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WTO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WTO

相关日志

逆全球化(上)之二
热度 1 lvnaiji 2018-7-27 16:28
吕乃基 2. TPP 导向熵减 按说,由众多市场经济国家达成一致的WTO本应该为各国的公司提供公平竞争的规则,然而 WTO从未接纳过一个惯性(历史悠久与体量庞大)如此巨大,对规则的理解是如此不同,而政府力量又是如此强大的国家。换言之,对于这样一个国家,WTO的规则存在巨大缺陷。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纸媒还是互联网,皆被卷入其中,反应之热烈乃至激烈,这一现象本身就足以说明TPP,即使尚未成为现实,将对中国影响之大之深。 TPP 是WTO的扩展 WTO条款可以根据各国的特殊情况保留各种例外,FTA就贸易自由化及其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各自留有余地,对于其他国家也不具备普遍性。TPP则无例外,覆盖贸易的全部范围,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及投资,从传统、单一、狭义的贸易协定拓展成为现代、广义、综合的贸易协定。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 TPP消除非关税壁垒,代表了更开放的贸易投资规则。除列入负面表列清单之项目外,缔约方之市场完全开放外人投资,这对于过去服务业投资多以正面表列开放方式是一大突破,大大增加会员国进入彼此服务业市场的机会。成员国承诺,不对彼此发动货币战争,同时将披露任何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况。 “投资者—政府争端解决机制”(ISDS)是“摊平”的重要一环,也是争论的一个焦点。在WTO模式下,外国投资方必须遵守所在国国家法律法规。一旦发生利益纠纷,所在国拥有司法裁判权。如果投资方不服还可以上诉到世贸组织。但投资方必须通过其所属国才能上诉到世贸组织,因为只有主权国家才有权提出诉讼,也只有世贸组织成员国才拥有解决贸易争端机制的最终控制权,包括选择仲裁机构的权利。 在TPP模式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者与主权国家同样有权向一国政府提出诉讼。这样的制度安排给予资本以国家主权同等的地位,以及坚持要求不可给国企任何优惠,给予所有经济主体平权的地位。可见,ISDS是对中国入世十余年所进行的某种调整。 在WTO继续扩展之时,TPP还特意设置了边界,以示内外有别。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对此还有一项条件:原产地规则,也就是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必须大部分(如65%)是来自成员国的区域内,这就大大降低非会员进入TPP区域市场的机会。 TPP 是WTO的提升 TPP不仅是WTO的扩展,更是WTO的提升,TPP是西方国家对于“自由贸易”的全新注解,贸易不再是最终产品,贸易和投资已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同时,贸易政策必须支持可持续发展,即必须注重环境、公共健康和消费者安全政策。TPP协定包含历史上最严格的劳工标准,同时也包含最严格的环境要求 其一,由相关国家的边界深入到一国的内部,由经济层面深入到体制层面。TPP谈判并不仅仅是经济谈判,而且包含了许多非经济元素。TPP成员不仅要受到贸易机制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法律法规、社会团体、生态环境、商业模式和公众评判等制约。由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必然要涉及金融、法律服务、教育、电信、快递、电子商务和数据等领域,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由,如允许投资资金自由转移,接受负面清单义务,开放程度远高于WTO框架下的GATS。 由WTO到TPP,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在提升。一旦由边界到国内,由经济到体制;成员国之间必然建立起更高更深的互信,而非成员国则被边缘化。一开始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去掉了“战略经济”四个字,意味深长。 其二,全球化过程中之所以发生熵增,发达国家的高福利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福利所均衡,是由于WTO规则只在边界,只限于商品的价格,并未覆盖劳工标准等高端层次,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劳工权益保护成本较低。中国的经济学家声称,中国的市场经济比美国都自由,我们都没有工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合作协议”和“劳工合作备忘录”两个补充协议后来纳入正文,分别被称为“绿色壁垒”和“蓝色壁垒”。 TPP被认为是“历史上标准最高、最具进步意义的贸易协定”,为高福利和环境标准的国家,坚持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高端——而不是平均值(熵增)甚至低端——作为未来国际贸易的平台。 “壁垒”一词,意味着高墙、排除、鸿沟,损害了在12国以外国家的利益,甚至是形形色色的阴谋。然而,实际上损害的只是这些国家局部和眼前的利益。“绿色”指环保,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环境产品和服务等规定。在中国,这些年不顾环境和生态的高速发展所造成的污染难道还少吗?其后果还波及邻国乃至世界。 “蓝色”对应于蓝领。压低甚至剥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作为博弈方的权利,其结果是“开胸验肺”,资本没有两个“壁垒”的制约,轻而易举获得高额利润,自然不思进取,既不创新,也不创建品牌;从根本上说,违背人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和目的这一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绿色和蓝色壁垒之外,TPP实际上还设置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壁垒,排除形形色色的“山寨”。不止不行。在“壁垒”的制约下,迫使未来的发展摒弃掠夺自然、劳工以及抄袭,走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道路。 知识产权在全球化的熵增和熵减这一对矛盾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在众多生产要素中,知识的流动性最大,为了保护创新的动力所设置的知识产权,使之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成为最难以流动的要素。这似乎是“物极必反”的又一例证。既然知识流不出去,于是只有资本和自然资本源源不断的流入。制度规定、强化了创新者在空间上的少数地位,以及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由此可见, TPP提出的不止是贸易问题,而是价值观、理念和经济秩序的问题 。 一句话,TPP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设置“壁垒”,是不允许高标准被低标准拉齐,不允许熵增,在高标准的引领下组织新的功能耦合,构建新的全球产业链,从而把人类社会导向更加有序——熵减——的发展阶段。 眼下,虽然TPP已经远去,CPTPP看来也了无生气,然而TPP所蕴含的精神必将在新的国际组织和规则中开花结果。近日,欧美日朝关税为零迈进,实际上就是踏着TPP的足迹,WTO将名存实亡。 吕乃基 从 WTO 到 TPP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16 年 3 期
个人分类: 交叉|2634 次阅读|3 个评论
以世界之刚vs中国之柔——中国加入WTO16年回望
lvnaiji 2017-9-21 10:37
吕乃基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01年第2期的“WTO的特征及其给出的哲理启示”,论述的核心是WTO与科学精神。16年过去了,回首往日,别有一番心绪。 已经故去的汪道涵(现在尊称“汪公”)对中国加入WTO有重要贡献。汪公认为,全球化既不是美国主导,也不是欧盟、日本主导,而是由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资本运动规律、产业结构调整规律和跨国公司要素套利规律所驱动。谈及中国应对入世战略时,汪公认为,最重要的战略之举是基于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政府首先要入世的问题( 刘光溪,道理自然促入世 涵养清流重学子 —— 缅怀汪道涵为中国与 WTO 关系发展所做的贡献,文汇报 2007-1-3 )。笔者认为,对规律的遵循,是 WTO 的要义所在,集中体现了 WTO 的科技属性。 WTO 的科技属性集中体现于WTO规则的形成过程及其三大基本原则上。 WTO 规则的形成是基于其成员国间的反复谈判 。各国在贸易中会有不同的实践、不同的贸易,如货物、服务、技术等也会有各自的特点,以及更重要的是各国各地区的“特色”。就是在这些个别的、具体的、生动的,以及带有浓厚的不同主体色彩的贸易活动的基础上,经过多边的多个回合的谈判,逐步从个性中找到共性,由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谈判各方由各异的主体转变为泛主体,进而形成各成员国共同遵守的规则。 由这一过程可以想到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涉及到在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中人与人的沟通和共处,正是这一点后来成为罗马法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WTO规则的形成过程体现出了科学方法----从个别的事物中提炼出普遍的信息,从主体的经验中概括出客观的规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WTO规则的形成过程就是科学方法的应用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各方渐次磨掉了自己的“特色”,接受了共同的规则及其背后的价值。 WTO 的三大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市场开地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科技属性。 非歧视原则 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要求一个成员给予另一个成员的贸易优惠和特权必须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所有成员。在成员国内部实行国民待遇,任何一个成员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境内后,享有不低于后者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享有的待遇。 由此可以联想到科学中早就存在的“默顿规范”中的“普遍性规范”:科学原理对于任何人、任何国家普遍适用,科学家不能因个人的好恶或某种意识形态而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科学活动对于任何个人一视同仁;任何人不论其性别、种族、贫富或宗教信仰,都可以平等地参与科学活动,获得荣誉和奖励,并有相应的体制予以保障。 由此可见,WTO中的非歧视原则可以说就是科学中的普遍性规范在经济领域的翻版。科学中的普遍性规范要求扫除宗教和阶级等意识的干扰,让科学自主发展;同样,WTO中的非歧视原则也要求扫除由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歧视和壁垒,让经济有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市场开放原则 主要包括关税减让、取消数量限制和确保透明度三方面。WTO要求将关税作为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以便对各成员的贸易保护水平能清楚地进行比较,也使减让关税的谈判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为此,WTO要求各成员取消非关税保护的数量限制(如配额、进口许可、自动出口限制和全面禁止进口等),例如在《农业协议》中,只允许各成员使用关税手段对农产品贸易进行限制;现行的非关税措施要以一定方式关税化;禁止使用新的非关税措施等。同时,WTO要求成员采用在出版物上公布、设立咨询点或通知WTO等方式,及时公开与其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以及与其他成员缔结的足以影响其贸易政策的协定。由这些措施来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提高市场的可预见性,促进公平贸易和竞争。 上述市场开放原则同样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属性。 首先,透明度的要求以及WTO的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均体现了默顿规范中的“诚实性规范”。 后者要求科学家在发表成果时必须同时提供获得该项成果的全部方法和手段,以让同行专家作严格的验证。 其次,“非关税措施要以一定方式关税化,以形成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这一要求,其实质就是简化和量化。前者在于将复杂事物简约化,如哥自尼提出日心说,大大简化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符合科学中的简单性原理和思维经济原理。量化则是科学的重要特征,各项研究均要求从定性发展的定量。各门科学的数学化表征和验证趋势都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就曾就此提出很高的标准。 再次,可预见性这一点与科学的要求完全一致。科学要求在给出系统在t 1 的初始条件后,能推知系统在t 2 的状态。这就是规律。每个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人类自身也有其自我确定的属性,那就是理性。那么,对事物----不论是对自然界还是对世界贸易----的认识就应该依据事物的本性,并且以符合人类理性的方式来把握它。 最后,市场开放原则也是技术理性的集中体现。市场开放原则的上述三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可控制。简化、量化,以及透明、可预见,都是为了这一目的,而这也正是技术理性的要求。所谓“技术”就是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动,保证在行动前预见到代价和结果,保证在行动的过程中连续可控,以及为保证实现目标而能采取相应的措施。简化、量化和透明化还可以保证行动得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执行,这也是技术理性所要追求的目标。 WTO 的第三项原则是公平竞争原则 。该原则允许各成员以关税作为贸易保护手段,但不允许以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不能以倾销和补贴的方式向其他成员销售商品。 WTO 一方面设置了某种统一的标准,以让各成员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竞争。例如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就划定了同一起跑线:各成员在农业科研、粮食的安全保障、自然灾害救济、农民收入保障和地区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免除关税削减义务;另一方面,对于会造成价格扭曲的措施的各种补贴,则必须按“黄箱”政策逐步减削。 WTO 的公平竞争原则可以视为移植了默顿科学规范中的“竞争性规范”,后者要求在个人间、学派间,或个人与学派间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不受偏见、权势的影响,平等地对待竞争中的个人与学派。更重要的是,WTO通过各种制度来消除形形色色的价格扭曲,也就是要扫除种种干扰,让经济规律在全世界发挥作用。这里体现出的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也正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由上可知,WTO上述的三大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理性、技术理性以及默顿科学规范中的普遍性、竞争性和诚实性规范,因而具有明显的科学技术属性,再加上前述WTO规则形成过程中科学方法的印记,这就表明,WTO不仅是一个组织、一套规则,而且体现了一种方法、一种理念,其核心就是科学精神。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缺少科学精神,计划经济年代的大跃进之类更是一再违背规律。改革开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市场经济阶段不可逾越,表明中国逐渐接受规律。在此意义上,加入WTO就是: 以世界之刚vs中国之柔。 站在2017年回望中国加入WTO的16年,重读当年的此文。百感交集。 16 年过去了,是世界之刚改变了中国,还是中国之柔改变了世界? 有专家论证,如今, 我们越来越有条件超越单纯“与国际惯例接轨”,越来越多地依托巨大国内市场取得国际市场定价、标准和规则的主导权,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可持续地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在全球竞争中赢得稳固的主动权 (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H8uD4yf?s=appid=wuid=967779683166713 ) 。 中华文明是一个跟西方文明差异巨大的文明体系,它不复兴则已,一旦复兴,就绝不仅是世界上多了一个强国而已,而是要动摇近代以来世界体系的根基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705/07/34528039_668863387.shtml )。 如果说, 世界与中国接轨,接的又是什么轨? 忆往日,中国“与国际接轨”;看今朝,世界如何面对中国……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WTO到TPP——科技哲学的视角(下)
热度 7 lvnaiji 2017-1-11 16:17
