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郭敬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也谈郭敬明
stefanzhang 2018-3-29 12:30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大抵是说宽容比自由更根本,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这话对我们这个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有着“道德洁癖”的国民来说尤其重要。 2004年,中国文坛有一场影响深远的官司,最终法院判处郭敬明抄袭成立,赔偿原告庄羽20万并向其道歉。2012年1月,庄羽在微博上旧事重提,她是这么说的:“ 我不会因为抄袭的问题在任何场合痛斥郭敬明,他赔钱道歉我在几年前就已经接受,抄袭固然不对,但我拒绝在得到法律支持的前提之下再次站上道德的高点痛斥,这与我做人的原则相悖。 ”她确实是这么做的。 这与那些痛恨郭敬明,认为其道德败坏、价值观堕落、误导广大青少年的正义之士的义愤填膺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不奇怪,抄袭案,尤其是郭敬明拒绝登报道歉时我也是痛恨他的,骂他是“注水的病猪肉”;奇怪的是,这些人能够十年如一日,始终那么痛恨他。实际上,我在几年前就改变了对郭的看法,甚至可以说,开始变得有些欣赏。 当然,我绝不是说抄袭可以接受,无论如何,抄袭都是不对的。郭敬明在今天似乎仍不肯承认其为抄袭,这点也是需要批评的。但郭已经因为他的抄袭受到了惩罚,法律上的,经济上的,道德上——各路公知、媒体(以南方周末为代表)长年累月的口诛笔伐,他为不道谦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其实,郭敬明主要是个文化商人,制造文化商品的商人。从这个意义来看,他不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的道德水准并不高。那些正义之士的道德水准也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高,如果他们尚有自省能力的话。我们从来没用过盗版软件,看过盗版视频,下载过盗版歌曲吗?我们不是有这么多山寨能力超强、视各种专利保护为无物的公司、企业吗?包括那些互联网大公司也如此,直接剽窃小公司的创意?遑论那些生产地沟油、毒奶粉……的无良商家了。 宽容,意味着对别人自由的尊重。
个人分类: 感想|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動作] [爵迹(2016)][TC720p][中国大陆][主演:范冰冰]
lcj2212916 2016-10-5 21:18
《爵迹》是由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真人CG奇幻片,由 郭敬明 执导, 范冰冰 、 吴亦凡 、 陈学冬 、 陈伟霆 、 郭采洁 、 林允 、 严屹宽 、 王源 、 汪铎 主演, 杨幂 特别出演, 李治廷 友情出演 。 该片根据郭敬明201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改编,讲述了在奥汀大陆之上,精通魂术的“王爵”与“使徒”在白银祭司的统领之下,为捍卫荣誉、争夺权力而发生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9月30日在中国上映。 传说中的神话奥汀大陆分为水、风、火、地四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精通魂术的人,其中最厉害的七个被称为王爵。水国普通男孩麒零 ( 陈学冬 饰) 离奇地被七度王爵银尘 ( 吴亦凡 饰) 收为使徒,卷入了这场魂术的风暴,水国隐藏的秘密也渐渐浮出水面。在奥汀大陆这个神秘的世界里,西之亚斯兰帝国七度王爵银尘寻找到自己的使徒麒零,却无意中发现了上代一度王爵吉尔伽美什可能还活着的秘密,于是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追寻之中,而与此同时作为侵蚀者的王爵幽冥 ( 陈伟霆 饰) 、特蕾娅 ( 郭采洁 饰) 也收到了对银尘和鬼山莲泉 ( 范冰冰 饰) 等人的杀戮红讯。一场王爵和使徒们为了真相和荣誉的战役一触即发。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爵迹”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49561.html
1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愛情] [是!尚先生(2016)][720p][中国大陆][主演:陈学冬]
lcj2212916 2016-6-29 22:47
《是!尚先生》是由 芒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郭敬明 担任总导演,香港著名导演 罗惠德 、吴斌、郑义联合执导演, 陈学冬 、 欧阳娜娜 、 翁虹 、 邬君梅 、 任言恺 、 王同辉 、 汪铎 、 张可昀 、 彭心晨 、 苑子艺 主演的时尚青春爱情电视剧。 该剧主要讲述了风尚集团继承人尚铂燃为找出母亲离世的真相而秘密潜入自家时尚杂志社“风尚集团”,并因此遭遇一段爱情与事业双重挑战的故事。 该剧于2016年6月8日在湖南卫视 青春进行时 剧场首播。 风尚集团继承人尚铂燃为找出母亲离世的真相而秘密潜入时尚杂志社,在偶遇天真乐观的职场新人鹿小葵后,二人阴差阳错成为了职场对手兼同居室友,相互“厮杀”的同时对彼此逐渐产生好感,最终一起完成“复仇”大计并收获爱情。 下载地址: http://www.yimuhe.com/file-3090835.html
