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沟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狐狸和鹤的酒宴
anan 2010-12-3 21:05
有一天,狐狸送了一张邀请函给鹤:晚上请来舍下用餐。 哇!真罕见!狐狸先生会准备什么酒菜招待我呢? 鹤很高兴地前去狐狸的家。 呀!鹤先生,欢迎!欢迎!请不要客气!狐狸取出的酒菜只有放在大平盘里的汤而已。 我最喜欢喝汤啦!谢谢你呀! 鹤很想喝汤,可是,因为自己长着一个长嘴巴,所以费了好大的劲,也只能闻到味道而已。盘内的汤,一滴也喝不到。 可是狐狸却叽哩咕噜地一下子就把汤喝完了,而且嗤嗤地笑着,觉得很有趣。 真不够意思,你在捉弄我!鹤恨恨地回家去了。 不久,鹤也送邀请函给狐狸:晚上请客,请你一定要来喔! 狐狸是个贪吃鬼,是什么样的食物呢?狐狸暗暗地想着,连不久以前的事,狐狸也忘得一干二净,高高兴兴地到了鹤的家。 狐狸先生,欢迎!欢迎!别客气,尽管用吧! 鹤拿出的东西都是什么呢?原来是装在细颈水瓶里的汤啊! 谢谢!狐狸将嘴伸进水瓶里,但是怎么喝也喝不到一口汤,只能闻到鲜美的味道。鹤则将长嘴巴轻轻松松地伸进瓶底,津津有味地喝着呢! 狐狸肚子饿坏了,眼前的美食却一口也吃不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狐狸捉弄鹤,鹤也会想办法以牙还牙。作为企业的部门经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企业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虽然有着自己的职权范围,但是部门运作必须服从于企业全局需要,切不可搞诸侯割据,如果人事经理面对财务经理的协作邀请不闻不问,或者口头支持,行为上不落实到位,财务经理尴尬。但是山不转水转,人事经理总有要求财务经理协作配合的时候,一旦财务经理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人事经理又作何感想呢?最终是两败俱伤。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641005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2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短四寸的裤子
anan 2010-11-24 17:23
小宏明天就要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了,怎么也得精神点把这一美好时光留在记忆之中,于是他高高兴兴上街买了条裤子,可惜裤子长了两寸。吃晚饭的时候,趁奶奶、妈妈和嫂子都在场,小宏把裤子长两寸的问题说了一下,饭桌上大家都没有反应。饭后大家都去忙自己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没有再被提起。 妈妈睡得比较晚,临睡前想起儿子明天要穿的裤子还长两寸,于是就悄悄地一个人把裤子剪好叠好放回原处。半夜里,狂风大作,窗户哐的一声关上把嫂子惊醒,嫂子猛然醒悟到小叔子的裤子长两寸,自己辈分最小,怎么着也是自己去做,于是披衣起床将裤子处理好才又安然入睡。老奶奶觉轻,每天一大早醒来给小孙子做早饭上学,水未开的时候也想起孙子的裤子长两寸,马上快刀斩乱麻。最后小宏只好穿着短四寸的裤子去参加毕业典礼了。 一个团队仅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并*明确的规则来分工协作,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管理一个项目如此,管理一个部门也是如此。团队协作需要默契,但这种习惯是长期的日积月累来达成的,在协作初创时,还是要明确的约束和激励来养成,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冲天的干劲引导不好就欲速不达。领导的权力不是指挥棒,而是杠杆。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626854fpage=1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1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语与交流沟通
wujingzhi 2010-11-22 10:56
我们大部分人学过英语,很多人工作中在用英语,不少人日常生活中也使用英语。然而,能使用英语实现流畅交流,达到沟通目的的人数可能并不很多。 我自己05年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第一次用英语给别人讲说自己的东西。讲完之后,我们那个小组的主席还鼓励我说:嗯,讲的不错,就是有点紧张,多练几次就好了。我自己也不知道当时有几个人听懂我说的英语。反正我自己也听不懂别人的英语。后来也陆续参加过一些会议,能听懂的英语也没多少,因为即使别人用中文讲那些内容,我也听不懂。 俗话说:人都是逼出来的。到了人人都讲英语的地方,再也糊弄不过了。原以为还不错的英语,老外几乎听不懂。老外讲的英语也和我们的英语老师讲的不大一样。交流障碍就这么出现了。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同学和我说几次话后,我总是一脸茫然,他就无奈地说:唉,我们之间交流被blocked让我更是郁闷。过了一年之后,慢慢发现我也能听懂老外说的话了,我说的虽然很不英语,他们也大概知道我说什么。终于可以进行简单交流了。可是能交流之后,却感觉和老外之间的距离更大。 原来交流不等于沟通。就像我们说话彼此都能听懂,但有时就是不理解,或没感觉。如果用通信的原理理解,交流就像建立了通信通道,而沟通则需要发信方和接收方同步,经过编码、解码,然后才能实现通信沟通。而英语则仅仅起沟通媒介的作用。这一点上说,我们或许太过重视英语作为媒介的作用,而忽视了语言要实现沟通这个目的。一次会议上,有一个是其专业领域顶尖学者的日本人(众所周知英语说得好的日本人极少),做报告时几乎没有肢体语言,基本是照着讲稿念下来。但是他做的东西很好,英语也算流畅,观众能理解他的内容。沟通效果很好。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英语,从小学开始到博士,到工作之后,英语几乎比任何一门课程占据的时间都要多(是否多于政治课?)。可是使用英语的效果如何呢?大部分人离开学校就不用英语了。少部分人使用英语,不过可能是Chinglish,中国人都理解而老外不理解的英语,真正能用英语交流沟通的人可能没机会给中国的建设服务。由此,在推动英语教育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或许应该考虑沟通的重要,以免买椟还珠,削足适履,舍本逐末。
个人分类: 格物致知 R & D|1527 次阅读|5 个评论
尊重与沟通:五元与五十元有区别吗?