吕乃基 二、 全球化与WTO 全球化可以认为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力要素的价格在全世界“摊平”的过程,也就是“熵增”。彼此间难以通约的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共同遵守WTO的三大基本原则,在其他领域纷争不断之时,知识之树在国际贸易领域率先进入树干的阶段。全球产业链让世界由恐怖下的和平到相互依存的和平,其中最主要的是进化与退化的相互依存。 1. 全球化与熵增 在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自地理大发现时已经开始。迄今为止,全球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包括市场、要素和生产经营全球化。上世纪8、90年代之交苏东剧变,1992年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原社会主义阵营以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汇入世界潮流,主要表现在参与全球市场。 全球化是生产力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新配置。资本主义兴起之初,资本匮乏,因圈地运动和贩奴等因素劳动力丰富。物以稀为贵。因而资本昂贵,而劳动力则“绝对”贫困,缺乏与资本博弈的能力,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鲜血”,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与劳动力的博弈关系,再加上权力对资本的监管所决定了的。自然资源的情况亦然。一开始随意掠夺和污染,较之当下中国毫不逊色。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丰富,工人争取自己的权利,加之自然界的报复,政府加强对资本的监管,资本的获利空间缩小,就会在世界范围——以强权撬开国门,现在是国际贸易——流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廉价之地,流向对资本没有及较少监管之处,从而把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的工业化推向全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如在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的历程一样,逐步推高所到之处劳动力和自然资本的价格;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从发达国家输出而在输出国变得稀缺昂贵,劳动力价格下降,延长工作时间和年龄、裁员,以及减少社会福利等,这也是发达国家工薪阶层反对全球化的原因。发达国家的高福利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福利所均衡,综合起来看,也就是在知识之树上的枝叶被相对的低端甚至根须所均衡。马克思的名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或许含有这一考量。生产力要素的价格在全球的摊平,就是上文提及的熵增。不仅是价格的摊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体制。个人向国家让渡权利,国家向欧盟、欧元区、IMF等国际组织让渡权力。最近发生的难民潮也可以认为是特殊意义的摊平,生存权压倒主权、发展权和宗教意识形态。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熵增,“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地球是平的》,可以认为是“摊平”最形象的表述。 2. WTO 与熵减 随着越来越多具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加入全球化行列,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贸易的机构,规范国际贸易的规则,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1995年WTO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世界范围的体现。这一规律就是不断在空间上扩大经济活动交换的范围,而且以一种共同的机制即市场经济机制来确定这种联系” 。WTO与其他相关的世界经济组织一起,尽力排除来自任何成员国来自历史、传统与特殊国情的障碍,共同促使生产要素按经济规律在全球范围重组,促进在国际贸易中所有商品流动的通畅和平权。WTO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得益于其三大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非歧视原则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和成员国内部实行国民待遇。由此即可联想到科学中的默顿规范中的“普遍性规范”,普遍性规范要求扫除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干扰,让科学自主发展;非歧视原则也要求扫除由成员国之间的亲疏好恶带来的歧视和壁垒,一视同仁,让经济有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市场立场开放原则主要包括关税减让、取消数量限制和确保透明度。可以有关税,但只能有关税,其他如配额、进口许可等非关税措施关税化。WTO要求成员及时公开与其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以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可预见性,促进公平贸易和竞争。透明度体现了默顿规范中的“诚实性规范”,同时也是技术理性的要求,保证国际贸易得以可控、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 公平竞争原则不允许以倾销和补贴的方式销售商品,以保证程序公平,可以视为移植了默顿科学规范中的“竞争性规范”,后者要求在个人、学派间公平竞争,不受偏见、权势影响。 总之,WTO通过各种制度来消除形形色色的价格扭曲,也就是要扫除种种干扰,让经济规律在全世界发挥作用,由此体现出的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正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WTO为全球贸易所设定规则的保驾护航下,全球化呈现出另类“摊平”的特点。WTO推进趋同和均衡化,看似造成全球熵增;然而从知识之树的角度看,WTO的影响实质上是熵减。在全球化的初级阶段,具有不同资源禀赋、迥异的发展路径、千差万别的社会制度,以及各有引以为自豪的传统文化和坚守的价值观念,在国际贸易中往往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出发,各行其是,彼此间难以通约和交流,相当于知识之树的根须, 是一种原始的混乱 。三大基本原则是非嵌入编码知识,其核心是科学理性、技术理性和科学精神,为国际贸易确立底线,为经济规律在全世界发挥作用扫除障碍。国际贸易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最基本最底层的活动,WTO就是为最底层的活动确立底线。在国际贸易这一领域,知识之树在杂乱无章的根须之上率先长出了树干, 由混乱走向有序 ,同时也就为人类较高层次的其他活动及其规则奠定了基础。 摊平,在全球化中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本的价格趋于均衡,发达国家的高人权高福利被发展中国家的低人权低福利均衡,是熵增。摊平,当从传统走来各自强调特色的国家一一接受WTO的三大基本原则 ,国际贸易拥有了共同的底线, 从原始的混乱走向有序,是熵减。 3. 功能耦合——从恐怖下的和平到相互依存的和平 二战之后的主要世界格局是冷战,核冬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世界各国的头上,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恐怖下的和平。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全球化浪潮,在国际贸易中互通有无,彼此间就发展出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功能耦合,进而发展成全球产业链。差异是耦合之源。全球产业链将众多国家依据自身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分为三类国家:金融帝国美国;制造业大国中国、德国、日本等国,生产零部件的国家;第三类是资源型国家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国家等国;或兼而有之。各类国家各尽所能,输出与输入相互耦合,整合为庞大复杂而又得以运转的机器。 正是在这样的功能耦合中,恐怖下的和平让位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和平 。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重要内容是进化与退化的相互依存。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共存于当代世界是功能耦合的必要前提。如果世界上全都是彼此雷同的发达国家,微笑曲线中价值最低的制造环节由谁来承担?反之亦然。一方面,美国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业和超前消费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注定在全球产业链上成为世界工厂,乃至其中的一个车间。资本主义的美国,靠中国的廉价商品拉低通胀,购买美国国债拉长金融产业链,似乎看不出有“亡我之心”;社会主义的中国,靠美国市场需求,在融入全球化后的十余年,特别是加入WTO的短短数年中,GDP迅速攀升,同时也安置了大量就业人口,指责敌对势力的调门也低了几度。然而,身陷微笑曲线谷底的中国实际上体验着“苦恼曲线”(吴敬琏),消耗自己乃至世界的资源,使用廉价劳动力,把污染留在中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在世界范围寻找耦合对象,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非他莫属,这就是全球化中的选择权 ,还有所谓“斯蒂格利茨怪圈”等。这样一种各方自愿的不平等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 耗散结构理论中的“进化以退化为代价”。在超循环理论看来,退化的一方,同样也在对进化的依存关系中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虽然如此,世界毕竟处于分岔图的两个相邻分岔点之间,确定,稳定,以及——和平。 跨国公司的出现,一方面意味着全球化在广度上拓展之时于深度上的推进,出现了超越国家,可以与主权国家平起平坐的庞然大物,可以认为这也是一种摊平;另一方面显示,在功能耦合方面,跨国公司可以比有主权束缚或拖累的主权国家做得更好,可以在全球范围,独自经营由原材料经加工制造一直到商品销售,兼及物流运输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做到全球采购,全球化经营,以及全环节覆盖,把所有相关的功能整合在一家或数家公司的旗下。跨国公司增添了全球产业链稳定的砝码。 由各国之间的功能耦合及跨国公司所建构起来相对稳定的全球产业链,就是分岔图中两个相邻分岔点之间的必然和确定的阶段。 4. 金融危机 2008 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是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十余年或更长时间构建起来的全球产业链,因次贷危机等功能耦合缺陷的积累而在一夜之间瓦解。普里戈金分岔图上延续十几年或更长时期的必然性阶段走到了头。各国原本耦合于其中的生产力要素,资本、拥有产权的知识、制造能力、劳动力,以及资源等等被释放出来,在茫然之中摸索,寻找新的耦合对象。曾经的全球产业链已经瓦解,新的全球产业链尚未成型。 此刻,位于偶然性主导的分岔点附近,充满不确定性。更为严重的是,各国之间由自身的资源禀赋相互合作,转向各自填补比较优势中的弱项,展开全方位竞争,或争夺资源与市场,或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从相互依存的和平,到彼此拆台、秀肌肉,视他国为竞争对手甚至敌对方,这就是当前国际形势趋紧的原因。 各国竞相对目前的世界经济施加影响,指望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制定规则,充当链主。美国先以量入为出、加强金融监管和量化宽松应对金融危机,继而是制造业回流和再工业化。全球产业链瓦解后,美国一觉醒来发现或认为,原来中国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以太平洋再平衡和战略西进围堵中国。中国则以4万亿救市,经济迅即反弹,随即二次探底陷入低迷,提出内需拉动(包括城镇化),短期未能奏效,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试图开拓新的外需,同时也是战略西进避实就虚。而相对来说无足轻重的文莱等四国在2005年扇动的翅膀,在2015年酿成风暴。TPP达成一致,意味着美国在为未来的全球产业链制定规则上迈出了一大步。分岔点的窗口期时长有限,留给世界各国博弈和试探的时间无多。国际贸易的规则之争早已超越单纯的市场,将可能左右未来数十年的世界格局。 分岔点是世界的多事之秋。明察秋毫,运筹帷幄,一个偶然事件就可能影响世界数十载。 三、TPP 在上述背景下,TPP的特征便凸显出来,那就是WTO的扩展和提升。 1. TPP 是WTO的扩展 WTO 条款可以根据各国的特殊情况保留各种例外,FTA(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是独立关税主体之间以自愿结合方式,就贸易自由化及其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各自留有余地,对于其他国家也不具备普遍性。TPP则无例外,覆盖贸易的全部范围,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及投资,从传统、单一、狭义的贸易协定拓展成为现代、广义、综合的贸易协定。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TPP的主要意义在于消除非关税壁垒,代表了更开放的贸易投资规则。除列入负面表列清单之项目外,缔约方之市场完全开放外人投资,这对于过去服务业投资多以正面表列开放方式是一大突破,大大增加会员国进入彼此服务业市场的机会。由此可见,TPP将WTO所倡导的科学理性、技术理性和科学精神扩展并推进到服务贸易领域,从而使国际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进一步由根须阶段不可通约的混乱走向有序。最新的进展是,成员国承诺,不对彼此发动货币战争,同时将披露任何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况。 协议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任何APEC成员参与,非APEC成员也可以参与。 “ 投资者—政府争端解决机制”(ISDS)是“摊平”的重要一环,也是争论的一个焦点。在WTO模式下,外国投资方必须遵守所在国国家法律法规。一旦发生利益纠纷,所在国拥有司法裁判权。如果投资方不服还可以上诉到世贸组织。但投资方必须通过其所属国才能上诉到世贸组织,因为只有主权国家才有权提出诉讼,也只有世贸组织成员国才拥有解决贸易争端机制的最终控制权,包括选择仲裁机构的权利。 在TPP模式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者与主权国家同样有权向一国政府提出诉讼。从而把“资本权力凌驾国家权力之上”,将提出诉讼和仲裁的权利从主权国家手中“夺走”,或者是缔约国“把经贸司法仲裁权拱手相送给跨国公司集团”和某些类似“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等“国际”机构手中,跨国投资公司将成为所有TPP缔约国的“太上皇”。“如果接受这种制度安排,届时我们国家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项立法、每一项规定……如果没有在中国投资的外国公司的认可,就将面临遭到其在国外提出诉讼的可能性” 。 一方面,这样的制度安排给予资本以超越国家主权的地位,剥夺主权国家为均衡本国资本与社会的关系等考量而做出的适应国情的制度安排,没有考虑到在知识之树的丛林中,既有百年参天大树,也有出土不久的幼苗,这一点不可接受;然而另一方面,ISDS坚持要求不可给国企任何优惠,给予所有经济主体平权的地位。可见,ISDS所引发的“摊平”,同样是由不可通约的传统,走向知识之树的树干,走向有序。 国有企业的模式扭曲公平竞争的环境,“竞争中立”,则希望竞争不受外来因素干扰。面对ISDS,感到威胁的无非是政府保护伞下的国企央企。中国的国企规模庞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2013年国企总资产104.1万亿,相当于GDP的近两倍。而美国的国企规模很小,生产总值仅占美国GDP的5%,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即中央企业)仅有20多家规模较小的公司,而我国的中央企业多达112家,而且都是巨无霸。 这样的“巨无霸”,究竟是可以介入全球竞争的参天大树,抑或只是权力庇护下的幼苗? 在WTO继续扩展之时,TPP还特意设置了边界,以示内外有别。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对此还有一项条件:原产地规则,也就是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必须大部分(如65%)是来自成员国的区域内,这就大大降低非会员进入TPP区域市场的机会,断了中国廉价商品之路。虽然也设计了“供应短缺清单”,以解决区域内例如纺织产业供应链短期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但长期而言,以健全区域产业供应链为目标。TPP给予成员国更大优惠,为非成员国设置更多障碍。然而,这样的“障碍”,同时也就为在知识之树上尚处于混乱的根须阶段的国家,指明走向有序的通衢大道。 2. TPP 是WTO的提升 TPP 不仅是WTO的扩展,而且WTO的提升,TPP是西方国家对于“自由贸易”的全新注解,贸易不再是最终产品,贸易和投资已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同时,贸易政策必须支持可持续发展,即必须注重环境、公共健康和消费者安全政策。奥巴马11月5日致信国会,称TPP协定包含历史上最严格的劳工标准,同时也包含最严格的环境要求 其一,由相关国家的边界深入到一国的内部,由经济层面深入到体制层面。TPP谈判并不仅仅是经济谈判,而且包含了许多非经济元素。TPP成员不仅要受到贸易机制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法律法规、社会团体、生态环境、商业模式和公众评判等制约。WTO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不够;由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 必然要涉及金融、法律服务、教育、电信、快递、电子商务和数据等领域,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由,如允许投资资金自由转移,接受负面清单义务,开放程度远高于WTO框架下的GATS。由WTO到TPP,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在提升,知识之树的主干更高地伸向空中。一旦由边界到国内,由经济到体制;成员国之间必然建立起更高更深的互信,而非成员国则被边缘化。2009年11月,美国正式加入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去掉了“战略经济”四个字,意味深长。 其二,全球化过程中之所以发生熵增,发达国家的高福利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福利所均衡,是由于WTO规则只在边界,只限于商品的价格,并未覆盖劳工标准等高端层次,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劳工权益保护成本较低。中国的经济学家声称,中国的市场经济比美国都自由,我们都没有工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美国等参加的2011年9国所达成的协议纲要文件中,原先文莱等最初4国的文本中的“环境合作协议”和“劳工合作备忘录”两个补充协议纳入正文,分别被称为“绿色壁垒”和“蓝色壁垒”。 奥巴马表示,“如果我们不制定规则,中国将制定规则…我们不希望中国利用其规模来强迫该地区的其他国家。”TPP反映了美国的价值观,是“历史上标准最高、最具进步意义的贸易协定”,为高福利和环境标准的国家,坚持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高端——而不是平均值(熵增)甚至低端——作为未来国际贸易的平台。 “壁垒”一词,意味着高墙、排除、鸿沟,损害了在12国以外国家的利益,甚至是形形色色的阴谋。然而,实际上损害的只是这些国家局部和眼前的利益。“绿色”指环保,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环境产品和服务等规定。在中国,这些年不顾环境和生态的高速发展所造成的污染难道还少吗?其后果还波及邻国乃至世界。 “蓝色”对应于蓝领。压低甚至剥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作为博弈方的权利,其结果是,在经济层面,资本没有两个“壁垒”的制约,轻而易举获得高额利润,自然不思进取,既不创新,也不创建品牌;从根本上说,违背人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和目的这一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绿色和蓝色壁垒之外,TPP实际上还设置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壁垒,排除形形色色的“山寨”。不止不行。在“壁垒”的制约下,迫使未来的发展摒弃掠夺自然、劳工以及抄袭,走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道路。 由此可见, TPP 提出的不止是贸易问题,而是价值观、理念和经济秩序的问题 。一句话,TPP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设置“壁垒”,是不允许知识之树的高端被低端均衡,不允许高标准被低标准拉齐,不允许熵增,在高标准的引领下组织新的功能耦合,构建新的全球产业链,从而把人类社会导向更加有序——熵减——的发展阶段。 1994 年,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由WTO到TPP,由底线到高标准,科学精神到人文精神。作为组织机构的实体,WTO或将被取代,然而WTO所主张的科学精神永在,并将作为基础和底线融入TPP中。 由WTO到TPP,意味着在国际贸易领域,知识之树树干的扩展和提升。 四、TPP 与中国 关于TPP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也有同样多相应的化解措施。遗憾的是,这些成果大多始于现象,止于利益,或者被“阴谋论”遮住了双眼。 1. 认清潮流,打牢基础,以开放促改革 早在4年前就有研究 指出,TPP的规则与中国确定的改革取向高度一致,为中国提供了又一次“以开放促改革”的难得机遇。中国应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态度积极、步骤稳妥地面对TPP谈判, 一如当年面对WTO 。 中国可以借助TPP,调整国内贸易规则,深化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环境、劳工标准等的改革,逐渐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过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说到底,重要的不是是否加入TPP,而是是否推进自由市场方向的改革 (朱海就,文献7)。 向高标准攀登,需要打好自身的基础。利用国内巨大市场,扩大内需。美国出口对GDP的贡献仅占GDP总量的13%,而内需的贡献则达到70%。