1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
热度 19 cathyfan 2015-9-17 09:14
七岁的时候,婳婳在学校的家长调查中告诉老师:爸爸是修电脑的,妈妈是卖书的。 嗯,好像是的,婳婳的定位很准确。 婳婳爸爸是IT民工,也就是别人眼中的码农,就是每天盯着电脑干活的人。就是一头猪,天天用电脑,应该也会修一些小毛病了吧?所以婳婳说爸爸是修电脑的是没错的,她隔三差五就能看到邻居伯伯叫爸爸去给看看电脑不好使了,这不是修电脑的是干嘛的呢? 我就是婳婳妈妈了,我在出版社当一名学术专著的编辑,每天在家念叨的就是,哎,我们的书怎么就不能像莫言、郭敬明、韩寒的书一样好卖呢?什么时候我也搞一本《杜拉拉升职记》出来,我也发了,我也去开宝马去!我每天都有那么几分钟会想,我的院士作者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名售书,老先生签了一天,手都失去知觉了!好吧,我承认我又做白日梦了。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作家什么阿来、余华、池莉他们也许都不能这么一呼百应了,何况窄了又窄的专著作家呢?院士先生把能读得懂他书的人都召集来书店,每本书都签名,也不需要一天时间吧?每天婳婳耳濡目染我操心书卖不出去,那我不是卖书的是什么呢? 曾经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大哥问我去哪? 我说我去科学出版社,我以为他肯定能找到。毕竟科学出版社存在60年了,在皇城根这个地方也呆了几十年,说什么也应该算一个地标了。 但是,我错了。 司机大哥一脸茫然,我又赶紧说就是皇城根遗址公园那旮旯,宽街中医院旁边。哦,司机大哥恍然大悟。 路上司机大哥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又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自豪地说,我是编辑。意思是你别看我普普通通,姐是文化人呢? 司机大哥接着问,编辑是干什么的?合着刚才我表错情了,编辑是什么东西?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有没有文化谁也不关心啊!! 编辑就是帮人看书稿出版书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吧?帮人看书和自己写书,这格局档次和文化程度好像差别很大啊! 司机大哥一听,马上很高兴地说,哦,我知道了,就是攒书的嘛!我认识一个三舅爷他四表哥的小儿子就在北大门口租了一个房子,请了一大帮子大学生攒书,一个月就能攒书好多呢!都卖的特别好,老赚钱了,大姐,你们也很有钱吧?? 我估计此生我的心理阴影都是无法去除的了,更不要去算阴影的面积有多大。 从此以后,若不是避无可避,我再也不跟闲人聊我是干嘛的了。编辑是个神马东西,不是谁都知道的。 由于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出高端专著,出好书,免不了我就会见一些我认为还是很不错的教授专家,跟踪一些国家大型项目,这样就有可能找到一些需要出书的项目,找到一些有些书意愿的大教授。 有一次,在一个973会议上,我跟首席介绍我是科学出版社的,希望能够跟踪这个项目,将来能出一套丛书。首席很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说,范老师,欢迎欢迎啊,我们正好要求有科普文章,你们正好可以帮我出出。我讷讷地说,X教授,您搞错了,我们不出科普文章,我们出专著。首席已然回头去和参会的专家院士联络感情了,我后面的话一句也没听。 在这个项目快结题的时候,项目的科普文章还有缺口,恰好我这个专著狗仔队又去打酱油了,在会上,首席很激动地对课题负责人说,咱们的项目啊,科普文章的数量还不够,正好范编辑过来了,你们可以咨询她请她帮忙!!我如坐针毡,亲,我是出专著的,我不出单篇的科普文章,如果您把项目的科普文章结集,我也可以出版的,您这几年还没搞清楚我是干嘛的吗?刷了几年的存在感,一刹那就崩溃的感觉,心好塞。幸好,973项目的专家都是知名人士,发科普还是很容易的,他们没来找我,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在教授们眼里,编辑是个什么东西其实是不知道,编辑也有门类,俺们做专著的出不了文章啊!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之前也吐槽过,学术专著不好出又不好卖,编辑两头受罪,夹板气简直是受的够够的了。 不止一次,在拜访教授时被他们的话给噎到。出版社还不赚钱啊,你们吃了读者吃作者,就是把作者的书稿印出来,卖卖书号,又没有更多的需要去做的工作。 亲,我们真不卖书号,不卖不卖不卖,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我们是有职业道德的编辑。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编辑不是只简单地收书稿整理印刷,而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智力工作,叶向荣先生说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就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也就是说,不管您是多大的大咖,您的作品只是半成品,我们要加工制作后才是成品,才能去买卖交易,才能给读者看。 正规出版社,编辑都是从正规学校毕业,经过专业教育的专业人士。《出版商务周报》的调查显示, 出版业是一个典型的高学历人才密集型行业。