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分数线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分数线

相关日志

又是一年高考填报志愿日,且听过来的硕博人怎么说
热度 5 yuzhenjiang 2017-6-25 15:44
高考总是让太多人牵挂。伴随着各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和考生成绩的陆续公布,家长和考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与焦灼。忙碌也少不了我们这些从大学走过的人,莫名的来自家乡的电话响起,亦或微信消息振动提醒。走过青葱的高考岁月,走过炫彩的大学本科,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对于专业,对于地域,对于择校,难掩内心的躁动,总是愿意和他们多分享一些,成功的经历也好,失败的经历也罢,对于电话那头或者微信那边的等待着的那些,那些刚从高考战场厮杀回来还带着些微迷茫与疲惫的考生或父母都是些许的参考吧。结合近期咨询的一些亲属考生的案例,并融合和周边硕博同学的一些讨论结果,形成此小文,送给那些还在为选择志愿而焦灼和忙碌的家长或者未来的小学弟和小学妹们。 自我评估和定位 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准备的评估和定位,定位其实很多取决于自己所考的分数,与各个录取批次投档线之间的线差,还有在本省的名次。接下来需要做一些统计学和信息搜集的工作,确定一下往年 985,211在本省投放的总名额,一本总招录的名额,因为这些也将结合名次成为你选择合适学校与专业的重要参考。就是要评估一下自己倾向于的专业,地域,几个目标的学校,这里特别提醒要根据官方的报考指南,网上的一些信息鱼龙混杂,在自己没有很强的甄别能力时还是建议慎重。关于招生名额或者每个专业的招生计划,电话咨询目标学校的招办负责人(一定是官方网站上的)也是非常高效的手段。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直接前去目标学校访问,对于校园氛围、硬件设施等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评估的时候,本着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选择学校时考虑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好学校好专业,好学校一般专业或者一般学校好专业,一般学校一般专业等。这里做一个小插曲,每年高考结束以后,都会有不少的人提及地域高考不公平,诚然我也认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地方,但我想对于这个问题不是每年大家抱怨,会收到立竿见影的回馈的,改革总是缓慢和残酷的,当下对于家长和考生还是应更加专注的集中于目前自己手里能打的牌,不让自己的 一些 主观因素导致选择上的吃亏或者后悔。 关于地域 和周边朋友的聊天中,我们近似一致地认为学校所在的地域对大学四年的普遍的影响。而我们这些本科有在贵阳,南京,哈尔滨,长春,徐州,宁波,武汉,兰州等等城市。其实一个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收到城市的发展的影响,而带上了一些城市特有的气质。于我而言,本科在哈尔滨度过,在这个城市里的四年生活让我潜移默化的学习到了东北人的豪爽、大度、粗犷,从不经意的东北大茬子味口音就可以辨识。但是哈尔滨相对来说发展相对缓慢,相对比较闭塞,可能没有像沿海的一些高校在国际化视野方面那么凸显,我们有些时候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或者缺乏相应的平台而错过一些蛮好的机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哈尔滨那时候的就业季,似乎很少的学生选择去企业提前实习,而往往更多的时候是做做家教、做做科研等,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这个区域学生进入 500强企业的竞争力,毕竟有不少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在基础条件满足时,还是比较倾向于聘用实习经历或者实践经历比较丰富的同学。当然这里我们不是说相对偏僻的地域不是不好,反而是这种周边环境促进学生在科研上时间的投入更大。我们几个人的感觉是大学的四年,是第一次那么多不一样学习背景,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学生汇集在一起,学生与学生之间会相互影响,学生也会受到学校气质的影响,受到地域环境的熏陶,而更加开放的城市文化和学校氛围会更有利于学生眼界和格局的培养。其实,细细想来,经历了大学四年,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我们在专业知识上和科研上有多大的造诣,而更多的是一种开阔视野的练就,良好思维方式或生活习惯的养成,而这些往往是我们需要通过毕生的经历去不断的积累和完善的。这个也是基于我从哈尔滨到上海求学以后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觉得上海的学生在国际化视野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我想如果早些时候过来自己也许会改变一些固有的想法,可能会是另外一个人生轨迹。当然,在选择较好的地域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地域因素给目标学校带来的潜在加分和报考难度。 关于专业 俗话说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专业的选择无外乎个人兴趣,薪资待遇,发展前景,性别区分,家国情怀等。如果你有比较明确个人兴趣,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没有问题,我想基于兴趣的学习会让我们走得更远,就如北宋大儒张载先生所言“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 兴趣将会造就在某一个领域中的终生学习,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在学业上孜孜不倦的深耕,终能成就在这个领域的集大成者。薪资待遇方面的考量确实应当注意,谁也不希望自己四年毕业后很难找到一份工作或者找到一份工作工资待遇不高,但是这点也是一个报考分数,报考专业,目标地域,目标学校,个人职业规划之间的一个平衡。其实薪资的问题每个行业都有自己潜在的规则,比如 IT行业因为码农的工作强度和行业投资相对于实业来说较小,所以薪资在期初就比较高,而更多的专业在期初并不是很高,尤其对工科来说,工资往往随着你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提高而逐步调整,且是真正在后续阶段稳定下来,行业翘楚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大的那么可怕。关于发展前景,很多父母还是比较倾向于个人的发展前景,这个是自然的,当然也有会根据目前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做出一定的思考,比如环保行业,比如国家的蓝海战略等。这里也或多或少提及一些家国情怀,毕竟有些冷门的专业需要年轻人去奋斗,有些有关国防大计的专业也需要年轻人投身。默默的想到了自己选择的环境工程专业,期初进入这个领域基于自己的兴趣,但是当就业时看到自己专业薪资和热门IT行业之间的差距时,不免曾经有一些小失望,但似乎这个可能这就是自己的选择,无关乎其他,也就坚持着在这个领域摸打滚爬到博士,与很多前辈交流过程中,在谈及到我们专业发展时,他们更多的时候给的词眼是情怀和责任。他们说你们不可能看到那些曾经清澈的小河变得污浊不堪而无动于衷,你们不可能吸入那些辣嗓子的高霾空气时不会有所思考,如果每个环保人都去琢磨怎么在这些项目中挣更多的利润(仅指没有质量保障的一锤子买卖),拿更多的回扣,这些事情做不成,即使做成了也不能成为精品工程。的确,在一些关乎民生的专业和事业上,还是要多一些情怀,多一点责任,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期待。关于性别的问题,当女性亲属问道自己选择什么专业时,我们普遍给出的建议是不特别建议选择纯工科,而是建议倾向于选择一些财经类的高校或者相关的专业,这和纯工科就业时从事的行当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在一些机械、电气、建筑施工等领域,女生的性别劣势比较凸显。最后,很多高校开始实行大类培养(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有倾向性的咨询一下),意味你在学校大二上学期还会有一个选择的机会,到那时你可以在更好的了解大学培养体系时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我想只要你俱备转身的勇气,在结束大学四年的学习后,你仍然可以通过读研的方式选择自己再求学之路或者借助大学课余的时间坚持自己的爱好,在择业时进入到自己喜欢的领域。 关于择校 学校的选择在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的认知里变得越来越重要,毕竟一代代的人有太多名校的情结。何况目前在很多择业时候,很多的企业仍然拿着 985,211作为一个重要的筛选,比如高校教师的引进很多时候要求你的第一学历至少是211,所以很多时候一考定终生也不是那么没有道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要基于自己的评估和本省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如果分数还是有比较大的竞争力时,985,211高校当是首选,这样不会因为未来在进行择业时被固有的出身受限。在没有较好的竞争力,注意选择在某一领域内学科声誉比较好的高校,毕竟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一些高校没有赶上985或者211的快车道,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国家标签的缺失而丧失在某一领域中的光环。即使我们可能因为比较尴尬的分数,没有太多的选择时,我觉得也不要气馁,还是要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此时选择这个学校中的王牌专业,或者选择学风较好,硬件设施良好的学校就是非常不错的。这里也可以提供一个小的建议,在此种情况下建议选择高教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比如上海,武汉,西安,南京等,在众多学生集中的大学城,你更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潜在的动力,当然也方便于你旁听一些“隔壁”知名学校教授的一些公开课。择校的过程必须要谨慎,因为在很多的省份填报第一志愿尤为重要,需要你充分了解报考学校的情况,学校专业的情况,否则将可能因为选择不对,而惨遭滑铁卢。学校的选择,本着打好自己手中现有的牌出发,耐心地研究招考政策和历年的分数线,选择一个不辜负自己分数的学校。 志愿的填报,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而一千个人都没有你了解你自己。借用一句名言, “人生,就处在选择、选择、再选择过程中,也许我们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满意,因为时间证明它是对的,也许我们为自己的选择很懊恼,因为结果不我们所期望的,但是无论我们选择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去面对与接受它。”高考的热度将会点亮最燃六月和七月,如果说得知高考成绩,是发牌阶段,那么后续填报志愿则是我们如何打好手中的牌。当然,这是我们一小群人的想法和讨论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整个群体的观点看法,但愿我们发自内心的一些想法能够帮助到能帮助的人,再次祝愿2017年高考的勇士们金榜题名!
