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拆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漫谈大学学习
热度 4 boxcar 2012-9-12 06:15
去年深秋,曾经应两个年轻教师之邀,给大学一年级新生作过一个报告,当时的题目是《大学之大——漫谈大学生涯》。最近,自己又去当物理类(学物理确实挺累的)新生的班级导师(就是以前所说的班主任)了,也想等军训结束后再给自己带的那班学生也搞一次类似的报告。刚才把去年演讲提纲的一部分草稿调了出来,发现这个带有浓重的“喆学”色彩的提纲里,每一句话几乎都可拿出来作为一篇博文的标题,就突发奇想,打算写一系列关于大学学习的博文: • “ 大学 ” —— “ 一人学 ” ?,谈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 笔记 ——U 盘有忧, iX 中无我 • 勤于思考 —— 为啥要有那么多的思考题? • 习题 —— 做 “ 刁一点儿 ” 的题 • 实验 —— 光说不练,不叫本事! • 复习 —— 记忆也有 “ 半衰期 ” • 考试 —— 能烤出来神马? • 知识 —— 仅仅 “ 知 ” 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 “ 识 ” • “ 问题 ”—— 带你到达 “ 门口 ” 欢迎关注。
个人分类: 教育|3707 次阅读|12 个评论
略议科学院
热度 13 boxcar 2011-5-23 08:15
看到科学网的众博主都在写受邀写征文议论科学院,围观了几天,受益匪浅。虽然没收到邀请,也自知和科学院没多少缘分,还是按捺不住想凑热闹的激动心情,决定写篇短文,议论一下科学院。不过,由于我一没在科学院学习过,二没在科学院工作过,三没有和科学院有太密切的往来,本质上是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观察和思考的角度非常有限,写不出有深度的博文,硬着头皮去写,只好弄一篇杂谈博文出来娱乐一下大家。娱乐的方法非常老套,还是本人拿手的两招——“拆字”和“撷英”(已经厌倦了吕氏拆字撷英的读者到此可以打住)。 科学院,顾名思义,自然不是别的神马院,而是搞科学的院。其实,关于“科学”的拆字和撷英,去年我已经玩过了【 1 】,现在如果再写,也超不过当时的水平,所以今天专心说说“院”字。 院的常规涵义,大家都懂的,不用我多说。科学院建立之初,是不是四合院、具体在啥地址和有多大规模,大家去科学院的院史资料中寻找。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后来科学院进的人员多了(我在决定读研的时候也差点混进科学院的某所),机构设置大了广了,一个院子肯定是不够用,发展到今天,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其分支机构或实验点,所以这个“院”毫无疑问是全国最大的“院子”。 院子里的人,行政地位高的有院长,学术地位高的叫院士,记得有次一个本科生为了找工作不大认真做毕业论文,导师问他这么混下去将来想干啥,他说我要到 XX 物理研究所去做研究员,我旁听围观,差点笑喷。现在想想,我当年咋就那么没志气,要保研的时候没说出想去“中国科学院”做个“院士”这样的豪言壮语出来?所以,日前公布的院士候选人名单中没我的名字,将来估计也不会有。 “院”是“耳刀”和“完”俩字组合而成的,“科学院”就是“科学耳(刀)完”,我宁愿围绕着这几个发音去撷英。因为,由此遐想,大宝宝同学《玩进科学院》,就很有道理。不过,大宝宝玩着进了科学院,进了科学院之后还让不让玩,好不好玩,玩得好玩不好,可能需要期待他在续篇《在科学院中玩》(如果他老兄继续写的话)中去论证了。事实求是地说,“科学”如果只用“耳”朵(还是个“软耳朵”)听,无论是只听领导的还是只听学术界大牛的,不用脑袋想,不动手去做,都肯定是不行的,结果肯定“完完”,所以 “科学院”这仨字儿,就时刻提醒大家只会听和学是不行的,必须要做东西。 “科学院”的撷英可以有很多:( 1 )科学愿,中国科学院无疑 寄托中国人民发展科学的美好愿望 。( 2 )科学缘,其实 搞科学研究,和找对象有相似之处的是也需要些缘分 ,有缘分者投身科学研究,多年之后可以修成正果,成就一番学术大事业;没缘分的,还是敬而远之的好,免得科学耽误了您升官发财啥的。( 3 )科学垣, 科学也有一堵墙垣,也会有围城现象 ,有人(例如传说中的民科们)在外面狂热地希望进入科学的地界去搞科学,也有人困在科学中被科学搞得很痛苦,想跳出圈外,难免心怀“科学怨”或者“科学冤”。( 4 )科学源,科学院嘛,最正统最正规的价值应该是 科学创新的源头 ,源源不断地有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这里产出,其他的那些神马,都是浮云。( 5 )科学援, 从科学出发,去援助人类、援助社会 。。。。。。(留下若干空隙,留给 shatan 等撷英高手继续) -------------------------------------------------- 补shatan撷英: 科学远,科学任重而道远,需要一大批象科学网博主这样有志有才的科学家去努力奋斗! 自荐到“科学网博主建言中科园” 。
个人分类: 科学网|6749 次阅读|27 个评论
bei的“撷英”(谐音)
boxcar 2010-3-25 00:13