一方面保持经济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摆脱国际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扩大内需不仅旨在经济,而且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透明等方面倒逼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创新方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创新的主体是人,因而人是最重要的要素。一切制度安排都在于给以个人及其创新以更大的自由。 对外开放继续贯彻既定总体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不要乱了自己的方寸;亚投行,兼容并蓄,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2. 阴谋还是阳谋? 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味把TPP归结为阴谋反映一种冷战的心态。美国既办不到,因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早已经成为TPP12国中的内部因素 ,TPP扩容的过程也未必刻意排除中国 。说到底,即使真是“阴谋”,在其背后为之站台的是事实和规律,是知识之树的主干,是非嵌入编码知识,又是否能够拒敌于国门之外?问题不在于阴谋还是阳谋,在于“谋”背后的规律与必然性。 然而另一方面,美国也未必事事在理,没有自己的算盘,关键是没有充分考虑,甚至干脆无视当今世界由形形色色具有不同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也就是具有不同语境的国家组成,这些国家同处于一个世界,彼此间以种种方式相互耦合。高标准就可以一刀切?分形、蓝牙、社群,依然有其边界,即使同一器官中的细胞,依然内外有别,有各自的细胞壁。这是一个多样性共存的世界。华盛顿共识和休克疗法给拉美、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造成的严重后果历历在目。 在这次TPP的谈判过程中,美国希望互联网数据自由传输或跨境流动不应受到限制(见文献9),希望通过TPP将因特网数据自由传输议题构建为国际规范,因得不到其他谈判者的认同而暂未列入最后文本。此外,如所知,知识产权的作用也有两面性。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Myriad公司的BRCA BRCA(乳腺癌)基因不具备专利后,美国掀起了研究创新热潮,使得研究能以更低廉的成本进行测试。 中国并不缺乏应对 TPP的手段,譬如加强与各个TPP国家签署类似自贸协定,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多签自贸协定,形成以中国为轮轴,多个签约国为辐条的轮轴-辐条自贸网络。2014年11月,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少刚曾表示,自贸区数量多意味着规则多,碎片化程度高,最终导致“意大利面碗”效应,同一企业在与不同经济体进行贸易往来时,花在适应规则、破除制度障碍上的成本远高于贸易合作本身,并号召制定“亚太交规”。因而,多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可解一时之急,远非长久之计。 其实,轮轴-辐条与TPP不是对立的关系。轮轴-辐条自贸网络不能取代TPP,更不是“扛着小锄挖墙脚” ,而应理解为在继续长高的知识之树的主干上发育的枝叶,是普遍性基础上的特殊性,但是特殊性不能违背普遍性。枝叶只能长在主干之上,枝繁方可叶茂。如果想以轮轴-辐条自贸网络与TPP抗衡,非但无济于事,还会延误自身的发展。 反之,若是没有枝叶,没有枝叶的光合作用,没有国际贸易层出不穷形形色色新案例的滋润,作为主干的TPP也不能存活,更不能发展。没有枝叶,主干最终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虽然根据TPP规则,协定签署两年内至少有6个国家批准TPP,且批准国GDP合计占所有成员国GDP总量的85%,协议才能生效。美国GDP占到该协定成员国GDP总量的约60%,因此若美国退出,即使其他所有国家都批准,TPP也无法生效。日本与新加坡仍将为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共同努力,日本国会已经通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是螳臂挡车,还是“阴谋论”?无论是出于遏制中国,还是谋求自身的发展,至少显示了对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不满,在现有规则之外,在市场开放、劳工待遇、生态、知识产权和反垄断等方面抢占高地,树立标杆。反过来据此倒逼多哈回合谈判向TPP看齐。TPP将成为多哈回合谈判难产乃至失败后的备胎,世贸组织被架空的命运无从扭转 。中国不能盲目乐观。 更重要的是,TPP即使搁浅甚至废除,但撇开其中资本君临天下的条款,指向未来的精神长存。 中国将参与今后规则的制定,从而在知识之树的主干中融入了自己的一份——既铭刻着数千年文明的传承,又带着21世纪的气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岔点的窗口期留给中国的时间无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国看清世界潮流,把握时机,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选择。 张幼文:关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世界经济研究》,1997.3 鲁品越,产业结构变迁与世界秩序重建 ,《中国社会科学》2002,3 吕乃基,金融危机之‘危’与‘机’-基于全球产业链与功能耦合的视角 , 河南社会科学2009,2 郑若麟法国来信:讨论 TPP 别瞄错靶心 要害在司法主权原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4MjA4MA==mid=400084258idx=2sn=e04021f1fbe49970a40d5d7882b09e52scene=23srcid=1018us9EZ5kzxg1nDyedYmRh#rd 观察者网 朱海就, 比 TPP 更 TPP 【舒立观察】以对 WTO 的态度对 TPP_ 观点频道 _ 财新网 2011 年 11 月 18 日 伊力凡 ·马合木提, TPP 规则演进与中国的应对以及 FTAAP 的建立 TPP 不可能成为 “ 经济冷战 ”| 中国 | 经济 | 冷战 _ 新浪新闻 陈波:中国错失了加入TPP的先机 TPP来了,中国很危险?-经济频道 游戏中的世界贸易变局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1980685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499 次阅读|26 个评论
从WTO到TPP——科技哲学的视角(一 理论框架)
热度 6 lvnaiji 2017-1-8 08:02
吕乃基 笔者曾试图由科技哲学的视角探讨由WTO到TPP的含义(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16年3期)。特朗普当选,看似已经(至少在一个时间段)宣判了PPT的死刑,当然也就顺便宣判了这篇本来就无足轻重的文章的死刑。然而不然。 TPP 究竟是不是洪水猛兽?特朗普放弃TPP,中国是不是“最大赢家”? 此文(在局部有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摘 要 :本文试图从知识论和科技哲学的视角审视由WTO到TPP的演化。在科技哲学的理论看来,全球化伴随着熵增,而WTO则导向熵减。由功能耦合所构建的全球产业链,让世界从恐怖下的和平到相互依存的和平。金融危机瓦解了全球产业链,世界陷入分岔点,竞争、动荡和不确定成为主导,各国竞相争夺未来世界的主导权。在奥巴马大力推动下,TPP几近达成一致,意味着美国本来可能在为未来的全球产业链制定规则上迈出一大步。由WTO到TPP,是WTO的扩展和提升;在更深的层面,也就是知识之树的树干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扩展和提升。一旦阐明由WTO到TPP演化的事实和规律,阴谋论不攻自破。中国宜认清潮流,打牢基础,以开放促改革;而美国无视当今世界由处于不同语境的国家组成这一事实,以高标准一刀切,也会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中国在发展轮轴-辐条自贸网络的同时积极准备加入TPP,参与今后规则的制定,从而在知识之树的主干中融入了自己的一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文约12000字,一次上载,恐难以卒读,故分四次。 第一部分是开场白和理论基础,后者虽较为抽象,但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十分重要。二、三两部分分别考察WTO与TPP,在比较中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最后第四部分落实到中国。 2015 年10月5日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一时间舆论哗然,夸大其词者称中国将被彻底孤立,故作镇静者曰对中国影响甚微,水来土掩者言山人自有妙计,甚或寄希望于协议遭本国政府搁置,更有阴谋论者斥美日诸国围堵中国,亡我之心不死。各种论者 皆持一面之词,说及了TPP与中国关系的某一侧面,却多未及其余。 全球化时代,作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第二、货物国际贸易世界第一的国家,怎可能被“彻底孤立”?TPP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纸媒还是互联网,皆被卷入其中,反应之热烈乃至激烈,这一现象本身就足以说明TPP,即使尚未成为现实,将对中国影响之大之深。轻描淡写者可以休矣。见招拆招,只是被动之举,并且停留在现象层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局面,于事无补。寄希望于不被通过,就更为可悲了。 以上三论的共同点是,从利益着眼认识,从利益着手应对,满眼唯有一个“利”字。不是不言利,而是不能止于利,需揭示“利”背后的事实和规律,方能顺势而为,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至于阴谋论者,较之唯“利”者又退了一步:划清“敌我”。实际上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关上认识与通往世界的大门。揭示事实和规律,审视各国的行为与事实和规律偏离的状况,方能厘清何为阴谋。 有必要拨开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遮蔽,从本体论切入,还TPP以本来面目。 本文试图以科技哲学的理论审视1995年成立WTO到2015年12国达成TPP的历程,揭示由WTO到TPP演变的实质。从本体论入手不是不计利益,而是在事实和规律的基础上为中国制定应对之方略提供依据。 一、 理论框架 知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控制论可以为认识由WTO到TPP的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此处并非全面涉及这些领域,只是从中撷取部分内容为我所用。 1. 知识论与熵 在知识论中,综合了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和波兰尼的“意会知识”,把知识作为本体 来理解,讨论知识的类型和存在方式,以及知识的演变过程。 远古,部落所拥有的知识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可分割,深深扎根于历史和语境之中,是意会知识和嵌入编码知识,是一种原始的混沌,其中同时包含了“人的三大关系”(梁漱溟),包含了真善美/假恶丑,蕴含了一切发展的线索。因生活环境和方式各异,各个部落的知识(例如图腾)之间难以通约、交流和共享,因而对于人类整体来说是一种原始的混乱。经过漫长岁月的通商、交往乃至战争,原始的混乱渐次整合为所谓“四大文明”,然而彼此间依然难以交融,十字军东征等连绵不断的战争就是明证。根本原因是嵌入编码知识与主体及其语境难以分离,权力确定嵌入编码知识的主导地位,嵌入编码知识论证权力的合法性,知识与权力合二为一。正因为此,所以嵌入于一国、一个民族的编码知识,难以为生活在其他语境中的人们所接受。混沌与混乱,这就是传统时期的知识状况。 在知识论的视野下,现代之所以成为“现代”,在于出现了可以穿透历史迷雾,打破各民族之间屏障的非嵌入编码知识。非嵌入编码知识与特定的主体和客体无关,与特殊的语境无关,其主要内容是科学技术、启蒙运动理念,以及市场经济。非嵌入编码知识是这样一种知识,顺之未必昌,逆之必然亡。仅有科学技术、普适价值和市场经济并不足以成功,然而一旦违背,则必然走向衰败和灭亡。在非嵌入编码知识向各国各民族的推进中会发生两类情况,其一,非嵌入编码知识与所到之处原有的嵌入编码知识发生冲突而触动背后的权力,因而遇到重重阻力;其二,凭藉非嵌入编码知识率先现代化的国家掠夺侵略依然处于传统中的国家,在后者对前者的反侵略中,必然动员处于传统之中的嵌入编码知识,抵御现代性亦即非嵌入编码知识。虽然非嵌入编码知识的传播充满曲折甚至倒退,依然不可阻挡地走向世界。知识之树,在传统的根须上,长出了粗壮的树干,那就是现代性,这一过程就是现代化。现代社会的知识状况是有序与一致。 后现代意味着知识之树在主干之上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复杂性科学为核心的后现代科学正在兴起,强调地方性知识、SSK,以及隐喻、直觉思维和实践转向;高技术层出不穷,满足个性化与高情感的需求。以普适价值为底线,一方面是形形色色的社群此起彼伏,各有自身嵌入的编码知识,微信群就是例证;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高端的金融和服务业会呈现出蓝牙和分形,在特殊的语境下处理与特定客户之间的特殊业务,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越发重要。每一个枝叶都或多或少包含了真善美,既是认识也是行动,这是后现代的混沌。因为这些枝叶拥有共同的树干,因而彼此间可以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识之树枝繁叶茂之时,树的主干还在继续长高,在普适价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关于生态和科技的社会影响等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有序与混沌,后现代社会的知识是传统与现代知识的综合。 知识之树生长的三个阶段大致对应于黑格尔所论的“杂多-内部无差别的一-内部有差别的一”。在根须阶段,传统的嵌入编码知识因彼此不可通约,因而是“杂多”;随着非嵌入编码知识出现并向全世界渗透,亦即知识之树的主干阶段,相应于“内部无差别的一”,在此基础上的嵌入编码知识,知识之树的枝叶与树冠,相应于“内部有差别的一”。 熵,是热力学的核心概念,已经广泛用于物理学以外的领域,用于人文社会科学。显然,在知识之树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即熵减的过程,由不可通约的根须到一致的主干,由“杂多”到“内部无差别的一”是熵减,由主干到枝叶,“内部无差别的一”到“内部有差别的一”同样是熵减,在一致的基础上走向彼此相关的多样。于是, 与知识之树的生长一致的事件、过程即熵减,反之即熵增。 以上描述的是具有典型性的知识之树,在现实世界,由于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不一,树的品种多样,出土时间前后不一,生长周期有长有短,形形色色的知识之树共同组成了知识的生态。 2. 功能耦合及其演变的分岔图 在控制论看来,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其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彼此间处于较为完善的耦合状态,一个子系统的输出就是其他子系统的输入,而其他子系统的输出又正是该子系统的输入。 然而,任何功能在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必然有负面影响,子系统之间的功能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耦合,或多余或缺少的不能耦合的部分,一开始无足轻重,久而久之便积淀下来,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加之系统每时每刻还会发生随机涨落,以及处于更大及不可控的环境之中,发生内外功能耦合的冲突,因而系统的功能耦合是暂时和有条件的,在一段时期后必然会走向耦合的瓦解,被耦合于其中的所有功能释放出来,寻找和试探新的耦合机会,这一过程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一旦越来越多在空间“游荡”的功能遇到新的耦合对象而稳定下来,就好吸引更多游荡的功能,进而形成更大且更为牢固的耦合关系,新的系统诞生,走出分岔点,步入新的相对确定的演变阶段,直至下一次瓦解。 复杂性科学关注事物的演变过程,事物的演变并非必然,而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非线性,例如循环、协同、涌现,等等。分岔图,作为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内容,揭示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分岔。 在两个相邻的分岔点之间,演变过程相对确定,虽然存在偶然性,但以必然性为主,对应于子系统间较为完善的功能耦合。耦合的瓦解便进入分岔点。在分岔点上,新的演变路径不确定,虽然存在记忆和路径依赖或锁定,但以偶然性为主,吸引子可以起引导作用。 随机涨落可能酿成巨涨落,此时此地蝴蝶翅膀的扇动可能在遥远的彼时彼地掀起风暴。经过多种因素的博弈,系统走出分岔点而进入新的相对稳定的演变阶段,形成新的功能耦合。依据各种因素的权重及彼此间博弈与合作的关系,分岔点具有或长或短的窗口期。 上述两点, 知识之树涉及演化的内容和形式,是核心与本质,功能耦合与分岔图关系到系统存在与演变的机制。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1007/14006175_0.shtml#_zbs_duba_jsws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_ 百度百科 http://news.ifeng.com/a/20151007/44788725_0.shtml#_zbs_duba_jsws http://finance.qq.com/a/20151016/032400.htm http://www.jijinb.com/36495.html 吕乃基,三个世界的关系——从本体论的视角看 ,哲学研究 2008 , 5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4592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关于WTO少数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热度 1 SMACs 2016-12-14 15:32
“WTO 15年保护期”的六大误读 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15-07/20/content_1588716.htm (本报记者 吴婧 《国际金融报》(2015年07月20日 第 03 版)) 其主要观点为:   第一,中国对WTO在进口商品上的关税承诺已于2010年全部履行完毕;   第二,“WTO 15年保护期”是为了调查中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是否存在补贴和倾销的条款,是对西方市场的一种保护;   第三,“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技术概念,被别国承不承认,是一个“政治问题”,两者不能混淆;   第四,“WTO 15年保护期”于2016年12月到期后,对于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不会消失,但是取证方式会有所改变;   第五,WTO的作用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完全替代。
个人分类: 杂谈|23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加入WTO的15年
if229 2016-12-12 12:46
201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的15年 历史上的今天——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我国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这个议定书将于12月11日生效,我国也将于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中国入世15年:从新成员到领军者_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16-12-11/doc-ifxypcqa9319227.shtml 中国入世15周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_凤凰财经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1211/15069157_0.shtml 201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的15年得保护期已过!
