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同学少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阿莲
热度 14 squirrelroco 2017-6-17 10:32
  你一路走好   整个世界的雨都停了   我为你祈祷见到你过得好   不要再为爱受尽煎熬   —— 王强《天堂里没有电话号码》   当年的厦门大学生物系,独占上弦场边西侧的两栋楼,都有文绉绉的名字,不好记,我们平时只称呼它们生物馆一和生物馆二。说起生物馆,怎么能不想起阿莲。阿莲已经不在了,但在很多年里,她都守在厦大生物馆一的门口,是很多生物系孩子心中的一个永恒记忆。   初见阿莲,她是个瘦小精明的老太太,甚至觉得她很凶。凡是她看不过眼的事儿,都要管管,她才不管你是院士教授还是主任书记。似乎,她在系里的辈份很高。阿莲什么时候到的生物系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多半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人说,当年她曾给地下党送过信,国军大溃败时她曾避居香港。但是因为没有人能证明她在香港的经历,所以阿莲没有任何的荣誉和待遇,只是在生物馆一独享了一个一二十坪的房间做为居室,可以在馆一的门廊里生火做饭。阿莲应该有工资,每天负责系里的邮件收发,馆一也就有了位永不休息的守夜人。   据说阿莲终身未嫁。   阿莲很喜欢孩子,每一届学生里总有一些同学和阿莲相处的很好,会用阿莲的炉灶煮东西吃,小女生们也会和阿莲说些无处可说的私房话。有次我们在实验室打死一条蛇,借阿莲的锅煮。阿莲坚持我们把炉子搬到馆外,说蛇太美味,天棚上的蜘蛛会掉下来。记得那条蛇的胆被阿莲直接吞了,说是明目,谁想后面老人家的眼睛还是不好了。   代买电影票是阿莲的一个特殊业务。那时候建南大礼堂每周都会放一两部电影。电影票分一、二等。一等票对应最佳观影的位置,比二等票要贵一两毛钱,也是有钱也不易买到的紧俏货。要看电影有好坐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找阿莲。不另收费,阿莲就是有办法弄来票。登记时的专注和发票时的兴奋透着老人家厦大元老级人物的骄傲。   有段时间我住在馆一118,名义是守馆,实际是为了半夜偷翻标本。于是阿莲便成了我的邻居,她时不时地会给我点儿这样那样的吃食。实话说,老人家的手艺不怎样,所有的东西都是她煮的猫食味儿。几乎每次我们都是兴高彩烈拿来,偷偷摸摸倒掉。下次,老人家还是照给不误。   阿莲爱猫,我们在校时,她的两只猫据说一只快三十岁,另一只十八九岁,都比我岁数大。每天阿莲都早早出去买鱼回来煮猫食,基本上与猫卧同床食同锅,两只猫油光水滑肥硕无比,跟阿莲的清瘦如同世界两极。大三时我买了相机怕丢不敢放宿舍,就用红稠包了放阿莲那儿,每次取回来的时侯都得小心检查上面是不是有跳虱。老人家的住宿条件实在太差,据说后来老人家退休去了养老院。   老人家没啥大功绩,陪着一代一代人走过了青春岁月而已。每次想起大学时光,都很想给阿莲打个电话。如今,电话依旧可以打过去,人已经不在了。   又到毕业季,很想念她老人家。回想起来,从来没有称呼过她“老师”,也没叫过奶奶,从来都是直呼其名。但其实,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只叫她阿莲。 附 :以下照片应该来自8008吴华程师兄曾经的博客。8808,我们是8908,这是当年的信箱号码。这样的号码,也是一种怀念吧。 1945年在笃行楼(女生宿舍)门口 初到生物系 1984年 1987年 晒标本 厦门潮湿 每年晾晒标本是我们当年的节日 1987年夏 1989年 1992年 这就是我印象里阿莲的样子 1995年吴华程师兄探望老人家 2005年 阿莲在宿舍 阿莲写的诗 手迹 有同学翻拍出来 本文原文最早是2011-07-09贴在校内日志上,那时候还有心气跟学生在校内网上逗壳子。2012-9-7转贴于科学网博客,后来自己删了。现在这个略有修改,也补上同学收集的阿莲的诗。
个人分类: wolkman|12451 次阅读|28 个评论
志愿
热度 17 squirrelroco 2017-6-12 06:21