个人分类: 于二的科研之路|10112 次阅读|5 个评论
北京考生上重点大学真的变得很难了吗?
热度 12 bioxncai 2016-6-27 22:28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道:“北京考生上重点大学容易,也已经成为过去时。” 事实真是如此吗?这些年重点大学确实减少了在北京的招生,但是并非只有北京在减,其它东部省市也在减。不管怎么减招,北京考生2015年的211院校录取率仍然达到12.5%,排在全国第2位,相比之下,江苏只有5.7%,不到北京的一半,浙江只有4.7%,山东3.3%,安徽3.5%,都远远低于北京!请问北京考生上重点大学究竟难在哪里? 关于分数线提高的问题,其实北京是单独出试卷,出题容易了,分数线当然就高了,能说明什么呢?有本事用全国的试卷考一考,看看北京的分数线是高还是低?可知道当年全国同用一张试卷的年代,北京的分数线只排第19名,而现在被踩在底层的江苏、浙江、湖北分数线那时在全国是最高的?说“超过山东,直逼浙江和江苏”实在是无知者无畏啊!请不要对历史选择性遗忘,好吗? 我们还可以看看清华的老师跟网友的对话是怎么说的:
7540 次阅读|48 个评论
[转载]转载:全国统一分数线是最不靠谱的高考方案
wufang 2016-5-18 02:15
【案】 这是三年前的一篇文章,看来还可以拿出来“宣传”一下。 全国统一分数线是最不靠谱的高考方案 高考过去了。录取就要开始了。对于高考录取的方式,不少人甚至有的专家都认为,应当全国统一考试,一个分数线,统一录取。他们问道:全国统一分数线,难道不是最公平的办法吗?为什么不这样做? 全国统一分数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确公平合理。山东人,河南人都不抱怨了,北京人、上海人也无话可说。但是,这样做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成绩必须是真实的。 如果成绩不真实,弄虚作假,那引起的不公平,恐怕比现在的不公平要大一百倍 。因为照目前的政策,北大清华招北京人的比例会远大于山东人、河南人,但是只要成绩是真实的,那么进北大清华读书的都还是好学生。只是有些没有能上北大清华读书的山东、河南学生可能比已经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还略微优秀一点罢了。如果成绩不是真实的,那么上北大清华的有可能竟然是一些骗子。这样的不公正性就比现在的情况大不知多少倍。 有人会说,我们现在谈的是高考的分数线问题,怎么扯上了成绩的真实性呢?原因很简单,我们说高考,不是抽象的理论,而要考虑实际上的问题,要考虑中国的现实。 中国的现实是什么?就是现有的高考录取制度是高考成绩真实性的保证。 如果完全改变现在的制度,就有可能失去高考成绩的基本真实性 。此话怎讲,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高考制度。现在的高考领导者和实际组织实施者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当局,不失一般性,我们称之为“各省教育厅”。各学校的招生名额均分到各省。因此,如果说考试竞争的话,是各省的考生在省内的竞争。各省教育厅在维护这种竞争的公平性,其中主要是维护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对于省内各县市的领导,高考的情况不仅仅影响到他们治下老百姓的升学,而且是他们政绩的重要指标。不但是现在的政绩指标,而且影响到往后的历史,你看现在很多地区都津津乐道于他们那里的高考状元,甚至经常提到封建时代该地区科举考试的状元、进士之类的荣耀。所以,各地市县都期望自己的地方有好的高考成绩,在这一点上,该地区的学生、家长以及政府领导的利益是相同的。对于各地市县领导而言,高考的竞争是各地市县之间的竞争。如果能够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他们地区的考试成绩,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如果违法而得不到惩治,或者只有较低的风险,他们不惜违法。所以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各地市县的领导(包括党政、公安司法、教育行政)不是 绝对可以依靠 的力量。虽然必须要由他们去做很多组织工作,但是,必须予以严格的监督,包括省行政当局的监督和各地市县的相互监督。 像现在这样对于高考的监督,恐怕已经严格到了极致。但是,即使是这样严格监督之下,在什么地方略微出现一点松动,就仍然可能出大问题。从媒体上揭露出来的触目惊心的高考作弊情况可以看出这一点。人们可以把作弊的工具放在人们难以想象也难以启口的隐私部位,人们可以用武力攻击不让他们作弊的监考者。就是在这样不惜手段、不知廉耻、不计后果的作弊冲动的环境中, 高考成绩仍然被认为是当今中国最值得尊重的真实成绩,用这样的成绩对于学生学习情况所分出的等第基本上是可靠的。而如今这样严格的监督,应当归功于目前的高考管理模式,归功于各省教育厅的严格管理,是他们保证了高考成绩的基本真实。 我们来看一下,如果真的是全国统一考试,统一的试卷,统一的分数线,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如果这样做,就不是省内的竞争,而是省间的竞争,是山东人与河南人、上海人、北京人、辽宁人等等全国各省市之间的竞争。 既然是各省之间的竞争, 在竞争中, 各省的政府、教育行政当局、公安司法当局等等,其地位就相当于现在各省之中的地市县当局,成了不能完全相信的对象 。 而中央政府、国家教育部就必须担当起现在各省政府、各省教育厅的责任。既然是各省之间的竞争,各省教育厅也就不会像现在一样严格管理各地市县以维持各地市县之间的公平竞争。失去了各省当局的严格管理,各地市县将更加无所顾忌, 试问,国家教育部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直接管好全国那么多市县的高考秩序吗 ? 没有了在省一级指导下的严格管理, 即使有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能够控制得住人们那样疯狂的作弊欲望吗? 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大面积的作弊完全可以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那样的成绩将很难再是可靠的。那就根本谈不上公平二字了。 我们可以再强调一下这个原则: 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学校领导是不可靠的,在地市县与地市县之间的竞争中,地市县的领导是不可靠的,在省与省的竞争中,省的领导就是不可靠的。 所以, 把录取名额分到各省,由各省负责考试录取,不是什么人头脑一热想出来的。用一句文绉绉的语言:“势也!不得不然” 。 不但改革开放以来是名额分配到省,文革以前也这样,民国时期也是按省分名额,连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也不得不将中举名额分到各省。现在的问题, 是各省名额的分配可以也应当做一些调整,主要是部属高校特别是北大清华对各省的名额分配应当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分省录取是不能取消的。 中国教育已经被胡来过很多次,现在再也不能胡来了。左的观点,在任何时候都好像特别吸引人,不好反对。多少年来,对中国老百姓危害最大的就是极左。从19世纪末清政府的排外到20世纪60、70年代的所谓大民主造成的社会和文化浩劫,都是极左给中国老百姓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一百多年来的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防左, 尤其要提防那些打着平等旗号的民粹主义的极左做法 。 总而言之,在关于高考改革的各种方案之中,全国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是最不靠谱的危险的方案之一。 另外再说几句,可能有人会说,英语四六级考试不也是全国统一考试吗?与高考的影响相比,四六级完全是一个小儿科。作弊也是作弊机构与几个考生自己在小打小闹,也没有几个人真的去检查它的作弊到底有多严重,更重要的是:最有能量的家长基本上没有参与。而高考则不是这样,希望通过高考作弊而取胜的力量太大了, 在地方上,几乎全社会的力量都可以调动起来为作弊而努力 。所以,防止作弊的难度绝非与四六级这样的小儿科可以相比的。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77754.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冯大诚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1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统一分数线是最不靠谱的高考方案
热度 65 fdc1947 2016-5-17 08:14