个人分类: 百事百科|1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放的历程及其对改革的影响(上)
热度 4 lvnaiji 2016-7-31 08:32
吕乃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30多年历程的关键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的历程进行总结,以探索其中的规律。相对而言,这些成果对改革的着墨较多,开放一侧关注较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改革史”的总结。改革开放虽同时发端,而后也一路同行,不可分割,但改革与开放毕竟属不同范畴;改革重在国内,开放主要涉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开放对改革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主要是正面影响,然而相伴而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忽视。有必要总结以往改革与开放的关系,以史为鉴,以期在新的阶段推进改革与开放的积极互动。 1978 年至今的开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78年至2001年,“请进来”。2001年开放进入第二阶段,核心是与国际接轨和全面融入全球化。 2008 年金融危机,世界进入分岔点,中国的开放进入第三阶段,第一次出现开放与改革不同步,非出于自身意愿,以及不可控。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开启中国开放的第四阶段。 一、对外开放的第一、二和第三阶段 1. 第一阶段自1978年至2001年,其特点主要是“请进来”。 期间又可以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78年至1989年,虽然也有“两头在外”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主要是思想上的引进,大量译介西方的学术著作,在于人的解放和启蒙,类似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翻译运动。在开放之初,实际上并没有与这些学术思想相耦合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在中国缺位,缺乏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随即夭折。 以引进西方学术思想为标志的开放,既推进了改革,又在某种意义上导致第一阶段改革戛然而止,并且留下了诸多后遗症。 在经过短暂的停滞和调整之后,中国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随着改革主题的重大转变,开放也随之进入“请进来”的后期,重点在于引进项目、技术和资本,“两头在外”进一步得到鼓励,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进入中国。与此同时,本土的民企和民资也开始萌生,合起来就是这样一句口号:“招商引资”。解放初期在土地改革和工商业改造中被取缔被改造,计划经济年代成为革命对象的资本,在改革第一阶段也依然缺位的市场经济,在特定的语境下,姗姗来迟,回到中国。 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也就意味着在经济上融入风起云涌的全球化进程,从而 由恐怖下的和平走向相互依存的和平 。冷战期间,东西方对垒,彼此剑拔弩张,怒目相向。核冬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各国的头顶上,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恐怖下的和平”。现在的国际关系中这一手依然要硬,并且是一些国家的立国之本;不过更大的潮流则是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间功能耦合,相互依存,双方利益互相渗透而难以区分你我,这是更为牢靠和安全的和平。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化,因而拥有了对于自身的发展较为友好的国际环境。 然而,从政府到百姓都不知如何与资本相处,没有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对规则的敬畏之心。由于上一阶段留下的后遗症,由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官与商穿梭于双轨制之间,第一桶金的原罪充斥于世,权钱交易日渐盛行。当时还流行这样一句话:窗户打开了,吹进了清新的风,也飞进来了苍蝇。言下之意,这里本没有苍蝇,也不会滋生苍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归功于开放,嗡嗡叫的苍蝇也归咎于开放。然而,苍蝇不是,至少主要不是从外面飞进来,而是在自己的土壤中滋生出来。同时,“两头在外”的模式也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低端和不利的地位。 2.2001 年加入WTO,开放进入第二阶段,其核心是与国际标准接轨和全面融入全球化。 WTO 是一个国际组织。随着国家之间双边与多边、一轮与多轮的谈判,加入的国家也就磨掉自己的“特色”,共同遵循WTO的规则。国家不分大小,规则面前,一视同仁。 WTO 的三大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要求扫除由成员国之间的亲疏好恶带来的歧视和壁垒,让经济有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市场开放原则要求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不可以有内部文件,不允许权力的随意介入,以提高市场的可预见性,促进公平贸易和竞争。公平竞争原则旨在消除形形色色的价格扭曲,扫除种种干扰,让经济规律在全世界发挥作用。 在理论上说,WTO的规则可以对中国产生积极和全面的影响。1992年在转向市场经济之际加上了修饰词“社会主义”,加入WTO则在相当程度上淡化这一限定,弱化国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让企业特别是民企成为市场的主体,直接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事实表明,在那些国家较少干预的家电和小轿车等领域,企业不惧怕竞争,与狼共舞,迅速成长壮大。WTO的规则不仅在于国际市场,而且在于由此国内市场的倒逼。遗憾的是,由于国企及相关部门的强大抵制,国企及相关领域的改革差强人意。在更深的层面,WTO规则背后的科学精神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规则意识的良方;然而,由于利益方的抵制,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以及权力无处不在的干预,在接受的过程中往往想方设法违规,更遑论规则背后的精神。开放的第二阶段,与国际标准接轨并未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WTO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经济层面。 中国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主要是廉价和低福利的劳动力和资源,在与其他国家的博弈中经由功能耦合而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环:世界工厂,中国的开放也进入走出去的初级阶段 。随着国外订单蜂拥而至,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环,作为世界工厂的一个车间,承接微笑曲线的最低环节,制造加工和组装,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商品。与此同时,世界工厂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特别是吸纳了大量由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民工,中国的GDP也高歌猛进,攀升到世界第二。然而,世界工厂对中国自身功能耦合产生的弊病也日益显现。两头在外的关键不在于原料与销售在外,而在研发与品牌在外。中国的企业缺少高端产品,缺少自主创新和品牌,没有自己的标准,时时处处受制于发达国家,低人权受制于高人权。 GDP 第二,并不意味中国已经现代化 。与生产制造过程一起“在内”的还有能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在承接发达国家所淘汰的落后产业之际,也接过了高能耗与高排放,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拥有资本、知识产权和选择权,可以在全世界任意选择投资办厂的地点和下订单的企业,而发展中国家无可选择,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境地。相互依存的和平处处透着不公,在规则的背后通行的是丛林法则。21世纪,孟子的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依然成立。当然,中国也有少数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去,或投资或办厂,不过其中多为不承担风险缺少监管的国企,民企凤毛麟角。 中国在接受全球化之利之时,未充分预见由此带来对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 3.2008 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开放,以及由此对中国的改革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8 年之前的开放与改革基本上同步,开放的动机、时机和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虽然引进思想屡屡陷入争论且导致风波,毕竟可以叫停而置于控制之中,引进项目只要不是那么急功近利,同样也还留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权和种种调控手段。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则是中国外部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事件,非中国主动所为,中国对此并没有控制能力,没有预案。外部关系的陡然巨变对中国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对中国的改革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产业链因金融危机而解构,原先被耦合于全球产业链中的功能,也就是各国的输出和希望得到满足的输入,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由于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上原有的定位各异,应对途径也大相径庭。美国的情况,其一是次贷买房、借钱消费这样的过度消费走到了头,不再以消费引领美国和世界;其二,过大的杠杆,过长的金融产业链断裂,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陷入通货紧缩。这样的问题,只需量入为出,以及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量化宽松即可。 其次,所有或大部分失去耦合对象的功能,或供或求,或者在世界寻找新的耦合对象,或者调整自身内部关系以消化矛盾。旧的全球产业链瓦解了, 新的全球产业链未见踪影,世界处于不确定的分岔点附近。各国由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各尽所能”,彼此间功能耦合,转向各行其是和彼此间的全面竞争。金融危机前的相互依存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之处,虽“不平”毕竟“和”;金融危机,不平之“和”倒塌,更无所谓“平”。这是当前国际环境趋紧的根本原因。 此外,各类颜色革命和恐怖活动也有加剧之势。这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关系的一般特征。 中国的特殊感受在于,庞大的产能突然失去国际市场的需求,庞大的就业队伍突然失去就业岗位。因而中国实际上面对的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经济危机,涉及深层和全局的问题。这也是当下供给侧改革的缘由。全球产业链上的各国,特别是链主美国,被取代世界第二位置的近邻日本,在金融危机后如大梦初醒,原来中国,既可以是分岔点之间必然性阶段最大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成为分岔点偶然性阶段最大的竞争对手,在金融危机后转向全面竞争之时,把目标集中到中国。一些地域上相邻、利益直接相关的国家如菲律宾等,乘分岔点中美不再合作之机,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与此同时,中国的高层埋头于为巨大的产能寻找出路,13亿中国人并未为此,以及对于国与国之间以邻为壑的全面竞争作好准备。这就是在当前国际环境趋紧之时中国的感受:何以世界,至少是比以前更多的国家一起与中国为敌。这就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关系的一般特征之中的中国自己的特殊感受。中国在当下世界的状况可以说是“未强先大”。大到可以清楚感受到磕磕碰碰,感受到敌意的目光和或明或暗的挑衅,却没有强到可以见招拆招,泰然处之的实力和境界。这也是当下供给侧改革的缘由。 全球产业链因金融危机而解构,原先被锁定于其中的资源因此而解构并释放出来,各国得以将其用于更符合自己国情的领域。美国的对策是,其一,由过度消费到适度消费,量入为出,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和量化宽松,经由科技创新和市场化的途径化解金融危机。其二,调兵遣将围堵中国,太平洋西进,亚洲再平衡。其三,牵头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在新的全球产业链尚未成形之时,美国已经紧锣密鼓,抢先为其制定标准,以维系、巩固进而提升其未来链主的地位。 金融危机后,中国也在第一时间出台了救市方案,先是中央投资4万亿,继而各省市投资18万亿,中国经济在2008年底2009年初强劲反弹;在一连串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也随即飙升。在美国以科技、市场和金融监管化解金融危机之时,中国的对策是以投资与房地产替代外需,化解经济危机。当时就有人质疑,新苗是长出来了,可是用的是什么肥料?德意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言,中国的经济可能要走W形道路,也就是两次探底,现在看来不幸而言中 。在中国救市方案的强刺激下,过剩产能失去调整的最好时机,非但没有收缩,反而顺势扩张,加大了当下转向新常态的难度,房地产则恶性膨胀,捆绑国民经济,加剧社会矛盾。在以“铁公鸡”为核心的救市方案中主要获利者是国企央企,一来对就业的贡献不大,二来造成国进民退,甚至央企凶猛。利益集团越发强大,成为难断之腕,社会的价值观被扭曲。内需拉动本是正道,不仅可以正面应对经济危机,而且可以倒逼改革,然而由于积重难返,内需难以提振,更遑论拉动经济。在经历短暂的复苏之后,中国的经济实际上已经陷入第二次探底,而且是L型,甚至未知是否到底。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一开始是改革主导开放,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大,对世界的依赖也就越深,开放对改革的影响也越大。 金融危机,则意味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第一次出现开放与改革不同步,非出于自身意愿,以及不可测,不可控。可以预料的是,这种情况今后还会在更大范围、以更高频度,以及更强烈度一再发生。 耐人寻味的是, 马骏现在是央行首席经济学家。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1874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怎么嗅到了‘八国联军’的气味呢
热度 26 lin602 2016-5-15 22:50
这几天欧洲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不承认中国经济市场地位’的决议。如果实行,那wto就是一纸空文。 美国在亚太地区,搞了个tpp,在大西洋搞了个tipp,这二个经贸协定,全部是针对中国,要孤立中国,甚至整垮中国。 钓鱼岛及南海,美国跨过了太平洋,将武力的触角到了中国的国界。这是军事上的挑衅。 八国联军是赤裸裸的军事入侵,在当今形势下,这种动作因为中国有核武器,他们不敢,但这种经济上的群殴,可能更恶劣。 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太诱人了,中国的强大,让西方国家占不到便宜,加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从他们手中还抢了点来,更加引起他们不快。 没有硝烟的战场与战争!说不定后果更加不好。 我好象嗅到了‘八国联军’的气味!