热度 27 何裕民 2010-9-23 13:39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医院协会着手制定了《患者权利典章》, 80 ~ 90 年代,维护患者权利成为颇有影响的社会运动。患者权利是否受到尊重与维护,不仅是涉及患者的切身利益,同时,很多情况下也会成为诱发心理危机或情绪波动的重要因素。而注重患者权利的维护,又是纠治或解决患者心理危机的重要一环。 癌症患者有尊严吗? 《患者权利典章》第一条就强调:患者有权利接受关怀和被尊重的照护。肿瘤患者首先是一个健全的人,有权受到尊重,其尊严应受到维护: 一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女性老患者, 90 年代初患甲状腺癌,手术后中医治疗,我们常昵称她老兵。十多年来,她一直耿耿于怀一件事。由于是老同志,她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在上海某著名大医院求治。她 98 年怀疑妇科肿瘤,住院治疗,做术前皮肤准备时,门半开着。她向护士提出:能否把门关上?没想到护士似笑非笑地说到:你们这些生了癌的人,躺在这里(指肿瘤科)的床上和猪有什么两样?何必在乎呢? 这个老兵当场气得脸发青。考虑到这个护士比她孙女大不了多少,才强忍着未发作。但从此以后再也没踏进这家医院的门。每当有人议论该医院时,她都会条件反射似地情绪激动,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说这样话的护士,也许是少数!但没意识到要尊重患者的做人的尊严,学会尊重每位肿瘤患者,却是十分常见之事。 又一案也同样有醒世意义。某平滑肌肉瘤患者,慕名求治于某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家属头晚即排队。轮到患者诊治时,专家无意识地一手切患者的脉,头却转向旁边的抄方助手,与他们讨论家里的猫用哪种猫粮?讨论完毕后,仅三言两语,即开完了处方。患者及家属当时就气愤不已,但碍于医院氛围,未敢发作。当然,也未敢服用他的处方。此后,她一有不舒服,就经常会想起这不愉快的经历,愤愤不平。自然,对这位名医,她也到处散播负面消息,认为在有些医师眼里,肿瘤患者还不如他家里的猫重要。我理解那名医谈论猫食,完全是无意识行为,并不想羞辱或蔑视患者。但他的医师意识里缺乏患者权利维护,却也是深层因素。 这几个案例都已过去了多年,但在患者的心里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成为真正的负性情结。因此,注重患者权利的维护,应是所有医师必备的基本意识之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患者享有同等权力 历史上,伟大的外科医生西奥多比尔多恩曾告诫后学:作为外科医生,对于患者,他只实施那些愿意用在自己身上的手术。 其实,肿瘤治疗何尝不应该如此? 有位同仁是某部队医院肿瘤科主任。97年来找我,开门见山地说其母 70 多岁,患了胃癌,希望我给她中医药治疗。我关心地问了一下,开了吗?没有,化疗几次了?没有化疗。我纳闷地说:你为什么不给她化疗啊?平素您不是很主张患者都要化疗的吗?他很尴尬地说:组织上安排我做化疗科,所以我才至于我妈, 70 多岁了,我坚决不给她化疗。她妈经中医药治疗后,活到了 2003 年底他退役,因其离开上海,失去了联系。 就这位主任对待他母亲的态度,我们完全赞同,因为这的确考虑了他母亲的最大利益所在。然而,对于他的内外两重标准,对自己的母亲,把呵护生命及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对他人,却只知征服,一味化疗,不顾其他!体现出对立的做法,却表示蔑视。许多医师,因认识与观念问题,看重传统的化放疗,习惯于对肿瘤患者施行反复化放疗等,我们表示可以理解。这是观念认识与经验的差异,也许我们之间更需要加强相互沟通,互补长短,在这两种做法之间寻求其种最佳的结合度。以利于患者利益最大化。 而对于这位医师,性质却截然不同。孔子有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已成为中国人行事的标准。而他却好,母亲不可行;他人却极力推荐干。不管是经济利益驱动,还是其他因素促进,这样做法,至少伤害了患者本应享有的同等权力,也违背了医生的职业道德。 我们认为:作为肿瘤科医生,不见得一定能救所有的肿瘤患者。但至少应追求施行相应医疗措施后自己内心的坦荡、平静;不会因为非技术能力及非医疗因素造成对方不必要的伤损而感到内疚万分?而所谓的内心的坦荡、平静,就是遵循中国传统的已所不欲,勿施与人原则,或遵循西方强调的维护患者的基本权利,应感同身受地考虑患者需求与最大利益。或者把他们视同自己的亲属,设身处地地从对方角度考虑,这样也求得了自身内心平静。 适当尊重患者的选择权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可能会引起争议。 陈工是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求治时年六十五岁,稍通医学。 2004 年 2 月的一天,晨起咯出大口痰血,紧张不已。 CT 一查,左下肺有个 3 厘米的占位,边缘呈毛刺状,被确诊为肺癌。他与儿女辗转找到我,请我帮助会诊一下。我建议先行手术切除,看病理后再作中西医结合诊治。他反问道:为什么所有的医师都要我开刀?我能不能不开刀?我有没有选择不开刀的权利呢?我无言以对。只能说:开刀也许对您来说,是最佳的选择。两天后,他被子女强行送进了一家专科医院,在医师会诊后,决定准备动手术。老人倔强地说,我就是不开刀。医师说,那只能用化疗了。老人又坚决地说:我也不化疗医师愣住了,又问到:你不开刀,不化疗,住医院干什么倔强的他,等医师一走,就独自逃回了家。再次找到了我,恳切地对我说:我只选择中医药治疗,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即使失败了,也与您无关,您放心地治疗吧。类似的不愿接受手术、化放疗的患者,我们倒是见得不少,但大多属文化层次不高者,而知识分子却很少很少。他的理由不是畏惧,而是认定西医治疗五年生存率最多也只有 10% ~ 20% ,中医治疗或许还不至于低于此。病生在我身上,开不开刀,关系到我的大事,难道我没有权利选择吗?以此方式诘问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倒是生平第一次碰到。其结果十分喜人,以中医零毒抑瘤治疗一周后,咯血便止, 9 个月后, CT 显示病灶明显缩小。目前已过了 6 年多。近两年来还经常郊游、垂钓、参加舞会等,一如常人,活得有滋有味。中医药也已基本不吃了。 此案例给了多项启示:其一:患者有没有选择疗法的权利?有的话,医师的决策(诊疗意见)与患者的自我选择之间有矛盾时,又应作怎样的取舍?这不仅仅是伦理问题。对此,我们认定:意识清晰、有文化水平且获悉了病情及各种疗法利弊者,应该有这么一个不容剥夺的权利。医师这时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他分析病情及各种疗法的利弊,以利于他做出理性的选择。 其二:违拗了患者的意愿,强行实施,有好的动机一定就有好的治疗效果吗?对此,我们持基本否定态度。近来,我们治疗一个瘦弱的 72 岁老妇人,怀疑肺癌,无特殊不适,老人反对手术,家属却特地从北京请来医师主刀,结果,病妇瘦得更甚,又徒增胸痛、咳嗽等。天天埋怨子女,如此情绪,何从谈及康复?过了 3 个月而亡。因此,在肿瘤治疗中,应认可患者有自我选择的权力,应在一定程度尊重患者的意愿,这才是人性化的医疗。 《患者的权利典章》中有一条指出:患者有权利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拒绝接受治疗。我们认为,肿瘤患者至少在知晓了各种后果的前提下,参与选择确定自己的治疗方案,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力之一,不能简单加以剥夺。 患者有要求沟通的权利 癌症患者要求沟通的欲望是十分强烈的。例如,北京有关机构对 800 多名癌症患者做过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有与别人交流沟通的意愿。其中, 98% 的癌症患者愿意与医生护士交流想法; 78% 的癌症患者愿意与亲戚、朋友谈论病情;更有 96% 的癌症患者表示愿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这也属于他们的基本权力之一。 有一案例很能说明问题。某离休老同志,一个月求诊一次,开同样的药。他有三种选择:五元普通门诊号,全部可报销;十五元专家号,自已承担一部分;五十元特需专家号,全部自理。由于他病情已稳定,故完全可以只挂普通门诊号。但他每次挂特需五十元的号。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五元钱的普通门诊号,医师说不让我说,也不和我说;十五元钱的专家号,医师听我说,却不与我说;五十元的号,医师让我说,听我说,也和我说凡人都有沟通的欲望和权利。忽略了这一点,亦属对患者权利的忽视,会引发一些负面的结果。
个人分类: 何裕民文集|3350 次阅读|28 个评论
嗨 大家好
nyf 2010-9-10 10:25
关注科学网很久了,申请科学网博客也很久了,本来以为没希望了,昨晚突然收到通过的邮件,欣喜若狂中....... 首先向各位科学家和未来的科学家问个好。我从事的工作是工程技术类科技专著的出版,做这个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获得科技信息,与科学网各位博主沟通就是获得科技信息的最佳途径。希望和各位教朋友,恳求各位不吝赐教,多多提供各种信息,先谢过了。如果各位有关于出版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联系: msn: nyf1974@hotmail.com email: niuyufeng@mail.sciencep.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来乍到
nyf 2010-9-10 10:0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绕过“想当然”的暗礁
jhongbing2 2010-9-2 17:37
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很多时候应归因于想当然。 想当然的事情未必然。特别是与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表达信息。一定要多问几个你的意思是...,一定要多想想具体的步骤。
个人分类: 随笔|3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下这八事,你会更快乐(五)
热度 1 hjf306 2010-7-20 15:28