  高考之后,要填报志愿。   说起志愿这两个字,总会想起“我志愿加入...”。这辈子宣过两次誓。少先队那次,因为逃难苏北,没能第一批入队,没啥印象,刚刚复习誓词,里面没有“我志愿”的字样。共青团那次,当真哭着宣誓,可能是因为誓词的铿锵,也可能是因为一个差生终于入了团。   差生不配讲志愿,更不能谈梦想。初中有一次作文,大约是讲我的理想,我写长大后要当工程师,被教数学的班主任点名叫到讲台上示众,“就凭你,还想当工程师?”。于是,我真没当成工程师。也不是,我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干这行多少有点儿赌那口气的意思。   老爹是真正的高级工程师,有过总工程师的头衔,规划设计过上市公司大型的工程项目,我的所有志愿几乎都受了他的影响。影响,有的时候是当头棒喝,大多数时候是潜移默化。我虽然学习不好,但读书却是自小的习惯。老爹搞有机化工,家里都是专业书,图文并茂的,尽管那时不可能读懂,热闹却看不了少。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电力布线的规则,到现在出差,还会不时想:那根电线杆不合理。老爹早年服务于国内最好的乳品企业,所以大家还没见过时,我就清楚利乐包的结构,就知道什么是超高温瞬时灭菌。想想好奇怪,那时我是怎么看懂那些英文材料的?小孩子的理解力不容小觑,做老师后的我一直很警惕这一点。   一个绝对偏科的爸爸,订回来的杂志都是《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之类,即便是专门给娃娃的,也是《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画报》。也不奇怪,那个年代的潮流,就是“学好数理化”,读物里是《小灵通漫游未来》,电视里是《铁臂阿童木》。所以尽管为了学习不准看电视,但只要新闻里有航天飞机的报道,我和弟弟冲到电视机前绝对“合法”。现在想想,父母也真是有趣,如果不是一直偷听,怎么知道讲到了航天飞机?看人家放航天飞机,孩子的好奇心被激发,于是自己动手做。用纸糊,用火药驱动,有助推火箭,有分离结构,飞得有模有样,飞得前赴后继,烧了邻居的饲草堆也不曾停歇。   我的家在呼伦贝尔草原,邻居家有养牛羊的饲草堆毫不奇怪。草原对我来说,是童年的游乐园。老爹是天生的好奇宝宝,据说他小时候,甚至给苏州老家院子里的蛤蟆做小裤衩。所以我把家里小院弄得跟自然博物馆似的,也并不奇怪。老妈发飚,老爸就会来助阵,虽然我方输的时候多,赢的时候少。   火箭技术成熟,飞机可以遥控,蝈蝈也被运上了天,实在没什么新鲜玩意儿的时候,老爸开始了配料控制的自动化开发,居然用上了电脑。于是我们兄弟俩开始琢磨父亲单位的APPLE II,格式化掉老爹辛辛苦苦写的程序。然后,写出了万年历程序,画出了模拟的飞机驾驶舱,开始比照着游戏厅里的电子游戏,制作自己的游戏了。   停停停,差生怎么能用电脑,你连英语都不会。   其实,我原本想当解放军,奶奶怕我死掉。爷爷心脏病突发去世,我想去做医生,老妈怕我太累。我想报考计算机专业,老师们说,你一个学俄语的,人家不会要你。有感于高中物理老师的误人子弟,我一心想去北师大,高考又考了太多分,大家都说当老师太不值。总之,一群没念过大学的人,不停地修改着你的志愿。   我们那个时候,考完就填报志愿,依据是自己估计的考分。我分数估得很准,只比实际考分少了一分,是那种尴尬的分数。所谓尴尬,就是去不了老妈心中的清华北大,去不了生物老师知道的复旦,去不了数学老师知道的南开,余下的学校去哪个他们都觉得亏。一群从没进过大学校门的人,整天地喋喋不休,我的志愿表被改来改去,“挑战者”爆炸后我的梦想,终成一梦。   其实,跟大多数小孩子一样,那时我并没有真正的梦想。所以最后报考了植物学专业,我很开心。虽然,后来因为那一年的特殊,招生突然缩减,植物学专业被取消,我被录取在第二志愿动物学专业,我仍旧很开心,也在这行上做了半辈子,而且必将做一辈子。后来,入学的路上,有人大讲天安门的故事,宣布自己来自北航。   北航,不知为啥,心里一恸。
个人分类: wolkman|5679 次阅读|45 个评论
高考
热度 24 squirrelroco 2017-6-8 06:42
  高考跟我本没有关系,因为我根本就没考上过高中。所以,那场考试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竞然是拉了一直喜欢的小学同桌的手,小学同桌当然是女生。   我是工厂的子弟,自然读工厂的子弟小学。父亲是当时厂里少数几个大学生之一,虎父应无犬子,母亲更是心高,于是还没入学,就已经学了一、二年级的东西,入得小学,自然是经常双百,科科第一。然后,中苏关系紧张,我们那个地方离苏联不过百十公里,可能怕苏联红军把我打死,家里送我回苏北农村读了两年农村小学。再回来,成绩一落千丈。按我妈的说法,一是我在乡下学坏了,二是我就不是好坯子,把之前学的东西得瑟完,就完蛋儿。那时候,弟弟也开始上学,考试都是双百,于是我在家里就不咋受待见。   