在564位反馈有效问卷的出版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超过了半数,占比为52.6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39.72%,二者合计占比达到92.38%。并且,编辑这个职业从我国的商代就已经出现,很多知名人士都曾经做过编辑这种职业,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蔡元培、张元济等 。不计如此,出版行业也有出版学家一说,我的本家范用先生就是出版学家。科学出版社的老编辑范铁夫先生,也受到作者的尊敬,他们都是楷模。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刚才有个朋友说,本来就不是东西。是的,编辑他就不是一个东西,他也是一个职业,是一个有正常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前景的职业,只不过在现在的世风世情下,变得有些光怪陆离,让人看得不是很清楚了。 好期待,下次别人再问我编辑是干嘛的时候,我能给出一个又恰当又彪悍有力的回答。
7324 次阅读|35 个评论
[转载][愛情] [小时代4:灵魂尽头 (2015)][1080p + 720p][中国大陆][主
lcj2212916 2015-8-2 22:04
导演: 郭敬明 编剧: 郭敬明 主演: 杨幂 / 郭采洁 / 陈学冬 / 郭碧婷 / 谢依霖 / 更多...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7-09(中国大陆) 片长: 116分钟 / 152分钟(特别版) 又名: 小时代4 / Tiny Time 4.0 IMDb链接: tt4814354 官方小站: 《小时代4》电影专题 时间指向2015年,林萧(杨幂 饰)和陆烧(陈学冬 饰)在焰火盛放的外滩拥吻。这则花边新闻直接影响M.E.的经营,叶传萍(王琳 饰)强势入主,宫洺(锦荣 饰)形同傀儡,他对林萧的情感不易察觉,同时似乎也没有注意到南湘(郭碧婷 饰)的脉脉含情。叶传萍盛气凌人,质问顾里(郭采洁 饰)盛古亏空四个亿的情况,却始终没有攻破顾里的防线。与此同时,深陷财务危机的顾里被诊断患有子宫癌,精神和肉体的打击让这个倔强的女孩濒临崩溃。走入社会,进入职场,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谢依霖 饰)、顾准(任言恺 饰)、Neil(李贤宰 饰)等好朋友被卷入充满尔虞我诈的漩涡之中,她们的友情和爱情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本片根据郭敬明的同名原作改编。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110215571
1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喜劇] [小时代4:灵魂尽头 (2015)][720p][中国大陆][主演: 杨幂
lcj2212916 2015-7-30 23:07
导演: 郭敬明 编剧: 郭敬明 主演: 杨幂 / 郭采洁 / 陈学冬 / 郭碧婷 / 谢依霖 / 更多...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7-09(中国大陆) 片长: 116分钟 / 152分钟(特别版) 又名: 小时代4 / Tiny Time 4.0 IMDb链接: tt4814354 官方小站: 《小时代4》电影专题 《小时代4》作为影片《小时代》系列的终结篇,故事依然围绕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四姐妹展开,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在这座看似平和,实则危机四伏、充满阴谋的城市,四个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人生观的姐妹,相互依偎,先后经历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109626659
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在装?谁不装? ——“韩寒丑闻”杂谈之二
热度 15 jydai 2014-8-28 08:42
谁在装? ——“韩寒丑闻”杂谈之二 戴建业 昨天,网友在微博上说张鸣先生写了一篇叫《韩寒有多复杂》的文章,文章标题就让人想要看个究竟——想看看一个教授眼中的韩寒到底“有多复杂”。不料文章结尾说“ 韩寒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读完全文还真有点爽然若失。张教授当年对韩寒可有许多溢美之词,如今却说是“ 我们畸形的政治,畸形的社会,畸形的市场,就是会制造出当今的韩寒 ”。既然他是“ 我们畸形的政治,畸形的社会,畸形的市场 ” 制造出 来的,那么 韩寒本人是不是畸形的呢?张教授文章并没有明说,作为读者也不想费脑筋瞎猜。 可有一点张教授说得直截了当:“ 韩寒做到的,也仅仅是郭敬明拜金,他不拜金,郭敬明物质,他不物质,郭敬明装,他不装。不拜金,不物质,不装,又能高大多少呢? ”读到这里觉得有点奇怪,一篇谈韩寒的文章干嘛要拉郭敬明来垫底呢?我在百度上搜了搜张鸣教授是否有谈郭敬明的文章,果然又跳出了一篇《是谁毁了年轻人的欣赏品味》,点开一看是张教授博客中一篇专论郭敬明的杂文《 他们为什么喜欢郭敬明? 》,网上题目是标题党改动过的。这篇谈郭敬明的文章,仍然还是用郭敬明为韩寒垫背。看来,以郭敬明来衬托韩寒的高大形象是张教授的惯用手法。“郭敬明物质、拜金、装”,“韩寒不物质、不拜金、不装”,张教授笔下的郭与韩真有云泥之别。