【案】 这是三年前的一篇文章,看来还可以拿出来“宣传”一下。 全国统一分数线是最不靠谱的高考方案 高考过去了。录取就要开始了。对于高考录取的方式,不少人甚至有的专家都认为,应当全国统一考试,一个分数线,统一录取。他们问道:全国统一分数线,难道不是最公平的办法吗?为什么不这样做? 全国统一分数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确公平合理。山东人,河南人都不抱怨了,北京人、上海人也无话可说。但是,这样做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成绩必须是真实的。 如果成绩不真实,弄虚作假,那引起的不公平,恐怕比现在的不公平要大一百倍 。因为照目前的政策,北大清华招北京人的比例会远大于山东人、河南人,但是只要成绩是真实的,那么进北大清华读书的都还是好学生。只是有些没有能上北大清华读书的山东、河南学生可能比已经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还略微优秀一点罢了。如果成绩不是真实的,那么上北大清华的有可能竟然是一些骗子。这样的不公正性就比现在的情况大不知多少倍。 有人会说,我们现在谈的是高考的分数线问题,怎么扯上了成绩的真实性呢?原因很简单,我们说高考,不是抽象的理论,而要考虑实际上的问题,要考虑中国的现实。 中国的现实是什么?就是现有的高考录取制度是高考成绩真实性的保证。 如果完全改变现在的制度,就有可能失去高考成绩的基本真实性 。此话怎讲,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高考制度。现在的高考领导者和实际组织实施者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当局,不失一般性,我们称之为“各省教育厅”。各学校的招生名额均分到各省。因此,如果说考试竞争的话,是各省的考生在省内的竞争。各省教育厅在维护这种竞争的公平性,其中主要是维护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对于省内各县市的领导,高考的情况不仅仅影响到他们治下老百姓的升学,而且是他们政绩的重要指标。不但是现在的政绩指标,而且影响到往后的历史,你看现在很多地区都津津乐道于他们那里的高考状元,甚至经常提到封建时代该地区科举考试的状元、进士之类的荣耀。所以,各地市县都期望自己的地方有好的高考成绩,在这一点上,该地区的学生、家长以及政府领导的利益是相同的。对于各地市县领导而言,高考的竞争是各地市县之间的竞争。如果能够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他们地区的考试成绩,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如果违法而得不到惩治,或者只有较低的风险,他们不惜违法。所以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各地市县的领导(包括党政、公安司法、教育行政)不是 绝对可以依靠 的力量。虽然必须要由他们去做很多组织工作,但是,必须予以严格的监督,包括省行政当局的监督和各地市县的相互监督。 像现在这样对于高考的监督,恐怕已经严格到了极致。但是,即使是这样严格监督之下,在什么地方略微出现一点松动,就仍然可能出大问题。从媒体上揭露出来的触目惊心的高考作弊情况可以看出这一点。人们可以把作弊的工具放在人们难以想象也难以启口的隐私部位,人们可以用武力攻击不让他们作弊的监考者。就是在这样不惜手段、不知廉耻、不计后果的作弊冲动的环境中, 高考成绩仍然被认为是当今中国最值得尊重的真实成绩,用这样的成绩对于学生学习情况所分出的等第基本上是可靠的。而如今这样严格的监督,应当归功于目前的高考管理模式,归功于各省教育厅的严格管理,是他们保证了高考成绩的基本真实。 我们来看一下,如果真的是全国统一考试,统一的试卷,统一的分数线,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如果这样做,就不是省内的竞争,而是省间的竞争,是山东人与河南人、上海人、北京人、辽宁人等等全国各省市之间的竞争。 既然是各省之间的竞争, 在竞争中, 各省的政府、教育行政当局、公安司法当局等等,其地位就相当于现在各省之中的地市县当局,成了不能完全相信的对象 。 而中央政府、国家教育部就必须担当起现在各省政府、各省教育厅的责任。既然是各省之间的竞争,各省教育厅也就不会像现在一样严格管理各地市县以维持各地市县之间的公平竞争。失去了各省当局的严格管理,各地市县将更加无所顾忌, 试问,国家教育部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直接管好全国那么多市县的高考秩序吗 ? 没有了在省一级指导下的严格管理, 即使有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能够控制得住人们那样疯狂的作弊欲望吗? 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大面积的作弊完全可以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那样的成绩将很难再是可靠的。那就根本谈不上公平二字了。 我们可以再强调一下这个原则: 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学校领导是不可靠的,在地市县与地市县之间的竞争中,地市县的领导是不可靠的,在省与省的竞争中,省的领导就是不可靠的。 所以, 把录取名额分到各省,由各省负责考试录取,不是什么人头脑一热想出来的。用一句文绉绉的语言:“势也!不得不然” 。 不但改革开放以来是名额分配到省,文革以前也这样,民国时期也是按省分名额,连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也不得不将中举名额分到各省。现在的问题, 是各省名额的分配可以也应当做一些调整,主要是部属高校特别是北大清华对各省的名额分配应当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分省录取是不能取消的。 中国教育已经被胡来过很多次,现在再也不能胡来了。左的观点,在任何时候都好像特别吸引人,不好反对。多少年来,对中国老百姓危害最大的就是极左。从19世纪末清政府的排外到20世纪60、70年代的所谓大民主造成的社会和文化浩劫,都是极左给中国老百姓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一百多年来的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防左, 尤其要提防那些打着平等旗号的民粹主义的极左做法 。 总而言之,在关于高考改革的各种方案之中,全国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是最不靠谱的危险的方案之一。 另外再说几句,可能有人会说,英语四六级考试不也是全国统一考试吗?与高考的影响相比,四六级完全是一个小儿科。作弊也是作弊机构与几个考生自己在小打小闹,也没有几个人真的去检查它的作弊到底有多严重,更重要的是:最有能量的家长基本上没有参与。而高考则不是这样,希望通过高考作弊而取胜的力量太大了, 在地方上,几乎全社会的力量都可以调动起来为作弊而努力 。所以,防止作弊的难度绝非与四六级这样的小儿科可以相比的。
个人分类: 教育|13425 次阅读|139 个评论
说“谎”(2)——从相信交15万元能上武大说起
热度 18 fdc1947 2015-5-27 08:32
说“谎”(2)——从相信交15万元能上武大说起 这几天,一则相信交上15万元就能够上武汉大学本科结果受了骗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20多个学生向骗子交了钱,结果只是在武大旁听了4年,并没有学籍。 显然,骗子们声称交了钱就能够上武汉大学的话是谎言,但是,还是有至少20多个家庭相信了这种谎言。 如今,类似于上述骗局的谎言不胜枚举,而上当受骗者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去年、前年、再前年,相信类似交钱就能够上大学、上军校最后受骗上当的新闻报道就屡见报端。 又如,放在银行里的成百上千万的存款“不翼而飞”了,结果办理存款的人根本不是银行工作人员。 再如,林林总总的电话诈骗,又是“公安局”又是“法院”的来电,把人搅得晕晕乎乎,老老实实地把几万几十万的款子汇给了骗子。 更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体贴入微的入户游说,那包治百病的仙丹良药把那些身缠疾病或想着长命百岁的老头老太太们弄得百爪挠心,不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换成那些假药就于心不甘。 如此等等。 让人受骗的谎话一般都似是而非 。 那拿钱就能够上大学这回事来说吧,过去确实有人就是交了钱就上了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的蔡荣生就是靠着这个发了大财而最后进了班房的。如今,我们国家腐败的干部也还不是一个两个,“他们能够乘着腐败的船占一点便宜,我为什么就不能够这样做?” 把钱放在银行里总是保险的,何况拿到了银行的存单?现在不是各个银行都有各自一定的自主权吗?利息高一些,他们可以把这些钱放更高利息的贷款。这些话,似乎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有人盗用你的个人信息干了坏事,公安局正在查此事,你必须证明你是清白的,我们正在保护你”。这样的话,咋一听也不是一定道理都没有。 “如今的医生都只为了赚钱,不顾病人的死活。而且那些个病大医院也不能够治愈,你看,某某人查出来癌症,花了多少钱,受了多少罪,最后还是死了。我们这里是古代的宫廷医方加上最新的发明,你又不用上医院,我们把药送上门来”。看病贵,有的医生推销不明的自费药借以生财,某些疾病的过度治疗,这些也都是目前存在的事实。 这些都是骗子所说谎话的似“是”之处。如果一点都不似“是”,那样的谎话就不容易被人相信了。 骗子们的谎话还必须有足够的诱惑力或威慑力,才能够诱人或逼人上当。 这是骗子们的谎言与一般人所说谎言的重要区别。 我们不妨把谎言分成两类:进攻性的谎言和防御性的谎言。 骗子们的谎言是进攻性的,它需要诱惑人们上当受骗,所以要有足够的诱惑力;有时候它需要威胁人们,迫使人们上当受骗,这样就需要有足够的威慑力;有时候它需要二者兼有,你听了他的,就会有“好处”,不然就会有灾祸。 防御性的谎言则往往为了使自己免处于某种不利的处境。