他们不待见我没关系,教室里有漂亮同桌,上学就有乐趣。看我同桌现在大妈的样子,真想不起当年她是什么模样。那时候,她是中队长,我是中队委,经常一起组织活动。后来,她成了大队长,我被老师要求不许佩戴两道杠标志,只能坐在下面巴巴地看她主持大队日活动。不记得是什么节日,只记得她穿朝鲜族小朋友的服装,鹅黄幼粉轻纱曼妙,我当时一定是看得傻了。   那时候我们有英语课,不是后来那种李梅之类的,是很有趣生动的教材,但时间很短就停了,所以我的英文也就学到了I have a pen, I have a apple的水平。我爹大学毕业,英文不错,同桌家长想让我爹教她英文。我学习不好,大队辅导员想让她帮助我学习。所以每天早上,她都会来我家,我俩头顶着头地I have a pineapple一番,那是我小学最美好的回忆。但是英文老师不这么想,有次课间我和三个小伙伴玩儿得太疯,踩铃进教室,她就把我们罚站在教室外,不许上课。《四个小伙伴》哪待得住,竟然逃了课,上山学雷锋,帮一对老夫妇种了一天土豆。然后,我就不再是中队委,我觉得那是我不好好学习的开端。每天人在心不在,课余不是去摘花,就是去捉虫,倒还满开心。偶尔会有些失落,因为小伙伴里有人去少年宫学做航模,我因为成绩不好,家里不准去。再后来,作为子弟成绩丢人丢到山那边,妈妈脸上无光,把我转学到其他学校。转学以后,虽然一个厂区里住着,却再也没有见过同桌,甚至后来楼上楼下地住,也没见过。   好不容易上了初中,玩儿心不减,成绩在后面晃,高中顺理成章地没考上。而我那可爱的小同桌,居然从子弟中学考到了自治区重点中学,哪还有见面的份儿。   到现在我也没彻底弄明白,我怎么就有了高中学藉,只知道妈妈花了好大力气。不管怎样,我上了一所从来没有应届生考上大学的高中,我考上大学之后,那所中学的高中部就被取消。我的高中同学,都来自重点初中,就是我小同桌去读高中的那所中学的初中部,后来那个初中部也被取消,想想也是有趣。我的同学都来自重点中学,瞧我还很是不起,有的还经常欺负我,也许是因为我上学早,比他们要小两岁的缘故。整个高中,就是举班齐玩儿,很是欢乐,我更是想摘花摘花,想捉虫捉虫,晚上也从没熬过夜。奇怪的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我的成绩居然好了起来,每次考试,都要比第二名高出二三百分,后来甚至都替物理老师上课。学习这东西,越好越好。我的成绩越来越高,惊动了学校,校长书记都来亲自上课,到现在我也弄不清楚,书记给我们讲“雨霖铃”时,坐在第一排的我,脸上湿呼呼的,是他的口水,还是我的泪水。   饶是我的成绩比同学高得离谱,我也没有当年考上大学的准备,毕竟学校没那记录。所以高考紧张这事儿,跟我没关系,什么生物卷子举起来给同学抄啊,政治用了一半时间就离场之类的事儿都干了。倒是我爹,亲自下厨做饭,睡前嘘寒问暖,显得非常奇怪。更离谱地是,他居然找了辆大卡车,送我去考场,因为下雨。   卡车停在楼下,我那小学同桌跟我在一个地方考试,于是一起走。我先上车,她下楼,多年未见,大姑娘了,明眸皓齿的。工厂卡车的车楼很高,她上不来,伸手让我拉她,车窗外细雨蒙蒙。跟后来的报志愿比,跟后来的交学费比,跟后来的自主择业比,跟后来工作上的蝇营狗苟比,那轻轻一握实在太美。   怎么能比,高考那么妙。
个人分类: wolkman|13216 次阅读|57 个评论
片段
热度 3 squirrelroco 2017-5-14 14:37
  春寒未尽,夜雨不停,树绿得越发浓郁。端杯咖啡站在窗前,怀想某个清晨,校园里的林荫道下,那位独行的姑娘,一柄素伞,袅袅婷婷。两旁的柳丝看得痴醉,摇摇晃晃,欲拒还迎。   臆想。记忆都被修改过,若非被自己,就是被别人。我何曾见过柳荫下的路,清晨,小雨?厦门的春天好像总有雨,雾一样的雨,潮湿,缠人。躲不开,逃不掉,扰得人心思烦乱。好在,路两旁壮实的凤凰木上,有火红的凤凰花,鸡血一样提振精神。春天,有凤凰花开么?记不得。   厦门有一种雨,重直而下,恣肆滂沱,倾刻间天地两条河。那样的时候,最好的时刻,如果能捧一杯茶,穿得暖暖的,坐在阳台上,看对面小山下的竹子,真是再好不过。那竹子叫黄金间碧,明黄色的竹杆,每一节都有一条碧绿的线,笔直向天,不谄媚,不妥协。许是那金竹太过刚硬,得用些妩媚来调和,竹丛下,登山的长阶上,一朵朵花伞,闪烁跳跃,每一朵伞下都是一个落入凡间的精灵。真不记得当时,我是在看姑娘,还是在看竹子,还是仅仅听雨发呆。跟别人说起时,我只说雨,或说竹,连精灵都不提,更别说姑娘,把真相篡改得连自己都深信不疑。   春雨下,落花成泥。曾经,有一段时间,时兴把歌名串起来,讨巧打趣。如果从《落入凡间的精灵》,串到《春泥》,那该是怎样百转千回,什么样的无可奈何?   年幼没有无可奈何,越是下雨越觉得有趣。