5 、放下消极 绝望向左,希望向右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 最好的自己 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大打败猥琐 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谁能够左右胜负,除了你。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为美好的现实,但美丽的梦想同样可以装点出生活的美丽。 博主按:一提到消极二字,大部分人都会将其当成贬义词。等同于否定、反面、不求进取、思想沦落。然而,消极这个词在古语里却可理解为恕。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消极是一种暂停,也就是不动,不褒不贬。把它解释成否定的、反面的不太正确。解释成不求进取的,这个可以接受,也就是被动的概念。 若是望文生义,则消极有消除极端之意,不正是古人的中庸追求吗?积极则有积累极端之嫌,不正是古人所排斥的走极端吗?呵呵其实也无需执着于字面意思,消极与积极不过是心理学中对负面情绪与正面情绪的指代而已。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要是对生活失去热情,消极面世自甘沉寂,那是何等的悲哀啊!可惜人生不如意,十有七八九,少年有少年的烦恼,中年有中年的压力,老年有老年的失落,似乎正应了佛家的观点:人生皆苦。不过细细想来,生活还不至于如此。柴米油盐酱醋茶,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亲情友情爱情,即可满足物质需求又可充实精神,人生在世也不至于白活一场。 遇到不如意之事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这应该可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吧,是否也是身体的自保功能呢?我们不拒绝消极,拒绝的是过分消极,习惯性消极,沉溺于消极而无法走出自设的困局。天地间从未有完美,人虽贵为万物之灵亦是如此。譬如一个人陷入消极情绪之中,若不有意识改变,则可能越陷越深。如何摆脱这种情绪的困扰呢?有自我美化法 、自我暗示法、宣泄法、转移法、冷静分析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70318.html )。 人是可以和自己沟通对话的,用自己的意识和理智去暗示、说服潜意识,从而不断给潜意识正面的刺激,也许对摆脱消极情绪有不小的益处。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2262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研工作中的“被需要”
huanglu 2010-5-26 10:55
科研工作是由一群忠于某个共同目标、一起愉快工作、并且形成高质量成果的团队成员完成。欲形成一个真正有效的团队,每个成员都需心甘情愿地做贡献。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 1 关注 WIIFM 我们必须了解每个成员最关心的是什么呢?即 WIIFM :其中什么同我有关, Whats in it for me ?每个成员都想知道自己在科研工作中要做什么,能从这种经历或自己所做的贡献中得到什么。如果只是盲目地进行科研工作,则无异于瞎人摸象,每个人只是在自己狭小的视角内被动地接受任务。当我们以任务式心态完成某件事情时,结果肯定会如你所想象的那样,缺乏创造性与创新性。 科研工作的目标设定应与团队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通过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科研工作能够逐步走向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中,每个团队成员是必不可少部分。只有每个人尽可能多地做出贡献,引导团队走向光明,才会触发新的光线。这就如同玩拼图游戏,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块拼图,丢失其中的任何一块,总体画图都不可能完整。科研工作便是在这一块块的拼图工作中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2 建立核心竞争力 科研工作中,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成为所在科研团队的重心。这便需要我们更加投入,在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的同时,发现科研工作的意义,从而投身其中。科研工作中的每一个成员或其贡献都是重要的,我们处于下列被需要的哪种象限呢?当我们感到被需要的成就感或满足感时,我们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当产生危机感或愧疚感时,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处于欠缺之中。 当我们有能力主宰周边的各项事务,当我们能够利用已有资源或为完成某项任务而获得必要支持时,我们便会坚持不懈直至成功,从而产生相应被需要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但是,当我们感到被别人控制,当我们认为自己缺少支持或者资源时,我们便会感觉到危机感与愧疚感的存在,这时只有努力奋斗以追求卓越,才会改变现状。 但是,危机感与愧疚感的存在并不代表你一定不行。在被需要去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是提高自己各项能力的一种方式。因为解决别人的困难也即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是否具备相应能力,也许会让我们当时产生危机感及愧疚感。可正是这些不断获得的危机感与愧疚感才是促进我们保持科研工作持久动力的唯一来源。 3 替代性学习 生活中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通过实践学习保证工作中不出现任何疏漏。但却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避免问题的发生,那便是通过咨询别人进行替代性学习。在科研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分清事情的重要度、紧迫性,同时还需学会利用身边可借用资源。人都有被需要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工作中我们应具备主动向别人寻求帮助的姿态,这样才会借东风之力直达青云。在请教别人前,我们需要注意先将自己杯子里的水清空。很多人都只是一方面不断地往里面注水,而另一方便却又不愿倒出原有的污浊部分,这样只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并无任何意义。 在请教别人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感恩。科研工作中,无论遇到困境逆境,持之以恒地不忘感恩便是对待生活最好的回馈方式。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也提到:每个人都要心存有爱。对于师兄师姐的关心与帮助,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欣然接受。这不仅需要我们在行动中有所改变,同时还要将这种帮助所获的收益传承给其他人。这样,才会保障科研工作中持久不断的源泉流淌。 科研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简单地达到既定目的。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团队成员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沟通,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当我们由暗淡无光逐渐走向一片阳光时,将会发现其中被需要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多东西便会不期而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88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术期刊编辑的境界
JYH64J98Y99H 2010-5-3 21:21
不久前,一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学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因为一篇稿件的处理而引发了一场争论。想必他们一定都气愤得不轻,不然,他们不会如此大动肝火。对于他们的争论,我很感兴趣,也很乐意发表看法。鄙以为,我们每一个学界中人,一定会以作者、编者、读者的身份,发生或强或弱的联系,他们的论争具有警示与借鉴意义。 我不想根据他们呈现的事实与理由作非常具体的点评,他们姑妄说之,我们姑妄听之,太具体了容易给人以拉偏架之嫌。尽管说了公道的话容易得罪不公道的人,我们还是尽量大声一点说,毕竟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公道的、正确的,不正确的在于对方。在事实层面,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态度一定要明朗,是非一定要明晰,责任一定要明确。毋庸讳言,现在,作者与编者紧张的状况时有发生,表现方式各异。直截了当地说,在实际工作中,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现象客观存在。相互误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编辑职业的价值,至少包含这样一个层面:不论作者是什么人,不论他的学术地位有多高,不论他是否遂愿,本质上,都需要编辑及其工作团队所天然保持的批判的张力参与其中,批判是编辑工作的制度安排,批判是编辑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批判也是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的重要保证。编辑岗位客观要求编辑 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 编辑出版事业,不折不扣地执行规章制度、不卑不亢地接待来访作者、不偏不倚地审读学术稿件、不依不饶地纠正错字别字,发扬光大取弘用精、见微知著、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的职业精神。 在实干的意义上,学术期刊编辑堪称学术田野的农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甚至面临着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生存窘境;在劳动价值格局上,近乎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在意义追寻上,更像是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现在,学术期刊流行以刊论文,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它又如此地受到众人的欢迎与追捧呢?我想,它至少包含了概率论的道理。众多的学者挤着在极少的期刊上发表,能够被发表的,肯定是规则甚至潜规则的胜利者,这个比例其实是很低的,它从不同侧面证明了作者的实力。属于物以稀为贵,属于凤毛麟角,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获得了一种学术认证。一旦出现了大家公认的刊物,随之也就有了大家公认的一种编辑质量认证。当一个又一个认证被作者拿到的时候,学术评价部门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承认作者呢。