4574 次阅读|34 个评论
什么是Sci的真谛
热度 15 lvnaiji 2015-12-19 11:08
吕乃基 一段时期来,Sci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漩涡中心。上级部门和领导唯Sci是从,而教师和科研人员则视之为梦魇。 近日,在东南大学“研究生督导委员会”的微信群中看到程向红教授的一段话,如醍醐灌顶,发聋振聩。 在追逐高水平期刊或者本学科权威的Sci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确实有很大提高,学术水平,学术道德,英文写作,包括这些期刊reviewer们的敬业精神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都是珍贵的。 这才是Sci的真谛!摒弃形而上学的指标,弃绝实用主义的功利,发现Sci的精髓。褪去教育部、科技部强加于Sci的浸润了传统文化实用主义和当代变种的恶俗外衣,方可体悟和领会Sci的实质,那就是为了人类而求真的科学精神。 联想到十余年前,中国加入WTO打开了出口的阀门,遭遇欧美的反倾销。在国内的一片抗议声中,听闻厦华董事长郭则理的一段话,与程向红教授之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欧盟等国对我们的反倾销调查带有歧视性,但其规则的设计却体现了严格的市场经济精神,这对提高应诉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超越利益,才能习得真谛,提升自我,利益只是副产品。 被利益蒙住双眼,就会弃正途而入歧路。 遗憾的是,在当代中国的科研领域,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行进在这条歧路之上,有意,或者无意,主动,或者被迫…… 当前中国盛行的实用主义,几乎糟蹋、玷污、毒害了一切人间的真善美,无论是源于传统,还是来自西方。
个人分类: 科技|8535 次阅读|43 个评论
从WTO到TPP(提纲)
热度 1 lvnaiji 2015-10-15 08:38
吕乃基 2015 年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一时间,夸大其词者称中国将被彻底孤立,故作镇静者曰对中国影响甚微,水来土掩者言山人自有妙计,更有阴谋论者斥美日诸国围堵中国,亡我之心不死。各种论者皆持一面之词,说及了TPP与中国关系的某一侧面,却均未及其余。 全球化时代,作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第二、货物国际贸易世界第一的国家,怎可能被“彻底孤立”?TPP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纸媒还是互联网,皆被卷入其中,反应之热烈乃至激烈,这一现象本身就足以说明TPP,即使尚未成为现实,将对中国影响之大之深。轻描淡写者可以休矣。见招拆招,只是被动之举,并且停留在现象层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局面,于事无补。 以上三论的共同点是,从利益着眼认识,从利益着手应对,满眼唯有一个“利”字。 至于阴谋论者,较之“利”又进了一步:划清“敌我”。实际上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关上认识与通往世界的大门。 有必要拨开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遮蔽,从本体论切入,还TPP以本来面目。 本文试图以知识论、普里戈金耗散结构理论和控制论审视1995年成立WTO到2015年12国达成TPP的历程,揭示由WTO到TPP演变的实质。从本体论入手不是不计利益,而是在事实和规律的基础上为中国制定应对之方略提供依据。 一、 理论背景 1. 知识论:混乱-有序-混沌 2. 普里戈金耗散结构理论:熵增 进化以退化为代价 分岔图 3. 控制论:功能耦合及其演变 二、 全球化与WTO 1. 全球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 价格摊平 谁反对全球化 2. 功能耦合:全球产业链 由恐怖下的和平到相互依存的和平 3. WTO 三大基本原则 科学精神 混乱-有序 三、 金融危机 1. 全球产业链瓦解 世界进入分岔点 由相互依存的和平到全面竞争与不确定 2. 美国 制造业回流 再工业化 太平洋再平衡 战略西进 3. 中国 内需拉动(城镇化) 一带一路 亚投行 人民币国际化 四、 TPP 1. 进一步摊平(无例外 国企 金融 互联网) 2. 提升 人类命运(环评 生态) 个人(劳工待遇) 知识产权 限定创新路径设定新的耦合新的全球产业链的标准 3. 进化以退化为代价 “原产地”内外有别 4. 从有序到混沌 高标准与FTA 五、 中国 以自信,以自省 1. 打牢基础 认清潮流 2. 以开放促改革 3. 一带一路:走自己的路 不要乱了方寸 4. 亚投行:兼容并蓄 5.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580 次阅读|5 个评论
WTO年会归来话感受
热度 1 hzluan 2012-10-22 07:43
地点和时间:北京 对外经贸大学 2012年10月19-21日 内容:WTO案例教学(国家商务部杨国华副司长给学生授课并主持)及研究成果交流 参会人员:WTO上诉机构主席张月娇(全程参与)、高校(包括港澳)大学和社科院等研究机构WTO研究学者(包括外籍专家)、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等政府部门专家约130人 评价:1、会议组织得很规范、内容很充实。2、本次年会是国内WTO研究者的最高层次的聚会,体现了国内WTO研究的现状和水平。2、参与的学者们对WTO很“尊重”,此圈内已初步形成了一种“WTO文化”。3、政府部门参与人员仍不多。WTO的冲击与中国的社会惰性“双状态”共存。4、研究的视野和方法要拓宽,不要“认认真真”地将WTO研究搞得越来越狭窄,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有“提前量”。 根据我的了解和持续性的关注,我发现浙江省真正的WTO研究者只有4人,均在高校。 我在年会上的发言题目:《"美国——影响中国禽肉进口的某些措施”争端研究(DS392)》。注:DS392为WTO争端编号。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3402 次阅读|2 个评论
9月30日WTO争端:中方在中美电子支付服务争端中先失一局
热度 1 hzluan 2011-10-2 15:54
在中美电子支付服务争端中,中方于2011年7月5日要求WTO专家组对美国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DSU)第6.2条不一致作出裁决。2011年9月30日,WTO专家组发布了裁决报告,拒绝中方要求。中方先失一局。 我看了此报告,将核心信息摘录在下方。 我的看法是: 一、好的方面: 1、我们对“成立专家组的请求”(R eques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nel )这一程序环节已开始重视。 2、中方两项质疑(电子支付服务如何同中国的具体承诺相联系;美方未明确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有关的服务提供方式)是有道理的。但在专家组看来,这两项质疑(要求)提出的时间太早,不应要求美国在提交的“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中即阐释这二个问题。 二、不足的方面:我感觉仍没有掌控好专家组“标准职权范围”(standard terms of reference)与“特定职权范围”(specific terms of reference)问题。注意下面所附的第6.2条原文有两句。这第二句被专家组删除了!事实上中方可以操作的余地是在这第二句(In case the appllicant reques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anel with other than standard terms of reference, the written request shall include the proposed text of special terms of reference)。这也是我在前期博客中写的一个问题:在争端中中美磋商的问题要加上我方关注的问题(如我国有关产业状况与相应的市场保护政策适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在中美磋商中只“研究”美方关注的问题于我无益。所以在中方被诉案中中方对专家组职权应争取少用“标准职权范围”而更多适用“特定职权范围”。 以上只代表个人意见。 On 5 July 2011, China submitted to the Panel a request for a preliminary ruling concern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 reques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nel (WT/DS413/2) with Article6.2 of the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standing. On 7September2011, the Panel issued the enclosed preliminary ruling to the parties and third parties. The preliminary ruling will be incorporat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anel's final report. China submits that the UnitedStates' panel request fails to explain, "even concisely", how the definition of "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 relates to China's specific commitments in any of the three subsectors identified in the panel request, and further, that the panel request fails to indicate which mode or modes of supply the United States considers to be at issue. Article6.2 of the DSU provides as follows: The reques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anel shall be made in writing. It shall indicate whether consultations were held, identify the specific measures at issue and provid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legal basis of the complaint sufficient to present the problem clearly. The Appellate Body has explained that Article6.2 of the DSU imposes four requirements, namely, a panel request must (i) be in writing; (ii) indicate whether consultations were held; (iii)identify the specific measures at issue; and (iv) provid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legal basis of the complaint sufficient to present the problem clearly. We recall that a panel request needs to set out only the complaining party's claims, not the arguments in support of those claims. We consider that requiring the United States to explain in its panel request how or why the challenged measures are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commitments under the relevant modes of supply would, on the facts of this case, amount to requiring the United States to provide precise arguments in support of its claims. A complaining party is not required to include in its panel request arguments and evidenc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responding party's measures infringe upon the identified WTO provisions. Appellate Body Report, EC – Bananas III , para. 141. Appellate Body Report, Korea – Dairy , para. 120.
个人分类: 实务问题|3780 次阅读|1 个评论
钱塘大义6:从汉字“孙”的起源谈“Discrimination(歧视?)”+图
热度 1 hzluan 2011-10-1 03:56
钱塘大义6:从汉字“孙”的起源谈“Discrimination(歧视?)”+图
“孙”的繁体字写作“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如此这般解释“孫”:“子之子曰孫,从子从系;系,续也。”孫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即儿子的后一代叫做孫(孙)。那在“孫”之前,孙怎么写?是这样写的,如下图。 一次我参观陕西宝鸡市历史博物馆,看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鼎上有“子子孙孙”几个字。其中“孙”字即是附图中的写法。记得有一位美国女学者曾在研究汉字起源的时候,发现在台湾乡下的传统的葬礼上,死者的直系亲属居中,他们与其他族人分开排列;而其他众多族人牵着一根很长很长的粗绳,按辈份前后排序,在绳子的两侧握着绳子与死者的直系亲属一起向墓地走去。那排列的阵式很像那古老的“孙”字。后来记得在中央电视台播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葬礼的时候,我又看到这个葬礼阵式(但我现在查不到这个图片。哪位专家有此图片,请转发给我一份),当时我感到很惊讶:汉字的起源在韩国,好像不完全是一种“胡说”。 在这里我不是要研究汉字,这不是我的专业。但对一个字、包括一个英文单词的追根探源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说英文里的Discrimination这个单词,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通过查英汉词典可知它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差别“;二是”歧视“。但在我们汉语里后一种解释(”歧视“)是有感情色彩的,因而这两种解释的实际含义不同。比如说一个群体受“歧视”(而不仅仅是被区别对待),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WTO中的Non-discriminatory principle应该怎么翻译?译作“非差别性原则”还是“非歧视性原则”?我告诉诸位答案:我们中国人将它译为”非歧视性原则”(感情色彩很浓),而美国人在心里是将此语视作“非差别性原则”(美国人在这里说“理”不说“情”)的。这就有问题了,甚至说问题很严重,为什么?因为中美之间由于对这个“Non-discriminatory principle”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了一个世人瞻目的WTO争端——美国对中国家禽产品进口限制争端(DS392,争端持续时间:2009年4月17日~2010年10月25日)。此争端说的是,美国不仅不“对等”承认中国对家禽产品的检验、检疫机制,而且美国国会还专门提出不允许美国农业部用国会拨付的资金来制定从中国进口禽肉及禽肉制品的“规则”(rules)。好家伙,这是多大的歧视!美国明显违反了WTO的“非歧视性原则”。美国总统奥巴马看来也犯了糊涂,怎么能在国会提出的这么一个糟糕的文件(法案)上签字画押(批准)?! 最后WTO裁定美国完败。 此事没完,中国驻WTO代表团副代表随后又坚决要求WTO将此争端做为WTO培训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及WTO专家的典型案例,让全世界人民看看什么是地地道道的“歧视”!这一举措真是让美国人“吃不了,兜着走”! 如前所说,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歧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歧视”这两个字除了具有“作出区分”或“区别对待”的基本含义外,也指“侮辱”,“欺侮”等。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曾说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而且他还说,“君子义以为上”;“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同样,国内社会生活中或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实施的任何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歧视性”法律、政策和做法也与由中国传统文化所确立的中国固有的社会运行方式存在着根本的冲突。从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在反对美国针对中国家禽产品所实施的歧视性法案时,反应是那样的强烈! 实际上,美国人对“Discrimination”这一词并没有我们中国人这样的敏感,他们认为这Discrimination只是一种不同对待而已。在此家禽产品争端中,美国人对我们的“误解”所做的解释是“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这样子的”(这从WTO专家组报告所记载的美国的答辩中即可以看出)。真是一幅满腹委屈的样子。 美国人,你们还是快来学汉语吧,否则,你永远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何会冲冠一怒为“ Discrimination”! 当然,我们中国除了对Discrimination(这里它的意思是“歧视”了)关注以外,还要多利用其他的可以向WTO提出指控的技术,例如我们可以更多的以这样的理由向WTO指控:为什么在没有经过科学的充分的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美国即实施了它的技术法规或标准?可以说,如果在上述家禽产品争端中中方没有提出这样的指控而只盯着“Discrimination”,我们中方是不会赢的。 (看了请 顶一下 !)
个人分类: 这是生活|47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就中美轮胎争端败诉谈贸易报复:这样的“贸易报复”似是而非
热度 2 hzluan 2011-9-11 05:46
  据有关信息,在中美轮胎争端上诉败诉后,我国可能采取这样的贸易报复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此双反调查在中美轮胎争端上诉审结果公布之前已经完成)。问:中方可以采取这样的贸易报复措施吗?   答:中方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但若将这种措施称为WTO机制下的“贸易报复措施”只是一种“想当然”;换言之,在任何争端中,WTO争端解决机构不会授权实施这种形式的贸易报复。   原因: 1、从概念上说,这样的贸易报复是“似是而非”的。这种贸易报复不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贸易报复”。在WTO机制下,贸易报复要经过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并以“金额”的形式实施(DSU,Art.22.2);被授权的贸易报复只能是“补偿”(金额补偿)和“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suspension of concessions or other obligations)(包括协定内中止和跨协定中止。请注意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并没有retaliation(报复)这一词)。而且,如果被报复方不同意报复水平(报复额),可向原专家组(Panel)申请仲裁。 2、如果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中方的权利。若美方又将中方的这种双反调查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这只能成为一起新的贸易争端,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在审理时以规则为导向,不会在逻辑上将此新争端与中美轮胎争端联系在一起,而是根据美方的指控,利用WTO反倾销、反补贴等规则来裁决。     所以,中方以“对原产于美国的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方式实施贸易报复,这是中方的一种“情绪化”表述,事实上是以不讲“理”的形式威胁或反击美方。当然,这种报复会让美国人很无奈,会“表示遗憾”。但这种“报复”在法理上是讲不通的。   哈哈,在此提醒在WTO前线奋勇战斗的李司长及同事和各位WTO后方专家注意了。顺祝全体同仁仲秋快乐!