可张教授接着笔锋一转:“ 不拜金,不物质,不装,又能高大多少呢? ”在当今中国,一个人既“不 拜金 ” , 又“ 不物质 ” , 更“ 不装 ” , 那简直是超凡脱俗的“ 高大 上”了,但张教授品人的标准非同一般,他觉得只是做到了这三点还不能说有多“高大”。也许首善之区北京“ 不拜金,不物质,不装 ”的人很多,在“中国大县城武汉”要找这样的人恐怕还要费一番周折,至少我周围很少看到完全“ 不拜金,不物质,不装 ”的高尚之士。我本人就是一个有点“物质”的俗物,每次外面演讲后的演讲费我都欣然笑纳,记忆中连假惺惺的推辞话也没说过。完全“不装”的天际真人,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稀有物种。 韩寒是否“ 不拜金,不物质 ”,用官方的套话来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张教授的断语大概算不上社会共识。至于他所谓韩寒“不装”,我倒是别有话说。 近十年来,韩寒差不多每隔段时间就要换个头衔,从“少年天才作家”到“当代鲁迅”,从自封的“一块上海大金子”到“挑战应试教育的英雄”,从中国“意见领袖”到“全球百大思想家”,一直到现在的“国民岳父”……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除了红太阳毛泽东以外,还有谁戴过他这么多高帽?韩寒头上的很多形象光环是别人为他设计的,精明的书商路金波就曾说过,是他让韩寒在博客中扮演社会批评的角色。就是说韩寒前些年批评社会并非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而是书商为迎合民众心理的经济行为。 路金波对自己谋略的成功还真有几分陶醉:“韩寒的书,就算里面是白纸,我们把它塑封了也能卖十万。”(吉新颖:《路金波:作家是我的摇钱树》,《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21期)打从韩寒代笔质疑以后,印韩寒的“白纸”恐怕再难蒙骗读者,于是重新包装成“国民岳父”进娱乐圈,从此也就不再怎么批评社会了。回头看韩寒此前高调“反体制”云云,不过是他在舞台上演戏的道白。这里倒要请教张鸣教授,一个人不断在扮演别人设计的角色,这不算“装”还有什么算“装”?媒体把韩寒打扮成“全球百家思想家”时,他当年是如何扮演这一角色的,张鸣教授恐怕比我们都要清楚。韩寒在社会上扮演“全球百家思想家”,比年近花甲的刘晓庆女士在舞台上扮演十七八岁少女,还要让人拍案惊奇。 倒是郭敬明老实得多,他是个畅销书作家,也是个成功的书商,好像他没有想到要挤进某个圈子,让圈子中人为他戴上别的桂冠。他同样获得过《萌芽》新概念作文奖,但他可没有享受韩寒那种单独为他一个人举行复赛的特殊权利,也没有一个老爸暗中为他捉刀代笔,更没有人今天把他包装成“意见领袖”,明天又转换角色让他去做 “全球最具影响力” 的 英雄豪杰,过几天又出演什么 “国民岳父”。他老老实实写书让读者满意,小心翼翼地不触犯政府,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自己喜欢名牌。韩寒几年前 装 民主斗士是背后书商为求经济利益的精心设计,郭敬明不碰时政则是他自己作为书商的经营之道,前者别人规定他谈民主是为了好赚钱,后者自己避免谈民主也是为了好赚钱——韩寒与郭敬明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眼下中国哪个商人胆敢高声阔论民主自由?联想前老板柳传志反复告白自己只是“在商言商”,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一个年轻作家和书商去挑战政府?再说郭敬明也从来没有说自己是什么民主英雄或“意见领袖”,相比之下反倒更实在可爱一些,要说“不装”他比韩寒可能还要更加本色一点吧? 韩寒当年获得新概念作文竞赛大奖至今疑云重重。复赛时全国各地竞赛者都收到了上海《萌芽》编辑部的通知,奇怪的是偏偏人在上海的韩寒没有收到,没有收到复赛通知的韩寒偏偏能单独为他一人举行复赛,上海公证处获奖名单中偏偏又没有韩寒的大名。这一切对张鸣教授来说都不是问题,他最为关切的是郭敬明“ 毁了年轻人的欣赏品味 ”,并为此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不清楚张鸣教授为什么要无原则地恭维韩寒,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无端地糟蹋郭敬明。他在 《 他们为什么喜欢郭敬明? 》一文中暗示,郭敬明小说在抄袭日本漫画,但又非常聪明地说是“ 有位日语专业的80后青年告诉我 ”的,这样既可达到诋毁郭敬明的目的,又可避免郭敬明打官司的麻烦。一个教授如果发现了青年作家抄袭,大可直接指出郭书何处为抄,更应指出郭抄自何处,像这样躲躲闪闪地毁人家,多少有点不“正大光明”。张鸣教授一口咬定“ 欣赏郭敬明的年轻人,实际上并不懂得什么文字是美的,什么作品是有内涵的,他们的欣赏已经被毒化了 ”。我不知道张教授做过哪些统计,从哪里得知“ 欣赏郭敬明的年轻人 ”“ 并不懂得什么文字是美的,什么作品是有内涵的 ”?一个教授应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他这样笼而统之的判断,既贬损了郭敬明本人,也贬损了“ 欣赏郭敬明的年轻人 ”。 从欣赏音乐这种艺术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代沟”:儿子和学生喜欢的音乐,我听来全是“呕哑嘲哳”的噪音;我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儿子又说无聊透顶。我没有张鸣教授那般自信,不敢像张教授那样断言,孩子和学生们喜欢的东西是“垃圾”。这里要特地申明一下,我几乎没有通读过郭敬明任何一部小说,也没有看过郭敬明任何一部电影,几年前从学生手中借来一本郭著小说,硬着头皮也没读出什么味道来。