这颇有点像在一场又一场比赛中胜利的选手,胜利者是值得尊重的。当然,失败者也是需要尊重的,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如自身的不足,如规则的不利,甚至如遭遇了黑哨。冲锋在前的可能是胜利的勇士,也可能是殉道的烈士。 有一种价值叫牺牲,有一种积累叫奉献,有一种荣誉叫默默无闻。当我们讴歌一场伟大的胜利之时,它的旁边总有一个无名英雄纪念碑。 作者、刊物、编者就天然地联系到了一起。因为理解、因为价值取向的相同、因为是学术的知音而惺惺相惜,因为误解、因为价值取向的背离、因为是欣赏趣味的相佐而形同陌路。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职业需要体现对学者热情的欢迎、体贴的服务和虚心接受批评的诚挚的态度。 正像医院的体格检查一样,病人需要,健康人同样需要这一过程;正像外来的文件需要杀毒软件的查杀一样,有毒的文件需要,无毒的文件同样需要这一步骤。经常听到一句话,编辑职业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其实,什么职业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这个他人,首先表现为服务于作者,而作者作为选拔出来的优胜者,他们已经成为学术的代名词。服务于作者就是服务于学术。学术是人民事业的组成部分,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与服务人民是有机的统一。学术是人类的智慧宫殿,对于小人物,需要门卫来看守,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进出的。对于大人物,同样需要警卫保护,需要保镖贴身护卫,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靠近的。在这层意义上,编辑就是门卫、是警卫、是保镖。有时需要奋不顾身地阻挡,有时需要毕恭毕敬地敬礼。这是职业的角色,岗位的需要,学术的使命,也是价值的实现与担当。 批评是一柄双刃剑。只有经历学术的刀光剑影,才能够锤炼学术的真功夫,才能够修炼出学术的真境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毫无疑问,作者的水平悬殊很大,编者的水平也悬殊很大。学者的水平确有高低之分,但学术的分工、人格的尊严实在无贵贱之别。密切的联系与批判的审视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有缘千里来相会,另一方面,不是怨家不聚头。 矛盾的普遍联系和矛盾的特殊性统一于编辑活动之中,它很难、很苦,但什么不难、不苦?去问问田间插秧的农民,去问问矿井作业的工人。面对网络空间,学术期刊何去何从,人们见解不一,它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甚至根本就不是产业,真的管不了这么多了。它是一块弱肉强食的殖民地还是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区,实在无心、无力追问下去了。那些吞噬巨鲸僵尸的一群棕熊活灵活现,那些光鲜景观滋养的蚊蚋几乎无处不在,高度抽象而又十分具体。在精神的层面,他们堪比混迹学界的文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面目狰狞,一个一个值得接受正义的审判,判处死刑,按程序执行。在学术的入口处,正如是在地狱的入口处,守望一个工作面,萦绕在心头的《浮士德》式的疑问挥之不去:我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许多戏剧性的场面时有发生。仔细分析矛盾的产生,会从另外一个维度寻找到编辑活动的规律。我们就会在貌视寻常的编辑活动中发现学术期刊及其编辑一种超越的追求。这种超越,要求作者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超越,要求编辑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超越,也必然要求刊物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超越。这样,我们对学术的肯定的理解也就必然地包含着对刊物的否定理解。所以,正因为期刊天然地保持了对作者的否定,编辑及其工作团队天然地保持了对作品的批判,我觉得,充分的沟通与理解就显得非常必要。 必要的学术沟通,充分地学术交流,是学术期刊顺利出版的重要保障。这里面,包含对同一个事实的认定,包含对同一个规范的遵守,也理所当然地包含对同一个角色的尊重。否则,编辑就无法正常地开展工作。相对于宏大的作者群体,编辑其实是个需要理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当然,原理可以很抽象,应用却可以很具体。有时,编辑可以在具体的技术处理上、沟通的技术上再下工夫。 学术期刊本来就是发表学术成果的重要学术平台,发表前期的沟通与交流断不可少。学术编辑、学术审稿人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本人也会有一段时间自我完善,一个学者如果不是有太浓郁的自恋情结,一定会对善意的批评持欢迎的态度。学术沟通、 学术交流是激励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学术沟通、学术交流越自由、越开放、越频繁,对于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学术刊物质量的提升越有益。如何让策划方案更加细致具体,沟通交流更加充分流畅,栏目内容既有时效又从容自然,确有可以探讨的空间。必须指出,学术见解各有不同,我们既不可以将学术神秘化,更要防止将学术庸俗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学术文化的重要方针,当努力遵守。明代洪应明先生说得好:道是一种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是学术论文发表的理想结果。反观争论,沟通交流的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孰是孰非,已经不再重要,从论争中汲取营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能更是学术期刊工作应有的生存智慧。广义地看,论争只会让学术及学术编辑、学术期刊甚至作者学习更多的道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一个特定的政治口号,如果放在学术研究上,放在办刊上面,同样也很贴切。既然邀请了贵宾,就要把客人伺候好一点,至少也要解释得充分一点,期刊多一点反躬自省不是坏事,目的在于努力把好事情办得更好一点吧。同时,我也善意提醒有关机构与个人,也不要过于苛求学术期刊编辑,用一个农民工的工钱打发一个学术编辑,要求他们最好是文理兼备、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希望他们宏观在宇,微观在握,近乎既要让马儿跑得快,又要让马儿不吃草了。还是多一点性价比的概念吧。其实,学术研究也是个遗憾的艺术,这一次没有做好的事情,下一次再接着做吧。学者如此,编辑也如此。多一点设身处地,多一点推心置腹,对一点反躬自省,毕竟学术期刊是连续出版物,何必非要毕其功于一役呢。 学术期刊,在舍中有得,在得中有舍。它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它当今的面貌。它的今日抉择,又决定了其未来走向。学海茫茫,何为方舟?书山巍巍,路在何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需要脚踏科学研究的实地,仰望道德与学术的浩瀚星空。一切骄傲自满的观点,一切刚愎自用的态度,一切故步自封的行为都是幼稚而可笑的。 学术期刊需要与学术研究同步,甚至需要引领学术研究。个人的积极见解需要融入到学术的团队之中,化作学术进步的不竭力量。犹如一名棋手,面临复杂多变的局势,有时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有时,掷地有声,棋局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编者如棋手,见胆略,见智慧,更见功力。平庸的棋手往往将棋局引入死胡同,善弈者常常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国维的人生结局,让人扼腕叹息,但他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常常为学界所引用。他说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定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特别是那种苦尽甘来,那种豁然开朗,那种发现新大陆的惊喜,远远超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欣喜,且境界更胜一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是一种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后者虽出自儒家之口,实则充满了仙风道骨之气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获得财富是一种收获,获得荣誉是别样的收获,获得境界则是更为高远的收获。那里有蓝天白云,有碧树芳草,有阳光月光。平凡的入口可以曲径通幽,人人手中都持有一把通往境界的钥匙。我们有时需要大大咧咧、毛毛糙糙,有时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我们有时需要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有时需要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我们有时需要高瞻远瞩、明察秋毫,有时需要装聋作哑、难得糊涂。时时刻刻要牢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同时,也会有两三学界挚友,无所顾忌,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们都面临着不同的工作与生活的挑战,此时需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恰当的拿捏和正确的处置,我们应该保留一分智慧给自己。同时,我们应该对周围保留一分必要的警惕。譬如,我们要警惕野蛮的醉驾和危险的狂犬对我们安全的威胁,我们要防止细菌与病毒对我们健康肌体的危害。天赋人权是人类伟大的思想,我们既要俯首甘为孺子牛,任劳任怨,在学术的大道上打扫卫生,又要对势力小人高昂我们的头颅,仰望学术广袤的星空。我们希望能够达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界;我们希望达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境界;我们希望能够达到躲闪腾挪、笑傲江湖的境界。那才是一个学术期刊职业编辑应该努力修炼的境界。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5064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真?