去年被字非常时髦,老百姓们亲身经历的、见到的和听到的被动的事情太多了,就连我都赶在年底被开博了【1】。想想也是,就在一个被字的背后,是多少无奈!今天上午,注意到发发的博客上有一篇新博文 政府官员生活成本过低导致被字盛行 ,我随手在评论中写了几个bei字(官员的贝、百姓的被和社会的背),但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决定写篇新博文,继续玩儿我的撷英(繁体字蒋老师给下的定义),顺便练练拆字组字的功夫。 其实, 能发bei音的字真不少,用拼音输入法录入时找个字可能要翻好多屏,所以有得写、有得玩儿,我很喜欢。今天说说这些个bei:被,贝,背,倍,悲,备,卑,辈,悖,惫。 本来咱中国人并不喜欢像老外那样用被动语态的,可是被字却在数月之间成了贼流行的一个字,能组出那许多词出来描绘社会现象,也实在够让人费解的。细究其原因,恐怕是咱老百姓身上要发生的事情,很多自己都做不得主(不能用主动语态),只能被动地服从,于是就一再地被被了。如果只是简单地被一下,顶多就是没有决定权和选择权,心里窝火自不必说,但总算省了些犹疑不决的麻烦,尚能勉强接受。更大的问题是连知情权都一块被被掉了,人家搞点儿事儿咱压根不知道,让人家给卖了还不得不强作笑脸地帮着数钱,这可大大的不妙了。 老百姓感受到的是被的无奈,某些领导干部们的那个bei(贝)可幸福多了。在一些干部看来,现如今宝贝多多钱多人多好处多,可咱们把今字和贝字搁一块儿一摞,乖乖的不得了,一个斗大的贪字出现了。所以呀,领导干部们如果每天把的贝看得很重,希望用贝所代表的钱和各种好东西支撑今天,就会变贪,这可大大不妙。 其实社会也会感觉到bei,而这次是个背字。俺们东北有句俗话点儿背不能赖社会,大意是你不走运不能怨恨社会,别总惦记着从社会去找原因。这个不怨也罢,可我们在目前的社会上看到了两极分化甚至多极分化,造成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彼此相背离 的现状,总不能不当回事儿,看看那些卑微的群众,我是打内心感到一阵阵的悲凉呀。 咱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快,没几年就能翻一翻,增长一倍,这种增长让人兴奋,但也让为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辛辛苦苦干活的老百姓深感疲惫。特别是目前年纪轻轻的这一辈人,背上的负担很重。一面是经济成倍地高速发展,另一面却是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出现了缓慢发展、停滞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的现象,这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悖论。经济增长这么快,但却存在着如此之多、之大的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时我常想,国家和社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看来还得有充足的准备呀。 ~~~~~~~~~~~~~~~~~~~~~~~~~~~~~~~~~~~~~~~~~~~~~~~ 【1】吕喆:我也被开博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391 【2】杨秀海: 政府官员生活成本过低导致被字盛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752
个人分类: 社会|5726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拆字与谐音分析
热度 1 boxcar 2010-3-18 07:53
前天把笨字和灵字拆了【1】,自我感觉不错。昨天赵明老师在评论里说 又一个拆字大师横空出世 ,拆字大师绝不敢当,客串一把拆字先生玩儿还是可以再试试的。后来蒋劲松老师又评论说我 玩了擷英(諧音)之後又開始玩拆字了 ,我的答复是希望 再来个谐音和拆字组合 ,今天就拿科学二字来个牛刀小试,看看能把科学拆成啥,撷英又可以出怎样的结果。 是啊,如果把科学拆了,会变成啥?科字的一左一右,分别是禾和斗,与学连起来,就是禾斗学。看来,为了禾苗水稻之类的东西是要发生些争斗的,所以最近为了转基因水稻之类的问题,科学家们争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大家都捍卫的科学本身从字面上就早已暗含了这种争执。其实我对禾斗的理解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为了水稻之类的粮食,人要和自然界斗,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先混个温饱儿,当然保证这个温饱的前提是地里总能长出水稻之类的人类主粮出来,如果今天有明天没有或者今天多明天少,人类可就有危险的;另外一个层次是为了水稻,人和人之间会有些争斗,这种争斗可能是谁的禾苗被种得多、谁的粮食(收入)多些的事儿,最近听说,孟山都们在中国的行情看涨。 如果稍带手儿把学字也拆了,可以看到下面是个子,不妨理解成种子,上面的三根苗儿是打种子这里来的,所以种子很重要。中间的秃宝盖儿大抵是埋下种子、长出苗儿的土壤了,看来要学(学问),种子、土壤和上长的空间和机遇,一个都不能少。咱们这些吃科学教育这碗饭的人,该做的就是播下知识的种子,养护好土壤,培植苗木茁壮成长么! 拆完了字,再玩儿个几个撷英(谐音),科学相关的谐音词不少啊,如果扩大点儿范围,打拼音的时候就打kex会出现:(1)可学可以学习;(2)可行科学的东西,当然可行啦!(3)可惜科学有时也难免有些令人感到可惜的遗憾事;(4)可想要允许大家放开了想,科学才能发展;(5)克星科学是什么的克星?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6)可信真别说,一说XX是科学的,置信度立马儿上升,所以科学常能给人以信心;(7)可选科学在有些时候只是被作为一个选项,在普通民众看来,除了科学以外,也许还有其他的选择;(8)咳血科学家很辛苦很劳累,很多人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定要保重身体,千万别累得咳血......。 以上是我对科学二字所做的娱乐化的思考,诚心逗大家一乐儿。不过需要郑重声明的是,此次拆字的目的不是真的存心要把科学这个美好的词汇折腾得四分五裂,而只是想多几个角度去思考科学,感悟科学,只有把科学的利弊得失看得更清楚明白,才能让科学的优势充分发挥,缺陷被尽快弥补。 ~~~~~~~~~~~~~~~~~~~~~~~~~~~~~~~~~~~~~~~~ 【1】吕喆:笨与灵,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3574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8049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