趟水,摸鱼,在雨后路上的积水里挖坑,看骑车落坑人的泥水狼狈,躲在一旁笑得没心没肺,根本也没想到挖在家门口的坑,人家会打上门来找家长。   写到这儿,出去参与组织全国生物联赛,清晨咖啡氲氤出的柔软明亮,被生活里的无可奈何吹得稀碎。稀碎,这是昨天我在中乙球场上听来的词,东北嗑儿,那个“稀”要读作xí。也是雨,也是冷,裁判谨慎,每有身体接触必要吹哨,球迷大骂,“一场球被吹得席碎”。可不是,好不容易从手机屏幕上挤出的时间,好不容易从世故假面里挣出来的畅快嘶吼,被嘀嘟的哨音击得稀碎,那就连片段都不是了,多么无奈,能不发怒?   早上去考场的路上,车流稀薄,大雨如注。车冲过积水时,两侧像长出了透明的翅翼,我在车里嘿嘿傻乐。以前总被人冲,发誓以后开车也要冲回来,真开了车,老于世故,守了规矩,也或者只是胆小如鼠,从没干过,今天倒算是过了瘾。   又改记忆。拿到驾照后的头一万公里,大部分都在西藏限速三十公里的山路上,小心翼翼。终于有一天,开在一段望不到头的土路上,大雨间歇。同行的驾车伙伴不断冲过水坑,每冲一次,我们几个就哈哈傻笑一气,我说换我来。哈哈哈,哈哈哈。新手没经验,终于遇到一个大坑,大脚油门,四轮入水,全车侧滑,世界咻地就飘了起来。那一刹那,我想到了火红的凤凰花,和那莽撞的青春,我事后猜。   没事,水洼不长,失控的车瞬间又窜回正路。急刹,四个人惊魂不定,换司机。二三十公里时速慢慢晃,路显得越发长。夜幕四垂,卓木拉日雪山在前面,不远不近地摇。驾车的伙伴不晓得受了什么召唤,不顾大家的惊呼,突然加速,轰地跃下深坑,又冲回路上,金属爆裂的声音彻天响地。下车查看,前后金属保险杠全部稀碎。乌云密布,暴雨狂浇,只有远处山顶的雪莹莹地亮着。   如果拍电影,这时候应该闪回。白城芙蓉楼,雨帘急坠,金竹滴翠,一个穿着白色毛衣的青年,松松垮垮地坐在五楼阳台,抱一杯红茶,看对面石井山,红的绿的黄的伞。他的眼神,不知是迷离,还是深邃。管他,后来讲故事,总会挑到一个买好的词。   雨总会下,青年总会有。只是片段再攢,终不再是他,清澈、完整、透明。
个人分类: wolkman|2806 次阅读|6 个评论
说蛇
热度 5 squirrelroco 2017-5-4 19:29
  那年癸巳,戏谑说蛇。   圣经里最早出现的个体形象有四位:上帝、亚当、夏娃,蛇。他们之中,上帝受了万世的敬仰,亚当和夏娃虽背负着原罪却成了世人的祖先,而蛇因为引诱夏娃受了极重的处罚:吃土,终生用肚皮走路!蛇倒是有股子不屈的劲头,硬是爬得满世界都是,也终因着窥穿上帝的用心而不受世人的待见。   我怕蛇,很多人都怕蛇。   读大三那年,实验室里爬进了一条乌梢,大伙都吓得奔出楼外。来自湖南的飞跃主张活捉,我壮着胆子相助,拆了一具拖把当蛇杖。蛇其实胆子很小,嘈杂声中早就幽幽地躲了起来。我们四下翻找,弄得实验室里的仪器杯皿鸡飞狗跳。终于那蛇藏无可藏,冷冷地滑了出来,很慢,慢得让我魂飞魄散,顷刻间杖击如雨。飞跃急急喊停,我转身就跳上实验台,再回头看,那蛇已身首异处,我则两腿瘫软、气喘如牛、汗如雨下。   逃走的同学们乐了,找看楼的阿莲奶奶借锅,说蛇肉好吃。阿莲当时就生吞了蛇胆,说是明目。老太太坚决要求我们把炉灶搬出楼外,因为蛇肉太香,屋顶上的蜘蛛都会掉下来。煮在锅里的肉我尝了一口,没什么特别,兴许是我的心跳得还太厉害。   蛇的肉可以吃,皮张可以制革,胆汁、蛇油、蛇蜕可以入药,蛇毒更贵比黄金。人杀起蛇来毫无怜悯之心,倒有不少惩恶扬善的快意。现在的人都知道蛇可以灭鼠,蛇去则生态失衡,但真见了蛇,有几个人会放它一马?据说用蟒皮蒙的琴最好,蛇默默终日,可是在借着阿炳手中那《二泉映月》泣诉自己的前世今生?   有人说蛇善伪装,总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扮可怜。那些多半是无毒的,潜隐只求自保。君不见多少毒蛇都是五彩斑斓,警示在先,何曾骗你?蛇一生成长,每次都会蜕去外衣,不似人间,越晋级,越华装。   与人相比,蛇更向往温暖和光明,却因受重罚常年居于阴冷潮湿之所。待到严冬,无可躲避,只有一睡了之。偏有农夫,乱生悲悯,执意施救。哪承想,有违天时,救即是杀。可怜那蛇因为四顾无望返咬一口,背了一世的骂名。想那上帝在九霄上看着,一定会呵呵地乐出声:我遣蛇诱娃,就是要告诉尔等,智慧与罪恶只有一念之隔。   上帝应该哭的,这等道理,谁在乎?   据说圣经里那条蛇是有翅膀的,金光灿灿,应该就是天使的样子,不然夏娃怎会听信他的话?那蛇知道智慧果的秘密,想是已经尝过,心中怀着无限的悲苦,只是拗不过上帝的唆使,以智慧之名诱使人类堕入宇宙的百转轮回,自己却反受其害。蛇经常会立起头项,可是在想念那金色的翅膀?   我猜想,蛇的前生定是妩媚的,不然怎么能修行千年就幻成了白娘子?