fouyang 2010-2-5 08:46
人们沟通时有不同的模式,即沟通的目的。是不是应该较真,就和当时的目的有关。在我看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闲谈:谈话的目的不是交流信息,而是表达双方的good will。这时就根本不应该较真。如果对方说今天天气很好,你说看你怎么定义今天。早上一点至两点之间曾下过阵雨,那就不好玩了。  教育:谈话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对方。那么是不是较真就要看对方的情况。既要足够较真免得对方误解,又不能太较真反而把对方弄糊涂了。很多人犯错误就在这一点,特别是教孩子时。有时追求概念绝对严格,绝对全面,反而把对方turn off。 显摆:谈话的目的是显示自己的知识,比如在面谈时。在社交场合也有这种需要。这时是否较真,就看自己的感觉和需要了。 抬杠:谈话的目的就是看谁赢得争论,真正的是非倒不是主要的。这时不但要较真,而且还可以强辩,狡辩。其中的乐趣就在于思辩练习。 以上几种沟通模式都是可以接受的社交行为。但是如果双方处于不同的模式,就会造成问题。最明显的是一方在抬杠模式,而另一方在其他模式。 另外,教育和显摆之间也常会混淆。比如一方说:这个很简单,你自己去查一下吧。这是在显摆:我是知道答案的,但我没有兴趣帮助你知道。如果对方是在教育模式,确实想学习,就会有挫折感了。有一次我访问一个教授,他对我解释他的研究。我听了想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我开始说So what you did is just ...谁知他不等我说完就勃然大怒,差点拂袖而去。我连忙解释我用just这个词并没有贬低他的意思,才算把谈话继续下去。现在想来,其中问题就在于沟通模式不同。我是在教育模式,把确认自己的理解正确看得比show respect更重要。而教授是在显摆模式,而认为我的反应一定是评价,而不是讨论。 而且,模式在沟通过程中还会变。经常是在教育和显摆之间。如果本来的目的是教育对方,而演变成了显摆,那就叫carried away,而对方就难免一头雾水了。 所以要有成功的沟通,一定要对当前的模式有敏感的理解。把握较真与装闷的尺度,关键也在于此。
个人分类: 生活百感|3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What’s Matter ?!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9-2-28 02:32
Whats Matter ?! 最近贼忙 ! 索马里海盗刚刚领了天狼星的赎金开始放长假 , 塔利班刚刚放了那个幸运的中国工程师且愿意停火一会儿好去整顿其自治的部落地区 俄罗斯就开始炮打中国渔船 , 小日本总理大臣就扬言钓鱼岛是他家的 , 法国佬更是把从中国抢去的东西卖了个天价 ! 多年占据世界 500 强第一名的美国通用汽车的股价竟然跌到了 1934 年的水平 ! 而土耳其飞机楞是摔成三节也没几个人死伤 !! 一定有问题 ! 而且问题很大 !! 所以天狼星特使二傻也很忙 ! 忙着研究大概率事件 , 也忙着研究小概率事件 直忙得颠倒黑白 ( 全球乱跑 , 时差无法调 ), 更忙得心如死灰 ( 心死 谓之 忙 ) 于是想偷偷跑回科学网 , 欣赏 神人们的痴人说梦 , 享受雅士们的风花雪月 , 偷学 术士们的炼金大法 可惜 ! 发现最近科学网狼烟四起 , 乌烟瘴气 ! 这个说要揭发腐败 , 那个说告你没商量 这个说我要话语权 , 那个说封你没商量 !... 吵死人啦 !!!!! 这个世界太吵 ! 我使劲听 , 也听不见自己心跳 所以 , 我死了 ! ... . 其实天狼星人不会真死 , 嘿嘿 ! 有些地球人也会 龟息大法 如功夫熊猫里的那个 残豹 于是 , 二傻的灵魂幽幽地 , 幽幽地 , 来到了师傅在天池的逍遥宫 , 想问问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啦 ? 由于近来喝了太多洋汤 , 二傻开口便问师傅 : Whats Matter ? 倒把师傅吓了一跳 ! 急问 : 二傻的脑瘫病又犯了 ? 还是已经开始研究宇宙的根本了 ? . 你要想知道 Whats Matter, 首先要知道 Whats Time! 二傻裂嘴傻笑 : 师傅的英文不太过关吔 ? 我是问目前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 ? 到底出什么事了 ? 师傅摇摇头 , 说 : 最近发生什么意外之事了吗 ? 没有啊 ? 宇宙运行自有其天道 , NEVER MIND ! 回去休息休息就可以了 , 可能是疲劳综合症初期吧 ? 或者是最近你的心累了 心累了 ? 心怎么会累 ? 心又是什么 ? 英语没学好的 , 会把这个 心 译成 HEART, 即心脏的意思 . 有谁认为自己的心脏从小到老整天跳个不停而觉得累了需要休息了 ? 二傻号称金刚不坏体 , 心脏肯定更不会累啦 其实这个 心 指的是心智 , 洋文里就是 MIND! 可惜 , 问题还在 : Whats MIND ? 师傅听了这个问题 , 还是直摇头 : 没关系的啦 ! NO MATTER 的啦 ! 为何二傻总是如此一根筋 ? 二傻突然觉得师傅最近有点颓废 , 是非不分 , 和稀泥 , 老好人 问了半天 , 什么答案也没有 ! 估计这次白来天池逍遥宫了 于是怏怏然告别师傅 , 独自下山去了 路上 , 郁闷难言 ! 心里突然冒出几句刚学到的法语 , 是那些为中国国宝状告 佳士德拍卖行 的业余律师教的 : 见到法国人第一句话就说他 傻娃 (SAWA) , 他们保准高兴 ! 如果他们也回你一句 傻娃 , 那你就再说他 笨猪 (BONJOUR) , 当然要笑着说哈 绝大部分法国人一定爱死你了 !... 可能也有少数牛 X 的 , 竟然不领情 , 您只要再更大声一点说 傻驴 (SALUTE) , 嘿嘿 , 没准他真会请您喝法国葡萄酒 !...... 正一路苦练法语 , 突然见到大傻急急然赶到 , 伸手直摸俺的海马体 , 看看是否出现分裂 ? . 正常啊 ? 没事啊 ? 为何师傅唤俺来救你 ? . 于是 , 俺含泪跟大傻讲了此次上山的原由 , 以及对师傅的失望 云云 . . 结果 , 大傻高兴得手舞足蹈 ! 并耐心解释说 : . 哈哈哈 ! 看来二傻是学法语给学傻了 你仔细回忆师傅对你那两个问题是如何回答的 : Whats Mind? --- No Matter! Whats Matter? --- Never Mind! 按咱师傅这种半吊子洋文水平 , 他其实是在说 : 心为何物 ? --- 无物 ! 物为何物 ? --- 无心 ! 啊 ?! 真该死 ! 这才是师傅要说的啊 ! 记得有一次 , 二傻寂寞 , 想去练 欢喜佛密宗 , 跟师傅请示 , 结果他说 : Go Ahead! 二傻大喜过望 ! 结果 不说了 , 反正小鸡鸡差点被师傅给割了 ! 俺怨啊 就说师傅您不是让俺 Go Ahead 吗 ? 怎么又反悔了呢 ? 结果师傅大骂 : 你到底懂不懂国语啊 ? 我说 去你个头 ! 是表示坚决反对啊 ! 知道不 ? 唉 ! 不理解领导意图 还妄想学真经 ? 去你个头 ! 看来 , 语言和沟通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鸡与鸭说 , 牛头不对马嘴 之事常常在周围发生啊 ! 最近科学网的一些口水战 , 基本属于该类沟通问题 不过 , 却有人声称要罢写博客 , 直以为能将科学网闷死 还真当自己是棵葱哈 ? 啥葱 ? 人家说 : 洋葱 呗 ! 咱新疆人叫它 皮鸭子 鸭子要飞就飞吧 ! 反正 海阔凭鱼跃 , 天空任鸟飞 据说飞得最高的是野鸭 , 迁徙时能飞越喜马拉雅山 ! 为此 , 特送一首诗 , 给迁徙中的、反季节地飞向远方寒冷国度的鸭子们,希望你们越飞越高( 注:二傻绝对没有恶意!不信问李淼去? ) : 梦醒十分 她来了 , 她又走了 . 我来了 , 我也走了 . 我的她 , 离我十万八千里 , 她的我 , 离她二万五千里 ! 雪山 , 美 ! 草地 , 湿 ! 泰山 , 雄 ! 昆仑 , 险 ! 高山流水实在累 , 举案齐眉嫦蛾泪 ! 红楼一梦春风度 , 黄粱梦醒一锅粥 ! 梦已经醒来 , 心不会害怕 ! 哦 , 嘛尼嘛尼嘛尼吽 哦 , 嘛尼嘛尼嘛尼吽 哦 , 嘛尼嘛尼嘛尼吽 哦 , 嘛尼嘛尼嘛尼吽 。。。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7390 次阅读|19 个评论
沟通还是对抗---顺便帮共产党说句公道话
famingkuang 2009-1-19 00:24