个人分类: 实务问题|3615 次阅读|4 个评论
WTO上诉机构裁定中美轮胎争端中方全败 中国还有两项权利
hzluan 2011-9-6 16:08
中国的两项权利是: 一、贸易报复。问:中国的贸易报复权是否可以行使?特别是中方是否可以宣布对美直接实施贸易报复?若你的答案是不可以,则说明你已读懂了WTO争端解决规则。 二、要求仲裁。问:由谁来仲裁?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仲裁用以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知道一般仲裁的事项在此争端中与中国不搭界,中方要求仲裁的权利在本案无法用,则说明你已将WTO争端解决机制搞得很清楚了。   WTO争端解决是规则导向的,讲其他问题无济于事。坦率地说,中国应该坦然授受失败。   (有机会请大家看我的书:《国际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以下英文为此争端结论和裁决部分: WT/DS399/AB/R Page 122 VII.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339. For the reasons set out in this Report, the Appellate Body: (a) with respect to the USITC's analysis of whether imports from China are increasing rapidly within the meaning of Paragraph 16.4 of the Protocol, upholds the Panel's finding, in paragraph 7.110 of the Panel Report, that the USITC did not fail to properly evaluate whether imports from China met the specific threshold under Paragraph 16.4 of China's Accession Protocol of "increasing rapidly"; (b) with respect to whether rapidly increasing imports from China are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aterial injury to the US domestic industry within the meaning of Paragraph 16.4 of China's Accession Protocol: (i) upholds the Panel's finding, in paragraph 7.216 of the Panel Report, that the USITC did not err in its assessment of the conditions of competition in the US market; (ii) upholds the Panel's finding, in paragraph 7.261 of the Panel Report, that the USITC's reliance on overall coincidence between an upward movement in subject imports and a downward movement in injury factors supports the USITC's finding that rapidly increasing imports from China are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aterial injury to the domestic industry within the meaning of Paragraph 16.4 of China's Accession Protocol; (iii) upholds the Panel's finding, in paragraph 7.378 of the Panel Report, that China has failed to establish that the USITC improperly attributed injury caused by other factors to subject imports; (iv) finds that the Panel did not act inconsistently with its duties under Article 11 of the DSU in its analysis of the USITC's determination that rapidly increasing imports from China were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aterial injury to the domestic industry; and accordingly (v) upholds the Panel's finding, in paragraph 7.379 of the Panel Report, that the USITC did not fail properly to establish that rapidly increasing imports from China were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aterial injury to the domestic industry within the meaning of Paragraph 16.4 of China's Accession Protocol. WT/DS399/AB/R Page 123 340. Given that we have not found in this Repor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cted inconsistently with any of its WTO obligations, we make no recommendation to the DSB pursuant to Article 19.1 of the DSU. Signed in the original in Geneva this 12th day of August 2011 b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ennifer Hillman Presiding Memb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otaro Oshima Peter Van den Bossche Member Member
个人分类: 实务问题|3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为何要编写中英对照双语教材?
热度 2 hzluan 2011-8-14 08:16
我编写的双语对照教材有两本:1、《WTO规则中英文教程》(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正着手写修订版。现已四次印刷,发行量15000册,数量不多,但近两年呈增长态势);2、《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适用面、发行量及社会认可度待观察)。 原因: 1 、英文第一手文献资料可在第一时间内获取。 2、英文文献更新很快。 3 、对于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来说,其英文阅读能力有基础,但专业英语还是要提高的。全讲英文,他们有时会一头雾水。中英对照可以减少学习困难(有些单词要加音标和释义)。 4、专业英语也是一种很有趣味的语言。 我对学生讲的是:上我的课可以一举两得。但我感觉,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兴趣可以引导,但不能控制。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389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俄罗斯不走 WTO摧毁中国汽车产业的老路
热度 1 dongzg101 2011-7-21 11:24
俄罗斯不走WTO摧毁中国汽车产业的老路 2011-07-20 17:35:46 浏览 4304 次 | 评论 5 条 俄罗斯不走WTO摧毁中国汽车产业的老路 徐明天 今天看到一条图片报道,普京说,俄罗斯不会为加入WTO牺牲汽车产业。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10周年。俄罗斯至今没有加入WTO,这对我们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不加入WTO,怎么融入全球化,怎么搞经济?但俄罗斯的经济搞得似乎还不错。 反倒是我们有些事情要总结反思。记得当时,加入WTO我们最担心的是金融、零售、汽车产业受到冲击,认为制造业最为受益。现在来看,金融和零售并没有多大影响,汽车和制造业受冲击最大。 普京说,俄罗斯不会为加入WTO牺牲汽车产业。就是要设置门槛,不让外国汽车公司全面进入俄罗斯市场,对俄罗斯汽车工业进行保护。 而中国就全面开放汽车市场,外国公司与中国汽车公司全面合作,实际上,中国的汽车厂全部成为国外汽车的组装厂。组装线从国外进口,组装国外的汽车品牌,发动机、底盘等等零配件也是进口。 我前段去一家汽车大厂参观,看后很郁闷。你要在中国生产销售一个车型,先交10亿美元专利费,如果生产10万台,每台专利费就是1万元。然后几乎所有的零配件都要从国外进口,进口也要有关税等。中国市场销售的实际上就是国外的汽车,只不过组装是在中国。除了一些员工、土地、厂房,其他都是外国公司的。关键技术岗位,也是外国公司的员工把持。 中国企业完全失去了汽车开发和制造的能力。因此前朱总理才说,中国就是国外汽车的市场。不但销售量大,成了世界第一,而且价格也高,同样的汽车,中国卖得价格比美国要高一倍。越是好车价格越高得多。外国公司从中国市场赚走了大把的钱。 这就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原先说是WTO是市场换技术,现在来看,我们是交出了市场,但却没有换来技术,连制造都丢了,丢得一干二净。 汽车国产化成功的先例很多。韩国的汽车工业比中国起步要晚,但韩国坚持自主开发制造,韩国汽车不但在国内普及,而且进入全球市场。日本、美国、德国,排到第四的就是韩国汽车,以价廉物美著称,很多人已经接受韩国汽车。 有朋友介绍,印尼汽车国产化也很好。它的政策是你可以买进口车,但征税很重。鼓励你买国产车。印尼满大街跑得也是国产车。 中国这么大国家,这么大的市场,理应保护自己的汽车市场和产业,扶持国产汽车产业。我们也有一定基础,开始质量可能不太好,但制造得多了质量就上来了。汽车技术和设计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只要做,就能走下去。可是中国人目光短浅,就想赚快钱,把国外的拿来,立即就能卖,就能赚钱,根本不想民族产业这样的事情。 中国汽车产业就这么丢掉了!
12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了中国的环境就应该适当限制原材料出口
热度 1 xuecw 2011-7-6 14:03
据报道, WTO 宣布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做法违规。我认为,为了中国的环境保护,就应该适当限制原材料出口。 一些世界组织担心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对自然环境的过分掠夺,希望中国为改变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另一些世界组织则希望中国能大量出口原材料。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多资源贫乏的国家,为了众多人口的生存,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艰难地寻求着平衡。近几年大量的低技术含量的商品出口虽然赚了不少外汇,也付出了牺牲环境资源的沉重代价。 所以珍惜原材料的使用和出口,不仅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更是促进本国环境的改善,为防止世界气候变暖做贡献。 WTO 宣布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做法违规 2011 年 07 月 05 日 23:19 环球时报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 据法新社 7 月 5 日 消息,世界贸易组织( WTO ) 5 日正式宣布,中国对原材料实施的出口限制违规。 WTO 表示,“裁定小组建议,争端解决机制要求中国将其(对原材料)措施与 WTO 的有关责任保持一致。” 法新社报道说,此次争端涉及中国实施的出口配额和关税议题。中国是世界上镉、黄金、铟、铁矿石、石灰、铅、锰、汞、钼、磷、锡、钨和锌的最大生产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评论说,如果 WTO 裁定中国的出口限制违规,将有益于钢铁制造商和其它工业品生产商。但更重要的是,将为美国和欧盟投诉中国稀土材料的出口配额开创先例。
个人分类: 政经|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因為iPad,MOFCOM怒責海關
LEOLAND 2010-11-15 18:25
曲津華 對iPad的重要性,從其發佈的當日就有關注( 今夜 , 蘋果迷 無眠 )。果然,蘋果家的東東就是不錯,擁躉日眾,令到咱海關也對這個物件發了一個專門的指令帶入境內的iPad一律徵稅1000 RMB! 結果是坊間責駡海關者也開始多了起來,因為按大多數人購買的機型配置,都是4000 RMB不到,海關眉毛鬍子一把抓地簡單粗暴執法,讓廣大蘋果粉絲很受傷明明沒有到5000 RMB的納稅額起點,卻要再付出千元稅款。這次,海關的打擊面可是不小。 對此,另一個有關部門打起了親民牌對海關的不親民行为,商務部不幹了,拿出WTO規則來批評海關兄弟。這一下,就輪到海關沒電了。 應該說,在iPad入境收稅問題上海關是輸定了。要看的是,它將如何狡辯。已被罰款的機主要保留好票據,未來某天海關會找個臺階下,把亂罰款退回的。 2010-11-15
个人分类: 时报时评|2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买办合法化”与WTO条约
sunapple 2010-8-28 22:12
面对国内人民公开质疑加入WTO后所出现的中国最终要战略资源之一稀土被中国稀土业界长时间,大规模地贱卖的质疑声音,中国五矿商会副会长刘贻南最近发表文章说要遵守国际规则,不能让其他国家(其文章里公开点名日本)感到稀土供给的压力,不能过分限制稀土出口。刘贻南同时声称最近几年我国稀土出口数量并没有出现增幅过大的现象。   作为中国稀土业资深人士,刘贻南面对国内人民的质疑,其回应的立场竟然不是站在中国立场,而是站在国外买家的立场上。对此,人们怒斥之为汉奸买办,然而,如果我们分析刘贻南的站在国外立场的根本原因,即为何刘贻南自愿充当外国在华买办的原因,我们所得到的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那份至今大部分条款仍没有向中国人民公开的《中国加入WTO的协议》的协议,正是在这份协议签署后,中国各行各业都走向了买办化,成为外国资本用来吮吸中国人民劳动成果,资源,技术,甚至透支中华民族未来的合法管道,买办合法化是这份不平等的WTO条约所带给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灾难,因为这份不平等的WTO条约,中国一百多年来的革命和独立运动的成果,被完全地彻底地颠覆了,这是因为因为买办们的所有卖国行为被合法化了。   农业领域,有利用权力强力推广西方控制专利的转基因主粮的农业买办;   核电领域有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核电技术换来美国落后的死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买办;   金融领域,从八十年代初为了把中国变成西方廉价加工厂而强行把人民币和美元挂钩并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开始,到现在有以中金公司为首的金融买办购买了近250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从而把中国人民变成了西方最廉价的血汗工人;   二十八个主要工业领域的买办把几乎所有重要工业体系都贱卖给西方的产业买办,技术领域的买办把原本独立自主和十分完整的中国庞大的技术项目,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变成了西方的技术附庸者;   航空领域,从叛徒沈图依靠资改派胡耀邦赵紫阳支持把运十大飞机项目强行下马开始,中国就成了西方航空公司的零件加工厂,三十多年来,仅仅因运十被强行下马而导致的高价购买西方民航客机的直接成本是8000亿美元,而运十的整个研发不过几十亿人民币;   军工领域的买办,借所谓军转民的口号,强行下马了包括文革时期国防科工体系科学家和职工们在两弹一星精神和革命意志极大鼓舞下所研发的相控阵雷达,电脑芯片,导弹拦截系统在内的一百多个尖端军工项目,导致目前我国军工体系落后西方二十年以上。   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的买办,把中国变成了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头号试验场,在美国,欧洲,日本尚且不能为所欲为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竟然泛滥成灾,疯狂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否定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否定中华民族近代的革命正义性,否定中国统一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产生了民独轮势力,大量邪教,地下教会,形成了炎黄春秋,凤凰系,南方系等完全投靠美国和西方的买办性质的主流媒体;以及李锐,刘长乐,龙永图,厉以宁,张维迎,张五常,樊纲,袁腾飞,辛子陵,李悔之,刘晓波等等大量新自由主义主流精英,极端严重地荼毒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理想。   。。。。。。    刘贻南典型的买办言论,表明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的所谓特色道路上,并不能走的太久,因为有了刘贻南这样各行各业亿为西方和外国服务而实现个人巨大利益的几百万大小买办们存在,中华民族被彻底掏空,被彻底透支的时间点并不遥远,中华民族亡国灭种最终沦为非洲式的地狱后,特色自然结束了。   这个以葬送中华民族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汉奸买办集团,目前正迫切地通过颜色革命和政改两种办法,来实现对中华民族的绝杀,因为他们不绝杀中华民族,不尽快把中国变成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那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彻底清算,以焚烧他们自身和他们的整个罪恶家族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凤凰涅磐。 如果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对这些卖国买办失去了制约能力,甚至把他们合法化,那么现行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也将在中华民族的涅磐时被同时焚毁。  而他们在发抖,因为他们最近正想通过一个法案,取消老年罪犯的死刑法案。哦,鼓动不惜一切代价加入WTO的,你今年贵庚啊? 后记:《稀土样品邮寄者:我所知道的一个小刘贻南》   妻子一个前女同事近日给他打来电话,说刚在深圳贷款买了一栋200多万的房子。通完电话后,妻子很诧异,因为这个同事两年前还很窘迫,还借给过她2000元。我说或许是买彩票中了500万吧。妻子说是因为这个同事的丈夫,后来进了一个很奇怪的公司,就在深圳,一年下来能赚三十多万。妻子疑惑地说,她说她丈夫是专门给国外邮寄内蒙古和别的地方的稀土样品,赚样品费,一公斤几百块甚至上千块。所以赚钱很快。原来稀土行业除了如刘贻南这样的大买办外,还有很多这样的小买办,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大买办靠出口大宗稀土谋取佣金,而这种小买办,竟然可以通过邮寄稀土样品这种化整为零的麻雀战术,把中国极其宝贵的稀土资源严重地破坏了。这样的小刘贻南在中国到底有多少呢?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因为这种邮寄小量样品的办法,并不会统计在稀土出口总量之中,通过邮寄样品而非法贱卖到国外稀土样品一年将有多少呢?。我只好对妻子说,你打电话告诉她,让她丈夫不要再从事这个行业,因为将来一定会被清算。早日悔悟,或许对他们更好。 )/ig,""); var hwk="("; var hw=""; var keywords="资改派,稀土,WTO"; var keys=keywords.split(","); var keylength=keys.length; var keywordscode=" 关键字 : "; if(keys!=""){ for(var ks=0;ks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咄咄怪事:美国人花中国人的钱打败中国大豆产业
蒋高明 2010-2-20 11:47