例如,学生在家长或教师的追问或责问下往往说谎;下级在上级某些不合理的规定下,也常常弄虚作假。犯错误者或者罪犯为了逃避对他们的错误或罪行的追查而所说的谎言也常常是防御性的。 似是而非是两种谎言的共同特点,而诱惑性特别是威慑性则是进攻性谎言的特征。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相信似是而非的谎言呢? 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非分之想。有了非分之想,就容易轻信那些似是而非的谎言。 什么是非分之想? 就是自己的欲望超出了自己应当付出的努力 。“贪图便宜”大概是人们共有的品质,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不能说是一件坏事。有了这个品质才能够有发明、创造。但是,这个事情需要有一个底线,也就是对于上面所说最小的付出到底应当有多大有一个了解或估计。 如果超出了这个底线,这种欲望就成了贪欲,那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前些年,有人声称可以“水变油”,而我们的某些科学管理人员竟然相信了这些骗子,给他们投资,就是这些人不懂得能量守恒定律,不知道不能凭空制造能量这个底线。 那些相信交了15万元就可以上武大的人,也是本身的贪欲超出了底线。这底线就是高考的分数达不到武大的录取标准。在如今有省招办控制的情况下,分数线以下的学生要想录取是违反规定的。而有些人总是相信钱能通神,总是相信会有一些“能人”能够办常人所不能的事情。贪欲超过了底线,在这里就成了违法乱纪。 明明知道违法乱纪,他们还要去做,在这个意义上,那20多个上当受骗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说得不客气一点,他们的上当受骗也是咎由自取,甚至“罪有应得”。 这就像受贿行贿的两方面一样,行贿方同样是应当受到惩处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媒体舆论好像都在片面地同情这些拿钱出来的人,这是不应当的,是一种不正确的舆论。 类似这种因贪欲而受骗的人,一般还得到舆论的同情,但是这种可怜之人往往也有其可恨之处,那就是他们的非分之想。 总而言之,只要人们没有非分之想,骗子们似是而非的谎言无论多么“高明”也很难成功。 最后说几句题外之话,人们往往说那20多个上当受骗的学生“白白浪费”了四年的光阴,这实在也是大大的错话。即使在上当受骗的情况下,他们实际上可以少吃亏甚至可以占便宜的。如果他们在武大认真学习了四年,没有学籍、没有毕业证书是小问题,学到了知识才是占便宜的事情(虽然我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估计武大这四年的全部支出除以其毕业生的总数,当不会少于15万)。但是,看起来问题并不如此,武大方面说“ 据班干部回忆,这几人在大一下学期后就从未露面 ”。看来那些学生是否在武大很好地跟班上课旁听了,还是要打个问号的。如果只是在武大混了四年,没有很好的听课,那才真是“白白浪费了四年的光阴”,那才真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0450 次阅读|34 个评论
名教授学者们该有更多机会在电视上露脸
热度 6 shn2010 2014-6-14 22:51
高考又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填报志愿的环节。又是决定一批人的命运的时刻。遥想当初自己填报志愿,实在可笑之极,对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完全是一无所知,把填报志愿的指南书随便一翻,看到哪个学校分数差不多凑合能上,再看哪个专业听起来还不错就直接往上填了。当初还以为热能与动力工程是搞发动机的,后来才知道是烧锅炉的。我这种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态度后果就是现在的我现在一事无成,每天只能满腹牢骚、愤世嫉俗。 其实有不少人填报志愿时都是和我一样,在对各类学校各种专业的了解近乎为零、自己又没有特别强烈的爱好的情况下,只根据往年的分数线和自己的高考分数的比较,随随便便就填了的志愿,把自己的人生都草率地交给了上天。 如果你问一个高中生,中国有哪些很火的歌星影星球星,他可能是如数家珍一般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如果你问他国内有哪些大学、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想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他可能就茫然不知一头雾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获取信息(除了教材外的知识)的渠道基本就是电视和网络。一个人在信息量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呢?那些懂得能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的家庭还好点,能够通过网络对各类高校和专业有相应了解,而那些不能上网的家庭,就真的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天了。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 电视媒体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它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对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但是现在的电视银屏基本成为影视明星的专属。然而,他们中有多少人对这个社会价值观的传递起到了正面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影视界的造就了太多的暴发户推波助澜了整个社会的浮躁。 科学知识的传播力度远远没有歌曲影视作品等的传播速度快,学者的影响力也远远小于影视明星的影响力,这与电视媒体中学者教授露脸的远小于歌星影星是分不开的。 所以,应该让名教授名学者们有更多的在电视上露脸的机会,因为他们具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较为渊博的学识。应该让学者们在电视媒体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用自己的知识去影响大众,这既能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又能给这个社会传播正能量。 国家广电总局应该办一个这样的电视节目:各大学的校长、名教授、名学者上电视台去向高中生介绍学校的情况、学科专业情况、科学研究的进展,并传播社会的正能量,树立年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因为这样既能够为宣传起到宣传各大高校的水平的作用,又能起到宣传科学研究进展的作用,而学生(及家长)对各大高校及相关专业有了相应的了解,自然能够做出更加明智合理的选择了。 电视不应该仅仅是歌星影星的所在,更应该是有志之士传播思想的舞台,让他们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个人分类: 周末随笔|4095 次阅读|6 个评论
说说研究生招生那些事-如何突破行业研究所招生的困境
热度 1 ztrilibin 2014-4-27 12:32
一直以来,我们单位研究生招生复试都是在四月初进行的,而很多单位在三月底都定下来了,众所周知,目前研究生复试都是差额面试,如果我们在四月份进行复试的话,就意味着没有能录取的学生已经没有去其他地方的机会了,作为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很纠结的,因为这个事情和研究生部的老师讨论过多次,而且每年都存在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每年报考我们单位的研究生数量太少,过线考生更是少的可怜,别说不够差额,就连名额数量在某些年份中都不够,所以每年国家分数线出来之后,我们单位(共三个专业)都在等看是否有调剂的学生,至少我们并不愿意浪费名额,毕竟将来在科研中可以和更多年轻的同学们一起工作和讨论是件非常令人期待的事情,毕竟教学相长嘛! 那为什么总是报考人员这么少呢?这个因素就比较复杂了,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谈到他们为什么选择来这里读研究生,他们中第一志愿来的同学会说,“老师介绍,同学介绍,师兄师姐介绍,再有听考研攻略中说,这个研究所找人少,竞争激烈,所以很少有人报,一不小心我就来了 ”,调剂过来的学生会说,“第一志愿的分不够,百般无聊,看到我们研究所有调剂信息,然后就报名了,来了面试后,才发现这个地方不仅不歧视男女生同学,更不歧视调剂生,包括现在很多人在讨论的考研学校出来的学生 ,大家在一个平台上重新开始”,我只能笑笑不答,歧视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在歧视自己。