沟通还是对抗 --- 顺便帮共产党说句公道话 我在周可真老师的博文《 引 进西方 三权分立 体 制是一种政治幻 想 》中作评到:很多人对发发前几天的一篇博文 爱 国首先要爱共产党 很不理解,说发发叛变了,我得承认自己的思想和以往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了,看问题更加深入了。作为普通的大众,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受到某个政府和某些党派的统治;这好比做一个打工者,总要投奔一个老板一样,你现在的老板也许对你不够好,但你能保证下一个老板就一定对你好吗?你花那么多心思去了与现在的老板作对,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花同样的心思去试图与现在的老板沟通,说不定效果更好。基于这样的思考,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都爱共产党了,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改善真正的民生问题了,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防止被别人推翻之事上了。 周可真老师回复: 妙论也!我赞同! 周可真老师在同一篇博文中对另一博友的评论的回复: 在中国政治文化环境下,反对党天下 的人自身也只能搞这一套,除非根本没有执政的机会。现实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凡有讲民主的领导,决不会被众人评论为他是讲民主的,而往往会被认为是软弱无能或优柔寡断的表现;相反,强权者(只要不是过分蛮横或霸道)反而要么被认为是有领导魅力、能力等等,要么会让在他领导之下的众人感到畏惧。中国人绝大多数是欺软怕硬者,故凡讲民主者往往没有权威,倒是强权者有权威,而不管这权威是真或是假,反正众人就服强权者。这种现象在中国比比皆是。你不能不 服 !我至今尚未见到一个在群众中颇有权威的领导是讲民主的领导,这样的领导至少至今尚未在中国出世 其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中国至今尚缺乏民主的政治文化土壤。 这一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感觉到犹意未尽,有再多说两句冲动。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很容易感情用事,不能公正的看问题,很容易被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迷失了心性。 就说腐败问题,中国这几千年来从来就不能根治过腐败的问题,但现在大家却把腐败当成了共产党的本质问题了,我认为有片面夸大的可能。说实在的没有人不痛恨腐败,但大家有没有认真的想过,腐败真是共产党一手造成的吗?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腐败了吗?我想没人敢打保镖吧!!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嘴巴里喊反腐败喊得最响的人一旦掌握了实权一样也是最会搞腐败的人,这是中国这块土壤出的。中国几千年来培养的就是腐败文化,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根治吗? 所以把腐败的责任完全怪罪在共产党头上,我想也不是很公正的。 还有一点是,腐败的根源不是一党专政造成的,是科学发达造成的,中国是一个没有很深的宗教根基的国家,科学的发达,让中国人对鬼神的一点点敬畏化为乌有,再加上全人类理想的丧失,使得中国人除了物质享受外别无他求,在这一大趋势下,谁又能完全阻挡得了腐败的洪流呢? 如果说共产党错了,那就是共产党竟然打开大门让大家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做为一个家长的我,起早贪黑的干活,为的是想让这个家走上富裕之路,可是却真的很难让这个家走上繁荣,小小的一个家尚且这样难以改变。何况大大的一个国乎? 共产党带领大家走到今天这一步应该说也是不容易吧?本人认为大的方向是走对了,腐败是细节问题,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共同探讨和实践强国富民之路,中国还是很有希望的吧? 说句实在的话,现在大家这样闹哄哄的与共产党唱反戏,不但不能反腐败,相反的更有助于腐败的生长,因为腐败不会让共产党一天两天就灭亡,但叛乱却能!所以这样做必然让共产党分出更多的心思来巩固其政权上,反腐败的力度自然就少了很多了,腐败也因之更能盛行一时了。 所以发发再次呼吁大家再多点理智,不要被他人利用了还不可知。我们的目的不是推翻共产党,是反腐败,所以就要做对反腐败有真正意义的事,尝试多与政府沟通少与之对抗。多给政府一些自我改正错误的时间,多给共产党一些自我完善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对政府和共产党最大的宽容。如果我们国家能和平的发展几百年,我想我们国家一定能比西方世界更让人神往。 多一此宽容,少一些对抗,才是中国的出路。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大家都喜欢为什么别人不先宽容我?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家都能先从自身出发,要求自己先宽容别人,那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了。
个人分类: 反思|2046 次阅读|27 个评论
节日病毒,都是沟通惹的祸
wyf 2008-12-25 18:49
一过节,大家电脑中病毒的就相对多些,这个时段网络互致敬意、互传MSN的次数多了不少,病毒也就传得快,来得凶。这么说来,都是沟通惹的祸了。 沟通,不仅仅是生活所迫、工作所需,也是人们的精神需要。节日的沟通便是如此,逢年过节,短信也好、邮件也好,总是少不了的。沟通的总次数上去了,病毒传播就有了市场,一个大型的网状结构体系下,节点多、通路多,能染毒的节点多,能供毒散播的路也广了,病毒的路由也变得丰富起来。 节日病毒折射出三个互联网沟通特点: 1、快速。要是不快,病毒不会这么祸害的。一个新病毒出来了,从美国到中国,MSN的速度远比飞机导弹要快的多。 2、实时。MSN一挂就是一整天,想说就说,想唱就唱,也正是这般频繁,让病毒实时到达,想挡也挡不住。 3、多媒体。要是一堆字符的简单传输,或许大过节的也没多大劲,就是这图啊、视频啊、音频啊、flash啊的,传着开心,病毒跑着也顺心。 应对节日病毒,自然不能减少沟通,那是因噎废食。个人稍作注意,还是能够把病毒较好的控制住的,其实还是那很简单但很受用的几条: 1、打好电脑操作系统补丁。如果说杀毒是吃药,打补丁就是健身养生了,笔者《安全建设三分治,七分养》(http://fwrh.blog.sohu.com/106841531.html)中已经谈得很清楚了。 2、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要吃好药,吃没过期的药,过期药,只能自欺欺人。 3、对互联网传递来的文件、链接要仔细甄别,不要轻易点击。鼠标点下前要慎重,不然,中了招就晚了杀不掉,隔离也不成,可能让你束手无策。 个人上网沟通,有时不仅在家,可能会在单位的局域网使用,这时,局域网的管理者需要有所作为,以宏观管理的角度整体出手,把单兵作战改为集团军,笔者《网络AV之惑现代企业反病毒难点解析》( http://fwrh.blog.sohu.com/106841454.html )在这方面有所论述,可以供感兴趣的同志参考。
个人分类: 评论杂议|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更好地融入新环境
热度 1 考槃在涧 2008-12-2 14:52
回想我职业生涯 6 年,换了好几家公司。我从心里不觉得在人 35 岁以前应该在一个地方呆 10 年,也许你会因此获得较高的职位,但是你会错过很多东西,还会被洗脑。而一当你想换个环境时,你会发现你的思维已经固化,你也只能呆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行业里,行业荣则己荣,行业衰则己衰。所以我倒是建议年轻人多闯一闯,只是别半年换一个地方就行了。另外,在职业生涯初期,在一个地方呆 3-5 年,在职业上获得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很多人的思维固化不自知,还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即便他取得一些成功,也只会是暂时的 。 只要换地方,就会涉及到融入新环境的问题。而应届毕业生更是以全新的身份面对全新的环境,因此我想放下我的写作计划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对那些应届毕业生和即将面临新环境的人能够有所帮助。 我换过好几个公司,有得也有失。我在前一家公司的融入是失败的,而在雅虎的融入即便不是成功的也是及格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融入前一家公司的动机非常强烈,而融入雅虎的动机非常淡薄。用我自己的话说,我来雅虎就是要隐居的。这充分说明,很多时候是技巧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动机,或者说感情。因此我后面谈到的,既包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又包括我自己的感悟以及实践。 注意到我用的是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而不是更快,因为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多快好省同时发生的事情。高速度通常意味着高成本和高风险。很多时候希望很快融入环境正是不能很好融入环境的罪魁祸首。不要奢望一个月你的同事就认可你,对一个人的认可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又尤其是在和同事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的情况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尊重新环境的文化和既有工作方式。 强龙不压地头蛇,很多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刚一上马就大刀阔斧的烧三把火,大多最后引火烧身。两年多以前一个空降的 IT 界名人接任雅虎中国的 CEO ,一上来就鼓吹他的逻辑和工作模式,搞得天怨人怒,结果最后下属联合造反把他做掉,教训深刻。也许你是对的,但是文化是有惯性的,几百人很难因为你一个人马上改变心态和做事方式,即使你是大牛。 