说白了,我对郭敬明本人没有任何兴趣,也并不喜欢郭敬明写的东西,就像我不喜欢现在学生们喜欢的音乐一样。但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一件作品的审美价值显然不会以我的好恶为标准。 郭敬明这个青年毫无社会背景,也没有混进圈子拉帮结派,竟然一个人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只要他没有当恶势力的鹰爪,只要他没有到处坑蒙拐骗,就值得我们大家为他鼓掌。“天才作家”韩寒那些作品,假如的确没有别人“代劳”,他能混到今天这个模样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掌声。他们两人在年龄上是我们的晚辈,何苦要在韩寒和郭敬明之间扬此抑彼呢?如果说郭敬明小说败坏了年轻人的欣赏品味,韩寒那些东西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再说,今天我们不仅艺术品位低俗,大家的道德境界也同样低下,这一切又得让谁来负责呢? 眼下没几个中国人活得轻松,那些年轻人活得更加艰难。我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圣人,自然也不敢以圣人的标准去苛责郭敬明;我自己从来没有写出过什么让别人灵魂升华的精品,自然也不敢去指责郭敬明写的东西是一堆“垃圾”。 在韩寒和郭敬明之间,我倒想听听广大读者朋友的真实想法:谁在装?谁不装?或谁更装?                      2014\8\28匆草于武昌
个人分类: 杂谈|3974 次阅读|17 个评论
[冯言冯语]剽窃惯犯文学骗子韩寒真相
热度 2 冯用军 2014-3-22 12:05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冯用军说时事)之骗子韩寒剽窃成性? 唐山市著名教育学者、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师、中国最年轻资深大学评价专家 冯用军博士 一提到韩寒,可能很多人眼前浮现的是“三重门”、“赛车手”、“公知”、“名人”... 可谁又知道,与无耻的剽窃高手、文学骗子郭敬明一样,韩寒不仅是一个“文学巨骗”、“剽窃高手”、“官二代”、“假冠军”.、“‘拼爹’的伪天才”,还是... 一、先看看他的“官二代”身份 韩仁均,作家、赛车手韩寒的父亲。韩仁均从小热爱创作,曾在故事会等杂志上发表大量故事和小说并获奖,韩寒受其影响,也开始对阅读,写作,摄影以及书法感兴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亭林镇文化站担任站长。工作后期在金山报和金山区文化局工作。现已提早退休。(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0797.htm ) 二、韩仁均:韩寒“新概念”的幕后黑手 这个剽窃、行骗的过程是从1999年开始的,当年,韩寒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从此一赛成名、脱颖而出,成为16岁就写长篇小说的天才少年、公众眼中的80后作家。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在书中也写道:“这次复赛,是韩寒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要不是《萌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那么韩寒的人生道路也许会是另外一种走法。”   然而,就是这次改变人生、决定命运的比赛,最近却给韩寒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有网友在公证处查阅那一年的“新概念”作文比赛的获奖名单时,发现经过公证的名单,和组委会方面公布的名单并不一样,经过公证的获奖名单里,并没有韩寒 。究竟是怎么回事?   网名叫“司马3忌”的杨宏伟,此前曾通过诉讼手段要求上海市政府公开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奖信息。但经过两次诉讼均败诉。随后他以行政诉讼当事人身份,以这次大赛的公证信息与诉讼对象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理由,依法要求查阅1999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档案。   杨宏伟:因为有这两场诉讼,我们根据《公证法》,确定了利害关系人的身份,所以我们就向当时为《萌芽》“新概念”大奖赛做公证的公证单位,提出了查阅公证资料的申请。    而查询结果则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最终提交给公证处的获奖名单中没有韩寒 。   杨宏伟:查阅其结果和我们前面分析的结果大致也吻合了,“新概念”整个比赛过程中目前资料看上去是没有韩寒任何痕迹,也没有韩寒的信息。   公证档案内容介绍:黄浦公证处自1999年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至今,公证档案保存完整。1999年首届“新概念”大赛的公证档案共十四份文件。其中包括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名单。上海公证处的一名负责人证实了这一说法:在那一年的获奖名单里,的确没有韩寒的名字。   记者:就是已经全部给杨宏伟了?   公证处:对。   记者:没有关于“新概念”那一期别的留下了?   公证处:没有。   记者:那几个人就说,获奖名单里面没有韩寒?   公证处:韩寒没有。   记者:没有韩寒对吧?   公证处:对。    