蒋高明 2009年11月27日,在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种植后,农业部批准成立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也 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主粮可进行转基因种植的国家。有媒体马上评论说,这意味着转基因小麦和水稻将很快作为中国十三亿人民的主粮,我国将成为首个将转基因食品作 为国民主粮的国家。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种植的最大危害在于:中国没有自己的转基因种子的专利!这将会造成中国在自主粮食安全问题上任人宰割的危机。 我们这个担忧在大豆、油菜身上,不幸被言中了。而中国玉米、水稻正面临危机。大家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消息,2009年一年中国进口大豆4249万吨,占到供应总量的70%。而国产的大豆只有由国库收储。去年12月份国内进口植物油84.6万吨,创下历史同期单月新高纪录,比前年同期增加14.8%。去年12月份大豆进口数量也达478万吨的历史高位。就在人们在网上对转基因农产品不断地口诛笔伐中,今年的1月,我国进口额953.1亿美元,大增85.5%。其中进口食用植物油54万吨,同比增85.4%。进口大豆408万吨,增长34.5%。 中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只有1500万多吨,可1月份进口的大豆竟占国产大豆年产量的36.7%.。用国外的转基因大豆来挤压国内最优质的黑龙江大豆是为什么?难道不能用这些钱来补贴 中国的大豆农和菜籽农、花生农,让他们生产更多的优质食用油料?就算是有WTO协议, 可在各国都认为转基因农产品有害人身体健康并予以拒绝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停止进口美 国、阿根廷及南美的转基因大豆? 另外,美国人拖欠的8000亿美元可能永远赖掉的国债,能够救活多少中国农民? 然而,中国的转基因科学家声称转基因食品不存在任何问题,虫子不能吃,人可以放心吃,他们站在谁的立场上呢?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会对我们出口的食品中含转 基因成分,会毫不客气地退回 的。 同样被收储的还有南方诸省的油菜籽油,就在油菜籽即将成熟的季节,2009年5月上旬北大荒签下东北最大油菜籽进口订单 ,进口2亿元的油菜籽。而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5月底发出通知称,国家即将启动油菜籽临时收储预案,按不低于1.85元/斤的价格敞开收购。 一方面是国外转基因大豆、油菜籽的长驱直入,一方面是本国的原生态大豆、油菜籽勉强维系活命 。 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油菜籽对中国农民的打压,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美国人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不是给人吃的,而是做饲料或工业原料。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的2005年的实验已经表明转基因产品会将人类逼向绝境,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对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及其种子的情况进行清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美国人烧的是中国人给他们的豆萁,煮的是中国人的豆,用的是中国人的苦力,花的是中国人钞票, 哭泣的是中国 的豆农 !然而,中国的农业官员视而不见,偷偷摸摸发放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敢为天下先;中国的农业转基因科学家王顾左右而言他,忙着数美国主子给他的那点可怜的钞票。 中国的粮食安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安全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丢弃幻想,准备战斗;依靠广大的农民,重新走合作化道路;以农业八字宪法思想为指导;调动亿万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科学家到一线去战斗,而不是躲在城里写什么SCI,全部作物都搞什么转基因。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顾国情地转基因,吃亏的是中国农业,哭泣的是中国农民。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20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全球化导致中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剧增
热度 1 Synthon 2009-12-18 07:45
最近几天哥本哈根会议开得如火如荼,各国就碳排放问题吵个不可开交,中国也是个焦点。最近几年中国的碳排放剧增,总量上已经正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你想啊,要你是奥巴马,你乐意不?反正我是不乐意。不过咱中国政府还是负责任的,尽管不正式的承担减排义务,但是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自己的减排指标,这也体现咱大国政府的责任心。 但是我倒是更好奇一些,想研究一下中国的碳排放都是哪儿来的,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图。图中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碳排放一直是在平稳增加的,但是从2001年期,我国碳排放的加速度剧增,我们不由得想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时间段有什么事情影响了碳排放呢?想来想去,只能是世纪之交的那件大事:入世,加入WTO。 大家知道,加入WTO了,全球化了,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多了,外国人进入中国的也多了,咱们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了。哦,感情这些外企给咱的都是落后技术啊,碳排放剧增啊。有意思的是,控制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的的签订,也在这个时间段,西方发达国家承担的减排义务,原来都是把排放指标转移到咱中国来了啊。。。 在我刚开始跟人讲这个观点的时候,有人不同意,说入世之后,中国私家车越来越多,你为啥不说是汽车保有量增加引起的碳排放增加呢?您别急,咱下面还有别的图。 下面这张图是单位GDP的能耗图。可以看出,这么多年来,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在迅速下降的,没错,咱技术提高了嘛。我之前曾经在某个场合看到更完整的图,中国单位GDP的能耗,从1952年到2001年基本上是以同样的速度迅速下降的。但是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2001年之后,他又反弹了。 为了进一步堵住某些人的口,咱们再来看一个跟私家车完全无关的指标:煤的消耗量。大家知道,煤的主要用途就是发电,而电呢,主要是工业用电。从煤的消耗量同样也可以看出,2001年之后,中国的耗量剧增。 三张图,在同一个时间点,发生了重要变化,让我们不得不认为,正是全球化,正是因为我们加入了地球村这个大家庭,才导致了我们今天的高能耗、高碳排放。正是由于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发达国家才会把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产业大量转移到中国。全球化了,我们的GDP是提高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我们的资源和环境。 另外,恐怕也是时候揭开GDP背后的故事了。我们的GDP是增加了,但是GNP呢?GNP现在在媒体提到的比较少,但是我小的时候,主要媒体报道经济指标的时候都用GNP,现在为什么不用了呢?大家自己想一想:)什么是GNP呢?我摘两句wiki上的话:GDP is product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s borders; GNP is product produced by enterprises owned by a country's citizens. To 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the U.S.'s GNP is the value of output produced by American-owned firms, regardless of where the firms are located.翻译成中文,就是说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NP是国民生产总值。以美国为例,美国的GNP,就是所有美国公司(包括美国国有公司和美国民营公司)这一年的所有产值,而不考虑这些产值究竟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创造的。 我们再进一步的说,如果西方国家真的要求我们在碳排放方面承担什么义务的话,我们是否应该认真的算算,中国的GNP对应的碳排放到底有多少呢?中国大量的碳排放里头又有多少是给西方的GNP做贡献了呢?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1020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墙角下的嫩芽预留的发展空间——2001年的预测和建言
lvnaiji 2009-11-7 16:52
吕乃基 以下这段文字是 2001 年本人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近日偶然翻阅,以及恰逢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颇有感触。 WTO 对中国的整体影响有这样的特点:给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带来更强的冲击 , 而给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材料密集的产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能否借加入 WTO 之机将双方结合起来 , 利用后者的发展机会获取更多的资金 , 以此来扶持前者 , 即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来养活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但这并不是单向的养活 , 高技术企业还必须定向地开发能对低技术产业进行渗透、改造的技术 , 以促使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高级化;与此同时 ,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 , 使自身迅速壮大起来 , 考虑到目前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 , 而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和材料密集的产业多分布于中西部 . 这种综合就必须促使东西部加快协调发展。 对于加入WTO给劳动力密集带来的好处和机遇.我们在用好、用足这一优惠之时,必须充分认清因此而可能被锁定、被强化的我国落后的一面,趋利避害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为了避害,而不发展那些受到较大冲击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同时又为了趋利,仅仅大力发展技术含量低的产业,我们就只会被那些微薄的小利牵着鼻子走,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加入 WTO 后这些年的发展,恰好应了这一段话前面的几行字:给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材料密集的产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发展,既符合中国产业的现状,符合中国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需要,同时也正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产业链的空白之处。于是一拍即合,中国的发展正好填补了跨国公司的空白,或者正如所引的这段话,是发达国家给中国预留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发展本无可非议。自然界的万物,如墙角下的嫩芽,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生长。然而,这种生长却是扭曲的,甚至痛苦的。(请见: 金融危机之 危 与 机 全球产业链与功能耦合的视角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041 )。当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开足马力沿着墙角的缝隙生长之时,也就忘掉了(或言:遮蔽。为何研究海德格尔的专家们没有在此对于中国生死攸关的领域一露身手?)高端的技术,自主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以及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而第二段话所描述的情景却不幸而言中。 想的再远些,在一个未必完善的社会,例如过于强势的政府和央企,信用缺失的法人,监管乏力的市场,投资无门和融资困难的金融,再加上隐匿于其间的钓鱼者,又给民众预留了什么样的发展空间?要是大伙真的如此这般在墙角下疯长,到头来毁掉的既是个人自己,也是由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对预留空间的清晰判断,坚守为人之底线,是个人,也是社会最终的希望。 当然,我们也可以追问: 当代中国社会,为个人,同时也为其自己,究竟预留了什么样的空间?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6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以世界之刚vs中国之柔——WTO的科技属性
热度 1 lvnaiji 2009-6-21 21:01
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是历来关注的话题。笔者偶然想起,笔者曾发表于科技导报 2001 年第 2 期的 WTO 的特征及其给出的哲理启示,论述的核心是 WTO 与科学精神,同样涉及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于是修改删节后上载,以期增添一个视角。 此外,笔者刚上载了 思维方式的 科 。在此意义上, WTO 显然是理工科思维方式。 已经故去的汪道涵(现在尊称汪公)对中国加入 WTO 有重要贡献。 汪公认为,全球化既不是美国主导,也不是欧盟、日本主导,而是由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资本运动规律、产业结构调整规律和跨国公司要素套利规律所驱动。谈及中国应对入世战略时,汪公认为,最重要的战略之举是基于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政府首先要入世的问题( 刘光溪,道理自然促入世 涵养清流重学子 缅怀汪道涵为中国与 WTO 关系发展所做的贡献,文汇报 2007-1-3 )。笔者认为,对规律的遵循,是 WTO 的要义所在,集中体现了 WTO 的科技属性。 WTO 的科技属性集中体现于 WTO 规则地形成过程及其三大基本原则上。 WTO 规则的形成是基于其成员国间的反复谈判。各国在贸易中会有不同的实践、不同的贸易,如货物、服务、技术等也会有各自的特点,以及更重要的是各国各地区的特色。就是在这些个别的、具体的、生动的 , 以及带有浓厚的不同主体色彩的贸易活动的基础上 , 经过多边的多个回合的谈判 , 逐步从个性中找到共性 , 由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 , 谈判各方由各异的主体转变为泛主体 , 进而形成各成员国共同遵守的规则。由这一过程可以想到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涉及到在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中人与人的沟通和共处 , 正是这一点后来成为罗马法的基 础。更为重要的是, WTO 规则的形成过程体现出了科学方法 ---- 从个别的事物中提炼出普遍的信息 , 从主体的经验中概括出客观的规律 ,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WTO 规则的形成过程就是科学方法的应用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各方渐次磨掉了自己的特色,接受了共同的规则及其背后的价值。 WTO 的三大基本原则 , 即非歧视原则、市场开地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中 , 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科技属性。 非歧视原则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 , 要求一个成员给予另一个成员的贸易优惠和特权必须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所有成员。在成员国内部实行国民待遇 , 任何一个成员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境内后,享有不低于后者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享有的待遇。由此可以联想到科学中早就存在的默顿规范中的普遍性规范:科学原理对于任何人、任何国家普遍适用 , 科学家不能因个人的好恶或某种意识形态而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 , 科学活动对于任何个人一视同仁;任何人不论其性别、种族、贫富或宗教信仰 , 都可以平等地参与科学活动 , 获得荣誉和奖励 , 并有相应的体制予以保障。由此可见 ,WTO 中的非歧视原则可以说就是科学中的普遍性规范在经济领域的翻版。科学中的普遍性规范要求扫除宗教和阶级等意识的干扰 , 让科学自主发展;同样 ,WTO 中的非歧视原则也要求扫除由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歧视和壁垒 , 让经济有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市场开放原则主要包括关税减让、取消数量限制和确保透明度三方面。 WTO 要求将关税作为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 , 以便对各成员的贸易保护水平能清楚地进行比较 , 也使减让关税的谈判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为此 ,WTO 要求各成员取消非关税保护的数量限制(如配额、进口许可、自动出口限制和全面禁止进口等),例如在《农业协议》中 , 只允许各成员使用关税手段对农产品贸易进行限制 ; 现行的非关税措施要以一定方式关税化;禁止使用新的非关税措施等。同时 ,WTO 要求成员采用在出版物上公布、设立咨询点或通知 WTO 等方式 , 及时公开与其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 ., 以及与其他成员缔结的足以影响其贸易政策的协定。由这些措施来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 以提高市场的可预见性 , 促进公平贸易和竞争。 上述市场开放原则同样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属性。首先,透明度的要求以及 WTO 的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均体现了默顿规范中的诚实性规范。后者要求科学家在发表成果时必须同时提供获得该项成果的全部方法和手段 , 以让同行专家作严格的验证。其实,非关税措施要以一定方式关税化 , 以形成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这一要求 , 其实质就是简化和量化。前者在于将复杂事物简约化 , 如哥自尼提出日心说 , 大大简化了托勒密的地心说 , 符合科学中的简单性原理和思维经济原理。量化则是科学的重要特征 , 各项研究均要求从定性发展的定量。各门科学的数学化表征和验证趋势都说明了这一点 , 马克思就曾就此提出很高的标准。再次,可预见性这一点与科学的要求完全一致。科学要求在给出系统在 t 1 的初始条件后 , 能推知系统在 t 2 的状态。这就是规律。每个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 人类自身也有其自我确定的属性,那就是理性。那么 , 对事物 ---- 不论是对自然界还是对世界贸易 ---- 的认识就应该依据事物的本性 , 并且以符合人类理性的方式来把握它。最后,市场开放原则也是技术理性的集中体现。市场开放原则的上述三个方面 ,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可控制。简化、量化 , 以及透明、可预见 , 都是为了这一目的 , 而这也正是技术理性的要求。所谓技术就是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动 , 保证在行动前预见到代价和结果 , 保证在行动的过程中连续可控 , 以及为保证实现目标而能采取相应的措施。简化、量化和透明化还可以保证行动得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执行,这也是技术理性所要追求的目标。 WTO 的第三项原则是公平竞争原则。该原则允许各成员以关税作为贸易保护手段 , 但不允许以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 , 尤其不能以倾销和补贴的方式向其他成员销售商品。 WTO 一方面设置了某种统一的标准 , 以让各成员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竞争。例如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就划定了同一起跑线:各成员在农业科研、粮食的安全保障、自然灾害救济、农民收入保障和地区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免除关税削减义务;另一方面 , 对于会造成价格扭曲的措施的各种补贴 , 则必须按黄箱政策逐步减削。 WTO 的公平竞争原则可以视为移植了默顿科学规范中的竞争性规范,后者要求在个人间、学派间 , 或个人与学派间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 , 不受偏见、权势的影响 , 平等地对待竞争中的个人与学派。更重要的是 ,WTO 通过各种制度来消除形形色色的价格扭曲 , 也就是要扫除种种干扰 , 让经济规律在全世界发挥作用。这里体现出的尊重事实、尊重规律 , 也正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由上可知 ,WTO 上述的三大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理性、技术理性以及默顿科学规范中的普遍性、竞争性和诚实性规范,因而具有明显的科学技术属性,再加上前述 WTO 规则形成过程中科学方法的印记 , 这就表明, WTO 不仅是一个组织、一套规则 , 而且体现了一种方法、一种理念 , 其核心就是科学精神。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缺少科学精神,计划经济年代的大跃进之类更是一再违背规律。改革开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市场经济阶段不可逾越,表明中国逐渐接受规律。在此意义上,加入 WTO 就是: 以世界之刚 vs 中国之柔。 博主另外上载涉及科学与文化关系的文章请见: 论科学与文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5198 , 科学的代价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4913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9584 如果科学起源于中国 析李约瑟假设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5227 在 科技 的背后 等。 关于 WTO ,各位亦可参见笔者另文: 孰重孰轻?比较WTO 与世界工厂对改革的影响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472