不论困难如何,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研究生在实验室经过三年的训练,多数同学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尽管他们不是来自985,不是211,毕业时他们的成绩丝毫不差于重点院校的硕士毕业生,在这里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工作,更重要实践性更强,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也不是能够就业这么简单,而是基本上使学生成为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工程师 ,当然用人单位也有别的需求,学生也能够比较从容的适应,从毕业学生的工作情况上来讲,他们目前的状态绝大多数是令人乐观的。 针对招生中存在的时间晚,另外我们很难找到学生的困境,几年前就和研究生部商议我们主动出击,到和我们专业相关的学校去做宣传,让同学们能了解我们研究所,并有信心的报考,同时增加免试研究生的推荐力度等等这些措施。 非常不错,我们马上能够成行第一站,经研究生部老师联系,北京化工大学接受我们这种形式的推介,我们将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和同学们聊 聊聊我们招生的政策,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关注我们研究所。 这次我们研究生部拿出的具体措施是,在每年暑假,开展大学生夏令营,让同学们实地的来到我们实验室感受我们的科研与学术氛围,同时在今年接受有免试资格的同学将来到我们这里做研究生,再有就是我和研究生部的老师今年重点选择2所专业相关度高的高校去推介,希望能够有同学们报考我们的研究生,希望这些努力能够改善我们招生状况。 就在我们出发前(我们将在明天出发到第一站),我们的相关政策也在我们研究所主页上发布了,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和老师,可以关注一下。 话说过来,就算是将来不愿意来这里学习的话,也是可以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备受争议的烟草科研”都在忙活些什么东东! 写到最后,我怎么有做广告之嫌,我自己都有这个感觉 郑州烟草研究院2014年大学生夏令营邀请函 http://www.ztri.com.cn/ggl/2014/04/155194.shtml
4342 次阅读|1 个评论
画乌龟招学生怎么样?
wonsure 2014-3-28 22:59
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是按计划招生的,什么计划呢?就是每年招多少人。 这种做法存在一个问题,也就是考试结果还不知道呢,录取人数已经定好了。 不论考得怎么样,招生人数不能变,那什么变呢?分数线! 60分万岁不管用了,底线没有了。如一些研究生考试科目,分数线划到30来分。30来分是个什么概念? 如何保证质量呢?如果以后大家都不学,考试时随便画几个乌龟,是不是也会根据画乌龟的情况,录取足够的人数呢?以后这些人出去,是不是照样能够竞争到关键岗位呢? 国内类似的事情很多。 比如高校之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不是学校再差,每年也要照顾几个晋升教授的指标呢? 参加国际会议同行聊天,国外的大牛是Assistant Professor,中国随便一个就是Full Professor,吓得老外只敢称中国的教师为Doctor,不敢称Professor了。 没有底线,还有规则吗?
2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专硕分数远高于学术研究生分数线说起
热度 2 ymchenhhu 2013-4-3 12:32
今天学校公布了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分数线,不出所料的,专业硕士分数线380,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型硕士分数线370,创造了专硕分数线首次超越学术型分数线的先例! 专业硕士,是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要决策,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工程背景的硕士研究生,类似于全日制的工程硕士。近年来,国家增加了专业硕士的培养指标,报考人员剧增,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是,“时间少,不查重,不发表,工作好”。因此今年报考专业硕士的人员非常多,从分数线上就能体现出来。 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学习,一年实习,真正留给做研究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上论文要求低,教师期望低,所以从科研的角度看,硕导一般不大喜欢带专业硕士的。但是目前很多非常优秀的本科生不去报考学术硕士,而转投专业硕士,某种层面讲,也埋没了大量科研人才(或者潜在的科研人才),这无益于学术发展和高校科研的进步。 木已成舟,只能这样,可惜的是,专业硕士的分数线“虚高”,造成了大量上了国家线的考生选择调剂甚至无处可调,上不了学,只能来年再考。 就说这些了。
个人分类: 师生感悟|4552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3全国考研复试分数线
热度 3 outcrop 2013-3-26 12:19
2013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学位类) 学科门类(专业)名称 A类考生* B类考生* 备 注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哲学 280 ↓ 38 57 270 ↓ 35 ↓ 53 ↓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工学照顾专业:力学 、冶金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水利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农业工程 。 *中医类照顾专业: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①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②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经济学 340 ↓ 49 ↓ 74 ↓ 330 ↓ 46 ↓ 69 ↓ 法学 315 42 63 305 39 59 教育学(不含体育学) 310 ↑ 40 120 300 ↑ 37 111 文学 350 ↑ 54 ↑ 81 ↑ 340 ↑ 51 ↑ 77 ↑ 历史学 295 ↑ 40 ↑ 120 ↑ 285 ↑ 37 ↑ 111 ↑ 理学 290 39 ↑ 59 ↑ 280 36 ↑ 54 ↑ 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 295 ↑ 40 ↑ 60 ↑ 285 ↑ 37 ↑ 56 ↑ 农学 255 33 50 245 30 45 医学(不含中医类照顾专业) 290 ↓ 38 114 280 ↓ 35 105 军事学 295 ↓ 40 ↓ 60 ↓ 285 ↓ 37 ↓ 56 ↓ 管理学 345 ↑ 51 ↑ 77 ↑ 335 ↑ 48 ↑ 72 ↑ 艺术学 320 ↑ 34 51 310 ↑ 31 47 体育学 265 34 102 255 31 93 工学照顾专业* 280 ↑ 37 56 270 ↑ 34 51 中医类照顾专业* 275 ↑ 36 ↑ 108 ↑ 265 ↑ 33 ↑ 99 ↑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 245 ↑ 30 45 245 ↑ 30 45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45分。 ↑ 来自:http://edu.qq.com/a/20130326/000256.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66 次阅读|6 个评论
这次愤青冒充北大博士之名来造谣
热度 27 nqed 2013-3-12 20:59
近日,网上热传着一封所谓“北大博士写给女儿的信-—爸爸是个无能的人”,科学网上也有博主转载。其中有一句是:“ 同样的分数,在北京可以上北大、清华,而在外地,只能勉强上一个最差的本科,甚至连本科学校都上不了 ”。 愤青的新招是假借中外名人的名义来造谣,“北大博士”也该算能吸引眼球的名人了吧!但是对北大清华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敢造出这么低级的谣言,何况北大的毕业生绝不会如此忘恩负义,造谣污蔑母校,所以可以肯定原作者就是一个愤青。 有关数据在网上都可以查到。 今年清华大学在高考中共录取北京考生295人,其中理工类考生268人,分数线为 656 分,文史类考生27人,分数线为 619 分。   北大理科分数线为 654 分,文科分数线 615 分,文科录取106人,理科录取188人。两校共计录取文科133人,理科456人。 据某位中学校长分析,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北京考生分别在北京文科前220名和理科前650名之内。 在总分为750分(和北京相同)的各省市中,以广东省的第一批次(一本?)录取分数线最高,文科589分,理科585分。在所有在广东招生的学校中,理科第一批次的投档线超过654分的只有8所学校,包括北大清华。可以肯定,在北京能进北大清华的,在其它省市考上39所985高校之一也有100%的把握。 为什么这么低级的谣言在科学网上也有市场?
