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西方文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鱼、渔之道
BaoHaifei 2010-7-22 12:38
鱼、渔之道 鲍海飞 2010-7-22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其意义很好理解。看看一个加拿大诗人是如何诠释的。 Fish Dishs Shahriar Shahriari, Vancouver, Canada, April 2, 1998, Give a man a fish to make a dish And you will feed him for a day But teach a man how to fish And help keep his hunger away. 授人以鱼 ,一日无饥; 授人以渔 ,饥饿远离。 这条鱼应该不小,否则一天是不够吃的。 这首诗的意义很明显,是要每个人都努力工作生活,不能只等待鱼儿自己来,要学会生存的本领。不仅要学会抓住一条鱼的方法,还要学会抓住很多鱼的方法;不仅要学会抓住一种鱼,还要学会抓多种类的鱼。这样,也许一生会好些。 不过,我觉得下面的译法也许更好些。 授人以鱼 ,一日足矣; 授人以渔 ,一生足矣。 这首诗很短小,从作者写作的时间上看,是在 98年。如果不是作者了解中国文化,从中获得的灵感,那么就是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过,我依然坚信中西方文化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个人分类: 英诗译|3890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类的神话和劫难-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共性
BaoHaifei 2010-3-17 12:39
人类的神话和劫难 -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共性 鲍海飞  2010-3-17 千百年来,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都对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来源充满了好奇,并不断地探寻。因此,不同地域的人们也都在探寻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别人又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 2012》也许不是一个简单的预言,而且应该是从远古到今天以至于未来,人类都曾经经历过、正在经历的或者将要经历的过程和劫难,只不过劫难表现的形似有一些差别而已。 故而,中西方文化应该存在着相同或者类似的文化的同源性。 而这种共性似乎应该能够从两个方面可以探寻出个究竟:第一是神话,第二是灾难或者劫难。 说说神话。神话同人类的幻想和传说有关系。西方的《圣经创世纪》是这样描述的,天主造就了一男一女,男的是亚当,女的叫夏娃。亚当是用地上的尘土造的,夏娃则是天主取亚当身上的肋骨做的。二人住在伊甸园中,后来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哄诱,偷食了知善恶树所结的果,二人遂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成为人类的袓先,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就是西方人类的起源了。《古兰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从地缘上看,西方国家,以典型的英国为例,我们最熟悉的岛屿国家,因此认为人类从天而降,故而张口就是 ,Oh, my God,我的上帝!由此可见一斑。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无可奈何的时候,只能抬头求青天了! 中国古代关于造人的神话很多,最流行的就是抟土造人。 女娲根据自己与混沌天神的形象,用黄土捏出了泥娃娃,并将天地的灵气混和在这坯黄土之上,泥人就立刻充满了活力和灵气,后来又用一根长长的野藤,用她的神通将野藤伸入到泥潭中,不停地一抽一甩,无数的泥点被甩了起来,而这些泥点一落地,立刻造就了无数的小人,通过这个方法,女娲很快便造出了神州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 从这两个故事就知道,大地之土造就了人。 再说劫难。造人离不开土,那么人就更离不了空气和水了,空气不可见。由此,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水了,人们最离不开的就是水,肯定与水有关系,水利万物又能伤万物。离人类最近的、最可怕的劫难当然属于水了。 西方最著名的不过是诺亚方舟了 ( Noah's Ark),事件发生 在创世纪时代,距离今天大约6000多年,从据说找到的那一块诺亚方舟的木头推测, 诺亚方舟停靠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腊山边。那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天连续多日降暴雨,神灵告诉诺亚造船并带一对一对的众生灵来躲避灾难 。 中国古代的历史,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应该是一个真实的纪录。那个时候,洪水就可能泛滥成灾。而且在更为远古一些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发生过这样的灾难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更为有意思的是,学者王号的一篇文章说到 ( 闻一多: 伏羲、女娲即葫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627 ) , 中国近代学者论证了:混沌和葫芦音义相通,所以葫芦可以像征道。而且文中继续说据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考证认为,伏羲女娲皆为刳瓠的词源关系,证明伏羲、女娲即葫芦(闻一多《伏羲考》,载《闻一多全集》第一卷。)最重要的是民间还留传着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大洪水来临之际,躲进大葫芦,洪水过后,结亲繁衍人类的传说。 看了这段记载后,我立时就有了一丝感觉,难道我们世代的祖先,在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的伏羲时代和西方流传的诺亚方舟事件的时代是否应该有什么联系? 人物:诺亚等,伏羲等。 事件:都曾经发生过大洪水。 时间:诺亚方舟大概在 6000多年前,伏羲时代至少在5千年之前(?)。 地点: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大陆,因此离我们的祖先栖居地应该不算太远。 工具:躲避灾难的工具一个是船,一个是葫芦,不过二者应该大同小异。 论述:如果真是这样,诺亚方舟大概在 6000多年前,伏羲时代至少在5千年之前(?),那么在这两个事件之间就有1000年的跨度。不知道人类洪水大泛滥的周期是不是1000年左右?如果没有这个时间跨度,那么就应该是在同一次劫难了?那就有趣了。 推论:我们中方和西方就有可能是同一个祖先了,只不过语言符号不同,发音可能还相同那,伏羲也就可能是诺亚?或者,中方和西方在那个时候,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两个不同的祖先通过飞鸽传信互相告知,并且都在同时忙活着造船? 看来,中西方远古的历史都没有离开土 和水,不知道在金、木、火上有什么共性没有? 不过,话归正题,中西方文化在早期也许没有太大的差异,也许只是近代逐渐才发生了较大的差异性,其中的诸多变化和演变也许是一个更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个人分类: 随想|7961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