当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办方、萌芽杂志社对此则回应称,由于韩寒参加了补考,获奖是最后才补在名单上的 。   萌芽:我们提供名单的时候,因为韩寒是补考的,所以后来我们补充了一个得奖名单,但是在宣布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我们前主编手写的东西给公证处。另外,我们B组的一等奖是5名,但是我们当时我们交给他的名单是4名,韩寒的名单是在前几个小时里面,由六个评委进行评审的时候觉得这个要加上去。   这名负责人承认,当时由于人手不足,存在疏忽。但是他也强调,即使是后补上的,韩寒的名字也经过了公证。   萌芽:当时因为我们《萌芽》人手非常少,当时大家也疏忽了这件事情,只是关注了大会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党组书记在宣布名单的时候,把这个事情都宣布了,就说有这么一个情况,B组是5名。所以在给他的第一份材料里面,是4名,所以就是这么一个疏漏。   记者:5名的名单有没有经过公证?   萌芽:当然经过公证了,当时就公正了。    对于《萌芽》杂志社所持的说法——韩寒补获奖也是经过公证,黄浦公证处的负责人予以否认 。   记者:《萌芽》杂志社,他说韩寒是后来公布之前然后补上去的一个名单,也是公证过了。   公证处:这个没有,我们公证书里没找到,没这个名字的。   杨宏伟觉得很不解,他认为,即使是破格录取,那也得及时对最新的获奖结果予以公证。   杨宏伟:公证处做完公证发言之后,说没有韩寒,他们在5天之后的4月2日,向《萌芽》杂志社提交整份公证资料,那是五天之后了。那提交公证资料的时候,《萌芽》应该当时疏漏了、一时忙乱,你也应该把补充进去的、破格进去的韩寒同学,作为补充材料补充进去,也没问题,他也没有。   面对质疑,《萌芽》方面表示,并不愿意主动去与质疑者联系。   萌芽: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事情没必要跟他们联系,有事情找我们律师去。   和杨宏伟一起去公证处调取案卷的吕熊说,对于杂志社所持的说法,他们更希望《萌芽》方面能够自己拿出证据证实。   吕熊:我们现在还在等,下个星期会有公证的答复,在黄埔区查阅到的公证档案里是没有,假如《萌芽》能够出示的话,那是最好。    在杨宏伟看来,《萌芽》杂志社应该拿出完整的那一届比赛的评审记录,一切自然水落石出 。   杨宏伟:能够证明韩寒是否得奖的两处资料保存单位,一个是公证处,一个是《萌芽》杂志社,那从公证处看肯定是没有韩寒了。那我们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萌芽》提供评比记录,韩寒获奖、破格都不要紧,补考也没问题,但是你必须拿出大赛评委会的评比记录。 ( http://news.qq.com/a/20140322/005577.htm ) 三、韩寒抄袭剽窃的部分证据 铁证如山, 韩仁均 是《三重门》的作者,是大骗子_天涯杂谈_天涯论坛 62条回复 - 发帖时间: 2012年2月5日 铁证如山, 韩仁均 是《三重门》的作者,是大骗子 铁证如山, 韩仁均 是《三重门》的作者,是大骗子 想起一首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 bbs.tianya.cn/post-free-2376927...shtml 2012-02-05 - 百度快照 查看bbs.tianya.cn上更多关于“ 韩仁均 ”的内容 韩仁均 叔叔是真着急了!!!_韩寒吧_百度贴吧 81条回复 - 发帖时间: 2012年11月21日 “韩三篇”首发于韩寒父亲 韩仁均 博客——这一强有力的“代笔”证据曝光后,本报作为全国首家纸媒给予了报道(见本版11月18日相... tieba.baidu.com/p/200... 2012-11-22 最新铁证,《韩三篇》乃 韩仁均 代笔!_思想吧 60条回复 2012-11-17 在 韩仁均 微博上发现了这个,我陷入了深思...他... 27条回复 2012-07-09 最新 韩仁均 代笔韩寒博客证据,韩寒你完了。。_... 203条回复 2012-11-17 更多贴吧相关帖子 求 韩仁均 用笔名“韩寒”发表过的文章,注明出处 6个回答 2012-02-13 中国至今最大的骗子是不是韩寒、 韩仁均 父子两... 11个回答 2012-10-18 更多知道相关问题 韩仁均 ,你还要不要脸? 【中间地带】-凯迪社区 14条回复 - 发帖时间: 2012年6月30日 居然冒充小学生投稿,而且是偷偷地以16年前的旧作《长在肚子上的西瓜秧》鬼鬼祟祟地投到到千里之外的广西小学生刊物,骗取稿费, 韩仁均 ,你还要不要脸啊?... club.kdnet.net/dispb...asp?id=842079... 2012-06-30 - 百度快照 度娘一搜,还有大把,有心的网友自己去发现吧...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2364 次阅读|4 个评论
韩寒:中国走捷径哲学实践的集大成者
热度 32 陈安博士 2012-2-4 17:57