4221 次阅读|109 个评论
[转载]转-重庆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
gbl066 2013-3-8 15:18
分数线出来了,见下表。 祝大家复试一切顺利!金榜题名! ======================================================= 重庆大学 201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 学科门类 总分 满分 =100 分 满分 100 分 哲学类 315 45 85 经济类 340 50 85 法学类 320 45 85 教育学 320 50 180 心理学 325 45 180 体育学 305 40 170 文学类 (不含 ) 330 45 80 外国语 350 50 80 理学类 315 40 85 工学类 (不含 、照顾专业) 316 40 7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10 45 75 照顾专业 290 40 75 医学类 320 45 180 管理学 340 45 80 艺术类 330 40 90 金融硕士 290 40 80 应用统计硕士 290 40 85 法律硕士 300 40 75 社会工作硕士 300 40 75 体育硕士 295 40 170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330 45 85 翻译硕士 290 40 75 新闻传播硕士 330 45 85 建筑学硕士 290 40 75 工程硕士 290 40 75 城市规划硕士 290 40 75 风景园林硕士 290 40 75 管理类硕士 155 40 85 艺术硕士 285 40 75 参加全国统考,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 报考学科总分下降 10 分,单科成绩不变。 说明: 1 、 * 照顾专业 (一级学科):力学 、冶金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2 、强军计划考生: 总分不低于 260 分,政治、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35 分,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单科成绩不低于 70 分; 单独考试考生: 总分不低于 300 分,政治、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35 分,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单科成绩不低于 85 分;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 总分不低于 240 分,单科成绩不低于 35 分; 3 、复式时间安排: 我校复式安排在 2013 年 3 月 20 日 --3 月30 日 期间进行,请考生密切关注本网站和各学院相关信息,我校不再以其它方式通知上线考生,以本网络通知为准。 重庆大学研究生招办网址( http://graduate.cqu.edu.cn/zsweb ) 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 O 一三年三月八日 转自: http://graduate.cqu.edu.cn/zsweb/view.do?newsinfoid=39419
1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招生的分数线是怎么来的?
热度 4 uvard 2012-6-13 20:40
大学,上大学,上好大学 好大学,能够给教学提供一流硬件和一流软件,能够营造氛围、沉淀文化、 培养一流的战略性人才,理论性人才,实用性人才。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 真正好大学招生时,应该不是以分数为主。看看品德、智商、意志力、勤 奋、 ......,这些具备其一即可。 小举一例,《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大侠学 武之前, 曾经很笨拙的,如果给他打分,估计分数不高,但是他有好师傅,加上 他自己很 努力,终成高手。 学生择校时,先打听清楚,找到真的好大学,首先要有充足先进的硬件, 要 能 满足学习、科研、生活,同时,特别是要有好人文,好氛围,好教授,好 管理。 名校,高分儿校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当学生毕业时,那些没有达到优秀的学生扪心自问,确实是因为自己智商 不 够, 并且确实是自己努力不够,而不是学校、老师、条件等因素造成的,这样 的学 校 就算选对了,这样的教育就算成功了。
个人分类: 生活杂文|38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对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困惑
热度 31 gabbro 2012-4-2 15:28
今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而复试分数线创历史新低,这是否表明,今年研究生考试成绩普遍不高?或者是教育部再一次准备扩招? 无论哪种情况,都暗含当今高等教育质量大滑坡。 继续扩招研究生也许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但研究生就业更难,三年以后怎么办?也许这有点杞人忧天,因为这根本不是现在领导考虑的事。 从考研成绩公布以来,我陆续收到超过50名考生发来的邮件,申请调剂。涵盖的专业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数学、化学、物理,甚至有经济学和文学。 感谢这些给我发邮件申请调剂的考生。虽然我不能满足绝大部分考生的愿望,毕竟我只有一个招生名额。但我在收到邮件后,根据情况,及时回复了每一封邮件,并且明确给出了具体建议,对感觉不错的考生,推荐给了别的导师,并且建议联系相关单位(给出了具体的单位),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多数考生的考研成绩远高于教育部公布的A类地区理工科分数线,大部分成绩在310以上(部分考生成绩在340以上,英语在60以上,数学在110以上),单科也在50(100分)或80(150分)以上,报考单位多是中科院或名气比较大的大学,考生来源除了专业相近的地质大学、吉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石油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地质、地球物理专业外,有大量地方师范院校的考生,而且成绩都不错。 他们申请调剂,说明他们报考的单位有比他们更好的考生或更高的分数。由此推断,过线的考生远多于实际录取人数。 这就对分数线产生了疑惑? 今年的考研大军中,90后正式登上了舞台。从收到的邮件看,都是个性十足。90%的邮件是用QQ邮箱发的,而且邮件就是QQ网名(一个比一个名字奇特)。刚开始以为是垃圾邮件,有时候会被邮件系统直接当做垃圾邮件处理。从邮件内容看,都说自己对我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感兴趣,可是看看考生的资料,我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哪个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怕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全才而飘起来)。也怀疑是不是招生简章和调剂信息中没有说清楚我的专业与对考生专业的要求。 考生急于找导师参加复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为了读研而调剂,绝非明智之举。申请调剂参加复试的成功率很低,即使调剂成功,复试也多数被淘汰,成为别人的分母。就算被录取了,由于对专业的偏差,读研期间学生、老师都辛苦不说,三年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反正我每年为研究生毕业找工作头疼。 希望所有想调剂读研的同学都能成功,希望每位导师都能招到满意的学生。
11210 次阅读|71 个评论
2012年全国硕研初试基本要求基本同2011年
dzh65 2012-3-30 18:11
今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全面展开。 同去年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相比,从工学学科看,今年的A类分数线同去年的B类,今年的B类分数线同去年的C类。 今年的英语分数线是大家最关注的点,由于英语试题泄题,因此并没有因为英语成绩考得高而比去年提高,似乎同去年差不多。
2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汇编】关于考研的科学网博文
热度 4 entomology 2012-3-21 11:25