而对于那些普通的职业人来说,更应该尊重新环境的文化。这表现在不要轻易地去批评乃至评判新环境的文化和做事方式。一般来说,要真正理解一个新公司起码也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才呆一个月就说这不好那不好,只能招人厌,同时让自己心里更难受而又于是无补。我建议新人如果要批评新环境,起码过半年再说;一是真正的了解环境了,二是别人认可你的为人和能力了,这样大家都能在客观的基础上去看待和讨论问题。如果觉得真的不喜欢新环境的文化和做事方式,我倒是建议你直接离开,用脚投票、抗议。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观察为主,少说多想多做。 很多人为了融入环境,一来就高调出手,把自己所有的本事、观点都和盘托出,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先是锋芒太露易招人妒,更重要的是,也许你过去是成功过,但把以前的成功复制到新环境有极大的风险。就好像美国式民主不能简单用于中国一样,文化和做事方式不可能像物理定律一样是普适的。很多人到一家新公司就风风火火的推广自己以前的成功经验,大部分招致失败。 到了新环境,聪明的做法是观察为主,少说多做,用行动代替言语。先仔细看看周围的同事是怎么工作、怎么说话的,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要推行新方法可能遇到哪些阻力,有什么风险,如何应对,等等。等到把这些东西都想清楚了,并且自己的影响力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再把自己的逻辑推介给大家,则可一鼓作气地解决问题。冒然出手只会自废武功。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任何人、任何公司、任何单位都会有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没有人喜欢做的。如果这些事情正好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那么主动把它们做好,容易获得同事的认可。有些事情是既容易做,又容易做出成果被认可的,但这些事情谁不想做?不要一上来就跟老员工去抢这些事情,也许你会很快被同事和老板注意到,但接下来你可能会面对更加恶劣的环境。 到了一个新环境,就要有从零开始的心态。过去的成功只是帮助自己在入职博弈中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如果把自己过去的成功当成资本而不愿意善利万物,最后很可能会被联手做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空杯心态,从头做起。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对同事同等对待。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不是说圣人不仁义,把百姓当成草狗,而是说圣人对待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很多人很会拍马屁搞关系,但其实这样只能给自己争取短期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一到公司就对同事区别对待,拍上欺下,不但会招致绝大多数同事的反感,更容易站错队。尽管我个人不屑为之,但我知道拉帮结伙这样的事情还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不会劝阻你不要站队,但起码你不要站错队。避免站错队比较好的办法是在搞清楚状况以前,对所有人同等对待。非要站队,也要看清楚形势再说,否则稀里糊涂的做了替死鬼都不知道。 真正的王道还是对所有人都保持同等的尊重,对所有人的观点保持同等的怀疑。如果对领导的观点格外重视,看起来是迎合了领导,其实会让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你会发现自己在领导那里的话语权越来越少,最终成为一个奴才和传声筒。 治大国,若烹小鲜 保持稳定性,不要朝令夕改。 这主要是给那些职位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说的。新到一个环境,最好还是萧规曹随。有的人为了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先把前任的工作批一通,然后颁布自己的新法令。其实,前任的法令再糟糕,能够存在很久,也一定有其合理性。同事已经熟悉了以前的法令,马上更换新的游戏规则,肯定会不适应。于是新法令通常会面临大量的问题和质疑。如果新法令能够取得成功,大家都会闭嘴,如果不呢?这个时候的解决办法通常是要么强制执行,要么进行改良。强制执行的结果要么是非常成功,要么是非常不成功,风险极大;改良的结果就是朝令夕改,政策没有延续性,使得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乃至工作效率下降。 烧小鱼的时候,只需要中途翻一次,让鱼的两面均匀受热、入味,鱼最好就会保持完整的形状并很好吃;如果经常翻动,鱼就烂了。所以新到一个环境,稳定是最重要的,等到想清楚了再出手,一步到位,才是王道。 其实这也同样适用于普通员工。最好不要一上岗就跟上司提意见,提了多半也是不得要领,要提可以,半年以后再提。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增加无谓的工作和沟通。 有时候我们为了尽快被同事认可,经常给自己找事。这是画蛇添足。新到一个单位,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到 80% ,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主动去挑事,一是容易给其他同事带来麻烦,二是把同事的胃口吊得很高,会对你有更高的期望,三是挑的事可能实际是你无能为力的,最后搞得自己无法收拾。 所以到新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无为。如果确实有精力的话,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 120% ,反而更容易获得大家的注意和认可。 我们常谈在工作中主动付出,那也是你熟悉了环境和工作后。愣头青一样的蛮干大干,最后发现自己付出了感情和汗水,收回的却是怀疑和抱怨。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以德服人。 在工作中肯定会有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一些强势的人总是希望去说服对方,这是某种程度上的无知。人是很难被道理乃至数据说服的,尤其是这些高学历、或者已经工作好了几年,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人,他们的思想通常比较固化。当他们抱定了某种观念的时候,你很难通过语言和 PPT 去说服他们。每个人都会抱定一定的固有观念,而人总会不自觉地对新人持有怀疑和排斥的眼光,如果新人妄图去说服老人改变看法,其实是自取其辱。 聪明的做法不是想尽办法说服他人接受自己和自己的观点,是在和对方尽可能通过各退一步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让结果说话。如果双方确实存在重大分歧而无法妥协,那么就让有裁决权的人来裁决,让时间来证明谁是对的。 而如果一旦事情证明自己是对的,也不要得理不饶人,起码不能伤害他人。用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之类客气而实在的话给对方留点面子,让他自己去反思对错,起码以后大家都还能愉快合作。 当然以德服人不是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只不过感召他人的往往不是能力,是品德。忘掉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品德让他人心甘情愿的帮助你,才会走得更远。那些过分相信自己能力的人最好去搞文学艺术创作,因为相对来说,这些工作需要他人的协助更少。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主动沟通。 很多时候矛盾是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的。一件事情,张三认为李四做了,李四认为张三做了,如果双方互不通气,最后工作没人做、没做好,就容易相互埋怨。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沟通上。那些老人的行为模式已经比较固化,他们很难主动找你沟通。新人不妨多找老人沟通,请教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请他们提供一些不那么麻烦的小帮助。 不要小看求助他人的作用。人皆好为人师,只要这个事情不棘手,不是你故意推卸责任,一般人还是愿意对他人施以援手的。而你在找他人沟通和帮助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介绍自己,让他人注意你,这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老人难免对新人有误解,沟通最大的作用就是不让别人误解你。