蛇的前生定是多情的,不然怎么能断桥借伞,情定许仙?蛇的前生定是良善的,不然怎么能竹林结馆,悬壶济世?蛇的前生定是情仇分明的,不然白蛇怎会灵山盗草,小青怎会水漫金山?   与法海比,小青更真实。与许仙比,白娘子更多情。   蛇从出生那一天就从不闭上眼睛,我想这是很多人怕它的原因。在世间的纷扰中浸淫得久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隐藏,面对蛇眼冷峻的瞪视,有几个人能不惊慌!   蛇不语,君何惶? 本文经编辑校定后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3-2-4 博客版) 原文先发在博客上,后来自己删掉了。现在重贴,人物两非,修改几个字自不可少。
个人分类: wolkman|5376 次阅读|12 个评论
那年
热度 9 squirrelroco 2017-3-31 16:14
  兰州中川机场,飞机缓缓滑向跑道。我想,我应该能写出东海的故事了。   1989年。不知是什么原因,东海早早就到了学校,看着学生会安排每个人的床铺,静静地待在那两间阳光明媚的宿舍,等候着我们。也许,他提前就知道他将是我们的班长?所以,当我和扬扬喜滋滋地冲进宿舍,接见我们的,正是带着点居高临下,又有点欲迎还拒,不冷不热的东海。那时的他,和我们以后四年每天见到的一样,穿着一件浅绿色的衬衣,大约是蓝色的裤子,似乎是布鞋,妈妈做的那种。东海不大会洗衣服,基本上草草过水就晾起来,包括我后来送他的T恤,都晾得皱皱巴巴,带着一股子汗味,不知他妈妈对他是如何的宠溺。   那时候的东海,头发浓密,来学校前应该刚刚修剪过,与西北汉子的脸形很搭,英气实足。不时地,他会照照镜子,拔拔胡子,应该对自己的样子相当满意。但实际上,跟大多数那个时代那个年纪的男孩子一样,东海很瘦,衣裤穿在身上晃晃当当,整个人走起路来也是飘来飘去。东海从没跟我们一起锻炼过身体,但会去操场打打蓝球,估计也只有在拣球的时候才有触球的机会。他后来跟我说,他是从乡下进城读的书,城里的孩子很不待见他。昨天我去看了他就读过的小小校园,我猜,那时的那些孩子多半也不会带他一起打球。想到这儿,有点儿心酸,似乎我们也从来没有叫过他一起去跑步。我们那时候不待见他,看起来他也不喜欢我们。   至今我也想不明白,如果真如东海所说,他应该没有中学当过班干的履历,班主任陈老师怎么会选他当我们班长,难道因为他是我们班高考成绩第一名?东海有一个书包,大一的时候天天背着,书包带上用圆珠笔连写带刻地写着“北京大学”,那四个大字是他当年的志向。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调剂到这个专业,东海可能并不是失落最大的一个,但看起来是受伤最重的一个,四年过去也没恢复,一直到考上中科院北京生化所的研究生,我觉得他也没有恢复,一直到现在生活在纽约长岛,自己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这个伤害依然还在,伤得他早早谢了顶。根源在于,他觉得自己是从乡下来的,太想出人头地了吧。   作为北大落榜生,有那么一段时间,东海表现得相当倨傲,很少参与同学们的活动。偶尔晚上跟阿辉赛一赛诗,也是完全看不起的口风,平时捧读的不是史记,就是资治通鉴,无论是阿辉手中的卡夫卡,还是阿伟桌上的小李飞刀,在他那儿都是满眼的不屑甚至憎恨。实在无法想像他后来怎么跟同在美国的阿伟成了伙伴和好朋友。   倨傲的另一面是逢迎,对老师礼貌有加,言听计从,尽管也同样的心里瞧不起。结果,东海很快就因为在校服事件中选择服从辅导员,拒绝维护同学利益,被我操纵选票取而代之。不再是班长的东海,虽然也努力讨好过辅导员,但终因不能跟主流跑在同一轨道上,没能在学生会谋得“一官半职”。这事儿对他的打击应该也挺大,可能也教会了他些什么,听说后来一进中科院,就混了个研究生会主席当当,而且立即假公济私,霸占了公家的音响。又听说,他也有了兴致,找同在北京读研的阿辉一起吃饭。后来小胖考进北京,据说还是东海去车站接的他。抛开同学情份不说,那种“衣锦还乡”的念头,也是其中的原因吧。   东海能去接小胖,绝非偶然。这兄弟特别喜欢跟有学识、有胆识、有见识的人打交道。以我所知,他的几个老乡、校学生会的首脑、生化班的鲁兄京弟,都是他喜欢交往的对象。那时候,我们班上他瞧得上的就是小胖。不得不说东海有眼光,我刚列出的这几个名字,现在都有响当当的名号。所谓人以群分,倘若东海没有骨子里的那点儿自卑,现在也应该是意气风发,而不是形容枯槁了。   为什么自卑,东海后来给我讲过,时间太久,我记不准确了,似乎是那个时代的标准故事。东海的爸爸大学毕业,大概因为有什么历史问题,落魄到农村,前程无望,娶了东海的妈妈,不想后来竟然回城。