会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教育
热度 18 cherrylu1960 2014-5-31 18:22
这个美好夏日里第一个小长假开始之前,我们的心情多少被那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突发事件所侵扰,六名招远恶徒在公安局对面的麦当劳对一个拒绝搭讪的年轻妈妈施以暴力,殴打至死。一个 7 岁的孩子,在他的节日到来之前,竟以这种残酷的方式,永远失去了他的妈妈,可以想象,在他幼小的心灵会留下怎样的阴影。 28 日发生的事件,直到昨晚即两天之后才在网络上发酵,数百万人参与评论,转发,照例是一片声讨声,除了对恶徒的声讨,还有对公安,对围观者的漠视的不满;对首恶身份的各种传言......我们无法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无权就事情本身进行更多的评论。 在这个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治安防范、加强反恐,最大限度保护人的生命财产的当下,发生这样的事件,的确有点讽刺意味。 从昨天晚上开始关注这个事件。第一时间也在朋友圈里进行了转发。我的第一反应是面对可能在生活中遭遇的疑似亡命之徒,能跑多快跑多快。当然,面对这个事件,与其他多数公众一样,心中充满了愤怒,还有对被害者的同情, 不可否定,招远事件只是个极其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只是因为在网络时代,它被迅速发酵、放大。 在我们抱怨这个社会有多乱,有多不安全的时候,我想应更多呼吁,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缺少生活经验,更应如此。在这一方面,可能西方比我们做得好得多。自我保护教育,应从小做起,做得越细越好。说多少都不嫌啰嗦。 在我的童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那时候有多乱。我曾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因为说了一句“不敬”的话,被红卫兵打断了胳膊。 1967 年秋天,我上小学的第一天,穿着妈妈给做的新衣服,佩戴着哥哥拿回来的崭新的毛主席像章,可没想到刚进校门,就被高年级的坏孩子抢走了毛主席像章,新衣服还被撕了一个大口子。放学后哭着进了家门,妈妈安慰了一番,末了还提了一句,以后有什么事找你姐姐帮助。那时,我和姐姐同在礼士胡同小学上学,姐已经读六年级。可是,同是柔弱小女孩的她,如何能保护得了我呢?可作为大人的老师呢? 那个动乱的时代,没有人能保护得了我们,连老师都保护不了自己,又如何保护得了他们的学生呢?爸爸在文革中去世后,哥哥住进了工厂,家里只有我们几个孤儿寡母,在那样人性扭曲的乱世,我们只能想办法自己保护自己,在外边表现得很胆小,谁也不敢惹,我们上学没有家长送,都是自己集合排队上下学。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吃亏常在,能忍自安”。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不知现在的孩子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也许是因为童年经历的动乱的恐怖记忆,一直胆小,现在大街上碰到发广告的、搞推销的,看都不敢看一眼,赶紧加快脚步。总是跟身边的亲人说,什么时候都有恶徒,都有蓄意滋事的亡命之徒,不能用常规思维去想他们。遇事不要逞强,要学会示弱,能躲就躲,不要轻易刺激坏人。回想近些年的经历,确实也遇到过喝醉酒的、仗势欺人的坏人,幸亏我们人多,也跑得快,否则 …… 。 不管凶手是邪教徒也好,仗势欺人的金矿主也好,这些都不重要,他们就是一群恣意挑衅滋事的恶人,他们早晚会找到发泄的目标,这次不是这个年轻的妈妈,也许会是其他女孩、小伙 …… 恶人就是恶人,不做恶事才怪呢。跟恶人没理可讲,恶人的恶性来源有千百条,其破坏性才是最不可轻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的破坏性降到最低。 社会需要进步,这需要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像对待自己的健康一样,科学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祸从逞强起。很多时候,学会示弱、学会躲避风险,是一种生存智慧。遇到疑似恶徒,能躲就躲吧。对柔弱的女人如此,对爱逞能的男人也是如此。开口之前考虑几秒钟,要不就不说。沉默是金。看似胆小的人,可能更适于在这个社会平安生存下去吧。 不要苛求遇事大家都会见义勇为,在这个法制不健全、缺少公平的社会,许多事远比我们想像的复杂得多。当然,此处的议论不想就事论事。 愿天下的好人都平安! 儿童节就要到了,祝孩子们开心快乐,永远不要受到伤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76 次阅读|40 个评论
若谈自我保护与人身伤害,请先把教授还原成普通公民
sunyu367 2011-10-14 15:27
若谈自我保护与人身伤害,请先把教授还原成普通公民 一位学者遭遇暴力事件而死亡,我们很悲痛.而在探究自我保护与人身伤害问题时,本人建议朋友们先将教授还原成普通公民,不要让学术圈以外的公民认为教授很特殊,因为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教授. 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可能会遭遇不和谐,否则我们就要把"建设"这个动词换成"保持""维护""发展"之类的了. 在遭遇社会戾气爆发的情况下,每个公民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策略.挨打大可不必,如果面对的不是人民的敌人,最好的办法是躲开.有的朋友提出学者要强身键体,这是对的,而且必须要推广到每个公民,这是在提高每个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不是在积累采用暴力的资本. 人身伤害是需要鉴定的,但是每个公民都没有必要为了这个证据去吃眼前亏,法律上不能鉴定的伤害无法用法律制裁,客观上降低了暴徒的违法成本,这的确很纠结,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让他们被制裁而放弃自我保护. 