误解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消除,因为人往往会固执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在误会形成的初期还是可以解释的,如果过一两周后再去解释,这种刻板印象已经形成,就很难消除了。 总之,不要让矛盾积累到最后需要靠武力和怒来解决,主动和他人沟通,消除误会和疑虑,把矛盾扼杀在摇篮中,乃圣人之道也。 抱歉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跟大家讲讲道理,不去花时间找案例了。要注意的是,我并不是要教大家一些人际技巧然后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我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自己的陋习和一些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阻碍了自己施展才华,不要让不适应环境和低效的人际沟通成为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 下面这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第五章 融入新环境,主动空杯 职场新人如何融入新环境 这些 PPT 供大家参考: 人人都能成功 聆听技巧,沟通高手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 商业和科学研究有差异,我说的主要是在商业中的生存方式。不过科学研究中大家反对近亲繁殖,希望学生不要从本科到博士后一直呆在一个地方,我想其中的道理应该是相通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应该专注而专一,因此这一段里的观点对于那些已经 35 岁以上的朋友并不适用,主要是用于 30 岁以内还不很成熟的职业人。 道德经第三十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第五章 道德经第六十章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第二章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个人分类: 入世|9435 次阅读|17 个评论
不做工匠——沟通、帮助和安慰,同样重要
热度 25 何裕民 2008-10-9 21:18
作为一个有大半时间与病人接触的临床医生,笔者第一次知晓前所提到的 那段格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时,感受到的是震惊和深刻,它点出了临床工作的真正旨趣所在。至少笔者强烈体会到临床接触病人过程中,纯医学手段、方法和药物等有时仅仅起着部分作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接触初诊癌症等重症病人时),善于 沟通、帮助和安慰更有先导性作用。下述案例很能说明些问题: 一位京城从事管理的朋友告诉我们他的求医体验。因怀疑自己有糖尿病,去某赫赫有名的医院,找到了这方面的权威,先后两次。第一次,该医生与他晤面约十分钟,对话时间大概30多秒,简单地问了些问题,然后填了20几张化验单,关照他怎么去做化验。第二次,求诊时间大约12分钟,医生用了近10分钟看化验单,一边自言自语,然后约1分半钟在写处方,开了四种药,又用半分钟简单介绍了服用方法,整个治疗结束了。两次共对话约10来句。整个过程中,权威态度和谐中带有一种威严的冷峻。一般看来,这位权威所做的,非常符合医疗规程。医学就是科学,既然要作出明确诊断,就需要充足的证据,需要尖端诊疗技术和尽可能多的检测。非常合理,无可挑剔。然而,总觉得在这一过程中少了些什么,而少的也许正是医学的核心内容。至少,这位求医者感觉到很不满意。 很显然,缺乏沟通、帮助和安慰,人的医学就抽去了她人性的一面,抽去她活生生的灵魂,这与兽医和修机器的工匠又有什么两样呢?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4152 次阅读|25 个评论
人的孤独感来自于没有能够跟自己心灵沟通的人
cutefay 2008-9-28 21:19
人有时候会觉得孤独,我觉得孤独的主要原因不是周围没有朋友或者没有恋人陪伴,而是周围没有能够和自己心灵沟通的人。 当一个人遇到一些高兴的事情的时候,他希望有个人能够跟他分享快乐;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当自己有些想法的时候,就希望能够找个人聊聊,看看有没有人和自己想法一样;当自己在抉择的时候,希望有个人能够给自己一些建议。上述所说的这样的人,是最能够和自己心灵沟通的,他能够了解自己的心里在想什么,也能够真正帮助自己。而往往是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人充当这样的角色,他一定是跟你有类似经历或者是能够将你做的事情看在眼里,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你;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如果两个人的环境不同了,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不是你倾诉的对象了,但是他仍然会关心你,当你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还会尽力帮助你。 当身边有这样的人的时候,自己就不会孤独,这样的人,可能是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恋人。当有这样的人在身边的时候,人就不会觉得孤独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人的“战争”--生活感悟杂想
秋天的布鲁斯 2008-9-20 11:06
前几年,有人邀请克林顿评价布什的对外政策,克林顿说,如果你手里的工具只有锤子,那你看什么都像钉子。我以为这是对共和党人尤其是其右翼强权政治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月初在南宁参加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500多人参会。在我看来,会议的组织安排、会场标识非常清晰明了。可偏偏就是有人办相关手续时稍等一下就开始抱怨服务不好,还有人在宣布注意事项时闲聊,关键信息没听到就抱怨没讲。真是应了古话,大凡烦心事,十之八九是庸人自扰。一个人想定对方与己对立,然后就在这种假想下开始烦心、反击,拉都拉不回来。 联想到去年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如出一辙。本是好意要求员工参加有考试要求的继续教育培训,希望大家能够更有效地学习,结果部分人认为这是在整治她们,并在此假想下单方面开战。其实作为一个负责人,我希望每个员工人尽其才,不断发展提高。还好,多数人从正面理解我的好意,都能主动寻找学习机会。和同时参加南宁会议的其他编辑部负责人聊起这些,她们说我是在让这些员工脱胎换骨。其实,脱胎换骨倒说不上,不过我的确希望改变些内涵。希望我们的编辑部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每个人也阳光向上、不断进步。 正如没有人能停下布什的战争机器,要抱怨的人还是照常抱怨,我的好意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从正面理解,否则,我也会落入一个人的战争的境界而自扰。我会继续努力,加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72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两则笑话看东西方文化中沟通的责任
秋天的布鲁斯 2008-7-30 18:32
第一个笑话是在美国上口语课时,老师一开场时讲的。 故事发生在日本。一位美国游客从机场出来,上出租车后说出了要去的酒店。一路驾驶,停下下车后发现不是游客要去的地方。美国游客鞠着躬道歉,对不起,我没有说明白。出租车司机与之相对,也鞠着躬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明白。两个人就这样在酒店门口对着鞠躬道歉。 第二个笑话是刚刚出差时听到的。 话说某位老领导接待外宾。老外讲完一句英语,领导来了一句:Pardon?老外又讲了一遍。领导又来了一句:Pardon?老外再讲了一遍。等到领导第三个Pardon?出口时,老外非常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的英语实在是不好。 笑话说完一笑,实际上,这背后隐藏者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即:西方把沟通的责任赋予讲话的一方,而东方则把沟通的责任加在听话的一方。正是这样,东方人会说,你听懂了吗?甚至责备时会说:你怎么连这也听不懂!在美国生活中,从没有听过或读过这样的英语语言。英语中,写作者或说话者负担着把话写清楚(说明白)的责任。因而,英语写作的三步曲是:Say what you are going to say; Say it; Say what you have said. 讲演中也要先亮明观点,提供论据、细节,最后还要小结再把重要信息重述一遍。记住这个差异,写英文文章时就不会太难了。
个人分类: 英语角|918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