妈妈似乎不怎么识字,回城也不怎么受亲朋邻里的待见,也便连累了东海。妈妈是特别温柔善良的女子,也就不怪东海对她那样的眷念。大二那年,东海思母心切,用铅笔在我们刚刚刷好的墻上,笔走龙蛇地写了一首诗。那首诗就那么在我们宿舍墙上画了三年,居然辅导员也没让涂掉,我记得其中一句是“又见萱草花”。2012年我和阿花回学校,当时很想回宿舍去看看,想找回已经不记得的另外三句。   每个人都有掩盖自己虚弱的办法,我总胡搅蛮缠,东海则是默默不语。大多数时候,东海都是一个人,挺直着单薄的腰板,飘去教室、飘去食堂、飘去图书馆,更多地时候是自己在宿舍读书。印象里我每次回宿舍,黄灯孤帐,都有东海坐在那个角落。他不仅读书,还会记下读书笔记,跟日记混在一处。那些笔记和日记,我几乎都读过,字迹纤弱隽秀,内容丰富多彩。这家伙会记下我把他的台灯摔下了楼,会记下生化班那个眼睛大大圆圆的姑娘,会想念家园父母,会讥讽花前月下,会感慨竖子成名。我们两个原本水火不容,不知怎么就经常混在一起吃饭,不知怎么我就能经常翻拣他的日记,也许他无可奈何于我这个小弟弟,也许是他把我当成了可以寄托感情的宠物。东海是那样地期待被爱,似乎也曾示好被拒,于是总是怂恿我去搭讪,那个我们在食堂总是偷瞄的会计系大眼睛姑娘。以至于后来他回国探亲,我去北京看他,我说起我想去找找我初中的同桌,这家伙竟然突然兴高采烈起来,放下手中一直不停的工作,站起来就要带我出去!   我们以为东海不喜欢我们,但其实他是个胸中有沟壑的人,那个时候更是眼高一切,哪顾得上我们。我一直以为东海不喜欢厦大,哪知道他后来一直念叨我送他去北京面试时,清晨一起走过的,掩映在火红凤凰花下的翠绿校园。我哪会知道,我替他扛的行李里,细心保存的,是几乎所有同学的照片。我更不会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照片还在他的身边。以往我总是觉得,东海跟大伙儿好好说话的时候,还是逢迎。昨天看他翻拍的照片,才知道那是真情。   东海的古汉语修为有多高,我语文从没及格过,没办法评价,但我知道他的文字不仅典雅耐读,更充满了深思和情感。我更知道他手笨,头脑也不算聪明,读生物系绝对不是他最好的选择,也不知他怎么在这个行当上一直混去了美国,还靠这个行当“发达(他自己说的)”了起来。但是,在我们那个墙上的大字报还没洗干净的年代,一个理科出身的爸爸,怎么可能让儿子去当文学家?东海的命运是我们一代人的宿命。   飞机马上起飞,得关电脑了。当年东海去美国,不知是不是他人生第一次坐飞机。忽然想起大三实习时,上山搭的那辆小巴车上,独独东海没有座位。他站在门边,懦懦地唱了一路:曾经是莽撞少年,曾经度日如年。
个人分类: wolkman|2745 次阅读|24 个评论
凤梨
热度 6 squirrelroco 2017-3-30 14:23
  第一次听说凤梨这个词时,是和阿狗在一起。   阿狗姓黄,漳州人。起初我们叫他阿黄,不记得是谁说的,阿黄像是狗的名字,于是干脆就叫了他黄阿狗,再后来径直省略成了阿狗。每次叫他,他都是咧着大嘴笑,五四青年式的眼镜后面,两个眼珠鼓鼓地瞪着你,我总是怀疑他是不是有点儿甲亢。   在我们班,阿狗是最后报到的一个,如果不是他爸爸逼他,多半他还不会来。那是最后一个报到日的下午,阳光温暖而明亮,宿舍靠门上铺的床还空着。这小子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一如他后来三年多每次进宿舍的架式。刚一进来,他就把一台板凳狗一样的卡式录音机摆在了床上,于是《九月的高跟鞋》就那么淌进了我们的大学生活。那歌声中淡淡的忧郁和宿舍窗外柔软的阳光,至今还不时纠缠在我的梦里。   也许是收拾东西忙得出汗了,阿狗脱去圆领套头短袖衫,牛仔裤低低地挂在髋关节上。他说他在中学是足球队长,问我们打不打球,我这才注意到他整齐的八块腹肌和满身的腱子肉。后来,他成了系足球队的队长,校队的副队长。他对床的阿花也喜欢打球,他俩便成了宿舍里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干了不少坏事。我从小被禁止参加体育活动,对足球无限向往,于是就总是跟屁虫一样,跟着他们去上弦场。我只能把球往左前方踢,阿狗就让我作右后卫,总算不至于把球踢错方向。我挨过几乎双方球队所有人的骂,却从来没有被阿狗骂过。他总是鼓励我:你只要把人挡住就算成功,所以我也没少放倒过对方前锋。球场上无论出多大的事,阿狗都能罩着,似乎他是我大哥,其实他还小我好几个月。似乎是理所应当,踢完球,我得带他去喝可乐和冰豆奶。   阿狗总是在动,难得静下来。偶尔消停,眼睛就会失神,会拿着铅笔在速写本上涂画,画得有模有样。