【按】现在工作不好找,考研成了很多学生的选择,但他们总是有很多的疑惑,比如,考研与否?考什么专业和学校?如何联系导师?如何调剂?等等。科学网上许多牛人提供了较多的真知灼见,现汇总如下: ❀ 综合指南和考前准备 致考研的 同 学 读研究生与购买债券股票 我需要什么样的研究生 夜话考研的“功利性” ❀ 导师--影响你学术生涯的人 准硕士生,选导师你看中的真是学术水平吗? 在科学院两年没招 到 硕士生了! 研究生与导师—— 子弟与父兄,雇工与雇主,盗贼与仇雔 细数国内无良研究生导师十大骗术 做合格的学术导师,真得很难:也谈师生和谐共处 带研究生的酸甜苦辣 ❀ 套磁--礼貌地秀出你自己 找研究生导师套磁须知 硕士生联系导师侧面观 复试在即话“ 套磁” 这些考研生的Email 如何回? ❀ 分数线--前进的分水岭 英语差两分 为什么湖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比北大清华还要高? 今年考研泄题【很严重】 为报考我的一个学生惋惜 高校重拳:临时调整复试安排 对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困惑 ❀ 调剂--珍惜你的再抉择机会 考生对考研调剂存在认知上的四大误区 复试 有 准备,调剂需谨慎 送给所有需要考研调剂的同学 ❀ 面试--有时候比笔试更重要 研究生面试:试“ 面” 还是试“ 心” ? 研究生招生面试,考生不需要技巧 研究生复试 三问三不知,为了考研而学习的学生 ❀ 考上研究生以后 旧文重贴---- 硕士生培养那点事儿 在读研究生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研究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如何革除研究生的浮躁? 研究生当有人生规划 对研究生三年的回顾 和研究生们分享一些实验室小经验 p.s.仓促成文,缺漏很多,持续更新ing。也请大家看到好文多多推荐,谢谢! p.s. 初成硕导,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但有了土地,总会有收获的。开春了,翻翻土吧。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657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数线:寒门学子80分,富家子弟40分
热度 3 lin602 2011-8-11 22:21
近期网上讨论很多的话题其中之一是寒门学子与富家子弟的教育公平问题。寒门学子要不要上大学?上大学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有没有发展前途与取得成就?等等。其中一些博主的观点是相反与对立的。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与有争论的话题。穷人的孩子有没有出头之日?能不能走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是的,穷人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不好的教育环境,家庭经济也不好,考大学也不占优势,大学毕业后也未必找到好的工作,由于资源少,今后生活与发展比起富家权贵子弟要艰难得多,成功的概率要低得多。 但是,任何时代,都会有少量的寒门子弟创造了辉煌,或者走出了比一般富家子弟要好的路。 我的感觉,如果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同一张考卷,穷人的孩子要80分才及格,而富家权贵子弟及格分只要40分。 公平吗?肯定不公平!寒门子弟有没有出头之日吗?有!不过,要付出比富家子弟双倍甚至几倍的努力。因为他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寒门子弟肯定不如富家子弟?不一定,如果寒门子弟考90分,而富家子弟考30分(例红楼梦中的薛大傻子),那你就超过他了。特别优秀的寒门子弟如果再拿了附加分,那你就更厉害了。 寒门学子因此要付出自己更多的努力,要吃更多的苦。这种努力不但完全是学习,也包括他的为人,当然还要有运气。 现在在高校,拿科研项目,的确有权有势的人拿得多。但普通教师也能够拿到一些科研项目。不过,因为没有关系,你的科研要做得非常好,申请书也写得非常好,高质量的文章多,得到同行们的认可,还是能够得到课题资助的。但是你付出的时间精力比‘他们’要多得多。因为你的及格分是80,他们的及格分是40。 努力吧,无权无势的学者,最好不抱怨努力‘干’,或者抱怨后尽快摆脱这种不好的情绪,做个好‘答卷’,让自己的‘分数’位于‘分数线’上,让‘他们’觉得,不给你项目经费他们拿经费有点‘烫手’。 也许你认为这是美丽的童话,不可能存在与实现。不过我明确回答,这种例子是有的,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3850 次阅读|4 个评论
抢来的女人后来都从了
热度 9 SoSoliton 2011-7-26 11:21
2011 年全国重点大学(一本)的高考招生已尘埃落定了。最近两天,新华网和《科学时报》都对高校“招生乱象”作了总结。 7 月 24 日,新华网发表文章《 高招“暗战”勾心斗角,“预录取”成潜规则 》,介绍复旦大学招生老师冯玮教授近一个月来关于高校招生“暗战”言论的“总结陈词”; 7 月 26 日,《科学时报》发表文章《 高校“招生乱象”背后的现实与出路 》,文章的编者按:如果说高考是千万考生“群雄逐鹿的杀场”,那么高考招生则已成为高校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今年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名校之间生源竞争之激烈越发浮出水面,“掐尖大战”、“放鸽子门”、“口水仗”……诸多“事件”引发舆论特别关注。 之前的 7 月 13 日,本博主发表博文《 分数线是大学的面子 》,我说, 中国人最讲面子,为着面子问题,打得头破血流也是在所不惜的。尽管在打得头破血流的同时其实又失去了面子,那也要打,因为这时候那口气又很重要了,中国人还信奉“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为着分数线这块面子,各大学在分数线公布之前都做足了功课,用暗潮涌动来形容恐怕是一点都不过份的。都做了什么样的功课,大家都懂的;不管涌动了什么样的暗潮,大家也都能理解。死要面子活受罪,大学也心甘情愿。 新华网和《科学时报》的两篇文章列举了“掐尖大战”、“放鸽子门”、“口水仗”、“预录取”等众多“招生乱象”,正是本博主所说的“ 暗潮涌动” ,它们反过来都印证了本博主的“面子”观点:高招乱象,面子作祟。 “面子”往高尚的方向说,是“荣誉”。“毋庸置疑,在‘生源争夺战’中,所有人都在‘为母校的荣誉而战’!”用“荣誉”替代“面子”,更说明了“面子”的重要性,“面子”是目的,“荣誉”是幌子,为着说不出口的“面子”,不得已要打着高尚的“荣誉”旗号,行见不得人的苟且之事。 拚命争“面子”,其实是底气或“里子”不足的表现,也充分反映出把“里子”做足的艰巨性。做足“里子”,最终也是为了挣够“面子”;既然如此,直接争“面子”,远比拚命做“里子”立竿见影得多!君不见诸多高校领导逢人尤其是逢上级领导就夸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又创历史新高,比XX大学高出多少分,招到的最高分是多少多少,其得意洋洋之相,足显高考录取分数线对一所高校面子的重要程度。 高校拚命争分数线这个“面子”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水平高、“里子”足,才能争取到优质生源;分数线高,说明生源好,反过来足以说明学校办学水平高。这个逻辑总体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关键是正如 熊丙奇先生所说,“大学不能靠‘忽悠’抢生源”。 据说吉尔吉斯斯坦以前有一个习俗:抢婚。虽然这种习俗早在 1927 年就被认定是违法的了,但由于 抢来的女人后来都从了,所以“违法”也变成了“正当”。“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在现代的吉尔吉斯斯坦,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是这样结婚的。”可以想见,在今后的中国,绝大部分大学生将是被抢进大学的。 大凡高人,不动声色,趋之若鹜。 内 地高校什么时候如果有了香港高校那样的从容淡定,方显英雄本色了。 博文写完了,正为要把它归为科学博客网的哪一类或哪个栏目发愁,突然联想到相关报道中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的话“招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于是决定把它归类为“教学心得”。
个人分类: 管点闲事|8421 次阅读|8 个评论
高考录取与高校转型
热度 2 lxchencn 2011-7-15 17:29
近日高考录取正酣,分数线、高考状元、弃清北转港大、参加高考人数、独立学院等等词汇都在无时不刻刺激人们的眼球,上世纪70-80年代高考录取率很低,那时候叫挤独木桥,考上大学就进了象牙塔,大家的期望就是提高录取率能够进入大学读书;到了90年代末,大学扩招,录取率逐年提高,进大学不再是很困难的事了,大家的期望变成了能够进入名牌大学就读,尽管满足了容易进大学读书的当初的愿望,但似乎对大学的期待更高了,现在不再是挤高考独木桥,而是挤名校独木桥了;参加高考人数下降和高校录取率提高的剪刀压力使得高校到了第三次转型的时候了。恢复高考,高校进入精英教育时代;高校扩招,高校进入大众教育时代;高校普招,将带领我们进入国民素质教育时代!高校不再是只有少数人受教育的地方,也不再只是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地方,新时代赋予大学的使命应该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大学的录取也不应该再唯分数论英雄,低一分变狗熊,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录取高分的地方,而应该是不放弃人人应该受到良好教育的地方,大学就是一个国民文明素质提高的地方。只有抛弃欲望,抛弃名利,大学才有可能成为人们敬仰的大学,世界荣誉的大学,中国高校转型任重道远!