【当然,应该在题目里补一句——“直到被方舟子继其他人质疑之后再度质疑之时”】   1,韩寒童鞋驳斥方舟子质疑的最佳途径(恐怕也是唯一)是写出和以前文笔一样老到的小说 和随笔来,当然,所不同的是,这次最好在有更多证据的前提下自己写了——不妨和自己的老爹在物理上隔离一下?虚拟世界也不要相关。   2,这些日子的方韩之争,其实已经使韩寒的形象轰然倒塌,应该说,老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再做下去无非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衍生事情了。当然,包括科学网不少成员在内的很多韩粉还会继续粉下去,这个正如很多堂堂的自然科学教授去练习和信仰什么轮子功一样,科学拦不住教授的愚昧,逻辑和更多证据也挡不住韩粉的粉心。   3,在中国的作家里,苏童、格非等一些很好有灵气或者大家认为有点天赋的作家太多了,但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写上来的,更多还是靠勤奋和灵气,天分不光如爱迪生那般说的在发明的过程中只占1%,在写作的过程中恐怕所占比例也高不出1%哪里去。   4,但是,中国人一向需要捷径,这一点在韩寒之前的数千年里一直都是,那些企图通过吞服某种丹药就获得超凡脱俗能力的梦想还少吗?而如果需要没有基础、不需要进行任何努力就可以既来钱又来名的捷径,对于中国人则更佳,韩寒是无数走捷径成名得利中的集大成者,很多懒汉尤其喜欢。说实在的,我也想走捷径,可是不幸的是,我没那机遇,只好自己拼了。   5,韩寒天生与科学无关,所以,还是和郭敬明这样的伙计混更好些。或者说,他原本和郭就都是捷径路径的受益者,属于同一类人,不过糟糕的是,按照研究青少年文学的杨玲博士的说法,韩寒的东西还不如郭敬明呢,现在你小韩童鞋想再和郭敬明玩儿,人家肯定都不爱带你了。   6,方舟子不是第一个质疑韩寒者,质疑韩寒者俺这才发现还是挺多,且挺早的。不过,因为方舟子在打假领域(中国有这么一个独特的领域)里第一无二的名声才使得事情对于韩寒来说不可收拾的。如此,反方者可以移步另外的空间单谈方舟子童鞋的事情。
个人分类: 人论|5049 次阅读|79 个评论
如果语文老师不知道郭敬明
热度 4 kepusuowdp 2011-9-28 09:54
我想昨晚江苏卫视《职来职往》节目中一位谋求语文教师一职的女孩一定很尴尬。因为她不知道郭敬明。好奇的人会说这有什么?知道他能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我也是这么想的。 还是从头说起,光线传媒的刘同问求职者你知道你的学生在看什么书嘛?你知道郭敬明最近出了两本特别畅销的书吗? … 现场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知道郭敬明,你觉得这个老师合格吗?我的天啊,一个大帽子就盖过来了,难道不知道郭敬明就没有资格做语文老师吗? 我们先不去说这个人有没有资格做语文老师,还是先说说为什么一定要知道郭敬明呢?他有什么过人之处,还是他为我国的汉语教育(或者说是语文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写书的人很多,但是能写好书的人不多,有自己原创而不抄袭的人也不多。当然要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他不一定要知道郭敬明,但是他应该知道鲁迅,矛盾,冰心这些大家和名家,也就是说他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一定的思想深度,同时要有缜密的思维。不知道郭敬明也未必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学科带头人。 当然我知道郭敬明,但是不是通过读那些所谓的畅销书知道的,而是看那些播放了一遍又一遍的珍视明广告知道的。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而多元,而且信息爆炸必然要求我们要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当然作为语文老师有必要去了解学生的心态,了解他们在看什么书,也有必要紧跟当代文学发展的步伐,但是对于什么是文学作品,我想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和研读。 如果语文老师不知道郭敬明,他应该有资格做语文老师吧,各位的意见呢?
3476 次阅读|4 个评论
女儿的读物又变了...
热度 2 沈海军 2011-5-27 07:00
女儿今年14岁。 很小很小的时候,她喜欢读《葫芦娃》、《小白流浪记》、《黑猫警长》... 上小学后,她爱看《格林童话》、郑渊洁的《舒克与贝塔》,她很爱画公主.... 小学毕业前,她爱看《故事会》、《白雪公主系列》... 上初中了,她开始看《读者》和《青年文摘》... 现在,她又开始看郭敬明的《最小说》、《时尚》、上海发行的《壹周》报刊....还学会了淘宝购物(我现在还不会),看一些乱七八糟的小说... 女儿大了,眼界开了,看来,我们已经out了。
2648 次阅读|2 个评论
郭敬明的博客 女人最关注
xupeiyang 2011-1-3 16:15
郭敬明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uojingming 《爵迹2》2011年1月1日,全国同步 ( 1087 / 53564 ) 2010-12-17 22:55 我们公司搬新家啦!!我新的办公室 ( 2980 / 341865 ) 2010-11-29 23:21 纪念我曾经的校长钱伟长 ( 3848 / 294481 ) 2010-07-30 13:41 出道十年,纪念作品《临界爵迹》 ( 4532 / 219180 ) 2010-07-23 00:56 我只在乎你 ( 6811 / 255977 ) 2010-02-22 04:49 献给丹布朗和《蜗居》(同时公布 ( 5058 / 257636 ) 2010-02-05 16:23 《小时代2.0虚铜时代》12月30全国 ( 4717 / 178082 ) 2009-12-22 15:02 BYE-BYE ( 2671 / 183779 ) 2009-12-12 23:07 听我的声音别听我,听韩红 ( 6265 / 283044 ) 2009-10-14 21:29 荒谬的新闻和可笑的某网站 ( 5021 / 356125 ) 2009-09-25 23:42 《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 ( 4214 / 624019 ) 2009-09-09 04:30 新的记录,献给哈利波特()和于 ( 9507 / 398554 ) 2009-07-17 14:48 《蜀绣》原词 ( 8930 / 285577 ) 2009-06-03 00:11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3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郭敬明郎咸平入选2010年度烂书榜