大二的时候,他在床边贴了张酒井法子的照片,过几天换成了他对着照片临摹的素描。那铅笔勾出的法子的眼神,曾经让我怦然心动。用现在的话说,阿狗很有文艺范儿,经常跟一群貌似搞艺术的人混在一起,偶尔也画画广告,好像还能赚些外块,但又似乎永远入不敷出。生活费一花光,他就会跟我说这个食堂的醋肉地道,那个食堂的包子好吃。于是,经常会在某个中午,我下课,他从校外闲逛回来,约在某个食堂,像一对小情侣似的挤在一起喝排骨汤。那样的时刻,他绝对不会嘲笑我新买的T恤有多土。   阿狗很喜欢给别人参谋怎么穿衣服,也喜欢给人剪头发,经常大中午的一群人等着他。他也不急,斜叨着根烟,耍弄着从实验室偷来的剪刀,一付很悠闲享受的样子。大三那年,我得了一份很大的奖学金,请他吃肉之后,他带着我去轮渡码头,在那附近的服装市场去买了两条牛仔裤。那是我第一条牛仔裤,毕业后还穿了好久,也时髦了好久。   都说有艺术气息的人感情也丰富,阿狗时不时会哭,有时是因为喝多了酒,有时是因为失恋。无论那时还是现在,我数不清楚他到底有多少次痛失至爱。有时候他会把姑娘的名字写在天花板上,边哭边念,有时候不说话,只默默地画画。大二的时候,他喜欢上了本专业高我们两级的北京女孩儿,一个乖巧优雅的姑娘。阿狗像变了个人似的,不怎么出去耍,竟然还去上课,坐在我边上啃英语。他们两个经常在我们宿舍玩儿,有时候打牌输了,我们就在彼此脸上涂牙膏,第二天各自脸上还留着红红的小乌龟印。有时他们会在宿舍煮螃蟹,嬉笑着把鳃给我吃,说那是好东西。后来,姑娘毕业,阿狗又不说话,又画画,只是多了件事做。他会去买各式女孩儿用的东西,大到洗发水小到卫生巾,寄到北京去,就那样一直到他出国。我有时候会想,阿狗后来在UCSF娶了个意大利姑娘时,还会想起北京女孩儿么?   阿狗不是不爱学习,他喜欢画画,他爸爸不准。他爸爸那时是美国哪个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他的舅舅是我们系里的生理学教授,所以他必须学理科,必须来我们系。不仅是他,他有一个小表妹,也是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也在我们系里读细胞专业,我不知是不是也是被逼的。阿狗拗不过爸爸,便消极怠工,得旷课就旷课。每到考试,他总是许诺,什么帮我买衣服啊,帮我进校队啊,以后发达了送我电脑啊之类,最实惠的就是去北校门外的一条街上吃肉。于是,每次考试他都坐在我的后面,真难为他八百度的近视,也难为他每次考完都信誓旦旦地说要好好学习。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他爸爸可能觉得这总不是办法,大四的时候便强令他出国。临走之前,他在外面同狗友们喝了好多酒回来,又找我和阿花在斜阳谷的小馆儿里坐了很久,第二天一早去北京道别。   刚去Boston University时,阿狗经常给我写信,赌咒发誓要痛改前非,后来不知怎么就又开了个音乐工作室,在网上有个精致的网站。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没了消息。再出现时,他已经在荷兰做完了博士后,从事癌症研究,在Nature、Cell、Cancer Cell上都有文章发表,现在在加拿大的McGill University谋了一份教职,算是遂了他爸爸的心愿。只是不知道,现在的阿狗快乐么?   阿狗在我们的大学参加完最后一次考试后,我俩去吃他承诺的蒜泥白肉,自然也少不了我喜欢的红烧肉和大家都喜欢的素炒空心菜。风卷残云之后,不饱,说再点个肉吃吧。要来菜单,想想这几年所有肉都吃过了,就凤梨甜酸肉没吃过,就这个吧。好。菜上来,一大盘的菠萝,几小块肉。那时我这才知道,原来这凤梨就是菠萝,甜甜的,酸酸的。   转眼二十多年不见,曾经的大男孩儿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兄弟,你远在西国,可有空东来喝酒? 红花羊蹄甲(?) 拍摄于海南师范大学 那时候厦大的芙蓉湖边种了很多这种花(或者是羊蹄甲?) 现在湖仍在 羊蹄甲不见了 人更是四散漂落 另:   现在想起来,似乎大部分假期后返校时,阿狗都坐在厦门站外的栏杆上等我。那时候没有手机,他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回去?真不记得了。有时我和他会跑上街去看电影打电动,有次花到口袋里只有两毛钱,既不够坐车也不够买水,口渴难耐。于是跑到药店买了一小包维生素C,各自含着从中山路走回学校,大半夜的。补记在这儿,不然说不定哪天突发痴呆,就忘了。   我是在想,如果阿狗不去美国呢?毕业后找了个不三不四的工作,黑皮加身满口胡诌?或者真成了艺术家,游离在社会的边缘?还是弄潮于商海,赚得盆满钵溢?真不好说。我不相信人会变,老话说三岁看老。以阿狗的性格,也许真的就是西方更适合他。他爸爸给他取名字的时候,可曾想过,他注定要终老在地球的另一端? 2013-05-10发表于科学网,那时候科学网正在讨论凤梨和菠萝 到底是不是一种东西,顺势写的这篇回忆文章。现在重发,删 改了些时过境迁的文字。不过四年,当真已是时过境迁。