个人分类: 经济|47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孰重孰轻?比较WTO与世界工厂对改革的影响
热度 1 lvnaiji 2009-3-5 08:49
孰重孰轻?比较WTO与世界工厂对改革的影响 1978年,中国走上了社会转型之路,其核心内容是四个字: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与开放紧密相关,相互推进。30年来,中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期间,开放给改革输入了强大的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当时的评论是,由此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然而现在看来,实际上影响有限。这些年来,随着中国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世界上有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未能幸免,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世界工厂的角色受到质疑。无论潮涨还是潮落,看来,世界工厂对中国的影响远大于WTO。 WTO对中国的影响大致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入WTO,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汤因比研究历史上几十个民族的盛衰,得出所谓挑战-应战理论:一个没有挑战的民族将走向灭亡。中国在历史上不乏挑战,近代以来,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直到前不久的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和中美飞机相撞,挑战接踵而来。然而,这样的一些挑战似乎并未让中国强大起来。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挑战,起来应战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国歌中铿锵有力的歌词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整体的应战对于民族的生死存亡无疑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整体的权力在应战中得到强化,所以个体淹没。在五四运动中,救亡压倒启蒙。一旦外部挑战撤离,也就复归原状。换言之,中国的崛起缺乏内生的由下而上的动力。加入WTO后,由于WTO是一个超越国家主权的立法和司法机构,争端解决机构所做出的裁决,除非所有成员国一致反对,将自动通过。WTO制定的条款限制国家的权力,让企业直接面对竞争。于是,就有可能在中国的内部产生自下而上的动力,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加入WTO不过数年,或许除了垄断行业外,中国的企业在与狼共舞中成长壮大。简言之,WTO焕发了中国社会底层的动力。 其次,中国渐次接受了人类共同的财富:科学精神和技术理性。三大基本原则排除主权和意识形态对市场经济的干扰,不允许暗箱操作,不允许违背经济规律。这对于素来缺少科学精神,以及权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中国,是极大的冲击。尊重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规律,这一点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一致的。由此可见,WTO促进中国改革。正是基于上述理由,所以普遍认为,WTO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 随着开放的扩大,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迅速融入世界,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上承担世界工厂的角色。中国由此在经济上高速增长,技术跃上一个新的水平,管理上也逐步接受先进的制度和理念。然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世界工厂的角色锁定了中国相对落后的格局,锁定了被支配的地位,并且被固化及不可持续。 以前不久热议的《狼图腾》为例。有人认为,《狼图腾》所描绘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甚至科学发展观。然而,小说的主人翁每天总有苏武牧羊那种孤独苍凉,陈阵常常觉得自己老了,很老了,比苏武还要老。千万年的草原一点都没变,人还在原始游牧,还在与狼争食,争得那样残酷,那样难分胜负。如果那天在草原晨雾中,手持节杖的苏武,或是披着兽皮的猿人向他走来,他都不会吃惊。狼剥夺了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迫人与之彼此嵌入,与狼共舞,与狼为伍,牧民被锁定了落后。相反,未被锁定的民族倒有可能发展起来。 中国被锁定之落后主要体现于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以二产为主,体现于在由高技术推进的产业链上位于没有多少技术和知识含量的低价值环节,再加上在金融产业链上位于击鼓传花的末尾甚至最后一环。处于这样的地位,世界工厂中的工人也就被锁定了四低一高: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以及高劳工淘汰率。他们的知识水平难以提高以适应产业结构的提升,生活水准难以提高以扩大内需。他们既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似乎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又不享受城市的各项待遇,没有成为城里人。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被锁定的不仅是一代农民工城市呆不下去还可以回乡务农,而且是第二代:他们还回得去吗?既不具备相应的技能,而且在心灵上已经或多或少背离了农村。世界工厂掩盖并锁定了中国的二元社会,掩盖并锁定了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状况。与此同时,企业因用工成本的低廉而不思进取,不考虑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输出,更不投资技术创新;再者,满足于贴牌生产也就不会有品牌意识。因而缺乏动力沿微笑曲线向两侧高端攀升,而是安于现状,躺在价值链的低端。 不仅锁定落后,而且锁定了被支配的地位。被支配体现于发达国家在上游拥有知识产权,在商品端处于检查者的有利位置,制定苛刻的质监和安全标准,即使在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制造环节,也既掌握技术标准,又占据道德的高位和话语权:经过长期博弈所形成的劳工标准,以及限制CO2的排放等。此外,还可以随时举起反倾销的大棒。世贸组织的统计披露,仅2008年上半年,全球就新增了85起、牵涉16个国家的反倾销案件,其中50%的目标都对准了中国。在发达国家居高临下的支配下,中国及其企业往往在各个环节疲于奔命。被支配的含义还在于,在全球产业链的相互依存关系中,依存双方的选择权不对等。拥有知识产权和全球品牌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他们是众多如中国、印度、南美各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争先恐后攀附的对象。这种情况缩小到国内,是各省面对外资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广交会上,外商往往后悔所签下的单子,因为接下来可能遇到更划算的。正如男女双方,一方声称非某某不嫁或不娶,而另一方却普遍撒网,重点捕鱼;那么双方的支配关系高下立判。 锁定的状况还与投入到全球产业链的要素有关。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投入的要素主要是知识和资金,其特点是流动性强,随时可以方便地撤离或转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投入的则是土地、厂房和设备,甚至打下了作为地基的钢管?一旦风吹草动,外资轻而易举撤离,留下的是废弃的厂房和流水线,以及失业的员工。被锁定的要素转化为牢不可破的钢筋水泥,锁定的要素被固化、沉淀。 由于耦合中的关系不对等,以及所锁定要素的流动性不同,负担较轻的一方若因各种原因撤出,中国就面临巨大的风险。过高对外依存度好比巨大堰塞湖,当国外发生经济增速下降或衰退之类溃坝事件时,国内总需求会面临更大冲击和威胁。当年春秋第一相管仲为拿下鲁梁二国,先令齐国老百姓全都穿上了丝制衣服(服绨),齐国丝价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吸引得两国国君都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以赚取高利润,从而放弃了农业生产。一年后,管仲又不让百姓再穿绨,并不准卖粮食给他国。十个月后,鲁梁粮价高涨,人民饿馁相及,即使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也为时已晚。齐国不费一兵一卒即令两国归顺。此即所谓管仲制鲁梁之谋。而今,齐国人已经不穿绨,堰塞湖已经溃堤。 如果没有次贷及而后的衍生品,如果保持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在全球产业链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某种意义上尚可维持。只需在一端保持创新的势头,另一端维护好品牌并加强其影响,即可长期攫取全球产业链上的大部分利益。不可持续的是中国。为了世界工厂的正常运转和扩建,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能源,耕地日益减少,变成了厂房、仓库、道路,甚至高尔夫球场。中国为全世界,主要是发达国家提供廉价商品,制造过程产生的污染却留在了中国。中国的这部分功能因没法耦合而积淀下来,日渐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表明,在金融危机之前,原材料和能源等要素已经大幅涨价,专家原来预计到来的时间是2015年,结果却早来了差不多十年。污染加重,已呈现出不可持续之势。中国本身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资源耗竭性模式不仅给本国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压力,更给世界资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中国消耗的资源,比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起来的总和还大。钢材消费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超过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0%以上。初级产品进口中四种矿物比重从1999年27%上升到2008年1季度64%。无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世界,很难再承担下一个三十年如此的消耗。还有一个显而易见未能耦合的功能就是每年以农民工为主的春运。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旨在扭转这一势头。而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难以落实和奏效,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受制于在全球产业链上所处的特定位置的强约束。 成为世界工厂,未必是工业化现代化正在推进,在相当程度上可能只是意味着本国被纳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只有当外资服务于国内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时,而不是反过来,才意味着外资为国民经济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被锁定的不仅是落后、被支配、固化,以及不可持续。更重要的是,十几年来被锁定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 回首往日,看来WTO的影响是估计过高了,而世界工厂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则是被低估甚至忽视了。世界工厂对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WTO。没错,中国的企业凭藉WTO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WTO的旗帜下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然而,WTO所规定的只是游戏规则,至于双方使用什么兵器、武功的段位,以及临场出什么招,并不过问。于是,发达国家就出研发和品牌,发展中国家出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按芭比娃娃的利润,中国获得一份,美国就获得九份,真是赚得盆满钵满。钱赚昏了头,开始玩次贷,次贷还不够,玩衍生品,玩击鼓传花。终于玩出事情而下场。撇下对手独自在台上茫然四顾,却没了玩家。私下里还在鼓劲,譬如出口退税。不知是独孤求败,还是猛然反省。 孰重孰轻?WTO不过是组织和制度,而世界工厂是经济基础。无疑,后者具有根本性。世界工厂的盛衰在根本上影响中国社会。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在美国主要只是金融危机,而在中国引发的是经济危机,伤筋动骨。
个人分类: 经济|38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际贸易多哈回合谈判破裂的影响如何?
陈龙珠 2008-8-3 09:44
陈德铭:中国对多哈回合谈判破裂没有责任 http://news.sina.com.cn/c/2008-08-03/053616051110.shtml 人民网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龚雯 胥琳佳)今天,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京就日前结束的WTO小型部长会议以及多哈回合谈判热点问题接受新闻界集体采访,深入阐述中方立场,表示中国仍将与世界各国一起,继续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   陈德铭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多边规则的重要性。多哈回合实际上就是要确立多边贸易新秩序,从而有效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削减扭曲贸易,逐步开放市场,扩大发展机会。自2001年以来,谈判几经失败。这次在日内瓦的谈判异常激烈,由于僵持不下,WTO总干事拉米决定由7个成员(G7)进行小范围磋商,即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国和日本,这7个成员贸易量占了世界贸易总量80%,中国首次成为谈判核心层的成员,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国国力的强大,反映了中国在和平崛起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陈德铭说,如果此次谈判成功,对当前面临下行风险的世界经济会是一针强心剂。会议讨论了12个最重要议题,但最后在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保技术问题上,两个主要国家意见不一致,导致谈判失败。对此我们深感遗憾。   陈德铭指出,尽管WTO总理事会和所有代表都认为取得了大量成果,但 这次谈判受挫,对非常脆弱的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是沉重一击,不利于目前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没有新的规则,大家还得回到弊端丛生的老规则。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已实现大进大出, 谈判失败可能使中国外贸的外部环境趋紧,贸易摩擦增多。我们会加快制定一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适应变化的环境,以便更好地应对 。   对于一些西方媒体称中国终于从帘子后面走出来,并把谈判失败原因归咎于中国,陈德铭回应说,这不是事实。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多哈谈判,认为它有利于中国外贸和经济发展,中方的出价也被评为这次出价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我们毕竟是WTO新成员,还要享受新成员待遇。当然中国在迅速发展,贸易量越来越大,在世界贸易特别是多边体系中的话语权会逐渐增加。这次中国第一次进入了谈判的核心层,进入了规则的制定层,理所应当。这么重要的多边规则制定,没有中国的参加、没有中国的话语权是不完整、不公正的。谈判破裂与中国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尽全力做了多方面工作。谈判几度陷入僵局时,中国都顾全大局,坚持公正公开原则,认真务实地主动站出来协调,表现出足够的灵活性,多次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所有参加会议和谈判的成员在谈判失败后都向中方表示感谢。   陈德铭透露,虽然多哈回合遭受挫折,但此次日内瓦会议取得的成果应予保留。预计多边贸易体制会出现一段低潮,中方的责任是一方面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加快结构调整,一方面加强区域合作,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弱小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支持他们发展。他强调,WTO谈判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谈判跟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企业应增强国际化意识,更多关注多边贸易规则。   陈德铭用悲壮形容多哈回合,悲就悲在最后没能成功,壮就壮在这是探索全球经贸新秩序的一次勇敢、伟大的尝试,会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留下一座丰碑。历史上每一次多边贸易谈判之路都是曲折的,虽然尚不明确多哈谈判何时重启,但人类历史还要发展,世界贸易的步伐还要前行,此次失败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为未来的磋商和谈判打下基础。他表示,相信世界贸易的多边规则最终会被全人类所接受、所推进。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4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