法律对每个受害者都是公平的,这应该与身份无关,并不是教授被伤害就有人管,乞丐被打就无人问.学者的学问是用来造福社会的,而不是仅仅为了维护小群体利益.如果要从法律意义角度这个暴力事件,就必须把教授还原成普通公民,这样才有社会意义.学者不应该是狭隘的,不尊重学者的社会不好,但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尊重每个公民. 如果一定要探究学者与普通公民有什么不同,在本人看来,倒可能有这么一点--学者更相信法律,更懂得法律是为谁服务的.如果还要纠结死者的教授身份,实在是对学者的不敬.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把教授还原成普通公民的同时,也要把采取暴力行动嫌疑人还原为普通公民--起码在确认其为敌人之前应这样,这样才可能获得一个公正的结果,也才有可能消除人们猜测中的种种可能的不公正.毕竟,舆论错误棒杀也是悲剧. 相信,把教授还原成普通公民,是学者群体的心愿,更是每个公民的心愿.
3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克服人性弱点实现从优秀到卓越
caoman 2010-8-9 10:11
有人将企业人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合格,能完成上级要检查的工作,靠的是手脚;第二层次为优秀,能完成上级所期待的工作,靠的是头脑;第三层次是卓越,能完成上级所感动的工作,靠的是心。同样,广义讲社会人也可分三类:合格的人,用手脚谋业求生存;优秀的人,用头脑创造财富获安逸;卓越的人,用心感动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能否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主要受人性的三个弱点制约。 晕轮效应。也可称自我光环效应,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优秀的,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比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高。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所罗列的 只看到自己 10% 的不足、不喜欢听人讲话、忘记他人的重要性、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不愿称赞与欣赏他人等皆属此类。 这一弱点会阻止人接受他人的投资,获取进步的营养和智慧,如家长的批评教育,上级的严格要求,老师的指导。事实证明,不接受投资的人,往往走弯路,不是停滞不前就是倒退,很难有大的进步或长进,不可能成为优秀。要想有大的进步,每天思考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以及别人的优点,尤其是碰到问题时,主动向身边有经验的人(如上级)请教索取投资。 自我保护意识。 不敢承认自己的 不足和 错误,抵触批评指导,不做自以为得罪人的事,护短,在困难面前 第一反应是逃避和推脱, 善于责怪、抱怨,不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一弱点会阻止人得到获取更大利益(包括金钱、荣誉、地位、技能、尊敬等)的机会(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收获更大利益),如自己犯了错误后刻意隐瞒致使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碰到棘手的问题时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主动承担,最终酿成大祸成为团队责怪的罪人、眼中的懦夫和胆小鬼,与优秀无关、卓越绝缘。要想有大的进步,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索取别人的智慧,勇于承担责任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得到利益,获得尊重,成为优秀,实现卓越。 惰性。惰性导致遇到难的事一拖再拖,潜意识里会加深自己的疲惫感, 对有难度的事感到倦怠 。这一弱点使人习惯为失败找理由,如因拖沓导致不能按规则办事或事情被延误时,习惯于责怪别人影响或规则繁琐;四体不勤的懒汉常会将贫穷的命运怪罪于世道不公;事情多不提前想办法到期未完成往往责怪事情太难或太急。为失败找理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失去从优秀到卓越的机会,逐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要想有大的进步,需要为成功想办法,碰到有难度的事,把它作为首先要解决的事情来对待,而不是排在日程表的最后,不允许有一次偷懒不克服的行为,坚持就会最终战胜自己,养成遇到困难就首先去克服的良好习惯,不断取得成绩,实现从优秀到卓越。 其实,从优秀到卓越并不难,知道人性的弱点及其表现就可以提前预防,归结为一点是心态的 问题, 从调整心态入手,在行动中克服规避,按规则做好分内事的同时做出超出预期的事,就能实现 从优秀到卓越 ;只要养成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用心做事,就能不断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感动社会,实现持续卓越。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3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轉基因時代,草民如何自保?
jiangjinsong 2010-3-11 09:41
綠色和平組織編寫了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 完整版下载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75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