个人分类: wolkman|207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听见
热度 3 squirrelroco 2017-3-28 15:22
  昨晚阿花打电话过来,难得地说了好一会儿话,说晓颖从美国回来,要去海口看他。听那语气,很高兴的样子。我知道我应该多陪他聊聊,奈何我很排斥打电话,含糊地应了几句,就挂了。   我排斥电话,是因为通过话筒我听不见声音。其实并不是真听不见,是听不清楚,也许是不能面对面的缘故。阿花每次打电话,也多半匆匆几句就结束,这次看来是真的高兴。   阿花不仅打电话听不清楚声音,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可能是真听不到多少声音。   我经常会写到我们入学的那个金色的下午,会说阳光软软地流淌在树叶和屋项的琉璃上。也是在那个下午,阿花风尘仆仆来到我们的503,盘腿坐在我邻床的上铺上,满身金光的他大声问我:“你打球么?”   阿花说话总是很大声,也经常在你说了什么之后,大声地回你:“啊?”我们以为海南人就是那个习惯,一直到入学体检他通不过听力测试,一直到大夫从他耳朵里挖出好大一坨耳屎。耳朵正常以后的阿花,依旧话不多,说话还是要从“啊?”开始,好像什么也听不见的样子,而且依旧说话很大声,好像生怕我们听不见的样子。   阿花这次打电话来,其实是因为我拜托他看看海南的保护区有没有招人,我的学生要找工作。前些天他告诉我有招,学生去看了招聘通告,说是只招男生,阿花有些不好意思,绕来绕去地说了很多抱歉的话。   我和阿花是班上仅有的两个留在国内“做动物”的人,我在学校,他在林业局。做这一行多少得有点儿坚守的意思,收入不高,有时候辛苦,有时候危险,有时候有口难言,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够听见自然的声音。阿花做得很出色,几乎一直是海南省野生动物保护行政管理领域的顶梁柱。我跟他去各个保护区转转,他的同事们一口一声地“苏工”叫着,他憨乎乎地傻笑,一如二十多年前。倘若不是他肚子里忽然长了个东西,做了手术,休了长假,这次我的学生也不是没有机会。阿花大声说,“以前也招了很多女生啊”,很无奈的样子。   阿花之所以是阿花,是因为大二搬到到芙蓉九501以后,他住阿狗的下铺,两个人都喜欢在床铺上围个帘子,像住在一个窝里一样。既然同住一窝,我们就也给了他一个狗的名字。阿花不介意,每次叫他,都大声地回“啊?”   阿花问过我“打球么?”之后,我就跟着那两条狗去踢足球,外脚背抽射还是阿花教我的。后来春天到了,阿花听见花开的声音,每天去捋一大把各式花草,插在一个姑娘的自行车手把上,那秀气的姑娘至今仍陪在他身边。上次去海口看他俩,阿花做完第二次手术后不久,媳妇辞职在家照顾他。我说你俩这是又谈一次恋爱啊,不腻烦么?他俩胖胖地,黑黑地,憨憨地,大声地:“啊?”   大学毕业后,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的就是阿花。絮絮地给我讲他和晓军在海南调查长臂猿,说他们上了海南日报。经常给我打电话的也是阿花,三句两句地说陈老师去海南做项目,说他有儿子了,说他要去英国培训,说话声音似乎也没那么大。你怎么确定我能听得见?   大家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许,能听见你,才是最深情的陪伴吧。   春天又到了,花儿,开了。
个人分类: wolkman|4022 次阅读|6 个评论
桃花或者樱花
pingguo 2016-3-26 15:26
为一朵桃花写诗, 才知囊中羞涩, 汉语早在唐宋已用到极致。 可否借微风样式的花语, 蘸满春晖的鸟鸣声, 草木与生俱来的可能性? 写完发到微信群, 吴同学说,那不是桃花是樱花, 整个世界弄错。 我沉默了一小会儿。 桃花并不知道自己是桃花, 樱花也不知道自己是樱花, 顿觉豁然开朗。 花儿与少年, 互为新奇的事物, 什么都想问,却未出声。 模糊的不妨愈模糊, 清晰的只管更清晰。 此时的我已停止了思想。 2016-03-24
个人分类: 诗歌|1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