xupeiyang 2010-12-30 16:18
2010年12月30日 08:50:01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 小 】 【 留言 】 【 打印 】 【 关闭 】 没有夜莺美妙的歌喉,没有孔雀艳丽的羽毛,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叫声嘶哑、形容丑陋的乌鸦一向被视为不祥之鸟,推而广之,就连说出了不讨人喜欢的大实话的人也被称为乌鸦嘴。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份《我眼中的2010年度烂书榜》,作者列出了自己眼中的烂书,郭敬明、刘墉、唐骏、郎咸平等近些年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赫然入选。烂书榜的制定者刘明清因此成为中国书业的乌鸦嘴。 平心而论,这份榜单不可能反映读者的普遍意见。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各有不同,也许在别人眼里上不得台面的烂书,在自己看来却是大有收获,也未可知。但是,尽管如此,这份榜单的意义仍然不容忽视。在听惯了赞美、看惯了成绩、见惯了好书排行榜的今天,如果每一个读者都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眼中的好书榜和烂书榜,那么众人的声音汇聚一处,庶几可以反映主流民意了。 实际上,今天的中国书业严重缺乏个性化的、负责任的、不受左右的独立书评,红包书评、软文书评、友情书评、领导书评倒是泛滥一时。这样的书评难以起到激浊扬清、沙里淘金、引导阅读的作用,读者更不可能按照这样的书评去按图索骥。一位书评人曾说:书评难写啊,实话实说,如果是好话,皆大欢喜;如果是不入耳的批评,就把作者和出版社全得罪了。为了区区一点稿费,实在犯不上。由此可知,刘明清公布这份烂书榜,的确勇气可嘉。 近年来,书评非常不景气:报纸的书评版或读书版要么裁撤、要么缩减;广播电视里的读书节目要么安排在午夜,要么干脆取消;《读书》、《书城》、《书屋》等老牌阅读杂志,迫于各种压力相继转型,有文采、有见地的书评日渐稀少,令读者怅然若失。 书海夜航,读者渴望如灯塔般的书评。我国现在每年出版的新书近17万种,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新书出版国。但数量不等于质量,大水带来的还有大量泥沙。对读者而言,要想在首尾相连能铺满长安街的17万种新书里,找到质量上乘、有趣有益的佳作,恐怕并不容易。 书评难觅,各种排行榜就成了选书买书的指南针。正因如此,新书一旦上榜,则身价百倍,排行榜于是成了出版社、书商的新战场,必欲得之而后快。近年来,花钱买榜、找关系打榜的事不绝于耳。在商言商,不论是出版社还是书商,都要追求经济效益,做一些宣传和促销,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操纵排行榜,那就不仅仅是有违诚信的小事,而是涉嫌商业欺诈的犯罪。 河水不会因为流动而自动变得纯净,必须通过蒸馏、过滤等手段,才能变成清澈卫生的饮用水。对于出版业而言,健康的书评就是那道蒸馏、过滤的过程,而健康的书评就不能只是赞美而没有批评。 夜莺的歌声固然美妙,但听多了也会让人昏昏欲睡;乌鸦的叫声虽然不悦耳,但是足以使人警醒。但愿像烂书榜这样的乌鸦嘴更多一些,果如此,则中国出版幸甚,中国读者幸甚。(张贺)原题: 中国书业需要更多乌鸦嘴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0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会观察]造假承受指数
blueyye 2010-3-15 17:11
国人造假充斥各行业,而各行业对造假的容忍度和耐受度不同,可用造假承受指数表征:设完全能承受造假为 100 、完全不能承受造假为 0 ,则中国社会有关代表性行业的观察值大体如下: 商贸界: 70 。只要不被起诉或引发命案,假冒伪劣产品就源源不断涌入市场,尤其是不断发生的假冒伪劣食品连婴儿也不放过令人揪心。 文艺及传媒界: 50 。郭敬明抄袭成名( 2006 年 5 月 22 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郭敬明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剽窃作家庄羽作品《圈里圈外》;而其成名作《幻城》涉嫌抄袭《圣传》和《陆小凤传奇》等)却仍被热捧;各地激发全民大搞山寨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政界和社会平均: 40 。说一套做一套的官员太多令百姓不敢相信宣传,凡事一律怀疑导致社会运行成本奇高,正所谓假作真来真亦假(平均值位于 50 以下或许还有拯救希望)。 教育界: 20 。学生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各类评奖难有公信力。 科学界: 0 。明确对造假零容忍。尽管造假丑闻依然频发,但一旦发现立即清理。 把 3.15 消费者权益日改作打假日吧,禁绝了造假才有保障权益的基础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