31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数线是大学的面子
热度 3 SoSoliton 2011-7-13 10:52
前段时间围观了复旦、交大两所德比名校 “ 抢生源 ” 的口水仗。早上又仔细查看了刚刚公布的湖南省本科一批投档分数线。多年的观察,感觉 分数线对考生很重要,对大学也很重要,可以说分数线是大学的面子。 中国人最讲面子,为着面子问题,打得头破血流也是在所不惜的。尽管在打得头破血流的同时其实又失去了面子,那也要打,因为这时候那口气又很重要了,中国人还信奉“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为 面子问题争得最厉害的当属与身边人争,与棋逢对手争。所以,如果说分数线是大学的面子,那么诸位若要围观精彩的面子大战,那就请看诸如国际米兰和 AC 米兰足球队的德比之战。在中国,这类德比高校典型的有:北京的北大和清华、上海的复旦和交大 、天津的南开和天津大学 、武汉的武大和华中科大、长沙的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等等。 为着分数线这块面子,各大学在分数线公布之前都做足了功课,用暗潮涌动来形容恐怕是一点都不过份的。都做了什么样的功课,大家都懂的;不管涌动了什么样的暗潮,大家也都能理解。死要面子活受罪,大学也心甘情愿。据说几年前长沙的德比之一为着在分数线上超过对方,临时决定少招了 500 名,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将 典型的德比高校在湖南的分数线(总分 750 )照录于此,供各位慢慢研究。 德比高校的分数线可以说是差之毫厘,但在大学看来,那是失之千里喽。明年无论如何要想方设法将失去的面子挣回来! 后记:2011年7月24日,新华网发表文章《高招“暗战”勾心斗角,“预录取”成潜规则》,2011年7月26日,【科学时报】发表文章《高校“招生乱象”背后的现实与出路》,两篇文章都介绍了今年的高校“招生乱象”,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本博主的观点:“分数线是大学的面子”。 高招乱象,面子作祟 。 部分德比高校湖南省 2011 年投档分数线 科类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投档线 语文 数学 外语 文史类 1101 北京大学 660 125 135 142 文史类 1102 清华大学 663 132 134 141 理工类 1101 北京大学 684 124 137 139 理工类 1102 清华大学 685 117 131 143 文史类 3101 复旦大学 646 122 126 127 文史类 3102 上海交通大学 619 119 122 136 理工类 3101 复旦大学 673 128 129 140 理工类 3102 上海交通大学 672 112 130 139 文史类 1201 南开大学 629 104 143 127 理工类 1201 南开大学 649 119 122 138 理工类 1202 天津大学 634 114 116 140 文史类 4201 武汉大学 623 120 131 138 文史类 4202 华中科技大学 606 128 121 137 理工类 4201 武汉大学 633 116 132 135 理工类 4202 华中科技大学 630 123 124 139 文史类 4301 湖南大学 615 118 115 124 文史类 4302 中南大学 612 107 118 137 理工类 4301 湖南大学 619 114 114 144 理工类 4302 中南大学 620 113 122 137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5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在职考博,期待调剂个合适的导师
热度 1 ybulin 2011-4-16 13:46
在职考博,利弊兼有,关键还是看心态 我考的是土壤学,英语58分,专业课都上线了, 中科院考博分数线还没公布,按照往年的分数,应该可以上线了, 导师的硕士生考博,把我挤掉了,等待调剂,期待能够调到一个合适的导师,祈福!
个人分类: 生活感受|3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出来了
tarimriver 2011-3-29 09:55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 学科门类(专业)名称 A类考生* B类考生* C类考生* 备 注 总分 单科 (满分=100分) 单科 (满分100分) 总分 单科 (满分=100分) 单科 (满分100分) 总分 单科 (满分=100分) 单科 (满分100分) 哲学 295 40 60 285 38 57 275 35 53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 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工学照顾专业(一级学科):力学、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①报考地处二、三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②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经济学 350 55 83 340 53 80 330 50 75 法学 325 45 68 315 43 65 305 40 60 教育学(不含体育学) 305 40 120 295 38 114 285 35 105 文学(不含艺术学) 355 55 83 345 53 80 335 50 75 历史学 295 40 120 285 38 114 275 35 105 理学 295 40 60 285 38 57 275 35 53 工学(不含照顾专业) 300 40 60 290 38 57 280 35 53 农学 260 35 53 250 33 50 240 30 45 医学(不含中医学) 300 40 120 290 38 114 280 35 105 军事学 310 45 68 300 43 65 290 40 60 管理学 350 55 83 340 53 80 330 50 75 体育学 270 35 105 260 33 99 250 30 90 艺术学 320 35 53 310 33 50 300 30 45 中医学 270 35 105 260 33 99 250 30 90 工学照顾专业(一级学科)* 280 40 60 270 38 57 260 35 53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 240 30 45 240 30 45 240 30 45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40分。
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年全国各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排行
longfo 2010-7-1 18:17
个人分类: 伯乐论|2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研和分数线
liuxiaod 2010-3-17 08:20
看了这篇报道《 多所高校陆续公布考研复试分数线 》,想起考研也是中国特色之一。曾听过一个美国教授说,他招学生,只需要学过微积分就行了,关键是招来的学生必须是热爱本专业的。美国学生的本科专业都比较杂,如果参加中国的专业考试,肯定都不灵。我见过本科专业是文学和历史的学生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的,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参加考试,按分数择优录取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果真是吗?我认为只要大学本科平均成绩85分就可以了,关键是导师要与学生面谈,通过面谈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爱好,和兴趣点,以及是否和自己合得来,这些是考试考不出来的。 另外中国的高考没有面试,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下次再谈。
个人分类: 教育|1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